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商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犯罪】【包裹男人 The Bag Man (2014)】【美国】
lcj2212916 2014-4-6 19:22
导演 : David Grovic 编剧 : Paul Conway / David Grovic 主演 : 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库萨克 / 克利斯丁·格拉夫 / 多米尼克·珀塞尔 / 马丁·科勒巴 / 斯蒂奇·芬格茨 / Rebecca Da Costa / Celesta Hodge / Theodus Crane / David Shumbris / Danny Cosmo / Nate Steinwachs / Mike Mayhall 类型: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2-28(美国) 又名: Motel IMDb链接: tt2212008 杀手(约翰·库萨克)接到神秘商人(罗伯特·德尼罗)的委托,去取回一个重要的包裹。他来到了交易场所汽车旅馆,与一个金发美女不期而遇,事情突然变得棘手起来,包裹里究竟装了什么,神秘美女又是什么背景,让杀手陷入了前所未遇 的绝境。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1992798
2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者逐渐演变为商人
热度 4 lin602 2013-6-25 22:46
参加不少会,让我非常困惑,怎么学者样的人越来越少,商人样的学者越来越多。 我按陈景润、华罗庚、陈寅恪这风格去找学者,多么难找呀。他们这风格的人不‘出色’,‘出色’的教授不是这风格。 怎么看来看去,出色的学者多么象商人! 商人以钱开道,以利益为重!如果学者也象商人,黑道与黄道就黑不黑黄不黄了。
2657 次阅读|9 个评论
商贾奇才胡雪岩
热度 3 zywsict 2013-6-24 08:28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但由于中国历来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商人是少之又少。我听说过的著名商人有陶朱公、沈万三、胡雪岩。现在流传一个说法,说为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可见胡雪岩的地位非同一般,那么胡雪岩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够红极一时?为什么能够在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这些问题我拜读了潘强恩所著的《商贾奇才胡雪岩》。 胡雪岩, 1823 年出生于安徽绩溪人,父亲早逝,自幼家贫,开始时以帮人放牛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捡到一包金银珠宝,他没有见钱眼开,而是将东西还给失主,失主感恩给他提供的一个工作机会。他在钱庄当学徒时,勤奋好学,做事极认真,深受东家赏识。后挪用东家白银 500 两,资助王有龄捐官。王有龄发达之后,知恩图报为他经商提供了诸多便利。于是,他创办了阜康钱庄,开启了辉煌的商海生涯。此后,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方开启财路,涉足钱庄、生丝、典当、房地产、军火、国际贸易等领域,终于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富。因协助左宗棠镇压捻回起义,为其筹措军饷,获二品顶戴,赏黄马褂,赐紫禁城骑马的殊荣,成为晚清唯一的一名红顶商人。同时,他还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创办了“胡庆余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后期陷入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政治斗争,再加上洋商的排挤,终于于 1884 年破产,一代商界巨星陨落。 诚信是他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胡雪岩作为一个商人,深知诚信是商人的立足之本。在创办胡庆余堂时,就指定了“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方针。在开办阜康钱庄不久,绿营军官将一万两千两白银存在他的钱庄,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他根据当时的利息为他办理了存折。罗尚德死后托老乡来取钱,老乡认为无凭无据可能会空手而归,但胡雪岩确定了身份后,就爽快的把钱给他们。 善于抓住商机、把握机遇,是他成功的另外一个条件。他总是能够做常人之不敢做、做常人之不敢想的事情,认真分析情势后敢于冒险。在他开办钱庄之初,他启动资金不足,通过分析自己的情形,通过借鸡下蛋的方式顺利的创办了钱庄。此后,他抓住商机,敢于冒险在生丝生意、军火生意、房地产生意,都取得了成功。 机智果敢、处变不惊是他成功的保证。在阜康挤兑风潮波及杭州时,杭州主事的螺丝太太,被突来的变故弄的不知所措。他回到杭州正遇上店里开饭,居然有闲情逸致去看伙计们的饭桌,然后还和他们一起吃火锅。在天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他做出吸收太平军官兵存款的决定,为自己融资。此事风险极大,弄不好破产不说,而且可能需要掉脑袋,他在细致的考虑后,凭过人的胆识与气魄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放权。阜康钱庄的生意由刘庆生为他打点。生丝洋庄的生意几乎有古应春为他打点。 能够因人致用,人尽其才。胡庆余堂一采购人员误将豹骨当虎骨买回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他经过了解后,发现这一采购人员非常可靠,就原谅了他,并将打小报告的员工辞退。刘三才是他的舅子,但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整天无所事事,将自己的产业败光了,但胡雪岩并不因为他的劣迹而否认他的长处。后来在他的引导下,刘三才成为了他的心腹,并为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他具有豪侠气概、讲义气,交友广泛,能处处为朋友着想。在解决漕运粮食问题时,虽然漕帮乐意帮忙,但他发现漕帮也有自己的难处,就主动为他们解决困难,因此与漕帮的尤五成为好友。在第一次做生丝生意,虽然账面上盈利十八万两,但实际还存在亏空,他总是照顾朋友的利益,自己承担损失。 善于笼络人心,待人以诚。他总是能够急人之所急,为别人解决迫在眉睫的事情,然后让其对他感激涕零,自愿为他做事。 乐善好施,树立品牌效应。在胡庆余堂创办之初,他出资雇佣轮船免费为游客摆渡,制药免费发给穷人,进京赶考的书生,还捐巨资给灾区。这样的做法,不仅给他赢来了乐善好施的名声,而且为他树立了品牌效应。 善于感情投资,寻找靠山。在非常穷困时就将钱投资到王有龄身上,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后又将小妾送给江苏学政,最后又投靠左宗棠。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508 次阅读|8 个评论
说人脉
热度 3 fdc1947 2013-1-14 08:11
我什么时候认识这个脉字的,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反正在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身上有脉搏,一摸手腕上就能够摸到脉搏的跳动。邻居中有医生,看见医生把脉,指头往病人脉搏上一搭,据说就知道病人的病情。后来,知道那就是血管,里头流的是血,血管又分动脉和静脉。从地理书上知道有山脉,年龄稍大,才知道,那是因为山的走向如人的血脉,其余带脉的词如叶脉、翅脉、矿脉、一脉相承、来龙去脉等等,都是这些“脉”的形状与血脉相似。 退休以后,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比以前增加了,在许多节目中,经常听到“人脉”这个词。商人们说要有人脉,买卖才能够做的好。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们也说在学校里实习,积聚人脉。据他们说,学会积聚人脉比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听到这里,我实在有点恐慌,因为对我来说,人脉是一个新词,过去没有听说过。在学校教书几十年,连这样重要的东西都不知道,真是一辈子误人子弟。赶紧补补课吧,一查字典,家里的《现代汉语词典》不知是不是版本太老,并没有收这个词,觉得似乎这是个新东西。好得现在有网可查,“互动百科”说: 人脉,来自 日语 的外来语。日语把 中文 里中的“关系”( connection )形象地翻译为 人脉 。人脉只是说明你认识对方,对方也认识你,只算是认识,人脉永远比关系低级,关系才是人脉的升华。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 12.5% 来自知识, 87.5% 来自关系。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 what you know ),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whom you know )。”卡耐基训练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善于使用人脉、经营人脉的群体( man keep )。 man keep 译为“人脉经营”,我们称之为“脉客”。人脉如同金钱一般,也需要管理、储蓄和增值。人人都可以成为善于人脉经营的脉客。 “百度百科”则说: 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人脉如同树脉 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必须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供给大地的营养,必须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 … 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你在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它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没有人脉资源落地生根的人际关系是空泛的、毫无任何意义的人际关系…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怪不到学生们都要逃课了,科学网上各位热衷于教书和讨论对付学生逃课的教授们真应当到这里接受“再教育”。我们的学生大概早就学到了这样的发财“真经”。 不过仔细想一想,这里似乎还有些问题。这人脉看来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只是日本人的翻译。我的日语字典又太老,虽然很大,却没有收这个词,假定是日本人新近翻译的吧。翻译好像不算完全创新,从上面的文字看,人脉这东西还不是日本人的创造,我们过去把它称为关系。不过,说起来关系,我们都不生疏,关系倒真是我们的国粹,我们中国人最讲究关系,不但善于讲关系,而且织成了一张网,称为关系网。 为了织成关系网,人们还是下了大功夫的,上上下下的打点,请客送礼、送贿受贿,金钱美女各投所好,使尽一切人间可能的招数。靠着这张网,人们希望升官发财。有些人真的还由此收益,所以大家便一齐跟进。商人们“读” MBA ,官员们到 D 校“进修学习”或在那里“读”研究生,据说都是为了积聚人脉。 商人不但要有生意场上的关系,更要有官场上的关系,特别像我国这样的经常有双轨制政策的国度,脚踩两根轨往往能够受大益。于是,有官场关系的商人与有商场关系的官人就能够做到双赢。如果更高雅一点,商人、官人再拉上学人(准确地说是学官)的关系,官、商、学三结合,则商人和官人则又有了硕士、博士甚至教授的头衔,学官也能够像商人们那样富足,岂非三赢。 不说那些过于遥远的、过于无耻的。就说学校里不去经商开公司、光做“科研”间或也教一点书的教授们吧,建立关系网也十万分重要,否则,经费的来源就要有困难。有了经费,并非有了一切,没有了经费,可真是没有一切。所以,现在学校里的大牛、小牛,首先必须是搞关系的大、小能手。先看一件最小的事情,那就是当前几乎所有的“杰青”或“预备杰青”都符合一个必要条件:海量,至少有敢于尝试海量的勇气。没有一伸脖子就干下一杯的勇气,就无法下到学术的江湖之中,向上结交掌握钱财的财神,往下结交可以评议的同行。当然,光有海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最最基本的工夫,还要有别的本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必须有建立关系的看家本领。本领小的网也小,本领略大的网就略大,遍及海内外。一位学生甚至这样向我夸耀:你不要看我的本科学校不怎么样,我们的校友已经遍及全世界,相互提携,别人越是打压,我们越是团结。 但是,关系网又似乎解决不了大的问题。靠着关系,最多就是把自己打扮的像个人的样子罢了,拿不出真东西的。要想有真正的成果,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努力。比如,对于关系网上的研究者来说,跟着别人做几篇文章倒不难,上影响因子略高一些的刊物也有可能,但是真正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就决拿不出来。中国的科学家如果都一味的靠关系,要得诺贝尔奖更是白日做梦。要说那个“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其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科学家的关系学实在太过重要,不讲关系的人早就淘汰出局了。 对于商人们来说,靠着关系赚些小钱也不难,但是,没有过硬的自主的知识产权,因为经不起真正的竞争,真的要做成国际性的大产业,就绝不可能了。 实际上,建立关系网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们的祖宗早就如此实践了。正如《红楼梦》里所说的,做官的都有个护官符,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使得少数人暂时富了几天,也富不长久,倒反而使得国家遭殃。前清先是被西洋的夷人踩在脚下,后来又被东洋的小鬼子骑在了脖子上,最后垮了台。到了民国,人们还是不吸取教训,照样只管捭阖纵横,拜老头子、拜把兄弟,结果江山被共了产,只能卷起细软跑到小岛上度日。分到黄鹤楼上半片碎瓦的也还是这样,只管织自己的网,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而洋人称我们的经济是贿赂经济,贪污腐败猖獗,流氓妓女盛行。历史已经证明,如果国家真的一乱,升官的没有了官位,发财的丢掉了财产,老百姓更是倒霉透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所以,这个好生了得的国粹,其实是鸦片一样的毒品。 早些年,大家都已经知道靠关系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关系网这个词也不得人心,于是换一个据说新从国外进口来的词:人脉。 那么,真的只靠人脉就能够发财吗?确实有人发了大财,这才有了上面引用的“百科百度”和“互动百科”的话。学生们如果真的都信了上面这样的话,不再好好读书,企想光靠人脉发大财,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结结实实地坑害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断了自己与人的一切可能相通的脉路,弄得个众叛亲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而且到头来还不认账,“虽九死而无悔”。传销和吸毒的上瘾机理其实是一样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992 次阅读|5 个评论
说“出息”
热度 3 fdc1947 2012-11-23 07:57
要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恐怕是全部国人的愿望。而且,这个愿望对大多数人来说,总可以排在人生迫切愿望的前三位之中吧。一个人如果认为他的孩子有出息,往往会很高兴,甚至得意扬扬,还往往会以各种方式或直接或拐弯抹角地向别人炫耀。相反,如果认为孩子不如其意,则会心烦意乱,自以为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所以,我与人交谈时,除特别熟悉者外,一般不主动问及别人的孩子,以免触人心境。 近日,一位网友的博文中说到他儿子对他说,之所以报考博士生,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而实际上并不愿意读博士生。也就是说,孩子们表现出有出息的样子是因为要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平心而论,我们要孩子们有出息一方面固然是为孩子好,但是也确实是“有私”的。孩子有出息,当父母的有面子。而我们往往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忽视甚至违背孩子的意愿,经常 强迫孩子按我们的意愿办事。 照顾好下一代,让下一代健康成长,一代胜过一代,这是所有的人甚至所有生物的天性。没有这种天性的物种早就被历史所淘汰了。不过,像我们今天这样迫切地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会有出息的,恐怕很少见。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子以父母贵,或者父母以子荣。个人的命运往往与一个大家族联系在一起,光宗耀祖是做人的崇高目标。所谓有出息,就是上可以荣宗耀祖,下可以封子荫孙。个人做了官,老爸也有封赏,人称封君(有人不懂得封君是指官的父亲,翻译古文时望文生义地翻成“被封了官的人”),母亲和妻子可以做“诰命夫人”。当然,弄得不好,杀起头来也要“灭族”的。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千百年以来,当长辈的对于子孙是否有出息的问题是他们人生最大的关切。千方百计地要下一代人有出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孟母三迁就是为了让儿子有出息。 我们做教师的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的,古人的学校就供有写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民间亦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上面所说父子之间共荣辱的关系(包括褒奖,也包括杀头、灭族),也可以推广到师生之间。所以,教师总是像父母一样希望学生有出息,但是也经常像父母一样希望甚至强迫学生按我们教师的意愿办事,这也是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另外,仔细品味“出息”这个词,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息,本意是呼吸、喘气,从自(即鼻)从心,与思字(从囟从心)一样,是一个会意字。现在还说的喘息、一息尚存之息,就是这个原始的意思。以后,引申为休息之息,从喘息一词中已经有点休息的味道了。从休息中又引申为生长,休养生息之息。又从中引申为儿子,子息就是儿子们。《 战国策 》中有一篇《 触龙说赵太后 》,曾经做过中学的语文课文。触龙求赵太后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个工作。他说:“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我的儿子舒祺,最小的那个)”,“贱息”就是“我儿子”的谦称。儿子的太太即“息之妇”称为“息妇”,后来这个词被写成媳妇(正经的古书上是写成息妇的,媳是息的“俗字”。另,现代的北方土话称太太为媳妇,是错了辈份的)。商人放贷,让放出去的钱能够像生儿子似的生出钱来,得到好处,称为利息。这样就引申出利息之息。转了这么大的圈子,“出息”一词终于隆重登场了。 原来,让儿子有出息,还就像商人的放贷一样,能够有高额回报的期望。我们的古人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坦率的,
个人分类: 教育|3770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者、商人与半学者、半商人
热度 1 benlion 2012-11-21 12:51
- 心理精神分析 我们出生、长大和成长的环境,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 上世纪 90 年代,我们知道 Cell 和 Nature 都是公司所办,并开始走向从学者到商人的转型道路,一些成功的转换成就了现在许多大型企业。在回国之初,我就去看了几个昔日的学术朋友,而今,已经成为大企业家;然而,这种转型过程存在许多对我来说困惑的地方,故而,在这几年里进行了考察与思考。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被动向西方科技与工业文明开放,这个被动带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来看西方与东方文化,几代人的努力,其中不乏伟大的成就,也依然存在缺陷,这个缺陷不单来自传统中文化各种成分的混杂,也来自对西方文明的复杂情感,由于这种置身于其中和感情因素等给研究东西方文化带来一定主观限制。 因此,我曾经以一个外星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地球人文明的演化过程,涉及到人类和民族起源、文化创造与交流传播的思考,这是在欧洲时期,在网上与谢选俊为邻作为专栏作家写些文字,他已经回走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上来,而我则是走向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探索。 所谓身在的文化背景是君权文明,比起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文明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因此,在欧洲,不同于美洲,对中国古代文明赞赏有加,从马可·波罗和哥伦布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和百科全书派哲学家,欧洲更在于一种对中国文明的欣赏加批判的研究、吸纳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具体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浩瀚如海,我不做细节的研究,而是以条理的方式进行一些思路的梳理。 欧洲从神权转换到现代的科学与民主的工业文明模式,这是以资为本的社会形态,而中国从君权向现代国家转型也一样存在一个跨越阶段,那就是以社会主义的民本社会形态为目标。一方面在欧洲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新文明模式,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比如曾国藩、孙中山到毛泽东、邓小平的近现代化历程中接受与学习的也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就是从君权社会向民权社会,还不是向资本社会的转型,所以中国更加是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更加体现的是民主社会,还不是资本社会的资本家权利至上,民本社会的商业是以大众消费者权益为目的的社会,也是以实现普遍社会民众的幸福或如同北欧福利社会主义和以色列共产主义农庄那样的社会理念。 从文化背景看,需要克服的是君权社会的官僚文化的历史积淀,以科技发展和经济发达为实现社会大众幸福的道路。以读书做官为人生最高目标,转换到以科技研究与产业发展为社会大众所追求的目标。 (待续)
个人分类: 经济|22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学者到商人
热度 1 benlion 2011-11-9 13:53
如何从学者转换成为商人? 刚来到海外时期,老板带我去地中海边上的签证大楼续签,突然间他冒出一句话“A Chinese Business Woman”,一种非常羡慕的语气至今难忘,我朝着他的目光方向望去,那里一位中国女商人正在办理有关手续,从此,给我深刻的印象是商人在西方社会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行业。 后来在英国,几次尝试从事和申请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和开办有关研究型企业,却发现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还在中国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世界,于是借就创新创业的东风回国创办研发型企业。 早在90年代,在北京筹备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和研究机构与商业活动时,欧洲科技与研究代表团由英国大使馆商务处带领来参观,所列参观机构都是中科院的研究所,唯独一个民营机构就是转基因动物研究机构。 然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首先是商业行为,如何成功地从一个学者、科学家转换成一个企业家、商人呢? 经济学研究,仍然是属于学术行为,商业与企业是一种社会实践。
个人分类: 2011|22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语与算盘
benlion 2011-11-1 21:39
· 日本的成功经验是一手算盘一手论语,可以认真研究与借鉴。 · 科学 - 实证科学,西方言必提及希腊,如同我们的古已有之,其实是 17 世纪诞生,中东(保存希腊、罗马古籍,传播中国、印度文化)是桥梁。美国是联合国总部所在,中东是世界宗教中心,美国的移民模式,是否也将如中东那样成为未来文明的桥梁?中国、欧洲才是人类文明的创新中心? · 圣经及其相关资料主体上是对巴比伦 ( 汉莫拉比法典 ) 、埃及和波斯时期的文献和历史归纳精选(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为主轴),偏重于人与天关系的葜约或律法模式,在以色列公元前的历史上有失去十部落去了东方,儒家 - 道家在传统上本来是一家偏于人与人的横向关系和伦理模式。 · 这两者模式是一种相互补充的体系,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其实是借鉴了儒家的教育、伦理化和体制,所以近现代文明才走向了比较正轨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全球社会这两种传统之间将可能更自觉地走向融合而成为未来全球文明的人类精神信仰。 · 文艺复兴的欧洲学习了东方复兴了希腊罗马,从中世纪的 “ 神本位 ” 转换到 “ 资本位 ” 社会,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是开始从 “ 官本位 ” 向 “ 民本位 ” 转换,只有充分学习了西方和复兴了自身传统中的精华,未来 30 年才可能抓住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机遇而成为文明创新中心。 · 西方文化和体制已经构成一种极具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可以从世界各国包括非洲、埃及,当然也包括从东方的中国、日本的文化中吸收有价值的因素,也能非常快地将非发达国家的创新苗头和优秀人才转化为自己所用的优势。 · 中国走向独立自主和创新型国家,已经克服了的危机:一是苏联关系导致 60 年代景况,二是美国关系导致至今人才流失等,三是印度关系的文化现象 - 印度自古以来的等级和种姓制度制约了印度走向现代发达国家,中国必须突破这个难关 - 去等级制和去分配制,只有这之后才能成功走向创新型、和谐型社会。 · 西方不亮(中世纪)东方亮,东方不亮(明清后期)西方亮(科学与民主),人类文明从两河流域、埃及以来从来就有这么一种文明交替发展的历程。 · 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文艺复兴,包括世俗大学建立、宗教改革、人本主义、地理探险、科学革命等,经历了许多欧洲思想家、哲学家首先在概念、理论和方法、体制等上大量思考、探索与分析等,中国也只有在中西文化的融合处在理论思维和文化建设上成功转型才能走向自主创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 智商与情商、智谋与情谋,一个够多情谋的社会,彼此之间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人际交往和情谊与情谋上,这是一种缺乏诚信、管理效率低的社会现象。西方社会更多理性成份基于一种制度规范和诚信为基石的文化形态,在人际和社会组织上高效率,更多时间和精力能够放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 欧洲在十字军东征中发现先进的东方文明和 " 技艺 " 、实践的传统,近代科学诞生是思辩的西方传统与实践的东方传统的结合,我们至今仍然缺乏的不是技艺型、知识型人才,还是缺乏论辩型、逻辑型和思想探险型人才。当前的美国也是偏重于实用、实践和应用型;因此,常需要从欧洲引进思想型、理论型人才。 · 世俗大学形成最初的欧洲知识分子和建立市民、公民权和学习了东方的体制、政教分离建立文官系统、宗教的神权受到世俗的君权制约,海外探险获取大量财富,跨国和全球公司就是东印度公司等商业模式的发展,通过学习东方实践、技术的工匠传统使天文学、化学、博物学等成为观察和实验的近代科学等等。 · SCI 和 GDP 是驱动知识作为产业、制造产业作为规模的马太福音。 SCI 等期刊评估和 GDP 的产值评估是驱动国际期刊、数据等产业和大型企业、工程等制造业的国际化马太福音,更大程度使用落后地区的智力、人力和资金、资源等。 只有深层次的人才评估、政绩考核指标的方法上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教育、学术和科研等出现的各类问题。 · 必须在文化和体制上创新,从而尽快将教育、科研和产业转型到自主创新型、公平和谐型的社会形态和适宜人居住的生存环境。 (评论整理)
1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题
热度 4 lhj701 2011-7-5 09:56
无题 坐火车偶尔遇到一位充满自信的商业人士,他从事大型商场贸易的管理工作,他与一位温州的商业人士谈论商业方面的事情,说了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商业贸易)做久了,只要认真琢磨,都会找到门道(成功的路子)”。 想一想,做科研何尝不是如此的道理?科研就是那幅挖井的漫画图,尽管跟踪科研热点很重要,但迁移后还是要不怕枯燥深挖井,浅尝辄止不会尝到最甘甜的水啊。
个人分类: 科研感想|3081 次阅读|8 个评论
草中笋对有害食品的感怀(1)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1-6-13 08:26
p { margin-bottom: 0.08in; } 草中笋对有害食品的感怀 (1) 蒋继平 2011 年 6 月 12 日 心, 气愤, 中国人, 面对食品, 大量的议论。 消费者的担心, 专家学者的评论, 记者们忙着发新闻, 新闻媒体也议论纷纷。 商人们只顾着推销产品, 政治家们装着不知道不问, 生产者们因此而卖不出产品, 求天不灵求地不应只有哭的份。 有良知的中国人能不能扪心自问, 造成这种局面到底应当是誰的责任? 难道我们的生存只要私利而不要良心? 谁来关心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 (声明: 此文未经作者同意, 不得转载和分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商人最高尚
热度 8 seawan 2011-5-31 11:38
课堂上我问学生: 大家认为 什么职业最高尚 :教师,商人,工程师,科学家,医生? 大家七嘴八舌: 教师。。。医生。。。科学家。。。 就是 没有学生认为“商人”这个职业是高尚的 。 我看美国的科幻,《星球大战》《天渊》。。。有很多以“贸易者”(商人)及商业活动为背景的,曾很奇怪,为什么他们这么“尊重”商人这个卑微的角色?(我在 【科幻书评】自由贸易模式对文明的重要性 ,也提出了这个疑问)。 当然中国社会还是尊重 富商 的—— 但 我们尊重的,实际上是他们的钱, 不是他们的职业。 而我的内心深处,“无商不奸”的观念还是像长城一般牢固。 经过一番思考,我突然认识到自己的观念原来是几千年封建文化,以及几十年偏颇教育的毒害的结果。 而 真正的商人,一定要公平的买卖、竞争,合理合法的双赢、赚钱,才能真正的持久的成功。 我突然认识到赵本山的“忽悠”的巨弊: 它给几亿中国人的,是一个“奸商”的形象, 并把这个形象深深的刻在大家的笑声中。 而实际上,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 商人最高尚。 上网搜搜,相关的文章不多,下面是其中两个: 我们都是 商人 我们 最高尚 营销人-- 最高尚 的人 还有谁能勇敢的发出这样的声音呢? 我的思维基本已经“定型”了, 我既不推崇也不羡慕商人。 还是老老实实做教师吧。 但是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去掉这个偏见。 如果这个班里, 能出三两个正直的商人, 我的这次课,就算很有成果了。 (注:本文只是针对国民现时的观念而提出的一个矫正性“口号”, 相当于美国黑人们喊的“ Black is beautiful ”, 没有定义某种职业的道德水平的意思,特此说明~~~) (附记:科学网的地位真是强,我刚刚修改完毕,竟然已经上了Google了)
个人分类: 历史与文化|3066 次阅读|13 个评论
心善的人
热度 1 AnjinLiu 2011-4-10 00:17
今年过年的时候和多年未见的伯母吃饭,她对我说堂哥(多年未见,在XX省XX厅)不能做生意,因为心太善。 我也有感觉,我也不是做生意的料。去年本来可以赚点钱,但是狠不下心来,咳,只是赚了一点点而已。 可能吧,商人,如果要想猛赚,就得狠下心来,黑下心来,当然前提是不是犯法。 而且,我还有一个“谬论”:心善的人不能当官,即使当了也当不到大官。 大家狂拍吧...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37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真的很迷惑:公司的量化考评制度真的适用于研究生吗?
pinjianlu 2010-12-8 11:59
最近越来越迷惘,导师把自己当成大老板,手下几个副教授专门管研究生的也都堂而皇之地把自己当成了小老板。团队采取了一种量化考评制度——类似公司的方式,而收入却是远远没法和公司相比的。但我真的很迷惑:企业,公司或者工厂的那种制度真的能适于一个学术团队吗? 俗话说得好:人都有一种惰性,就象蛤蟆一样,要戳一下才会跳,所以要有压力才能进步。但对于做学术研究,如果不培养出兴趣,仅仅靠一点点的收入去刺激,我还真的不太清楚,是否能出较好的成果。 目前我们就是这样子,量化考评,你发论文没有,做实验没有,都和你的收入有关,不过只有很少的几百元。而我只做仿真,做数据分析,没有实验可做,又暂时没论文可发,以至于到每周开会总结都无话可说,月底也就连那几百元都没有了。看着别人有钱而我没有,虽然钱很少,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但是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也不算是嫉妒或者羡慕,而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自己没做事,时间都是白费了。但我想如果是搞纯粹理论的人,采取这样的制度和方式,会怎么样,至少我还不是纯理论的研究。 最近很压抑,导师就是老板,我的地盘我做主,所以我也不能抱怨什么和发牢骚,我们说起来是个博士,其实贱到连提意见的资格都没有了。导师也不是没钱,就是喜欢把自己当成商人,而把学生当成争名誉和挣钱的工具而已。但是,但是:我想请问,有几个高校里的“老板”是真正具备商人或企业家的头脑的?我个人认为啊,他们的情商是完全不够的,达不到一个企业家的标准。可是,可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特殊的环境下,他们就是成了商人。 咳!就这样了,国情嘛,我们就自己共勉吧。我不知道你们的团队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情况,请大家都来发表一下你们自己的看法吧。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3630 次阅读|17 个评论
职场与商场
caoman 2010-8-16 09:12
个人分类: 产业经济学|2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家真正的老师是商人
liufeng 2010-8-14 23:08
作者:刘锋 ---------本文受到科学网刘洋博主的启发,写下的一些感想,表示感谢 我们的科研成果不就是我们的商品么? 这个商品有独创性么?是山寨别人的成果,还跟用别人建设的生产线批量生产的商品(论文) 对这个商品(成果)有感情么?愿意像商人一样用尽一切手段(合法),向外界推广么? 会像商人一样勇敢的面对竞争?,没有竞争或害怕竞争的科研成果会被市场(科学市场)认可么?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企业没有竞争力,奄奄一息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科学同样沉静,几十年,如水一样平静 市场经济下的中国企业终于出现让世界巨头恐惧的品牌,不多,但终于有了 同样,中国的科学家(主流)只有脱离计划经济,像商人那样直面市场(科学市场),直面竞争 中国的科学才能真正与西方科学抗衡 科学网上,我能看到一些具备商人气质的研究者, 我应该也正在这样学习 --------中国商人概念不是褒义的,但本文提到的商人是市场经济下的真正商人,不是中国特色的官商,奸商,真正的商人需要创新,勇敢,承担,诚信,当然也会有狡猾,逐利,后两点不是科学家学习的特点。 ps: -------思考一下,西方科学家对待自己的科学成果,具备商人精神么? 西方成长于商业和市场经济环境,它的科学必然也拥有了商业经济里的优秀特质,竞争,抢夺制高点,宣传甚至是炒作,诚信机制建立,我们学到的科研,但没有学习到商业的品质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2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球人
pingguo 2010-6-4 11:43
随欲望自旋 绕利益周行 西边的似成熟的商人 精于计较金钱 心如秤 扬起来件件实惠 东边的似不成熟的情人 习惯计较情感 心如阀 流进流出非爱即恨
个人分类: 诗歌|2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真担心中国商人的行为导致外国‘排华’
lin602 2010-5-16 11:12
昨天看到一报道,中国富豪到美国炒房去了。国内炒房受到指责与关注,导致国家要出台措施进行打压,如果到国外炒房也引起国外民众不满,可能排华情绪就要出现了。 我印象中中国商人近期在国外受到不公平措施的待遇已经不少次了,我知道的就有:西班牙(中国的鞋)、俄罗斯(扣中国货),马来西亚(排华),等。(我的消息还算是不灵通的,有些记忆也不太清楚了,罗马尼亚,菲律宾,印尼等)。前几天美国华人集会,抗议黑人殴打美国华人。 历史上的排犹现象旦愿别出现在排华上。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40 次阅读|4 个评论
谁是房地产商的马前卒?
chrujun 2010-3-23 20:45
苗元华先生的博文教育局书记已找到中国最牛逼原因!---是否还有必要出国学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5505 介绍了教育官员为房地产商不辞辛苦服务新闻的评论。下面官员为房地产商服务新闻的链接。 http://house.focus.cn/news/2010-03-23/886499.html 为什么房地产价格怎么高? 从大大小的官员多次到教师家做工作,最后终止小学教师张熙玲工作权利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房地产商能够飞黄腾达,最关键一条是官员们为其充当马前卒。房地产商靠官员撑腰维持暴利,官员靠为房地产商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分利。套用林彪的话,房地产商就是最大的人民,为房地产商服务好了,为人民服务也搞好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房地产商大大的有钱,官员们争相为房地产商推磨,也不足为奇了。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3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者当学爱钱如命的商人的敬业精神
可真 2010-3-23 12:1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此语出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货殖者,经商也,商人也。所谓皆为利者,即今言所谓一切向钱看也。 商人是以经商为业者,而经商是牟利之事。天下商人,其来其往,都是为利,这是商人的商业之性使然。为商而一切向钱看,非但无可非议,而且理当如此;反之,为商却不向钱看,其来其往俱不为利,倒是商人不务正业的表现,有失商人本性。 但是,学者不是商人。学者是以学术为业者,而学术是求知之事。一切向智看,才是学者的本性。身为学者而一切向钱看,则是丧失学者本性的表现。 商人而爱钱如命,是其敬业的表现。学者当学爱钱如命的商人的敬业精神,爱智如命,一心求知。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387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家向商人的演变
热度 1 accsys 2009-12-21 11:04
过去, 科学家搞科研,为的是兴趣,而得到的是名誉和快乐。 商人搞经商,为的是赚钱,结果会既有名又有钱。 科学的兴趣会使科学家的研究奔向理性的深入,在研究出产品之后,会继续追求为什么,从而使科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人追求的是产品的销量,不论产品的科学价值如何,只要在市场上畅销,那么生产这种商品就是商人的目标。 科学家的研究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他们的科研成果会勾起人们新的消费欲望。 商人的生产与经商活动,满足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的需求。 现在, 有些科学家变得聪明起来了,将研究的成果当作商品卖钱。因而,保守的研究,面向市场的研究,成了追求的模式。同商品一样,科学家也有了品牌,只要是有名气的科学家,他的论文即使是狗屎,也可以登上著名的科学杂志。他们学会了将同一个问题改头换面,进而说成是新的发明,这样可以骗取他人的钱财,完全违背了科学精神。 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纯理论的科学家已经很少存在了,因为效仿诺贝尔的模式,会给科学家带来巨大的利益。急功近利的科研项目受宠,遥远获利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受到冷落。与此同时,本来属于社会公益的各种科学杂志,也变成了赚钱的工具。除了刊登商业广告赚钱的报纸、杂志之外,一般杂志都要向作者索取审稿费版面费,学术交流也变成了商品交换!过去买杂志要付钱的现象,现在变成了网络下载收费。 如今,科学家已经很少有影响力了,而那些所谓的核心期刊却都成了决定创新发明死活的权威。特别是不说中国话的美国期刊,既占了中国人的便宜,又能盛气凌人地批评甚至挖苦你。这都怪中国人愿意。 中国商品化了的科学家,打出的名头常是董事长、总经理、科研部长、学会主席、秘书长、教授、博士、专家、,足见官场头衔的魅力。科学家业绩介绍全是辉煌的履历,很少有介绍其成功发明的内容和作用的,这很可能是发明与身份比起来不值得一提造成的。 我们提倡的科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商研,因而在科学技术领域缺乏后劲是必然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想有必要提出公益科研和工商业科研的概念。 公益科研主要是指那些暂不能和商品挂钩,预计将来会对人类文明有影响的科研项目,特别是纯理论研究的项目。工商科研是指那些针对已有商品的改善研究。 在知识产权如此重要的今天,应将公益科研纳入国家规划范畴,在其科研成果尚未转化成商品的时期,保证和促进其研究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家生活保障和科研经费支持。公益科研成果一经转化为商品,该项科研就脱离了公益科研的范围,国家应具有较大比例的所有权(例如60%以上)。工商科研由企业负责,研究成果归企业所有。 无论是公益科研还是工商企业科研,既然成果将来可以成为商品,那么就要具有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保密性,不可以像现在这样,越是高超的研究,越是要点点滴滴都要美国人鉴定,评论,我们花钱费力研究,最终的利益却归了美国人。 既然科研成果已经和商品无法截然分割,既然科研已经变成一种国家力量的象征,那么我们就应该研究一种适应这种环境的科研管理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确定和支持公益科研项目。像现在这种不费多大力气的专家鉴定审批方法,不但弊端多,而且也不利于创新科研冒出来。是否可以考虑施行一种项目多级支持的办法,例如一个5年的科研项目,施行逐年定期内部公布报告,专业内部议论,再加专家评审,然后根据需要决定发放资金支持的方法。全程中,不合格无进展的项目可以随时取缔。这样作的好处是,可以放宽选题的数量,能让更多有思想的科研人员参加到公益科研事业中来。申请项目要重在科研内容,历史、职称、地位和年龄等应仅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是否可以申请项目的决定条件,要知道这样会让更多有抱负的年轻人进入科研领域,也可以让那些从事多年研究的人,最终有获得科研成功的机会。更何况科学的发明创造思想,往往是在突然间的思想火花中诞生的呢? 现代科研管理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如何在全球经济大潮中,将科研事业管理好,这不仅涉及到个人利益,也涉及到国家利益,甚至是人类的利益,值得很好研究。借助于计算机,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更繁杂,更细致的科研管理体制。 2009-12-21
个人分类: 随笔|459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