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历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要远航了
热度 1 yaojunwei 2018-1-26 21:11
我要远航了 离开这安逸的小港湾 前途的凶险无从知晓 可是仅此的生命终将有所历练 哪怕荧光一现
个人分类: 闲来弄墨|197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西游记
mdymww 2014-9-28 23:39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西游记 周乎,蝶乎;笛卡尔乎,李轻舟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7073-831101.html 星空下,儿时的我正痴迷于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 后来读到《西游记》,才知悟空被压五指山,五百年等待唐僧的路过。西天取经过程中的师徒,演绎的是我的迷惑。 肩不能担,手不能提,脚不能走的唐僧为什么是领袖?唐僧为什么不借助于悟空的祥云而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直到近年时的某一天。 那是师徒四人吗?唐僧乎,目标乎;悟空乎,能力乎;猪八戒乎,欲望乎;沙僧乎,众人乎?我们每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中的一面。他们不是师徒四人,而是一个人的几种独立的性格。 唐僧为什么是领袖?只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再坚定的目标也会有动摇的时候,所以有九九八十一难历练。 或许是这三十多年的孤单路走过后才能明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
热度 6 dongmingwang 2014-7-20 16:41
导师提议我写一篇博文,题为博士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个延期多次最后艰难拿到学位的人,我对此还是有些感受的。谨以此文与各位挣扎在读博路上的同学共勉。 上中学的时候数学学得还是不错的,要不然也不至于大学报考数学系,然后跟风考研,然后再读博……一路走来,遇到的问题有很多。首先为什么要读博?还有读博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读博需要哪些能力,我能行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网络上有人给出了四种答案。第一种是工作需要,主要是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为了评职称等目的而选择读博。第二种是以做科学研究为乐趣,希望在某些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种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第四种是随波逐流。 我本人属于第三种。当时的想法就是有个博士学位应该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家人也支持,于是就开始了漫长的读博生涯。整个读博期间,因为没有想法写不出论文一直在痛苦纠结迷茫,尽管明白自己要研究的东西,但是又觉得使不上劲。怎么样才能摆脱这种无力感?经过一段时间的逃避之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在舍友的带动下,开始在晚上长跑。绕着跑道一圈又一圈的跑步让我渐渐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大脑在最初的缺氧之后反而更清醒,更活跃。我现在拥有什么,我想要什么? 我并不认为自己活得很失败,起码我还有健康的身体并且坚持锻炼。我见识了很多儿时的同学没有见过的世界,了解了很多所谓的“正确”的东西。我想要好好地生活,做一个对自己和家人都有用的人,同时尽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遇到困难多动动脑子总是会有解决办法的。 读博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了很多与我有相同困惑的人的思考之后,我最终认可了这一答案——读博是一种人生历练。你在读博期间遇到的所有困难在将来回想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现在有了挫折就放弃,以后步入社会也很难获得成功。想想鲁迅的话: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读博应该是系统地掌握一个科研领域并在这一领域开创新理论。这些我能做到吗?按照导师的说法,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加上足够的勤奋和毅力,都能够拿到博士学位。所以不用找什么借口,只要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当然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人和人是有差距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大好青春转眼即逝,在选择走这条路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最后推荐一篇译文:读博犹如过山车。这篇译文准确地概括了读博历程的若干阶段,如果我早几年看到它肯定能少走一些弯路。 (金萌)
6374 次阅读|6 个评论
想成材,就得“下油锅”
热度 44 sqdai 2011-4-4 06:37
我历来认为,好钢是炼出来的,宝剑是磨出来的,高才是摸爬滚打中造就的。想成材,必须有“把自己放到油锅里煎”的勇气和耐力。 试看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哪一个不是在连天炮火或白色恐怖的严峻环境中历练出来的? 1929 年,邓小平才 25 岁就当了红七军的政委,比照一下此前几年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照片(我在“一大”会址陈列馆里见过),一副天真无邪的少年模样,谁能想到没过了多少年,他就成了一方将帅!没有残酷斗争的实际锻炼,哪里能这样? 举一个学术方面的例子。我认识一位流体力学家,是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中培养了不少英才。我经过观察,发现了一个特点:凡是很早“放单飞”的,无不在自我锤炼中,成为学术界独当一面的好手,也有人一直呆在他身边的,他予以百般呵护,成材的速度反而较慢,其中有一位最后以副教授资格退休,当然他进步慢有种种原因,而学术环境太优越,有老师细心照料,自己又没有高标准,就很容易变得没出息。 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要做一个好老师,要尽早把学生放单飞,要“把他们放到油锅里去煎,放到烈火中去炼”。不是说带学生有几种风格吗?抱着走,搀着走,引着走,撵着走等等,我比较欣赏“先引着走,后撵着走”的做法,在研究方向和治学方略上需要引领,一旦上了路,就要把学生撵到“火坑”里去历练,把他们推到“油锅”里去煎炸,最好赶到“炼狱”里去过一遍,这样培养人才,效果最好。而做学生的,想要成材,就得有决心“跳下油锅,煎炸一番”。 2008年年初到2009 年初夏,我就把助手董博士和课题组的一群研究生推到“油锅”里去“煎炸”了一番。 2007 年,我们争来了系列性国际会议 TGF’09 的主办权,由我们课题组承办。会议开始筹办之时,我就想好了:自己快退休了,接班的年青教师还有点“嫩”,正好有这个机会,怎么也要把他们推到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因此,我只就此出一些大主意,早早地“任命”董博士当会议的秘书长,让他挑头去干,直把他弄得焦头烂额,叫苦不迭。说真的,百来人的国际会议,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开头,他还不习惯,强调自己从来没组织过国际会议,缺乏经验,大事小事老来“请示”。我说,凡事都有头一回,一些小事你看着办吧,大事我帮你出主意,干着干着他就上了路,率领着一群“虾兵蟹将”,夙兴夜寐,从发通知到办网站,从找会场到编日程,从搞注册到开大会小会,干得井井有条,会议举办得很成功,与会者都大加赞赏,也没有耽误课题组的正常工作。看到董博士熬红了眼睛,有时还直跳脚,真有点动恻隐之心,但我依然硬着心肠,坚持不去“越俎代庖”。经过这番“油煎火烤”,他的科研组织能力大有提高,要知道,所里组织几届 ICNM 国际会议时“四大博士”(每届不同)干的活,他都干过了,当然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了。 实际上,我在重复着自己被钱伟长先生“煎炸”的过程。三十几年前,我的年龄与现在的董博士相仿,钱先生就把我放到“油锅”里了,让我担任《应用数学和力学》最年青的编委之一(我那时还是助研),帮助钱先生管理过研究所,协助钱先生组织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刚上阵时还真胆怯过,做着做着,也就学会了一点,不那么缩手缩脚的了。说来也许有人不信,我在青少年时代性格非常内向,待人接物腼腆有余,魄力不足,甚至见人脸红,嗫嚅少言,关于这一点,我的旧时同窗可以为我作证。尽管限于条件和努力不足,工作成绩平平,但至少这三十年的历练,使我改变了不少。 因此,我很想说,想要成材,得“把自己放到油锅里煎”,对自己不断提出挑战。冯 · 卡门的导师普朗特就主张:一门课自己不懂,就一边学,一边向学生讲这门课,冯 · 卡门听进去了,一直这样做。于是,我就模仿,例如,给研究生讲“计算机代数”、讲“交通工程学”,就是这么干的;我觉得自己英语口头表述不理想(现在还不怎么样),就多次给国内外学生用英语开课,这也是“自己往油锅里跳”,多多少少有些效果。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同意我的想法? 写于 2009 年 6 月 12 日晨 修改于 2011 年 4 月 4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8272 次阅读|64 个评论
从小事件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
tangchangjie 2010-3-27 17:53
从小事件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唐常杰) 说明:此文源于博文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 研教散记10 ,对当时的一个小事件发了一些感想。经科技导报苏青博士的推荐和约稿,在编辑部指导下修改成为此文;内容上有增有删,修改了标题,视角改为职场招聘相关,字数从1650增加到2200。现已发表在科技导报2010年第 2期 , 以前询问过编辑部,在导报发表后,还可以在自己的博客日志中出现。谢谢科技导报,谢谢苏青博士。 每年的秋末冬初是企事业招聘人才的大忙季节。近两年的人才征聘似有个一高二长的趋势,即对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应约期越放越长。这情形好像水果采购商, ,三等眼光的,秋买秋实,不见兔子不撒鹰;二等眼光的,夏买秋实,果子还挂在树上就订货了;头等眼光的,春买秋实,把关注和邀约投向了毕业尚待时日的拔尖研究生。 2009年更特别,一些有远见的企事业带头人,从经济的春江水暖先知了下一轮的人才竞争,邀请高校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推荐优秀研究生,包括还有一年多才毕业 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几位老总约我推荐研究生,他们通过正反例子表达了对人才的要求(用数据库行话,称为Query by Example),先夸从我们团队去的某几位研究生能力不错、责任感强,已 担当一些责任,又评述了其他一些毕业生的表现,例如某同学聪明机敏,想得到一定职务,但遇事又总是往后躲,不敢承担责任,公司最终自然取消了给他的试用性职务。老总们 特别强调,被推荐者一定要有责任感。 和老板们讨论后,关于培养研究生责任感和责任勇气的思考,进入了我的潜思维。 潜思维正进行时,一个实验室被盗了。细访左邻右舍,才知近几月中,已有几个实验室被盗。窃贼用暴力或技术性手段入侵,窃走了若干电脑CPU芯片、内存条。十多年前, 我的一个实验室也曾被盗。遥想那一次,窃贼在五楼实验室窗外高空作业,用千斤顶挤开防盗栏,破窗而入,窃走多台电脑的CPU、内存条、硬盘和一些小设备,还留下了千斤顶示 威。在十多年前,这样的损失令人呼痛不已。 还听说过多个类似小事件,有实验室走火,其中多是虚惊;有上层楼漏水,使设备损坏;有实验操作事故。这些事件十分令人遗憾。有关领导要作很多处理和善后工作,当 事教师在忙完报告、取证、作笔录、自查检讨、总结、修理设备等一系列事情后,才可能有时间为损失默哀。 那么,在这些事件中,研究生的表现又如何呢?询问了多位邻近的或远方的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和同事,研究生的表现大约可归为下列几类。 责任兼思考型 。一些研究生有很强的责任感,积极协助老师报案,作笔录,提供破案线索,买锁、修门、补窗、清扫实验室,主动分担研究集体的困难,积极思考分析 事件原因,协助开展善后工作。例如,有同学从网上查了防盗门锁芯的安全度,并建议未被盗的实验室不吃一堑,也长一智,换上了更安全的锁芯。 声明免责型 。有的同学平常表现还不错,但事件发生之后,赶紧先把自己摘干净:或声明那几天没来实验室,或称家中有事,或说友约在外,不在现场。其实,在明显的外 来人祸天灾前,老师不会责难或猜疑研究生;当老师处理问题尚在焦头烂额时,研究生这种过分提前的自我免责声明,通常只会让老师皱眉头,公司老总估计对这样的研究生会更 反感一些。 责难或猜疑型 。更有个别研究生把责任或嫌疑毫无根据地推给别人,引起集体内部的猜忌。这些研究生的态度对事件处理毫无益处,只会影响团结。 这三种态度,第一种能为集体分忧,第二种遇事害怕退缩, 第三种自私利己害人。都是80后,同是独生子女,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究其原因,有社会的,有家 庭教育的,在我看来,主要还是成长过程缺少历练。 一些小说描述了多子女家庭或武侠群体。故事中的大哥大姐,或大师兄大师姐,懂事早,责任感强,所谓长兄如父,长姐如母;而小弟小妹,或小师弟小师妹,有众多的呵护 ,较聪明但依赖感强。小说家洞察社会,用典型化的手段虚构出来的故事,可比喻为数据挖掘中采用的合成数据(synthetic data),隐藏了有一定可信度的规律,可以从中挖掘出有一定精 度的知识。 现在的独生子女既是老大,又是老幺。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家长按对老大的要求去培养,可塑造出社会责任感强的栋梁之才;如果一直当幺儿去娇宠,就会惯出凡 事都依赖的阿斗。因此,老师应该把每个研究生都当作大徒弟,给他们压担子和历练的机会,注意从小事情上培养他们诸如责任心、勇气、诚信等非学术方面的素质,切实为 用人单位培养有用人才。 研究生在短短的几年学习期间,碰上实验室失窃这类小事件的几率很小,而毕业后的漫漫人生将会是阳光与风雨兼程,碰上各种事件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我想对学生们说的 是:若真的碰上了这类事件,请不要躲,这是一个历练人生成熟度的场合,这是一个表现责任感的机会。 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时,常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作为座右铭;失意时,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自我安慰。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遇到这类小事件都往后躲,老天怎敢降大任于斯人? 对指导教师而言,研究生是自己的学生,关系比较亲近、比较宽松,学生的一些小毛病一般不会去计较,他们表现出的某些不成熟也是可以理解、原谅的。但研究生一旦毕 业走向社会,周围的环境就复杂多了,人们会察你言、观你行,对你确实认可后,才会接受你、重用你。 因此,研究生如果在读书求学期间就能锻炼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勇气,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遇到事件大事临头向前冲,而不是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一 定会得到群众的赞赏和领导的欣赏,也就容易在未来的事业中笑傲江湖了。 (责任编辑 苏青)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8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研教散记10
热度 3 tangchangjie 2009-12-23 11:23
小 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 ---研教散记10(唐常杰) 不久前两位公司老总电话约荐,他们夸奖从我实验室去的某几位学生能力不错、责任感强,已开始担当了一些责任。当说及圈内某老师的某学生,他们说,“聪明机敏,但是,……” 。原来此兄想要一定的位子、但又总是遇事往后躲,多次遇到问题(小如设备故障之类),不去解决问题,而先忙把自己洗涮干净,本该他签的字,也推给副手或上级;自然,公司取消了给他的试用性职务。 这次聊天后,关于“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责任勇气”的思考,进入了潜思维。 潜思维正进行时,一个实验室被盗了。 细访左邻右舍,才知道近几个月中,有好几个实验室被盗。窃贼用暴力或技术性开锁方式入侵,窃走了若干电脑CPU芯片、内存条或硬盘。十多年前,我的一个实验室也曾被盗。遥想那一次,窃贼在五楼实验室的窗外,用千斤顶挤开防盗栏(算不算高空作业?),破窗而入,窃走八台计算机的CPU、内存条、硬盘和一些小设备,还留下了千斤顶示威;在十多年前,这个损失令人扼腕呼痛不已。 听说过多个类似小小事件,有实验室走火(多是虚惊);有上层楼漏水,使设备损坏;有电力类或化学类的操作事故。这些事件(或事故)十分令人遗憾。有关领导要作很多paper works,而当事教师在忙完报案(报告)、取证、作笔录、自查检讨、总结、修理设备等一系列事情后,才可能有时间为损失默哀。 在这些事件中,研究生的表现如何呢? 问了多位邻近的或远方的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和同事,大约有下列几种: 1 责任兼思考型 。一批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积极协助老师报案,作笔录,提线索、买锁、修门、补窗,分担研究集体的困难;还积极思考,分析事件原因,协助改善管理。 例如有同学从网上查了防盗门锁的安全度。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惊一跳;原来,在技术性攻击下,标准规定的抵挡时间是:A级锁不少于1分钟 ,B级锁不少于5分钟(网上搜索“A级锁”,可得更多精彩细节)。老师们这才知道,原来我们喜欢用的十字形锁孔的锁芯,可能仅仅是A级。其广告何其夸张,其防线何其脆弱,1分钟防线!惊一跳之余,未被盗的实验室“不吃一亏,也长一智”,纷纷换上了B级锁芯。 2 声明免责型 。抢先声明自己无责无关(如那几天请假回家或出差在外,不在现场),好像《笑傲江湖》中“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抢先把自己摘干净;其实,在明显的外来人祸,天灾前,老师从来不会责难或猜疑学生,当老师还在问题处理中焦头烂额时,对这种过分提前的自我免责声明,通常会皱皱眉头(公司的老总可能更反感一些)。 3 责难或猜疑型 。把责任或嫌疑毫无根据地推给别人,引起不和或猜忌,这对事件处理毫无益处,只会影响团结。 三种态度,第一种能分集体之忧,第二种,每临事件往后躲, 第三种虽少,但影响团结。都是80后,都是独生子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 考究其原因,有社会的,有家庭教育的,主要还是成长过程缺少历练(阅历或经历,以及体验和锻炼)。 看来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非学术素质培养,包括责任感、责任勇气,….等等。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更满意的人才。 电影“2012”也描述了这三种人物。考察社会空间在学校空间上的投影,社会的主要元素,学校自然也有。电影“2012”中,还是好人多,看来西方的电影也是要弘扬正面的。 人们不希望发生事故,努力避免事故,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碰上这类小事故的几率很小。 这里想说的是:真的碰上了这类小小事件,不要躲,这是一个历练人生成熟度的场合、这是表现责任感的机会,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难得的维生素或微量元素。 对于指导教师,学生是正被自己指导的人(简称自己人),师生关系是比较亲近、比较宽松的“自己人”关系;对学生的不成熟是完全可理解、可原谅的。而学生毕业以后,初到一个单位,人文环境可能复杂一些。人们先会察你言、观你行;经过一段时间考查并认可后,才接受新来者(fresh person)的融入,才从心里面把新来者当作自己人。 如果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能锻炼出强的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勇气,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遇到事件,“大事临头向前冲”,而不是“寂寞高手一时俱无踪”,一定会得到赞赏,一定会有助于年轻人在未来事业中“笑傲江湖”。 相关博文(研究生全面成长系列) 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 作科研要学会承受失败-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 人生与算法 分享喜悦,分担困难、分享喜悦和观念开放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到了新团队,没有事情做才是最难最难的--兼毕业生赠言 醒事”就在一瞬间 --- 一个真实的故事 平凡人生的核心烦恼与洒脱消解法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15572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