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行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夺命盲点:开车的不开车的都得看
热度 1 fqng1008 2013-12-30 09:53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车辆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但是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包括车祸在内的各种天灾人祸频发。为此,网友 “息息相关” 发布了一则有关开车六大夺命盲点以及,消除盲点的四大技巧 。 清点开车六大 夺命盲点 1. A柱盲区:多看慢速可避免 一般轿车每侧有三个立柱,其中前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叫A柱。每当汽车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造成一个视野上的盲区。当然,现在不少新车都会在A柱的旁边添加一个小的三角窗,这样虽然能起到些许改善视野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A柱盲区问题。对汽车设计者来说,A柱大小一直存在两难选择。过小会导致车身强度不足,太大又会影响驾驶员视野 。 对策:现在许多新车都安装有智慧安全系统,可以进行盲点警报。只要有车或人驶入前方A柱的盲点,汽车智能系统就会出现警示。如果没有这样的系统,那驾驶者应多留意前方路况,减慢车速,尽量多看,只有彻底看清路况才可前行 。 2. 内轮差盲区:遇大货车最好避开2米外 大货车造成的严重伤人车祸中,90%是右转时的内轮差引起的。所谓内轮差是车辆在转弯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这个区域是司机视线的盲区,卡车、货车等车身比较长的大型车,车头转过去了,往往长车身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内外轮差”的盲区就成为了“死亡地带”。一般小车会产生接近1米的内轮差。大车会产生多达2米的内轮差 。 对策:拱墅交警曾对水泥罐装车右侧后视镜上加装摄像头,驾驶室里安装显示器,来避免内轮差惨剧,效果很好。行人过马路时,千万不要靠转弯车太近,遇大型车更应该远离2米以上。特别在绿灯时,不要抢先超过正在转弯的机动车。更不要在红灯时,超越斑马线停留,那样很容易被转弯车辆的内外轮差卷入车轮 。 3. 超车盲区:前车突然慢速多半有险情 日前的中午,城西一路口红灯转绿灯时,王先生驾驶车辆从后方赶到,见一旁的车速度缓慢,王先生没有减速,冲过路口。谁知,就在行人道上,有两位老人在慢慢地过马路,当时就把王先生吓出了一身冷汗。这就是超车盲区,无论是超越前车和与对向的车辆会车,开车者往往看不清前车或来车的前后情况,特别是要超越公交车等大型车时,超车盲区更大 。 对策:老司机经验之谈是“超车头、会车尾”,就是在超越同向行驶的汽车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前部,因为看似慢吞吞行驶的车,其实有可能正在避让行人。而与对面来车会车时则需注意它的尾部,因为那里也可能会突然蹿出横穿马路的行人,此时你如果贸然加速超车很可能发生危险 。 4. 后视镜盲区:不连续变车道,多看后视镜 车主陈先生发现,右转或左转时,如果转弯角度大即连续变两个以上车道时,后视镜根本看不清转弯过去车道上的来车,这时候也就形成了一个转弯盲区 。 对策:应该在保持正常行驶时,经常探视反光镜,随时掌握汽车后面的情况。如果后面的汽车忽然消失,就很可能已经进入盲点了,要多加小心。当准备变换车道或转弯时,将头转向将要转弯的方向,确定安全后再变线或转弯行驶。而连续变道非常危险,也是交规不允许的 。 5,山路盲区:山道多弯,盲区频现慢行 山路崎岖、狭窄且盲区多,许多看似普通转弯其实是连续的S形弯路,很有可能会有一辆莽撞的汽车从弯道里冲出来。另外像遇到抬头坡,即前方坡度很陡时,前方也是很大的盲区 。 对策:山路行驶一定要多留意路边的提示标牌,通过弯道时最好鸣笛示意。弯道行驶应注意控制车速,尽量靠车道右侧行驶。因为盲区导致你并不知道弯道内对向车道是否有来车,而在转弯处双方都靠近道路中央行驶,极易发生剐蹭事故,因此在拐弯时要格外注意 。 6. 光线盲区:出隧道不要跟车太近 许多车主都有这样的印象,到出隧道时,眼睛因一时不适应光线的突然变亮,而会眼前发黑,这时就会出现短暂的视觉盲区。同样,夜间开车,司机的眼睛容易受到各种灯光的刺激,视力所及范围受限,也容易产生盲区 。 对策:驾驶员坐在车里视野有限,单凭肉眼通常只能看清前方的情况,与前车的距离太近的话,驾驶员视野就会被前车遮挡,无法清楚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形。因此,出隧道或开夜车,不要跟车太近 。 小贴士:正确调整后视镜位置 消除视觉盲区四大技巧 对汽车驾驶人来说,〝盲点〞很容易造成交通意外。因此很多驾驶人为了消除盲点,花钱添购了许多配备。事实上,只要适当调整汽车的标准后视镜,就能够尽可能多地消除盲区。 第1步调整中央后视镜 : 左、右位置调整到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自己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这表示,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从中央后视镜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则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央即可。 第2步调整左侧后视镜 : 处理上、下位置时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 第3步调整右侧后视镜 : 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右侧情况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应留得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至于左右位置,则同样调整到车身占1/4镜面面积即可。 第4步如何尽量消除视线死角 : 消除视线死角,应在驾驶人在仅转动眼球而不回头的情况下,约可以看到前方200度左、右的范围,换句话说,还有约160度是看不见的。事实上左、右后视镜再加中央后视镜,只能再提供额外约60度左右的可视范围,那么剩下的这100度该怎么办呢?还得靠我们自己多留神了。 来源:宁波爱车网 新手必须学会调整后视 镜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4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雾夜-路灯-行人
热度 3 boxcar 2013-10-18 11:58
个人分类: 摄影|5622 次阅读|8 个评论
三伏天林荫道以车为本,行人无法走在林荫道上
热度 1 黄安年 2013-7-31 15:36
三伏天林荫道以车为本 , 行人无法走在林荫道上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31 日 发布 天通苑停车无章法 , 停车场有位不停 , 却非要停在人行道上。三伏天行人道上已经形成林荫道 , 对于行人来说 , 无疑是福音。谁知今天下午 2:30, 我就近去顺丰寄特快专递 , 就遭遇这等尴尬事。行人道上全被车辆占满 , 行人无法行走在人行道上 , 我只能冒着酷暑行走在阳关道上。看来这里还是以车文本啊,有了绿地变车道 , 有了人行到也变车道。这老百姓的烦恼,究竟谁来解 ? 附照片 7 张是刚才拍摄的。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443 次阅读|3 个评论
交通枢纽的行人与行李
alphong 2012-6-7 14:16
经常出门的行人,没有行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虽然当前社会可以一卡走遍天下,但“节省”的观念和“合我”的眼光还是决定了行李的随行。 进入交通枢纽,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人多,难得有人少的时候,特别是节假日。携带行李,还面临摩肩接踵的人流,怎么好呢? 先说行李:交通的便利化使得行李也便利化,据个人对北京站的观察,2011年比2008年而言,拉杆箱数量增加5%以上,但行李数量变化不大,小件数量依然不少。一般而言,行李都是随行必要的用品,或者是需要携带运送的物品。为什么小件物品多呢?主要是餐饮相关用品,多表现为手提袋(塑料袋)等。这说明交通工具提供的餐饮不合胃口,或者太贵了。为什么拉杆箱数量增加了,因为其轮式设计和大容量有效地减少了行人的携带负担。从交通枢纽的类别看,航空交通枢纽的拉杆箱数量远多于地铁交通枢纽。可见,旅程长短与拉杆箱的数量有直接关系。由于航空对行李的严格限制,超标的行李较少,而铁路、公路和水运交通枢纽则不然,缺少严格审核的行李不仅形式多样,大小差异大,而且常有超标行李,如大小超限(32寸的拉杆箱就超出了铁路客运规范)、重量超限(个人曾遇到一个两人抬的大行李箱,估计至少70公斤)等。虽然交通枢纽可能设置有行李相关服务,如行李寄存、托运、提取等,还有小红帽的行李搬运服务,但在行李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上,还是交通枢纽内,携带行李的量还是比较大的。 再说行人,或者称之为乘客。行人出行的目的性一般都比较明确,特别是对环境熟悉者,尽可能走最短路径以节省时间和体力。但这对商业不利,交通枢纽为了照顾商业利益,可能会造成行人超长距离的步行。实际情况呢,在交通枢纽购物的行人比较少,甚至说比例极小。只是由于总体的客流量极大,才造成了商业营业额保障。从行人的角度而言,步行距离越短越好。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一来交通枢纽的空间布局受限于交通方式约束,如铁路的站台;二来交通枢纽的客运作业流程限制,购票和检票、安检等都会造成人流的集聚,需要空间上的隔离,这也会增加步行距离;三呢就是商业平衡,行人步行距离越短,商业摊位就越少,商品量和营业额就必然受限;四就是规模心态,很多交通枢纽贪大求全,却对各种服务的整合欠缺优化,造成行人的长距离步行,如某些枢纽的换乘,携带行李重且多的只能用“惨”来同情。 问题在什么地方?生活可以美好,交通枢纽的行人能否得到更好一些的服务呢?下面是个人观点,唐突和不周之处欢迎拍砖。 1 长途交通工具的餐饮服务不到位。这里面有交通工具能够携带的食物有限,服务人员有限的原因。但不尽然,试说一二:首先既然中间站点允许行人离开或登乘,为什么不可以补充食物?其次,尽管交通工具上就餐的场所有限,但餐饮车可以游走,行人可以在座位上餐饮。再者,很关键的一点,价格为什么要高出市场行情呢?单不说“宰客”,稍微有经济头脑的都知道“薄利多销”,何况大宗进货的价格原本就很低。可见问题不说价格高,而是逐利的心高。最后,餐饮安全。尽管很少有交通工具上的餐饮投诉,但个人经常遇到以次充好的,甚至遇到过过期食品。这也可能是行人担心的一个理由。总之,如果交通工具上的餐饮服务好了,价格合理,安全卫生,行人携带的餐饮物品就会减少,这不仅极大的便利了行人,可以少去采购、提拿等事项,还增加了餐饮多样化选项,交通枢纽的安检也会减少工作量,何乐而不为呢? 2 物流服务不到位。中国最大的物流物理网络是属于邮政的,却价格高启。一些物流企业价格虽低,货物运输的时效和质量有待信任。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普遍的想法是,我既然已经购票,为什么不自己携带,而要掏钱另运呢?这就需要有市场划分,为能够付费运输行李的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方面的服务不仅物流行业需要改进,客运的行李随行服务也要改进,毕竟航空行李服务走进铁路,公路,水运等还有待时日。 3 城市交通限制。因为市内交通不畅,行人抵达交通枢纽的时间难以精确预期,只能提前赶赴。这不仅造成交通枢纽行人聚集,还造成交通枢纽空气质量差,通讯辐射大,安全管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城市交通总是拥堵呢?参见作者另文《关于行人、交通和城市规划的几个思考》,这里不再赘述。 4 客运与商业的均衡。客运交通枢纽作为一个人流集散地,具有商业价值,这人所共知。但问题要甄别看待,有购买欲望的人可以给予信息提示,让这些人远足到商业环境,而没有购买欲望的人,尽可快速通达。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选项,有投资人意愿、有行政意图、有商业利益考量、有管理思考,却很少有行人便利性方面的切实设计。好在最近有一些好消息,如北京有了地铁换乘规范。希望这类好消息越来越多。 5 发展均衡。这是个更复杂的问题,历史遗留,文化不同,地域差异,资源能力,教育程度等等,造成了不同城市,或者地区的发展差异。为了谋求发展,各地八仙过海,进一步造成了发展差异。这是正常过程,也是历史必然,更是社会进步的条件。问题是对人流动的限制。户籍、住房、福利等等产生了盲流、农民工、逃回北上广等名词,也形成了大的人流潮,给原本运能小的交通平添了更多涨价理由,而行人呢,痛并快乐着,无奈又必行。 社会在发展,发展总需要时间过程。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期盼人民,创造和推动历史发展的人民,能够在决策的过程中被多重视一点。交通而言,交通枢纽内的行人携带的行李能够少一点,步行的距离能够短一点,等候的时间少一点,然后脸上的笑容才会甜一点。
个人分类: 行人事件|2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诗十二 《春沙》“芽露盖黄绸”
uvard 2012-3-30 21:15
春沙 春回苏万物, 沙起飞满天; 人行眯双眼, 芽露盖黄绸。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修树引起的对交通规划的一点思考
alphong 2012-2-28 21:48
早上出门,看到两三个人在修剪一棵树,因为有一个枯枝影响了交通。不由我想起来去年的一件小事:路边的一棵树因为枝叶生长而影响了上面的电线,几个人也在修剪。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谈话: “你小心些,摔下来就不值了。” “我看看怎么修才不影响它生长。” “那是园林的事,你修一下,只要不影响电线就行。” “......” 这时来了一个交警,看了一会儿,说:“你们把向路上伸出的那一枝也剪掉吧,容易挂蹭车,也影响开车视线。”没多久,地上就落下不少枝叶。一个老人走过来说:好好的树,为什么要这么狠手呢?修剪的说影响电线,交警说影响开车。老人呵呵一笑: 挪挪电线也行,树原本就在这儿嘛。真想一劳永逸,挪挪树吧。 我们的交通是不是这样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高见。“原本就在那儿”,因为不同的利益,提出了基于不同目标的“优化方案”,如网络优化(公交网络规划、换乘接驳设计、交通方式分担、城市路网优化、城际交通优化......)、措施优化(分道行驶、车流人流分隔、信号灯管制、路边设置私家车位......)、设备优化(高架桥、环岛、隔离带、盲道、导航标识、信号灯、停车场......)等等,也确实做了大量工作,甚至升级到973项目的层级(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4671303.html ),也获得了今年的国家科技二等奖( www.rccm.tsinghua.edu.cn/news_20111202.html )。结果呢?路越修越多越好,优化方法越来越多,交通却越来越堵。 根源呢?城市最大的交通拥堵原因是通勤拥堵。为什么不在这个方面下功夫,求解决呢?好好的城市交通,为了照顾有车一族,就不断对路网进行“修剪”。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引起其他问题,再次为了另一个目标而“修剪”,很可能造成“交通”不像样。利益使然啊!很有必要把城市规划的“Vehicle-Oriented”(面向有车族)向“Pedestrian-Oriented”(面向行人)转变。这更体现社会公正,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点,荷兰的“自行车城”不是很好的范例吗? 让我们生活在正常的“树”下,不更好吗? 上班族工作地点离家近一点儿,少路、少车、少拥堵、少能源耗费、少污染...... 耕田者不背井离乡,少民工潮、少讨薪、少留守儿童、少老无所养、少一票难求......
个人分类: 镜湖幽深|2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人交通控制新方法——拉绳
热度 1 weberfrank 2012-2-27 20:40
成都的一些繁忙路口,有时会采用一种有趣的行人交通控制方式——拉绳。即2名协管或交警分别执一条绳子两端,当行人红灯信号时,就扯紧绳子将行人横腰拦起,如同竖起赛马的起跑栏杆;当行人绿灯信号时,协管放落绳子,让众人如骏马脱缰而去。这是一种非正式的,却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只是那绳索略有些不堪入目,时间久了原本的颜色都看不出了。 也许有人会嘲笑这种方式,认为毫无技术、浪费人力;或者有人会批评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拉绳控制实属无奈之举。我却以为也不尽然。行人交通控制,看似是小问题,实则乃世界难题:纽约市民乱穿马路闻名遐迩;伦敦的调查也显示,25%的行人过街闯红灯。对此,立杆见影的办法却几乎没有。新版本的Scoots系统设计了自适应行人信号控制,具有行人感应与计数功能,但声明对交叉口不适用,且对闯红灯也无能为力。日本研发一种柱形设备,可以在人行横道上投射一面影像墙,很科幻价格当然不菲。上海曾称要将闯红灯行人照片贴在他们单位附近,太刻薄而不易被接受。还有些城市抓到交通违法者令其指挥交通直到下一位违法者被抓获。这种做法现在不多见了,也许是因为会增加人民内部矛盾吧。 回头来看,一根绳子背后的秩序。交通工程学科有一定律:行人等候时间越长,越容易闯红灯。表现为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是因为个体可容忍的等候时间存在差异。可容忍等候时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当其冲,是信号设备及其交通法规。但由于法规执行成本过高,行人行为无设备监视。那么,单纯的信号设备对行人的约束力就很低。这意味着闯红灯的成本较低。正因为此,行人闯红灯比例一般高于车辆。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文化(公共道德)。日本和丹麦的交叉口秩序井然,是因为人们的公共道德律条要求彼此监督,增加了闯红灯的成本,也就提高了人们可容忍等候时间。而在中国和印度的交叉口,人们见缝扎针,却是因为灵活机变受人羡慕。所谓能人文化降低了闯红灯的成本,人们甚至不愿平静地等待一秒钟,唯恐落后成为“失败者”。当交警、协管经授权上场后,行人受到了专人的监督。小红旗会指向违法者,口哨会吹向违法者,有时“素质啊”还会喊向违法者 。闯红灯的道德成本显著增加,可容忍的等候时间也只好延长些。而绳子正是从小红旗和口哨演变而来的,省却了挥旗动作,避免了口舌之力,只需执一端,一扯一放。人们不愿当众弯腰钻绳的心理,主动给自己的道德成本加了份砝码。 如此看来,拉绳法值得推广。凡聘用了协管的路口,不妨配备绳索一条,高脚板凳一个。一张一驰之间,秩序了然。最后,一点小建议:绳子的一头不妨适当地拴在灯柱上,减少协管一名,降低管理成本。 (本文已刊登于《中国交通报》)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60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行人相关的灾难事件 [修正]
热度 3 alphong 2011-11-1 17:15
在文献中看到一些行人相关的灾难事情,越发感觉到行人研究的重要性。罗列出来,一则与大家共享这些信息,二则也希望大家能够补充更多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数据不包含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雷击等)造成的行人死亡,也不包括建筑内的突发灾难(如恐怖袭击、火灾、爆炸等)造成的行人死亡。因为这些突发的事件,非人力可以阻挡,即便科技极其发达,也可能难以减少死亡人数。 时间 地点 简介 死伤 来源 1954.. ? 印度 安拉阿巴德 在“昆梅拉节”期间发生拥挤 约 800 人死亡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8/28/content_1048896.htm 1982.10.20 前苏联 莫斯科 列宁体育馆 球迷骚乱 340 多人死亡 刘莹 等 2008.2 1983.2.13 中国 湖南 安化县安新桥公社 2 名社员组织的戏班子,在本村礼堂二楼试演古装戏,容纳 600 人的礼堂涌入 1500 多人,严重超负荷致二楼坍塌 当场压死 8 人,重伤 40 多人 http://www.bjd.com.cn/WLZB/20050630/GB/WLZB%5E1434%5E4%5E30R104.htm 1984.2.2 中国 广东 遂溪县 体委组织舞狮活动,其中有 30 多名群众爬到宣传墙顶盖上观看,造成顶盖被压塌 当场砸死观看群众 56 人,砸伤 52 人。 http://www.bjd.com.cn/WLZB/20050630/GB/WLZB%5E1434%5E4%5E30R104.htm 1985.5.11 英格兰 布拉特福德球场 一根烟头引起木制看台起火。 56 人死亡 刘莹 等 2008.2 1985.7.23 中国 甘肃 榆中县 兴隆山举办 “ 六月六 ” 山会,游山群众达 5 万多人,上、下山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一部分群众被挤掉到 8 米深的陡坎下。 这次事故造成 24 人死亡, 27 人受伤。 http://www.bjd.com.cn/WLZB/20050630/GB/WLZB%5E1434%5E4%5E30R104.htm 1986.. ? 印度 赫尔德瓦尔 朝圣活动中,因秩序混乱造成踩踏 50 余人死亡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8/28/content_1048896.htm 1986.2.23 中国 浙江 金华 螽州公园元宵灯会,由于门票脱售,入口处秩序混乱,造成人群踩踏 35 人死亡, 33 人受伤 http://www.safety.com.cn/anlifx/fileview.asp?filename=ns107436.txt 1987.3.2 中国 青海 西宁市 在市中心大十字地区举办元宵灯会,观众达 15 万人,拥挤不堪,一些群众被隔离墩、电源线、自行车等绊倒后互相挤踏 18 人死亡, 109 人受伤 http://www.bjd.com.cn/WLZB/20050630/GB/WLZB%5E1434%5E4%5E30R104.htm 1988.3.12 尼泊尔 加德满都 体育馆在比赛后退场时发生踩踏 100 多人死亡, 350 多人受伤 刘莹 等 2008.2 1989.4.15 英格兰 谢菲尔德 希尔斯巴罗体育场 因球迷骚乱造成拥挤踩踏 96 人死亡,约 300 人受伤 刘莹 等 2008.2 1990.6.2 沙特 麦加 城外通向一处圣地的隧道内发生踩踏事件 1426 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1991.9.24 中国 山西 太原 迎泽公园 “煤海之光”灯展上的 10 万余人涌入仅有 4 万容量的小公园内发生拥挤 106 人死亡, 98 人受伤 http://www.safety.com.cn/anlifx/fileview.asp?filename=ns107436.txt 1992.5.5 法国 科西嘉巴斯蒂球场 临时看台倒塌 17 人死亡, 1900 余人受伤 刘莹 等 2008.2 1994.5.25 沙特 麦加 朝觐者在参加一个宗教活动时发生踩踏 270人死亡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1994.8.13 刚果 ( 布 ) 布拉柴维尔 一所教堂举行宗教活动,人群踩踏 至少 150 人死亡,多数为儿童,数百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1996.10.16 危地马拉 体育场 观看世界杯预选赛的观众发生踩踏 90 人死亡, 150 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1998.4.9 沙特 麦加 朝觐者拥挤 至少 118 人死亡, 180 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01.5.9 加纳 阿克拉体育场 球迷发生混战 126 人死亡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01.4.8 中国 陕西 华山 赶庙会的群众通过华山玉泉院至西山门之间一条 28 米长的涵洞时,因双向人流大,且洞内未按规定安装照明设施,能见度差,互相拥挤造成踩踏 16 人死亡, 6 人受伤 http://www.bjd.com.cn/WLZB/20050630/GB/WLZB%5E1434%5E4%5E30R104.htm 2001.12.21 保加利亚 迪斯科舞厅 圣诞狂欢因秩序混乱发生踩踏 7 名少年死亡 2002.?.? 孟加拉 戈伊班 斋月施舍活动中,因争抢发生秩序混乱 34 人死亡 2002.12.1 孟加拉 斋戒月施舍引发踩踏 死伤 200 人 2003.8.27 印度 马哈拉施特拉邦 纳西克地区 欢庆“昆梅拉节”场面失控 45 人死亡, 70 余人受伤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8/28/content_1048896.htm 2003.1.5 中国 陕西 一中学发生踩踏 10 余人受伤 2003.2.18 韩国 大邱 地铁火灾 230 多人死亡 戴技才 2009.12 2004.2.1 沙特 麦加 参加朝圣的行人发生拥挤,引起失控状况下的踩踏 251 死亡 Hu Q.M. et al. 2009.52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04.2.5 中国 北京 密云 元宵灯会期间,观灯游玩的行人经过云虹桥时,发生踩压事故 37 死亡, 37 人受伤 Zhen W. et al. 2008.46 2004.4.12 印度 勒克瑙 竞选集会上发生踩踏 至少 21 人死亡 2005.1.22 沙特 麦加 朝觐者在投石辟邪桥附近发生拥挤 至少 500 人受伤 2005.1.25 印度 马哈拉施特拉邦 宗教集会时发生踩踏 300 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05.7.7 伦敦 地铁 四名自杀式炸弹袭击 56 人死亡 戴技才 2009.12 2005.8.31 伊拉克 巴格达 宗教庆典的教徒听到有自杀式袭击者混入的喊声,惊恐而发生踩踏和跳河事故 965 死亡 戴技才 2009.12 2005.10.24 中国 湖南 娄底市 第四小学的学生在楼梯间拥挤踩踏 10 人受伤 2005.12.18 印度 金奈市 ?? 43 人死亡,约 50 人受伤 2005.12.21 印度 古吉拉特帮 庙宇内的宗教集会导致踩踏 至少 9 名妇女死亡, 37 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06.1.12 沙特 麦加 朝觐者拥挤踩踏事件 345 余人死亡 戴技才 2009.12 2006.2.4 菲律宾 大马尼拉区 帕西格市 体育馆 严重踩踏事故 73 死亡 戴技才 2009.12 2006.9.12 也门 伊卜省体育馆 总统在大选集会讲话后, 15 万听众涌向出口,造成踩踏 51 人死亡, 238 人受伤 刘莹 等 2008.3 2006.12.16 巴基斯坦 德拉加齐汗市 婚礼现场发生火灾引起拥挤 22 人死亡, 30 多人受伤 2007.11.10 中国 重庆 家乐福超市 开业酬宾引起拥挤踩踏 3 人死亡, 31 人受伤 张青松 等 2009.6 2008.8.3 印度 喜马偕尔邦 比拉斯布尔地区 知名庙宇奈纳德维庙发生踩踏, 至少145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08.7.12 尼日利亚 争抢招聘职位 至少 30 人死亡 2008.9.? 印度 拉贾斯坦邦 一座寺庙再发踩踏 200多人伤亡。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08.9.20 中国 深圳 龙岗的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 因为舞台烟火不当引发火灾,人群外逃经过一条约 10 米的狭窄通道时,拥挤踩踏。 43 人死亡, 58 人受伤。 综合消息 http://news.sohu.com/20090818/n266030929.s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9-11/06/content_12395882.htm 2009.9.14 巴基斯坦 卡拉奇 争抢免费发放的食物 18 名儿童和妇女死亡 2010.1.14 印度 西孟加拉邦 人员拥挤上船 至少 7 人死亡, 17 人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10.3.4 印度 北方邦 事发地点是距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 180 公里的一个小镇 , 当时有上千人正参加寺庙组织的宗教集会。因临时搭建的棚子坍塌,引起人群惊恐拥挤 63 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05/content_19526586.htm 2010.7.24 德国 杜伊斯堡市 “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 至少 18 人死亡, 80 人受伤 2010.10.16 印度 比哈尔邦 欢度九夜节,引起拥挤 10 人死亡 2010.10.23 肯尼亚 内罗毕 亚尤体育场 足球比赛时发生踩踏 至少 6 人死亡,多人受伤 2010.11.22 柬埔寨 金边 钻石桥 庆祝传统泼水节系列活动中,由于桥身晃动引起人员跌倒,进而惊恐呼喊,导致相互拥挤踩踏 345 人死亡, 410 人受伤 姜传胜 2011.2 2011.1.14 印度 喀拉拉邦 信众参加印度教庆祝活动后返回途中发生踩踏 百余人死亡, 40 余人受伤 欢迎补充,谢谢 不断完善中...
个人分类: 行人事件|30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沃尔沃研发行人探测系统 辅助刹车防止碰撞发生
热度 1 alphong 2011-10-28 13:16
刚看到一篇旧闻( http://tech.kexue.com/2011/0228/14808.html ),沃尔沃的行人探测系统,可以辅助驾驶员避免撞人事件的发生。之所以说是旧闻,一则这是今年2月份的消息,二则我早已从沃尔沃的汽车广告中得知。 这里我想提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行人探测系统是什么?技术角度讲,行人探测就是行人识别,就是从车载系统中发射一定的辨识物质,如红外、如微波、如超声波等等,通过行人的反馈而被车载设备侦知,从而依据一定的技术手段,研判反馈者是否为行人。从而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但并不能替代驾驶员。这其中有误判,有漏判,都可能出现意外情况。从行人仿真角度,这属于信息获取范畴,是仿真输入的一部分。 其二,为什么要有这个系统?按照道理讲,各行其道,何必多此一举呢。主要是因为人没有“行其道”?车也未必吧。在北京,汽车在自行车道行驶,在人行道行驶的经常看见。而人呢,不守交通秩序者也不乏。为什么会如此呢?据言,德国人很遵守交通秩序,红灯的时候,哪怕没有其他车辆,没有其他行人,哪怕天气恶劣,时间紧迫,也要等到绿灯才前行。信用使然,但中国不行。不是没有制度,是文化差异。从行人仿真的角度,这属于辅助决策部分,至于采用与否,还需决策者自己定。 其三,装了就好吗?工具延伸了人的潜能,诚然。有了这个系统,驾驶员可以有提醒,可以少犯错误,也可能必然损失。但是不是会出现相反的现象呢?比如,驾车的人不专心了,边开车边电话的人多了,边开车边YY的人多了,疲劳驾驶的人多了......因为有提醒嘛!那可能就乱套了。为什么,因为不专心,因为不认真。毛主席说,什么事都架不住认真二字。如果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三心二意,那是品质问题。开车是搏命,不小心可能要了别人的命,也可能送了自己的命。试问,即便那个佛山撞压小悦悦的司机安装了这个系统,他就不会碾压人了吗?车轮下有异常,但凡司机都会感觉到的,关键是自己的内心感到了没有。从行人仿真的角度,这属于方法选择问题。行人仿真本身是技术(或方法),而这个仿真过程中也需要选择,好与不好,用与不用,也在心。 其四,不安装行吗?现在是知识保护时代,即便有人想装也未必如愿。如果驾驶员专心驾车,小心行驶,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国外不是有60年无事故的司机吗,我们国家也可以有,这个真可以有的。这让我想起来曾经看过的一篇论文,其中言及Pedestrian-oriented设计理念。说这个理念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还立法了,但采用的确是Richer-oriented做法。原因也很简单,有钱人当权嘛!从行人仿真角度,这属于什么呢?我不知道了,大家给个答案吧。
个人分类: 行人事件|3363 次阅读|3 个评论
行人安全之我见
热度 2 alphong 2011-10-27 15:34
行人,什么是行人? 按照中文的意思,行人应该是行进中的人,亦如英文中的Someone who is walking。但是当前的研究中,行人还有其他的意思,比如疏散中的行人,在仿真的起点并不完全是行人,很多是坐姿工作者。如果一个人遭到飞来横祸,如飞机失事、地震等,自身未动而身遭不测。这种情况下的人的安全应该不属于行人安全范畴,毕竟人没有行,很可能连行的念头都没有来得及有。因此,可以把行人理解为徒步交通单元。无论是灾难过程中的人员疏散,还是交通设施的仿真评价,其中的人都是行进中的,视为行人。 那么行人安全呢?安即平安,没有突发意外之事临近本我;全即周全,身体发肤没有失去分毫或者变形。基于这种理解,行人安全大致有几种情况: 1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无论是拥挤还是踩踏都可能导致灾难,安全有风险人所共知。这种情况下的行人仿真主要在于人员集聚环境中演判组织方案的科学性。而应用包括安全疏散、枢纽人流诱导、体育赛事组织、大型集会管理等。 2 人与设施之间的安全。由于人的活动,会对设施造成冲击,从而引起行人的安全受到威胁。这种情况下的行人仿真主要在于(众)人的运动取向对设施的影响度,通过仿真参数改进设施的性能,以及空间内的布局,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对人的伤害。而应用包括演出设备的稳定性、桥涵通道的承载能力、服务设施的布局科学性等等。 3 人与运动物体的安全。这类情况下主要考量运动中的物体对人冲撞造成的危害程度,多属于医学和制造业领域,且人多为单个体的。与交通或疏散领域内的行人安全差距较大,非我等关注之列。 综上,可见行人安全的目的性吻合我上篇博文中的观点,主要用于疏散评估和服务设施配置规划。方案应用之前为规划,应用之中为管理,虽名和时不同,但人都是本,是和谐之核,安全之基。
个人分类: 行人仿真|2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PED 2012
alphong 2011-10-26 17:27
重量级的行人研究论坛 Pedestrian Evacuation and Dynamic 2012 征文 Call for Papers and Posters This is a call for both papers and posters presenting research on the topics listed on the homepage or related areas. Posters and papers will be considered separately.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ill include both full papers as well as written submissions from accepted posters. To submit your abstract online, please click on "Abstract Submission" in the left navigation menu.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abstracts will be November 15 th 2011. All submissions are going to be reviewed by the members of the programme committee. If a submission gets accepted (notifications are going to be sent in January 2012), the final paper is due by March 2012. Scientific programme committee · Anders Johanss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Andreas Schadschneider Universitt zu Kln · Armin Seyfried Universitt Wuppertal, Jülich Supercomputing Centre · Ashish Verma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Bangalore · Erica Kuligowski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Gaithersburg · Guido Rindsfüser Emch+Berger AG, Bern · Hubert Klüpfel TraffGo HT GmbH, Duisburg · Juan Carlos Dextre Quijandría 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Perú · Katsuhiro Nishinari University of Tokyo · Mario Campanella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Michael Schreckenberg Universitt Duisburg-Essen · Rainer Knnecke Integrierte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Frankfurt a. M. · Tobias Kretz PTV AG, Karlsruhe · Ulrich Weidmann Institute of Transport Planning and Systems, ETH Zurich · Yuki Sugiyama Nagoya University Conference language The official conference language is English. 来源: http://www.ped2012.org/index
个人分类: 行人仿真|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谈行人仿真的目的性和基本假定
热度 2 alphong 2011-10-26 12:02
行人仿真主要是用于对空间方案的科学性进行论文,并给决策者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从当前的应用而言,主要体现在空间内行人疏散,和空间内设施的布局与评价。 行人疏散仿真过程中,一般假定行人是一个活动,即从所在位置向目的点移动。所在位置是依据空间内的行人基本状况随机生成的。如一个工作场所的最大行人数量为 n ,仿真中需要一次性生成;每一个人 P i 的空间区域为 R i ,则行人的初始位置为分区域随机生成,或所有该区域内的行人随机逐一生成。在移动过程中,行人要么行进,要么被阻碍。没有自我的时间调配能力。 空间设施仿真过程中,一般假定行人具有多个活动,即行人接续完成所有活动之后离开仿真空间。行人也不是一次性生成的,往往随着仿真时钟逐步从集散点进入仿真空间。行人生成的机理应满足仿真空间内的集散点的行人分布特性。但是,行人在这类仿真中应具有自我时间的调配能力,这是当前很多这类仿真缺乏之处。而且,这类仿真中的行人也可自主调配自己的活动安排,如增加或者去除一些活动。相关行人活动规划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有待于研究者着力丰富。 不同的仿真目的不仅导致行人动力学模型的差异,也导致基本假定的差异性。 行人疏散仿真中,往往存在如下假定:行人是仿真开始的时间点是存在的;行人往往具有静态路径规划(意味着假定行人较熟知空间布局);行人在行进过程中无法自我调节时间和行进速度;行人往往是相同个体(轮廓、运动能力、抗灾能力等等);行人往往是理性的;不考虑拥挤力的传播...... 空间设施行人仿真过程中,行人活动序列往往假定已设置;从而导致行人具有静态路径规划(意味着假定行人较熟知空间布局);行人具有一定的设施选择偏好;行人往往是理性的;不考虑拥挤力的传播...... 从现实看,行人疏散仿真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但空间设施行人仿真则变数更多,在行人时间调配,活动安排,路径选择等方面仍有不少可研究的区域。
个人分类: 行人仿真|412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德国科学家对中国社会道德的呼吁
sungirl001 2011-6-28 19:32
前面的博文提到MG给Chinadaily的编辑写了一封信,到现在都没有收到回复,就信的内容和编辑不回复这件事我们俩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征得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我把他写的信的原文贴到此处,大家有什么感想欢迎留言讨论。 Dr. MG June 17 2011 ZhongguancunXXX Building XX Beijing Mobile: XXXXXXX Dear Mr. Liu Shinan, With great interest I have read your article (博主注:原文地址为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6/15/content_12698272.htm )in the China Daily of June 15 2011 , Recovering a long-lost virtue’. I am German and at present a visiting professor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I agree with your position that the virtue of observing the law and especially the traffic rules should recover. However I do not like this statement to be so general. I guess many people in China know the joke, that pedestrians in Munich wait a long time for the green light at midnight though nobody else could be seen. Not every rule must be observed at any time! Important is to be cautious, polite, carefull and to respect other peoples righ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minimize the impac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o keep the traffic fluent. I am a pedestrian, I do ride a bicycle and I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My whole life I have been fighting for their rights, because I believe that only this combination can guarantee a sustainable city, where it is worthwhile to live in. However, living in Beijing, I had to realize that 95% of the population here live under the dictate of 5% car owners/users. They cause a traffic jam: due to the lack of bus lanes the brave bus riders have to suffer. The car owner park their cars in the bike lanes, at crossings they force their way through pedestrians and bikers while honking their horn, the do not respect at all the bicycles right of way, even in special zones, where children like to play, they run at high speed. And most people are intimidated: they do not insist on their rights nor do they criticize the wrong-doing of the drivers. I agree with you that people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criticize, if traffic laws are not observed!! However, the problem is one-sided: 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car drivers ruthlessly use their power to force their way! Besides, the infrastructure for pedestrians, bicycles and busses has be improved again: bicycle parking lots with guards at central places and especially at every subway-station are necessary, bikers must be able to cross the street without long detours and without carrying their bicycles through dark underpasses or over high bridges, more bus lanes must be established, etc.,etc. It is time for a change towards a sustainable and green city!! With my best regards, MG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沈阳的行人
alaurel 2010-7-31 18:12
行走在沈阳的各条街道上,你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事情,那就是行人多数走在道中,不会为后边的人让道,还会自己走斜道。这不知道是否反映东北人的性格?但是这是十分危险的。
个人分类: 生活百味|2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主研发的行人微观仿真平台PTSim介绍
zhshbox 2010-5-9 10:38
搞这个行人的研究也有好几年了,一直都在做一个程序的开发。 我们用VC++和OPenGL开发了一个行人 交通微观仿真软件平台 PTSim ( P edestrian T raffic micro- Sim ulation ),这里简单介绍其框架,详细的我将在后续文章中加以扩展。 PTSIM的程序控制流图 PTSim双向行人仿真 PTSim交叉口四向仿真 PTSim屋内疏散仿真 行人流中的自组织特性 PTSim目前仍然在不断完善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内容是在本人硕士论文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并在转载、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张诗波.基于Agent的行人交通微观仿真建模与分析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Zhang Shibo(2007).Agent-based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micro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traffic.MS thesis,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In Chinese).
个人分类: 行人仿真|510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香港行人为何不横穿马路冲红灯
pikeliu 2010-2-5 14: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0b57f0100duha.html 香港行人为何不横穿马路冲红灯(2009-07-22 10:13:49) 标签:香港深圳比较 素质 乱穿马路 闯红绿灯 文化 前几天有一篇文章作者写自己在香港坐的士,看见横穿马路的人,司机毫不犹豫的就指谪是大陆人。而这样的话题总是会激起很多关于尊严和素质之类的争吵。而很多香港人在茶余饭后谈起回内地的感叹也是不胜唏嘘,治安,交通好像是永远的令人头痛的话题。不少香港人在罗湖都会被红绿灯搞到无所适从。明明是行人绿灯却车辆穿行,行人红灯却看见车辆停在一边等待,空出马路来。(确实如此,如果愿意你可以去南洋门口,新时代酒店门口试试)。于是我特地将两地的行人交通设施做了一个对比,对比的结果既可以洗刷大陆人爱闯红灯,不遵交通规则恶名,也可以给未来设计城市人行交通的人提个醒。城市化,不是光修几个玻璃大楼就叫城市化,动辄就称国际大都市,**之都的交通也是由人的出行构成的立体系统。 好,我们来看图说话。先看信号灯设置图片是香港街道,我们会发现,如果是8车道,会被分隔成3个区域,来去各3个车道,中间两车道。这三个区域每个路口均设置3组行人信号灯(以下简称信号灯),每一个区域中间以安全岛隔离。(安全岛设有护栏)也就是说如果行人要路过这个8车道的路口是需要停顿两次(安全岛)。而行人只需要看面对的信号灯就可以了。而不需等8车道一个信号灯(内地)。那么这样会不会过马路的时间很长呢?比较3个信号灯比一个多了好多,其实香港人追求效率那是世界有名,他们更不愿付出时间等待,实际的结果是因为分流,而使车辆通行速度大增,而每组行人的信号灯转换极快,过马路等三组灯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做到无需等待。四车道两组灯(平均比内地至少多一组),甚至一车单向也设置信号灯,由高效的电脑控制,遵照信号灯的指示能迅速而且安全过马路,所以香港人就养成这样的习惯。深圳的路口一个信号灯周期长,而且8车道的信号绿灯,左手边的车辆不动,而右手方向的车辆还在行走,如果是老人看见绿灯,却要还有看右手位置的来车,怎么安全?在中间再加一组灯,就可以解决。如果行人看见绿灯就可以安全通行,信号灯自然就可以有效运作,就不会养成横穿马路的习惯。其实解决问题办法就是多加几组信号灯,一个灯只控制一个方向的车。行人就可以放心过马路。 香港中环 香港远离市区的筲箕湾8车道 在香港除了路面交通,行人过马路还可以选择空中和地下。城市规划者在交通路口设置了立体的空间疏导方式。先说过街天桥。香港的过街天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非常密集。在市区中环,各个楼宇之间全部由天桥和连廊连接,如果下雨,你无需带伞就可以行走于在整个中环。就是在远离中心市区的地方(随便举例,如北角),在靠近有商业和人流的地方,平均20米-50米就有一座过街天桥。密集的天桥使地面交通更加快捷。靠近路口设置,路人就不会嫌绕行路远而冒险去横穿马路(深圳有不少天桥就是需绕行很远不方便),对于小孩和老人特别有利。第二是设计考虑周到,既然是老人和小孩多使用,因此多数天桥设有电动扶梯和自动电梯。即使在偏远的地区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过街天桥均设有顶棚,防晒防雨。这样路人也愿意选择天桥过马路。第三外形不花巧,功能为主。过街天桥设计非常简单,但是坚固实用。没有把钱花在装饰上,而是在电梯,防滑设计上花钱。(相比之下深圳南山把过街天桥的护栏设计搞出很多花活。)下图为香港过街天桥 说完地面和空中,我们再来看地下(不是指地铁),在交通路口,地下涵洞过街是一种非常安全方式,在香港过街涵洞和地下铁的出口衔接,形成四通八达的过街方式,比如旺角等地。在地下涵洞的设计上,香港也有许多很人性化考虑。首先是深度,如果不和地铁出口连接的地下涵洞(例如远离市区的一些立交桥下面)都不会太深,采光良好,这样也便于行人使用。第二,几乎和地面出口全部重合,便于辨明方向。第三设计简单,但考虑仔细,例如地面为防滑处理是以造价低但实用的三和土混碎石子方式,而不是采用地砖。下雨时,即使有雨水也不滑。根据坡度设计缓坡通道,便于使用轮椅或是,婴儿车,手推车搬物使用。根据人的步姿设计台阶高度。(这个特别重要,可以参看深圳涵洞的台阶,不知道是给谁走的。迈一步太窄,整个小跑一样,迈两步又太宽。如果不信请亲历大剧院涵洞测试。保证你走两步就投降) 缓坡和步姿合适的台阶,注意材料并不昂贵。以下是深圳涵洞的台阶,路人跨一步的要特别频繁跨,类似小跑。小腿是无法抬高到自然步姿的。其实看看他们的姿势,你就应该感觉的到那种难受。 香港正是通过在交通路口以立体的人性化交通设施设置疏导人群,才使繁忙的城市并不乱,不慌。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也大量减少。政府(以往的港英政府包括现在的政府)不仅是口头空喊注意交通规则,而且长期通过宣传(例如电视上天天可以看见的广告马路如虎口)不断的把交通规则的具体行为表现教育所有市民。而且以硬件设施确保。所以光是说大陆人的素质如何如何还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争论素质问题,不如仔细把城市的细节设计搞好(不等于雕龙绣凤的搞面子工程)。市民自然就不会乱穿红绿灯了。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405)┊ 评论 (5)┊收藏(0)┊转载(0)┊打印┊举报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人
pingguo 2009-5-8 16:15
人们习惯于低着头 仿佛在守卫自己 天穹似一面 巨大的哈哈镜 偶然仰面 发现自己扭曲的灵魂
个人分类: 诗歌|2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一只会骑车的鱼
ricefrog 2008-10-30 19:16
很早以前就想过要写这样一篇短文了,只是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写而已。每天,当我骑车穿行在马路上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一只鱼(似乎鱼该用条来说的,不过好似乎一只鱼比一条鱼更好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在早晨上班高峰期骑车在马路中穿行的经历,我感觉在那一刻,我就像是一只鱼,扭着身驱在道路,行人,车辆间穿行,那一刻我希望自己会些轻功可以来个凌波微步什么的,轻巧的从人群中,车堆里一飞冲天,可惜我不会那功夫,所以我仍然还只能像只鱼在车流,人流中穿梭. 在北京骑自行车,其实是件挺痛苦的事,你要随时注意各方面的人和事.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提倡骑车少开车,有些地方还有无车日,可是骑车人的环境实在是不怎么样. 比如有的路段,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你会觉得不知道该往哪骑. 比如机动车常常会侵占自行车道,虽然我们自己在坐车开车时不喜欢遇到交警,可是当你看到这些违章行驶的车辆时真希望自己就变成交警去罚它们,可惜没人管,所以这种行为司空见贯了.我们也只能气愤. 比如你常会遇见行人走在自行车道上.明明再靠边些就有人行道,而且上面还没有车,可是这些人就是喜欢在自行车道上走.而且更郁闷的是他们还喜欢三三两两并排走,让你想绕都绕不过去,很气很郁闷. 比如你常会遇见逆行骑车的人,他们不但逆行了而且还骑的飞快,而且还喜欢在道路中左右穿行,有时路其实挺窄的,单向走的骑车人早已把不宽的路占满了,可你还要时刻提防着这些逆行的骑车人,他们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给你炸一回. 比如你还常会遇到自行车道边停了一排排机动车,似乎自行车道就是一个天然的停车场,不需要收费也没人管.特别是到了周末,你就去看吧,几乎是个像样的路边就停满了车,无奈啊. 骑车,你还要随时注意身后驶来的出租车,没错,是身后驶来的,虽然你身后没法看到没长眼睛,可是这些出租车会随时突然出现在你的前方,然后紧接着就是从你左侧靠路中间的位置急速插到你的右前方路边停下.有时是上人有时是下人,这种事我也不止遇到一两回了,在这些出租司机眼中,似乎自行车根本就是可以忽略的,根本无视你的存在.就算你来不及停车撞它一下,它也无关痛痒的. 有时想想骑车会遇到这么多事,我真是累了,不想骑了.可是公交又能好到哪去呢?等趟车要二三十分钟,而且很多地方末班车很早就没了,难道让我们打的?又没这么多钱.所以我们就只能这样尴尬的每天骑车穿行在车流之中,所以我们就只能每天期望自己练就盖世神功,或者干脆变成一只鱼.
个人分类: 社会时事|3922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墙之患
陈龙珠 2008-6-18 18:20
后记: 中国农业大学围墙倒塌砸死女童(图) http://news.sina.com.cn/s/2008-08-02/030716045938.shtml 中国农业大学东门北侧的一段围墙突然倒塌,砸中了行经此处的祖孙3人,造成1名女童死亡,另两人受伤。/农大相关负责人称,近日接连降雨造成墙体酥松,同时,由于墙内绿地地势高,雨水聚集在墙边,导致了围墙倒塌。 ============== 在许多地方,尽管围栏可以拓展空间视角,但一些单位仍喜好于用高深莫测的实体围墙来作为将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界社会隔离的构筑物。遗憾的是,若对围墙管理不善,则经常会出现墙倒压死行人的悲剧。在连日的阴雨天气里,广西苍梧县某初中饭堂旁边的围墙于前天傍晚便发生了崩塌,造成4名学生不幸遇难,8名学生受伤(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17/130914030881s.shtml )。而杭州近也发生了一起围墙倒塌、一对四川广元夫妻不幸死亡的事情( http://video.google.cn/videoplay?docid=-6202907089018990772 ),其中令人费解的是那家建筑施工单位在墙内安装了彩板围护之后为啥不撤除这堵要了人命的砖墙。 围墙大多是在地上开一浅槽并浇筑一条简易的地基后用砖砌筑,墙体与基础之间少见配置提高其稳定性的拉结钢筋。而且 经过一定时期的风吹雨打日晒后,墙体材料强度也将逐渐因老化而降低,其稳定性相应地会逐渐降低 。若再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可由附近施工、地下流土等致使墙基下沉、侧移引起),或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则其安全状态将更加恶化。 我在杭州工作期间,所在单位招待所锅炉房外堆煤场的围墙就曾于20年前发生过推倒围墙并砸死邻近小学路过此处的3位学生的事件。2001年 5月12日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黑龙江路某建筑工地沿街遮挡墙发生倒塌( http://www.xjbz.gov.cn/html/news/jjxx/2001-5/15/9_46_001862.html ),12人当场死亡,30余人受伤。这些事件均是人们不了解靠墙堆积大量散粒物体会产生过大水平推力并可能导致墙体向外倒塌所致的。 在砌体围墙内側大量堆积煤或建筑废土时,其自重即可使其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其结果不但使废土密实度不断增大,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侧向(水平)位移。而另一方面,围墙所具有的侧向刚度使得它对煤或填土的侧向变形将产生抵抗作用,随之而来的便是煤或土对围墙产生出侧向水平推力。根据土压力理论,在填土高度不断增加时,虽然围墙前期已发生的微小位移会使填土初始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有利的主动土压力状态(水平应力不到竖向自重应力即重度乘以深度的一半)发展,但随着填土或煤厚度的不断提高,围墙受到的总土压力及其作用线的高度乃至倾覆力矩会明显增加。因此,若在其内侧不经计算分析而大幅抬高填土或堆煤,围墙倒塌最终将是难免的。另外, 当发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后,在墙体开裂前,较大面积的堆煤或土中可能还会出现类似于地下水位上升的现象,而水压力是各向均等的,其对土或煤粒作用于墙的水平应力的减少远没有其水压力的增加多,从而会在一定时间内增大对墙体的水平推力,使得墙体在雨天更容易倒塌。 因此,对临墙较大面积地堆煤或土,一定要限制其厚(高)度,或对墙体承载力进行计算后予以加固,同时还要安排专人经常察看围墙垂直度和裂缝变化情况,雨天尤其应该如此。 而当我们沿着高墙行走时,是否还应该尽量离它远点呢?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