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业生态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与经济双赢的解决方案(转自光明日报)
slonethu 2015-5-4 22:14
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与经济双赢的解决方案——访清华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石磊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5/01/nw.D110000gmrb_20150501_2-07.htm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1日 07版) 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集聚工业生产的作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然而,工业园区也往往会成为环境污染的高发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0年前后出台了“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等指导性文件,以此规范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后,随着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以及丹麦卡伦堡样板的出现,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和韩国等纷纷效仿并制定相关规划,自觉地推动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使生态工业园区在进入21世纪后呈现蓬勃之势。 从“产业共生体系”到生态工业园区 谈到生态工业园区,就不得不谈到“丹麦卡伦堡产业共生体系”。据清华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石磊介绍,“丹麦卡伦堡产业共生体系”的发现具有一定戏剧性。 1989年,丹麦的一群高中生要去工业园区参观,接待工作由园区热电厂经理负责。众所周知,热电厂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经理希望通过介绍热电厂与周边炼油厂、酶制剂厂和板材厂等企业的副产物(废物)交换所取得的环境成就,让高中生对热电厂留下不错的印象。但是如何表达呢?碰巧,这位经理的夫人是位生态学家,她认为热电厂的创新生产模式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共生现象,并建议以产业共生来命名。 “事实上,产业共生现象早在工业革命之初就已经存在。”石磊指出,类似于卡伦堡的产业共生现象在美国、英国、奥地利、日本、苏联以及中国的早期工业实践中都能够找到踪迹。“之前人们对此熟视无睹,主要在于废物交换等产业共生行为并非工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随着石油危机带来能源成本的升高以及工业废物引发环境问题的密集出现,企业间通过产业共生来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效果才引起广泛关注。” 此后,美国、荷兰、日本、英国、韩国和中国等陆续在工业园区开展产业共生实践,自觉地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来规划、建设和改造工业园区,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生态工业园区。 不过,石磊指出,由于每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国情不同,产业共生体系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倡导下,美国于1995年前后先后两批在16个工业园区进行试点;日本从1997年开始侧重于静脉产业园区的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了26个静脉园区;英国在2003年前后成立国家产业共生项目,先从区域后上升到国家尺度加以推进。”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中国经验”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00年,早期的几个试点都是制糖、化工、冶炼等专业性工业园区。从2004年开始,国家着力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开始试点示范工作。截至2015年4月,由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和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35家,还有76家得到批准创建。 石磊认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受到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工信部等多方重视。“例如,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通过发布指导性文件和标准,联合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发改委从2005年起推行循环经济国家试点,并从2010年起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给予大资金支持……” 在石磊看来,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有标准可依、依标准建设、据标准考核、示范试点带动和建立长效机制几个推进阶段,形成了“领导重视、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强化监管、节能减排”等基本经验。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有什么显著特点?石磊给出的答案是“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存在”。“我国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都会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一方面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施行政府职能,另一方面承担着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开发性功能。”石磊强调,这一特殊主体的存在可以通过短期集聚大量资源来迅速发展工业园区,也可以较为系统地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施行政府意志。“事实上,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行模式。” 让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则成为决策主流 在石磊看来,任何一种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都是特定制度环境下的选择结果,各有利弊。 根据他的研究分析,丹麦、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其成功依赖于特定的时空尺度。“丹麦模式虽然空间尺度小,但时间尺度长,是一种典型的自发秩序;英国模式虽然时间短,但空间尺度大,可以通过发展大空间尺度共生网络和快速推广商业模式获得成功;相反,美国因不合理的时空尺度鲜有成功试点。”比较之下,中国和日本、韩国等以国家战略主导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步入快车道,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急于求成和“拉郎配”的现象。“以上这些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动态调整,例如英、美等国家需要注意产业空心化问题,而中国则需要思考新常态经济下工业园区如何生态化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开局良好,但石磊指出,生态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规划层面,我国还缺少一个针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宏观管理层面,仍然存在‘几张皮’不统一的问题,有命名资质的没有资金支持,有资金支持的没有命名资质;在微观管理层面,不敢政策创新、不尊重市场规律的行为时而发生。” 多年的关注与研究让石磊笃信,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应该秉承第一代开发区作为政策先行区的历史使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先行区。“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则纳入园区开发建设的决策主流,更多引入市场激励机制,使其从新鲜事物真正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 (本报记者 张蕾)
个人分类: 产业观察|1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工业生态学回顾与展望”专题征稿启事
slonethu 2015-3-17 19:24
http://www.ecologica.cn/stxb/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150312102909001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化转型压力。作为一门探讨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也称产业生态学)需要对这一重大战略性问题作出回答和贡献。2015年7月将在英国召开的第八届工业生态学大会”将主题定为“工业生态学回顾”(Taking stock of industrial ecology),这也使得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我国工业生态学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总结过去工业生态学学科发展的成就,并指出现存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学科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提出对策和建议。《生态学报》联合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南丹麦大学和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等,拟于2016年第1期出版“中国工业生态学回顾与展望”专辑,通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将在《生态学报》上发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1.专辑内容 (1)工业(产业)生态学的学科发展与教育 (2)我国生态工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3)产业共生与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与实践 (4)国家尺度的资源与物质代谢 (5)区域与城市尺度的资源与物质代谢 (6)可持续城市与基础设施 (7)可持续的生活与消费方式 (8)生命周期评价及碳足迹、水足迹或生态足迹分析 (9)工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及政策 (10) 其他工业(产业)生态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2.专辑客座编辑 石 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施 涵 香港城市大学 徐 明 密歇根大学 陈伟强 耶鲁大学 刘 刚 南丹麦大学 3.稿件形式 以研究论文为主,也可以是综述性、评论性文章或研究初报和问题讨论。 4.论文格式 严格按照《生态学报》期刊出版格式,具体要求请查看《生态学报》网站“ 投稿须知 ”。 5.投稿截止日期: 2015年7月30日 6.投稿方式 请将稿件 同时 投往以下两处: (1)登录《生态学报》网站 www.ecologica.cn 投稿:进入投审稿系统,选择“中国工业生态学回顾与展望”栏目投稿 (2) Email投稿:将论文发送至 slone@tsinghua.edu.cn 《生态学报》编辑部 清华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2015-03-12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2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Tsinghua-Surrey Lecture Schedule (19-25/06/2013) 学员招募
slonethu 2013-4-25 00:35
清华-萨里大学工业生态学学术讲座日程及学员招募 Lecture限制人数:25(其中环境学院10人,清华校内8人,校外7人) 要求:1)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博士优先;2)需要全程参与;3)费用自理,没有学费;4)申请者需要提交简历和个人陈述( haiyanwendy@foxmail.com 宋海燕 );5)如果报名者众,会组织筛选 Open presentation和workshop对外开放,不限人数,欢迎参加! 如有意见和建议,欢迎提出。 感谢环境学院“111引智计划项目”的支持! Tsinghua- Surrey Academic Lecture Schedule (19-25/06/2013) Colour code: Lecture Open presentation Workshop Informal discussion Wednesday 19 June 9:00-14:00 Lectures on biomass utilisation and systems approaches, Aidong Yang 9:00 – 10:00 Biomass processing fundamentals: feedstocks and products 10:00 – 11:00 Biomass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11:00-12:00 Systems analysis of biomass utilisation systems 12:00 – 13:00 Lunch break 13:00-14:00 Multiscale modell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14:30-16:00 Open presentation: “Rational utilisation of biomass resources: a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 Aidong Yang 16:00- close of the day: Introduction to the LocalPURE (Leverhulme Trust) project and collaboration planning, Aidong Yang and Shi Lei’s group Thursday 20 June Lectures on Industrial Ecology, Roland Clift and Angela Druckman 9:00-12:30 Tools and applications of industrial ecology (including LCA and MFA/SFA) Roland Clift: 2 hours Emissions embedded in trade; concepts, findings, and Environmentally-Extended Input-Output methodology Angela Druckman: 1.5 hours 12:30 – 14:00 Lunch break 14:00-15:30 Value Chain Analysis; stocks and flows, Roland Clift. 15:30-17:00 Open presentation: “The embeddedness of carbon in Western lifestyles, and how the rebound effect impedes change”, Angela Druckman Friday 21 June 9:00-12:30 Workshop “Industrial ecology and systems approaches” 9:00-9:15 Arrival 9:15 – 11:15 Presentations from Chinese researchers 11:15-11:30 Break 11:30 – 12:30 Panel discussions 15:00 – 16:30 Open Presentation: “Evolution and Resilience of Industrial Ecosystems”, Nigel Gilbert Monday 24 June Short course on Agent-Based Modelling, Nigel Gilbert, day 1 09:45 Welcome and introduction 10:00 What is social simulation? programs as theories; virtual experiments; processes; types of simulation 1 1:0 0 Co f fee break 1 1:1 5 What are agent-based mode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ABMs; description of a range ofABMs from di f ferent disciplines 1 1:4 5 Activity: Some example models 12:4 5 Lunch 14:0 0 Modelling methodology models; terminology; the logic of simul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 14:4 5 Activity: What could you model? group discussion to select and develop a specification for anABM 15:3 0 T ea break 15:4 5 Report back 16:0 0 Model building and validation ABM programming environments;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16:45 Conclusion discussion 17:00 Day 1 course end Tuesday 25 June Short course on Agent-Based Modelling, Nigel Gilbert, day 2 10:0 0 Lecture 1:An introduction to NetLogo NetLogo is a freely downloadable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for building agent-based models 1 1:0 0 Co f fee break 1 1:1 5 Activity 1: a first model 12:1 5 Report bac k 12:3 0 Lunch 13:3 0 Lecture 2: ProgrammingAgents Basic techniques for programming agents 14:1 5 Activity 2: a more complicated model 15:1 5 T ea break 15:3 0 Report back 15:4 5 Lecture 3: Model building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building a model 16:1 5 Lecture 4: Experimenting with models 17:00 Course ends
5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招聘工业生态学博士后1-2名
slonethu 2013-1-11 13:29
标题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招聘工业生态学博士后 1-2 名 发布日期:( 2013.1.11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招聘工业生态学博士后 1-2 名 合作导师:石磊 副教授 研究方向: ( 1 ) 产业共生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 ( 2 ) 化工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研究 依托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和水专项等。 招聘要求: ( 1 ) 专业方向:化工、管理、信息科学等; ( 2 ) 在相关专业已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在近期内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 3 ) 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有相关论文发表; ( 4 ) 有志于学术研究或咨询行业,有团队精神。 申请时请提供以下材料: ( 1 ) 学术简历; ( 2 ) 博士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简介; ( 3 ) 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 ( 4 ) 发表 ( 含录用 ) 论文清单; ( 5 ) 个人陈述 待遇:按照清华大学规定,薪酬等其他待遇可面谈,有参加国际会议机会。 联系方式: 地址:清华大学中意环境节能楼 1014 室 (邮编: 100084 ) 联系人:石磊 邮箱: slone@tsinghua.edu.cn ( 注:有效期 2013 年 1-5 月 )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7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动车环保是一个误区
热度 7 zhpd55 2012-10-8 17:57
电动车环保是一个误区
面对汽车尾气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和使用电动车辆似乎成为改变这种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最近 挪威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显示,电动汽车的污染问题同样不可小视,有可能会使貌似绿色环保的电动车辆变成污染更加严重的交通工具。引起这种质疑的导火索是来自挪威科技大学的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结果。电动车辆的污染问题可能是一个新瓶装陈酒、换汤不换药式的老一套,以新污染代替老污染.在绿色革命过程中,电动汽车最终将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污染物来源。《工业生态学杂志》(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网站 2012 年 10 月 4 日 发表了挪威科技大学(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Conventional and Electric Vehicles 。 来自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电动车展示的潜劣势就在于大大增加对于人类的毒性、对于淡水生态毒性、淡水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主要来自于车辆供应链的金属损耗的影响。” 关于“供应链”部分的阐述关键是他们研究关注的焦点。电动车辆已经被提升为车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 但是很快将电动车( EV )作为环境保护型车辆的选择应该从长计议,仔细审查 , 甚至需要加强监督 , 在车辆生产、使用以及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究竟会发生些什么,都需要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是否真正可以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轻型车辆的能耗量约占全球能耗量的 10% ,同样温室气体 (GHG) 的排放量也大约在 10% 左右,政策决策者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问题,已经准备采取相关措施。在挪威的研究中 , 研究人员从车辆的生产、使用以及报废全过程考虑,研究了传统车辆和电动车辆对环境的影响。他们得出结论认为 , 虽然电动车是一项具有重大潜在环境效益的重要技术突破,但是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生产、使用、报废各个环节,大量难以治理的环境污染弊端无处不在。他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 , 推广电动车的地区,电力的生产主要是依靠褐煤等煤炭甚至是重油的燃烧,这样的能源供应链不仅不会有利于环境保护,反而是适得其反,会加剧环境污染和 GHG 的排放。所以挪威的研究人员在文章中警告说:车辆尾气排放的消除是以电动车辆的电力生产链增加排放量为代价的,必然会对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带来风险。挪威研究者密切关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他们的研究得到挪威研究委员会的电动车项目( E-Car Project )资助。 在2012 年早些时候,挪威的研究人员曾经对于我国车辆类型也有过多项研究报道,得出的结论是电动车作为一个整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其对于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比传统车辆更为严重。挪威研究人员在研究了我国 34 个城市的污染程度之后 , 他们发现由发电厂所产生的电力来驱动电动车,与燃油动力车相比较,微粒的排放会更多。他们分析了五种车型即汽油车辆、柴油车辆、柴油公交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汽车。 不同的车辆生产的标准化影响不同。挪威研究人员对于每一种影响的最大化结果进行了分类比较,比较内容包括全球变暖 (GWP) 、陆地酸化 (TAP) 、微粒形成 (PMFP) 、光化学氧化形成 (POFP) 、对人的毒性 (HTP) 、淡水生态毒性 (FETP) 、陆地生态毒性 (TETP) 、淡水水体富营养化 (FEP) 、矿产资源枯竭 (MDP) 、化石资源枯竭 (FDP) 、内燃机车 (ICEV) 、电动车辆 (EV) 、磷酸铁锂 (LiFePO 4 ) 、锂镍钴锰 (LiNCM) 、煤碳 (C) 、天然气 (NG), 欧洲电力混合 (Euro) 等,具体影响力见图示。 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14108 更多的评议与争论请浏览: http://phys.org/news/2012-10-green-toxic-norwegians-electric-vehicle.html#nwlt
个人分类: 新观察|5900 次阅读|9 个评论
第三届工业生态学亚太会议将于今年10月20-21日召开
slonethu 2012-2-7 21:17
Call for Abstracts: The Third ISIE Asia-Pacific Meeting 2012 Asia-Pacific Towar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October 20–21, 2012 http://www.cern.org.cn We invite you to join us in the Third ISIE Asia-Pacific Meeting and the ISIE EID-ConAccount Meeting 2012 i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on October 20–21, 2012.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Asia-Pacific ISIE Meeting series is 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network among academia,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whose members are interested in applying industrial ecolo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most recent research and practical progress of the region’s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will be fully exchang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coming Meeting. On October 19 right before the Meeting, the 9th Annual Industrial Symbiosis Research Symposium will take place in 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TEDA), about 150 km southeast to Beijing. The main theme of the third Meeting is Asia-Pacific Towar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pics of the Meeting include: 1. Industrial symbiosis and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EID) 2. Industrial metabolism and material flows analysis (MFA) 3. Life-cycle assessment and product footprint (LCA) 4. 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EIO) 5. Sustainable urban 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 (SUS) 6. Energy conservation,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leaner production (ECP) 7. Waste recycling and management (WRM) 8. Complex systems and agent modeling (CSA) 9. Policy intervention and planning (PIP) 10. Industrial ecology education (IEE) Authors are encouraged to submit abstracts at http://www.cern.org.cn Deadline to submit abstracts: April 15, 2012. For more information or send email inquiries to ISIE@tsinghua.edu.cn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5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六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内容
slonethu 2011-8-12 22:20
8月12日下午在山西太原第六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内容,请大家指教! 附件:工业生态学发展及产业共生思考 太原会议报告的ppt.pdf
个人分类: 工业生态学|4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六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 - 日程
slonethu 2011-8-7 10:18
报到时间: 8 月 12 日 8 : 00~14 : 00 地点:太原市卓凡大酒店(亲贤街金泽大厦附近) 会议议程: 8 月 12 日下午,开幕式、报告(太原卓凡大酒店) 8 月 13 日 上午,乘车到朔州市参观生态工业园区 8 月 13 日 下午,报告(朔州东易大酒店) 8 月 14 日 上午,报告,闭幕式(朔州东易大酒店) 8 月 14 日 下午,参观金海洋工业园区和应县木 塔 8 月 15 日 上午, 8 : 00 出发乘车返回太原,车程 2.5~3h ,约 11 : 00 到达太原火车站或机场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3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评述(5)-气候变化、能源及生物质
热度 1 slonethu 2011-6-30 10:06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与日俱增,工业生态学研究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与其他学科不同,工业生态学家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主要着眼于对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危害的技术及政策的评估,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对各类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生命周期评价。 作为工业生态学的核心工具之一,生命周期分析在此次工业生态学大会上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很多学者对传统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例如将复杂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或其它系统分析工具与生命周期分析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改进传统生命周期分析的不足和缺点;另一方面,主要是利用传统或非改进的生命周期分析对新能源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从系统的角度对这些新技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在各类新能源技术中,生物质能源在这次工业生态学大会上是一个热点。大会不仅有很多传统的报告涉及到生物质能源,还专门举办了一个关于生物质能源的专题讨论。从技术角度讲,由于美国及欧盟等生物能源主要推手们意识到传统的第一代生物能源(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种种弊端,例如与粮食作物竞争耕地,造成粮价上涨,生命周期排放增加等,其政府已经开始大力推动第二代及第三代生物能源的发展。工业生态学家们在种种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扮演了一个理性批判者的角色,在新生物能源的发展中也不例外。在这次工业生态学大会上,涌现出了很多对第二代及第三代生物能源的系统分析(主要以生命周期分析为主),希望能够在这些技术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合理正确的决策建议,避免出现在第一代生物能源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类似问题。 (密西根大学徐明整理)
个人分类: 工业生态学|45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评述(4)-工业复杂性
slonethu 2011-6-30 10:04
虽然复杂性是近几届大会较为重要的一个主题,但本届大会复杂系统与 agent 模拟主题仅有两次分会,共 10 个报告。另有 10 多个涉及复杂系统或 agent 模拟的报告以不同的主题出现在其它的分会场中。 工业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复杂性体现在系统中的各工业企业和管理者作为独立的决策个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在系统层面又有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目标。在概念探讨上,一些报告从组织、技术、管理等角度,从不同层次对复杂性的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联系鲁棒性( robustness )、生态学中的弹性( resilience )、适应能力( adaptive capacity )等概念,对工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含义的理解在报告中也得到了拓展。对于已有的工业生态系统案例,其复杂性通过一些复杂系统工具得到认识和表现,如运用复杂网络识别工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合作模式——即工业共生基本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复杂性在工业系统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Agent 模拟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理论工具是模拟工业生态系统内部各主体的活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助于表达和理解系统的复杂性,还可以预测政策对于这一复杂系统的影响,从而指导决策过程。这届大会中, agent 模拟被广泛的运用于工业共生、供应链网络、港口工业、能源业、园艺业等工业系统的研究中。数据来源也更倾向于真实数据,并且引入了不同身份的真实个人(企业主、管理者、投资者等 )作为输入来源与模型交互进行模拟的方法。 (朱俊明整理)
个人分类: 工业生态学|4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评述(3)-产业共生与生态工业发展
热度 1 slonethu 2011-6-30 10:02
从本届大会看,产业共生仍然呈现全球实践热情不减、理论探索多样化但举步维艰的局面。本届大会报导的研究案例来自于中国、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葡萄牙、突尼斯、荷兰、瑞士、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与往届一样,这些案例研究除了展现产业共生项目的过程和成果外,还重在探讨产业共生项目的共生潜力发掘、组织管理、绩效评价和制度设计等。例如,葡萄牙开展一种“共生”认证的研究,该体系可以进行共生绩效的评价,包括建筑能源效率、景观影响、雨水再利用、规划灵活性、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等的一系列评价指标。 除上述单案例研究外,多案例的比较研究开始活跃起来。例如,由比利时、埃及、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瑞士和荷兰组成了一个跨区域的综合研究小组,旨在试图从“企业、行业、国家”三个层面总结各国案例中的共同特征。这展现了产业共生和生态工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即从单案例研究到多案例综合、从单园区经验上升到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的理性提升。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工作并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甚至是逻辑基础,正如在会前第八届产业共生研讨会上讨论的一样,目前对于产业共生的界定并没有共识,对于产业共生的要素、模式和绩效评价也没有一个逻辑统一的框架。 在规范研究方面,以 Marian Chertow 为首的耶鲁学派试图借鉴经济学或社会学的理论来解释甚至重构产业共生的理论基础。例如, Marian Chertow 引入了组织行为学来解释产业共生的现象;施涵从交易成本理论运用计量手段探讨了产业共生的模式分划; Weslynne Ashton 从“心理距离”角度试图分析和测度产业共生网络的特征。此外,生态工业发展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荷兰 Delft 大学、英国 Surrey 大学和我们团队都侧重于从复杂系统理论出发探讨产业共生网络的弹性、适应性和网络复杂性等特征,并尝试建立模型来探讨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对生态工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从中发现有建设性的政策启示。 (王震、石磊整理)
个人分类: 工业生态学|38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评述(2)-社会代谢分析
热度 1 slonethu 2011-6-30 09:48
物质代谢分析仍然是工业生态学最主流的领域。与往届类似,本届大会的物质代谢也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时空尺度,水、土、物、能样样关注。 在具体方法上,生命周期分析已经成为工业生态学的标准方法和工具,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近来兴起的碳足迹和产业链管理中 (待 补充 )。 以区域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的 MFA ,国家尺度的研究已经鲜有涉及,城市尺度的研究已经成为主流 (待补充)。 以元素或物质为研究对象的 SFA , 目前研究仍然集中在金属元素方面,但展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与往届会议不同,针对钢铁、铝、铜等基础金属或镉、铬、铅等重金属的国家尺度全生命周期循环研究不再是此次会议的重点,毕竟过去十几年针对美国、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的研究已经成果众多且方法成熟。最新的进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研究的对象元素拓展到了稀土、铂、钴等稀有和贵重金属,特别是探讨新能源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等新技术对这些金属的流动和供需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由于这些金属的供应不足所可能造成的对新技术发展的限制作用; 2 )从时间边界的角度来看,最新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对各项元素未来的存量和流量进行情景模拟,特别是由于新兴地区如中国以及新兴技术和部门的发展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而在对过去时间内元素的存量与流量的刻画和描述方面所展示的成果则较少,这部分地也由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多造成; 3 )从空间边界的角度来看,一些研究试图分析金属元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流动网络,并以此考察一些国家或地区在某些元素比如钕、钴的供应方面所可能遭遇的危机; 4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重要性,部分研究试图探讨在一些关键的金属部门中,比如钢铁和铝,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探寻其中由于金属的减少使用、替代和循环所可能带来的减排潜力。 (陈伟强整理)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越发成熟。该专题共有 22 个口头报告,这些报告主要集中在方法学的应用,对于方法学本身的扩展和创新较少,仅有两个报告侧重于方法学研究。在方法学方面,投入产出分析开始向多区域方向发展,并且趋于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结合;在研究对象上,开始从研究全物质向研究单一物质转变(如钢铁、水资源、能源、二氧化碳等物质);在研究尺度上,开始从单个国家层面向多个国家乃至全球层面发展,并以此为工具研究国际贸易、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分配等重大国际问题。 (梁赛整理)
个人分类: 工业生态学|3715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评述(1)-概况
slonethu 2011-6-30 09:45
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 (ISIE2011) 于 2011 年 6 月 7 - 10 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本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 科学、系统与可持续性( science, systems and sustainability ) ” 。 会议收到了 790 份摘要,安排了 375 个口头报告和 150 个墙报。参会人数第一次超过了 500 人。 由于参会人数众多,会议只安排了一个大会报告,邀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的 Arthur H. Rosenfeld (费米的关门弟子)作了“加利福尼亚州交通与能源碳减排变化”的报告。会议设立了 23 个议题,而上届只设立了 10 个 ,各议题的口头报告分布如表 1 所示。与上届比较,本届议题加强了在工业生态学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细化。例如,工业生态学方法细分出情景发展与分析、生命周期方法、环境投入产出分析、物质流分析、复杂系统和主体建模等;在应用领域,细分出能源系统、可持续城市与城市代谢、交通和物流、可持续水系统、建筑和基础设施系统、生物质和生物能源、食品和农业系统等。此外,本届大会对于气候变化和碳足迹的关注进一步加强。 分组报告有 375 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有 11 个,比上届增加 2 个。墙报展示有 150 个左右,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有 9 个。 表 1 :大会所设立的议题及口头报告情况 (石海佳整理) Table 1: Conference statistics of ISIE2011 议题 分会报告 数量 中国大陆 海外华人 情景发展与分析 52 1 0 生命周期方法 32 1 2 能源系统 29 0 1 政策干预和计划 29 0 1 生态工业发展和工业共生 25 1 0 碳足迹分析、报告和交流 22 1 0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21 0 0 物质流分析 15 2 1 产品末端管理 15 0 0 可持续城市和城市代谢 15 0 0 交通和物流 15 0 0 可持续消费与行为 14 1 1 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工业 14 2 1 可持续水系统 12 0 0 建筑和基础设施系统 10 0 1 替代性燃料 10 0 1 复杂系统和主体建模 10 1 1 产品链的生命周期管理和组织 10 0 1 可持续城市,建筑和设施 6 1 0 生物质和生物能源 6 0 0 生态设计:未来的产品和服务 5 0 0 生态效率 4 0 0 食品和农业系统 4 0 0 合计 375 11 11 注:海外华人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学者、海外留学的研究生、海外中国籍学者。 本届大会在会议前后还召开了一些专题研讨会,如会前召开了第八届产业共生研讨会、可持续城市系统研讨会和供应链碳足迹研讨会;会后组织了工业生态学青年科学家座谈会。此外,国际工业生态学学会目前已经设立了 6 个分会 ,除最早成立的生态工业发展分会( EIDC ,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和物质流分析分会( MFA , Material Flows Analysis )外,又有四个新的分会成立:可持续城市系统( SUS , Sustainable Urban Systems )、可持续消费与生产( OSCP , Organiz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环境投入产出( EEIO , Environmental Extended Input Output )和生命周期分析( LCSA , Life Cycl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这些分会在会议期间也相继召开了内部座谈会,商讨分会的宗旨、任务和活动安排。 本届大会的杰出贡献奖颁给了荷兰莱顿大学的 Gjalt Huppes 教授,表彰他在生命周期分析、物质流分析和环境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贡献。青年贡献奖颁给了挪威科技大学的 Anders Stromman 博士。
个人分类: 工业生态学|3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八届产业共生研讨会要讨论的4个问题
热度 2 slonethu 2011-6-6 01:56
8 th Annual Industrial Symbiosis Research Symposium Reassessing the Basics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San Francisco, CA – June 5-6, 2011 The Bentley Reserve, 301 Battery Street, San Francisco Financial District The premise of the 8 th Annual Industrial Symbiosis Research Symposium is that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have occurred around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since our first meetings. In earlier time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was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With increasing experience, it is time to generalize among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jects to be able to compare across them as a means of advancing our common knowledge as a research community. This year the Symposium will undertake the difficult task of finding consensus around key questions and definitions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The proposed questions are: Definition: What is included in industrial symbiosis? What is excluded? Are different research teams defining IS differently either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What constitutes a by-product exchange or synergy? How can we categorize exchanges? Which are “internal” to the system under study and which are “external?” How do we create common counting systems – do we count materials, partners, exchanges? How should benefits be quantified? Economic, environmental, social? What measurement methodologies are being used? What framework would capture the complexity and differences across the various examples of symbiosis? What are principal “business” model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symbiosis? NISP, TEDA, zero-waste businesses, etc. Should we reconsider a typology of IS projects/parks/clusters/networks?
个人分类: 工业生态学|3252 次阅读|1 个评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招聘工业生态学博士后1-2名
slonethu 2011-5-21 07:53
标题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招聘工业生态学博士后 1-2 名 发布日期:( 2011.5.21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所招聘博士后 1-2 名 合作导师:石磊 副教授 研究方向: ( 1 ) 产业共生、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循环经济规划; ( 2 ) 产业集群、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 依托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环保部公益项目等。 招聘要求: ( 1 ) 专业方向:工业生态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或相关专业; ( 2 ) 在相关专业已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在近期内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 3 ) 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有相关论文发表; ( 4 ) 有独立科研能力,强烈的进取心,善于与他人合作。 申请时请提供以下材料: ( 1 ) 教育经历; ( 2 ) 博士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简介; ( 3 ) 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 ( 4 ) 发表 ( 含录用 ) 论文清单; ( 5 ) 个人陈述 待遇:按照清华大学规定,薪酬等其他待遇可面谈,有参加国际会议机会。 联系方式: 地址:清华大学中意环境节能楼 1014 室 (邮编: 100084 ) 联系人:石磊 邮箱: slone@tsinghua.edu.cn (注:有效期至2011年9月)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5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C的攻博历程
slonethu 2010-6-13 09:57
昨天学生C博士论文答辩完成,6年的攻博终于告一段落。C是Q老师的博士生,但在我课题组呆了长达6.5年,第一个半年是本科毕设阶段。回顾该生的成长历程,颇有些感慨! 2003年年底,C作为大四本科生到我这边开展本科论文工作。此前,C已经获得了直博资格,Q老师安排他与我一起开展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C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河南义马市循环经济规划。当时,我们已经完成了贵阳市和江苏省的循环经济规划,义马是我参与的第三个循环经济规划项目,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结合环境工程的背景,C在项目中承担了水基础设施规划的任务,后以面向需求侧管理的水系统规划对策初探以义马市为案例为题完成了本科毕设。 2004年秋季,C正式开始了其攻博生涯。第一个学年(2004-2005),C参与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EIP)规划项目。此前,我在2001年前后有过衢州化工区规划项目的经历,因此该项目是第二个工业园区规划项目,也是我作为负责人的第一个项目,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团队。C在学生中资格最老,也有义马项目的经验,因此除了继续负责基础设施方面的任务外,还辅助我从顶层进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思考。思考的结果以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法研究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案例发表,尽管稍显幼稚,但这是C的第一篇文章。C也在ISIE2007上做过口头报告。 第二学年(2005-2006)秋季学期,C参与了巩义市循环经济规划;春季学期又参与了安阳高新区循环经济规划。在这两个项目中C都是骨干,尤其是后者,C主动承担协调和组织安排的工作。事实上,安阳项目是我迄今为止投入精力最少的项目。我原本希望C能够在生态工业园区方面寻找其博士论文的学术点,因此在项目中往往安排他从全局来思考生态工业园区的问题。C原本也是这样想的。然而,两年下来,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自身在其时也没有形成主流的学术方向;另一方面C对于生态工业园区始终持有质疑的态度,对于数理也抱有敌意。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段弯路,因为C自义马项目开始至今始终都侧重于全局视角和基础设施规划细节,鲜有涉及产业本质。换句话说,C并没有在我们应该擅长的主流领域产业共生开展系统而细致的工作,而全局对于初入工业生态学领域者显得如此缥缈。 转机发生在2006年夏天,也就是C的第三个学年(2006-2007)开端。我们很幸运的得到了中国铝业的支持,开展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开展中国铝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这里交代一下,我们在2003年前后在Q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工程院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咨询研究,C当时是本科生曾经参加过一些讨论会,对资源战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协商的结果自然是C放弃原来的EIP领域而转入物质流分析(SFA)领域。其后三年,C走访了N多企业,访谈了N多专家,参加了N多会议(不仅是工业生态学领域的会议,还包括很多铝相关的行业会议)。三年的专注带来的不少的成果,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业内的关注和认可。除正式发表的文章外,C还获得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其后应协会邀请在行业会议上做报告。更为重要的是,C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后机会,将在这个工业生态学重镇开展为期至少1年的SFA研究。因此,可以说,C是一个博士生的成功案例。 按本人看法,C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自身努力;2)方向选择,主要根据兴趣和自身特长选择论文方向;3)积极的做法,积极与中铝、协会和专家沟通获取行业知识。参加了ISIE2007、GRC2008、ISIE2009三次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邀请相关专家到场;4)良好的平台。 学术路漫漫!C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接下来两年有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祝愿他取得更好的成就。
个人分类: 杂谈|8606 次阅读|7 个评论
2010年11月份在日本召开的工业生态学会议信息
slonethu 2010-5-29 06:35
今年11月份在日本东京和川崎将有一系列的工业生态学相关会议,请关注。 请注意:Abstract提交日期截止到6月14日! 1) November 5- 6, 2010, Kawasaki, JAPAN, 7th Annual Industrial Symbiosis Research Symposium 2010; 2) November 7- 9, 2010, Tokyo, JAPAN,the 2nd ISIE Asia-Pacific Meeting; 3) November 7-9, 2010, Tokyo, JAPAN, ISIE MFA-ConAccount Meeting; 4) 9-12 November 2010, Tokyo, Japan,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Balance http://www.isieapmfa.info/index.html 详情可见附件。 会议信息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4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五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
slonethu 2010-3-19 23:44
1.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 2. 承办单位: 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 天津市循环经济促进中心 3. 会期与地点: 2010 年 8 月 21 日 ~22 日,天津 会议拟围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生态工业发展,设立如下议题: (1)相关理论、方法与工具的研究进展; (2)相关技术应用与支撑技术创新及工业实践; (3)相关政策体系与法制建设; (4)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论文征集 1.论文内容要求:论文内容符合研讨会所设议题,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 2.论文格式:论文摘要不超过1000字为宜。要求以A4纸,上空3cm,下空2.8cm,左右各空3cm,标题用3号黑体,摘要用小五,正文用5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来稿经审阅后将编入会议论文集。 3.论文摘要征集截至日期:2010年5月30日。 4.论文全文征集截至日期:2010年7月10日。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4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持续性转型-第五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综述
slonethu 2009-12-25 21:46
ISIE2009综述 本文综述了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第五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情况。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可持续性转型 ,设立了可持续资源管理、工业生态学工具、工业共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态学等 10 个议题。在简介会议背景和大会基本数据后,本文对上述议题归类为社会物质代谢、生态工业发展和工业生态学方法工具三个领域并进行介绍和评述。最后,总结了国际工业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对国内工业生态学发展的 4 点启示,包括加强实证研究、开展国家层面的物质代谢分析、注意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强化理论基础构建意识。 http://www.ecologica.cn/ch/reader/download_pdf.aspx?file_no=stxb200907150948year_id=2009quarter_id=8falg=1
个人分类: 杂谈|4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