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筹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科学院的筹备与成立
热度 10 keyuanwangshi 2015-11-1 10:46
王扬宗 中共中央的决策 1949年春夏之交,在新中国的筹备过程中,组建新的国家科学院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1949年5月,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中国科学社和中华自然科学社等科学团体联合发起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成立了科代会筹备委员会,推选全国科学界的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领导筹建国家科学院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则由曾经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校长的化工专家恽子强和长期在白区从事科学文化工作的中共秘密党员、心理学家丁瓒落实。据丁瓒回忆,中央很早就决定由郭沫若出任科学院院长。 1949年7月13日,在“科代会”筹委会全体会议上,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致辞时宣布:“不久的将来,我们必须成立为人民所有的科学院,希望大家参与筹划。”由此新中国的国家科学院的筹备工作广为人知。 建立国家科学院的议案 1949年7月18日,“科代会”筹备会议全体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科代会”向全国政协会议提出的包括建立国家科学院的议案。该议案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国家科学院,统筹及领导全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事业,与生产及科学教育密切配合。科学院并负责审议及奖励全国科学创作、著作及发明。科学院为适应特种需要,得设立各种研究机构。此种研究机构发展至相当阶段时,为与生产取得进一步配合,得成立独立机构。”1949年9月27日政协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科学院为政府部门之一,受文化教育委员会指导。 拟议中的国家科学院将在接管原有的国立科研机构如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等基础上建立。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钱三强从一开始就参加了筹备工作。钱三强留学法国,熟悉国内外科研组织,在科学院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竺可桢视为科学院建立之初的“灵魂”人物。 顺带说一下,20多年前有人认为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科学院的前身之一,这是与事实不符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早在1943年就更名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后来辗转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7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后,后来合并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等校系,于1951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 从起草方案到借地办公 1949年9月,钱三强、丁瓒等起草《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草拟了科学院的宗旨和任务,设计了包括院部组织和主要研究所的蓝图,筹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郭沫若为科学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副院长。除陈伯达之外,郭沫若、李四光、陶孟和和竺可桢都是1948年当选的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国内学术界具有很高声望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10月22日,郭沫若在北京饭店主持讨论了科学院组织工作。10月23日,竺可桢在北京饭店主持了“科学院准备接管原有各科学研究机关座谈会”。10月25日,政务院第二次会议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各部、会、院、署一律于11月1日正式开始办公。这次政务院会议还讨论科学院的名称,决定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此时距11月1日不过一周时间,因此,中国科学院的各项筹备工作进一步提速。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办公会议,初步议决了将来院址和北京、沪宁的接管工作分工等事务。此时,科学院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公房屋,只好暂借“科代会”的办公处东四马大人胡同10号(现为北京市东城区育群胡同17号)办公。将近一个月后,在北京大学退还了东厂胡同原中央研究院的房屋之后,院部机关才于11月23日迁入东厂胡同1号,至此科学院才有了独立的办公处所。1950年6月23日,院部迁至中南海西花厅北面的文津街3号原静生生物调查所大楼。 中国科学院的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郭沫若颁发了刻有“中国科学院印”的铜质印信。1949年11月1日,当天是星期二,中央政府各机关正式开始办公,中国科学院即于本日正式成立。 中国科学院的成立迅即为全国科学界周知。11月1日当天,上海和南京的原中央研究院单位即分别致电、致函中国科学院祝贺,希望中科院早日派员接管。11月2日上午九时,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汇报”会议,决定请示郭沫若院长后于当日正式启用中国科学院印信,同日通知各方“本院即日起正式办公”。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于1949年11月中旬编辑《中国科学院最近情况简报》,其头一条即是:“本院已于十一月一日成立,暂借马大人胡同十号科代会办公。”可见,将1949年11月1日当作中国科学院的成立日,从建院开始就是明确的,没有疑议的。 《中国科学报》 (2015-07-10 第6版 历史) 今日为中国科学院建院66周年纪念日,故将上文贴入如上,并添加几张有关的图片。图片除最末一张外,均选自中国科学院院史馆陈列。 正式宣告成立之前的接管原有机构座谈会纪要 1949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给中国科学院院长颁发印信的通知及郭沫若的签收字迹 11月1日,中央研究院沪区六所给郭沫若院长的电文及郭沫若的批示 11月1日,南京中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给郭沫若院长的“快邮代电”及郭沫若的批示 中国科学院最初的人员编制 北京市东城区育群胡同17号现状
6154 次阅读|12 个评论
院务会议秘书处与中科院学部的筹备
热度 2 keyuanwangshi 2015-8-4 12:33
王扬宗 今年 6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 60 周年。回溯学部的筹备和建立,不能不提到一个机构——院务会议秘书处。这个机构从建立到撤销虽然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却承担了筹备学部的许多具体工作。秘书处曾经是院部机构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机构。由于秘书处的成立,中国科学院撤销了计划局; 1956 年元旦秘书处改称学术秘书处后,还取消了院办公厅。 1956 年 7 月,院部机构再次调整,撤销学术秘书处,恢复办公厅和计划局。回顾秘书处的建立与撤销,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学部建立等重要史实,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科院的体制特点。 1 、院务会议秘书处的建立 院务会议下设秘书处,是学习苏联科学院体制的直接结果。苏联科学院是苏联的最高科学机关。该院以院士为核心,建立其领导体制。以全体院士组成的院士大会是苏联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由院士大会选举产生苏联科学院院长和主席团(由院长、副院长、主席团学术秘书长、各学部院士秘书和主席团委员组成)。主席团下设学术秘书处,由一名秘书长和若干学术秘书组成( 1955 年撤销秘书处,改为任命正副秘书长若干名)。苏联科学院有 8 个学部,学部由相应学科的院士组成,分学科对各研究所实行学术领导。学部主任、学部常委会通过所长领导各研究所的科学活动。学术秘书处是学部之上的机构,受主席团委托负责全院性的科学组织工作,是院长、副院长的重要助手。 1953 年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苏回国之后,为了改变院部以行政领导为主、学术领导薄弱的状况,决定吸收苏联科学院的管理经验,在院务会议下成立秘书处,遴选若干科学家担任学术秘书,并选聘优秀科学家建立学部,分学部对下属研究所进行学术领导。中科院的有关报告经政务院批准之后, 1954 年 1 月 30 日,院务会议讨论了秘书处人员组成和各学部筹备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名单,初步决定由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出任秘书长,秦力生和武衡为副秘书长。 3 月 4 日,院党组书记张稼夫同志就成立秘书处和筹备学部等问题请示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党组领导习仲勋(当时兼任中宣部长), 3 月 8 日习仲勋回函称“可先一面组织实行,一面提交中宣部审阅”。 3 月 6 日,钱三强主持召开秘书处第一次处务会议,标志着秘书处正式开展工作。 4 月 8 日 ,秘书处正式成立。 1954 年 6 月 3 日,院发文通知成立秘书处,同时撤消计划局。按照中宣部批准的《中国科学院秘书处暂行组织规程》,其工作任务是:研究与综合各单位研究工作计划;了解院内外各部门研究工作情况与存在问题,对各单位所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并提出带有关键性与普遍性问题;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各项组织与联系工作;对全院性学术活动进行组织与联系工作;负责管理《科学通报》的编辑事宜。 秘书处秘书长为钱三强、陈康白(负责行政事务),副秘书长为秦力生、武衡,秘书有贝时璋、叶渚沛、钱伟长、张文佑、刘大年、张青莲、叶笃正、汪志华。这个名单包括钱三强等年富力强的著名专家,以及武衡、秦力生、汪志华等行政干员。秘书处下设四个专业组和一个综合组,分别联系和统筹各学部筹委会事务。在筹备学部的过程中,各学部筹委会聘任的秘书也受秘书处领导,他们与秘书处一道操办学部筹备的各项事宜。 2 、秘书处与首批学部委员的选聘 建立学部,首先必须遴选组成学部的优秀科学家——时称“学部委员”。首批学部委员的推选,没有采用苏联科学院院士自主选举的办法,而是借鉴了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会聘任的办法,即以专家推荐为基础,经过多次协商,从而选聘学部委员。 学部筹备的具体工作即由学术秘书处和各学部开展,相应分为四组。各学部的推选工作由各学部组织实施,并由钱三强秘书长负责,党组书记张稼夫全面领导学部委员的遴选工作。学部委员名单的确定,经过中国科学院党组会议、院务常务会议的反复讨论。 1954 年 3 月 8 日,秘书处第一次会议即讨论了筹备学部的各项事宜。 4 月,各学部召开会议,研究了各学部的学部委员的选择标准、名额分配和学科划分、征询对象的范围等问题。 5 月 7 日下午,钱三强召集钱伟长、叶笃正、张文佑、邓稼先、贝时璋、严济慈、汪志华、刘桂五、张克明等人听取各组汇报。关于学部委员的入选资格,各学部筹委经会议研究都提出三条:重要学术成就、在推动中国科学事业方面的贡献以及忠于人民的事业,且首先要考虑学术成就,但各学部掌握的标准略有不同。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学部的标准都差不多,惟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对解放区来的备选者着重考虑第二条,技术科学部提出强调第三点忠于人民事业,是“希望(获聘的委员)能掌握政策且能保密”,哲学社会科学部还提出“以马列主义解决问题”和“适当照顾到各方面代表人物”。这次会议拟定各学部委员的名额如次:数理化, 30-40 人,生物地学 55-65 人(其中,生物 35-40 ,地学 20-25 ),技术科学 40-50 人,社会科学 40-45 人,总数为 165 至 200 人之间。 这次秘书处会议还提出,各学部最初名单原则上由学部主任等会议决定,然后提交少数人征询意见。会后,各组召集有关专家,对学部的任务、性质以及学部委员的推选等问题进一步征询本学科知名专家的意见。 5 月 11 日,郭沫若、张稼夫、李四光、竺可桢等出席学部座谈会,就学部委员的上述标准达成了一致意见;关于名额,郭院长主张“宁缺毋滥”,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 5 月 28 日,钱三强再次召集学术秘书处会议,研究学部筹备工作,会议在听取各组反映的专家意见后,决定: 1 、技术科学部委员的推选要进一步酝酿,征求各学会和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2 、生物学地学部与物理学数学化学部联合讨论; 3 、社会科学部委员的推选,单独考虑。 6 月 19 日,秘书处会议决定分为地学、动植物学、医学和基础医学、农林、矿冶、化学及化工、土木建筑(包括大地测量)及水利、机械、电机、数学及力学、物理学共 11 组学科分别推荐学部委员人选。 7 月初,以院长郭沫若的名义向全国自然科学家发出 645 封信,征询对象包括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全国科联常委、各学会理事、大学副教授以上从事过研究的专家、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产业部门的高级科技人员等,请他们推荐各学部委员人选。至当年 11 月底,共收回 527 封回信,共有 665 人被推荐为学部委员。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除社会科学部之外的学部委员提名。 推选学部委员的原则标准主要是学术水平成就以及政治两个方面,而重在前者。根据返回的推荐得票情况,学术秘书处提出各学部学术水平要平衡,人数不要平衡,技术科学部委员可以少些。具体的办法是:“在推荐比较集中的各学科中,原则上是以得推荐票数超过总推荐数的四分之一者为入选标准,同时还注意到以下几点:( 1 )如该学科的业务比较发展,人才也比较多,这方面的委员就多选些;对于那些业务水平较低,没有适当人选,而又是必须发展的学科,就挑选本门学科中比较好的参加学部;( 2 )加入少数做科学组织工作的党员干部;( 3 )对于在政治上有重大嫌疑而为科学界所普遍不满者,虽然在学术上有成就,也不列入。” 1954 年 8 月至 9 月,生物学地学部、物理学数学化学部根据推荐结果,分别拟出学部委员人选名单 29 、 42 人。随后,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也协商出初步名单。 1954 年 11 月 11 日, 165 位学部委员名单提交院务常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其中,数理化委员 31 人,生物学地学 57 人,技术科学 35 人,社会科学 42 人。名单经过调整后,中国科学院党组于 1954 年 11 月底向中宣部呈报了 177 人的学部委员名单。其中,物理学数学化学部 33 人,生物学地学部 65 人,技术科学部 35 人,社会科学部 44 人。 根据中宣部的指示,秘书处将这一名单进一步征求了各学部筹备委员会专家以及被推荐者所在高校党组、所属部党组、所在省市党委(宣传部)等方面的意见。在吸收各方面意见后,学部委员的名单增加了 40 余人。这一轮听取各方意见和协商,兼有补充提名和进行政治审查和学术审查之义。经此一轮工作,学部委员的提名基础进一步扩大,增强了代表性。但地区、部门和机构的主张,使学术水准要求有所降低。 1955 年 3 月初,科学院拟出第二份学部委员人选名单,这个名单人数增至 220 人。 3 月中下旬,中国科学院多次召开学部联席会议和各学部筹委会议,对名单进行了反复审核,对名单有所增补,一度增至 249 人。 1955 年 4 月 2 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会议讨论了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和学部主任、副主任等名单。 4 月 7 日,院务常务会议审议学部委员名单,人数从 249 人减至 238 人。 4 月 27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国科学院工作和学部委员名单。 5 月初,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意见,对 238 人的名单进行了一一审查,保留其中的 224 名。 5 月 12 日,中科院党组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再次对名单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名单又有所调整,并新增了 13 人。至此,学部委员名单确定为 235 人。 5 月 31 日,国务院第十次全体会议批准 233 人,其中物理学数学化学部 48 人,生物学地学部 84 人,技术科学部 40 人,哲学社会科学部 61 人。 6 月 3 日,名单以国务院令形式正式公布。此即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除组织实施首批学部委员的选聘工作之外,秘书处还负责草拟学部成立大会的各项报告等工作。总之,秘书处承担了学部筹备的主要工作,为学部的正式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秘书处作为院务会议决策的重要助手和全院科研学术工作的组织领导者,还做了大量的其他学术组织工作,如筹划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起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为有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草了中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部《中国科学院章程草案》;组织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检查各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组织制订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计划等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3 、学术秘书处的建立、撤销与实行秘书长制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原设有秘书处,不过那是一个从事文秘工作的办事机构。而院务会议秘书处则是与办公厅平级的机构,以学术组织工作为主要职责。为了加强秘书处的职能, 1955 年 4 月 23 日,第 21 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办公厅文书处与秘书处办公室合署办公,由秦力生副秘书长领导。5月7日,第 22 次院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中国科学院学部暂行组织规程》及《中国科学院院务委员会学术秘书处暂行组织规程》,并决定呈报国务院。 7 月 21 日,第 31 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对院部机构调整作出决定,合并办公厅与学术秘书处,作为院长、院务会议在学术方面的综合调查机构及学术行政工作的办事机构。办公厅名称撤销,以学术秘书处名称对外行文。 12 月 27 日,中科院正式通知原办公厅学术行政工作部分与原秘书处合并成学术秘书处,原办公厅撤销,自 1956 年元旦起按新机构办公。 新的学术秘书处成立不久,中国科学院作为主力,开始参与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层和院部机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6年2月,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稼夫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由于任务繁重、操劳过度,因健康原因提出辞职。随即中央决定由张劲夫同志接替张稼夫,5月张劲夫等获任命。与张劲夫一道任命还有院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裴丽生和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润生。 张稼夫离院之前,向中共中央建议: “ 为适应今后科学发展的需要,目前科学院院部的领导机构必须加强。首先建议把现在的学术秘书处扩大为统一管理一切日常工作的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原来学术秘书处的工作任务可成为秘书长领导下的一部分工作。在秘书长下还可以增设若干副秘书长,分工管理各个主要方面的工作,如学术、行政、出版、对外联络等等。 ” 这一建议是试图使学术行政一体化,以减少中间环节。这一看法与陈毅的想法是一致的。据裴丽生回忆,鉴于中国科学院的正副院长大都是学者和科学家出身,陈毅提出成立一支秘书长队伍,做具体组织工作。 张劲夫到院后不久,就于 1956 年 7 月 撤销了学术秘书处,原学术秘书处的学术秘书分别参加有关学部的工作,并恢复办公厅、计划局。张劲夫虽然撤销了学术秘书处,但他遵照陈毅的意见加强了正副秘书长的职权。 1956 年 7 月 28 日,他通过院务常务会议提请任命钱三强、秦力生、谢鑫鹤、陈康白、武衡、郁文任副秘书长, 12 月 11 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任命。这样,加上裴丽生和杜润生,中国科学院正副秘书长共有八位。至此,仿效苏联科学院而建立起来的学术秘书处,转变为以行政领导为主要职责的正副秘书长制。学术领导不断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是进一步加强了院内的党政领导权。与此同时,院党组对学部的分工领导进一步加强。秘书长制建立起来后,党组决定潘梓年、尹达负责联系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工作,杜润生负责联系数学物理化学部等,秦力生负责联系地学部等,陈康白负责联系生物学部,武衡负责联系技术科学部等,虽然他们对于分管的各学部的职责是“帮助院长、副院长进行工作,和学部正副主任多联系商量”,但由于党组拥有最高权利,实际上这一分工领导制必然削弱了副院长、学部主任等专家的权力。正副秘书长的实际领导权在副院长和学部之上,成为院长和党组书记之下握有实权的新的行政领导层,形成了所谓“八大秘书长办院”的局面。 1956 年体制调整之后,中国科学院形成了党组、院长副院长、正副秘书长为第一层次,学部与人事局、国际联络局等职能局为第二层次,各研究所为第三层次的组织领导体制。这一体制,可以说是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下中国科学院的创造。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不仅原来以科学家为主的院务会议秘书处蜕变为以行政领导为主的秘书长制,而且学部的性质和职能自学部建立起长时期不能明确,科学家的学术领导作用难以落实。直到 1979 年学部恢复重建后,中国科学院才过渡到专家治院的新体制。当然,如何充分发挥学部和院士群体在中国科学院体制中的学术评议和咨询等功能,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原载《科苑人》 2015 年第 2 期 58-61 页。
3369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4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四字年级毕业五十周年筹备活动拉开序幕
Fangjinqin 2013-12-25 18:36
2014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四字年级 毕业五十周年活动筹备拉开序幕!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四0三班,根据学校年级布置,为了纪念2014年工程物理系四字年级的毕业五十周年,筹备活动拉开了序幕。我班严谷良等4位同学在高能所讨论50年纪念活动,首先需要分别联系全国各地同学,请看清华大学校友网: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forum/showThread.do?forumId=10056548threadId=1236409 请尽快与 王晶宇、严谷良、陈森玉、 韩谦、方锦清联系。请看到信息的同学相互转告,务必尽快联系! 望身体力行的同学争取回校团聚,有何具体困难和要求请提出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期盼明年全年级同学欢聚于母校!
个人分类: 谈心聊天|3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会议的组织程序及筹备细节
fqng1008 2010-5-17 16:54
我从 1998 年参与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和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至今已十年有余,对于会议的会前准备、会场组织及会后安排等有一些体会,在此简要介绍以方便于后来者 。 一、会前准备 1. 拟定会议计划:①拟定会议主题、名称、地点、规模等(常常由总会在前一年 11 月份前后征求各分会意见确定),确定特邀嘉宾(含专题讲座专家)和赞助商;②确定会议日期、日程及议程及预备会议内容(如委员会议、换届选举会议等);③排出会议作息时间及注意事项;④做出会议经费预算和筹资方案;⑤成立会务组,明确会务分工。 2. 发出会议通知:①会议征稿 ( 各委员、委员单位、杂志社 ) ;②第一轮通知(告知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学术委员会名单、演讲专家及讲题等);③正式通知及回执(包括会址、交通、报道和接站时间、回执时间、住宿要求、返程票预订、是否大会发言、会议壁报准备等等)。 3. 准备会议材料:①会议审稿,确定大会发言名单;②编辑出版论文集(包括投稿论文、讲座论文、会议日程、赞助商致谢、广告等;③确定开幕式议程、开幕词或致词稿代拟稿;④编印会议指南(包括会议日程、代表须知等);⑤准备会议纪要和通讯录。 4. 准备会议标识:①代表证;②会场背景幕布、会标(宾馆门口)、指引标志(会议和就餐)、海报、会议日程(报到处)等;③参展商的展览布置(宣传标语、广告牌、充气拱门等);④壁报。 5. 安排会议生活:①预定交通工具;②预订宾馆,安排住宿、餐饮、会场;③联系安排参观、访问、旅游活动;④确定财务、接待、保卫人员;⑤安排茶歇和娱乐活动。 6. 选定布置会场:①排定会议座次;②布置环境;③检查并配置电化设备;④展台安排。 二、会议接待 1. 会议报到:①接站;②填写报到单;③分发会议材料,安排住宿;④收取代表费用;⑤通知有关事项。 2. 会场组织:①检查会议设备;②接待嘉宾;③保证会议主持人、发言人到位;④调动与会者提问和讨论;⑤会议记录;⑥评选优秀论文或优秀壁报。 3. 会议生活服务:①及时定购代表回程票;②印刷并分发会议代表通讯录;③检查住房设施;④征求膳食意见;⑤保证参观、访问及娱乐活动顺利进行。 三、会后安排 1. 整理会议文件:①整理会议记录;②形成会议决定(简报、纪要);③写总结向上级汇报情况或发布;④将会议材料分类、立卷、归档;⑤向总会和情报信息单位提交论文集。 2. 送别会议代表:①分发回程票;②结清会议费用;③根据返程时间安排车辆;④发放会议学分、照片和通讯录。 3. 会后工作:①结算会议开支费用;②归还会议所借物品。 召开学术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是征集论文,这是学术会议水平和质量的基本保障。学术论文的征集通知应至少在开会前 6 个月或更早一些时间发出。国际会议一般要在 12 个月之前发送通知。通知中要写清楚学术会议的目的意义、会议主题、论文议题、论文选录标准、论文报送时间、论文格式体例,以及开会时间、地点等内容,以便投稿和确定参会否。同时还要根据会议需要,选定一些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学术会议的主体是与会代表,组织好代表是开好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的会议一般规范较小(因为会议频繁),参会代表并不仅仅局限在入选论文的作者,也可通过厂家或公司特邀一些专业人员参会,尽量保证会场人员。特别是会议选择在风景区,往往开幕式人数不少,闭幕式则寥寥无几,成为典型的虎头蛇尾。 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往往取决于一些必不可少细节方面的充分准备。如会议地点应尽量选择环境较好,交通便利,接待能力较强或与会议研讨内容相关的地区,最好在当地有依托单位。会场的布置,包括主席台的设置、横幅标语、背景幕布、桌签的摆放、投影设备的安装使用、茶水服务、位置安排等,一定要安排周到。另外,经过充分准备的学术会议,一定要按期召开。会议期间应当就讨论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学术会议要安排紧凑,紧扣主题,对会上所作的大会报告和宣读的主要论文,要围绕重点议题认真组织评议,通过讨论力求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贯彻 双百 方针,倡导学术民主,提倡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对与会者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学术自由、平等的气氛。要注意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学术会议的资深专家要注意发现优秀的青年人才,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荐,使优秀人才更好地成长。学术会议期间,除进行学术讨论外,还要根据情况,组织专家针对科学发展问题(如诊疗规范、共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会议的形式上,也要力求多样化,要灵活采用大会报告、墙报、辩论会、学术沙龙、设问和答辩、自由发言、圆桌座谈、冷餐会、成果展示等多种学术会议形式,营造学术会议的宽松氛围,提高交流成效。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的筹备(1992-1993)
黄安年 2010-4-13 17:37
忆《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的筹备( 1992-1993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3 日发布 1993 年 8 月 1 至 5 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威海举办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承办单位是山东大学,这是我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专门讨论美国历史的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并通过《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章程》。 ( 见《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1993 年威海 ) 合影》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476) 。 对于理事会、秘书处和作为秘书长的我来说 , 筹备这样一个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第一次,理事长和秘书处在南开 , 秘书长在北京 , 会议举行在山东 , 具体地点在威海,如何组织和协调好这次筹备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所以大家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威海会议距今已经 17 年了 , 确切叙述筹备经过需要依据档案资料 , 笔者由于负责具体协调和组织事务 , 而且当时的工作准备、重要报告、会议纪要一般均有个人电脑资料储存,《美国史研究通讯》也有较为及时的通报 , 还有一些原始信件往来,以至照片留存 , 相比此前的年会情况 , 材料更为丰富和扎实,现在主要依据我电脑储存的部分会议资料和记事本 , 来回顾当时的一些筹备情况。 我在《面向四化 , 面向世界 , 办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1993 年 8 月 1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433 ,另见 见《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3 年第 3 期, 1993 年 10 月 1 日),对于年会和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筹备有详细报告: 六 . 筹备、召开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MODERNIZATION) 。 自 1992 年以来理事会把筹备和召开这次会议作为带动整个研究会学术活动的重点。具体说来做了以下工作: 1. 1992 年 3 月 15 日 , 在北大召开的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一致同意拟于 1993 年夏召开第七届年会的设想并以秘书处名义发出了《关于召开第七届年会设想的通知》 , 征询理事和全体会员的意见。同年 6 月 13 日的京津地区理事会议 , 以协助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山东师大刘祚昌、祝明等同志草拟的初步设想为基础 , 确定年会在山东威海召开 , 以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为学术讨论的重点 ; 并就经费筹措、论文准备、争取在会议期间举行小型专业书展和研讨班等问题提出了初步计划。与此同时,报告主管单位社科院。 2. 1992 年 6 月 13 日京津地区理事会上确定准备就邀请少数美国历史学家参加年会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 6 月 20 日、 7 月 17 日、 8 月 28 日在京学会负责人多次碰头研究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事宜 , 并多次征询顾问和理事意见 , 获得一致支持。随即以代理事长和秘书长名义向社科院提交了《拟于 1993 年 7,8 月间在山东威海举办美国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初步设想的报告》 , 报告说明举办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可行与必要 , 就会议规模、经费筹措、邀请名单等问题逐一说明。 10 月 15 日 , 中国社科院批示同意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这一活动。 3. 经理事会负责人多次研究并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加强了与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的联系 , 邀请留美学生同行参加国际会议和年会 , 并在 1992 年 7 月 17 日举行的理事长秘书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的若干规定》。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留美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参加了这一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内举行的美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愿太平洋两岸的中国美国史学者进一步加强合作和联系。 4. 根据社科院批示精神 , 理事会多次研究开会的设想及山东方面的具体情况 , 积极开展了会议的筹备工作。在刘祚昌先生主持和祝明的具体领导下 , 山东大学、高鉴国、邓红风,山东师大陈海宏、董继民、刘文涛,烟台师院黄兆群、王玮、高春常 , 烟台大学孙宝珊等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分工进行多方筹款 , 联系交通接送、食宿安排 , 与省政府、省教委、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联系等准备工作。北京和天津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对外联系和争取领导支持的工作。 1992 年 11-12 月间和 1993 年 1-2 月间先后两次向外国学者和留美中国学生发出邀请信 ( 英文 ) 和《关于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会议讨论会的通报》 ( 英文 ) 和《第二个通报》 ( 英文 ), 苏格常务理事参加起草和加工文件的英文稿。我们先后向美、日、韩、台、港发出几十封邀请信,回信表示与会意向或在得到进一步信息后再做出决定的有二十几位,说明了国外和港、台学者对来华参加学术研讨有很大兴趣。 为推动筹备工作的进展 , 1992 年 10 月 21 日在京学会负责人和祝明 ,12 月 25 日京津地区常务理事召开了专门会议 ;1993 年 3 月下旬理事长张友伦和副秘书长李剑鸣去山东济南商谈 ,4 月上旬 , 祝明请假回山东推动落实有关筹备事宜。 7 月 11-17 日 , 黄安年去济南和山大、山师大同志共商筹备事宜 , 并与祝明一起去烟台、威海落实会议筹备和接待工作。 17 日、 21 日在天津和北京的理事会负责人又分别进行了研究 , 并向主管单位世界史所所长作了汇报。 今天 , 我们能够在这里召开这样一个会议 , 是和许多方面同志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我代表理事会和秘书处向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出贡献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联合举办的山东大学、山东师大、烟台师院的领导 , 对山东省政府、威海市、烟台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我要特别提到,这次会议的顺利举行是和山东大学副校长乔幼梅教授、山东大学党委书记等领导同志亲自出马争取到省财政厅的拨款是分不开的。赞助大会的除山东省教委、山东大学、山东师大、烟台师院外 , 还得到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和济南致诚广告公司的赞助 , 借此机会 , 我代表全体会员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筹备国际会议事宜做写补充说明 : 1992 年 3 月 15 日 14 : 30-17 : 00 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在北大图书馆 407 室召开工作会议 , 一致同意关于召开第七届中国美国史年会的设想,确定年会将围绕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问题这一主题开展重点讨论。(见《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1 期, 1992 年 4 月 15 日),《关于召开第七届年会设想的通知》是我当晚拟就的。在我起草并发布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1992 年 3 月 15 日)中说会上着重就年会地点、年会学术讨论重点、争取多方资助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见同上) 1992 年 6 月 13 日下午 1 : 30-6 : 30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北大召开京津地区理事会议讨论关于第七届年会筹备等事宜,会议同意年会将围绕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问题这一主题开展重点讨论。年会期间邀请美国历史学家与会问题为不少会员所关注和提议。会议责成严四光、齐文颖、杨立文、苏格、郝贵远五同志进行专题可行性研究后在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确定。(见《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2 期, 1992 年 7 月 10 日),该纪要是我 6 月 14 日拟就的 , 并和杨生茂、刘绪贻、邓蜀生通讯征询意见 , 当晚和严四光商议落实筹备国际会议事宜。 1992 年 6 月 20 日 14 : 00-17 : 10 在外交学院苏格家举行美国历史国际学术会议的可行性问题专门会议 , 严四光、齐文颖、苏格、郝贵远、黄安年参加。会后严四光给研究会顾问及常务理事写信征询意见 , 获得举行国际学术会议的一致支持 , 并分别一处争取邀请参加会议的名单。 1992 年 7 月 17 日, 14 : 30-18 : 00 在京理事长、秘书长会议举行,严四光、齐文颖、黄安年、杨立文与会 , 郝贵远列席。会上决定申办中国美国历史国际学术会议 , 并责成严四光、黄安年起草向主管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初步设想报告。 1992 年 8 月 28 日 ,14 : 30-17 : 50 在黄柯可家举行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 , 严四光、齐文颖、黄柯可、黄安年、杨立文与会 , 郝贵远列席。会上详细讨论并通过了拟于 1993 年七八月间在山东威海举办美国历史国际学术会议的初步设想报告。会议认为 : 从现在起理事会、秘书处和广大会员应为争取开好 1993 年中国美国史年会和美国历史国际学术会议积极筹备。会议首先研究举办美国历史国际学术会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就会议主题、时间安排、会议地点、会议规模等问题做出具体说明。(见黄安年撰文《在京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3 期, 1992 年 10 月 1 日) 29 日打印修改后的初步设想寄送有关同志征询意见。 1992 年 9 月 3 日 , 以代理事长和秘书长名义向社科院提交了《拟于 1993 年 7,8 月间在山东威海举办美国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初步设想的报告》 , 报告说明举办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可行与必要 , 就会议规模、经费筹措、邀请名单等问题逐一说明。 1992 年 9 月 4 日 7 : 00-21 : 15 北京 -- 天津南开往返行 , 见李剑鸣 , 去杨生茂先生家。 1992 年 10 月 15 日 , 中国社科院批示同意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这一活动。 1992 年 10 月 21 日 12 : 00-17 : 00 在我家严四光、齐文颖、黄柯可、黄安年、祝明商议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事宜。理事会开始着手邀请美国历史学者参加会议的工作。(见黄安年撰文《美国史国际学术会议筹备工作全面展开》,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2 年第 4 期, 1992 年 12 月 30 日) 1992 年 12 月 25 日, 9 ; 00-14 ; 00 京津地区常务理事会会议在世界史所举行,张友伦、黄柯可、黄安年、苏格、杨立文、李剑鸣与会 , 主要议题是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的筹备事宜,讨论了山东方面起草的接待计划 , 对于进一步做好准备作出安排。(见李剑鸣记录整理《京津地区理事会纪要》,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3 年第 1 期, 1993 年 4 月 1 日) 1992 年底,以秘书处名义发出《关于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会议讨论会的通报》 ( 英文 ) ,中文稿载 《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3 年第 1 期, 1993 年 4 月 1 日) 1993 年 1-2 月发出《第二个通报》 ( 英文 ), 中文稿见下文。 1993 年 3 月下旬理事长张友伦和副秘书长李剑鸣去山东济南商谈 1993 年 4 月上旬 , 祝明自北京出国集训期间请假回山东推动落实有关筹备事宜。此前 ,3 月 31 日我去祝明处商谈。 1993 年 7 月 11-17 日 , 我去济南和山大、山师大同志共商筹备事宜 , 并与祝明一起去烟台、威海落实会议筹备和接待工作。其具体活动日程依据记忆如下: 7 月 10 日 8 : 20 和山东大学高鉴国通长途 ,12 : 12 和祝明通长途。 7 月 11 日 ( 星期日 )8 : 50-16 : 35 乘 97 次车由北京到济南,祝明来接 , 住山东大学留学生楼,晚祝明、高鉴国、陈海宏、刘文涛来聚会商议筹备情况及问题。晚 12 点睡。 7 月 12 日 ( 大暴雨 ) 上午参观山大校容,取山东大学历史系。 15 : 30-16 : 50 和祝明一起见山东大学副校长乔幼梅,谈财政厅拨款到位及其他事宜。晚上高鉴国来谈筹备事宜。 12 : 00 睡觉。 7 月 13 日 ( 大雨 )10 : 00-14 : 50 和祝明一起去陈汉时老师家 ,18 : 30-21 : 00 山东大学老师送别 , 出上次外 , 还有董继民、张定河、关纪先老师。 22 : 50 乘 95 次和祝明一起去烟台。 7 月 14 日 ,8 : 40 正点到烟台,高春常来接 , 去烟台师院,见黄兆群 , 见王玮,中午在烟台师院吃饭( 12 : 00-14 : 30 ) 15 : 40 见王荣纲校长, 17 : 00-20 : 00 乘中巴抵达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20 : 20-21 : 00 在分校吃晚饭, 徐中杰夫妇陪同晚上交谈, 12 点睡觉。 7 月 15 日 ,8 : 30-10 : 00 见 许玉琪副校长兼 党委书记谈接待事宜。 10 ; 00-12 : 00 参观校容及海滨 , 中午 15 : 30 研究工作 ,16 : 00-17 : 30 下海体验 , 晚饭后和徐中杰夫妇交谈。 12 : 00 睡觉。 7 月 16 日 ( 雨 )7 ; 30-9 : 30 去烟台, 10 : 10 抵达烟台师院,与王玮交谈, 12 : 00-14 : 00 午饭, 14 : 40 孙宝珊来访,晚上在孙宝珊家,市容, 22 : 50 乘坐 248 次车去天津。 7 月 17 日 ( 星期六 ) (暴雨) 13 : 30 抵达天津 , 签票房 6 次回北京票 ; 去南开张友伦家 ,16 : 00-16 ; 20 拜访杨先生 , 与张友伦谈年会和国际会议筹备, 18 : 15 离开南开 , 19 : 50-23 : 00 由天津返回北京 ,12 : 00 回到北师大家。 1993 年 7 月 18 日上午分别和严四光、杨立文、黄绍湘、邓蜀生、郝贵远、苏格等通报情况。晚上 , 严四光来我家 , 晚上 9 : 35-45 和祝明通电话 , 告诉黄华已经请到 , 答应来参加会议。和黄柯可通电话。 1993 年 7 月 20 日 10 : 00-11 : 15 在世界史所向张椿年汇报筹备工作。 1993 年 7 月 21 日 8 : 30-12 : 30 在京常务理事会,郝贵远参加 , 研究筹备会议的落实事宜。 以下是有关会议的几分材料 : (一) 关于拟邀请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官员参加《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的请示报告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 并请转社科院科研局 : 根据社科院 1992 年 9 月和 1993 年 3 月 24 日同意中国美国研究会关于 1993 年 8 月 2-4 日在山东威海召开《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请示报告的批复 , 这次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 进展顺利。这是建国以来美国史领域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 , 对于推动中国美国史研究走向世界 , 加强中美两国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考虑到有一些知名美国学者届时与会 , 同时也借鉴在华召开关于哥伦布国际学术讨论会 , 妇女问题国际讨论会等的经验 , 经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崐究 , 我们希望能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大会筹备委员会的名义邀请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有关官员参加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特次报告 , 请于批复 此致 敬礼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会 秘书长 黄 安 年 1993 年 5 月 22 日 (二) 关于拟邀请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官员参加《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会议》的请示报告 山东大学 并请转山东省教委外事主管部门 : 经中国社科院科研局 1993 年 3 月 24 日批准 , 中国美国研究会定于 1993 年 8 月 2-4 日 , 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宾馆召开《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年会》。这次国际会议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 , 山东大学 , 山东师大协办。会议的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 进展顺利。这是建国以来美国史领域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 , 对于推动中国美国史研究走向世界 , 加强中美两国学者间的学术交流 , 对于加强山东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和扩大山东地方经济的对外影响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考崐虑到有一些知名美国学者届时与会 , 同时也借鉴在华召开关于哥伦布国际学术讨论会 , 妇女问题国际讨论会等的经验 , 我们希望能以大会筹备委员会的名义邀请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有关官员参加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特次报告 , 请于批复 此致 敬礼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会 理事长 张友伦 1993 年 6 月 5 日   (三)邀请黄华同志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信 黄华同志 : 今年 8 月 1-5 日 , 在山东省威海市山东大学分校举行《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 届时将有美国和国内专家、学者一百余人聚集一堂进行学术交流。我们热列期望您能在百忙中抽空参加这次盛会 , 进行指导。 我们热列希望何理良同志能和您一同前来。 谨致 敬礼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1993年7月4日 ************************* (四)邀请信柴泽民同志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信 柴泽民同志 : 今年 8 月 1-5 日 , 在山东省威海市山东大学分校举行《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 届时将有美国和国内专家、学者一百余人聚集一堂进行学术交流。我们热列期望您能在百忙中抽空参加这次盛会 , 进行指导。我们热列希望您的夫人能和您一道与会。 您们参加威海会议的一切费用可由大会负担。 谨致 敬礼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1993年7月4日 **************************************** (五)邀请信端木正同志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信 端木正同志 : 今年 8 月 1-5 日 , 在山东省威海市山东大学分校举行《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 届时将有美国和国内专家、学者一百余人聚集一堂进行学术交流。我们热列期望您能在百忙中抽空参加这次盛会 , 进行指导。我们热列希望您的夫人能和您一道与会。 谨致 敬礼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1993年7月4日 ***********************88 (六)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 日 程 安 排 8 月 1 日 第七届年会全体会议 全天 国外代表报到 8 月 2 日 A.M. 8:30-10:30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开幕式 地点 : 文学楼 101 教室 ①宣布大会主席团名单 ②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张友伦教授致词 ③联合举办单位代表、山大分校副校长许玉琪先生致词 ④山东省教委代表韩金远处长致词 ⑤威海市政府负责人致词 ⑥黄华先生致词 ⑦山东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 李 木致词 ⑧美国 UCLA 教授 Joyce O Appleby 致词 ⑨宣读来信、来电 ⑩学术报告 大会发言北京大学教授杨立文 A.M. 10:45-11:30 全体代表和来宾合影 A.M. 11:30 宴会 P.M. 1:30-4:00 学术讨论大会发言 P.M. 4:00-6:00 自由活动 , 海滨活动时间 P.M. 8:00-10:00 自由交流 地点 : 分校接待中心食堂 8 月 3 日 A.M. 参观刘公岛 P.M. 2:00-4:00 分组学术讨论 共分四组 , 自由参加 ①美国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策 ②美国的发展和政治生活 ③美国的发展和思想文化 ④美国的发展和外部世界 P.M. 4:00-6:00 自由活动 , 海滨活动时间 P.M. 8:00-10:00 分组学术讨论 共分四组 , 自由参加 8 月 4 日 A.M. 参观威海市容、远遥村、黄泥沟等地 P.M. 1:30-4:00 学术讨论大会发言 P.M. 4:00-4:30 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 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致闭幕词 ②美国教授 Professor James Green 致词 P.M. 4:30-6:00 自由活动 , 海滨活动时间 P.M. 6:00 宴会 P.M. 8:00-10:00 自由交流 地点 : 接待中心食堂 8 月 5 日 全天 国外代表离会 8 月 1-5 日 美国问题专业书展 (七)会议名单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大会组织委员会、大会主席团、秘书处名单 ( 一 ) 大会组织委员会成员 : 主任委员 : 张友伦教授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 ) 副主任委员 : 刘祚昌教授 ( 山东师大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 乔幼梅教授 ( 女 , 山东大学副校长 ) 委员 : 张友伦、刘祚昌、乔幼梅 ( 女 ) 、王礼训教授 ( 山东师大副校长 ) 、王荣纲 ( 烟台师院院长 ) 、韩金远 ( 山东省教委科研处长 ) 、  许玉琪 ( 山大分校付校长 ) 、严四光教授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 、齐文颖教授 ( 女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 、顾学稼教授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 、黄柯可教授 ( 女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 、郝贵远教授 ( 世界史所科研处长 ) 、祝明教授 ( 山东大学副教务长、  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 ) 、黄安年教授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长 ) 、李剑鸣教授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 共 15 人 ( 二 ) 大会主席团成员 : 张友伦、张梦白、王礼训、王荣纲、韩金远、许玉琪、李道揆 严四光、齐文颖、黄柯可、郝贵远、苏 格、黄 华、李 木、威海市负责人刘守璞、 Professor of UCLA J O Appleby 、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代表  ( 三 ) 大会秘书处名单 : 秘书长 : 黄安年 副秘书长 : 祝明、李剑鸣 会务组 : 组长 祝明 副组长 高建国、邬绍伟 ( 山大分校 ) 秘书组 : 刘文涛 ( 负责人 ) 、马梅秀 ( 女 ) 、邢佳佳 ( 女 ) 、肖军政 交通联络组 : 陈海宏 ( 负责人 ) 、董继民 外事组 : 邓红风 ( 负责人 ) 、张 聪 ( 女 ) 生活服务组 : 张定河 ( 负责人 ) 、胡 财务组 : 高建国 ( 负责人 ) 、杨文萍 ( 女 ) 书展组 : 南开大学一人 ( 负责人 ) 、龚道明、张运成 烟台组 : 黄兆群 ( 负责人 ) 、孙宝珊、高春常 学术讨论组 : 李剑鸣 ( 组长 ) 、黄柯可 ( 女 ) 、杨立文、苏格 ( 四 ) 年会地区组召集人名单 : 京、津、华北地区 :  杨立文、张兹署、赵学功 山东地区 :   黄兆群、关绍记、董继民 上海、华东地区 : 杨宇光、时殷弘、赵晓兰 ( 女 ) 中南、江西地区 : 万松玉 ( 女 ) 、 西南、西北地区 : 武文军、 东北地区 : ⅰ 王旭 ( 五 ) 国际会议分组召集人名单 : ( 暂定 ) 经济政策组 : 杨宇光、梁茂信、史明正、 政治生活组 :  万松玉、蒋劲松、洪朝辉、 社会文化组 :    黄兆群、梁碧莹 ( 女 ) 、满云龙、 外部世界组 : 苏 格、时殷弘、 UCLA 教授 ( 六 ) 国际会议和年会执行主席 : 8 月 1 日 A.M. 张友伦、黄柯可 ( 女 ) 、黄安年 P.M. 严四光、齐文颖 ( 女 ) 、张友伦 8 月 2 日 A.M. 张梦白、张友伦、许玉琪 P.M. 齐文颖 ( 女 ) 、严四光、 J O Appleby 8 月 4 日 P.M. 张友伦、 James Green 8 月 5 日 A.M. 张友伦、黄柯可 ( 女 ) 、黄安年 P.M. 新任理事长、新任秘书长 1993年8月1日 *************************88 八 ,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来信(1993年7月28日) ( 一 ) Oscar Handlin Professor, Harvard University, 1993.5.3 致黄安年的信 : But unfortunately, circumstances beyond our control will prevent us from attending..We regret this very much and hope on another to be more successful in our efforts to become acquainted. Gilbert C. Fite Professor 1993.5.1 致黄安年的信 :   I have delayed writing you in hopes that I could make arrangements so that I could attend your conference on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Modernization.' I now find that it will not be possible for me to attend this conference. I must add that to me to visit China again after nearly 20 years, 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ference. In any event, I hope that you have a most successful conference. Gerald D. Nash Professor,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1993.5.21  致黄安年的信 : As I had written you earlier, I would very much have liked to attend the Weihai conference in August. Unfortunately, problems of health at this time prevent me from making the trip. I do hope a future opportunity will arise. Meanwhile, I appreciate the honor of your invitation. Noel Pugach Assoicate Professor,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1993 .5.13  致黄安年的信 : I very much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I will not be able to attend the AHRAC conference in Yantai this summer. I am confident that your conference will be successful and that your efforts will be fruitful. I hope that I will soon have an opportunity to go to China and you meet you and the members of your association. Karen E. Fields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993.7.14 致黄安崐年 : I am quite devastated to have to give up on trave to the conference in China next month...... Now I cannot get the paper done along with everything else I have to do, and I do not want to attend such a conference empty-handed. As I said, I am devastated: I wanted very much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and I know I will miss a historic occasion. My hope is that you will do me the honer of inviting me at some time in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 万心蕙教授 1993.7.13 致黄安年的信 : 我的护照已签好 , 飞机也已改订好 , 但突然得知我的大儿子得了直肠癌 ,  可能最近就要动手术 ,. 我们得去华府 ,. 所以威海我是不能去了 , 非常抱歉。 李小兵先生 , Pihlips University, 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理事 , 1993.4.7 致张友伦、黄安年的信 : 关于参加山东威海会议之事 , 由于学校正在安排署假期间的教学计划 ,  校方一再建议我署期留在学校 , 这样我就难以去国内参加会议 , 对于各位对我们这些远隔重洋热爱祖国的学友、校友的关心和照顾 , 是始终由衷感激的。 王希先生 , 前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理事长 , 1993.7.25 上午自洛杉矶打电话给黄安年 , 对不能来参加大会表示十分遗憾 , 并祝大会获得圆满成功。 陈毓钧教授 , 台湾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 , 1993.7.19 打电话给黄安年 : 由于 8 月 2-9 日在台湾举行海峡两岸学术讨论会 , 本人又主持接待工作 ,  实难参加这次盛会 , 错过这一机会非常遗憾。祝愿大会成功, 并望加强海峡两岸美崐国史研究的联系 . (请参见《美国史国际学术会议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黄安年供稿,李剑鸣整理,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3 年第 3 期 ,1993 年 10 月 1 日 , 年会部分略) ********************8 九 关于 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二个通报 尊敬的 教授 : 1992 年 11,12 月间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先后发出了在中国山东省海滨城市威海市举行  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邀请信。  现已陆续收到不少朋友来信 , 对参加这一盛会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 并希望提供有关这一会议的进一步信息。 1993 年 1,2 月间 , 我们又发出了会议定于 1993 年 8 月 2-4 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宾馆举行的第一个通报 , 就会议日程 , 讨论内容 , 使用语言 , 费用估算等问题作了说明 , 并欢迎您的配偶一同前来 , 费用自理 , 会议将协助安排。 现将有关这次国际会议的一些具体事项 , 再通报如下 : 一 : 入境后抵威海线路 : 1. 由国外乘飞机经北京或广州赴烟台机场 , 汽车接送威海威海 : 国外经北京 -- 烟台 7.31( 星期六 ), MU 5118 10:05-12:05 SZ 4584 18:00-19:10 8:1 ( 星期日 ), MU 5118 10:05-12:05 SZ 4572 12:55-14:05 MU 5134 16:30-17:40 国外经上海 -- 烟台 7.31( 星期六 ), GP 7553 10:45-12:25 CJ 6568 12:10-13:35 8:1 ( 星期日 ), MU 5533 7:00- 8:35 SZ 4574 8:55-10:25 国外经广州 -- 烟台 7.31( 星期六 ), CZ 3531 7:10-10:15 MU 5386 13:20-16:25   注意 : 由国外经北京或广州转机一切手续和安排请自行通过旅行社等办理 ,  会议在北京不设接待站 ; 大会接待组负责在规定时间 (8 月 1 日 ) 于烟台机场接送与会代表到威海开会地 , 请代表及早通知航班准确日期和班机 ; 其他时间需到机场接送务请及时电告 , 有关费用请自付。 2. 由国外入境乘火车赴烟台 : 北京 -- 烟台 247 次特快 上海 -- 烟台 283 次直快 济南 -- 烟台 93 次特快 ; 济南 -- 烟台 303 次普快 注意事项同飞机线路。 二 . 与会代表食宿费用 : 自选下列几类 : 1. 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宾馆标准房间和套房 , 价格每日分别在 20-50 美元左右。 2. 住威海市三星宾馆威海卫大厦 , 标准房间每天外汇人民币 340 元 ; 套间每天外汇人民币 900 元 ; 总统套房每天 603 美元。 注意 : 欲住威海卫宾馆的代表务于 7.15 日请电告大会接待组。  如预订后退房 , 经济损失自负。 3. 食费自定 , 估计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宾馆为每日食 20 美元 ; 住威海卫宾馆每日食 80 美元左右。 三 . 与会代表的会议费用 : 每人需交会务费 150 美元。 ( 包括会议部分服务,会议资料,  到达和离开威海的迎送 ) 。 四 . 会议结束后的交通安排 : 1. 8 月 4 日会议结束后 , 大会接待组负责在规定时间内 ( 至 8 月 5 日上午 ) 送代表到烟台机场或烟台火车站离会。会议不负责安排离烟台后中转等事宜。 2. 欢迎代表会后在山东及国内其他地方旅游 ,  会议接待组可协助按排和提供咨询建议 , 不负责陪同旅游等 , 相关的一切费用也请自理。 3. 回程交通自行安排如有困难 , 大会接待组可协助办理 , 但请在 5 月 20 日前电告大会接待委员会 , 并讲明需预订中国境内机票或火车票的准确日期 , 座次 , 等级等 , 协办费用及因代表改期造成的经济损失 , 请自行解决。 4. 离开国境的机票订购 , 请自行与旅行社或有关航空公司直接联系。 五 . 大会接待委员会可协助按排您会后在山东等地区进行旅游参观和学术交流, 务请将您的具体计划在 5 月 20 日前寄到大会接待委员会 ,  我们十分乐意为您作出满意的安排 , 有关的一切费用自理。 六 . 请与会代表于 1993 年 5 月 20 日前向大会组织委员会提交不少于 500 字的论文英文提纲。直接寄天津 , 南开大学 300071,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李剑鸣先生收。    七 . 您是否参加国际会议 , 以及往返行程计划等的决定务请您在 5 月 20 前通知大会接待委员会负责人 , 山东大学副教务长 , 社会学系主任祝明教授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 ,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 , 邮编 250100,  电话 ( 办 )803861 2908; ( 宅 )803861-2927, 传真 (0531) 642167 。 在烟台 , 如遇问题 , 请与大会接待委员会成员 ,  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美国史所负责人黄兆群博士联系 , 电话 246451 转美国所。 有关会务交通 , 食宿安排等事宜 , 如需进一步了解 , 您可直接写信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陈海宏联系 , 邮编 250014 (7 月 21 日前 ); 或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经济系办公室吕爱权联系 , 邮编 264200 (7 月 21 日后 ) 。 八 . 在参加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方面如有事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长黄安年教授联系,请写信寄下列地址: 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电话: 2011144-152( 家 ); FAX:2013929 我很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此致 敬礼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长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 安 年                     1993年4月17日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CCRDHHL)(筹备)(徽标)
hucs 2009-12-26 13:22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 筹备 ) ( China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us Healthy Lifestyles ) (徽标) 胡春松设计的 徽标: 1 两个同心圆,外圆直径 1.9X ,内圆直径 1.22X, 同心圆圆环径 0.68X 2 内圆底色为淡黄色,居中为红色字母: CCRDHHL 3 同心圆圆环分为十六等份,即每等份 22.5 度,分别居中用 黑色 写入字母: E ( 1 格)、 e ( 1 格)、 S ( 1 格)、 E ( 1 格)、 E ( 1 格)、 D ( 1 格)、 B ( 1 格)、 a ( 1 格)、 s ( 3 格)、 E ( 3 格)、 D ( 2 格)。其中, E ( 1 格)、 e ( 1 格)、 S ( 1 格)、 E ( 1 格)、 E ( 1 格)、 D ( 1 格)位居圆环上部正中,共 6 格,顺时针方向依次居中写入;其余字母: B ( 1 格)、 a ( 1 格)、 s ( 3 格)、 E ( 3 格)、 D ( 2 格)位居圆环下部正中,共 10 格,顺时针方向依次居中写入,形成上部紧密,下部松阔特点。 4 圆环用虹色标注,即红橙黄绿蓝青紫色,形成虹环,意即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多姿多彩。其中,各颜色覆盖的字母分别为:红色( E 、 e )、橙色( S 、 E )、黄色( E 、 D )、绿色( B 、 a )、蓝色( s )、青色( E )、紫色( D )。 5 若将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内容写入,则在 徽标( 两个同心圆 ) 基础上再加一个外圆,按每个字母呈放射状写入对应的文字内容。 附件: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基本内容 -- E(e) 环境法则:适宜环境,远离污染。 -- S 睡眠法则: 合理睡眠,午间小憩。 -- E 情绪法则: 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 E 运动法则: 有氧运动,动静结合。 -- D 饮食法则: 科学饮食,营养均衡。 -- B (Behavior) 健康行为,利人利己。 -- a (Age) 抗衰防老,老幼皆宜。 -- s (Safety) 安全第一,减少意外。 (Sex) 男女搭配,两性互补。 (Study) 终身学习,修身养性。 -- E (Education) 素质教育,知识健身。 (Employment) 工作择业,健康悠关。 (Ethnic) 种族平等,缩小差异。 -- D (Disease)   小病不拖,大病有治。 (Drug) 合理用药,药食同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