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人文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人文

相关日志

观察与思考(13):漫谈城市总体交通规划思路
热度 6 sqdai 2014-4-16 12:01
总体来说,我国城市交通难的问题主要归咎于交通的供需失衡,即交通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交通供给的增长能力。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但笔者认为,还存在很多主观原因,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总体交通规划。这里解剖一下上海市交通问题这只“麻雀”。 去年的一次交通论坛中,我在会议休息期间,曾经放言,如果让我早年当一个月上海市副市长兼交通港口局局长,我会如此这般,听者表示:赞成我的主张。现在复述一下那次谈话。 倘若 1950 年代,上海市大发展时期,让我当一个月上海市副市长兼交通港口局局长(当然绝无现实可能性),我会采取如下行动: 1 )钻进上海市档案馆,闭门读书一周。着重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角度了解上海市; 2 )到上海市的各个角落巡视一周,着重了解上海市的实际交通状况; 3 )与上海市的各阶层人士座谈三天,了解他们对发展交通的意见和建议,尤其要召开市民座谈会,了解基层民众的意见; 4 )制定初步的上海市总体交通规划,费时一周,并召开市政府研讨会和市民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定稿,在实践中逐步改进。 经历这一过程后,我会有如下收获: ——我会了解到,上海市在 1843 年开埠之前,只是松江府的一个小镇,没有很好的交通建设基础;开埠之后,出现各国的租界,从南到北依次有法租界、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日租界(见附图),这些租界多半是东西长南北短的狭长条,各个租界各自为政,尤其是各造各的路;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流经市区是先保持南北方向,经过现在的南浦大桥后,折为东西向;以苏州河为代表的黄浦江的诸多支流大多为东西向,包括现已填平为延安路的洋泾浜、已变成肇嘉浜路和徐家汇路的肇家浜; ——上海市市区的南部居民主要是来自浙江、苏南、皖南等地的商人(包括商贩),从政者大多也居住于此,较为富裕;市区北部的居民很多是来自苏北、皖北等地的逃荒者, 较为贫困; ——市区南部和东部沿江地区商业繁荣,除了东南部的原来上海县县城以外,现代化高楼多建于此,文化娱乐设施也较为集中(包括硕大的“跑马厅” - 现人民广场 - 和跑狗厅 - 现文化广场);市区北部工业发达,除了江南造船厂,大工厂基本上建于此,周边形成大片的棚户区,商业、文化设施落后;总体说来,居民南富北穷; ——鉴于头两条所述的历史、地理状况,上海市的原有交通体系必然呈现东西向较为畅通、南北向不畅通的状况:东西向有宽阔的北京路、南京路、延安路、金陵路等等,南北通道少之又少,例如,西藏路南北不通,共和新路是解放后新修的,很多南北向道路是“断头路”,最明显的例子是:瑞金路到了南京路,必须折一个大弯,才可到石门路,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鉴于后两条所述的经济、文化状况,市区南部出行者用三轮车、小轿车者较多,对道路要求高;而北区(包括东南部的老城厢)则希望有充足的公共交通资源和自行车车道。 根据以上六点,我会形成如下的总体交通规划思路: (1) 着力发展公共交通,让大多数出行者得到方便; (2) 着力发展南北向交通,开辟多条南北通道;尽早打通、拓宽南北通衢西藏路、沪太路、江苏路等; (3) 把注意点放在贫困区,即北区和东南区,建设密集型的支路;南区主要改进原有通道; (4) 城市交通快速路的总体格局应为“曲”字型,而非目前的“申”字型; (5) 尽早建设地铁,第一条地铁应延伸到最贫穷的工厂区——杨浦区。(原来设计的地铁一号线确乎如此,但被主政者大笔一挥,截断于火车站)。 若用英文来写此文,大多数句子该用虚拟式。总的想法是:做城市交通规划必须考虑城市的人文、历史、地理、经济、文化诸要素。可惜的是,上海市的实际交通规划并未充分做到此点。目前的症结所在是:南北高架路难以承受南北交通的巨大压力,南北拥堵导致全局拥堵(因为交通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我曾多次呼吁,在距离南北高架三四公里的江苏路上修建第二条南北高架,可惜没人听我的。风闻第二条南北高架路即将兴建,这将是上海市市民的福音。 不知朋友们是否认可我的想法?还想听听各位的高见。 写于 2014 年 4 月 16 日 ,杭州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39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诗意云水谣2
ssglwu 2014-4-16 07:17
吴国林 云水谣古镇,可以说转步就是景。在我看来,那种自然之景,比凤凰古城有更多的入镜之景。凤凰古城的商业太重,水的亲近性,远不如云水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博主在此
个人分类: 古镇游|2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代才女林徽因留给后人的39段文字
热度 1 ailiyakong 2014-2-19 16:59
1、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 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2、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3、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 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4、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 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地过一生。有些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以华丽的姿态尽情地演绎一场场悲喜人生。 5、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 6、每个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还是信誓旦旦地承诺永远。永远到底有多远?多少人问过这句话。有人说,永远是明天;也有人说,永远是一辈子;还有人说,永远是永生永世。 或许他们都说对了,也或许都说错了,又或许人间原本就没有什么是永远。你曾经千里迢迢来赶赴一场盟约,有一天也会骤然离去,再相逢已成隔世。 7、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8、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9、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 10、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无份相逢。 11、流年似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12、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演绎一幕又一幕的戏,或真或假、或长或短、或喜或悲。你在这场戏中扮演的那个我,我在那场戏里扮演这个你,各自微笑,各自流泪。 一场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的开始,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沉浸在昨天。你记住也好,你忘了也罢,生命本是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的停歇。 13、你是我种下的前因,我又是谁的果报。 14、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记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进另一个故事里。 15、流水过往,一去不返,可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或许因为我们都太过凡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想当初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人说出誓死不回头的话语。 到最后,偏生是哪些人需要依靠回忆度日,将泛黄了的青春书册一遍又一遍翻出来阅读。 16、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性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即使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过多,不要问太多为什么。且当每一条路都是荒径,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每一片记忆都是曾经。 17、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18、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便忘了的风景。有些人,则在你的心里生根抽芽。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都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之后任你我如何修行,也无法更改初时的模样。 19、幸福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由不得你我去放任快乐。 20、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2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碰触。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经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 也许真的如此,时间是世上最好的良药,它可以治愈你的伤口,让曾经刻骨的爱恋也变得模糊不清。 22、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着身边的人濒临死去,而你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来救赎他。 23、人的一生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找得到真正的归宿,在这世上的其余时间里,充当的永远都是过客。 24、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世事山河都会变迁,其实我们无需不辞辛劳去追寻什么永远。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纵算经历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 25、无论你如何隐藏,想要挽留青春的纯真,岁月还是会无情地在你脸上留下年轮的印记与风霜。 26、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发生的故事亦不同。 27、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 28、流年真的似水,一去不返,看过的风景也许还可以重来,而逝去的人却再也不会回头。任由你千思万想,他除了偶然在你梦中彷徨,其余的时间都只是恍惚的印象。 29、人间许多情事其实只是时光撒下的谎言,而我们却愿意为一个谎言执迷不悔,甚至追忆一生。 30、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 31、人生有太多过往不能被复制,比如青春、比如情感、比如幸福、比如健康,以及许多过去的美好连同往日的悲剧都不可重复。这样也好,既是拥有过,又何惧此刻的失去。有人说,人在世上的时间越长,失去的则会越多。 因为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又无力挽回,而那些新生的绿意却总是与自己格格不入。或许这就是年轮的代价,每个人都必须付出的代价,时光不容许你讨价还价,该散去的,终究会不再属于你。 32、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能割舍的。哪怕一个万念俱灰的人,在临死前还可能会有一丝想存活的意念。比如看到一缕和暖的阳光,看到一只闲庭信步的蚂蚁,看到一株风中摇曳的绿草。 只在刹那,他或许就明白,原来活着竟是这般的好。人生往往就是如此,许多苦思冥想都参悟不透的道理,就在某个寻常的瞬间,一切都有了答案。 33、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无论是悲伤还是喜乐,翻阅过的光阴都不可能重来。曾经执著的事如今或许早已不值一提,曾经深爱的人或许已经成了陌路。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非要亲历过才能深悟。 34、我们都知道,姹紫嫣红的春光固然赏心悦目,却也抵不过四季流转,该开幕时总会开幕,该散场终要散场。但我们的心灵可以栽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 35、也许是我们太过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又或许是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总是欠缺了一些什么重要的片段。或许,人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 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 36、所以,许多看似拥有的,其实未必真的拥有。那些看似离去的,其实未必真的离开。倘若因果真有定数,有朝一日,该忘记的都要忘记,该重逢的还会重逢。 只不过岁月乱云飞渡,那时候或许已经换过另一种方式,另一份心境。而信步寻梦的人,在拥挤的尘路上相遇,也许陌生,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 37、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是美好,还有许多我们想要擦去却擦不去的残痕。有人说,疼痛的往事可以选择忘记,可纵算忘记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不存在。既是省略不去的过程,就只好默默忍受,只当是年少不经世事所犯下的无知错误。 38、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 如果我们守不住约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快乐酿造的美酒。 39、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2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太平洋文明模式
benlion 2014-2-5 16:36
欧洲工业革命,近代转型到现代文明,环太平洋国家,开启科学和工业文明进程。 19 世纪 -20 世纪,科学方法转换,从热物理学和综合进化论等,形成系统思维,从微电子学和生物化学等,发展技术方法。 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建立了现代科学和工业,移民管理机制和创业型社会环境,推进了知识经济、创意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原英国属地和加州等区域,尤为文化和技术发达。 中国经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改革开放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的管理体制,能否建立起来,将起决定作用。 1997 年,当来到以色列留学,实验室贴的一张纸条,上有“圣经是用希伯来文所写”,至今记忆犹新。 什么是最自豪的事物呢?你的祖先是谁呢?何处是最能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呢?以色列同事,就问了我这些问题,德国同事问的是古代中国很多发明创造,可现在如何呢?也就思考了这些问题。 人类文明,演化形成了文化体系结构:宗教 - 诠释历史,哲学的伦理学、美学和逻辑学 - 诠释宗教、艺术和科学,科学的数学 - 工程方法等。 21 世纪,科学发展了新的范式;但是,仍然是数学方法和工程技术。 比如,系统生物学 – 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系统医学 – 遗传学与生物工程的技术方法,包括,数学 - 计算生物学、纳米 - 合成生物学等。 因而,一个社会的科学和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人文 - 历史和伦理学教育、科学 - 数学和工程方法教育。 - (环太平洋文明) -
个人分类: 太平洋|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曹刿论战》看语文教育的变革
yuanjiang 2014-1-1 02:50
从《曹刿论战》看语文教育的变革 王晓峰 一、《曹刿论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前几天看《古文观止》,在看到《曹刿论战》时觉得这是一个分析目前语文教学很好的样本。我看了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又找了几个教案,大致如下: 教学目标: 1 、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治准备 —— 取信于民的道理,在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 、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3 、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4 、了解本文 以 “ 论战 ” 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5 、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总结取胜原因: 1 、政治清明,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2 、上下团结 君民一心(团结曹刿,知人善用) 3 、掌握策略 以逸待劳(不盲目向齐国迎战) 4 、把握战机 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致胜) 以上评价原则上都对,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学的,但结合文章就会发现存在几个问题: 1 、在没有对战争的各种关键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只根据政治清明、民心所向是无法做出“可以一战”的判断的。这些因素包括敌我情况对比、战略战术、政治准备、战争准备等,民心所向只是进行战争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 、战争是双方的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需要对敌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对对手的分析更为重要,也是制定战略战术的基础。完全不考虑对手是无法做出“可以一战”的判断的。 3 、基于鲁国相对弱小的现实情况,应该采取防御为主、伺机反击的战术。在第一次对话中,文章没有提及这方面内容,我们不能确定他们是否谈到采取何种战术,但从战争一开始就“公将鼓之”来看,很可能是面对面进行决战的架势,鲁国没有要打防御战、消耗对手锐气的意思。如果是坚守防御,可以等待“三而竭”的机会,并在判断敌人是真的军心动摇、主动退却后进行防守反击。但如果是与成吉思汗铁骑这样级别的强劲对手决战,可能在人家“一鼓作气”的第一波冲锋中就已经被击溃了,根本生存不到“齐人三鼓”、“可矣”的时候。 所以,我认为长勺之战鲁国的胜利应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对手齐国不够强大或者同样准备不足 ,历史上对曹刿作用的评价偏高 。 在百家讲坛中讲述《春秋五霸》的李山教授在讲述齐桓公时说,齐桓公由于在继位过程中与鲁国存在矛盾,在刚刚继位、国内基础还不牢固的情况下对鲁国发动报复性战争——就是长勺之战,他的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他的观点给我的分析提供了佐证。 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其变革在教育改革中必须得到重视 我们不能对古人求全责备,但应该应用现有的知识和认识水平对经典作品进行批判的继承。在传统上的读书人眼里,圣人的话都是对的,而且圣人已经把道理都说完了,只要学好圣人的经典著作就可以了,“半步论语治天下”,留给后人的工作只是对圣人、古人的经典进行文本考证和用当代人的语言进行注释。今天我们似乎仍然受到这种思维定式的束缚,但明显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期望存在差距。 几年前中国的围棋教育也是同样的情形,有些棋的下法是不被允许的,“这样下棋是要被老师批评的”。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同,感谢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头脑中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偏偏用“不讲道理”的棋实现了对当时处于优势的中国和日本的逆袭,并称霸棋坛十几年。我们意识到棋原来可以这样下,于是逐渐抛弃了各种禁区,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中国 90 后从小就知道为了争取胜利采取什么战术都可以,他们非常灵活也非常顽强,成绩也越来越好,而固步自封的日本则江河日下。 难道国家也要在现实的博弈中吃尽苦头再做出改变吗? 语文承载的功能很多,包括中华文化的传承,获取信息,表达、交流和辩论,帮助整理和推进思考,独立思考习惯、能力和方法的养成;所以语文是将来无论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从事无论什么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基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对语文教育的变革在教育改革中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环节中都应该加强。 三、从曹刿论战看变革语文教育的路径 从教案样本看目前语文课程在教育过程的形式上已经有了一定进步,不再是照本宣科和填鸭式教学,引入了多种展现手段以便于理解,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课后的学习体会,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且应该是实质性的改进。在《曹刿论战》的“教学目标”中,关于历史背景、语文和文学知识的内容没有问题,但第一条“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治准备 —— 取信于民的道理,在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不是知识层面而是认识层面的东西,虽然事实上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这样的表述已经预先给学习者的思维设定了框框,给他们这样的心理暗示——答案已经准备好了,不用费心自己想了;或者必须以这种预设的方式去理解。把认识和思考等同于知识,这就成了命题作文。这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当然更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不是习惯性的认为目前存在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事实不等于完整的事实,也不等于真相。 我觉得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思维上的培养应该着重传授原则和方法,在具体的文章内容和事例的解读上应该具有开放性。 传达这样的信息——现实中通常没有标准答案,也很少有准备好的答案,更多的是相对较好的答案,或者现实条件下可行的答案。 2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合理的质疑,提出让老师意外的问题。 3 、引导他们正确地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质疑,而不是离题的、哗众取宠的、吐槽式的问题;提出实质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表面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基础,对博士与硕士要求的不同不就是发现课题的能力吗? 教育水平和研究水平是一脉相承的。在标准答案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是无法做出开创性的研究的。 4 、鼓励和帮助他们进行独立的分析, 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以我为主,在必要时寻求合作和帮助。 只要他们在逻辑上能够自洽,并能够找到支持自己观点和逻辑的证据,就应该受到鼓励和表扬,并在教育评估时得到成绩的认可。 5 、教师和教育系统对于意外的问题和不同的看法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尽可能地在它与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四、课本应该作为语文学习的索引而不是范围 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能力的培养(当然各门功课的重点都应该是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据孩子当前阶段应该达到的语文水平的目标而不是教材范围来组织教学活动。增加阅读量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英美教育的优点之一是学生的阅读量很大,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棋手提高水平必须有足够的对局量和强度作为支撑的,光看棋谱或者只琢磨几盘经典对局成不了高手。同样,学习者必须有足够高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速度、语感、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写作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看到各种不同角度的观点和阐述,就不会那么想当然了,思考能力会提高,视野会更开阔,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创造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创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任何新事物总是有些似曾相识。看的多了,自己的经验体系丰富了就容易形成自己的东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一方面对我们搜索、处理、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获得阅读资料、提高阅读量的成本也大大降低,所以做到这一点没有实质性障碍,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和如何落实。 相对于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知识,学校教育的价值不应再是个别知识的传授,而是提供一个根据教育实践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学习指引,和面对面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是互联网不能给予的。 我关于改进语文教育的建议如下: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 第二,应该教学生如何通过互联网快速搜索定位所需要的资料,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能够对资料进行识别、批判和综合的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围绕当前教学内容提供相关书目,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理解,放在完整的上下文中理解,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那些经过时间沉淀证明是经典的著作。 第四,教育系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把原来用于把 90 分变成 95 分、 100 分的无谓浪费的时间留出来,用于丰富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如果考核和选拔机制不改革,价值导向不改变,仍然着重考核知识而不是能力,以上的讨论都没有条件实现。 第五,要求他们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其目的不是为了复述所学内容或者书上的观点,而是通过写读后感强迫孩子进行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训练表达。阅读使人丰富,表达使人敏锐,书写使人清晰。 当然,这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教育部门在课程体系设计的调整上进行综合考虑,是加强语文的资源配置(学时、学分权重、教育力量),还是通过新设课程、或者通过其他人文课程教学的协同来实现该功能和目标。 另一方面,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不要总是把自己当做学生,学校教育只是他们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保姆,学到最多的功课应该是怎么选择自己的道路、倾听内心的声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依赖和人云亦云;人生最终要由自己塑造,他们是自己学习和成长中的主角。年龄与成就没有必然联系,当他们在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时,他们 90 后、 95 后的小伙伴们已经空前地包揽了 2013 年的六个围棋世界冠军! 可能有些理想化了,但我觉得改变是必须的,刻不容缓的,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新年快乐,共勉!
3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差点犯了个错误:“王闻争论案”还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热度 8 大毛忽洞 2013-10-25 15:13
我差点犯了个错误:“王闻争论案”还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首先,俺要安慰当事人(王和闻)。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学术故,二者都不能抛。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翻看了点历史书(图说汉字历史),突然想到关于“王闻争论案”的最后结果,不只前面文章提到了两种:“是学术造假”;或者“不是学术造假”。 以上这两种模式,是我用物理头脑思考得出的结果。 实际上,离开了文化(历史),物理独立地自己个儿啥也干不了。当然了,你根据物理学,解教科书里的物理题什么的,物理也许就够用了。 上一篇博文,看起来写得俗气点,现实就是这样,你不服不行啊! 例如,你要找个工作,人事处会问你如下问题: 你是 211 学校的吗? 你是 985 学校的吗? 你的导师是谁? 你导师的老婆是谁? 你的导师的导师是谁? 你的学术圈里有哪些人? 你的学术关系是谁?(以前问社会关系) 等等。 在科学网讨论个问题,好像面试似的,还要查验以上证件,你说俗不俗? 所以,我给网友的回复是:出乡随俗吧! (从大毛忽洞出来,走哪算哪吧!) 好了再回到正题。 关于“王闻争论案”的最后结局, 有以下几种了结模式: 1 ) NC 编辑部主动撤销闻的文章 例如,有一年井冈山大学的晶体学文章被人举报,编辑部一次就撤销好几篇文章(有 10 几篇),都没有给作者一个答辩的机会。因为是硬伤,无法挽救。 对于闻的文章,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 2 ) NC 编辑部不会主动撤销闻的文章 我写好几篇文章,就是为了证明(赌)这个结论。因为,是英语表达和技术问题,而非人为故意造假。 3 )王主动撤回投诉 如果王主动撤回投诉(国内的和国外的),慢慢风平浪静。王为什么要撤回投诉,这可能属于社会科学了。俺不知道。 4 )闻主动撤回 NC 文章 如果闻主动把文章撤回来,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但造假不是理由。例如,我改变主意了,暂时不想发表了。等等。 5 )王和闻联手给 NC 编辑部去信要求和解 如果王和闻联手给 NC 编辑部去信,要求和解。把文章略加修改,将王的名字列为第二通讯作者或者并列通讯作者,或者其他作者。从此,两人可以搞一个协同创新中心什么的,争取更大科学研究成果。 6 )闻和王联手把文章撤回改投国内刊物 这也是一种模式,而且支持中国的期刊。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爱国行动,复兴中国本地期刊。 我只坚持如下的: 2 ) NC 编辑部不会主动撤销闻的文章 我写好几篇文章,就是为了证明(赌)这个结论。因为,是英语表达和技术问题,而非人为故意造假。 有空还是多学点人文吧! O( ∩ _ ∩ )O 哈哈 ~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6528 次阅读|31 个评论
教师节特别奉献:诗歌与人文的力量
hucs 2013-9-9 16:17
教师节特别奉献: 诗歌与人文的力量 胡春松(南昌大学 在职博士) 新近看了一篇不足 250 字的短文,内容是关于“ 诗的妙用 ”的英语哲理小故事。这里转载如下: 诗的妙用 在西方,作家们谈起诗的妙用时,总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 自幼失明 ” 。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 “ 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 ” 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 “ 你给我写了什么呢? ” 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 “ 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 Magical Function of Poetry In the West, the writers of the magical effect when talking about poetry, likes to talk about such a story: a cold winter, a busy New York streets, there is a blind beggar. It beggars hanging a sign around her neck reading: blind at an early age. One day, a poet, approached him, he made the poet begging. The poet said: I also very poor, but I'll give you something else now. Finished, he picked the beggar's name, wrote a word. That day, the beggars have been a lot of people's sympathy and handouts. Later, he met the poet, is, strangely enough, asked: Did you give me to write anything at all? The poet smiled, read the brand of the sentence, he wrote: The coming of spring, but I can not see to it. 看完这篇故事,我想您也会同我一样被强烈触动。 “ 诗的妙用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语言的力量、诗歌的力量。一句话,是人文的力量,也是诗人的一种“软实力”。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话能打动人心、赢得人心,博得同情和怜爱。而一句动人的口号,例如,“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 却能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诗歌,的确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正如作者在自己的第一本诗书 《青春诗语》 腰封上的宣传语: 诗歌如药,圣医妙方。 事实正是如此。而作者的第二部诗书 《美丽中国》 ,希望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顺利出版。 2012 年作者主持申报了一项关于“诗歌如药”的心血管效应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目的是为将诗歌引入心血管临床提供基础理论依据。这是一项既新颖又有创意的项目。无奈未获资助。但作者已经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扎实推广这项工作。医学科学与人文艺术交融,让人文精神嵌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是一项值得称道的服务大众的有益的事情。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运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出“ 人民身体健康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李克强总理亦指出, 要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健康、长寿和幸福的美好期待 。可见,关注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项共识。而深入挖掘人文的力量,让诗歌服务于健康生活,倡导全民爱诗 、 写诗 、 诵诗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真诚希望 “ 诗的妙用 ”哲理小故事能感动大家; 衷心希望诗歌能融入您的日常生活。最后,祝各位教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南昌大学在职博士,医生,诗人。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 《青春诗语》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青春论语》 (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 《美丽中国》 (待出版)、 《青春私语》 (写作中),是“岭峰体”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 作品充满理想主义 、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 另有: 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颂子”,2013.3-),雅虎博客(2007.6-2009.9) 工作描述 :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 相关链接1: 致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委的推荐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7058.html ) 相关链接2: 颂歌与祝福—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2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6211.html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文丛》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3-6-19 08:46
《国科大文丛》是2012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为庆祝学院成立十周年策划和编辑的一套关于科学、人文与社会的丛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 《文丛》收录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源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于光远先生(1915- )的两册个人专辑《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和《经济学问题的哲学探析》。《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专辑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自然辩证法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属性和中国特色,论证了将天然自然和社会自然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流行的伪科学现象,阐述了于先生关于聪明与方法的哲学思考。《经济学问题的哲学探析》专辑汇集了于先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及与之相关的哲学研究成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重大历史决策的重要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人。于光远先生率先或较早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并从哲学角度探析了经济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于光远先生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涉猎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他倡导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强调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首辑“国科大文丛”包含十六种,其中个人文集收录了前辈学者于光远、龚育之、范岱年和李伯聪先生以及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佐佐木力先生的有关文章结集,集体文集则包括了多年来人文学院中青年学者在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工程哲学、科技考古、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新闻传播、科技法学、公共管理与科技政策等领域的学术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社会思潮评论、学术趋势分析和专业性实务思考等。具体包括:《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经济学问题的哲学探析》、《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即出)、《科学、哲学、社会和历史》(即出)、《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之路》、《东西科学文化的桥梁》(即出)、《西方科学史研究》、《科学哲学的问题逻辑》、《多重视角下的新闻传播》、《科学文化前沿探索》、《技术、工程与哲学》、《知识产权与科技法律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研究》、《从科技进步到社会发展》和《社会学视域中的科学》。这些文集是人文学院在人文社会科学若干亚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旨趣、研究进路、研究特色的一次集中体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院教师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历程。 丛书的作者,有已蜚声学界的前辈学者,有正在前沿探索的学术中坚,也有崭露头角的后起新锐。丛书收录的文章,有的对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有的对学术发展和知识传承起过积极作用,有的是对某个学术问题或社会问题的一孔之见。这些学术成果对于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传承学术、培养人才、传播理念、引领社会,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个人分类: 学术著作|4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幸之今日“有房”
LiuQY 2013-6-4 22:21
好久没写点点东西,发觉应该写点东西;或许只是一点东西,但毕竟还是点东西;既然还算是点东西,那就坐下写点东西;没点东西怎寻南北,寻南北定有点东西;有点东西就盼南北,不是因为那点东西;盼南北就写点东西,又岂那点东西南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东西南北觉悟思多。 在高校看当老师,看老师在高校当;当老师在看高校,当高校在看老师;高校老师看在当,老师高校当在看;高校在当看老师,老师当在看高校;“书面”或称为“职业”,“俗语”或喊作“行当”;是“行当”还是“职业”,得填肚子住房子。一二三四五六七,东西南北须在做。 哪“行当”哪“职业”,填肚子住房子;都细看为需要,为需要都细看;填肚子吃上饭,小事中有大事;吃上饭填肚子,大事中有小事;住房子睡上觉,小情中有大情;睡上觉住房子,大情中有小情。一二三四五六,东西南北情留。 如今填肚子,那不是个事;填肚子如今,只要肯在做;当前住房子,那还是个事;住房子当前,不能只在做;“肯在做”成事,“只在做”不事;“肯”中有情成,“做”中无情不。一二三四五,东西南北知。 环境有好,填肚住房;有好环境,吃饭睡觉;常吃好饭,身体倍棒;常睡好觉,精神倍牛;身棒神牛,康健平和;民乐国顺,国泰民安。一二三四,东西南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东西南北觉悟思多;一二三四五六七,东西南北须在做;一二三四五六,东西南北情留;一二三四五,东西南北知;一二三四,东西南北;一二三,东西南;一二,东西。一断为二,二分有一;一即是二,二即是一。思维至此,融汇贯通,或许且看,指日可待矣。 至今,已三十有余。去年因缘,有机会买房。实情实话,囊中确羞涩,只好贷款。审核条件,等;抽完号签,等;交了首付,等;办全手续,再等;拿了钥匙,那一天,终不用等,第一次看房。到那时,前后已大半年过去有余。走进房,第一感觉“主卧小、次卧更小”,或许,这就是“最初理想与当前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尽管如此,毕竟,已交完款;而且,房价便宜;据说,这套房已算是该社区较好户型;更何况,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这套房而一直在惋惜;关键是,心里还是很清楚,从“没钱、没房”到“没钱、有房”,已算是非常“幸运”;更欣慰的是,在将来,能让孩子在需要之时有一处自由的栖身之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钱人选房,没钱人等房”,有时在想,有钱人和没钱人为啥有这么大差别?买房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呵呵,买房的最终目的不还是希望能早早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吗?为了小家,等待中有期待,期待中有梦想,梦想中有未来,还是值得!既然如此,那就继续等房本吧! ^_^ ^_^ 清楚记得,拿到房子钥匙时,已距年底春节不足两月。在目前工作的这个地方,我还是更相信“租房贵还不如买房,住他房终不如住己房”,接下来时间,就是及时准备装修了。经了解,装修房子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直接找装修队,和工长签双方协议,据说这样最省钱,不足是房子后期保障度差点、费心;第二,找工长俱乐部,和工长、俱乐部签三方协议,据说这样房子后期保障度好点、省心点,不足是花钱较多;第三,找装修公司,和公司签双方协议,据说这样房子后期保障度最高、最省心,不足是花钱最多。一家小三口,综合考虑,最后,还是选择了一家价格适中的装修公司。选好公司,安排好工长,就是房子装修的具体设计及施工,这点很重要,特别是要认真对付这种从等待中购买的房子。工长是施工的第一负责人,多和工长讨论、研究房子内部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非常关键。提醒说一下,有几点应特别注意:有用水的地方最好有地漏,卫生间地面应稍有倾斜度以便于水流向合适的地方,厨房也最好有地漏,没地漏的后果可能是“重现水漫金山”之痛。一位好工长及师傅的表现是:为人热心,做人踏实,做事细致,以业主为本,能够前面提出并解释每项设计施工的功能和目的。由于房子装修以简洁美观为主,整体施工下来,还算是基本顺利。尽管如此,还是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客观存在也好,人为遗留也罢,总体还是好的,那就随风去吧!只要是人做的事,就会存在些许不足,这太正常不过了,因为人也在不断发展中;只是,如果人本应把事做好,结果却没有去做好,这或许就有些说不过去。相互尊重很重要,且更要相信:我多有情你也有 谊 ,你多有谊我也有情,金钱诚可贵,情谊价更高! 大约经历一个半月,房子装修基本结束,接着,就是买家具家电。一种观点是,装修过程中提前定家具家电;一种观点是,装修结束后再定家具家电。依据家庭的经济实力,“是在一家公司一次性定全所有家具或家电、还是从多家公司挑选家具家电”,也需要认真考虑。结合自身实际,最终还是选择“装修结束后再定家具家电,并从多家公司挑选家具家电”,优点或许有以下:家具家电较容易和装修结构搭配,更利于家具家电产品优选,更利于多元化装饰风格,便于分期花钱以解经济之困。家具家电进屋之时,负责送货和安装的师傅很重要,还需留心留意,家具家电的某些缺陷和遗憾在此期间也许会被创造。例如:饭桌、茶几的尺寸不符合标准(配桌布时很麻烦),沙发坐垫尺寸不一致及隐藏的部位缺布料(不美观),衣柜门高矮不一致及门缝宽窄不一(不精致),特种床型结构的尺寸不符合标准(配床垫时很麻烦),柜体底部不平整(地面放不稳),墙壁画悬挂高矮不一(不整齐),家电辅助设备缺失(不完善),家具材料环保要求不一致(有污染),等等。一不小心,还真落入消费陷阱。现在细想,当初装修师傅留下的卡尺还真是用意深远,此外,更要求业主多练就一双亮眼和一只敏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实话说,当下更多的是靠亮眼,觉得基本符合要求、不影响整体美观便罢,或许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尽善尽美的确很难,虽然偶尔还是用了一下装修师傅留下的卡尺, ^_^ ^_^ ,也许,若干年后,据此有些家具已成老古董,世上独一无二,换个角度,那时,还真得以示感谢为妙。坏事变成好事,好事成就坏事,一切都可是好事!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人和大自然相比,究竟谁更厉害?在这个世界上,都说人厉害,有创造力(能上天潜海)也有破坏力(能毁灭掠夺)。可是,却不知,人原本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可孕育人也可毁灭人,当然还是:大自然更厉害。若人厉害,向人学习;若大自然厉害,向大自然学习;但归根结底,还是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里,有阳光的温暖,有彩虹的美丽;有高山的巍峨,有流水的透彻;有鲜花的奔放,有绿草的活力;有小鸟的灵巧,有毛狗的忠诚;更难得的是,还有家人陪伴孩子的欢笑。总之,在大自然里,无处没有“真善美”。作为人,向内求,挖掘的是精神价值,培养的是人文素养,获得的是道德品质;作为人,向外求,挖掘的是物质价值,培养的是科学素养,获得的是生活品味。向内求,要“用心”,心无量;向外求,要“用脑”,脑无穷。用脑,可把事做成;用心,可把事做好;既用心又用脑,事既可做成又可做好! 有些人似乎常是“用脑”多于“用心”,难怪有些人会生埋怨,而讲“有脑无心”之语,更甚做“无脑无心”之事;虚不知,人类原本就“有脑有心”,或许只是,这些人有点“健忘”罢了! 此时此刻,又想起另一个问题:“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究竟何为“研究”?有一个成语答得好:“实事求是”,而已,即“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寻找规律”。这个答案尽管好,但是,准确说还不全面。或许,更完美的答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真,实事求善,实事求美”,即“在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寻找规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还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寻找真、寻找善、寻找美”。换句话说,只有当“客观的事物和规律”包含“真、善、美”之时,这些“客观的事物和规律”才可能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实,千万不要忘了,还应该有“心力劳动”,“尽心尽力、心力交瘁”之俗语便是其最好的印证。据此,不难理解,杰出的人才(如科学家、艺术家等)之所以杰出,就是因为,他们在相同的科学及人文知识和素养的基础上,更多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心力劳动”,从而在其独特的作品和个性当中更充分地展现出了“真、善、美”, 为人民服务、乃至为人类服务!真实可信,高瞻远瞩,世界知识,艰苦创业,任重而道远! 有机缘,偶尔做了一个小调查才发现,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多是思想家,而西方古代的教育家多是哲学家;中国古代的教育家重在“礼”,更多专注于“人文”教育;西方古代的教育家重在“理”,更多专注于“科学”教育;或许,由此而造就了当前的局面:今日的中国更多地向西方学习“科学”,而今日的西方则更多地向中国学习“人文”。中国的“人文教育”让这个国家创造了上下五千年历久不衰的“文化文明”,而西方的“科学教育”则让他们国家创造了上下几百年历久不衰的“科技文明”,也算是各有千秋。“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在西方国家,一方面,有些企业和个人靠先进的科技军用武器赚钱,不断发动战争;而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个人则依靠先进的科技民生产品赚钱,大力发展慈善;无疑,后者更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密切相互融合的典型代表。 在如今所在的国家,感觉不同的则是: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赚钱,过去那种优势的“人文教育”在巨大的“科学教育”浪潮的冲击下似乎已丢失了很多。好像记得,有位伟大的企业家说过,大意是“他办企业赚的所有钱,实际上,只是在代替其他人来管理一部分社会资源和财富而已,最终,他将把办企业赚的所有钱,通过合适的方式回报给社会。”其实,这位伟大的企业家说的只是一句 “大实话、大真话” 而已,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出发,一个企业和个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把过多的“资源和财富”据为己有,本质上这些“资源和财富”中已包含了所有其他劳动者的价值。如此的道理,相信更多的人还是容易明白。 何为“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而更多的则是“把自己的成功转变成赋予他人成功的机会”,换句话说,“真正的幸福”就是“让自己快乐活着的同时也让别人快乐地活着,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快乐活着的权利”。可见,“有钱人”和“没钱人”,实际上都应该一样,“大家都应该有房,大家都应该快乐地活着!” 从今天开始,幸之,我已算是“有房”人。因为“有房”,一下写了以上这些文字,只为了这句:“感恩有房,有房感恩!”愿未来更多的人“有房”!
2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jldxwsj2000 2013-5-6 20:16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 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落去飞翔的本领,怎能博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你很优秀,不要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就要和野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 一个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激励和相助,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就是这样。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优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个人分类: 哲理文学|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科学与人文割裂对立的“理论依据”
热度 14 yangguoxue 2013-4-14 15:01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对立是当今时代不可忽视的一大严重问题,传统科学观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可以看做导致这种分裂对立的理论依据。具体而言,实证主义的客观主义,及传统的理性主义科学观将科学视为理性的化身,将科学与“客观”、“真理”划等号,因而使科学取得了特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并由此傲视和否定其余一切文化。。 传统的观念总是把科学视为理性的事业,无论是科学理论的创立还是其证明检验,都是在归纳、演绎、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下进行的,都是理性的。对这种传统观念的挑战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波普尔那里,科学理论的发现和创立则变为要靠灵感、直觉等非理性手段去猜测而得到。但是,除了科学理论只可证伪而不可证实外,其检验和竞争仍然被认为是理性的。在此之后,库恩进一步发展了波普尔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因素。在他看来,科学理论,无论是其发现、创立还是检验、竞争,都是非理性的,因为科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并非一种认识,而只是一种信念,一种科学家等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范式”。 主张无政府主义的费耶阿本德更进一步地发展了库恩的这些非理性主义思想,明确提出科学不可能排除非理性,科学的胜利常常有赖于非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方法。他指责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原则,及其要使科学更“理性”、更准确的企图,指出这些原则和企图必定会使科学出丑,会使科学发展受到阻碍。因为科学史表明,科学方法论、理性的规律往往比想象的更无齐一性、更混乱、更具“机会主义”色彩。如果企求某种对科学研究普遍永恒有效的方法论必定会落空,原因是其实际上并不存在。而中国的科学主义者只会用“科学界内部的争论”的说辞,来掩饰这样的窘境。 现实中,科学确实处于无以伦比的优势地位。但是,费氏认为,科学若要对其优越性的获取提供合法性证明是不可能的。例如,像中医学等虽属于非西方科学传统,但仍然有着不少惊人的成就,这就无法证明。此其一;其二,“没有哪一个科学观念不是从别的地方偷来的”,科学到处被非科学的方法和非科学的成果所丰富,而经常被视为科学本质部分的程序却被暗暗地放弃或取代了。 如此也就无法证明“科学的成果是自主的,它们没有受益于任何非科学的力量”。既然这两个问题必须证明, 但科学又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那么,科学从其成果上看也是没有任何独特的优越性的。因此,费氏给出了如下结论:“科学并没有由于它的方法而胜过别的东西,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方法;科学也没有由于它的成就而胜过别的东西;我们知道科学的成果,但我们却不知道其他传统是否不能做得更好。” 科学的权威有赖于科学方法,及人们对科学方法的信念,决定了科学权威的树立。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可以制订一种研究和推理程序,以保证科学的可靠性,可以制订一套科学方法,以促进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17世纪时,培根、笛卡尔等就致力于归结出某种“通用科学方法”,并主张将之做为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工具,这些方法确实曾经被认为是科学进步的可靠和有力手段。然而,这一信念的真实性也是值得商榷的,波普尔就认为,真正的科学始于问题,科学家正是针对问题而提出种种大胆的猜想或理论,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再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科学的根本性质是“猜测与反驳”,其根本方法是“试错法”,具有大胆猜测的非教条假设的特征。科学通过“试错法”、通过猜测和反驳而进步。 正确的认识科学不仅对人文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是正面和积极的,传统的科学观已经过时了,所谓科学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的理论依据是很可疑的,为什么一些学者还是意识不到呢?很多人都看不上中国的传统,认为那是裹脚布,这些被西方学者批判的传统比裹脚布能强多少呢?西方人迷信西方传统是可以理解的,怎么中国人也跟着凑这个热闹?我有点理解不了。
6805 次阅读|38 个评论
Northeast China
热度 1 dt19890202 2013-3-19 10:11
2月份的东北行,行程大致是北京—哈尔滨—东升林场—雪乡—雾凇岛—吉林市,这次东北行宣告了假期的正式开始。
26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化的理由
热度 1 fish1968 2013-3-18 15:55
3月中旬我才开始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周末,前面似乎很忙,也有点焦躁。 我看了《我是歌手》,我原来说中国很难出现苏珊大妈,现在看来我错了,黄绮珊、彭佳惠、林志炫都可圈可点,尚雯婕让人惊艳的背后是她本就是复旦大学的高才生,羽泉则显得很有文化……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需要等待,在坚强中成长,用泪水把黑夜照亮。 3月17日晚我独自看了《铁娘子》,电影中的很多场面是撒切尔夫人晚年老年 痴呆 的表现,这世界上没有铁打的人,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倒是传奇,她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她的文化。 3月18日上午和儿子一起观影《悲惨世界》,是音乐剧,Look down!再黑暗的夜晚都会过去,太阳将重新升起,经典就是经典,大师就是大师! 然后下午我来到了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我以前竟然以为先锋书店就是个小门面,进去后才知道它是如何的自然,怎样的舒适,我见到了首尾呼应的十字架,见到了好友著名设计师朱赢椿的设计专柜,还有他设计的《圣经》。也见到了店主钱晓华先生,瘦瘦小小的,穿着他自称几块钱买来的运动服,我们在书店的茶座喝了茶,他告诉我他是基督徒,他只是在爱心和新生中成就事业,给予是最大的快乐,他一直想在医院的服务区开南丁格尔书店,南丁格尔也是个基督徒,他推荐我看法国作家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对生命的敬畏》这本书。阿尔贝特·施韦泽,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的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38岁时获医学博士,取得医生执照,1913年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六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直到1965年逝世。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在20世纪西方世界,施韦泽是唯一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 回来后我才知道先锋书店被市民评为南京最大的文化地标,甚至排在南京大学的前面,在读者的眼中已经成为一种亲情文化、一种品牌体验、一种文化符号,被南京市民评为十二张文化名片之一的先锋书店荣获过中国2009“年度最美的书店”奖。我给介绍我去的经营艺 + 美术馆的丁大钧打了电话,他说我一定要带儿子去坐坐,不知道先锋书店怎么能自称为“文化人”,从1996年太平南路圣保罗教堂对面的第一家17平方米的书店到现在经营面积达3680平方米的五台山旗舰店,钱晓华的内心绝对强大。我给钱晓华发了短信表达我的惭愧和敬佩,他说他最近会去芝加哥,我说芝加哥的自然博物馆值得一去,他说他一定会去的,他还会请我喝咖啡。我在美国感受很深的一点的是科学、艺术还是景观都是自然的呈现,我们的传统中总有许多扭曲的成分,例如盆景。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发自内心,是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 其实是他们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更好地经受生活的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减轻自己生命之舟的负担,抛弃一些多余的东西,有时扔掉的甚至是饮用水和干粮,我们终于可以轻松地航行,但却是一个受饥渴折磨的人。看了钱晓华的文字:经历过失败、挫折、痛苦和煎熬;曾想过一放弃、想过自杀,无数个夜晚,我在黑夜中等待我自己,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我怀念先锋的广州路南大店、新街口地铁店、夫子庙“先锋大道、阅读广场”。它们都没有死去,它们依然活着。当初 那种前瞻性的意识,对历史都是有价值的 ,它们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人生的困苦,就是人生宽广的来源 。我好寂寞,但我很善良。先锋书店是我人生的林中路,我独自行走在林荫道上, 秋天的黄叶纷纷飘落于我跟前,人不过是万千黄叶中的一片,秋风秋阳的挽歌,天地之间的绝响 ……生活既可怕又美好!人 是要工作的,但很多人一生忙碌奔波,却从来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活着 ,甚至有人活的比乞丐还痛苦……我们理应 抬头仰望星空,多一点信仰的力量 。 这个周末我感受的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临床上见过太多生命的枯萎和凋谢,而平常就能认识到"人不过是万千黄叶中的一片"有几人?生活中有些人把自己放到最低,原来是为了体会灵魂最深处的温柔。 真正的先锋一如既往,请记得文化才是我们的土囊!
个人分类: 心灵之韵|1936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是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根本
周可真 2013-3-7 13:19
静心观察近些年来中国网络舆论,可以发现,当今中国 政治领域的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思潮最 为 常见的 论 争形式是:自由主义 往往通过 批判 “ 狭隘的 民族主义 ” 来打击保守主义的 “ 爱国 ” 主张;保守主义则 往往通过 批判 “ 民粹主义 ” 来打击自由主义的 “ 民主 ” 主张。 这种形式的论争在把“爱国”与“民主”对立起来的同时,也使当今中国的 自由主义 和 保守主义 分别被对方打上了 “ 民粹主义 ”和 “ 狭隘的 民族主义 ” 的印记,于是,它们之间的思想差异与对立似乎就成了 民粹主义 与狭隘的 民族主义 之间的差异与对立了,由于在这种关系中没有一方是正义的,它们之间的争论似乎也就成了“春秋无义战(争)”了。 上述情况反映出当今中国政治思潮是极度缺乏理性的,无论是 自由主义 还是 保守主义 ,它们都沉溺于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基础所必然导致的纵情恣意。也因其极度缺乏理性,不能平心静气地观察对象世界,深入考究事实,执意求取真理,故其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全凭主观情志,一无事实根据。例如,为什么要把“ 爱国 ”与“ 民主 ”对立起来呢?难道当今世界仍然国家林立不是一个事实?难道民主作为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不是一个事实?难道现实世界中民主国家事实上是只讲普世的人权而不讲本国的主权的?难道不需要也不应该承认事实?难道事实不是评估一切价值的根基? 现在,不仅在政治领域,就是在知识界、学术界,不求真理,不据事实而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是相当盛行的,功利、情欲如此普遍地充塞国人之头脑,以至于事实几无容身之所,真理几无立锥之地,于是乎,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被捣成了一片浆糊,不再有什么界限,我们的国家都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度了?俨然成了一个混沌之国! 混沌是自然之道,秩序才是人文之理。欲破混沌而立秩序,必须依靠尊重事实的科学理性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这是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根本。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2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类]读“科学研究应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自由自在的研究 ”有感
热度 1 htrmt 2013-2-24 07:38
博文《 科学研究应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自由自在的研究 》所列现象可否解读为:是什么使得当前中国社会里的绝大多数人始终还在为基本生活而奔忙,是什么让人们不愿思考和拥有精神财富?这是当前人文的必然结果--知识无价!!须补充说明的是,在知识分享成本近乎为0的信息时代,“知识无价”中的知识是指原创知识,而不是那些被贩卖的知识,信息时代里知识的价值只应归属于创造知识的人(通过应用知识创造更多精神和物质财富的人们所带来的价值是应用知识这种劳动的价值),而不是那些学术贩子、学术地痞、学术流氓、学霸、...。在上面的语境下,我们不难分辨和确定出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工程师、从业者、...在价值蛋糕中应占的份额。 另:在对事物的理解上,东方和西方的理解是否可以相互补充?
个人分类: 杂类|33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
oupan 2013-2-3 06: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58741.html 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 蒋继平 2013 年 2 月 1 日 我这里说的人文工作环境指的是在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 而不是自然环境条件。 这种人际关系包含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因为人是属于社会群体性的一种高级动物, 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参与集体活动。 这些集体活动就是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属于团队中的一员, 是集体中的一份子。 我们的一言一行构成了这个集体的人文环境。 在这个人文环境中, 首先碰到的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然后是同事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这个集体的人文环境气氛。 这个人文环境气氛反过来影响到这个集体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心态情绪。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觉得一个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是确保工作高效率和心情舒畅的基础。我觉得西方国家的公司高层管理也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们在公司的相关条例中总是非常注重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他们本人的行为也为这个目标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现在工作的人文环境是属于良好的一类。从总公司的最高领导,到底层的普通员工,大家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相体贴。比如说,公司的最高领导来我的实验站检查工作,第一把手总是在见面时先给我一个鞠躬,第二把手会给我一个真诚的拥抱,他们都是典型的美国人。当我因为身体健康原因需要住院时,我的上司自己在国外出差,就委托他的夫人来医院陪我。我的所有同事和下级对我都十分友好。她们在下班回家前总是会到我的办公室门前道别。当然,我平时对这些同事和下级也是很体贴和关爱的。至少是尊重和关心的。 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工作,心情一定会觉得很舒畅。心情舒畅干起活来就会更有效率。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家都非常愿意为公司卖力。 在我看来,一个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是一个单位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除了公司有一套合情合理的规定和条例外,大家还需要从自己做起,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体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你的无私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个人分类: 企业经营|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