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随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病后随感
han5 2010-11-14 10:27
吃了几片阿司匹林片,发烧和头痛有了明显的缓解。头脑清醒了,突然觉得要用一下脑子,看脑子烧坏了没。于是就想到要写点什么,想到这,我的心不安起来。回想以前大学早期经常写些小文章,读研早期也经常在网络上写些啥的,而现在呢,突然发觉脑袋空空的,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也不知道从何着手,难道文艺细胞老化凋亡了? 深思中...... 突然我莫名的高兴起来,因为我找到可写的东西,有话可说了。 手放在键盘上,接下来要写的东西却让我的心十分沉重。话说我毕业也快半年了,然而我现在仍然在漂泊,没有固定的工作。这个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我不喜欢。于是当别人挤破头皮去争取的岗位,我却在要我签约时离开了。有时我很犹豫,什么样的岗位是适合自己,什么岗位是最佳的,又我要的是什么样的岗位和条件呢?我无法给自己明确的答案,这与我对自己没有很好的人生规划有关,稀里糊涂地的一路走来,到头来难道要稀里糊涂的走回去?我害怕自己把自己前途和希望给耽误了。于是,最近我一直心情很沉重,很郁闷、很烦躁,但是我却一直无法解开沉重的心结。 回来郴州,我的家乡,本想自己可以舒坦地在这生活,然而现实却告诉我,我已经不适应郴州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更多的时候我甚至讨厌郴州。在这里,我很难看到我想要的氛围,也很难看到发展的前景。在这里只会步步接近平庸,最后沦落为了养老而过日子,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事,不管大小,至少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过于平庸,也要有精彩点。 于是我内心挣扎着,也期待着。安于现状只会步入平庸,再次想起这句话,我泪流满面。平庸的我要不想安于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更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拓展思维、广结人缘......,想到这我的心稍微好了些,期盼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够有所用,期盼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同时也期盼自己人生或多或少有点希望、有亮点。 2010年11月13日 于郴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谈(mirror)
liwei999 2010-10-17 00:57
立委按:为什么要收藏镜先生这种即兴式的散而又散的随谈?这么说吧,如果是你我的随谈口水,随风消散也罢。镜子的随谈却有收藏的价值。立委对镜子的随谈就是11个字:从心所欲,信口开河 -- 不逾矩。《鲁迅日记》是流水帐的极限,连撒泡尿洗个脚也照录下来,一样有价值,因为鲁迅是什么人?圣人。镜子是不是圣人可以存疑,但是镜先生的哲人宽边帽,是脱不掉的。哲人的随谈,星星点点,闪烁的是哲理的光芒。当然,也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感悟。 李的文章里,涉及到具体研究工作的文字, (51105)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4, 2007 08:37AM 不可全信。因为他们不具备可以自己判断的能力。但是对文科里的科学的考证,还是有意义的,也是理科人缺乏的东西。 反过来,方对中医的判断,也可以构成几分道理。但是,对中医的其它侧面的理解就显得不足了。 对信的问题,不讨论、不干涉是个合理的态度。《科学成就健康》固然不错,但是科学不能够解决人的生死问题。性的问题,根基上也是个生死的问题。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观点的不同。如果看中医的观点只有一个科学的话, (51122)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4, 2007 09:09AM 方的言论不为大谬。但对这段话有保留意见。 引用: 古希腊有一个医生叫希波克拉底,西方的医学之父。也是类似于医圣一样的,如果今天有人说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知识基本上是错误的,远远比不上今天任何一位医学院毕业的毕业生,没有人大惊小怪。 这样来说事儿,就很让人大惊小怪了。 医疗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职业,其医学知识的正确错误与否从来就都不是问题。认为有问题的思路都是没有时间概念,都是属于典型的文科思维。打个比方就是:厕所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设施,其设计的正确与错误从来就不是个问题。一个时期、一个地区都有其固有的厕所状态。当然这里是讲宏观。一个家庭内的厕所设计,状态都确定了,也就有正确与错误的概念了。所谓的科学,不过是如此。 归纳起来就是:反科学派的大论、概括都不错,但是不能追究细节。科学派的具体的细节都不错,但是这些细节堆砌起来的结论往往是不着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同理,信教和传教也是两个事儿。 (51127)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4, 2007 09:19AM 问题是,对于信教人而言,两者是重合的。学术上的名称叫简并。 而东方特色的中庸,就是馄饨的什么都信一点儿的混合状态。洋人看来,就是什么都不信的可怕的状态。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有训斥的,也要有开导的。 (51536)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5, 2007 11:33AM 首先意识比较乱的用法很成问题,遭训斥也是应该的。 引用: 1、人类社会初期, 云云的,都是老生常谈了。 引用: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原始部落中使用的词汇量相当大, 是不可信的。要讲,就不要讲原始人。而是要讲今天类人猿的研究结果。比如黑猩猩的语法认识,单词认识,数字认识等等的。 第二就免了。 对于 引用: 3、哲学上的争论,最终都归结为逻辑和定义 的理解,可以给个反例。量子论的争论,不过百年,在今天都搞得比较清楚了。试给出其中的逻辑和定义来。 对于几个疑惑问题,还是不答为好。至于是争取融汇贯通较好,还是专研某一针尖,务求深入为佳?请理解几个基本常识: 1)材料本身的条件--盖楼的材料强度、被加工对象的性质等等的。 2)尖和宽的形状比极限。专业上叫做深孔加工技术。1毫米的孔径打几十毫米深就很困难。到了微米级的孔径,深度大约也就几个微米了。 3)决定孔径和深度比的,是加工技术。而不是要深还是要宽的问题。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这位霄云相当年轻么。 (97156)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2, 2007 03:48PM 因为作者本人讲插过队,至少日历年龄也要有50岁了。但是依然能如此绿色、如此天真只能是佩服了。 一套净化池设备的成本,在国外大约是3千刀的样子。加施工等,价钱翻倍。对于农民的住宅,他们肯出3千刀的价钱不肯?这是个实际的问题。这与沼气池子的道理是一样的。 再有比较事物,要有个时间轴的概念。不能用自己生存的这段时间尺度去谈文化和历史。不过看在作者好象是位女士的面上,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也就不必批判了。 少年时代的体验很重要。当年暑假到乡下去,曾天真地问过贫下中农为什么不学大寨?贫下中农的回答:因为没有钱。学大寨是要有钱的。同样,修厕所也是要用钱的。 什么叫做正规的训练?镜某的定义是在洋人那里读本科。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问题发生在经济分析只用实数、不用复数上。 (52697)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9, 2007 07:09PM 分析金融要用复数。这一点,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们尚未认识。好比是只知道直流而不知道交流。有了交流的经济理论,才是得到了正宗。交换理论不用交流,八字就不对。 交流的精髓是复数--复变函数。看不出什么漏洞,是因为那是个奇点。绕一圈就出一个结果。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满犀利么。的确, (59805)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22, 2007 06:23PM 漂亮不是镜子就能照出来的,不漂亮才是镜子能照出来的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非也。这是深入观察后得到诊断结论。 (59816)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22, 2007 07:21PM 如果是讲心声,就是感觉这个世界上忽悠科学的与忽悠其它货色的人也都差不多。都是要把自己信服的一套推销,灌输到别人的脑子里。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老鹿的好吃的定义是个切点。 (62054)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03, 2007 03:24AM 作为辅助的观点,烧稻草煮的饭好吃的理由有二。1)燃料原配。2)大米新鲜。 粮食不好吃的重要原因是城里人多是吃仓库的陈粮。镜某少时曾问过农民,为啥不吃嫩玉米。被告之不经吃。当被告知一天十个工分只值1毛钱时,受到的冲击是空前的。因为那时从城里到乡下的火车票是10块。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小白,阿扁那叫透露了,在起诉书中叫披露了。 (49418)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18, 2007 08:39PM 不留神、不经意的,才是泄露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能的内部结构。 (53031)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30, 2007 09:27PM 一个能字,可以有很多结构。洋人学汉语时,常常要头疼这个能还有会。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回的量词用法中有文章。数字本身反而没有彩了。 (59928)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23, 2007 06:32AM 回有四种写法。其中之一是门中有个巳。巳又是什么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夏夜随想:200万、足球、车和花
wangdh 2010-7-1 12:11
夏夜随想:200万、足球、车和花 (王德华) 北京夏日的晚上,房子里有点闷热。闷热,人的头脑容易昏懵。 博客点击 200 万 突然发现科学网公告栏里有一句祝贺的话,方知俺的博客点击过 200 万了。虽然没有一丝凉爽的感觉,倒是也微微感觉还算是一个成绩吧。基本信息( 2010 年 6 月 30 日 )为: 博客总排行: 8 ;点击: 2009926 平均点击排行:13, 平均:2721 评论数:8529 看来科学网和科学网博客的确还需要大力宣传,从我的成绩 就可以知道要建成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路还有多长。 自有了博客后,生活真的丰富了很多,思考了很多,码字了很多,交友很多,收获很多,耗时很多,熬夜很多。 想写点感言,5分钟愣神,楞没有想出一个框架来。没有感,就没有言。这次200万感言就免了。此时最不能忘最需要说的是:谢谢科学网,谢谢各位博友。抱拳致谢:谢谢了啊。 足球 今夜无球。八强已经产生。 球场上无疑是看实力。假球、黑哨、黑球总是上不了国际舞台的。阿根廷、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就是亚洲的日本、韩国,甚至朝鲜,都是有两脚的。是骡子是马,总要到国际舞台上溜溜才是。诺大的中国, 13 亿张嘴,到了一提国足就让人反胃、就想骂娘的程度,为什么呢?听说中国足协相关领导被抓了,是吗?看凤凰卫视曾子墨出演的黑球真相,看得是目瞪口呆。知道黑,可没有想到那么黑。就那样的环境,还想冲出亚洲?那根本不是玩球,在玩黑、玩狠、玩权、玩利,都是 TMD 上不了台面的勾当。 冬季的南非,屏幕上似乎看不出怎么冷。看女球迷们那种热劲就体会到了。球场上每个球员都是汗水淋漓,汗水泪水有时候也实在是分不清。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足球场上弹的都可都是男儿的泪,哗哗的。不懂足球的我,坐在屏幕前,一会儿思绪就飞了,但还是时不时被感动着:被朝鲜队员的泪水感动过,被日本队集体携手下跪、祈求上天的恩赐的场面感动过,被绿茵场上各国门将的勇猛感动过,被一次次集体的那种团结、协作的力量感动过 国际赛场上,比的是真本事,赛的是精神,晾的是风貌。文化的多样,表现的多样,反应的多样,民族的多样,各种各样的多样在没有虚假的气氛下,在充满一种真的气氛下,就这样散发着无比诱人的气息。我们实在是讨厌透了现实中的假大空,可那是多少人的饭碗。 《参考消息》上有篇文章说,中国球迷在尴尬中感受激情。尽管我们亲爱的祖国没有机会在世界杯上晾晾,据说观看世界杯的人数还是创了世界第一。文章竟然认为,中国之所以缺少世界级的足球天才,可能是基因决定的,还说这是北大的一位学生接受采访时说的。亚洲人通常缺少踢足球的DNA。跟非洲人和西方人比,我们太弱了。【6月30日参考消息, 世界杯专版。雅虎网站6月26日文章:中国为足球而疯狂】。这个结论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坚决不同意。怎么能这么践踏自己呢。这明显是给国足找理由嘛。不谈球了。 阿伯丁那一幕 2007 年在英国苏格兰的港口城市阿伯丁。一日一家三口在海边溜达,见到带着不同颜色围巾和帽子的众人像一个方向涌去,路上多了不少警察。经询问知有球赛。随后,爬上海边左边的那个山坡,对面坡下是足球场,那里群情激昂,热血沸腾。下午时分,散场,又是人海涌动。 我们一家也随着人群向市里行进。在过一个路口的时候,看到丫字路口对面的道路上,车辆在这里汇聚后拥挤不堪。正琢磨着怎么能在车流中穿过去,这时来了一辆救护车,警笛声呼叫着,一个让你不由得张开嘴而无法合上的场面出现了:只见对面拥挤不堪的道路上,每辆车都齐刷刷地开始闪向路边,那场面恰似从中间打开一个扇面,车辆从后向前依次齐刷刷靠向两边,一条毫无阻拦的道路即刻突现在救护车的前面。看周围,没有人指挥,没有人喊叫。我当时真的惊呆了,儿子连连喊老爸你看见了吗?哇塞,太不可思议了!,当家的说刚才忘了录像了,太精彩了,跟看电影一样。 是啊,太神奇了。只要看到足球,听到救护车的呼叫,那个神奇的场面就会出现在眼前。什么是素质?那就算是素质了吧。 花 有首歌叫《绿叶对根的情谊》,是毛阿敏唱的,很好听,曾经很喜欢听。 绿叶很重要,根也很重要。绿叶的旺盛需要根的营养供应。最耀眼的应该是花。花, Flower, 这实在是个好词,明的暗的都代表的是一种美,一种状态,一种似乎不会持久的状态。 很有哲理的那句话是:红花需要绿叶扶。不说根的作用了。 还有那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这里包含园丁们的汗水啊。 春天的牡丹,夏日的荷花,秋天的菊花,严冬的梅花,各有风采,各领风骚,但只有牡丹在春天里与百花争艳,这就是本钱、资质,也叫核心竞争力。花,如果有什么想法的话,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开放,也要在合适的地方开放。大自然中没有多少花是有想法的,所以都是静悄悄地开放。 (王德华 2010.6.30 晚)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7051 次阅读|9 个评论
在力学所为李佩老师召集的科普讲座做报告(随感)
蒋高明 2009-11-24 00:02
蒋高明 应李佩老师邀请,11月20下午在中科院力学所,为中科院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们做报告《农村环保与有机农业》。 这是笔者第五次在李老师召见的讲座上做报告了。除第一次在中科大厦外,其余几次都在力学所。 李佩先生是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郭永怀先生的夫人,也曾是笔者在研究生院的英文老师。对于她的邀请,只要时间安排得开,我是每场必到的。 因4:30还要到机场,我提前了一个小时到了会场,带好了行李,便于讲完就走。想不到,李老师比我还早到了。这样我就有更从容的时间与老师聊天。 学界对有威望的人士以先生称呼,奇怪的是对于女士亦然。如毛泽东就称呼宋庆龄为先生。对于这样的称呼,始终不能理解,怎么女士成功了,就变性了呢?李佩老师在科学院和学生中的威望肯定是能够称先生的,但我宁愿称她为老师才感觉更亲近些。 李老师是看到我在《科学时报》上的文章《和谐型有机农业大有作为》,邀请我再次为老专家们做报告的。我在《科学时报》辟有专栏,她好像是每期必看,可见李老师是《科学时报》的忠实读者。在这一点上,笔者显然做不到。即使报社寄来的有笔者文章的报纸,我也很少将文章读完。人生忙碌到连看报纸的时间也被挤掉了,不知我们这样的人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最近,李老师忙了近半个月的钱学森先生的后事。郭家与钱家是世交了,作为热心人,钱老去世这样的大事李老师显然需要出面张罗的。忙完这档子事后,李老师就来确认我来做报告的事(约讲座是在钱老去世前),通过三四次电话。一个93高龄的老人,还这么热衷公益事业,这样的精神令我辈肃然起敬。 每次讲座后,李老师给我的礼物就是书。上几次的书,记得有关于中关村13楼(二弹一星专家特楼)专家往事的,有聂力(聂荣臻之女)将军写的聂荣臻回忆录,等等。这样的故事,今后的人越来越不知道了,李老师无不担忧地说。 这次收获的书是虞浩、黄延复写的《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复旦大学出版社)。李老师送我这门书,还是要我多了解一下曾经为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对于叶企孙,以前仅听说过名字(还是带草字头的),详细的事迹了解太少(看书才知道,叶竟是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李政道的老师辈)。需要认真补课了。在老师面前,还不敢显出不懂,假装虚心请教,又聊出一些名人的逸事来。 这次聊到了林家翘。才知道,林、郭、钱都是冯.卡门的学生。林家翘是在清华园里住小洋楼的专家,有这样待遇的还有杨振宁。除了上面几位,钱伟长也是卡门的学生。 但我竟然不知道林,又一个非常惭愧,更惭愧的是竟然不会写翘字了。李老师说一个尧舜的尧字,旁边一个羽毛的羽字,可我又写不出尧舜的尧字来了。更加脸红。 平时敲电脑太多了,字都不会写了。不仅毛笔字不会写了,连普通字也会退化到不会写了。这是计算机发明后对中文的一个挑战吧。 李老师写给我看。原来是个连翘的翘字。不知到林家为什么要翘呢? 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经出现了一些星辰般的人物。吴有训、梅贻琦、翁文灏、顾毓琇、赵忠尧、萨本栋、李书华、竺可桢、饶毓泰、周培源、吴大猷、黄子清、熊庆来、杨式武、严济慈、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王竹溪、钱三强、程开甲、彭恒武、王大珩、钱伟长、秦馨茭、戴振铎、朱光亚等一大批科学家或学者群体,是真正的科技精英。而今的小姑娘会唱几嗓子歌,也要捧为星,星这个头衔实在是贬值太快了。 力学所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顺手拍下了他们的院士墙以及郭老的雕像,随这篇小文发表。不得不对这个力学所的实力刮目相看。 报告会后竟然是十分热烈的讨论,还有许多人来copy课件。李老师只好打断讨论,我才能在4:30准时去机场。 (2009年11月20日作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4日修改并发于印度Jadhpur) 图1 郭永怀先生的塑像是力学所唯一一座塑像 图2 力学所的院士墙,在这面墙上,钱老屈居第三 图3 郭永怀和钱学森,他们是师兄弟,钱回国时,郭去了康奈尔 图4 院士墙的另一面,力学所的院士太多了,新增加的只好到另外一面墙上被展示 图5 物理学界的名人墙,能上这面墙的没有中国人了 图6 卡门的照片,他带出了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钱伟长等著名中国科学家(这里的排名时,钱在前面了) 图7 笔者做报告的小海报张贴在力学所的海报栏上。相对人家的学问,我仅是一个看客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736 次阅读|1 个评论
随感三条
grandgrand 2009-11-21 12:22
1、不要找理由,你没有任何理由找理由; 2、不要以无知为悲为耻,亦不要以无知为荣为耀;只有不断地学习、观察、思考,才能走出无知,完善自己; 3、避免平庸,避免夸夸其谈,对平庸置之不理,坚持自己的方式。
个人分类: 杂感随笔|2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突然,她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wangdh 2009-10-26 21:55
突然,她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王德华) 今天下午有一青年学者来访,风尘仆仆,给我带来了礼物,给我带来了谢意。本没有任何值得感谢的,相识本来就是一种缘分。 她, 70 后,博士毕业几年了,也有了一个基金,近几年发表了几篇很不错的论文。在地方院校里面,一个人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没有稳定的团队,没有固定的帮手,这几年工作得很累。渐渐地多了些迷茫:将来怎么发展?未来怎么规划? 她陈述着这几年来的工作和遇到的困难,我不时回应着。她说道 80 后上来了,心里很着急,跟他们是拼不过的。我说:不要跟后一代拼,也不要跟前一代比,要跟自己拼,至多跟同辈人比比。媒体上说 70 后被遗弃了,那是胡说。前后两代都不会给你们造成很大的威胁,同辈人才是压力,自己是关键。每个人的起点、背景、环境、志向 等等都不同,如何可比?当然,现在引进的人才大多是 70 后,这些新引进的人才回来就是教授博导,估计会给你们心理上造成一些压力。 看得出,她,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对科研工作的执着。由于自己力量的孤单,而显得有些无奈和力不从心。她说,她就是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废掉自己的所学。 我说:你们这个年龄,什么事情都很难,但不能停下来,再累也要向前走。需要尽快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这样你就会有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有了自己的学术圈子。科研需要圈子,需要学术交流,需要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年轻人忌讳每个领域都蜻蜓点水,天长日久,终不能站立起来,形不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学术圈内,还是没有人会注意到你。 既然喜欢科研,就要坚持下去。女性学者发展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一定要处理好家庭和业务的关系。在不影响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稳定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业务。如果为了业务,而影响了孩子和家庭,是不可取的。 很重要的一点:要经常与导师联系,经常求助于导师,千万不要忽视导师的帮助。我经常对我们的学生说:当你遇到困难时,要想到研究组,研究组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研究组的所有成员都会尽力帮助你。 也许这句话刺激了她的情感神经,亮晶晶的泪珠突然就在眼里打转转。停顿了许久,我也尽力岔着话题 看得出她心里的委屈和那颗需要安慰的心。 青年学者,尤其是刚毕业不久的博士(刚出站的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会遇到一个瓶颈。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是孤单的;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也是孤单无援的;在创意最多的时候,也是最需要资助的时候。在最需要资助的时候,往往是最难获得资助的时候。很多的不协调,很多的不理解 . ,每个领域似乎都是这样过来的,社会好像就是这样子的。 要离开了,她说很开心,心里亮堂了许多。望着她离去的背影,衷心祝福她。一直在眼前飘浮的却是她那晶盈盈的泪花,那是国内土博士70后的眼泪。我毕业的学生中也有几个70后,也在艰难地奋斗着。也祝福我的学生。 (王德华 2009.10.25 )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10903 次阅读|31 个评论
由于你手中的权力我折下了腰
wangdh 2009-10-26 13:23
由于你手中的权力我折下了腰 为什么?没有骨头吗? 有骨头,不是很软,但也不是很硬。 生物学告诉我们:资源永远是有限的。这样就必然有竞争。 社会学告诉我们:权力就是资源。有了权力,就有了不公。 生物学还告诉我们:不能适应环境,只能被淘汰。自然规律,你怎么能抗拒? 权力、不公,那么得理直气壮,那么得合理合法。 生物学也告诉我们:食草动物别奢望吃肉,食肉动物不会靠吃草生存。 所以,为了我这个个体的生存,为了我家庭的存亡,为了我后代的安康,我在权力面前折下了腰。 我不会下跪,不会献媚,不会贿赂,不会 人家所需要的,尽管我想要尊严,但我不得不折下了腰。血在涌,气在翻,拳头紧握,嘴巴紧闭 为了那口饭,无奈折下了腰。为了那口饭,没有了尊严。 七尺汉子至于吗?不信你试试。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小样儿,就凭你那点根基,想掐死你还不容易?想灭了你,跟踩死一个苍蝇一样容易。常听说谁谁谁会为我们做主,可往往在这个时候,你的身后是悬崖,四面是大海。要么 . 要么 . 幻想着明天是光明的,明天是美好的,明天是灿烂的。如果不是心里有个明天,如果不是为了活到明天,如果不是 一旦心灰了,意冷了,绝望了,你的生命就到了尽头。你走了,家庭将会是一片阴冷,后代将会是一生的心痛,朋友将会是永久的悯怜。 所以,为了 ,为了 .. ,为了 .. ,我们要立志从明天开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好好活着,珍惜身边,平安就是福,是最大最大的福。 ( 说明: 面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无奈,呓语几句。可怜可敬的那些人,可歌可泣的那些事。写一个孤傲的人,以第一人称。)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2867 次阅读|33 个评论
还会有多少校长被抓?
wangdh 2009-10-24 13:26
还会有多少校长被抓? 越来越糊涂了,越来越明白了; 越来越气愤了,越来越超脱了; 越来越陌生了,越来越习惯了; 越来越有结论了,越来越不敢想了; 越来越敏感了,越来越麻木了。 你闭上眼睛,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理? 教育,离教育越来越远了。 科研,离科研越来越远了。 教育,不再以育人为目的了。 科研,不再以甘坐冷板凳为传统了。 咱们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多了,却越来越没有人才了。 咱们的论文越来越多了,优势学科发展却越来越难了。 书记校长们领导着广大师生,会奔向哪里? 书记校长们贪钱,广大学生们会继承什么? 书记校长们学术不端,广大学生会学习什么? 近年校长书记们频频落马,各种怪相频频曝光,社会怎么看?你怎么看? 很早就听过关于主席台和前三排的民谚。 国家强大了,院墙很厚实了,可院子里面怎么样呢? 《建国大业》里,蒋氏父子交谈(反腐):反吧,亡党;不反吧,亡国。不知导演是否也想表达点什么? 俺打死也不会相信,国家高层领导不了解这些年大学领导们的这些情况。那么,到底怎么了?咱们的校长书记们不是党组织严格考查后直接任命的吗?那么,您任命的,是不是该负点责任?那么又是谁监督的?副校长出事,校长不知道;校长出事,书记不知道,真的吗?咱们的体制不会越来越 了吧?难道 XX 负责制,就产生这种结果吗? XX 是集体,还是个人? 深夜乱写。还是早点休息吧。 天凉好个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风扫落叶,无情还是有情? (王德华 2009.10.15 )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2298 次阅读|22 个评论
信念,一直是生活的支柱
wangdh 2009-8-24 21:20
信念,一直是生活的支柱 (王德华) 我们小时候,社会上特别提倡理想。学校里老师会教育你从小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那个时候,小伙伴们的理想都是不同的,有志愿当老师的,有志愿当革命战士的,有志愿当工程师的,有志愿当科学家的。课本里也充满了英雄人物:刘胡兰、刘文学、王杰、欧阳海、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 小人书里也是英雄事迹。那是个崇拜英雄的时代。 父母亲没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点文化,能认识报纸上的字,会识数,别当文盲。在靠推荐上中学、推荐上大学的时代,像我们家庭出身是中农的孩子,能够被允许有机会上小学已经很满足了。父母是不指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机会被推荐上的。那个时候,脑海里对于这些特权也是没有感觉的,很认命,也羡慕人家的好成分,家庭背景好。当时的信念很明确,也很模糊。课本上学到了一些很大的信念: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打到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 社会主义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要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那个时候,我们每天也快乐地生活着,坚持着我们的这些今天看来有些虚的伟大信念。 1976 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中国历史的车轮开始调整方向。 1977 年,农村的孩子也知道可以考大学了。从来不敢做的梦,在课堂上老师们开始在教我们怎么做梦了,尽管老师也不自信。 1979 年,进了县中学读书。在邻村上了一年高(联)中后,高中被废除了。有机会进了乡里选拔组织的升中专重点补习班。补习一年后,县第一中学开始全县范围内招生。幸运之神降临,到县城里读书,就开始有了具体的梦:考大学。在高中阶段,坚信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考上大学。要想跳出龙门,改变命运,就必须要考上大学。 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自己的长大,信念在脑海里逐渐清晰和强化。 坚信社会总是有公平的。 坚信人间自有公道。 坚信凡是领导就会喜欢埋头干活的人,尤其喜欢埋头干活而没有野心的人。 坚信成绩好,就有读研究生的机会。 坚信读研究生后的命运要比不读好。 坚信勤奋读书,认真工作,就会有成绩。 坚信老师喜欢勤奋努力的学生。 坚信成绩好,命运就会有个好结果。 坚信单位领导不会对职工有歧视,会一视同仁,会秉公执法。 坚信只要努力有成绩,就会有平等的职称晋升机会。 坚信只要遵纪守法,任劳任怨,会受到公正平等的福利和待遇。 坚信工资不会比人家少多少,坚信房子不会比人家小多少。 坚信有好的工作,总有机会获得基金资助。 坚信评委专家多数是公平公正的,是有良心的。 坚信好的数据,总能发表的。 坚信只要坚持积累,工作总会被学界认可的。 坚信自己的研究生中总有一些是有抱负有追求的。 坚信总有研究生会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学位论文的。 坚信研究生会自觉约束自己,自己规划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的。 坚信研究生是尊重自己的导师的。 坚信当前的学术腐败现象是少数,是阶段性的。 坚信国家一定会纠正这些不正常现象的。 坚信邪不压正。 坚信中国一定会崛起。 . . 坚信自己的孩子尽管有时候很叛逆,心里还是尊重父母的。 坚信家庭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烙印的。 这些年来,一直靠信念活着。时到今日,虽然有些信念出现了差错,有些信念还在接受挑战,但多数信念还是没有很大的差错。 坚信:苍天总有睁眼的时候。 坚信: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坚信:太阳依然会从东方升起。 坚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记忆力是永恒的。 下半辈子,还得靠信念活着。 (王德华 2009.8.24 )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7108 次阅读|16 个评论
随感·诗六则
刘玉平 2009-3-13 17:23
读喻锡臣老师 我悄悄的来,悄悄的去! 山花烂漫春无尽,何必阿势依愤青。 一曲丹心自天地,且向昆仑月更明。 步韵学祥老师 可怜空悬半世心 身居陋室亦忧国,求理位器坎坷多。 愚志且向昆仑月,西出阳关几叠歌? 疏民意,政通和,上下同心群策谋。 借得春风谱新曲,百花齐放红似火! 读鹰哥 年年岁岁花相似 兼贺 博客周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三百华章四十万,点滴真情姹紫红。 读丁裕国老师 唐诗中的模仿现象举例 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来抄去有提高。 继承批判求发展,弘扬创新分外娇。 读广福兄 谁有资格拿别人做 小白鼠 ? 自留恬淡在心中,任你东西南北风。 与人为善本真道,长河一唱山千重。 七绝赏燕清君 金缕曲 胡同游感记 一曲轻歌娓娓弹,心随小径自悠然。 千秋逝水浮沉事,归燕娇啼绿柳烟。 附 原评: 一曲轻歌娓娓弹,幽心远欲自悠然。 清词婉转呈佳玉,归燕娇啼绿万山。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38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寻找春意
wangdh 2009-2-23 05:57
寻找春意 ( 王德华 ) 早上起得晚了点。醒来,阳光已经照射到屋子里了。走到窗前,看到了松鼠、小鸟、柳枝和花朵。随意的几句,题名《窗外》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607 )。 走出门口,一只松鼠在向我招手。柳枝摇晃着,象悬挂在空中的绿色帘子。想起二月春风似剪刀 的诗句,天公巧手裁剪春天。顺手拍几张照片,放在了网上。 些许惆怅,没有心思读书。便顺着门口的路,向前随意溜达着。心想着,清醒一下,看看春天,思考点什么。学生,基金,邮件,课程,事情很多。有急的,有缓的,但都在心里割舍不下。 一路走着,迎着有点凉意的微风,欣赏着路两边的风景。今天周日,路上很少有车辆。偶尔过来一辆车,你望一眼,车里的主人会向你挥手致意,自然我也挥手还礼。走走停停,来了几辆车,我也就挥了几次手。 这条路叫春天路 ( Spring Drive ) 。几周前,有同学从外地赶来相聚,竟在我的住处周围周旋了四十分钟。我突然想起告诉他是 Spring Drive ,眨眼就到了。路走到头是一个湖,叫 Pine Lake, 这个小镇的名字也就叫松湖镇 ( Pine Lake City ) 。 说是湖,实际上是个池塘。妻儿在这里住了一阵子,妻说看到这里,才理解了电影《金色池塘》,明白美国老人的孤独生活。我又走到我们两个曾经坐过的秋千上,一个人坐在上面晃悠着,看着眼前的一群鸭子。它们在阳光里,悠闲地在刚返青的草地上取食着,一会儿又跳到湖里游荡着,水暖鸭先知啊。 周围静静的,风的声音反而有些响了。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时不时有孩子喊叫的声音。环视周围,只有一个人在围着湖一圈圈地快步走着,看来是健身的。剩下的就是我和这群鸭子了。慢,树梢上还站立着几只鸟呢,在叽叽喳喳叫着。 有点凉。起身也围着湖边转转。地面上的小草,湖边很鲜艳的黄花,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花朵,都在传递着春的信息。走到湖对面,风小了些,阳光照着,暖暖的。停住脚步,望着两对鸭子。一对根本不理会我的存在,忙着啃食;一对则惬意地在湖面上游荡着,仰头似乎是向我致意。 回来的路上,温习着看过的花苞、嫩枝,突然怜惜羡慕起这些来了。人们期待着满园鲜花的绽放,期待浓浓墨绿的枝叶。眼前的花苞、嫩枝,告诉我们这就是不久的期待。 花期过后,有的结实,有的枯萎。鲜花盛开,众人欣赏赞叹。含苞欲放,最有生机,最有期待。 喔,年轻真好。 (王德华 2009.2.22 ) (照片为王德华拍摄 2009.2.22)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5284 次阅读|6 个评论
读家宝总理《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随感
黄安年 2009-1-8 10:30
读家宝总理《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随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8 日发布 新华网 2009 年 01 月 04 日全文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 , 温家在科教领导小组会上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的重要讲话。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1/04/content_10600754.htm ),发表时作了修改和补充。 读了总理讲话,感触颇多 , 随感如下: * 总理说 :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的确如此 , 不过还得加上只有一流的懂得教育的领导 , 才有一流的教育这句话。多年来 , 教育领域里的领导有太多的瞎折腾,主要讲政治领导 , 很少讲尊重教育自身规律 , 不是让教育回归教育。几届教育部门领导瞎指挥、瞎折腾太多 , 当务之急还是松绑 , 让真正懂得教育并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的人来办教育,否则再怎么好的规划还可能是折腾老百姓。建国 60 年来 , 我们的教育事业并非一贯正确、从来正确、始终正确 , 有太多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否则怎么有新三座大三之说 , 为何教育战线有那么多老百姓不满意的事。 * 总理说 : 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 说得多好啊!什么时候把让人民满意放在第一位?长期以来制订规划时把领导指示放在第一位 , 现在强调人民满意不满意,有了一个出发点的转变。要下大力气研究人民在那些领域不满意,不满意到什么程度。现在教育部门官员眼中只有领导没有老百姓尤其是普通老百姓。如果在高等学校实行由教师普选大学校长,我估计上级提名的校长多半要落选,不是他们没有一点水平 , 而是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普通人),以人为本,不时以富有人为本 , 也不是以少数专家权威为本 , 而是普通老百姓这个大写的人为本。 * 总理说 : 我非常赞同教育资金的多样化来源,在全社会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会的资源,这项工作我们也可以列入规划。我们说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我们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 资金多元化、办学模式多元化、全社会崇文重教的理念说出来世界性潮流和中国特色,中国教育要发展 , 没有多元化就不可能快速发展 , 全社会崇文重教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 总理说 : 所有学校的建筑,都要建成最安全的,也就是让群众最放心、让家长最放心、让学生最安心的地方。 这是 5 12 大地震中师生们的血的教训得出来的。 * 总理说 : 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就得号召并有具体政策引导大学生、师范生到农村去任教。农村的孩子们素质并不差,同样能够成才。我们现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比较低。要特别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提出到农村去 , 到基层去 ,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响亮口号,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总理说 : 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要重视农民工培训。 在这里第一次把农民工培训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强调职业教育在应对就业和再就业时的重大作用。 * 总理说 : 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名牌高校盲目追求规模成风,兼并风、分校风、综合风愈来愈盛,而特色越来越少。是到到了猛醒的时候了。 * 总理说 : 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这里提出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 总理说 :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规划的亮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别不要搞得太大,学理工的应该关心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学文科的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这里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教育内容提出了改革方向。 * 总理说 : 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现在学校没有自主权 , 教育部实在太宽 , 考试怎么考 , 学生在校时可以不可以结婚 , 教师职称怎么评定,量化评估表格等等,事无巨细统统过问,学校校长还有什么自主权。 * 总理说 : 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 现在教育官僚办学和掌权的人颇多。 * 总理说 : 要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这个问题还存在许多制度性障碍。如果真正开放民办 , 创造条件,我估计在占有高校教师队伍 1/3 左右的退休教师中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作出突出贡献的。 总理说 : 要创造一种社会氛围,让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华民族素有 * 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这种风气需要贯穿于全社会、全过程。目前有种利益驱动的实用倾向,对于已经退休的大中 小学校教师同样要形成尊师传统 , 在风气上像对待离休干部那样对待退休的教师们。 * 总理说 : 要深入研究怎样使教育资金更加合理使用。要重视教育投入的绩效,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财政的钱要用好,惠及更多的学生和群众。 现在教育资源和经费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 教育投入的绩效不平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缺乏透明的监管。 * 总理说 : 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全社会都很关心。规划的制定要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每一类规划和一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拿到全社会讨论,在争论中求得共识,得到认同。要使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重要的是过程,在听取意见中也希望包括退休教师在内。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1/0104_17_952208.shtml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5216 次阅读|3 个评论
开博随感
metalglass 2008-10-29 10:18
今天终于开博了,就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博客会成为科研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博客交流,会激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科研思路,新的科研方法。 我个人很早以前就想开一个博客了,但是,一来,人比较懒,二来,自认为自己的文笔粗糙,再就是,找不到好的网站。前一段时间,了解到科学网,还在上面看到了大量同行的博客,受益匪浅,于是决定在科学网开博。 可能更新会很慢,但是,要是我有什么想法,一旦有空,肯定会更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开博体会|3352 次阅读|1 个评论
随感
alone 2008-10-27 13:52
用 心 感受生活 即使细微如沙的 快乐 也能带来莫大的 满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雄不问出处
alone 2008-10-27 13:44
似乎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出身就注定了他以后会走什么样的路? 小时候,出身在一个小地方,也许他一身就注定要走着他已经早已熟悉的路,毫无悬念的。除非他不甘心这样。 也许他会走出这个小地方。 来到陌生的地方,也许在他周围的人向他说起说起他们的过去时,也许他会觉得:我的出身早已决定了我和别人的 不一样。除非他不甘心这样,也许他会想着:总有一天,他会比别人还要强,尽管他现在还处处不如人,因为他相信 他会成功。 在他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之前,也许永远也没有人知道还有这么个小人物躲藏在世界的一隅。 生活充满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蓝天白云之上是什么? ------------也许只有他知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命运不相信眼泪
hep 2008-10-23 19:49
最近的感悟:命运不相信眼泪。 优胜劣汰,这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弱者的眼泪和呼喊,虽然能引起大家的怜悯,却几乎丝毫不会改变历史的轨迹。 命运只青睐强者。所以,抛去一些的不切实际,做个强者吧。
个人分类: 杂感随笔|2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水不忘挖井人
wangdh 2008-10-3 02:18
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庆节为先烈献花篮所想到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008 年 10 月 1 日,天安门广场首次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新华网北京 10 月 1 日电: 鲜花敬献英灵,伟业告慰先烈。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9 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今天一大早,首都各界代表 5000 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天安门广场,前来参加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的国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随后,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默哀。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绕行一周,深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的大型浮雕,记载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奋斗历程。胡锦涛等边走边看,向人民英雄致以深深的敬意。 首都各界代表排成纵队,依次登上纪念碑基座。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代表,有胸佩奖章的劳动模范代表,有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有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大中学校师生代表,有军容严整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有身着鲜艳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有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儿童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昨天晚上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也播出了这个新闻。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举措。在我的记忆中,似乎这还是头一回。这是继 5.12 汶川大地震为遇难者降国旗举国致哀后,又一次重大活动。这体现了当今的执政党思想和作风的一种转变。不忘先烈,不忘先祖,不忘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这是后人需要具备的一种品德,是需要提倡和发扬的。中央做出了榜样,各级政府都应该这样做。不是今年这样做,要形成一种制度,年年这样做。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么朴素的道理,当今竟然有不少人忽视甚至忘记了这一点,让人有些寒心和伤感。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烈士的身躯换来的;飘扬的五星红旗,是烈士献血染红的。在国庆纪念日,我们应该怀念他们,应该籍慰他们的亡灵。 改革开放崛起的中国,也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努力奋斗的结果。思想的解放,体制的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多少人的努力。这些人我们也不能忘。 具体到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辉煌,也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是几代人的积累和耕耘的结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凉爽的同时,要记住栽树的人。想当年的科教界,在什么都低下、什么都不足、受到各种干扰的条件下,有那么一批人却坚持科研,坚持教育,直到盼来了科学的春天,然后是几乎从零做起 有了这个过程,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们的老师们可能没有发表 CNS(Cell, Nature, Science) 的论文,甚至没有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也可能没有承担过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记得国家基金委好像是 1985 年才开始面向全国资助科学研究的) 但 他们的贡献一点都不必我们小。他们培养了我们,他们给我们铺了路,他们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撑起了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天。没有昨天,哪有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哪有机会留洋?我们今天有经费了,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了,也可以发表 SCI 论文了,是否我们就比他们水平高?比他们能力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似乎也应该是自然规律。即使在胜于蓝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问问:我们身上还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吗?老一辈科学家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忘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学会继承和发扬,学会记忆和怀念,学会奉献和发展。 (王德华 2008.10.2 )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457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幻想之眼
bookscent 2008-8-30 22:24
(转载自本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cb9a70100a6hh.html ) 看以情节取胜的作品,是一种思维按摩,你只需被动地享受。看以思想和文字取胜的作品,则更像是一种思维体操:你要参与,要动起来。 张文质的《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说不上该叫随感录,还是梦呓。它没有什么情节,更无悬念,充满了无头无尾的句子,也无所谓前后,你可以从里面任何一段读起,毫无妨碍。我被它吸引,一字不漏地读完。我想,与其说是在读它,莫如说是在以它为引子来思索自身。 就像照哈哈镜,有趣的不是镜子,而是镜子里照出的自己。这种书立了一面镜子,好看与否和你自己很有关系,看你是否有一双幻想之眼。 他写出童年的质量往往就是我们一生的质量这样的话,没有展开论述,更没有讲一个故事作为旁证。但有这一句也就够了。作为一个6岁儿子的父亲,这10几个字足以让我浮想联翩。有很多时候,我想表达一种感受,却苦于找不到恰当的文字,这一句话,正是我求之未得。 还有,我们真的要避免无限夸大我们这个职业的崇高性和它的能力。我觉得这不只是在说老师,套在我所从事的编辑这个行当上也是一样。这又是我一直想说的。 再比如,一种强制,如果突然在空气中消逝了,该有多少人失去生活的方向啊!我又何尝不想表达同样的意味:我们往往是被裹挟着往前走,甚至包括我们的那些所谓业绩,也常常是在某种强迫或无奈下完成的,以至于,强制反过来成为我们的一种需要。 所谓一句话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互动和思索中体现出来。 好在,《幻想之眼》不是无病呻吟虚张声势,也不是精致却不中用的散文诗。我感觉出作者乃是一个饱经实战历练的教育工作者,而非闭门于书斋的所谓专业作家。幸亏如此,保证了它依然有血有肉,掷地有声。 这样的书,当然不是正餐,但它能成为很好的点心,饿了随手拿起吃点,味美又毫无完成任务的压力。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4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