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试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引入草种的小试验宣告失败
zhoumeng 2010-8-3 00:54
今年春天从北京农业大学草业专家张英俊教授抢来了一些紫花苜蓿的草种,是英俊同志指导黑龙江农牧站选育的抗高寒气候龙牧系列计307等5个品种和俄罗斯苜蓿。回到阿里改则后,安排农牧局在接近水源的试验田做试验,自己不放心又在政府大院宿舍附近找到了一个废弃的院子,招呼县农牧局的几个小伙子利用周末时间平整土地,播种浇水,几个月来精心看护,在县上是每天都要看看,出差时嘱咐县里同志帮我定期浇水,但是现在看来效果不佳,仅有的几株发出芽的苜蓿唱得极为缓慢(见图),周围的野草倒是长势喜人。农牧局试验田里的情况也差不多。 看来引入优良草种没有那么简单,还需要从长计议。紫花苜蓿多年生豆科植物,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牧草之王,安利的主打产品纽崔莱即含有紫花苜蓿。三鹿事件以后,紫花苜蓿市场价一路飙升,远远超过种粮食的价格。选择紫花苜蓿在海拔4500米的改则试验并不是一时头热,县里农牧局的小伙子们在去年在他们的院子里试种甘肃引入的紫花苜蓿获得成功,不同于燕麦和披碱草,紫花苜蓿的需水量大。但是,它带给农牧民的收入确远不是禾科草所能比肩的.
个人分类: 援藏|7953 次阅读|16 个评论
无偿献血与昆虫肥胖之研究
chilo36 2010-7-8 11:17
最近有关于献血有害的观点在QQ空间流传,仔细阅读,可知该文尚严谨,也提出了一个科学命题经常献血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导致人类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昆虫会不会发胖?昆虫为什么不发胖?有没有变异的例外情况,是否偶尔有发胖的昆虫?献血导致肥胖?可否通过家蚕或者其他昆虫进行实验验证? 以下为网络摘抄的2006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成果。 科学家在8代毛虫身上进行了实验。他们给两组毛虫分别喂养高蛋白质低糖的饮食与低蛋白高糖的食物。结果发现,在高糖环境中繁衍多代之后,毛虫就会获得吃过量糖类而不增加脂肪的能力,而低糖环境中生活的毛虫则进化出能存储摄取到的糖类的功能。 另外一组实验是让毛虫分别生活在低淀粉植物与高淀粉植物的环境中。结果在低淀粉植物环境中繁衍多代之后,雌性蛾虫会首选在低淀粉植物上产卵。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第一个证明蛾产卵习性与植物的营养化学成分有关的实例。这表明,低淀粉环境下的蛾会避开高淀粉植物,因为,那可能会让它们的后代变胖。 由这些实验,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昆虫和人一样,需要摄取糖类和蛋白质,但是,昆虫具备很好的适应高糖饮食的能力,而人类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另外,缺乏锻炼也使人类转化了过量的糖类而导致肥胖。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假设 H0:献血导致体内C/N比例临时失调,机体在得到这一信号后,会刺激营养的物质的均衡吸收,主要表现为食量增加,体内fat转化途径增强。 实验验证方法: 以家蚕为实验对象,挑选标准龄期的幼虫若干条,并设对照。每隔3d或7d用毛细针孔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测定该虫的体内组织变化情况,食量变化情况、化蛹历期、体重、繁殖力等指标,尤其是提内脂肪含量比例是否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个人分类: 科普随想|42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中集:科研方法篇)?
xinliscau 2010-5-10 18:10
接上一篇文章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上集:心态篇)? ,继续谈博士是什么炼成的。今天重点谈谈我对科研方法的一点体会,主要从做实验,阅读论文,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几个方面谈。 1)做实验; 读研究,最离不开的就是这个。说起做实验,自己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开始的时候,总是感觉有点想法就去做,结果做出来很多数据因为没有足够的创新点不能用或者是因为可行性不足而失败。这一阶段,经历了一年左右,也是做实验最勤出成果最少的阶段。慢慢地,自己开始总结,为什么会这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充分阅读文献,试验方案设计不到位,可行性分析不够完善。随后经过研二暑假一个暑假的调整,再去做实验。到博一结束时,在博一暑假一口气发了四篇文章,基本保证了毕业。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尽量向本课题组比较强项的研究领(也就是你导师最拿手的领域)域靠拢,这样更容易取得突破或成功。 2) 阅读论文 知道阅读论文的重要性,是在一批实验失败后。我利用一个暑假,把本领域的100多篇经典文章,读了个遍。占有这些文章之后,再设计实验思路的时候,基本就很轻松,而且成功率也很高。阅读文献,我建议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这样效率很高,而且随用随调。至于文献阅读中,我觉得创新点最容易发现的地方是结果与讨论部分,这部分是我们寻找创新点的黄金地带。大家在读文献时多注意。此外,阅读文献时最好是先读经典的,然后有经典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外延,顺藤摸瓜,这样效率是最高的。 3)写论文 论文撰写我觉得自己的水平还没到家,这部分也不敢谈太多,我个人觉得不发表20篇以上SCI谈论文撰写经验,意义不大。我现在写文章基本可以组织好思路。但语言及句式大部分是模仿的。我采用的方法是从10篇经典文章中找出100句经典句子,反复看,深刻理解,以后写文章套用即可。文章看多了,你会觉得一个领域常用的词组及表达方法几乎也就是那么几种,你也这样来,当然也可以发好文章。这方面就不多谈了。 4)最后谈一下参加会议 参加会议我觉得对博士生来讲很重要。我读博士期间,参加三次会议,两次全国性质及一次国际会议。感受颇深,第一次会议,自己很认真,准备幻灯片一个月,并且在组内试讲一次,最终在会场10分钟讲完,提问三分钟。自我感觉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第二次就更有经验,表现就更自如。第三次在香港参加国际会议,没有发言,听了20多位牛人的报告,这次学到最多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英国同行,做超憎水材料的,在演讲之前,拿一瓶可口可乐从自己的衬衫上倒下来,结果衬衫上没有任何污迹。他以此种方式作为开场白,并且讲解过程也是异常精彩。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演讲方式。真是大饱眼福,长了不少见识。我觉得通过学术会议,一方面可以结交更多同行,另一方面可以极大拓宽自己的思路,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很先进的表达技巧及演讲方式。所以,我鼓励所有在读研究生多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并争取发言机会。 今天就谈这么多,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补充!谢谢!
个人分类: 科研之路|731 次阅读|4 个评论
基于复杂性的化学试验数据分析研究——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化学系
laiyuyang 2010-5-10 11:52
复杂性量化分析技术新闻 (2010年4月)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化学系(University of Genova)基于复杂性的试验数据分析研究 近日,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化学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f the University of Genova) 采用OntoSpace的复杂性量化分析方法开展分析化学的研究,从大量的试验数据中分析化合物构成。OntoSpace通过模型无关的数据分析方法,从数据中探索存在因果关系的参数相关性,并形成模糊认知图(FCM, Fuzzy Cognitive Map),进而让研究人员更深入的认识研究对象的构成。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化学系网址: http://www.chimica.unige.it/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试验”与“实验”
阿路龟 2010-4-26 19:37
一直认为“试验”与“实验”没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应该是田间(野外)与实验室区别。今天突然想查查是否与我理解的一样,故在百度百科上发现一下内容: 在一些情况下,“实验”和“试验”两个词容易被人们混淆。   (1)试验和实验有什么区别?   实验:前人已经试验过的,基本是成为真理的。我们再做的时候,是重复过程。从实验中更形象的学习到知识   试验:跟实验就不一样了,他是在以前没有得到结论的,或是结论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我们在通过试验对某个结论进一步研究。   (2)试验和实验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   同义词辨析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是从语素的辨析入手。“实验”、“试验”的相同语素是“验”,即“检验”,   这是两者成为同义词的基础,不同语素是“实”、“试”,这是同中有异的原因所在。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两个词的释义:【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从《现汉》释义同时结合各自的语素意义可以看出:实验中被检验的是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而试验中用来检验的是已经存在的事物,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通过使用、试用来进行。   实验是对抽象的知识理论所做的现实操作,用来证明它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它是相对于知识理论的实际操作。试验是对事物或社会对象的一种检测性的操作,用来检测那里正常操作或临界操作的运行过程、运行状况等。它是就事论事的。试验都是实验。实验比试验的范围宽广。工厂的产品可以抽样检测,是试验。试验的结果可能是破坏性的,因此不能试验所有的产品。相反,如果产品质量不太稳定,必须对所有产品都做最起码的检测,以证明它基本达标。用地震方法检测地下蕴藏必须保证不影响社会生活和生态坏境变迁。社会计划的试点也是试验。试验中,试验对象是明确的,试验目的是检查它能不能正常运行、正常运行的条件和该条件允许的范围。对社会生活或个体人生作试验具有改变现实的性质,应该非常谨慎,有些甚至是要禁止的。对人类的克隆有可能改变人类,也就遇到了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界限。不改变社会或个体人生的实验,不破坏事物的实验可以自由进行。制造新的宇宙飞行航天器既是实验也是试验,因为那里的风险太大,参与它的人员必须有大无畏精神。它成功了就是实验成就。它失败了也就只是人类顽固试验的初出茅庐罢了…… 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57974.htm 可见:“试验”与“实验”不仅仅是田间与实验室的区别,实验更多的是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而试验则是对应用到实践中的理论的探索。在论文写作中,一般称“田间试验”、“试验设计”、“试验地概况”等,也有“实验方法”、“微生物学实验”、“土壤学实验”等。 又看到徐学友老师博文:“实验”与“试验”的区别,很有启发,链接如下:http://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148
个人分类: 生活|3727 次阅读|5 个评论
边做科研边欣赏美景,湘江拖拽式仪器试验
chrujun 2010-4-22 13:01
准备防水电极和电缆 数据采集1(操作计算机的是我) 数据采集2(中间是我) 在湘江大桥边上的湘江上做拖拽式多频激电试验,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试验了我们开发的多频激电仪。这个试验开展于10年前,当时我还在读博士,我负责开发仪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377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把每次试验都当做最后一次
ouqiaoming 2010-4-14 20:55
课题组的交流会如期举行。主讲的师兄侃侃而谈,把以前试验的思路,目的,方法,经验教训一一托出。他的试验设计很好,确证一种细菌在一种疾病中的作用,建立模型,生化测定,组织切片,电镜观察均有涉及。在我的眼里,他的实验做得蛮成功。 在演讲中,他也做了很多回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当年的试验,从实验动物日龄的选择,试验分组,采集样品,到对结果的旁证,还是有一些遗憾在里面。如果现在来做这个试验,又会怎样设计更好,又会采用什么更优的方法,又会采用何种更有说服力的手段。但是试验已经过去,论文已经写就,课题结罢,他又有教学任务,再来补做这些试验显然不可能了。那么,有些遗憾与不足,只能留在他的论文中,留在听众的记忆中,作为经验传承给下面的师弟师妹们。 在销售员培训时有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样一个励志项目,让我们来思考这一天怎样度过。联想到自己的试验,结合师兄的经验,可否也可以这样借鉴:把每一次试验都作为最后一次试验来准备,来设计,避免一些弯路,多快好省的的出结果。每一个试验从最终发论文,从回顾的角度来设计。这样也许可以避免试验做完,发文之时,毕业在即却发现有很多小遗憾在中间。回头补做,费钱耗时坏心情。这里并不排斥某些试验要重复几次的情况,认真对待每一次试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达到这样的境界,要导师的高屋建瓴,自己对文献深度与广度的把握,对实验室条件的通盘考虑,要自己的认真思索,要与同学的广泛交流。 我虽未达到这个层次 , 却一直朝这个方向在努力,老博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个人分类: 未分类|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夜------有图有真相
liudongyang 2010-3-26 04:18
( 组织消化后的图片 ) 月未圆 ------------2010年3月25夜做实验 三条人 --------- 我,大师弟,小师弟三个人 会意的笑 ---------戴着口罩,不能说话 酒精,举起恍惚中微黄的液 ----培养细胞用缓冲液冲洗组织 耳风,混合着陶醉发酵 ----超净台吹得风很强,混合着酒精的味道 夜,目光,双手,身体 ----目不转睛,双手操作,累的背酸 老狗湿咳 ------楼后面有两只看家狗 1ml 枪头 ------吸取培养液 唤醒香樟睡鸟 ------已到黎明,鸟已起床 今夜何处入眠 ?--------细胞培养箱是组织的归宿 超净台 ---------我们的操作平台 暴力 --------用手术剪,刀把组织剪碎便于消化 胰酶浸淫 摇床抚摸 -------用胰酶在摇床内对组织消化 ?我 ------困得不行,强撑着 浅紫的光里 ------培养基为浅紫色 温煦 ------细胞培养要有温度 37℃最好 ------这是最佳温度 ---------------------长短句今夜细胞培养实验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71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七评:临床研究病例数字的揭示
twsliu 2010-2-26 21:59
继续评议由屠呦呦编著, 2009 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 这本书中除了勘误表里写明由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作者写的章节还有严谨科学文风之外,其他关于屠呦呦课题组工作的描述和编排都显得粗制滥造!可以比较出两种明显的文风(请从勘误表里找出别的单位作者的篇章),思考这类问题,如果中医总是再被强调着是科学的,中医药工作者有责任更应该重视科学的文风,印成白纸黑字的东西尽量不要最后成为糟粕和垃圾。 再举一例 在其书 p2 页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供稿的文章中写到: 1974 年中药所主持协作后,队伍不断扩大,除山东、云南外,四川、广西、广东等省不断参与,据 1978 年青蒿素鉴定会资料,参加单位多达 40 来个,有 10 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临床,共验证病例 6555 例,青蒿素制剂有 2099 例。 虽然为了突出宣传本单位和个人的功劳,并不写明鉴定会的组织者是谁,也不写明用于临床试验的青蒿素来源何处,也不强调本单位主持做的临床验证的病例数有多少,更没有提供其文中所说的 1974 年中药所主持协作后的证据和原始文件!也罢,数字还是准确的,而且从这里的表述细致分析的话,可以肯定山东和云南是相对独立地进行了青蒿素分离和研究,后来逐步扩大的队伍是来自四川、广西和广东。四川和广西是因为中药所与他们合作青蒿素的提取(与广西的合作在屠呦呦书 p155 页中提到,而与四川的合作未敢说明),广东应该是指 李国桥 教授的队伍,他们最先使用云南的青蒿素治疗成功! 再看书中其他章节,由编著者整理的文字(原文照录): (p43) 1974 年 523 办又下文委托中医研究院主持召开青蒿素协作会议,中国中医研究院服从安排,当年 2 月 28 日到 3 月 1 日 在院里召开青蒿素专题研究座谈会,并首次公开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的各实验室,作详细介绍并实地参观,从而形成去全国大协作局面。四川、广西、广东等不断参与 --- 据 1978 年青蒿素鉴定会资料,参加单位多大 40 余个,临床验证 6555 例。 (p184) 青蒿素的临床研究在 1972 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首次以有效部分在海南昌江疟区验证间日疟和恶性疟 30 例全部有效后, 1973 年又在同一疟区就青蒿素单体胶囊剂进行观察,证实青蒿素即为青蒿中抗疟有效成分。连续几年至 1978 年鉴定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累计验证 529 例,经全国协作验证 2099 例,其中间日疟 1511 例,恶性疟 588 例,除 4 例有效外全部临床治愈,平均退热时间和转阴时间均明显快于氯喹。 让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 43 页上的 临床验证 中临床要用引号?而从同一本书中对同一事件的描述比较中,所含的学术信息是什么?累计临床验证病例数有 6555 例和 2099 例两个数据,分别表明什么样的内涵? 屠呦呦对自己单位所做的累计临床验证数据记忆清楚,即 529 例!上述两个数字用是否包含了中医研究院的病例?难道别的单位做的工作也都是屠呦呦在北京主持工作时领导、指导下完成的? 从《迟到的报告 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和 1978 年的《青蒿素鉴定书》中的说法, 6555 例是指青蒿简易制剂和青蒿素制剂临床试验病例数目之总和, 2099 例是指青蒿素制剂的临床研究病例数,其中恶性疟 588 例,间日疟 1511 例,并且共救治脑型疟 141 例,治疗抗氯喹原虫株恶性疟 143 例。两个数据中都应包括应包含中医研究院的累计病例数,但屠呦呦编著的书中并没有交代中医研究院 529 例中青蒿提取物制剂和青蒿素制剂病例数分别是多少,间日疟和恶性疟病例分别是多少?这样做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吗? 依此 529 例病例数,与其他单位完成病例数相比,中医研究院临床研究工作所占比例分别为 8% 和 24% 。 重要的事情还有,难道 1974 年 523 办又下文委托中医研究院主持召开青蒿素协作会议,中国中医研究院服从安排,这句话就是 p2 页上所说的 1974 年中药所主持协作的依据?还是公布这次会议的资料或简报为好,如果真是由中药所主持协作,还应提供中药所如何主持协作的情况报告,这样对澄清缘由很有益处。 《迟到的报告 --- 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的 p24 页有这次会议的简报内容,请参考如下附图。 可喜的是,除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内部先进事迹汇编中不敢提及当年中药所参加的是 523 项目外,屠呦呦编著的书中还是承认了中药所的工作是在参加了 523 项目之后,因此应该是在 523 项目领导小组主持协作下进行的所有发现和发明工作! 查看本书,在描述早期临床试验情况时,含混不清和语焉不详的事情存在: 1. 对青蒿提取物 1972 年在海南和北京的 30 例试验记录详尽,因为全部成功。 2. 对 1973 年使用中药所按照自己工艺从北京青蒿中分离出的青蒿素 II 的 8 例试验,结果不敢多说,因为是多数无效,但书中反复强调依据这个存在问题的试验结果就证明了青蒿素的发现。 3. 中医研究院在 1974 年一年没有任何临床试验的数据,因为什么?在做什么?这些问题并不回答。 4. 自 1975 年中药所才恢复了临床试验,而且1974年李国桥使用云南药物所独立发现的青蒿素共同取得临床治疗的成功,这个确切的成功结果使中药所才又恢复了青蒿素临床试验,虽然使用的青蒿素来源何处没有说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工试验规程
pony1984621 2009-7-13 23:36
附件下载: 土工试验规程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2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pony1984621 2009-7-13 23:36
附件下载: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3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室内外实验研究须重视安全问题
陈龙珠 2009-7-6 13:10
上周六上午,本课题组全体教师听取了五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汇报,对其中从事试验研究同学在实(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查询,并根据回答情况对相关同学及其导师进一步规范实(试)验过程以确保人员安全,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今天看到新闻媒体报道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生意外猝死于实验室,很是震惊。 看来常态指导、监管研究生实(试)验研究过程中的规范和安全性,很有必要。 浙江大学对上述博士生猝死事故的处理和通报很及时,但愿人们能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附: 浙大博士实验室死亡续:2名教师涉嫌肇事被调查    浙江日报 杭州7月5日讯 (通讯员 哲达 记者 张冬素) 今天晚上,浙江大学召开由各学部及有关院系、部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通报 73事件 的调查进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安全制度的督查力度,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7月3日中午12时30分许,浙大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研究生袁某某发现博士研究生于某昏厥倒在催化研究所211室,便呼喊老师寻求帮助 ,并于12时45分拨打120急救电话。袁本人随后也晕倒在地。12时58分,120急救车抵达现场,将于某和袁某某送往省立同德医院。 13时50分,省立同德医院急救中心宣布于某抢救无效死亡。袁某某留院观察治疗,于次日出院 。   事发后,浙大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紧急部署,成立事故处理组,第一时间赶往学生就诊的省立同德医院,抽调浙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诊专家,全力协助抢救,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调查,做好有关师生的心理安抚工作,同时迅速联系学生家属,安排家属来杭等事宜。3日晚至4日中午,于某家属已相继抵杭,浙大校领导和学院老师前往探望慰问。   杭州市公安机关在接到浙大报警后,立即对事件开展调查。 经初步调查发现 ,浙大化学系教师莫某某、浙江某高校教师徐某某,于事发当日在化学系催化研究所做实验过程中,存在 误将 本应接入307实验室的 一氧化碳 气体接至通向211室输气管的行为。 莫某某、徐某某的行为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并对其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进展, 浙大决定对该校理学院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化学系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化学系催化研究所所长等4人停职检查 ,接受调查。浙大表示,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及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学校有关部门协助公安机关实行对直接责任人的强制措施。目前各项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6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实验VS试验
cquguon 2009-5-27 11:21
 实验,区别于 试验 ,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及其社会、自然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通常实验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最终以实验报告的新闻形式发表实验结果。 http://baike.baidu.com/view/57942.htm 试验: 一、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试验新机器;新办法要经过试验然后推广。   二、旧时指考试;测验: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   试验指已知某种事物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用操作,与实验不同,若您想了解有关用来检验某种假设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理论而进行的操作。  在一些情况下, 实验 和 试验 两个词容易被人们 混淆 。   一,试验和实验有什么区别?   实验:前人已经试验过的,基本是成为真理的。我们再做的时候,是重复过程。从实验中更形象的学习到知识   试验:跟实验就不一样了,他是在以前没有得到结论的,或是结论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我们在通过试验对某个结论进一步研究。   二,试验和实验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   同义词辨析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是从语素的辨析入手。实验、试验的相同语素是验,即检验,   这是两者成为同义词的基础,不同语素是实、试,这是同中有异的原因所在。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两个词的释义:【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从《现汉》释义同时结合各自的语素意义可以看出:实验中被检验的是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而试验中用来检验的是已经存在的事物,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通过使用、试用来进行。   实验是对抽象的知识理论所做的现实操作,用来证明它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它是相对于知识理论的实际操作。试验是对事物或社会对象的一种检测性的操作,用来检测那里正常操作或临界操作的运行过程、运行状况等。它是就事论事的。试验都是实验。实验比试验的范围宽广。工厂的产品可以抽样检测,是试验。试验的结果可能是破坏性的,因此不能试验所有的产品。相反,如果产品质量不太稳定,必须对所有产品都做最起码的检测,以证明它基本达标。用地震方法检测地下蕴藏必须保证不影响社会生活和生态坏境变迁。社会计划的试点也是试验。试验中,试验对象是明确的,试验目的是检查它能不能正常运行、正常运行的条件和该条件允许的范围。对社会生活或个体人生作试验具有改变现实的性质,应该非常谨慎,有些甚至是要禁止的。对人类的克隆有可能改变人类,也就遇到了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界限。不改变社会或个体人生的实验,不破坏事物的实验可以自由进行。制造新的宇宙飞行航天器既是实验也是试验, 因为 那里的 风险 太大,参与它的人员必须有大无畏精神。它成功了就是实验成就。它失败了也就只是人类顽固试验的初出茅庐罢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57974.htm
个人分类: 未分类|6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科学时报:一位中国研究员的生态试验
蒋高明 2009-4-16 23:58
王莉萍 本文2009年4月16日发表于《科学时报》第1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的设想是,把目前他能够找到的、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应用在一个生态农庄的概念中。他想知道,纯粹的生态农业能否在中国真正循环发展起来。 如果他最终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设想,那么他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建立起一个新的模式。问题是,他遇到的麻烦和他要做的事情一样多。 融入村中 蒋高明的设想得到了山东省政府的支持。试验期间,他的团体每年可获得4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连续5年。2005年,蒋高明选择平邑县,将这笔钱陆续投入了一个以生态学唱主角的农业研究基地。2008年,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生态定位站)正式在平邑县蒋家庄挂牌成立,同时这里还竖起了另外一块牌子弘毅生态农庄。 和许多人对中国农民的评价一样,尽管蒋高明是从山东平邑县蒋家庄走出来的,但他也认为,这里的农民可气而又可爱。可气的是,村头村尾的人,甚至县里的头头脑脑都是他的熟人,但是在租给他土地的时候,要价260元/亩,远高于其他租户110元/亩。可爱的是,这些农民对蒋高明的农庄充满了好奇和希望,一旦能够把自己的东西售卖到农庄时,哪怕仅仅为了几元钱,他们也会不辞劳苦地做起来。 现在,蒋高明认为,前期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最初和上上下下的人沟通,让他们接受生态理念的确很难。 听到生态定位站的技术和理念,农民到底能不能接受这个问题,资丘乡党委书记燕峰坐在农业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会议室里低头吸烟,良久没有回答。会议室里悬挂着多幅研究人员试验和发表的论文图片。 想了又想之后,这位书记说:农民就是刨地吃饭,只有看到效益了,觉得好了,才会模仿,但是他们没有超前意识,只重眼前利益。现在,生态定位站的一些技术花钱很多。 蒋高明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以发展秸秆畜牧业为切入点。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的大问题,解决作物秸秆目前有四种模式:一是固化,通过化学黏合制造板材;二是气化,建设秸秆气化站;三是秸秆青储,发展畜牧业,过腹还田;四是秸秆直燃发电。 蒋高明认为,最经济、环保、符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就是发展秸秆畜牧业。他们的做法是,将秸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通过牛羊使其过腹还田。牛羊粪便既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培肥地力,也可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节约煤炭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这个研究团队的实施思路是加工生产微储鲜秸草,就是将新鲜的玉米秸秆粉碎后,向散发着香甜味的碎秸秆上泼洒生物菌种,打捆包装后,作为牛饲料。 生态定位站从外地引进成套的秸秆粉碎、打捆、包膜设备,把机械、包装膜、微生物菌多项技术成果集成。现在,这套技术正在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生态定位站以这项技术为起点带动当地发展秸秆畜牧业。村民们可以把自家地里刚刚收获的秸秆收集起来,运到生态定位站卖,以每斤4分钱的价格出售,每亩地的秸秆能卖到120元。蒋高明说:有的家庭丈夫在外务工,妻子在家只种很少的地,但是她也会把这点玉米秆收集起来,用手推车运来卖。虽然卖不了几个钱,但是农村人既勤快又节俭。 他为自己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感到高兴,但是一切并不总是这么顺利。 多挣少花是硬道理 微储鲜秸草很好,农户愿意把自家的秸秆拿来卖,但是并不接受微储鲜秸草技术,因为微储鲜秸草的外包装需要包扎一层塑料膜,这层膜的价格不便宜,以前用的是国外技术,现在国内企业也可以制作了,成本虽然有所下降,但当地人还是不能接受。蒋高明说。 另外,这层膜的回收问题、是否可降解等,也使微储鲜秸草技术推广多少与环保理念不能完全契合。 按照研究人员的设计,秸秆肉牛沼气农田是一个生态链。因此,在定位研究站里还建设了一个容纳百头牛的牛舍,现已有30头肉牛入栏。 蒋家庄党支部书记蒋胜利从支书岗位上下来后受雇在农庄帮着养牛。他从中看到了利益,帮工的同时,在自己小院里也建了间牛舍,第一批喂养了2头牛,第二批3头牛,都与农庄的牛一起卖了。 他打开牛舍的小门展示自己最近刚刚买的3头小牛犊,对《科学时报》记者谈了自己未来的计划,去年卖牛挣了7000元。把这3头牛卖了后,我要再买4头牛犊。这个小屋养不下,我已经在岭上看好地了,以后牛多了养在那里。他已经开始施工建牛舍。 7000元是一个保守、谨慎的数目。农民用的是自家田里的秸秆,有的还自己拔青草喂养,这样饲养8个月后,平均每头牛净赚2500至3000元,如果饲养3头牛,农民不进城打工年收入也能接近1万元。蒋高明说。 通过实践,蒋高明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秸秆喂饲肉牛过程中不同饲料转化效率比较研究》的论文。文章指出,生产每公斤肉牛消耗的纯粮食为1.6公斤,玉米面用量最多为20%左右。微储鲜秸草混合花生糠饲这一配方饲喂肉牛净收入最高,7个月育肥过程中净收益1722元/头。考虑到综合成本和实际操作,研究人员建议,微储鲜秸草混合花生糠饲喂肉牛效果最佳。 秸秆养殖能够把农村的产业链充分带动起来,使粮食、环境、能源三者兼顾。蒋家庄所在地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说,目前如果推广至村户,行政成本过高。只有示范区效应出来了,才好推广。 路途很长 目前,蒋高明带领科研人员自筹经费,在平邑县蒋家庄和西荆埠发展了5户示范户,推广他们的三头牛模式即充分利用秸秆发展肉牛养殖,同时利用牲畜粪便发展沼气,这样就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 他们养殖的肉牛,不用激素和添加剂,也可生长到510公斤以上。但问题是,如果销售价格和用激素方法养殖的牛一致,则赢利空间非常小,企业不愿干。如果我们养的牛价格能高于其他牛价格10%以上,则小有赢利,如高于50%就能发展为很好的产业了。国际上,有机食品一般比普通食品价格高出50%左右。但现在国内市场还很混乱。蒋高明无可奈何地说。 作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研究人员除了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并试验了秸秆肉牛沼气农田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模式,还开展了一些试验项目,比如有一个大棚用于试验繁殖蝗虫,考虑今后将其作为鸡饲料;一个淡水养鱼池,让水中的食草鱼吃上农田里的杂草。 在仓库里还有蒋高明从各处搜罗来的清洁生产技术,这盏看上去像台灯的设备是用来灭害虫的,试用后觉得它的杀虫效果比很多器具都好,我想把它放在大田中使用,这样无需往田里喷洒太多的农药。 无机化肥、杀虫剂被大量运用,动物饲料里被添加了催长剂,这些都是为了在单位成本下达到最大产量。由于有机食品生产过程复杂、周期长、动用人工多、产量低,显然成本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有机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应高出同类其他产品很多的原因。蒋高明说。 除了风味不同外,目前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证实有机食品比非有机食品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在科学界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 《科学时报》 (2009-4-16 A1 要闻)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320 次阅读|1 个评论
难忘的经历:中日钓鱼岛冲突回忆(组图)
chrujun 2009-3-22 02:19
难忘的经历:2000年中日钓鱼岛冲突回忆 陈儒军 2000 年 7 月我随海洋四号调查船至我国钓鱼岛附近开展科研活动,碰到了日本巡逻舰和飞机的骚扰。大家推荐我当翻译和日方巡逻舰对话。今天我把这段经历告诉大家,并附两张扫描照片,以见证这段历史。 2000 年 6 月 27 日,我儿子刚出生一周,就到了出发参加海试的日子。初为人父的我吻别了妻子,摸了摸我儿子又小又嫩的手,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家人。和白宜诚老师、研究生肖建平一起登上了去广州的火车。我们在广州黄埔港和中国地质大学的魏文博老师、邓明老师等人汇合,共同随海洋四号实施海底大地电磁仪试验计划。海洋四号上有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声纳和深海取样器等探测工具,可以获取海底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信息。我们在广州呆了三天,就向目的地出发了。 当年海洋四号的任务是探测钓鱼岛至台湾岛基隆港之间的一片海域。为了避免争议,探测区域距钓鱼岛的半径为 20 海里。在海上日夜航行了三天左右,我们就到达了作业区域。海洋四号的主要任务是海底取样和一些地球物理探测,我们的试验是顺便带的。在目标海域工作几天后,我们就来到了钓鱼岛以南工作。这个时候大家都跑出来,看看钓鱼岛是什么样子,纷纷以钓鱼岛为背景照相留影。我也照了一张。钓鱼岛正中被我的脑袋挡了,从相片上可以看见钓鱼岛的东西两侧。照片上钓鱼岛东边的小岛是南小岛。 图 1 在海洋四号上以钓鱼岛为背景留影(船在钓鱼岛以南,往东前进) 我们是天刚亮的时候到达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还没有 1 个小时日本飞机就来了。在距船顶 30 多米的高度来回飞了好几次。飞机上的太阳旗图案看得非常清楚。再过一小时左右日本巡逻舰到了,大小和海洋四号差不多,排水量估计有 3000 吨左右。没多久海洋四号驾驶室无线对讲机响起了日语问话。日本巡逻舰想用日语和海洋四号对话,没有人理会。不久海洋四号驾驶室无线对讲机又响起了英语问话。这个时候船上的领导(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真抱歉)问我们谁的英语好,要通过对讲机和日本巡逻舰通话。船上除了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外就我是博士研究生,其他几个学生是硕士研究生。于是大家推荐我去当翻译,用英语和日本巡逻舰通话。我赶快到驾驶室,拿起对讲机,先和对方打了招呼。日本巡逻舰问我们船的目的地是哪里?领导让我告诉日本巡逻舰我们就在这一带活动。日本巡逻舰又问我们在这里干什么?领导让我告诉日本巡逻舰我们在搞海洋环境调查。日本巡逻舰又问其它问题,领导讲不理他们了,我们就一直干活行了。于是我把对讲机挂了。后来对讲机又响了几次,可见日本巡逻舰还不甘心。由于我们置之不理,日本巡逻舰才放弃用无线对讲机问话了。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日本巡逻舰上的高音喇叭用中文对我们喊话了。贵国船,这是日本国专属经济区,未经本国政府批准,不能在此活动,请离开。日本巡逻舰隔我们的距离 200 米左右,一直重复上述喊话。图 2 是我当时以日本巡逻舰为背景留影,可以看出两船的距离很近。 图 2 在海洋四号上以日本巡逻舰为背景留影 船上的领导赶快以加密电报方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了情况。后来日本巡逻舰天天形影不离地跟着我们。对我们一直用中文喊话,要求我们离开。日本飞机也常来我们的头上飞几圈。尽管我们已经离开钓鱼岛到其它地方作业了,日本的行动还是如此,因为我们的作业区域还是在钓鱼岛周边 200 海里内。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领,不仅仅是几平方公里岛屿的问题,以钓鱼岛为中心的几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都要被日本占领。中国船只去活动需要日本国允许才行。 日本巡逻舰跟了我们大概两三天左右,船上收到台风来袭警报。我们赶快到浙江温州躲避台风,补充给养。这个时候我们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试验已经顺利完成。我和肖建平从浙江温州下船回长沙。白老师和中国地质大学的老师继续留在船上,等待海洋四号完成其它任务后一起返回。据白老师回来后讲,台风过后的十几天日本巡逻舰还是天天跟着我们,天天对我们喊话,要求我们离开。 在海洋四号的经历我有两点体会最深。一是我们国家的科研基础还很落后。当时我很奇怪日本巡逻舰怎么会知道我们船上无线对讲机的通话频率。船上的领导笑着告诉我,船上的雷达和通讯设备全是从日本进口的,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我们的通信频率。还有船上的各种探测设备,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是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奋斗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我们用的尖端科研工具,有几种是中国人自己造的?计算机、雷达、通讯设备和仪器仪表中用的关键芯片,有多少是中国造的? 当最好的芯片、最尖端的科研仪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生产的时候,就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时候。 海洋四号的全体船员,不畏日本飞机和巡逻舰的威慑,沉着冷静,专心作业,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的任务,获得了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珍贵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向英勇的海洋四号全体船员致敬!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7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入机械化时代感觉真好
liym 2008-11-21 21:03
在黑暗的手工时代,就连抽空上网写博客也成了一种奢侈的梦想,但是这种日子在昨天就成为了历史,因为咱进入了机械化时代,晚上也有了时间上网,更可以在博客上写几句了! 回首前段痛苦不堪的手工磨样时代,一个人钻在冰冷而又尘土飞扬的实验室里,天天拿个铁锤在一个铁研钵里拼命的研啊磨啊,两只手上全磨起了泡,然后又被磨了下去,最后只要抓起研棒手就疼,两手颤颤,几欲先走,甚至连做梦都在磨样。就这样近一个月时间也不过磨了七八十个,效率之低令人唏嘘不已。 现在这种手工操作终于被抛到了太平洋深处,本人也感受了一把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昨天一位贵人(对我来说)来向老板请教问题,闲谈中得知他那边的实验室里有碎样机,兴奋的我迫不及待拉着他去看他们的仪器,考察后我就知道自己的苦日子算是熬到头了。这种碎样机原理其实挺简单,就是利用震动,让铁盘里的铁块快速撞击样品达到研磨的目的,并且易于清洗,基本不存在样品互相污染。一个样品 5 分钟内就可以研碎,加上清洗仪器、分选筛和干燥的时间,基本在 15 分钟内就可以搞定一个样。下午 2 小时我就做了 8 个样,晚饭后忍不住加班到 11 点,真想一口气把所有的样品都一次处理完,这样我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做后续的试验以及做我喜欢做的事,更加有时间来看看科学网的博客了。想必看过我前面的博文《 让人手疼的试验前处理 》的朋友都知道,我手工磨样每天最多就 10 个。机械的高效率让我可以节省几乎 20 倍的时间,让我忍不住再次感慨机械化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感谢您的关注 请点此投票 谢谢
4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人手疼的试验前处理
liym 2008-11-13 20:04
这两天干活太累了,手放到键盘上就发抖,都懒的打字了,可是不写点东西,就没人投票。虽说参加这次博客大赛只是跟同学凑热闹玩,但不更新也对不起每天坚持给我投票的几位兄弟,就随便写点什么。 前段时间出去采样,从落差500多米的山上采了两百多个岩样,大概有600斤左右。最近一直在进行前处理,昨天老板让我加快进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处理完。每个样都在500g以上,这么多样品全部要过80目的筛子,所里又没有自动磨样机,完全得靠手工,对我一个来讲也是一个不小得挑战。虽说主要以泥岩和灰岩为主,但许多样品中夹杂不少石英颗粒,为了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又不能把这部分丢掉,所以磨起来非常费劲。每个样品开始大块挺好碎的,到后面泥灰岩就过细很容易在研钵底部粘成块,有时候把筛子也堵死,而夹杂的石英颗粒就更难研碎,真是一个费劲的差事。 我计算了一下,每个样品处理最少需30分钟,多则40分钟,再加上清洗研钵和筛子的5分钟,平均就要38分钟左右了。每天不间断的干活,最多也就是12个样。连续大强度干了两天,现在满手都是泡,感觉手都僵了,胳膊也有点酸疼,在电脑前打几个字都有点费劲。从前在烈日下干农活也没现在这么累,也许真是比从前养尊处优,矫情多了! 看在我这么累还努力坚持更新的份上,请投票鼓励我一下,谢谢! 投票
3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问大赛】实验进行2(图组)
lixiaoyan 2008-11-11 21:12
师兄的草长得不错啊,不久就要收获了 长得不错,总的来个特写吧 实验之余也不忘锻炼身体啊,呵呵,呵呵桂桂一家,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__^*) 嘻嘻 我们的收获,我们的草,我们的科学你知道里面的玄机吗 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之一,根 好啦,未完待续呵呵祝大家好运
个人分类: 科学与社会|2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兴的一天!12年前捉放2只鸟,今天捉放1只小鸟!
chrujun 2008-6-23 23:47
今天上午做试验碰到不少麻烦,中午很郁闷地回到公寓,草草吃点剩饭就休息了。下午还是很闷很热,在路上碰见一只小鸟在火热的人行道上跳来跳去,估计被这天气害惨了。我赶快把小鸟抓起来,带它走过一段又闷又热的路,最后把小鸟安排在舒适的草丛里。下午的试验做得很顺,下班之前又下了一场大雨。清新的空气、凉凉的微风,这下小鸟应该很高兴了。最大的困难已经过去,明天的日子会更好。 2008-6-23 23:46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4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