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瞎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讨论] 《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科技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热度 2 zlyang 2020-2-22 16:47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科技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今天,2020-02-22,这么多的“2”啊! 人生能有几回“二”?此时不“二”何时“二”?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目前适合的审查人越来越难求,成为同行审查制度的重大限制。 ”既然科技分工越来越细,已经找不到“具体的人”,对所在单位的科技研究结果进行合理评价了。 所以,高创新研究,就不要“同行评议”了:瞎评,不如不评。 日本京都大学不评,不也出了 8+3 个 诺贝尔科学奖 得主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一、《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唐代,杜牧(803年-约852年),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二、《牡丹芳》,唐代,白居易(772年-846年)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 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 三代:典出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里指夏、商、周。 文胜质:典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处意为 人们喜尚文采胜过了喜爱事物质朴的本性 。 爱真理、学科学、用逻辑。 Love truth, learn science, use logic. 参考链接: 新华网,2018-11-09,如何答“钱学森之问”,何以解“钱理群之忧”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1/09/c_1123686364.htm 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8-11/09/c_1123687225.htm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11/09/content_407614.htm http://kepu.gmw.cn/2018-11/09/content_31934180.htm 近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教育一直存在着两个未解的疑团。一个是钱学森在2005年,对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另一个是北大教授钱理群,在2008年就北大110周年校庆及《寻找北大》一书出版,回答采访者时,道出的一个忧虑:“我前面所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半月谈,2018-06-26,“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教授自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http://www.banyuetan.org/dyp/detail/20180626/1000200033134991529974398423860952_1.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295924211284034wfr=spiderfor=pc 科研人员表示,一些评审拉票公关的现象就像皇帝的新衣,没有人敢喊。一喊就破坏了规则,大家以后肯定就不带你玩了。但是不喊,就必须跟随在里面随波逐流,如果只是埋头做学问,就会吃亏甚至很难存活。“做科研要无欲无求,保守初心才能做得好。如果只想着求名头被欲望绑架,势必会造成学术风气的败坏,也造成科研水平的下降。” 推荐阅读: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213386.html 目前适合的审查人越来越难求,成为同行审查制度的重大限制。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中国科学报,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而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 科学网,周程,中国科学报,2019-12-16,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日本政府拨付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经费依然占全部经费的70%以上。 在多年不见成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锲而不舍地继续从事相关研究。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1. 没有大团队 2. 师生接触密切 3. 教授始终在科研一线 4. 不急于出成果 5. 不跟科研成果挂钩的薪资政策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 居里 夫人文选》有感(下篇) http://cfi.crsp.org.cn/ScienceCommunication/SciRationality/032Q1201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452.html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热忱无私的学者,全部身心埋头于一项伟大的研究,可是一生都受到物质条件的掣肘,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该会留下多么大的遗恨啊!这个国家有她最优秀的儿女,是她最大的一笔财富,然而他们的天赋、才能和勇气竟然遭到荒废,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惜。” “ 无论什么职位都自己去谋取,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情啊。我实在不习惯这种做法,它会使人道德败坏。 ” 相关链接: 2020-02-20, 为什么改进科技评价的“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一出生就死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9487.html 第一,量化的评估应当支持而非取代质化的专家评审 第二,科研绩效的考量应基于机构、团队、以及个人的科研使命 一般建议 1、不要使用基于期刊的指标(如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单项研究文章质量的替代测度,评估个别科学家的贡献,或者用于招聘、晋升或资助决策中。 2020-1-6, “钱学森之问”总体上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096.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20-01-22, 也谈“科学精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5260.html 2019-06-09,科技成果依赖于研究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3968.html 2011-06-03,有用的,没用了;没用的,有用了。55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51240.html 特别说明:上文抄袭甚多。想必好人们不在乎上面的抄袭。好人就是好人!感谢好人们!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932 次阅读|9 个评论
博文《全球最高引100篇文章系统分析》读后感
热度 8 zlyang 2017-11-28 11:36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 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培根这段话,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刻。 新华网,2017-08-21,《法治中国》第四集:公正司法(上)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7-08/21/c_1121519259.htm 新华社,2017-08-23,辛识平:让公平正义之光照耀每一个人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7-08/23/c_1121531802.htm 博文《全球最高引100篇文章系统分析(1亿篇文章筛选出来,总共分7档)》读后感 感谢该文作者们的统计数据! 下文是针对这些统计数据的不当使用的忧虑。 评价科学,不能像评价生产大米、砖头那样论斤计量。 一、统计数据 根据 2017-11-26 精选博文《全球最高引100篇文章系统分析(1亿篇文章筛选出来,总共分7档)》 的“图 .2 所有文 章的归档分类”,可见引用次数≥ 500的论文有92411篇(9万多)。这是对1874-2018年之间(接近145年)发表的120611782(1.2亿多)论文统计的结果。 这 9万多篇论文了,是否包含了300多项的诺贝尔奖首创论文?30多项沃尔夫数学奖的首创论文? 一个可以参考的其它统计,即 2014年10月29日 的《自然》新闻发表标题“ The top 100 papers ”的新闻,表明: “ 发现高温超导体,确定 DNA 双螺旋结构,首次观测到宇宙膨胀加速……这些科研突破都收获了诺贝尔奖和国际声望,但是报告这些发现的论文却无一跻身有史以来引用次数最高的百篇论文之列。 ” 2016-07的一项调查表明: 科学家的职业正在被不恰当的激励所绑架,其结果是损害科学。 (their careers are being hijacked by perverse incentives. ) 因此, 不恰当的评价导向,会通过“组织”的方式有力地加快谬误的传播,造成对人类文明更大的伤害。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1561-02-22 ~ 1626-04-0 9)说: 一次不公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法的行为为祸尤烈。不法行为弄脏的不过是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将水源污染了。 二、疑问与困惑 诺贝尔科学奖已经 颁发 110 多次了,有超过 330 项的科技成果被授予诺贝尔奖。这些获奖原始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从 1978 年开始颁发的沃尔夫数学奖快 40 年 了,这些获奖原始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其它重要的世界科技大奖,其获奖原始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2012-09-25, 世界科学大奖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16591.html 2012-10-18 12:34,我在武夷山老师的《科学计量学开放基金申请本月底截止,有意者抓紧时间啊!(2012年ISTIC-THOMSON REUTERS 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里评论: 《 世界科学大奖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616591 假如还没有他人研究,真诚建议您所申请课题进行研究。 我懂一点数理统计学和稳健统计,可以帮您处理数据。 科技评价,还真是个难题! 三、普朗克定理与“论斤计量” 1948年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04-23 ~ 1947-10-04)死后留下的绝望哀鸣: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通过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明白过来而实现的,而是由于其反对者最终死去,与此同时熟悉这个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苏联米·阿·克拉契柯教授 1960年 说: 无论是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 评价科学,不能像评价生产大米、砖头那样论斤计量。 “在科学作品方面,数量指标起不了特别的作用,无论如何也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每一个科学作品来说,最主要的是 质量,也就是向自然界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充分程度如何和所得答案的可靠程度如何。” 相关链接: 刘明明,2017-11-26,全球最高引100篇文章系统分析(1亿篇文章筛选出来,JBC杂志最多)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1395-1086912.html 武夷山,2016-04-07,短 期引用与长期引用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68350.html 2014年10月29日,《自然》发表新闻 The top 100 papers(史上引用次数最高的100篇论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yMDY0MQ==mid=2652544883idx=1sn=eb9d0275e0d58b093eceb35c6b0078b8chksm=80cd31fdb7bab8ebe53da56cd74b5d562ec52ab43c4079a13ef60cba5359491f9297b3f71b32mpshare=1scene=1srcid=0109o31qgx1DQut8PRCK3VkJ#rd 发现高温超导体,确定 DNA双 螺旋结构,首次观测到宇宙膨胀加速……这些科研突破都收获了诺贝尔奖和国际声望,但是报告这些发现的论文却无一跻身有史以来引用次数最高的百篇论文之列。 2017年4月27日,《自然》发表 Blinkered by bibliometrics,证实: 在发表之后的前 3年,高创新性论文成为前1%的高被引论文的可能性低于低创新性论文,3年之后实现赶超,发表15年后,比低创新性论文高将近60%。同时,高创新性论文也倾向于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目前依赖短期评价指标的评价系统将大大低估这些具有更高的、更长期的影响力的研究。 周健,2016-09-11,科学面临的七大问题及出路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002186.html 科学家的职业正在被不恰当的激励所绑架,其结果是损害科学。 The 7 biggest problems facing science, according to 270 scientists, by Julia Belluz, Brad Plumer, and Brian Resnick on September 7, 2016 http://www.vox.com/2016/7/14/12016710/science-challeges-research-funding-peer-review-process their careers are being hijacked by perverse incentives. 孙小淳,2013-10-06, 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51670-7304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他认为无论是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评价科学,不能像评价生产大米、砖头那样论斤计量。“ 在科学作品方面,数量指标起不了特别的作用,无论如何也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每一个科学作品来说,最主要的是质量,也就是向自然界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充分程度如何和所得答案的可靠程度如何。 ” 2014-06-11,炒冷饭:普朗克定理 Planck Theore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02432.html 1948发出的绝望哀鸣: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通过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明白过来而实现的,而是由于其反对者最终死去,与此同时熟悉这个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2017-6-18,Zenas 公理:2017年继续领跑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527.html 2017-11-12, 反思目前科学危机与科技评价(《科学网》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84895.html 2017-11-12, 科技教育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84943.html 2017-06-01,科技评价的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实质性困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58444.html 2017-10-03, 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9007.html 武夷山,2012-10-18,科学计量学开放基金申请本月底截止,有意者抓紧时间啊!(2012年ISTIC-THOMSON REUTERS 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2375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765 次阅读|24 个评论
[随想] 科技教育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zlyang 2017-11-12 18:11
关于党内批评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 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 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 ----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ozedong/marxist.org-chinese-mao-192912.htm 科技教育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1561-02-22 ~ 1626-04-09 )所说: 一次不公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法的行为为祸尤烈。 不法行为弄脏的不过是水流, 而不公的判决则将水源污染了。 不恰当的评价导向,会通过“组织”的方式有力地加快谬误的传播,造成对人类文明更大的伤害。 在特朗普和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时,一群经过良好训练的猴子,会选择谁做美国总统? ( 1 )在恐龙快灭绝时,是坚持做恐龙,还是长出羽毛,以变成鸟? ( 2 )一群品德高尚的猴子,能确定希特勒和牛顿谁更好吗? ( 3 )评价,需要充分的纵向、横向知识。 ( 4 )评价指标一旦确定,这些指标就开始失去评价的意义。 ( 5 )在参与评价的人群中,最好的方式是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 6 )竞争越激烈,恶意歪曲的评价会越多。是“我死你活”,还是“坚持真理”? 瞎评, 结果是 满盘皆输 ! 推荐阅读: 张海霞,2017-11-12, 过度评估戕害科研体系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1084960.html 结果不是 药物把运动员的身体搞坏 了就是 被查出来取消了成绩 ; 而那些 不吃药的人则早早被逐出了赛场 , 正如【被】下岗的佩雷尔曼(Grigoriy Perelman): “不是那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人被看作异类,”他说,“ 而是象我这样的人被孤立起来。 ” “ It is not people who break ethical standards who are regarded as aliens , ” he said. “ It is people like me who are isolated . ” Manifold Destiny,A legendary problem and the battle over who solved it. by Sylvia Nasar and David Gruber August 28, 2006 http://www.newyorker.com/archive/2006/08/28/060828fa_fact2 相关链接: 2017-06-01,科技评价的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实质性困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58444.html 2017-06-18,Zenas 公理:2017年继续领跑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527.html Goodhart定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oodhart%27s_law Goodhart's law:When a measure becomes a target, it ceases to be a good measure. 钱穆制度陷阱,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2%B1%E7%A9%86%E5%88%B6%E5%BA%A6%E9%99%B7%E9%98%B1 钱穆制度陷阱是指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 (1895-1990) 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 参考消息网,2014-04-12, 刘亚洲上将谈甲午战争: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412/374132.shtml 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权威的英文资料!
188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