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财富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财富

相关日志

[转载]警惕内外勾结做空中国
热度 1 miran 2012-2-19 14:59
[转载]警惕内外勾结做空中国
时寒冰: 警惕内外勾结做空中国 http://shihbblog.blog.163.com/blog/static/85144157201201401052/ 时寒冰 人的意念决定着他将吸引来什么样的宇宙能量,这种意念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财富、精神面貌,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揭示的规律。 这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股市。 在中国,发出悲观预期的人,常常被视为别有用心的“唱空者”。因此,对于“唱空”或者“唱衰”都极为反感,认为这种“唱空”或者“唱衰”的论调,很容易被做空中国的势力所利用,引来做空者。 姑且不论这种逻辑是否合乎最基本的常识,单就这个问题本身来探讨:如果有人做空中国,是谁引来的呢? 索罗斯认为,世界是有缺陷的,任何市场也都是有缺陷的,而他要做的,便是发现缺陷,并利用缺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如果联系到中国经济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朗达·拜恩与索罗斯的连结点:在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不仅未能反映出这种增长性,反而回到了10年前的点位。在海外,股市被普遍视为是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股市就是在给经济打分,它有可能在某些阶段失灵,但不可能永远失灵。当中国股市极度低迷的时候,海外首先就会通过股市的这种糟糕表现,重新审视、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否含有水分,是否存在着尚不为人知的巨大问题。一旦他们确认了这种怀疑,就会大肆做空中国。 对他们而言,这种思维一点都不奇怪。 也就是说,海外做空中国的力量,是中国市场本身的表现吸引来的——对海外诸如对冲基金这样的投机势力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虽然经历次贷危机动荡,现在,美国股市依然走到了接近其历史高点的位置。作为实体经济的镜子,股市带给人们的是美国经济正在全面复苏的信息,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轻易去做空美国?即使“唱空”或者“唱衰”,对美国又会造成多大影响?事实上,美国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做空美国者有来无回。 2011年3月11日,具有“债券之王”之称的亿万富翁投资者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向记者证实,他旗下的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全球最大的债券投资公司)已经抛售了所持有的所有美国政府债券,转而大举加大空头仓位,同时,开始转战新兴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格罗斯表示,做出这样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对美国的财政赤字及美国债券市场的前景感到担忧。 但是,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2011年8月29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观比尔·格罗斯承认,自己做空美国国债是个错误。受日本地震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资金大量流入美国国债避险,美国国债价格在3月后稳步上涨。而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之后,美国国债价格更是不跌反涨,继续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险天堂。在2011年8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之际,美国10年期国债价格大涨,导致国债收益率60年来首次降至2%以下。格罗斯说:“当你的表现比指数还差的时候,只有晚上回家借酒浇愁。” 即便是像格罗斯这样的全球最大债券投资公司的做空行为,在美国也损失惨痛,若干年后,也让其心有余悸,隐隐作痛——这就达到了美国要的效果。 再一个例子。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跌去508点,跌幅达22.6%,很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着盲目抛售,眼看着一场大危机就要来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采取果断措施,一举扭转人气,使得这次股灾几乎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从这些事例上,可以看出美国对做空者的防卫,是何等的严密。 相比之下,同样作为大的经济体,中国缺少的其实是自省的习惯。当股市惨烈下跌的时候,新股发行等照常进行,好像只有旁观,才能显出我们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这是非常荒唐和无知的。中国对如此持久而猖獗的做空行为,置之不理,甚至纵容,听任其获取丰厚收益,乃是对做空者的做好鼓励,必将吸引来更多的海外势力做空中国——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将凝聚起巨大的做空势力,从而在未来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对中国市场敲骨吸髓。 要想避免海外势力大举做空中国,首先就应该从制度上改革、健全和完善,不留缺陷,不给做空者机会。其次是别“自空”——股市跌幅全球领先本身,其实就是“自空”的表现。(说明,此文发表于2012年1月11日的上海证券报头版,发表时有删节,题目是《做空的引力》)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财富如水
qianlivan 2012-2-9 10:27
本文并不想提出类似“视金钱如粪土”的观点。如标题所言,财富如水。这不是本人独创的观点,而是前段时间读《隐藏的逻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333do=blogid=506042 )引申出来的感悟。 这本书中提到社会的财富必然会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就像小河中的水最终会汇集到大江中一样。两种情况都遵循标度率(当然,幂律指数有差别):拥有财富W的富人的数目和W的-2.5次方成正比;而流量为W的河流的数目和W的-1.43次方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富是像水一样的,幂律指数的差别可能反映了“财富河流”与实际江河结构上的不同。 财富的集中其实不是什么问题,正如小河汇入大江,大江流入大海。在某种意义上普通人就是小河,富人就是大江,国家就是大海。总的来说财富的总量是增加的,不过正如冰彗星造成的地球水量增加一样,是不可察觉的。现代社会,普通人人过的已经不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普通人的财富都是分配而来,正如降水。普通人的财富会不可避免地流到富人和国家手中,正如自然界的河流一样。 不过,水的意义在于循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333do=blogid=534564 ),而财富的意义也应该是循环。如果水从小河中流走而没有降水补充,那么土地就会变成荒漠。如果财富从普通人手中流走确没有“财富降水”,那么普通人群体的环境也会变成荒漠,失去希望。通常,富人或者国家都会拿手中的财富投资再生产,雇佣工人,工人得到工资。这个过程就类似于水从大江和大海中蒸发,又在内陆形成降水。在这种情况下,财富是“自然”流动的。这实现了财富的意义——循环,是一种正常的结构。至于富人的存在,那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大江的存在一样。 江河中水流的速度和流量是稳定的,正常地来说,要想得到足够的水,就得在下游耐心等待。正常社会中的富人也理应如此。当然,为了快速获得大量的水也有别的办法,不用等。在河流上建一座大坝,占据原本不应为水域的土地,使其成为人工湖、人工海。富人要更快地积累财富也可以效仿此法,不用管普通人的死活,本应自然流动的财富,直接囤积起来。于是乎,江河上形成了一个个难看的人工湖,社会上产生了众多成不了贵族的爆发户。在一定程度内,建几座大坝,牺牲部分土地,囤积一些财富,普通人还能生存。可是,如果不见好就收,大坝越筑越高,财富越囤越多,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富人与普通人之间的隔阂也就越大,难免终有一天,水破坝而出,摧枯拉朽,没有人可以幸免。 一个正常的河流水系,理应尽量让水自然流动。一个正常的社会也理应让财富合理地循环。
个人分类: 思考|4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孔子所描述的“小康”社会
热度 1 BMK 2012-2-8 15:50
博文《孔子心目中的“大同”》上传后,科学网的骆小红网友留言说: 物质财富的多少与欲望直接相关,欲望是个无底洞,再多的财富也不够装,因此“物质极大丰富”只有在有限的“欲望”下才会实现,甚至在物质不太丰富,而欲望极小时也能实现。这也就是“格物”为首,治国平天下才会实现之道理。 上述留言引起我的思考。联想到孔子对“小康”社会的描述也应该重新加以估量。 正文 《礼记·礼运篇》在记述孔子谈论“大同”之后,接着谈到了“大道之行”以后的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孔子称之为“小康”。孔子说: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从上述记载来看,孔子所描述的“小康”的社会秩序与财产私有制度的社会现实匹配。在“小康”社会中,建立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经济秩序、社会伦理及法律制度。值得注意的是,统治者如不遵守这些公认的社会契约,将遭到民众的唾弃(包括谴责与罢黜)【注】。孔子有关“小康”的描述没有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着力,我想绝非夫子不明白物质生产对于全社会生存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当政者以GDP作为建立“小康”社会的认证,似乎是太过皮相了。 【在势者去】郑玄注:势,势位也。去,罪退之也。
431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经历是一种财富-IT老爸为儿子写的自传体求学经历(初中篇)
supdesign 2012-2-2 23:51
经历是一种财富-IT老爸为儿子写的自传体求学经历(初中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31 13:10:11 2012), 站内 【我为老公写的前序】 和老公从相爱到现在7年了,到现在儿子一岁半了。老公70末,我80初,偶尔听老公提起上学的时候的星星点点,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周6天吃18个煎饼就咸菜的生活,陶瓷缸子抢热水喝,吃鸡架子炖白菜改善生活,等等等等,每次听完都会对老公特别特别好一阵子。最近经常鼓动他写出来将来好给儿子看,让他知道他爸的求学生活曾经是什么样的。我一直觉得老公很聪明因此学业上也一帆风顺,但是读完老公的这篇经历,更知道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和寒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老公IT民工,句句真实,让人感动。 【序言】 都说经历是一种财富,我一直以为我的求学经历和同龄人比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也一直觉得自己很平凡。昨天和80后的老婆谈起那些求学的往事,她认为这段经历是她的同龄人没有听说过的,写下来非常有意义,对于孩子也有教育意义。因此就建议我写下来,于是就有了这些长篇大论文字。现在看来,我对其中自己的一些做法是完全赞同的。 记得刚上初中是一个老师说过,好好珍惜这段时光吧,当你长大后回想起你的求学生涯,你会发现初中这段是最难忘的。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很对。小学还小,高中很忙,只有初中这段时间虽经历多年而记忆犹新。我的初中生活确实比其他人复杂些,住的地方就搬迁过三次。遇到了很多好人,现在想想挺感激的。 【考学】 我是84年上的小学,当时6岁,我有一个典型农村孩子的快乐的童年。除了上课,在妈妈面前假装学习,考试前后惴惴不安外,其他时间都是玩。学习成绩班里前3名。当时还是五年制小学,按理应该90年上初中,那年我考上了本镇的初中(柴胡店中学),但是爸妈没有让我上,因为他们在酝酿着一个计划。因为本镇初中教学质量差,而且特别乱,用别人的话说,把我送过去,这个好学生就“瞎”了。他们计划让我上当时市里排名前三的“鲍沟八中”,离家30里地,我太小,不放心,于是让我复读一年再考。 91年我跨镇报考了鲍沟八中,自以为考的很好,成绩出来却没有我,后来托人查成绩,原来被人“顶替”了,当时顶替风特别严重,你没有关系考得再好也没有用,很可能被顶替了。我爸找到鲍沟一中的上任校长,给现任校长打了个电话,我就算考上了,不过交了800块钱的“借读费”,还给学校的几个大领导们每人搞了一吨煤(谁让我们爸干煤矿呢)。当时“一吨煤”我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值多少钱,800块钱的借读费对我来说是个大数目。我当时不知道“借读费”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送礼”。当时我爸一个月200块,一大家的人开销,还要支援其他几个叔叔、姑姑家。我觉得800是个很大数目,这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家人的努力?这是我刻苦学习动机之一。 【上学】 开始上学了,我理所当然的带上一周5天半的伙食(煎饼和咸菜)出发了。(老婆问我为什么带煎饼咸菜,我说大家都这么吃,一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几乎没有人吃食堂,而是其他的东西容易坏,直接晾干的煎饼和咸菜能放一周),骑自行车大约一个小时能到学习,路上还有镇上其他村的几个高年级的同学一起。 到了学校,分了宿舍,宿舍现在看来十分非常简陋的,里面有两排紧紧排列的一米宽床,连吃饭的桌子都没有,吃饭只能在自己床上。关键是床不够,3个人睡两张床,不知道睡在中间的那个弟兄是什么感觉。吃饭的时候就更热闹了,一个宿舍几个人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宿舍分一大桶开水和一个勺子,就是当时农村挑水的那种铁桶,排值日去水房打水。 水一到,大家一哄而上,谁抢到勺子谁占便宜,一堆陶瓷缸子(当时叫“快餐杯”)挤在一起象嗷嗷待哺的小鸟,最后总有几个人没有水喝。这种情况就加剧了抢水的混乱,于是在一次混乱中,我被后面的人一推,一勺开水就浇在我手上,我感觉到疼,赶紧用另外一只手一撮,掉下一块皮,当时就起了几个大水泡,好长一段时间才好。这次之后我就有了一个抢水法宝:一把塑料勺子!家里人给我配备了一个勺子,这样我不但自己能喝上水,旁边的好朋友也跟着沾光。至于吃饭嘛,每顿几乎一样,把煎饼放到开水了,等泡软了(后来戏称“象鸭子屎”),然后就着咸菜吃。最兴奋的要属周一早上了,大家把从家里带来的一顿菜一起分享。现在想起来最好吃的就是我一个同学的咸菜了,别的咸菜都是生的,他的是用油炒过的过,特别香,吃到后面还有一些油水,运气好的话还能发现肉末。 爸妈每个星期给我5块钱,是我所有的开销,我除了买文具外,其他都不舍得花,更不舍得买5毛钱一份的菜,从来不去餐厅,一年下来我还攒下100多块钱。当时我姥姥胃不好,我省下来给她买药。当时国产的药效果不好,只有日本进口一种叫胃仙U的效果最好,当时50块钱一瓶,一瓶30片,我姥姥不舍得买,更不舍得吃,只有在难受的受不了时才吃上半片。一瓶药吃上半年。 【新生】 作为初一的新生,新的环境,又刚刚离开父母的管教范围,说不出的新奇和兴奋,小伙伴们无论是穷的还是富的都坦诚相待。除了要小心“小混混”出没外,其他都很hign。一晃眼半年过去了,第一次期中考时后,我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原因是我只考了级部几十名,不知道是我爸在老师面前把我夸大了,还是班主任认为我的学习机会比别人更来之不易,反正她认为我没有努力,其实我就是没有认真读书,我的努力是从初二开始的,成绩排名也慢慢到了级部前茅。 【初二的努力】 初二上学期我开始用功读书,主要是起早贪黑。教室只有在早自习前才开始供电,我常备的就是蜡烛,我拿着教室的钥匙,早上能提前大约1个多小时到教室,那时天还很黑,秉烛早读。关键是到了晚上不好办,寝室熄灯有统一的时间,过了时间宿舍区大门就锁了。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教室睡觉。当时为了防盗,大家下了课都把书本锁进课桌里,桌面上光光的,8张课桌对起来就是一张床,因为课桌是斜面的,两排桌子低的那边对在一起,就像一个小船,还不怕掉床。反正都是第一个起,最后一个走,也不影响其他同学。晚上把被子抱到教室里,早上再抱回宿舍。从初二开始我就很少在宿舍睡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灯光,下了晚自习教室就熄灯了,学习不让晚上在教室点蜡烛学习,主要出于防火的考虑,万一睡着了蜡烛有可能引起火灾。因此老师会在教学区巡逻。还好我们教室后面靠着大路,旁边一个路灯彻夜不熄,我就在教室接着路灯的光偷偷学习。还记得有一次10点半的时候抬头看天,竟然看到了月食,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月食,虽然是月偏食。 学校的新教学楼盖好了正在装修,里面灯火通明到到天亮啊,这白炽灯的灯光比起路灯来又亮有温暖,虽然学校严禁进入,一天我还是偷偷溜进去看书。结果被刚上任的保卫科科长巡逻时逮个正着,他呵斥我说不要再来之类的话,我赶紧闪,这个”贱人“(现在这么称呼他)用他手中的长鞭轻轻在我背后扫了一下,当时感觉背后热乎乎、火辣辣的,也不敢给别人说。 【宿舍被强拆---三迁之第一迁】 学校重盖宿舍楼,但是没有地方先盖新楼再拆旧楼,只有先拆旧楼,在原址盖新楼(现在看起来搞笑吧?),于是就把我们这些住校生都赶出去了。近的就跑校了,象我这样离家比较远的就只有自己想办法了。由于之前和校领导关系搞的还不错,我爸找到了级部主任,不知道是他比较nice,还是我爸给他钱了,反正他同意我在他家里借宿。他家有一个大约4、5平米的南屋,只能放下两张小床,我和他儿子(一个比我高一级)住在一起。他这个儿子是个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打架斗殴,调戏女生。有一次我和他吵架了(什么原因现在不记得了),熄灯后他用刀子不停的在床垫上划拉,吓得我一夜不敢合眼。 【路上晕倒】 我的初中生活的一大转折点就是我在回家的路上晕倒这件事。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周6,我自己一个人骑车回家,刚经过一个京沪线铁道闸口,我感觉有点头晕,眼发黑,赶紧下车推着走了一会,觉得好点了,就继续骑。骑到下一个村庄,看见路旁有关小卖铺,我觉得刚才头晕有可能是天太热了,就下车买了一瓶汽水,一口气喝完,麻利的给钱走人,刚推上自行车,眼前一黑就倒下去了。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几个人说什么不记得了,不一会我就被抬近村里的诊所里,我记得屁股上挨了一针,慢慢眼睛就能看见了,胳膊上已经挂 了吊瓶。接下的事就麻烦了。那个大夫问我:“你家是哪里的?”我说”是刘村的."“你爸叫什么?",我回答:“我爸叫XXX”。他们沉默了,看来他们不认识我爸,不象李刚那么有名。他又问:“你村还有什么人?”我只知道我家东边没有人住;西边的杀狗买狗肉,大家叫他“狗官”;前面的老婆婆被儿媳妇虐待没人时整天在家哭,后面的炸馓子卖,后面的西边那家的小女儿叫刘红,和我小学时关系不错,试图和我进一步发展被我拒绝。我哪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估计大夫怕没有人给我出药费,急着弄清楚我是哪里的。还好小卖铺的老板---一个老头比较好,他说,如果没有找到家人,药费算他头上。(后来才知道我晕倒后别人都不敢救,是他力排众议把我送到这里来的。)。这下好,我不知道在哪,他们又不知道我来自哪,当时又没有电话,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正在这时百年不遇的巧事发生了,简直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不过确实是真事。就是刚才所的我家后面的西边的刘红他父亲,和这家诊所的大夫认识,今天正好办事路过此庄,看到一些人围在这家诊所门口,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进来看看。估计那个大夫当时象看到救星似的,“刚才有个孩子是你们庄上的,你赶紧过来看看”。他走到床前一看,”这不是XXX家的XXX吗?”,这下就接上头了,下面的事就好办,他骑车回村把我爸妈叫来,那个大夫说我得的是急性肠胃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爸妈把我接回家,然后开始商量我的营养补给问题。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让我姥姥“陪读"给我做饭。(为什么不吃食堂?吃不起啊,自己做还是比较便宜的) 【三迁之第二迁】 根据家庭的决议,找到了一个平时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类似我姥姥的表哥的外甥之类的,他在镇上的兽医站工作,刚结婚不久,分了一个宿舍,2间半屋,把其中一间腾出来让给我和姥姥住。我就从学校搬到了骑车15分钟远的兽医站宿舍住。住的时间不长,具体生活细节不记得了,只记得三件事情,一是夏天没有地方洗澡,拿个洗脸盆在屋里用毛巾擦。 二是姥姥有一次蒸馒头不知道是碱放多了还是少了,变成黑馒头了,我们吃了几天黑馒头。三是早上我实在太困了,闹钟叫不醒我,我想了个办法,在闹钟放在窗台上,上面放上一个大陶瓷缸子,上面再放一个快餐杯,闹铃一响,上面的小锤就敲打,缸子就哗啦掉下来砸在我头上,就把我砸醒了。我们在这里没有住多长时间就又搬了,这次是我要求的。原因是我上初三了,这15分钟的车程对我来说太长了。即使快骑也得10分钟,这时间我觉得浪费不起。 【三迁之第三迁】 这次又找了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看来亲戚象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这次比较爽,借了个"四合院“。确切的说是个废弃的宅子,两间堂屋是泥巴做的,墙是土的,地是土的,唯一的一个窗户是木格子做的,唯一现代化的是窗户纸换成了塑料布,这样别人不会轻易用吐沫就把窗户纸捅破,也能抗点雨。西边一间堆着废弃的呼啦圈(那个年代刚盛行这个玩意),我们祖孙俩在东边这一大间住,两张床,一个炉子,一桌两凳,还有一个锅几个碗筷,就这些家当。屋门大门都没有锁,我戏称这是“世外桃源”。院子里还有一 口泥灶,天气好的时候,姥姥出门捡柴烧,可以省些煤。我不记得当时吃什么了,反正我对吃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了。印象最深的“鸡架子”。镇上卖鸡的会把鸡身上的肉剔下来,剩个鸡架子,卖2块钱,我记得姥姥偶尔会买来,炖上一锅白菜,那叫一个香啊,整锅菜都有鸡肉的香味,还能从上面吃到没有剔干净的肉。还有一次姥姥买来1条鱼,虽然刺很多,也着实打了一下牙祭。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近,骑车到学校只要一分钟。因为小胡同早晚的时候很黑,骑车不方便,后来我干脆跑步去学校。 【利用一切时间】 初三是我学习最苦的一年。虽然现在我肯定不提倡这种学习方法。但是在当时没有人教你如何学习,如何提高效率,大家只有做题,背书,除了靠个人领悟能力外,其他就拼时间。况且我身上的压力比别人更高,为了让我能上好学校爸妈花了很大的精力,还让一个人专门伺候我,给我做饭。兴师动众的,几乎所有的亲戚都知道了,我要考不上重点高中情何以堪,如呵回报父母的努力?我当时别无选择,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当时起的很早,为了不影响姥姥睡觉,5点多去学校,早到了学校不开门,看门的大爷还在呼呼大睡。学校外面没有路灯,很黑,里面有个路灯,很亮,从学校大门的门缝透过一线灯光。但门缝实在太窄了,如果能有半本书那么宽,我也就将就了。好在看门的大爷很理解我,每次我梆梆叫门的时候,他都没有怨言,披上大衣给我开门。即使进了学校,教学楼也不开门,教学楼前的路灯是我学习的好地方,几乎每天我都是第一个在那里捧着书开始看了,没有手套,手很冷。当时没有想到这些,其他同学也这样。等教学楼开门的时 候,路灯下一般有4、5个人了。到了晚上就好多了,我可以回来看书,没有书桌,我只有躺在床上看,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姥姥半夜起来关灯。由于总是躺着看书,左眼离书本太近,不久我的左眼就近视了。 吃饭的时候把书放在桌子上,嘴吃饭,眼看书。走路的时候,高举一本书,用眼睛的余光看路,上厕所的时候就别提了,每人手里捧着一本书,你要是不带书,就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当时市重点————滕州一中。滕州一中的本科上线人数是全市其他所有高中的总和,是全省排得上名次的名校,能上滕州一中,是全市初中生的梦想,当时说,上了滕一,一只脚就迈进大学门了。 【竞赛】 我那时候市里也时而不时的举行一些竞赛,除了一次英语竞赛我没有参加外,其他都代表学校参加了。因为竞赛并不能给学生和学校带来实际的利益,学校对竞赛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每次竞赛给我们参赛的同学每人提供6元的补贴,去市里来回的车票是4块,剩下2块够我们吃早饭,每次都是一块钱的sha汤和一笼蒸包。那是我们市两种特色小吃,是我初中吃的最好吃的东西了。去参赛才知道我们和当时一流的初中————滕北中学差距有多大,(这也是城镇和乡村教学水平的差距吧?)参加了那多竞赛,只有生物,化学,物理拿过奖。大部分奖项都都被城里的孩子拿去了。最令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振奋的要数初三下学期我们的梦想————滕州一中的“语数外三科全能竞赛”了,据说前200名可以保送入学(后来知道不是保送,只是加20分)。全市初中师生都擦拳磨掌,当时也不时兴现在的各种竞赛培训班,唯一能做的就是互相宣扬,作为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而已。我记得我们学校派出了10人的代表队,在强大的滕北中学面前也是一败涂地,除了我考了全市19名,另一个100多名,还有一个近200名了外,其他都没有入围前200,大部分都被滕北包揽了。这也反映了教学方法的差异,无论学生用多少时间弥补都是无济于事的。 【爱情萌芽】 在初三下学期,我们年级转来一个女生,可谓“掷地有声”。正赶上期中考试,她没有开始上课就先参加了考试,考试成绩一出,级部一下子炸锅了。因为级部前10几名的学生无论老师还是同学大家都耳熟能祥的。她一下子考了第3名,紧排在我前面,大家都猜这是谁。那个年代你如果想出名,你爸是李刚不行,脱也不行,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年级排名(镇长的儿子就在我们班,似乎没有人吊他,他死皮赖脸、穷追猛打才搞定班上的一个女生)。最后她被安排在我们班,位置在我前面。她叫陈红梅,算不上漂亮,胖胖的,黑黑的,个子不高,很清纯,很有亲和力。我第一次此见到她就有点紧张。以后和她讨论问题的时候,即兴奋又紧张,心怦怦的跳。还盼望着多跟她说句话。可惜她上了2个月就要转学了, 那天我鼓足了勇气和她另外一个女同学去送他上汽车,我想好了对她说一句话,因此,一路上我都紧张的快喘不过来气。汽车来了,她要上车了!我看不说不行了,终于鼓足勇气说:“祝你————一路顺风!” 仅此而已,傻吧?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结尾——尘封的记忆】 初中三年对我来说,是漫长而短暂的。漫长是我经历太多,短暂是时间飞逝。由于我的努力,我顺利考上了市重点滕州一中。记得中考的最后一场,我提前半小时交卷溜出考场,又不想让我爸爸看到我早交卷,就在考场区转悠,想放松一下,一下就流鼻血了,这是我第一次流鼻血,我想我是太累了。 初中三年班上有好多好朋友,但是都因为通讯的落后而中断联系了。当时毕业留联系方式时,大家都比较傻,留的是“XX镇XX村“然后是自己的大名。由于我是借读生,跟他们大都隔好几十里地。那时没有网络,电话,只能写信。信寄到村里,村长可能记得各家各户的户主的名字,户主的媳妇叫什么不一定都说的上来,更别说家里孩子的名字了。寄出的信大都杳无音信,即便是到了,也可能被家长拦截了!记得我都上高中了,爸妈才交给我两封初中同学给我写的信,因为是女生写来的,爸妈给扣留了。加上后来我搬了两次家,小学和初中的小伙伴们彻底断了联系,只留下这些尘封的记忆。 Ade,我的朋友们!Ade,我的初中童鞋和老师们!
个人分类: 02地震|2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金钱
热度 1 shuilinxi 2012-1-23 08:00
在星巴克喝咖啡,边翻杂志,边思考了一下金钱的问题。 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物质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钱最大的作用是减少一个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担心。 钱无助于一个人心灵的净化。但心灵的净化也是人的一个重大需求。 金钱容易导致人迷失,很多人拥有了大量金钱时会自信心膨胀,忘了自己是谁了,这时一定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钱不等于财富。 在佛教里,财富分为两种,外财和内财。 钱属于外财,是不稳定的,很多时候来得快也去得快。看一下清代晋商的历史就知道了,即算辉煌如晋商又能怎样? 内财就是你的学识、智慧、德行、人缘等,这些是一个人永远的财富,是稳定的。
个人分类: 生活|348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选择
jiaguangjia 2012-1-17 18:04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缓慢,而是徘徊;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而是拥有;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健康;最棒的祝福不是将来,而是现在。
1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生活得幸福美好(28)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2-1-7 09:05
如何生活得幸福美好 ( 28 ) (二十八)懂得积累财富的门道 蒋继平 2012 年 1 月 6 日 因为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时代,一切日常生活都以物质和金钱的交换为条件, 所以,财富是确保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几乎人人都希望尽量积累更多的财富。可是,每个人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 下面是我对生财之道的个人感悟。 门道一:坦胸明志。 不管是经商,投资,办企业,或者是买彩票, 在想发大财之前,首先要向神彿简明心志。 向神彿发誓:在大富之后,一定乐善好施,造福众生,回报社会。 世界上的所有事务都在神彿的掌控之中。 神彿一般只把财富交给那些诚实善良,勤俭关爱之人的手中。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富豪, 比如说,洛克菲勒,卡内基, 比尔盖茨,巴菲特,陈光标等,都是大慈善家。 他们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就把这些财富用于公众事业。 这也是他们始终保持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要是只想着发财,想着在发财后过奢侈的生活,那么,是很难成为大富豪的,即使成为大富豪,也很可能会好景不长。 门道二:创造财富。 世界上大多数大富豪都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还是拿洛克菲勒和比尔盖茨作为例子。 洛克菲勒开发了大量的石油,比尔盖茨创办的微软公司,为全世界的人带来方便。 即使我们不是大富豪,我们是上班族,为人打工,我们也应该在工作中尽量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们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我们的身价就越高。 身价越高,得到的报酬就应当相应的高。 因为收入是积累财富的首要条件,所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技能为社会创造最大限度的财富,争取社会优惠的回报,获得高收入是最佳途径。 门道三:简朴节约。 财富的积累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 它的表达形式就是: 财富 = 收入 - 支出。 从这个公式很容易看出, 收入越高,支出越少,财富就可积累的越多。 世界上大多数富人一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是非常节俭的。 有些富人甚至在成为亿万富翁后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们很清楚, 生活的奢侈是财富积累的最大敌人。 门道四: 以钱生钱。 这是财富积累的最高境界。 采用的形式是股票投资,购置房产等。 可是,凡是投资都有风险。 因而,除了策略运用得当外,还得考运气。 要是一个人掌握了以上全部四个生财之道, 并能熟练地运用,说到做到,那他一定是个大富翁,即使现在不是,将来一定会是。 假如只是懂得其中的一些生财之道,那么他可能在经济上还是比较富裕的,即使现在还不富裕,将来一定会富裕的 。 不过,话说回来,财富只是生活的一个物质基础。 没有钱,生活当然没有保障,就谈不上幸福美好。 可是,有了财富,并不一定可以生活的幸福美好。 有关这一点, 我在前面“莫为财累”的文中已经有所说明。 我将在下一篇连载中进一步说明财富,欲望和幸福美好的关系以及如何控制欲望的窍门 。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319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听万通董事长讲神话故事:富人财富早晚是大家的
wliming 2012-1-5 18:15
博主评:这样的神话要跟“全民所有”等词汇一起编入中国神话大全。 冯仑:富人的财富早晚是大家的 不必仇富 2012年01月05日 10:55 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 冯仑 字号: T | T 27354 人参与 88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存活下来的好公司长的有30年,短的将近10年,万通也已有20年。现在大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富二代的话题,我在上海还看到有专门做富二代自律培训的组织。 我经常接触到一些富二代,在交流中我看到他们眼里有希望、信心,也有惶惑、踌躇甚至恐惧。几十亿元财产和事业突然降临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身上,会让他们感觉不安。所以我有时会和他们的家长讲,就让他们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从各方面看,企业的传承、财富的传承、精神的传承在今天的民营企业里已经变成了第一代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件事为什么会给大家造成这么多困扰?因为它十之八九都做不好,但还得做,就像人们追求爱情,十之八九都不顺利,有时只是昙花一现,但最后日子还得过,传承也是这样。 创业者设计传承方案的时候像谈恋爱,制定了很多计划,做了很多美梦,结果看到的却是继承者的改弦更张,甚至背叛。 宗教找继承人经常讲徒孙不如徒子,徒子徒孙能超过祖师爷的很少。所以传承这件事的成功概率确实不大,和最初的辉煌相比,继承者总是黯然失色或出乎意外。 中国社会也是这样,几千年来不断在选皇帝,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培养他们,最后也还是要面临王朝衰落,再经过动乱、杀伐出新皇帝。这件事情似乎成了一个悖论,但又不能不面对,需要在不可能的环境下尽可能做出好的选择。 传承包括四个方面:财产的传承、人的传承、体制制度的传承、精神价值观的传承。 富人的财富早晚是大家的,不必仇富 读书时经常讲继承老一辈的传统、理想,那都是精神传承,比较抽象,但财产传承则比较具体。 首先看财产的传承。今天在中国要把财产传下去,我个人认为是不大可能的。第一从中国历史看,明代是 中国资本 主义萌芽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1927-1937年,就是北洋政府倒台、蒋介石北伐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一直到抗战前这段时间,但那代民营企业的财富都没有传承下来,在1945年以后的战乱中民营企业损失很大,再加上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家被迫把财产都裸捐了。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财富很少有传承成功的。 土地也一样。1945年以前,大陆把有地的人叫地主,抗战以后实行土改,把地主杀了、土地抢了,分给没地的人,所以对于地主来说没有传承。对于拿到土地的人来说也没有传承,1956年全国发展人民公社,国家又把地拿走了,所以也没传下来,今天仍然是土地国有,农民只是租用,免费在国家的土地上耕种而已。 到了我们这代,经过改革开放,民营企业进入第二个黄金时期。从以往的制度、基因、文化、历史来看,在中国没有传承财产的智慧和制度条件。那么接下来能不能传下去呢?我认为不确定,八成也传不下去。 第一,先来看看税收。假定你有一套房子价值100万元,你如果要卖掉,需要交增值税、所得税等,这样一大半所得都交掉了。如果你不卖,死的时候得交遗产税(这个税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征收),遗产税至少交50%,就是价值100万元的遗产要交50万元的税。如果遗产是房子,就得先变卖房产,换得现金,这一过程完成后,可能只能剩下70万?80万元,再交完遗产税,所剩不过20万?30万元而已。若遗产是现金,也一样要交税,只不过损耗少一点,但也得交一半多。股权或其他财产的转让也要交税。 这样看来,第二代没什么可指望的,所以也不用仇富,政府都替人民安排好了,富人的财产都是大家的,就算你坐拥百亿,除非你有本事不死,一旦去世,这都是社会的钱,有产者想把钱在中国传下去的梦想显然要大打折扣。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鼓励富人好好赚钱,因为他越富,咱沾光越多。所以,就像富人想把钱都传给第二代一样,仇富本身其实也是不理性的。 高额遗产税制度使财富的纵向传承很难实现。中国社会遗产税的法律一旦正式颁布,我相信全国人民都会拍手称快,但各路首富、二富可能就没精打采不想干活了。所以目前很多中国人把财富转移到低税的地方,像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它们的综合税率大概是10%或11%。但如果你转移的方式方法不对,不仅转不过去,甚至还要坐牢。资产转移到境外,操作不好就违法,中国现在的法律是堵,中间会有风险。另外,比如你把财产转到美国,美国遗产税是50%,比中国执法、税务还严,而且它在全球征税,就算以后你在中国炸个油饼,都得在美国交税。新加坡不是全球征税,最近新加坡大选,其中辩论得最激烈的话题就是新移民给他们社会带来的挑战。台湾声称全球征税,但因为它是一个地区,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以实际上没法实现。 除了税收,目前财富继承人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民营企业家最大的挑战就是老婆有限,孩子更少,如果孩子再没教育好,那传承百分之百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使用信托的方法比较好,把财产做个信托,通过专业团队来管理,使子女变成受益人,但不成为经营者。这样就可以把家族财产交给专业人士来管,挣的钱专业人士拿一部分,即所谓的管理费;受益人拿一部分,这样可防止辛苦创下的家业被不争气的孩子糟蹋掉,从而规避风险。通过信托,比如可将受益人分成三份,孩子拿一份,公益基金拿一份,另外一份给家族其他人。这种方式在西方很流行,最后子女饿不死但也富不了,他永远能有一份比工资略多点的收入,但想创业他还得再折腾。 富人的财产早晚是大家的,如果都是这种制度,富人挣再多的钱,穷人也无所谓,反正你最后信托给公益基金,你的后代也就拿着比我工资略高一点的收入。这是要靠时间的,给富人点时间,等到临死之前他总得琢磨这事情,他一琢磨,发现可用的就这套制度,也没别的可选。比如巴菲特,我不认为他在道德上会比我们更高尚,如果将财富全留给后代,他要交遗产税,那他所持的股票就要全部卖掉,公司立即不值钱。他只有将财富交给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是最会挣钱的人,这样他死后第一省了税,第二公司股价不会往下跌,他的财产不会缩水。这是制度安排,不是道德安排,如果是道德情操的话,为什么早几年不想这事,老了快死了才想这事?希望中国未来也这样,把制度设计好,那些有钱人老了快死的时候,他自然会采用这套制度。 按制度操作之后,有专业团队帮着管 理财 富,后代不至于饿死就行。这样的话,富人的财富等于是社会财富,富人只是辛苦而已,证明了你很能干,满足了虚荣心,但并不证明你的后代能有多少福气。比如说巴菲特,财产如果不捐,股价维持不住,后代能不能交得起遗产税都不知道,所以按美国的制度,他不捐不行。我可以举个例子,陈逸飞去世后,他儿子跟后妈打官司,后来在底下怎么调解的?很简单,一打官司,这事在美国吵嚷起来,人们发现这人死了,税务局马上开始收遗产税;在税务局没弄清之前,需要先押一笔钱,打完官司再说。这样里外一算,再加上诉讼费、律师费,没准还赔钱。俩人一看不行,不如在中国和解。美国就是这样一种制度。 传承实际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财富的传承、制度的传承、人的传承、价值观的传承。究竟要传承什么?其实这个属于价值观和体制的范畴。就像美国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传承内容截然不同,封建社会只传承给人,结果老出事;华盛顿就传价值观,至于总统是什么人无所谓,结果这个价值观一直传到现在。
个人分类: 社会|1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生情是一笔财富
热度 3 lin602 2012-1-3 11:13
做教师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学生是教师的‘产品’,而且是会说话有感情的‘产品’。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长时间接触、交流、说话甚至八卦,如果互相处得好,那么这种感情会天长地久。 教师与教师是同事关系,相互间经常会有利益上的关联,职称、岗位、工作安排、实验室、研究生、以前还有分房子、出国指标、科研经费甚至还有工作中的面子及‘势’。而师生没有这种关联,如果最简单点就是学习与教的关系。加上大部分有年龄上的差别,会产生一种天然的年龄上的尊重。 学生毕业后,许多人还会对自己的教师有种亲近感,特别是教师没有任何架子的时候,而且教师可以与学生聊天甚至喝酒,学生毕业后还是愿意与老师联系,互相聊聊天。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情感,特别是在学校时就非常默契,过年过节特别是出差靠近的时候,有种互相见面愿望。 当自己年老退休时,看到自己的学生们‘混’得不错,事业上挺好的,还时常打个电话,现在还有QQ,方便时还能见个面,感觉挺好的。 不过,有点特别要注意,学生如果愿意来,发自内心的,欢迎。如果学生不大联系甚至一直不联系也属正常。 真心、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对他们负责,是教师天职,也是教师获得尊重的基础。
2790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研人员的财富观:看看孔子怎么说!
热度 3 blog2learn 2011-12-28 08:44
科学家,曾经是个只讲奉献,不计回报的高尚职业。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时代不同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了。科研人员也需要养家糊口,连成都的房子都是10潘左右了。在新时代如何处理财富,就成为一个新课题。 本课题报告纯靠抄袭拼凑而成。唯一参考文献:《论语》。为便于有兴趣打假的读者查找原文,引文均用粗体表示并以[篇:章]的方式标注其在《论语》中的位置。比如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4:16] 出自于第4篇第16章。 (1)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虽然很少谈到个人利益。但是他也并不仇富: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4:5] 就是说人人都期望富贵,但是用不正义的方式得到富贵,不会长久;人人都厌恶贫贱,但是如果想用不正义的方式摆脱贫贱,贫贱不会离去。简而言之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什么才叫取之有道呢?孔子又言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7:12] 就是说如果富贵可求的话,当个马车夫也没 关系 ;如果不可求的话,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对科研人员来说,你想赶马车恐怕都没多少机会了,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 从吾所好 ”呢? 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孔子不屑一顾地说: “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7:16] 。没想到他 老人 家2500年前的一句“如浮云”现在火遍了大 江南 北,长城内外。 孔子对于那些贪心不足的人是没多少同情心的。有个叫季康子的担心小偷行窃。孔子不以为然地说: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2:18] 。就是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盗贼,人家还不想动手呢。 (2)贫富观:贫而乐,富而好礼。 贫穷和富贵象是孪生兄弟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也都经历过贫穷和富贵的 人生 阶段。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两者的心态。孔子的学生 子贡同学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回答道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1:15] 就是说贫穷的时候能乐观地面对 生活 ,不要怨天尤人;富裕的时候要知礼,不要傲慢狂妄。唉,这么中听的话,富二代就是听不进去。 虽然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14:10] 。孔子极力推崇他的学生颜回为作为“贫而乐”的楷模: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他连用了两个“贤哉,回也”,可见他对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的赞赏。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用“颜回之乐”来形容苦中作乐的人。 孔子还现身说法地教我们如何苦中作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当然了,如果孔子敢在长安街上“曲肱而枕之”的话,小心被城管当作无业游民拿去关了小号。 (3)义与利:见利思义。 虽然孔子很少谈论利益而更多地谈到天命和仁义 (“罕言利,与命,与仁”[9:1]) ,《论语》还是有不少关于“利”和“义”的论述。 见利思义[14:12] 则是其核心。就是说在利益诱惑面前要考虑是不是合乎道义。比如不要在钞票的过滤下,毒奶粉被专家们鉴定成保健佳品了。 按照对“利”和“义”的态度,孔子把人分为两种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4:16] 。就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个人利益。在社会制度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两种人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1]。就是说君子以社会制度(刑)为重;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制度之上是小人的行为。 孔子还教导我们: “放於利而行,多怨。”[04:12]。 就是说如果任何事情都以利益为主要考量,就容易招致怨恨。 对于那些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人,孔子劝告道: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 。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 意思 。如果看见高中同学多收了三五斗,就眼红,就放弃科研,孔子这句话就是说给你听的哈。 (4)面对贫困:安贫乐道。 如果财富不能取之有道的话,孔子认为: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简而言之就是要安贫乐道。有同学不乐意了:“ 谋道不谋食 这个要求太高了,不吃饭怎么做科研嘛?”Jiulianjushi老师正色道:“只要你谋道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食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物,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好读书,黄金,老婆都有了,还愁没得吃?”。(后面这段是根据jiulianjushi老师的留言编的。) 对于那些表面上有志于道,却为自己不能常吃海鲜穿名牌而感到羞耻的人,孔子训斥道: “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孔子认为这些人应该以他的学生“子由”为榜样: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9:29] 。因为子由穿着破烂衣服和穿狐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不会感到羞耻。不妒嫉,不贪求有啥子不好的呢? 对于那些不安于贫困而胡作非为的人,孔子毫不客气地骂到:“你看人家君子穷是穷,但是人家还固守 道德 底线,可是看看你自己,小人一个,穷不说还玩些下三烂。”当然孔子讲的可比这简练的多了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5:2] 。 孔子也没有忘记那些买不起房子而必须蜗居陋巷的人,他语重心长地说: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 。住过筒子楼的老师们是不是心有戚戚焉? (5)慈善:周急不济富。 现在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慈善成为了一种时尚。那么孔子他老人家对于慈善事业有什么指示呢?《论语》中有这样一个 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华”出使齐国。子华的母亲独自住在鲁国。子华的 朋友 "冉有"就请示孔子给子华的母亲大笔接济。孔子同意帮助,但是不同意给很多。因为子华在齐国 ”乘肥马,衣轻裘”, 何况 “君子周急不继富。" 。就是说帮助急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象某美美那样已经富裕起来的人。 当然,对于自己的员工,孔子作为老板还是很大方的。比如他要给自己的管家“原思”开九百粟的工资。原思觉得太多而婉谢。孔子说: “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就是说你可以接济你的乡亲们啊。和邻里左右比,孔子看来还算大款哈。各位科研老板们,对学生还是要大方些哈,毕竟熬夜加班做实验也不容易。 孔子是大力提倡慈善的。对那些广施慈善的人更是赞誉有加。他评价这些人 “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6:30] 。就是说这些人岂止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连尧和舜都不一定能做到啊。 (6)为官与俸禄。 晋代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孔子在约1000年以前就深有同感地说: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14:1] 。就是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你可以做官领工资,在政治昏暗的时候你还做官领工资就是一种耻辱。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政治昏暗就不做科研,好像没有必要哈,科研应该是不分党派左右的,除非是为希特勒那样的人开发杀人武器。 对于那些天天想着学而优则仕的官僚学者,孔子是不以为然的。他感叹道: “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8:12] 。就是说刻苦 学习 多年而不追求高官厚禄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 (7)鼓励勤劳致富,反对奢侈浪费。 孔子不仇富,他也反对好吃懒做而贫贱的人。他评论道: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 。就是说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如果你不努力工作去脱贫的话,那就是可耻的。在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靠巧取豪夺而得到富贵那也是可耻的。 对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孔子告诫道: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7:36] 。意思是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寒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对很多先富起来的,孔老先生这不过是对牛弹琴而已。 孔子其实也有铺张浪费的时候,那就是在对待祭祀上。战国时期每月农历初一要告祭祖庙,每次都要杀一头羊。他的学生子贡提出每个月都杀羊,是不是太浪费。孔子不愉快地说: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的名字是“端木赐”。赐是对子贡的呢称。孔子的意思是:“子贡啊,你爱惜那只羊,我却更爱惜祭祀的这种礼仪。” (8)经济,国防和民心。 有一次子贡 请教 如何处理政事,治理百姓。孔子说: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搞好经济建设,加强国防,争取民心。子贡又问:如果这三者必不得已而去其一,该去哪个呢?孔子说: “去兵” ;子贡又问:“如果两者再去掉一个,应先去什么?”。孔子说: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7] 。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最重要的,经济建设其次,国防再次。我们树了孔子的雕像还算不上尊孔,实践孔子的观点才是最重要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学者爱财,道在学术。 祝各位2012年课题中标!
个人分类: 国学|4434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国财富分配格局的演化
热度 4 王中宇 2011-12-25 22:24
我国财富分配格局的演化 ——基于国民经济系统资金流量表 ( 实物交易 ) 的观察 摘 要 系统观察了 中国统计年鉴 公布的历年 资金流量表 ( 实物交易 ) (自 1992 年至 2008 年)。统计数据证实,我国国民收入呈金字塔分布,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不断强化的利润极大化机制,它导致了资本积累速度远高于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从时间点看,商品过剩时代开启于 1996-1998 年间,资本过剩时开启于代 2003-2004 年间。商品与资本的“过剩”,一方面迫使资本拥有者输出商品与资本,一方面导致“虚拟经济”的泛滥,这是当今经济困境的总根源,也是社会与外交困境的总根源。这样的格局下,靠家庭小生产和非金融企业部门为生的劳动者占就业劳动者的 96.76% ,他们在资本面前异常弱势。更有六成以上的劳动者靠家庭小生产谋生,基本与“现代化”进程无缘。而占人口不到1 % 的资本拥有者对政府税收握有极为强大的影响力,进一步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利是他们符合逻辑的选择。 0. 引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现今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与背离这一本质特征而产生的贫富差距过大息息相关,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是当今社会的基本共识。然而,解决问题的方案须以事实为依据。我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这种差距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是必要的。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及其成因,希望其结论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经济事实依据。 国家经济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认识其特征与性质需观测其实际运行状况,而其资金流量状态是最易于反映其特征与性质的视角。自 1998 年起, 中国统计年鉴 开始公布历年 资金流量表 ( 实物交易 ) ,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 资金流量表 ( 实物交易 ) 覆盖的年份从 1992 年至 2008 年,共 16 年。 这为我们客观地认识经济系统提供了可能。 当前我国的统计体系基于西方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简称 SNA) ; SNA 体系的潜在理念是用资本拥有者的视角观察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它将国家的各个系统视为不同的“企业”,从企业经营的视角观察整个国家的不同社会活动。所以 统计局公布的 资金流量表 ( 实物交易 ) ,将整个国家划分为 5 个子系统(“企业”):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和国外部门。换言之,在它眼中,国民经济由上述 5 个不同“企业”构成。 资金流量表 ( 实物交易 ) 展示了资金在这 5 个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流动,使我们可以观察各部门、各行为主体的相对经济地位及其演化。这种观察虽然只是经济学的一个视角,然而其结果可达管中窥豹之效,看到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化及其结果。 1. 收入分配格局演化 : 纵向视角 资金流量表本是企业基本财务报表之一,反映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状态。企业的经济活动由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组成。在主流经济学中,用生产函数理论解释生产活动:生产的净产出源于劳力与资本的投入,因而反映净产出的增加值,由劳动所得(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所得(营业盈余)构成。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政府对生产性活动征税(生产税),故实际的资本所得(营业盈余)为增加值减劳动者报酬减生产税后的结余。可见生产性活动的净产出由劳动、政府和资本三分。 站在企业经营的视角进行观察,企业的经济活动除生产性活动之外,还包括非生产性活动。其原因在于,自有资本有可能不满足生产所需,于是需要使用外部资本,并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形成财产性支出;同理自有资本亦可能让渡给他人使用,并因此获得收入,此即财产性收入。可见这是资本拥有者集团,依据资本所有权对营业盈余的内部分配。营业盈余加上财产性收支盈余,才是本企业的初次分配总收入。 主流理论告诉我们: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按贡献进行分配。资本、劳力按自由市场的原则结合,以追求最大的利润。而再分配则注重公平,再分配的目标在于遏制收入差距扩大,防止社会分裂,以维持社会稳定。再分配在资金流量表中表现为经常转移收支。在经常转移项下包含收入税、社会保险缴款、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5 个子项。理论上,再分配能使高收入的个人、阶层、行业或机构的一部分收入再转化为社会的收入,并使低收入阶层成为收入再分配的主要获益者。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再分配的调节,即成为企业(资本拥有者)的可支配总收入。 1.1 产业资本收入 分析 资金流量表本来是为企业设计的基本会计报表之一。在国民经济的上述 5 个部门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运行与其基本原理最接近。所不同者在于,这里已经抹去了单个企业间的行业、区域、规模之类差异,统统合并为一个巨型“企业”。其核心特征是运用资本与劳力两大类要素,生产物质与服务,并通过资金分配将其分配给全社会各类成员。 这种生产 -- 分配活动的组织者是企业主,企业主的核心动机是利润极大化。在 16 年的过程中,这一动机明显影响着生产与分配。 数据显示,增加值的分配格局见图 1 : 图 1 :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分配结构演化 数据来源: 1998-2010 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中的 资金流量表 ( 实物交易 ) 数据显示,这 16 年间,在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所占分额明显下降,而资本所得份额明显上升。“劳动者报酬 / 营业盈余”的演化过程见图 2 ,这一过程显示出迅速的指数下降趋势。 16 年间从 1992 年的 1.28 降到 200 年的 0.89 ,虽然 2002 年回升到 1.16 ,但 2008 年又降到 0.89 。 图 2 :非金融企业“劳动者报酬 / 营业盈余”演化过程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3 为“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的演化过程,它表征了在非金融企业部门净产值分配格局中,劳动者与政府相对地位的演化。 16 年来,这一比值大体沿着指数曲线下降,反映了劳动者地位相对于政府的明显弱化。 1992 年这一比值为 2.54 , 2001 年降到 1.34 ,此后有缓慢的回升,到 2008 年仅为 1.59 。 图 3 :非金融企业部门“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演化过程 数据来源同图 1 至于企业集团与政府间的平衡见图 4 。 1994 年是企业集团最强势的年份,这一年资本份额是政府份额的 2.15 倍,此后不断下降,到 2003 年降至 1.23 倍。奇怪的是到 2004 年竟一举回弹至 1.79 ,以后就在此附近小幅波动。 图 4 :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演化过程 数据来源同图 1 由此可见,在生产性活动的直接分配中,劳动者相对于资本拥有者和权力拥有者均处于不断弱化的过程之中。而政府集团相对于资本集团在 1992-2003 年期间处于不断强化的态势,而此后对资本集团做了较大的让步。由于正式就业的劳动者主要就业于非金融企业部门,而生产性活动的直接分配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所以,政府部门与企业集团的强势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处于弱势的基本原因。 对产业资本集团而言,其投入生产的资本既有自有资本,又有借贷来的资本,对后者需偿付利息或红利,此即财产性支付;同时其自有资本的一部分也会让渡给其他人使用,由此获得利息或红利,此即财产性收入。两者的收支盈余即构成财产性净收入。来自增加值的生产性收入加上财产性净收入即为产业资本集团的初次配收入。 财产性支付与收入的演变过程见图 5 。 图 5 :非金融企业部门财产性收支演化过程 数据来源同图 1 数据显示:在 1992 至 1997 年,财产性支出占到营业盈余的四成左右,可见此时非金融企业对非自有财产依赖之重。从 1998 年到 2004 年,财产性支出占营业盈余的份额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产业资本对非自有资产的依赖迅速下降。回顾图 2 显示的资本相对于劳动的强势,正是这种强势,使产业资本集团迅速积累起自有资本,日益摆脱了对外部资本的依赖。其结果使财产性支付净额(收支之差)相对于初次分配总收入急剧下降(见图 6 )。 图 6 :非金融企业部门财产性支付净额演化过程 数据来源同图 1 这一过程表明,随着自有资产的高速积累,产业资本集团对金融资本集团的依赖性明显降低,他们有更大的余地进行内部融资。大量企业集团和财务公司的涌现,是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数据提示我们,截止 2004 年,产业资本集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基本结束,此后他们主要的忧虑不再是如何获取资本,而是如何为过剩的资本寻找获利空间。这一演化给金融企业部门带来了深刻的冲击,正是在 2004 年,金融界感受到了“金融脱媒”,靠存贷款利差生存的银行业发现自己面对着危机。 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再分配调整即为可支配总收入,它在资金流量表中表现为经常转移净支出。用于实现社会“公正”,用于社会“维稳”的经常转移净支出,其占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总收入的份额演化如图 7 。它从 1992 年的 26.35% ,降到 2005 年的 9.32% ,此后略有回升, 2008 年仅为 12.02% ,收缩了一半以上。 图 7 :非金融企业部门经常转移净流出 / 可支配总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产业资本集团的经常转移支出包括收入税、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三项,其演化见图 8 。除了收入税随着产业资本集团收入提高而增长外,其他两项 16 年来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上。收入税是政府强制征收的,其他两项由产业资本集团自己决定,其走向反映了产业资本集团对“公正”“维稳”所需支出极不情愿的意向,可见其眼光之狭隘、短视。 图 8 :非金融企业部门经常转移支出分项目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综上,非金融企业部门企业主的各层次收入演化见图 9 。数据显示了两个同步发展的过程,其一是非金融企业部门企业自有资金的迅速积累,致使对外部资金的依赖下降,导致初次分配总收入越来越接近营业盈余;其二,转移支付日渐弱化,导致可支配总收入越来越接近初次分配总收入。 图 10 :非金融企业部门企业主的各层次收入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1.2 金融资本收入分析 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金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各类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组成。金融机构在调剂社会资金中处于特殊地位,在筹集和调剂社会资金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枢。联合国 1993 年 SNA 认为,金融服务一般包括两类业务活动: 一类是金融中介活动,即各种金融机构通过如吸收存款或发放贷款、发行或购买债券等各种方式吸纳和投放资金,充当资金融通的中介角色; 另一类是辅助性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各种金融机构所从事的汇兑、结算、金融租赁、证券交易、外汇交易、投资管理以及信息咨询等。 辅助性金融活动的服务产出 , 与非金融企业的生产原理相同,可按相同方法统计。麻烦在于金融中介活动,由于不是直接收取服务费、而是通过利差获得收入, SNA 将“金融中介服务产出”定义为:通过金融中介活动得到的应收财产收入与应付的利息之差,但不包含金融中介机构利用自有资金投资所获得的财产收入。 金融业总产出就等于上述两类服务产出之和,再扣除中间投入,即为金融企业的增加值。 金融企业部门的增加值初次分配格局见图 11 。数据显示,金融企业部门的劳动者所得份额非但未如非金融企业部门那样遭到显著的压缩,反而在波动中稳步微升。 1992 年为 22.54% ,到 2008 年为 29.1% ,最低年份就是 1992 年,最高年份是 1996 年( 45.35% )。可见在三方博弈中,金融企业劳动者的地位远强于非金融企业的“同行”们。 图 11 :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初次分配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11 所示的演化格局,最引人注目的是资本与政府间的博弈,图 12 为政府所得 / 资本所得,它显出一个Ω形态, 1992 年到 1996 年数据在 0.336 附近波动,此后直到 2000 年,政府相对于资本处于明显的强势,使这一比值升至 2.41 ,随后,资本又处于强势,迫使比值迅速回落, 2003 年后,它在 0.239 附近波动,直到 2008 年。 图 12 :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中政府所得 / 资本所得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与非金融企业类似,金融企业也可能因自有资产不足而需要使用外来资产,对此需偿付利息或红利,此即财产性支付;同时其自有资本的一部分也可能让渡给其他人使用,由此获得利息或红利,此即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支占营业盈余的比重见图 13 。与非金融企业部门(见图 5 )对比,金融企业部门因资产借入、借出导致的财产性收支,其相对规模远大于非金融企业部门。自 1992 年至 1998 年,财产性收支与营业盈余之比,从 4 升到 18 以上,此后降到 2-3 之间。而在非金融企业,这个比值最高不过 0.4267 。可见财产性收支对金融企业部门的运行影响之巨大。 图 13 :金融企业部门财产性收支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16 年来财产性收支相抵后的净收入见图 14 , 16 年的累计净收入为 -894.92 亿元,即金融企业部门的财产性收支总体上处于亏损局面: 图 14 :金融企业部门财产收入支相抵后的净收入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鉴于经济体量扩张,图 14 不足以客观表征金融企业部门财产性收支稳定性的演化态势,为此,用当年财产性支出为尺度,度量每年的盈亏,得图 15 。数据显示,历年财产性收支的相对盈亏,在一个向下倾斜、且幅度迅速扩大的通道内波动。如果不改变当前的趋势,到 2020 年,波动通道上沿将为 13% ,下沿将为 -19% ,平衡位置将为 -3.17% 。这种下行且发散性震荡的态势,势将导致金融系统运行向高度不稳定发展,并严重危及实体经济的运行。 图 15 :金融企业部门财产性净收入 / 财产性支出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资金流量表中显示实际发生的财产性收入与支出,分为三个分项之和:利息、红利、其他。分项观查察,利息收支占 16 年累计财产性支出的 96.45% 、收入的 99.51% ,为绝对多数。图 16 展示了它们 16 年来的演化过程。 图 16 :金融企业部门利息收支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其次是投资的红利收支。红利占 16 年累计财产性支出的 0.33% 、收入的 0.49% ;微乎其微。 2004 年后利息收支呈现急剧加速的态势,但即使在比例最高的 2008 年,红利收入也仅相当于利息收入的 1.72% 。此外,还有含义不明的“其他”项,支出占 16 年累计财产性支出的 3.22% ,收入为 0 。可见存贷款业务是金融企业的最大业务。 各分项收支平衡见图 17 : 图 17 :金融企业部门财产性收支分项目平衡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数据显示, 16 年间累计,“利息”收支盈余 2,970.49 亿元,“红利”收支盈余 198.70 亿元,“其他”收支亏损 4,064.09 亿元。正是这个含义不明且数量过大的“其他”项目,吞噬了“利息”、“红利”项目下的全部盈余,并导致了 894.92 亿元的净亏损。 统计定义,营业盈余加上财产性收支盈余等于金融系统的初次分配总收入。而已知财产性收支盈余这 16 年来有正有负,故初次分配总收入有时大于有时小于生产性收入,其构成见图 18 。 图 18 :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经常转移为对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再分配,经此调整即为可支配总收入。金融企业部门的经常转移支付包括收入税、社会补助、其他支出三项。其中收入税演化见图 19 : 图 19 :金融企业部门收入税 / 初次分配所得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可见高收入的金融资本,实际的收入税率显著下降, 2003 年竟降到不可思议的 7.46% 。 2008 年回升到 26.7% ,仍比 1992 年的 55.68% 低一半以上。 至于社会补助支出,仅存在于 1999 年之前,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比重,最高年份( 1995 年)仅 0.59% ,微不足道。 引人注目的是“其他”项,金融企业部门的“经常转移收入”中只含“其他”一项。 2003 年以前,“其他”项下的支出等于收入,可见此时“其他”仅是金融部门内部的转移。 2004 年及以后,“其他”项下收大于支,表现出社会对金融企业部门净的补贴,从 2004 年至 2008 年,“其他”项下的净补贴总额为 1,111.30 亿元。笔者无法查知“其他”项的准确定义。公开媒体曾报道, 2004 年中国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造,开始大量剥离不良贷款, 2004 年 6 月,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一齐参与了由央行及财政部主持的竞标,其中仅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账面资产 50% 的名义价格,竞得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总计 2787 亿元不良贷款。不知此类交易反应在资金流量表的那一项,是否与经常转移项下的“其他”有关,望识者赐教。 数据告诉我们,金融企业部门的“经常转移净支出”主要取决于收入税,但由于“其他”项下的净收入,它比收入税的下降更明显(见图 20 )。可见在这 16 年中,金融企业部门的再分配机制比非金融企业部门削弱得更厉害。 图 20 :金融企业部门经常转移净流出 / 初次分配总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综上,金融企业部门企业主的各层次收入见图 21 。由图可看出三个特征: 其一,营业盈余自 1992 年至 2000 年呈下行态势,此后高速增长。 其二,财产性收支多年亏损,导致这些年份初次分配总收入低于营业盈余。 其三,随着时间推移,再分配力度明显削弱。到 2004 年几近于无,此后才缓慢回升,但仍低于 90 年代前半期。 图 21 :金融企业部门各层次收入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1.3 政府所得分析 政府行为距企业行为差异更大,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利用由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公众提共公共服务;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通过公共投资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组成。在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政府部门由各种类型具备法人资格的常住行政或事业单位组成,包括行政或事业单位附属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但不包括行政或事业单位附属的法人企业,这类企业划入企业部门。 (注:这段话照录自赵春萍的文章,“行政事业单位”是统计局文件中的常用术语,我未见过“行政或事业单位”的提法。) 由此 , 政府部门的营业盈余是由事业单位和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产业活动单位的营业盈余构成。而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主要是事业单位经营税金。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中,政府部门增加值分配格局见图 22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绝对多数,且 16 年来呈明显扩张的态势,从 1992 年的 64.3% 扩张到 2008 年的 78.0% ,最高的 1999 年竟高达 95.4% 。相应地,生产税净额从 1992 年的 4.4% 降至 2008 年的 1.7% ,最低的 2003 年竟达微不足道的 0.3% 。 图 22 :政府部门增加值分配结构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政府部门同样有财产的借入与借出,由此也会发生相应的代价与报酬,即财产性收支。政府部门财产收支的主要形式是各种利息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的财产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实际应收存款利息与对其在金融机构存款分摊的虚拟服务费之和。政府部门的应收存款利息是政府的财政存款与机关团体存款所获得的利息 。数据显示,政府部门的财产性收支,除 2007 年外, 16 年间总体上是亏损的。(见图 23 ) 图 23 :政府部门的财产性收支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由营业盈余、财产性收支盈余和生产税收入组成(图 24 )。显然,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主要由生产税构成, 16 年间平均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 92.92% ,最低为 84.46% ( 1992 年),最高为 99.76% ( 2000 年)。 图 24 :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经常性转移是政府部门进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其意义在于“损有余以补不足”,从而遏制过大贫富差距,以保障社会稳定。因而原理上它不应是政府自己的收入来源,而是政府代社会进行的再分配。政府部门经常性转移项下,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见图 25 。数据显示: 16 年平均,经常性转移项下,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为 58.4% ,换而言之,有超过四成的经常性转移收入成了政府的净收入。 图 25 :政府部门经常性转移项下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同图 1 从分项看,经常性转移净收入构成如图 26 。 2000 年前,政府部门经常性转移净收入主要由收入税构成, 2001 年以后,社会保险缴款的净收入与收入税大体相当。 图 26 :政府部门经常性转移净收入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初次分配总收入加上经常性转移净收入即为政府部门的可分配总收入,由此政府部门各层次收入演化见图 27 。 图 27 :政府部门各层次收入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1.4 住户部门收入分析 住户部门由城乡居民(包括个体工商户)组成。他们向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并获得劳动者报酬,因而全社会劳动者报酬均汇聚到住户部门。亦有部分居民“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并获得混合收入 ” 因而也与企业部门一样,存在生产性活动和营业盈余。同样,也存在财产性收支。这三者之和构成住户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其构成见图二十六。 图 28 :住户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数据显示,在住户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中, 16 年平均,劳动者报酬占到 89.16% ,财产性净收入占 5.83% ,营业盈余占 5.01% 。可见国民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依赖劳动报酬。 至于财产性收入所占份额(见图 29 ), 1994 年达到最高点( 9.27% )后即一路下滑,到 2005 年降至 4.28% ,虽然 2007 年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但其增长却显出疲态, 2008 年比 2007 年还略有下降。可见我们的国民远未到可以依赖财产性收入生存的地步。社会财富归根结底要靠劳动创造。依赖财产性收入生存,本质上是依赖他人的劳动生存。所谓“发达国家”,其国民的收入相当大一部分可以依赖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其国民的生存相当程度上依赖其他国家人民的劳动。中国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让中国人也依赖财产性收入为生,对世界和我们自己意味着什么?可能吗? 图 29 :住户部门财产性收支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至于以住户部门为业主的生产性活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中规模最小,但值得注意的是 2004 年后明显上升,这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在扩大。其背景很可能是由于就业困难,人们不得不依赖家庭这个最原始的组织为生。以住户部门为业主的生产性活动,其增加值分配构成见图 30 。这样的生产本质上是糊口经济,营业盈余很少,也难于提供生产税,值得注意的是, 2004 年后其盈利倾向明显增强,虽然远不及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但已超过政府部门。唯这种转化在 2003-2004 年一年间完成,令人怀疑是统计方法或口径变化所致。 图 30 :住户部门增加值分配结构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对住户部门而言,再分配过程既有资金流入,又有资金流出(见图 31 ),这主要是住户部门内部的抽肥补瘦。图中的“再分配流出 / 初次分配总收入”为“抽肥”部分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3.8% 增加到 2008 年的 10.13% 。“再分配流入 / 初次分配总收入”为“补瘦”部分的比重,它从 1992 年的 7.57% 增加到 2008 年的 10.94% 。 16 年间,“抽肥”的强度明显增加,而“补瘦”未能同步增加。 图 31 :住户部门再分配资金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分额 数据来源同图 1 “补瘦”与“抽肥”两者的差额为外部对住户部门的净转移支付,差额收缩意味着再分配主要在劳动者群体内部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对住户部门的转移支付比重明显下降(见图 32 )。住户部门“经常转移的净流入 / 可支配总收入”从 1992 年的 3.63% 降至 2003 年的 0.41% ,到 2008 年也就回升到 0.8% 。可见部门间(即不同群体间)的“抽肥补瘦”功能迅速萎缩。 图 32 :住户部门经常转移的净流入 / 可支配总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收入两极分化主要是资本拥有者与劳动者间的分化。用于实现社会“公正”,实现社会稳定的再分配手段却主要盯着劳动者内部。在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中,由资本拥有者向劳动者提供的转移支付却从本来就少得可怜的 3.63% 降至微乎其微的程度,还呈现出指数下降的态势。 综上,住户部门各层次收入演化见图 33 。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初次分配总收入与可支配总收入曲线几乎重叠,这表明所谓再分配基本局限在住户部门内部,而收入两极分化本质上是资本拥有者、权力拥有者与依赖劳力为生者间的分化,表现在资金流量表上,是前述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与住户部门间的分化。而上述分析表明,再分配手段对此间的分化几乎没有任何制约能力。 作为住户部门收入的补充,家庭小生产的营业盈余比初次分配总收入小一到两个数量级,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绝对大多数,可见提高劳动报酬,是改善劳动者处境的根本。 2004 年后,家庭小生产的营业盈余明显增加,可见劳动者越来越多地依赖被视为落后的小生产为生,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图 33 :住户部门各层次收入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2. 收入分配格局演化:横向比较 上一节逐一观察了国内各部门内部的分配资金流。从整个经济系统看,各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都汇集到住户部门,支付的税收都汇集到政府部门。此外财产性收支和经常转移收支在各部门间形成资金流。由于这两类活动只涉及资金的流动,不涉及财富的生产与消耗,故从全局合计,收支相抵盈亏为零。部门间的这些关系反映为各个会计恒等式。由此,需从横向比较个部门的资金流,方可对经济系统收入分配格局有完整的了解。 2.1 增加值 增加值是当年全社会生产的真实财富,是各层次分配的基础与起点。 16 年合计,增加值的 61.60% 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其次是住户部门,占 31.37% ,两者合计 92.97% 。然后是政府部门 11.13% 、金融企业部门 4.73% 。图 35 、图 36 为增加值及其构成的演化。数据显示, 2003 年后增加值开始迅速提升,而其部门构成虽有波动,却无趋势性变化,社会财富的主要生产者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 图 35 :增加值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36 :增加值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2.2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来自各部门的增加值。 16 年合计,从全社会看,提供劳动报酬的首位是住户部门,占 42.55% ,其次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占 41.68% ,两者合计 84.23% 。再次是政府部门( 13.75% )、金融企业部门( 1.90% )、国外部门( 0.12% )。图 37 、图 38 为劳动报酬及其构成的演化。 图 37 :劳动报酬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38 :劳动报酬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数据显示, 2000 年以前,非金融企业部门占劳动报酬的份额呈萎缩态势,从 1992 年的 44.67% 一路萎缩到最低值 34.01% ( 2000 年), 2004 年回升到 46.05% ,以后又降至 2008 年的 44.81% 。与之互补, 2000 年之前,住户部门提供的劳动报酬份额扩张,此后则萎缩。 1997 到 2003 年间,住户部门一直是劳动报酬的首要提供者, 2004 年后非金融企业部门提供的劳动报酬才超过住户部门。 劳动报酬占本部门增加值的份额见图 39 : 图 39 :劳动者报酬占本部门增加值的比重 数据来源同图 1 16 年平均,份额最高的是住户部门,占 83.85% ,可见住户部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主要是维持生计而非牟取利润。其次是政府部门,占 80.68% 。用企业经济分析的思路分析政府,总有些勉强,这个数据无非说明,人员开销在政府资金流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吃饭财政”。 非金融企业的份额是 39.26% ,金融企业的份额是 34.08% ,这两类企业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故而压低了劳动报酬的总份额。 前已说明,非金融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是增加值的最主要来源,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亦是劳动者的主要就业场所。图 39 显示, 16 年来在这两个部门中劳动者报酬占本部门增加值的比重持续下降。由此可见资本相对于劳动的强势。 而在政府部门 , 这个比值从 1994 年的最低值 62.91% 跃升为 2000 年的 95.07% ,从 1999 年到 2003 年,这一比值一直维持在 90% 以上,可见政府部门增加自己收入的动力之强劲。 2004 这一比值年突然降至 76.12% ,一年之内如此巨大的变化,从数据上看,源于劳动报酬下降了 2.53% 和增加值升高了 17.27% 。 在金融企业部门, 1992 年这个比值为 22.54% ,到 1997 年迅速升至 45.35% , 5 年间反翻一番,比政府部门上升更强劲,此后波动着下调,到 2008 年为 29.10% 。 数据显示,从就业状态的角度,可将劳动者分为四类:家庭就业者、非金融企业就业者、政府就业者和金融企业就业者。显然从对增加值的分配角度看,他们排列出了弱、强势序列。 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对就业提供了两个总量统计数据,其一是从业人员合计,其二是职工人数合计。显然后者分享了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劳动者报酬,而从业人员与职工人数之差系自主就业,主要从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对应于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中住户部门的生产性活动,分享由此获得的劳动报酬。 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还提供了细分行业的职工人数,其中的金融保险业与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中的金融企业部门口径相当,困难的是政府部门。在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政府部门由各种类型具备法人资格的常住行政事业单位组成,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附属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但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附属的法人企业,这类企业划入企业部门 。 但 中国统计年鉴 的细分行业的职工人数统计只按行业分类,其中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在 2002 年以前包括国家机关 / 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教育 / 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社会服务业、其他等。 2003 年后改变了行业分类,涉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 /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科学研究 /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 /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 / 体育和娱乐业。 2002 年前的“国家机关 / 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和 2003 年以后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最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定义,不妨视其为窄定义的政府部门,而其他相关行业中既有行政事业单位,也有企业单位,不妨将其加到窄定义之上,视其为宽定义的政府部门。真实的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应在这两者之间,由于未找到更确切的信息,姑且估计为两者的均值(见图 40 )。由此估计,政府部门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平均在 1.50% 到 4.78% 之间,有较大可能在 3.14% 附近。 图 40 :政府就业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估计 数据来源: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确定了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职工人数,其他所有职工,都归于非金融企业部门。由此,可估算出全社会就业结构演化(见图 41 )。 图 41 :全社会就业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尽管 16 年间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家庭小生产仍是我国国民的首要就业方式,直至 2008 年仍占总就业的 61.01% 。 2008 年中国的 GDP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 1992 年增长 3.86 倍,但家庭小生产占社会就业的份额仅下降 12% 。从民生视角看,中国仍是一个家庭小生产王国。 由劳动者报酬和就业人数可算出不同群体的人均劳动报酬(见图 42 )。显然,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人均劳动报酬明显高于其他劳动者。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人均劳动报酬又高于住户部门的家庭小生产。 2008 年,以住户部门的家庭小生产人均劳动报酬为 1 ,则非金融企业部门为 2.0932 、政府部门为 9.1132 、金融企业部门为 11.3795 。 图 42 :各类劳动者的人均劳动报酬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以家庭就业劳动者人均报酬为尺度,衡量其他各类职工的人均劳动报酬,结果见图 43 。数据显示,占职工绝对多数的非金融企业部门,人均劳动报酬有向家庭小生产靠拢的趋势,这证明了一个巨大后备“劳动力池”的存在,能有效遏制劳动报酬的上升。但处于特权地位的政府与金融企业部门,则明显扩大了与劳动者主体的差距。 图 43 :各类职工的人均劳动报酬与家庭就业劳动者之比 数据来源同图 42 2.3 生产税净额 参与增加值初次分配的另一主体是政府部门。各部门流出的生产税净额汇集到政府部门生产税收入项下,对政府部门而言,生产税收入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绝对多数(见图 44 )。 16 年平均占到 92.92% ,最高达 101.57% ( 1999 年), 2008 年为 91.37% 。可见生产税收入对政府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图 44 :政府部门生产税净收入 / 初次分配总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生产税的来源构成见图 45 。数据显示非金融企业部门占生产税的绝对多数, 16 年平均占到总额的 85.02% 。其次是住户部门,占到 9.67% ,再次为金融企业,占到 4.03% ,至于政府部门自己仅占 1.28%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生产税由产业资本集团缴纳,由此可见它能有效影响政府的政策选择。 图 45 :生产税净额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46 显示生产税的实际税率(生产税 / 增加值)变化。从政府的视角看,全社会生产税的实际税率在 15% 附近缓慢增高, 1992 年为 13.12% ,到 2008 年增至 16.12% 。从各部门的视角看,生产税的实际税率差异极大。 16 年平均,税率最高的是非金融企业( 22.64% ),其次为金融企业( 21.53% )然后是政府部门( 5.30% ),最低是住户部门( 2.05% )。可见生产税主要依靠企业部门。而住户部门的家庭小生产,不但劳动报酬微薄,提供税收的能力也微弱。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企业部门,其生产税 / 增加值大幅波动,反映了政府与金融资本间激烈的博弈。其结果, 2003 年后实际税率甚至低于 90 年代前期,平均税率则低于非金融企业部门。 图 46 :生产税的实际税率(生产税 / 增加值) 数据来源同图 1 2.4 营业盈余 各部门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即为其业主在生产性活动中获得的营业盈余(见图 47 )。 图 47 :各部门业主在生产性活动中获得的营业盈余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48 是各部门在营业盈余中的份额。非金融企业无疑是生产性活动的盈利主体, 16 年平均占到 80% 以上, 1999 年达到最高值 94.67% ,此后一路下降,到 2007 年降到最低点 64.39% 。与之相伴,住户部门的份额从 1999 年的 2.17% 扩大到 2007 年的 22.04% 。这反映了进入 21 世纪后,小生产在中国不是萎缩而是扩张的现实。 图 48 :各部门在营业盈余中的份额 数据来源同图 1 2.5 财产性收支 营业盈余是资本拥有者获取的生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则是因让渡自有资产而获取的非生产性收入(利息、红利等)。生产活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活动只是依据私有产权分配财富,因而财产性收入的另一面就是财产性支出,从全社会看,二者恒等。换而言之,财产性收支是资本集团依据产权对营业盈余的内部再分配。 16 年间累计财产性收支的分项平衡见表一。财产性净收入最大的部门是住户部门,净支出最大的部门是非金融企业部门。从分项流量看,利息占财产性收支的 79.94% ,红利占 18.77% ,两项合计占 98.71% ,其余诸项微不足道。 表一: 16 年间累计财产性收支的分项平衡   住户部门 国外部门 金融企业 政府部门 非金融企业 合计 财产性支出 12,436 27,252 126,064 14,027 136,562 316,342 (1) 利息 12,436 5,266 121,585 14,027 99,571 252,885 (2) 红利 0 21,987 415 0 36,969 59,370 (3) 土地租金 0 0 0 0 22 22 (4) 其他 0 0 4,064 0 0 4,064 财产性收入 73,584 33,321 125,169 7,744 76,524 316,342 (1) 利息 65,748 4,935 124,555 7,703 49,944 252,885 (2) 红利 4,108 28,386 613 18 26,244 59,370 (3) 土地租金 0 0 0 22 0 22 (4) 其他 3,728 0 0 0 337 4,064 财产性净收入 61,148 6,069 -895 -6,284 -60,038 -0 (1) 利息 53,312 -331 2,970 -6,324 -49,627 -0 (2) 红利 4,108 6,400 199 18 -10,725 -0 (3) 土地租金 0 0 0 22 -22 0 (4) 其他 3,728 0 -4,064 0 337 0 各部门财产性支出、收入、净收入的演化见图 49 至图 51 。数据显示, 2004 年前,财产性收支维持在一个大体稳定的水平上,此后则迅速增长。 图 49 :各部门财产性支出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50 :各部门财产性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51 :各部门财产性净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分项观察,利息占财产性收支的 79.94% ,为绝对多数,红利占 18.77% ,两者合并,共占 98.71% 。 回顾图 49 ,财产性支出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企业部门提供;而图 50 则告诉我们,财产性收入主要由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获得。图 51 则告诉我们,财产性净收入主要由住户部门获得,而净支出由非金融部门提供。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生产中重要的资金运行机制:金融企业部门将私人拥有的资金提供给非金融企业部门(主要是贷款,其次是投资),非金融部门为此支付相应的代价(主要是利息,其次是红利),金融部门再据此向住户部门支付资金使用代价(利息或红利)。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提供的这一图景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幻觉:这一机制的最大受益者是住户部门,这个部门的财产性净收入在 2004 年后明显增长,似乎在印证十七大提出的“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然而投资银行业的两份市场分析报告却打破了这个幻象。 2009 年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发表 《 2009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坐看风起云涌》,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发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为中国高端客户度身打造最佳价值定位》 ,两个报告提供了“可投资资产”在国民中分布的一些数据。笔者曾依据这些数据拟合出了 2008 年的资产在国民中分布曲线(见图 52 )。两个报告的数据尽管有差异,但都告诉我们,不超过 1 % 的国民拥有了几乎全部资产(“可投资资产”或“管理财富”),这意味着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其实高度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他们才是财产性净收入的主要获取者。 a. 完整曲线 b. 曲线高端(资产在 1% 人口中的分布) 图 52 : 2008 年的资产分布曲线 转引自王中宇 工具、视角和立场 -- 几个数据引发的思考 科学时报 2010 年 4 月 7 日 A4 版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将占国民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和在国民总数中微乎其微的资本拥有者统统放在“住户部门”中,是造成这个幻觉的根源。这两类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事实上利益相左,价值观对立。负责任的调查系统应正视、揭示真实现象,而非有意含糊其辞。 图 53 是全社会财产性收入 / 营业盈余,它反映了经济运行对于非自有资产的依赖程度。在 90 年代,营业盈余的 70% 左右经财产性收支再分配,进入本世纪之后,这一比例迅速下降,到 2004 年降至 33.55% 。可见相对于其生产需求,产业资本集团的自有资金显著加强,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大幅降低。 图 53 :全社会财产性收入 / 营业盈余 数据来源同图 1 各部门的财产性收支 / 营业盈余见图 2.20 至图 2.22 。 图 54 :各部门财产性支出 / 营业盈余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55 :各部门财产性收入 / 营业盈余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56 :各部门财产性净收入 / 营业盈余 数据来源同图 1 数据显示,财产性收支作用最大的是金融企业部门,其财产性收支导致的现金流远高于营业盈余, 16 年平均财产性支出 / 营业盈余为 651.36% ,且大幅波动,标准差高达 480.18% 。平均财产性收入 / 营业盈余为 657.10% ,标准差高达 500.79% 。然而其平均财产性净收入 / 营业盈余仅为 5.74% ,标准差为 28.99% 。这意味着财产性收支导致的现金流对金融部门影响极为重大,虽然它在其初次分配总收入中的比重很小。由于产业资本集团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大幅降低,使金融企业部门面对“金融脱媒”的问题,不得不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财产性净收入 / 营业盈余最高的是住户部门。财产性净收入来自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前已提及,因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全部汇入住户部门。 2.6 初次分配总收入 财产性收支是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对各部门增加值的再分配,它不改变社会财富的总量,所以表一中“财产性净收入”项下合计均为零。各部门营业盈余经财产性收支调整即为初次分配总收入。 增加值仅来自国内各部门,而财产性收支还涉及国外部门,即需对属于国外的财产支付利息、红利等,也因国内主体在海外拥有的资产而获取利息、红利等。因此,从总量上看,增加值加上对国外部门的财产性净收入,即为初次分配总收入。 初次分配总收入的部门构成见图 57 。 图 57 :初次分配总收入的部门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按这样的分化,金融与非金融两个企业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都是业主的收入,它分为生产性的(自己组织生产)和资产性的(出让自有资产),但所得收入的法律依据均是资产的所有权。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来自两个依据,其一是行政权力(生产税),其二是财产权(财产性收支)。最为混乱的是住户部门,各部门支付的劳动者报酬都汇集到住户部门,同时各部门的财产性支出,也有很大一部分汇集到住户部门,其原因在于这部分支出的获取者被划归住户。但同是依据财产权获得的营业盈余,却被分别划归其他部门。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同是货币,追求着不同的目标,因而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劳动者报酬主要用于生活消费,是社会购买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盈余和财产性收入主要用于补充资本,追求“以钱生钱”;政府部门的收入是行政机构运行的原动力,理论上应主要追求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财政能力。因此从这个视角分解初次分配总收入,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系统运行的客观特征。由此得出的初次分配总收入结构见图 58 。 图 58 :初次分配总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同图 1 可见 16 年间,资本所得与政府所得的份额交互扩张, 2003 年前,主导趋势是政府所得扩张, 2003 年后,资本所得的份额扩张明显。在此挤压下劳动者所得的份额持续萎缩。从 1992 年的 59.88% 萎缩至 2008 年的 47.66% 。 劳动者所得并非全部转化为消费基金,一部分会转化为存款增量,从而成为逐利资金。一般说来,收入越高,转为存款的比例越大,越低则越是主要应付日常消费需求,前已指出,政府部门与金融企业的人均劳动报酬高于非金融企业,更远高于家庭小生产者。为了能更直观地观察消费基金的动向,有必要按部门分解劳动报酬。 此外,从资本所得的视角,生产性收入和以利息为主的财产性收入亦有差别。前者直接投入企业,成为股权,期望更高的收益,也直接承受更大的风险;后者主要通过金融企业间接投资,收益与风险较低。 为此,将上述两部分进一步分解,得出初次分配总收入的详细结构(见图 59 ) 图 60 :初次分配总收入结构(详细) 数据来源同图 1 从消费资金的视角看,人均劳动报酬最低的家庭生产劳动者所占份额萎缩最快,从 1992 年的 26.40% 降至 2008 年的 17.41% ;其次的非金融企业部门职工所占份额亦在萎缩,从 1992 年的 26.75% 降至 2008 年的 21.36% 。而他们分别占全社会劳动者的 61.01% 和 35.75% ,合计占 96.76% 。换而言之,他们的劳动报酬影响着 96.76% 国民的消费能力。 从逐利资金的视角看,资本所得(无论财产性收入和生产性收入)都补充了原有的逐利资金,政府部门和金融企业部门人均劳动报酬远高于上述 96.76% 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报酬中必然有相当大的比例加入逐利资金的队伍。而 16 年间,资本所得和高薪部门劳动所得都明显扩张,使得补充逐利资金的资金流日益壮大。 更关键的机制在于,广大底层劳动者过低的收入只能主要用于维持生计,消费资金积累能力微弱,而逐利资金则逐年加速积累,于是两者间的失衡不可避免地扩大。这是经济系统中一切困境的总根源。 2.7 经常转移 主流经济学主张:初次分配追求效率,再分配追求公平。再分配的目标在于遏制收入差距扩大,防止社会分裂,以维持稳定。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再分配调整即为可支配总收入。再分配在资金流量表中表现为经常转移收支。在经常转移项下包含收入税、社会保险缴款、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五个子项。 16 年间累计经常转移收支的分项平衡见表二,由于经常转移不涉及财富的创造与消耗,一方的收必为另一方的支,故从全国看,各项经常转移收、支相等,净收入为零。 表二: 16 年累计经常转移收支的分项平衡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金融企业 国外部门 非金融企业 合计 经常转移支出 82,423 95,630 17,207 19,619 62,276 277,154 (1) 收入税 46 18,946 8,631 0 44,480 72,103 (2) 社会保险缴款 10,596 69,254 0 0 0 79,850 (3) 社会保险福利 44,544 0 0 0 0 44,544 (4) 社会补助 11,906 0 12 0 1,280 13,198 (5) 其他经常转移 15,331 7,429 8,564 19,619 16,515 67,459 经常转移收入 144,142 114,854 9,675 1,699 6,784 277,154 (1) 收入税 72,103 0 0 0 0 72,103 (2) 社会保险缴款 69,254 10,596 0 0 0 79,850 (3) 社会保险福利 0 44,544 0 0 0 44,544 (4) 社会补助 0 13,198 0 0 0 13,198 (5) 其他经常转移 2,785 46,516 9,675 1,699 6,784 67,459 经常转净移收入 61,719 19,224 -7,532 -17,920 -55,491 0 (1) 收入税 72,057 -18,946 -8,631 0 -44,480 0 (2) 社会保险缴款 58,659 -58,659 0 0 0 0 (3) 社会保险福利 -44,544 44,544 0 0 0 0 (4) 社会补助 -11,906 13,198 -12 0 -1,280 0 (5) 其他经常转移 -12,547 39,087 1,111 -17,920 -9,731 0 16 年间经常转移净流入最大的是政府部门,其次为住户部门,净流出最大的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分项观察,流量最大的顺次是社会保险缴款、收入税、其他经常转移。 从部门来源看,经常转移支出份额扩张的部门是住户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而两类企业部门的份额明显萎缩(见图 61 )。 图 61 :经常转移支出份额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经常转移收入份额最大的是政府与住户部门。 1997 年以前,是住户部门份额扩张而政府部门份额萎缩,此后则是政府部门扩张而住户部门萎缩(见图 62 ),而这正是学界讨论“刺激内需”,政府宣扬“穷人经济学”的时期。 图 62 :经常转移收入份额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收支相抵,各部门经常转移 净收入演化见图 63 。经常转移净支出最大的,是非金融企业部门,而净收入最大的却是政府部门,而非再分配理论则宣称要补助的住户部门。在经济快速增长,初次分配中住户部门收入增长滞后的大背景下, 16 年间住户部门的经常转移净收入却几无增长,可见所谓再分配追求公平的机制事实上落空。 图 63 :各部门经常转移净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对政府部门而言,经常转移收入的最大项是收入税。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中将政府的税收分为生产税和收入税两大类,均是各部门缴纳,政府部门总收。两者的比例演化见图 64 。 16 年平均收入税占总税收的 16.03% , 1992 年时为 23.05% ,此后一路下滑,到 1998 年降至 9.77% ,再后回升到 2008 年升至 22.74% 。 图 64 :政府税收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收入税的来源构成见图 2.30 。 16 年平均,非金融企业部门占到 63.33% 、住户部门占 21.81% ,金融企业部门占 14.59% ,政府部门仅 0.28%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金融企业部门从 1993 年的 36.99% 降至 2004 年的区区 3.41% ,到 2008 年再回升到 16.50% 。与之对应住户部门从 1992 年的 0.45% ,升至 2001 年的 31.91% ,此后再缓降至 2008 年的 24.98% 。 图 65 :收入税来源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2011 年 6 月 30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法律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 2,000 元提升至 3,500 元。在新闻发布会上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称:经过这样的调整,纳税人数由约 8,400 万人减至约 2,400 万人。由简单计算可知, 2,000 元起征标准下的 8,400 万纳税人,约占职工人数的 26.99% ,从业人员的 10.77% 、; 3,500 元起征标准下的 2,400 万纳税人,约占职工人数的 7.71% ,从业人员的 3.08% 。 起征点调整在公共传媒上曾掀起渲染大波,似乎代表了广大底层劳动者的利益。而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按 2,000 元的标准,有 89.23% 的从业人员不够纳税人资格,按 3,500 元标准,有 96.92% 的从业人员不够纳税标准。因这一调整而免除所得税的国民,占职工人数的 19.28% ,从业人员的 7.69% 。换而言之,这场争论的背后是 7.69% 从业人员的利益,与大多数底层劳动者不相干。这 7.69% 的从业人员,就可以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暴,而他们之下的绝大多数劳动者,在所谓公共传媒上,经常表现为沉默的一群。 所谓“中产阶级”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妨假设几个定量标准看看。其一,企业职工,占从业人员的 14.82% ;其二, 2,000 元标准的纳税人,占从业人员的 10.77% ;其三, 3,500 元标准的纳税人,占从业人员的 3.08% 。这一观察告诉我们,非企业职工的从业人员才是劳动者的绝对主体,但他们收入极少,声音极微。所谓“中产阶级”生活很辛苦,但比劳动者的主体强多了,他们占劳动者的比重很小,但声音很大。 “中产阶级”以上的富豪,绝对是人口中的一小撮,却占有了绝大多数财富,他们长期控制着公共传媒的价值标准,控制着学界的价值取向。 2.8 可支配总收入 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再分配调整即为可支配总收入(见图 66 )。数据显示,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门、政府部门的份额都在扩张,其代价是住户部门份额的萎缩。 图 66 :可支配总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本来,应如初次分配总收入一样,对可分配总收入构成做进一步的细分。前已指出,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是站在各部门业主立场上的财务报表,其中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其拥有者均是各部门的业主。唯住户部门,将家庭生产的业主与全社会的劳动者混在一起。在经财产性收支入调整时,仅限于财产拥有者。由于现实中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假设其与劳动者无关,不至于造成太大的误差。但在再分配调整阶段,由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无法区分再分配资金中哪些流向劳动者,哪些流向业主,尤其是“其他经常转移”, 16 年来占经常转移的 24.34% ,它有 68.95% 流入住户部门,由于定义不明,无法分解为劳动者所得与业主所得。劳动者与小业主都无法区分,更无法区分各部门的劳动者。这限制了对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分析。 可支配总收入是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中分配阶段的最后节点,将它与起点( 增加值 ) 、中间点(初次分配总收入)并列比较,应能观察到这 16 年来社会财富分配的整体格局。 16 年来这三个节点上的年均变化率见图 67 。 图 67 : 16 年间生产、分配的年均变化率 数据来源同图 1 数据显示,各部门在财富生产上的增速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初次分配后,住户部门显出了明显的劣势,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政府依次显出其强势,对此主流学者可以用“效率”敷衍之,而数据告诉我们,所谓“效率”无非是资本拥有者积累资本的效率。经过再分配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差异非但未缩小,反而显著扩张。这让标榜“公平”的再分配陷入滑稽尴尬之境。 3. 可支配收入的使用格局演化 前两节我们观察了可支配收入的来源与分配演化,本节观察可支配收入的使用。可支配总收入的使用方向有两类:消费与投资。消费包括居民个人消费和政府部门的公共消费。可支配总收入扣除消费后的余额是总储蓄。总储蓄基本决定了一个部门的投资能力,但有一项调整:资本转移 ---- “ 即一个部门无偿地向另一个部门提供用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资金或实物,包括投资性补助及其他资本转移。 ” 这种无偿的投入,主要是政府部门进行。总储蓄加上获得的资本转移,就是一个部门的投资能力,实际投资则分解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金融投资。在资本形成总额中又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类。 3.1 储蓄与消费 全社会可支配收入在储蓄与消费间的分配格局见图 68 。数据显示,自进入 21 世纪后,消费份额迅速下降。 16 年平均,最终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 59.05% ,而总储蓄占 40.95% 。不妨模仿气象学界的方法,以 16 年均值为基准,计算每年的“距平值”得图 69 。请注意 2003 年,此前,两者在均值附近互有涨跌,此后两个份额呈现出单向加速走势,系统性地偏离了均值。到 2008 年消费所占份额比 16 年均值低了 11.36% 。消费份额如此急速地萎缩,是如今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 图 68 :全社会可支配收入使用结构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69 :消费、储蓄份额的“距平值” 数据来源同图 1 3.2 消费结构 消费由住户部门与政府部门两个主体进行。在 中国统计年鉴 2010 上能查到比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覆盖区间更长,区划更细的消费结构数据(见图 70 )。从 1978 年到 2008 年,政府消费份额从 21.44% 增加到 27.41% , 2009 年微降至 26.82% 。在居民消费内部,农村居民消费从 1978 年的 48.79% 降至 2009 年的 17.42% 。 16 年累计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政府占总消费的平均份额分别是 33.62% 、 42.49% 、 23.89% 。其“距平值”演化见图 70 ,数据显示出份额扩张最大的是城市居民,其次是政府,这两者扩张的代价是农村居民的份额大幅萎缩( 30 个百分点以上)。 图 70 :消费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10 图 71 :三类主体占总消费份额的“距平值”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10 消费受制于支付能力,由消费 / 可支配总收入可观察二者间的关系(见图 72 ) 图 72 :消费 / 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先观察住户部门, 1998 年以前,这个比值大体维持在 69% 附近,这大体符合中国人“耕三余一”的传统:三年劳作所得需结余出一年的收入。此后步步高升,超过了 74% ,直至 2004 年才回到 69% 以下。 回顾这段历史, 1998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提出:从 1998 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从此购房成了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硬性支出,而绝大多数国人的实际收入,连当“房奴”的资格也没有。 同是 1998 年,“亚洲发展银行驻中国办事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左小蕾夫妇致信总理朱镕基,提出三年内扩大大学招生一倍和教育收费的建议,其核心理由包括:可以扩大消费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可以使新增劳动力延迟进入就业市场,给下岗职工腾出工作机会。其具体建议包括:加快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创新融资机制,收取使银行获得至少是贷款平均收益的利率;为此需对新增学生全额收费。此后产业化成了事实上的教育改革方向,每个国民的切身体验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 1979 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就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同年,卫生部开始试点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 1984 年,卫生部提出“简政放权,多方集资。” 1985 年,“市场化”导向的医改启动。 1997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 医药费用过快上涨 ”为由,提出“ 卫生改革亟待深化 ”。而“深化”的核心手段是“ 进一步扩大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 打破平均主义 ”。 结果医疗机构成为牟利机构,而政府乘势摆脱了财政负担。 据卫生部公布的“ 2005 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的数据,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从 1980 年的 143.2 亿元急速上涨到 2003 年的 6623.3 亿元,但在这飞涨的卫生费用构成中,政府卫生支出从 36.2 %下降至 17.2 %,社会卫生支出从 42.6 %下降至 27.3 %,个人卫生支出却从 21.2 %剧增至 55.5 %,甚至在 2001 年一度达到 60.0 %。且 2001 年全国卫生事业费总额为 546 亿元,其中中央部分只有 35.43 亿元,占总额的 6.5 %。 1997 年 12 月 11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为此要求“ 进一步实施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真正形成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和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 ”下岗分流就此大规模展开,据 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计算, 从 1997 年到 2006 年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减少了 3507.4 万人。 这些当初的“中产阶级”顿时沦为城市贫民。 住房、教育、医疗、下岗四箭齐发,将原本由政府承担的费用推给最缺乏支付能力的社会群体,导致此后数年住户部门消费支出 / 可支配收入明显超出历史平均水平。底层国民走向困顿,给资本集团创造了暴富的良机。正是在这期间,中国的两极分化加速发展,以房地产富豪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私人资本原始积累基本完成。 他们与工薪劳动者间的两极分化亦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内部亦发生明显分化。 1992 年金融企业部门人均劳动报酬为家庭小生产者(住户部门)的 6.83 倍,到 2004 年扩大到 11.8 倍,政府企业部门则从 5.17 倍扩大到 8.32 倍。而非金融企业部门却从 3.14 倍收缩到 2.48 倍。 这一切导致 2003 年后社会上对基尼系数的密切关注,据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 , 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 0.16 , 2003 年已经至 0.458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0.4 ,到达危险的边缘。 2004 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 0.465 。 于是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支付能力严重不足,而支付能力的主体却集中在少数、甚至极少数国民手中,他们已经应有尽有,除了支撑起一个让全世界侧目的奢侈品市场外,大量的支付能力转为储蓄 ---- 加入资本的行列,冀望“以钱生钱”。于是 2004 年后,住户部门栏下,消费 / 可支配收入急速下滑。 与之对应,由于上述四大改革大大卸除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998 年后,政府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从 1998 年的 69.97% 一直降至 2003 年的 57.34% 。然而迅速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失稳。防盗门发展史折射出了社会失稳史。今天浙江永康生产的防盗门约占全国的 70% ,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门都”之称。有意思的是永康的防盗门行业自 1997 年兴起,而此前国人对防盗门知之甚少, 80 年代之前更是闻所未闻。而今防盗门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设施。 在政府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降至历史最低点的 2003 年,“维稳”已然成为各级政府的要务。就在这一年,所谓“深圳模式”的亮点、外来农民工聚集的东莞,公安局提出当年工作思路是:“ 全力维稳 务实创新 ”,要求“ 迅速、妥善地处置各种群体性事件。 ”为此要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全面开展情报信息工作、狠抓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在市区 47 个主要路口设置具有自动抓拍功能“电子警察”、加大夜间巡逻密度 …… 这一年五月八日汕头市政府批转市维稳及综治办《 2003 年汕头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通知要求对“ 系统各有关单位 ”实施维稳责任的“ 一票否决权 ”制度。 “维稳”甚至上了小学的工作计划,这一年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的 2003 年大同小学维稳工作计划 要求“ 杜绝群体性事件”,“管理好房屋租赁和临时居住人口”,“聘请法制校长”,“安全保卫工作方面应健全机构,落实人员,经费纳入预算”,“完成各级综治委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呜呼,这还是在办学校、搞教育吗? “维稳”无非软硬两手,“软”即所谓“ 花钱买稳定 ”,“硬”即动用专政工具。两手都要花钱,结果政府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回升。 16 年间,在财政支出中份额扩张最明显的是“抚恤和社会救济”及“行政管理费”两项,这是维稳软硬两手的代价。 图 73 :财政支出项目构成演化 数据来源同图 1 3.3 总储蓄 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即总储蓄,全社会总消费与总储蓄对比见图 74 。数据显示, 2003 年后总储蓄增速超过总消费, 2007 年后总储蓄值超过总消费,即当年生产的一半以上财富成了“储蓄”。 图 74 :总消费与总储蓄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75 是总储蓄的部门构成。数据显示,从总量看,住户部门是最大的储蓄部门;从动态看,住户部门的份额在萎缩,而其他部门的份额均在扩张。以住户部门的储蓄量为尺度来衡量其他部门,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趋势(见图 76 ) 图 75 :总储蓄的部门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76 :各部门总储蓄与住户部门之比 数据来源同图 1 3.4 资本转移 从全社会看,总储蓄亦即投资能力。从各部门看,储蓄代表了各部门进行投资活动的自有资金。而各部门的投资能力尚需受资本转移的调控。 16 年累计,各部门间资本转移格局见表三。 表三:各部门间累计资本转移( 1992-2008 年)   资本转出 资本转入 资本净转入 住户部门 18.22 - -18.22 政府部门 48,181.03 1,150.07 -47,030.96 非金融企业 - 48,097.23 48,097.23 金融企业 - 32.11 32.11 国外部门 1,150.07 69.91 -1,080.16 合计 49,349.33 49,349.33 - 资本转移是无偿进行的。数据显示,资本转出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占到合计的 97.63% ,其次是国外部门,仅占 2.33% ,最后是住户部门,仅微不足道的 0.04% 。而资本转入的主体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占合计的 97.46% ,其次是政府部门,占 2.33% ,然后是国外部门,占 0.14% ,最后是金融企业部门,占 0.7% 。从总体上看,资本转移主要是政府对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无偿注资。图 77 中政府部门资本转出曲线与非金融企业部门资本转入曲线几乎重合就印证了这一点。 图 77 :政府部门资本转出与非金融企业部门资本转入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77 再次显示, 1998 年至 2003 年是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时段。这期间政府部门向非金融企业部门大量无偿注资。这个时段的主题词无疑是“国企改制”,政府为之动用了巨量资金,在其峰值的 2001 年,高达 6,053.83 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 37% 。 国企改革启动于 1992 年,但在实际操作上,直到 1998 年前,国企改革仍未触及产权问题。 1997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的目标。其核心措施除了前述“ 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 ”外,就是“ 以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在一些重要行业或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同时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步伐。 ”这被简称为“ 抓大放小 ”。 “抓大放小”理论上源自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叔莲, 1993 年 7 月他在《光明日报》上的主张,认为只需要搞好 500---1000 家大公司、大集团。实践上则源自“诸城经验”:从 1992 年到 1996 年,山东潍坊诸城市市长陈光将 282 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全部私有化。 1997 年“诸城经验”被当时的中央肯定。 同年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对基于集体经济的“苏南模式”进行公开反思。 从此集体经济制度在基层经济组织中的彻底淡出。“抓大放小”的结果,国企户数从 1998 年的 23.8 万户降到 2003 年的 15 万户。随着全民所有和集体企业的萎缩,它们提供的就业岗位降至微不足道的地步,广大劳动者只能就业于私营企业,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动者,成为利润极大化运动中的“要素”(见图 78 )。 图 78 :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 数据来源: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国企改制”的第二个指导思想是“国退民进”。 1999 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 “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高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在坚持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实践上国有资本从 164 个竞争性行业中“坚决撤出”,其标志性的事件是中国胶卷行业被一家外资公司柯达全行业收购。此后国有企业集中分布于能源、电信、交通、矿业、银行等垄断性的行业。 “国企改制”的第三个指导思想是“现代企业制度”,尤其强调传统的国企“所有者缺位”,需将产权落实到个人,以实现“产权明晰”。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国企高管们挖空心思为自己谋取产权,直至发展成席卷全国的 MBO 浪潮。以至于 2002 年,为国企改制唱赞歌的网易“两会特别策划”也承认: “ 1998 年开始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成了一条制造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的生产线,后来在各种财富榜上出现的富豪们相当一部分都是这次改革的最大获利者。这是国企管理层‘最后的盛宴’。 ” 这一切就是政府在“资本转移”项目下,向非金融企业部门无偿注入巨额资金的时代背景。 3.5 固定资本形成 各部门总储蓄加上资产转移收入形成了其投资能力,其资本形成总额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项。其中绝对多数是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与之相比很小,且固定资本形成呈明显的指数增长态势,而存货增加则无趋势性的变化(见图 79 )。 图 79 :全社会资本形成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固定资本形成的部门构成见图 79 。从总量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是最大的投资部门;从动态看非金融企业部门的份额在萎缩而住户部门的份额在扩张,这提示我们,经济系统中家庭小生产非但没有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而萎缩反而有所扩张。 图 79 :固定资本形成的部门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为了看清各部门份额的演化趋势,将其用对数坐标的曲线图表示(见图 80 ),可见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增量份额均在萎缩,而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份额均在扩张。 图 80 :固定资本形成的部门构成(对数坐标)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81 为四个国内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 / 总储蓄”。金融企业部门、住户部门、政府部门低于 100% ,意味着总储蓄中有剩余部分;非金融企业部门高于 100% ,意味着其资本形成总额中,有部分来自其他部门。 图 81 :四个国内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 / 总储蓄”。 数据来源同图 1 主流经济理论往往假设储蓄 = 投资,而实践中两者未必相等,其差异被称为投资缺口,一般通过国内外相互投资弥补。图 82 为全社会最终消费、总储蓄、资本形成总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2003 年以前,储蓄率和投资率差异不大,但 2003 年后,两者差距持续扩大,意味着存在大量的储蓄无法转化为投资。 图 82 :全社会消费率、储蓄率、投资率 数据来源同图 1 为了看清全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态势,我们用“(总储蓄 - 资本形成总额) / 总储蓄”来表征投资领域中货币供应与需求间的平衡(见图 83 )。数据显示, 2003 年之前,两者大体平衡, 2003 年后,越来越多的储蓄资金找不到投资机会。例如,图中数据告诉我们, 2007 年新增逐利资金中,有 20% 在国内找不到投资机会。可见中国出现了明显的资本过剩。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旦资本过剩,就亟需输出资本,说白了就是到海外为资本寻找新的利润源。否则嗷嗷待哺的逐利资金在国内狼奔豕突,兴风作浪,可以摧毁整个经济运行机制。 图 84 :(总储蓄 - 资本形成总额) / 总储蓄 数据来源同图 1 究其原因,投资率本身并没有明显萎缩,事实上还处于历史高位,问题在于储蓄率强劲上扬,这一趋势的另一面就是消费率快速下降。消费率的下降遏制了有效需求的增长,而处于历史高位的投资率却导致产能快速上升,供需双方一升一降,使经济系统落入有效需求不足的陷阱而无力自拔。致使强劲增长的逐利资金只能进入“虚拟经济”中,而这只是一个不生产真实财富的击鼓传花游戏。 3.6 净金融投资 无法转化为实体经济投资的逐利资金转化成了净金融投资。从来源角度看,总储蓄 + 资本转移流入 + 金融投资净流入构成了总投资能力,从运用角度看,资本形成总额 + 资本转移流出 + 金融投资净流出构成了总投资去向,两者在会计上恒等。(见图 85 、图 86 ) 图 85 :国内部门总投资能力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图 86 :国内部门总投资去向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从整个国内部门看,最明显的变化是 2004 年后资本转移流入占总投资能力的份额明显下降,而金融投资净流入占总投资去向的份额明显扩大。这表明,国内出现了明显的资本过剩,国内购买力已不足以为国内资本提供必要的利润源。 在占投资份额最大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投资去向是单一的资本形成,而投资能力构成演化见图 3.19 。这十六年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 1998-2003 年间政府提供的资本转移流入放大,在最高的 2001 年占到资本形成的 21.6% 。特征之二是, 2004 年后,投资对外部资金来源的依赖明显下降,金融投资净流入 + 资本转移流入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56.5% 到 2005 年降至 36.2% ,到 2008 年仅回升到 43.0% 。 图 87 :非金融企业部门总投资能力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在占总投资额第二位的住户部门,总投资能力由总储蓄扣除涉及非生产性资产的“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形成,而投资去向见图 88 。其中的资本转移非常小,以至于在图中显示不出来。明显的趋势是, 2005 年前用于资本形成的份额增加,而用于金融投资的份额减少; 2005 年后出现了相反的走向。这表明,总体上家庭小生产在发展而非萎缩,但 2005 年后,这个方向的投资机会也开始减少。 图 88 :住户部门总投资去向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政府总投资能力构成见图 89 。最明显的特征是, 1998 年到 2003 年,金融投资净流入的份额膨胀。前已述及,这期间政府向非金融企业部门大量无偿转移资产,数据暗示,这是靠大规模融资实现的。 图 89 :政府总投资能力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政府总投资去向构成见图 90 。数据显示 2003 年前政府的无偿资本转移占用了其总投资能力的一多半,而 2004 年以后,政府的金融投资出现净流出,意味着政府对实业投资的收缩(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资本转移),也意味着政府对“虚拟经济”的推动。 图 90 :政府总投资去向构成 数据来源同图 1 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行为是对自有资产的处置,不涉及存贷业务的代理资产。其总投资能力来自总储蓄,另加微乎其微的转移资产。其总投资去向见图 91 。 图 91 :金融企业部门总投资去向 数据来源同图 1 可见金融企业部门自有资金主要投资于金融市场, 16 年间平均,投资于资本形成的部分仅占 23.51% 。尤其是 2003 年以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急剧膨胀,资本形成所占份额萎缩到 4% 以下,可见这期间金融企业部门的新增自有资产几乎完全指望“虚拟经济”来盈利。 4. 小结:从数据看基本国情 至此,我们系统阅读了 16 年的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数据使我们可以从全局视野观察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国民的生存状态,观察决定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基本国情。 4.1 国民的收入金字塔 数据告诉我们,六成以上的劳动力靠家庭小生产生存,他们拥有的生产资料极少,生产效率极低,因而创造资本利润(营业盈余)的能力很弱,提供生产税的能力也很弱。但家庭小生产提供的劳动报酬 16 年累计,高达全社会劳动报酬总额的 42.55% ,甚至超过了非金融企业部门( 41.68% )而位居第一,然而 16 年来他们的人均劳动报酬为各部门之最低。 客观上,超过六成的国民对资本的最大意义在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后备劳动力池,使资本拥有者可以长期将劳动报酬压至底线。这是中国资本集团最强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六成以上的国民又很自然地被视为“弱势群体”、“包袱”、“麻烦”、“不稳定因素”,成为中国“人口过剩”的证据。从现代化的视角看, 辉煌的现代化成就与这个群体关系甚微,他们其实是被现代化进程抛弃的一群。换而言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抛弃了六成以上的劳动者。 另有 35.75% 的劳动者就业于非金融企业部门( 2008 年),他们被卷入了现代化进程,因而其劳动报酬高于那六成以上“被抛弃者”。然而由于巨大的“被抛弃者”群体存在,资本集团可以有效压低他们的劳动报酬。这个群体的劳动报酬占全社会初次分配总收入的份额从 1992 年的 26.75% ,降至 2008 年的 21.36% 。 在 2008 年,这两个群体占就业劳动力的 96.76% 。而其劳动报酬仅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 38.76% 。 在这两个群体之上,是政府雇员和金融企业职工。 2008 年他们分别占就业劳动力的 2.82% 和 0.42% 。其人均劳动报酬远高于前两个群体, 2008 年分别为家庭小生产群体的 9.11 倍和 11.38 倍。 更在这两个群体之上,位于金字塔顶峰的,则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资本所得的主人。 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 1% ,却控制了几乎全部“可投资资产”。 16 年来累计,他们分享了初次分配总收入的 30.55% ,且其所占分额在持续扩张之中,到 2008 年达到了 36.34% (见图 92 )。换而言之, 社会创造财富的三成以上,流入了这 1% 的人群的口袋。 图 92 :资本所得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份额 数据来源同图 1 4.2 要素配置的核心原则 -- 利润极大化 数据证实, 16 年来利润极大化原则是事实上的要素配置核心原则。它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持续而明显下降。人均劳动报酬最低的家庭生产劳动者所占份额萎缩最快,从 1992 年的 26.40% 降至 2008 年的 17.41% ;位居其次的非金融企业部门职工所占份额亦在萎缩,从 1992 年的 26.75% 降至 2008 年的 21.36% 。而他们分别占全社会劳动者的 61.01% 和 35.75% ,合计占 96.76% 。换而言之,他们的劳动报酬影响着国民的消费能力。 其次,以“公平”为目标的再分配机制持续弱化。在经济快速增长,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萎缩的大背景下, 16 年间住户部门的经常转移净收入却几无增长,经常转移净收入增长最大的部门是政府部门。 其三,原“全民所有制”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转化为典型的利润极大化机器,在“抓大放小”的方针下大批国企被迅速私有化,为实现这一转化,政府在 1998 年至 2003 年间,在“经常转移”项目下,为原国企改制投入了巨量无偿资金。 随着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对“苏南模式”的进行公开反思, 集体经济迅速退出了中国经济体系。结果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的劳动力,降至微不足道的地步。就业于私人资本企业的职工,则从 1992 年的 21.62% 升至 2008 年的 77.38% ,为资本利润极大化原则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4.3 利润极大化成效卓著 利润极大化有效提高了资本所得(营业盈余)。原国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搬掉了利润极大化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3500 万原国企员工,并为管理层设计出强烈的“激励”机制。此后资本利润如爆炸般增长。中国迅速地膨胀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让绝大多数人始料不及,不但劳动者、资本拥有者没想到,连官员与学界也没想到。面对国际上惊讶、猜疑、讥讽、嫉妒、恐惧的反应,学界提不出一个基于系统研究,有理有据的对策。 从经济系统运行机制的视角看,利润极大化使广大底层劳动者的收入过低,只能主要用于维持生计,消费资金积累能力微弱;而逐利资金则逐年加速积累,于是两者间的失衡不可避免地扩大,它迅速恶化了全社会的供需关系,成为经济系统中一切困境的总根源。 图 84 显示 2003 年后,总储蓄与资本形成总额间的差距,迅速而系统性扩大。揭示出一个严酷的现实:中国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即已从“短缺经济”演化为“过剩经济”,从“商品过剩”演化为“资本过剩”。从时间点看,商品过剩时代开启于 1996-1998 年间,资本过剩时代开启于 2003-2004 年间。商品与资本的“过剩”,迫使资本拥有者输出商品与资本,这是 21 世纪以来我国外交困境的重要根源。 资本过剩导致净金融投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放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和金融企业部门的自有资本, 2003 年后明显转向“虚拟经济”。这个不生产真实财富的击鼓传花游戏,是地道的泡沫。而政府和金融企业部门却是社会经济体统运行的枢纽。一旦泡沫破灭,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威胁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经济”已经绑架了整个国民经济。 三十年前,学术界视“短缺经济”为中国的痼疾,神往着人家的“过剩经济”,而今却发现“商品过剩”、“资本过剩”带来的是爆炸性的危机。而这一切,早被马克思、列宁等人详细分析过。 一个标榜“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竟然不知不觉地掉进这个“马克思陷阱”,实在是历史的讽刺。 问题是谁该反思?有没有能力反思?有没有意愿反思? 4.4 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 数据显示,靠家庭小生产和非金融企业部们为生的劳动者占就业劳动者的 96.76% ,他们在资本面前异常弱势。与之相比,在拥有特权的政府部门与金融企业部门就业者,不到就业劳动者的 4% ,他们在资本面前不像前者那样弱势,他们甚至可以在相当长的期间让自己所得份额扩张。两者交替强势的历史暗示我们,他们甚至可以操控税收等政策以相互竞争。 公共传媒上关于所得税征起征点的激烈争论,证明这个集团可以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那六成就业于家庭小生产的“被抛弃者”,在公共传媒上则是“沉默的一群”,他们只能通过恶性、群起性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祥的是,这样的“声音”正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更为强势的是财富之巅那不足国民 1% 的人口。这个群体长期控制着公共传媒的价值标准,控制着学界的价值取向。他们曾通过哈耶克的嘴大声说出自己追求的理想境界:“财富控制权力”。他们的代言人在媒体上广泛宣传美国“无代表不纳税”的故事,将纳税额与政治权利联系起来。这一故事在中国现实下的真实逻辑是: 96.92% 的劳动者,收入在 3500 元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以下。更有六成以上的国民就业于家庭小生产,他们不但无力缴纳收入税,对生产税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两相对比,对政府的财政基础而言,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显然,基于这样的经济体系,“财富控制权力”是顺理成章的。数数各级人大、政协成员的构成,可以看到这逻辑的现实性和力量。事实上,它曾使各级政府长期公开标榜“亲商”。 另一个重要的迹象是,媒体广泛报道: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榜首富,已经过组织部门考察,可能进入中共中央。 由此,我们方可理解国民的实际生存状态;理解现实的经济、社会现象;理解各种思想潮流的社会基础,并进而与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经济体进行客观比较,借以探索社会可能的走向。 参考文献: 见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参见:统计局 国民经济核算司 赵春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政府部门账户的编制方法 ) (见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计算司 赵春萍 资金流量表编制说明 ) (见王中宇 工具、视角和立场 -- 几个数据引发的思考 科学时报 2010 年 4 月 7 日 A4 版) (以上数据转引自 中国医改成“夹生饭” 人民网  2005-06-27 ) ( 全力维稳务实创新 东莞公安局提出 2003 年工作思路 南方网 2003-02-21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dongguan/shizheng/200302210521.htm ) (汕头建设网 http://www.stjs.gov.cn/zwzx/info.asp?id=284 ) (见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城域网 http://datong.furongedu.com/AreaInfo/Upfiles/InfoAttachFile/Info20050118_3097.doc ) ( 中国式改革(一)国企改革造就的“巨人”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reformation01.html# ) 何意?引言中已有描述: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国民经济核算系统。 请提供出处。( 为两个机构的纸质印刷品,网上有其电子版,分别见: http://wenku.baidu.com/view/33119f671ed9ad51f01df22c.html ; http://wenku.baidu.com/view/f113d2ec102de2bd96058822.html ) 旁注 8 项指标,而图中只显示 6 项? 说明:“劳动者报酬:国外部门”量太小显示不出来;“劳动者报酬:金融企业”在“资本所得:财产性收入”的下方,较窄,色近,但尚可识别。 请给出出处(转引自董旭楠《世行报告 : 中国基尼系数列 85 位数据》 数据 2006 年 09 期) 重要,需要证据出处。( 见 率先“卖”国企掀全国大争论 ( 组图 ) 新华网 2008 年 10 月 27 日、 中国第一个企业股份制改革城市——诸城 新浪读书 2008 年 12 月 04 日;常征 江苏公开反思苏南模式 中华工商时报 2004 年 10 月 15 日、 新望 苏南模式的历史终结 中评网 2004 年 10 月 28 日 )
个人分类: 经济观察|3712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外出版商的霸王条约,中国损失最大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2-19 08:06
许博主原创博文 科技成果、科技创新是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一样,首先应该属于国家资源和财富。 中国在国外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位,科技成果,知识资源严重外流,被国外出版商所垄断和控制。 国外期刊出版商的所谓“一稿两投”的霸王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破坏了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需求和规律。 我与水老师的讨论,请见: 水迎波 一次论文的双语审查以及“双语规则”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4301do=blogid=501233 十分感谢水老师的信息,我看了这三篇论文,其实还是有差别的,而出版商Publisher: Swets Zeitlinger这样的规定,对中国人是很不公平的,实际就是出版商霸占知识资源,因此,中国的科研论文应该尽量发表在中国期刊上,这是国家资源和财富。 谢立信院士的三篇文章一稿双语双投被Curr Eye Res撤稿: http://informahealthcare.com/doi/abs/10.3109/02713683.2012.64540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168171 举例: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稿约 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2010年的新-请注意,现在该杂志鼓励作者来完成他们的版权许可形式在线 发布 Policy 政策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s the International Basic Scienc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心血管研究 是国际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基本的科学杂志。 The Journal is concerned with both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ardiovascular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华尔街日报”关注的是在心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The Journal welcomes submission of papers both at the molecular, subcellular, cellular, organ and organism level and of clinically oriented papers offering insight into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华尔街日报”欢迎到分子,亚细胞,细胞,器官和生物体水平和临床导向的论文,提供洞察力提交论文的生理机制(病理)。 Manuscripts may be submitted as Original Articles, Rapid Communications or Reviews. 稿件可提交原创文章,快速的通信或评论。 Moreover, the Journal publishes Letters to the Editor and Editorials (the latter are usually invited). 此外,“华尔街日报”出版编辑和社论(后者通常会获邀)的信。 An author should indicate whether his/her manuscript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one of the Spotlight Issues that address particular themes. 作者应表明他/她的手稿是否应该考虑针对特定主题的焦点问题之一。 Manuscripts are normally evaluated by three members from an international panel of reviewers, and an editorial decision is made on average within 22 days of receipt of a manuscript. 手稿通常由三名成员由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审阅评估,平均在22天收到的稿件的社论决定。 Preparation of manuscripts (for regular papers) 手稿的制备(定期论文) The manuscript should be typed double-spaced and pages should be numbered. 来稿应隔行页应编号。 Original articles should not exceed 5750 words, including the abstract, manuscript text, references, and figure legends. 原创文章不应超过5750字,包括抽象,手稿文本,引用,和图例。 Abbreviations should be kept to a minimum and should not appear in the Abstract unless they may be understood by non-expert readership. 缩写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不应该出现在摘要中,除非他们可能是由非专家读者理解。 Manuscripts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see below, under Submission ). 稿件应以电子方式提交(见下文, 根据 提交) 。 Authors presently un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online submission should fax the Editorial Office for further instructions (+49 641 99 47 209). 作者目前无法采取网上提交的优势,应该进一步的说明(+49 641 99 47 209)传真编辑部。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the journal may be checked for originality using anti-plagiarism software. 提交给杂志的稿件可使用反剽窃软件的原创性检查。 (1) Title page. This is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submission file. (1)标题页。, 这是第一页的手稿提交文件。 Title length should be no longer than 120 characters, including spaces. 标题的长度应不超过120个字符,包括空格长。 Provide the names of all authors including first name, department where the work was performed, all authors' affiliations, name of corresponding author with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fax and e-mail. 提供所有作者的姓名,包括名字,部门的工作进行,所有作者的背景,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和电子邮件通讯作者。 Also give current addresses of any authors who have moved since the work was finished. 也给当前地址的任何人提出的工作完成后的作者。 If there are more than 10 authors, a stateme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to the study should be provided in your cover letter. 如果有超过10作者研究的每一笔捐款的声明,应提供在你的求职信。 The number of words should be mentioned on the title page. 字数应该提到的扉页上。 (2) Abstract. The abstract should be submitted as a separate file. (2)摘要: 抽象的,应提交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 Repeat in normal sized, but bold font, names of the authors and the title of the manuscript at the top of the page. 在正常大小的重复,而是大胆的字体,作者和手稿在页面顶部的标题名称。 The abstract should not exceed one page of the manuscript and should be 250 words or less . 抽象 不应该超过一页 的手稿,应该是 250字以内 。 It should be structured into the subsections "Aims," "Methods and Results" and "Conclusion(s)."Give the name of the animal species, if applicable, in the subsection "Methods". 应该结构分为小节“的宗旨,”方法与结果“和”结论(S)。“给动物物种的名称,如果适用,在”办法“第中。 (3) Keywords. These will be published with your article. (3)关键词 ,这些都将与你的文章发表。 During online submission, they are typed into a window. 在网上提交,他们输入到一个窗口。 A maximum of 5 keywords is allowed. 最多5个关键字是允许的。 Keywords can be selected from the linked alphabetically formatted list or can be of your own choice. 关键词可以选择从字母格式的 链接 列表,或者可以自己选择。 (4) Classifications. These are used for administration purposes and selection of reviewers. (4)分类 :这些都是用于管理的目的和评论的选择。 During online submission they are chosen by ticking boxes in a formatted list. 在网上提交,他们选择了在一个格式化的列表框打勾。 Authors should first choose classifications concerning Discipline, Object of Study, Level, and Expertise from the linked list and then specific classifications, listed here alphabetically. 作者应先选择分类有关 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知识的 对象,然后 从 链表中的具体分类,这里列出的字母顺序排列。 Please tick as many keywords as you feel necessary to characterize your manuscript. 请打勾尽可能多的关键字,你觉得有必要来描述您的稿件。 (5) 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should position the study with regard to objective, rationale, and preceding work of other authors. (5)介绍 ,这部分应定位与目标,理念,和其他作者的前期工作方面的研究。 (6) Methods . (6)方法 。 This sectio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headed subsections. 本节应分为为首的第。 To reduce a lengthy methods section, experimental details (buffer compositions, primer sequences, etc.) may be included in a separate supplementary file for online publication. 为了减少冗长的方法一节,实验细节(缓冲区组成,引物序列等)可能包含在一个单独的补充文件,网上公布。 However, each method must b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oroughly referenced in the main article. 然而,必须简要介绍了每一种方法,彻底引用的主要文章。 (6a) NEW: For investigations involving procedures with animals or animal tissues , the main Methods section should provide the generic name of the anaesthetic and analgesic agent(s) used, the dose, and the route and frequency of administration. (6A)新功能 : 调查涉及动物或动物的组织程序 ,方法主要部分应该提供的麻醉剂和镇痛剂(S)的通用名称,剂量,和管理的路线和频率。 Note also that neuromuscular blocking or paralytic agents should never be used without general anaesthesia. 请注意,也绝不应无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使用神经肌肉阻断或麻痹剂。 Methods used for monitoring of the adequacy of anaesthesia must be described. 用于监测麻醉充足的方法必须加以说明。 Methods used for euthanasia should likewise be explicitly described. 安乐死所采用的方法也应明确说明。 For experiments involving isolated tissues or primary cell cultures, the procedures used for their isolation should be described, including methods of anaesthesia and/or euthanasia. 对于涉及孤立的组织或初级细胞培养实验,其隔离所使用的程序应描述,包括麻醉和/或安乐死的方法。 Finally, it should be stated whether the investigation conforms to either the 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r the Directive 2010/63/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 最后,应当指出,调查是否符合由美国国家卫生署或研究院 公布的欧洲议会指令 2010/63/EU无论 是对实验动物的关心和使用 指南。 (6b) If human subjects or tissues are used, you should state whether the investigation conforms with the principles outlined in 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 (6B) 如人体科目或组织 使用,你应该说明是否调查中所述的原则, 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 。 (6c) In addition, for both animal and human research , you should declare whether approval was granted by a local or university ethics review board (approval reference number to be given, if available). (6C) 此外, 对动物和人类研究 ,你应该宣布是否批准授予由本地或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参考编号,如果可用)。 All manuscripts will be sent to an ethics subeditor for approval, if applicable, before the peer-review process is initiated. 所有稿件将被发送到批准的道德的副主编,如果适用的话,同行评审过程之前启动。 (7) Results. If pertinent, the section may be divided into headed subsections. (7)的结果。: 如果有关,部分可分为为首的第。 For presentation of data, figures are preferred to tables. 提交的数据,数字是首选表。 Also, extensive numerical data should appear in legends to the figures rather than in the main body of text. 此外,广泛的数值数据应出现在传说中,而不是在正文中的数字。 SI units should be used. 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8) Discussion. This section should not contain paragraphs dealing with topics that are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8)讨论 本节不应该包含段落处理研究范围之外的主题,。 Four manuscript pages should in general be enough to compare and interpret the data with regard to previous work by yourself and others. 四手稿页,一般应以比较和解释数据,与以前的工作,自己和他人。 (9) Funding. Details of all funding sources for the work in question should be given in a separate section entitled 'Funding'. (9)资助 所有资金来源问题的工作详情,应在单独的一节题为“资金” 。 This should appear before the 'Acknowledgements' section. 这应该出现在“致谢”部分。 The following rules should be followed: 应遵循以下规则: The sentence should begin: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 该句应开始:“这项工作是支持... ...” The full official funding agency name should be given, ie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r simply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ot 'NCI' (one of the 27 subinstitutions) or 'NCI at NIH' ( full RIN-approved list of UK funding agencies ) Grant numbers should be complete and accurate and provided in brackets as follows: ' ' 正式资助机构的名称应当给予,即“在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或干脆没有”国家癌症研究所“(27 subinstitutions)或”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在NIH“( 全RIN的批准英国资助机构名单 )授权号码应完整,准确,括号中的规定如下:“ ” Multiple grant numbers should be separated by a comma as follows: ' ' 应该用逗号分隔多个授权号码如下:“ ” Agencies should be separated by a semi-colon (plus 'and' before the last funding agency) 机构应分开由分号(加“和”前的最后供资机构) Where individuals need to be specified for certain sources of funding the following text should be added after the relevant agency or grant number 'to '. 凡个人需要一定的资金下列文字来源指定后应加上有关的机构或授权号码“ ”。 An example is given here: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and the Alcohol Education Research Council .' 这里给出一个例子是:“这项工作是支持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Oxford Journals will deposit all NIH-funded articles in PubMed Central. 牛津期刊将存款存入PubMed Central所有NIH资助的文章。 See http://www.oxfordjournals.org/for_authors/repositories.html for details.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 http://www.oxfordjournals.org/for_authors/repositories.html 。 Authors must ensure that manuscripts are clearly indicated as NIH-funded using the guidelines above. 作者必须确保手稿是明确表示,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使用上述指引。 (10) Acknowledgements. (10)致谢。 (11) Conflict of Interest. All authors must make a formal statement indicating any potential conflict of interest that might constitute an embarrassment to any of the authors if it were not to be declared and were to emerge after publication. (11)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必须作出正式声明,表示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可能构成任何作者的尴尬,如果不是要申报,并出现在出版后。 Such conflicts might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shareholding in or receipt of a grant or consultancy fee from a company whose product features in the submitted manuscript or which manufactures a competing product. 这种冲突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或收到的赠款或顾问费,从提交手稿或制造一种竞争性产品的公司,其产品功能。 If none of the authors has a conflict of interest, then type: 'Conflict of Interest: none declared.' 如果没有作者的利益冲突,然后键入:“利益冲突:没有宣布。” (12) References. Note: This format has been recently changed – journal names should be in italics, volume numbers in bold, and page numbers should be fully written out. (12) 注:此格式最近已改变-期刊名称应应完全写出斜体,在大胆的卷号,页码。 In-text citations should be numerical and superscripted. 应在文本引用数字和上标。 Regular papers: 正常文件: Coronel R, Opthof T, Taggart P, Tytgat J, Veldkamp M. Differential electrophysiology of repolarisation from clone to clinic. Cardiovasc Res 1997; 33 :503-517. Tytgat塔格特P,科罗内尔R,Opthof T,J,Veldkamp M.差分电极化诊所 心血管RES 1997年从克隆; 33 :503 - 517。 Books: 书籍: Wit AL, Janse MJ. 威特铝,Janse兆焦耳。 Th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f Ischemia and Infarction. 缺血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Elect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电生理机制。 Mount Kisco, NY: Futura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2. 基斯科山,纽约:富利出版公司,1992年,公司。 Chapter in book: 在书的章节 : Weber KT. 韦伯KT公司。 Cardiac Interstitium: Extracellular Space of the Myocardium. 心脏间质:心肌细胞外空间。 In: Fozzard HA, Haber E, Jennings RB, Katz AM, Morgan HE, eds. Fozzard医管局,哈伯发送,詹宁斯包,卡茨上午,摩根贺,EDS。 The Heart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脏和心血管系统。 Scientific Foundations, 2nd ed. 科学基础,第2版。 New York: Raven Press, 1991:1465-1480. 纽约:乌鸦出版社,1991:1465-1480。 Thesis: 论文: Dekker LRC Role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 ischemic damage and preconditioning in cardiac muscle. 德克尔法改会的作用,在缺血性脑损伤和预处理心肌细胞内钙离子。 Amsterdam: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大学。 1996 (Thesis). 1996年(论文)。 Abstract: 摘要: Like regular paper, but add (Abstract) at end. 普通纸一样,但添加(摘要)月底。 Please note: If the bibliography contains more than six authors, et al. should be added following the sixth author. 请注意: 如果参考书目包含了半年多的作者 , 等应增加下列第六届作者。 (13) Figure Legends. Figure legends should start on a new page of the manuscript, but one page may contain legends to more than one figure. (13)图例 图例应该开始一个新页的手稿,但一个页面可能包含超过一个数字的传说。 (14) Figures/Tables. A maximum of 6 figures on 6 pages is allowed. (14)图/表。 最多6对6页的数字是允许的。 These may have multiple panels, but they must be able to withstand reduction by up to 50%. 这些可能有多个面板,但他们必须能够承受减少高达50%。 Additional figures may be uploaded as a supplement. 额外的数字可能会上传作为补充。 Tables can be included in the manuscript file. 表中可以包含的手稿文件。 Figures should be attached as a separate file(s) during the submission process and labelled (entitled "Figure 1", for example, in the box marked "Description" visible during submission). 数字应在提交过程中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S)的附加标记(题为“图1”为例,在“描述”期间提交可见框中,)。 Electronically submitted figures should be of high resolution (300 dpi or greater) and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formats: tiff (.tif), bitmap (.bmp), jpeg (.jpg), portable data format (.pdf), or postscript (.ps or .eps). 电子提交的数字应高分辨率(300 dpi或更高),并在下列格式之一:(TIF)TIFF位图(BMP),JPEG(JPG),便携式数据格式(PDF),或PostScript (PS或。EPS)。 Any lettering in the figures should be large enough to stand photographic reduction. 任何数字刻字应足够大,以减少站在摄影。 You should prepare your figures for either one column width (84 mm) or the entire page width (175 mm). 任一列的宽度(84毫米)或整个页面宽度(175毫米),你应该准备你的数字。 The maximum height is 240 mm. 最大高度为240毫米。 Photomicrographs should contain a scale bar that represents a given length in the figure (eg 5 m). 显微照片应包含比例尺表示在给定长度的数字(例如5微米)。 The Publisher will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any reduction or enlargement required and in general, line drawings will be reduced to one column width if possible. 出版商将决定所需的任何削减或扩大的程度,在一般情况下,线图,将减少一个列的宽度,如果可能的话。 (15) Colour Figures. For colour reproduction in print, you will rece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osts from Oxford Journals after receipt of your accepted article. (15)彩色图 ,用于打印的色彩还原,您将收到有关牛津期刊的费用后,收到您接受第。 Each colour page in print costs approx. 每个彩页打印成本约。 350/$600/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preparation of electronic artwork, please see http://cpc.cadmus.com/da . 编制的电子艺术品的进一步信息,请 参阅 http://cpc.cadmus.com/da 。 Please note: If you choose to avoid the costs of colour printing, then you must submit black and white versions of your figures with your manuscript at the initial submission stage so that these figures are reviewed in this format. 请注意:如果您选择,以避免彩色印刷的成本,那么你 必须 提交在最初提交阶段的黑色和白色版本与您的稿件数字,这些数字是在这种格式审查。 Supplementary Data 补充数据 Supplementary material can be submitted to support and enhance your scientific research. 可以提交补充材料,以支持和增强你的科学研究。 Supplementary files supplied will be published online alongside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your article. 提供的补充文件将在网上公布,沿着你的文章的电子版。 Authors should submit the material in electronic format together with the article online and supply a concise and descriptive caption for each file. 作者应提交电子格式的材料,连同网上的文章,并为每个文件提供一个简明的描述性标题。 Regarding supplementary methods, please note that a reader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what techniques were used, with at least a simple description or adequate reference to another source in the literature. 关于补充的方法,请注意,读者应该能够了解使用了什么技术,至少有一个简单的说明或适当参考文献另一个来源,。 Buffer components, SDS gel composition, primer sequences, etc., may be placed in supplementary methods. 缓冲液成分,SDS凝胶组成,引物序列等,可放置在补充方法。 Preparation of Review Articles 评论文章的制备 Review article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ections: a short abstract (unstructured) followed by various subsections that may include an introduction and may also be further subdivided, and a summary or similar concluding section. 评论文章应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个简短的摘要(非结构化),其次是各种款,其中可能包括介绍,也可以进一步细分,并总结或类似的结论部分。 The maximum number of words is 7500, including references. 最长字数是7500个,包括提述。 Rapid Communications 快速通信 These are high priority manuscripts that report major advances or provide important, novel insight into the field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d basic science. 这是高优先级的手稿,报告重大进展或提供心血管内科和基础科学领域的重要的,新颖的见解。 They are organized like regular manuscripts (above) but are relatively short and concise (no longer than 4000 words, including references, and 5 display items, preferably no colour figures). 他们组织定期手稿(以上)一样,但相对较短且简练(不超过4000字,包括提述,以及5个展示项目,最好是没有颜色的数字)。 An accompanying covering letter should justify why it belongs in this category. 一位随行的求职信应解释为何它属于这一类。 The decision to admit a manuscript to this track rests with the Editor. 承认的手稿,这条赛道的决定权与编辑。 Online copyright licence form 在线版权许可形式 Upon receipt of accepted manuscripts at Oxford Journals authors will be invited to complete an online copyright licence to publish form. 后在牛津期刊的作者接受的手稿后,将邀请完整的在线版权授权发布形式。 Please note that by submitting an article for publication you confirm that you are the corresponding/submitting author and tha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 may retain your email address for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ng with you about the article. 请注意,提交出版的一篇文章,你确认你的相应/提交的作者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可保留有关的文章与您沟通的目的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Please notify OUP immediately if your details change. 请立即通知牛津如果您的细节变化。 If your article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UP will contact you using the email address you have used in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如果你的文章是接受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与您联系使用您在注册过程中使用的电子邮件地址。 Please note that OUP does not retain copies of rejected articles. 请注意,牛津大学出版社不保留拒绝文章的副本。 Open access option for authors 作者的开放访问选项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authors have the option to publish their paper under the Oxford Open initiative; whereby, for a charge, their paper will be made freely available online immediately upon publication. 心血管研究 的作者可以选择 到牛津 打开倡议下发表他们的论文;据此,收取费用,他们的论文将免费提供网上出版后立即。 After your manuscript is accepted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will be required to accept a mandatory licence to publish agreement. 您的稿件被接受后,相应的作者将被要求接受强制许可协议发布。 As part of the licensing process you will be asked to indicate whether or not you wish to pay for open access. 作为发牌过程中的一部分,你将被要求表明你是否愿意支付开放获取。 If you do not select the open access option, your paper will be published with standard subscription-based access and you will not be charged. 如果不选择开放存取选项,您的论文将发表标准的基于订阅的访问,你将不会被收取。 You can pay Open Access charges using our Author Services site. 您可以使用我们的作者服务网站支付开放存取收费。 This will enable you to pay online with a credit/debit card, or request an invoice by email or post. 这将使你与信用卡/借记卡的网上支付,或通过电子邮件或邮递发票的要求。 Open access charges can be viewed here in detail; discounted rates are available for authors based in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click here for a list of qualifying countries). 开放存取收费可以在 这里 详细查看,折现率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的作者( 点击 这里资格的国家名单) 。 Please note that these charges are in addition to any colour/page charges that may apply. 请注意,这些费用除了可能适用任何颜色/页收费。 Orders from the UK will be subject to the current UK VAT charge. 来自英国的订单将受到当前英国增值税负责。 For orders from the rest of the European Union, OUP will assume that the service is provided for business purposes. 对于其余的来自欧盟的订单,牛津大学出版社将承担,是出于商业目的而提供的服务。 Please provide a VAT number for yourself or your institution and ensure you account for your own local VAT correctly. 请为自己或您的机构提供的增值税号码,并确保您当地的增值税为自己的帐户正确。 Self-archiving and post-print policy 自我存档和打印后的政策 Authors may deposit the post-print of their article into PubMedCentral, other subject repositories 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but must stipulate that public availability be delayed until 12 months after the first online publication. 作者可存入其纳入PubMedCentral,其他科目的资料库或机构库的文章后打印,但必须规定被推迟,直到12个月后的第一个网上公布,公开提供。 For further details of this policy please visit: Author Self-archiving Policy 对于这一政策的进一步详情,请 访问:作者自 存档政策 Submission 提交 Manuscripts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by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t the URL http://www.editorialmanager.com/cardiovascres/default.asp . 在URL通讯作者 http://www.editorialmanager.com/cardiovascres/default.asp 的手稿应以电子方式提交。 Three files are required to be uploaded for the submission process: (1) the abstract ; (2) the manuscript (with title page, not as a PDF file); and (3) the covering letter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declarations: (i) That "the manuscript, or part of it, has neither been published (except in form of abstract or thesis) nor is currently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by any other journal"; (ii) The submitting author should declare that the co-author(s) has (have) read the manuscript and approved its submission to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 (iii) In the case of colour figures, the authors should declare that they agree to pay for the cost of printing. 三个文件上传提交过程:(1) 抽象 (2)的 手稿 (标题页,而 不是 作为一个PDF文件);(3) 求职信 包括以下声明:(一) “的手稿,或它的一部分,既没有被公布(摘要或论文的形式除外),也不是目前正在审议任何其他杂志出版的”;(二)提交的作者应申报的合著者( S)()读取的手稿,并批准其提交 给心血管 研究;(三)在彩色数字的情况下,作者应该宣布,他们同意支付印刷成本。 A specification of costs will be sent by publisher after final acceptance of the manuscript. 一个规范的成本将是由出版商发送的稿件后的竣工验收。 版权政策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hl=zh-CNprev=/search%3Fq%3DHigh-glucose-induced%2Bnuclear%2Bfactor%2BkB%2Bactivation%2Bin%2Bvascular%2Bsmooth%26hl%3Dzh-CN%26safe%3Dstrict%26rlz%3D1R2ADRA_zh-CNUS429%26biw%3D1088%26bih%3D511%26site%3Dwebhp%26prmd%3Dimvnsrurl=translate.google.com.hksl=enu=http://www.oxfordjournals.org/access_purchase/publication_rights.htmlusg=ALkJrhgGqIPBIWgeA56X8Y7ap0xLwPHDJw What is our policy? 我们的政策是什么? For the majority of journals 1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 have a policy of acquiring a sole and exclusive licence for all published content, rather than asking authors to transfer ownership of their copyright, which has been common practice in the past. 对于大多数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期刊 1,我们有一个政策,所有发布的内容获得一个唯一和排他性的许可,而不是要求作者将所有权转让其版权,这已经在过去常见的做法。 We believe this policy more carefully balances the interests of our authors with our need to maintain the viabil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journals through which our authors are accorded status, recognition and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我们相信,这一政策更仔细的平衡,我们需要保持的可行性和通过我们的作者的地位,认可和广泛分布的期刊的声誉,我们的作者的利益。 In developing this policy we have been guided by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在制定这项政策,我们一直遵循以下原则: As a university press and not-for-profit academic publisher, we rely heavily on the good relationships we have with our authors. 作为大学出版社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术出版商,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与我们的作者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Having a licensing policy which enables an author to be identified as the owner of the copyright in an article is one of the key ways of demonstrating how highly we value these relationships. 有发牌政策,使确定作者在一篇文章中的版权拥有者,是展示我们如何高度重视这些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 An exclusive licence enables the centralised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permissions and licencing, ensuring the widest dissemination of the content through intermediaries; 独家授权,可以集中,高效的管理权限和许可,以确保通过中介机构的内容最广泛地传播; Exclusive rights also enable OUP to take measures on behalf of our authors against infringement, inappropriate use of an article, libel or plagiarism; 专有权利也使牛津大学出版社采取措施,打击侵权,使用不恰当的一篇文章,诽谤或抄袭代表我们的作者; At the same time, by maintaining exclusive rights, in all media for all published content, we can monitor and uphold the integrity of an article once refereed and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o be maintained; 同时,维持独占权,在所有发布的内容所有媒体,我们可以监视和维护一次审阅和出版物要保持接受的文章的完整性; Where to get a copy of the Licence to Publish 从何处获得执照副本发布 OUP cannot publish your article until a completed licence form has been received. 牛津大学出版社不能发布你的文章,直到完成许可证的形式已收到。 You should receive a form as soon as your article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您应该会收到一个形式,只要你的文章是为刊物接受。 Footnotes to this section 本节的 脚注 1. 1。 A small number of OUP Journals still have a policy of requesting a full Assignment of Copyright. 牛津大学出版社期刊的一个少数仍然有要求版权转让的 政策。 If unclear about the policy of the Journal concerned, please contact the Editorial office to clarify. 如果不清楚有关期刊的政策,请联系编辑部澄清 。 Government employees 政府雇员 If you are or were a UK Crown servant and the article has been written in that capacity, we have an arrangement with HMSO to enable us to publish it while acknowledging that it is Crown Copyright. 如果您是英国官方的仆人,这种能力的书面文章已经的,我们已经与HMSO安排,使我们能够发布它同时也承认,这是皇家版权。 Please inform the Editorial office o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t the time of acceptance or as soon as possible that the article is Crown Copyright, so that we can ensure the appropriate acknowledgement and copyright line are used, as required by our arrangement with HMSO. 请告知编辑部或在验收时或尽快的文章,是皇家版权,牛津大学出版社,使我们能够确保用于适当的确认和版权行,我们与HMSO安排的要求。 If you are a US Government employee and the article has been written in that capacity, we acknowledge that the Licence to Publish applies only to the extent allowable by US law. 如果您是美国政府雇员,在这种能力的书面文章已经,我们承认发布牌照只适用于美国法律所允许的程度。 Re-use of third party content as part of your Oxford Journals article 牛津期刊文章的一部分的第三方内容的 再利用 As part of your article, you may wish to reuse material sourced from third parties such as other publishers, authors, museums, art galleries etc. To assist with this process, we have a Permission Request form and accompanying Guidelines that specifies the rights required in order for third party material to be published as part of your Article. 作为你的文章的一部分,你不妨重用来自其他出版商,作家,博物馆,美术馆等为协助在这个过程中,如第三方材料,我们有一个权限申请表,并陪同指引,指定所需的权利作为您的文章的一部分予以公布,以便第三方材料。 For a copy of this form, please email . 对于这种形式的副本, 请 电子邮件。 Responsibility for clearing these third party permissions must be borne by the Author, and this process completed as soon as possible - preferably before acceptance of the manuscript, but if not possible, before the Article reaches the Production stage of the process. 必须清除这些第三方权限的责任由作者承担,并尽快完成这一过程 - 最好之前接受的手稿,但如果没有可能,之前的文章达到生产阶段的过程。 Rights retained by ALL Oxford Journal Authors 所有牛津期刊作者权利保留 The right, after publication by Oxford Journals, to use all or part of the Article and abstract, for their own personal use, including their own classroom teaching purposes; 的权利,由牛津期刊出版后,使用所有或部分的文章和抽象,为自己的个人使用,包括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The right, after publication by Oxford Journals, to use all or part of the Article and abstract, in the 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 works, extension of the article into book-length or in other works, provided that a full acknowledgement is made to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的权利,由牛津期刊出版后,使用所有或部分的文章和抽象,在衍生作品,准备扩建成书长或其他作品的文章,提供了充分肯定,是对原在该杂志的出版; The right to include the article in full or in part in a thesis or dissertation, provided that this not published commercially; 的权利,包括论文或论文的文章全部或部分,这没有公布商业; For the uses specified here, please note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apply for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advance. 此处指定的用途,请注意,有没有必要为你申请提前从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书面许可。 Please go ahead with the use ensuring that a full acknowledgment is made to the original source of the material including the journal name, volume, issue, page numbers, year of publication, title of article and t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or the learned society. 请去提前使用,以确保充分肯定,是原物料来源包括期刊名称,卷,发行,页码,出版年份,文章的标题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和/或学会。 The only exception to this is for the re-use of material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as defined i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via the above url. 为商业目的而使用的材料重新定义信息可通过上述网址,这是唯一的例外。 Permission for this kind of re-use is required and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Rightslink: 这种重复使用的权限是必需的,可以通过使用Rightslink获得: With 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s Rightslink service it's faster and easier than ever before to secure permission from OUP titles to be republished in a coursepack, book, CD-ROM/DVD, brochure or pamphlet, journal or magazine, newsletter, newspaper, make a photocopy, or translate. 版权结算中心的Rightslink 服务的速度更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确保在coursepack再版的牛津大学出版社标题批准书,CD-ROM/DVD光碟,小册子或小册子,杂志或杂志,简报,报纸,复印件或翻译。 Simply visit: www.oxfordjournals.org and locate your desired content. 只需访问: www.oxfordjournals.org 和找到您所需的内容。 Click on (Order Permissions) within the table of contents and/ or at the bottom article's abstract to open the following page: (订购权限)内表的内容和/或底部的文章的摘要打开以下网页: Select the way you would like to reuse the content 选择你想重用的内容 Create an account or login to your existing account 您现有的帐户创建一个帐户或登录 Accept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nd permission is granted 接受的条款及条件和授予权限 For questions about using the Rightslink service, please contact Customer Support via phone 877/622-5543 (toll free) or 978/777-9929, or email Rightslink customer care. 有关使用Rightslink服务的问题,请联系客户支持通过(免费)电话877/622-5543或978/777-9929,或电子邮件 Rightslink,客户 服务。 Preprint use of Oxford Journals content 预印本的牛津期刊的内容使用 For the majority of Oxford Journals, prior to acceptance for publication, authors retain the right to make a pre-print version of the article available on your own personal website and/or that of your employer and/or in free public servers of preprints and/or articles in your subject area, provided that where possible. 对于大多数牛津期刊,接受出版前,作者保留有权作出预打印 一个预印本被定义为联合国审阅文章的作者版本 ]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的文章版本, /或您的雇主和/或免费的公共服务器,预印本和/或在你的学科领域的文章,前提是在可能的情况下。 You acknowledge that the article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承认你的文章已经在 接受发表: 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Once the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we do not require that preprint versions are removed from where they are available. 一旦已发表的文章,我们不要求他们从那里可以删除,预印本版本。 However, we do ask that these are not updated or replaced with the finally published version. 然而,我们可能会问,这些都不是最后发表的版本更新或替换。 Once an article is published, a link could be provided to the final authoritative version on the Oxford Journals Web site. 文章发表后,可以提供一个链接到牛津期刊网站上的权威最终版本。 Where possible, the preprint notice should be amended to: 在可能的情况下,预印本通知应修改为: This is an electronic version of an article published in 这是一个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电子版,包括完整的引文信息的文章发表在该杂志的印刷版的最终版本。] Once an article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an author may not make a pre-print available as above or replace an existing pre-print with the final published version. NB There are some Oxford Journals such as 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which do not permit any kind of preprint use. 一旦被接受的文章出版,作者可能没有预印刷以上或与最终公布的版本取代现有的预 印本。 注:有牛津期刊,如一些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不容许任何一种预印本使用。 For clarification of the preprint policy for any journal please contact the Rights and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 对于任何期刊的预印本政策的 澄清,请权利和新 业务开发部联系。 Postprint use of Oxford Journals content : 印刷后使用牛津期刊的 内容: . 。 We have detailed policies on the use of postprints for all of our journals. 我们有详细的使用我们所有的期刊的postprints的政策。 To view these for individual journals please refer to the author self archiving policies on journal homepages. 要查看这些个别期刊,请参阅作者自存档杂志网页上的政策。 If you require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the Rights and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 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 权利和新业务开发部 联系。 Other uses by authors should be authorized by Oxford Journals through the Rights and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 作者的其他用途的,应当通过 牛津期刊的权利和新 业务开发部授权。 Additional Rights retained by the Author when publishing in an Oxford Open participating journal 由作者在牛津开放参与杂志出版时,保留的权利 Please note that these rights only apply to content published in an Oxford Journal on an Open Access basis in exchange for payment of an author charge. 请注意,这些权利只适用于在牛津期刊在支付作者负责交换的开放访问的基础上发表的 内容。 For more details about how Oxford Open works please click here . 牛津公开赛是如何工作的更多 细节, 请 点击这里。 The right to reproduce, disseminate or display articles published under this model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provided that: 有权复制,传播或显示这种模式用于教育目的下发表的文章,只要: the original authorship is properly and fully attributed; 原始作者是正确和完全归因; the Journal and OUP are attributed as the original place of publication with the correct citation details given; 日报“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原来的地方给予正确的引文细节,都归结为; if an article is subsequently reproduced or disseminated not in its entirety but only in part or as a derivative work this must be clearly indicated 如果随后的一篇文章是不是全部,但只在部分或衍生作品的复制或传播,必须清楚地表明 the right to deposit the postprint and/or URL or PDF of the finally published version of the article into an institutional or centrally organized repository, immediately upon publication 存款印刷后和/或URL或成一个机构或组织集中的储存库的文章最终发表的版本的PDF,出版后立即 Commercial Use of Open Access version 打开Access版本的商业 用途 For permission to make any kind of commercial use of the material from the Open Access version of an Oxford Journal (ie.the online version), please contact the Rights and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 you want to use an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intended use. 有关权限,使任何商业用途的材料,从牛津杂志(ie.the网络版)打开Access版本, 请权利和新业务开发 部门联系:您要使用的和预期的简要说明使用。 Commercial re-use guidelines for open access content 商业重新开放存取内容的使用指南 Definition of commercial use : any re-use of material from the Open Access part of an Oxford Journal for the commercial gain of the user and/or their employing institution. 商业用途的定义:从牛津期刊的开放存取的用户和/或他们的用人机构的商业收益的一部分的任何材料的再利用。 In particular, 特别是, re-use by a non-author/third party/other publisher of parts of or all of an article or articles in another publication (journal or book) to be sol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由non-author/third党/其他出版商的一篇文章或文章在其他出版物(期刊或书籍)用于商业目的出售部分或全部再利用。 Permission to reproduce selected figures will generally be granted free of charge, although OUP reserves the right to levy a fee for the use of these and/or the full text of an article/articles 通常会被授予许可,复制选定的数字是免费的,虽然牛津有权费征收使用这些和/或一篇文章/文章的全文 the proactive supply of multiple print or electronic copies of items taken from the Journal to third parties on a systematic basis for marketing purposes. 积极多个打印或电子副本从“华尔街日报”为营销目的的系统基础上向第三方的项目供应。 Permission for this kind of reuse sh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sher, who retains the right to levy an appropriate fee 从出版商,保留权利收取适当的费用,这种重用的许可应取得 re-use by an author of parts of or all of an article in other publications from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再利用部分或全部来自商业机构的其他出版物中的文章的作者。 Permission for this kind of reuse sh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sher. 这种重用的权限应获得的出版商。 We would consider this to be commercial reuse but would not normally charge a permission fee if the author is involved. 我们会考虑这是商业的重用,但通常不会收取许可费,如果作者是参与。 NB: Please note that any income generated from permissions granted for this kind of use will be returned directly to the journal itself in order to help minimise the costs of making content from it available on an Open Access basis. 注意:请注意,从这种使用所授予的权限产生的任何收入,将直接返回杂志本身,以帮助减少开放访问的基础上,从它的内容的成本。 Permissions 权限 All requests to reuse the article, in whole or in part, in another publication will be handled by Oxford Journals. 牛津期刊重用的文章,全部或部分在其他出版物中,将处理所有的请求。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any permission fees will be retained by the Journal concerned. 除另有注明外,任何许可费,将被保留有关“华尔街日报。 Where possible, any requests to reproduce substantial parts of the article (including in oth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ublications) will be subject to your approval (which is deemed to be given if we have not heard from you within 4 weeks of the permission being granted). 在可能的情况下,重现相当部分的文章(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物,包括)的任何请求将受到您的同意(被认为是要考虑如果我们没有听到你被授予的权限范围内4个星期) 。 If copyright of the article is held by someone other than the Author, eg the Author's employer, Oxford Journals requires non-exclusive permission to administer any requests from third parties. 如果是由其他人比作者的文章的版权,如作者的雇主,牛津期刊需要非排他性的许可,以管理来自第三方的任何要求。 Such requests wi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Notes 6 above. 这些请求将被处理按照上面注6。 The Journal is registered with the Copyright Licensing Agency (London) and the 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 (Danvers, Massachusetts), and other Reproduction Rights Organizations. “华尔街日报”注册版权许可代理(伦敦)和版权结算中心(美国马萨诸塞州丹弗斯,),和其他复制权组织。 These a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ich offer centralised licensing arrangements for photocopying on behalf of publishers such a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这些非营利组织为代表出版商,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影印提供集中的发牌安排。 Please forward requests to re-use all or part or your article, or to use figures contained within it, to the Rights and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 请提出请求重新使用的全部或部分或你的文章,或使用数字,它所包含的 权利和新业务开发部 。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724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百姓切身感受个人财富严重缩水
miran 2011-12-16 08:00
[转载]2011中国百姓切身感受个人财富严重缩水
新华社:2011中国百姓切身感受个人财富严重缩水 发信站: xxxx站 (Wed Dec 14 22:03:55 2011)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罗宇凡、王存福、华晔迪) 2011年,面对创历史新高的物价水平和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中国百姓对个人财富的 “缩水”有了空前的感受。面对徘徊不前的股市,调控重压的楼市,屡现“跑路”风波的 民间借贷,个人财富究竟该投向哪里才能保值增值着实令人困扰。 股市:“前景迷茫” 12月8日,上证指数盘中触及2302点,创下自2009年4月起32个月以来最低点位;而截 至12月11日,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下跌超过15%。数据显示,自2009年11月中旬的两年以来, 在全球25个主要指数中,沪深300(2397.480,-24.45,-1.01%)、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跌幅全 都超过20%,位于跌幅榜前三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前三季度仍然保持着同 比9%以上的增速,领先全球。但中国股市在2011年似乎并没有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反而在 供需失衡、资金分流和预期恶化三重因素影响下,显得力不从心。 “想让自己的钱保值、增值,现在这个阶段放在股市上显然不是时候。”在股市中摸 爬滚打了十五年的职业炒股人曹伟告诉记者,“2011年大盘势弱,个股的波动也很大,实 在不是中小股民投资理财的好去处。”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分析认为,短期内中国股市不会有大的好转 ,加之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居民对股市投资仍将持谨慎态度。“股票市场作为虚拟经济, 并不是最可靠的投资工具。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完善,股市前景仍将一片迷茫。” 长期以来,老百姓依赖银行存款这种主要的保值增值手段,只能获得比较低的利息收 入,并没有在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中直接受益。股市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能够逐步改善 中国居民收入过于依赖工资的现状,也能够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帮助投资者挖掘 更多更优良的投资标的,但是由于股市的高风险极其不稳定性,使得普通居民很难从中获 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分析认为,目前居民对股票、基金、信托等 的投资,仍然采取不放心的态度,增长较为缓慢。 楼市:压力、隐患重重 此前有门户网站调查结果显示,在楼市、股市低迷下,超过40%的居民投资渠道仍选择 购买房产。从城市居民的回答来看,选择储蓄、基金、黄金纸黄金、股票、商业保险的比 例均没有超过20%。 实际上,很多居民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一心专注投资房地产时坦言:“股票变化快,心 里没底。”徐逢贤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房地产具有稳定性,有着保值增值的作用,而 金融产品变化无常,无规律可循,人们心里确实没底。 徐逢贤说,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投资房地产成了一条自认为很保险的道路,以至 于很多人把这个当作一辈子的财产在经营。但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依然相当 严重,据其估计,至少有60%左右的泡沫。加之目前政府进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价已经 出现降价拐点。 对房地产投资的观望情绪日浓。徐逢贤表示,一旦房价大幅下跌,泡沫破裂,投资者 将惨遭损失。 民间借贷触发“跑路”危机 众多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投资渠道狭窄、单一,导致闲余资金开始 向国外投资,同时也引发民间借贷等的“繁荣”。 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今年是一个现金为王的时期,此前投资黄金者获利较多。由于 渠道狭窄,一部分游资去了国外投资,据统计,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国人在海外购房中 的纯投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碧薇表示,此前在银根收紧的状态下,民营企业对资金的巨大 需求缺口拉高了民间金融利率,部分民间热钱从房地产、矿产等转战民间借贷。 以民间借贷发达的温州为例,清科研究中心在报告中引用央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 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指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0%的家庭或者个人 、59.7%的企业参与。 规模庞大的民间借贷为温州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同时在2011年第三季度也 凸显其高风险的特性,屡见报端的民企老板“跑路”使民间借贷危机一触即发,或将引发 连锁反应,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以民间借贷作为主投资渠道的方式亟须合理 规范引导。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民间借贷违规操作严重,政府监管政策亟须严格规范,否则一方 面造成投资者损失很大,也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民间资金热衷高利贷反映出当前贷 款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房地产行业死守挣扎和矿业追逐暴利。一旦经济环境 发生变化,房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民间高利贷极有可能爆发巨大风险。 需开拓并规范投资渠道 在通胀压力不断增加,股市、楼市明显疲弱的现实下,金融理财类产品成为2011年风 头最劲的投资渠道。 “2011年居民愿意投资黄金和商业保险的比例在增加。”尹中立认为,虽然2011年在 居民可选的投资渠道中,储蓄存款仍是最主要的渠道。但资金渠道已经出现分流,例如各 大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增长,俨然正日趋成为储蓄的替代品。 这一切,尹中立认为主要是投资渠道比较少,利率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加之通胀节节 走高,在今年7、8月份利率倒挂的情况下,居民不愿把钱存进银行。同时,银行信贷规模 受到政策管控,居民仍有投资的需要,银行也有突破管制的需要,理财产品因此开始增长 。但是此举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力,导致监管大打折扣,另外理财产品存有很多不完善的 地方,风险隐患重重。 股市疲弱,楼市面对重重重压,居民存款利率又赶不上CPI上涨的速度……在种种压力 之下,投资渠道狭窄、理财空间有限的问题越发暴露了出来。“无处安放”的个人财富该 向何处去成为困扰许多普通中国人的共同问题。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学者都表示,在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要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 、增值,让民间的资金大胆、有效、安全的流动起来,仍然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要 在着力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消费、理财的后顾之忧;规范 投资行为,在抑制非理性投机行为的同时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对民间借贷的风险管 理和引导,加强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督与完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围墙高科技化现象与中国社会的真正进步!
热度 1 hanshiqing 2011-12-14 21:18
南京工业大学 韩世清教授 撰文 中国人至今仍然热衷于修建围墙。 一个单位,一个小区, 鲜有不修建围墙的。 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少的盗贼要防范呢? 围墙修建耗损了多少砖头水泥钢材;又有多少工人的时间和力气被浪费在这无用且无意义的事物上; 多少地皮空间被糟蹋了;本来应该像绿色花园的城市被围墙搞得支离破碎,丑陋不堪; 宽阔的视野没有了;宽阔的路没有了! 围墙下是肮脏的狗粪,和毒狠的蚊虫。 人与人的不信任强化了,当你绕着围墙走的时候,防范和怀疑意念已经在你的心里悄悄建立起来;你感觉到的是不美好。你的心灵被毒化了! 何时,能够有人人安全的心理,每个人都坦然幸福地生活着? 何时,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花园,不再有围墙? 何时,整个中国变成一座大花园,不再建围墙! 科学技术的发达, 只是在围墙头上架起了高科技的摄像头。而围墙的消除, 需要人意识观念的进步,和人们信仰的建立。 美好产生于信念, 美好也是管理出来的。最好的管理是损耗最小的管理 。 (中国人,还是信仰出了问题!) 算一笔不难算的帐吧: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修建围墙耗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相比较阻止盗贼偷盗的财富,哪个更多?同样地,对一个国家而言,养着庞大的政府管理机构和人员损耗的财富, 比之让他们做创造多样性的工作去创造新财富,哪个更有价值呢? 当政府充斥了许多说空话不产生效益的机构和官员, 开着空泛的会议讲着虚空的套话而不研究问题, 这不是社会的围墙吗!而社会的美好也由此被破坏。 当本该为民方便办事的政府官员开始耍流氓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很多百姓也就会开始耍流氓起来!流氓就会越来越多! 曾经有人说过: 社会财富不是靠那些政府官员用公章敲出来的,而是社会企业和科技创新干出来的。 即使有少量盗贼,被盗财富只是在所拥有人之间转移,财富本身并不被消灭,而修建围墙损耗的财富, 财富本身已经变成没有价值的垃圾了。 如果把修建围墙的财富,用来做有用的事情,比如:多建百姓住房,修建学校,道路,停车位,发放困难救济,偷盗现象是不是会大大的减少呢。而一个没有围墙的城市,民众的心情,精神面目,人际关系,信赖感,幸福度都将会大大提高,必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每一个国民的生活! 我们需要这样全民严防死守地活着吗?我们是否应该对偷盗者采取更严厉认真的惩罚来震慑犯罪呢! GDP高了,我们幸福了吗?而我相信,一个没有围墙的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很强大的幸福感的,而这与科技生产发达程度是无关的! 只会和 信仰有关,与社会规则有关! 围墙,我期盼着你在中国消失的那一天。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太需要一个务实的政府的引导!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37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石油,黄金,美元,欧元:一点看法
xinyong 2011-12-11 18:26
中国需要石油,也需要黄金。 眼下的世界危机其根源是美元本位制下,人类社会被迫以债务来存储剩余财富,无限扩张的债务与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走到了极限。实体经济已经远远承担不了现有债务负担,最终违约不可避免,只是违约以何种形式发生而已。这就意味着那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财富,那些以债权形式存在的财富,面临着被蒸发,面临着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的危险。 这些现在尚未蒸发的财富,一眼望去,向哪里逃窜? 所有的经济物资,所有的经济财富,都受到经济容量与估值的限制而不能无限上涨来吸收容纳这天量财富。例如股票的价值,受限于市盈率等等;石油的价格,受限于经济承受力,等等等等。 凡是生活中很有用的必需的东西, 就不能用作货币体系的储备资产,因为储备资产必须膨胀以支撑货币供应增长,但有经济属性的物资例如石油,粮食,价格必须控制。所以只有黄金才能做货币体系的储备资产。 只有黄金,其价格可以无限上涨。需要涨多高就可以涨多高,用来吸收剩余财富,就像可以无限膨胀的海绵体对水的吸收容纳。 美元的价值,是其交换功能:用美元能在全世界换到东西。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用另外一个货币取代美元做贸易结算,那么美元的价值就剩下能从美国换到什么东西, 美元会立即超级通胀而死。 现阶段,只有欧元有能力取代美元,所以美国要打压欧元。由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控制的各种机构和媒体大肆宣扬欧洲债务危机,司马昭之心啊。 欧元的问题,欧洲的问题,概括地说,有两个层次:其一是欧洲内部经济发展区域间的不平衡,第二也是更高层次上,是欧洲整合也就是迈向统一的代价问题,而这其中第一个问题从属于第二个问题,欧洲统一的程度与统一的代价问题。 德国可以救欧洲,代价是经济与金钱的付出,得到的将是在欧洲的领导权;相对落后的负债区如希腊西班牙等国,接受救济的代价是放弃某些财政主权。如果谈得拢,将会形成更加强大的欧洲,到那时欧元将有能力取美元而代之; 如果谈不拢呢?结局是回到四分五裂的欧洲; 欧洲整合运动的原动力之一是以统一货币欧元在美元倒下时水到渠成地取而代之。 欧洲人很早就预见到了美元崩溃的最终结局,这种预见来自于近代欧洲货币史中的切身经历,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是美元体系最激烈的批评者。 原动力之二是基于分裂的欧洲近代史上的血腥战争史。欧洲人不想再相互打仗了。 我的判断,欧洲将度过此次难关。用我们中国的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以斯人也。。。,是的,欧元将肩负大任,所以目前要经历空前的考验与磨难。过了这一关,经历了暴风雨洗涤的欧洲,似将浴火重生,成为世界三极之一。 而欧元,将会在国际贸易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分量,进一步挤占美元空间。这期间,人民币也会劈出自己的一片天。 货币世界里,我看到不久的将来,三分天下:美元,欧元,人民币。 再往远看,如果欧亚大陆经济整合逐步一体, 则美元将被边缘化。 美国急啊,所以到处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如果天下太平了,大家和平发展,美国就边缘了。石油,黄金,美元,欧元:一点看法
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