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教研室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教研室

相关日志

关于新教研室的调整与上课约束
chenhuansheng 2018-12-25 11:17
昨天中午学院QQ群里,上传了如下图片和表格的两个东西。事实新的教研室划分方案。 过去一直搁在一块儿的“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测绘”,现在分成两个独立的教研室。前者由罗明良领衔,后者由王杰作教研室主任。 看到这个结果后,我有点想笑,但是我没有在群里公开发言。为什么想笑呢? 1、GIS与RS怎么要分家?这不是一块儿的吗?很少有看到那个地方,把这两个方面截然分开的啊。 2、王杰做教研室主任,恐怕不合适吧。分出来的人里面,论资历恐怕秦子晗会好一点。为什么呢?她是副教授,而且教书已经很多年。当然,她没有博士学位,而且可能自己并不愿意干这个事。那么好吧,兴许王杰担任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王杰最大的问题就是“玻璃心”,异常脆弱和敏感。他怎么协调大家的工作?在他面前谁还敢说话?而且这个人存在严重的专业偏见和自以为是,在他看来做应用的、做环境的,就不是遥感。遥感是什么?他眼里遥感就是摄影测量。 3、真正需要区分的,是测绘。把测绘拿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研室即可,何苦要把遥感也拿出来? 我为什么没有公开表达意见?因为未来我在哪里,到现在我还不能确定。我何必多此一举呢? 我一旦说不想跟王杰在一个组,那对他来说就是一次伤害。对我来说,我又去巴结谁呢?人家乐意我去巴结吗?如同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学院要分科研团队,我跟张斌说想去他的团队,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你。那么现在好公开说我想跟谁的教研室吗?我想去人家想要吗?或者敢要吗?这种分野,除了一些明显的专业差异外,必然掺杂一些个人情感和利益。 我想去罗明良的“地理信息”教研室,罗明良也在QQ群里公开说他们需要人,但是他没有跟我私聊明确表达意见;我也不好直接说想去他的教研室,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我现在是否回去还说不好,再说本来当前我就不在学校任课,争这些有什么意义?真的将来倒霉,只能回去的话,那时候再说。接口有很多啊,当年你们划分教研室的时候我不知道情况啊,我不在学校啊等。 到了晚上,回宿舍的路上,还是没有忍住,指示简单地说了“遥感和gis可以放一块儿吧”。要问起我的理由,我当然不会说王杰不合适之类的话,毕竟要让我自己来担任,我也没有那个能力。 没想到,半夜王杰发来QQ。首先就怀疑我对他作为教研室主任能力和资格的质疑。这人也太会交流了!哪有这样的?我不好说什么,回复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见,只是觉得这样分开,人太少了。然后,他似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而且没有质疑他的意思,就跟我倒苦水,说他有多难,说遥感要往工科方向发展,要发展摄影测量等等。 说到底,王这个人只是狭隘、敏感而已,他未必有什么坏的心眼。但是正是他的这种偏见和敏感,可能会导致目前这个教研组划分方案最后会流产。我的意思是,遥感测绘教研室后面运作会很困难,难以形成有特色的科研体系。感觉就是武大郎开店,谁也别比我高。这样子还怎么搞?原来大教研室的时候,罗明良是计算机专业背景出身,但是这个人很豁达,对于大家的不同方向和兴趣不强求统一,自我表率,努力协调大家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实践工作。虽然过得很难,进步不大,但是大家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自我牺牲,所以大家对于他个人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所以,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个体户,你自己能力越强越好,无所谓。但是要作为旗手和领队,需要的是有大局观的人啊。 今天早上,群里张斌说,让大家好好好考虑教研室划分方案。一旦划定,以后开课就依教研室实施。每个教研室有对应的课程群,原则上每个教研室都在自己对应的课程群里开课,不要跨教研室开课,除非人家教研室人手不够。 这样啊!? 王杰的理解,是要学科精细化,教研室划分促进学课细分和科研,引导“摄影测量”的发展。 其实,实施层面,关键还是课程区分嘛。因为现在大家的科研水平都差不多,基本不行。教师的收入主要就是课时费,教师的影响力也主要来自教课。 教研室划分一旦与课程群一一对应、限定,那必然会导致某些教研室人多课少,比如自然地理教研室。而相应的临一些教研室就是人少课多,比如地理信息系统。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有的人累死,有的人闲死;在年终奖励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人撑死,有的人饿死。 而且怎么排课,这样的话从张斌口里说出来,那就基本上不好改了。张这个人,是个笑面虎,当面跟你笑笑呵呵,背后一点人情都不讲,霸气凌人。而且目前的架势,他可能会是翟的接班人。不知道以后掌权了,会有多少哀嚎。 现在记在这里吧。过几年再看。 昨天下午,罗明良发出加人需求后,陈忠升发了一个擦汗的表情。对于他来说,教研室这么划分,也确实挺尴尬的。他本科是资环,硕士是作气候变化的,博士是跟做徐建华,还是做气候变化。按说放到自然地理最合适,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来学院的时候直接滑倒GIS教研室;现在调整,直接划到“地理科学”。 张斌发布这个通知的时候,说“根据各位老师的专业背景及过去开课情况,草拟了此方案”,那么看来是没有事先征得教师们个人意见的。直接就这么划定,多少人会抱怨?多少人会公开表达调整教研室的意愿?多少人能如愿以偿? 关于这个事,现在学院的QQ群、微信群,教研室的群,几乎没有人发声。估计也就是一对一低抱怨吧,没有几个人公开表达意见。因为表达意见似乎不管用。 管他呢,且待日后再说吧! ~~~~~~ 附录1 教研室划分方案 附件2 课程群划分 课程群组划分.xls 附录1 张斌在学院QQ群的留言 张斌(51101792)2018/12/2411:27:55 @全体成员根据各位老师的专业背景及过去开课情况,草拟了此方案。如有异议,请在本周三之前告诉我;如果未告知,视作没有意见。成员最终归属哪个教研室,在征求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 张斌(51101792)2018/12/2411:35:28 @全体成员根据各位老师的专业背景及过去开课情况,草拟了此方案。如有异议,请在本周三之前告诉我;如果未告知,视作没有意见。成员最终归属哪个教研室,在征求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请大家下载“课程群组划分.xls”了解各教研室的课程分布。 段含明(76021232)2018/12/250:41:44 遥感和gis可以放一块儿吧 张斌(51101792)2018/12/259:37:46 @全体成员各位老师,请认真查看昨天发的教研室划分草案。根据课程群的基本思路,各课程均划分到教研室了,原则上在教研室内部优化开课,不能跨教研室选课了。除非该课程本教研室无人开设时,其他教研室的老师才可以选。 附录2 王杰与我的对话 王杰2018/12/251:39:33 师兄,遥感技术属于工学,学院可能想发展一下工学,所以把测绘工程与遥感技术进行合并,这也是历史所趋,如果您觉得我们新成立的遥感与测绘教研室不太适合您,您最好跟张院长和翟书记,还有吴院长反映一下具体情况。 陈奂生2018/12/251:41:18 这么晚还没睡啊 陈奂生2018/12/251:43:13 没有别的意思。因为一直在一块儿。拆开后拢共才几个人。 王杰2018/12/251:43:19 这样方便给您调整一下,我们学院目前太偏重GIS基础的东西了,而以后遥感技术,特别是摄影测量学,会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至少站在学生就业的角度,摄影测量与遥感必须要加大力度呀,一般情况硕士博士都是学遥感的,这对以后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同时,几个院长已经调研了一年多了,目前大部分生产单位也是以摄影测量与遥感为主,GIS只是一个工具。 陈奂生2018/12/251:45:05 这么快打字,那就是电脑前了。你也早点休息吧。我就那么一说,晚上才看到通知。怎么安排,看学院安排吧。 王杰2018/12/251:46:38 没有办法呀,师兄,我们现在缺人呀,我们地方院校就这个不好,我已经介绍了好多人来面试,来一个走一圈就再也不来了,我们现在不能以人少就不把学科弄好呀,再不弄好,估计以后一个人都不会来了,这是领导的意思,我们现在做好手头上的事情,慢慢地有了基础,遥感与测绘的队伍就越来越大了 王杰2018/12/251:49:34 师兄,现在测绘与遥感的人都在外面挣钱,谁还愿意来这里领那点工资嘛,饿不死的工资,所以,我们几个人好好把相关专业做好,以后才能有更多的人来,才能更好地支撑我们专业的发展呀,不然,学科都不全,别人来干嘛呢?连川师大别人都把遥感专业独立出来了,我们都落后别人很多年了。 陈奂生2018/12/251:49:57 那看来是要往测绘方向发展。理解了。 陈奂生2018/12/251:51:13 比较难。你要辛苦一阵了 睡了,你早点休息 王杰2018/12/251:53:33 像我们科学院毕业的硕士博士的,大都学遥感的,您说我们学院目前偏重GIS是不是有违时代背景嘛,再这样下去,迟早要落后呀,单独出来发展,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还有,那个实验室主任就是一个闲职,什么都没有,我还不想去干呢,我这几年要出去挣钱,我老师说不要我做这个,所以,站在我的角度,我又没挣到钱,关我屁事呀,领导的意思是,我们要把学科精细化,我本来想说,关我什么事情呀,我一个月5000都不到,我再不出去挣钱,我都快揭不开锅了 陈奂生2018/12/251:55:48 我离开队伍太久,不知道现在的情况。 王杰2018/12/251:57:21 哎,一句话,有些事情是吃力不讨好的,我已经看清了,公家单位不好挣钱的,所以,大家都要体谅一下,也要体谅一下领导的心情,为了大家都能更好地发展,一句话,我们这里太落后了,改变不了,有些事情,想改变,又不是我说了算的,任由它发展吧,发展好了,又不是我的功劳,发展差了,我肯定不会背黑锅,我已经尽力了 陈奂生2018/12/251:57:51 个人的感觉,测绘从gis独立出来,无可厚非。本来就不是一回事。但是把遥感从gis弄出来,目前我觉得不成熟。但是这也是看问题的角度问题。载下梧桐树,才有凤凰来。兴许,这么分开也有他的好处。 陈奂生2018/12/251:59:02 我给你出个招。你别说是我说的。 王杰2018/12/252:00:05 就是,目前就是没有多少人,不过慢慢地就好了,以后测绘实验室队伍会越来越大,毕竟好就业,我们无人机也买了,以后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研究生过的也舒服一点,毕竟很多课程以前都不是主课程的 师兄,您说 陈奂生2018/12/252:01:13 你跟领导商量,看能不能把张斌老师也拉到测绘教研室名下。这样子,你要做事,底气也足。早年刚成立gis教研室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张老师的研究不能说完全与遥感测绘无关吧? 王杰2018/12/252:03:15 我给几个院长也说了,张院长会长期支持我们系的发展,他说的以后开会他都会参加的,师兄,您放心,张院已经早把这些事情想好了,哈哈,他们都是有规划的 陈奂生2018/12/252:03:34 好吧 睡觉了 王杰2018/12/252:05:51 师兄,我们私下说一句不该说的话,我已经对这里失望了,以前很有信心的时候,根本不这样做,现在才这样做,已经迟了,所以,我已经失望了,现在工资这么低,我已经都混不下去了,所以没有那个心情再去折腾这些事情了,能发展就发展,不发展拉倒,我的想法是得过且过,已经看透了 陈奂生2018/12/252:07:19 谁说不是呢,有时候都怀疑我自己是不是大学老师 王杰2018/12/252:08:42 师兄,我现在觉得自己特尴尬,才那边点工资,我也忍了,我们现在想做实验,都没有相关的设备,我们现在只能挣点课时费了 王杰2018/12/252:10:37 并且,我身份证上面写的1984年,我马上就35岁了,我也是醉了,也是一个不能再跳槽的年龄了,所以,我心里更憋屈,现在我们大学职称评审越来越难,昨年才9个理工学院的人评上职称 陈奂生2018/12/252:11:0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现在还在栽树阶段嘛。有些问题不敢想,想多了,觉得怀疑人生了 王杰2018/12/252:12:10 意思就是生科,化工,物理都是两个的,我们学院报了10个,结果都是0,还有很多学院都是0个,今年更操蛋,估计没有9个名额了,或许只有7,还是8个名额 心烦呀,所以,特别心烦 陈奂生2018/12/252:13:19 不同学科一个标准。这是我们学校最操蛋的事 王杰2018/12/252:15:09 可以想象,以后的日子更难了,更操蛋了,既没有钱,又没有文章,老火呀,我们学院做不了实验呀,这个更恼火呀,我们怎么出成果,并且课程量也比较大,也没有时间写文章,所以,一大堆事情,一大堆烦心的事情,反正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陈奂生2018/12/252:16:19 睡吧,睡着了就不烦了。 陈奂生2018/12/252:16:34 我得睡了,不然明天起不来了。晚安 王杰2018/12/252:17:02 我们学院的系的划分,我觉得那是小事,完全可以忽视的小事情,大的事情是,我们学校现在制定的所有标准以科研为主,但是我们学院,您也懂的,怎么做科研嘛,球数据都没有 王杰2018/12/252:18:45 今年,我们学校全盘改革,科研论文改革,研究生导师改革,连现在的研究生论文发表的标准也改了,所以,您回来就知道了,越来越难了,特别是对我们这种不做实验的学院,以后越来越难了 PS1 以下是两位教师说相声。根据他们的留言看出,显然在这个决定作出之前,学院并没有征求过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各位老师自己划归教研室的意愿。 面对群众意见,领导居然要求“当面交流”。于是谁都不说话了。 国土学院鸿(罗培)(190680573)2018/12/2516:38:35 自然地理几大要素课是地理科学老师上还是自然地理地理老师上呢,同样人文地理,G|S与自然地理交叉的课如何安排呢,这些要明确哟 舒秋贵(185408351)2018/12/2519:13:31 国际上一直在提倡打破学科界线,模糊学科界线,我们怎么却越分越细,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舒秋贵(185408351)2018/12/2519:20:34 课程群的设置依据是什么?地理科学与自然地理下设的课程群好像严重不合理 国土学院鸿(罗培)(190680573)2018/12/2519:21:36 我建议大家拥护院里再分个学科群主任,再给创造个什么级别,我一定自告奋勇到罗明云主任兼书记下去争取一下这一职位,希望党政联席会议考虑下我这个老党员的严肃提议 舒秋贵(185408351)2018/12/2519:25:29 跟你没法交流,你直接上述到党政联席会,没我们什么事了 @国土学院鸿(罗培) 国土学院鸿(罗培)(190680573)2018/12/2519:29:30 调侃一下,让生活快乐一点,秋贵同学 张斌(51101792)2018/12/2521:01:53 关心课程群建设的老师,欢迎当面交流。在群里打太多字太费力。
0 个评论
中国大学已经和正在丢失的几个传家宝
热度 37 lgmxxl 2016-10-24 10:03
对中国大学,既可以表扬,也可以批评,总归都是各有各的理由。表扬者大有人在:“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 国家科技三大奖,高校占七成。”等等。批评者更是不绝于耳:“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谁在‘折腾’中国的大学”、“比国足更烂的是大学”等等。我这里就不想批评或者表扬了,只想说下中国大学已经和正在丢失的几个传家宝。 一、专业教育正在被丢失。 最初新中国的大学移植前苏联大学办学模式,十分强调“专业”的概念。但伴随着模仿美国大学模式的趋势,我们开始抛弃大学“专业”的办学理念,更为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或者叫“拓宽专业”。在这种浪潮中,各级各类大学都开始做“厚基础”的专业“大类教育”。我们不能说这股浪潮就是错了,但我们可以说在这股浪潮中,我们迷失了“专业”与“学科”、“精英大学”与“地方大学”的区别与界限。 “ 专业”与“学科”虽然有着天然的联系,但“专业”与“学科”追求目标是不同的。“专业”与就业、与行业和市场密切联系,它的关注点是学生对行业、专业、就业等的匹配度。“学科”与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先进的、顶级的学术成果相联系,它的关注点是学科前沿、学科领先。“精英大学”与“地方大学”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模式也应该不同。精英大学以学术为导向,着眼于一流学科的建设和一流学术人才的培育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地方大学则着眼于解决地方行业、企业等的实际问题,着眼于一流专业的培育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大学模式,和以学术为导向的“大类教育”,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大学的类别不同,其采取的办学模式就应该不同。以精英人才培养为主的大学,比如我国的C9大学,他们以学术为导向,采取“大类教育”,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他们重视学科培育是十分得当的。但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大学,采取“大类教育”和“学科”导向的教育,就值得商榷。我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广大地方大学,应该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不应该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成为211大学的研究生生源基地。实事上,只要你是地方性大学,只要你的大学进入ESI百分之一的学科不超过三个,只要你的大学进入到全国前二十名的学科不超过三个,把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就值得商榷。这类大学还不如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优势学科培育。 目前中国大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恰恰是“向上模仿”。即地方大学模仿211高校,211高校模仿985高校。最终的结果是占中国高校总数90%的地方大学,丢失“专业”教育这个传家宝,模仿985大学,进行“一流学科”建设。最终的结果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成为欧美大学研究生生源;地方大学优秀毕业生成为211大学研究生生源;地方大学培养的大学生并不能很快适用市场需要,一些企业甚至不要地方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而要高职院校的专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几近消亡的教研室 教研室曾是中国大学很显著的一个特征。在教研室中,各位教师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年长教师带着年轻教师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年轻教师逐步成长,教学能力逐步适用教学要求。教研室不仅是教师成长的家,也是大家在一起共处的教育共同体。言传身教,中国的教师传统得以传承。而目前,在大学升格风的带动下,在大学向上模仿的运动中,中国高校的“学院”,逐步变成了“大学”;中国高校的“系”,逐步变成了“学院”;中国高校中的“教研室”,逐步变成了“系”或“研究所”;甚至中国高校校名中含有“学院”的大学,也在“学院”下设了众多学院,创天下大学之奇葩!中国高校中的教研室则基本消失殆尽,或者说教研室的基本功能消亡殆尽。 教研室取消后的直接后果是教师之间交流的减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下降。一些年轻教师失去了教学能力的传承,基本无教学能力可言,更无教育教学精神的传承。而随后在大学中衍生的教学团队,其着眼点则是科研项目、MOOC制作等。可以说,目前大学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片空白,大学更为看重的是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被边缘化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教学是大学的中心任务、核心任务,甚至是惟一任务。大学里的专业教师视教学为生命,视人才培养为自己的天职。那时的专业课教师,甚至基础课教师,基本会认识本班的所有学生。一些知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也常被学生尊重和铭记。这时的师生关系是正常的、传承的,也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也正是那时的毕业生每每回校,最值得校友记忆的是教师。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初,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不再迷恋教室,不再迷恋教学和学生,而是喜欢面向市场、面向金钱;再后来,教师继而又迷恋于权力、迷恋于科研项目。高校各级领导嘴上都说教学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却不这样安排。大学里,科研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则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教学被高校各类领导和教师边缘化是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它直接的后果是教师不安心于课堂,不安心于教学,更不关心学生成长成才。“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自白书》直指高校教学的痛点与问题。试问下,目前高校中专业教师能认识班中的几个学生?也反问下现在的学生能认识几个教师? 教学被边缘化,师生关系被异化已经严重危机到大学的生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教师有着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师父”就是这种文化的反应。在中国大学里,曾经的师生有关系也是十分亲近的。但目前,这种师生交流与互动已经十分少见,更多地是功利化的师生交往。太多的大学教师上课是应付,更多的学生上课是给面子,安心于教室与课堂的大学教师和学生还有多少呢? 四、小班上课成为奢侈品 比较一下有历史中国大学的新老校区教学楼,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老校区教学楼内的教室种类较多,且以小教室为主;新校区教学楼内的教室种类单一,基本都是90个座位以上的大教室。教室大小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大学班级教学形式的变化。目前,除一些211工程大学尚重视小班上课以外,中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基本没有了小班上课。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90人以上甚至120人以上在一起上课,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大规模产业化、工厂化的教学模式,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师生交流。 大班上课的背后是高校专职教师队伍的缺乏。2015年中国普通高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首次破万人,达10197人。其中,本科学校14444人;高职(专科)学校6336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2015年高校生师比为17.73:1,较之2014年17.68:1再次提高。其中2015年本科院校的生师比17.69:1。如果没有教育部本科评估中的“生师比不得超过18:1”强制性规定,恐怕中国高校的生师比不会是“17.69:1”。这说明,中国高校的教师基本上满足不了小班教学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仍有扩招的冲动,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在硬件这一项指标上实际上已难以保证,更不要说保证教学质量的软件条件了。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不是高校不想小班上课,而是在发展是硬道理的背景下,高校根本没有可能实现小班上课。或许中国高校大班上课这一现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4839 次阅读|40 个评论
本科生的科学计量学研究毕业论文被教研室给否了
热度 13 dawndream 2016-5-15 17:56
我指导的一个本科生昨天毕业答辩,没有通过。 这个学生的论文内容,是对大学排名评价指标的研究探索。工作虽然幼稚初级,但作为研究 论文 ,创新点明显,新意是有的。 毕业答辩被教研室否定的理由是:这像文科的论文,既没有做工程实物,又没有编程序,毫无专业特色,看不出是自动化专业的论文。 什么是自动化专业的论文?最符合行规的就是“基于单片机的报警器实现”。 作为教师,我不认为对本科生的科研实践环节应该过于限定“专业范围”。所开的课程门类很多。假如学生对某一门非专业课产生兴趣,比如物理,自己深入钻研之后写出一篇小论文来。这难道不应该鼓励吗?连大学都不能放开素质教育?
4214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一部一版再版的专业教科书--刘恩科等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学》
热度 4 tanghe1510 2016-2-28 19:36
在浮躁充斥的科教界,一部专业教科书--刘恩科等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学》自1979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到2008年出版了其第七版,不能不说形成了一个经典乃至传奇故事! 笔者当年亦因为学习这部教科书的首版而一心要投考这部书的诞生地-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半导体教研室。 目前,这部经典专业教科书的三位署名作者分别是刘恩科教授、朱秉升教授和罗晋生教授。其中罗晋生教授是笔者当年在西交大读博士时的导师。 这部教科书首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笔者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半导体物理学》的首版是灰色封皮的。封皮上仅印有《半导体物理学》以及作者名、国防工业出版社等文字,显得干净而富有深度。 正是这本书诱导笔者于1986年考入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也使得笔者能直接接触乃至于受教于这本书的作者之一。 个人印象中,这本书的首作者刘恩科教授 生得仪表堂堂,其所领导的教研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能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发表论文,他本人并经常受邀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访学和学术演讲。但刘教授 除了 致力于 学术研究以及《半导体物理学》这部教科书的教学和再版修改之外, 对于世俗的名利似乎没有多大兴趣,一个例证就是他到退休年龄(亦或是未到退休年龄)就退了,即便他是当时为数很少的所谓“国批”博导 。 这本书的第二作者是朱秉升教授。个人印象中朱教授相当清秀,是一个标准的文弱书生模样。在笔者当年读研究生的阶段,朱教授还不是“博导”。至于后来朱教授是否被批准为“博导”,笔者就不知道了。 这本书的第三作者就是笔者的导师罗晋生教授。罗教授是当年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第一位“国批”博导,其学生众多,笔者仅仅是其中的之一。关于罗教授在这部经典半导体物理学教科书中的角色,笔者这里直接引用这部教科书第七版的再版前言中的记载:“由于罗晋生教授一丝不苟的作风,对第六版中不少错误进行了订正,期望经过这次修订尽可能将书中存在的错误降至最少。” 其实这部教材的贡献者还有原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们。个人记忆中 有屠善洁、亢润民等,但这些老师的大名始终没有出现在这部一版再版的专业教科书的封面作者名单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贡献者的高风亮节。 这部一版再版的教科书当然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认可,并于1987年12月荣获电子工业部工科电子类专业教材特等奖,1988年1月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92年11月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特等奖。这部教科书先后被国防工业、上海科技、电子工业、西安交大等出版社出版,至200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七版。 在笔者有限的所知中,一部专业教科书能被一版再版到第七版是非常罕见的。在国外,笔者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教授-Charles Kittel(查尔斯 基泰尔)的《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固体物理学导论)于2008年出版了其第八版。 就笔者所知,中文《半导体物理学》这部传奇教科书的三位作者都已是耄耋老人,其中笔者的导师罗晋生教授已高寿90多岁。笔者受惠于这样一部经典教科书,期望这部书还能再版,并衷心祝愿三位作者老师健康长寿。。。能续写传奇。。。 笔者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写于港大庄月明物理楼。
个人分类: 致敬经典|13465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何吃出抗癌力(一)
热度 19 何裕民 2015-11-19 11:22
在《聚健康》抗癌力专题节目第三集当中,主持人问我癌症是不是都跟吃有关。我当时的回答是:在城市高发癌症中,35%和吃有关。也有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资料显示,约有1/3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膳食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讲究膳食结构的合理,膳食行为的科学,成为防癌、抗癌、促进康复的重要举措之一。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提高身体的抗癌力呢?我的学生、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主任孙丽红教授在我的指导下做了肿瘤与饮食关系的博士课题,当时我们通过研究上千例病例,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也总结出许多“吃出抗癌力”的方法,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食物杂而多样化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大约有 40 多种,而在各种天然食品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满足个体需要的全部营养。只有杂食多种食物才能保证摄取较全面的营养素。因此,食物越杂,种类越多,互补作用就越强和越好。否则,可或致营养不足,或导致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人们食用的肉类食物越来越多,肉类在每天膳食中的比例明显增加,而谷类的消费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蔬菜、水果等的消费量也依旧不足。这种“西化”的膳食方式使得各种“富贵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快速飙升,这就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和营养偏颇导致的严重后果。可见,膳食结构平衡与否,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植物来源的食物为主 现在富贵病和文明病高发,究其病因,大都与不健康(甚至是有害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研究证实:西方的、动物性为主的膳食结构,含有促发这些疾病的因子,而缺乏促进心身健康的因子。相反,有一大类膳食能够抵抗这些富贵病和文明病,它就是天然的、以植物性食物(谷类、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类等)为主的膳食。 植物性膳食不仅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素,同时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和抗癌力。任何一种营养的缺乏或失衡,对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今社会,许多人由于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全谷类、豆类等食物摄入不足,因此往往易缺乏对免疫系统有益的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与多糖等营养成分。 在一生中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是目前困扰着多数人的健康问题。可以说,肥胖是健康状况普遍恶化的明显征兆之一。肥胖已成了人类的流行病。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专家曾预言:肥胖将会取代吸烟,成为首要的致癌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至少有 20% 的癌症与肥胖相关,吸烟导致的癌症则占所有癌症的 30% 左右,肥胖与吸烟的致癌率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美国,吸烟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肥胖人数却在迅速增加。因此,过不了多久,肥胖的致癌率就会超过吸烟的致癌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活动和其他控制体重的措施,如健康饮食可能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复发,提升人体抗癌力。 限制红肉摄入,避免加工的肉制品 现代研究表明: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促进结肠癌及乳腺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高脂肪饮食地区,如北美洲、西欧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高;而在脂肪饮食较低的亚洲和非洲,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较低。还有调查证明,乳腺癌的发病与动物性脂肪摄入量有关,而与植物性脂肪摄入量无明显关系。 现在,人类动物性食物的消耗比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增加了好几十倍,现代的饲养方式能够提供人们大量的肉品消耗。但它潜在性的隐忧和问题却非常多,包括动物饲养的方式、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的残留等。长期过量摄入这些食品添加剂,累积在身体当中,就会增加肝、肾的负担,甚至于最后导致癌症。
2701 次阅读|19 个评论
Ubuntu安装常用软件,包括Matlab,IDL等
zhanglele10 2015-5-20 11:15
来源于中国科技大学空间物理教研室: http://space.ustc.edu.cn/forum/index.php?entrance=1166500337
个人分类: Linux学习|2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含糖饮料致癌催人老
热度 28 何裕民 2014-10-30 16:48
我曾经的博士生(现留校已任营养学教研室主任)孙丽红教授(也是《生了癌,怎么吃》的作者),曾经就门诊的癌症患者做过调查,发现城市里的癌症患者(或者说城市里高发的癌症),有一个明显的危险因素,这就是嗜糖,好吃甜食,包括精美、精制的甜点、糕点等。临床观察的确如此。其实,早就有研究确定:糖是白色毒品。糖是致癌(包括其他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真的,新的研究揭示:嗜糖,其副作用不比吸烟小。 别以为喝含糖饮 料只是多摄入糖分、易让人发胖这么简单。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常喝含糖饮料还会加速人的衰老。研究人员认为,含糖饮料可能给肌体造成双重负面影响,副作用堪比吸烟。此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埃莉萨·埃佩尔表示,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不但可能导致人体糖代谢紊乱,还可能加速肌体细胞老化,进而诱发多种疾病,包括癌症以及多种慢性病。 研究者以每天喝两罐可乐的人为例,分析指出他们的DNA 会因为长期摄入含糖饮料而发生变化,让人体“变老”4.6岁。衰老的关键在于染色体末端物质端粒。端粒能阻碍细胞老化,若受损或变短,会令人体加速衰老或提前患上老年疾病及癌症等。研究人员分析了数千份常喝含糖饮料的人的DNA样本,观察端粒长度,发现他们的端粒明显比不喝含糖饮料的人要短。研究人员说,这是首个揭示含糖饮料与端粒长度存在关联的研究。 由于研究对象全部为成年人,研究人员提醒,或许这一现象在儿童身上同样存在。因此,对于今天的孩子,也要告诫他们,少吃糖为妙。 当然,人一点不进食糖是不可能的。因为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其他则是脂肪与蛋白质)中最廉价的营养素。可以说它是一切生物体维持 生命活动 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淀粉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 纤维素 ,是人体必须的物质。因此,问题就变成了要进口(吃)好的“糖”,少吃不好的“糖”,就像是有好的胆固醇、好的脂肪酸一样。 按照 世界卫生组织 、 联合国粮农组织 的推荐,我国健康人群的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应该为总摄入能量的55%-65%;同时,对碳水化合物(糖类)的来源也作了要求,即应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不消化的 抗性淀粉 、非 淀粉 多糖(如膳食纤维)和低聚糖等碳水化合物,其供能比占总摄入量的50-60%;限制 纯能量 食物如单糖的摄入量,其供能比占总摄入量的5-10%;以便既能保障 人体能量 和营养素的需要,及改善胃肠道环境,又可防范诸多慢性病及癌症,包括预防儿童 龋齿 等。 上面的说法过于专业了,我解释一下:主食宜米、面、玉米、红薯等为主,这些食物富含 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适当增加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属于非淀粉多糖,人体没法吸收);而抗性淀粉主要存在于某些天然食品中,如 马铃薯 、 香蕉 、玉米、 大米 等都含有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 降解 ,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都较缓慢),有利于健康;低聚糖则属 于寡糖类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难以被胃肠消化吸收,甜度低,热量低,基本不增加血糖和血脂。代表性的如大豆低聚糖、麦芽低聚糖等,这类不仅仅不增加能量,而且还有多重保健作用,如 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调节胃肠功能,增加维生素合成等。 最简单的说法,加了精制糖(不管是冰糖、红糖、白糖)食物少吃为妙,甜食少吃为妙!哪怕是代替品(像阿巴斯甜),这些有害是绝对的,千万别信商家的“甜言蜜语”,“甜言蜜语”中裹着的是毒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458 次阅读|28 个评论
辽宁医学院硕士生导师阎文柱剽窃并发表学生论文
热度 1 TGYDYPHS 2014-9-12 02:37
本人04年考入母校,辽宁锦州医学院,师从秦书俭教授,期间一直从事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微量元素碘的上面,后来07年毕业考到了外校的博士,硕士期间的工作因为不完善所以并没有表,但是毕业论文,原始数据等一干材料都留在了解剖教研室,大概在2012年左右,我无意发现,我硕士期间的工作居然被发表了(发表在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10年14卷10期,1716-1720),但是其中并没有我的名字,文章中也只字未提我的贡献,第一作者是该教研室的解剖学副教授阎文柱,现在该人已经晋升教授,这篇文章的其他作者还有教研室主任李德华,我的硕导秦书俭,以及时任辽宁医学院院长的刘学政。阎本人不搞科研,后来我了解到,他虽然不懂科研,但职称是不能落下的,急需晋升教授,所以伙同当时和我同一导师的学生,单伟(硕士毕业留在解剖教研室任教),把我的硕士工作擅自发表了。可笑的是,阎本人现在还是基础学院的硕士生导师,我很想问问他本人,你自己的文章都是剽窃的,你拿什么指导你的学生?大家一起剽窃,或者编文章? 我发现这件事件以后,先后给基础学院的院长,研究生院的院长,以及刘学政本人均发过电子邮件,但石沉大海,不知道这些人的电子邮箱是摆设还是什么,无人回应;当时还很傻很天真的相信方舟子,给他发过邮件,同样无回音。现在想想,方舟子这厮,所谓的打假是带有他本人个人目的的,有假没利的打假这厮是不干的。我也曾给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的杂志社发过电子邮件,同样无果。 总之,我的文章无端被别人剽窃了,我还告状无门,这难道就是中国科研的现状吗?什么垃圾人都以当导师,随意剽窃别人的成果还高枕无忧?令人真正担忧的是,国内有这些杂七杂八的臭鱼混在科研这碗汤里,中国人出的文章在世界上还有人相信吗?比如我现在的美国实验室,PI 明确告诉我,不可以看中国人出的文章,不可信。小人得利,承担后果的是全体中国的科研工作者。 希望有人看到我的博客,更希望有人能整治鱼龙混杂的中国科研现状。高校的学术腐败,比经济腐败危害更大,后果更严重。
31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职称啊,职称
热度 3 heitiedan2012 2014-8-20 05:16
文革前,别说评教授了,连副教授都是凤毛麟角。当然,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学科,教授的比例也不一样。国家重点高校里的重点学科,教授的人数就多一些。而一般基础课的教研室里,能有一个教授就算不错的了。某校有个电工教研室,只有一个教授。别看只有这一个教授,他的事可不少。除了给本科生上课之外,还得指导实习期的新教师,还要给当时的研究生考试出题,还有教材的审阅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助教,还得给他出的试题做答案,教授再来看看做题的时间,试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等等。 文革结束后,原来的教授还是教授,原来的讲师已经熬了十多年了,工资不高,职称不高,谁都想改变一下。可是又谈何容易。很多讲师都已经四五十岁了,要想评个副教授当时也是狼多肉少,实在太不容易了。我上大学时,我们学校有个讲政治经济学的老教师,课讲得很好,在校内颇有知名度。可是他当时还是个讲师。由于工作比较突出,后来是比较早地被评上副教授的一个。但就这么一个副教授,也不能单独招研究生,也得跟别人伙着一块招,要不然显得分量不够重。 当时还有位讲历史的老讲师,为了要评副教授,给他安排的别的系的课,他也给推了,就一心要写文章,发表文章。今天想来也实在够为难他们的了。那时候,一个高级职称还是很不得了的事,有了高级职称,工资涨得虽然多不了多少钱,但是分房就有更前的排名了。那时候,房子比钱更难得。多少老师一家还得挤在一间十多平米的筒子楼的单间里。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职称的评定问题似乎就没有像过去那么难了。过去是难于上青天,后来是难于上香山。也有点难,但已经不是遥不可及。反正五年一提。如果是硕士。毕业后当年可评讲师。五年后可有资格评副教授。当时评副教授,一个是教学工作量,一个是科研工作量,当然也有社会工作量。比如当个班主任什么的,就比不当班主任的有一点优势。所以一般老师,正常情况下,评个副教授算不了什么多难的事。当然也有例外。有个教大学语文的,课讲得一般,论文是一篇不写。不知道是他不屑于写呢,还是写不出来,没人知道。最后以讲师职称退休。倒也没听到他有什么怨言,或许他有本事在别处赚钱,也未可知。 那时候的博士,毕业就可评副教授,五年后便有资格评为教授。那时候,博士来高校的不多。因为那时高校的收入惨不忍睹,没人稀罕来高校任职。所以到高校工作的博士往往会被一些人认为没什么本事,只是混一口饭吃而已。 后来,博士来高校的越来越多。比较牛的高校,还只要本科是 985 或者 211 毕业的博士,即所谓出身问题,弄得很多 985 高校的博士,但本科是来自师专这样的学生非常郁闷。这本来并不合理,但很多 985 高校就这么干,也没人奈何得了。不管怎么说,博士来得多,这职称的问题就更加严峻。都是博士,都有资格立马当副教授。可是显然不可能让每个新进校的博士都马上成为副教授。一是学校没有那么多副教授的岗位,二是学校也没有那么多给副教授的钱。所以必须排队等候。本来博士可以不需要什么评审的程序就有资格当副教授,但竞争的人太多,不经过这种评审的程序也不太可能。所以来到高校的博士,能在两年内就当上副教授的就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能在三年内当上副教授的也都不算吃了多大的亏。而第一年之后就能评上副教授的,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了。 现在 985 高校的胃口越来越刁。不光是非博士不能进也,而且现在越来越看重洋博士学位。本土的博士一定得有非常突出的业绩,如果只是一般的博士,要进 985 高校也是难于上青天。洋博士也不能说只是有一层洋镀层就能混事了,那你在博士生阶段,或者博士后阶段要有本领域的突出成绩,才有可能进来。当然,成绩突出者,一来就可以给个副教授。个别特别牛的一来就能给个教授当当。但这只是个别人,多数人都没有如此造化。 现在能进高校的博士,已经是能进来就算是幸运的了,先还顾不上职称的问题。等脚跟站稳之后,职称就成了首要的紧迫。大家都要拼命干活。现在评职称的门槛越来越高。某 985 高校,要评副教授,新增了至少三个月的国外学术经历的门槛值。没这三个月,评副教授连门槛都不够,连申报都没有资格。要想评正教授,那就得有至少一年的国外学术经历。所以不少想评副教授和教授的,如果没有国家或对方资助的项目,就得自己掏钱出国。有位副教授,已经出去好几个月了。但家中老人突然生病,卧床不起,需要照顾。这位确实是孝子,立马丢下那剩余的几个月,回国伺候老人。有孝心就不能指望很快就去当教授。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哪。
381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几位非常著名的老师(5)——著名生态学家王伯荪教授
热度 2 Huangyy 2014-6-27 14:52
在广西大学教植物学、生态学,以及植物资源学等课程,同时开展与此相关的科研工作,因而常到图书馆看资料,在书架上和期刊中,常看到王伯荪教授的论文和书籍,教研室的资料室也有王伯荪教授的《植物群落学》专著。因此,对王先生心存敬意。 1995 年到了中山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作为张宏达先生的弟子,心里很高兴和感到荣耀,而同时也为王伯荪教授也在这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而感到自豪。王老师是张宏达先生的学生,虽然张先生比王老师大 18 岁,但是在我们这些研究生的心目中,他们两位都是我们的前辈和老师。这个方面,在 80 年代到 2003 年之间他们所指导的研究生们和中大的部分他们培养的植物学、生态学老师当中都是这样看待的(其实,张宏达老师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招收研究生了)。我们认为王老师是咱们学门中第二位领军人物,是张先生几百名弟子中的最为优秀的学生之一。 王老师待人很随和,属于温文尔雅的那类学者性格,讲话较慢,声音也较轻柔。他的办公室就在张先生办公室和资料室的隔壁,这可给研究生们很好的向两位老先生求知的条件和机会。 我们博士生一般都把张先生和王老师认为是自己的老师,不管是不是直接的导师或者上没上过课,我们都很积极地常到两位老师那去请教各类问题。当然我是张先生直接的弟子,到张老师那与老师交谈就更多些。但是如上所述,我也同样常到王老师那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我在学习《城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课程中,有较多的问题,常到王伯荪老师那向他请教,他都很热情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在一些理论上给予指点。尤其是城市植被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对生态系统的改善等方面问题。在我的博士论文研究过程中,也常问他一些生态学的问题,开始是陈桂珠老师作为我的副导师(很感谢陈教授,她是我的另一位很好的老师,曾帮我联系进入中山大学任教,在她的项目组和研究所里工作,可是当时在 2004 年初,全国刚搞按编制和岗位聘用制试点,按编制定岗位,因此需要高职低聘,等有退休的,岗位有空出的了,则我马上可聘为所对应职称的职务;可是一时没想清楚,没过去,现在挺后悔的。其实,这是我第二次进中大任教机会的错过,第一次是毕业时,学院领导们商议决定让我留校任教,可是当时我是定向培养的,毕业后按照协议应回广西大学服务的,联系进华南农大做博士后,已接收,广西大学也没给进,张先生鉴于此情况,就决定还是让我回去工作。现在我所在广东的这个学校教授聘为副教授的多达几十人(这个学校的教授才 150 多人,而且那些教授还这样聘了好几年的了)。但是我衷心地感谢陈教授和所在单位领导们的信任!),做红树林对海水污染物的抗性及吸收净化方面的研究的,因此,有较多关于红树林的一些生态习性等问题向王老师请教。后来改了研究方向,进行珍稀植物苏铁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涉及到苏铁类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进化与环境的问题,也常到王老师那请教,他每次都很认真地进行思索和回答。很感谢他!我的博士论文送给了 4 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的 7 位院士和教授们评审,名字我都记得,其中本校的审阅者就有王伯荪教授。 王老师 1 9 5 4 年 7 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学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编委等。 1 9 9 0 年 1 0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为植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生态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植物种群学》、《植物群落学进展》、《世界植被》、《城市生态》、《自然保护区概论》等研究生课程。作为主编出版有专著《植物群落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植物种群学》,《海南岛热带林生物多样性及物种进化》(科学出版社, 2005.12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 2002.6 )、译著《植物群落排序》等。 王伯荪教授不仅在植物区系方面有广泛的研究和成就,在植物生态学,尤其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学、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群学和群落学等研究方面,在我国植物生态学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他主要从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群学和群落学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森林优势植物种群特征,探讨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的关系,研究优势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分布格局,生态位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化,定量研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边缘效应、生物量与生产力等,应用马尔柯夫链研究森林群落的线性演替系统和非线性演替系统。并对演替动态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南亚热带森林的演替模式;应用多元分析对南亚热带森林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研究;同时,结合基本理论研究进行了取样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研究。 8 0 年代以来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达 200 余篇,在生态学领域,其论文和著作的引用率很高,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植物是第一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因素。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植被中最为繁盛以及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广,资源丰富,对全球植被和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王伯荪教授的研究,对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应有的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2011 年12月,学校为王老师举办 80 大寿庆典,我也应邀参加了,在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小礼堂举办,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大学、研究所的 200 多名弟子和广东省科协、中科院广东分院和中山大学的主要负责人等出席此次庆典,小礼堂气氛很热烈、充满喜悦,你似乎就是嗅到浓浓的学术芬芳,校领导和生科院领导致贺词,各大学和其他部门的弟子介绍了王老师的教学、科研经历和成就,大家都很感概和感激! 祝王老师健康!快乐! 黄玉源 2014.6.26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5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第一台地面效应飞行器是这样在不可想象的简陋条件下飞起来的
热度 1 yangxintie1 2014-5-9 00:52
中国第一台地面效应飞行器的气动设计师是施祖荫 1958年西工大进行兼有水上飞机和高速气垫船特性的地面效应飞行器预研,这在当时国际上还没有见到一个实例,还仅仅是理论上的有个概念,一无图纸,二无技术资料,用什么设计方法来保证它能飞、能控、能行,气动设计算法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说是要理论没理论,要资料没资料,要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没有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完全要靠白手起家。这项任务,就落在当时气动教研室的负责人施祖荫教授身上。 施祖荫对地面效应飞行器的力学问题做了缜密的理论推导和分析,从而给出了地面效应飞行器的详细的理论算法。接着他又推导出地效器的飞行原理及最佳喷射角度,并建立了 涵 道风扇、内流管道设计、导流叶片等的设计方法。 为了保障地面效应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方法的准确程度,也为了培养人才,他在教研室组织了以学生为主的510“涵道风扇飞行器模型的风洞试验”科研小组。这些同志们事业心很都强。配合得非常密切。在施祖荫的领导下,他们从查阅卡片、做摘录开始,到翻译文献,确定课题研究途径,再从模型、仪器制作,进行全面的风洞实验、天平调整,一直到数据处理、撰写毕业论文,在施祖荫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下走了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张家骥 就是当年的学生,他十分 感慨:“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令我终身难忘。”当时为了搞好“涵道风扇飞行器模型风洞试验”这项研究,在1960年的暑假期间,施祖荫就指导他们看俄文资料,从查阅卡片、做摘录到翻译文献。共同讨论阅读资料的心得,最后参考苏联的一篇文章,准备进行实验研究。暑假一结束,在施祖荫的指导下,由张国强、张明珍、郭云、唐弘、叶瑞芝、高天义、施国珍、张家骥等一起组成了这样一个团队,施祖荫每周给他们讲一课,从空气微团沿着涵道唇壁流动所产生的附加升力讲起,一直到用因子分析法推导出相似准则和相似参数,孜孜不倦,井井有条,使大家懂得风洞中进行模型试验的原理。然后在宋义平实验员的帮助下,大家分工合作,制造风洞试验用的涵道风扇模型和一些测试设备。 木芯铝皮涵道模型的唇口是用石蜡制造的。在转轴上套上一块铝制样板,转一圈就刮出了涵道唇口的外形,在涵道唇壁表面上的 8 个 方位开了40个测压孔。通过管道用多管压力计测量涵道表面的压力分布(如果坏了,可以用烙铁把石蜡油滴上去,把样板再转一圈)。涵道模型安装在角钢支架上,桨叶模型采用削制的核桃木,由一台可以调速的变频电机驱动。角钢支架悬挂在F2风洞的挂线式天平上,有一组配重砝码平衡其质量。为此还增加了一个测量扭矩的杠杆式天平。 热线风速仪是实验的关键设备,进口的又贵又拿不到,只好自己试制。在风扇下方,沿 4 个方位安装了 8 根自制的风速管,还布置了不少棉线,测量涵道风扇的下洗速度及流场分布。实验缺少钨丝,实验小组就根据《试验空气动力学》介绍的热线风速仪原理,用大字报形式向全校征求支援钨丝,终于有搞鱼雷工程的3系实验室为实验小组送来了钨丝。到西安火车站以东背来了蒸馏水,解决了热线风速仪所需蓄电池的水质问题。大家自己制造了简单的热线风速仪,勉强可用。 开始,每次把天平调整就位,到达能够读取初读数,所花费的时间很长。通过张家骥列出的挂线式四分力天平的受力平衡方程组,提出新的调整步骤:他们脱开水平张线,用两台升力天平的张线把角钢支架调整到水平状态;然后挂上水平的阻力张线和与水平呈45°的阻力配重张线,调整两者到规定位置;再挂上测量扭矩的张线;以此来读取数据。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实验小组把天平调整就位的时间从两天缩短到两分钟。进行风洞实验时,没有讯号控制系统,他们就在试验段下方,用一个铁桶进行指挥:敲一下,准备;敲两下,读数;各岗位顺序自报:“X号好!”;敲三下,变攻角;乱敲,表示停车。另一位同学根据落差法观察风速计汞柱的高度调节风洞的调速电机控制系统。 施荫祖放开手叫学生们自主创新,有时把学生组长叫到家里,了解小组情况,交代一些注意问题,鼓励大家继续做下去。1962届空气动力学专业同学的风洞实验课,也是510科研小组学生自己带的。就这样培养出了一批拼命三郎,很多学生,都是彻夜苦战,有的人有了水力学实验室的钥匙以后,连大班党支书来叫“劳逸结合”也不开门,继续看报、看书、记笔记、搞科研彻夜苦战。一天中午,张家骥同志到F-2风洞做准备工作。挂线式天平连接安装涵道模型角钢支架的张线因螺纹脱扣松开了,整个试验模型掉在地上。挂在上方的配重砝码掉下来,砸在背上,他只好趴在试验模型上休息。等到上班才发现,大家二话没说,一边扶着再休息一会;一边七手八脚很快修复模型和天平,继续实验。这些测力、测压、测流场速度分布等等实验结果,都在施祖荫指导下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实验曲线。其中,测压场的数据处理还运用了傅里叶函数。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有了理论推导的计算方法,又加上白手起家摸索进行的一系列模型试验,西北工业大学的地面效应飞行器的设计就如虎添翼,据此进行设计的地面效应飞行器也必定可靠实在。为了验证理论的可靠,西工大还先预研了一台小型的圆形的地面效应飞行器进行了试飞,实践结果表明理论和实践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才开始试制载重700公斤的实用型地面效应飞行器。 经过努力,激动人心的日子终于来临,60年地效器在北京国防科委大院表演,有很多单位都有展示,一共有 9 架实物,有的前进无动力,有的悬浮高度不可调,西工大制造的不仅载重大、可控、可调、易于驾驶,表演结果,公认西工大研制的地效器性能最佳,在全国评比中名列第一, 它 的悬停性 、 飞行性能以及操作性能均好。中央有关部门领导许光达、张爱萍、蒋南翔和贺晋年参观了西北工业大学制造的“五八型地面效应飞行器”,垂询了情况,并与机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以资慰勉。在会议上对以后的研究和发展也做了规划和分工。会后,西工大的“五八型地面效应飞行器”被单独留下来多呆了几天,接受军方有关单位领导参观试乘和咨询。 科研创新,造就年轻科研人才 充分发挥学生和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创造性,就是 施 祖荫 教授作为领导的一贯作风。不少科研项目就是这样完成的:1956年,我国准备创立直升机工业。第二年 10 月我国第一个直升机专业在西北工业大学创立,1959年西工大研制我国第一架直升机“延安二号”,为此进行φ2m旋翼-机身组合模型风洞试验及4×3直升机测力装置研制,填补中国空白,带出一批技术接班人。 作为气动教研室的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施祖荫积极主持教研室青年教师、研究生开展了φ2m旋翼-机身组合模型风洞试验,填补我国空白;其中《4×3直升机测力装置研制》档案共计文字稿2736张、图纸764张……不仅为国家开拓了道路,也带出技术接班人,科研领头人。在1990年中德合作的φ4米旋翼试验台成功之前,φ2米 试验 台的照片和文章一直是国内对外宣传品和出国合作时的“嫁妆”。 他的研究生、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许光明 研究员 (正军级)业已成为尾旋自由飞实验研究的学术带头人。 在文化大革命中,施祖荫由于历史问题被批斗,然而他没有消沉,为了配合强五、轰六、运七、运十、歼轰七等我国一系列飞机的仿制和自行研制设计工作,特别是有关飞行力学的问题和飞行品质规范的问题耗费了许多心血。1970年底参加南昌 512 厂4号旅客飞机研制,对螺旋桨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方面的影响做过重点分析,以后512厂以施祖荫报告为基础,继续进行研制 。 1970 年底到1972年春,西北工业大学秘密研制类似于现在歼十的带有鸭式小翼的战斗机,命名为延安号鸭式飞机,施祖荫参加研制,对保证鸭式飞机模型的第二次试飞起了重要作用。 1972 年春到1973年中国轰六飞机改型,气动任务很繁重,施祖荫提供了计算公式,协助该厂完成轰六及轰六改的横侧向及纵向对比品质检查,对轰六改在1979年安全上天起了一定作用。 19 77年为172厂作了飞行品质检查,推动开展了型号设计工作:以前国内计算飞机的飞行品质 、 操稳特性,均是按照“光飞机”来进行的。没有考虑操纵系统的作用,该文将操纵系统和飞机综合讨论,使问题解决更为实际,有利于按照现有飞行品质规范进行检查。 19 77年秋结合强五飞机,写了“强五飞机操纵运动方程” 。 19 80年研究了运七飞机纵向导数系数,为运七飞机的改型准备了条件 。 在去世前的六年半时间里,他不间断地联系型号开展飞行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研究,参加型号达 10 个 之多,强五、轰六、运七、运十、歼轰七等我国一系列飞机的仿制和自行研制设计工作,都融入了空气动力学家,飞行力学家施祖荫的心血,他归纳出该系列飞机操纵系统的运动方程,纵向线化方程,铰链力矩系数对攻角及舵偏角的导数等成果,并在我国首次从理论上研究了飞机的尾旋问题,对飞机飞行品质研究提供基础。 施祖荫热心于学术而又淡漠于名利,从不夸大自己的学术成就和能力,不求‘n+1’式的挂名。 10 个型号的飞机飞行力学问题,施祖荫给厂所提交了无数的科研报告和技术指导文件,可是没有一篇投稿到所谓核心期刊发表。那厚度近一寸的多发发动机方程组印刷资料,还仅仅是西北工业大学内部出版的交流书籍。这和目前相当普遍存在的不良作风形成了鲜明对照. 几乎所有施祖荫先生的技术报告,都是无偿的劳动,他直接送给各个厂所的研究和试制部门,我们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只找到一篇《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编制研究25年》 这一篇 有施祖荫的名字,那是近40年前,原第六研究院成立了国防科委航空气动力协作攻关办公室,同时也成立飞行力学专业筹备组,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编制研究是飞机总体 设计 关 键 性的研究项目之一。在国外,无论是苏联或是法国、英国和美国 都 花去大量的国防科研经费.始终将飞机飞行力学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到新规范编制研究上去,正确地翻译国外飞机飞行品质规 范 的资料文献,在当时还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300万字的外文资料,缺乏统一的飞行品质术语,于是7210办公室飞行力学 组秘 密派人送MLF-F-8758资料请著名飞机设计师徐舜寿总师在牛棚翻译。送施祖荫教授处MLF-F-8785B资料,由他率西工大503教研室飞行力学组全体教师与603所操稳组校审。他们悄悄的为编制我国飞机飞行品质规范做了技术准备。有鉴于此,80年施祖荫被聘为我国军用飞机飞行品质规范主、次操 纵 系统两章的主审。他又开始了日的工作
个人分类: 胆剑篇|355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六家汉英词典的编者们应该好好地向车洪才教授学习
YUNYANGZHANG 2014-4-8 18:57
车洪才教授 他们“(36年)在编纂(《 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中,为了让每个词的释义都尽量准确,在原文解释的基础上,车洪才又找来普什图语俄语、普什图语波斯语、波斯语英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等多种版本词典互校来确定”。请问:中国六家《汉英词典》的编者们在英译或释义“教研室”时为什么不能找一找汉俄词典-俄汉词典、牛津英俄词典-牛津俄英词典等多种词典互校一下呢????? 正是因为有关词典编者们的马马虎虎,《编辑学报》1993年那时的编委专家们、编辑们才一见靳彪老师是英语学的学者,靳彪老师的 论文 “Department是教研室吗?”就照刊不误,还一直不让应答。20多年了啊。世界上那个国家的大学中没有承担“教学与研究”职能的基层学术单位呀?均有。基本上均称department/学系。 “学系”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非医学院校中,1953年之前(表观上)是基层单位;1953年起成为中层单位以后;就应该与时俱进地改称(第二级)学院,即使两级单位同称“学系”,英译名department也应改译school。“学系/school”是中层学术单位;“学系/department”就仍是基层学术单位。就不会有新创的基层单位名称“教研室”了;或即使新创“教研室”,也顺理成章地英译(teaching and research (宜省略之)department。这样中国大陆地区的大学中的(中英)单位名称,就(基本上)与中国香港特区的大学中的一致,便符合国际通用惯例了。 Department,division与section,它们基本上是同义词啊。 (附注——第一个标签(关键词)应该是:大学中的基层学术 单位 名称)
2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中国梦
热度 1 lihuimin3646 2013-12-27 15:43
从小我就渴望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上小学时我渴望有自己的一个小书柜,我就把家里的一个木箱用纸把里面裱糊一下,我把自己的小玩具,小人书放到小木箱里面,这成了我的第一个小天地。中学时全家都搬到城里,我们租房住,我很渴望有自己的一个房间,可是这个梦想真的无法实现。再后来我们家在城里买了房子,我就上大学了,家里三个卧室,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各一间,我就是放假才回去,也就没有我的卧室,于是放假回家,我有时睡在阳台上。再后来读硕士,读博士,也就回家更少。读博士的时候,我们学校分了我们单间,我终于住到单间了,真的是很兴奋啊,仔细布置自己的房间,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可是没有办公室,我就在宿舍办公写论文。到美国访问一年,导师有个可大的办公室,还有里外间,平时人很少去,几乎成了我的专属,感觉在办公室工作真的很爽,效率也高,访问一年写了4篇SCI,EI文章。 两年前博士毕业到现在的学校工作,学校给我们分了房子,我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房子,还有了自己的书房,可是我发现在家办公真的效率很低。我们一个教研室就一个房间,房间里是一个会议桌,真的不适合办公。 我好渴望有自己的一间办公室,做我的研究,和学生讨论,为学生备课!好渴望!好渴望! 2014——我的中国梦!
12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中“教研室”的命名本身好像有欠妥
热度 5 YUNYANGZHANG 2013-5-26 08:40
大学中department的思考:(2)大学中“教研室”的命名本身好像有欠妥 大学中的“教研室”(教研组)已经问世60年了。但1953年,“教研室”的命名好像有欠妥。现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3级建制,世界上3级建制的大学中,基层单位总是称为“学系”。如中国港澳地区的、美国的大学主要是3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department,与“学系”互译是大家所公认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是4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也是称为“学系”。大学4级建制中的基层单位名称,中文到底用什么好呢?是“学系”好,还是“教研室”好,或“学室”好?,用“学科”好像也有欠妥。敬请大家一起来思考吧。 (见:附录1)。本人原认为:单位名称的英译能用就行;并指出:一个具体的单位名称的英译,不宜随期刊而异 (见:附录1)。正是英语学学者靳彪先生1993年的论文 对前文 的考问:“Department是教研室吗?”;由于前文 文题是“医学院校单位名称英译探讨”,就已对探讨的范围与内容做了明确的限定,靳彪先生论文的立题,就好像有点不靠谱啊;但是,本人多次应答:“Department是学系(学科),也是教研室”,却均被无音讯退稿。20年来本人一直在关注与思考,2005年购买了电脑,慢慢学会用电脑、网上检索。并由最初约10多年中的深感委屈、难过,逐渐慢慢变成了谅解与快乐。这里,先试述大学中的“教研室”的命名好像有欠妥(以后,再探讨如何翻译的问题),与大家一起切磋。如有欠妥、错误,敬请多多指教与惠正。 两类“教研室”好像不宜混用同一个缩称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 中,教研室:教学研究室的简称。是高等学校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基层教学组织。各省、市、地(州)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负责本地区教学研究和推动教学改革的机构也称教研室。 例如,由网页查阅可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即:市教育局)教研室(简称上海市教研室;1950建立的),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课改办”)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上海市各区教育局也均设有教研室。其与大学中的教研室(大家一般公认的:教学与研究室)相比,是不同类别 、不同级别、不同含义的另一类“教研室”。“研教室:教学研究室的简称的记叙本身就有两种解读:(1)教学的研究室;(2)教学与研究室。两类不同的“教研室”,好像不宜混用同一个缩称。故“教研室”的命名好像也有欠妥。 “教研室”的命名好像不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 记叙:新中国成立前高等学校多数无教研室组织,采取教授负责制,由教师直接向系(科)主任或向校(院)长负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高等学校设立教学研究指导组,后改为教学研究室,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教研室设主任,在系(科)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上述记叙,比较笼统、而且欠严谨。具体来说应该是:1953年之前,大学中除医学院校以外的其他院校系统,是没有真正的基层单位(基本单位)。大学医学院(包括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中均有“按专业或课程设置的基层教学与研究的组织”。临床医学的称为“学系”;基础医学的称为“学科”。大家可见证于《上海医科大学志》 、1953年(及其以前)的中华医学杂志、生理学报等期刊中论文作者单位署名;1953年,中国大陆地区医学院中的“学系”、“学科”,按上级有关文件指示,同步、规范的改称“教研组”;大家可见证于1954年(及其后)上述期刊的作者单位署名;文革后改称“教研室”。大学其他院系,1953年在“学系”(在这种情况下,其由“基层单位”变成“非基层单位”)下同步、规范地新建立“教研组”(并未听说过有什么“教学研究指导组”;有待于考证),文革后改称“教研室”。1953年在“学系”下新建立基层单位称为什么好呢?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据说当时由于前苏联专家强调大学要有教学、科学研究两项任务,故称为“教研组”。本人1964年工作后,听同事们口语中还总是讲“药理(学)科”、“生理(学)科”。按照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大学中下设单位名称中,一般均应该冠以“学”,如“学院”、“学系”。其实,大学中“教研组”、“教研室”,本来就好像应该称为“学组”、“学室”。故“教研室”的命名本身就好像就有欠妥,不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 ”教研室“命名欠妥的根本原因初步试析 有关领导部门的负责学者(不可能是工农革命干部),当高校规模迅速扩大、需要建立真正基层单位时,他们对自己就读过的”学系“具有深厚的母校、母系情结,不愿将”学系“(降级)作为新建立的真正的基层单位的名称。已经60年了,至今还是这样。以致在4级建制(一般均是与3级建制的混合建制)的综合性大学中,”学系“,可以是第2级单位(直属的”学系“、学院级的”学系“、还可与”学院“一起统称为“二级学院“);也可是第3级单位(学院”下设的“学系”);也可以是第4级单位,如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的基层单位。 结束语 上海医学院建制与基层单位名称的历史沿革可以表明什么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制与基层单位中文名称的历史沿革(见:附录2),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很相似。所不同的仅仅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复旦大学的派出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北京大学的第2级行政机构。大学中的“教研室”(教研组)已经问世60年了。但1953年,“教研室”的命名好像有欠妥。现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3级建制,世界上3级建制的大学中,基层单位总是称为“学系”。如中国港澳地区的、美国的大学主要是3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department,中译“学系”是大家所公认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是4级建制;基层单位名称也是称为“学系”。 中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不知那一年)可能作出了规范:大学(包括单科大学)( university)- 学院 (college)- 学系(研究所)( school (institute))-( 基层学术单位类名称)学科( department) 。大学4 级建制中的基层单位名称,中文到底用什么好呢?用“学系”好,还是用“教研室”好,或“学室”好?传统上,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系统用“学科”,台湾地区的大学现在均用“学科”。用“学科”,好像也有欠妥,因为“学科”词义较多(且如“药理学科”,就是“药理学”;“药理科”倒有点像是一个单位名称)。敬请大家一起来思考吧。 参考文献 张云扬. 作者单位英译名称谓的常见问题探讨 . 科技编辑,1992,6(2):40-41 靳彪. Department是教研室吗? . 编辑学报,1993,5(4):229-230 张云扬. 医学院校单位名称英译探讨 . 编辑学报,1992, 4(2):104-105 林崇德,姜璐,王德胜( 主编;李春生 (分卷主编)).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心理·教育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363 上海医科大学志编纂委员会. 上海医科大学志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编)3-7 附录1:“学系”、“学部”与“教研室”不同的英译法及其不应相互强改 除医学院校学报以外的其他期刊的编辑人员,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将医学院校的school (of medicine;医学系)/ faculty (of medical sciences;基础医学部))强行改译为department;不应将医学院校的department(教研室)强行改译为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医学院校学报的编辑人员,也不将其他院校的“学系”强改称为“教研室”。 除医学院校的作者署名以外,几未见到过大学其他院校作者单位署名至“教研室”。可见,大学中英译名不同的“教研室”,它们客观实际身份,好像也有些差异。 附录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制与基层单位名称的历史沿革 (可表明什么呢?) (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27年建立时是前第四中山大学(现:南京大学)医学院,是4级建制。1932年上海医学院独立建制,是3级建制、相当于综合性大学的4级建制;1927-1953年,基层单位名称:学系(学科)(department)。 (2)1952年10月8日校名改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5月14日校名改为上海医科大学。独立建制期间,均是3级建制、相当于4级建制(1953年,基层单位名称:学系(学科),改称为“教研室”(department)。 (3)2000年4月27日与复旦大学两校合并。2000-2012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3级建制:大学(university)-(医)学院((medical) school)-(基层单位名称)学系(department)。 (4) 2012年,复旦大学组建新的上海医学院,表观上是4级建制:大学(uniersity)-(上海医)学院(college)-(基础医)学院(school;(临床医学院在筹建中))-(基层单位名称)学系(department)。由于上海医学院一级是复旦大学的派出机构(代表大学管理“大医口”;即:还包括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际上还是3级建制。 ——张云扬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已退休))
个人分类: 大学中department的思考|6894 次阅读|17 个评论
北师大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文革前的珍贵照片
热度 1 黄安年 2013-5-9 06:14
北师大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文革前的珍贵照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5 月 9 日 发布 下面这张珍贵照片,拍摄于60年代文革前,具体日期待考,是北师大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为欢送王乾生老师的合影。 前排自左起:钟敬文(已故,今年110周岁)、黄曼君(时在武汉大学中文系,2010年逝世)、王乾生、李文保(时任教研室主任,已故) 中排自左起:陈子艾(女)、沈茂勳、许钰(已故)、黄会林(女)、吕启祥(女) 后排自左起: 郭志刚、张恩和、蔡清富(已故)、杨占升(已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35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学者至知,师者长风——访中文系77级校友章启群教授
热度 1 zhangqq 2013-1-30 14:08
章启群,安徽无为人。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安徽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6年,在中文系担任助教;1986年至198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西方美学史、解释学、魏晋思想和艺术。著有:《哲人与诗——西方当代一些美学问题的哲学根源》、《迦达默尔传》、《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意义的本体论》、《西方古典诗学与美学》、《新编西方美学史》、《百年中国美学史略》、《今天是什么》等。 朱光潜先生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章启群先生说:“现实总是不完美的,完美的不在现实中。但是,人类总是要进步,世界还是有希望的。” 章启群读朱先生的书进入美学之门,但和朱先生见面大约只有二十分钟。他的《新编西方美学史》被人称为是在“朱光潜范式”下的前行突破。 2001年12月,章启群在燕园四院“热血奔涌”地写下:“如果说在20世纪中国,青年们从阅读朱光潜的书进入美学之门,那么在21世纪,让我们从阅读宗白华的思想为起步,来建立真正的中国美学体系吧!” 抄书读书,美学门路 1974年,章启群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务农,但这并不代表他学习的结束。他觉得国家应该需要知识,自己应该用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一起下乡的同学有的做了大队书记,有的做了公社干部,他不羡慕,他就是想读书,通过各种途径借阅流传在当地民间的书籍。虽然1976年才第一次接触到《唐诗一百首》,但如获至宝,抄下来以后每天干活时背一首。 他赶上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章启群最初报考中文系是想当作家、记者这样的人,搞文学创作。“后来发现我没有这个才气,这才决定搞研究,首先就想考研究生。”当时全年级约100人,章启群的年龄较小,阅历较浅,觉得在古典文学方面读书不多,积累不够,外国文学需要外语,又不及外语系的同学。正好一年级全班的文艺理论考试,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很大鼓励,于是就有意识把文学理论、美学作为研究方向。另外,美学当时非常热门,很多问题非常吸引人。“我是喜欢带着问题学习的,这些大概是我走上美学研究之路的契机。” 当时在安大就是自己看书,还没有到哲学系听课。看书之功,章启群将之称为“抄书”,至今仍受益匪浅。那年代基本上买不到书。据他在《新编西方美学史》后记所述,他当时抄的书大约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诗学》、莱辛的《拉奥孔》、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的《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等,还有苏联的一些美学教科书以及《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和《文艺理论译丛》上一些论文。 “记得第一个暑假是抄《诗学·诗艺》,抄完写了篇读后感,是关于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思想的,曾受到文艺理论老师的赞赏。另一个暑假,我把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抄了厚厚的、满满的一个笔记本。假期结束离家返校,当轮船缓缓离开长江中那个小小的沙洲的时候,我在甲板上摸着背包中这沉甸甸的笔记本,心里的那种踏实,就像农民看好了一季的收成。” 考上北大的研究生以后,章启群向孟永祈老师道别,孟老师说学美学只要学好哲学和外语就行了。当时没有真正体会,后来发现是真知灼见,在谈论21世纪中国西方美学出路与方法时,他专门提到了这句话。其实关键就是哲学,外语是帮助了解外国哲学的。章启群大学四年,倒确实在外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几乎每个清晨,不论阴晴雨雪,或在路边,或在走廊里诵读英文。 “这样算来,走上美学研究之路大概就在本科学习期间,大三时也发表了一篇论文。但是,进入美学之门,应该远在后来。” “本科时期清教徒式的刻苦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语出《新编西方美学史》后记——编注) 仰望高贤,后继前学 1982年到1986年在安徽大学中文系做了四年助教,1986年章启群教授读研于北大哲学系美学专业,“由于近水楼台,我对于西方哲学,尤其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又进行‘恶补’,这以后的十几年来,用在哲学方面的精力约占十之八九。”1999年7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楼宇烈教授。 西方美学史是北京大学开设的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之一。20世纪初,蔡元培、邓以蜇两位先生就曾在北大讲授过这门课的基本内容。从60年代开始,朱光潜先生开始系统讲授这门课。80年代以后,朱光潜先生已达耄耋之年,他原先的助教阎国忠、李醒尘两位先生继续这门课的教学。从90年代初起,章启群在前辈的鼓励下,“仰望高贤,始作舌耕”,开始讲授这门课程。而论及美学研究道路大师或学者对自己的影响,章启群不无遗憾。 章启群在北大进修期间只与朱先生谈过一次话,大约二十分钟。后来读研时朱先生已经去世了,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做过朱先生的助教。而他与五四这一代学者几乎也没有其他多少交往。本科时与罗念生先生有过通信,讨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问题,罗先生是《诗学》译者。后来在北大与金克木先生交往较多。2000年金克木先生逝世后,今年章启群写了篇纪念金先生的文章,追忆往事,但“我与金先生的交往仅仅限于学术,几乎没有谈及个人的经历和思想,在这一方面也留下一些遗憾和迷惑。”有一段时间在北大的未名湖畔,章启群经常见到宗白华先生,却从未与他说话,“这与我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关,当然是很遗憾的事”。 但毕竟有文本存留,章启群是读着朱光潜先生的书进入美学之门。“《新编西方美学史》作为教材,无论从课程设置上,还是从教材内容上,应该是朱先生美学的延续。当然,我做得不够,但是,我自认为在西方美学这一块,特别是19世纪以前的,我是沿着朱先生的路走下来的。” 当然,商务印书馆副编审谢仲礼评论这本书是在“朱光潜范式”下的前行与突破,“在不颠覆西方美学史著基本形态的前提下”,使全书显得线索简明清晰而又重点突出。首先是关于“什么是西方美学史”的观念。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认为美学的核心问题是“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新编》认为,这四个问题只有前两者才是真正的美学问题,而两者则属于文艺理论的问题。 其次,《新编》对于“什么是美学史”达到了一种自觉,章启群认为,“一部成熟的美学史著应该表现出一个当代学者与历史上美学思想家的对话,这个对话涉及美的哲学、艺术形而上学、审美的趣味和观念、艺术的形式和特征(即美感的经验形态)等,中心问题仍然是美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美学史应该追问的一个终极问题是:人类为什么追求美和艺术?追求怎样的美和艺术?前者涉及人类审美的先验基础,后者则涉及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创造的本质。”当然,章启群认为《新编》只是一部教材,不能称为美学史著。 在《中国百年美学史略》中,章启群将一百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归纳为三条道路:第一条是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为代表的从传统中国美学思想中寻找心的发生可能的思路;第二条是以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用西方美学思想构建中国美学的思路;第三条是以李泽厚等为代表的用马克思主义解释构建中国美学的思路。这三条道路都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章启群认为,历史证明第一条道路是中国美学发展的正途,宗白华对中国美学的开掘也是中国美学百年的颠峰。 而章启群对宗白华先生学术思想的认识有个过程。1996年在安徽黄山召开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00周年国际会议,章启群的论文认为,朱光潜的学术具有现代西方学术的特征,而宗白华的学术具有西方古典学术的特征。后来,为了撰写《百年中国学术史略》,他把《宗白华全集》读了,对于宗白华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大概是2000年以后的事。“其实,黄山会议论文中我的同事王锦民先生的论文就已经提到宗先生形上学的思想,当时我不理解,因为那时还没有好好学习中国哲学。我想,如果不了解中国哲学,就不会理解宗先生的这个思想。” 以至于后来,章启群发表文章《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一个范式》,从宗白华形上学的构成及其最高境界、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理想与特质的发现和宗白华的独特方法,分析了宗白华思想。综合而论,“可以看出宗白华是一个具有自己思想体系的美学家。这个思想体系的内在血脉和学术理想,不是属于西方而是属于中国的,因此尤为可贵,尤为宝贵。”并说:“如果说在20世纪中国,青年们从阅读朱光潜的书进入美学之门,那么在21世纪,让我们从阅读宗白华的思想为起步,来建立真正的中国美学体系吧!” 在这个意义上,章启群既在融会中西上更加深了一步,也在理论上开始深入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这一内核。 金克木先生是我国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大家,学贯东西,通晓多国语言,对东西方文化很多领域有广泛研究,是著名的诗文学者。在《散记金克木》中,章启群提及他们的多次交往,其中记载到:“在研究生阶段,很少想到把老人的谈话内容记下来。读博士时候,与老人谈了很多魏晋学术方面的问题,这与我的论文选题相关,那时多了个心眼,回来作了追记。”“从这里所记的内容可以看出,老人对于中、西、印学术具有非常深厚的根基,看法可谓真知灼见。其中对于佛教、禅宗的观点对于我更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章启群说,没有机会作为五四一代的学者的入门弟子,可能是他们这一辈做学问的人的一大遗憾。“中国学术界现在的状况总体上与这种断裂相关。” “但是,在我学习的道路上,有很多老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研究美学,首先是受到安大中文系潘孝琪老师的鼓励,我学写学术论文,得益于《江淮论坛》王献永老师的指导,我的博士导师楼宇烈教授,把我引入中国哲学之门。此外,安大的很多老师都给以我帮助。安大和北大的同事、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影响我学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谈到朱光潜先生的影响的时候,章启群多谈了一个问题。他与他的研究生说,古代希腊的每个哲学家都不完全同意他老师的观点,有的还批评自己老师的观点,例如亚里士多德,因此他们都有出息,都成为哲学家。“我希望我的学生把我们这一代人作为铺路石,这样才有出息。而不要只是跟在我们后面。”“学术就是这样发展的,不能对于前辈只是赞扬,不能批评。严肃的学术批评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术批评就是探讨真理。虚假的或者非学术的评价,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需要的。” 授业传道,师道尊严 “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也是我最好的选择。”章启群说。他认为中国传统把老师当作道德的象征,他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去引导一种精神,就如西方的教父或牧师。虽然和过去相比现在老师的这种地位和作用都在慢慢淡化,但是,“我也不同意把老师仅仅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老师的职责还是教育人。” 近些年来,章启群的西方美学史课从哲学系本科的选修课、美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推广到全校学生的通选课。课程所面对的听众愈加广泛,选课者有时甚至达到几百人之多,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之中。“在为期十多年的教学中,我自己对于西方美学的理解和体悟也有所加深。”《新编西方美学史》就是在他的讲义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是这些年来他的教学经验和思考的一个小结。章启群回忆,“八、九十年代北大老师的待遇是在全国工职阶层可能是比较差的,住房问题更是不可想象的。”他和妻子曾带着一岁的女儿在校园里“打游击”,白天在青年教员集体宿舍里“混时”,晚上在教研室过夜。自己只能在妻儿进入梦乡的深夜,读三四个小时的书。在北大搬了6次家后,才倒腾到只有30多平米的一居室;卧室就是客厅,也是书房,也是餐厅。其间有书架、写字桌,也有电视、钢琴、沙发、餐桌和床。这样的环境直到2002年才有了改观。“当然,在大学当教员的提到房产处(科)都不免心酸,尤其是我们这一辈。这些感受在以前书稿的‘后记’里常常‘欲说还休’,以免矫情和显摆。现在回首数说这些陈年往事,真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编西方美学史》后记——编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有些学生对章启群教授的评价,“他是一个工作极认真的人,但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他愿意和我们争论。”章启群教授自己说,“我对同学的感情就是尊重和理解,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智力好,知识广,兴趣广;但也有缺点,耐挫性差,责任感不强。不要太自私,是我对他们的期望,也是对他们的要求。”章启群心目中,“二三十年代,北大那些穿着长衫,粗布衣服的教授们,才是真正跟着时代的人,却被人们误会为老学究;现在呢,一些知识分子表面时尚,思想早落在时代后面了。”他认为二三十年代的那些知识分子称得上是最纯粹的人,他们一心钻研,从科学到哲学,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而现在的一些学者不专心教学、科研,从事其他一些商业活动,有些人道德败坏,还有些人学术品格不高,甚至弄虚作假,还有些人水平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就像文革和腐败,基本上不会存在下去,因为他们会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能引领思想潮流的人,能够走在思想的最前沿。“学术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停留在某一处。” 美学其途,学者如斯 电话采访章教授后约十日后,记者给章教授发了电子邮件,继续提问。当日,便收到他的回复,其文如下:“××同学:你好!你们对我说的话有兴趣,我很高兴。我抽空尽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但是,这只是交流,只是我的认识和感悟,也希望你们提提看法。我在安大生活了8年半,对于安大的感情可想而知!你们暑假还工作,很辛苦。祝一切顺利!章启群”第二日,他对提出的15个问题给予了细致回答。我们特别摘出关于学术研究的看法,原文部分如下: 记者:您在《百年中国美学史略》中提出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三条道路,并提出了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等人的思路,在传统中国美学思想基础上重构中国美学范式;但同时,您在另一文章《出路与方法——21世纪西方美学研究管见》中,又将理解西方哲学和美学、学好外语和沟通西方等作为出路和方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您提出的这两个不完全相同的见解的关系呢? 章启群:这是两个专业方向的学术研究,要求应该是不同的。西方美学研究,我提出重西方哲学和外语;中国美学研究,我希望以王国维、宗白华、徐复观作为一个方向。这两者不矛盾。但是,我还要强调的是,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美学,首先要了解的还是西方美学。因为,“美学”原来就是西方的。我们如果连“美学”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研究“中国美学”?因此,西方美学是美学研究的入门,再进一步说,康德美学是研究美学的入门。如果我们对于《判断力批判》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的话,大概进行专业的美学研究是不可能的。当然,仅仅理解西方美学,研究中国美学还不够。因为,中国人的美感形态和美的观念和西方是不同的,最典型的从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就可以看出来。因此,研究中国美学,还需要对于中国哲学、艺术、宗教、工艺包括科学(中医)等有个全方位的把握。 记者:您曾经撰写《中国美学研究的学术性问题》,抛开研究思路的差异和错误,您觉得中国一些美学学者或者教授有些什么问题呢? 章启群:我想从你们这一代怎样学习、研究学问来谈这个问题。当然,这样说有点好为人师的味道,不过,我确实想把我自己走的弯路和教训告诉你们,让你们少走一点弯路,愿望是好的。 现在我们把全部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我们研究的美学属于人文科学,就是说,它也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属性,那就是“科学”。这一点,每个进行美学研究的人应该清醒。科学研究,不同于文学、艺术创作,也不同于意识形态的宣传,它有规范。所有的科学研究的结论应该是确定的(它当然也可以被新的研究打破或代替),它的论证是严谨的,实质上,每一篇真正的学术论文就是一个科学发明和创造。胡适曾经说,认出一个字,比发现一颗行星还重要。在这里,论证的方法和材料必须是符合科学的,因此,它的结论才具有科学的价值。靠杜撰和瞎猜,那就是胡闹。此外,作为一个学者还要善于发现学术研究的真正问题。任何重复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抓不住真正的学术问题,也只是个学术界的无头苍蝇,忙忙碌碌,一无所获。 打个比方吧,一个真正的木匠所作的产品必须符合木匠的规范,木匠做的板凳必须是用榫把四条腿和板凳面连接起来。而一个人只是用钉子把四条腿和板凳面连接起来,那他就不是木匠。所以,做一个真正的板凳看似简单,却必须是木匠才能做,必须有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做出,而用钉子钉一个能够坐的器物却不必须一个木匠,一个普通人即可。当然,每个木匠的才能有大小,有的是能工巧匠,能够造桥盖楼,有的则只能做板凳、桌子、橱柜之类,但他们都是木匠。 我们进行学术研究,首先要符合科学本身的要求。这样的工作才有学术意义。现在学术界有很多东西没有学术性,就是说没有符合科学的性质,是真正的“随笔”——随随便便写的东西。 我对于学术的认识走了不少弯路,希望你们引以为戒。 记者:您在《知识分子与文化“书面文本”——兼论人文精神的源泉》结尾说:“人文精神从哪里来?这也是本文所最为关注和竭力追问的一个问题。”按您的理解,人文精神从哪里来?知识分子依托传统书面文本,才能发展人文精神吗? 章启群:那篇文章里的观点我到现在仍然没有改变。我们对于传统经典的陌生,导致我们对于传统思想的断裂。五四以后进入中国的思想现在又遭到质疑甚至抛弃,因此,中国人的思想现在处于真空状态。出路在哪里?有人仍然希望全面进口西方思想,我觉得此路难通。因为,南桔北枳,西方的思想不可能完全适合中国的社会发展。同时,几千年的传统影响斩草除根也是不可能的。比较可行的是对于传统思想进行扬弃,进行转化、改造、整合,为我们民族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因此,中国古代的经典,是现代中国思想的最重要的资源。 记者:您说过,对于当下的中国美学界,更为重要的问题可能还不在于方法,而是理念和精神。真正的学者需要什么样的理念和精神呢? 章启群:浮躁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明显的现象,学术界不能幸免于外。造成这个现象有很多原因,现有的体制是个重要原因,比如我们现在学术评价体系和机制不是引导人们老老实实做学问,而是鼓励甚至逼迫人们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要抗拒潮流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一种理念和精神。同时,科学研究本身也是很艰难的。所以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与地狱的入口处一样,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只有那些沿着崎岖小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不管将来做什么,都要有一点理念和精神,不仅仅只是找一个好工作,挣钱买房买车,升官发财,应该还想想国家的事,民族的事,世界的事。这就是我说的理念和精神。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做其他事情,都应该有一点胸怀。要不然,人生也没有多大意思。 记者:您觉得您能在世俗之间足够平静地去发现“初发芙蓉”的意境吗?按您的说法,美学学者必须学贯古今、沟通中外,兼而融通哲学和文学艺术,您是如何能够做到的呢? 章启群: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他的学识、修养当然有关,但也不是绝对的。大学老师生活在高校之中,有一些特点:比较平静、安逸、自由,与社会接触不多也不深,因此虽然不敢说生活艺术化,但是,平静地进行学术研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课堂也是一个兴味无穷的场所,面对面与同学的思想交流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当然,学校也是社会,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事,但想通了也就不会有多大烦恼。优美的意境在生活中总是能够发现的,不是专门去寻找,只要留心就够了。 至于学术研究,我现在离自己的目标还有距离,有些更是无法企及。我们这一代人只能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我想,终生学习,或者可以弥补一些不足,但仍然是有限的,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 后记: 由于邮件传递故障,待到第三日,他对记者的“交流意见”继续答复,特别讲到:“抛开具体问题,我希望有志学美学的同学要从中西哲学入手,把这个基础夯实。我说过,没有一个美学家是学美学出身的,意思就是需要这种训练。有些问题从哲学的层面看就非常清楚。我还强调要基本了解20世纪西方哲学。否则,我们就只能在19世纪以前的美学观念中打圈圈。”
31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城市成长如何避免文明尴尬?
胡业生 2013-1-26 11:34
从单纯的环境卫生整治一路走来,如今,蚌埠市改善文明行为已经深入到精神内核,伴随着城市的成长、强大,时代赋予城市的新使命又将对城市文明提出更高的要求。 孜孜探索城市文明路 从“三年建成文明市”到“做文明有礼蚌埠人”,在探索城市文明的道路上,一直有我们前行的脚步 “学三明、赶沙市,三年建成文明市”,这句20多年前的口号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它足够唤醒一代人对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 “标语张贴在二七文化宫很长时间,每次开会都会看到,宣传力度很大。”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主任欧振宝记忆犹新,20多年前蚌埠市的大会几乎都在二七文化宫召开,那里是宣传的主阵地。 贾清斌,1989年就已经在蚌埠市文明办工作,如今虽已调往其他单位,但20多年参与引导蚌埠市改善文明行为的经历,使得他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比常人更为深刻。 “从南方到北方,中间有个垃圾箱”,上世纪80年代流传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蚌埠,一度,脏乱差成为蚌埠对外的形象。而三明、沙市都是当时全国卫生先进市,从1985年开始,蚌埠提出向先进学习,全市上下抓卫生,一心洗净耻辱。当年,蚌埠市就果断成立了文明办,作为全国最早成立文明办的城市之一,比中央文明办早了11个年头。 每天都会发动各条战线上街清扫垃圾,监督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并予以处罚。在贾清斌的记忆中,火车站门前吐痰罚款5元,这个处罚力度在当时来说还是很大的。有一次,一个肆意吐痰不愿交罚款的人,最后被予以翻倍20元的处罚,这件事在当时起到很强的震慑效果。 集中全市力量整治卫生,成效明显,蚌埠卫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和三明、沙市联合召开精神文明研讨会,1988年第二届研讨会就在蚌埠举行,城市对外形象大为改观。 贾清斌那会一年仅接待各地参观考察的客人就有100多批,中央中直机关也先后到蚌埠取经。如今的爱国巷社区在当时辉煌一时,成为接待来访客人必看的一个点,虽然当时都是平房,巷子也窄,但干净整洁、生活井然有序,成为很多地方争相效仿的居民区。 改善习惯、提升文明,蚌埠人一直孜孜探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把马路让出来、把门前包起来、把垃圾装起来”口号的提出,以及2003年结合抗击“非典”的行动,一次次掀起环境整治的高潮。 2009年“环境大整治,文明在行动”更是在全市重点整治地区开展文明创建“攻坚战”。全市机关干部上街整治卫生,努力清除城市“牛皮癣”,遏制垃圾污水乱丢乱倒,摊点乱摆乱放,车辆行人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 如果说,之前的改善文明行为多以卫生治理为重点,那么,现阶段,改善文明行为之路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从全省来看,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南强北弱”之势,目前全省仅马鞍山一市属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有合肥、芜湖、淮北、铜陵四市。虽然我们暂时与全国文明城市无缘,但蚌埠市已经被纳入全省精神文明5+2第一方阵之中,参与每年全国文明城市举行的评选活动。“这一名誉的取得与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与市民的素质提高有直接关系”,市文明办副主任贾瑞祥说,蚌埠不是旅游城市,道路、绿化等硬件设施与旅游城市有一定差距,“我们可以在精神文明内涵建设上多下工夫。” “好人之城”是精神文明建设最好的表达。群星闪烁的蚌埠好人现象大大提升了我市在全省、全国的赞誉和影响,五年来79人获得“中国好人”称号,仅去年一年就有12人,一群好人现象彰显了一座好人之城的品牌形象。 在城市,从每季度公布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更能看到市民素质的变化、城市的成长。公园、菜场、交通路口、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文明细节让人动容。 在农村,国省道沿线骑路市场退路进场,垃圾有序倾倒、文化墙常换常新,美好乡村淳朴乡风扑面。 涵养市民价值取向、彰显城市文明高度的志愿服务正实现着“三个转变”,人群由青年为主向社会各个群体扩展,时间上由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向全年各个时段延伸,组织上从松散到规范化发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精神气息正在全社会弥漫开来。 当下,“革除陋习,做文明有礼的蚌埠人;提升品位,当皖北中心的好市民”,又将文明向纵深引导,强调城市内涵建设,城市发展重“面子”更关注“里子”。 文明成长滋养城市内涵 从环境卫生到精神内涵,改善文明行为之路正是城市文明成长的过程,大城市时代呼唤文明新风 点,成立了行政执法局,形成城管大格局,改善文明更加立体化。第三阶段则是以建设精神为主,讲求的是城市整体形象和市民素质的提升。 蚌埠开埠百年,从古渡渔村的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转化,是蚌埠文明发展的一条主线。文明内容的变化是人需求变化的反映。精神文明的递进和提升,同样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和人的需求。 三个阶段文明创建重心的变化,可以说是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明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是适应省政府对蚌埠重新定位,打造皖北特大中心城市的需要;是适应市委市政府提出重返安徽第一方阵复兴大梦的需要。 蚌埠学院科技哲学研究所胡业生所长认为,重回安徽第一方阵是目标也是手段,关键是心智启蒙,树立崛起的愿景,激发民众自觉意识和创造热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崭新的面貌、健康的心态,清晰的认知来转变作风,改变日常不文明行为是很好的突破口。 当前,我市正积极打造皖北特大中心城市,大城市需要大城市的涵养,大城市需要大城市的气象,大城市需要大城市的魅力,在推进皖北特大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培育具有大市礼仪、和谐包容的谦谦君子,革除陋习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而众所周知,人类生活习惯最难养成也最难改变,这与文化背景、精神积淀有关。火车拉来的“码头文化”,带来了吸纳与包容、创新与幽默,同时也挟来了散漫与闲适、不羁与随意。 贾瑞祥说,文明的需求和自身的惰性是一对矛盾,培养市民的素质极为重要。党校欧振宝教授同样认为,多少年来,政府改善不文明行为的脚步从不曾停下,但不文明现象依然是社会中难以禁绝的癣疥,造成这种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系统,要想改变现状,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市民素质。 避免文明尴尬绽放城市之光 从城市管理者到普通市民或许都应反思,在光鲜亮丽的城市楼宇间,如何避免文明尴尬 陋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具有传承性,如果不革除,一代代传承下去,根除将是巨大的困难。 如何使引导文明的口号和行动不流于表面,真正能够深入持久开展下去,让城市绽放文明之光?关键在于找到动力源。 欧振宝认为,这个动力源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美丑,真正懂得文明。 人的行为成长过程中,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遗传是基础条件、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后天的教育是关键。 对民众的教育如何开展是一门很好的学问。教育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抓手。 采访中很多人提出,可以从青少年学生群体入手,正面教育,能够迅速见效。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头子”带头,百姓跟着走,就是说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发挥其自律意识,示范力量。 发挥志愿服务的优势,组建文明劝导团,吸纳社区保安、窗口迎宾、家长学生、司机乘客等参与文明劝导也是很好的建议。媒体的先发优势和辐射优势要充分展现,在公交车上张贴图文并茂的格言警句,流动宣传营造社会氛围。文化墙、文化街的建设能够使市民耳濡目染,接受熏陶。 有人说,在一些地方做明显的标记非常必要,犹如公共场合的禁烟标志等。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看一眼就有一定震慑,尽管也许最后并没有按照要求执行,但一定会在心里留下一些印记,时间长了行为便会发生改变。 欧振宝分析,人与社会不亲才会去破坏环境,要设法培养公民亲社会行为,在利他的过程中实现利己。另外,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奖惩结合的手段才会促进教育成果显现,且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才有效果。 而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引导大家读书,通过开展道德大讲堂、社区小讲堂等活动,组织一些适合各个不同群体的交流会等,通过教育实现人的现代化,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种种陋习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公民素质,也与城市规划科学性和人性化不足有莫大关系。 环境对改变人的行为方面影响很大,欧振宝关于吐痰的理论很有说服力。到了人民大会堂一定不会随便吐痰,到了装修很漂亮的人家也不会吐痰,一个脏乱到处是痰迹的地方,吐痰就变得自然而然了。再则,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如果没有垃圾箱,没有地方吐痰,也是不够人性化不合情理的,这就是说硬件环境要跟上。 因此,城市文明需要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这既包括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光鲜亮丽的城市楼宇间,如何避免文明尴尬,从城市管理者到普通市民或许都应反思。
2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在职考研现场确认:万全准备预防堵车
PhDchina 2013-1-5 16:30
  随着 在职考研 报名人数逐年呈几何状上升,不但火了在职考研周边产业,同样的各种在职考研“堵车”也不断上演,自习室“堵车”,历年在职考研学子为抢座上演万千花招;在职考研租房“堵车”,重金难买好“在职考研房”;在职考研报名“堵车”,报名高峰期刷爆报名网站;在职考研现场确认“堵车”,人山人海现场混乱。2012年11月10日,2013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将正式开始办理现场确认手续,时间截止到14日结束,时间紧迫,尤其是明天的第一天很容易出现“堵车”现象。跨考教育教研室张老师提醒大家要做好万全准备,预防即将到来的在职考研现场确认“堵车”。   在职考研确认现场:前三天通常为“堵车”最高峰,能避则避   例年 研究生考试 都要进行现场确认,通过“先人”总结的经验不难发现:通常情况下前三天人数总是特别多,有时甚至早上6点就已经有熙熙攘攘的考生在确认现场等候了。开始现场确认之后,考生们大都心急如焚,很少真正遵守排队原则,总是拥做一团,导致缴费窗口前混乱不堪。即便有招考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缴费学生进行维持秩序,但人数比例悬殊,很是有些力不从心,难免导致场面失控。每年在混乱的缴费学生中,都有很多考生被挤来挤去,甚至有些考生携带的证件被挤掉在地上,但由于人群过于密集而无法弯腰捡起来。   尽管2012年全国统一的在职考研现场确认定在11月10日正式开始,但也有个别地点已经开始现场确认,8日上午, 山东济宁在职考研现场确认第一天,现场之混乱令人咂舌。第一天现场确认,济宁市招考中心共开设了两个窗口供考生们缴纳报名费,要缴费的同学蜂拥在缴费窗口,没有自觉排队,导致场面拥堵,办事效率极低,不时有同学急躁的抱怨:“都往前乱挤,谁都没法办手续!”、“排了俩小时了,一点都没往前挪动!”   当然,同学们都知道在公共场所有秩序的进行排队,是每个市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的公共行为,尤其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养成主动排队的良好习惯,为社会做出表率。   在职考研确认现场:报名将分时段进行,认准编号,选对报名时间   已经开始在职考研现场确认的地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窝蜂的报名很容易造成各种“堵车”现象,不仅仅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为了更好的方便同学们进行现场确认,降低对同学们时间的浪费,2013年济宁研究生考试现场确认采取按网上报名序号的前6位分时段进行。   11月8日报名编号前6位为370897、370898、370899的考生进行现场确认;11月9日报名编号前6位为370894、 370895、370896的考生进行现场确认;11月10日报名号前6位分别为370891、370892、370893的进行现场确认;11月11日报名号前6位分别为370888、370889、370890的考生现场确认;11月12日报名编号前6位分别为370885、370886、 370887的考生现场确认;11月13日报名号前6位分别为370882、370883、370884的考生现场确认;11月14日现场确认报名号前6 位分别为370879、370880、370881的考生进行现场确认。   按编号分时间进行现场确认,很好的对在职考研学子进行了分流,避免了大量的“堵车”现象。但按编号分时间现场确认的地区,同学们要认准自己的编号,在指定的时间进行确认,以免无法确认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职考研现场确认:备好零钱,利人利己,迅速办理   通过走访招生中心相关人员,跨考教育教研室张老师提醒广大在职考研学子:在在职考研现场确认时最好准备好180元零钱,以便缩短现场确认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办理在职考研现场确认的同学众多,各确认点不一定有充足的零钱准备,为了更为迅速的办理手续,建议同学们准备好缴费的零钱,避免找零,不但为自己节省了时间,也方便了其他同学,降低了缴费“堵车”的发生率。   在职考研现场确认:两证一号要带全,以免难以通过资格审查   2013年研招明确规定,考生在办理2013年在职考研现场确认手续时,须携带齐全个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以及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对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军队人员报考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可由军队提供公函予以证明。8日进行的山东济宁现场确认就有几个考生因证件没带齐,导致没有通过资格审查。   在职考研现场确认时考生需确认本人网络报名信息,未经确认的网络报名信息均视为无效信息,2013在职考研现场确认截止至11月14日,逾期概不办理,同学们要抓紧时间迅速办理。
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蜂孤蝶采蜜忙
热度 2 xucq45 2012-10-6 19:26
今天去教研室的路上,顺便拍了组照片,冠名为“蜜蜂成双蝶独行”。 1 2 3 4 5 6 7 8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384 次阅读|6 个评论
对材料要求完美就是造假
热度 1 zhyll97 2012-8-27 22:24
暑假晚放假两周,又早开学一周,就是为了评估做材料,不知道究竟是谁对谁错,非得追求材料的完美性,哪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事情,完美的事情就是在造假。虽然系里每周二开例会,就是听领导念通知,但是每个教研室搞教研活动的时间一个月也轮不到一次,却非得规定教研室主任每月2次教研活动,补齐一年的材料,我的神哦,天理何在? 天这么热,办公室还西晒,屋里头也只有个风扇,加班时间,就那么几个干活的人在干活,办公室连个饮用水都没有,只有秘书办有个烧水壶,秘书还得辛辛苦苦的给大家烧水喝。上卫生间也得去一楼,真不方便。各个领导办公室都有空调,就是没人在。谁知道是谁做了不该做得事,遭罪。 最关键的是都不知道加班做啥,没效率。
34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毕业20年感言
热度 1 Babituo 2012-8-16 22:25
毕业20年了,看到通讯录,才唤起我对研究生同学和那时的一些故事的记忆。最难忘的当然是和周星周坚一起迷恋围棋的逃课下棋的经历;然后是代表研究生足球队参加学院路八大院足球联赛打进北邮一球的精彩时刻;再就是毕业前在张学军家喝酒吐了他们家一地的狼狈场景。 大家一定还记得照毕业照时找不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所以,在你们手头现在已经发黄的毕业照上找不到我,我当时正在教研室为毕业设计coding,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找到我,让我出了这么大的遗憾,所以,我偶尔记不起你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模样也是应该的——我很少温习那张照片,因为上面没有我——尽管有那么多美丽的女童鞋。 说起女童靴,那天收到束于文的短信,然后在电话里聊了一会,感觉在学校的时候都没和哪位女童靴说过这么多的话,真后悔呀。 这些年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要么是和合适的人在一起做着不合适的事,要么就是和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做着合适的事,所以,平平淡淡地过着,但我还是那个爱钻研的我。令我感到幸福的是:我娶了一个合适的妻子,生了一个合适的孩子,在合适的地方,过着合适的日子。 谢谢你们找到了我,也希望你们永远幸福。 邱嘉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05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同学写的博文[3]:淘宝与监督
热度 1 xuyingxiao 2012-8-16 12:06
这篇是老同学刚要读初二的儿子刚写的文字,放我博客里看大家的评论。 ----------- 第三篇:淘宝与监督 自从老妈放暑假以来,又干起了,甚至是变本加厉地干起了一件她最喜欢的事情——淘宝。 老妈是淘宝各种商品的忠实客户。自从认识淘宝以来,她已经买了数不胜数的商品。以前,她买完东西以后,都会对我和老爸说:“呜呜呜,我又败家了!”现在,几乎每天中午午睡前,她都会跟我说:“如果有快递,你帮我签一下。”这些包裹当然不会莫名其妙地飞到我家。老妈每天上午打开电脑都会登录淘宝,然后领“淘金币”。我也搞不懂这是什么东东,据老妈说有这个东东物价就会下降。所以老妈经常就一不小心买了个什么。 前天,老妈突然对我说:“儿子,以后监督老妈,不许再让我淘宝。”我不禁十分疑惑。不过,这种管老妈的权利不要白不要。但我又担心老妈也会对我“多行不义”,在三思之后,我谨慎地接受了这个“美差”。 两天半过去了。在这两天里,老妈没有接触淘宝,我也没有管她。 今天,我准备“表扬表扬”老妈:“老妈,这两天你没上淘宝嘛,不错不错。”老妈也作出反应:“那是因为我自觉,你根本没有监管我。”“可是,我的监管任务就是提醒矫正你的错误行为,你那么自觉,也就没我事了。”我为自己辩护着。当然,我认为监管的任务与职责也仅在于此。 中国有那么多的监督管理局,我爸爸就在其中一所。从国家,到省,再到市,这么多局,管理属于他们管辖的出轨行为。其实,每个人如果都能做到自己该做的,不做不能做的,就不需要这些“监督管理局”了。然而,现在还是有那么多问题。监督不利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那些人,那些给监督找麻烦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经不住诱惑。这归根到底还是素质和道德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公民的素质修养还是个大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人,为其他人送上一份便利,为国家出一份力。
个人分类: 老同学写的博文|3452 次阅读|4 个评论
老同学博文[1]:逃避不失为一种方法
热度 1 xuyingxiao 2012-8-15 11:03
这是俺的老同学刚写的文字,她不准备发表也没下定决心开博,浪费了岂不可惜,经授权,放我博客里看大家的评论,大家千万别吝啬评论和推荐啊。 老同学在高校工作十多年了。 第一篇:逃避不失为一种方法 同学阔佬给我推荐了两本书,作者吴思,书名分别为《潜规则》和《血酬》,为了不拂阔佬同学的热情推荐,也为了表示我实在是个爱读书的人,当时是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抽空去读的,并且会向他汇报我的读书心得。 但实际上,很长时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去读这两本书。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实在是因为,这两本书光从书名上,就能大概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而我,虽然已过了不惑之年,却还是颇带点愤青的,我怕我看了这样的书,心里会有很长时间的不平和焦躁,而带着过多的负能量,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都是不利的。 这似乎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但也是一种自我减压的好方法。 又想起前几天单位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一起聚餐的事情。一向喜欢聚餐并且喝白酒时连眉都不皱一下的某主任,一改往日的谈笑风生,很带着点郁闷的气质,问着,原来是刚刚结束的科技进步奖评选的事情。他的项目费了半天劲,却只得了一个三等奖,而他的期望是二等奖的。据说落选二等奖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做得还不够,低估了今年评奖的行情,钱花少了! 于是餐桌上的其他人,有的得意洋洋于自己的项目奖项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有的带着明是安慰实是幸灾乐祸地口气劝某主任要想开点,有的则暗自琢磨着明年自己的项目要评奖了该怎么样去“做工作”,不一而足。 还据说,每年一次的评奖,三四天的评奖会议,每个评委专家,能拎着几十万的酬劳志得意满地回家。   这样的事情,于我是不陌生的。自己参与的项目也会参加评奖。我们今年的项目已经进入第二轮,目标是一等奖。而那次工作会议的主题,居然是项目组成员的排名(我原来以为是汇报讨论下一步的工作)。项目负责人告诉大家,有一个什么所的所长,要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来,他出××万,要求是自己的名字要排在前三。而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在前面几年的工作中,我(也包括项目组其他的几个人)连这个所长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这就是所谓的科研工作吗?花点钱就能买到一个成果,就可以在自己的职称评审材料中大言不惭地写上自己有哪些哪些奖项。更何况,他所花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傻子都知道不会是从他自己的钱包里掏出来。 那样的会议,那样的场面,每每是让我感到疲惫、烦躁和尴尬的,我坐在那里,听着他们就钱的数量的讨价还价,彷佛自己也参与到了某一场交易之中,我厌倦之极! 我所能做的,就是离开。如果我不能改变这种规则,至少我可以不参与其中。
个人分类: 老同学写的博文|3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医学论坛网——学术交流平台  
xuxiangtian 2012-8-4 20:25
   推广成果,传播信息,   交流经验,切磋技艺。   学术平台,资源互利,   大医精诚,面向国际。   网友互动,人人获益,   共同提高,连接友谊。         山东医专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 徐向田 教授   徐向田教授,现任山东临沂肝胆病医院院长,山东医专肝病研究所所长、山东医专传染病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山东肝病学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临沂市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脂肪肝协会会员。 http://www.cmt.com.cn/detail/60843.html 徐向田:医学论坛网-学术交流平台 作者:徐向田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12-08-03
个人分类: 论文报告|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鹤乡-扎龙,我们来了!
xucq45 2012-7-29 21:29
7月15日上午,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部和病理生理教研室的领导,陪同加拿大雷克汉大学王睿教授一行游览了 我国著名的鹤乡 - 扎龙。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翩翩起舞的丹顶鹤和迎风怒放的荷花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暑假加班3周,还没加班费(120703)
热度 5 zhyll97 2012-7-3 20:56
今年暑假加班3周,还没加班费,我的暑假只剩20天,暑假加班的原因是明年学院评估,做材料。评估的材料是做出来的,其实80%的材料都得教研室主任做,没加班费,白做工。 大敌当前,虽然有2周不上课了,但是期末的材料做得没完没了,累得我肩膀痛。自打学院领导视察后,我系成了典型,领导和行政人员的士气大增,干劲十足。然后各系来我系学习,领导纷纷介绍经验。其实他们只是分配了任务给我们做,大部分工作都是教研室主任做,累个半死,还没人理你。 现在主要保证材料有就行了,再管上质量啊,会把自己累死。越不上课越累,评估就是累死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捞功成为他们从政的资本。
307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你只管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brbaba 2012-6-21 12:46
  办公室里坐在我对面的梅子是一个妙人。   快四十了,还那么讲究:体重严格控制,衣服合理搭配,头发每天一洗,鞋子必须无尘。办公室的抽屉里,杯子就有四只,分别用来喝红茶、绿茶、花果茶、咖啡。用梅子的话说:“我是一个有纪律的人。”办公室不忙的时候,大家嗑牙的当儿,梅子就学英语。问她有什么用,答曰:“喜欢英语的优雅流畅。”   看到梅子,总是让人神清气爽。她的原则是女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都要有自己的精气神:“老了,失恋了,离婚了,没升职,都成了自暴自弃的理由,这哪成!多大点事儿呀,就这样赖地上不起来,太娇惯自己了……”对于梅子的妙人妙语,我五体投地。 谁也没想到,就这样一个精彩的女人,老公还会旁逸斜出,继而婚变。 她的老公是我们系另一个教研室的主任。故事情节很老套,第三者是海藻一样的年轻姑娘。怀了孕,主任选择对她负责。   梅子利落地离了婚。   办公室那些天气氛尴尬:两口子都是我们的同事,她老公还是不大不小的领导,对于这件事,大家只能三缄其口,不予置评。再想想梅子之前说过的那些什么自暴自弃的话,不禁想:这不是一语成谶吗!   梅子却真的不是纸上谈兵。   离婚后,对前老公的出轨种种,梅子没在背后说过一个“不”字;前老公举办婚礼迎新人,我们教研室的人为表达自己的立场,一致决定不去参加。她劝我们参加,说怎能因为她一个让全系的人尴尬;时间多了出来,梅子去练练瑜伽,学学画画,妆容也更加精致。离婚后的她,愣是没露出灰败的景象来。   话虽如此,我还是为梅子的将来担忧:快四十了,还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儿,难道还能嫁一个同龄的青年才俊吗?   梅子私下里跟我说:“小雅,别为我发愁。经过这件事,我发现:真正的幸福,是自己给的。”   我相信梅子的能力,即使不嫁人,她也可以继续做她的精彩女人。 可别人不肯。   这个“别人”,是我们学院的一个来自美国的外教。我们叫他奥斯卡。 奥斯卡比梅子小两岁,来中国是因为想学习中国的文化,等做够三年,还得回美国继承家族产业。他说梅子“太漂亮啦”。英俊的眼睛里毫不隐瞒对梅子的爱意。对于梅子的女儿,老外毫不介意:“都是上帝派下来的天使。”一个又豁达又有趣的男人,充满美国风味。   如今,梅子把女儿提前送到了美国去读书,梅子也正在办各种手续,只等奥斯卡期满,就一起飞往大洋彼岸。而美国的准公婆,已经帮梅子申请好了大学。到了美国,她准备去攻读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梅子的眼里流光溢彩,跟我说:“我们有爱情。”   真相终于大白。   生活之所以给梅子开这么大一个玩笑,是因为她身边的那个男人和她已然不再般配,当然要给她换一个,否则怎么行?   你只管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本篇文章来源于 《北京青年报》 2012 年 4 月 16 日
个人分类: 人生哲学|1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信管的,你该多学点网络营销知识....
热度 2 zlhua 2012-6-16 09:49
今年又参加了课件比赛,第一个上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MIS课件准备好好晒晒时,刚洋洋洒洒开了个头,就被领导叫停了,说会议有两项议程,所以每个老师只有5分钟的时间,有点慌,看时间,已经过了4分钟...有点语塞了...但还是坚持把课件框架快速展示了下,明显,教研室主任对我的讲解有点失望,急忙让我好好看看评比标准,但似乎已经有点晚了,5分钟时间已经到了。 第二个上场前,领导又善意提醒,主要讲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三个上场前,领导又建议,要注意突出网络特点...突出教改特色...创新点...最后,讲完了,我得了第四。有些同事觉得好像我有点“亏”,其实,我自己清楚,是我自己太大意,以为自己做的东西确实不错,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做事上,而忘了看前面走的路....呵呵,为此,我有点感慨,信管专业教师为什么在信息有效传播方面表现得如此不专业呢?不仅如此,我又联想到很多软件开发提供商,甚至企业的CIO,他们每天都在忙于处理信息,忙得连“传播的对象是谁?他需要什么信息?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传播形式?”都没有搞清楚,那简直就是本末倒置了,呵呵,看来失败真的是成功之母...感谢这次意外的失败带给我的感悟:信管的!多学点营销,特别是网络营销的知识吧! 为什么? 什么是信管? 一般提到信管,首先会认为,哦!就是管信息的嘛,但现实呢?那些被认为应该管信息的人,其实更多注意力在信道上,很少有人注意信源,特别是信宿! 信道重不重要? 肯定重要! 但为什么重要? 因为传播的信息重要! 难道不是么? 如果不重视信息质量,信道管得再好,都白搭! “垃圾进,垃圾出”现象还少么? 伪劣信息上了好信道之后,信道越好,污染越严重,影响范围越坏! 网络谣言的深痛教训还少么? 那该如何提升信息的质量呢? 有人会说,信源要选对!信源选对当然没有问题,但就算选对信源,可能信息质量还是提不高。。。 为什么?到底什么是信息质量呢? 消费者需要的,可快速利用并达成目标的信息。 所以,其实,作为信管人 想提升信息的质量,必须要研究好信宿 只有深刻理解了信宿,才有市场,之前付出的辛苦劳动才有收获。 所以,信管的,学点营销的知识,特别是网络营销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呵呵,当你的系统能自动推送更多消费者喜欢的高质量信息时,你就离CIO的距离不远了... 继续努力,向着更卓有成效的方向前进....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3423 次阅读|4 个评论
经历二辩
热度 14 zlhua 2012-6-11 21:50
今天是二辩的日子,一大早,刚进教研室,专业教学秘书就找到我,问我指导的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册为啥会少了一页,我凑近她的电脑,原来是她发现总页数不对,刚好少了一页,我们一起寻找,最后通过对比发现,原来那个学生把毕业指导册的说明书删除了。正在处理时,另一个一辩未过的学生过来征求论文修改意见,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让我有点措不及手,正在协调中,问题又来了,教学秘书说另外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册格式不对,没有在相应的选项中划勾,而且表格跨页了。她让我马上帮学生改,因为二辩的时间快到了...正在这时,另一个论文待定的学生到了,我快速回答完征求论文修改意见学生的问题,然后马上查阅那个待定学生的论文,发现仍然文不对题,很明显,他已经出现“越改越差”的现象了。而且毕业论文指导册格式上也出现了多处不规范的地方,有点郁闷,然后征求在一旁的教研室同事意见(旁边是教研室主任,对面是副主任),听我简要说明情况后,副主任很干脆回答“你觉得不行,就不行,明年再来也行”。主任没有说话。我以为她不好干涉,然后,我转过身,直接跟待定的学生说,我已经说过你的问题“文不对题,题目写的是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实际文章却一直在谈物流配送模式,而且存在大量抄袭”,“你到底在忙什么,为什么你的指导册现在还是这个样子,连基本格式都不规范?明年再来吧,怎么样?”那个学生闷声不语,停滞了几秒,然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匀速走出了教研室。 我看着他默默离开,我的内心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哀,我开始自言自语,就事论事地谈起了自己的感受。这时候,教研室主任开始说话了,她问我,“你要待定他,跟谁商量了?你这样是很不符合规范的,如果你觉得他论文不合格,该提前打报告,而且要报到院里,你提前跟谁说了?”我有点傻眼(因为就在昨天,我还在教研室的QQ群里专门留了言,而且我看主任一直在线,没有说话,以为她莫许了呢,最后没有想到....),主任接着说,“难道她必须每天守在QQ上等着回复大家的问题么?”我有点语塞了... 主任她说得的确有道理,可能是我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觉得指导老师觉得论文不合格,就直接在指导册上写下因为什么原因,不同意参加答辩就好了...没想到还要事先打报告。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做教师做得很失败....教研室主任接着说,“如果你待定他,那我们就要为了这一个学生忙半天,你知道有多麻烦么?你总是那么随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写什么就在QQ上写,你有没有想到对集体的影响?”(我没有说话,因为我的确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之前曾经在统计系的时候,曾待定过一个学生,他抄袭抄得理直气壮,硬说是自己写的,直到我搜索出他抄的原文,他才偃旗息鼓了。然后,我就很微笑的对他讲,对不起,你明年再来答辩吧,你没有通过论文审核!)当时好像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麻烦了。难道是因为当时我在兼职教学秘书的缘故,有话语权,还是...心有点乱。 走在去二辩的路上,我失落地跟教研室副主任讲,“姐姐,我突然发现我好像不太适合当老师,我的确是太善变了,而且,我并不认为善变是坏事,而且我老是喜欢改变点什么”教研室副主任笑答,“你也发现你善变啊,呵呵,那你想做什么?”“我觉得我该去做自由职业者!”“我觉得你适合做市场开拓!”市场开拓? 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到了二辩的教室,学生基本都到了,教研室副主任和教学秘书没有觉察到我情绪的变化,边整理资料跟我开玩笑说,“就是因为你,二辩时间都被推迟了”,我只能苦笑...然后,我开始整理自己二辩的资料册,但被教研室副主任及时制止了,她有点觉察出我走神了,于是笑着说,算了,你还是坐着等吧,你已经有点“晕”了...我坐了下来...思绪开始快速飘移... 我为什么会“晕”呢?早上六点多起床,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辗转了三种交通工具来到学校,想打印试卷,发现打印室外学生早已排起了长队,好不容易在学院教学秘书处找到了打印机,刚开始打印,后面就有同事排队过来打印。迅速打完来到教研室,就发生了文章前提到的那一系列的问题,紧接着就是试卷审核时,教研室主任说两套考试试卷必须题型一致,她发现我的并不一致,说这不符合规范,必须咨询教学秘书,我有点郁闷,因为在我记忆中,特别是评估的时候,好像是要求两套考题,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考核的题型最好是不一致的...正想着,就听到有人在问我,“你是不是已经评阅完学生的论文了”,我抬头并点头,“那就你先答辩吧”。“那好”.... (我现在越来越佩服自己了,只要是正式开始工作,我的思绪无论飘多远,一准迅速回来。) 开始轮到我答辩,看着上面站的那个学生,明显是属于机灵活跃型的。他一上来就说,其实我写这个文章的原因不是论文上写的那样,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想开奶茶店,然后我就想帮他开发一个收银系统,一开始我的确很有兴趣,但是着手后发现,原来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事情都是他现有能力根本完成不了,需要额外学很多东西,不仅如此,还需要很多人,花很多时间,这时,他的指导老师就让他缩小研究范围,然后他就一次一次的缩小,最后文章就写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我开始提问,“外卖奶茶店到底是做什么的,客户及其需求到底是什么,市面上目前存在哪些餐饮收银系统,基本功能是什么,性价比如何,奶茶店是否有必要自己开发收银系统?”他很坦白,直接说市面上已有的系统肯定比他做得好,但他必须要做,因为要完成论文啊,所以他只能闭门造车。“那你是否开发出了文章中所描述出的系统?”他说没有,他只是虚构了一个系统,是他想象出来的一个东西。“那你具体做了些什么工作呢?”“数据库设计那块是自己做的”。另一个老师接过话,开始指出他数据库设计环节中的E-R图中的圆为啥画得坑坑巴巴的,他很镇静地说,“WORD画出来就是那个样子啊,这个是他自己画的”。 显然,这个学生的论文质量我的确不敢恭维,但他坦白的态度我倒是很欣赏,当第一个学生答辩结束后,我又开始走神了,我在想,如果他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有这种“想开发一个奶茶店收银系统”的学习需求,那该多好啊,想到这里,我开始庆幸,还好,我会要求我现在的学生,一开始就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职业意向和专业兴趣来发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恩,目前看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 二辩预计半天完成,而实际却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结束后,我看了一下成绩汇总表,有三个学生二辩成绩不及格... 他们该怎么办?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8970 次阅读|35 个评论
科学气氛应该是活跃的,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的探索,并且宽容失败
lishuangshuang 2012-5-7 22:16
科学气氛应该是活跃的,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的探索,并且宽容失败
今天晚上,听完室友的毕业独唱音乐会,很有感触,时间过的真快,一下子就要毕业! 音乐会完后,看到桌上有一张自己以前记录报告的废纸,上面有一句话,现在读来特别好。 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国提倡在活跃的学术氛围下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并且宽容失败! 这是哪位大家说的,已经记不清了。 但是现在读着,特别有感触, 它似乎富有一种韵律美, 活跃的学术气氛, 自由的讨论, 在好奇心驱使下探索, 宽容失败!
个人分类: 生活|3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盛情之下,其实难却!——2008年
ssyandmltcdj 2012-5-4 22:54
今天在宜宾,一会儿去参加学生的毕业留念合影,还有晚上一起吃散伙饭,也称作“谢师宴”的那种。实话说,我是不怎么支持参加这种活动的,照相没有问题,但是吃饭就有点奢侈了,如果是老师请学生,或者系上、教研室里出钱,大家一起到个农家乐里耍一天,大家联络联络感情,那倒是可以,但是学生们凑钱请客我一直认为有点不好,毕竟还没有挣钱,都是拿着父母的钱,我吃起来并不是很舒心,如果以后挣钱了,还能想到老师,那时候我更多的是自豪,谁出钱也不会造成负担了! 但是昨天学生打电话还是很诚恳,“盛情之下,其实难却”,我考虑再三,并和导 师打了招呼,下午从成都专门赶回来参加合影留念和毕业晚宴活动。 今年毕业的学生是 08 届, 04 级的化工班学生,我昨天在车上回忆着与他们这几年的交流,值此机会,顺便总结一下。课程有:化工原理上下册、反应工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原理实验等等,实习我好像没有怎么带,只是联系安排过而已,后来又是张老师接手了,我也就乐得清闲了!不算不知道,一算还是吓了一跳,竟然也有这么多,虽然不如 07 届毕业生的更多,但是已经不少了,我毕竟全时工作的年头只有 2 年而已, 3 届学生,每届学生的课程都在 2 门以上, 07 届的就更是达到了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上下册、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原理实验、金工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10 余门课程,还有毕业论文设计,想想自己都觉得有些恐怖,咋个一下子竟有这么多课程出自我手,这是真的吗?确实是真的,千真万确,如假包换:)虽然 08 届的学生没有 07 届的课多,但是大家在一起的交流并不少,印象也颇为深刻,大部分同学我都是叫得上名字的。想想刚刚教他们的时候样子,我还隐隐约约的能够记起一些,男生女生都有些腼腆,尽管已经大三了,但是还是有些稚嫩和好奇的眼神,现在都已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稚气也已经大多变成了自信的眼神,尽管在我面前有时还是有些局促,但是也已经略显成熟的迹象了,我想不用假以多少时日,就都将能够独当一面了! 我尽管手头上有很多事情,但是听到他们离开还是心中有很多留恋,非常想和他们留下一些纪念的影像。昨天手机就像热线一样,从早上睁开眼,应该说还没有睁开眼就已经叫个不停,但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生的邀请,我本以为我可以推掉,毕竟我昨天下午有课,本来说好的是今天或者明天去绵阳实验基地看设备的安装,下周又是考试,最近时间太紧张,我生怕自己的身体经不起来回的折腾,再出点什么问题。但是学生的盛情相邀,让 我本就想回来送送他们的心情就更是有些松动,幸而导师比较支持,绵阳的事情也就暂由师弟和导师他们撑起,我才得以回来! 08 届的学生我是没有指导毕业论文的,但是那天答辩我还是回来了,只是参加了一部分同学的答辩,他们当时还是多怕我的,我一问问题他们明显的紧张我是能够感觉的到的,但是幸而他们也知道我没有明显的为难他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而已!我当时就想,临毕业前期我能做可能就是来参加他们的答辩了,希望在他们的最后一关上给他们再加点油,希望他们以后走的更加平稳! 今天我已没有什么可送他们的了,只 有良好的祝愿:希望他们都能够在以后的路上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我这里并不想祝他们有多顺利,有时候挫折也是必需的,也许经历挫折的成长更加快一些儿!只是希望他们走的路都能够自己满意,自己不留遗憾,最近我的学生都掀起了一场跳槽大潮, 07 届的学生里面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都选择在最近跳槽,大多是震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生活,经过大震幡然醒悟,于是跳槽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我知道他们的梦想路上都不会太平顺,但是我觉得他们最起码知道仔细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这已经很好了。至于结果,我觉得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有什么结果,即便是有,也只是阶段性的,而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我们大多是“在路上”的一种状态,只要我们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走着自己想走的路也就好了!这样看来,做到能让自己满意,其实还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了,我想 08 届的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达到这个目标的!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3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海子的诗歌声中还原一个诗性海子(上)
热度 2 fengzhigu123 2012-5-4 15:41
海子,196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以15岁的年纪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诗歌。1983年秋,北大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时年25岁)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的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在海子的所有作品中,他的抒情短诗成就最高,长诗则逊色不少。但海子一直想写出一部可以媲美《荷马史诗》、《奥德赛》之类的作品,可以说他有着对长诗的终极追求,这也是他对诗歌的追求,因为在他看来他是诗歌中的王者。 对于海子的长诗,文得并没有钻研过,但他的大部分短诗文得则是有所涉猎。但让我去点评解读这些诗歌我却难以做到,因为自己的积累不够。但在这里我选一些海子短诗中优秀的作品,和大家分享。 【1】亚洲铜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一舟朗诵版的《亚洲铜》下载: 一:亚洲铜.mp3 【2】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一舟朗诵的《日记》: 五:日记 .mp3 【3】祖国,或以梦为马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 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 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 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 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 横 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 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 吐出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 去建筑祖国 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以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带着不 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 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的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 马儿一命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马踢踏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 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 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 ————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朗诵版《祖国,或以梦为马》: 十一:祖国或以梦为马.mp3 【4】答 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朗诵版 【5】重建家园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籍心灵 《重建家园》朗诵版: 十六:重建家园.mp3 【6】讯问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 诗人 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你无力偿还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7】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我想我已经够小心翼翼的 我的脚趾正好十个 我的手指正好十个 我生下来时哭几声 我死去时别人又哭 我不声不响的 带来自己这个包袱 尽管我不喜爱自己 但我还是悄悄打开 我在黄昏时坐在地球上 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晚上 我就不在地球上 早上同样 地球在你屁股下 结结实实 老不死的地球你好 或者我干脆就是树枝 我以前睡在黑暗的壳里 我的脑袋就是我的边疆 就是一颗梨 在我成型之前 我是知冷知热的白花 或者我的脑袋是一只猫 安放在肩膀上 造我的女主人荷月远去 成群的阳光照着大猫小猫 我的呼吸 一直在证明 树叶飘飘 我不能放弃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为生 埋葬半截 来到村口或山上 我盯住人们死看 呀 生硬的黄土 人丁兴旺 【8】七月不远——给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湖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 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 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 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 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 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爬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 青海湖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 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 《七月不远》朗诵版: 三十一:七月不远 .mp3 【9】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注:《九月》有歌手周云蓬的配乐演唱版,可在网络找到。 【10】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304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转载:大学生青春痘发病影响因素的分析
houerfei 2012-5-1 16:34
本篇文章摘自《社区医学杂志》2009 年第7 卷第12 期 大学生 青春痘 发病影响因素的分析 盛晨怡,林梅,刘丽娟,万红婵,黄爱贞 (1.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教研室,浙江湖州313000) 青春痘在医学上称为 痤疮 ,中医又称“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目前,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可以看到许多青春痘发病影响因素的探讨, 却鲜见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青春痘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所以我们开展了这次调查研究,意在探讨青春痘发病的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湖州市某高校四个年级370 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采用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 内容有性别、皮肤类型、发病情况(包括曾患痘率、现患痘率、好发部位、好发季节等)、生活饮食习惯(包括睡眠时间、辛辣、甜食、酒精、咖啡因饮料的食用情况等)和心理影响等内容。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的问卷数据用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V1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用单因素分析法,患痘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发问卷370 份, 实际回收350份, 回收率94.5%, 有效问卷342 份, 有效率为97.7%。曾长痘率为69.9%,现长痘率为47.4%。第一次长痘的年龄在12~21 岁, 第1 次长痘平均年龄为(16.56±1.64)岁。据调查显示,有70.9%的人表示青春痘好发于夏季。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 额头67.2% 、下巴33.6% 、双颊28.5% 、鼻部 25.1%、背部14.9%、鬓角11.1%、胸前6.0%(多项 选择统计)。 2.2 单因素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对皮肤类型,辛 辣、油炸、高脂高蛋白食物的食用情况,含咖啡因或 酒精的饮料的饮用情况,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水的 摄入量,水果的食用情况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了统计 学分析。其中皮肤类型、睡眠时间、使用化妆品的频 率具有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 它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青春痘 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皮肤类型、油炸食物的食用情况、化妆品的使用频率,见表2。 3 讨论 寻常青春痘的病因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1]:(1)内分泌因素:由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腺发育,雄性激素分泌增加, 皮脂活性增加, 当皮脂腺导管阻塞,会造成皮脂淤积,就会形成青春痘。(2)生物性因素: 是由一种叫做痤疮丙酸杆菌在缺氧的环境繁殖生长,引起毛囊皮脂腺周围发炎。(3)饮食因素:平时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辛辣等刺激性饮食都会引起或加重症状。 本次调查显示, 根据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油性皮肤和化妆品的使用是诱发青春痘的主 要危险因素。这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2]。油性皮肤的 人由于皮脂分泌比较旺盛,容易诱发青春痘。我们 平时使用的一些化妆品中有一些油彩、粉底等容易 堵塞毛孔,为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提供有利的生活 条件,这也是产生青春痘的直接原因之一。油炸食 物的食用情况的OR 值为0.620 小于1, 根据统计 学的分析为保护因素,而这与文献报道中油炸类刺 激性的食物会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得皮脂分泌过 盛,从而加重及诱发青春痘[3]这一事实不符,引起这 种错误结果的可能因素是大学生对青春痘的相关 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油炸类食物会诱发及加重 青春痘,因而患痘人群可能会刻意减少此类食物的 食用,所以会出现正好相反的结论。除上面的因素 外,单因素统计显示睡眠不足也是引起青春痘的因 素之一。因为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瘀滞, 循环受阻,使皮肤细胞得不到充足营养,进而影响 皮肤的新陈代谢,促使青春痘产生。 针对大学生青春痘患病影响因素的分析,大 学生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油性皮肤的人平时 应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尤其是额头、双颊、下巴、鼻 部等青春痘好发部位, 不用冷水洗脸以防毛孔收 缩,皮脂堵塞毛孔诱发及加重青春痘。同时也应注 意背部、胸前容易被忽视部位的清洁。(2)平时应 慎用化妆品,如无必要应尽量少用化妆品,如果一 定要使用也应选择有一定质量和信誉保证的品 牌。(3)不吃或少吃油炸类刺激性食物,平时多吃 一些有利于减少皮脂分泌的水果、蔬菜,如:苹果、 黄瓜、西红柿、冬瓜、苦瓜等[4]。(4)平时养成良好的 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启智,青春痘也是皮肤病吗[J]. 解放军健康,2008,1(6):45. [2]蔡长祜. 挥别痘痘带来的烦恼[J].大家健康,2003,2(5):104-105. [3]刘帅,赵莉萍.中学生患“青春痘”的非病理因素探析与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4,7(3):48-50. [4]和风.皮肤病之“青春痘”篇[J].家庭中医药,2008,8(6):34-35. 转自: http://www.yidingqd.com/html/fangfa/show_62.html
3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杜郎口中学的闲聊
llpllp 2012-4-7 10:18
本人曾经专门发表博文“坚决反对杜郎口中学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苦于没有证据,今天偶然看到 唐建新老师 的文章,特予转载,供各位专家参考,并请各位专家呼吁我国推广和采用目前国际最科学的“系统科学思维教学法”。 关于杜郎口中学的闲聊 唐建新 最近,有机会接触了山东省教育厅里工作的人,无意中又闲聊起了杜郎口中学。 山东省教育厅领导也曾经思考过,既然全国很多地方都来学习杜郎口中学,山东自己该不该也学习一下呢。于是组织起教研室的大多数人员进驻十来天,希望能够比较客观的准确地调查了解,然后奇才一个在山东掀起学习热炒的文件。 没有想到的是,十天下来,了解到的是地理课一周就开设了30节,其野蛮和功利程度令人发指。学生六点起床要到十一点才睡觉。现在当然有了不少改进,好了许多。当然,原定要号召全省学习杜郎口的文件就自然流产,至今没有出笼。 我补充到,北师大曾经受一家新闻单位邀请,曾经派出十来位教授去杜郎口考察,想的是从理论上提升提升,使其更加成熟,也国家适合于全国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观。整整一周的时间,其最终结果是大家爱一直反对这样的教育典型,没有一个人写出了一个字来加以肯定。 我顺便向山东省教育厅工作的朋友求证,是不是周围的镇初中都没有住校,杜郎口中学是住校。得到的回答是,的确如此,因为杜郎口比较穷,读书的劲头大,住校有好的中考效果,家长就支持嘛。 这与我若干年前的不假思索的怀疑,凭借几十年教育常识的怀疑,其结论是一致的。即杜郎口中学是农村中小学翻身闹革命的典型,依靠的是透支学生休息和身体健康,加班加点,拼命加亡命搞中考搞出来的。配发一些时髦的口号以及无耻文人的鼓捣,依靠专制强权迫使学生展示作秀,适应现代社会的深度包装,满足了一些地方教育领导水平的常识性缺失,迎合了大多数地方的旅游需要。 应该说,在农村要把中考搞上去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的,其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其过分借助媒体强化包装强行千篇一律进行学生的展示是极端害人的模式化的方式,是非常违背教育常识的,在杜郎口中学,已经不相信科学不相信学习学科学不相信教育心理学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被吃饭睡觉前全班级的整齐步伐以及对中考默写内容的整齐呐喊声所淹没了。 非常可笑的是杜郎口中学还自立山头自招兵马拉大旗竖虎皮成立了荒唐可笑自娱自乐的全国名校联盟,凡是自封为名校的应该是几乎没有什么分量吧,但是,杜郎口就这样红红火火起来了。 我们的教育常识,我们的基本判断力,面对忽悠,面对包装,就怎么这么脆弱,不堪一击呢?
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研室风波》——到底该不该给2分?
热度 4 heitiedan2012 2012-3-31 22:10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今天借的书里有一本是苏联小说《教研室风波》,记得以前似乎看过,但忘了绝大部分内容。今天只翻了 20 多页,是第一章,说的是教研室开会,讨论要不要给学生 2 分的事项。这一看,跟中国的大学十分相像。这是一个控制论教研室,小说写于 1977 年,那时候苏联已经研究控制论了吗?曾经看过一些材料,说苏联曾经在 50 年代批判过控制论,说它是伪科学,那么到了 70 年代,他们的想法改变了吗?看到里面涉及的一些内容,谈到了自动控制的一些理论问题。自动控制当然与控制论有关,但也不完全等同。而且他们的课程中有数理逻辑,中文把它翻译成数学逻辑学,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回事,还是另有一门课程。 这一章里,说到教研室开会,就是讨论到底要不要给学生 2 分的问题。因为系里有个意见,认为不应该给学生 2 分,至少不应该给这么多学生 2 分。这在教研室里也引起了争论。其实,我看这部分描写,大多数教师从根本上认为,该给学生什么分数,就给他们什么分数,不应该考虑系里的意见。但是,也就是在这部分教师中,也有人认为应该考虑系里的意见。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给了学生 2 分,就得让他们参加补考。而在苏联大学里,教师组织补考是不算工作量的,也就是说,组织补考是一件白干的活。而且如果这次没考过,下次还要补考。如果下次再不过,还要继续让他补考。最后不管学生考的实际情况如何,还是要给他一个 3 分,让他及格。有的老师认为,如果与其这样繁琐,还不如一开始就给他及格,省得这么麻烦地折腾。 有的老师也认为,学生负担很重,平时做作业就要花很多时间,如果再给学生 2 分,那学生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就不应该给他们 2 分。但是有一位中年女教师坚持自己的看法,就是学生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分数,就应该给他们这样的分数。如果他们成绩不好,该得 2 分,那就应该给他们 2 分,这里不应该有什么宽容,有什么迁就。但是这个意见虽然大多数教师心里是认同的,但在系里所给出的压力现实面前,人们并不都能坚持这样的观点。 很多事看起来要坚持下来并不难,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所以看上去并不难坚持的事。但是真要坚持自己的理念,而且一定要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因素都会让人有不得已的感受,如果真要坚持下来,就可能得罪一大堆人。会得罪学生,会得罪领导,也会得罪同事。时间一长,成了众矢之的,何苦来哉?如果不再坚持,也许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彼此彼此,都是一团和气,何乐而不为? 但是面对自身的良心,这种对坚持的放弃,对原则的退让,会让一些人内心不安。这种十分纠结的情绪,确实让人很难过。我想,这种还没有丢弃良心的老师,总会想出一些办法来面对或者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作为教师,能够解决的方面是很有限的,但是只要坚持,总会从一个微小的阶段开始,靠他微薄的力量,逐渐来改善这样的情况。也许他还会和其他有良知的老师一起共同努力,在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上要加大一把劲,为改善这种不良的情况再努一把子力气。 学生成绩不理想,有很多种原因。有课程自身的问题,有教师的问题,有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问题,也有学生自己努力不够的问题。要把这其中的所有问题都能一下子解决,显然并不现实。作为行政的领导,自然就会采取最省事的办法,干脆不让教师给学生 2 分。不过,这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而可能是最糟糕的办法。 我并不想指责现在的学生,但是在现在的学生中,有些弱点是很致命的,那就是过于实际,他们对于很多课程,并不是真的想从其中学到什么东西,而是只想拿到学分就可以了。为了学分,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什么招数都可以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怎么能让学生改变这种观念?似乎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况,慢慢磨出一些办法来,然后一点一点地想办法去解决。也许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效果,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看不到也不能着急,还得慢慢找办法。 严格地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一对一的教育,但是在现实的条件下,现在还做不到。也许真正能做到一对一的教育,到那个时候,就不会有 2 分出现了。某个学生在不适合学习某个课程的时候,可以暂时缓一缓,等他什么时候有兴趣了,什么时候愿意付出努力了,再让他学,而且也给他一种适合他各方面因素的那种课程水平来学。考核的方式和水平也因他而宜。如果这样做了,自然就不会有 2 分不及格了。只是这样的状况能在什么时候出现,是现在所不知道的。 现在既然有 2 分不及格的分数,那么作为学生,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来承受这样的结果。你在学习中到底付出了多少,你自己心里最有数。教师当然不应该有意与学生为敌,有意为难学生,有意刁难学生,故意要让学生不及格。这样的老师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但是,由领导用行政干预来消灭 2 分,显然是不适当的,除非出现某种极端情况,即一群教师为了个人的原因,集体要跟学生过不去。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似乎不高。
5034 次阅读|3 个评论
教研室出现羡慕嫉妒恨的小人,怎么办?
热度 20 JRoy 2012-3-28 08:51
怪就怪我来这所全英倒数的破学校,浪费国家钱啊..... 教研室人员很国际化,一个中国人(我),印巴孟各一个,乍得黑人一个,西班牙和英国各一个。学校纯粹是拿着London的招牌忽悠人,差不多吧 咋得黑人和印度人都在这边拿了英国国籍的了,所以算是英国人。小黑同志在英国12年了,去年注册的博士。印度的哥们也有7,8年了,已经博士第4年了。西班牙和英国的都是在职博士,去年刚来。 重点巴基斯坦的哥们今年算是两年半多了,准备6月份毕业的,他自我感觉很优越,可以说盲目的优越(其实想法超级简单,玩政治玩的厉害)。我和孟加拉的哥们(孟少有的高个大帅哥,非常简单单纯,最innocent)是一批,2010年9月份注册的,晚巴基斯坦哥们一年,又早黑人哥们半年。 (机器人)教研室现在的情况是,科研实力非常之低,想想我一个刚来一年半的,都感觉远超他们的水平了似的(大家姑且这么认为,无论文章还是数学,编程上他们样样不行。虽然我自己在我这个领域都奋斗的费劲,但是他们就根本没进入领域呐,有哥们连文章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 1首先学校的水平在哪儿摆着呐,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垃圾学校,国外也有混饭吃的。哪怕英国教育系统再怎么先进和发达或者历史悠久。这些学生的质量都不咋地,除了我之外,其他的基本本科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黑人比较聪明的是自费硕士去国王学院镀了镀名校的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三个学位里面,有一个Top的就可以了)。其他两个在职的,不知之前的教育背景,但是经常不来上班,明摆着也是吓唬混的~~ 重点: 早听说巴基斯坦政治腐败,权利分层社会。最初来这儿的一年,和巴,孟,黑兄弟玩的挺好(印度的哥们很例外,不怎么合群,也不怎么科研与工作,很安分的好孩子,自己都换两辆宝马了,典型的“富二代”),几个哥们关系老铁了。这其中,巴基斯坦哥们起了重要作用,因为他早我们几个一些,算是师兄。而更重要的是啥时候都喜欢做leader,喜欢显示自己的地位。并觉得自己受别人欢迎,自己很有魅力 (这些不是我的猜测,而是他自己经常跟我们说:今天谁谁跟他打招呼,今天他做什什么事,gentman了一下,今天导师怎么夸他了).....但是,开始的一年多,大家真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人无争,都在慢慢起步 值得说一下,每个周末都是只有我和巴基斯坦哥们来教研室,他在教研室时间的投入上我是认可的。但是真正工作是另一回事 其实,这样的关系大家一直很稳定,我努力学习我的英语,我慢慢开扩我做的东西,深入自己的研究并老天不负苦心人。因为我做粒子滤波在国内有两三年的基础了,所以来到这边有时候收到审稿,或者自己投发高水平期刊。导师对人很fair,也认可我的工作(我教研室表现也相当好,无论出勤还是对别人,至少很友好学礼貌)。这样大家依然很好,没啥问题。还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也尽量保持“队形”。我也一直自我劝告:要专业。不该整的别乱来,不是专业的情绪,观点,个人喜好什么的不要引入教研室团队,不要带入工作。 但是今年春节回国后再回来,感叹于国内的热火朝天,觉得自己也应该加把劲,赶赶工作了。所以休整了几天,开始很专业的工作:我说的专业是,开始一个新课题,沉下心好好读文献,做研究。其中很少去找导师,除了开始几天送了些礼物,其他都没有必要的事情很少去。我也想教研室的人都好好沉下心,做些东西。因为我觉得我们的科研太弱了,不能指望学校(一个根本就没立足科研的学校)和导师(根本就不指望论文,学校也没要求)。 然而这两天见了一下导师,突感他对我不那么感冒了,他脸上的表情和待人的态度明显有感觉? 问小黑(我和小黑的关系一直很好,最开始大家对他种族歧视似的不喜欢一块吃饭,我就觉得没问题。我觉得他这人很专业,做事做人都很gentman,而且人家不羡慕嫉妒恨之类的,人家有自己的追求,毕业了就会乍得政府部门工作的,工作都安排好了,看来非洲也拼爹啊。他爹是个军阀,四个老婆),小黑才说:巴基斯坦的哥们在老板那儿说坏话了 (导师虽是很professional,但是我估计谁也耗不住一个人整天的跑磨啊。不过,导师真是是非不辨的话,我依然很失望) 巴基斯坦的哥们是羡慕嫉妒恨,典型的。他自己做的东西不顺利,面临着3-4个月就要毕业,自己做的东西一点拿不出去手。(本想做个机器人,连个吸附盘都没搞明白呐现在。你想啊,你整天玩政治,整天看似很努力,叫叫嚷嚷的努力,真正干活的时候少又少)整天往导师办公室跑,整天跟我们一遍遍的讲:他和导师谈的不只是专业知识,也是两个朋友之间的谈话。表现越来越不专业,从去年五月份开始(现在做的东西都是那时候的一个idea延续,在哪儿干耗着),这是教研室的公认(他本身穆斯林,却和一个女的乱搞上了。连宗教也不可靠了)。但是大家也都接受着这个事实,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这号人(终于知道巴基斯坦贪污腐败和官僚这么严重了)。但是,越发嚣张,自己的事情管不来,对别人插嘴越多..... 曾经,他和印度人对着干过很多次,和教研中心管理人员干过几次(嫌人家不尊重他,他做个啥事都说:这是profssor让我做的,挂着导师名号),咱们姑且理解由国家原因吧。但是中国没做啥对不住你巴基斯坦的吧?我有任何一件事对不住你了? 你做导师的朋友,做最best student都行,大家也都保持着‘队形’,你做队长挺好的。因为大家的目的不同,我是真想好好学点东西,对得起我们还不算发达的国家的这点钱。我个人也觉得正是当年,干点事。你要什么我能有的全给,但是为什么要背后一刀,让我不好走路呐... 好人千万样,坏人一个模样 我根本没心情也没时间也不愿意和导师没事多去沟通沟通谈谈心,自我表扬一些,把它奉承一番,甚至再把别人陷害一把,有劲嘛?是男人做的事嘛! ===== 我决定好好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大不了把优秀藏起来,咱再低调give up一些,凡事gentman一些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524 次阅读|23 个评论
(昆明)学术促进会第一次商讨筹备于2012年3月18日晚进行
热度 1 kmlgdxjqw 2012-3-20 09:49
(昆明)学术促进会第一次商讨筹备于2012年3月18日晚在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606教研室进行!本次筹备工作由姜庆伟老师发起,学促会的第四届副会长刘雷和友好人士张军推荐了昆工机电学院的杨林参加,学促会第一届老成员马池香老师推荐她的学生陆懂灵参加,姜庆伟老师在小木虫上联络了昆工冶金学院的易峰参加。 首先,姜庆伟老师介绍了东北大学学术促进会的相关活动以及成功的经验,并对(昆明)学术促进会的成立和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规划。 杨林根据昆工社团管理的相关文件,对我们社团的成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指出当前环境下,社团氛围不足是我们面临的困难,目前莲华校区一个社团都没有。提出成立社团的详细计划,并主动联系相关管理部门,争取办公场地。 易峰和陆懂灵表示:按照我们社团的规划,尽快准备社团成立的文件资料。
个人分类: 新闻|151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晚会对联轶事
donghy 2012-1-23 22:05
科学网晚会对联轶事
对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百度知道有答案。今年春节特别有了对联情节呢! 上面是我的同学—著名的对联高手发来的龙年春联。 下面是我的一份拙作,居然被科学网晚会录用了,很是高兴。 事先,科学网还发来了通知。我是这几天才看到的。呵呵! 到了1月18日,科学网5周年晚会,辛苦主持人还大声播出了对联。 其实,我的对联还有很多不工整的地方,许多博友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甚至帮我做了修改。 囿于时间关系,还没来得及改呢,晚会就播出了。再次感谢这几位博友。 ------------- 怎么想起写对联了呢?因为前一天教研室各位老师集体活动包饺子,说起以前过年都要写对子。 我就说,那我出个上联,大家对吧!哈哈,一发不可收拾,一会就写满了一黑板。 接着就是元旦,我还在学会的QQ群里上了一幅对联。 看来大家还很喜欢这种娱乐形式,有空还真可以再多弄弄哈,期待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向科学精神敬礼
wyc 2012-1-20 16:00
86岁的长者对我说,想造一架飞机 已有 112 次阅读 2012-1-20 11:48 | 系统分类: 生活其它 | 关键词:飞机 发明 涡喷发动机 直升机 教研室 今天,一位86岁的长者找到我,说要造一架飞机。他耳朵很背,说话费劲,没有手机,不会电脑。 他说,自己原来是一位外科医生,退休后搞发明,已有两项美国专利,希望找得到我们同济大学航空学院的支持。 他说了自己的方案和设想-一种新型的直升机。应当讲,想法还是好的,但总体感觉该方案对动力的利用效率不高,升力可能不足,存在稳定性问题。 我告诉他现在市场上有很小的涡喷发动机,可能适合他的直升机,他显然对此不知道。我上网帮他在淘宝上找到了一款直径4厘米的微型涡喷,2650元。他对此消息如获至宝,对我表示感激。说将来让我一定要参加他的团队。 在南京,也经常有些个体打电话来,说自己想发明某种飞行器。但当时我们的教研室主任说,不要沾染这种事。尽管如此,在这位8旬老人的一再请求下,我还是很不情愿地给他留了电话 事实上,这位8旬的老同志的这种方案,我感觉成功的概率较小,真的很小。 看着老先生兴匆匆而来,兴匆匆而去。我不忍告诉他我的上述观点。最后祝他能够成功,新年快乐。 转载感言 当一个想法刚产生的时侯, 就千方百计地来证明它的不可能。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萊尔兄弟的故事, 在人类的進步史上, 将永垂不休。 如果大家都来改变这种思维定势, 共同来把 不可能变为可能; 把不完善使之完善; 把唐吉歌德变成真正的英雄, 世界將更加美好! 谨向博主对老者的帮助深表敬意。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86岁的长者对我说,想造一架飞机
热度 6 沈海军 2012-1-20 11:48
今天,一位86岁的长者找到我,说要造一架飞机。他耳朵很背,说话费劲,没有手机,不会电脑。 他说,自己原来是一位外科医生,退休后搞发明,已有两项美国专利,希望找得到我们同济大学航空学院的支持。 他说了自己的方案和设想-一种新型的直升机。应当讲,想法还是好的,但总体感觉该方案对动力的利用效率不高,升力可能不足,存在稳定性问题。 我告诉他现在市场上有很小的涡喷发动机,可能适合他的直升机,他显然对此不知道。我上网帮他在淘宝上找到了一款直径4厘米的微型涡喷,2650元。他对此消息如获至宝,对我表示感激。说将来让我一定要参加他的团队。 在南京,也经常有些个体打电话来,说自己想发明某种飞行器。但当时我们的教研室主任说,不要沾染这种事。尽管如此,在这位8旬老人的一再请求下,我还是很不情愿地给他留了电话 事实上,这位8旬的老同志的这种方案,我感觉成功的概率较小,真的很小。 看着老先生兴匆匆而来,兴匆匆而去。我不忍告诉他我的上述观点。最后祝他能够成功,新年快乐。
3101 次阅读|10 个评论
信管11级认知实习:成都巅峰软件公司
zlhua 2011-12-19 18:27
成都巅峰软件公司参观日志 2011 年 11 月 19 日下午 13 点 30 分 , 信管教研室主任孙艳玲老师带领信管 11 级学生,到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 B3 座 3 楼的成都巅峰软件公司做专业认知实习,我也抽空参与其中,受益匪浅。 本次实习课分为三个部分,首先 , 由巅峰软件公司的李力经理给大家做了为时 1 小时的计算机科学普及讲座 , 其次 , 是项目经理曹力为学生介绍 MOS 国际认证项目,最后 , 则是学生自由参观交流时间。 第一部分 . 计算机科学普及讲座 李力经理的讲座很有启发性。首先,他给学生提了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什么是 IT ?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大一新生而言,回答这个问题自然不在话下,看到大家基本都进入状态后 , 李经理正式开讲,具体内容如下: 一 什么是计算机科学? 什么是计算机,知道计算机科学是怎么一回事情么?说实在话 , 这是一个典型的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的问题,很多专业人士可能都难以阐述清楚明白。 见大家不知所措的样子,李经理笑了,先给大家讲了一个小笑话。其实这个笑话我曾经在电子科技大学进修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时听过,讲笑话的人是我们的电子线路设计老师,当年 , 他的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听他是学计算机专业的 , 总是会把家里坏了的收音机什么的拿来请他帮忙修理。这个笑话很好地把大家对计算机科学的偏见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个我十年前听过的笑话今天再次回味,感觉很亲切,而且具有同样的教育效应,仍然引起了这些大学一年级信管新生的笑声 ... 紧接着 , 李经理言归正传 , 感慨道,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 , 之所以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有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 , 不仅仅因为其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电子计算机器设备 , 更多的还在于它能给这些生硬的机器设备赋予越来越多的“智能”。期间,他还引用了 1972 年图灵奖 Edsger Dijkstra 对计算机科学的观点,期望大家能像这些计算机科学先驱们一样,除了学习知识外,能更多对计算机科学进行自由思考 .... 看大家对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有了一点点感觉后 , 李经理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计算机科学跟数学 ( 应用数学 ) 一样 , 有一个共同特点 , 就是必须要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只有能真正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 比如,解决大数据量处理问题,新媒体的传播问题 ) ,计算机科学技术才会真正被世人所接受,才会认为计算机科学的确很有用。 趁着这些大一学生对什么是计算机科学这个问题仍然充满好奇和期待的时机,李经理又接着给大家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作为一个爆炸式发展行业的历史。 二 计算机科学 - 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不同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长篇大论,李经理只是做了个简单的计算机存储能力, CPU 的处理速度,消费价格的对比。十年前,内存 128MB ,硬盘存储容量 20GB , CPU 处理速度 1ghz 的计算机,需要耗费 2000 美元;十年后,内存 2GB ,硬盘存储容量 1000GB , CPU 处理速度 3.5ghz 的计算机,仅仅花费 400 美元。不仅如此,微软创始人比尔 . 盖茨曾经的梦想: A pc in every home and on every desk ,却在本世纪一定程度实现了。不仅如此,现代很多科技的发展(如基因工程)都得益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三 计算机行业的种类 主要包括行业软件,数字娱乐,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四大类。 1. 行业软件 行业软件是社会信息化的主力军,从致力于实现城乡统筹的电子政务,到对海量信息处理的云计算,处处都显示了行业软件的重要性。 2. 数字娱乐 包括电子游戏,互动媒体,新媒体等。比如大家经常接触的微博,每天几乎超过了 5 亿条信息,其中 1/3 可能包含图片,该怎么处理?关于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属于数字娱乐研究的范畴。 3. 嵌入式软件 - 创造智慧的地球 嵌入式软件最早用于单片机,比如洗衣机程控芯片。现在最火的应用莫过于智能手机终端应用程序的开发。比如 App store 即 application store ,通常理解为应用商店。 App Store 是一个由苹果公司为 iPhone 和 iPod Touch 、 iPad 以及 Mac 创建的服务,允许用户从 iTunes Store 或 mac app store 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 iPhone SDK 或 mac 开发的应用程序。 4. 基础软件 - 一切高级应用的平台 这是我们国家目前相对最薄弱的一块,作为应用系统的两大核心基础,无论是数据库技术,还是操作系统,都仍然依赖于国外。 四 当今主要的软件开发技术 李经理首先引用了天府软件园曾经做过一项统计调查结果,在天府软件园从事软件程序员工作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数学(或应用数学)、信息系统(或信息工程)专业。以此肯定信管专业的学生选了一个好专业。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大家,想要成长为一名程序员,有必要了解以下软件开发技术 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C++ , C# , JAVA 2. 新兴的动态语言技术 Ruby,python,PHP 3. 企业级架构 NET , J2EE 4. 智能终端开发平台 ios,Android 5. 大型数据库 sql server oracle 6. 数字媒体开发平台 3DMax,Flash,Photoshop 在讲到数据库技术时,李经理建议大家,除了现在应用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平时可以多关注用于海量信息处理的新型数据库技术。同时,告诫大家,学校课堂学习只是大学学习的一小块,在课堂教学上,可能不可能学到上述所有技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课余的时间自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且,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不在多,初学时一定要注意学方法。方法学到了,但面对另外一种语言环境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因为所谓另一种“新”语言,可能只是意味着换了种表达符号而已。现在,信息系统要做到 7*24 小时不间断服务,肯定陆续还将出来很多新技术,所以在学校就要打好基础,学会学习。 五 软件行业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可读性强,注释清晰 一定要规范,便于更广大范围的程序员之间的交流,特别要注重所写代码的可重用性。 2. 用适合的算法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3. 了解用户需求和各种行业知识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价值。 4. 了解计算机各领域的基础知识 能写程序的只是工匠,真正能从全局考虑并系统解决问题的才是大师。 六 目前软件行业的人才瓶颈 软件人才就业难,并不等于市场软件人才饱和,现在,其实很多软件企业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根据信息产业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2010 年,中国软件行业人才缺口高达 40 万人。但与此同时,计算机专业却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最底的专业之一,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到底该在学校学什么?工业化发展至今已超过 200 年,它还在继续发展,而信息化才发展了不到 100 年,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选择信管专业,利用计算机科技,致力于信息管理事业,的确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此,李经理建议大家,从大一开始,就要学重视学习,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七 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1. 开发工程师 2. 测试工程师,一般一个开发工程师应配备两个测试工程师。 3. 系统架构师,主要做框架性设计,做技术方向性指导,如 J2EE 。 4. 需求分析师,能够与各行各业的人交流,了解各行各业对信息行业的需求。 5. 项目经理,从软件工程角度统一规划实施信息系统项目,最好能取得 PMP 资格 6. 产品经理,负责产品规划 7. 文档工程师 8. 售前工程师 告诉客户,我们能为您们做些什么? 总体来说,具体要求如下: 1. 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2. 良好的程序编写与设计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4.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5. 不断学习的能力 最后,李经理意味深长地说,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规律是辅人的,为人服务的,说到底都是解决人的问题。作为一个信息科技从业人员,一定要有激情,干一行,爱一行。 八 计算机人才成长的建议 1. 不要忽视大学基础课程及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编译原理,数据库理论,操作系统原理一定要学好。 2. 扩大人际交往圈,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要学会跟机器打交道,还要学会与人打交道。 3. 尽量多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因为计算机只是工具。 4. 尽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技能 英语,日语,德语都行,阅读交流能力比考试能力更重要! 5. 不仅要娱乐,还要多思考 比如, QQ 的原理是什么? 3D 游戏到底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6. 一定要有激情 喜欢新事物,敢于挑战旧我 之后,李经理就什么是软件外包问题引出了巅峰集团的简介,作为管理软件外包专业公司,主要涉及软件开发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以及数字媒体外包。最后,李经理送给了大家一个礼物。 (呵呵,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礼物,一首寄托着对巅峰内涵理解的散文诗) 二进制的发明者莱布尼茨告诉世界 他的灵感其实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易”和“八卦” 我们遗憾错过了工业化革命的发展机遇 但在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 我们期待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程序员能够站在世界软件领域的巅峰 Do what you do best and outsource the rest 做您擅长的,其余的外包 第二部分 MOS 国际认证项目 由项目经理曹力主讲,只要介绍了什么是 MOS 国际认证,为什么需要认证,以及取得该认证后的职业机会等内容。 第三部分 学生自由参观成都颠峰软件公司 由于学生太多,公司接待人员的介绍我几乎一句没有听清楚,所以,只能自己看看墙上的贴板。了解到这个企业创立于 2002 年, 2010 年与日本某个企业有合作。 刚刚百度了一下,从其官方网站了解到如下信息: 2010 年 8 月 25 日,在日本纽康株式会社的股东会上,正式宣布颠峰软件向纽康投资成功,获得了 NEW CON 公司 153300 股,占总股本 51.44% 。 2010 年 11 月 26 日,颠峰的第二次注资到位,全部手续履行完成,颠峰软件和日本纽康的资本整合顺利完成,纽康团队正式成为颠峰大家庭的成员,一起为共同的梦想努力奋斗。 本次认知实习课耗时 2 个小时,我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对什么是信管专业,信管专业学生以后出来能做什么,现在需要学些什么东西,该怎么学习等问题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呵呵,感谢 …..
个人分类: 专业建设|4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能轻易下结论——谨记
热度 3 nonsuch 2011-12-18 10:19
前段时间开党支部会议的时候发现我保管的所有党员的材料都不见了,其中包括一些发展人的资料,若是重新补写这些资料非常的麻烦,找遍了教研室的每个角落,翻遍了会议室包括实验室的所有地方,均没有找到,实在是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最终估计这种行为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不然找不到其他能够解释的理由。 就在今天无意中发现教研室的抽屉下面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很隐蔽,柜子里面的资料装满了的话可能会掉在这个狭缝里面去,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检查里面是否有我原来丢失的资料,果不其然都在里面,瞬间感觉心情舒畅了很多,不用去补充这些材料了,同时也感觉自己过于草率,轻易下定有意为之的结论,实属不应该。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刚开始使用OpenSEES的时候,当不收敛或者计算不下去的时候就把原因全部归到程序本身,认为这种开源的程序,这种要写源代码的程序如何如何的不好,从来没有想过好好的检查模型。直到后来慢慢的发现,当仔细检查模型的时候,发现99.9%的情况下都是自己代码写的有问题。因为OpenSEES使用的是写代码建模,没有可视化的前处理,所以极容易在一些小的地方犯错,而且不容易发现错误。 从那以后当程序不收敛的时候我首先是去仔细检查模型以及边界条件,荷载等是不是正确,绝不会怪罪于软件本身。后来常有人问我OpenSEES为什么不收敛,或者重力荷载加不上去之类的问题,我首先让他务必好好检查模型,肯定有自己疏忽的地方。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需要我们慎重对待,出了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万不可轻易下结论,谨记。
个人分类: 点滴记录|310 次阅读|3 个评论
课件之惑
热度 2 zlhua 2011-12-5 16:51
最早做课件是在2001年,那时我还在学生处兼职,当时处长要给学生讲一个专题报告,于是让我帮他做个PPT,很快,我就完工了,看的出他还比较满意... 后来,当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多起来之后,我就开始自己给自己的课程做课件...最早发现我课件做的比较好的是原来教研室的主任曾老师,一次偶然的期中检查,他过来听我课,完了后,问我,小张,你讲一节课累吗?我说的确有点,教室太大了,麦克风效果不好,所以没有用麦克风,害怕后面学生听不清楚,所以自然很大声,的确有点累....他笑着说,其实你可以给学生讲慢点,就是把语速放慢一点,这样可能就没这么累了。然后,他问我,你的课件是自己做的么?什么时候给大家交流下,我觉得做得很不错...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教研室主任真的组织了一次交流会,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几乎很多老师上课都不做课件,做的话,几乎也不用动画,提示和声音,...那时候,我才明白教研室主任的苦心了... 后来的日子里,有一位非本教研室的老师特别喜欢跟我交流做课件的事情,她每次都很谦虚,比如问我,小张,你课件里的母版是什么地方找的,我说我不用别人的母版,都是我自己做的,然后,她又会继续问我到底该如何做等问题,当时,我觉得那个老师很了不起,对于做课件时的很多细节问题都会关注到,在这之前,我以为没有老师会关注这些问题的,但她关注了,而且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虚心的态度,她当时比我年长很多,能如此细心向一个小年青学习,实在难能可贵。。。呵呵,她的好学感染了我,让我更喜欢研究课件制作了...之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我的课了。。,。 在2008年以前,我觉得上课用自己做的课件的确很能提升教学效果,但后来,我却不喜欢做了....现在想起来,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发现长时间伏案做课件,于身体非常不利,因为,我是属于那种做课件可以做到废寝忘食状态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当时给原来系的系主任做课件,赶着参加一个统计系统的课件评比赛,所以经常熬夜,而且当时正值余震多发时期 ,所以,后来发展到蹲在车棚里完成了最后课件的制作,课件制作完后,我的U盘盖子也再也没有找到过,加上晚上熬夜做课件、白天兼职行政到处跑,特别是下雨睡帐篷受了风寒 ,身体也越发比以往虚弱了,所以,后来没有办法保住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记得我的第一个宝贝在我肚子里呆了两个月不到,就流产了。现在想起都很自责和伤感... 二 转系之后,应新教研室主任的要求,把自己曾在IRM公选课上做的课件发给了她 ,以为她会我的课件推荐到学院课件评比大奖上去,最后却被告知,课件里实质性的东西太少,给人感觉有点空洞,让我郁闷了好一会儿,因为当时还是有些不服气,可能那些课件曾是我的得意之作,曾在授课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是花了大量时间把文字消化了,以比较简洁有趣的方式来表现的授课内容,却.... 三 接到某个杂志社主办的全国课件评比大赛的邀请函,为了证明自己课件制作水平,我把那个曾受到冷落的课件投了稿,却意外得了一等奖,兴冲冲告诉教研室主任,但却被告知那个奖可能对于绩效评审毫无意义,而且她还建议我,最好在课件里多放些文字什么的,尽量多充实下内容!而后,当我积极按照教研室主任的建议继续完善该课件再继续给学生讲课时,发现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在这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课件是分很多种的,具体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定,比如我之前做的课件属于教学用的,提纲接领,点到为止,既有启发性,又不会限制教室在讲课时的思路,可以允许教室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自由发挥,但前提时必须要有老师讲,如果学生不听课,只把希望寄托在看课件上,那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而后来根据教研室主任的建议修改过的课件,则适合学生自学,也就说,没有老师讲,学生看课件也可以 ...明白了这个区别之后,我开始再次调整自己做课件的思路。 四 也是现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想在教学中被课件束缚,成为那种离了课件就不能讲课的老师....因为害怕潜移默化,成为那种老师,当我一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就开始慢慢尝试课上不看课件。 呵呵,现在,我可以很好做到,上课既不受教材束缚,也不受课件束缚,可以针对教学班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教学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却迎来那个我曾经向往过,但现在已经完全不期待的新一轮学院课件评比大赛了。。。。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2766 次阅读|6 个评论
...
热度 1 zlhua 2011-9-9 23:56
下午接到教研室主任的通知,要求我在10月份完成贺院长的一个课题。时间紧任务重...此外,10月份我还要参加一个考试。。。我必须有所侧重! 而且,今天下午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更深刻地明确了我现在到底该做些什么。。。 首先,做好母亲,女儿,妻子,照顾好儿子,父母,老公。 其次,做好老师,教好学生 再则,完成直接领导交付的任务 第四,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朋友和同事 呵呵,突然发现怎么没有一件是为自己的呢?看来我是一个不善待自己的人。。。是啊。现在是该睡觉的时间,儿子睡着了。。还在发高烧。。。而我什么都做不了。。。也睡不着。。。只能又坐在电脑前。。。看来,可怜之人的确必有可恨之处。。。自己都不善待自己,谁会善待你?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2360 次阅读|2 个评论
14-3-2=6+3!题目太长简而言之。
xuying395 2011-9-2 21:47
14-3-2=6+3!题目太长简而言之。
基于课题组老板于320室的讲话精神关于入校以来悬一年而未解的科研一线教研室位置安排的初步算法14-3-2=6+3! 待安置科研屁股总数(2010级) 14-3-2=9 14:本课题组2010级研究生总数 3:准博士(准博士享受准博士待遇) 2:外出实习 9:现游荡于校园未指定角落的闭家锁难民 课题组提供的科研板凳数 6+3=9 6:移出320室大大的桌子,添置6个板凳 3:目前320室没有屁股的板凳 6:可以安置屁股的板凳总数 结论:待安置科研屁股总数=课题组提供的科研板凳数 也就是说,我们的屁股将会安安稳稳的坐在教研室的板凳上,从此结束没有地位飘来飘去,在宿舍与实验室以及老板办公室之间跑来跑去的日子,开始人在老板隔壁320室被老板和师兄随叫随到的生活。
个人分类: 生活娱乐|4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
热度 4 wliming 2011-8-16 13:44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裘沛然对中医的看法: 一是《内经》不如《伤寒论》实用,这大约是有碍两个教研室的面子;二是中医靠政策,中医界发表的论文、成果“大都是虚的”;三是解释了中医疗效差的原因,即“今药非古药”、“今人非古人”、“今病非古病”。 首先是《黄帝内经》。他常说,《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尤其被一个作家,解读成上下两集的“巨著”后,它的地位更“虚胖”,像“圣经”一样,其实它也就是当年的“诸子”书之一,反映了两千年前,国人对人体疾病的认识,真知灼见固多,谬误偏见也有,何必对它顶礼膜拜呢。 比如《内经》说,天有日月,人有双目,一阴一阳。荒唐。还说,天有群星,人有列齿,天人对应,星齿感应。挨得上边吗?所以,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 其次是中医疗效。千言万语,惟疗效是硬道理,我们曾问他,怎么解释很多病,中药服下去,就是不死不活呢? 裘老听了微笑,说,我有“三非”答你疑问。 一非,今药非古药。中药的药效,讲究“地道”,大黄,肯定是四川的最好,山药,当然是河南温县的最好。可现在的药材,到处乱种,热带的,到东北拉暖棚也种,还大量地、偷偷地使用化肥,以缩短它们的生长期,你说这东西的有效成分会达标吗?疗效会好吗? 二非,今人非古人。抗生素发明以来,已影响了四代人类,体质已经今非昔比,用药还按“老规矩”,怎么会有疗效? 三非,今病非古病,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以来,病种病类(包括病毒)变化已大相径庭,你辨病下药还是“按既定方针办”,怎么会有疗效? 记得他当年这番话直说得我们目瞪口呆:这就是说,像神农一样重新尝百草、像李时珍那样重新斟酌剂量的时代又要开始了? 他笑而不答,说,现在的中医,说穿了,都靠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但你不进反退,叫人怎么说呢,而政策是要变的,“基本国策”尚且要变,万一变了,你怎么办? 我们说,几十年来,中医界发了多少论文,报告了多少成果,难道…… 摘自聂广的博客。
个人分类: 社会|125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30年-(1)
charles08 2011-8-2 15:24
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分子生物学)30年(1959-1989)-(1) 1958年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由贝时璋建立了放射生物学、宇宙生物学、生物物理化学等3个研究室和一个理论生物研究组。开创和推动了我国细胞生物学、放射生物学、宇宙生物学、结构生物学(X-射线晶体学)、膜生物学和仿生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并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王应睐重视支持下,开展理论生物学和分子生物理学研究。开创和推动了我国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生物分子动力学、激光生物分子光谱学、生物分子毫微秒荧光光譜学、生物分子穆斯堡尔譜学及NMR波譜学的研究与发展。 1959年,北京医学院生物物理教研室随后一些院校也成立了生物物理教研组(室),培养了一批生物物理学人材,开展了膜和医学生物物理学等研究,开创和推动了我国医学生物物理及其它领域。 这里只涉及1959-1989年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医学生物物理,待这方面专家学者去总结)。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用物理的理沦方法和技术两方面开展研究,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但限于生物大分子要处在晶体状态下的结构,而水溶液中的生物大分子更接近于活体中的自然状态,能追踪生物分子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 ( 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主要的研究室和组 梁栋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室 首先用X-射线晶体学研究胰岛素晶体结构,开拓了国内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 江寿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生物大分子溶液构象与动态学研究组 首先用应用物理的理论计算方法和技术:穆斯堡尔谱学、激光光譜学、毫微秒荧光光譜学和核磁共振波谱学(最早之一)等物理学技术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溶液构象和功能的关系,开拓了国内生物大分子溶液构象研究;同时率先应用计算机从生物分子电子结构水平,蛋白和核酸的二秘结构到空间结构和动态过程进行计算研究,开辟了我国计算分子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学、计算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动态学等生物分子理论计算研究)。 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959-1989) =============================================================================== 研究组(室)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生物化学与生物 其它学报 国外杂志 合计 (中英文)(中英文) 物理学报(进展) --------------------------------------------------------------------------------------------- 江寿平 12 26 18(5) 42 8 ------------------------------------------------------------------------------------------------- 杨福愉 16 30 4(16) 30 ------------------------------------------------------------------------------------------------ 梁栋材 42 18 (1) 23 ----------------------------------------------------------------------------------------------- 林政炯 10 6 3(4) 8 ---------------------------------------------------------------------------------------------- 常文瑞 10 2 6(6) 5 --------------------------------------------------------------------------------------------- 王大成 10 4 4(8) 5 -------------------------------------------------------------------------------------------- 阮康成 4 2(3) 8 1 ------------------------------------------------------------------------------------------- 饶子和 6 4 5 ----------------------------------------------------------------------------------------- 施蕴渝 1(2) 1 ------------------------------------------------------------------------------------------ ----------------------------------------------------------------------------------------- 林克椿 2 2(1) 54 ----------------------------------------------------------------------------------------- 赵南明 2 4 1(3) 24 ======================================================== 1.表中前二名是1989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所发表论文最多者,也即生物物理领域论文最多者。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3826.htm 2,国外杂志 :国内研究结果在国外发表。 3.有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误为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SCI影响因子2009生物类前20名: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1科学通报,14中国科学C辑,20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1.生物大分子X射线晶体学 ============================================================================= 梁栋材 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常文瑞 王大成 王家槐 饶子和 林政炯 毕汝昌 李家瑶 等30-40人 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鹏飞、戴金壁等); 北京大学(唐有祺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这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生物分子X射线晶体结构实验室,开拓了国内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主要的是胰岛素晶体结构研究,有2埃分辨率三方二锌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和猪胰岛素三方二锌晶体1.8A分辨率的结构测定等,该组的1.2埃胰岛素结构修正及1.5埃B键羧端去五肽胰岛素结构测定等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有蝮蛇磷脂酶A2三维结与功能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与辅酶结合的晶体学研究等。仝所外合作建立子我国第一套用于小分子电子计算机上的晶体结构分析标准程序。是国内分子生物物理学研究最大队伍。 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发表在中国科学上论文21篇,第一作者和(中文)篇数: 梁栋材(2)和合作者:常文瑞2,王大成1,饶子和1,万柱礼4,李密1,牛立文2,(林光大1,戴金壁3,付正民2,Stuart2)。 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 李家瑶 1987 X射线晶体学基础 梁栋材 1991 -------------------------------------------------------- 林光大 (蛋白质X光)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张荣光 唐伟中 严有为 宣建诚 黄之良 等 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栋材; 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唐有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 该研究室(戚正武和张友尚等)有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猪胰蛋白酶复合物的晶体学研究;及牛胰蛋白酶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 另盛沛根用电子自旋共振对猪心原肌球蛋白,小牛胸腺DNA的自旋标记研究。 ---------------------------------------------------------- 电子书(供学习参考) 1.An introduction to X ray crystallography(2ed)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898956.html?retcode=0 http://www.docin.com/p-67896749.html 2.introduction to macromolecular crystallography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429481.html?from=isnom 3.X-Ray Crystallography of Biomacromolecules. A Practixal guide http://ifile.it/ek0v37n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573371 http://rapidshare.com/files/261933812/X-Ray_Crystallography_of_Biomacromolecules.pdf http://www.docin.com/p-72879812.html 4.酶学方法:大分子晶体学 eng http://www.docin.com/p-56477004.html 5.Principles of Protein X-Ray Crystallography http://www.docin.com/p-25827755.html 6.Protein_Crystallography_in_Drug_Discovery http://www.docin.com/p-43744054.html 7.Protein Crystallography A Concise Guide http://www.docin.com/p-62459382.html 8.Programming the Science of Crystallography http://www.docin.com/p-34401966.html 9.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Volume 1:Prepar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Macromolecules(2007) http://www.docin.com/p-72012637.html 10.X射线晶体学单晶体结构分析理论和实验导论 http://www.docin.com/p-60158528.html 生物化学 1.现代生物化学 http://www.docin.com/p-8849773.html http://www.eshu123.com/shkx/shengwu/20091213/3609.html 2-10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上册 下册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4873.htm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数据手册 1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厉朝龙.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026367.html 生物化学英文e书: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3826.htm ============================================================== 2.生物大分子激光光譜学 ================================================================ 江寿平研究组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连少辉阮康成 陈立群 黄天筠 刘颂豪研究室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惠令凯 立群 张拯 潘成明 邱佩华 陈述春 王文耀等 张晶如 徐英武 邓玉妹 吴存恺等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三个研究组合作首先应用激光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性,构象变化,选择性光化作用,能量转移等各种快速动态过程,开展了激光生物大分子光谱和光敏治癌机理研究, 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http://www.southcn.com/job/features/tech_edu_hr/people/200407011175.htm ) 生物大分子的双光子光譜及它的特性和机理。在室温下,用激光器研究血红蛋白、脱辅基血红蛋白、白蛋白、色氨酸和酪氨酸。实验结果清楚表明这些生物分子发射光过程是非线性的双光子过程。首次观察到生物大分子的双光子光譜,它们的寿命和单光子产生的荧光几乎同一个数量级,因而它们的发射光是荧光。由光子过程引起的荧光光譜的峰比由单光子过程产生的峰有红移倾向, 它的双光子过程发射光是来自色氨酸残基。又观察到血红蛋白的四光子现象和荧光”滞后”现象, 增加了生物分子非线性光譜的内容。此外应用分子轨道方法从理论上论证。生物分子双光子光譜的发现, 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生物分子非线性光譜领域, 扩展了分子光譜的应用范围。当时此研究是处于国际领先, 这个发现 被国外论文.综述和著作所引用; 特约江寿平在国际评论杂志上专辑发表生物双光子光譜的综述,这是国外杂志首次出中国生物领域专辑版和发表大分子双光子光譜的综述, 这专辑和发表在国外的论文都被国外杈威萤光光谱学专著和国内光学专著所引用(见下);也被邀作为国际光生物学协会学委员。该组和两个光机所研究组一起开拓了生物大分子非线性光譜学,开拓了我国激光分子生物学领域, 强光光学及其应用 刘颂豪,赫光先 1995 ownload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817479.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399131.html?from=isnom http://www.docin.com/p-41827576.html 非线性光学 范琦康,吴存恺,毛少卿编著 1989 http://www.docin.com/p-43458311.html 非线性光学 吴存恺等译 1987 http://www.docin.com/p-20734575.html 杈威萤光光谱学专著: 1.Topics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Vol 1, Techniques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766388 2.Topics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Vol 2, Principles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7664543 .. 3.Topics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Vol 3, Biochemical Applications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632066 4.Topics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Vol 5, Nonlinear and Two-Photon Induced Fluorescence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631563 5.Topics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Vol 6, Protein Fluorescence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632114 6.Topics i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Vol. 7, DNA Technology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632155 7.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3Rd, 2006, http://www.soudoc.com/bbs/thread-8752299-1-4.html http://www.namipan.com/d/Principles%20Of%20Fluorescence%20Spectroscopy%203Rd%2c%202006%2c% 20Springer.pdf/e0e3f65d1c98b882dba6c78f5c949b90567a9a57d3b17a0 ------------------------- 8.非线性光学 费浩生 http://www.docin.com/p-2474596.html 9.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 http://www.docin.com/p-49595830.html 10.nonlinear optics 3rd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758292 http://ifile.it/xp6vu9q http://www.docin.com/p-37977959.html 11.Handbook of Nonlinear Optics 2003 http://www.docin.com/p-46121536.html 12.Femtosecond Laser Spectroscopy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632290 13.Fundamentals of Quantum Chemistry Molecular Spectroscopy and Modern Electronic Structure Computations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632205 http://www.docin.com/p-3465202.html 14.Atomic and Laser Physics(原子与激光物理) http://www.namipan.com/d/1852b746e8a51102e6f36621bd0daeb66137317681f62800 15.Laser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http://www.netyi.net/Book/9baa88e6-baa4-4c87-96c8-695f13b4809a.htm 16.Principles Of Nonlinear Optics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329728 17.Femtosecond_Laser_Spectroscopy http://www.docin.com/p-25423323.html 18.femtosecond Real-Time Spectroscopy of Small Molecules and Clusters http://www.docin.com/p-32195958.html 19.femtosecond Technology for Technical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http://www.docin.com/p-26698631.htm 20.非线性光谱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2009) Biochemical_Applications_of_Nonlinear_Optical_Spectroscopy http://uploading.com/files/get/DUM6WX1L/ http://hotfile.com/dl/60909177/1a3f001/biochemical.applications.of.nonlinear.optical.spectroscopy.pdf.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949426.html http://www.docin.com/p-75467870.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962181.html 密码:b80 1.-14生物物理学 能量、信息、生命 . .阎隆飞,孙之荣 .蛋白质分子基础 2ed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4873.htm 15.From computational biophysics to systems biology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059220.html?retcode=0 参考 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30年(1)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4873.htm 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30年(2)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5030.htm 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30年(3)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6308.htm 我国分子生物物理学(膜与光动力学)30年(4)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7236.htm 我国量子生物学最早的10年(80年代)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19296.htm 我国计算生物学最早的20年(70-80)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20206.htm 我国生物信息学最早的10年(80年代)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21472.htm 我国理论生物学30年(1)-60年代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22053.htm 我国理论生物学30年(2)-70年代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22750.htm 我国理论生物学30年(3)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25603.htm 最早的交叉学科研究组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29811.htm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领域论文最多者与开拓者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3826.htm 我国最早物理学科毕业的生物学家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9973.htm Drug Design and Discovery(2) 16.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徐筱杰. 17.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陈凯先 18.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导论-叶德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085 19.药物设计中的分子模型化方法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724756.html 20. Ligand-Macro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Drug Discovery-Methods and ProtocolsMethods and Protocols http://www.docin.com/p-74041621.html 21. Protein-Protein Complexes:Analysis, Modeling and Drug Design(2010)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ea9qpv9ld 22. Peptide-Based Drug Design: Methods and Protocol http://www.soudoc.com/bbs/thread-8762223-1-3.html 23 Proteomics in Drug Research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1419670 24. Protein Folding and Drug Design(2007) http://depositfiles.com/files/t6ibo2m3l 25 Protein Ligand interactions 从分子发现到药物设计 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2062088 注: 电子书耒自网上,链接会变化,仅供参考,感谢原作者 选自: http://blog.51xuewen.com/bio80/article_35030.htm
个人分类: 科学史诗|5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成功培育无菌小鼠
dongzg101 2011-7-25 10:52
第三军医大学成功培育无菌小鼠 2010-03-11 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无菌 ( 悉生 ) 小鼠实验室已成功培育出无菌小鼠(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鉴定见图 1 ),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 项(无菌小鼠人 ... (1034)次阅读 | (2)个评论
2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编了一个超慢的程序
热度 10 qiancoo 2011-7-25 09:31
2011.7.25 天阴 温度:教研室开着空调我需要穿外套,背着笔记本在外面走会感觉热。 我是7月6号到的成都,7月7日稍微调整休息了一下,7月8号收拾了房间。也就是说从7月9日开始正式进入学习状态。到目前参加过四次组会;一次项目讨论(我是去打酱油的);另外听了周昌松等老师的报告。其余大多在看文献,编程。编程花的时间比较多,唉,我真的无语了。我刚编了一个超级慢得程序。 到底有多慢,看我的分析吧。 原数据共488440行,统计出共533462个用户。根据模型我将数据处理成了1450364行数据。根据我的想法我共用了四层循环,电脑运行了一天(24小时,电脑不关)才出来两个(记住是个,应当有533462个数据,这个还是在最外层的第一次循环)。假设最外层设置的要循环10次可以结束,那么根据速度,一次循环要(533462/2)天,10次循环完就要10*(533462/2)天。也就是2667310天,即7307.6986年。 还好我没有想着等着程序慢慢算,而是很明智的改了程序,要不我等到海枯石烂也不知道结果是什么。
3237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晋华中学“学,展,导,测”学导式创新高效课堂【刘学浩转载】
ljkf 2011-5-16 15:17
晋华中学“学,展,导,测”学导式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刘学浩转载 学导式创新教学 16511】 作者:教研室:2009-03-20    为了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阵地,打造高效课堂,上实效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研室在借鉴杜郎口、东庐、洋思以及太谷二中等课改名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出台了“学,展,导,测”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时间分布   学生学习及交流展示时间30分钟,教师释疑、拓展时间10分钟,当堂检测或学生自我总结反思5分钟。 二、建立学习小组 1.根据班级人数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8人,面对面编排座。 2.充分利用黑板、多媒体。 三、课堂教学流程 学;课前自主学习预习:课前依据导学案充分的自主学习和预习。 展;学生自主交流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 导;教师科学调控:教师及时调控、释疑、拓展。 测;反馈检测:当堂学习的小结、测评、完成当堂作业。 (一)自主学习环节(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预习、自学都是第一个环节,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导学案要提前下发,学生要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研讨,教师课前要批阅学生的导学案。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明确预习的时间及要求,任务要具体。 1.主要任务: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 2.学习的主要形式:自学 3.自学的时间保障   把每天两节晚自习课和下午的自习课安排为预习指导课,每节安排2个学科,排成预习课表。学校教导处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安排课程表,压缩老师上课时间。 4.自主学习的方法   由学习小组长提前发放导学案、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学习信息。(初学时不照抄教辅材料,有疑难问题时,方可参考教辅)   教师在此环节的任务是只维持自学课堂秩序,不许讲课。 (二)交流展示环节   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在课堂的零干扰状态下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 1.交流展示的主人任务 (1)展示学习目标; (2)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 2.组内小展示   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确定大展示“代言人”(“小展示”由组长负责) 3.班内大展示 (1)展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时间、学生情绪、情感态度、答案的规范、生成问题的把握与评价等,教师要及时调控,“大展示”由教师负责,展示时一般由B层、C层同学展示,由A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 (2)点评 (3)小结、反思   每节课可任定一组为点评组,其他组为展示组。(点评组和展示组可轮换担任)   展示组:在自学、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推选本组“代言人”展示本组的观点或看法,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质疑,本组成员可以回答,其他组成员也可以回答或补充。   点评组:对展示组的人员参与度、精彩度、准确度、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点评、打分(每组每节课满分为5分),如果B、C类学生参与发言的可适当奖分。一节课一总结,下课前评出本节课优秀小组。   展示可口头,可书面,可以借助多媒体。必须简洁、条理、声音响亮,学生展示必须脱稿。   每个学生要会倾听,会整理,学会适时记笔记。 (三)教师科学调控环节(严格限定在10分钟内) 教师及时调控、释疑、拓展。 (四)反馈检测环节   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当堂完成作业 四、评价与考核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由教师单向的评价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更具激励性。每组每人基础分10分,一周内个别学生一次不发言扣1分,个别学生一周发言达到5次加1分,依次类推加分。每周统计获最高分小组,在光荣榜内公示。各学生作业一周内各学科导学案获5次优,每周发言提问或答题有创意达到3次者,都可以加发并在光荣榜内公示。以上奖惩每周一班会总结并公示(分别是发言之星、作业之星、创意之星、优秀组合小组等)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评价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的听评课需制定出具体的考评措施,对落后教师要制定出具体的帮扶措施。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某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续III) --外星人代表反应
热度 1 metanb 2011-4-29 14:54
某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续III) --外星人代表反应
脑听说 教材木有列文献 ,咋搞滴倪?? 来源:http://www.nipic.com/show/2/80/63fa18c6e9ecd9ae.html 【改编:metanb】
个人分类: 公共事物|22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某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续II) --动物界代表反应
热度 1 metanb 2011-4-28 11:37
某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续II) --动物界代表反应
近日有学界人士指 某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 ,引起各方强烈反应,目前消息已经扩散至动物界!下面是动物界代表的反应。。。 来源:http://i1.ce.cn/sci/zrqq/200903/23/t20090323_18579932.shtml
个人分类: 公共事物|2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中学
zlhua 2011-4-25 07:36
学院很早就在提倡CDIO,其主旨就是要"做中学",特别是工程类的专业,强调不仅仅要念书本,而且要努力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到底如何CDIO?如何如何实施CDIO?呵呵,不要说专业老师,就是每每开会都反复强调它的重要性的主要领导估计也不明了,所以,每逢开会,听烦了领导们的唠叨后,很多同事都会笑谈,哎!又是成都进出口问题(CDIO的音译)... 我所在的专业是信管,第一次听说CDIO就开始就对它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专门查了有关CDIO的文献,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好,机遇总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一次意外的机会,我结识了物流管理教研室教物流认知实习的一位老师,她虽然比我大10岁,但精神却好得很,很又活力,而且同我一样,是一个喜欢健康,自由,充实生活的人,在听完她的一堂物流认知实习课之后,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如果将物流认知实习和MIS课程结合,让学生在专业认知实习的基础来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MIS的话,那一定是很妙的,很巧,课程结束后,我和这位老师又在校车上又遇到,呵呵,我开始跟她讲我的想法,她也跟我交流她带认知实习的心得...我们一见如故....... 没过多久,她就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对物流仓储信息化是否感兴趣,希望我跟她合作,希望能帮她推荐两位物工的学生一起参加项目,为某某企业做个物流仓储信息化方面的调研,我很欣然地接受了她的邀请...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小组,四位老师,六位学生... 4月1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第一次到了北京,到了北大,看到了清华...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开始了第一次企业调研...工作十年,以前调研对象几乎都是政府,这是第一次接触企业,不是以专业教师的身份,而是以一位系统分析员,一个助理的身份参与了这次调研,真的是不做不知道,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为期5天的调研里,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平日里按照兴趣学习的东西派上了大用场....调研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领悟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呵呵,还有学习能力,很多东西可能都是前所未闻的,但没有关系,只要想学,都是可以找到老师的......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2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图)
热度 4 metanb 2011-4-25 02:20
北京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图)
堂堂北京大学编的教材没有列出参考文献, 隐匿知识的来源 。。。因此而 久久地受到蒙蔽 的人也不在少数吧! 喂,你们把参考文献藏到哪儿去了,给大家拿出来看看呗~ 封面 目录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300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北京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 (续)
热度 1 metanb 2011-4-24 23:04
甭吭声,假装 没看见 。。。 图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213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选报各系教研室的通知
zhao1198 2011-4-24 10:44
关于选报各系教研室的通知 2011-04-18 点击: 413 各位老师: 经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对学院教学机构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学院下设 经济学 系、管理学系、 农经系 三个教学系,每个系设系主任1名。 经济学 系下设经济、金融、国际贸易、数量经济4个教研室,管理学系下设会计、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3个教研室, 农经系 下设农林经济、土地管理2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设主任1名。 现将教师选报教研室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选报原则: 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及所带课程,自主选报教研室,学院在尊重教师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 选报方法: 教师在所在系主任处登记选报,各系汇总报学院教学办。 选报时间: 2011年4月18-22日。 经济管理学院 2011年4月18日
个人分类: xn|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大学某数学教研室集体剽窃
热度 2 metanb 2011-4-23 00:02
北京大学某数学教研室编写的《高等代数》没有列出参考文献,隐匿知识的来源。。。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2203 次阅读|4 个评论
有人搞破坏
Yanhaiyan 2011-3-26 17:40
2011年3月26日有人搞破坏 今天下午做毕业论文的一个学生将挑出的重组菌放在教研室的405实验室摇床上培养。17:00到17:25我带实验课回来后去看了一下,发现摇床盖子敞开,摇床停摇。问了做该实验的学生,他说摇上后去学习了。问了下午一直在该实验室通风橱旁做实验的对门实验室某人的学生,她说刚才有一个男生进门晃了一下又出去了!对门实验室此时只有某人在里面。17:50又发现培养箱门开个小口。又打电话给我的那个学生,电话已经关机! 昨天上午看到消毒用的酒精棉球瓶中一部分棉球是粉红色的。正在使用的学生说他拿出来时就是这样,他挑白色的用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导式创新中小学实践案例-24湖北--中学z1枝江市对全市中小学
ljkf 2011-2-22 16:27
学导式创新中小学实践案例-24湖北--中学z1枝江市教研室对全市中小学 北琴海鹏 转发 24---z1 枝江市教研室对全市中小学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采取了“五视导” http://www.yc.e21.cn 2010-03-18 宜昌教育信息网 访问次数: 376 ----------------------------------------------------------------------------------------------- 枝江市教研室为了落实《枝江市中小学创建高效课堂“六三二”工程方案》,加快高效课堂的进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五种视导:(1)强化了各个学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视导。对全市中小学在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中的领导重视、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评、研究、校本教研、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全方位工作的逐校开展了视导和评价,并及时给所视导学校下发书面的“视导反馈意见”,使高效课堂的创建科学化、常态化。(2)强化了滞后学校的跟踪式视导。视导中,主要是看学校对照教研室下发到各校的“视导反馈意见”中的问题和建议是否进行了整改和落实,主要以查阅资料和指向性听课为主;同时,要求学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3)强化了典型学校的专题式视导。本着传承与立新的原则,对部分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校进行专题式视导,各位研训员在视导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典型课例或者教学个案进行分析和解剖,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归纳出在创建高效课堂中的基本特色,使高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针对性、时效性。(4)强化了个别学校的驻点式视导。教研室分中学部和小学部面对教学管理思路不新、教学研究实招不多、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现状,继续强化个别学校随机状态下的驻点式综合视导。中学部和小学部全体研训员深入学校2—3天,采取看(学校高效课堂的全方位资料和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资料)、听(学校汇报和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问(分别访问领导和师生)、谈(召开部分师生座谈会)等工作方式,帮助学校和教师对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工作作出全面诊断,进行归因分析,寻求工作对策,搞好矫正与补救,以图发展。(5)强化了部分学校的订单式视导。本学期,教研室根据学校对视导的要求——学校开出视导的“菜单”,进行十分明确的定向视导。从“关注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出发,深入课堂第一线,分科听取部分教师的常态课,与学校领导班子、教研组长、部分学科教师分别进行座谈讨论,研究学校在高效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暴露的出来的一些问题,结合学校在“菜单”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探讨,提出自己看法和指导性建议,尽力解决和满足学校在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中的“需求”。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研室的怪现象
caecae 2010-1-4 13:14
研究生,是学习,也是工作。研究生阶段出现的不同于初、高中与大学本科的现象,在这定义为' 怪现象': 1、心理脆弱现象 研究生,自称心理脆弱,硕士两年,从来不来教研室,第三年估计也不会来(nuibility!)牛吗? 不仅这样,老师怕自杀,还得多给点钱,赶紧把爷送毕业,不惹事才是王道。算是老师克星吧? 2、太子现象 学校里教师的儿子,找同系的年轻导师,导师哪敢管? 大节休半个月,小节三天(节前,节中节后),寒暑假全休。生活用品的全是父亲的经费卡里的公费套的,从不自付(纳税人啊!)。不管做的怎么样 依旧要拿个优秀毕业论文 及 父母工作全包!(怪不得现在好工作难找,都TMD内定了) 3、大龄师弟现象 很多人是工作几年后回来读研究生的,这样就不同于初高中与本科,年龄差距与入门先后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研究生都讲究一个门第,怎么个叫法? 见没见过,一些 比你小 非让你管它叫师兄,师姐的,不叫就给你掉脸子的?个人感觉这种人是有些不要脸,这社会差不多就行。愿意叫就叫,不愿意叫,别以为自己早进了两天,把自己当什么了。(这个现象调查不是少数,bbs的 top10) 当然还有待续。
个人分类: 生活感想|479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