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待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如待业:不如意的工作会伤身
jiangdapeng 2011-3-20 22:10
最近,在丁香园网站上见到的一项信息:Canberra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副教授Peter Butterworth博士谈到,“虽然获得一份工作对个人身心均有益处,但是由待业转为获得一份不佳的工作可对个人精神健康产生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从待业转为获得一份不佳的工作负面效应大于从其中获得的益处。” 对于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进入单位后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无论是业务还是人际关系方面,但是要尽快的去适应,最好先和一两个同事搞好关系,这样就可以了解内部关系,熟悉工作流程。如果这份工作确实不适和你,那么,尽快转身也许会看到更美的风景就在你身旁。
1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的大学就这样继续扩招下去吗?
wangxh 2010-4-16 19:24
我们的大学就打算这样继续扩招下去吗?不顾一切质量下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毕业生待业等,一直这样扩招下去吗? 今天看了两则消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1) 2010 年高考招生计划 657 万 扩招幅度 12 年来最小 ; (2) 2010年研招规模约为46.5万名 全日制专硕将招生 。 第一则消息里说, 2010 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 657 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 3 %,其中本科生 339 万。这一扩招幅度是 12 年来最小的一年,也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增幅连续第 11 年下降。 自从中央一道金牌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来后,各行各业争先恐后实行市场经济,俨然只要市场经济就一定会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好评,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这种情绪下,教育产业化、高等教育市场化乘坐着洲际导弹降临到中国大地上,扩招扩招再扩招,市场市场更市场! 什么是市场经济?俺不懂,俺小时候在农村的集市上卖过大葱、萝卜、白菜、鸡蛋等。每次临出门时俺娘总是嘱咐:不要着急,问一问人家的价钱,比一比人家的东西,你就有数要价了。卖不了就推回来,千万不能赔了!如果鸡蛋的确比别人的大( 农村集市论个卖,有时候大个儿的价钱也稍高点儿。 推 就是淮海战役中出动了数十万辆的 独轮车 ,也就是陈毅元帅那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 独轮小车 推出来中的 独轮小车 ),价钱差不多就能很快出手,早早回家;如果某一次东西确实不如人家的,那只能等到最后俺娘说了卖不了就推回来,千万不能赔本!有时候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 别人卖完了回家了,不就少了嘛 )可能出手或部分出手,但有时候只能推回家去过剩喽!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里头一段很是令人回味: 凤姐方觉睡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进来,含笑说道:婶娘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娘,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娘,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娘,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又道是: 登高必跌重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不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 !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 ,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 既然是市场经济,为什么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呢?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已经过剩 ,为什么还继续扩招呢?产品已经过剩到害怕引起恐慌的地步了,为什么就不能停下来看一看行情呢?难道就不能不增加、或稍稍缩减吗?搞不明白哟!GDP我们是不能缩减的,大家都理解,这代表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蒸蒸日上、突飞猛进。难道待业大学生数量的猛增也是经济繁荣、祖国昌盛的标志吗?我们是不是得了三高GDP增长速率高,房价高,大学生待业率高! 新华网: 大学毕业生2011年将迎来就业最高峰 约758万人
个人分类: 社会|44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论教育的层次与科研创新
accsys 2010-1-4 13:33
姜咏江 1. 引子 教育为什么要分为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而在中学中又分为初中和高中,在大学中又分为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这种层次划分体现了教育的规律性,表现了教育的外在特征。教育层次结构首先是根据人生的发展发育过程来设计的,其次是根据生产生活的人才需要来安排的。教育的层次结构是从人类经历了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有效的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以往的教育实践,人们已经完全证实了这种组织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虽然在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就业的需要,演化出了与高中同等学历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与初中同等学历的技工学校等,但丝毫没有打乱整个教育的层次结构,可见教育层次结构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是经得住考验的。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虽然仍然保持着教育的层次结构,但在教学内容和人员比例安排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偏差,造成了无论教学内容,还是学生人数,都与教育层次极不相符的局面,因而给社会生产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造成了许多不应有困难,非常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并且适当地加以解决。 2. 层次教育必须保持梯形比例 教育的层次结构是直接与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不论哪一方面的社会实践,都分不开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两个方面。特别是现代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整个系统的复杂度极高,无论是设计方面还是实施方面,都不能由一个人独立完全担当起来,都需要很多人的组织协作。这样在设计层面和实施层面都要分成若干个等级或层次。由于实际的这种需要,这些等级之间毫无例外地要形成了人员的梯形结构。 教育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会不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求,脱离实际地办教育,起码在认识上不会这样做。尽管如此,由于不能很好地认识受教育者培养目标的层次比例关系,片面地强调社会某一方面的需求进行教育,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国现行的大学拔高和大学扩招,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近几年来已经不能回避,这两项措施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其中,一方面毕业大学生大量待业,而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为没有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和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而苦恼,这就足以说明教育比例失衡所带来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随着2009年全国611万人从高校毕业,待就业高校毕业生将临时超过1000万(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这个数字约等同于中国高校扩招之初、1999年全社会所有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者的总和。那时,全国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还不到30万。而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 人才教育梯形结构的倾斜度应该依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调整,但调整的幅度必须适应社会生产科研的要求,如果片面地增加某一些层次的人员比例,就会造成教育层次的失衡,有时会更加重社会负担。大学不按客观规律的盲目扩招,不但解决不了原来的青年就业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加复杂的长时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客观上也降低了毕业生的实际水平。 3. 教育内容要适合层次需要 各类层次的教育一定要保证教学内容与教育层次相适应。 学生在从事科学研究以前的重要特征是学,他们要从小学、中学、大学本科一路走过来,学习的是那些完全成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由于这些阶段学生知识的积累,一般还不足以达到创新的程度,所以对他们的普遍要求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为主,如果有人让他们少一些不着边际的独立思考,这还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使如此,这一阶段提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该阶段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未来的生产生活实践,处处需要独立思考。 到了大学本科可以提倡以学为主,学研结合,这时提倡的研是一种教育的过渡现象,主要是为了提高本科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限制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发挥他们的天才。 教育层次到了研究生一级,教育的重点就要以研为主,学研结合,学已经从过去为主的地位,降到了辅助科研的位置。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应该是那些有发展前途尚不十分成熟的,或者虽属于成熟的,但在当时本科生接受有困难,又需要积极推广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新问题,寻求新问题的理论和实际解决方法。如果这个时期,仍然将学放在主要的地位,那么就失去了研究生层次教育的水准,更不要说培养创新型人才。 所谓创新即为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前所未有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新发明新创造,另一种是在某已经存在的体系结构中,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增补。不论何种创新发明,没有一定的知识积淀,都不可能产生。然而过分地强调知识积淀,不适当地将本科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放到研究生阶段,就降低了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反,将研究生应该学习的内容放到本科生阶段,也会造成违背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情况。这种教育内容不适应教育层次的现象,都会发生人才培养的混乱,造成不应有的社会效应。 4. 科研创新为教育增添活力 教育内容要适应教育层次,不能够错误地理解成教学内容不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层次教育的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调整的尺度不能违背层次教育的原则。不能够不照顾教育的稳定性来施行人为的而快速多变。 由于一种科学技术从发生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的科学技术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当这种科学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就应该及时地,逐层次地,逐渐地推向大学本科以下的教育层次。这样作,教育内容才能够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新的科学技术来源于科研创新,因而重视科研创新就是重视教育的具体体现。科研创新不仅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而且也为整个教育在不断地增添活力。 5. 术业有专攻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术业有专攻,说的是人生一世,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做。办教育要分层次,每个层次中要分专业,就是总结了这方面经验得来的。如果我们违背了这样的教育规律,同样要受到社会实践的惩罚。 在我国的教育界曾经提倡过一专多能,效果如何,已有定论。前一个阶段又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同一专多能的提法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产生的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学非所用的情况相当多,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干哪种工作好。真所谓艺多不养家呀! 面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层次混乱,教育界人士已经提出:应该调节教育的结构,不是大学生越多越好,研究生越多越好,社会需要也是多层次的。教育应该在教育层次上下功夫,如今社会上都是万金油的大学生。 万金油的大学生意思是说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干不太好。因而出现了大学生就业要重新培训的现象,说明我们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小学、中学教育应该厚基础,宽口径,因为教学的内容都是常识性质的知识,各方面知识每个学生都必需掌握。到了大学阶段,教育的目标直接对应着学生个人未来从事的社会工作,因而学习内容更高深,知识的范围会更相对集中。这种科学知识的高深复杂度,足以消耗学生个人的学习精力(否则就是教育层次或教育内容有问题),如果这时要强行让他们去扩充关系不大的知识面,势必要以减少必要知识深度作为代价。现在出现的万金油的大学生就是这种理念的后果。 6. 重视理论教育 人不能事事都亲身实践,人的知识多数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从书本上来得知识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办学校教育。因而,学校是快速培养有知识人才的地方。知识和方法是前人实践的总结,这些总结在书本上的知识,目的就是要后人能够快速地掌握它,而不用再像前人一样自己都去实践。 写在书本上的知识有理论,也有实践技术。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处理理论和实践技术的关系,是历来教育理论和方法争论的焦点。本人认为,孰轻孰重,要看培养的目标,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大学的本科应以理论为重,而专科就应该以实践技术为重,而研究生教育就应该两者兼而有之。 我在这里提出重视理论教育是针对那些忽视理论教育的现象来说的。重视理论,不只是重视理论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越多,特别是能够面对没有做过的事情,能找出办法完成,这就体现了个人的能力。能力是改造世界需要的东西,因而不论那个层次的教育都要提倡能力的培养。 学习理论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个人的能力。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脑逻辑思维的东西。因而学会理论就能够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水平,进而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从正确的判断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人脑的逻辑思维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扩展性,学习理论就能够增强这种关联性和扩展性,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写在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理论,例如书本上的实践的技术就不是。理论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总能够回答为什么,这一点对写在书本上的技术一般就做不到。 现在的教材有轻视理论的现象。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不论国内和国外都有轻视理论的问题。由于市场化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起来,眼前的繁荣会由于不重视理论教育的研究,将会阻碍科学的快速发展。 7. 科研创新一定要独立思考 科学网上有些导师竟然要求研究生少一些独立思考,这有悖于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果研究生不要自己独立思考,那么他们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还有什么必要?当然,真正的知识创新需要已有知识的积淀,即所谓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子们在本科阶段就往巨人肩上爬了,到了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就应该基本上满足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条件,如果还达不到这个基本条件,那就不够研究生的资格。不然就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水平不够。 不论哪一个层次的教育都应该将理论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而理论学习的重要途经和方法之一,就是要不断地问为什么?并从问题的解答中掌握理论,同时学会理论的总结方法。新的理论完成之时,一定是科研创新诞生之日。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为什么进而得到解答,会增进学习的兴趣,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一旦某一个为什么得不到解答的时候,就必需要进行独立思考,那么科研创新就会在这些独立思考之中诞生! 8. 总结 面对我国教育和科研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教育的层次性特征,不要忘记教育的类别性特征,不要忘记知识的演变性与教育层次性的配合,不要不顾及个人的社会角色和能力,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样,一个教育科研相互促进,人员培养和社会需求一致的大好局面很快就会到来。 2010-1-4
个人分类: 随笔|359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