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业内人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随想录
deepblue1969 2011-11-14 13:06
“ 不少银行业、获贷企业和房地产业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 微博 ) 》记者,银行压力测试是否完全真实可靠,各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中的 “ 隐形 ” 招数是否都被纳入 “ 法眼 ” 监控,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 大家看看利益集团的强大了吧。昨天中央台报道了药品价格虚高与利益集团操控的新闻,还好今天没有什么 “ 人民报 ” 的头版来驳斥(不知过两天会不会有,可能这次写手比较菜)。不过不良房地产商及其所属的利益集团势力还是很强大的。我想这些业内人士就是想危言耸听,想通过暴露自己的内幕及违法乱纪的行为方式来干扰政府调控的决心。这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如果讳疾忌医,投鼠忌器,那将来更会病入膏肓,无药可治。现在确实肉烂掉了,剜去确实可能有健康甚至生命的风险,但是我们大家都要活下去,也希望能活好,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朋友,为了子孙后代。所以剜去烂肉的风险还是必要也必须承担的。否则就是为不良房地产商及其利益集团做牺牲品,或陪葬品。 这则新闻报道很好,它从反面暴露了不良房地产商及其利益集团的无耻、妄为,也暴露了其代言人的良心的泯灭。这是好事,这让人民更加认清了这些人的嘴脸和真实面目,更会睁大眼睛,不受这些人的蛊惑了欺骗,即使有短痛,也会支持政府将这轮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并采取措施,在将来避免这种整个社会被少数利益集团蒙蔽、欺骗和绑架,这样整个社会才能生存和延续下去,才会有自己的未来。
2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找专业资料,你还上“百度”“google”上搜索吗?
热度 1 luoyangyang 2011-10-17 10:24
找专业资料,你还上“百度”“google”上搜索吗?你OUT了!! 除了在百度google上搜索资料,还能怎么样更快更方便地找资料呢?以下10个地方,都是专业人士经常去的地方,你也可以去看看。 (1)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 在豆丁网上你可以下载无数的免费电子文档,甚至还可以在线阅读。有不少策划同行在上面注册了账户发布资料,例如有青苹果、地产策划、地产专家、吸烟的老鼠那几个用户都是我了解过的策划业内人士。内容都比较新,文档质量比较高,搜索比较方便,价钱基本都在几块钱。 (2) 资料网 http://www.zliao123.com 资料网主要收集的资料种类有: 入党申请书 、关于 思想汇报 、关于 转正申请书 、关于 入团申请书 、关于 自我介绍 、 简历模板 、关于 演讲稿 、关于 工作总结 以及关于 辞职报告 等常用资料。 找资料,就上资料网!我选择,我喜欢! 资料网,让您的工作和生活如此轻松! (3)格格网 http://gege521.com 相信没有朋友不知道淘宝网,但是大多人应该还不熟悉上淘宝买资料。如果你想找大量又便宜的专业资料包,那么淘宝店是一个绝对的好去处。例如我经常光顾的青苹果策划资料店,里面包含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地产策划在内的非常资料,一定有你需要的资料。 (4)畅享网 http://www.vsharing.com/ 相信从事策划、咨询行业的人对这个网站都不会陌生,畅享网的资料比较齐全,各式资料都有,基本都可以免费下载。不过有注册会员积分才能下载,比较繁琐。与此类似的网站还有栖息谷、百度文库等。 (5)栖息谷 http://www.21manager.com/ 栖息谷是管理类网络论坛,如果你要找管理类文档不妨到这个网站看看。 (6)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 百度10年刚上线的文档分享平台,资料也非常齐全,有很多可以免费下载的资料!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个跟百度文库类似的新浪网ishare,相信没有朋友不知道新浪网,但是大多人应该不知道新浪网有个ishare频道。 (7)人力资源相关网站 人力资源网站有:17HR人力资源网 http://www.17hr.com/ 、hr管理世界 http://www.hroot.com/ 、人力资源开发网 http://www.chinahrd.net/ 。专业的人力资源资料网站,如果你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这里总能找到你想要的。 (8)管理之家论坛 http://51manage.aa.topzj.com/ 管理之家论坛是管理类专业论坛。资料分类的还比较清晰,而且经常有更新。 (9)管理资源吧 http://www.glzy8.com/ 有很多企业管理资料下载,而且都可以打包免费下载,非常方便。不过资料更新很慢。 (10)房策网 http://www.fdc100.com/ 房策网是专门靠地产策划资料吃饭的。有专门分类的地产策划资料,据说至2010年3月网站共有95G资料,每月更新。不过免费下载的不多,会员费太高。
39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地下代孕市场调查:重点大学女学生匿名“捐卵”
xuxiaxx 2011-10-12 07:52
编者按    一边是现有法律盲点下的监管乏力,一边是“无后为大”传统思维下的求子心切,在各方需求的驱动下,一个规模不小的“卵子黑市”正在武汉悄然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地下利益链逐渐浮现。政府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代孕公司的同时,焦急的不孕客户却愿意花高价从这些中介机构得到及时“支援”。   这些矛盾表明,建立正规合法的卵子库,依法管理卵子的采集和供给,已成为当务之急。   日前,有关部门在高校云集的武汉洪山区联合执法,将国内代孕行业内名气较大的“AA69”、“长江代孕”、“东方百年”等数家非法代孕公司悉数关停。一时间,“代孕”、“捐卵”等词汇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孕不育”成为世卫组织预测的第三大疾病的背景下,“借腹生子”或“借卵生子”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管理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的阶段,光靠打压是不行的。”   “别写我的名字”   10月9日,武汉秋高气爽。按照约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位于武昌街道口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 “捐卵者”小琦。   这名武汉某211重点高校在读的大三女生对记者说:“问吧,我都会如实回答,只是到时候请别写上我的名字。”就在此前一天,小琦刚刚从泰国曼谷赶回到学校,“不是去旅游,是去做手术”。这个手术就是“取卵”。   对于自己选择做这个 “手术”的原因,马上满22岁的小琦不愿多说。采访中,她接了一个老家打来的电话,“我爸估计快不行了,食道癌晚期,在医院里住了快半年了”。由于刚做完“手术”,小琦的身体明显还很虚弱,连续说上几句话就得喝口茶歇一会儿,“这份工作是我自己在网上找的,想尽快筹点钱寄回去,我爸一天光药费就得400多块钱。”她说。   “入行”过程很简单。小琦说,“我按照网站上的要求填写个人基本情况,然后他们给我打电话,见面聊过几次就签了协议书,我这次就排上了”,在学生物专业的小琦看来,“取卵对身体的影响是最小的,只要手术后调理得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在取卵手术结束的那一刻,小琦的银行账号里就汇入了近3万元的 “补偿费”,“协议上就是这么约定的:取卵结束当日汇款”。   对“捐卵者”小琦的首次表现,亲自带其到泰国做手术的“站长”吴桓(化名)感到很满意:“她各方面条件确实很不错,也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整个过程都很顺利,需求方也很满意。”   他还告诉记者,他们这一行对“捐卵者”的要求很严格,“不是说随便拉个人就能做,我们都要进行很仔细的医学检查。”在他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的一份医学检验报告单中显示,每一名“捐卵者”都需要完成16项体检项目,“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条件确定补偿额度”。   经过反复沟通和签订保密协议后,“站长”吴桓同意给记者展示他多年建立起来的 “爱心捐卵者个人信息库”。   在这个隐去“捐卵者”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以数字为代码、按血型分类的庞大数据库中,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女性的个人资料,详细记录了每个“爱心捐卵者”的全部资料。“我们会定期和她们核对、更新个人资料,因为这些将直接决定补偿费用的数额”。据上述中介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长相、身材、学历和年龄,“捐卵者”会被分为多个档次,“补偿费在6000元到4万元之间,学历高、身体条件好的拿到的补偿费用就会高一点,尤其是在校女大学生”。   和小琦一样,该数据库中,几乎所有的“捐赠理由”都选择了“急需用钱,经济、生活压力大”一项。   催“卵”成金   一项由西方科学家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正常女性到30岁就已消耗掉自身约90%的 “卵子库存”,“到30岁时,女性的‘卵子库存’平均还剩12%,到40岁时,下降到3%。尽管三四十岁的妇女仍能排卵,但是不仅其‘卵子库存’已经所剩无几,而且质量下降,不利于生出健康的婴儿”。   在国内,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支撑,数年前便呼声颇高的“国家卵子库”一直未能建成,这也成为当前“卵子黑市”泛滥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来,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比例平均大概在13%”,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郑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尽管各个地区统计样本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我国不孕不育人群数量确实在增长。   谈及国内不孕不育比例趋高的现实,医学专业出身的“站长”吴桓更是激动地对记者表示:“现在妇女群体中有15%左右是不孕的,其中有近5%是无法通过治疗解决问题,必须借卵或者借腹。”他还称,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完全禁止代孕和限制借卵的,“其中更是严格规定,只能使用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未用完的卵子。”在他看来,卫生部的这一规定使得卵子的来源变得极为困难,“在试管婴儿周期中,患者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卵子送给别人,即使出钱也不会。国内医院现在基本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得到卵子,即使运气好,至少也要等上3年多”。   当“借腹代孕”被定性为非法,捐赠卵子成为不大可能的现实下,地下卵子市场便成为众多不孕不育患者最后的选择,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类中介机构纷纷试水这一领域“淘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代孕”二字,找到约5280000个各类代孕中介机构的宣传信息,其中绝大多数都声称提供“借卵生子”业务。   疯狂的背后必然有暴利的驱使。从事人类生殖医疗工作多年的郑洁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在正规医院做一例试管婴儿需要1.5万~2万元,包括所有的药物、人工和后期。”而在地下卵子市场,患者夫妇需要支出6倍以上的费用,“整个过程,客户需要支付的费用大约在13万元左右”。根据上述中介机构负责人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客户费用明细表”显示,某价格为15万元的案例中,医院获得10万元左右,捐卵者获得3万元,中介机构获得1万元,其他开销为1万元。   如何区分正常保胎治疗和不法借卵生子,武汉市洪山区卫生监督所所长傅廷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有一定难度,“客观地讲,只要医疗机构具备相关医疗资质、有这个科目,孕妇就可以去这里保胎治疗”。   谁是孩子的妈?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凡是利用捐赠的精子、卵子或胚胎实施的试管婴儿技术,捐赠者、受方夫妇、出生的后代必须保持“互盲”,参与操作的医务人员与捐赠者也必须保持“互盲”。   不出意外的话,大三女生小琦的受精卵子将很快被植入一位来自香港的客户腹中,并最后孕育长大成别人的孩子。按照当初和中介机构签订的协议,小琦与香港客户之间必须“互盲”,即“需求方、捐卵方双方一辈子不得有打探对方的一切关于真实身份资料的行为”。   尽管饱受争议,从事这一行多年的吴桓还是坚持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没有受害方”的事情。“地下卵子市场存在很多年了,中介机构也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问题。诚然,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未尝不是做了件好事,是为患者所接受的。对于赠卵志愿者来说,她通过爱心捐卵行为获得了经济补偿,也是无可厚非的。”   记者遇到一位刚通过 “借卵生子”成功的张女士。她对记者说:“我非常感谢中介和提供卵子的人。”据其介绍,在被几家正规医院告知卵源“需要等3年左右”后,年近40岁的她经人介绍找到中介公司,“一个月就帮我找到合适的卵子来源。我都到这样的年纪了,肯定是越早越好啊!”   郑洁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现实中,代孕或者借卵肯定是有需求的,这些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主要是存在伦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但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可观的利润回报等因素下,国内从事“代孕”和“捐卵”行业者甚众,“武汉就有大大小小数十家中介,目前做得最大的中介也是在武汉。干这行什么样的人都有,现在主要是拼价格和服务”。   由于正在接受调查,吴桓决定把手上的业务进度放慢一点,“客户都在排着队等卵子”,“庞大的民间卵子库每年为那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解决了生育难题,一旦被完全取缔,这些夫妇应该找谁要卵子?他们的生育权谁来保证?”他还表示,如果国家允许健康的志愿者捐赠卵子,“没有专门中介机构参与是无法进行的”。   在目前情况下,选择远赴他国进行手术正成为越来越多中介机构的无奈之举。   就在多部门联合高调打击非法卵子中介的同时,湖北某大型网站做了一项名为 “‘民间卵子库’悄然形成,你怎么看?”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网友中有73%的人认为“应该规范化”,19%认为应该“完全杜绝”,8%认为是 “无奈之举”。名为“风中孤叶”的网友写道:“不孕夫妇真的很苦,没有卵子的女性怎么办,现在不孕的家庭很多,也要给出一条路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接触到的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在目前技术足够成熟的条件下,“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参照精子库,尽早建立起中央级的卵子库,依法管理卵子的采集和供给”。   相关资料   对于卵子的买卖和捐赠,世界各国态度不尽相同。韩国于2005年通过了一项生物伦理学法律,规定禁止出售卵子,只允许免费捐赠;英国和德国也禁止卵子买卖;有偿提供人体组织在美国、西班牙和俄罗斯是允许的,这些国家的年轻女性甚至通过提供自己的卵子,偿还债务或是支付上大学的费用。来源: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247884cat=09C
1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我昨天的第一想法和分析一样,不完全是天灾,更大是人祸
热度 1 yanhuasanman 2011-7-25 11:52
业内人士怀疑调度失误或是原因之一 2011-07-25 03:14:02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有 5927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18 ) (function() { var options = { sourceUrl: "http://news.163.com/",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网易新闻"),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业内人士怀疑调度失误或是原因之一"),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href) }; NTES.ready( function() { WbApp.initShareTipsSm(options,"wb-article-sharewraper-sm"); }); })(); 核心提示:此次事故原因,目前分别指向雷击、列车信号系统故障、司机人为因素等。然而事发当天,本应是D301列车运行在前,D3115在后。而事发时,D301追了D3115。也有多名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怀疑,调度失误或不及时可能也是诱发原因之一。 上海世博会铁路馆展出的铁路调度模拟台。资料图片 专题: 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 此次事故原因,目前分别指向雷击、列车信号系统故障、司机人为因素等,此外,也有多名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怀疑,调度失误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即使调度员睡着了 计算机也会自动报警 一位从业20多年的列车司机介绍,所有列车,即使是全部系统失灵,只要在轨道上,调度中心就会拥有其运行信息。而列车行车全听调度指挥,即使是电脑控制的动车和高铁列车也不例外。因此,可以说,在没有调度的情况下,列车其实像个盲人,可见调度作用非常关键。 据其介绍,无论是动车或高铁,通过铁路电路和通信等系统,调度中心会轻松掌握列车运行状态。 该人士解释说,比如,当雷击造成机车失去动力或者信号系统失效时,轨道上的系统仍然运行,调度中心显示屏上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运行状态。所以,在列车因雷击出现故障时,调度平台有报警信号警示值班人员。然后,调度人员命令后续车辆全部停运。 该司机介绍,如果任意两车间距低于安全值时,调度计算机也会通过自动防护系统发出警告,“即使调度员睡着了”。 如果排除人为破坏或者调度中心系统死机,该人士认为调度失误或不及时,可能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如调度丢失列车 将警告前后数十区间 该司机介绍,一般情况下,调度中心与列车时时保持联系,如果调度与管辖区间内运行列车发生异常,并失去联系,也就是说在监控系统上找不到运行或者故障列车,说明调度中心“丢失”了监管对象,那么这将是一个高级别安全事件。为此,调度中心将采取相应措施,对失踪车辆所在路段的前后几十个区间内立即发送警告,甚至在沿途使用无线电,喊话查询丢失列车,并令其立即停车。 查询调度中心监控可很快找到原因 结合目前了解的此次事故相关信息,该人士认为,调度失误或不及时可能也是诱发原因之一。 事发当天,本应是D301列车运行在前,D3115在后。而事发时,D301追了D3115。 该人士分析,这说明D301曾执行调度命令,延至D3115车后行驶。因为D301晚点,所以让D3115先行,这是正常的调度安排。也可以看出,调度中心当时是掌握两车的运行状态的。 然而,没过多久,两车相撞。该人士分析,调度失去有关车辆的信息,或者调度应对不及时,都可能是随后追尾的原因,目前无法知晓。 事发地段位于台州至温州南段,隶属上海铁路局调度指挥。因此,他建议,通过记录仪及调度中心监控记录,可以很快找到事故原因。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帅斌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追尾很少会出现,可能是调度出现了问题。 疑问1 目前失效率较高?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介绍,发现前方有障碍时,一般依靠调度组织的命令,来采取紧急制动的措施。D字头的列车需要在约6公里远的地方采取制动才能保证安全。 孙章介绍,一个新技术投入运营是有规律的,在运营的初期是有一个失效率的,是从高到低的。进入磨合期,失效率就低了,安全性就大大提升。偶然的失效叫随机失效,如果维修保养不够,或者没有好好改善,那么它的失效率又会升高。失效率曲线形状像个洗澡的浴盆,因此被称为“浴盆曲线”。 孙章认为,天灾是外因,会通过技术或者管理上的缺失,造成严重事故。因此,该事故肯定有人为责任存在。 孙章认为,日本用了47年,刚把速度从24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而我国用了7年就做到了,所以我们是跨越式发展。从京津高铁至今,中国高铁发展不到3年,尤其是此条线路要经过东南沿海,需要抗雷电抗强降水,因此仍处于一个早期失效率较高阶段。 据央视报道 疑问2 故障导向安全失灵? 此次事故让人不解的还有“故障导向安全”为何没有导向。 此前,京沪高铁多次发生停车故障,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外解释称,高铁的设计原则是“故障导向安全”,即高铁出现任何故障,都会自动导向停车。此次遭受雷击前车停车,后车却没有停下来。 昨日,铁道部铁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此表示质疑,他认为,铁路的ATP系统非常灵敏,如遭受雷击,首先是导向停车指令,而不是没有反应或错误指令。 杨继祥分析,故障导向安全的前提,是辅助系统还能工作。“比如电梯,如果钢丝绳都断了,再怎么导向安全也不起作用了”。 他认为,如果遭受一次雷击,彻底导致故障导向安全失效,这说明设计本身存在严重缺陷,事关整个同型号动车系统,“那问题就更大了”。 疑问3 列车装有先进设备供调度?   北方计算中心安全监控工程师马航介绍,简单地说,就是被监测的设备,不断地向指挥中心发出“我很好”的信号,指挥调度中心如果一直收到该信号,就认为被监控设备正常;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甚至被摧毁,就不能向中心发出“我很好”的信号,调度中心将采取措施。 马航认为,以此次事故为例,雷击导致的D3115停车、通讯中断,指挥中心就收不到该车的心跳信号,即可判断该车故障,从而通知D301停车,避免追尾。 马航认为,现在的公车上至少应该装有这种系统,或者有更先进的系统。 相关 车辆生产商 事故车辆D3115是川崎重工-南车四方生产的CRH2型,D301是庞巴迪-南车四方生产的CRH1型。记者试图联系南车四方,电话未被接听。
个人分类: 转载|334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专家称转基因稻种销售渠道已遍布南方十余省
bmzy 2011-7-6 17:50
专家称转基因稻种销售渠道已遍布南方十余省 2011年07月06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降蕴彰 在5月3日国务院邀请部分专家参加转基因主粮商业化问题座谈会之后,6月30日上午,农业部邀请中国农科院种业专家佟屏亚等业内人士,征询相关转基因农作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有知情人士向本网透露,本次受邀的代表们在发言中一致指出,农业部现行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监管较为混乱。佟屏亚在发言中明确表示,农业部应对已经检查发现的转基因违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公开通报批评,并对农业部有关失职人员给予处分。 佟屏亚发言中表示,农业部官员多次重申“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在国内也没有准许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但是,中国农田里早已经大片地种植转基因作物了,有“违规商业化”玉米,也有转基因水稻。 2010年农业部掀起种子执法大检查风暴,检查出的登海 3686、中农大236、中农大4号等违规转商业化的基因玉米品种,由于问题涉及到李登海、戴景瑞等权威专家,农业部方面于2010年12月16日“低 调”发布《公告》,要求违规转基因玉米种子“自公告发布满一年起,上述品种种子停止经营推广。” 佟屏亚表示,农业部发布《公告》之后,违规转基因玉米的相关企业和育种家却趁机进行大宣传、大返利、大减价、大促销,导致今年这些违规商业化玉米品种在四川、湖南、贵州、辽宁、吉林等省种植面积多达几十万亩。他感叹:估计今年至少又有几百万亩农田可能被“污染”了! 佟屏亚表示,目前,我国转基因水稻种子的销售渠道已经遍布南方十多个省,并已形成规模种植,农民将收获的转基因大米混在普通大米中进入流通市场,而部分市场上肆意流通的转基因稻米品种来源直指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研究团队。佟屏亚称,转基因水稻市场流通的情势较为严重。 对于外界对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研究团队的质疑,张启发并毫不讳言,他曾公开表示,“农业生产试验很难做到全封闭,不排除有人见到田里长着如此好的东西,就拿走我们的稻种材料”,“无法控制农户收获的稻谷流向”。张启发的言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招来一致批评。 佟屏亚在发言中明确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作物 商业化,不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任何人传布或种植转基因主粮作物都是违法的。农业部作为代表国务院行使权力的机构,不要也不应该为几位所谓“精英”遮 丑,纵容包庇。要树立农业部权威形象,态度鲜明,禀公执法,严厉问责。 对于如何尽快处理转基因违规单位和个人,佟屏亚表示,首先, 农业部应对违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公开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其次,对转基因主粮违规进入市场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或停止执行国家 科研项目,或停止品种区试若干年,再次,对故意销售“违规商业化”的种子企业,应没收其全部货款,并重罚企业以至吊销执照,第四,农业部应汲取教训,对有 关失职人员应进行深刻检查或给予处分。
1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继续压低粮食收购价无疑在玩火
热度 2 蒋高明 2011-7-4 00:18
蒋高明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就目前小麦收购价过低问题发出警告,如果违背市场规律,持续掠夺农民,中国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谷贱伤农”问题,用一万个转基因技术也无济于事,李教授的忠告无疑是发自内心的忧虑。试想一下,一亩地纯收入只有一两百元的时候,中国将来的吃饭问题,还会有那么多善良的农民几近免费地供应给城里人吗? 中国农民之所以出售余粮,是他们将吃不完的粮食出售。如果粮价非常低,将来他们只生产够自己吃的,城里人靠吃房子过日子吗?靠美国人救济吗? 美国人卖给中国人什么样的粮食呢?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玉米而已!后者是作为“柴禾”(做生物柴油)烧的。天下一直有掉馅饼掉下来吗?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不能玩火啊! 关于建议提高小麦收购价的紧急呼吁 李昌平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7/245788.html 6月26日,中国最大的报纸手机报报道说:“在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湖北等地,都出现了小麦收购清淡的情况。业内人士分析,在通胀背景下,管理层担心粮价上涨,因此在夏粮收购领域收紧贷款政策,并且改变去年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政策;与此同时,农户也预期粮食上涨而惜售。购销双方的心理博弈将决定今年夏粮收购的进程和价格走势,夏粮收购或将上演拉锯战”。   好一个拉锯战!   看过这篇报道,心里凉飕飕的。   就2010-2011年小麦生产和收储,笔者2010年下半年在小麦冬播前有两条建议:第一条,最低收购价在2010年最低收购价基础上提高30%(1.20元/斤),以调动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积极性,为政府有效管理CPI奠定充裕的物质基础;第二条,在第一条成立的前提下,坚持主渠道收储优先,防止游资炒作粮食而至CPI失控。   去年小麦冬播前,政府出台的2011年小麦收购价为0.93-0.95元/斤,与笔者的期待相差甚远。所以,去冬小麦播种面积与2009年冬播面积持平,这就决定2011年夏粮持续增产有点悬,容易让人产生供给短缺的预期;今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的小麦从南到北陆续上市了,在通胀背景下,政府改变多渠道收储为单一渠道收购——政府主渠道收购,全国几乎统一执行的是0.98元/斤的“指导价”,与去年实际收购价持平。去年虽然政府保护价没有今年高,但因为多渠道收储,是市场定价,因此价格高开高走。今年既不许民间资金进入粮食收储,主渠道的收储资金也较去年大幅收紧,今年的小麦上市如政府所愿——呈现低开低走之势。   政府好厉害!   我们知道,农民生产小麦的生产资料价格都是市场市场价格。在通胀背景下,2011年的各种生产资料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涨。以下是河北大午集团提供的数据。   2010年:   1.粉碎玉米秸每亩45元   2、 耕地1亩 45元   3、 小麦种35—40斤,每斤按1.4元, 计52元   4、 施肥100斤,115元   5、 播种费1亩,15元   6、 刮畦1亩,4元   7、 浇水电费10元,工资10元,计20元   8、 浇冻水电费10元,工资7元,计17元   9、 一次春天交返青水电费1亩10元,工资12元,计22元   10、 一次追肥80斤,70元   11、 打灭草剂每亩4元,工资5元,计9元   12、 二次浇水电费10元,工资12元,计22元   13、 二次追肥35斤 30元   14、 三次浇水电费每亩10元,工资12元,计22元   15、 打治吸浆虫、白粉病每亩15元,工资7元,计22元   16、 又一次打药治蚜虫每亩6元,工资7元,计13元   17、 收小麦每亩45元,拉小麦10元,计55元   18、 晒、入库小麦每亩10元   每亩总费用共588元   2011年:   1.粉碎玉米秸每亩55元   2、 耕地1亩50元   3、 小麦种40--45斤,每斤按1.45元, 计63元   4、 施肥100斤,125元   5、 播种费1亩,18元   6、 刮畦1亩,5元   7、 浇水电费10元,工资15元,计25元   8、 浇冻水电费10元,工资10元,计20元   9、 一次春天交返青水电费1亩15元,工资15元,计30元   10、 一次追肥80斤,85元   11、 打灭草剂每亩4元,工资10元,计14元   12、 二次浇水电费10元,工资15元,计25元   13、 二次追肥35斤 40元   14、 三次浇水电费每亩10元,工资15元,计25元   15、 打治吸浆虫、白粉病每亩15元,工资10元,计25元   16、 又一次打药治蚜虫每亩8元,工资10元,计18元   17、 收小麦每亩60元,拉小麦15元,计75元   18、 晒、入库小麦每亩10元   每亩总费用共708元   708-588=120元/亩   农民按照市场价格生产出了小麦,政府主渠道收购——独占收购权和定价权——排斥市场竞争,在2011年种1亩小麦的费用比2010年上涨了20%多的情况下,政府收购农民小麦的“保护价”却比去年小麦的实际收购价还下降了1%。这比计划经济时期的“剪刀差”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计划时期的肥料、种子、农药、柴油等都是平价。   在通胀背景下,笔者理解政府害怕CPI失控的担忧,但对政府赤裸裸的向农民转嫁危机——以牺牲粮农利益抗通胀的做法愤愤不平和极度忧虑,这会导致严重后果的:   第一,小麦收购价格太低导致农民惜售,这会影响农民对秋粮生产的投入,进而会对2011年全年粮食产量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   第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政府垄断收储的情况下,往往是地下粮庄大规模低价收储粮食的最好机会,这既会伤害农民,也会导致政府垄断粮源的计划落空,还会对下半年稳定物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三, 我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价格已经步入快速上涨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会加速非农化,未来10年,我国粮食生产可能是“分田单干”以来最不容乐观的10年。在此背景下,政府故意压低粮价,会严重挫伤农民下年度继续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对稳定未来几年粮食生产和供给极为不利;   第四,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7年增产了,正常情况下,现在应该步入减产周期了,如果此时“谷贱伤农”,有可能导致本次粮食减产周期更长、减幅更深;   第五,自2003年取消农业税以来,政府好不容易在农民心目中树立起来的“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形象会毁于一旦,就有重复90年代中后期到2003年粮食产量8年持续走低的风险,在流动性泛滥的时代,这是非常危险的。   第六, 30多年的农业改革成果之一,就是废除“统购统销”制度,建立起了政府最低保护价的多渠道收储制度。政府今年的做法完全与改革背道而驰,使30年市场化改革成果毁于一旦。   第七,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在笔者看来,长期依靠压低粮食价格向广大农民转嫁通胀风险的做法,是中国经济深层矛盾的根源。譬如:农民收入低、农民工工资低(中国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有粮食定购价决定的)、内需不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中国生产物质他国生产票子、经济自主性受制于外部市场约束、贸易摩擦不断、进出口定价权丧失……等等,都是因为政府长期向农民转嫁经济危机——持久压低粮价引起和积累的。   在CPI不断走高的时候,“粮价涨,百价涨”的观点很容易受到认同,通过压低粮价抑制通胀的主张也很容易大行其道。这大错特错了。其实,我国的每一次通胀都不是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恰恰相反,每一次通胀都是因为粮价上涨而结束。至于为什么涨粮价反而会结束通胀,笔者在《靠压低粮价转嫁通胀导致民弱国虚》(东方早报2010年11月)和《仅仅依靠周小川控制CPI会出大事的》两篇文章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这里不重复了。   日本农民生产的稻谷,日本政府以每斤12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中国政府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相对于“种房子”,“种粮食”的收益实在是太少了,百分之一都不到;最近25年,一般公务员工资上涨了50-60倍左右,农资的价格涨了20倍以上,而粮食价格上涨只了6倍左右。在中国说“物价上涨的根源是因为粮价上涨”完全是胡说八道!   农民是我国的绝大多数,如果长期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应对通胀或经济危机,其结果一定是民弱国虚!为了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强盛,为了公平正义,笔者发出紧急呼吁:   一:如果政府坚持要垄断粮食收储,那么请政府把当下的最低收购价至少要在去年的基础上上调30%,即1.2元/斤,并且要确保粮食收储资金充裕供给、敞开大门收购、杜绝压级压价和短斤少两的现象。   二,如果政府不愿意将最低收购价上调30%,那么请求政府立即开放市场,准许多主体入市和政府收储部门竞争收购农民手上的粮食。   三,秋粮很快要上市了,对秋粮的收储方式和最低收购价格的确定,要开听证会,让公众广泛参与决策。   小麦收购价1.3元/斤,一斤小麦可以加工成10个大馒头,一个大馒头的面粉成本不到0.15元。请不要老是拿城市低收入居民吃不起高价粮作为压低农民粮价的理由。况且,靠压低最弱势的农民的粮食价格救济城市的贫困居民的办法——不是办法!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16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80%的牛奶不符合国际标准,全世界最差
热度 23 ljry8044 2011-6-24 07:47
根据昨天第一财经日报报导:牛奶八成不符合国际标准。主要是奶牛患有乳房炎、乳腺炎等病症,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中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美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3%~5% ,中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不低于 30% 。 另外,除了奶牛健康状况低下外,牛奶加工技术也很成问题,中国只有 30%~40% 的牛奶微生物含量达到澳大利亚等国标准,大部分超标,常达多倍。 请注意,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不是在提高,而是在下降: 2010 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 2.80 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 2.95 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 50 万个,现在是每毫升 200 万个,增加了 3 倍。从这两项指标看,标准的确是降低了。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则说:“这个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像蒙牛出口都退回来啦,出口转内销,牛根生走后门,把牛奶推到广东,在广州消费啦, 2500 吨呐。” 业内有声音认为:这是一夜之间倒退了 25 年的标准。 而此前,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 70% 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 那达木德指出,降低牛奶标准是尊重国情现实以及保护中小奶农的利益,不过却有人认为,我觉得这两个说法都站不住脚: 减少菌落总数,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牛奶刚刚挤出时,生鲜乳菌含量相当低,并且可以在保持低水准情况下送达厂家,只是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利润的大企业无法保证质量。 降低标准并未能保护好奶农利益,事实上, 新标准实施一年内,很多奶农反而间接地受害,乳品需求增长很快,但是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 故降低标准实际上就乳品企业获利。比较容易的收购低价奶源,有条件以更低价格占领市场。企业规模越大,受益就更大。 故王丁棉指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了。 2010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结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见都没有被采纳,老百姓的健康不具参考价值,大企业的暴利才是关键。 每天一杯全球最差牛奶,强壮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个别道德败坏、拼命追求暴利的大企业! 大家一起去喝牛奶,强壮蒙牛、伊利等牛奶企业吧。牛奶企业认为,中国牛奶市场远未打开,奶源已经严重短缺,正鼓励农民进一步散养牛奶,好进一步增加销量,好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喝奶…… 说明,至今为止,尚未见有中国人喝牛奶更加健康、长寿的证据。事实上,针对中国65县近10年的大规模调研(该调研史称 “中国健康调查”, 是由一批世界顶级专家组建的团队完成,由被 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坎贝尔领衔, “中国健康调查”是世界生物医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最全面、 以人为研究对象 的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项目,无论是综合性、数据质量还是独特性,该实验研究均是无与伦比的, 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几乎不可能再重复。 根据 T ·柯林·坎贝尔博士估计, 我国政府仅仅为了配合该调研活动,就已经花费了 4000 万 ~5000 万元,注意,那可是 80 年代,如果折合到现在,购买力则高达 5 亿。 )表明,无须喝牛奶,中国人也能长得高大、强壮,达到遗传极限,只要摄入足够的植物蛋白即可,不喝牛奶的传统中国人是健康的,当然,牛奶也能起到效果(前提是能吸收)。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9247 次阅读|47 个评论
小老百姓总是喜欢瞎操心
热度 5 LEIVI 2011-6-11 08:00
很多人都很关心三峡工程,万一战争时被人打了,溃坝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在三峡工程建设初期其实就有记者问过,但不是中国记者,当时三峡公司的人老总没有直面这个问题。其实,这种担心在某种层面上讲是多余的,这么大一个坝,俨然一个炸弹,肯定有这方面的研究的。作为业内人士,其实早就知道实验结果,只是不宜对外说罢了。之所以不讲是因为真正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人没有公布结果,其他人只知道结果不知道研究过程是怎么样的,合理性难评价,另一方面 没有证据也就没有说服力。还好,现在那些人已经愿意直面这个问题了。我想从几个层面上谈谈这个问题: 1. 敌方军队不可能贸然打击三峡大坝 国际上有这么一个公约,战争不能袭击大型水利工程,不然会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害。多少面积受淹多少民众流离失所倒还不是主因,死人才是主因。毫无疑问,很多情况下溃坝会死很多人,数以万计。现代世界,哪个国家敢公然大规模袭击另一个国家无辜的公民?没有。西方国家没有这个胆。 另一方面,袭击大坝无疑会使战争升级。当一个国家攻击另一个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时,已经不再是常规战争了,受灾国完全可以把这种行为等同于核袭击,然后用核武器反击。想必没有国家愿意承受这样的后果。 从这两点来看,一般情况对方军队是不会打击三峡工程的。 2. 中国已经加强了三峡的空防 重要的城市和大型的工程,特别是像三峡工程这样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其周边的空防力量肯定是加强了的。就算是敌对军队不顾国际公约,不顾可能出现的人道主义灾难,准备打三峡了,那也不一定能打得着。解放军的空防能力还要相信的。 另外有一点必须指出,三峡位中国的中部,想要打中国的心脏还有点困难的,除非中国军队已经崩溃了。如果已经崩溃了,也没有必要再打三峡了。 3. 纵然被打,后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严重 纵使前面说的两条都没能阻止三峡被打击,那是不是一定会出现特大灾难呢?我的意见是不一定会。得强调一下,对方导弹击中了三峡并不代表三峡一定会溃坝,一定会出事,这么大一个工程,不是一两颗导弹就能解决的。现在我假设大坝被完全击毁,水流全部下泄。 如果是在高水位被击中,比喻 175M 时,这种情况是比较可怕,我只能说这种可能性比较低。按照目前三峡运行的情况,一年之中保持在 175m 附近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如果发生战争肯定得提前放水,不然后果很严重。三峡在正常情况下放水的速度还是比较快,一个星期就够了。 如果是在低水位的情况,模型实验表明溃坝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但生态灾难还是比较严重的,当然保持民众的生命安全这在战争时间是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倒还是次要的。溃坝后,并不是整个三峡的水一下子泄出来,有一个过程的。鉴于三峡水库狭长的地形,这些水下泄还是有一段时间的。跑出来的水的动能其实到了下游洞庭湖就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对洞庭以下地区,影响就更小了。 在非战争情况下,三峡工程出事的概率就比较小了。据我所知,三峡主体工程的设计寿命是五百年,应该没有问题。简单来讲,三峡工程溃坝的可能性非常小,后果也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
个人分类: 专业|20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部分中国企业称对西门子漏洞产品隐患不知情
sunapple 2011-6-8 08:04
)》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不过,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不少企业并不了解西门子工业控制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 对此,安天实验室技术发言人苗得雨表示,如果真的有潜在的恶意攻击者想定点打击某些企业的生产,这些忽视或者没有意识到系统隐患的企业,会更容易被攻陷。 漏洞产品正在华深耕市场 西门子总公司的官方声明称,此次被指存在漏洞的产品型号为SIMATICS7-1200。 据西门子官网介绍,SIMATICS7-1200在2009年5月18日正式发布,为原有产品系列上的拓展,“代表了未来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方向”。为推广该产品,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西门子自动化系统部在北京、哈尔滨、深圳等11个城市进行“互动体验之旅”,对客户和代理商进行培训。 西门子发布的新闻稿称,参与此次培训的主要是技术工程师,在北京、唐山、石家庄等地参与培训的人数都在50人以上。培训后,工程师都对S7-1200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这为西门子以后争取潜在客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PLC(可编程控制器)培训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张运刚表示,由于性能稳定、编程并不复杂和可以反复使用等三个特点,在自动控制领域,西门子产品使用非常广泛,很多高校都直接用西门子设备进行授课。S7-200、S7-300都卖得非常好,很多自动化控制的培训都是专门针对此进行培训。 据张运刚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目前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仅是工业 制造业 ,在人们生活领域也有非常广泛的使用,只要有自动控制的地方都会用到。例如地铁的控制系统,住宅区里面的供水系统、消防控制,农业大棚的温度控制等等,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培训师,张运刚表示对自动化控制存在的漏洞了解不多。 企业风险意识待提升 西门子官方网站对S7-1200的介绍称,SIMATIC系列控制器诞生于1958年,是在全球冶金、交通、环保、市政等各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的自动化控制器产品。安全专家认为使用这些产品的中国企业很容易遭受攻击,处境危险。但是有行业人士认为,虽然西门子目前主推SIMATICS7-1200,但在中国应用并不很广泛。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国内企业对安全漏洞并不知情。 中国石化 (600028,SH)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助理黎海琳表示,不知道西门子工业控制系统存在漏洞问题。同时, 中石化 属于商业企业,并不是制造业,应该没有使用西门子的产品。 南车集团的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对西门子工业控制系统存在漏洞的问题并不知情,而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称,工业设备都不联网,很难遭受病毒攻击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瓜果从小到大被曝用十几类激素 能增产20%以上” 我们还能吃什么
luoweijun 2011-5-20 20:30
http://news.sohu.com/20110520/n308072069.shtml 催熟剂、膨大剂、生长激素、防腐剂等“高科技”手段频频用来增产、增量、保鲜,有专家称:   一个瓜果从小到大用十几类激素没有水果是“干净”的   广州消费者阿凤日前从农贸市场上买了一把香蕉和一些桃子,从外观上看,香蕉皮金黄金黄,看起来新鲜又成熟。然而,回到家吃香蕉时,却发现里面的香蕉肉又硬又涩。而桃子则是一口咬下去,桃核都是白的没长好。“不像是自然熟!”阿凤怀疑,这把香蕉和桃子打了催熟剂。   顺着中央电视台日前调查“爆炸西瓜”的路径,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农贸肉菜市场和大型超市,发现多种蔬菜、水果都跟我们小时候见到的不一样了:香蕉皮鲜色亮、黄瓜放了几天顶花还艳而不掉、西瓜也变超大……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跟上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有不少蔬菜、水果在生长种植过程中都使用了催熟剂、膨大剂、生长激素、防腐剂等“高科技”手段来增产、增量、保鲜。   更有专家表示:“一个瓜果从小到大用十几类激素,没有水果是‘干净’的”。浑身是“药”的水果你敢不敢吃?这些药有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对此有专家称,虽然在种植、养殖中有部分“添加物”是允许使用,但超量或超范围使用会给人体带来安全隐患。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熊汉玲(除署名外)    水果浑身是“药”能增产20%   蔬菜、水果在种植环节的“乱添加”现象最近不断被发现。   日前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爆裂。经专家调查发现,这可能跟西瓜在栽培的过程中使用膨大剂、催熟剂之类的植物激素有关。珠海、西安等地商贩也爆出带花黄瓜抹了避孕药的潜规则,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小黄花鲜艳水嫩,卖相好看。   有广州消费者向记者报料说,在番禺等地的部分草莓园,为了第二天收到颜色鲜艳、漂亮的草莓,农户在晚上会悄悄喷洒催熟剂。有的香瓜,闻着挺香,吃起来却有些发涩,而且刚买了两三天,瓜皮就开始发黄,有些蔫了。昨天,记者在广州杨箕村一家水果店走访,该水果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使用催熟剂的可能是草莓,“反季节出现在市场上的水果都是不正常的”。   据悉,水果、蔬菜在种植和流通过程中使用添加物现象普遍。据深圳一家蔬菜销售公司内部人士介绍,国内蔬菜消费需求大,若仅靠植物自然生长,在生长速度和产量供应上都不能满足市场。为了增产增量,种植农户或基地都会使用一些“高科技”手段“速成”,现在没有水果是“干净”的,“像催熟剂、催化剂、膨大剂、避孕药等都会用到”。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也向记者表示,瓜果等农作物在种植中使用膨大剂早已有之不是什么新闻,包括弥猴桃、葡萄、草莓、西红柿、西瓜等,近年来在追求高产的过程中都在偷偷地使用。“有时一个瓜果从小到大,会用上十几类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生根素、抑制剂等几大类几十种,其中有促发育成熟的赤霉素、使瓜果长得大的膨大剂、催红催熟作用的乙烯利等。像长得像小馒头似的草莓,个头特大还有方有棱的猕猴桃,其实都是打了膨大剂,粉红色或连把都红了的荔枝,瓜子不成熟、味道不甜却通红的西瓜等等,多是施用了催熟剂。”该人士称,激素能带来增产20%以上,所以引来竞相使用。    部分添加物国家允许使用   这么多水果、蔬菜使用“添加物”使植物超常生长是否安全?很多消费者都对“避孕药”黄瓜、“膨大”西瓜、“催熟”香蕉等食物安全性产生担忧。不少专家表示,“添加物”按国家允许范围和允许使用量使用是安全的。   “黄瓜使用的激素不是避孕药。”日前,国内著名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通过微博辟谣称,黄瓜使用的这种物质应是植物激素,而不是避孕药,更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育。“目前还没听说有将动物激素当植物激素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师孟焕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顶花带刺的黄瓜肯定是用植物激素处理过了,而不是避孕药。“正常情况下,黄瓜成熟后,顶部的小黄花会自然枯萎、掉落。而使用了生长素类激素的黄瓜,它的成熟期也会变短,成熟时顶部还留有鲜艳的黄花。”据介绍,黄瓜涂抹的植物激素,实际上是一种生长素,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生长素和花青素两大类。专家指出,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是允许使用的。菜农使用激素,一般是出于黄瓜保鲜的目的,也能加快黄瓜生长、拉长瓜体。   对于引发西瓜爆炸的膨大剂,据悉可以带来30%以上的增产效果。农业专家汪良驹也表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此外,瓜果从使用膨大剂到上市出售,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期,其残留基本测不出来,对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据专家介绍,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罗少波认为,“催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采用的手段,通过催熟技术,就可以让不可食用的果实变成可以食用的果实,例如番茄,随着秋季气温的降低,无法自然成熟,扔了也比较浪费,使用催熟剂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但是“这个量一定要把握好”。据其介绍,现在蔬菜栽培业内并不提倡使用催熟剂,老百姓用得也比较少,但也不排除一些商家为牟利,乱使用催熟剂等“添加剂”,影响整个市场秩序。    广泛使用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不过,有部分专家对当前种植业滥用各类添加剂表示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称,现在为追求产量、追求效益,商家大部分都使用催化剂,“尤其是那种形状异常,外观色泽美丽,味道差而平淡,一般都是被催熟剂、膨大剂搞出来的。农民根本不知道添加多少是合适的,导致市面上水果也很不安全”。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有资料显示,长期食用这些膨大剂的产品,对人体肾脏有危害,对孕妇和婴幼儿造成的潜在危害会更大。“这些激素类瓜果剂易使孩子性早熟,我国不少地方爆出三四岁男孩长胡子、女孩乳房鼓的性早熟症状,应该与此脱不了干系。”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陈运也有同感。在他看来,“果实不是自然成熟,通过人工催熟使它提前转色、变成成熟的,没有达到应有的成长期,它的营养成分没有自然成熟的果实积累得多。”他认为,许多生长剂和抗生素都不应该去使用,像乙烯利、避孕二号等催熟剂必须要去禁止。   据了解,作为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管理规定,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是规定其在果品中的残留限量值。以氯吡脲为例,日本规定,氯吡脲在香瓜和葡萄中的残留限量值为0.1PPM;韩国规定,瓜类中氯吡脲的残留限量值为0.05PPM。记者查阅我国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规定发现,目前还没有包括使用限量、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冯双庆教授向媒体记者表示,日本使用膨大剂以后,就发现果子会有一些畸形,长得不规则,而且很不耐贮藏,容易烂。此后,日本就没有再生产和使用。日本全面禁用,何以非要让这个对人体有害无益的玩意儿“广泛使用”呢?    ■追问   谁来监管农产品激素残留?   国家允许使用部分激素、膨大剂等在标准规定使用。然而,目前市场销售、田里种植的水果、蔬菜是否都按国家规定使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终端卖场、流通领域的批发市场和经销商,对于旗下销售的农产品均无法保证。   “我们公司收购农户或生产基地的蔬菜时,一般只检测常规项目,如农药残留。”昨天,深圳一家大型蔬菜销售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蔬菜除了部分在本地收购和种植外,大部分是从湖南、广西等地基地收购而来,对于所收购的蔬菜,他们只注重卖相、规格、新鲜度,其它的就不要求。据介绍,这家公司每天有几十吨蔬菜供应到广州、深圳的百佳、万家等大型超市。   “我们公司没有这种检测能力,一套检测设备都要几百万。此外,国家也没有要求要检测这些。”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农业检测部门每个月会来该公司抽检2—3次,但不会检测催熟剂、膨大剂之类的项目,只检常规的农药残留。   广州一家大型超市也向记者表示,无法保证农产品中所含的激素量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据该超市有关人士介绍,在该卖场销售的来自“农超对接”基地的蔬菜、水果,安全性是相对有保证的,“我们跟农超对接基地有协议,不允许使用催化剂之类的,要植物自然成长。”据其介绍,该公司会监控协议生产基地,所以会较了解农产品种植时使用了哪些农药、化肥、种子等。但该人士也指出,目前在该卖场里销售的农产 品 ,农 超 对 接 采 购 量 只 占40%—50%,其它都是来自非农超对接的农产品。   记者发现,对于进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大型超市的把关也只限于检测农药残留量项目。“我们没有相关仪器和能力检测膨化剂和催熟剂。”该大型超市如是说。   广州最大的批发蔬菜水果市场每天会对其市场内的产品抽样200个样品,该市场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们检测的项目只有农药残留,不涉及其它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要求,也没有指引”。    ■回应   催熟剂膨大剂允许使用但不得超标   催熟剂、膨大剂等不在监测范围内,谁来保证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瓜果?对于当前部分国内农产品种植环节滥用催熟剂、膨大剂、激素等,相关部门如何监管?对于那些提供无良技术的“技术人员”该如何惩罚?对于那些乱搞新技术的无良“科研人员”又该如何打击?昨天,记者采访了广东省质监部门,该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并不属于该部门的职责范围。据介绍,农产品质量应该属于农业部门。   对此,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向消费者释疑,催熟剂、膨大剂可以使用,但浓度不能超标。据悉催熟剂和膨大剂是通俗的称法,在业界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水果,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乙烯利”。适量的“乙烯利”对人体是无害的,在香蕉等一些水果中,使用“乙烯利”几乎是惯例。   膨大剂的情况也与催熟剂相似,目前水果使用的膨大剂主要是CPPU和赤霉素两种,膨大剂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长期实践证明正常使用膨大剂对人体无害,但日本国内还是取消了膨大剂的使用。   针对消费者所担忧的,会不会有部分经销商和生产者过量使用催熟剂和膨大剂的问题。省农业厅表示:“我们也不排除,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一些水果商想快速催熟水果,用药比例远远超出规定标准。因此,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为防止催熟剂和膨大剂的滥用,无论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农业部门对无证生产或经营催熟剂、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罚还是比较严厉的。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罗少波指出,现在监管果菜难度比较大,我国水果生产商贩人多而杂,“农业部门只能对果菜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进行监管,对于农产品检验这块政府现在还没办法。”   南方日报记者 陈清浩    ■链接   膨大剂网上价格低廉销售火热   各种种植用的膨大剂、生长激素等在市场上都很容易购买到。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膨大剂”在网上销售得挺“火热”。其中一款产自四川的“葡萄专用膨大剂”,宣称“可使葡萄膨大”,每包售价1.8元,净含量10ml。据交易显示,该产品在一个月内售出了210件。另一款名为“强力生根膨大剂”的产品,号称使根系粗壮、膨大、不定根的形成,促进跟下作物的早熟、多产等。还有一种名为“硕丰481天然芸苔素”,宣称能调节花果生长、增产,尤其在果树保花保果、膨果增色、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树势。据交易显示,该产品一个月内就售出74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谁才是孟山都公司的推手
热度 3 zbt92 2011-5-17 08:41
  近日网上疯传一篇反对中国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文章,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 研究所一名退休研究员在一次关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问题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 言。据称这是业内人士首次公开对转基因水稻表示异议,被称为“仗义执言第一 人”。   既然是业内资深人士的反对声音,似乎值得认真听取。但是看了发言的内容, 却让人失望,只是把社会上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综述了一下,并没有表现出有什 么专业性,甚至让人怀疑该研究员和许多生物学外行一样并没有搞明白转基因是 怎么回事,把转基因作物设想成了会改变人的基因,说出“中国人以稻米为主粮, 不要轻易地被转了基因”、“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研究转基因水稻,而是要 更多地关注人类自身已有的基因表达”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话。发言者虽然曾经 从事玉米育种工作,但只是采用了传统育种方法,对生物技术缺乏基本的了解。 对一名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接受农学教育、已退休十多年、年近80的老人,要他掌 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是勉为其难了。而且,发言内容很混乱,例如时而说 “农作物杂交育种是在相同物种之间进行”,时而又说“农作物‘杂交育种’主 要在同属或同科的物种之间”,前后矛盾,很不严谨。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发言把农业科研人员支持研发转基因作物全都视为是 出于私利,“一种是希望分得经费,二是希望获取成果。”“明眼人都十分清楚, 如果表露‘反转’观点,将无法从‘重大专项’巨额经费中分得一杯羹!如果挂 上一个分子呀、基因呀等项目或课题,白花花的银子都是盆满罐流,有哪位愿意 自砸饭碗也砸别人饭碗?”似乎全中国的农业科研人员就剩下这么一位敢说真话, 而其他人都被收买了,研发、推广转基因作物成了整个农业科研界谋取私利的一 大阴谋。   参与转基因重大专项的科研人员支持推广转基因作物,这是再正常不过了。 每个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研究项目都会有“私心”,有什么可指责的?为什么对其 他领域的科研人员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人们视为理所当然,对转基因领域的科研 人员却要求他们当耻于言利的圣人呢?而事实上,大部分农业科研人员并不参与 转基因重大专项,绝大部分的生物学界科研人员更与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没有任何 关系。但是几乎所有的农业科研人员、生物学家都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推广, 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利益在里头,而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转基因技术,不觉 得那有什么可怕的。   转基因作物该不该推广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的解决要摆证据、讲道理。 但是恐惧、反对推广转基因作物的人拿不出能经得起推敲的事实,就只好诉诸于 阴谋论。说支持转基因是为了分得科研经费,这还算是客气的了。更可恶的是把 推广转基因作物当成了美国垄断中国农业经济乃至“让中国人断子绝孙”的一大 阴谋。研发转基因作物的科研人员、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科普人员都 被公开地称为孟山都公司的推手、雇员,“身价”不断地上涨。孟山都公司虽然 是转基因作物领域的一个重要研发者,但是根本就不占据垄断地位,面临着激烈 的竞争,大部分转基因技术、品种都与孟山都无关。几乎所有的生物学家、所有 的国际权威机构(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欧洲 委员会)都支持推广转基因作物,都肯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难道他们全都被 孟山都公司收买了?这也未免太高看孟山都的能量了。   转基因水稻是中国自己研发、拥有自主产权的。国产转基因作物品种曾经有 过战胜孟山都品种的记录:抗虫转基因棉花虽然最初是孟山都公司推出的,但是 国内现在种植的基本上都是国产品种了。如果由于妖魔化转基因作物的舆论盛行 而阻挠了转基因作物在中国的研发和推广,进一步拉开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客观上才是在帮孟山都等国外公司的大忙。如果我们也学着阴谋论一把,反过 来指控现在这些疯狂反对转基因的人才是孟山都公司的推手,是中国农业技术发 展的罪人,更顺理成章。   2011.5.11. (《新华每日电讯》2011.5.13)
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普及化学常识 重庆火锅料现罗丹明B
热度 7 冯用军 2011-4-29 11:33
我们可爱又可H的政府监管部门和家宝同志常说的无道德的商人商家常常给中国人民普及化学知识,今天又知道了一个: 罗丹明B 震惊: 送检底料查出“有毒” 3月25日,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某品牌火锅底料、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均含有害物质“罗丹明B”。 “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火锅底料和麻辣鱼底料涉毒,问题出在哪里?随即,同批次底料使用的原材料被送往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经检测,确定为花椒染毒,劣质花椒被人为染毒后混入了正品花椒中。 染色花椒叫做“颜椒” 常混入正品花椒卖 据业内人士介绍,花椒涂染“罗丹明B”,已成为不少不法商贩牟利的潜规则,对方还对“染毒花椒”取有行话暗语“颜椒”(意为“涂了颜色的花椒”)。 据悉,市面上的正品花椒售价约52元/公斤,而“颜椒”只要16元/公斤。“颜椒”的原料多是未成熟的小红花椒,因个头小,品质差,属于被淘汰的花椒。这种花椒红色鲜艳度不够,与正品花椒有明显差异。不法分子用“罗丹明B”对其染色后,再混入正品中销售,牟取暴利。 三招识别毒花椒 用眼看 正品花椒色泽多为紫红或暗红,光泽度不高,绝大部分表面有开口,果实粒大且均匀;“颜椒”则色泽比较鲜红,并呈现出油浸、亮澄澄的状态,因其多是劣质椒,故颗粒很小,表面无开口,外壳捏开后多为黑色小颗粒物。 用手搓 随身带一张餐巾纸,将花椒放与纸上轻搓,染色“颜椒”会掉色,在纸上留下红色粉末。正品花椒则无这种现象。 用水泡 找来一杯清水,将几颗花椒置于水中清洗浸泡,发现清水变红,即为染色染毒的“颜椒”。 餐馆现榨果汁 自制火锅底料 成分须公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下发紧急通知,严打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要求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单位备案并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根据这一通知,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应于2011年5月底前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消费者询问食品添加剂使用状况时,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如实告知。 据了解,为改善食品口味,部分餐馆在自行配置调味料时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物质,并存在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表示,决不允许出现业内人人皆知“潜规则”,监管部门却视而不见或不知情、突出问题长期存在却迟迟没人管的现象。 据新华社 非食用物质的危害 吊白块: 工业上称次硫酸氢钠甲醛,俗称“吊白块”或“雕白块”,呈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粒,主要用于工业用漂白剂。 掺有该物质的食品,有奶骚味,仔细闻有刺鼻酸味。食用吊白块后,可能损坏人体的皮肤黏膜、肾净、肝净及外枢神经体系,还会引起人体过敏、刺激肠道、食品外毒等疾患,严重者影响视力并可能致癌。 苏丹红: 非食品增添剂,属化学染色剂,呈红色,目前有一、二、三、四号四种。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外,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增色。挥发时产生令人眩晕的刺激性气味。 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辣椒粉等辣椒产品(食品)及其他需灭色食品外染色、灭色、增色、保色或喂养鸭禽炮制红心蛋等,对人体的肝肾器官有明显毒性作用,甚至有致癌隐患。 王金黄、块黄: 工业上称碱性橙,俗称王金黄、块黄,闪光棕红色结晶块或砂状,溶于水呈带黄的橙色,主要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及木制品的染色。 不法分子使用主要是给豆皮、竹笋等食品着色,让食品色泽金黄。过量摄取、吸入以及皮肤接触该物质,均会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致癌。 来源: http://news.163.com/11/0429/03/72PFD1BG00014AED.html
个人分类: 315质量研究院|289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原子能法》立法一拖27年 中国核安全法律缺位
viclee 2011-3-19 21:25
《原子能法》立法一拖27年 中国核安全法律缺位 2011-03-15 08:56:2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  “假如《原子能法》没有难产,中国的核电或许不会像今天这样,如一匹脱僵的野马疯狂发展。”一位核电行业的资深人士对本报说。 令很多业内人士不解的是,中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 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政府在监管核安全方面的基本法律却长期缺位。 “这其中最欠缺的是核能领域基本法《原子能法》。”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核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汪劲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的工作曾公开表示,在1984年开始起草的《原子能法》,在迟延蹉跎二十年之后,终于有望列入今年的立法规划。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在《原子能法》的立法进展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不如先制定出台《核安全法》。 “就整个核安全立法体系而言,由于基本法律的缺失,尽管我们立了很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但很多基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前述核电行业的资深人士指出,“不但需要制定基本法,也需要修改或者增设配套的法律。” 《原子能法》拖延二十七年 中国整个核安全立法最缺的是骨架,也即《原子能法》。 “国际上所有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原子能法》、《核安全法》和类似于《核安全法》的法律, 中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 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空白。”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巡视员陈金元曾经撰文指出。 “这一现状会引起国际上对中国的立法和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的管理能力的质疑,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陈金元认为,《原子能法》作为核能领域的最高法和基本法, 主要内容应包括组织体系与职责、使用范围、监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程序或步骤、核事故应急、法律责任、补偿与赔偿、法规建设等,其对核能安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业界呼声很高的这部法律,从启动之初的1984年到今日已经一拖再拖,长达27年。 记者了解到,在1984年国家核安全局成立后,国家就开始启动我国《原子能法》的编制工作,具体由国家核安全局会同原核工业部、卫生部等政府部门起草。 但由于牵涉部门较多,法律条款面广, 部门之间、参加人员之间意见分歧较大, 无法形成共识,而国家核安全局的影响力以及协调能力也难胜此任,几年后只能搁浅。随着机构的不断改革,这项立法就处于半荒废状态。 也有学者分析了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就是核能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地位不明确,产业政策不明朗。 随着核电建设的狂飙,前几年《原子能法》的立法民间呼声再次高涨,但至今并无太大实质性进展。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研究开发部副主任郑玉辉介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受工信部委托,目前正在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论证起草《原子能法》及有关工作。 作为《原子能法》立法研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郑玉辉表示目前课题还处在起步阶段,进展不大,最大的进展是其有望被列入2011年全国人大立法计划, 是第三类计划。 相比意味着“安排审议”第一类计划和“条件成熟时安排审议”的第二类计划,第三类计划只是“抓紧研究起草”,离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尚远。 在《原子能法》 进展缓慢的背景下,一个现实的办法是,不妨先从《核安全法》入手。基于核能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广,而核电不过是《原子能法》中的一部分,因此推动制定规范核电生产与运营的《核安全法》比较现实。 《核安全法》应解决监管主体的责任 核安全立法,已然蹒跚起步,但始终停滞不前。 “在核电安全管理领域,虽然已有各类法律位阶的法律规范,但一部由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依然空缺,这与我们的核电发展规模和势头,很不匹配。”一位专家表示困惑。 记者了解到,核安全涉及到铀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整个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废物处置、放射性物质运输、核技术应用、市场准入、事故应急、核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等方面, 目前的核安全立法无法完全涵盖上述各个方面。 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目前的管理分工问题。“现在国家有四个部门和核能相关,部门职能交叉。这样不利于工作开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炳德公开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核能监管体制比较负责,主要由环保部国家安全局负责,但包括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在内的其他部门也会参与其中。 对此,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徐辉鸿以有关放射性的许可登记举例。目前对核设施安全的许可由隶属于环保部的国家核安全局审管;对放射工作的许可则仍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的规定由卫生、公安部门审管;对贮存、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许可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管。 “这样潜在的危险是有利益时争着管,一旦发生核污染,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责任追究无法实现。”长期研究 新能源 立法的徐辉鸿坦言。 因此,他建议,《核安全法》应借鉴国际上通用的实践和法则,按照“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由一个独立于其他各类主体的国家统一机构来进行安全监管。 具体而言,在我国可由国家核安全局作为全国统一监管机构,负责对相关放射性活动的许可登记,以加强对放射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合核安全局的监管工作。 同时,为保证其职责能得到落实,国家核安全局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应享有授权立法权和独立的执行权,其具体的职责权限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 “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问题之外,核安全立法还存在责任空白问题。”一位核能安全专家对本报指出。例如,当前的核安全立法体系中,已有的责任条款基本都是针对核设施营运人及其工作人员,而对监管机构自身应负的责任没有规定或规定较少。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监管部门权力过大,也是行业发展的隐患。”一位核电企业工作人员强调。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尔德 胡雅君)
个人分类: 短论评述|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河南教你生产廋肉精猪肉双汇火腿肠?
热度 3 冯用军 2011-3-15 20:25
核心提示: 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其中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 现在,健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为了少吃油腻,不少人在买肉的时候都会选择瘦肉而不选肥肉,记者在江苏南京市场上发现,有一种所谓的 “瘦肉型”猪肉非常受欢迎,和普通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有什么肥肉。生猪行业的业内人士把这种瘦肉猪戏称为 “健美猪”,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这种所谓的 “健美猪”身上疑问重重。CCTV新闻频道播出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以下为节目内容: 南京 建邺 市场多现 “健美猪” 迎宾菜市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市场。在这里,有一种瘦肉型猪肉十分畅销。据销售人员介绍,这种猪肉由于肥膘少、脂肪低,所以很受欢迎。 销售人员: “太肥了卖不掉,现在吃瘦肉的人多,吃肥肉的人少,都怕油脂、脂肪大。” 通常情况下,普通猪肉皮下都有一层厚厚的脂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肥肉。但是记者发现,这种所谓的瘦肉型猪肉瘦得有些不同寻常,猪皮下面几乎没有肥肉。记者一连走访了几个摊位,销售人员也弄不明白原因。通过一名销售人员提供的 “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记者找到了这种瘦肉型猪肉的来源——南京市建邺区沙洲村的兴旺屠宰场。 兴旺屠宰场是国家定点的屠宰场,共有7家屠宰户,每天屠宰加工生猪1000多头,猪肉产量高达上百吨。记者来到这里,只见一些屠宰户都在忙着杀猪。一家屠宰户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屠宰加工的猪肉中,这种瘦肉型猪肉能占到80%到90%。 记者注意到,一些宰杀出来的猪肉脂肪层很薄,有的部位薄得几乎只剩下猪皮,跟之前在市场上看到的猪肉非常相似。屠宰户介绍,这种瘦肉型猪体形较好,一个个拱背收腹,屁股浑圆,肌肉结实,他们行内戏称为 “健美猪”。杀猪的工人透露,这种猪之所以体形健美、瘦肉多,是因为在养殖的时候,吃了一种特殊的饲料。 记者: “具体什么饲料你知道吗?” 工人: “具体饲料不知道。” 记者: “有些饲料专门喂出来就是瘦的了?” 工人: “对。” 记者: “这是哪儿的猪?” 工人: “就是孟州的嘛,河南的。” 河南 孟州 “瘦肉精”喂出 “健美猪” 河南省孟州市是有名的生猪产区,这里的生猪出栏后,一般都是通过经纪人进行买卖和调运。一名经纪人带领记者进入谷旦镇的一家养猪场,找到了这种所谓的 “健美猪”。 记者: “说那个猪像啥?” 经纪人: “像运动员嘛。” 记者: “咋像个运动员?” 经纪人: “健美运动员不是这个肌肉发达嘛。” 记者走访了谷旦镇和槐树乡的几家养猪场,发现家家都在养殖这种肌肉发达的 “健美猪”,这些猪和记者之前在南京屠宰场看到的一样,都是拱背收腹,屁股浑圆,肌肉结实。 养猪户: “肌肉发达,人家练过健美。都是美女,看这屁股头儿,相当于当年的杨贵妃。唐朝盛行美女。” 记者: “美女以肥以胖为美啊。” 养猪户: “那叫啥?燕肥环瘦。” 养猪户故意把 “燕瘦环肥”说成 “燕肥环瘦”,就是调侃这种 “健美猪”看似肥胖,实际上却都是瘦肉,而如果想喂成 “健美猪”,就必须在饲料里添加一种特殊的白粉末。当地人把这种神秘的添加物叫作 “药”。用加 “药”的饲料喂出来的猪不但体形好,而且价格也高。 养猪户: “你不加‘药’没人拉猪,不是说没人买,就是价格便宜。” 饲料中添加的究竟是什么 “药”?一些养猪户对此都讳莫如深,不肯透露。 养猪户: “反正养猪场加的就是,这种东西没人去化验。” 在紧邻孟州市的沁阳市和温县等地,记者又调查了十几家养猪场,发现这些养猪场也都在往猪饲料里 “加药”。这里加的 “药”跟孟州的一样,也是一种白色的粉末。 据另一名养猪户透露,这种所谓的 “药”属于违禁品,一般不轻易拿出来示人,都是在加工饲料的时候偷偷进行添加。在专门用来加工饲料的房间,记者注意到有一个小桶,里面是一个银色的袋子。养猪户打开袋子,只见里面装的正是一种白色的粉末。 记者: “这个是啥?” 养猪户: “这个买的说是‘瘦肉精’”。 养猪户说,这种 “瘦肉精”每公斤卖二三百元,像药一样也有剂量要求,过量添加就有可能把猪喂死。 记者: “你咋加的?一千斤饲料加多少?” 养猪户: “一千斤加120克。再加得多了就不中了,猪不吃了。” 记者: “你都试验过?” 养猪户: “我试验过,加到120克猪体形相当不错。” 记者: “你这个猪从啥时候开始加的?” 养猪户: “一百八九十斤。喂到二百二三十斤重。” 记者: “就喂一个月?” 养猪户: “对。” 原来,当地一些养猪户往饲料中添加的所谓的 “药”,就是国家明令禁止并严厉打击的 “瘦肉精”。 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 “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 “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近几年,各地 “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 “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 “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时至今日,记者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调查了十几家养猪场,发现几乎家家都在使用 “瘦肉精”,而且添加量大小不一。 事实上,对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瘦肉精”的规定,一些养猪户心知肚明。 养猪户: “网上整天报道这个,在哪里查住了,判了一年多,拘留几个月。” 记者: “那你们还喂呢?” 养猪户: “这属于传播使用违禁品。” 因此, “瘦肉精”在这些地方的贩卖渠道和添加过程都非常隐蔽,参与的人像贩卖毒品一样警惕,一般都是由负责调猪的经纪人和前来买猪的商贩们直接卖给养猪户,包装袋上面没有任何名称和标识。 一些养猪户声称,他们铤而走险偷偷在饲料中添加 “瘦肉精”,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买猪人的要求。 养猪户: “不加也不中,都叫加了,你不加咱的猪卖不了。所以对于俺来说,你说俺想加不想?俺也吃肉的,俺也不想加。” 记者: “那你这加了‘瘦肉精’的猪都是卖给哪儿的贩子呢?” 养猪户: “有的都卖南京了。” 据养猪户透露,这种加 “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但看上去卖相好、容易出手,而且比不加 “瘦肉精”的猪,每头还能多卖几十元钱。 原来,一头猪加 “瘦肉精”的成本不过是几元钱,出栏后却能多卖几十元钱,养一百头猪就可以多卖几千元,难怪一些养猪户会铤而走险。 在当地,往饲料中添加 “瘦肉精”叫 “加精”,给猪喂 “加精”的饲料则叫 “喂药”。一些养猪户承认,他们自己从来不吃这种 “喂药”的猪。 过五关、斩六将 “瘦肉精”猪肉顺利上市销售 一头猪从生长到宰杀,最后流向人们的餐桌,要经历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几大环节。目前,这几大环节都有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把关。按道理说,一些加 “瘦肉精”喂出来的猪,就算是在养殖环节没有被发现,那么到了贩运、屠宰和销售环节,也应该遭到查处。但事实并非如此,记者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 “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这家养猪场位于获嘉县亢村镇,在当地颇具规模,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个 “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牌子。 养猪户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个牌子是花钱办的,有时候赶上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会得到一些额外的照顾。 养猪户: “一般没有人管。” 记者: “检查是不是有规律的?” 养猪户: “检查也没啥规律,不过一般要是说省里边或者外边人来检查了,一般县畜牧局会提前通知。要是县里边抽查的话,就是给你拿个瓶接点猪尿化验,自己接的肯定不让他化验出来。” 养猪户所说的接猪尿化验,又叫 “尿检”。 “尿检”是一种 “瘦肉精”快速筛选检测方法,通过使用盐酸克仑特罗快速检测试纸对猪的尿液进行检测,能快速筛选出喂了 “瘦肉精”的生猪。按照规定,猪尿取样应该由检测人员来操作。但是养猪户说,当地一些部门所进行的 “尿检”,都由养猪户自己采集猪尿样品。如此检测,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就这样,在监管如此宽松的养殖环节,喂了 “瘦肉精”的生猪一批批长成、出栏,进入贩运环节。那么在贩运环节中,有关部门又是怎么监管的呢? 目前,按照动物检疫的检测制度,生猪外运时必须通过养殖地的检疫部门检疫,获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三大证明,并佩戴耳标。耳标相当于猪的身份证明,上面记录着养殖信息。不论这头猪在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通过所佩戴的耳标进行追溯。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生猪进入流通环节时,必须100%佩戴耳标。 因此,三大证明和耳标相当于生猪外运的 “通行证”,缺一不可。否则,根本不允许向外地调运生猪。 然而,记者在长达三个多月的调查中,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在孟州市乡村公路旁,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专门用来运输生猪的货车,这种车能装一百多头猪。记者注意到,这辆运猪车上装的猪,耳朵上都没有佩戴耳标。 记者: “耳标呢?” 运猪车司机: “我们从这边走没有动检(动物检疫站),打不打无所谓。” 在当地,这样一车没有佩戴耳标的猪,竟然也能获得生猪外运的手续。 记者: “这个票什么的手续都全吗?” 运猪车司机: “手续有啊,手续都全。” 运猪车的司机承认,这一车没有戴耳标的猪都运往南京。 记者: “你们在(南京)江北哪儿啊?” 运猪车机: “就在长江大桥边上。” 记者: “叫什么?” 运猪车机: “迎江路屠宰场。” 随后,记者在对另一辆运猪车进行调查时,正好碰到当地动物检疫站两名赶来检疫生猪的工作人员,只见其中一名检疫人员只是随便看了看,并没有对这批外运生猪进行 “瘦肉精”检测。 正在这时,车上有一头猪突然死了。 司机说,这种猪猝死的情况他们经常遇到,原因就是这种猪 “瘦肉精”摄入过多,导致四肢震颤无力,心肌肥大,最终心力衰竭而死。 根据农业部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运、加工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但是当着这两名检疫人员的面,这头死猪被拖到路边,当场宰杀。 记者: “像这种死猪当地一般怎么处理?” 运猪车司机: “当地有的屠宰了,宰了以后就卖肉了。” 记者看到,在这头死猪的整个处理过程中,两名检疫人员始终不管不问。 事后,其中一名检疫人员向记者透露,不仅仅是病死猪,就连当地违禁使用 “瘦肉精”的情况,他们也很清楚,都不愿意多管。 检疫人员: “那不是没发现,问题是发现了有的事,也不能多事。” 记者: “那你局里要是知道后不管你?” 检疫人员: “局里面?” 记者: “对,畜牧局里。” 检疫人员: “现在这儿,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真的像这名检疫人员所说的,检疫部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记者随后来到了沁阳市柏香镇动物检疫站,通过当地一名猪贩介绍,在没有购买和调运任何生猪的情况下,随便说了一个车牌号码,只花了200元钱,就买到了往南京调运120头猪的三大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优惠下来每头猪的检疫费用还不到两块钱,另外还获赠150个耳标。 开票人坦言,不管从哪个地方调猪,不管运猪车是否过来真正接受检疫,他们这里都可以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相关票据。 充当介绍人的猪贩说,所谓的检疫不过是走过场。 猪贩: “这都是走个过场,我给说,这是走过场的。像生人过来了,就看看从哪里拉的猪,这熟人关系了,到那一说,报个头数就可以了。” 就这样,只要花点钱,不论是喂了 “瘦肉精”的猪还是病猪,都能够获得号称 “通行证”的三大证明和耳标。一车猪有了这些手续,就等于取得了外运的资格,但是到了设立在省界的动物防疫检查站,还要接受出省检查。 那么,这些喂了 “瘦肉精”的猪运到省界后,是否能够蒙混过关呢? 记者兵分两路,一个人搭上一辆运猪车前往省界检查站,另一名记者开车紧随其后,跟踪拍摄。 几个小时后,这辆运猪车终于抵达位于河南省省界的芒山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记者跟随运猪车的司机来到检查站办公室,只见工作人员一边审核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票据,一边张口要钱。 工作人员: “钱带了吗。” 运猪车司机: “多少钱?” 工作人员: “你不知道吗?” 这名司机把一百元钱放在工作人员面前的桌子上,顺手拿走了审核通过的检疫证明等手续。 上车后,司机告诉记者,这个检查站正常的检查费用应该是20元钱,他给了一百元无非就是想买个平安无事、顺利过关。 运猪车司机: “检疫站收黑钱的。” 记者: “收黑钱,如果不给他一百,给他二十呢?” 运猪车司机: “给他二十他不要。他就说猪有毛病,要不让你返回,不让你从这过,或者按法律颁条,违犯了哪一款哪一条。” 同车司机: “关键是能过的话,谁都愿意过,谁都不愿意掏那一百元,这是规矩。” 记者: “这是规矩?” 运猪车司机: “这是动检站的潜规则。” 很快,这辆载有病猪的运猪车顺利通过了检查站。在整个过程中,记者没有看到工作人员对这辆车上的猪进行疾病检疫和 “瘦肉精”检测,检疫人员甚至连车里的猪看都没看,就放行了。 后来,这辆运猪车的司机告诉记者,他经常往江苏高邮和南京等地运猪,每次路过这个省界检查站,几乎都要打点。 记者: “他尿检吗?” 运猪车司机: “不尿检。有时候你给他一百块钱,他高兴了还验一验,有时候你给他一百块钱,他连检验都不检验了,连瞧都不瞧。” 司机说,就算有时候遇到突击检查,使用尿检的方法检测 “瘦肉精”。检查人员收钱后也会故意自己不去接猪尿,给他们这些运猪司机创造可乘之机。 运猪车司机: “尿检,有的说是要猪尿咋回事的,结果给尿到杯子里头,是人尿尿的。” 记者: “让你接猪尿,你给尿的?” 运猪车司机: “我知道拉的猪有‘瘦肉精’,咋办?” 记者: “然后你尿里面,让他检验?” 运猪车司机: “对。” 就这样,喂过 “瘦肉精”的猪,每头花上两块钱左右就能获得养殖地开具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有了这个 “通行证”,再花上一百元钱打点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顺利抵达南京一些屠宰场,真可谓是花钱不多,却能买来一路绿灯。 按照我国生猪屠宰管理有关规定,屠宰场必须是国家定点,而且要派驻检疫人员,进场的生猪必须检疫合格后方可宰杀。因此,一些喂了 “瘦肉精”的生猪就算能够一路绿灯,逃过养殖和贩运两大关口,最后到了国家定点的屠宰场,应该还是能够被查出来。但是实际情况会是什么样呢? 在河南孟州市,记者锁定另一辆经常往返南京的运猪车,这辆车的车牌号码为皖M57229。 负责调运生猪的经纪人承认,这辆车上装的正是加 “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 “健美猪”。 记者: “这都是‘加精’的还是不‘加精’的?” 经纪人: “全是‘加精’的。” 记者: “好像南京不要不‘加精’的。” 经纪人: “对。不要不‘加精’的。” 随后,记者开车提前赶到南京,第二天凌晨两点钟左右,在南京建邺区兴旺屠宰场找到了这辆车牌号码为皖M57229的运猪车。 原来,这些猪正是之前记者看到的,由河南孟州那名经纪人负责调运的 “加精”猪。被卸到兴旺屠宰场的 “加精”猪,没有检测 “瘦肉精”就被宰杀了。 一名检疫人员承认,他们只负责核对检疫合格证明等手续,不检 “瘦肉精”。 南京市建邺区兴旺屠宰场 检疫人员: “我们不去关注来源地,我们只管进厂的数量对不对,‘三证’是不是齐全。” 记者看到,派驻屠宰场的检疫人员对宰杀后的猪肉也没有进行 “瘦肉精”检测,就直接打上了 “肉检”、 “验讫”的印章。 按照南京市生猪屠宰管理规定,宰杀后的猪肉必须获得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在兴旺屠宰场,这种相当于市场门票的证明,以每张10元钱的价格卖给宰杀的每一头猪。 调查至此,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这种用 “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 “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 “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 “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 “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 “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南京市建邺区兴旺屠宰场屠宰户 老板:“大市场,像迎宾市场,南湖那边。肉食品厂,下关,惠民桥的,这些市场基本上都有我(供)的肉。” 记者:“基本上南京有名的农贸市场你都供货?” 南京市建邺区兴旺屠宰场屠宰户 老板:“都有我(供)的肉。” 河南 济源 “瘦肉精”猪肉进入双汇公司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站在公司大门前就可以看到八个大字—— “诚信立企、德行天下”。 据了解,这家公司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有关宣传双汇冷鲜肉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在店里随处可见。 一名销售人员介绍说,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 “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 包括 “瘦肉精”检测。 一位名叫宋红亮的业务主管告诉记者,他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收购生猪,他告诉记者,不论生猪品种好坏,他们厂都可以大量收购进行屠宰。 记者:“一天宰多少头?”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 宋红亮:“宰五六千头。” 在这家厂内,记者发现,前来卖猪的人大多不是养猪户,而是附近一些地方的猪贩子。据一个名叫曹复兴的猪贩介绍,他从去年开始贩运生猪,主要就是卖给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记者:“你去年一年卖给双汇多少头猪?” 猪贩 曹复兴:“我去年那一个月里面,我给它拉了三千头猪。” 记者:“三千头啊?都是啥样的猪?” 猪贩 曹复兴:“都是一般的猪,在温县拉的。好猪坏猪都拉。” 随后,记者跟随这名猪贩来到温县一家养猪场。这家猪场有几十头即将出栏销售的生猪,看上去体形健美,屁股浑圆,肌肉结实。其中有的猪因为后腿上肉太多,连走路或起身都显得困难。 记者:“它为啥起不来啊?” 养猪户:“你像那边那体形好的猪,它 ‘加精’就是起不来,那腿上的肉多。” 养猪户明确告诉记者,所谓 “加精”,就是往饲料里添加 “瘦肉精”,这种 “加精”的饲料使用起来效果很好,加10天就有效果。 在专门加工饲料的房间,记者看到了这家养猪场所用的 “瘦肉精”,银色的简易包装上面没有任何名称和标识。 记者使用随身携带的盐酸克仑特罗快速检测试纸对这种 “瘦肉精”进行了检测。发现试纸C线显色,T线不显色,结果为阳性。 这种快速检测试纸经常被有关部门用于 “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残留的快速筛选检测,根据检测原理,结果显示阳性,可以初步判断这种白色粉末状的 “瘦肉精”里面含有盐酸克仑特罗。 那么,喂了这种 “瘦肉精”的生猪体内会不会存在盐酸克仑特罗残留呢? 记者找了一个盆子,从这批即将出栏的生猪中间分别接取了两头猪的尿液。然后使用试纸对猪尿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跟 “瘦肉精”一样,也是呈现阳性。通过这两种检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这批成品生猪不但喂了 “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而且体内还有残留。 从这些喂了 “瘦肉精”的猪中间,猪贩挑出十几头“加精”效果明显、体形相对较好的猪,全装上了运猪车。 记者跟随这辆运猪车来到沁阳市柏香镇动物检疫站,只见运猪车司机从检疫站门口拿了两袋耳标。 记者:“你干啥?” 猪贩:“打耳标。” 这车 “加精”猪,在动物检疫站没有经过任何检疫。猪贩曹复兴花钱直接买到了这批猪的检疫合格证明等票据。 接着,记者又跟随这辆运猪车来到济源市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只见这车猪被送进了济源双汇公司。 一个多小时后,这辆车从双汇公司大门内缓缓驶了出来。猪贩曹复兴告诉记者,车上的猪全部被双汇公司收了,而且没有进行 “瘦肉精”尿检。 猪贩:“就是过秤。” 记者:“没有尿检?” 猪贩:“没有。” 曹复兴称,去年以来,他往济源双汇公司卖过不少这种加 “瘦肉精”的猪,都是由关系熟悉的业务主管负责接收,所以一般都不会被检测出来。 记者:“双汇谁负责接你的货?” 猪贩:“姓宋的,宋红亮。” 记者:“宋红亮?” 猪贩:“对。” 猪贩曹复兴所说的宋红亮,正是记者之前见到的那位负责生猪采购的业务主管。随后,记者再次进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找到了宋红亮。 宋洪亮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这种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 宋红亮:“‘加精’的,要停喂一周。” 记者:“是停 ‘药’(瘦肉精)一周?” 宋红亮:停喂 ‘药’(瘦肉精)一周,就检测不出来了。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 “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公司。 养猪户:“现在本地拉猪基本上都是往双汇走。” 记者:“那你的意思这两年养的猪都供应给双汇了?” 养猪户:“那基本上都走双汇。” 最后,猪贩曹复兴还向记者透露,对于加“瘦肉精”喂出来的 “加精”猪,济源双汇公司一般都是暗中收购。 猪贩 曹复兴:“我给你说往双汇拉猪,双汇名义上不要 ‘加精’的猪,可是他专要 ‘加精’的猪。” 记者:“为啥啊?” 猪贩 曹复兴:“好猪,好出手啊。” 记者:“出来的肉好?” 猪贩 曹复兴:“对。” 记者:“他名义上说的是不要。那你送过去双汇知道 ‘加精’?” 猪贩 曹复兴:“知道啊。” 记者:“不给你检测吗?” 猪贩 曹复兴:“没事。” 原来如此,南京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这种瘦肉型猪就是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而且这些“瘦肉精”喂出来的 “健美猪”还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知名肉制品企业,那么,片子当中这些被猪贩子和养殖户像毒品一样藏匿的瘦肉精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养殖、贩运、屠宰等多个监管环节一路绿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否堵住猪肉安全的漏洞?央视新闻频道315特别行动的记者已经赶到了节目中涉及的江苏南京和河南济源、孟州等地,将带来最新的后续报道。
个人分类: 315质量研究院|547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研制成功新芳纶纤维(凯夫拉)防弹材料
nanyq 2011-3-7 22:0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F-12高强有机纤维50吨产业化项目”已于2010年6月下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工奠基,此项目生产线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一条生产线,其建筑工程项目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七院设计和施工。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有关专家介绍说,F-12高强有机纤维是由该院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填补了中国高强有机纤维材料的空白。F-12高强有机纤维属芳纶类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压缩强度和低密度等优异性能,性能远远超过国内已量产的芳纶II纤维,是芳纶纤维类产品的佼佼者。 几根F-12高强有机纤维绳可以吊起46吨的重物,而同样粗细的钢丝绳只能吊起8吨的重物。F-12高强有机纤维不仅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性能飞艇等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光缆增强纤维、增强电力电缆、升降机缆绳及各类高性能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可为中国国防军工及高端民用产品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业内人士称,“F-12高强有机纤维50吨产业化项目”的开工建设,对进一步提高F-12高强有机纤维的批量生产能力,打破中国高端芳纶纤维研究制造领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形成芳纶纤维的国内自主保障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生产线启动后,还可生产出不同聚合物结构、不同纤度规格的F-12高强有机纤维,其中包括国内首创的束丝最细的芳纶纤维。 据悉,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从1994年开始,利用先进的军工技术服务国民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刻苦攻关,彻底掌握了F-12纤维研制与生产的关键技术。
3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游“中国模式”的倒塌?
热度 2 gl6866 2011-1-30 13:04
我曾有过一次询问业内人士的机会,他告诉我说,国产的大型计算机有很多是卖给网络游戏公司的,因为它们买得起。 网络游戏公司为什么能有那么多钱来购买这些大家伙呢?关键就是我国网游的经营模式。所谓中国式网游是指以“普通玩家免费+道具收费”为特点的“中国模式”。说是中国模式,但这种经营该模式最早还是源于韩国,但“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从2005年左右,盛大、巨人等开始大力拓展此模式后,中国网游业就迎来了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到2007年,中国式网游的战绩可谓辉煌:盛大网游的季度收入同比增幅达到50%,金山是 122%,巨人是164%,搜狐是473%,网龙是699%,完美时空更是达到了空前的1474%,季度利润同比增长 2107%。 而早在韩国,以Hangame、NetMarble和Pmang为代表的韩国主流网站为互联网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Avatar模式"。著名的NHN集团2003财年的营收主要来自三块,按营收贡献的大小排列依次为:游戏(46.3%)、搜索列表(25.1%)和广告(19.8%),其中游戏的收入主要来自Hangame。而从Hangame去年6000多万美元的年收入来看,其中60%的收入来自于Avatar,所以"Avatar模式"至少不是一个泡沫概念。 "Avatar"源自印度梵语(美国大片《阿凡达》就是该词的音译)本意是指"分身、化身"。互联网时代,Avatar成为网络虚拟角色——网络用户在以图像为主的虚拟世界中的虚拟形象的代名词。这类虚拟角色通常为卡通形象,他/她可以出现在论坛上,可以出现在聊天室中,也可以出现在游戏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虚拟角色的造型,如发型、服饰、表情、场景等。在与其他虚拟角色交往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各种虚拟商品,如鲜花、礼品等。而这些发型、服饰和礼品,都是需要付费购买的。 这就是网游公司的收入来源。 通过贩卖道具谋利的网游模式在其发源地韩国被称为“泡菜游戏”。但韩国政府已经高度认识到网游对一代青少年的危害性,最近甚至要制定更严格的法律,禁止青少年凌晨过后玩网络游戏。从“厌恶疗法”的角度说,中国的网游企业如果能因其暴利和恶劣服务使青少年从此彻底告别网游,倒也算对社会做了一大贡献。 网游对于大城市似乎是多了一种选择,但是除了大城市,中国更多的还是偏远的县城。那里人们看不起电影,而网吧的网游基本成为他们聊天、看网页,成了新的娱乐中心。似乎也是一把这些县城青少年和大城市人拉平的也是网吧,至少在网上他们可以下载到同样的大片观看(由于像VeryCD这样可以下载“盗版”碟的消失,这个选择对他们恐怕也是相当大的刺激),也可以和遥远地方的人聊天。这种私人之间的远程交往有着某种虚幻而亲密的意味。而看似辐射范围更广的电视则主要控制在父母手中,与孩子有距离。再者,现在占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绝大多数是都市言情剧等城市人关注的话题,因为,城市人才是最有商业价值的观众。那些大城市的“主流生活图景”和县城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距离,让他们觉得羡慕,但并不亲密。 2010年岁末,中国网游业一片风声鹤唳,从11月底以来,中国的不少著名网游公司——金山、完美、久游、联游等都爆出裁员消息。其中8月份刚刚在唐骏强力运作下借壳大华建设登陆纳斯达克的联游,由于股价一直低于1美元,甚至还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而运营著名网游《大航海时代OL》的中荣巡游更是爆出无公告停止服务事件,被用户怀疑“要跑路”...... 恐惧气氛在不断蔓延。 网络游戏向来就有“电子鸦片”的恶名,根据我的研究和考察似乎也是如此。两会时曾有代表提议全面禁止网吧经营,但未获通过。“电子鸦片”不仅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从某种程度上无法抵挡这种诱惑,因而浸淫其中而不能自拔。我曾到若干个网吧考察,每次进去都受到了老板不那么友好的接待,“是来找孩子的吧。”由此可见“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名头等于形同虚设。我则说,来看看。网吧的设备非常先进,起码有20mb的光纤带宽,机器的显示卡似乎都非常高档,图像流畅,就连鼠标也不是我们平常用的这种。此外,网游无论从高端到低端,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链条。而网游公司则是这个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那么,这些公司目前的处境,是中国网游市场整体下滑的一个客观反映,也可能是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式网游开始塌缩的前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似乎对正在迈向和谐社会而努力的国家而言,并非是个好的征兆。
个人分类: 网络社会|332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一个医学研究生的观点:“金花清感”与H1N1
热度 3 liuli66 2011-1-22 16:27
一个医学研究生(可能是在职研究生)写道: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我负责地说,这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不用治,躺一周就能好。金花清感[删掉的文字:就是一个笑话]未必起到决定性作用。” 说一个身边发生的事。记得在甲流闹得很凶时,一个研究生患了发热高烧,担心是甲流,去医院去看。医生说,在家先休息三四天。如有问题再来看看是不是甲流。据她说,这样做,医院可以减少甲流患者的统计数。她休息三四天后,她病愈了。可以说是自愈了。 相关资料 武夷山:以不变应万变型创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0101
900 次阅读|5 个评论
曹操墓应该是真的---说外行话就不要以专家面目出现
剑走偏锋 2010-1-5 18:26
安阳发现曹操墓这件事一开始就受到广泛质疑。从网络舆论来看,持怀疑态度的人几乎是一边倒。这令人想起了前年的周老虎事件。大家如果看过我的博客文章的话,应该知道我那时是坚定的打虎派。博客上还有多篇文章都是打虎的。 这次曹操墓说实话,从现有的证据资料看,我认为应该是真实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怀疑?说白了,是这几年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可以公然造假,把公信力都丢光了,所以才会使很多人不敢再相信地方政府的话(尤其是涉及到地方利益时)。所以,我认为把这次事件称为过度怀疑更恰当。 从目前来看,一些所谓专家与一些网友的责疑,我倒觉得站不住脚,比如曹操为什么不葬在出生地或洛阳而葬在安阳?这是很复杂的动机问题,可能是为了墓穴的安全,可能是临终前一件突发的事情。绝不能一定认定每人死后就要葬在出生地或死前工作地;没有墓志铭,史学专家已经给予了很好的解释。有铭文的出土器物是小偷处收缴回来的(言下之意是小偷伪造的)等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男主人骨龄不对(60左右与70没差几年,近千年过去,检测可能有误差,骨龄同生理年龄本来就有误差),这些都已经有了很好的解释。这次对曹操高陵的认定是综合了考古成果和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分别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经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由河南省文物局向社会予以公布。可以说做到了科学公开透明。 当然,网络与公众的责肄在推进这个过程的公开透明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鉴定的严谨化科学化。但另一方面,一些责疑是建立在道听途说基础上的,就显得不那么认真与道德了。尤其是有的地方的责难明显是真正的保护主义态度(河北学者质疑河南安阳曹操墓 称2006年已在河北被发现),那是更要不得了。所以中国社科院专家说业内人士不要说外行话(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应在考古学学科内讨论问题,要说业内的话,符合学术规范的话。),言辞虽不是那么好听,本人还是赞许的,当然不是业内人士你可以说外行话,说了外行话,就不要以业内人士或专家的面目出现。 出于科学严谨态度的责疑是好事,这要建立在真实的事实基础上,建立在认真科学的思维上,网民对待任何事件的真伪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多一份思索,不会官云亦云,人疑也疑,跟风要不得,要有一份理性的思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6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