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脊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端午节] 脊梁原本是用来压碎的?
热度 3 zlyang 2020-6-26 14:16
脊梁 原本是用来 压碎 的? 引用自: 木垒胡杨,曝光:Av-priority,光圈:F8,快门:1/2048 sec,ISO:800,曝光补偿:1/-3 EV,相机: 佳能 EOS 5D Mark II(配24-70,70-200mm双镜头) 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3411499.html 感谢原作者! 昨天,2020年06月25日(星期四,庚子鼠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曾经多年,以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后来才知道,“端午节”纪念屈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就这样“被”冤屈了2000多年。 “屈原冤”,是“窦娥冤”的万倍啊!一冤就是两千多年。 《窦娥冤》(1582年),没有冤屈多久啊!不知道几十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在《阿房宫赋》(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里写到: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褚少孙在公元元年前后说: 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http://people.ucas.ac.cn/~chenan 《科学网》名博陈安在2014年说: 记得以前我说 中 国一旦遇到灭国性灾难时,那些真正的民族中坚分子终于会有机会出来发挥作用 , 但是一旦局势平稳,烂人立刻占满所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坑, 然后他们会带来更大的危机和风险, 等待不可收拾,再由脊梁们来支撑将塌的屋顶。 如此,循环往复,从不改悔,也因此,本质性进步就等同于梦想。 这不是抄袭了 1100多年之前的杜牧吗? 参考资料: 冯大诚,2012-06-24,被歪曲了的传统——端午节后 说端午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85245.html 由书可见,这15项习俗中与屈原相关的最多不过一项半。这就是古人对端午的认识(实际上近二百年前的这本书上所述与更古一些的风俗差别不大)。这与现代大多数大陆人们对端午的认识大相径庭。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B%AF%E5%8D%88%E8%8A%82/1054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陈安,2014-03-05,致哀、致歉、致敬、致力:昆明火车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773184.html 记得以前我说中国一旦遇到灭国性灾难时,那些真正的民族中坚分子终于会有机会出来发挥作用,但是一旦局势平稳,烂人立刻占满所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坑,然后他们会带来更大的危机和风险,等待不可收拾,再由脊梁们来支撑将塌的屋顶。如此,循环往复,从不改悔,也因此,本质性进步就等同于梦想。 相关链接: 2011-06-06,去年端午节,哭;今年端午节,哭!555 哇哇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5218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6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张海霞│致敬郭永怀先生--致敬国家的脊梁
热度 1 张海霞 2020-4-1 09:51
​【题记】真的是冥冥之中有种心灵感应吧, 平时几乎从来不看电视的我, 今天晚上打开电视竟然就看到了CCTV4播出的《以身许国--郭永怀》!郭先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曾经几次自发带着学生去力学所参观钱学森和郭永怀的办公室,给郭先生的雕像献花,再次致敬郭永怀、钱学森、邓稼先、李佩等诸位先生,这些光辉的名字50年、500年、5000年都会被炎黄子孙铭记,因为他们是国家的真正脊梁! 国之脊梁 --在力学所拜谒钱学森、郭永怀、李佩先生 张海霞 2018-01-12 这是一年前和女儿的约定,当时李佩先生刚走,我们晚饭后在中关村散步到13、14、15楼,寒风中跟她分享郭永怀先生、钱学森先生和李佩先生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两个人走到力学所,跟她说:郭先生和警卫员的骨灰就埋在这里,这里还保留有钱所长、郭副所长的办公室,那时就约一定要来看看。没想到机缘巧合,我2017年参加了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团,有幸和钱学森、郭永怀先生当年的学生后来的同事—著名力学家张德良教授一起去广东做科普讲座,七天同行,张老师跟我分享了很多钱先生和郭先生的轶事,我跟他约了一定带孩子去力学所看看这些真迹。昨天孩子们期末考试结束,我跟张老师说今天上午去,于是就有了这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九点半,我和孩子们北四环路边的力学所大门会合,张德良老师也联系了所里办公室的老师,打开了三楼的钱学森所长办公室的门。这是一间普通的办公室,不到10平米见方,保持着先生之前上班的场景,一桌、一椅、一对老旧沙发、一个小小的书架,墙上是缅怀先生的话和纪念照片,看不出排场更看不出,展柜里是先生的手迹,那英文字真的像是印刷的一样漂亮,这就是钱先生创办力学所时就用的办公室,只要他到所里来就在这里办公,张德良老师深情幽默地回忆了他做为中科大第一届学生听钱先生课的场景: “那时候我们的教师团队真的是豪华:钱学森、郭永怀、吴文俊、严济慈等等均是我们的老师,每周都来上课,一节都不落下。钱先生口才好,课讲得生动活泼,而且特别主动理解,考试的时候开卷,很轻松,可是题目就是做不出来,因为题目很开放很难,考的是解决问题,到最后钱先生法外开恩“实际成绩的开根号乘以十为最终成绩”,真的为后来在两弹一星的研究中解决问题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大家看到这个计算尺了吗?它有个小故事,我们那时候上学,没有计算机,全部要靠这个计算尺来算,可是很多同学家里穷买不起计算尺,钱先生就用当时获得国家奖的钱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了计算尺……” “郭先生的口才不是很好,他讲得内容非常深奥,我们这些大学生听不懂,可是那些来旁听的老师和研究员都拍手叫好,就他们这些有一定基础和研究经验的人很实用。郭先生也是唯一一个全部参加了两弹一星三个工程的人,可惜……” “还有了不起的李佩先生,郭先生去世后,她的女儿也出了事,可是李先生没有落下一天工作,组织学生的英语考试和英语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咱们一会儿下楼去看看郭先生的纪念碑,他的骨灰和警卫员的骨灰就合葬在楼下的花园里,去年,李佩先生去世的骨灰也埋在一起了……” “是呀,很巧,今天是1月12日,李佩先生去世一周年的忌日。”一个学生小声说。 真的是择日不如撞日,我们原来选了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来看望他们,算是巧合,还是心有灵犀,楼下花园里,郭先生的半身雕像前,石碑上刻上了李佩先生的名字,还有纪念的鲜花,站在碑前,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我们所有人一起三鞠躬: 在中国 钱学森、郭永怀、李佩、邓稼先等 这些光辉的名字永远都不会忘记 因为他们是国家的真正脊梁! 脊梁 张海霞 2017-01-19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跟女儿在中关村散步谈心,两个人聊得很开心,不想回去,我说:那妈妈带你去个没去过的地方吧! 路上我开始跟她讲两弹一星,她说:我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 可是你知道郭永怀、何泽慧、李佩吗?你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 就这样我们两个人走到了中科院科源小区的13、14、15楼。 三层的低矮旧楼,完全看不出它的辉煌,可这里就是这些大师们住过几十年的地方!我重点跟她讲了郭永怀和李佩、钱三强和何泽慧这两对了不起的夫妇,他们都是当年学富五车、在国外赢得尊重的大科学家,为了建设国家而义无反顾在新中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回来的,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讲到郭永怀的牺牲那个环节(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带着绝密资料从青海基地飞回北京,落地时不幸坠毁,他与警卫员小牟把公文包紧紧夹在俩人中间,两人化为焦炭而数据资料完好无损 ) ,我怎么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流淌,这就是一个科学家和他的祖国的情结:最后的时刻他和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守护着国家的秘密!没有豪言壮语,悲痛万分的李佩甚至都没有当众流过眼泪,可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继续无怨无悔地做着她该做的事!而不远处的力学所就是郭永怀和钱学森工作过的地方,那里还有他的雕像,下面埋着他和警卫员的骨灰。 女儿说:妈,咱们去趟力学所吧,我想去看看郭先生的雕像。 我们一路向东走到了力学所,这一路上两个人聊起了很多国家和科学家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郭永怀、不知道邓稼先,可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不仅仅是今天,是永远,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真正的独立自主,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爱国二字!由此又聊起了科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品格的关系,女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有些人的科学贡献在珠穆朗玛峰,人品却在马里亚纳海沟!而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科学贡献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人,只有这样的人配得上名垂史册,才是民族的脊梁! 他 们也正是鲁迅先生那段话所说的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个冬夜,我们在寒风中走了很长时间,聊得热血沸腾,和孩子一起回顾了历史上的很多危难时刻以及在这些时刻历史人物的选择,有幸我们住在距离历史这么近的地方,百岁李佩的意外离世给了我们的这样的机缘,让我们母女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如此深刻地谈心沟通, 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民族,关于未来,对于正在成长期、 正在形成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路上,通过这样的谈话,我们都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底是谁?该度过什么的人生才是真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对于她和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记得快到家时,孩子跟我说: 妈,我们都要努力啊!你以后不要退休了,像李佩先生一样好好工作到一百岁! 我说:那当然,你也要必须要更加努力啊,不仅要学习好,更是要立志做郭永怀、邓稼先这样学品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科学家! 那必须得,妈,你不知道我的内心现在有多么澎拜! 这是 发生在几天前的事,今天在飞机上回想起来还内心激情澎拜, 再次致敬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李佩们!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那你们所有的努力,远远超越了“金钱、名利、地位等”世俗的成功表象,沉淀成了真正触及我们内心、让我们感动和震撼和支撑国家民族发展的脊梁! 致敬先生们!吾辈定当自强不息!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4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海霞│真正的爱国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空喊
热度 1 张海霞 2019-8-28 16:05
2019-08-28 朋友发来一篇关于中国芯的长文,技术方面写得很不错,语言也很有意思,还联系了历史上的著名军事战役,就是一说到中国芯和中国产业语气词就开始多了、收不住。仔细想一下,这跟我们最近的状态很像,一说到贸易战我们的情绪立马就高涨起来,好像不喊两句出来自己就不爱国一样。 其实,做个中国人,爱国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空喊口号,需要的是实干,那些不喊却一直在实干的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借此机会,再贴2年前写的《脊梁》一文,再次致敬钱学森、郭永怀、李佩先生等等无怨无悔、埋头苦干的中国脊梁们。做为普通百姓,我们可能一辈子也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那就让我们踏踏实实把自己手头的那一点小事做好,这也是爱国。 脊梁 张海霞 2017-01-19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跟女儿在中关村散步谈心,两个人聊得很开心,不想回去,我说:那妈妈带你去个没去过的地方吧! 路上我开始跟她讲两弹一星,她说:我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 可是你知道郭永怀、何泽慧、李佩吗?你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 就这样我们两个人走到了中科院科源小区的13、14、15楼。 三层的低矮旧楼,完全看不出它的辉煌,可这里就是这些大师们住过几十年的地方!我重点跟她讲了郭永怀和李佩、钱三强和何泽慧这两对了不起的夫妇,他们都是当年学富五车、在国外赢得尊重的大科学家,为了建设国家而义无反顾在新中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回来的,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讲到郭永怀的牺牲那个环节,我怎么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流淌,这就是一个科学家和他的祖国的情结:最后的时刻他和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守护着国家的秘密!没有豪言壮语,悲痛万分的李佩甚至都没有当众流过眼泪,可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继续无怨无悔地做着她该做的事!而不远处的力学所就是郭永怀和钱学森工作过的地方,那里还有他的雕像,下面埋着他和警卫员的骨灰。 女儿说:妈,咱们去趟力学所吧,我想去看看郭先生的雕像。 我们一路向东走到了力学所,这一路上两个人聊起了很多国家和科学家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郭永怀、不知道邓稼先,可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不仅仅是今天,是永远,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真正的独立自主,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爱国二字!由此又聊起了科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品格的关系,女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有些人的科学贡献在珠穆朗玛峰,人品却在马里亚纳海沟!而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科学贡献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人,只有这样的人配得上名垂史册!是呀, 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 民族的脊梁”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这一个冬夜,我们在寒风中走了很长时间,聊得热血沸腾,和孩子一起回顾了历史上的很多危难时刻以及在这些时刻历史人物的选择,感慨我们住在距离历史这么近的地方,让我们母女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如此深刻地谈心沟通,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民族,关于未来,对于正在成长期、正在形成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路上,通过这样的谈话,我们都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底是谁?该度过什么的人生才是真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对于她和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记得快到家时,孩子跟我说: 妈,我们都要努力啊!你以后不要退休了,像李佩先生一样好好工作到一百岁! 我说:那当然,你也要必须要更加努力啊,不仅要学习好,更是要立志做郭永怀、邓稼先这样学品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科学家! 那必须得,妈,你不知道我的内心现在有多么澎湃! 再次致敬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李佩们!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那你们所有的努力,远远超越了“金钱、名利、地位等”世俗的成功表象,沉淀成了真正触及我们内心、让我们感动和震撼和支撑国家民族发展的脊梁! 致敬先生们!吾辈定当自强不息!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敬国家的脊梁
热度 1 张海霞 2018-12-6 10:20
【题记】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带着绝密资料从青海基地飞回北京,落地时飞机不幸坠毁,他与警卫员牺牲时紧紧抱在一起保护资料完好无损。致敬郭永怀先生,致敬钱学森、邓稼先、李佩等先生,这些光辉的名字永远会被炎黄子孙铭记,因为他们是国家的真正脊梁! \0 \0 国之脊梁 -- 在力学所拜谒钱学森、郭永怀、李佩先生 张海霞 2018-01-12 这是一年前和女儿的约定,当时李佩先生刚走,我们晚饭后在中关村散步到13、14、15楼,寒风中跟她分享郭永怀先生、钱学森先生和李佩先生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两个人走到力学所,跟她说:郭先生和警卫员的骨灰就埋在这里,这里还保留有钱所长、郭副所长的办公室,那时就约一定要来看看。没想到机缘巧合,我2017年参加了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团,有幸和钱学森、郭永怀先生当年的学生后来的同事—著名力学家张德良教授一起去广东做科普讲座,七天同行,张老师跟我分享了很多钱先生和郭先生的轶事,我跟他约了一定带孩子去力学所看看这些真迹。昨天孩子们期末考试结束,我跟张老师说今天上午去,于是就有了这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九点半,我和孩子们北四环路边的力学所大门会合,张德良老师也联系了所里办公室的老师,打开了三楼的钱学森所长办公室的门。这是一间普通的办公室,不到10平米见方,保持着先生之前上班的场景,一桌、一椅、一对老旧沙发、一个小小的书架,墙上是缅怀先生的话和纪念照片,看不出排场更看不出,展柜里是先生的手迹,那英文字真的像是印刷的一样漂亮,这就是钱先生创办力学所时就用的办公室,只要他到所里来就在这里办公,张德良老师深情幽默地回忆了他做为中科大第一届学生听钱先生课的场景: “那时候我们的教师团队真的是豪华:钱学森、郭永怀、吴文俊、严济慈等等均是我们的老师,每周都来上课,一节都不落下。钱先生口才好,课讲得生动活泼,而且特别主动理解,考试的时候开卷,很轻松,可是题目就是做不出来,因为题目很开放很难,考的是解决问题,到最后钱先生法外开恩“实际成绩的开根号乘以十为最终成绩”,真的为后来在两弹一星的研究中解决问题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大家看到这个计算尺了吗?它有个小故事,我们那时候上学,没有计算机,全部要靠这个计算尺来算,可是很多同学家里穷买不起计算尺,钱先生就用当时获得国家奖的钱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了计算尺……” “郭先生的口才不是很好,他讲得内容非常深奥,我们这些大学生听不懂,可是那些来旁听的老师和研究员都拍手叫好,就他们这些有一定基础和研究经验的人很实用。郭先生也是唯一一个全部参加了两弹一星三个工程的人,可惜……” “ 还有了不起的李佩先生,郭先生去世后,她的女儿也出了事,可是李先生没有落下一天工作,组织学生的英语考试和英语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咱们一会儿下楼去看看郭先生的纪念碑,他的骨灰和警卫员的骨灰就合葬在楼下的花园里,去年,李佩先生去世的骨灰也埋在一起了……” “是呀,很巧,今天是1月12日,李佩先生去世一周年的忌日。”一个学生小声说。 真的是择日不如撞日,我们原来选了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来看望他们,算是巧合,还是心有灵犀,楼下花园里,郭先生的半身雕像前,石碑上刻上了李佩先生的名字,还有纪念的鲜花,站在碑前,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我们所有人一起三鞠躬: 在中国 钱学森、郭永怀、李佩 这些光辉的名字永远都不会忘记 因为他们是国家的真正脊梁! 脊梁 张海霞 2017-01-19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跟女儿在中关村散步谈心,两个人聊得很开心,不想回去,我说:那妈妈带你去个没去过的地方吧! 路上我开始跟她讲两弹一星,她说:我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 可是你知道郭永怀、何泽慧、李佩吗?你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 就这样我们两个人走到了中科院科源小区的13、14、15楼。 三层的低矮旧楼,完全看不出它的辉煌,可这里就是这些大师们住过几十年的地方!我重点跟她讲了郭永怀和李佩、钱三强和何泽慧这两对了不起的夫妇,他们都是当年学富五车、在国外赢得尊重的大科学家,为了建设国家而义无反顾在新中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回来的,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讲到郭永怀的牺牲那个环节,我怎么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流淌,这就是一个科学家和他的祖国的情结:最后的时刻他和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守护着国家的秘密!没有豪言壮语,悲痛万分的李佩甚至都没有当众流过眼泪,可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继续无怨无悔地做着她该做的事!而不远处的力学所就是郭永怀和钱学森工作过的地方,那里还有他的雕像,下面埋着他和警卫员的骨灰。 女儿说:妈,咱们去趟力学所吧,我想去看看郭先生的雕像。 我们一路向东走到了力学所,这一路上两个人聊起了很多国家和科学家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郭永怀、不知道邓稼先,可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不仅仅是今天,是永远,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真正的独立自主,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爱国二字!由此又聊起了科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品格的关系,女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有些人的科学贡献在珠穆朗玛峰,人品却在马里亚纳海沟!而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科学贡献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人,只有这样的人配得上名垂史册,才是民族的脊梁! 他们也正是鲁迅先生那段话所说的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个冬夜,我们在寒风中走了很长时间,聊得热血沸腾,和孩子一起回顾了历史上的很多危难时刻以及在这些时刻历史人物的选择,有幸我们住在距离历史这么近的地方,百岁李佩的意外离世给了我们的这样的机缘,让我们母女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如此深刻地谈心沟通, 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民族,关于未来,对于正在成长期、 正在形成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路上,通过这样的谈话,我们都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底是谁?该度过什么的人生才是真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对于她和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记得快到家时,孩子跟我说: 妈,我们都要努力啊!你以后不要退休了,像李佩先生一样好好工作到一百岁! 我说:那当然,你也要必须要更加努力啊,不仅要学习好,更是要立志做郭永怀、邓稼先这样学品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科学家! 那必须得,妈,你不知道我的内心现在有多么澎拜! 这是 发生在几天前的事,今天在飞机上回想起来还内心激情澎拜, 再次致敬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李佩们!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那你们所有的努力,远远超越了“金钱、名利、地位等”世俗的成功表象,沉淀成了真正触及我们内心、让我们感动和震撼和支撑国家民族发展的脊梁! 致敬先生们!吾辈定当自强不息! \0 \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脊梁
张海霞 2017-12-9 22:11
【题记】今天是一二九,我在日本访问,有幸去奈良瞻仰了 1200 多年前来传经送道的鉴真和尚的唐招提寺,在仙台再次走进了鲁迅先生读书的教室,文化交流千年不息,爱国强国百年旋律,可是总喊是没用,还会引起反感,更多的是要用实例来增加真情实感。重看 2017 年 1 月 19 日写的《脊梁》,重温这些离我们很近的英雄们的故事,胜过了喊几千遍口号和街边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梦宣传画,孩子是需要这样真情实感的爱国教育滋养,家国情怀才会更加强烈和深沉,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有根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成为有心的人。很高兴看到孩子发来的照片,她今天去京郊打工子弟学校支教,用 3D 打印的日晷给小朋友讲天文的场景,用实际行动科学爱国,这个必须赞!!! 脊梁 张海霞 2017-01-19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跟女儿在中关村散步谈心,两个人聊得很开心,不想回去,我说:那妈妈带你去个没去过的地方吧! 路上我开始跟她讲两弹一星,她说:我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 可是你知道郭永怀、何泽慧、李佩吗?你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 就这样我们两个人走到了中科院科源小区的13、14、15楼。 三层的低矮旧楼,完全看不出它的辉煌,可这里就是这些大师们住过几十年的地方!我重点跟她讲了郭永怀和李佩、钱三强和何泽慧这两对了不起的夫妇,他们都是当年学富五车、在国外赢得尊重的大科学家,为了建设国家而义无反顾在新中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回来的,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讲到郭永怀的牺牲那个环节,我怎么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流淌,这就是一个科学家和他的祖国的情结:最后的时刻他和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守护着国家的秘密!没有豪言壮语,悲痛万分的李佩甚至都没有当众流过眼泪,可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继续无怨无悔地做着她该做的事!而不远处的力学所就是郭永怀和钱学森工作过的地方,那里还有他的雕像,下面埋着他和警卫员的骨灰。 女儿说:妈,咱们去趟力学所吧,我想去看看郭先生的雕像。 我们一路向东走到了力学所,这一路上两个人聊起了很多国家和科学家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郭永怀、不知道邓稼先,可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不仅仅是今天,是永远,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真正的独立自主,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爱国二字!由此又聊起了科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品格的关系,女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有些人的科学贡献在珠穆朗玛峰,人品却在马里亚纳海沟!而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科学贡献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人,只有这样的人配得上名垂史册,才是民族的脊梁! 他们也正是鲁迅先生那段话所说的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个冬夜,我们在寒风中走了很长时间,聊得热血沸腾,和孩子一起回顾了历史上的很多危难时刻以及在这些时刻历史人物的选择,有幸我们住在距离历史这么近的地方,百岁李佩的意外离世给了我们的这样的机缘,让我们母女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如此深刻地谈心沟通, 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民族,关于未来,对于正在成长期、 正在形成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路上,通过这样的谈话,我们都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底是谁?该度过什么的人生才是真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对于她和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记得快到家时,孩子跟我说: 妈,我们都要努力啊!你以后不要退休了,像李佩先生一样好好工作到一百岁! 我说:那当然,你也要必须要更加努力啊,不仅要学习好,更是要立志做郭永怀、邓稼先这样学品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科学家! 那必须得,妈,你不知道我的内心现在有多么澎拜! 这是 发生在几天前的事,今天在飞机上回想起来还内心激情澎拜, 再次致敬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李佩们!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那你们所有的努力,远远超越了“金钱、名利、地位等”世俗的成功表象,沉淀成了真正触及我们内心、让我们感动和震撼和支撑国家民族发展的脊梁! 致敬先生们!吾辈定当自强不息!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反腐大剧《脊梁》即将在央视一套上映
热度 7 gaoshannankai 2017-5-2 17:20
写这篇博文,其实很大程度写给一些博硕士研究生, 主要是看到此前一篇对我点评《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回复, 回复者貌似是海外的一名博士生吧,当然也包括我遇到的海外很多研究生。 特别是85后,90后这批人,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中国国情, 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接触太少,认识太浅,我很担心这些人 将来到社会上会吃亏。 《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犯了政治错误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1047548.html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这部电视剧的最大问题是反腐的主角不是中纪委, 此剧开始并不是很热,后面显然是经过了媒体炒作扩大了影响, 这要从两方面看,如果是引起一波反腐剧,为中纪委后面的上台奠定基础, 一切好说;如果本身就是掩盖中纪委的电视剧,抄得上了天,把人家 真正主角都盖住了,难道不是政治错误么? 《人民的名义》正确的做法是给后续大剧做一个摸索,试探一下群众反映, 而不是掩盖中纪委和后面的大剧,第一部剧就这么“火”,如果压住中纪委 反腐剧的收视率,你认为仅仅是个商业运作问题么? 我给这位同学提了个建议,希望他有兴趣去看看,我博文里也预测了 在反腐剧火热中,中纪委唱主角的反腐剧要在央视一套上演,而且 全部人马必须是要达到正面形象最高,后来看到了唐国强领衔的 反腐大剧《脊梁》即将在央视一套上映。 这些小小细节希望引起大家,包括这位同学的的思考吧 我预言的反腐神剧晚到2年多,但是最终还是来了 白痴制片们,抗日 神剧 改为 反腐神剧 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46003.html 可惜已经拍摄完毕,不然我可以提点建议,根据《人民的名义》的反馈, 这部剧简单说教太多,生活太少,故事不丰富,贪官们酒色犬马的情节 一点都没有。特别是老百姓非常感兴趣的床戏和美女太少,这个大大影响收视率啊。 《脊梁》这些后期作品要多多加入床戏啊,当年抗日神剧就是这么搞上来的
2640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98抗洪前线 那位眼含热泪的将军董万瑞走了”:军魂!脊梁!
热度 1 ericmapes 2017-2-11 01:21
“98抗洪前线那位眼含热泪的将军董万瑞走了”:军魂!脊梁! 附上: 98抗洪前线那位眼含热泪的将军董万瑞走了 2017-02-1017:58:21 来源: 澎湃新闻 http://news.sohu.com/20170210/n480404600.shtml?fi 原标题:98抗洪前线,那位眼含热泪致敬抗洪战士的将军董万瑞走了   中国军网微信公号10日报道,昨夜,一张近20年前拍下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还记得这位流泪的将军吗?”一位朋友问我。 2   那是1998年。滔天的洪水退去,送别抗洪战士的站台上,军列就要出发,一名面容黝黑的将军凝望车窗,看着身上泥巴还没有洗净的士兵们,情不自禁,泪光闪烁。   他叫董万瑞,时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那年,56岁的他是原南京军区九江抗洪一线的前线总指挥。   九江决口的消息震动全国,他临危受命,飞赴一线,在大堤上坐镇指挥五天五夜。   “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这是当年抗洪现场的一条标语。在中国灾荒史上,长江干提多次溃决,每次决口之后,人们只能望水兴叹。但1998年的夏天,在九江,将军和士兵用血肉之躯堵住了长江干堤决口。防洪史上的一个奇迹诞生了。 2 解放军济南军区某部官兵跳入洪水中在荆江大堤险段抢险。新华社资料图   那年,将军的儿子是抗洪队伍里的一名排长,父子同在一个大提上履行着“人在堤在”的誓言。   将军先后两次看到又黑又瘦的少尉儿子。第二次看见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将军只说了一句:“看看你的手,你还没有我黑。”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时。将军没有心疼儿子,却心疼自己的兵。他不止一次被身边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堵决口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流下热泪。他让记者多写写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你要我讲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说不清。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列车徐徐驶离车站,送别部队时,将军再也抑制不住,含泪挥手告别。这就是那张刷爆朋友圈的珍贵照片。    (二)   照片记录的只是一瞬。那年,抗洪大提上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战士罗伟峰,连续7次下水救了7人。当他第8次跳进洪水中时,被一位老大爷死死抱住,动弹不得。危险之中,他抱住了一棵大树,使尽全身的力气,双腿紧紧夹住树干,让老人坐在自己的肩上。整整一夜,水涨一寸,他就将老人往上顶一寸,硬是用自已的肩膀顶着老人,一直坚持到天亮。 1   1998年抗洪抢险场景。   那年,全军有110多位将军在一线指挥抗洪,仅原南京军区就先后有60多名将军来到抗洪第一线指挥战斗,原南京军区还有1500多名师团领导干部靠前指挥。   那年,在抗洪抢险一线的许多参战部队面临编制撤销,人员即将转业复员。团长王纪凯明知自己将列入编外,接到抗洪任务后却说:“我不知道以后会干什么,但我知道现在该怎么做。”他带领部队坚守最艰险的地方,竖起一块生死碑:“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   抗洪归来,将军和抗洪勇士们的身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将军的那张老照片和1998年的抗洪故事依然不时被人们提起,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是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   那年,大街小巷不停重放着旋律悠扬的《为了谁》。那些满身泥泞、疲惫不堪却又坚毅无比的身影,在许多孩子心头播下了军绿色的种子。后来,我和许多1998年还在懵懵懂懂的孩子一样,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军校。   只是,当昨天的孩子成长为今天的军人,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却离开了。    (三)   昨夜,当将军的照片在网上刷屏,当许多素未谋面的人为他的离去流下热泪,我被深深地触动着。   我想起了另一张被网友们反复转发的将军照片。照片上的老将军是刘华清。那年,他穿着简单布料缝制的旧军装,领章上没有将星,在外国人的军舰上踮起脚张望。他说,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1   1980年5月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耿飙访美,刘华清陪同其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母。图右为正在参观的刘华清。   将军溘然长逝,网友为什么对他们念念不忘?   答案无他。因为,即便他们肩上将星闪耀,他们的心里依然装着国家和百姓,他们是真正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   数百年前,宋高宗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近百年前,黄埔军校门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人活着为了什么?穿上这身军装又意味着什么?和平年代,我们或许不会面对那么多生死存亡的抉择关头,但在每一个利益攸关的时候,每个人又都需要在每一次选择中重新亮出自己的答案。 1   中国,从来不乏负重前行的人。   当年轻的战士在洪水里托举起老人,他托举的是军人的信仰;   当即将退役的军人选择坚守在大堤,他坚守的是军人的情怀;   当年迈的老将军在外国人的军舰上踮起脚尖,他眺望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有时候,我们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感到疲惫,厌倦了那些宏阔高远的所谓“大道理”“大情怀”“大追求”,转而迷恋身边触手可及的“小确幸”。只是,总有那么一瞬,那些放下小我、那些追求和坚守大情怀的人依然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明白生命还有更宏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当年,抗洪大提上处处飘扬着火红的旗帜,将军就在那一面面旗帜下直面着滔天洪水。   行走在时光的栈道上,当年的将军不见了,年轻的战友,你准备好接过他们的旗帜了吗?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12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脊梁
热度 14 张海霞 2017-2-3 09:41
【题记】春节跟家人团聚,过的很安详,家里老人们身体健康,孩子茁壮成长,一家人和和美美过大年。看美国那边Trump上台后这十来天已经是鸡飞狗跳、满世界的游行和抗议,真的是感慨:家和万事兴啊!新的一年里,就像春节前我和女儿散步时说的那样,学习我们身边那些超越“金钱、名利、地位”等世俗表象的民族脊梁,踏踏实实地不懈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为祖国大家庭的进步尽微薄之力! 脊梁 2017-01-19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跟女儿在中关村散步谈心,两个人聊得很开心,孩子不想回去,我说:那妈妈带你去个没去过的地方吧! 路上我开始跟她讲两弹一星,她说:我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 可是你知道郭永怀、何泽慧、李佩吗?你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 就这样我们两个人走到了中科院科源小区的13、14、15楼。 三层的低矮旧楼,完全看不出它的辉煌,可这里就是这些大师们住过几十年的地方!我重点跟她讲了郭永怀和李佩、钱三强和何泽慧这两对了不起的夫妇,他们都是当年学富五车、在国外赢得尊重的大科学家,为了建设国家而义无反顾在新中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回来的,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的建设鞠躬尽瘁,讲到郭永怀的牺牲那个环节,我怎么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流淌,这就是一个科学家和他的祖国的情结:最后的时刻他和警卫员死死抱在一起守护着国家的秘密!没有豪言壮语,悲痛万分的李佩甚至都没有当众流过眼泪,可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继续无怨无悔地做着她该做的事!而不远处的力学所就是郭永怀和钱学森工作过的地方,那里还有他的雕像,下面埋着他和警卫员的骨灰。 女儿说:妈,咱们去趟力学所吧,我想去看看郭先生的雕像。 我们一路向东走到了力学所,这一路上两个人聊起了很多国家和科学家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郭永怀、不知道邓稼先,可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不仅仅是今天,是永远,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中国真正的独立自主,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爱国二字!由此又聊起了科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品格的关系,女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有些人的科学贡献在珠穆朗玛峰,人品却在马里亚纳海沟!而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科学贡献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人,只有这样的人配得上名垂史册,才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也正是 鲁迅先生那段话所说的人: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这一个冬夜,我们在寒风中走了很长时间,聊得热血沸腾,和孩子一起回顾了历史上的很多危难时刻以及在这些时刻历史人物的选择,很庆幸我们住在距离历史这么近的地方,百岁李佩的离世给了我们的这样的机缘,让我们母女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如此深刻地谈心沟通, 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关于民族,关于未来,对于正在成长期、 正在形成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路上,通过这样的谈话,我们都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底是谁?该度过什么的人生才是真的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对于她和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记得快到家时,孩子跟我说: 妈,我们都要好好努力啊!你以后不要退休了,像李佩先生一样好好工作到一百岁! 我说:那当然,你也要必须要更加努力啊,不仅要学习好,更是要立志做郭永怀、邓稼先这样学品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科学家! 那必须的,妈,你不知道我的内心现在有多么澎拜! 这是 发生在几天前的事,今天在飞机上回想起来还内心激情澎拜, 再次致敬郭永怀、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李佩们!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那你们所有的努力,远远超越了“金钱、名利、地位等”世俗的成功表象,沉淀成了真正触及我们内心、让我们感动和震撼和支撑国家民族发展的脊梁!致敬!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598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倪萍未曾移民,一次“玩笑”,测试了当下中国舆情之分裂与对立
热度 19 lvnaiji 2016-2-17 16:06
吕乃基 近日,一则关于倪萍“移民”的消息及由此引爆的评论可以说占据了网络的半壁江山 倪萍要移民戳了谁的“脊梁骨”? 全文见 http://bbs.tianya.cn/post-news-344536-1.shtml   几年前京华时报 2011 年 7 月 11 日曾报道 , 7 月 10 日,“纪念建党 90 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持人倪萍等人获得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   最近有则消息在网上流传:温哥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倪萍书画展, 12 日在位于列治文 3 号路刚刚落成的温哥华中国文化中心揭幕。倪萍同志接受专访,郑重向记者表示,自己已作出决定,等儿子在美国洛杉矶完成学业之后,将把家搬到温哥华来。记者询问倪萍是否当真?她给予了肯定答复,并告诉记者已经委托温哥华的朋友在本地找房子了。   既要当中华“脊梁”,又要移民到温哥华,你说这样的中华“脊梁”让人听起来是否感到很别扭呢?而对倪萍个人来讲,是否也感觉到尴尬呢? 爱国,与是否移民无关。那些裸官裸商,举家移民,自己留在中国,爱的不是国,而是在这片热土上有利可图。那些移民在外的人,或因距离产生美,回国效力。其中不乏在彼国达不到目的甚至呆不下去而回国趋名逐利者。这也说明,爱国,与是否回国无关,不要打着爱国的旗号谋自己的利益。 该受到指责该反省的不是倪萍,而是评“脊梁”的机制和其中的价值导向:只投赞成票就是“脊梁”? 脊梁一词,当年是在野党送给鲁迅的桂冠,意在对执政党的批判、投枪。而今,脊梁之意已全然颠倒过来,是与执政党保持一致。不禁想起在中华大地上曾经有过与儒家文化保持一致的“贞节牌坊”。贞节牌坊,这样的符号又泯灭了多少人性,摧毁了多少常人的幸福? 倪萍,若是真的移民,不画地为牢,阈于“脊梁”的称谓,为虚名所累,而是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与儿子团聚,这就意味着自我的觉醒(当然 未必移民才是 觉醒),不仅不该批评,而且可喜可贺。当年的评选已错,难道要一错再错,让当选者戴着镣铐度日? 虽然实际上倪萍并没有跨出这一步——估计所受的压力不亚于“贞节牌坊”(类比),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网上还看到这样的言辞: 网友纷纷留言安慰,称:“您没必要道歉,那是您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倪萍未曾移民,一次“玩笑”,测试了当下中国舆情之分裂与对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尽管阻碍重重,社会终究在进步。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799 次阅读|36 个评论
断了脊梁骨的中国大学
热度 52 lin602 2014-3-15 09:38
大学应该是坚持真理、探索自然、追求自由与平等的‘象牙塔’,在社会应该起着‘灯塔’的作用。 大学应该是除了‘宗教’之外最‘清静’‘干净’的场所,不为权势低头,不为利益而弯腰。 大学的教授应该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风骨,不为小利而折腰。 大学的校长应该是以社会责任为已任,为学术与教育而工作,以坚持真理为准则的教育家。 这样的大学,是大家赖以信任的大学,也是国家的希望、人民大众的期望。 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领导们围着上级的权仗看着上级领导的眼色做事,为了自己的科研经费恭维着掌管科研经费的政府‘厅、处、科领导甚至办事员’,不顾学术的权威与内在规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全职做管理的官员‘博士’,又聘请了一个又一个官员博导与兼职教授。 大学的领导们,将一个又一个的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学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国家的各种人才计划、甚至院士的帽子戴到了自己的头上, 他们(尽管一些领导不是这样)的项目无数,经费花不完,成果丰硕,他们成了大学里的‘脊梁’! 看看各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名录,有多少是不在大学工作而做政府官员的领导们?对校内教师卡得紧,而将博士导师及硕士导师的资格拱手送给做管理的官员们。 看看我们各大学的网站与校报,学术少之又少,充斥着‘某某领导来视察’‘某某名人来当兼职教授’‘某某兼职教授得国际奖’‘校领导到部门视察’,没有学术的发现,没有教授们的工作。 大学里会场,每人前面一个座位牌,按着官位大小,严格地排着座次,不可逾越。 大学里充满着‘轰隆隆’的‘马屁声’! 而教授们,不甘寂寞的就去走关系争经费或者争当官,不愿受辱的教授们默默地做‘没有或少支撑条件的科研’。而不少教师心不平,气不顺,背后里发发牢骚。 大量的优秀学生到国外读书了。 大量的教师们心里难平、艰难地为科研而‘维持生计’,为考核而喘着粗气地写论文、写申请书。对于这种现状他们不能说,也不好说,说了也没有用。有时候说了得罪领导,没有好果子吃。 领导在讨好着上级领导,普通教师在领导面前不是低着头就是绕着走。 具有独立思想的学者如果是‘火’的话,那这个环境就是‘冰冷的水’ 。 这样的大学,脊梁有没有断?他能够撑起中国科技事业立于世界之林?
7677 次阅读|104 个评论
中国需要脊梁—纪念鲁迅诞生130周年
热度 20 chrujun 2011-9-25 04:14
今天是鲁迅诞生130周年的日子。我只想说,鲁迅还值得中国人学习,因为中国需要脊梁! 鲁迅出生于清王朝没落,中国内部矛盾激化,外敌不断蚕食中国土地,中国人民被动挨打的年代。随着鲁迅一天天长大,中国人民的苦难也与日俱增,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 是什么原因导致具有庞大人口的中国人民像羔羊一样任人宰割?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民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鲁迅在不断思考,企图回答上述问题。 终于有一天,鲁迅明白了。是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将中国人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将中国人变成了一团散沙。 是阿Q精神导致中国人不断麻痹自己的灵魂,导致中国人没有了战斗力。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企图用文学作品唤醒被封建礼教和阿Q精神毒害的中国人民。 鲁迅呐喊过、彷徨过,但鲁迅一直在战斗。他的文字在唤醒人民的灵魂,他的精神在感动救国图强的热血青年。 在鲁迅为首的大量进步作家的呐喊下,中国人从麻醉中逐渐醒来,最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成了滔天巨浪,卷走了长期盘踞在中国土地上的腐朽势力,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鲁迅先生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学习鲁迅? 还要学习鲁迅精神? 是因为中国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各种腐朽势力还在兴风作浪,阿Q精神已经借尸还魂记。 中国还有贪官、还有黄赌毒、还有学术腐败。 面对侵害中国肌体的病毒,我们是像100多年前的中国人一样麻木不仁呢,还是像鲁迅一样选择战斗? 如果我们继续当无聊的看客,我们和鲁迅笔下的行尸走肉有何差别? 鲁迅精神告诉我们,只有选择战斗,才是有脊梁的中国人。这就是我们纪念鲁迅诞生130周年的意义。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5062 次阅读|37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脊梁奖
热度 2 machan 2011-7-21 22:14
科学网博客,要是评选“脊梁奖”,哪位博主会当选呢?另外, 1 有没有必要评选科学网博客脊梁? 2 如果评选,是采取什么样的程序、方式评选? 3 是不是每个博主都是潜在的候选人? 像诺奖一样,由一个评选委员会评选,公布? 还是需要申报?申报人递交材料,缴纳费用,主办方公布评选结果? …… 假如能够投票评选的话,我心目中倒是有几个科学网博客的“脊梁”,比如,敢于围观鲜有人围观的事情; 比如,坚持几年实名举报造假的教授;比如…… 另外,我也发现有不少假脊梁: 先把别人置于危险的地位, 然后冒充脊梁……(保护自己没错,但没必要害别人);特具有统治阶级意识,总是替强势之人说话,不管对错,不论事实……
个人分类: 生活|242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xifzou 2011-5-26 12:4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1881--193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个人分类: 实时|3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交大人挺起脊梁!
lix 2010-3-22 10:15
发信人: zhengbaiwen (天空没有鸟的痕迹), 信区: XJTUenp 标 题: 让我们能动人,交大人挺起脊梁! 发信站: 兵马俑BBS (Sun Mar 21 10:24:47 2010), 本站(bbs.xjtu.edu.cn) 曾经大三上学期做机械设计时,导师提到现在交大需要有一个人,一批人挺起她的脊梁。 曾记得,大三分模块时,郭烈锦院长慷慨激昂的演讲:能源动力行业是中国未来的脊梁,而你们是交大的脊梁! 为了这份使命感,多少届能动人前赴后继...... 我们肩上有能动人的使命,也有能动人的荣誉。 然而,昨晚央视的焦点访谈,让我认识到,能动人,要挺起祖国的脊梁,就要先挺起自己的脊梁!我终于明白那位导师那句话背后对学校的恨铁不成钢。 是的,我们我在西北的角落,我们没有兄弟院校那样的繁华。但是,我们不曾忘记,我们交通大学是怎样响应国务院的号召,来到荒凉的西部,赤手空拳,白手起家的。我们不曾忘记交大是怎样在西北默默耕耘,挺起能动大梁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几位老前辈不能容忍我们自欺欺人的原因。想想为什么只有老同志才能在教务处兢兢业业巡考?我们到底缺少了什么? 不是去怪谁...... 社会上再怎么喧嚣浮华,兄弟院校再怎么摇旗呐喊。其我们记住吧,祖国缺少的不是一个有一个奖项,而是技术上的实质突破!哪怕我们再怎么默默无闻,当我们 学校掌握了尖端的技术,不论是能动,电气,机械还是材料等学院,试问有哪个学校敢不服我们。科技进步奖,就算是诺贝尔奖又如何呢? 与其拿到奖项被后人指指点点,为何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挺起脊梁做一个西交人!假使那样,能动儿女,你们敢看彭康书院前老校长如炬的眼神吗?!交大人,你们敢挺着胸膛在钱老的注视下走进图书馆吗?! 我爱我们学校,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爱我们的学校。不管我们如何在BBS上抱怨,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多去几趟西迁纪念馆吧......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像西北大漠的黄沙让它随风而去吧。 让我们以此为契机,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从今天开始,重新开始! 让我们把我们的明天,交大的明天赢回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7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教育真正的脊梁——向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luohaijun 2010-1-7 10:47
在中国的教育界,到底谁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呢?不是那些胡乱开炮的精英专家和学者,不是那些到处拉项目搞走穴的教授、高官,它不在中国那富丽堂皇的重点学校中,不在遭受金钱崇拜的象牙塔里,那么它在哪里呢? 最能体现中国教育的精神,最能体现中国教育的脊梁,最能体现教师蜡烛奉献精神的,恰恰是被教育界最不重视,地位最为卑微的数量广大的代课教师,出生在70年代的人们,现在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从代课教师那里获得一缕又一缕的清泉,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中国教育经费严重舍不得投入的情况下,架起了中国教育的一片蓝天,从最初的扫盲到普九教育,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博弈,到如今的五花八门的新课程的改革,代课教师始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者。他们的敬业精神要强过公办教师,在地方教育官员中,总是代课教师最任劳任怨,总是代课教师最先最积极完成任务,同样在安全事故中,代课教师所责任的班级的安全事故也是中国最低的。代课教师所体现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最好体现。 本人小学6年都是在代课教师的教育下成长的,中学3年也有大部分专业教师也是代课教师,虽然那时候我们的教育条件十分原始落后,以至于到现在每当回忆中学学习生涯最为难忘的事情之一竟然是吃不饱、睡不好,生冻疮,家里带来的菜要吃一个星期等等事情。但是发现我们那个时候的基础竟然比现在的学生要好很多,也是感觉到不可思议。可见论基本功,现在的教师不一定比当时的代课教师强什么。 本人家乡处于国家级贫困县和贫困乡,因此十分了解广大农村教师的艰辛和卑微,大部分代课教师在2000年那个时候也就150元一个月的薪水,除了学校能够发点,再无其他任何福利,大部分教师经常要被教育部分(学区办)、乡镇政府等人员任意调动,因此在我们家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即使是公办教师都会受到广大农民和打工者的讥讽嘲弄的情况下,代课教师的地位和状况更是可想而知了。在中国如今这个道德滑坡的社会,似乎很少有人想到尊师重教、反哺之恩的道理了。 44 万代课老师今年将全部清退,这些为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一辈子青春的老师们,一生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但如今也不得不放下教鞭,依依不舍地离开讲台。他们本身收入不高,清退后处境堪忧。打发他们如同打发叫花子一样。 想当初,为了节约成本,大量聘请代课教师,为了安抚人心,给他们一个转正的画饼。到如今,以各种借口一刀切。人生命运的艰难困苦,代课教师就是最好的写照! 在此,对那些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奋斗的代课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愿他们今后的道路一步步走好!
个人分类: 基础教育|307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