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原子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类用何种智慧才能消灭原子弹
热度 2 shermanwang 2011-1-21 12:19
原子弹的发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肮脏、最罪恶的发明。自从它的诞生,人类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苦难。人类如何才能消灭这样的核武器了?这也是从 6 、 7 岁开始一直至今的困惑我四十多年的心结,因为在我心中永远有不可抹去的恐惧和憎恨。在大学学习,我一直想发明更厉害的武器来消灭原子弹,我大学 3-4 年里一直努力在寻找在相对论、量子理论、各种原子理论背后所可能隐藏的、未知的规律,希望能在这里面找到能制造比原子弹更厉害的武器的原理。在我心中感到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消灭原子弹这样的核武器。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我突然感到警醒和惊恐,如果我能发明更厉害的武器,别的人又去发明更加厉害的,这个世界有多么可怕!物理学的规律和知识如果掌握在善良人的手里可以制造幸福和财富,如果掌握在邪恶人的手中,那就是灾难。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世界就没有核武器,人类可以照样可在地球上生存发展,就算人类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灭亡的是人类,蚂蚁、蜻蜓等其它生物照样生存。然而,自从有了大规模的杀伤核武器,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可能灭亡的就不只是人类了,可能灭亡的就是整个地球上的生命。所以我决定从事药物研究,不管那些令人孤独和恐惧的物理问题了。 药物的研究是拯救人的生命的,因此什么是生命就是我最有兴趣的问题。我们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善待生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以充分并且必要条件,明确定义了什么是一个生命的概念。指出了生命现象的发展规律:生命的种类不断演化(达尔文物种的演化论);生命的类型不断分化:生命的层次不断增加。逻辑的诠释了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用药理论。并且首次提出一个地球生物圈就是一个生命体,这与 James Lovelock 提出的地球像一个有生命的超级生物体 (Gaia Theory) 理论相一致,不过他并不知道什么是一个生命。 哲学家的智慧不能改变过去和现实,但是哲学的智慧可以改变未来的人类,如果未来的人类都相信整个地球是一个生命体,那么原子弹这样的大规模核武器就没有用了,破坏了地球这个生命体,使得这个生命不能从小长到大、不能从一代到下一代,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没有了。所以,只有用哲学的智慧来教育类来的人类,要热爱自己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热爱每一个家庭的生命,热爱每一个民族的生命,热爱每一个城市的生命,热爱每一个国家的生命,热爱一个生态系统的生命,热爱一个地球的生命。 只有每一个人都明白什么是一个生命,就可以尽可能维护生命的健康和发展。象原子弹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破坏性核武器不能解决各个国家生命在地球生命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问题。整个人类国家间需要建立和形成更为强大、多层次、而有调节能力的生命组织结构,使得各个国家从多个独立的生命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自我调控能力的,能从小到大、能一代到第二代的有序、和谐的而健康的生命体。这更加需要人类的智慧。智慧就是人类在认识共同的真理的基础上,找到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总是会有那么一天人类会消灭原子弹这样的核武器,总有那一天会有人会找到消灭原子弹的智慧,在没有找到这种智慧之前,总会还有人在不断努力的寻找。只要人类的生命在地球上还存在。
3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墨西哥游记(二)
bfax 2010-10-17 13:18
【第二天】 Socorro是个不出名的小镇,但也有三个著名景点在附近:西侧有一个射电望远镜阵列(Very Large Array),东南方向有著名的Bosque del Apache Wildlife Refugee以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点,Trinity Site。由于射电望远镜阵列比较远并且不在我们路线上,所以舍弃。Trinity Site是我所向往的,但由于该基地的地下操作间一年只有两天开放,我们是赶不上的。所以只预计去参观那个野生动物的Refugee。 然而,到了一个城市或者城镇,不可以不了解一下当地的城市面貌以及人们的生活。早上7点多起来,8点多先到了Socorro城镇中心的Historical Plaza,是一个可爱的广场。据说这个城镇的Plaza在这个州是比较早的,是美国城镇中墨西哥式Plaza的先驱。 小镇沐浴在清晨明媚的阳光中。一大早已经有位可爱的小报童来到Plaza卖报了。我们拍下了这种在电视或者小说中才见到的情景。天真无邪的小报童在Plaza的大钟附近清脆地叫卖,而且掩饰不住那一丝淘气。我们照相的时候他居然配合地摆了一个pose,使这张照片成为我最喜爱的一张。 Plaza中心是早市,摆了一些国内很常见的那种小摊。有大约7,8个人在选菜。摊上主要卖的是新鲜的青菜,看起来很有食欲。 Socorro虽然小,但是恬静,清新,让人喜爱。可惜今天主要任务是开到美墨边境,不能在这里呆太久。从小镇出发不到半小时即可开到观赏野生鸟类的著名区域:Bosque del Apache Wildlife Refugee。这里有两个Tourism Loop可以开车观光。候鸟们冬天迁徙到这里,所以现在不是看鸟的好季节,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龟。下面的照片是一老一小两只龟在水中凸起的圆木上晒太阳。在路上我们也有发现野生的龟在爬行。鸟类也有一些,有一种白色的大鸟十分漂亮;还有很多小型的红黑相间的鸟,叫声很独特。 在Refugee看到的野生动物只有龟,小蜥蜴,野鸡,野鸭和少数几种鸟类。看来冬天才是这里的好时节。但这不要紧,我们立即又上了路赶奔新墨西哥南部的大城市Las Cruces(拉斯克鲁塞斯)以及位于德州的边境城市El Paso。跟往常一样,这两个城市的名字都是西班牙语。Las Cruces翻译成英语就是The Crosses,代表十字架的复数形式。El Paso翻译过来就是The Path,也就是通道的意思。El是西语里面阳性单数的定冠词。阴性单数的定冠词是La。相应地,复数的定冠词们为Los和Las。 从Socorro到Las Cruces的这段路,让我感受到了新墨西哥的荒凉。荒凉也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有观赏价值的,另一种是没有观赏价值的。这一段路我认为属于前者。I-25高速公路与Rio Grande大河并肩而行,旁边是硕大无朋的荒山。荒凉中有一种大气,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面的照片尽量体现一点点这种荒山大河的感觉。值得提及的是,Rio Grande一直向南流,出了新墨西哥州之后就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界河。Rio Grande在这个路段是最宽广的,平添了一种大气的感觉。 我们直接越过Las Cruces继续走10号公路到达美国边境城市El Paso。这个城市虽说属于德州,但距离德州其他城市都很远,反倒离新墨西哥的Las Cruces很近。所以我总是把它和Las Cruces列在一起,无形中也当它好像在新墨西哥州一样。 在行车的时候我有一种预感,到了边境,景色可能会有本质的变化。正如H. K. Onnes在发现超导之前就敢预测金属的导电行为在绝对零度附近会有质的变化一样。这种未知感让我兴奋。但我似乎错了,因为我误把墨西哥那边的几座大山当作是美国的――景色并没有本质变化,但是的确有不同。我们不知深浅,随便开到了一个地方下来,想问墨西哥边境在什么地方,没想到我们停车的地方后面就是一个河――熟悉的Rio Grande。这边有铁丝网,河对面就是墨西哥了。对面的城市的名字我早已很熟悉:Ciudad Juárez,中文音译叫“华雷斯”。Ciudad是城市的意思,例如墨西哥城就叫Ciudad de México (de相当于英语的of)。Juárez之所以翻译为华雷斯,是因为西语里面的J基本都读成英语里的H。字母a上面的撇号代表重读。华雷斯的具体状况让我始料未及!那边的房子很多都像贫民窟,似乎风都能把屋子吹走的一种感觉。没有什么高楼,零零星星有一些楼,不像一个大城市的样子。当地的美国人说,这片区域可能连电都没有,盖房子的木料有的估计就是四处拣来的。华雷斯据说是全墨西哥治安最差的城市,就在去年我还在新浪上看到新闻说这里发生一起枪击案。美国人说,Rio Grande河里通有电流,若有人跳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不知道真假。我们在那大约十分钟的时间里,就看到有美国的警车在边境巡逻。Rio Grande在这里很窄,似乎3步就能跨过去,跟之前在I-25上看到的那段宽度不匹配。
个人分类: 游记|6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的贸易,中国百分之两百吃亏
wangyong77 2010-9-23 19:05
日本的贸易,中国百分之两百吃亏 与日本的贸易,中国百分之两百吃亏 我们经常说贸易是互惠,其实同日本这样的国家买卖是双亏的,买亏,卖亏。 我们卖的是稀土、树木等资源性产品,而且是廉价卖出,亏!中国的稀土价格之便宜,可以从市场份额上来说明,接近于百分之百的份额是因为中国的廉价产品压垮了国外出口稀土的公司。 日本则用我们的资源,一部分存储备用,一部分进行了加工,出口各国,其中一部分反过来销售给中国,而价钱却不是一两个数量级的差别。日本的这种高科技产业还起到了击垮我们民族产业的作用,导致关键技术不能掌握,一旦到了关键时刻,科技落后必然挨打。 日本用自己的高价产品获得的钱,储备了不少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军备。 日本游行要断交,其实断交对于中国是有利的。 日本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国家,在国土上,被俄罗斯和韩国欺负,但是,反过来却来欺负中国,你不动武,它必然步步紧逼。原子弹,该用的时候就要用。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2650 次阅读|3 个评论
“九一八”到底是谁的?
wangxh 2010-9-18 11:47
今天是九一八,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日子、该干点儿啥事!听没听见,看还是没看见,突然冒出一个问题:这九一八到底是谁的呀?有人会说国家的,太笼统,没有实际意义;有人会说政府的,政府是谁呀?政府属鸡的记吃不记打,早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啦!有人会说是老百姓的,对啦,离开这个国家、民族,老百姓根本无法生存,九一八当然就是我们的喽! 倔人永远不会原谅那些--无动于衷、不似卖国贼却胜似卖国贼--的奸人,他们能够记住广岛被原子弹炸,还派人去纪念,却从来不拿九一八、南京大屠杀之类的事儿当回事儿!打开天窗说亮话,人家根本不关心这些小事儿,人家关心的国家大事儿,九一八是老百姓的事儿!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无所谓国家这么大,够我养尊处优三生三世的了;实在没有办法了,当年崇祯皇帝吊死的歪脖树还在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57 次阅读|9 个评论
对战争的看法(mirror)
liwei999 2010-9-9 08:45
对战争的看法。 (96749)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1, 2007 08:53AM 【回应: 日本最喜欢借题瞎编了:比如广岛吃原子弹名单 】 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是祖先留下的格言。事实对于不愿意看的人来讲等于不存在。对如此的愤青文章好象也没有评论的必要。 死了多少人,谁打的第一枪都是些技术问题。不能以为卢沟桥上是中国军队打的第一枪,日本的行为就是自为反击。同样,也不能因为日本的侵略行为,就主张日军在卢沟桥上打了第一枪。   如果讲二战的挑起者是对人类的犯罪的话,第一次、第二次使用核武器的行为同样也是。不同的不过是有没有法庭的判决而已。不能因为美国参战的正义性而否定这一个人类史上的污点。大量的美方的资料表明,美国军方已经知道了对日战争已经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但是,还是使用了,并且在行为之后补充了大量的正当化的理由。   大医院里也有性病科,但是电线杆上的手到病除的小贴子仍不见少。可见还是有市场。对于看电线杆的广告求医的人来说,问题不仅仅是在局部,更在心里。 【回应: 是吗? 】 遗憾得很,需要付出近一百万人的伤亡代价的理由是2战后补上的。投放前如果有这样的估算,美国人不会不利用的。可惜,找不出来任何这样的有利材料。而且是越查,对为什么要投了一颗后还要投第2颗的疑问就越多。至少在世界上相关的学术界里,以上的陈述是主流学说。至于大众的世界里,说什么的都有,需要付出近一百万人的伤亡代价的补丁不过是其中之一。 日寇的731部队是个魔鬼的部队,不知杀了多少中国人来做各种医学实验。这些残无人道的实验的数据和结果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个部队里的成员里没有出一个战犯呢?美国在当年开发核武器的过程中,作没做过非法的人体实验、即便是对其本国的国民? 人都有耻部,两性交合延续子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千万不可对孩子们讲:本家的祖先是处女怀胎,腋下生孩子。 【回应: 按你这样说,人类不可能正义地、合理地对非核国家使用原子弹,原子反击呢? 】 两条好汉,一人腰里别着个手榴弹,但是起爆栓都握在对方的手里。这个时候只有担心,没有什么正义可言了。 对非核国家不使用核武器这已经是核大国的承诺。至于原子反击,问隔壁小金好了。 【回应: 唉,原来60多年也没什么变化么 】 的确60多年也没什么变化。国人的所谓知识界有过自虐,就是没有过自省。所以杨绛女士那样的自省录很少,能觉悟到那个地步的人也少。 您的漏子也很多,但是就自省的意义上看,可能比您的对手要多些。但总的到达的水准还是很比较低级的。 作为理解日本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反省的对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人的大多数(包括这里的)和美国人,还是认为用原子弹有道理的。虽然今天的学术界的主流并不是这样认为,主流里当然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甚至是原苏联的(从另外的意义上)精英,而恰恰没有国人的精英。 单抽出来大战中的某个事件,强调不能忘记,只能是增加仇恨,无法理解战争的本质与维持和平意义。这也正是镜某所言的担心的所在。 【回应: 您是怎么理解单抽出来的。 】 单抽出来鸡和蛋谁先这一段,大约扯不出道理来。理解不是指对某一个文章,一个事件。而是对整个这段历史的理解。 甚至有受害者的傲慢概念成立的可能。广岛就受到过这样的指责。 【回应: 只有忘记才能理解战争的本质? 】 您好象是伟大的阿拉伯民族的出身。研究研究欧洲战后如何处理战争后事、又如何实现了欧洲的统一后,再来说事儿吧。 知道什么是镜子吗?是给人们能够看清自己的面目的!指着镜子言你这白痴,也算是看猴山里的猴子玩镜子吧。 【回应: 镜兄,我以前常去德国出差,发现二战这个话题比较敏感 】 根本没有忘记这一概念可以出台的余地。问题是如何理解这段历史。在世界史中、在东亚地区历史中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大家能都认为有道理的、超意识形态的共识来。这需要多边国家有关人士的共同作业。当年德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等等就是这样过来的。共同编写教科书。 以德报怨,这是个伟大的智慧。这并不是在讲忘却,而是讲理解。早理解,早安生。不理解,就要象中东那样。 真正东亚的问题不在日本,而在统一后的朝鲜。因为一是地连在一起,人的居住也有交叉。7、8千万人口也是个足够大的国家了。历史上也是人家朝贡,近代人家又不用汉字了。等等这些,都够国人喝一壶的。 都讲甲午海战是窝囊、耻辱,多少个国人能讲出来为何中国和日本要打起来?朝鲜人又怎样看这场战争? 拉屎需要厕所。需要找个什么对象来充当这个厕所。今天可以是日本人,明天可能是俄国人、美国人,后天还可能是越南人、朝鲜人。但是,作为一个民族,其生存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把什么当厕所,而是如何拉屎。总是拉稀,就是不健康了。 【回应: 以德报怨不是智慧,是放纵 】 以直报怨好象是原装的句子,是智慧。遗憾的是您的意见也是属于少数。共同反思太难了。国共在李登辉上台前就没有能把事情搞定。这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儿呢。 近邻的事儿都是双边的,不能一方单独编历史教科书。这是欧洲人用流血的教训换来的智慧。亚洲人作不到这一点显然是有些先天的不足。二战后日本还没有摆平的还有中国、朝鲜半岛,俄国和美国。与东南亚都摆平了。 美国是驻军和基地的问题,俄国是领土问题,中、朝是领土和民族得分裂问题。而这个分裂又都与日本有关。楼上的昏昏问得好:谁为重庆防空壕里得死亡负责? 【回应: exactly。看来您的观点和马甲的科学统计救国论基本不搭界。 】 不过是因为他比吵架的对手多些良识。都不够档次的意见交换。不会有什么建设性的进展。但是马甲的勇气还是可以评价的。大众的层次和学术的毕竟不同。连个立场都不存在,有的只是情绪。是情绪决定一切,连屁股都不需要。 【回应: 统一后的朝鲜是个问题, 】 日本要进常任安理会,要对这些问题先有个说法的提法还是小家子气。一个当非常任理事国都不能长期连续保住席位的国家,闹常任显然是个无理要求。为什么非常任理事国都不能连续保住?还是因为口杯不好、拿不出个与美国人不同的见识来。 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合里,日本是常任理事国。是它自己退出来的。要翻案,也要从这里论起。 且现在来说朝鲜人反日远远比反中强烈不过是您的一厢情愿罢了。搭上了几十万的性命,从老金到小金的所做所为,您知道多少?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1945年8月6日、9日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二)
黄安年 2010-8-7 23:56
1945 年 8 月 6 日、 9 日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二) 黄安年文 , 高力民制作幻灯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7 日发布 1945 年 8 月 6 日 美军的 B29 轰炸机,将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 8 月 9 日 , 又投向了日本的 长 崎,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灾难。 高力民先生根据网络上的资料制作了 广岛原子弹爆炸幻灯片, 2010 年 8 月 6 日由许令仪老师转来 。美中不足的是网络上的资料来源不详,难以作为可信史料引用,但是对于了解美国是唯一使用了原子弹的国家 , 日本是唯一受原子弹之害的国家是有益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日本及早无条件投降,也许免除了遭受原子弹之害。美国和俄罗斯是迄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 , 如果美国和俄罗斯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果所有拥有核武器及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 在任何情况下 ,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 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也许会和平得多。 图片(一) 26 幅 , (二) 21 幅。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10090 次阅读|2 个评论
1945年8月6日、9日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一)
黄安年 2010-8-7 21:48
1945 年 8 月 6 日、 9 日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一) 黄安年文 , 高力民制作幻灯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7 日发布 1945 年 8 月 6 日 美军的 B29 轰炸机,将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 8 月 9 日 , 又投向了日本的 长 崎,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灾难。 高力民先生根据网络上的资料制作了 广岛原子弹爆炸幻灯片, 2010 年 8 月 6 日由许令仪老师转来 。美中不足的是网络上的资料来源不详,难以作为可信史料引用,但是对于了解美国是唯一使用了原子弹的国家 , 日本是唯一受原子弹之害的国家是有益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日本及早无条件投降,也许免除了遭受原子弹之害。美国和俄罗斯是迄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 , 如果美国和俄罗斯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果所有拥有核武器及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 在任何情况下 ,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 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也许会和平得多。 图片(一) 26 幅 , (二) 20 幅。 ************************** 附介绍 摘要 广岛原子弹爆炸是一件震撼世界的战争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政府拒绝执行《波茨坦公告》,美国政府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彻底扭转战局,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美军 509 小组执行了这项任务,于 1945 年 8 月 6 日向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其爆炸后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导致广岛一片狼藉,广岛从而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广岛原子弹爆炸 - 概述 广岛原子弹爆炸 1945 年秋,日本败局已定。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政府想尽快让日本投降,也想以此抑制苏联,于是杜鲁门决定在日本的首都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 因日本首都雾太浓所以选择了广岛。在此之前,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7 月 28 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广岛的悲剧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象,并认为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 8 月 8 日,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 8 月 9 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 11 时 30 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 27 万人,当日便死去 6 万余人,从而酿成了广岛以来的又一次悲剧。 广岛原子弹爆炸 - 过程 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广岛 1945 年 8 月 6 日早晨 8 时整, 3 架 B-29 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在此以前, B-29 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 3 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 5 吨重的原子弹。此时正奉命来轰炸广岛。    9 点 14 分 17 秒,那架装载着原子弹的美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时,自动装置被打开了。 60 秒种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 155 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 300 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 45 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 600 米空中爆炸,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广岛原子弹爆炸 - 内幕 从空中俯瞰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广岛 1944 年底,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浴血苦战,付出重大代价,攻陷塞班岛。美军全面占领马里亚纳群岛,意义非同一般,这里距东京两千多公里,使美国第一次能够从海岛基地空袭日本本土。提尼安岛、塞班岛共有 800 多架 B-29 型轰炸机。它们一次能携带几千吨 炸弹,飞行两千多公里,轰炸东京、佐世保、名古屋,神户、横须贺,几十个轮次下来,日本 65 个城市已几乎没有完整的建筑物。与此同时,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也有一批 B-29 型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受一项特殊训练。这批飞行员是从各个飞行部队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除了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要到海外执行任务外,其他一概不准过问,他们的组织代号为 509 小组。这个使用的 B-29 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为了使飞机更快更灵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他们的训练课目十分单调:可载 10 吨炸弹的弹舱每次只装 1 颗炸弹,但投掷这颗炸弹时,炸弹飞行距离要超过 9000 米,弹着点距目标须在 300 米之内。 1945 年 4 月 12 日,白宫。一个画家在给罗斯福总统画肖像时,总统突然昏迷,并于当天下午去世。当天晚上,副总统哈里 - 杜鲁门宣誓就职,继任美国总统。 典礼只进行了一分钟。就在这个晚上,陆军部长告诉新总统一件 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 几年前,罗斯福总统接受了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的一项建议,决定开始研制一种威力空前巨大的新式武器。英美有关科学家被组织起来,在散布于全国的实验室进行工作;有 10 万以上的人在全国各地极端紧张地工作。计划保持绝对的机密,除了极少数人以外,从事这一工作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将被用于哪里,也不知道他们生产的产品是做什么用的。现在,这个能彻底扭转整个战局的武器在后 4 个月内就会被研制出来,它叫原子弹。 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 1945 年 6 月 21 日,美军攻陷冲绳。美军胜了,但打了 80 天,损失 48000 人。日本出动 2400 架神风自杀飞机,击沉美国军舰 26 艘,伤 164 艘,受到重创的军舰甚至包括美国王牌航空母舰企业号。 6 月底。东京。日本军方制定了在日本决战的方针。经过塞班岛、硫黄岛、冲绳岛战役之后,日本军阀们底气倒足了。他们手上还掌握着几百万陆军,有所谓玉碎的决心,准备打几年,打出个体面的结局。同样是经过塞班、硫黄、冲绳之战后,美国军方心里倒有点发毛。这几次战役全打胜了,但付出的代价之高,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照这个样子进攻日本本土,很难说会付出多大代价。在他们这时制定的计划中,战争要拖延下去, 1946 年春季以后才进攻日本主要岛屿本州。当然,他们认为,也有缩短战争的可能,他们还有一张牌没打出去,这就是 509 小组。这段时间以来, 509 小组与提尼安岛基地的其他 B-29 型轰炸机一样,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所不同的只是,他们还是每次只携带一颗炸弹,每次投弹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与以前的训练课目一样,要求弹着点准确,并在视力范围内爆炸。经过实战,他们的这项技术已大为提高,并且熟悉了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这时,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他就是带队的蒂贝斯上校。美国第一颗作战原子弹被分成四个部分,由三架飞机和一艘巡洋舰分别运到提尼安岛,并在这里被组装起来。它将由一架序号为 82 号的 B-29 型轰炸机投掷。据美国方面事后报道,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 509 小组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 4 架 B-29 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完全报废。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 8 月 5 日,蒂贝斯上校召集 509 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 509 小组之所以训练 10 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梯恩梯能量的原子弹。 82 号 B-29 型轰炸机将由蒂贝斯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 - 刘易斯为副驾驶。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 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时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原子弹被装上 82 号机。随 82 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 B-29 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 -- 广岛、长崎或小仓。 8 月 6 日凌晨 2 时 40 分, 509 小组准备起飞, 82 号机临时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蒂贝斯的母亲的名字。飞机滑出了跑道,升空。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从现在起,用丘吉尔事后的话来说, 82 号机上装了一个愤怒的基督,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降临人世了。 7 时 , 天空一片晴朗。 7 时 30 分,为投弹做准备。现在可以确定把原子弹扔到哪儿了,广岛和长崎相距不远,前者在本州岛的西部,后者在九州岛西北。目标:广岛。 8 时 35 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 509 小组飞机迅速离开。 9 时正,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的伤眼睛。 9 时 16 分,原子弹被投出弹舱。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 9 时 16 分。原子弹在离地面 600 米处爆炸。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园 14 平方公里内有 6 万幢房屋被摧毁。 广岛原子弹爆炸 - 惨景 广岛长崎被原子弹所炸现场 ( 资料图片 ) 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最早的电讯稿中写道:原子弹也许可以归类为一种能不分青红皂白使用的武器,但它在长崎的使用是经过挑选和恰当的,尽量做到了使这种巨大的力量能够仁慈一点。作者作为核毁灭后第一个视察废墟的采访者得出了下列的结论,但仍对这场核战争的废墟缺乏全面的观察。在 1945 年 9 月 8 日从长崎发回的一篇报道中,韦勒写道:从三菱军工厂那被炸成骨架的钢铁残骸中,你可以看到原子弹能对钢铁和石头所产生的威力,但这种万物皆毁的原子弹究竟对人类和长崎镇两家医院隐藏的尸骨能做什么?看一下离爆炸中心 3 英里的美国领事馆的正前方和另一个方向一英里的天主教教堂正面,它们就像是姜饼一样瘫塌下来,你分明可能意识到这枚被解放了的原子弹无坚不摧! 那位认为死亡人数不超过 24000 人,这个数字(后来显示为 75000 多人,另有 75000 人受伤,还有无数的人因遭辐射疾病而后来相继死亡。)很大程度上是空防避难所设计太差和地方当局拒绝认真对待空袭警报的结果。他后来在他的报道中说,长崎这里没有人能够说明这枚炸弹与其它的炸弹有什么不同之外,除了闪光的范围更大,冲击的力量更强外。然而,当他在长崎周围走访了更多的地方,访问了充斥着病人和死亡人员的医院,目击了被夷平了的城市并与那些无法帮助如此多病人、束手无策的日本医生谈论后,韦勒这才明白,肯定是发生了一些可怕的东西。许多被送到医院抢救的人对治疗没有反应。他目击了儿童的皮肤上长出了红色的斑点,人们的头发脱落了,病人的舌头变黑了,牙关紧锁。一家医院的医生告诉他,就在核爆炸后一个月,这里每天都以 10 人以上的速度死亡。他提醒,医生们曾对送到他们那里的病人进行了精确的评估。他们的头发掉光了,他们的皮肤在出血,嘴唇疼痛、腹泻,喉咙肿胀。他们的红细胞数开始下降,几乎缺少白血球。他在另一篇报道中写道,原子弹奇特的疾病,因它不曾出现过而无法治愈,因为它未能被诊断而无法得到治疗。这种疾病仍在吞噬着这里的生命。男人,女人和儿童没有外表的受伤痕迹,但每天在医院里都有死亡发生,一些人自以为逃脱了死神,可走动了三四个星期后还是逃脱不了死亡。这里的医生拥有各种现代药物,但在与记者谈论时,他们坦率地承认找不到医治这种疾病的答案。这是盟军自日本投降以来第一位目击长崎核爆炸的记者亲眼所见。医生们要急疯了,他们的病人虽然皮肤是完整的,但却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眼睁睁地死去。 广岛原子弹爆炸 - 后果 当时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 10 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 20 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 16 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广岛人口为 34 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全市 7.6 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 4.8 万幢,严重毁坏的有 2.2 万幢。 广岛原子弹爆炸 - 震慑 广岛原子弹爆炸 1945 年 8 月 7 日凌晨,即原子弹突袭 16 小时后,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警告日本政府:这就是原子弹,并敦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遭到来自空中的毁灭。美国武装部队电台马上对日广播,原子弹已把广岛摧毁,更多的原子弹将接踵而来,并向日本空投了数百万张传单向日本发出警告:美国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颗原子弹的威力就相当于 2000 架 B-29 巨型轰炸机执行一次任务所携带炸药的威力。 8 月 7 日和 8 日,美国第 21 轰炸航空兵联队先后追加了 152 架和 375 架 B-29 轰炸机,对日本城市发起更猛烈的袭击,但坚持一亿玉碎携国民为人质的日本政府仍无意投降。 为此,美国当局决定 8 月 9 日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选定为长崎。第二颗原子弹外号叫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 4 个不同引信组成。 8 月 9 日,当地时间 2 点 56 分,斯韦尼少校驾机载着完全处于战备状态的胖子,从提尼安基地起飞。 10 点 50 分,飞临长崎上空。几分钟后,投弹手目光穿过云层裂隙,看到下面是第二个轰炸目标三菱重工业公司长崎兵器制造厂,便立即改用目视轰炸,于当地时间 10 点 58 分将胖子投出了舱外。斯韦尼立即驾机飞离现场。胖子于当地时间 11 点 01 分在离地 500 米空中爆炸了,顿时形成了一个闪烁的火球。机上所有人员都看到了这个形如胆囊的火球悬在长崎上空,从胆心向上喷出沸腾的胆汁,行成一条巨大的彩虹。几分钟后,机上人员从 20 公里外看到一个擎天蘑菇云,吞没了整个长崎城。斯韦尼下令赶紧拍下这罕见的场景。 广岛原子弹爆炸 - 评论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 64 周年祭拜 广岛遭受重创让日本人产生一种受害者的心理。它对那场战争的回应以及公然否认自己侵略者角色,至今依然受到严厉批评。有人说,广岛之难让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者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然而,那是日本与美国之间的事,而不是日本与其亚洲邻国之间的事,尤其是中国和韩国。日本对于战争缺乏反省的种种行为,已经让它与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邻国关系降低到危险的冰点,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岛人以和平为主旨的行为,是对那场战争及其巨大灾难最好的纪念,它让人类从灾难中得到教训:和平之道才是消除恐惧的法门,才是人类真正的福祉所在。它无疑可以作为这个不愿意直面自己历史的国家的一个范例。然而,一些日本官员以朝鲜的核威胁和中国军力扩张作为借口,声称日本也须考虑有朝一日以核武武装自己。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违反现代广岛精神更能激起日本邻国的怒火了,他们永远不能忘记金陵古城 30 万累累白骨,更为上千万的生命流逝和上亿万的财产损失刻骨铭心。就在广岛的和平纪念公园里,触目惊心的图片遇难者身上碎片般的衣服、扭曲变形的三轮儿童车,提醒着世界上每一个神经发热、欲将本国人民领向核战争边缘的领导人。尽管日本在对待战争历史方面臭名昭著,但广岛的纪念公园里,陈列的有关日本侵略邻国时所作所为的背景材料,比 10 年前又多了许多,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迹象。它给予一些乐观主义的人们希望,期待日本人在悲悼 1945 年 8 月 6 日死难者的同时,与其亚洲邻国在历史感方面达成协调一致。人类生而平等,自由弥足珍贵,日本人的生命与其他所有民族的生命一样值得尊重。 互动百科的词条来源于 www.hudong.com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5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弹】真相大揭秘!
热度 6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0-8-7 15:04
【电子弹】真相大揭秘! 在二十多年前,有个叫【 AISDOC 】的人,号称发明了【电子弹】。 在两年半之前,二傻偶然发现该手稿,并发布到了科学网上: 惊现神秘手稿 ! 该手稿得到许多物理学家和物理学爱好者的热烈讨论( 强烈建议读者先看完上述博文后面的众多讨论之后,再继续本文的阅读,收获会大得多! )。。。但是好像都没有涉及到其中的“核心机密”?后来还有一个叫“真傻”的杨正瓴老威胁要举报,说为了银河系的安全,这篇文章应该被封杀掉!哈哈! 考虑到 2012 年快到了,师傅同意二傻将此文解密,以拯救地球人于未现之危机。 而且,过两天就是二傻生日,谨以此文,向地球人略表敬意。。。谢谢!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思考,二傻先将一个“好学者”对【神秘手稿】的中文翻译转载如下(严格的数学表达最好阅读原文哦?): 《电子弹》 【 A 】我们下面要研究电荷 Q 的能量 E(Q). 先说明一下定义: (+ Q, - Q)|r 是代表相距 r 的一个正电荷与一个负电荷所构成的系统。 F(+ Q, - Q)|r 是代表相距 r 的一个正电荷与一个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E(+ Q, - Q) |r 是代表相距 r 的一个正电荷与一个负电荷所构成的系统的总能量。 E(+ Q) 则是一个孤立正电荷的能量(其它电荷离它无穷远时,称之为孤立电荷)。 【 B 】基本假设 : 假设 1: 一个负 Q 和一个负 Q, 当它们距离趋近于 0 时 , 得负 2Q; 一个正 Q 和一个正 Q, 当它们距离趋近于 0 时 , 得正 2Q; 一个正 Q 和一个负 Q, 当它们距离趋近于 0 时 , 得 0 ( 没有电荷 ); 假设 2: 同性相斥 , 异性相吸 ; 且在同样距离时其相应的排斥力与吸引力大小相同 . 【 C 】能量守恒分析 : 先考虑一个正电荷与一个负电荷从无穷远处开始互相吸引并靠近到距离为 r 处的能量守恒关系 : E(+Q) + E(-Q) = E(+Q, -Q)|r + 积分 ( 两电子吸引力所作的功 ) ------ (方程 1 ) 再考虑一个正电荷与一个正电荷从距离为 r 处开始互相排斥到无穷远处的能量守恒关系 : E(+Q, +Q)|r = E(+Q) + E(+Q) + 积分 ( 两电子排斥力所作的功 ) ------ (方程 2 ) 按假设 2 ,我们容易将(方程 1 )和(方程 2 )中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所作的功相互抵消掉 , 得到 : 3E(+Q) + E(-Q) = E(+Q, +Q)|r + E(+Q, -Q)|r ------ ( 公式 1) 现在让距离 r 趋于 0, 按假设 1, 我们有 : E(+Q, +Q)|r --- E(+2Q) E(+Q, - Q)|r --- E(0) = 0 于是 , 在 r 趋于 0 的极限下, ( 公式 1) 变成 : E(+2Q) = 3E(+Q) + E(-Q) ------ ( 公式 2A ) 显然 , 如果我们再考虑一个负电荷与一个负电荷从距离为 R 处开始互相排斥到无穷远处的能量守恒关系 , 类似地 , 我们可以得到 : E(-2Q) = 3E(-Q) + E(+Q) ------ ( 公式 2B) 我不知道 ( 公式 2A ) 和(公式 2B) 这两个函数方程的通解 , 但我知道下面一定是其解之一 (Q 的三次方以上是不行的。。。验算过了 ): E(Q) = k1 * Q + k2 * Q^2. ------ ( 结果 1) 【 D 】结果解释 : 在(结果 1 ) 中 , 第二项 ( 电荷平方项 ) 就是电荷 Q 的电磁场的能量 ! 那第一项是什么 ? 以前是没有这种电能的 !!! 为了明白这种与电荷 Q 成正比的新的能量的意义 ,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面的推导过程 , 只有那两个基本假设 ( 非常合理 , 也是事实 ) 和能量守恒要求 , 所以 , 只要我们假设存在负质量 ( 且正负质量之间是相排斥的 ), 那末前面所有的推导都适用于质量 M! ( 注意 : 负质量不是反物质 ! 反物质是负能量海中的空穴 .) 也就是说 , 我们也容易推导出以下公式 : E(M) = c1 * M + c2 * M^2 ------ ( 结果 2) 现在看出来了吧 : 第一项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 第二项就是质量 M 的引力场能量 . 所以 , 与电荷成正比的那个第一项 k1 * Q 应该是类似于爱因斯坦 “ 质能方程 ” 的 “ 电能方程 ”…… 爱因斯坦的 “ 质能方程 ” 可造原子弹 ! 这里的 “ 电能方程 ” 可造电子弹 ! 由于电磁力的强度远高于引力十几个数量级 , 电子弹的威力将可以摧毁银河系 ! BANG!!! 电子弹爆炸效果图 。。。 。。 。 从大家的许多讨论中,二傻发现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思路和看法: 【思路 1 】:对假设 1 有所怀疑 --- 两个同性电荷的距离无法趋近于 0 ?而且一个正电荷与一个负电荷在距离无限接近之后也不应该变成 0 电荷?(电荷不应该无缘无故消失啊?) 【思路 2 】:整个演算过程也许可以接受,但是,(结果 1 )是猜出来的(虽然可以验算为正确),也许其中的系数 k1 本身就是 0 ?这样就不存在类似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那样的电能方程了,电子弹也就子虚乌有了! 【思路 3 】:电子弹很可能真是个伟大的预言!特别是考虑到万有引力与电荷相互作用力之间的一种奇怪的“超级相似性”(精确的距离平方反比率)。只是没有任何动力学来说明如何实现电子弹?(就像老爱的狭义相对论虽然提出了质能方程,却无法提供任何线索来制造原子弹一样一样的。。。) 【思路 4 】:最最伟大的是,按照这里的思路,如果假设存在负质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显然是可以一样推导出来的!而这与狭义相对论毫无关系!如果我们记得负质量其实是 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的自然结果(所谓 DIRAC 海),那么,根据 理论的逻辑封闭性 ,只要进行合适的逆推,我们似乎可以有以下这个推断: 【狭义相对论】可以从【量子力学 + 负质量存在假说】推导出来! 比您老爱还牛 X 吧! --- 服不服? 。。。 。。 。 二傻拿着以上 GREAT IDEAS ,屁颠屁颠地跑去向【猛傻俱乐部】申请【大熊奖】,结果三下五除二,被猛傻俱乐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给拒了!理由是: 从(方程 1 )和(方程 2 )到(公式 1 )的推导过程是错的! 啊?!二傻赶紧演算了又演算、验算了又验算。。。没错啊?这么简单的加减法还能出错??? 二傻决定投诉!不管三七二十一,告他们打压民间思想家! 结果投诉函很快又被打回来了,还多了一条评价 : 从(方程 1 )和(方程 2 )到(公式 1 )的数学推导是对的! 从(方程 1 )和(方程 2 )到(公式 1 )的物理推导是错的! 靠!啥子逻辑嘛?哪有数学推导正确而物理推导是错误的道理?骗子!大骗子! 肯定是这帮家伙想窃取二傻的思想,偷偷制造【电子弹】,威胁中国的和平崛起! 为了自己祖国的强盛,二傻决定将【电子弹】无偿送给国家。。。前两年,听说师兄正在跟彭桓武院士在研究可控核聚变之新机制,哈哈!好嘢!就送给他们吧。。。 那天,师兄看了【电子弹】,笑眯眯地说:二傻那个大熊奖估计是没戏了!因为傻帮俱乐部的评语是正确的!。。。 WHY ?且听我细细道来: (方程 1 )是啥意思? --- 是描述一个正电荷与一个负电荷从无穷远处慢慢靠近到距离为 r 处,对吧? (方程 2 )是啥意思? --- 是描述一个正电荷与另一个正电荷从距离为 r 处慢慢排斥到无穷远处,对吧? 当您把(方程 1 )和(方程 2 )做数学加减法得到(公式 1 )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是在考虑四个电荷的系统了!(三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是这么简单吗?其中遗漏的东东何止一项两项?嗯??? 醍醐灌顶嘢! 。。。 。。 。 突然想到科学网上也有许多人对数学和逻辑怀着极端的虔诚和迷信,以为数学正确的一定就是真理!慎之!慎之! 前段时间,丛远新的博文 《 数学、物理大师论境界 —— 简答杨玲兄 》 中所引用的故事十分重要,二傻特再次引用如下: 物理大师氟里昂 · 戴森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他与费米(中子物理学之父,含有的兼杰出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天才)短短 20 分钟的交流所获比从奥本海默那里 20 年学到的还多,为何? 戴森带领一批学生在研究强作用,费米在芝加哥大学也做一些测量强作用的实验。戴森发现他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非常符合,因此,带着这个理论去请教费米。 费米并未与他谈那个理论,只是拉了些家常,然后指出,从事物理理论研究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二傻注:请大家注意顺序哦?): 1 、非常清楚的物理图像; 2 、非常准确且能够自圆其说的数学形式。 杨振宁也指出: 现在很多人研究物理就是在那里算东西,实际上没有看到一个十分清楚的物理图像,这个图像其实比那些演算更重要! (附注: 这么好的科普文章如果不置顶,二傻就罢博了!嘿嘿!)
个人分类: 科学反思|17108 次阅读|45 个评论
mirror - 网友对话: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因为有了原子弹和氢弹吗?
liwei999 2010-7-11 06:55
回答: 有一个问题一直疑惑: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因为有了原子弹和氢弹吗? 由 白字秀才 于 September 16, 2003 15:04:50: 还是那句话,得体验。怀揣1万刀现金,到大街上、地铁里走走看, 送交者: mirror 于 September 16, 2003 16:25:32: 比较一下没有那1万刀现金时走路的心情,就可以悟出些东西来。 人有不安不需要任何理由。 这种不安的情绪再放大n倍,就是成为要原子弹的理由了。 男大当婚也是一样的道理,是为了缓和不安的情绪。当然这类没遮没拦的大实话上不了台面,男人们只好编出无数个理由来文饰。 一直疑惑,就是轻信了男人们甜言蜜语而失身的少女心态。 所有跟贴: 应该这么想:强盗手里有枪,自己要是没有的话就只有挨枪的份了 -hei2 (34字节) 9/16 22:24 (1) 如果有枪的是强盗,你现在是打入强盗内部了。 -eespring (0字节) 9/16 22:26 (1) 但我不是强盗同伙。你是? -hei2 (0字节) 9/16 22:28 (1) 看来,你是看不懂了。暂停 -eespring (0字节) 9/16 22:33 (1) 心里想什么就直接说出来。扭扭捏捏的干什么? -hei2 (0字节) 9/17 00:05 完了,秀才一照镜子,才知道自己失身(白-裸)了 -noway (0字节) 9/16 16:48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4616,64616#msg-64616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原子弹研制中的“豪言壮语”
zlyang 2010-6-12 09:42
我国原子弹研制中的豪言壮语 林彪 元帅: 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 陈毅 元帅: 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张爱萍 上将: 再穷的叫花子,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以上警句来自网络,请您批评、补充! 相关资料:《 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毛泽东一语定爆 》 http://topic.rbc.cn/09zt/60ngq/chjzhsh/200908/t20090819_1364405.htm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社会|5796 次阅读|7 个评论
原子弹,中国该不该造?
STS 2010-6-8 22:05
我国研制原子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不仅当时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我国现在和未来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 30 年来,不断有人质疑,认为在当时经济还很困难的时候,搞两弹一星是否恰当,是否影响了人们的吃饭穿衣,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铀勘探到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按 1957 年的价格计,约 107 亿元人民币。我们知道, 1957 年全国财政总支出才 290 亿元, 107 亿元相当于 1957 年国家预算的 37 %。虽然核武器研制计划的开支是 1955 - l964 十年间支出的,但这样大数额的拨款是与六十年代初的经济困难状况极不相称的。这就是勒紧了裤腰带终获成功。 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曾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他们认为在一个工业、科学资源有限的贫穷落后的国家,用不到十年的时间,能取得如此复杂的技术经济成就。而且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一成就是在大跃进的严重动乱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实现的,中国哪来的那么多钱?而回顾那段历史,中国能制造成功原子弹的原因也许只有中国人民心中才清楚。 今天,我们回顾与反思那段历史,在肯定原子弹在保障国家安全做出贡献的同时,更应该记住那时的劳动人民勒紧裤腰带的贡献。
个人分类: 评论|3164 次阅读|8 个评论
谁能一人拥有十一个院士头衔?
STS 2010-6-8 21:49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能够拥有一个院士头衔就属不易,能够拥有两个院士头衔的就更是凤毛麟角。而像中科院力学所原所长郑哲敏先生那样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更是少之又少。 而在院士队伍当中,却有一个人同时拥有十一个院士头衔。他就是周光召先生。周先生历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前苏联科学院、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蒙古科学院等外籍院士等职,共十一院院士头衔。 周光召先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个人分类: 评论|4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时代里的悲情人物——读奥本海默 (4)
xinyumri 2010-1-15 12:34
随着冷战的不断升级,恐苏反苏势力在美国日益成为政治甚至人们生活的主宰。为此一位诗人曾撰文指出: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其逢苏必反的立场已经使苏联成了美国行动和思维的主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被征服了。的确,有形的柏林墙没能挡得住东德人向往自由的决心,无形的樊篱却让自以为生活在自由世界里的人们画地为牢,而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恰恰来自信誓旦旦标榜要捍卫自由的右翼。 1948年,由包括尼克松在内的国会议员组成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ouse of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 HUAC),开始举行一系列听证会,调查大学校园里的共产主义运动。原子弹之父的光环未能使奧本海默免于被传讯的命运,更糟糕的是:面对议员们紧锣密鼓的盘问,奧本海默完全乱了阵脚,居然指名道姓地把仅有亲共思想的学生定性为红色,令不少同行感到不解和愤怒,也为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处败笔。虽然听证会后奧本海默本人得以全身而退,然而他的学生们却没有那么幸运。曼哈顿工程的参与者大卫玻姆,是一位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被普林斯顿革除教职后被迫离开美国,先后去了巴西及以色列,最后落脚到了伦敦。奧本海默的弟弟弗兰克奥本海默也参加了曼哈顿工程,是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离获得终身教职仅剩三个月时,被明尼苏达大学革职,从此离开物理学界,在科罗拉多牧场终其一生,弗兰克奥本海默曾一度因生活拮据而不得不变卖父亲留下的莫奈画。 与HUAC听证会几乎同时,国会也在讨论是否允许出口放射性同位素。虽然原子能委员会(AEC)以四票赞成一票反对的多数批准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出口,然而反对的一票来自主席斯特劳斯,于是奥本海默被再一次招到国会。这一次奧本海默立场异常坚定,明确表示出口同位素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当有人以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为由提出异议时,奥本海默反唇相讥道:一瓶啤酒,一把铁锹,都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引来议员们的一阵哄笑,也让他和斯特劳斯的关系雪上加霜。 1949年8月,苏联试爆原子弹成功,杜鲁门幻想的核垄断仅维持了不到五年,美苏间的核竞争正式拉开帷幕。泰勒不失时机地提出研制氢弹,遭到奥本海默的坚决反对,成为其以后被问罪的主要原因。 自1950年始,麦卡锡主义席卷美国,斯特劳斯不失时机地和联邦调查局联手, 向白宫递交了几英寸厚对奥本海默的指控。1954年4月,AEC进行了长达四周的听证会,对奥本海默进行安全审查。 听证会是在极度不公平的情况下进行的,奥本海默的律师无权接触有关文件,他们的谈话也被监听。听证会对奥本海默不啻是一场炼狱般的精神折磨,ACE雇用了经验丰富的出庭律师,步步为营,把奥本海默逼入了陷阱。最后的裁决虽然肯定了奥本海默是个忠诚的美国公民,但不再被允许接触任何机密了。 听证会结束后奥本海默院长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爱因斯坦迅速在研究院的教授中征集签名,向董事会表明了学者们对这场政治迫害的态度,奥本海默才得以继续担任院长。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各大院校的上万名学者联合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表达科学家们对此事的愤怒和谴责。 而此时的奥本海默已然苍老了许多,英气不再。 1967年2月2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去世,骨灰遵其遗嘱被抛撒在维京群岛的大海里。 从大萧条到二战,及战后不断升级的冷战,奧本海默所处的时代风云激荡,值得一代又一代治史的人们穷经皓首,大书特书。建筑于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之上,物理学家们也写下了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如果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影响尚属于思想和认知范畴的话,原子弹的爆炸则让公众和政客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科学,重新认识科学家这个群体。对于这段物理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奧本海默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那是一个在实验室里耐心工作的时代,有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大胆的决策,有许多错误的尝试和不成熟的假设。那是一个真挚通讯与匆忙会议的时代,有许多激烈的辩论和无情的批评,里面充满了巧妙的数学性的挡架方法。对于那些参加者,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自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被完全记录下来。要写这段历史须要有像写奥迪帕斯或写克伦威尔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遥远,实在很难想像有任何诗人或史家能胜任。 以奧本海默对物理学的洞见,以及他的才情和经历,这段历史若是由他本人来写,该会是精彩无比。如今,我们只能从这段简短的文字,想象一下那个年代在奧本海默心中,是怎样一个激情与理性交相辉映的年代。 随着冷战的终结和新千年的到来,奧本海默的时代离我们已渐渐远去。然而,从金融危机到对恐怖主义杯弓蛇影的防范,历史似乎又在以惊人的相似重演着。也正因为此,重温这段历史,能给人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
个人分类: 人物|4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旅美杂忆(二十四)观瀑奇遇
zhangqy 2010-1-9 12:20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二十四)观瀑奇遇 19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和外界接触不多,学外语也远比不上现在的环境和条件,很多留学人员的英语听力和会话能力,都没有像现在的教师和学生好,所以大都参加了教会组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自然,也想利用这个机会认识结交一些美国朋友,进一步了解美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986 年 5 月,美国教会在纽约州的布法罗市(又译作水牛城)举办基督教的国际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宣讲教义和传教,对象是全美各地参加了教会活动但未入教的人士。在费城,由本市的教会负责组织,大家自愿报名,教会派车接送,参加者只需交 40 美元汽油费,带上简单的行李即可。会议期间的食宿由布法罗市教会负责统一安排,一律免费。费城共有数十人参加,都是在费城留学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的陪读太太,还有来自台湾的新移民,此外,有几位是教会派来的司机及其亲属。年青的留学生却没有一个人参加,后来他们自己结队开车前往游览。 布法罗市是旅游胜地,此地有举世闻名的全球最大的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如果自费去旅游,至少也要花费数百美元,利用教会提供的机会前往,就是廉价的旅游。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出发时间定在 22 日(星期四)早上,大家都按时到指定地点集合,组织者简单地讲了注意事项以后,我们分乘两辆普通大巴,先到路上的麦当劳吃早餐。用餐毕,就正式出发了,这时候已经日上三竿了。我这辆车的司机是年约 60 岁的老头子,是退休工人,老伴也跟着来了。另一辆车的司机是他们的大儿子。打虎亲兄弟,开车父子兵。在车上,大家有说有笑,气氛轻松而又热烈。 同行的人中,有一位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小本本,一路上不停地口中念念有词。她是从台湾来美国的新移民,一路上在努力背诵英语单词。她说:我准备加入美国国籍,而要加入美国国籍,就必须参加考试。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美国国情的历史地理等知识。题目虽然不难,但也要记住重要的历史事实,比如要记得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罗斯福等著名的总统。对于年青人来说,算不了什么难事,对于我这个英文识不了多少的中年人来说,困难不少,不得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背诵英文单词。访问学者孙淑忠,是从广州的中山医学院来的,在车内数他最活跃,话特别多。他说,如果马克思还活着的话,他老人家来美国一看,发现知识分子和工农的收入相差不是很大,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也都不大,三大差别基本上消灭了。于是,马克思就会说,美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忽然他的话锋一转,又说,根据列宁的定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美国虽然全国电气化了,但还不是共产党领导,还不能算共产主义社会。就这样,一路上有说有笑,使得乏味的旅途,一点也不觉得寂寞。孙淑忠后来定居美国,至今仍然留在费城。 孙淑忠假借马克思之口,说美国进入共产主义了,在当时是很大胆的言论,所以他再加上一句话来打圆场。其实在这之前,王震就已经说过了类似的话,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70 年代末,王震到英国访问时,专门到失业工人家里去访贫问苦,却发现这个失业工人有 100 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装饰柜子里珍藏着银器,还有一个约 50 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柯华大使告诉他,中国副总理的工资,只是英国清洁工的 1/6 ,电梯工的 1/8 。王震十分惊讶,原来以为英国工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他亲眼看到,失业工人的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高,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之外。王震此时出语惊人: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辛子陵:《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变迁》,《炎黄春秋》 2008 年第 3 期)。当时谁也不敢把王震的话公之于众。文革期间,红卫兵高喊:北京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全人类有 三分之二 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长期以来,我们得到的认识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没有想到,身居高位的王震,也和老百姓一样,也很不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王震说的这些话,如果当时公布出来,很多人都会无法接受,一定会引起震动,造成轩然大波,思想混乱。现在大家对发达国家人们的高收入、高福利都有相当的了解,这个时候披露出来,不会引起人们的惊讶了。 书归正传。汽车行驶了大约三、四个钟头,进入一个山区,只见一路层峦叠嶂,两边茂林修竹,一会儿爬坡,一会儿下坡,周围都是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森林地带,很长一段路不见人烟。行行重行行,来到一处树木十分茂密的林区,忽然汽车向右一拐,转向旁边的一条小路,径直向密林深处驶去。大家正在纳闷的时候,不一会儿,车队在周围都是高大树木的一栋孤零零的小楼门前停了下来 ,老头子司机立即向大家宣布,就在这里休息、吃午饭。原来,这里是老头子司机小儿子的家。小儿子年约 30 岁,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在这里安家落户,在这大山深处当看林人。这里虽然只有一户人家,却像是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我们有一些人在门前找地方休息、吃干粮,我和一部分人进入一楼大厅里,各自拿出自带的饮料和便餐,找个座位吃了起来,边吃边聊。有两三个闲不住的人,却到处走走看看,当起了包打听。一会儿,包打听回来说,二楼有一群奇怪的人,有男有女,有小孩子,有老太婆,有残疾人,有精神病人,一共有 5 个这样的人,这些人都需要别人侍侯,看起来不像是屋主人的家人。大家向老头子司机询问是怎么一回事,他说:这些人都是他的小儿子义务领养的,平生素不相识,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都是孤儿、老人和有残疾的人,没有生活来源,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他们都没有亲人,孤苦伶仃,无人照料。小儿子收养他们,完全出自宗教的信念,是自愿的慈善之举,纯粹是尽义务,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报答。大家听了以后,议论纷纷,都说心灵上受到很大的震撼,年纪轻轻的人,就自愿承担这样麻烦的重担,真是一个十分虔诚的基督徒,有坚强的信仰,有无私的情操,一辈子甘愿默默无闻地作奉献。他的精神太高尚了,太了不起了,太感人了! 在我国,也有像他这样的人。中央电视台 2007 年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中,有一位农村妇女林秀贞,领养了很多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甚至有拿砖头打她的精神病人。没有听说美国有感动美国的人物评选活动,如果有的话,这个年青的看林人应该可以入选。要是联合国也有感动世界人物的评选活动,将善心传遍全世界,那就太好了。 我们的车队到达布法罗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9 点多了。车队停在一座大教堂前,进去一看,好家伙!大厅里灯火辉煌,已经来了一大群人了,他们都是来自美国的不同地区,甚至有来自遥远的西部地区的。一会儿,又来了一大群当地的教徒。济济一堂,好不热闹。这时候,有几个教会的人在忙着招呼大家,把参加会议的人员和本地的教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人在点名,把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员分配到教徒家里,一家招待一个客人,由这家人负责免费提供客人的食宿。我被分配到一对中年夫妇家里。他们极其热情地把我带回他们家里。到了他们家已经很晚了,他们夫妇二人忙前忙后地招待我洗澡、吃夜宵。 我的主人的一家,是美国的普通家庭,他们住在一栋两层的小洋房里。男主人叫凯撒,是一家小公司的经理,女主人叫简,是中学教师,长得很漂亮。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读高中,小儿子读初中。此时正当学校放暑假,小儿子每天天不亮就骑上摩托,到报社领取报纸,然后挨家挨户送报,以此来取得一些报酬,补贴下学期的学费。他们家虽然不算富裕,但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小儿子送报的目的不是要挣多少钱,而是为了锻炼小孩子的独立性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我打开行李,拿出送给他们的小礼品:剪纸、香木扇和一幅小湘绣。他们对这些小礼品都很喜欢,尤其喜欢湘绣,爱不释手。第二天,他们又拿出这些礼品,要我讲解一下湘绣画面的含义。这是一幅题为《江亭闲话》的国画,我详细地讲解绣制的过程和画的含义。他们说,这幅画绣工精细,色彩绚丽,山水优美,意境深邃,令人神往。他们称赞刺绣女工心灵手巧,竟能绣出如此美妙的东西来,赞叹不已,佩服不已。看到他们如此喜欢这些小礼品,我当然十分高兴。 我们从住地走向会议地点时,路过布法罗大学,只见学校周围是很大的大草坪。草坪并非平地,像是坡度很小的小山丘,上面没有一棵树,绿油油的一大片,看起来十分养眼,十分舒服。草坡后面,就是布法罗大学的校园。像这样宁静、优美的环境,这样美丽的大草坡,确实不多见,至今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国的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有中国物理学之父之誉的吴大猷先生,曾经在布法罗大学当过物理和天文系主任。他曾 任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在 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主持理论物理组的研究工作。 他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得过多种国内和国际奖。他培养出很多我国的杰出科学家,其中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有我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和郭永怀,以及著名科学家唐敖庆、马仕骏、马大猷、胡宁等等。他坚决反对台独。1964年,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后,台湾当局秘密制定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他上书蒋介石,力陈台湾制造核武器之弊,坚决反对台湾研制原子弹,他的意见被接受了。 这是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一大贡献,消除了危及两岸关系的很大的潜在危险。 1992年,吴大猷出席杨振宁主持的国际物理学学术会议,回到阔别了46年的北京。北京大学授予他荣誉教授称号。当时电视上,总能看见李政道站在轮椅后面,推着他的恩师吴大猷缓慢前行, 表现出极为深挚的师生情,十分感人。李政道和杨振宁累次表示,没有恩师吴大猷的提携和培养,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西南联大时,发现预科学生李政道勤奋好学,经常向老师提问题。吴大猷说,李政道提问题到了令人奇怪的程度,看得出来,这个勤学好问、喜欢思考的年青人非同一般,大有培养前途,将来一定会出类拔萃。 1945年,美国把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最终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当时还小,记得头一天还在打日本鬼子,第二天一早醒来,就听说昨晚整个县城放了一个晚上的鞭炮,满街满巷都铺上了厚厚的鞭炮纸屑,抗战胜利了,大家都高兴极了。我十分惊奇,怎么这么快日本就投降了呢。不久,有人从县城打听回来了,说是美国在日本丢了两颗原子弹,把广岛和长崎炸掉了,日本只得投降。大家议论纷纷,不知道原子弹为何物,竟然有这么超强的惊人威力。这件事震惊全国,当然也震动了高层统治者,蒋介石也想造出原子弹,以 增强军力,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他 指示军政部长陈诚、次长俞大维约见西南联大的物理、数学和化学的三位名教授吴大猷、华罗庚和曾昭伦,向他们请教如何能造出原子弹和发展科学事业。他们三人都说,首要的是培养人材。吴大猷还特别上书军政部,说明中国要发展科技,造出原子弹,人材最重要,必须派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青人到美国学习。陈诚和俞大维认为吴大猷的意见很好,就要求这三位教授各自推荐优秀年青学生到美国留学,去学习制造原子弹,学习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他们三人分别推荐了学物理的李政道、朱光亚,学数学的孙本旺和徐贤修,学化学的唐敖庆和王瑞诜等6人。当时杨振宁和黄昆已经考取了出国留学的资格,不用再派了。李政道时年19岁,个子不高,稚气未脱,他去办理出国手续时,工作人员十分吃惊,为什么派一个童子军去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呢?他们到了美国,才发现制造原子弹是美国的国家最高机密,不向任何国家传授制造原子弹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去学习原子弹的制造技术。于是,他们就各奔前程,各找名师学习去了。 1950年代,出现一个用当时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疑难问题。1956年,时年30岁的李政道和34岁的杨振宁一起,提出宇称是不守恒的,才能解决这个难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宇宙空间是左右对称的,由此可得出宇称是守恒的。当时的物理学家认为宇宙空间左右不对称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李政道和杨振宁一提出宇称不守恒,就引来一片强烈的质疑和反对之声。 布洛赫说,如果真的宇称不守恒,他会把自己的帽子吃掉。费曼提出了50对1的赔率和人打赌。 泡利写信给一位好友说,我敢 用家产作赌注,宇称不守恒的实验必定会失败。 他说: 我不相信上帝是一个软弱的左撇子,我已经准备好下一笔大赌注,我敢打赌实验将获得对称的结论。这些质疑和反对者全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李政道和杨振宁,坚持他们自己的新观点需要多大的胆识! 就在此前早3个月,前苏联的年青物理学家沙皮罗,也独立地提出了宇称不守恒,他把自己的论文请前苏联的物理学权威朗道(1962年获诺贝尔奖)审阅时,朗道看也不看就把论文扔到字纸篓里,还把沙皮罗臭骂一通,惊天大论文成了一张废纸。朗道学问渊博,有很高的成就,可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却糟糕透顶。事后人们感叹道,可怜的沙皮罗,眼看到手的诺贝尔奖,被高度自负而又保守的朗道断送了。 1957年, 宇称不守恒很快被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 消息传来,泡利赶紧又给友人写了一封信说, 幸好我没有真正打赌, 要不然现在喝西北风了, 现在我丢掉的只是一些名誉而已, 不过我名誉很多, 丢掉一点没有关系。 被物理学家视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被推翻,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以后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消息一经发布,立即迅速传开,震惊了全世界。同年底,年青的李政道和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年派出去的留学生,不负众望,都成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吴大猷独具慧眼,是科学界的伯乐,早就看出少年李政道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他到美国深造。经吴大猷推荐,既无中学毕业文凭、又无大学毕业文凭的李政道,成为大物理学家费米(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生,3年后,写出有特殊见解和成就的论文而成为十分年轻的博士。朱光亚成了我国造出原子弹的功臣。孙本旺是我读大学时的数学老师。他曾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晚年生病时,长期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我曾经去探视过。他于1984年去世,终年71岁。 1979年,李政道来北京讲学,讲授粒子物理和统计力学两门课程,内容新颖,启发性强,我去也听了,得益非浅。后来他把讲稿修改出版,是国际物理学名著。 1989年,我赴台湾探亲时,受邀到台湾清华大学,和该校以及台湾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们见面,并作了学术交流。随后经人引荐,吴大猷在台北的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他任主任委员)官邸亲切接见了我。他说,我是他此前接见过的第二位来自大陆的学者。第一位是他的学生,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姓李,名字忘了。我以《物理通报》编委的名义,请他为《物理通报》题字。他欣然答应,题写了物理通报4个大字。他还热情地邀我第二天和他一起坐他的专车,带我去参观台湾中央研究院。一路上,他不停地侃侃而谈,他对大陆学术界的情况十分了解,谈了老朋友华罗庚等人的陈年旧事,谈了台湾各方面的动态。他说,台湾和大陆将来一定会统一的,台独是不可能的,没有前途的。在参观研究院时,受到物理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的热情接待,还带领我去参观了他们的加速器等科研设备。临别时,吴大猷先生亲自送我一套《吴大猷文选》六册(后来又出了好几册)。从这套文选中,可看出他不但关心科学和教育,也十分关心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很多意见被当局接受,对发展台湾的科技和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2000年,93岁高龄的吴大猷去世,江泽民主席发了唁电: 吴先生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吴先生关心国家统一,致力于民族富强,并且为海峡两岸科技学术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两岸同胞所赞誉。 我们穿过布法罗大学的大草地,来到了开会的地点 大教堂。会议议程一共 3 天,开会和参观穿插进行。当天是开大会,牧师在讲台上讲道,还有信徒上台向全体听众谈体会,然后大家分组讨论。我们对这些都没有兴趣,听了一会儿,有人就邀了几个人,偷偷溜到一间小房子里,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会议结束了,我们才偷偷溜出来,和大家一起去吃午餐。午饭是自助餐,几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饭菜,大家各自拿一个盘子,到桌子前打上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找一个座位吃了起来。 下午安排大家参观布法罗市附近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伊利湖畔的布法罗市旁边,流出一条 56 公里长的河,叫做尼亚加拉河,此河最后注入美国和加拿大边界上的安大略湖。在这条河的中游,地势陡然下降,形成一个高高的峭壁,河水从宽阔的峭壁顶端倾泻而下,形成极为壮观的世界最大的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瀑布宽约 1240 米,顶端有一个小岛,将大瀑布劈裂为两大部分:在美国境内的大瀑布,叫做美利坚瀑布,宽 305 米,高 51 米;在加拿大境内的大瀑布,叫做加拿大瀑布,宽 792 米,高 49 米,形状是大弧形,很像马蹄,因而又称为 马蹄瀑布 。马蹄瀑布是其中最大的,巨大的水流从高高的峭壁倾泻而下,冲击下面的河面,声如巨雷,最为壮观。此外还有一个窄窄的新娘面纱瀑布,这个小瀑布从峭壁上端喷出水流,然后分散开来,纷纷扬扬地飘落到河面上,远看有点像新娘戴的面纱,因而得名。 有人说,世界最大的瀑布应该是在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交界处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以前叫做维多利亚瀑布,是英国人列文斯通命名的,他在 19 世纪中发现了这个大瀑布)。瀑布宽约 1700 米,落差 107-122 米,被岩岛分隔成 5 个瀑布。年平均流量为每秒 1400 立方米,而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 6740 立方米。从宽度和落差看,前者比后者大;而从流量看,前者远不及后者。有趣的是,非洲当地人所说的莫西奥图尼亚,意为雷鸣之烟;在印地安语中,尼亚加拉意为雷神之水。巨大水流从天而降,声如雷鸣,腾起漫天云雾,故有此名。哪个雷神更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们坐上好几辆大巴,浩浩荡荡开到瀑布区。首先参观水族馆,还没有进馆,就有一阵阵清脆甜美的声音送进耳膜,进去一看,是一位美貌的妙龄女郎在作驯海狮表演。在水族馆看了一会儿,我们走在后面的人和大队人马失去了联系,最后大家也都渐渐散了,我就只好一个人单独行动。走到河边,看到不远处有一道铁桥横跨两岸,对面就是加拿大了。糟糕的是,我没有将护照带在身边,就只好留在美国境内观光了。其实,在我们来这里之前,就曾经将护照送到费城的加拿大领事馆去办理了签证,目的是想顺便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去玩一趟。 我东走走,西看看。观瀑区是从瀑布的上游延伸过来的,比河面高数十米,边上有栏杆,人们都是靠在栏杆上看瀑布。我看到河里有一艘小轮船,载了一大批游客,驶向马蹄瀑布,差不多要到瀑布下面了,才停了下来,然后又驶回码头边,他们是近距离观瀑。我也想亲身去体验一下,就走到下面的河岸边,在卖票处花几美元买了一张船票,上了观瀑轮船。这时候,我才看见这条船的名字叫做雾之女神。上船的时候,每人发给一件蓝色塑料雨衣。开船了,直向马蹄瀑布驶去,船上数十位旅客,没有一个人愿意呆在船舱里,全都站在船头船尾的甲板上和两边船舷上,好观赏四周的景色。今天是多云的天气,太阳时隐时现,气温适中,无雨,正是游玩的好天气。此时耳边雷声隆隆,很显然,是瀑布的巨大水流倾泻而下撞击河水所发出的巨大声响。船行不久,头上渐渐下起毛毛细雨,老天并未下雨,而是瀑布飞散下来的小水滴。船离大瀑布越来越近,水声隆隆,好像巨雷,声音越来越响,雨滴也越下越大,很快,竟下起了瓢泼大雨,船行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人们的情绪随雷声和雨点的增大而不断高涨,大家忘情地大叫大喊,大声欢呼!到了瀑布下面,船停了,大雨变成了特大暴雨,雨点比黄豆还大,除了滂沱大暴雨,还是滂沱大暴雨,好像天上银河的大水倾倒到人间,我们四周围都是特大暴雨,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时候,人们的情绪都被奇境中的的暴雨触发了,达到了最高潮,大家都激动极了,开心极了,似乎都返老还童了,一个个都成了快乐的老、中、青顽童。巨大的河流从天上直冲下来,发出巨大的响声,夹杂着人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飞瀑在四周溅起了大量水花,一片雾蒙蒙的,雨水在甲板上到处流淌,豆大的雨点不停地向我的身上、脸上袭来,眼镜模糊一片,雨花迷住了双眼。脸上的雨水直向脖子里钻,衣服湿了,鞋子湿了,我顾不了许多,像个小孩子一样,和大伙儿忘情地一块大喊大叫。喧闹的人声混杂着鼎沸的水声,人群和大自然似乎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如在梦境,如在天堂。 这真是一次奇特的漂流,我虽然带了相机,只是在雨点不大的时候拍了照片,这个时候雨下得太大了,根本无法拿出相机来拍照。 在观瀑船上,我遇到一个年约 30 岁的女同胞,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到加拿大做访问学者,一个人独自来大瀑布游玩,她看到我这个祖国同胞,感到特别亲切。我们两人虽然是萍水相逢,都在异国为异客,同是天涯留学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她十分热情大方,不避嫌疑,两个人一起参观游览,一起照相。这在国内是不可想像的。要是在国内这样做被人发现了,可能就会产生种种猜疑了。现在我们两人合照的照片还在,遗憾的是,她留给我的通信地址弄丢了,名字也忘记了,好像是姓李吧。 返航的时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都说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航行,时间虽然短暂,却十分愉快。这是一次特殊的体验,世间一切牵挂,一切烦恼,全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当时真是激动极了,开心极了。脑海里除了兴奋激动,还是兴奋激动,除了开心欢乐,还是开心欢乐。我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极端快乐的情境,后来,我又第二次体验了这样的情境。那是在 1994 年,从宜昌坐船到重庆参加全国学术会议,顺便到巫山县去游览小三峡和小小三峡。我和北大的郑春开教授和武大的桑建平教授共坐一条橡皮艇,沿小小三峡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漂流。橡皮艇顺流而下,不是被河沙搁浅了,就是撞上岸边的岩石,或是在深潭的旋涡里打转转,真够刺激的!大家快乐无比。脑海里除了兴奋快乐,还是兴奋快乐!这是两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特赋《漂流乐》诗一首,以志这两次难忘的漂流经历: 太平世界,纷纷出游。何事最乐?唯有漂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时代里的悲情人物——读奥本海默 (3)
xinyumri 2009-12-29 06:15
二战之后,奧本海默的名声如日中天,成了华府的座上宾,媒体追逐的对象,公众眼中的科学代言人。 与此同时,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爆炸也彻底震醒了科学家们,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家协会应运而生,一封有近300人签名的备忘录递交到了华府,呼吁政府成立原子能管理机构,来有效防止未来的核战争,和平利用与开发原子能。 成立原子能管理委员会(AEC)的法案很快被提交至国会并得到了通过,然而,和科学家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是,政府想藉着AEC来控制原子能技术的扩散,维持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虽然由奧本海默任主席的AEC顾问委员会几乎是清一色的科学家,然而占据AEC要职、拥有决策权的,却大都是律师、政客和华尔街的银行家,其中便有左右了奧本海默后半生命运的刘易斯斯特劳斯。 出身平民的斯特劳斯只有高中学历,毕业后以推销鞋子为生,一战时在胡佛主持的援助欧洲难民的机构中谋得一份差事,以此为跳板进了华尔街的一家投资银行,凭着工作卖力与善于迎合,斯特劳斯娶到了银行合伙人的女儿,从此平步青云。成了百万富翁的斯特劳斯变得野心勃勃,开始利用金钱与关系进军政坛。奧本海默和斯特劳斯相遇时,斯特劳斯不仅是AEC的成员,还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董事会的会员,正在为研究院招募新院长。斯特劳斯在政治上极端保守,对罗斯福的新政恨之入骨,他和奧本海默近二十年恩恩怨怨的纠缠,也反映了自由派知识分子和保守派政客在认知和理念上的尖锐冲突。 1947年的夏天,奧本海默把家从西海岸搬到了普林斯顿,正式出任高等研究院院长,这对奧本海默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首先,普林斯顿学术环境得天独厚,研究院又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奧本海默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行政才能,构筑理想中的学术王国;其次,彼时的奧本海默频繁地出入于华府,是政府咨询有关核武器技术与政策的不二人选,普林斯顿和华盛顿DC间的近距离,替他省去不少旅途的劳顿。 奧本海默治下的高等研究院,除了有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诸多的大腕外,还有正在冉冉上升的新星,最著名的要数有着研究院四小金刚(the four musketeers)之称的派斯、戴森、杨振宁、李政道,他们四人日后均有重要工作问世,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派斯晚年致力于科学史的创作,其写作也秉承了物理学的风格,以精准的理性分析代替似是而非的感性猜臆,文风简洁、优雅、流畅,令其他写同类题材的人望尘莫及。他为爱因斯坦写的传记(Subtle is the Lord)曾获国家图书奖,已成为研究爱因斯坦的必修书。派斯也曾为奧本海默立传,可惜书未完稿便与世长辞,后由他人补白付梓印刷。戴森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依然关心社会事务,笔耕不辍,无论为文或是作访谈,不管是论及气候变暖还是科学与宗教之冲突,其特有的犀利深刻与言简意赅,令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样一批既在学术上卓有建树,又兼具人文情怀的学者,奠定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学术界令人瞩目的地位。 在研究院众多的重量级学者中,论学问和成就,许多人远在奥本海默之上,要管理好这些人并非易事。加上奥本海默本人挟领导曼哈顿工程之威,难免自负且盛气凌人,因此远非一个没有争议的院长。然而这些无非是学者之间在一些具体事务上的分歧,而他和董事会成员及副会长斯特劳斯的冲突,则为日后的政治迫害埋下了祸根。奧本海默虽然是由斯特劳斯亲自出面招为院长的,但两人在政治理念上相去甚远,所以奧本海默甫一任院长,便明示董事会斯特劳斯不宜出任董事会会长一职。对于斯特劳斯意欲购买离任教授的房产,以便近距离控制研究院的意图,奧本海默也迅速作出回应:以研究院的名义购下房产,并出租给后来的学者,以此向斯特劳斯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奧本海默和斯特劳斯更大的矛盾,则来自于在AEC的共事中。对于原子能技术和其在战后世界格局中的作用,早在洛斯阿拉莫斯时期,奧本海默便和玻尔在午夜的雪野中有过长谈。对于玻尔提出的通过公开与透明来抑制核竞争的主张,奧本海默不仅深表认同而且身体力行。不幸的是这样的立场不过是科学家们单纯的一厢情愿,无论是美帝还是苏修,都不会放弃作核大国的主张。而时任AEC主席的斯特劳斯,便是这样的核政策的制定者与推行者。 奧本海默和斯特劳斯最初的联手,或许有很强的互惠互利的成分,奧本海默希望以研究院为据点,建筑学术自由的精神王国,并通过涉足政坛来实现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斯特劳斯则想利用奧本海默的声望,来牢牢控制住AEC,进一步实现他的政治野心。然而理念和本质上的差异使二人渐行渐远,直至最后分道扬镳。
个人分类: 人物|5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时代里的悲情人物——读奥本海默 (2)
热度 1 xinyumri 2009-12-16 01:04
领导曼哈顿工程,无疑是奧本海默一生事业的巅峰。然而,当时的军方负责人戈罗夫斯将军为什么会选中不仅毫无任何行政及实验物理方面的经验,而且还因为和共产主义运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被列入了FBI黑名单的奧本海默,却着实令人费解。用拉比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最不可能的人选。不过,最终有目共睹的事实却证明了: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时机,一个气质敏感忧郁的左翼理论物理学家,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富有亲和力、行事果断的卓越领导人。其间有多少时势造英雄的成分,是一个会令史家永远争论下去的话题。 有两样东西令奧本海默一生钟情物理学与新墨西哥州的山峦。伯克利时代的奧本海默时常幻想着二者兼得的美妙,曼哈顿工程让他得以如愿以偿。奧本海默亲自选中的洛斯阿拉莫斯,两面环山,一面是广袤的沙漠荒原,四月份山峰上仍覆盖着积雪,有一种超然世外的冷峻美。一位物理学家的妻子是这样描述洛斯阿拉莫斯的四季的:秋天,杨树金黄的叶子和墨绿的常青树交织成一片斑斓;冬天,风雪覆盖了荒原和山川;春天,嫩绿的新芽透露出勃勃生机;夏天,干燥的沙漠风吹着响哨穿过松林 1943年初,创建伊始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只有百余位科研和后勤人员,两年之内,迅速发展为拥有4000余工作人员及2000余官兵的大型国立实验室,其规模远远超出了奧本海默最初的设想。那里集萃了战时众多的物理学精英,有已经功成名就的贝特,也有野心勃勃的泰勒,还有初出茅庐的费曼,这群人的平均年龄不足26岁,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想法。他们在新墨西哥州的荒山野岭里夜以继日地工作,目标只有一个赶在纳粹之前造出原子弹。来自英国的塔克写到:在战时的洛斯阿拉莫斯,我看到了雅典精神,柏拉图的理想国。 不过,若说洛斯阿拉莫斯便是战时的学术桃花源也不尽然。那些在象牙塔里呆惯了的书生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还有来自军方的对个人自由和学术交流的限制,这显然和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对于习惯了在无碍的交流中碰撞出灵感火花的科学家们,是万万难以接受的。实验室创建伊始,视保密为头等大事的戈罗夫斯将军便主张所有人员皆采用军队编制,遭到许多科学家的坚决反对,不少人干脆表示若是非要穿军服就拒绝参加。对于将军作出的各部门之间必须保密的规定,大家也是阳奉阴违,使得这一规定不久便形同虚设。有次玻尔来访,将军如临大敌,事先花了十二个小时,谆谆嘱咐饶舌的玻尔,哪些属于不能在公开场合讲的机密,换来的却是玻尔开讲不到五分钟就开始大谈机密。最绝的还数喜欢恶作剧的费曼,居然在军方的眼皮底下,把各部门的密码锁开了个遍。为了抗议军方擅自开拆私人信件,费曼还煞有介事地和夫人用密码通起了信。当安全人员向他要解码时,费曼调皮地说:老婆大人为了检验他的解码能力,没留密电码! 对于科学家们或明或暗的抗争,奧本海默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有亲共的前科,无时不在FBI的监控之下,为了取得军方的信任,在一些事情上不得不作出让步;另一方面,他又深谙公开与透明对科学探索的重要,因而对科学家们采取了默许或故作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对军方阻碍各部门之间交流的举措,则给予坚决的反对。在理论部主任贝特的倡议下,实验室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讨论会,从学术问题到具体操作,事无巨细,都属于讨论的范畴。除此之外,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家们,还同其他参与曼哈顿工程的实验室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协调。曼哈顿工程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和科学家们顶着军方的压力,共同营造了一个有高度学术自由、公开透明的交流氛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44年底,盟军登陆诺曼底六个月后,欧洲战场的战事行将结束,曼哈顿工程失去了原有的紧迫感,科学家们开始认真思考原子弹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其实这样的思考一开始便存在着,奧本海默曾力邀拉比担任实验室的副主任,拉比以不愿意看到三百年的物理学研究结晶成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拒绝了。但更多的科学家出于抵抗纳粹的使命感、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投身到了原子弹的研制中。随着德国的战败,有人开始质疑继续研制原子弹的必要性,也有人预见到了战后美苏间的核竞争,实验部主任威尔逊因此组织了公开的讨论会,探讨原子弹对文明的影响和科学家们的立场与态度,在或公开或私下的场合里,这样的讨论贯穿了整个原子弹的后期研制过程。 1945年7月16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阿拉摩高德沙漠试爆成功,巨大的蘑菇云升起之后,戈罗夫斯将军说:常规战争的时代结束了。物理学家本布里基说:我们现在都是狗娘养的了。奧本海默则想起了印度教经书《薄伽梵歌》中的诗句:我变成了死神,世界的摧毁者。
个人分类: 人物|7243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中国是不是该感谢美国?
chrujun 2009-11-5 19:18
钱学森等大师不幸辞世。各类纪念文章揭示了一个事实:对于中国的两弹一星,美国为我们培养的人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美国为新中国培养的顶级人才,中国的两弹一星能够搞起来吗? 中国是不是该感谢美国?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6717 次阅读|4 个评论
毛泽东最后一次阅兵 下定决心要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
lih65 2009-8-30 11:21
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5周年 2009年08月27日17:39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日报号外    毛泽东下定决心:非要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   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阅兵大典的规模远超过此前任何一次国庆阅兵。在大大拓宽了的天安门广场上,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的阅兵队伍接受了检阅。最令人兴奋的是,人民解放军的新式武器,如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9式坦克、歼5型歼击机等新式武器也纷纷亮相,这些武器基本都是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然而,此时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国家军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已经不再是新型坦克和喷气式歼击机了,而是美苏英等国已经装备的核武器和远程导弹了。   所以,在国庆阅兵时,毛泽东同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赫鲁晓夫并排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从彩色纪录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虽偶有笑容却比较勉强。庆典空前隆重,毛泽东的心情却很不愉快。原来这时候,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上处于十分困难的状况,而另一方面则源于本来答应给予中国核武器技术援助的苏联却突然变卦了。这年11月,苏联通知中国,在核武器技术援助方面要推迟两年。而就在这次国庆阅兵的时候,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毛泽东说准备撤回在华专家,并不再提供核技术帮助。城楼上的毛泽东听到这话,只是淡淡地回答了句那也好,随后便同身边的另一位外宾胡志明谈笑风生,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其实,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中国要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   毛泽东随后在党内会议上说道: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此后,由于我国国庆典礼制度的变化等原因,毛泽东再也没有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阅兵,国庆十周年阅兵也就成了毛泽东的最后一次阅兵。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腾起的蘑菇云 核试验基地官兵激动欢呼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在试验场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周恩来向大家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 实验基地的生活条件艰苦,帐篷随时可能被刮走 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中)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 这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展览馆展厅内陈列的科研工具文物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我国首枚原子弹氢弹诞生地--青海原子城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矗立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西海镇
个人分类: 历史掌故|2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原子弹在广岛投掷64周年
黄安年 2009-8-6 22:11
小议原子弹在广岛投掷 64 周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6 日发布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投掷 64 周年,从那时起 , 核试验、核竞赛、核威胁、核扩散始终不断 , 与此同时,无核化呼声此起彼伏。 笔者在《自然科学、原子能、航天技术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6 年第 5 期;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2 日) 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672 中提到:原子核中的核能利用,首先被用于军事目的,迄今仍在构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标志着利用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1949 年 8 月 29 日 , 苏联迅速研制了原子弹并试爆成功。 1952 年 10 月 31 日,美国又在马绍尔群岛试爆氢弹成功,其威力大于第一颗原子弹的 500 倍。 1953 年苏联的氢弹也试制成功,这一年美国装有核弹头的炮弹也发射成功。从 1953-1964 年间苏、英、法、中相继宣布试制热核武器成功。 1961 年 10 月 30 日苏联进行了当量为 5800 万吨 TNT 的超级核爆炸,这次在新地岛的试爆是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 它使爆炸地点厚 3 米、直径 15 - 20 公里的范围内冰块被融化。 1987 年底美苏两家的核弹头共有 4.8 万枚 , 相当于 TNT 爆炸的当量 119.66 亿吨 , 现有不到 1/3 的核弹如果释放 , 其结果造成的爆炸、冲击波、热能有可能导致 5 亿人死亡,辐射则可能杀伤 10 亿人,饥荒又会导致 25 亿人死亡,形成了一幅骇人听闻的悲惨图景。从 1945 年至 90 年代初,美国共进行了 1051 次核试验 , 其中有 204 次是从来没有宣布过的。美国目前在仓库里储存有制造核武器的钚有 33.5 公吨 , 足够制造 5560 个核弹头。根据美国出版的专著 , 日本 1992 年初,已储存了 10 吨钚,并有 150 以上的钚在欧洲进行加工,估计到 2020 年 , 日本将储存有足够能制造 5 万颗原子弹所需的钚。 1996 年 2 月,美国公开披露向国外运送过剩核材料情况,宣称在近半个世纪里,美国向 39 个国家运送了近 1 吨的钚。目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除美、俄、英、法、中外还有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国均宣布拥有核打击力量。朝鲜、伊朗也声称有权拥有发展核武器的能力,而日本则早已完全拥有制造和核武器的能力。 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在日本广岛, 9 日在日本长崎,先后投掷两颗原子弹,对于推动日本法西斯政权的投降起了重要的作用 , 但是这两颗原子弹也使美国拥有了核威慑的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时至今日 , 拥有核武器、核打击、核威慑、核讹诈最大影响的无疑是美国 , 其次是俄罗斯,实现无核化首先需要美国和俄罗斯兑现承诺。拥有核武器是抗衡有核国家尤其是美俄两家的重要战略 , 这也是美国利用实现无核化和核保护战略,千方百计反对和限制朝鲜、伊朗等国试验、拥有核武器和进行核扩散交易的重要原因。 迄今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尽管自 1945 年 8 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使用了核武器 , 但是核武器的发展、扩散、威慑、讹诈却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尽管美国和先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反对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 , 但是拥有核武器试制能力或者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地区愈来愈多。 64 年来的事实说明 , 只有没有绝对把握地阻截核反击既第二次核打击时,那么不管一个国家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怎么不同 , 实际上核威慑的作用已经失去,因为如何核打击具有毁灭性,那么对方具有回击或者第二次打击力量 , 等于相互摧毁。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如果只是把敌人消灭了 , 而保不住自己,这个战争还能打吗?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何朝鲜把自己的命运和发展核武器死死地联系在一起 , 也可以解说,为何西安市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是必须坚持的。现在没有迹象表明由于克林顿旋风式访问平壤带回两位被朝鲜关押的美国女记者 , 美国政府对于朝鲜半岛地区无核化主张有丝毫的改变。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4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裸眼观看原子弹爆炸的人 ——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
kxj5639245 2008-7-5 11:19
用裸眼观看原子弹爆炸的人 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   许多人认为,理查德费曼是本世纪诞生于美国的最伟大的物理学 家,一个独辟蹊径的思考者,超乎寻常的教师,尽善尽美的演员, 一个热爱生活和自然的人。   1945年7月16日清晨5点29分45秒,当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 哥州微明的天空中爆炸时,理查德费曼可能是惟一用裸眼观看的人。 聚集在这里的著名科学家和政要人物每人都发给一副电焊工用的眼镜, 费曼也不例外。但他永远都是个叛逆者,他没有戴眼镜,而是躲在一辆 大卡车的挡风玻璃后面,他心想这么厚的玻璃一定能够阻挡住紫外线辐 射。费曼深知那天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就是他领导一个小组,进行了第 一个核裂变炸弹所需要的极其复杂的运算。   一道强光穿透了黑暗,顷刻之间它变得非常明亮,一瞬间费曼的目 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一边。然后,光好像灭了一会儿,等它重新出现的时 候,已经形成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大火球,迅速变幻着颜色,先是白色, 然后是黄色,最后变成了橘黄色。一片由烟雾和爆炸碎片构成的黑云冲 天而起,渐渐地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蘑菇形。   费曼感到一股强烈的喜悦之情,几个月艰苦的工作终于结出了果实。 但是,由于这次爆炸及其后果,他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此后的几年中,费曼对物理学的贡献非常之大,以致很多物理学家 把他称为新的物理学之父,而爱因斯坦则是早先的物理学之父。 1965年,费曼和朱利安薛温格、朝永振一郎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解,这个学科研究的是光和带电 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光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在弱核反应 和超导研究当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费曼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的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他的创 造性、对科学的一丝不苟、幽默感、生活乐趣,以及他引起别人注意的 能力。他把这些东西都带进了课堂,把深刻的洞察力与对自然的热爱和 迷恋结合在一起,使自己成为一个讲课的行家。    科学家的诞生   1918年5月11日,理查德菲利浦费曼出生于纽约市。他的父亲 是麦尔维尔阿瑟费曼,母亲是露茜尔菲利浦。但是费曼是在长岛 南岸的法罗克维长大的。他有一个妹妹琼,比他小9岁,两个人的关系 非常亲密,琼后来也成了一名物理学家。虽然麦尔维尔和露茜尔都是犹 太人,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没有狭隘偏执的宗教观念。   麦尔维尔是1895年和父母一起来到美国的,那时他还是个5岁的孩 子。他们是白俄罗斯的明斯克人。年轻的时候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可是他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来实现做物理学家的梦想。干了几种杂 活之后,他成了一个制服加工公司的业务代表。在理查德出生之前,麦 尔维尔就对妻子说:如果生个男孩子,他准能当个科学家。为了确 保自己的预言实现,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当儿子还坐着幼儿专用的高椅子时,麦尔维尔就买了一套浴室用的 白色和蓝色瓷砖。他用各种方法来摆放它们,教理查德认识形状和简单 的算术原理。当孩子长大一点时,麦尔维尔就带他去博物馆,并且给他 读《不列颠百科全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耐心地解释。后来费曼愉快 地回忆道:没有压力,只有可爱的、有趣的讨论。   麦尔维尔教会了理蒂(小理查德的昵称)怎样思考。他让理蒂设想他 遇见了火星人,火星人肯定要问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 人在夜里睡觉呢?理蒂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这种培养和教导是很有好处的。年轻的理查德很快就开始自己读 《不列颠百科全书》了,他对上面的科学和数学文章尤其感兴趣。他从 阁楼上找到一本旧课本,于是就照着课本自学起几何。   尽管理查德是一个智力早熟的少年,但是他却觉得人文科学枯燥无 味,他对历史和文学毫无兴趣。他认为英语的拼写太缺乏逻辑性,所以 他即使到了成年以后也不擅长拼写。   高中毕业之后,费曼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最初主修数学和电力 工程,后来他在物理学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1939年,他以优异 的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又到普林斯顿大学念研究生。1942年6月, 他获得了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      一生的挚爱      理查德费曼和阿琳格林鲍姆从高中时代起就固定约会,甚至在 理查德离开家乡去上大学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入发展。约 会了六年以后,他们正式订了婚。尽管两个年轻人的志趣很不相同,他 们却共同拥有一种古怪的幽默感。经过多年的交往,理查德和阿琳深深 地相爱了。在理查德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继续深造时,这种两地分离的 恋爱仍然继续进行。在这段时间,阿琳发现自己颈部有一个肿块,并且 持续疲惫和低烧几个月,被诊断为结核病。理查德得知检查结果后,认 为自己应该跟她结婚以便很好地照顾她。可是现在他的父母却反对他结 婚了,因为他们害怕理查德也传染上结核。他们建议他撕毁婚约,但他 拒绝这样做。   于是,就在理查德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他设法让普林斯顿大学附 近的一所慈善医院同意接收阿琳。他在轿车里摆了一张床,让阿琳躺在 上面,带她去医院。1942年6月29日,在去医院的路上,一位治安官员 主持了他们的结婚仪式。尽管这时理查德已经在忙于曼哈顿计划的研究 工作,他还是尽心竭力地照顾阿琳。从他们结婚那天直到阿琳去世,她 一直在医院里卧床休养。   1943年春天,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被转移到洛斯阿拉莫斯的实 验室,理查德非常不放心阿琳。项目主持人罗伯特奥本海默在洛斯阿 拉莫斯以北60英里的阿布奎基找了一所医院,让阿琳住在那里,这样她 的丈夫就可以安心工作。每个周末,理查德都驱车赶到阿布奎基,与阿 琳待在一起。一周当中的其他日子,一对年轻夫妇就互相写信。就是在 这种奇特而充满悲剧色彩的情况下,两个人也从来没有失去过机智和幽 默。   离试爆越来越近了,阿琳的病情却在逐步地恶化。1945年6月16日, 她去世了,那时他们结婚才三年,离第一次核爆炸只有一个月了。理查 德陪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是他很麻木,仿佛失去了知觉。他对 自己的缺乏感情感到很吃惊。几个星期以后,当他路过一家商店的时候, 看到了一件连衣裙,他想要是阿琳穿上一定很美。这时他才突然悲从中 来,他失声痛哭,无法自抑。   在理查德一生当中,阿琳一直都是他思想中的核心人物。她教会了 他欣赏艺术和音乐;他不断地梦见她,并且给她写信。她去世两年后的 一封信是这样开头的:我爱你,甜心。接下来理查德写道:我遇 到了很多好姑娘,我也不想老是孤单一人棗可是见过两三次面之后她们 就都随风而去了。只有你是我的。你才是真的。我最爱的妻子,我爱你。   可是就在这样感情充沛的时候,他那爱逗趣的天性也不能完全受到 压制。在信的结尾,他写上:又及: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棗可是 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    洛斯阿拉莫斯   曼哈顿计划是费曼研究生涯的起点。在洛斯阿拉莫斯,刚刚研究生 毕业的费曼跃跃欲试,他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同一批最伟大的物理 学家和数学家一起工作,他们包括:奥本海默、汉斯贝特、恩里科 费米、爱德华泰勒,还有约翰冯诺曼。   在此之前,费曼发现自己总是跟贝特唱反调。贝特当时已经是一位 知名度较高、很受尊敬的物理学家。当贝特说出一个费曼不同意的观点 时,费曼总是公开地强烈地表示反对。经过贝特耐心解释他的推理过程, 费曼才能平静下来。可是等到下次观点出现分歧时,这个过程又会重复 一遍。贝特一点也不生气,相反,费曼深入的思维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 象,因此他对费曼产生了一种尊敬。   贝特让费曼到自己手下来工作,让他做了计算组的组长。于是费曼 成了几位组长当中最年轻的一位。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都是由人工 完成的,要使用对数表和笨重的机械计算器。在费曼的领导下,计算组 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老科学家们的工作都要依赖这些计算结果,所 以他们对费曼的工作非常满意。   让老科学家们满意的还有费曼那卓越的能力,他能运用逻辑来分析 一切复杂问题,找出主要因素,并简单明了地说明需要解答的关键问题。 令他们同样满意的是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对物理学那富于感染力的热情。 很快,贝特就自豪地宣称:费曼能做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奥本 海默写道:他是这里最才华横溢的年轻物理学家,他有着非常吸 引人的性格与个性,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对物理学的各个方面都 有着热烈的感情。   战后,贝特邀请费曼到康奈尔大学跟他一起工作,费曼愉快地接受 了。    独辟蹊径的思考者和天才   亲自参与了释放毁灭性的核能量,又看到挚爱的妻子去世,这使费 曼陷入了深深的忧郁,这种情形持续了差不多两年。他不知道自己的忧 郁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于原子弹,又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于他深爱的阿琳的 去世。但是他不能进行物理学研究了,他的创造灵感枯竭了。然而,他 戴上勇敢的面具继续教学,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安慰。康奈尔大学给费 曼提供了一个避风港,让他集中精力从事教学,而不要求他拿出研究成 果。   1946年10月,麦尔维尔在一次中风后去世,这更加重了费曼的忧郁。 但是他既没有闷闷不乐也没有与世隔绝。正如贝特解释的那样:费曼 忧郁的时候也比任何其他人兴高采烈的时候还要高兴。   最终,费曼用一种完全是费曼式的方法打破了忧郁的恶性循环。有 一天,他在康奈尔大学的咖啡厅里看见一个学生抛起了一个餐盘。他给 自己提出一个挑战,用公式来描述盘子的转动和摆动之间的关系。经过 一番努力,他终于能够证明,就像他观察到的一样,当摆动角度很小时, 转动速度是摆动速度的两倍。当费曼兴奋地把这一结果告诉贝特的时候, 贝特很有兴趣地听完了他的话,然后问他:这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费曼只好承认这的确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对于费曼来说,这是一次 深刻的领悟。他决定从今以后,他只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研究物理。被这 个决定激励着,他重新开始研究量子电动力学的问题,早在普林斯顿大 学的时候他就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了棗最终就是这方面的研究使他获得了 诺贝尔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发现他出于感兴趣而研究的旋转餐碟 的运动,也适用于电子旋转的问题。   在康奈尔大学待了四年以后,费曼厌倦了绮色佳城冬季的气候和小 镇的气氛。他对那里学术自由的环境和周围众多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感到 不舒服。所以当他接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吸引力的邀请时,他马 上接受了。此后费曼的全部时间都是在加州理工学院度过的,在那里他 进行了最有成果的研究工作。   在加州理工学院,费曼作为一个传奇人物的名声确立起来。随着他 越来越显示出在数学上直觉性的才能和对物理学的深刻的洞察力,天 才这个词也越来越多地与他联系在一起了。    超乎寻常的教师      对于费曼的教学生涯来说,父亲对他早年的训练是无价之宝。最重 要的是,麦尔维尔在他身上灌注了一种对于大自然的美的赞叹和欣赏, 并使他产生了与他人分享这种感受的灼人的欲望。听费曼讲课确实是一 种触电的经历。在讲台上,他总是处于动态,正如他喜欢谈论的原子一 样。他像个舞蹈演员一样昂首挺胸地在台上走来走去,他的胳膊和双手 划出复杂而优美的弧线,配合着他的语言。他的声音时高时低,用来证 明他的论点。总而言之,他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费曼从教学当中得到了活力。学生们经常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这 常常会进一步激发他的头脑,提供研究的课题。有一次他写道:教学 和学生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如果有人给我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但是 我不能教学的话,那我永远不会接受。永远不会。   费曼也相信,人们记住他首先是因为他的教学工作。加州理工学院 把他的一系列讲座收集在一起,出版了《费曼讲物理》(即《费曼物理 讲义,写得极有趣味,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教科书站长注》,这本书 马上成了经典著作,成了全世界的热销书。这本书本来是面向加州理工 学院的一二年级学生的,可是最能认识到这本书价值的却是物理教师, 他们从中找到了自己讲座的灵感。所以,费曼被称做老师的老师是 当之无愧的。奇特的性格   费曼最可亲的品质之一,是他对于自然的奇迹无休止的好奇心和从 全新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费曼喜欢观察最普通的自然现象,并找出其 中的道理,这些现象大部分人,包括物理学家在内,都不会注意到。费 曼常说,如果一个人学会了解释简单的东西,他就懂得了解释是什么; 也就是说,他理解了科学本身。   费曼具有一种奇特的性格。第一次遇到费曼的人马上会为他的才华 所倾倒,同时又会对他的幽默感到吃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物理 学家弗里曼戴森在康奈尔大学见到了理查德费曼,他说他的印象是: 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员。后来,当戴森对费曼非常了解之后,他 把原来的评价修改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   费曼总是用通俗的语言说话,从来不用高深的词语或者词组。他的 句子经常不合语法规范。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鲍利曾经表示 过对费曼的疑惑:为什么这个聪明的年轻人谈吐像个无业游民呢? 费曼喜欢听到别人这样描述他。贝特认为费曼经常模仿布鲁克林口音 和作派来故意掩盖他那其实很脆弱的灵魂。确实,人们很容易看 出,他是用插科打诨来掩饰因为失去阿琳而带来的永远挥之不去的悲伤。   虽然费曼一直使用通俗的语言,但是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很雄 辩地讲话(完全符合语法规范),他还能写出非常优美的诗句。这也许正 是对他的天才和自信的最好注释。在他的晚年,费曼努力地做好阿琳认 为重要的事情。他开始绘画,并画出了很好的素描和油画作品。    我们爱你,迪克!   当费曼决定只为了兴趣而研究物理时,他似乎也认定,为了抚平失 去爱妻阿琳的伤痛,最好的办法就是只为了好玩去跟其他女人交往。他 开始无所顾忌地放荡起来。他同本科生们约会,勾搭陪酒女郎,甚至引 诱研究生们年轻的妻子。   1952年,他试图通过结婚使自己的生活稳定下来。他的妻子玛丽 露易丝贝尔是他在康奈尔大学的咖啡厅里认识的,两个人在许多方面 都截然相反。这段婚姻四年后就解体了。   1958年,费曼在欧洲之行中遇到了24岁的格温妮丝霍伍兹,她比 他小16岁,是一个家庭服务员。他劝她到美国来给他做管家,她最终同 意了。后来两个人相爱,并于1960年结婚。格温妮丝给费曼的生活带来 了他迫切需要的稳定性,他们的婚姻幸福而宁静,直至他1988年去世。 格温妮丝还让费曼经历了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棗她使他做了父亲。1962 年,他们有了儿子卡尔,6年以后,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女儿美霞。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诺贝尔奖获 得者费曼加入了负责调查工作的罗杰斯委员会,并赋予它科学上的权威 性。然而费曼的调查方式很快就跟委员会产生了分歧。他不满足于从经 理们的吹风会上收集信息,而是直接去跟设计、制造、操作航天飞机的 技术人员和发射人员交谈。   费曼一度违背委员会主席的意愿,收集到有关航天飞机史上遇到的 所有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他确信爆炸是由橡皮环设计不合理引起的。他 用富于戏剧性和说服性的方式演示了寒冷天气对橡皮圈的影响,他的发 言抢尽了委员会的风头,这是典型的费曼作风。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费曼患了好几种罕见的癌症,他的肾也几 乎衰竭。1988年2月15日,他与世长辞,终年69岁。他去世后的第二天, 学生们在加州理工学院10层高的图书馆顶楼挂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 我们爱你,迪克。九泉之下,理查德费曼对这句质朴的悼词一定 会感到满意和感动的。 (原文来自校内网: www.xaionei.com )
752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