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译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煤层气藏工程原理》译著简介,敬请赐教!
Rainbowcn2018 2019-12-10 09:22
《煤层气藏工程原理》是2017年出版的一本译著。百度了一下,到目前为止,该书还是相对比较系统全面的一本专著,因此,把相关介绍复制到这里,希望对相关专业人员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敬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赐教! 《煤层气藏工程原理》译著简介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目前的能源供求矛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降低煤矿瓦斯排放量、促进大气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藏工程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尽管不同区域煤层气赋存条件存在着差异, 但近几十年随着煤层气产业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和日益全球化,目前该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学科框架已基本确定。 约翰·赛德编著的《煤层气藏工程原理》是一本简单易懂的煤层气入门读物,所提供的理论体系较为完整,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从事煤层气研究及生产的气藏工程师、采气工程师、操作技师、地质工作者、一线工人以及相关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读物。 该书从煤层气定义开始,简要介绍了世界煤层气资源概况、典型煤层气藏特征、煤层气模拟模型的构建、先导性试验机理、开采特征以及煤层气开采面临的挑战,系统阐述了煤岩学基础知识、煤层气藏工程地质概念、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煤层气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煤层渗透率及其影响因素、煤层气井不稳定试井技术、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煤层气水流动方程、不同煤层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煤层气藏数值模拟技术、注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由于煤层气开发方面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很难找到与之准确对应的中文词汇, 从而导致本书翻译工作极具挑战性。在翻译过程中, 得到多个领域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 为了力争给读者提供一本准确的专业技术译著, 我先后翻阅了许多相关技术论文和十多本煤地质学、煤层气开发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书籍。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字斟句酌, 反复推敲,力求以准确、流畅的文字将本书呈现给读者, 但由于知识面和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还有错误和不妥之处, 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谢谢 !
个人分类: 好书快听&书评|2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人的思考
sstone2009 2018-4-12 08:52
最近阅读苏联时代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关于人的思考》。作者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积累了许多一手的素材,这本不足十万字的著作,即是他在实践中思考和爱的结果。 全书主要叙述了九个孩子或家庭的孩子的成长、成长中的“烦恼”故事,并辅以针对性的评说,阐述了如何培养良好道德习惯、高尚道德情感,如何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理想。这些故事和思考,真实、真诚,虽然成书时代背景已不同于今天,但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或许,这也会更好地指导我如何对待孩子。 我也相信,孩子时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呵护,心理的健康是一生的明灯,漫漫的成长之路,需要这样的灯火照明。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传记典范:《银杏》译著出版了
热度 14 gardening 2016-6-1 14:35
银杏是我国特有种和重要生态经济树种,也是分布最广、利用最多、价值最大的树种之一,研究比较深入,国内已经出版了《中国银杏志》、《中国银杏》等专著,对银杏演化与分类、分布与产区、习性与栽培、品种与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但研究对象主要限于国内资源。其实,银杏还是世界最珍贵的树种之一,自从引入朝鲜半岛、日本以及欧洲与北美等地之后,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栽植。 美国耶鲁大学彼特·克兰( Peter Crane )教授出于对银杏的特别偏好,历经十年在全球大范围内调查研究,精心细致编撰《 Ginkgo : The Tree That Time Forgot 》《 银杏:被时间遗忘的树种 》一书。书中不仅展现了银杏在世界各地的生长发育、资源利用情况及其美好故事,也全方位回顾了银杏研究的历程及其成果,更从银杏的神秘起源和古老血统出发, 通过银杏的繁盛、濒临灭绝到复苏过程的传奇故事,探究了银杏的起源、演变与进化史 ,由此总结提出了濒危物种保育的有效途径。所有这些内容合在一起,便构成一个内容完整,结构明晰的银杏故事。同时,也 让国人领略银杏在异国他乡的精彩故事和动人画面 。 全书虽侧重植物学史,但资料详实,考据严密,格物细致,内容丰富,融自然、人文、宗教、食药、观赏等各个方面于一体。从银杏的古植物学考据到食用和药用的实例,从银杏的生物学特征到历史文化内涵,作者 将丰富的历史人物与精彩的传奇故事穿插于学术论述之中 ,以优美而流畅的文字和相得益彰的图片,凸显了自然历史与人类活动的密切交织。全书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可读性强, 可谓植物传记的典范 。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银杏全方位的知识与故事,可能是迄今最权威、最全面、最具国际视野的银杏专著。感谢彼特的信任,在本书出版后的第一时间写信给我们,希望让我们把此书翻译成中文,让更多来自银杏家乡的人们能感受到世界对银杏的喜爱。由于书中涉及的学科专业、物种与化石名称、国家地区以及机构与人物众多,我们虽力求准确地将其译成中文,但由于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有限,尤其是古生物学领域对我们来说较为陌生,难免存在翻译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请读者见谅和指正。   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周志炎院士和史恭乐研究员,他们对译文中与银杏起源有关的部分做了细致的修订。上海辰山植物园刘夙博士对专有名词进行了规范,并整理了索引词目;莫海波校对了附录中部分植物名字; 研究生王妍婷、陈伟和王旭东参与校对了部分译稿; 杨舒婷和封佳协助翻译了中文版序言,在此一并致谢。 银杏是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独特自然遗产,正如克兰教授所说,它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珍贵礼物。通过类似于当今迁地保护的手段, 中国人把银杏从濒临绝种的境地中拯救出来,这一成功案例至今仍然可以做为全球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的榜样 。在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些经验,去保护更多的濒危植物?希望这本书能给专业工作者和全社会带来更多启发。 2016年5月出版 2013年 Yale University Press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8776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读过的杨绛作品
热度 6 Mech 2016-5-25 20:30
杨绛是我喜欢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我都读过,有些还反复重读过。 读的次数最多的是《洗澡》。有段时间,不停地随手翻翻,不知道看多少次。我特别喜欢那种雍容冲淡的文笔。更从中了解那是个我不熟悉的时代。与后面更引人注目的时代相比,暴风骤雨还没有来,但已经“风起于青萍之末”。老子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大概也是钱钟书基本上还算平安的关键所在。当然,在大格局下的小暧昧中,作者对她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过于偏爱,有阅读经验的傍观者不难解读出作者没有或不愿意写出的东西。总体上,我很喜欢《洗澡》,以至于不敢读《洗澡之后》。这部新著没有读过。 散文集《将饮茶》也读过多遍。特别是其中《写 围城 的钱钟书》和《钱钟书写的 围城 》,读过无数遍。由此考证《围城》中的唐晓芙原型就是杨绛。 其它散文基本上读过一遍。《干校六记》写那个荒诞到时代,仍有些哀而不怨的意思。节制是信心和力量的标志。《杂忆与杂写》感觉也不错,但我现在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内容。《我们仨》很感人,有时甚至可以催人泪下,但感人似乎不是作者的风格或强项。我甚至冒昧地猜测,岁月的流逝,到底让作者失去了昔日的力量。写得更显用力甚至吃力的是《走到人生边上》,机智变成了坚持,冲淡变成了固执。尤其是前面的理论论述,可能是钱钟书也不欣赏的高头讲章。虽然名称接近,但与钱钟书到《写在人生边上》主旨截然不同。如果不算他人署名的《听杨绛讲往事》,这是我读的最后本杨绛的作品。 文学理论的评论集《春泥集》和《关于小说》都读过。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完全是因为作者才读,毕竟篇幅也都不大。感觉后者相对有意思些。特别是其中说,写小说就是要克服困难,我想想很有道理。 译著我只读过《堂·吉诃德》,当然很有意思。另一部《吉尔·布拉斯》书收藏了,但一直没有读。 在办公室写的,没有看书架核对,记忆也许不准确,可能还有遗漏。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613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证明达尔文》中文序
热度 15 wangdh 2015-1-26 23:16
《证明达尔文》中文序 (王德华) 刘刚老师在科学网上关于他们的译著《证明达尔文: 一个生物学的数学理论 》( Proving Darwin : Making Biology Mathematical ) 这个书名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我曾自我感觉良好地参加了一点讨论。我说,用“ 证明,不好。科学,很少用证明,论证或验证符合科学规律 ”、 “ 生物学例外太多,大多是基本模式和整体趋势,所以在生物学 proving ,应该理解是 supporting, providing evidence... 跟数学上的证明不是一回事,不是 yes or no 的事情。 ” 、“从您的介绍看, Proving Darwin ,就是 ‘ (数学)证明达尔文(进化论) ’ ” 。 还建议用问句可能更合适: “ 数学能证明进化论吗? ” ,或者 干脆 “ 进化论的数学解析 ” 。 刘刚老师好脾气,学者风范,耐心回答着各种问题,不急不火。 刘刚: 《证明达尔文》中文版前言 刘刚: Proving Darwin 的中译名怎么译? 有一天刘刚老师跟我联系,问我是否能给《证明达尔文》这本译著写个中文序言。由于对书的内容的好奇,便答应说先看看书的内容再说。收到译稿后,粗粗浏览了书的内容,发现并不深奥,似乎可以写点文字。就答应写点文字。 等真正动笔的时候,发现远非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了。抓耳挠腮了一阵子,憋出了几百个字。心想这样给刘老师交个差,道个歉。在中秋节的时候给刘老师发邮件:“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不该答应写序,超出了我的理解力。附件是一个简单初稿,您看是否合适?不合适,赶紧找其他专家。” 刘老师没有埋怨,没有不满,依然很客气。事情就过去了。 前几天,收到刘老师短消息,说他收到了出版社的书了,发现书中有我写的序言。这着实吓了我一跳。那是初稿啊,是给刘老师交差的,怎么就印在书上了呢? “出版,就是印在书上的。”,这是年轻时听到的一句调侃的话。可是,印在书上,就再不能改了。丢人与否,丢到什么程度,只能静静等着吧。 把原稿找了出来。 ××××××××××××××××××× 《证明达尔文》序言 (初稿) 达尔文及其著作《物种起源》对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各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科学家》杂志在 2012 年评选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 10 本科普书中,《物种起源》位居首位,被称为极具影响力的一本书,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思想。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理论是达尔文进化思想的精髓,这个理论主要包括进化,渐变,物种形成,共同祖先,自然选择,以及进化改变的非选择机制等 6 个方面。被誉为达尔文猎犬的道金斯在评论科恩的新著《进化为什么是真的?》)( Why Evolution is True )(中译本书名是:《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时,曾说得很严厉: “ 我曾经说过,任何不相信进化论的人,一定是愚蠢、狂妄,或者无知,后来我又很小心地加上了 ‘ 无知不是罪过 ’ 。现在我需要更新我的言论 :任何不相信进化论的人,他就是愚蠢和狂妄 … …” 。我们更熟悉的应该是杜布赞斯基那句名言: “ 如果没有进化的光芒,生物学的一切都无法理解。 ” 一个生命现象有近因 (proximate) 和远因 (ultimate) 两个方面。我们所知晓的一些生物学科学问题的规律,多是一个模式 (pattern) ,一个趋势,不是简单的与物理学中的 “ 是 ” 还是 “ 不是 ” 的问题。所以,生物哲学有其特殊性。在我的浅显认识里,数学是有巨大威力的,可把复杂的现象和过程,很漂亮地定量表达出来。在生物学领域,数学应该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可定量描述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但是造物主把生命塑造得太复杂了,要精细定量描述生命世界的规律,似乎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如大自然中各种植物花的五颜六色和奇形怪状、植物多变的叶形,动物的个体大小,形态特征,行为特征,生理特征,一直到分子特征等,面对大自然的选择压力,如何在进化长河中保留和延续下来,如何产生新的性状,有哪些精细的调控机制等等,我不知道能否用数学精确描述出来。 生物学与数学的结合产生了理论生物学、理论生态学、数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日趋普遍和广泛。生态学中的一些复杂现象,一些数据的分析,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的使用无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那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否可以用简明精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呢? 《证明达尔文》的作者就是试图用数学语言来阐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一种大胆尝试。作者的中心论题是利用软件的思想解释计算机和生物圈的可塑性,根本思想是借助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来实现进化,从数学上来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个思路可以表述为是没有程序员的编程。 生命的出现是偶然的,是没有设计者的。本书提出了一个数学理论, “ 元生物学 ” ( Metabiology )。元生物学处理软件,也就是遗传信息和 DNA 。诺伊曼在关于自我复制自动机的论文中,提出了 “DNA = 软件 ” 的思想。生命作为不断进化的软件,是很有启发性的。莫诺( Monod )也说过: “ 大自然是一个勤杂工,是一个修补匠。你凑合着用旧的东西,你给它们打补丁,你修补它们使得它们可以再利用。 ” 生命的起源可以理解为是软件的起源,也就是 DNA 的起源。 DNA 是在每一个细胞中发现的通用编程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编程语言,几乎可以表达任何用于构造和运行一个有机体的可能算法和指令集。 生命是可塑且富有创造性的。生物创造性,包含生物的创新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如何能基于静态、永恒而完美的数学,构造出可塑且富有创造性的生命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生命是富有创造性的、可塑的软件,而物理学是刚性的、机械的硬件。 生命起源,物种起源,进化过程,一直是生物学界的核心问题。生物学的发展似乎一直都很迅速,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尤其是进入组学时代,人们对生物本质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用数学语言阐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许会为我们认识生物的本质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作者认为: “ 如果达尔文理论如它的信奉者所相信的那样简单、本质和基础,那就应该存在一个同样基本的关于它的数学理论,通过它可以一般、精确且抽象地表达达尔文理论的思想,如同我们在纯数学中习以为常的那样。 ”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 生物学实在是太复杂了,与数学已经相去甚远。虽然元生物学在数学上很有前景,但元生物学与真正的生物学的相关程度还有待观察。 ” (王德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718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创新系统的治理》 一本译著
热度 2 sue 2012-2-27 15:12
《创新系统的治理》  一本译著
图书封面 一本和学友翻译的书,《创新系统的治理》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发行。 简介如下: 该报告OECD共同完成的国家创新政策监控与实施工程的综述(MONIT,Monitoring and Implementing NationalInnovation Policies)。它以OECD早期的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包括政府在面对进一步深入的创新政策时所遇到的一系列广泛的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报告中,分析了诸如政策的连贯性、整体性、协调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创新政策学习等的主要趋势和问题。该报告建议政府将必须依据由于更加充满变数和更加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压力来调整他们的制度和制定创新政策。该报告得到了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Committee for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Policy,CSTP)及该委员会技术创新政策(TIP)工作组的支持。该报告分析工作是建立在国家创新政策治理与实施项目参与国的完成基础上的。该报告除了创新系统的管理之外,还包括与可持续发展和信息社会有关的管理和协调研究。该报告的作者是赛文德·奥拓·瑞莫(Svend Otto Reme),他曾与马里·耶尔特(Mari Hjelt)、皮姆·赫托格(Pim den Hertog)、 帕梯·伯克霍尔特(PatriesBoekholt )和沃尔夫冈·伯尔特(Wolfgang Polt)等一起参与MONIT项目;该报告的注释既有来自一些国家创新政策管理和执行项目的成员们的,也有来自技术创新政策的代表们和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的。对此,予以感谢。 先把目录post。 目录 前言 OECD简介 概述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分析视角 第3章 压力下的创新政策系统 第4章 治理实践:趋势和问题 第5章 政策的含义:朝向创新治理的国家能力 还有一堆附录,呵呵!
34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译著: 从沟渠到河口三角洲--流动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持留
waterlilyqd 2010-9-15 18:40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邓伟、刘伟龙、邱敦莲、周俊翻译的荷兰研究人员Jeroen de Klein 的著作《从沟渠到河口三角洲——流动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持留》(From Ditch to Delta--Nutrient Retention in Running Waters)一书于2010年9月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对沟渠内营养物质的输移和持留进行了论述。第一章论述了荷兰境内氮、磷的平衡;第二章提出了一种评估海岸带营养物质负荷的新方法;第三章开展了沟渠中的反硝化试验研究;第四章提出了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沟渠溪流中营养物质和悬浮物的归宿模型;第五章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沉水植物和管理措施对营养物质持留的潜在影响;第六章根据流域的基本特征和营养物质的排放建立了营养物质输出和持留的经验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第七章提出了欧盟国家不同流域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模式,预测了未来地表水中营养物质的发展变化趋势;第八章对主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本书对利用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从事水文、生态、农业、水利和环境的研究者以及政府环境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相关专业理想的教学参考书。 @@@@@@@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背景 1.1 地表水体中营养物质负荷与持留 1.2 持留的定义 1.3 营养物质的持留过程 1.4 水生植物在营养物质持留中的作用 2. 量化方法 2.1 质量平衡法 2.2 过程速率法 2.3 经验公式法 2.4 确定性模型 3. 研究目的和提纲 3.1 研究目的 3.2 提纲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北海荷兰海域的营养物质负荷:来源、输移路径及其不确定性 1 导论 1.1 淡水水体和沿海地区的富营养化 1.2 研究目的 2 方法 2.1 一般方法 2.2 数据来源 2.3 流径法 3 营养物质的持留 4 对计算得出的输入北海的营养物质负荷的验证 5 不确定性 6 结果与讨论 6.1 荷兰主要河流排放到地表水和输入到北海的营养物质 6.2 不确定性分析 6.3 对流径法计算值的验证 6.4 内陆和跨境污染源对最终输入北海负荷的贡献 7 结论 第三章 温度对植物覆盖的沟渠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1 导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点 2.2 研究方案 2.3 反硝化率测定方法 2.4 野外数据测定和分析 3 结论 3.1 初步研究成果 3.2 反硝化率 3.3 环境条件的影响 3.4 年度反硝化率估算 4 讨论 4.1 测定反硝化率的时间选择 4.2 与其它反硝化率研究的对比 4.3 反硝化率对温度的依赖 4.4 有机碳 4.5 农业沟渠的氮去除潜力 4.6 气候变化可能对反硝化作用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Aqua Venus ——研究小规模地表水中水生植被、营养物质和悬浮物的模型 1 导论 2 模型描述 2.1 水生植物生长 2.2 营养物质循环过程 2.3水生植物降低流速 3 研究地点和野外研究 4 模拟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模拟水生植物和管理策略对溪流中营养物质持留的影响 1 导论 2 模型概述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模拟结果 4.2 元模型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流域尺度下低地河流的季节和年度营养物质持留量 1 导论 2 研究方法 2.1 流域数据 2.2 营养物质的年度和月持留量计算 2.3 营养物质季节性输出和持留的量化 3 结果与讨论 3.1 年均输出和持留 3.2 营养物质持留权重 3.3 营养物质输出和持留的季节性变化 3.4 营养物质的季节性输出和持留量的量化 3.5 基于月估算值的年持留量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化肥使用对欧洲水质的长期影响 1 导论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 2.2 数据与计算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综合性结论 1 减少排放 2 延长水力停留时间 3 提高净化率 参考文献
个人分类: 译海泛舟|4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译著《加强国家食品监管体系能力建设需求评估指南》出版
wangyk 2010-1-10 17:03
王 应 宽 2010-01-10 Beijing , China 译著出版 2009 年在赴美访学之前,受人之托翻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官员写的一本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书并付梓出版了。这回终于出版译著了。由于本人发音不是很好,我说译著,别人听着却像遗嘱!大家知道,译著是指将用某种语言写成的著作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其实就是翻译他人著作并付诸出版的作品。遗嘱是指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现代汉语词典》)。我理解,就是某人驾鹤仙去之后留给后人关于遗产分配的话。我说译著出版了,别人还以为我年纪轻轻就把留给后人的话提前出版了! 说起翻译,本人已经洗手不干好些年了,但这次因为各种原因,又重操旧业,勉为其难的完成了。本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刚来北京混(1998-2002),本着锻炼自己,提高英语水平的良好愿望,在四五家翻译公司兼职,经常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做些文字翻译工作。尽管报酬低廉,且经常是时间紧任务重(例如有一个周末我夫妇二人连续奋战两天一夜完成翻译三万多字收伍千元),以致本人一直认为笔头翻译是一项重体力劳动,但客观上在好困惑的那些年累计翻译各种文献和技术资料逾50万字,也积攒了七万余元的小钱,甚至凑够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首付。当然,也白干了很多领导分配和朋友托付被锻炼的翻译工作。所翻译的材料中大多为汽车拖拉机、农业工程、食品、电信、化工、合同等技术文献,其中也包括论文和专著,但都没有出版的机会。 此次与本单位农业规划所的所长同志合作,说是承揽了FAO的一个项目,有一些经费,主要用于该书的翻译出版和组织相关的培训。开始有个大致的想法,说翻译工作给我一些劳务费,出版译著可以共同署名,后续的培训还可以安排俺去授课,但后来去了美国访学,就没有机会参加首期的培训了。因为是项目合作,就没有细谈翻译劳务费的问题,对方说给个数包干,咱也就干了。其实翻译的工作主要由本人和夫人蒲博士/副教授完成,审校的工作主要由本人和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组成员完成了其他工作。后来译著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书目信息为: Marlynne Hopper, Ezzeddine Boutrif 著,王应宽等译。《加强国家食品监管体系能力建设需求评估指南》。2009,148页,30万字。后来单位同事看到,在祝贺译著出版,给予了称赞和鼓励。其实,本人翻译的时候总体文字的量约为10万字。但后来出版社插入图表、附录等信息,经过编排就标出了30万字的信息容量。我想可能是为了销售吧。毕竟书的售价为78元,附赠光盘。该书的信息附后。如果科学网博主博友感兴趣需要的,就给我留言,我可以酌情分享。 以下附录信息供参考 本文观点纯系作者见解,未必就反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观点。本信息报告所使用的名称和所介绍的资料并不含有表达FAO或其当局关于任何国家、地区、城市或区域的法律或发展状况及其边界划定的任何观点的意思。 ISBN 92-5-105536-X 版权所有。在注明资料来源的情况下,允许事先未经版权所有者书面许可但出于教育或其他非商业目的而再版和传播本信息报告。禁止事先未经版权所有者书面许可但出于再销售或其他商业目而再版和传播本信息报告。再版和传播的许可申请应寄至the Chief, Electronic Publishing Policy and Support Branch, Information Division, FAO, Viale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 00100 Rome, Italy or by e-mail to copyright@fao.org FAO 2006 更多信息请联系: Food Quality and Standards Service Nutri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Divisio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Viale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 00100, Rome, Italy Fax: (+39) 06 57054593 E-mail: food-quality@fao.org 目 次 iv 插图、表格和框图一览表 vi 附录一览表 viii 缩写 ix 致谢 x 序言 xii 指南的范围和目标 1 第一部分 能力建设和评估需要的过程 3 前言 11 第二部分 国家食品监管体系中核心部分的能力建设需要评估模块 13 模块简介 18 模块 1 :食品监管的能力建设需要评估 39 模块 2 :食品立法的能力建设需要评估 66 模块 3 :食品监查的能力建设需要评估 85 模块 4 :官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能力建设需要评估 107 模块 5 :食品安全和质量信息、教育和交流( IEC )的能力建设需要评估 125 第三部分 工具和技术 127 专题讨论组讨论 129 SWOT 分析 131 维恩图解 133 监管影响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 137 延伸阅读 插图、表格和框图目录清单 原著全文PDF Strengthening national food control systems-Guide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36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