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TOPSIS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基于Fuzzy TOPSIS的土耳其风电场选址研究
Hindawi 2020-1-7 09:28
近年来,随着能源的减少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 风能 是一种许多国家都在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土耳其地理环境优越,其在部署风能设备方面拥有很多选择。然而,风电场的选址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流程。选择合适的风电场选址对利用风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Hindawi的开放获取期刊 Advances in Fuzzy Systems 发表了一篇题为 Using Intuitionistic Fuzzy TOPSIS in Site Selection of Wind Power Plants in Turkey 的论文,旨在为风电场的选址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土耳其提供了四个可供选择的风电场建设地址。为了评估这些选址的合理性,土耳其方面在 风能潜力、区位、成本和社会效益 四个方面确立了十个标准。一直以来,多准则决策(MCD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选址方法。在解决选址问题上,研究人员采用了MCDM,综合了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TOPSIS)和直觉模糊集(Intuitionistic Fuzzy Set;IFS)法。 TOPSIS法 是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它是归一化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然后计算出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 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TOPSIS法是又称为优劣解距离法。 TOPSIS法是多目标决策分析中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又称为优劣解距离法。 IFS 的原理是:通过处理实际情况下的不确定性、不准确性、模糊性和决策者的口头决策,以反映决策者的态度(同意、反对还是犹豫不决)。 最后,在风电场选址问题上进行了数值模拟。 为了验证IFS法的有效性, 通过使用相同数据的模糊逼近理想排序(Fuzzy TOPSIS)法进行了求解。随后,研究人员将所获得的结果与IFS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拟定方法的有效性。 由查尔斯沃思集团(Charlesworth Group)统筹翻译。 点击阅 读 Advances in Fuzzy Systems原文 。
1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TOPSIS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及在高次幂下的推广
热度 3 yuliping 2013-1-4 21:33
按:本文发表于2012.12《统计研究》,宁大考核周期是去年的12月份到今年的11月份,这样这篇论文应该算2013年的成果了,该文写成于2009年我博士后在站期间,录用后发表周期有的长,当然也有好处,记得第一次发《统计研究》时是要交版面费的,这次就不要交了,省了1000大洋。 摘要:标准 TOPSIS 评价是在 2 次幂下进行的,本文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将标准 TOPSIS 推广到其他幂次并分别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了不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区分度、打分倾向、数据分布特点等。研究表明,标准 TOPSIS 是一种对较好期刊区分度较好、对弱势期刊区分度较差、对较好期刊打分倾向偏高,对弱势期刊打分倾向偏低的评价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幂次的 TOPSIS 评价,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多属性评价方法的选取。 关键词: TOPSIS 幂次 学术期刊 区分度 打分倾向 2013.1.4 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2924 次阅读|4 个评论
基于学科杰出期刊标准分的学科水平评价研究
热度 2 yuliping 2011-11-23 18:56
2011年的收官之作,发表于《图书情报工作》2011.22期。 摘要:不同学科水平评价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难题。本文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学术期刊为例,采用学科杰出期刊标准分来代替学科水平,即将各学科各指标转化为标准分,然后用前 3 位标准分的平均水平代表学科该指标的水平,再用 TOPSIS 进行评价。作者认为,采用杰出学术期刊代表学科水平是比较科学的做法,不同学科不可比的传统思维必须打破,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要慎用该方法,作为一种尝试,实证研究结果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lunwen.pdf 2011.11.23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3065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方法的检验与修正研究
热度 1 yuliping 2011-9-4 16:07
本文发表于2011.7/8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摘要:本文将学术期刊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分为线性评价方法与非线性评价方法两大类。然后重点讨论采用非线性评价方法评价可能出现指标值增加,评价值反而下降的异常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与修正方法——回归调整法,即首先用评价值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然后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对于没有多重共线性的,删除回归系数为负数的指标重新进行评价和调整;对于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的,采取岭回归进行估计和修正。作者认为,非线性评价方法隐含的不足必须收到重视;删除指标时要慎重;回归调整循环不应过多;可能存在不需要检验和修正的非线性评价方法;对于期刊评价方法众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工作论文32.pdf 2011.9.4 俞立平 于 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3672 次阅读|2 个评论
review: A user centric service-oriented modeling approach
jiangdm 2011-8-21 11:50
《A user centric service-oriented modeling approach》,Ding-Yuan Cheng, Kuo-Ming Chao, Chi-Chun Lo, Chen-Fang Tsai World Wide Web (2011), Springe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cloud computing, web services have been widely employed on the Internet.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s a very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service consumers to measure and select services. The selection of web services with respect to non-functional QoS criteria can be considered as a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problem when multiple consumers need to share a number of servi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user centric service-oriented modeling approach which is featured by integrating fuzzy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 and 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SCA) to facilitate web service selec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to effectively satisfy a group of service consumers’ subjective requirements and preferences in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method is able to translate a group of users’ fuzzy requirements to services as well as model different level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s servic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We also design a simulated environment that includes 8*8 LED matrix on a circuit board that corresponds to an office with different appliances to demonstrate the dynamic service selection and binding. The simulation is used to assess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fuzzy TOPSIS metho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ystem. Keyword: SCA . fuzzy TOPSIS . service selection .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 文献类型: 仿真模型 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 以Group Decision Making为核 以fuzzy TOPSIS为工具 以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 (SCA)为纽带 以Smart home LED为仿真环境 注: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法是 C.L.Hwang 和 K.Yoon 于1981年首次提出,TOPSIS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理想化目标(Ideal Solution)有两个,一个是肯定的理想目标(positive ideal solution)或称最优目标,一个是否定的理想目标(negative ideal solution)或称最劣目标,评价最好的对象应该是与最优目标的距离最近,而与最劣目标最远,距离计算可采用明考斯基距离,常用的欧几里德几何距离是明考斯基距离的特殊情况。 比基尼: 难点 重点 疑点 个人点评: 个人认为本文并没有太多新意,但是其写作方式巧妙:和学硬件的讲软件,同学软件的谈硬件。 值得借鉴,总结架构: Smart home + Group Decision Making (Fuzzy TOPSIS) + SCA + LED 如我 Smart home + Group Decision Making (Rough ...)+ SOA + ARM 文章不足之处: 作者其它文献脉络 相关重要文献 A user centric service-oriented modeling approach .pdf beamer_user_centric_service-oriented_modeling_approach.pdf
个人分类: CHI|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
yuliping 2011-8-17 11:41
本文发表于2011.8《科学学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 TOPSIS 效率测度方法,首先采用 TOPSIS 分别计算科技综合产出指数和科技综合投入指数,然后用二者的比例作为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值。该方法计算简便,是一种新的优秀的效率测度方法,将该方法与非径向超效率 DEA 相结合进行组合效率测度,克服了单一 DEA 效率测度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证研究表明, TOPSIS 效率测度结果和非径向超效率 DEA 测度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两者各有优势。中国东部地区科技效率要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科技效率高于西部地区。 关键词:科技 超效率 TOPSIS 组合测度 201103----地区科技创新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OK科学学研究.pdf 2011.8.17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2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面板数据的地区科技成果评价研究
yuliping 2011-4-13 22:13
本文发表于2011.6《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由于科技成果的产出周期往往超过 1 年,因此以年度数据为基础进行科技成果的评价必然是有偏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地区科技成果评价为例,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论文三类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利用专家打分法和 TOPSIS 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科技实力薄弱地区科技成果指标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评价指标数据波动并不代表真实科技水平的波动;在评价中必须考虑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产出周期;采用面板数据评价可以反映科技成果的真实水平。 2011.4.13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2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TOPSIS的信息资源间接测度研究
yuliping 2010-1-12 17:56
本文发表于2009.18《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为了解决用指标体系和替代变量进行信息资源测度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人口数、社会活跃程度、教育水平、传播水平四个信息资源的产生及影响因素,采取加权 TOPSIS 进行信息资源的测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方法,并讨论了本方法的应用范围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1 引言 信息资源是用来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类福利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对信息资源进行测度,不仅可以定量考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比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从而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而且对于进一步研究信息资源的要素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信息资源测度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对信息资源定量测度最早来源于国外有关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测度,模型与方法有数十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马克卢普测度法、波拉特测度法、信息化指数法等。马克卢普( F.Machlup , 1962 ) 主要是从宏观上测算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例以及信息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小,间接描述信息资源的作用与贡献。 马克波拉特( M.Porat , 1977 ) 宏观测度方法就是用信息活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大小、信息劳动者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大小和信息部门就业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大小来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 (1965) 提出信息化指数法并用其测度社会信息化程度,此方法能够从纵向上比较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信息化程度以及从横向上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 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历时 8 年, 研究提出了 20 项反映国家信息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在 2001 年确定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以《关于印发〈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通知》(信部信 434 号)发布,成为官方标准。 在国内信息资源测度领域, 谢康、肖静华( 1997 ) 提出了信息资源丰裕度系数,选取若干指标,测度信息资源量,权重采取相等权重法。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指标有数据库数量、专利商标数量、图书报刊出版发行量、视听产品生产数量。信息资源储备能力指标有计算机拥有量、文化设施、新闻设施、娱乐设施、邮电设施、通信设施等。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指标主要有识字率、在校生数、科研人员数、政府公务员数、咨询人员等。俞立平( 2005 ) 提出了采用邮电业务量作为信息资源的替代变量。此外,一些学者建立了以图书馆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信息资源测度指标体系,还有许多学者建立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网络计量学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总体上,在信息资源测度领域,还存在如下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第一,不同学者对信息资源的界定不同,有的特指信息资源本身,有的还包括人员、设备、载体等等。信息资源测度指标体系复杂而庞大,不同学者研究侧重点不同,选取指标也不尽相同。此外不同学者对同一指标的权重赋值不同,测度方法也难以一致,导致信息资源测度结果相差很大。 第二,基于信息资源本身的测度指标难以囊括人类社会生活中无法记录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有时甚至并不少于可以记录的信息量。人均报纸订阅份数、人均广播电视节目套数、人均数据库个数、人均网页浏览数等指标只能反映可以记录的信息,但这些指标无法反映那些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但难以记录的信息。 第三,指标选取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有人用人均图书量作为地区信息资源的指标之一,并根据统计年鉴中列出的某地区每年出版图书总量来确定人均图书量,可是图书发行并不局限于该地区。将专利授权量作为信息资源的指标之一也是有问题的,专利更多地属于知识的范畴。用电脑数量作为信息资源的指标之一也不合适,用上网电脑更合适一些。人均文化设施如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数量更不能反映,因为这些场馆的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以上类似的指标问题很多。 第四,指标体系庞大,必然带来数据量大、处理复杂、评价成本高、误差大等一系列问题。 第五,采用替代变量如邮电业务额虽然简化了计算,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如忽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信息,包裹邮递严格意义上不能表示信息,而且现在许多快递公司邮寄信件资料难以统计。 从现有的研究看,信息资源的测度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一是直接测度法,主要是采用指标体系和多属性评价方法进行测度。二是采用信息资源的替代变量。但两者均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信息资源的定量研究继续因循以上两种思路的话,必然走入死胡同。本文从分析信息资源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第三种的信息资源的测度方法间接测度法,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模型 2.1 信息资源的产生与影响因素分析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冗余、错误、无用的信息,对其进行剔除是十分困难的,但从宏观上讲,不同地区这些信息所占的比例大致差不多的,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假定一个前提条件,即不同地区这些信息的比例是相等的。 信息资源测度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产生和影响因素是可以观测的,这些因素类似于信息资源的影子,信息资源的产生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 Population )、社会活跃程度 (Activity) 、信息传播水平 (Communication) 、 教育水平( Education )等。 人类是信息资源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人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高等动物,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信息,每个人类个体和组织都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环境虽然也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但这是没有意义的,信息资源首先必须与人类相关才有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越多,所产生的信息必然越多。 社会活跃程度也是信息资源产生的重要因素。农业社会节奏缓慢,信息资源量相对较少,而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活跃程度高,必然产生大量信息。 教育水平既是信息资源的产生因素、也是影响因素。教育水平影响着人们的信息处理水平和信息敏感性,教育水平越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增强,加工处理信息的水平越高,从而带来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增加。教育水平越高,拥有和掌握信息传播工具的程度越高,信息传播能力越强。 信息传播水平对信息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信息传播水平落后,那么信息一般只能局限在小范围内共享,整个社会信息资源量很少,社会节奏缓慢,信息资源的作用受到限制。只有当信息传播水平高度发达时,信息才能自由地传播到需要它的地方。信息传播并不能产生新的信息(有时会扭曲信息,但本文已经做了有关垃圾信息的假定),但可以使更多的人拥有信息,从而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当然,如果将信息资源总量界定为所有组织和个人拥有信息的总和的话,由于信息传播会使更多的人了解信息,因此,信息传播也能增加信息资源总量,也是信息资源的产生因素。 5 结论与讨论 5.1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采用反映信息资源量的直接指标进行测度,由于指标众多,指标选择分歧较大。此外数据不易获取,必然增加了评价的成本,而且难以测度大量无法统计和记录的人类活动信息。采用替代变量进行测度虽然简单方便,但失去许多信息,容易导致较大的误差。因此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是较好方法,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 5.2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尚需进一步优化 采用本文的测度方法,对作为政治中心首都的测度偏低,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加以修正,具体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当然,如果是进行国家间的比较则没有这个问题。此外,建议统计部门加强邮电业务额的进一步统计,这样就可以用用邮电业务额减去包裹营业额再加上快递公司信函营业额来代替电信营业额,从而可以进一步优化本文的测度模型。 5.3 注意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测度的不同 在一些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相关测度中,不少学者将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混用,如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选取的指标大部分是人均指标,但也用到长途光纤长度、电子商务交易额等绝对指标,这是不恰当的。如果是采用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选取人均指标进行测度,那么可以选用人均 GDP 、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电信营业额 3 个指标进行测度即可,很显然,与总量指标测度相比,北京这 3 项指标的排名将会靠前,当然最终评价结果排名也将大大靠前,或许可以解释采用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北京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看到的许多其它测度方法大部分都是采用的人均指标。究竟是采用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指标进行测度关键看研究目的。 5.4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 heuristic ) 管理者碰到的问题,大多数都很复杂,如果要进行严密精确的分析会步履艰难,很难用数学的方法来求解,但又不得不寻求答案,这时,凭借经验法则形成的逻辑依据就不失为可用的最佳方法,或许它不一定是绝对精确的,但这种简单的法则是最适用的,信息资源的间接测度就是启发式方法的运用。 详细请下载PDF文档 2009.1.12俞立平于邗上 PDF下载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4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