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民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国民性最大的优点是任赌服输
jiangming800403 2017-8-21 21:32
美国国民性最大的优点就是任赌服输。在罗斯福时代,共和党人虽然被压制,但没谁想到要勾结日本打内战。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和平演变是成功的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4-8-19 09:54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使日本传统的政治、信仰、文化架构瓦解。日本国民,特别是年轻的日本国民正在以自我为中心,宅男、伪娘、AV女优、援助交际等亚文化流行,使家国天下、君臣父子的传统社会秩序土崩瓦解,武士道精神、高喊“天皇陛下万岁”的鬼子兵和神风敢死队员已经成为了博物馆中的稀有动物。 而且,作为亚洲经济的先行者,日本文化及亚文化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整个东亚地区的青年。 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和平演变”是成功的,一个盛行援助交际的国家,还有多少好战的国民性。 当然,日本还是有志士仁人,比如石原慎太郎。石原老爷子八十多了还不歇着,也是由于痛感于日本国家、政治、文化、社会的坠落。日本还有过自杀殉国的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狂热的“爱国者”,1970年发动武装暴动未遂,在自卫队东部总部切腹自杀 八十了还折腾的石原老爷子,歇歇吧,您该颐养天年了 这位是?O(∩_∩)O~ 中情局十条戒令是针对前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当然也适用于美国的前对手、唯一攻击过美国领土的、权威主义的日本。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34397.html 上一篇: 七上八下 下一篇: 中国发展不可能依赖城市化 一、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三、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四、分裂他们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 七、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 八、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 十条戒令是不是中情局中了反间计。以上这几天也是美国社会中严重存在的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34466.html 上一篇: 中国发展不可能依赖城市化 下一篇: 只要房子还能卖出去,房价就不会真正降下来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425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一个流行援助交际的国家还有多少好战的国民性?
jiangming800403 2014-8-15 16:28
RT ,写在八一五胜利纪念日之际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于日本国民性的粗浅认识
junyichai 2013-6-26 17:33
我对于日本国民性的粗浅认识 - 柴俊毅 我对于日本的原始认识来源于教科书,电影,研究日本的专著等等。其中,不乏民族主义的盲目对立的情绪构建了我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最初认识。在三年前,因为开学术会议,我曾经走访日本的几个城市, 包括大阪,神户,京都。下面给出我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性的粗浅认识。 我认为: 日本是中国的镜子! 首先,我们考虑几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地域: 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中国大陆。 新加坡是集权体制,实行很是原始的鞭刑,但是英明领导决定的国家政体,高薪不仅养廉而且养贤。 台湾是华人民主的先锋,但是乱象丛生,媒体失控,但是确又有它可爱之处。 香港处于二者之间,但是沿袭传统英国的特点,香港人极其尊重法律制度,讲究程序的正义与公平。 以上三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中国大陆未来发展的借鉴。 相比之下,日本则是中国大陆的反面,表现如下: 中国讲究大,日本追求小。 中国讲究对称之美,日本体会不对称的美感。 中国讲求哲学,伦理,追求道;日本精于技术,和工匠,崇尚技。虽然他们喜欢把 技 称为 道 。 中国人伦理健全,但革命与积弱使传统伦理面临空前挑战;日本人内心野蛮,却在外表上极其重礼,讲求敬语。 中国人追求从一而终,日本却善变而图利 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近代中国以日本为师。 中国的学者长于宏观把握,有时失于细节推敲;日本的学者精于细节,却容易缺乏全局把握。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旦现在为了革新而不太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日本没有自己的历史,但是对于自己的传统及其的尊重和保护。 中国与日本都被列强凌辱,日本能善变而革新,迅速变强,却由于无法自持而受打击,之后又由于善变而迅速变强,却由于缺乏独立性而停滞。中国安土重迁,积重而难于改革,之后运用革命手段,以践踏历史为代价迅速革命发展,成功却矫枉过正,旦民族的学习性体现,邓启动渐进改革,在牺牲速度的条件下,维持了自己的独立性,一旦改革达成共识,独立性使这种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止。
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该是“斗筲之人”幡然猛醒的时候了——对丑陋国民性的自我批判
热度 15 周可真 2012-5-7 12:57
当今的人类仍然是既有家又有国,因而爱家、爱国仍然是当今人类的基本情感。然而,“家”与“国”的概念都具有多重意义,理当加以具体分析。 “家”首先是指生我养我的父母以及由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此即俗语所谓“老家”;其次是指由我和我妻子及我的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此即俗语所谓“小家庭”;再次是指由我的父母的家、我自己的家、我的兄弟姐妹各自的家以及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的后代各自的家所组成的大家庭,此即常言所道“四世同堂”或“三代同堂”的“大家庭”。 按中国传统道德,所谓“爱家”,通常只是指爱老家和爱小家庭。所谓(对父母)“孝”、(对兄长)“悌”的传统道德,其实就是爱老家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所谓(对子女)“慈”、(对丈夫)“贞”、(夫妇之间)“相敬如宾”的传统道德,其实就是爱小家庭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在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含 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的时代,“小家庭”和“大家庭”都是不确定的,唯有“老家”是确定不易的,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在这样的时代,还要不要提倡“爱家”的道德?可以不爱任何小家庭而选择不结婚而过独身的生活,也可以不爱原来的小家庭而选择离婚而重组小家庭,这两种选择都是不违背现代道德的,但是,老家对于任何人都不具有可选择性,因而任何人都不应该不爱自己的老家,不应该不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这种爱不是一种法律义务,只是认祖归宗的自我归宿需要(属于社交心理需求)。 当然也有人永远停留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低级心理需求层次上,这些人只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不需要任何精神生活,也就无所谓认祖归宗的自我归宿需要了。对于这样一些“物化之人”来说,他们完全不要讲道德,只要讲法律就行了,为了物质利益,他们可以翻脸不认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子女,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子女打官司,甚至可以宣布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子女脱离关系。对于这些“物化之人”来说,除了自己感性的肉体及其肉体享受以外,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因而没有任何人是值得他们爱的,甚至他们自己的人格也不值得他们爱的。 “物化之人”是自古以来就有,即孔子、董仲舒所称的“斗筲之人”。历古以来对待“斗筲之人”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刑罚,因为对于 只爱自己感性的肉体和只图自己肉体享受的“斗筲之人” 来说,除了刑罚,他们什么都不怕 。 先秦法家如韩非者,把一切人都当作“斗筲之人”来看待,所以只讲“法治”,以赏罚分明的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结果,实行这种“法治”的秦朝“二世而亡”。于是,从汉朝开始,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采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通常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的办法来治理天下。所谓“德治”,就是把“忠”“孝”之类的道德当作“国家道德”(黑格尔语)用以教化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皆按这种“国家道德”的标准来为人处世。 其实,当道德被当作“国家道德”时,它就不再是人们可以凭其自由意志来选择是否予以遵守的伦理道德了,而是变成了人们只能遵守而不能违背的政治纲纪。这种政治纲纪之“德”与先秦法家之所谓和秦朝之所行的“法”实无本质区别,而仅有宽严之分(“法”严而“德”宽)。所以, 从实质上看,有汉朝以降,中国历代统治者和秦朝统治者是一样的,都是把被统治者都当作“斗筲之人”来看待,只是比秦朝较为宽容地对待“斗筲之人”罢了 。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被统治者当作“斗筲之人”,或用严刑峻法之“法”,或用政治纲纪之“德”来整治之,久而久之,中国人也就习惯于这种“法治”和“德治”而自我认同于“斗筲之人”了。(按:作为统治者的人和作为被统治者的人,其统治地位和被统治地位是相对的,变动不居的,他们在某种条件下可能是被统治者,在另一种条件下又可能是统治者,反之亦然。所以,当被统治者自我认同于“斗筲之人”的时候,这也意味着统治者自我认同于“斗筲之人”。)于是,当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后,由于统治者少用严刑峻法之“法”而主要以较宽松的政治纲纪之“德”来治天下,几千年来只爱自己感性的肉体和只图其肉体享受的国民性——“斗筲之性”遂得以空前明显地展现出来:“ 中国‘胖乎乎的国民’被小财富腐蚀了灵魂,变得贪图享受,意志萎靡,懦弱不堪,全国到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洗浴中心之多,纵欲之风之盛,超过罗马帝国晚期 。” (《鹰派戴旭发出震天怒喊:中国民族该醒醒了!》, http://www.top81.com.cn/2012/0428/37839.htm ) 尤其在精英阶层中更得到较充分展现:“ 精英阶层厌战、怯战情绪浓烈。党政军办公大院,哪个不被高级饭店包围?一些贫困县也大盖楼堂馆所 …… 七品官上路都开丰田霸道,小乡长也车接车送,一年中国光是吃喝和公车费用就是几千个亿,相当于一百多艘大型航空母舰。学界掩耳盗铃,官场追名逐利 。”(同上) “斗筲之人”除了其感性的肉体之外,他们什么都不爱;除了其感性肉体的享受之外,他们什么都不求 。但是,“斗筲之人”并不缺乏为自己的缺德行为进行辩护的“智慧”,例如,他们把翻脸不认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子女,而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子女打官司的行为称作“法治观念的增强”和“维权意识的彰显”!他们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主权遭受严重侵犯所表现出来的厌战、怯战称作“爱好和平”和“追求和平发展”!更有些人对祖国之“国”和政府之“国”不加以区分,以政府腐败为借口鄙视“爱祖国”的道德,而声称这种道德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们不以无“爱祖国”之情为耻,而以有“人权高于主权”的意识为荣;不以无“爱家”、“爱国”之情为耻,而以有“普世价值”的观念为荣。其实,对于“物化之化”、“斗筲之人”来说,“普世价值”不过是自己感性肉体的价值而已,“人权”不过是追求自己感性肉体享受的权利而已。 自秦朝以来,我们中国人已经做了几千年的“斗筲之人”了,今天该是到我们这些“斗筲之人”幡然猛醒而对自己的“斗筲之性”进行自我批判和实现自我超越的时候了,否则我们如何能在这个全球化的“地球村”上安身立命啊?!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5055 次阅读|29 个评论
国民性背后的逻辑
热度 3 fqng1008 2011-7-12 15:27
读 潘学峰的 博文“ 透过京沪高铁故障看中国人的素质! ”想起有关国民性差异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 道。”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 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正如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的:中国有一类人,本身 身处社会最底层权利利益每天都在受损害,脑子里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动物世界里找这 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第二个例子是 十八个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 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这座磨坊 “有碍观瞻”。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 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 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 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 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 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 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 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 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 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 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 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这两个例子提示中德国民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国家制度层面的影响有多大? 我想,在一个“皇权独尊”的社会,在一个法制不健全的人治社会,它所能培养和教育的人不是奴才就是暴民。身为底层的人,或者为了生存而向“主子”(臣民之对于皇权,草民之对于官场)摇头摆尾,或者无法生存“揭竿而起”(所谓“官逼民反”)以期取而代之。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平等可言,革命是打着平等的旗号反抗不平等,而一旦革命成功又以“打江山者坐江山”为由制造新的皇权和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上人与下人、乞求与施舍的关系。 那么,怎样的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的平等关系呢?只有司法独立法制健全才能够培养公民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孵化独立人格。人最自由、自主、安全 和独立的时候是在被称为家的房子里,如果连这一栖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人到哪 里去寻求和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安全和幸福了?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 个人权利的具体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限制政府对个人权 利的侵犯。因此,一个号召为了国家利益(或“人民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王朝,可能就是它开始大规模侵犯人民利益的时候。 也许,国民性与文化的关系远远不像制度,例如德国后来到希特勒时代,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时候,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德国人一下子变成了魔鬼,平等、自由、博爱等价值观抛掷九霄云外,似乎个个都成了(或被绑架成)战争狂人......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157 次阅读|4 个评论
谁是真正的近代中华民族之魂——感怀梁启超先生
热度 2 yurongming 2011-6-21 17:10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关于饮冰室主人称号的来历,他在《自由书》中有风趣的解释:“ 吾读孟子‘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名吾室 ”。提起梁启超,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激荡人心、挥洒华丽的《少年中国说》,其实,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而"唤醒国人,改造国民性"才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无意赘述梁启超一生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只是提请大家注意,梁启超一生不管从政还是埋首学术,其宗旨都可以归结到两个字——“新民”。为了这个理想,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沫若曾提到过梁启超对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确实,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文人几乎没有不受过他影响的。但是,梁的一生又是充满悲剧性色彩的,他的一生总与整个社会总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当所有的人都喊着要彻底推翻旧道德、旧文化的时候,他偏偏力陈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所有的人都高唱自由、歌赞革命的时候,他又撰文痛诉革命的危害及弊端……。他的思想一生都在变, 唯一没变的是清醒的眼光、深厚的悲悯和满腔对国家、民族炽灼的热忱 。他曾说:“ 真正爱国者,除国事无他事,除国忧无他忧 ……”,这其实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他喜欢论英雄、赞英雄,“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是他最为津津乐道的西方名言。他把英雄分为先时的和顺时的英雄,先时的英雄总是命运不济,而顺时的英雄则呼风唤雨。事实上,他清醒地看到,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先时的英雄,但是,梁公最让人感动、让人敬佩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明知道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却甘心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牺牲奉献,自始至终无怨无悔 ! 不管从文章还是经历,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他那满腔的热血!护国战争,对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不屑一顾,心系学生蔡锷的危急,在三个好友已经被害,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独闯敌营,回忆这段历史,最耿耿于怀的却只是“我梁启超从此便是再无父亲的人了!”;以财政部长之尊,甘愿投身学术,再也不问政治;被医院错割掉仅存的好肾,为了西医在中国的推广,硬生生止住家人告状打官司的想法……按当今社会的说法,梁公是一个真正的“傻子”,但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为一个真正的圣人!若论谁是近代中华民族之魂,我坚信,没有谁比他更有此资格承当! 不管历史曾对梁公多么的不公平,但是,“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大浪淘沙, 真正的伟人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露光芒 ! 读完《饮冰室全集》,我只有钦佩、只有敬仰,特赋诗一首,略表衷心。 远怀任公梁启超先生 卓如豪迈千古特, 任公圣莲尘梦惊。 寸血燃冰伤国运, 慈心煮酒为新民。
个人分类: 读书杂感|3590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林语堂 中国人的国民性
windlight 2011-4-29 23:17
中国人的国民性 ·林语堂· 一   中国向来称为老大帝国。这老大二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老又大。老字易知, 大字就费解而难明了。所谓老者第一义就是年老之老。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 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千年 的的确确被我们混过去了。一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 国家和人一样,总是贪生想活,与其聪明而早死,不如糊涂而长寿。中国向来提倡 敬老之道,老人有什么可敬呢?是敬他生理上一种成功,抵抗力之坚强;别人都死 了,而他偏还活着。这百年中,他的同辈早已逝世,或死于水,或死于火,或死于 病,或死于匪,灾旱寒暑攻其外,喜怒忧乐侵其中,而他能保身养生,终是胜利者 。这是敬老之真义。敬老的真谛,不在他德高望重,福气大,子孙多,倘使你遇到 道旁一个老丐,看见他寒穷,无子孙,德不高望不重,遂不敬他,这不能算为真正 敬老的精神。所以敬老是敬他的寿考而已。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中国有五千年 连绵的历史,这五千年中多少国度相继兴亡,而他仍存在;这五千年中,他经过多 少的旱灾水患,外敌的侵凌,兵匪的蹂躏,还有更可怕的文明的病毒,假使在于神 经较敏锐的异族,或者早已灭亡,而中国今日仍存在,这不能不使我们赞叹的。这 种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时老字还有旁义。就是“老气横秋”,“脸皮老 ”之老。人越老,脸皮总是越厚。中国这个国家,年龄总比人家大,脸皮也比人家 厚。年纪一大,也就倚老卖老,荣辱祸福都已置之度外,不甚为意。张山来说得好 :“少年人须有老成人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人之襟怀;”就是少年识见不如老 辈,而老辈襟怀不如少年。少年人志高气扬,鹏程万里,不如老马之伏枥就羁。所 以孔子是非常反对老年人之状况的。一则曰“不知老之将至”,再则曰“老而不死 是为贼”,三则曰“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戒之在得是骂老人之贪财,容易患了 晚年失节之过。俗语说“鸨儿爱钞,姐儿爱俏”,就是孔子的意思。姐儿是讲理想 主义者,鸨儿是讲现实主义者。   大是伟大之义。中国人谁想中国真伟大啊!其实称人伟大,就是不懂之意。以 前有黑人进去听教师讲道,人家问他意见如何,他说“伟大啊”。人家问他怎样伟 大,他说“一个字也听不懂”。不懂时就伟大,而同时伟大就是不可懂。你看路上 一个同胞,或是洗衣匠,或是裁缝,或是黄包车夫,形容并不怎样令人起敬起畏。 然而试想想他的国度曾经有五千年历史,希腊罗马早已亡了,而他巍然获存。他所 代表的中国,虽然有点昏沉老耄,国势不振,但是他有绵长的历史,有古远的文化 ,有一种处世的人生哲学,有文学,美术,书画,建筑足以西方媲美。别人的种族 ,经过几百年文明,总是腐化,中国的民族还能把河南犹太民族吸引同化。这是西 洋民族所未有的事。中国的历史比他国有更长的不断的经过,中国的文化也比他国 能够传遍较大的领域。据实用主义的标准讲,他在优胜劣败的战场上是胜利者,所 以这文化,虽然有许多弱点,也有竞存的效果。所以你越想越不懂,而因为不懂, 所以你越想中国越伟大起来了。                    二   老实讲,中国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在生理上也有相当的腐化,文明生活总 是不利于民族的。中国人经过五千年的叩头请揖让跪拜,五千年说“不错,不错, ”所以下巴也缩小了,脸庞也圆滑了。一个民族五千年中专说“啊!是的,是的, 不错,不错,”脸庞非圆起来不可。江南为文化之区,所以江南也多小白脸。最容 易看出的是毛发与皮肤。中国女人比西洋妇人皮肤嫩,毛孔细,少腋臭,这是谁都 承认的。   还有一层,中国民族所以生存到现在,也一半靠外族血脉的输入,不然今日恐 尚不止此颓唐萎靡之势。今日看看北方人与南方人体格便知此中的分别。(南人不 必高兴,北人不必着慌,因为所谓“纯粹种族”在人类学上承认“神话”,今日国 中就没人能指出谁是“纯粹中国人”。)中国历史,每八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实不 是因为王者,是因为新血之加入。世界没有国家经过五百年以上而不变乱的;其变 乱之源就是因为太平了四五百年,民族就腐化,户口就稠密,经济就穷窘,一穷就 盗贼瘟疫相继而至,非***不可。所以每八百年的周期中,首四五百年是太平的, 后二三百年就是内乱兵匪,由兵匪起而朝代灭亡,始而分裂,继而迁都,南北分立 ,终而为外族所克服,克服之后,有了新血脉然后又统一,文化又昌盛起来。周朝 八百年是如此。先统一后分裂,再后楚并诸侯南方独立,再后灭于秦。由秦至隋也 是约八百年一期,汉晋是比较统一,到了东晋便五胡乱华,到隋才又统一。由隋至 明也是约八百年,始而太平,国势大振,到南宋而渐微,到元而灭。由明到清也是 一期,太平五百年已过,我们只能希望此后变乱的三百年不要开始,这曾经有人做 过很详细的统计。总而言之,北方人种多受外族的混合,所以有北方之强,为南人 所无。你看历代建朝帝王都是出于长江以北,没有一个出于长江以南。所以中国人 有句话,叫做,吃面的可以做皇帝,而吃米的不能做皇帝。曾国藩不幸生于长江以 南,又是湖南产米之区,米吃得太多,不然早已做皇帝了。再精细考究,除了周武 王秦始皇及唐太祖生于西北陇西以外,历朝开国皇帝都在陇海路附近,安徽之东, 山东之西,江苏之北,河北之南。汉高祖生于江北,晋武帝生于河南,宋太祖出河 北,明太祖出河南。所以江淮盗贼之薮,就是皇帝发祥之地。你们谁有女儿,要求 女婿或是要学吕不韦找邯郸姬生个皇帝儿,求之陇海路上之三等车中,可也。考之 近日武人,山东出了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卢永祥。河北出了齐燮元,李景琳 ,强之江,鹿钟麟。河南出一袁世凯,险些儿就登了龙座,安徽也出了冯玉祥,段 祺瑞。江南向来没有产过名将,只出了几个很好的茶房。                    三   但是虽有此南北之分,与外族对立而言,中国民族尚不失为有共同的特殊个性 。这个国民性之来由,有的由于民种,有的由于文化,有的是由于经济环境得来的 。中国民族也有优点,也有劣处,若俭朴,若爱自然,若勤俭,若幽默,好的且不 谈,谈其坏的。为国与为人一样,当就坏处着想,勿专谈己长,才能振作。有人要 谈民族文学也可以,但是夸张轻狂,不自检省,终必灭亡。最要紧是研究我们的弱 点何在,及其弱点之来源。   我们姑先就这三个弱点: 忍耐性,散慢性及老猾性 ,研究一下,并考其来源。 我相信这些都是一种特殊文化及特殊环境的结果,不是上天生就华人,就是这样忍 辱含垢,这样不能团结,这样老猾奸诈。这有一方法可以证明,就是人人在他自己 的经历,可以体会出来。本来人家说屁话,我就反对;现在人家说屁话,我点头称 善曰:“是啊,不错不错。”由此度量日宏而福泽日深。由他人看来,说是我的修 养工夫进步。不但在我如此,其实人人如此。到了中年的人,若肯诚实反省,都有 这样修养的进步。二十岁青年都是热心国事,三十岁的人都是 “国事管他娘”。 我们要问,何以中国社会使人发生忍耐,莫谈国事,及八面玲珑的态度呢?我想含 忍是由家庭制度而来,散慢放逸是由于***没有保障,而老猾敷衍是由于道家思想 。自然各病不只一源,而且其中各有互相关系;但为讲解得清楚便利,可以这样暂 时分个源流。   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但是过犹不及;在中国忍辱含垢,唾面自干 已变成君子之德。这忍耐之德也就成为国民之专长。所以西人来华传教,别的犹可 ,若是白种人要教黄种人忍耐和平无抵抗,这简直是太不自量而发热昏了。在中国 ,逆来顺受已成为至理名言,弱肉强食,也几乎等于天理。贫民遭人欺负,也叫忍 耐,四川人民预缴三十年课税,结果还是忍耐。因此忍耐乃成为东亚文明之特征。 然而越“安排吃苦”越有苦可吃。若如中国百姓不肯这样地吃苦,也就没有这么许 多苦吃。所以在中国贪官剥削小百姓,如大鱼吃小鱼,可以张开嘴等小鱼自己游进 去,不但毫不费力,而且甚合天理。俄国有个寓言,说一日有小鱼反对大鱼的歼灭 同类,就对大鱼反抗,说“你为什么吃我?”大鱼说:“那么,请你试试看。我让 你吃,你吃得下去么?”这大鱼的观点就是中国人的哲学,叫做守己安分。小鱼退 避大鱼谓之“守己”,退避不及游入大鱼腹中谓之“安分”。这也是吴稚晖先生所 谓“相安为国”,你忍我,我忍你,国家就太平无事了。   这种忍耐的态度,我想是由大家庭生活学来的。一人要忍耐,必先把脾气炼好 ,脾气好就忍耐下去。中国的大家庭生活,天赋给我们练习忍耐的机会,因为在大 家庭中,子忍其父,弟忍其兄,妹忍其姊,侄忍叔,妇忍姑,妯娌忍其妯娌,自然 成为五代同堂团圆局面。这种日常生活磨练影响之大,是不可忽略的。这并不是我 造谣。以前张公艺九代同堂,唐高宗到他家问何诀。张公艺只请纸连写一百个“忍 ”字。这是张公艺的幽默,是对大家庭制度最深刻的批评。后人不察,反拿百忍当 传家宝训。自然这也有道理。其原因是人口太多,聚在一起,若不相容,就无处翻 身,在家在国,同一道理。能这样相忍为家者,自然也能相安为国。   在历史上,我们也可证明中国人明哲保身莫谈国事决非天性。魏晋清谈,人家 骂为误国。那时的文人,不是隐逸,便是浮华,或者对酒赋诗,或者炼丹谈玄,而 结果有永嘉之乱,这算是中国人最消极最漠视国事之一时期,然而何以养成此普遍 清谈之风呢?历史的事实,可以为我们明鉴。东汉之末,子大夫并不是如此的。太 学生三万人常常批评时政,是谈国事,不是不谈的。然而因为没有法律的保障,清 议之权威抵不过宦官的势力,终于有党锢之祸。清议之士,大遭***,或流或刑, 或夷其家族,杀了一次又一次。于是清议之风断,而清谈之风成,聪明的人或故为 放逸浮夸,或沉湎酒色,而达到酒德颂的时期。有的避入山中,蛰居子屋,由窗户 传食。有的化为樵夫,求其亲友不要来访问,以避耳目。竹林七贤出,而大家以诗 酒为命。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一人带一铁锹,对他说“死便埋我”,而时人称贤 。贤就是聪明,因为他能佯狂,而得善终。时人佩服他,如小龟佩服大龟的龟壳的 坚实。   所以要中国人民变散慢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而 要改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会环 境,就是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之内,可以各开其口, 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不但扫雪,并且管霜。换句话说,要中国人不象 一盘散沙,根本要着,在给与宪法***之保障。但是今日能注意到这一点道理,真 正参悟这***保障与我们处世态度互相关系的人,真寥如晨星了。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国民性的几个特点(节选)
liuxiaod 2010-9-27 01:44
作者:罗素 一个欧洲人要是向你推荐一所住居的地方,一定说这地方离车站如何近,乘车如何方便,在他看来只有交通便利,总是住宅的第一优点呢。但是中国人可就不然,他决不会告知你关于火车的事,要是你问他呢,他的回答便老是错误的。他告知你的事,是某处有古代帝王建立的宫殿,某处有高士隐居的湖,湖旁有唐代某著名诗人所营的别墅。 中国人从最高的阶级到最低的阶级,都有一种镇静安闲的态度,这种态度便是受过欧洲的教育也还不至于消失罢。他们无论个人或民族的是全不自己肯定的,他们不必肯定自己而自有崇高的威严,他们明知中国的军备不及他国那样强大,可是他们并不以为杀人的本领的强大,是个人或民族的最要的质素。 他们(中国)是早被人家征服过的,第一次是被蒙古征服,后来却又被满族征服。可是征服者不久却被他们同化了,而中国的文化没有消失,也没有改变,过了几十百年之后,那些侵入者却都变成中国人了。 东北至今还是一块空虚的土地,很可以容纳许多的移民,日本人借词人口过剩,想拿东北当作他们的殖民地。可是实际上,东北的中国移民却要比中国人多过百倍,不必去问眼前东北的政治情形,总之将来,东北必将永远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东北依旧是中国的东北。 因为四万万中国人都具有这一种特长顽固的民俗,强大的消极抵抗力,莫与伦比的民族粘着性所以他们尽可以轻视武力而不用。只要一等到压迫他们的人因内部冲突而消失其狂热的能力时,他们的时机便到临了。 与其说中国是政治的集合体,倒还不如说是文明的从古代遗下的唯一文明的集合体。自从孔子的时代,一直到了现在,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帝国,许多文明的古国都已灭亡了,只有中国经过永久不绝的进化,至今还生存着。中国的文明也很受外国的影响起初是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现在却又受了西方科学的影响,但是佛教并没有把中国人变做了印度人,西方的科学自然也不至把中国弄成欧化吧。 (注:原文刊载于1921年12月《大西洋月刊》,系罗素结束在华讲学后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文译文于次年刊发于上海《东方杂志》1月号。)
个人分类: 教育|16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南韩的国民性:老妇考驾照,960次不言败
yue 2010-9-5 16:23
京藏高速又拥堵了。以生活体验为根据,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府的管理能力,其次是经济复苏,还有国民的素质问题。 中国人总是有一种极左思维,把一切问题归结在政府,而不知道从国民那里找原因。 以下是一则报道,说南朝鲜有一位妇女,已经69岁,经过960次失败以后,终于通过了交通考试。 此前她失败的地方不是操作,而是笔试。 作为一个愚夫愚妇,竟然能够做到这样遵纪守法,真是奇迹。这就是所谓的礼仪之邦。 古代中国曾经是礼仪之邦,可惜现在成了无礼之邦。古人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了现代竟然被完全颠覆。固然如果以女性的婚姻次数为贞洁,这是错误的。但是除此以外,这句话是对的。 特别是在政治领域,谁敢无耻之尤,认为饿死是大,失节是小。 然而政治始终是小问题,真正的大事是国民素质。如果国民无耻,士大夫和国家终究也是无耻的。 一个国家,不让国民背负起来,让谁背负起来?顾炎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At First She Didnt Succeed, but She Tried and Tried Again (960 Times) http://www.nytimes.com/2010/09/04/world/asia/04driver.html?ref=world 有志者事竟成 ( In South Korea ) Cha Sa-soon车姓, a 69-year-old woman who lives alone in the mountain-ringed环山 village of Sinchon新村. She failed her drivers test hundreds of times but never gave up. Finally, she got her license执照 on her 960th try. For three years starting in April 2005, she took the test once a day five days a week. After that, her pace节奏 slowed, to about twice a week. But she never quit. perhaps Ms. Cha should content herself with simply getting the license and not endangering others on the road by actually driving. But they were not too worried about the risk, they said, because it was the written test, not the driving skill and road tests, that she failed so many times. WHEN word began spreading last year of the woman who was still taking the test after failing it more than 700 times, reporters traced her to Sinchon, where the bus, the only mean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comes by once every two hours on a street so narrow it has to pull over to let other vehicles pass. They followed her to the test site in the city of Jeonju, an hour away. There, they also videotaped her in the market, where she sells her home-grown vegetables at an open-air stall . Once she finally got her license, in May, Hyundai-Kia Automotive Group, started an online campaign asking people to post messages of congratulations. Thousands poured in. In early August, Hyundai presented Ms. Cha with a $16,800 car. Ms. Cha, whose name, coincidentally enough, is Korean for vehicle, now also appears on a prime-time television commercial for Hyundai. 愚夫愚妇 It is a big change from her non-celebrity默默无闻 life, spent simply in a one-room hut with a slate石板 roof, where the only sounds on a recent summer day were from a rain-swollen涨满雨水 brook小溪, occasional间或 military jets flying overhead and cicadas蝉 rioting吵闹 in the nearby persimmon柿子 trees. A lone old man dozed, occasionally swatting拍打 at flies, in a small shop next to the bus stop. Born to a peasant family with seven children but no land, Ms. Cha spent her childhood working in the fields and studying at an informal night school. It was not until she turned 15 that she joined a formal school as a fourth grader. But her schooling ended there a few years later. Father had no land, and middle school was just a dream for me, she said. Ms. Cha said she had always envied羡慕 people who could drive, but it was not until she was in her 60s that she got around to trying for a license. Here, if you miss the bus, you have to wait another two hours. Talk about frustration!郁闷 said Ms. Cha, who had to transfer to a second bus转乘 to get to her driving test site and to yet another to reach her market stall. But I was too busy raising my four children, she continued. Eventually they all grew up and went away and my husband died several years ago, and I had more time for myself. I wanted to get a drivers license so I could take my grandchildren to the zoo. 天真烂漫 Ms. Cha tackled the first obstacle, which for years proved insurmountable不可逾越: the 50-minute written test consisting of 40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多项选择 on road regulations and car maintenance. She first tried, unsuccessfully, an audio test for illiterate文盲 people where questions were read to test-takers. Later, she switched to the normal test. PRACTICE made perfect, but slowly. She failed the written test 949 times, but her scores steadily crept爬 up. When she came to them early last year, teachers at Jeonbuk Driving School pitched插 in, giving her extra lessons, painstakingly explaining the terminology术语. It drove you crazy to teach her, but we could not get mad at her, said Lee Chang-su, another teacher. She was always cheerful. She still had the little girl in her. It was only last November, on her 950th try, that she achieved a passing grade及格成绩 of 60 out of 100. She then passed two driving skill and road tests, but only after failing each four times. For each of her 960 tests, she had to pay $5 in application fees . I didnt mind, said Ms. Cha. To me, commuting every day to take the test was like going to school. I always missed school. Her son,36, said: Mother has lived a hard life, selling vegetables door to door and working other peoples farms. Maybe that made her stubborn. If she puts her mind to something, no one can argue her out of it. 愚夫愚妇和士大夫的道德责任和道德标准是相同的,甚至应该更高。 不是说人民是淳朴善良的吗? About a decade十年 ago, before embarking开始 on her quest for a drivers license, Ms. Cha spent three years studying for a hairdressers license美容师执照. For six months, she caught a 6 a.m. bus every weekday, switched转乘 to a train and then to another bus to attend a government-financed training program for hairdressers. But no beauty salon美容店 would hire her. She was considered too old. Her tenacity顽强 has struck a chord打动心弦 with South Koreans, who are often exhorted教导 to recall the hardship years after the 1950-53 Korean War and celebrate perseverance坚毅 as a national trait国民性. The countrys most popular boxing champion was Hong Su-hwan, who was floored four times before knocking out Hector Carrasquilla to win the World Boxing Associations super bantamweight championship in 1977. His feat gave rise to a popular phrase about resolve: Sajeonogi, or Knocked down four times, rising up five. 三落三起 Ms. Cha seems to have given new meaning to this favorite Korean saying. On her wall where she hung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s of her and her late husband as a young couple and a watch that had stopped ticking, she also had posted a handwritten and misspelled sign that read, Never give up !
个人分类: 我思诸我是----人学|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催我泪下——最伟大的电影《天下无贼》
yue 2010-8-1 21:48
1,天下无贼 我老是反复看,每次都让我潸然。而且让我眼睛和喉咙都疼痛。 赏析:电影《天下无贼》沉淀了佛教的观念,一个无字,不就是直接契合了佛教的哲学思想? 从社会实践看,要让天下无贼,何尝不需要我们在主观上也树立一种天下无贼的观念。 中国的问题全在于中国人有毛病,而中国人的问题全在于中国人太太聪明了。 电影的思想性当然不用说,艺术性太高了。张艺谋的手法与之相比,完全没有艺术。但是为什么张艺谋的成就那么大?因为张艺谋的成就本来就不是电影艺术的成就,而是摄影艺术的成就,张艺谋出身摄影专业,他就不会编电影。 2,和你在一起 可惜这部电影人们看不懂,陈凯歌绝望了,才去拍那些完全没有艺术价值的电影去了。 3,第二次握手 这纯粹是一部政治学原理的电影,是说知识分子的人格。知识分子是有根本毛病的,但是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知识分子也是最可爱的人。 人性和阶级地位没有关系。 其他不错的电影 1,白银帝国 为什么好呢?《白银帝国》真正的结局不在电影里面,而在电影外面,是他的投资人郭台铭在2010年给FOXCOM员工连续两次的加薪。 里面有一句台词:我早就知道你不是普通的人,因为你眉宇间有一股杀气。郭台铭就是这样。 而电影的最后一幕展示祖训也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屏幕下郭台铭用行动来诠释,也就不会有多大价值。 2,THE SIXTH SENCE 赏析:这不是一部鬼片,相反鬼魂仅仅是叙事的方式。 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第六感》的主题是: 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 真正理解了这部电影,就知道为什么美国强大了。 因为美国人不是太聪明,而是太傻了。 这是最伟大的美国电影。
个人分类: 我思诸我是----人学|3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酒、股市、房地产
moxj 2010-1-12 20:48
昨天和兄弟们喝完酒后突然想起全国有机地球化学会议结束时海油一位老总开的一句玩笑话:酒都不能喝,怎么能进中海油。 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位副院长也对饮酒发过感叹:他个人喜欢喝酒,由于科学院不同院所,不同行业对饮酒态度的差别,让他几次为难。一些地质、油气领域的老师喝酒的比例较大,他每次去视察,别人觉得意犹未尽的时候,他总被灌多。而一些行业一般不喝酒,招待他的时候问他要不要酒,看没有人喝,最多自己应承着要一瓶啤酒;结果自己觉得兴致来了的时候,别人早在一边等他结束了。 酒除了和其它饮品一样满足人的口味需求外,更有对人精神的调节作用。 但要是把它的作用继续放大,那它只会承受不了。不但导致领导们都患上了酒精肝,也让不喜欢酒的人更讨厌它和饮酒的人,最终酒自己也没有了地位,白酒换了啤酒,啤酒改成红酒,全国到处假酒 股市和房地产也是这样,股市不再主要优化资源配置、让投资者分享利益房子主要不再让人住,他们的下场和酒一样糟糕 ---- 崩盘。 身边的年轻人都认为喝酒是将来必备公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知道酒是什么,敬酒频繁忘了情义,喝酒执着不知味道一起喝酒总是喝醉,喝完之后都很荒唐崩盘。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2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