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收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靖靖美女怎比西施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2 15:11
情人眼里出西施。 西施,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之美,只有到我们的家乡,西施故里,越国古都,才能真正感受得到。 【古代鼓励生育】据《国语-越语》所记,越国当时对孕妇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女人生产时只要通知政府,医生很快便会赶到产妇家里助产。如果生的是男孩子,奖品是两壶好酒,一条狗;如果生的是女孩,奖品是两壶好酒,一头小猪;如果是双胞胎,政府安排免费奶妈;在鼓励生育的同时,越国也强制早婚。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3880 次阅读|2 个评论
铁皮石斛种植成本和收益
热度 2 duanjunscib 2011-12-15 21:44
铁皮石斛种植成本和收益
经常有人前来或来电咨询铁皮石斛种植成本和收益的事。下面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和大家一起来测算一下: 投入成本测算以广东为例(设施栽培): 种苗: 一亩地大概需种苗4万丛-5万丛(3株为一丛),目前种苗价格大约是2元一丛(即约0.7元一株), 一亩地的种苗约需8-10万元, 并且在第一年就得全部投入。 大棚: 目前建造大棚的约120元一平方(两层遮阴网,一层薄膜,苗床), 一亩的大棚约需8万元, 并且在第一年就得全部投入。 种植基质: 如果能就地取材解决,基本不要钱,如果需要购买,则需数千元,并且在第一年就得全部投入。 其它: 地租、肥料、农药、水电等 每年约需1万元 ,5年则需5万元。 人工: 如果一个人管理3亩地(年工资如果是3万元),则 每亩的人工一年需1万元左右 ,5年则需5万元。 因此种植一亩地,如果按种植5年计,则共需投入28万元,并且在种植的第一年就需投入约20万元。 以上还不包括技术投入。 产出(收益): 种植5年可以采收4次,如果种植技术过关的话,共可采收1500公斤以上鲜品(带叶)。目前市场上鲜品的价格大概在450元到3000元一公斤。 因此5年总产值在67.5万元到450万元之间 (如果种植技术过关,5年后还可每年采收到400公斤以上鲜品)。 因此目前种植铁皮石斛的投入是很高的,收益也是很高的。但由于投入主要在第一年,并且种植的过程中会发生死亡的情况,因此,风险也是很高的。 目前铁皮石斛鲜品的市场售价差别很大(大概在450元到3000元一公斤),这主要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关,也与产品质量有关。一般说来,目前大企业种植出来的产品卖得贵,小种植户种出来的产品卖得比较便宜。 安徽康顺公司铁皮石斛种植大棚 茂名惠生源公司的种植大棚 梅州富裕铁皮石斛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大棚 从都园铁皮石斛种植场的种植大棚
个人分类: 铁皮石斛|2509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制度好像有个方向
yanghualei 2011-12-6 09:06
考察粒子行为时,常先明确外场的方向,当然包括外场的强度,是在什么环境下考察粒子行为;而考察社会中个体或集体行为面对一行为的响应时,也相应要明确影响行为取向的外场方向,一般外场由制度、道德及习俗等社会文化提供的。外场的方向,具体点为制度方向,其是制度对此方向上的行为采取直接的正激励,相反方向制度采取负激励,正交方向不存在激励。 其告诉我们对一行为响应的个人最优行为取向,若其沿着制度方向,其存在的制度成本最小,即收益最大;若其不沿着制度方向,获得收益要受到制度调制,即相对缩小。 趋众必须有个模板和标杆,即参照对象,以此大家才能逐渐向这个目标靠近,而在靠近的过程中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取向,但有一个问题是,大家最初选择哪一种取向作为标杆呢,然后自己调整自己行为取向并向其靠拢呢?把一个未知数放在一组未知数中去求解, 如果一组未知数求出来之后,则相应这个未知数也就求出来,故有时候对一大堆未知数的求解比单独对一个未知数的求解来的更简单 ,总之,间接迂回也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有时比较简单。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2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事也能见真知,思考也能见真理。
daodezhenjing 2011-10-26 11:00
  我这个人从小不爱学英语,没办法,考试的时候就得偷鸡摸狗,还好我水平高超,让我还算是一路顺风。我学的那个英语还真是叫臭,不仅不能说,现在连单词都快还会老师了,这一到写论文,特别是有很多专业词的论文就傻眼了。于是请人翻译就成了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我都会选择翻译公司,虽然翻译的质量不敢恭维,但也能交差,重要一点是它便宜。最近有一位博士生主动说愿意给我翻译,还一口老师老师的叫(我研究系统医学,他学中医),说愿意帮忙,让我受宠若惊,觉得这回可以提高点质量,说不定还能更为便宜一些。于是把一篇论文交给了他,果不其然,几天之后翻译出来了给了我,也没有提钱的事。我还想着这人真聪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社会上那些飞黄腾达的人,都是愿意主动巴结上级的,不管有没有结果,先把东西送到了再说,因为他知道,上级的举手之劳就会让他收益远远大于回报,况且上级也是不愿意欠人情的,虽然迟迟没办,但只是在等待机会。我也是这么想的,想想以后怎么报答别人,不会让人白做的。虽然我们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但对他的理想来说,我可能是实现它的关键人物。大家可能不知道,此人大学硕士学的都是英语,只是看好中医的未来才读中医的博士生,他的理想是通过中西医之间的比较研究,让中医真正地走向世界。而我呢?正是这方面的行家,如果我们能够互补,那么前途无量。然而恰恰就是在关口,我收到两个短信,就是催我打钱的,我以为是骚扰短信就删除了(我还不知道对方名字),又停了几天,此君才免为其难地开口让我发工资,我想也是应该的就问多少钱,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比翻译公司贵上四五倍。大家可能不知道,此稿子以前我请翻译公司翻译过,只是有了一点改动(只有区区几十字),才想请他帮忙的,至于翻译质量,我不知道,他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翻译得非常好,这我还得请几个朋友帮忙看看,到底怎么样,是不是真是比翻译公司好很多。这样的后果是我没有想到的,我真不知道怎么说,好在主动权在我手里,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了。   这事虽小,但可以从中看出很多道理。第一就是中国人的特点,总是把好的说在前面,坏的不说,结果把矛盾弄得越来越大,本来关系挺好的,结果往往却弄成仇人。我觉得这事还是翻译公司做得好,是多少就多少,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算,而此君却在钱上羞答答象个小脚女人,之后狮子大开口,弄得我们关系有点不太妙。第二,就是一个远利与近利的矛盾,近利就是工作要得钱,远利就是我的帮忙,有可能举手之劳让此君一飞冲天,人不是你学识多高就能有成就的,而关键在于社会有没有人提携你,如果不懂得这些,即使你才高八斗,最终也会一事无成,此事做得有点象个女人。第三,世界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眼前可能没有让你付出,而以后却有可能让你双倍的付出,只是这种付出有时有可以控制,有时你无法控制,上当受骗往往就是贪图小便宜。
个人分类: 杂文|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浙江温州平阳水产生态养殖获成功,收益甚佳
xushui 2011-8-18 20:53
蟹、虾、鱼、螺蛳混养,多种水生经济动物共生,“鱼+贝”套养,利用贝类滤食性特点,滤食海水中浮游生物,保持海域生态环境平衡……近年来,浙江温州平阳县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在县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坚持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目前全县通过无公害双认证的单位8个,有机认证单位2个;通过无公害双认证的产品有8个,有机认证2个。该县还被评为2010年度温州市生态养殖先进县。   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平阳县在加大水产规模开发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养殖模式,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提高水产综合效益。县海洋与渔业部门通过组织养殖单位的技术骨干参加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培训,开展药物残留监督检测,加大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等手段,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在淡水养殖方面,积极发展“稻鱼种养新技术”,在山区既种稻又养鱼,稻鱼共生;推广“池塘鳖鱼混养新技术”,主养甲鱼,搭养花白鲢品种,以调节控制水质;倡导“大水面、水库粗放滤食性鱼类”做法,放养胖头鱼,滤食浮游生物,以鱼洁水。如2010年平阳县科隆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鹤溪镇溪尾村投资建设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0亩,主要种植伊乐藻。该基地今年4月可投产,年底起捕,预计产值200万元,利润70万元。   在海水养殖方面,平阳县实施“低碳渔业”工程。在南麂海区大力推广“鱼+贝+藻”套养技术,主养大黄鱼、美国红鱼、厚壳贻贝、海带等。目前,南麂国圣岙、新码头海区采用插杆式网围养殖主导产业大黄鱼,模拟自然海水生态环境,拓宽鱼类生存生活空间,建成2个网围示范基地,面积3000平方米,容积20000立方米,并套养延绳式养殖厚壳贻贝400亩。这种“鱼+贝”套养模式,是利用贝类滤食性特点,滤食海水中浮游生物,保持海域生态环境平衡,实现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可年产无公害优质生态大黄鱼20多吨、厚壳贻贝1000多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可获利300多万元。目前,已带动1家公司新建2个大黄鱼网围基地。此外,在西湾滩涂着力发展坛紫菜养殖,形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
个人分类: 水产养殖|1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认真的事故调查对于未来同类事件的风险防范作用巨大:从民航说起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1-7-28 20:21
  中国的民航飞机由于很少受到液体炸弹(似乎是一个很高技术的说法)的袭击,所以对于飞机的安检问题并没有如欧盟那般重视过。   在这方面,欧盟和美国就颇有些“草木皆兵”了,不过,从成本收益上说,禁止液态物体上飞机还是很值得的,至少我个人挺赞成这么做的,即使有“逼迫让顾客买机场的饮品”的误会说法,我依然很赞成,毕竟,你在机场可以喝到免费的水,在飞机上甚至可以喝到完全免费的啤酒葡萄酒,所以,这个谣言很难持续地讲下去。   应该说,从2003年的自带饮料喝一口到2006年的完全禁止液态物品上飞机,对于飞行安全不受旅客的打扰这一点还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这样的做法不是凭空就来的,恰恰是血的教训带来的改变。尽管我国飞机失事的例子不太多,可是即便如此,从罕有的那几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到没有采取类似措施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好在中国的民航总局明显不如铁道部牛,还知道去学习一下欧盟和美国的做法,自己似乎也还能从事故调查中得到点教训,随后由于该类原因造成的事故也就至今未再见。   事实上,我国2003年2月5日开始执行“饮料登机一律开封查 旅客能喝得先喝一口”的政策,这正是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以下是当时出台的政策:    为确保民航飞行安全,保护旅客的生命财产,民航总局经认真研究并借鉴国际上有关做法,自5日起对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乘坐民航飞机作如下规定:每名旅客每次最多可携带2瓶(每瓶容积均不得超过500毫升)碳酸饮料、矿泉水、茶水、牛奶、酸奶、果汁等液态物品,并经开瓶检查确认无疑后,方可随身携带乘坐飞机;其它超出部分一律托运。旅客不得随身携带酒类(瓶装、罐装)。如确需携带,每人每次不得超过2瓶(1公斤),且必须托运,包装须符合民航运输规定。因特殊原因需要随身携带的液态物品,如患病旅客携带的液态药品、带有婴儿的旅客携带的婴儿饮用品等,经开瓶检查确认无疑后,可予携带。   当然,欧盟是对某些事情很敏感很在意愿意采取更重看上去过分的措施的这样一个区域,不过,我国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2002年底的大连空难,也正是一位张丕林先生把汽油带上了飞机,如果之前有2003年的这个措施的话,应该会不至出现如此恶果。   后来,关于完全禁止液态物品上飞机,据说也有中国民航自身所遇到的挑战,据说2010年1月30日,当时从新疆乌鲁木齐起飞的航班在飞行过程中被空姐发现有女乘客在厕所里要点燃什么东西,因飞机右侧卫生间内飘出烟气和呛人气味,引起到机尾拿饮料的女乘务员警觉,随即通知其他机组成员采取措施,并悄悄返航。结果很好,没有造成问题,该抓的抓起来了。   关于这个事件我并不了解太多,想来这两位被抓起来的乘客还是携带了易燃的物品,也许是汽油,也许是打火机。那么,机场的安检就越发重要了。 【Blog主人文后记1:每次铁路事故后,铁道部也能去总结教训,不过,其在事故调查和事后的改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傲慢与作势,而非谦恭与作为,依然让人看后感到极端不舒服,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民航要好多了,值得铁老大好好去学习学习。】 【Blog主人文后记2:要知道,民航最初只是是被美国和欧盟要求飞往他们国家和地区的飞机要做类似的安检(人家才不管你国内如何如何呢),而民航干脆就推广到了全部航空公司的全部境内和海外航班,而非仅仅是对外严格对内宽松,这就值得称道。】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4539 次阅读|25 个评论
事事如股人人炒
wanxq10 2011-5-7 08:39
最近因校运会,有机会与不少老师交流,发现许多老师在上课之余,兴致盎然的炒股。股市让他们精神有所寄托,自觉每周的时间过得很快;股市也会带给他们物质的享受,赚起钱来喜出望外,难于言表;他们在股市里寻找到一份不退休的自主工作。当然,股市也有低谷,赔钱起来也一样快。所以有人说,股市有风险,入市当谨慎;同时也有人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我不炒股,但是,我的感受好像也跟他们差不多。我们都同样的投入了精力、智慧和时间,同样的赢得了收获和坎坷,同样的怀揣一份希望、排遣一丝寂寞,同样的整装再行、不怕艰辛和风波。 想想,事事犹如股市,人人皆在炒作。想通了,反倒变得从容起来,如果把人生的目标比做炒长线股票,那又何必在意短期的跌宕起伏呢? 似乎是突然发现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追求中,过着有得有失的充实生活,感觉这世界特公平!从而,心情大好!其实生活的乐趣,更多的在于过程,而非结果。突然,想放慢脚步,想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急切,想在耐心的、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悄然等待瓜熟蒂落。
2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融是一种思维方式(一)
liperson 2011-4-29 08:51
金融是研究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在时间上配置货币和证券等资产的学科。那么它和思维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不确定,就是指波动性,变化的可能性。我们一般关心的是自己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并将其称为风险,在金融学上二者有时混用,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经常向学生举的例子是:几乎我每次上课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同学迟到(倒不见得是学生故意,而是因为学生太多了,如果是30人在小教室上课,这种情况当不会发生),学生迟到不迟到对我来说是一种不确定性,但不带来风险。假如学校规定,每迟到一人,扣我10块钱,那么学生迟到不迟到对于我就成为风险,因为会给我带来金钱的损失。这里还需注意另一点,就是学校只罚不奖,学生迟到只给我带来风险,而没有收益,这种情况在金融学上比较少见。如果让上述例子更符合金融学逻辑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学校查明全校的学生平均迟到率为3%,则规定,如果因为老师讲得好,学生迟到率低于3%,则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果因为老师讲的差,学生迟到率高于3%,则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学生迟到率决定于老师讲课好坏,讲的不好就罚钱,讲得好就奖励,这样老师就有动力讲好课了。因此,学生是否迟到将给老师的收入带来波动性。注意这种波动性一般是对称的,即既有奖励又有惩罚,而不是象之前那个例子中只有惩罚,没有奖励。 但我们生活中还是经常把这种波动性称为风险,我们尽可以这样做,而在心中记得二者的小小区别就行了。应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风险,都有不确定性。比如,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好工作,考研能否考上,工作是否让领导满意,是否能提升。那么怎样做呢?金融学上一般解决方法有两种: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及增强自己的能力。比如能否找到好工作呢?你需要知道找到好工作需要什么条件?好的企业有什么要求?这涉及信息问题,你需要更多的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你获得信息,并不代表你就能做到人家的要求,你还需要增强自己的能力,根据获得的信息增强自己在相关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减少不确定性,增加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当然,好的工作也是需要运气的,一棵树上吊死,是很容易栽跟头的。金融学上,一般采用资产组合的方式来回避单个资产风险的不确定性(这里主要指的是,你不可能获得所有的信息,因而带来的残余不确定性),那么你找工作时,也需要找三四家靠谱的,重点攻关,最后有一两个要你,你再选择就可以了。是不是资产越多,风险越小?不是的。资产多的话,手续费就多,就不可能专注于重点。找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四处投简历,而没有重点,最终是那家的信息都了解的不透彻,成功的几率反而大大减少。其实,稍懂点哲学的人就会看出,这里信息是客观条件,能力是主观条件,这和万事一样,都需要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5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偏股型基金亏损看利益分配——如何保护弱势投资群体的利益
imthere 2011-4-3 11:10
今有报道,我国656只基金2010年年报披露完毕,基金行业整体盈利仅50.82亿元,而偏股型基金整体亏损。 看看上市公司年报,多数公司盈利增加,尤其是超大型企业、中小企业。 以上两者的冷热对比鲜明。为何投资股票不赚钱呢? 那是只能依靠股价行情上涨获所谓的差价投资收益,不择手段的题材、内幕、老鼠仓频频出手,奈何整个市场疲软自然难以获利。 而上市公司创造的盈利收到大股东的控制,当年分配比例很小。投资者无法获得正常年份应得的收益。大股东需要分配之时,又有内幕干扰,基本少有分享。 因此, 上市公司当年盈利用于分配的应不少于50%, 才能保证投资者正常收益,也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
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工了!
duke01361 2011-2-21 16:28
又开始忙了!还是要说:让这一年为朋友们和我自己提供足够的平平安安,足够的效率和收益。使我们在 面对严峻的通货膨胀时,只是薪水缩水,成绩没水分!
个人分类: Life a Bit|1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素养和文化促进 - II.定义科学素养
techne 2011-1-24 02:36
科学素养和文化促进 ——适合于每个人的最小化科学 纳仁德•赛格尔 王 键 (Narender K.Sehgal,印度) II.定义科学素养   已建立了对于科学素养的需要,怎样以一种方式来着手定义它呢,这种方式会给予产生的定义一个更具普遍接受性的机会,以及——可能更重要的——在任意地点的一般人群中的一个高度的可信任性。这种可信任性必须按照可知觉到的功用、科学素养(SL),以及通过变得“有科学素养”,相对于根据时间、努力和可能的金钱成本,人们能够希望得到的明白无误的收益,他们——或其它某些人——将会需要做这样的投资。   一个人能够立刻看到达到这样一个满足所有上面提到过的需求的SL定义将不仅仅是一个任务。无论如何,需要去做什么的纲要并非太困难以至于无法看清上面已强调过的那些内容。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认识需要被追踪的方法路线。很清楚,“最小化科学”包将必须包括下列最基本内容:(i) 获得某些科学原理和事实的知识,(ii) 科学方法的应用,以及(iii) 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   关于这三个部分,最难定义的是第一个,也就是必须被包括在“最小科学”包(MSP)中科学的事实和原理。关于其它两个部分,虽然去定义它们将不是那么困难,但它们向人群的传播(应被包括在MSP中)也将不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任务。 让我们先从最困难的部分开始,也就是着手去定义适合于每个人的应该被包括在MSP中的科学的事实和原理。但是我们从哪里开始呢?最具逻辑性的起点将应该是需要具备科学素养的人们。在我们定义MSP之前,很明确地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人对于科学已经知道、现在知道些什么。在弄清楚这一点之后,一个人就需要从作为我们底线的最小共识着手,开始拼接MSP。 在科学的名义下,弄清楚人们已经知道什么,他们对于科学和科学方法论的理解是什么,以及是否这些东西和一些因素(比如年龄、性别、宗教、个体的教育背景或水平,也包括他的/她的父母,生活来源,邻里关系类型,大众媒体的可用性,等等)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也是一个需要某种专家技术的不易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必须通过施行专门化调查来完成。(没有科学背景的、缺乏科学方法论实践经验的普通社会科学家,将不能适当处理这样一个调查)。对于MSP的成功来说,“底线”的知识应当非常非常可靠,这是最基本的。这是个需要进一步详细论述的要点。   在更进一步之前,我们需要绕一点弯路,并且就非常重要的一点去讨论某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在世界的不同部分,一些文明和文化曾经存在过,并且在被称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时期出现前就兴旺繁荣。在每一个案例中,人们都已设计和发展了他们各自的方式、手段和方法以便搜集知识,去利用它,去保存它,并把它传递给接下来的一代人。而且每一代人,以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改进并凝炼了现有知识,并且可能增加了知识。即使在今天,某些知识基础和知识集合/获得系统还居于适当位置,并在世界的不同部分中得到利用,它们同现代、制度化、编码化了的系统一起得到利用。 我们需要认识到,作为对更古老的、内生的和本土的系统的改进,现代科学方法论和系统已经得到开发和建构——并且那种努力需要也会被做出,适用于散布和普及对改进后方法的接纳和利用(也就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但直到这一切发生之前,在世界不同部分的大量人群将要继续同各种方法论以及在各种他们熟悉的、可利用的知识系统中一同工作。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那种应得尊敬应当同知识和技巧相一致,在处理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形中,这些知识和技巧经验地和反复地被证明具备实践价值——与产生出它们的知识系统无关。因为,如果某种东西能在给定的情形中反复地并且可靠地运作,在它背后发现“科学”和一个“科学的解释”的责任就关涉到了现代科学和技术。 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和以科学为名他们知道什么   我们已经提到过这种知识只能通过在相关人群中的调查而获得。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正想要从人们那里去了解的关于他们所了解到的任何内容,应该问哪些种类的问题?在印度,这样的操作已经在一些地区施行过很多年,已有相当多的样本规模。大量的预备工作对它们进行探究,以促成一个更适用于目标的合适调查问卷。让我给出一些细节。   为了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我们已经选择了接下来的广泛领域(对问题进行形式化,从我们的观点看,这将能够使答案中包含我们寻找的信息):(i) 天文学和宇宙论;(ii) 地理学和气候;(iii) 农业,以及(iv) 健康和卫生学。为什么是这些领域?除了“农业”,其它三个领域将很可能被包括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的类似调查问卷的列表中。无论在哪里,农业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主要的关注点,它将会需要由一个或更多的反映他们主要关注点的那些领域来加以替代。   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看一看挑选出的领域。先看“天文学和宇宙论”:自从远古时代,人类就曾注视天空,观察满月/亏月和其它以不同方式移动的、有规律地出现或消失的物体,对于像流星、彗星、日月蚀、星蚀、陨石等等不平常的或平常的事情怀着敬畏而感到惊奇。   每一个人都观察过天空,对各种物体和它们的运动感到惊奇,并且听过那些古老的争议,如地心说或日心说的宇宙,在日月蚀期间魔鬼Rahu和Ketu吞噬月亮或太阳以及相伴随的神话和信仰。过了多年,许多这样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回答,许多这样的神话已经粉碎,并且日月蚀的现象已经得到了科学方法的很好理解和解释。因此,我们对于天空中物体的亲密性或熟悉感,以及关于宇宙的疑问,已经比正式教育或平均素养中的概念更日久了。我们因而期待每个人将会、应当对于这个主题具备一些最小化的知识。我们将需要弄清楚他们知道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考虑“地理和气候”。就像天文学和宇宙论,为了生存和成长同时应对每天和更广泛时期中的阳光、雨水、风、以及各种极度的温度,人们必须了解他们的地理和气候。在更早的时期,通过他们的持续观察和分析,他们常常能够在两者之间建立有用的相关性。我们今天知道有大量的科学同地理和气候有关。但是在今天的语境中,关于这些主题普通人群知道或需要知道些什么呢。   第三个挑选的领域是“健康和卫生学”。这是一个同我们每一个人相伴的主题——无论谁,无论我们是什么、在哪里——都必须关注和了解它。在广泛地普遍化以及许多现代健康和医药科学有所表现并得到建立之前,在竭尽全力为食物和生存而斗争的同时,人类不得不应对自身的健康和卫生问题。多年之后,在医学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知识、工具、装备、技巧和材料的进步,已经帮助我们达到了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生活期望、婴儿死亡率,以及根除这么多曾在过去的时代蹂躏人类的致死疾病的水平。普通人群知道什么以及他们目前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必须去搞清楚。   关于这样的普遍本质,可能有某些更多的话题,应当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被考虑到。   在印度的调查中,“农业”被作为第四个领域,这主要因为全印度人口中的三分之二为了生计要直接地或间接地持续依赖于“农业”或相关的行业。很可能地,这个阶段与大多数其它国家相似,在它们早期的工业化阶段之前以及在工业化阶段期间,而此后依赖于农业和相关工作的人口百分比都已剧烈地下降。即使如此,大量人口还是同家庭和厨房、花园、草坪、社会林业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还是期待大多数人口去了解一点同农业有关的基本科学事实和原理。在这个意义上,本质上它也是相当普遍的。   在案例中,依赖于现存的真实基础,对于调查来说另一个或一些领域也可能得到考虑。   在要搞清楚普通人群已经知道什么的调查中,或以科学的名义中,复杂性来自于这一事实:为了这样做,我们真的需要有一个关于MSP自身应当包括什么的相当好的理念,因为如果我们还没有一个预先的关于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当知道/学会什么的模糊概念,去为一次调查设计和发明出一个适用的问题集合将是不可能的,去发现人们对于科学或科学方法已经知道(或不知道)什么也将是不可能的。   我给出一个对于在阿拉哈巴德(Allahabad,1989)的两个调查的发现的短暂一瞥,它是在Kumbh Mela时期(由Gauhar Raza、Bharvi Dutt和Surjit Singh完成的,“人群中的科学态度;1989年Kumbh Mela时期在阿拉哈巴德进行的一项调查的报告”,第I卷和第II卷,NISTADS,1991)和在Mangolpuri(1991)(由Gauhar Raza、Surjit Singh、Bharvi Dutt和Jagdish Chander完成的“在Sangam的科学和人群知识的汇合”,1996年出版),由NISTADS(国家科学、技术和发展研究院,K.S. Krishnan Marg博士,新德里 - 110012)和NCSTC(国家科学和技术交流理事会)联手,Bhavan技术,新德里 – 110016 – 附有Narender K.Sehgal的前言)。——一个德里的边缘地区,其人口既不是城市的,也不是乡村的。   对这两次调查中收集的数据的分析揭示出一些因素,比如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社会化,职业的本质,性别,年龄以及使回答者和多种答复意味深长地关联在一起的文化环境。这一分析更揭示出,当与乡村的样本进行比较时,在城市样本中,那些对于相关于自然现象的多种问题不能提供任何解释并且说不知道的回答者所占的百分比实际上是更高的;并且这推导出这个结论:在一个时期中,传统的知识系统的瓦解已经发生,然而新型思想结构还在填补缺口。   此外,通过计算机为这些挑选领域开发出的统计模型显示出对于一些独立变量的高度的敏感性——在敏感性范围中,文化倾向和教育得分临近于这一变量。这本质上暗示出,对于反复灌输对科学现象进行更深的理解来说,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社会化是一种必要的但非充分的条件。根据上面的论点,信息散布的文化模式假定了有意义的重要性。当分析此前采集到的数据时,我们观察到在德里的J.J.群体中的大多数居民是在10-15年前从临近村落移民而来,同大都市建设一起互动,在经验、新技术涌现的视野中变化,特别是那些与正在同将来一代人碰撞的大众媒体相关的人群,因此抛弃和推翻了传统的文化遗产。将来的一代人表现得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他们忘记了旧有的文化传统,但还要同新型大都市文化达成妥协。   对样本人口的外观知识基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现代教育网络的可利用途径。职业、性别、在德里的停留时间以及信息通道的可利用途径被发现同回答的变量具有强烈的、统计学上的重要意义关系。接下来的三个因素可以作为平民的科学知识基础的决定性因素而起作用。 a) 复杂性的程度,需要去显露该现象的生活周期的反直觉的或在数学上迟钝的解释, b) 现象介入人们生活中的强度, c) 回答者可能在干涉的过程中进行练习的集体的或个人的控制程度。   上面两项研究由一项Ardh Kumbh Mela阿拉哈巴德(1995)的第三研究+来进行延续,其具有一个相似的问题集合并且样本规模约为3000。已有人去尝试对这两项调查的结果加以比较,这两项调查几乎是在阿拉巴尔德的相同地点实施,并具备非常相似的目标群体——经过一个六年的间断后。经过分析得出的推论被概括如下。   同乡村(Kumbh)的对应部分相比较,“城市人口的自我知觉水平”(Ardl Kumbh)是相对更高的。   同城市样本人口相比较,在相对更大的程度上,传统的思想在乡村人口中更流行。   1989年访问过的全体平民,其中有很高的百分比,提供了基于他们实验知识领域的直觉解释,并且由城市人口提供的直觉解释的百分比相对地要低。   当对构成城市样本的相似部分进行比较时,科学范围外的(extra-scientific)回答由在那些曾在Kumbh Mela被访问过的回答者中的一个相当大的部分所提供。在城市人口中,同1989年在Kumbh Mela收集到的样本相比较,那些说不知道的回答者的百分比是相当高的。   因为相关的复杂性的水平增长了,经过了两个宗教和文化事件的时期,在由被访问的回答者所提供的对按科学方法看是正确的的回答的分数中,它的百分比的断层减少了。 在乡村人口中,对“地震”和“彩虹”的原因的理解相对较高。这个原因可以归结为在经验领域中的以及依赖于两组人口的实质的差异。   根据数据分析,很明显的,因为在农业领域中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同在正式的教育体系中经过社会化正式授予的现代课堂知识相比较,培养农学家团体的根据经验的知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过程。   上面给出了一个关于怎样着手去确定的理念,在一个国家的人口中的任何部分,确定在科学的名义下人们已经知道什么。我们接下来将继续另一个在MSP的规则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可能会最终确定,在我们打算为其而设计的人群中,对于MSP来说,是否将会存在现成的接受者。 科学的方法   知识可能会以任何方式获得,包括经验的,利用很多种方法,对它的适当确认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根据在相同或相似条件集之下的,无论何处和无论何时的重复实验的可证实性。只存在必须被应用于确认的唯一科学方法,它与过去惯常于获得知识的系统无关。任何不能向已获得知识提供这样的确认的系统,不能作为“科学的”而得到接受。 注: 1995年样本的特征 在1995年的样本中,25.9%是文盲,小学和中学毕业各为13%,大学毕业为13%,完成研究生课程的为6%。在1989年的样本中,文盲为48.8%,大学毕业及以上的为1.4%。从数据分析来看,很明显,95年的教育程度比89年的高许多,95年的大多数来自小城镇而非农村,有机会接触现代教育系统(见表格-1)。 表格-1:教育水平分布 类别\年度 1989 1995 文盲 48.8 25.9 小学 24.4 25.9 高小 12.7 13.1 初中(10) 8.9 16.3 高中(12) - 12.1 大学 1.0 13.0 研究生及以上 0.4 6.0 职业 根据职业特性,将样本分为10类。16.8%为私营或政府工作人员,2.7%为专家和艺术家(包括画家、音乐家、摄影师、物理学家、律师等),12.7%为学生,这比89年要高出许多,89年学生为0.4%。 农业人口(包括农场主和农民)为23.8%,而89年农业人口为53%。这说明95年的样本多数来自城市,而89年多数来自农村。另外,由3.6%的人回答为失业或为参与任何生产活动(见表格-2)。 表格-2:职业水平分布 类别\年度 1989 1995 家庭主妇 4.8 14.4 农业 53.0 23.7 服务 6.6 16.2 工人 10.8 7.7 (有技能) - (3.8) (无技能) - (3.9) 开店/商业 12.0 11.6 贸易 - 1.9 学生 0.4 10.8 失业 1.8 7.0
个人分类: 翻译作品|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与科研基金那些事儿
热度 10 gfcao 2011-1-22 12:55
科研基金注定是个碰不得的话题,除非你也愤青一回,大肆抨击各级各类基金,估计会大大受到捧场,但只要正面说几句,立马污言秽语遍地。如果我是各类基金的收益人,我会很明智地选择远离这个话题,保持沉默。我之所以还敢于在这里“大放厥词”是因为我最多是中国这支科研大军中的一个虾兵,连蟹将都算不上,我的话无论对于体制还是现实都无足轻重,体制与现实不会因为我的话有任何的改变,更不会被匿名者的谩骂撼动分毫,除非谁能拿出足以揭露这个社会黑暗的证据,或许会对现实有所触动。 我在上篇文章中表达了一个观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几乎支撑了中国科研的半壁江山,有人立马指出,中国每年 1400 多亿的科研经费,国家面上基金不过 40 多亿。科研与科研经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科们大多是得不到国家基金的资助的,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搞科研。中国的科研大军有多少人?被国家各类各级项目资助的有多少人?被面上基金资助的有多少人?算一算就知道了,也许我说的半壁江山并不准确,但差别应该不会太大。科研恐怕不能用经费的数额来衡量,这应该是个常识。也许某一天,人们会看到,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并非由某个重大项目资助完成,而是由一个不起眼的小项目甚至未得到资助完成的,现在这种唱戏般大大小小的项目竞争与科研既有关联又无必然因果关系。 鸿飞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博文,声称中国有 99% 的博导不合格,引起了轩然大波,我们暂且放下基金的公平与否不说,先冷静下来认真反省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教授、博导是称职的?我们有多少教授博导应该得到国家基金的资助?我们口口声声说项目评审不公平,我们自己做得如何?有一位江苏镇江的匿名者在我的博文中称,他听他的同学说,他同学给工程材料学部项目部主任送红包后,当年就获批项目了。我有两个疑问: 1 、他这位同学的送礼行为是个别的还是具有普遍性? 2 、既然大家对腐败深恶痛绝,这位先生为什么不伸张一回正义呢?我不知这位先生身为产品质量检验所的一员(疑似)是不是科研人,对科研到底了解多少。还有一位匿名游客评论道:“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基本上靠平时开会、个别交流等建立感情,在专业领域形成评审圈子,相互高抬贵手。我们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也是没办法,以前得不到资助,通过学习同行多基金专家的经验,非常成功。”很欣赏这位先生的坦率,原来他们平时的学术交流是为了建立感情。我倒是知道我们的圈子里有一些原来很活跃,也做过很多工作,曾经得到过国家基金的资助,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后来不做工作了,尽管在圈子中有威望,与大家的关系也非常好,但却得不到资助了。我觉得,圈子中人未必不可以交朋友,关键是能不能做到朋友是朋友,学术是学术,这就回到体制问题了,学术与官场有相似之处,仅仅靠良心是不行的,体制的约束才是根本的。很多人没成为学术圈子中的人时愤世嫉俗,可当他一旦成为圈子中的人,还能那么的嫉恶如仇、一身正义吗?我就知道有些人在他还没有当官时一副正义凛然的面孔,可当上领导后就完全是另一副嘴脸了,焉知科研工作者就那么的高尚? 在现实的体制下,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难能可贵了,相比于其它很多项目干净了很多,甚至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任何国家的项目都要经过评审过程,既然由专家评审,由管理部门管理,就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与时代的烙印,关键是每个人能否尽量做好自己。 个人觉得,真正在做研究的人都应该得到适当的资助,学术在于探索,很难说谁的研究重要谁的研究不重要,历史才是最好的审判员,大项目如何?重大项目又如何?历史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金子。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为什么要预设那么多的大项目、重大项目?那些大项目、重大项目由谁来定?他们依据什么来定?这些项目真的有那么重要么?任何研究工作者都可以把自己的项目写成一个重大项目,或者说,任何领域都存在重大科学问题,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谁来做评判官?最好的办法是设立适当额度、适当数量的大项目,看研究进展,如果真的能看到前景,那时再加大额度不迟,只有那些真正涉及国计民生的科学问题才是值得大力资助的。我们设立的重大项目不可谓不多,可放眼看看世界,有哪样是纯粹的中国造?是中国科学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中国科学?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749 次阅读|26 个评论
要毕业了!-推荐《如何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和导师手册》
热度 1 caobao 2011-1-18 22:11
从 08 年注册科学网的博客,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我也从刚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到快要毕业了)。在这期间一直关注着科学网,从这可以看到很多最新的科学信息,了解很多知识。由于感到自己的文字功底不行,观点也不成形,没有创新,所以始终不敢发一遍自己的博客。虽然每次看到别人的博客时心血澎湃,总有写点什么的冲动。最近在写博士论文,也总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觉得论文新意不够,所以我就在科学网上浏览,希望找到有帮助的东西,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模板:)。结果我找到了《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于导师手册》。这本书主要是介绍博士生如何顺利的获得博士学位,各个方面都有所介绍!给我收益匪浅。要是早点能看到,说不定我博士生期间能更加受益匪浅。能把我和导师的关系处理的更好!(我博士论文研究方向问题,自己想做别的,老师总要我做一个完全不感兴趣的方向,中间进行过很长时间的换题讨论以及延期中考!) 我这博士期间,过的真是郁闷啊!晚上也睡不好觉了,总是执着于一些事,放不下! 不过现在想想,我为什么会执着于这些事,可能是一开始对老师的期望太高了,总相信老师之前给的承若吧,所以总想着我做出的东西,没有得到认可,很难过!总想着向老师讨回来,其实想想,可能自己对高估了自己的结果吧,但是,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的,能在这做出一些东西也就知足了吧,最起码要感谢老师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让我在这学习,做实验! 要是能先看看这本书,说不定我就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会在事情出现之前就好好找老师把一些问题谈好。 此外,我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关于创新的定义,对博士学位的定义。以前自己对博士学位的过高估值(从老师那获得的信息),导致总觉得自己离博士学位水平差的太远,没有自信心!看完了之后,现在有信心了,敢于动手写毕业论文了! 也正是如此,我今天也有信心敢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博文了。在此推荐此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看科学网新版-质的变化
热度 6 liufeng 2011-1-18 15:04
1.这次科学网博客升级到SNS是一次功能上的飞跃 2.新功能的增多和复杂会让用户刚开始使用时不习惯,但时间久了,一定会喜欢并产生依赖 3.我们在科学网的互动会更频繁和有价值,收益最大的将会是我们。 4.从网站产品和细节上看,科学网有一个高水平的网站规划和实施团队。 5,在切换中出现的bug和问题,有些是规则变化,有些技术难度原因导致,可以理解 5.科学网因为容纳的群体是个宝库,因此希望在这个功能变强大的平台上,能挖掘出财宝来。 总体评价,这次升级是个好事情。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7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系列:机制的故事【4】公平机制的设计
陈安博士 2010-7-13 05:09
   机制,说来简单的俩字,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公平分配机制,你给我造一个出来,要保证绝对公平。    于是,著名的“分粥机制”就被造出来的,你可以负责盛粥,可是,对不起,你要最后一个端粥。    分饼也一样。    要说,作为分的人,我是有成本的——为大家服务嘛,怎么我却要最后一个选择呢,这不整个一吃力不讨好嘛。    对不起,为了绝对公平,您如果愿意做分粥者,就要承担这样的结果,你不愿意可以不做这个分粥的人,有人愿意做且还愿意接受那个最后端粥的安排,因为这样做的人还有其他方面的收益——可能是受人尊重,也可能是选举的时候多捞几票,也许就是等大家富裕了不需要如此分粥时会记得那个受了委屈却依然愿意的分粥人。    所以,为了公平,机制只能如此设计。    您可以扩展这个机制到更多的情形,比如如果1万个人需要粥喝,此时让一个人分粥是不可能的,那就要兼顾效率。怎么顾?    可以先分成小组(树状?),再来分米,然后分面,随后煮粥,最后每个小组用同一个思路分粥。    这个过程中,分米的过程也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分粥机制。    当然,还可以继续推广,比如要共享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分割之后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毫无意义,此时如何?比如一家人只有一盘磨(这在小农社会很重要),如果你来底我来磨盘,那就谁都没法用这盘磨,此时的分粥机制如何设计?    现实中的“分粥”并没有理想状态下那么简单,所以,必须得考虑更恰当的机制来进行分配。    而就分粥本身,也还有分的人有老弱病残,有食量大食量小,绝对公平不存在且并没有意义,这种完全公平的分粥只有在那种每个人的基本情况都假设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如果分粥的人优先老弱病残孕者,如果里面还有他自己的亲戚,又当如何?    故事只是故事罢了,机制的设计要远胜于故事里要表达的奇思妙想,如果你想问我怎么才能穷尽所有情形,那么我告诉你,我们做的机制设计理论应该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虽然肯定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啥时候告诉您俺们做的这套完整的机制设计理论,嘿嘿,等论文发表几篇之后吧,我的故事将会讲得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到时候,别忘了回来听陈安博士讲故事哟!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4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一)操作方法篇
热度 1 gxfycyyhang 2010-5-22 07:15
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一) 操作方法篇 参加学术会议的收益,典型的有两种情况:有的人收益很大,有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收益。比如你只是去宣读论文,不参与讨论,不提出问题,学术会议之后,你可能还在原地踏步,一无所获。另一种情况,假若你善于动脑、从大量学术信息中披沙拣金,或者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收获可能超过读一本书。 学术交流就是这样,不同的人参加学术会议的效果大相径庭。其中的关键,看你有没有浓厚的交流兴趣,有没有明确的学术方向,是否善于动脑、是否敢于提问争鸣。 说到这里,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对科技工作者的意文何在? 我们知道,学术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过程 : 学术文章撰写与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撰写日久,思想难免钝化,需要有外力去钝。外力去钝的有效措施是与人交流,通过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的火花,学术交流由此产生。 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科学研究经常遇到困难, 90% 以上的时间都遇到思路上的困难,使科学研究难以为继。此时交流思想,可以打开思路,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科学界之所以重视学术交流,就是因为 学术交流具有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功效。 此前,学术交流有一句老话,叫 以文会友,切磋学术 。 文是学者相聚的前提,切磋学术是相聚的目地。这句话说的非常贴切,道出了学术交流的真谛。 这句话有两个含意,一是以文会友,表明大家都是平等的,它不同于中国儒家观念中,人际关系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分亲疏远近、轻重厚薄,它宣扬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二是强调切磋学术是学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现在这句话少有人提了,时尚以文不是去会友,也不是去切磋学术,而成了炫耀自己的机会。因而就出现了参会时仅仅宣读论文,即不参与讨论,也不提出问题中国学术交流怪象。还有一种不正常现象: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这些变态,因为违背学术交流规律,都不可能使人获得大的收益。 那么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才能收益更大呢? 从学术讨论对人的启发作用这个角度来看,只有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效果最佳。具体来说就是: 不仅主动与人交流,而且 提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作补充,提新看法 ,这是学术讨论最具有根本性的东西。 这是认识深化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培养成为创新者的有效途径。 注: 近期将陆续提交 《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二)理性认识篇》和《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三)制度安排篇 》。 愿与各学友交流探讨。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博”不该是“赌博”
热度 2 boxcar 2010-1-14 01:38
吕 喆 前几天按照我最近常玩儿的谐音游戏习惯,曾经写了一篇博文 考研vs.考验 【1】,结果有一位zhaoxw84博友写了条评论,认为我该写篇读博 VS 赌博的博文,我在回复中答应有空要试试。今天有点儿闲暇,便决定写下这篇题为读博不该是赌博的博文。 所说的读博,自然是指通过考试或者推荐的途径成为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这事儿了,鄙人亲身经历过读博的过程,近几年也导了若干博士生,还能大体上说出个一二三来,而且在前面的80篇博文也颇有几篇是和研究生或博士生有关的【2-5】。在这里不打算重复以前已经叙说过的观点,重点分析为什么读博就应该是读博,而不该成为一种形式的赌博。 赌博,按照网上互动百科的说法,是即用斗牌、掷色子等形式,拿财物作注比输赢 。【6】显然,赌博有可实际操作也可界定具体形式,而且要投入赌注、且有明确的目标赢钱。不过除非是真正的高手千王,一般人去读博就是在蒙概率,通常认为学好概率就能多赢,但真正学好概率后会发现,赌博赢的概率实在很低,所以就不赌博了。【6】 下面让我们看看除了发声相似以外,读博和赌博有何联系? 首先,读博也是需要下注的。这个注,就是在很多人的青春年华(25岁~35岁之间居多)中用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门去做个被称为博士生的学生,拿着并不丰厚的薪酬待遇,努力去从事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最终撰写出博士学位论文,争取达到标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其次,读博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说是在蒙概率似乎也不为过。读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研究课题的难易程度、导师的责任心、工作条件与进展和最终就业形势等很难由博士生本人决定的外界因素。运气好的学生,一切顺风顺水,论文选题难度适中、导师用心带、研究课题的工作基础好、实验条件齐备、进展顺利,结果是如愿按期拿到博士学位证书,要就业时正赶上高校扩招、经济腾飞等利好形势,轻易得到自己满意的高校教职或高收入的白领位置,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运气不好,导师先抛给一个业界公认的高难度千年课题,然后撒手不管;看了一堆文献后要做研究时发现实验室的状况是锣齐鼓不齐,好容易凑齐了还敲不响;勉强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些家伙都收拾妥当了,实验条件不好定、结果总不理想,终于通过艰苦的努力做出点儿东西了,却发现类似的结果刚刚被国外的某课题组发表了;赶紧再设法鼓捣点儿新的东西出来,投稿却屡屡被拒;忽然间又发现时间已经临近上边规定的deadline了,匆忙写论文答辩后,发现高校的教职已几乎被占满,不得不和N个海龟与另外M个土鳖去PK一个二级学院的讲师位置。。。总的来说,真摊上这样的运气,只能说是点儿背不能赖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这些说是概率也不能算全无道理。而且你参悟透了这些也未必就是胜者,因为,当全国的博士生都扩招、全球某专业的博士毕业找工作都费劲的时候,只能慨叹蒙对的概率咋这低呢?! 最后,对于个别博士生来说,他们选择读博或许确实是在迷茫之中做出的一次赌博举动。这类学生自己可能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些人是得过且过、患得患失;他们有的习惯于求学阶段的悠闲生活和简单的人际关系环境,对就业工作存在一定畏难心理,而且对现实的就业形势或职业现状不满意,希望改变但没有很明确的想法,于是希望通过读博这3~5年作为缓冲,赌的是等他们毕业时就业形势发生根本好转,博士学位证书的价值依然坚挺下去。在选择专业、研究方向和导师时过于随意,不注意自己和所选定的导师在是否相合、对所选专业和方向是否有足够的兴趣、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定课题等。总之,这类学生可能真的会把读博变成一次赌博,只是他们虽然愿赌,却未必肯服输。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入学考试中失手后,一再尝试,有一种赌徒要翻本儿的冲动。 说完了读博和赌博的联系,再说为啥读博不该是赌博。 第一,按照赌场的规矩(没亲自去研究过,理解得可能不对),必须要愿赌服输,赌博如果输了,赌注是肯定拿不回来的。读博其实无所谓输,所下赌注逝去的青春虽不会再来,但读博期间花出去的钱其实还可以赚回来,如果正如最近大家所期待的,国家能于近期大幅度提高博士生待遇的话,读博的过程中至少不至于赔钱。只要博士生本人有上进心,读博其实是可以有很大收获的,无论是知识的增长、见识的拓展,能力的提高,还是经验的积累,都是很大的一笔财富,这些本来就是稳赢的东西,除非当事人自愿放弃。相比之下,赌博一旦输了,就只能帮人增加赌场经验,除此无他。 第二,赌博可以一再赌下去,直到人输光一切,而且赌徒往往是越输越急,越难罢手。读博是有明确的时间段的,不可能提早,通常也不会一直延续下去,就算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学生,也不会尝试生命不息,考博读博不止。 第三,绝大多数赌博的参与者无法掌控局面,一旦参与其中,其实是把输赢都交给了概率(运气)和操纵赌博的人(是叫庄家吧?)。而读博说到底还是由自己决定的,读不读、跟谁读、做什么和如何做,学生自己是有选择和一定程度的决定权的,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这些选择和决定权用好了,读博过程的绝大部分还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的,并不会有太多的懵懂。只有那些不肯自己动脑独立思考问题,喜欢盲目从众的学生,才会把读博弄成很容易输掉的赌博。 第四,赌博的赢家通常不多,但赢得的利益很多,可以通吃(《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不就是通吃伯么!)。读博的参与者(博士生)众多,但每个人能通过这个过程赢得的利益是有限的,正常情况下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把读博看成是获利巨大的投资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头脑必须清醒,因为现在博士早就不是社会的稀缺人才了,别说一般的土鳖,听说这两年许多海龟都给晾成海带了。所以,千万不要对读博抱有赌博赢钱通吃的幻想。 综上所述,年轻学子们千万不要把读博当成一场赌博,而应该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是否适合攻读博士学位,如果行,也要注意认真选择专业、导师和研究课题,切莫用撞大运的心态去对待如此严肃的问题,更不可视科研工作同儿戏而不认真工作,否则,在读博这种赌博中肯定不会是赢家。 参考文献: 【1】吕喆: 考研vs.考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5841 【2】吕喆: 博士生发表文章的背后也来说说博士生发文章这事儿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1242 【3】吕喆: 为何有时硕博连读生不易按期毕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4204 【4】吕喆: 不牛的人如何做导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8126 【5】吕喆: 二年制硕士如何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0644 【6】互动百科:赌博 http://www.hudong.com/wiki/%E8%B5%8C%E5%8D%9A
个人分类: 科普|15269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