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γ辐照装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γ辐照装置的辐射安全与操作安全
pewwy 2010-1-15 09:23
一、国内外辐照装置的概况 1 、国际辐照装置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中国除外)现有大型钴源辐照装置 250 余座,实际装源超过 3 亿居里,根据美国核管理委员会( NRC )在 2007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现有钴源总强度到达 1.98 亿居里。美国已设计建造了单座装源能力超过 3.7 10 17 Bq (1000 万居里 ) 的大型辐射灭菌装置。加拿大诺迪安( MDS Nordion )国际公司的装置以其技术设备的先进、效率高、安全可靠,占有绝大多数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及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表 1 给出了国际上的三大辐照公司的辐照装置的相关情况。 公司 钴源装置数量 覆盖地域 Sterigenics 17 北美、欧洲、亚洲 Steris 14 美国加拿大 Isotron 14 欧洲、亚洲、非洲 2 、我国辐照装置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有各类辐照装置近 200 座 , 设计装源能力 30 万居里以上辐照装置 101 座,在建 10 余座,设计装源能力低于 30 万居里的小型钴源辐照装置 80 多座。累计设计装源能力超过 1 亿居里,实际装源活度已经超过 4000 万居里。 二、中国辐照装置的技术进步与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1 、中国辐照装置的技术进步 在 1998 年,我国制定了国家强制性标准 17568 - 1998 《辐照装置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对辐照装置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进行了规范,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工业辐照装置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能 根据国家 449 号令,环保部 31 号令以及国家强制标准 GB17568 等要求,我国对辐照装置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通过该制度的执行,我国辐照装置的整体安全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许多装置的安全联锁系统已经达到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我国和 IAEA 等相关要求。 2) 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 我国新建辐照装置在整体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绝大多数采用了自动输送系统和 PLC 编程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辐照装置的工作人员数量和工作人员进入辐照室的可能性。 3) 单一装置设计装源能力和实际装源 单一装置的设计装源能力和实际装源都有了大幅的提高,这一点对于装置的安全也是有益的 , 也便于国家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2000 年之后新建装置大多在 150--200 万居里 , 少数在 400500 万居里 . 2 、中国辐照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小 , 土 , 杂:这是中国过去的辐照装置特别是 2000 年以前的装置特点。如国外单座装置设计装源能力达 1000 万居里 , 有的企业在同一个地方就拥有 3 座总能力达 2000 万居里 . 有的同一地方有两座设计装源均为 600 万居里的辐照装置,实际装源也在 800 万居里以上。而现在我国的辐照装置实际装源约 4000 万居里,却有 200 多座辐照装置 , 分布在 30 个省市几十个城市。如果都采用大型辐照装置,只需要十多座大型装置( 600 万居里)就可以达到现有水平。这样在数量上将可以大大减少,单一装置的水平也可以大大提高。 2) 科研装置商业用、小马拉大车 . 许多装置在设计建造的时候都定位在科研层次上,而到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许多科研装置在承担科研任务之外从事对外辐照服务。由于科研装置的辐照室体积比较小,为了达到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往辐照室内堆积大量的产品有的甚至将辐照室通道堵死,这样很容易出现货物倾倒而导致卡源事故的发生。同时这些装置由于没有自动输送系统,搬运货物需要频繁进出辐照室,这样也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远高于自动化高的辐照装置。 3) 老牛拉破车 一些老装置装源活度一般都不高 , 同时设备陈旧,年久失修。但这些装置现在仍然每年运行率达到 80 %- 90 %甚至更高。这些科研型的老装置长期连续运行进一步加快了其设备的老化,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4) 老装置多技术落后 , 且安全联锁系统缺失 我国钴源辐照装置起步于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其中大部分建于 90 年代以前,这些老装置从设计建造上本身就技术落后 , 存在一定的缺陷,安全联锁系统单一,有些安全联锁系统年久失修 , 丧失功能。 同时老装置大多采取静态堆码辐照,人员频繁进出辐照室,安全系统的缺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5) 人员素质不高 , 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近十年,钴源辐照装置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核技术领域专业人员的短缺以及青黄不接,导致在钴源辐照装置的相关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比较低。有些装置的从业人员为当地农民且不进行培训上岗 , 既不熟悉设备性能又缺乏安全意识。 6) 一些单位领导缺乏法律意识,一味追求利润 有的装置没有获得国家相应的许可,一些单位领导却为了追求利润而长期私下运行。 三、历史的教训值得重视和总结 1 、国际上出现的几起重大的事故 : 1) 1975 年意大利斯蒂莫斯事故:货箱碰坏源架 , 放射源脱落 . 一名工人顺着货物输送辊道进入辐照室而受照死亡,同时辐照装置无人值班。 2) 1982 年挪威切勒事故:辐照装置源位由于开关信号的失效而显示处于屏蔽位置,但辐射监测仪指示了辐照室的高辐射水平但该监测仪与辐照室门联锁的信号却已被拆下送修,该人员在没有佩戴便携式剂量仪表也没有注意辐射监测仪显示的剂量率的情况下,将正在报警的报警器关闭并进入辐照室而受照死亡。 3) 1989 年萨尔瓦多事故:辐照室内货物卡住了源架导致源架不能降到贮存位而报警,而此时运行人员通过短接源位信号的方式消除报警并且使用 5 年前就已经拆除的辐射监测仪探测辐照室内的剂量水平,并且没有核对便携式剂量仪表的辐射水平的情况下进入辐照室,并从另外部门请来两名未受过培训的人员进入辐照室协助其将卡源的货物搬开。该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照。 4) 1990 年以色列索尔万事故:产品堵塞源架导致源架不能下降而报警,而控制台上的三个信号同时显示:产品堵塞警告灯、源贮存位信号、辐射剂量报警。值班人员自己判定其中的源贮存位信号是正确的,同时通过短接等方式消除辐射剂量报警信号和模拟辐照室内剂量正常的信号后打开辐照室门,其携带了便携式剂量仪表,却没有使用校验源检验仪器(实际上该仪器不工作),进入了辐照室导致受照死亡。 2 、中国辐照装置的几起严重事故 : 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至今共发生重大人员伤亡 10 多起,死 9 人 , 数十人受超剂量照射。 如: 1) 1988 年天津钴源辐射事故:工作人员误认为放射源已经降至贮存位,在没有携带便携式剂量仪表的情况下进入辐照室搬运辐照产品造成两人受超剂量照射。 2) 1990 年上海 6.25 钴源辐射事故:工作人员没有开启操作台上的电源降下源架,未确定放射源的位置并且没有携带便携式剂量报警仪,违章用钥匙直接打开防护门在部分安全联锁系统失灵的情况下进入辐照室造成 7 人受超剂量照射,其中两人死亡。 3) 1991 年河北钴源受照事故:该装置在事故发生前拆除了安全联锁装置,升降放射源采用手摇方式,辐照室工作人员仅看过过源升降轮后误认为源在井下,便打开辐照室门进入辐照室,造成 2 工作人员和 3 公众(顾客)受超剂量照射。 4) 1992 年湖北钴源受照事故: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没有降源的情况下,打开辐照室门进行自然通风(因停电),通风 15 分钟后,点燃蜡烛进入辐照室造成 1 工作人员和 3 公众(顾客)受超剂量照射。 5) 1998 年黑龙江 1.28 钴源辐射事故:该装置采用自动悬挂输送方式进行辐照,当时悬挂链发生故障停车,值班人员立即现场处理故障,其中 1 人去控制室开启通风机以排风,另 1 人去辐照室排除故障,两人均未注意辐照室门外上方的红灯警示页没有注意到辐射仪表的指示,同时两人均以为只要悬挂链故障,源肯定会降到贮源井下,造成 1 人受超剂量照射。 6) 2004 年山东济宁事故:两人受照死亡。 7) 2008 年山西辐射事故:五人受照。 3 、引起重大事故的原因分析 在以上每起导致人员受照或死亡的事故中,有至少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 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和管理上的疏忽 在所有的类似受照事故中,工作人员都没有携带便携式剂量报警仪或剂量报警仪没有经检验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同时在许多事故中,运行人员或工人没有经过培训而不了解辐射危害和潜在风险,而导致许多不适当的操作长期存在,同时在出现报警信息或矛盾信息的时候,过分的相信自己的判断而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措施。 管理上没有制定详细的应急程序并认真实施,没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没有制定检修计划并实施。 2) 安全联锁系统失灵或被旁路 许多装置为了保证生产运行,没有定期对安全联锁系统进行检查而出现某些安全联锁设备失灵的情况下继续运行;而在发现安全联锁系统故障或失灵后,在等待更换或维修的过程中采取旁路安全联锁系统的方式继续运行,有的甚至没有更换或维修故障安全联锁系统的计划而继续运行。 3) 设计上的缺陷 有的装置的辐照室入口的控制系统存在设计缺陷,与门联锁的信号不够且很容易被运行人员旁路或绕开。 许多老装置的源架没有护罩,容易出现货物堵塞源架导致源架无法降落到贮存位。 在安全联锁系统的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冗余性和多样性。 4 、这些事故的教训值得总结和重视 通过以上国内外钴源辐照装置事故的分析,这些事故的教训是值得总结和重视的。这些事故 , 代价沉重 , 教训深刻 , 值得认真总结 , 高度重视。 1) 老装置 , 过期放射源必须按时退役或强制退役。那种科研装置商业用 , 小马拉大车 , 老牛拉破车的局面必须改变 , 在也不能延续下去了。 2) 新建装置的设计必须经过仔细审查,尤其是对关键安全条件还需要考虑冗余性和多样性,如果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则会产生不安全的隐患。 3) 装置的管理者应该对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可能进入辐照室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定期的监督检查。如果管理者忽视这点,工作人员则可能偷懒而使安全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或者不遵守操作规程而不携带便携式剂量仪表进入辐照室。 4) 管理部门由于经济的原因而弱化安全系统和管理程序,如容忍拆除或废弃安全联锁装置甚至批准旁路安全系统而保持生产。 5) 经过常规培训的运行人员不具备足够的水平来处理辐射源没有回到安全状态的各种情况。 6) 应该谢绝非工作人员进入辐照室,如确需进入辐照室,应佩戴剂量仪表且有工作人员陪同。 四、避免事故保证安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 、老装置和过期放射源必须按时退役或强制退役。必须尽快制定办法尽快实施。 2 、安全联锁装置和设备必须齐全,必须及时维护保养,使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强调自检、定时检修,重要安全设备应该每周自检,记录备查。 3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 再培训,熟悉了解和掌握本单位装置的各项安全联锁装置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并培养安全意识。 4 、国家法规和标准必须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特别是: 1) 国务院 449 号令、国家环保部 31 号令 2) GB18871 辐射防护基本规定 3) GB17568 辐照装置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 5 、本单位的各项安全制度必须齐全并严格遵守,并且需要形成文件备查。 6 、国家继续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和处罚力度,以确保装置不带病运行。 五、总结 1 、我国的辐照装置尤其是老装置的确还存在一定问题和隐患,迫切需要改造或者退役; 2 、我国在 2000 年以后新建的辐照装置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装置性能、安全等方面都已经达到甚至某些方面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3 、环保部门的统一有效监管促进了辐照行业的安全和持续发展,环保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注: 该文章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一次放射源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技术交流与研讨会( 2008 年 5 月,苏州)上作专家报告。
个人分类: γ辐照装置|7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我国工业γ辐照装置推向国际市场
pewwy 2010-1-14 17:1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创业开始,在工业 辐照装置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创新,不懈努力,在六年时间内迈出三大步,把我国的工业 辐照装置推向国际市场的历程。文章详细介绍了 30 年来为把中国 辐照装置 推向国际市场的夙愿,如何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坚持不断创新,终于实现了将我国的 辐照装置与国际接轨,并最终被国际大型辐照公司认可并采购。 关键词: 辐照装置 国际市场 国际先进 不断创新 一流服务 1 、 30 年的夙愿 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12 月,其主要成员来自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他们在核工业系统艰苦奋斗了 40 多年,搞辐射加工技术和装备也将近 30 年。一些来自核工业二院的同仁,从 1982 年开始,就先后完成了科研型 辐照装置、酒类液体 辐照装置、可移动式 辐照装置、 50 万居里 ~1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等的设计、制造和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 5 项、国家级新设备奖一项,还有 5 项国家专利。并在南京、郑州、大庆、长春、延吉、绵阳、大连等地设计建造了 10 多个 50~1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成为当时全国辐照加工产业中的主力军。为此,曾获得 1995 年首届全国辐射加工产业化推进奖。 我们一直梦想着把中国的 辐照装置推向世界。为此,当时在核二院为了推广核辐射技术,我们专门创建了核二院比尼公司辐照所。虽然当时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也有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牵线帮忙,我们跑国外,找机会,寻项目,先后同伊朗、越南、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国进行过谈判,甚至还签订了提供 辐照装置合同。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 辐照装置最终还是没能走出国门,没能完成我们为之奋斗了 30 多年的夙愿。 2 、瞄准国际领先目标 上世纪末由于年龄关系,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我本人创建的辐照所,来到了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是一个我们自己组建的小公司,完全脱离了过去的大院大所的体系,的的确确是白手起家、一无所有。在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的全力支持下,公司租了两间办公室,当时我们只有几个人就干起来了。大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钱;没人;没基础;还有人为的拦路虎,可是大家没有动摇,抱着要用自己多年来从事的技术工作为辐射加工产业化的发展,向着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前进! 2.1 瞄准国际目标 要想走出国门,必须要了解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的 辐照装置才能被国外的用户接受,才能推向国际市场。首先,一定要瞄准国际领先的技术:我们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参加多届国际辐射加工大会,组织国外考察,了解到全世界 200 多个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中,加拿大 MDS Nordion 公司设计供货的装置就超过 150 多座 .( 资料图表 ) 。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大都从该公司进口 辐照装置,该公司的产品已成为世界的主流,成为国际辐照界的领头羊。为此,我们就确定以他们的装置为目标,在不远的时间内要赶上他们的技术水平并能争取在辐射安全和辐照工艺方面超过他们。 2.2 确定指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加拿大 MDS Nordion 公司的产品为什么受国际商家用户的欢迎,装置具有什么特点。为此,我们先后到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法、荷兰、德国、比利时;南美的巴西、智利、阿根廷;以及澳大利亚、日本等有关厂家进行参观访问。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装置具有显著特点能最大限度满足这些商家的要求: 1) 规模化、大型化:国际辐射加工企业特别是辐射消毒行业已经形成大规模的产业,世界各大辐射消毒企业均已形成跨国集团。这些集团需要的辐照装置一般都在 400600 万居里,大的上千万居里,小的也在 200300 万居里。 (3 大公司装置一览表 ) 2) 高度自动化、机械化:首先国外人力很贵,尽量少使用人力, Sterigenics 公司 1000 万居里的装置全部只有 12 个人;二是为了保证加工质量,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因此装置需要高度自动化、机械化,晚间无人值班。 3) 高运行率:国外大型工业化辐照装置年运行率一般在 8400 小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放射源的能力,创造最大效益。 4) 高可靠性:装置上使用高质量元器件,这样才能保证运行可靠。注意计划检修,很少停车,保证高运行率。 5) 网络化、信息化运行管理:使用条码系统,工艺参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公开可信,便于用户上网查询,防止伪造。 6) 管理规范化。装置质量管理都通过 ISO ,TUV 等国际标准认证,有时需要 FDA 等认证,确保用户的产品质量。 2.3 落实措施 要赶上加拿大 MDS Nordion 公司的装置,满足国际客户的要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直到 2000 年年底,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辐照装置还是 小、土、杂 的状态,大部分是设计装源在 50 万居里以下,少数名义上说设计装源 100 万居里,有自动输送系统的装置为数不多。 2000 年期间,一些在中国的医疗用品跨国集团 ( 如强生公司 ) 考察了我国的工业 辐照装置,认为我国除了 2 台进口的装置外,没有一台能满足他们的加工需要。 1999-2001 年我们先后到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及欧洲辐照装置参观考察。更让人吃惊的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辐照装置的辐照产品竟然 90% 以上是 Made in China 。这样看来我们不把中国的辐照装置的技术水平搞上去是不行了,这也是我们这些搞辐照装置设计人的耻辱,更坚定了我们把中国的辐照装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搞上去的决心。为此, 1) 制定计划,用 3 ~ 5 年的时间迈出三大步:首先设计装源 150 ~ 200 万居里装置;第二步是设计装源 300 ~ 400 万居里装置;第三步是设计装源 500 ~ 600 万居里的装置。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的领导,是他们首先采用我们的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给我们创造了完成第一和第二步的机会;同时也感谢行业领导和同仁们几年来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 组织力量: 近几年来,公司的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技术队伍逐渐形成。公司既有有经验能力强水平高的老技术人员;又有一部分中年技术骨干;还招收了一批年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我们重视横向联合,组织了一支由北京燕京通达、北京鑫明海等厂家以及核二院、中科院等院所形成的横向联合的技术队伍。 3) 对照目标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创新。 5 年内实现 30 多项创新、专利 7 项、国防科技奖一项。 4) 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在 2002 年初就进行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证书图片 ) 量方针 4) , 。我们公司提出的质量方针是精湛设计,优质工程,可靠产品,一流服务,用户至上,持续改进。并在认真贯彻执行中。 3 、坚持不断创新 我们从 2001 年开始,设计制造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装源量为 100 万居里、 150 万居里、 2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 2002 ~ 2003 年设计了装源 3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 2004 年设计了装源 500 万居里的工业 辐照装置; 2005 年 10 月又开始了 600 万居里大型的工业 辐照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多少年来,公司没要国家一分钱,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有限的资金,用 5 年时间迈出了三大步,完成 30 多项技术创新。并于 2006 年上半年把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 600 万居里的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推向了国外,建在了曼谷工业开发区的著名跨国公司 ISOTRON(Thailand) 厂内,现已安全运行近一年,装源已达到 300 万居里,实现了我们多年的梦想,也实现了工业 辐照装置出口零的突破。 3.1 大搞技术创新 要想把规模搞上去,从设计装源 50 万居里到 600 万居里,对辐照装置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我们分析和归纳了几个关键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攻关,完成了多项创新,并在自己工厂进行了 1:1 的试验。最关键技术有: 1) 源架:这是所有辐照装置中最重要最核心部件。我们设计了多开门式 (812 门 ) 裸源源架系统,可装 1280--1500 根 C-188 型源。只有提高单个源架的装源数量,才能实现在一个装置内装到 500 ~ 600 万居里的钴源。且操作方便,源能量利用率高。 2) 装换放射源的专门长杆工具: 必须是使用、携带存放方便。我们设计了四件套的长杆工具,还带有放大镜,使装源操作时,能清楚辨认 6 米水深下的源棒编码。 3) 过源机械:过源机械也是大型工业化辐照装置的最重要的核心系统,它决定了装置的运行方式 ( 产品超盖还是源超盖 ) ,该装置放射源的能量利用率以及装置的运行安全等。我们设计研制了几种使用于不同规模不同产品不同运行方式的过源机械( SQ(H)636 、 630 、 424 、 420 、 212 等)。围绕过源机械我们还在汽缸固定、减少辐照损伤、止进止退结构等方面作了多项改进和革新。 4) 产品输送系统:我们在国产 WFX-50 型封闭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的基础上作了十多项创新,这种输送机运行平稳,噪音小。原来输送机的一个吊箱只能承重 100 公斤,随着装源量的加大,产品处理量大增,需要辐照吊箱的承重增加到 350 公斤、 500 公斤直到 1 吨或 2 吨。这种型号的输送机从来不能承受这样大重量,我们考虑要利用这种类型输送机的优点,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同样的结构形式,要提高承载能力,必须加大链条,加大轨道。为了克服封闭轨弯道的易磨损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把轨道的易损部位换成了耐磨材料并作成可拆件,提高了使用寿命。 3.2 提高装置自动化水平 1) 设计研制了自动化装卸料系统:这在中国是首次,我们利用立体库的自动装卸系统原理,开发设计了中国第一套自动化装卸系统,并用到了中核华东辐照的 300 万居里大型工业 辐照装置中。 2) 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系统: 我们的控制系统不仅全部采用西门子 PLC ,还开发研制了自己的软件系统。 3) 在国内首次开发了用于辐照装置的条码监视系统并可实现网络化管理。 3.3 开发研制自己的设计计算软件程序 在屏蔽防护、放射源棒排列和处理产量能力的设计计算方面,我们不仅采用国际通用蒙特卡罗和点核积分计算程序,还自主开发了多个设计计算软件程序,既方便快捷,又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3.4 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联锁系统 设计满足国际客户要求的 . 辐照装置的安全联锁系统和核电站一样不仅要满足安全性,多样性,冗余性,独立性外,还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做到适用有效。除了常设的安全联锁设施外,还增添了一些更适用的设施,例如对于放射源板是否到达处于井底安全位置 , 我们加一个水下摄象镜头。 4 、与国际市场接轨 1 )与国际市场接轨不仅是装置的规模、技术水平、各项功能、参数符合国际标准满足国际客户的要求外,在很多方面也必须注意国际客户的要求,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 2 )重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们这样一家很小的民营企业有没有必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想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就肯定需要。我们 2002 年 2 月份就联合燕京通达、北京鑫明海三家捆绑在一起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我们不但拿到 ISO2000 的认证证书,还拿到英国 NQA 的国际认证证书。所以在 2004 年底 ISOTRON 来我公司考察时,不但对我们产品满意,而且对我们的设计质量也非常满意。 3 )在产品使用元件、标准件上一定要选用国际通用,质量优良的名牌产品。一方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备品方便。 4 )产品箱辐照箱一定要满足国际产品标准包装系列。我们过去的辐照装置产品包装箱大部分很小,而欧洲客户要求从集装箱卸下来的产品不拆包装直接装到辐照装置上辐照,包装尺寸一般为 1 米 x 1.2 米 x 2 米,过去国内的辐照装置都不能做到。 5 )在某些方面还要满足该客户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例如 , 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还要进行 CE 认证,又如 : 安全联锁系统的电器设计,过去习惯使用常开式触点,这样既节约用电,元件使用寿命又长。而欧洲的装置设计有些触点需设计成常闭式,这样才能保证联锁信号的可靠性。 6 )坚持一流的服务。我们的产品迈进了国际市场,而售后服务也必须跟上。为此,我们提出了国际用户的问题必须 3 天内解决。做好售后服务,也是很不容易,客户在国外,办护照、签证、定机票都需要时间。因此,必须作到: ①电话畅通 ,e-mail 时刻有人检查; ②使用 MSN 及与客户的直联视频; ③除留有足够备品备件外,急需的部件 3 天内到达,还需与特快专递公司建立联系; ④要与旅行社建立专门联系。一般若客户需要, 3 天内都能到达。 我们已经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但是,我们以后的路将更长。 参考文献: 1. 赵文彦,潘秀苗 主编 . 辐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3 2. Wang Chuanzhen, Zhang Hehu, Peng Wei. Safety, Good-efficiency and Multi-function, SQ(H)-Type Industrial Cobalt-60 Irradiator. IMRP 14 th . Kuala Lumpur . 2 006
个人分类: γ辐照装置|6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