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交通规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城市旋风治理雾霾:实行高端城市管理才能摆脱雾霾
热度 1 杨学祥 2014-10-16 04:55
城市旋风治理雾霾:实行高端城市管理才能摆脱雾霾 杨学祥,杨冬红 廖保平最近指出,刚近 10 月中旬,北京就遭遇一场大雾霾,这可以看作今年全国大范围雾霾的首演,甚至可以说,这几年严重的雾霾,只是刚刚开始。有论者说,中国人至少还要忍受 30 年雾霾,也有论者说至少要忍受 50 年,更有人说需要几代人来治霾。上述说法无论是否有夸大之嫌,可以肯定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是这几十年工业超高速发展的结果之一,要想短时间内结束这个发展状态实非易事。 大气污染是雾霾发生的元凶,这是人们的共识,这里就不多讨论了。现在的问题是,气象条件的变化是否存在人为的因素。 我们在 2010 年 10 月 23 日 指出,北半球最近 30 年风速减慢的研究提出如下两个重要课题:其一,风速减慢是否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二,利用风能是否存在负面效应。 事实上,大陆集中在北半球,比森林高得多的城市高层建筑密布在沿海地区,阻挡陆海之间的季风循环,是北半球最近 30 年风速减慢的人为原因。密布在大陆内部的高架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如蜘蛛网,也是减慢内陆风速的重要原因。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发电,更是风速减慢的重要人为因素,这表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风能利用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由温差产生的大气环流是信风和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均衡赤道和两级、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营造全球正常均衡的气候变化。人为降低风速,阻碍大气环流的正常运作,可造成热带地区更热、寒带地区更冷的极端气候频发,是严重气象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与城市减慢风速、云层阻挡在城市上空有关。由于城市减慢风速和改变风的方向,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将导致周围农村大气环流的改变和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和解决。 中国目前还处于靠自然风吹走雾霾的初期阶段,减慢自然风速就自然变为人为静稳天气的制造者,是雾霾清除不力的根源,是制造雾霾灾害的元凶之一。风速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影响了气流的传统活动模式,导致风速下降。一些地方的森林植被恢复和增长使得地球表面更为“粗糙”,也会起到降低风速的效果。因此,三北防护林防止风沙的功劳,也变为使中国风速减慢的罪证。 三北防护林是防治沙尘暴的成果,也可能是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峰的生成原因。 近几年,北京的风沙少了,雾霾却多了 。 历史经验表明,在防灾减灾问题上,人类往往是治理了一个灾害,引发了多个灾害,处于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的结果是疾病遍布全身。要研究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防灾方案要关注次生效应。 我们认为中国华北地区的雾霾和风能过度开发利用有一定关系,这是根据风速减慢的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这是最新的观点,还没发现别人有类似的论述。我们认为,开辟城市风道来对付雾霾是可行的。对于北京的雾霾,一两项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由于城市规模太大,需要综合治理。 减少出行里程是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最有效的措施。伴随私家汽车的增多,城市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与日俱增。一个五口之家,父母要上班,孩子要上托儿所或上学,老人或保姆要上市场,必不可少的行程天天如此。如果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每个社区配备必须的设施最好的托儿所、医疗所、菜市场、中小学校,就可以减少家庭私车一半以上的行程,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降低能源消耗。 增强城市风是减少城市雾霾的关键因素。目前的道路通行是双向的,不利于定向风的行程。应该将所有道路改为单向环形右拐行驶,即可形成定向的旋转风,又可加快行车速度,不必在路口停车等待: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禁止行车左拐(左拐可以通过右拐绕行来实现),停车线设在街口前 100 米 处,给汽车启动和加速一个缓冲时间,以便高速通过十字路口,提高路口行车流量,降低拥堵压力。 右旋车流就是城市的搅拌器,可形成城市空气的右旋涡流,这种人造小台风可增强城市空气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形成城乡空气的有效流动,改善大城市的空气环境。 龙卷风的旋转方向一般同气旋,即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规模大的风暴受科里奥利力的影响,总是做气旋式的旋转,而雷暴和龙卷风由于规模较小因而受科里奥利力的直接影响也较少。但即使忽略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在计算机数值模拟中超级单体和龙卷风仍做气旋式的旋转。 所以,为了提高城市人造气旋的效果,在南半球的城市,应该将所有道路改为单向环形右拐行驶,即可形成定向的右旋旋转风,交通规则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左侧通行(有些国家现行的交通规则)要变为右侧通行;在北半球的城市,应该将所有道路改为单向环形左拐行驶,即可形成定向的左旋旋转风,交通规则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右侧通行(中国现行的交通规则)要变为左侧通行。 借力打力,以毒攻毒,将无用的汽车行驶风流变为城市旋风的动力,这是最廉价的治理城市雾霾的方法。 相关报道: 告别低端产业链才能摆脱雾霾 2014-10-14 07:45: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廖保平   刚近 10 月中旬,北京就遭遇一场大雾霾,这可以看作今年全国大范围雾霾的首演,甚至可以说,这几年严重的雾霾,只是刚刚开始。有论者说,中国人至少还要忍受 30 年雾霾,也有论者说至少要忍受 50 年,更有人说需要几代人来治霾。   上述说法无论是否有夸大之嫌,可以肯定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是这几十年工业超高速发展的结果之一,要想短时间内结束这个发展状态实非易事。   英美等国一些城市花费了近 50 年时间,其空气质量才恢复正常,而且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中国的人均财富只排名世界第 104 位,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很多人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治霾肯定是场持久战。也有人计算,要实现 13 亿中国人达到美国生活水平,中国的资源总耗至少要扩大 50 倍。也就是说,目前的雾霾还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   而且,我们没有什么治霾的高超办法。一般的做法无非是把大部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可是再怎么外迁,也还是在中国的国土上。何况,城市里污染严重的企业外迁,无非是迁到郊区,雾霾还是环绕城市,驱之不去。还是回到雾霾产生的根源上去寻求解决之道吧。雾霾的成因多种多样,有工业、尾气、气候、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我赞同一个观点,即雾霾是一个污染总量超标后的集成结果。   造成污染总量超标最主要的原因当数工业,须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国家。这样的能源消费和燃煤背后对应着庞大的工业生产需要。   我们不要这样的工业生产可以吗?可以,除非,一,我们退回到非工业时代;二,我们能超越现在的工业时代。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既不愿意也不可能退回去,唯有告别低端的工业链条,超越现在的工业水平。   低端生产链的最大恶果,就是对环境的极大破坏。这个过程西方国家也曾经历过。英国处在这个低端水平时,伦敦是雾都,故有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泰晤士河鱼类绝迹,如果有人掉进这条河里,像被狗咬一样要常规防疫接种;美国处在我们这个阶段时,同样“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忍受光化学烟雾困扰。   经济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这条倒“ U ”形曲线揭示了一个规律:处在这条曲线陡峭的上升区间,则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那个时候的英国、美国、日本等,人们攀爬在库兹涅茨曲线那段陡峭的悬崖上,吸饱了雾霾。现在,他们爬过了那段危险的悬崖,开着宝马车,同时呼吸着清洁的空气。   我们现在正处在当年欧美国家所处的位置,或者还不如。到 2012 年,中国人均 GDP 6100 美元,按国际标准,人均 GDP 1 万美元以上才勉强算发达国家,更不要说中国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社会福利远未达到现代化水平。确切地说,中国目前面临着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   我们能不能成功地跨越这个“陷阱”,或者说有没有办法超越低端工业水平?有,那就是让这个民族极具创新活力,才可能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而创新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良好创新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一系列的内在激励机制,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比雾霾还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能从最根源上进行改革,激发国民最大的创新能力,超越现在低端的工业化阶段,早日迈上更高阶段的工业化、技术化阶段,就能尽早摆脱雾霾。 ( 责任编辑:钟庆辉 ) http://news.sohu.com/20141014/n405092797.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8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交通规则折射中美差异
热度 51 xuxihb 2014-7-30 16:13
将近二十年前,我在美国买二手车,学车,考驾照,会开车不到半年就违规被警察抓到。那是在深更半夜,自己开车从实验室回家,路上空无一人,到一个 STOP 标志前未停稳便又一脚油门开过去。旋即,一辆警车从树丛后窜出来,拉开了警灯。被警察拦下,我一片茫然。警察告诉我,根据州法律,应该在 STOP 标志前完全停住,看清路面状况,才能继续通行。我争辩这是在半夜,路上根本没有人。警察礼貌地告诫,哪怕只有你一个人也必须按州法律行车。那一次,我领教了美国的交通规则。 将近十五年前,我回到了武汉,被路上的车况惊住了。两股道上可以有三辆车并行,左拐的车与直走的车抢道,右拐的车与过斑马线的行人抢道。不要说让我开车,就是坐在出租车上有时也捏着一把汗,感叹司机师傅好不机智勇敢!又过了若干年,路上的车辆增加了很多,比以前遵守交通规则的状况也大有好转。但是,右拐的车辆依然不会让过斑马线的行人,因为我国交通规则允许车辆在红灯前直接右拐。 在美国开车,必需时刻牢记把路权让给行人,看见红灯第一件事就是要停稳车辆,即便是要右拐。因此,我不解地问过许多驾车的人,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规定右拐车辆在红灯前停住?得到的回答大多是那样会更拥堵,中国的行人没素质。 我想,我们与美国人在两点上有所不同,甚至有显著差异:第一,对生命的态度;第二,对规则的态度。 去年,我成为政协委员,终于有机会把郁积心头多年的想法写成一件件提案。今年,我的一件提案就是呼吁规定机动车遇红灯右转需先停后行。听说这一提案的人大都笑一笑,摇摇头。记者问我有些什么提案,我告诉他们有这么两件,一件是关于建议提高我国专利质量的,一件是要求右转车辆在红灯前必需停下的。记者们显然对专利提案充满兴趣,而对后一份提案要么默然,要么直接表示不认同。 上周,我接到公安部的电话。那头热情的声音通知我,他们拟采纳我的建议,推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我一时难以淡定,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以下晒出这份提案,欢迎批评,也欢迎为明年的提案提供新的题材。 关于规定机动车遇红灯右转需先停后行的提案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止让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又规定,红灯亮时,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这一条例赋予机动车驾驶者机动权,即根据驾驶者的判断决定停车让行还是直接右拐。如果车辆直接右拐,行人并未能够踏上斑马线,也就不违反交通法中“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止让行”的规定。在今天城市人流量、车流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很少有机动车驾驶者在右拐前停车让行人过斑马线;即使有少数车辆停车让行,排在后面的车辆也会发出抗议。在一些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右拐车辆不断,导致行人在获得绿灯通行信号时无法走上斑马线,等右拐车辆走完,行人的绿灯信号已经变成红灯,或者行人进入斑马线走到半程红灯已亮,直行车辆又挡住行人去路。 在历史上,我国交通法规的形成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从 1946 年起采用的美制交通规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基本得以沿袭。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于 2003 年 10 月 28 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经过 2007 年和 2011 年两次修改。美制规则除了车辆、行人靠右行等规定外,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机动车在遇红灯或停车标志必须先停稳,再根据车辆和行人情况决定是否通行。这一条规定在我国却演变成了右拐车辆的驾驶者实际上可以自行判断是否通行。在过去人均车辆拥有数不高的情况下,人车通行的矛盾尚不大,少量右拐车辆不让行不造成行人过斑马线的很大问题,但现今许多大城市车满为患,人满为患,这一条例导致行人遵照信号灯在一些情况下难以获得过马路的权利。从某些行人的角度来说,既然遵从信号灯指示得不到路权的保障,那么大家团结起来,人多势众,凑齐了一伙人就不必管信号灯规定直闯马路。 这一规则造成人车争抢路权,不仅导致交通混乱,礼让风气丧失,人车互相责骂,甚至可能造成右拐车辆撞人的悲剧。这样一条过于机动的规则带来如此混乱和危险,确实到了必须改的时候了! 一条有效的交通规则应该简单、可行,确保交通秩序,保障车辆和行人双方的权利,尤其要保障行人的安全。即使把车辆和行人双方摆在平等的位置来看,获得绿灯指令的一方应该优先获得通行权,而不是在已获得绿灯信号时还要由另一方给予通行的自由。如果不强制规定遇红灯右拐车辆先行停稳,则车辆就可能直接右拐剥夺行人的这一权利;而强制车辆先行停下,并不妨碍其在没有行人通过时右拐,更不妨碍其在获得绿灯信号时右拐。 有人强调,行人存在素质不高不遵守信号灯的问题,如果让行人先上斑马线则在人流量大时车辆得不到通行。首先,这是一个不成立的推理,因为如果行人不遵守信号灯,在任何规则下都会导致行车不畅通,这不是拒绝一个更加合理规则的理由。行车者同样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有的人鲁莽行车,车与车抢道,车与人抢道。缓解机动车堵塞问题绝不能以剥夺行人过路权,甚至允许车人抢行作为代价。这既违反科学规律,更有悖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不能仅仅靠人的素质解决问题,而首先要在规则上保障车辆和行人双方的权利,至少行人的过路机会是由绿灯决定的,而不是由车辆驾驶者决定的。人的素质与公共规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首先要有合理的规则,再要求大家遵守这一规则,形成文明习惯。 看到绿灯过斑马线是所有人都应享有的权利。驾车者及其家庭的老人和孩子也很可能在穿行马路时被不愿让行的车辆剥夺路权甚至威胁到安全。为此,强烈呼吁,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应明确规定,机动车遇红灯右拐必须先将车停稳,再视行人情况通行。
个人分类: 提案回声|12450 次阅读|55 个评论
开车经验谈
xiaoyanghe 2014-3-13 09:38
拿驾照、开车已经超过了三年。据说是驾龄在3-7年的人,出事故的概率最高。故把一些东西写出来,一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二也是提醒自己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驾驶技术固然重要,但安全意识更为重要。一辆汽车在您手中,如果不好好驾驶,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 自认为驾驶技术一般,但安全的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三年多以来,没有任何的违章记录,有过几次小的刮蹭。当然,没有违章记录不意味着自己完全没有违章行为。不过那些违章行为大多数都是刚拿驾照时,技术不精良造成的。比如,跟着一辆大货车,看不见交通灯,一不小心就闯了红灯。 为了安全驾驶,以下 五个保持 是必须的。 一要保持足够的精力,绝不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而导致车祸的例子太多了。特别是长途驾驶之前,一定要休息好。保持足够的精力,也是后面第二、第三条的保证。 二要保持足够的注意力,仔细观察,提前预防 这也是驾驶的黄金三原则。 仔细观察、提前预防确实非常非常重要。很多开车的人都遇到过“鬼探头”的现象。所以在经过停在站的公交车、急转弯处或者情况不明的路段时,脚最好还是放在刹车上,随时做好刹车的准备。对于停在路边的小车,最好离它远点,车门也许会毫无征兆地打开。同样,路边的孩子有时也会毫无征兆地向路中央跑去。 三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在中国不守规矩的人(既有开车的,也有行人)太多、太多,生气生不过来的;能让就让吧。生气不行,慌乱或者着急同样也不行,慌乱也是很容易造成事故。特别是慌乱中把油门当成刹车就会容易出大事故了。 四要注意保持安全的车距 大家都知道,安全的车距应该是: 当车速为 60km/h 时,行车间距应为 60 米 以上;车速为 80km/h 时,行车间距为 80 米 以上,依此类推。车速超过 100km/h 时,还要适当加大车距。在当下的中国,会有很多的司机不顾安全车距,强行变道冲到你的车前。遇到这种人也不必太生气,放开油门即可。当然,要做好刹车的准备。因为有些人很可恶,强行变道后,不但不加速向前,反而是刹车。 严格地说,车距不仅仅是指前方纵向的车距,还应该包括与后车的车距以及横向的车距。 五要注意保持合适的车速,太快了(超速)不行,太慢也不行。 我注意观察过,自己开车时刹车的次数比很多人的要少很多(特别是在高速路或城市快速路)。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速度适合且保持安全的车距。 我时刻提醒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去超速,最大不了不就是赶不上火车或者飞机嘛。对于开快车的人,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调侃:“赶着去投胎”或者“赶着去天堂”。其实上帝一定不喜欢不守规矩的人。所以,即使去投胎也投不到好胎;天堂也是去不成的,只能先到地狱去呆上一段时间了。 车速太慢当然也不行,即使不被追尾也会影响后面的车行驶。 下面还有几点经验: 当你变道超车时,何时变回原来的车道合适呢?我的侄女告诉我。她在澳洲学车时,教练员说只有是在后视镜中看见后面的车后,才能变回原来的道。我现在基本上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曾经有人当面对我说,他是自己的车头超过别人的车头后就变道了。(很恐怖的做法)。 咱们国家的交规是变道时要先打灯、看后视镜。即使是这样,因为有盲区,欧美一些国家的规定是还要扭头看一下后方( shoulder check )。 在通过路口时,是要注意控制车速,确保随时能够停下来,因为其他方向很有可能随时有闯红灯的。 无论何时,远离大货车!不要和它平行!不要近距离地跟着它!在它前面时,也不要和它走同一条道,万一要刹车时,它很有可能会刹不住车,然后追尾你!在它的面前,你的车就是一个易拉罐! 开车时也要学会厚脸皮。对前面路况不明,没有把握的时候就坚决停下来,实在不行就下车观察,千万不要逞能。不要因后面的车鸣喇叭催促你,而感到不好意思。 对于大雨时,积水的路面,情况不明时就不要贸然地开过去,特别是积水的涵洞或立交桥下。一旦决定要开过去,就要把稳方向盘,轻踩油门(不能熄火),缓缓地驶过。 对于注意力的分配,可以遵循“前七后三”的原则。即 70% 的注意力放在前面, 30% 的注意力放在后面。对于新手,可能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妨多注意前面一点。但是当变道或者转弯前一定要看后视镜。一路的风景(不管是美女还是交通事故)不要过分关注,一眼瞥过即可,如果您一直盯着看个 3-5 秒的,不是追尾别人的车就是开上马路牙子了。 油门要轻踩,刚学车时,教练就告诉我说,用踩一块水豆腐的力来踩油门就可以了。 有时您到小区或者单位办事时,可能会因为停车不便停在某个地方,从而会有可能妨碍别人通行。不妨在雨刮器或者驾驶台上放张写上电话号码卡片,以方便别人联系您。有的人就因为停车妨碍了别人,造成自己的车被刮花,虽然说是刮车绝对是不对的,但您自己没把车停好也多少有点责任吧。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最好要先做足功课(查地图或者问人)。特别是走高速公路时,一定要搞清楚是在哪个出口下高速。 我拿了驾照后,曾经就一个问题问过很多有多年驾龄的人,即: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一辆车由南向北行驶,一辆车由东向西行驶,在路口交会时,谁该谁让? 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正确。 说明什么问题?很多人没有好好学交规。 答案:由南向北的车要让由东向西的车,因为要让右边的车。 同样,当您右转进路口,也要让对面左转进同一路口的车。
个人分类: 生活|3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通规则扣分顺口溜
zjzhang 2013-4-11 10:53
交通规则扣分顺口溜 12 分   醉酒暂扣事故逃,车型不符用他照 ;   管制强行不听劝,两次罚款三月超。    6 分   饮酒时速超五成,客超二零货三零 ;   高速试学违规停,越带调头到逆行。    1 分   不带证照乱用灯,门厢未关先启程 ;   会车倒车安全带,载人载物违规行。    2 分   匝道超车超疲劳,接打手机无线到 ;   违规牵引故障车,客二货三还不到 ;   实习期内四类车,交叉路口人行道 ;   违反标志和标线,安全距离安全帽 ;    3 分   违反交通信号灯,超车让行故障停 ;   五成以下超时速,牵引挂车违规定 ;   熄火空档下陡坡,无牌遮挡逆向行 ;   禁入高速偏驶入,骑线轧线低速行 ;   违规拖车厢载人,低能见度违规行。
个人分类: 学车|3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幽默:闯黄灯扣6分......
wangxh 2013-1-11 00:47
男子一夜未归。 第二天早上才匆匆到家,妻问何故,男答:昨夜路口遇一黄灯,闪烁不停,一直等到今天早上六点才恢复正常,闯黄灯扣 6 分,路口倒车扣 9 分! 妻又问为何不打个电话?丈夫又答:开车打电话扣 3 分啊。 妻又问为何不下车打电话?丈夫又答:下车属于违章停车也要罚款。 妻又问为何不绕路离开?丈夫再答:该路段禁止掉头,开车逆行扣 12 分啊! 妻子又问,让你去接孩子,孩子怎么回来说在后斗里呆一夜?男子说:咱家的车是单排,未满 14 岁不让坐前排。 妻子又说不让闯黄灯,你不会右拐上高速,找服务区过夜啊。男子哭了,媳妇啊,我是新手,头一年不让独自上高速。 该男子冻得直哆嗦,妻问:在车内,何故冻成这样。 答 : 下了一夜的大雪,我在外不停擦号牌,遮挡号牌据说扣 12 分啊! 这里有两个有才人, 一个是制定规则的人 ,一个编故事的人。
1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黄灯都去了吧
热度 14 zjwumei 2013-1-5 02:38
今天看完 《微言宏论》:谁是禁止黄灯行的受益人?王春艳 ,终于无法再高空掠过了。 你就是职业打移动靶的,恐怕也不知道哪个鸟什么时候会从林子里的哪个地方飞出来吧,这是概率问题,如果你不能100%中头奖,就不要再检讨自己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取消黄灯就可以了(没有黄灯,看你还怎么闯黄灯 ) 交通灯是灯语应用的一个案例,抽象之后就是交通规则。对于一个十字路口而言,为了避免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就要求 避免同时出现相互垂直方向的车流 。这是交通管制的一个具体目标,实现方法也非常简单“ 红灯停,绿灯行 ”…… 但是正如前篇博文所述,技术总是让人很困扰的,所以明明非常清楚原理,但是实际上一事无成的不乏其人 在实测的环境中,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条“红灯停,绿灯行”灯语规则非常简单,可是‘何时才会发生红绿转换’让驾驶员非常困扰,困扰的真正原因其实也不是何时才会发生红绿转换,困扰的真正原因是控制汽车运动状态的难度要远远地高于控制人本身,简单的说“能跑得很快、也能跑得很远,但是不能即停即动,不能原地向后转,不能横着向左挪两步,不能上房,更不能爬山……”,所以 必须要给驾驶人刹车留出足够的时间 ,这是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实现方法也很简单“ 黄灯缓行、停 ”,但是黄灯需要亮多长时间的设置并不简单,黄灯亮的这段时间就是预留给驾驶人刹车的时间。 提个小问题“已经上路的朋友,你是否能够清楚地说出黄灯会亮多久?”,真心希望你们知道,好让咱们这些没有天桥过十字路的行人省点儿心 人们无法对红灯何时亮做出精准的预测,在事实上可以等价于人们无法对交通灯何时切换做出精准的判断。所以,人们自然也无法判断出黄灯何时亮。那么谁需要看黄灯? 我画了一个示意图:(假定行车条件、车况、驾驶技术都相同的情况下) 第一种情况是红灯、绿灯体系 ,而且假定驾驶员是先知,那么结果是“等红灯亮起的时候,c3车完美地钉在停车线以内”。我们都知道驾驶员不都是先知,但是还要实现这个理想的通行状态怎么办?增加黄灯,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红灯、黄灯、绿灯体系 。当黄灯亮时,c3驾驶员开始减速,c1、c2驾驶员完全不理黄灯,因为那个黄灯本来就不是给他们准备的。 所以这个黄灯仅仅是给c3驾驶员看的 ,那c3之后驾驶员就不用看黄灯了么?我觉得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后车只要看前车的刹车灯就足够了。 什么光看前车刹车灯就足够了?…… ……,光看刹车灯不够用呀!二货!一点儿车距都不留,你以为你是在开动车呀 黄灯如何才能正常工作?上图给出了三要素,c3车速V,黄灯灯时,刹车距离。如果汽车c3通过年检,c3驾驶员开车时没有发生精神异常,那么,当这哥们儿在蓝线位置看到黄灯亮后,立刻踩刹车, 低头看路(不看灯) ……当红灯亮的时候,c3必须要停到红线和蓝线之间, 如果这哥们同时还看灯了 ,那么还可以做得更漂亮一些,就是停到红线附近。 其中,刹车距离和黄灯灯时都是常量,想要保证不出事故,只需要保证c3的行车速度v、驾驶员看到黄灯的反应时间即可 。 从这个基本的设计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黄灯亮起的一瞬间,已经进入蓝线和红线之间的车应该是完全无视灯才是正确的。 红、黄、绿三灯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为驾驶员的你完全说不清楚黄灯灯时;其次,作为驾驶员的你完全不知道预留的刹车距离是多远; 唯一让人放心一点儿的是你应该知道行车速度V,按道理来说黄灯体系的V很可能是当前道路的限速,最后,之所以使用“按道理”就是因为“实际设置的也可能不是最高限速”,而且作为驾驶员的你很可能超速。总而言之,你没有让人放心的地方 3灯体系下,如何才能放心? 首先,要在路上把“蓝线画出来” ; 其次,要在蓝线之前,把适用于这条蓝线的限速牌挂出来 ;最后,对于闯灯的按照酒驾处理 工程无法跨越时代。 为什么要用黄灯来做预报?那是因为不得不用黄灯来做预报。做技术基本原则就有因地制宜,也就是有什么东西用什么。三色交通灯的物理结构在那个时代是很简单的“单色光源+有色玻璃”,这个方案是成本最低的。 其实,发光技术,也就是近几年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高亮的led被大规模制造出来,原来的三色“单色光源+有色玻璃”终于被3个发光led点阵取代了。正是因为微电子技术的大发展,这个发光的led除了能够发光之外,还能显示各种图案。通过使用不同颜色倒计时的方法,我们已经能够将“预判交通灯转换的时刻”精确到秒,所以完全没有继续使用黄灯的必要了。 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做到的升级 : 1、把黄灯去掉,统统地改成具有倒计时功能的红灯、绿灯组合。 2、为了保证交通秩序,需要“将3灯体系图示中的那条蓝线在路上画出来”,城内路口按照统一限速,蓝线采用高速公路的距离识别牌的方法进行绘制,蓝线和路口的距离就是相应条件下的制动距离。 3、给行人看的过街指示灯也应该和给驾驶员看到的一样大,而且放在明显的位置上(行人过街灯和行车过街灯不总是同步的)。在非主干路上,设置行人可以控制转换的行人过街灯,用以提高道路通行率。 4、开车闯红灯统统按酒驾处理,不管开什么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车。 5、行人闯红灯要放一马,理由是“行人是道路上速度最慢的,行人过马路不存在以快制胜的侥幸心理,只存在不被撞死的概率”,如果它没疯,也不是专门寻死的,那么如果不是有足够紧急的事情,哪个行人会不顾性命闯红灯呢?所以,开车的朋友还是应该让一让行人的,比如转弯的时候,稍微松松油门,死不了的 关于两灯体系的其它分析,此处略 没想到我一个没车、没驾照、也没想法考驾照的人,新年第一篇博文竟然是说这个事情 这个事儿从生活中来,挺有意思,今年拿来做一个案例。
个人分类: 盲人摸象|7229 次阅读|38 个评论
中、美对“闯黄灯”的处罚之比较
热度 1 zbt92 2013-1-4 16:18
水博 2013 年元旦开始实行的新交规,其中最引起争议的是公安部关于闯黄灯将与闯红灯一样处罚的解释。对于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人们难免会问国外对闯黄灯是怎么处理的。正好,科学网上有一篇顶置的文章《绿灯变黄,走还是停? —— 亲历美国警察执法》详细的说明了美国警察对于闯黄灯的处罚情况。 关于美国交警处罚闯黄灯的相关内容是这样的: ------ 警车紧随停下,有两位警察在内对着俺车牌查了好一阵才下来一位帅哥,他笑咪咪地问:“知道为什么要你停车?” “是不是 …… 黄灯?”俺不敢肯定。“是的,你是黄灯亮后过了三秒钟才冲过去的, 我们车里有两位警察一起一二三替你数着呢” 天哪,瞧他那坏笑得意劲,谁知道美国警察还会数数玩!“黄灯亮了三秒你还开车走属于闯红灯,吃罚单!” 他笑归笑,说罚字是半点不留情。“就因没数一二三?” 俺觉得挺冤的。笑面虎警察就给我解释:黄灯亮后三秒之内如果强行急刹车可能导致追尾事故,最好果断通过;但与黄灯有一定距离就不能抢,三秒种后才过就说明你车距离足够安全停车可你还加速冲,所以要罚。甭说,帅哥警察说得挺有道理的,俺以前从来不知道遇黄灯有三秒内通过,三秒外(距离较远)就停这一潜规则,乖乖地去交了罚款,付了学费。 ---- 由此,可见美国对闯黄灯也是要处罚的,但是,警察要根据你闯黄的时间。黄灯亮过 3 秒钟之后,如果你还要闯,那就要被处罚了。 这样看来。美国人还真是不如中国人聪明。这也难怪,据说使用黄灯预警就是一个美籍华人发明的。既然黄灯的前三秒可以闯,以后再闯就按闯红灯一样处罚,何不把黄灯的时间就一律设定为 3 秒呢?这样的话,创黄灯就不用处罚了,只要处罚闯红灯,不就可以了吗?其实,这也是中国以往的交通法规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久而久之,驾驶员都知道绿灯变为黄灯之后,大约有 3 秒钟的时间,随后就将变成为红灯。你如果认为车辆能在这 3 秒之内,越过停车线,就继续驾驶通过,你如果认为已经不可能在 3 秒之内通过了,就从容的减速停车。 本来,中国的交通法规比美国的科学的多,但是,由于一些人崇洋媚外的心里极为严重,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所以,听说美国可以处罚“闯黄灯”就有人想效仿美国的办法处罚“闯黄灯”了。于是在争论了一番之后,就有了中国的新交规解释。 光学美国还不够,还有个学者出主意说必须要“矫枉过正”,所以,中国就来了一个只要闯黄灯就与闯红灯一样罚。不过,美国人的前 3 秒闯黄灯不罚,虽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还不至于到违背科学常识的无理地步。而中国的新交规解释,却明显的违反了基本的客观规律(牛顿的惯性定律),因此,新交规的执行,造成大量的追尾事故并遭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和质疑也就理所当然了。不过,中国的官员崇洋媚外的理念是坚定的。即便是毫无道理,即便是事故频发、即便社会公众反对,但是,交管官员还是有振振有词的。 最近,有交管官员信誓旦旦地解释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涉及亿万驾驶人,摒弃固有陋习,适应新规范,有些驾驶人难免出现不适,‘拍砖’、‘吐槽’可以理解。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门将认真吸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加快交通信号灯设置和使用不规范问题的整改力度,完善执法异议受理、核查、处理工作规范,切实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不断改进工作。” 据悉,为适应中国交通管理的大倒退,我国交通管理的设施也要倒退回去。准备把现有先进的科学的红、绿、黄灯的管理系统,改造成为绿灯闪烁,甚至数字显示倒计时的(没有黄灯警示作用时的)旧系统。的本来黄灯的发明,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如今却变成了一种浪费。看来,中国的交管官员也要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全国的交通信号系统,这一块多么大的蛋糕啊?所以,为了能拉动经济,我们交管官员,宁可改设备,绝不肯改错误。
37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女儿在美国被违反交通规则四次上法庭最后胜诉
热度 2 hmaoi 2012-6-18 06:43
女儿驾车被警察起诉违反交通规则,先后四次上法庭,警察还专门请了律师为他辩护,我女儿在没有请律师的情况下自己为自己辩护,最后胜诉。这就是一个法制国家,样样有法可依。
2384 次阅读|6 个评论
香港经常出交通事故并不奇怪
热度 1 gzchengzhi 2012-4-17 09:00
  经常从电视里看到香港街头出现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有些事故还相当严重,比如刚刚了解到的沙田巴士追尾事故,还挺严重的。   没到过香港的人都觉得奇怪,至少在现在看起来,从不堵车的香港,闹市区何以还会经常出现交通事故?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 香港司机不太遵守交通规则   在广州经常看到悬挂两地车牌的私家车,给我的印象就是车速快,横冲直撞。   而我到了香港以后,发现问题同样严重,并非是因为到了广州“入乡随俗”的原因。这可能跟香港拥有一辆车不容易有关系,香港私家车的比例确实比较小,因此私家车车主也自然养成了特权思想。   记得有一次我在香港闹市区过马路,走的是斑马线。开始的时候是绿灯,但走到中间以后,变成了红灯(忘记是否有黄灯,亦或者黄灯时间很短,根本无法有效通过马路)。按照我的对各地交通知识的了解,虽然现在是红灯,但应该还是我拥有通行权,因此我还是按正常速度行走剩下的一段路。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在最前面的一辆出租车突然大按喇叭,着实将我吓了一跳。喇叭声很大,让我的听力显著下降了好长时间。周围的人也都很吃惊。直到现在我都有点纳闷,小汽车喇叭怎么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至少我的车就发不出这么大的响声。   由此可见,香港司机素质 偏低 ,这是香港市区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交通道路   虽然香港没有那么多的收费站,但是香港的道路弯弯曲曲,开车确实不易。由深圳进入香港,内地游客印象中除了改成了左侧通行以外,还有就是道路比较狭窄,弯道太多。以前香港就出现过这样的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巴士因为转弯的时候转弯半径稍大,结果就出事故了,好像是翻侧,并撞上了其他的车辆。初到香港的内地司机或许还会小心开行,但香港本地司机往往会自以为轻车熟路,然而危险往往就隐藏在其中,这时候稍有粗心,就很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总的来看香港市区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是跟司机的整体素质偏低有关系。而今后开放两地自驾游,内地司机进入香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香港交通的这些特点,否则很容易引起水土不服的问题,反而增加香港社会的负担。   而至于自由行等方式去香港的人士,到了香港以后,还是要回归到十年前的心态——主动让车通行。
5408 次阅读|4 个评论
物理学家完胜警察:价值400美元的物理小论文
热度 14 positron 2012-4-16 11:54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物理学家 Dmitri Krioukov差点被交警罚了400美元,他被交警指控未在停车标识处停车。为了赢得诉讼,Krioukov写了一篇文章,声称警察是因为一些原因错误地得出了他违反交通规则的结论。他的理由包括:警察测量的是他的角速度而不是线速度;汽车的减速和随后的加速非常快;在警察观测“违章”汽车时,短时出现了障碍物——如当时在停车标识处还有另一辆汽车——影响了警察的观测。 利用自己对物理的强大运用,Krioukov成功的使法官相信,警察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并判Krioukov无需支持那400美元罚金。虽然恐怕法庭上除了Krioukov自己,没几个人能理解Krioukov的论证。 从这个案子,我看到了物理学与物理学家的强大,并且,我相信,这个案例可以用来证明物理学那是非常非常的有用! 更详细的说明可以看这里: http://www.physicscentral.com/buzz/blog/index.cfm?postid=4656335810518469535 Krioukov的文章可以在arXiv上找到: The Proof of Innocence 果壳网的文章: 物理宅的法庭“历险记” and 看物理学家怎样搞定交通罚单
个人分类: 物理人生|9054 次阅读|18 个评论
狗的系列-3 交通规则
热度 1 guozhenru 2011-12-10 16:35
“狗的”尽管不喜欢科级行政管理,内心依然喜欢自己的材料专业,但很快他就尝到了当官的甜头,不仅没有耽误职称晋升,而且专业人员没有好处也得到不少。 2 年下来, “ 狗的 ” 家庭变得殷实,买了小汽车。 农村出身的狗蛋依然朴实,买车第一件事就是开车回家看自己年迈的父母。 车到县城中心左拐时,“狗的”小心翼翼按交通规则绕中心的转盘一侧走,但刚转到一半,一个四轮车迎面奔自己而来,幸亏两人同时踩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转。 看到驾车小伙子逆行,而且什么也不说就要走,“狗蛋”怒火中烧,大喊一声“你小子为什么不按交通规则开车?”,就要上前动手拉小伙子。 没有想到,刚才还温顺的小伙子听后大怒,跳下车,手提摇柄就要打他,口里骂道:“他妈的,全县城哪个人绕大圈开车?” 旁边的人上前拉开了小伙子,不知是吓的,还是自知理亏,“狗的”一声不出,赶紧钻进车,一溜烟把车开走了。
个人分类: 狗的系列|30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智能交通现在并不太“智能”110906
huangfuqiang 2011-9-6 13:31
国内外关于智能交通统一的、一致的定义并没有,多数是基于共同体或学者个人视域的理解性描述。但不管如何界定,智能理论与技术是改造传统交通工程系统建设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其中智能理论与技术体系也是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协同。此处智能指的是机器智能,对于机器智能的理解学术界也不尽一致。我认为交通领域知识是交通智能决策的基础,交通信息是交通知识的基础,交通数据是交通信息的基础,交通数据来源于智能交通系统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与探测。针对特定领域的交通系统语境,我们可以探究一下交通系统相关知识库的建设问题,对于真正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问题显得很重要又很必要。 交通系统是一个受约束的复杂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更是受双重约束的复杂系统(机器智能规则与交通规则)。现有智能交通系统(公交、城交、轨交、水路、航空等)离期望的目标还比较远,自主交通系统任重道远,但现在人机一体的管理模式中,已有落地产品与系统,体现了局部的自主与协同,比如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单点信号机的自适应与区域信号机间的协同自适应控制与调度,可以充分实现相关路口间、路段间交通流量数据的协同共享,可以为缓解交通拥堵做出智能决策。 智能交通系统的交叉性基础研究方面会带动很多学科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思考,传统交通工程系统如何消化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成果?有待于相关涉众的交叉思考。物联网技术与理念肯定会影响智能交通领域,但关键是要找出结合的方法、结合的地方、结合的效用等。不怕想象与炒作,关键是炒作之后的具体规划、研究、开发、实施、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分类: 智能交通系统|2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最喜欢的一条广告语
热度 1 BMK 2011-7-28 23:40
  我最喜欢的一条广告语是:“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   小时候,家住郑州。太康路和二七路的交叉口,是全市有名的地方。西北角是河南人民剧院,东北角是郑州百货大楼,东南角是郑州电信大楼,西南是一排平房,我的老同学曹福林家住在那里,我常去。总之,那个地方给我的印象极深,而印象最深的是交叉路口交通岗亭下的这条标语。   这条广告语,形式和内容绝配,让我记住五十多年。我不时将它与其他广告语比较。也曾见有效颦的东施。比如,“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随地吐痰”,“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带三品上车”等等。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形容东邻之女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您试试看,能否在这条广告语中加上或减去一字?
3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命根子”和“牛鼻子”
热度 5 SoSoliton 2011-4-17 12:15
“命根子”和“牛鼻子”
我这人天生不怕领导,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领导是人民的公仆,是爱护人民群众的。但我畏惧警察,特别是交通警察,因为我不仅是一位人民群众,我还是一名汽车司机。 长春的一位美媚司机胆子忒大,她不怕警察。她老人家违犯了交通规则,不仅不老老实实接受交警处罚,还要指着交警的鼻子对其大声咆哮: “我就告诉你 , 我就没有驾驶证 , 你能把我怎么地了 ? ”并 扬言:“我叫你们领导收拾你 ! ” 佩服这位“咆哮姐”美媚的同时,第一感觉是美媚空有一副好脸蛋儿,这么无理,这么没教养。其实转而一想,只怕又不是这么简单,也许好事之徒仅好好挖掘一下这位美媚的底气或胆子从何而来,美媚为什么能够调动领导“收拾你”,就够写一部长篇了。 常人也许会这么猜测:这位美媚可能是官二代,可能是官夫人,可能跟某重量级领导有一腿,等等。其实即使事实真是这样,那也只是表面现象。根子只怕是我们这个社会多少有点问题,至少,大家都怕领导不怕法,就是一个问题;官员尤其怕领导而且只怕领导,更是一个问题。 什么规则什么法?!那都是胡扯蛋!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 长春美媚正是抓住了官员的“命根子”和解决问题的“牛鼻子”!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332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交通stop信号的借鉴意义
lxchencn 2011-2-7 10:38
美国交通stop信号的借鉴意义
在美国考驾照,在考场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平行泊车、死胡同倒车、平行倒车、 stop 信号处的停车、开出考场等 , 从技术角度看 , 路考是很简单的 , 最主要的考试是考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 特别是 stop 信号处的停车 , 在中国的路考是没有的 , 它强调完全停下来 ,左右环顾 确定安全后再启动 , 以后自己开车才体会到这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 , 也是文明驾车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一次考路考所有的动作都对了,但考官说 stop 信号处没有完全停车,没有考过,随后找到驾校的教练带我到驾校的练车场去练了一次二小时,每小时 39 美元,教练说很好了,第二次就直接去另外的考场考试,很顺利就考过了。 这次考试经历对我以后开车影响很大,每次从次道进入主道有 stop 信号的地方不管主道有没有车通行必定完全停住后观察再启动开进主道,感觉很安全,自己在主道上开车看到别人如此也觉得很安全文明,刚刚回国开车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但还是下意识的在路口减速左右观察然后进入主道,但没有完全停下来,安全感感觉没有那么好,发现国内很多车祸发生在交叉路口,可能与在进入交叉道前没有停下来观察安全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够借鉴一下在没有红绿灯的交叉路口上设立必须完全停车的 stop 信号,也许对提高行车安全感有帮助。 stop sign
5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美札记-在美国考驾照
lxchencn 2010-12-24 21:49
第六篇 考驾照 车是美国生活的象征之一,在美国呆的时间长了,感觉没有车真是寸步难行,家里人来了 , 没有车更是不方便 , 驾照也是通用的最有信用和法律效应的身份证件之一 , 因此 , 准备考驾照买车 . 在出国前已经做了买车的准备 , 已经考了驾照 , 依照马里兰洲的法律 , 有外国驾照的要转成美国驾照 , 程序是先考过交通规则 , 然后考路考 , 通过了可以拿临时驾照 (provisional drivers license), 在一年内没有任何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的记录 , 就可以转为正式驾照 (full drivers license), 如果有违规记录 , 视严重程度延期不同时间发放正式驾照 , 临时和正式驾照没有太大的区别 , 但会影响车保险的价格 . 先发给交通管理部门 Maryland Motor Vehicle Administration( 简称 MVA) 一封关于持有外国驾照如何考取美国驾照的问讯 e-mail, 一天内收到了 MVA 的回信 , 详细告诉我应该如何做和在 MVA 网站公布的有关详细程序 , 还收到了一封文档信函 , 从 MVA 拿到了两本免费的交规书仔细阅读 , 同时找到了一家离住处很近的驾校的酒精课考试点 ( 在医院里面 , 考官像是医院的专业人员 ), 先在驾校的网站上阅读和通过在线的酒精课考试课程 ( 参加当地驾校学习的不需要另外考酒精课 ), 然后区考点参加书面考试 , 内容也是关于酒精和成瘾药物与驾车的法律 , 大约十几分钟就考完了 , 拿到了酒精课考试通过的证书 , 还从 MVA 法定许可的中国驾照翻译人员中选定了一位驾照翻译员 , 先电话联系有关翻译事项 , 然后寄给她我的中国驾照复印件和 35 美元的翻译费支票 , 几天后就收到了有她签名的英文驾照公证书 , 带上酒精课证书 、 英文的驾照公证书和中文驾照 、 MVA 的来信、两封带信封的政府机构来信 ( 社会安全局关于办理社会安全号的来信和供电公司帐单来信 ,Johns Hopkins 大学来信不算数 , 因为是私立大学 ) 、社会安全号、护照等文件坐门口的 22 路公共汽车直接抵达位于 modamin 的 MVA( 其他任何地方的有持外国驾照转换业务的 MVA 都可以办理 ), 在门口的接待处排队按业务类型分类后来到办理驾照的窗口 , 听叫号到办理窗口 , 填写相关表格的信息 , 递交带来的文档资料 , 检测了视力和色盲 , 照相 , 非常顺利地办理好考试手续 , 然后来到计算机考试厅 , 找到考试的电脑号 , 输入考试人信息后有考试说明和模拟考题 , 然后正式考试 , 在规定的时间里考 20 题通过 16 题就算考过了 , 如果第一次未通过 , 第二天可以接着考 , 随后没有通过必须间隔一周时间才能再参加考试 , 直到你考过 , 都是免费的 , 考过交通规则后 , 可以马上考路考或以后再预约 . 我考过交规后 , 先找了朋友的车练习了一下 , 然后去考路考 , 考场比国内简单多了 , 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平行泊车、死胡同倒车、平行倒车、 stop 信号处的停车、开出考场等 , 从技术角度看 , 路考是很简单的 , 最主要的考试是考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 特别是 stop 信号处的停车 , 在中国的路考是没有的 , 它强调完全停下来 , 确定安全后再启动 , 以后自己开车才体会到这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 , 也是文明驾车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一次考路考所有的动作都对了,但考官说 stop 信号处没有完全停车,没有考过,随后找到驾校的教练带我到驾校的练车场去练了一次二小时,每小时 39 美元,教练说很好了,第二次就直接去另外的考场考试,很顺利就考过了,考过后交 MVA 50 美元,给教练的费用是 85 美元 , 等了大约 20 分钟就拿到有相片和住址的临时驾照 ( 如信用卡一样的硬质驾照 ) ,时间是二〇〇五年的十一月二日 , 到美国大约七个半月拿到了驾照 , 我的驾照编号是 C-500-522-014-574, 考试和练习过程没有额外给过任何费用 , 也没有找过任何熟人和关系 , 其实找了也没有用 , 甚至会自找麻烦 , 因为听说有华人考驾照因为想给考官一包茶叶而涉嫌贿赂考官引来警察招徕麻烦 . 有了驾照除了可以买车开车外 , 以后在需要出示身份证的时候方便多了 , 只要出示驾照就行 , 不要老是带上护照了 . 可见驾照的身份证权威作用 , 在美国伪造驾照证件是重罪 . 搬家后在 MVA 网站上修改了驾照的地址 , 随后收到了有新地址的免费纸质驾照 , 拿到驾照一年后 ,MVA 自动寄来了一张纸质的正式驾照 ( 不用自己去问 ), 如果要换卡式硬式驾照 , 付 20 美元就行了 .
个人分类: 未分类|8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兰州砸违章车老先生是咋想的?
陈龙珠 2009-7-13 08:35
来源 : http://news.sina.com.cn/s/sd/2009-07-13/021518206661.shtml 摘编: 新京报:你想要什么样的影响?   阎政平:全社会都正视这个问题,让死在斑马线上的人少一些,尤其像我这样的老人,在马路上规规矩矩走路,说不定就祸从天降。   你看,兰州前半年死在斑马线上的6个人,没成大新闻;我一砸车,反倒成了大新闻。那6条人命,难道就没我砸车重要吗?   新京报:有人批评你,也有人支持你,新浪网调查显示,78%的人投票赞同你的做法。你对此怎么看?   阎政平:大家都憋着一股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我们小区和兰州市的问题,是全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大家应该站出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新京报:你一名老翁上街砸车,来制止闯红灯,有人认为是法治的悲哀,你觉得呢?   阎政平:这是小事大问题。警察也想管呀,可是管不住。我砸车第二天,来了好几个警察执勤,我在旁边站一会儿,发现只要警察一不留神,有的汽车还是能闯就闯。所以,这个不能简单地怪警察。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3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兰州老人砸违章车守卫斑马线:谁该尽责?
陈龙珠 2009-7-11 10:15
2008年同日本博文章: 过马路难吗? 新闻来源 : 老人持砖连砸30辆闯红灯违章车(图) , 百万网友热议曲直 兰州老人在斑马线怒砸违章车辆行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截至10日下午6时,全国各大网站对本报报道的跟帖超过100万人次,由此引发对老人砸车行为是与非的大讨论。同时,老人砸车一事引起了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的关注。 砸车新闻成各大网站头条 7月10日,本报关于兰州老人在斑马线砸车的报道成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新闻,网站纷纷转载本报报道,引起了全国网友的高度关注。截至当日下午6时,有168386名腾讯网友留言发表对此事的看法,有236864名搜狐网友跟帖,全国各大网站至少有100万网友留言或参与讨论此事。 一位新华网网友说,支持老人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应该起到鞭策失职部门的作用。 一新浪网友说,虽然支持老汉,但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用有效的办法来杜绝车辆闯红灯的问题呢? 大多数网民支持砸车行为 10日,搜狐、新浪、腾讯等网站还专门就此事展开调查,发现支持老人砸车行为的网友占了大多数。新浪对此做了一个调查,18000人中,有13000人表示赞成闯红灯的司机拿他人性命当儿戏,应该得到教训。有4000人反对,砸车是违法行为,老人行为过激,不应提倡。 有58354名搜狐网友参与调查,其中45962名网友认为老人做法妥当,老人的做法可以让违章司机记住教训,并且老人是为了保障更多人的生命,促使司机文明驾驶。有12392名搜狐网友认为老人砸车行为不妥,老人的行为合情不合法。 有313693名腾讯网友认为老人砸得好,反对老人做法的网友只有72713名。 新华社央视已在兰展开采访 老人砸车的举动不仅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强烈反响,同时也引起了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10日上午,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记者联系到本报记者,称非常关注老人砸车一事。当日中午,新华社记者已赴老人家中及小区周围展开采访,央视法制栏目记者也于10日晚抵达兰州展开采访。 网民留言摘录 支持 搜狐北京网友:什么叫合法,闯红灯合法吗?难道非得等把人撞死了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吗? 新华网网友:我是有车族,如果我闯了红灯,支持老伯砸我的车。无视生命者,该砸! 搜狐重庆网友:对于老人的壮举,我表示非常的支持。对于那些无视生命安全,无视交通法规的驾驶员,采取一些必要的教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很多特权车,即使闯了红灯,也不会受到制裁。 搜狐网友:对那些明知闯红灯对行人安全有隐患,还一意孤行的车辆,该砸! 腾讯网友:先不说老人的做法是否合法,老人连砸30辆闯红灯的违章车,说明了违章司机数量之多。杭州飙车事件的惨剧还在眼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不是对违章闯红灯的行为处罚太轻。 新华网网友:很佩服老人的胆量。 反对 搜狐湖南网友:他有什么权利来砸别人的车?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腾讯网友:可见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那个老人有什么权利砸车?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看不惯的事采取相应的违法行为,那么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我觉得应该追究老人的违法行为。 搜狐吉林网友:闯红灯是违法的,可这个老人的行为也是在违法。 新浪网友:用一种违法行为去制止另一种违法行为,这本身就是极端错误的,是法治社会所不能容忍的。道理很简单,如果砸车行为合法并且值得鼓励,并在全社会推广起来,那整个社会就乱了。 新浪网友:砸车确实过头了,最起码不能以这种方式抗议。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4295 次阅读|3 个评论
杭州,你好!
陈龙珠 2009-5-16 20:06
杭州,众多外地人心目中的 人间天堂 。可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恬静、秀丽的西湖和她周边的绿色群山,在方兴未艾的大杭州城版图上,开始变得渺小了起来。 近些年来,每次打算回杭州小住或走亲访友前,我们都不得不打开地图查找或电话咨询下沪杭高速出口及其能快点达到目的地街道的最佳路线。杭州城内交通拥挤和混乱已非一朝一夕的事了,机动车随意临时变道、两道三车并行,还有那东穿西闯不走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和自行车等,随时随处可见。 市区超高速飙车撞飞斑马线上一行人 、 乘电瓶车在马路上遭宝马车撞击的一家三口 ,如此 血 淋淋的惨剧,能让已似麻木不仁的人们(包括交警)觉醒了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过马路难吗?
陈龙珠 2008-7-11 17:16
后记 (2009-5-11): 我去年夏天这篇短文的情景至今没有什么改善,而且似乎马路上的交警身影更加稀少了。前几天我还在想, 什么时候我们能按规则安全地走斑马线过马路、而不被抢道或不减速的机动车驾驶人员按喇叭甚至谩骂了,我国也就进入了一个法制、文明、和谐的社会了 。杭州 市区马路跑车飙车撞飞26岁浙大校友 ,为我的担忧又增添了一起令人震撼的实例。 ----------- 自去年这个时候孩子拿到了大学入学通知书后,我们就搬到了上海东南郊离学校很近的MH镇住了。这里不是中心城区,路上整年很少看得见交通警察;路上的车子开得飞快,司空见惯。 还好,从住的小区出来,到SJTU-MH校园去上班,我一般只要过一次马路。面对飞来飘去的车辆,我总选择走斑马线(人行横线)。 按理说,在有红绿灯的路口,那边机动车灯红、这边人行灯绿,机动车该停的了,人走在斑马线上安全啊。可是,实际情况经常是一些机动车会抢那么点时间,或者对新手,脚该踩刹车却踏上了油门,斑马线上就免不了险象环生的镜头了。 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沿斑马线过马路,那将更为刺激:看见左边车少、尚远,赶紧过吧;可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右边有车疯快地扑了过来,可左边的车子也已经到了背后,这时是站着不动、退回还是跑过去,简直就成了生死于一念的搏弈。当然,我大多选择的是站在斑马线的中间不动了,任凭它晴天一嘴土、雨天一身泥的:毕竟小命更重要哈。 我国交通法规应该算得上较为系统而周全的了,可过马路不是照样会如此地担心受怕?! (多句嘴: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法规不少了,其整体被履行的情况又如何了呢?) 。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390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