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神经再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年痴呆症单一疗法的破灭及新对策
热度 18 GongChen 2016-11-28 20:12
最近礼来公司 针对 阿尔茨海默症的 单 克隆抗体三期 临 床 试验 再次宣告失 败 ,股价暴跌,新 闻 遍布媒体和微信群。因 为 我 们最近 开 发 了全新的大 脑 修复技 术 ,所以不断有朋友 询问 我的看法。昨天 终 于把 历时4年 的治 疗脑 中 风 的研究成果投寄出去,今天凌晨借着倒 时 差的宁静,把我个人长期以来对老年痴呆症的思考作一总结和预测。 我所说的老年痴呆症包括了阿尔茨海默症和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记忆衰退,原因是我相信我们正在开发的大脑修复新技术将来应该会对两者都有效。但此文主要还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该疾病的基本机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已经有了长足的认识。病因包括遗传的和非遗传的因素,后者包括生活环境与饮食,脑损伤和病毒感染,运动和情绪,社交,等等。遗传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主要是发现淀粉样蛋白沉积(amyloid plaques)和淘蛋白(tau)病变 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巨大关联。转基因小鼠也证实了这两类蛋白在脑内的非正常淤积或病变会导致学习记忆功能的衰退。于是,国际药企纷纷开发针对这两类蛋白的治疗方法,包括剪切酶和磷酸激酶抑制剂,以及最近流行的免疫抗体疗法。然而,从2010年 semagacestat 药物疗法(gamma-secretase inhibitor)到2016年solanezumab 免疫单抗的最终失败,以及这6年里相继失败的,和许多将要失败(我的预言)的临床试验中,我们是否应该驻足反思,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错? 因为solanezumab 抗体是针对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于是媒体几乎一边倒的对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提出质疑。这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如果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 阿尔茨海默症,那么我就用药物或抗体来减少沉积,来治病,简单明了,对吧?现在我们的药物和抗体都失败了,那就说明不是 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的,需要推倒重来,重新研究新机制。真的吗? 西方的制药公司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针对单一药物靶点的高效药,比如治疗心脏病和高血压的药。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各大药企在中枢神经疾病方面投入了上千亿美金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至今收效甚微,许多药企纷纷关闭神经疾病相关的部门。这次单抗失败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了中枢神经疾病治疗难于上青天的悲观气氛。 我的实验室在5年前开始着手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在搞清楚 阿尔茨海默症的基本机制后,我对 semagacestat 药物疗法的失败和所有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失败都不感到惊讶,而且我还预言许多类似的单抗也将一个个地轰然倒下。退一步说,即便有几个碰巧达到了统计学显著的临界值,能够赚点钱,将来迟早还是要被淘汰的。原因很简单,老年痴呆症是一个慢性病,无论它的起因是什么(可能是淀粉样蛋白沉积,淘蛋白沉积,脑损伤,等等),在长达5年,10年,乃至20年的病变积累过程中,脑内的神经细胞被损害了(包括胆碱能神经元,谷氨酸能神经元,等等),胶质细胞被损害了,炎症发生了,神经环路紊乱了,等等,等等。当一个病人被诊断出老年痴呆症时,他/她的脑子里已经不仅仅是当初的简单蛋白沉积了,而是发生了许多继发的病变,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脑血管方面的病变。现在,你用药物或者单抗来把蛋白沉积清理掉了,那些继发的病变还在,如果你不对继发的病变进行治疗,如何能够指望病人恢复健康?打一个不是很精确的比喻,当山体滑坡,封堵了山脚下的大河,河水满溢出来,淹没了河边的村庄。如果你现在把河里的泥土山石都挖出来以后,你能指望河边的村庄自动变得干净整齐吗?显然不能。你必须对河水淹没的村庄进行清理修缮,否则永远不会完好如初。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简单从病因着手,试图用单个药物或抗体把起始病因控制住,就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像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复杂的慢性病实在是黄粱美梦。我劝各大药企,该醒醒了! 我们的对策是一套综合治理方案。我们不排除清理淤积,但我们的技术核心是神经再生。更确切地说,是把应激性胶质细胞原位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既减少了胶质细胞相关的损害,又再生了年轻的神经元,目的是挽救大脑的神经功能。我们的大脑修复技术已经在动物模型上取得治疗脑中风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老年痴呆症。我相信,当把我们的神经再生技术应用到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和治疗以后,大脑修复的帷幕将会冉冉升起! 陈功 (宾州州大) 2016年11月28日星期一
个人分类: 随感|11951 次阅读|23 个评论
五十岁宣言
热度 14 GongChen 2016-8-15 10:44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三日,我出生在江 苏 黄海之 滨 的一个普通工人 农 民家庭。其 时 ,文革的腥 风 血雨正肆虐着中 华 大地。我幸运地在文革的劫 难 之中度 过 了 贫 寒的童年。十三 岁 那年,在数学老 师 夏 兴华 的点 拨 之下,我立志当一名科学家。第二年,江 苏 省 盐 城中学 对 全地区招生,我又幸运地考取 盐 城中学,并在那里 认识 了我现在的妻子徐 洁 。后来 进 入复旦大学, 毕业 后在中科院上海生理所 师 从 冯 德培先生 获 得博士学位。在投了近 30 封的博士后求 职 信之后,得到 杨 又山的帮助,赴美国耶 鲁 大学 Anthony van den Pol 实验 室深造,然后 转 入斯坦福大学 Richard Tsien 实验 室 继续 深造,直到 2002 年 1 月在 宾 夕法尼 亚 州立大学 获 得助理教授席位,建立自己的 实验 室, 进 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回望前 50 年,尽管我生在 风 雨 飘摇 的年代,仍然 觉 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不幸的事当然也有 许 多,但我尽量 选择 性地 遗 忘, 给 自己多留一点空 间 存 储 美好的 记忆 。最美好的莫 过 于 实现 少年的梦想,成 为 一名科学家。 五十 岁 的今天,我有一个新的梦想: 为 治 疗 老年痴呆症找到一把金 钥 匙。 钥 匙很可能不止一把,如果我能找到其中的一把,此生足矣! 与阿 尔兹 海默症相比,我所 说 的老年痴呆症广 义 上 还 包括由 脑 中 风 或其他病 变导 致的老年人失 忆 。今天是我 50 岁 的第一天,聊 发 少年狂, 发 表我的 50 岁 宣言,向老年痴呆症挑 战 ! 如果我能 够 再活 50 年,我要 让 所有的百 岁 老人 活 得有尊 严 ,不再成 为 子女和社会的 负 担, 让 后人 们 在博物 馆 中了解老年痴呆症曾 经 多么地可怕。 也 许 第二个 50 年是一种奢望,但梦想 还 是 应该 有的。 50 岁 的梦想也 应该 有 别 于少年人的梦想。 50 岁 的人除了个人和家庭的期望之外, 应该 承担一些社会和 历 史的 责 任或重任。第一个梦想 实现 了,此生已无憾,但 还 未 满 足。作 为 一个科学家,如果能 为 社会解决一个重大 问题 ,我才能感到真正的 满 足。即便在我的有生之年没有找到一把金 钥 匙,希望我的 爱 徒和同事 们 能 继续 前行。 钥 匙一定会找到的!而且我 坚 信,老年痴呆症是一种 综 合症, 单 一 疗 法即便有用,将来也会被淘汰。 综 合 疗 法才有可能成 为 治 疗 老年痴呆症的金 钥 匙!我 们 的在体 细 胞 转 化技 术应该对 治 疗 老年痴呆症,特 别 是在 脑 内神 经 再生方面有重要 贡 献,但其他技 术 也需要兼容并蓄才能找到最佳 疗 法。 陈 功 宾 夕法尼 亚 州立大学生物系 维 恩 魏勒曼 冠名主任教授, State College 2016 年 8 月 14 日,星期日
个人分类: 随感|6611 次阅读|14 个评论
FMD Vol.9 No.4 神经再生、白血病治疗新策略、癌症、精准医学等
mojiesheng 2015-12-11 16:03
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5 年第4期( Vol. 9, No.4 )已经出版,共 13 篇文章,汇聚了神经再生、白血病治疗新策略、癌症、精准医学等领域的诸多研究成果。 您可以点击下面文章列表中的链接,浏览内容;也欢迎您将链接转发给诸位同道或者推荐给所在机构图书馆及资料室,让更多人了解期刊上的好文章。 Frontiers of Medicine 已被 MEDLINE/PubMed 、 SCOPUS 、 EMBASE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和世界卫生组 织 WPRIM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收录。 不收取版面费,关注学术质量 。 2014 年, Frontiers of Medicine 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刊。 2014 年, Frontiers of Medicine 继续 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 2015 年, Frontiers of Medicine 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入选“ 2015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的国际期刊要想跻身先进行列,让更多人听到中国学术的声音,离不开作者和读者的支持。欢迎访问 Frontiers of Medicine 投审稿平台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fmd ,让您的优秀成果更快发表。 您可以点击 这里 ,查看期刊最新一期目录;也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列表链接,查看每篇文章的全文或摘要信息。 REVIEW ​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of neural tissue engineering Xiaosong Gu Front. Med. 2015, 9 ( 4 ): 401-411. DOI: 10.1007/s11684-015-0415-x ​ Mutant DNA methylation regulators end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ith the preleukemic stem cell property, a requisite of leukemia initiation and relapse Yuting Tan,Han Liu,Saijuan Chen Front. Med. 2015, 9 ( 4 ): 412-420. DOI: 10.1007/s11684-015-0423-x ​ Emerging roles of podoplanin in 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homeostasis Yanfang Pan,Lijun Xia Front. Med. 2015, 9 ( 4 ): 421-430. DOI: 10.1007/s11684-015-0424-9 ​ Function of Slit/Robo signaling in breast cancer Feng Gu,Yongjie Ma,Jiao Zhang,Fengxia Qin,Li Fu Front. Med. 2015, 9 ( 4 ): 431-436. DOI: 10.1007/s11684-015-0416-9 RESEARCH ARTICLE Outcome of Stretta radiofrequency and fundoplication for GERD-related severe asthmatic symptoms Zhiwei Hu,Jimin Wu,Zhonggao Wang,Yu Zhang,Weitao Liang,Chao Yan Front. Med. 2015, 9 ( 4 ): 437-443. DOI: 10.1007/s11684-015-0422-y Acetyl salicylic acid attenuates cardiac hypertrophy through Wnt signaling Samuel Chege Gitau,Xuelian Li,Dandan Zhao,Zhenfeng Guo,Haihai Liang,Ming Qian,Lifang Lv,Tianshi Li,Bozhi Xu,Zhiguo Wang,Yong Zhang,Chaoqian Xu,Yanjie Lu,Zhiming Du,Hongli Shan,Baofeng Yang Front. Med. 2015, 9 ( 4 ): 444-456. DOI: 10.1007/s11684-015-0421-z ​ Evidence chain-based causality identification in herb-induced liver injury: exemplification of a well-known liver-restorative herb Polygonum multiflorum Jiabo Wang,Zhijie Ma,Ming Niu,Yun Zhu,Qingsheng Liang,Yanling Zhao,Jingyuan Song,Zhaofang Bai,Yaming Zhang,Ping Zhang,Na Li,Yakun Meng,Qi Li,Lushan Qin,Guangju Teng,Junling Cao,Baosen Li,Shilin Chen,Yonggang Li,Zhengsheng Zou,Honghao Zhou,Xiaohe Xiao Front. Med. 2015, 9 ( 4 ): 457-467. DOI: 10.1007/s11684-015-0417-8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mature T-cell lymphoid malignancies: a single-institution study of 225 cases Wen Xue,Yan Sheng,Xiangqin Weng,Yongmei Zhu,Yan Zhao,Pengpeng Xu,Xiaochun Fei,Xiaoyan Chen,Li Wang,Weili Zhao Front. Med. 2015, 9 ( 4 ): 468-477. DOI: 10.1007/s11684-015-0419-6 ​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telomere length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isk: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hinese population Jiangbo Du,Wenjie Xue,Yong Ji,Xun Zhu,Yayun Gu,Meng Zhu,Cheng Wang,Yong Gao,Juncheng Dai,Hongxia Ma,Yue Jiang,Jiaping Chen,Zhibin Hu,Guangfu Jin,Hongbing Shen Front. Med. 2015, 9 ( 4 ): 478-486. DOI: 10.1007/s11684-015-0420-0 Temporal trend of mortality from major cancers in Xuanwei, China Hualiang Lin,Bofu Ning,Jihua Li,Guangqiang Zhao,Yunchao Huang,Linwei Tian Front. Med. 2015, 9 ( 4 ): 487-495. DOI: 10.1007/s11684-015-0413-z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ioperative parecoxib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a meta-analysis Xueshan Bu,Lei Yang,Yunxia Zuo Front. Med. 2015, 9 ( 4 ): 496-507. DOI: 10.1007/s11684-015-0414-y COMMENTARY ​ Bile duct injury repair — earlier is not better Vinay K. Kapoor Front. Med. 2015, 9 ( 4 ): 508-511. DOI: 10.1007/s11684-015-0418-7 LETTER TO FRONTIERS OF MEDICINE Do not let precision medicine be kidnapped Zhiping Yang Front. Med. 2015, 9 ( 4 ): 512-513. DOI: 10.1007/s11684-015-0425-8 欢迎订阅 邮发代号 80-967 ;或联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010-58556485 customercenter@pub.hep.cn 在线浏览 1 http://journal.hep.com.cn/fmd 2 http://hep.calis.edu.cn/ 谢谢您的关注!
个人分类: 期刊宣传|1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经再生药物疗法开启治疗脑中风和老年痴呆症新途径
热度 6 GongChen 2015-10-16 13:37
我们的神经再生药物疗法今天终于在Cell Stem Cell 上在线发表! http://www.cell.com/cell-stem-cell/abstract/S1934-5909(15)00419-1 我们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让脑损伤或脑疾病患者,包括脑中风,老年痴呆症,和许多其他神经损伤患者每天口服药片,就能够在大脑里再生神经元并恢复正常的脑功能! 英文媒体报道: http://science.psu.edu/news-and-events/2015-news/Chen10-2015 中文媒体报道: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17451.html 中文消息全文: 神经再生药物疗法开启治疗脑中风和老年痴呆症新途径 Main Content Filed under: Chinese-language , Gong Chen 15 October 2015 小分子处理后的人脑胶质细胞已转化为神经细胞,由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陈功教授实验室提供。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神经生物学家陈功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神经再生的药物疗法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千百万脑中风和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望将来有一天会在家中边吃药边在大脑里再生神经元!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正从陈功教授的实验室向前跨出了飞跃的第一步! 神经元是人类大脑的功能性单位,能够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指导机体内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神经元周围有广泛的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并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稳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脑损伤和脑疾病的情况下,神经元的病变和衰亡常常是不可逆转的。相反,胶质细胞由于保持了分裂的能力,会迅速对神经损伤做出反应,分裂繁殖并在病变区域形成一层护栏,以限制神经损伤的扩展。然而,当过多的胶质细胞占据损伤部位后,容易形成胶质疤痕,进而抑制神经元再生。胶质疤痕是修复大脑损伤的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系Verne M. Willaman 冠名主任教授陈功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2013年底曾经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运用病毒颗粒在胶质细胞中表达NEUROD1蛋白将其诱导成为功能性神经元从而逆转胶质疤痕。但是,由于注射病毒颗粒需要颅脑外科手术来介导基因靶向治疗,其临床应用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克服这一潜在的局限,陈功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现在又开发出了化学小分子鸡尾酒疗法,使用一组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来替代病毒颗粒,成功地将来源于人脑的胶质细胞直接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由于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被胃肠道吸收,在通过血脑屏障后有可能直达胶质细胞,此项小分子诱导的细胞转化技术有望开发成为口服药片,避免脑手术和病毒注射,因而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褪行性疾病开辟了新天地。“用小分子化合物实现脑内神经元再生将是大脑修复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我们的工作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要实现临床应用还有许多技术难关要解决”,陈功教授说。 为了寻找正确的化学配方,陈教授研究组的5名学生在博士生张磊的带领下测试了数百种条件,最终确定了一组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配方,可将体外培养的人脑来源的胶质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细胞。他们发现,通过阶段性地加入不同种类的小分子化合物,培养的人源胶质细胞逐渐改变形态,由平铺的多边形转变为长梭形,并渐渐延伸出细长的突起与邻近的神经细胞相连接。除了形态变化外,这些化合物诱导的神经细胞还具有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他们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并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与周围的神经元进行通讯联系。此外,这些神经元能够在培养皿中存活超过5个月,甚至能够被移植到小鼠大脑内存活超过1个月。 小分子处理前的人脑胶质细胞形态,由宾夕法尼亚州 立大学陈功教授实验室提供。 运用小分子化合物将胶质细胞重塑成为神经元进行脑修复开启了再生医学的新篇章。“我们的梦想是,有一天,脑损伤或脑疾病的患者不再需要脑手术,而是只需每天口服药片,就能够在大脑内再生神经元并恢复正常的脑功能”,陈教授激动地说。 “小分子化合物疗法的发明帮助我们向这一伟大梦想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陈教授补充道。虽然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药品配比,包装,通透血脑屏障,以及有效地进入胶质细胞等等,但是这项新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来有望应用于治疗脑挫伤,脑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病,和许多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参加此项研 究的除了陈功教授(Gong Chen)和博士生张磊(Lei Zhang)之外,还有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吴冈义教授(Gang-Yi Wu, 已加盟华南师范大学),殷久超 (Jiu-Chao Yin), Hana Yeh, 马宁馨(Ning-Xin Ma), Grace Lee, 陈翔云(Xiangyun Amy Chen), 和王彦明 (Yanming Wang); 以及来自艾莫里大学的 金鹏教授 (Peng Jin), 林莉(Li Lin), 和陈力 (Li Chen). 该研究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干细胞基金资助 Gong Chen, gongchen@psu.edu Barbara Kennedy, science@psu.edu
个人分类: My Research|844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神经营养因子生物活性及其在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
crter 2010-5-8 15:2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1982年Barde由猪脑提取液中获得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其基本功能是促进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参与调节神经元的分化、增殖和存活。近年来研究发现BDNF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BDNF生物活性及其作用的受体机制 BDNF属于主要的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由靶组织产生,通过轴突末端受体介导,经神经细胞轴突逆向运输到胞体,对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功能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细胞表面存在两类BDNF受体,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一类为分子量约75KD的跨膜蛋白P75,它可与所有的神经营养素家族的因子结合,但亲和力均较低。第二类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Trk),包括TrkA、TrkB、TrkC,其中TrkB与BDNF亲和力最大。BDNF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结合P75和trkB引起一系列生物反应。BDNF与细胞膜上受体TrkB结合,促进TrkB同源二聚体的形成,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导致受体自身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活化的TrkB顺序激活多种蛋白激酶,将BDNF信号传至细胞核,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而参与多种生理反应。TrkB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和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含量尤为丰富。TrkB表达于部分背根节神经元,并遍及整个脊髓,特别是在脊髓浅层分布密集。TrkB有几种拼接变异体:全长型受体trkBFL,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去顶型受体trkB-T1和 trkB-T2,缺乏酪氨酸激酶活性。TrkBFL对BDNF发挥效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BDNF在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 BDNF参与大脑皮质发育时神经分层的过程。是一类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基底节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皮层神经元、海马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的存活和生长生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BDNF主要在神经元内合成,由轴突运输到突触,再通过特异性受体作用靶组织发挥其功能。在感觉神经元,BDNF还有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营养周围神经元的作用。BDNF能直接维持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对治疗帕金森氏病有作用。 BDNF在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同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具有营养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胞体溃变、轴索和髓鞘断裂成碎片,髓鞘的雪旺细胞能产生大量BDNF,同时相应的外周神经元也能表达BDNFmRNA增多。研究发现,鞘内注射BDNF可提高SCI急性期内Cu或Zn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在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活性,从而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起积极作用。被切断轴突的神经元不能运输和利用神经营养物质,所以神经断端局部神经营养物质的总量对支持神经轴突的有效存活及再生是不足的。外源加入神经营养物质、保持微环境高浓度神经营养因子,不仅能支持神经元存活,而且能诱导再生的轴突沿着神经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生长。 此外,在神经生长方向的新机制研究中发现BDNF激发钙离子内流信号转导,可引导神经纤维再生方向。应用生长锥转向分析方法,观察到神经细胞外的导向因子BDNF能打开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TRPC,导致神经纤维最前端生长锥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加,进而引导神经纤维向BDNF浓度高的一侧生长。BDNF经过与受体蛋白结合、激活信号分子的连锁反应,在细胞内释放出微量钙离子。这些钙离子可进一步打通细胞膜上的阳离子通道TRPC,引入神经转向所需的大量钙离子。
个人分类: 中医药及针灸疗法与神经再生|1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iPS细胞能变成大脑细胞吗?
crter 2010-2-26 17:22
生命科学界当红明星iPS,近期传来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iPS技术不断获得突破,各种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坏消息是,iPS虽然经过全能性的认证,但是,其分化的潜能却并不稳定。 好消息 近期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与放射医疗系,生物工程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发文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常用技术(基于病毒载体转化基因)的新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操作),这种方法能快速,简便的将人类脂肪转化成多能干细胞,他们利用脂肪干细胞培育的iPS细胞通过了有关测试,它们能够分化成人体内的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以及肠上皮细胞等。此外,利用脂肪干细胞培养iPS细胞不需要饲养细胞,这无疑提高了其安全性。 这项研究最初研究人员计划是利用这些细胞,治疗人类心脏疾病,文章的另一通讯作者Joseph Wu说,想象一下,利用从心脏缺陷的家族成员中获得的脂肪或者皮肤细胞,重新编程成多能干细胞,然后诱导成心脏细胞,这比直接从患者心脏中提取样品组织,要更加容易和更加容易培养。 坏消息 华人干细胞专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院的张素春教授的一项研究得出的iPS研究结论并不十分乐观。 张素春教授比较了iPS细胞和胚胎细胞变成大脑细胞的能力,iPS细胞-- 即便是那些不用导入外源基因诱导的iPS-- 比对应的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的效率和忠实度低。 张素春教授说,这项iPS细胞可预测性更差(与胚胎干细胞相比)的发现意味着在把它们可靠地用于临床环境之前还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相比之下胚胎干细胞的可预测性很好, iPS细胞却不是这样。这意味着目前仍然需要进行一些研究从而制造出理想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用于应用。 点评:新的技术总是在不断地出现,创新永远在推动着生命科学前进的步伐。现在评价iPS技术也许还早,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再生|167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胚胎干细胞分化中IP3R3介导的钙信号抗凋亡作用
crter 2010-2-11 13:14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自我更新和分化命运的决定受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精细地调控。钙信号对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例如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内质网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是胞内重要的钙离子释放受体,在ESCs中存在着三种IP3R亚型,但它们在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并不清楚。 以往人们一般认为IP3R3介导的钙信号是一种促凋亡因子。博士研究生梁冀和其他研究组成员在杨黄恬研究员的指导下证明在胚胎干细胞早期分化过程中IP3R3介导的钙信号发挥着抗凋亡作用,IP3R3通过控制早期胚层细胞的凋亡在胚胎干细胞的中胚层和部分内胚层分化命运的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丰富了对IP3R调控的钙信号参与胚胎干细胞分化命运决定的认识,揭示了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凋亡活动与胚层分化命运决定之间的关联和其调控新机制。
个人分类: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再生|1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神经干细胞(NSC) 标记物
crter 2010-1-30 16:26
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包括Nestin、PSA-NCAM、p75神经营养R(NTR) 、Mu-sashi1等。 ① Nestin Nestin是一种中间丝蛋白Ⅵ,它主要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在几乎所有成熟CNS细胞上均不表达。Nestin作为标记物已经广泛应用在识别神经系统发育中和体外细胞培养中的CNS干细胞。然而Nestin在CNS 干细胞生物学上的作用尚不明确。Nestin在体外并不形成中间丝。它的短暂表达已经证明是神经分化途径的关键一步。Nestin 有时也在非神经干细胞群表达,例如胰岛祖细胞及造血祖细胞。 ② PSA-NCAM(唾液酸-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脑的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 亚型的调节性表达是神经发育过程的关键所在。NCAM的胚胎型(PSA-NCAM) 主要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表达。PSA-NCAM可能同突触的重排和可塑性相关。在成年人PSA-NCAM 表达被限制在维持可塑性的地区。高表达PSA-NCAM 的神经元-限制性前体可以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神经细胞表型。PSA-NCAM+新生脑前体细胞被限制在向神经胶质方向发展,甲状腺激素可以调控其向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发展。唾液酸变性作用极大地降低了NCAM粘附性,因此,也有人认为PSA-NCAM是作为单一的抗粘附分子来调节大脑可塑性发展中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SA-NCAM和一些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在脑的发育中起指导性作用。 ③ p75神经营养R(NTR) p75NTR也称作低亲合力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类跨膜蛋白。它同等地结合NGF、BDNF、NT23和NT4(低亲合力) 。当被Trk活化时,p75NTR 增加对神经亲和力的反应。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TrkC受体和p75NTR 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细胞表面表达p75NTR,现在已分离出神经脊干细胞(NCSCs)。新近从周围神经组织中分离的p75NTR+ NCSCs可以在体外和体内自我更新和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另外,神经上皮来源的p75NTR+ 细胞也可以在细胞培养时分化为神经元、平滑肌和schwann 细胞。p75NTR也可以用作标记物来识别间充质前体以及肝脏的星形细胞。 ④ Musashi1 Musashi1是一种进化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在维持干细胞状态、分化和肿瘤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Musashi1 选择性地表达在神经前体细胞上,包括神经干细胞上。在神经系统外,Musashi1还是肠干细胞的选择性标记。这些组织干细胞或未成熟细胞Musashi1的表达,表明Musashi1在转录后基因调节阶段维持这些细胞未分化状态起重要作用。Musashi1在体内的一个靶分子是m-NumbmRNA,m-Numb在神经分化上起重要作用。用突变的方法研究证明,Musashi1通过转录抑制m-Numb的合成。因为Numb是进化保守的细胞内Notch拮抗剂,以推测Musashi1 是Notch1 信号通路的正调节因子。Musashi1过度表达通过依赖RBP2Jk的旁路激活Notch1,而Notch信号途径功能为诱导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通过musashi1-P-小鼠培养脑细胞的Musashi蛋白产物反义去除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在维持神经干细胞未分化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Musashi抑制m-Numb转录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Musashi1有可能除转录调控外还参与其他调控途径。另外,Musashi1还表达在一些脑肿瘤的特殊类型(这些肿瘤可能起源自非成熟脑细胞),并且表达水平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增殖能力相关。 这些干细胞标记目前在实验室和临床广泛使用,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中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干细胞标记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还需要寻找单一的、特异的识别多能干细胞的标记物。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类型干细胞的发现,也需要有更精确的工具来满足研究的需要。在可预见的未来,干细胞标记将继续在干细胞寻找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中起重要的作用。
个人分类: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再生|2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神经干细胞相关知识
crter 2010-1-30 16:02
神经干细胞的定义: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它可以通过不对等的分裂方式产生神经组织的各类细胞。需要强调的是,在脑脊髓等所有神经组织中,不同的神经干细胞类型产生的子代细胞种类不同,分布也不同。 神经干细胞的分类:   1.根据分化潜能及产生子细胞种类不同分为:   1)神经管上皮细胞:分裂能力最强,只存在胚胎时期,可以产生放射状胶质神经元和神经母细胞;   2)放射状胶质神经元,可以分裂产生本身并同时产生神经元前体细胞或是胶质细胞,主要作用是幼年时期神经发育过程中产生投射神经元完成大脑中皮质及神经核等的基本神经组织细胞;   3)神经母细胞,成年人体中主要存在的神经干细胞,分裂能力可以产生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元和各类神经胶质细胞;   4)神经前体细胞,各类神经细胞的前体细胞,比如小胶质细胞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前体产生的。   2.根据部位分类主要有两类:   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cell,NC-SC)和中枢神经干细胞(CNS-SC)。   NCSC为外周神经干细胞(PNS-SC),既可发育为外周神经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Schwann氏细胞,也能分化为色素细胞(pigmented cell)和平滑肌细胞等。NSC一般是指存在于脑部的中枢神经干细胞(CNS-SC),其子代细胞能分化成为神经系统的大部分细胞。   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就失去再生能力。但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的脑组织仍可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成人脑组织中同样存在NSC,主要是在侧脑室下层(SVZ)和海马齿状回两处。   目前多使用基因转移的方法,建立神经干细胞系,即诱导NSC的细胞周期不断循环往复,从而阻止其分化过程。永生化的NSC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它们能自我复制并在体外大量增殖,在移植人体内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时可被转染并稳定地表达外源基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这种观点是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很大限制。虽然传统的药物、手术及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992年,Reynodls等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且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并正式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从而打破了认为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理论。Mckay于1997年在《Science》杂志上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总结为: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 神经干细胞特点:   自我更新:神经干细胞具有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两种分裂方式,从而保持干细胞库稳定。   多向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低免疫源性: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组织融合性好:可以与宿主的神经组织良好融合,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神经干细胞用于治疗的可能机理: 1 患病部位组织损伤后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可以吸引神经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为不同种类的细胞,修复及补充损伤的神经细胞。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的损伤,使局部通透性增加,另外在多种黏附分子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高浓度的聚集在损伤部位。 2 神经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 3 神经干细胞可以增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神经环路。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性:   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吃药只可暂时性的控制疾病,一旦停药,病症复现甚至更严重。常年服药不仅让患者痛苦不已,而且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 其他严重疾病的并发。药物不具备激活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是根本原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治疗脑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借助外界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科学研究证明了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性,使修复和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成为现实。为了减少神经损伤的后遗症,延缓或抑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从根本上修复和激活死亡神经细胞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神经干细胞被用于治疗的疾病类型: 中风(脑梗塞、脑出血)、 小脑萎缩症(脑性瘫痪)、脊髓损伤、脑萎缩、共济失调、脑外伤后遗症、 帕金森氏综合症、运动神经元病(ALS)、 多发性硬化、面瘫、多系统萎缩症(MSA)、老年痴呆症、视神经萎缩。
个人分类: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再生|1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RR)杂志重点关注的神经干细胞领域研究
crter 2010-1-30 15:56
NRR杂志重点关注的神经干细胞基础研究内容: 神经干细胞子细胞种类的研究:神经管上皮细胞、放射状胶质神经元、神经母细胞、神经前体细胞(比如小胶质细胞)等。 脑功能区域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研究: 大脑皮质、海马、松果体、纹状体、神经核团、纤维束、神经信息信息编码、处理以及脊髓神经和其相关的运动、感觉神经元,周围神经乃至植物神经损伤与再生的研究。 神经干细胞自身特点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对称、不对称分裂研究;多向分化潜能研究;与宿主的神经组织融合研究;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损伤细胞修复的研究;神经突触与神经环路建立的关系研究。 NRR杂志重点组织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稿件: 神经干细胞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风(脑梗塞、脑出血)、 小脑萎缩症(脑性瘫痪)、脊髓损伤、脑萎缩、共济失调、脑外伤后遗症、癫痫、帕金森氏综合症、运动神经元病(ALS)、 多发性硬化、面瘫、多系统萎缩症(MSA)、老年痴呆症、视神经萎缩等。 各类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干细胞诱导、转化、增殖、以及对神经发育、组织再生、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或脑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功能评定: X线平片、X线脊髓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脑组织的MR波谱(MRS)、放高血压性核素显像(SPECT和PET)、超声多普勒等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的应用等。
个人分类: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再生|2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中《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被引用情况分析
crter 2010-1-21 10:59
自己闲来无聊,试着学用SCI-E数据库做了个期刊被引用情况分析,没有用任何数学公式或MATRIX,连简单的统计学都没用,就小小的归纳总归了一下数据,分析得十分浅显,希望以后做同样的工作时再多下些功夫吧。先在这儿小晒一下我的工作成果。 出版物名称=(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入库时间= 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SSCI, AHCI, CPCI-S, CPCI-SSH. 学科类别: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474),NEUROSCIENCE 神经科学(474) 文献类型:ARTICLE 论文(468),REVIEW 评论(5),EDITORIAL MATERIAL 编者按(1) 检索时间:11/01/2010 截至目前为止,SCI收录共收录NRR474篇文章,其中包括2008年文章315篇,2009年159篇。总被引30篇,最高被引频次为5次,总被引频次40次。其中自引11篇,他引39篇。分布在29本期刊上。另外作者自己引用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的情况有9次。被会议引用3篇,被书籍引用1篇。 附件: SCI中NRR被引用情况统计 ; SCI中NRR被引用情况分析
个人分类: 编辑杂谈|1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针灸疗法与神经修复重建关系研究热点
crter 2010-1-18 13:05
○ 针灸对脑损伤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针灸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 不同穴位针刺对神经再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细胞移植与针灸结合对脊髓损伤的影响。 ○ 针灸与推拿结合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 中医药与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针灸与电针共同作用对神经突触结构的修复与重建。
个人分类: 中医药及针灸疗法与神经再生|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