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尹建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尹建莉新书揭露中国坏家长
arithwsun 2014-12-22 21:31
尹建莉新书揭露中国坏家长 尹建莉的上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本博客有书评,最近的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大致看了一下,全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来揭露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即那些中国坏家长。 因为有了那些中国坏家长们,孩子们学习不好,生活不幸福,均有案例在书中警示。这样的书恐怕也不是诋毁,而是均有人证物证所在。 说实话,尹建莉这本书比她的上本书要差一些,很多东西没有说透,比如说给孩子钱的事情,在书中有好几个场景,但这些场景没有连起来,没有连成一个统一的原理。 另外,揭露阴暗面也是好事,尹建莉老师也给了解决的办法,但凡事过犹不及,感觉作者有点用力过猛,毕竟教育不是阎王殿,不能光把眼光放在问题学生/家长身上,那样也很容易让作者变身成正义的化身,让这本书成为让人哑笑、苦笑的作品,失去了一些更深的教育视角。
个人分类: Book-W|3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致尹建莉和孙瑞雪老师的请教信
热度 1 arithwsun 2010-12-5 13:28
如果有认识尹建莉和孙瑞雪两位老师的家长们,请帮忙把这封请教信,转发给她们,多谢。 如果她们愿意回复的话,请公开发在她们的官方博客上,因为网络论坛上,名字可以随便取,很难认证真实信息。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致尹建莉和孙瑞雪老师的请教信 我的孩子,现在快6岁了。当初他4岁多的时候,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块儿进入了爱说脏话的阶段。当初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有几个月就过去了,现在把这些写下来,向您请教,看是否有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我认识一个幼儿园,是一个非常好的幼儿园,向她们咨询时,我跟她们的主班教师的分歧比较大,当孩子说脏话时,她的建议是,请孩子们去卫生间洗嘴巴。 我觉得这种办法并不好,反而强化了孩子们脏的意识,原来不过只是话脏,现在连嘴巴都脏了,需要洗干净,实际上相当于把这种不美好的感觉固化下来了,形成了一个并非良性的心钥。 这位老师,是传统的威权家庭出身,而我的父母更像是尹建莉和孙瑞雪老师们所倡议的那种现代父母,这种分歧,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这两种文化的分歧。 这位老师,也许觉得,自己没有批评学生,语气也很温和,还用了请字。比传统的那种威权家庭的暴力型批评的做法已经很好了。但是,她没有想过她这个做法,同样也是有着不好的副作用,也许存在着其他更好的做法值得尝试。 一个很简单,但是比这位老师做法会更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说不,多说几次,就像孙瑞雪老师在书中观察和倡议的那样,不用批评,也不用将这种现象联系到不美好的感觉,不用固化到身体部位,多说几次,说的多了,孩子试错够了,自然就停止了。 那位老师的建议,如果以此看来,实在属于多此一举,徒增烦恼。 不过,在实践中,我其实采取的是另一个、更进一步的想法和做法。孩子说脏话,应该是他们心理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他们认识到了语言的威力,总想试试它(心理学书籍以及孙老师的书里似乎提过这个说法),这时候,我觉得单纯地说不,简单的制止,也未必是最佳的策略,有可能遏制住他们本来的生机发展规律,也许存在着更加优良的解决办法。 这种想法应该是很有道理的,想想看,在我们小孩子那个时代,很小就不用大人管了,即使在孩子玩耍的时候,小孩们说了脏话,其实也没大人管着,说够了,回到家自然就不说了,大人始终不知道。 但是,现代社会,安全问题突出,大人始终不离孩子左右,孩子说脏话时,家长们必须做出正确的态度,不能不管,否则孩子们会以为这是大人容忍的,反而变本加厉,养成不良的习惯。 在认识到前面两个方法的局限性之后,我想到和实际采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当孩子喜欢说笨蛋的那天,就把鸡蛋煮熟了,然后让孩子对着鸡蛋说笨蛋(告诉他不能对人说),让他对着鸡蛋使劲地说个够,说的不再想说的时候才停,这个时候,我原来的计划是准备把这个鸡蛋,给邻居家的狗吃,让孩子们观察一下狗会不会变笨。 结果弄巧成拙,孩子们一定要求我把这颗笨蛋吃下去,我为了祖国和家庭的教育事业,只好甘冒风险,把鸡蛋吃完。然后,孩子们问我1+1=几,我的答案是3,果然变笨了。 这种游戏,其实持续的时间,并没我想象中长,2个月还是4个月,我记的不是很清楚了,现在孩子六岁了,早已不爱说脏话了。我有时候真的表现笨的时候,就会怪他,都是你给爸爸吃了笨蛋啊。现在,你给爸爸吃个聪明蛋吧,为了爸爸能聪明地跟他玩,这时候,他可能(不是每次都乐于助人)会愿意对煮好的鸡蛋,说聪明蛋,爸爸吃了之后,当然会1+1=2,10+10=20也会。 这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实际上用到了迁移之法,将孩子们对人说脏话,迁移到对鸡蛋(特定之物,其他均不允许),既让他们认识到,不能轻易伤人,又可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体会一把语言的威力。第二个过程,用到的是反转之法,本来是对鸡蛋说脏话、念咒语,结果反转成对鸡蛋说好话、念祝福。 一迁移、二反转,就将孩子说脏话的问题解决了。一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上,没有发现孩子有任何起伏。 因为孩子的幼儿园,上的是华德福类型的家庭式幼儿园,他们每天都要做早上的晨圈,华德福的晨圈非常好,身体节奏与语言活动相伴,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仪式性的规矩,我喜欢称之为精神化仪式。 我就在想,在孩子说脏话的阶段,能否将反转之后的祝福和祈祷,仍然用食物作为载体,放入这个精神化仪式的最后阶段。 比如早上晨圈结束时,可让一个孩子,拿着一个装满米的小碗,给每个孩子发一粒米,让孩子们对这粒米,说一句祝福的话(当然,如果他们想恶作剧,非要说笨蛋,老师们也不干涉吧)。然后,将这些米粒收回,置于某处(华德福有一个季节桌),等真正做米饭或米汤的时候,可将这碗米粒混入。 我自己是很喜欢这种做法,建议给这个幼儿园的老师们,不过她们并未实践,所以,我也不知道,如果实践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一个人祝福和祈祷,跟一个群体进行祝福和祈祷,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之所以向您二位请教,是感觉您们二位的书,都针对中国当前教育实际,又能联系于基本的教育理论,深入浅出,让人信服。 虽然,我是一个大学教师,但是一直做数学研究和相关教学,于教育学专业并无涉猎,只是有了孩子之后,才关注这方面。 自己虽然喜欢上述做法,但并不能确认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最佳,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借鉴,因而向二位老师请教。 盼企回复!多谢!! 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电邮: taiji(dot)yonghui(dot)wang(at)gmail(dot)com 两位老师若发博文之后,愿意通过电邮联系,回邮时,将上面的(dot)换成. (at)换成@ 也许,在明年九月份之后,我可以联系两位老师,在首师大数学系,举行一个科技教育出版界座谈会,之所以限制在这个界别,一是控制人数,二是若利用了首师大场地,则需要有个名目,显得学术性更强一些。 今年邀请了小巫去首师大演讲, 是因为她正在探索华德福数学教学法。 其时,我看到尹建莉和孙瑞雪的书,也非常想请她们过去, 但是她们二位在数学教学上,均无特别的贡献,缺少一个名目, 其实应该是首师大教育系去请她们,而不是我们数学系, 有些话就不多说了, 反正是我挺想让她们跟首师大的老师和学生们接触的, 今天琢磨出一个名目,就是在数学系举办个座谈会,而不是讲座, 就是可行的。 我曾经幻想,像尹建莉,孙瑞雪, 当然还有华德福界别的吴蓓老师和小巫老师, 应该多去各个学校演讲,将现代教育理念,首先传输给老师们。 这个座谈会,取定范围在科技教育出版界,即是此意。
个人分类: Book-W|8788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书报告:同理心的因和果
arithwsun 2010-5-21 20:51
同理心的因和果 本来是用Google Doc的服务,可以在线显示,但经常遭到GFW,国内的百会Doc质量尚不过关,容易打乱格式,只好直接上传。 PPT
个人分类: Book-W|46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推荐两本幼儿教育的好书
热度 2 arithwsun 2010-1-26 20:52
薛涌:一岁就上常青藤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两本书确实都很好。有些人可能会对书名有点反感, 但书名并不是很重要,有时候主要牵扯到广告效应, 关键还是要看内容。这两本书的内容, 对于建设新的养育文化乃至成人文化,确实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摘录几句: 薛涌: 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她或他要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看看到底能干成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人能力的水准。也许她或他日后会改行, 但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进行的奋斗, 会发展出一个成功者所必须有的关键性素质。 尹建莉: 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 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 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 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 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 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 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 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时, 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 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 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薛涌: 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 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 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 毫无疑问,同样是同理心,作为经过历史学博士训练的人, 薛涌的理论观点更抽象,也就更深入一些,将同理心 不仅联系于道德本身,更重要的是指向抽象思维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尹建莉,则在将这些现代教育原则结合具体国情上做得更细致些, 如,给小板凳揉揉疼纠正了非常广泛的一类传统做法, 指出幼教无小事,指出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具有更高的攻击性人格。 这种不太好的传统习惯,就有点像随地吐痰一样, 很难在民众中广泛的纠正,但起码尹建莉通过她的书, 做出了纠正的第一步。 另外一个是,尹建莉对不上学前班的分析,没什么理论分析, 说的很直白,就是那些学前班老师的配置水平是小学教师中最差的, 而小学教师本身,素质高的也不多,也就是说,学前班老师, 可认为是差中之差。这种话, 没有国内教育实际经验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这两本书,感觉都有一个重要的遗漏之处,即夫妻感情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很难想象,夫妻不睦的家庭,能够有一个好的幼儿教育。以此之理,涉及到幼儿教育的书,从根本上,应该涉及到对夫妻之情的理解和实践。这一点,两本书都零碎的提及,薛涌的书兼及的还算有几页,尹建莉的书,则谈及的往往只是顺带几句。他们谈及的主要都是夫妻吵架,薛涌还是给出了些应对的办法,而尹建莉则只是当作回忆的边角余料,仅仅提及,而未展开思考。 这都说明,两位作者,可能对幼儿教育的看重,远超出于的爱情或夫妻之情的看重。所以,这两本书里,很少出现另一半的言行,也许,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与其说出来,还不如不说。但是,在这方面的欠缺,也就决定了这两本书在幼教的思考上,还未臻完美之境。 总之,这两本书都确实很好,薛涌的书, 可能更适合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家长,有国际视野的家长。 尹建莉的书,则更大众化、结合国情多一些。正因如此,我本人有个心愿, 自己买上几十本尹建莉的书,将其送给那些平日所见的打工家长们。 有点顾虑,不知到怎样送出手,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发神经。 也许就说是别人送自己的,富余的,再转送别人。 我写过的一篇幼儿教育文章: 规则和平等:幼儿教育要与现代文明规范接轨
个人分类: 大学数学|1071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