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教务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西安交大《医学伦理学》课程在教育部爱课程平台MOOC上线
weiqsh 2014-10-20 10:33
医学从洪荒时代的萌芽艰难走过医巫不分的氏族时代,又经历了漫长的经验医学直到今天高精尖的现代实验医学,医德都与其不离不弃,甚至是水乳交融,医学中始终都弥漫着浓重的人道的气息。流芳百世的医者们不仅有着高超的医学技术,同样有着深邃的医德思想。 由我校教务处组织、人文学院副教授魏琳讲授、数据与信息中心制作的医学与伦理学交叉学科课程《医学伦理学》为大家全面阐述伦理原则在医疗实践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医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该课程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门《医学伦理学》在线学习课程,将面向人文类、医学类在校学生和广大社会人员,从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与规范、医学伦理关系、医学科研道德、医学伦理决策等方面,从人文哲学的角度全面地阐述医与患的道德标准、医学的人文性,带领大家用伦理的眼透视人类所有的医学活动。 《医学伦理学》课程将于10月20日上午10点在教育部爱课程MOOC平台上线,欢迎大家报名上课。 课程链接地址: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xjtu-47022?referered=http%3A%2F%2Fwww.icourses.cn%2Fimooc%2F#/info
个人分类: 特色库建设|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无效的
热度 7 rbhuang5907 2014-9-15 08:45
概念的限制,就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它使一个外延较大的属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种概念。概念的限制只适用于普遍概念,不能也不必应用于单独概念。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无效的 中国的教育有一个体制,包含了很多部门,机构,政党的,政府的,社会的,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包括关于教育的各种制度。 中国的教育体制有效吗? 钱学森说无效,钱学森否定了中国的教育体制。“钱学森之问”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全社会的共识。 昨天的教学工作会议,我们的教务处副处长又一次否定了中国的教育体制,说中国培养的学生还不如印度的学生。这个否定,共识的范围较小。 自从钱学森否定了中国教育体制之后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个教育体制就是无效的了。无效的教育体制所作出的所有行为也是无效的。 肯定了全部,也就肯定了局部。否定了全部,也就否定了局部,这是公理,无需证明。 这个无效的教育体制作出的行为包括对自身的行为。 起码,道义上如此。
259 次阅读|7 个评论
教务处对收集“意见与建议”的反馈
热度 4 zhuhw2008 2013-1-15 21:57
教务处对收集“意见与建议”的反馈 1 、计划学时额定标准定得太高,建议降低。 解释: 额定标准组成:全年每周 3 次课(每学期按 16 周计,教学效果良好),全年监考 8 次,指导毕业设计 4 人,合计 224 学时。 224 学时只是一个发超学时酬金的标准,不是一个教师必须达到的标准。 2 、计划学时最高记 448 学时 / 年太僵化,建议取消或分学科设置或参照教研室平均工作量动态设置。 解释: 全年每周 6 次课(每学期按 16 周计,教学效果良好),全年监考 16 次,指导毕业设计 8 人,合计 448 学时。 一位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过此限,对教师、对学生均不利。 448 学时已是两个教师的满负荷的教学工作量标准,此项规定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爱护。 3 、学校和学院的机关管理人员都是管理人员,额定标准应该一致,建议都修改为 40 学时或 70 学时。学院各类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同时也有职称晋升的压力。学院各类管理人员计划学时最高记“ 160 学时 / 年”建议修改为“ 220 学时 / 年”。 解释: 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工作任务重,管理人员应以管理为主,学校和学院管理人员虽然都是管理人员,但服务面与任务量是不同的。 4 、对于同一课程只能有一位主讲教师的计算方法不利于工科专业课程组织教学。许多工科专业课程内容繁多,一名教师往往难于胜任。建议多名教师共同主讲的课程,必须在课表中明确各自讲课内容,并且不容许变更。 解释: 如果教研室没有一位教师能把控某门本科生课程的内容,而课程内容又繁多的话,就将该课程断开或对一些比较前沿的课程内容应该用开讲座的形式。 对一门本科生的课程,教研室没有一位教师能完全胜任,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5 、新进教师额定标准应降低。 解释: 对任何人员:额定标准只是计算超课时酬金的,没有要求教师必须完成。 这与以前的 260 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以前的 260 是必须要达到的,所以就对新来的教师降低了标准。 6 、对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 1 )学生类别系数:对研究生课程,有的学院提出硕士研究生课程 K2 应为 1.1 ,多个单位提出应为 1.2 , 1.3 。 解释: 对硕士研究生课程,一般学生人数少,批改作业量较少,系数 K2=1.15 已体现了课程的备课难度。 2 )课程教学效果系数:对于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为优秀的,有的学院建议 K2 取 1.1 ,有的学院建议 K2 取 1.5 。 解释: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三个学期的运行,结果应该是越来越客观,评价中学生评价占 70% ,如果我们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评价为优了,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K2 取 1.2 ,是学校对教学工作优教优酬的体现。 3) 对于“对于每周均安排辅导答疑且每次课后布置作业并批改的课程,由学院申请、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的课程: K 1 =1.1 ” , 认为要求太高。 解释: 辅导答疑、布置作业本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每次课后布置课外作业,应该是大力推进的,学校已经实行全程排课,相邻两次课间距大,应让学生有事做,另也应让学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仅靠课内的讲授是难以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的。 “对于每周均安排辅导答疑且每次课后布置作业并批改的课程,由学院申请、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的课程: K 1 =1.1 ”,的规定,是在取消大班系数后,对辅导工作量特别大的课程的任课教师的一个认可,学生作业、教师答疑都是有据可查的,也可以让全校教师监督。 7 、实习带队教师教学工作折算计划学时(记为 S3 ) 意见:① 市区应明确是在城市建成区范围、还是城市行政区(或管辖区)范围,如郊区是市内吗? 解释: 市内是指当天返回学校 ② 在市外实习,由于在山区地形陡峭,为保证学生安全,正常情况下由两名带队教师,因此要考虑教师系数。 解释: 文件是指每个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已考虑了该问题。 8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折算计划学时(记为 S5 ) 意见: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折算公式明显不合理。如果一位老师毕业设计带 8 人,每周的工作量仅 2.4 学时,这很不合理。应该去掉系数 0.3 , k5 取值 1.2 ~ 1.5 。 解释: 这个公式与课程设计或校内实训是一样的,课程设计是学生人多,毕业设计是时间长,计算方法应该一样。 9 、按照《关于实习经费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规定,实习学生少于 10 人的不认定为集中实习。 因专业的特殊性性,很难找到单位或实习基地可以一批次接收不少于 10-20 人实习单位,且实习时间跨度较长,实习带队教师应与所带实习学生在一起,也不现实。 解释: 外出实习的带队教师,每人每周记 12 学时的工作量,如果该教师在带队外出实习期间其实是在学校上课,这是不合适的。外出实习的带队教师为什么要每周记 12 学时,就是考虑他是在外、独立地在指导、管理学生。 如果有专业的某些实习不需要教师在现场,由学院提出对教师的具体的计算办法,教指委审核认定。这属于特殊情况的认定。 10 、课程设计计算计划学时,经测算认为 S4 公式中的系数 0.3 偏小,建议提高到 0.4 。 解释: 教师每周的上课标准为 6 学时,每学时对应 2 小时的备课、 1 小时的批改作业与辅导,也就是说,每周上 6 学时的课,实际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应是 24 小时。 相对应,课程设计教师每周记 10 学时,教师应实际投入时间为 40 小时 / 周。 对于“每位指导教师同一时间段指导学生限一个自然班,且每周限 10 学时”,不太合理。 解释: 不鼓励指导老师在同一时间段指导太多的学生。 由于师资不足,目前存在一个教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的课程设计,其工作量计算由学院提出具体计算方法,教指委审核认定。但须考虑,一个专业教师每周上课的最大容量是 12 学时。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11 、“实验课表必须在实验开出一个月前报教务处,批次以报教务处的课表为准(一批次学生数不得少于 20 人)”不合理,目前有些实验设备的台套数不多,甚至有部分只有 1 、 2 台套,如果挤进二、三十人进行实验,学习的效果显然无法保证。 建议:登记实际实验设备台套数,根据台套数确定实验批次。为了保证质量,确定合理的人数上限(如每台套人数不超过 5 人)。 建议:如在同一个教学班级的实验课中,第一批次按原始实验学时,即系数取 1.0 ,第二批次、第三批次……依次递减,分别为 0.9 、 0.8 …… 由非主讲教师承担的课程内实验,公式中以实验批次作为重要的参数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在两节课内,分的实验批次越多,意味着每批学生的实验时间越短,而且不同的实验项目、每个学生实验时间和进度是不一样的,实验批次越多实际上对学生越不利;实验批次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实验设备的台套数,不能把实验批次作为衡量老师工作量的重要参数。 解释: 一批次的人数应该是指一次实验 2 学时完成实验的学生数,而不能是在 2 学时之内再将学生分几批。至于由于台套数的原因,需进行多个批次的实验,可由学院特别提出,按特殊情况认定。 12. 没有反映出实验学生的人数,学生人数越多,学生的问题越多,指导老师对于实验仪器器材的准备工作量、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设备的整理工作量以及实验报告的批改工作量必然猛增,这些劳动付出,却没有丝毫的体现。 解释: 对于真正完成实验辅助工作的实验专职人员坐班工作量可根据具体情况,明确任务,由学院提出方案,教指委审定。 13 、关于专职实验员和学院聘兼职实验员的工作考核叙述不够清楚,仅仅只有“专职实验室人员及学院聘任的实验室兼职人员应完成实验室的管理及实验准备工作,并且于每学期开学初第一周报教务处和人事处备案。”表述需进一步明确: 1) 是否以后专职实验员就是完成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准备,其它不需要考核,如是这样,后面“ 3. 专任教师和专职实验人员额定标准为 224 学时 / 年。”如何完成? 2) 是否专职实验员可以参考学院一般管理人员考核工作量,即“ 2. 学院各类管理人员额定标准为 70 学时 / 年”。 3) 兼职实验员如何考核?这些人的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如何认定? 解释: 人事处 3 年的考核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是没有考核学时要求的,定一个额定工作量只是计发超学时酬金标准的。专职与兼职实验员发超学时酬金的额定标准均为 224 。 14 、《概论》和《基础》课程中各列 1 个学分开展实践教学。十几年以来,思政课教师一直坚持课程实践教学,增强了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建议学校适当认可《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量。 解释: 可以由学院提出方案,教指委审核认定。 15 、实验室坐班工作量应考虑。实验室兼职人员的工作量认定,原来每年会有 100 学时,希望要给予考虑。 解释: 由于各学院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情况不一样,对于真正完成实验辅助工作的实验专职人员坐班工作量可根据具体情况,明确任务,由学院提出方案,教指委审定。 16 、承担院级实验中心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验中心主任、副主任,建议补贴 150 学时。实验室主任补贴 50 学时。 解释: 不能一概而论,还是应据具体情况,明确任务,由学院提出方案,教指委审定。 17 、本科生课程监考(以教务处公布的监考表为准,含教务处安排的巡考), S7=1 学时 / 次; 建议:监考次数应包含研究生课程监考(以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公布的监考表,含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安排的巡考)。 公式 S7=1 学时 / 次应该改为 S7=2 学时 / 次,监考责任重大。 解释: 可以考虑研究生的监考工作,但对于任课教师应在计划学时之外安排的监考才能计算,并应在网上公示才能计算。监考是不用备课也不用批改作业、出试卷和登录成绩的,工作量相应更小些。 S7=1 学时 / 次已充分考虑了对监考工作的重视。 18 、超计划学时酬金标准应该定在 30-40 元。 解释: 建议采纳。 19 、既然调课是经过教务处同意的,调换主讲教师的情形仍应按实际承担的部分计算教学工作计划学时,否则教务处的调课同意毫无效力,且调课制度也会名存实亡。 解释: 不鼓励老师调课,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导向是对的。同意调课,不能说调课就对教学没有影响。 20 、少于 24 学时就清零的做法值得商榷。 解释: 这个规定仅对于副高以上的教师,读博或进修的老师如果不能上 24 学时,那要完成其他的教学工作也是不太可能的。 教授、副教授必须上本科生的课是教育部的规定,学校明文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承担 24 学时的本科生教学任务。 对于进修人员,应是有利于教师创造科研业绩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时记为零,仍可按科研要求进行考核。 21 、工程研究院免费为本科生(教学计划内的)教学检测的项目, S7=1 学时 / 每 240 元测试费(目前暂定); 建议:未放置在工程研究院的大型仪器进行的教学检测项目,进行工作量计算方法应与工程研究院一致。 解释: 未放置在工程研究院的大型仪器进行的教学检测项目,主要是面对本学院的学生,将工程研究院的测试工作折算成计划学时也仅是指免费为本科生进行的测试工作,如果仅为本学院的学生免费测试工作由学院自己制定标准,如果是为其他学院的学生免费测试可参考此标准。 22 、计划学时额定标准定得太高,绝大部分老师将无法完成工作量 224 学时,一年下来,教师疲于奔命,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就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去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学校按照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进行划分不同的工作量 解释: 方案中已说明,该额定标准仅用于发放教师超计划学时酬金,不作为教师年度考核指标。 224 学时的标准与原来 260 学时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224 学时不要求教师必须达到,原 260 学时的标准是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的。 23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基本人数定为 10 人:建议将每位教师指导的基本人数定为 10 人, 11 ~ 15 人用 0.7 , 16 人以上用 0.5 。 解释: 每位指导教师带毕业设计的人数不超过 8 人,是教育部评估的要求,学校现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允许超过 8 人,但不提倡。 24 、关于理论学时 k2 系数的问题:同样的理论授课,为什么给硕士、博士研究生们上课要比本科生上课有更高的系数?而且每个研究生班的人数还远远少于一个本科生自然班人数。 解释: 这里是考虑了给研究生上课的备课量更大。 25 、每年既要实习的教学任务,又要指导学生制作电子作品,承若实习一周最多算 10 个学时,那规定每个老师每天应该到岗多长时间? 解释: 每周记 10 学时,相当要每周付出工作时间 40 小时。 26 、理论教学工作课程类别系数中体育课(公体) K1=0.5 ,社会体育专业技术课 K1=0.8 系数偏低。 建议:系数修改为 K1=0.7 ;社会体育专业课 K1=1 解释: 各类课程折算成计划学时时,是依照各类专业的教师讲授各类课程应在正常时间内完成的工作任务量对等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不是随意确定的。当然提出此建议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严重的不平衡时可以修改。 27 、因教研室部分教师承担了带队训练和参加校外比赛的任务,需办理调课,如按照该讨论稿的要求,可能会出现带队参加校外比赛教师及代课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建议:结合学科特殊性及教学工作实际情况,主讲教师与代课教师的工作量予以分别计算。 解释: 学校并不鼓励调课,特别是大量的调停课,对正常教学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因上述原因调课,只照顾到了少部分学生,而损害的是大部分学生。 28 、专任教师如果一心上课,以上课为主要任务时,一年下来最多可超 224 学时,以 20 元 1 学时为例,这样超课时酬金为 4480 元,而当前一篇 EI 论文就奖励 5000 元,其他科研奖励也可以比较,如此计算,是否鼓励老师以科研为主,虽然教学上有教务处的很多规定与要求,如果没有足够精力投入,还可能受到教学差错、教学事故等处分。而科研上只有奖励,没有任何处分。从而使老师中形成“教学上,做的越多、风险越大;科研上,做的越多,奖励越高”,这样是否会使所有老师都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而着力科研? 建议:教学工作量可以分档次,不封顶,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学评价考核;同时课时酬金的单位量是否可以参照学校大部分教师科研奖励平均值进行核算。学校应该鼓励教学突出和科研突出的少部分人,而大部分人应该收益相当。不应该出现科研奖励与超课时酬金严重差异的现象。 解释: 计划学时实行封顶,实际上是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的一种爱护。至于分档次、与科研奖励对等的问题,学校在教师绩效考核时采取的就是这种思路。 29 、班级规模问题。为节约学校资源,有些课程都是大班授课,课堂管理、作业批改、试卷评阅和成绩录入工作量很大,不能与小班和中班同等对待。 建议:希望班级规模增加 K4 系数,两个自然班级, K4 取 1.2 ,三个及以上自然班 K4 取 1.4 。 解释: 学校提倡小班化教学,对于 2 个自班然班的教学组织,与 1 个班的,有差别,但已不太大。 30 、因师资紧缺有些老师至少承担三个教学班的任务,上课周期基本上都是从第一周上到学期末,折算后的课时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考核量 A 类 320 学时的要求(经过计算: 64 × 3 × 2=384 × 0.8=307.2 )。作为一门课程,都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内授课以及课后反馈等环节, 建议:第一个教学班系数为 1 ,第二、第三或第四个教学班系数为 0.8 。 解释: 上一节课,其时间投入应是备课 2 学时、讲课 1 学时、课后辅导改作业 1 学时,而不是简单的只记讲课 1 学时。考虑重复班的问题,是考虑了重复班在备课上工作量更小。 31 、有些条款的含义不明确:“以周为单位的实验,每位指导教师同一时间段指导学生限一个自然班,且每周限 10 学时。”是否意味着一门课要两名以上的老师指导? 解释: 如果是课程设计,是一个班配一名指导教师,不鼓励一个指导老师带 2 个班。按每周 10 学时计,每位老师应付出 40 学时的时间。如果按 20 学时计,每位老师应付出 80 学时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 —————————————————————————————————— 一年来,出台文件的速度太频繁了,实在是无力细看,留着纪念一下吧!
40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什么是“好老师”的标准?
sunbukuan 2012-10-21 00:42
什么是“好老师”的标准?答案有N种:可以是科研能做到国际前沿的学者型教授(这可能是许多大学衡量“好老师”、“好教授”的习惯标准);可以是能让学生入迷一门学科并计划为之奉献终生的教师;可以是能给学生温暖,让学生一生念念不忘的心灵领路人;可以是让学生“爱恨交加”,但多年后依然心存感念的老师等等。这些答案的存在,说明老师之“好”具有十分丰富的多重蕴涵。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什么是“为师之道”?“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大概每个老师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追求与选择。这世界本来就七彩纷纭,我们自然也不该对这类问题的答案苛求唯一。在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宏大目标下,我们许多老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既作“经师”又作“人师”,为学校事业的建设发展呕心沥血、孜孜不懈。有一部分老师,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课堂教学,潜心教书育人。文学院的何依工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们重视课堂教学,本报协同教务处选刊了一组相关师生所写的关于何依工老师倾心本科教学的短文,希望广大教师能从这些真切感人的文字中得到感悟与启迪,在做好科研的同时,进一步重视课堂教学,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为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天......评估开始
热度 1 cyaninelotus 2012-6-3 22:00
从去年到今年,从上学期到现在,都在“以评促建”,一边为接受教育部本科评估做准备,一边反思、整改。从学校的校园环境,软件硬件,到所有的教学文件,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校园文化小组,兴趣小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宿舍卫生,公共安全,学风教风.....督导小组听课,中层干部听课,教务处听课,校领导听课,教研组研讨听课.......一路整下来,大家都忙个不亦乐乎。这也就罢了,每天认真做事就可以了,我却从来没有紧张过。 but,6月1号,我紧张了。学院里开大会,院长大人一反平常地“严肃认真”,板长面孔,双眉紧锁,长篇大论,要如何如何备课,如何如何准备,如何如何.......之前也有说过的,强调过了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工作认真,课上的也不算错,可是,院长大人强调,来者是全国教学名师,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本着学习的态度........会后有人问我,打算穿什么衣服.......这可是我千百年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课讲的好坏,与衣服何干涅?! 然而仍然很受教育。平时都想嘻嘻哈哈的人,对这件事如此看重,可见大家都是那种不愿意因为自己而破坏大局的人。于是,这两天“处心积虑”地备课ing 希望我不至于破坏了“大局”。也希望,这个暑假我们全校的人们都能够愉快并且放松下...... 目前张掖的天气晴朗明媚,希望明天的太阳更加明亮些。
2091 次阅读|2 个评论
QQ群发言记录(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热度 1 metanb 2012-5-24 17:56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xxx
metanb 2012-3-12 12:19
xxxxxx
个人分类: 幽默搞笑|2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实在在的尊重教师!2009-09-10
热度 1 xianlaoguo 2012-1-20 23:43
今天是上午后两节课,当提背着三个包:投影仪包、笔记本包、书包到教室时,走廊上站着很多我的学生。原来,教务处把课表排错了:两个老师上两门课同时在一个教室!那位老师笑笑说,开学才两周,我已经是遇到这样两次了。我听懂了,还是我带学生换教室吧。恰好,旁边就有一间教室合适!(如果没教室,我把学生放走,就是我的责任了)。   有学生低声嘟囔:“凭什么我们要换?”   这些90后孩子,哪里知道忍让是一种美德!      按照学校规定来说,这是严重的教学事故,应当处理责任人的。而无疑,责任在教务处工作人员。教务处能处理吗?本学期不到两周的时间,仅我知道就发生了3起这样的事。上学期也发生了,处理了吗?   上学期学校处理了几起教学事故,都是教师。其中有一位由于临时腿伤,没能及时上课,按二级教学事故处理,三年内不得晋升职称、扣发奖金3个月。够严厉的吧!      仔细想来,无非是教师的责任明确,可以处罚;而行政人员的责任不好确定,不好处理。排课的人员可以说排课软件出了问题(或者更本没有),也可以推说我对新的教学环境的不是特别熟悉。。。      在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是不平等的。      今天是教师节,请尊重教师一天!这样体现:查一下这次排课的责任,也按相关规定处理责任人。
26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监考的故事
热度 10 metanb 2012-1-15 08:25
监考的故事
“走,你跟我去见我们领导。” 于姓同学对主监老师说道,语气中带着命令的意味儿,似乎只要主监老师听到“领导”二字就会乖乖地跟他走。主监老师自然不理那套,告诉这位学生,如果对考场处置不服可以找教务处。于是,这位学生便要求主监老师留下姓名。主监老师指了一下装试卷用的考试袋,那上面有主监的名字。于姓学生抄了名字,径自走去…… 这是2012年13号星期五下午“成型102207H”班《理论力学》考场上的一幕,当时考试刚刚结束。 话说从头。考试开始前约20分钟,主监A老师抱着试卷走进考场,环视了一下教室;多数同学已经坐到座位上,等待考试。凭着多年监考的经验,A老师很清楚,为了严肃考场纪律,必须在一开始声明规矩。他很清楚,通常的那套说辞对于那些信仰作弊的学生已经很难起作用。必须来点“重口味”。还有15分钟,他清了清嗓子,要求大家把与考试相关的资料都交到讲桌上。很少的同学行动。“注意”,A老师强调,“在考试过程中,如果在附近出现与考试相关的资料,这个资料距离谁最近就算到谁的头上”,说着开始在教室中走动,查看落实情况。同学们纷纷收起资料。A老师转回到讲台上,开始声明考场纪律,其中一句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考试时脑袋偏转不能超过45度,否则按违反考场纪律对待”,A老师顿了一下,“我没有带量角器,如果偏转40度,也可能判为45度,建议同学们尽量不要偏转脑袋,届时专心答题”。同学们感到新鲜之余,又感到有些不同寻常。A老师后面这句的效用在于让考试的学生特别注意他们的姿势,以免让监考老师误会。这时距离开考时间还有约10分钟,副监老师推门走了进来。A老师继续,“待会将把同学们的座位映射到黑板上,有违纪情况的会当场做出标记,并在卷面上扣除一定分数”。根据多年的监考经验,A老师总结了一套手段,用以震慑和制约那些准备作弊的同学。当场在卷面上扣除分数,对于那些“准作弊”或“准违纪”行为可以给予一定的制约,防止其继续发展而导致严重后果。根据经验,考场上其他酝酿作弊的同学看到有人被扣分数后就会收敛很多,有些同学看到没希望,也就只好放弃作弊的计划。 话分两头。按照通常的规定,若发现学生夹带或作弊,监考老师可以撕掉卷子,把学生赶出教室,并把相关情况通报给教务处,由教务处对这类学生作进一步发落(通常不多;但一旦有,处置将会很严厉)。换句话说,那些条条框框有很强的刚性,而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有不同的程度,按规定办其实也要做些拿捏。有些学生属于“惯犯”、“老油条”,而有些会一时糊涂犯错(比如受坏风气影响),如果没有预先警告直接处理,后果很难料想。比如,很多学生会强调刚拿出纸条并没看,对于这种情况,遇到严格的老师,就会撕卷子赶人,遇到不严格的收走纸条就完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如换卷子、替考),很多老师都采取警告的做法,不会把学生赶出去;对于夹带也只是收走。但这套做法对老油条们不管用的,特别到了考试快结束或交卷子的时候,考场秩序很容易失去控制,互相偷看答案的情况会很普遍。另外,一旦教务处介入,学生麻烦会很大,老师也要多范手续,所以大多数老师都选择不给自己添麻烦。这样,对于考场的控制总体而言处于较松的状态。一方面,对于那些“准作弊”或“准违纪”行为没有办法处置,仅仅警告其实影响不到实质,结果就导致学生的投机心理,造成“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局面,这对于那些守纪律的学生造成很大的不公平;另一方面,监考老师抓作弊也会有心理压力,有时还会受到来自学生的威胁。这样,按照违规程度在卷面上扣分的办法,既留有余地又使其付出一些代价,是一种折中的处理办法。因为监考的本质是保障考生进行平等的竞争,而不是抓作弊整人,也不是按照“ 郑伯克段于鄢 ”那样,先姑息养奸,待其达到作弊的阈值再予以打击。总之,刚性手段的实际效能较差,也容易激化矛盾。 话接前言。考试开始了。A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行零两个圆圈,代表同学们的座位;每行八位同学,加上另两位,共26人。A老师很清楚,虽然规矩讲得清楚,还是会有考生坚持他们的“信仰”。果不出所料,考试开始不到10分钟,就有两位同学幸获A老师的签名。第一位:A老师看到一位同学的手里攥着什么,走上前去用手一指那同学的手。该同学张开手显示出一个小纸团,然后轻轻一抖把纸团溜出手心。那纸团噗噜噜滚到了桌斗里。A老师将那纸团拿出来,看了看,上面是与考试相关的内容。OK,大笔一挥,给这位同学的卷子上写上“扣10分”,并签了字。“恭喜你获得我的签名!”A老师摸了摸该同学的头。转过身在黑板的座位映射图上的相应位置做了标记:用粉红色的粉笔在代表该同学的位置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又在旁边写上“扣10”。过了不一会,第二位浮出水面,同样是手里攥着一个小纸团,A老师令其张开手,该同学有点不情愿,最后还是张开手交出纸团。OK,“扣20分”(抗拒从严)。之后,又出现了第三位,纸条藏在袖子里被发现,交出纸条时有迟疑,“扣20分”(后交卷时发现涂抹掉了,按作弊算)。在这种情况下,A老师很清楚必须再次强调纪律:“鉴于目前的状况,必须增加考场压力,凡是双手不在桌面上的同学,都要扣分”。虽然说了这话,但还是有同学不注意,对不起,扣5分。共有三位同学受到这样的处置。 (座位映射图:扣分情况实时地反馈给考生。这是前6位同学的扣分情况。) 考试进行到中场,先后有巡视和检查的老师进出考场。这期间A老师拿出监考单,很快填写完表头等内容。就在这时候,一抬头看到一位同学隔着两栏座位中间的走道,将手长长地伸过去(这位同学不是别个,就是那位前面提到的于姓同学),另一位同学的则将手伸过来,似乎接洽着什么。这还了得!脑袋偏转90度,还伸出手?!A老师分别给两位同学的卷子上面写上“扣10分”。这位于姓同学有些不服,作了一些争辩,声明是他主动叫另一位同学,A老师不予采信。过了一会,于姓同学起身交卷子,走到A老师面前,要求把他们中至少一位同学卷面上写的“扣10分”划掉,未获同意。于姓同学不顾考场纪律,对着A老师争辩,考场秩序受到影响,这时另一位同学(班长)将其带卷子拉到座位上。未几,于姓同学交了卷子离开考场。过了一会,副监的电话响了,走出考场去接电话。不一会儿,A老师听到外面有喧哗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于姓同学正在跟这位副监老师说着什么,声音不小。A老师令其不得喧哗,这位副监老师也重新回到考场。说起这位副监,很奇怪的,整个考试过程中像个摆设似的,还在那里摆弄手机。有位同学实在写不出什么了,看到监考严格也没啥机会,就交了卷子,上面有很多空白,这位副监便对着同学们说卷子不要有空白。人家不会做,又抄不到,哪能没空白呢?过了一会,又听到外面出现喧哗声,出门一看,又是这位于姓同学,这回是对着两位巡视考场的老师讲情况(这两位来自教务处)。这两位老师进入考场,看了黑板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到考场秩序很好,又离开了。在这种情况下,A老师将黑板上的内容用手机拍了照片,又对考场拍了照片。将考场情况概括地作了记录,填写到了监考单中,并向考生声明单子将送到教务处。(一般而言,这种折衷处理属于考场控制的手段,是为了保证考场的秩序和相对公正,不预期教务处的介入。不过这次看来例外:于姓同学的努力已经使得教务处不得不介入。) 就这样,考试结束了。于姓同学从教室外走进来,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话说于姓学生得着主监老师的名字,径自走了。两位监考老师点齐试卷,离开考场。 “叮铃铃……”,A老师在去往教务处的路上接到电话,“监考老师没有权力在卷面上扣分”,电话中传来这样的话。到了教务处,负责人恰好就是上面提到的两位巡视老师之一,姓Q(音)。看了监考报告单,Q老师认为写得太笼统,他们无法处置。两厢自然先是一番争论,A老师提出他的那套办法应当在全校范围推广,Q老师则认为按已有规定办即可。后来Q老师强调,认可A老师的认真,但教务处介入,必须将8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列出,按照教务处的办法解决。由于试卷已经装订,这就比较麻烦。最后Q老师提议可以给相关教研室主任打电话,待A老师到达彼处,他给联系,然后拆卷子,以便把涉及卷面上扣分的同学信息和考场情况对应起来。到了相应的教研室,那里的老师似乎已经都听说了相关情况,各有不同的看法。这样,花了一个小时,将教务处要求的情况写好,按Q老师建议填写到了监考单的背面,另由其他人交给教务处处理。 故事还没有结束,这里把结局交给人们去预测吧。 (最后修订:2011-1-15)
个人分类: 教学研究|4434 次阅读|24 个评论
信息传递实验结果(一)
dongzg101 2011-12-27 18:47
上回在教务处,搞了个恶作剧,结果。说完就回办公室看电影了。结果半个小时后,系副主任打我电话,我一看,一不小心按错了,就关掉了,继续看电影。 到9点45,下课后,去系办公室看看,发生什么事情。结果,系副主任和别人聊天,好像没什么事情发生,结果他叫住我,说下午过来谈谈。 下午上班,刚好都没课,就直接去办公室,结果就开始指责我上班到处乱窜!我就顶了他几句。然后到隔壁系主任办公室说要出去挂职!系主任没明白发生什么事情!喊我找教研室主任商量。 然后,第二天系副主任直接宣布我们实验室要派我出去挂职,系里面派了十个老师出去,我们也要派一个,我就打了一个申请,然后不用上班了。 这下自由了,早知道可以这样做,早就这样办了!从一年前开始申请去挂职,让其他老师来管机房,因为很多老师没课。没人理我。 就去广西工学院去玩了!去一个企业管理班听了两节课,学校有老师在里面读研究生,认了一个妹妹!可惜运气比较差,碰上一个马上要结婚的! 后来高职广西竞赛培训,准备六月的天津职业大赛。两天培训,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参加过任何培训,刚好柳铁运院在我家旁边不远。就跑去参加培训了,还有免费大餐,趁机认识了广西高教厅的领导和其他学院的校长、副校长,企业的领导和专家。最后问高教厅领导的电子邮件的时候,院长居然赶到了!说她回去给。晚上企业请客,居然是被联想控股的企业,互相吹捧! 半个月后,批准院长没通过!反正也不用上班,天天去工学院跑步! 比赛,我们学院这帮家伙居然不争气,关键时候上不了场面。看好的两个项目一个差一点点,一个居然临场发挥失常。本以为全军覆没,居然还有个机器人项目,捡漏出线了,只要四个出线,参赛六个队。比赛报名那天有两个没来! 结果,这个项目出线后,参加全国赛在广西几个队了,居然排第一,就花了几千块钱,学生自己做了机器人。有个学校花了二十万买的机器人,参加全国赛关键时候坏了。这个学院领导一直嘲笑我们!后来听说,那个负责机器人的老师下岗去企业了一段时间,当然现在又回来了!因为,其他人玩不了。
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站
dongzg101 2011-12-26 16:28
当时的柳州市教育局网站,在我们柳州师范学校。我03年进去,应聘了网站和科研处。03年柳州市教育局网站改版,和我没关系。我去了科研处半年。后来说我不好好工作,就来到教务处管多媒体教室,就是开个门,给高考补习班上点课。同事是老教师,原柳州市教育电视台的台长,倒闭以后来的我们学校。我的办公室在四楼,教育局网站的数据中心在四楼,编辑们的办公室在六楼。05年,编辑们都搬到市政府对面去了。07年柳州市政府网站学习柳州市教育局网站,今年,柳州市政府网站英文版,全国评比第三名!当然,去年,柳州市教育局网站搬到柳州市一职校去了。人马也换了,当然,数据也全变了,又改版了。 柳州市教育局网站也有中小学教师博客,咱有个精华版,分类版,欢迎大家阅读,以后关于基础教育的文章就不在科学网写了! 我有七个博客!
1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透着正常的愚蠢
热度 2 fanchunlong 2011-12-2 19:48
在某单位调试系统,闲谈时,有人说起该单位又在一个国家重大工程的竞争中失败,未来几年也许就有生存的危机。期间,一个中年实验室主任的话,令人感触颇深。该单位在最近的三次重大工程竞争中,每次都是会山令海,但鲜有实质而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总设计部门许多是年轻人,工作都比较辛苦,但他们经验少,协调能力差,并且每个年轻人都觉得自己不含糊,结果却是一塌糊涂,而有经验的老同志多数被闲置不用或高升他处。 某高校的教务处,也有很多的年轻科员,因为教务处是一个处级编制,工作又累,所以工作几年,熟悉了学校的一些部门后,不能原地高升的就都尽量调走了,这样教务处就成了培训基地。但是教务处是一个学校最核心的教学管理部门,他的运转状态、效率和创新水平对教学的长远影响巨大,其人员应该具有教学管理一线的丰富工作经验,才能促进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但目前状态仅是将就而已。 某省直机关,需要完成巨大的人财物配置和使用计划制定工作,办工人员的相关行业经验和基层经历很重要,但是许多刚毕业的公务员和受益于两高指标的干部等,被分配到这样的部门,仅仅经过简单锻炼后就参加工作,虽然不排除有即刻胜任者,但多数人是不适应直接面对这些岗位的,因其缺乏统筹能力和大局观。但因为机关权力的巨大吸引,该单位却成了各色人等趋之若鹜的宝地。 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管理犹如烹于温水中的青蛙,处身其中虽无奈愤懑,却让人无意抗争而趋于懈怠,其带来的后果将是整体的堕落和整个体系的低效。不是年轻人不能用,不是老的就都好用,而是要适时、适地、适当的用。当过程和利益与目标和理想相背离时,我们看到的就是透着正常的愚蠢。 生活是经历和感悟, 工作是经验和创新。
2606 次阅读|4 个评论
参加医学情报学教学工作座谈会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0-12 10:32
为促进各教学团队的合作和交流,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011 年 10 月 10 日上午,科教处在二楼行政会议室组织召开所馆教学工作座谈会。会议由池慧副所馆长主持,邀请了院校教务处高小惠副处长、杨萍副处长和研究生院负责课程管理的老师现场指导,《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医学情报学》、《医学信息分析与评价》三门课程教学团队的十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汪楠和安新颖二位老师分别代表《医学情报学》、《医学信息分析与评价》两门新开课程的教学团队汇报了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教学经验,分析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设想。黄利辉老师作为院校精品课程——《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学秘书,介绍了教学 经验 ,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进行阐述。高小惠副处长、杨萍副处长分别介绍了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要求和建设经验,并对所馆如何进一步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提出建议。与会人员还就教学团队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173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案比赛(待续)
liuyangking 2011-6-5 22:08
作为年轻的教师,第一次参加学院主持的教案比赛,现在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拿来作为交流。 首先,比赛要求教案格式依据大纲的内容,当然内容是定下来的,那么,创新之处只能在格式下功夫。但是格式又被内容所局限,对于一本基础理论课,以我一个年轻教师资历尚浅的情况来讲,很难去把握或者说是很难去做任何的改变,使其知识焕然一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看着那些很长很多的理论概念出现在教案中,真的很想换个方式来表现给下次备课时的自己,但是,对于教案比赛来说,又不能改动的面目全非,因为评选的评委都是资历很老的老前辈,又怕他们不支持太大的改变,很纠结,很忐忑。 其次,格式虽然说是可以自己设计,但是对于教务处很早以前定下来的格式,想要任意的改变又成为了鸡肋。 待续
个人分类: 工作交流|2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见过只考试不交卷的学生吗?
热度 10 毛宁波 2011-4-20 18:58
今天我给物探08级的学生进行了《地震勘探原理》的期中考试。教务处没有统一要求,是我别出心裁向MIT学习的成果。考场纪律倒是很好,尽管只有我一个人监考。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是需要教育者督促的,作业,测验,实验和期中考试等都是重要的环节,MIT的教育都是如此,何况我们这样的学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感到不适应,在我倡导的“学在平时”的理念下健康的成长。 今天来到教室参加期中考试的学生有155人,交卷的只有150人。我大概知道是哪5个人没有交卷。这5个人来考试了,坐在那还很安静,由于几乎是白卷,最后选择没有交上来。令我欣慰的是,最起码他们是诚信的。。。。。没有选择抄袭!据同学们讲,这几个人平时很少能联系上,大概在网吧“工作”吧,今天能来教室观摩一下就不错了。 作为教育者我感到很痛心,很失败,这几个学生的家长估计更痛心。我以我的职业操守,想尽各种办法(开办博客,BBS论坛,微博,电子邮件,作业,实验,测验等)来吸引学生们回到课堂和关注学业,从师生互动和考试结果来看,对绝大多数同学应该是有效的。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同学离我远去。。。。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了。。。。。 原因很多,肯定不能完全归结为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哪一天真正实现“宽进严出”。。。。只考试不交卷的学生(个人兴趣变化的学生除外)还会有吗?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452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蒋廷玉:高校专业设置为何会遇“红灯”
tangminqian 2011-4-1 13:01
2011年03月31日 |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教育界 教育新闻 http://www.jiaoyujie.com/1641/47624.html 2010年度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1887个高校本科专业日前公布,同时教育部也公布了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616个本科专业,不得安排招生,其中有我省40个。这些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为何遇“红灯”?   在教育部此次审批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专业中,南京中医药大学有3个,对于这样的结果,该校教务处处长刘跃光教授并不感到奇怪,“高校每年申报的专业,教育部都不会全部批准,所以未获通过也很正常。”   身为教育部高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刘跃光解释,10年前高校“扩招”,教育部对高校专业审批比较松。最近几年,伴随着国家对高校发展宏观调控,专业审批从严,医学类专业审批尤其严格,除了教育部“把关”外,卫生部也参加会审,一方“不过关”都不行。   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此轮本科专业上报工作的主任科员徐庆介绍,教育部公布了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本科专业名单,但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不过,据我们分析,大概有这样几方面原因:其一是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如我省一家民办本科院校申报的法学专业即属于这种情况。其二是教育部认为办学实力不完全具备的专业。如物联网专业,全国有很多高校申报,有些获准设置,有些则“卡住”了,江苏有十几所高校申报,最终批了8个,6个没批,跟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有很密切的关系。其三是全国尚未有高校举办的目录外专业,教育部在审批的时候也会比较谨慎。如常熟理工学院申报的光伏工程专业,学校有这方面的师资,也有跟企业合作的经验,但还是被列入不同意设置专业名录。   此外,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申报的本科专业,教育部也相对从严。在我省40个教育部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本科专业中,独立学院申报的就占了10个,其中物联网、网络工程、传感网专业占了多数。教育部对高校增设专业实行总量控制也是一个原因。   据透露,目前全国目录内和目录外的本科专业已超过600种,专业点近35000个。今年下半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进行调整,一些目录外的专业将进入目录内,形成“5年小调一次、10年大调一次”的动态模式。   南京某高校相关负责人指出,高校专业设置中的一些“通病”目前依旧存在,如有的学校热衷于设置成本低的文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缺少一技之长就业很难;有的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都不硬,却盲目上马新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竞争力;有的学校专业设置盲目跟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过剩。“教育部严格控制部分高校专业上马,是对学生、社会负责。”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南京工业大学此次有3个专业在教育部同意设置的本科专业中,有两个专业在不同意名录上。该校教务处副处长陈新民认为,“当初学校申报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时候,考虑到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有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而南工大与连云港合作成立了海洋工程研究院,师资、办学条件也不成问题,但结果是没通过。当然,学校还会继续努力。”   陈新民认为,高校专业设置的环境还是应该宽松一点,“国家这么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各地的需求也不一样,教育部不可能考虑得这么细,而高校在对接社会需求方面显然要更敏感、更灵活一些。至于高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专业评估等措施来解决。” var dp_cont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ppp');dp_content.innerHTML=dp_content.innerHTML.replace(/\/xxgimg\//g,'http://www.xxgimg.cn/');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事实说话,我眼中的25岁女院长
热度 1 zengzhiyong 2011-2-19 22:53
先声明,我是一个很严谨的人,绝不会随便道听途说,所以我花了三个多小时核对了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CNKI、三大检索等官方网站,以保证本文所引用的全部为可靠资料。 一则新闻让原先名气不大的抚顺石油学院(现在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瞬间为国人所熟知,看来绯闻,或者说不要脸的新闻是让一个人快速出名的最好的方法,不知那些女影星是不是也这么认为。25岁的副院长,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这里面肯定有问题,真可以用一句套话,“地球人都知道”。地球人是不是都知道我不能肯定,但大学系统内部的人肯定都知道。 首先应该说明一下大学内部的体制,大学内部分成两部分,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前者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财务处等等,执行机构主要就是各学院。按照抚顺石油学院的级别,各学院院长及各处处长为正处级。副院长通常设两名,分别负责教学及科研,没有负责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另外,根据我国体制,有正副书记各一名,正书记负责党务工作,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学生辅导员直属副书记领导,某些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可能给副书记加一个副院长的衔,但单纯设一个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我不能不承认,抚顺石油这次可谓开天下之先河了,起码是我知道的天下之先河。 到大学工作的人员,都有一年的试用期,满一年后转正,硕士通例工作两至三年后转为中级职称,中级后再过五年才可以评副高,换言之,按照这个丫头的学历,她需要工作起码八年以上才达到副高级,即副教授级。而学院正副院长要求必须为副高级(副教授)以上职称,并连续工作至少五年以上才能担任。这一方面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另外一方面是确保学院首脑对学院有足够的了解,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比如所谓人才引进,但通常都是所谓的海龟博士或科学院至少是二级以上研究员),否则原则上不可能由一个工作才一年的人出任,说句笑话,一年时间她能把学院老师认全就不错了。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官网上声称,她是一零年年初调来本校工作,她以前干过什么且先不论,一零年七月份石油化工大学即发布任命通知,换言之,她连正式员工都不是,居然就可以提职。而且,连官网上都写明她是中级职称,也就是讲师级,讲师可以当副院长,着实令我这个副教授想用脑袋去撞墙。抚顺石油学院虽然不是什么很好的学校,但在石化系统内排行不低,一个大学连一个能干行政岗的教授副教授都找不出来? 她的简历上写明曼彻斯特大学“荣誉”学士学位,这个要说句公道话,荣誉学士学位是国外才有的,是授予成绩突出者的奖励,只有全部课程均为“A”的学生才会加上荣誉二字,差不多相当于哈利波特中的赫敏的意思。但其他资料根本靠不住,“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学生会福利社社长”和“牛津大学中国学联外联部”,问题在于,这两者根本不存在。我查了曼彻斯特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和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网站,牛津大学中国学联压根没有外联部这个组织,而曼彻斯特大学学联也没有福利社。这说明她的头衔根本没得到官方认可。福利社社长这个职务让我的目光停留了一会儿,我想起了我念书时班里一个同学的头衔,“化工系学生会社团部记者团编辑部彩画处处长”,这算几级组织?我的手指起降了一个轮回才数明白。 网上对她的另外一些说法,是否是和人上床等等和学历造假等,基于搞理工科的严谨的传统,不予置评,虽然我很好奇她的学习经历,但不在国内参加高考不能算是她的错,所谓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国外的学制和国内不同,有可能较快下来。而且,说实话,英国的硕士很多只有一年或一年半,根本就是博士的学前班,就是在国内才显示如何,国外根本不看重硕士学历,要么博士要么本科。不过评价一个大学教师的标准就是两样,教学和科研,所谓管理组织能力在一个已经比较完备的组织内短时间根本看不出,这就是为什么管理岗位对任职年限有较高要求的原因。教学方面我没听过她的课,不能评论,科研方面我查了国内国外的论文数据库,国内的论文她只有两篇,分别为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而国外论文完全是空白,包括著名的三大检索数据库内对她显示是无,请注意,大学内部级别评定时原则上只看第一作者,只有当实在没有什么可比的情况下,才看第二以后的,而且这两篇论文发表于零六年,是早在其工作之前的事,不能作为任职评定标准。 当然,作为学生管理,可能有别的一些东西,我还特意查对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官方网站上的新闻,从一零年六月至今,整整十七页,三百三十五条,我耐着性子从头翻到尾,和国际教育学院能沾上边的只有三条,“我校来华留学生全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喜人”,“李校长到国际教育学院现场办公”,“国际教育学院举办中外师生圣诞新年联欢晚会”。整整半年居然只有三件事可以上校级新闻,我不知道学生工作突出于何处。 说到现在,还有什么,抚顺石油的那些官方理由完全是废话一堆,他们大概以为全天下的人都是傻子。王圣淇的父亲是否是市长我没有足够的资料证实,但基本可以肯定和抚顺市高层或辽宁省教育厅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大学地位较高,而且运作相对独立,能够干预一所正规大学的,地位不会低,而且从分管渠道上,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二者。 平心而论,破格提升不是不可行,这可以节省很多让人不耐烦的排队时间(想想等公交车就知道),但她必须证明自己有不排队的资格。一个系统可以稳定运作,必然有内部的运作规则,随意打破这一规则甚至可能导致系统的瓦解。帝国时代的科举,现代的高考和研考的弊病谁都明白,但考试中心制度一直延续千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给予了一种较为客观的评选人才的标准。帝国不是美国,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制约风气和相应的制度,如果当真随随便便可以破格,结果就将是条子和关系满天飞。 说实话,面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石油化工大学,我也只能叹口气,谁叫我爸不是李刚呢!!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867904
个人分类: 转载共勉|20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务长:“大部制”改革的关键点
arithwsun 2010-1-31 23:52
面对学生的行政管理,我们是存在多个处的,如仅对本科生就有,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而研究生,则有研究生部,研究生工作部。 也就是说,我们面向学生口的,就有5大机关。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诉求,往往不能和谐配套。 比如学生处和团委,在学校中占有很大的人力资源,下属不少老师和学生干部。而教务处,统管教育改革的经费项目,虽然人手不多,经费资源很足。 在这种设置下,教务处有些事是做不了的,即使它有钱,但它指挥不动学生处和团委那批人,而且学生处和团委也有独立的方向,跟教务处的主张不见得就相同。 类似的事情估计很多,能否形成资源整合,模仿国家的大部制改革,将大学面向学生的机构,拧成一股劲,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务部,逐渐塑造出国外那种大学校长之下的第二人-教务长,可能是学校层面,在这次绩效教育改革中能做出些动静的事情之一。 参考阅读 山东大学启动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 年底完成 山东大学日前启动以整合机构、提高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新组建的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与合作发展部成为改革的两个试点单位。 据介绍,山东大学撤销原科技处、社科处、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其职能整合划归学术研究部。学术研究部全面负责学校与科研相关的工作,依据学校985工程、211工程等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具体负责科研方面的组织实施;负责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完善科研投入机制,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组织学校学术审议和评议活动,维护学校知识产权和学术声誉,严肃学术纪律,推动学科建设健康发展;以服务为导向,做好为全校学者和学术活动提供信息、程序、成果转化和交流方面的服务工作。 山东大学合作发展部是在撤销原国内合作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等机构基础上成立的,负责制定并落实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与交流的有关政策、计划和措施,建立合作发展平台和机制,统一协调全校各单位的校际、校企和其他方面的合作工作。 据悉,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山东大学大部制改革将于2010年底完成。
个人分类: 大学建设|4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