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纪念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邓小平纪念馆成了毛主席纪念馆 (点评:不意外)
热度 1 huangwd99 2012-12-18 18:39
邓小平纪念馆成了毛主席纪念馆 (点评:不意外) 时间:2012-12-18 11:51:34来源:yyy0777 博客作者:金都剑客 分享到: 0 原文地址: a title="邓小平纪念馆成了毛主席纪念馆(点评:不意外)"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e14d510100pu2z.html"邓小平纪念馆成了毛主席纪念馆(点评:不意外) 作者: 金都剑客 邓小平纪念馆网友精彩留言之一---转载 毛主席纪念馆每天人山人海,邓小平纪念馆每天寥寥无几,如今邓小平纪念馆几乎成了第二个毛泽东纪念馆。在那里,人们都在这样歌颂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1:毛主席,您快回来!!! 2:毛主席,您快回来。亿万同胞的泪水,挽不住您离去的身躯;高山河川的呼唤,留不住您远去的脚步。 3:1976年9月9日,您踏着皎洁的月光,悄然告别了中南海,告别了您所开辟的这片神奇的土地。 您说要去拜访马克思,继续探寻解放全人类的真理;您说要重上井冈山,继续扛起反帝反封建的红旗;您说要去天宫监督玉帝,到那里也要消灭剥削阶级。 4:亲爱的毛主席,自从您阖然离去,您的音容笑貌,常常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您的谆谆教导,常常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您的丰功伟绩,铸成了共和国永不磨灭的光辉印记。 5:忆往昔,峥嵘岁月依然透彻清晰。是您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了新中国,贫穷落后没有压倒勤劳的中国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却让大地充处处充满勃勃生机。 6:毛主席,您缔造的新中国,没有贪官污吏流氓痞气,没有买官卖爵强奸民意,更没有官商勾结的权钱交易。没有驻外使馆被导弹袭击,没有神圣领空飞来肆无忌惮的敌机,更没有抱着核武器却任人宰割饱受窝囊气。 没有脑满肠肥食不果腹的贫富差距,没有缺德老板奴役无产阶级,更没有贪污上亿却还能通天缓期。 没有泯灭良知的弄虚作假,没有毒奶粉摧残下一代的身躯,更没有假货漂洋过海泛滥到世界各地。 没有游山玩水丢人现眼的出国考察,没有强拆民居为了创造升迁的政绩,更没有夸夸其谈子虚乌有的GDP。 没有买断工龄增加效益,没有肥沃土地长出开发区,更没有卖光国企损公利己。没有露宿街头沿街乞讨,没有病入膏肓无钱就医,更没有学习优异却无钱继续。 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更没有养着二奶抱着小蜜的堕落风气。三十三年匆匆过去 改革开放创造了无数的神奇,但也成了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秘密武器。 7:毛主席:憧憬未来却正是您所创造的辉煌过去,日思夜盼还是难觅您的踪迹。您是不是找不到了回家的记忆,是不是您忘了这片热血浇灌的土地。毛主席,您快回来吧,再来一次万里长征,只有您才能重整山河挽救大地,只有您才能根治顽疾让中国重现昔日的活力 8:毛主席,您知道吗?现在的中国就要“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⑴.没有信仰 ⑵.没有原则 ⑶.没有道德 ⑷.不承认任何客观规律 ⑸.贪得无厌,拒绝任何制约,要求绝对自由 ⑹.撒谎成性,口是心非 ⑺.只认个体,不认整体;只有破坏性,没有建设性 ⑻.只顾眼前 ⑼.绝对离不开权力 ⑽.绝不承认错误,绝不容忍不同意见 ⑾.绝不承担责任 ⑿.喊着人性灭绝人性 ⒀.蔑视老百姓,害怕老百姓,仇恨老百姓 ⒁.轻视实践,脱离实践,恐惧实践 ⒂.气壮如牛,胆小如鼠 ⒃.造谣歪曲,诽谤谩骂,繁琐哲学 毛主席,亲爱的毛主席,您看看呀?您管管呀?祖国和人民正在天天哭泣! 转自 龙悲歌 毛馆和邓馆的主办单位同是共青团中央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办单位同是团中央信息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信息中心和中国青年网。两馆的地址分 别为:mzd.chinaspirit.net.cn 和dxp.chinaspirit.net.cn。 注似乎都打不开了,可参考中华网上纪念馆,分别为: 毛泽东 http://jidian.china.com/usermemorial.jsp?urlcode=maozedong 邓小平 http://jidian.china.com/usermemorial.jsp?urlcode=dengxiaoping 两馆都设有“生平简介、大事年表、音容笑貌、题词手迹、著作选载、评论研究、影音作品、敬献鲜花、参观 留言”等相同的栏目。其中“敬献鲜花”和“参观留言”是参观者表达意愿及发表言论的场所。   笔者惊喜地浏览了两馆之后,对今年前9个月的“参观留言”做了较为详尽的统计。其结果足以弥补网民们的这个缺憾,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百姓心中的位置或者说网民对他们的支持率可一目了然。   毛馆的留言帖是按天记录的:平均每天153条,平均每月4603条,共计41430条,其中祭日9月9日有3031条。   邓馆的留言帖是按月记录的:平均每天13条,平均每月391条,共计3518条,其中祭日2月19日有52条。   前3组数字相比,毛馆是邓馆的11.7倍。祭日相比,毛馆是邓馆的58倍。   至此,似乎已经统计明晰,但以此做结论却为时过早。因为,在逐条欣赏这些文辞不同、风格各异的留言时,还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不足毛馆1/11的区区邓馆留言帖中,有36%却是献给毛泽东的。这就是说,献给邓小平的实际只有平均每天8.3条、平均每月251条,而献给毛泽东的实际达到平均每天157.7条、平均每月4743条。再次相比,实际毛馆是邓馆的19倍。   应该下结论了吧?不忙!让人更惊诧的还在后边呢。   献给毛泽东的留言全是颂扬帖,无一贬帖。而在献给邓小平的留言中,有3%竟是贬帖。   再去掉这3%的贬帖,邓馆的留言已所剩无几,有目共睹,不计算了。   同一主办单位、同一个网站、同样的栏目设置,又是相同的统计方法,这对毛馆和邓馆是绝对公允的。那么,为什么效果会大相径庭呢?   以统计数字为结论简捷明了,而产生这种结论的原因和背景却是悠远复杂的。想知道么?就到毛馆和邓馆的参观留言中去看看吧。
个人分类: 社会|36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热度 1 terahertz 2012-11-4 21:06
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图书馆党总支组织“红色之旅”系列活动,2012年11月3日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11月4日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枣庄冠世榴园青檀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709 次阅读|1 个评论
渡江战役纪念馆
huailu49 2012-10-8 09:03
渡江战役纪念馆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中秋赏月和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热度 1 Fangjinqin 2012-10-2 16:06
2012年中秋赏月和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2 年中秋赏月和 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2 年 9 月 30 日 ,中秋节晚上团聚后,我们在住处千禧家园的“罗马广场”欣赏了中秋月亮,矫洁的月光,令我一家格外快乐,还不时与外孙女争议月亮上的桂花树与嫦 蛾 奔月 的故事。 在 19 : 30-21 : 30 这个时段,这里是比较好赏月的时间。 同时,我 10 月 1 日凌点 2-3 时,我独自起来在阳台观赏了园园的明月,她已经从东方移动到西边,还是那么安静娇洁,我又拍了照片。这里提供两个时段的明月,能够可以区别开来吧!! 第 2 天正值国庆节,我们去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 丰台区 宛平城 城内街,是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 抗日战争 而建。于 1987 年 7 月 6 日对外开放。其二期工程也于 1997 年抗战 60 周年前夕建成并开放。 我虽然进城往来都要经过 卢沟桥 ,与宛平城楼相望几百米之遥,但是我在北京生活半个多世纪年了,却还没有去参观过这座历史名城——宛平城。这个城楼的特色是,北京保持最完整的城楼,它有二个城门。城东西长680米,南北380米,整个城面积有20多公顷。它是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这次我带着全家去参观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纪念馆位于 宛平 城中心,距 卢沟桥 500 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宛平城在 卢沟桥 东。明 崇祯 十三年 (1640 年 ) 建成此城,原名拱北城。 宛平 原是明代 顺天府 下辖的京城附郭县之一,清改称拱极城。 1928 年 12 月 1 日 宛平县 公署迁至卢沟桥原拱极城内,从此改名宛平城,现已改为卢沟桥镇。 参观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更激起了我们对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无比仇恨,新仇久恨一起涌上心头。我认为,亚洲国家和人们应该团结起来,必须全面彻底重新清算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给亚洲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5631 次阅读|1 个评论
题沈阳市“九一八”纪念馆(周易勇)
zhangxiaoliang 2012-9-18 06:00
题沈阳市“九一八”纪念馆(周易勇)
“九一八”纪念馆外观若书本式台历,其上刻有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意在警醒后人,以史为鉴,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诗以纪之。 山白竹罄墨犹朱, 今夜此时当秉烛。 史册问天休掩卷, 东邻重写教科书 。 2012 年 7 月 29 日 周易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时珍纪念馆游记
热度 1 pengfeig1223 2012-7-30 23:24
很推崇那位写《明朝哪些事》的同乡,记得他在写到李时珍时曾说道,因为他的《本草纲目》而超越了同时代的另一位同乡 - 张居正,暑假期间(2012年7月21日)有机会去位于长江边的李时珍纪念馆,追怀这位伟大的药学家。 纪念馆现在免费,只是门口的广场收5块钱的停车费。 李时珍像 李时珍传 百草园李时珍采药像 百草园 这个是牌坊? 制药器具 蕲州城图 纪念馆北边风光,南边不远就是长江 儿子在看啥,忘了
个人分类: 杂项|5182 次阅读|2 个评论
访问黄继光纪念馆
热度 1 ssglwu 2012-2-17 21:21
吴国林 黄继光故居位于继光镇。1951年建石马乡,1952年更名继光乡,1996年兴发乡并入建继光镇。在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建有黄继光纪念馆。当天访问黄继光故居后,回到中江县城,天色已晚,黄继光纪念馆已下班了。只好在外面拍了几张,以示对英雄的纪念。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4146 次阅读|3 个评论
晒晒俺的梅花词,顺带说灵峰梅花楹联误笔
热度 8 卫军英 2012-1-26 12:52
晒晒俺的梅花词,顺带说灵峰梅花楹联误笔
昨日灵峰探梅,今年春早梅花尚未绽放,偶尔几枝,甚是令人振奋。想到这两年也曾与诸兄探梅,每有诗词,今年却是一时无诗,不如把这几年写的梅花诗词拿出来晒晒。边想边走循着梅花路径,进得灵峰山下的品梅苑中,见梅谱长廊有梅花诗词。欣赏之间,但觉有一句扬州史可法纪念馆的梅花楹联,“时局类残棋杨柳便悬落日”,任是怎么也读不顺读不懂(见照片)。 看来一定是制作梅花诗词的人出错了。回家查一下,果然是弄错了,这句应该是“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这诗词挂了有些年了,估计园林管理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有措,先在这里给他们指出来吧,希望有关人士能看到这个。 说罢灵峰梅花楹联的疏漏,且言归正传回到原本要说的。晒出自己写的梅花诗词,按时间顺序从 2009 年春节开始。统共有五首, 下面第一首《除夕夜忽忆梅花》的写作时间是 2009-1-26 01:35 ,是除夕夜看完春晚之后写的。那时候经年不写诗词信手涂鸦,往往格律有出入。不过这首诗却是灵感迸发而出,虽格律不羁却也自有意味,所以后来也就没有再去规整平仄之事。 除夕爆竹乱一片, 却忆寒梅有几枝。 春意才临江南道, 杨花未与柳花时。 暗香寂寞成疏影, 今夜入梦还入诗。 明朝却寻孤山去, 梅妻鹤子意未迟。 这首之后的第二首梅花诗词就在一年之后了。那是一月三十日,夜色已深友人相携沿西溪河散步,蓦然香气袭人,路旁杂树之间,一株腊梅当路绽放。归来却步陆游韵赋《卜算子》一首: 杂树叶扶疏, 僻径无人主。 雪晚霜晨露断时, 一样沐风雨。 清瘦委屈身, 也不教人妒。 偶有幽香伴清辉, 信是衔霜故。 过了年正月初五,又与柏舟、湘明二兄相约西溪洪园,步洪氏初祖洪皓原韵,作《江梅引》一首且记同游: 西溪风月觅新梅。 几 枝开?几人来? 料峭春寒、遗迹旧亭台。 水碧芦白长堤外, 掩孤笠,垂纶客,知是谁? 回望频顾怜冷蕊。 正相悦,谈笑里。 瘦影连绮。 问花事、眉采神飞。 野径人稀、香韵暗沾衣。 好景良辰君与我, 且斟酒,和东风,任尔吹。 不知不觉一年又过, 2011 年的第一首梅花词又是和柏湘二兄一起作的。这年先是西溪泛舟,继之高庄饮酒,湘兄嘱取《瑞鹤仙》为依各自填词,归来乃作: 雪连亭外树,行渐远、却向渔樵问渡。 寒溪旧时路,腊梅花凋尽,几番回顾。 花期竟误,幸有她、新蕾无数。 且殷勤记取,春信报来,无论何处。 漫道人情世故,梦影萍踪,水流舟住。 苇风与否?佳期在、共鸥鹭。 尽一尊浊酒,人来人去,风流延饮日暮。 念花开楚楚,从此莫相辜负。 上面是春节前写的,春节之后又偕友人超山观梅,诸友谈笑,归来作《一剪梅》: 梅破江南风也平。 瘦韵微黄,浅笑轻红。 酒朋诗侣且无拘,漠漠轻寒,人在超峰。 花也多情人也融。 弘放心怀,妙对如风。 问梅花已尽冬寒,冬去春来,更显从容。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494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周可真在这里呢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10-20 17:28
周可真在这里呢
  在重新规划修缮的顾炎武故居里面,我看到了可真兄的名字,出现了两次,这与他是顾炎武研究专家的身份是相符的。一次是《顾炎武与复社》,是周兄在《苏州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1992年,那个时候俺们还在读本科呢。第二次是他1998年出版的《顾炎武年谱》,应该是周兄在顾炎武研究上的集大成之作。   啥时候有应急管理纪念馆,俺们的名字也能如此出现几回,那也不错,嘿嘿!      下面这张图右下角的书,其中就有《顾炎武年谱》。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3907 次阅读|8 个评论
两年后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否有所改变
热度 2 runrun 2011-10-7 11:12
两年后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否有所改变
两年前的我在十月二日第一次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了一次再也不想去了,阴森恐怖),那时候还在装修中,不知道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变成啥样呢,还是原来那样吗??? 这是我两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附上照片 由于对南京不太熟悉,一路上磕磕碰碰,找了好几位老公公老婆婆,最后总算到目的地了。经过这次经历,我发现我又长大了,呵呵。去到纪念馆的时候快八点了,在馆外看到了很多雕塑: 听着导游的解说,唏嘘不已,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八点半,开始正式进馆,人很多,但大家都很守秩序,不错不错。在纪念馆的外头有几样特别的标志: 当我第一步踏进纪念馆的时候,全身颤抖不已,很冷也很阴森,全馆显的一片死寂,沉重的钟声在大厅回荡,死难者的相片不断出现。再往前走,就是文物区了,由于明文规定不能拍照,我也就没有拍了,一件件文物 ,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站日本将领对中国无辜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越看越心惊,越看越难过。希望所有中国人不要忘记这段血泪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约十点左右去万人坑 走了一走,一具具尸骨怵目惊心,因为有点害怕,所以只是草草看了一次就离开了。十点半,正式离开纪念馆,本打算直接做车回去地铁站的,但是又想看看四周景色,瞎打瞎撞,去到莫愁湖公园门前,由于要收费,望着那干涩的荷苞,挥挥手,只好继续前行。不知走了多久(比长征还难受),终于到达了夫子庙,夫子庙好大,大得我差点迷路,里面的东西可谓应有尽有,但是否廉价我并没有认真研究过,就这样,傻傻的在里面逛了一个小时,又傻傻的走路走到地铁站附近(很佩服自己能走那么远),抬眼一看,发现了净觉寺,怀着好奇之心,我单枪匹马闯入寺中,但当我进寺后,我却倍感尴尬,里面基本上都是信奉依斯兰教的人,很有外国FEEL,可是因为没有人陪我,走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我怕别人会赶我走,哈哈。最后,差不多两点的时候就搭车回去了,好累,但却长了不少知识,也锻炼了我的独立能力。哈哈。谢天谢地。 两年后是否一切依旧呢?
519 次阅读|6 个评论
拍摄于鲁迅纪念馆
热度 1 wangyunwu 2011-6-11 19:38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 绍兴 人,原名 周树人 ,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 长衫 ,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 隶书 的“一”字。 毛主席 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是 中国文化 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民族魂 ”。
个人分类: 旅行|3620 次阅读|2 个评论
端午游湘潭——齐白石纪念馆
陈三茂 2011-6-6 09:23
端午游湘潭——齐白石纪念馆
世界文化名人、一代中国画巨匠齐白石先生之纪念馆始建于公元 1984 年,重建于公元 2004 年。择址于湘潭市区白马湖,占地 400 余亩,依湖设馆,湖水尽纳于园,自此名湖有归。齐白石纪念馆系两层楼仿木砖瓦庭院式建筑群,具典型的湖湘名居风格。硬山飞檐,白墙青瓦;回廊曲院,抱水依林。虾姿戏藻,抚格扇之雕花;竹影摇风,窥漏窗之新月。纪念馆大门额上沙孟海先生所题黑石镏金大字“齐白石纪念馆”熠熠生辉。馆内陈列有白石老人大量极其珍贵的绘画、木雕、印章、诗文手札等原作及大量的当代名家作品;有白石老人使用过的绘画工具、生活用品等实物;有复制的白石老人居住过的星塘老屋及北京的跨车胡同故宅;还放映着白石老人当年接受国际和平奖的情景以及真实生活片段的录像。通过这些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图版全方位地展示了白石老人漫长而丰富的艺术人生。
个人分类: 休闲娱乐|2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热度 2 cemart 2011-5-5 10:46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2010年4月28日,工作闲暇之余,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1936年10月,红军21800余人组成西路军经河西走廊向新疆前进,但因寡不敌众而兵败。西路军西征将士中,有七千多人阵亡,九千多人被俘,被俘者中有五千六百多人惨遭杀害。其余回到家乡者二千多人,经营救回到延安者四千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二千多人。 参观让人唏嘘不已。参观过程中心情十分复杂。 找到一段徐向前同志的回顾西路军惨败原因的评述: 三大致命问题致西路军惨败   回顾西路军这段历史,确有“不堪回首话当年”之叹。我是西路军的主要指挥者,这支部队的两个主力军(九军、三十军),又是我和其他同志从鄂豫皖带着发展起来的。西路军的失败,长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   西路军在战略上起到了有力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西路军为什么终于惨遭失败呢?   第一,任务问题   西路军担负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出应有限度,是导致失利的根本因素。   先是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渡河北进,鏖战一条山,待机策应一方面军西渡,共取宁夏;继则放弃这一计划,独力西进,准备打通新疆;再又停在永凉地区,不进不退,建立根据地;复则根据西安事变后形势变化,忽而准备西进,忽而准备东进,后明确执行西进任务,刚至临高地区,又停止西进,就地建立根据地;继复为了策应河东,改为东返;再奉命“固守五十天”,在倪家营子坚守待援;如此等等。结果呢?造成了西路军孤军深入河西走廊,长期遭敌重兵围困的被动局面。   苏联当时应我党要求,为支援我国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准备了大批武器,待红军去取(后因西路军失败,才将这批武器转交盛世才的军队)。假如西路军渡河后,抓住战机,乘虚而进,照直往西打,取得武器、弹药,如虎添翼,回师横扫而东指,有没有可能呢?这不是“事后诸葛亮”,我那时就是这种意见。   要求西路军在永凉地区和临高地区建立根据地,也是不切实际的。且不说河西走廊的地形、民情如何,部队刚刚进入河西地带,四面受敌,防不胜防,整天同马家军血战,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呢?   第二,战场主动权问题   战场主动权问题,关系重大。西路军渡河之初,河西“四马”猝不及防,慌乱不堪。我不论北进宁夏或西进新疆,均稳操主动权在手。那时是敌人被动而不是我们被动,是敌人畏惧我军而不是我军畏惧敌人。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西路军便转入被动挨打的地位,直至最后被消灭。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的外线进攻,历来强调依托根据地,实行战役战斗的速决原则。西路军则恰恰相反,不仅远离根据地,孤军深入敌军腹地,且旷日持久,与敌鏖战。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左右回旋不好回旋,企求援应没有援应,这样,还有什么战局中的主动地位可言呢?   开始,我们对马家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有轻敌思想,西进时兵力不够集中,古浪一仗吃了亏。“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然而,当此之时,建立根据地的任务摆在面前,压倒了一切。我们想集中兵力,事实上却集中不起来。河西走廊是条“弄堂”,地势狭长,堡寨稀疏,走上几十里地,见不着一户人家。每个堡寨一般顶多能够容纳一营的兵力,堡寨周围,尽是荒凉的戈壁滩。两万多部队停下来建立根据地,要占据地盘,要吃要住,能不分散吗?这样,就在从山丹到凉州的 300多里地段里,拉成了“一字长蛇阵”。中央要求我们“集中兵力”、“齐打齐进”,原则上没有错,但实际上是同建立根据地的任务和当地的地形条件相矛盾的。我们提了不同意见,没有下文,便只能分兵固垒,就地坚持。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真比登天还难。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主要靠什么形式去争取主动,消灭敌人呢?不靠别的,靠的就是运动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诱敌深入,声东击西,出敌不意,飘忽击敌,等等。而西路军却固守一地,不进不退,被迫以阵地防御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人地生疏,子弹打一颗少一颗,人员伤亡一个少一个。要兵源没兵源,要补给没补给,要援应没援应。旷日持久下去,捉襟见肘,精疲力竭。像这样打法,焉能不败?   第三,机断专行问题   西路军的失败,与战场指挥上的缺乏机断专行,密切相关。造成这种状况,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上级统得过死,未给战场最高指挥官以应有的自主权。指挥员毫无机动自主的权力,有些指示明明行不通,但不问实际情况如何,硬要下面贯彻执行。尤其是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部署,既不向西路军通报,又要求西路军配合,令人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西路军一把手陈昌浩思想上有包袱,患得患失,当断不断。这个同志的精神状态很不理想,原因是他在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一度支持过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西路军期间,陈昌浩自始至终以紧跟中央,“回到”正确路线上来而自居。对于上级的指示,奉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简直到了一切“唯上”的盲从地步。我作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路军总指挥,虽向上级和陈昌浩提出过不同意见,但不无顾忌。特别是在受到中央指责的情况下,心情忧闷,不想吭声,缩手缩脚,教训是很深刻的。   (引自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血战河西走廊》一章,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愿逝者安息。
5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记行(八、九)
qinwei58 2011-4-28 11:10
28日 上午天气晴热,前往台北故宫参观。此处人山人海,只能跟随专家级的导览员蜻蜓点水式地看一些展品,如该院存的清明上河图、玉白菜、猪肉石等。到服务部购8OO元猪肉石一块。午前阳明大学程树德教授到达,接我们四人外出午餐,参观士林官坻等纪念馆。 29日雨 上午自行安排行程,1O时到达重庆南路书店街,雨甚大,书店陆续开门,在世界书店购东莱博议一册,完整地走完三民书店的四层,学术书籍仍是小规模。12时前往万华区龙山寺观光,这一带是电影艋胛的拍摄地,祖师庙有200年历史了。 晚间由元智大学及科学月刊在海霸王餐厅为代表团送行,餐会上老友江建勋教授送台茶两盒、转送台作家张之杰的咖啡一盒与小说印本—册。 席间与元大高层及科学月刊社同仁互动,气氛热烈,我发布新诗"还乡",元大赖校长为此诗感动,让我留下文本,拟刊于元大电子报。
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否将南京宁海路5号开辟为纪念馆?
热度 2 黄安年 2011-4-17 11:45
能否将南京宁海路5号开辟为纪念馆?
能否将南京宁海路 5 号开辟为纪念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4 月 17 日发布 说起南京市宁海路 5 号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个永远需要记住的历史建筑物。 1937 年 12 月 13 日 —1938 年 1 月,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所在地,以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保护了大批南京难民的生命。 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时住在这里。 1946 年 5 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马歇尔将军住进宁海路五号,时称“马歇尔公馆”,这样宁海路5号就成为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进行调停的重要场所。 仅就这两件重要事件,将宁海路 5 号开辟为历史事件纪念馆就值得。 遗憾的是迄今这里依然是“私人住宅”“闲人莫进”!如果真的是“私人住宅”倒也罢了 , 问题是这“私人住宅”实际上是收归公有后分配的住宅。如今国家富了不差钱 , 部门完全可以请“私人”出来 , 将这座大门紧闭的住所向世人开放 , 让人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4 月 13 日晚 , 我们专程步行到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群地区 , 来到宁海路寻找马歇尔居住过的地方。问了附近许多居民,他们已经说不清楚哪所房子是他住过的地方 , 但是老人记忆犹新,确切指给我们宁海路 5 号就是马歇尔曾经的住处。我们看到这里大门紧闭,没有任何记号和说明。不久 , 见有一位军人进去后随即关门 , 我就紧随其后按铃。大门开后 , 这位年轻军人说这里是私人住宅 , 是部队的人所住 , 不能进去。我说我们只想确认这里是否是马歇尔将军住过的地方 , 这位年青军人作了肯定的回答。听了他的回答,我们道谢告别。 本文的主题是 : 能否将南京宁海路 5 号开辟为纪念馆?我希望类似这样具有保留意义的近代现代历史民居,都应该创造条件逐步开辟为纪念馆。建议两会有代表提出立法议案,依法解决好这样的住宅问题。 附照片 9 张 , 未做说明的均为即时拍摄。 ************************** 宁海路 5 号 最初为金城银行别墅。 1935 年由著名建筑师童寯、赵深、陈植设计。别墅占地面积 4.17 亩,计 2779.8 平方米,建筑面积 748 平方米。主楼是一栋新式砖瓦结构的二层 11 间小楼,顶覆琉璃瓦,楼前有宽敞的绿地和用红、黑、白三色鹅卵石铺成的鹰、狮、虎、鸟四种装饰。还建有新式平房 1 进 6 间,厨房 1 间,厕所 4 间,防空洞 1 间。 1937 年 1 月 25 日,金城银行以法币 65000 万元卖给美国代表人中央信记局南京分局。 1937 年南京被侵华日军占领前,房子的主人张群将其送给了德国大使馆,而德国大使馆又将其转交给了“国际安全委员会”。抗战时期,这里成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以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保护了大批南京难民的生命。抗战结束后,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时住在这里。 1949 年 4 月,南京解放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现为南京军区首长居住。 1992 年 3 月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宁海路 13 号原为这里的附属楼,现在独立出来。 http://www.meng-tang.com/guji/jiangsu/njhouse/%E5%AE%81%E6%B5%B7%E8%B7%AF5%E5%8F%B7.htm 【地理】宁海路 5 号的异国主人    2003 年 9 月,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匆忙的访华步伐在南京的拉贝纪念碑前停住了,这是一份迟到了近 70 年的崇敬。   已经很少有人将这个名字与宁海路 5 号联系在一起了,公馆区里津津乐道的民国韵事背后,被遗忘的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一位异国的老人,以羸弱之躯、微薄之力,为侵略者铁蹄下的南京平民构筑最后一艘“诺亚方舟”的艰辛努力。   辛德勒在二战期间救助过大约 1000 名犹太人,而拉贝的名单里岂止千数。 1937 年,日本人兵临南京城下,作为商人生活在中国的拉贝同当时其他 14 名外国人一道建起了一个所谓的“国际安全区”,而在这个安全区里,竟躲进了 25 万人。宁海路 5 号在成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国共谈判之地之前,就是这个安全区的总部。   这座仿古二层小楼,最先是当时的金城银行别墅,顶覆琉璃瓦,楼前有宽敞的绿地和用红、黑、白三色鹅卵石铺成的鹰、狮、虎、鸟四种装饰。日军攻占南京城之前,房子的主人,当时的外交部长张群将其送给了德国大使馆,而德国大使馆又将其转交给了“国际安全委员会”。    1937 年,约翰·拉贝 55 岁,在中国已经生活了近 30 年。这之前,他在莫桑比克一家英国公司工作,会说一口纯正的英语,不懂中文,但他喜欢用洋泾浜英语和中国人交谈。他热爱华夏文明,对中国有说不尽的奇闻轶事,道不完的经验感受和亲身经历。在他 1937 年 9 月 21 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话:“今天在善待了我 30 年之久的我的东道主的国家里遭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富人们逃走了,穷人们不得不留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们没有钱逃走,他们不是正面临着被集体屠杀的危险吗?我们难道不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吗?至少救救一些人吧?假如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呢?”就是这一点单纯的想法支持了他以后所有的行动。   南京城是在 1937 年 12 月 12 日深夜沦陷的。 13 日下午,拉贝就高举印有安全区徽章的旗帜,带着他的秘书史密斯把译成日文的正式公函交给日本侵略军长官。不料在场的五人竟无一人肯接受。无奈之下,他们又于 15 日赶到日本特务机关所在地交涉。日本特务头子原田少将接见了拉贝,并信誓旦旦地表白日军的“仁慈态度”,在国际人士面前,侵略者狰狞的面目难得收敛。然而随后开始的大屠杀证明了一切只是谎言。   和辛德勒一样,拉贝也是德国纳粹党成员。为了制止日军虐杀中国平民,拉贝在国际委员会的屋顶上,插上了一面德国纳粹党党旗,这方法果然奏效。那些强奸妇女的日本士兵一见到结盟的德国人,就连呼“德意志”而悻悻离去。在广州路小粉桥一号大院拉贝住处,他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着几百名中国妇女和老人。欧洲人心惊胆战的袖标却成了南京人的救命符。   危难岁月里,拉贝的心迹已无从查考,但透过德国人艾尔温·维克特为《拉贝日记》所做的附录依旧可以揣度几分:他的朋友对他交口称赞,中国人把他奉为圣人,就连遭到他不断抵制的日本人也对他敬重三分。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了自己以往的谦逊品质。但要是路遇不平,他的和蔼与温和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就会勃然大怒。他曾不容抗辩地用德语痛斥企图强奸妇女的日本士兵,把袖标举到日本兵的眼前,揪住他,把他扔出院子。在小粉桥一号院拉贝的故居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拉贝走出房门,发现几个日军正从围墙上翻下来,拉贝拿出电筒一照,一名日本士兵立刻用枪对准了他,发现拉贝是个德国人后才放下枪,拉贝呵斥他们出去,但这几个日本兵还想要让拉贝替他们开门,而拉贝则坚持让他们从哪儿进来就从哪儿出去。最后,几个日本人只能翻墙出了院子。   二战结束,已经回到德国的拉贝生活陷入了困境,全家依靠野菜树叶充饥。这个 63 岁的老人还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援手来自异国被他拯救的人们, 1948 年初,当年受他庇护免遭日寇凌辱的妇女、从日军枪口下得以生还的男子和得到救济而免遭饿毙的老人纷纷解囊相助,并将捐的钱物辗转寄给拉贝。可是由于德国国内的物资极度匮乏,有钱也买不到食物,南京市政府于 1948 年 3 月又在瑞士购买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奶油、果酱等四大包食品寄给拉贝。此后,南京各界又自 6 月起按月给老人寄送食物一包。这其中也包括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宋美龄。   当时的中国政府还授予了拉贝镶有红、白、蓝三色宝石的项链一条。   抗战胜利之后,南京城恢复了战前的平和,宁海路 5 号也成了各路权贵和外国名流聚集之地,“国际安全区”成为世人不愿提及的记忆。 5 号的主人换成了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他的使命是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1946 年 6 月,马歇尔将军曾邀请《大公报》的胡霖,去他在宁海路 5 号的住处作了一次长谈。当时,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在场,埃里克周当翻译。当马歇尔请胡霖坦率地谈谈他对和谈前景的看法时,胡指出,建成联合政府就像建立一个“德意志法兰西联合共和国”,国共合作是没有基础的。马歇尔最多只能争取到一个暂时的和平。然而这位马歇尔将军并没有理会这些话。他依然坚信着他最初的幻想。这一点毫无根据的想法使得他于 6 月 27 日在 5 号接见震惊全国的“下关事件”的代表,得知国民党的暴行后,只是淡淡然说了句:“我太抱歉了!”然而很快国民党政府就挑起了内战,马歇尔将军只能带着他那破灭的梦想黯然神伤地回到华盛顿。(编辑:张颖)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city/200312110065.htm     往事非烟:宁海路 5 号 金羊网 2004-09-25 14:50:56 www.ycwb.com   作者:贾梦玮  民国时期的南京,中国人所住的别墅、公馆几乎全是西式;国共谈判时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住的宁海路 5 号却是中式,歇山式屋顶,花墙漏窗,小园清幽,有江南园林的风味。“崇洋媚外”,中国人如此,这位美国老兄也不能例外———当然,也可能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有意为了让这位美国人体验中国特色。 1945 年 11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命马歇尔为总统驻华特使,代替赫尔利调处国共关系。马歇尔的中国缘始于 1924 年,当年作为美国中校的马歇尔携夫人首次来华出任美国第 15 步兵团团长,保卫天津租界,史迪威当时是他的部下。在华三年,马歇尔借机学了一些汉语,自称自己的汉语比法语还要好。 18 年后,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是大名鼎鼎的马歇尔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先是到国民党当时的陪都重庆, 1946 年 5 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住于梅园新村;同期,马歇尔住进宁海路五号,时人称为“马歇尔公馆”。在这里,国、共、美想必有过多次的晤谈和周旋,周恩来等人的小汽车多次停在院内或门前。    房子住起来想必也很舒服,又能满足住惯了西式住宅的马歇尔的求异心理。但是,杜鲁门派他来华显然不是为了满足他的求异心理的。其时,中国内战一触即发,美国人不希望中国陷入内战的泥沼,出于冷战思维,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共产党上台,认为那样将极大损害美国的在华利益。马歇尔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在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功勋卓著,外交和组织才能更是一流,被称为“胜利组织者”。杜鲁门在关键时刻派此人来华,分量当然了得。国民党政府深知马歇尔来华的重要性,蒋介石夫妇特别是宋美龄对马歇尔夫妇更是关怀备至, 1946 年 4 月 29 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曾用蒋氏夫妇与马歇尔在一起的照片作为封面故事。共产党人也对马歇尔的调处寄予希望。因此,刚到中国的那会儿,马歇尔受到了国共双方的礼遇。   图:摄于 1937 年底的宁海路国际安全区总部,其时南京大屠杀正在进行,躲进院子里的难民正在等着分配食物或少量现金。   但由于当时世界的冷战形势和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矛盾性,马歇尔注定了无功而返。作为调停人,马歇尔本也想处事中立,将国、共视为对等的双方。调停伊始,马歇尔提出了美、国、共三方一致协议的原则,希望促成中国停止内战,建立联合政府,受到共产党人的欢迎。但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只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持援助国民党的政策。一方面,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遏止前苏联在远东的影响,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另一方面,战前、战后美国又和国民党签订了一些给予国民党物质援助的协议,马歇尔作为美国总统特使必须履行这些协议,客观上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提供了物质支持。后来马歇尔同意了国民党方面提出的所谓“美方决定权”,背弃了自己当初提出的“三方协议一致”原则。他虽然对蒋介石一意要用武力解决中国问题感到非常愤怒,但也无可奈何;非但如此,国民党右派对他的调处非常不满。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也曾给马歇尔写了一个备忘录,责怪马歇尔阴谋助蒋,据说马歇尔知道后气得直发抖。他辛苦了一场,结果是猪八戒照镜子两边不是人。马歇尔的威望极高,自尊心很强,他能大力促成政协完成自由民主的决议,但在决议的落实上却是束手无策。在中国这块国土上,马歇尔注定了是一个尴尬的角色,他虽然住在中式的公馆里,但作为一个美国人,作为一个军人绅士,要了解中国还是太难了。哪一方都会想尽办法、不惜代价争取更多的权力,不到万不得已,哪一方也不会轻易放弃一点权力。 1946 年 11 月,随着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大”召开,和平之门关闭,马歇尔的调解宣告彻底失败。战争将解决政权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事实上,战争也没有完全解决政权问题,海峡隔开了台湾和大陆。美国政府虽然改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仍在向台湾出售武器,甚至扬言要武力保卫台湾。二战以来,中美关系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马歇尔没有解决的问题,马歇尔以后的人仍然没有解决得了。西方人住中式的房子,中国人住西式的房子,以房子来说,无论中式西式均有其优点,关键是实用、舒服、美观;文化、制度亦然,关键是能否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据说,马歇尔回国前曾在宁海路 5 号为他的一个副官和一个金陵女子大学的中国女生主婚,当时他说:“我在中国完成的唯一任务就是给他们俩主婚。”这话虽是自嘲,倒也比较中肯,爱情和婚姻较少受文化和政治制度的限制,或者说普遍的人性冲破了文化和政治的限制。由于这一点,这座小楼和它原来的主人才给了我一点暖意。   宁海路 5 号在南京沦陷前曾作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张群的公馆,后来又交给德国大使馆使用。南京即将沦陷时,这里成为由在南京的外国人自发组织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总部,主席是西门子公司(中国)的拉贝先生。据说,当时这座房子设施相当豪华,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拉贝称之为“我们的宫殿”。在南京沦陷前后,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救助了无数的中国难民,在委员会工作的外国友人当时被中国难民称为“活菩萨”,党派的东西没了任何意义。《拉贝日记》中收录的许多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的报告、信件等均注有“宁海路 5 号”的字样,在众多南京难民来说,“宁海路 5 号”无疑是一块圣地。据《拉贝日记》记载,当时的一些中国人曾打算把宁海路 5 号买下来送给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我曾见过那时留下的一张从花园方向拍摄的宁海路 5 号的黑白照片,相当清晰,院子里、台阶上或蹲或坐着许多中国难民。正是严冬, 1937 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人们穿着臃肿的棉袄,正等待着分配食物或少量现金。为防空袭,草坪上铺着安全区区旗(红圈里套红十字)。在照片的右下方,还有一只探头探脑的狗,不知道它晓得不晓得人类正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在日本人的肆无忌惮的淫威之下,当时南京难民的命运还不如一条狗,男人被活埋,被铁丝、绳索串起来用机枪扫射,包括老妪和女童在内的无数女性被“日本兽兵”(拉贝语)强奸,有的被强奸后还被日本人用木棒、瓶颈等物插进下体,孕妇遭强奸后被开膛剖肚……那时谁也没能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多灾多难的中国人哪!    1938 年 2 月 21 日下午,拉贝即将离开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其时已改名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在宁海路 5 号总部召开了盛大的欢送会,人们向他递交了中英两种文字的感谢信,委员会的全体西方人还为主席拉贝作了一个专门的陈述辞。   他无私的工作受到了中国人的无比感激和赞赏,他以对居民大众利益、对履行商人职责和对本国利益的献身精神,给外国侨民做出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宁海路 5 号离我上班的地方只有几十米,我因此能经常从门前经过,不知为什么,那黑颜色的歇山式大屋顶总给我压抑的感觉。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对中国建筑是偏爱的,他在《山河岁月》中说,西洋建筑受杠杆力学的限制,所以强调柱,“中国房子则是高级数学的,支点遍在自在……”“西洋人楼居的迟,亦是对天空有神性的畏慑,而屋顶问题的无法处理则更使人觉得无遮蔽地被打倒在地。中国人则有飞檐,便怎样的大建筑亦有飞翔之势,不觉其重。”仅从建筑来讲,胡兰成的这种说法也许不无道理。但是,住房总要跟人事联系在一起,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被外国人和自己人“打倒在地”,中式的房子再好,中国人自己看起来恐怕也难有“飞翔”之感。于是一窝蜂地学欧洲人、学苏俄人盖房子,弄得中国人不会盖自己的房子了。   宁海路 5 号依旧,主人不知换了多少茬了,如今大铁门紧闭,不知住着的是什么人。我想宁海路 5 号完全可以建成一座纪念馆,好让国人记住过去的耻辱和苦难,以及国际友人对南京的恩情 ( 我无意特地去歌颂外国人,我歌颂和呼吁的是人类的良心和慈悲 ) ,也反思上个世纪的党派与制度之争,这恐怕比做什么都更有意义。   (责编:邹镇)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9/25/content_767641.htm ********************* 宁海路 5 号与马歇尔 颜鸣 【摘要】:宁海路5号与马歇尔文/颜鸣南京城西有一条不起眼的南北向马路--宁海路,这条路的北端,更是幽静冷清,这里不但没有公共汽车,连行人都很少。狭窄的马路两边是接连的围墙,门户很少,行道树为杨槐树,粗壮繁茂。宁海路5号曾是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 ... 【关键词】: 马歇尔 国民党政府 宁海 对华政策 美国政府 砖混结构 国民政府 休战谈判 国共关系 美国总统 【分类号】: K837.12 【 DOI 】: CNKI:SUN:NJSZ.0.1996-02-013 【正文快照】: 宁海路5号与马歇尔文/颜鸣南京城西有一条不起眼的南北向马路--宁海路,这条路的北端,更是幽静冷清,这里不但没有公共汽车,连行人都很少。狭窄的马路两边是接连的围墙,门户很少,行道树为杨槐树,粗壮繁茂。宁海路5号曾是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公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SZ602.013.htm ****************** 作者 : 胡国栋 来源 : 南方周末 时间 : 2003-12-11 17:50:44 位于宁海路 5 号 , 为马歇尔任美国驻华特使期间的旧居。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 美国人。 1945 年 12 月 , 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特使身份来华 , “调处”国共关系 , 因支持蒋介石反共政策遭受失败 ,1947 年 11 月奉召回国。南京宁海路 5 号马歇尔寓所 , 为南京金成银行于 1936 年以前兴建。 1937 年 1 月 25 日 , 以法币 65000 万元卖给美国代表人中央信记局南京分局。该处总共占有土地面积为 4.17 亩 , 计为 2779.8 平方米 , 建筑面积为 748 平方米。主楼是一栋二层 11 间的新式砖瓦结构楼房 , 外观为大屋顶式样 , 内部为西式装饰 , 在新式住宅区中不但新颖而且别具一格。此外 , 还建有新式平房一进 6 间 , 厨房 l 间 , 厕所 4 间 , 防空洞一座 , 四周花草树木茂密 , 环境优美舒畅 , 气派豪华。 1945 年至 1947 年 , 马歇尔任美国驻华特使期间在此居住。 1949 年 4 月南京解放后 ,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使用。现为南京军区首长居住。 ********** 情牵宁海路 ( 上 ) 泪雕琥珀 发表于: 09-06-02 10:50 南京的宁海路位于鼓楼区的中心地段 , 北起江苏路 , 南止广州路 , 北京西路横穿而过 , 在江苏路 , 宁海路 , 牯岭路 , 莫干路交汇的地方 , 有一个美丽的街心花园。宁海路人行道两边 , 繁茂的法国梧桐形成空中拱廊。路边是格式各异的小洋楼,融合了江南水乡和西洋建筑的特点。这里环境优美 , 氛围典雅。她与北京西路 , 颐和路 一带都是南京最浪漫、最闲适的地方之一。 早在明朝,就有了宁海路。据说是浙江人在南京做买卖,因为大多来自宁海,故把他们在南京的栖居地叫做宁海路。 清朝年间 , 宁海路靠广州路一段曾经是曹寅 ( 曹雪芹之祖父 ) 的府邸:随园的一部分。经过多少年沧桑 , 宁海路才慢慢形成两边民居 , 中间过车走人的马路规模。 宁海路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使馆区。 宁海路 5 号是美国总统特使、原国务卿马歇尔的公馆。 宁海路 15 号是瑞士公使馆,后为国民党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的公馆(宁海路 15 号)。 宁海路 33 号是德国人的居所 , 在鬼子侵占南京时 , 曾为难民躲避。在拉贝日志中与许多回忆文章中 , 都多次提及鬼子在宁海路一带 , 杀戮 , 强奸 , 抢劫的罪恶行径。 宁海路 122 号是吴贻芳女士创建的金陵女子大学 , 现在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宁海路 39 号是原“南京市立师范学校”……现为“南京宁海中学”。 宁海路 75 号是江苏省高级法院。 1949 年以后 , 许多部队 , 地方的高级干部均住在这一带。 http://www.xici.net/#d91546493.htm *****************8 走在南京的颐和路上 发布时间 :2007-11-06 作者 : 理论研究处 吴建国   走在南京的颐和路上,路旁是高墙深院,一幢幢各式风格的小楼隐现在浓郁的绿荫之中,形成了在喧闹的大都市中独特而优雅的清静环境。而半个多世纪以前,在一片密密林荫的掩映下,这些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却是熙熙攘攘、神气十足,其间还时而闪出一些声名显赫的人物,不少是金发碧眼的洋人。那一幢幢洋楼,风格各异,无一雷同,它是当年国民政府留下的高级住宅区和大使馆区,是今天的南京城尤为郑重保护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尘埃纷纷落尽,唯建筑长久留存,默默见证历史变迁。 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9 年 12 月,近代中国较早的一次系统性的城市规划——《首都计划》诞生了。这部规划不仅对南京的城市用地功能做了细致划分,还将住宅分为四个类别,上层阶级住宅区、一般公务员住宅区、一般市民住宅区、以及棚户区,层层叠叠,等级森严。到了 1933 年,当时的南京市政当局计划新建 4 个高级住宅区,但是却只有第一住宅区实施建设,这就是今天还留存在人们视野中的颐和路公馆区。 “公馆区”以颐和路为中心,江苏路、宁夏路、宁海路、西康路、北京西路等十多条道路纵横交错,环绕四周,交通极其便利。区内建有各式“花园洋房”近 400 处,平均每户用房面积达 400 平方米以上,最有名的如宁海路 5 号住宅、颐和路 34 号等。宁海路 5 号住宅外观虽然是小型大屋顶民族式样,内部却全是西式装修。 1946 年至 1947 年间,美国总统特使军调处美方代表马歇尔将军曾居住在此。颐和路 34 号,这里曾是日伪时期汪精卫在公馆区内的两处私宅之一。除了这些,当时一些国家的驻华使、领馆,也分布在“公馆区”内。像西康路 33 号的美国大使馆、赤壁路 15 号的苏联大使馆、天竺路 25 号的罗马教廷公馆、颐和路 26 号的澳大利亚大使馆、北京西路 44 号的印度大使馆等。灯红酒绿,豪华旧梦,全都集中在这些房子里。一座城市的一段历史和特色,也就在此云集。 时隔半个多世纪,原有的 287 处住宅,现在仍有 225 幢保存较为完好,住宅区的整体风貌,街巷空间尺度基本都保持了当年的格局。这些精致典雅的花园住宅,以英、法、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式样居多,其中不乏经典之作,青瓦灰墙,简朴凝重。里面设施豪华先进,据熟知的人打了个比方,说,小楼里几十年前的马桶到现在还崭新好用。 近观公馆区一带的民国建筑,或端庄如一曲复古的咏叹调,或休闲似城堡中的萨克斯风,或唯美像西方宫廷的圆舞曲,或浪漫成酒吧中的爵士乐。位于西康路上的美国大使馆旧址,三层钢混式架构,在奶白色的涂料粉刷之后,与以往的欧陆设计截然不同,很像是德克萨斯州的牛仔们在学会了酿造葡萄酒之后建造的美式庄园。隐现于花墙绿荫中的公馆,以西方乡村别墅为基础,仿照木质茅屋和屋顶样式,如此这般的浪漫居所,以一种特殊的东西感染你,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可惜这些精彩的建筑在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一幢小楼内竟住着十来户人家,铺天盖地的油烟,四处渗溢的脏水,违章搭建更是对建筑本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界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损坏,使不堪重负的小楼已“人比黄花瘦”。 令人欣慰的是,南京市规划局已出台《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风貌保护规划》。保护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无疑是南京历史旅游主打“民国牌”中的重要的一张。首先是保护,保护各具特色的民国建筑以及院落环境。要拆除院内的违章搭建物,恢复民国时期院落空间形式,保护院内绿化环境和古树名木。保护好院内反映民国时期的铺地、花架等小品。 从 2006 年起,政府投入 5 个多亿启动了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造工程。 2007 年 4 月 3 日,来自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的 10 多位代表考察了颐和路第 12 地块改造工地。鼓楼区委书记鲍永安说:“颐和路上的各式各样的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艺术的结晶,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中国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实从 2002 年起,南京就准备着手改造颐和路第 12 地块。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改造思路,鼓楼区和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不断地与策划单位、管理团队联系,其中就包括上海新天地的原班策划人马。所以,对颐和路的改造“民间”就有了鼓楼的“新天地”、“酒吧街”等说法。而改造的主要负责人、鼓楼区委常委、副区长沈剑荣却说,政府从来没有发布那些民间流传的消息。“建设民国文化博物馆,展示民国历史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完善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发展总部经济,为著名中外企业和跨国公司等提供办公场所;引进省、市以上驻宁机关办事处。”这才是通过 5 年的斟酌,政府给出的准确定位。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是拆迁改造的责任单位,该中心副主任宋刚说,政府部门邀请了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家对拆迁的过程全程把关,不仅要留下建筑,重要的构件、历史的风貌同样不能丢,防止误拆误建。南京大学的专家还对每一幢建筑进行详细测量,制定修缮方案,先改造两幢作为试点,然后再逐一改造。参加考察的代表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把颐和路公馆区保护改造成不同于其它城市、不同于其它区域的民国名片。 看到这些,听到这些,那些历尽沧桑的房子们不知作何感想。 时隔七十多年,从当年的繁华中背过脸去沉默了许久,这些建筑才再次转过身来,身后是繁华落尽的从容和淡泊。走在颐和路的浓郁绿荫中,拨开七十多年的荒烟蔓草和沧桑岁月,抚摸着这些略显陈旧或古朴的建筑隽永肌理,慢慢的品味它,犹如陈年老酒一样散发出独特而醇香的魅力,让人迷醉。 http://www.njzx.gov.cn/webpage/detail.jsp?pageId=18detailId=31983 ********************* 宁海路 ( 南京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宁海路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一条南北向街道, 1930 年代开辟。北起江苏路广场,南到随家仓(广州路)。与之交汇的道路有:江苏路、山西路、珞珈路、颐和路、莫干路、牯岭路、北阴阳营、北京西路、天目路、武夷路、苏州路、南阴阳营、汉口西路、北东瓜市、南东瓜市等。 公馆区的宁海路 建筑 * 2 号,马鸿逵公馆旧址,今部队住宅,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5 号,马歇尔公馆旧址,今南京军区司令部住宅 ,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1 号,蒋锄欧旧居,列为重要近现代保护建筑 * 14 号,原巴西大使馆旧址,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15 号,黄仁霖旧居,列为重要近现代保护建筑 * 17 号,刘嘉树旧居,列为重要近现代保护建筑 * 122 号(南段西侧),南京师范大学(原金陵女子大学,兴建于 1923 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1%E6%B5%B7%E8%B7%AF_(%E5%8D%97%E4%BA%AC)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64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丘吉尔纪念馆及战时内阁旧址
热度 5 SmileyCat 2011-4-2 13:26
丘吉尔纪念馆及战时内阁旧址
走到St. James's Park的东南角,一条很窄的马路对面,就是非常值得一游的丘吉尔纪念馆及英国二次大战期间的战时内阁所在地。从外形上看,这个博物馆挺不显眼,就像它后面的那一排灰色的老楼房的地下室入口。 其实,这儿就是伪装成楼房地下室的防空掩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飞机三天两头轰炸伦敦的那些日子,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就在这儿指挥了英国的反纳粹的战斗。 这个防空掩体一共有27个房间。 其中的很多房间,包括地图室,会议室,丘吉尔卧室等还按照当年的样子布置着。游人站在用玻璃墙隔开的过道上可以设想当年的情景。 一边听着耳机里的录音介绍,一边顺着窄窄的走廊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看过去,人就好像穿越到了1940年代。等走到走廊尽头,豁然开朗,到了一个地下大厅,这儿就是丘吉尔纪念馆。 丘吉尔的全名是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1874年11月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母亲是美国人。 他在1940-1945,及1951-1955两次出任英国首相,在英美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二战最黑暗的日子,德国大军压境,当伦敦的居民聚在防空洞里躲避德国的轰炸时,收音机里传来的丘吉尔要用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不惜一切代价地夺得胜利的声音,成了英国人的精神领袖。 除了身为政治家,丘吉尔还多才多艺。 他早年在军中服役,做过战地记者,在历史,文学,和绘画上都有造诣。他是唯一的一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 浏览一下丘吉尔在出名之前的成长经历很有趣。 丘吉尔从小性格独立,桀骜不驯,同他的父母关系也不那么亲近--他很小就被送到寄宿学校,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很少。而他的父亲45岁上就去世了,那时丘吉尔刚刚20岁。 不过他父亲的英年早逝这件事对他影响很深:让他有了“做大事要趁早”的想法,并因此发奋努力。他幼年时期最亲密的长辈是他的保姆Elizabeth Anne Everest,他称之为“Old Woom”。在Everest病重去世前,他正在古巴服役。他专门跑回英国在Everest身边守了一个星期,直到她去世。后来丘吉尔在他的自传“My Early Life"(我的早年生活)里说,"She had been my dearest and most intimate friend during the whole of the twenty years I had lived."(她是我的生命的整个头20年里最亲爱和最亲密的朋友。) 弄不好用现在的语言,丘吉尔小时候能算是个“问题少年”。 他早年患有口吃,或按他自己的语言说,是Speech impediment(言语障碍)。他在寄宿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尤其是数学。中学毕业后报考皇家军校,考了三次才考上。而且为了免学数学,他专门申请当骑兵,而不是步兵,因为骑兵不用上数学。 不过,在军校里,他是相当勤勉的学生。 毕业时,他的成绩在150人里排名第8。 毕业后丘吉尔在第四骑兵团当少尉,军饷是一年300镑。而他认为要达到跟他的其他同事相当的生活水平,他还需要500镑的收入。 为了挣外快成了促使他去当战地通讯员的因素之一。 他没有只是等待在部队里的按部就班的提升,而是开动脑筋,主动地去寻找一切合法的挣钱的方式。他先后为好几家报纸作战地通讯员。靠写稿,他不仅挣到了外快,而且增大了他自己的知名度。同时这些经验也提升了他的写作能力,使他后来成为作家和政治家。 看到这里,我心里有几分感慨。伟大的人物并不一定一开始就是伟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为了心里的普普通通的愿望,勤奋执著地努力。在生活的锤炼中,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寻找一切机会,使得自己的生活道路越走越宽。 继续浏览对丘吉尔一生的介绍,从重大的历史关头他的言行表现,到一些生活细节和逸闻,让人感到,丘吉尔作为伟人,身上的确有一些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品质。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极其坚强的意志和超乎常人的充沛精力。 这些从他早年是如何从一个有言语障碍的孩子变成鼓舞世人的演讲家就能见一斑。 在二次大战最艰苦的时代,除了必要的吃饭和睡觉,他几乎是连续不断地工作。 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 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 --Winston Churchill 二次大战时的英国地下指挥部。里边的是几个真人大小的蜡像。 丘吉尔的简陋卧室。 纪念馆里的超大触摸屏。游人可以随意翻阅这位伟人一生里的重大事件记录,就像在图书馆里检索资料。丘吉尔的油画像在远远地注视着---世上有几个人,可以这样坦荡地看着后人随意翻阅他的一生? 伟人的幽默一面。丘吉尔和他的爱妻Clementine 相爱相恋一生,生养了四个孩子(最小的夭折了)。这是他们当年的情书上互相用动物自称画的自画像。
个人分类: 行万里路|5537 次阅读|5 个评论
如家楼下的羊肉串
sstone2009 2011-2-17 13:05
住在如家,南边是兰州卷烟厂,西边隔一排房子和一条路是人民剧院,东边路对面是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今天我还特别留意了斜对面的南关清真大寺的门楼,精雕细琢,也颇为壮观。 如家楼下是一条夜市的小街,两边摆满了小摊点,烤羊肉串、酿皮、烤饼、炒面等等诸种小吃,琳琅满目,在烟火翻飞的热闹里,我仿佛看到了我就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着一个炉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烤羊肉串。 (2009.07.22 23:33:00 http://sstone2006.blogcn.com/diary,27011502.shtml )
个人分类: 博客搬家|1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的金山上-中央部委礼堂食堂部分向社区开放
冯用军 2011-2-13 10:16
继北京农民不用交税、义务教育免费、博物馆、艺术馆免费开放、纪念馆免费参观、经常上CCTV看现场节目、夺年货、小孩400来分就可以上211大学之后,今天开始享受新福利——10余家中央部委礼堂食堂向社区开放。 北京人民就是有力量,每天每日休闲忙! 首都,首善之区,首堵也好啊,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去北京呢??! 到广电总局的内部食堂用餐,去国家发改委的礼堂开展文娱活动,来国资委的活动中心展示、交流书画作品……曾苦于社区高楼密布,没地儿活动、没处用餐的西城区月坛街道居民,如今用上了中央部委的内部设施。昨天,记者获悉,该街道与驻区国家机关的服务保障部门广泛建立联系,目前已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铁道部等10余家单位,开始尝试与社区居民资源共享。 不用为了找家物美价廉的餐馆劳心费力,月坛街道的老人,可以去家门口的广电总局内部食堂用餐。卢继红与老伴儿都已到了古稀之年。昨天中午,风刮得正紧,卷起路边残存的积雪。可二老还是穿戴整齐,照旧要到广电总局302食堂吃饭。“出了门走几步就到,用不了10分钟。”说着两位老人手挽手踱出楼门。 这家位于月坛街道白云观社区的302食堂,原本是广电总局机关家属区的内部食堂。百十来平方米的就餐大厅,干净亮堂。进门一眼就能看见“今日菜单”:除了地三鲜、咖喱小丸子、香干快菜,还有孜然肉丁、梅菜扣肉、圆葱爆羊肉等等。加上一份米饭或馒头的主食,菜价都只在十几元左右。餐厅负责人李怀阳介绍说,他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六种菜品,一周下来基本没有重样,且提供免费汤,夏天有绿豆汤、冬天是棒子面粥。 刚说完,卢继红老两口已买好了适合自己口味的三菜一汤。“这里的饭菜口味清淡适合老年人,便宜还能用养老助残券,要是去旁边的小餐馆吃,价钱要贵上三四倍呢!”卢继红一边吃着一边笑说。 现在每天中午,像卢继红老两口这样到302食堂就餐的已达400余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送餐入户服务,送餐覆盖周边13个社区,平均每天入户就达100多次。“外卖每份荤素搭配3或4个菜,只要10几元钱,不想出门的老年人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吃上可口的饭菜。”李怀阳说,他们每周将菜谱在覆盖整个街道的《人文月坛》报上公布,老人们可以提前预知,按需订餐。 解决老人用餐难曾让街道办事处费尽了心思:自己设老年餐厅吧,楼群密集的社区内竟找不到适合的地方;引入社会单位参与吧,无奈不是价钱高,就是质量没保证。左右为难之中,街道想起了资源充足、设施精良的驻区中央单位上。没想到竟然不谋而合。“我们也在着手解决离退休老同志的就餐问题,考虑到驻区单位应充分发挥 资源优势 ,于是决定把改造后的302餐厅,专门拿来为老干部服务,同时也作为月坛地区居家养老示范点,向周边社区的老人开放。”国家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负责人刘成斌介绍说。 双方一拍即合,街道投入12万元为送餐人员和就餐老人购买了保险,还购买了送餐专用的面包车,既保温又卫生。广电总局机关服务中心也拨出15万元专款,支持开展便民工作。 302食堂目前已经成为街道老年餐桌服务的主力,用餐高峰时曾达到了2000人。在其带动下,辖区内的国家发改委也开放了一个餐厅,为社区老人就餐提供服务。 向社区敞开的设施不只食堂。月坛街道与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铁道部、国家海洋局等10余个机关,联合组建了月坛社区建设协会。协会举办活动,会员单位的活动中心、排练大厅、礼堂,也就顺理成章实现了共享。于是,擅长唱歌跳舞的月坛居民,走进了广电总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专业排练大厅自娱自乐;爱好书画、摄影的,则来到发改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财政部、国资委的展览室,与老干部一起交流探讨;喜欢体育锻炼的,还能到部委宿舍区的封闭场馆里玩个痛快…… 采访手记 从“邻居”到“家人” 中央机关单位与驻区居民,曾经只是毗邻而居,却彼此互不来往,好像陌生的邻居。国家广电总局等10余部委,开放内部设施与社区居民共享,一下把陌生的“邻居”变成了亲热的“家人”。应该为此击节称赞。 中央机关单位将优质资源与周围的居民共享,这是国家早就力促的一件惠民实事。2009年11月,国务院民政部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意见》,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等公共设施。月坛地区这10余部委带了好头,他们的做法值得有关单位借鉴。 令人欣喜的是,这10余部委的率先垂范已经开始影响到周边街道。今年,该区的15个街道都出现了社会单位与社区资源共享的合作计划,如 金融街 上的 建设银行 开放食堂、牛街的总参第三招待所开放各类活动场地及设施等。希望更多的单位能打开大门,把周边居民当“家人”,这样,更多的资源将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如此,整个社会也会更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巩峥)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1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观八路军纪念馆
lixuekuan 2010-4-17 16:35
今天和夫人驾车外出去晋东南,本来想拍些山花烂漫的景色。然而天不随人愿,昨天晴空万里,今天是乌云密布,还有较重的雾。昨天在网上查找的天气预报是多云,今天云是够多的,太阳连脸也不漏一下。 没有办法,既然出来了总要去个地方,那就去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受受教育吧。 百十公里的路高速眨眼就到,纪念馆就在县城边,拿身份证免费领票,停车收费。 纪念馆外观: 门厅: 模仿的洛川会议旧址: 武器展览: 传说中的王八盒子和驳壳枪: 这就是地雷: 总司令与副总司令: 传说中的歪把子机枪: 地道战模型: 白求恩: 这个纪念馆采用了很多声、光、电技术和录像、照片、实物结合,值得一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874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为了纪念的捐款(小说)
famingkuang 2009-10-5 18:26
某年某月某日,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发生了一件十分可怕的事,一个叫做温传的人被地下突然裂开的石头夹住了双脚,由于石头太大,施救人员花了几天时间也无法将他的双脚从石头缝里抽出来,只好采用断腿救人的方法,将失去了双腿、奄奄一息的温传抬往医院治疗,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钞票象雪片般飞到温传的父母手里,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爱心将温传的病治好,并希望他从此以后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温传的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想:温传的双脚现在不是还在石头缝里吗?我们何不在此处建一座断腿纪念馆,好好保护这一双断腿,说不定将来来看这一双断腿的人会超过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看毛主席遗容呢。 他们说干就干,首先请来了世界上最好的防腐专家对这双腿进行防腐处理,花上数十、数百X全世界人民的捐款在此地修建了灾难纪念馆。至于温传本人,至今还在一个乡镇医院里治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2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