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xml

tag 标签: xml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古代优秀的运筹案例(转载)
shliuyong 2011-9-3 13:08
中国古代优秀的运筹案例 1. 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武子、孙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 . 公元前 535 年左右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 . 后来到了吴国,因为献上兵法十三篇,被吴王阖闾重用,拜为大将,和伍子胥共事,辅佐吴王,领兵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 . 孙武在春秋末期(公元前 476 年前后)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 . 其中的《始计第一》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实行谋划的问题,以及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作战第二》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谋攻第三》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军形第四》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 “ 立于不败之地 ” ;《兵势第五》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虚实第六》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 “ 避实而击虚 ” 的方针;《军争第七》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九变第八》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并对将帅提出了要求;《行军第九》论述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地形第十》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的问题,并着重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九地第十一》进一步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及统兵之道的问题;《火攻第十二》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用间第十三》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 . 《孙子兵法》是体现我国古代军事运筹思想的最早的典籍 . 它考察了战争中各种依存、制约关系,总结了战争的规律,并依此来研究如何筹划兵力以争取全局的胜利 .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 《孙子兵法》 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2. 孙膑与齐王赛马 孙膑 (约公元前 380 -公元前 432 ) , 孙武的后世子孙, 战国中期的著名军事家 . 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 著名隐士,精通兵学和纵横学 )学习《孙子兵法》 十三篇等兵书战策 . 庞涓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 , 施以膑刑 ( 割去膝盖骨 ). 后来乘齐国使团来魏之机, 孙膑 被齐使秘密接到齐国 , 并被大将田忌所赏识,留在府中做幕僚,奉为上宾 . 孙膑的 “ 斗马术 ” 是我国古代运筹思想中争取总体最优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范例(记载于《史记 · 孙子吴起列传》),成为军事上一条重要的用兵规律,即要善于用局部的牺牲去换取全局的胜利,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 “ 斗马术 ” 的基本思想是不强求一局的得失,而争取全盘的胜利 . 这是一个典型的博弈问题 . 3. 围魏救赵 公元前 354 年,魏将庞涓发兵 8 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 . 赵国抵挡不住,求救于齐 . 齐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 8 万,前往救赵 . 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 . 孙膑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 (今河南开封) ,迫使魏军弃赵回救 . 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魏国都城大梁 . 庞涓得知大梁告急的消息,忙率大军驰援大梁 . 齐军事先在魏军必经之路的桂陵(今河南长垣南),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打败了魏军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 “围魏救赵”之妙,妙在善于调动敌人 . 调动敌人的要诀,则在“攻其所必救” . 4. 减灶之法 公元前 342 年,魏将庞涓带领 10 万大军进攻韩国 . 韩国向齐国求救 . 齐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齐国的成侯邹忌主张不救,田忌主张早救 . 孙膑建议先答应韩国的请求,致使韩国必倾力抗敌 . 等到韩、魏双方战到疲惫不堪时,再出兵救韩,可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 . 韩国仗恃有齐国相援,倾全力抗魏,五战皆败,只得于公元前 341 年再次向齐求助 . 齐王才决定派兵救韩,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 .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 . 庞涓听到消息,立即回援,但齐军已经进入魏国境内 . 孙膑对田忌说,魏国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 . 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 . 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 10 万个灶,过一天设 5 万个灶,再过一天设 3 万个灶 . 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判断齐军士兵已经逃跑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车锐骑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 孙膑计算魏军行程,日暮时必然赶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 . 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地形险阻 . 孙膑预先布置好伏兵,并集中优秀弩手夹道设伏 . 庞涓日暮追至马陵,进入齐军伏击阵地 . 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庞涓兵败自刎 . 齐军乘胜全歼 10 万魏军 . 马陵之战,孙膑的因势利导、调动敌人、变劣势为优势、力争发挥突然性的作战指导主动,是颇有参考价值的 . 其退军设伏的战法,也给了后人不少的启示 . “ 围魏救赵 ” 与 “ 减灶之法 ” 都充分体现了如何运用筹划兵力,选择最佳时间、地点,趋利避害,集中优势兵力以弱克强的运筹思想 . 5. 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 在公元前 3 世纪楚汉相争中,汉高祖刘邦的著名谋士张良为推翻秦朝,打败项羽,统一全国立下了盖世奇功,刘邦赞誉他 “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这千古名句也可以说是对张良运筹思想的赞颂和褒奖 . 《史记》在《留侯世家》及其他多处提及 “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 这里的 “ 运筹 ” ,指张良在帷 幄 中制定作战谋略与决策的过程 . 在西汉时代, “ 运筹 ” 已被当作制定谋略与决策职能分工的代名词 . 20 世纪 30 年代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其基本宗旨是探讨事理,强调做一项工作之前要明确目的,制定效果,衡量指标体系作为估计不同方案所达到预定目标程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和实施有效管理 . 我国 1955 年开始研究运筹学时,从《史记》中摘取 “ 运筹 ” 一词作为 “Operations Research” 的意译,包含了运用筹划、以智取胜的深刻含义 . 从《史记》对 “ 运筹 ” 的记述表明,我国运筹思想源远流长,至今对运筹学的发展仍有重要影响 . 6.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魏时期的科学家,益都 ( 在山东寿光南 ) 人,祖、父两代都善于经营,有着丰富的劳动经验,并都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 贾思勰从小在田园长大,对很多农作物都非常熟悉,他还跟着父亲身体力行参加各种农业劳动,学习掌握了大量农业科技 . 他家里拥有大量藏书,这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也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 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 533 年)到东魏武定二年( 554 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 《齐民要术》一书,不仅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一部杰出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蕴含丰富运筹思想的宝贵文献 , 它记载了我国古代农民如何根据天时、地利和生产条件去合理筹划农事的经验 . 其中所提出的不同作物的播种时间和各种作物茬口安排上的先后关系,可以说是现代运筹学中二阶段决策问题的雏型 . 7. 沈括运粮 沈括 (1031—1095) , 北宋时期大科学家、军事家 . 在率兵抗击西夏侵扰的征途中,曾经从行军中各类人员可以背负粮食的基本数据出发,分析计算了后勤人员与作战兵士在不同行军天数中的不同比例关系,同时也分析计算了用各种牲畜运粮与人力运粮之间的利弊,最后做出了从敌国就地征粮,保障前方供应的重要决策,从而减少了后勤人员的比例,增强了前方作战的兵力 . 当时沈括的分析计算过程译意如下:凡是行军作战,如何从敌方取得粮食,是最急迫的事情 . 自己运粮不仅耗费大,而且 沈括 势必难以远行 . 我曾经作过计算: 假设一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带五天的干粮 . 如果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只能进军十八天(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两升米,两人吃十八天 ) . 若要计回程的话,只能进军九天 . 如果两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可进军二十六天(两个民夫背一石二斗米,三个人每天要吃六升米 . 八天以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以后的十八天,两人每天吃四升米) . 若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米,能够进军十三天) . 如果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可进军三十一天(三人背米一石八斗,前六天半四个人,每天吃八升米,遣返一个民夫,给他四天口粮 . 中间的七天三个人同吃,每天吃六升米,再遣返一个民夫,给他九天口粮;最后的十八天两人吃,每天四升米) . 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可以前进十六天的路程(开始六天半每天吃八升米,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米,最后两天半以及十六天回程每天吃四升米) . 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极限了 . 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辎重占去三分之一兵源,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不足七万人 . 这就要用三十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很困难了 . 每人背六斗米的数量也是根据民夫的总数平均来说的 . 因为其中的队长不背,伙夫减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 . 更何况还会有患病和死亡的人,他们所背的米又要由众人分担 . 所以军队中不容许饮食无度,如果有一个人暴食,两三个人供应他还不够 . 如果用牲畜运输,骆驼可以驮三石,马或骡可以驮一石五斗,驴子可以驮一石 . 与人工相比,虽然能驮得多,花费也少,但如果不能及时放牧或喂食,牲口就会瘦弱而死 . 一头牲口死了,只能连它驮的粮食也一同丢弃 . 所以与人工相比,实际上是利害相当 . 这种军事后勤问题的分析计算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运筹思想的范例 . 8. 高超治河 高超 , 宋朝人,河工 .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8) 黄河在北都(今太原)商胡地区决口,很长时间都没有堵上决口 . 朝廷派三司度支副使(官职名)郭申锡亲自前往监督工程进行 . 凡是堵决口将要合拢的时候,都要在决口中间压上一埽(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圆柱形),叫做 “ 合龙门 ” ,这是成败的关键 . 当时好几次压埽都合不上 . 那时合龙门用的埽长六十步(步,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 . 有个叫做高超的水工献策说:埽身太长,人力压不住,埽到达不了水底,所以水流不断 . 应当把六十步的埽身分为三节,每节长二十步,中间用绳索连起来 . 先放下第一节,等它到了水底,再压第二节、第三节 . 老河工和他争论,认为不可行,说:“二十步的埽不能阻断水流,白白使用三节埽,浪费好几倍成本,而决口依然堵不上” . 高超对他说: “ 第一节河水确实没有被阻断,但是水势必然被削弱一半 . 压第二节时只用一半的力气,水就算没有被阻断,也不过是很少往外漏出 . 第三节就是在平地上施工,足以能够让人使出全部力气 . 压完第三节以后,上两节自来就被浊泥淤积,不用再麻烦人力来加固它们了 .” 郭申锡遵照从前的方法,不采纳高超的建议 . 当时魏公(爵位名)贾将军镇守北门(地名),只有他认为高超的话是对的,暗地派遣几千人在下游收集漂下来的埽 . 而上游的埽压上以后,果然被水冲走了,黄河的决口更加大,郭申锡因此被贬官 . 最后还是采用了高超的建议,才堵上了商胡地区的决口 . 这种分阶段作业优于一次作业的分析与论证,是运筹思想的典型范例 . 士兵干粮相当于十升米,连同民夫背的米共有七十升,每天吃四升米,实际上只能维持十七天半 . 十八天是以整数来说的 . 以下计算类同 .
3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日常生活加油
热度 10 老李 2011-9-2 22:02
为日常生活加油
为日常生活加油 李侠 下午学院开会,布置一下新学年的任务。这就意味着开学了,恍然想到白驹过隙这个词,它总在无意间挑战习惯的极限。回忆一下这个无头绪的假期,一直感觉很热,有时候怀疑自己真的开始衰老了,已经逐渐丧失了与严寒和炎热抗争的身体,计划中的事情都没有做出来,也不想过多埋怨自己。这几日一直在外地奔跑,一周之内,横穿 7000 里江山,故园与旧地早已物事人非,散落的红尘往事也让某些日子不再下落不明。忘掉这些伤感,与朋友们尽情饮酒,也许在内心里我们时刻渴望让时间停留在某一刻,那些友谊、那些沉醉不知归路的日子、那些一起笑傲江湖的张狂让无根的生命感到一丝踏实。我们都是时间洪流中的过客,来不及相互端详,就已擦肩而过,相忘于江湖也许是我们命定的劫数。 开学了,就要回到日常生活。在常规的线路内,习惯它的琐碎与卑微,不管怎样,我们仍要坚持。此刻,我愿意对自己说:老家伙,为日常生活加油!虽然在内心里,我无法习惯那些由于过分的熟悉而带来的厌倦,但那份厌倦恰恰就是日常生活本身的内容。这几年也一直在勤奋地写着一些文字,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总是让我无法安静下来,也许是恐惧吧。其实我知道,文字是有灵性的,当那些字从心里冒出来的时候,我知道它们正在帮我推开了巨大的虚无感。这年头,说不定那一天的那一段文字就是我们的最后文字。让那些精灵般的文字在暗夜里绽放或者照亮,一直是我卑微的心事。其实,我内心很寂寞,真正的寂寞是你永远看不到尽头或者运动轨迹,我们把某些时间叫未来,其实,这些年我才发觉未来是巨大寂寞的别名。有多少未来是值得期待的?没有背书的未来是一张空头支票,我们在这个游戏下走了很久,一次酒后差点说出它的秘密。中年了,我愿意把未来放在我手臂的距离内:那些爱过、恨过、悲伤过、欢喜过的日子,都是属于我的未来,我的未来不需要方向感。这些年我收集了很多空旷辽远的道路的图片,虽然几经流失,仍然乐此不疲。其实,那就是我心中略显荒凉的未来。让一种距离,可以在脚下自由选择,那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未来。 这学期,要让文字在荒原上游牧,不去刻意写什么,我会安静地看点书,在心里体味那些不经意间突然涌上心头的字和词。此刻,想起与老弟在沈阳的秋雨中挥手再见的场景,原来我一直都在想念他们,转过身去,点上一支烟,真的没什么,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2011-9-2 夜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是旅游者去西藏的路上拍摄的,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向作者致谢!
4217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热度 17 老李 2011-9-2 17:32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李 侠 【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需要关注我们的教育体系以及理念中还缺少什么的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我们比一流大学多出了哪些不合理的内容。前者是一个可以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后者要处理的问题则是正本清源的工作,它事关现有高等教育体系长期形成的架构与理念存在的误区。炫耀与冷漠就是当下中国大学日益蔓延的两种慢性病,剖析它的成因机制以及解决策略就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 炫耀性消费; 冷漠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关于这场变革的评判可谓毁誉参半,即便一时还无法盖棺定论,但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深远影响在未来的年月里将会逐渐呈现出来。时下中国大学正在形成一股新的认同模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期间各路专家学者,还有各级管理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都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最缺什么?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绝非全部。也许,在此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哪些东西是多余的?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或者旁观者,我们有责任指出它的问题所在。暂且不论这场规模宏大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后果如何,至少目前在社会心理层面,中国大学呈现出两种远离大学精神的富贵病:炫耀与冷漠。这两种多出来的病症正在侵蚀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的认同度。遗憾的是,在众多质疑声中,情况并未见有任何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一种逐渐凸显的对于中国大学未来的普遍忧虑与失望情绪正在快速蔓延。为了彻底扭转这种状况,首先,需要把产生这两种大学慢性病的病因找出来,其次,才是解决策略的选择问题,这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大学之所以喜欢对外炫耀,这与炫耀行为内在指涉的意义有关。按照美国制度经济学家 凡勃伦 ( 1857-1929 )的分析框架,大学的炫耀性消费首先表明了大学的地位与荣誉,它的基础就是经济的充足,否则你是没有资格炫耀的。大学为何热衷于炫耀,是因为大学作为一个团体也是需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而竞争是需要条件和准入门槛的,通过炫耀性消费,以明确的信号向公众与社会传达出一种有诱惑力的信息:我们的大学财力雄厚,人才济济,我们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更长远地暗示:我们的未来不可限量,因为我们炫耀得起。力图通过炫耀达到召唤与展示的目的:影响优秀生源的选择,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增加学校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学排名),从而更多地获得各类资源,以及满足管理者的政绩冲动。 客观地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要谋得生存空间与发展状态的改变,想借助于炫耀性的策略达到一定的目标本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真有那些充足的财力,虽然策略显得有些粗俗拿不上台面,但毕竟还说得过去。如果财力有限,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味攀比着地玩弄炫耀性的手法,就与初衷完全南辕北辙了,甚至有饮鸩止渴的效果。客观地说,由于中国大学几乎都是政府办的大学,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呈现高度的单一化局面,在国家财政对于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的背景下,这就意味着它的财力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是短缺的,考虑到连年的扩招,而教育拨款提升缓慢,实际的人均经费在降低,这已经暗示中国教育的经济基础在逐渐弱化。再加上中国大学的校友以及社会捐赠规模还比较小,因此,当下中国大学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愈演愈烈的炫耀性消费,就不可避免地沦落为有苦说不出的作秀,它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约束下,显得难以为继。这种状况在当下的中国大学屡见不鲜,随便找一个大学的招聘广告,就可以看到一些学校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财力以及实际定位,不计代价地引进院士等所谓的高端人才,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支持条件,这种盲目的不考虑经济后果的引进,效果可想而知。还不如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现有的师资与研究强项扶持起来,即便引进也要量入为出,实实在在地招聘一些性价比更高的人才。再者说,盲目攀比、炫耀性地招聘的那些高端人才根本不适合这种环境,结果造成双方利益都受损。全国高校每年在这方面花费的冤枉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某些大学的做法甚至更极端,如一千万引进一个人才,试问这样的人才给你二十个,你们学校的资金链还能正常运转吗?当然学校可以说,这部分钱由地方政府或者国家支付,问题是这些钱原本就是属于当年教育投入的,在每年教育投入总量固定的情况下,用于这种炫耀性消费的支出多了,用于正常的教育支出就会必然减少,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坦率地说,这种炫耀性消费,也正是钻了国家财政不透明的空子,导致高校日益膨胀的炫耀性消费(人才、设备、建筑设施等诸方面),这个路径已经成为一些高校圈国家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炫耀性消费造成的后果就是管理者与高校的双赢,而输掉的却是纳税人的真金白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以制度性的方式遏制了人才的成长,从而毁坏了国家未来科技的基础。因此,我们见惯了当下流行的荒谬游戏:所有的管理者都热衷于移植大树,而没有人愿意耐心栽树。当时间与政绩被制度捆绑起来的时候,耐心意味失败与被迫出局。 任何时代真正的高端人才都是稀缺的。对于中国这样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端人才的稀缺性更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状况就导致了高端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由于存在人才成长的周期性约束,决定了在短期内这种供需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于这种现实,一些脑筋比较活的人才玩起了乾坤大挪移的游戏,利用多处兼职等手段,通过空间来换取时间,以此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与声誉等)。由于国内大学热衷于炫耀,这种情形就为人才有意稀释学术资本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情形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即浪费了宝贵的科技资源,又败坏了学术风气,而始作俑者就是高校盲目的炫耀性消费带来的必然后果。套用德国哲学家京特 • 安德斯的说法,这种炫耀性消费,已经沦落为“恐怖性消费”。由此可知,由炫耀到恐怖,只一步之遥。问题是,在这种炫耀性消费背后,并没有给高校带来多少真正的利益、尊重与学术水平的提升,反而是那些虚增的泡沫学术资本,时刻威胁着高校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炫耀也只能是没有根基的虚假性炫耀。 高校通过炫耀性消费,除了实现个别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外,也许危害更为严重的是,炫耀性消费为高校未来的发展留下的隐患却是长期的,笔者称这种现象为“漂浮的蘑菇高校”。因为支撑这些高校的华丽伞盖的支柱都不是原生的,而是通过炫耀性消费买来的,其中有些还是虚拟的支柱,很难想象那些建基其上的学术大厦的牢固程度。换言之,用重金砸出来的高度是不稳定的,一旦这些撑门面的支柱发生变化,华丽的伞盖将迅速现出原形并跌落回原处。在短期热闹的背后,高校真正实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一旦输血机制出现问题,这只豪华的蘑菇可能短期内就会枯萎,为了防止这种境况的发生,只能被迫采用不断输血来维持,而高校本身的造血机制在强大的输血机制的冲击下,慢慢地就萎缩了。这就是在炫耀性狂欢背后,我们可以看得见的高校的未来。 如果说炫耀是中国高校对外展示的孔雀开屏策略,那么对内则完全是另一种模式:非人道化的冷漠。中国高校的普通教职员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感到内心不踏实,当下高校的管理模式奉行的就是一百多年前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模式”的翻版。首先对人群进行岗位分类,然后在各种岗位上根据职称级别的差异,按照计件工资制的做法,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期限内,制定相应的定额与标准,并以此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晋升门槛,年底算账。所谓的管理就简化为,设定目标,制定越发详细的学术定额指标。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生活就沦落为,在学术定额的网中苦苦挣扎,没完没了的填表格,报数据,没有人真正关心你的状态以及发展空间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职员工的产出率,各级别的定额标准快速上调,职称晋升标准也是逐年提高,导致个人的进步速度远远跟不上标准的变更速度,这条无形的锁链已经把普通教职员工彻底拴住。所有中青年教工都被迫与学校签订三至五年的劳动合同,一旦不能完成那些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指标,理论上完全有可能被解聘,这把达摩克里斯剑时刻悬在每个人的头上。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人内心的焦虑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日俱增,没有人关心你的存在状态,管理部门关注的就是你所完成的数据。在这种硬性约束下,想不功利与浮躁都不行,否则你将无法生存。原本一项真正的研究是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才能做出来的,在当下的高校没有人给你提供积累与沉淀的时间,每个人都要像那只神奇的老母鸡一样,不停地下蛋,最好能够下出一个金蛋。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杀鸡取卵已经不再是玩笑,而是残酷的现实版游戏规则。这条道路的终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那就是大学精神的彻底衰落,以及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谓的“人之死”的主体的黄昏困境。这种状况的后果,在社会表层的体现就是整体创新能力的枯竭。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没有人能够解决,这才是中国大学最为吊诡的命运。如同一场没有内容的豪华演出,幕布已经拉开,只要你穿上了这只舞鞋,就无法停下来,只能不停地跳下去。正所谓:生命不息,考核不止。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二百多年前构想的“人是机器”的传说在今天终于变为现实。 高校非人道化的第二种表现就是政策歧视。这种歧视表现为两种形式:“土洋”的区别对待与同工不同酬现象。关于“土洋”之争,已经有很多讨论了,这里无需赘言。需要提及的是,以前这种歧视还处于一种隐蔽状态,至少还不敢公开拿上台面,如今已经沦落为对本土人才的公开蔑视。只要看看各级政府推出的各类人才计划,几乎全为海外人才专门量身制作,即便级别低一些的人才计划,也要求申请者至少要有一定时间的海外经历。如今的高校里,没有海外经历已经上升为一种很见不得人的身份丑闻了。由此,可以客观地说,本土人才在当下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被政策快速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公开的蔑视折射出的问题是令人担忧的,换言之,它变相暗示官方已经默认本土高等教育体制是失败的。由此,可以明确推断出国内人才的生态环境在快速恶化,而且还将继续。问题是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本土人才作支撑,引进的所谓人才的水平也会快速下降,最后“土洋”一起搁浅,到那时,这种歧视性政策将会演变为没有真正的人才乐意回来,已有的人才也将逃离。就如同中国足球,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本土球员的培养与成长环境,仅凭引进几个所谓的大牌球星,是无法带动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当清末龚自珍所吁求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彻底成为传说的时候,制度性冷漠也同时扼杀了所有人的希望。 如果说前者是一种精神性层面的歧视与侮辱,那么,同工不同酬则是直接的物质性层面的剥夺与伤害,这种歧视性的制度性冷漠更具有杀伤力。当下的高校已经没有耐心去完成“百年树人”的栽树活动,而是更热衷于时间短见效快的“移植”参天大树的活动。移植来的树与土生土长的树即便做出同样的工作,承认与收益也是存在天壤之别,各种资源与阳光都集体向“移植”来的大树进行倾斜,人为制造并放大马太效应,这种制度性冷漠与歧视,导致普通教工的失望情绪快速蔓延。其实,今天的高校在内部已经出现了群体性的分裂,整个中国人才市场出现的“柠檬市场”现象,就与这种制度性冷漠与歧视直接相关。 中国高校所呈现出来的炫耀也好,冷漠也罢,究其原因无非是在国家制度框架的片面经济主义转向下,长期缺乏独立性与自信心严重不足的高校,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心理无法得到有效的化解,一旦办学条件有了一些改善后,就会出现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自我膨胀现象。再加上,制度设计中缺少程序正义的限定,导致公平缺失与资源垄断两种行为很容易达成合谋,由此带来难以化解的改革难题,这种现象可以形象地称为大学的富贵病。改革开放三十年,由于一直没有实行公共财政,资源的权力分配格局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久而久之,导致大学行政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机构与个体的骨髓,离真正的大学精神也渐行渐远。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各级政府养成了更为夸张的炫耀与冷漠的行事风格,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无法逃脱被日益污染的命运。这也就是中国大学百病缠身的根源所在。 对于中国大学近年来流行的富贵病进行诊断,能够给我们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哪些思想的启迪,或许这才是本文真正关注的问题所在。在笔者看来,当今大学无论是对外的炫耀性消费还是对内的非人道化冷漠,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最表层的后果就是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科技共同体从思想层面到物质层面出现分裂,以及基于不同缘由的普遍失望情绪的蔓延,从而危及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创新之源和思想高地的地位的沦陷。其二,大学的炫耀与冷漠造就了两类难以治愈的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思潮的蔓延:对于大学管理者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越发晦暗不明,只好日益奉行:我决定,故我在。通过不断地做出决定,来印证自身模糊的存在意义。对于广大教工群体而言,在无力感的支配下,只好以犬儒主义的心态践行:我忽悠,故我在。通过忽悠,即表明对权力的无原则顺从,又能投其所好,以此换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不过这种最大化与内在的心灵是分离的。两种存在状态,都是以牺牲存在意义为代价的行为,对于大学来讲,这种虚无主义正在摧毁大学缓慢积攒下的精神血脉;对于个体而言,这种犬儒主义导致主体对自救与改革的信任与渴望。第三,手段与目的的倒置,导致我们的大学没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伦理道德丢失了最后的支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致命缺陷。当手段取代目的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幸免。对手段的审视与批判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否则,人就永远成不了目的,只能是各种手段。今天,我们遭遇或者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我们刻意制造出来的未来,其自身蕴含着无未来的可能性。对于当下,应该彻底反思与评估那些作为手段的炫耀与冷漠,对于我们的大学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否则,寻找一种基于理解共识的并具有感知能力的大学无异于痴人说梦。 说明:本文写于2011年1月份,后来应北大徐保军博士邀请,发表在《人民论坛》2011(8)(中),合作愉快,是为记!文中图片是旅游爱好者在骑摩托去西藏的路上拍摄的,感觉很震撼。此处引用,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也向作者致谢!
6427 次阅读|36 个评论
什么叫歪门邪道?
热度 21 cyj 2011-9-1 18:12
什么叫歪门邪道?
什么叫歪门邪道? 看看古巴运动员所跑的路线,就懂得“歪门邪道”的意思了! 罗伯斯看着刘翔在第 7 栏已经从后面追赶上他了,他又熟悉刘翔的后面是越跑越快,所以,他离开中轴线,身体朝刘翔靠近,以便用伸直的右手掌,去槌击刘翔的左手掌。 罗伯斯深知刘翔在栏上的时候,上体悬空没有了支撑点,只要用手掌捶击刘翔,刘翔必然旋转而失去平衡!他在第 8 栏上没有接触到刘翔的左手,于是在第 9 栏上更加的歪门邪道,完全靠近刘翔,终于捶击到刘翔的左手,而使之受挫,在第 10 栏时 罗伯斯使用大力气捶击刘翔,于是造成刘翔旋转,腿部勾栏架,……。 这个卑鄙的小人虽然成功了,却也失去了人格和信誉,真正是丢人现眼缺德冒烟! 下面是刘翔和罗伯斯跨栏的正常路线与歪门邪道路线! 然而,罗伯斯还是向全世界进行了道歉! 与这个小人相比,西安交大的造假者,却始终没有向全校师生员工道歉;没有向陕西省人民道歉;没有向全国人民道歉;没有向任何人道歉! 尤为甚者,居然破口大骂中国,大骂 CCTV, 诅咒我国社会消亡! 由此可见,西安交大的造假者教师,不如一个歪门邪道的体育界的小人!也可见,西安交大造假者的疯狂嚣张,是西安交大党委书记一手包庇袒护纵容的结果! 陈永江 2011年9月1日.
4842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人体实验丑闻暴露美国道德问题
shangujushi 2011-8-31 07:46
人体实验丑闻暴露美国道德问题(国际视点) 危地马拉政府表示,保留将这一事件提交国际法庭的权利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吕鹏飞 《 人民日报 》( 2011 年 08 月 31 日 21 版)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根据美国生物伦理问题研究总统委员会 8 月 29 日公布的初步报告,为了测试青霉素能否治愈和预防性病,美国研究人员竟然在 1946 年至 1948 年故意让 1300 多名危地马拉囚犯、精神病患者和性工作者染上淋病、梅毒和软性下疳等性病,其中只有大约 700 人得到某种治疗。截至 1953 年底,共有 83 名实验对象死亡。    60 多年后发现尘封档案   这一令人发指的丑闻最初曝光于去年秋天。在阅读已故医生约翰 · 卡特勒留下的档案文件时,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从事女性和医学史研究的专家苏珊 · 里维尔比惊讶地发现,卡特勒曾于上世纪 40 年代在危地马拉的监狱里秘密进行人体实验。里维尔比说,在得知这一惊天秘闻后,自己 “ 差点儿从椅子上掉下来 ” ,怎么也无法相信会有这种事。   在一篇长达 29 页的文章中,里维尔比披露说,美国实验人员有时让囚犯、妓女或精神病患者喝下含有性病病毒的蒸馏水;有时为了让一些妇女感染性病,拿带有病毒的注射器划破她们的口、脸和手臂 …… 而这些 “ 人类小白鼠 ” 对实验目的毫不知情。这些实验对象有的接受了青霉素治疗,有的则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   医学史上可耻的一页   事情被曝光后,危地马拉政府立即予以强烈谴责。危地马拉总统阿尔瓦罗 · 科洛姆称之为 “ 违反人性的罪行 ” 。危政府表示, “ 保留将这一事件提交国际法庭的权利 ” 。危地马拉副总统埃斯帕达 29 日称,危地马拉方面已经找到 5 名非法实验的幸存者,并准备把他们送到危地马拉最大的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实验对他们本人和家人所造成的影响。据介绍,这 5 名幸存者年龄在 85 岁左右。埃斯帕达表示,危地马拉政府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决定如何应对。检查结果将于今年 10 月由科洛姆提名组成的总统调查委员会公布。   去年 10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被迫就此事向科洛姆表示道歉,强调这种行为 “ 违反了美国人的价值观 ” ,并下令组成生物伦理问题研究总统委员会对事件展开深入调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 克林顿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凯瑟琳 · 西贝利厄斯也联合发表了道歉声明。   美国生物伦理问题研究总统委员会表示,这项得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项目, “ 没有将危地马拉人当人来看待 ” 。虽然对梅毒、淋病等性病治疗方法的研究是当时的一项重要科研目标,但研究人员没有任何理由在明知违反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实验。该委员会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埃米 · 古特曼谴责 “ 这是医学史上可耻的一页 ” 。她说: “ 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连对人权最低限度的尊重都没有,实验毫无道德可言。 ” 据报道,这个委员会将在今年 12 月发布最终调查报告, “ 评估该事件涉及的道德问题 ” ,以 “ 确保类似事件今后不再发生 ” 。   受害者一直被蒙在鼓里   去年 10 月,曾有美国政府官员透露,类似实验不止在国外进行,在美国国内也发生过 “10 多次 ” 。美国媒体今年 2 月爆料说,上世纪 40 至 60 年代,美国政府曾打着 “ 研究治疗方法和研发新型药物 ” 的旗号,对国内的囚犯和疾病患者进行了 “ 高达 40 多次 ” 人体实验,包括让精神病患者感染肝炎病毒、让囚犯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向慢性病患者注射癌细胞等。更令人愤慨的是,一些实验仅仅出于研究人员的好奇,根本没有任何成果可言。   事实上,在美国开展人体实验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媒体早在 1972 年就曾披露,从 1932 年开始,美国卫生部门官员在亚拉巴马州征召了大约 600 名黑人,秘密开展梅毒对人体危害的研究。在长达 40 年的时间里,这些被无辜剥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受害者和他们的亲属竟然一直被蒙在鼓里。   (本报洛杉矶、墨西哥城 8 月 30 日电)             点 评    刘长秋(上海法学会生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人体实验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必经环节,正如世界医学大会在《赫尔辛基宣言》中所指出的: “ 医学进步取决于对人体对象进行实验的研究 ” (第四条)、 “ 即使是最经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必须不断地由科学研究来检验它们的有效性、效率、易利用性和质量 ” (第六条)。然而,人体实验也经常为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乃至机构和国家所滥用,以致酿成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悲剧性事件。美国在危地马拉所进行的性病实验就在此列。   该事件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一次严重亵渎,其曝光对于向来以 “ 人权卫士 ” 自居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嘲弄,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外交的虚伪性,使美国对内对外所奉行的双重人权标准再次暴露无遗!   同时 , 该事件的曝光也凸显了强化国际生命伦理法律规范的必要性,尤其是在直接涉及人类生命尊严的国际人体实验立法方面。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人体实验,但很显然,人体实验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国际法律与伦理准则基础之上,否则,就很容易背离医学发展的公益性,沦为个别人乃至国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论:毕业后去哪儿
热度 1 evahjyu1987 2011-8-30 11:56
毕业后去哪儿 “毕业后回家,还是……”,最近和好些人聊到了这个话题,不会有答案的,看自己吧! 女生: ( 1 )选择回家,照顾父母,赞。孝敬父母,中国的传统美德。 ( 2 )跟随男友,赞。爱情至上,为了爱情,宁愿付出自己 ( 3 )事业在哪,就去哪,赞。女生也可以有自己的事业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泰国总理英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个个都是学习的榜样! ( 4 )…… …… …… ( 5 )…… …… …… ( 6 )…… …… …… 附加一例: 前些天与六七年未联系的 G 聊天,她为了一份“未知的感情”,选择了留下,一个离家近 3000Km 的城市。她说:也许哪天想通了,她就会回家! 不知她周围的人怎么看待她的选择,也许说她傻,或者……,但我真地很赞同她的做法。有些事,是需要坚守的,付出的。坚守了,付出了,结果已不再那么的重要了,往回看时,会觉得那份坚守真的很美好! 男生: ( 1 )选择回家,照顾父母,赞。理由同上。 ( 2 )事业在哪,就去哪,赞。 买房买车,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这些重担很大一部分得由男的来承担,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得不考虑,而这些问题可以归根到一个“钱”字上。 现在的社会使得人们为了“生计”而“拜金”,“拜金”仅是为了“生计”, 所以要想很好地解决上面的问题,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小注: 这里的“拜金”不是表面的,传统的那种定义) ( 3 )跟随女友,赞。理由同上。 ( 4 )…… …… …… ( 5 )…… …… …… ( 6 )…… …… …… 写这篇日志,主要想分享下自己的一个观点: 30 岁之前,甚至 35 岁之前,孝敬父母主要以精神给予为主,物质给予为辅。(范围可以扩展至:自己爱的人;时间可以放大为:出生→老) 出生到现在,我们几乎没有给予父母任何物质,却是父母一直在给予我们物质上的需求。 父母总是希望子女多给自己些电话;放假了能够在家呆久些,和他们多唠叨唠叨;吃饭时能够多吃些他们做的菜……,但我们有时会因为这些而烦! 30 岁,或 35 岁之前,一些现实的问题使得我们在物质上不会给予父母太多,只能以精神给予为主。但当他们老的时候,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做到:精神给予的同时,物质上也要 有能力 给予满足。所以,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多付出些,多努力些。 不喜欢语文,文言文就更不喜欢了,但那些老祖宗留下的好些话都有理儿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以前背诵这篇文章,理解这句意,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但不能够真的体会,自己经历了,才真的会懂得,那些理儿才会真的属于是自己的。 精神给予的作用,地球人都知道,听的已经够多了,再说就烦了,就此结束! PS : 大家都看过很多书,或者一些文章之类的,也认可了里面的很多道理、思想。但好些思想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好些思想只会在自己大脑中滞留很短的时间,因为自己没经历过,难以铭刻于心。思想,是别人从他们的“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只有他们自己最能够体会到它的内涵。 我们都希望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好好的,少遇些坎坷,但心愿终究是心愿,现实还是现实。坎坷,难事,从出生到老都会伴随着我们的,只是从小到现在,有父母,或者他人在帮助我们走过坎坷,度过难事。以后呢?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 难事,是份财富,这话是俗了些,但事实如此。一个历经种种难事的人,一个在父母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人,同样的一件难事,对于第一个人来说,也许已不是难事,只是他经历的几百件事中的一件;对于第二个人呢,也许是个跨不过去的深沟! 说的有些乱,跑题了,高考的话,一定不及格, O( ∩ _ ∩ )O~ 。想说的是: 难事不是什么坏事,积极去做的结果一定比消极去做的结果好,经历多了,才会懂得多了,知道自己该做的是什么,才会真正地成长起来,也会从这些事中提取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感悟),刻骨铭心的,这会使得自己“真正”懂
个人分类: 生活所思|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院士增选与莲的心思
热度 18 gfcao 2011-8-28 12:55
院士增选与莲的心思
一场院士增选因饶毅先生的落选而让科学江湖掀起一阵狂风骤雨,这种现象大概是史无前例的。谁有资格来评判谁该当院士谁不该当院士?假如杨振宁先生说谁该当院士的话,院士们觉得有道理吗?院士们会听杨先生的吗?选院士就像选代表,毕竟名额有限,有人追求了一辈子的院士也终未能成正果。很多人也说 XXX 绝对够院士水平呢,只是没像王晓东先生那样诉诸于媒体,由此看来媒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不过没当上院士的人也没必要灰心丧气,我教你两招,一是脑袋上扎上白纱布站在科学院大楼的楼顶上高呼:“不让我当院士,我就从这里跳下去,”估计比媒体的炒作效果要好得多,别担心没人管你往下跳,你若真是栋梁之才,会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第二招就是学学莲子的品格,你看莲子每年花开一次,无论被人摘了还是任其凋零,从没有怨言。院士也是每两年增选一次,那你就每两年花开一次,结果如何不必在意。 莲的心思 作词:孙红莺 作曲:薛承勇 演唱:乌兰托娅 只为你转身的一个凝视 我就为你祈盼一辈子 只为你无心的一句承诺 我就成了你的影子 幸福为何总是点到为止 想念就从那一天开始 每天仰望你绿色的窗子 无声的呼唤你名字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 每一年为你花开一次 多少人赞美过莲的矜持 谁能看懂莲的心事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 每一年为你心碎一次 多少人猜测过莲的心事 慢慢风干变成唐诗宋词 幸福为何总是点到为止 想念就从那一天开始 每天仰望你绿色的窗子 无声的呼唤你名字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 每一年为你花开一次 多少人赞美过莲的矜持 谁能看懂莲的心事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 每一年为你心碎一次 多少人猜测过莲的心事 慢慢风干变成唐诗宋词 慢慢风干变成唐诗宋词 (1) (2) (3)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4) 红花终究是你的 (5) (6) 飞吧,别犹豫 (7)
个人分类: 杂文|7091 次阅读|61 个评论
《抗议使用商标!中国国家代表队,不是那一家商人的代表队》
热度 2 cyj 2011-8-27 14:24
《抗议使用商标!中国国家代表队,不是那一家商人的代表队》 中国女排在 8 支参加澳门总决赛中,排名第八。拥有身体条件这么好的女排。只落得孙山之后再无人,令人痛煞、急煞。 一是教练无方; 二是自由人反而成对方发球的对象,还不如不设自由人,反而多一个后排进攻点; 三是网前跑动稀稀疏疏; 四是二传手只会使用 2 号位和 4 号位,而 3 号位和后排进攻点的利用率太少! 五么,为什么中国国家代表队的胸前,不使用中国两个大字,非要把一家商标贴在胸前?她们是代表中国?还是代表那一家商人?商人愿意支援就支援,不愿支援就拉倒,凭什么出几个钱,就把中国买走了?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胜利时,双手抓住胸前的国旗在亲吻!!!难道说中国女排胜利时,去亲吻那一家商号吗!! 我们教育人民要有骨气,做为国家代表队,不应该更加的有点骨气吗! 六是请陈忠和教练重新出山吧! 陈永江2011年8月28日.
2917 次阅读|2 个评论
XML 节点修改
shipo 2010-4-22 21:46
xml 样例: XML TestHello World/Test XML 现在向XML里添加节点: -------------------------- XmlDataDocument testXml = new XmlDataDocument(); testXml.LoadXml(XMLTestHello World/Test/XML); XmlNode xn_root = testXml.DocumentElement; for (int i = 0; i 4; i++) { XmlElement xe_user = testXml.CreateElement(User); XmlElement xe_name = testXml.CreateElement(Name); xe_name.InnerText = Fangjun Lee; xe_user. AppendChild (xe_name); XmlElement xe_sex = testXml.CreateElement(Sex); xe_sex.InnerText = Boy; xe_user. AppendChild (xe_sex); xn_root. AppendChild (xe_user); } --------------------------- 结果: ----- XML TestHello World/Test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User /XML --------------------------- 现在想往每个User节点里添加一个Age元素 ----- (1) ----- XmlNodeList xn_test = testXml.GetElementsByTagName(User); XmlElement xe_age = testXml.CreateElement(Age); xe_age.InnerText = 26; for (int i = 0; i xn_test.Count; i++) { xn_test .AppendChild(xe_age); } ----- 结果:(没有达到预想结果) ----- XML TestHello World/Test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XML ----- (2) ----- XmlNodeList xn_test = testXml.GetElementsByTagName(User); XmlElement xe_age = testXml.CreateElement(Age); xe_age.InnerText = 26; for (int i = 0; i xn_test.Count; i++) { xn_test .AppendChild(xe_age. Clone() ); } ----- 结果: ----- XML TestHello World/Test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XML ----- (3) ----- XmlNodeList xn_test = testXml.GetElementsByTagName(User); for (int i = 0; i xn_test.Count; i++) { XmlElement xe_age = testXml.CreateElement(Age); xe_age.InnerText = 26; xn_test .AppendChild(xe_age); } ----- 结果: ----- XML TestHello World/Test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User NameFangjun Lee/Name SexBoy/Sex Age26Age /User /XML ------------------------------------------------------- 从这里可以看出,每次定义的 XmlNode 只能向XML Doc里添加一 次,如果要多次的话 :(1)用Clone()方法或(2)每次重新定义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3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XmlDocument To String
shipo 2010-4-20 14:59
寻思怎么将 XmlDocument 内容 转换成 String xml 。网上有很多介绍从String xml到XmlDocument的,比较简单: string xml = XMLTestHello World/Test/XML XmlDocument doc = new XmlDocument(); xml.loadXml(xml); 如何将XmlDocument内容 转换成String xml,怎么也找不到,只好写了个特别笨的,先写到本地文件,再字符串形式流读取: public string XmltoString(string path) { string strXML = ; string strLine = ; StreamReader objReader = new StreamReader(path); // read line while ((strLine = objReader.ReadLine()) != null) { strXML += strLine; } objReader.Close(); return strXML; }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 老外编的程序(一) : // xmlDocument to string static public string xmlDocument2String(XmlDataDocument doc) { MemoryStream 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XmlTextWriter writer = new XmlTextWriter(stream, System.Text.Encoding.UTF8 ); writer.Formatting = Formatting.Indented; doc.Save(writer); StreamReader sr = new StreamReader(stream, System.Text.Encoding.UTF8); stream.Position = 0; string xmlstring = sr.ReadToEnd(); sr.Close(); stream.Close(); return xmlstring; } 挺好!学习... ======== 补充 ========= xmlDocument2String 可以把 xmlDocument 内容变成比较符合标准格式的 xml 字符串,例如: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XML TestHello World/Test /XML 刚刚发现,其实如果只要求字符串的话,不用这么麻烦,xmlDocument 的 OuterXml 方法就可以实现了。结果如下: doc.OutXml; XMLTestHello World/Test/XML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6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