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一流大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一流大学

相关日志

国家双一流高校入选学科排名
冯用军 2017-9-21 14:42
排序 一流大学 学校 入选学科数 自主建设数 1 A 北京大学 41   2 A 清华大学 34   3 A 浙江大学 18   4 A 复旦大学 17   4 A 上海交通大学 17   6 A 南京大学 15   7 A 中国人民大学 14   8 A 北京师范大学 11   8 A 东南大学 11   8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   8 A 中山大学 11   12 A 武汉大学 10   13 A 中国农业大学 9   14 A 华中科技大学 8   14 A 西安交通大学 8   16 A 同济大学 7   16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16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19 A 四川大学 6   19   东北师范大学 6   21   华中农业大学 5   21 A 国防科技大学 5   21 A 南开大学 5   21 A 吉林大学 5   21 A 厦门大学 5   26 A 天津大学 4   26   北京科技大学 4   26 A 中南大学 4   26 A 兰州大学 4   26 A 华南理工大学 4   26   北京协和医学院 4   32 A 华东师范大学 3   33   北京中医药大学 3   34 A 北京理工大学 3   35   华东理工大学 3   36   南京农业大学 2   37 A 西北工业大学 2   38   中国矿业大学 2   39   中国地质大学 2   40   中国石油大学 2   41   北京林业大学 2   42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43   中央美术学院 2   44 A 山东大学 2   45 A 电子科技大学 2   46   中国传媒大学 2   47 A 中国海洋大学 2   48   东北林业大学 2   49   江南大学 2   50 B 云南大学 2   51 A 大连理工大学 2   52   北京邮电大学 2   5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54   河海大学 2   55   华中师范大学 2   56 B 湖南大学 2   57   中国科学院大学 2   58   中国药科大学 1   59 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60   南京林业大学 1   61   北京交通大学 1   62 B 东北大学 1   63   中国美术学院 1   64   南京师范大学 1   65   西南交通大学 1   66   第二军医大学 1   67   华南师范大学 1   68   东华大学 1   69   南京理工大学 1   70   西北大学 1   71   中央财经大学 1   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1   73   南京中医药大学 1   74   天津中医药大学 1   75   上海音乐学院 1   76   西南大学 1   77   北京体育大学 1   7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   79 A 中央民族大学 1   80   中央音乐学院 1   81   北京外国语大学 1   82   成都中医药大学 1   83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84   上海海洋大学 1   85   上海体育学院 1   86   上海外国语大学 1   87   天津工业大学 1   88   西南石油大学 1   89   中国政法大学 1   90   中央戏剧学院 1   91   成都理工大学 1   92   首都师范大学 1   93   上海财经大学 1   9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95   南昌大学 1   96   武汉理工大学 1   97   南京邮电大学 1   98   河南大学 1   99   宁波大学 1   100 A 重庆大学   3 101 B 郑州大学   3 102 B 新疆大学   3 103   苏州大学   1 104   四川农业大学   1 105   大连海事大学   1 106   北京工业大学   1 10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 108   北京化工大学   1 109   暨南大学   1 110   上海大学   1 111   西南财经大学   1 112   长安大学   1 113   东北农业大学   1 114   合肥工业大学   1 115   华北电力大学   1 116   陕西师范大学   1 11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 118   外交学院   1 11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 120   天津医科大学   1 121   河北工业大学   1 122   太原理工大学   1 123   内蒙古大学   1 124   辽宁大学   1 125   延边大学   1 126   安徽大学   1 127   福州大学   1 128   湖南师范大学   1 129   海南大学   1 130   广西大学   1 131   贵州大学   1 132   西藏大学   1 133   青海大学   1 134   宁夏大学   1 135   石河子大学   1 136   第四军医大学   1 137   中国音乐学院   1     小计 415 44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6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母校上榜没?
冯用军 2017-9-21 12:10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22-07-2017-0005-1 生成日期: 2017-09-21 发文机构: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发文字号: 教研函〔2017〕2号 信息类别: 高等教育 内容概述: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信息公开_部函 教研函〔2017〕2号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 学科名单的通知 教研函〔201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现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各单位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决策部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推动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快发展,取得更大建设成效。   特此通知。   附件: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 年9月20日 附件 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 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 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附件 2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北京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注: 1. 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 “ 双一流 ” 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2. 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 “ 双一流 ” 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 3. 高 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公布。 清华大学 :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北京交通大学 :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外交学院 :政治学(自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学(自定)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自定)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南开大学 :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自定) 辽宁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吉林大学 :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 :畜牧学(自定)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 :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同济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 :统计学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 南京大学 :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 :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浙江大学 :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学 安徽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自定) 厦门大学 :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 :化学(自定) 南昌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 :数学、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河南大学 :生物学 武汉大学 :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自定) 湖南大学 :化学、机械工程 中南大学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中山大学 :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 :药学(自定)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海南大学 :作物学(自定) 广西大学 :土木工程(自定) 四川大学 :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学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学(自定)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西南大学 :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自定) 贵州大学 :植物保护(自定) 云南大学 :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 :生态学(自定) 西北大学 :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自定) 兰州大学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 :生态学(自定) 宁夏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石河子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 :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自定)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709/t20170921_314928.html 2017-09-21  来源:教育部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日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发展,即以改革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    2.“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答: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增量方式统筹推动建设,以存量改革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拟建设高校编制论证建设方案,经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三部委。专家委员会对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议咨询,首先把牢政治关,其次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逐校对建设方案提出具体咨询意见。三部委研究后,根据咨询意见通知有关高校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并对修改完善情况进行核对把关。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3.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认定体现了哪些战略考虑?   答: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注意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落实“四个服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二是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优扶强、引领示范,必须坚持高水平、鼓励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是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遴选,既要体现冲击一流的水平,也要与我们的国情国力相适应;既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也要与以往重点建设项目平稳衔接。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主要根据客观数据和综合评价。   有两个主要考虑:一是落实稳中求进、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继承原“985工程”建设基础,又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增加建设动力,特别是加大对那些需要加强建设的高校的压力,实行存量改革、激发活力。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同时,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同等重视,就是一视同仁,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同等建设,就是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标准评估考核,一个尺子一个标准。    4.遴选认定的第三方评价是如何选择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各方对此次遴选的评价如何?   答: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目前国内、国际有几十种。选用第三方评价的原则,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传承中国文化,引导高校把“四个服务”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简单套用国外的标准排名,不把中国特色狭义理解等同于学科特色;二是坚持综合性、多维度,利用各类评价,从各个侧面、多个维度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与单纯的人才指标、论文指标挂钩;三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用。   专家委员会经过比较论证,综合各方意见建议,考虑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从我国实际和可操作性出发,确定采用的国内国际评价为:(1)4类国内第三方评价:一是人才培养类,体现高校人才培养水平,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二是学科水平类,体现高校学科水平;三是贡献奖励类,体现高校学科的社会贡献;四是政策导向类,综合考虑高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大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2)高校认可度较高、客观性较强的的国际第三方学科评价,体现各学科点的实力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依托选定的上述第三方评价,专家委员会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突出考查有关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等。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此次遴选得到各方的认可和好评。有关地方表示,“双一流”建设站位高、视野广,体现了国家计划国家标准,有利于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专家委员会委员认为,程序设计科学合理,不申报、不评审,杜绝了不正常的人情往来,结合各种因素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实行综合认定,标准全面客观,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高校认为,不申报、不折腾,不干扰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有利于学校把精力和重心放到自身内涵建设上来。有的高校表示,标准客观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虽然自身没有占到“便宜”,但充分认可。    5.遴选认定工作有哪些机制创新?   答:三部委在总结以往重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设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工作的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认定遴选机制的改革创新,主要有: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成立专家委员会、建立战略专家咨询组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创新,也是实施推进的重要保证。专家委员会由来自有关部委、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代表组成,特别兼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代表,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权威性,不仅在认定遴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方案咨询、跟踪指导、建设中期和周期评价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改革认定工作流程。采用认定方式遴选,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根据国家战略、水平标准、特殊需求等原则,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做出评判。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最大程度保证遴选的公平公正、开放竞争。   三是依托第三方评价。认定遴选标准的依据、数据,充分依托第三方评价,根据已公开发布、可公开获取、高校普遍认可的国内、国外第三方权威评价结果确定,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体现内涵发展要求,注重既有成效的客观评价、整体评价、质量评价,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坚决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6.“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经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最终形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突出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中管高校巡视情况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综合评价和内涵发展导向,兼顾前瞻性和可行性,制定相互衔接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对学科建设作了系统安排部署,详细规划设计路径、内容、举措。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建设方案由高校另行公布。    7.下一步进入实操阶段的“双一流”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答:下一步,“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将进一步深化。三部委的工作重心将从遴选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推进实施上来,建设高校将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   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建设高校深化认识,通过座谈会、宣讲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宣传解读“双一流”建设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交流经验,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带动帮助建设高校开好头、起好步、走对路,抓好建设落实。二是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和相关政策举措,通过高校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深入论证提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标准,一方面为建设中期评价指导和周期评价作准备,另一方面把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办法的过程变成建设高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抓手,引导“双一流”建设健康发展。 2017-09-21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围绕一流学科目标定位 引领行业高校特色发展 2017-09-21 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我所了解的“双一流”建设 2017-09-2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双一流”建设应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2017-09-21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努力服务区域发展 扎实推进一流建设 2017-09-21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抓住用好机遇 积极主动作为 大力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7-09-21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扎根云岭大地 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布局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46/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工科名校纷纷新建医学院,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医学院?
热度 1 pinjianlu 2017-4-6 13:04
很多人都知道,2000年左右,我国高校出现了一个院校合并潮,多所独立医科院校被并入综合性大学。由于合并,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都有了实力强大的医学院。 但是也有很多高校没能赶上那波合并潮,因此错过了合并独立医科大学的机会。在高校合并存在较大困难的今天(例如2015年底传的沸沸扬扬的北航与首医合并事件),包括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南大学等在内的十余所高校期望合作共建或者自办,明确提出了建设医学院。 此外,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建设医学院,也有意新建医学院或医学研究院。近年来要新建的部分高校医学院如下: 办医学院有何好处?   办医学院的好处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   从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新ESI排名数据TOP20等高校普遍关注的指标来看,除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外,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曾经合并过医科院校的综合型大学或者本身拥有实力强大附属医院的高校。其他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人才指标以及国内外各大排行榜等也基本如此,没有合并医学院的高校大多排名比较靠后。   据分析人士示介绍,目前许多大学的医学院都承担了重要的科研经费,并为学校带来了相当的科研成果,不少学校在合并或创建了医学院以后,排名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医学院的创立,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才的引入,学科的完善。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也会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    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医学院?   很多高等教育领域专家都认为,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医学院。通过建设一流的医学院可以大大助力高校学科建设。而且从国际上来看,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实力强大的医学院。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大。各个大学都提出向研究型、综合型迈进会导致高校失去特色,特别是部分学科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院校。   此外,建设医学院除了需要大量的经费外,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北大医、协和、上医、上二医、中山医、同济医、华西医、湘雅医等等这些老牌的医科强校建校都有近百年历史。在医学顶尖高校林立的背景下,没有医学背景的高校新建医学院,能不能建成一流值得怀疑。   尽管存在争议,众多高校已经开始新建医学院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双一流全面启动的背景下,预计还会有更多高校进入其中。
个人分类: 书摘|67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文奖励越重的大学离“一流”越远
热度 74 SoSoliton 2017-3-10 09:17
读媒体对张杰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长的 报道 ,印象最深的是“动刀论文奖励,排名不降反升”:“很多教师记得,他担任校长对科研政策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教授们的科研积极性。可张杰认为,学术追求是大学灵魂,必须无功利目的,‘我们不能为发表论文而做研究,而是应该出于探求未知,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必须还科研的学术追求本质。’” 大学奖励论文的目的,笼统说是激励科研,具体说是激励老师们多发论文、多发好论文。在全国高校都在重奖论文时,上海交大反其道而行之,实践证明不仅没有出现许多人担心的情况,反而“排名不降反升”,说明现金奖励在科研领域不仅失灵,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这令人好奇又生疑,值得探究和反思。 国外对金钱能激励什么、不能激励什么一直有研究。最著名的成果如趋势专家平克(Daniel Pink)的著作《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About What Motivates Us》(中文版《驱动力》),它颠覆了传统的给我奖励我就更努力的激励理念。平克把驱动力分成三个层次,认为 个人和组织提高绩效、焕发工作热情的秘诀,不是我们的生物性驱动力或者追求奖励、逃避惩罚的第二种驱动力,而是我们的第三种驱动力,即 我们想要主导生活、延展能力、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深层欲望。他通过考察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大量创新例子,发现最好的创新成果都不是在金钱激励下完成的,相反,“如果你使用金钱激励,让人去执行你想要的方式,这些奖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成绩下降,扼杀创造力,抑制善行,鼓励走捷径及欺诈等不道德行为,使人上瘾以及滋生短视思维等。”我们通常认为金钱是最灵光的激励因素——所谓“金钱万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也——实际上它可能是一种很糟糕的激励。 世界领先的创造力研究者之一阿玛贝尔(Teresa Amabile)发现了类似现象:当人们不为金钱而工作时更富有创造性。金钱只对单调工作(boring jobs,如计件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而对于需要思考、创造力或解决问题的活动,金钱是与人的内在动机作斗争并减少这种动机的因素。她做了个试验,请一些艺术生针对某个主题分别创作一幅画,告诉其中部分学生画作完成后会获得奖励,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知情。结果表明,明显缺乏创造性的作品均出自那些知道画作完成后可拿奖励的学生之手。阿玛贝尔指出,那些纯粹为艺术本身的愉悦而追求自己的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家比外在奖励激励的艺术家被公认为优秀,正是那些最没有动力去追求外在回报的人最终取得最高成就。 毋庸置疑,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一样,不是单调工作或简单劳动,而是创造性活动,其驱动力是兴趣或好奇心,即属于第三种驱动力。金钱之所以不能激励科研工作,在于外部激励与内在动机之间的差异,导致奖励只会更加激励人们得到奖励,而不是做好事情。上海交大“动刀论文奖励,排名不降反升”,其中道理也许就在这里。 其实,论文奖励一直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诟病。最狠的要数2013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谢克曼对《自然》、《科学》等所谓的奢华刊物的抨击,他认为科学研究正在因“最奢华而不是最好的研究获得了最大回报”的不恰当激励措施而受到损害。特别是一些学术机构给在这些奢华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以重奖,他认为这是一种“贿赂”,正如华尔街需要破除红利文化(这种文化鼓励对个人有利而对金融系统有害的冒险行为)一样,科学必须破除奢华刊物的暴行。说句公道话,《自然》等奢华刊物是躺着中枪,真正的暴行源于重奖论文的机构,道理类似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尽管认识到金钱不仅不能激励反而可能毒害科研的行内人很多,遗憾的是,像张杰那样敢动刀论文奖励的校长实在太少。反观身边,一些高校或院系一直在调整论文奖励政策,有些要减少甚至取消奖励,有些则要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不难发现,真正喜欢科研的老师对奖励政策真的很麻木——有没有奖励都一如既往地做研究。不排除少数老师对牵涉到金钱的事情动辄锱铢必较,他们往往是反对动刀论文奖励的主力军。从“学术追求是大学灵魂,必须无功利目的”看,这些少数老师如果因对金钱不满而离开学校,对学校的发展其实更有利。科研就像爱情,如果冲着金钱而去,不会有好结局,即使勉强维持,也很难从中得到快乐。 中国的大学正在奔“双一流”,谁是“一流”,论文奖励也许是把好尺子:论文奖励越重的大学离“一流”越远。首先,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很少有用现金奖励论文的,即使有教授得诺贝尔奖,充其量奖励一个停车位。其次,根据“缺啥补啥”原则,大学重奖论文,表明该大学论文稀缺,总体学术水平远未达到一流。第三,从关于奖励的研究看,大学奖励论文,反映出该大学如果不是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就是老师们的科研动机或境界跟一流大学至少还有层级上的差距。论文不存在该不该奖励的问题,要紧的是如何奖励。世界一流大学奖励论文,往往是从驱动科学研究的内在动机入手,例如认可老师们的成就,给老师们提供有帮助的反馈、充裕的时间、充分的自由,以及追求激动人心想法的必要资源。 (发表于《 中 国 科学 报 》 2017 年 3 月 17 日第 2 版、《湖南大学报》总第 1395 期第 2 版) 大学的层次: 大学能否一流看教授追求什么 大学里哪些老师暑假不放假? 校长是神仙,教授愿当狗 学院层次论:谈分配还是谈科研 一流大学:不让指标遮望眼, 只求声在最高层 如何快速提升大学排名? 不差钱才能到一流大学当老师?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26503 次阅读|83 个评论
教育部长陈宝生: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入专家评估阶段
热度 2 pinjianlu 2017-3-5 20:30
3月5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四川团全体会发言时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纲要和工作方案都已出台,现阶段正在搞专家评估,大体思路是在过去211、985计划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不搞终身制,也不靠几个指标评估,而是借助第三方专家进行评比,最后服务于国家战略。不分部属学校和地方学校,只要专家评下来具备条件就可以,但这是动态的。 参考链接: http://news.163.com/17/0305/19/CEPP98RC0001875N.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各省的共建高校计划,重庆最务实?
pinjianlu 2016-11-16 13:13
重庆:争取2-3所高校跻身国内一流或行业一流大学行列。 吉林:出资15亿支持吉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四川:与四川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广东:支持中山大学建世界一流大学。 陕西:支持1-3所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5-7所高校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 湖南:争取3所大学进入国家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江苏:支持2所左右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湖北:支持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建世界一流大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察 | 数据看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热度 32 st69786 2016-11-14 10:21
观察 | 数据看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文 | 贺飞(北京大学) 【本文 2016 年 11 月 13 日首发于“里瑟奇智库”微信公众号,原文请点击“ 阅读原文 ”】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指标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科研绩效评价中。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文献计量学指标能全面的评价科研绩效,通常会选取一组恰当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更加全面,视野更为开阔地多角度深入挖掘数据内涵。本文利用原汤森路透新一代研究分析平台 InCites ,选取多项文献计量指标,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2016 年世界大学排名前 5 的大学同北京大学( 53 )和清华大学( 57 )两所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比较,读者可以从中管窥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本文数据检索时间为 2016 年 11 月 10 日,文献类型为 Article 和 Review 两种类型。 1 、 2016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前 5 名的大学 排名 英文名 中文名 1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 MIT 麻省理工学院 3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53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57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2 、论文总数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8186 10658 12965 17947 21634 MIT 2924 3233 4109 5220 6762 斯坦福 3440 4457 5367 6991 9140 伯克利 3776 4382 5304 6631 7667 加州理工 1748 2260 2622 3044 3314 北京大学 656 1551 2799 4628 7807 清华大学 368 1311 3613 4365 8126 3 、总引用数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664536 859086 909959 698170 85422 MIT 205324 259446 294214 238270 29240 斯坦福 249403 366593 319871 257090 35246 伯克利 202024 286613 291059 248493 28120 加州理工 113038 156983 159166 132912 14831 北京大学 7421 27396 74240 92357 18920 清华大学 4855 20719 67104 82080 18951 4 、篇均引用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81.18 80.60 70.19 38.90 3.95 MIT 70.22 80.25 71.60 45.65 4.32 斯坦福 72.50 82.25 59.60 36.77 3.86 伯克利 53.50 65.41 54.88 37.47 3.67 加州理工 64.67 69.46 60.70 43.66 4.48 北京大学 11.31 17.66 26.52 19.96 2.42 清华大学 13.19 15.80 18.57 18.80 2.33 5 、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 CNCI ) 指标解释: 所谓一篇文献的 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是通过其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的期望被引次数获得的。当一篇文献被划归至多于一个学科领域时,则使用实际被引次数与期望被引次数比值的平均值。一组文献的CNCI,例如某个人、某个机构或国家,是该组中每篇文献CNCI的平均值。 其中e=期刊引用率或基线,c=总被引次数,p=;论文总数,f=学科领域,t=出版年,d=文献类型,n=论文被划归的学科领域数,i=被评估的实体的编号(机构、国家、个人等)。CNCI是一个十分有价值且无偏的影响力指标,它排除了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的影响。如果CNCI的值等于1,说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CNCI大于1表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1,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CNCI等于2,表明该组论文的平均被引表现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由于CNCI是一个排除了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的作用的无偏影响力指标,因此使用它可以进行不同规模、不同学科混合的论文集的比较。 各校的CNCI数据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2.24 2.11 2.09 2.16 2.21 MIT 2.44 2.51 2.59 2.60 2.26 斯坦福 2.44 2.40 2.14 2.23 2.21 伯克利 2.04 2.09 2.08 2.25 1.96 加州理工 2.16 2.29 2.22 2.34 2.03 北京大学 0.50 0.67 1.05 1.21 1.28 清华大学 0.70 0.71 0.84 1.21 1.28 6 、国际合作论文数以及国际合作论文占比 指标解释: 所谓 国际合作论文(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是指包含一位或多位国际共同作者的论文。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是某论文集(如上描述)中,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除以该论文集的论文总数的数值,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现。 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指标体现了机构或科研工作者吸引国际合作的能力。 国际合作论文数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1446 2752 4030 6743 10169 MIT 672 991 1380 2182 3512 斯坦福 662 1112 1474 2344 4020 伯克利 828 1302 1788 2758 3748 加州理工 431 831 1062 1612 1914 北京大学 120 355 732 1615 2842 清华大学 68 293 606 1131 2742 国际合作论文占比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17.66% 25.82% 31.08% 37.57% 47.00% MIT 22.98% 30.65% 33.58% 41.80% 51.94% 斯坦福 19.24% 24.95% 27.46% 33.53% 43.98% 伯克利 21.93% 29.71% 33.71% 41.59% 48.88% 加州理工 24.66% 36.77% 40.50% 52.96% 57.75% 北京大学 18.29% 22.89% 26.15% 34.90% 36.40% 清华大学 18.48% 22.35% 16.77% 25.91% 33.74% 7 、平均百分位 指标解释: 一篇论文的百分位是通过建立 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同文献类型 的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将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并确定低于该论文被引次数的论文的百分比获得的。如果一篇论文的百分位值为1,则该学科领域、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中99% 的论文的引文数都低于该论文。百分位是一个规范化的指标,一篇论文的百分位体现了其在同学科、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的论文集中的相对被引表现。 对于一组论文来说,平均百分位可以通过计算该组论文中所有论文的百分位的平均值而获得。 当一篇论文被划归至多个学科领域时,使用百分位值最接近0的学科领域的百分位值(最佳表现值)。 平均百分位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33.42% 33.81% 33.60% 35.13% 48.86% MIT 31.80% 31.04% 31.73% 30.88% 47.79% 斯坦福 32.69% 32.99% 33.44% 35.23% 49.62% 伯克利 34.41% 33.52% 34.99% 35.35% 48.90% 加州理工 32.82% 31.74% 32.33% 32.12% 45.68% 北京大学 66.35% 59.20% 52.26% 46.01% 58.72% 清华大学 52.96% 54.12% 56.85% 46.97% 58.77% 8 、论文被引百分比 论文被引百分比指标是一组出版物中至少被引用过一次的论文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 这个指标揭示了某科研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引用本机构科研成果的程度。另一种阐释这个指标的角度是,可以得到相应的没有得到过引用的论文的百分比。需要注意的是,论文被引百分比指标将会根据分析中包含的时间段和文献类型而发生变化。 论文被引百分比不是一个规范化的指标。 例如,如果分析中包含当年或近年发表的论文,其中的某些文献可能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积累引文。 论文被引百分比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96.18% 98.83% 96.95% 93.32% 69.00% MIT 95.31% 95.73% 95.45% 94.67% 69.59% 斯坦福 95.44% 95.54% 96.18% 92.66% 67.67% 伯克利 94.65% 95.73% 94.25% 92.63% 69.14% 加州理工 95.59% 96.68% 96.30% 96.325 74.26% 北京大学 76.52% 86.78% 90.5% 92.09% 59.73% 清华大学 85.60% 89.78% 83.03% 89.97% 58.66% 9 、被引次数排名前 1% 的论文百分比、被引次数排名前 10% 的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 指标是在某一指定学科领域、某一年、某种文献类型下,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文献数除以该组文献的总数的值,以百分数的形式展现。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文献表现越好。 如果某组论文该指标值等1%,说明该组论文中有1%的论文位于全球同类论文(同一学科、出版年和文献类型)被引次数排名的前1%,也说明这组论文的水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一个高于1%的值,代表该组论文中超过1%的论文位于全球同类论文排名的前1%,同样的,一个低于1%的值代表该组论文中不足1%的论文位于全球同类论文排名的前1%。 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指标通常被认为是反映高水平科研的指标,因为只有那些高被引论文才能在相应的学科领域、出版年与文献类型中排名前1%。这组指标可以与其他指标一起使用,以提供更为全面的科研绩效蓝图。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指标可以被应用于任何层级的论文集(作者、机构、国家/国际、学科领域)。 当然,尽管排名前1%可以衡量高水平科研,但是从本质来讲,它通常只代表了一组论文集中很少一部分,因此小样本量的统计学相关性成为该指标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最好与大样本量数据集一起使用, 例如某机构、国家或地区在若干年内累积的论文。 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 与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十分类似,只是将阈值从1%变为10%。此时,评估的基准是10%,高于10%将被认为高于平均绩效水平。这两个指标互相补充,提供了更为宽泛的优秀科研(10%)与杰出科研(1%)的全景图。 从上一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数据集较小的时候,使用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比使用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更为合适。当然,对于大中型数据集该指标同样适用。但是,在用来分析小型数据集,如个人研究产出时应该谨慎使用。 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4.43% 4.16% 4.33% 5.26% 4.33% MIT 4.89% 5.13% 5.94% 6.82% 5.15% 斯坦福 4.30% 5.03% 4.53% 4.59% 4.25% 伯克利 3.42% 3.61% 4.03% 5.01% 3.86% 加州理工 3.55% 5.00% 4.84% 5.39% 3.74% 北京大学 0.46% 0.52% 1.57% 1.75% 1.92% 清华大学 0.27% 0.23% 1.25% 1.72% 1.98% 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27.38% 26.24% 26.76% 26.70% 26.61% MIT 28.18% 29.29% 29.52% 32.26% 21.75% 斯坦福 27.82% 27.93% 26.68% 26.68% 20.67% 伯克利 25.05% 24.24% 24.70% 25.59% 19.72% 加州理工 24.77% 27.08% 28.18% 28.19% 21.18% 北京大学 3.35% 6.83% 11.75% 13.66% 12.27% 清华大学 6.52% 6.86% 9.16% 14.25% 13.16% 10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JNCI ) 指标解释: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 Journal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 与 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类似,主要区别在于JNCI对论文发表在特定期刊上的被引次数进行了规范化,但未对研究领域进行规范化。 每篇论文的JNCI为该论文的实际被引频次与其发表的期刊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的比值。 一组论文的JNCI值为每篇论文JNCI值的平均值。JNCI指标能够提供某篇论文(或某组论文)与其他研究人员发表在同一期刊(或同一组期刊)上的成果的比较信息。指标主要回答“我的论文在所发表期刊上表现如何?”之类的问题。如果JNCI的值超过1,说明该其影响力高于平均值,如果JNCI的值低于1,说明其影响力低于平均值。JNCI对于出版商评价论文发表后的影响力水平也十分有用,它揭示出那些超过平均水平并提高了期刊被引频次的研究工作。 JNCI 是一个相对的科研绩效评估指标,尽管其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与CNCI正相关,但这并不总是成立。例如,如果一个研究人员的CNCI指标高于平均值,JNCI指标低于平均值,很可能意味着他在其论文发表的科研领域获得了比平均水平更多的引用,但是他所发表的期刊具有非常高的被引频次(如《science》、《nature》),因此他/她的论文被引频次低于这本期刊上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1.25 1.27 1.25 1.22 1.21 MIT 1.42 1.45 1.50 1.37 1.23 斯坦福 1.40 1.41 1.39 1.27 1.22 伯克利 1.25 1.34 1.29 1.31 1.28 加州理工 1.24 1.47 1.39 1.41 1.37 北京大学 0.85 0.92 1.06 1.06 1.04 清华大学 0.85 0.91 0.93 1.10 1.08 11 、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是指按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引文数排名前1%的论文(含研究论文与综述)。 高被引论文百分比 指标则是用某一论文集(论文、作者、机构、国家、期刊、学科领域)内的ESI高被引论文数除以该文献集中论文总数,以百分数形式展现。其可用于评价高水平科研,并能展示某一机构论文产出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中的百分比情况。 高被引论文数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哈佛 600 580 684 710 831 833 978 953 1015 954 MIT 204 201 239 228 278 334 364 357 389 334 斯坦福 208 241 277 250 318 337 333 377 429 409 伯克利 200 175 239 257 284 324 298 318 339 308 加州理工 119 116 96 109 139 145 152 148 161 135 北京大学 37 37 61 61 70 86 98 150 156 163 清华大学 47 38 51 69 75 94 107 129 153 154 高被引论文占比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哈佛 4.24% 3.93% 4.23% 4.18% 4.63% 4.24% 4.77% 4.50% 4.59% 4.41% MIT 4.68% 4.52% 5.17% 4.72% 5.33% 5.64% 6.09% 5.62% 5.85% 4.94% 斯坦福 3.70% 4.02% 4.41% 3.75% 4.55% 4.50% 4.28% 4.58% 5.00% 4.47% 伯克利 3.76% 3.21% 4.15% 4.01% 4.28% 4.61% 4.04% 4.32% 4.40% 4.02% 加州理工 4.25% 3.98% 3.52% 3.71% 4.57% 4.51% 4.56% 4.44% 4.73% 4.07% 北京大学 1.24% 1.14% 1.67% 1.42% 1.51% 1.70% 1.69% 2.22% 2.18% 2.09% 清华大学 1.27% 1.07% 1.34% 1.63% 1.72% 1.91% 1.97% 1.98% 2.15% 1.90% 12 、热点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热点论文百分比(% Hot Papers): 入选ESI热点论文(按领域和时间段统计的引文数排名前0.1%)的出版物百分比。 热点论文百分比 学校/年 2014 年 2015 年 哈佛 0.34% 0.75% MIT 0.54% 0.83% 斯坦福 0.36% 0.79% 伯克利 0.27% 0.40% 加州理工 0.26% 0.66% 北京大学 0.08% 0.29% 清华大学 0.11% 0.33% 13 、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就是横向合作论文百分比(%of Industry Collaborations), 一篇横向合作的论文,是指那些包含了一位或多位组织机构类型标记为“企业”的作者的出版物。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是某一论文集与企业合作发表文献数除以该论文集合中论文总数的数值,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InCites TM 中并未统一所有论文包含的每一机构的隶属关系,只有那些已被统一的机构才能被标记特定的组织机构类型。因此,可能存在一些企业,其隶属关系未被统一而没有被标记组织机构类型为“企业”或其他,其发表论文未被标记为与企业合作论文。目前统计结果可能只限于大型跨国企业,因此可能存在区域偏差。 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2.22% 3.12% 3.19% 3.55% 3.02% MIT 3.90% 5.82% 3.58% 5.08% 3.93% 斯坦福 4.62% 4.73% 4.55% 3.93% 3.59% 伯克利 3.20% 3.49% 2.55% 2.52% 2.14% 加州理工 2.46% 3.67% 2.90% 2.23% 2.32% 北京大学 0.46% 0.64% 1.43% 1.40% 1.60% 清华大学 0.00% 0.53% 1.16% 1.79% 1.48% 14 、相对世界影响力 指标解释: 相对世界影响力是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ImpactRelative to World), 某组论文的引文影响力与全球总体出版物的引文影响力的比值。这个指标可以被用于机构、国家和全球水平。这个指标展示了某项研究的影响力与全球研究影响力的关系,反映了相对的科研绩效水平。 全球平均值总是等于1 。如果该比值大于1,即表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全球评价水平;小于1,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相对影响力=引文影响力(即篇均引用)÷基线(全球引文影响力) 不过,这个指标虽然考虑了出版年份的因素,但由于机构或国家同时在多个学科发表论文, 该指标却忽略了这些学科之间的差异 。 相对世界影响力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4.752 4.236 4.346 4.022 3.596 MIT 4.111 4.217 4.433 4.719 3.938 斯坦福 4.244 4.322 3.690 3.802 3.512 伯克利 3.132 3.437 3.398 3.874 3.340 加州理工 3.785 3.650 3.759 4.514 4.076 北京大学 0.662 0.928 1.642 2.063 2.207 清华大学 0.772 0.831 1.150 1.944 2.124 (转载请注明出处,联系作者st69786@tom.com)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23924 次阅读|40 个评论
世界一流大学先从小事做起
热度 16 gaoshannankai 2016-10-29 18:46
上有不切实际的追究高指标,下有不看自身条件的盲目追风。 当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又开始了 985的大学打头阵,而后是211,再后来就是。。。。。。 我看,很多专升本的大学,乃至广播电视大学都想建设世界一流。 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1999台海危机前后,有段时间军队 谣传 要打台湾, 因此有单位挂出来大标语,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而后,全军跟风,军队院校,甚至后勤部门的仓库都挂这个标语,越来越不像话, 最后一些基础文艺团体也有挂的。据说,某个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 一次大发雷霆,首战用你,用你们这些女兵搞什么,让你们 跑到前面去和敌人睡觉么? 这样的笑话,其实在中国就不算什么笑话,我想起上海大学前教务长 梁光霁先生讲到的, 一个个追究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基本的东西都做好了吗, 其实,大的不说,就说每年假期大量来学校参观的游客,各个大学是如何接待的, 有的大学首先想到的是卖纪念品和收费,某个大学居然卖门票卖到客观收入,后来被媒体曝光。 学校的各个大楼上了门卡,游客无法进入,很多大学连个厕所都不让用。 就这样的基础条件,如何去让广大家长相信,我们的大学已经超越了欧美名校。 每年大学在招生期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宣传自己形象。 现在,游客们主动来了解你的时候,你却露出另外一副嘴脸。 让全国人民认清了一个个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真面目。 因此下定决心,出国。 大学的经费来自全体纳税人,人家来看看自己的钱是怎么花的,学校 应该热情接待,当然,国内游客人太多,并且素质不高,可以有效疏导,分批进入, 在节假日开放楼内设施,并且提供一定的简易厕所(这是可以收费的)。 纪念品可以创收,但是利润应该上缴学校用于对游客参观的接待等支出。 教育部是否能够根据五一,十一等长假参观人数统计, 统一设立高校开放日,以免游客扑空。 开放日内,可以将实验楼等场所开放,供国民了解大学情况。
3177 次阅读|27 个评论
从发表SCI论文水平看大学档次
热度 40 zls111 2016-10-2 10:38
一流杂志一般是某个领域的顶级的,比如植物的,就是plant cell 是一流的,像Plant physiology,Plant J 等是二流。 三流就是BMC等3~4分左右的论文。 其它SCI论文就是4流了。 从这个层次来看,当一个大学有多少教授(也可以包括副教授,讲师)能经常发一流或二流SCI论文,差不多可以看出这个大学的档次。如下图. 也就是一个大学属于什么档次,是这个教授们层次决定的。 我觉得国内一流应该只有清华北大,二流也不多,很多985轮不上。三流到4流大学很多,并且很多学校看起来很好,可能与很多普通学校差不多。 图1 大学教授发SCI论文比例与大学档次。 一流杂志一般是某个领域的顶级的,比如植物的,就是plant cell 是一流的,像Plant physiology,Plant J 等是二流。 三流就是BMC等3~4分左右的论文。 其它SCI论文就是4流了。 从SCI论文来数大学档次合理不? 我觉得合理。 科研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学有必要把科研做的好,来引领科学与技术发展。如何衡量科研水平,就是SCI论文了。如果科研做的好,发表论文是副产物。 对于大学来说培养年轻人和学生是重要任务,通过科研来培养是最好的方式。通过科研,年轻人和学生都受到了科学技术的锻炼,了解到科学思维和手段,对人的一生应该是终生受用的。 我们社会是比较功利的,报告提问的时候都喜欢问有什么用。应用是学问做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后期的。 科研都做不好,就谈应用,基本是扯淡。也就是SCI论文都不会发,应用做的好,这种例子不多。在应用做的好专家人才,从统计学上来看,有显著性的应该大都是科研做的好。 科研做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想到应用,就是没有应用价值,我相信真正的科学家也会去转方向做有应用价值的科研领域,因为只有应用前景的科学才会发好论文,做出好科学。 SCI论文不能一刀切,搞绝对就不对,作为参考依据和评价标准还是可以的。 PS 是看了 程老头的博客 ,顺便把我前段时间忽悠本科生讲的东西理一理
24159 次阅读|60 个评论
教育部985/211部分文件失效
热度 1 冯用军 2016-6-28 23:30
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是我国历代领导人的重大高等教育梦,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 211/985以黯然销魂方式退出历史舞台,1024/115或818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浓墨重彩登上历史舞台 但可以预见和肯定的是,211/985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还将持续5-10年,也许到2025或2030年的时候,211/985也会像以前的重点大学一样黯然失色,而贴上“双一流”标签的大学将成为党、政府、社会、用人单位新的衡量大学的“标签” 一流大学不是靠运动就可以建成的, 也不是靠工程就可以建成的, 这也间接算是废除了“211”“985”了吧   新浪教育讯 近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该通知由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此举再一次引发关于“废除985、211工程”的联想。   教育部在通知中表示,这些规范文件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已进行专项清理。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同时,在此次教育部宣布失效的文件中,还包括了“关于继续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等一批文件。   一年前,网上曾传“国家废除985、211工程”的消息,教育部当时回应称不存在废除的情况。事实上,这两大工程早就不再增加新的高校,两大工程已经关上大门。   近年来,官方正逐渐淡化985、211工程概念。2015年,国家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这一计划是目前国家新一轮重点大学建设的指导文件。 权威信息地址: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6/t20160622_269365.html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8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双一流”战略推荐名单
热度 2 冯用军 2016-6-12 16:23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讨论国家“双一流”战略(简称“818”工程)前, 先思考4个大问题: 一、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历史上是有世界一流大学的,远的太学书院不说,近的有西南联大、唐山交大、圣约翰大学... 二、当代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 1949年建国至今,经过近70年的曲折建设和发展,中国已经有一批大学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大陆如北大清华,港台如港大台大... 三、中国哪些大学可以先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先分类: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世界标准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当然也有既符合中国特色,也符合世界标准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大陆的北大、清华优先纳入,上交大、浙大、南大紧随其后,国科大、复旦、南开(如与天大合并可能会挤掉南大)、哈工大、中科大、人大(中国特色)、武大、川大、中大、吉大将争夺剩下的5个名额,国防科大将以军方名义单独纳入(中国特色),形成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综合类大学“10+1”第一方阵;未进入的5所高校+港大、台大、港科大纳入世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第一批预计总计不超过18所,10【综合类】+8【学科类】;第二批预计总计不超过28所,18【综合类】+10【学科类】;第三批预计总计不超过38所,18【综合类】+10【学科类】+10【行业特色类】)... 四、中国大学何时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没发生国内动乱和外敌入侵,中国最早到2020年最迟到2025年将建成5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北大 清华 港大 台大 交大,世界大学排名前30名,称为T1),到2030年将建成1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T1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港科大 复旦 南大 国科大 浙大,这5所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称为T2),到2050年将建成2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T1可能有1-2所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10+T2可能有1-2所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30+中科大、南开、武大、中大、川大、吉大、人大(中国特色)、哈工大、上纽大、港中大或台成大、台清大、台交大,世界大学排名前70名,称为T3);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行业特色1个名额,也可能是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上海纽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1个名额,也可能是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北理莫斯科、清华伯克利、上交巴高科、北师大浸会等)、武昌首义学院(民办高校1个名额,也可能是文华学院等)、汕头大学(一流本科教育1个名额,也可能是别的高校)等单列... 再看点参考文献: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直以来,这个追问始终困扰着中国高等教育。过去20年间,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持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稳步迈进,一批大学开始跻身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然而,面对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欧美名校,中国高校还有一定差距。《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后,国务院11月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路径。中国高校亟待在坚持中国特色、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发力迈进。近日,一份关于2020年中国24所世界一流大学、23所国际知名大学分布表(含港澳台地区)网上热传,现将该网传名单公布如下,仅供参考! 北京(8所) ■清华大学(协和医科) ■北京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黑龙江(2所)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1所) □吉林大学 辽宁(2所)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2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上海市(4所)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2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1所) ☆重庆大学 江苏(5所)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河海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1所) ★中国科技大学 福建(1所) □厦门大学 湖北(2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2所)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广东(2所)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3所)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陕西(3所)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军事系统(1所) ★国防科技大学 香港(2所)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台湾(1所) ■台湾大学 备注1: 根据“2080定理”得出如下结论: 80%的世界一流大学,产生在20%的国家级科教城。 20%的世界一流大学,产生在80%的国家级科教城。 中国79.17%的世界一流大学(2020年是:19/24),成双成仨地都是扎堆在中国同一个城市里。 备注2: ■综合型世界一流大学 □综合型国际知名大学 ★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 ☆特色型国际知名大学 备注3:2020年闽台地区只能产生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备注4:2020年珠三角只能产生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1766 次阅读|6 个评论
大学能否一流看教授追求什么
热度 45 SoSoliton 2016-5-30 09:46
现代大学有四大功能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其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居五项重点建设任务之首,其它四项任务其实也是大学四大功能追求的目标。两相比较,老文理解,“双一流”建设,就是通过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把大学的四大功能做到一流。也因此,大学能否一流,关键看教授(包括正、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追求什么,教授如果不追求一流,可以预计“双一流”等于零。 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大多追求什么?最近,《高等教育杂志》 一篇论文 研究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教授们死后如果希望得到同事的评价,那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这看似一个身后名的问题,其实关乎教授对学术声誉的追求。佐治亚大学社会学教授Joseph Hermanowicz采访了60位美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发现教授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致可分为两类,而这两类与教授们的学术地位有很强的关联性。 学术地位高或论著颇丰的教授大多希望获得专业成就上的认可,如被评价为“是某个领域的领导者或某种理论的创立者,就像人们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有受访者甚至表示,如果能够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something solid)并赢得同事的尊重的话,他可以“随时死而无憾”(he could “die anytime”)。 学术地位一般或论著平平的教授,大多希望获得个人品质上的评价,如“是个好人,诚实、平易近人、勤奋”。他们在学术上更在意方式方法正确,而不是成果一流。他们往往通过抢占道德制高点为自己没有完全实现自我提供借口和解释,因此,在职业上被别人认为是个好人就成了比较性失败的补偿。 作者的统计表明,第一类教授基本上在一流大学或一流物理系,而第二类教授则以排名较低的大学居多。这一结果也反映出,是否追求学术上的一流是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与一般大学或一般学科的教授的最大区别。试想,如果一所大学的教授只满足于做事正确而不追求专业上的崇高成就,这所大学能成为一流吗? 当然,追求一流不一定最终成为一流。但是,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追求一流的教授也不是好教授。理由至少有两条:其一,于已来说,不追求一流不可能成为一流;其二,作为老师,不追求一流不可能激励学生成为一流,因为激励一流的,除了一流业绩,更是一流精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科学泰斗林家翘先生谆谆告诫学人: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 中国人特别有诺贝尔奖情结,常常自省我们为什么很难得诺贝尔奖?做第二等乃至更低等题目的人太多且更容易获益,也许是症结之一。诺贝尔奖就像麻将里的大胡子,努力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要想做。实践证明,如果大家都想做大胡子,那么做成大胡子的概率就高,相反,如果多数人热衷于小打小闹、见牌就和,那么个别想做大胡子的人就很难成功。从这个角度看,追求一流也在创造一流。 我们身边的教授大多在追求什么?这从教授们聚在一起聊什么可见一斑。作家冯骥才对画家有过观察和感受:“画家聚在一起聊什么?聊谁的画价高,而非谁的画质好。”他说:“我仔细看他们的作品,没有进步,可画价怎么就猛涨呢?”他感觉“好像出了不小的问题”。同样的,教授聚在一起聊什么?最常听到的是,聊哪所大学待遇好(这也逼迫大学在人才招聘广告中的开价一家比一家高)、一篇SCI论文奖多少钱、最近发了篇几分的论文、还发几篇可以当名山秀水学者等等,这是否也“好像出了不小的问题”? 追求错位肯定是有问题的。据说 英国女王安娜有一次参观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 ,当她知道天文学家们的薪金很低时,表示要给他们加薪,可是天文学家们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们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高收入,那么以后到天文台来工作的将不是天文学家而是一些混子了。” 教授们为什么追求错位?这不能怪教授们,如果要怪教授们,那只能怪教授们太顺从学校。教授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大学的追求,特别是在行政化依然严重的大学,校长的喜好强烈引导甚至制约着教授的追求,道理类似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英国一项针对20位大学校长的 调查报告 指出,高等教育全球化和“世界级”(world-class)大学(相当于“双一流”)的概念把大学推向了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在此背景下,大学校长陷入了声誉和效率的矛盾困境之中:一方面,校长们都知道诸如诺贝尔奖这样的一流成果对提高大学声誉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把用指标和排名来衡量的效率和效果置于头等重要地位。 创一流指标易,树一流口碑难 ,所以校长们虽然鼓励追求声誉(Prestige-seeking),但真正激励的是效率和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短平快。激励短平快最有效的法宝是什么?地球人都知道,当然是教授们聚在一起最爱聊的东西。 一所大学之所以被公认为世界一流,核心在于那所大学出了不少享誉世界的人物和成果,在于那所大学的教授一直致力于追求一流,因而可以预期那所大学现在和将来还可不断涌现那样的人物和成果。一所大学也许至今没有出过,或许也很难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不朽人物,但一所大学里的教授如果压根儿就没有成为这种人物的梦想和行动,那么这所大学永远不可能成为公认而不是自己证明的一流。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26527 次阅读|51 个评论
不差钱才能到一流大学当老师?
热度 40 SoSoliton 2015-12-2 09:43
最近,一个在牛津剑桥系统(Oxbridge system)受过教育,现又受雇于该系统的“青椒”在卫报网站吐槽:只有有钱人才能在牛津和剑桥工作( Only the rich canafford to work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他说,虽然越来越多像他那样出身低微的年轻学者,通过努力可以打破800年的玻璃天花板,进入到牛津和剑桥竞争激烈的学术和管理职位,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牛津剑桥的初期职业生涯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原因何在?他说,牛津剑桥的名字打开了许多扇门,但同时也关闭了许多其他机会,例如拥有房子和高品质的家庭生活;虽然很少有学者因梦想成为富人而去做大学老师(意思与中国古代文人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大致相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者们准备为之而变得贫困。 那位“青椒”列举了在牛津剑桥工作面临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它们其实是全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问题。一是工资低。与英国名校联盟“罗素集团”其它大学的员工相比,牛津和剑桥学者的工资相当可怜。英国所有大学的非教授学者的平均工资为48460英镑,罗素集团的这个数字是50000英镑(伦敦的罗素集团大学为54000英镑),而在牛津剑桥,非教授学者的平均工资为45000英镑。 二是生活费用高。牛津剑桥的房价和房租几乎和伦敦一样贵,但工资却比伦敦低很多。2014年,罗素集团其他大学所在城市的平均房价为每个城市的当地中位学者工资的3到4倍,而在牛津和剑桥,这一数字为牛津剑桥中位学者工资的6.8到7.7倍。所以,如果没有可观的首付款(“富二代”才可能有),靠牛津剑桥的工资买房是不可能的。另外,高昂的房租使你保持收支平衡或略有节余是个相当大的挑战。 三是工作压力大。牛津剑桥的学术职位有极高要求:世界领先的研究,极具感召的教学,经费可观的项目,持续的高影响力出版物,以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这些虽没人向你逼债,但都是晋升的必要条件。一个学者就是一个各项工作的集大成者,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求你非常出色。在牛津剑桥,为了保持优势,年轻学者一个星期工作超过75小时是常态,他们的职责侵占了他们的夜晚和周末,他们休想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提高收入。 大学越一流,薪酬越下游。这在咱中国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透过国内各大学的人才招聘广告开出的工资待遇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在咱中国,工资待遇不属个人隐私,大学老师聚在一起最爱探讨的,除了科学,恐怕要算彼此大学的薪酬水平了。最近,国内一所各种排名前五大学的一位老师介绍,他们学校近期启动工资改革,高端人才的年薪将“大幅”提升。所谓“大幅”,完全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如果跟其它地方高校、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地方高校比,其“青千”的年薪还不如地方高校一位博士后人员,而其院士的年薪比地方高校的“青千”还要差一大截。 同样是人才,在不同大学薪酬待遇为何大相径庭?老文曾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间隙一堆人围着一位院士闲聊,有人说“名校”的院士像根草,一般院校的院士是个宝,问院士这是为什么?那位院士很达观,拿自己开涮:“这很好理解!猪多了,猪肉就不值钱了!” 人才待遇的高低固然有“物以稀为贵”的因素,但正如一位老外所说的,越有声誉的机构越有可能有意利用其神圣声誉压低其员工薪酬,也是一种因素。这种现象在全世界的高校都很普遍,而在把声誉看得很重的中国学者看来,似乎更是天经地义的。北大教授陈平原曾说:“教授薪水不高,但有象征资本。比如说,‘北大教授’这个牌子,本身就给他/她增光不少。即便你比较穷,大老板也不敢看不起你。所以,不能把教授工资低这个事情说得太过分。” 是的,对于教授、院士级别的人来说,呆在一流大学也许是可以忍受的,一方面,薪水虽然不高,但至少已可维持“体面”生活;另一方面,学校的“牌子”还可为自己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层面补偿不少。但对于年青老师来说,选择在一流大学工作拿低薪还是在一般大学工作拿高薪,就是一个现实考验,特别是对于家庭贫困的“青椒”来说。牛津剑桥的那位“青椒”给天才青年学者和科学家的建议是:在你职业生涯的早期到其它地方看一看(My advice to talented young academics and scientists is to look elsewhere at this early stage of your career)。 “牛津剑桥是个有吸引力的品牌,但你能为它负担得起多少?”这样的问题同样适用中国的“青椒”。毋庸置疑,一流大学靠其“牌子”可以用相对较低的薪酬招聘到优秀人才。但是,如果薪酬过低——低至不能维持“体面”生活,也极有可能把那些学术上特别优秀而经济上特别困难的青年学者拒之门外。长此以往,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可能呈现出已经显现的学生阶层特征,即越是一流大学,出身贫寒的教师和学生占比越小。一流大学中贫困学生的占比一直受到社会强烈关注,但出身贫寒的教师占比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问题,似乎很少有人关注。 (发表于《科技生活》周刊2015年12月14日| 总第3559期 ) 闲谈“双一流”…… 一流大学:不让指标遮望眼, 只求声在最高层 (登于《中国教育报》) “特聘研究员”就是“弼马温”? (登于《齐鲁晚报》) 香港高校为何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抢眼 (登于《中国教育报》) 【学科像足球】走上世界舞台才算你狠 (中国教育报采访: 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取消之后 ) 长沙无“龟”,人人是“鳖” 能出院士不一定能出大师——学术越评越掉价 (登于《中国教育报》) 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登于《湖南大学报》) 院士怎么可能比院长还大了! (登于《齐鲁晚报》) 推荐一名官员到清华北大当博导 (登于《齐鲁晚报》) 校长是神仙,教授愿当狗 (登于《中国科学报》)
个人分类: 管点闲事|48069 次阅读|44 个评论
在《双一流方案》中贵校定位在哪里?
热度 2 coffer 2015-11-14 23:05
在《双一流方案》中贵校定位在哪里? 2015 年11月5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面世。 2015 年11月10日,看到网传重点建设一流大学名单,并与《双一流方案》建立关联。其实是个假消息。 2015 年11月11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消息辟谣,告知教育部未发布过名单的事实,拨开众看官各种猜想的谜团。 一个假消息迅速传播,教育部出面辟谣,足以见此事的社会关注度。笔者试图通过对《双一流方案》的文件解读,结合一点数据支撑,对高校的发展定位开展一点个人思考,纯属个人行为。 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进而推出《双一流方案》,是推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又以重大举措。策略有所调整,重点有所调整,支持政策将有所调整,在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起,定然有一批高校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双一流方案》支持序列,获得经费、政策、资源、条件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向着世界 一流的行列或前列奋进。究竟谁能获得支持?能获得什么支持?支持的重点如何?发展的中心如何?应该是在现有发展基础之上,高校的自我设计定位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布局的相互磨合。对国家来说,只要有特长,能干好,校校有机会,个个有可能。对高校来说,只要不努力,不真干,支持没希望,老本吃不长。( 参见《双一流方案》五项任务草根说 )。因此,国家一定有一套遴选的标准和计划。高校一定要找准定位,摸清方向,做好设计,避免与此次重大机遇失之交臂。 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第四部分支持措施中,对高校的定位提出了指导性的思路:“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拥有 多个国内领先 、 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 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 。拥有 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 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 建设若干一流学科 ,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 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拥有 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 ,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 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 从以上指导性思路看,对目标高校总体分成了三类,对三类高校分别提出了基础要求和目标要求。如下表: 高校基础 发展目标 第一类:拥有 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 高水平学科 进入 世界一流大学 行列或前列 第二类:拥有 若干国内前列 、 国际 同类院校中 居于优势地位 的高水平学科 强化办学特色,建设 若干一流学科 ,学校进入 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第三类: 某一高水平学科 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 行列或前列 三类高校的区别主要在于优势学科的数量和优势学科质量。第一类高校需要优势学科水平高且数量多。第二类高校较第一类而言对学科的水平要求和数量要求均有所下调,但需要保证多学科的较高水平,且学校本身应有所特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符合“世界同类高校”的对比要求。第三类高校对优势学科数量并无要求,但拥有的优势学科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条件。 一、判断依据假设 (一)水平判断依据(未必准确,只是抛砖引玉) 1 、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国内领先与国内前列学科的判断依据。以学科排名进入前5名或前5%代表国内领先,以进入前10名或前10%代表国内前列 2 、以ESI前1%学科作为国际前沿水的判断依据(2015年9月发布数据)。 (二)以ESI学科领域总数的50%作为数量定标(真心说不出为什么) 1 、以11个代表多个 2 、以5个代表若干 二、建设基础量化 基于以上假设,对三类高校的基础可以量化为: 第一类高校: 11 个以上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排名前5或前5%,同时有11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前1%。 第二类高校: 除第一类高校外,5个以上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排名前10或前10%,同时有5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前1%。 第三类高校: 除第一、二类高校外,有学科进入教育部学位中心排名前5或前5%,同时有学科进入ESI前1%。 三、三类高校统计结果 (一)第一类高校 序号 高校 国内前5或前5%学科数 Esi 前1%个数 1 北京大学 38 19 2 清华大学 30 14 3 复旦大学 18 16 4 浙江大学 17 18 5 南京大学 16 15 6 上海交通大学 15 16 7 武汉大学 14 12 8 中山大学 12 17 9 北京师范大学 11 12 (二)第二类高校 序号 高校 国内前10或前10%学科数 Esi 前1%个数 1 四川大学 20 12 2 南开大学 20 1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 8 4 华中科技大学 17 13 5 吉林大学 17 9 6 厦门大学 16 9 7 中南大学 15 8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 10 9 同济大学 14 8 10 天津大学 14 6 11 中国农业大学 13 8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5 13 东南大学 12 8 14 山东大学 11 13 15 西安交通大学 11 8 16 华东师范大学 11 8 17 大连理工大学 9 8 18 上海大学 8 6 19 华南理工大学 7 6 20 中国地质大学 7 5 21 兰州大学 6 12 22 中国海洋大学 5 9 23 湖南大学 5 6 24 第二军医大学 5 5 (三)第三类高校 序号 高校 国内前5或前5%学科数 Esi 前1%个数 1 南京农业大学 8 4 2 国防科技大学 7 1 3 华中农业大学 7 4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2 5 北京科技大学 5 3 6 华中师范大学 5 3 7 中国矿业大学 4 1 8 西北工业大学 4 3 9 江南大学 4 4 10 东北师范大学 4 3 11 重庆大学 4 3 12 华南农业大学 3 2 13 西北大学 3 2 14 北京林业大学 3 2 15 上海中医药大学 3 2 16 北京中医药大学 3 1 17 东北大学 3 4 18 华南师范大学 2 4 19 电子科技大学 2 4 20 首都师范大学 2 2 21 云南大学 2 1 22 南京师范大学 2 3 23 南京工业大学 2 3 24 中国药科大学 2 3 25 西南大学 2 2 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2 27 北京交通大学 2 3 28 中国石油大学 2 4 29 东北林业大学 2 1 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2 3 31 四川农业大学 2 2 32 北京化工大学 1 3 33 浙江理工大学 1 2 34 上海理工大学 1 1 35 扬州大学 1 4 36 江苏大学 1 4 37 沈阳药科大学 1 2 38 青岛大学 1 2 39 北京理工大学 1 4 40 东华大学 1 3 41 苏州大学 1 7 42 北京邮电大学 1 3 43 天津科技大学 1 1 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 1 45 昆明理工大学 1 1 46 南京医科大学 1 5 47 河海大学 1 1 48 武汉理工大学 1 4 49 宁波大学 1 2 50 南昌大学 1 4 51 华东理工大学 1 4 5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3 53 南京理工大学 1 3 54 西南交通大学 1 2 55 上海海洋大学 1 1 结语:此篇纯粹是在周末空闲,自我娱乐之作。哪个高校究竟进入哪个序列建设,应该还有申报评审过程,高校自身自均有定位,国家自有考虑和安排。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或许文中有些数据未统计准确,敬请见谅。 2015年11月14日
13669 次阅读|3 个评论
数(图)读《双一流方案》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热度 5 coffer 2015-11-12 10:02
数(图)读《双一流方案》 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中国未来3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制定了一个总体目标。 1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2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3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短短三句话,描述了未来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国际位置,其中主要涉及 时间、类型、数量、程度 四个纬度的关键信息。 时间: 2020 年、2030年、2050年 类型: 大学、学科 数量: 若干、一批、更多 程度: 世界一流行列、世界一流前列 各种关键信息中,多数内容都是描述性的表示,难以量化和直观表达,如若干、一批、更多分别指多少?世界一流如何界定?如果以某种或某多种国际高校排名指标体系来表达,一流行列是多少名区间?一流前列又是多少名之间? 一、图读发展目标 但是从文件看,描述性指标之间必然存在了量化关系,如若干一批,前列名次优于行列名次等等。因此拟以图示化方式呈现中国高等教育未来三阶段大学与学科的国际地位。 l 大学发展情况图示 说明: 1 、每个柱子是对我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情况的描述,其中宽度为进入数量,高度为进入水平。 2 、蓝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红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3 、纵坐标坐标轴外的两条横线表示世界一流行列和世界一流前列的边界线。 4 、x1,y1等标记为交叉点标志, x1x2 表示点x1到点x2的距离。 5 、发展目标的数学表示: (1) x1x2 = 若干 (2) x3x5 x1x2 (3) x3x5 - x1x2 =更多 (4) x3x4 = 若干 (5) x6x8 x3x5 (6) x6x7 x3x4 (7) x6x8 y1y3 (8) x6x7 y1y2 (9) x6x8 / y1y3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大学数量多) (10) x6x7 / y1y2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大学实力强) l 学科发展情况图示 1 、每个柱子是对我国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情况的描述,其中宽度为进入数量,高度为进入水平。 2 、蓝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红色柱子表示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3 、纵坐标坐标轴外的两条横线表示世界一流行列和世界一流前列的边界线。 4 、x1,y1等标记为交叉点标志, x1x2 表示点x1到点x2的距离。 5 、发展目标的数学表示: (1) x0x1 = 若干 (2) x0x2 = 一批 (3) x3x5 x0x2 (3) x3x5 – x0x2 =更多 (4) x3x4 = 一批 (5) x6x8 x3x5 (6) x6x7 x3x4 (7) x6x8 y1y3 (8) x6x7 y1y2 (9) x6x8 / y1y3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学科数量多) (10) x6x7 / y1y2 * 100%较大,在各国高校此项比值中名列前茅(一流学科实力强) 二、数读发展目标 世界一流行列,世界一流前列的排名边界究竟在哪?暂时未知,我们暂且抛开一流定义,依照某一大学排名,从不同的名次段看看中国优势大学数量在国际上的位次。(具体内容见后述) 全球高校据说约4.5万所,如按400名作为边界线,已是前1%强。中国内地高校从世界400强到300,200,100,50强,入选高校数量均排进TOP10,且占比不断提高,从3.75%上升到4%。但未有跻身前20名的高校。从此排行榜看,中国内地已有部分高校跻身世界一流,但跻身世界一流前列有待努力,且世界一流大学数量提升尚有空间。 如以世界前100作为世界一流行列的边界线,以世界前20作为世界一流前列的边界线,以此排行榜排名现状为起点。将《双一流方案》中的“若干”、“更多”等描述性词语大胆估计转化成数量指标,待被拍砖。到2020年,前100名5所左右;到2030年,前200名7-8所,前20名有0的突破;到2050年,前100名10所左右,前20名2+所。 该排行榜当前排名国别/地区统计如下: 1 、前4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79 19.75% 1 英国 48 12.00% 2 德国 28 7.00% 3 澳大利亚 21 5.25% 4 法国 20 5.00% 5 加拿大 15 3.75% 6 中国内地 15 3.75% 6 日本 14 3.50% 8 荷兰 13 3.25% 9 中国台湾 9 2.25% 10 韩国 9 2.25% 10 2 、前3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62 20.67% 1 英国 39 13.00% 2 德国 19 6.33% 3 澳大利亚 16 5.33% 4 加拿大 13 4.33% 5 荷兰 13 4.33% 5 法国 13 4.33% 5 日本 11 3.67% 8 中国内地 11 3.67% 8 韩国 8 2.67% 10 西班牙 7 2.33% 11 3 、前2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49 24.4% 1 英国 30 15% 2 荷兰 12 6% 3 德国 11 5.5% 4 加拿大 8 4% 5 日本 8 4% 5 澳大利亚 8 4% 5 瑞士 7 3.5% 8 韩国 7 3.5% 8 中国内地 7 3.5% 8 4 、前10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30 30% 1 英国 18 18% 2 澳大利亚 7 7% 3 荷兰 5 5% 4 日本 5 5% 4 德国 4 4% 6 中国香港 4 4% 6 瑞士 4 4% 6 中国内地 4 4% 6 加拿大 4 4% 6 5 、前50名数量top10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18 36.00% 1 英国 10 20.00% 2 澳大利亚 5 10.00% 3 加拿大 3 6.00% 4 新加坡 2 4.00% 5 中国香港 2 4.00% 5 中国内地 2 4.00% 5 韩国 2 4.00% 5 法国 2 4.00% 5 瑞士 2 4.00% 5 日本 2 4.00% 5 6 、前20名数量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10 50.00% 1 英国 5 25.00% 2 新加坡 2 10.00% 3 瑞士 2 10.00% 3 澳大利亚 1 5.00% 5 7 、前10名数量 国家/地区 大学数 占比 排名 美国 5 50.00% 1 英国 4 40.00% 2 瑞士 1 10.00% 3 2015 年11月11日
1652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一流大学快点来!
lxj6309 2015-11-6 21:36
关于双一流 (十四)总体规划,分级支持。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中央财政将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纳入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中统筹考虑,并通过相关专项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央高校给予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地方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给予引导支持。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给予支持。   (十五)强化绩效,动态支持。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完善管理方式,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自主权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充分激发高校争创一流、办出特色的动力和活力。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评估评价结果、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增强建设的有效性。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适当减少支持力度。 当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应是:从根本上不歧视任何一所学校,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人才就在大众中!
个人分类: 教育|1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一流方案》五项任务草根说
热度 3 coffer 2015-11-6 20:24
《双一流方案》五项任务草根说 2015 年11月5日,国务院公开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是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将是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战略性部署。 从《方案》看,此项举措将打破高校原有身份,引入立项竞争机制,统筹考虑支持范围。不歧视、不摊派,不重复。 草根说: 1 、只要有特长,能干好,校校有机会,个个有可能。 2 、只要不努力,不真干,支持没希望,老本吃不长。 3 、只要有重复,同质化,共享是方向,统筹齐商量。 对国家而言,《方案》吹响了冲击高等教育强国的冲锋号,对高校而言,《方案》注入了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心针。各大高校相信已经进入了认真摸清家底,明确定位,找准方向的关键阶段,毕竟离2016年《方案》新一轮建设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方案》提出了5项建设任务。 草根说: 对五大任务总结为5个词,分别为“聚人才、育英才、重科研、扬文化、促发展” 1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聚人才)。 重在汇聚一批师德高尚、水平高端的领军人物(攻坚战),重在开展优秀团队建设(集团战),重在培养中青年骨干(持久战)。 草根说: (1)一批高校必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愈加重视的时代大有所为,以越来越接近国际标准的薪金(甚至赶上或超越),越来越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水平人才。 (2)希望尽量避免都用国家投入造成对人才的非正常竞争现象。 (3)新老人才的待遇平衡问题一直是个难题。 (4)管理人员虽未战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未为高校发展指标做出直接贡献,但管理人员也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队伍。遗憾的是《双一流方案》似乎未涉及。 2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育英才)。 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草根说: (1)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要义,其在高校中的位置放在多高都不过分。生源是入口,毕业生是出口,如果将学生比作大学培养的产品的话,除了关注毕业生质量外,其实也应该关注出口和入口之间的差距,差距更能体现培养水平。 (2)方案将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引导在人才培养环节的地位。实用主义是对这个要求的较好诠释,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接轨,在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3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重科研)。 强化问题导向,改变作业方式,明确发展重点,优化评价体系,提升原创能力。 草根说: (1)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是发挥好社会服务功能的前提。 (2)根据方案要求,大学需要对科研重点方向有所选择,择优择重,有所取舍。研究问题趋向重大问题和学术前沿。研究方式需加强交叉合作。评价体系需多元,学术环境需宽松。 (3)科研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风投,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和预见性,因此评价科学化既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难的任务,或者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评价科学化或许只能在特定目标的设定之下相对科学。我们不应只观测量化的指标评判科研工作,更应看到其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效,但评定者和决策者的水平与魄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宽容失败,但各大学可以承担多少次失败的成本需要各自认真测算。 4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扬文化)。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融入教化育人。 草根说: (1)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是重中之重,对家,对校,对国,对社会均是。 (2)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建立并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事,应该从学前就已开始,应该贯穿于人自生开始的受教全过程。想起国庆节8岁女儿对同龄儿童做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调查,结果出乎意料。(调查结果初步统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7932do=blogid=933152 ) 5 、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促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与产业互动,打通高校到产业的链条,推动多要素融合,增强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草根说: (1)高校有很多的科研成果,可是转化率极低,除缺乏转化机制和转化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研究与应用的脱节,为研究而研究,为专利而专利,很多研究成果其实在现阶段毫无转化价值,因此难以转化。(并非说不该有如此研究,也没有贬低之意) (2)将转化考虑在研究前期或初期,为社会实际需求开展研究,促使研究落地,应是促进转化的有效方式。需要大学积极走出大学,与政府合作,与企业合作,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把握社会需求,开展实用研究。 (3)促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如收益分类问题、成果产权问题、研究人员下海问题等需要制度的保障,不但大学本身通过改革建立新机制,更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引导和保障。 2015 年11月6日
625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