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教育资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教育资源

相关日志

北大民商法学博士加入香港保险业行列(五)——家的方向:博士后
sunz2008 2016-10-24 17:12
2013 年 9 月我家贝尔要上小学,我努力提前一年博士毕业,想申请博士后依据博士后政策让贝尔在海淀入读小学,种种缘故直至 2013 年 7 月申请到了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产业经济学方向的博士后,拿着相关的进站材料去落实贝尔的小学却遇到了麻烦,相关机构及学校告知我由于我们的户口本身是在北京,只能依据北京的上学政策执行,即户口在哪里就在那里上学,博士后有关家属孩子上学的政策只是针对北京之外地人员来执行,我恍然大悟。 我在想,家承担着养育孩子的重要功能,所以,为孩子上学迁家也属正常,面对北京教育资源不平衡及学区高房价问题,我让贝尔在朝阳区户籍地上学。 最后我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于 2016 年 7 月终于正式出站,未想到的是,博士后出站将我家妻女的户口从内蒙古呼和浩特迁移到北京自己的户口上。 至此,家庭成员的户口一致落在了自己的房产上,我在想,在我国,房产 - 家 - 户口三者之间具有微妙关系,民法上讲住所及居所,所以,或许家可以是流动的,不固定的,但需要稳定。 我的生活在继续,我仍在追寻我内心家的方向。 (待续) ------------------------------------- 微信号:sunz2008,希望我们能有交流,谢谢!
个人分类: 心路感悟|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不要让科研人员做门卫工作
zsflove2013 2015-12-30 10:28
写这个题目还是多少有点儿生气的,因为最近遇到的一些事情使自己不得不说出这几个字,但是有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只能写写文字以了心怨。每个人看到这个题目后都会觉得,‘这不应该吧’,当然您这么想也只是因为您没有在这个现实环境中的缘故。反过来讲,如果您的感觉是真的话,这篇文章也就没有意义了。 我重新计算了我受教育的时间,小学开始一直到博士,大约有二十年的时间,期间我享受到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虽说是作为八零后一代在受教育期间因为交学费,家里经济压力很大,几次濒临边缘,但是现在回过头去想,即使有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嫌疑,心中还是充满感恩的,更别说从小到大我们已经受到了很好的情怀和熏陶,我自认为是有原则的人,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环境污染,就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不干净的。硕士期间我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三年的时间可以说是自己人生中很丰富的时期,也培养了自己对于专业浓厚的兴趣,当然,产生的兴趣最我最终产出的成果是具有直接作用的。作为科研人员,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科研梦,有的是能领到更大的科研项目,有的是能在科研领域成为领军人物,我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最终给自己的答案是,如果自己的能力足以支撑自己成为专家,再好不过,倘若水平平平,在一个小山沟里不忘本职工作,踏实地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也是值得的,至少心中还是比较满足的,虽然没有什么成就感。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在国家的层面也是正确的,年轻人就要有敢于奋斗和奉献青春的魄力和勇气,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这么想的人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学生身份的缘故,甚至是越受到更高的教育这种感觉越强烈,他不知道当自己踏入社会面对的不再是老师、同学,而是都有自己独立家庭、关系更为复杂的社会人,他们的利益需求和左右的范围很可能与你有交集,到时候绝不是在学校里见面打个招呼这么简单的,当然,这就是社会。我们几个单位的新人都是同样的情况,我们本是按照科研岗位招录进来,未来做的也是科研业务工作,但单位最近几年新要求新人要在机关岗位锻炼一年。一年的时间不长,那是对于一个拿着国家的钱上班时间看电视的人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对于一个病人,一年后可能就会死亡,对于一个国家,一年时间可能新政策就让刚结婚的硕士博士们不再享有晚婚假期和陪产时间,对于那些商业帝国的大佬,一年时间不知道又有多少财富进账,对于我们这些小科研人员,一年时间不做本职工作,你的科研理论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全都忘记了。换个角度想,这样就真的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了吗,我觉得丝毫没有,因为无数的报账工作让我学到的不是熟悉了财务的工作流程,而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在其政谋其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拿着工资就要做实事,而不是敲着二郎腿扯没用的。要说复习的知识也只有这几点,别的一无所获,心中还不免倍感交集。很多都在自己的无所谓中过去了,比如刚来时候夏天没有空调,小宿舍里热+蚊子使自己几晚上没睡觉,每次醒来都让汗淋湿;每次开宿舍门时候没有灯光,打着手机照着找钥匙,远处管后勤的却是灯火通明;宿舍楼没有监控,等到有人丢了东西有关人员才想起来还需要安装监控,当然不应该这样说,估计傻瓜早就知道应该安装监控,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没有施行;要公车出去办事,十一点半中午下班吃午饭,其实很快就回来,才十点师傅就开始生气,‘你知道吗你耽误我吃饭了,把你送到后两分钟后你不下来我就走了’,听了我不觉好笑,然后回应,‘哦,耽误了您吃饭我可承担不起,您想回去就回去吧,我自己坐公交’,几句对话,让我垂头丧气,可能工作就是这样,社会就是这样吧。
6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姓院士的减少说明了什么?
热度 65 fdc1947 2015-6-18 07:49
钱姓院士的减少说明了什么? 在《百家姓》中,钱姓位列第二,仅次于赵。那是因为《百家姓》产生于宋代,有人猜测是吴越地区的老儒所写,所以把国姓赵放第一,把吴越王钱鏐的姓氏放第二。实际上,中国姓钱的人并不多,现在只排在第89位,列于我们通常较为少见的龙(85位)万(86位)段(87位)雷(88位)之后。我们有时候之所以认为姓钱的人比较多,那是因为钱姓的名人较多的缘故。 在人们的印象中,姓钱的科学家特别多。可是,在如今745名中科院院士中,钱姓院士仅有一人,化学部的钱逸泰。而已经去世的500名院士中,钱姓院士却竟达11人之多。 这是两个很不对称的数据,一个是1/745,另一个是11/500,彼此相差16.4倍之多。虽然样本较小,也许比较特殊,但是,这毕竟至少定性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钱姓科学家在著名中国科学家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了。 我们要问,产生这个事实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上述所有这些钱姓院士全部都是江浙人,而且没有例外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 先看看去世的11位院士: 钱保功,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学家,1916年3月18日生, 江苏 江阴 人。 钱崇澍,植物学家,1883年11月11日生,浙江 海宁 人。 钱临照,物理学家,1906年8月28日生, 江苏 无锡 人。 钱令希,力学家,1916年7月16日生,江苏无锡人。, 钱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专家, 1922年12月4日生,浙江杭州人。 钱人元,物理化学家、高分子物理学家,1917.9.19生,江苏常熟人, 钱三强,物理学家,1913年10月16日生,浙江湖州人。 钱伟长,物理学家,1912.10.9生,江苏无锡人。 钱学森,物理学家,1911.12.11生于 上海 ,祖籍 浙江 杭州 。 钱志道,化工专家,1910年11月3日生,浙江绍兴人。 钱钟韩, 工程热物理 和自动化专家, 1911年6月2日生,江苏省无锡人。 如今仍在职的钱逸泰院士,1941年1月3日生,江苏无锡人。 实际上,钱姓人士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皖三省就占全国钱姓人口的62%。而仅江苏一省就占了24%。 去世的11位钱姓院士中,最晚出生的是钱宁先生,1922年生。这就是说,这些院士接受的初等及高等教育都是在1940年代及以前完成的。而生于1941年的钱逸泰院士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他接受教育的时间则主要在1950年代。 钱姓院士在去世院士中的比例为11/500(2.2%),这个比例与钱姓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0.18%)是极大的不相称的。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在1940年代以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压倒性优势。 我相信,从已经去世的那些院士们的籍贯分析也应当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结论。 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的高低,是与那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密切相关的。而所谓教育资源,是与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关的,特别是初等和中等教育更是如此。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的普及率和教育水平相对来说就比较高,上大学的人就多,历史上情况就是这样的。 自从1950年代以来,国家注重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备,注意了中小学的逐步普及。这样,各地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也逐步走向均衡。 如今钱姓院士大幅度减少正是各地区教育资源走向均衡的一个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压倒性优势已经基本消失 。当然,从院士数量来做比较,只是一个样本很小的抽样,如果能够看到教育部专家库历年专家的信息,并由此做分析,相信将可以得到更加令人信服的结论。 如今,不论在全国范围说,还是在各地方的局部范围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的存在。力求教育资源的均衡,这正是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的大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还会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由于经济上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特别是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将长期存在。但是,与几十年前相比,我们已经有了极大的、根本性的进步,这一点,我们一定也要看到。看不到进步,看不到我们正在进步的方向,我们就只会怨气冲天,而仅仅怨气冲天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的。
个人分类: 教育|114385 次阅读|126 个评论
准许美国来“掐尖儿”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吗?
热度 5 damin123 2015-5-6 14:46
准许美国来“掐尖儿”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吗? 大民 我在《谁给了美国在中国校园里开“租界”的权力?》一文中,反对政府准许在公办学校里开设“国际班”,占用公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很多国内的孩子对这种示范高中还可望而不可及的情况下,优先给美国的大学开设特区,提供生源,把智商最高的孩子从高一开始提前送给美国,直接绕开了中国的高考。这种做法不可思议,十分荒唐,相当愚蠢。 有人问,你是想搞闭关锁国吗?想重新回到那个时代吗?告诉你,肯定是回不去了,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教育搞好,让孩子们自愿留下来。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迷惑性,值得讨论。 “闭关锁国”是我们给自己国家近代以来的状态的自画像。不允许外国资本、外国产品、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显然被认为是中国走向衰落的关键。于是乎西风东渐了,坚船利炮来了,庚子赔款并免费留学了,一心向洋了。打开国门后,我们的确得到了不少好东西,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必须看到,西方拿走的更多,有些本来是万万不可以拿走的也拿走了。不论是投资还是建厂还是倒买倒卖,他们都不是来搞慈善的。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力便宜、市场巨大、资源丰富上面。所谓贸易,都是互相赚钱。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不欠西方什么人情,西方也没有必要在中国面前感觉良好。 其实,说到闭关锁国,美国应该是中国的老师。已经进入 21 世纪了,几十年一贯制坚持下来的,就是他们对中国的闭关和锁国。所谓禁止对华高新技术出口,所谓禁止中国的一流企业(比如华为)到美国开工厂,所谓贸易壁垒……禁止自己的好东西流出、拒绝不利于自己的东西流入,不仅是美国上下一致的下意识,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主权国家的必选动作。试问, 美国会允许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他们学生的必修课吗? 有人说,中国现在不也在搞孔子学院吗?其实,孔子学院只允许汉字培训,若有价值观渗透,就被清除,比如瑞典就这么办了。中国的主流汉教资格证培训机构,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到国外只能教语言,不能讲文化,尤其不能讲价值观。我们改革开放之初,长一个外国人的脸就可以横行中国各级各类大学的“外教”,没听说还有资质审查,也没有要求他们只许讲 english ,不许讲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吧。中国大女大学生被他们祸害的故事,也时有所闻。换言之,西方价值观的广泛渗透,这些免检的外教功不可没。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孔子学院在国外也遇到了形形色色官方民间的抵触,并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热烈情景。一方面,他们需要跟中国打交道,因为中国强大了,做中国的买卖有钱赚。另方面,他们害怕被中国洗脑。相比之下,这些年来,中国就格外大胆,来者不拒,十分包容,不但教材可以原版引进,还可以在公办学校内开“国际班”,把最优秀的孩子从高一开始就送给你,随你怎么折腾,连中国的高考都不用参加,这个“特许”,连港澳台大学都没有得到。 如今,北京 101 中学成为了给美国提供教育租界的试验田,而且十分任性,在国内大气候已经改变的情况下,在袁贵仁部长已经表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的情况下,继续开门揖盗。上网查询,这学校来头不小,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 1955 年,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周恩来总理、温家宝总理等先后到校视察;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分别为学校题词。学校位于圆明园遗址内,东临清华,南接北大。校内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 5 座,是一所现代都市中最为独特的花园式学校…… 据我所知,不仅北京的十几所示范高中有“教育租界”,全国各地的高水平学校也已经遍地开花。我不能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全面沦陷,也不能说中国教育已经崩溃,我只能说,这是决策层面丧失了基本的立场,有意无意地充当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集团人才战略的帮凶,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的傻瓜。 101 中学,一个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的老牌中学,一个距离圆明园大水法咫尺之遥的花园校,一个在八国联军烧杀掳掠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殿堂,一个代表着北京市最高教学质量的著名中学,如今成为了为美国输送人才的前哨阵地,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惊悚莫名。 退一万步讲,作为个人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和生活的国度,无可厚非。但是从政府层面提倡甚至鼓励,让竞争对手的手伸过来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人才的“尖儿”“掐”去,就说不过去了。这种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事情,作为一级政府的教育局应该是第一个站出来制止的,而不是恰恰相反。在国家消亡、人类大同的伟大理想实现之前,各(国)人过各(国)人的日子,属于常情常理,你却要主动为竞争对手的“他国”提供方便,你究竟是何人,是何居心? 2015/05/07
1178 次阅读|5 个评论
优质教育资源大体上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炒作的噱头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4-11-24 12:38
想想80年代的时候我们早年时候受到的教育,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大体上都是散养长大的,其实优质教育资源大体上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炒作的噱头。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但愿教育真循市场逻辑(转载)
热度 1 selfsaving 2014-6-28 14:01
本文转至袁岳新浪博客对教育的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读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朝文教授的《市场逻辑“重伤”中国教育》一文,还不论把升学率与就业率这样不同性质的指标混为一谈的逻辑混乱,光是把目前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公司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主体官僚化、教育资源租金化、教育思想功利化等”问题通通归咎于“市场逻辑的产物”,就觉得真是有意思的奇谈怪论。市场逻辑的本质是供需平衡,如果教育是一种服务那么它就要寻找自己的服务对象,构建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教育服务模式。 我们今天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无论针对长远的需要还是针对中短期的需要,都没有真正建立供需对应的模式:其一如果站在学术研究需要的角度而论,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基础扎实、培养学生对于专业领域有自己特别兴趣的教育模式,而我们使用的专业调配、轻慢基础学科与通识学科、大肆扩招研究生、以成绩考分取代研究兴趣录取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做法,导致我们今天硕士博士学位漫天飞的情况下,有真正学术兴趣与能力的学生凤毛麟角,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供应机制不能满足真正的学术研究的需要;其二站在职业人才需要的角度,今天大量的大学不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来还有点职业人才培育能力的专科学校也因为待遇的原因而一味地去追求成为职业技能成份极其薄弱的专升本,最后的结果是大量的大学生甚至二本三本的大学生都沦为没有对接的社会需要的“笨科生”,尽管现在开始强调应用性教学,但是因为强调高校正规师资要出自院校毕业的高学位生(连自己都没有职业技能如何能去教出职业技能?),因此所声称的时髦专业(比如电子商务、服务设计、金融投资)的师资徒有其课名而根本无法胜任专业教学,无论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是纸上谈兵的老师讲课都远离实际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其三当大学在行政化的管制思路下长期封闭化,越来越多的老师考试以所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来掩盖自己的不懂社会,以小圈子里的学术八股来掩盖自己对于社会新生事物的不学无术,而当新一代不通社会的年轻学生成为下一代学生的辅导员与老师的时候,校园的社会隔离现象就更加严重。这样的结果,我们就看到一个民工供不应求社会中的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反常现象,因为大学不仅没有遵循供需对应的最基本的市场逻辑,而是形成了一整套以行政化教育管理者与非社会化师资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共同主导的非市场逻辑甚至反市场逻辑。 著名如哈佛、斯坦佛大学的世界性研究型大学,他们的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设计学院、牙医学院都还以他们的职业技能教育作为自己的标榜;著名如 瑞士 的洛桑、格里昂、雷诺士这样的顶级酒店管理学院更是花那么多的时间让学生把四年学习时间的差不多一半多用在实操地学习烹调、理货、前台、站店与场面管理;而像米兰工业大学、 荷兰 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纽约斯蒂文斯理工这样的应用型大学更是做到了“师资社会化、教师车间化、作业项目化”。我在哈佛读肯尼迪学院的时候,提出“软实力”的约瑟夫奈教授在回答我关于哈佛高学费的问题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因为你可以因此而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获得高收益,就像著名的全球教育集团劳瑞德负责酒店管理学院的总裁回答我关于格里昂学生的高学费的时候回答的那样,平均6万欧元年薪的起始点才是他们大学真正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我们那么多大学与教授鄙薄职业技能教育,尤其那么多在教授管理、谈判、商务、互联网、设计等应用技能的教授都称自己之所以只能照本宣科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实在不知道他们自己有何等人文素质去冒用人文,这哪里配得上用“市场逻辑”这四个字?又有谁能去直面学生的择业迷茫与学生家长投入产出不平衡下的心理失衡?如果真的是强势的市场逻辑主导,那么我们的校长与老师作为供应者就应该去面对与回应服务对象的责难,而不是以体制为名一推了之,市场逻辑是无可推诿的! 今天中国超过700万的大学生迎接毕业生,接近3000万的在校大学生中,真正把自己人生规划为做学术经院研究的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合谋为学生定制一张光线亮丽的通往社会的门票”,但这样的门票不只要光线亮丽而且要有真才实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靠现在的学校、老师与学生自己而不结合社会资源尤其是企业资源根本办不到。现在这样的封闭式的行政管制式教育模式已经让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大学的无能了,用“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来为无能做掩盖的时代应该结束了,而王教授极力反对的把“教学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放在投入产出的坐标系中进行评判(不讲投入产出你让那么多工薪阶层的父母为子女做的教育投入何以平衡?),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尽可能拉近与经济活动的距离(拉得还不够近,但现在普遍的用好听的专业名包装差劲课程的做法简直就是欺骗);受教育者也基于预期收益最大化”去选择,不仅不应该去除,恰恰应该得到更大的强调,而在这样的强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弱化行政逻辑而要加强市场逻辑,比如让更多的资深社会人才尤其是企业操作人才担当教学力量,让更多的实操训练进入课程编排,让学生有更多实习机会与管理提升实习质量,教学评估专业第三方化而非官样文章化。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希望公立大学要率先弱化行政逻辑而强化市场逻辑,加强自己广泛回应市场需要的能力;私立捐赠的公益型大学更要获得更大的特色办学确立自己的细分人才市场优势的空间;而私立营利大学则在敏感人才需求变化、最大化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遵章纳税。结论只有一个,中国人才市场之大,让真正的学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领导人才供不应求,在这里市场逻辑才是硬道理,它不可能“重伤”教育,但可能为吸金而不产金的教育模式所重伤。
个人分类: 求学路|1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校应当推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担责
热度 1 muheifeng 2014-3-18 21:06
首先,来简要分析一下我国目前初级教育体系中的学生管理方式——规范化管理,统一性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既符合我国当前教师和教育资源紧缺、学生数量庞大的状况,减小了学校的管理和运营成本;并且满足了学生在知识和社交方面的需求,较为有效地完成了学生道德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目标。规范化的管理能较好地管理这些没有自我管理能力或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儿童和青少年,并利于这些尚未形成独立的思想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避免了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这种管理方式在初级教育中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成效是基于这些学生还未真正独立——还未形成或才初步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和自我管理能力。 国内高等教育延续了中小学的学生管理方式——学校统一、层级管理。高等教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的实训场,学生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自我管理能力也迅速增强,开始规划自己人生路线和奋斗目标,有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目标,自我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显著增强。这种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能力与高校中统一规范管理相矛盾,矛盾的结果又两种,一种是学生抗衡学校管理,这也就是高校屡爆学生与老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发生冲突的原因,同时也造成了高校出现管理工作量大而收效微的困难局面;矛盾的另一种结果就是学生向学校妥协,缺失了自我,缺乏自主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对他人或团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就是为什么在毕业季大批学生迷茫,他们看身边的人考研就考研,身边的人考公务员就考公务员。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在步入社会许久后都还不能完成从一个学生向一个职业人士的转变,并且还沉浸于缅怀那些逝去的校园生活。他们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的思索,缺乏独立的行动能力,缺乏担当,更缺乏去探索未知道路的品质 ,创新对他们来说则更像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学校(上海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型的、高质的高校,从管理者的角度,我们应当去行政化,以提高学校的独立性,并提升学术和科研的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应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担责,以培养我们的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和有所担当的能力和精神。作为一所新建高校,学校管理者是学校这栋大厦蓝图的设计师和规划师,学生是这栋大厦的最终建造者,学生的品质将直接决定这栋大厦的最终质量。受国内教育体系的限制,做去行政化的改革面临极大难度,相比而言,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要容易得多。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担责,学校管理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学生指引方向和提供建议。去除年级、班级、院系之间的壁垒,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自己规划作息,自我管理,让学生自己去权衡利弊,有所取舍,自做决定,并自担主要责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和责任感,并且相比于学校强制性规定,减小了学校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和校园冲突。 一批坚强自信、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并有责任感的学生,我相信将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将使我们学校一战成名,并且增加了高校向政府提出去行政化的筹码——“我们放开了手,我们收获了高品质的学生;政府若放开了手,国家将收获高效教育和尖端科技”。
663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教育资源属公共资源,人人都有权享受
热度 16 tangaimin 2014-1-9 10:57
研究生教育资源属公共资源,人人都有权享受 ——关于对所谓“考研基地”的某些看法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唐爱民 新近几日,关于曲阜师范大学等几所地方院校之所谓“考研基地”的聒噪声又起,不知源头何在?也不知始作俑者用意何在?这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缘何将其固化在某些高校头上。是耶?非耶?着实让人有些困惑。 在我看来,曲师大若真荣膺“考研基地”的称号,倒是对我们的某种褒誉,我们欣然领受。因为,成为一个基地,是需要条件需要实力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基地”,乃指“作为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有人把曲师大视为考研基地,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基础的地区”,不正是一种认肯吗?我们就是要做打基础的事,做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砖瓦之功,为青年人的发展奠基,为其生活的幸福感、生命的尊严感助力!我们过去、现在、将来都将继续做下去,责无旁贷。 现在的时代,已然成为一个公共理性、公共选择的时代。公共性的普及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表征。人类的知识是公共的,文化资源是公共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研究生教育资源)亦是公共的,而断非某一阶层的专属。那些抱持“贵族”意识与身份的人,在其骨子里,涌动着一种特权意识,一种想当然的尊贵感,一种受到公共理性冲击后产生的无能为力感,一种无可无奈感。他们容不得公民理性的扩展,容不下普通民众理性的觉醒与挑战,不忍心自己那份虚假尊严的丧失。其实,这些人,这类人,更值得人们同情。 研究生教育资源是国家的、公共的、全体民众的,绝非某一些高校的专属地盘,也不是为某些人预留的。“ 985 ”高校、“ 211 ”高校学生考得,地方高校的学子缘何考不得?在我看来,青年人选择高尚,追求进步,提升自我,何错之有?大学生求知、问学,是其基本权利,怎忍心妄然冷嘲热讽? 将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权利仅限于“一本”高校,而对“二本”、“三本”等地方高校学生的考研指手画脚,这种做法,究其实,乃是对教育公平权的公然漠视。或者说,是想对目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厮守。这些人承历史资源或自然资源的馈赠,携某些偶然的机遇或其他并不想示人的便利,跨入了所谓的上层,过着体面的生活,说着冠冕堂皇的话语,却对亿万莘莘学子的努力讥讽之,鞑伐之,说着没有底气、没有公理的话,全然没有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应当拷问与鞑伐的应该是这些人。 我们这个时代,是身份不断变迁、完善的时代。每个人的身份,在其一生,都是从身份变动不居直至身份确定的。身份的每一次变迁,都是个体自我意识、人格结构渐趋完善、升华的过程。初中生身份是对小学生身份的超越,高中生身份是对初中生身份的超越,大学生身份是对中学生身份的超越,研究生身份是对大学生身份的超越。无论是谁,无论身处哪所高校,无论有着何种教育履历,确定性的寻求,都是一种自然的权利,不能因其“出身”的不同而阻断了人们超越自我的权利。否则,就是集权式贵族意识的放肆,就会导致虚假的身份自尊。如此看来,曲阜师范大学学子的考研热潮,究竟何错之有? 曲师大的学子向来以“基础厚实、作风朴实、业务扎实”而广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这里有着勤奋、向上、积极的学风。人们心无旁骛,一心向学。只要走进曲园,就会被她朴实无华的气象所吸引。我每次参加学术会议,都会向全国的高校推荐我们的学生。曲师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口碑,断非某些片面报道中所说的。好多“ 211 ”高校非常喜欢我校的学生。这是真实的客观的事实。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国家。想一想那些农家子弟的生存境遇吧。面对巨大的城乡差别,他们急切地想通过读书与个人的奋斗改变自身处境不良的身份、地位。这是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默默抗争。有那么一些人,不是同情,不是支持,反而站着说话不腰疼,武断指责,无理嘲笑,人性何在?用心何在?真正值得警惕与批判的,恐怕恰是这一小撮人。 放眼全国高等教育的情势,可以发现,几乎每一所“ 211 ”、“ 985 ”高校的保研、考研人数都超过了 30% ,在这些学校,研究生的招生指标几乎都习惯性地留给了本校学生。近把所剩无几的指标向全国开放,地方院校的学生竞争这为数不多的名额。这已经是高等教育的严重不公平了。一些媒体不深入剖析这种现象,不抨击这种教育不公,仅抓住身处弱势地位的地方高校说事,吸人耳目,这本身似与职业道德渐行渐远了。 实际上,媒体有媒体的言论,学者有学者的判断。各自的生存路径不同。谁会轻易相信不实的聒噪呢?我们也大可不必为此上火,动气。理性的思忖,有理的回应,踏实的前行,也许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以曲师大学子的实力和勤奋,必定会赢得愈来愈多有良知学者的赞同。 我想对曲阜师大的青年学子说,读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坚守自己的理想,足以! 2014年1月9日
475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开放教育资源(OERs) 对英美高等教育出版的冲击
renxiang 2013-10-14 14:06
在苹果应用商店成立 5 周年之际,苹果公司宣布,其教育平台 ITunesU 的数字内容总下载量已突破 10 亿次。以开放教育资源为主的 ITunesU 一直被视为欧美传统教材出版的颠覆者,而 10 亿的下载规模,让业内人士惊呼教育出版产业的秩序将被重建。相隔不久,教育出版巨头圣智学习集团( CengageLearning )正式提起破产保护申请。虽然在美国提出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企业倒闭,但是,其超过 58 亿美元的负债总额,以及近六个月超过 18% 的业绩下滑 ,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教育出版产业的危机。 客观讲,英美教育出版巨头面对数字转型并不保守,他们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出版产品和数字教育系统,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好评。然而,在数字浪潮的冲击下,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对数字教材的强势介入以及由欧美知名大学发起、并得到广泛响应的开放教育资源( OpenEducational Resources )运动,对教育出版产业的现有格局形成了强大冲击。本文立足于数字时代的产业变局,对近五年英美教材出版产业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加以梳理,希望可以为国内业界提供借鉴与启发。 传统教育出版的数字创新 2013 年,美国中小学和高校教材市场的总规模预计为 137 亿美金,而且在未来五年还将保持涨势 。英美教育出版的市场巨大、利润稳定,一直是整个出版业的经济支柱。以全球第一大出版集团培生为例,其 2013 年上半年总销售额是 27.6 亿英镑,其中培生教育( PearsonEducation )贡献了 20 亿;总利润为 1.37 亿英镑,培生教育贡献了 0.83 亿 。教育出版的产业集中度很高,培生、圣智、麦克米兰、麦格劳希尔( McGraw-HillEducation )等大型集团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垄断着产业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数字化日益成为趋势和共识。根据 BabsonSurvey 2012 年的统计,有 670 万学生在过去一年中至少使用过一次在线课程;对 2800 位教育界领袖人物的调查也显示, 69% 的受访者将在线教育列为后 10 年战略规划的重点 。为了满足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新需求,英美出版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垄断地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转型与重组。在最近 5 年,五大巨头至少投入了 10 亿美元,用以并购软件技术公司和开发数字平台。以麦格劳希尔教育( McGraw-HillEducation )例,这家教材出版巨头以 2 亿美金并购在线课程平台 Deltak.edu ,又相继收购了制作交互式作业软件的 SaplingLearning ,以及拥有 200 家机构客户的课程自动录播系统公司 Tegrity 。通过一系列并购,麦格劳希尔拥有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并陆续推出了多种在线平台和数字服务,比如,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在线平台 LearnSmart ;电子教材定制出版平台 McGraw-HillCreate ——它让教师从 4000 种电子教科书中选择定制个性化教材;在线提交作业和搜索课程录像的 McGraw-HillConnect ;远程考试监督管理服务 McGraw-HillTegrity Remote Proctoring ,等等。 在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新平台。培生早在 2010 年就开发了第一款移动教育应用;迄今为止,立足 IPad 等移动终端,培生教育已经推出了 100 多种移动教育产品。这些移动应用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以 iBooksTextbooks 和 eTextsfor Schools 为代表,让教师学生在移动终端上使用数字教材和教育资源,使数字内容实现了移动化;第二类,教学辅助应用,以生动活泼的多媒体交互方式讲解抽象的科学、数学和社会学概念,比如 BeyondTextbook 系列应用;第三类,是针对移动教育的新特点——学生主导、社交性、合作性等,为教学创新服务的应用。这些移动应用使教育出版成功地从在线平台延伸到手机平板终端,极大拓展了教育出版商的数字生态系统。 英美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其商业模式已超越了简单“出版”或“数字出版”的概念。出版商看重的不是单纯教材内容的盈利能力,而是由教材所联结的庞大的教育人口和教育机构市场,以及与教学科研深度整合所带来的商机。在数字时代,几大教育出版巨头的产品形态越来越复杂,除纸本和数字教材,还有基于教学课程的个性化服务和数字解决方案。相应地,“教育内容、软件和服务供应商”成为教育出版巨头对自身的普遍定位;其使命已不是简单的数字教材出版,而是提升师生的数字教育体验、参与度和教学成效。 英美教材出版的问题 虽然英美教育出版的数字创新不乏亮点,但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材价格居高不小。据统计,一个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年的教材花费为 1200 美元 。加拿大的统计数字发现,近 5 年,教材价格涨幅已接近 300% 。很多英美学生开始购买二手教材,或通过影印章节、借阅等办法减少教材购买。人们本来希望数字教材的普及可以大幅度降低教材价格和学生负担;但是,现实让人大失所望。由于教育出版巨头在数字教育平台和全面解决方案上投入巨大——软硬件投入、技术企业收购、研发运营费用等——这些投资与运营成本的增长,短期内需要用教材利润来弥补。所以,数字化并未解决英美教材价格昂贵的问题,反而进一步推高了教材定价。虽然有些大学尝试以“批发”方式同出版商议价——比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即由学校图书馆以折扣价格统一购买数字教材,并交由学生免费使用,部分成本分摊到学生的学费。但这一模式难以根本上解决高定价问题。 数字教材不但价格昂贵,出版商对数字内容使用权限的种种限制,更让教师学生叫苦不迭。比如,很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拥有 ” 数字教材,而只是借阅,使用期限从 1 星期、 1 学期到半年不等;如果要完全拥有数字教材,其价格甚至比纸本教材还要昂贵。多数数字教材也不能够全本打印,有的甚至对内容的复制粘贴与社交媒体分享也进行限制。数字教材的兼容性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只能在出版商开发的特定软件环境中阅读,缺乏对其他平台的支持,学生的学习笔记、批注和加亮内容也难以跨平台转移同步,对 Endnote, Evernote , GoogleDoc 等在线学习应用的兼容性差…… 这缺陷让教学效率大为降低 。目前来看,相比物不美、价不廉的数字教材,师生们仍偏爱纸本教材。数字教材的普及并不尽如人意,这让出版商的后续数字产品服务无用武之地。 英美教育出版的商业模式虽然突破了单纯的教材出版,开始立足于教材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和利润更高的数字解决方案,但是,对数字教育体系的封闭定义、对商业利益的贪婪追逐、还有垄断思维阻碍了教育出版商的进一步创新。出版商的想法,是利用学校在教材内容、教育平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依赖,通过提供全套数字化产品服务,来建立封闭的数字教育生态。这样,教育出版巨头的垄断地位和高额利润在数字时代依然得以维系。但是,这一新商业体系蕴含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一方面,是大规模并购和高昂的研发运营成本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圣智学习集团的财务危机凸显了这种风险的破坏力;另一方面,产业内外各种颠覆力量的崛起,让维系垄断的战略难以成功。 互联网巨头正在染指教材出版市场,并试图颠覆出版商的封闭数字教育体系。亚马逊早已利用 Kindle 生态推出了教材借阅服务。苹果借助强大的平台能力和苹果数字生态系统,也让 iTunes U 成为数字教育内容的核心传播渠道之一。谷歌也不甘人后, GooglePlay Textbook 随安卓 4.3 系统一起推出,这一数字教材租借系统承诺为学生节省 80% 的教材支出。三大巨头的数字教材分销渠道将对教育出版产业产生的颠覆性冲击,因为失去了对教材内容资源的掌控,出版商搭建的数字平台和解决方案将成为空中楼阁。 开放教育资源的冲击 另一个强大的颠覆性力量是开放运动。开放教育资源近几年在西方国家迅猛发展,它与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网络大规模开放课程( MOOC )、软件开源等共同构建了一套旨在对旧的知识传播体系进行颠覆性重构的开放系统。这对凭借垄断知识资源牟利的教育出版商形成了直接而强烈的冲击。网络上海量的、免费的学术内容,正在成为传统教育出版的替代者。伴随开放教育资源而来的,是英美高等教育文化的变化。随着 Web2.0 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学术开放合作精神的推动,越来越多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学者和学生开始参与学术知识的开放传播,这已经在重新定义“学术”活动,重新评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 。长期以来,开放教育资源虽然数量巨大,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而出版商的内容虽然昂贵,但质量有保证。但是,这种局面正在改观,尤其是西方一流名校开始提供经过同行评议的开放学术资源,一些著名教授开始尝试自出版教材,而用户的社交化分享合作也有效促进了开放内容的传播和使用效率。 面对开放教育浪潮,互联网巨头也不断推波助澜。苹果推出免费的 iBooks Author ,这款简单易用且功能媲美专业排版系统的电子书制作软件,正在成为数字教材 DIY 的利器,它为教师和学者参与开放教材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提供了有利帮助。 iBooks Author 也凸显了苹果剑指开放教育、开拓教育出版市场的野心。谷歌 Google Play Book 开始允许用户上传自己的文档,可以同步笔记、标签、高亮等阅读记录,并与 Google Doc 和 Google Drive 等广泛应用于数字教育的服务深度整合。这一政策无疑将大大提升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圣智学习集团的破产保护申请,《华尔街日报》有这样一段评论,“该公司的艰难处境,源于用户开始转向智能手机和平板上的互联网学习资料,而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削减了学校图书的采购” 。这种变化,正是源于开放运动的冲击。 危机与未来 一直以来,面对数字大潮,英美教育出版商相对乐观。其一,他们的数字化改造很早就开始,并形成了对资源和机构渠道的垄断优势;其二,教育出版商深信教育用户愿意、也不得不为高质量内容付高价。但是教育出版的危机,以出版商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那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而袭来的开放浪潮。可以说,以往最稳定、最赚钱的出版领域,正面临着被数字创新和开放运动所颠覆的风险。教育和科学传播的未来,是一个开放未来。而这个开放未来与商业出版存在着根本冲突。这是摆在全球教育出版产业面前的紧迫课题。自 2012 年起,教育出版巨头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圣智学习集团,威利、麦克米兰高等教育等相继开始与 Coursera 和 eDx 等 MOOC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合作,尝试在新的开放教育体系下寻找出版商的价值定位。那么,以往对数字创新并不保守的英美教育出版商,能否再进一步,走入开放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1 http://dealbook.nytimes.com/2013/07/02/cengage-learning-files-for-bankruptcy/?_r=0 . 2 http://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13/07/06/death-of-the-textbook/2456621/ . 3 http://www.digitalbookworld.com/2013/pearsons-half-year-results/ . 4 http://sloanconsortium.org/publications/survey/changing_course_2012 . 5Lee,Ellen (2013). E-Books and Cost Pressures Push College Students AwayFrom Textbooks. The DailyBeast . See http://www.thedailybeast.com/articles/2013/06/24/death-of-the-textbook-and-the-50-pound-bookbag.html . 6 Martin,Romana. (2012). The Road Ahead: eBooks, eTextbooks andPublishers' Electronic Resourc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utureChallenges, Sustainable Futures: Proceedings ascilite 2012,Wellington, New Zealand: Massey University. 7 Scanlon, Eileen. (2013).Scholarship in the digital ag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publi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 British Journal ofEducational Technology , n/a-n/a. doi:10.1111/bjet.12010. 8 Glazer,Emily Spector, Mike (2013). Cengage LearningEdges Toward Chapter 11. TheWall Street Journal . See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127887323689204578571880445889350.html . 本文原名“ 英美教材出版的数字转型与危机” 刊于《出版广角》201309期上,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13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官方要求加大高校向贫困地区招生倾斜——倒不如消除教育资源差距
wangjs04 2013-9-13 16:2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9/282457.shtm 如题。 个人感觉,大学一味倾斜,就不叫大学了。 必须从小学就不倾斜,全国都一样。这样大学就不需要倾斜了。 把小学重视起来,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情,使得教育资源相对平均化和动态化,这样贫困地方就不需要照顾了。 被照顾是一种歧视,从根本上消除歧视,从源头消除歧视,这是重要的事情。
个人分类: 随意心情|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毕业生当城管的悲哀
热度 8 Bobby 2013-8-5 16:17
清华毕业生笔试第一当城管 全国高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百里挑一( 2012 年清华大学各省招生比例 );而国家着意偏袒清华北大,年拨款数亿,为的是让一部分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集中了优质资源、优质生源和优质教授的北大清华,难道就是让毕业生出来杀猪、当城管的吗?清华毕业生当城管是不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871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世界最著名大学教育资源
junyichai 2013-6-13 16:15
一、伯克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作为美国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了,可以跟踪最新的讲座。想看教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笔记,可以点击该教授的网页,通常,他 / 她都会第一堂课留下网址。实在不行,用 google 搜搜吧!   伯克利的视频都是 .rm 格式,请注意转换   二、麻省 麻省理工学院 http://ocw.mit.edu/OcwWeb/web/courses/courses/index.htm 麻省理工是免费开放教育课件的先驱,计划在今年把1800门课程的课件都放在网站上,提供课程与作业的PDF格式下载。三是,麻省理工只提供少数的视频讲座。坐过学生上麻省有一个绝对优势,麻省理工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建立了镜像网站,把麻省的课程都翻译成立中文。鉴于PDF格式,推荐使用FoxIt Reader。 www.core.org.cn (中国大陆) 推荐 www.myoops.org (中国台湾) 二、卡耐基梅隆 http://wwwNaNu.edu/oli/ 卡耐基梅隆针对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提供10门学科的课程视频。与其他大学的免费课程一样,非卡耐基梅隆的学子能学习课程,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课程进度,卡耐基梅隆建议造访者在网站上注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一来,你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门课程,还要参加几次考试,当然,即使你得了100分,卡耐基梅隆也不会给你开证明,更不会给你学分。 四、犹他 犹他大学 http://ocw.usu.edu/front-page/Courese_listing 犹他大学类似于麻省理工,提供大量的课程课件 五、塔夫茨 塔夫茨大学 http://ocw.tufts.edu 塔夫茨大学也是 “ 开放式教育课程 ” 的先驱之一,初期提供的课程着重在本校专长的生命科学、跨领域方法、国际观点以及对美国地区性、全国性社群服务的基础理论。 六、公开 英国公开大学 http://openlearn.open.ac.uk/course/index.php 英国十几所大学联合起来,组建了英国公开大学。有一部分课程是对注册学生开放的,但是有一批很好的课程是免费的,并提供视频。每门课还设立了论坛,在社区中,大家发表意见,提供其他的学习资源,互相取经。在这个网站里,最能锻炼自学者的能力,因为你要不停地淘,才能找到宝贝。 七、约翰霍普金斯 约翰霍普金斯 http://ocw.jhsph.edu/topics.cfm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但是,现如今有动机的人不用花一分钱,便能通过网站获得该校的前沿知识。约翰霍普金斯提供了本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一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八、 Connexions http://cnx.rice.edu CNX.org 由莱斯大学开发,号称是课程资源免费共享图书馆。与其他大学不同的事, CNX 邀请教授学者建立自己的社区,把自己的最新成果公布于世,接受大家的评价。可以说 CNX 开辟了大学资源共享的新天地,尤其适合自学能力超强的大学生。有些课程有中文版。 九、索菲亚 索菲亚大学 http://sofia.ocw.cn/gallery 无论是想当一名管理者、作家、评论员、还是要从事设计和 IT 业的人,索菲亚大学的免费课程肯定让你受益匪浅。索菲亚大学提供了 8 门学科的课程,其中《企业网络安全实战》已翻译成中文。 十、华盛顿 华盛顿大学 http://www.cs.washington.edu/education/course-webs.html 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学比较强,相关的几百门课程都已经放到网上。不但本科生能找到所需要的课程,连研究生也能淘到宝贝。该网站还提供特色讲座,比如:妇女、计算机与合作。课程不但提供讲座介绍、课堂笔记、有些课程还提供视频。 牛津、斯坦福、耶鲁大学联合网站 http://www.alllearn.org 哥伦比亚大学 http://ci.columbia.edu/ci 伯克利音乐学院 http://www.berkleeshares.com 杜克大学法律中心 http://www.law.duke.edu/cspd/lectures 圣母大学 http://ocw.nd.edu 英国格雷莎姆学院 http://www.gresham.ac.uk/default.asp 加州大学 Irvine 分校 http://ocw.uci.edu 富布莱特学校 http://ocw.fetp.edu.vn/home.cfm 日本东京大学 http://ocw.u-tokyo.ac.jp/english 日本早稻田大学 http://www.waseda.jp/ocw/index.html 日本大阪大学 http://ocw.osaka-u.ac.jp/index.php 法国巴黎高科 http://graduateschool.paristech.org 再给个看大学视频播客的 斯坦福大学 http://itunes.stanford.edu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itunes.berkeley.edu 普渡大学 http://boilercast.itap.purdue.edu:1013/Boilercast 美国西南理工 http://pocast.swtc.edu/lecture/index.php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http://www.bruincast.ucla.edu 西肯塔基大学 http://blog.wku.edu/podcasts Dupage 学院 http://www.cod.edu/multimedia/podcast/CODcast/Welcome.html 纽约城市大学 http://podcast.york.cuny.edu/lectures 莱斯大学 http://webcast.rice.edu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http://podcast.ucsd.edu 剑桥大学 http://mediaplayer.group.cam.ac.uk/main/Podcasts.html 美国大学华盛顿法律学院 http://www.wcl.american.edu/podcasts 杜克大学法律学院 http://www.law.duke.edu/webcast 乔治敦大学 http://webcast.georgetown.edu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 http://www.chicagogsb.edu/multimedia/podcast 波士顿学院 http://frontrow.bc.edu 哈佛商学院在线 http://www.hbsp.harbard.edu/b02/en/hbr_ideacast.jhtml;jsessioned=NVHF0YFBS5ZCGAKRGWDR5VQBKE0YIISW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http://havenscenter.org/audio/audio.htm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http://www.johnshopkins.edu/podcasts.index1.html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http://www.lse.ac.uk/rescources/podcasts/Default.htm 普林斯顿大学 http://uc.princeton.edu/main/index.php 英国泰晤士报 MBA http://uc.princeton.edu/main/index.php 耶鲁大学 http://www.yale.edu/opa/podcast/
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资源不均衡 农村娃一代穷世代穷
热度 1 tyfond 2013-5-26 13:22
原标题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 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侄女的反应倒很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高中,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从小认定的道理,然而在侄女这代人眼中,这条路越来越难。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   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推进城镇化重点是人口城镇化,阶层固化阻碍了农民变市民,将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冲突和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破除制度篱笆。首先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推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城乡学校资源均衡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地”,缩小教育的地区差距;加大帮困力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令人欣慰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从去年多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到扶贫定向招生,再到今年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些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心。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非一日之功。只要多走一小步,就能让农村学子重燃希望,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    调查:北大农村学生比例 由三成跌至一成   高学费让不少贫困家庭陷入了债务危机,为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家庭普遍负债在5万元左右,相当于10年以上的家庭纯收入。在甘肃省,近几年返贫人口中,一半左右因教育支出过大返贫。会宁县很多百姓认为除了读书没有别的出路,但就业难也让他们心生疑惑。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读书还有用吗?看到村里在家待业的大学生,不少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根据刚刚公布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我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 详细 】    晏扬:不要堵塞低学历者向上流动的宝贵通道    新华社:别让无机会成为青年逐梦的绊脚石    审计署:部分地区辍学人数增加 教育资源紧张   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就学距离明显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导致有的学生上学耗时偏长;二是部分学校寄宿设施建设滞后,重点抽查学校中有16%的学生寄宿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抽查寄宿制学校中有36%的学校生均宿舍面积不达标,45%的学校存在大量低年级寄宿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的学校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还有欠缺等;三是部分学校校车配备和监管不到位,学生交通安全风险增加;四是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费用增加,受上学远、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实际辍学人数有所增加;五是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集中办学规模,使现有生源大量向县镇学校集中,造成县镇学校出现新的教育资源紧张。【 详细 】   解决: 教育公平需要对资源进行全面的公平分配   近日,国务院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和要求,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这是在教育资源不公平背景下的一项追求公平结果的政策,具有积极意义。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虽然整体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并呈现马太效应,即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赢家通吃。这表现为一些方面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加速,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来越狭窄,这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与权利不平等所致,导致机会不均、贫富不均。【 详细 】 摘自: http://learning.sohu.com/20130526/n377067542.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8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英语热"耗费大量教育资源 教学陷怪圈
mymjb 2013-3-12 23:19
中国网讯 英语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为了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熟悉和精通英语的人才。但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   张树华说,重视和学习英语只是一种手段,是基于我们改革发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张树华认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英语学习风”现在已经刮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时期就开设外语必修课,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和接受能力。中学阶段,英语始终是语文、数学之外的三门主课之一。英语在大学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四级就休想拿到学位。四级考过了,学生要接着准备考六级,准备研究生英语考试。频繁的英语考试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使大学的专业课遭到沉重打击。对很多大学生而言,专业课只要考及格就行;毕业论文也只是走走过场罢了。结果是,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   张树华说,对于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来说,英语更是具有“一票否决”的关键作用。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成绩优异的考生因为英语没过线而惨遭淘汰,而一些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成了录取的亮点。“考研就是靠英语”的说法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中颇为盛行。   在张树华看来,那些从事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不管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语,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这显然没有必要。   张树华呼吁,在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和用人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畸形的语言格局: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   张树华认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时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教学陷入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学生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12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几个考试,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浪费。张树华引用英语教育界泰斗张道真2010年10月接受媒体关于国内英语教学的访问时说:“目前国内学生学到的基本都是哑巴英语,而哑巴英语和没学过英语没有什么区别,传统的考核方式应该被彻底打倒!”   让张树华痛心的是,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弱化了对汉语言的学习。他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日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为此,张树华建议:1、重视中文教育。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各种象征、情感、记忆,承载着他们对起源、目的、价值的共同想象。汉语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纽带,在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塑造精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建议从小开始重视中文教育。小学至初中,重视中文语言文字和口语表达的教学。除语文、数学课程外,大幅度减少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变成高年级后的选修。大幅度减少各类考试的科目,给孩子体会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逻辑和美感留下空间和时间。3、治理中学、大学、考研等各教育阶段的“英语崇拜症”。确定外语教育中英语与其它外语合理的比重和格局;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与外语水平要求不应该一刀切。4、在大学课程中改变英语教学方向和方法,重视与外语相关的应用教育。5、除外语专业外,降低外语分数在高考中的权重。(今日中国记者李国文)
1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思乱想一番--如果可以定期的迁一下”帝都“
热度 1 lizongchaoigo 2013-3-11 23:53
最近在瞎想一个问题,趁此机会写在这里,算是我第一篇微博吧。 我在想,可不可以把中国的首都换换地方呢。 北京是个好地方,那么多的中心的称谓。全中国的人都想往北京跑。本人其实也想往哪里跑,但是房子那么贵,真心跑不动的。北京着实也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如果中国的首都也能像举办奥运会似的一次换一个地方,那北京的房价是不是就能降下来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没几个人在北京买房,供大于求,房价肯定会跌的。 如果中国的首都每个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换一个地方。那么全国的教育资源我觉得也会更加平均,不会出项北京一家独大的局面。首都在的地方,肯定是国家领导人,各位大官在的地方,一般他们的配偶,子女等的也会在那里,相配套的教育,卫生,文化,环境等的都会随着这些官官们走动,没到一个地方都会润泽当地的老百姓。如果把首都放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地方,我感保证,不出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赶上现在北京的水平。这样,每迁一次都,都会造就一个”北京城“,即使移都了,当地的人民也还是可以生活的很好。让全中国的人都可以真真做一次帝都的百姓,都能又一次“北京户口“的机会。反正我是觉得这样是有好处的。而且好处会很多。虽然迁都可能会麻烦些,但是相信很过人都会同意吧。。 你们说呢~!~
29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教育改革要系统推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carldy 2013-3-6 10:00
【备注】关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我们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应该与高校发展趋势保持一致,这样才不会落后,才不会保守,才不会觉得“今日的幸福指数不高”。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 “教育改革要系统推进” 人民政协网 www.rmzxb.com.cn 日期:2013-02-27 00:57 【委员名片】张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等职。2011年11月起担任中南大学校长。      2011年从教育部转身中南大学校长的张尧学,1年多之后又将首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以新的角色为中国教育发展而建言呼吁。   教育问题是民生的头等大事。张尧学透露,今年首次履职,他将重点关注两个教育话题。“我国教育历来存在优质资源不够的问题。这带来了许多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地区间的不平衡、学校间的不平衡、学校内部的不平衡等资源不平衡问题。这直接导致人们为了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和发展而抢夺优质教育资源。”张尧学说, 这一“抢夺战争”从幼儿园一直蔓延到大学的硕士、博士课程,使人们的幸福指数下降。所以,为了让人们幸福地学习,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他所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学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崩溃的问题。“目前,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都在高校有所反映,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都受到了严重挑战。”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一是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二是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我们应对过去的教育改革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问题、大胆决策、试点先行、系统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凸显,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教育发展也面临多元的舆论环境。张尧学表示,要使教育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就应从教育界自身的改革抓起,改革要有真东西。 “教育系统内部思想保守、顽固守旧、跟不上世界科技进步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口里喊着改革,实际上永远是老一套,以不变应万变。 ”张尧学在担任中南大学校长之前曾任职教育部12年,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教管理岗位多年历练的他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上任校长不久就推出了一揽子教育改革计划。“中南大学的改革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针对我们自身的问题,推出的系统改革方案。我们的目标是为中南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不以一人一事论短长。”谈及学校的改革张尧学如是说。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但张尧学觉得自己每天都在上“第一堂课”。“我每天都在检讨自己,看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有失误?以后再改正。”而作为政协委员中的新人,他深感责任重大、诚惶诚恐,怕辜负大家的期望和信任。“惟有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多调查研究。”初任政协委员的张尧学也以一名小学生的心态来要求自己,任期内,他要说群众之所说、言群众之所言,努力成为一名称职的委员。   谈到对未来教育的期望,张尧学说,“ 希望中小学生不再那么累,希望大学生更加具有批判精神,希望老师们的工资再提高一些 ……”    (张惠娟) http://epaper.rmzxb.com.cn/2013/20130227/t20130227_485771.htm
个人分类: 千里旅行,万卷阅历 Travelling and reading help yo|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赢周刊】网络教育:战国时代启幕
毛宁波 2012-12-29 11:02
互联网教育领域是中国与美国市场差别最大的互联网领域,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之路至今仍在探索。   电商的冬天来了,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教育 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业内人士指出,全国性的网络建设、网络提速、网络支付的完善、公众对互联网认知度的提升、“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等因素,都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利好消息。同时,教育机构在线下的跑马圈地业已完成,大型教育机构的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创业者的教育项目越来越多。现在已有很多公司尝试把线下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平台上来,网络教育第三方平台正大量涌现,而且增长速度惊人。   投资者的热情重新被搅动了。今年以来,中国网络教育市场风起云涌,提供在线课程的几家平台掀起一股大量教学及 培训机构 涌入的掘金潮。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对中国教育行业的看好,明年中国网络教育企业会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行业竞争也将加剧。“别以为市场这么大,剩下的就都是你的了,事实是每个愿意给自己孩子掏钱的父母,都已经把该掏的钱都掏出去了,这意味着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必须从竞争对手口袋里去抢钱。”    网络教育的投资热情又被撬动了    移动互联网撬动了网络教育   “电商的冬天来了,网络教育的春天才刚刚开始。”陈广涛。他是新型网络教育网站——多贝网的创始人,之前他开过网校,发过传单。   从20世纪末国内开展 远程教育 试点、知名中学的网校顺着56K的拨号网络进入全国各地的家用电脑开始,“网络教育”这一概念开始被中国人所接纳。在往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互联网与最为保守的教育产业碰撞之后,产生了储藏量巨大的金矿。中商情报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近30%,达到456亿元,网络教育用户规模将接近2000万。   无论是在2006年登陆纽交所的新东方,还是安博、学而思等后起之秀,他们的网络教育平台都经营得如火如荼。除了应试教育,人文社科类教育平台也开始变得抢手起来,国内几家仅仅提供有限的大学课堂视频的公开课网站,其火爆的流量也足以证明这个行业所蕴含的潜力。然而,虽然市场可观,可是这一行业的商业模式却长期停留在卖课件和教材的电商阶段,更谈不上服务。   此前曾有人预测,2012年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但其发展历程并非一马平川。网络教育刚刚兴起时,只要进入均能获利;但后来,由于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学员剧增及需求不断提升所致的重重压力,让很多传统的网络教育机构陷入尴尬的处境:原有网络学习平台已经落伍,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技术却有些后继乏力。新东方在线首席执行官孙畅表示:“互联网技术在网络教育领域并没有起到足够大的作用,也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教育行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网络教育的受众正借以移动终端迅速扩军;另一方面,随着用户体验的逐步提升,教育类的App正在重新定义网络教育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撬动了互联网教育,使得新技术派与传统教育势力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据统计,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潮的带动下,2011年以来,全球网络教育行业规模在千万美元以上的融资达到近10起。例如,美国的教育应用商店 eSpark今年获得了570万美元的A轮融资,定位为“eSpark的网页版”的Chalkable其后宣布融资130万美元;美国网络教育服务商 2tor获得26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欲让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平起平坐,挑战哈佛、耶鲁等常青藤盟校;创业公司The Minerva Project获得2500万美元的巨额种子投资,意图打造“在线版哈佛大学”。此外,UniversityNow总计获得了1730万美元投资、Echo360获得高达3300万美元的融资、Coursera总计筹集约2000万美元的资金。加拿大在线教育平台Desire2Learn宣布A轮融资谈判结束,获得NEA、OMERS两家投资公司总计8000万美元的投资,为目前教育项目融资之最。   投资分析机构CB Insight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教育类科技公司从风险投资商那里获得了大约13.7亿美元的融资。“平均每季度有53家风投机构注资教育类创业公司。融资交易活动在2011上半年达到顶峰。在2011年一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这段时间里,教育类科技公司平均每季度融资额为2.94亿美元。”    下一个互联网投资热点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网络教育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投资热点。   网易公开课最早把国外名校资源引入到国内。不少人通过网易公开课知道了TED,知道了可汗学院,看到了国外互联网大佬的演讲视频。去年初,网易加入OCWC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并共享其在全球200多所名校的所有高清课程资源。近期,网易公开课还推出了针对大一新生的精品课程,包括专业课、公共课、兴趣课。打出的口号叫“贫二代也有春天”。   最近,网易还发布了“儿童教育”APP,进军儿童教育市场。种种迹象表明,网易在网络教育方面野心很大。与此同时,网络教育的第三方平台正大量涌现,而且增长速度惊人。在首届中国网络教育高峰论坛上,欢聚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YY”)CEO李学凌谈及重点发展教育的未来战略时透露,明年将在YY教育上投入数亿元,致力于释放社会的教育资源。    第三方平台快速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App Store模式的诞生,使得往日各自为战的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集中到少数几家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技术能力不足、缺乏安全技术方案,独家视频课件资源得不到保护、运营成本过高制约了网络教育的长足发展。对于中小型网络教育机构而言,要自我研发视频发布、视频播放、视频直播、视频广告、视频统计等视频技术不仅有很高的门槛,昂贵的视频带宽也让他们难以承受,高昂的搭建成本和运营成本导致了企业驻足不前。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教育本身,将视频平台的构建与维护以少量的成本交由更专业的视频云服务提供商来处理,是一种发展趋势。   在首届中国网络教育高峰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新型的网络教育是朝阳行业,虽然对于刚在该行业投入2110万美元资本的Andreessen Horowitz宣称的“软件正在蚕食教育”持有保留态度,但现在已有很多公司尝试把线下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平台上来。这种平台型实时互动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也大大节省了时间与成本。然而,整个行业仍在不断向前迈进中,这种模式在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和使用的情况下,自身也在迅速更新推出贴近教育用户本质需求的方式。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的互联网教育的环境,较之几年前已大有改变。全国性的网络建设、网络提速、网络支付的完善、公众对互联网认知度的提升、 “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等因素,都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利好消息。同时,教育机构在线下的跑马圈地业已完成,大型教育机构的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创业者的教育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因素的同时具备,为网络教育第三方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尽管YY教育目前还未能为母公司的盈利作出贡献,但其招股说明书显示,YY教育平台聚集500家国内教学机构和2万个人讲师,已举行超过50000堂网上公开课,月活跃用户量超过600万。用户自发形成的YY教育平台已经证明了用户的需求存在和广阔的前景。   “每个草莽时代都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序幕。”YY用典型的C2C模式横切了教育市场。李学凌形容,前几年杀入中国网络教育领域的投资潮,是“坐在办公室里的风投搞出来的投资”,“那都是一些眼睛里盯着钱的人,是希望把教育产业化的人”,所以“潮声大雨点小”。他认为,目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教育革命转向学习革命,而最适合纳入网络教育的是语音、工具应用,其次是免费礼仪、娱乐。“YY教育不提供(这样的服务),别人也不会提供。”   “我们提供场地和流量,专注发展这个生态环境。”YY教育利用YY的海量用户流量,吸引了800多家国内外知名教学机构和12万著名讲师,举行了超过10万堂网络公开课。据介绍,目前YY教育月活跃用户超过600万,实现了线上即时互动课堂,提供清晰流畅的高音质语音视频服务,提供平台式教育电子商务服务。YY教育总监印亚兰说,YY教育打造了网络教室、教育电商平台、高性价比营销平台等产品。2010年初,利为汇SEO培训班在YY教育上安营扎寨,当年正式员工不到10人,但SEO收费学院突破1万名。2011年,利为汇又开发了多门新电商课程,当年底收费学员达到2.5万名,讲师人数也涨了 4倍。   李学凌说,YY教育启用了实名认证机制,引入了信用评价体系,“我们没有进场的门槛,让经济杠杆来维持市场规则。”   “我们现在就相当于2000年的淘宝。”李学凌这样描述YY教育在产业链中的现状。而且,他一再强调YY教育未来会坚持只做第三方平台,而不会直接介入教学产品运营。“YY自己做教育?完全没戏。没有一个公司能做好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就做好基础平台。”   “我们可以忍受十年不赚钱。”李学凌表示,YY教育的成功来之不易,但他会继续加大投入,“我们一定要做好教育,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降低教育的综合成本,教育领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他并不担心其它对手能复制或赶超YY教育的模式,因为要再造一个成功的第三方平台,必须投入巨量资金,同时过很长勒紧裤腰带的日子。   “目前要再建立新生态链的平台,机会十分困难。”IDG副总何昊也赞同李学凌的观点。   何昊认为,在国内的网络教育领域,投资者可以针对一些好的教学产品切入,而且可以从技能、低端、和强制性领域开始。    冷兵器时代启幕   一位做线上教育的创业者这样描述这个市场:“知道中国教育市场有多大吗?没有一家公司占有超过1%的市场!别以为市场这么大,剩下的就都是你的了,事实是每个愿意给自己孩子掏钱的父母,都已经把该掏的钱都掏出去了,这意味着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必须从竞争对手口袋里去抢钱。”   IDG副总何昊指出,国外从2005年到2012年上半年共出现52家有影响力的教育互联网类创新公司,其中有34家教育互联网类创新公司获得投资。而当下的中国网络教育领域,非实时教学是主流,视频网校为主,发展最快的是学而思网校和华图网校;线上实时教育刚刚萌芽,学习系统开始向混合式教育发展。   近两年,中国远程教育领域涌现了大量新面孔,贝瓦网、八方视界、华医网、精品学习网和传课网等多家网站都得到了融资,学大、学而思、新东方等传统 教育培训 企业都在发力线上教育,而YY、粉笔网等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也涉足线上教育。   “目前的教育培训行业在线上业务方面,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看起来很诱人,但发展起来还很困难。这导致了许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在线下培训领域,常见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大手笔风险投资,但在线上领域却十分罕见。”i美股教育分析师钟日昕表示。   “海外上市的教育企业选择主动退市的可能性较低。很多中国企业无法在国内上市的原因就是因为VIE结构,预计以后对于VIE的监管肯定会更加严格。目前,很多中国概念股选择退市是为了博取差价,计划未来市场好的时候重新上市。而中国教育机构当初上市时的法律审批就已经很严了,如果主动退市,未来还能否重新上市就很难说了。除非政策放松,教育企业可能会考虑退市,否则,教育企业不会轻言退市。”弘成教育董事长黄波表示。2007年12月11日,弘成教育在纳斯达克上市,黄波也由此成为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中的第一位女性CEO。其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Q2财报显示,总营收1810万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150万美元,同比增长84%;净利率从上年同期的4.6%上升至8.1%;在线学位项目的付费学生数增长21.4%至19.3万人。   “ 网络学历 教育服务市场空间巨大。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未来将有大批的人通过网络获得学历。美国最大的教育类上市企业就是从事 网络学历教育 。目前,中国网络学历教育不如美国市场那么大,主要是相当部分人对网络学历认知度不够。”黄波表示。   由于中国网络教育市场的蛋糕足够大,因此,大大小小的教育机构尽管市场份额大小迥异,但彼此之间也基本相安无事,很少见到常见于IT领域的“口水仗”。   新东方教育副总裁潘欣认为,网络教育在各细分领域出现领先者的趋势正在形成。“比如,正保远程一直是财会、建筑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新东方在线则在考研、英语四六级、出国留学等大学生培训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任何一个企业,当其在自己领域形成了比较强的品牌认可度、汇聚了优质的资源后,在短期内是不会轻易被撼动的。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并没有任何一家教育机构能在自己领域里处于垄断地位。”潘欣分析称,教育培训行业网络化时代正加速到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对中国教育行业的看好,明年中国网络教育企业会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行业竞争也将加剧。    新闻背景    互联网:新的经济驱动力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 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9%。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随着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其作为服务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正是这种不断强化的平台作用,使得互联网经济这种崭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强大,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   目前来看,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很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是最生动的概括。比如传统门户、电子商务、互动娱乐、网络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招聘、网络教育、网络银行、网络旅游、无线增值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互联网商业模式林林总总,背后有一定的原理。典型的互联网模式,第一个创新点在于调节企业的报酬递变状态。扩大初始固定投入,缩小边际投入,一定是报酬递增。免费模式,就是这一规律的体现。第二个创新点在于调节报酬递增的方向。把固定投入构成的核心业务平台,由实体核心业务,调整成数据核心业务,将稳定产生范围报酬递增效果。即越差异化、越提价,成本反而越低,收益越高。如苹果、IBM采用的模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提醒说,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对国民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网络是手段,是工具,发展实体经济是目的,是根本。互联网发展依托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互联网的“工具性”和实体经济的“主体性”不能相互脱离,更不能本末倒置。要把网络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舆论探讨的火热程度大于资本之热,普遍来说,创业团队不像一些人担忧得那么浮躁;创业团队的IT基因重于教育基因,线上基因重于线下基因。2011年、2012年都只是起步之年,学生老师行为方式改变、教育资源的线上化,在接下来两年才能看到更明显的进展。”美国教育观察者 Audrey Watters认为,网络教育是一个有大前景,但无论如何也无法快速催熟的行业。 作者:韦常春 http://news.jingpinke.com/details?uuid=f9159a74-13be-1000-8084-171b5fc0e640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秀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难道不是教育资源浪费吗?
热度 22 wangdh 2012-11-17 17:07
优秀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难道不是教育资源浪费吗?
优秀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难道不是教育资源浪费吗? (王德华) 【 题目很容易误读,也找不到合适的题目表达这种复杂的感觉。 为了避免误解,啰嗦几句:阅读此文,特别提醒请注意“优秀博士”,也就是程代展先生介绍的那类博士,很有科学研究的天赋,有培养发展的潜力。在当今博士大跃进时代,如果不能继续从事科研,如果立志从事中小学教育,尤其是要改革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模式、推广素质教育,无疑数量是越多越好。鼓励有教育理念的博士要争取掌控中小学教育的管理权。如果中国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博士水平,那可以想象是一种什么状态。优秀的博士,在哪里都可以做得很好。不合格的博士,就不好说了 。】 2008 年年底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 不想当教授,读博士干什么? 在文章中我的基本观点是: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当时就有很多博友不同意这个观点。 今天有博友在我的文章: 导 师的信念会很容易被一个失败所摧毁 下评论道: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社会培养人才的标准,社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应该与其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匹配。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造成人才浪费。其实这种浪费,不光是人才浪费,更加重要是人力、财力、物力、时间 … 社会全方位的浪费!” 这几句话又勾起了我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共鸣。 初读程代展老师的“昨夜无眠”,就想说这句话。后又读到程老师的: 我的反思 , 他在文章中的 4 点感慨,很有同感。对他的 “ 我仍然相信 , 一个博士生去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教育资源和人力的浪费”的观点,这些年来我也是一直纠结。尽管程老师对学生发 mail 表示:“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 我都支持他”,他的字里行间里还是一种内心的纠结,文字表面上的温和,文字背后是多么得酸楚和无奈。 邢老人家一顿调侃 , 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怎么啦? 也坦 露了自己研究生培养理念的转变,尽管最后也是无奈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永不回头。只是人和人不一样,理解不要说万岁,连百岁都难。再说了,人生苦短,谁能真正理解谁呀?” 但还是认为:“当然把一棵科研好苗子送进中学,是会令导师非常心疼的。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有很多好苗子,放在不同的土壤里面生长,会有不同的奇妙结果。” 梁老师的 博士 危机 ,可以显示出一种怎样的心焦和无奈?“拿博士学位搞科研不一定是最优秀学生的必选,也没有必要成为社会的宝塔尖。但获取博士这个最高学位的人应该成为国家精英。 …. 我也真切的期望我们的社会可以跨过这个博士危机,让我们的博士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 ” 所以,我还是想专门表达一下观点,表示对那位博友意见的认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应该作为我们的培养理念。“学以致用、人尽其才”,也是我们的用人的理念。社会应该树立向上的理念,一个社会鼓励和宣扬物质至上的理念,一定会出问题的。 【穿插一个逻辑看看: 高射炮可不可以打蚊子? 可以。 那我们单位就要高射炮打蚊子。 高射炮的用途是打蚊子的吗? 不是。 蚊子拍可能更有效。 那么,怎么理解高射炮和蚊子拍的目的和功效?】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当今的年轻人缺乏成人精神,缺乏责任精神,社会没有责任吗?年轻人还是应该有点精神的。诚然,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精神”也是很难的。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非常有潜力、引起导师眼光发亮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跟导师说,他将来的志向是做一名中学老师,在未来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导师会怎么做?还会按照培养未来科学家的标准去培训吗?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中学老师和未来科学家之间选择,你作为家长该怎么办?理解万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心态会有,这样的话也会说。那真的是发自您内心深处的声音吗?再说句抬杠的话,有多少中央党校毕业的学员去小学当政治老师的呢?当今的中小学中,有多少是海龟博士?再问一句的话,为什么去中学而不去小学?不去幼儿园?为什么选择北京而不去边远山区?为什么不去西部?答案是:北京的单位给工作和房子。房子,成了当今限制青年人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了。 衣食住行,这是人的基本追求。我们尊重每个人的追求,我们希望的是满足基本追求后,还有比这些基本追求更高的称之为理想的那种追求。 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我们要质疑的是什么呢?我们困惑的是什么呢?难道大家真不明白吗?说句让很多博士不满意的话,有些没有达到博士标准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们,我们是不希望他们进入科研或高校教师队伍的。反之,有些非常有潜力、有科研才华的博士,我们是真的希望他们能够进入科研行列、高校教师行列,并能够坚持在这个行列中发展。作为一名导师,有这样的情怀有错吗?看着心爱的学生逃离科研,心不痛吗? 我还是坚信,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目标一定不是中小学教师,不是村官,不是公司职员。当然,我们不会干涉学生的职业选择,也没有权力干涉。我更希望的是高校和科学院大学应该设立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之类的组织,职业规划和指导对于当代年轻人也许是很重要的。 我的理念是,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我们这个团队里,我只能按照培养科学家的方向来培养,我不懂中小学教育,不懂公司商业运转和管理,就知道做科研那一点事情。我们谁都清楚,当今的研究生教育,一定不是每个毕业生都去做科学家的,也不是每个毕业生都去当教授的。这实在是一种解不开的结啊。 很多观点早就表达过了。科学网跟一个研究组差不多,新人(尤其是研究生)一批又一批的更替,所以也总是那么几个话题,但那几个话题也似乎是永远的话题。 旧文阅读: 1 、 博士毕业了,到哪里去? 2 、 土博士还能看到希望吗? 3 、 读博士是发不了大财的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1520 次阅读|65 个评论
赞——奥赛获奖生参加高考,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
wangxh 2012-10-27 21:09
据钱江晚报26日消息,在当日于杭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在会上透露,从明年开始,奥赛获奖生参加高考,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人民网评论说,鉴于以往治理奥数的效果,仅仅口头强调“奥数与升学脱钩”是不够的,治本之策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区域和城乡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难题。 中国的事情,本来很简单,奥赛获奖保送名牌大学本来就是扯淡,而且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诟病。呵,就是不及时纠正,而且在跑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成为不经之谈......无论怎样,决策者终于认识到了或听从了明白人,改了。改了就好,就要赞呀!
个人分类: 教之道|2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及教育回报-兼谈服毒自杀的农民父亲
热度 6 xiazhi397288 2012-10-20 18:09
最近的一则新闻说:一位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又读完研究生的农民孩子,因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而回家种地,气得父亲服毒自杀。有报纸评论,“回家种地很正常,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如今清华学子卖猪肉,大学生擦皮鞋、卖臭豆腐之类的新闻早已见怪不怪、屡见不鲜。”--我只能说这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缺乏对农民最起码的怜悯和对农民内心最真诚的了解。孩子是农民父母唯一的希望,他们没有任何的指望,当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破灭,父母心中那悲凉绝望的滋味没有做过农民的人无法理解。当高学历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光环,不再是阶层流动的助推剂,更不再是找到一份像样工作的敲门砖;当农民父母所有辛苦都白费,所有投入都有去无回,孩子又回到那片想早点摆脱又挥之不去的黄土地上时,一辈子无权无钱只能中规中矩供孩子慢慢上学慢慢毕业并指望孩子努力找个好工作的农民父母,这时候有的只有“欲哭无泪”。父母该如何跟外人说起这个昔日引以为豪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去顶得住那么多流言蜚语的压力?所以,请不要怒其不争于这位服毒的父亲。请理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母能叮嘱周遭压力、勇敢坚忍地把孩子供到大学又供到研究生已经是无比的伟大,无比的令人钦佩,无比的精神胜利。只是,不知是教育体制还是整个社会体制还是孩子本身的原因,孩子最后没能找到工作,父母那脆弱的内心再也承受不住更多的打击,那一刻,轰然崩塌。 我们知道,中国财富分配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平等、贡献与权力不平等、城市与农村地位不平等等都是长久以来既定的事实,想要改变这种存已尚久的风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现有的既得利益者,会一再拥护自己所谓的‘权力’,排他拥已而形成一种势力圈,拼命阻导这种去异化进程。而那些外来人员,只得倚靠自己此生无畏的付出,将全部期盼寄望于下一代的成功‘漂白’。 纵观社会体制下的多种分配机制,无不是将好的资源(包括配置,投资,环境和氛围)集中在少数几个中心。先发展起来的以及发展水平程度高的地方由于长期保持着此种基础优势,在政策待遇,人才引进,各类生活及文娱活动配套设施中,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现今,好的地方(像沿海,各大省会)财政宽裕,并拥有主导权,决策权,发展迅速;而差的地方(像农村,山区)依旧破旧不堪,几十年滞步不前。 所以,可供小地方的孩子选择的道路并不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非常有限。也许,东部沿海地方的农村娃凭着天然地理的优势和经商下海的风潮洗礼,很早就可以懂得资本运营的道理,靠建立实业成立公司,也可打造出自己的一份天地。而更多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缺乏这种原始资本及敏锐的商业嗅觉,只得靠读书这条唯一的道路去找寻自己的明天。 也正是这条道路的残酷性,注定了背负在其身上‘赌码’的压迫性:在农村,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田地,自己的那份小事业,没有高远的眼光,也没有舒畅的心情跟前瞻的想法,去在课下投入时间跟精力去照顾,去指导孩子。孩子在低水平的小学校,整天接触的也都是些有限的知识。没有有效的学校教育,缺少家庭教育,再加上各种社会资源也极度匮乏。这样下去,极易产生出一帮竞争度也有限的孩子。它们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努力,考出好的成绩,考到好的学校,拿到高深的学位,就能换取人生的辉煌。而当现实落幕,梦想走进生活,发现命运改变之艰难的时候,这种煎熬,将是压在孩子,父母,及全家全族所有人身上无法磨灭的至酷。 读书无用论,就这样,,广泛而深远的在农村继续传播着。。。
463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实习的那些事儿:中国教育的疯狂你一定知道
Zhanglincn 2012-9-15 20:09
中国教育从建国到现在总体上基本可以盖棺定论:失败。唯一的成就就是:降低了全民的文盲率。 其实中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人口众多,但教育资源缺乏。 中国人口多,这是个世界范围内都知道的基本事实,但中国人口多是中国所有问题或者“中国特色”的根源,这点却没有几个人想知道。中国人口多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只有通过教育来最终解决,可惜,中国教育本身也陷入了人多而不能自拔的怪圈。 中国人多所导致的教育投入少(需要钱的地方很多),更加剧了教育资源缺乏和不平衡的社会现实。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缺乏却成为某些教育机构最赚钱的直接原因。 中国教育的失败当然是在中学阶段开始的。由于人口多教育资源少,中学生上大学就不可能是100%,即便是扩招可以达到100%,但上好大学也不能100%,更需要竞争,于是,在中学的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最重要和唯一的目标就是:为高考考出更多的名校学生。这个指标就是一个中学的生命线,一个中学的好坏荣辱全由此决定,和其他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 我所在的这所学校是该地最好的,所谓的最好就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最多,考上多少北大或者清华就是这个学校最响亮的广告,由于这个广告该地区周围的家长们都疯狂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学校,然而送进来后,这里正在进行的训练(不是教育)却是在疯狂摧残着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全封闭军事化管理。 由于一切以高考成绩为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都要从这个中学里被清理出去。比如音乐课不在高考之内,音乐课不上,音乐老师不招,这里没有音乐老师。比如体育,美术等课程不在高考的分数之内,带来的效果就是教这些课程的老师人数为最低下限,老师的工资为这个中学最低。再比如为了考试考出好成绩,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题。这些孩子们从早上5点开始到晚上11点全封闭地在学校内学习上课做题,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老师们拼命给学生布置习题让学生练习,学生没日没夜地做题,周末只有周日休息半天,而高三从来不休息。除此之外就是吃饭和睡觉。 正因为这样,这样的中学才成为了这个地区最好的中学,由此才带来的学校的收入和学校的发展,一批批的学生在这里被摧残,成了为了考试而做题的机器,人们不会管他们是不是为了别的,学校不需要管这以后的事情,只要能有人考入清华北大,这里的中学就会源源不断招收学生,周围的家长会拼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这里的学校就会源源不断地扩招赚钱(一个学生的价格这里略去)。 我不知道人多所带来的竞争会不会公平(当然会不公平,人多了就会有人想方设法去钻空子),只是这竞争所教育出来的孩子们将来要做什么?看着他们几乎没有笑脸的呆滞表情,我还是觉得有些悲哀! 你生活在这里,就得在这里的规则下生存,所以要说中国能够教育出伟大的杰出人才,那其实不是中国教育的事情,中国教育的事情在小学为了义务(不准留级),中学是为了高考,在大学是为了文凭,在研究生为了饭碗。人多,竞争非常激烈,没有别的办法,你应该知道!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3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不是军营,军训应该废止
热度 2 张厚刚 2012-9-8 08:10
又是一年新生入校,各路新生无一例外地参加军训。真是秀才遇兵。军训,是军事训练的简称。只有军人军训才具有合理性。作为学生,参加军训,没有道理,应该停止。 理由如下: 一、浪费军事资源。 二、浪费教育资源。 三、收效不大。学生除了学会了叠被子,走正步,没多少收益。即使是叠被子,除了“看起来很美”之外,并没多少用处。 建议: 一个方案:改为服兵役,把具备条件的学生,仿照国际通行经验,实行服兵役制度。 第二个方案:改为求生训练、抢险训练或其他应急训练。
38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只要中国的教育搞不好,就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增长”定律
Tianqing 2012-6-24 20:01
“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这是主流或官方对中国教育问题之一的说法。 君不见,类似这样的中国教育问题,正在迅速地催生着一个又一个行业的繁荣及其飞速的经济增长。 拿北京的基础教育为例,可以看看由于教育搞不好的原因催生出的一个个繁荣的产业链。 1 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肥到你我等P民无法计算其收益的地步 优质的中小学资源发展不均衡,导致家长拼命去择校,铺就了北京中小学名校通过择校费或变相“共建费”的发财之路.北京为数可数的那些优质中小学的经济,早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增长得我们这些老百姓都根本想不到和算不出它到底到什么程度的地步。 据可靠消息,仅仅为了解决1-2个班不收择校费的学生(北京市规定一个班的规模不得超过45人),北京某著名初中每年要求其上级单位补助500万元,这是根据该校在其上级单位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上声称的损失费为依据给予的非全额补偿。大家可以想想,这个择校费把这些所谓的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名称的学校,喂得肥到了什么程度,惯成了什么样子。 2 学区房的地产市场格外火爆 优质的中小学资源发展不均衡,学区房,尤其是初中和高中学区房的租赁,火爆到甚至频现有价无市的状态。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要好好感谢和珍惜中国教育目前做不好的局面,待到他日中国教育给搞好了,房地产市场就要崩盘了。 3 中国车市要想持续火爆,要记得逢年过节去烧香,祈祷中国教育不要搞好 优质的中小学资源发展不均衡,家长不愿意就近入学,若不能如愿租到高价的学区房,就要买车接送孩子,一辆车因限号出行显得不够就买第二辆。 中国车市的发展要大力感谢中国教育搞不好带动的车市发展的这个黄金时期。一旦教育搞好了,家长都愿意孩子们就近入学了,车市就要倒闭了。 4 从高级知识分子的就业考虑,商业化的教育市场将主导中国教育主流的未来发展 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有限,导致课外补课补习行业迅速火爆,连中国教育学府中的顶级院校教育学领域某些学科的带头人,都开始看重这种商业化“社会力量”办的“非正规教育”市场,甚至将这个市场也作为未来高等师范教育领域人才培养和供给的方向之一,力图助推这个教育商业化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并打算给这个教育商业化市场输送源源不断的研究生以上的高级人才。 这个产业链,如果得到中国教育高等学府里主流学科的推动,将来不知道会发展壮大成什么样子! 不知道教育部听到或预计到这样的问题,会喜?会犹? 教育部管理的高等学府的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们,不去为教育部如何改善中国的教育出谋划策,不去到学校教育实践里协助解决中国目前的教育问题,不去帮助教育部一起推动中国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而是看重和看上了现实社会中商业领域运作的这个教育商业市场,准备为这个非正规教育的商业市场推波助澜,甚至把这种商业需求当作未来高级人才培养的方向考虑,不知道教育部是该鼓励还是该无奈地叹息?还是教育部会有别的办法? 5 餐饮业、零食、软饮料市场得益于中国教育搞不好的现状 择校导致学生居住地与就学场所距离远,除非家里有全职母亲或在某个单位混日子工作的父母亲,否则家庭的就餐就需要依赖餐饮市场的支撑,学校周边的餐饮业,不光是孩子们吃零嘴的需要,也是这些孩子们家长喂饱家庭成员的需要。 学校周边卖零食和软饮料的超市或小市场,放学后的孩子们还需要去补习班(据我的孩子说:她是自己班里唯一一个没有喝过咖啡的孩子),提神的软饮料是很多孩子和家长在孩子下午放学后的不二选择。我想,这些小商小贩们,逢年过节肯定进庙里烧香磕头地求神仙保佑他们这些小财的财路亨通,这里建议他们,以后求神仙保佑可以具体地给神仙提点要求,比如:求神仙保佑中国的教育一定不能搞好,否则,若中国的教育搞好了,他们中很多人的财路肯定从此就断了。 6 再进一步揣测一下:中央政府害怕中国经济发展停滞或增速减缓,故意长期不愿意增加教育投入经费,骨子里不支持把中国教育搞好,以免以上产业链崩盘,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沼。 以上定律的提出和观点,是敝人再次观看完《2012》后的联想,请勿对号入座,若有对号入座者,责任自负,本人一概不承担对号入座者自寻烦恼的责任。 以上定律的解释,您可以证实或者证伪,无论愿证实或证伪,都请责任自负。
3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10后电子宝宝=ipad一代?
热度 1 冯用军 2012-6-21 22:58
你家小宝贝迷iPad吗?经过调查,70%的家庭会把iPad交给孩子使用。在交给孩子用的家庭中,77%的孩子用iPad下载游戏玩,57%用作教育目的。家长认为iPad可以下载各种网上教育资源,开发孩子智力。然而也有声音呼吁不要把孩子放入一个数字的荒漠中,因为真实的生活远比虚拟丰富而精彩。现在作为一个家长,你认为ipad对孩子有什么帮助,能否造就一个电子宝宝? 小调查(小样本调查,信效度请勿检验) 41%的家庭认为"ipad对孩子没有帮助",iPad在孩子手里更多的被用来当做一种游戏工具,而电子产品分散孩子注意力,妨碍接触真实世界,对健康也有危害。 34%的家庭"ipad用来教育",平板电脑的触控和互动性,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乘法表、图形认知、数数字等数学能力。家长初衷也是抱着学习认知的目的而购买的。 24%的家庭"ipad充当单子保姆,让孩子打发时间",随着更多上班族成为家长,工作的繁忙,无法陪伴孩子,因此让iPad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过如果不能合理约束孩子运用电子产品,不但无益,还有害处。 15%的家庭"身边人都买了,自己也就买了,给孩子干什么都行",现在学生攀比严重,家长不能放任孩子要求。否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 你的观点? 1、支持,理由? 2、反对,理由? 3、中立,理由?
个人分类: Rich2G and Officer2G研究|2429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考改革之我见
热度 1 bbyingjin 2012-6-16 19:49
上清华北大的必须是省内一流中学,而省内的一流中学学生基本上垄断了985和211的学校,而一流的中学一般在省会城市,这样从地区上看,大部分的学生集中在发达城市。出国留学更是这样,在一般的城市基本没有好的留学机构。我们相信那些不发达地区也有好的人才,但是他们却被高考抛弃了。我们要求的是公正,我们的高考有失公正。 那么我们要搞清楚,高考是如何变得不公正呢?首先,他的考试内容,我觉得就独立地研究内容是公正的,但是当我们和社会问题结合来看就不公正了,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好,大城市的老师能很好的把握考试的方向,而小城市的老师不能很好把握,这样在复习内容和教学策略上离高考方向很远,这样导致了虽然学生们好好学习了,但是考试考不好。功夫没用在刀刃上。但是在省内是统一划线,这样使得本来教育不平等产生的分数不平等,必然会倾向好的学校,发达地区。这样高考就不公平了,高考考核的不是一个人的潜力,而是他周围的教育资源。 我们不可能改变教育资源的配置,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考试内容,可以改变录取方式,我们可以用现有的考试内容。先划定985录取分数线,同时规定录取人数不超过(低于)本地区(市或县)人口的某个百分比。再划定211录取分数线,然后划定一本线。在985分数线里,985学校进行自己的面试,面试更侧重于他的经历,他做过哪些事,他对事物的看法,等等来考核他的思想,认知方式(一个人的认知方式基本是不变的)。这样决定这个人是否适合到我们的学校。我们不能太依赖制度,但是人的评定就要以人为本,要有人的参与。不要一个学校录取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都不知道。也不要一个学生报考了一个什么学校,他一点也不知道。
29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议李汝资的问题
热度 6 wangxh 2012-6-4 22:13
问题的提出是由几篇博文引起,俺就不引用了,都是热文,一看便知。只讨论李汝资同学提到的几方面的问题。【 小伙子很棒 ! 】 1 学校只注重考研,不注重人的培养 ——学校只注重考研的确不合适,但是那些没有注重考研的学校难道就注重人才的培养了吗?俺觉得大多数学校没有。与其没有做到,还不如注重考研呢!山东有几所大学注重考研,也有历史与教育部公平之故。有几个高考困难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比其它省份高出很多,仅仅由于人太多。比如有一年,来我们学校的山东考生分数线比辽宁考生高出150分之多!考研时基本上是在相同条件下竞争,这样把教育资源重新分配一下,俺觉得挺好。 2 高分低能 ——现在许多大学教师也存在高分低能问题,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定是单纯的“分数”。在“科研”、“创新”、“SCI论文”的指挥棒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是毁在鼓吹这些东西的人手里),不少教师除了会“做文章”外,还会干什么?记住,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只是暂时被引导歪了而已! 3 到底是谁浪费了教育资源 ——在教书育人圈里大肆搞“科研”、“创新”、“SCI论文”就是浪费教育资源! 4 大学生到底该做什么 ——大学生就应该“修学储能,先博后渊”,教师都不一定真正会搞科研,指导的学生就只学会搞科研的套路即可,不要不切实际地妄想什么搞科研喽! 最后,在中国的高校,不务正业的首推学校,其次是教师。如果非说学生如此的话,那也是学校与教师教育的结果。想想看,我们教师队伍中,当初有多少是为了一份“好工作”进入教育界?凭借着几篇文章与几个课题,摇身一变成为教育精英。这样的教师能够教育出“务正业”的好学生吗?!
个人分类: 教之道|4104 次阅读|7 个评论
如果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长
热度 2 duke01361 2012-5-23 15:26
如果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长 我将重新整合我国现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将取消大学的等级属性,只是依据经费来源分为“公办”和“民办”大学两个大类;我将在给类大学实行管理委员会制度,这个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包括教工、地方教育管理人员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代表;其上设总监一名;包括总监在内的院校代表、地方政府教育官员和中央政府教育官员组成大学教育督导委员会,该委员会附设为教育部一个高教司的建制;总之,中央政府教育部直设一个高教督导委员会,依次类推建立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教督导委员会;职能分明,如下:中央政府高教督导委员会负责规划建设、教育纲领的制定并领导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教督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而省级高教督导委员会负责所辖公办大学的运作,并监督校级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其他各类学校,包括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以此类推。
个人分类: My Ideas|30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妈妈,您是我坚强的靠山
热度 2 gisbase 2012-5-13 14:01
妈妈您是我坚强的靠山! 您伟大的爱,让我这个智力平平、木讷老实、出身贫寒的孩子快乐生活! 贫穷的土地,偏僻的乡村,生存是个问题。小小的孩童都开始干活了,轻些的工作如放牛、割草,重些的工作就是和大人一样,天天去地。小伙伴好多因为去地而影响了学习,教育资源的贫乏,激烈的竞争,村里的小伙伴一个个被迫辍学了。我从小就是个放牛娃,一手牵牛,一手拿书,悠然自得。酷热的暑期,您会尽最大可能让我在家看书。充裕的时间,让我这个在村中最不看好的孩子,在求学路上出奇的顺利!这些成功都归因于您的培养。智力平平,木讷老实,您伟大的爱让我走出了大山。 求学路上,当别的同学节省开支时,我从未考虑您的艰辛,没有考虑过有意节省,快乐的学习着,快乐的生活着,这些对于我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影响。您还记得那台5400元的电脑吗?在1999年,那是多大的奢侈品呀,您毫不犹豫地买给了我!当时就是城市的父母,有多少愿意这么颇费呀,可是您做到了!这台电脑对我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的工作都得益于您的信任!我有理无理的要求,您从未拒绝。您自己再苦,从未告诉过我,您硬是让我享受着别的孩子该享有的,甚至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出身贫寒,却享受着同龄人优越的待遇,您伟大的爱让我快乐成长。 您为我付出了一切,我心生愧疚!!! 终于我工作,没有高的收入,背负沉重债务!您从未抱怨,与我一同承担!拿出了自己的微薄的存款,与亲戚借钱,为我撑起这个家。为了支持我深造,您和父亲放弃老家的土地,来适应这个陌生的城市,分担那些本该我做的!您们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还在辛苦的赚钱,扫马路,检废品,餐厅打扫,这些辛苦的工作,您们从未抱怨。家庭的矛盾,您们默默忍受,委屈又能向谁诉说,我无力改变!您们为我做的一切,我将铭记终生。人生路上,我会用自己的爱,像您爱我一样爱您。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您一定还在忙碌,儿子默默祝福您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414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像演员上“春晚”那样争上视频公开课
热度 1 毛宁波 2012-5-6 08:24
日期:2012-03-27 作者:陈皓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不到半年时间,已有几百万人次上网观看、学习,得到多数观众的好评。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盼望已久。 视频公开课的举办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有效途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数十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广大师生员工为之不懈努力的艰巨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有巨大的投入和体制、机制、模式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其中,优质教学资源的缺乏是各级管理部门最难解决的问题。虽然经过数十年学科建设的努力(如211工程、985工程)和大力度的优秀人才引进,各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质量比起上世纪末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社会超乎寻常的快速发展和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大步走入大众化时代,与需求相比,优质教育资源依然显得不足。如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要真正做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把一些高校的优质课程从几十人享用变为人人可以随时利用,这就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优质教学资源缺乏的难题。从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开设不到半年时间,已有几百万人次上网观看、学习,统计数据已充分表明这种模式的成功。 视频公开课的另一重要效果,是会引领各大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不可否认,由于教师风格的不同或水平的参差不齐,在各高校即使是同一种课程,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差别。视频公开课的推出会产生一种榜样效果,对于学校里风格不同的教师而言,它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友好竞争,而对于水平低下的课程则产生被逐步淘汰的压力,能非常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课程教学基本上还是以知识传承模式为主,这对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如何进行研究型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纠结的难题。视频公开课可以在这方面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利用网络的优势迅速推广好的研究型课程,大大加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 视频公开课的学生相当部分不是在校学生,它表明社会的发展与继续教育的需求是正相关的,是互相促进的。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是经济转型,面对社会对知识的渴求和知识及时更新的愿望,教育部门如何去适应?视频公开课一定是一种主要的方式。 世界强国都十分注重用文化的推广来扩大影响,来获得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利益。100年前,具有远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的意见: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给中国,用于吸收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目的就是“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即使用从知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在当代,视频公开课是推广文化的新的重要手段,美国各大学纷纷推出各种网络课程,其目的也是要利用它来推广美国文化。可见,网络课也是文化竞争的阵地。中国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推广,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是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视频公开课在我国刚刚起步,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际差距很大,而且尚未引起大学的领导和教授们足够的重视,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媒体要在组织和宣传上下大力气。如能让各个高校和教授们像演员努力争取上“春晚”那样努力争取上视频公开课,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形成一大批受到公众认可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数以万计的受社会欢迎的精品课。 (作者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20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意见稿)
热度 3 liuhaitao123 2012-3-11 10: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在2008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为此,现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改革目标 通过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完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强化科研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建立健全以激励科技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资助水平;改革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吸引和保障研究生优质生源,提高培养质量。 二、改革内容 (一)进一步强化导师负责制 导师是研究生的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培养和德育教育负首要责任。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应履行的主要职责包括: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科技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诚信观念和团队意识;严格要求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实行文责共担;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关心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和干预;关心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进行就业指导。 在强化导师责任的同时,扩大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权利,主要包括: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中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国家、学校政策范围内享有招生自主权;对研究生学业水平和思想品德修养享有评价权;对研究生参加各类评优活动、学籍管理等方面享有审核权;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调整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决定权;根据研究生具体培养进展情况,提出提前、延期或终止培养计划的建议权;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享有知情权。 (二)进一步健全资助体系,提高研究生资助标准 1. 学制制度 学术型硕士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4年,人文社科类最短不少于2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制2年,最长不超过3年;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最长不超过6年;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学制5-7年,最长不超过8年。 2. 学费制度 所有研究生均须缴纳学费。其中非在职学术型硕士1.0万元,第一至第三学年分别为0.4万元、0.3万元、0.3万元;在职学术型硕士1.8万元,第一至第三学年均为0.6万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1.2万元,第一至第二学年均为0.6万元,其中MBA、MPA按培养协议缴纳学费;博士研究生2.7万元,第一至第三学年均为0.9万元。 3. 基本奖学金 研究生基本奖学金用于资助非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硕士生基本奖学金:设置为一、二、三等,奖学金额度分别为2.26万元、1.72万元、1.36万元。其中,一等基本奖学金指标按当年录取非在职总人数30%的比例设置,二等基本奖学金按50%的比例设置,三等基本奖学金按20%的比例设置。 博士生基本奖学金:奖学金不分等级,额度为8.22万元。奖学金指标按当年录取非在职博士生总人数100%的比例设置。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所含学费部分,自动冲抵当年学费,生活费部分由学校每年按12个月发放。其发放标准如下: 硕士生生活费标准:一等基本奖学金每人每月350元,二等每人每月200元,三等每人每月100元。其中学术型硕士生资助时间累计不超过3学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不超过2学年。 博士生生活费标准:第一学年每人每月1000元,第二至第四学年每人每月1200元,资助时间累计不超过4学年。其中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第一、第二学年享受硕士生生活费标准,第三学年每人每月1000元,第四至第六学年每人每月1200元。 4. 研究生助研津贴 导师有义务为研究生提供助研津贴,其中助研津贴的最低标准为: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至第三学年每人每月150元。其中管理类学科、人文社科类学科以及应用数学、生物物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3个专业,由导师根据科研经费以及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情况决定其资助及额度。 博士研究生:第一至第四学年每人每月400元。其中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资助起止时间为第三至第六学年。而管理类学科、人文社科类学科以及应用数学、生物物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专业,每人每月200元。 导师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自行决定是否为所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助研津贴及其额度。 5. 研究生助教、助管津贴 (1)助教岗位设置与津贴标准 学校为7%左右的二年级非在职硕士生设置助教岗位,每学期聘任一次,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每学期按4个月发放,津贴由学校支付。各学院(系、部)、导师应尽可能为非在职博士生设置助教岗位,津贴标准按实际教学工作量由学院(系、部)核定和支付。 (2)助管岗位设置与津贴标准 学校为7%左右的一、二年级非在职硕士生设置助管岗位,每学期聘任一次,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每学期按4个月发放。其中70%左右的岗位面向学院(系、部、所)设置,用于补充学院(系、部、所)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队伍的不足,经费由学校支付;30%左右的岗位面向学校其他部门设置,经费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各支付一半。研究生聘任本科生兼职辅导员岗位,由学生处按相关规定和标准支付。 6.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学校每年设立50万元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学研究、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奖学金面向二年级及以上的全日制研究生(延期毕业研究生除外),包括定向、委培等各类在职研究生。 7. 助学金 学校每年设立40万元助学金,用于资助因突发性事件或家庭经济困难的非在职硕士生完成学业。 (三)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 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充分体现以科研为主导,要与导师科研经费紧密挂钩。在充分考虑现有导师规模、学科基础、特点、发展定位、成果产出和专业 就业 前景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向优势重点学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平台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的导师倾斜。招生指标分配实行导师申请、学院审查、学校审核并总体调控(参照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 (四)进一步改革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吸引和保障优质生源 1 .改革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 改革博士研究生招生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博士生选拔的首要因素。扩大博士生导师招生自主权,对二、三年级经学科组考核优秀的学术型硕士生,允许导师在招生指标内直接选拔免试攻读博士学位。 2 .设立博士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 学校每年设立200万元博士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对校内本科前三学年学分成绩在专业排序前5名推免录取的直博生或硕博连读生给予奖励。奖励金额为每人2万元,在取得博士生学籍后按月发放,每人每月500元,每年发放12个月,直到发完为止。 三、相关政策说明 (一)2012年9月1日起,学校将取消原划拨给导师的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生科研业务费。其中管理类学科、人文社科类学科以及应用数学、生物物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3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生科研业务费继续保留;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援藏计划以及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师资培养计划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科研业务费继续保留。 (二)2012年9月1日起,学校和导师提供的基本奖学金和助研津贴按新标准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包括2009级、2010级和2011级在读博士生)和2012级硕士研究生(包括2010级、2011级在读硕士生和2010年入学的本硕连读生)开始实行,其他之前入学的在读研究生仍按入学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导师为博士和自然学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供的助研津贴原标准与新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学校资助,并按月统一发放;2010级、2011级硕士生基本奖学金生活费执行新标准,一、二、三等奖学金分别维持原50%、30%、20%的比例;2012级及以后入学的硕士生基本奖学金等级执行新标准,一、二、三等奖学金分别按新规定的30%、50%、20%的比例执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原则上享受一等基本奖学金。 (三)硕士生基本奖学金实行动态管理,第一学年根据考生初试、复试综合成绩排名和录取非在职人数确定基本奖学金的等级;以后每学年按照学院(系、部、所)非在职硕士生在读人数确定一、二、三等基本奖学金指标数,并按硕士生综合业绩考核成绩排名,确定其奖学金等级。 (四)研究生休学或出国学习3个月以上者,从办理离校手续下月起停发各类津贴和生活费,按学校规定复学或回国返校后继续发放,累计发放时间不超过本方案的规定;从研究生毕业、结业、肄业、退学、开除学籍之日起,停发各类津贴和生活费;推迟毕业的,导师是否提供延期期间的助研津贴,由研究生与导师协商解决。 (五)导师提供助研津贴的管理 1.招生录取时,应签订“学校、导师、学生”三方协议书,明确学校和导师各自承担的资助费用以及学生学习期间应承担的义务。 2.每年7月11日-8月30日,导师将下学年度应承担的新老生助研津贴数额转入招生学院(系、部、所)指定账户。助研津贴发放由导师提供发放清单、学院(系、部、所)汇总、计财处审核后统一转入研究生个人帐户。导师提供的助研津贴由学院(系、部、所)每月发放一次。下年度6月20日前学院(系、部、所)应完成上年度助研津贴发放工作,7月10日前各学院(系、部、所)助研津贴指定帐户如有节余学校全部收回,研究生出国3个月以上、因病休学、退学等客观原因除外。 3.鼓励导师对科研工作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可以高于学校规定的资助标准,上不封顶。 四、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原学校发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校研【2008】101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方案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方案的规定为准。 五、本方案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1805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异地户籍高考问题
热度 1 lxj6309 2012-3-10 13:54
最近人们对异地高考问题极其关注,我想这是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山东省公布了异地户籍高考政策,其次是正值两会期间,第三是今年高考日期的临近。另外也使人想起稍早时北京对农民工子女就地高考的消极态度。实际上,在北京有大量异地高考生,我们比较了解的是博士后子女在北京参加高考。博士后子女在北京参加高考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在高考报名前办好手续。作为国家政策,没听说北京对此有怨言,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农民工子女,北京就极力阻挠! 以前在博文中我已表示对按照高考报名人数分配招生名额的支持,但当时主要是针对国立或部属院校的招生名额分配问题,而要实施异地户籍高考就还必须考虑对参加高考地区本地所有的教育资源(如地方高校)的占用问题。这个问题,从经济伦理来说,我认为应从对就考地的经济贡献来考虑。对于部属院校,在招生名额按照高考报名数分配的情况下,考生在任何地方参加高考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但是,考虑到不同地方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一个在受教育条件好的地方完成基础教育的考生到落后地区参加高考,对当地的考生显然是不公平竞争。所以,严格来说,应在参加高考地完成全部基础教育才可以在本地参加高考。不过考虑到现实可行性,至少要在高考地完成高中阶段教育。但是,对于地方所有教育资源的占用,就得考虑父母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虽然,从总体上说,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外来人口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早就超过50%,但是,具体到个体,还是应该考虑具体工作的时间长短。有人说应该按照缴税额来定,我不认为这是公平的。大量农民工为工作地做了贡献,但是,他们的工资水平被压得很低,要按缴税额来定对他们是不公正的。在社会主义劳动平等原则下,我们还是认为所有人的劳动都是等价的,只是在市场的竞争平等原则下,他们被赋予了较低的价值。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点上可以坚持纯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 至于具体几年合适,还是要经过调查研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最后达到人口流动的均衡,使纯粹以升学考试难易迁往异地高考的做法失去动力基础 。 北上广等地已经享受了30多年的改革红利了,应该为全国人民做点贡献了!
个人分类: 教育|3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否与宪法有悖:开放高考户籍限制 山东模式能否复制
skyfmr 2012-3-6 21:10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0789.shtm 开放高考户籍限制 山东模式能否复制。看了此新闻,一是为此政策叫好,二是对此制度的实际执行抱有一定的山东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位列全国前茅,但考上一流大学的比例却很少,高中生和家长的压力大的离谱,似乎很不合理,原因之一与高考户籍制度有关。这是否与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有迁徙自由权'相矛盾呢。文中提到: “周卫勇: 美国可以向全世界吸引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学生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声誉与质量。有些国家,像芬兰,初中阶段就到我们这里招学生。而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户籍的限制却愈发严格,这不能不反映我国教育深层次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是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地方负责办学的方式,这就造成很多教育资源没法全国共享。开放户籍限制,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有开放了,才能促进合理的教育竞争。”
3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为什么要出国
热度 1 dongzg101 2012-2-16 03:13
scienceliving 2012-2-16 01:51 我为什么要出国 原创 scienceliving 我本科是清华毕业的。记得当年,我所在的那个农村,考大学是非常非常难的,上同样的大学,我们比北京孩子要多考200分,而我们村连像样的老师都没有,最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了。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考着最低的分数就可以上大学,上哪说理去? 我当年是以状元身份考到清华的。到了清华才知道,清华大学50%的生源是北京市的,一北京同学的分数在我们省技校都考不上,但上了清华,一是北京分数线低、二是他是清华子弟分数线对他还要降低、三是他是少数民族要加分、四是他父亲是劳模要加分,按他的分数和待遇,我村的孩子都能上清华。但是,我当年的那些小朋友们现在都暂住在北京上海打工,他们的孩子们正在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贫穷是会世袭的。是啊,这是一种制度性的世袭。 现在更绝了,北京、上海等各地高考试卷都不同。当年是上同样的学校,用不同的分数线。现在是上同样的学校,用不同的考卷。你说这个国家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出国的原因很简单,我不能保证我生的孩子个个是状元,我只希望我受过的、和现在很多中国人依然承受着的不公平,我的子孙后代不要再承受。 无论有多少“学者”必定会奋起围攻这句话,但我依然要掷地有声的大声说: Everyone Born Equal !!! 博主回复(2012-2-16 03:10) : 走出去,眼界才开阔!
1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计算机视觉(CV)前沿国际国内期刊与会议
leishipei 2011-12-14 20:55
计算机视觉(CV)前沿国际国内期刊与会议 1.国际会议 2.国际期刊 3.国内期刊 4.神经网络 5.CV 6.数字图象 7.教育资源,大学 8.常见问题 1. 国际会议 现在,国际上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三大国际会议是ICCV, CVPR和ECCV,统称之为ICE。 ICCV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m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两年一次,与ECCV正好错开,是公认的三个会议中级别最高的。 ECCV的全称是Europeo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是一个欧洲的会议。 CVPR的全称是Internal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intion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这是一个一年一次的会议,举办地在美国。 ICIP— BMVC— MVA— 国际模式识别会议(ICPR ): 亚洲计算机视觉会议(ACCV): 2.国际期刊 以计算机视觉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国际刊物也有很多,如: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EEE Trans. On PAMI http://www.computer.org/tpami/index.htm IEEE Transactionson Image Processing http://www.ieee.org/organizations/pubs/transactions/tip.htm Pattern Recognition http://www.elsevier.com/locate/issn/00313203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http://www.elsevier.com/locate/issn/01678655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 TPAMI IEEE TIP CVGIP Computer Vision.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Visual Image Computing, IJPRAI(Internatiorial Journat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众 所周知, computer vision(cv) 存在ICCV/CVPR/ECCV三个顶级会议, 它们档次差不多,都应该在一流会议行列, 没有必要给个高下。 有些us的人认为ICCV/CVPR略好于ECCV,而欧洲人大都认为ICCV/ECCV略好于CVPR, 某些英国的人甚至认为BMVC好于CVPR。简言之, 三个会议差不多, 各有侧重和偏好。 笔者就个人经验浅谈三会异同, 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三者乃cv领域的旗舰和风向标,其oral paper (包括best paper) 代表当年度cv的最高水准, 在此引用Harry Shum的一句话, 想知道某个领域在做些什么, 找最近几年此领域的proceeding看看就知道了。 ICCV/CVPR由IEEE Computer Society牵头组织, ECCV好像没有专门负责的组织。 CVPR每年(除2002年)都在美国开, ECCV每两年开一次,仅限欧洲, ICCV也是每两年一次, 各洲轮值。 基本可以保证每年有两个会议开, 这样研究者就有两次跻身牛会的机会。 就录取率而言, 三会都有波动。 如ICCV2001录取率30%, 且出现两个人(华人)各有三篇第一作者的paper的情况, 这在顶级牛会是不常见的 (灌水嫌疑)。 但是, ICCV2003, 2005两次录取率都很低, 大约20%左右。 ECCV也是类似规律, 在2004年以前都是30%, 2006年降低到20%左右。 CVPR的录取率近年来一直偏高, 从2004年开始一直都在 。最近一次CVPR2006是28.1%, CVPR2007还不知道统计数据。 笔者猜测为了维持录取paper的绝对数量, 当submission少的时候录取率偏高, 反之偏低, 近几年三大会议的投稿数量全部超过1000, 相对2000年前, 三会录取率均大幅度降低, 最大幅度50%-20%。 对录取率走势感兴趣的朋友, 可参考 http://vrlab.epfl.ch/~ulicny/statistics/(CVPR2004 的数据是错的), http://www.adaptivebox.net/research/bookmark/CICON_stat.html. 显 然, 投入cv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领域也是越来越大, 这点颇不似machine learning一直奉行愚蠢的小圈子主义。另外一点值得注意, ICCV/ECCV只收vision相关的topic, 而cvpr会收少量的pattern recognition paper, 如finger print等, 但是不收和image/video完全不占边的pr paper,如speech recognition等。 我一个朋友曾经review过一篇投往CVPR的speech的paper, 三个reviewer一致拒绝, 其中一个reviewer搞笑的指出, 你这篇paper应该是投ICASSP被据而转投CVPR的。 就topic而言, CVPR涵盖最广。 还有一个没有验证过的原因导致CVPR录取率高: 很多us的researcher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经费到us以外的地方开会, 故CVPR会优先接收很多来自us的paper (让大家都happy)。 以上对三会的分析对我们投paper是很有指导作用的。 目前的research我想绝大部分还是纸上谈兵, 必经 read paper - write paper - publish paper - publish paper on top conferences and journals流程。 故了解投paper的一些基本技巧, 掌握领域的走向和热点, 是非常必要的。 避免做无用功,选择切合的topic, 改善presentation, 注意格式 (遵守规定的模板), 我想这是很多新手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ICCV2007明文规定不写summary page直接reject, 但是仍然有人忽视, 这是相当不值得的。 3.国内期刊 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光电子激光,精密光学工程等。 4.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Tutorial Review http://hem.hj.se/~de96klda/NeuralNetworks.htm ftp://ftp.sas.com/pub/neural/FAQ.html Image Compression with Neural Networks http://www.comp.glam.ac.uk/digimaging/neural.htm Backpropagator's Review http://www.dontveter.com/bpr/bpr.html Bibliographies on Neural Networks http://liinwww.ira.uka.de/bibliography/Neural/ Intelligent Motion Control with an Artificial Cerebellum http://www.q12.org/phd.html Kernel Machines http://www.kernel-machines.org/ Some Neural Networks Research Organizations http://www.ieee.org/nnc/ http://www.inns.org/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in Vision Research http://www.rybak-et-al.net/nisms.html Neural Networks and Machine Learning http://learning.cs.toronto.edu/ Neural Application Software http://attrasoft.com Neural Network Toolbox for MATLAB http://www.mathworks.com/products/neuralnet/ Netlab Software http://www.ncrg.aston.ac.uk/netlab/ Kunama Systems Limited http://www.kunama.co.uk/ 5.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 Annotated Computer Vision Bibliography http://iris.usc.edu/Vision-Notes/bibliography/contents.html http://iris.usc.edu/Vision-Notes/rosenfeld/contents.html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 Computer Vision and Robotics Applications http://www-itg.lbl.gov/ITG.hm.pg.docs/VISIon/vision.html CVonline b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The Evolving, Distributed, Non-Proprietary, On-Line Compendium of Computer Vision, www.dai.ed.ac.uk/CVonline Computer Vision Handbook, www.cs.hmc.edu/~fleck/computer-vision-handbook Vision Systems Courseware www.cs.cf.ac.uk/Dave/Vision_lecture/Vision_lecture_caller.html Research Activities in Computer Vision http://www-syntim.inria.fr/syntim/analyse/index-eng.html Vision Systems Acronyms www.vision-systems-design.com/vsd/archive/acronyms.html Dictionary of Terms in Human and Animal Vision http://cns-web.bu.edu/pub/laliden/WWW/Visionary/Visionary.html Metrology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www.cranfield.ac.uk/sme/amac/research/metrology/metrology.html 6.Digital Photography 数字图像 Digital Photography, Scann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www.dbusch.com/scanners/scanners.htm l 7.Educational Resources, Universities 教育资源,大学 Center for Image Processing in Education www.cipe.com Library of Congress Call Numbers Related to Imaging Science by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wally2.rit.edu/pubs/guides/imagingcall.html Mathematical Experiences through Image Processi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ww.cs.washington.edu/research/metip/metip.html Vismod Tech Reports and Publications, MIT http://vismod.www.media.mit.edu/cgi-bin/tr_pagemaker Vision Lab PhD dissertation list, University of Antwerp http://wcc.ruca.ua.ac.be/~visielab/theses.html INRIA (France) Research Project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mage Processing, Data Management, Knowledge Systems www.inria.fr/Themes/Theme3-eng.html Image Processing Resources http://eleceng.ukc.ac.uk/~rls3/Contents.htm Publications of Carsten Steger http://www9.informatik.tu-muench ... r/publications.html 8.FAQs(常见问题) comp.dsp FAQ www.bdti.com/faq/dsp_faq.htm Robotics FAQ www.frc.ri.cmu.edu/robotics-faq Where's the sci.image.processing FAQ? www.cc.iastate.edu/olc_answers/p ... processing.faq.html comp.graphics.algorithms FAQ, Section 3, 2D Image/Pixel Computations www.exaflop.org/docs/cgafaq Astronomica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FAQ www.cv.nrao.edu/aips/aips_faq.html 四、搜索资源 http://sal.kachinatech.com/ http://cheminfo.pku.edu.cn/mirrors/SAL/index.shtml 北京大学 Google输入:computer vision 或computer vision groups可以获得很多结果 网络资源: CVonline http://homepages.inf.ed.ac.uk/rbf/CVonline/ 视觉研究组列表 Computer vision test Image http://www.cs.cmu.edu/~cil/v-images.html 卡内基梅隆标准图片库 视觉论文搜索:Paper search http://www.researchindex.com 五、图像处理GPL库(代码库图像库等) http://www.ph.tn.tudelft.nl/~klamer/cppima.html Cppima 是一个图像处理的C++函数库。这里有一个较全面介绍它的库函数的文档,当然你也可以下载压缩的GZIP包,里面包含TexInfo格式的文档。 http://iraf.noao.edu/ Welcome to the IRAF Homepage! IRAF is the Imag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Facility, a general purpose software system for th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of astronomical data http://entropy.brni-jhu.org/tnimage.html 一个非常不错的Unix系统的图像处理工具,看看它的截图。你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专用图像处理工具包。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 这是GPL软件集散地,可以搜索IP库。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计算机视觉(CV)前沿国际国内期刊与会议
ciwei020621 2011-11-21 15:08
计算机视觉(CV)前沿国际国内期刊与会议 这里的期刊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上面的专家们的主页间接找到 1.国际会议 2.国际期刊 3.国内期刊 4.神经网络 5.CV 6.数字图象 7.教育资源,大学 8.常见问题 1. 国际会议 现在,国际上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三大国际会议是ICCV, CVPR和ECCV,统称之为ICE。 ICCV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m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两年一次,与ECCV正好错开,是公认的三个会议中级别最高的。 ECCV的全称是Europeo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是一个欧洲的会议。 CVPR的全称是Internal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intion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这是一个一年一次的会议,举办地在美国。 ICIP— BMVC— MVA— 国际模式识别会议(ICPR ): 亚洲计算机视觉会议(ACCV): 2.国际期刊 以计算机视觉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国际刊物也有很多,如: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EEE Trans. On PAMI http://www.computer.org/tpami/index.htm IEEE Transactionson Image Processing http://www.ieee.org/organizations/pubs/transactions/tip.htm Pattern Recognition http://www.elsevier.com/locate/issn/00313203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http://www.elsevier.com/locate/issn/01678655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 TPAMI IEEE TIP CVGIP Computer Vision.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Visual Image Computing, IJPRAI(Internatiorial Journat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众 所周知, computer vision(cv) 存在ICCV/CVPR/ECCV三个顶级会议, 它们档次差不多,都应该在一流会议行列, 没有必要给个高下。 有些us的人认为ICCV/CVPR略好于ECCV,而欧洲人大都认为ICCV/ECCV略好于CVPR, 某些英国的人甚至认为BMVC好于CVPR。简言之, 三个会议差不多, 各有侧重和偏好。 笔者就个人经验浅谈三会异同, 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三者乃cv领域的旗舰和风向标,其oral paper (包括best paper) 代表当年度cv的最高水准, 在此引用Harry Shum的一句话, 想知道某个领域在做些什么, 找最近几年此领域的proceeding看看就知道了。 ICCV/CVPR由IEEE Computer Society牵头组织, ECCV好像没有专门负责的组织。 CVPR每年(除2002年)都在美国开, ECCV每两年开一次,仅限欧洲, ICCV也是每两年一次, 各洲轮值。 基本可以保证每年有两个会议开, 这样研究者就有两次跻身牛会的机会。 就录取率而言, 三会都有波动。 如ICCV2001录取率30%, 且出现两个人(华人)各有三篇第一作者的paper的情况, 这在顶级牛会是不常见的 (灌水嫌疑)。 但是, ICCV2003, 2005两次录取率都很低, 大约20%左右。 ECCV也是类似规律, 在2004年以前都是30%, 2006年降低到20%左右。 CVPR的录取率近年来一直偏高, 从2004年开始一直都在 。最近一次CVPR2006是28.1%, CVPR2007还不知道统计数据。 笔者猜测为了维持录取paper的绝对数量, 当submission少的时候录取率偏高, 反之偏低, 近几年三大会议的投稿数量全部超过1000, 相对2000年前, 三会录取率均大幅度降低, 最大幅度50%-20%。 对录取率走势感兴趣的朋友, 可参考 http://vrlab.epfl.ch/~ulicny/statistics/(CVPR2004 的数据是错的), http://www.adaptivebox.net/research/bookmark/CICON_stat.html. 显 然, 投入cv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领域也是越来越大, 这点颇不似machine learning一直奉行愚蠢的小圈子主义。另外一点值得注意, ICCV/ECCV只收vision相关的topic, 而cvpr会收少量的pattern recognition paper, 如finger print等, 但是不收和image/video完全不占边的pr paper,如speech recognition等。 我一个朋友曾经review过一篇投往CVPR的speech的paper, 三个reviewer一致拒绝, 其中一个reviewer搞笑的指出, 你这篇paper应该是投ICASSP被据而转投CVPR的。 就topic而言, CVPR涵盖最广。 还有一个没有验证过的原因导致CVPR录取率高: 很多us的researcher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经费到us以外的地方开会, 故CVPR会优先接收很多来自us的paper (让大家都happy)。 以上对三会的分析对我们投paper是很有指导作用的。 目前的research我想绝大部分还是纸上谈兵, 必经 read paper - write paper - publish paper - publish paper on top conferences and journals流程。 故了解投paper的一些基本技巧, 掌握领域的走向和热点, 是非常必要的。 避免做无用功,选择切合的topic, 改善presentation, 注意格式 (遵守规定的模板), 我想这是很多新手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ICCV2007明文规定不写summary page直接reject, 但是仍然有人忽视, 这是相当不值得的。 3.国内期刊 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光电子激光,精密光学工程等。 4.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 Tutorial Review http://hem.hj.se/~de96klda/NeuralNetworks.htm ftp://ftp.sas.com/pub/neural/FAQ.html Image Compression with Neural Networks http://www.comp.glam.ac.uk/digimaging/neural.htm Backpropagator's Review http://www.dontveter.com/bpr/bpr.html Bibliographies on Neural Networks http://liinwww.ira.uka.de/bibliography/Neural/ Intelligent Motion Control with an Artificial Cerebellum http://www.q12.org/phd.html Kernel Machines http://www.kernel-machines.org/ Some Neural Networks Research Organizations http://www.ieee.org/nnc/ http://www.inns.org/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in Vision Research http://www.rybak-et-al.net/nisms.html Neural Networks and Machine Learning http://learning.cs.toronto.edu/ Neural Application Software http://attrasoft.com Neural Network Toolbox for MATLAB http://www.mathworks.com/products/neuralnet/ Netlab Software http://www.ncrg.aston.ac.uk/netlab/ Kunama Systems Limited http://www.kunama.co.uk/ 5.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 Annotated Computer Vision Bibliography http://iris.usc.edu/Vision-Notes/bibliography/contents.html http://iris.usc.edu/Vision-Notes/rosenfeld/contents.html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 Computer Vision and Robotics Applications http://www-itg.lbl.gov/ITG.hm.pg.docs/VISIon/vision.html CVonline b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The Evolving, Distributed, Non-Proprietary, On-Line Compendium of Computer Vision, www.dai.ed.ac.uk/CVonline Computer Vision Handbook, www.cs.hmc.edu/~fleck/computer-vision-handbook Vision Systems Courseware www.cs.cf.ac.uk/Dave/Vision_lecture/Vision_lecture_caller.html Research Activities in Computer Vision http://www-syntim.inria.fr/syntim/analyse/index-eng.html Vision Systems Acronyms www.vision-systems-design.com/vsd/archive/acronyms.html Dictionary of Terms in Human and Animal Vision http://cns-web.bu.edu/pub/laliden/WWW/Visionary/Visionary.html Metrology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www.cranfield.ac.uk/sme/amac/research/metrology/metrology.html 6.Digital Photography 数字图像 Digital Photography, Scann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www.dbusch.com/scanners/scanners.htm l 7.Educational Resources, Universities 教育资源,大学 Center for Image Processing in Education www.cipe.com Library of Congress Call Numbers Related to Imaging Science by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ttp://wally2.rit.edu/pubs/guides/imagingcall.html Mathematical Experiences through Image Processi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ww.cs.washington.edu/research/metip/metip.html Vismod Tech Reports and Publications, MIT http://vismod.www.media.mit.edu/cgi-bin/tr_pagemaker Vision Lab PhD dissertation list, University of Antwerp http://wcc.ruca.ua.ac.be/~visielab/theses.html INRIA (France) Research Project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mage Processing, Data Management, Knowledge Systems www.inria.fr/Themes/Theme3-eng.html Image Processing Resources http://eleceng.ukc.ac.uk/~rls3/Contents.htm Publications of Carsten Steger http://www9.informatik.tu-muench ... r/publications.html 8.FAQs(常见问题) comp.dsp FAQ www.bdti.com/faq/dsp_faq.htm Robotics FAQ www.frc.ri.cmu.edu/robotics-faq Where's the sci.image.processing FAQ? www.cc.iastate.edu/olc_answers/p ... processing.faq.html comp.graphics.algorithms FAQ, Section 3, 2D Image/Pixel Computations www.exaflop.org/docs/cgafaq Astronomica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FAQ www.cv.nrao.edu/aips/aips_faq.html 四、搜索资源 http://sal.kachinatech.com/ http://cheminfo.pku.edu.cn/mirrors/SAL/index.shtml 北京大学 Google输入:computer vision 或computer vision groups可以获得很多结果 网络资源: CVonline http://homepages.inf.ed.ac.uk/rbf/CVonline/ 视觉研究组列表 Computer vision test Image http://www.cs.cmu.edu/~cil/v-images.html 卡内基梅隆标准图片库 视觉论文搜索:Paper search http://www.researchindex.com 五、图像处理GPL库(代码库图像库等) http://www.ph.tn.tudelft.nl/~klamer/cppima.html Cppima 是一个图像处理的C++函数库。这里有一个较全面介绍它的库函数的文档,当然你也可以下载压缩的GZIP包,里面包含TexInfo格式的文档。 http://iraf.noao.edu/ Welcome to the IRAF Homepage! IRAF is the Imag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Facility, a general purpose software system for th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of astronomical data http://entropy.brni-jhu.org/tnimage.html 一个非常不错的Unix系统的图像处理工具,看看它的截图。你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专用图像处理工具包。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 这是GPL软件集散地,可以搜索IP库。 国内的CSDN http://www.csdn.net/
2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宁夏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dongzg101 2011-10-17 05:32
宁夏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2011年10月14日 10:4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曹健、艾福梅 新华网银川11月14日电(记者 曹健、艾福梅)日前,宁夏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试点)》,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民办教育政策机制,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发展。 《意见》规定,鼓励和支持区内外及境外企业、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单独或联合举办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开展合作办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办学校组建集团式办学实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办学领域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为落实民办学校资助政策,《意见》规定,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各地可根据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民办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县级政府应参照民办学校接收义务 教育学 生的数量和当地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其相应的教育经费。受委托的民办学校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享受与相应公办学校在校生同样的国家资助政策和学费减免政策。 此外,自治区将从教育专项资金中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各地也要在本级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经费。 相关新闻: 日本拟实施一系列增税措施进行灾后重建 庞哲:美国通过一系列措施支援海地 刘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民办教育 民办高等学校 民办学校
1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门子弟,春天迟来
热度 4 shiyongxin 2011-9-27 01:48
最近浏览网页,常看到有寒门子弟的讨论,而作为真正的寒门子弟的我,有感而发,也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认为,寒门子弟并非没有春天,但这种春天,却是来的非常的晚,非常的无力,由于国内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寒门子弟所能享受到的资源相当有限。我仅拿我自身的经历来说事。我家乡在西北农村,异常贫瘠。很多人温饱还成问题,接受教育,在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我在读中学期间,那会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学校是要收学费的,每学期总共交学杂费及书本费约300元到500元之间,同村很多家庭接受不了这个费用。曾经有人劝我说,“孩子,看你挺聪明的,要不跟我去学手艺,多少还能赚点,不用像你这样,还要给别人交钱!”。更有我很多亲戚告诫我,你年纪不小了,还读什么书,不存点前,一晃就连老婆都讨不到了,(不要以为我读书很晚,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在读初三,16岁)。甚至有“好心人”要求我保证,读书一定要读出明堂,要不就早点放弃,免得让父母受累。 读书这么多年,期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20几个学生,等到五年级毕业,只剩下9个;读初一的时候,年级有6个班,300多人,初中毕业时,只有3个班,150多人,读高一的时候,3个班,约200人,高三毕业参加高考,共108人,记忆很清晰,本科上线4人。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一路走了过来,而多少昔日的玩伴,在不经意间已掉队了! 读中学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是半工半读的,放学回家,基本是在干农活,寒暑假基本没时间看书,经常深夜也在劳作,夏天月亮比较亮的时候,我和父亲-深夜翻地到1点钟。我不怨我那些没有坚持住而掉队的伙伴,那份苦,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了的,上学要走10多里山路,早上摸黑出发,晚上摸黑回来,两头不见家中的太阳。中午饭就是一个冷馒头,有时候就着凉水吃。也就是说,每天吃一顿饭。依稀记得,多少个下雪天,上一次学,不知要摔多少次跤,我真是个幸运儿,有一次从2米多高的沟摔下,也只擦了一点皮,这在现在学了医以后的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后来父亲帮我买了个手电筒! 做为农村的孩子,我们真的笨吗?我不这样认为,我们不笨,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太落后,我们所享有的资源太贫瘠!我们同年高考出来的4名学生,刚入大学时,感觉很茫然,无所适从。因为,我们跟城里的孩子差的太远,我们对电脑的了解,只是会开机关机,大三的时候,我学会怎么上网。初三时候,我们校长外出参加培训,写信给我们,说他学会了电脑的开机关机,勉励我们要勤努力,至今仍记得信中的话语,“我来自落后的地方,我没有先进的知识,但我有一颗上进的心,我不怕别人的嘲笑,我一问再问。”“我内心放不下的,是你们这些孩子们,你们是清晨的太阳……”。当时,班主任拿着信在早读时间宣读,全班学生,半数以上在摸眼泪。曾经,大一的我们,是多么的差劲,时而通个电话,太多的辛酸道不完。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伏案苦读,多少倍超于常人的努力,多少次被视为“外星人”的尴尬……但是,我们并不笨,4名出来的同学,1名现在省重点中学任教,还有3名均已研究生毕业。曾经,我们多次是差生,可最后,我们并不差! 家庭为我付出太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成绩优秀,读中学的时候,学费时常是欠着的,以后补交,而学费的来源,是父母那一点点少的可怜的劳作收入,那会的小麦一斤5毛多钱,我们家每年收约3000斤,草药是野生的,大都可以买到2-3毛钱每斤,因此,为了我的读书,父母多次走遍山坡上的每一寸土地,而那会我父亲60岁,母亲近60岁!由于常年的劳作,父母身体均不好,也就是为什么我在高中毕业时毅然不顾多少人的反对,选择学医。 我知道我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我绝对是最勤奋的之一,本科期间,由于高昂的学费压的家里喘不过气,我毅然决定提前毕业。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特别照顾,每月还有几百元生活费,加上200元的国家补贴,生活基本算解决了,每有再向家里要过钱,研究生相对是靠自制,很多同学玩的时候,我依旧在认真学习,毕业后,我留校工作。很多同学问,你花了多少钱,你家里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以微笑回答,这本来就不可思议,一个从西北农村出来的我,不远千里,还会有关系在这里吗?而花钱,我从哪里来钱?我再次觉得,我其实是个生活的幸运儿! 通过自身经历,我想说,寒门子弟,并非毫无春天,只是,这个春天的来临,需要超长的寒冬的孕育,奉劝寒门子弟,坚持到底,我们照样可以赢,呼吁已经成长起来的寒门子弟,共同努力,为更多的像我们一样的孩子做的事。或许,我们这个群体的呼声大了,我们的家乡弟妹的境遇会有所改观! (看完上文的朋友,请不要把她当成是遥远年代的事,本人1984年出生,今年27岁)
个人分类: 生活那东西|5376 次阅读|5 个评论
寒门子弟缺教育资源、学习的方法指导
热度 2 tianyalang 2011-8-15 18:14
科学网著名博主迟菲《寒门子弟上清华北大比例下降的另外一个思考视角》在谈到寒门子弟上清华北大比例下降时提到C原因 :聪明的父母往往生出聪明的孩子。个人觉得聪明在上清华北大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我们不妨把教育不公平的内涵扩大一下:师资力量,家庭成员、亲友的影响,其他途径获得教育资源的渠道和能力等都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方法。成绩是最终的一个片面折射。 结合自己和几位亲友的经历谈一下。在我家所在的村子里,我们家族算是出大学生比较多的。首先是我大伯家的堂哥,大伯是退休军人,堂哥受教育在城市的农村,受大伯的熏陶,被保送至北航读的大学,在学生时代是我们其他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走的是特长+保送的路子。 二伯家的姐姐,工人家庭,二伯母是位很有魄力的单位领导。堂姐中学阶段上的是市里的重点,考的是本省的师范类二本,比起大哥不是很理想。大学期间联合培养到北外学习一年,毕业后在民办大学教英语,期间一直努力自学。因为我们弟弟,在家办过一次英语辅导班,孩子们都说教得好,做过冬奥会志愿者、同声翻译,与同事合作出书。被学校推免到外校读研,考取吉大对外汉语研究生。刻苦+追寻+执着。 轮到自己,农民家庭。小学只是数学突出一点,参加过镇里两年拖其他科目集中的奥赛培训,省里的奖都没拿过。初一遭遇英语听力、口语打劫,拖了后腿,幸得初二遇到比较好的英语刘老师,才算入的门径,其他科老师也不错。没遇到其他大的困难,考进县里的重点,当年市重点不从下面招生。上了高中,物理、生物、化学频出偏科,很茫然,以前的经验失灵了,就是觉得老师对路的课成绩就不错,排在前面的鲜有农村籍的,不懂得什么具体的方法论、课外书籍、补习班那时不太时兴,经济也不允许。考上了一本的省属重点,各科目成绩偏差很大,自此读的书增多,但终究弄不明白读名著会读出些什么。工作几年后,幸而得单位政策进入国内名校读研,感觉自己与身边同学差距很大,因一位导师开始结识科学网,获得收益的博主:马臻、戴世强。 往下,几位弟弟妹妹,如我般迷茫在高中、初中,这几年各家经济缓步上升,补课的常有,就是学业不见长进。据自己了解到,老师教的已达不如从前,弟弟妹妹们缺乏基本方面的指导,真的存在把正常内容拿到课外赚钱的倾向。教方法的甚少,而且与我同届的优秀者没有从教的,大多都是当年的不在前面者。当然不排除有杰出者。 悲,教育在倒退 寒门子弟上清华北大比例下降的另外一个思考视角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474924
36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寒门子弟上清华北大比例下降的另外一个思考视角
热度 24 cutefay 2011-8-13 23:51
科学网上大家还在争论寒门子弟的事情,基本上分两派,一派是觉得由于教育不公平造成的,另外一派觉得由于城镇人口增多的缘故。于是,两派人互相争论,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 其实俺的看法是:导致一件事物产生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有A、B和C三个原因,在作用效果方面分别占到一定的权重。但有些人会把A说成100%权重,忽略了其他两个,而另外一些人又把B说成100%权重,忽略了A和C。于是,把A看成100%权重的人就会和把B看成100%权重的人争论。分别来看的话,二边都有道理,但是两边都太极端,不够“中庸”。这里说个题外话,我以前一直觉得“中庸”这个词是个贬义词,后来读了《中庸》之后,才发现其实中庸还是挺有道理的。本来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的嘛,为何人们要鄙视中庸呢? 在寒门子弟上大学的问题上,我觉得,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可以看成是原因A,偏远农村的教育和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就是有很大差别,所以原因A是毋庸置疑的。城镇人口增多的原因可以看成是原因B。根据曹大侠博客上某匿名网友提供的数据:“1978年的城镇农村人口比例是17.92% vs 82.08% ,现在49.68% vs 50.32%.比例从1:4,到1:1”,那么原因B肯定也是有理的。 俺现在在这里不想讨论原因A的权重高还是原因B的权重高,只是想论述,其实还有原因C的存在,而这点似乎科学网上没人提过。至于原因C所占的权重有多少,没有数据支撑,在这里也无法讨论。我觉得或许这个原因占的权重很小,但是好歹也算是个原因。 原因C是:城市里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当年的大学生,属于当年高考的优胜者,很多是山沟里飞出的凤凰。往往这样的父母智商比较高,聪明的父母往往生出聪明的孩子,这样父母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而农村里很多孩子的父母是当年没能考上大学的人,虽然说没能考上大学的人未必是不聪明的人,但总体聪明程度应该低于当年是大学生的父母,孩子很可能在智商方面不如父母是大学生的孩子。 要验证我所提出来的这个原因C是否有道理,可以做一个这样的统计:清华大学等名校里有多少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是当年的大学生?父母都不是大学生的孩子中,父母是否也都是很聪明但因为一些原因而未能上大学的?我想,很可能那些来自城市的学生中父母是大学生的比例很高。 我再谈一些我身边的例子给我带来的感受吧!这两个例子都是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比较,不存在农村子弟和城市子弟的教育资源差异问题。 1、我在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一小半的人是城市户口,有一大半是农村来的。我们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那么大家的教育资源完全是一样的,我们高中近似军事化管理,几乎没有假期,晚上也要在校上晚自习到很晚,几乎不可能有课外辅导、开小灶之类的。大家可以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我们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大部分是来自城市的,来自农村的比例并不高。在我的记忆中,我高三的班级中,高考时班级排名前十名的,可能就只有两三位是来自农村的同学。 2、我在大学的时候,班里有一大半农村的和一小半城市来的,大家也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后发现,也有上述现象,来自城市的同学成绩整体显得更优秀一些。 我这么说并不是对农村的学生有偏见,其实我以前也是农村户口的。当我见到比我能力强的城市出身的人的时候,我不会自卑,也不会嫉妒他们出身比我好,而是会佩服他们的能力,并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进取。 总之,批判教育不合理性(A原因)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批判的同时不能不承认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A原因以外,还有其他方面原因的。只承认其中某一个原因,而不愿意承认其他原因,也是一种偏见。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8182 次阅读|40 个评论
有感于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
热度 4 菲在路上 2011-8-9 22:55
最近关于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引起多方争论,的确是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基本不怎么上大学了,重点大学也很少,一方面教育资源真的很有限,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另外一个大的环境就是上完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还不如读点书就出来挣钱。我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而现在即使姐姐研究生毕业,弟弟转博,顺利的话我明年研究生毕业,虽然相对以前爸妈的生活有些改善,但是在当地人的眼里,依然是读书无用论,依然是读书不如早挣钱多挣钱,我们面对着不读书一样挣钱,读了那么多的书却至今不能挣钱这样的现实,好在爸妈对于这些都不在乎,他们在家生活还算惬意,对于我们几个孩子的期望值都不高,对于我们的未来,我们依然相信会慢慢好的,就慢慢熬吧。比以前真的要好了很多了已经,所以很知足。 在我们村那里,自从05年我和弟弟考入大学之后,到目前为止很少听说有孩子上好点的大学了,镇上的孩子也还有一些,农村的孩子要么是高考考得不理想,随便读个专科,要不初中毕业之后直接出去打工,要么就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入技校,也有初中不能毕业的就就业的,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进县一中,不能的话刚刚开学家里得拿一大笔钱买分数进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还有就是一些技校的招生老师直接与初三班主任等一些学校领导联系,走一些程序直接把学生资源拿去,说服孩子初中毕业进入职校和技校,这在我们当地非常普遍和明显,在前几年都非常多,或许都后来的学生都很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都不大,如此一来上大学的机会就减少很多了,但是如果上技校之后都有一番出路也是不错的,好几个表妹都是这样的,现在过得也不错。 还有基础教育资源这一块非常非常匮乏,爸爸所在的完全小学,现在他是最年轻的一个正式老师了,另外聘请了一些或许是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人代课了,代课老师的工资学校出,学校经费很有限,也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代课老师的工资也很低很低,因为实在没有人愿意去农村的小学去了,想想在偏僻的地方,真的很闭塞很闭塞。一个高中同学上了师范院校回到他们 镇上当中学老师,也是不满意,在想办法往市里走,说实在不行就办理停薪留职,我理解她的选择和考虑,但是只是可怜了那一帮孩子。最近几年我们省教育厅里有一些资教项目的大学生们,但是都是针对中学的,不可能考虑农村的小学了,而且只是三年时间,很多人都只是把这当一个跳板,然后通过一些政策走人,寻找更广泛的空间,或许谁都没有错,的那个然我没有指责他们的意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原因吧。现在当地的说法就是: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在这样一个教育资源的配置下,基础教育真的可想而知了,每当和爸爸聊起这些,他也是很无奈,现在还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对于计算机掌握很有限,没有办法。他们学校是一个综合小学,包括6个年级,还有很多学校只有4个或者5个年级,也就是说很多小孩在当地的村子上到4年级或者5年级之后,就得离开家里住到离家比较远的学校去,一周回家两次,在学校吃饭,住宿,住集体生活了,对于10多岁的孩子,是一种不小的考验,而且学校的生活并不是很好,上晚自习和早自习。还有的村子(像我们村)直接在早几年就把小学撤了,因为学生少,教学资源也有限,小孩子上小学就是就近入学,即使这样很多小孩子上学并不近,第一步走的就很不容易。好在很多孩子对于上学还是很期待的。 初中之后现在是义务教育,很多家里基本都不顾孩子的学习了,觉得有点希望的就鼓励下,别的都是孩子自己了。当然还是住校,有的一周回家一次,吃住在学校,很多时候条件并不好,甚至很差,没有热水,都是几十人住一间屋子,夏天蒸笼一点不过分,三年都这样。想当初我们上中学,基本都是一星期就是咸菜,自己带米蒸饭,早上很多时候饭都不是很热,丢了饭钵也是很正常的事。还有而且现在孩子家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学校的住宿水平很差,一些学生不适应学校的条件也在所难免,于是有的家里就在镇上租了房子照顾孩子,有的也就听之任之了,毕业之后考进县一中家里就多操心一下,没有进一中进了二中基本上就宣告了高考的死刑,真的这样的,因为镇上的高中,一方面学生的基础有限,一方面社会风气影响不太好,还有还是教育资源,虽然很多学生真的很努力很勤奋,但是每一年的高考成绩都很不理想,有一个一本的就是非常非常好的,能上二本就很不错了,三本的就算是过线了。每一年都是这样,当然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现实,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 当初我们上的县一中,最近几年教育质量也是每况愈下,老师走了好多,跟以前的老师联系,他们说现在每一年高考成绩都不太理想。每一年高一招生都在1000-2000人,但是高三考入第一批重点的一般不到300人,还有一部分复读的,还有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高二就参加高考的代替学校保证上线率的等等一些别的情况的。我上高中那几年,学校基本每年都有几个清华北大的,但是我那一届有一个,后来就很少听说了,可能是最近关注高考少了一些吧。 或许社会就业多元化的现实在每一方面,学生不一定通过高考吧,也会有别的出路吧,希望如此,我只能希望农村的孩子们能在每一条路上走得轻松一些! 可以不上重点大学,只是不要放弃自己,我觉得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像我自己吧,我自己的上学路和姐姐弟弟相比不是那么顺利,基本上所有的失败我都体验过,中考,高考,考研我都落榜过,但是一直很倔强的走到现在,很庆幸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帮助我一直走到现在,不是说现在有多好,但是就这样慢慢走吧,依然带着希望,走好每一天。 只是现在真的希望育资源和教育投资能考虑一下农村的孩子了,他们真的很需要很需要! 或许这只是一些理由和借口,或许不上大学也不一一定是坏事,或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或许我们这样说没什么意义,但是看到国家这样推进教育,农村的教育基本没有改进,还是挺痛心的,希望在同一片蓝天下都那个呼吸同样的教育空气~ 或许上不上大学只是一方面,只要不被社会抛弃,不被自己抛弃,都会有晴天和明天的。 坚持,努力,前行!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62 次阅读|5 个评论
教育资源为何如此短缺?
热度 7 ywang69 2011-7-3 09:38
小孩升学的关口,我才发现中国优质教育短缺的问题是如此突出。 在北京的朝阳区某小学,为了上学排队报名家长通宵达旦就为拿到靠前的号。 每年的高考分数公布的当天,几乎所有大学招生处工作人员的手机不约而同的关机,只因咨询的电话实在让人招架不住。 许多地产开发商在靠近有名的的中学旁边的楼盘广告的噱头就是毗邻名校就近可凭户口上学,房价自然高高在上,一些好的中学附件的房子租金直逼东京纽约。 成都市一些民办学校的赞助费初中达到2万多一年,初高中下来接近20万。 在四川,每年人大、政协委员收到的最多的反映民生问题的提案或者意见许多与教育相关,据说成都市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由于教育方面的不满意下降了5个点。 为什么这个问题就一直解决不了呢? 针对择校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社会上大家比较关注以及指责的择校风、择校热、辅导热、条子生问题,背后深层原因我个人认为就是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于好教师和学校的认可和追求,而这个突出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一个矛盾,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个主要矛盾的转化,从过去上学难到现在的上好学难,换句话说,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严重短缺。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治本的办法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好学校办多了,这个问题不就可以缓解了吗。”好学校为何不能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大开连锁店呢?满城尽是4,7,9那还用得着择校呢?生源平均分配,师资轮流换岗,管理模式一体化。 钟秉林同时指出,困难也恰恰在这,办好一所学校并不容易,除了设施外,教师和学校的校风、传统,没有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是不可能有的,这也是教育的规律体现之一,需要长时间积累,没有几十年不可能,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环境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里就引出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关键是提高质量。第二是提高质量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促进教育公平,要对老百姓要有交待,促进教育公平。一个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均衡发展;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入学机会要均等。当然,绝对的均等是没有的,这个问题确实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学校也会为这个矛盾的解决做点贡献。 以 前提到教育问题似乎都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但目前似乎中国不差钱呀,我个人觉得其实所谓的名校成功的关键还是生源质量权重占80%,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最多占到20%。 但是现在的问题凸显在优质生源过于 集中到少数名校,马太效应越演越烈,社会成本太高。 欢迎各位朋友讨论。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3599 次阅读|13 个评论
确保教育经费占4%GDP和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黄安年 2011-3-2 11:27
确保教育经费占 4%GDP 和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3 月 2 日发布 温家宝总理 2 月 27 日在和网民在线交流时说 : “我更重视另外两个数字,那就是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6963 ) 教育事业是现代化工程的百年大计,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是万万不行的 , 经费不能公平分配同样是万万不行的。 人们希望确保教育经费占 4%GDP 的底线和教育资源公平分配能够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并且启动行政问责机制来监督实施。 2007 年 3 月 8 日笔者在《有感于中国教育经费为全球的 1% ——从农村中小学 60% 课桌凳残缺谈起》一文中谈到:“协调公正和效率的关系始终是经济决策中的大问题。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费分配不公,越来越引发争议, 2007 年 3 月 5 日新华网论坛文章《掠夺教育资源 人大代表痛批清华北大等四大名校》(学术交流网 / 教育改革论坛 /2007 年 3 月 7 日转发)更把矛盾直指名牌高校。如果我们占有大量教育资源和经费的教育部门和高校与处于极其困境下的学校来个换位思考会怎样呢?”文章引述 2007 年 02 月 26 日新华网报道《河南将在今年年内全部解决农村中小学课桌凳问题》,河南省政府决定,今年 11 月底前,对农村中小学短缺的课桌凳实行统一配置,基本解决学生自带课桌凳现象;对使用年限在 5 年以上残破的课桌凳集中更新和维修,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课桌凳残破问题。另一则消息引是 2007 年第 2 期《同舟共进》杂志刊登《特权垄断:国家的一块心病》,其中关于中国教育经费在世界的比例写道: “ 2004 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 50% 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超过 4-% 的小学使用危房, 40% 的小学缺少课桌板凳,接近 40% 的农村小学交不起电费,有电不敢开点灯”“中国人口占世界的 22% ,中国的教育经费占世界的 1% ”“中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近年仍然连年下降, 2002 年为 3.32%,2003 年为 3.28%,2004 年 2.79% 。” 笔者在文章中补充说明道,根据世界银行《 2004 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的数字,在用于每个学生的公共支出中,小学占人均 GDP 的 6.1%; 中学占人均 GDP 的 12.1%; 大学占人均 GDP 的 85.8% 。小学占人均 GDP 的 6.1% 的比例比南亚的占人均 GDP 的 7.3% 的比例还低;大学占人均 GDP 的 85.8% 的比例比东亚和太平洋中低收入国家的大学占人均 GDP 的 40.1% 。 这就表明:在我国国家投入远远不足的经费中,大量倾斜于高等教育尤其是重点高校,而处于极端困境的理应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小学义务教育的经费却越来越少。像河南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居然还有农村学校 60% 的课桌凳残缺,我们的教育经费都被挪用到那里去了?笔者以为向特殊利益集团倾斜的政策存在问题,因为它将导致一小部分人越来越富起来,而更多部分人越来越穷下去,这种扬富抑贫政策恐怕导致教育系统越来越不和谐。 笔者建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官员认真总结我们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费支出的倾斜政策,切实改变那种利用手中的权力、维护少数特殊利益集团的倾斜政策,真正实施以人为本、以广大教师为本的方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69 ) 2008 年 1 月 17 日笔者在《我国教育财政性开支从未超过 GDP4% 意味着什么 ? 》一文中写道 : 大量数据表明,我国教育财政性开支从未超过 GDP 的 4% ,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按照世界银行的报告 ,1980 年我国教育经费占 GNP 的 2.5%,1997 年占 2.3% 。统计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超过 4% 。而“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 7 %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 9 %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 4 . 1 %。”( http://smb.zol.com.cn/49/495629.html ) 虽然我们的教育投资不足长期没有达标 , 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还要力不从心地搞教育大跃进,从而造成教育质量的普遍下滑 ; 虽然我们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我们还是在办学多元化道路上裹足不前;虽然我们的教育经费有限 , 但是我们的教育开支严重失衡,“富的过富 , 穷的太穷”贫富悬殊在教育领域恐怕是名利前茅的。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成了新“大山”之一 , 我们的主管部门该不该认真反思反思? 文章附了五篇文章和报道 : * 《世界一些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GNP 的百分比 (1980,1997) 》黄安年辑 发表 : 世界发展报告 (2002/2001);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8 日转发 * 关于教育财政问题的几点思考,厦门市财政局 ,2007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xmcz.gov.cn/tqck/tqck072/lltt/200705/2536.html * 我国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十几年从未达标 新浪网 【转载】 作者: 编辑:高冬炎 07 年 01 月 15 日 http://smb.zol.com.cn/49/495629.html * 温总理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 4% ”的目标能实现吗 ? 发表者 : taorugu http://taorugu.blog.hexun.com/6591974_d.html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少数国家集中全球教育开支 2007-10-29   中国教育报   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071029/t20071029_262258.shtml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631 ) 近年来虽然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虽然在重视了对于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的投入,但是在教育财政来源多元化上还需要广开财源,在确保教育的财政投入和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上 , 需要坚决实行零容忍,各级地方政府不应以任何借口来延缓兑现关系千秋大业的教育财政投入和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以从印度理工大学借鉴的东西——谈谈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
热度 1 wangyanjie 2010-12-23 19:21
闻名世界的印度理工大学 中国人对印度理工大学了解的不多,可能因为目前印度还不是一个富强的国家,但是印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学体系,就是印度理工大学,请注意这是一个大学体系,不是一所大学,而是有15所大学,她们都叫印度理工大学。 在美国,只要是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就会被另眼相看,优先录取到名牌大学研究生院,是硅谷高科技公司的优秀人选。在硅谷有印度人协会,帮助印度人创业,其中50%的会员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在美国计算机,电子,航空,金融等行业,很多高层管理人士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 印度理工大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大学,她创建于1950年,印度政府为了振兴印度的科学技术实力,效仿MIT和加州理工大学创建了第一所印度理工大学。后来以相同的模式先后建立了15所同样的大学,分布在印度各地,以后还会增加新的成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地区差别,使各个邦(省)都可以得到同等的机会,有利于各地区平衡发展。 印度实行精英教育,每一所印度理工大学每年只招500名学生,类似于加州理工大学(每年200名学生),因为人数少,教授可以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为了满足印度对人才的需要,印度采用在全国各地建分校的办法扩大规模,据说第16所印度理工大学已经在筹建中,每年的招生规模可以达到8000名。 在15所大学中,没有排名的区别,每一个印度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是印度最优秀的学生,每一个考取印度理工大学的学生可以就近上学,不必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所有的毕业生都以印度理工自豪,他们不讲自己是从哪一所分校毕业的,以至于很多外国人以为印度理工大学只是一所大学,而不是15所大学的总和,从这里可以看到印度人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中国恰好也有一所大学与印度理工大学非常相似,她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创始人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赵忠饶等等大师很多毕业于美国MIT或Caltech,学校小而精,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著名的大学,享有世界声誉。 我们注意到印度与中国的大学发展模式不同,在中国是把一所名牌大学单一扩大规模,增加每年招生人数,2000,3000,4000,但是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在学校管理上会出现巨大的困难,学术资源被摊薄,学生缺乏与教授的沟通,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单一学校的规模是有极限的。在印度,通过建立分校扩大规模,每所分校地位相同,不分彼此,每所学校招生人数也是一样的,这种规模没有极限,将来印度理工大学的招生人数完全可以达到一万人甚至两万人,却能够保证相同的教学质量和相同的国际声誉 。 这种方法值得中国的大学借鉴。 中国正是缺少这样一所可以给全国民众公平教育机会的大学,从社会大环境、国情来说,中国和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的各个省份、各个地区教育不同步、招生不统一、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带来了教育资源的不能合理利用和人才的流逝。 在中华大地上,真的缺少这样一所综合性的大学,能够像印度理工大学这么有影响力,能够给中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学生带来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其实中国有这样的机会,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是这样的大学需要在全国各地都有,而不仅仅是在安徽合肥,她应该在像印度理工一样,在江西的南昌、河南的郑州、山东的济南等等这些中国的生源大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将导致农村生无法进入名牌高校
zhuzl 2010-8-24 01:34
每年到了高考前后,招生,报考,加分,降低分数线,自主招生等高考类信息铺面而来。 以前考大学,能考入名牌高校(清华北大)的都是全县(市)的尖子生,高考状元,非常稀有,而且这些学生有个特点:大都来自农村,或者说家庭都是相当贫困。 目前考大学,进入名牌高校的有推荐生,有特长生,有自主招生。。。他们为什么能进入最顶端的高校?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名牌高校的招生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认为以前招的学生属于高分低能,现在要学习西方国家的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适应社会对多方面素质人才需求,更好的服务国家和社会。 当然政策取向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有没有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下形成,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恐怕不仅要学习文化课,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艺术,什么音乐、美术、舞蹈,等等。家长和孩子不停得忙着考级(为了以后考大学加分),最重要的家长要为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付出大量的金钱和尊严(为了孩子求人找关系)。 而这些行为都是哪些考生能够达到的呢?一般人稍加考虑就明白,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生源才可以的。对于农村生源来说,一是家庭没有经济能力,二是所在的地方学校也没有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就是想提高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也没有这样师资配置。这样的被国家和社会认为是高分低能生,根源不在学生,而在国家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上。 目前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每个城市仅有几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了让孩子上这些重点,与其说看谁的学习成绩好,不如说家长们拼关系和金钱,有金钱和关系就能进去学习。可想而知进入这些重点的孩子们,是不是精英就很难说了(以往家庭经济好的,有几个学习好的可能现在看来很偏激) 对于农村生源来说,占据了高考生源的绝大多数,但是因为无法进入高配置的师资学校学习,自然就成了低能生,名牌高校就因为他们高分低能把他们拒之门外,是否合适?向来我们的科学家哪个不是来自穷苦大众,哪个不是在某个学科领域是佼佼者,如果把他们的才能平均成多个方面,是否还有造就? 农村生源和城市生源相比,前者具有许多优点,因为他们从小就懂得刻苦,懂得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无限的目标;而城市生源的智商并不比农村生源的高多少,在高水平的重点学校里面,只要是正常人就能学个多才多能!如果换做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的重点学校学习,培养出来的是不是比城市生源差呢? 国家为了能培养和挑选真正的人才,从培养上就要重视,特别是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会导致真正有才有能的生源因得不到好的教育而落选,而那些平才平能的生源恐怕就混入了国家的人才库,从整体上就降低了我们的人才水平!
个人分类: 教育|435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乐山市马边一所山区小学看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
热度 1 黄安年 2009-12-16 09:42
从乐山市马边一所山区小学看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16 日发布 这里发布一组照片说的是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 乐堂寺村 高家林小学 ,小学教离 县城大约 15 公里 , 两位 代课教师, 五六十名 学生 ,你不会想到许多学生居然是站着上课的 ! 学校每水、 没电 ,教学设施简陋得令人震惊 。 提起乐山我们想起了旅游胜地乐山大佛 , 这里离成都还不算太远 , 但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分配实在是个问题 , 这个问题不解决 , 我们的基础教育能叫做取得伟大成绩吗?我们的教育部工作难道没有问题吗? 照片的前 19 幅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一位网友的作品,作者周忠民说 : 这是我最近在四川省马边县一个山区村校(高家林小学)拍到的照片,心酸、无奈 不多评论了,大家看照片吧。传来的照片使用的标题是《谁怜陋屋穷童泪 敢问帝阙公仆心》,其中后面有多幅是现代顶尖建筑物对比 , 这里略去了 , 笔者以为重点要说的是教育内部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公。 第 20-24 幅照片笔者是从 http://www.freewings.cn/discuz!/thread-23183-1-1.html 下载的。 下面的这篇报道也是笔者从网上下载的。 ******************************* 贫困小学里站着上学的孩子:不知肯德基麦当劳是啥东西 (2009-06-16 17:57:02) 同一片蓝天下,他们没有理由遭受贫穷的压迫; 同一片土地上,我们谁也没有理由熟视无睹 题记 学生不认识校长 从未升过国旗 生红苕、马铃薯是午餐 贫困小学里站着上学的孩子:不知肯德基麦当劳是啥东西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一个贫困小学孩子站着上课的情景刺痛了不少人的神经,当地教育局昨日表示,该校点已列入撤并计划 心酸、无奈、痛心:贫困小学里孩子们竟站着上学 再穷不能穷教育 , 再苦不能苦孩子。 连日来,一则名为《贫困小学里孩子们竟站着上学》的帖子在国内各大网站流传开来。马边彝族自治县一个山村里的孩子站着听课的场景,震撼着不少网友的心,大家纷纷跟帖发表感叹。 原创作者周忠民在帖子中说:这是我最近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家林小学拍到的照片,心酸、无奈 他将自己拍到的几十张照片传到了网上,很快被网友转载粘贴到国内各大论坛上。 心酸、无奈、痛心;质疑、谴责、同情网友们在跟帖中表达了各式情感。 心酸得很啊。当官的少喝瓶酒,少吃个龙虾,孩子们的课桌椅子都有了。有网友则质疑再苦不能苦孩子,看来只是说说而已,打死我都不相信这样的教育质量可以教出优秀的学生。 6 月 15 日,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了发帖人及图片的拍摄者:民间助学志愿者周忠民先生。他告诉记者,发到网上的这组令人心酸的图片是他今年 4 月下旬到高家林小学调查时拍摄的,当时他还给孩子们带去了学习用品及礼物。周忠民说,早在 2008 年 3 月他就发现了高家林小学部分孩子因为没有板凳站着上课的现象,并将拍摄到的相关图片上传到了他的若比邻相册里。之后他将高家林小学列入助学计划中,并筹措到了资金打算重建校舍,但在活动场地的规模及当地村民是否参与自建等问题上没有谈妥使捐助计划告吹。 今年 4 月,周忠民再次到高家林小学时,发现孩子们站着上课的情况比一年前有所增加,天天看着这些孩子站着上学难道当地相关部门就没有一点想法吗?回来后,周忠明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发到了博客上,很快被众多网友转帖。我并不想指责当地,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当地部门的重视,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坐着听老师讲课。 周忠民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参与多个助学团体做扶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先后走访了十多个西部省份边远山区的 3000 多个贫困孩子的家庭和数百所山区学校,拍摄了上万张照片。截至目前,仅在马边他就筹资修建了 40 多所村校,全部投资额超过 300 万元。 ? 记者调查:山村孩子从未升过国旗 不知肯德基是啥东西 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胶鞋小孩穿筒靴。由于连日来细雨绵绵,建设乡通往高家林小学的一条新铺好的 5 公里长的碎石公路全是稀泥,加之山高路陡,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昨日,记者在当地相关部门人员的带领下步行,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高家林小学,孩子们正在上课,老远就传出了朗朗读书声。 高家林小学位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乐堂寺村,离马边县城大约 15 公里,是建设乡光辉中心校的一个教学点。目前学校只有两个临聘教师,仅有的一二年级共有 53 名学生。 瘦弱的身躯!单薄的衣服!无助的眼神!破烂的教室!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间不足 60 平米的土房,中间用砖头隔断成了一二年级的教室。没有围墙,一个土坝子就是操场,乱石林立,凹凸不平,没有任何体育设施。 与网上发的图片迥然不同的是,记者看到,两个班级的孩子都有了桌椅板凳,尽管教室中间还有一大滩因为房顶漏雨打湿的稀泥。 高家林小学的负责人、 43 岁的代课教师游小容向记者解释了孩子们站着上课的原因。她说,由于当地村民意识不高,经常会偷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她上学期从乡中心校申领回的几十根新板凳都被偷光了,这学期光买教室门的锁都买了十把。为了防止被盗,她只好要求孩子们放学后各人将自己的板凳带回家,第二天又带到学校。 4 月份,志愿者周忠民老师到学校时由于天下雨,很多孩子第二天忘了带板凳到学校,所以出现了网上孩子们站着上课的图片。 据了解,由于学生家住得分散,有的学生每天要走两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学校,所以 10 多年来,高家林小学都是上午 9 点 30 分开始上课,下午 1 点放学,多年来,这里的孩子要么不吃午饭,要么就从家里带来生红苕和马铃薯。学校没水,孩子们实在口渴了,就到旁边村民家去喝几口冷水;没电,冬天冷得直打哆嗦也没法取暖;没有扩音设备和上下课铃声,看着时间到了,老师就安排课间休息;课程除了语文和数学,还有体育美术和音乐,但音乐课没有任何的教学仪器、体育课就只有一个篮球和 5 根跳绳,孩子们也从没见过水彩笔。 游小容说,她已经在这个小学代课 12 年了,每天早上不到 6 点就出门,花一元钱坐公交车到永乐溪大桥后下车步行 3 个小时左右到达学校,下午放学后回到家一般是 5 点过,还得帮着采茶干农活,每个月扣除保险等费用能够拿到 370 元工资。我长期没吃午饭,都得了胃病了。十多年来,学校没有旗杆,孩子们也从未升过国旗。游小容说:我们还是教了他们唱国歌的,还有隐形的翅膀等歌曲。 另一位代课老师、 22 岁的郭敏芝告诉记者,由于许多孩子家里太穷,大部分连马边县城都没有去过,当城里孩子吃着肯德基和麦当劳打电脑游戏时,这些山里的孩子听都没听说过,他们最香甜的零食就是玉米粑和烤红苕,经济条件好点的孩子家里可以吃上白米饭。二年级的李西儿和李阿林姐弟是孤儿,跟着奶奶生活,在家里顿顿都吃玉米粑,走出大山是孩子们最大的渴望。 建设乡光辉中心校校长任一红告诉记者,由于高家林小学离乡中心校比较偏远,作为行政人员,他一学期有时会去一两次,平时每个月会召集辖区内的村小和教学点负责人开会。昨日,当任一红到达学校时,孩子们并不认识这位校长。 我的理想是当个解放军。为什么?当解放军,可以打坏人。   我的理想是当个司机。为什么?可以开车走出大山啊,挣了钱可以在城里买房子。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些一脸稚气的孩子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教育局:校点收缩 ? 高家林小学有望并入乡中心校 门锁坏了即时修复,桌椅板凳如果遗失了及时向中心校汇报补领就是了。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黎建勋昨日表示,下一步教育局将督促高家林小学及其余的村小加强管理,不会再出现让孩子们站着听课的情况了。 考虑到生源和实际情况,高家林小学已纳入撤并计划。昨日,教育局局长吴林章告诉记者,根据农村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初中生源有所提升的趋势,教育局结合小城镇建设、乡镇布局调整,按照实事求是、相对集中、规模适度、提高效益的原则,正在努力完善该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校点布局调整规划,逐步解决城乡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状况,初级中学保持基本稳定,加大小学校点收缩力度,力争将现有的 183 所小学调整到 70 所左右。吴林章说,高家林小学将按照规划逐步并入乡中心校,我们正在建立合理、规范、科学的民族地区寄宿制校点布局网络,力争使全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并发挥最大效益。  撤并后孩子们可以进入中心校就读,学校环境和条件都更好了,这是好事情。在高兴的同时,游小容和郭敏芝也显露出担忧:那样就意味着我们会失业,会离开这些孩子,真是舍不得啊! 昨日下午 5 点,记者再次拨通志愿者周忠民的电话。我很高兴,至少孩子们不用再站着上课了。听记者讲述了学校的情况,周忠民在电话中说:不管当地何时采取的补救措施,至少解决了孩子们的上课问题。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本报记者 杨兴群 摄影报道 乐山新闻热线: 132814472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717050100doar.html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9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资源何时向贫童倾斜?(二)
热度 2 黄安年 2009-5-30 11:33
教育资源何时向贫童倾斜 ?( 二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29 日发布 这是好友许令仪今天传来的六一前的安徽北部山区北山村的贫困儿童的真实图片,是一位朋友寄给她的 , 看了这些照片不知道能不能感动科学网的网友们,想想我们的普及义务教育什么时候真正向这些贫困儿童倾斜,使这些热爱锦绣中华的祖国的花朵真正享有幸福的童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0 年后这些孩子将是祖国的栋梁 , 我们如何对待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材? 照片 ( 一 )26 幅 , (二) 21 幅。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09)|3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资源何时向贫童倾斜?(一)
黄安年 2009-5-30 11:21
教育资源何时向贫童倾斜 ?( 一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29 日发布 这是好友许令仪今天传来的六一前的安徽北部山区北山村的贫困儿童的真实图片,是一位朋友寄给她的 , 看了这些照片不知道能不能感动科学网的网友们,想想我们的普及义务教育什么时候真正向这些贫困儿童倾斜,使这些热爱锦绣中华的祖国的花朵真正享有幸福的童年。照片 ( 一 )26 幅 , (二) 21 幅。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09)|3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资源分配的两极分化
immuneweb 2008-7-20 21:08
我曾经和德国的老板讨论德国大学和美国大学有什么样的区别,他说在德国大学的水平没有很大差距,因为德国的大学都是国家拨款,拨款各个学校没有太大差异,而美国大学一流大学和三流大学差距很大,一流大学多为私立大学。实际上德国的大学之间差距确实不大,只不过不同的学校有自己比较强的专业而已。我在查文献的时候,很多在顶尖杂志发表文章的德国大学,我过去都没有听说过,可见德国的大学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 1.国家对大学投入的两极分化:反观我们的教育,尽管都是国家拨款,却一开始就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各个大学本身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什么教育部属院校,211院校,985院校等等,大笔大笔的钱投向这些少数学校,这些学校钱多的不知道怎么花了,时常因为他们的花钱而成为报端的新闻,什么建高尔夫球场呀,食堂安装观光电梯呀,真正受益的也是少数学生。而每年70%以上的学生是上的一般性大学,这类大学国家投入少,经济紧张,为了缓解经济就大量扩招,而扩招又加重经济的紧张,已经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教育质量就随着扩招而下降,由于这些大学所占的大学生比例很大,直接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绝对不是由北大、清华所决定的,而是由数量众多的一般学校的水平决定的。就象我们评价非洲是富有还是贫穷,不是由少数非洲有钱的贵族决定的,而是由那些衣衫褴褛的众多的穷人决定的。 2.国家招生数量分配上的两极分化:每年到高考前夕,高考移民总是见于报端,而高考移民主要来自河南省,因为河南省里人口多,每年国家给的名额少,今年的高考升学率大概40%多,而北京的达到75%以上。因此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大的升学的机会,不惜花巨资进行高考移民,如果不是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谁会拿几万甚至10几万去做高考移民,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北京、上海的孩子就容易上大学,他们的升学率很高,而河南的孩子上学的机会就少呢?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实现胡总书记提倡的和谐社会的发展。我曾听过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关于和谐社会的讲座,讲的很好,他是最早按人口分配招生名额的大学校长,但一直是孤掌难鸣。只要这种不公平存在,高考移民就不会消失。 3.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更大,我这里主要谈的是高等教育,这方面就不多说了。
个人分类: 教育|388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