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德国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德国人

相关日志

我有生以来比较佩服的三个民族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9-3-17 20:24
我有生以来比较佩服的三个民族 蒋继平 2019年三月17日 前几天我在家中招待了来我家做客的一家子。 他们一家子分别来自于江西, 南京和台湾, 一共六口人。 当然, 说他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是指原来的户籍, 现在他们有三个人已经是美国公民了, 其中的一位中年男的是本地一所大学的教授。 在宴席上, 我一个人几乎占了演讲的大部分时间。 这是我最近几年来唯一的一次如此兴奋激动, 当着客人的面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当然, 我的故事确实很多, 他们也非常愿意听。 在交谈中, 他们问及我对世界上各色人种的看法。 我毫无保留地对他们说, 我有生以来确实与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人都有个交往, 但是, 在几百个民族中, 我比较佩服三个民族。 它们是:犹太民族,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日本)。 他们继续问我为何? 我说:“ 犹太人确实很聪明,也很勤奋, 在这点上我不得不服。 我的专业领域的书许多都是犹太人写的。 德国人非常硬气, 正直, 他们做事很认真, 很负责任, 很要强, 但是从来不使阴谋诡计, 不会做背后伤人的事。 大和民族的人很讲礼貌, 做事很有分寸, 待人很热情。 我在读硕士和博士期间, 在做实验需要使用高级仪器的时候, 一位负责管理系里这些设备的日本技术员不分昼夜地为我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在任何时候都是耐心地指导我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复杂高精的仪器设备。没有他的这种奉献, 我恐怕很难按时完成我的博士论文。 所以,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默默无闻的日本人。2017年我应邀回国参加一些专业领域的活动和会议, 乘坐的是日本航空。 我告知日航机场服务台, 我有严重的听力障碍问题, 需要文字表述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 他们在看到我的申明后, 一路上为我提供了特别优惠的照顾, 自始至终都有人为我办理各种通关和登记手续, 使我觉得受到了国王级的待遇。 而同样的申明, 在国内的一些航空公司没人理我。 ”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3396 次阅读|32 个评论
马克思是德国人?但马克思主义是英国产品​!
热度 4 laserdai 2018-2-14 21:00
要过年了,说点有闲心又充满认真的话题。 微信上传来一则旧闻,中国(现在这个朝代)铸造了一尊马克思的青铜,用赤身裸体表达真理是赤裸裸的,还送到马克思的故乡 - 德国特罗尔一个偏僻的地方。 马克思是德国人,这没有错。但是看看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先是德国人,后来流浪巴黎与布鲁塞尔多年,应该算欧洲人,而不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德国人了。后来马克思在欧洲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只好来到英国(幸好没有去美国,跟当年那些五月花号的清教徒一样),最后死在英国葬在英国。按照现在的观念,应该是移民成为了英国人。因为马克思早期是德国人,就永远是德国人,这不合逻辑。爱因斯坦早年是德国人,后来去了美国成了美国人。说爱因斯坦是德国人,这句话很值得商榷,其实很勉强,是偏颇的。还有,爱因斯坦曾在瑞士工作过,也算瑞士人。还有更多的例子,很多中国现在这个朝代的人移民国外,拿了国籍,就不再是中国人,他们是华人(华夏族人)。所以,华人是持有外国(非中国)护照的人,不再是中国人。这几天更看到微信上广为流传的,有些华人拿着中国护照去中国,被中国海关扣住,要求他们注销中国户籍和护照,中国的驻外使馆也警告这些华人,老老实实办理签证再去访问中国。从这些就明白,华人是外人,根本不是中国人,并且中国也不喜欢所谓的华人。马克思被德国驱逐,最后生活在英国很多年至去世,说良心话,马克思是英国人。 还有一个例子,中国历史上的大诗人李白是哪里人?李白出生在现在的俄罗斯境内,当时还没有俄罗斯,那地方也不算中国,至于算哪国,等历史学家考证再说。后来,李白同学努力学习,到京城漂泊,终于混出点名堂了,算作中国人了。 马克思是德国人,那李白就不是中国人。如果说李白是中国人,那马克思就是英国人。这样才符合逻辑。 话说马克思在欧洲生活多年都是给社会添乱的革命者,没有写任何资本论,所有的资本论完全是在英国完成的(包括最后一卷),当时的状态,马克思是英国人。这样看来,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产品,比应该跟德国扯不上任何关系。我以前的某篇博文也提到过,马克思当年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苦苦思索写资本论的时候,双脚不断地搓地板,把地板搓出的坑现在还在保留着。 李白写的是中国诗,同样逻辑,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英国作品。 因为马克思出生在德国就永远是德国人,而李白出生在中国之外是中国人,拿了外国护照的华族人就不是中国人。所以马克思主义就是德国的,,李白的诗就是中国的,华人的就是外国的。不知道是我神经错乱了,还是珠国本来就不讲道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876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历史原声】丘吉尔二战时演讲:对德国人要以牙还牙
ericmapes 2017-6-2 00:06
【历史原声】丘吉尔二战时演讲:对德国人要以牙还牙 2013年12月18日13:48 手机看新闻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1218/c372332-23876668.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屠杀死难日与政治荒诞剧中的冤魂
热度 5 yurongming 2014-12-11 21:55
又是南京大屠杀祭奠日,我们切切哀悼在灾难中死去的三十万同胞、三十万无辜的冤魂,他们是死在人类的贪婪与残忍,死在人类的卑劣与绝情。我们沉痛祭奠,目的是告慰这些死去的英灵,告诉他们,他们没有白白地牺牲。这些死难者用他们的生命告诫我们,战争、特别是最不义的侵略战争,是多么的疯狂残忍;告诫我们,一切失去了理性和仁善之心的民族或人,会变得比野兽更暴虐无情。 今天,我们祭奠一切在不义中死难的人们,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俄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印度人……,还是,日本人! 今天,在我们的祭奠中还有三千万无辜的冤魂。是的,还有淹没于“大跃进”时期人为惨剧的三千万英灵,沉痛提出,目的是维护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讨伐一切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的罪行! 今天,我那灵魂已飘往天堂的父母,在我儿时喃喃的呓语又在我的耳边响鸣:“满山遍野、满山遍野都是逃荒的人,走着,走着,有的人倒下去了;走着、走着,又有人倒下去了;无人去管,也无人收尸。” 直到今天,我才无比真切地想到,三千万鲜活的生命,满怀生的眷恋、无穷的遗憾,倒下去,再也站不起来,再也不能言语! 今天,三千万冤魂还在四处游荡,三千万冤魂还在投诉无门,三千万冤魂还在拖儿带女,三千万冤魂还在拷问着俺的良心! 今天,三千万死难者,三千万在饥饿中痛苦死去的我的同胞、祖、父辈,我的故老乡人,他们倒下去,再也站不起来,再也不能言语。再也不能言语的他们,还死不瞑目,睁着眼睛!他们倒下去,一家一家,一村一村,一县一县,一省一省……,我的耳边还恍能听到,女儿向爸妈喊饿的声音,妻子向丈夫无言的抽泣;能听到,那一个个无能为力的父亲,心碎落满地的声音! 今天,倒下去的三千万冤魂,他们再也不能言语,但是,他们还睁着眼睛!我们告慰了三十万死于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这些还睁着眼睛,四处游荡的冤魂,谁来抹上他们的眼睛?谁来安慰他们绵绵无绝期的心痛,谁来给他们迟来的歉意告白?谁来焚香一奠?将他们从万劫不灭的饿鬼地狱里脱离。 今天,我们哀悼,同时愤怒谴责犯下如此罪行的人类的公敌,魔鬼府里的撒旦。我们希望讨一个说话,除了为再不能言语的、死去的故老乡亲讨一个公道,我们更是为了防止类似的惨剧再一次的发生!英明的政府,能否为这些死难者立一块碑、树一道墙!以让这些冤魂得到安息,以让那毫无理性的个人崇拜再没有市场,以让那毫无人性的政治惨剧永不再发生!
个人分类: 其他|1829 次阅读|31 个评论
电子探踪(4)
热度 1 赵国求 2014-8-12 15:12
4、奇异的阴极射线 早在1851年,法国人鲁姆科夫就制成了一只电感线圈,这只电感线圈通电后具有20多万伏高压,发出了长达40多厘米的电火花。它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有人进一步研究火花放电,他们把火花引入玻璃管内,看看逐渐抽出管内空气会发生什么情形。当加有高压的密封玻璃管内(电极放在管的两端)的气压抽到相当低时,玻璃管内会发出荧光,荧火与阴极间还有一个暗区,气压越低暗区越大。1869年,德国人普力克与他的学生希多夫在暗区放了一些东西,结果本该显示荧光的部分产生了阴影,就好光线被遮住了一样。经过仔细分析,他们发现是玻璃管内从阴极表面垂直发出了一种直进的射线,并且它们在磁场中会发生偏转。 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爵士(1832-1919)决心尽一切力量造成更高的真空度,看看管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当管内真空度大到一定程度时,荧光消失,但是他发现负极对面的玻璃发射出奇怪的黄绿色光,玻璃本身怎么会发光呢?这一定是一种不知名的射线,或者尚不为人们所知的粒子撞击的结果。他瞑思苦想,始终弄不明白,最后便给它起名叫阴极射线。克鲁克斯还发现,如果让阴极射线集于金属薄片上,可以使之发热,同时还可以加力于薄片做成的小风车上,使小风车转动。由于阴极射线很多方面与光相似,所以当时很有一些物理学家主张阴极射线是一种波,比如,哥斯坦、赫芝便是。但阴极射线能在磁场中偏转,这是光所没有的性质,同时光通常并不从物体表面垂直射出。因此,也颇有一些物理学家认为阴极射线是由带电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克鲁克斯本人及美国一些物理学家就持这种观点。 但是,克鲁克斯的观点也很难使人信服。实验表明,阴极射线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带电的分子或原子不应有这样强的穿透能力。 阴极射线到底是什么呢?这真是个谜!
个人分类: 物理|366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转载: 荷兰黑客劫持飞机
manrongchen 2014-3-18 17:12
荷兰黑客大会手机劫飞机 荷兰阿姆斯特丹 HITB ( Hack In The Box )黑客安全大会上 条件:安卓手机一部,飞机处于自动驾驶模式,黑客操纵飞机就像玩游戏。 软件网上任意下载,开发软件所用的设备网上可以买到。 一名德国网络安全公司工程师叫雨果 . 特索( Hugo Teso )的人, 10 年 IT 经验,精通计算机和开飞机,四年开发出 名为 “PlaneSploit” 的 恶意软件。 软件上传到飞行管理系统计算机中, “ 劫机 ” 应用程序。 可以绕过飞机的安全检查系统并接管飞机上的电脑系统,让飞机 “ 随他的步调起舞 ” 。 可以让飞机飞往指定地点;可以在特定高度和位置触发特定事件;可以让飞机按错误航线飞行,最终坠毁;让飞机从地面飞行管理系统中消失,地面无法追踪;让飞机驾驶舱里和各种指示灯一起闪烁,让乘客的氧气面罩掉下来,制造恐慌。 因为飞机信息系统的漏洞大。 来源 :摘自扬子晚报 2013.4.13A16
个人分类: 旧闻新读|1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荷兰黑客大会手机劫持飞机
manrongchen 2014-3-18 17:10
荷兰黑客大会手机劫飞机 荷兰阿姆斯特丹 HITB ( Hack In The Box )黑客安全大会上 条件:安卓手机一部,飞机处于自动驾驶模式,黑客操纵飞机就像玩游戏。 软件网上任意下载,开发软件所用的设备网上可以买到。 一名德国网络安全公司工程师叫雨果 . 特索( Hugo Teso )的人, 10 年 IT 经验,精通计算机和开飞机,四年开发出 名为 “PlaneSploit” 的 恶意软件。 软件上传到飞行管理系统计算机中, “ 劫机 ” 应用程序。 可以绕过飞机的安全检查系统并接管飞机上的电脑系统,让飞机 “ 随他的步调起舞 ” 。 可以让飞机飞往指定地点;可以在特定高度和位置触发特定事件;可以让飞机按错误航线飞行,最终坠毁;让飞机从地面飞行管理系统中消失,地面无法追踪;让飞机驾驶舱里和各种指示灯一起闪烁,让乘客的氧气面罩掉下来,制造恐慌。 因为飞机信息系统的漏洞大。 来源 :摘自扬子晚报 2013.4.13A16
个人分类: 旧闻新读|1907 次阅读|1 个评论
48.德国人的安全意识
热度 2 邵艳军 2014-1-6 23:15
48德国人的安全意识 德国人的安全意识很强。 或者说德国人对生命的看待很重。 在街上骑行自行车的人,如果是骑车锻炼的话,那一定是全身的行头:手套、护膝、专业服装、头盔等,头盔或服装上多有荧光色的条带能被远远看到;如果是以车代步的,则多在一条或两条小腿上缠上荧光色的布带给人以提醒。自行车的前后灯必须是能亮起来的,否则不能上路。在天色变暗时,那前灯的明亮和后灯的红亮会让骑车的人早早被注意到。 街上走着的或在森林玩耍的孩子,很多也是在衣服上或小腿上有荧光色的条带的,或是整个就穿着一件全部荧光色的小马夹。要是骑小自行车的话,多也是包括头盔等的全部行头,并且在小车子的后边有一个高高飘扬的小旗子来被其他人早早注意到的。我那天见一个幼儿园的孩子 20 多个人被 3 个阿姨带着去森林,竟然是一人一个小的荧光色的前后披肩被套在脖子上的。 开车的人在十字口或丁字口拐弯时,一定会放慢速度甚至整个把车停下来,然后司机大幅度的扭头左看右看之后,才确定拐弯与否,而且车是必须先让行人通过的,这是司机守则中很重要的一条:车让人。 红绿灯处在用手按过过街按钮后,在绿灯亮之前,会有声音提示:声音会慢慢减弱。这样就多了一个声音的安全提示,给色盲的人或盲人一个声音的提示,甚至对正常人也是一个提示。 德国的草坪是要经常修整的,街道也要用小型的吸尘车清扫,常见到工人们带着大的保护耳朵的东西或消声器在工作。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也是那样的精致和牢固,甚至在别墅区干活的工人都是用吊车伸出长长云梯来工作的,每个工人的工装很干净和整齐,功用很多。 德国的消防车是可以在两侧向上拉链门一样侧开的,打开后就是整个工具箱的界面,这为安全抢险换来了时间。 德国的很长很长的货运车在头部和箱体处的链接是有一个平台的,一个拉杆样的转轴的东西在那里,使得如此长长的大车照样能拐弯自如,甚至停车时有时候看到车头和车体能成快 90 度的角。我甚至看到过一个单独车头在公路上跑,看来还能拆开的。你不得不惊叹德国人在汽车制造上的精湛。 德国的私家车等各种车后边都可以悬挂其他车体的,自行车和游艇也能上车。所以常见“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或是演杂技一样的情形:一个瓦新的大奔驰后边拉着一个铁皮样的旧的小车子,或是一个两厢小车后边却拉着一辆大房车的车体,或是一个轿车的顶部和后边共 6 辆自行车,或是一个家用的汽车头顶着自家的私人游艇 …….. 实在是很好玩的样子。但安全性绝对没问题,后边的车体绝不会“脱轨”跑出来的,游艇和自行车也不会掉下来。甚至德国的自行车都可以后边牵拉上一个小的折篷车,里边安安心心坐着或睡着一个小孩子。对机械的掌握和力学的运用,德国人做得真是到家了,安全性上足可以放心的。 这样的社会出行和自觉地遵守和自身很在意的防范,以及在机械制造方面很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使得德国成为一个行使在车轮上但交通很安全的国家,也使得从事噪声或高危作业的人安全系数很大效率很高。 一个国家的真正先进与否,在国民的自律性和对待人的问题上可以一目了然。高科技的出现也是为人和人的需要来服务的。 常见一个个小小的孩子骑着小小的脚划车在大人前边较远的地方就自己过马路,那种安然和生活的安全,以及孩子从小就学会的独立,真的让人羡慕。 我们的生活又有多少让你出行或孩子在外边玩耍或孩子上下学紧张的因素呢? 不要说人少的原因。其实,这里的车在行使时是限速一般 80 迈的,车很多,很快,但很有秩序。只是,我到现在,不喜欢马路上的车疾驶时的声音,让人感觉单调孤独,但却可以放心走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1 次阅读|2 个评论
32.德国的教鞭
热度 1 邵艳军 2014-1-5 23:46
32.德国的教鞭 这两天,全组在开学术报告会,20多个人,吃的喝的东西放在最后边的几张长桌上,作为中间的茶歇和午间的便餐。于是,就吃下了差点胃痛起来的我左一乱抹右一胡弄,前一叉后一勺,下蔬菜上肉卷,问德国人对不对,结果还被齐声表扬夸奖的自己做成的汉堡--------天,我可是没胃病的呀,我的胃可是出名的铁胃呀。但就是在喝了浓浓的热咖啡后有要痛起来的感觉,吓我够呛。你一定笑我吃多了?我听到了你的掩口窃笑。但实话讲,我可是看到德国人的大胃口了,那个汉堡,吃了一个又一个,那个细细的香肠,妈呀,几大根放盘中,就那样站着端着盘子,精巧长长地拿手里,像中国人嗑瓜子一样地吃下去,一根又一根。真见识了德国人对自己的香肠这一名吃的喜爱,和保定人一口气吃掉两三个热热香香油油腻腻的驴肉火烧有得一比。 我是只吃了一个就够了,实际不太饱,但因为胃感觉很凉,就不再愿吃了。然后吃了几块饼干和几口蛋糕,继续换成喝茶,也就叫饱了。 学术报告大家用英文来做,我今天给教授讲到坦率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英文报告时,她很惊讶和不相信。看来我的水平还行,心中窃喜。但也很汗颜,学了30年的英文了,第一次用英文做学术的报告,也真够晚的。但没办法,我们这批人个人的发展实际是历史造成的。对于我,85年的本科92年的硕士02年的博士09年的访问学者,断断续续,也算是在每个阶段多少跟上了发展,完成了各个发展的台阶。其实,教授后边的交谈验证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她讲90年代初她第一次去中国用英文做学术报告,还有人要在一边做翻译的。我告诉她,现在的学生英文很好的了。她点头认可,说,是呀,现在中国发展太快了。其实,我是经历过教授讲的外国人在国内做学术报告,一旁要有人翻译的情况的。可能就在92年,我前几年去世的硕士英语老师,一个高瘦的可能是我老乡的业务很好被我很欣赏后来做到农大外事处长的姓李的30多岁的男老师,就在纪念学校90周年校庆的大的大会堂的外国人的学术报告上,用英语流畅神采飞扬地进行着同声翻译。-------哇塞,我当时很震惊的,我的英语老师如此高水平呀,几个专业的报告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同声翻译下来,相当漂亮呀。所以,我当时的感受,倒不是德国教授的看到全民英语的不行,尽管我一点也没对报告内容学术的东西留下印象,但对外语的同声翻译感觉到了欣赏和喜欢。后来的学生们,对同声翻译也有的很痴迷,曾在西农的中央喷水广场的树林间,见到过一个女生坐着快速念汉语一个男生站着同声流利翻译成英文的。-------当时感觉,要是这样恋爱的话,应该是很浪漫的-------也知道超女尚雯婕的法语同声翻译很了得。但对我的英语老师,我是一下子就很佩服的,他也的确在92年就在大胆超前给我们选用了还是白皮书油印版的,07年下半年我在北京语言大学读英语才有些清华北大的老师讲第一次看到的已经是印刷本了的《读者文摘》(他们惊讶我92年就用过这套教材的),并给了我们书载的英语新闻、小说、散文、调查报告、演讲等各种题材的写作分析和文字欣赏,不客气说,比北语更多是推销书的只选了几篇的走马观花的本也很有文字功底的那位老师要讲得好多了。事情的结果是,我在北语用这套教材时,脑中时时是李老师的印象和上课的风采以及某个文字和篇章的精彩讲解,所以常处在一种比较教学效果和水平以及对我老师的怀念中。我是在05年回来对人讲要去看他找过他的,但我留校的同学伤心地告诉我,他已经几年前癌症去世了。天妒英才,有时很让人唏嘘,但也许,就是因对业务的精湛和痴狂,才让这些人早些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我从德国教授对国人英语水平的认识中,第一次感觉到在大学生中设立四六级是正确的,也第一次感觉到,其实,我个人的英语水平,同样让外国人感受着中国。我在和德国教授茶歇中的交谈,实际给了我在英语上的肯定和压力,毕竟,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在一个教授对同组的德国人也在鼓励她的同事和学生努力提高英语水平的大环境下,我该好好努力才对,这是个发展的我需要努力的空间,也是我访学的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报告的地点很像个小型的教室,有黑板和一个小的但很清晰的多媒体。但挂在墙上的一张大的纸质挂图上的大的电钻一样的精子结构图和另一张同样大的卵子的周期性发育成熟的卵子图,还有最后边一排标本柜中心脏的进化解剖标本以及脑的切片和发育中的动物胚胎等,却也给了我在那个给孩子的《杨凌家书》中所描写的,在西农的动科院我们上干细胞时那大的案板十几把尖角刀翻开的羊皮和暖洋洋飞着的苍蝇的很动物气味的感觉。但也有很不一样的,那就是除了我后来书光合水分解的化学式时发现德国的粉笔是大的四方柱之外的那根教鞭了。 我终于写到教鞭了。但必须插叙中国的教鞭。 我上学见到的教鞭多是就地取材:一根外边杨树上带着叶子的枝条,一个教室里大的打扫外边校园的竹子扫帚上折下的竹稍,还有哪个学生一路走一路抽打从某个地方拿到教室的藤子棍,甚至坏掉的桌椅腿的较粗的木条等等,都是可以被老师一眼看到,拿来做教鞭指点黑板使用的。大的木条拿起来做教鞭时自然是被满堂哄笑,但老师却很自得怡然,只管费劲举着去指去点去划来划去。记忆中,还有小学5年级时,数学老师打那个外号叫“大山药”的女生时用的很粗很红很坚韧的藤条,就那样一声声脆脆硬硬地打下去,还伴着一声声的:“我让你不写作业!我让你不写作业!”当时,我头上的疤都感觉到疼,拼命忍着,不敢看不敢听,但“大山药”就用棉袄的袖子擦去大的鼻涕,强忍着,瘦而白黄的营养不良的脸上装出无所谓的样子,甚至有一丝那么残酷的挤出的讨好的讪讪的笑意,但眼里含着泪花。她个子很高,高出我们好多,在最后一排,但只长个儿了没长心,智力发展严重落后于身体,所以,显得很傻,成绩基本稳居最后一名,又每天总拿个大大的凉的煮红薯上学来中间大课间时去吃,所以,就被同学们不知怎样叫起了“大山药”外号。她却是不急不恼,嘻嘻的,没脸皮但自尊却被扯尽般地和同学们下课去追去玩,上课又多因回答不出提问或完不成作业挨说挨打。只在有的男生冲她心口或是后背猛的一拳时,她才咧开嘴没有声音地哭了,但之后,又会忘掉那个羞辱,没心没肺但坚韧地和同学们下课去玩,上课多是云游四方但绝不睡觉的。 我终于顺笔写下对“大山药”的想念和怀念了。小学一别,我没再见过她,尽管就是个当时四四方方的县城。也许,长大后,她远嫁了。其实,在我心里,我是一直尊重她可怜她的,从没看低过她,把她作为同生命的人来看。我们上下学经常一起走,我也给她讲题,她也很对我有好感,很羡慕我的学习,也自责。但我对教鞭的认识,的确来自经常打她,好像为她准备,挥到她头上比指点到黑板上更多的那个红红硬硬的藤条。在我很小的心里,我有一个主意:教育的最最根本,是保证学生的自尊不被伤害。我也的确在我的教学生涯和自己孩子们的教育中,历行着这一点。尽管,打“大山药”的也是我的大恩师,我的很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的漂亮,来自于他的教导和偏爱。甚至,他平时看我时的神情多是笑眯眯的,他和我敬爱着的我刚刚逝去的初中班主任、我的语文黄老师一样,当我面对别人称呼我时会讲“我们艳儿怎样怎样”。但他课堂上打过“大山药”之后又气汹汹一连问几个别人却回答不出问题,最后悻悻然但转而就笑眯眯提问我,要将教学配合进行下去的样子,就是让我在心底怕他。其实,我是把他当父亲样尊重的,他给了我语文外的另一条数学健壮的腿,让我文武双全可挥可洒,以致上到大学的高数仍然可以考100满分的。 当然,我还见到其他的教鞭,商品出售的:多半米长,木质的或白的不锈钢样可伸缩的;还有,激光的远远打出红点蓝点的电子笔。其它,拿来家里电视坏的室内天线做教鞭的也有。 德国的教鞭,却让我见到就一下子想笑。其实,整个报告,两天来,笑声不断的,大家很包含演讲人或每个人自己英语讲不下去加带上德语,或别人及时给出适当德译英后的样子,只是满堂笑然后继续下去继续下去。 但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要对德国的那根教鞭发笑。 我笑的不是那根一米半长的,有好的把手和尖端长的黄铁皮包头的德国教鞭,而是这根教鞭被不同人等拿过来用下去的样子。 师大的正规师范教育,是教过我师德师范和师姿师风的,讲台上的一举一动都被我们研究过认真执行过。所以,注意到那根教鞭就再正常不过了。 第一个做学术报告的,组里边的头号年轻美女。那根教鞭被她第一个拿起来,我就要乐:哇塞,双手胸前横握斜高的样子,以及俯身的前点,很像时下的一个美女选手在打台球,握在手的样子哪是教鞭,纯粹像台球杆呀。美女的短袖穿着,也的确像个打台球的女选手。 我这番想乐,但忍住了 。 第二个做学术报告的,组里边的头号的年轻大块头帅哥。那根教鞭被他一个上肩的动作,就让我感受到了另一个很男人的很贵族的运动:高尔夫。这个长着一张凯撒大帝般坚韧脸型的德国男人,就在学术报告中,把现在被风流搞得灰头灰脑的老虎伍兹的曾经比赛中休息时各种高尔夫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 哇,我简直着迷到要继续在专注学术报告时,很想马上看到那个教鞭被后边的人拿起来会怎样了。 各位,您也着急等着要看,是吧? 后边呀,形形色色。年龄大些的女人拄在手里的样子,像拄着一根拐杖;年轻瘦小的德国男子拄在手里,竟像拄着一个铁锨;年老的德国男人拿在手,怎么看怎么像握着一根钓鱼竿。 您问我,我作报告时怎样?您一定很想知道,一个胖胖的中国不年轻的女人拿起那个教鞭会怎样? 我告您,我从美女拿起教鞭的第一时间就下定决心打定主意等我做学术报告时,绝不去动那个一米五长的又细又长的德国大教鞭,没有人会把这么长的东西,用成国内熟悉的半米长的样子,我绝对也找不到拿教鞭的感觉。我甚至后悔,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好几只激光笔的,怎么就没带一只来。 但在这个严肃热闹笑声不断鬼脸怪声做绝的学术报告会上,我很清楚地看明白了,教师的课堂礼仪,这帮德国男女老少爷们妇女小姐们多是没讲究过也不被要求去讲究的。 但,我还有一个幻想:教授拿起那个教鞭会怎样?这个年长的漂亮的、有成熟风韵的德国女人会把教鞭的真正样子用出来吧? 只是,这个想法近乎奢念,因为除了最最开始教授满怀深情甚至语调激动地感谢大家辛苦工作,希望组里越来越人多,希望课题经费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好过越来越进步外,就是最后还有的一个讲到的让大家以后努力用英语英文工作和报告,和这次是个好的开端、大家会感觉到进步并希望一点点去进步提高的总结外(我必须感谢,我的到来,大家被教授要求用英文的),教授是没有报告的,也就是说,她没有拿那根教鞭的机会。 但就在那个年轻男子铁锨样拄着那个教鞭回答大家的问题时,站在一旁的教授也许感觉到了那个教鞭在他手里的样子让她看着不舒服,竟上前拿了过来,嘴里叨咕了两句没听清的估计我也听不懂的德语。我心一下子狂喜,我终于要看全这根德国教鞭在大部分人中走一遍的样子了,尤其教授。 但我在心底哈哈大笑了。教授就把这根铁皮腊杆枪一下的东西正着垂直到地上放在了自己的左前方,左手握的位置恰恰是那段黄铁皮枪头样的下方。哇塞,TIEYUAN,我的小妹,你会看我这篇文字吗?教授当时的样子,就是你圣诞去丹麦拍回的皇宫前皇家哨兵持枪的样子啊。我简直要笑晕。 两天的学术报告,穿插其中的可能只被我感受到但被德国学生可能从小就早熟视无睹的一根德国教鞭,让我对在中国发生的这两天我去世恩师的吊唁时间我所产生的不由自主要去想的悲情去被冲淡开又聚拢起再被冲淡开。生活要继续,发展是硬道理和最好的回报。 明天,中国的今天,我的老师将入土为安。 青草会为您遮尘,蟋蟀会给您唱歌。 甚至,蝼蚁都会喜欢您的课的。 但,摆脱掉病魔的恩师呀,您自由了,没有羁绊地仙游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1 次阅读|2 个评论
2. 一把钥匙开好几把锁-----德国人的精细高效严谨人性化
热度 2 邵艳军 2014-1-4 13:53
2. 一把钥匙开好几把锁 ----- 德国人的精细高效严谨人性化 从罗斯托克中央火车站出来, M 直接开车我们去了实验室, M 讲:“大家都等着欢迎你了。” 见到教授的那刻,我拥抱了我的教授,那一刻,把这一天半的辛苦都忘掉了,我告她;“ I managed to come here.” 我很高兴自己找到了 manage 这个恰当的词。朝圣,不过如此吧。 学生公寓就在实验室一旁,只不到 100 米 远,是我理想中的距离。公寓的管理员很中东的样子,勤快地把我的沉重的行李箱给弄到楼上我的房间。然后给我钥匙,然后教我去开门。左一个门右一个门,前一个门后一个门,每到一个门我都问他用哪个开,但他就掂着一把钥匙打开了好几个锁的。我告他,在中国,我们可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他只是被我逗笑,后来知道,这个只有 19 岁的黑黑瘦瘦的中东青年已经有媳妇结婚了,哇塞! 倒时差,也是太累了,于是给全体留个条在餐桌,讲我是新来的,问大家和我的同胞好然后就去睡了,半夜醒来,突然想到,大家的钥匙都能开大房门又可以开自己的房间门,那相互间不是可以打开门吗?我们可是德国俄罗斯中国男人和中国女人合住的呀。 但讲给别人听时,他们说,这就是德国的了,技术不清楚,多转几圈少转几圈的问题。但你不得不感叹欣赏德国人的仔细和高效、人性化了,否则,人人一大串钥匙。这在中国是常见的,甚至,在中国,钥匙是权力的象征。 德国人的精细高效严谨,还体现在他们的抽水马桶上,储水部分很扁瘦高窄,并且有长的坚实的管子再把水箱桶顶高,这样就可以用重力解决少用水的节约水的目的了。在国内,我没见过这样的结构。 还有那个很精致的带刻度 12345 的暖气阀门,完全不是傻大黑粗。连我住的房间的窗都有三种窗柄的旋转方式:传统的关上和打开,还有一种是下半部分固定,上半拉打开,可以在通风时不直吹的。我来的那晚没搞懂,以为关上窗了,结果后半夜越睡越冷,早晨起来才发现窗没关好,害得赶快吃感冒药。 自然,还有实验楼上厕所的再生用纸,很环保。在这点上,上海的超市也卖再生纸。在这里的超市,厨房用纸和不同等级的厕所用纸是严格有不同级别和价钱的 最后,还有那趟从汉堡到罗斯托克的 RE ,中途有那么多的站点让人们上下,真的方便。我甚至看到另一个车厢有大的狗趴在毯子上和主人在一起。今天傍晚从超市出来, TIEYUAN 推着车,我问她下雪了,要不把自行车放我这里吧,她讲她是可以带着车一起做 Straze Bahn 的。(我的电脑没有德文输入, z 拼写有误。后记: 19 日去外边看雪时,就看到一群学生在 Mensa( 大学食堂 ) 那站把几辆自行车轱辘上都是雪就给推上 28 路 Straze Bahn 了。真的方便还安全。但前提是公共交通要方便和人要少。我来的第二天早晨抓住时间问事情时,曾经问同住的 XU 叫出租怎么叫。 XU 告我,他没叫过,但听说要提前向罗斯托克中央火车站打电话叫车,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开过来。的确,在不太多的飞速跑着的宝马和奔驰当然还有现代、大众、 307 、马自达起亚和众多扁 Z 样闪电状车标(我不太懂车标) ,我来了四天了,除了在机场、火车站看到过出租,在罗斯托克大学的这几道街上,还真没见到出租车。这和中国出租满大街跑着拉活又不一样,但我分析,一来是每家几乎都有车,二来是人少,三来可能罗斯托克不大,但关键的是公交很方便,还很人性化,使得大家出行方便。 我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但的确,我们有该向德国人学习的地方。包括对知识的探究,实在一些求稳一些,不要草上飞。 其实,从我见到罗斯托克那明媚的阳光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外国的太阳比中国亮 --------- 空气灰尘很少的缘故,很清洁。所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亮,也是可能的。 一个做事严谨的国家,才会有很好的机械和汽车、火车等技术和东西,以及安心工作享受生活的人们 --------- 明天放圣诞新年假了,饭厅实验室图书馆全关闭,我知道我的教授为什么要我元月再来了,他们是要做到真正的休息了。我们还在打拼的阶段,是以忙为时尚甚至瞎忙不忙装忙以忙为理由心态疲惫的时代。不能说我们不对,但我们是否必须为自己做好多事情的时间和事情太多了。我们和自然以及自然资源间发生着什么 ? 有好,就要向人家学习,这叫见贤思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德国人的厨房style
热度 3 libing 2013-12-22 11:11
巨细靡遗的厨房兵器 德国人每家每户都有许多不同大小的锅,盆。煎肉排,煮土豆,煮汤,煮菜汁,等等,不同的饭菜用不同的锅。 德国主妇在厨房里不是做饭,简直就是做化学实验,温度计、量杯、滴管、天平、计时器一应俱全;食材,不论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状,不计方、条、圆、扁、片、块、丝、角,德国主妇们都有一定的专属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时省力。 德国人的创造力及工具王国的称号,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要证据,进厨房就行。那些我们能想像得到的刀、锅、铲、勺咱们就不展示了,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兵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瞧这砧板多么地人性化!切完就直接拨入铁盘,或者我们平时切出不要的皮、籽等可以暂入内哦! (这只是其中一种面包切分器),德国的人精准主义处处可见! 苹果得这么吃即省事又不浪费! 这神器可非常万能,刨各种丝、条、片,丁儿……绝不在话下! 土豆遇见高端、洋气的神物后,变得如此国际化了,有木有?! 猜猜这是干吗的? 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一定发现了图标上的小蘑菇,对了,它就是洗圆蘑菇的神器! 爱上烘培后,常常要做蛋清分离,试想如果有了它……再一次崇拜德国人对于生活的认真是绝不放过一个小细节。 嘿嘿,咱们豆角也有专物伺候呢! 专门为西红柿量身定做的切片器! 黄瓜也受到了如此礼遇! 最神气就是这--葱,居然也有专门的葱花剪。 德国的刀具分工极细,这里只展示其一,只想说明,在德国,几乎样样蔬果都有专属的切削处理器。 德国厨房――小型陈列馆 德国女人出奇地爱整洁和干净,她们的厨房便是最好的例证。锅碗瓢盆都各有其位,瓶瓶罐罐和各类用品都陈列地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抓过来就能立即行动,不需翻箱倒柜去找。试想,如果不把德国女人的勤劳把家什擦洗的光亮如新,怎敢将之陈列在外? 德国厨房――尽善尽美的装饰 因为德国人通常在厨房里用餐,吃早饭的时候看报纸是德国男人的传统,而且德国人的厨房还是开Party时摆餐具和佳肴的地方。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厨房装饰,色彩亮丽的地砖、墙纸、和睦的家庭照片、古朴的钟表、餐桌或窗台随意可见的花草(有些还是天然的作料)都随女主人的喜好装扮的舒适温馨 德国厨房――奢华先进的装修 调查显示,厨房是德国人装修的重中之重。在居室装饰上,无论从造价上还是用材上,厨房所占比重最大。设计往往从烹饪的过程出发,考虑厨房各个功能的合理布置,从准备阶段到洗涤再到烹饪,不会让人在厨房忙乱无章。仅仅一个洗菜池便能体现设计的周到之处。 除了各式柜子外,还有各种烹饪硬件是镶进柜子里,如冰箱、洗碗机、电热水器等,而且。此外,各种小电器也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如咖啡机、面包机等,电源插座在几处墙面布置,不用到处引线,安全可靠。 这就是崇尚科学的德国人和他们的厨房。在这样的厨房里面做饭即是享受,愉悦的心情、和着对每样食物的尊重,美味只待呼之欲出。 在欧洲,厨房的概念除去传统的饮食功能,大部分已经兼有了娱乐、休闲以及家庭情感沟通,朋友聚会等诸多功能。 “Living in Kitchen”早已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必需。把人们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变成一种愉悦精神的身心享受。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学德国人这样处理食物,但我们确实应该学习德国主妇整洁、高效的厨房艺术以及对细节认真执着的态度,就像德国人制造车一样。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6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在国内遇到的德国人1
hzluan 2013-12-8 15:56
1、Steffi Lehmann 2、Anna 姐妹 3、Dispert 夫妇 2013年12月6日青木事 4、Liliana 讲座事
个人分类: 这是生活|4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如何卖车
热度 5 zhengqingbin 2013-10-8 00:02
作为汽车王国的德国怎样卖汽车呢?慢慢的发现了德国人的卖车方式蛮有意思的。看到的基本有两个方式,一是周末直接在市中心的商场里开新车发布会,一是直接在路边摆上N辆车供人随便挑选。第一种方式有点像Apple的发布会,几辆新款车被白布盖上,主持人会一款一款的介绍新车,当然中间会穿插动感的歌曲,舞蹈,每当揭开一辆车的面纱都会迎来热烈的掌声。不像国内每辆车旁边都会有漂亮的车模,德国好像没有车模,所以大家都是来看车的,而不是来看人的。第二种就更简单了,有点卖白菜的感觉,在主干路旁边用旗子围个场子,也没有围墙,然后把各色车摆整齐,把车盖子都打开,谁想看谁看,看好了交钱直接开走就是,真是省事。下面是几辆偶遇的帅车供欣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罗瑾瑜:德国杂感 - 德国和德国人
热度 1 Helmholtz 2013-9-29 11:54
罗瑾瑜:德国杂感 柏林市区里最令人内心震撼的地方,是犹太人纪念碑,高高低低有两千多块的石柱,高的有 4 米多,低的也近 2 米,离它不远处是倒塌的柏林墙和与它一步之遥的柏林被害犹太人纪念馆,这三处地方都位于柏林市中心,是市区商业圈中的黄金地段,但德国政府却舍得用来建纪念场所。它们似乎时刻在提醒世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按理,德国人应该很有骄傲的本钱,因为它早已从二战战败国的废墟崛起了。作为欧盟的倡导国之一的德国,实际国土面积只有 35 万平方公里(还不到两个广东省大),以其政治制度、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力和第四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成为欧盟的中心。   但是,在德国,从民众到政府都没有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聪明、最优秀的民族,因为,这是不允许的,只有臭名昭著的纳粹才会有这样的宣传方式,而纳粹是被禁止宣传的。他们的官员不会见人就夸 “ 德国模式 ” ,尽管这个模式已经被证明了很成功、有可持续性,感觉他们就没这根弦。也不见德国民众关注自己的国家是第四大经济体,国家多有实力这样的话题。相反,当我们对他们的官员和民众称赞他们在某方面做得好的时候,他们大都会说:我们的福利没有北欧的那么好,或者说我们现在绿色经济才刚起步,很多地方都要改善,又或者说,现在欧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他们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而媒体几乎 24 小时、 360 度地盯着政府和官员,你几乎很难看到德国媒体一天到晚表扬他们的国家和政府,不挑刺就算是肯定了。他们的媒体人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的:记者的职业不是向权贵抛媚眼和对权力举手投降,媒体的报道是每一个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   德国的《基本法》(也就是相当于德国宪法)第 20 条规定,德国是一个民主的、社会的联邦国家。这个 “ 社会的 ” ,如果从字面延伸意义上来理解,是有社会主义和公平的意思。《基本法》规定:总理是由各个参选政党的主席,也就是一把手担任,总统只有象征性的权力。一个国家推行好的民主政治制度一定是离不开有着良好素质的民众,国民性的塑造怎么也离不开教育,所以不能不关注德国的教育模式。   到了德国,你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然而德国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这里有条法规让我感到很奇怪: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 Vorschule )。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等等都被禁止。那么小学前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呢?根据德国专家杨佩昌的总结,大致是如下三点: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德国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孩子们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非强制性的,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另外,德国的中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德国中学(初中至高一)的劳动技术教育课要学这些课程:一般由 “ 劳动学课 ” 和 “ 操作课 ” 组成,前者讲授生产劳动和就业的理论和知识,内容包括:劳动的含义(其中要讲到马克思的思想)、就业问题、劳动的法律(如违法的 “ 黑工 ” 问题)、生产、工序、工人的基本素质、安全保护、环保等等。操作课又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如有的中学 7 ~ 10 年级,必修内容包括:办公技术、制图、打字、财会、职业指导、销售(消费)。选修内容:缝纫、家政、电器类、护理类、商业类、管理类等。   另外,德国有 8 , 800 万人口(其中 600 万为常住外国人),却有公立大学 300 多所。任何人在德国都可以上大学,因为德国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和推荐制度(老师推荐),通过了申请就可以上大学了,并且德国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这样的福利也惠及外国留学生。在德国,老师和家长并不会紧紧盯着名牌大学。初三和高中阶段,学校、家长和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进一步的教育,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技工培训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里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技校出来的毕业生的待遇不会比名校出来的待遇低,至少不会有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们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学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读名校进一步深造。但是,能进去大学读书,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顺利地拿到大学文凭,在德国混文凭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实实并且勤奋努力才能毕业。曾经有从事出版的人想引进德国的大学课本,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德国的大学根本就没有什么统一的大学教材。教你的大学老师,会在开学的第一堂课里,公布很多该学科的参考书,考试内容也在其中,至于教授教什么,那是教授的自由和权力,教授只需按照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操守来做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认真读完那些参考书籍,还真没法完成考试,千万别指望有什么考试前的复习提纲。那么老师除了告诉你参考书,还教你什么?那就是学习的思考方式,自己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德意志民族向来以理性、务实和逻辑性强著称,我想,大概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体系培养出来的。   有着这样良好国民素养、又是一个实行民主选举议会制的国家,那么它的政府官员是否真的能做到奉公守法呢?因此,当我想了解德国官员贪污腐败的案例的时候,发现还真不太容易,因为德国的官员贪污腐败被媒体揭发的例子实在太少了。不过,还真是有俩位高官违规了,一个是前总理施罗德,另外一个是德国前经济部部长莫勒曼。前者,是因为到西班牙公干,让其夫人顺便搭乘了政府的公务飞机。这下可让媒体揪住了,媒体质疑,你的夫人又不是政府的高级公务人员,怎么可以这样假公济私占公家便宜呢。没办法,强硬的施罗德只好乖乖地补交了夫人搭飞机的机票钱,说来也不多,不过是 3700 欧元,这总理当成这样。而前部长先生犯的错,在我看来也没有多大的事情,一没跟富豪去吃大餐,二也没有把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弄钱。只不过,用了政府的公务信笺为其做建材生意的小舅子写了封推荐信,这件事不知怎么被媒体知道了,媒体纷纷以此作为他以权谋私的证明,甚至还说用了政府的信笺,就是贪公家的便宜,一定要他下台,结果他只好被迫辞职收场。我有些在德国经营葡萄酒庄的朋友,我曾经问过他们,需不需要送些好的葡萄酒给当地的高官,搞好关系,联络感情。他们以为听错了我的问话,很坚定地说,他们是不会干这种犯罪勾当的,因为贿赂政府官员也是一种罪,你真要送,人家也不敢收。在德国,商人根本无需去讨好政府的官员,所有的政策法规,经商的手续都是透明的,你奉公守法,谁也不会眼红你挣的钱,也没有哪位政府官员会去敲你的竹杠。   德国并不是一个实行高薪养廉的国家,中低级公务员(相当于中国的科级至司局级)的薪酬大概也就 2000 多欧元到 3000 多欧元之间,在德国这样的工资收入勉强达到中等水平,但是为什么德国的贪官会如此少?当然,媒体的全方位和全天候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而依法办事更是不可或缺。德国的《基本法》,可不是用来看的,它有神圣和不可僭越的地位和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在德国,作为政府官员手中可寻租的权力资源实在是太少了。首先,官员没有特殊权力,也不制定政策。所有的行为都得按《基本法》规定地去行事,很多政策都是通过议会审批,而这些政策出台之前会经过多次的辩论,并通过电视向国民播放全部过程。如果有公民对此感兴趣的,也可以亲自去议会听辩论会,一切都是公开和透明的。所以,德国不会有靠领导拍脑袋就可以出台政策和措施的情况出现,也没有可能出台有利于自己小集团利益的法规。即使某位素质低下的官员想贪权,你看还有多少可贪的余地,本来就没多少权力。其次,德国的官员手里没财权,想花钱,找议会批。而议会的预算都是透明的,拨款也是要通过听证会。从它那里批了钱,到年底时就要交待这些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用的?   此外,政府想随便乱花纳税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容易。一有至高无上的《基本法》管着,二有议会监督着,三有反对党看着,四有媒体盯着,五有无孔不入的审计官(审计官也是独立的,不受党派和政府官员控制)查着。偶然有个别没德行的人想当贪官,也难打这样的坏主意,因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贪不到多少钱,还丢掉工作进牢房,一辈子都完了。第三、德国的官员没有超越国民的社会待遇,没有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权力。第四、德国的司法是独立的,不会受制于任何党派。   早听德国的朋友说过,在德国,做公务员和从政的人,大都是这两种:一种是真的有政治抱负,希望通过从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另外一种,就是能力很一般,图个安稳的人才去做公务员,因为在大公司和大科研机构工作的薪水和待遇远高于公务员,或做个小商人也比做公务员的收入高。这样,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社会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如果当官、当公务员,比做学者、商人、教授、发明家要好得多的待遇、又有权力可寻租,政府里挤满了所谓的精英,都朝着升官发财的路走,其他的行业又如何能发展呢?社会又何来公平可言?   在德国,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人们不会对政府官员有过多的赞许,也不会对领导人膜拜,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下的。我曾经问过一些不同职业身份的德国人,如何评价他们的政府高官,结果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领导人是 Nothing ,言外之意是不要太在意他们的职位,而是要看他们都为老百姓干了什么。他们普遍认为,领导人在任期内把工作做好是职责本分,老百姓无须对此感恩戴德,如果他们干得不好,就该被批评和问责,下次大选,肯定不会再投票给他们所在的政党了。难怪现任总理默克尔女士那么能干,兢兢业业,私德也不错,可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并没有多感谢她,原来那都是她应该做的。 罗瑾瑜:德国杂感   现在德国的很多市政系统和设施有不少是希特勒时代的,特别是德国的高速公路系统。纳粹德国在上台之前和之后,当然都做过一些好事,否则老百姓怎么会听他们的呢?正如德国人民说的,对于希特勒和他领导的第三帝国,无论他对德国民众做过多少好的事情,但就其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实行独裁统治以及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别国的侵略,无论如何,都不可饶恕,永远都罪不可赦。   提到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就不能不想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如此理性的民族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挑起了二次世界大战?并且产生了希特勒这样的大独裁者?是什么样的土壤和条件造就了他?当希特勒鼓噪 “ 德意志民族优越 ” 、 “ 将犹太人从地球上灭绝 ” 时,为什么那么缺乏理性和常识的理论却又有不少市场? 1871 年才从二千多个封建王国统一起来的德意志,得益于这个国家高度的理性和逻辑思维。一方面是经济高度发展和军事实力不断加强。另外一方面,却还依然是在 “ 神圣罗马帝国 ” 的黑暗统治之下,专制主义体制依然发挥强大的作用,专制主义与 “ 天赋人权 ” 和 “ 自由、平等、博爱 ” 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由于思想的启蒙远远落后于其他方面,德国在出现为数不少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同时,却并没有产生更多有影响的思想家。因此,在这样刚从封建专制主义脱胎而来的新的德意志,在思想启蒙还未开始,而其它的领域却又发展迅速。此时的德国就像一个头脑简单,体格健壮的 “ 野蛮巨人 ” 。   希特勒当然明白要把他那些种族灭绝和独裁的理论灌输给国民,必须有一套愚民政策。而负责这个政治教化任务的人就是戈培尔。戈培尔 1921 年于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长讲演和写作,特别是他的演讲很有煽动性,被称为 “ 宣传的天才 ” ,他靠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护第三帝国的体制。 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掌权, 3 月 13 日戈培尔由纳粹党宣传部负责人身份出任新设立的 “ 国民教育与宣传部 ” 部长与 “ 全国作家协会 ” 主席。   戈培尔的控制宣传的手法很多: “ 反犹 ” 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柏林和几个重要大学城进行焚书活动时,他是这样说的: “ 德国人民的灵魂可以再度表现出来。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新时代。 ” 将佛洛伊德、马克思等人的著作焚毁,因为他们都是犹太人,并且推动抵制犹太商店、医院、律师。同年 4 月 7 日再通过公职服务法规定非亚利安人种不得担任公职,同时开始清扫各领域的犹太人。戈培尔经由兼任新设立的全国文化院院长、在宣传中不断攻击 “ 颓废艺术 ” 、孤立犹太艺术家,有系统铲除犹太人对德国文化生活的影响力,并且买下最大的电影公司 UFA ,终于将所有媒体和艺术团体纳入国家控制之下。   戈培尔有这样一句名言: “ 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 ” 在这样宗旨指导下,他所领导的纳粹新闻媒体部门的作用就是专门发布自己编造的谎言、新闻封锁、舆论控制、欺骗民众、制造谬论、鼓吹战争。根据纳粹政府宣传部的规定,当编辑必须政治条件合格,忠于纳粹,而且还得符合种族条件(清白的雅利安人)。每天,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门都举行 “ 德国政府记者招待会 ” ,通过 “ 语言训令 ” 和 “ 每日指示 ” ,发布新闻报道方针。不按规定执行的记者和刊物都会受到惩戒。当时的媒体天天都被规定报道的内容,结果是这也不能报道,那也不能评论,而这个指令,却又荒唐地作为国家秘密。当德国轰炸伦敦时,所有的德国民众都相信纳粹的报道,他们认为这次大轰炸没有任何平民伤亡和平民设施被毁,被炸的都是军事设施,为什么?因为,所有新闻传播渠道都被封锁了,民众根本没有任何渠道获得外界的信息。你只能看纳粹宣传部门的报纸和听他们的广播。最终,在戈培尔领导的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的 “ 努力 ” 下,终于成功第扮演了一个 “ 导师 ” 的角色,把理性和内敛的德意志人民,变成了一个好战的、残忍的民族。最终的结果,到 1945 年战争结束时,德国的经济差不多要崩溃了,死伤过百万人。   施佩尔写到他在纽伦堡审判时的最后的发言: “ 希特勒的独裁,是这个现代技术时代里一个工业国家的第一次独裁,是完全彻底地利用了技术工具去统治其本国人民的独裁。 …… 依靠诸如无线电和有线广播之类的技术工具,可以使八千万人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电话、电报和无线电使之有可能把最高当局的命令直接传达到最低一级机构去,而由于这些命令高度的权威性,就在那里被不加鉴别地执行了。于是,许多政府机构和军队班组以这种直接的方式接到他们的罪恶的命令。技术工具使之有可能密切监视全体公民,并且使犯罪的行动计划得到高度的保密。 …… 从前的独裁者,都需要在下级领导中有能力强的助手,即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而技术时代的极权主义制度没有这类人也能行得通。单就通讯工具就使它能够让下级领导机械地进行工作。结果就产生了这类不加鉴别地接受命令的人。 ” (《第三帝国内幕》, P580—581 )   可以告慰那些亡灵的是:今天的德国,它早已吸取了历史教训,那些恶魔绝对没有阴魂不散的 “ 还魂 ” 机会,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操纵新闻媒体和文化教育来进行愚民和奴化,因为德国已经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民主的、社会的国家了。因此,戈培尔、希特勒们永远都不能再超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成为受人尊重的强国,它的基石就是一个个有着理性和自由思想,并且有着独立人格的公民。如果这个国家,其大多数国民是反智、反理性和缺乏基本常识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国家的幸运,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点似乎更值得深思。 来源 : 《随笔》 2013 年第 1 期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24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我很欣赏德国人的做事方式
dongzg101 2013-4-25 01:05
我很欣赏德国人的做事方式 已有 2244 次阅读 2011-12-25 05:56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德国 来柏林已经有半年了,任务虽然没有什么太大进展,还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我对德国人的整体评价还是蛮好的,可能因为我遇见的德国人都属于有体面工作的同行吧。 先说下背景,我们研究所(乌帕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因为最近两年发展非常的迅速,我就被导师安排在了柏林办公室。我们一共最多的时候十个人。女生比较多,西班牙的,日本的,尼泊尔的还有我。我们跟亚历山大广场不远,整个楼大部分是做气候政策的,平时交流很多。特别是楼上的欧盟气候基金。 下面谈谈感受吧。 1.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德国,什么事情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不要焦躁,不要忙乱。比如说我的DB卡没有按时的收到,然后他们就会告诉你怎么办,直到你办理好。电脑有了问题有专门的IT人员,怕我跟导师沟通不好,专门给我申请一个邮箱。因为我奖学金支付额外的交通比较贵,导师就计划申请些额外的补贴。所以现在我遇见问题,会相对比较的淡定。越是着急的事,越冷静。心里跟自己说,不用担心,早晚能解决,只是时间的事。 2.做事方式。我跟我们秘书一个办公室,她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德国人。做事非常的严谨,细致,周到。为了加强跟整个柏林同行的交流,我们每年计划举行四次活动,主要请大家来谈谈气候问题。这些人有政府议员,有学者有NGO的。我并没有看到她怎么弄和操作,但是第一次举办活动大概有一百多人,从饮食到媒体报道,到会场设置,都做的特别好。而且包括冬天来了,大家的衣服需要足够的衣架这样的事情她都想到了。刚认识她的时候,她不怎么喜欢笑,很严肃。典型的德国人。可是特别为你考虑。当时我换房子,她就想帮我问问老板是否能让我免费住两周。我们经常讨论很多关于中国和德国文化的差异。说道柏林这个地方,大部分德国人觉得柏林人很奇怪--这个肯定是受二战的影响。她毫不隐瞒自己对当前社会的一些看法,我们交流很多,包括家庭,事业,人跟人相处的模式。她虽然跟我在业务上没有交叉,但是做事方式确实我学到了很多。我们的整体感觉就是,人和人之间,只要是真心,其实语言都不是最主要的。 实际上德国人还是非常好相处的。他们会有一个距离。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接受能跟同事做好朋友的。我的西班牙同事就属于比较热情那种,她在刚来的时候就遇见了问题。觉得德国人不是很容易接近。不过我的感觉,他们只要能帮你绝对会特别无私的帮你。我刚来,很多东西都不熟悉,老出岔子,老出特幼稚的错误。不过他们特包容,去帮你解决。特别我不会说德语,所以每次开会,都转成英文。特别我们组的同事,我刚来的时候他一个人帮我把30KG的行李抗到了五楼,帮我找房子,帮我找语言班--每次遇见什么事,特别怕我不适应,总是特别耐心的帮我解决我的好多问题。 特别每天早上,大家都会用中文跟我说你好。这个我特开心,他们能体会一个女孩子来这边会想家。同时也特别鼓励我学习德语,尽管这些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无疑浪费时间,但是所有的德国人都非常鼓励中国人学德语。不懂德语就融入不了这里的文化,而且这个跟科研的高度差不多。O(∩_∩)O~ 3.最重要的是德国人说话非常的直接,非常的实在。这点其实跟我本人性格很像。我平时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不拐弯不磨脚。在德国,你是很难看到时尚这个东西的,跟法国人对比特别明显。而且德国人是很内敛的,跟美国人对比也很明显。我跟一起来的朋友们的感触,就是德国制造的东西,你绝对可以放心。好多人回国都带双立人的厨具,用三十年没有问题。包括德国的很多其他,最典型的是WUPPERTAL的悬轨,跟国内的高铁实在强烈的对比。如果他们看到了什么事,跟你关系不大,他们也会告诉你这样是不好的,应该怎样。比如我同事告诉我,垃圾分类,环保打印,骑车怎么更安全,怎么可以更好的生活- 4.国民素质很高。柏林市逃票者的天堂,就从买票这点上来说,他们确实特别自律。有查票的,整个车厢就没有一个人逃票。同学给我举的最多的例子是一战二战无政府状态的时候,他们特自觉的遵守法律。 当然,这个是建立在我对我同事的印象的基础上的。大千社会,什么人都有。随着欧洲经济的衰退,德国这边的治安实际上还是挺有问题的。 不过这里虽然好,但是毕竟不是家。真的融入德国社会,绝对不是一两年可以做到的。每天很开心,工作跟生活,比较有规律,但是也很有压力,毕竟是带着任务来的。我想北京,即使国内有很多问题,但是那里才是以后扎根的地方。 这半年,我收获了很多,更快的成熟了。如果说在英国的一年多,我在生活上学会了自理,那在柏林的一年,更多的是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分析。 当然啦,跟毕业还有距离,跟自己的期待还有差距,所以接下来的六个月,加油喽!要干什么喜欢什么,要喜欢什么,学到什么。 平安夜,祝大家圣诞快乐,能有一个有收获的2012.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2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诺贝尔奖得主凭什么一半是德国人
热度 2 储成才 2013-4-10 07:14
这是一个中国的著名的大学教授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看到的真实事情。 他住学校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但她并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不过还有些树木可以遮荫。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则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还是只想晒晒太阳,有的则在烧烤。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难以忘怀: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这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虽然被分为两对,实际上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踢上一脚,并不上去争抢,但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递给小儿子,大儿子上前去抢球。父亲担心踢伤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故意出现失误,让大儿子把球抢到。小儿子比较勇猛,但球技不精,见哥哥跑来,远远就把球传给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劲头十足,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灿烂一词来形容。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于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原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重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让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是他们比我们的孩子智商聪明么?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智商比他们高许多。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看看我们到底错在了什么地方?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别沾沾自喜,因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毁了中国的一代又一代!
个人分类: 佳作欣赏|3914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克思是中国人VS卡尔·马克思才是德国人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3-1-21 19:26
马克思是中国人 VS 卡尔 · 马克思才是德国人 即使你嘴上不说, 你的行动也会打上烙印“马克思是中国人”。 马克思不但是中国人, 而且还被任命为伟大的革命导师, (马克思被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因此,你不能随便议论(评论)马克思。 卡尔 · 马克思才是德国人, 德国人可以轻松随便地评论他们的伟大学者。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2927 次阅读|4 个评论
赴德留学需要考虑的几件事
热度 19 xianlaoguo 2012-12-15 07:51
序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出国留学已不再是难事。看到周围很多孩子在荒废时光,不禁为其父母抱冤。很想写些文字给这些父母和即将打算送孩子赴德留学的父母。恰好看到一本大学食堂免费杂志(Audimax No.12-2012,网址 :www.audimax.de ),阅读后,成此文。 一、概述 德国人思维严谨,理论功底强,德国工程师令人称道;这些都归功于德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很多国家都认可德国的文凭,拥有德国金子招牌文凭,找工作容易一些。相比于英美,德国高校收费低,也是一个吸引留学生的优势。本世纪以来,德国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缩短学制,颁布新的外国人法,给在德完成学业的外国人一定时间找工作和居留,更增加了德国高校吸引外国留学生的砝码。有些高校,留学生已达40%以上。 二、需要考虑的几件事 1、留德目的:无外三种,留德工作后移民,跳板移民,镀金回国发展。 对于第一种,必须考虑专业问题。原则上来说,技术类专业在德还是比较好找工作。一方面,德国在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很大,不是短期能补上的。另一方面,德国的很多公司,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需要既了解德国文化,又有专业的外国留学生。问题是如果想在德国找工作,除了必须在德完成学业外,留学期间还需要积累德语听说写、实习经历、社会交际能力和为人。还有就是运气和不懈的努力。对第二种,跳板移民的,德国留学不能给你加分,只能是浪费你的时间。对于镀金回国发展的,建议慎重。如果想回国从事科研和高教,建议去美国。德意志民族精益求精的精神,会使你在3-4年博士阶段,收获很大,(标志性)成果(论文)很少。没有论文,你和谁PK挣位子呀。如果是学技术类,很赞同。我的几位学技术的同学,回去后都是国内成功人士。   2、语言问题 2005年前后,德国开始教育改革。将原来的两级学制(硕士和博士)改为英美的本硕博三级学制,同时把13年制的小初高改为12年制。这样可以缩短学制,增加就业人口。同时,高校试行英语授课(仅对一些不太热门的专业)。但是,德国人骨子里的优越感和德语的环境,还是要求学生在留学前有相当的德语储备。否则,会很多的障碍。德国高校都开有德语语言班,一般中国学生在一年内能够通过考试(是否能够满足交流和学习,因人而异)。对攻读理工科博士来说,不需要德语。尽管同事和教授英语都很不错,课题组也常常用英语沟通,但是和一群说英语为外语的人打交道,英语和德语都是半吊子。 3、花费和时间 德国高校收费是象征性的,一学期几百欧元。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始收费。因此,主要开销还是生活的花费。和前十几年相比,这几年德国的物价上涨不少。但是留学的花费,还是不高。一般一年6-8万人民币足矣。第一年可能多一些。如果孩子打工,节俭的话,花费可能还要少些。关于(完成学位)时间,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中国不同,德国教育执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加上德语的难度,相比起英美同类学制比起来,中国留学生在德的留学时间还是较长。比如,本科学士按照规划是三年,加上德语言学习约一年,共四年。但是能够按时完成的不到20%,德国人三年完成学士的不到10%。 4、其他 (1)选学校和专业。德国高校很多,各个学校具有不同的王牌专业。2005年前德国高校是不排名的,只有各个专业排名。2009年开始,德国评选了精英大学,2012年精英大学名单参考我的另一篇博文。德国不同的地区差距不小,南德相对发达一些,生活成本也高,学生打工方便。建议有意留德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学校排名和地区城市进行综合考虑选择。(2)关于学习。德国实行的是真正学分制。只有完成一定的学分,才能做实习,做论文,拿到毕业证。至于哪学期,学习那门课,教授只是给你建议,学不学完全是你的事,参不参加考试也是个人的事;在选课方面,时间上、空间上是否合适,必须自己提前计划好。否则,只有等下一年。简单地说,国内大学上课和中学没什么两样,一个专业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有一个统一的课表和教学计划,学生不用操心,只要跟着学就行;而德国大学没有针对个人的课表,只有教授上课的时间,学生需要自己去和教授沟通制定教学计划,做课表,并且去登记。德国大学没有围墙,可能这门课在这间教室上,下门课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另外一个教室上。(3)关于生活。大多的学校学生宿舍不足,需要登记排队才能住上学生宿舍(便宜);因此,很多学生需要自己在外租房。中午可以在学生食堂吃饭,但是早餐和晚餐必须自己做饭。德国的治安情况总体还是比较好,恶性治安事件发生很少。但是还是小心为上。 三、小结 1、现阶段,赴德国留学形式严峻。如前所述,德国中小学学制由13年陆续改为12年,造成近几年(5-6年)德国高校的本土学生入学高峰期,因而中国留学生入学难。接下来过几年,德国就业市场上将必然出现本土毕业生找工高峰,这个挑战对很多德国本土毕业生都不小(居留找工作难)。另一方面,德国新的外国人法出台,德国留学找工政策宽松了,对留学更有利了,竞争也剧烈了。不仅是英日留学生,还有南欧、东欧、前苏联、印度、非洲等的外国学生蜂拥而至。此外,这几年由于欧元走低,德国留学与技术移民政策逐步宽松,英美的衰落和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导致德国留学骤然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涌向德国。未来即使在那些要求汉语能力的德国工作岗位上,也必然会出现更残酷的竞争。 2、中国市场吸引力很大。中国留学生一旦海归,在德国积累的那些开阔眼界的东西国内人事部门基本上不感兴趣。由于长时间在德国异域文化中生活,国内的各种潜规则会成为留学生看不见的绊脚石。国内除德企用人单位外,也许没有几个人了解毕业德国名校的名字,还会从心里问,这个人在外国呆了这么长时间,英语还这么烂。如果没有在德很实在的工作经历,德国留学不占有任何优势;寄希望国内几年用人机制会有所改变,这样留德学生才有机会。  3、留学德国不只是机遇,还是挑战,也充满风险。国内流行一句话,叫“选择大于努力”。我建议在选择赴德留学前,还是三思而行。首先是需要家长和孩子有很好的规划目标;其次是认知孩子的性格。如果是单纯留学,出去看看,拿一个文凭,孩子并没有能力在德发展(呵呵,我并不看好85后和90后的自制力和韧劲),后不得不回国发展,那么留德5-6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简单说,就是不要“跟风留学”。尽管可能目前国内很多家庭不在乎花20万送孩子留学。但孩子几年的留德经历,让他们已落后于在国内打拼的同龄人。 留学德国,先学会理智看待留学德国! 
12176 次阅读|42 个评论
习惯与不习惯
热度 3 xianlaoguo 2012-12-14 03:47
来德国访问,很多国内朋友都很关心我是否习惯。这里我列出一些习惯和不习惯的事。主要写给关心我的朋友们,同时也算是对德国社会一个粗浅的认识总结。 作为一名在曾德国生活过五年的普通中国人,受益于中国30年经济高速发展,我在西部人才项目的资助下,到柏林高访半年。这次和十几年前拿德国DAAD奖学金赴德攻博完全不同,深有感触。认识到国家强大对个人的重要,体会到中国发展了,中国人有钱了,腰板硬了。 1、“习惯了”国内的喧闹,“不习惯”安静   无论在车上和办公室、饭馆等公共场所,德国人出奇的安静。好像说话声大会泄漏个人的什么秘密。这样的好处是随时你都可以思考,阅读。但是给人以生分,没有生机。特别是站在漂亮的Wannsee湖边,蓝天白云,远处静静的几条划艇,如此美景,只有个人独享,忍不住叫人羡慕嫉妒恨。    2、“习惯了”空气中的尘土,“不习惯”干净   每天晚上回到家里,皮鞋上几乎没有灰尘。国内习惯了3天换衬衣(呵呵,不换就成黑领子了),这里穿了一周的衬衣领子上没有什么黑垢,洗还是不洗?这是个问题。此外,洗衣机是滚筒的,免费,很省事,还是一周洗一次吧。环顾办公室和住所周围、旅游景点内部、高速公路两侧,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就是施工的工地,也看不到扬尘,更看不到狂奔的垃圾大卡车,能看到的只有成片的草坪和绿色的树林。   3、“习惯了”不打招呼,“不习惯”老说“谢谢”,“你好”   无论在哪,凡是遇到人,如果和他视线相交时,他都会说主动对我说:“您好”、“早上好/下午好”、“需要帮助吗”。特别是我有时无意和人目光相交,他的问候打断了我的思路。正如今早我起床后,把院子出门路上的雪清扫了,房东老头在小阁楼上说了三次感谢,还敲门致谢。以后回国了,给学生或其他人说话,老是带着这样礼貌的话语,学生还听你的么?    4、“习惯”给车让道,“不习惯”车让行人   早上总是步行上班(权当锻炼)。两公里多的路上有很多小路口,每次我都奉行“一慢二看三通过”原则。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汽车永远礼让行人。即使是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汽车也必须马上停车,礼让行人先通过马路。乘坐私人轿车,我不习惯结安全带,已被善意提醒了3次。像德国的汽车国家,高速公路是免费的,依然能够做到交通事故率低、交通死亡率低,拜托德国人良好的交通习惯。回国后,这样开车,不被老婆女儿骂才怪呢,很多事都要耽误了。   5、超市分类,不习惯   国内超市价格类似,有打折千万不敢买,都是过期的。德国超市分类,每个都对应于一定类型的顾客。你可以在家收到各类超市的广告。打折的不一定都是不好的。相对而言,吃的东西、用的都不贵。有些甚至比国内还便宜。不一一列举。结果是我看到什么便宜就买,回来在冰箱。比如,1升牛奶,只要不到5元人民币,冷冻的披萨20元人民币让你吃两顿。    6、习惯喝热水“不习惯”直接喝冷水   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我习惯将水烧开后喝,这让在吃饭时他们找到话题,围攻我。现在习惯了早上冰箱直接拿出来牛奶喝,回去了可不敢。     7.不习惯德国人的节俭和抠门 出去吃饭,一般德国人都是说好的,AA制或者是谁请客。别人请我时,我不习惯于他再给我建议和介绍,拿着菜单和酒单研究,那个实惠,特色等。AA制时,买一瓶酒,要算到几欧分。我说我来吧,他们就借机再要一瓶,头一瓶还是AA。回国后,和学生、同事和朋友这样,按着菜单和饮料酒单研究,还能混么? 是为记。
442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德国圣诞必备的一种酒:Mulled Wine
热度 3 xianlaoguo 2012-12-13 18:02
昨天,研究中心博士生在H楼2层举办圣诞派对,老板叫我去看看。由于我忘了提前报名,仅转了一圈,就溜了。后来,老板发现我走了,下来叫我,说让我尝尝德国圣诞必备的一种酒:Mulled Wine,还给我解释如何做。我说我需要准备组会报告,在德累斯顿读博时,喝过多次,就没去。后来想想,很是没有礼貌,也后悔,给他解释也无益,于事无补。就记于此吧。 Mulled Wine (也叫Mulled claret)中文译为加香料的热饮酒,是欧洲一种传统的饮料,最早起源于德国,后普及到整个欧洲。一般在圣诞夜里,德国人全家做过弥撒之后,会喝这种饮料酒。红葡萄酒里加入香料和水果(如肉桂、丁香、柠檬、橙皮、一点点白糖,也可加些白兰地或威斯忌),先小火煮热后,点燃,挥发掉部分酒精,剩下的就是Mulled Wine 。 圣诞平安夜里,吹灭所有蜡烛,红葡萄酒上燃烧的火苗映照一家人团聚的笑脸,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温暖的酒醇香气、淡淡甜味,耳边响起圣诞平安夜的优美旋律,是一种何等的意境?! 这是一种文化,和我们的大年三十大餐、春节联欢晚会、麻将声,孩子穿新衣,放鞭炮,磕头要红包的热闹,各有风味,不分伯仲。 注:很遗憾,我拍不出这种意境。留给朋友们想象吧。
1026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有感“mRNA疫苗”
hbwanghb 2012-11-29 15:08
从青霉素的发现,到PCR技术的发明,使我们相信,重大的科学发现有时也不那么艰难,而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获得这样的幸运,最重要的不要为了名利去做,而是要心系大众的疾苦,为人类的福祉做点什么。德国人提出的mRNA疫苗“是一种很好的思路,有诸多优势,不需要培养病毒,这意味着一切准备好后,只需要6-8周就能生产出疫苗,并且生产成本会下降。这种疫苗也不需要冷藏,还能够去除引发那些对卵清蛋白过敏的人出现过敏性休克的风险”。如果mRNA疫苗能被广泛的临床应用成功,这将又是一项诺奖成果。
4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8年后再返德国
热度 1 xianlaoguo 2012-11-7 04:51
2004年7月决然回国工作,留爱人独自在德博士后,不想多留一天。这次半年高访,物是人非。感慨颇多。 (1)国家发展了,中国人有钱了。在超市,觉得很多东西都好,便宜。 (2) 德国人干事太慢了。8年前合作的课题还在做,当时的想法都细致化了,有数据和分析测试支撑,对器件的认识在加深,也在提高。三天看下来,做的数据真不少。尽管慢,但细致。值得学习。但如果国内做科研都这样,创新在哪?谁给钱呢? (3)德国人态度很友好。11月3日零点德国夏令时结束。昨天房东Frank-Wargenau先生已提醒。早上起来,他就按门铃,问候早安,还好心的告诉我可以多睡一个小时,因为“one hour stay”。老先生1930年出生,已八十有二,仍神清气爽,太太1939年出生,气色红润,很乐意和我聊天。由于签证的关系,原本和他们约的是7月15日到柏林,后拖到10月24日才到。他们就这样空着等我,在签合同时,没有说一句。给我准备的东西也很全。真是好房东。其他遇到还有例子。可见本人qq(848070941)空间。 (4)。。。
25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哥廷根一周印象
热度 1 avein 2012-10-9 03:31
  到哥廷根一周了,对这座德国中部的小城也有了一些粗略的印象。踏入哥廷根,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不论是街道还是周边的农村都非常的干净,虽然说不上一尘不染,但是基本看不到纸屑垃圾和污水流淌。第二个印象是房子都特别矮,几乎没有什么高楼,远近基本都是那种独栋小别墅式的建筑,黄带红的瓦和黄带白的墙。第三个印象是空气很好,整个城市被森林包围穿插,若天晴则蓝天白云,阳光明媚,风景宜人。第四个印象就是这儿德国人很耿直,也不欺生(也可能是我运气好遇到的都比较好),刚到时打车,虽然我操作的就是蹩脚的英文一看就是新来的,可是这出租车司机还是以最近的距离将我送达,并没有在国内很多时候刚到一个地方打车被司机带着绕圈。另一次是在那种路上开着卖面包的车买面包时,我根本就不会德语,听不懂她的报价,于是拿了几个硬币给他自己挑选,结果她挑了一个一欧的硬币找了我八十欧分,我回去我回去查词典发现她给我的报价就是二十欧分。第五个印象就是他们生活成本比中国低很多,像面包牛奶以及一些肉类,换算成人民币居然比国内价格还低,如果按收入支出算,他们其他东西也比国内便宜。当然这边人力成本很高,若涉及人工的就比较贵了。第六个印象,那就是胖的人很多,重量级选手到处都是,尤其中老年的。
个人分类: 杂谈|4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德国军事专家谈保钓战术:让国内专家集体汗颜
热度 2 mqjiang 2012-9-21 17:18
美国谚语:要让鹿群强壮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狼群与他们住在同个草原。 那小兵记者:俄国与美国都是中国潜在对手,我希望德国人能够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的军事发展战略,我们依然记得德国在二战中曾经帮助过中国制定军事战略,请您谈谈这方面看法。 伯格教授: “ 你知道我是个陆军历史专家,谈到海军的时候并不多,因此就我目前所了解的简单谈谈。的确中国军事学者的观点大多出于美国提供的观点与研究结果,其中当然有许多是美国人有意释放出来的,这造成了中国学者跟着美国意图思考的弊病。 德国军事教育一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德国的民族主义与民族性有很大关系,这也让德国在二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 我父亲直到去世那天还戴着当兵时的手表,而且时间指针永远停在当年进攻苏联的那一刻,这种情结让德国与美国和俄国都保持着某种距离。德国人承认二战罪行,但不承认自己比苏联人或美国人差,而日本人表面不肯承认罪行,但内心对美国、俄国乃至中国有深刻恐惧感。中国军事学者不但与西方军事教育脱节,而且也与中国老一辈军事家思想脱节,其中明显一点就是缺少必胜精神,顾忌太多,自己吓唬自己。 如今中国学者们在思考国际力量对比时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学会从对手的角度看问题,一味强调自身的弱点而畏惧对抗,这本身就是中了对手的讹诈之策。 就保卫钓鱼岛战略而言,中国人并没有看清美日对中国的恐惧,处处强调韬晦,这导致丧失战略主动权 ” 。 那小兵: “ 您很理解这种状况。您研究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非常有成就,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是整个西方军事思想的基础,请您从战略与战术层面给中国读者谈谈如何运用西方军事思想保卫钓鱼岛与南海吧。 伯格教授: “ 首先,应当了解中国的对手战略意图,然后评估对方的战斗意志与方式,再然后评估敌我实力对比,之后才能制定战略战术。我们明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美英两国在二战中就建立了所谓 “ 围堵欧亚大陆 ” 的战略同盟,那时对手是德国,德国与苏联交火让英美趁机攻入,最终德国失败。 在二战后,那时的假设敌人包括了俄国与中国这两个潜在超级大国,一旦其中一个大国与其他一个大国开战,美国就将选其中一个联合制服另一个,从而用最低成本掌控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对于俄国和中国的经济与军事战略围堵计划依然有效,但其中外部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战略弱点有两个:一是伊斯兰国家的崛起造成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冲突升级,这带来了从来未有过的新挑战 ; 二是欧盟、俄、中三国相互依赖加强,美、英、日联合向心力减弱。 美国十分担心俄国与中国会因为发生动乱而走向伊斯兰式极端主义,故此并不敢相逼太甚,而且会继续制约日本与韩国的军事冒险。很大程度上,美国不敢真正触动中国的霍姆斯海峡与马六甲海峡生命线,担心中国背水一战造成美日韩战线彻底被摧毁。美国从中国历史中得出一个结论:每次中国打仗就会促进民族大团结,同时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中央集权相应大大加强,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这些民主国家主动发动战争将极大的激怒国民。因此美国希望中国继续和平演变而对美国有利。 中国对于保卫钓鱼岛不必担心美国真正介入,但可以适当选择时机给美国面子出来调停。从经济学角度讲,战争恢复能力比打赢战争本身更重要, 看看德国与日本就是这样崛起的,再看看那些没有参战的南美洲国家,一个都没崛起,因为他们被既得利益集团拖住了 ” 。 那小兵: “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即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他还认为,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您可否能谈谈中国能从中采用什么战术战略 ?” 伯格教授: “ 我读过一些中国现代军事着作,但觉得像《超限战》之类的作品都缺少军事战略思想格局的,太过拘泥于技术层面,显然受到了西方武器制胜论影响。就目前美俄中平衡的格局看,中国相对最强的战争要素就是武器,尤其是核武器,这就是不怕打输的底牌,这让对手们明白无论战争如何发展中国都不会输,更不会割地赔款。 中国最弱的是缺少实战经验和军事思想训练,在常规武器系统中缺少某些关键技术,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实践迅速取得。 因为中国对这些方面过多的顾忌,因此南海各国对中国不断讹诈,比如, 越南每次向中国要钱之前必定先在南海制造事端,强化姿态,而后从中国把钱拿走,这和从前匈奴人逼迫中国提供物资钱粮有何区别 ? 菲律宾也在试图用同样的方式从中国得到好处。其实,我预料今后在钓鱼岛和南海更多出现的武器是 “ 冷兵器 ” ,也就是装甲舰艇相互冲撞,这属于心理战范畴。 日本人也在试图对中国实施心理战,他们正通过媒体与巡逻强化一个假象,那就是 “ 日本对于钓鱼岛掌握实际控制权 ” ,我到想问问日本人在那茫茫大海上凭什么实际控制了钓鱼岛 ? 难道中国船去和日本船去有不同吗 ? 难道日本建立的岛上海防吗 ? 日本人使用这个心理战术的原因是他们认定中国人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往往误用陆地划分的思维划分海洋,让中国人心理上接受日本的战略主动权。 伯格教授:日本债务深重、韩国惧怕朝鲜、越南经济依赖中国、菲律宾是个变相美国殖民地、印度本身陷于民族与社会危机,故此中国相对是形势最好的国家,仍在上升之中,没有必要惧怕他们。 美国越是打压中国就越造成中国冷战思维加剧,这对于美国非常可怕。 中国最可怕的就是畏惧本身,没有听说一个 13 亿人的国家整体怕失去朋友的,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就是最牢靠的盟友,比北约加上华沙国家人口更多。 只要有 “ 以战止战 ” 的决心,没有那个国家敢得罪中国,谁也不敢与永远无法消灭的中华民族战斗到底。 转自: http://bbs.news.163.com/bbs/mil/268146038.html
个人分类: 席谈时事|23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文]德国军事专家谈保钓战术:让国内专家集体汗颜
热度 1 huangwei0210 2012-9-17 17:51
德国军事专家谈保钓战术:让国内专家集体汗颜 美国谚语:要让鹿群强壮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狼群与他们住在同个草原。 小兵记者:俄国与美国都是中国潜在对手,我希望德国人能够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的军事发展战略,我们依然记得德国在二战中曾经帮助过中国制定军事战略,请您谈谈这方面看法。 伯格教授:“你知道我是个陆军历史专家,谈到海军的时候并不多,因此就我目前所了解的简单谈谈。 的确中国军事学者的观点大多出于美国提供的观点与研究结果,其中当然有许多是美国人有意释放出来的,这造成了中国学者跟着美国意图思考的弊病。 德国军事教育一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德国的民族主义与民族性有很大关系,这也让德国在二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 我父亲直到去世那天还戴着当兵时的手表,而且时间指针永远停在当年进攻苏联的那一刻,这种情结让德国与美国和俄国都保持着某种距离。 德国人承认二战罪行,但不承认自己比苏联人或美国人差,而日本人表面不肯承认罪行,但内心对美国、俄国乃至中国有深刻恐惧感。中国军事学者不但与西方军事教育脱节,而且也与中国老一辈军事家思想脱节,其中明显一点就是缺少必胜精神,顾忌太多,自己吓唬自己。 如今中国学者们在思考国际力量对比时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学会从对手的角度看问题,一味强调自身的弱点而畏惧对抗,这本身就是中了对手的讹诈之策。 就保卫钓鱼岛战略而言,中国人并没有看清美日对中国的恐惧,处处强调韬晦,这导致丧失战略主动权” 。 小兵:“ 您很理解这种状况。您研究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非常有成就,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是整个西方军事思想的基础,请您从战略与战术层面给中国读者谈谈如何运用西方军事思想保卫钓鱼岛与南海吧。 伯格教授:“首先,应当了解中国的对手战略意图,然后评估对方的战斗意志与方式,再然后评估敌我实力对比,之后才能制定战略战术。我们明白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美英两国在二战中就建立了所谓“ 围堵欧亚大陆” 的战略同盟,那时对手是德国,德国与苏联交火让英美趁机攻入,最终德国失败。 在二战后,那时的假设敌人包括了俄国与中国这两个潜在超级大国,一旦其中一个大国与其他一个大国开战,美国就将选其中一个联合制服另一个,从而用最低成本掌控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对于俄国和中国的经济与军事战略围堵计划依然有效,但其中外部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战略弱点有两个:一是伊斯兰国家的崛起造成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冲突升级,这带来了从来未有过的新挑战;二是欧盟、俄、中三国相互依赖加强,美、英、日联合向心力减弱。 美国十分担心俄国与中国会因为发生动乱而走向伊斯兰式极端主义,故此并不敢相逼太甚,而且会继续制约日本与韩国的军事冒险。 很大程度上, 美国不敢真正触动中国的霍姆斯海峡与马六甲海峡生命线, 担心中国背水一战造成美日韩战线彻底被摧毁。美国从中国历史中得出一个结论:每次中国打仗就会促进民族大团结,同时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中央集权相应大大加强,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这些民主国家主动发动战争将极大的激怒国民。因此美国希望中国继续和平演变而对美国有利。 中国对于保卫钓鱼岛不必担心美国真正介入,但可以适当选择时机给美国面子出来调停。从经济学角度讲,战争恢复能力比打赢战争本身更重要 ,看看德国与日本就是这样崛起的,再看看那些没有参战的南美洲国家,一个都没崛起,因为他们被既得利益集团拖住了” 。 小兵:“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即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他还认为,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您可否能谈谈中国能从中采用什么战术战略?” 伯格教授:“ 我读过一些中国现代军事著作,但觉得像《超限战》之类的作品都缺少军事战略思想格局的,太过拘泥于技术层面,显然受到了西方武器制胜论影响。 就目前美俄中平衡的格局看,中国相对最强的战争要素就是武器,尤其是核武器,这就是不怕打输的底牌,这让对手们明白无论战争如何发展中国都不会输,更不会割地赔款。 中国最弱的是缺少实战经验和军事思想训练,在常规武器系统中缺少某些关键技术,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实践迅速取得。 因为中国对这些方面过多的顾忌,因此南海各国对中国不断讹诈,比如,越南每次向中国要钱之前必定先在南海制造事端,强化姿态,而后从中国把钱拿走,这和从前匈奴人逼迫中国提供物资钱粮有何区别? 菲律宾也在试图用同样的方式从中国得到好处。其实,我预料今后在钓鱼岛和南海更多出现的武器是“ 冷兵器” ,也就是装甲舰艇相互冲撞,这属于心理战范畴。 日本人也在试图对中国实施心理战,他们正通过媒体与巡逻强化一个假象,那就是“ 日本对于钓鱼岛掌握实际控制权” ,我到想问问日本人在那茫茫大海上凭什么实际控制了钓鱼岛?难道中国船去和日本船去有不同吗?难道日本建立的岛上海防吗?日本人使用这个心理战术的原因是他们认定中国人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往往误用陆地划分的思维划分海洋,让中国人心理上接受日本的战略主动权。 伯格教授:日本债务深重、韩国惧怕朝鲜、越南经济依赖中国、菲律宾是个变相美国殖民地、印度本身陷于民族与社会危机,故此中国相对是形势最好的国家,仍在上升之中,没有必要惧怕他们。 美国越是打压中国就越造成中国冷战思维加剧,这对于美国非常可怕。 中国最可怕的就是畏惧本身,没有听说一个13亿人的国家整体怕失去朋友的,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就是最牢靠的盟友,比北约加上华沙国家人口更多。 只要有“ 以战止战” 的决心,没有那个国家敢得罪中国,谁也不敢与永远无法消灭的中华民族战斗到底。 注:本文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ec983f01012d0r.html?tj=1
17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德国人的节奏
热度 4 study163 2012-7-16 23:40
来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快半年了,刚开始来的时候,不太适应这边“慢悠悠”的科研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对这种“慢”的节奏深有感触。 1)慢不等于懒。其它学校的我不清楚,就慕尼黑工业大学来说,这边的导师和学生做科研都是不急不燥,这得益于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咱们国内的风风火火地跑项目、发文章相比,这种慢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众所周知,Made in Germany几乎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大到汽车,小到橱房里的刀具,都经得起岁月的检验。组里的博士生毕业,不是简单发几篇SCI就完活,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实质性贡献。举个例子来说,今年刚参加完答辩的一个博士生,没有好的文章,但他是CASTEP里声子计算模块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2)慢工出细活,厚积薄发。和我同一小组的博士学生,已经进入课题组快两年了,一直在做QM/MM在光催化中的应用,直到前几天才把程序调试正确。虽然目前有很多程序可以做到QM/MM,但老板要求在他参与开发的AIMS中加入这一功能。此博士生每天调试程序,测试体系,不厌其烦,直至成功。 有的时候,慢下来不一定是坏事,比如说高铁。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422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德国人在超市买了个中国产车标, 看到说明顿时哭了
mntlh 2012-6-16 17:15
[转载]德国人在超市买了个中国产车标, 看到说明顿时哭了
1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长夜”帮德国人变聪明
热度 1 fameszhang 2012-6-5 15:58
什么样的夜晚能让人们“变聪明”呢?如果问德国人,他们肯定会一致回答――“科学长夜”。上周末,德国首都柏林等城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科学长夜”,吸引了众多科学迷参加。   据德国《柏林日报》4日报道,第12届柏林和波茨坦“科学长夜”于上周六晚上举行。今年活动以“智力火花”为主题,从2日晚17时一直持续到3日凌晨 1时。8个小时中,柏林洪堡大学、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波茨坦气候研究中心、柏林自由大学等73家学术机构敞开大门欢迎科学爱好者。这些机构涉及技术、生 物、信息、宇宙、能源等领域。   为吸引不同年龄段的科学迷,各科研机构绞尽了脑汁。柏林工业大学的“创意之家”展出29项面向未来智能化及可持续生产的新技术,比如3D扫描、二氧化 碳冰点清洁、新型机器人等。科学迷们不仅可以“零距离”体验各种新技术,临走时还可带走资料袋。其他科研机构也采取展览、讲座、多媒体展示会等形式展示各 自的研究成果,并解答游客的各种问题。   据统计,柏林和波茨坦两地当晚吸引了18.5万名科学迷。其中,最受欢迎的展出机构是柏林工业大学,共吸引2.4万名观众。很多学术机构非常看重这种活动,他们认为,这可以让科学研究走出“象牙塔”,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除了柏林和波茨坦外,汉堡、德累斯顿、斯图加特,罗斯托克等许多城市也有自己的“科学长夜”。活动当晚,参加者只要手持“科学长夜”门票,就可乘坐免费的公交专线、地铁等交通工具往返于各活动点。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穿梭其间。整个城市摇身变成趣味盎然的“科学娱乐城”。   除“科学长夜”外,德国一些城市还有其他“长夜”活动,比如“博物馆长夜”、“图书馆长夜”、“古典音乐长夜”、“跑步长夜”等。而且这些“长夜”活动都选在周末晚上,大人和小孩都可参加
个人分类: 强国|21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德国人结婚
fameszhang 2012-6-3 04:48
在德国电器商店saturn的一角,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站台上摆放着不同的结婚相册,价格从40欧元到10欧元不等。我好奇的询问售货员,她马上热 情的赠送给我一个CD,说这是修改照片的软件,结婚的照片可以自己修改,然后拿到这里由专业人员帮着排版和印刷,当然这40欧元的大相册还是很少有人买。 可那20欧元的小相册还是不少人买的。“这可是婚礼的新事物哦!在德国刚兴起4,5年的时间呢!”那售货员兴奋的对我说。 我参加过德国不少的婚礼,感觉除了风俗习惯的不同,这德国婚礼和中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实在太要面子了。很多事情往往超出实际的能力之外,只是因为 结婚,或者被婚庆公司忽悠说是终生就一次,就头脑发热。这婚礼搞个相册动则就好几千人民币,高级的竟上万,这不是很扯的事情吗?可现在好像是个中国人结婚 就要搞相册,成了必备的程序,就如现代的新娘必要搞一套婚纱参加婚礼一样,可真正的西方婚礼并没有多少弄这种相册的。即便弄,也花不了多少钱。 广告,把你的照片做成书,价格是从7.95元起。 德国人结婚大部分都是裸婚族,年轻人没几个能买房的,父母掏钱给孩子买房是很难想象的。多数的年轻人都是出去租房,我的一个中国女同学嫁给一德国人,其父 母专门从中国赶来参加婚礼,就对德国男孩的父母没有掏钱买房感到不满,可实际上德国这边父母根本没有为子女买房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子女实在是婚礼费用掏不 起,这个父母帮忙可以,但房子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的。 德国婚礼上,新郎新娘请的都是至亲好友,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是不可能请的,当然这些好友亲朋也会凑份子,但这个份子钱就是用来支付当天的饭费的,一般就是 30到50欧元。这就不牵扯到中国的所谓还债问题,中国的风俗大家都是知道的,大家还来还去,其实谁也没赚多少,还要相互惦记着。很多的客人连新娘新郎都 不认识,就是为了要那个份子钱,太累。 关于婚礼,德国人有个特别好玩的事情就是,女方在结婚前喜欢叫着她的姐妹们出去卖东西,凑钱办婚礼。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比如小玩具,旧书,玻璃 杯等等。她们通常打扮起来,碰到路人就介绍说要结婚,但缺钱,希望帮助什么的。还真能攒到一笔钱。男孩们更加有意思,他们会跑到地铁里去卖唱来凑钱结婚。 下图是在汉诺威街头拍到的,为结婚而筹钱的女孩子们。 那么一个中高档的德国婚礼需要花费多少呢?这包括选购婚纱、婚戒,预订富有浪漫色彩的婚礼场地,拍婚纱照,向亲朋好友发送邀请函等。婚礼的花费主要有:在 当地市政厅民政处登记结婚100欧元,教堂举行婚礼的场地费和主持人费300欧元,80人参加婚礼的餐费3200欧元(平均每人40欧元),婚礼照相 800欧元,婚礼蛋糕200欧元,两个人的结婚戒指1500欧元,男方结婚礼服500欧元,女方婚纱1000欧元,布置婚车及现场鲜花400欧元。加上诸 如女方做头发、印制邀请函等费用,大约总支出为10000欧元。 这个费用,大体是两个德国人二到三个月的工资。 根据德国结婚网上的数据,德国人结婚的平均费用为5300欧元,有80%的人在婚礼上的开销为4000—7000欧元。德国人并不追求婚礼的豪华, 更重视形式特殊、别致。很多人喜欢在自己家的户外草坪举行婚礼。去酒店举行婚礼的,反而很少见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乱弹5】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和德国人的计划取向意识
热度 1 jingpeng 2012-4-14 16:13
【文化乱弹5】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和德国人的计划取向意识
大三的神马课堂作业,纪念一下。 ------------------ 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和德国人的计划取向意识 一、问题的背景 德国人重计划,并严格实施是众所周知的。 武汉镇府官员和德国人做生意,因德国人把行程计划安排到 2 个月之后,中方感到无法理解,不能接受,而德方则认为这是中方没有诚意,对这件事不够重视,德方的不愉快可能是造成项目最终告吹的一个小原因。 德国人喜欢随身带一个小本,记录自己的计划,要是问一下他下周某天某时在干什么,他会掏出小本,翻翻看,然后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为什么德国人会把做长远计划并严格实施融入自己的生活呢?传统理论说这和德国长年战乱,版图变化剧烈,今天是家园,明天可能就是战场。德国人需要寻求一种安全感,未来必须是可计划的,可计算的。 除此之外,这可能还和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有关。 二、基督教直线时间观对德国人的计划取向意识的影响 “起初,神创造天地。”(圣经,创世纪, 1 )。 基督教理念里,宇宙有开端和终结,时间是直线向前的,事物变化而无法返回。德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熏陶,自然也带有直线时间的观念。 基督教理念里的世界有开端有结束,发生过的事不能再改变。在中世纪,人在教会的压力下,内心有对世界末日大审判的恐惧,日常生活中,担心自己会做错什么事,心里很惶恐,因此把日程计划好,心里会踏实些,更有安全感,渐渐地,安排日程,做计划成了德国人的习惯。 路德改教后,平民百姓也可以阅读圣经,理解圣经,教会的压力少了,但中世纪从 5 世纪到 15 世纪,持续了 1000 多年,安排日程做计划,已经融入德意志民主的血液中,成了民族的一种习惯,性格了,很难改变。 因此,我认为,从中世纪开始,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的民族传统,德意志民族的计划取向意识的深刻根源可能在于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 三、与中国的循环时间观和计划意识的对比 传统中国认为人的灵魂在阴阳两界轮回,死后到地狱,然后又到人间投胎,如此不断循环,才有因果报应,万物生息。这里潜藏着事物变化是有周期性,循环往复的循环时间观。君不见天干地支纪年法, 60 年一个循环。 既然人世是循环的,轮回的,今世的不幸可能是前世造孽带来的,命运无法改变,这是天意,做计划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命运都已经安排好了。“人生苦短”,“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潇洒地过完今生才是正道。古人很羡慕、向往田园自由散漫的生活,“今朝有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正是寄托了这种自由散漫生活的理想。 四、总结 因此,中国人的不重计划活计划经常变更与传统的循环时间观不无关系。 通过直接分析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和德国人计划融入生活的关系,再与中国循环时间观和不重计划对比,可以看出,德意志民族之计划长远性极严格实施性与基督教的直线时间观有一定的关联。 TED演讲:Billy.Graham.谈科技、信仰和苦难 基督教还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东西不是科技可以解释和解决的。看看这个视频对你是不是有触动 参考文献: 圣经 (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个人分类: 文化-评论|39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文造假印度第一,中国第二
热度 4 xupeiyang 2012-4-1 14:57
2010年11月6日,nature.com发表了一篇名为“US scientists “more prone” to fake research? No.”的文章,文章分析的理论依据来自G Steen发表在2010年10月医学伦理学期刊的统计结果(G Steen, J. Med. Ethics, 2010; doi: 10.1136/jme.2010.038125),该研究分析了过去10年时间(2000-2010)生命科学领域撤稿的数量和趋势。 PubMed共撤稿788篇,美国第一260篇,中国第二89篇,日本第三60篇,印度50,英国45,韩国38。 错误与造假的比例,美国2.0,中国3.0,伊朗9,希腊10+,法国12;仅仅从数字上看,美国人撤稿最多,进一步分析撤稿比例可以得知美国撤稿比例是0.014%,造假比例是0.005%,事实上 造假第一名是印度0.018%,中国第二0.011%,第三是韩国0.009%, 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造假比例最低,只有0.001%。这项研究还发现,约53%的造假文章出自造假“惯犯”之手。 pubmed统计了全球2006-2010年的撤稿文章,发现总计有1000余篇撤稿文章,其中有99篇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整体比例接近10%。在这99篇撤稿文章中,属于正常学术失误或者误差造成撤稿的仅有5篇。有12篇则是撤稿原因未予说明,另有4篇暂时没有找到撤稿声明的原文。剩余的78篇中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一稿多投、一图多发、数据造假等等。 4月2日,匈牙利总统施米特·帕尔宣布辞职。此前,施米特已因博士论文剽窃被匈牙利泽梅尔魏斯大学剥夺在1992年获得的博士学位。反对党和媒体纷纷指责施米特,要求其下台。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641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不玩虚拟的德国人有许多东西值得中国人学
热度 2 fameszhang 2012-3-6 19:33
作者:云涌 欧美一片昏暗,只有德国显眼。   据称:今年德国经济增长率达到3%,是欧元区的火车头;出口超过10000亿欧元,创了历史新高;失业率降至5.5%,是德国统一后的最低点。   在欧洲特别是在欧元区,德国已经尽显领袖风采,相形之下,原本同一数量级的英国与法国已经身陷各自的泥潭,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德国经济一枝独秀,答案似 乎很简单,德国有着强大的实体经济;而究竟又是什么使得德国的强大实体经济没有受到金融巫术的蛊惑,答案似乎就很不简单。   以下是坊间看法,直观而不全面。   首先,德国人不玩虚拟的。据称,德国房价近十年几乎没涨,德国人收入却有所增加,至今德国人仍然喜欢租房。在这个世界上,事实证明并将还会继续证明, 房地产之类的虚拟泡沫越大,麻烦就会越大,几乎没有例外,有些地方麻烦未到,只不过是时间未到,德国人想都没有想过“房地产支柱”,这就确保了德国现在和 将来都不会遭遇这种麻烦。现代的德国央行很别致,它独立于政府之外,在世界上是自主性最大的,它的任务极为简单,只要保持币值稳定就行,而从来不搞诸如刺 激经济之类的花哨动作,这些可能就是维系德国实体经济强大的制度保障。   其次,德国人眼光比较远。早在2003年,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就对德国过分的福利系列进行了改革,以此来解决当年的就业市场僵化、成本过高、预算赤字 超标等等一系列问题,这场触及到成千上万人利益的改革,在德国也只有在德国居然得以践行,其代价是,施罗德提前下台了。时至今日,当年与德国一样患上伤风 感冒的南欧诸国都已继发严重感染,类似意大利这等规模的经济体甚至病倒了,而德国因事先增强了抵抗力而安然无恙。德国的政治家与德国的普通人真的了不起, 他们不把矛盾往后推,他们能够在桌面上平滑解决问题而不会让社会陷入动荡。假如生产力是一台机器,那么德国人是最懂例行保养的。   再次,德国人的公司治理模式很独特。公司是国家的细胞,国家的强大取决于本国公司的活力。公司有治理与管理两个层面。有些中国专家提倡引起外国企业管 理经验而从来不提如何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其实这很搞笑。以至于今日中国在公司治理层面,许多国企“老三会”加“新三会”互相重叠,还不如当年党委领导下的厂 长负责制;许多民企只不过是搞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小作坊,还不如近代史上的已经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晋商”。看看德国人的公司治理模式:特点之一, 监事会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监事会对董事会的提案拥有否决权;特点之二,2000人以上企业的监事会中,工人与工会拥有投票权的一半,2000人至500人 企业的监事会中,工人与工会拥有投票权的三分之一;有了这种“共决制”,德国工人就有了比罢工更有效率的主张权力渠道,在德国,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绝对不 是低收入的代名词,许多德国人以劳动为乐趣,喜欢搞发明喜欢钻研技术,下班后经常还想着如何优化生产程序,这很有可能就与上述因素有关。   德国有德国的问题,欧元区有欧元区的问题,德国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但未必能应对欧元区的问题。当前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表面上是债务问题,深层次是主权问题。当德国不知不觉充当着欧元区盟主的时候,它面临的挑战就由此开始了。
个人分类: 强国|2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法国人浪漫\慵懒? 德国人的严谨\务实? 美国人的幽默\夸赞?
lifengli 2012-2-16 09:53
国际汉语教师,简单说就是做老外的中文教师。法国人的浪漫和慵懒、德国人的严谨和务实、美国人的幽默和夸赞、日本人的礼貌和刻苦,这些都让教老外学中文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激情和挑战。通过教中文,你能够结识世界各地的人们,丰富阅历、开拓眼界。在你需要的时候,你的老外学生会是你最好的旅游向导和外语口语辅导员。
0 个评论
初到德国--签证,延签
热度 1 lcsyxj 2012-2-10 20:23
从计划来德国开始,就在间断的准备签证资料,由于我们是在美国办理的赴德签证,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和在中国办理的不同,在这里说一下德国驻美国波士顿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她们可以说一口很不错的英语,没有美国人的各种口音,交流起来很容易,但是工作态度却相差甚远,在美国生活的那些时间,感受到了美国人的那种热情与耐心,相比之下德国领事馆工作的某些工作人员态度就很差了,没有一点耐心。 来到了德国之后,更是亲身体会到了德国人那种骨子里就透出来的高傲,进入德国的第一件事就得着手办理延签事宜,因为最初颁发的签证只是短期的3个月内有效,所以不得不多次光顾延签部门。那里的工作效率那叫一个低啊,光是办理延签资料审查就去了至少3次,每次都要大半天的时间,排队一个多小时只是材料初审,第一次去的时候,工作人员一看第一次签证的有效期还很长,而且缺一份住房合同,并是说这个月的预约号已经没有了,等下个月再来吧。于是到圣诞节前2周,考虑到圣诞节假期西欧旅游,又再次光顾了延签处,其实这次是和第一次在同一个月份,说明原因之后她也没说二话就给了一个号码,我心想一周之前来就说没号了,怎么现在又有了呢,真是不像话。然后等着叫号,进入办公室之后,就是等着工作人员慢悠悠的边聊着天边录入信息,采集指纹,一切妥了之后,资料发到柏林,接下来就是等着收到卡的时间了,大约2个月左右。 说一下资料录入的工作人员吧,上午9点上班,但是叫的第一个号码要到10点左右才开始,下午规定2点上班,我们就坐在办公室门口的椅子上等着,看着工作人员2点钟准时到了办公室,但是并不是开始工作,而是先端着咖啡点心去闲聊休息一小时,真正叫我们进去录入资料的时间就是3点多了,所以每天每个工作人员真正能工作的时间也就四五个小时而已,经过这个延签手续,我才终于体会了德国的节奏,原来是如此的悠闲。。。
11202 次阅读|4 个评论
陈安,你歇歇行不?
热度 33 陈安博士 2011-10-16 21:34
  那天到一位前辈教授家里去拜望,聊天过程中,他和夫人说:陈安,你还是得注意身体,该歇歇就歇歇。   那天,我送了最近出版的系列丛书中的第三本《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过去,看着358页显得还有点厚度的书,他们感慨地如是劝告我。   然后我们说起了欧洲、美国、中国科学家的生活。   前辈刚改革开放时在德国做过洪堡学者,呆过几年的时间,对于德国人比较了解,他认为德国人虽然做事认真,但是玩得时候也挺认真。   而美国人则随性些,但是,玩得时候也很纯粹。   只有我们中国人,在工作的时候老感慨累,然后在该玩的时候,却还在惦记着工作。   我们说中国人在各个行当里都缺乏职业精神,其实,作为教授的大家也是缺乏职业精神的。本来教授们的主要职责是科研(写论文),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就差不多了,可是,我们却往往不满足于此,一旦有机会,就想参与项目指南的写作,一到周末,特别希望有人请去或评审项目,或做个交流,或教一上午课啥的。   甚至,我们都到了一段时间内没人请就难受的地步,而欧洲的科学家则很多一旦开始进入休假状态,连E-mail都设为自动回复,根本看都不看的。更不要说自己还要主动去联系别人,要干这干那的。   和他们谈完之后,对于这个劝告我深以为然,想想自己过的日子,正是如此。今年去了一次韩国组织中韩双边论坛,然后是在北京组织全国第六届应急管理研讨会,几乎同步还有一个现代应急管理的课程班,自己讲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随后,又是日本的第四届危机与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自己带人参加还做了报告,当然,还不能错过游览几个地方的机会,搞得疲惫不堪。   而在去日本之前,还在一周的时间内组织了一次20多名专家参加的海洋溢油论坛,参加论坛的人员也是几度改变,日程就变来变去。随后就是一个期刊的约稿,还有11月份台湾会议的稿子也要写。忙得不亦乐呼,都不知道黑夜与白天,周末与平日了。   是应该过这样的日子吗?人家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家的日子也是如此吗?自己也算在欧洲呆过的人了,仔细想想,即便人家忙,忙的事情也很单一,至少不至于如此。而事实上,人家才真的是在工作之外享受生活呢。   所以,积极工作其实也是很没有职业精神的。
个人分类: 人论|9107 次阅读|62 个评论
越南裔的德国部长
热度 1 isticliulin 2011-9-9 10:42
一直觉得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部长Philipp Rösler长了一副亚洲人面孔,一查,原来是越南人,身世还挺坎坷的。他出生于1973年越南战争期间,具体日期不详,9个月大的时候被德国人收养后被带到德国,想不到现在竟然成部长了,厉害,应该算是越南人的骄傲了吧。他原职业为医生,娶了位德国医生太太,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话说在德国的越南人还是很多的,当初在德国打工的时候,中国人和越南人算是两大主力部分了,但是貌似并不友好。越南人在德国也挺能干的。努力的人都会得到尊敬吧。 说到德国的外国人,很多人都认为德国是非移民国家,实际上也是,但是在德国的土耳其移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8%,一个高达近10%的外族数量的国家还算是非移民吗,当然也许是指法律政策方面的。不过土耳其也算近水楼台占据地理优势罢了。德国的非洲裔黑皮肤人种也很多,大多是在二战后德国缺少劳动力从非洲过来的,感觉和法国的黑人气质很不相同。由于沉重的历史包袱,我曾经听德国的年轻人说过,他们现在不敢轻易说“土耳其人或哪里的人怎么样怎么样”种种,否则就会有人立即喊他们“纳粹”,其实可能并不是那个意思,他们觉得这个包袱或许过于沉重了。
620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
热度 2 Helmholtz 2011-8-19 22:26
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 杨佩昌 要点1:德国民富国强:2010年德国人均GDP是4万美元,中国是4283美元。德国人获得诺贝尔获占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德裔)。   要点2:德国的成功源于三大因素:第一是马歇尔计划。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输血,德国可能就变质了,甚至也有可能向极端倾斜。第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以及市场的有序发展。第三,德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世界闻名。   要点3:德国特色的理论: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第一,强调充分市场机制;第二,国家发挥警察的作用来维护秩序。1967年德国颁布了《稳定与增长法》,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明确规定政府的四大职能: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充分就业,第三,内外贸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的适度增长。   要点4:德国的民主体制:德国最根本的成功是把他们的宪法当回事,另外还有议会体制。德国的两大党,一个是德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党,原称叫社会民主工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领导过的党。第二大党是联盟党,是德国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的合称。   要点5:德国的税收:德国实行率进税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缴税。德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58%。这意味着亿万富豪交的税相当高。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就很吃亏。   要点6:德国政府对税收的分配:德国税收的35%用于对农业、住房、租赁业、住房建筑业、交通业的补贴,如果把其它补助比如社会保险等其它补助加起来就将近50%,另外20%用于国防、外交,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务员开支。   主题: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   嘉宾:杨佩昌(德国欧中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会长)   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办:腾讯评论   时间: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晚19点-21点   地点:希格玛大厦5层培训室   主持人:李国盛   杨佩昌:今天我讲的是“德国为什么民富国强”,副标题是“德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家听“特色”这个词可能会非常耳熟,但今天我不是讲中国。“特色”两个字现在被误读了,不少人一听“特色”就会想到“遮羞布”,很反感。坦率地说我也有点反感,但“德国特色”是不一样的。大家注意,副标题还有一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国家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思潮,拿来划分国家形态显然不太科学。今天之所以要谈社会主义,目的是借用这一大家熟悉的概念来解释德国现象。   今天的讲座不是学术性讲座,而是我在德国的一些观察体验,不见得对。既然是体验就只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所以在这里不要讲我的理论错,你的理论对,这个不争论。今天可以探讨个人的感受是什么,但不讲对错,因为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对错之分。   德国民富国强是有目共睹的。今晚我从三大板块讲述:第一,德国真的民富国强吗?第二,民富国强有什么奥秘。第三,社会财富是怎么切分的。如果有时间我会讲两德统一后,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德国面临的挑战以及思考中国可以向德国学习什么?   一、德国的确是民富国强   全世界有四类国家:第一类,民富国强。这是人们所致力追求的,世界上这种国家有,但不是太多。第二,国强民弱,或者说政府很强大,超级富裕,但老百姓兜里没钱,这以前苏联和某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第三,国弱民穷,这以亚洲、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第四,民富国穷,政府手里没有太多钱,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美国老百姓的钱比政府太多了,这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国家,政府很穷,不得不去某个国家借债。要知道,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既欠内债,又欠外债。   德国显然属于第一类民富国强的国家。有一个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世界各国GDP的排列德国居于第四位,表面上中国GDP已经超过德国,但我们看一组数字就会知道有什么样的差距。德国2010年人均GDP是4万美元,我们伟大的祖国是4283美元。连我差不多都要拖后腿了,农村很多人是达不到的,有的甚至4283人民币都够呛。   2008年中国GDP超越了德国,但是,德国是一个多大规模的国家呢?35万平方公里,8800万人口,其中有600万外国人,也就是说德国实际人数是8200万,但诺贝尔获奖得者将近全球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德裔)。我们都熟知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是美国人,但他是德国血统,在德国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之后才去美国。还有一些著名的人士,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这些都是改变世界的人,虽然他们改变的方向有好有坏。   德国有很多世界第一,汽车、化工、机械、环保都是世界第一。现在很多人出国上大学首选美国,我也一直以为教育国际化排名前列的是美国、加拿大、澳洲,后来我惊奇的发现英国总领事会公布一个数据:德国大学国际化水平2010年跃居世界第一,这让我有些吃惊。当然,这也是有证据的,德国大学的留学生占大学学生总数的10%-15%,一般不会低于10%。因为德国政府每年给大学提供补贴,外国学生越多,补贴越多。这只是补贴而已,财政投入办学的基本经费仍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你去德国,看到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大学,在市中心地理条件最优越的也一定是大学。德国的大学和大学的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学习。那大学会不会很挤?不会,因为德国大学太多了,一个小小的国家就有300多所公立大学。在德国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制度,申请了就可以去学习,但德国唯一不好的是混文凭太难,如果你抱着混的目的去肯定没戏,这对咱们来讲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全场笑)。   德国民富国强也体现在这个国家没有城乡差距,“城市是农村,农村就是城市”,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设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贫富的话,反而住在城市里的人都是相对比较贫穷的,住在农村的人反而都是非常有钱的,我的德国朋友写信给我,我一看地址是乡下,就可以断定这家伙肯定有钱,如果是城市里的就不一定,我想说明的是在城里住的或者在农村在住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此外,德国的环境很干净,干净到一尘不染,没有尘土裸露的地方,否则就是违法,要么用小石子铺上,要么全是草地。我们系里旁边有一条小路,从我上大学起看见在铺,一年的时间都没铺完,你知道是怎么铺的吗?一颗一颗石子拿来研究,摆放在哪儿比较好,然后像一个艺术品的搁在那个地方。莱比锡大学图书馆内装修7年,用7年时间内装修,装完以后就是一个精品。去图书馆不用抢座占座,在德国没有这个现象,你去一定会有。也许有人会问:不是这个大学的学生可以进去吗?当然可以,只是你不能把书借出而已。大学图书馆、城市图书馆满足了全民的读书需求。买书在德国很贵,一本书大约30-40欧元,也就是300、400 块人民币,所以如果在德国发行3000-4000册就不错了,能卖到5000册以上就算畅销书。   二、德国民富国强的奥秘   德国的成功源于三大因素:第一是马歇尔计划。无论是中国的教科书还是专业的中文经济学书籍,只要讲到战后德国,他们一般会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这是美国进一步分化两个德国的阴谋,该计划对西德经济恢复有点作用,但作用并不是很大。但德国人是怎么看待呢?他们说,马歇尔计划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德国活了过来。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输血,德国可能就变质了,甚至也有可能向极端倾斜。   第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德国成功的保障。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以及市场的有序发展,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框架之内发展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奠定了德国今天的成就。因此,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是德国民富国强的根本。   第三,德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世界闻名。德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不教太多东西的。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玩得开心,其次是教一些基本的常识。因此,严格来讲,德国从中学才开始传授知识,并且第一位是教你怎么去学习和思考,大学更是如此,首先教你思考,接下来才给你讲框架性的知识。德国老师第一次开课很重要,第一次课如果不去就完了,为什么?因为老师会公布了很多参考书目,所有的考试内容全在那些书里。德国大学没有规定的教材,我在德国那么多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全国统一教材”,德国大学的教材是根据老师的喜好和专业背景来确定,也就是说我今天想讲点什么是根据我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唯一例外是德国大学不允许宣传纳粹思想,这是因为德国过去太疼了,觉得纳粹思想太可恨,所以不让宣传。   独特的经济制度-社会市场经济   德国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东西是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讲社会市场经济,要追溯到很久以前。19世纪李斯特的重商主义,直到后来的历史学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强调国家的作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上述两者虽然有重大区别,但是都没有否定国家的作用。我今天之所以讲德国特色,是因为德国确实有自己特色的地方:全世界在19世纪处在古典主义的黄金时期(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但进入了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却出现了问题,发现市场失灵了,之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大家认为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即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是必不可少的。   德国并没有顺着这一规律发展,而是拧着来。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自由放任主义盛行、主张发挥市场作用时,德国却强调发挥国家的功能和作用,例如李斯特主张国家提高关税保护幼稚工业。为什么?因为德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它需要依靠国家力量来发展。20世纪二十年代后,大家觉得市场之手失灵,需要政府的另外一只手来发挥作用,但这个时候德国的弗莱堡大学有一帮法律背景的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不同东西。他们也承认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不合理的,或者在那个时候是有问题的,但也不认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是合适的,更不认同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他们认为问题症结是市场缺乏秩序,市场的失灵是缺乏秩序造成的。瓦尔特·欧肯,还有弗兰茨·伯姆、威廉·罗普克等几个人提出一套理论和学说,这套理论学说就是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实质:第一,强调充分市场机制;第二,国家发挥警察的作用来维护秩序。因此,战后德国的主流经济思想跟全世界西方其他国家并不一样。除德国之外,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德国的确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家。   独具特色的法律和政治制度   1945年德国战败,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美国、英国、法国三个占领区之上,要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怎么统一?靠什么?靠的是民主制度,所以接下来我要先把社会市场经济放一下,讲一下德国的民主体制。   德国最厉害最让人觉得敬佩的是他们的法律,尤其是基本法,即《宪法》,为什么叫“基本法”?德国在当时没有统一,所以不叫宪法,先暂时叫《基本法》,1990年两德统一之后,大家觉得“基本法”很好,不需要再改变名称,所以现在还称为《基本法》。德国最根本的成功是把这部宪法当回事。在联邦德国之前是希特勒第三帝国,再往前是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当时制定了全世界最民主最先进的宪法,可惜14年后就被纳粹取代。为何如此先进的一部宪法反而失败了?这是因为德国人太较真,那部宪法太超前、规定得太具体,导致有的地方没有或无法落实。台湾有一个词叫“跳票”,也就是说你的诺言没有履行。由于政府在宪法问题上跳票很厉害,所以大家对那个宪法不抱信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之后吸取教训,在共识的基础上制订宪法。宪法公布之后就得到了德国人的广泛赞同。民主的实质是什么?我在微博上说过,民主与非民主的本质区别是:民主国家是官不聊生,非民主国家是民不聊生。所谓的官不聊生并不是官员活不下去了,而是他们没有办法通过权力寻租来捞油水。他们不可能随便签字就可以批款,因为这需要议会的辩论、批准和监督。议会花一分钱是要辩来辩去的。在德国去旁听议会是随便的,就怕你没时间。当然,德国人大部分是通过电视来观看议会辩论的,媒体架着镜头在议会看你们怎么讨论,如果在某一个问题上你不代表大众的立场,那下一次选举这个议员就没戏了,选民会把票投给另外的人。此外,最让官员难受的还有无孔不入的新闻媒体监督、独立的司法判决等。   第二,德国《基本法》第20款规定,德国是一个民主的、社会的联邦国家。民主和联邦的概念很清楚,但如何理解社会国家呢?这就是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很多的社会元素,也就是更注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独特的社会制度是源于德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政党即社会民主党,它主张社会主义。1959年之前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其目标是实行社会主义。1959年社民党通过哥德斯堡纲领,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也放下了生产资料公有和计划经济的包袱,转而接受市场经济。   德国另外一个主要政党是联盟党。联盟党有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两党都具有共同的背景-基督教和天主教。早期的教会就具有政府并不具备的社会救济功能,因此具有教会背景的政党更为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德国是一个政治妥协闻名的国家,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相互博弈、妥协。社会民主党跟联盟党相互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妥协,于是德国作为一个社会国家应运而生。   有的国家也自称特色,但大家觉得特色其实是一块遮羞布,但在德国确确实实是特色,除了它的《基本法》是当真的,能做到的,另外还有议会体制。德国是一个议会制国家,不像美国总统制直选,选出一个很牛的总统出来。德国总统是象征性的,是议会选举出来的,需要签字或者搞一个荣誉方面的节庆日,总统可以出面,其它什么权力也没有。德国最有权力的是总理,总理是选举得胜党派的党首,就是我们讲的总书记,但人家不这么叫,他们叫党主席。德国在议会民主的基础之上,跟别的国家不一样,议会人数大约为600人左右,这就是特色。为什么?因为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议会500人以下的是民主国家,500人以上是独裁专制国家。奥妙在那儿?因为500人以下可以来辩论、吵架的,可以针锋相对,500人以上就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现场笑)。如果有两三千人开会你觉得有可能讨论吗?那是不可能的。德国刚刚迈过民主国家的坎,也就是说在600人左右,所以德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但有一点社会主义的元素。   与议会的热闹劲相比,德国老百姓对政治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我经常在德国转悠观察他们的选举,去看很多城市,了解他们是怎么选举的。我注意到,选举的地方立着一个易拉宝式的牌子,然后有投票箱,两边有各个党派的候选人头像和竞选口号,即带领国家或城市干什么,怎样走。我发现台湾、香港、大韩民国这种地方选举搞得轰轰烈烈的,而到了西方民主国家则很冷清。投票率如果能够达到60%、70%已经是高投票率了,80%不太目前可能,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得到了 90%的投票率那肯定是虚假的,不太可能的,这是我多年的观察,只是主观上的判断。   再讲讲德国党派,德国有两大党,一个是德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党,原称叫社会民主工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领导过的党,19世纪大搞罢工、政治运动。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势力相当强大,因为在企业里有它的工会组织,在州、联邦一级都有它的机构,也就是说组织很严密,力量很强大。但在联邦德国首次议会大选中居然失败了,得票率仅32%,最后赢得大选的是联盟党。联盟党是德国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的合称。尽管社民党基层组织严密,但输掉大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党纲出了问题,党纲中坚持生产资料公有,计划经济。但德国人最后选择市场经济。为什么会选择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德国有一个体制发挥了作用,即德国的社会保险。现在我们讲三险一金、四险一金就是德国发明的。现在的保险制度是德国创造的,虽然最早的《济贫法》是16世纪英国颁布的,但那是有选择性的,即有困难的人才适用,而真正具有普遍性、让全体人适用的是德国人发明的。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了三大法律,疾病、工伤、老年和残废保险制度构成了现代保险的基石。有了保险之后就有了人身保障,不至于拿起武器搞革命。俾斯麦发明保险其目的其实就是保证工人的基本生存,削弱工人阶级的斗志,让他们不再狂热的搞武装斗争。这个保险传统甚至在希特勒时期也没有完全中断。到1949年面临关键选择时大家想要安稳,不想折腾,因为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意味着一种新的尝试,意味着就要去冒险,这时候德国的保险主义就冒出来了。多数人不要冒险,只希望按原来的套路走。所以最终选择了一个新成立的政党——联盟党,因为联盟党主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让人高兴的是德国这条路走对了。   事实上,德国并不止两个政党,德国有很多小党,小党发挥了独特的制衡作用。有一个党几乎永远是执政党,叫自民党,这个党得票率一般为10%左右,最辉煌的得票率是12%。但这个党的制衡作用很厉害,它跟哪个党结盟哪个党就执政,反哪个党哪个就完蛋。1949年到1966年自民党一直跟基民盟联盟,所以基民盟长期执政。1966年自民党未和基民盟结盟,所以1966年到1969年是基民盟与社民党两大政党联合执政,从1969到1982年是社民党执政,为什么?因为自民党跟社民党联合,所以执政了。1982年科尔总理上台之后,17年时间是联盟党和自民党执政,所以自民党叫长期执政党,只有很少几年不执政。   90年代冒出了一个党叫绿党,其背景是德国环保主义思潮盛行。追根溯源,绿党这些人主要是以前的激进分子。欧洲有一个“六八运动”,也就是1968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像中国文革一样,很推崇老毛。那个运动冒出了一帮学生领袖,其中有一个后来当了德国外交部部长,他就是绿党领导人费舍尔。因次,在好的体制之下坏人也能变成好人。前段时间我看了微博,杭州市一个副市长许迈永被枪毙,其实他的家庭挺惨,全家就他一个眼睛是亮的,其他都瞎眼,结果被毙掉,太可惜了。但你能说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大坏蛋吗?显然不是,许迈永这个人也好或者其他贪官也好是一种不合理体制的牺牲品,是一个让好人变成坏人的结果。 60年代德国有个红军旅,搞暴力、爆炸,德国很多重要的人物都被暗杀,但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缩小了,90年代就基本销声匿迹。其原因是体制会把这种暴力慢慢化解,这是体制的力量,所以体制能做好事也会做坏事。   另外一个党是左翼党,这个党原来是东德的统一社会主义工人党即共产党,两德统一后,这个党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后来跟西德的一个小党联合起来组成左翼党,左翼党势力慢慢发展很大,但在联邦层面上还没有执政过,但在联邦议会有议员。左翼党的发展趋势很快,为什么?因为它集结的是社会的一帮失败者,包括很多的失业者。德国失业率很高,这也包括一些不想工作的人。比如说他没有去找工作,或者他不愿意去上班,觉得有保险为什么要上班,在家闲呆着也饿不死,呆第一年还能拿工资的80%,第二年拿60%的工资,不管怎么降还是有600欧元的生活费,这意味着有尊严的生活,也就是说住得起也能够吃得起。德国吃的很便宜,德国最便宜的是几样东西,第一是面包,很长的一袋面包在市场上卖1毛8(相当于中国一块多钱的人民币),够你吃很多天,稍微贵一点是3毛5左右,更贵的也有,德国各种档次的都有,想要口感好可以买贵一点的。第二是牛奶,牛奶是欧洲人必喝的东西,一升1毛8,也有2毛5的,3毛多的。第三是果汁以及汽水,大约是几毛钱一瓶。吃的非常便宜,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德国政府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补贴,德国政府最大的三项支出是:一个是对农业的补贴,二是对住房、租赁业、住房建筑业的补贴,三是对交通业的补贴,这三大块的补贴占据了德国财政支出的35%,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把其它补助比如社会保险等其它补助加起来就将近50%,另外20%用于国防、外交,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务员开支。而且德国国家财政支出不打任何折扣,因为财政首先要有预算,年底有决算,少了一分钱就要小心你的乌纱帽,知道谁来监督吗?第一大监督你的是议会,这一关太难躲,反对党眼睛挣得大大的,若政府多花一分钱你就等着倒霉。第二,媒体天天盯着。第三是司法监督,没有政法委,不管多大的官,到了法院那个地方该判的就判,这是独立的司法。第四是德国独具特色的审计署。审计署官员精确到某个票据,换句话说几十欧元、几百欧元的钱都要说出来干什么了。这对我们国家来说太丢人了,几百欧元我们官员瞧都不瞧一眼,但德国上升到审计署官员亲口说。所以德国在方方面面把漏洞给补上,补上之后官员真的是官不聊生了,确实是找不到任何借口往口袋里揣点钱,比如德国有一个经济部长的小舅子让他给企业写一封推荐信。官员给企业做推荐是可以的,但唯一错的是用经济部的信签纸来写,结果被媒体发现,媒体说你有两个嫌疑:第一,用经济部的信誉给小舅子做广告,显然是有谋私利的嫌疑;第二,经济部的一张信签纸是国家的,你自己在市场上买A4纸随便你写。这真的是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全场大笑)。德国一个联邦银行行长到奥地利休假,那个老板一看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来了,赶紧拍马屁说,住在我这儿不要钱。后来被媒体报道出来结果是丢官。白住两个晚上就丢掉联邦行长的职位。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一次跟企业家吃饭,之后立马有媒体质问,总理是不是用国家的钱请客吃饭,总理慌忙把单据拿出来贴在网上,说是自己出的钱。这样媒体才罢休。  走中间路线,真正不折腾   1945年联邦德国成立之后,首先是由联盟党和自民党执政,联盟党有一个关键人物是路德维希·艾哈德,后面是其助手阿尔马克,他俩是弗莱堡学派的信徒,把弗莱堡学派思想转化成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以自由的市场竞争为主轴,以秩序为保证。德国经济从1951年开始腾飞,到1966年才减缓,这15年时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从当初的百废待兴到1966年人均GDP超过一万马克大关,德国15年实现的,有的国家用30年都没有做到。到了1966年之后经济骤然下滑,出现了暂时性的经济危机。这个时候就看出德国人民非常厉害了,他们要开始纠偏,因为总是一个党执政不太好,换一个其他党执政看看,这时候给了社会民主党一个机会,原来是基民盟,右派政党沿着右边往前走,人们觉得往这条路走下去,慢慢的会偏得更远,因此要扳过来,于是换了另外一个党,这个党在左边,扳了一点回来,这意味着德国大部分时间在中间道路上行走。   德国基民盟奉行的经济政策经济路线是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自称中间路线。左翼党上台之后也要找一个中间平衡点,平衡点一方面是原来联盟党说的中间点到前苏联计划经济之间往左又移了一小步。但不管是什么,一定远离苏联中央控制的计划经济模式。现在的事实证明,计划经济破产了,但在很多年前我们却将之视为神圣的东西,不可以触碰,而德国人早在二战结束时就知道计划经济不行,其实这个东西早在20世纪 20-30年代弗莱堡学派就已经在批判了,奥地利学派哈耶克写了一本著作《通向奴役之路》,其思想跟弗莱堡学派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奥地利学派与弗莱堡学派不尽相同,但两者都属于新自由主义的范畴,而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德意志人的理智思考。   1966年社民党上台之后出现了一个伟大人物,这个人叫卡尔·席勒,这个人把凯恩斯主义引进到德国,但并没有将其意识形态化去推崇,只是当成手里的一个工具来用。席勒引进凯恩斯主义的初衷是为了纠正弗莱堡学派的偏差。1966年德国经济衰退,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总体调节政策,1967年下半年到1968 年初经济快速回升,走出经济衰退低谷。可惜,1972年席勒因为政治原因辞职了。   席勒之所以下台是因为他反对福利国家过度倾斜,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往这个路继续走下去,今后国家的负担会越来越沉重,经济不可能支撑下去。德国从1998年起德国社民党施罗德上台之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削减社会福利,包括现在的政府都在做这个事,但在1972年之前席勒就告诉全体国民不要往社会福利国家道路走得太远,可那个时候所有的政党包括他自己所在的党都说要建设福利国家,为什么?因为那时在国际大潮之中,70年代时社会福利国家如火如荼的在欧洲建立起来,尤其在英国,瑞典,芬兰,挪威等国越走越远,现在都往回收,德国的政治家保持理智,很清醒,这与得当的思辨能力有关。联邦德国之所以民富国强,是因为有清醒的人指引着国家,同时国民也非常理智,不再迷信一个政党。他们会给其他政党机会,让你做做试试看,不行就下台。现在有的国家政党老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一辈子领导人民,这是自我迷信。   三、德国的分配制度-蛋糕怎么合理切分?   我简单讲讲德国的分配制度。社会福利从1949年建立起来之后,1957年德国开始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和随后的德国《联邦银行法》颁布,这两大法律的颁布标志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到1967年还颁布了《稳定与增长法》,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明确规定政府的四大职能: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充分就业,第三,内外贸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的适度增长。在四大目标中,历来基民盟政府把物价稳定放在第一位,社民党上台之后把充分就业放在第一位,在社民党执政期间做了很多事,强化各种社会保险,工人参与到企业里,在德国办企业不要发愁,政府不会管你,但有两个东西会管:第一是税收管理,什么东西可以做,但不能逃税。第二是工人管理,到德国做公司,能不雇佣德国人就不要雇佣德国人,为什么?一是对工资要求太高,二是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太强烈。在每个大型企业里都有一个企业委员会,由劳资双方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个人由劳方出任的高级人事经理,专门负责人事,裁员需要通过他的同意才可以。讲到企业,你们知道办企业在中国需要批准,但在德国不需要批准,只要备案,只要把章程写好就行。在德国没有工商、警察、卫生、防疫等所找你要钱,吃饭时动不动不买单,这太不可思议了,德国首先没有工商这个部门。德国要成立一个公司有专门的工商注册机构,只管注册,其它什么权利都没有,而且注册费用很低,把注册和登报费加起来,100欧元左右就能搞定。另外,任何一个警察不可以随便登门企业,除非受到邀请。卫生检疫的可以检查食品和餐饮企业,但是必须在收到举报、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个地方有问题才会进去。所以在德国做企业很自由,只要把钱挣了,把税交了,把工人安抚好就可以了。德国的中小企业很多,小有小的自由和好处。德国法律规定,超过12个人以上的企业必须组成企业委员会,在12个人以下的企业不用。德国小企业特别多,多到你随便转一个街道,上一栋楼都是小企业,一栋楼里有几十家公司。不像我们注册公司只能在办公楼,住宅楼不允许注册公司,德国没有这种说法,只是分有面子无面子的楼,有面子搞豪华一点,没面子在家里做,因此,德国企业的经营环境非常好。   德国实行率进税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缴税。德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达到58%,这意味着亿万富豪交的税相当高。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就很吃亏,所以大家都愿意做中产阶级。我的很多朋友公司在在瑞士边上的一个小国列支敦士登注册,那个国家只缴纳7%的个人所得税,其他什么税都没有,全国2.8万人只有3个人失业,还是不想干活的,有钱不用工作。那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德国,国家越小越富裕。另外联邦制国家意味着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如果一刀切做事永远做不好,国家是大一统不是什么好事,当然可以在政治上统一,政治上统一是一个国家,军队统一没问题,但经济上管得太细就过分了。联邦下面有州,中国翻译叫州,但原文叫国家(State),“国家”里照样有总理、有宪法,什么都有,州管的是经济、文化、治安、警察。联邦政府只有一个权限即拨钱,这个税收上来要拨多少钱给地方,除了拨钱没有任何职能。   四、德国核心竞争力分析-前瞻意识   德国的领导人,特别是企业领导人有强大的前瞻能力,这是我们很多企业家所不具备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原是德国辛克全球货运的董事长,这个人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立即把该公司股份全卖掉。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能看出来?他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意味着有可能演变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有可能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现在听起来觉得很符合逻辑,但在当时发生时是否知道才是关键。现在他成了德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商,并且准备在中国投资环保与网络教育。   德国人的前瞻意识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对大事的把握之上。德国最富的三个州分别是:一个是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北威州,这是德国最富最强大的三个州。巴伐利亚州是以它的汽车制造、化工、电子取胜。巴伐利亚州有宝马。巴登符腾堡州以中小企业取胜,当然也有大企业,奔驰就在这个州。最西边的北威州是传统工业,以机械制造取胜,那儿有一个鲁尔区,50-60年代煤炭和钢铁制造业非常兴旺,到了60年代末企业就思考如何的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钢铁大王克虏伯不再做钢铁的初级生产,而要做精细加工,其中无缝钢管非常厉害,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质量是超过克虏伯的。再有中小企业,每个企业至少有一项核心技术或产品,也就是说从60年代开始德国开始思考经济转型,从而使德国的产业长盛不衰,所以德国有很多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企业。   德国还有很多东西可讲,由于时间关系我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德国民富国强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国家,老百姓活得舒服、有尊严,政府也有钱为民众做事,因此,人民安居乐业,官民友好相处,社会一派和谐。   互动环节:   网友1:杨老师您好,在网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说法: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您是怎么看的?   杨佩昌:这个是传统的说法,这个说法得到不少人的认可,但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因为一个国民是需要引导的,作为政府如果有公信力去引导一个国民,那会很好。民众需要引导,其原因是他们得到的信息不太充分,不了解国家情况,政府引导民众的前提是,政府没有自己的私利。   网友2:老师您好,我感觉德国的大企业主要在西部,东部以前有什么样的企业?或者造成西部地区有多数大企业的原因是什么?   杨佩昌:德国工业在二战之前重要的企业在东部地区,机械制造基本在东部,在二战之后主要在西部地区,为什么?因为在东部地区苏联迁走太多,西部情况好些,这是第一。第二,通过几十年两种制度不同的竞争发现所谓的资本主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1990年两德统一后,东部地区只有8500家企业,这 8500家企业里有1/3必须灭掉,必须完全拆除,一点不能用,有1/3大改造才能用,有1/3勉强才可以用,德国的托管局成立之后最主要工作是如何消化掉企业,西德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西部地区的企业比较多。   杨子云:这个问题你可以看一下金雁老师书可以回答得更加准确。   网友4:您讲到德国注册中小公司非常容易,如果是违法的事,今天注册一个,明天又注册一个,这样的现象容许吗?   杨佩昌:这涉及诚信问题,在德国允许失败,但违法是终生的代价。偷税漏税不说,就说你干什么坏事只要被人发现,就意味着你这个人就完蛋了。在德国有第一次,可以原谅,但第二次出现的话不可原谅。   网友5:您在细节中谈了德国非常好,非常强,但突然提到去列支敦士登国家,德国的富人都移去那儿,这样的逻辑不是很奇怪吗?   杨佩昌:那个地方也是德语国家,但它是避税天堂。欧洲国家对这样的国家也到了几乎无法容忍的地步,因为很多富人在那儿去注册公司。这样做其实也合法,但不合理。比如我在列支敦士登注册一个企业,在德国挣钱和生活,但只按照列支登士敦的法律缴税。现在很多国家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这是一个特殊的情况。   另外,列支敦士登之所以很富裕,原因是该国有几大独特的产业,第一、邮票产业。第二、银行业,和瑞士一样遍地是银行,全世界很多贪官都往那个地方去存钱。瑞士托管着列支敦士登这个国家,所以瑞士跟列支敦士登这个国家性质一样。   杨子云:我稍微补充一下,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小小的公国,德国累进税制在税法人中是颇受批评的,会让富人逃走,形成恶性循环。在燕山大讲堂115期我们请冯兴元老师专门讲税制,他主张单一税制,列支敦士登明显是单一税制国家,德国累进税制在研究税法人中是受批评的。   网友6:老师好,民主有很多优越性,您觉得中国适合民主吗?   杨佩昌:是否适合我觉得要看大家愿不愿意,愿意就适合。   网友6:您觉得大家都愿意吗?   杨佩昌:我们现在不能投票不知道。   杨子云:我有一个问题,从文学作品以及金雁老师的书中看到,东西德在柏林墙倒塌之后,西德付出很多,西德东德都有一种失落感,但失落的内容不一样。西德人觉得自己是完全把东德赎买过来,东德觉得工厂没有到东德来,就业也不好,以前的老工业倒闭了,也有他们的不满。我看了赫塔·米勒的小说我发现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有表现,您身在其中能否感受到这种落差?   杨佩昌:这个问题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第一,我在德国两边都生活过,两边比较发现东西德之间到现在在物质上基本填平,但有些方面没有填平,尤其60年代、70年代这两代出生的人心理还没有完全平衡。为什么?因为这两代人既是统一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他们在民主自由方面得到了实惠,但同时有大量的失业存在,东德地区失业率曾高达16%甚至25%,这么高的失业率是因为德国东部地区极其缺少就业机会,核心是企业少。但后来企业慢慢增多,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东部地区已经有12万企业了,由原来的8500多家企业增加到12万企业,当然,再怎么增长,工资还是比西部低。你发现东部人总板着脸,神经很紧张,不会笑,但西德人很放松,对外人友好一些。最友好的地方是西德,这是因为东德自身的境遇相较于西德而言比较差,但90年代出生的德国人,东部地区也没有这样的意识了,认为两方面都是平等的。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歧视现象也逐渐在减弱,以前东部人叫东部佬,但现在已经没有了,90年代出生以后的人跟西部地区人一样会保持自信和放松,德国两边的趋势现在已经慢慢填平了,但还能看到小小的痕迹。   主持人:因时间关系,现场活动到此结束,杨老师有腾讯微博,有问题大家可以在微博上进行交流。谢谢杨老师,谢谢到场的朋友们。   演讲人简介:   杨佩昌,先后就读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北京大学,师从于德国经济政策协会主席哈瑟教授,从事欧洲经济政策研究。2006年-2007年受德国政府邀请前往德国弗莱堡大学从事能源经济研究并担任高级访问学者。   将德国领导力首次引进中国并翻译出版了德国领导力学院院长皮诺的管理畅销书籍《领导力-核心揭秘》;著有《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用敬业心做专业的事》、《德国式领导力》。 □ 一读者推荐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1539 次阅读|6 个评论
德国野营
热度 2 rczeng 2011-7-12 21:00
德国野营
8月中旬,在一位中国同事的邀请下,参加了在德国北部Puttgarden岛上的野营活动。具体过程不写了,只是有些感想: (1)德国人喜欢野营,一到周末,有些人开着自家房车、带着卫星天线、狗、自行车去野营。 (2)德国房车挺好,GKSS一位住在单身公寓的同事的父母常开着房车来看她,晚上就睡在房车里。 (2)有专门的野营地点,生活设施配套比较全,如有水电、厕所、浴室,人们可以在那里洗澡、充电。 (2)社会治安好,不用担心坏人。 野营的房车早已到达 同事们先后支起自己的帐篷 把炊具拿出来 准备烧烤 夜晚的岛上显得神秘而安静。德国北部的天气难以预报,变幻无常,下半夜则下起雨来,把我吵醒。 清晨雨后天晴 带上小狗狗,坐上自行车,悠然自得,羡煞人也!
455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中式英文”爆笑篇:下车时别忘了带走你的“小弟弟”
zhao1198 2011-6-28 08:30
  曾以创建「中式英文」博客(博客) www.chinglish.de 而 声名大噪的德国人Oliver Radtke讲过一个有关「小弟弟」的故事。他说,第一次到中国,在上海的出租车上发现一句提示「请带好随身物品」,下面一行的英文「Don't forget to carry your thing.」。这句从中文直译的句子初看没有什么不对,但实际上在英语语言文化中表达的意思却是,提醒男性乘客「别忘了带走你的『小弟弟』」,让人啼笑 皆非。只要在thing后面加上一个s,就可免除这种尴尬。   同样的尴尬事,在上海的地铁内也曾遇到。例如,「先上后下,文明乘车」翻译成「After first under on, do riding with civility」;「如遇紧急情况请速拨打1234567」译为「Meeting critical situation asks velocity to poke striking …」,几乎就是中文直译,让人不知所云。   在「中式英文」中,最受人诟病的包括:Deformed man toilet (残疾人厕所,应为handicapped restroom);Airline Pulp (航空餐,应为foodserved aboard airlines);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 (小心路滑,slippery when wet);If you are stolen, call the police(如果你被偷时,叫警察);Do not climb the rocketry (不要翻越石墙,rockwall)。   有些「中式英文」早已「脍炙人口」,中国网站票选的爆笑「中式英文」包括:   You have seed. 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Brothers!Together up! (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兄弟们,一起上!)   Dragon born dragon, chicken born chicken, mouse's son can make hole!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You ask me, me ask who? (你问我,我问谁?)   Heart flower angry open. (心花怒放)   No three no four. (不三不四)   Fucking goods. (干(乾)货
个人分类: English|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肠病疫情至今找不到感染源
热度 1 xupeiyang 2011-6-6 12:35
 就这次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感染源头,德国媒体4日给出不同推测。  一开始说西班牙黄瓜是源头。 但 欧洲 联盟委员会6月1日解除对西班牙黄瓜的警告。 现在又说是豆芽。 还说是沼气设备。 又说是人为破坏活动。 看来德国人也是笨蛋啊,还是中国华大基因的年轻人找出了什么细菌。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41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德国人对中国和中文的兴趣
fameszhang 2011-5-29 00:54
德国人对中国和中文的兴趣 作者:张申华 在新的世纪,中文在欧洲慢慢开始时髦。德国人学汉语,一是对中国好奇,觉得汉语很有意思,练得一身“你好!”,休闲时与朋友逗逗乐。二是想到中国工作,快毕业的大学生或现在任职于大公司的工程师,就怀着这个目的。 关于中文教师资格 我在德国大学和高级文理中学任职,教德国人学习汉语。要获得巴伐利亚州的教师资格,首先得满足法律上和资历上的前提条件。 在法律层面, 你首先要拥有居留许可和工作许可,若没有,可以在德国驻华领事馆申请Arbeitsvisum。必须提供如下资料:有效护照;雇主证明(包括劳工合同、工作性质等);工作收入;医疗保险;长期居留许可证明。 在资历方面,你最好拥有中文专业和德文专业的毕业文凭,至少德语口语流利,日常沟通无障碍,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更好。 由雇主(中学或大学)出面为你到州教育部申请,教育部除了审核上述条件外,还作相应的“政审”(审核你的道德情操)。获得州教育部教师资格者,像德国的教师一样,除了上课有薪水以外,假期也有工资。 以上是国立学校的情况,现在私立学校也开设汉语课,在私立语言学校任教,对聘任资历的要求不如国立的严格,但私立学校一般按小时支付工资,没有假期薪水的概念。 德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古 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是奥地利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当时领先的指挥家之一。作为作曲家,他是十九世纪的德奥传统 和二十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被禁止,直至二战之后才得到 复兴,人们方认识到其价值。 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家150周年诞辰,德语国家2010年6月中旬开始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国际一流的班贝格交响乐团举行了专题音乐会。笔者参与了巴伐利亚州文化部的马勒纪念活动,在专题音乐会中,我向德国听众解释李白的诗歌。 马勒的《大地之歌》(德語:Das Lied von der Erde)交响曲,源于李白的诗。德国人不懂中文,也很少人了解李白的历史背景。其实,《大地之歌》中有李白的多首诗歌出现 :《人間飲酒悲歌》《青春》《美女》《醉春》和《采莲曲》。 笔者用了90分钟解释李白的身世和时代背景,以《采莲曲》为主要内容,介绍了李白诗歌的特点,现场配用江南民歌与荷花画面。假如德国人不知道文学作品中莲花的纯洁,就无法理解李白诗歌中爱情的含义。 《大地之歌》中的六首歌曲,一向是由一位男高音和一位女中音唱的,二人轮流各唱三首,男人高歌饮酒欢乐,女人却娓娓道出人生之哀愁,而最后的一场《告别曲》,足足有三十分钟之久。 马勒在1909年夏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当年秋天第二次去纽约。1910年夏创作第十交响曲,没有完成。1911年2月第三次去纽约。1911年5月18日在维也纳逝世。 罗曼罗兰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马勒:“研究了他的作品,你会相信,他是当今德国极为难得的人才:一个转向内心世界的人,一个有真诚感受的人。” 音乐评论家哈罗德勋伯格(Harold Schonberg)认为,贝多芬的奋斗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英雄”,而马勒的是“精神的弱者,牢骚满腹的青年”,他“享受着自己的不幸,想让全世界看到他的痛苦”。 德国学生对中国现实感兴趣 我任教的中学,使用的中文教材《懂不懂》是德国人自己编写的,2006年出版。里面除了让学生学习汉字以外,还介绍中国的春节假日、属相、名字、婚俗、计划生育等内容。 德国六年级学生的地理课程,包括中国现实社会问题那一部分,比如农民工问题、环保问题。2008年奥运会前后,德国的媒体铺天盖地介绍中国,负面正面都有。比如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人权受侵害,细节到未成年儿童没钱上学,逼迫要到很远的煤矿挖煤,或做泥砖头。 德国学生普遍对新闻的敏感度比较高,他们不但学习中文,而且还时常与我讨论热点时事,有关德国的,欧洲的,中国的。 原载于欧洲《本月刊 European Chinese News》总第117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Read more: 德国人对中国和中文的兴趣 - 谢盛友的日志 - 贝壳村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恐怖的韩国人和迂腐的德国人
热度 1 sheep021 2011-5-15 18:39
一、恐怖的韩国人 1.节约到牙齿上 在首尔一家料理店,用的牙签是淀粉做的。为的是节约竹子等资源,淀粉牙签用完了,还可吃下去,一点都不浪费。 在汉江上十几座大桥,除了照明用的路灯外,勾勒大桥优美造型的景观灯几乎都不开,被称为繁华的汉江南岸,几乎也是黑乎乎的一片,很少有大楼上开着景观灯的。导游说,这是有关当局规定的,为了节约用电,除了盛大节日外,平时大桥和建筑物上的景观灯一律不开。 2. 汽车司机不敢撞人,竟然停下来等人 3岁多的小男孩,非常顽皮,骑着童车窜到一条单行道马路上,“逼”停了几十辆小汽车,所有的司机都安静地,有的还微笑地看着骑童车的小男孩,没有一个人按喇叭,也没有一个人大声吆喝叫小孩离开,更没有一个人下车,过来驱赶孩子。 3 反思:对比中国,真的韩国人很恐怖 论经济,韩国比中国富,但是他们的节约理念和行动,足以令我们汗颜。中国的大吃大喝是出了名的,他们却节约到牙齿上,哪怕是一根牙签也不放过。我国各个大城市都在千方百计“亮起来”时,他们繁华的汉江南岸,却几乎是黑乎乎的一片。 更令人恐怖的是韩国的司机们,论业务,韩国人不比中国人悠闲。但是他们竟然如此容忍一个窜上马路的顽童,要是在中国,,估计这个孩子早已命丧车轮了,即使第一次没撞死,也会被后面的车接着撞死,反正是“撞了也白撞”。即使只有一辆车,被撞上了,也会被倒车,甚至专门调头在开回来彻底给撞死,因为“撞伤不如撞死”,路边的摄像头也不用担心,不该看的它不会看。 2 迂腐的德国人,原来最有大智慧 虽然出了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但德国人仍以严谨著称,甚至严谨到迂腐的程度。 有则“嘲剂剂”的笑话:酒会上掉了一枚针,英国人说:让仆人来找;美国人说:再买一个;法国人说:我还要会女朋友去;德国人则跪在地上,拿出尺,先画出一格格,然后逐个寻找,不投机、不取巧。 德国人相信规划,生活中,充满了规划。 德国的门把手,一律“一”横。在中国则五花八门,菱形的、球形的……因为“扭”力比“一”横的柄大,结果故障率高。“一”横柄,往下按,轻轻推,豁然洞开。用力小,损耗低,最符合工程经济学。“一”横柄,看着都省力、顺手。在德国,没有见过其他时髦形状的把手。 在德国,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后就是规划,规划的结果是规则,所以,德国人依赖规则,哪怕找针,对规则的信赖几乎达到迷信,哪怕迂腐。 反思:迂腐的德国人,聪明的中国人 在中国,最迂腐的人,莫过于孔子。孔子在中国的日子不好过啊。可喜的是,五四运动之后,孔子就靠边站了。中国人的脑子也活络起来了。中国人的智慧太多了,就是抽水马桶的按钮就能给玩出千百种花样。每次去陌生的公共厕所,我都要花费一些时间去俺就如何放水冲马桶。搞科研就更厉害了,能吓死外国科学家,能让西瓜大爆炸,…… 参考资料: 节约和等待 德国的智慧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统计学是工具更是方法
montec007 2011-3-1 22:31
对孙学军老师博文《不要迷恋统计学》的一点补充:统计学不但是工具,更是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分为归纳和演绎,统计学几乎是归纳法的全部内容。 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s)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噪音中寻找真谛,因此,统计学不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工具”,而是科学研究的必需,它具体体现在假设检验上。任何一项科学试验都是建立在假设(是Hypothesis,而不是assumptions)的基础上,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证伪(falsify)这个假设——这也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核心思想。 近代历史德国人雄于思辨,成就了许多哲学大家;英国人强于观察和归纳,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几百年辉煌;现代中国呢,似乎陷于工具中不可自拔,所以高铁、机场、政府房、核电站、风电场都在盲目疯狂地兴建。 God does not only play dice, but play in the dark.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30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维堡记忆 - 又到一年狂欢时
热度 1 xiaomagecc 2011-2-13 11:17
在耶稣受难日前的40天,信众会斋戒以示纪念。这个漫长的斋戒期开始前,人们要尽情地享受富足和欢乐的生活,这就是狂欢节的由来了。狂欢节在星期二这天达到高潮,各地举行盛大的化妆游行。科隆的狂欢节游行最有名,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老蒋同学当日被偷了钱包和数十马克。那时候靠奖学金生活,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呢! 相比起来,小城市维尔茨堡的狂欢节就可人多了。游行两点开始,队伍就从我家门前过。这天一大早,楼下就开始聚集三三两两的人群,好多观众也花了妆,喝着茴香酒在寒风里跺脚。到中午时,朋友们也先到我家聚集,孩子们兴奋地在屋里跑来跑去,不时尖叫着指挥爸爸去窗口打探消息。不到一点半,小孩就闹着要下楼。可是街上实在冷,大人们一边劝孩子回去取暖,一边又担心待会儿没了好位置。渐渐地,小街两边长满了人,一里外的主街上,那就更是人山人海了。可是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远远先地传来开路的马蹄声,突然间鼓号齐鸣,旗幡招展,古板的德国人突然疯癫起来,欢笑,狂饮,随着强劲的音乐扭动身躯。大家和游行队伍齐声高呼“Helau! Helau!”,在这样的节日里头,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孩子们,因为叫声越响亮,得到的糖果就越多。
个人分类: 游学见闻|27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统计: 催化领域的诺贝尔奖的个数
热度 1 zxczxc0417 2011-1-29 07:15
刚刚查了一下。诺贝尔化学奖从1901年开始,一直到今年,总共有102次授奖,其中有15次和催化直接相关或者密切相关,约占到总数的15%,具体的获奖列在下面。催化领域还有很多很有价值,也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很值得去做。 1901年   范霍夫 (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 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算是有点关系) 1911年    萨巴蒂埃 (Paul Sabatier,1854—1941) 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1912年 維克多·格林尼亞(法) 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保罗·萨巴捷(法) 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916年 未授奖    1917年 未授奖 1918年   哈伯 (Fritz Haber,1868—1930) 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 1919年 未授奖 1924年 未授奖 1929年   哈登 (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    奥伊勒(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瑞典人,研究辅酶 1932年   兰米尔 (Irving Langnuir,1881—1957) 美国人,研究表面化学和吸附理论 1933年 未授奖 1940年 未授奖    1941年 未授奖    1942年 未授奖 1956年   谢苗诺夫 (Nikolay Senyonov,1896-) 苏联 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欣谢尔伍德(Sir Cril Hinshelwood,1897—1967) 美国人,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跟催化有直接关系) 1963年   纳塔 (Giulio Natta,1903—1979) 意大利人,研究乙烯和丙烯的催化聚合反应    齐格勒(Kafl Ziegler,1898—1973) 德国人,研究乙烯和丙烯的催化聚合反应 1972年   安芬林 (Christian Borhmer Anfinsen,1916-) 美国人,研究酶化学的基本理论    摩雷(Stanford Moore,1913-1982) 美国人,研究酶化学的基本理论    斯坦(William H.Stein,1911—1980 ) 美国人,研究酶化学的基本理论 1983年   陶布 (Henry Taube,1915-) 美国人,研究络合物和固氮反应机理 1988年   罗伯特·休伯(Robert Huber) 德国人,首次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揭示了模结合的蛋白质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约翰·戴森霍弗(Johann Deisehofer) 德国人,首次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揭示了模结合的蛋白质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哈特穆特·米歇尔 (Hartnut Michel) 德国人,首次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揭示了模结合的蛋白质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1989年   奥特曼(S.Altman) (1939-) 美国人、切赫(T.R.Cech)因发现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获奖 2001年   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和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2007年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 “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2010年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Richard F, Heck)、伊智根岸(Ei-ichi Negishi)和日本2010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科学家铃木彰(Akira Suzuki)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获奖。
个人分类: 好好学习|73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想起另一个德国人Willy Brandt
热度 1 zlyang 2010-2-8 18:41
想起另一个德国人 Willy Brandt 真傻刚看到郝云龙的《社会:又一个德国人支持支持中国儿童教育》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7425 。不知道是否被忽悠了。除了德国人卢安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151 ),还有另一群德国人在南京支持中国儿童教育。其中包含了已经让人感到陌生的以德报怨的行事方式。 有 CCTV 新闻频道,估计卢安克不是忽悠。 想必另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不是被忽悠。 Willy Brandt 1970 年 12 月 7 日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 维利 勃兰特 ( Willy Brandt )在为波兰华沙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敬献花圈时,突然在众多记者镜头面前下跪,世界为之震惊。 各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Willy Brandt (18 December 1913 - 8 October 1992), Chancellor of West Germany 19691974. 资料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民族 http://bbs.tiexue.net/post2_1668933_1.html 《大国崛起德国》的解说: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欧洲一体化进程至今坚定地推进着。 1992 年,欧洲大市场成立。 1999 年,欧元启动。在这些成果后面,依然能看到 阿登纳 坚毅的眼神。他不负众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把 一个为众人憎恨的德国大兵和纳粹国家,引回到国际间受人尊敬的地位 。 经济地位的恢复为德国政治外交创造了空间,但它还需要世界,特别是二战受害国的认可。 1968 年 11 月,一位女记者 克 拉斯菲尔德 重重地在西德前总理库尔特乔治基辛格脸上打了一记耳光。她说是以年轻一代的名义打这个耳光的。在她看来,二战结束后不过 20 余年,一位原纳粹高官竟然能当上联邦总理,这简直是德国的耻辱。几个月后,当时的西德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也因为曾在一家设计过集中营的建筑公司工作过,而被迫辞职。 此后,德国对战争的责任日益澄清,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责任不是某个人的,而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德国教育部门多次修订历史教科书,强调 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 。 大家都不会忘记,在 1970 年的那个萧瑟冬日,在波兰一个古老的城区,在那个朴素而庄重的石碑前,反纳粹的斗士、时任联邦德国总理、 66 岁的 勃兰特 凝重地跪下了。这个举动感动了波兰,也感动了世界。 一位记者深情地写道: 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下跪的人跪下了。 他的举动使德国以悔过自新的形象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说, 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民族。
个人分类: 历史 - 人物|673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