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本科生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清华的计算机本科教育
热度 21 pukin 2011-5-29 08:49
清华百年校庆,引来板砖无数。但实事求是的说,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也是最有可能第一个跨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学校。因为国人对清华寄予厚望,所以情急之下扔板砖,打屁股也是可以理解滴。 半个月前在西郊宾馆参加了一个由清华计算机系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一个面向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研讨会,主要邀请了清华计算机系的系主任、书记、知名教授讲讲清华计算机系是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和教学改革的,个人感觉清华对本科生教学非常重视,有许多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简单写下来顺便也和科学网博主交流一下。 1、清华的有些系规模实际上和其他高校的学院规模差不多,比如计算机系,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在150人左右。所以计算机系的书记不称支部书记,而称党委书记(虽然俺不是党员,但党支部和党委还分得清) 原清华计算机系系主任、现任书记孙茂松教授首先做了有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学科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报告。孙书记特别强调:像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是相当重视的。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才,乃不误人。清华计算机系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学生,所以老师上课有战战兢兢的感觉,不敢懈怠。尤其是涛哥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清华的一项长期任务。 2、教学质量是否高,培养人才是否强,不是自己关起门来说了算,而是别人来评价。 孙书记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度重视以国际水准要求其教学活动,高度重视教学质量。2008年,清华计算机系进行了首次国际评估。以图灵奖(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ohn Hopcroft为组长的,汇集了MIT、加拿大滑铁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七位全球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组成的评估组成员。专家们认真听取了教学课程和各研究领域的专题汇报,现场考察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网络中心和计算机系教学实验室,并与约70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座谈,其中对教学的结论是: 【 清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近期取得的进步给评估委员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可以被毫无疑问地列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课程’。教学材料、练习以及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室,与世界顶级计算机系的教学课程相当。任课教师对现代教学实践非常熟悉,并采用了已经被其它世界一流的计算机教学机构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课程结构。委员会所得到的学生反馈意见同样也表明在他们所经历课程的质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 】 我在网上检索了一下,发现清华不仅计算机系,包括生物学院、建筑学院、工业工程系、电机系、新闻传播学院等等都进行过国际评估,而且清华准备以后所有的学科在教学、科研领域都进行国际评估,真正在若干年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3、清华的培养理念总结了四条,以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通识教育为基石、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根本,以创新意识培育为灵魂、以实践能力训练为轴线等。 孙茂松主任专门举了一个有关通识教育的例子,来说明清华对本科生教学的重视。 清华经管学院的院长钱颖一花了很大的力气制定了本院的教学计划,其中增加了两门语文写作和语文沟通的课程。见下图: 钱院长亲自聘请清华文学院的教师(就是蒋科学所在的学院)上这两门课程,但钱院长听了几次不满意,满清华园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最后钱院长只好又去外校请高人来上这2门课。 通识教育“是主餐,不是甜点,是支柱,不是点缀” 4、清华计算机系的几个知名教授,像胡事民(主讲计算机图形学,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少平(人工智能)等对他们所主讲的课程做了一些经验介绍。比如图灵奖获得者,清华教授姚期智专门请胡教授给他的“软件科学实验班”(简称姚班)来上计算机图形学这门课。 顺便说一句,我本人在讲授《计算机图形学》这门课的过程中,胡教授的讲课内容、风格和思路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 最后,以孙书记给的一组数据做为结尾: 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都重视教育,然而犹太人占世界人口比例不到0.3%,1901-2008年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的730多人,其中犹太人就有164位,占22%。为什么?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17382 次阅读|49 个评论
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应受到重视
zhuzl 2010-9-5 18:06
当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十年前的情况,已经都降低一个层次了,本科生教育赶不上原来的专科生,而研究生教育赶不上原来的本科生,新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也不及原来的高中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原因有三: 一:原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初三就考中专了,学习中等及偏上学生考高中,然后高三上游学生才能进入大学教育,生源质量相对较高;目前的情况是生源减少了,竞争却降低了,大部分(三分之二)的高中生都能进入大学,而且相当一部分质量相当一般的学生进入了大部分的普通高校。 二:原来的大学教育大部分是教学性的大学,专属性的高校较多,学校规模不大,但现在的高校大部分求规模,求综合,盲目合并、兼并,扩大地盘,扩大招生,称学院的越来越少,称大学的越来越多,只要是热门专业,什么学校都敢开,搞的是原来的专业特色没有了,新培养的专业什么都不是。 三: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原来给大学生上课的都是教学精英,越是教学质量好的老师越是上课的主力,是真正的副教授,教授;而现在的高校,承担大部分教学任务的是大量的助教和讲师,(为了追求高学历,许多高校引人政策都炒作到了博士人才),而这些年轻老师刚刚脱离学生阶段(研究生阶段),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原来就没有学好的本科教育能有所建树,怎么能教好学生?原来的教授都干什么去了?被政策引导到所谓的科研道路上了,科研能不能像教学一样,一般人都能做好呢?我想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他们拿着科研经费在做什么?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滥竽充数者在挥霍国家的财富,是在改善教授应享受的待遇吧! 建议: 教学性大学教好学就很好了! 国家也应设立教学基金(面大,奖金高)!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解决就业难的最根本最关键的途径!
个人分类: 教育|45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养鸡论”与“牧羊论”
xuecw 2010-2-9 08:40
有学者言,别把大学办成养鸡场,以为给了饲料就得下蛋。(参见 谁说教授的绩效工资一定要高于行政人员? ) 于是想写一篇博文,名曰 养鸡论 。先把题目和初步想法写在这里,有空再补充。谁有新的想法也可以留言于此。 鸡种:土鸡 洋鸡; 985 , 211 鸡,地方院校鸡。 985 , 211 鸡得到的饲料多些,下蛋环境(学术环境)好些,可能下的蛋要多,质量要好。地方院校的鸡资源有限,且更多资源归鸡场主支配,鸡场主当然以本地土鸡为主。 有些得不到饲料的鸡也必须想办法下蛋,虽然鸡场之间分重点非重点,鸡场内分重点饲养的鸡和非重点鸡(承担边缘学科和公共课者) 有的鸡不满足于现有环境,不想在此下蛋,想换个环境。那这只鸡恐怕要留下买路钱,鸡场主知道你的鸡窝现在值钱,搬不走。由鸡场主低价回购,再高价卖给新来的鸡。于是该鸡忧郁,问题是: 忧郁的鸡能否下蛋? 同时又想到一个题目: 大学 牧羊论 美国教育哲学家 Knell 有言: 我们的孩子像羊群一样被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的独特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式加工和塑造。我们的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去按别人给我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这种教育制度既使学生异化了,也使教师异化了。 扩招后后的大教室、大课堂,教学越来越简单划一化。我们哪有空间和闲暇去考虑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
个人分类: 高教评论|3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