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家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甲型流感病毒的“家谱”(旧稿重刊)
热度 15 yanjx45 2013-4-24 09:32
    此科普短文于2009年甲型H1N1流感初起时发表在《环球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 2009 年第 6 期 。     在当前H7N9禽流感的风险未定的形势下,将此旧稿重新刊出,可能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 撰文 严家新   人类有家谱,病毒也有家谱。研究人类的家谱从遗传学上来看意义不大,但 研究病毒的家谱却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病毒发生、演变的规律,便于进行有效防控。   目前, 研究病毒家谱最有效的方法是基因鉴定。 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相对简单,总共由 1.3 万多个碱基组成,仅相当于人类基因组(约 30 亿个碱基)的 1/220,000 。但流感病毒的基因由单链 RNA 构成,变异率非常高,可达到生物平均变异率的 100 万倍;它们的种类也很多,容易发生杂交;可寄生在很多宿主中,病毒间相互关系复杂。从总体来讲,研究流感病毒 “ 家谱 ” 的难度很大。   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 8 个片段组成。 病毒表面的糖蛋白抗原分为 16 个 HA 亚型( H1 ~ H16 ,即不同亚型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不同)和 9 个 NA 亚型( N1 ~ N9 ,即神经氨酸酶不同)。不同亚型病毒之间的基因可 “ 杂交 ” ,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病毒家族。其中 H1N1 、 H2N2 、 H3N2 亚型主要感染人类,其他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猪、马以及一些水生哺乳动物。   野生水禽是多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堪称流感病毒的 “ 基因库 ” —— 目前已知流感病毒的全部 16 种 HA 亚型和 9 种 NA 亚型病毒都已经从水禽体内分离到,所有亚型的任何可能组合( 理论上可能有 144 种组合)几乎都能在水禽中发现; 所有当前在哺乳动物中流行的流感病毒的每一个基因,都是在过去一百年间全部或部分来源于水禽 (主要是鸭)。   在迁飞水禽中,流感病毒只在肠道上皮细胞中繁殖,并不引发病症 。但水禽粪便中含高浓度病毒,它们活动的湖水中不经浓缩即可分离出病毒。鸟类会在飞行过程中随时排便,迁飞的候鸟沿途会将病毒到处播撒。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亚型类别最多,是稳定的感染源, 只要野生水禽存在,其他动物的流感是不可能根除的 。   在家鸡、火鸡等家禽中,禽病毒感染可能造成 100% 的死亡率(如鸡瘟)。大多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流行是由 H5 或 H7 亚型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在水禽中传播时,抗原基因能保持几百年不变,但转移到哺乳动物宿主后变异率会迅速升高 。 1997 年以来, H5N1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常活跃,甚至造成一些散发性的人类感染和死亡病例,但 科学界迄今未证明禽流感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 。 它们也不大可能直接在人体内发生重组 。   能在人际间传播的流感病毒的直接源头通常是猪。 感染猪的流感病毒大约有 10 种不同亚型, 目前在猪群中广泛流行的只有 H1N1 、 H1N2 以及 H3N2 毒株 。猪流感在多数情况下会导致病猪体重减轻,但致死率低,一般在发病 7 ~ 10 天后自然康复。许多情况下,猪可感染一株或者多株病毒,而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   禽病毒能识别宿主消化道和呼吸道中的 SA α 2 , 3Gal 受体,人流感病毒主要识别人呼吸道中的 SA α 2 , 6Gal 受体。猪的特殊之处在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同时具有这两种病毒受体。因此 猪可以同时感染源于禽、人和猪三类流感病毒,成为病毒的 “ 混合器 ” 和新流行毒株的 “ 孵育器 ” 。 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在猪体中可以发生重组,产生能感染更多动物的病毒。禽类与人类在生物学上是远亲,而猪和人是近亲,所以猪身上的流感病毒和人身上的流感病毒更容易重组;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多次传代后,可产生类似人流感病毒的特性。   因此, 今后对猪流感也应建立类似对人流感的监测系统。   最近流行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 4 种病毒的复杂重组产物。 这 4 种病毒分别来自禽、人和猪(两种)。它的两个基因片断疑似来自欧亚大陆猪流感病毒,另外 6 个基因片断则来自出现于 1998 年的北美猪流感病毒。后者原本就是猪、禽、人三源重组病毒株,曾在北美广泛传播。新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虽然最早在墨西哥流行,但很可能首先出现在美国的某个养猪场,只是当初没有引起注意而已。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大部分基因片段来源于猪,它近期的祖先都是猪病毒,所以甲型 H1N1 流感最初被称为 “ 猪流感 ” 。新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具体源头可能永远是个谜,但目前有一点可以肯定:近期在中国猪群中发现的都是普通猪流感病毒,从未发现北美猪流感病毒。    新型流感病毒并不具有 1918 年流感病毒所特有的遗传特征,仅感染上呼吸道,迄今致病性比预计的弱,可能不会造成灾难性大暴发 。但目前科学家对流感病毒变异的规律仍未完全掌握, 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 ,我们必须继续保持高度警惕,随时调整策略。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5953 次阅读|42 个评论
敬告东北地区各位许姓同胞书
afengxu 2012-12-10 05:57
各位东北地区男女许氏同胞:你好! 1953 年遗传基因 DNA 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以来,特别是 1976 年美国黑人 亚历克斯 · 哈利 家史小说《根》发表以后,全球性的寻亲觅祖活动日益高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要求每个获奖者提供“族徽”的情节也被人们从“光宗耀祖”这一角度重新给予宣扬。 家谱的伦理学、社会学、民族学、婚姻家庭学、妇女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人不想赘述。仅从形式上说我们许姓国内外就有数百个寻亲觅祖的地方组织,还于 1982 年成立了“世界许氏宗亲总会”,创办了《世许联谊报》,并开始了每两年一次的“世界许氏恳亲大会”。今年、即 2012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3 日将在厦门召开“第十六届世界许氏联合恳亲大会”。 但在众多的网络与报刊的信息中几乎看不到东北许氏的踪影。 从我们东北地区许姓联谊的现状来说,组团参与或者承办上述活动,目前还不敢奢望。但从现在做起,把寻亲觅祖活动开展起来却刻不容缓:因为能够承上启下、曾经看过或者听说过家谱,知道并祭拜过祖墓的老一代已经不多了。 去年年初本人利用假期开始与部分亲友酝酿寻亲觅祖活动,今年中秋节前夕第一次拜访岔路河老家,得到众多同宗亲属的热情接待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线索。同时,也发现其他支系许氏存在同样的问题:即虽然东北许氏数量很多,但由于手书家谱的失传和社会活动造成的迁徙,各宗族人员逐渐分散到东北各地,还有一部分又回到关内各地工作和生活,除了直系亲属,大多数宗亲之间失去联系,恢复通讯、重建家谱的工作十分艰难。 “许氏大家族” QQ 群(274825142)的活动宗旨: 为了协助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四盟市)许氏同胞寻亲觅祖、光宗耀祖活动,本人在腾讯网上开辟了这个“许氏大家族” QQ 群。通过这个网络活动平台,调动关内外、国内外各个许氏家族的集体力量,积极支持东北许氏各个家宗、家系、家支梳理自己的家谱,撰写自己的传记,共同编撰一部《东北许氏宗谱集》。 换句话说,本群是有明确宗旨并循序渐进完成东北许氏共同目标的寻亲觅祖、光宗耀祖的活动场所,而不是闲聊群。 本群的近期目标是: 2015 年完成《 东北许氏宗谱集 》第一版。根据最近一些同胞的建议,为方便购买、保管、阅读和形成社会轰动效应, 或许我们这个编辑活动的最后成品定名为《 东北许氏大典 》,上卷为《东北许氏宗谱集》,下卷为《东北许氏名人录》。 “许氏大家族” QQ 群(274825142)的纳新对象: 1 .自华夏民族形成以来各个时期迁徙、征调、支边、委派、流放到东北地区的许氏后代; 2 .原东北各民族的土著居民中,后来应时代变迁需要而冠以许姓或改为许姓的许氏后代; 3 .不同时期从中国周边的蒙古、朝鲜、俄罗斯等国家迁入东北的并冠以许姓的许氏后代; 4 .关内外、国内外、全世界所有关心并愿意协助完成《东北许氏宗谱集》的人士和团体。 许氏大家族 QQ 群(274825142)的主要任务是: 一、本家清谱-东北许氏各个支系分别梳理本家族谱。排出上下辈份、左右亲缘关系,建立联络方式。 本人已经把整理出来的本宗族第一稿《山东莱阳许氏东北家系-图谱总表》上传“群共享”供各宗族许氏同胞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查验祖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家族“闯关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寻找自家来东北的第一落脚点,实属不易。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本人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母亲家族来东北的第一落脚点和先祖墓地,理清了自 1800 年以来 100 年间六代祖先的顺序和四大分支的去向,并且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单支系祭祖活动。参见群共享中的《 20120817 朱纯香支系祭祖活动》。待其它三支系清谱结束,将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全宗族祭奠活动。 二、本宗溯谱-许氏各个宗族与各自祖籍地的关系。在祖籍地的新版家谱中,添加东北这一支系后代的近况。 自秦汉以来,关内向东北至少有五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其中包括各地许氏的“闯关东”活动。东北许氏各个宗族都是来自何地?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解放初期,关内与东北相互之间有不少寻亲觅祖活动,许多家族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谱。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家谱都毁坏了,联系也中断了。许多支系的辈份字序都混乱了。 我们希望通过东北许氏大家族这个平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各个支系许氏祖籍地的寻亲觅祖任务。重建东北许氏与关内许氏原祖籍地的须-根关系。通俗地说,使我们这些游荡在外的数代浪子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实现“认祖归宗”的宿愿。 三、全区汇谱-编辑《东北许氏宗谱集》。向“世界许氏宗亲总会”献谱,并正式参加“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在各宗系及其祖籍梳理清楚的前提下,在 2016 年、最迟 2020 年,完成《东北许氏宗谱集》的编辑工作。在这个宗谱集中,不是仅仅排出各宗系的辈份关系,也要记录各个成员的“闯关东”业绩。谱集中的每个许氏成员,不论男女,都有一个版面登载自己的标准照片、全家福照片、简历和业绩。最理想的情况是:在此基础上,能有人执笔撰写出《东北许氏创业史》或《东北许氏发展史》。 完成《东北许氏宗谱集》之后,由各个宗族支系派出代表,组成“许氏东北宗亲代表团”,胸有成竹地参加“第十八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2016 年)或“第二十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2020 年)的各项活动,以展示我们许氏在振兴中华关东、创建和谐东北中的丰功伟绩。 为了实现上述宏伟计划,希望全东北、包括曾经生活工作在东北的许氏后代都积极行动起来。首先要通过各种通讯方式积极联络本宗支亲属,然后通过 QQ 群这个展示平台,寻找分散、失散在东北各地、包括国内外的宗亲,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小家谱”的编辑工作。 非东北的许氏、特别是山东、山西、河北、河南这些“闯关东许氏祖源地”的同胞们也应当积极协助我们,在“许氏大家族”这个平台上刊登你们的家谱,特别是“辈份字序”(或称“谱序字”)。 另外,中古时代与近、现代,东北和蒙古曾经是中原各个王朝流放犯人之地,也是“朱开山”这样的抗争义士和朝廷“钦犯”的逃亡之地。为躲避追捕和不连累家人,还出现了大量隐姓埋名之现象,其中也不乏许氏后代。他们虽然不再冠以许姓,但同样是许氏的血脉,毕竟“血浓于水”,也渴望后代有朝一日能认祖归宗。 所以,真诚希望国内外各地许氏同胞热情帮助“东北许氏”这一特定群体实现我们的愿望。 我们相信: 经过同胞们的共同努力,东北许氏大家族网络平台一定会发挥出应有的寻亲觅祖功能,并展现出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最后,预祝许氏后代在振兴中华、建设新东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许氏大家族 QQ 群发起人、《东北许氏宗谱集》主编 许甫志
个人分类: 人生箴言|5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我的姓与名
热度 5 fpe 2012-9-30 09:37
说说我的姓与名 有人对我的姓名好奇,妄自猜测,纯属无聊。其实每一个人的取名都有一段故事,这里来说一说我的故事。 说起麻姓,知道的肯定不多,因为我们排名 100 之后,不过在宋代却是“席季麻强”,恭列百家姓之中。一般我给学生解释的时候,总是从麻布说起,然后说 Hemp ,然后说 Marijuana ,大家都是“哦”的一声,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看样子那些学生都抽过大麻,所以并不陌生。乔帮主把抽大麻当作人生必须的经历,可惜我国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机会,这是差距。然后我介绍麻姓的主要来源, “ 春秋时期的楚国,有公族大夫食采于麻邑(中国安徽砀山),其后代子孙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麻氏。 ” 算下来,也有 2000 多年了,于是学生都要“哇”声一片了,因为英美的姓名,大抵从 1066 年法国人占领英伦三岛开始,那些打铁的( Smith ),破石头( Stein ),都成了姓名,和我们的姓氏历史比起来,差远了。我的老家在安徽和县,距离砀山不远,不知道老祖宗在这 2000 多年间有没有搬过家,移过民? 说起我的范字,是根据家谱来的: “尚国春常在,顺寿佐朝庭,孝友以为本,诗书可作仁” ,非常富有封建文化理想气息的家谱。爷爷麻佐明,伯父麻朝福,堂兄麻庭梁,侄儿麻孝赟。佐字辈均已过世,朝字辈只剩父亲,庭字辈到处当家,孝字辈处处发芽。现在大多是一个孩子,无法续范字,于是 2 个字的名字流行起来,大多不记得家谱了。听说老家仍然流行每两年作宗一次,大家凑份子聚一聚,顺道续一续,男上女不上,想来十分壮观和热闹。 一般说来,取名字是爷爷的荣耀,可惜咱爷爷过世早,奶奶也没见着,家族里父亲文化最高,所以基本是他取的名字,伯父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做庭栋、庭梁、庭柱(贵),三个女儿分别叫做庭兰、庭惠、庭贞。老家也有专门取名字的老先生,比如咱侄儿侄女分别叫做孝琼、孝赟、孝璠、孝璐,这四个字都是一个意思:美好。 我们兄弟俩叫做庭国、庭光。看见了,我的名字是根据哥哥的名字来的,大概那时候是国光苹果最流行的时候。可惜啊,现在看不到“国光”苹果,估计“国光”口琴也要退市了。我给学生解释“光”字的时候,总是把甲骨文的“光”字摆上,让他们猜这是什么。一个人,拿着火炬,在干什么呢?奴隶、火把、照明。为什么要奴隶来看守火把,怕失火嘛!很高兴看到学生们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因为我们是消防与安全技术系,懂得其中的消防原理。 顺便说一下,我刚到美国,总是让人叫我“ ma” ,因为这样发音最方便。工作以后有美国人提出,如果对方在乎你,是努力学习你的发音,不在乎困难的。于是我改名称作“ Ting ”,靠近“ Tim ”,当然不会让人忘记。反正美国人永远发不了“ guang” 这个音(所以台湾总是拼成“ Kwang ”,方便外国人发音),我也就不为难他们了。不过取洋名的事,咱高中时干过一回(外教统一取名,给我的名字叫做“蛋”,太难听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想过改名的事了。 名字么?符号而已。栋梁未必栋梁,国光未必国光。评论别人的名字,是非常不礼貌的一件事,这一点我女儿都懂得,在我对她同学的名字感到好奇的时候,立刻指出我有不尊重对方名字的倾向。所以,自己的名字只能自己调侃,却不能让别人胡说了。所以我就自我调侃几句,顺道鄙视一下那些不尊重别人名字的同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金言(“ Golden Rule ”),吾未敢忘。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4874 次阅读|8 个评论
寻家谱
ibspjc 2012-5-7 23:53
最近在看《神经生物学进展》(2006年,78卷)有关纪念1963年生理学或医学诺奖得主之一Sir John Carew Eccles(1903-1997)的十篇文章,他是我在日本读博士的老师横田敏胜(Toshikatsu Yokota)(1931-2005)先生的老师,是我科学生涯的师爷。Eccles的老师是1932年生理学或医学诺奖得主之一Sir Charles S. Sherrington(1857–1952),也可以算是我科学生涯的祖师爷了。不知学界谁和我同宗,很想知道。
1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田县鸭鸿桥蒋氏家谱
jiangxun 2011-12-14 09:46
作者:蒋迅 玉田县李作仁老师为鸭鸿桥老蒋家搜集的家谱
个人分类: 蔣英杰|5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镜子围脖:科学的诞生是有“家谱”可查的
热度 6 liwei999 2011-8-5 15:10
这都是些井市上的说法。跟“童话”一样,祖冲之都是“科学家”。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5/2011 01:23:58 科学的诞生是有“家谱”可查的。苏格拉底、阿基米德之流是哲学、数学 ,不是科学。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45 次阅读|8 个评论
曾国藩,中国骄傲——纪念曾国藩诞辰200周年
热度 1 libseeker 2011-7-25 21:00
曾国藩,中国骄傲 ——纪念曾国藩诞辰200周年 阅读书目:龙子明选编.曾国藩家书精选集._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5 《曾国藩家书精选集》选编了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按时间顺序组稿,分为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办理天津教案时期。原文配简略批注、全文今译。 笔者读该书有一种亲切感。一是因为它有助于学习历史(家书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如此系统的家书更是难能可贵。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时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相关知识);二是因为可以结合笔者家谱阅读(受家父影响,笔者关注家谱及其相关知识亦有十余年了,种种原因,尚存若干疑惑);三是因为在为人为学处世等诸多方面提供有益镜鉴。 曾国藩成长的环境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与笔者故乡江西省乐安县湖坪乡(地处江西省乐安县境西南部,距县城乐安49公里,与永丰及流坑古村相邻。)汉上村有几分相近。笔者察看一下家谱(曾国藩家书通信对象涉及祖、父、同辈、子)。32世,大兴(农历1726.9.10-1791.1.25),以子家爵(家禧的哥哥,农历1763.4.11-)考授州司马职,道光葵未年(1823)蒙恩貤儒林郎。33世,家禧(农历1778.6.27-1831.4.8),国学;34世,邦卿(农历1803闰二月20-1859.1.18),议叙登仕郎、邑庠(其兄弟4人,邦卿为议叙登仕郎,邦仁为国学,邦纯为议叙云骑尉,邦达为附贡生。)。35世,奕捷(农历1822.4.7-1873.6.10),国学;36世,昌弟(农历1868.9.11-1922.7.17),国学;37世,永丰(农历1906.6.25-1960.10.17);38世,金生(农历1942.3.25-),1962年高中毕业生。家禧子、孙、曾孙登仕郎10位(其中曾孙辈7位),云骑尉1位,登仕佐郎2位。家禧,字鸿宜,号瑞庭,行剑五,现存瑞庭先生祠。瑞庭先生祠( 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6048604.html )是建筑群,是瑞庭父子创建,建于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仰望石刻门匾,“瑞庭先生祠”字体柔劲,周围图案各含其义,楹联“秀抱西山呈瑞气,光分北斗映文昌”。祠中有“积善之家”匾。左右廊房璧上分别砌嵌对称碑刻《上舍生王瑞庭先生传》、《湖坪王氏新试馆记》。祠中四对磉石与众不同,各具特色。与家谱对照起来阅读,更能理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及他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 另,邦模(农历1817.10.23-1897.9.17,家爵八子)诰封奉政大夫。家谱中《记邦模公为国安邦义行》有“公才能超群,文武双全。咸丰丙辰(1856),粤兵窜扰至永乐二邑,荼毒生灵。公自备资斧九千余金,操练六百义勇执干戈为国安邦。二子元修、元德少年气锐,临阵争先,屡立战功。”,“戊午(1858)之春,清军云集水邑,复乞师随营克服乐安县城。8月元修、元德儿子阵亡。”。对照曾国藩生平年谱,“1856年(咸丰六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8年(咸丰八年)48岁 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弟国华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12月,作《爱民歌》以训湘军。”。笔者认为,二者之间有所关联。 今年是曾国藩先生诞辰200周年,曾国藩是人不是神,寻常而又实在不寻常,功过是非自有公论。“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努力实践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曾氏家书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笔者高度赞同以上评述。曾国藩是“中国骄傲”,若干方面值得时下的我们纪念与传承。 相关资料 : 1《曾国藩家书精选集》前言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 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 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主张富国强兵,倡导洋务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先驱”;他文章独具丰姿,门生故吏遍天下。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努力实践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曾国藩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从不放弃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时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曾国藩一生的理想。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曾氏家书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灼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一部家书足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高度概括说:“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在许多家书中反复强调了谦逊、戒骄、宽容,主张“敬恕”。 “君子不器”。“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是几千年前孔子主张的东方君子的美德,包涵了三个层面的意义:君子,首先要有道德,有技能,因而社会适应性强;第二是践履道德:第三是以道交友,从道而不从利。孔子的这些关于君子品性的阐述,在曾氏的家书上,再一次得到深刻的印证。 本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之精华部分,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是修身治家的真知灼见,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是成就大事的经验之谈,是所有成功者的有益借鉴。 2 曾国藩. http://baike.baidu.com/view/5481.htm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3 瑞庭先生祠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8月22日批)。见: http://xxgk.jxfz.gov.cn/la/gddt/gggs/200912/t20091214_777245.htm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44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明记:寒门轶事
guobingchen 2011-4-7 11:06
2011年4月5号,清明,农历三月三。 第一次给爷爷上坟。爷爷的坟在新华,从秦楠的后街到新华,往东一直到坝头的尽头,北边的那一片坟地里便是。一共有3座坟是老陈家的,一个是爷爷和叔爷爷的合墓,一个是太爷爷夫妇的合墓,还有一个是所有流落在秦新附近的陈氏先祖的合墓。 扫墓是简单的,叩了4个头,烧了纸钱。到时日益滋生的寻根之情让我追问了不少寒门陈氏的一些往事。 德星堂,说是来自苏州,大哥说台湾也有个德星堂,但是现在的堂谱显示来自高邮、菱塘一带。 太爷爷陈玉山,好像谁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了。 爷爷,陈广余,到秦楠庆祝的钱氏地主家做长工。有一妹妹嫁入钱家,不过早卒,无子嗣(据说整个钱氏均无子嗣存世,所以每年我们扫墓的那3个小坟,即为祭拜那位姑奶奶和对我陈氏有恩的钱家先祖)。爷爷还有一个弟弟,陈广财,即为仁和德仁一家的家主,卒于2004年。和爷爷合墓的陈广林,为爷爷的堂弟,大伯德俊的过继父亲。广林嗜鸦片,败尽家财,也无子嗣。 爷爷在一次外出和潘家(潘桂同父亲)爷爷到新华贩卖猪崽时,被报卒于途中,怀中钱财不翼而飞。时家中无人主持,也无人追究详情,遂草葬于新华。现坟为后来修葺。 奶奶,到目前为止,什么信息也没有。 记录下这些,只为保留一份记录,属于自己的记录。
个人分类: 心路旅程|4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姓氏崇拜的遗传学含义
热度 10 yanjx45 2011-2-13 08:21
姓氏崇拜的遗传学含义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 2011 年 02 月 10 日 来源 : 南方周末 作者:严家新                  (  http://www.infzm.com/content/55181 )    2010 年 10 月 28 日 , 北京 , 堪称目前 “ 天下第一谱 ” 的《中华丘 ( 邱 ) 氏大宗谱》一套 280 册入藏国家图书馆。 CFP/ 图 姓氏崇拜在本质上不过是 Y 染色体崇拜 , 那么 Y 染色体真的值得崇拜吗 ? 现代遗传学给出了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的解释。    □ 严家新    “ 孔子后裔 ” 的争议   笔者在 2009 年 3 月 5 日出版的《环球科学》杂志上曾发表一篇科普短文 , 题目是《遗传学不承认 “ 孔子后裔 ” 》。此文在该杂志的网站上提前 2 天发布后 , 迅即被各大网站和报刊转载 , 并引起广泛的争议。据中新网报道 ,2009 年 3 月 “ 十大网民争议事件排行榜 ” 的第一条就是 :“ 孔子后裔不该姓孔 ” 引争议 , 网友称看不惯 “ 血统论 ” 。本人高兴地看到 , 近两年来通过争论 , 谩骂声越来越少 , 接受其基本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对姓氏的研究 , 可分别从社会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来进行。在这两个领域中 , 姓氏的内涵差别很大。在此笔者再次郑重声明 , 笔者所讨论的 “ 孔子后裔 ” 其实并不特别地针对某个特定的姓氏或家族 , 而只是一个广义的代名词。这里的孔子可以换成历史上的任何人 ( 理所当然地也不妨换成笔者的祖先 ) 。   笔者并不否认家谱研究有一定的社会学意义 , 但作为遗传学家 , 笔者认为整个社会应当淡化姓氏的观念。社会学界对所谓 “ 姓氏文化 ” 的研究 , 应立足于 “ 文化 ” 的传承 , 而不是荒诞的 “ 血统论 ” 暗示。 “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 过了 5 代以后 , 后裔与先辈在遗传上的关系就微乎其微了 ( 除了某些单基因决定的遗传病 ) 。所谓传承了 80 多代的 “ 孔子世家谱 ”,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并无意义 , 可作为传统家谱的最佳代表进行剖析。   许多网友质问 : 你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 这篇文章的原稿其实是在 20 年前 (1990 年 ) 为一位孔姓书法家朋友而写 , 部分内容曾于 1992 年在《湖北卫生报》上分三次连载;此次发表时经过删节和改写。当时这位朋友自称是孔子第七十几代传人 ( 还印在名片上 ) 。我便开玩笑说 :“ 按群体数量遗传的规律 , 过了七八十代 , 二千多年 , 孔子与你还能有多大关系呢 ?‘ 孔子基因 , 人人有份 ’, 说不定孔子与我的关系比与你的关系还密切一些呢。 ” 后来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 , 写了这篇文章给他看。他起初有点不服气 , 将文章拿回去研究了好几天 , 还在草稿纸上进行反复推算 , 最后也承认无法将我驳倒。我与这位书法家朋友有多年未联系了。《武汉晚报》的记者神通广大 , 居然当天就寻找到这位书法家 , 并请他作为 “ 孔子后裔 ” 发表了评论。   目前中国社会上 “ 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 的传统观念仍有相当的市场 , 引起相当一部分人庸人自扰 , 过得不快活 , 甚至引发这样那样的社会悲剧。某些知名的 “ 名人之后 ” 也未能免俗 , 参与 “ 续家谱 ” 、 “ 联宗认祖 ” 的各种闹剧。这些活动都是基于传统的姓氏和家族观念 , 但媒体的津津乐道对维持这些陈腐观念有潜移默化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今世界 , 全球人口快速流动 , 不同种族之间婚配的障碍越来越少 , 人类基因大融合的速度和规模与日俱增。既然连不同民族间的差异都会变得越来越小 , 人们心目中姓氏的概念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淡化。    姓氏的起源   传说中中国的姓氏最早全都起源于炎黄二帝。这与近期发展起来的与姓氏演变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理论倒是很吻合 , 该理论推测中国男性的 Y 染色体都来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始祖。已有研究证明 , 如今纠纷不断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在 7800 年前其实共有一个祖先。   根据历史记载 , 中国大多数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各个封国 , 当封国内的百姓都以国为姓的时候 , 这些同国百姓的血统可能本来就不一致。后人据《春秋》一书整理出来的 “ 古姓 ” 有妫、姒、子、姬、风、赢等 22 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 , 由此推测姓可能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系社会在前 , 父系社会在后 , 所以姓氏产生的源头就是混乱的。   有些国家的历史只有几百年 , 姓氏存在的年代更短。在各民族的历史上 , 姓氏的消失和更新都经常发生。收养、继养、入赘甚至直接改姓 , 都会影响姓氏与父系血统的关联程度。所以姓氏并不完全遵从父系遗传。中国最大的姓氏人数过亿 , 来源有上百种 , 用 DNA 鉴定 , 其 Y 染色体类型多种多样。而不同姓的人可能又有共同的来源 , 例如中国的 100 个大姓中有 53 个都起源于姬姓。当代日本人姓氏多达十多万 , 必然有大量姓氏来源相同。有关 Y 染色体与姓氏关系的研究只能在明确的姓氏宗族中开展。    Y 染色体崇拜   针对笔者的第一篇文章 , 质疑者反驳道 :“ 孔子的后裔都继承了 Y 染色体 , 即 ‘ 姓氏染色体 ’ 。所以 , 没有其他人能比 ‘ 孔子后裔 ’ 更有资格姓孔。 ” 所以争议双方都一致承认 : 当代孔子后裔经遗传得到的至多仅为一条 Y 染色体 , 其他均可忽略不计。因此姓氏崇拜在本质上不过是 Y 染色体崇拜。那么 ,Y 染色体真的值得崇拜吗 ?   目前相关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现代人类都起源于非洲。中国学者的研究也证实 , 现代东亚人群来源于非洲。人类的 Y 染色体确实永远是父子相传的 , 不会受到任何社会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现代人类的 Y 染色体都来自 6 万- 9 万年前的一个东非晚期智人男子 , 属于一种单倍群 , 又可以再细分为 20 种主干单倍群 , 编号从 A 到 T 。 K 单倍群形成 NOPQ 等单倍群在东方形成蒙古人种 , 其中 O 单倍群成为中国人的主流。   人类 Y 染色体是人体染色体中最短的 , 长度只有 X 染色体的 1/3, 而且正逐渐退化 , 大多数序列无实质功能 , 包含的遗传信息非常少。最初 ,Y 染色体包含约 1,500 个基因 , 现在仅剩下约 86 个基因 , 只编码 23 种不同的蛋白质。 Y 染色体上没有生命必需的基因 ——— 因而人类的女性虽然不拥有 Y 染色体也可以正常存活。 Y 染色体的少数功能基因基本上只与男性特征有关 ( 惟一明确的与 Y 染色体的缺陷有关的人类疾病是睾丸发育不良 ) 。从功能的角度来讲 , 所有正常男性的 Y 染色体都是一样的。对 Y 染色体进行 DNA 鉴定可以发现的差别绝大多数与功能无关。   孔子的 Y 染色体也并无任何特殊之处 , 尚无任何证据证明孔子的 Y 染色体有特殊的优点 , 或与其所取得的成就有关。所以无论你是姓孔还是姓严 , 大家的 Y 染色体都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 , 既没什么可自夸的 , 也没什么可自卑的。    家谱的终结者   《孔子世家谱》被 “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 列为 “ 世界最长家谱 ” 。 2009 年是孔子诞辰 2560 年 , 历时十多年续修的 “ 全球版 ”“ 孔子世家谱 ” 于当年 9 月正式出版 , 并首次将女性、少数民族、外籍人士录入 , 收录数量超过 200 万人。全谱共四集 80 册。   对于那些热衷于修家谱的人来说 ,“ 孔子世家谱 ” 堪称是家谱的终结者。它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 : 从遗传学的观点看 , 全球所有的人应共用一个大家谱 , 完全没有必要单独立家谱。 2009 年 10 月 22 日《南方都市报》刊登过孔子后裔的一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 : 孔子后裔中有黑人、白人、黄种人。这张照片几乎可以让前述所有有关孔子后裔的争论冰消瓦解。如果黑人、白人都可以姓孔 , 世界上还有什么人不可以姓孔呢 ?   站在支持续家谱的立场点评 , 新版孔子世家谱的决策者最大的失误 , 就是决定让女性入谱;而他们最聪明的决策 , 就是拒绝做 DNA 鉴定。   任何一个家谱如果男女兼收 , 考虑同时沿父系和母系的传承关系 , 就没有理由不将所有的地球人都收罗进来 , 结果只可能编制出一个全球通用的大 “ 家谱 ” 。如此 , 所有的传统家谱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理由。   中国历史上 , 各个朝代有关婚姻关系的法律和社会道德观念变化很大。父子关系与母子关系相比 , 其不确定性要大得多 , 在两个世代之间其确定性能达到 90% 就算不错了。如果年代久远 , 则后代的确定性会快速递减 , 其结果 “ 不算不知道 , 一算吓一跳 ” 。   以每传一代父子关系的确定性为 90% 计算 , 传 2 代的确定性为 81%, 传 3 代为 73%, 依此类推 , 到第 7 代就低至 48%, 到第 80 代确定性仅为 0.02% 。这意味着当代每一万个名义上的孔子后裔中 , 仅有 2 人 DNA 鉴定可能合格。如确定性按 95% 计算 , 第 80 代后裔的确定性只有 1.7% 。即使确定性按 99% 计算 ( 这实际上绝无可能 ), 传 80 代后 , 确定性也只有 45% 。   这就是说 , 即使文字的家谱 100% 真实可靠 , 当代绝大多数 “ 孔子后裔 ” 也不可能检测到孔子的 Y 染色体。所以 DNA 鉴定对于修家谱来讲绝对是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 万万使不得。代次越多 , 风险越大。凡属超过 10 代的家谱 , 从遗传学的角度都可认为是 “ 满纸荒唐言 ” 。   人类个体通过有性生殖将基因融合到人类群体中 : 个人的基因在后代个体中不断稀释 ( 递减 ), 与此同时个人的基因在后代群体中不断扩散。城市化、全球化使人类基因大融合的过程不可逆转 , 且速度之快 , 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以 ,“ 孔子世家谱 ” 虽然被一些人认为是空前绝后的传统家谱 , 但从遗传学的角度看 ,“ 世界最长家谱 ” 其实毫无意义。城市化、全球化的汹涌潮流已将传统的家谱文化推向绝路。未来的 “ 家谱 ” 如果还有存在的必要 , 那也只可能是基于互联网建立的全球通用的、动态的、大一统的家谱。 ( 作者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 ) 2010年10月28日,北京,堪称目前“天下第一谱”的《中华丘(邱)氏大宗谱》一套280册入藏国家图书馆。
个人分类: 姓氏文化|1615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建个“家谱”
热度 1 lhj701 2011-1-3 18:11
建议科学网建个家谱 (罗汉江) 科学网这个博客大家庭现在已经达到 近 7000 位家庭成员 ,可除了许多知名的博主,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博主的家没有机会去逛逛(我也不知道有哪位博主逛过这7000家的门)。 大多能够逛到的一般就是通过主页的推荐链接过去,还有通过相关文献链接过去,再就是通过推荐人和最近访客链接过去。有时偶尔逛到一个博主的家,却发现有好多有价值的博文,是许久以前发布的。 科学网倒是有一个博主介绍的栏目,但主要是针对著名博主,对于一般博主没有介绍。 这7000位博主的家是信息财富聚集地,但能够寻找到这财富的信息真是有些少。建议给博主们建立一个类似家谱的栏目,从而让读者能够通过这个栏目集中了解各位博主的一些信息,比如其专业方向、博客特色、最新博客更新等等。通过这些信息读者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博客信息,提高科学网博客的信息使用效率。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4136 次阅读|7 个评论
打打玉平兄家谱的假
Bobby 2010-8-30 20:22
小刺猬玉平兄有博文《晒晒我的家谱( 1 ):姓氏家族渊源》(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71 ),祖宗八代历历分明,自刘姓始祖刘累起,家族中名人赫赫,刘邦、刘备、刘禹锡等等是也。感觉有假,正好今天读到一文,可作佐证,籍此打打他家谱的假。 著名学者黄永年在《学苑与书林》中收有一文,叫《也谈家谱》(因葛剑雄在《南方周末》发表《靠不住的家谱》而写)。其中说始迁祖以下可信而以上多出伪造。说旧社会有专门包修(准确地说是编造)家谱行业的人,他们从姓氏书上抄来列朝名人(都是好人,坏人不录)塞入其中,以充门面。并引清初三大家之一黄宗羲的话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 既然这样,那你说玉平兄的家谱靠谱吗? 黄永年《也谈家谱》 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112284cid=331222 葛剑雄《关于家谱》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rzskzj/39.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7 次阅读|1 个评论
收到《蒋氏族谱》之注
热度 10 jiangxun 2010-7-3 12:06
作者:蒋迅 我从来不相信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对我现在有多少影响,但了解蒋家的历史还是有些意思的。今天收到亲友寄给我的《蒋氏族谱》,从中了解了不少历史。 蒋出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龄被封于蒋(河南固始县东北蒋集),建 蒋国 ,其后以国为姓。 本族蒋氏原籍河北省玉田县。玉田蒋氏系蜀汉丞相 蒋琬 后裔。蒋琬(168-246年)东汉末年零陵郡人(今属永州芝山人),字琰,少以才闻名于郡县,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为安阳亭候,进尚书令,接替诸葛亮为丞相。传至明朝,都指挥使 蒋钦 为宦官 刘瑾 所害。全家被斩,仅二子蒋鸾、蒋凤幸免遇难,据传一子逃至浙江奉化,一子逃至河北玉田,均于当地落户。 玉田蒋氏传至清代,大约嘉庆年间,蒋氏一后裔蒋叙伦(字焦轩1796年生)中进士任江西兴国大兴县知县(清朝制度当地人不能在当地做官),一生廉洁两袖清风,殁于任上,死后一贫如洗。夫人携四子蒋庆笥、蒋庆瀛、蒋庆篪、蒋庆第并载蒋叙伦公灵柩乘船由长江水路返乡,回乡后织布纺棉抚养四子更励志敦促四子读书。 四子不负母望,蒋庆笥中举人后任山西数县知县数十年。蒋庆篪中秀才后投清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帐下为幕士,后因功官至道员,候补府实任山东金乡县知县,济宁直隶州知州 (有文物显示他任“监制官同知衔候补知县”)。蒋庆第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二十岁中进士,曾任章邱、潍县两县知县。 蒋庆篪、蒋庆第二公后在济南落户,蒋庆篪居岱宗街,蒋庆弟居司门口,蒋庆篪夫人孔氏生三子,蒋式珏、蒋式琦、蒋式磷。蒋庆第夫人生四子,蒋志达、蒋式瓒、蒋式瑆 、蒋式灌。网上有“ 黄昏峪重修‘翰林坟’蒋御史魂归故里 ”,是对蒋式瑆的肯定。 依照以上叙述,我应该是蒋庆篪的后代。如果按照族谱,我应该叫蒋昭迅。 据说原来早有一个《蒋氏族谱》,但是在文革期间丢失了。现在的族谱是几位长辈凭记忆重新编写的,难免遗漏。只有在济南落户的蒋庆篪、蒋庆第二公的部分较全些。我在 家谱网 (jiapu.com) 上看到有数百 蒋姓家谱 ,但没有真的把家谱列出来,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另外还有 家谱网 (sinoshu.com) 上也是数百个,这个 家谱网 (jiapu.net.cn) 上罗列部分蒋姓名人。要是能有人提供原版的族谱,我替济南的长辈们深表谢意。
个人分类: 蔣英杰|140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江苏宜兴周氏蒋巷里分支家谱简表
周可真 2010-6-28 23:53
博主按:倘有出乎宜兴周氏者读到此文,期望取得联系,以便获取有关本家谱的更具体详细的材料。 本家始祖周宾传至周晨曦共七十二世: 周宾周鲂周处周硕周晦周谼周尔耕周谟周以伦周延宰周襄周山图周叙彝周时宏(477-520)周频周如浚周善心周至忠周归俊周世杰周崇古周隆周钟绍(664-716)周子谅(693-737)周元惜周惟良周裕先周奇望周宰道周重熙周安成周简周敏行周翊周惟虔周承祐周保育周 讠素 :周密周璟周裕周葵(1098-1174)周枞周大年周彦科周瑞周绍先周祖仕周孝一周铨周叔赟周昂周文(1374-1446)周偓周畀周銮(1488-1549)周飞熊周凤周逵周栗(1588-1653)周祥卿(1643-1707)周永茂(1679-1747)周叙增(1717-1790)周盛贤周永江周正泉周明龙周月洪周兴贤周祖德(1921-2000)周可为周晨曦
个人分类: 博主.读者|7860 次阅读|1 个评论
闲话家谱研究
libseeker 2010-1-31 09:46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谱牒、家传、房谱、支谱、谱系等,是一种记录家族迁徙、发展的事迹和家族人物的世系、传记的书,是以特殊形式组织、编写的家族生活史。与家谱研究结缘数载,得益于机缘,受益匪浅。 两个人对我的影响甚深。一位是我的父亲,另一位是执着的家谱研究者。 我的父亲自2001年(也许更早)积极参与家谱的编修及相关公益活动(比如抄谱、历年上新丁、公祠的修缮、祭祖、发掘碑铭等文物古迹、接待外来寻访者等),我非常支持父亲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感受到父亲之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父亲1962年高中毕业,其学业曾享受过家族学田资助。而我称呼为执着的家谱研究者,则是我在考证一世祖身世过程中结识的,他是一位同宗,退休后从事几近职业化的家谱研究。我同他有过多次交流,我强烈地感受到其执着与严谨,八方寻访,皓首穷经,真如傅斯年先生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虽然他只是一位朴实的民间研究者,但对我的为人为学颇具影响。 我对家谱研究是纯粹的门外汉,一开始自我定位是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渐渐地,发现了逾来愈多的乐趣。故乡湖坪村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开基祖自北宋(公元995年)开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而湖坪族谱始修于宋代(1276年),继修不断。族谱明序为翰林学士奉议大夫左春坊国史总裁解缙撰(1407年)。湖坪村现为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湖坪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江西中部,抚州西南部,与千古一村流坑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壤,距抚州市区140多公里,离乐安县城40多公里,村庄方圆25平方公里,座落在一块土地肥沃的冲积盆地中。四面群山拱挹,秀峰叠翠。一条发源湖坪最南端的贺立村大岭的河流,与一条发源湖坪东面的善和、长付等地山水合流的小河,环村而来,在村庄的西端合流为一,下经永丰、吉水、流入赣江。湖坪村历史上曾出官宦达180多人,有文献世族之称。全村现有各类建筑近2000多座,其中有明清古建筑近300多处(有34座祠堂、2座书院、11座门坊,其中国宝公祠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砖灰瓦,昂翎翘宇,古典壮观,村中牌坊、祠堂、鳞次栉比,石雕、绘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是一个历经千余年沧桑,现拥有二千六百多户,一万二千多人口的王氏聚居大村庄,在全抚州市,乃至全省都是屈指一数。如此这般之底蕴,家谱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可见一斑。 先祖王应拔云: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者,公一代之是非,使后世共见之,而乱贼之胆落;谱者,纪前贤之德业,令子孙世守之,而仁孝之心生。且本支以别亲疏以明萃其涣而合其离,昭昭穆穆,虽万世而下,世系井然,恩联谊笃,典制何其隆也。家谱有其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一部家谱中,从这个家族的兴起、繁衍、分派、迁徙,到家族的历代英贤、家规家训、祠堂宗庙、诗文著作,纵横几百年,上下数千人,内容丰富,包罗甚多,充分反映了各方面的关系,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在数以千万计的史书中,由史官编纂,记录一个朝代盛衰兴亡的是正史;由地方主纂,记录一个地区风土沿革的是方志;而由家谱纂修,记录一个家族迁徙发展的便是家谱。 我已将家谱研究列为一个兴趣专题,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学习有关古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拓宽视野,并将持续关注。一方面有益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是有意义的事;一方面身为游子,我在有意识的为了解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贡献绵薄之力。 附:家谱与家乡辑 1 家谱 家谱的源流 作者: 图谋 2005.7.19 网络环境下的家谱研究有感 作者: 图谋 2005.7.22 家谱研究体会 作者: 图谋 2005.7.24 家谱知识( 上) 作者: 图谋 2006.8.22 家谱知识( 下) 作者: a 2006.8.22 古文化知识之一:教育相关 作者: a 2006.8.22 古文化知识之二:地名 作者: a 2006.8.22 古文化知识之三:官职 作者: a 2006.8.22 古文化知识之四:称呼 作者: a 2006.8.22 古文化知识之五:官僚机构 作者: a 2006.8.22 中国各朝名称来历 作者: a 2006.8.22 历史年代简表(上) 作者: a 2006.8.22 历史年代简表(中) 作者: a 2006.8.22 历史年代简表(下) 作者: a 2006.8.22 家谱中的王勃 作者: a 2009.10.24 求王应拔《啄鸣集》 2010.1.24 15:34 作者: a 瑞庭先生祠(图) 2010.1.25 09:45 作者: a 湖坪王氏族谱谱序(清序) 2010.1.26 13:44 作者: a 闲话家谱研究 2010.1.31 09:36 作者: a 2 家乡湖坪村 奶奶 作者: 图谋 2005.7.18 家在湖坪村 作者: 图谋 2005.7.18 我们村子里的浙江佬 作者: 图谋 2005.7.18 百世后裔太原出,一堂上下湖坪来 作者: 图谋 2006.4.2 我有一个梦想: 公祠图书馆化 作者: 图谋 2006.4.2 愿驰千里足,送儿回故乡 作者: 图谋 2006.7.11 古迹与古籍 作者: 图谋 2006.7.30 走近故乡 作者: 图谋 2006.8.1 故乡的牌坊 作者: 图谋 2006.8.21 在那并不遥远的小山村 作者: 图谋 2006.8.22 欢迎访问故乡图片集 作者: a 2006.9.2 公祠图书馆化的构想 作者: a 2006.9.18 故乡有颗树写在植树节( 图) 作者: a 2007.3.12 这个女人不寻常 纪念我的奶奶 作者: a 2007.6.12 故乡的老井 (组图) 作者: a 2007.8.21 故乡风物 作者: a 2007.8.21 故乡的花鼓戏 作者: a 2008.2.11 公祠图书馆化再思考 作者: a 2009.7.27 故乡见闻 作者: a 2009.8.6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4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谱中的王勃
libseeker 2009-10-24 08:36
家谱中记载的王勃与百度百科中的王勃有同有异,家谱中的信息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人曾在2005年7月14日发布《太原王氏宗谱源流》( 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12737427.html ),该信息由家父通过抄录以书信形式寄给我,我再输入电脑。该信息初衷是提供一个简谱,其实有误:其一,家父摘抄的是每一世中的第一人,并非一脉相承。有些世系只有一人或者下一世正好为上一世中位于第一位所生或过继,这种情况属正确。其二,因为有好些是生僻字,很难打出来,比如4 司空仕益属,事实上家谱中益属为一个合成字。看过简谱,我当时有个疑问:王勃的出生年月?王勃27岁早逝,(649或650~675或676),51世系过继?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经自己查家谱数码相机翻拍版,51世玄暕系王勃的堂弟仁忠之子。 王勃家谱中的记载为博士勃,字子安 七岁能诗梦人遗九墨文思日进,高宗召为太子伴读赠博士,因作斗鸡檄文被斥。与卢照邻、杨炯、骆宾王称文章四杰。兄勮(j)弟勔(miǎn)皆有才名,时人号为三株树。传系失考。王勃无子嗣。王勃的父亲为福畴县令福畴,字文苑 学问沉博,唐太宗贞观丁酉(637)进士,高宗时郊趾县令。娶失考。子六 勮 勃 助 勔 劼(ji)劝 按勮、勃、勔俱有才名而勃居最,故兹谱特为勃立传。王勃的爷爷为仲淹文中子仲淹,名通 世居河东龙门隋开皇壬子(592)生,唐高祖武德乙酉(625)殁行年三十四,诵法孔子教授河汾,慨然有济世之志。上太平十二策于隋文帝不用,恬然自得。后再征不起,有学有守,汉、晋以来第一人也,门人私谥曰文中子。明嘉靖庚寅(1530)从祀孔庙。清道光乙未(1835)崇祀公专主于五湖书院之中寝用深景仰。子二 福畴 福郊失考。王勃的曾爷爷为刺史子圭刺史子圭 名诠 隋初征为歙县尹赠汾州刺史 娶姜夫人 子三 仲淹 仲鼎 仲勋。 王通生二子,长名福畴,次名福郊。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这是正确的。王绩即王仲勋仲勋 名绩字无功号醉乡称五斗先生 娶失考 子一 福畤(zh)鼎兄次子来继。福畤是仲鼎之子御史福畤 字文济 唐高宗咸亨中吉州尉,官至御史东台舍人兼侍郎 娶陈夫人 继娶秦氏 子一 仁忠。 按家谱记载,本人与王勃有何联系?47世同为王子圭(诠),王勃为50世,本人为94世(家谱尊56世寿安为一世祖,本人为39世)。 另,根据本人近年对家谱的关注,深刻体会是:虽然当前有网络,信息的考证方便多了,但家谱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种种原因家谱中有些避讳或讹误,但其家谱中所记载的信息不容轻易否定,在修订时需要慎之又慎。 相关资料 : 1 王勃.http://baike.baidu.com/view/9836.htm?fr=ala0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 2 太原王氏宗谱源流.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12737427.html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晒晒我的家谱(4):商代年表参考方案
刘玉平 2008-8-5 21:11
晒晒我的家谱( 4 ):商代年表参考方案 根据对家谱的分析,初步提出如下 商代年表参考方案 。个人之见,欢迎批评指正!如需转载,务请告知本人并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历史与人物|9212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版)晒晒我的家谱(3):西周年表参考方案
刘玉平 2008-8-2 15:51
晒晒我的家谱(3):西周年表参考方案 根据对家谱的分析,对西周年表初步提出以下参考方案(第二稿)。一人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需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家谱有关记载及历史意义: * * * * * * 附: 西周年表(引自:百度百科 夏商周断代工程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268.htm ) 武王 公元前 1046 年 前 1043 年 在位 4 年 成王 前 1042 年 前 1021 年 在位 22 年 康王 前 1020 年 前 996 年 在位 25 年 昭王 前 995 年 前 997 年 在位 19 年 穆王 前 976 年 前 992 年 在位 55 年 (共王当年改元) 共王 前 922 年 前 900 年 在位 23 年 懿王 前 899 年 前 892 年 在位 8 年 孝王 前 892 年 前 886 年 在位 6 年 夷王 前 885 年 前 878 年 在位 8 年 厉王 前 877 年 前 841 年 在位 37 年 (共和当年改元) 共和 前 841 年 前 828 年 在位 14 年 宣王 前 827 年 前 782 年 在位 46 年 幽王 前 781 年 前 771 年 在位 11 年
个人分类: 历史与人物|7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晒晒我的家谱(2):为什么晒家谱
刘玉平 2008-7-23 22:44
晒晒我的家谱(2):为什么晒家谱 民族团结,共谱佳篇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生息在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尊奉炎黄为始祖。这些民族中,又有许多的姓氏。由于世代繁衍,叶茂枝张,形成了各个姓氏的家族。历史告诉我们,家族、民族与国家,有着血肉相连的辩证关系。 站在全中华民族的角度,几千年来从未实现过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统一。民族为政、家族为政,如先古的部落酋长制、奴隶社会的君主诸侯、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绝大部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同心同德共建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中华民族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蓝图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之路迈进 散落民间的史料 历史是人写的,就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例如,耗资数千万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也引起了不少的质疑和争议。 同样,姓氏族谱,其中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夸大、歪曲和谬误等等。但其作为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人文传统,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信息,是散落民间的珍贵史料。 遗憾的是,姓氏族谱长期没有得到客观公正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特别是,王、张、李、刘、陈等等不少大姓氏的族谱,历史渊源久远、延续比较完整、对比性较强,可以为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如,本人对族谱的初步分析,轩辕黄帝可能于公元前2420年左右即位,商朝可能始于公元前1706年左右,西周可能始于公元前1062年左右(详细内容将陆续成文)。 血统不能说明什么,但人也不能忘本 尽管智力可能与基因有一定关系。但研究表明,决定智力高低,不仅仅是遗传基因(如,搜狐网聪明基因 http://news.sohu.com/20071220/n254209552.shtml )。而且,智力也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对国家民族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大小的唯一因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才是由 1% 的灵感和 99% 的汗水组成的。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本 。对待家族本源和血统,应该持客观的态度,既不要执迷于血统,也不能忘本。
个人分类: 历史与人物|5062 次阅读|2 个评论
晒晒我的家谱(1):姓氏家族渊源
刘玉平 2008-7-22 14:12
家乡建州52年前夕,趁周末驱车回家看望祖母和父母。其间,浏览了一遍家谱,小有收获。一则了解自己姓氏家族的渊源,二则获得了关于夏商周断代的一些认识 晒晒我的家谱(1):姓氏家族渊源 国家、民族与家族 中华民族,都是炎黄的子孙,上下五千年,生息在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因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形成了汉、满、蒙、回、藏等等各种民族。这些民族中,又有许多的姓氏,如赵、钱、孙、李等等。由于世代繁衍,如树木之千枝万叶,形成了各个姓氏的家族。中华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强则民族兴,民族兴则家族旺;反之,国家弱则民族衰,民族衰则家族落。所以说,家族、民族与国家,有着血肉相连的辩证关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姓氏的国家,站在全中华民族的角度,几千年来从未实现过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统一。民族为政、家族为政,如先古的部落酋长制、奴隶社会的君主诸侯、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绝大部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亲如一家、同心同德,共建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中华民族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蓝图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之路迈进( 刘玉平文 ) * * * * * * 颂续谱 苍天悠悠,大地茫茫。刘氏宗派,渊源流长。 唐虞赐姓,始定纲常。祖德巍巍,万载荣昌。 帝王将相,执掌朝纲。农工商学,济济洋洋。 中华文化,吾祖同创。始祖重公,德播黔湘。 定居兰田,振兴族纲。六百余载,叶茂枝张。 湘黔川康,育我儿郎。四化歌声,普天同唱。 盛世续谱,启下承上。家声远大,地久天长。 凯里 刘伯川(家父) 敬题(1985年) * * * * * * (本文图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欢迎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用于其他用途,因此涉及到的侵权问题,本人将依法维权,特此郑重声明!) 刘姓渊源示意图 族谱封面 族谱扉页题词(族兄泰安书) 黔东南一带刘姓字派 刘玉平姓氏家族渊源 *参考文献:《刘氏族谱 彭城堂》(1985年第六次修编)
个人分类: 历史与人物|11610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