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丙寅大江行·03人生道德
xu782219 2009-6-24 06:53
第三章 人生道德 也不知船是何时开动的,第二天醒来时天早已大亮。船顺流急驶在两岸高山夹着的激浪里,水鸟追逐着船尾,绕着浪花盘旋。 洗漱罢,我们进食了方便面,各自泡了一杯茶。 船驶过了左岸的长寿县,右岸的涪陵城。因船不靠岸,所以也无法吃到长寿县的沙田柚子,也无法看到理学创始人程颐在涪陵的点易洞。我们二人各自看着旅游部门编的有关长江和长江三峡的小册子,听着船上广播喇叭的介绍,欣赏着两岸的绮丽风景,不时赞叹几句。 丰都到了,在船行左前方,────船上的喇叭广播。 这可是个很瘆人的地方,传说人死后阴魂都得到这里的鬼城去报到。他说。 是啊,在我们家乡山东,人家死了人,就向西南烧香,把魂送丰都去。而且活人的家门是不能朝西南甚至朝西开的。如果非开不可,就得修影门墙,不然,这家就得常死人了。 他:迷信,愚昧。大门不朝西开的人家就不死人了?其实,丰都鬼城的得名完全是一个误会。据说,在汉朝时,丰都平都山上隐居着阴长生、王方平两个人,都颇有名气。后来人们在传说中常把这两个人的姓连在一起说,就传成了平都山上住着阴王。有了阴王,人们就编出了鬼城。中国人万物皆神的思想,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好事者不但编出了鬼城,而且还造出了相对于活人的阳间,仿照着人间万象编造了个阴界。唐朝以后,平都山上陆续修了几十座庙宇,有阴阳界奈何桥望乡台阎王殿云霄殿等,总称阴曹地府。庙宇里的塑象,神鬼各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我:你去过那里? 他故意打趣,笑道:我可不愿这么早就去那里。 我忙解释:我是说,你去丰都旅游过吗? 他两手一摊说:可惜,我没去那里旅游过,这是书上说的。其实,人死了一把土,哪有这么多的罗嗦。 我:吓唬活人呗。不过,这么一恫吓,有些坏人就不敢做坏事了,也算有点儿积极意义。奈何桥可不好过啊!地狱也够吓人的! 他:这么说,阴间说还有积极意义? 我急忙道:可别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可是名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他微笑着,慢条斯里地打断了我的话:老兄,别着急,这年头不划右派。 我陪着他笑了笑,正色道:不是怕划右派,我的确对生与死有唯物主义的看法。 1966 年初我就写过一首对生与死看法的诗,表明了我的信仰。 他:既然有诗为证,就朗诵给我听听,叨教。 我:那我就只好献丑了。请多指教。于是,我就背诵了下面这首诗: 死 我从物质来,还到物质去; 活有为,死何惧? 一切都不过是运动的物质。 物质运动发展到人, 已经到了最高级, 接着就应翻到底, 转到运动的最低级──死。 人虽死,物质运动永不死。 怕死鬼,最可笑。 君不知,慈禧修了万寿山, 秦皇吃了不死药, 到头来,今天谁也没活到。 怕没用,都得死,就是因为生了你。 但要死得值, 为人民而死,重如泰山; 为剥削者而死,轻如鸿毛; 为亲朋而死,太狭隘; 为自己而死,是懦夫。 老死也不好,晚自杀罢了。 要死在为全人类解放的战场上, 那才最有意义。 我自物质来,还到物质去; 活有为,死何惧? 背诵着,我仿佛回到了 20 年前;而他一直望着窗外,沉思着。稍停,他转向我:我不懂诗的艺术,但我上高中时读过一首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的诗,至今记忆犹新。他是这样写的 ...... 接着他朗诵了这首诗: 这在我是最可怕的思想 ...... 这在我是最可怕的思想: 假如一定得死在床上! 象一朵花,慢慢地凋谢, 有小虫在它心头咬啮; 象一枝烛,久久地燃烧, 在教堂之内,寂寞无聊。 那样的命运我不愿意, 不要让我那样死,上帝 ! 我情愿是大树,任闪电 和狂风将它击穿,吹断; 我情愿是峥嵘的岩石 轰轰地倒下在山谷里 ...... ── 假如所有被奴隶的民族 起来反抗了,向战场前去, 红红的脸,红红的旗 旗上是这些神圣的字: 全世界的自由! 它要在全地球 咆哮着,作一百次的血战, 这决战是给暴君的审判。 那时候,让我死亡, 在这样的战场上, 我的心血就在那里流尽, 胸前也响着最后的欢声, 热烈的骚动,钢铁的叮呤 喇叭的吹叫,大炮的轰鸣, 有战马一群群 在战场上飞奔 报道这光荣的胜利。 我却在马蹄下安息。── 那里是我的尸体,收拾在一起, 到了举行伟大的葬仪的日子, 在那时候,唱着挽歌,又盖着战旗, 神圣的全世界的自由啊!为了你 牺牲生命的那些英雄, 都送到共同的坟墓中。 他朗诵完后,感情还浸沉在诗的意境里,脸色严肃、兴奋、激动交织在一起,许久没说话。然后他点上一枝烟,深情地说:这首诗对我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可以说,它帮助我奠定了一个崭新的人生观。 我:我们生活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的榜样实在是太多了。 他:雷锋说: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 我: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他还说过:人只为家庭而活着──这是动物的自私性,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贱,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他:鲁迅先生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写道: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 我: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他:我们的老祖宗范仲淹早就在岳阳楼上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他:伟大导师马克思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为人类工作。 我:他们都很伟大,都是我们的楷模。 他:至于你的诗,很明白,很容易懂。我觉得是不是有点太白了? 我:就是说不含蓄。 他:是这个意思。好像是在喊口号。这倒很具有那个时代的味道。 1966 年嘛。 我:很对。因为我并不懂诗,只是想把自己对生与死的看法写下来,闲暇时自己看看,自勉而已。 他:观点不能算错,而且是很革命的。就是太物质了些,太口号化了。 我:高见!批评得很对。在高喊革命口号的 1966 年,造反派抄了我的家,包括记有这首诗的日记本也被抄去。在我蹲牛棚的三年间,大小斗争会批判会上百场,从无人批过这首诗,可见它是够革命的。 他:还有两点值得商榷。第一点,人是物质运动的最高级,根据是什么? 我: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知识,仅有人有精神,而精神是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当然,这也有故意抬高我们人类自己的意思,别样的更高级的文明谁也不敢保证说没有。 他:第二,你说活有为,死何惧。要是把它换成活无为,或者活捣乱,或者活犯罪之类,死就可怕了吗?死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谁见过? 我:的确,谁也没到那边去看过,写个考察报告再回来。 他:也许那边很好,没剥削,没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是桃花园,是天堂;也许那边和我们阳间差不多,你枪我夺,尔虞我诈,人人疲于奔命;也许那边阴森可怖,人人受着煎熬,是地狱;也许那边是非颠倒,笑是悲,哭是乐,好人坏,坏人好;也许── 我:既然谁也没去过那边考察又回来,那就谁也说不清楚。所以,苏各拉底在法庭申辩时当众说:现在我们分手了,我走向死,诸位走向生,但是究竟谁好,那只有神知道了。之后便服毒自尽了。 他:我们唯物论者不是神,又都没去过那边,但是我们根据我们唯物论的推论,根本就没有阴间,哪个人死了都将变成一样的无生命的物质。我自物质来,还到物质去嘛!在物质世界里面转来转去,当然,这和佛教讲的轮回完全不一样。 我:这牵扯到信仰问题。 他:有人信上帝,有人信佛,有人信真主,有人信道,有人信丰都鬼城,磕头、烧香、顶礼膜拜。相信关于天国的廉价许诺,害怕关于地狱的浅薄恫吓。而我们信仰马克思,信仰唯物论。当然了,谁都说自己的信仰是真理。 我:的确,信神者说有法力无边的神,我们说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物论、辩证法。我们不信鬼神,认为拜鬼神是愚昧无知的表现。记得前年春天游杭州灵隐寺,面对着拜神的芸芸众生,我当场发表了一通议论。 他:怎说的? 我:首先要确定有神和无神。若无神,拜神则毫无意义;若有神,烧香、磕头是对人的尊敬,人们公认,但是否也是对神的尊敬呢?谁证明过这就是神所接受的敬神形式?若这不是对神的尊敬,甚或是亵渎,岂不是不仅无益,反而是对神犯了罪吗?再退一步讲,若已经有人证明了烧香、磕头就是神所接受的敬神形式,那么,烧香、磕头同样无及于事。因为神应当是最大公无私的,是最公正的,神对一切人,不管贫富和贵贱,都一样对待。在神的面前,真正地达到了人人平等。因此,受了欺凌而又无处申冤的人们,在人世间找不到公道,认为神能主持公道,所以才信仰神的。而拜神的人各式各样,得势的强人拜神,希望继续得势,永远得势;被压迫的懦弱者拜神,希望神主持正义,抑强扶弱,降福于他。神究竟听谁的呢?当然,神法力无边,谁的要求都可以满足,只要他愿意。但是,大公无私的神能不分是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满足所有带着各种愿望的各色人等的要求吗?再者,既然神法力无边,何不造一个美满的世界,让人们都幸福多好?干嘛还非得要人们去祈求他不可?拜神的人,花一点小力气磕几个头,花一点小钱买些纸和香烧,而不用花大力气去努力、去奋斗,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就可以免灾,就可以给自己和亲人的今生和来生赐福,甚至做了坏事,也可以无灾,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岂不是要提倡人们吃小亏沾大便宜吗?这样,神不就成了喜欢献媚,接受贿赂,专开后门,喜受人情,帮助私心者,袒护坏人的小人了吗?有权有势者、为富不仁者最有金钱和时间常去拜神,穷苦的善良人缺少金钱和时间常行此道,结果岂不是仍然要富者永远富穷者永远穷、强者永远强弱者永远弱吗?这是公道的神所绝对不会做的事。所以,不管怎么说,烧香、磕头都是毫无意义的。 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对坏人的姑息和纵容,使得做坏事的人毫无顾忌:做够了坏事再皈依佛,而且即刻能成佛,成了受人尊敬者。做坏事者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 我:流行的既往不咎下不为例之类,与此相类似。能钻政策的空子,赶紧钻,到堵漏洞时,他已捞够,就盼你既往不咎下不为例了。 他:这是世俗的事。刚才你对神的分析很透彻,我也很受启发。但是我觉得你分析得太逻辑化了,象在编计算机程序,这倒也无妨。但是,仍然和你上面那首诗一样:太唯物了。太唯物,反而会使有些人更肆无忌惮地为自己。什么也不信,只信个人,一切为着自己转,一切为着个人享受,成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做坏事更无顾忌,只要利己,不管他人死活,反正无报应,也无来世惩罚。昏君、暴君、流氓无赖、贪污犯、盗窃犯、诈骗犯、杀人犯、抢劫犯、强奸犯、大烟鬼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我:这就是有人常说的信仰危机。这些社会渣滓们什么也不信,只信仰个人主义,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不相信来世,更不怕报应。 他:路易十四说:在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他不怕青史直书,任意施暴,为所欲为,臭名骂千载又能奈他何? 我:他倒真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了。 他:彻底唯物了,开追悼会,树纪念碑,就纯属无聊之举。死人无知,追悼何用?完全是做给活人看的。 我:做给活人看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在告诉活人,做好事是受人尊敬的,即便是死了,也有人悼念。大家都来做好事吧!另外,追悼会可以给死者亲朋一个宣泄悲哀的公开机会。亲朋悲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宣泄出来总比憋在肚子里的好。 他:教育活人做好事可以用实实在在的方式,何必打死人的招牌?亲朋宣泄悲哀自然无可非议,但也可采用更简单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形式。一旦活人们认识到追悼会、纪念碑之类事的真象,自然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当然会引起反感。 我:最可笑的是,有的不孝子孙(不是不肖子孙,虽然多数人总希望子孙们肖自己,其实不肖倒比肖来得更好些。如果后代总是肖前辈,那么人类的发展也就停滞了),老人在世时,不管不问,毫无孝敬之举,甚至极个别的对老人使尽虐待手段,盼其早死;而老人去世后,却又大操大办丧事,还哭得死去活来,完全是演戏给人看。 他:何如让老人在生时多享点儿福啊? 我:尊老,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的。不然谁还愿意养孩子?那人类还不得绝了种?爱幼,更是为了人类的发展, ...... 他:但极端个人主义者是连人类的利益也不会顾的! 我:这种人多了,整个社会就会乱套。社会乱了套,人人都会遭殃,包括多数极端个人主义者也会遭殃。所以,为了全人类的整体利益,人类应该有一个有利于人类利益的共同的信仰,来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创美好的现实和未来。 他:在古代,人类同洪水猛兽做斗争,靠的是集体主义。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虽然容许公众信仰自由,但必须得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凌驾于各种思想之上,把全体人民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奋斗。没有共同的思想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一盘散沙就没有战斗力,没有战斗力就会被动,被动就很难发展,而且还要处处挨打。 我:我们中华民族吃一盘散沙的苦实在是太多了。 他:团结就是力量嘛。 我:但是没有共同的信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 他:我们中华民族有过共同的统一的思想,起到过凝聚全民族的作用。在我国汉朝以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以孔夫子的思想为主,儒、道、佛杂揉的宗教占统治地位;接着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再后来是马、恩、列、斯、毛的共产主义,人们还是有所遵循的。 我:但是,我们好像又都评论过,信念有些动摇。信仰必须是笃信,绝对地服从才有意义,就象信仰宗教一样。哪个真正的基督徒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哪个真正的佛教徒怀疑佛?哪个真正的伊斯兰教徒怀疑过真主?一怀疑就动摇,一动摇心就不诚,心不诚统一思想就成了空话。 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唯有辩证法除外。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符合客观真理,是永远颠扑不灭的真理,永远不会过时。 我:你是说辩证唯物主义是绝对真理? 他:绝对真理是整个历史长河中所有相对真理之和。 我:就是说绝对真理永远不会被人们看到。因为虽然理论上认为历史总会有终结,但是谁也看不到历史的终结。 他:我们人类的全部发展史,在整个宇宙的发展史上仅是一 个小小的章节,小到几乎可以完全忽略。 我:就在人类生存的这一小小段时间里,也会有一些相对真理,总该有能统一大家思想的主义吧! 他:当然。但它总不该是个人主义吧! 我:个人主义这个词儿人们倒是常说,但真要论起来,能对它说出个完整、确切的定义的人可不多,我就说不出。但是,我认为个人利益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个人主义,在一定的前提下人们争取个人利益并不能算错。相反,在一定的前提下,人们争取个人的快乐和享受是天经地义的应该和正当。谁也不是情愿受罪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他:情愿受罪的人也不能说没有,例如犬儒学派,但他们不是一般人,而是宗教狂。其实,所有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不存在情愿不情愿的问题。每个人完全是由与自己毫无主观关系的外界的某种机会的偶然产物,参与其组成的物质的来源、多少、空间和时间等因素的排列组合,就更其偶然,把全世界最高明的数学家集中在一起,也无法计算出其概率。 我:那当然。既然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这么不容易,就应当不辜负自己的一生。人活着就争取尽量少吃苦,多享福。 他:但这里得有一个原则,即在争取个人享受时,不能侵犯和妨害别人的利益。不然,人与人之间,人群和人群之间,纠纷、争夺、战争、残杀会连绵不断,永无休止。谁也不得安宁,个人还有何幸福可言? 我:恩格斯说过,── 他:──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也决不是对人对己都有利。(《路得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 234 页) 我:应当鼓励人们使个人的利益服从公众的整体利益。为别人,同时也是为自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家都这样,社会就会安宁,从而人人都会获益。 他:就是说,人不能一门心思专为自己打算,一味地追求个人幸福,而要适当克制个人欲望。 我:十分正确。孔夫子早就主张克己复礼。如果这里的礼不是单指周礼,而是换作专指人类和平、幸福,则完全适用于当今和以后千秋万代。克己,对己克制越多的人就越高尚,因为这有助于他人获得幸福,自己也能保证得到应得的一份,使整个社会获益。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人对自己享乐本性的约束,对个人欲望的克制,对应当得到和可以得到的享受的让与。约束愈严,克制愈厉,让与愈多,则道德愈高。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此众多的东西我不要,需求最少的人离上帝最近。我们的少需求不是为了靠拢上帝,而是为了别人和自己都能得到应得的份额。概括地说,我们主张克己爱人。人人如此,人人都受益,世界就会实现大同,共产主义就一定能实现。 他:用爱来解放全人类? 我:人类用爱来解放自己! 他:阶级斗争还用不用? 我:那是马克思晚期的思想,好用过一段时期;现在时代变了,政治环境变了,看来他老人家早期的学说更合乎现今社会的实际。 他:这么说,爱就是为他人,为公众做好事。谁为公众奉献得多,谁就是品德高尚,谁就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 我:所以,信鬼神,虔诚的烧香磕头,不如只做好事,在人间建造天堂,大家一块来享受。 他:佛教徒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儒家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也都对。 我:宗教劝人行善还是很有客观积极意义的,虽然宗教徒行善是为了死后升天堂,或者是去极乐世界。 他:但,并不是人人都只愿做好事,而不做坏事的。 我:肯定有部分人是这样的。但是,不能再用现世和来世遭报应的恫吓手段来恫吓他们了;不能单靠舆论来伸张正义,也不能单靠用道德来谴责不道德者,而是要建立保护公众利益的规则,即法律,用以教育、规劝,直至制裁做坏事者,使其只做好事,或者不能做坏事。 他:就是说要实行法制。 我:对。我最佩服小平同志,他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根据当代的客观实际,果断地中止了人为的阶级斗争,否定了阶级斗争万能的学说,改为以法治国;坚持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走向世界;摒弃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论,主动与全世界各平等待我之民族讲信修睦,互谅互让,化敌为友,共同发展,从而摆脱了我们孤立无援的困境,促进了自己综合国力的大发展,对全世界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他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就凭这一段话,当代是不会有人划你右派了。的确,实行共产主义有各种途径。在现代,还硬要师承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或小米加步枪、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来实现革命的胜利,然后再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太教条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见过现代科学,没见过现代资本主义,何以能── 我:要留住嘴,别说过了头。 他:怎么?你也要抓右派?我认为当今最大的进步就是让人们说话,真正地不抓辫子,不打棍子。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几时文人说变了天过?大家都说心里话,还可以使领导人了解民情,窥见人们的真实思想,以作为制订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有百利而无一害。不是周朝就有采风吗?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道地的国粹,应当继承和发扬。 我:唐太宗李世民纳谏如流,成为中国历史上建有伟业的好皇帝。 他:让人说话,说明政治开明和强有力;人们敢于和愿意说话,说明人们关心国家和愿为国家效力。可惜历史上唐太宗太少,昏君又太多。史无前例时谁敢说真话? 我:林彪名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嘛。 他:其时,不说假话小事也很难办成。 我:当时只能天天说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从来没有这么好,到处莺歌燕舞。其实,当时政治黑暗到了极点,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当今允许人们说话,鼓励人们说真话,人们也敢于说真话。君不见,街谈巷议,大会小会,人大政协,报纸电台,都敢于说真话,发牢骚,讲怪话,甚至敢于对国家领导人说长道短,评头品足。在中国这历来是禁区中的禁区,但现在允许人们进入,而且也真的有人闯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啊!当然,这还很不够,但毕竟在我们这一代开了个头,打破了几千年的桎梏。从这里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昌盛繁荣富强的兆头。 我:我也有同感。遥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人的思想是何等的活跃!何等的辉煌!以致于我们今天还汲取不完其中的营养,对世界思想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难道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变笨了? 他:人只能是越来越聪明,岂有变笨之理?关键是政治环境条件的问题,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 100 ℃ 或- 100 ℃ 环境中的鸡蛋,无论如何也孵不成小鸡。说真话就扣帽子,打棍子,杀头枪毙,敢说真话的人就绝不会多,永远也出不了诸子百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废黜百家,百家就匿迹了;文革时期,不许有两家言,后来全国也就仅只一个调了。所以,要有真正的(绝不能是虚假的、骗人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环境,才有可能产生诸子百家。 我:春秋战国时期有此条件吗? 他:客观上应当存在。奴隶社会崩溃,诸侯林立,应当就是这个条件。 此前是奴隶制社会,其时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即那时的学术在统治者种族的手中,民间无所谓学问。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由种族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统治者种族土崩瓦解,再无法维系学在官府的学术独霸局面,于是学术便下移到了民间。学术解除了禁锢,有了更加广阔的肥沃的发展土壤。 而奴隶制结构的解体,诸侯纷争,群雄割据,都妄图称霸,兼并他国。时刻都做富强起来去吞并别国的梦,又时刻都有被别国吞并的危机感。得士则强,失士则亡。所以,都竭力争夺能帮助自己强盛的知识分子。所以有孟尝君养士,燕昭王筑黄金台的故事,知识分子真正成了统治者的宝贝。这样的宝贝,必须是说真话讲实事的,不然便成了假宝贝,而假宝贝是没人用的。所以,当时士们说真话非常之自由。如果你立对我有利之言,我自然不会反对,而且会给予大力扶持;如果,你的学说对我既无害又无益,属纯学术之类,我就置之不理,听之任之,间或支持一下,显示一点豁达大度;如果你的学派对我有碍,我就压制或驱逐之。当然,腐败昏庸无能的糊涂诸侯,不分是非曲直,或者恃强自傲,听不得别人的正确意见,例如楚怀王之类,当属别论。如果某学派在某地得不到支持,甚或是受到压制、打击和排斥,该学派自然会到其他诸侯国去寻求青睐和重用,这比当今知识分子的流动要方便得多,起码不存在户口问题。 我: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让诸侯们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嘛。 他:诸侯林立,诸子可以穿梭往来钻空隙,百家可以游说竞争扎营盘。东方不亮西方亮,失了南方有北方。以其顽强不屈的开创精神,诸子百家总可以找到发展自家的地方。 我:那时候,由于诸侯林立且大都对立,所以,不同的学派在不同的各诸侯国,尽可以自由争鸣,一方是很难用权势压制另一方的。 他:那时候在一个诸侯国内,学派之间的争鸣也比较自由。好象那时候人们老实得多,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可以用辩论来说服对方,很少有象庞涓那样耍阴谋玩权术,朝死处整他同学孙膑的,不象现在庞涓这么多。 我:即使在一个诸侯国内某一学派受到了另一学派的压制,也完全像受到诸侯的压制时一样,可以遛之大吉,到别国去,另打锣鼓另开张,同样压不住。 他:所以,诸侯林立,就是产生诸子百家的客观条件。至秦汉及其以后,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取代了封建制,知识分子就再也不敢自由说话了。因为你一张口说真话,就被认为是诽谤君行,无人臣之礼,便蒙上不辜之名,引祸上身,戮及先人和同辈及后人,逃都没处逃。谁还敢说真话?在这种情况下,东方朔又想说话,又想不得祸,就采取了迂回战术,用滑稽幽默的形式说了一些真话。 我:谢天谢地,我宁可不要百家繁荣,也不愿再出现列国争霸的局面。战争受害者总是老百姓;而且那种群雄割据争霸的局面也绝不是发展百家最理想的环境。在统一的和平环境中,只要真正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真正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也会出现百家,而且定会出现超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繁荣,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比那时的中国人聪明得多。 他:好象现在国家正在创造这样的环境。经济要上去,思想也要繁荣。目前国际形势也很好。尼科松很明智,里根、戈尔巴乔夫则更进了一步。他们讲缓和,消除对抗,促进和解,结束冷战,争取世界和平,这有利于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都可称得上人类的功臣。 我:世界局势趋于安定、和谐,这真是人类之大幸! 他:历史应该把所有做好事的人都记下来,广泛宣传,进行褒奖,用以教育后人都做好事;把所有做坏事的人也都记下来,进行鞭挞,用以警戒后来者,不做坏事。 我:大概这正是当年孔夫子著《春秋》的本意,所以他后来的人说: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我看褒奖和鞭挞都是有用的,但得是当事人在世的时候有用。当事人死后,只是历史记下来有何用?死人无知,做好事的死人和做坏事的死人是不会也不能在乎这些褒与贬的。 他:是啊,谁死后都是一把土,管后人怎么看,反正再也没有了感知。文天祥忠贞不渝,留取丹心照汗青,受到后人的无比崇敬。文氏何曾知晓?秦桧卖国投敌,遗臭万年,后人让秦桧铁像跪岳飞 800 年。秦桧何曾知晓? 我:是啊。在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下,人们修建了纪念岳飞的庙和墓,墓壁照上嵌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墓周围石栏的望柱上有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是向岳飞说的,也是对世人说的。 他:墓阙下铁铸的陷害岳飞的秦桧、秦桧妻王氏、张俊、万俟 xie (占上内下)等四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作者是希望岳飞、秦桧等和世人都能知道。 我:墓阙上的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认为无生命的青山和白铁也有感知。 他:这也说明人们敬仰岳武穆岳飞,痛恨秦桧等奸臣贼子。 我:可不是嘛,四铁像半裸的身躯上常常遍身污秽,痰迹斑斑(以前有时还有便溺),任人唾骂,横遭鞭挞,认为秦桧四人有知。过往人等认为,若不对四铁人污辱一番,天理难容,是要倒霉的,做生意的就得赔钱。这些人认为上天有知,也痛恨坏人。于是四人像屡毁屡修。 他:清代有人用牌子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如此?挂在秦桧铁像脖子上;下联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挂在王氏铁像脖子上。好象秦桧夫妇都有感知,正在互相埋怨呢! 我:解放初期,一游客在岳墓前写了一副对联──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墓前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阴极恶诛。是说志士仁人唾弃秦桧们,并引以为戒,建功立业,受到了人们的崇敬;秦桧们卖国求荣,陷害忠良,则受到了报应。是善有善保,恶有恶报,是因果报应的佛门说教。 他:但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在这里并没提因果报应。文革后的 1979 年,他在重修好的岳飞祠前撰一联云──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不仅书法好,而且气势大,借用岳飞词句得当,真不愧为大家手笔。但他说的都是世俗话语,也都是激励活人的,并没说死人有知。 我:如果人死后真有感知,后人的褒奖当是对好人的安慰和激励;后人的唾骂和鄙视,当是对坏人的一个强有力的威慑。活着的人当然会从中找到楷模。 他:这种如果只能是好人的傻想。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是人类身体的设计图,当然也是人大脑的设计图。因此,它是构成人肉体乃至人产生意识的主要物质。它代表着人们的一切,极言之,它就是人本身。我们也傻想一想,如果我们把某人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不变质地存于某处,需要时按图施工,某人不是可以被再造了吗? 我:即使可以再造,乃是再造之人,而不是原某人。因为二者的环境和经历不可能完全一致,何可算原某人?所以,其虽有感知,也与原某人情感无干。 他:若能使过世的人有感知就有趣了。可我们是唯物论者,不相信有灵魂和灵魂的不死。 我:也许将来会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唯物的办法。 他:不过,现在我的肚子咕咕叫了,它现在迫切需要唯物唯物了。 他:可不,还真有点饿了。 他:我们已经方便了两顿,今中午我请客,去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在删帖?谁要造反?
热度 1 moxj 2009-6-20 22:14
有人因为躲在黑暗里,大家害怕他;有人因为被看到,许多人也害怕他。所以总是有人想把躲在黑暗里的人揪出来,想把看到的人打压下去。 我不是个喜欢躲躲闪闪的人,也就难免被人看着不顺眼,难免有人想把脚抬起来,狠狠的踩下来 我不敢为自己及和我一样的人辩解:讲我们是一群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但面对一切,我敢说我们都是 实事求是、负责任的人 看到一些人的个性签名,我感慨了一句 : 我们的签名是彼此心灵的对话。 很多人的帖子被屏蔽了,只留下他们在别人帖子后面的留言及签名,但这已经足够了,因为连我这样幼稚的人都感觉到了他们的签名是心灵的表白。 一位网友借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话作为签名: 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一天它不再为人民服务了,人民就起来推翻它! 另一位网友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作为签名 :   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还有一位网友借用别人的对话作为签名: 斯大林: 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 丘吉尔: 我打仗就是保卫让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 。 很多人的帖子被删除了,很多人的头被别人踩了无数次。为什么呢?他们说了什么话?他们做了什么事?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不会超越毛主席的概括,语气也不会有他老人家那样有气势。难道是因为他们的语文水平不及毛泽东同志就被删帖?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加入斯大林同学那个党,而是把理想的方向倾向了丘吉尔同学,就要被踩呢? 我刚写的日记: 《 (论)信仰的包容与组 织 的封闭 》 没有真正的讨论,只用一段副标题做了解释。如果以后要不断完善,这篇日记算是引出问题。 问什么,当然问人们的信仰和当前的行为;问我们敬爱包容的组织和大家无奈可爱的签名;问要老百姓以后要把毛泽东同志的语录和丘吉尔同学的回答作为心灵签名,还是数不清的网民要把签名都改成逯军同志的名言: 你 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 为什么逯军同志的言论会这么广泛的引起大家注意和讨论,因为在很多官员的 心里 媒体替老百姓说话,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和政府过不去,和党过不去。 除了有逯军同志这样敢于说心里话外,更有一些政府文件 穿着正装讲笑话,许多红头文件不是违法就是背离常识:有的规定投资 5000 万者开车违法不受罚;有的要求辖区各单位每年抽 400 条本地烟;有的公开为环球小姐选手向全县父老拉票;甚至还有的红头文件不是给人看的! 难道老百姓自己说了几句实话就要被 绿坝 ,非要等逯军这样的优秀干部和一些所谓的红头文件出来替老百姓说出心里话吗? 到底谁在删帖?谁要造反? 我们把信仰迷失了,把组织也迷失了,还有必要问谁在删帖,谁创造了那些造反的人吗? 【每个人需要做的只是要找回心中的 信仰 ,心中的 政府 ,找回从前的实事求是,找回从前的 解放思想 找回党的三大 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惠)、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领导)、 批评与自我批评 (吹捧与自我吹捧)。 用这些力量去驱赶已经在我们心里发芽或生根的那些删除别人发言的冲动,驱赶那些想要制造一个造反派出来的冲动 】 (图片来自中国人社区)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3127 次阅读|6 个评论
(论)信仰的包容与组织的封闭
moxj 2009-6-20 16:27
题目的第一个字在括弧里还没有被放出来,这篇日记也不是完整的文章,仅是一个题目加一个副标题。副标题就是我 22 岁工作笔记里的几句话,其中有几段整理成了后来的日记:《 对大学支部生活的一点感受 》。 当前和今后我们的工作中将会遇到的突出问题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信仰和组织的矛盾。这些问题可能长时间处理不好,关键在于我们的观念不能有效的转变,更由于我们不了解信仰的历史,即它的发展史和包容性;同时不断臃肿的组织使其自身反而尽快具备了信仰的这种包容性而自己的封闭特征被快速冲击。在当前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不处理好信仰的这种包容性和组织的封闭性之间的关系及它们自身内在特质的平衡,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当时的情况是大家选举我做 22002 班团支部书记后我拒绝了,而后再次被大家选择。之后的一年里,我并没有为大家做什么事情,但以这个角色思考了一些问题。比喻《 思想汇报 开放获取 》《 80 后,我们该什么时候入党? 》 及其它一些有联系的日记,即使我尽力客观表达,也难免是站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去探讨,而不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和学术特性的立场。 相比今天,当时我的目光要稚嫩一些,不但在信仰旁边没有加共产主义几个字,更没有明确的拿一些现存宗教做比较讨论。至于今天的伊朗及它周边的 土耳其、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更不会讨论,即使看到了最近网上的 逯军 同学,或则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红头文件,我也最多是同样哭笑不得的喊几句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医基础之基本信条7——回忆我的师尊
sheep021 2009-6-14 15:00
师尊虽然不诱导我信道,但据师尊所言,要成为大医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信条。这些信条,即使在目前看来,都是极其“现代化”的。 一,有逆天之志;不服人有生老病死,遇苦则力搏,定要拼一个长乐无极; 二,命自我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信天定,不信神定,不信所谓冥冥之中,信自己的努力; 三,勤能补拙,毕生求是。 当时的我,极为震惊。不能想象,一个以成仙为目标的人,实际信条竟然和“革命者”无二。。。我结结巴巴的询问,师父,这个。。这个。好像除了长乐无极四字,倒好象是毛主席之类的基本信条吧。。”师尊哈哈大笑,说,我们上古一脉,就是洗心革命者! 我们顺天奉时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命长生,学医的大圆满境界,就是永无生老病苦,长乐无极。我们信神仙,是为了成为和超越神仙。。神仙是什么,就是能完全能掌控自己命运,超越时空者。。。。 师尊滔滔不绝起来。在我的浅薄理解,这就是一个一直被视为异端的人,终于找到倾诉点。不过,师尊这长段话,里面有很多内容还是让我感到自豪,作为人的自豪。虽然我至今也不能证明这些内容的对错。不过,也许对错并不重要。 在师尊的言论里, 三界的一切都必须立足于人界,假如人界毁灭,则三界均不存。天大,地大,人亦大,生而为人是最幸运的,因为只有人,既可控制自己飞升上界,也可以放任自己沉沦幽冥,甚至永远消失。人与法界息息相关,生而为人,不仅没有所谓的原罪,更没有所谓不可改变的罪孽,能成人,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完全可以改变命运的机遇。道心更是能穿越生死,假若今生未成功,来世亦可继续,直至成功。 师尊对把一切推给“天意”,是份外的不忿,甚至痛恨的咬牙切齿,他几次斥责我,水平不够就不要推说什么天意,更不要奢谈命运,否则就不配成为医生。他孜孜以求的,是用人的努力,来解决人的问题,他所提倡的,是自己做自己的救世主,然后再做别人的拯救者。师尊心目中的医生,品行可参天地,精神誓不言败,追寻的是所有生灵的生命圆满之道。 如今的世上,多的是所谓切近现实者,时常教训别人,不要唱什么高调,弄点实在的。更有人认为谈及灵性信仰问题就是玄学,医生懂不懂玄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好病。实则,在一个全体信仰危机,信任危机,灵性危机的时代, 大医,首先要保证自己身心健全,至少,是心灵健全。很多的医生,病的比病人更严重,精神接近变态状况,品行很低,却还要指导别人怎么过生活,这很可悲。 另, 医学,是爱心中迸发的智慧,本就是为了解脱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苦而立;生命的光,是内外辉映才能流转,假如过份相信外力,信命,不信努力,又何必信医呢,一切顺其自然不是更轻松? 一切圣贤和龌龊的人其实开始都是近似的,之所以越走相距越远,不是因为际遇,是心的方向不同。我感佩师尊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不在他的旷世医学,说实在,我至今还是冥顽不化,认为多数人总是要死的,早死晚死的,还是有不可测的“天意”在,或者,我确实不配做一个医生吧。不过。。谁配呢?矮子里拔高个,我还是要不断努力的。我最感激师尊的,正是他对我心的教导。这种教导并不是教我要信某个教,信某个医学,或者要信他,信那些神仙、名相、甚至我也并不真正赞同和完全感受到他的教导,但是我最衷心的感激这一点。 在目前多数人的人生中,很少有人不抱任何目的和你谈心灵问题,也很少有长辈站在一种完全平等开放的角度给后辈以朋友般的建议,更多讨论的是如何获取利益最大化。。。于是我们用被教导加自己摸索出来的那一套,跌跌撞撞的生活。 什么是幸福?幸福里面有一种,就是捧着杯茶,注视着一张皱巴巴的面孔,交谈着一大段一大段的“玄说”。。。每当回忆起那时,都有极为陶醉且温暖的感觉流过我的心。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2845 次阅读|2 个评论
比大医习业还多5——回忆我的师尊
sheep021 2009-6-14 14:43
比之一般人设想中,神秘兮兮或者总是面带优雅微笑,波澜不惊之高人,师尊实在没有刻意弄点什么神秘之处,他的一切总是普普通通,自自然然,随手拈来,而他的脾气,总是息怒行于色,活泼则多多有余,稳重则罕见。我猜测,实际他早已内不动心,很可能在他看来,这世间就是游戏场所,而他是本着游戏的精神在混日子。但是他非常忠于这个角色的扮演,并且很热爱学习。不要说中医书,就连西医书,他也仔细拜读,甚至要求我把七年制西医外科教材提供给他,他要从中研究提升华佗当年的外科技术,并信誓旦旦的说,华佗得到的医术,源自巫和。。。 很多现在人,不懂装懂,说道门是封建迷信,他们哪里知道,真正的道门人物,多半热衷一切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宣扬者和先驱者,比如师尊就曾经想等师兄能成事了,自己去大学里旁听,说是要“学点科学”呢。。。巫,是能沟通天地人者,是古代的科学家,人类文明最先是由巫传下来的,大巫,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呢,比今天的院士对人类贡献都大,掌握的知识都丰富,而大巫就是道门修真者的上古先驱。联想到现在对道门,对巫,对中医的攻击,可以看出,传统的胸襟是如此宽广,倒是所谓“科学”的胸怀,基本是在排除异端,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假如科学这词,代表的是相对真理的坚持,人类的优秀文明,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科学,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值得世人深思。 【博主注:科学与迷信,一味迷信科学,不及其余,算不算迷信呢?】 不过师尊从来没有诱导我信道,他是随便我自己。可惜我到今天,也没信啥,貌似成怀疑一切了。。。有段时间我受了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著作影响,十分想信佛,而且其实我自小走到那里都能遇见众多佛教徒,很多佛教徒和尚都是我的朋友,他们都预言我至少有一世是修行者,我极为倾向信佛。。。但是我总觉得里面有几个很重要的东西说不通。。。呵呵,这就想起师尊对我的点评,“你是绝对的犟驴,宗教神学绝对压不服你,也不绝能吸引你。这点好,真正的修行者,追求的都是道,只是可惜这样也就不易找到坦途,痛苦多”,他是深知自己弟子,也特别善于识其他人的。 师尊医术,据他自己故事的零散透漏,我总结,是融百家于一身的,包括阴阳数理,内难伤寒,千金金元,温病杂说等等,其中尤为独特的,是师尊的家传医学,姑且称为三世、大巫诀、洗髓、重生、混元五术。。。。。。主要这五个内容都是我自己根据师尊教导内容概括起的,师尊并没有说具体名字。其中三世,是时空之学,内容是生命的过去、未来,现在;空间的有形界、无形界、有无形界;大巫诀,是沟通天地人之术;洗髓、重生是如何转困境为道,转疾病障碍为生机;混元是以医证无上大道之法。有时候说着说着,师尊就会兴奋起来,极其得意洋洋的重复,“知道吗?华佗不过是我派的支流弟子,孙思邈也只不过略略得到过祖师的教导”,对这种纯属空穴来风,神经病似的炫耀,有时候忍无可忍,我就会直接反唇相讥,“那怎么不见祖师们在历史上有什么威名?貌似除了唐荣川姓唐,而且您坚决说他和门派无关,再没有什么名医姓唐?”每当这种时候,师尊就会哈哈大笑,说能广泛传播,还可以用来出名的医术,不过是狗屁加末流,真正的医术至高点实际掌握在人仙地仙和天仙手中,医术的终极就是圆满生命直至长乐无极云云。。。。 他有一个犯所有医生众怒的医术分类法,在这个医术分类法中,岐伯黄帝大巫等上古仙人属于第一流;葛洪,鲍姑等后来的仙人属于第二流;师尊说门派领袖都在第一二流。第三流轮到扁鹊,他和一些我不知名的人,据说全是门派的历代直系弟子;张仲景,孙思邈属于第四流;什么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统统在第五流及其以下。。。。我每次听这个分类法,都极其沉痛,因为我虽然不想和神仙们争夺第一二流的座次,但是,第三流直系弟子。。。这个就是大问题了,我想来也算直系弟子,难道要拼了性命去争第三流?于是我有次小心翼翼的问“有直系弟子在第八九流以后的吗?”,师尊大怒,“怎么可能!你忒没志气了,就算不是我派弟子,怎么都要弄个四五流才不枉为医一场啊!”当时我觉得师尊太癫狂,很癫狂,极度癫狂,但是今天,在经过疾病、挫折,艰难,岁月,希望一次次落空之后,我清晰的理解了这个分类法。这是力争上游的决心,是不屈服的斗志,是不白活一回的勇气!同样为人,同样为医,为何黄帝岐伯能成道,仲景孙思邈能流芳,我何以不能?何以连奋斗到四五流的志气都没有?我已经太习惯那些懒惰,安逸,一堆缺点和妥协,混日子等死的生活了,已经屈从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平庸命运了,但扪心自问,真的能甘心吗?真的能安心吗?真的能忍心吗?难道我真的不想成为一个苍生大医吗?我为什么退缩,难道不是因为畏难和懒惰吗?。。。我太傻了,从来,可畏惧的不是困难和死亡,而是不能真正的活这一回。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2339 次阅读|3 个评论
宗教市场论
lvnaiji 2009-6-9 20:47
引者的话: 宗教,信仰,是包括科学界在内的学术界常议常新的话题。近日偶然读到此文,视角之独特,论证之巧妙,实属罕见。文章虽略长,请各位耐心一阅,必有所获。 宗教,似乎纯粹属于精神领域,却从市场的角度来解释;似乎就是信仰者自己的事情,却加入了另一方,即宗教的提供者,并且与信仰者之间构成了供求关系;似乎纯粹就是信仰,却与理性搭上了边。斯达克与罗杰尔芬奇,宗教市场论的提出者为我们理解宗教,进而理解意识形态中的很多问题和现象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原来市场不仅资本主义可以有,社会主义也行,不仅物质世界如此,而且精神世界亦然。至于理性,则渗透到一切领域,包括理性的对立面信仰。在作为后现代特征的情感与非理性滚滚而来之时,市场和理性竟依然如此强劲! 引用此文,以及上面的这番话并非表明笔者完全同意其观点。核心的一点是,如果宗教市场确实存在,那么邪教也会滋生。如何淘汰邪教?如果宗教越是排他性,就越能生存,如何防止走火入魔,步入极端,如枪杀堕胎医生(此处未必指宗教)?与物质世界的市场一样,宗教市场又如何监管?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魏德东 , 宗教市场论初读《信仰的法则》 《宗教研究》 2005 第 1 期 , 更新时间: 2005-4-20 【 人大哲学系编辑 】 一, 引言 正如有一个社会和文化的世俗化,也有一个意识的世俗化。简单地说,这意味着现代西方已经造就了越来越多这样的个人,他们不用宗教解释来看待世界和自己的生活。 到 21 世纪,宗教信徒可能只在极端小教派中才能找到。这种小教派挤在一起以抵抗一个世界范围的世俗文化。 我想我和大多数其他宗教学家在 1960 年代就世俗化所写的东西是个错误。我们的潜在论述是说世俗化和现代性携手并行。越现代化就越世俗化。它并不是个荒诞的理论,是有些支持的证据的。但是我想它基本上是错误的。今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确实不是世俗化的,而是非常宗教的。 这三段语录出自一人之口,这就是宗教社会学大师皮特伯格 (Peter Berger) 。前面的宣言发表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代表了巅峰时期的世俗化理论对宗教末日的预言;后面的纠正出现在 30 年以后,在距离 21 世纪还有 3 年的时候,大师发现世俗化远远没有吞噬宗教。 伴随这一思想转折的,是近 10 年来宗教的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一场堪称哥白尼革命式的范式转换。这一转换的核心内容是:长期以来占据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主流的世俗化理论,让位于新的思维范式宗教市场论。 这一新范式的创立是一个时代思想智慧的结晶,其中的核心人物是 罗德尼斯达克 (Rodney Stark) 。值得中国读者高兴的是,反映宗教市场论的代表性著作,斯达克与罗杰尔芬奇 (Roger Finke) 的合著《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中文版已于 2004 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承蒙译者美国普度大学 杨凤岗 博士惠赠,我有幸在中文版面世以前读到了译文,并将其作为研究生课程宗教社会学专题的重要研读资料。本文即从宗教市场论这一新研究范式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在世界各种文化中的适用性等方面介绍此书的主要精神,并从中国读者的角度谈谈初步的体会。 二, 世俗化命题的终结 作为长期以来占据宗教研究主流的思潮,世俗化命题的内涵见仁见智。然而就其源头而言,它来自宗教必将终结,人们将成熟到不再需要超自然之物这一判断。 早在 17 世纪,英国人就开始倡导这一观念。就现在所能找到的资料看,自由思想家托马斯沃尔斯顿( Thomas Woolston , 1670-1731 )最先为宗教的灭亡预定了日期,他在 1710 年前后的著述中充满信心地写到,基督教将在 1900 年前消失。宗教不过是原始时代的残余,其灭绝只是个时间问题。这类判断成为近 3 个世纪以来宗教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导声音,直至伯格将宗教基本消亡的日期预定在 21 世纪之前。 然而,世俗化理论遇到了美国宗教历史的致命挑战。自 19 世纪以来,美国宗教似乎一直在发展,丝毫没有显示出消亡哪怕是衰弱的趋势。 1818 年,英国人维廉柯贝特( William Cobbett )曾在写给家乡伯特雷( Botley )人的信中就曾感叹: 这里有很多教会。不少于三个圣公会(或英国)教会,三个长老会,三个路德会,一两个贵格会聚会点,两个卫理会场所,所有这一切都在我座位的 六英里 之内。而且,啊,这些不是简陋破旧的教堂;而是每一个都比伯特雷教堂更大更好更漂亮。教会院子维持得很整洁,几乎每个坟墓都有墓碑。至于贵格会聚会点,它会把伯特雷教堂吞进肚里,如果你把它的尖顶去掉的话。 亚力克希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 )在 1830-1831 年游历美国时,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想:基督教所维系的对于人们灵魂的影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大。 19 世纪中叶,瑞士神学家飞利浦沙佛( Philip Schaff )观察到,出席纽约路德会教堂的人数比柏林高得多。 特别令人惊诧的是,在最近的一个半世纪,美国逐渐发展成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美国人的宗教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教会成员的比率实际上增加了 1 倍,其它的宗教信仰指数也平稳中有所发展。进入 21 世纪,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宗教性最强的发达国家。 世俗化命题在欧洲也遇到了诘难。首先,没有研究证明 欧洲人的宗教参与有持续下降。斯达克在本书第 3 章以大量事实驳斥了过去虔敬的神话,指出 在西欧和北欧现代化开始之前的很多个世纪,欧洲人的宗教参与水平一直就很低,从来不曾有过什么信仰时代。劳伦斯埃纳孔在 1996 年用问卷数据为 18 个国家(多数在欧洲)重构了自 1920 年以来的教会出席率,发现在其中的 15 个找不到跟世俗化有任何相一致的趋势。安竹格瑞利则干脆利落地指出:不可能有欧洲的非基督教化因为本来就没有基督教化。基督教欧洲从来就没存在过。 拒绝欧洲世俗化论断的第二个原因是,现在的研究没有显示出有一个科学无神论时代的到来,欧洲人的 主观宗教性程度依然很高。以冰岛为例,它 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或接近完全世俗化了国家,只有 2% 左右的人每周去教堂。然而,维廉斯瓦透斯( William Swatos )在 1984 年的田野报告中指出,冰岛家庭存在很高程度的宗教:受洗礼的比例很高,几乎所有的婚礼都在教堂举行,报纸讣告经常肯定个人不朽。 1990 年的世界价值观问卷调查表明, 81% 的冰岛人确信死后有生命, 88% 相信人有灵魂, 40% 相信转世再生。当回答你在宗教崇拜仪式之外经常向上帝祈祷吗?这个问题时, 82% 说他们有时祈祷, 1/4 的人说他们经常祈祷。只有 2.4% 的冰岛人说他们是确定的无神论者。这些资料表明冰岛并非一般所说的世俗化了的社会。因此,欧洲的问题不是为什么人们不再相信宗教,而是为什么人们继续相信但总是觉得不需要时常参加教会活动。 斯达克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世俗化理论在解释宗教现象时的乏力,他的结论是:时辰已到,该把世俗化教条抬到失败理论的墓地中去,并轻轻道一声:安息吧。(第 3 章) 三,新范式的探索 所谓新范式是相对于旧范式而言的。斯达克指出,从亚当斯密、大卫休谟、奥古斯特孔德、卡尔马克思,到马克斯韦伯、伊梅尔迪尔凯姆、维廉詹姆士、卡尔荣格、西格蒙弗洛伊德,这些社会科学的代表人物对宗教现象有过大量论述,被人们看作是既成智慧。虽然他们的具体见解各异,但对宗教的关键认识却非常一致,形成了近 3 个世纪以来的主流研究范式。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宗教是错谬和有害的。对个体而言,它妨碍理性思维;对社会来说,它神化 暴 君。宗教是烦恼、失落和苦难的止痛药,西美尔称之为镇静剂,马克思说它是鸦片。 第二,宗教注定要衰亡。后来这被归纳为世俗化命题,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宗教制度、行为和意识都将失去其社会意义。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教科书写到:宗教演变的未来是绝灭。科学知识的日益充足和传播,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注定将在全世界消失。 第三,宗教是一个附属现象。宗教并不是真实的,它不过是更根本的社会现象的反映。马克思、杜尔凯姆、威尔逊等社会科学家如此,一般媒体在谈到宗教时,也早已习惯于寻找其物质和世俗基础,比如说到福音派增长的原因,必定与性压抑、离婚、城市化、种族主义、社会变迁等因素有关。 第四,宗教主要是一种心理现象,对宗教个体的研究远超过宗教团体,很少将宗教看作是社会现象。 第五,宗教多元对社会是有害的,信仰垄断具有优越性。因为在有宗教竞争的地方,信仰往往会受到怀疑。一个选择的宗教比一个命定的宗教软弱,因为我们知道是我们选择了神灵而不是神灵选择了我们。 对于这一旧的研究范式,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人发现与现实不符。 1970 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寻求新范式的必要, 1980 年代,出现了最终替代世俗化模式的碎片。 90 年代中期,这一替代终于来临。 斯达克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新范式的基本内容。 第一,在宗教与个人的关系上,宗教是精神健康甚至身体健康的一个可靠根源。斯达克引用了很多实证研究说明,宗教对于健康有正面作用,而且不论其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和时间。在老年学领域,关于宗教和老龄化关系的研究急速增加,以至出现了《宗教老年学期刊》( Journal of Religious Gerontology )。有很多研究表明,宗教参与性较强的老年人比不太参与宗教的老年人倾向于享受更好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上,新范式证明,宗教和阶级的关系很微弱。宗教不仅是人民的鸦片,也是安非他命,有鼓动人民反抗的功能,最近的一个事例是宗教成为东欧事变中的主要动员力量。早期基督教根源于无产者苦难的观点,被学者们一致认为是想象的历史,实际上早期基督教对特权阶级的吸引力最大。简单地认为宗教对社会有害,是一个政治的而非科学的论断。 第二,宗教必然衰亡的论断难以成立。斯达克用堆积如山的事实埋葬了世俗化命题,世界各地宗教参与的减少,远逊于宗教参与的增长。即使在宗教参与一向较低的欧洲,绝大多数人对于宗教的基本信条依然表示有坚定的信仰。 新范式还特别论证,科学与宗教互不相干,科学的传播不能决定世俗化。卡耐基委员会( Carnegie Commission )在 1969 年进行了一个大型问卷调查,对象是 60,028 教授,占美 国大学 教授的 1/4 左右。这一调查有两个突出的发现,一是科学家的宗教性程度相对很高,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深具宗教性或相当具宗教性。二是最不宗教的人是在 最少科学性的学 科中,学科越具科学性,科学家就越具宗教性。数学、统计学、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等的教授,其宗教参与程度远高于社会科学领域,而跟原始和宗教关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占据了不信之塔的顶端其从不参加教会活动、不称自己是宗教人、说自己没有宗教的比例,要高出数学家约 1 倍。 ( 第 2 章 ) 以至有人不无讥讽地说:有些学科的教授倾向于非宗教,正是因为他们的学科不太够格成为发达的科学。 第三, 宗教现象有宗教原因,宗教教义本身就常常引发后果。比如在罗马帝国大瘟疫流行时期,基督教努力照顾病人,非基督徒则大多回避和抛弃染病的家庭成员。基督徒这种努力的根本原因是教义性的:他们相信死亡并不是最后的终结,因此有义务成为彼此的守护者。斯达克强调,承认教义是原因,会迫使人们认识到,任何宗教的最根本方面是其超自然观念。(第 1 章) 第四,强调宗教的社会性而不是其心理性。为什么宗教参与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如此之低而在美国如此之高?为什么天主教的有些修会能吸引新会员,而另外一些则不能?为什么对会员要求严格的教会比要求宽松的教会强壮得多?为什么多数小宗派运动归于失败?为什么奇异宗教( CULT )运动在加拿大的和美国的西岸兴盛,为什么它们在欧洲更加成功?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可以被归纳为单纯的心理问题。 第五,新范式最有新意的理论是宗教多元和竞争会促进宗教繁荣,这就是所谓的宗教市场论。斯达克认为,在一些主要元素上,宗教系统与经济系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宗教市场的构成包括现有和潜在的信徒需求,寻求服务这一需求的供应者和各种各样的宗教产品。斯达克的核心观点是:在宗教市场上,人们的宗教需求长期来说是稳定的,宗教变化的主要根源取决于宗教产品的供应者。如果宗教市场完全受市场驱动,没有外在管制,就必定导致宗教的多元和竞争,进而产生热切而有效的宗教供应商,促进人们消费宗教的水平,出现宗教的繁荣。相反,如果宗教市场由国家垄断,必定产生懒惰的宗教供应商和无效的宗教产品,进而降低宗教的消费水平,引发宗教的衰弱。斯达克得意地说,把经济学的这一基本原则应用在宗教现象上,将会取得极为巨大的解释力。 四,宗教市场论 承认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动物,这一观念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共同基础。然而,一旦将宗教作为研究对象,这一命题就出现了例外。传统的社会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宗教行为必然是非理性的,因为人们会因为信仰而奉献、禁欲、苦行直至牺牲。理性的人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 与传统的理解相反,宗教市场论的起点,就是将宗教行为理解成理性的。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即便在宗教生活中,人们也是期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宗教徒消费宗教商品,与他们消费世俗商品一样,都是权衡代价和利益之后的结果。斯达克说,人们在其信息和理解的局限之内,在可行的选择的制约下,在其喜好和趣味的引导下,总是试图做出理性选择。(第 1 章)无神论者当然难以理解为宗教信仰而牺牲,但如果有人相信神灵会奖赏其牺牲,那对他们来说,牺牲行为就是完全理性的。以伊斯兰教为例, 安拉跟每个人都有一本帐。每一件善行都记作对这人有利,而每次恶行都是欠债。这本帐一般会一生计算,但必须有最后的结算,要付清全部的余款欠款。安拉当然是最熟练的计算者,他不仅把每个人的帐都最精确地记录,为审判之日作准备,而且他随时可以面对信徒或非信徒报出其帐目。 基于这一思路,穆斯林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应对安拉的结算,他当然可以由此祈祷、奉献、禁欲、苦行,直至殉道牺牲。其他宗教也莫不如是。 宗教市场论认为,由于人们在宗教生活中充满着理性选择,而非愚昧的盲从,在相似的条件下人们总是选择最好的商品,因此,分析宗教兴衰的奥秘就不再局限于人们的宗教性的抽象升降,而是取决于教会是否提供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依据宗教市场论,在没有政府管制,完全市场调节的环境下,宗教士的努力程度和水平将决定其兴衰生灭。基于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教会必定竭力奉献符合社会需要的宗教产品以赢得信众,这将意味着宗教的多元和竞争。竞争或许造成具体教会有兴有衰,但在总体上必定提高社会的宗教消费水平,促进宗教的繁荣。斯达克说,如果宗教经济是无管制的和有竞争的,宗教参与总体程度会高。宗教多元(多个供应者的存在)的重要性只是由于它增加了选择和竞争,提供给消费者幅度更广泛的宗教奖赏,迫使供应者作出更多的回应和工作更有效率。 如果政府管制宗教市场,规定一定的官方教会,形成某种程度的宗教垄断,那么不仅不会激发出垄断教会和皮特伯格所期待的社会普遍的宗教信心和认同,宗教生活在整体上反而会衰弱。因为不需要借助任何经济学原理就可以知道,当人们不需要工作或者没有工作动力时,自然倾向于不工作或少工作。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公司不为维持强劲的市场而努力,结果是宗教参与的总体程度降低,普通人的宗教活动最小化,并拖延宗教代价的支付。 能否确立一种好的宗教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呢?宗教市场论认为,人们的宗教需求是不同的,存在着各自的宗教区位,因此宗教多元是先天的。任何一种宗教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宗教需要,没有一家宗教公司能够既是此世的又是彼世的,既严格又纵容,既排他又包容,既善表达又喜缄默,既严峻又松散。每一家宗教公司都会定位在一个特定的信仰区位或者一组相关联的区位上。即使有国家的全部强制力量作后盾,宗教市场也不可能被完全彻底地垄断。当国家的镇压足够强烈时,与国家支持的垄断教会竞争的宗教公司就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但是,一当镇压放缓,多元就会开始发展。 宗教市场论的根本魅力,在于其对现实宗教生活的强大解释力。如何理解宗教在美国的繁荣,这是在旧范式框架下备受困扰的问题。有人满足于断言 美国宗教缺少深度,表面的普遍流行是虚幻的。欧洲学者喜欢将其归咎于美国文化的落后,群众幼稚而轻信,知识分子的文化影响太小。 依据新范式,美国宗教活力的真实原因要到供应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寻找。基于政教分离的传统,美国政府对于宗教组织事务的干预相对稀少,历经 2 个多世纪的自由竞争,美国宗教组织得到了超乎想象的成长。现在美国有 1,500 多个宗教宗派,成员超过 100 万的 24 个。每个团体的生存都完全依靠自愿奉献,而美国人的宗教捐款目前是每年 600 多亿美元,即 18 岁以上的公民中平均每人 330 美元。这还没不包括许多给建筑基金、教会学校、医院和海外宣教的奉献。 1996 年,美国有 23 亿多美元的奉献支持宣教士,其中很大一部分花在去欧洲的宣教士身上。 ( 第 9 章 ) 这一事实的根源就是自由的宗教市场所释放出来的强大竞争力量。欧洲人在 19 世纪对美国宗教的评价依然有效: 不仅美国在人口比例上有比欧洲大陆和英国都更多的神职人员,而且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懒惰的;他们所有的人都不得不为他们堂会的灵性而尽心竭力。因此,美国人享有三重的优越性:他们有更多的传道人,他们有更活跃的传道人,他们也有更便宜的传道人,这在欧洲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 欧洲宗教表面衰弱的原因也可以在宗教市场论的框架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整个斯堪的纳维亚以及德国,国家教会的教士既是公务员又是工会成员,无论做礼拜的人数多少,教士的收入和任期都是稳定的,空寂的教堂比坐满的教堂更省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期望教士竭尽心力地劳作以吸引更多的信众反而是不理性的。 以瑞典为例,国家强制征收教会税,甚至不属于国家教会的人也要交纳这项税款的 40% 。政府负责教士的工资、建筑教堂以及维修。大主教的工资高得近乎总理。作为公务员,教士还有保存国家的生死统计等市政功能。这一宗教垄断造成的结果是,瑞典教会的成本奇高,而生产力低下。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可以容纳数百甚至数千人的大教堂,星期天只有一小群人参加礼拜。而这些教堂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维持,但甚至就是他们也往往不参加礼拜,因为他们整个星期工作都很努力,他们想在星期天休息。免费宗教的代价当然是低度的奉献,瑞典宗教信徒的直接捐款几乎是零。斯达克总结说,欧洲社会表面的世俗化不是缺乏宗教需求、而是缺乏有活力而又吸引人的宗教公司的结果。 依据宗教市场论,美国保守性的教派日益增长,开放性的教派走向衰弱的事实也得到合理的解释。保守性的教会对会员的要求严格,会员的付出更多,但教会提供的此世或彼世的奖赏也更高。而在与神灵的交换中,人们愿意为更可靠的神、更易回应的神、作用范围更广的神付出更高的价格。保守性的教会在神学上往往提供更有价值和更少风险的宗教奖赏,具有更强的排他性,而当排他性公司出现在非排他性组织统治的宗教市场板块时,排他性组织将取得统治地位。 宗教市场论也予新兴宗教现象以妥帖的解释。 新兴宗教公司进入自由市场后的成功程度跟既存宗教公司的效率和多样性成反比,传统教会软弱或懒惰有多少,新兴宗教运动就兴盛多少。透过这一视点,欧洲新兴宗教发达的理由一目了然。 五,结语 对中国读者而言,宗教市场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与皮特伯格的自我更正相呼应,中国读者也到了改变宗教观念的时候了。在 20 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宗教在中国社会和学术话语中的理解基本是负面的。中国学者通常将其理解为现代中国特殊语境的产物,斯达克的著作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负面地理解宗教的意义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现象,中国读者的宗教认知是文艺复兴以来这一全球性现象的一部分。 不是信众的宗教需求而是教会的宗教供给决定了宗教的兴衰,这一宗教社会科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为关心宗教问题的中国读者提供了理解当代宗教的钥匙。为什么欧洲那样发达的地方还有人信仰藏传佛教?在西方为什么最具理性精神的科学家依然有较高的宗教性?为什么美国既最具现代性又最具宗教性?为什么科技发展了宗教信仰还没有衰弱?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的新兴宗教乃至邪教,而且拥有如此多的信众?这些问题不仅为一般大众所关心,共产党员乃至国家高级领导人也不时发出疑问。在宗教市场论的理论视角下,百思不得其解的这些难题将涣然冰释。或许这是此书在中国出版的社会意义所在。 宗教市场论所阐述的社会管制与宗教发展的关系,与中国当代宗教生活也极为吻合。只有在自由的宗教市场,也就是非管制的市场,宗教经济才能充分地成长发育起来。在宗教垄断的状态下,宗教市场一般会比较萎缩。基于大众信仰区位的多样性,宗教多元是先天的,完全的宗教垄断是不可能的。如果社会对竞争者的压力过大,他们将转入地下与垄断者分庭抗礼。一旦压力放松,将立刻反弹。这些论断都可以在当代中国的宗教生活中得到佐证。中国的天主教地下教会的起伏,部分基督徒对教会的拒斥以及对家庭聚会的热衷,佛教夏令营等新兴传教手段的广泛运用,都显示了市场的作用。为了解读中国宗教,译者杨凤岗博士还主张将中国的宗教市场进一步细分,区分为红市、黑市和灰市。可以说,宗教市场论为解读中国宗教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新视角。 关于教义本身就是宗教原因的论断也有一个最新的中国例证。在 2003 春天非典流行期间,许多医院以平时工资的 10 倍也就是每月 4000 元的薪水招聘不到护工,这时一些佛教居士挺身而出,志愿到医院作免费义工。或许在这一时刻他们的心底回响着佛陀无畏布施普度众生的教导。 对中国读者而言,宗教市场论不仅为我们理解当代宗教开辟了新的窗口,而且中国的宗教文化背景也应该对宗教市场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用宗教市场一词表现宗教生活的理性基础,说明人们在宗教生活中也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许多人对此感到很不舒服:怎么可以把这样庸俗的经济学原理应用到神圣的宗教事务中呢?为此,斯达克不得不引用《梨俱吠陀》、《圣经》和《古兰经》等经典中的大量语录,以销蚀人们对他大逆不道的指责。然而如果斯达克有佛教学的背景,他的论证或许不会这样吃力。佛教从不讳言利益,明确声称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积累功德,获得利益,这些利益既有此世,亦含彼世。最大的利益则是听闻佛法,体悟佛道。我等诸佛,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皆悉得闻,获大利益是也。谓佛在世,当机之众,闻法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今。谓佛灭后,一切众生,亦得闻经受法,修行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后。从佛教的观点看,为了获取开悟这一根本的大利益,布施、持戒、忍辱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简而言之,《宗教市场论》中文版的问世一方面会帮助中国读者了解国际宗教学最新的理论发展,同时人们也期望能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宗教现象的解释,并在这一过程中予其丰富和发展。
个人分类: 经济|472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场科学与宗教信仰间的精彩对话--述评道金斯与柯林斯的辩论
slei 2009-5-6 12:22
【陈蓉霞】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柯林斯的生平;重点介绍柯林斯与道金斯就科学与宗教间关系而展开的辩论;并穿插作者对此而做的适当点评。 在西方思想史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近代早期的 科学家 大多就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如牛顿、伽利略、哥白尼等等,其实这一事实不需要作出过多解释,因为自中世纪以降,基督教及其教会就在西方一统天下,每一个人生来就是基督教徒,科学家自然也不例外。这是一种常态,所以没有解释的必要。需要解释的是异常现象,比如,同样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达尔文却与他的前人不同,他背弃了基督教信仰,声称自己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本文不专门讨论达尔文的宗教信仰问题,不过本文要指出的是,自从达尔文之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有渐行渐远之趋势,尤其在 生物 学家中,或许受达尔文的影响,信神者的比例更是下跌明显。有资料为证,据《Nature》上的一篇调查报告表明,在20世纪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科学家中,相信人格化神的科学家人数呈下递趋势:1914年,占27.7%;1933年,占15%;1998年占7%。其中,生物学家中信神的比例最低(5.5%); 数学 家最高(14.3%); 物理 学家和天文学家居中(7.5%)。 达尔文的出现成为科学与宗教关系史上的一个拐点。这是因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彻底废黜了上帝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若说牛顿还为上帝保留了第一推动这一地位的话,那么,通过自然选择这一双看不见的手,生物界的精致美妙及其秩序和谐均与上帝那看得见的设计之手无关。本来博物学曾是自然神学的重镇,在此设计论大有市场,但达尔文的出场却使设计论遭受严峻挑战。难怪在达尔文之后,科学家、尤其是主流科学家中,信神者的人数比例日趋下降。 然而,当代却有一位分子生物学家,弗兰西斯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他的信仰轨迹倒是值得一提。柯林斯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著名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 的高级研究员。自1993年起,接替华生(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担任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院院长,在他的 领导 下,曾经共有2,400名科学家齐心协力为人类基因组的破译日夜奋战。他提出的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法一直是人类遗传病基因克隆的主要策略,应用这一策略,已有1千多种遗传病基因被克隆。他本人的工作则是为发现囊氏纤维基因和亨廷顿氏症基因作出了主要贡献。上述的科研经历足以证明柯林斯是当代一位颇有成就的主流生物学家,不过他却逆流而行,从一名无神论者转变成一名基督教徒。以一名生物学家的身份,他刚完成一部新书《上帝的语言:一名科学家呈示的关于信仰的证据》(The Language of God:A Scientist Presents Evidence for Belief),为基督教信仰进行辩护。更有意思的是,在2006年9月,他与另一位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纽约的《时代》周刊 办公室 ,就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辩论。 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出生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主修动物行为学,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牛津大学主持过多项学术研究工作。不过道金斯的主要兴趣却是以生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普及宣传生物学知识,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并因此而享誉盛名。1995年道金斯成为牛津大学公众理解科学教席的首任教授,可见他专攻科普居然也修成了正果。道金斯的不少著作已有中译本,如《自私的基因》,《解析彩虹》,《伊甸园之河》等,还有其他的著作如《盲人钟表匠》,《攀登不可能之山》等,最近刚出一本新书《上帝之幻觉》(The God Delusion),已跻身欧美读书界畅销书之行列。毫无疑问,道金斯是以一名坚定、好斗的无神论科学家形象而闻名,他在当代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辩护,有些类似于19世纪以达尔文主义的斗犬而著称的赫胥黎所做的工作。本文将着重介绍并适当点评柯林斯与道金斯之间展开的那场精彩辩论。但在介绍两位的辩论之前,先扼要叙述柯林斯的生平。原因有二:其一,如前所述,当代主流科学家、尤其生物学家的信神比例呈下跌趋势,柯林斯却逆流而行,由一名无神论者皈依基督教信仰,因其反常,所以值得关注;其二,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柯林斯的名声或许远不如道金斯,道金斯的主旨即在于让公众理解科学,而柯林斯只是一名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家,更多与试管而不是与公众打交道,他的知名度或人气自然难以与道金斯相提并论。有鉴于此,有必要先让读者来认识一下柯林斯。 一 1950年4月,柯林斯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一个小农庄。双亲都酷爱戏剧和艺术,但与科学却沾不上边,不过他们都极富主见及想象力。柯林斯及其三个哥哥的小学教育都是由母亲在家完成的,因为父母不愿让孩子的创造力被学校的刻板教育所窒息。父母鼓励孩子的求知欲望,但从未培养孩子对上帝的信念。在6岁时,柯林斯被父母送至教堂,那是出于一个特殊的理由,即参加教堂的唱诗班,以便学习音乐。柯林斯还记得父亲这样对他说,你去那儿是为了学习音乐。关于神学,那是另外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不要关注它,它会让你糊涂的。 (Collins, Francis S. 2003,页109-112)这就是说,在柯林斯的成长生涯中缺乏来自神学、信仰等方面的熏陶,他树立起了对音乐的兴趣,但并不关注这些音乐背后的意义所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无信仰的人。 在中学里,柯林斯爱上了化学,而生物学对他则毫无吸引力,这是因为在他看来,生物学仅是一大堆需要记忆的材料,缺乏条理,纯粹只是描述性的内容。在大学里,柯林斯主修化学,后又获得耶鲁大学化学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在物理化学这一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仅是微分方程,上帝似乎无用武之地。转变的契机发生于柯林斯进入医学领域之后。说起来,一个对生物学毫无感觉的学生竟会转而投入医学,这似乎不合情理。但柯林斯之所以会弃化学入医学,只是因为他关心人类的事务超过纯粹的自然界。理论化学或物理学不可能切近人类自身的生活,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而医学却是一条切近我们自身的捷径。于是,他开始修医。在医学领域,柯林斯要面对两大工作: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研究。正是临床实践,为柯林斯提供了重新认识人生的机会。他接触到一些病人,他们也许正身患不治之症,饱受躯体折磨,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依然拥有对上帝的深切信念,且正是这一信念帮助他们面对人生的逆境。然而,在当时的柯林斯看来,若真是有上帝的存在,他们为何还遭此厄运?对于上帝的这一绝情,他们本该抱怨才是呀!柯林斯为此而倍感困惑。当有病人问柯林斯信什么时,他答不上来,只好困窘地说道,我不知道。 作为一名科学家,柯林斯明白,结论必须建立在确凿的事实基础之上。然而,就信念问题来说,他却从未收集过任何事实,因而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拒绝的是什么。怀着这样的困惑,柯林斯求教一位基督教牧师。后者推荐他去读刘易斯(C. S. Lewis)的著作,《纯粹的基督教信仰》(Mere Christianity)。正是这本书使柯林斯的信仰发生了根本的转折。 刘易斯的书让柯林斯产生了共鸣,并促使他重新反思信仰这一概念。 什么是信仰?在这之前,柯林斯从未意识到,信仰原来可以是一种基于理性而达到的结论。与大多数的科学家一样,他从来都这样想当然地认为,信仰的确立,要么基于儿时的灌输;要么来自某种情感;要么是出于文化的压力。直至与刘易斯相遇,柯林斯才意识到,信仰的建立,那是因为它带来意义;是理性使然;是面对事实时一种最明智的选择。这就意味着,皈依一种信仰,可以是一种基于理性的选择。这恰与科学家的天性相吻。当然,要与从小就树立起来的无神论信仰决裂,并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在经过近1年的犹豫挣扎之后,柯林斯终于成为一名基督教徒,那年他27岁。自那以后,他的信仰没有再发生任何改变。 那么,柯林斯所谓的对信仰的理性考证是指什么呢?指的恰恰是道德问题。基督教神学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就是,上帝的全能与至善难以兼得,犹如方与圆难以共存一样。世界上不时在发生着种种悲惨事件,以上帝的全能,他又怎能任凭它们发生?这样的上帝还谈得上是善吗?对此,基督教早期神学家奥古斯丁曾以自由意志来加以解释。这就是说,上帝造人,同时赋予人以自由意志,人有了自由意志,他就能自主选择是行善还是作恶,这就解释了世上恶的根源。但这种恶,也许仅与人祸有关,事实上,还有大量天灾的发生,这又该当何种解释?对此,刘易斯在《纯粹的基督教信仰》一书中如此论证上帝之善:为何人性中有向善的欲望?为何这种向善之心又是普遍存在的?若是如此,它来自于何处?结论是,它的源头只能来自于上帝。换言之,正是神将善性植入于人心之中,这是人类道德得以萌芽的前提条件。于是,在刘易斯这里,上帝之善仅体现为他将善性赋予人类,而不是让世界无条件地表现出善。经过这样的概念转换,上帝的能与善之间的矛盾就此化解。 柯林斯被这样的论证所打动。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熟悉社会生物学家的结论。在社会生物学家看来,人性,在某种意义上,是进化的结果。进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的驱动力又是自私的基因,然而,从自私的本性中又如何演化出利它的道德之心?因此,科学所给出的论证,无法让柯林斯信服道德的起源问题。相形之下,刘易斯给出的论证才让柯林斯心悦诚服。尤其是刘易斯在书中的这一说法:我们更多是从道德定律而不是从宇宙中去寻找上帝的存在,正如你对一个人的判断是基于同他的交流而不是看他所建造的房子。(Collins, Francis S. 2003,页109-112)由此柯林斯才意识到,他的科学生涯仅仅关注外在的房子,事实上,与上帝的交流(即道德律)才是上帝存在的明证。 柯林斯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一名成功的当代科学家,柯林斯的意义在于,他的信仰是经由无神论而转向有神论,这恰恰与本文开头所指出的趋势相反。由于这一特殊的身份,柯林斯对基督教信仰信仰的辩护,就获得了某种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道金斯与柯林斯就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精彩辩论 。 《时代》记者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站在科学的角度而言,上帝是否正如道金斯的书名所言,是一种幻觉(delution)? 道金斯的态度极其鲜明,在他看来,这一问题,即是否存在上帝这一超自然的造物主,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对此,他的回答只能是不。 柯林斯的看法却是,若把上帝的存在与否看作是一个科学问题,那就意味着借助科学的方法能够提供答案。但他紧接着说,上帝不可能完全包容于自然界之中,因而上帝的存在就是一个科学无法企及的范畴。 其实就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而言,还有另一位生物学家古尔德(S.J.Gould)的看法在此值得一提。古尔德与道金斯一样,也是一名达尔文进化论的捍卫者,曾写过许多这方面的通俗读物,如《熊猫的姆指》、《自达尔文以来》等等。不过与道金斯有所不同的是,古尔德在进化领域中还以提出间断平衡论而著名。在古尔德看来 【观点一】 , 科学与宗教倒是能够共存,因为两者占据不同的领域从而互不冲突、互不干涉。 对此,柯林斯不能认同,因为他不能想象生活怎么能被分离成两大互不相干的领域。在他眼里,正是上帝从一开始创造了这一世界,于是,研究自然界就为考察上帝在创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神圣、简洁及优雅、精致提供了机会。 道金斯同样不能认同古尔德的观点。在他看来,这种分离论纯粹只是一种政治策略,以吸引中间派人士投奔科学阵营。事实却是,宗教决不愿意向科学拱手相让某些领域,比如,对奇迹的信仰就不仅是对科学事实、而且也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冒犯。 由此看来,道金斯与柯林斯在这一点上倒是达成共识:科学与宗教确有交界,即体现为如何看待上帝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由于《圣经创世纪》的巨大影响,基督教中的自然神学认为,自然界、尤其生物界的精致与和谐无不体现上帝的用意所在,就宇宙而言,它的设计者就是一个智慧的造物主---上帝。这就是自然神学中所谓设计论的论据。最早从哲学层面对设计论提出质疑的是休谟。在其《自然宗教对话录》一书中,休谟指出,设计论基于类比,而类比却是一种不可靠的论证方式。人工制品确实出自于人之手,但有限的人工制品如何与无限的宇宙相类比?人心又如何能推出神意?为何不把宇宙类比为一个有机体,而有机体就不需要一个设计者的存在。概而言之,宇宙有一个设计者和宇宙没有一个设计者(意即宇宙没有开端,它恒古以来就无所谓原因地存在),这在逻辑上是两个平等的命题,无法判定它们的真伪。就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而言,他们大多认为宇宙是一个自恒古以来就有的存在,无始且无终。 尽管有了休谟的质疑,但设计论在19世纪的欧洲依然兴盛。这是因为设计论的背后有基督教的信仰作为支撑,站在信仰的立场上,设计论显然就成为一种强势证据,从而胜过其反面命题。使情况发生根本性扭转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出现。就自然界的秩序从何而来这一问题,达尔文提供了一种基于科学层面的解释:秩序源于自然选择这双看不见的手。为何说这是一种科学的解释?因为自然选择机制与神意或有目的的操纵无关,它仅基于下述自然现象作为前提:1)个体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2)生物体普遍存在着过于旺盛的生殖能力,而可供个体存活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于是就有了激烈的生存竞争;结论就是:在这场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个体哪怕只要有略微优势的变异性状,它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存活机会从而成功生殖自己的后代。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结果则是适应性状的获得及物种的起源。这就是秩序的自发起源过程,它与有意设计无关。上帝作为设计者的地位就此被自然选择机制所替代。 在 道金斯 这样的进化论者看来 【观点二】 , 上述这幅图景是明明白白的事实,在有了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 择机制之后,何须再劳上帝出场来为自然界的秩序进行有意设计呢? 但柯林斯在辩论中却坚持认为,上帝处于时空之外,上帝以其全知全能,启动了这一进化历程,于是,一切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甚至还包括眼下这场谈话。尽管上帝明察秋毫,但同时上帝却依然赋予我们以灵魂以及自由意志。 说到这里,有必要略作解释,因为柯林斯的观点似乎不太容易理解:既然上帝操纵一切,所有的被造物如同上帝手中牵着的木偶,那么我们的自由意志又从何谈起呢?要澄清其中的费解之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上帝与自然界的关系。在 柯林斯 这里 【观点三】 ,上帝在自然界之外,上帝超越于时空及因果关系,故上帝不受自然规律束缚,而自然规律本身却出自于上帝意志。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对上帝的理解想象,有些类似于一个生活于二维空间中的动物,去理解想象三维空间为何物,这自然是一个费解的问题,因为我们完全缺乏这方面的体验。以此作为类比,或许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柯林斯心目中上帝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回顾历史,就在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理论时,当时即有不少神学家声称完全赞同达尔文理论,比如金斯利牧师,他在写给达尔文的信中写道,由于曾经观察过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杂交,所以他从来就不相信物种不变这一说法。现在有两种信念:第一,相信上帝创造了原始类型,它们能够自我发展为当时和当地所需要的一切类型;第二,相信有过另一次的干预行动以便补足他自己所创造的那些空隙。我已逐渐认识到,前一信念和后一信念同样都是神的崇高概念。我怀疑的是,前者是不是一种更崇高的信念。(达尔文生平,1998,页306)另外有一位美国的博物学家兼神学家阿沙格雷也是达尔文理论在北美的有力倡导者,但他同样有此想法,即自然选择不是一个真正的原因(达尔文生平,1998,页307)。在这些神学家看来,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而产生,但自然选择原理本身或许正是上帝用来创造物种的一种方式,就此而言,自然选择机制并不与他们的神学信念发生冲突 。 这就触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分界线:科学仅涉及用特定的自然机制去解释特定的自然现象,比如用自然选择原理去解释物种的起源;但就自然机制的本身起源而言,比如自然选择机制从何而来,它是否出自上帝之手,以便让人类得以出现?对此科学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一旦涉及到起源或为何问题,科学解释则无能为力。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宇宙是这样,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宇宙为何是这样,这就是一个神学问题。当神学把起源问题追溯至上帝这头时,其实这已关乎到信仰,而信仰是无法拿到科学的天平上去称量的。因而作为无神论者的道金斯就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 在道金斯看来,把起源问题归结为神的用意仅是一种放弃科学解释的借口而已 。 【对,这是在科学难题面前退缩的表现。】 上帝为何要以这样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创造世界,即耗费数十亿年的时间来创造物种并让人类诞生? 对此,柯林斯反驳道,我们怎么能说那就一定是一种奇特而不可理喻的方式?我不认为上帝的目的就是要把它的用意明显无误地呈现给我们。如果他就是一个我们必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寻找的神,对他来说,用进化这一方式,其间绝不留下他的明显用意的线索,这样的设想难道就不能成立? 【既然上帝用进化是为了不让人类明白它的用意,可柯林斯等人类却明白了,这岂不是说上帝在这一点上失败了?】 确实,对于柯林斯的观点只有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即上帝超出于自然界,他以一种人类难以理解的方式影响着自然界。当然,一个完全的无神论者也可以不要那个存在于自然界之外的上帝。 在柯林斯和道金斯的书中都提到了宇宙常数这一问题,并指出若它们略有不同,那么,生命的起源将成为不可能之事。对此,柯林斯和道金斯分别作出了解释。 比如引力常数,柯林斯说,只要稍有偏差,那么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膨胀就不会以现今这种方式发生,而那正是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面对这样的证据,你实在难以承认这只不过是一种巧合这种说法。但如果你愿意考虑一位设计者的存在,那么所有的难以可能之事,比如我们的存在,即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但道金斯却如此说道,在那些相信上帝的人看来,必定有一个神在暗中操纵摆弄这些常数使它们恰到好处。这就等于说,因为某些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一位上帝来解释它。但上帝本身却又是更不可能的事情。而物理学家对此倒是拿出了其他的解释。一种解释是,这六个常数相互牵连不能任意变化;另种解释就是多重宇宙的存在,亦即我们身处的宇宙仅是大量宇宙中的一个,其他的宇宙因为缺乏合适的常数从而无法演化出生命。 但在柯林斯看来,假设上帝的存在要比假设多重宇宙更为可取,他引用了奥卡姆剃刀原理---选择最为简单明了的解释,剃去多余的说法。就此而言,相比于多重宇宙,想象上帝的存在要简单得多。 当然,道金斯是无法接受这一说法的。在他看来,把上帝看作为万事之因,那就是一种逃避解释的借口。在此柯林斯援引上帝其实就是终止了解释,而科学家却是要弄明白并回答明显的不可能性恰恰出自于何处。 在此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柯林斯的这一看法颇能反映基督教徒对于神创宇宙的认同。若不是神意的干预,宇宙、生命乃至人类出现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如今这些稀罕的可能性居然成真,可谓是天作之合,岂不正是神意存在的明证。针对这种说法,不由得令人想起费曼在一次讲座中举过的一个例子:今天我来这里停车,居然发现一辆车牌号为ARW357的汽车,你能想象吗?在全国几百万个车牌中,我看到这个特殊车牌的机会有多大? 【这实际上是多重宇宙论】 (费曼,2004,页15)费曼的这一看似随手拈来的例子含意却极为深远。他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不可以用提出观念的同一组数据来检验这一观念。神创论犯的错误恰恰就在于此,人类已经诞生是一既成事实,现在它却既是神创论的前提(由人类的存在证明上帝的不可缺少),又是神创论的结论(是上帝让人类得以诞生),这样的解释等于什么也没说。这就是设计论在逻辑上面临的一个死结。至于柯林斯引用奥卡姆剃刀原理,从表面上看来似乎言之有理,但实则却违背了一个更基本的法则,即科学研究中的自然主义原则。科学研究的底线就在于不能引用超自然的解释,当牛顿引入第一推动时,其实牛顿也已越过科学的底线了,他是在谈论一个神学问题。 接下来,柯林斯果真就引出了若干非科学的问题。他说,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为什么在这里?我死后会是怎么样?存在上帝么?如果你压根就否认这些问题的合理性,那么即便你考察了自然界,也会认为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为零,因为这种考察不会使你自动信服。但如果你的心灵对于上帝也许会存在这一问题是开放的,那么你就能看出宇宙的某些方面确实与这样的结论相符。 【 真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道金斯则坦言,对我来说恰当的方式就是忽略这些问题。所需要的只是研究,但猛然间蹦出个答案说就是上帝,这就等于终止了讨论。 在此柯林斯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已与科学无关。若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或信仰去看自然界,亦即心灵对于上帝的存在持开放态度,那么同样的事实或证据在他眼里就会有不同的意义。科学哲学也有观察渗透理论这样的说法。由于怀着不同的信仰,在柯林斯与道金斯的眼里,同样的事实或许就会呈现不同的意义。 《时代》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上帝的可能答案是什么? 道金斯说,可能有某些事情,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难以理解,超出了我们现在的理解能力。 柯林斯立即回应:那就是上帝。 道金斯承认,是的。但它可能是无数上帝中的任意一个,恰好是特定的一个上帝,如耶和华,那样的机会是相当罕见的,至少,你有责任证明为什么你相信的恰好是这样一个上帝。 道金斯的这一反驳相当有力。这令人想到如今在美国尤为兴盛的智能设计论,它的源头可直接追溯到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设计论,不同仅在于它更多地披上科学的外衣,以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的精致有序,来证明某种智能设计者的必不可少。或许自然界的有序确是出自于神意的设计,但又如何证明这种神意恰好就是犹太-基督教中的上帝呢?毕竟智能设计论的提倡者无一例外都是基督教徒,他们竭力为之论证的上帝也只能是圣经中的那位上帝。 时代记者转换了一个话题:许多保守的新教徒根据《创世纪》反对进化论并坚持地球的年龄仅有6千年。 柯林斯解释说,有些真诚的信仰者,他们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创世纪》,坦率地说,这种理解与我们对宇宙年龄的看法及其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是不相符合的。奥古斯丁曾经写道,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可能理解《创世纪》中所描写的事情。因为它不是一种科学文本,它只是要问答这些问题,如上帝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等等。奥古斯丁曾明确地警告,如果持有一种狭隘的视角,那么我们的信仰将会沦于荒谬可笑。如果你放弃这种狭隘的解释,那么圣经所描述的就与大爆炸理论相一致。 在这一问题上,早期的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确实极有远见。他早就指出,圣经中对自然界事实的描述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类似于父母对小孩所编的童话。若拘泥于具体的细节,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不过道金斯却有些尖刻地说这种保守主义的理解只是乡下人的见解。柯林斯显然有所不快,在他看来,这正是无神论的傲慢之处。 记者面对柯林斯提了这一问题:死后复活以及处女怀孕,是基督教信仰的基本证据,但它们难道不是严重地颠覆了科学方法,因后者取决于自然定律的一致性? 柯林斯回答,如果把上帝看作位于自然界之外,答案就是其间没有冲突,上帝只是在极其罕见的场合以某种方式干涉自然界从而表现出奇迹。如果是上帝规定了自然定律,那么,在重要的特定时刻,为何他不能违背它们呢?如果你承认基督是一位神,那么,他的复活就不是一种巨大的逻辑跳跃。 记者继续追问,奇迹这一概念难道不是对科学的偏离? 柯林斯回答,根本不是。如果你处在像我这样的立场,那么科学与信仰的相互接触正是要研究这样的奇迹事件。 但在道金斯看来,正是奇迹的引入,关闭了研究之门。对于一个中世纪农民来说,收音机就是一种奇迹。所有在今天的科学看来顺之成理的事情在中世纪的科学看来就是奇迹,如波音747。不过柯林斯会坚持说从信仰者的角度来说事情就是这样。一旦你陷入信仰的立场,你突然就会发现自己失去了所有自然主义的怀疑论及其科学的可信度。 柯林斯的回答是,我实际上认同你开始所说的观点。但我不能认同的是这一说法,我的科学本能就要比你的更弱。区别只在于我认定上帝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超自然就不是为零的事件。 也许值得指出的是,柯林斯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他当然有足够的资本可说,他的科学本能一点都不比道金斯要差。在实验室里克隆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时,他遵循的当然是严格的科学方法,相信自然定律的不可违背性。仅对圣经里提到的关键性事件,如复活和处女怀孕,他才相信此时定有上帝的干预,那当然是在特定的罕见时刻。 如何看待奇迹,或许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奇迹。可以从纯物理的和非宗教的角度,把奇迹定义为对自然法则的违反或中止;也可以从特定的宗教的角度,把它定义为不寻常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事件,它激发并传达了人对于上帝的一种生动的意识(约翰希克1988,页104-105)。就前者而言,我们理当拒绝奇迹的存在;但就后者而言,奇迹却是发生在信徒心目中的事件,正是通过这样罕见的巧合让他体验到上帝的用意所在。就此而言,奇迹不是向外传播福音的手段,奇迹只是信仰者的内心体验。若是牢牢把持这一立场,奇迹与自然规律倒是构不成冲突。 接下来讨论的是道德问题。记者提问柯林斯,你不仅把人类的道德感看作是上帝的赋予,而且还把它看作是上帝存在的迹象。 柯林斯说,自从上世纪的后40或30年以来,社会生物学或进化心理学开始兴起,它把我们的道德感及利它主义归之于是一种行为上的适应现象,与保存我们的基因有关。但情况却是,正如道金斯已经认同的,自然选择针对的是个体而非群体,那么个体为何要冒着自己的DNA复制或许会受损的风险去无私地帮助别人呢?假设就是,我努力帮助我自己的家庭成员因为他们与我共享DNA。或者帮助某些将来或许会回报我的那些人。但是我们放眼望去,最慷慨的利它行为恰恰不是建立在亲选择或互惠利它的基础之上。一个极端的例子或许就是辛德勒冒着生命的风险去救助1千个犹太人。那种行为与保留他自己的基因完全相反。当然我们日常经历的许多事情或许不像辛德勒事件那样富有戏剧性。许多人就此认为这种品德来自上帝,尤其是正义和道德这两种品性本质上与上帝同一。 道金斯的答辩则通过类比开始。比如,大多数人认为性欲与扩散基因有关。自然界发生的交配导致生殖以得到更多的基因复本。但在现代社会,许多交配却伴随着避孕,恰恰是要避免生殖。利它行为可能就起源于类似的引诱。在史前期,我们生活在一个规模有限的家族之中,彼此都是亲戚,旁人的利益与我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分享共同的基因。现在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境况非同从前。但这没关系。正像人们通过避孕来进行性交而并没意识到性交的动机本是为了得到一个婴儿一样,我们的心灵也没察觉到行善的理由本是基于这一事实,即我们的祖先曾生活在一个小群体之中。对我来说这是解释道德及善行起源的一个高度可信的理由。 对此,柯林斯说,依你所言,我们那高贵的行为仅是达尔文意义上行为的误置,但那不足以论证我们对于善恶都有一种绝对的判断能力。进化或许可以解释道德律的某些特征,但它不能解释为何它应当具有真正的重要性。如果仅是出自于进化的便利,就不可能会有善或恶这样的东西。但对我来说,可能还不止于此。道德律是思考上帝合理存在的理由---不只是建立宇宙的上帝,而且还是关心人类的上帝,因为在地球上的生灵中,仅我们才惟一拥有高度发达的道德观。而你所说的则意味着,位于人类心灵之外的、由进化过程所调整的善与恶毫无意义。是这样吗? 道金斯的回答倒也干脆,甚至你的提问对我来说就毫无意义。关于善与恶---我不相信任何地方就存在着那么一种叫善的东西,或叫恶的东西。我认为只有有利的事情发生或有害的事情发生。 柯林斯总结道,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之间一种根本的差别。我很高兴我们找到了它。 就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记者询问柯林斯作为一个科学家对此的看法。 柯林斯答,信仰并不与理性相对立。信仰完全根植于理性,但又多了启示这一成分。但科学家和信徒并不总是表现出完整的理性或信仰。科学家的理性判断也有可能被他们的职业偏好所遮蔽。而信仰的纯粹真理,你可能认为它就是清澈的灵性之水,却被注入了叫 做人 性的浑浊管道中,难免就会受到玷污。 就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柯林斯持赞同态度。他如此澄清他的立场。首先他声明自己是以个人而非官方身份表态。人们大多有这样的印象,即宗教信徒都会反对干细胞研究,但那不是事实。事实上,许多具有强烈宗教感的人认为这是一种道德上能够获得支持的研究。 道金斯说,对我来说,诸如干细胞研究而起的道德争议,与是否带来痛苦有关。就此而言,显然不存在道德问题,因为胚胎没有神经系统。但人们公开讨论的还不是这一点,而是关注这一问题:胚胎是人吗?如果你是一个绝对道德论者,你就会说,这些细胞是人,所以它们值得受到特殊的道德对待。一个绝对的道德论者不必非是一个宗教信徒,但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宗教信徒。我们在养殖场里折磨非人类动物,它们倒是有神经系统并能感受到痛苦。但信徒们并不关心它们的利益。 最后,记者询问两位是否有总结性的话可说。 柯林斯说,作为一个科学家和信徒,在四分之一世纪多的时间里,我发现在这两者之间绝对没有冲突,亦即我认同道金斯关于自然界的结论,同时却接受并认同这一可能性:科学只能就如何(How)而不是为何(Why)提供答案,但我感兴趣的是为何。我发现在灵性生活里有许多答案。但那绝不妨碍我作为科学家进行严格思考的能力。 道金斯说,我的心灵不是封闭的,正如你偶尔提及的。我的心灵对于未来有可能最为奇异的领域是开放的,这一领域甚至是我难以梦想的,对你及任何人来说也都是如此。我所怀疑的只是这一观念,无论何种奇异的启示只要在未来科学中出现,它只能是人们碰巧梦想的特定历史上的宗教中的一个。就在我们一开始讨论宇宙及物理常数起源时,我就指出我的看法是,强有力的论据反对一种超自然的智慧设计者的存在。我并不认为奥林匹斯神或耶酥走下来并死在十字架上具有一种惊事骇俗的意义。在我看来它们只具有局部意义。如果真存在一个上帝,它将要比任何宗教已经设想的神更大、更不可思议。 本文要做的总结是,就一场辩论而言,其实难以指望辩论者通过这一方式放弃自己的立场。但通过辩论却可以指望双方的观点得到更多的澄清。尽管站在无神论者的立场,道金斯最后还是认同,至少有当下的科学所无法理解的某种不可思议的对象的存在,只是它不必非得通往基督教的上帝。作为基督教徒的柯林斯,他也依然能够认同道金斯对于科学的看法,而他所相信的奇迹,其实仅仅出现于圣经中所描述的事件,而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里,是不能等待奇迹降临的,他的科学家身份与他的信仰之间其实不会构成冲突。 参考文献 David Van Biema 2006. God vs.Science,Time,November 13, 2006 Edward J. Larson, Larry Witham 1998. Leading scientists still reject God, Nature, VOL 39423 July 1998. Collins, Francis S. Can an Evangelical Believe in Evolution? International Jounal Frontier Missions.20:4 Winter,2003。 达尔文1998. 《达尔文生平》. F.达尔文编. 叶笃庄,叶晓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费曼2004. 《费曼讲物理入门》.秦克诚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约翰希克1988.《宗教哲学》.何光沪译,高师宁校.北京:三联书店
个人分类: 科学文丛|6142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家该不该有自己的信仰?
热度 3 zhaopei1023 2009-4-21 10:12
昨晚与男朋友聊天,讨论五一节假日的活动安排,他提出的方案是带我出去旅游,而我提出的方案是必须要留在青岛,因为5月2号青岛湛山寺有皈依活动,我想参加! 矛盾产生了,他说我是个伪科学家,因为科学家相信的是真理,与宗教信仰是格格不入的,说我这样的人是不配搞科研的! 是的,我曾一度信仰佛教,主要是对佛教中讲的一些哲理问题比较感兴趣!我不期待着释迦摩尼能赐予我什么力量,但我希望自己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每次心情不好、实验不顺的时候到湛山寺走走,心情会觉得异常平静,没有过多的祈祷,有的仅是静静的思考,难道我这样的人就没有资格搞科研了么? google了一下,事实上还是有一部分大科学家信仰宗教的,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牛顿,但生物学家信仰宗教的是很少的,唯一一位笃信宗教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负责人弗兰西斯.柯林斯,不过如果像柯林斯那样,没有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干扰了科学研究(例如他没有因此去反对进化论),那么信教做为一种私事,也没有必要太苛责。我觉得我们应该反对的,是那些由于宗教信仰而去反科学的,或者去捏造、散布谣言的。 或许我的见解很片面,不期待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求看过留下脚印!
个人分类: 个人看法|5008 次阅读|6 个评论
儿要亲生,树要亲根!父亲信仰与传统文化
chrujun 2009-4-1 21:55
儿要亲生,树要亲根。是父亲经常讲的一句话。意思是养别人的儿子靠不住,就像树没有自己的根一样。父亲还经常讲一些短语,作为他干什么事的理论依据。这些短语已经成为了他的信仰。下面我介绍我父亲经常讲的一些短语,并简单解释一下。由此可以发现父亲的信仰及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 1. 葬好地不如开好亲,开好亲不如存好心 。解释:将自己祖先埋葬在一个好地方,不如找一个好妻子,找一个好妻子不如自己心地善良。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遗传比风水重要,人品比遗传重要。 2. 孝心感动天和地。 解释:孝心可以感天动地,不孝要遭天打雷劈。孝是百善之首。 3.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解释:钱财和仁义相比,简直一文不值。仁义是做人的根本之道。 4. 三穷三富到不了老 。解释:人生坎坷,有几个人会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呢? 5. 儿大要分家,树大要发桠 。解释:儿子大了,要独立,父亲想管也管不了,由他去吧。 6. 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满天飞 。解释:还是自己的崽靠得住! 7. 儿要亲生,树要亲根 。解释:没有儿子,就像树没有根一样! 8.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解释:儿子对妈妈的感情,不离不弃!还是养儿子好啊! 9.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解释:想变穷,就一直读书!到现在还是一样啊! 10. 远亲不比近邻 。解释:千万不要和邻居吵架,邻居有时比远方的亲戚还重要。 11. 带钱带蚀,带话带长 (zhang)。解释:风言风语总是越传越厉害。 12. 中年怕丧妻,老年怕丧子 。解释:人到中年,最怕死老婆,留下一堆孩子没人养;人老了,最怕儿子没了,无人照顾。 13.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解释:出嫁后还想分父母的财产,没门儿!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12120 次阅读|4 个评论
老牛的安乐死
热度 1 唯我独尊 2009-3-24 23:06
血色黄昏下,远处袭来阵阵灰雾,灰雾越聚越多,似乎要遮住整个田野和世界。灰雾中,一只悲伤的老牛跚跚地被牵向屠宰场。远处,两只曾和老牛朝夕相处的宠物小狗向它狂吠着,身傍,一只被老牛视为知已的牧羊犬凶狠地追咬着老牛的后腿。来往的行人吃惊、漠然地看了一眼满腿鲜血的老牛,回头匆匆赶向自己的路。 几年前,老牛还是村里耕地唯一的力量。每当看到村里的庄稼连连增产丰收,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老牛感到十分的满意与欣慰。苦点算什么,来到世上不就是要做点什么吗? 长沟流月去无声,数十余年如一梦。多少年来,老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然而在它步入晚年之际,世道变了,人们再不需要它了,老牛一脸的悲伤与无奈。 多少年来老牛一直任劳任怨、忠诚地努力着。然而,老牛的努力、忠诚,并没有改变命运的逆转。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老牛想起了屈原,想起了古代的忠臣,似乎大部分忠臣的归宿都和自己一样。想到这里,老牛感到非常的难过与无助。突然,老牛的脑海里冒出一个似乎谎缪的问题,活着为什么? 对大多数而言,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努力工作是为了取得好的成就、获得好的收益,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远离贫穷带来的烦恼。显然,在愉悦的工作时又获得愉悦的收入,活着无疑是一种享受。然而,世事往往难以如愿,有的有钱,但工作并不如意;有的工作顺利,但钱似乎不多;有的贫穷与病魔缠身,生存艰难。在不能惬意地享受生活时,那活着又究竟是为什么? 农村有一种说法,活着就是为了下一代,苦点,累点,受点气没什么。在孩子成才、成龙后,活着就无所需求了,余下的时间就混日子,等待进棺材。 年轻的比较单纯,活着开心,想吃啥吃啥,想玩啥玩啥,OK! 从政的最充实,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每天忙着出阴招,打击对手。敌对的需要打倒,威胁的需要打倒,不听话的需要打倒。降服芸芸众生,独步天下,是天降斯人之大任。我花开后,百花杀是他们终生的追求。 企业精英最简单,活着就是要多赚钱。中国企业的优势就是劳动成本低,提高工资,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那企业还要不要?所以,中国企业精英代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光霖在人大会上提出,取消最低工资限制,让企业自己决定工资标准。 知识分子最忙碌。中国在知识分子管理方面,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既有古老的计件式管理,又有年度多目标考核管理,还有几年一度的职称管理,估计没有哪个行业、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同时将诸多管理方法集于一身。为了达到管理者的目标,为了通过管理者的考核,知识分子只有夜以继日的工作。 民工最艰难。他们承担了最苦、最累、最受气的工作,仅仅为了解决最起码的温饱问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豪言壮语,曾激起过历史上草根人无数次抛头颅洒热血的追求。然而热血洒尽后,草根人的追求仍然是永远伤心难圆的梦。 对大多数人而言,活着,或是为一个信念,为了一个目标。为了这个信念、为了这个目标,人们辛苦着、伤心着、高兴着,正是这些无尽的酸甜苦辣,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生活。然而,当失去目标、失去信念,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失去信念的老牛觉得,就这样归去或是不错的选择。面对人间的不平与丑恶,它渴望空间的穿越。 漆黑的四周,狂风席卷着 乌云,愤怒地横扫着村庄、田野中的污浊。突然,一道耀眼的闪电在厚厚的乌云中撕开一个蔚蓝的天窗,窗中出现两扇金色的大门。随着大门的徐徐打开,一束霞光射向地面,照亮了附近的村庄。老牛决定直面上天的安排,踏着霞光昂首迈向人类向往的天堂。
个人分类: 博文精品|3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来救赎人们的灵魂?
dilingjun 2009-3-6 08:37
前些日子到国外旅游,和一个外国友人聊天时,老外谈到对当今中国人的感观时说了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目的就是为了挣钱敢于在口头上说出来的地方只有中国。每当想起老外的这番话,作为一个中国人,心里总感到不是滋味。说实话,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巨大,遗憾同样巨大。这30年来,物质生活大为改观,而人们的道德精神层面却不但未曾有半点进步,反而严重滑坡。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物欲泛滥成了改革唯一的内在动力,拜金主义风行全国,金钱至上,钞票万能,人人为了钱不择手段。正如英国戏剧大师莎翁所述: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癞病的人为众人所尊敬;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作新娘.。在现今社会,它可使官吏枉法,平民遭冤;使斯文扫地,强徒猖狂;它驱良为盗,诱女为娼.。 钱让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中国人成了金钱的奴隶!多少人为贪欲所迷,为金钱所惑,空虚的精神世界中注入了魔鬼的劣性,生命也因此而变得卑猥,最终滑向腐败之路。 消灭一个人或征服一个民族,最彻底、最有效的手段是摧垮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而不是消灭其有形的肉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穷不可怕,资源匮乏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最可怕的莫过于精神和信仰的迷失了。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高贵的信仰,让平凡变得伟大,让人格得到升华! 人和动物共有欲望和需求是物质。但人除了物质外,还需要精神的追求和享受,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物质追求是低级的基本需求,而精神追求和幸福则是高级的、上乘的。所以说:人类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还是一种需要精神、理想、信念、信仰、崇拜而活着的生物群体。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无论穷富,大、小,只要把一种理想、信仰、崇拜凝聚到一起得时候,其蕴含、释放的能量是无比巨大而不可限量,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战胜的。反之,这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是没有什么希望的。纵观历史可以看到,在历次的变革大潮中,凡是一次高速大发展或大破坏之后,旧的信仰被摧毁或动摇了,新的信仰没有建立,这个国家往往会出现一个精神空虚,心中迷惘的精神盲区。处于这种精神盲区的国家和民族倘若没有一些圣人出来拯救这一危机,这个国家无疑面临的是一种可怕的道德灾难!因为一个人可以不信神明,但绝不能没有神圣;可以不信宗教,但不能没有信仰;可以无所畏惧,但绝不能失去敬畏。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神圣、信仰与敬畏,也就失去了道德底线,就会百无禁忌,为所欲为。当人类的恶性都毫无顾忌的释放出来的时候,是什么卑鄙下流的事情都干得出来的!近些年来我们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让人愤怒、让人痛恨、让人咬牙切齿、让人食不甘味、睡不安寝的腐败、丑恶、污秽、卑鄙、残酷等现象的发生,一切都在今日产生了报应!惩罚已经或正在开始。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格塑造是一很缓慢的过程,但是把它摧毁却很容易。摧毁了之后,要重建,至少是几代人以后了。 社会的持久稳定,国家崛起均须以对称对接的真正信仰为支点,缺乏真正信仰支点的稳定崛起必然是短暂的假象。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想要崛起得国家,必须拥有比武器和财富更加有力、更能牵引这个民族走向光明未来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才能不屈不挠地走向未来,才能真正和谐,才能崛起;一个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危机是必然出现的。如果金钱不仅是信仰,久而久之还成为了生活的原则,那么一个民族的衰亡就不会太远了。这就是目前中国的现实!若没有五百年一遇的圣人救赎人们的灵魂,这种现状可能会越来越差,毫无办法。也许当务之急,疗救者们是否需要花大心思,给国家确立一种稳定恒久的信仰?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54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古代科技与信仰文化的渊薮应县木塔
yaoyaxin 2009-2-23 18:42
人类自古以来就怀有对高大建筑的向往与崇敬之情。伴随着现代科技飞速进展,纽约世贸大楼、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吉隆坡姊妹塔、上海金茂大厦等摩天大楼不断向手可摘星辰的高度攀升。在当今世人创造与享用高层建筑时,回眸历史有幸可见现代高层建筑的先声应县木塔,这位健硕的老者依然壁立于塞外高原。木塔不仅作为木结构建筑的高度令人叹服,其科学结构、艺术表现、人文内涵与营建理念无不体现着古人高超的智慧、才识与创造力。她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应县木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清宁二年(1056)建成,迄今已有947年的历史,较始建于1174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时代还要早100多年。木塔高67.31米,比高55米的石结构比萨斜塔还要高12米,是世界现存时代最早、高度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应县木塔还是现存木结构楼阁式塔的孤例,是现代摩天大楼广泛采用的双层双筒式建筑结构的先驱,日本在安政大地震后186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同类结构。这些领先的创举无不建立在中国古代建筑悠久的技术传统基础之上。 应县木塔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文化的典范,在恢宏体量、最大高度、复杂结构与木材强度之间创造最佳和谐。名为木塔,实为层殿,相当于至少整合建筑了五座大殿。塔之结构由柱额层、铺作层和屋盖层水平叠置,采用整体框架,预制构件逐层安装。不同构件间以多种形式的榫卯连接,不用任何金属构件,在地震或风震时柔性木构件能够允许最大限度的弹性变形空间,形成刚柔并济的结构体系,使处在地震带与风震带上的木塔久历危难而岿然。应县木塔的设计既遵循模数制,而且蕴含着缜密的数学规律,从本质上决定了比例严密、极富韵律节奏的木塔外观与造型。六重塔檐、四层平座及两层台基构成的12条极富韵律的水平线,配合以透穿苍穹高14.21米的铁质塔刹,整座塔体与塞北大地和谐相亲,诠释出木塔凝重壮硕、生生不息、深邃幽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历代对木塔的修缮同样蕴含了技术的思考,如金代所加斜撑柱与辅柱是木塔长寿的关键所在。又如民国时由于风的侵扰木塔原有板门不利于透风而使塔体承受过大的风压而发生倾斜,于是寺僧工匠集思广益将二层以上板门改为格扇门减小了风压。 斗栱自西汉出现以来,或朴绌简明,或壮硕华美,或纤巧细腻,早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象征符号。应县木塔使用形式丰富、功能各异的斗栱达54种之多,主要分布在檐下、平座、外槽和内槽,成为木塔科学结构与典丽美感的点睛之笔。应县木塔也因而获得中国斗栱艺术博物馆的美誉。中国传统建筑中斗栱的科学运用与艺术处理,在此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木塔建筑理念中将建筑之形、意、神融会贯通,广博深厚、完整统一的文化精神在设计中圆融,并表征于建筑实体。可以说,木塔竣极神功的结构、敦厚壮美的造型建立在科学设计与艺术审美张驰适度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在从整体到细部的每一个环节中,这些历史经验难道不是我们今天从事创作的一个灵感源泉吗? 木塔是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其平面布局中可见一斑。塔原名萃堵坡(Stupa),是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东汉初传入我国。在佛塔中国化与建筑技术不断演化的进程中由四边形、六边形直至唐代出现了精致优美的八边形平面。中国古代割圆术理论应用于建筑实践,正八边形可谓是最逼近圆形的建筑平面选择。在结构上八边形利于把集中在方形平面某边的风压分散到多条边上,如在八边形平面上西风可以由西北、西和西南三面共同承担,对于处在塞外风带的木塔尤为重要。正八边形意味着最富于变化与最近于完美的结构造型,在宗教意义上则是佛教八正道与修行圆满的象征,在传统文化意义上又与塔院出土的八卦石一起,寄托天地化生、万物合和的寓意。其实,在古人眼里木塔作为当时最高信仰与最高技术的载体,早已成为天人沟通的媒介。塔院总体布局科学又奇妙地表达了这一点,即每月十五夜晚明月圆满高悬时,站在山门与塔院中轴线交点上仰望月空,这时观者所望、塔刹所指与北极星三点交汇重合!逢此吉日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观瞻拜谒。一座木塔不知凝聚了多少科技文化与精神寄托,她是一个生命体,以致周围充满着灵动与生机。初夏的木塔不寂寞,不仅有念佛的清音,风铎的回响,最令人难忘的是围绕木塔不停飞舞的成群的麻雁,轻盈的身躯仿佛欲携健硕的老者飞动,一幅天人万物祥和与共的画面。 木塔是人文精神与民族气质的象征。历经沧桑仍竣极于天的应县木塔,从兴建之初便凝结并注重整合中华文明蕴含的科学理念、文化审美意趣与木结构建筑技术等合理内核,她已从更为深广的层面上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精华的艺术体现与象征,具有超越时空、超越种族、历久弥新的永恒审美价值。对木塔蕴含的无限奥秘,在有限的时空里还需要我们不懈的探索。(科学时报,03/03/2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哲学、信仰和科学
杨学祥 2008-12-28 08:24
2008 年度问题: When thinking changes your mind, that's philosophy. When God changes your mind, that's faith. When facts change your mind, that's science. WHAT HAVE YOU CHANGED YOUR MIND ABOUT? WHY? Science is based on evidence. What happens when the data change? How have scientific findings or arguments changed your mind? 如果思考改变了你的想法,那是哲学。 如果上帝改变了你的想法,那是信仰。 如果事实改变了你的想法,那是科学。 你在什么问题上改变了想法?为什么? 科学基于证据,那么数据改变了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科学发现或科学论据是怎样改变了你的想法的【 1 】? 这是明确的社会的分工: 如果思考改变了你的想法,那是哲学。 如果上帝改变了你的想法,那是信仰。 如果事实改变了你的想法,那是科学。 哲学和信仰可能为科学增加动力,也可能折断了科学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武夷山 . 前沿网每年推出年度问题 , 科学网呢 ? 发表于 2008-12-27 7:13:0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715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群人 (三)
刘广斌 2008-12-24 06:29
首先,来到信仰之门的人形形色色,目的也各不相同。这里不乏走投无路者,梦想发财者,和来试一试运气的人。虽然有许多人最终真正找到了信仰,但也不乏徘徊几十年都一无所获的人。所以,不能以人们的自我宣称来判断他是否真有信仰。 其次,人常误以为信仰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信仰者是一群迷信的人,他们在一起定时热热闹闹的聚会,穷极无聊的祷告。其实不然!信仰首先是人和信仰对象那永恒的大智慧之间的事。真正的信仰经历是一个沉静的,缓慢的,发生在人心灵最深处的过程。信仰者用心灵去感悟那大智慧的本体与真谛,寻求对智慧的理解。一点一点的, 他们摸到了,并获得珍贵的恩赐。这恩赐既有对于生命源头那无边大美的景仰,又有对于周围世界与个体人生的超脱尘俗的理解,从而生发起对于生命归宿的真正视死如归的感悟。当这个关系建立起来以后,信仰者的个人生命必然会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到他与人的关系。但是,这个变化有多快,在多大的行为范围里发生,又在多深的程度上影响信仰者与他人的关系,因人而异,旁观者是很难真正的感觉和理解这些变化的。 再次,人生的短暂,人性的有限促成了人们的急功近利。他们希望神快速的改变信仰者的境遇,满足他们的愿望,使他们在有限的人生中能多有成就;或者以为信仰者的人格就应该像圣人或完人一样的无可挑剔。当人们看不到信仰者这种神奇的变化时,就会对信仰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种误解既来源于人们思想上的懒惰:不愿下功夫深究信仰的真谛;也来源于一些信仰者的有意无意的误导:他们总喜欢喋喋不休的向人们讲述信仰者是如何的高尚。 人们常常是以今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来评判信仰价值的。这样的角度和信仰的真谛相去甚远。从信仰的角度来看,今生是一个十分珍贵的阶段!每个人在这个阶段对于永恒的认知,感悟,积累的个人储备,界定了每个人在永恒中的位置。一旦这个阶段结束后,你就再也回不到珍贵的今生了,你所做过的一切也都无可更改,它将载入永远,成为你在永恒里定位的依据。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十分有限的!面对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时,我们常常会有望洋兴叹的遗憾。一个穷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吃一次世上最美味的食品,住一次世上最豪华的别墅;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会常常羡慕他人所拥有的健康,并遗憾自己没有这样的幸运;一个一生养尊处优的人可能永远也无法体验苦难与无助,并感悟其对人生的意义。然而这些都不能构成最大的遗憾。以我愚见,最大的遗憾是:一生都未能认识到:除了物质世界还有一个灵魂世界;除了自己眼前的人生还有一个更长远的存在;除了我们有限的智力还有一个无穷的大智慧,能赐予我们美好与丰盛;对于相同的人生经历,除了肉体所感受到的痛苦与无奈,还有因那大智慧的恩赐而萌发的感恩,赞美与觉悟。 对于美的追求,对于爱的渴望,对于善的推崇,对于恶的厌弃 , 是人类 共有的心理。 当人们怀着良好的愿望期盼所有的宗教都促人行善时,却看到宗教间无休止的冲突,以及所谓的信仰者的种种不美,从而不加分析的对信仰的根本价值产生怀疑,以致错失本该拥有的人生珍宝。 这,难道不值得遗憾么?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841 次阅读|1 个评论
静夜狂思-45-乱谈四则
考槃在涧 2008-12-1 10:09
上帝裸奔 上帝闲来无事又兼人老糊涂,忘了穿衣服就裸奔出游。 沉默者装着没看见,埋头走过; 投机者拍下了不少上帝的裸照,挂在网上卖,赚了不少钱; 粉饰者撰学术巨著讨论上帝裸奔的合理性,角度从宗教到物理学都有; 跟风者干脆脱光内裤了跟在上帝后面一起裸奔; 呐喊者高声疾呼:裸奔不对,哪怕是上帝裸奔,也不对! 帮闲者把呐喊者抓了起来,呐喊者不服,你不去抓裸奔的,抓我干嘛?帮闲者说,学者说了,裸奔合理,而指出裸奔者有伤风化!把呐喊者以有伤风化罪和反人类罪投入监狱,并立法确保以后此事的公正性; 逃离者看透了又不愿裸奔,逃到了上帝无法控制的地方; 思考者思考这一切芸芸众生的行为,写出了真正的学术巨著。 最后但凡上街的都裸奔。投机者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去监狱拍下穿着衣服的呐喊者的照片挂在网上卖,又赚了许多钱。 不许质疑 张总是个成功人士,管理者几百号人的大公司。张总认为,战略方面只要自己一个人确定就行了,其他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他规定,只要确定了的事情,就不许大家再讨论和质疑,关键在于行动!当然,张总的公司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一天张总觉得有点怪怪的,每个人看到他都是一幅预言又止的神情,他感觉很好,肯定是昨天的新发型不错,他想。 迎面走来小 K ,小 K 是公司里出了名的刺头,什么决定他都要发表一些意见,因此尽管他很能干,张总还是不喜欢他。小 K 看到张总,愣了一愣,终于鼓起勇气说,张总,有件事 . 不要说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可是 . 没有可是!要执行,要像恶狼一样执行!你的 谁的也不行,快回去做事!小 K 挠挠头,走了。 下午张总出去谈事,感觉客户也怪怪的,似笑非笑的样子。他们很开心,张总想,这单生意肯定成了。 回到家,张总兴冲冲地问老婆,达令,今天我看起来是不是很帅? 老婆仔细看了看他,笑着说,委座,你忘了拉裤子的拉链。 相信上帝 几年前,我认为社会是多么美好; 后来,我开始相信精英能够拯救社会; 再后来,我开始相信制度能够拯救社会; 又后来,我开始相信思想能够拯救社会; 再再后来,我开始相信耐心能够拯救社会; 又又后来,我开始相信爱能够拯救社会; 看完《奇迹的黄昏》,我开始相信上帝。 《深入敌后》 在电影《深入敌后》里,舰队司令面临选择。按照规定,他不能派飞机到禁飞区,但是,失事待救的飞行员可能在禁飞区里等待救援。如果派飞机到禁飞区,他肯定会被免职,因为上司不许他派飞机;如果不派,可能还活着的飞行员就彻底断了生机。 他选择了派飞机,救回了飞行员,但失去了舰队司令的职务。人们记住了他,传颂他的英雄事迹。 损人利己的事,小人为之;不损人利己的事,人皆可为之;利人利己的事,人皆乐而为之;损己利人的事,君子为之。 所以良知和担当,有时候根本是一回事。我心里希望、祈祷世界和平,但我就是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我有没有良知? 什么是良知?良知就是明知道这么做了可能让自己受伤害,还是要去做,这就是人与禽兽的分别。
个人分类: 哲思|4299 次阅读|5 个评论
爱情也是一种信仰
moxj 2008-11-21 19:53
虽然我离开教室和办公室后去喝酒的时候从来没有招呼过异性同学.有机会的时候,甚至要离开人类独自在荒山上四肢行走.但聊爱情这个话题还是有点权利的.因为一个人可以没有恋爱过,但如果正常,至少他暗恋过.何况周围的这么多正常朋友都是我关注的对象. 其实我也有说谎的时候.比喻我 QQ 里的个人说明:"我骑马除腰椎压缩性骨折 , 同时羔丸压裂 , 后讳疾忌医 , 更饮酒过度 , 复查显示生殖系统已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 各指数在 5 岁以下 . 经我无数次试验 , 酒对生活有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 , 且味道泔淳 , 口感极好 .( 女人的味道因该比不上它 ) 故请同学聚会多予酒 , 不安排有性别差异的活动 , 免我尴尬 !! "这是我 06 年工作受伤后写下的,以后可能还要一直留在那里.认识的人看到后都以为是真的,所以不少人都表示了祝贺.显然,从 06 到现在我胡子的长势已经告诉大家我不止 5 岁了.但作为一个心理基本正常的人,我为什么还要如此诽谤自己呢?(遗憾的是开了这个博客也没有人过来给点批评的声音,实在不想写了)当时是因为有同事积极给我介绍对象,而我这个人又从不喜欢拒绝别人.所以很自然的想到:我不能伤害别人,自残总可以吧. 现在再说题目里的这个信仰.因为有几个朋友和我讲:一些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你当它做信仰那不破灭才怪呢?这个反问我不敢做什么辩驳,很大程度我也认同这个说法. 那我为什么会把爱情这个东西也和信仰扯上关系呢?当下我还没有能力用数字和逻辑推理来证明这个东西.但借助一点你的感觉这个话题还是可以继续聊的. 我们不妨找两种感觉对比一下.当你追求一个姑娘或是被喜欢人追求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感觉?你觉得爱情是什么东西?想到爱情这两个字的时间有多少?(因为我自己不是女生,所以有时举例只从一方说起,但我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姑娘和妻子就指女性,也指男性.)大概大部分人有过这种感觉,爱情是不是一种目标?是不是向往...甚至还是真理.那这个时候爱情不是一种信仰吗?再说另一种感觉.结婚以后你看着妻子想到爱情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想起爱情这两个字又有多少时间?你们两个之间还有那种向往吗?爱情还是目标吗?当然即使没有结婚,生活在一起后的感觉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我讲爱情是一种信仰你还同意吗? 现在流行一种叫辩证法的东西,讲究对立统一,矛盾共存.那我如果讲收获和奉献也同时存在,大概有一点道理.恋爱的时候你有收获的希望,但你也非常乐意奉献.你把收获寄托在奉献中,爱情是一种信仰.结婚了,你还有奉献,但是不是更因为责任呢?是不是把收获定位在了奉献后呢?不会是把收获当一种奖励有时要先预支你才更有奉献的激情吧?爱情还是信仰吗? 爱情真的这么嬗变,容易让人失落吗?也许是我们自己本来就不够永恒太嬗变了. 闪电般发生感情的人把爱情寄托在了自己的冲动上面,所以爱情也很快不再是信仰了. 受到伤害后把感情寄托到自己老朋友身上的人,把爱情寄托在了那个已经不是原来的朋友,而且已经被友谊干扰的人身上.爱情本来就不是信仰. 年龄大了,把爱情寄托在美丽的小姑娘身上,你觉得恋爱开始有信仰吗?还是姑娘觉得有信仰呢?是不是开始就没有找过信仰? 非常有主见和成功欲望的人可能除了自己外本来就没有相信过有信仰. 那爱情还是不是一种信仰?爱情将只是生活吗?还是生活和婚姻埋葬了爱情?爱情如果是一种信仰,那它到哪里去了 ? 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这种信仰?还是我们自己埋葬了这种信仰? (祝所有:未恋的人,已恋的人,未婚的人,已婚的人,未育的人,已育的人,恋爱的人,成家的人,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信仰快乐,爱情快乐,生活快乐..)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4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道德的葬歌:从大头娃娃到三鹿奶粉事件
杨学祥 2008-9-15 03:58
鲁迅先生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82年过去了,他犀利批判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依然肆虐神州。不过,他不会想到大头娃娃,更不会想到三鹿奶粉和毫不相干的三聚氰胺。从无营养有害到无良知有毒,食品安全的事件频发不仅颠覆了中国的传统道德,而且将从根本上损害中国人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挖空了中国经济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生活中还有多少造假掺毒的隐患? 四个老人和两个成年人守护的一个独生子女:你还安全吗? 我已无话可说,以歌当哭,记下这些历史的文字。 大头娃娃的控诉 时间 : 2004-05-08 17:46 作者 : 杨学祥 新闻来源 : 正义网 吉林杨学祥 肿胀发光的面孔 是虚假文明的象征 , 瘦弱短小的身躯 是伪劣商品的铁证 . 惨不忍闻的啼哭 是对不法商贩的控诉 , 昙花一现的生命 是向人类良知的抗争 ! 攫取金钱的魔爪 竟伸向天真无助的婴儿 , 鲁迅斥责的吃人 竟然在现代文明中发生 ! 是谁 摆出了人体的盛宴 ? 是谁 在扭曲善良的心灵 ? 马克思笔下的资本 是本性难改的资本 , 记录着你从头到脚 沁渍着婴儿的血腥 ! http://www.jcrb.com/zyw/n234/ca240086.htm 搜狐博客 随心所欲 日志 诗 2006-09-11 | 长春杨学祥 标签: 诗 诗的衰落 当理想退出信仰, 当新诗离开生活, 当金钱购买一切, 思想就变成 道德的折磨! 2006-10-13 19:25 回复 当理想变孤魂在梦中游荡, 当信仰被出卖用车装斗量: 赤子之心早已无血液流淌, 母亲乳汁也变为杀人毒浆。 2006-12-28 04:29 回复 但愿德法同步行 长春杨学祥 法在天理四海平 , 德取民心九州同 . 无法无天多动乱 , 失德失行祸事生 . 强秦无道终自毁 , 六国战乱法不同 . 细读春秋明正理 , 但愿德法同步行 ! 2004-4-7 金钱的魅力 吉林杨学祥 让异国的节日 在青少年中流行 , 混淆传统的商人 是没有国籍的公民 ; 把清水注入 依然跳动的牛心 , 凄厉的惨叫 变为闪亮的白银 . 将牛奶稀释成 甜甜的淀粉 , 从婴儿的尸体 榨出血腥的黄金 ! 这就是你 黑心的商人 , 被昧心的金钱 夺去了人的灵魂 ..... 2004-4-24 道德成商品 名导忙裸戏, 名人忙换妻, 名师忙闭眼, 名模忙脱衣。 商品变万物, 市场非经济。 良心求善价, 道德兑金币, 2007-12-1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9 次阅读|6 个评论
静夜狂思-(21)-理想、信仰
考槃在涧 2008-8-5 18:17
理想是不可能达到的,可以达到的是目标。信仰是不可能触及的,可以触及的是目的。 人们往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迷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理想的狂热走到现实的懵懂。其实理想和现实都是人需要的,没有理想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现实的人是镜花水月。 摆不平现实的人没有资格谈理想;不愿谈理想的人沉沦在现实中。 现实让人冷静而理想让人激动。但你可知,没有现实的理想是浮躁;没有理想的现实也是浮躁。前一种浮躁让人狂热,后一种浮躁让人迷惘。 我很幸运出生在狂热之后,成长于迷惘之中。没有经历过狂热让我宁静,而目睹父辈的狂热让我警醒;成长于迷惘让我思考,而走出迷惘让我静心。 人不应该因为理想达不到而不去理想。尽管没有理想人们也可以生存得很好,但有了理想大家可以生活得更好。如果理想是一百分,没有理想的人可以及格,只怕超不过七十分,而有理想的人可以到九十分甚至九十九分。 理想和空想的区别是,理想是合理的想法而空想是空洞的想法。希望每个人都有饭吃是理想,希望每个人都有肉吃也是理想;希望每个人躺着就来钱是空想。 我们经常把空谈理想和理想混淆,就像我们把经常把书和知识混淆一样。买一百本书回家不读的是空谈理想,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空谈理想者是精神暴发户。 理想是每天买两张彩票幻想中 500 万,空想是每天幻想中 500 万但不买彩票。 一般我们批判空谈理想的人,这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往往对没有理想而又百事不做的人视而不见。前者起码让你听到了声音,后者在默默无闻中浪费粮食。 当理想破灭的时候,我们总是先丢掉理想。其实往往我们只是有了个错误的理想。也许我们可以丢掉错误,保留理想。 理想不只有感性,感性的想法是感想;理性的想法才是真正的理想。错误的理想来自于不用大脑:那是感想。 如果你认为人民只要不加思考的接受你的理想就够了,你将把国家陷入狂热之中。 如果存在公认的理想的话,我相信那也一定不在文件和讲话之中。 不要奢望理想能帮你成功,理想只是帮助你保持激动的安静。没有理想也不是世界末日,但我相信你会要么过于激动,要么过于安静;你还会经常觉得生活和工作是鸡肋。而你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你没有勇气,或者,你根本就是个懵懵懂懂的猪头。 我们曾经以为嫦娥奔月是神话,而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火星,理想是飞出太阳。其实理想和科学有一个共同的内涵:没有不可能。 ------------------------------------------------------- 没有信仰也是信仰。没有信仰的信仰是不信仰。 我不知道怎么能够让你明白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如果你经常觉得绝望、迷惘、彷徨、沮丧、无助,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去看心理医生,要么去信仰。不要迷信金钱、烟草、爱情、酒精和大麻,那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 重要的不是你信仰什么,是你有没有信仰。 信仰可能让人狂热,也可能让人宁静。信仰现实中的人让人狂热,而信仰不存在的人让人宁静。 上帝是不存在的,但他存在于人们的心里。 即使存在一个客观的上帝,他也不会是你想象中的那个上帝。好比你觉得你的明星偶像很完美,但当你真娶了她做老婆,三个月后你会觉得她和别的女人也没什么分别。 对地位的信仰是所有信仰中最不理智的。 我们往往对高高在上的人抱有信仰。如果你非要信仰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倒建议你信仰自己。 信仰不见得总能帮助你,上帝是不会帮你生火做饭的。 如果你奢望别人可以给你信仰,你为什么不让他也代替你入洞房? 不要以为信仰可以帮你消灭痛苦,它只是帮你正确面对痛苦。 信仰也许由痛苦而生,却不会只看顾痛苦的人们。 既然真空中也有量子涨落,那为什么信仰不能让一个原本渺小的人伟大? 怎么说信仰带给人的力量呢?你相信你可以飞上天空,于是你观察飞鸟,按照它们的样子做了很多翅膀。你失败了无数次,但你还是相信你可以飞上天空。这一天风特别大,你又因为艰苦工作瘦得不成样子,结果你和翅膀一起被风吹上了天空。你只在天上呆了 30 秒,但是你已经肯定的知道:人可以飞上天空。你不尝试无数次肯定无法飞上天空,而支持你尝试无数次的,是信仰。 尽管信仰科学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不得不说:对科学的信仰还很年轻。正如很多年前我们对宗教的信仰一样。 我信仰智慧,但我不知道怎么让你明白,就好像当年布鲁诺也无法让教会明白一样。幸运的是,今天有人不会把我烧死,最多不屑一顾。 信仰本身都是非科学的,但如何信仰可以是科学的。 科学需要信仰,科学家也需要信仰。科学家的信仰是他竟然可以知道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科学的信仰则是它竟然可以拯救人类。 人类有三大信仰:他在宇宙中是不孤独的,起码还有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可以认识宇宙,尽管他只在后者之中;他可以认识自己,尽管他就在自己眼前。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本身就是多么美妙的奇迹!我相信这源自宇宙的信仰。 ------------------------------------------------------- 黄舒骏 雁渡寒潭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惊鸿一瞥 潮来潮去 洗去多少足迹 一切都是缘 多少人曾经轻轻掠过我的眼帘 多少人曾经闯入我的内心世界 多少人曾经用思念将我撕裂 多少智慧才能忍下我的离别泪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静看人间是与非 我们组先 在这土地繁衍 岁岁年年 多少人默默挥下他们的汗水热血 多少人只是贩卖台面上的谎言 多少人随时准备远走高飞 多少智慧才能破解这虚伪的一切喔 ...... 喔 ...... 多少意气风发的少年 失落在理想现实之间 口口声声要做英雄圣贤 最后却变成魔鬼 多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 却向往另一个世界 多少智慧才能逃离这古老的预言
个人分类: 哲思|5416 次阅读|15 个评论
锤炼思想(1)——启动
钱金凤 2008-7-30 22:25
此文系回复杨玲之大作《 民间思想者的思想源泉 》 引子 前些天在和人讨论中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 那天和仅弱我两岁的妹妹在一些关于宗教,人生和处世方面的问题上,发生了很激烈的争论。虽然年龄相近,但因为性格和经历的差别,我们对很多信仰和人生的问题都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在争论中我们都很坚定,想极力驳倒对方。但结果却令我俩都很惊讶。通过讨论我们对很多问题都有了全新,一致的结论。而让我吃惊的是,期间我很多被她认为是很精辟,有哲理的论点竟是我之前所没有的。 事后,我想了很多。为什么我们只能在发生争执的时候才能有如此璀璨的智慧火花迸发?难道为了发掘这些智慧我们要终日争吵吗?问题是我们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次,也不能见面就吵啊。于是我想到了我们科博上辛勤的思想者杨玲,他那些智慧的认识是如何炼成的。所以引来玲君 这篇精彩非凡的新作。 有思想,会思想 我曾发出有思想,才有博客的感慨。我要成为有思想会思考的人,当然不光是追求精彩的博客。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思想者,比别人看到得更多,他们的世界要远大于他们用眼睛所看到的。他们能把自己从当下利益,眼前磨难中拯救出来。而事实上他们是真正清醒的人,他们懂得人生的使命,生存的价值,和追求真道的方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这样思考的头脑。 他们同样明白入世和出世的关系。这点我很敬佩隐士居者,他们的思想和灵魂是那么一尘不染。他们的智慧又为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折服。不管他们最终是否追求到了真道,也许他们大多的人生是夸父逐日的一生,但仍值得尊敬。 有信仰的人不一定有思想,而有思想的人一定有信仰。 有很多人,包括相当的宗教信徒,他们的信仰是盲目的,甚至是狭隘的(追求福乐而非真道 )。他们的思想是孤单的,如我师傅所说。刨除这些有人以为自己有信仰,但其实不过自欺欺人,他连信仰的原由都说不清,甚至信仰什么都说不出。如果你问,没有信仰又能怎么样? 我说,不能怎么样。但可能你的生命不过几十年就消逝殆尽,而不会有外延。因为信仰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起码可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和为人原则。如果连这些都没有,生命就只是个消费的过程了。 而另外一些人,是我所敬仰的。他们通过积累,长年累月的思考,不断的学习和吸星将思想的成果升华成他们的信仰。你问他的信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形成的?他们的答案决不会让你失望,而只能让你敬佩。 理论有实践才能生存 您的吸星大法九式着实打动了我。尤其是饱览群书,而暂不计思想深刻与否。 首先要做的是开阔视野,而后发现兴趣所在。从前不管什么书,我都像看专业课本一样读。因为我有个原则,认真求实。可是把这个原则放在阅读中,尽管读一本是一本,收获不浅。但有时让阅读变得枯燥,而又严重的限制了阅读的数量和广度。 兴趣是阅读的向导。但是当你不很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时,就像在海里捞鱼。鱼在哪呢?没有经验的渔夫不知道。所以开始只能撒大网,多撒几次就能差不多摸清鱼儿经常出没的地方了。以后就直接往那些地方撒网了。 其二,您建议我用写长文章来锻炼思想。这是个不错的建议。写下五六百字的文章不难,可是那大多是些零散的珍珠。而真正会思考的人,能学着用丝线将他们串起来,形成美丽而昂贵的项链。而且量的积累可以达到质的飞跃。 一周写一篇 1000 字以上的高水平文章估计我可以办到。事实上,我写东西的第一个高峰在高中时。那时除了课堂习作,经常有各种征文比赛。不好意思的说,俺的拙文总能拿一等奖。可是上大学以后,忙着专业课,除了极郁闷时写写外,很少动笔了。 而仨月前发现这块宝地,再次燃起了我写作的激情。修炼至此,功力已恢复大半。况今又得玲君如此真传,想必日后定能迎来涂鸦的又一高峰。 其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其实很多人与卓越无缘,并非因时运不好,智商不高。而真实原因是缺少坚持的态度。睡前读几页书,思考片刻,洗洗脑子,很容易做到。但难就难在坚持不懈。而这种坚持,来源于对自己负责的严格要求,以及对信念的坚定态度。 一个不能律己的人,不会轻易成功。人生来就是有惰性的,而我们要做的正是用顽强的性格把这种惰性赶走。但当你意志薄弱时,他又会回来欺负你,让你重新成为他的奴隶。学会让意志主宰自己,我们需要不停的锻炼。 最后,虚怀若谷,融入集体,爱上讨论。我把这定义为,给思想补钙的过程。思想就像自己的孩子,为了让他营养均衡不缺钙,就要对各种食物都有摄取。而讨论正提供了这种非富饮食种类的机会。集体中的讨论,是建立在虚己纳新的态度上的。有了这样的态度为前提,我们才能实现彼此增益的目的。 我之所以选择来科院读研攻博,是我在大学近代物理实验中,爱上了这种老师同几个同学一起讨论问题的方式。当时虽扩招席卷华夏大地,而我们系的近代物理实验室依然保持小组教学,每组最多不能超过 3 人。这让我对实验室研究生活很期待和向往。在讨论中,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路。让自己的逻辑起码自圆其说。同时,聆听别人的观点发现自己思想中的死门。忘了哪位名人说过:科学建立在讨论之上。 此外,对知识,信息的饥渴是我们思考的动力。您说将整个宇宙吸干,我能理解您的意思。但思想像一泓清泉,要不断流淌才有生气。就是说思想要有交流和传播,这样我们永远无法将整个宇宙吸干 。我觉得这样的表达也许能更好的诠释您的意思:如果可能的话,他想成为整个宇宙信息的中继站。 我们惟有卓越 选择治学为业的人,若想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卓越。您能理解我指的生存。尽管有思想不等于成功,但思想能给我们的工作插上翅膀。而这时人们口中的成功与否就不重要了,因为思想者们,有他们更高的标准。 眼下,广泛阅读是路线,定位兴趣是方针,培养思考习惯是最低纲领。 深谢先生悉心教导!小钱定熟记吸星大法之要义,潜心修炼。请您作壁上观,看我七十二变:)
个人分类: 锤炼思想|3922 次阅读|14 个评论
社会问题浅议-必须重视社会信仰和道德体系建设
陈龙珠 2008-7-22 19:06
政治尤其是狂热的政治主宰社会一切的时候,人们会从自身生存和投机实现价值方面加以追求,继而会造成与正常社会生活需求相关的生产力的下降。这种状况持久了,便会引发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此可称谓由以不敢讲真话为特征的 政治危机 ,引发了以物质匮乏为特征的 生产力危机 。但这些已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了。 要解决上述两种交叉着的社会危机,就必须实现以反对个人崇拜、追求真理的政治改革。解放思想的过程会使以往较长时间内形成的信念、信仰有所改变甚至动摇。在没有形成新的社会共识之前,这种意识形态上否定的结果,虽然在物质生产上可以取得显著的进步,但会使人们对信念、信仰无所适从,而且容易被更广泛的外界尤其是当代发达国家所影响,于是引发出社会的 信仰危机 。与此同时,由于在政策和言论上相对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物质与金钱价值趋向已经相当明显,人们千方百计追求实现物质生产效应(名最终为利服务)的最大化,从而又衍生了几乎涉及社会各阶层的 道德危机, 而其中不少公权管员起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包括 执法甚至立法中的腐败 )。 我个人觉得,近二十多年来,几代领袖先后提出的 精神文明建设 、 以德治国 和 八荣八耻 等,都可以理解为是想在发展物质文明(生产力)过程中解决信仰、道德问题,但实际收效可以说是不理想的。令人困惑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到底在哪呢? 综上所述可见,目前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在于 缺乏被社会各阶层发自内心所共识和自觉奉为行动准则的信仰和道德体系 。而平稳解决这类重大社会问题的艰巨性抑或还有一定的持久性,又要求我们每个人不能只是议政,更重要的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其中包括遵纪守法、履行社会监督义务。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92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