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信仰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信仰

相关日志

让科学取代宗教成为人类的终极信仰
shaopenghan 2020-4-11 19:50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们对自身,对世界,对过去,对未来的思索是永恒的话题,这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时代会获得不同的答案,它们成为社会秩序构建和文化信仰的基石。 在人类历史中,文明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公元前几百年,古希腊和中国先秦哲学家们依次登场,涌现出老子的道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古希腊的民主自由,佛教、基督教大一统宗教,科学萌芽等等。这些思想有些淹没在历史中,有一部分留存下来,并且成为社会秩序构建的核心思想,在西方是基督教,在中国是儒家思想。 到了近代,新大陆的发现和文艺复兴推动资本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紧跟着科学和自由民主的崛起,而宗教逐渐走向没落。 眼下的世界,经济与科技已经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社会力量,科学和自由民主也被推上塔尖。几百年来,宗教经历了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两次冲击,已经越来越缺少说服力。教堂和教士的数量远远少于学校和教师的数量,宗教每年获取的资金也远比不上科技研发的巨额投入,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到处都是科技的产物,这是偶尔被光顾的教堂、寺庙所不能比的。在与科学的竞争中,宗教早已落败。 在三观问题上,科学对世界观提供了极其优秀的答案,但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虽有进益,却不够彻底。 体系论告诉我们,生命没有目的,但生物进化有方向,进化的方向是熵减。人们若想生活的更好,可以去追求熵减。个人追求快乐、幸福,追求财富、梦想等等都是熵减的具体表现,所以进化与熵减可以成为个人新的价值观。生命没有目的,但个人可以追求熵减,让自己过的更好。这是体系论从科学角度给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答案。 体系论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物,也在进化,其方向同样是熵减。企业追求新技术、高效率、高收益是熵减的具体表现;社会追求民主自由、国家富强、经济发达、科技昌明更是熵减的具体表现。进化与熵减可以取代民主与自由成为社会的最高价值,后者从属于前者,仅仅是其子目标而已。在这个层面,体系论给出社会最高价值的答案。 人类社会中,宏观层面政府的直接控制和央行的间接调控对应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微观层面个人自主决策对应细胞自主运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者是社会主义的内容,后者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内容,它们都在朝着体系经济演变,这预示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殊途同归。在这个层面,体系论将科学的领地拓展到政治和经济领域,给出了社会秩序构建的答案。 体系论还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未来可以走向统一,进化到中级文明甚至高级文明,就像动物从低级进化到中级和高级那样,这是其对未来的回答。 综上所述,体系论从科学角度给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答案,同时也给出社会秩序构建和最高价值的答案,补足了科学在这方面的缺失。 现在科学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出了更完美的答案,宗教这种人类文明幼年时期的认知已经落后且过时,未来科学势必会取代宗教成为人类的核心信仰。体系论的出现,标志着继日心说、进化论后,科学对宗教发起的第三次进攻,很可能也会是最终的战争。 生物朝着熵减进化与世界整体朝着熵增演变相对应,体系论作为生物领域的终极理论,极有可能也是社会秩序和人类信仰的终极答案。
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科学重构社会秩序和人类信仰
shaopenghan 2020-2-23 13:03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们对自身,对世界,对过去,对未来的思索是永恒的话题,这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时代会获得不同的答案,它们成为社会秩序构建和文化信仰的基石。 在人类历史中,文明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公元前几百年,古希腊和中国先秦哲学家们依次登场,涌现出老子的道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古希腊的民主自由,佛教、基督教大一统宗教,科学萌芽等等。这些思想有些淹没在历史中,有一部分留存下来,并且成为社会秩序构建的核心思想,在西方是基督教,在中国是儒家思想。 到了近代,新大陆的发现和文艺复兴推动资本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紧跟着科学和自由民主的崛起,而宗教逐渐走向没落。 眼下的世界,经济与科技已经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社会力量,科学和自由民主也被推上塔尖。几百年来,宗教经历了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两次冲击,已经越来越缺少说服力。教堂和教士的数量远远少于与学校和教师的数量,宗教每年获取的资金也远比不上科技研发的巨额投入,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到处都是科技的产物,这是偶尔被光顾的教堂、寺庙所不能比的。在与科学的竞争中,宗教早已落败。 在三观问题上,科学对世界观提供了极其优秀的答案,但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虽有进益,却不够彻底。 体系论告诉我们,生命没有目的,但生物进化有方向,进化的方向是熵减。人们若想生活的更好,可以去追求熵减。个人追求快乐、幸福,追求财富、梦想等等都是熵减的具体表现,所以进化与熵减可以成为个人新的价值观。生命没有目的,但个人可以追求熵减,让自己过的更好。这是体系论从科学角度给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答案。 体系论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物,也在进化,其方向同样是熵减。企业追求新技术、高效率、高收益是熵减的具体表现;社会追求民主自由、国家富强、经济发达、科技昌明更是熵减的具体表现。进化与熵减可以取代民主与自由成为社会的最高价值,后者从属于前者,仅仅是其子目标而已。在这个层面,体系论给出社会最高价值的答案。 人类社会中,宏观层面政府的直接控制和央行的间接调控对应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微观层面个人自主决策对应细胞自主运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者是sh主义的内容,后者zb主义、自由主义的内容,它们都在朝着体系经济演变,这预示着zb主义和sh主义的殊途同归。在这个层面,体系论将科学的领地拓展到政治和经济领域,给出了社会秩序构建的答案。 体系论还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未来可以走向统一,进化到中级文明甚至高级文明,就像动物从低级进化到中级和高级那样,这是其对未来的回答。 综上所述,体系论从科学角度给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答案,同时也给出社会秩序构建和最高价值的答案,补足了科学在这方面的缺失。 现在科学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出了更完美的答案,宗教这种人类文明幼年时期的认知已经落后且过时,未来科学势必会取代宗教成为人类的核心信仰。体系论的出现,标志着继日心说、进化论后,科学对宗教发起的第三次进攻,很可能也会是最终的战争。 生物朝着熵减进化与世界整体朝着熵增演变相对应,体系论作为生物领域的终极理论,极有可能也是社会秩序和人类信仰的终极答案。
1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圣经,瑞书和中华民族
刘广斌 2019-6-25 05:29
大卫 .鲍森是英国的著名布道家。他在一次讲道结束时说:好了,最後我要講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從巴別塔分散的人群中,有一群人往東方翻山越嶺,他們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嶺,最後在海邊定居下來,成了幅員廣大的中國,中國文化可以追溯到巴別塔時代,那群人離開的時候,埃及的象形文字還沒有被字母,也就是楔形文字取代,巴別塔之前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那群人帶去中國的文字,全都是象形文字,各位知道嗎?最不可思議的是,用中文可以拼湊出創世記第一章到第十一章的故事,我们大可對中國人說,聖經的頭十一章的內容是用你們的語言寫的。因為當初離開巴別塔的中國人都記得創世的故事,所以光是中文本身就可以證實創世記的故事,這是當初離開巴別塔來中國的定居者的記憶。各位聽了這個故事,會不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呢? 美丽的汉字,字字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老历史的沧桑厚重。我们在感叹造字始祖仓颉的聪颖智慧的同时,可曾想到他造字的灵感从哪里来,难道每个字都是始祖靠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吗?若真是这样的话,仓颉到底是如何与上帝的圣经启示有关联的?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文字中隐含着圣经描述的人类早期历史。如果圣经创世纪前 11章讲述的故事就是整个人类的故事,它必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华文字与圣经所描述的人类历史必然有密切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 欲了解本文全部信息,请点击下列联结: 圣经,瑞书与中华民族文字部分下载 圣经,瑞书与中华民族视频(YouTube) 圣经,瑞书与中华民族视频 (百度) 提取码: yrta 进一步信息请参访: www.dadaoclassroom.com
个人分类: 人生信仰|24 次阅读|0 个评论
1837年:福建船员漂流月余被英国人救起
romania 2019-4-11 16:34
1837年(道光十七年),是鸦片战争爆发前数年。英国商人曾在华南沿海救起一艘漂流一个多月的中国货船。 中国货船名为“金源兴”,船上有十八名船员,均来自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五月廿八日,该船满载白糖,从潮州黄岗出发北上,运往天津。顺利到达并卸货后,又装运黄豆,准备南下返回。 八月廿八日,“金源兴”号行驶至浙江近海一带,(有所逗留后继续南行)。十月十八日早晨,(遭遇狂风),船舵被折,桅杆亦断,可谓羽翼全无,完全丧失行动能力。 如此一来,船员无法操控货船,只能任由它随风向或洋流而漂流。六七日后,船上的食物和淡水均已消耗殆尽,船员命悬一线。 万般无奈之下,船员“当 天祷祝,幸赐照鉴”,第二天就下起了雨,而且连下了三天。在有充足淡水的情况下,船员们又坚持了二十几天。 漂流一个多月后的十一月廿一日,“金源兴”号终于被一艘英国商船发现并救起。英国商船准备前往澳门,(因此救起的地点有可能在闽、粤、台沿海一带)。后来,英国商人还送给船员衣物,又赠予路费,帮助他们返乡。 此事原委并不复杂,但能藉此窥见一些时代风貌。其一如当时中国的南北海运贸易,包括港口、路线、货物、海员、耗时等;其二如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商船在南方沿海的活动,仍以广州和澳门为主;其三如所谓“当天祷祝,幸赐照鉴”,撰写此文的作者系传教士,而船员则来自民间信仰盛行的闽南地区,即使所谓“当天祷祝”为真,恐怕也不是同一个“天”。 注:括号内文字原无,均系据上下文所添加。 参见:爱汉者等编,《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道光戊戌二月号
1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梦中对话录
自我源于思考 2018-11-7 19:44
有一个人,看得很模糊,但感觉很亲切。我没有说话,对方也没有说话。沉默持续了许久,我意识到这是我的梦,于是开始问答对话: 你是谁? 我谁也不是。 你真实存在吗? 我是未知客观规则的一部分。 你可以被证伪或证明吗? 我符合逻辑与理性。 有信仰好吗? 没有信仰,就没有平等与自由。 但世界有这么多信仰,却并不平等,也不自由。 信仰是内在力量,而不是外在控制。 真正的平等、自由会到来吗? 人们之间可以相互制衡的时候,就会有真正的平等、自由。 你需要人们的崇拜吗? 我不需要人们让渡一部分自我,只需要人们的意识独立完整。 你需要人们谦卑有礼吗? 人们要有个性张力,才能相互制衡。 商业会损害人的信仰吗? 商业会为人们带来福祉。 如何杜绝贪婪? 贪婪是过度逐利,需要用平衡竞争来约束。 如何平衡竞争? 用法律来惩罚不当竞争,用市场鼓励合理竞争。 货币是恶吗? 货币是市场要素的价值形式,也是政府与资本的工具。 社会分配可以平等吗? 不同的职业、群体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包含货币、实物、隐性资源等。平等的分配对应的不是分配方式的单一化,而是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教育可以平等吗? 创新需要竞争,教育也需要竞争。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是创新效率提高的基础。 创新有终点吗? 当未知存在, “不可能”存在,科学创新就没有终点。 未来的科学创新会证明或创造出一个 “你”来吗? 科学创新只能有限地进步,而我是无限的存在。 ……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来,看到东方升起的太阳。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君子中和’--我代孔子替教授答疑
ZIMUsun1 2018-9-2 15:00
在 “君子”怎样达到“中和”的境界——“四书五经六艺”的循环实践 中,我提到‘四书五经’是对‘君子中和’的理论阐述和先贤实践,‘六艺’是后人修习‘君子中和’要做的实践。只有理论是空谈,只有实践是蛮干。总的来说‘有理论有实践’才能算得上一个可以让人修炼的学说。在 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中,进一步区分了实现‘君子中和’的四个境界。在《 儒家、墨家、道家与法家的异同在于各自所认定的准则 》中对比阐述了,各家对自然法则的概括:道家说道,儒家讲礼,法家言法。在 儒以仁大于法;侠以义高于禁 so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进一步区分了三家对自然法则概括的异同。而为什么需要信仰,我写在了《 人的共同理想 》和《 论人类的最初本性——惰性 》中。在这里中国传统宗教和学说,概括‘自然法则’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处在直接概括的阶段。国外宗教将‘自然法则’拟人化为神和上帝。拟人化后容易被普通人理解但是却更加脱离其为‘自然法则’的本质。这里暂且不讨论这种拟人化之后的结果。 以上为理论阐述,在实践‘君子中和’时,我写了《 为什么学校和监狱一样! 》 《 教育的本质和“阻塞”与“疏导”两种教育方法 》 《 谈一点教育心得 》 君子中和----放大快乐转移悲伤 自私是人的一种本性——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博爱 。这些都是以儒家的是非标准为依据形成的行为准则。很多人可能有不同的见解,这当然正常,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求同存异’便是。 要想理解‘君子中和’需要理解以上文章或者自行研读‘四书五经’,当然我是以时代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儒家经典的。比如儒家最讲究的‘礼’,孔子时代认为是周礼最好。我把它看作一种‘法则’,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法则。每一种社会基础都会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礼’,所以这个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还有儒家讲究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显然我们就不要学射御了,去学点新时期更需要的技能更好。 大学里讲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我们要划分个‘1234’。不然还不会走就想跑只能‘事倍功半’。刚刚提到《大学》里讲理论,《论语》里说实践。本文就‘修身’来谈谈《大学》和《论语》的理论和实践。 《大学》总纲里很有名的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段写的真是妙,妙不可言。提炼出来就是‘修身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比较《论语》中孔子的实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在 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中,我概括为四个境界:开悟,小成,大成,圣人。很容易把这四个境界与八目相对应。开悟(格物、致知),小成(诚意、正心),大成(修身、齐家),圣人(治国、平天下)。我们再把这四个境界和孔子的一生相对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开悟(格物、致知)),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小成(诚意、正心)),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成(修身、齐家))。有人可能奇怪,最后一个境界还没有呢,孔子明明是圣人,而且是第一号的圣人。孔子确实是圣人,但是这个圣人是‘生后圣人’而非‘身前圣人’。孔子活着的时候还不是圣人,其圣人之名盖因其‘万代师表’。孔子自己也说过,自己远远没有达到‘君子’的境界,这里应该指的是君子的最高境界——圣人。 如此对应起来,想必就容易理解得多了。然而对这四个境界的理解和解释还是有不少问题的。首先看看百度知道的专业回答(虽然不足为训,但是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理解):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致知: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治国:管理国家。 平天下:平定四方叛乱(实现祖国统一)。 我的理解是: 格物、致知:格一物致一知,吃一堑长一智。至于说格多少物致多少知才能到下一个境界,这就因人而异了。 反正不会是‘穷究事物’,不然人一辈子就只能在这一步了。万物都是相通的,所以没必要去格万物, 当你觉得格得差不多了,你自然而然就自己知道了,便会自然过度到下一阶段。 诚意、正心:诚实本意端正本心。这里的‘本意本心’便是自我,当你通过‘格物、致知’真正认识到‘自我’时, 便算‘诚意、正心’。何为‘本意本心’,一方面因人而异,另一方面‘本意本心’由‘格物、致知’而来, 格的是自然之物,致的是自然之知,一般这个‘本意本心’应该反应的是自然法则。 如果不是,那就有可能是走火入魔了。起初的‘格物、致知’是‘得一物格一物,格一物致一知’, 当‘诚意、正心’后,你会自主选择‘格什么物致什么知’。这时世界虽大,事物虽多, 但你已经了解了自己的‘本意本心’,知道自己的一生该做什么了,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生的了。 修身、齐家:完善自身惠及周围。认识到‘本意本心’后,然后根据自我认知再践行‘格物、致知’, 直至完善自身并能够惠及周围人使自己及周围和谐。一个人一生能达到这个境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孔子生前也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已经是自身圆满,并能去教育引导他人去实现自己的圆满了。 至于能否达到最后一个境界,还要看时机天意。 治国、平天下:成就圣人之功,使国家安治天下太平。在达到‘修身、齐家’的自身圆满后, 如果能成就圣人之功,便能达到圣人的境界。第三境界的‘修身、齐家’自我圆满已经是个人修养的极致了。 要成就第四境界需要‘建大功立伟业’,能不能‘建大功立伟业’,除了自身素质,还要讲究‘时机天意’, 不可强求。所以才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普通人一生能够做到‘诚意、正心’就可以了。不必强求‘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更是全凭天意。不过不论如何一开始就应该有这种‘1234’的意识。不然本末倒置浑浑噩噩一辈子也不知道在追求什么就比较麻烦了。正是‘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知道了这‘1234’,能实践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不必强求。 今天看到博文 照镜子——教授作为凡夫俗子的一面 ,于是评论道,A教授应该是‘格物致知’了,还没有心思进入下一阶段。所谓‘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所以下一步是‘意诚心正’,达到‘意诚心正’后便能做事由‘心意’,而非被生活牵着鼻子走。’看到博文 做个骄傲的河南人 ,遂评论道‘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何必区分什么河南人河北人,你家人我家人。社会的尔虞我诈都是起源于区分远近亲疏。’这里无意批评,只是有点惜乎‘如今人们的地域意识还很强,同乡聚集在一起,排斥外乡,区分远近亲疏,而且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大问题’。 并非小可好为人师,确实感叹‘子之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教授尚且如此何况众人乎!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有些’本末倒置’ 了。博士毕业本是在某一领域已经大成,却一开始不能被教给这些‘人之常理’,在后面的生活中必将有难解的疑惑。我也是在生活中遇到疑惑后,才‘亡羊补牢’返回求教经典的。已然算是‘有病才投医’了。教育教化应该‘治未病’,所以这些基本的人生哲理和古人几千年积累的人生智慧,应该从一开始就让人知道。因为这是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的,应该是必修课。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被遗忘太久!毫不夸张地说‘君子中和’对于自然法则的概括,作为信仰要比世界上其他信仰神和上帝的高级得多。虽然这些都是对‘自然法则’的概括。要理解‘君子中和’需要更高的修养。 在教育没有普及的时代人们只知道拟人化的‘自然法则’——上帝就可以了,在教育已经普及的今天人们必须认识真正的’自然法则‘——君子中和。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受到’上帝代言者‘的愚弄,认识‘君子中和’便能直接和‘自然法则’对话。 于南京20180902
个人分类: 思考思想|2968 次阅读|1 个评论
神存在的证据
j61zhang 2018-7-3 12:31
什么是神?有没有神?不同的人,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解释。对于相信有神的人,我们可以假定神是远远超乎我们的能力和想象,是一种有控制自然包括人的力量。 科学上证明一个事,这个被证明的事一定要重复有规律地发生。当然它的规律是什么,人们可能还不知道。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火山,地震,他们过去发生,现在,将来还会发生。但人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关公是否骑过赤兔马,因它是历史上只发生一件的事。如果我们可能的 “神”能用科学方法研究证明它,那神就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就不是我们所谓的“神”。 但人们是否有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一些证据,叫人无可推诿的承认神的存在?可能科学方法人们还未找到,或科学方法和有关的知识人们已知道,但人们还未想到。 什么是神存在的证据呢?如能找出一些事,发现它的确发生,但又认定它决不可能是自然发生,那我们就可认为是神存在的证据。比如讲,一个地雷把一个坟头炸成美国国会大厦,或开一辆丰田出去撞了车,丰田车变成奔驰了车。从我们知道的自然规律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如它的确发生了,那人们便无可推诿的承认神的存在了。 我这里就举出一个例子,我认为是叫人无可推诿的例子。我这里的神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神,不是某个特定宗教的神,可不必认定它是唯一无所不能的神。这就是一个丰田撞了车变成奔驰的例子。 人的染色体是 23 对,而猩猩的染色体是 24 对,科学家发现人的第二条染色体是由猩猩的的二条染色体对接而成,大家对此异议不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i8FfMBYCkk 可是人和猩猩的染色体不只是 23 对与 24 对的区别,它们的染色体之间还有千百个不同,就是说它们还有千百个突变,才能使猩猩变成人。 http://www.gate.net/~rwms/hum_ape_chrom.html 如果只是两条染色体对接,人们很可以理解是染色体发生了突变,猴子就变成了人。但几百个染色体的突变会如此协调地发生,这就象一个修理工得把一辆撞了车的丰田,加上几百个配件变成奔驰车一样复杂。在种事真的会在没有任何外力或 “神力”情况下,完全“自然”地发生?一辆丰田车真会经过碰撞“自然”地变成了奔驰车? 相信这种情况会 “自然”发生,难道不是迷信?信仰一个神的存在,才能使这样不可思议事发生,是不是比相信一辆丰田车碰撞后“自然”地变成了奔驰车更为合理?
个人分类: 信仰|21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瑞登堡简介
刘广斌 2018-4-22 12:17
https://pan.baidu.com/s/1VY8ED7rG_VJ5Hk_oYsTqww (百度云盘视频) 第一讲: 简介瑞登堡和他的神学.pdf (这是一个pdf文件,下载后请用Adobe Reader打开) 誰是以馬內利 ·瑞登堡:(Emanuel Swedenborg)出生 1688-01-29; 离世:1772-03-29。享年84岁。 前人翻譯為 “史威登堡”、“斯威登堡”或“斯韋登伯格”,但參照 Sweden 的中譯“瑞典”的第一個字,將 Swedenborg 翻譯為“瑞登堡”。另外,針對 Emanuel,按照其在聖經中的意思(“神與我們同在”)和常用習慣,採用“以馬內利”這個翻譯 。 這是十八世紀出現的一位在靈裏可以往返天堂地獄的奇人。其實,這種事情在很多時代都有出現。只不過,這個人與其他有類似經歷的人有所不同。他在賦予這種能力時,已經 57歲,是譽滿歐洲的一位功成名就的博學之士,所以影響面極大。 瑞登堡出身於瑞典名門貴族,他的父親杰思博 Jesper·瑞登堡是由瑞典女王直接任命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史卡拉大教堂主教。他本人更以科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天文家、博物家、哲學家、文藝家等20多種不同領域的精通專家著稱。 瑞登堡被視爲與牛頓同級的天才科學家 , 被誉为凌驾亚里斯多德、达尔文的北欧巨人,可谓集当时人类所知学术于一身,在物理学、矿物学、哲学、经济学、医学等,都有杰出贡献。 他在当时已提出 20 世纪大脑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也发现了与爱因斯坦 “ 物质非必是物质,物质是能量 ” 相同的理论与想法,甚至指出了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遗传因子 DNA 。 他的灵界经历问世后,对后世影响深远。美国精神分析学泰斗荣格、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诗人爱默生、德国诗人与剧作家歌德、美国政治科学家班杰明.富兰克林等,皆对其推崇备至,也使世人对于灵界-人死后的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 瑞登堡一生分為三部份: 28 歲以前,學習成长。 28 - 58 歲:功成名就,歐洲最博學的科學家之一。 57岁时, 1745 年 4 月,受到神的召喚,初入灵界。 1747 年退休,放棄所有荣誉地位,專門寫作親身經歷的靈界見聞 。 瑞登堡的灵界经历详详细细的记录在他的著作里,我们读天堂与地狱的过程中会有细节的了解。
个人分类: 人生信仰|2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为一名进化生物学者,我接受了基督教
lanhan8103 2018-4-18 04:25
最近要换工作,还有两个周就要去下一个单位报到了,进入了垃圾时间。打包整理一下物品,也对这几年的经历做一下总结,今天聊聊我是如何受洗的。 来美国五年了,经历了很多事情,如果对我这五年的经历感兴趣,可以参看我最近的一篇博文《我在美国这五年》。这次来讲讲我信基督教的过程。 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思考过信仰这个事情,但好像一切都顺其自然。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过我每到一处佛家寺院,还是虔诚的敬香膜拜。宁可信其有,我估计很多人和我的想法差不多。我们中国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虽然现代的大多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大都应该还是保持着敬畏之心吧。 刚来美国的时候,觉得信教的人很热情,他们很热情的提供很多免费服务,比如找房子、买车、接机,的确令我耳目一新,很感动。因为你知道的,在国内几乎没有人这么热心,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过我也有点提防心理,他们会不会有什么目的,会不会借着帮助我的名义让我加入基督教。在美国的第一年,太太没有工作,也不会开车,为了打发时间,就和朋友一起参加当地华人教会组织的妈妈小组,也结交了几个很好的朋友。不过,后来,总有教会的人劝她信教,她就慢慢不去了。我就更不用说了,在大学城的那一年,从来没参加过教会组织的任何活动。总觉得他们宣扬的那些理论很幼稚,而且那么多高学历的人信,太奇怪了,他们太容易被蒙骗了。 后来搬家到了首都华盛顿,前两年住的地方周边没有什么华人,也没有人邀请我们参加华人教会。即使偶尔有不顺心,也没有想到寻求教会的帮助,都自己化解掉了。记得当时课题组有一个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来了大概有半年就信教了,还偶尔劝我们也早点信主,对我们有好处。我也偶尔问她一些问题,为了不激怒她,我还总先声明“我尊重你的信仰,但我对有些事情不明白”,再开始我们对于宗教的探讨。当然了,她无法说服我,很多解释不清的问题,她归结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无法理解神的语言”。这个解释很难让我信服,太简单了吧,我们不能解释的都归给神好了,那神太累了。 后来买房子搬到了华人聚居区,就逐渐认识了很多华人朋友,包括一些信教的朋友。一开始,太太带着女儿去参加教会组织的活动,但她也并没有信。偶尔,教会组织聚餐,我也会参加。回来以后,我和太太还会继续讨论,她说最不能让她接受的是基督教中的“罪“,她认为自己问心无愧,怎么就有‘罪’呢。的确,‘罪’的概念对于华人来讲是一个门槛。至于我,总觉得他们讲的不合逻辑,甚至自相矛盾。比如,为什么上帝既然要拯救全人类,却那么晚才传到欧美之外的国家;信则可以上天堂,那些从来没有机会听到福音的,怎么上天堂?上帝是怎么复活的,耶稣死了还能复活?当然,和我的进化生物学知识更是有矛盾的地方,我认为人是一步步从猴子演变为人,而且有很多化石的证据,虽然还不够连续;但基督教即使承认进化,也绝对不同意人是由猴子演变来的,因为人是神创造的。 思想决定了人的行动,不能认同基督教的教义,所以,我始终都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参加星期天的礼拜,也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大家的邀请。不过,我女儿倒是很喜欢去教会,那里有同龄的小朋友和她一起玩。教会有义工带孩子,给他们讲圣经故事,并做手工。她本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记得以前总是躲在我们后面,到朋友家做客也总要很长时间才能和别人玩得开,我们对此也有点担忧,甚至跟她生气,但也没有什么改善,因为无法理解她的内心世界。不过,后来发现她去了教会之后,放开了,见了人也主动打招呼,也会很自然的和其他人交流。所以,只要她提出星期天早上要去教会,我和太太都会很乐意带她去。由于太太是房地产经纪人,往往双休日比较忙,所以,后来就总是我带女儿参加星期天的儿童敬拜。送了她,我也不好意思离开,就跟着其他成人一起做礼拜。 我们教会的礼拜一般持续一个半小时,大家一起唱两首赞美诗,背诵经文,牧师或长老讲道,然后大家在一起唱回应诗,奉献,最后唱《三一颂》。敬拜活动结束后,大家就留下来吃午饭,午饭一般从周边的华人餐厅订做,很便宜。虽然,我参加敬拜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但心里还是觉得无法接受。记得让我开窍的一次对话是这样的,我问一位长老对达尔文理论的看法。这位长老水平很高,台湾人, 50 多岁,很早就拿到了人工智能学博士学位,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最近刚刚辞职,正在攻读神学硕士,要全职侍奉神。他说:“我也不清楚达尔文理论是否正确。但对我个人来讲,我更觉得信主对我有很大帮助。我的行事方式就是按照圣经里的教导执行的,凡事必祷告。我每个周末参加敬拜,可以认识很多人,和大家聊天放松心情,也可以感受到大家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顿悟了,从个人情感角度,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海外华人,都需要关爱和支持。作为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灾难,生老病死,不排除有些心理强大的人可以靠自己和家人的支持度过这些难关,但如果有一个教会这样的组织,会让你更容易度过这样的难关。但如果相信达尔文理论,对个人的情感并没有什么帮助。 记得以前上政治课的时候,课本上讲过宗教是科学不发达造成的,会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消失。现在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认为“宗教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而科学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并不矛盾”。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虽然我们可能认为已经知道了很多。宗教的传播对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是有益的,除了一些邪教,大部分的宗教都是提倡真和善的,都承认人类的渺小并需保持一颗敬畏心。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也在进化,比如,基督教承认了进化的存在,但只不过基督教认为第一推动力是上帝而不是自然。 打开了自己的心结,我也就不排斥参加教会活动,每个周末都带着女儿参加敬拜。我也为教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做幻灯片,搬运音响器材等。我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转变,比如,当我闭上眼睛唱赞美诗的时候,真的能想象出有“神”在注视着我们;我和妻子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心情也都舒畅,为了一个目标奋斗;女儿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也经常力所能及为其他人提供一些帮助。今年复活节前几天,有一次洗礼课程培训,长老问我准备好了吗?我心里想,这么快吗?我好像还没准备好。旁边一位弟兄说:“不用想那么明白,洗了吧”。然后,我就很痛快地告诉长老,好,我就在这次复活节受洗吧。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个过程,很多事情你不真正了解或真正去实践,是想不明白的。只要没有坏处,就勇敢的开始吧。于是,我在 2018 年 4 月 1 号,完成了受洗。仪式很隆重,我穿着白色的袍站在水中,牧师问我三个问题,我回答“愿意”后,牧师就把我按入水中,从水里出来,我就算是变成了一个新人。 受洗已经一个月了,我还没有感受到巨大的变化,也不是凡事祷告。不过,我觉得等我有一天有精力的时候,要系统学习一下圣经,说不定将来我会成为一名专职传道人。从我信教的过程,有一个体会,就是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一开始就拒绝尝试,当然我们不要尝试那些已经被证明有害的东西,比如邪教,毒品。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一点点进步。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的,不过后来人类犯了罪,才变得不完美;上帝为了拯救人类,把自己的儿子耶稣派到人间,最后被钉在了十字架上,替人类赎罪。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故事是否可信,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是不完美的,有七情六欲,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找到宁静的心情,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信仰,让世界更美丽
热度 1 ncepuztf 2018-3-25 21:52
每年春季开学都是学校教代会召开的时节,今年特殊些,安排在了两会之后。 扛着双一流建设的大旗,大家热烈总结了过去,展望了未来。 校长的报告一如既往地高屋建瓴,凝练简洁,鼓舞人心或令人振奋。 当然任务是艰巨的,道路是艰辛的,还具有一定的弯曲度,所以还是要弯道超车。 客观地说,如今的“世界一流”宏伟目标提出比当年的“超英赶美”还是现实不少, 因为我们已经派出大量的教师出国访问,也派出研究生联合培养。 当然也招来为数不多,颜色齐全的外籍学生来校学习。 发的论文成果也站在老外的肩膀上,有时候还能被老外站,一起挤挤。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见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就,交流也日益频繁和司空见惯。 中国的发展使国家终于有底气也鼓起勇气拒绝进口美国垃圾,成就甚至引起了美国的恐慌,引发“中美贸易战”,这个暂且不表。我要说的是: 中 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强大了,厉害了! 当谈到“双一流”内涵,除了教育部给出的规范定义,大家认为应该 培养出一流的学生 , 教师要做出和发表世界一流的成果 ,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异议。 但在讨论实现这个目标时,出现了问题。 “双一流”大工程需要强大的人、财、物支撑,据学校财务报告,人工费已增长到不可持续的地步,给我的感觉就是不远的将来,发工资都会发生困难。 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拨出重金去“引进”、“挖掘”甚至“抢夺”人才,日子过得怎让人不揪心。 而学校的可用物资资源也相当有限,学生的住宿楼需要建设、教学楼、办公楼已经多年缺乏维护,实验设施设备也分布不均。 本质上,“人、财、物”最终都可归结为钱,但钱是不多的,贷款也不再被允许,因此“双一流”建设就像是让一个饥饿的人去跑马拉松。 在没有投入增长的前提下,想爆发新的生产力,只能进行“挖潜”,于是绩效考核方案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企盼通过“层层加码”实现“马到成功”,号称让师生员工有“获得感”的校长报告瞬间被蔓延的“恐慌”和“骚动”代替,激励机制转为惩罚机制。初步了解上个聘期并不算高的考核要求已经有数量不少的教授亮起红灯,不知道制定这“高不可攀”的标准究竟为何?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位老师谈及考核和资源分配认为:学校的力度还不够,有个群体应付考核轻而易举,但求“优青”“杰青”因错过年龄而不得,奖励想要的名和利达不到预期,学校如何激励这个群体?让他们为了什么而努力? 我插嘴回答: “ 信仰!” 虽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却是认真的, “ 信仰, 让世界更美丽 !” 多年来的绩效考核虽然有成绩,但弊端明显,已经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垃圾论文”“不能转化的专利”,大量的教师不再认真教学,转而去做“可数”的“成果”,去 追名去逐利 ,知识分子一旦堕落更加无底,连实验室搬家等公共事务都无人愿理,教学也是尽量逃避,基层反馈后回应遥遥无期,凭良心做事的教员时间耗尽心寒冷,劳而无功惨兮兮。数数游戏却依然故我,不作调整,更为兴起,这种情况下希望培养出一流质量的学生,这已经分不清人在梦里还是在现实 。“绩效考核”不是万能良药,在启用之初固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退了一批拿工资不上班的人 ,调 动了员工积极性,激发了生产力,但当它发挥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显现出弊端,继续加强只能适得其反。用得过了,就是错,所谓过错。 这是教师的短。 中学的教育已经严重透支孩子的兴趣,家长群体还咬着牙说:孩子,坚持下吧!好歹上个大学!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终于上了大学,孩子兑现了家长的希望,还要让我那么刻苦地学?这不是骗人吗?一部分家长联合孩子搞起了“学闹”,于是学校由于“维稳”开始放水,当然也有就业率指标提升的考虑。老师开始抱屈:学生不学习、不学习、不学习,不是我不教啊!老师说的也是实情,除了家长“哄”孩子上大学轻松外,学生来的时候相当部分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既然华电进电力系统这么容易,那当然能混毕业即可,何必浪费更多精力? 人生是有目标的,不是每个人的目标都小到“先挣它1个亿”。 学生不学的原因找到了,他目标太低又容易达成,而持续进步又缺乏动力。 措施也相应可以提出,采用 “推拉”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不许“水过”,考试严格,增加淘汰率或启动淘汰机制; 另一方面入学要进行励志教育,建议由学校的书记或校长去做, 有人把他叫做“洗脑”,也有人说是“精神扶贫”,不管怎样通过影响改变其 目标使其高大。具体地说, 就华电学生而言,通过励志使其不再将目标止步于就业电网和发电集团,而是更多地考研或出国深造,向上游产业挺进,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等高技术含量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到目前为止,我终于找到“ 教师和学生比翼齐 短 ”的原因: 没有信仰 。 以名利目标驱动只在某个阶段有用 , 只有信仰才是驱动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习总书记说: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人活着不只是自己得到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什么。 我的信仰我坚持: 做点事, 让世界更美丽!
个人分类: 说说|1021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瑞登堡信仰系统的思考
刘广斌 2018-3-11 05:17
在对待不同信仰,甚至同一信仰内部不同教义的解释上,我们常常见到一类态度,我把它姑且称为无知导致的无畏。这一类态度的一个基本思想脉络就是: 凡和我的教义不同的,都是异端邪说,都不会有好下场。我看到天主教有人这样说,伊斯兰教有人这样说,基督教这样,佛教也有人如此宣称。。。他们把创造天地宇宙的神挟持为自己宗教帮派的帮主,却根本不想想宇宙的神是何等的慈悲,祂的爱和大智慧怎麽能被人类狭隘偏狭的心胸和眼光所局限。 祂爱世人,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祂愿所有人都得救,并不是说只能在某一个教派里面得救,而是说唯有耶稣基督是天地的创造者,所有的生命都来源于他,天堂的本源就来自于祂的神性。上天堂的人就是永远进入并沐浴在祂神性的大爱里。神性之爱在人间也是以爱神和爱人彰显的,即使从未听说过创造主的大名,未曾进过教会的人,只要他相信有创造主,心中有爱,爱天地的主和周围的人,他一样可以在死后得享天堂的永生大爱。人间的教派把神挟持为自己一派的帮主,反而丢弃了神性的根本 - 爱。由于这样的狭隘,偏窄,在人间造成了何等长阔高深的隔阂与争斗?不仅如此,由于信众们被反复教导唯信称义,只要信就能得救,于是他们把信仰与人生的核心点集中在信的教义上面,热衷于辩论教义是否纯正,认罪成了招牌,悔改成了口号,行为却被遮掩了起来。根本不管不顾耶稣基督谆谆教导的爱神与爱人 - 这信仰的最核心的要义。结果是,许多信众并不在意社会的福址,他人的安危,人间的生死祸福。另外,也有许多虔诚的信徒也舍生忘死的向全天下传福音,让人进到自己的教派里面来,却在一个没有真正爱神与爱人氛围和行动的社群里被误导,“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说的就是这等现象。 福音派教会目前面对的灵性冷落可以归咎于许多原因, 但不从灵性深处理解为什么说神是爱,为什么要践行爱,什么是人间或我们身边应行的爱,使得信徒们空有爱的口号而无真正的爱心,或者即使有行出来的爱,也只是为了自己能上天堂不得不为之。也正因为如此,信仰偏离了正道,许多基督徒寻求成功神学,恩典神学,灵恩异象大行其道,这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督徒虽人数众多,却未能从灵性的根本上认识神,认识神的爱和如何爱神与爱人。 真正的信仰必然会使人的灵性成长,成熟。如果一个信仰或者一部分信仰的教义引导人专注在别人的错误上,或专注在找人的麻烦上,这样的教义对于人的灵性有何益处呢?无知者无畏的另一个普遍特征是:对于和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思想,根本不去做任何了解,只是简简单单的斥责为异端邪说。当代基督教里有一些信徒就养成了这样的心态,见到任何新知识,新思想,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排斥,就是反驳,而绝不肯用丝毫的功夫去认真了解一下,这“异端邪说”到底说了些什么!这和没有信仰的人对待真理的态度,本质上是一样的。不信圣经的人把圣经说的一无是处,但是这里面有几个人下功夫认真读过圣经?犹太人自以为有了圣经,对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间,无法理解,于是根据自己简单直白的思想方法,就认为是异端邪说,把来救人的主送上了十字架。 为甚麽有了旧约经典还不够,神又开启了新约时代?因为人们对神的认识太偏狭,需要进一步的信息使人明白神的道理!两千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人们的自私,狭隘,偏窄和自大并没有多少变化。在信仰上,信者的自义自满和自我封闭,与不信者的自大和无知处于同等水平,一代又一代的教导使得人们把神圈起来成了自己的家神,不同信仰以及同一信仰不同教派都和我家神的恩典无份。神是这样偏狭吗?绝对不是!鉴于人类这可怜的状况,天地的主又一次传下真理的阐释,以正视听,以解大误。由于关于天堂和神的知识太丰富了,一两本书根本不能说得清楚,于是神让瑞登堡来往灵界 27 年,写下 60 多部书向世人进一步传达圣经的真谛,解释永生的真相和天堂的秘密,使人能清楚明白到底该如何信,如何行才够天堂的标准。 愚蠢的人类在认识神的路上一再犯错,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固守成见,心胸偏狭,不容异己。对于瑞登堡受神的委派耗费 27 年生命写下的巨著,他们更没有一丝一毫的心情去了解一点点,有人读了几页,看到几处与自己的认识不同的描述,不加分说立即就认定这是异端邪说,嗤之以鼻。他们根本不知道, 真正了解真理需要经历多大的追求和灵性的深刻反省 ?人如果用心读了瑞登堡的书并真正理解了,就会发现这里面所讲的和圣经的教导是一致的,就会更深刻的理解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真谛。就会理解为什么耶稣基督的道是唯一的救恩。也才能深刻理解“爱神和爱人”到底指的什么意思,为甚麽要爱,怎麽爱,以及这核心的教义与人生命的关系。 神造人,赐予人自由意志的同时也赐予人理性思考的能力。人若不能自由思考,无法深入认识神,也难以理性的理解神的本质,从而与神建立灵性层次的交流。人若不思考,如同木偶,神造人又有什么意义?深入的独立思考,是个人与神发展灵性关系的内在渠道。人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神会给人以引导。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盲从,才能防止被错误的集体观念裹挟走。 此外,瑞公的著作中严厉的批评了天主教的一些高级神职人员(包括教皇和大主教)的生命状况,以及世上教会里的一些错误教导,这些导致会众对于神和天堂生命的无知。这些描述无疑会触怒这些当事人,使得他们不由分说,坚决拒绝,并拼命排斥瑞公的学说。 如果说瑞登堡为了出名而写这些著作,这更是俗不可耐的笑话。瑞登堡 54 岁时,不仅事业如日中天,他的社会地位也达到了当时的顶峰,根本无需也不可能再为自己的名声去哗众取宠。他在那一年辞去所有公职,离开给他丰盛荣誉和财富的繁华社会,甘愿被人误解,攻击,诟病,为的是完成神交托给他的大使命。他的神学著作许多都是匿名发表的,为的是避免突出自己。后人建立的瑞登堡读书会,瑞登堡教派等都是后人的作为。这和继承卫斯理神学思想的信徒们,称自己的教派为卫理公会,属于同样的传承脉络,瑞登堡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可指责的错误。
个人分类: 人生信仰|1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关村西区基督教堂
张海霞 2017-12-24 15:06
今天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相当于我们的除夕夜,节日中最重要的时刻。昨晚跑步的时候,故意绕道了中关村西区,去看看那里的教堂准备好了没有,去西区教堂参加平安夜的活动,也算是北京过节的一景,那就先来说说这个西区教堂吧。先声明下:我不信教,也不了解教会内部事务,所写的都是自己的观察。 教堂坐落在中关村西区最繁华的地段,现在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东面,四环路的南面,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后面,被高大的写字楼包围着,外形很不像教堂,当然上面用霓虹灯打着“基督教堂”四个大字,在这样清冷的冬夜你是不会错过的,更不要说今晚那里会排起的长龙了。我第一次去这里就是带孩子在平安夜找乐趣去的,没想到被这家教堂内部惊到了:里面是非常现代化的设施,巨型的LED屏,气势恢宏的大厅,当然最诧异的是它的开放:演奏部分邀请的是带有电吉他的新潮乐队,带头唱歌的牧师们都很年轻时尚,歌曲更是出人意料,歌本里还有“歌唱祖国”等红歌,所以整个圣诞庆祝活动就像是一场Party,有宗教内容穿插,但是形式很不死板,结束还有圣诞礼物和糖果袋,很大众娱乐型。几年前又带着爸妈在平安夜去了一次,大家都很开心。先生的一位同学从国外回来结婚也选了这里,据说在留学生里还挺有名的。 宗教,在中国生存确实不易,但是能够在这夹缝里留存下来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京城寒冬腊月里庆祝圣诞的一景,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在这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关村西区教堂确实值得一赞,也值得大家一去! 各位朋友,去教堂,与信教无关;圣诞节、平安夜,都是普通的日子,记得在这个寒冷肃杀的平凡日子里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这比什么都重要! 备注:照片为去年平安夜拍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61)
罗非 2017-7-30 08:47
  自然法则   我们目前为止讨论到的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相信的都是神灵或是其他超自然对象。然而,世界宗教史并不只是神的历史。在公元前1000年,亚非大陆开始出现全新的宗教及信仰类型。这些新型宗教信仰包括印度的耆那教(Jainism)和佛教,中国的道教和儒教,以及地中海的犬儒主义(Cynicism)和享乐主义(Epicureanism),共同的特征就是崇拜的并非神祇。   这些信仰也认为有某种超人类秩序控制着这个世界,但它们所崇拜的这个秩序是自然法则,而不是什么神圣的意志。这些自然法则的宗教信仰虽然某些也相信有神祇存在,但认为神祇就和人类、动物和植物一样会受到自然法则的限制。虽然神祇可以说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其优势(就算是大象或豪猪,也各有优势),但他们也像大象一样,并无法改变自然的法则。里面典型的例子是佛教,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古代自然法则宗教,而且到今天仍然兴盛。   地图5 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核心人物释迦牟尼不是神而是人,俗名乔达摩·悉达多(Siddhartha Gautama)。根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是个喜马拉雅山区小国的王子,看到身边的人深深陷于苦难之中,而心生不忍。他看到人不分男女老幼,不仅时常受到战争和瘟疫等灾难袭击,还无法免于种种焦虑、沮丧和不满的情绪,似乎这一切都是人生难以避免的事。人类追求财富和权力,获得知识和财富,生儿育女,建起宫殿和房屋。但不论取得多少成就,却仍然无法满足。穷人梦想着要变富,有一百万的想要两百万,有两百万的想要一千万。而且就算真的有钱了、有名了,他们还是不满意,还是有无尽的烦恼和忧虑,无法从生老病死中解脱。至死,一切如梦幻泡影消失,生命就像是毫无意义的追寻。然而,这个轮回该怎样才能跳出?   在29岁时,释迦牟尼半夜离宫,抛下了财富和家人,流浪走遍印度北部,希望为这一切痛苦寻找出路。他前往各个修院修行,聆听各个大师讲道,但还是无法完全感到解脱,有什么不满依然萦绕。他并未绝望,决心反求诸己,直到找到彻底解决的方法为止。他入禅六年,思索各种人类苦痛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式。最后他体会到,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噩运、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释迦牟尼认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会产生欲念,而欲念总是会造成不满。遇到不喜欢的事,就想躲开;遇到喜欢的事,就想维持并增加这份愉快。但正因如此,人心就永远不满、永远不安。这点在碰上不悦的时候格外明显,像是感觉疼痛的时候,只要疼痛持续,我们就一直感到不满,用尽办法想要解决。然而,就算是遇上欢乐的事,我们也从不会真正满足,而是一直担心这种欢乐终将结束或是无法再持续或增强。有些人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爱情,但等到真的找着了爱情,却还是不满足。有的开始整天担心对方可能会离开;有的又觉得自己太过屈就,应该再找更好的人。(而且,我们也都认识某些人,又担心别人离开,又觉得自己屈就)。   虽然上天可以赐雨,社会机制可以提供公平正义和卫生保健,有好的运气就可以变成百万富翁,但不论如何,我们的基本心态都不会改变。因此,就算是最伟大的国王也无法避免焦虑,得不断逃避着悲伤和痛苦,也总是想要追寻更多的快乐。   释迦牟尼找到一种方法可以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在事物带来快乐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着重在它带来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为此所困。虽然感受悲伤,但不要希望悲伤结束,于是虽然仍有悲伤,也能不再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伤,也是一种丰硕的经验。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乐,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静。   但要怎样才能让心里接受事物的本质,而放下种种欲求,知道苦即为苦、乐即为乐?释迦牟尼制定一套冥想的技巧,能够训练心灵感受事物的本质而排除种种欲求。通过训练,心灵专注在“我现在是什么感受?”,而不是问:“为什么是我?”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并非不可能。   释迦牟尼将冥想落实在各种道德规范上,好让信众更能专注在实际的感受,而不会落入各种欲求和幻想之中。他要求信众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因为这些作为一定会让欲望如野火燎原,而一心追求权力、感官享受或财富。等到这些火焰彻底扑灭,原本的欲求就换成了圆满和寂静,称为涅槃(梵文的原义就是“熄灭”)。达到涅槃,也就是解脱了所有苦痛,能够无比清晰地感受身边的现实,没有什么幻想和幻象。虽然人们很有可能还是会遇到苦痛,但苦痛已经不再能影响他们。毕竟,无欲则无苦。   根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本人就达到了涅槃,从痛苦中完全解脱。而在这之后他就被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接着,佛陀一生前往各地普传佛法,希望让所有人离苦得乐。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对佛教徒来说,这条“佛法”就是举世皆同的自然法则,“痛苦来自欲望”这件事举世皆同,就像在现代物理里E总是等于MC2。所以,所谓的“佛教徒”,就是相信这条法则,将这条法则落实在一切日常活动中的人。另一方面,是不是信仰某个神灵,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一神论宗教的最高原则是:唯一真神确实存在,那么他想从我这里要什么呢?佛教的最高原则,则是:痛苦确实存在,我该如何逃离呢?   佛教并不否认有神祇存在,认为他们有强大的神通,能够带来降雨和胜利,然而神祇对于“由欲得苦”这条法则并无能为力。如果能够无欲无求,任何神祇都无法让人感到痛苦。相对而言,如果人有了欲望,任何神祇也无法拯救他脱离痛苦。但也如同一神论的宗教,佛教这种前现代的自然法则宗教还是无法摆脱神祇崇拜。佛教告诉信众,他们应该不断追求达到涅槃境界,不要为了名利停下脚步。然而,99%的佛教徒都无法达到这个境界,而且就算他们一心希望最后能达到这个目标,日常生活里多半都还是追求着世俗的成就。于是,佛教徒还是崇拜着各种神祇,像是在印度的佛教徒拜着印度的神,西藏的佛教徒拜着本教(Bon)的神,日本的佛教徒也拜着神道教的神。   此外,佛教的几个教派也随着时间发展出满天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人也非人,他们已经能够达到涅槃、解脱痛苦,但为了解脱和帮助还在轮回中的芸芸众生,倒驾慈航重入世间。所以,佛教徒崇拜的并不是神祇,而是这些已经开悟而尚未成佛的人,除了希望他们协助达到涅槃的境界,也希望他们帮忙处理一些世俗的问题。于是,我们就看到整个东亚有许多佛菩萨得负责降雨、医病,甚至还得保佑杀敌求胜,而信众也虔心祈祷,为他们焚香,献上各色鲜花、稻米和甜品。
个人分类: 科普|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48)
罗非 2017-7-17 09:40
  黄金福音   古罗马的硬币广受信任,甚至在帝国以外,大家收集迪纳厄斯银币也是毫不手软。在公元1世纪,甚至连印度市场也愿意接受古罗马硬币,但最近的古罗马军团可还有数千公里之遥。印度人十分信任迪纳厄斯银币和上面的皇帝图像,所以等到当地领主铸造硬币的时候,他们不仅模仿迪纳厄斯银币的外形,甚至连古罗马帝国皇帝的肖像也依样画葫芦!“迪纳厄斯”当时也成了硬币的通称。穆斯林的哈里发把这个名称再阿拉伯语化,发行了“第纳尔”(dinar)货币。直到现在,像是约旦、伊拉克、塞尔维亚、马其顿、突尼斯等国,还是以第纳尔作为货币的正式名称。   吕底亚王国式的硬币从地中海传到印度洋,而与此同时,中国发展出了另一种略有不同的金钱制度,用的是铜币和没有印记的金银元宝。然而,两种金钱制度还是有相当的共通性(特别是都以黄金和白银为基础),中国与吕底亚王国也建立起密切的金融和商业关系。于是,穆斯林和欧洲商人及征服者就这样逐渐将吕底亚金钱系统和这则“黄金福音”传到了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到了现代晚期,全世界已经成了单一的金钱货币区,起初用黄金和白银,后来再转变成少数几种有公信力的货币,如英镑和美元。   出现了跨国家、跨文化的货币区之后,终于奠定整个亚非世界统一的基础,最后让全球都成了单一经济和政治领域。虽然各地的人们还是继续讲着不同的语言,服从不同的统治者,敬拜不同的神灵,但都信服着同样的黄金白银、金币银币。要不是大家有这项共同的信念,全球贸易网络几乎绝无可能成真。西班牙征服者于16世纪在美洲发现黄金和白银,让欧洲商人能够到东亚购买丝绸、瓷器和香料,同时促进了欧洲和东亚的经济发展。这些黄金和白银产自墨西哥和安第斯山脉,离开欧洲人之手就进了中国丝绸商和瓷器商的口袋。如果中国人没有患上像科尔特斯一行人同样的“心病”,拒绝欧洲人用黄金和白银付账,情况会是如何?   中国人、印度人、穆斯林和西班牙人分属不同文化,在大部分事情上意见相左,但究竟为什么大家都同样相信黄金有价?为什么不是西班牙人相信黄金,穆斯林相信大麦,印度人相信贝壳,中国人相信丝绸?经济学家已经提出现成的答案。在贸易连接两个区域的时候,只要是能够运送的货品,就会受到供需力量的影响,让价格达到平衡。让我们用一个假设来解释。假设在印度与地中海地区首次开始贸易的时候,印度人对黄金兴趣寥寥,所以黄金几乎一文不值。但在地中海,黄金却是个人人垂涎的地位象征,价值高昂。接下来会有什么情况?   往来于印度和地中海之间的商人,开始注意到黄金的价差,于是在印度便宜购入黄金,再回到地中海高价出售。于是,印度市场上的黄金需求暴增,价格跟着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在地中海黄金供给大量增加,价格因此下降。不用多久,黄金在印度和地中海的价格就相去无几。   正因为地中海人相信黄金有价,印度人也开始跟着相信。就算黄金对印度人来说仍然没有实际用途,光是因为地中海人重视黄金,就足以让印度人跟着重视起来。   以此类推,就算有些人是我们憎恶、讨厌、嘲笑的对象,如果他们相信贝壳、美元或电子数据的价值,就足以让我们也跟着相信这些事物有价值。所以,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钱制度上达成同样的信仰。原因就在于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千百年来,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人物都对钱嗤之以鼻,称钱为万恶的根源。但就算真是如此,钱同时也是人类最能接受的东西。比起语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钱的心胸更为开阔。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个人分类: 科普|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坚持的胜利
热度 9 张海霞 2017-6-27 10:06
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坚持的胜利 2017.6.27 高考结束,全家放松下来,跟娃说: 全家一起去看看电影吧,很久都没看了,最近正好有部片口碑不错:冈仁波齐。 爸爸说:什么岗村宁次? 哪儿跟哪儿啊,这个是拍西藏转山的。 没想到,电影院里竟然座无虚席! 土土的开头、乱乱的居家、昏昏的灯光、灰灰的人群、低低的声音:放牛、砍柴、捏糍粑、念经…… 说藏语,听不懂,只能看字幕 妈,这是个啥片?到底讲啥?要演多久?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只看人说好,具体啥我也不知道,看吧,反正是放松心情 一个念经的放牛老人说:我想去拉萨朝圣,不想留下遗憾 一个个高的中年男人说:我陪你去拉萨朝圣,过年就走 屠夫说:我也想去朝圣 一对夫妻说:我们也想去朝圣 奶奶说:把娃带上一起去 一个孕妇说:我也想去朝圣 婆婆说:我给孩子做了个包被,用得上 …… 这啥意思?朝圣,难道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老弱病残孕谁都可以?没有一个人劝你去也没有一个人说你不合适?特别是孕妇和小孩? 想去的就一句话:我想去 其他人:那就去。 于是,一个混搭青壮年和老弱病残孕的朝圣队伍在一台拖拉机的陪伴下出发啦,所有人都一样匍匐前进,快的慢的,都在前进,休息的时候在路边放两个石头垒起来做记号,休息完毕再踢倒石头启程: 累了,趴下,没人在旁边鼓励你 下雨、下雪,不打伞也没有雨披 涉水、落石,依然五体匍匐在地 上山、下山,继续一步都不能少 出生的娃、砸伤的腿、离世的老人 倒霉,惊喜,不断出现又平静消失 没有鸡汤,精神的和物质的都没有 只有坚持,每晚睡觉前我们念经吧 这一群衣衫褴褛的朝圣者 蓦然回首 已经拜过了千万里 冈仁波齐 神山已经触手可及 电影是无比素净的 甚至都没秀西藏的壮丽风景 电影是无比真实的 没化妆没情节甚至没有对话 电影是绝对意外的 意外在于无声处的归零精神 不知道导演怎么会想到这样的表达方式 团队的认真与深思却无处不在地体现在镜头之后 电影是发人深思的 尽管我还是不理解朝圣者为何要一路磕长头 可是他们的执着精神在不知不觉中让我肃然起敬 一个忙碌混乱的世界里 还有一群人可以放下一切 义无反顾地踏上朝圣之旅 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 还有一群人如此用心拍摄 制作一部远离世俗的精品 此时无声胜有声 冈仁波齐 信仰的力量 坚持的胜利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464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28)
罗非 2017-6-27 09:57
  监狱的高墙   不管是基督宗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第一,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永远要强调,这种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事实,是由伟大的神或是自然的法则所创造。如果要说人人不平等,不是因为汉谟拉比自己这么说,而是因为恩利尔和马杜克这两位神的旨意。如果要说人人平等,也不是因为托马斯·杰斐逊自己这么说,而是因为这是上帝造人的方式。如果要说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制度,不是因为亚当·斯密(Adam Smith)自己这么说,而是因为这是自然不变的规律。   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断提醒他们这套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中融入这套原则,不管是童话、戏剧、绘画、歌曲、礼仪、政治宣传、建筑、食谱还是时尚。举例来说,我们现在相信平等的概念,所以富人家的子弟穿起牛仔裤,觉得这是种时尚。一开始,牛仔裤是工人阶级的打扮,而如果是在相信阶级制度的中世纪,欧洲人绝对不可能有哪个年轻贵族去穿上农民的工作服装。在当时,“先生”(Sir)或“女士”(Madam)是贵族专属的特权称谓,甚至常常还得通过许多牺牲才能取得。但到了现在,不管信件的收件人是谁,开头的称谓一律都是“亲爱的某某先生/女士”(Dear Sir or Madam)。   不论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们都已经花了大把精力来解释这些想象建构的秩序会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但这里篇幅有限,只能简单一谈。有三大原因,让人类不会发现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想象:   1. 想象建构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   虽然这些想象建构的秩序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但它可以与真实的世界紧紧结合、密不可分。像是今天大多数西方人都相信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价值,而不受他人看法的影响。换句话说,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道光照亮我们,让我们的生活有价值、有意义。在现代西方学校里,老师和家长会告诉小孩,受到同学嘲笑并不用太在意,因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别人不见得了解。   除此之外,这种由想象建构的虚构故事还落实到了现代建筑之中。像是理想的现代建筑会将房屋分成许多小房间,让每个孩子都能有私人空间,不用曝露在他人的目光之下,能有最大的自主权。这种私人房间几乎一定有门,而且许多家庭不只允许小孩关门,甚至还能上锁,就连父母想进去,都得先敲敲门得到允许才成。小孩对自己房间的装饰可以随心所欲,墙上可以贴着摇滚明星的海报,也可以满地丢着脏袜子。如果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就是个“个体”,觉得自己的真正价值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他人所赋予的。   然而,像是中世纪的贵族就没有个人主义这一套。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是由社会阶级、由他人的看法所决定。在这种情形下,“被别人嘲笑”就成了莫大的侮辱。而当时的贵族也会告诉孩子,要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名声。同样,中世纪想象中的价值体系也反映在当时实际的城堡建筑上。一座城堡几乎不可能有儿童房(就算是成人也很少有个人的房间)。例如,如果是个中世纪男爵的儿子,城堡里的二楼不会有他自己的房间,他如果崇拜狮心王理查或阿瑟王,也没办法把他们的海报贴在自己的墙壁上,当然什么可以上锁的门就更别谈了。他睡觉的地方跟其他许多年轻人一样,就是在宽敞的大厅里。所以可以说他总是活在众人的目光下,总是得注意别人的观感和意见。如果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就会觉得:个人的真正价值是由他的社会阶级以及他人对他的看法而定。40   2. 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多数人很难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虚构的想象,但事实是我们从出生就已经置身于这种想象之中,而且连我们的欲望也深受其影响。于是,个人欲望也就成为虚构秩序最强大的守护者。   例如现代西方人最重视的那些欲望,都是建构在已经为时数百年的虚构故事上,包括浪漫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我们常常告诉朋友要“随心所欲”,但这里的“心”就像是个两面间谍,听从的常常是外面那些主流的虚构故事。于是“随心所欲”不过也只是结合了19世纪浪漫主义与20世纪的消费主义,再植入我们的脑海罢了。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旗下雪碧的广告词就是:“相信你的直觉,顺从你的渴望。”   甚至那些人们以为深深藏于自己内心的渴望,通常也是受了想象秩序的影响。例如,许多人都很想到国外度假。然而,这件事并没有什么自然或是明显的道理。像是黑猩猩的首领可不会想要运用权力让自己到隔壁黑猩猩的领土上度个假。而像古埃及的法老王,也是把所有财富拿来建造金字塔,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而不会有人想要去巴比伦瞎拼或是去腓尼基滑雪。现代人之所以要花费大把银子到国外度假,正是因为他们真正相信了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规范。我们总会不断听到浪漫主义的神话,告诉我们“那次的经验让我眼界大开,从此整个生活都不一样了”。   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如果觉得少了什么,或是有什么不够舒服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该买些什么商品(新车、新衣服、有机食品),或是买点什么服务(清洁工、心理咨询、瑜伽课)。就连每一则电视广告,也都是个小小的虚构故事,告诉你买了什么产品或服务可以让日子更好。   鼓励多元多样的浪漫主义又与消费主义一拍即合,两者携手前行,催生了贩卖各种“体验”的市场,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业真正卖的可不是机票和饭店房间,而是旅游中的经验。所以这样说来,巴黎的重点不是城市,印度的重点也不是国家,而是它能提供的经验;之所以要买经验,是因为据说这样就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发挥我们的潜力,并且让我们更快乐。也因此,如果有个百万富翁和太太吵架,和好的方式很可能就是带她去巴黎旅游旅游。这种做法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某种个人的欲望,而是他深深坚信着浪漫的消费主义。如果是古埃及有钱人和太太吵架,带着她去巴比伦度个假绝对不会是选项,反而可能是为她建个她梦寐以求的华丽陵墓,那才会让她心花朵朵开。   一如古埃及精英分子,现在大多数人一生汲汲营营,也都是想盖起某种金字塔,只不过这些金字塔在不同文化里会有不同的名字、形体和规模罢了。举例来说,可能是一栋近郊的独栋透天别墅,有游泳池和大庭院,也可能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高楼公寓,有着令人屏息的美景。但很少人会真的去问,究竟为什么我们会开始想建这些金字塔?   3. 想象建构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就算假设借着某些超自然的力量,我让自己的欲望跳脱出了这个由想象建构的秩序,但我还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想要改变这个秩序,我还得说服数百万的陌生人都和我合作才行。原因就在于:想象建构的秩序并非个人主观的想象,而是存在于主体之间(inter-subjective),存在于千千万万人共同的想象之中。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解释一下“客观”、“主观”和“主体间”的不同。   “客观”事物的存在,不受人类意识及信念影响。例如“放射线”,就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早在人类发现放射线之前,放射线就已经存在;而且就算有人不相信有放射线存在,还是会受到它的伤害。像是发现放射线的居里夫人,就没想过多年研究放射性物质会伤害她的身体。虽然她不相信放射线会对她有害,最后她还是死于因为过度暴露于放射性物质而造成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观”事物的存在,靠的是某个单一个人的意识和信念。如果这个人改变了自己的信念,这项主观事物也就不复存在或是跟着改变。像是许多小孩都会想象自己有个只有自己看得到、听得着的朋友。这个想象中的朋友只存在于孩子的主观意识中,等孩子长大、不再相信,这个朋友也就烟消云散。   “主体间”事物的存在,靠的是许多个人主观意识之间的连接网络。就算有某个人改变了想法,甚至过世,对这项事物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是这个网络里面的大多数都死亡或是改变了想法,这种“主体间”的事物就会发生改变或是消失。之所以会有事物存在于主体之间,其目的并不是想存心骗人,也不是只想打哈哈敷衍。虽然它们不像放射线会直接造成实质影响,但对世界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历史上有许多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都是这种存在于主体之间的概念想法:法律、金钱、神、国家。   让我们再次以标致汽车作为例子。这家公司并不是标致执行长自己心中想象出来的朋友,而是存在于数百万人心中的共同想象。这位执行长之所以能相信公司存在,是因为董事会也这么相信,公司请的律师也这么相信,办公室里的同人也这么相信,银行人员也这么相信,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员也这么相信,还有从法国到澳大利亚的汽车经销商,大家都是这么相信的。如果某一天,执行长自己不相信标致汽车存在了,他很快就会被送到最近的精神病院,还会有人来他的位子接班。   同样,不论是美元、人权还是美国,都是存在于数十亿人的共同想象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并无力撼动这些概念。就算我自己下定决心不再相信美元、人权和美国,也无法造成任何改变。正因为这些由想象建构的秩序是存在于主体之间,想要改变这些秩序,就得同时改变数十亿人的想法,这绝非易事。想要达到这种规模的改变,必然需要有复杂的组织在背后协助,可能是政党,可能是思潮运动,也可能是某个宗教教派。然而,为了建立这种复杂的组织,人们就得说服许多陌生人共同合作,而这又得靠着他们都相信另一些共同的虚构故事才行得通。由此可见,为了改变现有由想象建构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建构出另一套秩序才行。   举例来说,想解决掉标致汽车,我们就需要想象出更强大的东西,像是法国的法律制度。而想解决掉法国的法律制度,我们又需要想象出更强大的东西,像是法国国家的力量。而如果想解决的是法国,就还得再想象出更强大的才行。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个人分类: 科普|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变化的文字与不变的道理
heterophylly 2017-6-22 09:00
学术、文化、信仰,良知 一切的货币化 演绎着古人的文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官僚,剽客,帮派们 忙着演绎着的精彩 和无耻
个人分类: 内心|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大学为什么不出人才?!
热度 1 xuyue 2017-6-4 15:37
在这个平常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民族英雄钱学森留给我们的,关乎民族复兴和存亡的这个问题。 ------------------------------------------------------------------------------------------------------------------------------------------- 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Jesse Owens在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领奖台上) -------------------------------------------------------------------------------------------------------------------------------------------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坚定的信仰! ------------------------------------------------------------------------------------------------------------------------------------------- 这里呢?信仰的沦丧! ------------------------------------------------------------------------------------------------------------------------------------------- 信仰! (1919年在德国慕尼黑处决一个共产党人) ------------------------------------------------------------------------------------------------------------------------------------------- ------------------------------------------------------------------------------------------------------------------------------------------- 注:以上照片均来自互联网,笔者表示感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日的神圣之光——信仰当有不同的层次
CZC 2017-3-28 00:04
今日的神圣之光——信仰也有不同的层次 黑格尔说:“说到信仰,我真正所指的是我的个人信仰,是一种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内在确定性。信仰必须‘自由地’接受它的内容。……信仰必须接受,才能成其为真。正是这种自由接受给信仰带来了确定性与个人性格。信仰以人对于自我有限性的自我意识和主动突破的意向为前提,信仰不能靠强迫、靠利诱、靠欺骗,它必须是人的无条件地自愿认可。在此意义上,信仰是人对于自身的一种内向度精神关系,是信仰者面对自己的心灵对自己生命所追求的意义的一种承诺。其特点之一是,它不容做作,不能假装。一个人出于欺骗的目的,说自己信仰什么不信仰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骗得了别人,但是他无法欺骗自己。其特点之二是,它不能强加,它不是1+1=2或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那样的客观公理。也不是靠了外在的强力压制就能使人接受。其特点之三是,人的信仰一定会渗透于人的整个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意义取舍、为人处事之中,而成为人的最重要的精神内涵。   “信仰”这一中文词汇,显然意味着以敬仰、仰慕的态度去相信。由于人的思想境界不同,通过信仰要达成的愿望不同,人的信仰会有不同的层次。粗略地,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恐怕要算是迷信。迷信通常表现为启求、盲目地(即非理性地)相信、并通过真诚地供献、甚至某种类似奉承、贿赂的手段,感动超自然的力量,帮助信仰者达成某种具体的功利目的。中间层次则是不求现世功利,但是渴望来世功利或超世间功利,为了能免进地狱、修成正果、死后得进天堂,或下世得福报这种超现世功利,信仰者可以舍弃许多现世生活中的物质利益,而成为无私奉献的人。可同时,对超世间功利的追求恰恰就是修炼者难以跳出的终极精神被动。高级层次则表现为,人超越自身有限性的努力从超越有形的、肉体的生命有限性的祈求上升到超功利层面,出于人对自己有限生命的价值,人生意义的反思,在追求自我价值完满实现的过程中,去找寻一个能寄托其价值和意义追求的无限的对象,这样一种具有终极意义因而为其指出生命的价值方向又代表着无限的存在就被设定为信仰的对象。正是在这种高层次信仰追求中,信仰者达到了无条件的善待世界和众生的境界,即他的一切善的选择并不以天堂、地狱、来世福报为前提。在此意义上,他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终极实在相汇,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实现了有限精神与无限精神的合一。   信仰对象并不必然地决定信仰者所达到的境界层次。信仰者的精神境界是由信仰什么与如何信仰两重因素决定的。比如,一个自认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他认为这种信仰所要求的只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他理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仁者爱人”或“老吾老,及之人之老;幼吾幼,及之人之幼”;那么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受压迫的劳动阶级价值高于人类普遍价值的历史局限性就不会给他造成消极影响。如果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历史背景中,他出于其信仰还有可能对那些被错误地打倒和非人道地迫害的“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真诚地给予人道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而一个自认为虔诚信仰耶稣基督的人,如果他认为信仰基督,意味着一切事情做成了都可归为主的成全,做不成都可归为主的反对,并且能得之利的他寸利必争,能逃避之劳他尽可能地推脱。这样地信仰,反而提供给他在一切利他人利世界的事情上都持守被动,而在一切利己的事情上都异常主动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因此,信仰者如要达到真正的精神高度,则一,他选择的信仰对象一定能给他提供真正的生命终极意义。二,信仰者一定要真诚地依其信仰指引的价值或意义方向真诚地在实际生活中修炼、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能满足高层次信仰需要的被信仰对象,对于信仰者而言就有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规定性。一是必须代表着无限的终极实在,是人的理性可能追溯到的存在的最初因。唯有如此才可能具有帮助信仰者实现在精神上突破其有限性的要求。二是必须具有指向至善的人文意义或价值维度,这种价值维度与人类历史地形成并被人类经验证明为对每个人和一切人都有积极的成全意义的人类普遍价值相一致。它提供人生最高或最重要的价值,统合所有更具体的价值,使信仰者在其下能不断地提升精神境界。恰如杜普瑞(Louis Dupre)所言,“假使宗教丧失了统合其他价值之能力,则注定要归于消亡。信仰若非生命之全面统合的要素,就是纯然虚无。纯然虚无”言过其实,但是信仰如果不能提供信仰者生活的最高意义,而局限于只满足一定的功利需求,或更糟糕,与人类普遍价值相违,则会误导人生。轻者会把信仰者的精神生命局限于狭窄有限的层面,严重者则导致其精神生命萎缩甚至人性扭曲。奥姆真理教等邪教所以是邪的,就是因为它们是直接违背人类普遍价值的。而判别一种宗教是邪是正,标准也并不复杂,那就是看它是强加人类普遍价值的,还是瓦解人类普遍价值的。科学与不科学、实证与非实证则绝无资格作为评价宗教信仰与哲学信仰好坏的标准。   就个体而言,自觉的高层次信仰使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获得一种统合意义上的价值支撑。通过信仰,人的有限生命与无限的存在获得统一,信仰者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精神上对自我有限性的超越。烈火见真金,越是在面对人生利与义、小我与大我、甚至生与死的抉择时,越是可以看出自觉高层次信仰对于人的加强作用。 信仰使病弱衰老的身躯可以焕发出人间邪恶无法战胜的坚强力量,会成为社会良知的坚固柱石。没有信仰的人,是生活于对意义的盲目之中。一切选择都会来自于功利的、经验的考虑。即使其行为是善的,也常常并不是因为他发自内心想如此,而是被动地遵守一种约定成俗的社会规范或者法规而能如此。   所以,信仰基督宗教中的耶和华和基督、信仰由亚里士多德哲学地表达的致善――最高神、信仰由佛陀传授的佛法、信仰“利而不害”的老子之道、“仁者爱人”的孔子之道,……对于信仰者个体就意味着,一是他通过信仰的形式在精神上突破了个人的有限性而获得了深不可测或高不见顶的精神支持,因此会表现出一种超越利害、生死之自信、自由、从容和坦然;二是他由于有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领悟,而在通往死亡的整个生命路途中,在整个生命活动空间能获得一种内心的明灯,这盏明灯使他在面临各种人生选择,特别是人生两难选择时,能自觉地做出符合善的选择,使他的知、情、意或智、美、善能力的培养与实现更加自觉;他能当仁不让,甚至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三是在他的信仰对象面前,他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同时意识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众生的生命的价值,因此尊重生命,待人谦和、理解人存在的痛苦、并持有深切的同情之感,有分寸、能包容。他好学不已,不会陷入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愚昧与狂妄。他能意识到自己有限生命得以实现的绝大多数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际上并不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而是得自“天道”的一种无条件的惠予,也因此他会有一种真诚的感恩心态。   就社会而言,由宗教和哲学提供和维持的高层次信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它维系着人类普遍价值,是社会良知的营养源,即它起着养护社会良知的作用。二,它使整个社会的道德维持在人的水平上,拉扯着有限的受制于动物性欲望的人在整体上不致沉沦于低于人的动物水平和低于动物的禽兽不如的水平。三,它提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意义指向。   所以,无论是对个体的人,还是对群体的人类而言,信仰是人的完满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维度。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迫切任务之一是重建对“利而不害”之道的信仰。
个人分类: 医学的神圣之道|1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奖时的演讲 | 《我的信仰 》
热度 1 Kara0807 2017-3-17 08:01
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奖时的演讲 | 《我的信仰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Albert Einstein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1921年(42岁),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本文系爱因斯坦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时的演讲。 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的官方肖像 我们这些人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 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叔本华(Schopenhauer)说,“ 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1921年,爱因斯坦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发表演讲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 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就是这个缘故,我总是强烈地反对今天我们在意大利和俄国所见到的那种制度。像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情况,使得民主形式受到了怀疑,这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由于政府的不稳定和选举中与个人无关的特征。我相信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们选出一个任期足够长的总统,他有充分的权力来真正履行他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德国的政治制度中,我所重视的是,它为救济患病或贫困的人作出了比较广泛的规定。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 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是迟钝的。 学生们庆祝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所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以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刮,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神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这种神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怖——产生了宗教。 我们认识到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 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文章来源:《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个人分类: 感悟生活|13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今日的神圣之光——以“信仰代宗教”的可能性
热度 1 CZC 2017-3-11 18:46
今日的神圣之光——以“信仰代宗教”的可能性  (按:在“振兴中华文化”宏伟愿景的鼓舞下,中国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同时,“信仰”问题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上海文化》2015年开辟专栏,并且接连三期连载了南京大学教授、四观书院文化导师潘知常先生的文章《让一部分人先信仰起来——关于中国文化的“信仰困局”》,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讨论,由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四观书院共同主办“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信仰建构”学术讨论会,于2016年3月26日在北京四观书院召开。      受邀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有:      中央党校任登第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阎国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宋澎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牛宏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摩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郭家宏教授、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四观书院周易玄院长。)             “以信仰代宗教”    ——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信仰建构”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潘知常            谢谢各位的精彩发言。趁此机会,我想提一个简单的想法。我这个想法还是用的“口号体”,关于“口号体”,例如“然后让一部分人在中国先信仰起来”,刚才有的朋友赞成,有的朋友不太赞成,但是,有时候在学术会议上这样说话还是有点有利额,例如,比较有利于传播。      我想提的想法叫:“以信仰代宗教”。      我的理由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这是从中国最近100年来的实践的角度来思考的。中国最近100年来的实践,大概基本上是下面几种看法。      第一种叫“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先生提的,今天我们来开会的有四位美学家,大家对这个口号都很熟悉。第二种叫“以科学代宗教”,是陈独秀先生提出的。第三种是“以伦理代宗教”,是梁漱溟先生提的。第四种是“以哲学代宗教”,是冯友兰先生提的。这四种说法,应该说在中国都没有得到过主流的位置。但是也都曾不同程度地起过积极作用,尤其是“以审美代宗教”,起码在美学界内,还确实是起过很大影响的。      但是,其实还有第五种看法,它是中国100年来的主流,叫“以主义代宗教”。“以主义代宗教”是孙中山先生提的,后来,我们也把它叫做:以意识形态代宗教,以革命代宗教。      因此,一定要说我们中国在过去的100年里没有成功的东西,也不尽然,我觉得“以主义代宗教”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梁漱溟先生曾经肯定过:主义加团体,也就是以主义代宗教和以团体新生活取代伦理旧组织,是百年中国所完成的两件大事,但是,它后来也导致了一定的遗憾。我们今天重新讨论宗教问题乃至信仰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说:现在这条路是很难再简单直接地走下去了。      当然,“以主义代宗教”也不是中国的特产,也就是说,它不是中国特色。因为全世界关于这个方面的思考,可以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有神论的个人主义,从英国到美国,然后到亚洲四小龙,到加拿大,到澳大利亚,现在在全世界他们都是一二流国家、现代化国家      但是还有一派,我想,可以把它叫做无神论的个人主义,它在西方也是有根据的,比如说,就与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有关,只是,其实文艺复兴只创造了西方经验的一半,就是个人主义,但是他没有创造西方经验的另一半,就是有神论。      但是,无神论的个人主义,也是西方的一大传统,“以主义代宗教”就属于这个传统。从法国开始,后来法国大革命的硝烟也影响全世界。这就是《九三年》中的利剑共和国”、“思想共和国”。在这当中,我认为无神论是一个关键。后来的前苏联的暴力革命,其实也是法国大革命的变种。      中国的过去了的一百年,应该说是受法国大革命、前苏联的暴力革命影响很大。也因此,我们中国100年的实践,可能更多的是“以主义代宗教”,引入的也是“科学”和“民主”这两个要素。      但是,我们也确实是忽视了“科学”和“民主”背后的东西,这就是“信仰”。“科学”和“民主”,当然是西方世界的现代化的两个抓手。我们中国人一看,就说,是这两个东西推动着世界,可是,谁推动着这两个东西呢?谁让我们“信以为真”?谁让我们“信以为善”?在这背后,还有一个信仰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我个人觉得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当然我绝对没有引进西方基督教的意思。而且,我也知道中国人往往以为佛教是“骑着白马”而来但是基督教却是“骑着炮弹”而来,在中国提出用基督教来解决问题,不但不切实际而且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在这里,我只是觉得,把眼光集中在基督教,并且从这个问题开始思考西方的现代化问题,绝对不能算错。      因为西方近代的社会变革,我个人觉得确实是和基督教的崛起有关,和“新教”有关。不过,问题的讨论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因为只要把新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升华一下、提炼一下,就不难看出,其中真正影响世界的。其中能够从教堂真正走出来的,这两个字,就是信仰。所以我认为:是信仰引领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建构。      这个发现很重要,而且也完全符合事实。例如,我们发现,黑格尔在总结西方基督教对西方的影响时候,他就说,新教是有“一个有思维的精神”,但是,“它最初只是被置于对宗教事务的关系之中,还没有被推广应用到主观原则本身的另外进一步的发展里面去。”那么,新教是经过谁才把它冶炼成为思想的利剑的呢?黑格尔说:是康德。黑格尔说:“只有后来在哲学中这个原则才又以真正的方式再现。”      那么,康德在基督教里发现了什么呢?就是发现了信仰,康德为西方提供的,就是信仰这个秘密武器。      这就是我要在中国提倡“以信仰代宗教”的第一个理由。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就会发现,中国这么多的思想大家,他们为什么都非要寻找一个东西来代替宗教?那肯定是因为宗教问题极为重要。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东西来代替宗教,或许可能就是解决问题得更简单的方法,就是借着前辈的思想大家去讲、去思考。当然,我的答案就是:以信仰代宗教。      第二点,信仰到底什么?当然,我们可以用很多的概念去描述它,我在《上海文化》的那篇文章也讲了,我认为信仰就是一种终极关怀,最简单的说,就是康德发现的那四个字,人是目的。      但是,我们今天能不能更简单的说一下呢?全世界的宗教都是有利于信仰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贬低任何一个宗教,全世界的宗教应该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但是为什么基督教能够更多的和西方近代社会结合?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比如说佛教,比如说伊斯兰教,我们看到,从推动推动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它们可能不太比得上基督教。那么,基督教为什么能够做到呢?其实,这与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关,因为它是一神教。      而一神教的最大优势,我觉得就是在上帝的熔炉里去思考人性问题的时候,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人性里面的神性问题思考出来。      也就是说,人的绝对性,例如人的绝对自由、绝对选择、绝对尊严、绝对责任,都是在什么意义上更加易于去思考呢?我觉得,就是在一神教的思想熔炉里,它最容易被思考。因为我一开始都完全以为它是神所赐予的东西,结果,到最后突然发现,它是人自己的东西,是人性中最为神圣的东西,也是人之为人所必须呵护的东西,必须捍卫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前一段美国有一个教授,他翻译一本书,《天路历程》。这个书是全世界除了圣经以外是第二畅销的。翻译完成后,他让我写序,我说我实在写不了,可他一再坚持,后来我就借这个机会学习了一下,突然就有所领悟。例如,人类有不少的文学名著都是写的人类的在路上。中国的《西游记》也是在路上,《天路历程》里面的基督徒也是在路上。可是,中国的《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却都是外在的,都是外在的妖魔鬼怪。但是《天路历程》的基督徒不同,他所遭遇的妖魔鬼怪都是呢再的。他打来打去到底是在跟谁打呢?他是跟人灵魂当中的那些动物性的东西甚至人性的东西在作战,他是要借此把自己人性中的的神性的东西塑造出来。这个东西,我想可能就是基督教通过神性这个熔炉教会我们的对绝对尊严、绝对权利,绝对自由,绝对责任的冶炼。或许,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第二次的世界创造”。“在这个第二次的创造里面,精神才最初把自己理解为我就是我,理解为自我意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为什么能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其实不止因为它是宗教,而且因为他无意中充当了人类信仰的大熔炉。正是它,在提示着西方的人们,人,不仅仅是有理性地生存,而且更是在有信仰地生存,不仅仅置身在理性中求生存的功利世界,而且还要置身在信仰中求意义的境界人生。反过来看中国,我觉得问题就比较简单了,比如说我们从对人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绝对自由,绝对责任的冶炼的角度,就同样可以中国的传统思想的历史贡献。比如,中国宋代有一个思想家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那么,为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也通过孔夫子的思想打造了中国人人性中的神性的东西、神圣的东西,打造了人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绝对自由,绝对责任这样的东西。      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觉得,我们就不存在引进基督教的问题,也不存在引进佛教的问题,因为我们是要引进所有宗教里的充满正能量的东西。      而人类神性的那一面,在过去的时代,基本上都是通过宗教的熔炉打造的,哪怕是儒家的思想,他不是宗教,但是它也有宗教性。他们干的一件事情,我认为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就是对人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绝对自由,绝对责任的冶炼,彼此的区别,只不过是神性的东西少一点,神性的东西多一点而已。但是没有哪个文化是没有神性的,只是多少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我有时候到外面去客串一下讲儒家时候,比如说讲《论语》时候,我有时候是这样去理解的。我说,《论语》讲的,包括《大学》讲的,就是中国人的君子宣言。这就类似于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论语》在讲什么呢?中国“人”的宣言。中国人的大丈夫宣言,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人性中的神圣的东西都被揭示出来了。显然,就是因为有这个东西,所以中国人才会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这是我在提出“以信仰代宗教”时候想说的第二点。那也就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我们看到了信仰的作用,从逻辑思想发展的角度,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第三点,是从现实社会的角度,强调信仰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从现在的角度来说,信仰的提倡当然是个很费力气的事情,甚至可能说了也等于没说。但有的时候思想价值就在于不说白不说,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灵魂和时代的主旋律,而我们这个时代,信仰,就应该是时代的灵魂和时代的主题。      宋朝的王安石曾经被两次罢相,他每次都是回到南京休息。退休之后,也是住在南京。他说过一句话,我很受启发。他说中国“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出于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于佛中”,那么,现在,从中国的民国以后,中国如果还希望出一些大的思想家,会不会是产生在和“信仰”对话的过程当中?会圣人多生于信仰中?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当今还是一个“无神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着“无神的信仰”的时代。这个时代,也亟待中国的信仰经验的参与。      去年七月份,我为计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华百寺》纪录片写了慧能,六祖慧能,题目叫《南华寺》。当时我就想,慧能他创造的禅宗其实有一点中国特色的,因为它是全世界宗教中最特殊的,是无神论的宗教、无神论的唯心主义,开创的,也是中国特色的无神的信仰。      由此我就受到启发,我们中国的哲学也是有信仰的,它的中国特色就在于:通过哲学来建立信仰。我们中国的美学也是有信仰的,因为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是通过审美来建立信仰。      而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一个“无神的时代”,却也是一个呼唤着“无神的信仰”的时代。我们不否认宗教的作用,但是宗教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而且,即便是在西方,它现在的作用都开始淡化。在中国,宗教就更难担此大任,因为就是在中国古代它都没有做到,在古代,我们还是要靠孔夫子这些哲学家。何况我们今天是在“无神的时代”?       于是,本来信仰与宗教、哲学与艺术都是相通的,也无须专门强调以信仰去取代宗教,可是,在宗教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特殊时代,面对无神的信仰,“以信仰代宗教”,凸显信仰的作用,以及从哲学的角度、美学的角度去回应信仰,从现实的角度去建构信仰,就成为时代的必须。      我常说,我们可以拒绝宗教,但是我们不能拒绝宗教精神;我们可以拒绝神,但是我们不能拒绝神性;我们可以信教,但是我们不能拒绝信仰。这是因为:信仰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信仰却是万万不能的。      我认为,超越有神论与无神论、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信仰代宗教”,这就是当代中国的思想现实,不管这个问题最终能不能解决,面对这个现实,可能却必须是我们所应该做的一个选择,而且,我们也别无选择!
个人分类: 医学的神圣之道|1158 次阅读|1 个评论
什么是爱与信仰!
jiazhang55 2017-3-7 14:57
我想证实的世界,选择了哪些将它看作是爱或信仰的生物。因为大多数生物为了爱可以牺牲生命,将爱与生命摆在同等位置,但但你问他你为什么要爱这个东西时,他会说我就是爱,不为什么。其实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爱,因为爱就是不知道,就是混度,就是真实的世界
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日的神圣之光——中国式信仰出路在何方?
热度 8 CZC 2017-3-5 19:49
今日的神圣之光——中国式信仰出路在何方? 以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需要信仰吗?如果不信奉一个宗教,是不是就无法很好的生存于世上,答案当然不是。可是,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唯物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我们却无法否认在我们的内心中存在一根准绳或一个标尺,以用于衡量我们自己的一切思考和行为,在我看来,这便是信仰。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做人的原则,这些原则并不一定公开宣称,但是却决定了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个决定。甚至于有些时候,我们并未发现这样的一个体系的存在,因为他们是处于潜意识层次的,或者说是无意识层次的。一般人认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而没有信仰其实是很危险的,可是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宗教对于人类的教化意义是十分远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尽管过去宗教也层是禁锢人类自由的枷锁,但是如今的宗教已经将人文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融于教义之中。宗教也都在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对宗教以不同的阐释,宗教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强大的,无所畏惧的,又是坚韧的,不容质疑的。我们即使不相信宗教,不相信神的存在,也当从宗教和诸多的信仰中汲取精神的能量,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在我看来,寻找信仰,就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何其重要。下面是李利安教授对中国式信仰的看法,我们可以看看他是如何看待宗教信仰的。 编者按:2016年4月17日,由凤凰佛教和终南山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媒体论坛《终南山论道:中国式信仰缺了什么?》在世界著名隐修圣地终南山举行。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应主持人在四人论坛环节中的提问,就中国传统式信仰的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核心部分涉及到中国式信仰的出路何在,以下是李利安教授的发言节选:    目前中国的道德问题堪称历史之最    信仰到底是什么?这个概念不解释的话大家会有很多误解。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式信仰,准确的讲是中国汉族地区传统宗教信仰,第一,它是汉族地区的,第二,它是传统的,第三,它是宗教的,这三个必须同时具备。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中国汉族地区传统的宗教信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很重要的就是信仰缺失,除了信仰缺失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信仰混乱、信仰淡漠、信仰模糊等,这些同时成为今天中国信仰领域的问题。刚才主持人问我们,今日中国在道德方面是不是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我想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的。但是真要回答的话,我想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现在是我们五千年历史当中,道德问题最严峻的时期之一,这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作为最严峻的历史时期之一的今天和历史上其他严峻时期有什么不同?现在是人们穿暖了吃饱了以后的信仰道德危机,而且是全球化时代文化飞速发展时期的道德沦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如此文明进步的社会制度背景下所出现的道德滑坡,所以,严格来讲,现在的危机更加严峻,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可以说是历史上道德问题最严峻的时期。    忧思:中国式信仰出了什么问题?    为了对治道德危机,人们在探索各种办法,其中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宗教。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在历史上对于中国的道德建设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仅如此,它在整个中华大地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今天的道德建设方面,人们把希望指向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这是有历史根据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谈论的中国式信仰,还是指宗教信仰。就是那种审视人的欲望、审视人的社会性、能够在净化心灵和灵魂安顿方面有所建树的信仰。这种中国式的信仰,或者说中国汉族地区传统宗教信仰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恐怕还要稍微进行详细的一点的观察。我感觉中国传统式宗教信仰是3+2的结构,这个“3”是儒释道,“2”是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如果从宗教合法性的角度看,则是2+1+2的结构。第一个2是指今天的合法宗教佛与道,第二个2是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中间那个1是指儒。这就是中国式信仰。中国式信仰只能从中国汉族地区传统宗教信仰这个意义上来讲,离开了这个范围就无法来谈,因为中国太大了,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特色的民族信仰,我们只有在中国汉族地区传统宗教信仰这个角度下,才存在着一个“中国式”,而且这种“中国式”个性非常鲜明,在整个人类的宗教文化当中是独树一帜的。    中国式信仰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说实话,问题是很多的。我过去曾经有个思考,就是看今天中国式信仰到底有什么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宗教的主体来看,也就是从宗教自身来看,也可以从宗教的客体来看,也就是从宗教存在的土壤,即社会来看,社会给它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给它的挤压有多大?从主体来看有六大要素,每一种要素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的角度。其中有一个要素就是信徒本身,尤其是信徒作为组织化存在的时候,组织存在什么问题?仅这一个问题就是很复杂的。    传统信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化转型,或者是现代性问题。什么是现代性?科学理性,民主法治,这都是现代性。我们拿这些现代性来审视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就可以看出里面有多么的缺失。例如,在经济领域看现代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我们今天的自由竞争有没有给宗教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个平等的机会?我觉得至少民间宗教、民间信仰没有合法的地位,这就是不平等的。    从文化领域看现代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表现就是科学理性。以此来审视,中国传统信仰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另外,在科学理性的时代,我们如何呼应时代主流的变化?现在神神怪怪的东西是不是谈的太多?现在依赖神秘力量实现功利化的追求是不是太多?我们在宗教信仰方面还要进行很大的提升,还需要不断的宣传和引导,这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从社会生活领域看现代性,就是公民社会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一体化。对照佛教来看,传统佛教活动的核心基地在寺院,在围墙之内,它和社会有很大的隔阂。佛教的传统总是重视佛怎么说,看传统、看过去的注意力特别强,而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的注意力就显得迟钝。刚才主持人提到,现在学习佛教有很高的门槛。我想现代的人面对传统的佛教这本身就是很高的门槛。另外,就像刚才主持人谈到的,今天学习佛教其实也是一个金钱的比拼,你有钱了,那你到寺院里可能会有更多的活动开展,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有更多的感受能够体验和获得。没钱的人学习佛教有可能会面临很多障碍。当然这也不尽然,但在中国的底层社会实际上是形成了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到各地去旅游,到寺院里门票就是一关。你要亲近佛、亲近法师,就要先买门票。这种情况是大大有问题的,和现代社会是不接轨的。    对策:对治中国信仰缺失症十大药方    刚才主持人希望每位嘉宾给中国式信仰问题开个药方。前面几位嘉宾也提出了一些办法。我在这里也想开个药方,也想尽可能的具体化。但是大家指导,这么大的一个问题,绝对不可能用几句话来解决,这是很难的。我试图具体一点,我从宗教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谈,各提出五个方面的呼吁:    一、不要把宗教视做消极力量,国家应在法律层面重新审视宗教精神    先从宗教客体层面开几个“药方”。首先,我们不要把宗教视做一种落后的、消极的甚至是异己的力量,我们要看到它积极的力量。文革期间宣传无神论,这不是不好,也好,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无神论那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更多的老百姓却是盲目的无神论,无知的无神论,这种宣传则是对宗教的盲目排斥,直至毁灭。这种余毒直到今天依然大面积存在于中国社会,那种严重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国家、政府和权力部门,包括社会精英、社会大众都要树立一种正确对待宗教的意识,这个意识需要宗教学的进一步推广,宗教学研究要进一步面向社会。现在这种正面的力量还太弱。当然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在法律层面乃至国家战略层面,把这种重新审视宗教的精神贯彻进去。    二、痛下决心不要把宗教当成摇钱树    第二,不要把宗教,尤其是中国传统宗教视做一种经济力量。宗教是一种超越性的文化,是净化心灵、安顿灵魂、超越时空的终极化追求。我们现在把宗教看成这个能使这个地方有名、使这个地方灵,以宗教资源论证这个地方有什么什么,这样的话,很可能就把某个寺院围起来做旅游开发了,这是很悲惨的事情。大家都看到宗教是一个旅游资源,都看到它能够变钱,把宗教变成经济的力量。当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各地政府也因此而恢复了很多宗教活动场所,并帮助宗教文化发展,但宗教旅游开发这个余毒非常深,对今天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往往形成巨大伤害,对宗教形象也是个巨大的抹黑,所以我们要痛下决心来改变这种现象。    三、信众不要把信仰功利化    对信众来讲,不要把中国的传统宗教仅仅视做一个神灵的力量。对于宗教,如果只看到有求必应这就错了。现在很多宗教信仰者求财、求官、求健康,这都可以,但是如果你认为宗教信仰只是这个就一定是错的,因为它还有伦理道德的教化,还有心灵的提升、精神的重塑,还有更多积极向上的一面,我们都把它丢了,只剩下烧香拜佛、有求必应,这就是错误的。而且这种现象在我们今天社会当中大面积存在,看看初一、十五、逢年过节寺庙的门都被挤破了,尽管也有民俗活动的意义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功利化的追求。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四、不要把中国传统宗教变成铁板一块    今天也不要把中国传统宗教变成铁板一块。这不符合宗教发展的自由竞争原则。刚才说现代性当中的自由竞争原则,与此相反,铁板一块就是计划经济。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更多的生动活泼的、各有特色的宗教文化,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空间,现在宗教个性化发展的空间还不够。国家的管理以及宗教团体的管理,还统得太死。这是不利于激发中国传统信仰的活力。    五、不要把传统宗教仅仅作为一种学术    不要把传统宗教文化仅仅作为一种学术,仅仅作为一种哲学、文学、艺术等等。我们要知道,真正文化的复兴,在中国传统宗教这里,就是一定要渗透到民众当中去。文化建设不是上了多少工程,发了多少文章,完成了多少项目,而是老百姓当中有多少人接受了正确的信仰,有多少真实的素质提升,这是唯一的标准,其他的都是辅助。这些话主要是对学者来讲的,他们应该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积极倡导,要把学术用活,要将文化用到民众当中去,要真正发挥文化的作用。    六、推动宗教与现代社会接轨    从宗教主体的角度寻找对治信仰缺失的药方,也有五个建议。一是要适应现代性。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我们不要以为西方兴起了后现代,我们就直接和后现代接轨,我们有何资本进入后现代呢?我们一说后现代,觉得和我们的传统非常吻合,可以直接对接,这是错误的。我们首先要现代化,然后再考虑后现代。具有后现代精神的传统文化,会使我们更加有信心。适应现代性,就是要适应民主法治,科学理性,市场经济等等,就是要有维权意识,要有祛魅的勇气,就是要有自由竞争的意识和抵制市场腐蚀的能力。就从寺院的管理来说,现在我们不能强行要求传统宗教都用现代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传统的佛寺道观的管理模式也很好,但是现代化的民主法治的精神底蕴要渗透进去。还有刚才说的市场经济,我们如何来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好比说,宗教也有市场的原则,信仰产品也有一个供需的关系。这些东西值得我们来推敲。总之,传统的信仰当中非常却失现代性,我们要继续推动中国式信仰的现代化的转型。    七、坚守宗教主体性不动摇    要坚守自己的主体性,也就是本位立场。宗教就是宗教,佛教就是佛教,道教就是道教,我们就是超越性的信仰,我就是净化心灵的,我就是成仙成佛的,这就是本位和主体性。而不要社会上有一个风吹草动,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倒向那边。现在改革的花样层出不穷,口号与理念一个取代一个,一会儿是这样的,一会儿是那样的。我们宗教界很多做法都是跟着来走的,我觉得这都是缺失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失去了自我,随波逐流,丧失宗教的魅力,严重抵消了宗教的价值。在本位立场方面,我们应该坚守、坚守再坚守!在主体性方面,要自信地说我就是佛教,我就是道教。    八、重塑宗教信仰的神圣性    要保持或重塑宗教的神圣性。我所说的中国式信仰,就是中国汉族地区的传统宗教信仰。这种信仰现在比较混乱。见神都拜,并从拜神演变到拜金。不仅混乱,对超越性的宗教信仰非常淡漠。面对现在的佛教信仰、道教的信仰以及其他民间的信仰,我们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国传统式的信仰好像信和没有信是一样的,所以这有一个信仰淡漠的问题。当然,还有信仰的缺失,今天真正信仰宗教的人还是太少了,中国大地上有很大的一个空白,让全球震惊,就是很多人没有信仰。这在今天来讲,要给一个药方,就是重塑宗教信仰的神圣性。    九、完善宗教的自觉自强与自净机制    完善宗教的自净性。我们中国的传统宗教,现在自净的功能越来越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各家都是在激烈竞争当中,用积极主动的态势向前发展,个个精神饱满,活力十足,不断完善,呈现出不断向上的态势。唐以后,三家握手言欢,四平八稳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竞争性减弱,也逐渐缺少了自净性。自觉自强的劲头没有了,或者是很弱了。这个和隋唐时代的那种气象完全不一样了。没有自净能力,就没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就像没有自我愈合、自我修复能力的机体一样,必然走衰。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竞争的空前激烈,使中国传统宗教到了一个自觉自强、自净机制要重塑起来的时候了。    十、传统宗教要积极走向社会 坐守其成很可能变成坐以待毙    激发积极性。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走向社会、走向现代,乃至走向国际。积极性一定要不断的激发出来。中国传统宗教和基督教相比,比较保守,关起门来,愿者来,不愿者去,一切随缘。在全球化的时代,在文化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坐守其成很可能变成坐以待毙,这是很危险的。所以要积极主动的走出来,走向社会,走向人群,走向未来。
个人分类: 医学的神圣之道|2922 次阅读|11 个评论
【无神论的独白:因为有个家】
liwei999 2017-2-28 15:46
这群叫生活的乐趣,蛮乐观主义的。其实,乐趣不过是悲观主义生活本质里的昙花一现。人这一辈子,回头想想挺没劲的。我们为什么不管多少磨难 都坚持下来了呢 ?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觉得,我们能够在本无意义、纯属偶然、未征得我们本人同意的人生,历尽艰辛,一步一步坚持走向末路,并非因为我们本人的生活乐趣真地大于生活的苦痛,而是因为有个家,包括自己建立的小家与父母的大家。 其实有个家,也是痛苦的一个来源。免不了挂念,为家人提心吊胆。哪怕一切顺遂,在这个无常的世界,我们总是战战兢兢。可是如果没有家,个人的生活意义就无限趋近于零。我很难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家人,还有什么可留恋和在乎的。片刻的欢乐情绪无论如何抵偿不了人生本质上的孤独和磨难。 拥抱神的世界的人是有福的,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平安喜乐。他们也是人,也不是永远都喜乐,但是至少人家在痛苦的时候,有一个求告倾诉的终极对象,有一个减压的路径。这是我辈可怜人所缺乏的,不承认不行。 有没有神不是问题,信不信神才是造化。个人觉得,不能信的,精神世界无可救药,乃至万劫不复,如我。既然不信,又何苦来到这个世界呢?不信永生来到这个有限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人生悖论:这是终极意义的悲剧。 一辈子活得踏实充实的时光也有,不是没体验过。譬如 当红小兵、少先队的那些时光。信仰破灭是一件可怕的成熟过程。抱团取暖是基本人性或社会本能 甭管抱个啥团。可是不得其门而入的呢?迷途羔羊还是自作聪明?无解。 为人父,自然是生活意义的源泉,但最怕孩子小时候对于人生意义的提问。不可知很难成为借口,但可知的答案何在?结果是糊里糊涂地搪塞,糊里糊涂地长大。我们老了,孩子大了,却依然糊涂。终极问题的困扰像毒蛇缠着我们一生,只有机械的忙碌才使暂时淡忘,一遇风吹草动,毒蛇又复冒头。 关于终极问题,没家的(the homeless)可以天问,有家的就看家好了。话说都没家了,问不问又有何益?Who cares 你怎么想怎么做,想通还是想不通,开心还是悲伤?很多时候我开车出远门,家人千叮咛万嘱咐安全第一,自己也嘱咐自己一定要分外小心驾驶。不是我惜命,而是为家人(family)惜。家人呢,其实也是类似想法和行事。单单看自己的生存或生活意义,怎么看都不大看得出来。大都是家人为了彼此而活着。Family 使得我们“坚强”。 终极问题之所以是终极的,那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我们。这就好比一群蚂蚁,在自己的世界里产生了思想,其中的哲学家突然异想天开,决定要想“人事儿”,给它100个脑袋,蚁哲能想明白吗?同理,人生意义是造物主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何苦“人命神心”,做人的命,却要操上帝的心呢?岂不是整不明白,自寻烦恼? 但家是实在的,可拥抱可感受的。这不需要宗教,更不需要哲学。 【相关】 《朝华午拾: 把明天交给上帝》 《朝华午拾:喜乐组团契》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13)
热度 9 jiangjiping 2016-12-17 06:31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13) 十三 美国人的信仰和价值观 蒋继平 2016年12月16日 美国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度,是一个追求民主和平等价值观的社会。 在美国,无论是宗教还是政治信仰,都是自由开放的领域。美国也有共产党组织,但是会员人数极少,不会超过一万人。共和党和民主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政党,现在还有一个新兴政党叫“茶党”。在美国的居民,只要自己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那个政党,加入一个政党阵营,无需通过资格审查,也不用写申请书,更用不着宣誓表忠心。 一般情况下,一个公民的政治身份只有在选举的时候较会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在选举的表格上会让参与选举的投票人标明本身的党籍,即共和党,民主党,茶党,或者属于独立的无党派人士。一个属于某个政党的公民,后来对本党的做法不满,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这个政党,而且可以立即加入另一个政党。 除了在政府的重要岗位上,比如说,国会两院议员,各个部委,最高法院,各州州长等职位,在社会上的其他部门和行业机构,是不是某党的党员,对个人的就职和升迁等几乎毫无影响。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营的大专院校,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绝对不会要求应聘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身份和政治信仰。无论你是共和党员,还是民主党员,或者是无党派人士,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被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差别。 在美国,宗教更是一个自由开放的领域。人们可以参与自己认可的任何宗教组织。美国几乎有各种各样的宗教组织,但是,基督教是最普及的一个宗教。在基督教内,又分成许多教派,每个教派又有许多分支。 大多数民众都是宗教信徒。宗教组织和教堂遍及全国城乡各个角落。在城乡街道大路上开车看到的一个最鲜明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屋顶上竖着十字架的教堂。事实上,现代美国的宗教组织可以看成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自助机构。在某个教会会员遇到意外事件后,整个当地教会的人会自发主动地给其力所能及的帮助。 美国人的价值观虽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在整体上来说,他们追求的是自由, 民主,平等,和以人为本的生存理念。他们不屈强权,不攀权贵,不欺贫弱,平等待人,互相尊重。他们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而是尽量创造让人发挥个性特长的环境条件。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比较开放,但是,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奉行互相忠诚的信条。他们没有孝文化的约束,但是,对下一代比较关爱和保护,对孩子实行体罚是违法的。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836 次阅读|18 个评论
信奉上帝就到上帝那儿求解,信奉哲学就到哲学那儿求解
热度 3 fqng1008 2016-11-21 09:46
读到一篇热文“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 说的是一个小女孩经过自己的思考,对上帝的公正性发生了怀疑,而且还是儿童们的普遍疑问。甚至,孩子们心目中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也难以自圆其说。 于是,偶然参加的一场婚礼给了西勒·库斯特先生灵感。那个风趣的牧师用“完美的右手”作比,为维护传统习俗进行了一次优雅的忽悠。西勒·库斯特先生茅塞顿开: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因此,经过他成功的忽悠,上帝的公平性得到了维护,他也名扬天下。 我在文后留言:在“好名声”与“好实惠”之间,是价值取向的分野;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随后便是上帝的回报。 觉得意犹未尽,接着注解:信奉上帝的人,总在上帝那里求解;信奉哲学的人,总在哲学那里求解。所谓上帝的回报,其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你也许可以获得意外的惊喜,也许要承受年复一年的重负,最终取决于你的期望值。 有同学跟言:不求回报就是上帝给你的回报。跟对于坏人的回报同工异曲吧? 我想,上帝果然仁慈,它总是千方百计地要抚平这个世界的裂痕,粉饰这个世界的合理性。它是人类自己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大忽悠,能够让世人心平气和就是最大的成功。当然,它的核心价值观“爱”与“平等”具备很大的凝聚力。 另有一种信仰是“阶级斗争”,源于这个世界的“不合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忽悠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种超高境界,只配“领袖人物”享有,砸碎旧世界的喽啰大众,想的只是“打江山坐江山”。因此最终结局,仍然是以一个特权阶级取代另一个特权阶级,“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难实现。 附: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 1963 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的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西勒·库斯特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茅塞顿开。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重新刊载一次。 前不久,一位中国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这封信,读后的网页上留言说:“中国民间有一句古话,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曾经对恶人迟迟得不到报应感到迷惑不解。 现在我终于明白,因为:“让恶人成为恶人,就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64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几种宗教与文学、文化、信仰问题
Fangjinqin 2016-10-9 14:36
上传附件后,无法插入文件和显示啊! 科学网老问题没有解决!! 为什么??? 节日上班了,能否请科学想办法解决!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1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 成了 中国 各类 信徒的 公敌
热度 7 张能立 2016-10-8 07:01
不少 洋人 和 同胞们 误认为 中国 是 一个 没有 信仰的 国家,甚至 认为 政府 不鼓励 信仰。其实,这多多少少 是 对 当下 现实的 中国 不理解。图1 就是 本人 居住 所在地的 政府 相关 部门的 宣传 横幅: 图1 政府 提倡 信仰 不管怎么说,当下 中国 存在 4类 信徒:信 毛泽东(左)、信 祖宗(中)、信 自由女神(右),信 上帝。 可是,我 慢慢 发现 自己 成了 中国 这4类 信徒的 公敌: 我 试图 告诉 信 毛泽东的 信徒:毛泽东 不仅仅 是 为 穷苦人 服务,不仅仅 是 反 美帝,而且,他 还 反 祖宗。事实上,毛泽东 改造了 中国 文字,将 祖宗的 繁体字 改造 为 简化字; 采用 罗马字母 对 汉字 标注 读音, 统一了 读音;对 祖宗 文化 发起了 批判,批判了 祖宗 文化中的 封建 遗毒。可是,毛泽东的 信徒 敌视 我:你 这是 毛泽东 高级黑。 我 试图 告诉 祖宗的 信徒:现在 这个 时代 已经 是 digital, information, internet Age, 无论 祖宗 遗产 多么 伟大, 任何 对象,不能 被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最终 都是 要被 天道 送人 历史 博物馆的。可是,祖宗的 信徒 敌视 我:你 这是 祖宗 高级黑。 我 试图 告诉 自由 女神的 信徒:美国 开国 元勋 之一 本杰明.富兰克林 是 科学家,自由、民主 没有 数学 和 科学,是 不可能 获得的。可是,自由 女神的 信徒 敌视 我:你 这是 自由、民主的 高级黑。 我 试图 告诉 上帝的 信徒:原罪 不是 信仰 God 就可以 一笔勾销的,而是 要 通过 服务 他人 和 人类,才能 得到 赦免。可是,上帝的 信徒 敌视 我: 你 这是 上帝的 高级黑。 本来 这4类 信徒 是 相互 攻讦,可是,我的 出现 竟然 能够 让 这4类 信徒 自发 组成 统一战线,联手 对付 我。左中右 信徒 和 上帝派 信徒 异口同声地 说道:“你 对 毛泽东、祖宗、自由女神 和 上帝的 理解,都是 错的。” 于是,就这样,我 现在 成了 中国 这4类 信徒的 公敌。 这4类 信徒 都 对 我 不满:闯入 他们的 领地,获取了 他们 赖以 生存的 精神 资源,又不 跟 他们 一伙。可是,他们 难道 不可以 想 一下:正是 你们 这些 4类 信徒,无法 彼此 说服,才导致 我 这个 异教徒 产生 的么? 这4类 信徒 虽然 彼此 对立,但是,也有 共同的 地方:内心 都是 不肯 接受 达尔文 科学 理论的。我 内心 没有 想到 与 这4类 信徒 为敌,相反 真诚地 期待 与 他们 为友。只不过,我 采用 奉献 自己的 肉身,请 他们 思考: 信仰 什么 都可以,但是,请不要 与 科学 真理 为敌! 达尔文的 theory 是 对的 。遗传 和 变异 不仅仅 发生在 生命 领域,而且 也 发生 在 精神 领域。我 就是 一个 活生生的 变异体。任何人 反对 达尔文 理论,都 无法 解释 我 这个 真实的 变异体。 衷心 期待 人类 能够 通过 追求 科学 真理,实现 舍弃 仇恨、猜疑 和 冷漠,而 选择 友爱、信任 和 互助。最终 实现: 四海一家!
个人分类: 时评|1634 次阅读|11 个评论
(24)杂文2016 关于信仰、宗教和哲学、科学之间关系的讨论
wenmiaosong 2016-10-5 18:36
(24)杂文2016 关于信仰、宗教和哲学、科学之间关系的讨论 为了和王江火一起讨论科学、信仰和宗教的问题,前面已经转载了他的一篇“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的网文,在下面的讨论中还会涉及另一篇网文:“21世纪国际终极大趋势”。我和王江火在好几年前就讨论过,那时,我特别提醒他们千万不要走“法轮功”的路。因为见到他们的“什么公约”,对他们的目标过于“玄盲”,对参加者有一些目明其妙的限制。现在这样的感觉和担心已经没有了。我们的讨论成了很正常的公开的讨论,而且从讨论中也常能学到一些很有意义的内容:如“21世纪国际终极大趋势”中,他所提出的:“ 中美欧全面合作成为前半个世纪的主基调”,我是基本上同意的。有一些差别的也只是我把世界的发展看得没有他那么乐观,我到认为在上半世纪东西方的争端还会多一些,到下半世纪也许会慢慢好起来。能不能够好起来现在主要要看中国和美国:看中国的民粹主义是否会得到真正的遏制,也看美国的超现代哲学的“个人自由主义(实际上也是另一种民粹主义)”能不能受到遏制。什么是“民粹主义”?我看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科学和信仰的分离。 当科学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也就是说人类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整个人类是没有差别的,是 “平等地被创造出来的” 。在那个时代,人间的一切都置于对于神的无限敬畏之下。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 无善无恶心之本 ”的时代。亚当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类的代表。西方人很尊敬这个人类的老祖宗,看一看圣经的创世记,实际上这个老祖宗没有说过什么话,也没有做过什么事,那个时代一切还是神在做着: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说:“那人是我的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下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就是他所说过的最重要的话,这句话确实很重要,可不能小看这话的意义。 接下来就到了 “有善有恶心之动” 的时代了。在那个时代,看起来一切都是由夏娃作的主:是夏娃听了蛇的话以后,让亚当和她一起吃了耶和华神告诉他们不可吃的智慧树上的果子。以后神来找他们,亚当对神说:“ 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于是神 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因为你是从土而出,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 这两段话是对人类的“起初”多么朴实,多么明确的描述。祂简简单单地就讲明白了人间永远讨论不清楚一个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讲明了人类原始时代的“起初“中蕴涵着的人间的真理。这种神的话语实际上和神对我们“照着神的形象”所造的人群的话语,并没有实质的差别。但是在西方人的圣经中,又比我们的东方人的“神的话语”上多了一句话: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这就是神所给予人间的智慧的开端。这句话又和圣经中的关于“数字”的“原初”知识结合在一起。使西方人们群成了如王德玄老师所说的,属于“藏数”为主的、形式思维为主的人群;而我们的民族成了以“藏象”为主的、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群。 在这以后,人类就离开了完全依赖神的日子。开始了“半信史”的历史时代。这个半信史时代的特点就是人群的形成,和因人群的主流思维方法不同的分离。其实这两种所谓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是不可能截然分离的。所以在圣经中,我们的老祖宗亚当在和夏娃生了该隐和亚伯,该隐杀了亚伯的时候,亚当和夏娃是什么话也没有说,什么事也没有做的。他们也没有说是什么时候生了该隐和亚伯的,只说: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便说,耶和华使我们得了一个男子。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时种地的。 连说两个人的出生和干什么时的次序都是颠倒的:说出生是该隐在先,而说工作却是亚伯在先。以后该隐杀亚伯和怎样处置该隐,都是耶和华神的事,和亚当似乎没有一点关系。这就是人类完全的蒙昧时代,“神的话语”的时代。 在那个蒙昧时代,神对我们东方人群的先民,也说了:“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话虽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但是在道德经上也没有出处。这才是真正的“神的话语”。看起来。我们祖先留下的话还比创世记上的话好懂。总之,懂得数字是人和动物的的一个根本差别。这些话中,没有“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那句话难以理解的话。但那句话我们东方人的先民们实际上也是知道的,我们的祖先也是在水平面上得到那幅最重要的“太极图”的。但是并没有用文字把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的话记下来。 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 只有在这以后,亚当才有了自己的足够的思维能力,说他的儿子 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 。而那时神说的却是: 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从这个地方开始亚当有自己的话语了。也开始了有人和神的两种不同的话语了。亚当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后裔。在创世记中,该隐的后裔是写在亚当的后裔之前的。这个对于亚当和该隐后裔的写法,很有意思。我们先不在这里详细讨论了。 如果把两种思维方式的人群的后裔:该隐的后裔,和亚当自己获得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了自己的后裔,并把亚当的后裔和该隐的后裔重新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历史时代,这就是“神话的时代”。亚当、该隐和塞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不同人群的代表。 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一下,神是怎样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的:先是创造天地万物,但是没有说怎么创造,因为这实际上与人类没有关系,人类永远不可能去创造天地万物出来。所以所谓“创世记”,并不是神要告诉人,怎样创造天地万物,而只是要告诉人,怎样去认识天地万物,怎样去认识人类自己。在创世记中祂告诉人们:人是不可能真正的认识清楚“天”的,是不可能认识清楚“宇宙万物”的。人的认识只能立足于“地”——但是也不能真正搞清楚“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这就是东方人和西方人在人类知识的起初上,也有些朦胧的差别, 我们强调的是“认识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而不强调创造论,天地万物和人类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以后神开始了“人”的创造:实际上神也没有告诉人,祂是怎样创造人类的,这个对人也是没有用处的,人自己是永远“造”不出“新人类”来的。人只能依靠神才能造出来,先是用尘土造一个男人,然后又用这男人造一个女人。怎么“造”人无需知道。人应该知道的只是: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 神要人知道的并不只是: 人和所有的天地万物是不同的:祂虽然在第六日的最后,在创造了陆地上的动物以后,同一日就造了人。这个“人”并没有造好,真正的造人是在后面。是在安息日之后,是在给人鼻子里“吹进一口生气”以后,是在人有了一个能够神相通的“灵魂”之后。这个能够与神相通的“灵魂”,就是“圣灵”,这就是说神在继续的造人,而且是更重要的造人。总之“神造人”是没有完了的时候的。直到今天,所有有信仰的人,还一直在共同创造着人类美好的未来,和神一起在创造着人类的美好未来。 有了“圣灵”是不是就造成了“人”呢?还不是!因为神所要造的是: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爬的一切昆虫。 但是在人类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以后的“人”,还并不是那样的人。而依然只是 照着神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所以神还要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人,名叫亚当。神还造了夏娃,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两人成为一体。 这就是家庭,家庭也是神赐予人的,动物是没有“家庭”的。有了灵魂、有了家庭,神造人的工还是没有结束,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还只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人 。还不会分辨善恶。所以还要作出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的安排。但是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人并不能直接就获得神的样式,这个神的样式的获得是需要人自己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的:这就是神在夏娃和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以后,神对人的安排:女人增加怀孕和生育的困难,男人听女人的话,终身在地里流汗才能得着吃的。但是以后亚当和夏娃生下的该隐和亚伯依然还是只是照着“神的形象”所造的人。那个时代的人,总还是离不开动物的暴力,或者说那时的人还是只有个人的、和动物一样的生理上的暴力。 在这以后就是创世记中关于该隐和亚当的后裔的描述,这就是到了 “有善有恶心之动” 的时代了。这个“有善有恶”的信之动,就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启动”,那是要神与人共同去启动的。这以后,人就分成了两类不同的人群:该隐的后裔和亚当的后裔。在创世记中,写了这两类人的后裔,可见神还是关注着两类不同的人群。神对于两类思维方法的后裔都有同样的看顾,但是人们总是不能完整地搞清楚神的话语,而总是只能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理解“神的话语”。 神对对于该隐后裔和亚当后裔的两种人群的安排,其实都是一样的,都给了他们以一样的看顾。人群的分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为了保持两类人群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更不是为了永远保持相互之间的暴力和分离。而正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人群间的暴力冲突。 神在不同人群中启动了两类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不同思维方式的启动过程中,人间的思维和神所要求的思维总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人只有在形成群体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形成人的思维能力:不论是“话语”、“文字”,也不用说“数字”和”运算”,只有一个稳定的、和谐关系的人群中,才能够形成和发展,在人间群体中不同人的互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 动物也有“语言”,但是没有出现过动物的“文字”。动物没有文字,首先可能是因为牠们没有稳定的“数字”的观念,也许有些动物实际上也已经有了关于数量的观念,但是没有数量之间的运算规则。 牠们只有通过发声来产生和表达与人间相似的关于“数字”的观念,而不可能把“数字”用离开声音的“形象”的方法表达出来。 我总觉得圣经创世记中关于“形象”和“样式”,“照着”和“按着”这四个象形文字中的“词”,包含着人类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极为深刻的内涵。人与神之间、不同思维方法的人群之间总是无法获得共同的沟通和理解。 在我们先民的象形文字中,由于象形文字的数目比拼音文字要更少,所以更加无法区分和记录这两层含义间的细微的差别。在拼音文字中,至少在古希伯莱文字中,记下了那个差别(可惜我对于不同语言的知识极为有限,没有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考证了),以后其它文字在对古希伯来文字的翻译中,创造和保留了这两对词组。 而我们的象形文字实际上直到圣经和合本的翻译中才创造和记录了那两对“词组”,那已经是1919年了。 虽然那个时候,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已经开始“维新”了,白话文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圣经的影响还及其微小。而且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华大地了。过两年,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有强烈的反对一切宗教信仰的倾向,他们把所有关于神学的知识统统的一棍子打成“毒害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再加上我们的古老文明中有自己的“神的话语”——《易经》。而从易经中要获得神关于形象和样式、照着和按着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之间的差别,就更困难了。直到今天,在大多数的主流人群中,其中包括知识分子,特别在从事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中,都把哲学和科学的“人本化”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优点和特色。所以我真正感受着,要在我的祖国的大地上传播真正的“神的话语”的信仰有多么的困难。 但是我更相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人,能够推翻对毛泽东的“两个凡是”,为什么就不能推翻对马克思的“两个凡是”呢? 我们的古老的《易经》从它考古挖掘的古物和我们看不懂的象形文字中,确实有比以色列人发掘的古希伯莱文的“摩西五经”还要早的东西,但是那里总还是缺少一些确实的文字的表达。到《周易》的出现,到我们的人类最早的“编年史”的出现,那个时间比旧约的摩西五经和创世记就晚多了。 不学习西方的神的话语,看来很难改变我国的已经应该被淘汰的那种单一的形象思维方法。而没有符合时代前进的思维方法,我们就无法找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的前进方向。我们既然能够认识到:“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的歌声,在一段时期唱唱会有些用处,把它当作千秋万代的信仰,对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好处。因为归根结底,我们国家的未来还要靠发展自然科学,靠对于认识大自然的正确的思维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只适应于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初期的那个时代。它的思维的辩证法,已经无法理解19、20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了:马克思根本没有读懂过牛顿的分析数学,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也无法用来认识爱因斯坦所说的“实物和场”并存的物理世界。这个爱因斯坦的实物和场并存的物理世界,更严格的来说,就是“实物和虚物”并存的物理世界。实物是什么?虚物又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并存的。说到底,还是要去读懂,或者说去窥见“神的话语”对于我们这个世代的真理的启示。 在中文本1989年出版的中文本《圣经启导本》中,强调了旧约与新约互读: 旧约为新约之钥,能开启新约真理之宝库;正如新约为旧约之钥,可窥见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 现在我们还要用我们古代的易经中的神的话语和圣经互读,和全世界的神话时代的历史中去获得全人类共同的历史的教训。 在圣经中写完了该隐和亚当的后裔以后,就再也没有该隐后裔的信息了。就到了大洪水的时代了,这就到了 “知善知恶是良知” 的时代了。圣经中包括新约基本上都是神和人一起探讨善、恶和良知的时代:从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亚当就有自己的思维了:他对神讲的第一句话就是:“ 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从这句话确实可以看到亚当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同于神的话语。在以后生了塞特,神在这时说的话语是: 当神造人的日子,是 照着 自己的 样式 造的,并造男造女。 亚当说的是: 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 形象和样式 和自己 相似 ,就给他起名叫塞特。 这里神的话和亚当的话就不同了:神说,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显然是说从此有了两类不同的人群:前面该隐的后裔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两者都是照着神所造的,但一个是照着形象,一个是照着样式。虽然创世记中也没有说清楚形象和样式的差别,但都是“照着”确是肯定的。而亚当的话中成了 形象和样式 和自己 相似 ,就是和亚当相似。这样就没有两类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群间的关系问题了,只用一个相似,把从“照着”到“按着”这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给去掉了。所以以后的旧约就成了古以色列人的神的话语,,新约就成了西方人的神的话语。但是在那些神的话语中就不断受到人间思维的自私和贪婪的污染,受到让神心中忧伤的人间之罪的污染。 接下来就是圣经中最有名的大洪水的那一段了: 那时侯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耶和华神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耶和华神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 我们的信神的话语先贤们,到王阳明的第三句话 “知善知恶是良知”, 就也在考虑什么是良知,怎样获得良知的问题了。也到了神教导人有知善知恶的良知的时代了,在人类思维发展的这一步上,我们确实比西方世界晚了很多。但是神对于人的良知的教导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祂甚至为此后悔造人在地上。以色列的先祖们为了获得良知,实在是比东方人受尽了更多、更大的苦难。在对于圣经的“神的话语”的认识上,西方的教会走过一段及其曲折的道路: 他们认为只有塞特的后代才是今天世界上的神的后裔的现代人,该隐的后裔都被大洪水所绝灭了。 实际上,在创世记上夏娃在生该隐时也明明也说了: 耶和华使我们得了一个男子。 以后在生塞特以前,创世记中也详细地记下了该隐的后裔,直到“拉麦”。这就是说耶和华神和该隐后裔还一直有着联系,两个人群之间的联系也还一直继续着,直到“拉麦”的时代。而塞特的后裔也是写到拉麦。该隐后裔的拉麦生了雅八、犹八和土八该隐三个儿子,他们是人类古文明创立者的祖先;而赛特后裔的拉麦生了挪亚,是西方文明创立者,其中也包括以色列人的祖先。也像亚当和该隐一样, 拉麦实际上是代表时代的一个名字。从拉麦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知善知恶是良知” 的时代的开始了。 人是怎样获得良知的呢?这一段就更加复杂了。但是总之人类获得良知的过程,也是神和人一次一次立约的过程:神和人的立约从圣经上来看,最重要的立约是大洪水以后的神和人所立的“永约”。这次立约最大的特点是有记号的。神说, “我与你们并与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神为什么会把虹作为与人所立的永约的记号呢?这看起来像是一个永恒的“迷”。但是实际上这个迷的谜底就是“神的大智”,这里蕴涵着人们无法认识的大智。今天应该到了初步认识这一大智的时候了。耶稣基督就是这个大智的代表,新约和旧约相比,就是祂逐步地把人们认识神的大能向着认识神的大智的方向引导了。 这将是我们下一篇网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在这里先讨论一下关于信仰和宗教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王江火所说的“ 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的问题。 他的 “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的网文中有一大段: 美国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宗教信仰,美国人大部分都信仰宗教,尤以信仰基督教为甚。我们不否认基督教对科学曾经具有积极影响,而科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克制而给宗教留下一块地盘,这也是造成西方科学在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时间内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目前的科学都还没有深层次涉及到精神问题,科学至今并没有解释清楚精神的实质和来源,这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科学本属于现实层面的,而宗教本属于主观信仰层面的,但许多宗教人士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许多科学界家也信仰宗教,这就使得科学和宗教这对本来不相容的领域却在很大程度上纠缠在一起。问题在于,宗教所信仰的终极问题是正确的吗?非也,宗教至今也没有拿出任何真正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神迹”的存在,所有有关“神”的传说主要存在于信徒的观念中。当然,宗教可用“灵魂”存在的证据来间接佐证“神”的存在,但是“灵魂”不同于无所不能的“神”。我们也认为“灵魂”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但这种“灵魂”最多只能是附属于生命精神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可能超越生命精神,更不可能超越人类精神, 因为承载人类精神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级最为复杂的载体。因此,宗教的终极信仰对象很可能并不存在,而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信仰而已。 宗教信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基本层面的生活,这对人类的正确认知必然会造成较大的压迫和扭曲。 宗教表面上讲究平等自由,但是却要求信徒们对宗教信仰对象和宗教神职人员进行顶礼膜拜,而根本体现不出真正的平等自由。 退一步说,即便宗教所信赖的“主宰”或“神”是存在的,那么站在有利于人类的根本利益的角度上考虑,更重要的也应该是人类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外来力量并把自己的命运交出去。使自己五体投地匍匐于“神”的面前祈求拯救,这与那种叩头如捣蒜的乞丐有什么两样?这还有人类的人格尊严吗? 真正平等应该主张人“神”平等, 那种把自己命运交给“神”的做法,实质上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人类自身的强大,才能更安全地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许多宗教信仰基本是拒绝实证和理性的。圣经开篇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无需证明,无需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一位基督徒来信对我这样说的:我不愿再收到你的理论的邮件,也无意进行任何“讨论”!我会屏蔽你的邮件。这个来信充分说明了:许多基督徒的墨守成规和门户之见已经到了非常顽冥不化的程度,他们拒绝任何有利于人类认知进步的学术交往!似这种极端人士怎么能可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他对美国的现状的描述大部分是客观的,真诚的。西方也确实给人以衰老的感觉:如走在纽约的曼哈顿的大道上,总使我深深感受那个城市已经和我一样的到了老迈的年代了,在我所住的“古都”费城,更是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但是对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表面上看我和他的看法都差不多,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对于中国的现状也是一样,我完全同意中国不能再坚持对于马列主义的信仰了。但是那里的问题也不是把马列主义像所有宗教那样抛弃就能够简单解决的问题。对于宗教也是一样,那也不是简单可以抛弃得了的。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要抛弃宗教的,认为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就不再需要任何“宗教”了。但是在新中国的共同纲领中依然保留了宗教信仰的“自由”。这个“宗教信仰的自由”实际上只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宗教:把五个钦定的宗教领袖请到“政协”来当了国家级的大官,把坚持信仰的宗教人士关进监狱,任务就完成了。但是最后走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的道路上了。 最近看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看到了自己所生活过来的那个时代,确实很是感概。但是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所走过过的道路,还远远没有走完。我们的宪法和西方的宪法有一个不同之处:美国的宪法从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到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宪法,一直到今天,走过了340年的路了,这个宪法一直没有重写过,所有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了很多次的宪法修正案。不仅如此,1787年制定的宪法的基本精神是根据11年前的独立宣言的。而且它们把他们国家最大的节日——类似我们国庆节的节日,不是定在宪法通过或有了总统的那一天,而是定在7月4日。因为从那一天起, 他们的国家把“人是平等地被创造出来的”这一神的话语的精神,作为了他们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的“信仰” 。在这340年中,他们的总统已经变换了57届、第44位总统,不管国家经历过多么复杂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动荡,有国内战争、世界大战,有不少总统在任内死亡,包括被暗杀,也有辞职的。千变万化的时局中只有一个不变的,他们的政府是按照人民所通过的宪法所建立起来的。 因为他们把“人是平等地被创造出来的”当作了神对于他们人民所立的约。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他们的国家作为国家主人的公民的范围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 限制非土地所有者的投票权,到所有白人男性的投票权,到女性获得投票权,再到所有种族公民都有投票权。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中。 340年实在是一个不短的历史年代了。中国的历史上相当于一个典型的王朝的从产生到消亡的时间了。我们的编年史就像柏杨先生所说的,除了“神话的历史”、“半神话的半信史”以外,其它的所谓历史实际上就是由“历史文学家”所编写和导演的牵线木偶戏。 只有“神话的历史”,才是我们民族历史的灵魂。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 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在辛亥革命的教训中,他把希望寄于列宁的祖国。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于基督的信仰:在维基百科中: 孫中山與宗教 : 孫中山出生在一個信奉 中國傳統宗教 的家庭,主要信仰是 佛教 、 道教 ,幼名「帝象」,「帝」字乃親人為其請求「 北帝 」(真武玄天上帝)神護佑之意。後來孫中山就讀西方教會學校,14歲時在 夏威夷 讀書曾接觸 基督教 西方 傳教士 ,逐漸接受基督教,並且因為信仰緣故不惜放棄在檀香山學習。在香港拔萃書室开始信奉基督,並於1883年12月與 陸皓東 一同在 美國公理會 香港綱紀慎會堂 受洗 正式成为 基督徒 。此時極為排斥 中國民間信仰 及其 神祇 如「 北帝 」、「 關帝君 」。 以下為其早年對宗教之言論: 孫中山曾抨擊西方「用宗教來耗奪中國人的精神」 ,有人從其言論中提出孫中山信基督教或不信基督教的各種說法。孫中山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許多同志為基督徒 。孫中山晚年指出宗教「 迷信 」的弊端,1923年的公開演講中說「就宗教和科學比較起來,科學自然較優」。因為「科學的知識,不服從迷信,對於一件事,須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過細去研究,研究屢次不錯,始認定為知識。」 在政治上,主張 政教分離 、 宗教自由 。 孫中山論宗教和民族的關係: 「大凡人類奉拜相同的神,或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結合成一個民族。宗教在造成民族的力量中也很雄大,像 阿拉伯 和 猶太 兩國,已經亡了許久,但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至今還是存在。他們國家雖亡,而民族之所以能夠存在的道理,就是因為各有各的宗教。大家都知道現在的 猶太人 ,散在各國的極多,世界上極有名的學問家,像 馬克斯 、 愛因斯坦 ,都是 猶太人 。在像現在英美各國的資本勢力,也是被猶太人操縱。猶太民族的天資是很聰明的,加以宗教之信仰,故雖流離遷徙於各國,猶能維持其民族于長久。 阿拉伯人 所以能夠存在的道理,也是因為他們有 穆罕默德 的宗教。其他信仰 佛教 (誤,事實上是 印度教 )極深的民族,像 印度 ,國家雖然亡到英國,種族還是永遠不能消滅。」 孫中山注意 信仰 的力量,以三民主義信仰團結革命同志。他曾說:「宗教之所以能夠感化人的道理,便是在他們有一種主義,令人信仰。普通人如果信仰了主義,便深入刻骨,便能夠為主義去死。因為這個原因,傳教的人往往為本教奮鬥,犧牲生命亦所不辭。」「我們國民黨要革命的道理,是要改革中國政治,實行 三民主義 和 五權憲法 。我們的這種主義,比宗教的主義還要切實。因為宗教的主義,是講將來的事和在世界以外的事;我們的政治主義,是講現在的事和人類有切膚之痛的事。宗教是為將來 靈魂 謀幸福的,政治是為眼前肉體謀幸福的。說到將來的靈魂,自然是近於空虛;講到眼前的肉體,自然有憑有據。那麼宗教徒宣傳空虛的道理,尚可收到無量的效果;我們 政黨 宣傳有可憑據的道理,還怕不能成功嗎?!」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內容之一,孫中山曾論及 民族主義 思想以及民族和 信仰 的關係:「大凡人類奉拜相同的神,或信仰相同的 祖宗 ,也可結合成一個 民族 。」「 中國人 黃色的原因,是由於根源黃色血統而成。祖先是什麼血統,便永遠遺傳成一族的人民,所以血統的力是很大的。」 孫中山論“三民主義信仰”: 「人類對於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義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後完全成立。何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呢?因三民主義系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使中國永久適存於世界,所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 其最后一任妻子 宋庆龄 回忆道:「孫中山明確地告訴我,他從來不信甚麽 上帝 ,他也不相信 傳教士 (他們不是「偽善者」就是「受了誤導」)」 宋庆龄认为,孙中山“从来没有感觉到耶稣教义和他自己的 主义 之间有任何矛盾。对他来说, 社会革命 就是把基督教义付诸实施。” 然而其元配夫人説:「孫中山過身前一日云:『我本 基督徒 ,與魔鬼奮鬥四十餘年爾等亦要如是奮鬥;更當信 上帝 。』」 且孫中山脫險後寫信曰: 弟被誘擒於-倫敦 清使館 十有餘日,擬將弟綑綁乘夜下船私運出境,船已賃運,惟候機宜,初六七日內,-無人知覺,弟身在牢中,自為必死,無再生之望,窮則呼天,痛癢則呼父母,人之情也,弟-此時惟有痛心懺悔,懇切祈禱而已,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無憂色,不期然而然。 和王江火讨论科学和信仰的关系,先到这里吧。我想再说一句就是: 今天的美国早就没有“ 要求信徒们对宗教信仰对象和宗教神职人员进行顶礼膜拜” 的宗教了;相反,那些被信仰和崇拜的世俗领袖和宗教的神职人员,都是实实在在地被监督得最严格、最周全的了。 对于像“法轮功”那样的邪教,在美国都是早期就会依法予以严厉处理了。但是从中国逃过去的“法轮功”,并不对美国造成伤害,它攻击的只是中国,而且它的“神功”在美国也发展不起来。不像在中国,我确实地听到过,我们国家科学领导,请气功师发功来寻找宇航卫星返回的资料仓;高能物理所还请气功师发功,据说改变了放射性材料的半衰期。这就是我们国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以后造成的科学思维的荒原。很多中高级的共产党的领导人,只知道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形式主义,而根本不相信“逻辑和理性”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条腿,只相信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腿。所以我们国家领导做的事从来没有“理性和逻辑”的推理的连续性。这使得我们国家的广大的从高级领导到底层大众,都习惯了对于“人间偶像”的顶礼膜拜。我们的党章已经有了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五重指导思想了!我们的党的理论家还正在发展着更多的指导思想。是不是指导思想越多越好,从那样繁多的指导思想中,我们就能有一条连续、稳定发展的道路吗? 是不是应该想一想王阳明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了: “为善去恶是格致” 了。我们的马列主义的哲学家,我们的科学院的院士们,你们是不是都明白了什么是“为善去恶”的格致的道路了吗?让我们14亿的芸芸众生,跟着你们就能走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到达我们理想的目标:各尽所能个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的天堂了吗?到了那个天堂,人们还将做些什么呢?
个人分类: 杂文2016|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曲麻莱古县城遗址
热度 1 hxm007 2016-10-1 00:11
山河滚滚,泥沙俱下,岁月洗尽铅华,唯有她,历经风雪,依旧光华,是信仰,是理想,抑或是百姓的期望! ----途径曲麻莱古县城遗址
个人分类: 科考见闻|46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
热度 1 wenmiaosong 2016-9-24 03:57
转载说明:为了进一步讨论信仰与科学互动。我们将再转载两篇文章。 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 美国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宗教信仰,美国人大部分都信仰宗教,尤以信仰基督教为甚。我们不否认基督教对科学曾经具有积极影响,而科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克制而给宗教留下一块地盘,这也是造成西方科学在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时间内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特别指出的是: 由于目前的科学都还没有深层次涉及到精神问题,科学至今并没有解释清楚精神的实质和来源,这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科学本属于现实层面的,而宗教本属于主观信仰层面的,但许多宗教人士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许多科学界家也信仰宗教,这就使得科学和宗教这对本来不相容的领域却在很大程度上纠缠在一起。问题在于,宗教所信仰的终极问题是正确的吗?非也,宗教至今也没有拿出任何真正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神迹”的存在,所有有关“神”的传说主要存在于信徒的观念中。当然,宗教可用“灵魂”存在的证据来间接佐证“神”的存在,但是“灵魂”不同于无所不能的“神”。我们也认为“灵魂”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但这种“灵魂”最多只能是附属于生命精神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可能超越生命精神,更不可能超越人类精神,因为承载人类精神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级最为复杂的载体。因此,宗教的终极信仰对象很可能并不存在,而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信仰而已。 宗教信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基本层面的生活,这对人类的正确认知必然会造成较大的压迫和扭曲。宗教表面上讲究平等自由,但是却要求信徒们对宗教信仰对象和宗教神职人员进行顶礼膜拜,而根本体现不出真正的平等自由。退一步说,即便宗教所信赖的“主宰”或“神”是存在的,那么站在有利于人类的根本利益的角度上考虑,更重要的也应该是人类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外来力量并把自己的命运交出去。使自己五体投地匍匐于“神”的面前祈求拯救,这与那种叩头如捣蒜的乞丐有什么两样?这还有人类的人格尊严吗?真正平等应该主张人“神”平等,那种把自己命运交给“神”的做法,实质上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人类自身的强大,才能更安全地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许多宗教信仰基本是拒绝实证和理性的。圣经开篇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无需证明,无需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一位基督徒来信对我这样说的:我不愿再收到你的理论的邮件,也无意进行任何“讨论”!我会屏蔽你的邮件。这个来信充分说明了:许多基督徒的墨守成规和门户之见已经到了非常顽冥不化的程度,他们拒绝任何有利于人类认知进步的学术交往!似这种极端人士怎么能可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科学目前仍然仅仅局限于物理探究,宗教尚不能从根本上危害到科学,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问题在于,科学必然是要向纵深发展的,要从一般的现实层面发展到深层次,再从深层次发展到极限层次,最终必然也最终揭示出精神秘密和精神来源的,也就是说必然要涉及到宗教信仰的终极问题的。而从科学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科学正在呈现这样一种趋势,方兴未艾的新文明运动正在开发包括揭示精神秘密、实现精神转移的极限技术研究,其他如“2045计划”、人工智能工程等等,也都在进行这样一种极限技术的开发。但这些为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所很难以接受,因为他们不希望使他们所以为的属于“上帝”的秘密真相大白,故他们会以精神秘密、实现精神转移等问题属于“神”的专属权为借口,阻挡这一技术研发趋势。或者说,即便这些宗教信仰者不是有意去阻挡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也会由于他们宗教信仰观念的顽固化,而限制他们主动推动科学向纵深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在我们访美时已经遇到过, 尽管新文明人的这次访美得到很多宗教界人士的支持,但是还是遇到部分基督徒的反对。 过度的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迷信性,这种迷信性不仅会根本性地干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而且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依赖性,使人类往往会把终极性问题或者困难较大的问题推给他们所信仰的“神”,从而使人类逐渐丧失积极主动性。在美国我听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人非常相信上帝,他是最虔诚的教徒。有一天,他的家乡发了洪水,将他的房子淹没。他孤身一人站在房顶,洪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胸口,如果再不得救,他就要被洪水淹没。这时,从上游飘下来一个木盆,木盆很大,足以支撑他的重量。他的邻居大声对他说:快抓住木盆!爬上去就不会淹死了!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没必要,上帝会来救我的!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脖子,这时候上游开来一艘救援艇,艇上的人大声对他喊道:快上来,上来就能得救!他还是摇了摇头,信誓旦旦的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洪水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他的鼻子,这时候飞来一架直升飞机,抛下一条绳子。直升飞机上的士兵对他喊话:快抓住绳子,飞机会把你拉上来,你就得救了!他倔强地摇头,艰难地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又过了五分钟,他被淹没在洪水中……”。这个故事说明了人类因为信仰而丧失积极主动性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和愚昧!一个人如此,一个因信仰而逐渐丧失积极主动性的国家也会走向没落。与中国人的勤劳吃苦的精神相比,我们发现美国人特别休闲慵懒而没有压力感。之所以如此,除了美国人至今还能够在享用强权所带来的老本外,最主要的大概就是由于他们那种“上帝会拯救他们”的哪种观念在作怪吧?似这种因宗教信仰而不求进取的作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而事实上我们也发现,西方国家的衰落现象已经开始呈现,(《参阅美国见闻:发达中偶见衰落》 http://shshda1.blogchina.com/2560767.html )。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现象只是一种次要的现象,并能够与国家整体和谐共处,则基本不会对人类正确的发展方向造成干扰,但如果是一种普遍现象,则对国家和人民的正常发展所造成的危害性迟早会显示出来,将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都会因为宗教信仰而裹足不前,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步发展。历史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铁的事实:中国为何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内位居世界前列?而中世纪的西方为何“黑暗”而落后?后来西方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为何在几百年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发展?这其实都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国家与宗教的分离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遗憾的是,西方国家虽然曾经受益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宗教改革,但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获得更彻底更清醒的认识,相反却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条件,宗教信仰在目前的西方世界已经成为尾大不掉的累赘,这种累赘和负面作用或许在短期内还看不出来,但终会在当代人类需要进一步纵深发展的时候最终得以凸显。请拭目以待! 当然,我们不否认宗教在优化人类的道德品质方面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宗教的这种优化不是为了人类的整体发展,其中心目的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宗教利益,而一旦危及到他们的宗教利益,则往往不择手段。回顾历史,史上最大的迫害往往就是宗教给带来的,宗教发动的战争不计其数,宗教对人类进步人士的迫害更是历历在目,本世纪以来的恐怖主义就是来自于极端主义宗教,等等。事实上,发动侵略战争最多的国家,往往也就是那些具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因此,仅仅依靠宗教来优化人类的道德水准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综上所述。 就人类今后的综合发展的而言,一个理性而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应当具备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前景,这样的国家如果能够建立自由民主、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其发展前景必然无可限量甚至会成为时代的先导者。相反,即便是一些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如果不能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有所改进的话,那么,其结果必将终会因为种种信仰上的限制而固步自封并最终走向没落。因此,我看好中国会最终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和欧洲的,但是否在发达程度上超越西方,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还需要在制度上和体制上走向发达,还需要看中国能否进行更全面更实质的政体合理性改革,是否能进行意识形态自由化的改革,是否敢于放弃马教的支配地位。
个人分类: 杂文2016|486 次阅读|1 个评论
(21)杂文2016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信仰(3)
wenmiaosong 2016-9-11 03:27
(21)杂文2016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信仰(3) 为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信仰要反复地写三遍?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信仰有不同的层次: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宪法,他的宪法中人民的“权利”来自对于宪法的修正: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案就被称为“权利法案”。这个权利法案中规定了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出版自由、向政府请愿的自由等。 在第一修正案以前美国的宪法是哪儿来的?是在制宪会议上制定的。制宪会议上是怎样制定出宪法的,那个时候并没有“公民”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那么是由谁来制定宪法的呢?或者说他们制定宪法的依据是什么?是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关系是什么?独立宣言是美国宪法的政治依据,什么是政治依据呢?这就是今天美国人所谈论得最多的他们的“政治正确”的问题。这个“政治正确”到底是什么?这也正是今天的美国人,也是全世界的大多数人的在思考的问题。 美国联邦宪法是在1787年制定的,而独立宣言是1776年7月4日发表的。整整的相隔了十一年,十一年,在当代的中国总是已经经历了不止一次的天翻地覆的阶级斗争或路线斗争了,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所说的七八年一次的斗争。今天的美国把他的第一个重要的国家节日规定在七月四日,这就是国家的独立日,也就是我们的国庆节。他们的国庆节不是他们制定宪法并产生了他们的第一任总统的时间。而是十一年前发表独立宣言的时间。这是对十一年前的独立宣言的正式的肯定。但是他们也把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称为他们的“国父”。因为他坚持了制宪会议所制定的“联邦宪法”的基本的政治制度。他力排众多希望他成为那个新国家的帝王或终身独裁者的建议,完成了两阶任期之后,把所有的权力交待于由人民选举的新总统。自己回家继续去经营他的农场了。 所以美国宪法是人类第一个新型国家诞生的标记。 以后,在美国的入籍教育,或公民的宪法教育中,把那些对于在独立宣言精神的基础上的联邦宪法的形成中,做出了贡献的人,称为他们建国的“国父们”。他们把华盛顿的生日称为总统节,不再是纪念华盛顿一个人的,而是纪念他们国家建国的“国父们”。他们认为他们从独立宣言到联邦宪法下的国家的建立,才是真正的建立起了国家的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宪法中所说的:他们的国家是由我们人民通过了制定这个土地上的最高的法律——宪法,再按照宪法所建立起来的。而不是枪杆子所打出来的。枪杆子只是他们人民手中打跑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大不列颠军队的工具。所以他们的宪法中直到现在依然有一条人民有拥有枪支保卫他们的家园的权利。尽管到今天关于枪支的拥有和管理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但是从宪法精神上:人民才是拥有枪支的真正主人,这一点上一直没有改变。这一点和我们国家有根本的区别:我们国家有史以来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点到今天也还是没有改变。文化大革命虽然是毛主席亲自发动的,但是也是林彪在共产党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重复了毛泽东的最有名的这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加上了一点林彪自己的解释:不管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管是谁,只要我们的枪杆子一到,马上就把他们剥夺得一无所有。毛泽东的话、林彪的话,你能说他没有道理吗?人类的历史实际上难道不是一直都这样走过来的吗?这实在是一个关系到人与神之间的最复杂的问题。 美国还有纪念哥伦布的“哥伦布日”。其实哥伦布并不是美国人,也不是美国的宗主国——大英帝国人;我也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哪国人,只知道他是代表西班牙发现“新大陆”的。 其实新大陆并不需要他们欧洲人来发现的。哥伦布到美洲时,整个美洲就有了五千多万人口,比所有的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都多多了。但是他们还没有用火药的枪,只有用铜铁制造的枪。他们就一无所有了!关于殖民地问题,在维基百科中有一段描述: 1492年, 哥伦布 发现 美洲 大陆后,西班牙展开了对美洲的征服和 殖民运动 ,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 印第安人 所建立的各个帝国,建立起极其广大的殖民地。 1494年经 教皇 仲裁,葡萄牙在西经50度以东的美洲大陆也获得了面积极为庞大的殖民地(即今日的 巴西 ),而西班牙則控制美洲除巴西以外的廣大地區。 由于西班牙征服地区盛产金银,大量贵金属经西班牙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其他地区的物价变革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由于 咖啡 、 可可 、 茶叶 、 烟草 、 蔗糖 、 马铃薯 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這種思想,導致西方世界孕育出原始的 社會達爾文主義 ——即白色人種站在人類王國的最頂端,理所當然地負責控制歐洲以外的土著民族。 殖民主義根據各殖民主義帝國對殖民地統治方式的不同,而可大致分為兩類:一為尊重殖民地舊有習慣、不刻意予以同化的 特別統治主義 ,以 英國 為代表;二為將殖民地視為本國領土的延伸,盡力予以同化為本國人的 內地延長主義 ,以法、葡、西、日等國為代表。 英国在北美独立之后的殖民政策一向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這種方針一般被稱為 特別統治主義 。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国、克什米尔国,非洲的布干达王国、巴苏陀王国、桑给巴尔苏丹国,中东及东南亚的一些酋长国和苏丹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英国征服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之后,保留了两国原来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以作为对两国原来的 布尔人 统治集团的让步),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有观点认为,与法葡等国的统治方式相比,英国的统治方法无疑更加有利于长久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使其在独立之后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 加勒比海 诸岛,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 巴西 东北沿海的纳塔尔地区。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首创的黑人奴隶种植园制度传入英、法、荷控制的这些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猛增。而由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对 印第安 土著的残酷屠杀,加上从欧洲传入的疾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 这段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近代史的主要内容:“這種思想, 導致西方世界孕育出原始的 社會達爾文主義 ——即白色人種站在人類王國的最頂端,理所當然地負責控制歐洲以外的土著民族”,人间的近代史就是以西方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的历史。 但是西方文明也总是包含着相互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在殖民主义的问题上,也存在两类不同的文明方式: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方式和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发展方式,当然还有亚洲和非洲殖民地的发展方式。 在讨论美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的时候,我们并不想掩盖殖民主义的罪恶。作为殖民地形式一种的北美的殖民地,同样也有殖民地所共有的罪恶的共性。但是也有不同的特性。他们也屠杀过大批美洲原住的印第安人,还大批地贩卖非洲人到美洲,主要是到美国的原殖民地,在贩卖过程中更导致大批黑人的死亡。由于新大陆发现所造成的人类历史的急转直下的大变革,把除了中国、日本和土耳其等极少数几个国家以外,都变成了欧洲人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发展是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我们只能从人类社会整个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全面的认识人类社会的这一段迄今为止的最重要的历史进程。这是人类永远不会忘记的大事。实际上殖民主义的历史,是比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在时间、空间和涉及人类的范围上,更重要、更深刻的历史事件。为此在维基百科上也讨论了,那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所引申出来的有争议的殖民地定义: 殖民地定义的争议 与本国原有领地相连的、但是具有不同的种族和文化的新征服地区是否可以被算作殖民地,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历史上 俄国 对 中亚 、 西伯利亚 和 北美洲 的殖民, 美国 的 西进运动 , 条顿骑士团 对 东欧 的殖民,以及古代或現代 中国 某些朝代对中原周边地区(如 岭南 、 百越 、 台湾 、 中亚 、 蒙古 和 西藏 )的征服,都具有征服殖民地的性质。一些历史学家也将这些对新领地的征服算作殖民运动。但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地区被征服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成为与宗主国其他行政区划地位相等的新省份(或州),并采纳了宗主国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因此不应该算作殖民地。远古时代的殖民地多为拓殖型殖民地,即 宗主国 在海外的延续,例如 腓尼基人 建立的 迦太基 。在 古希腊 时期, 希腊 诸 城邦 在 地中海 和 黑海 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一度远至 北非 和 西班牙 海岸。 希腊人 的 殖民运动 始于与海外地区的贸易需要,同时也有一些希腊公民不满本 城邦 政治现状,或由于地少人多而移居海外。希腊人的海外殖民区建立起来之后,大多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但同母邦保留一定的联系,派遣代表参加全希腊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 ,并且以身为希腊文明的前哨而自豪。一些希腊殖民地保存至今,如叙拉古(在 意大利 西西里岛 ,今名 锡拉库扎 )、 塔兰托 和 拜占廷 (今 伊斯坦布尔 )。 古罗马 的“ Colonia ”。它原指由罗马公民及其家属组成的守卫亚平宁半岛海岸的村社。随着罗马统治地域的扩大,这一制度逐渐推及到新征服地区,演变成殖民制度。殖民者仍然享受罗马公民的一切权利,被征服地区的人口则无法享受罗马 公民 权(至 罗马共和国 后期和 罗马帝国 时期,随着被征服地区的 罗马化 ,公民权方赋予殖民地人民)。 殖民主義是一個不分時間,不分地域的歷史現象,包括一些相異的民族,例如希泰人、印加人,以及英國人等。雖然殖民主義較傾向關於與本土不有邊界連接的海外帝國,而不是與本國有連接的陸上帝國;但歐洲人及其他人都照慣例地形容為帝國主義。 陸基帝國 的例子包括 周朝 、 蒙古帝國 、 亞歷山大帝國 、 羅馬帝國 等。而 鄂圖曼土耳其 就建立了一個橫跨地中海,北非和東南歐的大帝國;而且還在歐洲各強國在世界別處進行殖民地化中存活了下來。 这种把殖民制度定义随意扩展到远古的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把人类历史看成一个一成不变的某种“精神”的历史,是宗教的世界观。这绝不是一个正确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观”,因为他和圣经中所蕴涵的“神的话语”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可以把他称为“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另一种历史观则是完全隔断今天的社会发展与人类整个社会发展历史的联系的、特别是和“神的话语”相联系的历史观: 把最近的一些人群在历史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发现,夸大为人间的“公理”;而把先民们千万年历史积累的“神话的历史”,看作“ 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罗素的话)”,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不分东西方的。 都不是我们追求的信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认为东西方的人间的“公理”都只是有限的、暂时的“公理”。有时候人间常把那样的人间公理称为“意识形态”,宗教也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人间的“意识形态”不管他来自哪一个“人”,哪一个“人群”——“政党”或“科学团体”,也都只是一种类似的宗教,或现代的“类宗教”。我们所追求的“信仰的公理”既是无限中的“有限”,又是要通过“有限”的科学去“解读”、去“窥见”适合当今世代的“神的话语”,或如中文的《圣经导读本》中所说的去“窥见 神的话语对于当今世代的真理的启示 ”。 现在我所读过的“神的话语”只有两部:那就是《圣经》和《易经》。其实还只有一部《圣经》是每天都可以读的。但是所读到的《圣经》,也不是完全的“神的话语”,都是人间文字所写的,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文字就有不同的“圣经”。《易经》是东方人群中的“神的话语”,东方人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因为天地万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与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思维能力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那个“形象”的理解,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象形文字的变化比拼音文字的变化要复杂得多。拼音文字毕竟有人群的话语作为基础,在同一民族中,语言的变化总有印迹可寻。而“形象”的变化常常是颠覆性的,所以象形文字的变化比拼音文字更难以把握、更没有印迹可寻。所以《易经》的最早的版本实在不知道在哪里了?但是祂的一些神的话语中的“形象”,却一直牢牢的珍藏在有信仰的人的心里,通过那些有信仰的先贤们,把他们理解的“真理的内涵”,通过各个先哲的古籍经典一直保留在我们民族的追求神的话语的共同信仰的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易经》中的“神的话语”。当然还有其他民族的宗教中所保留的神的话语,特别是穆斯林的“古兰经”。 “宗教”传承着神的话语,也污染着“神的话语”,所以信仰总是要在宗教自由中才能更好的传播,而且还要在宗教改革中才能不断的驱除人间的污染,不断吸收人类思维的发展的真正的科学成果,而不断的前进。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科学与信仰互动的“公理”。科学没有信仰的指引,实际上不仅不可能不断清除各种人的自私本性对于“公理”的污染,“科学”也会变成“迷信”、变成“伪科学”。反过来“伪科学”会成为人间堕落的推波助澜的最可怕的力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间的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原始宗教没有人间科学的灌溉也会因为无法不断扩展祂的“神的话语”的内涵,离开人间社会的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远,而泯灭在历史的洪荒中。 “神的话语”的“起初”来自一些传统宗教,但是也只有在人间科学思维的灌溉下,才会不断的发展,这就是宗教信仰也要在宗教改革中,不断的前进,宗教信仰也应该是自由的。只有不断改革着的宗教,才能够不断为人间科学的“公理”提供引导前进方向的真理的启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那就是他对于资本主义的历史上的罪恶的揭露和斗争,资本主义是通过殖民主义的积累才迅速的发展起来的。在这段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当今时代的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总是以东方文明的局部的没落为结果的。但是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比局部的否定更加重要的是,新文明中必定包容着东西方文明的融合:这一融合中才能真正看到“神的话语”的无限的大能和大智。这些就先不在这里深入讨论了。 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来。我们改革开放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信仰来指引?我们应该创建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仅仅有“自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什么呢?当然要学习西方文明中所有的好的东西。不学习西方,我们要改革什么呢?不学习西方我们的要开放做什么呢? 我们提出要有“自信”,很对!但是这是什么样的自信,这个自信来自哪里?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如果仅仅从中国的古老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学习,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和内战的胜利的实践中学习,从开国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学习,就能够得到改革道路的“自信”,我们就只要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道路前进,就能开创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还要改革做什么,开放做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改革开放道路的出发点,也是我前面提出的关于美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讨论的出发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遣大批的当时的中年知识分子到西方,主要就是到美国作访问学者。我有幸作为第一批访问学者,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到达著名的密执安大学的访问学者,我们学到的不仅是自然科学的知识,而是两个不同制度的比较。这就是我们所要继续对于美国的宪法的学习和讨论。美国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世界社会制度关注的中心,依靠的是什么?一个没有“历史”根基的国家,照例说是不可能发展出当今时代的方向的。我们中国的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到,我们不断的被没有“历史”根基的来自北方的落后民族所征服,但是那些曾经征服我们的那些民族,都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和文明,整个地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之中了。美国能够改变我们的文明和思维的方式吗? 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改变这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和我们一样的神的话语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美国殖民者所带来的“圣经”,而且这部“圣经”中,不仅有旧约和新约,还有他们在宗教改革中所窥见的、解读出来的“神的话语”对于当今时代的真理的启示:这个启示已经融合在他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之中。那个“神的话语”的启示,集中地体系在他们的独立宣言中的那句:“ 人是平等地被创造出来的 ”;也在那个解放奴隶宣言中所提出的,他们的国家是属于所有人的“ 民治、民有、民享 ”的国家,完全属于人民的国家,人民只能自己来选择自己的代表,而不能强制地被“代表”;也体现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中,这个梦是种族平等之梦,是人间平等的大梦。近二百四十年来,美国的宪法基础一直没有变过,但是也一直在不定的修正着。这是因为他们那些殖民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不劳而获的剥削者,而本质上是一个劳动者、创新者。他们在“神的话语”的指引下不停顿地改正他们社会制度,更在神的大智的指引下发展着现代的科学创新。 美国好像在不定的增加着“节日”。除了独立日、总统日,哥伦布日,他们还有感恩节,是感谢北美的原住民昔日对他们帮助的节日,当然还有最大的“圣诞节”,感谢神的节日。现在还多了一个马丁.路德.金日。那些为美国诞生和发展作出大贡献的总统们,共享着一个节日——总统日。而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立一个节日。可见重视程度。但是重视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民族平等和融合的精神。民族在平等中的融合的精神,是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当今人世间的头等大事。这就是神对当今世代的真理的启示。美国社会就是那样,二百四十年如一日,不断地修正着他们的宪法,平静地前进着,虽然他们也经历过战争,但是在战争中他们也考虑着怎样最平稳地结束战争,尽可能不让战争打乱他们不断前进的步伐。他们的前人也同样有“人”所不可避免的罪孽,他们总是把寻找共同前进的方向放在第一位,在前进中来改进社会体制,同时来改变人的精神。这是罗辑和理性的胜利。我觉得在西方世界的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逻辑和理性的“精神”,就像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集体和实践”精神的胜利。 其实这就是“神的话语”中所蕴涵着的两类相反相成的精神。 美国把自己立国的道路建立在神对西方世界的“神的话语”的精神上,所以他们能够得着一个好的信仰,能够在近代历史中引领人类社会的前进。 把殖民主义的那段历史看成是全人类的统一的历史,不是一个正确的历史观。 殖民主义是人类社会前进道路某一特定时刻的特定的历史,其实在这以前,我们国家在东方的神的形象精神的引领下,一直走在人类文明的最前沿。早在西班牙人之前一个世纪,我们大明王朝的郑和的船队以远非哥伦布能比的规模,作了规模大得多的远洋航行。但是目的不同,我们只是为了中原王朝的天威,防止来自海洋的对于大明王朝的威胁。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后,基本上一无所获的结束了这一伟大的事业。西班牙的殖民的目标定在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宝和利用拉丁美洲丰富的农业产品而建立的商品农业的基地上。所以也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美国以宗教改革的精神,来引领新大陆的发展,他们很快的成为世界工业,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火车头。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开始,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开启了电气化的新时代,直到今天的信息(或数字)时代的出现,美国就成了当今世代的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的火车头。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文明一直走在人类社会的最前沿。是东方人一次一次的西进,打败了西方世界的文明大国:东方的大汉帝国,把匈奴人一直向西驱赶,造成了正在没落中的古罗马帝国的覆灭;中国的大唐帝国把突厥人向西驱赶,造成了中亚的突厥人为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兴起,这是对于古希腊文明经过阿拉伯的文明进入西方世界,产生了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振兴;11世纪蒙古王朝的西进,更对西方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开启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开始了西方科学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早期发展。是殖民主义的发展才给了西方文化一个振兴的机会。开始赶上和超越了东方文明。但是这一西方文明对于东方文明的超越也正是圣经中神的话语所安排的。神的话语不仅安排了这一次以西方世界的“神的样式”的文明——以数字化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形式思维,对于东方世界的以劳动实践和集体精神的形象思维的文明的全面超越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的大变革;而且更安排了在碰撞中的融合的双赢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所产生的伟大的人间思维。它对隐藏在看起来是公平、合理的资本主义文明的野蛮和不合理的一面作了最无情的揭露,对于资本从生产、到分配过程中残酷剥削劳动者的一面,作了无情的揭露。 但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人间的思维和实践,也只是一种人间的“有限”的思维和实践中所得到的知识。它实际上和“殖民主义”也没有本质的差别。我们同样要学习共产主义的理论和知识,和学美国殖民者所发展的“资本主义”的理论和知识一样。其实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一样都是来自西方的“意识形态”。 在美国宪法的学习中,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是:在冷战时代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答案是“共产主义”。那里用的词是“关注”,而不是“敌人”或“斗争”那样的词。其实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都不是神的话语中的真理。神的话语所引导的社会,在当今的世代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同样有两翼,或者如毛泽东所说的,也是要有两条退。“神的话语”,不论是圣经中的西方的神的话语,还是易经中的东方世界的“神的话语”,也都有两条腿。这就是创世记上所说的道理。神要造的是 照着神的形象、按着神的样式的人 ,但是先造出来的时候,只能是照着神的形象的人。以后哥哥杀死了弟弟,过了一百三十多年,亚当和夏娃才又生了赛特,依然只是 照着神的样式的人, 还只是“照着”、没有“按着”。他们都只是和亚当“相似”的人。这些“神的话语”在圣经中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但是我们总是读不明白其中的深遽的内涵。耶稣基督教導我们:人的最大的罪是“自大”:说别人“愚蠢”的人,要受地狱烈火的煎熬。最大的爱是爱你的敌人。我们还是读不明白。所以对于西方世界的道理,我们第一要学习他、研究他,不能总是抱着对于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所造成的屈辱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的一切。不要把那种过去了时代的屈辱所积累的愤怒和仇恨延续到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的时代。更不要让西方世界对我们所造成的特定时代的屈辱和伤害,都归结到西方的信仰和意识形态。同样也要看到我们对西方世界的造成过屈辱和伤害。其实西方人,像拿破仑那样的伟人,最关注就是中国,他把我们中国叫做“睡狮”。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不但知道,而且让他们确信:当我们重新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再也不会成为成吉思汗那样的横扫西方的黄祸,也不会像日耳曼人醒来以后的疯狂的屠杀比他们更聪明的犹太人那样的法西斯。 我们把美国的宪法作为一个我们今天的改革中的参照物,看看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不能学习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我们的自信。 美国宪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他有一个比所有其他西方国家保留得更加完好的“根”:这个“根”就是他们从他们的母土所带来的“圣经”。我们所能够看到的美国总统的宣誓,都是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人们都说川普是一个离谱的人,但是我听他说话的时候,也还是没有离开教堂和圣经。所以他们总是不断的从他们的神的话语中读出神的话语对于当代社会的真理的启示。其实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也会不断的读出我们的神的话语中对于当今世代的启示。两种启示实际上是走向共同的方向的,但是不学习,没有不断发展的思维能力的人,总是读不懂“祂”。不要着急,慢慢总会读懂的。耶稣基督告诉我们: 爱是恒久忍耐。 今天中国的基督信仰者,一次一次的祈祷着: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籍我们劝你们一样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我总是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和基督的使者一起来共同祈祷:用人间的所有不同的、有差别的语言来共同祈祷:来祈祷全人类共同的“神的话语”所给予全人类的共同的神所启示的真理。 今日的西方同样经历着信仰的失落。那就是 社會達爾文主義 对于神的话语的挑战。达爾文主义本来是一种极有意义的人间的知识,或者说是一种时代发展所带来的重要的“科学知识”。达尔文本人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他所发现的生物世界的进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神的话语,和创世记中的神的创造。但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却把神对人的创造与动物的进化统一了起来。人发现了生物的进化,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在生存竞争中的进化,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把它用来解释所有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是在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规则下,不断的进化着:优秀人种不断地进化,把野蛮人作为奴隶,并逐步地把落后人种消灭,到今天他们可以逐步用机器人来替代没有创造力的落后人种了,他们就会成为世间的永恒的“新人类”。神也就自然地在人间失去了作用。他们的自然科学上的广义达尔文主义,或者说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的广义进化主义,正在从自然科学上走着与神的话语相逆的方向,他们的错误的发展道路,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他们还要把自然科学上的错误道路,引向社会科学上去,他们甚至连人和动物的关系都搞不清楚了。他们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广义进化论,实际上是一种把人和动物混淆在一起的人类退化的道路。神向人指明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发展道路,而所有的人和动物不分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作为根本目标的博弈主义的社会进化论,实际上这是人向着动物的退化论。 我们中华古老文明中有比西方更加坚定的信仰的话语,只是那样的话语,人们更加难以读得懂。这个易经的道理,很容易在人世间变成“神人合一”的偶像崇拜”主义。正像杨振宁先生所指出的,有了“神人合一”的意识形态,就不会有自然科学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东方文明之所以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社会的根本原因。我们不懂得耶稣基督要我们“远离权势”的道理。在旧约时代实际上人间还没有人从创世记中读懂那个“远离权势”的道理,所以“神人合一”成了我们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主流。新约的时代,耶酥基督读懂了这一道理。 我长期在美国生活,不能直接接触祖国和亲人。所以我每天都要先看新浪网的社会新闻,在哪里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在新浪网上,有一个天天学习习近平的平台,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天天读毛主席的书差不多。那里有“国平”和“政事儿”两个匿名者负责,天天给全国人民进行习近平思想的教育,这大概就代表“党媒”吧。当然这些都是属于言论自由的正常现象。那里,每天有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写一篇署名文章,里面有: “习近平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国际共运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当我们的党扛起当今国际共运发展的大旗时,这种重要性显得格外得明显”、“中华民族从百年屈辱中迎来伟大复兴;在古老的东方迎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发展的最为高级的社会阶段。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历史成就呀?又有谁能够创造这样的历史成就呢?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带来的成就,正是这些成就为中国带来了无上的荣光”、“ 习近平的梦想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怀着一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我们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制度体系”。今天那个网络平台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叫“理上网来”。我真不敢相信那些人要把我们的古老的文明糟蹋得什么样子才甘心。 这些常使我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路产生困惑。其实西方的神的话语有也在受到更加巨大的挑战。那是另一个方面的挑战,就是耶稣所提出的不仅要远离权势,还有远离金钱。西方世界今天做不到远离金钱。只有信仰者、在努力的实践着,远离金钱的诱惑,尽力在行动中努力约束住“金钱”这个撒旦,不让他过分的祸害人间。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远离金钱”。西方的信仰中还没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道理,只是耶和华神要做万国的君王。实际上耶和华成为万国的君王,就是要国家之间平等和在平等基础上的融合。 神并不要人间分成不同的阶级,不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神的话语中找不到有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只有人是被平等地创造出来的。 东西方的神的话语的信仰者联合起来!建造我们共同的新世界。
个人分类: 杂文2016|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为何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热度 10 techne 2016-6-4 23:57
(草稿,请勿引用)   今天当然是个重要的日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能轻易被淡忘。但非常遗憾,中国人的大多数,他们的记忆,却又都是如此容易淡忘。而这种冷漠的记忆,尤其又可以随时被操纵,甚至不断变幻莫测,指向任何需要指向的对手。   腾讯的思享会最近发布了周濂的一篇访谈,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必须正视中国文明中的野蛮因素”。据周濂说,直接的起因,是因为他读了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此书给出了“人类历史上历次屠杀或者战争当中死亡人数最多的20次事件”。而从第二名排到第六名,全都发生在中国。其中,安史之乱就导致约36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中国人口的1/3。周濂还提到了秦晖的《走出帝制》一书,其中给出的数字也是类似的。也就是说,中国有史以来,每逢改朝换代。死亡人数比例都要以人口的1/2或1/3计算,规模极其惊人。   那么,据笔者的了解,周濂或秦晖给出的这个比例,可能还偏低。至少在中国的早期,近代以前的战乱过程中,死亡人数的比例经常要高于半数。比如两汉的末期,人口都曾大幅衰减。剩下的比例大约只有1/5。形象地说,就是五个人里只能有一个活下去。   当然,进入近代,明清之后,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相对于以往大幅增加,所以尽管战乱死亡人数更加庞大,但比例就没有过去那么高了。   由此,就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总是走入轮回,而大多数人,就是不长记性?那么他们不会反思过去发生的事情吗?笔者以为,这个现象很值得琢磨。   也非常巧合,过去发生的一些事,确实很触动笔者去思考这个问题。最典型的,也是最启发笔者思维的一次重要经历,是原来在单位工作时,跟一位女性领导的谈话。当时那是个上海的研究所,对方是副所长,因为我跟单位领导关系不好,总是有矛盾。那么当时觉得她是副所长,人比较正派,口碑较好,可以信赖。所以多次跟她谈话。最初曾感觉不错,认为她能够倾听不同意见,也比较有原则。   而在这次谈话时,刚好有个搞科研管理的同事,因为跟所长,一把手,关系不好,调走去别的单位了。此前我跟这位同事有过好多沟通,关系越走越近。因为我们都跟那个所长关系不好,就经常在一起聊天。可能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这位同事到后来,也就是调走前,似乎已经有些心理问题了。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我们谈话,一谈起一把手,这位同事就明显开始焦虑,然后滔滔不绝,围绕那个领导,反复用各种方式,发泄,指责,甚至咒骂。说的夸张点,即使唾沫星子都满天飞,他还是觉得不过瘾,要说到精疲力尽,这个尽头才能止得住。本来是挺好的一个人,也是那个单位为数不多的,能让我产生好感的人。早在我们走近之前好几年,尽管我很不喜欢那个单位的气氛,但在上级部门就副所长人选征求群众意见单独谈话时,我是明确推荐他的。据说是因为党龄太短,他未能获得提拔,但当时其它人选也通不过,副所长长期空缺。结果不知他最后怎么就被折磨成这个样子。   那么,在他调走之后,跟这位副所长这次谈话时。我就特别指出了这位同事的观点。因为他已经脱离了单位,所以我可以更直接地说出他的看法,并且强调从中吸取教训。但非常奇怪的是,我反复说了两遍,这位副所长就稍微有点不耐烦,尽管不太明显,也很客气。她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既然这位同事已经走人了,那就不要再考虑他的看法了。   我当时就觉得奇怪,很难理解她的做法。因为在我看来,判断是非,讨论原则性问题,跟他走没有这件事,根本没有关系。尤其是涉及到对问题的反思,不应该是过去就过去了,那还反思什么呢?   虽然这是件小事,但过了很久之后,我反复仔细思考,才悟出了其中道理。尤其在事后,很不幸地,我跟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彻底闹翻了,而这位看似坚持原则、善解人意的副所长,直接参与到单位针对我的集体迫害行动当中,甚至撒谎下套。我这才彻底醒悟过来:原来,当初她的那些善意,微笑,都是在演戏。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道理,既然她可以因为那位同事调走了,就认为问题消失了,不存在了。那么,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顺理成章地,她当然也可以认为,把一个异议分子从单位彻底清除掉,问题自然也就消失了。这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思维。   我引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中国人这个群体,有意无意地,或者说,根深蒂固,也难以改变地,都非常习惯于一种彻底功利的思维方式。那么,追究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尤其当讨论中国人为什么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时,探究这一点,就是个关键之处。   其实上面说的中国反复多次发生的大屠杀的历史,只是中国人无法吸取历史教训一种表现。像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在把金融学的统计计量方法拓展到历史定量研究领域之后,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统计分析表明,中国的皇帝,非正常死亡率,远远高于普通人。陈志武认为,通过这个计量研究,可以解释中国的皇帝为什么大多心狠手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暴君?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皇帝确立自身地位,大都要通过非常残酷的权力斗争来实现,一方面要害他的人很多,另一方面他就必须不停地杀人。   若追究这一切现象,笔者的感觉,这可能跟信仰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个问题太复杂,说来话长,只能慢慢展开。众所周知,人类现代文明起源于中东两河流域。当然,现代智人最初是源于非洲,之后进入两河流域,形成了文明。此后才逐渐扩散到全球。古代中东文明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中东文明的杰出代表,譬如古代以色列,著名的摩西十诫,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直接构成了现代文明重要的来源。但它在中国却没有什么影响力。   摩西十诫本身并不复杂,其中说的也大都是一些较为通俗的哲理。摩西十诫虽然在中国缺乏影响力,但这也不代表中国人全盘推翻或不接受摩西十诫,只是中国人确实有明确拒斥其中的一些可能是最重要的内容的倾向。   以下就是摩西十诫的全文内容: 第一条: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   “不可杀人。” 第七条:   “不可奸淫。” 第八条:   “不可偷盗。” 第九条:   “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未完)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7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6)公理论五.和杨新铁老师讨论物理学的方向——科学与信仰的互动
wenmiaosong 2016-4-27 03:16
(6)公理论 五、和杨新铁老师讨论物理学的方向——科学与信仰的互动。 最近收到杨新铁老师的一封信,其中谈到: 从所谓从源头进行逻辑梳理这些东西仅仅是很有力的语言,实际上用处不广,我们实际搞工程也好,搞科学也好,所谓公理,也是每时每日都受着被突破的威胁,他们本身就不是一种万古不变的东西,任何科学系统,都有一个相互交融和区别不断演化的过程。要突破,就不能拘泥于所谓的逻辑梳理, 比如普朗特搞出的辐射的量子化结果,完全是拟合和猜想出来的。 这一类的东西很多。我曾经有十多年因为数值计算需要讲授机器推理课程,尤其不相信逻辑梳理就能解决一切关键问题。 这段话我是完全同意的。 特别是搞应用科学的人,能够认识: 所谓公理,也是每时每日都受着被突破的威胁,他们本身就不是一种万古不变的东西,任何科学系统,都有一个相互交融和区别不断演化的过程。 这实际上就得到了追求真理的核心内涵了。 你所说的, 比如普朗特搞出的辐射的量子化结果,完全是拟合和猜想出来的。 这使我心向往之,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一学。你 十多年讲授机器推理课程,尤其不相信逻辑梳理就能解决一切关键问题。 这句话我非常赞成。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追寻的信仰与科学互动关系的核心:人间的公理并没有完全的道理,公理也是“不公的”,人间的逻辑没有完备的时候,不能相信 逻辑梳理就能解决一切关键问题。 但是我们的科学还是要向前进,人类社会还要继续向前发展。 怎么办呢?这就是我近十年所一直在学习的东西,那就是逻辑不能依靠所谓的“公理”,所有个人的“假设”和人群的“约定”都不能成为“公理”。公理也不能依靠逻辑制造出来,在一个逻辑体系内,不论你怎么花尽脑筋去演绎和推理,都推到不出新的“公理”来。这就是“逻辑和公理”,或者说古希腊的先毕达哥拉斯哲学家们的“理性思维”的缺陷。他们能够战胜对立的学派,把对立学派鄙为诡辩派,但是那些“理性思维”还是不可能通过推导出一个新的“公理”。那怎么办呢?这就是要有信仰的人所追求的“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在逻辑和公理之上东西。这就是“神的话语”,我们有信仰的人所追求的“神的话语”。 从这点上说,我觉得你所讨论的问题和杨本洛老师所讨论的问题既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遇到的又是相同的问题。杨本洛老师遇到的就是“ 逻辑梳理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 你遇到的则是拟合和猜想到底能不能解决逻辑梳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觉得你和杨本洛老师所遇到的问题正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反应。杨本洛老师是对西方的“理性思维”主导基础科学方向的年代,所提出的带有根本性的质疑;而你却在下一个时代,在否定了“理性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以后,所出现的同一个问题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这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神的话语”的辩证法。既是毛泽东所常说的“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两条腿走路,但又不是毛泽东的“矛盾论”中的辩证法。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仅仅只在一个“词”:两条腿走路的核心就是“互爱和互学”,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共同向前走,而阶级斗争为纲就是“离间和斗争”。 这也就是张志强正在做的工作。他想用物理学的量纲和逻辑推理(或演绎)之间的关系中,得到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我也是在做那样的工作。我觉得那样的工作都是有益的,但也不能过于勉强,过于勉强,就会犯前人同样的僵化的错误。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来探求真理。但是我们要追求的逻辑和公理之间关系的真理,是在它们之上,而不是它们之间。它们之间在现代物理学家的假设和现代数学家们的约定之间,是得不到一条科学发展的真正有用的道路的。那个之上的东西,就是信仰了。但是要得到真正的“信仰”实在不容易。我们不能靠自己一个人来得到那个“信仰”。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连毛泽东那样的伟人,一不谨慎也会走错路,何况我们呢? 要在逻辑和公理之上来寻找人间智慧的前进的正确道路,那就很难了。我们也只能一步一步的前进。一个人要想把那样的“逻辑和公理”合一的思维体系建立起来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想从神的话语中能够得到启示。这个启示也只是对于这世代的启示 。我们应该去做我们的前辈所没有做过的、或没有做到的事;从他们走错的路上走回来,不要再沿着罪的路走下去,这就不容易了,这就够我们努力一辈子了。最重要的就是要信“神的话语”,这个话语也是我们一辈子所学不完的。但是有一句话,人人都能明白,也都可以去做的,那就是神说: 爱是恒久忍耐。 毛泽东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上,没有做到这一点,心中忍耐不住了,采用了暴力的、不讲信义的方法,走向了罪的路。虽然毛泽东的错误有历史的必然原因,那样的方法在我们国家有着最深厚的历史的基础和最广泛的群众的思维基础,这就是一条在偶像崇拜前提下的博弈的道路。这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上所最普遍流行的道路,那些明星、女神、天皇和他们的屌丝们所最喜爱的“PK”方法之路。就是民粹主义的危险之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重复下去了,不去寻找真正的信仰,就只能重复人间历史的牵线木偶式的故事了。 所以圣经《创世记》中,耶和华神造人有一个极复杂的过程:最早神说: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但是下面一段话却是: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并且讲的实际上只造了亚当一人。下面一章才造夏娃。第三章在蛇的诱导下夏娃和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才真正生儿育女、有了人类。再下面第四章,亚当夏娃生了该隐和亚伯,该隐杀了亚伯,被耶和华神赶出家园,向东方而去,但神答应看顾该隐: “凡杀该隐必遭报七倍。”耶和华神就给该隐立了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 到以后在圣经中就没有关于该隐后裔的信息了。第五章一开头就说, 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在该隐离开家园的一百三十多年以后,亚当和夏娃才又生了塞特。并说 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 这个自己看起来是和亚当自己相似。以后圣经中再也没有关于神的形象、神的样式、照着和按着那样的话语了。没有再说有没有既照着神的形象、又按着神的样式的人。些话看起来混沌空虚,但是神的话语的混沌空虚中蕴涵着无限的智慧。 中国人最难以迈出的一步就是也要从圣经中去学习做人的道理,因为我们不是相信中国古老文明是一个最高的文明,就是相信最新学来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最先进的信仰。但是现实却又发现要在我们国家的庞大的人群中走出三千多年的对于“个人崇拜”所带来的暴力和愚昧的泥坑有多么的艰难! 耶和华神给以色列人所讲的只有“旧约”,没有新约。以色列人至今也不信带有“新约”的《圣经》。“旧约”实际上和《圣经》一样,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摩西五经”,那是“神”所写的。因为没有人说得清楚是谁所写的。现在的圣经学者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说法:那是先知按着“神的话语”一字不改的用古希伯莱语所写下来的。在出埃及的路上,他们民族把“那些神的话语”用条幅写下来,安放在他们民族的最神圣的“圣柜”上。在很长时间以后,人们又从死海发现了他们民族在离开原住地、去到埃及以前所埋下的“死海宝卷”。居然和四、五百年后,出埃及时所写的“五经”一字不差。但是那部被称为“摩西五经”的,实际上又分成了两部分:创世记和出埃及后的其它四卷。 所以只有“创世记”才是人类最古老的有可靠文字记载的,但是又没有人能够说得出是谁所写下来的“书”,是最明确的“神的话语”。 但是人们也很难相信出埃及记和以后四卷也是那个死海古卷上的。因为那里已经写了很多很多关于耶和华神遴选以色列人,耶和华神是以色列人的神,而其它民族的神都是邪神那样的话。而且在创世记中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前四章,另一部分是第五章以后的。 这前四章最像是全人类历史的开端。 而第五卷以后没有了该隐的后代,没有了整个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用象形文字的古老东方民族的历史。只留下了塞特后代的历史:用拼音文字的西方民族的历史。 圣经中,对于西方民族历史的描述,看起来还是比较完整的。在圣经传入中国和远东的那些东方民族以前,西方人所看到的象形文字的民族只是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他们是塞特的后裔还是该隐的后裔就说不清楚了,旧约中总是有属于人类的,但又说不清属于该隐还是塞特后代的人群,他们才是真正的全人类,混沌空虚的,又是无限的。在第四章中写的实际上就是塞特后裔和该隐后裔之间从相互联系到完全分离的过程,他们之间在大洪水以后就完全失去了联系。在第四章中还写下了是东方民族创造了人类的早期文明。这是在创世纪上清清楚楚的写着的:特别是那个叫土八该隐的,创世记上说,他们 是制造金属利器的人的祖先。 但是在天主教兴起以后的西方教会中,那些教宗和经院哲学家们,都认为该隐的后代都被神的大洪水所灭亡了。其实那些把圣经当作国家宗教的古罗马人,在制造凯瑟的银币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讨论和研究“盐铁论”了。我们不仅也有了金属货币的制造和应用,更开始研究那样“货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了。所以, 在20世纪末由中国基督教协会所编写的中文版圣经启导本的注解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神怎么会消灭他所造的亚当和夏娃的第一个儿子的后裔呢?尤其是在他们的后裔为人类早期文明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之后,不可能再把他们消灭了。 如果说他们因为暴力而犯罪就要被消灭,从古到今的东西方的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那个没有犯过罪,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犯过的罪一点也不比其他民族少。 其实整个圣经讲的就是神指引人类从不断的犯罪中觉醒和成长的过程和道路。 我们从所有现代人的考古中,得到的人类历史的证据,能不能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过程呢?既能又不能。说它能,就是说当它和神的话语链接在一起时,就可以帮助我们 窥见神的话语中对于当代所作的真理的启示。 这句话也是我所读到的我们中国的追求“神的话语”信仰的人,在中文版的圣经启导本中所领悟出来的“神的话语”。那句话是给我以最大启示的时代的真理。对 我 来说也就是“神的话语”。但是 “离开了神的话语这个历史的灵魂,人间的历史只是一堆毫无真理可循的不断轮回着的牵线木偶戏” 。这个话是柏杨先生所说的,我同意。 但是神的话语,没有一定的人间智慧的支撑,也是看不明白的,久而久之那群人也会因为长期的僵化思维而落后于那些不断发展着的民族。 所以民族之间的分离、碰撞、融合和融合中的前进,就成为学习神的话语,窥见神的话语所启示的真理的根本的道路。所以我们说追求信仰的道路,是信仰和科学的互动的道路;不是宗教崇拜的道路,而是宗教改革的道路。宗教改革实际上也就是人间的“意识形态”的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因为所有的人间智慧说到底都来自“神的话语”。 我们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来自哪儿?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欧陆的古典哲学,就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而欧陆的古典哲学又来自哪里呢?很显然主要来自古希腊的哲学。古希腊的哲学来自旧约圣经。所以,中国的意识形态仅有马克思主义还不够,还要和中国的古老的历史文明相结合,中国古老的文明来自哪里呢?最后不也是来自我们的祖先吗?我们的祖先不也来自耶和华神的看顾和神的话语的指引吗?来自祂给东方民族所留下的古老的神的话语。 我读《圣经》,爱读旧约,特别是爱读创世记;爱读创世记特别是爱读最先四章中,神让两类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民族的分离。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分离后耶和华神都答应对各类分离民族的看顾;最后又引导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碰撞和融合中前进。难道还有比这更加完整、更加博大的历史吗? 圣经创世记的历史中,提到了的多次的民族分离,除了该隐后裔,以实马利的后裔的分离外,还有更大量的分离,那就是因建造巴比塔而变乱人间话语所造成的民族大分离。神的话语有一个特点就是既有详细讲解的、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事件:如造人时,详细介绍该隐、亚伯和塞特。他们代表照着神的形象和照着神的样式的人群;有的极其简要地写了,其实在那简要所写的恰是真正更多更多的人群。就像在造人过程中,只写了一句,所有 亚当和夏娃所生的子女,形象样式都和他相似。 这就最大程度上写出了“神是平等地造人”的道理。 在整个造人之前神说, 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但以后再也没有说有谁是照着神的形象、谁是按着神的样式所造的人,同样也没有说人间到底有还是没有“照着神的形象、按着神的样式的人”? 实际上“按着”就是“照着”的一种进步,人人都可以从“照着”神所造的人,进步到“按着”神所造的人。 圣经中对于人间群体的分离,也是这样来描写的:该隐后裔的分离,以实马利后裔的分离,写得最详细。在人间看来,那些都是带有暴力性、或歧视性的分离;但神对于那些分离的人群都是同样的看顾。巴比塔以后的分离,只是空洞的、没有任何具体说明的、恰又是最大的两次民族大分离。再以后诺亚儿子们的分离都是比较平和的分离。最后还有以色列人和整个闪的后裔的分离,亚伯拉罕和他们兄弟的分离,雅各和他兄长一族的分离,也都只是局部的、自然的分离。 现在看起来西方人和闪的后裔有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人和亚伯拉罕的另一个后裔、雅各的哥哥的后裔有最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多旧约的篇章是用古希腊文和与古希腊文关系密切的古文字所写的,新约开始也首先在古希腊传播,在古希腊首先出现了与与耶稣和新约相联系的宗教和与那个宗教密切联系的西方古文明。尽管在形式上,以《圣经》为典籍的“天主教”,那个对近代影响最大的宗教体系首先是在罗马帝国建立起来的,但是古希腊正是反对天主教的一个发源地,东正教的发源地。西方文明包括欧陆和俄罗斯的东正教和18世纪德国的欧陆哲学,应该说也都是来源自耶和华神的宗教和哲学。而人类历史上另一个宗教——伊斯兰教和耶和华神的关系,在圣经中更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伊斯兰民族中间坚守信仰的人,自己也不否定耶和华神和亚伯拉罕是他们和西方基督教体系的民族的共同的神和祖先。 整个圣经的精华大概就在第三章。我们的共同的老祖母听了蛇的话,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这应该是人向着有别于兽类的人类发展的开端。圣经上直到现在的各种中文和英文版本对每一章、节,都有一个标题。这个第三章的英文标题是“Fall of the man”,在中文版本中翻译为“人类犯罪”。我实在看不明白这两种文字的话语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最近网上传播的中英文对照的版本中,我看到的已经没有了这些标题了。因为在以色列人祖先所留下的旧约中是没有那些“标题”的。那些标题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把“神的话语”变成某个宗教的“典籍”的时候所加上去的。西方民族塞特的后裔在圣经上写的也只是 照着 神的样式造的人,在第四章中他们和该隐的后裔还有很多接触。旧约中在描述民族的分离时,实在看不到“以色列人是神所遴选的民族”那样的话语。在民族分离过程中,神对于每一个分离的民族都给以同样的看顾,相反,对于以色列人,神总是说他们软弱,他们的祖先犯了罪等等,连他们的祖先雅各自己也说,以色列人已经到了面临绝灭的边缘。 但是今天世界的状况不仅和旧约时代不同了,和旧约和新约的《圣经》时代也有了巨大的差别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耶稣基督以后的又一次极为深刻的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隔断了“神的话语”的典籍和“宗教崇拜”典礼之间的僵化的关系。 我们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大差别就是我们很早就走上了宗教的神本主义和儒家为主的“人本主义”互动的道路。 我们的中华古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神的话语”和“人间智慧”互动着的文明。但是始终没有把发展自然科学的形式思维方法纳入我们思维方法的轨道,我们坚持排斥照着“神的样式”的形式主义的逻辑思维,坚持着僵化的“偶像崇拜”。 而西方人的思维由于摆脱了僵化的宗教崇拜,发展了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合一的科学道路,由此以来,西方的人间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创了把信仰从宗教的崇拜推向了信仰和科学互动的道路。16世纪以来,西方人所得到的最大成果就是就是实验科学的发展。 我们产生了中华古文明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易经》思维方法的“神的话语”:“没有国哪有家,没有民哪有国”;在国和民之上还有“自然”,要“效法自然”,自然就是道,就是道路,就是“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科学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有形象无规则,我们的祖先中的伟人自己制造了规则,那就是“形象崇拜”。 以色列人的祖先留下的是《圣经》,留下了对于人间的平等和自由追求的权利和“大爱和公义”的戒律。古希腊人从以色列的圣经中,发展了“形式思维”,发展了一种对于叫“逻辑”的人间思维发展的“规则”的追求,“逻辑”就是把《圣经》的“一神论”发展成了“多神论”,“逻辑”就是古希腊诸神中的一个,被称为“智慧之神”。其实这两种东西方的思维方法都来自“神的话语”,但是又是“人间智慧”。“神的话语”是一神论,到人间这个唯一的神被分裂了,分裂为“多神”。这个“多神”就是“神的众子”,逻辑只是“众子”中的一个,其实在旧约中撒旦也是众子中的一个,“众子”是从“神的样式”中幻化出来的。而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人间智慧”中的“众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子”。“天子”是由“神的形象”幻化而成的。 东西方文明若优若劣?实在难以比较得清楚。所以两者之上还有一个“神的话语”, 神的话语是“发展和合一”。只有“发展”才能“合一”。所以人间没有照着神的形象、按着神的样式所造的人,只有照着神的形象或照着神的样式来造的人,或形象样式相似的人。 西方的拼音文字保持了说同一种话语的人之间的,话语上的“形式平等”。但是很难在不同话语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形象文字,文字和语言分离,而保留了形象文字的共同性。在用同一象形文字的民族之间,文字相同而语言并不完全相通,因为文字与语言并无直接的关系。在用形象文字的民族里,“人”被分裂成两等不同的“人”:懂文字的人和不懂文字的人。 实际上在人类出现的早期,具有形象文字的民族优于拼音文字的民族。因为在那个时代,形象比规则更重要。拼音文字造成了民族间的天然的隔阂,即使一个民族把另一个民族征服了,但总是难以同化。要改变一个民族的整体的话语,在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下是如何的困难!而不同话语的民族间采用同一形象文字,而保持语言的差别,却比改变一个民族的语言更方便!这一点在中国就很清楚:我是一个宁波人,当我上大学时,到了北京。根本听不懂真正北京人所说的土话,当然看得懂所有的字。进城时随身带着字条,把“到什么地方怎样走?”那样的一些日常生活的话语写下来,一问就知道了。直到今天我住在美国,听广东话总是比听英语更困难些。所以人类早期文明不是由西方拼音文字为主的国家所建立起来的。以色列民族,很聪敏,掌握拼音文字的语法逻辑,能够比形象文字的民族更加清晰地保留住“神的话语”。但是总体说来,西方民族之间不容易相互同化。中华民族就是由民族同化所形成的“单一的国家”的民族。当这个土地上的旧“天子”完全不能代表老百姓的时候,那些落后的北方民族,就有机位来统治这一片富饶土地的时候,首先就是那个落后民族的统治层在文字上主动的被同化,而且还在同化文字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了这个共同的形象文字。为什么会那样,因为他们喜欢那个把一个民族分成两类人民的那种“意识形态”,不是他们的民众,而是他们的统治者。世界上本来没有“中国人”,中国人就是不断的“变易”过来的。从孔老夫子的“吾从周”开始,一代一代,“吾从秦”、“从汉”、“从唐”一直到“从清”。为什么会那样?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中产生出古老时代的一个很好的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那就是“科举”。科举给没有权利的被统治者,一条通向统治阶层的道路,尽管那条道路是何等的狭窄。但是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是维系住一条“神人和谐”的路。 西方社会在中世纪以前一直是宗教化的。如果你从《圣经》中不能窥见到“神的恒久忍耐的大爱”和“发展道路的智慧”。仅从人间话语的文法规则来直读旧约,你会看到“旧约时代”,那是一个很可怕的暴力的世界。人对神的畏惧到了东方的“信史”世界中无法相比的程度:仅仅是因为诺亚没有穿衣服睡着了,被他的某个儿子看到了。那个儿子告诉了他的兄弟。他的兄弟就背对着他们的老爸,一步一步倒退着走,小心地用衣服把他老爸盖好。等老爸醒来,竟把那个看到他赤身裸体的儿子和他的后裔都处罚为奴隶。耶和华神用大洪水把诺亚以外的“不义之人”统统的绝灭了,这写得也过于“暴力”了吧,我不知道今天80、90年代的人、新世纪的人,怎样来看待“旧约”上的那些事情。但是当你明白了《圣经》中“神的话语”真正所要给与人间的启示,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神的话语”:神那样做在当时是必要的。只要你看一看赵忠祥讲解的动物世界,你就应该知道,从动物到人是一条多么艰辛、恒久的道路。那绝不是现代派、超现代派们所能够想象得到的,他们的只顾自己的“飞得高、飞得高”,在“PK”中赢了所有的人,以为就成为天皇、女神了,他们凭着炫耀自己的“颜值”和“大脑”就能傲视一切,称雄江湖;当他们真的称雄这个世界的时候,人间就会真正的向着兽类坠落了! 但是“神的话语”还有《易经》,西方的“宗教化”的社会在和形象崇拜的文明的碰撞中,总是居于下风,虽然“神”解救了他们,他们又一次一次地为“偶像崇拜”的民族所征服、受苦和奴役。以色列民族下埃及最后成了奴隶;匈奴人被大汉民族打败以后,穷追猛打,一直迫使他们向着西方跑,最后把古罗马文明给毁灭了;成吉思汗的后裔更是先征服了欧洲的大片土地,最后才征服了“大宋朝”。到他们征服大宋朝的时候,他们的民族的上层也已经被同化了,很快又被人民起义所打败了。反而是在欧洲建立的蒙古帝国坚持了更长的时间。 但是到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后,隔断了“神的话语”中的大智大能和僵化的宗教崇拜的联系,他们的实验科学发展起来了,“科学”这两个字看起来就是象形文字中的表达“科举”的意识形态和西方追求“形式逻辑规则”的“哲学”两字的结合。西方科学的发展从此把东方社会远远的抛在后面了。直到19世纪,西方几个小小的国家,凭着先进的科学和生产能力把整个世界给瓜分了,整个东方和落后地区都成了他们的殖民地。以后,我们虽然也变法维新了,也学习几何、物理了, 但是总也放不下个人偶像崇拜的这个“中学之体”,它对于居于统治地位的人来说实在太值得留恋了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平安和富足,而是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深重的灾难。在隔断了神的话语和宗教崇拜的关系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特别是作为基础科学的现代物理学,同样也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了。西方的基础理论科学方向的迷失,反过来造成了信仰的不断式微,随着现代主义和超现代主义哲学的发展,反过来把基础科学引向了僵化逻辑的“规则崇拜”之下,他们的意识形态以“罗素哲学”为代表的同样迷失于西方的唯物主义和国家主义的错误道路上。 现代物理学已经走向了广义进化主义的自然哲学,它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崇拜金钱”和迷信于西方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之下的“广义进化主义”,从世界来说这种“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越看动物世界,我越深地感到 进化论和进化主义只是一门关于生物进化的应用学科,决不能把它当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榜样、规则和道路! 讲到物理学,现在必须把应用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先分开来,理论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应该看成两门不同的学科:一个是应用的,一个是推理的,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但是正是那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却又必须要“合一”,这才是问题之所在。这就是我们需要“神的话语”的根本原因。 应用物理和理论物理不能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用分析、计算、观察或实验来达到统一,而是向着更高一层的人类思维发展,这个更高一层的思维就是对于无限的思维。我们要从“未见的事物”中去寻找获得正确思维方法的“确据”,再用这个确据去寻找所望之物的“实底”。 这些只能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像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倒退,也不能一步就“合一”。但是正是因为“合一”难,正因为此,我们除了要努力学习两类完全不同的学科内容,还要学习更高一层的思维方法:这就是信仰和科学的互动。
个人分类: 公理论|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信仰与迷信
热度 12 yangguoxue 2016-4-26 16:32
一直有一种说法讲,宗教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发展而消亡,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它有一个预设——宗教一成不变。从认识论上讲,科学越是发展,对世界的未知也越多。在科学诠释之外,未知恰恰为宗教与类宗教的玄学诠释提供了空间。科学能解决“生”的问题,但无法回答“死”的疑虑,即科学无法给生命予以价值意义,生命无常,精神永恒,信仰问题必须用信仰解决,人类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真善美,而科学本质上仅能解决真,却不能提供善和美。只要人类还有 愚痴、恐惧,只要科学家无法证伪神的存在,消除不了大众的心理问题,那么就永远有宗教与信仰的市场。 为什么我反对说科学是一种信仰?首先自然 科学是建立在怀疑论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精神是鼓励怀疑的,“信仰”或“相信”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信仰科学”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区分是否科学,关键的不是结论,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要看这过程的逻辑是否严谨,对结论的验证是否严密。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科学精神与思辨的头脑,一味地相信科学结论,跟迷信没什么不同。如果谁说科学结论不容置疑,那么他根本不懂科学是什么,他只是看到了科学结论的有用与真实,而不知道科学的本质是获得这些结论的方法。所谓“相信科学”,更多的是相信是那一套方法和思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把科学当做信仰,我以为倒霉的一定是这个国家的科学发展。 科学方法与理性思维本身并不涉及事实。事实上我们并不能百分百肯定明天的太阳就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苹果就一定是被引力吸引而坠落到大地上。科学家从一些现象中归纳出某些规律,也只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但是在没有找到第二种更有力的理论之前,我们会因为其更具有说服力,或者说更有用,而默认其为真,但这和信仰是两回事。 信是认定,仰是高于或者高处的(观念),信仰就是认定高于现实生活的观念。观念即思想,正信与正教的功能就是提供善和美的思想,而这些价值是鼓励人相信,而不是让人怀疑的。信仰不鼓励怀疑,但信仰并非不能怀疑,这就是信仰和迷信的区别。信仰与迷信都会对价值发展中的结果进行支持,当支持的结果发现与原有的价值观相反的时候,信仰会鼓励信徒去修正或放弃结果。而迷信则反对怀疑结果,结果有无逻辑,迷信都会要求信徒追随,迷信是无视逻辑的。此种迷信说的是某种教义或者歪理邪说本身就是迷信,是名词,还有一种迷信是动词,就是迷迷糊糊的相信。比如有人拜佛求发大财,拜孔子求考高分,也属迷信,不过这是信徒的问题,其迷信的内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昨天本人胡言乱语了一通,经编辑MM捧场,带上了小红花,也收到了很多评论,但有些评论我实在难以认同,就只能继续了.....
3962 次阅读|21 个评论
(2)公理论 一、信仰、哲学、科学与公理
wenmiaosong 2016-4-6 19:49
(2)公理论 一、信仰、哲学、科学与公理 在前言中,我说我同意张志强和杨本洛通讯中的一段话: 杨教授对“公理化假设”和“约定论”的学术批判不应被过度解读,而应该理解为他对当代数学界在发展数学理论过程中滥用 公理这一逻辑范畴之现象持有的强烈反对立场。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杨教授一直在强调“逻辑”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却少见他重笔“公理”。轻视和淡化公理在科学理论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一点也不比滥用公理范畴来得小。 但是,这段话其实也是极难解读明白的。在他给杨本洛的信中提出了一个 “对物理学公理和物理学公理体系建设给出了一些看法并提供了一个参考性方案”。 在那个方案中提了六点,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只列出了其中五点,而把第六点给略去了。因为前五个要点是可以讨论的,在那样的讨论中虽然还不会得出“物理学的公理”的具体结果来,但是对于现代物理学发展方向来说是有益的。而第六要点,实际上又回到了现代物理学的错误的方向上去了。那些具体的物理常数依然和主流派的现代物理学在同样错误的方向上, 所谓的强子物理学,不会得到比现代物理学更有用的物理实在。这是因为他第四个要点,还是没有讲清楚: 第四要点: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这种逻辑操作无需任何高端数学(诸如张量分析,线性代数,微分几何等),而属于在引入太极原理作为哲学基础并依赖基本物理常数且调用初等数学工具下的一种逻辑操作。 “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这句话没有错。“这种逻辑操作无需任何高端数学(诸如张量分析,线性代数,微分几何等),而属于在引入太极原理作为哲学基础并依赖基本物理常数且调用初等数学工具下的一种逻辑操作”。这句话既没有全错,也不全对。 逻辑操作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我们现在是无法搞明白的,高端数学也不是全无用处的。而且不论是“太极原理”的哲学基础,还是我们对于现有那些“哲学常数”和对于“哲学常数”的逻辑理解,都不可能导致对于物理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单有东方世界的太极原理的哲学基础,同样是什么创新的物理学思想也得不到的。 这些需要在以后加以专门的讨论。 但是张志强的文章中“ 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 这句话说出了当今科学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虽然正像他自己所说,对于数学的公理他知道不多。我想对他说的就是物理学的公理不在物理学之中,依靠物理学的公理人们永远找不出物理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物理学的公理实际上就在数学之中,我们不能把“逻辑操作”和“数学操作”分割开来: 没有相应的“数学逻辑”,物理学的逻辑是建立不起来的。 这句话虽然也很难搞明白,我们一定要沿着那条路去走。数学的逻辑说难很难,说不难也并不难,数学的逻辑操作的所有困难就是:“数学”反过来,也不能没有“物理学的逻辑操作”。这样就使人间的思维发展总是走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 这就要让我们来讨论蒋春煊和于涤尘老师所讨论的问题了。让我们看看蒋老师的话: 中国2015-12要发射暗物质卫星,我们写本文2015-09-30向国内外散发,2015-10-29 nature主动要我写文章:DearDr.Jiang.We welcome electronic presubmission enquires/submission of articles and letters,2015-10-30 nature News发表科普作家Davide Castelvecchi论文” 僵尸物理学(Zombie physics)”, 在过去文献中没有这个名词” 僵尸物理学(Zombie physics)”, 同时《科学美国人》也发表这篇文章。这样就诞生了僵尸物理学. 本文都与新引力公式有关, 其中指出暗物质和引力(这两项就是本文否定内容)是僵尸. 困扰着科学家,本文宣传促使“僵尸物理学“学科诞生, 在全世界传播. 中国报道这重要消息我才知道这件事。中国暗物质卫星应称“僵尸卫星”. 僵尸物理学是永远无法被证明是真也无法被宣布是假。引力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暴胀多重宇宙黑洞弦论等都是僵尸物理学,这是当代全力研究的项目。本文宣传在国外产生很大影响,促使nature提出”僵尸物理学” 这新学科是对本文支持,这将会对当代物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PRL,PRD,CQG发表很多僵尸论文. 这些论文认为是当代最高水平可获世界大奖。 中国对僵尸物理学非常重视(973计划)。必须产生新物理学代替僵尸物理学。 蒋老师的话说得很尖锐,现在国家主流派的科学家们大概是听不进去的。但是那些意见,从基本方向上来说我是赞同的:现代的主流派基础理论科学正在变成“僵尸科学”,国家的971计划和新发射的五个理论物理实验的卫星都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在我国西南建立的世界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我们的世界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不会做出真正对于认识大自然有意义的实在的工作。 理论物理学是没有实验可做的。 这是我们中国的老一辈理论物理学家卢拔鹤教授所留下的一句话。做实验就得有对于实验结果的“理性”的解释,也就是物理学的“公理”要通过“数学逻辑”来操作,才能够得到新的物理学公理。所以我认为卢拔鹤先生的这句话不但是对的,也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所最应当关注的问题。但是问题还有另一方面,这并不是说以前的理论物理实验都不应该做:那些19-20世纪之交的理论物理实验是应当和必须做的,就像20实际初期的纯数学研究是应该和必须做的一样。为什么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的理论物理学的实验是应该和必须做的,而今天的那些理论物理学的实验是没有什么可做的呢?那是因为当时的“理论物理实验”实际上所能够得到的只是:验证在新的“物质世界的有限论域”下,旧世界的“物理学公理”——牛顿的物理学公理是否还有用。如果牛顿的“物理学公理”对于19-20世纪之交的人类实践不再完全适用了,我们就应该去改变牛顿的“物理学公理”。而当今的理论物理学实验的目的,已经不是去如何改进牛顿的“物理学公理”,而是希望去寻找“新的物理世界”或“物理学公理”。那样的物理学实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今天的理论物理学实验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去发现“反粒子”,发现“暗物质和暗能量”,和去证实霍金的 “ 黑洞或灰洞”,发现“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播”的理论。那样的“物理实验”是没有什么可做的,因为那样的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观察到的“材料”只要是稳定的、真实的,总是有用的。 但是从今天理论物理学家所“观察到的材料”,是得不到新的物理学公理的。因为他们所用的“数学公理”已经错了。 这就是说直接从“实验物理”中是得不到“物理学公理”的。它只能为新的数学理论的发展打开前进的道路。所谓打开数学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发展原有的数学理论,而首要的工作只能是对于那些逻辑矛盾的旧数学的否定,也就是说找出旧数学中那些应该否定的,或者说是应该扬弃的部分。我们不能把整个现代数学称为“僵尸数学”。 因为在逻辑矛盾下发展起来的旧数学中,总是有合理的内核的,这个合理的“内核”就是它可以推动实验物理学的发展,在新的实验物理学的感性材料中,去发展出比旧物理体系扩大了的“有限论域”的。这就是“哲学”。 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物理学的公理”必须在数学的“逻辑操作”下才能够发展的含义。20世纪20-30年代的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家门的争论,到20世纪中期已经结束了。 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进化》就是对那个时代的总结:现代物理体系不是“纯粹的物理学”,我们必须发展“实物与场并存”的物理学。这就是我们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原因。 爱因斯坦本人实际上不是一个物理学家,因为他没有做过一个物理学实验,他对于那些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所出现的实验物理学中新现象的理论解释,没有一个是对的。因为他是用牛顿的“时空框架”去解释新时代人间所发现的新物理现象的,所以那些解释的内容都错了。但是他却给我们时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那就是他证明了牛顿理论的“有限论域”不再适合我们的时代了。牛顿时代的“物理学公理”是人们观察到“实物运动”、而还无法观察到“场”对于实物运动影响的时代。20世纪人们需要面对的是“场”对我们所观察到的新时代的物质运动现象的影响。 爱因斯坦成了新时代的科学的真正的奠基人,他所奠定的不是逻辑演绎的新“规则”,而是那个总结了旧逻辑规则的“有限论域”。对于旧理论体系的“有限论域”的讨论和认识、以及对新感性材料的“逻辑规则”的追求,才是具有同样意义的两件不可分割的、相反相成的事物。这就是真正的辩证思维。 有一个科大的教授,五六年前曾在我的科学网页上来过几次,他把相对论当作“他的生命线”,反对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进化》那本书上爱因斯坦给我们留下的遗言,甚至认为那不是爱因斯坦所写的。如果他能说出那些现代物理理论的数学逻辑依据,当然也不是不能讨论的,但是他把相对论当作了他的“生命线”,从根本上拒绝了对于“逻辑的或哲学的讨论”。这就是在2003年召开关于超光速研究的香山会议时,黄志洵老师去邀请“现代科学主流派”的教授们时,他们回答很干脆:所有“哲学和逻辑”的讨论免谈。但是那次香山科学讨论会还是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员会的三位领导也都参加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具体搞现代理论科学的专家和教授参加。这就是“僵尸科学”的来源。反对对现代物理学的哲学反思,就是产生“僵尸科学”的来源。在我国当前是有“僵尸科学”,正像西方现在也是“僵尸科学”当道的时代一样。 实际上牛顿和爱因斯坦都不是“物理学家”,而是“数学家”。他们的一生没有做过一个物理实验,爱因斯坦只做“思维实验”,其实牛顿更是如此。当然他们的思维实验同样都是不成功的。他们的思维实验不成功,只是说明了“数学公理”同样不可能独自发展,即“数学公理”不能再产生新的“数学公理”,理论物理学家和用自己的数学来解释物理实在的数学家,其实都是哲学家,都是真正的哲学家。但是那些真正的现代物理学家只能帮助数学家去发现物理学公理的“有限论域”。发现了超越了“数学公理”的“理论物理学”是“僵尸物理学”。实际上没有“数学公理”的理论物理学和没有“物理学公理”的现代数学家,一起组成了今天的“现代哲学”。那样的僵化的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一起引导着“现代科学”的方向,那个“现代科学”实际上不仅是“自然科学”更重要的是“社会科学”——经济学、军事学和政治学。但是,现代哲学所引领着的那个“社会科学”仅仅只是当今世界中的一群行将就木的“僵化的旧世界”的维护者。人总是会一代一代的成长和死亡,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那些是“僵尸科学”,而不要把今天的科学统称为“僵尸科学“,而只能称其为“具有‘僵化思维’的科学”,僵化思想的自然科学总是和僵化思想的政治经济学结合在一起,而军事科学是他们的看护者。 我和杨本洛讨论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了。蒋老师和于老师还都是从数学的角度上讨论现代数学的发展,他们看到了现代数学的“僵尸化”,他们展望着新数学,用新时代的数学来为建立新物理学做出贡献。但是那是会令他们失望的:新数学已经诞生了,那就是以“建模与计算”为基础的统计数学,这个统计数学没有带来“逻辑的自洽性”,而是带来更大的逻辑矛盾和混乱。但是他们正是否定那些逻辑混乱的旧时代数学的掘墓人。尽管他们在数学逻辑上只会带来更大的逻辑混乱,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当今时代的人间思维的更大的混乱,这就是我想和杨本洛讨论的问题。 在收到张志强来信的同时,我还收到了杨老师给我的一百多页的长信,是他的一份关于数学的逻辑悖论的还未完成的手稿。在 关于数学基础逻辑悖论讨论的一般背景介绍—— 数学基础四大逻辑悖论理性重释之引言中: 在主要由西方人构建的现代数学体系中,出现了容忍形形色色逻辑悖论普遍存在的反常。其实,悖论就是矛盾。或者正如某些西方数学家自己所说,悖论只不过是为了避免直接说矛盾而破坏逻辑的委婉用语。然而,只要是矛盾的就必然是无理的;任何悖论的出现,只能渊源于逻辑前提的矛盾或错误。 1. 直面“现代数学危机”的真实存在与揭示“容忍悖论还是坚持逻辑”的要害 众所周知,归结于集合论悖论的发现,在20世纪的初叶,爆发了一场因为数学基础自身背离逻辑所导致的一场空前认识危机,并由此而最终引发Hilbert所持的“形式主义”主张、Brouwer所持的“直觉主义”主张以及Russell所持的“逻辑主义”主张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这场曾经震撼整个西方知识社会的争论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直至人类进入21世纪却依然没有任何结果,并似乎已经渐渐淡出了许多专业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们的视线。抑或正是目睹这样一种自欧几里得几何学诞生以来几乎从未出现过的高度认识紊乱,作为当代美国的一位著名数学评论家的M. Kline,曾经通过他的那本名为《数学:确定性丧失》的著述,在指出“目前数学的状况杂乱无章,处于可以采取相互矛盾态度的困境之中”这一严峻事实的同时,向人们发出了“整个数学大厦即将倒塌”的告诫。 正因为此,尽管人们面对的是“旨在消除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建立数学结构相容性的努力业已宣告失败”的艰困局面,但是像美国《数学评论》这样有影响的刊物,竟然还会每年都要登载“约30,000条新的或许是重要的数学成果”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极大反常时,作为一位数学评论家理应承担的责任,Kline不得不向被之称作“纯粹数学家”的研究者群体提出如下忠告: 这种困境本将给纯粹数学家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使他们在创造新数学前首先致力于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因为这些新数学可能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然而,现实却是如此冷酷,任何理性忠告已经几乎无人在意,再也没有人会认真思考怎样才能符合于“逻辑”的问题。或者正像一位当代著名哲学家所说,对于任何一个只是一心跻身于20世纪知识世界的哲学家而言,让他们耿耿于怀、纠结于心的无非只是那柄“要么发表要么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达摩克里斯利剑。同样,这位数学评论家亦只能徒唤奈何地向自己的读者哀叹: 文章发表得越多越好。如果说,一些同时代的数学家还多少对合理的基础有所尊重的话,那么,这也只能在星期天他们祈祷我主宽恕,或者只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对手在做什么而停止书写新的论文的时候。对于他们而言,个人的成就是绝对重要的,不管文章是对还是错。毫无疑问,对于每一个诚实的学者和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学术管理结构而言,Kline所说理应成为需要人们正视和严肃思考的问题。 同样因为此,笔者曾经一再公开指出:出现在中国科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是,人们必须同时理性地意识到,如何看待科学腐败的问题,并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某一个“特殊国度”中的一种纯粹社会现象,甚至故意被扭曲为与某种特定“文化传统”相关涉的痼疾。其实,科学腐败现象之所以普遍涌现和大肆泛滥,必然具有“滋生腐败”的真实物质基础以及“维系腐败”的牢靠社会基础。 前者就是:因为完全无视理性和逻辑,否定作为“逻辑自洽性”原则之必然依皈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容忍“约定论 —— 纯粹主观意念”大肆泛滥,所以最终必然导致矛盾和谬见丛生,却往往美其名曰为“公理化体系”的荒唐杜撰;而后者则是:虽然目睹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大量“矛盾陈述”长期而反常地存在,但是因为自己无力予以解决,所以竟然默认将用作描述“自存”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公然异化成为一个所谓“共同意志集合”的怪胎,并且,恰恰只是为了维护这个“共同意志集合”的绝对威权,当然,更是为了切实维系隐藏于其后一系列“共同巨大利益”的“合法性”假象,因此懂得必须牢牢掌控“科学话语权”之价值的那个西方科学主流世界。 不得而知,是否同样只能归咎于“生存压力”的逼迫或驱使,就在这同一本书,就在作者指出当今数学世界普遍存在被其称作“数学家们只是在贡献概念,而不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思想”这一极大反常的话音刚落,几乎立即换了一付面孔,重又谆谆善诱地告诫人们: 除了物理思维,在所有新的数学工作中,还有强烈的直觉作用。基本概念和方法,总是在对结论做出合理证明以前,早就被直觉地捕捉到了。杰出的数学家不管怎样恣意妄为,都有一种本能保护自己免遭灭顶之灾。伟大人物的直觉比凡人的推演论证更为可靠。 无论语词怎样委婉,抑或只是被迫无奈的违心之辞,但对当今科学世界普遍存在“伟大人物即可恣意妄为”的怪象却是做出了辩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人们还可以相信,这的确是作者对于“伟大人物”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赞许。 然而,一旦作如此退让,不仅遮掩甚至玷污了全书理性思辨的光辉,对作者之前曾经做出 同样因为此,某一位应该算得上真正爱护中国的国际友人,早已公开书写文章,告诫国人特别是我们的中国政府完全不必在乎诺贝尔奖,指出所谓的诺贝尔奖早已沦落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异化。当然,问题的本质远不止于此。在世界远没有那么安定、公正、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尚如此剧烈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诺贝尔奖自然而然地异变为这种争斗中的某种特殊工具。 杨本洛的所有著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科学的认真和执着。他不论对于逻辑、数学、还是哲学问题的讨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无法把他那部一百多页的关于数学和哲学中的逻辑悖论的陈述,更多地转引出来。多引一点杨本洛的文章,就会失去更大的一批今天的读者群。就像谭天荣在他的另类人生和另类物理学中所说的,他的书是写给一百年以后的人看的。他所讨论的哲学就是“探波尔哲学”。探波尔哲学是西方70年代兴起的哲学。20世纪的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是罗素哲学,它最终通向了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基本观点有一句名言就是: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尽管作为哲学家,罗素不是一个好的哲学家,他把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哲学,引向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但是作为数学家他是一个好数学家,他指出了当今的现代数学已经是一个充满逻辑悖论的数学,是一个“僵尸数学”,他也看到了他那个时代的“西方的现代物理学”是一个蓝色的 幽灵,但是他没有去建立一个真正的当今时代的“哲学”,而反过来号召美国人要相信那个已经成为蓝色幽灵的西方的现代物理学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害怕更可怕的幽灵——红色的幽灵,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依然是伟大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也是他的时代的一个不错的“哲学家”。虽然他把一切实在的都归于了 “科学”而把“神学”包括对“神的话语”中去获得时代真理的启示的不断改革着宗教的“神的话语”的追求者们的“神学”,都称为“ 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 。他最后在那个广阔的从从神学到科学之间的哲学领域中找不到一个人,只是一个人在哪里呼号和呐喊着。虽然他在身边找不到一个理解他的哲学的人,但是实际上人们也并没有忘记他:他和爱因斯坦以及其他一些科学家向全世界政治家所发出的反核、和平宣言: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 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的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必将永远成为全人类的永恒的共同的信仰。所以从自然哲学中找不到从神学到科学之间的广阔领域中,只有一个人和他一起为他的“哲学”的真理而呼喊,没有关系,还有社会科学,还有人文科学。 杨本洛的哲学观和罗素的哲学观有一些相似之处。“逻辑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对他还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今天引用的那段话中,特别是最后一段已经有了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明显的倾向。我完全同意他所说的: 诺贝尔奖早已沦落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异化。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哲学已经从理性主义的哲学,向着了反理性主义的哲学发展的趋势,“探波尔哲学”就是反理性主义的哲学。他把“科学”的基本属性定为“可证伪性”,可证伪性就是“有限论域”性,就是我的另一位主持“时代哲学”群组的网友中庸所提出的“时代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已经被中国科学主流派所接受了,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的证伪性”给予了一种特殊的“解读”:那就是“自然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但是“数学是不可证伪的”,所以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数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共有。其实这个观念也是从西方社会所过来的。西方社会的这个观念也就是属于今天的西方的主流派哲学的。探波尔哲学在西方也只是一种当今时代的反主流哲学。自然科学群体中信它的人正在越来越扩大,特别是在应用科学中。而社会科学中依然以理性主义哲学为主流。 所以探波尔哲学也只比较普遍的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家们所接受,而并不为西方世界的社会科学——自由世界的政治经济学家们所接受。东西方的社会科学都不把数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属性,东西方的社会科学都希望保持他们各自的“意识形态”的“公理性”和“普世性”。 现代“科学”本身已经不再和“真理”为伴,当科学走向僵化的年代,诺贝尔这个以科学命名的奖项,确实很难再看到有什么标准可言。 当今科学世界普遍存在“伟大人物即可恣意妄为”的怪象。 那种现象确实依然存在。东方世界的伟大人物可以恣意妄为,是由于我们的大众还处于习惯于对于个人的偶像崇拜的精神下。而西方世界的伟大人物的恣意妄为,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所激励起来的个人自由绝对化的所导致的国家主义的保护下的民粹主义,或反智主义。在哪里看不到具体的作为个人出现的“伟人”,但是有一个对伟大的国家和少数人控制下的伟大的“规则”的崇拜,那就是“金钱崇拜”。金钱在它作为一种调节人群的集体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时,本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当它被少数人的游戏规则所控制的时候,那个“金钱崇拜”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同样是可怕的。“ 现代世界远没有那么安定、公正、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尚如此剧烈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诺贝尔奖自然而然地异变为这种争斗中的某种特殊工具。但是像美国《数学评论》这样有影响的刊物,竟然还会每年都要登载“约30,000条新的或许是重要的数学成果”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极大反常 (现象)。当然这一现象决不在于《数学评论》,更窒息着真正的中国科学的创新。“ 对于任何一个只是一心跻身于20世纪知识世界的哲学家(科学家)而言,让他们耿耿于怀、纠结于心的无非只是那柄“要么发表要么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达摩克里斯利剑。 这把利剑不仅悬挂在哲学家、科学家的头上,而是挂在“人类教育”的头上。中国教育的头上有两把利剑挂在左右两边:一把是科举八股,另一把就是西方教育的“僵尸科学”八股,实在无路可走了。杨本洛老师还有一段话,那就是在上篇文章中的: 其实,信仰固然不可或缺,否则一个人失去了“如何做人”的准则和方向。但是,信仰永远不可替代理性的思考。信仰的全部意义恰恰在于: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这句话比他以前对信仰的看法要前进了一大步。既然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像两把 达摩克里斯利剑,这说明在“哲学”层次上是找不到“公理”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冲破哲学的层次,建立通向那两把利剑之上的人类思维的更高的层次呢?其实杨本洛所说的“信仰”就是我们所说说的人间的“宗教崇拜”。 我们的信仰应该是一个没有“宗教崇拜”的信仰,是一个宗教自由的信仰。人间的哲学往往被称为“意识形态”,或“主义”、或“理论”、或“思想”,当它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时候,就为成为被多数人所感受的直觉,它会成为多数人的一种信仰或人人可以感受的直觉或“公理”了,而当一个(或一些)伟大人物,因此而可以恣意妄为的时候,就成了一种崇拜的宗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革命的胜利,能够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是在那个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人所能够感受的直觉,代表了“公理”。 当开国大典以前的1949年全国第一次“五一游行”的口号中,被加上了共产党万岁和毛主席万岁两条标语以后,那个“主义”和“理论”,就成了“一群人”或“一个人”的主义和理论了,就不再是人人可以感受的“公理”了。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没有了“科学”的独立的“公理”了,科学和哲学的“公理”,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僵化理论所代替了。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知识分子成了被改造的对象了。 为什么“独立思考”和自由的表达每个人的思考是那么重要呢?因为那是“公理”的来源和归宿。没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独立思考的言论自由,就没有人人都能感受的“公理”。 即便没有人人都能感受的“公理”,总会有大多数人能够感受的公理吧。当那样的“公理”被一个人所控制了,最后就没有“公理”了。怎样来获得不同时代的“公理”,就是要有信仰的教育。这个信仰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对“ 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八股教育。为什么我们在谈到信仰的时候,总是和“神的话语”相联系,其实神的话语就是人类在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无限的智慧的开端和发展道路的方向,怎样读好这本书,就要大家来讨论了。
个人分类: 公理论|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2)公理论 一、信仰、哲学、科学与公理
热度 1 wenmiaosong 2016-4-6 19:46
(2)公理论 一、信仰、哲学、科学与公理 在前言中,我说我同意张志强和杨本洛通讯中的一段话: 杨教授对“公理化假设”和“约定论”的学术批判不应被过度解读,而应该理解为他对当代数学界在发展数学理论过程中滥用 公理这一逻辑范畴之现象持有的强烈反对立场。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杨教授一直在强调“逻辑”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却少见他重笔“公理”。轻视和淡化公理在科学理论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一点也不比滥用公理范畴来得小。 但是,这段话其实也是极难解读明白的。在他给杨本洛的信中提出了一个 “对物理学公理和物理学公理体系建设给出了一些看法并提供了一个参考性方案”。 在那个方案中提了六点,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只列出了其中五点,而把第六点给略去了。因为前五个要点是可以讨论的,在那样的讨论中虽然还不会得出“物理学的公理”的具体结果来,但是对于现代物理学发展方向来说是有益的。而第六要点,实际上又回到了现代物理学的错误的方向上去了。那些具体的物理常数依然和主流派的现代物理学在同样错误的方向上, 所谓的强子物理学,不会得到比现代物理学更有用的物理实在。这是因为他第四个要点,还是没有讲清楚: 第四要点: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这种逻辑操作无需任何高端数学(诸如张量分析,线性代数,微分几何等),而属于在引入太极原理作为哲学基础并依赖基本物理常数且调用初等数学工具下的一种逻辑操作。 “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这句话没有错。“这种逻辑操作无需任何高端数学(诸如张量分析,线性代数,微分几何等),而属于在引入太极原理作为哲学基础并依赖基本物理常数且调用初等数学工具下的一种逻辑操作”。这句话既没有全错,也不全对。 逻辑操作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我们现在是无法搞明白的,高端数学也不是全无用处的。而且不论是“太极原理”的哲学基础,还是我们对于现有那些“哲学常数”和对于“哲学常数”的逻辑理解,都不可能导致对于物理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单有东方世界的太极原理的哲学基础,同样是什么创新的物理学思想也得不到的。 这些需要在以后加以专门的讨论。 但是张志强的文章中“ 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 这句话说出了当今科学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虽然正像他自己所说,对于数学的公理他知道不多。我想对他说的就是物理学的公理不在物理学之中,依靠物理学的公理人们永远找不出物理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物理学的公理实际上就在数学之中,我们不能把“逻辑操作”和“数学操作”分割开来: 没有相应的“数学逻辑”,物理学的逻辑是建立不起来的。 这句话虽然也很难搞明白,我们一定要沿着那条路去走。数学的逻辑说难很难,说不难也并不难,数学的逻辑操作的所有困难就是:“数学”反过来,也不能没有“物理学的逻辑操作”。这样就使人间的思维发展总是走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 这就要让我们来讨论蒋春煊和于涤尘老师所讨论的问题了。让我们看看蒋老师的话: 中国2015-12要发射暗物质卫星,我们写本文2015-09-30向国内外散发,2015-10-29 nature主动要我写文章:DearDr.Jiang.We welcome electronic presubmission enquires/submission of articles and letters,2015-10-30 nature News发表科普作家Davide Castelvecchi论文” 僵尸物理学(Zombie physics)”, 在过去文献中没有这个名词” 僵尸物理学(Zombie physics)”, 同时《科学美国人》也发表这篇文章。这样就诞生了僵尸物理学. 本文都与新引力公式有关, 其中指出暗物质和引力(这两项就是本文否定内容)是僵尸. 困扰着科学家,本文宣传促使“僵尸物理学“学科诞生, 在全世界传播. 中国报道这重要消息我才知道这件事。中国暗物质卫星应称“僵尸卫星”. 僵尸物理学是永远无法被证明是真也无法被宣布是假。引力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暴胀多重宇宙黑洞弦论等都是僵尸物理学,这是当代全力研究的项目。本文宣传在国外产生很大影响,促使nature提出”僵尸物理学” 这新学科是对本文支持,这将会对当代物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PRL,PRD,CQG发表很多僵尸论文. 这些论文认为是当代最高水平可获世界大奖。 中国对僵尸物理学非常重视(973计划)。必须产生新物理学代替僵尸物理学。 蒋老师的话说得很尖锐,现在国家主流派的科学家们大概是听不进去的。但是那些意见,从基本方向上来说我是赞同的:现代的主流派基础理论科学正在变成“僵尸科学”,国家的971计划和新发射的五个理论物理实验的卫星都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在我国西南建立的世界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我们的世界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不会做出真正对于认识大自然有意义的实在的工作。 理论物理学是没有实验可做的。 这是我们中国的老一辈理论物理学家卢拔鹤教授所留下的一句话。做实验就得有对于实验结果的“理性”的解释,也就是物理学的“公理”要通过“数学逻辑”来操作,才能够得到新的物理学公理。所以我认为卢拔鹤先生的这句话不但是对的,也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所最应当关注的问题。但是问题还有另一方面,这并不是说以前的理论物理实验都不应该做:那些19-20世纪之交的理论物理实验是应当和必须做的,就像20实际初期的纯数学研究是应该和必须做的一样。为什么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的理论物理学的实验是应该和必须做的,而今天的那些理论物理学的实验是没有什么可做的呢?那是因为当时的“理论物理实验”实际上所能够得到的只是:验证在新的“物质世界的有限论域”下,旧世界的“物理学公理”——牛顿的物理学公理是否还有用。如果牛顿的“物理学公理”对于19-20世纪之交的人类实践不再完全适用了,我们就应该去改变牛顿的“物理学公理”。而当今的理论物理学实验的目的,已经不是去如何改进牛顿的“物理学公理”,而是希望去寻找“新的物理世界”或“物理学公理”。那样的物理学实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今天的理论物理学实验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去发现“反粒子”,发现“暗物质和暗能量”,和去证实霍金的 “ 黑洞或灰洞”,发现“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播”的理论。那样的“物理实验”是没有什么可做的,因为那样的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观察到的“材料”只要是稳定的、真实的,总是有用的。 但是从今天理论物理学家所“观察到的材料”,是得不到新的物理学公理的。因为他们所用的“数学公理”已经错了。 这就是说直接从“实验物理”中是得不到“物理学公理”的。它只能为新的数学理论的发展打开前进的道路。所谓打开数学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发展原有的数学理论,而首要的工作只能是对于那些逻辑矛盾的旧数学的否定,也就是说找出旧数学中那些应该否定的,或者说是应该扬弃的部分。我们不能把整个现代数学称为“僵尸数学”。 因为在逻辑矛盾下发展起来的旧数学中,总是有合理的内核的,这个合理的“内核”就是它可以推动实验物理学的发展,在新的实验物理学的感性材料中,去发展出比旧物理体系扩大了的“有限论域”的。这就是“哲学”。 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物理学的公理”必须在数学的“逻辑操作”下才能够发展的含义。20世纪20-30年代的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家门的争论,到20世纪中期已经结束了。 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进化》就是对那个时代的总结:现代物理体系不是“纯粹的物理学”,我们必须发展“实物与场并存”的物理学。这就是我们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原因。 爱因斯坦本人实际上不是一个物理学家,因为他没有做过一个物理学实验,他对于那些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所出现的实验物理学中新现象的理论解释,没有一个是对的。因为他是用牛顿的“时空框架”去解释新时代人间所发现的新物理现象的,所以那些解释的内容都错了。但是他却给我们时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那就是他证明了牛顿理论的“有限论域”不再适合我们的时代了。牛顿时代的“物理学公理”是人们观察到“实物运动”、而还无法观察到“场”对于实物运动影响的时代。20世纪人们需要面对的是“场”对我们所观察到的新时代的物质运动现象的影响。 爱因斯坦成了新时代的科学的真正的奠基人,他所奠定的不是逻辑演绎的新“规则”,而是那个总结了旧逻辑规则的“有限论域”。对于旧理论体系的“有限论域”的讨论和认识、以及对新感性材料的“逻辑规则”的追求,才是具有同样意义的两件不可分割的、相反相成的事物。这就是真正的辩证思维。 有一个科大的教授,五六年前曾在我的科学网页上来过几次,他把相对论当作“他的生命线”,反对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进化》那本书上爱因斯坦给我们留下的遗言,甚至认为那不是爱因斯坦所写的。如果他能说出那些现代物理理论的数学逻辑依据,当然也不是不能讨论的,但是他把相对论当作了他的“生命线”,从根本上拒绝了对于“逻辑的或哲学的讨论”。这就是在2003年召开关于超光速研究的香山会议时,黄志洵老师去邀请“现代科学主流派”的教授们时,他们回答很干脆:所有“哲学和逻辑”的讨论免谈。但是那次香山科学讨论会还是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员会的三位领导也都参加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具体搞现代理论科学的专家和教授参加。这就是“僵尸科学”的来源。反对对现代物理学的哲学反思,就是产生“僵尸科学”的来源。在我国当前是有“僵尸科学”,正像西方现在也是“僵尸科学”当道的时代一样。 实际上牛顿和爱因斯坦都不是“物理学家”,而是“数学家”。他们的一生没有做过一个物理实验,爱因斯坦只做“思维实验”,其实牛顿更是如此。当然他们的思维实验同样都是不成功的。他们的思维实验不成功,只是说明了“数学公理”同样不可能独自发展,即“数学公理”不能再产生新的“数学公理”,理论物理学家和用自己的数学来解释物理实在的数学家,其实都是哲学家,都是真正的哲学家。但是那些真正的现代物理学家只能帮助数学家去发现物理学公理的“有限论域”。发现了超越了“数学公理”的“理论物理学”是“僵尸物理学”。实际上没有“数学公理”的理论物理学和没有“物理学公理”的现代数学家,一起组成了今天的“现代哲学”。那样的僵化的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一起引导着“现代科学”的方向,那个“现代科学”实际上不仅是“自然科学”更重要的是“社会科学”——经济学、军事学和政治学。但是,现代哲学所引领着的那个“社会科学”仅仅只是当今世界中的一群行将就木的“僵化的旧世界”的维护者。人总是会一代一代的成长和死亡,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那些是“僵尸科学”,而不要把今天的科学统称为“僵尸科学“,而只能称其为“具有‘僵化思维’的科学”,僵化思想的自然科学总是和僵化思想的政治经济学结合在一起,而军事科学是他们的看护者。 我和杨本洛讨论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了。蒋老师和于老师还都是从数学的角度上讨论现代数学的发展,他们看到了现代数学的“僵尸化”,他们展望着新数学,用新时代的数学来为建立新物理学做出贡献。但是那是会令他们失望的:新数学已经诞生了,那就是以“建模与计算”为基础的统计数学,这个统计数学没有带来“逻辑的自洽性”,而是带来更大的逻辑矛盾和混乱。但是他们正是否定那些逻辑混乱的旧时代数学的掘墓人。尽管他们在数学逻辑上只会带来更大的逻辑混乱,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当今时代的人间思维的更大的混乱,这就是我想和杨本洛讨论的问题。 在收到张志强来信的同时,我还收到了杨老师给我的一百多页的长信,是他的一份关于数学的逻辑悖论的还未完成的手稿。在 关于数学基础逻辑悖论讨论的一般背景介绍—— 数学基础四大逻辑悖论理性重释之引言中: 在主要由西方人构建的现代数学体系中,出现了容忍形形色色逻辑悖论普遍存在的反常。其实,悖论就是矛盾。或者正如某些西方数学家自己所说,悖论只不过是为了避免直接说矛盾而破坏逻辑的委婉用语。然而,只要是矛盾的就必然是无理的;任何悖论的出现,只能渊源于逻辑前提的矛盾或错误。 1. 直面“现代数学危机”的真实存在与揭示“容忍悖论还是坚持逻辑”的要害 众所周知,归结于集合论悖论的发现,在20世纪的初叶,爆发了一场因为数学基础自身背离逻辑所导致的一场空前认识危机,并由此而最终引发Hilbert所持的“形式主义”主张、Brouwer所持的“直觉主义”主张以及Russell所持的“逻辑主义”主张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这场曾经震撼整个西方知识社会的争论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直至人类进入21世纪却依然没有任何结果,并似乎已经渐渐淡出了许多专业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们的视线。抑或正是目睹这样一种自欧几里得几何学诞生以来几乎从未出现过的高度认识紊乱,作为当代美国的一位著名数学评论家的M. Kline,曾经通过他的那本名为《数学:确定性丧失》的著述,在指出“目前数学的状况杂乱无章,处于可以采取相互矛盾态度的困境之中”这一严峻事实的同时,向人们发出了“整个数学大厦即将倒塌”的告诫。 正因为此,尽管人们面对的是“旨在消除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建立数学结构相容性的努力业已宣告失败”的艰困局面,但是像美国《数学评论》这样有影响的刊物,竟然还会每年都要登载“约30,000条新的或许是重要的数学成果”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极大反常时,作为一位数学评论家理应承担的责任,Kline不得不向被之称作“纯粹数学家”的研究者群体提出如下忠告: 这种困境本将给纯粹数学家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使他们在创造新数学前首先致力于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因为这些新数学可能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然而,现实却是如此冷酷,任何理性忠告已经几乎无人在意,再也没有人会认真思考怎样才能符合于“逻辑”的问题。或者正像一位当代著名哲学家所说,对于任何一个只是一心跻身于20世纪知识世界的哲学家而言,让他们耿耿于怀、纠结于心的无非只是那柄“要么发表要么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达摩克里斯利剑。同样,这位数学评论家亦只能徒唤奈何地向自己的读者哀叹: 文章发表得越多越好。如果说,一些同时代的数学家还多少对合理的基础有所尊重的话,那么,这也只能在星期天他们祈祷我主宽恕,或者只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对手在做什么而停止书写新的论文的时候。对于他们而言,个人的成就是绝对重要的,不管文章是对还是错。毫无疑问,对于每一个诚实的学者和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学术管理结构而言,Kline所说理应成为需要人们正视和严肃思考的问题。 同样因为此,笔者曾经一再公开指出:出现在中国科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是,人们必须同时理性地意识到,如何看待科学腐败的问题,并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某一个“特殊国度”中的一种纯粹社会现象,甚至故意被扭曲为与某种特定“文化传统”相关涉的痼疾。其实,科学腐败现象之所以普遍涌现和大肆泛滥,必然具有“滋生腐败”的真实物质基础以及“维系腐败”的牢靠社会基础。 前者就是:因为完全无视理性和逻辑,否定作为“逻辑自洽性”原则之必然依皈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容忍“约定论 —— 纯粹主观意念”大肆泛滥,所以最终必然导致矛盾和谬见丛生,却往往美其名曰为“公理化体系”的荒唐杜撰;而后者则是:虽然目睹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大量“矛盾陈述”长期而反常地存在,但是因为自己无力予以解决,所以竟然默认将用作描述“自存”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公然异化成为一个所谓“共同意志集合”的怪胎,并且,恰恰只是为了维护这个“共同意志集合”的绝对威权,当然,更是为了切实维系隐藏于其后一系列“共同巨大利益”的“合法性”假象,因此懂得必须牢牢掌控“科学话语权”之价值的那个西方科学主流世界。 不得而知,是否同样只能归咎于“生存压力”的逼迫或驱使,就在这同一本书,就在作者指出当今数学世界普遍存在被其称作“数学家们只是在贡献概念,而不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思想”这一极大反常的话音刚落,几乎立即换了一付面孔,重又谆谆善诱地告诫人们: 除了物理思维,在所有新的数学工作中,还有强烈的直觉作用。基本概念和方法,总是在对结论做出合理证明以前,早就被直觉地捕捉到了。杰出的数学家不管怎样恣意妄为,都有一种本能保护自己免遭灭顶之灾。伟大人物的直觉比凡人的推演论证更为可靠。 无论语词怎样委婉,抑或只是被迫无奈的违心之辞,但对当今科学世界普遍存在“伟大人物即可恣意妄为”的怪象却是做出了辩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人们还可以相信,这的确是作者对于“伟大人物”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赞许。 然而,一旦作如此退让,不仅遮掩甚至玷污了全书理性思辨的光辉,对作者之前曾经做出 同样因为此,某一位应该算得上真正爱护中国的国际友人,早已公开书写文章,告诫国人特别是我们的中国政府完全不必在乎诺贝尔奖,指出所谓的诺贝尔奖早已沦落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异化。当然,问题的本质远不止于此。在世界远没有那么安定、公正、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尚如此剧烈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诺贝尔奖自然而然地异变为这种争斗中的某种特殊工具。 杨本洛的所有著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科学的认真和执着。他不论对于逻辑、数学、还是哲学问题的讨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无法把他那部一百多页的关于数学和哲学中的逻辑悖论的陈述,更多地转引出来。多引一点杨本洛的文章,就会失去更大的一批今天的读者群。就像谭天荣在他的另类人生和另类物理学中所说的,他的书是写给一百年以后的人看的。他所讨论的哲学就是“探波尔哲学”。探波尔哲学是西方70年代兴起的哲学。20世纪的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是罗素哲学,它最终通向了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基本观点有一句名言就是: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尽管作为哲学家,罗素不是一个好的哲学家,他把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哲学,引向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但是作为数学家他是一个好数学家,他指出了当今的现代数学已经是一个充满逻辑悖论的数学,是一个“僵尸数学”,他也看到了他那个时代的“西方的现代物理学”是一个蓝色的 幽灵,但是他没有去建立一个真正的当今时代的“哲学”,而反过来号召美国人要相信那个已经成为蓝色幽灵的西方的现代物理学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害怕更可怕的幽灵——红色的幽灵,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依然是伟大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也是他的时代的一个不错的“哲学家”。虽然他把一切实在的都归于了 “科学”而把“神学”包括对“神的话语”中去获得时代真理的启示的不断改革着宗教的“神的话语”的追求者们的“神学”,都称为“ 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 。他最后在那个广阔的从从神学到科学之间的哲学领域中找不到一个人,只是一个人在哪里呼号和呐喊着。虽然他在身边找不到一个理解他的哲学的人,但是实际上人们也并没有忘记他:他和爱因斯坦以及其他一些科学家向全世界政治家所发出的反核、和平宣言: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 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的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必将永远成为全人类的永恒的共同的信仰。所以从自然哲学中找不到从神学到科学之间的广阔领域中,只有一个人和他一起为他的“哲学”的真理而呼喊,没有关系,还有社会科学,还有人文科学。 杨本洛的哲学观和罗素的哲学观有一些相似之处。“逻辑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对他还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今天引用的那段话中,特别是最后一段已经有了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明显的倾向。我完全同意他所说的: 诺贝尔奖早已沦落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异化。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哲学已经从理性主义的哲学,向着了反理性主义的哲学发展的趋势,“探波尔哲学”就是反理性主义的哲学。他把“科学”的基本属性定为“可证伪性”,可证伪性就是“有限论域”性,就是我的另一位主持“时代哲学”群组的网友中庸所提出的“时代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已经被中国科学主流派所接受了,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的证伪性”给予了一种特殊的“解读”:那就是“自然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但是“数学是不可证伪的”,所以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数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共有。其实这个观念也是从西方社会所过来的。西方社会的这个观念也就是属于今天的西方的主流派哲学的。探波尔哲学在西方也只是一种当今时代的反主流哲学。自然科学群体中信它的人正在越来越扩大,特别是在应用科学中。而社会科学中依然以理性主义哲学为主流。 所以探波尔哲学也只比较普遍的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家们所接受,而并不为西方世界的社会科学——自由世界的政治经济学家们所接受。东西方的社会科学都不把数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属性,东西方的社会科学都希望保持他们各自的“意识形态”的“公理性”和“普世性”。 现代“科学”本身已经不再和“真理”为伴,当科学走向僵化的年代,诺贝尔这个以科学命名的奖项,确实很难再看到有什么标准可言。 当今科学世界普遍存在“伟大人物即可恣意妄为”的怪象。 那种现象确实依然存在。东方世界的伟大人物可以恣意妄为,是由于我们的大众还处于习惯于对于个人的偶像崇拜的精神下。而西方世界的伟大人物的恣意妄为,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所激励起来的个人自由绝对化的所导致的国家主义的保护下的民粹主义,或反智主义。在哪里看不到具体的作为个人出现的“伟人”,但是有一个对伟大的国家和少数人控制下的伟大的“规则”的崇拜,那就是“金钱崇拜”。金钱在它作为一种调节人群的集体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时,本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当它被少数人的游戏规则所控制的时候,那个“金钱崇拜”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同样是可怕的。“ 现代世界远没有那么安定、公正、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尚如此剧烈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诺贝尔奖自然而然地异变为这种争斗中的某种特殊工具。但是像美国《数学评论》这样有影响的刊物,竟然还会每年都要登载“约30,000条新的或许是重要的数学成果”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极大反常 (现象)。当然这一现象决不在于《数学评论》,更窒息着真正的中国科学的创新。“ 对于任何一个只是一心跻身于20世纪知识世界的哲学家(科学家)而言,让他们耿耿于怀、纠结于心的无非只是那柄“要么发表要么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达摩克里斯利剑。 这把利剑不仅悬挂在哲学家、科学家的头上,而是挂在“人类教育”的头上。中国教育的头上有两把利剑挂在左右两边:一把是科举八股,另一把就是西方教育的“僵尸科学”八股,实在无路可走了。杨本洛老师还有一段话,那就是在上篇文章中的: 其实,信仰固然不可或缺,否则一个人失去了“如何做人”的准则和方向。但是,信仰永远不可替代理性的思考。信仰的全部意义恰恰在于: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这句话比他以前对信仰的看法要前进了一大步。既然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像两把 达摩克里斯利剑,这说明在“哲学”层次上是找不到“公理”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冲破哲学的层次,建立通向那两把利剑之上的人类思维的更高的层次呢?其实杨本洛所说的“信仰”就是我们所说说的人间的“宗教崇拜”。 我们的信仰应该是一个没有“宗教崇拜”的信仰,是一个宗教自由的信仰。人间的哲学往往被称为“意识形态”,或“主义”、或“理论”、或“思想”,当它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时候,就为成为被多数人所感受的直觉,它会成为多数人的一种信仰或人人可以感受的直觉或“公理”了,而当一个(或一些)伟大人物,因此而可以恣意妄为的时候,就成了一种崇拜的宗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革命的胜利,能够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是在那个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人所能够感受的直觉,代表了“公理”。 当开国大典以前的1949年全国第一次“五一游行”的口号中,被加上了共产党万岁和毛主席万岁两条标语以后,那个“主义”和“理论”,就成了“一群人”或“一个人”的主义和理论了,就不再是人人可以感受的“公理”了。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没有了“科学”的独立的“公理”了,科学和哲学的“公理”,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僵化理论所代替了。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知识分子成了被改造的对象了。 为什么“独立思考”和自由的表达每个人的思考是那么重要呢?因为那是“公理”的来源和归宿。没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独立思考的言论自由,就没有人人都能感受的“公理”。 即便没有人人都能感受的“公理”,总会有大多数人能够感受的公理吧。当那样的“公理”被一个人所控制了,最后就没有“公理”了。怎样来获得不同时代的“公理”,就是要有信仰的教育。这个信仰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对“ 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八股教育。为什么我们在谈到信仰的时候,总是和“神的话语”相联系,其实神的话语就是人类在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无限的智慧的开端和发展道路的方向,怎样读好这本书,就要大家来讨论了。
个人分类: 公理论|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3)公理论 二、再谈科学、信仰与公理
wenmiaosong 2016-2-29 21:20
(3)公理论 二、再谈科学、信仰与公理 在上篇博文中我们实际上是把张志强谈论的公理、蒋春暄谈论的科学和杨本洛谈论的逻辑放在一起来讨论。蒋春暄谈论的数学和物理学,于老师加上了“哲学”;只是提出了要用哲学把数学和物理学连接在一起,但并没有具体地谈哲学如何来引导数学和物理学。杨本洛讨论的是哲学,他对现代数学和物理学中 滥用公理,造成了整个的逻辑悖论的体系,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严正的批判。 但是他的哲学实际上只有“逻辑和理性”下的哲学。张志强谈了“公理”, 提出 轻视和淡化公理在科学理论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一点也不比滥用公理范畴来得小,这句话说的非常的好! 因为实际上人世间并没有永恒的、防止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所谓的“公理”在我们祖先所获得的“神的话语”中就是用“易理”来表达的,它是随着时代而变易、发展的。但是我们还都没有搞明白,因而还是没有说清楚到底怎样来发展公理。他们每个人所谈的都有道理,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但是实际上还是很难从那些讨论中找到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 我说他们所讨论的科学、哲学和公理都切中现代科学主流派的问题的要害,指出了现代科学主流派已经走上了僵化思维的道路,把科学发展引入了错误方向,但还是没有找到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张志强谈到了“公理”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实际上和杨本洛谈到逻辑矛盾下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公理”都是一个道理。但是 他们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地深入讨论“哲学”,没有具体地讨论“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杨本洛讨论了“哲学”,但是他依然坚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在科学理论方向的错乱只是因为没有按着“唯物辩证法”所造成的,只要严格遵循“物质第一性”和“逻辑自洽性”,反对所有形形色色的逻辑矛盾,就能找到科学理论的正确方向。这和张志强的通过“逻辑操作”就可以一步一步发展“物理学公理”一样。在实际上都是无法实现的。“物理学的公理”,仅靠“物理学的逻辑操作”是无法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也许是思维的一个好方法,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找到当今时代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涵。我们中华古老文明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法,只能在人类历史的蒙昧时代,在农业社会的农业和医学发展中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而无法推动人类历史超越那个特定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时代。当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时代的时候,那些“阴阳五行的科学思维”方法,统统成了“僵尸科学”。杨本洛的科学观中实际上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的最早的著作中,特别强调了在自然科学中一定要“去人文化”。后来他也看到了,我们都是人,怎么能够去得掉“人文化”呢? 人间永远去不掉人文科学。这一点在他的逻辑悖论的讨论中,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到了:逻辑悖论的最终的结局就是那些人间语言中的“逻辑悖论”,我们总是不能因此而不让人讲话吧? 在我国三千年的历史中,怎么来解决人的语言中的“逻辑悖论”呢?那就是“皇帝圣口”,他的话就是“公理”。这样一来,人间“演绎”起来也就和没有“逻辑悖论”一样了,只要大多数人接受它了,它也就成为“公理”了。当那个制造“公理”的皇帝的“圣口”里,出不来那个时代的“公理”的时候,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到那时候,“公理”就改为那个时代的“公理”:就是“三十六计”和“矛盾论”的公理,就是“成王败寇”的公理。那个“公理”虽然也应该称为“公理”,但对今天的普通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公理”。那个时代的“公理”不是“神的话语”的公理,它有点像圣经中的 “神的形象” ,但不是真正的“神的形象”,只是 照着神的形象 。神总是为此而 心中忧伤 。但是神还是看顾了那群“该隐的后代”,给了他们“神的话语”。那就是《易经》。易经是用“神的话语”所写的,而该隐的后代只发明了“象形文字”,记不下完全的“神的话语”,只记下了“阴阳五行”那样大自然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有限的形象。也记下了一些 神的样式 :那就是道德经上的零星的话语。 16世纪以后,随着对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西方搞了一个“社会契约”,想用它来作为“公理”的标准。那个标准好不好呢?是不是完全解决了人间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呢?这里不能详细讨论了。简单说来,西方的“社会契约”只对西方有用,且只是对西方的某些国家,对某些西方国家中的一部分人群有用,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人群的“公理”。 那个公理比东方世界的帝皇之口所出来的“公理”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那个“公理”对于东方落后国家,还是没有用。因为那个“社会契约”的公理,只适用于国家内部,而且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人,而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而像那时的中国哪样的国家,只能当他们的殖民地。 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就成了新大陆的主人;把早在成千上万年前已经在哪里生活了,首先种植了玉米、烟叶和很多农作物的印第安民族、国家和文化统统都消灭掉了。在那广阔的土地上,劳动力不够了,就从非洲掳掠了大量的人来当奴隶。那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虽然在有信仰的人的努力下,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人间的“公理”,那就是对国内把适用于那个公理的人群不断的扩大,就是不断发展的民权运动。但是同样还继续不断地制造着人间的不平。 以后我们也搞“民主革命”了。但是在我们中国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时候,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实际上也是无法接受西方的“社会契约”的那个“公理”的。因为西方的“社会契约”的公理,不包括中国。他们要那些落后国家来当他们的殖民地。所以在那个为了不当殖民地的亡国奴,要起来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他们的公理也不是平等、博爱、自由的“社会契约”。而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革命的“公理”:“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起来全世界受压迫的人!要消灭剥削和压迫,全靠我们自己”。所以毛主席和共产党把我们的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当然在那个革命胜利以后,总会有一些伟人在一定时期,像杨本洛所说的那样恣意妄为起来。在获得了政权以后继续搞阶级斗争和阶级的专政,那就什么“公理”也没有了!因为这个阶级斗争的对象实际上就是既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势的知识份子,他们唯一所有的只是对于“公理”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谭天荣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讨论中,提出了红色波拿巴政权的提法: 那样的社会来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应该比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高一个阶段,而革命能够成功以后,继续搞阶级专政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成了个人偶像崇拜的社会,实际上比革命前的社会退步了一个阶段,它比理想的社会主义倒退了两个阶段。所以谭天荣并不反对革命时代的那些英雄人物,心中保持着保尔.柯察金的情节。 被那些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内的全盘西化的激进革新者称为另类人物。他也就把自己的人生称为“另类人生”。 在社会科学上,“阶级专政、政党专政、到领袖专政”,在逻辑上是不可能自洽的。 类似“无产阶级专政”的意识形态,从来只是人群为了推翻僵化了的旧制度时所提出的一种转型时期所需要的手段或方法,而不是发展人类思维和生产能力所需要的公理,哪里并没有人人所能够感受得到的直觉的公理,不会产生出人类的新的思维和发展生产的能力。那些纪律严明、以服从为天职的铁的纪律的军队,以及为维持专政能力的枪炮、坦克到火箭、导弹和核武器,并不是发展生产能力、改进人民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国家统治、压迫其他国家,一部分人群统治大众的暴力工具。当然在国家消亡之前,那也是保卫国家所必须的。 但是那样的暴力工具实际上也无法用来保护国内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和平、安宁的生活。能用核弹、导弹来维护国内人民的安全吗?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必须适应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先民所留给我们的神的话语——“校法自然”,但是那个“校法自然”并不是“无为”,而是人间的公理必须效法大自然的公理。 但是在那个在帝皇们作为公理象征的时代,人类在认识自然科学的“公理”上是“无所作为”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变易人间的“公理”,改进和发展人类思维的方法。这个道理我们这个用象形文字的人群到今天还一直没有搞明白,因为他们不相信“逻辑思维”,否定逻辑思维,因为逻辑思维总是伴随着逻辑悖论。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神的话语,着重于那些孤立的形象,我们自己读不明白易经中的这一真正的公理的内涵。 “国家”政权是一种暴力和专政的形式,但是又是一种维护所有国家内的人民过和平和安宁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形式。但是统治的形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的。这种国家形式的内涵实际上总是包含着代表整体利益的“规则”对个人的约束,和个人对于获得自身的权益中的平等、自由的追求。随着人类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那种人群的整体的规模总是在不断的扩大。从家庭到家族、民族,到民族国家,直到今天的多民族的国家。到资本主义的时代实际上已经到了把全球所有人群的利益都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时代了,也是到了国家间的关系发展到最紧密也最紧张的时代。 在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思维能力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应该是逐步削弱国家政权的暴力作用的时候了。现在是全世界向着联合国宪章和建设“全球法理”前进的时代了。今天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从我们先贤们所著的来自东方的“神的话语”的经典,而提出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真正到了应该为之奋斗的时候了。 那样的“阶级专政、政党专政”,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所追求信仰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党”或我们历史上的“朋党”,从来不是一个正面的名词和形象。朋党政治在我们的历史上从来就是造成社会混乱的根源。 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是建立在的“政党平等、权力制衡和言论自由”的“社会契约”的基础之上的。 在我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本来并不是不要西方的“社会签约”,而是看到西方的“社会契约”下的民主,对于国家关系上是不适用的,还不是真正的人间新时代的“公理”。依然只是少数国家、一个国家内的少数人群的“公理”。特别在国家的关系上,它在当时只是代表列强的“公理”。所以在革命胜利取得政权以前,我们不能靠那样的“社会契约”来改变我们国家的面貌。这样,“阶级斗争、阶级的政党和阶级的专政”就成了我们在革命时期所找到的“公理”。取得了政权后,阶级划分的依据消失了,再把“阶级专政”作为一个制度的基础,最后就成了坚持“个人独裁”的“伟人”和党内大多数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革命者之间的矛盾。而人民大众由于没有经过西方的“社会契约”的熏陶,大多数人总是依据几千年历史的熏陶,站在“伟人”的一边。这个历史的血的教训,应该和封建社会的僵化落后所造成的民族和国家的危亡的教训,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我们民族的历史教训。 我和杨本洛为了现代科学方向曾讨论过多次,我总觉得他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的想法有些过于简单:早先,他提出了反对自然科学的“人文化”,我也希望那样。但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在最近的文章中,他说,“出现在中国科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是,人们必须同时理性地意识到,如何看待科学腐败的问题,并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某一个“特殊国度”中的一种纯粹社会现象,甚至故意被扭曲为与某种特定“文化传统”相关涉的痼疾。其实,科学腐败现象之所以普遍涌现和大肆泛滥,必然具有“滋生腐败”的真实物质基础以及“维系腐败”的牢靠社会基础”。那个社会基础在哪儿呢?最后他说: 其实,信仰固然不可或缺,否则一个人失去了“如何做人”的准则和方向。但是,信仰永远不可替代理性的思考。信仰的全部意义恰恰在于: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在这段话中,和他几年前,当我把“ 为基督赢得这世代的华人知识分子”这句话写入我的网文的时候,对我的想法和态度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他在看到我的那篇文章的时候,对我表示了极大的惋惜:那个他曾当作寻找科学真理上的挚友,竟成了为某个宗教服务,竟 为那种“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信仰服务的人了。其实“ 为基督赢得这世代的华人知识分子”这句话,是“华人基督教协会五十周年纪念”的那本书的主题词,我们追求的信仰并不是“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为什么”的思索。 在这一点上西方的圣经,用形式语言和拼音文字,就写得清楚得多了。神先是把人分成两类不同的人群:把该隐的后裔,农耕民族和牧羊的民族相分离,让他们远离神造人时的家园,一直向东走去,是他们创造了人间的早期文明,那些民族都是由“王”来进行暴力统治的。他遴选以色列人,一个小小的牧羊民族,继续在耶和华神的看顾下,发展理性和逻辑的神的“公义和大爱”,但是他们总是那样的软弱和对神的三心两意,这使他们频临灭族的危险。这时神把他们带到生产能力已经发达得多的古埃及,用在他们获得的“神的样式”的智慧,人间最早的拼音文字下的“理性和逻辑”的智慧,帮助古埃及共同度过了自然灾害的困难,也极快地发展了以色列民族。以后埃及的国王看到他们强大了,就要限制他们,奴役他们。神又带领他们出了埃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后来,在以色列人的要求下,神也给以色列人“膏王”,但不是祂自己去“膏王”,而只是派他的先知去给他们“膏王”。再以后以色列人就渐渐地不信耶和华神,而去信各种邪神, 那些伟人和国王在心灵上总是倾向于和邪神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耶和华神就离以色列人而去,虽说了祂还会派基督来,但是基督派来了没有?既派来了,又没有派来。派来的耶稣也只是一种“形象”:既具有人的形象又具有神的样式的耶稣。耶稣是西方思维方式下的人的基督;这个基督既是神又是人。它带给人以“神的精神”,所以祂是神。但是他毕竟被古罗马的官吏钉死在十字架上了。他复活了,复活的是耶和华神的精神,祂不再是以色列的“神”了,而是成了西方世界的“神”了。成了古希腊、古罗马人的“神”了。但是他又不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国王和教会领袖们的神,而是所有追求“神的话语”的信仰的人的“神”了。“神的话语”的信仰的追求,就是把人们从“伟人话语”的偶像崇拜的下解救出来的道路。 我们信仰的神,我在我的文章中所引用来的那句华人教会成立50周年纪念册上的话,是“ 为基督赢得这世代的华人知识分子”,还不是耶稣。基督是全人类有信仰的人心中所追求的共同的“神的话语”,也是今天的美国神学院中,既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又追求“神的话语”信仰者的心中的“神的话语”。美国今天的信仰的主流应该说,来自美国的那些名牌大学的神学院,也来自整个社会底层的并没有任何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知识的底层老百姓的心中。那就是科学和信仰的互动。 神没有不允许每一个正直人的“思索”,更没有不允许普通人的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思考,神最重视的就是普通底层大众的直觉的感受,但也鼓励科学的探索。神的精神就是人间智慧的开端和前进道路的方向。 当我向我心中的“神”祈祷的时候,我会常常想起在学生时代的“信仰教育”和“思想改造”,觉得圣经中的“神造人”,实际上也是神用祂的大智大能来不断的改造人,永无止境地改造人。我们国家和共产党也特别重视信仰教育和改造思想,但是到了要把人改造为一个“党的驯服的工具”,要像雷锋那样“毛主席的书天天读,一天不学问题多、三天不学没法活”的时候,就到了杨本洛所说的,既无需也不允许作任何与“为什么”相关联的思索的时候了。是政治和伟人让人“无需和不允许作‘为什么’的思考”,而不是信仰。在那样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我家对面的中关村小学里,一群一群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时所朗诵的谚语:“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看谁立场最坚定”。 但是讨论到这里,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信仰。我想这还是要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谈起。“哲学”到底是什么?它能否真的帮助我们去解决物理学的逻辑和数学的逻辑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除了物理学和数学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应用科学。这个应用科学是无法和“神的样式”或者说是无法和理性与逻辑结合在一起的,而应用科学不仅联系着“理性思维和逻辑”,更紧密的联系着“感性思维和直觉”,联系着人文科学。“公理”到底来自哪里?走向哪里?这就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什么人间都要讲“公理”,而人间又都得不到真正的“公理”,这就涉及到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这个问题只能以后慢慢的来讨论了。但是在讨论人文和自然科学之前,还有再简要的谈一下“信仰”。 在所有众多的追求现代基础理论科学方向的追求者中,为什么我只挑选了张志强、杨本洛与蒋和于两位老师呢?而不和众多的“民科”或“体制内的科学家”来讨论呢?因为只有在与他们的讨论中才真正涉及到了什么是“信仰”。 对于广大的“民科”和“科学打假”的朋友,我总觉得他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先学好一门真正的应用科学(包括自然、社会或文艺),作为立身和安命的基础。 我们的先贤教导我们要:格物、致知,修身养心、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里把格物放在第一位,只有格物才能致知,格物是应用科学,是“工科”生,也是普通的劳动者;致知就难了,应是理科了,应属于哲学、数学和理论物理的范畴了;修身养心和齐家就属于人文的范畴了,那里主要的就是经济和政治;最后才是治国平天下,那就属于伟人们的事了。 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分成两类:老百姓的经济和政治,是属于“治于人者”的经济和政治,就是要勤俭持家、安份守法、家和万事兴。治人者的经济和政治,才是治国、平天下,那不是我们一般人所容易去涉及的事了。但是到了美国,在入籍考试中,我学到了那里的关于好公民的标准中,除了和我们一样的:照顾好自己的家庭、遵守法律和尊重其他人的权益之外,还加了一条:选举一个好的政府。这也是人间“公理”。人间“公理”是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而发展和变易着的。当然美国的“公理”也不是完善的,也是在变易中的,最早当然没有黑人和有色人种的选举权,今天选举权已经属于全体公民了。所以把选举一个好的政府也作为公民道德中的一条要求,我想这是好的,也是时代的进步。我们的道德规范也在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名义上也有选举权,但不是选举“政府”的权利,而是选举已经由党所确定了的侯选人的“代表”的权利。这个代表还是最基层的代表,由这样的代表,这样的“选举规则”一层一层地一直选举到国家的最高的政府。这也是“公理”,是推翻封建时代的帝皇的话语的“公理”以后,所建立起来的“公理”。这个公理也是我们的国家的、当今世代的“公理”,它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后,也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全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共产党和国家的高层官员中,也有人开始考虑那样的选举制度是不是最好的,也在考虑着变化: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公理性”,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的“公理性”,到底是否符合我们改革开放时代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开始有人在讨论了。这些都是好的,我相信改革开放的路,就是对于人间的“公理”的发展的道路:有些人要维护我们国家古老文明的“公理”,有些人要维护“马列主义”的公理,有的人要把西方的“社会契约”的“公理”立即全盘在我国实行,更多的人要按着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地变革我们的政治制度。西方世界解决的也只是一个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一个选举的形式,同样也并不能保证那个政府就是能够代表这世代的“公理”,而且那样的制度也是他们经过了五、六百年的反复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美国是在西方的基础上,又走了近三百年才走到今天的,而且也只是属于美国的当今世代的“公理”。他们曾努力帮助过某些其他国家,按他们的样式去建立社会的“公理”,但是大都发展的并不好。 所以我坚持科学家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但并不支持自然科学家过分地去干预我们并不熟悉的领域。 但是我们的独立思考精神的核心在哪里?这里最重要的,那个独立思考的核心就在于“信仰”:为什么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寻找“公理”,总是找不到我们这时代的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呢?这就是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找到当今世代的“公理”,我们找到了革命时期的“公理”,没有找到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建设的那个“人人可以感受的公理”。我们没有找到从革命时代发展到建设世代的当今这世代的公理之路。这就是我们还没有没有找到“神的话语”所指引的路。我们的先人用我们自己的象形文字所记下来的只是属于形象思维下的“神的话语”。那样的神的话语已经被对于“伟人的形象崇拜”搞得越来越混沌空虚了,我们总是不断地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唯心主义”,不断用领袖的思想来改造大众的思想,用暴力的方式来改造公众的思维方式。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就僵化了。 “追求神的话语”就能够“不僵化”吗?这一点我也说不大清楚。因为我也说不清楚“神的话语”到底是什么?你拿一个今天社会的具体问题,问我从“神的话语”答案应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如果谁能够回答,谁就是“神”了。“神的话语”从根源上来说就是一本“书”,但这本书在人间又是用不同的文字记载下来的,也就成了很多本的不完全相同的“书”了。这就是我从林语堂先生、柏杨先生哪里学到的“信仰”,从柏杨先生学到的是对于“历史”的信仰:“神话是历史的灵魂,离开了神话的历史,现代人间的历史就成了不断轮回反复的牵线木偶戏”。于是我比较的懂得了什么是历史的内涵。从林语堂先生学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 ‘耶稣从来没有解释过他的信仰’,他的力量‘来自他的个人示范’。‘人们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我赐给你们的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亲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怎样相爱’。‘在耶稣的世界中……没有孔子的自制,佛的心智的分析或庄子的神秘主义。在别人推理的地方,耶稣施教;在别人施教的地方,耶稣命令。他说出对上帝的最圆满的认识及爱心。耶稣传达对上帝的直接认识及爱慕之感,而进一步直接地无条件地把对上帝的爱和遵守他的诫命, 就是彼此相爱的爱,视为相等 。如果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简单真理的面前,而这真理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那就够了’。” “如果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简单真理的面前,而这真理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那就够了”。这实际上又回到了“哲学”,18世纪的欧陆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比古希腊的“理性思维”的对立派的思维清晰了很多。我也没有读到过那个被“理性思维”的遏制而消亡了“诡辩派思维”的具体内容;但是我知道在那个时代、在东方的古老的阴阳、五行为主要内容的辩证思维不但没有被消亡,而且成了那部分人群文明发展的主要的思维方法,不仅如此,正是他们发展了人类的早期文明。但是17世纪以后,西方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个古代东方的辩证思维僵化了,阻碍了历史的发展。但是18世纪西方很快又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那个辩证法还是没有被人间所合理的解读。黑格尔呼吁国家一定要提高“哲学”教育的地位,提到国家的最重要的教育的中心的地位。但是,后来却被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所取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理性的因素,造成了人间思维的混乱,反而为德国法西斯的反智的民粹主义得到了滋生的条件。 真正的神的精神是形象和样式的合一,这个合一也是不断的发展而变易的。但是黑格尔“小逻辑”中所提出的 “哲学是思维的反思”, 这一最重要的内涵,在中国反而被范文澜的“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所搞糊涂了。实际上哲学是思维的反思的根本内涵就是:哲学是与科学和信仰的互动相联系的桥梁, 科学是思维的探索,是向前的,而哲学则是思维的反思,是向后的,这个后不是一般的后,更不是倒退,而是想着林语堂先生所说的:“ 如果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简单真理的面前,而这真理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那就够了”。 离开了种子的科学是要变异的,人类又为变异成了兽类,所以一定要反思,一步一步的把科学探索和种子中所蕴涵的原初规则链接在一起。但是信仰离开科学的探索,就像种子不能发芽、成长、开花结果那样,也会死亡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科学的快速发展,正在走向离开种子的危险。逻辑和理性的操作,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那个哲学的反思就是寻找那个理性思维体系的逻辑的反思,寻找人为假设的“规则”,即思维体系的“公设”的合理性,这些“公设”就是那个理性思维体系的开端,就是由伟大的、聪明的人物们所造的“假设和约定”。西方的20世纪中期的哲学家也“反思”,那就是罗素的“反思”,他的反思的结果,没有找到那个神的话语中的那个 “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 所以他也成了唯物主义者了。 这就是我们所追寻的信仰。要追寻那个原初的信仰,最困难的就是人类社会的思维分为两条路:一条是人间的路,人与人关系的路,人与人一起组成社会,这条路就是社会发展的路,另一条是人与自然的路,就是自然科学的路。有了两条路人间就会有两类完全不同的思维的目标和方向。 这就是如何处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和那个最简单的真理如何来调节这两类思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真正应该去寻找的道路。
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 中华 民族 改造 之一:行为、思维 和 信仰
张能立 2016-2-20 08:09
为什么 要 改造 中华 民族? 自1840年 鸦片战争 以割地、赔钱 求和 这种 方式 惨败 之后,中华 民族 一直 面临 生死存亡 危机。昔日的 旧中国,同胞们 被 西方 洋人们 视为 “东亚病夫”。正是 民族 遭受的 屈辱感 和 存亡 危机,激起 民族 优秀 儿女--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钱玄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 等 仁人志士们 前赴后继。一方面,寻找 救国 良方,另外 一方面,对 中华 民族 进行 改造。正是 这样,我们 中华 民族 不久 没有 亡种,而且 还将 洋人 “赠送”的 “东亚病夫”的 帽子,在 脑门 摘下来 之后,仍进 太平洋了。 当下的 中国,国内 面临 经济 转型 和 经济 持续 下行的 困局;国际上,面临 以 美国 为首的 各种 力量的 纠合,一方面,以 TPP 对 中国 进行 经济 围堵;另外 一方面,以 南海 通行 自由 为 借口,派出 美国 太平洋 舰队,对 中国 进行 赤裸裸地 武力 威胁。其实,中华 民族 所有 遇到的 最大 威胁,是 我们的 先人 从没有 见到的 威胁:数字化 生存 威胁(The existential threat in Digital Age)。 从 中华 民族的 近代史 和 当代史 可以 感知:面对 存亡 危机,仁人志士们 对 中华 民族 进行了 两次 大的 改造。第一次 是 以 毛泽东 为首的 共产党人,采用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思想,对 中华 民族 进行了 改造,从而 建立起 新中国。第二次 是 邓小平 为首的 共产党人,采用 市场 思想 对 中华 民族 进行了 改造,从而 建立起 世界 第二大 经济体 。抚今思昔,鉴古知今。我们 要想 解决 国内 经济 转型,经济 持续 下行 等 各种 矛盾,要想 解决 以 美国 为首的 各种 国际 力量,采用 TPP 经济 手段 和 “南海 通行 自由” 军事 手段 对于 中华 民族 崛起的 围追堵截,必须 继续 要对 中华 民族 进行 改造。 先人 遗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 被 民族 乳汁 抚养大 和 受 组织 培养 多年的 我,虽然 是 一介 普通 老师 和 一名 普通 党员,但是,面对 民族 在数字化 时代 (Digital Age) 的 生存 危机,我 必须 要站出来 为 民族 和 执政党 献计献策。否则,我 无颜 见 先人,也愧对 组织的 培养。 本人 将 以 数学 和 科学 理性的 角度,深入 揭示 我们 民族的 思维、语言、文化、政治、教育、科学 等等 方面,在 在数字化 时代 (Digital Age)的 生存 危机(the existential threat),并 给出 一孔之见。敬请 各位 读者 看在 民族的 当下 和 未来的 出路 份上,毫不留情面地 予以 批评指正。 谈到 改造 中华 民族 这个 问题,归根到底 是 要 改造 国人的 认知 和 行为。虽然说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但是,上十亿 中国人的 特征 是 胆小怕事,碌碌无为。与之 相对应的 欧美人的 特征 是 胆大 来事,追求 有为。 不论 是 科学 发现,还是 技术 创新,首先 不是 思维 模式 和 知识 储备,而是 行为上的 “敢搞”--别人 没有的 行动,我 敢尝试。 如果 国人的 行为 特征 仍然 继续 是 胆小怕事,而不是 敢搞,那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充其量 只能 实现 “ 大众创业 ”,不可能 实现 “ 万众创新 ”,从而 中国 当下的 经济转型 目标 不可能 实现,最终 导致 中华 民族 难以 逃过 “中等 收入 陷阱” 这个 厄运。 对于 中国人 和 欧美人 之间 行为 特征的 差异,一般的 理论 解释 均是 从 政治 体制 和 文化 传统等 方面 来解释,很少见 从 思维 及 信仰 方面 来解释。本文 尝试 建立 思维 和 信仰 与 行为 之间 关系 模型,然后 再采用 这个 关系 模型 来 解释 中国人 与 欧美人 行为 特征的 差异。 行为上的 “敢搞”,就是 可以 尝试 更多的 行为,也就是 行为的 多样化;思维上的 “敢想”,就是 可以 尝试 更多的 思维,也就是 思维的 多样化;信仰上的 “脱俗”,就是 为了 信仰 献身,而不是 让 信仰 为 自己 人生 “保驾护航”;信仰上的 “兼修”,就是 同时 信仰 多种 信仰,例如 儒释道。 这儿 就会 产生 一个 问题:行为 与 思维 和 信仰 存在 关系吗?如果 存在,那么,它们 之间 是 什么 关系? 毫无疑问,行为 与 思维 和 信仰 存在 关系。因为,对于 正常人 而言,除了 生物 本能 行动 之外,其它的 行为 都是 在 思维的 指导下 发生的。显然,庸俗的 信仰 和 脱俗的 信仰,对于 人的 行为,将会 产生 截然不同的 效果。剔除 行为的 不同 特征,对于 行为的 多样化,我们 可以 借助 热力学的 熵 这个 概念,提出 一个 Out Entropy(OE,外熵) 来描述。行为 越多样化,OE 越大,反之亦然。对于 思维的 多样化,信仰的 庸俗 与否,是否 归一化,我们 同样 可以 借助 热力学的 熵 这个 概念,提出 一个 In Entropy(IE,内熵)来描述。思维 越多样化,信仰 越庸俗,信仰 越兼修,IE 越大。 仔细 比较 中国人 与 欧美人 在 行为、思维 与 信仰 方面的 异同,如 表1 所示: 表1 中国人 与 欧美人 在 行为、思维 及 信仰 方面的 比较 Out In 行为 思维 信仰的 脱俗性 信仰的 归一性 中国人 胆小 怕事 阴阳 八卦、非logic 欧美人 胆大 来事 外熵(out entropy)、内熵(in entropy)
个人分类: 政论|3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神,人之天性也
热度 1 j61zhang 2016-2-14 02:54
美国经过多年统计学调查,发现信教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而这其中信基督教的又占绝大多数,虽然近年来有的统计表明去教堂的人数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神的人数减少,他们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对教会不满,不再去教会了,但他们还有自己的信仰,还信神的存在。 有人认为信教只因为科学知识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畏惧,进而信仰超自然的力量,这和事实不符。在所有科学发达国家,信宗教的人很普遍。美国是世界上一个科学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中国相对来说是在科学上较不发达的国家,而美国人中信教( 神)的比列比中国高得多,所以说信教或信神是由于科学不发达的结果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信教或信神的人,都是意志软弱的人,是愚昧的人。这也与事实不符。拿中国来说,中国历代的皇帝没有不信神的(除了毛皇帝外,他只是口头不信,心里怎么想,谁也不知道)。你能说你的意志比秦皇汉武还坚强,头脑比他们还聪明? 我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写的硕士论文,他列举的十几个为什么人会有信仰的原因,但是他没有认识到一个根本, 而且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信宗教是人的本性所致。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人的本性。首先要明白人是生物,生物的特点就是要生存。一个生物要为自己下一分钟,下一小时,下一天能够存在而存在,这就是生物天性。 中国的孔圣人 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云:“食色性也”。而这种食色性也不仅是人之大欲,也是一切两性动物的大欲。饮食是为了存在很好理解,而男女 和存在有什么关系呢?两性动物必须经过交配才能产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一半基因是从上一代的一方而来, 所以有了下一代,就意味着自己的一半生命得以延续 ,一半可以存在。生命的特点就是要延续下去,这种延续下去就是通过产生下一代而完成的。 人与动物有很多点区别,最重要之一就是人能够意识到死亡;而死亡就意味的生命不能延续,这就与生物要延续的天性产生了矛盾。而相信神灵的存在就为解决这些矛盾找到了一个办法。 人们无法了解其它动物能否意识到死亡。如果它们能意识到,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尚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宗教仪式。 基本所有的宗教都保证它的信徒得以永生,我们无法知道它能否实现,因为人们没有可能从经验中的到证实。但宗教可以使人从恐惧死亡中解脱出来,使人们要延续生命天性得到满足。 中国人的信神与与西方人的信教与有很大的不同。基督教有新约和旧约,伊斯兰教有“可兰经”。中国人的神不那么具体,只是一个概念,把那高高无上叫做“神”,“天”,“命”,没有“神书”,“天书”,“命书”,没有形成有固定崇拜形式和教义的宗教。中国历代皇帝无不把“祭天”视为大事,常常任命部长级或国务委员一级的官员来主持“祭天”大事。 所以说,信教或信神灵绝不会因科学发达而减弱,科学越发达,人们生活越好,就越不愿意死,这就是人性,不会改变。一个死后一切全无的信仰能够满足人性的需求吗?对大多数人肯定不行。
个人分类: 信仰|1095 次阅读|2 个评论
(3)公理论 二、再谈科学、信仰与公理
热度 1 wenmiaosong 2016-2-5 21:19
(3)公理论 二、再谈科学、信仰与公理 在上篇博文中我们实际上是把张志强谈论的公理、蒋春暄谈论的科学和杨本洛谈论的逻辑放在一起来讨论。蒋春暄谈论的数学和物理学,于老师加上了“哲学”;只是提出了要用哲学把数学和物理学连接在一起,但并没有具体地谈哲学如何来引导数学和物理学。杨本洛讨论的是哲学,他对现代数学和物理学中 滥用公理,造成了整个的逻辑悖论的体系,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和严正的批判。 但是他的哲学实际上只有“逻辑和理性”下的哲学。张志强谈了“公理”, 提出 轻视和淡化公理在科学理论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一点也不比滥用公理范畴来得小,这句话说的非常的好! 因为实际上人世间并没有永恒的、防止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所谓的“公理”在我们祖先所获得的“神的话语”中就是用“易理”来表达的,它是随着时代而变易、发展的。但是我们还都没有搞明白,因而还是没有说清楚到底怎样来发展公理。他们每个人所谈的都有道理,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但是实际上还是很难从那些讨论中找到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 我说他们所讨论的科学、哲学和公理都切中现代科学主流派的问题的要害,指出了现代科学主流派已经走上了僵化思维的道路,把科学发展引入了错误方向,但还是没有找到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张志强谈到了“公理”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实际上和杨本洛谈到逻辑矛盾下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公理”都是一个道理。但是 他们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地深入讨论“哲学”,没有具体地讨论“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杨本洛讨论了“哲学”,但是他依然坚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在科学理论方向的错乱只是因为没有按着“唯物辩证法”所造成的,只要严格遵循“物质第一性”和“逻辑自洽性”,反对所有形形色色的逻辑矛盾,就能找到科学理论的正确方向。这和张志强的通过“逻辑操作”就可以一步一步发展“物理学公理”一样。在实际上都是无法实现的。“物理学的公理”,仅靠“物理学的逻辑操作”是无法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也许是思维的一个好方法,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找到当今时代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涵。我们中华古老文明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法,只能在人类历史的蒙昧时代,在农业社会的农业和医学发展中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而无法推动人类历史超越那个特定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时代。当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时代的时候,那些“阴阳五行的科学思维”方法,统统成了“僵尸科学”。杨本洛的科学观中实际上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的最早的著作中,特别强调了在自然科学中一定要“去人文化”。后来他也看到了,我们都是人,怎么能够去得掉“人文化”呢? 人间永远去不掉人文科学。这一点在他的逻辑悖论的讨论中,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到了:逻辑悖论的最终的结局就是那些人间语言中的“逻辑悖论”,我们总是不能因此而不让人讲话吧? 在我国三千年的历史中,怎么来解决人的语言中的“逻辑悖论”呢?那就是“皇帝圣口”,他的话就是“公理”。这样一来,人间“演绎”起来也就和没有“逻辑悖论”一样了,只要大多数人接受它了,它也就成为“公理”了。当那个制造“公理”的皇帝的“圣口”里,出不来那个时代的“公理”的时候,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到那时候,“公理”就改为那个时代的“公理”:就是“三十六计”和“矛盾论”的公理,就是“成王败寇”的公理。那个“公理”虽然也应该称为“公理”,但对今天的普通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公理”。那个时代的“公理”不是“神的话语”的公理,它有点像圣经中的 “神的形象” ,但不是真正的“神的形象”,只是 照着神的形象 。神总是为此而 心中忧伤 。但是神还是看顾了那群“该隐的后代”,给了他们“神的话语”。那就是《易经》。易经是用“神的话语”所写的,而该隐的后代只发明了“象形文字”,记不下完全的“神的话语”,只记下了“阴阳五行”那样大自然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有限的形象。也记下了一些 神的样式 :那就是道德经上的零星的话语。 16世纪以后,随着对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西方搞了一个“社会契约”,想用它来作为“公理”的标准。那个标准好不好呢?是不是完全解决了人间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呢?这里不能详细讨论了。简单说来,西方的“社会契约”只对西方有用,且只是对西方的某些国家,对某些西方国家中的一部分人群有用,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人群的“公理”。 那个公理比东方世界的帝皇之口所出来的“公理”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那个“公理”对于东方落后国家,还是没有用。因为那个“社会契约”的公理,只适用于国家内部,而且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人,而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而像那时的中国哪样的国家,只能当他们的殖民地。 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就成了新大陆的主人;把早在成千上万年前已经在哪里生活了,首先种植了玉米、烟叶和很多农作物的印第安民族、国家和文化统统都消灭掉了。在那广阔的土地上,劳动力不够了,就从非洲掳掠了大量的人来当奴隶。那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虽然在有信仰的人的努力下,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人间的“公理”,那就是对国内把适用于那个公理的人群不断的扩大,就是不断发展的民权运动。但是同样还继续不断地制造着人间的不平。 以后我们也搞“民主革命”了。但是在我们中国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时候,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实际上也是无法接受西方的“社会契约”的那个“公理”的。因为西方的“社会契约”的公理,不包括中国。他们要那些落后国家来当他们的殖民地。所以在那个为了不当殖民地的亡国奴,要起来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他们的公理也不是平等、博爱、自由的“社会契约”。而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革命的“公理”:“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起来全世界受压迫的人!要消灭剥削和压迫,全靠我们自己”。所以毛主席和共产党把我们的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当然在那个革命胜利以后,总会有一些伟人在一定时期,像杨本洛所说的那样恣意妄为起来。在获得了政权以后继续搞阶级斗争和阶级的专政,那就什么“公理”也没有了!因为这个阶级斗争的对象实际上就是既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势的知识份子,他们唯一所有的只是对于“公理”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谭天荣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讨论中,提出了红色波拿巴政权的提法: 那样的社会来自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应该比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高一个阶段,而革命能够成功以后,继续搞阶级专政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成了个人偶像崇拜的社会,实际上比革命前的社会退步了一个阶段,它比理想的社会主义倒退了两个阶段。所以谭天荣并不反对革命时代的那些英雄人物,心中保持着保尔.柯察金的情节。 被那些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内的全盘西化的激进革新者称为另类人物。他也就把自己的人生称为“另类人生”。 在社会科学上,“阶级专政、政党专政、到领袖专政”,在逻辑上是不可能自洽的。 类似“无产阶级专政”的意识形态,从来只是人群为了推翻僵化了的旧制度时所提出的一种转型时期所需要的手段或方法,而不是发展人类思维和生产能力所需要的公理,哪里并没有人人所能够感受得到的直觉的公理,不会产生出人类的新的思维和发展生产的能力。那些纪律严明、以服从为天职的铁的纪律的军队,以及为维持专政能力的枪炮、坦克到火箭、导弹和核武器,并不是发展生产能力、改进人民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国家统治、压迫其他国家,一部分人群统治大众的暴力工具。当然在国家消亡之前,那也是保卫国家所必须的。 但是那样的暴力工具实际上也无法用来保护国内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和平、安宁的生活。能用核弹、导弹来维护国内人民的安全吗? 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必须适应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先民所留给我们的神的话语——“校法自然”,但是那个“校法自然”并不是“无为”,而是人间的公理必须效法大自然的公理。 但是在那个在帝皇们作为公理象征的时代,人类在认识自然科学的“公理”上是“无所作为”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变易人间的“公理”,改进和发展人类思维的方法。这个道理我们这个用象形文字的人群到今天还一直没有搞明白,因为他们不相信“逻辑思维”,否定逻辑思维,因为逻辑思维总是伴随着逻辑悖论。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神的话语,着重于那些孤立的形象,我们自己读不明白易经中的这一真正的公理的内涵。 “国家”政权是一种暴力和专政的形式,但是又是一种维护所有国家内的人民过和平和安宁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形式。但是统治的形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的。这种国家形式的内涵实际上总是包含着代表整体利益的“规则”对个人的约束,和个人对于获得自身的权益中的平等、自由的追求。随着人类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那种人群的整体的规模总是在不断的扩大。从家庭到家族、民族,到民族国家,直到今天的多民族的国家。到资本主义的时代实际上已经到了把全球所有人群的利益都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时代了,也是到了国家间的关系发展到最紧密也最紧张的时代。 在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思维能力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应该是逐步削弱国家政权的暴力作用的时候了。现在是全世界向着联合国宪章和建设“全球法理”前进的时代了。今天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从我们先贤们所著的来自东方的“神的话语”的经典,而提出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真正到了应该为之奋斗的时候了。 那样的“阶级专政、政党专政”,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所追求信仰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党”或我们历史上的“朋党”,从来不是一个正面的名词和形象。朋党政治在我们的历史上从来就是造成社会混乱的根源。 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是建立在的“政党平等、权力制衡和言论自由”的“社会契约”的基础之上的。 在我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本来并不是不要西方的“社会签约”,而是看到西方的“社会契约”下的民主,对于国家关系上是不适用的,还不是真正的人间新时代的“公理”。依然只是少数国家、一个国家内的少数人群的“公理”。特别在国家的关系上,它在当时只是代表列强的“公理”。所以在革命胜利取得政权以前,我们不能靠那样的“社会契约”来改变我们国家的面貌。这样,“阶级斗争、阶级的政党和阶级的专政”就成了我们在革命时期所找到的“公理”。取得了政权后,阶级划分的依据消失了,再把“阶级专政”作为一个制度的基础,最后就成了坚持“个人独裁”的“伟人”和党内大多数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革命者之间的矛盾。而人民大众由于没有经过西方的“社会契约”的熏陶,大多数人总是依据几千年历史的熏陶,站在“伟人”的一边。这个历史的血的教训,应该和封建社会的僵化落后所造成的民族和国家的危亡的教训,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我们民族的历史教训。 我和杨本洛为了现代科学方向曾讨论过多次,我总觉得他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的想法有些过于简单:早先,他提出了反对自然科学的“人文化”,我也希望那样。但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在最近的文章中,他说,“出现在中国科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是,人们必须同时理性地意识到,如何看待科学腐败的问题,并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某一个“特殊国度”中的一种纯粹社会现象,甚至故意被扭曲为与某种特定“文化传统”相关涉的痼疾。其实,科学腐败现象之所以普遍涌现和大肆泛滥,必然具有“滋生腐败”的真实物质基础以及“维系腐败”的牢靠社会基础”。那个社会基础在哪儿呢?最后他说: 其实,信仰固然不可或缺,否则一个人失去了“如何做人”的准则和方向。但是,信仰永远不可替代理性的思考。信仰的全部意义恰恰在于: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在这段话中,和他几年前,当我把“ 为基督赢得这世代的华人知识分子”这句话写入我的网文的时候,对我的想法和态度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他在看到我的那篇文章的时候,对我表示了极大的惋惜:那个他曾当作寻找科学真理上的挚友,竟成了为某个宗教服务,竟 为那种“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信仰服务的人了。其实“ 为基督赢得这世代的华人知识分子”这句话,是“华人基督教协会五十周年纪念”的那本书的主题词,我们追求的信仰并不是“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为什么”的思索。 在这一点上西方的圣经,用形式语言和拼音文字,就写得清楚得多了。神先是把人分成两类不同的人群:把该隐的后裔,农耕民族和牧羊的民族相分离,让他们远离神造人时的家园,一直向东走去,是他们创造了人间的早期文明,那些民族都是由“王”来进行暴力统治的。他遴选以色列人,一个小小的牧羊民族,继续在耶和华神的看顾下,发展理性和逻辑的神的“公义和大爱”,但是他们总是那样的软弱和对神的三心两意,这使他们频临灭族的危险。这时神把他们带到生产能力已经发达得多的古埃及,用在他们获得的“神的样式”的智慧,人间最早的拼音文字下的“理性和逻辑”的智慧,帮助古埃及共同度过了自然灾害的困难,也极快地发展了以色列民族。以后埃及的国王看到他们强大了,就要限制他们,奴役他们。神又带领他们出了埃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后来,在以色列人的要求下,神也给以色列人“膏王”,但不是祂自己去“膏王”,而只是派他的先知去给他们“膏王”。再以后以色列人就渐渐地不信耶和华神,而去信各种邪神, 那些伟人和国王在心灵上总是倾向于和邪神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耶和华神就离以色列人而去,虽说了祂还会派基督来,但是基督派来了没有?既派来了,又没有派来。派来的耶稣也只是一种“形象”:既具有人的形象又具有神的样式的耶稣。耶稣是西方思维方式下的人的基督;这个基督既是神又是人。它带给人以“神的精神”,所以祂是神。但是他毕竟被古罗马的官吏钉死在十字架上了。他复活了,复活的是耶和华神的精神,祂不再是以色列的“神”了,而是成了西方世界的“神”了。成了古希腊、古罗马人的“神”了。但是他又不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国王和教会领袖们的神,而是所有追求“神的话语”的信仰的人的“神”了。“神的话语”的信仰的追求,就是把人们从“伟人话语”的偶像崇拜的下解救出来的道路。 我们信仰的神,我在我的文章中所引用来的那句华人教会成立50周年纪念册上的话,是“ 为基督赢得这世代的华人知识分子”,还不是耶稣。基督是全人类有信仰的人心中所追求的共同的“神的话语”,也是今天的美国神学院中,既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又追求“神的话语”信仰者的心中的“神的话语”。美国今天的信仰的主流应该说,来自美国的那些名牌大学的神学院,也来自整个社会底层的并没有任何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知识的底层老百姓的心中。那就是科学和信仰的互动。 神没有不允许每一个正直人的“思索”,更没有不允许普通人的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思考,神最重视的就是普通底层大众的直觉的感受,但也鼓励科学的探索。神的精神就是人间智慧的开端和前进道路的方向。 当我向我心中的“神”祈祷的时候,我会常常想起在学生时代的“信仰教育”和“思想改造”,觉得圣经中的“神造人”,实际上也是神用祂的大智大能来不断的改造人,永无止境地改造人。我们国家和共产党也特别重视信仰教育和改造思想,但是到了要把人改造为一个“党的驯服的工具”,要像雷锋那样“毛主席的书天天读,一天不学问题多、三天不学没法活”的时候,就到了杨本洛所说的,既无需也不允许作任何与“为什么”相关联的思索的时候了。是政治和伟人让人“无需和不允许作‘为什么’的思考”,而不是信仰。在那样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我家对面的中关村小学里,一群一群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时所朗诵的谚语:“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看谁立场最坚定”。 但是讨论到这里,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信仰。我想这还是要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谈起。“哲学”到底是什么?它能否真的帮助我们去解决物理学的逻辑和数学的逻辑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除了物理学和数学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应用科学。这个应用科学是无法和“神的样式”或者说是无法和理性与逻辑结合在一起的,而应用科学不仅联系着“理性思维和逻辑”,更紧密的联系着“感性思维和直觉”,联系着人文科学。“公理”到底来自哪里?走向哪里?这就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什么人间都要讲“公理”,而人间又都得不到真正的“公理”,这就涉及到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这个问题只能以后慢慢的来讨论了。但是在讨论人文和自然科学之前,还有再简要的谈一下“信仰”。 在所有众多的追求现代基础理论科学方向的追求者中,为什么我只挑选了张志强、杨本洛与蒋和于两位老师呢?而不和众多的“民科”或“体制内的科学家”来讨论呢?因为只有在与他们的讨论中才真正涉及到了什么是“信仰”。 对于广大的“民科”和“科学打假”的朋友,我总觉得他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先学好一门真正的应用科学(包括自然、社会或文艺),作为立身和安命的基础。 我们的先贤教导我们要:格物、致知,修身养心、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里把格物放在第一位,只有格物才能致知,格物是应用科学,是“工科”生,也是普通的劳动者;致知就难了,应是理科了,应属于哲学、数学和理论物理的范畴了;修身养心和齐家就属于人文的范畴了,那里主要的就是经济和政治;最后才是治国平天下,那就属于伟人们的事了。 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分成两类:老百姓的经济和政治,是属于“治于人者”的经济和政治,就是要勤俭持家、安份守法、家和万事兴。治人者的经济和政治,才是治国、平天下,那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够轻易去涉及的事了。但是到了美国,在入籍考试中,我学到了那里的关于好公民的标准中,除了和我们一样的:照顾好自己的家庭、遵守法律和尊重其他人的权益之外,还加了一条:选举一个好的政府。这也是人间“公理”。人间“公理”是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而发展和变易着的。当然美国的“公理”也不是完善的,也是在变易中的,最早当然没有黑人和有色人种的选举权,今天选举权已经属于全体公民了。所以把选举一个好的政府也作为公民道德中的一条要求,我想这是好的,也是时代的进步。我们的道德规范也在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名义上也有选举权,但不是选举“政府”的权利,而是选举已经由党所确定了的侯选人的“代表”的权利。这个代表还是最基层的代表,由这样的代表,这样的“选举规则”一层一层地一直选举到国家的最高的政府。这也是“公理”,是推翻封建时代的帝皇的话语的“公理”以后,所建立起来的“公理”。这个公理也是我们的国家的、当今世代的“公理”,它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后,也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全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共产党和国家的高层官员中,也有人开始考虑那样的选举制度是不是最好的,也在考虑着变化: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公理性”,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的“公理性”,到底是否符合我们改革开放时代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开始有人在讨论了。这些都是好的,我相信改革开放的路,就是对于人间的“公理”的发展的道路:有些人要维护我们国家古老文明的“公理”,有些人要维护“马列主义”的公理,有的人要把西方的“社会契约”的“公理”立即全盘在我国实行,更多的人要按着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地变革我们的政治制度。西方世界解决的也只是一个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一个选举的形式,同样也并不能保证那个政府就是能够代表这世代的“公理”,而且那样的制度也是他们经过了五、六百年的反复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美国是在西方的基础上,又走了近三百年才走到今天的,而且也只是属于美国的当今世代的“公理”。他们曾努力帮助过某些其他国家,按他们的样式去建立社会的“公理”,但是大都发展的并不好。 所以我坚持科学家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但并不支持自然科学家过分地去干预我们并不熟悉的领域。 但是我们的独立思考精神的核心在哪里?这里最重要的,那个独立思考的核心就在于“信仰”:为什么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寻找“公理”,总是找不到我们这时代的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呢?这就是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找到当今世代的“公理”,我们找到了革命时期的“公理”,没有找到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建设的那个“人人可以感受的公理”。我们没有找到从革命时代发展到建设世代的当今这世代的公理之路。这就是我们还没有没有找到“神的话语”所指引的路。我们的先人用我们自己的象形文字所记下来的只是属于形象思维下的“神的话语”。那样的神的话语已经被对于“伟人的形象崇拜”搞得越来越混沌空虚了,我们总是不断地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唯心主义”,不断用领袖的思想来改造大众的思想,用暴力的方式来改造公众的思维方式。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就僵化了。 “追求神的话语”就能够“不僵化”吗?这一点我也说不大清楚。因为我也说不清楚“神的话语”到底是什么?你拿一个今天社会的具体问题,问我从“神的话语”答案应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如果谁能够回答,谁就是“神”了。“神的话语”从根源上来说就是一本“书”,但这本书在人间又是用不同的文字记载下来的,也就成了很多本的不完全相同的“书”了。这就是我从林语堂先生、柏杨先生哪里学到的“信仰”,从柏杨先生学到的是对于“历史”的信仰:“神话是历史的灵魂,离开了神话的历史,现代人间的历史就成了不断轮回反复的牵线木偶戏”。于是我比较的懂得了什么是历史的内涵。从林语堂先生学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 ‘耶稣从来没有解释过他的信仰’,他的力量‘来自他的个人示范’。‘人们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我赐给你们的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亲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怎样相爱’。‘在耶稣的世界中……没有孔子的自制,佛的心智的分析或庄子的神秘主义。在别人推理的地方,耶稣施教;在别人施教的地方,耶稣命令。他说出对上帝的最圆满的认识及爱心。耶稣传达对上帝的直接认识及爱慕之感,而进一步直接地无条件地把对上帝的爱和遵守他的诫命, 就是彼此相爱的爱,视为相等 。如果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简单真理的面前,而这真理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那就够了’。” “如果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简单真理的面前,而这真理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那就够了”。这实际上又回到了“哲学”,18世纪的欧陆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比古希腊的“理性思维”的对立派的思维清晰了很多。我也没有读到过那个被“理性思维”的遏制而消亡了“诡辩派思维”的具体内容;但是我知道在那个时代、在东方的古老的阴阳、五行为主要内容的辩证思维不但没有被消亡,而且成了那部分人群文明发展的主要的思维方法,不仅如此,正是他们发展了人类的早期文明。但是17世纪以后,西方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个古代东方的辩证思维僵化了,阻碍了历史的发展。但是18世纪西方很快又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那个辩证法还是没有被人间所合理的解读。黑格尔呼吁国家一定要提高“哲学”教育的地位,提到国家的最重要的教育的中心的地位。但是,后来却被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所取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理性的因素,造成了人间思维的混乱,反而为德国法西斯的反智的民粹主义得到了滋生的条件。 真正的神的精神是形象和样式的合一,这个合一也是不断的发展而变易的。但是黑格尔“小逻辑”中所提出的 “哲学是思维的反思”, 这一最重要的内涵,在中国反而被范文澜的“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所搞糊涂了。实际上哲学是思维的反思的根本内涵就是:哲学是与科学和信仰的互动相联系的桥梁, 科学是思维的探索,是向前的,而哲学则是思维的反思,是向后的,这个后不是一般的后,更不是倒退,而是想着林语堂先生所说的:“ 如果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我们现在是站在一个简单真理的面前,而这真理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那就够了”。 离开了种子的科学是要变异的,人又为变异成了兽类,所以一定要反思,一步一步的把科学探索和种子中所蕴涵的原初规则链接在一起。但是信仰离开科学的探索,就像种子不能发芽、成长、开花结果那样,也会死亡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科学的快速发展,正在走向离开种子的危险。逻辑和理性的操作,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那个哲学的反思就是寻找那个理性思维体系的逻辑的反思,寻找人为假设的“规则”,即思维体系的“公设”的合理性,这些“公设”就是那个理性思维体系的开端,就是由伟大的、聪明的人物们所造的“假设和约定”。西方的20世纪中期的哲学家也“反思”,那就是罗素的“反思”,他的反思的结果,没有找到那个神的话语中的那个 “包含有一切人类发展原则的种子”, 所以他也成了唯物主义者了。 这就是我们所追寻的信仰。要追寻那个原初的信仰,最困难的就是人类社会的思维分为两条路:一条是人间的路,人与人关系的路,人与人一起组成社会,这条路就是社会发展的路,另一条是人与自然的路,就是自然科学的路。有了两条路人间就会有两类完全不同的思维的目标和方向。 这就是如何处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和那个最简单的真理如何来调节这两类思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真正应该去寻找的道路。
个人分类: 公理论|544 次阅读|2 个评论
(2)公理论 一、信仰、哲学、科学与公理
wenmiaosong 2016-1-29 21:06
(2)公理论 一、信仰、哲学、科学与公理 在前言中,我说我同意张志强和杨本洛通讯中的一段话: 杨教授对“公理化假设”和“约定论”的学术批判不应被过度解读,而应该理解为他对当代数学界在发展数学理论过程中滥用 公理这一逻辑范畴之现象持有的强烈反对立场。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杨教授一直在强调“逻辑”在科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却少见他重笔“公理”。轻视和淡化公理在科学理论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一点也不比滥用公理范畴来得小。 但是,这段话其实也是极难解读明白的。在他给杨本洛的信中提出了一个 “对物理学公理和物理学公理体系建设给出了一些看法并提供了一个参考性方案”。 在那个方案中提了六点,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只列出了其中五点,而把第六点给略去了。因为前五个要点是可以讨论的,在那样的讨论中虽然还不会得出“物理学的公理”的具体结果来,但是对于现代物理学发展方向来说是有益的。而第六要点,实际上又回到了现代物理学的错误的方向上去了。那些具体的物理常数依然和主流派的现代物理学在同样错误的方向上, 所谓的强子物理学,不会得到比现代物理学更有用的物理实在。这是因为他第四个要点,还是没有讲清楚: 第四要点: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这种逻辑操作无需任何高端数学(诸如张量分析,线性代数,微分几何等),而属于在引入太极原理作为哲学基础并依赖基本物理常数且调用初等数学工具下的一种逻辑操作。 “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这句话没有错。“这种逻辑操作无需任何高端数学(诸如张量分析,线性代数,微分几何等),而属于在引入太极原理作为哲学基础并依赖基本物理常数且调用初等数学工具下的一种逻辑操作”。这句话既没有全错,也不全对。 逻辑操作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我们现在是无法搞明白的,高端数学也不是全无用处的。而且不论是“太极原理”的哲学基础,还是我们对于现有那些“哲学常数”和对于“哲学常数”的逻辑理解,都不可能导致对于物理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单有东方世界的太极原理的哲学基础,同样是什么创新的物理学思想也得不到的。 这些需要在以后加以专门的讨论。 但是张志强的文章中“ 物理学公理的提出和确立是对物理学理论系统的逻辑操作,不同于对物理学理论的数学操作”。 这句话说出了当今科学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虽然正像他自己所说,对于数学的公理他知道不多。我想对他说的就是物理学的公理不在物理学之中,依靠物理学的公理人们永远找不出物理学发展的正确方向。物理学的公理实际上就在数学之中,我们不能把“逻辑操作”和“数学操作”分割开来: 没有相应的“数学逻辑”,物理学的逻辑是建立不起来的。 这句话虽然也很难搞明白,我们一定要沿着那条路去走。数学的逻辑说难很难,说不难也并不难,数学的逻辑操作的所有困难就是:“数学”反过来,也不能没有“物理学的逻辑操作”。这样就使人间的思维发展总是走在一条曲折的道路上。 这就要让我们来讨论蒋春煊和于涤尘老师所讨论的问题了。让我们看看蒋老师的话: 中国2015-12要发射暗物质卫星,我们写本文2015-09-30向国内外散发,2015-10-29 nature主动要我写文章:DearDr.Jiang.We welcome electronic presubmission enquires/submission of articles and letters,2015-10-30 nature News发表科普作家Davide Castelvecchi论文” 僵尸物理学(Zombie physics)”, 在过去文献中没有这个名词” 僵尸物理学(Zombie physics)”, 同时《科学美国人》也发表这篇文章。这样就诞生了僵尸物理学. 本文都与新引力公式有关, 其中指出暗物质和引力(这两项就是本文否定内容)是僵尸. 困扰着科学家,本文宣传促使“僵尸物理学“学科诞生, 在全世界传播. 中国报道这重要消息我才知道这件事。中国暗物质卫星应称“僵尸卫星”. 僵尸物理学是永远无法被证明是真也无法被宣布是假。引力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暴胀多重宇宙黑洞弦论等都是僵尸物理学,这是当代全力研究的项目。本文宣传在国外产生很大影响,促使nature提出”僵尸物理学” 这新学科是对本文支持,这将会对当代物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PRL,PRD,CQG发表很多僵尸论文. 这些论文认为是当代最高水平可获世界大奖。 中国对僵尸物理学非常重视(973计划)。必须产生新物理学代替僵尸物理学。 蒋老师的话说得很尖锐,现在国家主流派的科学家们大概是听不进去的。但是那些意见,从基本方向上来说我是赞同的:现代的主流派基础理论科学正在变成“僵尸科学”,国家的971计划和新发射的五个理论物理实验的卫星都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在我国西南建立的世界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我们的世界最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不会做出真正对于认识大自然有意义的实在的工作。 理论物理学是没有实验可做的。 这是我们中国的老一辈理论物理学家卢拔鹤教授所留下的一句话。做实验就得有对于实验结果的“理性”的解释,也就是物理学的“公理”要通过“数学逻辑”来操作,才能够得到新的物理学公理。所以我认为卢拔鹤先生的这句话不但是对的,也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所最应当关注的问题。但是问题还有另一方面,这并不是说以前的理论物理实验都不应该做:那些19-20世纪之交的理论物理实验是应当和必须做的,就像20实际初期的纯数学研究是应该和必须做的一样。为什么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的理论物理学的实验是应该和必须做的,而今天的那些理论物理学的实验是没有什么可做的呢?那是应为当时的“理论物理实验”实际上所能够得到的只是:验证在新的“物质世界的有限论域”下,旧世界的“物理学公理”——牛顿的物理学公理是否还有用。如果牛顿的“物理学公理”对于19-20世纪之交的人类实践不再完全适用了,我们就应该去改变牛顿的“物理学公理”。而当今的理论物理学实验的目的,已经不是去如何改进牛顿的“物理学公理”,而是希望去寻找“新的物理世界”或“物理学公理”。那样的物理学实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今天的理论物理学实验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去发现“反粒子”,发现“暗物质和暗能量”,和去证实霍金的 “ 黑洞或灰洞”,发现“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播”的理论。那样的“物理实验”是没有什么可做的,因为那样的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观察到的“材料”只要是稳定的、真实的,总是有用的。 但是从今天理论物理学家所“观察到的材料”,是得不到新的物理学公理的。因为他们所用的“数学公理”已经错了。 这就是说直接从“实验物理”中是得不到“物理学公理”的。它只能为新的数学理论的发展打开前进的道路。所谓打开数学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发展原有的数学理论,而首要的工作只能是对于那些逻辑矛盾的旧数学的否定,也就是说找出旧数学中那些应该否定的,或者说是应该扬弃的部分。我们不能把整个现代数学称为“僵尸数学”。 因为在逻辑矛盾下发展起来的旧数学中,总是有合理的内核的,这个合理的“内核”就是它可以推动实验物理学的发展,在新的实验物理学的感性材料中,去发展出比旧物理体系扩大了的“有限论域”的。这就是“哲学”。 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物理学的公理”必须在数学的“逻辑操作”下才能够发展的含义。20世纪20-30年代的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家门的争论,到20世纪中期已经结束了。 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进化》就是对那个时代的总结:现代物理体系不是“纯粹的物理学”,我们必须发展“实物与场并存”的物理学。这就是我们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原因。 爱因斯坦本人实际上不是一个物理学家,因为他没有做过一个物理学实验,他对于那些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所出现的实验物理学中新现象的理论解释,没有一个是对的。因为他是用牛顿的“时空框架”去解释新时代人间所发现的新物理现象的,所以那些解释的内容都错了。但是他却给我们时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那就是他证明了牛顿理论的“有限论域”不再适合我们的时代了。牛顿时代的“物理学公理”是人们观察到“实物运动”、而还无法观察到“场”对于实物运动影响的时代。20世纪人们需要面对的是“场”对我们所观察到的新时代的物质运动现象的影响。 爱因斯坦成了新时代的科学的真正的奠基人,他所奠定的不是逻辑演绎的新“规则”,而是那个总结了旧逻辑规则的“有限论域”。 对于“有限论域”的讨论和认识实际上和“逻辑规则”的追求实际上是具有同样意义的两件不可分割的、相反相成的事物。这就是真正的辩证思维。 有一个科大的教授,五六年前曾在我的科学网页上来过几次,他把相对论当作“他的生命线”,反对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进化》那本书上爱因斯坦给我们留下的遗言,甚至认为那不是爱因斯坦所写的。如果他能说出那些现代物理理论的数学逻辑依据,当然也不是不能讨论的,但是他把相对论当作了他的“生命线”,从根本上拒绝了对于“逻辑的、或哲学的讨论”。这就是在2003年召开关于超光速研究的香山会议时,黄志洵老师去邀请“现代科学主流派”的教授们时,他们回答很干脆:所有“哲学和逻辑”的讨论免谈。但是那次香山科学讨论会还是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员会的三位领导也都参加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具体搞现代理论科学的专家和教授参加。这就是“僵尸科学”的来源。反对对现代物理学的哲学反思,就是产生“僵尸科学”的来源。在我国当前是有“僵尸科学”,正像西方现在也是“僵尸科学”当道的时代一样。 实际上牛顿和爱因斯坦都不是“物理学家”,而是“数学家”。他们的一生没有做过一个物理实验,爱因斯坦只做“思维实验”,其实牛顿更是如此。当然他们的思维实验同样都是不成功的。他们的思维实验不成功,只是说明了“数学公理”同样不可能独自发展,即“数学公理”不能再产生新的“数学公理”,理论物理学家和用自己的数学来解释物理实在的数学家,其实都是哲学家,都是真正的哲学家。但是那些真正的现代物理学家只能帮助数学家去发现物理学公理的“有限论域”。发现了超越了“数学公理”的“理论物理学”是“僵尸物理学”。实际上没有“数学公理”的理论物理学和没有“物理学公理”的现代数学家,一起组成了今天的“现代哲学”。那样的僵化的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一起引导着“现代科学”的方向,那个“现代科学”实际上不仅是“自然科学”更重要的是“社会科学”——经济学、军事学和政治学。但是,现代哲学所引领着的那个“社会科学”仅仅只是当今世界中的一群行将就木的“僵化的旧世界”的维护者。人总是会一代一代的成长和死亡,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那些是“僵尸科学”,而不要把今天的科学统称为“僵尸科学“,而只能称其为“具有“僵化思维的科学”,僵化思想的自然科学总是和僵化思想的政治经济学结合在一起,而军事科学是他们的看护者。 我和杨本洛讨论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了。蒋老师和于老师还都是从数学的角度上讨论现代数学的发展,他们看到了现代数学的“僵尸化”,他们展望着新数学,用新时代的数学来为建立新物理学做出贡献。但是那是会令他们失望的:新数学已经诞生了,那就是以“建模与计算”为基础的统计数学,这个统计数学没有带来“逻辑的自洽性”,而是带来更大的逻辑矛盾和混乱。但是他们正是否定那些逻辑混乱的旧时代数学的掘墓人。尽管他们在数学逻辑上只会带来更大的逻辑混乱,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当今时代的人间思维的更大的混乱,这就是我想和杨本洛讨论的问题。 在收到张志强来信的同时,我还收到了杨老师给我的一百多页的长信,是他的一份关于数学的逻辑悖论的还未完成的手稿。在 关于数学基础逻辑悖论讨论的一般背景介绍—— 数学基础四大逻辑悖论理性重释之引言中: 在主要由西方人构建的现代数学体系中,出现了容忍形形色色逻辑悖论普遍存在的反常。其实,悖论就是矛盾。或者正如某些西方数学家自己所说,悖论只不过是为了避免直接说矛盾而破坏逻辑的委婉用语。然而,只要是矛盾的就必然是无理的;任何悖论的出现,只能渊源于逻辑前提的矛盾或错误。 1. 直面“现代数学危机”的真实存在与揭示“容忍悖论还是坚持逻辑”的要害 众所周知,归结于集合论悖论的发现,在20世纪的初叶,爆发了一场因为数学基础自身背离逻辑所导致的一场空前认识危机,并由此而最终引发Hilbert所持的“形式主义”主张、Brouwer所持的“直觉主义”主张以及Russell所持的“逻辑主义”主张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这场曾经震撼整个西方知识社会的争论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直至人类进入21世纪却依然没有任何结果,并似乎已经渐渐淡出了许多专业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们的视线。抑或正是目睹这样一种自欧几里得几何学诞生以来几乎从未出现过的高度认识紊乱,作为当代美国的一位著名数学评论家的M. Kline,曾经通过他的那本名为《数学:确定性丧失》的著述,在指出“目前数学的状况杂乱无章,处于可以采取相互矛盾态度的困境之中”这一严峻事实的同时,向人们发出了“整个数学大厦即将倒塌”的告诫。 正因为此,尽管人们面对的是“旨在消除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建立数学结构相容性的努力业已宣告失败”的艰困局面,但是像美国《数学评论》这样有影响的刊物,竟然还会每年都要登载“约30,000条新的或许是重要的数学成果”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极大反常时,作为一位数学评论家理应承担的责任,Kline不得不向被之称作“纯粹数学家”的研究者群体提出如下忠告: 这种困境本将给纯粹数学家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使他们在创造新数学前首先致力于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因为这些新数学可能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然而,现实却是如此冷酷,任何理性忠告已经几乎无人在意,再也没有人会认真思考怎样才能符合于“逻辑”的问题。或者正像一位当代著名哲学家所说,对于任何一个只是一心跻身于20世纪知识世界的哲学家而言,让他们耿耿于怀、纠结于心的无非只是那柄“要么发表要么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达摩克里斯利剑。同样,这位数学评论家亦只能徒唤奈何地向自己的读者哀叹: 文章发表得越多越好。如果说,一些同时代的数学家还多少对合理的基础有所尊重的话,那么,这也只能在星期天他们祈祷我主宽恕,或者只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对手在做什么而停止书写新的论文的时候。对于他们而言,个人的成就是绝对重要的,不管文章是对还是错。毫无疑问,对于每一个诚实的学者和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学术管理结构而言,Kline所说理应成为需要人们正视和严肃思考的问题。 同样因为此,笔者曾经一再公开指出:出现在中国科学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是,人们必须同时理性地意识到,如何看待科学腐败的问题,并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某一个“特殊国度”中的一种纯粹社会现象,甚至故意被扭曲为与某种特定“文化传统”相关涉的痼疾。其实,科学腐败现象之所以普遍涌现和大肆泛滥,必然具有“滋生腐败”的真实物质基础以及“维系腐败”的牢靠社会基础。 前者就是:因为完全无视理性和逻辑,否定作为“逻辑自洽性”原则之必然依皈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容忍“约定论 —— 纯粹主观意念”大肆泛滥,所以最终必然导致矛盾和谬见丛生,却往往美其名曰为“公理化体系”的荒唐杜撰;而后者则是:虽然目睹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大量“矛盾陈述”长期而反常地存在,但是因为自己无力予以解决,所以竟然默认将用作描述“自存”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公然异化成为一个所谓“共同意志集合”的怪胎,并且,恰恰只是为了维护这个“共同意志集合”的绝对威权,当然,更是为了切实维系隐藏于其后一系列“共同巨大利益”的“合法性”假象,因此懂得必须牢牢掌控“科学话语权”之价值的那个西方科学主流世界。 不得而知,是否同样只能归咎于“生存压力”的逼迫或驱使,就在这同一本书,就在作者指出当今数学世界普遍存在被其称作“数学家们只是在贡献概念,而不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思想”这一极大反常的话音刚落,几乎立即换了一付面孔,重又谆谆善诱地告诫人们: 除了物理思维,在所有新的数学工作中,还有强烈的直觉作用。基本概念和方法,总是在对结论做出合理证明以前,早就被直觉地捕捉到了。杰出的数学家不管怎样恣意妄为,都有一种本能保护自己免遭灭顶之灾。伟大人物的直觉比凡人的推演论证更为可靠。 无论语词怎样委婉,抑或只是被迫无奈的违心之辞,但对当今科学世界普遍存在“伟大人物即可恣意妄为”的怪象却是做出了辩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人们还可以相信,这的确是作者对于“伟大人物”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赞许。 然而,一旦作如此退让,不仅遮掩甚至玷污了全书理性思辨的光辉,对作者之前曾经做出 同样因为此,某一位应该算得上真正爱护中国的国际友人,早已公开书写文章,告诫国人特别是我们的中国政府完全不必在乎诺贝尔奖,指出所谓的诺贝尔奖早已沦落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异化。当然,问题的本质远不止于此。在世界远没有那么安定、公正、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尚如此剧烈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诺贝尔奖自然而然地异变为这种争斗中的某种特殊工具。 杨本洛的所有著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科学的认真和执着。他不论对于逻辑、数学、还是哲学问题的讨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无法把他那部一百多页的关于数学和哲学中的逻辑悖论的陈述,更多地转引出来。多引一点杨本洛的文章,就会失去更大的一批今天的读者群。就像谭天荣在他的另类人生和另类物理学中所说的,他的书是写给一百年以后的人看的。他所讨论的哲学就是“探波尔哲学”。探波尔哲学是西方70年代兴起的哲学。20世纪的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是罗素哲学,它最终通向了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基本观点有一句名言就是: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尽管作为哲学家,罗素不是一个好的哲学家,他把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哲学,引向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但是作为数学家他是一个好数学家,他指出了当今的现代数学已经是一个充满逻辑悖论的数学,是一个“僵尸数学”,他也看到了他那个时代的“西方的现代物理学”是一个蓝色的 幽灵,但是他没有去建立一个真正的当今时代的“哲学”,而反过来号召美国人要相信那个已经成为蓝色幽灵的西方的现代物理学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害怕更可怕的幽灵——红色的幽灵,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依然是伟大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也是他的时代的一个不错的“哲学家”。虽然他把一切实在的都归于了 “科学”而把“神学”包括对“神的话语”中去获得时代真理的启示的不断改革着宗教的“神的话语”的追求者们的“神学”,都称为“ 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 。他最后在那个广阔的从从神学到科学之间的哲学领域中找不到一个人,只是一个人在哪里呼号和呐喊着。虽然他在身边找不到一个理解他的哲学的人,但是实际上人们也并没有忘记他:他和爱因斯坦以及其他一些科学家向全世界政治家所发出的反核、和平宣言: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 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的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必将永远成为全人类的永恒的共同的信仰。所以从自然哲学中找不到从神学到科学之间的广阔领域中,只有一个人和他一起为他的“哲学”的真理而呼喊,没有关系,还有社会科学,还有人文科学。 杨本洛的哲学观和罗素的哲学观有一些相似之处。“逻辑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对他还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今天引用的那段话中,特别是最后一段已经有了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明显的倾向。我完全同意他所说的: 诺贝尔奖早已沦落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异化。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哲学已经从理性主义的哲学,向着了反理性主义的哲学发展的趋势,“探波尔哲学”就是反理性主义的哲学。他把“科学”的基本属性定为“可证伪性”,可证伪性就是“有限论域”性,就是我的另一位主持“时代哲学”群组的网友中庸所提出的“时代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已经被中国科学主流派所接受了,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的证伪性”给予了一种特殊的“解读”:那就是“自然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但是“数学是不可证伪的”,所以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数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共有。其实这个观念也是从西方社会所过来的。西方社会的这个观念也就是属于今天的西方的主流派哲学的。探波尔哲学在西方也只是一种当今时代的反主流哲学。自然科学群体中信它的人正在越来越扩大,特别是在应用科学中。而社会科学中依然以理性主义哲学为主流。所以探波尔哲学也只比较普遍的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家们所接受,而并不为西方世界的社会科学——自由世界的政治经济学家们所接受。东西方的社会科学都不把数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属性,东西方的社会科学都希望保持他们各自的“意识形态”的“公理性”和“普世性”。 “科学”本身已经不再和“真理”为伴,当科学走向僵化的年代,诺贝尔这个以科学命名的奖项,确实很难再看到有什么标准可言。 当今科学世界普遍存在“伟大人物即可恣意妄为”的怪象。 那种现象确实依然存在。东方世界的伟大人物可以恣意妄为,是由于我们的大众还处于习惯于对于个人的偶像崇拜的精神下。而西方世界的伟大人物的恣意妄为,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所激励起来的个人自由绝对化的所导致的国家主义的保护下的民粹主义,或反智主义。在哪里看不到具体的作为个人出现的“伟人”,但是有一个对伟大的国家和少数人控制下的伟大的“规则”的崇拜,那就是“金钱崇拜”。金钱在它作为一种调节人群的集体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时,本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当它被少数人的游戏规则所控制的时候,那个“金钱崇拜”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同样是可怕的。“ 现代世界远没有那么安定、公正、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尚如此剧烈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诺贝尔奖自然而然地异变为这种争斗中的某种特殊工具。但是像美国《数学评论》这样有影响的刊物,竟然还会每年都要登载“约30,000条新的或许是重要的数学成果”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极大反常 (现象)。当然这一现象决不在于《数学评论》,更窒息着真正的中国科学的创新。“ 对于任何一个只是一心跻身于20世纪知识世界的哲学家(科学家)而言,让他们耿耿于怀、纠结于心的无非只是那柄“要么发表要么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达摩克里斯利剑。 这把利剑不仅悬挂在哲学家、科学家的头上,而是挂在“人类教育”的头上。中国教育的头上有两把利剑挂在左右两边:一把是科举八股,另一把就是西方教育的“僵尸科学”八股,实在无路可走了。 杨本洛老师还有一段话,那就是在上篇文章中的: 其实,信仰固然不可或缺,否则一个人失去了“如何做人”的准则和方向。但是,信仰永远不可替代理性的思考。信仰的全部意义恰恰在于: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这句话比他以前对信仰的看法要前进了一大步。既然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像两把 达摩克里斯利剑,这说明在“哲学”层次上是找不到“公理”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冲破哲学的层次,建立通向那两把利剑之上的人类思维的更高的层次呢?其实杨本洛所说的“信仰”就是我们所说说的人间的“宗教崇拜”。我们的信仰应该是一个没有“宗教崇拜”的信仰,是一个宗教自由的信仰。人间的哲学往往被称为“意识形态”,或“主义”、或“理论”、或“思想”,当它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时候,就为成为被多数人所感受的直觉,它会成为多数人的一种信仰或人人可以感受的直觉或“公理”了,而当一个(或一些)伟大人物,因此而可以恣意妄为的时候,就成了一种崇拜的宗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革命的胜利,能够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是在那个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人所能够感受的直觉,代表了“公理”。当开国大典以前的全国“五一游行”的口号中,被加上了共产党万岁,和毛主席万岁两条标语以后,那个“主义”和“理论”,就成了“一群人”或“一个人”的主义和理论了,就不再是人人可以感受的“公理”了。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没有了“科学”的独立的“公理”了,科学和哲学的“公理”,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僵化理论所代替了。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知识分子成了被改造的对象了。为什么“独立思考”和自由的表达每个人的思考是那么重要呢?因为那是“公理”的来源和归宿。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人人都能感受的“公理”。即便没有人人都能感受的“公理”,总会有大多数人能够感受的公理吧。那样的“公理”被一个人所控制了,最后就没有“公理”了。怎样来获得不同时代的“公理”,就是要有信仰的教育。这个信仰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对“ 无需也不允许追究与“为什么”相关的任何思索的” 八股教育。为什么我们在谈到信仰的时候,总是和“神的话语”相联系,其实神的话语就是人类在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无限的智慧的开端和发展道路的方向,怎样读好这本书,就要大家来讨论了。
个人分类: 公理论|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都信仰宗教的原因
热度 1 Xiayongzhen 2015-12-30 13:26
宗教上帝只能称谓蒙眬上帝,有序上帝客观存在。主流学术称谓自然科学的事物均受有序上帝操控,所以有重大科学发现的科学家肯定相伩上帝存在。但是物理学是无上帝学说,主流学术的自然科学均是无上帝学说,否则说不通。因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流行一样均具有教化性。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930 次阅读|1 个评论
素食、宗教与信仰
热度 1 sstone2009 2015-12-20 08:43
周围有一些朋友崇尚素食,不吃荤腥食物,久而久之对荤腥食物失去了消化和吸收能力,厌恶荤腥食物的气味、食之出现胃肠道不适,轻者恶心,重者呕吐、腹泻。 百度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我周围的朋友中有信奉佛教,佛教便是宗教的一种。伊斯兰教、天主教当然也是宗教。 佛教要求信众素食,或许因为不杀生等信条。食用荤腥,必须杀生,杀生则是佛教所不许,和尚、尼姑应该是不食荤腥而素食。在电影《少林寺》中,唐王李世民格外发旨允许少林寺和尚可以吃肉,不知现实的少林寺是否执行了唐王的旨意,倘若执行,大概也是例外吧。但也有一些宗教并未要求食素,比如伊斯兰教可以吃牛羊肉;天主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斋日吃肉列为禁忌。 再来看看信仰是什么?百度说,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主义的产物,宗教或主义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主义,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 素食者对于素食,可以是对宗教的信仰所致,亦可以并非宗教而素食便是信仰,其动机或为追求健康、或沿袭了长辈的习惯。信奉佛教的俗家弟子,也是并非都素食,不素食并未影响他(她)对佛教的信仰。 我不是素食者,亦不信奉任何一种宗教和主义(我也不反对大家信奉任何宗教和主义),但在四十年多人生历程中,渐渐形成我的信仰,我的信仰来自父辈的言传身教、来自读书学习、来自生活体验,再经过我的独立思考而形成,在我的信仰中有一个已经成了核心,便是将自己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践行完美医疗。 在我的心里,素食、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载体,信仰还有其他许多载体,只有信仰刻印在人的心底,才会无比牢固、坚不可摧!我相信,获得信仰需要抛开诸多诱惑,也需要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个人分类: 随笔|1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仰 与 迷信
热度 1 张能立 2015-12-6 18:41
讨论 这个 话题,需要 将 信仰 与 科学 分开。问题 也需要 分成:信仰 问题 和 非信仰 问题 。信仰 问题 无法 采用 数学 和 去 理解。 非信仰 问题,都可以 采用 数学 和 科学 去 理解。 如果 对于 非信仰 问题,不采用 数学 和 科学 去理解,愿意 相信 某种 观点,这类 行为 就是 迷信 。例如,天气 现象 是 非信仰 问题,这个 问题 是 可以 采用 数学 和 科学 去 理解的。但是,如果 有人 偏偏 愿意 相信 电闪雷鸣 是 雷公电母 所为,那么,这就是 迷信 行为。 不言而喻,无论 是 数学,还是 科学,都不是 万能的。数学 方面,有一个 哥德尔 不完备性 定理,该 定理 就 证明了 数学 不是 万能的。这个 定理 涉及 集合的 本性。集合论 肯定 是 威力 无比。但是,只要 建立 集合 这种 concept,就会 存在 某个 命题 在集合论 范畴内,无法 判断 真伪。该 定理 说的 就是 这个 意思。 科学 虽然 可以 解释 人类的 起源 和 宇宙的 起源,但是,类似 哥德尔 不完备性 定理 那样,科学 永远 都 回答 不了:包括 牛顿 定律 等 科学 规律的 起源 问题。 有人 问:信仰 上帝 是 迷信 吗? 回答 这个 问题,要看 信仰者 是 如何 信仰。人类 只有 理解 有一种 object,人类的 智性(intelligence) 无论 怎么 发展,都不可能 抵达,人类 自然 就会 产生 理性的 敬畏。有了 理性的 敬畏 为 基础,人类 就会 形成 理性的 道德,而不是 盲从的 道德。 被人 教化出的 道德,其实 是 盲从的 道德。 如果 人类 愿意 信仰 上帝 是 创建 科学 规律的 object,那么,借用 帕斯卡的 观点,这种 信仰 没有 什么 不好。如果 是 以 这种 形式 信仰 上帝,那么,信仰 就是 一个 非科学 问题,并不是 科学 可以 解决的 问题。这种 信仰 就不是 迷信。 众所周知,科学 诞生于 信仰 上帝 之中,但是,后来 科学 与 信仰 分道扬镳了。其中 有一个 很大的 原因 就是 达尔文的 进化论 颠覆了 圣经。如果 将 上帝 视为 创建 科学 规律的 object,而不是 创造 宇宙 和 生命的 object,那么,数千年来 信仰 上帝 与 科学 研究 之间的 张力 就可以 消除。 如果 有一种 信仰,既不 妨碍 科学 研究,又可以 大大 提升 人的 道德 水准,那么,人类 为何 要 拒绝 这种 信仰的 呢?
个人分类: 教育|1191 次阅读|4 个评论
[请教] 文化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核心吗?
热度 1 zlyang 2015-11-18 20:01
文化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核心吗? 印象听说: 二战之前 的 世界强国 , 目前基本上都是 世界强国。 反过来, 二战之前 的 世界弱国 , 目前基本上都是 世界弱国。 与二战中的胜负没有明显的关系。 日本、德国 的 制度 ,在二战前后是 有明显变化 的。 所以,请教下述瞎想: 保持一个 国家长期发展 的 核心 因素, 是 文化 吗? 相关链接: 2013-10-01, 密尔求因果五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29352.html 2015-11-15, 关于49年后中国没有出现学术大师的原因的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35371.html 刘亚洲,参考消息,2014-04-12,刘亚洲上将谈甲午战争: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412/374132.shtml 核心提示: 甲午战争其实也是中日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撞。 参考消 息网4月12日 报道 本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 道自3月3日 连续刊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本系列报道结束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空军上将接受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和《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的采访,就甲午战争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报特刊登此文作为本系列报道的收官之作,以飨读者。 记者:请您谈谈对甲午战争的看法。 刘亚洲:习主席说,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两个国家命运的战争,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再往大处看,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一、制度 刘亚洲: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 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 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日本就是按照福泽谕吉这个顺序走的,而清朝则反着走。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分别接待过中国和日本两个代表团,后来有人问他对中日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他说:“ 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 造 ; 而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 ” 记者:当时清朝有句口号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刘亚洲:中国古代文明太灿烂了,反而成了我们的包袱。日本从来不是领导世界历史文明潮流的强国,因为它缺乏文明的原创力,这反而使它在全面西化时能够轻装上阵。况且日本是个爱学习的民族,谁强跟谁学,而且学得有模有样。当年它被唐朝打败之后,立即派出大批遣唐使。那时日本弥漫的是一股“唐化”之风。二战结束后,东京的废墟瓦砾还没清除干净,裕仁天皇就签发了向美国派出留学生的诏令。所以, 明治维新短 短30多年 时间,便把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并不让人惊讶。 日本与清朝的对决,是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 记者:您说当时日本已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有什么标志? 刘亚洲: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觉醒。日本秉承中国文化上千年,其国家形态与它的母国是一样的: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人民只有宗族意识,没有国家意识。那时候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和日本来,都一致承认中日两国人民的忍耐与坚忍无与伦比,但另一个印象就是麻木不仁,对压迫逆来顺受,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日本有本侮辱中国人的书叫《支那论》,说中国人“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能继续活着”。其实以此来形容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人,也不差分毫。但西风东渐之际,日本人断然斩断了上千年的文化脐带,脱亚效欧,加入了西方的发展行列。人民变成了国民。 百姓是不是国民,有两条重要标准,一是有没有权利,二是有没有财富。明治维新时,日本还搞了“自由民权”运动,其核心是“纳税人的参政权”。大久保利通说:“国家强大源于民众的富足。”日本走了和清朝洋务运动相反的路,鼓励民间资本。腐朽的制度不仅阻碍民族发展,为敌国入侵提供可能性,并在关键时刻出卖民族利益。甲午战败后赔了那么多钱,可战前买军舰,竟一分也掏不出来。有了国民,就有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很多日本学者在总结甲午战争经验时都认为,国民意识是战争胜利的最大法宝。国民国家是近代日本的基本国家模式。反观大清帝国,当日本在不顾一切地调动和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的时候,清朝则不顾一切地将民间思想火花扑灭于萌芽之中。战争从来就不是老百姓的事,甚至不是军人的事。威海卫陷落后,南洋舰队曾派人向日本海军请求,归还被俘去的南洋舰队的两艘舰只,因为这两艘舰是北上参加北洋水师会操的,而非参战,理应归还。此事成了海战史上的笑柄。 记者:一切事情,核心因素是人。 刘亚洲:梁启超说:“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日本自然资源实在匮乏,所以就最大限度开发人的资源。明治维新时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它首先抓的是对人的教育。这里说的教育指的是“欧化”后的新式教育,它完全不同于日本“唐化”后的旧式教育。甲午战争10年后,日本又打赢了日俄战争。日本天皇说,赢了这场战争,他最应当感谢的是日本的小学教师,因为日本士兵绝大多数都受过小学教育,而沙俄士兵则大多数是文盲。教育的革命带来了思想的革命。军队是更需要思想的。对一支军队而言,思想才是真正的杀手锏。红军就是一支有思想的军队,所以它战无不胜。 记者:相比之下,清军就差多了。 刘亚洲:清朝的教育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教育。有个国家领导人在一次会议上拿出两份清朝的名单,它们是收藏在国家图书馆的。第一个名单上的人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刘子壮、陈沅……第二个名单上的人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袁世凯。第一份名单上的人都是清朝的状元,第二份名单上的人都是清朝的落第秀才。这两份名单最能说明教育的问题。 记者:这个对比太强烈了,也太有说服力了。 刘亚洲:思想的力量太重要了。人的精神即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即人的精神。思想不仅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我看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影像,总觉得日本军人脸上有股异样之气,别人很难模仿。老干部看了我国演员扮演的日本兵,总说:“不像。”为什么不像?缺少了什么?有一次,我在日本访问,正值马拉松比赛,七大电视台全部转播。日本几乎是全国观看。有一个运动员腿扭伤了,花了近五个小时才跑到终点,但日本电视一直在跟拍他。街道两侧,密密麻麻全是为他鼓气的人。这时我突然明白了日本人身上那种异样之气是什么了。就在甲午战争前不久,李鸿章访问英国,英皇室为他表演网球。事后问他观感。李鸿章说:“很好,很好,只是实在太辛苦,何不雇人来打?” 记者:李鸿章这样的人,还是洋务运动的精英。 刘亚洲:梁启超认为李鸿章是时势所造的英雄,而不是造时势的英雄。在他看来,日本的伊藤博文则是造时势的英雄。他还说,像伊藤这样的人,在日本成百上千;“中国之才如李某者,其同辈中不得一人”。人是改革的最大动力,也是改革的阻力。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李鸿章以一人来敌一个精英集团,怎能不败? 二、战略 刘亚洲:甲午战争其实也是中日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撞 。19世纪 中叶,西方列强入侵东方,亚洲各国相继沉沦,只有中日两国奋起自强。中国发起洋务运动,日本搞起了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在建立现代国家的努力上,与日本明治时期那代人,应该同样值得尊重。问题是,东亚狭窄,容不下两个国家同时崛起,尤其容不下中国这样的大块头崛起,这就决定了中日间必有一战。日本对此认识得非常清楚,而清朝则懵懵懂懂。中日双方都在西方船坚炮利的逼迫下进行战略转移。日本实现了由传统战略向现代国家战略上的彻底变革。相反,清朝在确立具有现代特征的国家战略上始终裹足不前。直到国家覆亡,都没有制定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战略。 记者:这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战略。 刘亚洲:第一位的是要有战略意志。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日本是个岛国,它始终认为自己的出路在大陆。为了踏上列岛西边这片大陆,它已经准备了上千年。也就是说,它的对华战略已经实施了上千年。历史上的日本有两个特点:一、一旦权力集中,就要征韩;二、每一次自然灾难之后,就会出现要求对外动武的声音。最近的一次是福岛大地震后,日本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染指。其实这都与它的大陆战略有关。大陆情结贯穿了日本历史的始终。 中国历史上不乏大思想家、大战略家,但是难以有跨越数代人的长久性大战略和实行这种战略的意志。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时,叫嚣的是“国运相赌”。清朝就没有这样的国家意志。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是想永久占领中国的,所以它学习的是满清灭亡明朝的经验,以摧毁中国人的心理和意志为主。这就是为什么日军在战争中对中国人那么凶残和几次大屠杀的原因。南京大屠杀就是“扬州十日”的翻版。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屠杀不发生在南京,也一定会发生在其他地方。只不过南京更合适罢了。它是首都,屠城的震撼力远大于扬州。这是日本的既定战略。 记者:这样一讲,日本的战略脉络就看得很清晰了。 刘亚洲:其次是战略眼光。要看得深、看得远。中国的历史,首先是世界历史进程的一部分,然后才是自身发展的历史。只有布局天下,才能布局中国。甲午战争既是中日双边冲突,又是大国博弈的产物,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至今未消。 1853年 ,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俄国,堵住了俄国南下的道路。不久后,左宗棠收复新疆,也让俄国在中亚方向无所作为,所以它掉头东进,这就与日本发生了冲突。甲午战争后,日俄冲突成为必然。 10年 后,双方爆发了被西方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的日俄战争,这场新列强战胜老列强的战争,催生了日后的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大格局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记者:请您谈谈清朝的军事战略。 刘亚洲:美国人李普曼说,只要存在着一条军事疆界,一条相应的政治疆界就会出现。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只要存在一条政治疆界,一条相应的军事疆界就应该出现。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军事战略应当服从国家战略。但是如果军事战略出了问题,仗打败了,这个国家的国家战略也就完了。退一万步说,即使国家战略出现失误,如果军事战略恰当,还能为国家战略重构创造机会。否则,即使国家战略正确,如果没有正确的军事战略配合,国家战略照样无法实现。纵观当时中日两国的国家战略,最能说明这一点。清朝经 过30年 洋务运动,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将强未强。清朝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战略机遇期不失去。日本则强调“强兵为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 8次扩 充军备,准备“举国发动,国运相搏”。谁的国家战略目标正确,一目了然。但战争结果是,正确者失败,错误者胜利。差距就在军事战略上。 清朝经过 了30年的 军事变革,建立了一支表面上脱胎换骨的新式海军和陆军,但它的军事变革是失败的,主要是观念落后。胜利的军队用未来的观念打今天的战争;失败的军队用昨天的观念打今天的战争。清朝的军事变革,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彼得大帝的改革那样,“大胡子剃掉了,德式西服穿上了,但是留大胡子、穿旧式服装时期的那些思想却留下了”。清朝的军事改革从根子上没有能够摆脱农耕文明的桎梏。农耕生产方式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天下太平,有饭吃就满足。农耕文化的眼睛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看的。清朝内斗那么激烈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因此,北洋水师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奉行的却是长期防御性战略。这是一支农民的海军,因此是一支守土的海军,而不是一支经略大洋的海军。表面上看,甲午海战的战场上,是双方“海龟”的较量。军舰都是从欧洲进口,双方将领毕业自同一所军校,且都用英语指挥。但那是农民与现代军人的较量,那是鸡蛋和石头的碰撞。我曾为北洋水师在全部海战中没有击沉过一艘日舰而震惊。后来我想透了,这丝毫不奇怪。全世界的鸡蛋联合起来就能够打过石头吗?退一步讲,即使是防御,第一道防线也应该在对马海峡展开。反观北洋水师,只敢在大陆沿海做些机动。作为失败的典型,这支水师实在太“成功”了。 记者:清朝军事变革还有什么问题? 刘亚洲:还有两点,第一是没有现代军事思想家。没有军事思想家就无法进行战争的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中国一贯有轻视军事思想家的传统。兵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正经的读书人以读兵书为耻。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在列强的监视和重压下,从零开始,仅仅20年时间就建立起一支全新的机械化大军,横扫欧洲。德军是怎么做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重视军事理论家。古德里安因为他的理论被任命为德军第一支装甲兵团的司令官,官拜上将。中国自古很少有军事理论家受到如此重视。与之相反,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政策的设计者,基本都不是政府官员,而是普通的学者和知识分子。 第二是难以冲破利益的藩篱。清朝的新军本来就是在湘军、淮军基础上组建的,门户对立,内斗激烈。朝廷上有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朝廷外有革命党与保守党的斗争。黄遵宪在甲午战争中悲愤地说:“噫吁哉!海陆军!人力合,我力分。如蠖屈,不得申;如斗鸡,不能群。”军事工业分属不同洋务集团,已然成了官员私产。战争中,日军缴获大量清军装备,这些装备型号之多,令日军瞠目。各个集团都在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北洋水师炮台上的火炮型号达84种之多。 记者:这样的军队怎能打胜仗? 刘亚洲:甲午战争中,一些优秀的清朝军人尽力了,特别是北洋水师的一些将领。北洋水师共 有11名 管带, 7名 殉国,近 3000名 官兵血洒海疆。但这并不能改变战争结局。他们越英勇,就越反衬政府无能,反衬战略出错所造成的代价之惨重。甲午战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又是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短暂的战略机遇期彻底失去。日本由此一步步走向强盛。中国则自始坠入深渊。仅举海军为例,到二次大战爆发时,日本海军总吨位 为98万 吨,拥 有10艘 航空母舰。此时中国海军全部舰船总吨位只 有5.9万 吨,还没有日本一条“大和”号战列舰的吨位 (6.5万吨 )大。 三、信仰 刘亚洲:甲午之败还是文化之败。 记者:“甲午殇思”系列中专门有一篇文章谈这个问题。 刘亚洲: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其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这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发展和变异。要知道一个国家未来向哪里去,可以先通过基因分析看看它从哪里来。分析甲午战争,同样必须分析双方的基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找到千年前的根源,也才能够看清千年后的发展。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间谍,我记得有一个间谍来到南方一处游冶场所,倾听缓慢、悠长、哀伤的二胡演奏,良久,他说:“完了,这个大国完了。”他从音乐声中看到了晚清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记者:评价甲午战争,都觉得中日两军精神状态差距太大。 刘亚洲:清军没有守住一座该守住的城池,没有攻下一个该攻下的阵地。丰岛海战、平壤之战,乃至大东沟海战,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日本《日清战争实记》写道:“支那大将身形高大,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图蒙混过关。”以至于战后在日本儿童游戏时,辱骂失败者是“支那”。两国老百姓的精神状态对比也非常强烈。中国老百姓送亲人上前线,哭哭啼啼。日本人出征的情形,梁启超写过了:“亲友宗族把送迎兵卒出入营房当作莫大光荣。那光荣的程度,中国人中举人进士不过如此。”他还说,日本人欢送亲朋子弟入伍都以“祈战死”三字相赠。报刊所载赠人从军诗,都以“勿生还”相祝贺。就连在日本社会地位最卑微的妓女,也捐钱捐物资助国家战争。 旅顺大屠杀时,中国百姓几乎未有任何抵抗,绝大多数神情麻木,如待宰羔羊。李鸿章幕僚罗丰禄描述:“倭人常谓中国人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实是现在景象。”福泽谕吉说:“支那人民怯懦卑屈实在是无有其类。”在中国,一共发生过两次刺杀日本高官的事件,一次是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一次是尹奉吉炸死陆军大将白川义则。两个义士都是朝鲜流亡者。朝鲜人在中国土地上有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让日本人胆寒。我常常想,如果他们是中国人该多好。如果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如果一条河的鱼全病了,那就是水的问题。 记者:这个“水”指的是中国文化吗? 刘亚洲:是的。中国的国民性在古代是非常辉煌的。春秋时期,中国人性格阳刚勇武。思想灿烂绚丽,极富进取心,也极富创造力。到处是慷慨悲歌、侠肝义胆之士。与之相得益彰的则是直到今天仍令我们神往的诸子百家,洋洋大观!那时的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他们信仰的是中国传统中最健康的东西,如信、义、仁等等。秦始皇之后,专制皇权大行其道,对人民一代一代进行奴化教育。被统治阶级阉割后的儒学道统使得中国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国。孝子太多,忠臣太少。政治权力不允许民众树立信仰与道德,因此成了一盘散沙。尤其是经过元、清两个马背民族的统治,中国人的血性几乎被摧残殆尽。你看看明、清的绘画,很多是颜色黑白的山水画,愁云惨雾,给人一种凄凉压抑的感觉。戴季陶说,日本最消极的“浮世派文学艺术”的画中,都含有不少杀伐之气 。200多 年前,一个叫马戛尔尼的英国人到中国走了一趟,回去后,一针见血地说了一句话:“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做官。”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研究中国后得出一个结论:“人心腐败已达极点。”他提出,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分子”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失误还要可怕。 记者:日本似乎也没有宗教。 刘亚洲:对,日本对外出口一切,但独不输出或输不出宗教。然而,日本人有信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最初来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豪侠人格。石原莞尔认为,中国原先也是有“武士”的,但这种“武士”在宋朝以后永远消失了。中国的“武士”在日本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神道最强调“忠”。“忠”在日本才是一种宗教,并成为超越其他一切宗教的思想。缘由是这个岛国历史上几乎从未受过外来侵略,也没有发生过王朝更替,是所谓“万世一系”。武士道精神加上对天皇的忠诚,使日本出现了一种畸形的信仰,将死亡视为解脱,认为死者可以免于受到谴责。武士道强调看透死亡。武士道最初要学习的就是忍耐、冒险和自杀。“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而且是果断地死,毫不犹豫地死。武士只要做了对不起领主的事,唯有切腹自杀以谢罪。所以日本文化把认罪看得很重。正因为如此才不会轻易认罪。切腹自杀是最痛苦的一种自杀方式,却最受日本推崇。这种信仰调教出来的人,在侵略战争和屠杀中是不会有任何道义和怜悯的。我看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军的照片,总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清军士兵无论拿什么武器,看上去都像一个厚道的农民;而日本农民不管拿什么武器,看上去都像一个武士。你再看看日本的军歌:“……冲向高山,让尸骸填满沟壑;走向大海,让浮尸浮满洋面。”在现代世界军队中,哪支军队有这样又是尸体、又是鲜血的军歌? 记者:听上去像今天恐怖主义分子的调门。 刘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就是恐怖分子。日本侵略中国,从来就是以屠杀为手段。有一种研究认为,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炮的口径大,日舰的炮口径小,但射速快。日军是打人不打船。 当4至5倍 于清舰射速的炮弹雨点般地落在船上时,给北洋水师造成的肉体创伤和精神打击是巨大的。日军攻击旅顺,远没有像 10年后 日俄战争时那么吃力,伤亡那么大,但它还要在旅顺进行大屠杀,杀得旅顺只剩 下36人 。面对这样凶残的敌人,你想当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的中国人能够抵挡吗? 记者:难以想象。 刘亚洲:可是,一个奇怪的情景发生了。就在甲午战争发 生40年后 ,有一批中国人做出了这个民族近千年来不曾有过的壮举。这个壮举令世界震惊,也令中国人自己震惊。这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一扫甲午年间中国人的那种懦弱、麻木、贪生怕死,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他们是那样英勇,大无畏,那样藐视死亡和苦难。长征,被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比作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和美国人征服西部,他认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布热津斯基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这支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军队从南中国出发时 有8.6万 人,到陕北时只剩下 不到6000人 ,可正是这支军队,后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新生政权。仅 仅40年 ,他们应该还算是甲午同代人。他们怎么会这样?是什么使他们改变得如此面目全非? 记者:您说是什么? 刘亚洲:我给你讲一个长征中的故事:红军翻越一座叫党岭的雪山,那是长征中最高的雪山,很多人因为缺氧和劳累死去了,被埋在雪堆里。后来部队上来后,发现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这只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里写道: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 1933年 入党。从这个故事中,你一定会明白红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四、国运 刘亚洲: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刘亚洲: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中国人群体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梁启超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从准确意义讲,不是鸦片战争,而是甲午大败才是中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甲午 年6月 ,时 年28岁 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指出器物层面改进不足以胜西洋,结果不被采纳。 3个 月后,黄海兵败。同年 11 月,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次年 2 月,香港兴中会成立。兴中会就是同盟会的前身。同盟会成立几年后,清朝被推翻。 1919 年因为不满日本强加给中国的所谓“ 21 条”,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正是在这个运动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历史开始了伟大的转折。 毛泽东出生在甲午战争前一年。邓小平出生在甲午战争 10 年后也就是日俄战争的当年。他们的青年时代,正是甲午风云掀起的巨涛对中国近代史冲击最猛烈的时代。启蒙、自强与救亡,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他们的思想上一定有深深的甲午烙印。他们肯定从来不曾忘记甲午。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谈到中印领土争端时说过“不能做李鸿章”的话。 1982 年,面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不愿把香港归还中国,邓小平说:“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正是在这两位伟人手中,中华民族获得了复兴。 记者:还没有人从这个角度看甲午。 刘亚洲: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我们还应当感谢日本。毛泽东就讲过类似的话。 1956 年,毛泽东在与访华的日本前陆军中将远藤三郎谈话时说:“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日本是一个有特点、有优点的对手。中国是日本最早的老师,日本是中国最新的老师。没有甲午一役,中国还不知道要再沉睡多少年。 马基雅 维利有句名言:“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最伟大的历史成就之一,就是再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也正是这群有信仰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抗日战争中,他们不仅彻底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还在第二个甲午年到来之际,打胜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这似乎是一个宿命。当年的甲午战争,因朝鲜而起。抗美援朝战争,又回到了 60 年轮回的原点,这一仗不仅挽回了中国军人自 1840年 以来屡战屡败失尽的颜面,而且为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撑点。这是毛泽东的大手笔。萨镇冰曾是北洋水师的管带,刘公岛鏖战时,夫人来探望。萨镇冰说:“这里是什么地方?今天是什么日子?告诉她就当我死了,叫她速回!”夫人垂泪而归,不久就去世了。萨镇冰后来重建民国海军,解放后还当过中央军委委员,但终身没有再娶。他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欣喜若狂,写下了“终有扬眉吐气天”的诗句。去世前还赠诗毛泽东:“尚望舟师能再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人真正开始正视中国并试探与中国建立邦交,自朝鲜战争始。 记者:请再谈谈日本甲午一役后的结局。 刘亚洲:日本的结局与中国正好相反。甲午战争中国败了,却是凤凰涅槃,一步步走向辉煌;日本胜了,却在胜利中一步步走向死亡。甲午战争不仅使日本淘到现代化的第一桶金,还尝到了“国运相赌”,“以小博大”的甜头,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已狂妄得没有边际了,竟然叫嚣要“将旭日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山顶”。美国学者研究认为,日本患上了一种“胜利病”,什么仗都敢打,什么国家都敢侵略。看看日本人甲午战争后的旅程,我认为就是一场奔丧的过程。直到牺牲了上千万军民,挨了两颗原子弹,输得一干二净:交出了朝鲜,交出了满蒙,交出了台湾,除了一个冲绳之外,其他吃进去的东西都被迫吐了出来。种未灭,国已亡,至今还是个非正常国家。这一切,不能不说都与甲午战争有关。日本民族性格中一些本来是优点的东西,走到极致,也就滑向了反面。岛民善冒险,总是搞突然袭击。凭借冒险和偷袭,日本赢得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滥用这种力量,在最后一场战争中则遭到惨败。韩国学者李御宁指出:“袭击珍珠港的念头,来自刹那间一击取胜的剑道和相扑,但那场地太大了。每当把盆景树木要移植到广阔的平原时,日本总是犯大错误。” 当下的日本又是如此。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094 次阅读|4 个评论
家庭安全信仰
热度 1 wangbing187717 2015-10-7 09:19
家庭安全信仰 文/王秉 风险世界里 你我都在寻找 有时会迷惘 有时会无奈 只要有家庭安全信仰 家就会充满安全希望 安全信仰不再高深遥远 就在我们身旁 珍爱生命是信仰 安全健康是信仰 家安己责是信仰 爱护自己是信仰 安全关怀是信仰 保护亲人是信仰 爱护他人是信仰 自主保安是信仰 互帮互安是信仰 遵守安规是信仰 服从安管是信仰 做好榜样是信仰 衣着安全是信仰 吃喝安全是信仰 住行安全是信仰 工作安全是信仰 学习安全是信仰 游玩安全是信仰 就医安全是信仰 身体保健是信仰 安全投资是信仰 家有了安全信仰 你才有安全气囊 家才是避险港湾 这就是家庭安全信仰 它可使亲人不再泪湿双眼 这就是家庭安全信仰 它可使亲人不再悄然离去 这就是家庭安全信仰 像家庭幸福的守护者 这就是家庭安全信仰 像农民守望麦田的香 这就是家庭安全信仰 它陪伴家人平安在路上 这就是家庭安全信仰 我的平安家庭梦就在心上 这就是家庭安全信仰 家庭平安 生活吉祥 幸福洋溢 家庭平安 生活吉祥 幸福洋溢
个人分类: 安全诗歌|3076 次阅读|1 个评论
(3)我的人生之旅——信仰与科学的互动
wenmiaosong 2015-8-3 18:04
(3)我的人生之旅——信仰与科学的互动 三、从宗教发展的历史看什么是真正的信仰 宗教和信仰的关系实在太复杂了。一些人把宗教和信仰看成一体。就像前面转载的王江火的网文 “ 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 中所表达的,所以他也直接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马教”。当然这和我的青壮年时代的国家法理体系是不一致的,根据那时的观念,王江火的言论自然是错误的,但不至于会定为犯罪;在反右斗争中,当右派也是完全可能的。如在文化大革命中,这样的言论当然是犯了大罪了。但是我们已经改革开放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现在的国家宪法和整个法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怎么样?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更加重要而复杂了。当然我国知识分子的主流体系依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信仰”,而不是宗教。当然更客观地说,应该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在最新的现行宪法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只在序言的一段中两次提到“马克思主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这两段话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颁布的现行宪法中,对以前的宪法所作的修正的最根本的部分:在现行宪法中出现的只是以个人(或伟人)名字命名的“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及一个不以个人(或伟人)名字命名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修改的宪法的过程中,被修改掉的是正在生活着的“个人(或伟人)”的地位和权利。这就是说,改革开放革掉了把在世的伟人从法理上被僵化地定为国家不变的统治者和继承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传统。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传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中国的特色,而是不同国家或民族在他们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的某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走过的历史道路。 而且在提到马克思主义时,总是和列宁连在一起。在第一句中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后一句又增加了邓小平理论和并不以任何个人名字命名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最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不要小看那样的进步。这正是我国的历史的发展中,所迈出的伟大的一步。有人说,辛亥革命以后实际上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但是辛亥革命以后不是又出现了袁世凯的复辟吗?东方世界要摆脱“伟人”和他的家族统治的阴影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东方世界的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这和东方世界的“象形文字”和“形象思维遏制形式思维”的“意识形态”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某一个个人(或伟人),最根本的还是基本的国民教育问题。从现行宪法的那段话中,你就可以看到什么叫形象思维(或藏象思维):“主义”、“思想”和“理论”都是一个一个的“象”。就像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一样”,在中医中把各类人体的“脏器”、“自然现象”和人类的各种食物和药材都分门别类地藏到“阴阳五行”的那些“形象”中去。然后就可以用“相生”、“相克”的原理,来组织起中医学的“知识”。当然“阴阳、五行”中可藏知识的“象”是少了一些,所以还要不断的扩大,“藏象思维”就是要把人间群体的“精神”或“智慧”都藏到一个一个“象”中去。“主义”、“思想”和“理论”就是在建立和发展国家政治层面的“精神”和“知识”时,所建立起来的类似“金、木、水、火、土”和“阴、阳”那样的中医理论中的“象”。但与阴阳五行相比,就更加混沌、空虚了。所以在那样属于人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的精神层面上,光有那样的“象”当然是不够用的。因为普通老百姓实际上根本搞不明白那些“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确属内容。所以由此产生的“法理”的规则和知识都会显得过于混沌和空虚。所以在那些“主义”、“思想”、“理论”之上还可以加上人名(伟人的名字)作为定语,用不同伟人的名字来表征那些象的属性,那样一来可以容纳知识的框框就可以多起来了。那样的形象就有了比较明确的内容。但是这种“藏象思维”的明确性是有条件的,它不仅要受到伟人的思维能力的影响,更要受到他的传人的能力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们的中医还在通过媒体宣扬着各色各样的第几代传人, 我们的媒体整个被不懂得合理思维方式的一群“精英”所主导着,这是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最大问题。三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人一直在为建立那样的“藏象思维体系”而忙忙碌碌的工作着。这类人被不屑于此的人,称为“犬儒”。在藏象思维的能力上,他们都是很有学问的,但那种学问所能够获得的认识大自然的思维能力是极为有限的。认识大自然需要和“理性与逻辑”有联系的称为形式思维的知识,在形式思维的能力和数理逻辑的知识上,他们都只有小学的水平,他们都根本不懂得代数和几何学的逻辑内涵。他们都忙忙碌碌,青壮年读经赶考,到老还要白首穷经,真是致死不休啊。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很象是那样的文人。但是那样的人如果有较丰富的人生经验,也会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从根本上说,形式思维的能力是要从现代文字语言的文法和逻辑,进入到不断发展着的数理逻辑的系统训练,才能够获得的。而且通过现代数理逻辑的系统训练,真正能够获得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无矛盾的完备的推理体系”,而只是能够寻找到逻辑和理性之上的“信仰”。 我这样说不是在否定和嘲笑我们的古老的文明。人类的文明之路就是那样走过来的。而且走得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在圣经的创世记上神把那样的只懂形象思维,还没有形式思维能力的人,称为按着“神的形象所造的人”。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这就是“神的话语”。实际上也还不能说是“神的话语”,因为神的话语是无法用人间的语言完整地叙述出来的,这只是古以色列人用他们的古希伯莱文所写出来的“神的话语”。因为今天的现代人,很容易发现那句话是不合逻辑的。但是到今天的考古结果,得到的那本书是人类最早保留下来的,用今天的以色列人还能看得懂的文字所写下来的“书”。 用现代文字语言的逻辑来看,那句神的话语像是在说,神希望所造的人,是照着他的形象、按着他的形式所造的人,但是它却造不出那样的人,所以先造的是照着祂的形象所造的人。我们的先民不愿意那样说,因为我们的先民总是相信神是万能的。而且实际上也是如此,神又造了既照着神的形象,也按着神的样式的人。而且又不能说这个民族的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而那个是按着神的样式早的,现在的人都相信“神是平等地造人的”。但是在人类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以形象思维思维能力为主的和以形式思维为主的能力的人群。这两种思维能力是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也就是说,既能相互支撑,又会相互制约的。这就是人类文明以两种方式发展的东西方之间思维方法差别的实质。这里并没有谁优谁劣差别,但是又确实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那部分人群在发展、在前进,而另一部分人群出现衰败和落后的问题。“神的话语”就是要两类不同思维方法或发展模式的人群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我们的先人正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先走上了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比西方世界先进的,人类早期社会文明发展的道路。但是到另一个历史时期,西方的形式思维发展起来了,我们就落后了。这既不是说我们比西方人聪明或愚笨,更不是说那部分人应该作为世界的主人,那一部分人应该听人另一部分人的按排。更不是说人类文明大发展也像动物世界的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 一部分人群先走上的形象思维的道路,人类才有了光辉的早期的古老文明。但是人类是需要不断前进的。所以在创世记中,神造人并不停留在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人为止,而要继续的去造,那就是还要照着神的样式来造人。这就是还要给人以形式思维的能力。形式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先把形象给抽掉,创造出了一些完全混沌空虚的“符号”。由这些符号可以产生出语言。这种思维方法的优点是那个藏人类知识的“象”可以无限的扩展了,但是也更难以用规则来约束那些组成人间的知识了,比伟人的意志更难制约人间思维能力,或者说,形式思维的发展使人间智慧发展的合理性的约束变得更加困难了。所以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来说,人类的早期发展的是藏象思维,而以后才发展起抽象思维(或理性与逻辑)。但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样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人类文明就是那样在曲折中前进。我所信仰“神的话语”中,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读好两本“书”:中华古人的“藏象(形象)思维”的书和古代以色列人的旧约和耶稣基督的追随者所编写的新约的“抽象(形式)思维”的书。这两本书就是具有最丰富、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神的话语”的书。祂不是我们用今天文字语言从字面上所能够直接地学到的,而是要用人的一生去追求的。个人的一生也是追求不到多少的,那就要和所以有信仰的人一起去追求。 我们的改革开放的过程应该就是追求或寻找信仰的过程,也就是见证我们时代的“神的话语”所启示的真理的过程,也就是要创造我们时代的“神迹”,但是谁能创造“神迹”,任何个人都创造不了我们时代的“神迹”,连一个时代的人群也创造不了“神迹”。所以我们把祂称为“神迹”:祂不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人群所能够创造的,所以叫做“神迹”。“神迹”属于神的,也是属于“人”,但又不属于个人,不属于个人的意思就是不属于任何“伟人”也不属于多数的民众,因为民众支持的多数和少数都是随着时代,随着社会发展的特定时代中所出现的特定现象而摇摆和变定的。我们信仰的 神 ,就是“代表”古今中外、过去未来的人类整体的 神 。任何一个时代的伟人都代表不了,你代表得了吗?所以我们就是要去除任何人间的偶像崇拜,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见证“神的话语”。当处于少数的时候,我们能够尊重多数人的决定,我们能够 “恒久忍耐”, 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我们处于多数的时候,我们能够凡是宽容,不自夸,不张狂。在任何时候都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总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那个改革开发初期的宪法中,与那种指导思想的改变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特别强调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这就是说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宪法是那个特定时期的宪法,既要为我国那个发生巨大变革的社会提供了法制上的社会稳定的保证,又要为社会提供了不断向前的变革和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所以我相信王江火提出的 “ 因此,我看好中国会最终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和欧洲的,但是否在发达程度上超越西方,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还需要在制度上和体制上走向发达,还需要看中国能否进行更全面更实质的政体合理性改革,是否能进行意识形态自由化的改革, 是否敢于放弃马教的支配地位”。 他的那些话,不应该被看作是违背我国现在的法律和宪法的行为,不应该受到指责或冷落,而正是应该有更多人来参与讨论的。我同意他的一些基本的观念,但是在“ 是否能进行意识形态自由化的改革,是否敢于放弃马教的支配地位” 那句话上,感觉到必须进行更加认真的讨论,“意识形态自由化”的内涵同样是极其复杂的,那也是一个和宗教的改革一样极为复杂而长远的历史过程。 最近我国香港出现了为了“一人一票”制选举所引发的带有暴力倾向的“占中行动”,引起了国内的争论,也影响了大陆和香港的部分人群之间关系。应该怎样来看待那样的事情呢?我认为应该把“一人一票”制和“占中行为”分离开来。因为这两件事是没有逻辑的必然联系的。提出“一人一票”当然是可以的、合理的。但是人间认为合理的事,同样也并没有采用“暴力手段”的权利。当然我所说的“暴力手段”并不是一定有剧烈的暴力行为的大事件,凡是采用任何违背现行法律的强制地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都是我们所应该反对的。在香港问题上,国家的现有的法律不是否定“一人一票”的民主原则,而只是在前进的道路的细节上的问题,那样的问题应该是言论自由的范围,而不是宣扬暴力思维和暴力行为的理由。其实如何实现“一人一票”制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观念:西方的民主国家也是走过几百年的路才走到今天的,到今天这条路还在继续寻找和前进。只要看一看历史就可以知道:美国在17世纪提出了“人是平等地被创造出来的”,至今这一人权宣言所表达的精神,已经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所肯定了。在美国也是一样,那个人权宣言的精神,是以27条宪法修正案的形式,逐步地写入了国家宪法的。美国人并不把它看作是他们的国父华盛顿的功绩。颂扬的是神的功绩。但是,尽管它早已写进了美国宪法的修正案,直到18世纪经过了国内战争,才有了有色人种的选举权。这还是经过了国内战争的暴力行动才达到的!而且那场国内战争的暴力行为并不是维护“人人都应该有平等权利”的人所挑起来的,而是那些反对种族平等的南方奴隶主的国家分裂行为所挑起来的。 以前我只知道林肯的最大的功绩是解放黑奴,现在学了美国的公民教育材料才知道,林肯的最大功绩是维护了国家的完整。开始,我不理解,解放黑奴的功绩难道不比维护国家完整更大吗?当然更大!但是那个功绩不是一个总统所能够得到的。那是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所产生的功绩,那就是“神迹”。 美国的公民教育中,也没有把人生来平等的人权宣言的功绩归于华盛顿,在那里称颂的是开国时期的“国父们”。是那些讨论和提出了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的人们读懂了(窥见了)、见证了我们时代的“神的话语”。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神迹”。我愿我们中华民族的21世纪的年轻的一代人,能够窥见21世纪的“神迹”,见证21世纪的“神的话语”。总之,改革的路,就是追求信仰的路,但它不是“ 意识形态自由化” 一句简单的话所能够包容得了的。 今天,我要和王江火讨论的不再是他们会不会走上法轮功道路的问题。如果我曾就“恒世公约”提出过不要走法轮功道路的希望和警告,我愿意收回和道歉。但是我还是要和他们讨论。讨论的中心就是信仰、宗教和哲学、科学的关系问题,简称信仰与科学的讨论。而我认为要讨论清楚信仰与科学的关系,不能仅从宗教、哲学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讨论。因为人间本来并没有宗教、哲学和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好,“马教”也好,本来都是没有的,那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才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更加晚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那就连创立人也没有了,那是一个从一提出就有争论的理论。那些人间的理论都是“有限论域”下的理论,提出它的都是“伟人”。“伟人”都是孤独的人,你们看,罗素是在空无一人的、叫“哲学”的旷野上孤独地呐喊着的人,毛泽东也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真是一个孤独地走在空无一人的旷野中的苦行僧!我是不想再去对那些伟人说三道四了,神对他们已经说得最清楚了:祂心中忧伤,祂后悔造人,但祂看到了有世上还有义人,祂也就不后悔了。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从那里能够获得神的话语呢?从历史中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但是这个历史,不应该只有伟人的历史,也不应该只有哲学的历史、科学的历史,还应该有“神话的历史”。因为人间最早的历史都是“神话和宗教的历史(神和人的历史)”,从动物到人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有很长很长的历史: 大約在200萬年前, 人屬 裡的首個動物就出現了; 直立人 最晚在79萬年前掌握了控制 火 的能力;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智人」相信是出现在20萬年前;中国的编年史是在近3千年才出现的,而根据盐海古卷,人间最早的书,即圣经中的创世记和可能的一些相关部分,是在三千五百多年前出现的。而近代实验科学的出现大概只能算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于现代数学和现代物理学则是20世纪的产物,象霍金、欧文.拉茨格的现代广义进化哲学的出现则就只有四、五十年了。比这些更新的“新文明”——“信息文明”实际上仅仅只是处于某些人的头脑之中而言。现代 哲学和科学的历史和神学和宗教的历史相比怎么也不到千分之一吧。当然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要经历多长时间,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希望他们也和“神话的历史”那样长,更希望有比从神话的历史更长得多的人类未来的历史。所以我们不要过分看重在那以短短瞬间所获得的那些“有限论域”中的“伟人的历史”,更不要过于自信自己头脑中所朦胧地产生的某些观念,那些观念在追求金钱和权力中,看起来好像很大很大。一融入历史就无影无踪了。这就是我们想讨论宗教发展的历史的原因。王江火在他的网文中还写了一个他在美国听到的故事: “有一个人非常相信上帝,他是最虔诚的教徒。有一天,他的家乡发了洪水,将他的房子淹没。他孤身一人站在房顶,洪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胸口,如果再不得救,他就要被洪水淹没。这时,从上游飘下来一个木盆,木盆很大,足以支撑他的重量。他的邻居大声对他说:快抓住木盆!爬上去就不会淹死了!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没必要,上帝会来救我的!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脖子,这时候上游开来一艘救援艇,艇上的人大声对他喊道:快上来,上来就能得救!他还是摇了摇头,信誓旦旦的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洪水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他的鼻子,这时候飞来一架直升飞机,抛下一条绳子。直升飞机上的士兵对他喊话:快抓住绳子,飞机会把你拉上来,你就得救了!他倔强地摇头,艰难地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又过了五分钟,他被淹没在洪水中……”。 这个故事说明了宗教并不总是一件好事,当宗教发展成偶像崇拜的时候,也正是人类面临困境或灾难的时候。在人类的历史上人间所遇到的困境和灾难,大部分都是因为宗教发展的迷失方向所造成的,是因为人间智慧背离了神的话语的精神,把信仰变成了迷信所造成的。对于迷信我们当然必须坚决地反对的。但危害人间的最主要的迷信并不是对“神的话语”的迷信,而是对于“人”,特别是“伟人”的迷信。 我刚到美国定居的时候,住在犹太人会堂的对面,为了方便,我们的外孙就在会堂上托儿所。那个会堂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学校,里面没有一个偶像。连以前我们外婆家每年过年要供奉的祖宗的画像那样的偶像也没有,只有大大小小的教室。每到星期日和犹太教的节日,都有大批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孩子来这里来接受他们民族的宗教教育。由于我的外孙大概是那个会堂托儿所的唯一的非犹太人,起初,我们总是担心,怕违反犹太教的稀奇古怪的教规约束。但是最后发现除了放假多一些以外,真正有约束的一条就是在某些犹太教的假节日,犹太人不吃发酵的食物。但是后来发现他们根本不检查入托儿童所带的食物。现代社会哪能分得清楚什么是发酵和不发酵的食物。但是为什么还要对他们的儿童谈这一条教规呢?原来只是让他们记住他们祖先出埃及的历史,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这一点我是从那时看到一篇报道所领悟到的:那报道是说珠穆朗玛峰出现了适合登顶的气象条件,成百上千的游客涌向珠峰的路,在珠峰附近留下了大批易拉罐和塑料袋垃圾。那篇在珠峰留下大批易拉罐和塑料垃圾的报道,又使我忆起了上世纪60年代我国登山队员吃压缩饼干的故事。我突然悟到了犹太教的在那个纪念他们先民出埃及的节日不带不吃发酵食品的教规的原意。在我上大学时,听到中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报告,那个报告中特别说了登山队员的食品都是压缩并干。那时我还以为压缩饼干是一种多么珍贵的食品呢。今天才知道,原来那只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造成的。登山队员只带压缩饼干,仅仅只是反映上世纪60年代的一种历史真实,但我想现在如果把类似只带压缩饼干也作为我们登珠峰的一条规定,那不是也很好嘛。 这个历史的真实映射出“神的话语”的真实,这个历史真实同时也映射出那个时代以色列人的生产能力、生活水平、旅途的艰辛和领导者的周密安排和智慧。 但是在一些不明历史的后代年轻人看来就成了“迷信”。在今天的美国的教会中,实际上早已不允许王江火所说的“ 宗教表面上讲究平等自由,但是却要求信徒们对宗教信仰对象和宗教神职人员进行顶礼膜拜,而根本体现不出真正的平等自由” 的现象。这一般说来只是人们对于历史上的宗教所得到的感觉,而由此来想象出来的对于今天美国宗教的误解。 今天美国的宗教已经是美国宪法和法制体系的严格制约下的自由结社的民间组织。尤其是基督新教的教会都由完全自愿参加的教会成员所组成,教会内一般都成立一个由所有会员一人一票选举产生的执事会,由执事会选择牧师和长老,所有的资金都由教会成员自愿奉献,全部经费的使用完全有执事会掌控,用于牧师的工资和传教的经费。并对神职人员的个人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而教会成员参加和不参加宗教活动完全出于自愿。即使在新教内部,基督教的派别也很多。教会成员的活动完全自愿,今天参加这个教会的活动,明天也可以参加另一个教会的活动。牧师讲道讲得不好,听的人少了教会就会维持不下去。教会的经费使用不但受到教会成员的监督,也受到国家经济方面的律法的约束。当然也有一些教会的神职人员“道”讲得好,教会成员很多,教会很有钱了,也会出现神职人员在经济上违法的事情,但那样的神职人员的任何违法行为,也会很快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今天人间信仰的式微,使得神职人员从根本上不可能拥有对于教友进行精神和经济迫害的权力。不但如此即使完全自愿的资助,它的使用也受到国家经济方面的律法的约束。此外,教会的神职人员在道德上受到比一般人严格得多的约束,稍有一点出轨,他就会受到比一般公众严厉的多的谴责和相应的教规的处置和法律的制裁。即使是一些像摩门教和某些保守的宗教,他们的一些年轻成员在行为上可能会受到一些超过法律的约束,但那多半是与家长对孩子的信仰的期望联系在一起的。不管什么教派的年轻人,受到超越一般人间法理的、教义上的约束,实际上也应该看作宗教信仰自由的的一部分。当年轻人成年以后,也同样受到国家的信仰自由法律的保护。任何宗教都没有违背宪法所赋予每个人的自由的权力。王江火所说的那种宗教,在美国会被定为邪教,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曾有过不少对邪教进行法律制止的行动。 宗教是以神的精神和话语为依据的,但是那个“神”是属于神话时代的先民的,现实世界中是已经没有人能够见得到的,但是神又实实在在地通过很多民族的宗教,留下了“神的话语”。那个神的话语和今天的人间话语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在今天的人看起来大都是空虚混沌的、不合当今人间思维的逻辑和理性的。但是有信仰的人相信在那些看似混沌空虚的话语中蕴含着随着“时代的真理”。 “过度的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迷信性,这种迷信性不仅会根本性地干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而且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依赖性,使人类往往会把终极性问题或者困难较大的问题推给他们所信仰的“神”,从而使人类逐渐丧失积极主动性”。 王江火的这段话我也是同意的。所谓“过度的宗教”实际上就是指僵化的宗教“典礼”,也就是“人为的或人所创造的宗教”。而对于远古的“神的话语”的典籍的解读才是发展信仰的道路,这条道路才是发展人类文明的信仰和科学互动的道路。 “美国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宗教信仰,美国人大部分都信仰宗教,尤以信仰基督教为甚。我们不否认基督教对科学曾经具有积极影响,而科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克制而给宗教留下一块地盘,这也是造成西方科学在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时间内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目前的科学都还没有深层次涉及到精神问题,科学至今并没有解释清楚精神的实质和来源,这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科学本属于现实层面的,而宗教本属于主观信仰层面的,但许多宗教人士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许多科学界家也信仰宗教,这就使得科学和宗教这对本来不相容的领域却在很大程度上纠缠在一起。问题在于,宗教所信仰的终极问题是正确的吗?非也,宗教至今也没有拿出任何真正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神迹”的存在,所有有关“神”的传说主要存在于信徒的观念中。当然,宗教可用“灵魂”存在的证据来间接佐证“神”的存在,但是“灵魂”不同于无所不能的“神”。我们也认为“灵魂”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这种“灵魂”最多只能是附属于生命精神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可能超越生命精神,更不可能超越人类精神,因为承载人类精神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级最为复杂的载体。因此,宗教的终极信仰对象很可能并不存在,而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信仰而已” 。这段话正是我们要讨论的“信仰和科学互动”的实质问题。 这段话在我看来,实际上反映了对于美国的宗教的完全的无知。首先是对于宗教和信仰关系的无知,实际上人间并没有“宗教信仰”那样的一种实际的存在。“宗教”是人群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社会实在”,它与真正的科学和信仰并不存在任何确定的关系。美国法律体制是保障对于“不同宗教”活动的自由权利,你可以组织任何形式、任何名称的“宗教”,进行自己的活动。但是那个活动的内容必须不违背美国的宪法和法律。 “而科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克制而给宗教留下一块地盘”, 这是对于宗教和科学之间关系的曲解,既是对宗教的曲解,更是对科学的曲解,是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的社会意识形态给中国最广大的民众带来的根本上的迷信和无知。 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这个宗教信仰自由实际上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信仰任何一种宗教和进行宗教活动,但是所有的宗教活动也都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不是因为科学的“克制”,美国才有了“宗教”的存在,任何一个人世间的民族或国家的出现,都是先有一种信仰,宗教的信仰。 那种信仰是从动物向着人类演化进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人说得清楚那样的演化或进化过程进行了多少时间了,现代社会学家把它约定为“一天”,那末科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最后的一、两秒内才出现的。宗教怎么会因为科学的克制才获得一块地盘呢?现代(二十世纪以前)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像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无畏的科学追求者,更是虔诚的信仰者。他们并不是由于“克制”才表示了对于神的信仰,信仰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科学追求的最后的归宿。 那些为追求科学而受到压迫的像伽利略、布鲁诺,他们并没有受到神的话语的任何迫害,正是神的精神支持着他们宁愿受到人间伟人结合在一起的宗教领袖的迫害,而不放弃信仰的真理。 而这些自诩宗教领袖的伟人,正是宗教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对象。就像今天一样那些在吹嘘他们的“科学贡献”的时候,自称为无神论者,又把自己获得的特权称为是神所赐予的礼物的那些盛名赫赫的科学家那样,宗教并不是仰仗他们的“克制”在存在于人间,而科学的发展和人间的不断的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扫除那些“伟大科学家”对人间的毒害:对科学的歪曲和对信仰的亵渎。 这就像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基石那样:一个人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是父母所给予的,所以没有人会同意父母存在的地位是因为子女的克制而保留的。 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父母总是希望子女比父母更加聪敏,一个好父母教育子女不是凭自己的个人一生的生活经验,而是要教给子女的是天下父母共同从他们的父母那里一代一代继承下来的知识。从个人来说,子女应该比自己的父母更加聪敏,但是那是真正的“宗教”教育的结果。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个打倒那个最崇高、最根本、最恒久的社会基本教育。把自己的思想放在了最高的地位,虽然这样才进行了十年,教育中断了十多年,看一看今天的后果,重建人间的那个最崇高、最根本、最恒久的教育是多么的不易啊! 在今天西方的历史观中, 宗教改革只指16世纪开始的天主教的改革。我们想说的宗教的改革是整个人类社会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的发展过程。当然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近代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但是真正的宗教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宗教中的神的话语,应该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按着神的形象的人群中所流传的神的话语,一类是照着神的样式的人群中所流传着的神的话语。所以我总是相信圣经和易经是同根共源的。象形文字人类最早的文字,所以它出现的时候,也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文字。用它所留下来的神的话语更加难以把握确定的内容,大部分用象形文字所记录的神的话语,在与神的样式的形式思维人群的拼音文字的交流和融合中,慢慢的消失了。以后形式思维为主的人群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也研究出一些用现代文字表达的意思出来,但是那两类人群的思维方式本来就是不同的,那些形式思维的拼音文字,虽有用逻辑表示的语法,但是所有的语法的逻辑本身也是没有完全的无歧义性的,那种古代象形文字的现代的解读怎么能够可靠呢?所以那些古象形文字基本上都泯灭在历史的洪荒中了。西方人除了一些从事东方古文明的少数专业工作者以外,把形象文字看成了“死文字”。所以他们的历史,实际上是以宗教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史。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形文字,终于在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中,不断把形式思维的语法融入到形象文字的语言中,同样逐步地完成了文字形象和话语的统一,成为承载人类文明所不可缺少的文字语言之一。 从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一般西方有信仰的人都承认“旧约”中的前面几章,特别是创世纪是人间留存到今天的最早的“书”,是摩西按着“神的话语”一字不改的纪录下来的。我信仰它是因为祂确确实实地蕴涵着所有人间书籍所无法比拟的无穷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历史的真理。但是祂又是无法直接用人们所知道的人间的文字所能够表达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编年史是仅比它晚一些时间的用现代文字编写的“书”。那些书时人间上古英武有名的伟人们所编写的。但是在他们的前面还有一本根古老的书就是“易经”。在“旧约”中实际上就提到了,那就是神赐予该隐的对他们子孙的看顾。由于他们的形象文字还很粗糙,能收藏知识的“象”还不够,收藏的规则也更不清楚,所以比“旧约”更难为人间所读懂,所以以后并没有出现一本像创世纪那样的“一字一句都照着神的话语”来写的创世记那样的书。但是所有中华古文明中所留下的、一字一句不变地保留到现在的“经典”,都以《易经》作为自己的源头,而且同样保留下来了不少确实、而形象可靠,内涵无限的话语。那比创世记更古老些。也许西方的以形式思维为主的用拼音文字的民族认为它与其他的形象文字一样都已经泯灭了,都是“死文字”了。但是在我们看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字的源头、智慧的源头、真理的源头。 但是真正能够看得清楚的一些“神的精神”,我们人间智慧的源头,看起来还是离不开“旧约”。只有在发展了拼音文字的先民的话语中,才能够一字一句地把“神的话语”记载下来。但是圣经也是人间话语记下来的,古希腊人的“理性和逻辑”作为“语法”的拼音文字记录下来的。所谓“理性和逻辑”实际上也不是“神的话语”,但是它和我们的不连贯地藏在一个一个的孤立的形象中的语言相比,它有我们所没有的“逻辑”。什么是逻辑,逻辑就是“神的样式”,样式就是样子的描述,就是一种带有顺序性的、相互联系的“样子”的描述。它当然同样来自神。它不像神的形象那样清晰可见,但是它有孤立形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顺序性,所以它能保留下来了神的话语中更多的真理的内涵。其中一个最有意义的就是神是要把人类分成两类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群,然后再在特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融合中来发展人类文明。这一点我们的东方文明中,不是没有,而是就说得更含糊了。正是两类人间思维方式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造成了神的话语的在人间的不断的变易和发展。这就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才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真正的源头和动力。
个人分类: 我的人生旅程|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
wenmiaosong 2015-7-26 21:24
说明: 王 江火这篇网文,值得大家认真讨论。特别是最后一段:“ 一 个理性而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应当具备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前景,这样的国家如果能够建立自由民主、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其发展前景必然无可限量甚至会成为时代的先导者。相反,即便是一些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如果不能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有所改进的话,那么,其结果必将终会因为种种信仰上的限制而固步自封并最终走向没落。因此,我看好中国会最终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和欧洲的,但是否在发达程度上超越西方,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还需要在制度上和体制上走向发达,还需要看中国能否进行更全面更实质的政体合理性改革,是否能进行意识形态自由化的改革,是否敢于放弃马教的支配地位”。在我看来那些就是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但是讨论的问题更确切应该是宗教和信仰的关系问题。 在那个问题上的合理内容应该 是: 一个理性而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应当是什么样子 的?或者说应该讨论清楚的是:什么是理性?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宗教?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新文明? 如果再进一步还可以讨论:美国是宗教国家吗?或者就是美国的宪法是不是一 个人间最合理的 宪法?其实就我所知,没有人认为美国宪法是最合理的宪法。因为它是随时可以被修正的。所 以,也许我们更加实在的问题就成了,对于我们国家的宪法,能不能修正和什么人、用什么手 续才能提出修正而不会被定会“犯法”。 王江火 西方将因宗教信仰问题走向没落 美国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宗教信仰,美国人大部分都信仰宗教,尤以信仰基督教为甚。我们不否认基督教对科学曾经具有积极影响,而科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克制而给宗教留下一块地盘,这也是造成西方科学在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时间内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目前的科学都还没有深层次涉及到精神问题,科学至今并没有解释清楚精神的实质和来源,这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科学本属于现实层面的,而宗教本属于主观信仰层面的,但许多宗教人士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许多科学界家也信仰宗教,这就使得科学和宗教这对本来不相容的领域却在很大程度上纠缠在一起。问题在于,宗教所信仰的终极问题是正确的吗?非也,宗教至今也没有拿出任何真正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神迹”的存在,所有有关“神”的传说主要存在于信徒的观念中。当然,宗教可用“灵魂”存在的证据来间接佐证“神”的存在,但是“灵魂”不同于无所不能的“神”。我们也认为“灵魂”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这种“灵魂”最多只能是附属于生命精神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可能超越生命精神,更不可能超越人类精神,因为承载人类精神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级最为复杂的载体。因此,宗教的终极信仰对象很可能并不存在,而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信仰而已。 宗教信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基本层面的生活,这对人类的正确认知必然会造成较大的压迫和扭曲。宗教表面上讲究平等自由,但是却要求信徒们对宗教信仰对象和宗教神职人员进行顶礼膜拜,而根本体现不出真正的平等自由。退一步说,即便宗教所信赖的“主宰”或“神”是存在的,那么站在有利于人类的根本利益的角度上考虑,更重要的也应该是人类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外来力量并把自己的命运交出去。使自己五体投地匍匐于“神”的面前祈求拯救,这与那种叩头如捣蒜的乞丐有什么两样?这还有人类的人格尊严吗?真正平等应该主张人“神”平等,那种把自己命运交给“神”的做法,实质上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人类自身的强大,才能更安全地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许多宗教信仰基本是拒绝实证和理性的。圣经开篇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无需证明,无需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一位基督徒来信对我这样说的:我不愿再收到你的理论的邮件,也无意进行任何“讨论”!我会屏蔽你的邮件。这个来信充分说明了:许多基督徒的墨守成规和门户之见已经到了非常顽冥不化的程度,他们拒绝任何有利于人类认知进步的学术交往!似这种极端人士怎么能可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科学目前仍然仅仅局限于物理探究,宗教尚不能从根本上危害到科学,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问题在于,科学必然是要向纵深发展的,要从一般的现实层面发展到深层次,再从深层次发展到极限层次,最终必然也最终揭示出精神秘密和精神来源的,也就是说必然要涉及到宗教信仰的终极问题的。而从科学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科学正在呈现这样一种趋势,方兴未艾的新文明运动正在开发包括揭示精神秘密、实现精神转移的极限技术研究,其他如“2045计划”、人工智能工程等等,也都在进行这样一种极限技术的开发。但这些为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所很难以接受,因为他们不希望使他们所以为的属于“上帝”的秘密真相大白,故他们会以精神秘密、实现精神转移等问题属于“神”的专属权为借口,阻挡这一技术研发趋势。或者说,即便这些宗教信仰者不是有意去阻挡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也会由于他们宗教信仰观念的顽固化,而限制他们主动推动科学向纵深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在我们访美时已经遇到过,尽管新文明人的这次访美得到很多宗教界人士的支持,但是还是遇到部分基督徒的反对。 过度的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迷信性,这种迷信性不仅会根本性地干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而且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依赖性,使人类往往会把终极性问题或者困难较大的问题推给他们所信仰的“神”,从而使人类逐渐丧失积极主动性。在美国我听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人非常相信上帝,他是最虔诚的教徒。有一天,他的家乡发了洪水,将他的房子淹没。他孤身一人站在房顶,洪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胸口,如果再不得救,他就要被洪水淹没。这时,从上游飘下来一个木盆,木盆很大,足以支撑他的重量。他的邻居大声对他说:快抓住木盆!爬上去就不会淹死了!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没必要,上帝会来救我的!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淹到了他的脖子,这时候上游开来一艘救援艇,艇上的人大声对他喊道:快上来,上来就能得救!他还是摇了摇头,信誓旦旦的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洪水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他的鼻子,这时候飞来一架直升飞机,抛下一条绳子。直升飞机上的士兵对他喊话:快抓住绳子,飞机会把你拉上来,你就得救了!他倔强地摇头,艰难地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又过了五分钟,他被淹没在洪水中……”。这个故事说明了人类因为信仰而丧失积极主动性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和愚昧!一个人如此,一个因信仰而逐渐丧失积极主动性的国家也会走向没落。与中国人的勤劳吃苦的精神相比,我们发现美国人特别休闲慵懒而没有压力感。之所以如此,除了美国人至今还能够在享用强权所带来的老本外,最主要的大概就是由于他们那种“上帝会拯救他们”的哪种观念在作怪吧?似这种因宗教信仰而不求进取的作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而事实上我们也发现,西方国家的衰落现象已经开始呈现,(《参阅美国见闻:发达中偶见衰落》 http://shshda1.blogchina.com/2560767.html )。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现象只是一种次要的现象,并能够与国家整体和谐共处,则基本不会对人类正确的发展方向造成干扰,但如果是一种普遍现象,则对国家和人民的正常发展所造成的危害性迟早会显示出来,将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都会因为宗教信仰而裹足不前,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步发展。历史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铁的事实:中国为何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内位居世界前列?而中世纪的西方为何“黑暗”而落后?后来西方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为何在几百年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发展?这其实都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国家与宗教的分离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遗憾的是,西方国家虽然曾经受益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宗教改革,但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获得更彻底更清醒的认识,相反却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条件,宗教信仰在目前的西方世界已经成为尾大不掉的累赘,这种累赘和负面作用或许在短期内还看不出来,但终会在当代人类需要进一步纵深发展的时候最终得以凸显。请拭目以待! 当然,我们不否认宗教在优化人类的道德品质方面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宗教的这种优化不是为了人类的整体发展,其中心目的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宗教利益,而一旦危及到他们的宗教利益,则往往不择手段。回顾历史,史上最大的迫害往往就是宗教给带来的,宗教发动的战争不计其数,宗教对人类进步人士的迫害更是历历在目,本世纪以来的恐怖主义就是来自于极端主义宗教,等等。事实上,发动侵略战争最多的国家,往往也就是那些具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因此,仅仅依靠宗教来优化人类的道德水准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综上所述。就人类今后的综合发展的而言,一个理性而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应当具备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前景,这样的国家如果能够建立自由民主、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其发展前景必然无可限量甚至会成为时代的先导者。相反,即便是一些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如果不能够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有所改进的话,那么,其结果必将终会因为种种信仰上的限制而固步自封并最终走向没落。因此,我看好中国会最终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和欧洲的,但是否在发达程度上超越西方,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还需要在制度上和体制上走向发达,还需要看中国能否进行更全面更实质的政体合理性改革,是否能进行意识形态自由化的改革,是否敢于放弃马教的支配地位。
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1)我的人生旅程——信仰与科学的互动 前言
热度 1 wenmiaosong 2015-7-9 19:09
我的人生旅程——信仰与科学的互动 前言 在我77岁生日的前后,我的女儿曾希望我写一些自传式的文字,把一生中想留下的话尽可能的写下来。好给她们,给她们的孩子们对他们先人的生活留下一些印象和思念。这确实很好,但是我怎么来写呢?我自己的一生和我们先人的生活已经离得太远、太远了。我所记得的只有我的外公和外婆,连爷爷和奶奶都没有见到过。但是我又感觉我的这一生又实在经历得太多、太多了,我生活中的80年,正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激烈的80年。能写下一些给我的已经成了美国人的后人也是好的。 我出生在1938年,正是日本法西斯进攻武汉的时候,那时我家住在武汉,爸爸在武汉工作。我妈妈一个人带着出生刚三个月的我和八岁的二哥、六岁的大姐和四岁的二姐回到祖籍浙江镇海附近的农村。我妈妈那时33岁,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和三个儿童,没有常规交通,在日本飞机的枪林弹雨下,经历了上千公里,光是这一段生命的旅程,我至今都无法想象,那是怎样走过来的。这一段生活的旅程,对我是一点记忆也没有了。从我的侄女那儿听说我二哥在弥留之际,迷梦中还常常惊叫:大妹、小妹,快跑!快跑!日本飞机…。我二哥是在本世纪初逝世的。今天,在我们的国家真有那样记忆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但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一定还会继续相当的一段时间。人们总是会把那样的记忆汇聚起来,由当时国家的统治者,或者说国家的管理者,委托一批最有声望的、最有知识的人,最慎重地写成一本一本的书,叫做“历史”。 我们中国人是最重视“历史”的。不同时期的国家统治者和最有知识的人,就写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书。这就形成了我们古老文明的“核心”。通常的所称的二十四史就是由 中国 古代 各朝 撰写的二十四部 史书 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 它上起传说中的 黄帝 ,止于 明朝 崇祯 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约4000万字,且统一使用分 本紀 、 列傳 的 纪传体 编写。“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 经籍志 》:“世有著述,皆拟 班 、 马 ,以为正史。”当 乾隆 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这样的正史只编写到明朝为止,关于满清的正史,还没有出来,更不用说从满清以后的历史了。但是正史是不是就代表了中国人的历史了呢?也未必。首先这24史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的,司马迁的史记是从黄帝开始写起的,这就是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的来源,但是那个五千年的历史的开端部份只是凭着古老的传说所写出来的,既没有时间的连贯性,也没有可靠性。 现代世界上的历史学界,一般希望找出在时间的记叙上连贯的,所记叙的事实可靠的历史。把它称为“信史”,“信史”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记载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所以又叫编年史。为了与编年史相区别,历史学家又把时间的记叙上不连续的,但是那些断断续续地记叙的,但大都可以从出土文物中或今天依然存在于某些特殊人群的俗习或流传的神话中得到印证的那些事实,所编写的历史称为“半信史”,而把远古的在先民中流传的传说,而那些传说又是被古人零零星星地往往相互矛盾地,或者很难为现代人的思维和文字所完全理解的那些记载,称为“神话”或“神话的历史”。 那个“神话的历史”看起来总是最不符合现代人思维的“逻辑”,但是它所反映的人类生活的年代又是远远地长于半信史、特别是信史上所记载的时间。但是毕竟从现代人所能够理解的程度来说,看起来“信史”是最可靠的,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所说的事看起来又像是有根有据的,所以一般的中国历史学家把“信史”和“编年史”混成一体。 中国的编年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一般认为纪元前841年。西周共和政治的第一年,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开始获得保存,从那一年开始我们中华民族的编年史就没有再中断过,这是人间一部没有一个国家可比的,这个历史也就是人类最可信的文明发展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此而自豪,应该继承这部人间最长的遍年史中所包含着的人类文明发展所积累的知识和智慧。 和中华文明相比,西方的国家文明大都是短暂的、断断续续的。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主要就是那两部分人群,所用的文字不同,而文字不同又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别。中国人和东方的人类古文明的人群所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而西方世界的文字是拼音文字。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之间的差别在于拼音文字以那群人的“话语”为基础,由话语中提炼出能发音的“符号”,这就是称为字符或“字母”。它像是文字的妈妈,所以称为字母。那种文字的特点就是文字和语言之间有一种直接的联系。但是仅有像妈妈那样的“字母”和发音的直接的联系,也不能成为人人都能够明白的文字。为了使人的话语和文字之间有一种确定的联系,就要建立那种相互联系的规则,这个规则就称为“文法(或语法)”。有了“字母”和“语法”,才有了一种完整的“拼音文字”。 当然“字母”和“语法”是用中文字翻译出来的、对于西方拼音文字的一种表达。在英文词汇本身有没有“母”和“法”的含义,我就不知道了,而且拼音文字在世间有成千上万种,没有人能精通所有的拼音文字。“一字一义”,这就是中国文字所特有的属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很感兴趣的就是中英文翻译中的词义的不断的转化:中国改革开放时,最早的一个著名的公司叫“四通”,通向四面八方,也就是开放和发达的意思,而把这个音直接翻译成了英文,成了“STONE”,中文的意思成了“石头”,取其坚强、不败的意思。连我那时在兼职的国家基金委员会,也成立了一个公司,取名叫“方达”,既是“FOUNDATION”的音译,代表基础研究,而中文字的意思就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就能够达到美好的目标。英文词就少一层那样来自字母的意义。不同的文字联系着不同的思维方法,拼音文字有了“语法”,就会强调语言的规则性,从这里发展了与语言的规则性,这种把语言和文字链接在一起的规则性,以后就成了西方文明中的思维方法的核心,他被古希腊的哲学家称为“理性思维”。并用他们古希腊的神名字“逻辑”来称呼那个思维规则。而中文的字形本身的直觉性的含义,则来自于对于直觉形象的表达,但是这种直觉形象所表达的事物,歧义性更大,为了让使那种直觉形象所表达的内容有明确的含义,就易于产生对于偶像的形象崇拜,而那种形象崇拜,也就会转化为对于古今历史伟人们的偶像崇拜。 现在回到历史,我也希望我的后人要珍惜中华先贤所留给我们的人类历史上最长远的“编年史”。当然也希望已经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后裔,都要珍惜我们祖先留下的“编年史”。但是更要学习全人类的共同的历史。有人会说人间哪有全人类共同的历史,确实如此,人间还没有全人类共同的历史。但是如果把人间的历史和“神话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把它和东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历史联系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人类共同的历史——虽然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有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或者说什么时候我们全世界的人民,能够开始编写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更说不清楚全人类的共同历史篇章将是什么样的。因为每一个人只是 “生于尘土,也必将归于尘土” 。但是,我们信仰“神的话语”必将,而且正在指引我们走向那条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历史道路前进。 回到我的人生旅程,我从日本飞机的枪弹威胁下,幸运地在妈妈和哥哥、姐姐的保护下回到了我的浙江的故居。我的家乡在现在宁波大学的校园里,叫“宋家回头”的一个小村庄里。但是我的爷爷、奶奶已经故去,我们在老家也没有了直系的亲属,就住在离故居五里路左右的外公家里。那时镇海和宁波也都已经被日本人所占领,我们家乡在游击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东四明山的游击队常在我们家乡一带活动。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搬到了镇海县城,那时成立还被日本人所占领,但很快就光复了,不久又解放了。在镇海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到宁波读的高中,在我的记忆中,我的青年时代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阳光的年代,我还一直记得,那时候我们爱唱一首歌:“让我们生活的时光,像海浪一样的奔腾,我们知道幸福在前面等待我们,在这青春的年华,我们愉快地劳动,一颗诚挚的心跳跃在胸膛……”!那欢快的、跳跃的节奏一直伴随着我的少先队,和青年团的学习和生活。 1956年18岁到北京清华大学上学,1962年大学毕业,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当研究生,以后就在那里从事无线电电子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工作到2003年退休。这时我们的两个女儿都先后到了美国。她们都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在上个世纪末先后到美国的大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那时候国内和美国的经济水平差距还较大,我们除了给他们交付国内的培养费,买机票和带极少的钱,其他一切都靠她们自己了。两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完全靠自己打拼,实在也很辛苦。我们退休以后,正好她们也都成了家,2003年,我的第一个外孙女出世了。为了帮助她们度过那段艰辛的时刻,我和老伴就到了美国。现在也有十多年了。 自从18岁离家,回老家的次数总共大概也就十来次。2013年是我从镇海中学初中毕业六十年,一些在家乡工作的初中同学,组织六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从我们祖先的文艺作品中,在那个时刻,大家都会因为“物是人非”而感概万千。但是当我们六十年后,回到故乡,已经完全没有了“物是人非”的感概了:人虽然都老了,还是都能够认得出来,但是物确完全“非”了。“宋家回头”的老家,几经改名,先改成“宋家汇头”,后来就成了宁波大学校园的一部分了,我的老家的小村庄,连个影子也没有了。老家的“屋后的竹园和那门前的池塘”当然更是无影无踪了。镇海县没有了,成了宁波市的一个镇海区。它的伴着我成长的后海塘和大海也见不到了,连那座常常在我的梦萦中显现的、半座伸出在无际海洋的照宝山,也成了离大海近十里,根本见不到大海的、陆地上的一座面目全非的小山了。 我写人生旅程,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就只写这么一段。但是这一小段中却包含了人生最深沉的感叹,这个感叹就是: 人间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要凭短暂的人生,去讨论和解释变化无常的人间世界,实在是力所不及的。人的一辈子大抵就是混混沌沌的一辈子。虽然我以后的六十年,一直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但是到头来什么是科学,仍然是一片混沌。尤其是对于社会科学,更是一片迷茫。 在清华大六年中,最大的事当然就是“反右派斗争”。在我的读 “读谭天荣的另类人生” 的专题网文中第一篇就是关于反右以及随后的国家及个人政治生活的描述: 我和谭天荣没有过任何私人交往,但是在心里是忘不了他的。那年我刚上大学一年级,还是个新生。北大的谭天荣等人到清华大操场发表演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大概就是所谓的“5.19”事件。反右派斗争留在我心灵中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人,谭天荣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我心目中他就是右派的一个“符号”。还有一个是流沙河,因为刚好在反右前我读到一首他的小诗,冬小麦:“野菊花凋谢了,我们生长起来了,冰雪封冻着大地,我们孕育着希望”。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就喜欢上了那首诗,总觉得诗中有一种穿透我心的淡淡的忧伤,而忧伤中又没有痛苦、悲哀,更没有愤怒和仇恨。而是给人以内涵着的美和希望。这大概是中华古文化给我的熏陶吧,我们三千年前所留下的“麦秀”和“黍离”都是那样诗,总是在怀旧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后来听说他也成了右派。第三个就是任秉伍,和我住一个房间的同学,看起来比较老成些,总有点把我那样年轻的同学,看成不大懂事的孩子。所以交往不多,淡淡的,但是见了面,总是显得格外的和气,彬彬有礼的。鸣放后期了,工农兵开始反击了,在校门口出了一张匿名“小鬼”的小字报,就在一页不大的纸上,写了短短的几句话,我也记不清其它的什么话了,只记得一句,“20世纪的跳蚤,再勤奋也不能进化为人了吧”!最后公安部协助查笔迹,竟就是他!这个人就当了无名冤鬼了。右派平反了,同学们相聚时,总要问起他,但是一直没有他的信息,至今也还是一点也没有! 我在5.19后,突然得了“乙型脑炎”,我是第一批得病者,马上被送进北京隆福医院。这是我第一次住院,也是我在退休以前,在国内的唯一一次住院。一个房间六人,住的都是我们一个年级的不同系的新生。住院虽也吃了一些苦,把我们当作实验对象了,反反复复抽了很多次“骨髓”。“抽骨髓”也有点像“受刑”,实在很疼,使我领略了“痛入骨髓”的滋味,骨髓液要一滴一滴的滴下来,时间就长得与打针无法比拟了。“乙型脑炎”流行得很快,北京的各医院都住满了,后来的病人都住学校的体育馆了。我们这几位就成了“实验品”。医院里有护校毕业班的实习生,一个教学小组吧,也就六七个人,抽骨髓和护理都由她们做助手。我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同龄人。是她们先悄悄的告诉我们,没有事了,是打的防疫针出了点问题,反应过大啦,但不会有问题,各医院都住满了。 过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后,我们才出院回校。风云突变了!那个年龄的我,就像做了混混噩噩的一场梦一样的过来了。我的以后的生活轨迹还是连接上了进大学的那个时代的“向科学进军”的主潮流。我的生活中那场对很多人是天翻地覆的风暴,在我的身上几乎只是一片空白:没有记得我写过什么大字报,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能被自己和他人回忆得起来的言论。风暴过去以后,学校又活跃起各种课外的“社团活动”,以尽快回复到“正常状态”。我和几个朋友,组织了清华大学的第一个“棋艺社”,那时还是象棋社,围棋热还没有起来。 我的表哥董齐亮年轻时是一个国内有名气的棋手,但他又是大学毕业生,有自己专业的“业余棋手”。上世纪50年代,曾获得过北京市象棋不知那一届的冠军。他在纺织部“中国纺织”杂志编辑部工作,是一个纺织专家。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是发改委的工会主席。他的象棋界的名望,又使他以后成了中国象棋的第一个“国际裁判”,听说他还是北京桥牌协会的名誉负责人,常和邓小平等人一起打桥牌。当时他也还年轻,大概还只是纺织部“中国纺织”杂志的一个编辑吧。我说那些都是听说。真正知道的就是他当时是北京少年宫的象棋辅导员。他很热心的当了我们的象棋社的辅导员,一开始是差不多每个周末都骑自行车从城里到清华大学,先来辅导我们几个骨干的基础知识,给我们带来象棋的“梅谱”、“菊谱”和“实用残局”。使我们几个棋友,终于敢于在学校打出棋艺社的旗号:在周末公开“摆摊打擂”,胜者有奖。其实校内和我们一样水平的人很多很多,但是短短的几个月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开局和实用残局定式谱的背诵,立竿见影地收到了效果。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个“摆摊”的棋友,一次也没有输过。 董齐亮是我唯一有接触的表亲。我爸爸长期一个人在上海工作,我姑妈家就像他的家。在北京我们成了最亲近的人,他对我这个小表弟极其亲热和照顾。但是我前面说的他的个人的情况,却都是“听说”,因为和他在一起,他只和我谈舅舅(我爸爸)的一些往事,和象棋界的一些活动和往事。从不谈个人工作和棋界人士的私人和人间关系的事。有一次无意间我问到他和邓小平一起打桥牌的事,他对我很不客气的“翻脸了”,当然他认为,作为知识分子,是不应该去闲谈那些官场的事的。这是我唯一的从他那里接受到的教训。我的那些他个人的信息,都是偶尔从他家人那里听来的。谈到棋界的个人情况,他总是感慨地说,他们也苦啊!生活中只和32个棋子打交道,而胜负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啊。他女儿也曾代表国家参加过世界的桥牌比赛,但是他不同意她去当一个职业桥牌手。要她有自己的职业。 他总觉得运动员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终身的“职业”。 那个反右风暴结束后,我快活地生活了一段时间。谭天荣说那时他们还太年轻,而我幸运的是那时我还带着太重的童心。反右的阴影在一个憧憬着无邪童心的心里,总是易于被快乐所冲刷掉的。学校的功课几乎不用化去我的课外时间。那时候为一般人最伤脑筋和花费时间的是数学分析和普通物理,我几乎都在课堂上就把作业都做完了,因为那时教授都讲大课,作业都在辅导课上留,留作业和辅导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制度,作业都可以在课上完成了。还有画法几何,作业更简单就是画几条线,有了正确的空间和投影的概念,几乎不用化什么时间。而且那时教室紧张,都是半日制,我们是上午上课,下午都自己安排。所以在同学眼中,我是除了上午上课,睡午觉,就是下棋、拉二胡、吹箫和打球,反正就是玩。 不能让我太快活了。领导让我当个生活委员,每月给同学发助学金,我也做得很好,从没有错过一元钱。对人从不争吵,有些同学学习上需要帮助,我总是很主动、耐心,也讲得也清楚。反右斗争中像一张白纸那样的清白。这样的人也就自然被党所看上了,培养我从团小组长,团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很快就成了党的发展对象。这样才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大跃进以后,我就没有时间去棋艺社,周末晚上总是要开团支委会,研究同学的思想工作,组织红专大辩论。我都能够接受,特别是当时校党委提出的要 反对资产阶级法权,不能把知识和能力作为取得特权的手段,要作一个有知识、有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在普通劳动者的旗帜下集合”,这个口号我是从心里拥护的。 所以就在1960年入了党,成了预备党员。但是接着是三年困难期,在三年困难期中,那些生活上的困难,对我来说还是容易承受的,带头自报最低的定量,依然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接着开始了“反击右倾翻案风”,一开始学校又一次组织了同学“交心”,谈对于三面红旗的看法。一些同学反应了大量的“三面红旗”中的问题,有几个同学比较激动些,说出了“波匈事件是怎么发生的”?那样敏感的话。以后又把那些发言整理成大字报。什么事,只要摘其所要的一“整理”,味道就完全变了。那时我们一个年级一个党支部,在党支部会上感觉到了又要“反击右派进攻”的味道。想起了那个任秉伍,想到那些说了过头话的,我的平时很好的朋友,我实在忍不住了。幸好那时学校没有在学生中开展政治反击的政策,我就尽快的把公布过的“交心会”发言的大字报给收掉了,不留任何底的收拾干净了。在政治工作上,我也明显地可以被人感到消极的情绪,到预备期一年的时候,我写转正报告也没有认真地自我批评,而只是写了我的一些真实的看法。连我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像阶级斗争的先锋战士,党支部讨论延长一年预备期。第二年我在北京电子管厂搞毕业设计,很少回校,团支部的工作也就一概不问了。在临毕业前,匆匆忙忙开了一次转正的会,我的转正报告,讲的还是很多不理解的老实话。转正的会开得很匆忙,很多其它班的学生党员很激烈地批评了我在阶级斗争中的动摇性,最后投票以极少的多数票通过了。 隔一天系主任兼党委书记李传信约我去他家,他问问我转正的情况和还有什么话要说,我还是很平淡地谈了我的糊涂的想法,谈了会上一些同志对我的严厉的批评,说看来我现在离党员的标准实在还太远了。我记忆中最强烈的就是,他听了我说到一些人对我的严厉的批判时,只笑笑说,这些男女真厉害啊!他对于那些批评的内容和我自己说的糊涂的想法,没有说一句话。那时,他也已经知道我被学校推荐到中国科学院当研究生了,他只是说了,国家还有多少的事等待着你去做呢,有些想不通的事,就没有前进的目标啦,就不想为国家、为科学的发展做更多的工作了。其它只是问问我现在班上同学的一般情况,谈得很轻松而随便。等他笑嘻嘻的把我送出家门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转正了。因为他那样的话一句也没有说。到了科学院,第一次开党员会,他们来叫我,我还迟疑了一下,问我的入党关系转过来了吗?我只能那样的问。当然了,哪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有点奇怪的看了我一下。确实我已一点问题也没有的成了正式党员。 以后,国家似乎又回到了向科学进军的时候了。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毕业40周年的校友返校的会议上,我们的系主任张克潜老师,总结性地谈我们年级的同学时,特别用老系主任孟昭英先生的话说,我们那一年是入学时就正式确定的六年制的教育体系,完全按照西方的硕士研究生的标准来进行培养的,特别指了严义埙、吴伯瑜和我三个人的名字,说他仔细看过我们三个人的硕士论文,无疑完全达到了西方任何一个名校的硕士的标准。我很高兴,前后两位系主任老师还记得我,特别是孟昭英先生不仅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也有不少传奇式的遭遇。这使我明白了清华大学创立无线电系(即今天的电子系)的前三届的系主任,孟昭英、李传信和张克潜,都是对我关心和宠爱有加的。我的入党“转正”过程中的一切,也都是系党委和学生支部的干部,他们事先做了工作的。除了我自己入党的转正,我还没有见到过只多一、两票而通过转正的党员,因为在那时国家和党内生活中,所有的投票几乎全都是一致通过的。孟先生在反右和文革中都受到过严重的打击,李传信是解放前就产加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科学家,而张克潜和我都是同时代的人,他和我先是同学,后又是老师的关系。我们这三代从事中国的自然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我和严义埙又成了中科院电子所的黄国祥先生的研究生,我的研究生论文,“行波管大信号理论”,改革开放后在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得了重大科学成果奖。 现在看来在电子器件中的电子和场与波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践中,才有真正打开现代物理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只有它才是信息社会的真正的物质基础。是孟昭英、李传信、张克潜和黄国祥老师指引我进入了神圣的自然科学的殿堂,他们与我都保持了中华文化中真正的那种师生关系。 特别是黄国祥老师,58年回国,82年又返回美国,为我国的微波电子器件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文革中也历尽了令人心碎的遭遇。他才是真正为国家留下了丰功伟业,却也永远地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他才是抖一抖衣袖,不带走一朵云彩地走了。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也依然保持了那样的近如亲人的关系。而看一看今天科学界的关系,师生关系已经改变很大了,越来越成了劳资关系了,这是最使我痛心的。 作为个人的自传式的描述,我只能写这些了。我们这一辈子的中国人,要谈人生大概离不开几件大事:解放、反右、文革和改革开放。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短短的一生中,经历了如此的天翻地覆变化,在人类历史上也许是空前绝后的。空前的,我想这是没有问题的。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代人经历过如此巨大而反复的变革。绝后,只是一种希望。人间的事总是没有绝后的,除非人类在地球上绝灭了。所以,我的人生之旅,最后只能通向信仰和科学互动。信仰和科学互动的道路上,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我希望毛泽东能够成为人间的最后一个被人崇拜过的“伟人”。 讲到历史,中国的现代史大概是一段最混沌的历史了。而这段混沌的历史,大概会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西方历史的特点是什么?只要稍微关心一下,就可以看到,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与中华三千年的编年史相比都是无足轻重的。但是西方有一个整体性的历史,那个历史,实际上就是宗教的改革和发展史,那才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中国的古老编年史更加重要、更加有力量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这些都是我在改革开发以后到了美国,接触到了西方文明以后才渐渐认识到的。1979年我被国家第一批派遣到美国作访问学者,我是解放后到密执安大学工作的第一个访问学者,杨振宁先生、吴家玮、钱致容、戴振铎等老一辈华裔学者都给我们第一批访问学者做了精心的安排,我多次收到过他们联系安排的来信。特别是戴振铎先生,他是美国工程科学院的院士。对于早期到达密执安大学的访问学者在生活条件、科研环境上都作了周密安排,还对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以指导。他更是与我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在密执安大学我不仅对固体微波器件、电路和集成电路专业学习了很多东西, 实际上整个微电子学,或者说整个现代物理学的真正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就是电子和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和静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戴先生的电磁场中的并矢格林函数的研究,才真正开辟了现代科学的道路。我读他的并矢格林函数和附加的数学补注整整读了十多年,才搞明白,原来“ 矢量微分的那些运算符是凑出来的,不是一个具有完整的物理内容和逻辑基础的体系” 。是戴振铎教授的这一句话,使我走上了研究现代科学基础:现代物理、现代数学和现代哲学的路。 其实,我就是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才开始读“圣经”的。因为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人力穷而天心见。在科学的道路上,不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的道路上,人力总有到穷尽的时刻,人力离开了“天心”就会走向歧途。我又读到了台湾的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他说: “有一些历史学家非常瞧不起神话在历史中的地位,但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神话部分,这个民族不过是一个木偶而已”。 我国的三千年的编年史,开始于神话部分,那个部分在我们先民中被称为《易经》。我们的三千年的编年史,既是一部像帝王将相的木偶戏,但又不仅是木偶而已,因为我们有神话的历史,所有半信史时代的传说中,最后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根,那就是《易经》。《易经》的根本就是关于太极和八卦的记载,最终都来源于在水平面上用铅垂于水平面的竹竿(太极)来测量太阳下的竹竿的影子的运动,由此来确定一年四季和一日12时辰的时间的量度。而这实际上又是和圣经的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同出一撤。只是我们的先民用的是象形文字,明确性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变得越来越模糊。 但是在三千年的编年史,特别是经过历代帝王钦定过的正史中,确实像柏杨先生所说,越来越成为没有灵魂的木偶而已。 直到今天,我国很多人相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这个“史”应该是连接着“神的话语”的不断发展的追求信仰的历史,从那些帝王将相的正史中是找不到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的。 但在我们的远古的神话历史中,蕴含着大量的来自神的话语的真理,这就是《易经》。易经中有神形象,也有神样式,也有神的形象样式合一的道理。但它是用形象文字记载下来的,形象文字比拼音文字有更大的歧义性,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真理的内涵越来越不易被人们所理解了,被掩盖在对于帝王将相的偶像崇拜的光环之下了。但是我们的帝王将相史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思维方式为主的民族的不断的融合史。不断的民族融合使我们的形象文字不断地发展着“语法”和“逻辑”的内容。到近二百年的新文化运动中,我们的形象文字也已经有了拼音文字的逻辑和理性的规则,但是比拼音文字有更大的稳定性。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某些形式上已经“人文化”了的信仰,有着比西方形式主义的理性和逻辑有更大的稳定性。 《圣经》的创世纪中,耶和华神不仅“造”了人,还“造”了“天地万物”。但是祂是怎样造“天地万物”的呢?只有第一节的一句话: 起初,神创造天地。 怎么创造的?第二节也只有一句话: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这就是神所告诉人的“创造天地”。我们都是人,我们只能从“神的话语”去“猜想”,去“窥见”神的话语中的真理。对于“天”神什么也没有说。 这就是说,宇宙、太空,人是猜不出、见不到的。 我们所能看到的“天”,不是神所说的包容万物的天。不是宇宙和太空。只是以后“六日”中所造的人眼所能看得到的那些日月星辰和天空中的大气和云彩。我们人间生活的知识和智慧是从地上开始的,这个“起初”中只有地,且地是“空虚混沌”的,但是在空虚混沌中,神又说,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人又是怎样造的呢?在创世记里。实际上神也没有说完祂是怎样造人的。在第六日,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 在造出了地上的野兽、牲畜、昆虫后,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但是神所做的只是: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这个人造完了吗?既造完了,又没有造完。在第二章中,到了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这就是说,神虽在造动物的同一日里,造了一个照着祂的形象造的人,实在并没有造完。只有在吹进了一口气以后,才造了有灵的叫亚当的人。在立了伊甸园后,又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但是神造人的工作完成了吗?还是没有。依然还只是 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只有在第三章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并唆使亚当一起吃下了那棵智慧树上的果子,神对于亚当和夏娃的生活作了从新的安排以后,才造就了能够生儿育女的人类。 但是人类造完了吗?还是没有。所以第四章中讲了亚当和夏娃生了两个儿子亚伯和该隐,一个放羊,一个种地。但后来耶和华神喜欢亚伯的供物,而不喜欢该隐的供物,该隐就把亚伯杀了。耶和华神把该隐逐出了家园。但是祂又为该隐做了记号,不让人杀他。该隐就向东方去了,第四章中,还详细写了该隐后裔的发展和他们怎样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这正好反映了人类首先发展的思维是形象思维,用的是象形文字。神也给了形象思维的人群以看顾,这个看顾就是给了他们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能力,但是那个能力是不完整的,只有神的形象,缺乏神的样式的思维能力。 到了第五章,第一节说: 亚当的后代记载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 第三节又说, 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又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塞特。 这里清楚地说出了,亚当的儿子只能在形象样式上和自己相似。这就是说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神的形象和样式的“合一”的,我们追求信仰就是投入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这个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不可能从那个时代的那个伟人开始。神在不断的造着人类,或者说不断地改造着人类,发展着人类思维的能力,神的话语来自哪里?来自所有追求信仰的人的对于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实践和思维发展的见证之中。见证什么?就是见证人类的思维必须要效法自然,必须要随着时代而不断的“易”——就是不断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 信仰与科学 前言 前言 在我77岁生日的前后,我的女儿曾希望我写一些自传式的文字,把一生中想留下的话尽可能的写下来。好给她们,给她们的孩子们对他们先人的生活留下一些印象和思念。这确实很好,但是我怎么来写呢?我自己的一生和我们先人的生活已经离得太远、太远了。我所记得的只有我的外公和外婆,连爷爷和奶奶都没有见到过。但是我又感觉我的这一生又实在经历得太多、太多了,我生活中的80年,正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激烈的80年。能写下一些给我的已经成了美国人的后人也是好的。 我出生在1938年,正是日本法西斯进攻武汉的时候,那时我家住在武汉,爸爸在武汉工作。我妈妈一个人带着出生刚三个月的我和八岁的二哥、六岁的大姐和四岁的二姐回到祖籍浙江镇海附近的农村。我妈妈那时33岁,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和三个儿童,没有常规交通,在日本飞机的枪林弹雨下,经历了上千公里,光是这一段生命的旅程,我至今都无法想象,那是怎样走过来的。这一段生活的旅程,对我是一点记忆也没有了。从我的侄女那儿听说我二哥在弥留之际,迷梦中还常常惊叫:大妹、小妹,快跑!快跑!日本飞机…。我二哥是在本世纪初逝世的。今天,在我们的国家真有那样记忆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但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一定还会继续相当的一段时间。人们总是会把那样的记忆汇聚起来,由当时国家的统治者,或者说国家的管理者,委托一批最有声望的、最有知识的人,最慎重地写成一本一本的书,叫做“历史”。 我们中国人是最重视“历史”的。不同时期的国家统治者和最有知识的人,就写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书。这就形成了我们古老文明的“核心”。通常的所称的二十四史就是由 中国 古代 各朝 撰写的二十四部 史书 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 它上起传说中的 黄帝 ,止于 明朝 崇祯 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约4000万字,且统一使用分 本紀 、 列傳 的 纪传体 编写。“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 经籍志 》:“世有著述,皆拟 班 、 马 ,以为正史。”当 乾隆 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这样的正史只编写到明朝为止,关于满清的正史,还没有出来,更不用说从满清以后的历史了。但是正史是不是就代表了中国人的历史了呢?也未必。首先这24史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的,司马迁的史记是从黄帝开始写起的,这就是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的来源,但是那个五千年的历史的开端部份只是凭着古老的传说所写出来的,既没有时间的连贯性,也没有可靠性。 现代世界上的历史学界,一般希望找出在时间的记叙上连贯的,所记叙的事实可靠的历史。把它称为“信史”,“信史”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记载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所以又叫编年史。把时间的记叙上不连续的,但是那些断断续续地记叙的,但大都可以从出土文物中或今天依然存在于某些特殊人群的俗习或流传的神话中得到印证的那些事实,所编写的历史称为“半信史”,而把远古的在先民中流传的传说,而那些传说又是被古人零零星星地往往相互矛盾地,或者很难为现代人的思维和文字所完全理解的那些记载,称为“神话”或“神话的历史”。 那个“神话的历史”看起来总是不符合现代人思维的“逻辑”,但是它所反映的人类生活的年代又是远远地长于半信史、特别是信史上所记载的时间。但是毕竟从现代人所能够理解的程度来说,看起来“信史”是最可靠的,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所说的事看起来又像是有根有据的,所以一般的中国历史学家可靠的,一般把信史称为“编年史”。 中国的编年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一般认为纪元前841年,西周共和政治的第一年,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开始获得保存,从那一年开始我们中华民族的编年史就没有再中断过,这是人间一部没有一个国家可比的,这个历史也就是人类最可信的文明发展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此而自豪,应该继承这部人间最长的遍年史中所包含着的人类文明发展所积累的知识和智慧。 和中华文明相比,西方的国家文明大都是短暂的、断断续续的。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主要就是那两部分人群,所用的文字不同,而文字不同又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别。中国人和东方的人类古文明的人群所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而西方世界的文字是拼音文字。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之间的差别在于拼音文字以那群人的“话语”为基础,由话语中提炼出能发音的“符号”,这就是称为字符或“字母”。它像是文字的妈妈,所以称为字母。那种文字的特点就是文字和语言之间有一种直接的联系。但是仅有像妈妈那样的“字母”和发音的直接的联系,也不能成为人人都能够明白的文字。为了使人的话语和文字之间有一种确定的联系,就要建立那种相互联系的规则,这个规则就称为“文法(或语法)”。有了“字母”和“语法”,才有了一种完整的“拼音文字”。 当然“字母”和“语法”是用中文字翻译出来的、对于西方拼音文字的一种表达。在英文词汇本身有没有“母”和“法”的含义,我就不知道了,而且拼音文字在世间有成千上万种,没有人能精通所有的拼音文字。“一字一义”,这就是中国文字所特有的属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很感兴趣的就是中英文翻译中的词义的不断的转化:中国改革开放时,最早的一个著名的公司叫“四通”,通向四面八方,也就是开放和发达的意思,而把这个音直接翻译成了英文,成了“STONE”,中文的意思成了“石头”,取其坚强、不败的意思。连我那时在兼职的国家基金委员会,也成立了一个公司,取名叫“方达”,既是“FOUNDATION”的音译,代表基础研究,而中文字的意思就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就能够达到美好的目标。英文词就少一层那样来自字母的意义。不同的文字联系着不同的思维方法,拼音文字有了“语法”,就会强调语言的规则性,从这里发展了与语言的规则性,即语法相联系的“逻辑”的追求。而中文的字形本身的直觉性的含义,则易于造成对于直觉形象的追求和偶像的崇拜。 现在回到历史,我也希望我的后人要珍惜中华先贤所留给我们的人类历史上最长远的“编年史”。当然也希望已经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后裔,都要珍惜我们祖先留下的“编年史”。但是更要学习全人类的共同的历史。有人会说人间哪有全人类共同的历史,确实如此,人间还没有全人类共同的历史。但是如果把人间的历史和“神话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把东西方的文化、思维和历史联系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人类共同的历史——虽然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有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或者说什么时候我们全世界的人民,能够开始编写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更说不清楚全人类的共同历史篇章将是什么样的。因为每一个人只是 “生于尘土,也必将归于尘土” 。但是,我们信仰“神的话语”必将,而且正在指引我们走向那条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历史道路前进。 回到我的人生旅程,我从日本飞机的枪弹威胁下,幸运地在妈妈和哥哥、姐姐的保护下回到了我的浙江的故居。我的家乡在现在宁波大学的校园里,叫“宋家回头”的一个小村庄里。但是我的爷爷、奶奶已经故去,我们在老家也没有了直系的亲属,就住在离故居五里路左右的外公家里。那时镇海和宁波也都已经被日本人所占领,我们家乡在游击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东四明山的游击队常在我们家乡一带活动。在我上学以前搬到了镇海县城,很快就光复了。在镇海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到宁波读的高中。青年时代的生活就不在这里说了,总之那时一个充满希望和阳光的年代。我还一直记得,那时候我们爱唱一首歌:“让我们生活的时光,像海浪一样的奔腾,我们知道幸福在前面等待我们,在这青春的年华,我们愉快地劳动,一颗诚挚的心跳跃在胸膛……”!那欢快的、跳跃的节奏一直伴随着我的少先队,和青年团的学习和生活。 1956年18岁到北京清华大学上学,1962年大学毕业,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当研究生,以后就在那里从事无线电电子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工作到2003年退休。这时我们的两个女儿都先后到了美国。她们都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在上个世纪末到美国的大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那时候国内和美国的经济水平差距还较大,我们除了给他们交付国内的培养费,买机票和带极少的钱,其他一切都靠她们自己了。两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完全靠自己打拼,实在也很辛苦。我们退休以后,正好她们也都成了家,2003年,我的第一个外孙女出世了。为了帮助她们度过那段艰辛的时刻,我和老伴就到了美国。现在也有十多年了。 自从18岁离家,回老家的次数总共大概也就十来次。2013年是我从镇海中学初中毕业六十年,一些在家乡工作的初中同学,组织六十周年的同学聚会。从我们祖先的文艺作品中,在那个时刻,大家都会因为“物是人非”而感概万千。但是当我们六十年后,回到故乡,已经完全没有了“物是人非”的感概了:人虽然都老了,还是都能够认得出来,但是物确完全“非”了。“宋家回头”的老家,几经改名,先改成“宋家汇头”,后来就成了宁波大学校园的一部分了,我的老家的小村庄,连个影子也没有了。老家的“屋后的竹园和那门前的池塘”当然更是无影无踪了。镇海县没有了,成了宁波市的一个镇海区。它的伴着我成长的后海塘和大海也见不到了,连那座常常在我的梦萦中显现的、半座伸出在无际海洋的照宝山,也成了离大海近十里,根本见不到大海的、陆地上的一座面目全非的小山了。 我写人生旅程,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就只写这么一段。但是这一小段中却包含了人生最深沉的感叹,这个感叹就是: 人间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要凭短暂的人生,去讨论和解释变化无常的人间世界,实在是力所不及的。人的一辈子大抵就是混混沌沌的一辈子。虽然我以后的六十年,一直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但是到头来什么是科学,仍然是一片混沌。尤其是对于社会科学,更是一片迷茫。 在清华大六年中,最大的事当然就是“反右派斗争”。在我的读 “读谭天荣的另类人生” 的专题网文中第一篇就是关于反右以及随后的国家及个人政治生活的描述: 我和谭天荣没有过任何私人交往,但是在心里是忘不了他的。那年我刚上大学一年级,还是个新生。北大的谭天荣等人到清华大操场发表演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大概就是所谓的“5.19”事件。反右派斗争留在我心灵中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人,谭天荣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我心目中他就是右派的一个“符号”。还有一个是流沙河,因为刚好在反右前我读到一首他的小诗,冬小麦:“野菊花凋谢了,我们生长起来了,冰雪封冻着大地,我们孕育着希望”。不知为什么,一看到就喜欢上了那首诗,总觉得诗中有一种穿透我心的淡淡的忧伤,而忧伤中又没有痛苦、悲哀,更没有愤怒和仇恨。而是给人以内涵着的美和希望。这大概是中华古文化给我的熏陶吧,我们三千年前所留下的“麦秀”和“黍离”都是那样诗,总是在怀旧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后来听说他也成了右派。第三个就是任秉伍,和我住一个房间的同学,看起来比较老成些,总有点把我那样年轻的同学,看成不大懂事的孩子。所以交往不多,淡淡的,但是见了面,总是显得格外的和气,彬彬有礼的。鸣放后期了,工农兵开始反击了,在校门口出了一张匿名“小鬼”的小字报,就在一页不大的纸上,写了短短的几句话,我也记不清其它的什么话了,只记得一句,“20世纪的跳蚤,再勤奋也不能进化为人了吧”!最后公安部协助查笔迹,竟就是他!这个人就当了无名冤鬼了。右派平反了,同学们相聚时,总要问起他,但是一直没有他的信息,至今也还是一点也没有! 我在5.19后,突然得了“乙型脑炎”,我是第一批得病者,马上被送进北京隆福医院。这是我第一次住院,也是我在退休以前,在国内的唯一一次住院。一个房间六人,住的都是我们一个年级的不同系的新生。住院虽也吃了一些苦,把我们当作实验对象了,反反复复抽了很多次“骨髓”。“抽骨髓”也有点像“受刑”,实在很疼,使我领略了“痛入骨髓”的滋味,骨髓液要一滴一滴的滴下来,时间就长得与打针无法比拟了。“乙型脑炎”流行得很快,北京的各医院都住满了,后来的病人都住学校的体育馆了。我们这几位就成了“实验品”。医院里有护校毕业班的实习生,一个教学小组吧,也就六七个人,抽骨髓和护理都由她们做助手。我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同龄人。是她们先悄悄的告诉我们,没有事了,是打的防疫针出了点问题,反应过大啦,但不会有问题,各医院都住满了。 过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后,我们才出院回校。风云突变了!那个年龄的我,就像做了混混噩噩的一场梦一样的过来了。我的以后的生活轨迹还是连接上了进大学的那个时代的“向科学进军”的主潮流。我的生活中那场对很多人是天翻地覆的风暴,在我的身上几乎只是一片空白:没有记得我写过什么大字报,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能被自己和他人回忆得起来的言论。风暴过去以后,学校又活跃起各种课外的“社团活动”,以尽快回复到“正常状态”。我和几个朋友,组织了清华大学的第一个“棋艺社”,那时还是象棋社,围棋热还没有起来。 我的表哥董齐亮年轻时是一个国内有名气的棋手,但他又是大学毕业生,有自己专业的“业余棋手”。上世纪50年代,曾获得过北京市象棋不知那一届的冠军。他在纺织部“中国纺织”杂志编辑部工作,是一个纺织专家。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是发改委的工会主席。他的象棋界的名望,又使他以后成了中国象棋的第一个“国际裁判”,听说他还是北京桥牌协会的名誉负责人,常和邓小平等人一起打桥牌。当时他也还年轻,大概还只是纺织部“中国纺织”杂志的一个编辑吧。我说那些都是听说。真正知道的就是他当时是北京少年宫的象棋辅导员。他很热心的当了我们的象棋社的辅导员,一开始是差不多每个周末都骑自行车从城里到清华大学,先来辅导我们几个骨干的基础知识,给我们带来象棋的“梅谱”、“菊谱”和“实用残局”。使我们几个棋友,终于敢于在学校打出棋艺社的旗号:在周末公开“摆摊打擂”,胜者有奖。其实校内和我们一样水平的人很多很多,但是短短的几个月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开局和实用残局定式谱的背诵,立竿见影地收到了效果。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个“摆摊”的棋友,一次也没有输过。 董齐亮是我唯一有接触的表亲。我爸爸长期一个人在上海工作,我姑妈家就像他的家。在北京我们成了最亲近的人,他对我这个小表弟极其亲热和照顾。但是我前面说的他的个人的情况,却都是“听说”,因为和他在一起,他只和我谈舅舅(我爸爸)的一些往事,和象棋界的一些活动和往事。从不谈个人工作和棋界人士的私人和人间关系的事。有一次无意间我问到他和邓小平一起打桥牌的事,他对我很不客气的“翻脸了”,这是我唯一的从他那里接受到的教训。我的那些他个人的信息,都是偶尔从他家人那里听来的。谈到棋界的个人情况,他总是感慨地说,他们也苦啊!生活中只和32个棋子打交道,而胜负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啊。他女儿也曾代表国家参加过世界的桥牌比赛,但是他不同意她去当一个职业桥牌手。要她有自己的职业。 他总觉得运动员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终身的“职业”。 那个反右风暴结束后,我快活地生活了一段时间。谭天荣说那时他们还太年轻,而我幸运的是那时我还带着太重的童心。反右的阴影在一个憧憬着无邪童心的心里,总是易于被快乐所冲刷掉的。学校的功课几乎不用化去我的课外时间。那时候为一般人最伤脑筋和花费时间的是数学分析和普通物理,我几乎都在课堂上就把作业都做完了,因为那时教授都讲大课,作业都在辅导课上留,留作业和辅导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制度,作业都可以在课上完成了。还有画法几何,作业更简单就是画几条线,有了正确的空间和投影的概念,几乎不用化什么时间。而且那时教室紧张,都是半日制,我们是上午上课,下午都自己安排。所以在同学眼中,我是除了上午上课,睡午觉,就是下棋、拉二胡、吹箫和打球,反正就是玩。 不能让我太快活了。领导让我当个生活委员,每月给同学发助学金,我也做得很好,从没有错过一元钱。对人从不争吵,有些同学学习上需要帮助,我总是很主动、耐心,也讲得也清楚。反右斗争中像一张白纸那样的清白。这样的人也就自然被党所看上了,培养我从团小组长,团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很快就成了党的发展对象。这样才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大跃进以后,我就没有时间去棋艺社,周末晚上总是要开团支委会,研究同学的思想工作,组织红专大辩论。我都能够接受,特别是当时校党委提出的要 反对资产阶级法权,不能把知识和能力作为取得特权的手段,要作一个有知识、有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在普通劳动者的旗帜下集合”,这个口号我是从心里拥护的。 所以就在1960年入了党,成了预备党员。但是接着是三年困难期,在三年困难期中,那些生活上的困难,对我来说是容易承受的,带头自报最低的定量,依然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接着开始了“反击右倾翻案风”,一开始学校又一次组织了同学“交心”,谈对于三面红旗的看法。一些同学反应了大量的三面红旗中的问题,有几个同学比较激动些,说出了“波匈事件是怎么发生的”?那样敏感的话。以后又把那些发言整理成大字报。什么事,只要摘其所要的一“整理”,味道就完全变了。那时我们一个年级一个党支部,在党支部会上感觉到了又要“反击右派进攻”的味道。想起了那个任秉伍,想到那些说了过头话的,我的平时很好的朋友,我实在忍不住了。幸好那时学校没有在学生中开展政治反击的政策,我就尽快的把公布过的“交心会”发言的大字报给收掉了,不留任何底的收拾干净了。在政治工作上也明显地可以被人感到消极的情绪,到预备期一年的时候,我写转正报告也没有认真地自我批评,而只是写了我的一些真实的看法。连我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像阶级斗争的先锋战士,党支部讨论延长一年预备期。第二年我在北京电子管厂搞毕业设计,很少回校,团支部的工作也就一概不问了。在临毕业前,匆匆忙忙开了一次转正的会,我的转正报告,讲的还是很多不理解的老实话。转正的会开得很匆忙,很多其它班的学生党员很激烈地批评了我在阶级斗争中的动摇性,最后投票以极少的多数票通过了。 隔一天系主任兼党委书记李传信约我去他家,他问问我转正的情况和还有什么话要说,我还是很平淡地谈了我的糊涂的想法,谈了会上一些同志对我的严厉的批评,说看来我现在离党员的标准实在还太远了。我记忆中最强烈的就是,他听了我说到一些人对我的严厉的批判时,只笑笑说,这些男女真厉害啊!他对于那些批评的内容和我自己说的糊涂的想法,没有说一句话。那时,他也已经知道我被学校推荐到中国科学院当研究生了,他只是说了,国家还有多少的事等待着你去做呢,有些想不通的事,就没有前进的目标啦,就不想为国家、为科学的发展做更多的工作了。其它只是问问我现在班上同学的一般情况,谈得很轻松而随便。等他笑嘻嘻的把我送出家门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转正了。因为他那样的话一句也没有说。到了科学院,第一次开党员会,他们来叫我,我还迟疑了一下,问我的入党关系转过来了吗?我只能那样的问。当然了,哪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有点奇怪的看了我一下。确实我已一点问题也没有的成了正式党员。 以后,国家似乎又回到了向科学进军的时候了。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毕业40周年的校友返校的会议上,我们的系主任张克潜老师,总结性地谈我们年级的同学时,特别用老系主任孟昭英先生的话说,我们那一年是入学时就正式确定的六年制的教育体系,完全按照西方的硕士研究生的标准来进行培养的,特别指了严义埙、吴伯瑜和我三个人的名字,说他仔细看过我们三个人的硕士论文,无疑完全达到了西方任何一个名校的硕士的标准。我很高兴,前后两位系主任老师还记得我,特别是孟昭英先生不仅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在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也有不少传奇式的遭遇。这使我明白了清华大学创立无线电系(即今天的电子系)的前三届的系主任,孟昭英、李传信和张克潜,都是对我关心和宠爱有加的。我的入党“转正”过程中的一切,也都是系党委和学生支部的干部,他们事先做了工作的。除了我自己,我还没有见到过只多一、两票而通过转正的党员,因为在那时国家和党内生活中,所有的投票几乎全都是一致通过的。孟先生在反右和文革中都受到过严重的打击,李传信是解放前就产加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科学家,而张克潜和我都是同时代的人,他和我先是同学,后又是老师的关系。我们这三代从事中国的自然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我和严义埙又成了中科院电子所的黄国祥先生的研究生,我的研究生论文,“行波管大信号理论”,改革开放后在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得了重大科学成果奖。 现在看来在电子器件中的电子和场与波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践中,才有真正打开现代物理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只有它才是信息社会的真正的物质基础。是孟昭英、李传信、张克潜和黄国祥老师指引我进入了神圣的自然科学的殿堂,他们与我都保持了中华文化中真正的那种师生关系。 特别是黄国祥老师,58年回国,82年又返回美国,为我国的微波电子器件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文革中也历尽了令人心碎的遭遇。他才是真正为国家留下了丰功伟业,却也永远地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他才是抖一抖衣袖,不带走一朵云彩地走了。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也依然保持了那样的近如亲人的关系。而看一看今天科学界的关系,师生关系已经改变很大了,越来越成了劳资关系了,这是最使我痛心的。 作为个人的自传式的描述,我只能写这些了。我们这一辈子的中国人,要谈人生大概离不开几件大事:解放、反右、文革和改革开放。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短短的一生中,经历了如此的天翻地覆变化,在人类历史上也许是空前绝后的。空前的,我想这是没有问题的。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代人经历过如此巨大而反复的变革。绝后,只是一种希望。人间的事总是没有绝后的,除非人类在地球上绝灭了。所以,我的人生之旅,最后只能通向信仰和科学互动。信仰和科学互动的道路上,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我希望毛泽东能够成为人间的最后一个被人崇拜过的“伟人”。 讲到历史,中国的现代史大概是一段最混沌的历史了。而这段混沌的历史,大概会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西方历史的特点是什么?只要稍微关心一下,就可以看到,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与中华三千年的编年史相比都是无足轻重的。但是西方有一个整体性的历史,那个历史,实际上就是宗教的改革和发展史,那才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中国的古老编年史更加重要、更加有力量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这些都是我在改革开发以后到了美国,接触到了西方文明以后才渐渐认识到的。1979年我被国家第一批派遣到美国作访问学者,我是解放后到密执安大学工作的第一个访问学者,杨振宁先生、吴家玮、钱致容、戴振铎等老一辈华裔学者都给我们第一批访问学者做了精心的安排,我多次收到过他们联系安排的来信。特别是戴振铎先生,他是美国工程科学院的院士。对于早期到达密执安大学的访问学者在生活条件、科研环境上都作了周密安排,还对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以指导。他更是与我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在密执安大学我不仅对固体微波器件、电路和集成电路专业学习了很多东西, 实际上整个微电子学,或者说整个现代物理学的真正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就是电子和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和静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戴先生的电磁场中的并矢格林函数的研究,才真正开辟了现代科学的道路。我读他的并矢格林函数和附加的数学补注整整读了十多年,才搞明白,原来“ 矢量微分的那些运算符是凑出来的,不是一个具有完整的物理内容和逻辑基础的体系” 。是戴振铎教授的这一句话,使我走上了研究现代科学基础:现代物理、现代数学和现代哲学的路。 其实,我就是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才开始读“圣经”的。因为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人力穷而天心见。在科学的道路上,不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的道路上,人力总有到穷尽的时刻,人力离开了“天心”就会走向歧途。我又读到了台湾的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他说: “有一些历史学家非常瞧不起神话在历史中的地位,但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神话部分,这个民族不过是一个木偶而已”。 我国的三千年的编年史,开始于神话部分,那个部分在我们先民众称为《易经》。我们的三千年的编年史,既是一部像帝王将相的木偶戏,但又不仅是木偶而已,因为我们有神话的历史, 所有半信史时代的传说中,最后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根,那就是《易经》。《易经》的根本就是关于太极和八卦的记载,最终都来源于在水平面上用铅垂于水平面的竹竿(太极)来测量太阳对竹竿的影子的运动,由此来确定一年四季和一日12时辰的时间的量度。而这实际上又是和圣经的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同出一撤。只是我们的先民用的是象形文字,明确性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变得越来越模糊。 但是在三千年的编年史,特别是经过历代帝王钦定过的正史中,确实像柏杨先生所说,越来越成为没有灵魂的木偶而已。从那些帝王将相的正史中是找不到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的。直到今天,我国很多人相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这个史应该是连接着“神的话语”的不断发展的追求信仰的历史,从那些帝王将相的正史中是找不到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的。但在我们的远古的神话历史中,蕴含着大量的来自神的话语的真理,这就是《易经》。易经中有神形象,也有神样式,也有神的形象样式合一的道理。但它是用形象文字记载下来的,形象文字比拼音文字有更大的歧义性,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真理的内涵越来越不易被人们所理解了,被掩盖在对于帝王将相的偶像崇拜的光环之下了。但是我们的帝王将相史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思维方式为主的民族的不断的融合史。不断的民族融合使我们的形象文字不断地发展着“语法”的逻辑内容。到近二百年的新文化运动,我们的形象文字也已经有了拼音文字的逻辑和理性的规则,但是比拼音文字有更大的稳定性。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某些形式上已经人文化了信仰,有着比西方形式主义的理性和逻辑有更大的稳定性。 《圣经》的创世纪中,耶和华神不仅“造”了人,还“造”了“天地万物”。但是祂是怎样造“天地万物”的呢?只有第一节的一句话: 起初,神创造天地。 怎么创造的?第二节也只有一句话: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这就是神所告诉人的“创造天地”。我们都是人,我们只能从“神的话语”去“猜想”,去“窥见”神的话语中的真理。对于“天”神什么也没有说。 这就是说,宇宙、太空,人是猜不出、见不到的。 我们所能看到的“天”,不是神所说的包容万物的天。不是宇宙和太空。只是以后“六日”中所造的人眼所能看得到的那些日月星辰和天空中的大气和云彩。我们人间生活的知识和智慧是从地上开始的,这个“起初”中只有地,且地是“空虚混沌”的,但是在空虚混沌中,神又说,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人又是怎样造的呢?在创世记里。实际上神也没有说完祂是怎样造人的。在第六日,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 在造出了地上的野兽、牲畜、昆虫后,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但是神所做的只是: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这个人造完了吗?既造完了,又没有造完。在第二章中,到了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这就是说,神虽在造动物的同一天里,造了一个照着祂的形象造的人,实在并没有造完。只有在吹进了一口气以后,才造了有灵的叫亚当的人。以后在立了伊甸园后,又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但是神造人的工作完成了吗?还是没有。依然还只是 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只有在第三章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并唆使亚当一起吃下了那棵智慧树上的果子,神对于亚当和夏娃的生活作了从新的安排以后,才早就了能够生儿育女的人类。 但是人类早完了吗?还是没有。所以第四章中讲了亚当和夏娃生了两个儿子亚伯和该隐,一个放羊,一个种地。但后来该隐耶和华神喜欢亚伯的供物,而不喜欢他的供物,就把亚伯杀了,把该隐逐出了家园。但是祂又为该隐做了记号,不让人杀他。该隐就向东方去了,第四章中,还详细写了该隐后裔的发展和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这正好反映了人类首先发展的思维是形象思维,用的是象形文字。神也给了形象思维的人群以看顾,这个看顾就是给了他们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能力,但是那个能力是不完整的,只有神的形象,缺乏神的样式的思维能力。 到了第五章,第一节说: 亚当的后代记载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 第三节又说, 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又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赛特。 这里清楚地说出了,亚当的儿子只能在形象样式上和自己相似。这就是说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不可能获得神的形象和样式的“合一”的,我们追求信仰就是投入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这个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不可能从那个时代的那个伟人开始。神在不断的造着人类,或者说不断地改造着人类,发展着人类思维的能力,神的话语来自哪里?来自所有追求信仰的人的对于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实践和思维发展的见证之中。见证什么?就是见证人类的思维必须要效法自然,必须要随着时代而不断的“易”——就是不断的发展。
个人分类: 我的人生旅程|11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蝴蝶花
pingguo 2015-6-15 23:00
会不会惊飞,这一地的蝴蝶花, 从十几米远,分不清哪几朵已被风雨摇落。 它们还有一些时间保持芬芳与色彩, 在风里轻轻扇动,这些静止的飞翔者, 站在花茎上的,或者刚离开舞台的。 它们将在信仰里继续扇动蝴蝶的翅膀。 2015-06-15
个人分类: 诗歌|1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因斯坦这段话如何翻译?
热度 5 Majorite 2015-4-20 08:43
爱因斯坦这段话如何翻译? 最近大家对如何翻译爱因斯坦的话似乎特别感兴趣。 请大家看看爱因斯坦1930年说的这句话如何翻译好呢?这句话比你们试着翻译的那句著名得多去了,可以说是除了相对论,爱因斯坦最著名的论断。 “I am convinced that degeneracy follows every autocratic system of violence, for violence inevitably attracts moral inferiors. Time has proved that illustrious tyrants are succeeded by scoundrels”.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675 次阅读|18 个评论
是什么让我们这个民族失去灵魂?
热度 1 coltec11 2015-3-26 07:34
信仰的核心应该是各种事物的标准:结构标准、程序标准、参数标准; 信仰的载体不应该是鬼神宗教或者政治图腾, 而应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每件事物具体的 结构、过程上。 社会灵魂, 就是我们的社会智商标准 体现在社会 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的 结构标准、程序标准、参数标准上。 是什么让我们这个民族失去灵魂? 就是这些让我们丢弃事物结构标准、程序标准、参数标准的人跟社会文化: 炼丹师傅、做人专家、情感八婆, 及由社会人群对这些人言行思想进行复制拷贝执行,产生的 炼丹师傅文化、做人文化、情感照料文化。
859 次阅读|1 个评论
(7)杂wen2015 追求信仰的道路
wenmiaosong 2015-3-14 04:55
(7)杂文2015 追求信仰的道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转载并讨论了中国新闻网上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的文章,认为这是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深入的标志之一,但是追求信仰的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来讨论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信仰和怎样追求信仰的问题。在追求信仰的路上,“需要”总是第一步,只有感到需要才会认真的去追求。 最近我一直在读黄小石著的“信的真缔”,那是教会小组的一个姊妹借给我读的一本书。这书的开端中就有下面一段话: 人通常接受一件他不能了解的事物为“信心”,接受一件荒唐的事物则称之谓“迷信”。但是“不能了解”和“荒唐”到底如何正确的鉴别?信心到底是人类知识进步的助力还是阻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是累赘呢? 信心似乎是人类特有的本性,同时也是人能生存进步的条件之一, 籍着人类集体记忆,让人的知识能渐渐的累积起来,后来的人不必重新发明前人已经发明的事物,让人类集体的的知识能在个体生命年限中继续进步,接受前人知识是信心,而接受一件荒唐事物的可能性,可能是神经病——也可能是个天才。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人若没有理性还可以活,若是没有信心,问题就大了。比方说:小孩子可以说什么都不懂,但是愿意照着(相信)大人说的去行,大体上就能生存成长。 我们不能,也不必每件事都得先亲自体验,明白了之后才接受遵行。年幼时固然需要如此运用信心,长大了以后其实还常常如此。 没有人需要读过药剂学之后才服药,精通机械工程之后才开车,包括生活中无论是上馆子吃饭,去银行存钱,或是搭飞机、乘轮船,甚至读书就学,结婚生子,都是在信心中成就的。这些信心不是没有根据的信心。由于我们个人能够有的知识有限,所以若不凭些信心,可能就不能过日子了。 信心能够使人越过个人的有限,信心也是人类都有的本质。世上没有“不会信”的人,只有“不愿信”的人。宗教涉及一种信心,科学也涉及一种信心,生活又涉及一种信心,我们的知识大体就包含在这几个领域里 。 这段话是他的“信的真缔”的开场白,讲的只是“信的功能”。 他说明了“世上没有‘不会信’的人,只有‘不愿信’”的人这个道理。黄小石毕业于台大物理系,于1979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若歌大学的物理系任教。1998年退休后一直从事神学研究和布道的工作。这段话是我所读过的把“人为什么需要信心”的道理讲得最明白易懂的话。和“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相比,在那里没有了“中国人”这个限制。就像那段话中所说的世上没有“不会信”的人,只有“不愿信”的人。 只有越过个人的有限,才能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心”。这句话才是信的真缔。 个人的信心总是会受到个人生活的“有限”所限制。所以我们要建立追求真理的“信心”,就要超越个人的有限。但是一个人怎么能够超越个人的有限呢?怎么能说一个人超越了个人的有限呢?这就成了追求信仰中的最根本的问题。 那就是说,一个把追求信仰作为自己生活目标的人,不是一个相信自己是一个多么有信心的人,更不是一个自己相信自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能够随时给别人“正能量”那样,能够随时给别人“信心”的人。而只是一个真诚地生活在有共同信仰的人的中间,不断地从周围有信仰的人的见证中,来不断超越个人局限的人。信仰的力量来自“神”,也就是来自所有生活在一起的、追求信仰的人所共同祈祷和忏悔的见证中。 所以书中接着又一段更重要的话: 真理是存在于信心的领域中的,信心让人认识什么是真理,而理性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错谬 , 所以信心和理性在认识的路上是分不开的伙伴。明白信心的本质,就是明白实存之真相的开端。 《圣经》中的上帝,绝不是指宇宙中一种伟大的力量,或某种一贯的真理。而是强调一位愿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主。人怎样认识造他的上帝呢?这是出于上帝的恩惠,也是基于人在信心中的接纳:本乎恩,因着信。 “宗教涉及一种信心,科学也涉及一种信心,生活又涉及一种信心,我们的知识大体就包含在这几个领域里” 。 当然这并不是说宗教、科学和生活可以概括人类知识的具体内容,它当然不能完全概括人类知识的所有具体内容,但是祂概括了获得人间知识的思维方式的三个层次。所以那些知识中仅仅只是“涉及”到一种信心:那种信心还没有越过个人的有限,而只是去追求的“信的功用”,而还没有获得“信的真缔”。 “生活的知识”是什么?生活知识就是“常识”的层次,它是最人类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下,即是“话语或文字”的思维方式下的“语言”。 我们总是强调人间文字语言的“歧义性”,可以说“话语和文字”语言是歧义性最大的人间语言,所以在这个层次上的知识总是混沌空虚的。但是祂又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神所用的话语。所有的更深层次的思维语言,最终还是要回到文字语言,各种层次的专门知识,最终也会回到“生活的常识”中来。 什么是“宗教的知识”呢?宗教的知识基本上就是人文科学的社会知识,它是人群集体的共同“知识”,有的把它称为“宗教”,有的称为“意识形态”,但是更多的只是称为“律法、规则或道德”。它既有“歧义性”又有“明确性”: 对于那个“群体范围”内的人群,是有“明确性”的;而对于群体范围外的人就没有“明确性”,而有的常常是“暴力性”。当然这里的“暴力”仅仅是指一种约束,最根本的是思维上的一种“约束”或“强制”。在上篇网文中有:“ 冯友兰曾把中国人的信仰归结为一种‘超道德价值’,认为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在中国人那里,更多的乃是一种哲学”。 这句话也是既有一定道理,但也无法说清楚“信的真缔”与道德价值或者哲学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在道德价值之前还要加一个“超”字,中国人的信仰从本质上就是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但它又并不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从本质上是属于中国的掌权者的。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意识形态”看起来是有“公理性”的,它是来自一人一票的民主的“社会契约”制订出来的,在这点上,仅仅在这点上,它对于人是平等的。这就是说那种平等也只限制于“政治、法律”的范畴内。它在“经济领域”里,用的实际上并不是一人一票的平等的规则,而是按“一股一票”的规则。所以不是在“人”的面前的平等,而是在“钱”的面前的平等。所以我支持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的命题,但不支持中国人需要中国人的信仰,或者中国必须要以“中学为体”的信仰等等的观点。就像我也不支持美国人的信仰,和西方的意识形态就是普世价值的观念。 什么是“科学的知识”呢?这里的“科学的知识”是指“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就是指人类认识大自然的能力。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不仅一人一票的规则在这里是没有“功用”的,连“一股一票”的经济的规则在这里也是没有功用的。在那里有用的是人类的集体的记忆。 我们在再前一篇网文中讨论了“波普尔哲学”,特别地讨论了谭天荣对“波普尔评俄国革命”的讨论,还有我国的陈文通教授对谭天荣评论的评论。但是那些讨论都是把“理性和逻辑”作为所有知识的实在行的依据的,是在“理性与逻辑的有限范围内的“信心的功能”。 “真理是存在于信心的领域中的,信心让人认识什么是真理,而理性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错谬” ,黄小石的这段话和波普尔哲学的话语相比,在越过个人的有限上又前进了一个层次。他在这里所说的“信心的领域”,就是指“信的真缔”而不只是“信的功用”了。或者我们把祂称为“信仰”。我们追求的信仰虽然也是一种信心,这个信心不是个人的信心或人间群体的、民族的、国家的信心,而是“ 籍着人类集体记忆,让人的知识能渐渐的累积起来”的信心, 是就是我们追求的信仰。祂就是神的话语,也就是对于是人类集体记忆的信心。 所以黄长老这里所谈的三种涉及信心的知识,都还不是“信的真缔”,而只是“信的功用”。所谓的信的功用,就是“人的信心”,没有完全超越个人的有限的“信心”。这里的三种在人间有功能的“信心”,得到的只能是人间的“智慧”或人间的“知识”。信的真缔就是对神的信心,因为人间的信心都是有“歧义性”的,有限的人生是无法把那些歧义性的信心,完整地“合一”成无歧义性的全人类的信心的。每个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它只能和神的智慧“相似”,而无法“合一”。但是人间的智慧,也是神所喜悦的,归根结底也是神所赐予的。 为什么神要赐予人间三类“信的功能”呢?就是因为人总是以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都和我们自己一样,不论是谁,生活了一辈子,就是用“信的功能”支撑下生活了一辈子。一个完全没有了信心的人,大概就很难生活下去了。但是不论多么坚强的人,有多么坚强信心的人,也只能活他自己的一辈子:在他的母亲把他生出来以前,他是不存在的。他来自尘土,他是从他的父母亲那里获得了他所从“来处所来”的“尘土”;在他过完了一生后,又必归于尘土,他的那份尘土也必归向“去处而去”。 我还记得鲁迅先生在不知那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去”。 我已经老到记不住、也没有精力去找那句话的出处了。到那个时候,当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那就都到了摆脱有限的过程的时候了。那个结束有限的过程,对于个人自己来说,就是一个体验无限的过程,一个人自己是无法感受那个过程的终点的,就像一个人无法感受自己生命的起点一样。 在读林语堂先生的“信仰之旅”的时候,触动我最深的就是对于“三位一体”的讨论。三个神学院的学生,不论怎么讨论,总是说不明白这“三位一体”中的三位之间的关系。他的“理性在宗教”那一章的第一节“方法在宗教”的最后一段话是: 重要的是,那三个宗教学生的情形,和公元后4世纪辩论《雅典信条》时的情形,仍没有两样。当时没有烟吹在别人的脸上, 但是每一个人都像范彼得或参孙一样绝望地相信自己。 他们所想做的是把三位一体的三个分子放入一种逻辑的关系,一个对于主教甚有价值的论题。他们同意的第一点是,这三个上帝的成分是三个个体(Person)而只有一个本质,一句在谈及上帝时是有点可笑,但我们必须承认是有哲学意义的话。甚至“Person”(个体)一字立刻牵涉到用人类的名词来界说神。最大辩论是三位一体三个分子之间的分别。那是一个多么迷人的论题!所有三个分子都不是被造的。但是最困难的地方是分别三位一体中的两个分子和父神之间逻辑关系,而它最后决定圣子不是被造的,而是父所“生”的。只是从父而“出”的,用灭亡来威胁那些坏到不能同意此说的人。当大家同意“圣灵”只是“出”的时候,辩论就环绕着它究竟是直接从父而出,抑或透过子而出。就在这个学院式的针尖上,东方希腊正教会离开罗马天主教会,而在11世纪,罗马教皇及希腊正教的大主教都为上帝的光荣而互相驱逐别人出教会。如果这不是不敬上帝,什么才是? 林语堂先生和黄小石长老所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或者说我认为黄长老那里已经给出了林先生问题的一个属于我们时代的相当好的解释。他和林语堂先生的差别就在于:林语堂先生是在哲学或理性的范畴内来解读圣经的话语,他虽然正确地提出了在他的那个时代的追求信仰上的最大的问题,但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他对于自然科学,或者说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还缺乏了解。他是在上一个世纪的70年代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的人,是和波普尔差不多的时间离开这个世界的。他们都还没有看到“信息时代”的来临,没有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时代对于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林先生和波普尔的差别是哲学观的差别,或思维方法的差别。 波普尔是从理性思维出发,看到了理性思维本身的缺陷,这点上和罗素也是一样。波普尔和罗素一样,他们都既把理性思维当作人间思维的依据和归宿,又深深地该受到“理性思维”是无法越过个人的有限的。但是他们又都希望摆脱对于神的话语的“信心”。把人间所得到有用的“信心的功能”,最后完全地归属于西方的科学,他们以为那样一来就可以摆脱“神的话语”的约束了。 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是,罗素最后通向了美国的国家的信仰,成了国家的信仰主义。而波普尔还在迷茫中追求者:他明确地提出了批判的“理性主义”,确信“理性主义”不能包容人类思维能力的全部,相信在理性主义之外,在逻辑上还必须有一个“非理性主义”。但是他只能批判地承认非理性主义的存在,他不是美国人,没有责任去维护美国人的信仰。 但是作为一个欧洲的犹太人,他实在无法容忍希特勒的国家民粹主义的法西斯暴行, 他把理性主义以外的思维方法,同样抽象地用“非理性主义”来概括。而没有看到神的话语中所指出的除了“神的样式”以外,还有“神的形象”;人类的思维方法除了抽象的“理性思维”以外,还有以实践为基础的“感性思维”。 在牛顿到希尔拜特时代,他们的思维方法是一直沿着形式主义的分析数学向前发展的时代,而没有看到形象思维的人类群体的实践发展对于形式主义的不可缺少的检验作用,也就是“经验”对于“推理”的检验作用。他们觉得他们的数理逻辑的语言,就可以产生人间所有的公理了。 他们的形式主义的数学的“根本”就是离不开“=(等于)”和“ (不等于)”,(大于和小于也只是不等于下的一种形式)。所以在那样的数理逻辑中有“理性主义”,就会有“非理性主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就有了逻辑的“完备性”。 按照他们的思维方法,与“神的形象”相对立的就是“非神的形象”,同样与“理性思维”相对立的就应该是“非理性主义”。只有这样才有了逻辑的完备性。但是创世记中神告诉我们的是人有按着“神的形象”造的人,和照着“神的样式”造的人。与“理性知识”相反相成的不是“反理性的知识”而是“感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来自人间群体的直觉,人类的实践所获得的直觉知识是自然地和人间的集体联系在一起的,“集体主义”不仅不是一种罪恶的思维方法,在神的精神中它是与理性思维一样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只有把理性的形式思维和感性的形象思维链接在一起的时候,人类社会才能找到真正的向前发展的方向。 林语堂先生是一个学贯东西的独树一旗的大家,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学今古文章”。他对东西方思维方法的差别有独到的深刻的理解,他信仰之旅,原名是从“异教徒到基督徒”,而正像有人指出更合理的应该是:“从基督徒到异教徒再回到基督徒”。毕竟他最后回到了基督徒,回到了耶稣基督的大光的威严之下。他与波普尔的差别仅仅在于:他从出生在19世纪末的基督家庭的“基督徒”,走向了中国这个最古老的以感性的形象思维为主的东方世界的“神州大地”,在20世纪的中期又回到了西方的以理性的形式思维为主的“自由世界”,在深刻地对比了东西方的两类思维方法以后,他没有迷失在“人间智慧”的迷途之中,再一次走近了耶稣基督的神的大光。 波普尔缺少对于东方思维方法的深入的体验,他分辨不清东方思维方法中所蕴含着的神的话语的合理内涵和完全没有神的信仰的民粹主义思维之间的本质的差别。实际上东方的以群体实践的形象思维中,也蕴涵着神的话语的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和人的个体的自由的形式思维下所获的理性知识,都是神的精神所不可缺少的。集体主义不是造成邪恶和愚昧的法西斯主义的根源。民粹主义和偶像崇拜的结合才是通向人间愚昧和邪恶的根源。 波普尔把对于憎恶法西斯主义的合理的感情,扩大到了憎恶“集体主义”的极端方向。为超现代主义哲学打开了大门。他对于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极端的否定和批判,实际上与佛陀和中国的禅宗哲学对于理性和逻辑的极端否定一样,既有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给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打开了通向错误方向的道路:佛陀禅宗都没有对于涉及“科学的知识”的信心,所以走向了“一切皆无常”的“四大皆空”的世界。实际上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最主要的历史时期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和他们的另一半:亚里斯多德、康德和恩格斯一起,攀登了人间思维的不同时代的高峰。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一起,登上了人间文字话语时代的人类思维能力的高峰,那个高峰就是“逻辑和理性”时代的古希腊哲学,那个时代的哲学反作用于神学,使人间窥见了神的话语对于那个时代的“相对真理”,那就是以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为表征的相对真理;黑格尔和康德登上了人类在数学分析语言时代的思维能力的高峰,那个高峰来自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的相对真理,以康德的对于纯粹理性的批判开始,经过了黑格尔的定量和定性思维间的对立和统一,否定和再否定的辩证关系,为个人自由的理性思维和群体实践的感性思维间的“合一”,提供了一种混沌模糊的“形象思维”的方法,最后再回到康德的对于头顶上的星空和心底的伦理道德的唤呼。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登上了实验科学和工业社会时代的思维能力的高峰。那个思维的高峰是什么?我们还说不清楚,因为它还在继续发展中,我们还“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那就是信息时代。但是这个信息的(或数字化的)时代,还不是一个具有“信的真谛”的时代,我们只能看到“信的功能”,那个前所未有的人间智慧的能力,给人间带来的是取之不尽的“数字货币”,但是那个用数字表证的“财富”,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认识大自然的“真实的知识”。爱因斯坦青年时代,看到了牛顿理论的“有限性”,为了摆脱牛顿理论的有限性,他走上了相对论的错误方向,但他像林语堂先生一样,晚年也走了回来,他是从理性思维的“有限”中走了回来,回到寻找神的话语 , 寻找人类集体记忆的道路。虽然他只找到了理性主义的错谬,提出了“上帝是不掷酘子的”。而还没有找到人类集体记忆的信仰的道路。 林语堂先生给我们指出的“信仰之旅”是东西方思维方法之旅,他的旅途的终点向着耶稣基督的大光。但是似乎还是无法真正得着当今时代的神所启示的真理。“ 籍着人类集体记忆,让人的知识能渐渐的累积起来,后来的人不必重新发明前人已经发明的事物,让人类集体的的知识能在个体生命年限中继续进步,接受前人知识是信心,而接受一件荒唐事物的可能性,可能是神经病——也可能是个天才”。 这句话更像是“神的话语”。在我的心目中,什么是“神的话语”?如何在混沌空虚中去窥见“神的话语”对当今时代的启示的真理?看了上面这句话就觉得找到了一种追求真理方向的光芒。要追求“人类的集体记忆”!这也就是谭天荣追求的历史主义和波普尔的历史主义的差别,谭天荣最后提出了“大尺度”历史学的问题,人类到底有多长的历史,谁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即使我们相信了某些古人类学家的观点(其实他们也没有统一的观点),也只能说有接近三百万年的历史。我们有着保留到今天的真正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远不到五千年,而这个五千年的历史都是枝离破碎的、相互矛盾的。所以大尺度历史学在那里呢?人类集体记忆从哪儿去找呢?只能从神的话语中去找寻吧。 神的话语就必然联系到了“宗教”中的“神”。西方的耶和华神的信仰已经走过了三个清晰的历史阶段:我们从西方研究的宗教发展史可以看到:旧约是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形式上是属于以色列人的,但是在创世记中记载的并不只有以色列人,耶和华神造的是全人类的祖先,以色列人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人,是一群软弱的,人数很少的,处于绝灭危险中的牧羊的家族,神遴选了以色列人,把他们带领到埃及,在那里很快发展了以色列民族,但后来又沦为奴隶,再次处于绝灭的危险。神带领他们出了埃及,神的戒律和关于公义和大爱的教诲,使他们强大起来。当他们强大了,开始奴役周围民族,他们的王有了辉煌的宫殿和成千个包括从邻国虏来的妃子的时候,耶和华神就离开了以色列人。以色列的国家被消灭了,他们只能又一次在苦难的被奴役的日子里,盼望着耶和华神重新给他们派来基督。 以色列民族虽然长期在异族统治下,但是他们民族的“旧约”中为人类保留了最丰富、最可靠的人类的集体记忆 :“ 《圣经》中的上帝,绝不是指宇宙中一种伟大的力量,或某种一贯的真理。而是强调一位愿意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主。人怎样认识造他的上帝呢?这是出于上帝的恩惠,也是基于人在信心中的接纳:本乎恩,因着信”。 耶稣诞生在以色列民族,但是耶稣基督信仰的真正的发展地是在古希腊,以色列人没有承认耶稣就是他们盼望的基督。基督教的兴起和古希腊文明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很多新约的篇章都是用和古希腊文相关的文字书写的,而真正建立的宗教是罗马的“天主教”。在那里诞生了旧约和新约的《圣经》,那应该是“天主教”的《圣经》。“宗教”,那个时代的罗马天主教所做的主要工作,不是发展任何神的话语的“典籍”,而是把那个神的话语的典籍加上一个把神的话语用他们的人间语言僵化起来的“典礼”。把混沌空虚但又蕴涵着无限时空下的真理的神的话语,用一整套“典礼”改装成人间的“宗教”或“意识形态”。而这个“典礼”的核心就是建立起一个从属于统治集团的用“人间语言”表达出来的“意识形态”。 第三次的宗教改革是由分裂开始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描述的,“ 就在这个学院式的针尖上,东方希腊正教会离开罗马天主教会,而在11世纪,罗马教皇及希腊正教的大主教都为上帝的光荣而互相驱逐别人出教会。如果这不是不敬上帝,什么才是”? 天主教真正的第三次宗教改革是从16世纪的德国开始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从根本上就是要否定那个把神的话语的典籍所演化出来的“宗教的典礼”——那个以教皇和整个宗教的统治体系。那个宗教改革的历史内涵实在太丰富了,不是这里所讲得清楚的,需要在下面作专门的讨论。 回国头来,再回到中国人需不需要信仰,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信仰。这个问题和西方的从旧约到旧约和新约圣经,从圣经中的教皇的神权到“ 上帝 的完全主权”,再到上帝的完全主权到底在哪里?这个“上帝的完全主权”和现在西方的一人一票的社会契约的普世价值是什么关系?上帝的完全主权和金钱的完全主权的一股一票的金钱主权下的“自由经济”有什么关系?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人类才能够获得关于大自然的真理?依靠神还是依靠每一个完全自由发展的人? 这些问题实在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讨论得完的。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中应该抓住的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三个层次的知识,生活的知识,宗教的知识和科学的知识。这三类知识都需要信心,这个信心既应该是每个人的信心,每个人的信心又要和他所从事的具体的生活中的人群,结成共同的集体的信心,团队的信心;各个团队的信心要凝聚成整个国家的信心。但是怎样获得国家的信心,应该说是当今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全人类共同的信心,国家的信心也无法形成,形成了也维持不长。全人类的共同的信心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大自然的信心上,当地球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个人的、家庭的、国家的信心和梦想还能到那里去建立呢?今天的时代已经不是依靠个人的信心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国家的信心,而国家的信心更离不开全人类的共同信心。但是全人类的信心在今天实在又必须依靠国家的信心这个层次来支持,离开了国家的,特别是一些在政治和经济上起重大作用的国家的共同信心的支撑,全球的信心也只是一句空话。 但是当今的人类世界确实已经漫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西方世界以现代数学的理性和逻辑所独立支撑的现代科学的体系,已经轰然垮塌了。那个以理性和逻辑支撑的物理学的体系实际上也已经垮塌了,新的逻辑体系的寻找正处于极其艰难的时刻,这也是最需要信仰的时刻。现在寻找林先生所说的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寻找三位一体的逻辑,已经没有意义了。在西方的理性世界领域和东方的感性世界领域之上,还有一个信仰的领域。我们不可能把生活的知识、宗教的知识和科学的知识,置于西方的理性思维的逻辑规则之下。西方世界的“数学分析语言”下的理性体系已经被无数的应用科学的实践,也被更广阔的范围内的理性分析本身所证明了,那是没有完备性的,人类永远不能在自己所假设或约定的前提下,去寻找出超越现有体系的“新公理”。人们必将像林语堂先生所预示的,21世纪是重新回归信仰的世纪,是重新寻找人类的集体记忆的新时代。 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全人类的共同的宗教改革的一部分,时代发展的一个最新的部分。从西方世界的宗教改革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人间智慧和神的智慧之间的互动发展的过程,人间智慧永远离不开神的智慧,离不开人类集体记忆中的最基本的永存的律法和公义,离不开头顶的星空和心底的伦理道德,而神的话语也总是在人间语言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摆脱混沌空虚,解读出越来越精确合理的、属于时代的新公理。
个人分类: 杂文2015|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第一篇:拜年和吐槽
热度 1 wangxh 2015-2-26 22:17
先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各位博主、各位游侠、各位编辑、各位领导羊年大吉、新春快乐! 2015年,又有俩爱徒能够考取今年的硕士研究生,哈哈,祝贺他们! 对李小文老师仙逝非常难过,那时大家都忙着悼念与追忆,不愿意凑热闹。这里先挽一句,等过后写篇短文以纪之。 2015年2月,急急忙忙搞了一个微信平台——高纯氧化铝在线。本打算元旦发布,太忙没顾上搞,勉强2月1日发布。 某些国人动辄就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并由此推之“导致各种恶果”,其实这些人大多数自己就没有什么信仰,甚至不知道信仰为何物。这相当于另外有些人“痛恨日本”,嘴里骂着政府“不作为”、“小鬼子找收拾”、甚至信誓旦旦要“抵制日货”,实际上还是大批大批地买“日本货”。看看大街小巷、公路高速上的日系车就知道了。 跟着朋友去健身房“尝鲜”——( ⊙ o ⊙ )是的,俺从来没有停止锻炼身体,但从未加入健身房练过。在跑步机上走着心想:这跑步机的“原型”是不是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在跑步机上“走”与农村的驴拉磨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跑步机是传输带“转圈”,而驴拉磨是驴转圈圈。
2539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
热度 7 hongw1125 2015-2-26 16:10
对于“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断语一直耿耿于怀,也一直在寻着可以信的东西。然而,多少年下来,对于各个宗教只有兴趣,却始终无法深入。加之,成年之后宗教引发的纷争,在电视、网络里多到放不下。所以觉得,恐怕信仰的问题不是找个宗教皈依那么简单。 恰在近期对日本幕末和战国的书和影视大感兴趣,而彼时日本人,尤其是武士阶层似乎没有所谓宗教信仰的人居多数。 相较之下,茅塞似乎顿开。原来信仰未必需要宗教,男子汉的标准可以成为信仰、武士的标准可以成为信仰、主仆关系的准则可以成为信仰、夫妇礼仪可以成为信仰、宗教当然可以成为信仰,抛却一切浮华,信仰的本质应该是八重之樱的一句台词:“不可为之事则不可为”。时髦点,就是做人当有底线。 我想“中国人没有信仰”的真义应该是说中国人做事没有底线罢。以我微薄的人生经验看,确实如此,却也并非如此。表面上大家没有底线,心底里大家不会寻找底线、不知道应该寻找底线。更深的是,我们不知道寻找底线与个人人生的关系和重要性,不知道秉持“不可为之事则不可为”的人,哪怕秉持了错误的方向,也能受到尊敬、维持尊严。可怜的是,尊严似乎很难成为一个成年中国人的必备属性,在这生活里,只有面子没有尊严。 为什么呢?从小的教育使然吧(去尊严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传统美德吧)。 多说无益,且性且寻吧!
个人分类: 杂文|3199 次阅读|6 个评论
过去数千年,中国社会智商被逆向诱导、逆向淘汰的现实证明
热度 1 coltec11 2015-2-14 22:48
三国文化本来是一段 历史 ,一种文化, 这段历史,这些古代文化若被精确认知,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种社会人群的结构设置,管理程序。 可现在的成都武侯祠,成为了一个宗教圣地,有很多人烧香膜拜。 2000多年前的老子,本来是一个 哲学 家, 他研究的内容也是社会人群的结构、社会程序, 后来的人搞宗教化,把他描述成为了太上老君,并且用来进行宗教式膜拜。 道教就是对老子 哲学 思想的一种宗教化过程, 而武侯祠的烧香膜拜,表明三国文化也在宗教化的过程中。 据一些道士描述,老子 哲学 经历过三次重大宗教化的过程: 第一次是汉朝,是为了政治,便于管理那些智商低下的劣等人群, 这些劣等物种最大的思维程序标志就是: 使用情感中枢,对事物进行模糊感知,情感化 认知, 宗教鬼神,是哄骗这些劣等智商的最佳工具。 第二次是元朝,出现了大量的铸庙活动; 第三次,是在明朝,主要标志为道教的民间化、世俗化。 宗教化让我们国家的社会程序标准,智商标准逆向发展,社会智商被逆向诱导; 人性社会要求我们不要尊重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 让劣等智商大量繁殖,在社会大量积累, 劣等文化,总是为了劣等物种的思维行为方式而产生。 当一个清楚认知,总是要被模糊化、宗教化、甚至鬼神化才能被社会理解、接受及认可时, 我们可能必须要思考这样几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问题: 1. 人性社会,不尊重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真的是正确的吗? 2. 人性社会的副作用是什么? 3. 做人文化,要我们不要去伤害大家的情感中枢,也就是旧皮质,人类在鱼类、爬行动物进化阶段的劣等思维皮层,也是对的吗? 4. 中国社会特有的“做人专家”们,总是维护劣等的智商标准,他们给社会起的作用,确切地说,是什么?是正向的还是逆向的? 5. 中国数千年社会发展停滞、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信仰应该是一些社会程序的标准,包括标准结构,标准程序,标准参数; 不论信仰的内容是什么,依据对事物感知的清晰度,至少应该包括精确标准、模糊标准。 只有把模糊标准不断精确化,使对事物的感知从模糊到清晰, 也就是能够对再复杂的事物进行精确的结构、过程、参数描述, 并且确定各种标准,应用在现实社会中, 才说明我们的社会是理性且不断进化着的。 可在一些劣等物种的眼里,信仰载体的形式就只有一种,就是宗教。 明确了“信仰载体”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对信仰载体进行无限扩展: 只要是能够承载标准结构、标准过程、标准参数的所有信息载体,都可以是信仰载体。 图片、音乐、绘画、艺术、电影、新闻.......... 上帝也是一种信仰载体,不过是虚构的 它代表的是一种强大的对事物的感知、控制能力 而我们说,对事物感知、控制的种类数量,就是智商, 所以, 上帝是一种虚构的“智商标准”的“ 结构 载体”。 “智商标准载体”与“信仰载体”的概念需要清晰化, 有助于对人类意识进行深层的结构化,找到可控部分。
1486 次阅读|2 个评论
36宗教、信仰、精神、哲学PPT模板
zqb625024295 2015-1-27 19:17
年终总结ppt做不好怎么办?项目答辩ppt做不好怎么办?ppt没素材怎么办?做ppt没思路怎么办?请关注我 阿牛的博客 ,里面将会有海量素材免费送给你。不为别的,只为分享分天下!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ctaniu。加PPT核心群244380448。2000G PPT内容,免费赠送,只要你要,我就给,干货多多。不为别的,只为定位定江上,分享分天下。加群表明来自科学网。QQ244380448群只服务科学网。里面有上百套经典PPT答辩模板。 个人微信 个人微信订阅号 【科学网PPT交流群组 】
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2)杂文2015 科学的本原在“信仰”
wenmiaosong 2015-1-20 18:33
(2)杂文2015 科学的本原在“信仰” 最近连续收到杨本洛、王德奎、中庸等寄来的关于“科学本原和科学方法逻辑”的讨论,引起我的极大的兴趣,我觉得这个问题正像杨本洛给王德奎老师的信中所说的,“在你寄来的这篇文章中,十分准确地提出了一个核心性的命题”。我把这个核心命题称为:“科学本原和科学方法逻辑”的讨论。这个命题就是我们前面所转载中王德奎老师发给我的网文的题目。以后又落续收到王德奎、杨本洛和中庸等的有关网文。我都把那些都转载在我的网页上。以便于供大家参考。更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前段时间博客中国发起征文:“人人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能实现吗”?我没有参加,因为我觉得这不是当今讨论的一个恰当的题目。因为“人人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这句话是一句极容易发生“语言错位”的话。首先在这个世界上今天并没有“人人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承认当今的世界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当今的中国也有“一国两制”。而且在大陆当今也没有要实现共产主义,只是要实现社会主义,而且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也仅仅只是属于“当今时代”的。我们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应该从那段过河的路上去寻找我们人人能够感受的“共识”。这个问题就比较接近王德奎老师和杨本洛老师所讨论的“科学本原”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原本是没有“科学”的。先是有“神话”——“神的话语”。有人相信有“神的话语”,有人不相信有“神的话语”。不相信有神的话语的人,把信神的话语,称为“迷神”。认为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在维基百科上对于罗素的现代哲学,有下面一段话: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罗素的心里还是有“神学”的。要不,为什么他要把哲学放置在科学和神学之间呢?他只是为了“美国”利益而离弃了神学,成了无所依傍的孤家寡人。他处身于“哲学家”的行列,而感到身边空无一人;他看到现代数学已经成了逻辑悖论的体系,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了蓝色的幽灵,可是他还是呼吁美国的公众:“为了美国的利益,你们必须相信美国的现代物理学家”。因为美国的现代科学已经成了美国的“宪法信仰”和“公民宗教”的核心:“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这个科学在他的眼中自然就是属于美国的“现代科学”。这实际上也就是现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最有力量的被称为“普世价值”的西方“意识形态”中的世俗的部分。实际上西方“意识形态”本身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两方面的,它的另一面就是追求“神的话语”信仰的“神学哲学”。哲学到底是什么?今天已经成了最混乱的概念。在维基百科中关于哲学,第一段话就是上面所引的关于罗素的哲学。因为他是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接着就是: 對哲學的主題亦存在許多看法。 一些人認為哲學是對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實質上存在著哲學必須去回答的哲學命題。 / 後現代主義 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 本质 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 世界观 。 /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 学问 。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 研究对象 、 概念 和 内容 ,哲学具有一般 方法论 的功能。 /哲學和其他承述問題方法的差異是有批判性的、有條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辯論。 在上面总多的哲学派系中,根本上有两类哲学: 一些人認為哲學是對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 ;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實質上存在著哲學必須去回答的哲學命題。 前者就是人本主义的哲学,后者就是神本主义的哲学。但具下面所引的具体的四条都属于人本主义的范筹:把哲学与产生哲学的“根”相分离开了。这也是一件自然的事。 人间的书所写的基本上都是“人间智慧”。人间智慧是写不出神本主义的哲学书来的。要那种人间智慧的哲学去回答的超越人间智慧的“哲学命题”当然是写不出来的。哲学本身是说不清楚哲学自身的问题的。就像一个人自己总是认识不清楚自己一样,我们所说的有信仰的人,就是和神的话语生活在一起的人,就是在生活中离不开神的话语,离不开和有信仰的人一起来追求信仰、不断分享神的话语和用神的话语的精神来祈祷和忏悔的人。 但是,“人间智慧”也是神赐予人的,要不神为什么要把那颗分辨善恶的树,安放在伊甸园的中间呢?没有人间智慧,人就和动物没有实质的差别了。但是仅仅有人间智慧,没有了“神的话语”,就像罗素那样,哲学就成了“无人之域”,也象“ 後現代主義 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 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创造概念,人类就只有了每个人自己创造自己的“概念”,而且人人都在创造着“极终”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人类没有了共同的“概念”。 神所讲的那个夏娃和蛇的故事,就是要告诉人,任何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最后总会出错的。神的话语就是引导人类从动物的,只有单纯的生存竞争的属性,向着属灵的、有伦理道德约束的、发展整体性的人类文明的方向前进的道路。是的,我们也永远无法把那个神的话语的精神完全地理解和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会用整个生命去追寻祂、跟随祂。用我们和有信仰的人一起所理解到的神的话语来约束自己。所以我们讨论哲学,并不是要用这类哲学去批判那类哲学。 而是要为所有的哲学,去寻找那个哲学自身所无法说清楚的实质上存在的“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命题。那就是“神本主义”。 但是当今的人间已经是没有“神”了。没有那个人的话语能够代表“神的话语”的,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是一个不断追求的无限的过程,又是一个所有的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思维能力层次的人,人人都可以在学习神的话语、反省自己的忏悔和祈祷中平等地来见证神的话语的信仰。 下面陈述的四种对于哲学的看法,也可以分为两类:第四和第一种看法,即“ 批判性的、有條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辯論” 和 後現代主義 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 那两个哲学流派都是属于西方哲学:它的开端就是古希腊的 。 而发展到今天看起来声势越来越大的则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础就是存在主义, 其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 让-保罗·萨特 的格言:“ 存在先於本質 ”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 道德 或 靈魂 。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 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 道德 標準或宗教 信仰 ,卻有選擇的自由,人人都可自由的创造概念。 这就是在创世记中照着神的样式造的人,形式思维者们的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源于《圣经》。“ 米利都学派是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学派,被誉为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由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创建。米利都学派开创了 “理性思维”, “逻辑”实际上就是古希腊的神“逻戈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哲学的最早的从圣经中的神的话语向着人间智慧演变的过程,他们把神的样式发展成了人间的“形式思维”,最后又把“逻辑”和古希腊的神区别开来,完成了人间思维的去神化。最后发展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的世俗的“意识形态”。“自由”成了人间的第一要义,进化论就是所有“个体”间的自由平等的竞争和竞争过程中的进化。 维基百科中所列的哲学的第二条是: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 它 给出对世界 本质 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 世界观 ”。 第三种哲学观和第二种基本一样,只是把它扩展到了方法论,扩展到了人间智慧的一切。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所熟悉的哲学观。中国人的哲学中缺少西方的“理性和逻辑”,我们用象形文字所记下的“神的话语”,渐渐地失去了完整的文字体系,只留下了蕴含在诸子百家学说中的一些孤立的形象词汇,但是从那些“易理”、“辩证思维”、“天下为公”、“效法自然”以及从“格无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到平天下“的人生道路,其基本内涵和西方的圣经中的神的话语是一致的。只是没有一个连贯在一起的完整的体系。 也就是说,这句话中的“ 它 ”成了一团谜。失去了“神的话语”的主体的“神”的完整性。那个“它”不再是全人类共同的“祂”,渐渐地也就走向了“人文”化了。而成了人间的某个或某群能够“代表全人类”的“它”。 在封建社会的时候,也就是成了“天子”和“圣人”们的“它”,孔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的那些“它”。在列宁、斯大林时代,就成了“阶级、政党和领袖”理论体系中的那个“它”。先是有如斯大林所说的“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那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最后如那些“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主义者”的领袖自己所说的,“全党必须服从中央”,中央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谭天荣所说的,列宁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至少马克思从来没有反对过“一人一票的巴黎公社式的选举”。但是马克思认为只要有了“一人一票”的巴黎公社式的选举,那种选举的权威获得了社会的公认,他的理想的共产主义也就会到来了。这个对吗?我想也不对,一人一票的选举也会把希特勒选上了台。 我这样的讨论是不是要否定由人间伟人们所发展起来的哲学,应该把它们统统都打倒呢?不是!我依然非常尊敬那些在每个历史时代发展了那个时代的人间思维的伟人,他们都带领那个时代的人群,走过人类历史的一段前进的道路。圣经中说: 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耶和华神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总日所思想的都是恶。耶和华神就后悔造人在地上, 心中忧伤。 神只是心中忧伤,祂曾想毁灭所造的地上的一切生物。但是祂看到了人间还有“义人”,就把人和生物救了下来。并和挪亚的后代立了“永约”。永不再用大洪水来毁灭人类和所有的生命。这一段显然是神对形式思维的西方人所说的。在这之前,在创世记第四章,神把该隐逐出神和人同在的居住地时,实际上也立了一个更早的约,那是祂和神的形象所造的人所立的约: 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神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 只是圣经是形式思维的西方人所写下的“神的话语”,祂那里留下了以色列人用拼音文字所书写的人间最早的“神的话语”。那里留下的赐予全人类的无限的、永恒的智慧。 哲学的本原来自“神的话语” 。西方的形式思维的哲学,得到了神的话语中照着时间顺序的“神的话语”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真理和发展过程的推理方法,但是那个推理的方法并不是完整的。用人间的“理性和逻辑”推理来看“神的话语”,总是充满矛盾的。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们先是改变“神”的形象,把耶和华神变成了古希腊的神。所以,不是耶和华“神的话语”是充满矛盾的,而是人间的“理性和逻辑”推理的规则是不完善的。 有信心的人,总是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推理方法,去窥见属于人间当代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下的神的话语所启示的真理。这个“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就是“有限论域”。“哲学”有“有限论域性”,科学也有“有限论域”性,所有的“人间智慧”都有有限论域性,“有限论域”性,来自“时间和空间”。而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原初理念来自神的话语。我们是永远无法完全的把握住那些原初理念的属性的,“祂”来自神的话语。 东方的形象思维下的“神的话语”是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的,我们的形象文字比拼音文字要早,所以人类的早期文明都是用象形文字的人群所发展出来的。但是缺乏对于“时间”观念的准确把握,神的话语在我们那里写成了“易经”。 易经中的道理,本来是随着时间的进程,随着人间实践和思维能力发展,而不断变易的“道理”。但我们总是想由自己找到“千古不易”的永恒的“真理”,又不知道那个真理来自哪里。所以总是需要一个“神的代表”来向普通人指明“千古不易的、永恒的真理”。虽然我们有最古老的辉煌历史,但是我们没有神的样式,没有能使人间智慧向前推进的“形式思维”的动力。最终还是要落后于西方文明的发展。 形象思维的民族,在西方的形式思维的推理能力还没有能够找到与神的形象的结合的时候,可以发展得比形式思维的国家和人群更快些;或在西方形式思维远离了神的形象,而走向个人自由创造的迷途的时候,也会发展得比对方更快些,但是那些是无法持久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学习形式思维,认为只要按着实践出真知,就可以否定逻辑,用个人的智慧,特定人群的意志和智慧就可以创造出灿烂的新文明来,实在只能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梦想而已。当然我们的思维发展的方向是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合一”。不是西方世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进化主义的“普世价值”。 在神话语中祂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发展的“道路”。有信仰的人在神的话语中寻找那些“初始理念”,把祂看作对于人间智慧发展的约束。这个约束就是人间智慧得到的结论最终总是需要和神的话语中的原初理念相“链接”的。这个“链接”的观念不在这篇短文中讨论了,因为它也是说不清楚的,要说清楚它,就要说清楚人间整个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进程,那不是一个人,一个时代的人所能够做得到的,这就是我们以后所要讨论的科学。 我们说不清楚极终的科学,无论那个人也同样说不清楚当代的具体的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什么?但是我们相信当代的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就是为科学寻找回来当代科学的根。我们的当代的科学前沿,已经在割断了与神的话语相链接的错误道路上走得够远的了。神在召唤着我们: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科学和哲学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实在很难加以明确的区分,牛顿被公认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自己本来是一个数学家,他写的书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应该是一个哲学家;爱因斯坦被公认为20世纪的在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自己也认为他的物理学是搞错了,他的真正的贡献恰是在哲学方面的。牛顿和爱因斯坦是当代两个最伟大的“智者”。他们的伟大不仅是他们发展的人间智慧,使我们有能力窥见了神的话语对于当代的真理的启示:牛顿说,他只是一个面对着浩瀚大海游历着的小孩,偶然捡拾到了一个小小的美丽贝壳;而爱因斯坦也是在向人们展现那个无限宇宙的美丽,广柔而恒久的美丽,但他惊异得连一颗美丽的小贝壳也忘了捡了。他也不用遗憾,他们向人间展现的神的无限和自己的渺小,就是对人间思维或人间智慧的最大的贡献和拯救!科学和哲学实际上是难以完全分离的,他们都是人间智慧的两个历史的“长链”:一个向着时间的反方向,人类历史的反方向探索,向着“神话时代”的人间智慧的诞生过程探索,或者用我们古贤的话语说,向着“形而上”的方向探索;那个知识的长链就是“哲学”,一个向着未来的探索,不断地寻找对人间有用的事物,这就是科学。科学与哲学永远纠缠在一起,相反相成、不即不离地纠缠在一起。既然不即不离为什么还会相反相成呢?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和方向不同:哲学是不断的反思,不断打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神的话语,所以要不断地祈祷和忏悔,他们也要和人群在一起,但是只能和有信仰的人在一起,用自己的不断反思的精神,在相互感召和见证中,增强有信仰者对于神的话语的信心。他们的目标就是使自己思维的方向不离开神所赐予的智慧的开端和把握智慧发展道路的方向;科学本质上是一个群体的行为,一个合理的科学就是在群体的实践中,来寻找对人类有用的知识,它的目标是对人间有用,这个有用的知识要得到人人能够感受的直觉的支撑。群体的实践运动离不开组织和约束,这就要人间的伟人的指引,而人人直觉感受的公理,实际上又是得不到的,得到的最多只是大多数人的暂时的认同。所以科学总是会与物质的,人间的欲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是“形而下”的,这个下不是低下、低俗,而是链接着下层的最广大的实践者,“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苦大众”!哲学就是维系科学和神学的联系,所以罗素所说的哲学是在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广阔的领域是对的,常常会受到双方的攻击也是对的,但是空无一人就错了,错在哪里呢?就错在他把美国的利益和能力看得高过了,高于全人类的能力,高于神的话语的大能。所以是他自己信心不够强大了,离开了有信仰的人的队伍,在哲学领域上他就连一个人也看不到了。 我一生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从懂事起就生活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的照耀下,戴上了红领巾的时候,就懂得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科学,天天向上;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要不断反省和改造“个人主义”,要做一个懂科学的,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劳动者。至今,我依然认为那些观念都是好的,从本质上与神的话语是一致的,以后慢慢的这五个爱变成了三个爱:爱共产党、爱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爱领袖和党所制定的不断革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路线,这些也还并不太难接受;直到有一天,这五个爱变成了每个人都必须向反党、反革命、反毛泽东思想的敌人作斗争的时候,我的青年时代就结束了。我比谭天荣幸运得太多了,那时我们都太年轻。但他落入了地狱般的生活,那时候他尽管不可能找到神,但是他一直追寻着真理。我没有入地狱,但也获得了地狱的感受和防身的本能,我更要感谢那个时代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所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我所最亲近的那些可敬的老师:孟昭英、黄国祥、张克潜、他们的亲切关怀和教导永记心中,成了我把整个身心转向现代科学的支持和力量。正是那些地方和那些普通的中国人,使我看到中国人的心中同样有神的话语,充满暴力的日子只是一个短暂的特殊的历史过程的转折而已。 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又有给了我比较广阔和全面地接触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的机会。在这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华裔科学家戴振铎教授的关于并矢格林函数的理论,特别是他的那本“数学补注”的讲义,在整个八十年代间我整整的读了十年。戴先生的一句话:矢量偏微分算子没有完整的数学逻辑,它是数学家们凑出来的。我在职期间所出版的四本书,都是围绕着他的那句话的。并由此进入了现代数学数学和现代物理学的领域。在这以后才开始接触到了国内被称为“反主流”的民间科学家,实际上他们都不是民间科学家,而是极有科学造诣和成就的从应用科学出发进入现代基础理论研究的殿堂的。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航天部许少知的一句话:“20世纪所有得到应用的高科技成果,没有一项是从‘四维时空’中得到的”,都是立足于独立的时间和三维空间的牛顿的时空框架中的。在基金委十年的工作中,我接触过电子和信息邻域的大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那里的主要专家。可以说他们实际上都是许少知这句话的证据。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应用科学的研究的初创和早期的探索是有启示和引领作用的,但到真正对那些应用科学作定性和定量描述的时候,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到今天所有有用的“科学”都还要回到牛顿的时空观,和在牛顿时空观下用牛顿定义的物质(质量)来描述。爱因斯坦所展示的比牛顿更加广阔的宇宙,使人们懂得,牛顿的框架只是有限论域上所观察到的,只适合他的那个论域,那就是用眼睛能够观察或人的生理直觉所能感受的“实物”。除了我们能够直觉感受的“实物”,大自然中还有我们无法用生理能力直接感受的“暗物”——场与波。这就是我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中所想说的根本的意思:“实物”的根本属性就是空间的“占有性”,两个实物不能同时占有同一个空间,这是可视性的哲学基础。暗物是空间相容的,全空间的,因而是不可视的、但它又是实物视觉的基础。没有了暗物人也就没有了视觉,也没有了感受“实物”的能力。 这就是“时空”理念的根本所在,祂只能来自信仰,来自神的话语。但是我们同样也不能直接从神学中去发现和证明那些理念。信仰给了我们信心,我相信祂的存在,所以一个人还要学习其他人的“见证”,从众人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见证中,获得和坚固自己的信仰。从任何人的话语中,能够作为神的话语的见证的,我们都可以吸取,而不要因为他有不同于自己的或自己还不明白的话,就拒绝他的符合神的话语的见证。从这点来说,杨本洛、中庸和王德奎都给过我很多“神的话语”的见证。杨本洛在有限论域和逻辑梳理上不仅给我的启发,是我进入基础理论科学的引路人。中庸所告诉我的 胡塞爾的现象学,让我在维基百科上找到了下面一段话: 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 实际上逻辑和对现象的“直觉”都得不到完全的“真理”。他们都说出了在各自的思维方法下的“真理”,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但他们的上面都还要有一个“神”,还要把按着神的形象和照着神的样式的思维能力“合一”,才能获得、并不断发展时代的“真理”。 下面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本世纪初到美国生活以后,遇到了神。开始了十多年在家庭教会中学习圣经的生活。到了美国我才明白,原来美国也既不是神的国度,也不是后现代派的可以完全自由地创造“概念”的国家。他也是追求神的形象样式合一的“神学哲学”和精英们的个人自由创造的“后时代哲学”纠缠在一起的国家。也是神与人共同的国家。他们的国家有最突出的形象思维的应用科学家。那些最早来美国的移民大都是在欧洲受压迫的新教徒,他们基本思维方法是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最著名的本土科学家是富兰克林和爱迪生。他们是人类最突出的实践科学家,他们并没有超越普通人的逻辑推理的能力,爱迪生始终不明白交流电的原理,一直反对交流电工程系统的应用——但实际上直到今天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交流电的“逻辑和理性”的原理。美国的形式思维的现代科学家大都是外来的,不少人是希特勒给他们送去的,也有很多是从中国去的。美国那样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应该没有什么文化吧,但是他们把人类最古老的耶和华神和耶稣基督的“神的话语”和在欧洲大陆受压迫的新教徒的实践精神融合在一起了,既发展了现代物理学,更发展了应用科学。到时代发展到形式思维走向了形式主义的错误道路的时候,在那里摆脱僵化了的形式主义理论的革新的实践精神又悄然爆发了。20世纪中后叶、像微波领域的网络分析仪、计算机语言,信息领域里,在广义相对论掩盖下的以地面目标定位为依据的布满全国大地的“信息树”的定标应用系统,这些和现代数学和现代物理学的主流方向完全无关的真正的高技术应用科学悄然兴起。在美国既不大张旗鼓地批判那些已经过时的僵化的理论,更不阻扰理论上完全对立的新的应用技术的兴起。这就是我在前面网文中所说的:美国的思维逻辑的危机,产生的是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皮尔盖茨和乔布什,而中国的逻辑混乱产生的是王朔、韩寒和那些以小学的数学程度来炫耀的“反智文化”下的文艺明星群体。其实这主要不怪他们,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神可以去信,又不愿意去相信以某些人为代表的“神”。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啊! 王德奎的“辩证思维和藏象理论”的中华古文化的那些网文,也给过我很大的启示。他娓娓道来的中国的“神话时代”中以盘古和嫘祖为代表的长江中上游的伏羲或神农氏的文化,以及神农氏的文化和从黄河流域的的有熊氏的皇帝族的民族融合过程,特别是皇帝和嫘祖的结合,那些不仅美丽,而充满无限智慧的神话,是他使我相信东西方都有神的话语,去探索属于东西方的共同的神的话语的最有力的支撑。尽管他认为我有“迷神”的心结。但是我更相信了神就是真正属于全人类的,全人类各国的古老神话中都有神的话语的共同的内涵。中国的《易经》实际上也是神的话语,是形象思维的人群曾用象形文字书写出来的神的话语。和古希腊哲学同时代兴起的东方文明是“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最基本的是孔子的儒家和老子的道家,不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明确地宣称,他们的“道”都来自《易经》。他们的学说中都明白地写上了那些来自《易经》的“话语”。那就是神留给东方人的“神的话语”。但是易经本身连孔子和老子他们自己也没有看到过。其实我们通过圣经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反而可以更加确切地理解《易经》。同样易经中的虽然孤立的但是比圣经中更明确的“神的话语”,也是我们用来窥见圣经中的对于我们形象思维人群的启示的真理的最好的工具。圣经和易经有着共同的内涵,但是他们是两种思维方法的人,用两种人间话语和文字记录下来了各自的“神的话语”。但是只有圣经,或许只有圣经的最初的创世记中,像信仰神的话语的人所说的,是一字一句地“照着神的话语”记载下来的。这些我们在以前的网文中都详细讨论过了。特别是讨论了东西方神学家之间的对于该隐后裔的去向的不同的观点。在称为中文的“圣经的小图书馆”的中文圣经启导本上,对此所作的讨论当然给与我更大的影响。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关于“科学”的本原。东方古文明中实际上并没有类似西方的一脉相承的哲学讨论:从古希腊就是理性和逻辑派在争论中用形式思维压倒了形象思维的对立派,把对立派称为诡辩派,但是西方也随着很快就出现了宗教的改革,以色列人大卫的后裔耶稣改革了原始的犹太教,把以色列人的神成了所有西方民族的共同的神,圣经作为“神的话语”出现了。作为一种圣经神学的宗教形式罗马的天主教出现了。以后又出现了欧陆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宗教改革。 东方文明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把形象思维主要表述成辩证思维,或实践中的直觉知识的藏象的思维方式,否定了逻辑和推理的形式思维方式,一直维护着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如果把形式思维的理性和逻辑作为“哲学”的属性,那么形象思维的实践和直觉可以作为“科学”的属性。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东方民族中没有出现过“哲学”。所谓的古今的东方的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 本质 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 世界观 ”, 那就是从孔子一直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维方法。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创始人胡适的哲学: “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中国 古代文明中“人间智慧”就直接以“人本主义”的科学思维的面貌出现的。因为没有西方哲学的形式思维,中国就没有哲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没有两者的区分,没有哲学也就没有“科学”这个词的存在必要了。“科学”实际上是因与“哲学”的差别才出现的名词。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文明史”或“信史”的时代,中国没有“哲学”,中国的“哲学”就是科学的“总和”。没有哲学,也就没有科学,有的就只是“熟读圣贤书,卖于帝王家家”的官本位的科举文化。 那末,科学的本原是什么呢?和哲学一样,都是人间智慧。差别就在于:哲学是反思,是“形而上”的,通向神的,是保护人间智慧是向着神的,和神的话语相链接的;科学是探索,是“形而下”的,通向人间的,是使“神的话语”能够看顾着全人类的,看顾着每一个像婴儿一样的纯洁的心灵的。 我们说,西方的“哲学”来自神学,是神学在人间存在的一种方式。神学要求神的形象和样式一致,而人间只能达到神的形象和样式的相似。所谓相似就是人间的两种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只能是神的形象的相似,形式思维只能和神的样式相似。我们中国的主流思维方式一直都是形象思维。还没有找到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合一的路。人间的形象思维中也要形式思维,也要神的样式。 我们还没有走上把神的形象和样式“合一”的路。而总是坚持着必须在形象思维的控制下利用已有的形式思维的知识。这就是从满清末年直到现在。国内一直都有人在坚持着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 王德奎老师对于我的网文,只用了一句话就是“老科学家的迷神的心结”。说我是老科学家,科学家不敢当,老是可以称得上了。这一生最早是“信人”,那些人都是伟人,说得也实在很好听。但是他们会变,而且往往变得很快,“信己”?也不敢!我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而且总觉得每个人都信己,人间还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所以有人把后现代主义者的“信己”,称为“把他人作为敌人”的人。这好吗?世界像一个赌场,每天都在PK,不是我赢他,就是他赢我。我实在不敢相信那样的信仰对人类有好处。 中国人会永远把对于耶和华神的信仰拒之于国门之外吗?我就不信。 最近连续收到杨本洛、王德奎、中庸等寄来的关于“科学本原和科学方法逻辑”的讨论,引起我的极大的兴趣,我觉得这个问题正像杨本洛给王德奎老师的信中所说的,“在你寄来的这篇文章中,十分准确地提出了一个核心性的命题”。我把这个核心命题称为:“科学本原和科学方法逻辑”的讨论。这个命题就是我们前面所转载中王德奎老师发给我的网文的题目。以后又落续收到王德奎、杨本洛和中庸等的有关网文。我都把那些都转载在我的网页上。以便于供大家参考。更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前段时间博客中国发起征文:“人人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能实现吗”?我没有参加,因为我觉得这不是当今讨论的一个恰当的题目。因为“人人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这句话是一句极容易发生“语言错位”的话。首先在这个世界上今天并没有“人人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承认当今的世界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当今的中国也有“一国两制”。而且在大陆当今也没有要实现共产主义,只是要实现社会主义,而且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也仅仅只是属于“当今时代”的。我们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应该从那段过河的路上去寻找我们人人能够感受的“共识”。这个问题就比较接近王德奎老师和杨本洛老师所讨论的“科学本原”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原本是没有“科学”的。先是有“神话”——“神的话语”。有人相信有“神的话语”,有人不相信有“神的话语”。不相信有神的话语的人,把信神的话语,称为“迷神”。认为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在维基百科上对于罗素的现代哲学,有下面一段话: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罗素的心里还是有“神学”的。要不,为什么他要把哲学放置在科学和神学之间呢?他只是为了“美国”利益而离弃了神学,成了无所依傍的孤家寡人。他处身于“哲学家”的行列,而感到身边空无一人;他看到现代数学已经成了逻辑悖论的体系,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了蓝色的幽灵,可是他还是呼吁美国的公众:“为了美国的利益,你们必须相信美国的现代物理学家”。因为美国的现代科学已经成了美国的“宪法信仰”和“公民宗教”的核心:“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这个科学在他的眼中自然就是属于美国的“现代科学”。这实际上也就是现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最有力量的被称为“普世价值”的西方“意识形态”中的世俗的部分。实际上西方“意识形态”本身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两方面的,它的另一面就是追求“神的话语”信仰的“神学哲学”。哲学到底是什么?今天已经成了最混乱的概念。在维基百科中关于哲学,第一段话就是上面所引的关于罗素的哲学。因为他是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接着就是: 對哲學的主題亦存在許多看法。 一些人認為哲學是對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實質上存在著哲學必須去回答的哲學命題。 / 後現代主義 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 本质 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 世界观 。 /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 学问 。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 研究对象 、 概念 和 内容 ,哲学具有一般 方法论 的功能。 /哲學和其他承述問題方法的差異是有批判性的、有條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辯論。 在上面总多的哲学派系中,根本上有两类哲学: 一些人認為哲學是對問題本身過程的審查 ;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實質上存在著哲學必須去回答的哲學命題。 前者就是人本主义的哲学,后者就是神本主义的哲学。但具下面所引的具体的四条都属于人本主义的范筹:把哲学与产生哲学的“根”相分离开了。这也是一件自然的事。 人间的书所写的基本上都是“人间智慧”。人间智慧是写不出神本主义的哲学书来的。要那种人间智慧的哲学去回答的超越人间智慧的“哲学命题”当然是写不出来的。哲学本身是说不清楚哲学自身的问题的。就像一个人自己总是认识不清楚自己一样,我们所说的有信仰的人,就是和神的话语生活在一起的人,就是在生活中离不开神的话语,离不开和有信仰的人一起来追求信仰、不断分享神的话语和用神的话语的精神来祈祷和忏悔的人。 但是,“人间智慧”也是神赐予人的,要不神为什么要把那颗分辨善恶的树,安放在伊甸园的中间呢?没有人间智慧,人就和动物没有实质的差别了。但是仅仅有人间智慧,没有了“神的话语”,就像罗素那样,哲学就成了“无人之域”,也象“ 後現代主義 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 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创造概念,人类就只有了每个人自己创造自己的“概念”,而且人人都在创造着“极终”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人类没有了共同的“概念”。 神所讲的那个夏娃和蛇的故事,就是要告诉人,任何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最后总会出错的。神的话语就是引导人类从动物的,只有单纯的生存竞争的属性,向着属灵的、有伦理道德约束的、发展整体性的人类文明的方向前进的道路。是的,我们也永远无法把那个神的话语的精神完全地理解和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会用整个生命去追寻祂、跟随祂。用我们和有信仰的人一起所理解到的神的话语来约束自己。所以我们讨论哲学,并不是要用这类哲学去批判那类哲学。 而是要为所有的哲学,去寻找那个哲学自身所无法说清楚的实质上存在的“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命题。那就是“神本主义”。 但是当今的人间已经是没有“神”了。没有那个人的话语能够代表“神的话语”的,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是一个不断追求的无限的过程,又是一个所有的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思维能力层次的人,人人都可以在学习神的话语、反省自己的忏悔和祈祷中平等地来见证神的话语的信仰。 下面陈述的四种对于哲学的看法,也可以分为两类:第四和第一种看法,即“ 批判性的、有條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為基礎的辯論” 和 後現代主義 把哲學定義為創造概念的學術。 那两个哲学流派都是属于西方哲学:它的开端就是古希腊的 。 而发展到今天看起来声势越来越大的则是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础就是存在主义, 其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 让-保罗·萨特 的格言:“ 存在先於本質 ”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 道德 或 靈魂 。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 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 道德 標準或宗教 信仰 ,卻有選擇的自由,人人都可自由的创造概念。 这就是在创世记中照着神的样式造的人,形式思维者们的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源于《圣经》。“ 米利都学派是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学派,被誉为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由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创建。米利都学派开创了 “理性思维”, “逻辑”实际上就是古希腊的神“逻戈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哲学的最早的从圣经中的神的话语向着人间智慧演变的过程,他们把神的样式发展成了人间的“形式思维”,最后又把“逻辑”和古希腊的神区别开来,完成了人间思维的去神化。最后发展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的世俗的“意识形态”。“自由”成了人间的第一要义,进化论就是所有“个体”间的自由平等的竞争和竞争过程中的进化。 维基百科中所列的哲学的第二条是: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 它 给出对世界 本质 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 世界观 ”。 第三种哲学观和第二种基本一样,只是把它扩展到了方法论,扩展到了人间智慧的一切。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所熟悉的哲学观。中国人的哲学中缺少西方的“理性和逻辑”,我们用象形文字所记下的“神的话语”,渐渐地失去了完整的文字体系,只留下了蕴含在诸子百家学说中的一些孤立的形象词汇,但是从那些“易理”、“辩证思维”、“天下为公”、“效法自然”以及从“格无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到平天下“的人生道路,其基本内涵和西方的圣经中的神的话语是一致的。只是没有一个连贯在一起的完整的体系。 也就是说,这句话中的“ 它 ”成了一团谜。失去了“神的话语”的主体的“神”的完整性。那个“它”不再是全人类共同的“祂”,渐渐地也就走向了“人文”化了。而成了人间的某个或某群能够“代表全人类”的“它”。 在封建社会的时候,也就是成了“天子”和“圣人”们的“它”,孔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的那些“它”。在列宁、斯大林时代,就成了“阶级、政党和领袖”理论体系中的那个“它”。先是有如斯大林所说的“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那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最后如那些“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主义者”的领袖自己所说的,“全党必须服从中央”,中央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谭天荣所说的,列宁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至少马克思从来没有反对过“一人一票的巴黎公社式的选举”。但是马克思认为只要有了“一人一票”的巴黎公社式的选举,那种选举的权威获得了社会的公认,他的理想的共产主义也就会到来了。这个对吗?我想也不对,一人一票的选举也会把希特勒选上了台。 我这样的讨论是不是要否定由人间伟人们所发展起来的哲学,应该把它们统统都打倒呢?不是!我依然非常尊敬那些在每个历史时代发展了那个时代的人间思维的伟人,他们都带领那个时代的人群,走过人类历史的一段前进的道路。圣经中说: 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耶和华神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总日所思想的都是恶。耶和华神就后悔造人在地上, 心中忧伤。 神只是心中忧伤,祂曾想毁灭所造的地上的一切生物。但是祂看到了人间还有“义人”,就把人和生物救了下来。并和挪亚的后代立了“永约”。永不再用大洪水来毁灭人类和所有的生命。这一段显然是神对形式思维的西方人所说的。在这之前,在创世记第四章,神把该隐逐出神和人同在的居住地时,实际上也立了一个更早的约,那是祂和神的形象所造的人所立的约: 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神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 只是圣经是形式思维的西方人所写下的“神的话语”,祂那里留下了以色列人用拼音文字所书写的人间最早的“神的话语”。那里留下的赐予全人类的无限的、永恒的智慧。 哲学的本原来自“神的话语” 。西方的形式思维的哲学,得到了神的话语中照着时间顺序的“神的话语”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真理和发展过程的推理方法,但是那个推理的方法并不是完整的。用人间的“理性和逻辑”推理来看“神的话语”,总是充满矛盾的。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们先是改变“神”的形象,把耶和华神变成了古希腊的神。所以,不是耶和华“神的话语”是充满矛盾的,而是人间的“理性和逻辑”推理的规则是不完善的。 有信心的人,总是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推理方法,去窥见属于人间当代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下的神的话语所启示的真理。这个“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就是“有限论域”。“哲学”有“有限论域性”,科学也有“有限论域”性,所有的“人间智慧”都有有限论域性,“有限论域”性,来自“时间和空间”。而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原初理念来自神的话语。我们是永远无法完全的把握住那些原初理念的属性的,“祂”来自神的话语。 东方的形象思维下的“神的话语”是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的,我们的形象文字比拼音文字要早,所以人类的早期文明都是用象形文字的人群所发展出来的。但是缺乏对于“时间”观念的准确把握,神的话语在我们那里写成了“易经”。 易经中的道理,本来是随着时间的进程,随着人间实践和思维能力发展,而不断变易的“道理”。但我们总是想由自己找到“千古不易”的永恒的“真理”,又不知道那个真理来自哪里。所以总是需要一个“神的代表”来向普通人指明“千古不易的、永恒的真理”。虽然我们有最古老的辉煌历史,但是我们没有神的样式,没有能使人间智慧向前推进的“形式思维”的动力。最终还是要落后于西方文明的发展。 形象思维的民族,在西方的形式思维的推理能力还没有能够找到与神的形象的结合的时候,可以发展得比形式思维的国家和人群更快些;或在西方形式思维远离了神的形象,而走向个人自由创造的迷途的时候,也会发展得比对方更快些,但是那些是无法持久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学习形式思维,认为只要按着实践出真知,就可以否定逻辑,用个人的智慧,特定人群的意志和智慧就可以创造出灿烂的新文明来,实在只能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梦想而已。当然我们的思维发展的方向是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合一”。不是西方世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进化主义的“普世价值”。 在神话语中祂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发展的“道路”。有信仰的人在神的话语中寻找那些“初始理念”,把祂看作对于人间智慧发展的约束。这个约束就是人间智慧得到的结论最终总是需要和神的话语中的原初理念相“链接”的。这个“链接”的观念不在这篇短文中讨论了,因为它也是说不清楚的,要说清楚它,就要说清楚人间整个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进程,那不是一个人,一个时代的人所能够做得到的,这就是我们以后所要讨论的科学。 我们说不清楚极终的科学,无论那个人也同样说不清楚当代的具体的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什么?但是我们相信当代的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就是为科学寻找回来当代科学的根。我们的当代的科学前沿,已经在割断了与神的话语相链接的错误道路上走得够远的了。神在召唤着我们: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科学和哲学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实在很难加以明确的区分,牛顿被公认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自己本来是一个数学家,他写的书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应该是一个哲学家;爱因斯坦被公认为20世纪的在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自己也认为他的物理学是搞错了,他的真正的贡献恰是在哲学方面的。牛顿和爱因斯坦是当代两个最伟大的“智者”。他们的伟大不仅是他们发展的人间智慧,使我们有能力窥见了神的话语对于当代的真理的启示:牛顿说,他只是一个面对着浩瀚大海游历着的小孩,偶然捡拾到了一个小小的美丽贝壳;而爱因斯坦也是在向人们展现那个无限宇宙的美丽,广柔而恒久的美丽,但他惊异得连一颗美丽的小贝壳也忘了捡了。他也不用遗憾,他们向人间展现的神的无限和自己的渺小,就是对人间思维或人间智慧的最大的贡献和拯救!科学和哲学实际上是难以完全分离的,他们都是人间智慧的两个历史的“长链”:一个向着时间的反方向,人类历史的反方向探索,向着“神话时代”的人间智慧的诞生过程探索,或者用我们古贤的话语说,向着“形而上”的方向探索;那个知识的长链就是“哲学”,一个向着未来的探索,不断地寻找对人间有用的事物,这就是科学。科学与哲学永远纠缠在一起,相反相成、不即不离地纠缠在一起。既然不即不离为什么还会相反相成呢?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和方向不同:哲学是不断的反思,不断打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神的话语,所以要不断地祈祷和忏悔,他们也要和人群在一起,但是只能和有信仰的人在一起,用自己的不断反思的精神,在相互感召和见证中,增强有信仰者对于神的话语的信心。他们的目标就是使自己思维的方向不离开神所赐予的智慧的开端和把握智慧发展道路的方向;科学本质上是一个群体的行为,一个合理的科学就是在群体的实践中,来寻找对人类有用的知识,它的目标是对人间有用,这个有用的知识要得到人人能够感受的直觉的支撑。群体的实践运动离不开组织和约束,这就要人间的伟人的指引,而人人直觉感受的公理,实际上又是得不到的,得到的最多只是大多数人的暂时的认同。所以科学总是会与物质的,人间的欲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是“形而下”的,这个下不是低下、低俗,而是链接着下层的最广大的实践者,“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苦大众”!哲学就是维系科学和神学的联系,所以罗素所说的哲学是在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广阔的领域是对的,常常会受到双方的攻击也是对的,但是空无一人就错了,错在哪里呢?就错在他把美国的利益和能力看得高过了,高于全人类的能力,高于神的话语的大能。所以是他自己信心不够强大了,离开了有信仰的人的队伍,在哲学领域上他就连一个人也看不到了。 我一生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从懂事起就生活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的照耀下,戴上了红领巾的时候,就懂得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科学,天天向上;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要不断反省和改造“个人主义”,要做一个懂科学的,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劳动者。至今,我依然认为那些观念都是好的,从本质上与神的话语是一致的,以后慢慢的这五个爱变成了三个爱:爱共产党、爱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爱领袖和党所制定的不断革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路线,这些也还并不太难接受;直到有一天,这五个爱变成了每个人都必须向反党、反革命、反毛泽东思想的敌人作斗争的时候,我的青年时代就结束了。我比谭天荣幸运得太多了,那时我们都太年轻。但他落入了地狱般的生活,那时候他尽管不可能找到神,但是他一直追寻着真理。我没有入地狱,但也获得了地狱的感受和防身的本能,我更要感谢那个时代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所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我所最亲近的那些可敬的老师:孟昭英、黄国祥、张克潜、他们的亲切关怀和教导永记心中,成了我把整个身心转向现代科学的支持和力量。正是那些地方和那些普通的中国人,使我看到中国人的心中同样有神的话语,充满暴力的日子只是一个短暂的特殊的历史过程的转折而已。 科学院和国家基金委又有给了我比较广阔和全面地接触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的机会。在这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华裔科学家戴振铎教授的关于并矢格林函数的理论,特别是他的那本“数学补注”的讲义,在整个八十年代间我整整的读了十年。戴先生的一句话:矢量偏微分算子没有完整的数学逻辑,它是数学家们凑出来的。我在职期间所出版的四本书,都是围绕着他的那句话的。并由此进入了现代数学数学和现代物理学的领域。在这以后才开始接触到了国内被称为“反主流”的民间科学家,实际上他们都不是民间科学家,而是极有科学造诣和成就的从应用科学出发进入现代基础理论研究的殿堂的。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航天部许少知的一句话:“20世纪所有得到应用的高科技成果,没有一项是从‘四维时空’中得到的”,都是立足于独立的时间和三维空间的牛顿的时空框架中的。在基金委十年的工作中,我接触过电子和信息邻域的大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那里的主要专家。可以说他们实际上都是许少知这句话的证据。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应用科学的研究的初创和早期的探索是有启示和引领作用的,但到真正对那些应用科学作定性和定量描述的时候,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到今天所有有用的“科学”都还要回到牛顿的时空观,和在牛顿时空观下用牛顿定义的物质(质量)来描述。爱因斯坦所展示的比牛顿更加广阔的宇宙,使人们懂得,牛顿的框架只是有限论域上所观察到的,只适合他的那个论域,那就是用眼睛能够观察或人的生理直觉所能感受的“实物”。除了我们能够直觉感受的“实物”,大自然中还有我们无法用生理能力直接感受的“暗物”——场与波。这就是我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中所想说的根本的意思:“实物”的根本属性就是空间的“占有性”,两个实物不能同时占有同一个空间,这是可视性的哲学基础。暗物是空间相容的,全空间的,因而是不可视的、但它又是实物视觉的基础。没有了暗物人也就没有了视觉,也没有了感受“实物”的能力。 这就是“时空”理念的根本所在,祂只能来自信仰,来自神的话语。但是我们同样也不能直接从神学中去发现和证明那些理念。信仰给了我们信心,我相信祂的存在,所以一个人还要学习其他人的“见证”,从众人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见证中,获得和坚固自己的信仰。从任何人的话语中,能够作为神的话语的见证的,我们都可以吸取,而不要因为他有不同于自己的或自己还不明白的话,就拒绝他的符合神的话语的见证。从这点来说,杨本洛、中庸和王德奎都给过我很多“神的话语”的见证。杨本洛在有限论域和逻辑梳理上不仅给我的启发,是我进入基础理论科学的引路人。中庸所告诉我的 胡塞爾的现象学,让我在维基百科上找到了下面一段话: 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 現象學 」 实际上逻辑和对现象的“直觉”都得不到完全的“真理”。他们都说出了在各自的思维方法下的“真理”,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但他们的上面都还要有一个“神”,还要把按着神的形象和照着神的样式的思维能力“合一”,才能获得、并不断发展时代的“真理”。 下面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本世纪初到美国生活以后,遇到了神。开始了十多年在家庭教会中学习圣经的生活。到了美国我才明白,原来美国也既不是神的国度,也不是后现代派的可以完全自由地创造“概念”的国家。他也是追求神的形象样式合一的“神学哲学”和精英们的个人自由创造的“后时代哲学”纠缠在一起的国家。也是神与人共同的国家。他们的国家有最突出的形象思维的应用科学家。那些最早来美国的移民大都是在欧洲受压迫的新教徒,他们基本思维方法是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最著名的本土科学家是富兰克林和爱迪生。他们是人类最突出的实践科学家,他们并没有超越普通人的逻辑推理的能力,爱迪生始终不明白交流电的原理,一直反对交流电工程系统的应用——但实际上直到今天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交流电的“逻辑和理性”的原理。美国的形式思维的现代科学家大都是外来的,不少人是希特勒给他们送去的,也有很多是从中国去的。美国那样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应该没有什么文化吧,但是他们把人类最古老的耶和华神和耶稣基督的“神的话语”和在欧洲大陆受压迫的新教徒的实践精神融合在一起了,既发展了现代物理学,更发展了应用科学。到时代发展到形式思维走向了形式主义的错误道路的时候,在那里摆脱僵化了的形式主义理论的革新的实践精神又悄然爆发了。20世纪中后叶、像微波领域的网络分析仪、计算机语言,信息领域里,在广义相对论掩盖下的以地面目标定位为依据的布满全国大地的“信息树”的定标应用系统,这些和现代数学和现代物理学的主流方向完全无关的真正的高技术应用科学悄然兴起。在美国既不大张旗鼓地批判那些已经过时的僵化的理论,更不阻扰理论上完全对立的新的应用技术的兴起。这就是我在前面网文中所说的:美国的思维逻辑的危机,产生的是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皮尔盖茨和乔布什,而中国的逻辑混乱产生的是王朔、韩寒和那些以小学的数学程度来炫耀的“反智文化”下的文艺明星群体。其实这主要不怪他们,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神可以去信,又不愿意去相信以某些人为代表的“神”。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啊! 王德奎的“辩证思维和藏象理论”的中华古文化的那些网文,也给过我很大的启示。他娓娓道来的中国的“神话时代”中以盘古和嫘祖为代表的长江中上游的伏羲或神农氏的文化,以及神农氏的文化和从黄河流域的的有熊氏的皇帝族的民族融合过程,特别是皇帝和嫘祖的结合,那些不仅美丽,而充满无限智慧的神话,是他使我相信东西方都有神的话语,去探索属于东西方的共同的神的话语的最有力的支撑。尽管他认为我有“迷神”的心结。但是我更相信了神就是真正属于全人类的,全人类各国的古老神话中都有神的话语的共同的内涵。中国的《易经》实际上也是神的话语,是形象思维的人群曾用象形文字书写出来的神的话语。和古希腊哲学同时代兴起的东方文明是“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最基本的是孔子的儒家和老子的道家,不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明确地宣称,他们的“道”都来自《易经》。他们的学说中都明白地写上了那些来自《易经》的“话语”。那就是神留给东方人的“神的话语”。但是易经本身连孔子和老子他们自己也没有看到过。其实我们通过圣经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反而可以更加确切地理解《易经》。同样易经中的虽然孤立的但是比圣经中更明确的“神的话语”,也是我们用来窥见圣经中的对于我们形象思维人群的启示的真理的最好的工具。圣经和易经有着共同的内涵,但是他们是两种思维方法的人,用两种人间话语和文字记录下来了各自的“神的话语”。但是只有圣经,或许只有圣经的最初的创世记中,像信仰神的话语的人所说的,是一字一句地“照着神的话语”记载下来的。这些我们在以前的网文中都详细讨论过了。特别是讨论了东西方神学家之间的对于该隐后裔的去向的不同的观点。在称为中文的“圣经的小图书馆”的中文圣经启导本上,对此所作的讨论当然给与我更大的影响。 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关于“科学”的本原。东方古文明中实际上并没有类似西方的一脉相承的哲学讨论:从古希腊就是理性和逻辑派在争论中用形式思维压倒了形象思维的对立派,把对立派称为诡辩派,但是西方也随着很快就出现了宗教的改革,以色列人大卫的后裔耶稣改革了原始的犹太教,把以色列人的神成了所有西方民族的共同的神,圣经作为“神的话语”出现了。作为一种圣经神学的宗教形式罗马的天主教出现了。以后又出现了欧陆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宗教改革。 东方文明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把形象思维主要表述成辩证思维,或实践中的直觉知识的藏象的思维方式,否定了逻辑和推理的形式思维方式,一直维护着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如果把形式思维的理性和逻辑作为“哲学”的属性,那么形象思维的实践和直觉可以作为“科学”的属性。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东方民族中没有出现过“哲学”。所谓的古今的东方的 “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 本质 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 世界观 ”, 那就是从孔子一直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维方法。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创始人胡适的哲学: “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中国 古代文明中“人间智慧”就直接以“人本主义”的科学思维的面貌出现的。因为没有西方哲学的形式思维,中国就没有哲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没有两者的区分,没有哲学也就没有“科学”这个词的存在必要了。“科学”实际上是因与“哲学”的差别才出现的名词。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文明史”或“信史”的时代,中国没有“哲学”,中国的“哲学”就是科学的“总和”。没有哲学,也就没有科学,有的就只是“熟读圣贤书,卖于帝王家家”的官本位的科举文化。 那末,科学的本原是什么呢?和哲学一样,都是人间智慧。差别就在于:哲学是反思,是“形而上”的,通向神的,是保护人间智慧是向着神的,和神的话语相链接的;科学是探索,是“形而下”的,通向人间的,是使“神的话语”能够看顾着全人类的,看顾着每一个像婴儿一样的纯洁的心灵的。 我们说,西方的“哲学”来自神学,是神学在人间存在的一种方式。神学要求神的形象和样式一致,而人间只能达到神的形象和样式的相似。所谓相似就是人间的两种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只能是神的形象的相似,形式思维只能和神的样式相似。我们中国的主流思维方式一直都是形象思维。还没有找到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合一的路。人间的形象思维中也要形式思维,也要神的样式。 我们还没有走上把神的形象和样式“合一”的路。而总是坚持着必须在形象思维的控制下利用已有的形式思维的知识。这就是从满清末年直到现在。国内一直都有人在坚持着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 王德奎老师对于我的网文,只用了一句话就是“老科学家的迷神的心结”。说我是老科学家,科学家不敢当,老是可以称得上了。这一生最早是“信人”,那些人都是伟人,说得也实在很好听。但是他们会变,而且往往变得很快,“信己”?也不敢!我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而且总觉得每个人都信己,人间还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所以有人把后现代主义者的“信己”,称为“把他人作为敌人”的人。这好吗?世界像一个赌场,每天都在PK,不是我赢他,就是他赢我。我实在不敢相信那样的信仰对人类有好处。 中国人会永远把对于耶和华神的信仰拒之于国门之外吗?我就不信。
个人分类: 杂文2015|1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宋文淼教授谈他的仰慕转化为信仰。
yangxintie1 2015-1-2 10:31
新年好! 现在这里是2015年的新年的第六个小时。在过去的一年里,你给我写了很多信。特别是有一封信中,你所表达的在德国作访问学者时,对于那里的信教的教友们的仰慕之情,更是令我感动。其实我更本质的也只是一个信仰的仰慕者,只是由仰慕而渐渐地转向追求。 我所追求的“信仰”,实际上我也说不大清楚:因为那里不仅有西方的《圣经》,还有我们祖先的《易经》,也应该还有全世界一切国家的“神的话语”中没有被“人间的伟人”所篡改过的共同的内涵。我们祖先的《易经》是用象形文字所写的,写的时候和当时的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是不同的,像是一幅一幅的图画。就像你在德国时可以在科隆教堂所见到的,整个“圣经”都画成了彩色玻璃上的许许多多的“图画”。谁能够不看文字把那么多的图画从新变成“文字”的书呢?实际上那些图画,也变不成原来的“经文”。对于德国人来说,并没有德国人的原来的“经文”。谁也不能告诉你,原来的“经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以色列人的旧约也是用不同文字写出来的,据说只有最前的“五经”是用古希伯莱文字写的。我也不知道古希伯莱文和今天的在美国的以色列会堂中所教的“希伯莱”文有多少差别。后来的旧约实际上是“膏了王以后”的以色列人所写的。神并不赞同“膏王”,但也不反对,他自己不给以色列人“膏王”,只是由先知代他去。 在创世记上写的主要是神分两步造出两类不同思维方法的人群,或者说给于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并且一再告诫人,那种属于神的样式的“人间思维”,既是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人的根本的能力,但又是人间罪恶的根源。吃了那样的“智慧树上的果子,人就得死”。 所以,信仰是要人们用心去“追求”的。我们中国的《易经》实际上是比以色列的《圣经》更古老的“神的话语”:祂是用象形文字写下来的。也像科隆教堂上的关于圣经的画一样,那些像图画那样的文字早已谁也不能完全看懂了,各人凭着自己的画图的本事,画成了不同的、只有自己能够明白的自己的形象文字的书,成了诸子百家的经典。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时候,他想把所有不同的像图画的“书”,都成为按着他的“大能和大智”来画的全国人共同信仰的“经典”。这个方法并不成功,实际上他的“大智大能”依然是有限的,在公众的心里所保留的“易经”的话语,并没有被“焚书坑儒”所灭绝,那些“易经”中的最基本的内涵却是实实在在地通过诸子百家的文字,依然深深地根植在中华古人的心底。这就是林语堂先生在“信仰之旅”的书签中所写的“人力穷而天心见,径路绝而风云通”。我们中华大地的大众,心中也有“神”,只是这个“神”不叫“耶和华”,叫“天”。就像古希腊的“神”有很多很多,那个“哲学和科学”的神,叫“逻戈斯”,与就是“逻辑”。 “神的话语”总要有人的话语去表达出来,不同国家、不同的时代,人间都有不同的语言,特别是文字。所以“神的话语”总是和人间话语相联系,“神的智慧”和“人间智慧”互动着。这一点我看1996年所写的中文本的“圣经启到本”上有一句话:“旧约为新约之钥,能开启新约真理的宝库;正如新约为旧约之钥,可窥见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一个是开启、一个是窥见,这就是神的智慧和神的智慧的关系。 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什么是科学”?其实科学应该和哲学一样,也和信仰一样,是无边广阔的。人类先有了“哲学”这个“词”,是指以发展形式思维下的推理的“人”的智慧。后来才有了“科学”这个“词”。是指以发展形象思维下获得实践观察中的直觉知识的人的。实际上也没有那个先和那个后的问题。在某些西方人看来是哲学产生了科学,而在某些东方人看来是科学带动了哲学。但是不论东方和西方都还有另一类人,总是把两者“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信仰。那些无限复杂的话题,不在新年伊始多谈了。 我只想告诉你,科学的道路是无限广阔的。哲学的领域里也是熙熙攘攘的,只要有人信着神的话语。神的话语确实是像罗素所说的,超越古希腊的理性和逻辑的,但是祂绝不是不实在的。它是属于“神话时代”的,是哲学和科学的根,因为神话时代才是人类历史的“无限”,比人间民族国家的历史,长远得像“无限”那样的恒久。科学和哲学都是属于有限论域的,只要努力去把握那个有限论域的,科学都是有用处的。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宋文淼 我很感激宋先生来信! 是他在我探讨l流体力学电磁场及相对论这一切理论关系的时候支持了我,并告诉黄志洵教授他的意见,黄教授也支持我进行探索,转眼十几年了,我出活慢,发表很少,辜负他们寄托的希望 转载宋老师的信,也算是一种感谢,他信中关于神的叙述来自于我的一封信说,在国外找雷锋,找优秀共产党员,那你就找信耶和华的圣徒。 在1990年,国务院侨委派团到德国慰问,就是 汤若望 德中友协的朋友们怀着对中国热爱来倾力协助接待的,他们都是基督信徒, 对中国的帮助情谊深感难忘。 尽管我是无神论和唯物论者,不妨碍我对宋老师的尊敬。不妨碍我对耶和华信徒尊敬。
2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道
ninglz 2014-12-16 17:36
参道 在日本过年,入乡随俗去神社参拜的华人不少。要说不去的人,他们多以不信为由,但去的人却未必都因为信而去的。究其信与不信的宾语,应该说是有神无神罢了。 人有不同信仰,宗教分有神无神,而神很多,数不胜数。我以为参拜不全是因为信神的缘故,那是一个参道的过程。 第一次去明治神宫,不是去参拜的,不敬地说是顺道去观光的。 高跟皮鞋行走在那长长的,铺着碎石子的参道上,脚步怎么都难以迈大。那一刻,我想起了南京中山陵那上不完的台阶……漫长的参道,两旁古树参天,鸟啼蝉鸣,脚步踩在碎石上,喳喳、喳喳……心慢慢地静了,净了。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明白了众多寺庙建在高山之上的道理。 道:是道路,道:也是最高的哲学境界。道:不是听懂的;道:是悟出来的。悟道需要走道!走道才会参道…… 生老病死,生命循环。不因死的结果去否定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去参拜不是要拜托神赐予我什么,而是那不得不放慢脚步的过程中,倾听到自然的心跳,感受到平常的自然……说到底,就是缩小自我放大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自己不要离自然本心太远。 一段时间,需要放慢脚步,反省一下自己的为人处世。面对他人,做人做事,有没有在有意无意中炫耀自我?有没有在有意无意中放大自我?……一张小小的贺年卡就可以折射出来。是否以收卡人收到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制作的出发点? 人活在一个相对的意识中,是否温暖?是否幸福?是在比较中感受到的!我知道自己无法做到我所向往的境界。但是,我已明白我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做身边人的陪衬:做一片小小的叶子,让花更美丽,让花更自信。 于是,那美丽的花,那自信的花,会爱叶子无限……因为花的美丽、花的自信离不开叶子的陪衬与支撑! 明治神宫参道
个人分类: 文化漫谈|3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香港占中及其他
热度 5 yurongming 2014-12-7 14:11
香港占中,俺在科学网博文浏览中发现一个让人无语的现实:与以往遇到热点事件、热点问题一哄而上完全不同,两个多月,似乎“区区小事”根本无足于让科学网大腕评议驻足,整个科学网基本是波澜无惊-唯有一例,仅有一例从客观角度的简单报道! 这算是集体失语吗?这次事件中,三个香港的老头,三个香港的知识分子主动揽起事件的全部后果_到香港警署投案自首。面对三个年迈的老人,面对三个同样为学术与信仰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我们平常侃侃而谈的大学精神,我们平常自矜的知识分子的原则都跑到了哪里呢? 诚挚声明,俺不是要站在道德的高点,因为俺也是站在被批评者之一列-作为科网博主之一员。俺只是可悲的想到, 在赤裸裸的现实利益面前,力争社会公平的念头与呼声是何等的无力和软弱 ! 是的,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带着锁铐跳舞”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愤懑与无奈。这世界比原始社会不过多披上了一件文明的外衣,权力变得更隐蔽和狡猾,根本的本质无非还是弱肉強食、暴力血腥、无地挣扎!
个人分类: 其他|229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一生得信仰,最终获自由
热度 1 fxjun 2014-12-5 21:45
一生得信仰,最终获自由
1568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藏旅行二
zgsheng 2014-10-15 06:26
西藏走一趟,感受风景,体验惊险,还有思考信仰。我没有信仰,或者我不知道我信仰什么。听人说西藏人民缺少钱、缺少物、缺少现代文明,但就是不缺少信仰,藏传佛教的普及程度远高于九年义务教育。参观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见过无数的经幡与白塔,近距离看过匍匐前行的朝圣者和手拿转经纶的老人小孩,但就是还没有了解到他们心里的那份信仰。很多人都说汉人缺少信仰,我应该也属于这一群。想想,既然缺少了,那怎么去获得信仰呢?哦,再想想,我真的需要信仰么?嗯,仔细想想,信仰,到底什么是信仰? 中国人曾经长期缺钙,后来又发现我们已经更长时期地缺少信仰了。让我来世俗地理解一下,假设信仰是一种心灵的依托,少了它,心里就无处安放,就静不下来。既然有了这方面的缺失,就有补偿的需要。从某种角度看,补偿的过程是不是心灵的一种功利化行为?说信仰是心里的寄托好像有点虚,说心里平静下来好像比较实在一点。假设信仰能让人心里平静下来,那信仰就是一种心理的安慰剂,而且这一安慰剂是不断洗脑、不断训练的结果。如果信仰的结果是心里平静,那么还有其他方法让心里平静么?假如有,那些方法能等同于信仰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信仰”么?在西藏,老老少少、一代一代都在传承着让人平静的理念,不管你修为这种理念的程度高低,世代的积累已经让这种理念变成了一种象征、或者图腾。这种图腾像基因一样遗传,在藏民心中形成隐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强大到就算你的修为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只要一想到这一图腾,它的惯性就能让你平静,它能无形地抚慰着你的心灵。如果的你的心灵躁动过大,这一历史的图腾力量无法克服,这个体系还有另外的方法,让喇嘛和活佛来帮助你。他们的修行够高,对世袭的图腾够了解,能够帮助 / 激发你内心更为强大的那份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说,信仰传承的是一种思想,是世代高级心理活动所凝结的一颗种子、一个触发器。种在你的心里,在你心灵在与阴暗开始接触甚至斗争的时候,它会时不时的触发那份正面的心理力量,帮助平静下来,在人生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需要信仰。咱们是缺少信仰,但少了它又怎么样呢?我们需要正面的思想,在一个蓬勃向上的社会环境中,正能量的东西总是要多一些,对于信仰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反观历史,一个封闭的社会、一段停滞不前的时代,往往就是宗教与所谓的“信仰”横行的时候。也许只有在充满负能量的环境中,信仰才会变得那么可贵,才会起到支撑人类持续存在的核心作用吧。 我需要信仰么?可能需要。那怎么去获得信仰呢?好像没有办法,因为我生活的环境与先辈们没有给我这个世代传承的基因。有没有替代的办法?理论上有,因为信仰的本质是对心灵正面能量的激发。如何获得正面的心灵能量?方法应该很多,对我们微小的个人来说,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各施各法。希望它们时时在我心间。
个人分类: 感悟|2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学热】 背后的信仰缺失
热度 3 outcrop 2014-9-2 16:20
最近感觉小到三五人的作坊,大到世界五百强,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似乎不少偏爱所谓的“国学”,“国学”也变得越来越热门。 仔细八卦下,发现所谓“国学”还真是五花八门,从《三字经》、《弟子规》到《易经》、《道德经》,都是在“国学”这面旗帜下的各类价值观载体;很有意思。 但这类国学热的缘由,似乎是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迷茫,当然可能也有马屁的成分——总之感觉这个文化趋势不大健康。 热播的不少电视剧也一样,落后的封建残余价值观不少;该扬的没扬,该弃的没弃。 在这个健康信仰缺失的时代,傻帮价值观还是很先进的;但又低迷,不发力,愁人的很。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2366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什么一个人会去信一种宗教?
热度 1 zhifeichen 2014-8-28 06:49
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人,肯定躲避不了宗教的拉拢,二十多年来,本人目睹了很多来自国内的同胞最后接受了某种宗教。去年圣诞节期间,一位在国内的老同学请我写一篇文章,用 心理定律论 来分析这些信宗教的人的心理。由于涉及宗教的题目太多太大,我只讨论了一个很小的题目,这样自己写起来在精力上不成负担,别人读起来也不至于望而生畏。首先,我决定不讨论为什么会形成某种宗教,该宗教已是一个客观存在;其次,我也不去讨论其中的教义或社会影响。本科普文章基本上是那篇文章的重写,重点关注的是一个信徒的初始阶段——他(她)从不信教到信教的心理过程。 从心理定律论的观点来看,貌似纷繁复杂的信教过程只不过由三种基本的心理机制作用而成,这三种机制是:学习记忆,过程动机和目标动机。描述这三种机制的心理学原理只需要 学习定律 和 动机定律 就够了。 典型的依靠学习记忆而信教的情况是自幼生长于一个教徒之家,这个人从小就被该宗教的各种信息所包围,像接受语言那样接受了这些信息。在他(她)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之前,由于这些宗教信息的不断重复而强化在了隐性记忆当中。我们知道,一旦形成隐性记忆,使用时就不会再思考而直接调出。我曾问两个信基督教的美国朋友:“你们为什么认为《圣经》所写的全都是正确的?”他们说:“基督徒是不能质疑《圣经》有任何错误的。”我又问:“既然《圣经》不是上帝写的,为什么今天的人必须相信过去的人比自己还要正确?”他们回答说:“我们从来都没有这样考虑过,因为从小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见,从幼年起形成的记忆一旦被隐性固化,当事人后来很难自察。 依靠过程动机而信教,就是在情绪的激发下由直觉引导而最终信教的情况。比较典型的是在事业失败之际,或感情受挫之时,或亲人离故之初,甚至连出国手续不顺之类等等境遇之时,让当事人气馁失望,产生逃离这类负性情绪的困扰的动机。这时候,如果他(她)受到了一种宗教的关怀,那种动人的场景(包括音乐),那些教徒发自心底的善意,那种庄严的仪式,能够极大地带来安慰,他(她)就会充满感激地接受这种关怀,并常常导致对这种宗教的接受。我有一个非常知心的朋友,在九十年代早期刚来美国时,本来不相信任何宗教。后来妻子才来美国团聚不久,就发现他自己患了恶性肿瘤,顿时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当时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很多,但只有当地的华人教会帮助得最有成效,因为那个团体组织得很好,在人力物力和精神慰籍上都更加到位。后来手术成功,我的朋友度过了五年危险期,他们夫妇俩认定这是上帝挽救了他们,从此就成了基督徒。 在目标动机下的信教过程相对理性些,通常起因于当事人的思维困惑。比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出了人间的虚无,什么功名、金银、娇妻和子孙,是好便是了,是了便是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追求这追求那呢?如果都不值得追求,那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当进入“看破红尘”的境界时,在宗教中寻找答案就成了他(她)的目标动机。在各色各样的思维困惑中,最吸引信教者的有三大问题——生死观、名利观和情感调节。 没有一个正常的人天生就能坦然地面对死亡的命运,这是最本能的一种恐惧。所有的宗教里都必须回答死后会怎么样的问题,并许诺凡信此教的教徒都会在死后有一个圆满的安排,使信教者放下对死的恐惧。特别对于年事已高而生命力减弱的非教徒,这是一个重要的精神需求。 名和利是人类活动中被追逐的两个主要目标,源于自私的本能。但是,一个人的追逐未必能如愿,即使暂时追逐到手也未必守得住,未必不会产生新的追逐目标。这样的人累得要命,还总是不得满足,于是他(她)需要一种解释,给自己以精神慰籍,而宗教中超自然的解释就很容易满足需要。 人生一世,生活在情感之中,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往往成为幸福多寡的重要因素。情绪的产生机制并非意识所能控制,但是情绪产生之后,意识活动能够有所调节。各种宗教里虔诚的祈祷中,祈祷者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情感,由于动机的过程抑制机制的作用,在说出之后,那些情感活动会受到反馈抑制,这是一种调节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 在走向信教的历程中,学习记忆、过程动机和目标动机三种心理机制常常以复合的方式发生作用。比如,一个从小受洗的基督徒,长大之后可能会出现思维困惑,再经历比较理性的探求,从而增进了对教义的理解。一个在理性下还未完全接纳教义的人,突然遇到灾难来临,试着祈祷上帝保佑,后来获得生机,会促使其接纳教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有必要声明一下,免得引起误会——本人是一个科学主义者,不信任何宗教。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去发现信教的好处,否则就无法理解有那么多人去信仰宗教。至于信教的坏处,就不用我来讲了。 我知道,科学网上的不少读者将会出国学习或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点儿预备知识,有一点儿参考价值。
个人分类: 心理杂谈|7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苦短,今夜多美好!
vantigao 2014-8-23 16:26
愿每度 清晨比 其前 夕更美好 ,愿每度明天比其昨日更富饶。 -------巴哈欧拉 刚刚送走朋友们,心情无比的舒畅和美妙。还有什么比和朋友一起度过一个富于灵性的夜晚更美好的事情呢? 我们居住在伯克利分校的大学村里,村子里有约三分之一是中国人,而其中超过一半是访问学者。学生反而住村子里很少,因为学生多半比较忙,会经常加班,村子离学校太远了,所以他们多半住在学校附近。 幸赖我所追寻的巴哈伊信仰之故,无论是在德国加拿大还是美国,每到一地,我们都能通过当地的巴哈伊社区很快融入本地生活。因为,“地球乃一国,万众皆其民”,正是巴哈伊的理想和目标。 在我们之前,大学村大概从来没有住过来自中国的巴哈伊信徒。我们的到来,本地巴哈伊社区格外重视,村子里这么多中国人,他们一直希望能够帮助中国人融入本地社区,接触到巴哈欧拉所启示的那灵性之奥秘,上苍之正道,所阐释之人类一体,宗教同源,人类团结友爱之紧迫和途径。无疑,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架起这座沟通中西的灵性桥梁。 在巴哈伊社区,人们通过默思和反省,学习和探讨,服务和行动来提升自己。巴哈伊信徒的学习能力最让人吃惊,他们拥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去学习和研究各种宗教,文化和科学知识。巴哈伊社区的一项核心活动叫做devotional gathering,中文可译作祈祷会或读书会,即大家聚到一起,就某一个主题,分享自己喜欢的各大宗教典籍中的引段。比如,关于爱,我们会搜集来自佛家的,圣经,古兰经,克里希纳穆提,纪伯伦等远古的近代的一些先知和思想家的著述,寻找那汇集之源泉。通过这样兼容并包融会贯通的学习,巴哈伊社区展示出未来全球性新文明的特质和雏形。 我们的读书会基本都在我家,每两周一次,持续将近一年,结识了大量的来自全世界的学者和朋友。这真正是一个真诚,友爱而富于灵性的聚会! 最近,我们突发奇想,把读书会改成更加有趣的音乐读书会。今晚是第一次,之前其实有点忐忑,因为我本人在音乐方面实在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把一些中国流行的英文歌曲打印出来,方便大家唱。等朋友们落座,才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比尔先生带来一把吉他和一把乌克丽丽(夏威夷吉他),比尔先生只要拨动他的琴弦,就不会停顿下来。罗伯特先生刚从云南回来,他是第一次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就像老朋友一样,唱起他们熟悉的经典流行歌曲。还有戴安娜夫人,他们都是走遍全世界去服务过人们的虔诚的巴哈伊信徒。他们年轻的时候,正好是美国的六七十年代,那可是美国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歌曲往往旋律优美,富于灵性,就像加州的阳光一样温暖明丽。虽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离开了美国,去到陌生的国度,但音乐,始终把他们连结在一个共同的时代里。这不,他们唱完一首歌,就会联想到另外一首歌,一曲又一曲,整个晚上他们唱了不下50首歌曲。每次唱完,我都要努力询问歌名,因为这些歌曲,实在太美丽了!记录在案的,就有二十多首,很多时候 他们唱得兴起,根本不理会我的询问。偶尔,他们也会谈起歌曲的背景和歌手的故事,以及他们人生经历中和歌曲相关的片段。有一次,比尔先生唱起他为自己故去多年的妻子写下的一首歌曲,情到深处,潸然泪下,却依旧行云流水一般继续弹唱,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就是思无邪的境界,就是禅的境界。那一阵,他一定沉浸在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中。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我们还弹唱了许多经典的巴哈伊歌曲,多数意蕴丰厚,旋律优美而富于歌唱性,很类似乡村音乐的风格。谈到音乐,我们聊起中国有一位巴哈伊歌手,他的名字叫方大同。他在夏威夷一个巴哈伊家庭出生长大,名字也来自天下大同之意。他创作的歌曲多半清新雅致,灵动绚丽。当我谈起这些时,戴安娜夫人变得激动起来,她惊呼到,你说的这个年轻人我肯定认识,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原来戴安娜夫人曾经在夏威夷服务圣道,他和方大同的父母一起做过许多事情。真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这样的奇妙故事,在巴哈伊社区经常发生,巴哈伊信徒的足迹往往遍布全球,联系广泛,活脱脱一个全球性的社区! 就在这样的音乐和故事中,度过一个美妙非凡的夜晚。
3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仰对我人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4-8-20 22:44
信仰对我人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蒋继平 2014 年 8 月 20 日 我在中国的时候是不信教的。 到了美国后, 有一次骑自行车从学校回宿舍的路上经过一座教堂时, 碰到一件很奇怪的事。 在我经过这个教堂的时候, 路边的马路上翻滚着一张纸, 我在无意中竟然停下车去捡这张纸。 捡到这张纸后翻过来一看, 纸上的画面让我大吃一紧。 原来这张纸上印着一副彩色图画, 一个年轻妈妈抱着一个婴儿, 神情有些悲凉, 有些期待。当时我到美国已经将近三个月时间, 期间因为学习很紧张, 没有多少时间与在中国的夫人写信。我看到画面上的照片很像夫人和儿子,回到宿舍立即给夫人写了一封信。从此我对教堂产生了好奇心。 再后来, 在中国学生会组织的一次夏季郊游时, 我们来到了一个城市的某个地方等待集合, 我们等待的地方正好是一座教堂。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 是美国信徒们做礼拜的时候。 我看到许多美国人老早地往教堂赶来。 这更加深了我对教堂的兴趣。 在我读硕士期间, 虽然因为学习研究任务非常繁重,我没有直接参与教会活动, 但是, 我的内心中已经与神灵有所沟通。 因而,当我在申请洛克菲勒奖学金的时候, 我自然地在内心中请求神灵的帮助。说来也许很难令人信服, 我躺在床上向神灵许愿:只要让我获得这份奖学金, 我一定尽力学好本领,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在我全神贯注地许愿的时候,我亲眼看到天花板上突然出现 6 个神像(头像), 他们要我发出毒誓。 在我真诚地发出毒誓后, 他们立即消失。 几天后, 我拿到了这个奖学金。 因为这个原因, 当夫人来到美国和我团聚后, 我带着她加入了一个地方教会。 自从加入教会后, 我们经常在周末参与当地的一些教会活动。 在我的家中,在所有的书籍中, 圣经和圣经有关的读物是最多的。 加入教会,信教以后虽然不能说改变了我的人生, 但是, 信教最起码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信教以后改变了我原来的一些行为习惯。 我的工作经常要出差。 在出差的路上, 所到之处通常都是美国农村的偏远小镇。 在这些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 晚上躺在床上非常寂寞和想念远方的亲人,每当这个时候,在没有信教之前, 总是用看电视来消磨时间和驱赶寂寞。信教以后,我就会拿起床边柜子里的圣经认真地阅读和领会。 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下, 在圣经神奇的功效下, 我会非常安详地进入梦想。 其次,在教会的交流活动中, 我从教会的其他人身上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参与的这个地方教会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优点, 那就是每个信徒在聚会时都是平等的, 都可以在会上发表自己对圣经的理解。 每个人可以畅谈自己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和感悟。 一些年长的故事非常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再者, 圣经本身是一部天书, 她的知识和隐含的智慧是世界上任何其他书籍不能相提并论的。圣经是一部包罗万有的知识宝库, 她涵盖科学, 自然,历史,地理,司法, 管理,道德, 文化艺术, 等等。 而且, 她真正的价值在于真理, 奉献, 关爱和公正的真善美价值观。 我从圣经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因而, 信教以后, 我更加懂得感恩, 懂得善良的好处, 体验到爱的力量。 总之, 信仰使我内心安静平和, 使我自动脱离贪欲,使我能及时驱除杂念, 使我能够对别人宽容, 对自己严格, 使我变得 明智和真诚。 因而, 从我的内心深处真诚地感谢神灵的救渎。 信仰改变着我的性情,影响着我的人生。 信仰的生命是属灵的生命, 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高级动物的一个最明显标记。
个人分类: 宗教信仰|41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并非文革以后无信仰
热度 5 王铮 2014-8-12 12:41
并非文革以后无信仰 最近微博世界流行“厓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满清以后无汉族,文革以后无信仰,……”。关于厓山以后无中国,我已经指出它的荒谬,中间两句我以后再说。就说一句,“满清以后无汉族”,没有什么不好,辛亥革命后,满蒙贵族的贵族地位被废除,孙中山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黄兴等提倡五族共和,即各民族平等,没有汉族的特殊地位,也没有任何民族的特殊地位,五族共和,好得很。这时“共和”的信仰涌起,共和的一个本质就是法治,一般来说共和制就是国家各种不同的阶级结合起来共同谈和,协商和共同管理国家的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制度,这就需要法的治理。在人类历史上,尽快有各种共和形式,但是大多有一宪法确定人民基本的权利不受国家权力侵犯,公民以平等政治权利组成社会。可惜宋教仁案后,军阀无法治观念,为推翻军阀统治,“革命”代替了“共和”,自从孙中山强调“二次革命”加之“二次革命”的失败,革命在中国就成为了主要信仰。这个问题的历史评价,以后讨论。现在我要讨论的是“文革以后无信仰”。 “文革以后无信仰”,说明文革以前是有信仰的。事实上是,孙中山开始的革命信仰,后来不断地由他的国民党发展着。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提倡的就是革命而不是共和,国民党人互称“同志”而不是公民,“同志”就是革命的同志,就是强调革命。 1945 年后,马歇尔来中国推广民主信念,但是蒋介石相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发动了内战。 接着发生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坚持的是革命信仰,仍然称孙中山是国父,公民之间互称同志,被提倡的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被惩罚的对象叫反革命,说白了反革命就是“异教徒”。革命作为一种信仰被发扬光大。 “文革以后无信仰”的无信仰,实际上不是文革结束后才开始的,而是 913 事件后的“批林批孔”开始的。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913 事件的发生,嘲弄了人民在革命中养成的神圣感情,“原来如此”,人民对政治高层完全失去了信任。更早,有人在中共八大提出“毛泽东同志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思想就是革命信仰。林彪把它发展为“毛泽东同志是当代 最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也是根据革命信仰。不是完全的遵循法治轨道的。毛泽东提拔了第一个接班人,自己把他打倒,接着提拔了第二个接班人,又把它打倒了,这些都是用革命的名义,而且被指责为反革命、反党,这样革命作为一种信仰显得多么不可信了。从 1966 年开始,前前后后的“国家主席”存废问题是无法向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信仰国家制度的全国人民交代,而它却是以革命否定反革命名义否定的,结果它从反面否定了革命信仰。不仅如此,林彪这个人有特殊性,林彪治军,提倡政治思想第一,他没有走阶级斗争为纲的路,而是在部队强化正面引导,培养了雷锋、王杰、刘英俊这样的不讲阶级斗争却做“好人好事”的所谓“共产主义战士”。从管理学上看,林彪提倡的是所谓管理学的 Y- 模式,鼓励、正面引导,提倡正能量。从伦理学看,林彪的东西接近提倡“四维八义”。这些东西与革命信仰是休戚相关的,例如英雄王杰就因为是林彪治军发现的,被否定了,或多或少否定它们,当然也就从正面否定了由孙中山开始的“革命信仰”。不仅如此,接着“批林批孔批周公”,把中国的传统道德做了一次否定,其中批周公把中国人作为传统理想信仰认同的周公以及周恩来也都否定了。这样中国的传统伦理学信仰遭到灭顶之灾。这样就形成了“批林批孔”后无信仰的结果。准确讲,无革命信仰的。 然而被孙中山用“革命”替代的共和信仰却在人民心里的生长着。 1976 年的“四五运动”提出“秦(始)皇的封建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就是“共和”的呐喊,全面性的抵制“批邓”,就是人民一种共和信仰的表现,他们不相信一个人说一句话可以顶一万句,所以发起了“四五运动”,他们相信“秦始皇的封建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共和”精神通过“大字报”等形式表达自己意见。“停止批邓,人心大顺”,顺大家的人心,就是一种共和精神。可惜 “停止批”仅仅是破,没有“立”。世界上的事,从来不是“破之当头,立也在其中的”,而是“不立不破。立之当头,破才会完成的”。粉碎“四人帮”后没有新的信仰被立起来,没有立,而是回到已经破碎了的革命信仰。这样,“革命”的“红歌”被一次次重新唱了起来。“革命”信仰总是想再出头,然而时过境迁,得不到现实世界的真正承认。然而在每次“共和”信仰遭受挫折后虽然革命红歌泛滥,但是“共和”信仰却仍然在人民心理深处中坚守着,不然今天,人民群众为什么如痴如狂地支持反对腐败,因为贪污腐败违背人民的共同意志。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靠革命信仰已经不能动员这个国家了,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建立法治国家。然而,法不可能成为信仰,治国之道首先在于道,“道不足则用法,法不足则用势”,道就是信仰。现代中国需要发扬“共和”这个道,国家还得回到辛亥革命的起点,建立共和理念,把它发扬光大。共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原则,它可以成为“信仰”。实际上, 1976 年后,共和作为信仰,几次抬头。第二次是邓小平恢复工作,按共和理念,有事商量着办,有信仰。后来不那么顺利。实际上,孙中山的二次革命,用革命信仰代替了共和信仰,是错误的,现在是该反省了,共和信仰是必不可少的。对国家来说,对要想依法治国的领导人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扶持“共和”信仰。 蒋介石与蒋经国讨论反腐败,说:不反,亡国,反,亡党。后来他们没有亡,因为早年的共青团员蒋经国选择了共和的治国模式。 蒋介石最初的内战是由杜聿明在昆明发动政变推翻龙云,其结果导致到越南受降的滇军撤回,法国重新获得了对越南的完全控制权,培植了它的完全独立资格,此事不评价。当时,法国还按法国理念划分疆域,为现在的南中国海留下了战争后遗症。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5686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信仰——卢新宁北大中文系12年毕业典礼致辞
BonJean 2014-7-31 11:11
原文:《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信仰——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致辞 》 作者:鲁国平 卢新宁,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至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任职。现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这篇文章是她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1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反思8——中华文明向何方?
热度 45 xying 2014-7-25 06:36
中华文明正在三叉路口上,一边是坚持传统吸纳消化西方文化的精华,一边是彻底改造文化基因成为西方的同类。 在漫长的几千年,我们曾被外族入侵统治过,但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包容吸纳外来的异端。百多年前我们被打痛了,输入革命图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血火战乱,折腾除旧,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蓦然醒来,回到务实的中庸传统,不争议,不拘一格,埋头建设,取得了不俗的物质成果,精神上却前所未有的空虚,在涌来的影视、广告、评论、新闻等西方意识形态的洪流中,急于跟上潮流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经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自信了。 中国经济和国力在200多年前的历史中大多领先世界,科举和官员选拔制度曾被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所盛赞,形成了现在通行的文官制度,伏尔泰甚至鼓吹过“全盘华化”。【1】即使在笛卡尔、培根、牛顿、卢梭和启蒙运动之后,在清朝腐朽统治下的18世纪下半叶,中国仍然是相对成功的,所占的全世界制造业份额从1750年的32.8%,增加到了1800年的33.3%.转折点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从1800年的33.3%,下滑到1830年的29.8%,再下滑到1860年的19.7%;而英国则从1800年的4.3%,激增至1830年的9.5%,并于1860年以19.9%的份额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2】 到了这时,中国不再具有一个海盗郑芝龙,便能够打败荷兰和欧洲所有国家海军的军力了,两次的鸦片战争和大炮巨舰让天朝贵人沦落为东亚病夫。战争是转变人们思想的暴力,这被归结为中国需要“德”先生和“赛”先生。科学研究不仅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也造出武器以力服人,这最终展现出的威力,以致命的说服力成为必须跟随的对象。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一直领先的经济和辉煌的文化没有结出科学之果呢?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兼容科学思想,还是必须彻底抛弃才有希望?这得了解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 与苏格拉底、芝诺、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同时期,中国正处春秋战国,几个学派都对“名”和“实”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名”是抽象的观念和语言能指,“实”则是具体的事物和所指。儒家有“必也正名乎”,法家有“综核名实”,墨家有“以名举实”。名家提倡“循名责实”的学说。“正名实”,是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公孙龙( 320 ~ 250 BC )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用逻辑思辨来分析事物,研究如何精确地运用概念和语言,这是基础领域的研究,与现实和政治应用无关。【 3 】【 4 】 赵孝成王十年,齐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敦,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绌。【5 】 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 256 年,公孙龙游历列国,以其学术研究相询,各家莫与能辩,门客三千的赵国权相痴迷于公孙龙的逻辑悖论,请创立阴阳五行学说的大师邹衍与公孙龙进行学术辩论,邹衍对此不感兴趣,认为辩论目的只要分辩意思明白所指就行了,纠缠于语言和逻辑的严谨性思考,于解决实际问题无益,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有害。这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从此公孙龙为代表,对抽象概念逻辑分析的研究退出中国学术舞台,他的思辨被斥为诡辩。而阴阳五行学说,因为对政治,军事和医学的实践有指导意义,成为研究系统变化规律的通用模型。 与这事件差不多同时代的希腊,亚里士多德( 384 ~ 322 BC )得知芝诺的悖论时,却极感兴趣,与他的学生们认真探讨,用以磨砺充实形而上学理论。传至欧几里德( 325 ~ 265 BC ),终于奠定了用抽象逻辑推理方式来证明定理的西方数学基础。 人脑中神经网络决定了,智力的基础是模式识别,推理基于联想记忆,逻辑不是人固有的能力,也不是世界运行的方式,而是人脑依照规则训练出来的技能,用来作为精确知识传递的工具。它不可能遗传,只能通过学习训练来获得。悖论的思辩是严谨逻辑推理的必经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错过了名家为代表的思辨研究,没有建立起严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学术基础,只依赖于本能的模式识别类比推理。这局限了数学的发展,在西学东传前,中国只有针对具体问题的算法和例示的结论,没有针对一般问题的公式和定理。对物理的研究缺乏精确的定量结果只有定性的变化模式。让我们在历史上只有技术发展,没有公式理论。这是我们文化必须补上的课。 严谨的概念抽象和逻辑推理只是一种训练,这个来自希腊的思想精华可以被任何文化所兼容吸纳,中东、印度和中国学生一但接受数学训练,数理成绩都不比西方的差。所以传统文化不成为障碍。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真正的不同是对“真理”的态度。这个本质的区别源于文化的基因。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尽管教义不同,但都崇拜一个唯一正确的上帝,这个一神的观念排斥了任何与之不同的权威,其直接的推论是,世上有着唯一正确的客观真理,这个真理指的是上帝的意旨,后来在科学里被解释为自然规律。追求真理是信仰崇拜的表现,深植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美德。 中国文化是务实的,当西方致力于上帝崇拜时,儒家对鬼神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不感兴趣:“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强调“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中国人求知的动力是人在生活、经济、战争和政治上的竞争博弈。理解事物变化模式和用试错反馈方法在实践中来寻找平衡和控制,是中国传统应用知识的方式,从烹调、医疗、治国、军事到计算的迭代算法无不如此。我们不关心世界到底是什么,只关心怎么变成和保持所希望的状态。西方爱好自然科学理论,中国喜好控制和博弈技术。前者穷究细节追求绝对正确的真理,后者用简单黑箱模型描述系统,寻求恰到好处的控制,达到不偏不倚的中庸状态。这务实的态度,让我们在经济和管理上保持历史上长期的优势。 历史上西方不事生产的神职人员,出自对真理的追求,利用演绎推理,醉心于理性思辨。自基督教开始流行一千多年中,虽在数学、文艺和哲学上有些发展,追求的是对上帝意旨的诠释。即使伽利略和哥白尼的研究更符合实际,也因不符教义而遭禁止和迫害。真正改变这个局面是在人文主义对神学反叛后,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提出以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和检验的科学方法【 6 】,这才将理性思辨落力在现实世界上,发展成对生产技术实用的科学研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和战争军方的需求下,科学研究才开始飞速的发展。 如今我们继承务实的传统,以经济发展、生产需求为动力,接受西方学术成果,致力科学研究,发展技术,希望像历史上一样,用我们的文化来包容,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复兴中华文明。为什么满腹西学的精英对此十分反感? 因为西方的文化基因是一神论,只有一个真神,只有一种真理,不容许异端。为这理念奋斗才是“追求真理”。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你与我不同的部分都是错的,中国文化能在“先进”文化中有投影的部分是可取的,其他都是必须剔除的糟粕。兼容并蓄容忍矛盾是缺乏信仰,只重功利的山寨行为。认为这不是追求真理的态度。依此,以中国传统学术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和各种技术,缺乏科学根据,用现在科学知识不能解释,所以必须抛弃或改造。 在西方的真理中,人曾经只是神的玩偶,被压抑了一千多年后才反抗,整个西方的思想史几乎是信仰与人性的搏斗史。对上帝的崇拜深植在西方文化中,是他们痛苦和骄傲的根源。所以无法容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早就僭据了世界的中心,对鬼神敬而远之,即使村夫愚妇对神灵的态度也是在敬畏中役使,遇事求神拜佛,供奉膜拜只为祈福护佑,殊无崇拜的虔心。西方传统道德观念来自圣经的教诲,所以无法理解没有信仰如何有道德。对儒家以祖先和宗族崇敬,光宗耀祖为荣,不使蒙羞的动力,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认为是愚昧落后的封建糟粕,而西方基督教虽有明显的奴隶制色彩,却不妨略其详而取其意,着眼于美好的精神追求。 西方习惯慑服于神的权威,认为权力和权利必须来自神的恩赐或神圣的天赋,所以帝王要教皇的加冕,总统要用契约的权利让渡来证明合法性,至于这个契约是坑蒙拐骗来的还是城下之盟并不深究。而务实的中国百姓千年前就有成王败寇,有谁让我们生活好就拥戴谁的心态,有识之士大多不信忽悠,有穿越“假装被严肃对待的谎言”的能力,连君王都知道“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政权既不靠神也不可能靠契约来保障的本质。 西方的“追求真理”注定了,喜好强加于人的侵略性。而对应于中国务实文化基因的追求,则是中庸,包容矛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否做到是修养的问题。 研究科学要“追求真理”,如果指的仅仅是探索中的执着精神,这在各种文明中都是视为美德的。但如果特指坚持一种绝对正确排它性的“真理”,就要思考,这个信仰中的观念是否真实。 世上许多习以为常、十分神圣的观念,不过是经过长期灌输视为真理的谎言,其实都经不起逻辑的推敲。例如:将自由民主与排它性信仰共治一炉的现代西方意识形态,如果依照逻辑,自由是不受约束,民主是容忍分歧,它们与排它性信仰的组合,要么只是策略性的容忍,要么已经是放弃了追求真理的信仰。科学是一个不断改变其定义的概念【 7 】,许多客观规律也许只是用语言的概念钩织出来的幻象【 8 】,我们却视为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用它作为标尺排斥一切异类。 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思想有否价值,这要先问: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真的能从微观机制中了解宏观系统吗?我们知道对硬件的研究,不可能了解软件的功能,那么怎么可能从解剖和分子机制中,就能了解人体和维持健康?现代科学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用“合法的”研究方法在大地上开辟出的公路网,大道之外是更广阔的未知世界。为什么我们不允许离开大道,用现在科学还不能理解的方法来探索自然的秘密?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造成伟大进步的思想方法不一定是一样的,真实的世界未必是在现在文化知识下我们所感知的那个幻象。文明发展的一时优劣并非完全是由其内在的因素所决定,偶然的因素和环境会起很大的作用,中国兼容性与西方排它性的文化基因不同,就像进化中的不同生物一样,只要不被扼杀,中华文明未必不能发展出更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体系。 【参考资料】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儒学背景 http://history.news.163.com/09/1011/21/5LCFCFJM00011247.html 凤凰网历史 鸦片战争:全球 GDP 第一的大国为何照样挨打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jiaokeshuzhenxiang5/ 林涛,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思想浅析 http://www.lwlm.com/Logic/201206/657003.htm 刘先民,语言元范畴化与公孙龙语言哲学 http://www.lwlm.com/qitazhexuelunwen/201109/561796.htm 公孙龙·孔穿·邹衍 ( 资治通鉴·卷第三 ) http://tieba.baidu.com/p/233132174 百度百科,弗兰西斯·培根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4561/11977226.htm?fromtitle=%E5%BC%97%E5%85%B0%E8%A5%BF%E6%96%AF%C2%B7%E5%9F%B9%E6%A0%B9fromid=239180type=syn 科学究竟是什么?(范岱年 )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AGHGF41xpos=1 科学网博文,反思 7 ——幻象的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811471.html
个人分类: 反思|10868 次阅读|95 个评论
反思6——走向虚无
热度 17 xying 2014-7-7 07:12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文主义企图挣脱宗教信仰的束缚,以人的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眼睛、智力和意志来主宰,蔑视一切不经审视的权威,舒展激情,探索世界,创造价值,制定规则,要创造一个独立于上帝的伊甸园,享受作为人的自由和尊严。 在追求心灵的独立中,人文主义曾以高贵的荣誉作为价值的支柱,却发现无法克服人的怯弱愚妄本性,最终受到现实的嘲弄。失去了信仰指引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中明白了,吃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的寓意:面对着理性光芒无法透视的迷雾,人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必定患得患失困扰在未知的黑暗中,这是一切精神痛苦的根源。也许我们需要一个超越理性局限的新神,作为追求价值的信仰,在懦弱和愚昧时来指引。在过去几百年间,人们逐一拥戴过理性、激情和自由,不加证明地敷衍成各种主义,在意志的驱使下进行社会实践。它们不是显得困苦沉闷,或沦为天真浪漫,或在腥风血雨中走向人性初衷的反面。基督教睿智的大师路德在蒙尘的书籍中,微微冷笑,他在五百年前早已看到这一切。【 1 】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剥夺了上帝造人的功绩,也让人失去了作为万物之灵的骄傲,我们不过是猿猴的后裔,老鼠蟑螂的亲戚,好色奸淫与动物交配同属于生殖的本能。马克思则犀利地指出,按私有制自由竞争思想建造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将人与人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一切的华贵都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上,在这里只见理性追逐金钱,意志服从贪婪,自由听命剥削,荣誉透着虚伪。人文主义在嘲讽中,或逆转为保守主义要维持旧秩序,或愤懑无序地向前走进虚无主义。 保守主义在法国大革命后,作为人文主义的对手入场,它的奠基人爱德蒙·伯克,谈到如何处理国家错误时,说要像治疗他父亲的创伤那样,“带着虔诚的敬畏和颤抖的忧虑”,他在欧洲革命浪潮的民主狂热中,保卫代议制取得的成功,影响到后期整个西方社会的民主形式。在法国大革命 200 周年时,保守的英国人嘲笑对岸冲动的邻居:你们欣起血雨腥风所追求的一切,我们在和风细雨中也得到了。 在前进方向,堕入虚无主义黑暗中,人们开始考虑意识的本质。人文主义的种种诉求,都是来自心灵的呼唤,这到底是什么? 现代存在主义的宗师克尔凯郭尔( 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 )【 2 】,以个人意识活动的自省,来反复拷问亚伯拉罕的信心问题【 3 】。他认为,当人面临抉择的时候会引发焦虑,而这种决定是一种飞跃,是无法用逻辑方法来推演。信仰的飞跃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美学、伦理和宗教上。美学阶段出自情感和欲求,例如爱恋,是人性的表现。伦理阶段出自责任和义务,例如婚姻,是理性的表现。宗教阶段有两类:宗教 A ,人以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信念和思考来追寻上帝,但这仅仅是理性的宗教,不可能通过亚伯拉罕式的考验。宗教 B 是信心的本身,神自在心中,真理是无法从思考中得到的,需要一个奇迹直接进入内心。“启示在神秘中激发,幸福在苦难中激发,信仰的确定在犹豫中激发,矛盾的宗教生活的从容在困厄中激发,真理在悖谬中激发。”路德之后,新教徒现代性的最后宣言,克尔凯郭尔的新正统神学如是说。 后现代主义大师,最不寻常的人文主义斗士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 1844-1900 )【 4 】崇拜的是酒神,反对一切的理性,他高喊“上帝死了”后,茫然四顾,“我们将地球从太阳的锁链下解放出来,又怎么样?现在地球向何处去?我们向何处去?离开了所有的太阳吗?我们难道不会永远堕落?向后、向侧、向前、全方位地堕落?还存在一个上界和下界吗?”他用一把音叉敲击真理,得出结论:“真理本身就是一个幻象,是从精神角度去透视现实。我们看到的是意识的魔咒。一切都是表象;一切都是相对;一切都是或然。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一切都是允许的。唯有权力意志是不变的量,它的存在是绝对的、永恒的。像河流一样奔腾不息,像海洋、汹涌潮湃。在它永恒的运动变化中,事事物物被创造出来,复又被消灭,世界就这样不断推陈出新,幻化不已。”在绝望探索的癫狂中,他认识到人的自我不足为持,目标是超人。 克尔凯郭尔丧失了宗教和伦理内容主观封闭的自省,尼采直抒心臆癫狂的呼喊,哈姆雷特梦呓般的喃喃自语都指向无意识,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 )用它来为理性和浪漫穿针引线。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 id, ego, and superego )。无意识的本我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属满足需求的思绪;同属无意识的超我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则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适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世界互动。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则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面,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 5 】 人们开始凝视“自我”。人文主义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存在一个所谓稳定的“自我”,独立存在傲视世界,种种的欲求来自无意识,产生了诸如自由、理性、意志、荣誉等诉求。 弗洛伊德希望将无意识带入意识,加强“我”、自我、意识的或者理性的同一性,从而使之比无意识更强大,以便能够把握它。法国心理学家拉康( Jacques Lacan 1901- 1981 )【 6 】则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自我”或者“我”自己只是个幻象,它只是无意识本身的一个产物。这动摇了人文主义关于自我的幻想。 拉康是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他也是欧洲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他用索绪尔的语言学来重新解释弗洛伊德的学说,关于自我作为幻象的理论大致是这样的:【 6 】 婴儿感觉与母亲浑然一体,识别不了它自己与满足它需求的客体之间存在什么区分,作为人处在“现实界( the Real )”,感觉不到需求的缺失。但在 6 到 18 个月,能够区分身体与外界不同时,感觉到与母亲是分离的,有了“他者( other )”的概念,需求要通过请求他者来实现。这个期间婴儿头脑里慢慢地将自己身体各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在外人的提醒下,误认为“我”指的是镜像里那个整体的他者,作为人处在“想象界( the Imaginary )”,这时“我”是宾格的他者。请求的区分需要用语言来实现,以此来表达欲求,抽象象征的概念开始出现。象征界的秩序是语言自身的结构,我们必须进入象征界才能成为言说的主体,才能用“我”来指称自己。拥有一个自我的前提在于将自己想象地投射到镜象、即投射到镜子中的它者,并让自己通过说“我”而得到表达。作为人这时处在“象征界( the Symbolic )”。“我”或者自我,是象征符号( symbolic identity )所指的那个想象。 本我是人进入象征秩序时,对自己想象剪裁阉割所产生的创伤,一种无法被象征秩序吸收的,或是被象征秩序压抑的各种各样无意识的仓库。没有任何理性的语言可以解释本我。梦是介于本我与理性自我之间的中介,但不能改变本我抵制象征秩序的根本性质。这种抵制象征秩序的创伤内核,也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短路在本我直接社会化过程中,给主体所带来的快感的起因。【 7 】所以我们有着人文主义的各种追求。 我们清晰的感知、坚定的信念、狂热的追求,背后却是如此的虚无! (待续) 【参考资料】 科学网博客,反思 2 ——自由意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95674.html 百度百科,索伦·克尔凯郭尔 http://baike.baidu.com/view/357389.htm 科学网博客,反思 1 ——以撒的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94552.html 维基语录,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http://zh.wikiquote.org/zh/%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A8%81%E5%BB%89%C2%B7%E5%B0%BC%E9%87%87 百度百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20.htm 百度百科,拉康 http://baike.baidu.com/view/83509.htm 西方文论专题讲座之三:齐泽克,拉康,真实,与象征秩序 http://wlt.ruc.edu.cn/103512/103521/63621.html
个人分类: 反思|715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新太极:9. 为什么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
热度 11 zhuyucai1 2014-7-1 10:59
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而其他的古文明大都消亡了。为什么?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年。最近思考“新太极”,似乎有了答案。 出国几十年,通过比较,发现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信仰最不认真的民族。中国人对宗教信仰基本上是实用主义态度,需要时临时抱佛脚,不需要时就去享受生活。而其他民族要认真多了。中国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经常和稀泥,而其他民族更能坚持信仰。和稀泥听起来是一个缺点,但也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的手段。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信仰被推到极端是很危险的,会导致黑暗甚至灭亡。 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没有长时间把一个信仰推向极端。信仰不认真,从当代角度看是也许是缺点,但从历史角度看,又变成了优点?
3637 次阅读|41 个评论
反思5——血色浪漫
热度 20 xying 2014-6-30 06:42
五十年代的年轻人几乎都知道伏尼契《牛虻》【 1 】,它被誉为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食粮,心中激荡着血色浪漫的壮烈情怀。 《牛虻》简介:神学院学生亚瑟单纯善良,在忏悔中泄密导致同志被捕,被爱恋的姑娘琼玛误解掌掴,撕碎了他敏感的心灵。又得知自己是最敬爱蒙太尼里神父的私生子,纯真美好的世界在被欺瞒和不理解中崩溃,他打碎虔信的神像后,伪装成自杀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度过非人的13年,亚瑟回到意大利时,已是个坚强、冷酷、老练的“牛虻”了。他受命革命党揭露教会的骗局,又遇见前女友与他共事,但琼玛已经认不出他了。 在一次行动中,由于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他垂下反抗的枪,不幸被捕。在处死前,来探监的主教得知他是亚瑟后,以父子之情和自我牺牲劝他投降;牛虻则希望他叛教,要蒙太尼里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心碎而死。 小说中的牛虻深爱着两个人。一个是少年时,给过他无数温暖和教诲的生父蒙太尼里,两人终因信仰的不同,虽然亲情依依,仍然对立伤害。另一个是儿时的女友琼玛,他归来后压抑着刻心锥骨的爱怨,对她冷漠粗暴,对疯狂迷恋着他的美丽吉卜赛女郎绮达也忍情克制,直到牛虻慷慨就义时,他给琼玛留下告别信,写上儿时相知的小诗:“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飞来飞去的牛虻!”才承认自己是亚瑟,在信中热烈地表白“在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时,琼玛,我就爱你。那时你穿着方格花布连衣裙,系着一块皱巴巴的围脖,扎着一根辫子拖在身后。我仍旧爱你!”让无数为革命忍情的青年热泪盈眶。 这是个凄丽的爱情悲剧,也是场让人痛彻心扉,信仰对立的人伦悲剧。书中的主角敏感、高傲、尖刻、犀利、深情,撕心滴血的痛感凸现出革命者峻酷的形象。争自由求解放的人文主义,在这里与过去的压迫者调换了位置,强势地逼迫着相对温情脉脉的宗教。 《九三年》【 2 】是法國作家雨果生平的最後一部小說。该书出版于巴黎公社之后的 1874 年,反映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思考。 一七九三年是法国大革命关键的一年,罗比斯庇尔的革命党,派军去平定忠于路易十六国王的旺代叛乱。发人深省的冲突在结尾:保皇军退守堡垒,一番頑抗后放火烧堡,从密道逃逸。听到有三个孩子陷于大火的呼声后,本已逃脱的叛军领袖老侯爵毅然返回,救了孩子后束手就捕。领导共和军的的青年将领有感老侯爵行为高贵,羞于承受,私自释放,以身自代,被监军政委根据巴黎法令送上了断头台。不苟私情的政委,也随之举枪自尽。 这是个充满激烈思想冲突的故事,保皇军统帅、共和军将领、监军政委,三人间有着亲属师生恩义的密切关系,但各自忠于自己的理想,铁杆的保皇党朗特納克侯爵,对革命派毫不手软,绝不饶恕。曾经的教士,现在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深信流血对革命是必要的,对反革命分子绝不宽大。负责围剿旺代叛乱的共和军司令前贵族郭文子爵,是朗特纳克的侄孙,西穆尔登钟爱的弟子,真诚地拥护革命,痛恨旺代的叛变,但他心中充满着柔情和高贵的荣誉感。他们拥有的不同信仰和相同的人性。各自的信仰和人性冲突,被侯爵为人道救援孩子,自投罗网的举动点燃。结果,崇尚人道的郭文,不愿意处死舍己救人的叛军领袖,宁愿让叛乱再起危及革命,忠于革命信仰的政委固執原则,冷酷地将爱徒郭文处决后,自尽以殉心中的人道。书中描写惊心动魄,矛盾尖锐,充满了浓烈难以解脱的悲剧色彩。 这两篇小说在理性思考下,描写人性和信仰间极致的冲突,都以革命的信仰压倒温情人性的现实,酿造出悲壮的结局。在金戈铁马声中,主人公的浪漫英雄主义令人热血沸腾,滴血的痛楚产生出壮烈高贵的情怀。这来自信仰的巨大力量,鼓舞着无数的壮烈牺牲和残酷的决裂。这就是为什么在战争年代,无数英雄能够含冤忍辱无怨无悔地献身,历次运动中会出现许多今人难以理解的决绝残忍现象。 信仰者无不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信念是崇高伟大的,与之相反的必须克服,反动的必须打倒,流血牺牲是难免的。他们心中的真神是所信仰的主义,所经历的是亚伯拉罕式的考验,撕心的痛楚如同以撒的献祭【 3 】。所以,牛虻毫无商量残酷地要求他的父亲在上帝和儿子中作一选择,动情地要主教放弃自己信仰跟随他去革命,对父亲有同样崇高理由,坚持不同的信仰不屑一顾。而蒙太尼里主教则为了他的信仰自愿献出唯一心爱的儿子。雨果的《九三年》中的朗特納克侯爵和西穆尔登监军政委,也是如此。男儿到死心如铁。 《牛虻》这部 1897 年发表的小说,因为“书中充满了不恭和对神明的亵渎”在西方受到抵制,在苏联和中国,主人公的浪漫英雄主义却成为青年男女模仿的偶像,至今许多读后感仍然盛赞牛虻的革命精神,批蒙太尼里的虚伪。其实牛虻和蒙太尼里只是各自坚守自己的信仰。 《九三年》对于浪漫主义的旗手雨果而言,想表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而坚持革命的批判者则认为,“在社会变革的紧要关头,对罪恶的封建势力讲人道,就是对人民的不人道。” 这是缺乏坚定信仰,心中只有为爱的疯狂和被歧视的苦恼的现代人所难以理解的。为什么要献身这样残忍的斗争,忍受如此不人道的痛苦,做盲目无谓的牺牲?文明终究要胜过野蛮,不会用善意来感动对方,用爱来抚平一切? 其实前人也是这么希望过。 1894 年 11 月,日军对旅顺进行了 4 天 3 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 2 万余人,只有埋尸的 36 人幸免于难,人们没有反抗过。九一八,二十万东北军退到关外,拱手将三千万百姓和千里沃野相让,并没有带来和平。 1937 年南京,几十万的军民放下刀枪也祈求苟存,但也未能如愿。在还没有将一盘散沙凝聚成一股力量前,我们多少次哀告列强的怜悯、祈求过公理正义?在二次大战中,最崇尚自由的法国放下刀枪驯服在法西斯的铁蹄下,只有专制的苏联、君主立宪的英国和落后不文明的中国成为抵抗的主力,美国保持中立通商获利,直至 1941 年底受到攻击才参战。历史是由胜利者来写的。今日娇艳的红花,都是过去用鲜血浇灌出来的。 如果说这只是过去的观念落后,现在不同了,那么连绵几十年的中东战争, 1992 到 1995 年的波黑战争,乌克兰,现在的伊拉克呢?残酷的现实教会了人们什么是生存法则。一厢情愿的文明博爱从来没有主导过命运。国家的关系、疆界和统治都是实力的均衡,只是在賁起的肌肉,毕露的青筋,或者嶙嶙瘦骨和鳞伤身体上披件大家都顺眼的衣衫。 或说,过去的信仰和革命都是愚昧和盲目的,只有现在为民主自由作斗争才是值得。 其实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苏联的革命,到中国上个世纪各个阶段的革命,包括文化革命,到现代的颜色革命,人们的初衷都是为了自由民主,相同的诉求,相同的逻辑,相同的口号,同样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只是角色变换,人们总是理直气壮地觉得这是最后的斗争,前面都是假的,自己这个才是真的,在腥风血雨中再来一遍。 这两部小说是完全相同逻辑结构的悲剧,只因主角的不同,给人的感觉,《牛虻》是革命信仰的悲壮,而《九三年》是人道主义精神的悲壮。人们在感叹唏嘘之余,出于自己的偏向,往往赞美一方丑化另一方,而丝毫没想到,这种悲剧其实是来自于绝对排它性的信仰。 自由的精神要反抗束缚,民主的精神是人们可以保留观点不受压迫,可是当它们成为革命信仰的旗帜时,为什么就可以强制推行自己的观念,剥夺反对者的自由呢? (待续) 【参考资料】 爱尔兰·伏尼契,《牛虻》在线阅读 http://t.icesmall.cn/bookDir/1/42/0.html 百度百科, 九三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著小说)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43347/9552946.htm 科学网博客,反思 1 ——以撒的献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94552.html
个人分类: 反思|789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反思4——我思故我在
热度 19 xying 2014-6-23 06:33
圣经上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禁果后,眼睛明亮了,与神相似地能知善恶,因此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到世间受苦。这便是人的原罪。 这故事具有非常丰富的寓意,说出世人精神痛苦的根源,也揭示了信仰的基本原理:人类狂妄其实无知,告诫我们并非所有事情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智力作判断的。只有这样,才需要依赖高于理性和情感的信仰。人文主义则对此不以为然。 文艺复兴唤醒了绻曲的人性,自由意志鼓舞着理性越出被神圈定的藩篱。笛卡尔( 1596-1650 )首先用理性确立了不依赖于神的存在,作为人开始独立的基石:我思故我在——我存在,是因为我具备推理的固有能力。人可以自由地怀疑一切不曾用理性审视过观念的真实性。但无法否认自我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或怀疑时,我必须先存在着来进行这个思考。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之父,他用人的眼睛来观察没有神的世界。人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神所担心的后果开始出现。笛卡尔之后,牛顿( 1642-1727 )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成为了科学研究的一个纲领,解释在没有神参与下,星星和各种物体怎么会运动的。理性悄悄地侵袭神的领地,世人大多还懵然无知,直到拉普拉斯( 1749-1827 )骄傲地回答拿破仑,他关于力和运动世界的理论“不需要那个(上帝存在的)假设”。 理性在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 , 17 世纪初 -1789 )中成为人文主义的主角。 18 世纪是理性的时代,科学被创立,神被敬而远之,人所关注的不再是上帝福音的诠译,而是对事实的研究,真理从圣经文的探讨转到科学的发现中。科学的权威取代了宗教的权威。 如果 18 世纪的科学,只让上帝参与世界的初创且对无生命的世界不加干预,到了 19 世纪,基督教教徒达尔文( 1809-1882 ),则把上帝排除在用泥土创造生物工作之外。万物之灵和蛇鼠蟑螂都是在简单机制下,从同一个源头分叉进化而来。理性如同魔鬼一样打开了一扇门,受诱惑蜂拥而入的科学家不断地将上帝排挤出创世的活动。一切复杂的结构和机制都可以通过这个进化机制,从原始简单的物质自发地发展而成,在这过程中,没有目的,不需要指引,不服从意志,纯粹取决于无数微小意外的复制误差和自然淘汰。 这无疑是对神极大的不敬,但是牛顿和达尔文的思想发出的光芒,连受创最深的教会都不能忽视,当达尔文 同 与牛顿被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时,泰晤士报评论说:“教堂需要达尔文,比达尔文更需要教堂。” 斯宾诺莎( 1632-1677 )从哲学高度论证了神和自然的同一性:“已知上帝是无限和完美的存在。如果上帝是无限的,就不可能是有边界有限制的,因此没有上帝所不及的东西。所以不可能出现上帝是一个实体,世界又是另一个实体的情形。因为这会给上帝的存在施加限制,因此上帝一定是和所有存在物共处一处,即两者是同一的。” 没有自己意志的神只是徒有其名了,难怪教会将他逐出门外。其实纵容理性会造成的这个局面,在百多年前,新教的思想大师路德早已敏锐地看到了。并非人人都能理解这个洞见,需要几百年时间,将思辨的矛盾发展成事实的矛盾,更严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笛卡尔、牛顿以及很多的科学家,都还信奉着上帝,但这个上帝已经不是那个在创世纪里具有喜怒哀乐人格化的神,他在设立自然的规则之后,不再干预世界的运行了。人现在坐在这个新世界的中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人的头脑来探索、描写、理解这些规则,用人的智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与否。 到了 20 世纪,爱因斯坦则坦然地说:“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启蒙运动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和物质的进步,理性无情地打击宗教,道德也受到了牵连。苏格拉底只是认为:罪恶产生于无知。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就让自私自利理直气壮起来。功利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快乐,道德转化为最大多数成员最大快乐的计算。自然科学发展带来了物质决定论,人的行为,善恶,已经被自然规律所决定,沿着确定性的轨道运行,喜怒哀乐,犯罪,爱情都是被身体里的化学物质所主宰。 斯宾诺莎是彻底的决定论者,他认为所有已发生事情的出现,绝对贯穿着必然的作用。人类的行为也是完全决定了的,自由是我们有能力知道:我们已经被决定了,并且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所以自由不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说“不”的可能,而是说“是”并且理解为什么事情将必须那样发生的可能。简单來說,就是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就沒有什么“不”的可能了【 1 】。这带来了道德的困境:我们应该惩罚不由自主的人吗?我们能够劝导无法改变的命运吗?犯罪如果是基因和荷尔蒙决定的,他们需要的是治疗而不是惩罚。 理性的科学将神逐出了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论也压缩了人的自由,将人自己封锁在沉闷抽象的知性世界。人的一切情感都成为无谓的物质表象,这终于将人文主义逼到了反面。人们需要一个不需证明的、先验的信念来超越理性的局限,需要一个能与人文主义和谐相处的新神,来设立追求的价值,在懦弱和愚昧时指引我们。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18 世纪末 -19 世纪中)兴起,以强烈的情感来体现人性。卢梭( 1712-1778 )认为:理性腐蚀着我们,艺术和科学败坏了所有神圣的东西。卢梭的神祗是激情,作为对笛卡尔的反击,他说:“我感觉,所以我存在。” 西方文化这时从一个将理性奉若神明的极端,跳到将激情奉若神明的另一极端。让激情统帅着理性,拥戴着自由意志,抛却历史经验和现实,以“不言而喻的真理”、“天赋的权利”和“剥削压迫”等炽热感情和对尘世愤懑,作为不需证明的基本信念,用诗一般的语言演绎成政治理论,创造出统治精神世界的新神和乌托邦的天堂。 用科学包裹起来的激情信念,当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理论来驯服理性,让炫目美丽的理想来激荡内心时,也会成为破除迷信知识分子的信仰。 18 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是各种社会理论的新神征战的场所,拥戴者挟裹着民众以先进信仰中的意志,理直气壮地剥夺他人的自由意志。 “自由”在这里扮演了主角,它以人文主义新形式——自由主义( Liberalism )【 2 】统治着现代西方文化。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使得个人无拘无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支持人们为了自身的权利进行抗争。它的谱系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到无政府主义几乎覆盖所有的现代政治理论。作为理想它美妙无比,指引进攻时无比犀利。作为理论则含有悖论,要依靠忌禁来保护自己不受质疑。在实践中,当在传统的约束和理性的指引下,它的各种理想逐渐融入现存的制度中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就如君主立宪的英国,在至今依然是稳定性的制度中,我们仍可看到,具有极强的贵族和新教的根底。但以它作为推翻旧制度的革命旗帜,如 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许多革命,都在腥风血雨中走向人性初衷的反面。我们回到一个事实:人文主义本身并不足以成为一门文化,它必须结合另一些传统才能遏制潜伏的魔鬼。【 3 】 (待续)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巴魯赫·斯宾诺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B4%E9%AD%AF%E8%B5%AB%C2%B7%E6%96%AF%E8%B3%93%E8%AB%BE%E8%8E%8E 维基百科,自由主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7%94%B1%E4%B8%BB%E4%B9%89 John Carroll , The Wreck ofWestern Culture: Humanism Revisited , 2010 http://www.amazon.com/The-Wreck-Western-Culture-Revisited/dp/1935191829
个人分类: 反思|8970 次阅读|33 个评论
会被社会抛弃的一种人
热度 1 陈龙珠 2014-6-1 16:28
当看见你没给夸奖, 尤其是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时, 就会开骂甚至人肉搜索对你进行攻击, 你遇到的多半是一位没有信仰和底线的人。 这种人, 在与你争论问题时, 会故意隐藏 你 表达 观点的意境或前提条件 , 擅长于断章取义, 再掺杂无中生有的信息进行广而告之以求惑众。 一个信念: 这种人, 即使在专业上有所造诣, 最终也会被社会乃至其亲友抛弃的。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7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化数学欣赏 | 相识无穷 呼唤信仰
热度 5 sciencepress 2014-5-22 08:16
‍ 数学需要相识无穷 , 时代需要呼唤信仰 。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说: “数学是关于无穷的科学” ; 他的得意门生外尔 (Weyl , 1885 ~ 1955) 说: “数学的本质就是研究无穷”、“无穷是数学的灵魂” 。 不管哪一句话都表明:无穷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 在数学的世界里 , 如果没有 “ 无穷 ”, 那肯定是一个很无聊的地方 ; 如果没有 “ 无穷 ”, 数学家们就没有事情可干了 。 信仰是做人的灵魂 , 信仰也是做人之根本 。 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信仰 , 那么他活着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 ~ 1955) 曾断言 关于宇宙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可以被理解。 在某种意义上说 , 宇宙与无穷是同义词 , 其实要真正理解它们都比人类徒步登天还难 。 伽利略在其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1638 年 ) 中曾经说: 无穷大因为它的巨大,无穷小因为它的微小,都超出了人们有限的认识范围 。 帕斯卡尔也认为无穷是不可知的 , 他在其论著《论人在宇宙中的存在意义》对此有其独到而且深刻的精彩论述 , 现摘录几个片断: 比起无穷来,人算得了什么呢?相对于无穷来说,他是虚无,相对于虚无来说,他又是万有。人是虚无和万有之间的一个中项,他根本无法理解这两个极限。万事的终结和起源,对人来说,是隐藏着的,是不能识破的秘密。人不能认识他想当然的虚无,也不能认识他陷入其中的无穷。 在自然界的无穷大和无穷小两个无穷之间,人们比较容易想象的是无穷大。人们没有认真地考虑这两个无穷,才轻率地研究起大自然来,不知量力地自以为他们同自然界是对称的。然而,他们研究一切事物的起源,以便对万物都有所认识。但他们的态度之傲慢,就像他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一样地无穷。其实,要探求大自然的秘密,如果不具有自然一样的无穷智力,就是傲慢。 人类的理性总是为变幻无常的现象所欺骗。事实上,在两个无穷之间,不论什么有限的东西都不能固定,不论是什么样的庞然大物,无穷都会立即把它席卷而去。从无穷的观点看,一切有限的东西都是等同的,找不出什么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要特别认为其中的一个比另一个好,其实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只不过是增加人们的痛苦而已。 ‍ 帕斯卡尔 ‍ 与哲学家、科学家相比 , 数学家们相识无穷的雄心要大得多 。 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希尔伯特 , 他认为 在数学内部没有不可知 , 而且在他的墓碑上刻有誓言: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将会知道 。 这句名言引领不知其数的杰出人物投入到数学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 相比而言 ,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普拉斯 (Pierre-Simon Laplace,1749 ~ 1827) 要低调得多 , 他的遗言是 我们知道的是微小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的。 到底谁的话更确切呢?实际上 , 数学工作者要真正认识 无穷 的本质是超越数学范畴的 。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 , 非常不幸的事情发生在 1931 年 。 著名奥地利数理逻辑专家哥德尔 (Kurt Godel , 1906 ~ 1978) 在这一年发表了他的不完备定理 , 震惊整个数学界 ( 波及科学界 ) 。 用通俗的数学语言写出来 , 他的定理可陈述为: 在包含自然数的任何系统中,一定有这样的命题,它是真的,但不能被证明;任何包含了自然数的形式系统,如果它是相容的,那么它的相容性不可能在系统之内得到证明。 ‍ 哥德尔 ‍ 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告诉人们:数学的能力是有限的 , 任何数学体系都不可能证实它的相容性 , 不能证明所有真命题正确与否 , 都可能有自相矛盾的内容 ; 数学家也面临着传播谬误的危险 ! 这真是晴天霹雳 , 骤然粉碎了希尔伯特追随者们的美梦 ! 针对这种现象 , 外尔曾感叹说: 上帝是存在的,数学无疑是相容的;魔鬼是存在的,因为人们无法证明数学的相容性 。 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无穷惹的祸 ! 有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 你不能与未来斗,时间不在我们这一边 。 与此相呼应 , 我们不妨说 谁都无法与无穷斗,真理总躲在迷雾中 。 哥德尔的发现对数学界的打击是巨大的 , 数学作为绝对真理的化身 , 由此丧失了其不该拥有的地位 。 美国数学史学家 M 。 克莱因 (MKline,1908 ~ 1992) 曾这样说 , 数学也像其他科学一样 , 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历了数个黄金时代 , 现在数学圈的蜜月期行将结束 , 谁都无法阻挡 。 数学新的发现将会越来越难 , 小的改进将会成为主要目标 , 更加深入的理解将需要日益艰巨的思考才能达到 。 试问 , 既然这样 , 数学家们是否就该垂头丧气 , 什么事情都不干呢?答案显然是还要继续干 , 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里推石头 , 虽然他明知石头永远推不上山顶 , 但是还得永远推下去 , 除非他被压在大石头下面 ! 诚如南唐李煜 (937 ~ 978) 在《虞美人》中所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无穷 , 正像那无穷的江水 , 始终给数学家及喜欢探索无穷奥妙的科学家们添加无穷的困扰、无穷的愁 ! 神奇又怪异的 无穷 , 真是招人爱又惹人恨 ! 信仰是什么?说得更直白一些 , 信仰就是做人的方向 。 说得更具体一些 , 信仰就是指人们相信人生中有一种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 值得为之活着 , 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 信仰高于日常生活 。 信仰 , 就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 , 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 , 但是 , 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 , 只不过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而已 。 ‍ ‍ 美国诗人詹姆斯 • 艾伦 (James Alan,1943 ~ ) 在其经典著作《做你想做的人》中写道: 人的思想就像一个花园,可以井然有序,也可以杂草丛生——但是不管是哪种结果,它都是拥有生命力的。如果没有将有用的种子种下去,到处都将是没有用处的杂草种,那么结果只会杂草丛生。 实际上 , 每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园丁 , 都是自己人生航船的掌舵者 。 要想让自己的思想花园不荒芜 , 就必须要在自己的心田里播上健康信仰的种子 。 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信仰 , 就不可能有纯洁的心灵 , 从而就不可能有高尚的思想 。 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思想 , 常常会陷入软弱、无助与痛苦中不能自拔 。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健康信仰 , 就会丢失做人的原则 ; 没有了做人的原则 , 生命成长就会迷失方向 ; 人一旦迷失了方向 , 其精神就会死亡、生命就会堕落 。 《至尊奥义书》中说: 一味追求物欲者,将坠入人生的暗流;一味追求精神者,将坠入更深的暗洞。物质、精神比翼齐飞者,将今生幸福,来世快乐。 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 , 还有多少人真正在追逐精神信仰呢?似乎大多数人都在追逐物欲的无限: 我们的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我们的交际圈要广些,哪怕每天奔命于吵闹的酒局、尴尬的应酬;我们的旅游要走的地方多,哪怕其实只是赶着在一个又一个景点拍张照片……。 ‍ ‍ 其实 , 我们拼命追求这些身外之物的满足 , 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快乐 , 病态的快乐越多 , 我们的敬畏之心就越远 。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 (Immanuel Kant , 1724 ~ 1804) 说: 人生需要对两样东西保持敬畏: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令 。 没有敬畏之心的人生 , 必然是病态的人生 ; 没有敬畏之心的社会 , 必然是病态的社会 。 有一位智者说过 , 人类的聪明可以发展出灿烂的文明,人类的愚昧也足以毁灭自己的家园 。 在由 “ 丛林法则 ” 主导一切的恶性竞争社会中 , 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予以抑制 , 如果没有达成天下如一家的共识 , 那么人类最终将会走上一条同归于尽的路 。 这就是说 ,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 , 没有健康的信仰是非常可怕的 。 没有信仰的人是精神残缺的人 , 没有信仰的社会是不会进步的社会 ; 只有人人都有健康信仰到来之时 , 我们的社会才会有长治久安到来之日 。 生活在竞争过度的后工业化时代中的人需要心灵有所依、灵魂有所系 , 每个人都需要认清自己的生命目标 。 唯有人人都用善良的眼睛看世界 , 世界才会有善良 。 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太需要呼唤健康信仰正常回归 。 也许人们永远不能相识无穷 , 也许呼唤健康信仰正常回归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 但我们应该明白 ,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不可为的 , 而且有时候明知不可为还得去为 。 也许这就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理由吧 ! (本文摘选自 赵焕光、应裕林、章勤琼著《梦想相遇无穷》后记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图片来自于网络。另有 《梦想相遇无穷》 同名文摘在科学出版社微信发布,敬请关注) 一起 阅读 科学 ! 搜索 微信ID : sciencepress-cspm 或 “ 科学出版社 ”公众号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4729 次阅读|9 个评论
反思2——自由意志
热度 11 xying 2014-5-19 06:59
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但丁堡,一千多年的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逃亡到西欧的学者们帶來了大量的希腊古典,点燃了文艺复兴的明灯。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改变中世紀以“神”为本位的人生价值,开始思考以人為本位,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新观点。 “大多数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七情六欲即自然欲望是人的本性,情欲支配人的一切思想感情和行动,其中男女间的爱情又是最强烈的情欲,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无法约束和取消它。人文主义者的总口号是:‘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因此,他们提出凡是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都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1 】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最瑰丽的珍宝,是理性力量和人性觉醒的结合。它的核心是“自由意志”:“我”是自己的主人,我知道各种价值和律法,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遵从或不遵从。 文艺复兴最初是得到教庭赞许的,当时最有学识探寻真理的人都是修道者,凸现个性的各种艺术作品无不是反映宗教的主题。理性力量和人性觉醒终于促成了路德宗教改革,改革者看到了天主教廷垄断造成的腐败,新教改革主张人和神之间不需要教庭作为中介,人是否得救不是靠教会批准的善行累积,而是由于自己的信仰。信仰是以神谕或某种不容置疑的原则来指导人生,这就和人文主义的自由意志,在理性上正面相撞了。 1524 及 1525 年,路德( Luther )和伊拉斯谟( Erasmus )对此进行激烈的争论【 2 】【 4 】。伊拉斯谟是个理性的教徒和温和的人文主义者,主张将基督教与人性的善良融合起来。他在英王和教皇鼓励下写了《论自由意志》。他承认上帝决定大部分的事物,但也给凡人留下些许自由。 伊拉斯谟认为人如果没有自由意志,那他为恶为善都是上帝决定的,所作所为不由自己的意志而改变,那末日审判,审的就是上帝预先的设计,对人则无公正可言。所以符合人文主义的天主教信条是:凡人如果自律过着一种正派的生活,上帝看得见,这会增加救赎的机会。神如果惩恶扬善,那必须基于凡人有自己的意志,能够做出选择,才是公平的。 路德理解他的论点,但看出了这对于信仰的危害。在一年后写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意志的捆绑》【 2 】来反驳。路德首先引用了基督教的信念“上帝的意志是不变的,永恒和无误的”来申明他的论点:上帝凭此预见和引导世间万物。人是渺小、无知和无力的,所以人的自由没有意义,只有在信仰的指引下才能为善,“因信称义”。上帝挑选要救赎的生灵,是上帝的意志对人类赐予的恩惠宽恕,人不可能通过他的表现来改变,也不可能理解上帝的意图。 路德的第二个论点是:理性与信仰不能兼容。人世间充满着不公和丑恶,一但赋予理性的权利来揣度上帝的行为,就会质疑上帝的能力或公正,理性就会比神更有力量,这就违背了信仰。所以路德称“理性夫人”为“魔鬼的妓女”,认为她极有诱惑力和欺骗性,给人一个快乐的瞬间,为了抓住整个灵魂,自由意志也是如此。 路德的第三个论点是:在上帝面前全世界都是有罪的。因此“律法和理性之光无法照亮信心的幽暗。”圣经中保罗说:“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称义”,所以具有原罪的世人,企图运用理性和意志来行善,仍然不能免罪,所以能够被救赎的人无所谓自由意志,道德与信念没有关系。 路德是一位思想大师,他深邃的眼光看到了自由意志、理性和信仰之间的矛盾。他这本书是新教神学的奠基石,矛头其实指向人文主义而不是教皇。他不容回避地陈列出了矛盾,如果你有信仰就必须放弃自由意志。就像人们在思想上过去不敢反对革命,现在不能反对民主一样,伊拉斯谟不能质疑上帝,他只能沉默。 俗世的人们落入伊拉斯谟指出悖论中的悲剧:人类没有自由,但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新教另一个伟大的奠基人加尔文是个严于思考的人,在他看来伊拉斯谟和路德关于自由意志和信仰的争论已经结束了,自由意志在信仰面前没有容身之地。他的《基督教原理》【 3 】为那些严于律己勤于思考的信徒,建立起心理和形而上学的神学基础。他把伊拉斯谟悖论的悲剧变成信仰的动力。他的理论是这样的: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企图运用自己头脑来分辨善恶,这决定了人的堕落,所以凡人都是有罪的,一切的不幸咎由自取。上帝慈悲地挽救一部分人,这是选定的,凡人无从知晓也不是努力可以改变。被选中得到救赎的人,有着包含神性的良心,真正事理的认知来自良心而不是智力,所以这和理性无关。听从良心指引必定为善,这便是“因信称义”。无知的人类战栗在灵魂能否被救赎的焦虑之中,想减轻这个恐惧,只有倾听自己对信仰的心声和捡视日常的行为,来寻求被上帝选中的蛛丝马迹。一份职业是理解上帝意志的手段,也是帮助驯服激情和减轻烦恼的训练,看是否敬业就是一个最好的捡视。加尔文“恰当的恐惧”对未知悬念的理论,不仅解答了伊拉斯谟的悖论,而且将虔诚的教堂崇拜活动转化成优质的生产力。将原来消极地认为工作是尘世辛苦的磨难,转化成宗教奉献的表现,造就了新时代的英雄——清教徒。【 4 】 加尔文主义成功的重要标记是新教徒的职业道德,在北欧了扎根,改变了西方的走向。加尔文理论在路德的基础上发展,专注在“律法和理性之光无法照亮的幽暗”处,直达精神内心,他宣扬克制自我,极度自律,将人局限在卑微渺小的地位。与人文主义讴歌的张扬率性英雄相比,谦卑无味的信徒倾听良心轻微的声音,却产生了强大的内心力量,一个以坚韧、严谨、一丝不苟的群体凝聚起来的合力,终于让欧洲摆脱了中世纪的贫困。 人文主义已经在神学上被路德和加尔文压倒,伊拉斯谟在路德眼里还是个唯一值得尊敬的对手,到了加尔文口中已经被斥为“不信神的人”。路德和加尔文所有理论都基于“上帝的意志是不变的,永恒和无误的”的基督教信念的基础上,他们只论证了这与理性及自由意志相矛盾,要是伊拉斯谟不信神,只要质疑这个“公理”,随之的一切推论也都是可疑的了。实际上,将这个公理中的“上帝”置换成任何一个一元的神,“普世真理”或者“历史规律”的信仰,路德和加尔文的理论只要在文字上做相应的调整,也同样适用于对应的理论。他们精妙的思辨被后来各种政治理论所模仿,形成逻辑上同构的理论证明。 理性的思辨是一种训练,并非是人生来具有的本领,世俗大众并不关心推到极致的矛盾,也不大了解大师们争论的实质,直到这个矛盾假以时间来发酵,以具体形式无可回避地在生活中出现。刚从中世纪挣脱出来的精神世界,这时候还是一片广阔的处女地任凭驰骋。 新教摒除了教廷作为上帝的代言人,上帝留下圣经后不再直接给人指示,留下了容许个性发展的和谐空间,人们若不潜心思考,若不面临考验便不为信仰和人性的冲突烦恼。人文主义慢慢地在艺术和文学中伸展卷曲的身体,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个性。理性的创造力、人文主义的解放力量和信仰的克己自律这个矛盾的组合,在原来思想荒漠上迅速地扩展,经过启蒙运动和浪漫时期,创造了辉煌的西方近代文明。它们相辅相成各自发展,直至又不可避免地相遇碰撞在一起,以新的形式再现伊拉斯谟和路德的争执。 (待续) 【参考资料】 互动百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伦理思想 http://www.baike.com/wiki/%E6%96%87%E8%89%BA%E5%A4%8D%E5%85%B4%E6%97%B6%E6%9C%9F%E4%BA%BA%E6%96%87%E4%B8%BB%E4%B9%89%E8%80%85%E7%9A%84%E4%BC%A6%E7%90%86%E6%80%9D%E6%83%B3 馬丁路德《論意志的捆綁》(1525 )摘錄 http://ccany.fhl.net/cgi-bin/rogbook.cgi?user=ccanyproc=readbid=8msgno=28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jiaoyu/2375845.html John Carroll ,The Wreck of Western Culture: Humanism Revisited ,2010 http://www.amazon.com/The-Wreck-Western-Culture-Revisited/dp/1935191829
个人分类: 反思|7040 次阅读|24 个评论
反思1——以撒的献祭
热度 19 xying 2014-5-15 07:00
Wikimedia commons, File:Rembrandt - Sacrificeof Isaac - WGA19096.jpg 亚伯拉罕【 1 】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希伯来民族、阿拉伯民族、閃族的共同祖先。他听从神的指示,愿意杀死儿子以撒作为祭献,被尊为信仰的典范。 【圣经〈创世记〉22章1-12节】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于是二人同行。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伦勃朗的画描绘了这个惊心动魄即将杀戮的瞬间。年轻的以撒赤裸着身体,双手反绑放置在薪柴上,亚伯拉罕按住独生儿子的脸,扭压后仰,右手高举屠刀要刺向他的咽喉。突然有位天使出现,抓住他的手臂震落利刃,愤怒击打这位后来被尊崇为信心之王的人。 上帝要通过常人无法接受,惨绝人伦的考验来测试亚伯拉罕的忠诚,这在古代也许并不为过,但在生命被珍视为至高无上的现代,让教会在爱心温存的人们面前十分尴尬。许多传道者解释含糊其辞,不得要领。但这毕竟是写在圣经里的一个核心内容,它树立起一个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听从上帝意旨的信仰模范,千百年来信徒们都以他为楷模,自认为是其传人,只是到了现代,人文主义高涨,让大家愈来愈难以接受这样严酷的意旨。 教会的解释是:上帝并非真要亚伯拉罕杀死他的儿子,只是考验他。道德伦理是人际行为的准则,神是伦理的制定者,不受人间准则约束。如果认为这考验过于残酷,那是用人的标准来理解神,人是不能测度神的用意,不能以此来怀疑神的仁慈伟大。【 2 】 这解释了神的用意,说明信念可能是常情难以理解的,但没有回答人文主义思想对信徒心灵的拷问,也错失了对这个经典的认真思考。 我们确实无法揣度神,却可以设身处地地体察人。亚伯拉罕并不知道神会阻止或复活他的儿子,不然这成为投机取巧的闹剧,那就无所谓考验了。他坚信必须杀死儿子来服从神的意旨。但作为凡人从亚伯拉罕的角度来着想:老年得子,以撒是他心爱的独生子,名字是“喜笑”的意思。神要求他亲手杀死全家的欢乐,摧毁生活的幸福,他在举起屠刀时想必不敢看着儿子无辜的眼神,回家如何面对惊愕的妻子?他不仅仅献出个人幸福,家庭的温暖,而且是违背伦理律法。这确实是世人最无法面对极致的考验。引起思考的问题是:信念是否应当受到伦理和律法的约束? 在人性与信念冲突时,选择何者为重?这是信仰和随众的分别。善与恶的分别只能服从于一个最高的准则。放弃世俗的善恶观念,服从于信念是信仰。信仰的意义在于超越人性的软弱和愚昧,所以在它指引下,凡是与之冲突的,软弱的情感必须克服,世俗的伦理律法不足为戒,才能摆脱俗世的庸碌,透出神性的光辉。便是这故事教诲的真谛。传播福音的教士是这样理解的,东征的十字军们是这样理解的,现在伊斯兰的圣战也是这个体现。不仅宗教是如此,各种主义的信仰都是如此,主义真理就是心中的神。在革命大义下,毁家反抗,以血为祭,出生入死,杀敌为快;在自由民主旗帜下暴力动乱,摧毁秩序,牺牲生命;都是为了心中的明天,力行使者无不觉得是正气澟然,身披霞光,这个力量来自于信仰。为之一切可以牺牲,痛苦必须忍受,无需他人认同,摧毁一切障碍。 但是,这,应当吗? 有人回答:取决于这个信念是否正义,是不是真理。也就是说:如果是,这样做是应当的。 那什么是正义,怎么知道在握的信念就是真理?或答,无数经验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心中直觉坚信这一点!这其实是循环论证的自由心证。正义和真理总是在宗教和各种主义里频频出现,用一些事实和放大了逻辑,信者无不认定是无可辩驳,相异的都是荒谬绝伦,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信念来决定。所以信念是非理性可以确认的一种崇高向往,在身体力行,与凡俗的情感和人伦正面相撞时,力行者的内心就要面临着亚伯拉罕的考验。 亚伯拉罕之后,美国一个妇人,声称听到了上帝的指示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她被判定有罪,大家公认她只是幻觉。但从她的角度,她听到的召唤与亚伯拉罕并无二致,她也是在经受考验,证明自己的信心,只不过天使没有出现。【 3 】 惨烈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之后,人们厌倦了意志的驱使,现代的影视和网络无不告诉我们自由和人权是最崇高的原则。电影《空军一号》,在家人受到劫持时,光辉的主角想的不是要履行政府的职责,而是为了家人亲自与歹徒决斗。另一电影里,极度危险的伊波拉病毒将要失控时,大家赞赏的不是如何保障社会大众安全,而是冒扩散之险救治感染亲人的赌博。人们困惑了,战争杀敌的英雄是否光荣?牺牲个人为集体是否值得?小资甫志高的叛变能否同情?今后,当恐怖分子以我们家人为质时,该合作还是反抗?悲愤的上访者要报复社会时,要否阻止?当你受到冤屈打击时,可否反叛投向敌方? 信仰并不局限于宗教,而是包括各种超越世俗人伦和理性趋避的原则。追求个人自由关注生命的人文主义,真的不需要信仰来指引吗? 篇首《以撒的献祭》画的作者伦勃朗( Rembrandt , 1606 ---1669 )是个诚实的新教徒,又是个文艺复兴时代的思考者,这画比圣经的描写多了一个细节:天使愤怒地举起左手,要抽打眼中充满狂热的亚伯拉罕。这是责怪信仰的愚鲁,还是人性的软弱? = = = = = = = = = 百多年前,中国在坚船巨炮叩关下,节节败退饱受屈辱,呼唤过公理,祈求过文明,上帝无语,列强冷笑。几亿的一盘散沙只是被人蔑视的东亚病夫。只为国家能强,华人不再被人轻贱,先烈们牺牲自己,流血奉献,毁家纾难,前仆后继,不同的信念在血火中搏杀争竞驱使强行,遍历从维新到不断革命、各种的主义和路线,到如今聚合了亿万力量,凝聚演化成今天的国力,赢来了外人只能骂不再敢打的局面。但近百年的战乱和折腾,无数牺牲的创痛,狂热激情过后失望的否定,也摧毁了对自己文化的信心。我们正站在道德规范的废墟上,世代相传的伦理大树已被我们自己拔除,人文主义的强风摧折着一切企图重建约束个人的规范和信念,没有一个道德基础的文化终将被人厌弃。难道我们最终还是要匍匐在地,重新被征服? 这个系列将介绍西方文艺复兴 500 年以来,关于理性、人文主义和信仰及文化之间的交锋,探索未来,与愿意用自己头脑思考这些问题的朋友共同探讨。 (待续)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亚伯拉罕诸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4%BC%AF%E6%8B%89%E7%BD%95%E4%B8%80%E7%A5%9E%E8%AF%B8%E6%95%99 當「倫理」在摩利亞山遇到「信仰」 http://christ.org.tw/bible_and_theology/Theology/Ethics_Encounters_Faith_on_Moriah.htm 从圣经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故事谈鬼神之道与人道的冲突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73301-1.shtml
个人分类: 反思|17305 次阅读|41 个评论
雨夜有思--坚持自己最初的信仰
热度 33 shn2010 2014-5-4 23:00
雨夜。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坐了一天了,心里有些愁闷。出去散散心吧。 好些天没有做实验了。不想去碰一下实验。有些诧异,自己竟对曾经挚爱的科研有些反感了。突然想起四年前,也是一个雨夜,在知道自己被中科院录取之后,我兴奋地冲进雨中狂奔。那时候的我以为从此进入了神圣的科研殿堂,踌躇满志,满腔热血,准备为科研奉献一生。然而,如今的我,没有了当初的热血和雄心。曾经说自己“可以接受平凡,但不允许自己平庸”,如今却正在一点点走向平庸。 是什么让我失去了最初的热血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科研生涯失去了吸引力。曾经以为科研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以为能够在研究所或者高校里从事科研则此生足矣。但是随着对科研道路的认识,我越来越感觉到这学术这条路对我失去了曾经的吸引力。不论是身边的科研人员还是高校里面的老师,大都是满腹牢骚,终年在申基金、拉项目、写论文等事情中疲于奔命,却几乎没有时间能够安安心心地做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另外,大多数年轻科研人员的待遇都不高,只能靠着微薄的薪水 养家糊口。 如果坚持走科研道路,也许将来的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像他们那样整天满腹牢骚,在各种与科研无关的杂事中消耗自己的生命。可是,那并不是我所向往的人生路。如果那就是我努力多年的结果,那么我的执着和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对科研能否实现自我价值产生了疑虑。“科研无用”的论调总是在耳边响起。“国内做科研就是忽悠”、“科研就是扯淡”之类的话似乎成了身边不少人的口头禅。身边确实看到许多靠“忽悠”来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例子。而且,周围许多做科研的人唯一关心的就是论文,他们为了评职称、拿基金而成年累月地批量生产着毫无价值的论文。这样的科研有什么价值?对社会的贡献何在?如果做研究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那又何必要往科研这条本就没有太大吸引力的路上挤呢? 再次,攀比心理的存在。人处在社会中,就难免会和别人比较吧。看看同龄人,大都已经过上了较为稳定体面的生活,而自己还在漂泊,靠着微薄的补助勉强解决温饱,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何方。 身边负面现象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曾经以为科研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而搞科研的人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学富五车的人。现在却发现身边的科研人员中不乏大量的不学无术的暴发户,他们在学术上没有什么追求,对追名逐利却非常热衷。人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太容易受到身边的负面现象的影响动摇自己最初的信仰。 可是,就要因为这些困难放弃最初的理想了吗?现在中国的科研环境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国家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变的,比如说高校教师的待遇需要提高,“唯 SCI 是从”的学术评价体系需要改变。然而,这些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是没有办法一下子就改变的。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都崇高伟大,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不庸俗卑微。做好自己吧!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事情,不求名垂青史,但求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科研真的没有用吗?错!说科研无用的人,都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去体会到科研的真正价值。如果我们国家没有人踏踏实实做科研,我们国家就会继续落后乃至挨打,就如百年前一样。如果我们这一代人都不踏踏实实做科研,我们会因为不作为而遭到后世人的唾骂。 既然知道攀比会导致浮躁,那就少去和别人攀比吧。选择了科研的道路,不是就应该准备好与清贫和寂寞为伴了吗?中国目前的大环境就是浮躁。但是切记:吹尽狂沙始到金!那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随波逐流的人都是沙子,只有坚持自我而不随波逐流的人最终会成为真金。 一个人在不谙世事的时候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并不稀罕,在看清现实、阅尽沧桑之后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才是最为可贵的 。而坚持一个崇高的理想,需要拥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当一个人足够强大的时候,他就可以改变环境而不是被环境所改变。
个人分类: 感悟|7690 次阅读|36 个评论
七七级大学生的今日微信生活 ( 五) 信仰是内心的灵魂
Elephantd 2014-5-2 11:58
目前国内出现“信仰危机”,“有信仰”,“无信仰”的话题,网上解释说得五花八门。因而,很想在与老友们的讨论中得启发。 信仰是内心的灵魂,宗教、法律,是身边的规矩。灵魂在规矩的调适下操纵人的行动。没了灵魂,人就行尸走肉,无头苍蝇;规矩的过分调适,就出现了人肉炸弹, …… 藏区从宋代至民国时期近千年,一直实行政教合一,推崇藏传佛教,全民信教。 小时候,常跟我母亲上山砍柴,不论爬山还是背着柴下山,毌亲口中都一直不停地反复念诵嗡嘛呢叭咪哄!我问何故,毌亲说念了你就不累了。之后,我一爬山也会不停念嗡嘛呢叭咪哄! 2014 年 4 月 30 日的真诚对话,摘录。 洛桑多吉 07:54 徐徐,建伟,兆录,都提出了自己的论点。现在,在我们香格里拉朋友中,也常淡到目前国内 “ 信仰危机 ” , “ 有信仰 ” , “ 无信仰 ” 的问题,网上解释也五花八门。因而很想在与老友们的争论中得启发。 洛桑多吉 07:57 我国的《辞海》是这样的解释信仰: “ 对某种宗教和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的准则。 ” 但不知国国外是怎样解释信仰一词。 徐徐 11:16 各位老同学,首先感恩各位对这些人生,人类重大问题交流的关注和参与。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百姓,需要过的是一种踏踏实实,平平静静,快快乐乐的日子。如果国家能努力建立一个尽可能让普通公民如此愿的社会,百姓只要按照社会铺设好的轨道和行为准则生活就是了,没必要去追寻这些大问题。但推动和引领国家的权重者们就必须要懂得这些东西的重要了。如国家的权重者们有符合天道的宗教信仰,人品就会正,他们所制定的国家体制,战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等的正确与否,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当然更决定着本国人民的命运。 所以,百姓有没有宗教信仰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权重者们是否有符合天道的宗教信仰意义就非同小可了。我们所求的就是权重者们必须有宗教信仰。 比如在欧美国家,宗教和信仰自由,其实这些国家的基督教情节已二千年之久,现在尽管也有别的宗教共存,但基教仍是主流宗教,已经深入社会方方面面,已经不知不觉影响着人们,成了一种不必专门去学习,接受培训的常态,它无时无刻不在指导,规范着人的行为。所以形成了一种氛围,或称气场,良好气息会传递,互动,人的行为也就会自觉。即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生活在这些国家,他们也会被良好气场所互动,行为也会规范。但一离开这种气场,就不好说了。 徐徐 11:16 历界美国政府的总统和重巨,有几个不信仰基教的。德国就更直接,执政党就是基督教民主党。 李建伟 11:16 洛桑,把信仰翻译一下可能就走调了。 belief: 对控制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超自然力量无条件地遵从和接受。 洛桑多吉 11:16 徐徐的解读,建伟发来的信息,又让我大长见识了 李建伟 11:16 徐徐,你说的对,历届美国总统都归属于某一个宗教团体。我不知我们历届的皇帝信仰什么,如他们信基督,中国就不是中国了。蒋介石有信仰,毛泽东也有啊。 洛桑多吉 11:16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也想搞懂 洛桑多吉 11:16 藏区从宋代至民国时期近千年,一直实行政教合一,推崇藏传佛教,全民信教。 只有到文革,藏区强行破四旧,立四新,除布达拉宫等少数几个佛教圣迹被周总理下令保住外,其余全被摧毁。僧人强令还俗,全藏强推汉语教学和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千年形成的藏传佛教信仰已根深蒂固,改革开放后,藏区又回复到全民信藏传佛教的氛围中。 小时候,常跟我母亲上山砍柴,不论爬山还是背着柴下山,毌亲口中都一直不停地反复念诵嗡嘛呢叭咪哄!我问何故,毌亲说念了你就不累了。之后,我一爬山也会不停念嗡嘛呢叭咪哄! 洛桑多吉 11:51 1996 年开始,迪庆开始兴起旅游,州里要苏朗嘉措老人,王小松和我,为松赞林寺僧人与迪庆导游上藏传佛教基础课,我们先请教从尼泊尔和印度学成回来的崩主活佛给我们讲解寺院壁画,但活佛说藏密有严格的规定,没有受过灌顶是不能随意传授。于是我们我到来西藏著名的寺院画师,他非常慷慨,给我们讲解了所有寺院的壁画,并把他珍藏的用藏英两种攵字解释的厚厚的佛教壁画画册借给我。到这时我才第一次知道了嗡嘛呢叭咪哄的真正含义。 洛桑多吉 12:14 1998 年起,老同学王跃华夫妇邀我参加省九五攻关项目《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开发研究》,我负责宗教生态旅游组,于是对藏传佛教进行了进一步学习研究,并编写出版了《松赞林寺》一书。到这时,深深感到藏传佛教博大精深,其内涵哲理深厚。学习研究和听画师讲解,都有一种使自己身心宽松愉悦的感觉。 洛桑多吉 14:00 所以,我倒是感受到了青藏高原信仰藏传佛教的力量。至于内地从皇帝到毛主席,该怎么理解,还听老友特别是徐徐前来讲解。 Elephant(zlwu) 14:00 宗教、法律,是身边的规矩,信仰是内心的灵魂。灵魂在规矩的调适下操纵人的行动。没了灵魂,人就行尸走肉,无头苍蝇;规矩的过分调适,就出现了人肉炸弹, ………… 洛桑多吉 14:06 是啊,宗教和信仰是两个概念。 洛桑多吉 14:25 早在 2011 年,国内就出版了一本《信仰的力量》,要国人特别是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遗憾的是,现在暴露出的不少贪官,桌面上大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号召干部职工大为无私,清正廉洁。不知道他们的信仰是什么? 徐徐 14:30 古龙,阿生,大象,这个话题说起来就长了,我试着用简要的,还不严谨的方式胡乱聊聊,见笑了。 人类史上先后诞生过诸多宗教,讨论这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定义,哪个宗教是正能量的,亦即符合天道的,描述的是真理,否则无从说起。那些邪教不值一谈。 其二,就以汉词 “ 宗教 ” 二字而论,宗字指的是根,是本,是源,用形而上学的字表达,指的是宇宙万物的灵魂,当然也包括生命的灵魂,而不是神,所以宗教的第一重境界是根源之学说,描述的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什么神学。其应该定义为宗学,或本源学,现代科学词语应叫本源的哲学。第二重境界是以其思想或学说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制走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礼仪,教学场地,宣传方式等等,去传播,教化他人,以规范人类社会的各种相互关系,所以成了宗教。第三重境界是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其学说。相信的人可以只信,但不一定要运用,执行它,这是宗教的信。而信仰则是第四种境界,不仅是信,而且要依皈它,一切思想及行为都要以它为准则,并且还要去传播,教化别人。 其三,哪种宗教能成为某个时代,某个国家的主流世界观,这 以当时的权重者们的选择,决定和推崇力度紧密相关。以中国先秦为例,各诸候国当权者各自为阵,各取所需,所以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互相捣鼓,最后秦荡平各国,统一天下,那些以某个学说形成的国体也随之崩溃,没能传承下来。秦的由弱变强用的是法家思想,统一后又焚书坑儒,彻底毁灭了周礼及儒家思想,独尊法家。而法家根本就不是哲学,只是治国手段。汉灭秦后,汉高祖刘邦深知延承秦的法家治国方式不行,所以选择了儒家思想治国,但他只是利用它管理国家,下属和人民,没把它发展成宗教,因为儒家思想治理下属,统治人民很有效,发展成宗教对皇权统治危害极大。从此开启了中国长达近二千年的独尊儒术,没形成任何一种统一宗教,也就没了一统的信仰。 佛教创立的时代约在中国的周朝,传入中国则是汉朝,广泛盛行是唐初,这与唐朝皇帝的接纳(但不是釆用)和行政推崇有相当关系,在与汉文化的不断融合中被稀释,变异,延传成今日之款式,且仅只是民间信奉,国家不采用,有限止,但也不禁止。 而西方宗教的发展则走了另外途径。西方早期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多神文明,这种多神论无疑不符合天道,不是宇宙真象和本源。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发展成了犹太人创立的单神论犹太教,有了《旧约全书》,由多神论升华为单神论,这是人类世界观的大革命。在它还没形成欧洲统一的宗教时,耶稣基督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基督教,这发生在古罗马帝国的初期统治时代。罗马凯撒大帝不接受,甚至迫害基督教,所以判了耶稣死刑,被钉在十字架上示众。但幸运的是后来罗马帝国的康斯坦丁大帝竟然信仰,而且依皈了基督教,他用国家权力,以政治和军事手段强行推广和保护基督教,建立教堂和传教体系,最终在西,南,北欧洲成为统一的,具有霸主地位的主流宗教,在东欧则衍生成东政教。在长达近 900 年的罗马统治时代,基督教遍及欧洲,甚至还发生了十字军远征,试图征服伊斯兰教,继续向西亚扩张。后来马丁路德又进行了宗教革命,产生了以基督教为基础的新教,新教更具活力,又传入英国,西北欧及美国,从此引领人类又开启了划时代的科技时代。正是权重者的采纳,决策和强力推行,引领民众信仰,信仰的人越多,气场越大,作用力越强,所以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美洲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世界别的几大宗教,包括中国就没有这种幸运了。 其四,古今中外,各种思想,学说无奇不有。就咱中国数千年前就已产生了伟大哲学思想,道学,儒学,惮学,法学等等,但从没有把某个学说转变为宗教,并把它作为信仰一统起来,反而形成不同时代,按权重者之需求而采用不同哲学思想,各种信仰都有,各信各的。各种思想能否成为宗教,成为人们统一的信仰,除了没有当权者的信奉并强行推崇外,也与这些思想的根本真理性有关。当今的三大宗教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并拥有众多信徒,因为它们的终极指向同一,揭示的是天道,是真理。人都不笨,特别是人类精英们,那会蠢到听信别人之言。比如美国追求的人格精神就是独立和自由,怎会有如此大众美国人信仰基督教,强大的美国科学技术,经济,政治面前也没能憾动他们的信仰,总不是他们如此盲从吧。 其五,中国历代皇帝从没有过符合天道的宗教信仰,他们信奉的只是统治术,权术,这些根本就又是宗教。太平天国领秀们也信过什么教来着,清末至今的所谓伟人们所信仰的是什么 ? 三民主义,共产主义,是符合天道的宗教吗 ? 仅是主义而已。仅蒋介石一人信仰基督教,他们重臣们,核心团队都不信,有用吗 ? 洛桑多吉 14:43 听徐,吴二位老友讲评,又长知识了 洛桑多吉 15:04 其实,曰本人就与欧洲不同, 90% 的曰本人信仰佛教,同时信仰本国的神道教,然而他们不但经济强大,而且精神文明程度也在世界前列。 Elephant(zlwu) 16:19 接着徐徐的论述。我觉得,华夏民族是在王法的规矩下挣扎了数千年,走到今天,样样都信,样样都不行。而欧洲,经历了政教合一的黑暗,懂得政教分离的好处,进入真正的文明。美国历史极短,学欧洲,吸取欧洲的经验与教训,迈向物质文明,在个人精神上以教管治自我,在国家精神上则以法而非教管治国家。 所以,教与法,是西欧进步的基石。日韩的兴起,与政教治国治民关系重大。我们有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落后。 Elephant(zlwu) 16:28 汉代以来,华夏统治者就不停地用儒家思想来要求国民,而自己则或儒家或法家,成了说假话的大赢家。上个世纪末,假话满天飞,到了极致。林副主席教导我们,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是对时代的最深刻认识。今天的小干部,说假话,干坏事,很自然了。 Elephant(zlwu) 16:32 所以,作为个人,努力求真,务实,以个人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正能量,是作为真人的最基本的准则。每个人都释放正能量,相信社会能够迈向真正的文明的。 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也不能自暴自弃。行动胜于心动。 洛桑多吉 16:39 这就叫严于律己,普渡众生! Elephant(zlwu) 16:43 过去 100 年,我们的国家伟人,什么什么理想不离口,可是都基本深信融合了道教与原始宗教的 “ 风水 ” ,是说假话的具体表现。因此,看不起这样的领导,看不起这样的政界名人,在情理之中。 也因此,那年聚会,有人以行政职务高低排位次,体现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不足为奇,一笑过之。 今天,从呈贡回本部校车上,胡言乱语。下车了。 xy 许亚 16:47 各位的观点对我有启发,要是当权者能思考思考就好了 . 只是让吃大白菜的百姓们操了中南海的心 洛桑多吉 16:53 但愿 77 级其他兄弟姐妹也加入我们群,平等,开心,解惑,在温情中净化心灵,在放下中解脱无谓的烦恼。 洛桑多吉 16:57 更关键的是找回那份纯真的同学情 陈洁 - 大学 16:58 阿生心态特别好,和你对话就像看到平静深邃的碧塔海和挺拔的卡瓦格博,既能平息焦躁的心情又有许多知识可学。 洛桑多吉 17:02 应该说是兄弟姐妹们感染了我。我真幸运我的 77 老友们还是那么纯朴正直善良。 chuchu 楚小平 18:10 徐徐、阿生、吴教授讲得很深刻,学了不少知识。你们都是善思考有使命感之人 。真希望大家都参与,使我们的思想更活跃、视野更广宽、胸怀更开阔。我也到家了,祝同学们五一节快乐! 洛桑多吉 18:13 祝兄弟姐妹们五一快乐,全家扎西德勒培松措!
1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俞强老师的文章让我有点迷糊
热度 23 yangguoxue 2014-4-27 17:19
科学网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说法:“科学是不容置疑的,科学的论断是不可以反对的,因为所有错误的东西都不是科学的。”面对这样的说法或类似观点,你能说错吗?我想应该不会。 “科学是不容置疑的,科学的论断是不可以反对的,因为所有错误的东西都不是科学的。”它是一个典型的重言式命题,重言式的命题在逻辑上是自给的,怎么也不能说错。 但也应该明确,重言式的论断都不太需要依赖于现实,没有你想了解的真相。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数学或者逻辑课本之外,重言式的论断以废话居多,这里的“废话”指的是,它往往提供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或有价值的判断。我们把上述论断的主语换成其他,例如:把“科学是不容置疑的,科学的论断是不可以反对的,因为所有错误的东西都不是科学的”,换成“巫术是不容置疑的,巫术的论断是不可以反对的,因为所有错误的东西都不是巫术的。”在逻辑上也是无懈可击的真理。 我一直在想,科学为什么经常与错误发生联系?像一些学者说的“错误的不是科学的”。波普尔说“科学必须是可以证伪的”,所谓可证伪,就是可错的。我想就是因为很多错误都以“科学”的名义出现过,才会有类似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从学者到大众,讨论科学的问题往往都是言之有物,涉及到具体的问题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家的错误以及失误并不少见。在一些涉及到科学的现实问题中,比如“核泄漏要死很多人”,一般人都是后知后觉,只有科学家才能做到先知先觉。在这样的问题上科学家犯了错,倒霉的往往不是科学家一个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警惕科学家”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 科学的商品化或者叫利益化,早就成为现实了,虽然这无关于科学本身,但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俞强老师说热爱科学不热衷名利,才是科学家。按照这个观点,谁是科学家呢?谁热爱科学?谁不热衷名利?这些都没写在看似科学家们的脑门上,那么警惕一点应该是没错的,防君子不防小人吗。我想真正的科学家也不会在意你的“警惕”。 看了俞强老师的文章,我确实有点迷糊,我觉得俞强老师说的科学其实是一种美丽、高尚、纯洁的信仰,对于这种信仰本身我挑不出任何毛病,但它离现实的科学好像有点远,而田松老师那篇文章好像更实际一点。 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6037-789069.html
8903 次阅读|51 个评论
没有信仰,本身也是一种信仰
热度 1 sheep021 2014-4-24 19:25
没有信仰,本身也是一种信仰,而且是最高境界的一种信仰。 俗话说:兼听则明,信任何一个东西都是一种“偏”,都是一种不明智。 佛说“无所住而生其心” 没有信仰,则意味着全信,即无所不信。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因为不信,所以无死地,所以长久,所以中国才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佛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所以中国人都是孙猴子,根本不把玉皇大帝、如来佛祖放到眼里,人人都是齐天大圣 因此,中国人不是没信仰,只是不信仰“神”而已。中国人只信天道、信自己,“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靠天靠地不如靠靠自己,所以,中国人一直是最善良、最勤劳、最勇敢,因而也是最智慧的人。 当然,西学东渐之后,很多中国传统被弄丢了,中国人也开始信教了,信神了,信钱了…… 很是可惜。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4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家就是中国人的信仰——《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
热度 1 sheep021 2014-4-21 14:5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是哪位大神忽然发现:中国人没有信仰,于是乎各种社会丑陋现象都有了其深层次的原因。各路大V义愤填膺,揭竿而起,无情鞭笞着这个信仰缺失,黑暗封闭,魑魅魍魉横行的年代。纷纷怀念着党国的黄金十年,民国自由的空气,大清无垠的疆土,朱家铁血的王朝...... 总之一句话,石器时代都比现在强。为什么?因为没有TMD信仰!!!!!!   被人鄙视了这么多年,自己都有点麻木了。虽然经常喃喃自问:我们中国人真的没有那玩意吗?真的最大恶极吗?却也不敢在人前高声一回。   舌尖1看完了,没什么感觉,只觉得肚子饿。毕竟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只有在吃的方面能让那些虔诚的教徒们羡慕一下。带着无限的自卑我第一时间追了舌尖2,也只是想在大吃货帝国的专业领域找到一丝尊严和自信,尽管仍然战战兢兢......   看着看着,我似乎悟到了什么。 当生理需求上升为精神需求的时候,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舌尖,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看到了不一样的信仰 ,虽然她不是哪个神哪个主,虽然她那么低调,但是她实实在在的存在,就在你我呼吸的空气中,就在春运回家的路上,就在父母膝下儿女床前,她一直在我左右,只是我一直没有在意她。   《舌尖》表面上的主角虽然仍然是食物,但我觉得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追逐花期的养蜂人,跋山涉水采集野生香菇的老汉,顶着海风出海捕鱼的渔民,在外打工一年回家时间仅半个月的贵州山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麦客,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为自己和后代能有更好生活的普通劳动者。当摄像机镜头对准他们的眼睛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很多复杂的情感:有为花期缩短而产生的焦虑,有为渔获远远少于预期的无奈,有与家人分别的感伤,有为自己的职业即将成为 历史 的迷茫,凡此种种。这都是为生计而操心。 我想,我们中国人,只要是有责任感的,只要是有良心的,都会有这种焦虑,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在他们的眼中,我同样能看到一些共同的东西: 首先是幸福 。养蜂人能有个随时可以相互吐槽的老婆是幸福,麦客能得到认可和尊重(有时就是一碗普通的裤带面)是幸福,渔民能亲手为自己的女儿抓跳跳鱼是幸福,老汉能用野生香菇为家人做香菇酿是幸福,华侨老人回到家乡和同村人团聚是幸福,打工的人回到家乡和留守的儿子女儿一起抓稻花鱼也是一种幸福。 这是一种来源于家的幸福,有了家就有了一切,这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坚守的东西 。其实,我们中国人的要求并不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所爱的人,无论你是坐在高档写字楼里敲击键盘工作到深夜,还是在伊拉克利比亚的沙漠里钻油,还是在太平洋与风浪搏斗就为了多那么一吨鱼。 这是一种凝聚力,一种源自于“家”的凝聚力。   从这些辛苦劳作的人的眼神里我也看到了另外的东西: 希望,也许说是“希冀”更恰当些吧 。现实是残酷的,靠天吃饭的更是如此。花期说缩短就缩短,一网下去一无所获也是很经常,为了给家里人多挣两个钱改善生活不得不忍受聚少离多的日子,眼看着自己的工作就要被机械所替代,更不用说这个片子反应的留守儿童等等问题。然而,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下,这些人也从来没有放弃希望。每一天早晨出门劳作,他们无不带着满满的希望,即便也许又是一无所获,而他们会重整旗鼓,第二天再出发。我们说“中华民族是坚韧的民族”,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和千千万万与他们一样的普通劳动者,在无声地用自己的行动阐述着“坚韧”二字的终极含义。 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希望,正是因为我们满怀这样的希望,并身体力行地去实现它,无论这希望看起来多么渺小,我们才能创造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程奇迹,才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才能把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变成现在这般模样。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家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儿”,这可不能丢。画面中的这些人,还有千百万如你我一般的普通劳动者,就是凭借着这股子“精气神儿”,共同支撑起了我们的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只要我们满怀希望,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地去实现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有希望,就会不断进步。   总之吧,舌尖给我的感觉,虽然有些酸楚,但大多数是 温暖 ,与其说这是一部解读美食的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对“家”的理念的阐释和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的片子。哪里的饭菜永远赶不上在家里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这正应了一句话: 美,就在我们身边。   勤劳是中国人的源发行为,是根植在基因中的分子,是一种潜意识的行动源泉。中国自古以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勤劳。和西方工业社会北方游牧式文明基因不同,中国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是自推动可延续的。而西方文明的发展是需要外部力量的注入来获得延续,无论是战争掠夺,还是经济掠夺。舌尖1让我们看到的是东方文明的智慧及其结果在饮食上的体现,而舌尖2就让我们从源头去思考这些美妙的味道、精美的享受的来源。   什么是信仰,定义百度一下就知道。可是一定要信哪个神哪个主,不信就是低人一等,这样的信仰不要也罢。   只要父母过的更好些,只要儿女能去更好的学校,只要能多挣点交给媳妇,中国人就是幸福的,哪怕有泪有苦有遗憾, 家就是中国人延续了千年的信仰!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朴素却有力量,卑微却又实在,平凡而又伟大。。。。。。。   最后来一句结语:中国人的信仰在人间,“他们”的信仰在天堂。。。。。。 原文地址: 星光刹那:关于中国人的信仰,《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 初始原文地址 : http://bbs.tianya.cn/m/post-worldlook-1089925-1.shtml 网友评论1: 每年几亿人口朝圣般的往家赶。回去的尽管回来也有点小怨气,比如压岁钱啊,礼物钱啊,来回的辛劳啊,或许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从7天,10天,15天的假期中找到快乐,有的更多的是辛苦和钱溜出去的肉疼。但是每年春节,回家的信仰又来了,揣着一年的收入,装着慢慢的礼物。辛辛苦苦好几个小时,好几十个小时甚至好几天又回到家。   大家不觉得这也是一种真实的信仰,虔诚的朝拜吗? 网友评论2: 家国天下,这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永远无法抹去的文化血液。 网友评论3: 中国人对家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外国人是不会懂的! 网友评论4: 确实很有道理,信仰并不是求神,我想这些接地气的信仰才能延续5千年吧。 网友评论5: 承上启下才是中国人的信仰,偶觉得如果真的要拜“神” ,偶也只会拜我的祖先,毕竟我身上还流着他们的血 ,而且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祖先都曾经很辉煌过,或封侯拜相,甚至曾经是一国之君王。 6 老外怎么也不明白,为何没有信仰的中国人,非要回家过年,风雪无阻 本博评论: 中国古代家国是一体的。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信仰家,也就是信仰国。这也许是中国文化能传承至今的原因之一。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 在农业社会衍生出的这种“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在当代仍然“余音不绝”,我们不难从现实中感受这种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存在。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治国之道,孔子答道:“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景公说:“说得好!假如真的君不行君道,臣不行臣道,父不行父道,子不行子道的话,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399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上帝能救中国吗?
热度 27 张能立 2014-3-13 15:55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国人突然发现,虽然城市楼房鳞次栉比,高铁、地铁、汽车带给了人快捷的生活,但是现实中的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感受,远不是起初国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憧憬般的那种遐想感受。人们突然发现,除了物质生活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于是,在毛时代被禁止或者打压的各种宗教,开始登堂入室,不用再躲躲闪闪。就宗教而言,基督教无疑是世界上第一大宗教。基于现实国人生活的需要,再加上世界上第一大宗教的地位,近十年来,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很多农村都纷纷建立起教堂。客观现实表明,上帝的存在和对上帝的信仰这些问题,已经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客观正视,理性分析的时候了。笔者以前也是无神论者,现实的情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有如下浅薄的认知,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1、上帝存在,能够让人具有神圣性 2、上帝存在,能够发展人的抽象性 3、上帝存在,能够让人具有负罪感 4、上帝存在,能够让人批评人,人批评人的创造物,就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上帝存在,能够让人具有神圣性,是指人类的追求,最终不是追求物质享受,而是通过不断发展智性,来追随上帝。让追求上帝的人,明白物质只有用来发展智性才是恰当的,所有的奢侈品,都是上帝不待见的东西。 上帝存在,能够发展人的抽象性,是指人类会不断仰望星空,不断思考上帝的“藏身之地”,从而不断推动人类的抽象性发展。如果人类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断然不可能洞察电磁波的存在。 上帝存在,能够让人具有负罪感,是指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原罪文化,相信这个文化的人,就会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那种勇气,在世俗社会尽最大努力发展自己,对社会做贡献,从而换得原罪的赦免。 上帝存在,能够让人批评人,人批评人的创造物,就完全没有心理障碍。这一点对于当下的中国,特别是学术界尤为重要。原因如下: 其实,我们每个中国人几乎都具有心理障碍,就是不能接受人对人的批评,人对人的创造物的批评。中国文化:对事不对人,就是典型的、最有力的证据,也是,中国伪思维(没有关联的思维)的典型、有力证据。为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学术批评的呢?因为,都是抱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因此,最终大家都是这样来开展学术批评的: 群众:“领导,我对您很有意见?” 领导微微一笑:“什么意见呢?” 群众:“您为工作,太不爱惜自己身体了!” 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批评,不都是玩的上面的这个把戏的么?关于这种“批评”,太祖看得真切:小骂大帮忙。 如果没有上帝,我们中国人,个个都是依附人格。 这里的依附人格指: 依附人或者人的创造物的人格。依附皇帝的太监,有人批评皇帝,皇帝不急太监急;依附孔孟的国人,有人批评孔孟,孔孟不急,依附的人急;依附太祖的国人,有人批评太祖,太祖不急,依附的人急;依附 “民主教”的国人,有人批评民主,民主不急,依附的人急;依附“科学教”的同胞,有人批评科学,科学不急,依附的人急;依附中国元素(思维、语言及文化)的同胞,有人批评 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急,依附的人急等等,不一而足。 如何解除同胞们的这个依附人格的呢? 笔者思考良久,发现不信上帝是无法解决上述矛盾的。原因是:具有依附人格的人,都将自己依附的对象视为“禁飞区”,任何人胆敢挑战“禁飞区”,一定要遭到迎头痛击。网上和社会上的各种论战,莫不是如此。“禁飞区”一存在,智性发展就到了尽头 。就我的观察,几乎每个中国人,脑袋里面都有一个“禁飞区”。中国人,不说一般老百姓,就是教授学者,也很少有人去仰望星空。为何?就是没有上帝这种信仰导致的。 康德;“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康德为什么有这样的认知?这与康德信仰上帝有莫大的关系。显然,上帝即使存在,肯定不在地球。肯定是在星空中的某处。这样,信仰上帝的人,就必然会经常仰望星空,就会下意识提醒自己渺小,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只有追求智性,才能理解上帝。没有智性,即使信上帝,也理解不了上帝。 中国成人的信仰,就笔者的现实观察,一般是工作和生活遇到很大变故才去信的。就是希望信仰的对象,能够抚平自己工作和生活上所遭受的创伤。仍然是一种功利目的的东西,而不是对神圣性的追求。不是对神圣性追求的信仰,都是伪信仰。很少见到工作和生活很顺心的国人,主动去信什么信仰的。 其实,信仰上帝也符合软件工程原则--“模块之间耦合度越小越好,模块内聚越大越好”。 图1 模块(人)结构示意图 图1 的矩形框A、B、C、D、E,既可以视为软件模块,也可以视为人。在抽象层面两者是一回事:都是互相有联系,都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不过,上面的这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违背了软件工程原则--“模块之间耦合度越小越好”,每个模块与其它四个模块相连,这种软件体系架构,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软件极不稳定,各种bug层出不穷,无法维护和升级。 软件工程中如果遇到图1的那种模块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就要采取如图2所示,这样来优化体系结构: 图2 模块体系结构的优化示意图 就是设置一个上层模块G(God),让这个上层模块G(God),分别再与A、B、C、D、E等分别联系。这样,A、B、C、D、E之间的耦合度大大降低。模块耦合度降低,在软件工程 产生的益处:软件稳定(可靠)、Bug少、可维护、便于升级。 就人类社会而言,特别就中国眼下的客观现实而言,因各种利益和情感等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远比图1要复杂得多。如果中国人不信仰上帝,这个当然可以,但是,后果将会是: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耦合度非常大,社会不可能稳定,矛盾将会层出不穷,即使解决矛盾,也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社会因为缺乏稳定,也无法真正发展,陷入了越发展,矛盾越多,越难解决的“发展悖论”。事实上,目前的中国,拥护毛的、拥护邓的,拥护习的,拥护孔孟的,拥护老子的,拥护释迦摩尼的,拥护林肯的等等,互相打的不可开交。中国的政治界、教育界、文化界、科学界等等的表现,不正是这样的么? 如果中国人信仰上帝,就会带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解耦,社会将会非常稳定,并且人与人之间因为信上帝,彼此产生信任,从而增加了模块内的内聚,也就是更加团结,从而使得社会更加稳定。中国将会因信仰上帝,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因为,便于维护和升级,本身就是这种结构的本质特征。 如果不对中国人的依附人格进行革命和对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耦,那么,中国不可能突破欧美、日和俄罗斯等国,事实上对中国崛起构成的包围圈。从而,中国梦--中兴之梦,最终沦为幻觉。 最后,笔者特别说明:笔者目前不是基督徒,但是,精神世界里有上帝神圣的位置。
个人分类: 教育|4023 次阅读|71 个评论
(23)读圣经,学科学:信仰与哲学 (9)自然哲学的发展道路
wenmiaosong 2014-3-3 05:34
(23)读圣经,学科学:信仰与哲学 (9)自然哲学的发展道路 在上篇中我们讨论了人学和神学。“神学”和“人学”是不可分离的整体:“神学”是“根”,“人学”是叶、花和果实。中间还一个哲学把神学和人学链接在一起,哲学就是干和枝。最近收到网友的一篇文章*,里面有: 如果说,《统一信息论》出版时的王江火还有些小心翼翼不太自信的话,那么,经过两年多研讨和进一步思考的王江火,如今已经完全坚信了统一信息论的正确合理性和对整个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超越性,目前的王江火已经再无顾虑,现郑重全全世界正式宣布—— 统一信息论已经彻底推翻了现代科学理论体系,并建立起越科学、哲学、宗教等人类以往所有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的完全性大统一理论 当然,我不相信那种“ 统一信息论已经彻底推翻了现代科学理论体系,并建立起(超)越科学、哲学、宗教等人类以往所有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的完全性大统一理论 ”。那种声称推翻了以前的所有理论体系,建立了超越所有的科学、哲学、宗教等人类以往所有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的完全性大统一理论,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太多次了,它们的结果无一不是和以前的大统一的“宇宙的真理”一样,很快就会被否定的。因为它本身也只是一个没有“根”的理论。一切没有“根”的“人学”总是短命的。但是它对现代科学体系的批判: 现代科学体系(大厦)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以来建立在四大作用力和标准模型基础上的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反对把哲学、易学、中医甚至宗教都泛化归结为科学的大科学谬论),这种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已经历时3百余年,铸就了辉煌的成就,但目前也逐渐呈现出基础理论难以有重大突破(爱因斯坦后的基础理论近百年没有重大突破现象异常)、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未解之谜越来越多、危机越来越大的趋势,这表明现代科学体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难以继续承担主导人类认知方式和操作自然与和会的重任了,人类真的到了需要用一种新的更先进的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取代科学的主导地位的时候了,新近兴起的统一信息论就正在做这样一种尝试。需要首先说明的是,在这所说的科学是指特指的一种知识形态,为此,请不要把其它知识形态也等同于科学,更不要把统一信息论归属于科学,只有这样才能使统一信息论站在直面科学的立场上,对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进行全面合理地分析批判,否则将无法根本性地发现代科学的弊端。 但是,我们由不得不承认那种对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进行全面合理地分析批判,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里依然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现代科学体系(大厦)到底指什么?如果连牛顿力学也全部彻底地否定了,那么那个新理论体系又是建立在那样的基础之上呢?他说, “更 不要把统一信息论归属于科学”, 但又说,“ 统一信息论将在史上首次掀起彻底推翻现代科学体系大厦的认知方式革命,并建立全新的更先进的超越科学、哲学、宗教等所有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的完全性大统一理论”。 这里只是把“科学”的名字,改成了“理论”而已。而且这个“理论”还是“超越科学、哲学、宗教等所有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的 “完全性大统一理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的极终事业”。这样,那些人类极终事业的“革命者”,最后只能以他们头脑里的更加混乱的思想来取代那些牛顿理论和相对论中出现的混乱。 正像杨本洛所指出过的,哪些科学革命的鼓动者实际上比社会革命更可怕。社会革命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往往有出现的必然性。实际上社会革命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作为人类信仰的面貌出现的社会的“意识形态”到了极度混乱的时刻,就会出现社会革命的理由。而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首要的事情,就是寻找新的真理的“信仰”。如果新的“信仰”确实是“真理”,那么那个“信仰”的最基本的“公义”,就是反对人群间的“暴力思维”。 所以“社会革命”的目标应该就是消弭人群间的“暴力思维”,寻找人人可以感受的“新公理”。 自然科学上为什么没有“科学革命”的理由呢?因为个人的头脑,除了那些极度浅薄的无知者,都知道自己的头脑里产生不了关于大自然的“公理”。所以一个真正的“自然科学家”,总是一个有信仰的人。牛顿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他的理论始终链接着“神的话语”中的“公理”,他提高了人间的思维能力,使人们能够通过他的理论,窥见“神的话语”中所给出的那个时代的“真理的启示”。他的理论中包涵着人间永恒的“相对真理性”,但是他的理论仅仅只是“神的话语”的“约束下的一个极其狭窄范围内的“近似”理论。 爱因斯坦为了更好的解释与光有关的现象,提出了新的“时空观”,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新的“时空观”与“创世记”上的“起初”相矛盾了。他用了“黎曼空间”的“非欧几何”,而不是神在“水面”上思考的那个“欧氏几何”。其实非欧几何在思维上也可以看作是欧氏几何的一种发展,但是那种发展离不开欧氏几何。 因为必须先有“欧氏几何”,才能够建立“几何图形”与数字之间相互“链接”的笛卡尔坐标系以及那样坐标系下的运算。只有在平面几何上,我们才能够建立起“园”与“直线”这样两种有确定内涵的图形。所以我们更加严格的定义“欧氏几何”就是把半径假想为“无限大”的“球面”上的直线和圆那样两类“线”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一门“学问”。所谓“逻辑关系”实际上就是“图形”和“数字”之间的相互推理关系。图形就是“圆和直线”,“数字”就是整数(或自然数)的和数字的分割。那个几何图形和“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当那个球的半径与所讨论的球面上几何图形的大小相比,是无限大的条件下;那个直径和园周之间的比,才有一个可以被人人都可感受的“公理”。那个圆周率才有被认可的明确性。在黎曼空间上,的明确性是不存在的。 爱因斯坦在他的青年时代,人们对于电磁波的性质还不了解。认为电磁波和牛顿引力场一样,可以是“球对称”的,所以在垂直 R 方向的球面上,场是均匀的。那个 R 就可以变换成不变的光速和时间的乘积。 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那些量的关系,被简化为黎曼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了。但是实际上球面上均匀(或对称)的电磁波是不存在的。电磁场理论中那些量之间的数字关系,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假设”下,是无法再从纯数学的数字理论来得到了。 在爱因斯坦的场理论中,实际上没有了这个量存在的理由了,所有数学上的解都是不确定的,可以由着霍金的假定,来解释大自然中的与光相联系的自然现象——可以有黑洞,有灰洞。这样一来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在一起的杨振宁先生的规范场论,也就可以随着他们的假设去建立各种相互作用理论、粒子物理理论,和现代天文学的理论。 没有“信仰”,人类知识没有来自“创世记”的“根”,什么大自然的道理都说不清楚了。 但是人间的“感性知识”还是可以去寻找的,只是所有的感性知识,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都必须要用人人可以观察的“直觉”来检验。 而人间的直觉又往往也是不可靠的。这也已经由神告诉我们了, 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中,就可以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神和人立约不再用洪水来毁灭人了,用虹为“证”。 虹是神给人的“见证”:人对于“彩虹”的颜色的人人感受的“直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没有精确感受颜色的频率的共同的直觉的能力。人要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完全认识大自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凭着某个人的头脑去建立人对于宇宙认识的极终事业了。 这一点在“新约”说得很清楚:我们要有“信仰”,就是要信 旧约是人间智慧的开端。 怎么来“信”呢?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就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什么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呢?把“水平面”看成“平面”,实际上是“未见之事”。“起初”的人可以相信“水平面”是完全“平”的,因为人的活动范围很小,以后“平面”成了见不到的事情了。一飞上太空,只见到球面了,没有平面了。但是还是只有那个“未见之事”可以为我们提供确据。不把地球的半径假定为无限大,你是计算不出园周率的,不要以为有了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的分析数学,就可以计算了,计算到要多少位小数的精度,就可以算到多少位的“精度”。实际上还要有“神的‘灵’在水面上运行”,在那个神的话语的约束下,才能计算出圆周率。有了 “未见之事的确据,才有所望之事的实底”, 有了牛顿理论我们就可以计算卫星飞向月球的轨道,可以满足我们在月球上着落时,所需要的足够精确的着落点, 这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 牛顿理论体系全被否定了,空间飞行中定点卫星的精确轨道点,还怎么计算呢?更不要说什么“信息是能量的表征”、“极限粒子理论”等等东西,王江火的那种“极终事业”,又回到了他所“判着的, “现代科学体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难以继续承担主导人类认知方式和操作自然与和会的重任了,人类真的到了需要用一种新的更先进的认知方式和知识形态取代科学的主导地位的时候了”。 他的上面的那段话是对的,对“ 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进行全面合理地分析批判”,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他对 “现代科学体系”的批判,变成追求新的“宇宙的大统一的理论体系”的时候,他所鼓吹的去建立“人对宇宙的极终事业”的时候,他的“ 新的更先进的认知方式” 就成了比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体系,更加混乱和更加无知的浅薄的“认知方式”了。他“ 经过两年多研讨和进一步思考”, 就提出了 “建立人对于宇宙认识的极终事业”。 我从79年认识戴振铎先生,开始学他的“电磁场理论中的并矢格林函数”,后来又特别的读了那本“数学补注”,读了十多年。才算是读懂了戴教授的“关于矢量偏微分运算符,在数学上是凑出来的”,那句话。在1999年才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矢量偏微分算子”那本书。思考了两年,实际上连什么是牛顿理论的基本内容,什么是电磁场理论,都没有入门,怎么能搞懂“信息理论”呢? 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困难。“十年树木,百年数人”,我的老师一辈的科学家差不多都老去了。文革以后的科学管理人员大都是从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的那些地方抽调出来的,一般是不适合作真正的科学研究的人员。院士制成了坚持自然科学方向的依靠,但是院士制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匆忙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更是按照当时的国内的特殊的政治状况下所产生的。“院士终身制,和完全由院士推荐和投票选举院士”,使得院士制成了五千年中国封建的科举制的翻版。再加上整个世界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进入了失去“信仰”和真正的“理性思维”基础的混乱期,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西方现代的“进化论唯物主义”的建立和对于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的“信仰迷失”,所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假登月”。西方世界用那种“假登月”的办法,来赢得了社会民主主义两翼斗争中的虚假的胜利,是必然要为此付出历史的代价的。但是所有的人都不希望以人世间的群体的“暴力思维和斗争”的再起,作为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所以今天没有比追求“信仰”更加重大而急切的事了。 要建立理论先要把握住人间的“基本知识”,只有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有把握人世间的“基本的知识”的能力。现在我们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我们青年时代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精神:数,就是数学,就是数学演绎推理和经典逻辑推理的能力;理,就是物理,就是被称为“理论物理学”的基础科学理论,就是大自然现象中那些能够与数学逻辑结合在一起的、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理论物理知识;化,就是应用科学的总称,能够被人人感受到的、对于人类有用处的知识 。现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搞乱了,人间的应用科学还是在发展,但是人间的应用科学的发展,只能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向前进,在否定和再否定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前进。一个科学家能够做出一点有用的东西就很不容易了,不论在实践中获得一点有实用价值的感性知识,还是在人类思维发展的推理过程中,发现已有理论的逻辑不自洽性,都是一个进步。不要去追求什么“星光大道”、“超强大脑”等等不着边际的东西;那些只是属于“声色犬马”的人间游戏,霍金一直在“游戏人间”,不断地提出一些“新理论”来和人打赌,他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只是一个赌徒而已。“声色犬马宜有度”,“声色犬马”就是人间游戏,所谓的“文艺复兴”,“经济学理论”等等都是人间游戏。 “新约”中,耶稣基督告诉祂的信徒,“人间游戏”也是人间所不可缺少的,但那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又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所以“声色犬马宜有度”。什么是“度”?追求信仰就是“度”,没有“信仰”就不会有“度”。从这点上来说,我们中华文明就是有最坚定的“信仰”追求的文明。我们中华文明的古老传统中,一直坚定地反对用人间游戏来代替“信仰”的,坚守人间的伦理道德底线的“文明”。 只是我们的“信仰”只限于“神的形象”的信仰,而没有对于“神的样式”的信仰。那样的“信仰”使我们维持了五千年的没有中断过的持续的文明的发展,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有我们那样久长历史的国家了。但是没有“神的样式”的、否定逻辑和“形式思维”的思想方法,是无法使社会发展的。那种对于“神的形象”的僵化的“信仰”,最后不然通向“偶像崇拜”的道路。 我们也认为 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应该改造了,我们这里指的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是以“集合论”为基础的现代数学,或称“纯数学”,和以相 对论与量子理论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当然还有与那些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把“ 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 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的西方以罗素为代表的现代哲学。更具体的就是以霍金为主编的《第一推动丛书》和以欧文·拉茨格为主编的《现代广义进化丛书》所宣扬的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那些东西已经走上了完全错误的方向。那个在错误方向上前进着的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确实应该彻底推翻了。 因为整个20世纪的人类实践已经完全证明了,那条基础理论发展的方向,和中华古文明中,把“易经”发展成“风水”、“相命”和“卜卦”的学问一样,它们的发展方向完全错了。之所以完全错了,因为它们都与东西方的最古老的《易经》和《圣经》中的“神的话语”的“根”,完全相断裂了。“易经”中的“原易”就是效法自然,就是按照在“水平面”测量垂直于水平的竹竿,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光阴”;测量“光阴”在一天一夜内的变化和一年四季的、双重周而复始的变化。要人们去效法那个自然,一年四季不误农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发展人类的生产和在生产中不断加深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圣经中有“真理”,“易经”中也有“真理”。但是这个真理也可以被一些人发展为“卜挂”、“风水”和“星象”的“伪科学”。 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也有两部分内容:牛顿理论中有链接着“神的话语”的属于牛顿能时代的相对“真理”;爱因斯坦的探索的路错了,那主要是“时代”还没有为青年的爱因斯坦提供足够的“感性知识”,他的探索依然是有意义的。以后他的《物理学进化》中就提出了相对论不是纯粹的物理学,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实物和场并存”的物理学;要寻找新的哲学方向的指引,并把那种新的逻辑思维方法称为“辩证逻辑”。他直言抨击量子力学:“上帝是不掷骰子的”。这些就是爱因斯坦在信仰和哲学上的贡献。 我国的现代数学家和现代理论物理学家,总体上与西方的那些现代数学和现代物理学家不一样的,我们的现代数学家和现代物理学家,直到改革开放以前,都没有提出过任何理论上的新概念,我们国家的过份强烈的“形象思维”的僵化统治,使得我们的自然科学家,都成了纯粹的应用技术和为西方的理论进行实验和演算的技术员。自然科学家在那个“形象思维”遏制着形式思维,“否定逻辑”的僵化思维的统治下,是不可能发展形式思维能力的。 对于我们来说,“信仰”只有僵化地坚守“伦理道德”底线的功能。而失去了发展“人间智慧”的另一重功能 。 在人类“起初”的原始时代,实际上形象思维比形式思维更加重要,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东方人,离开人类发源的所在地,向着欧亚大陆所有的广阔的大河流域走去,建立了辉煌的人类早期的灿烂的古代文明。而神所遴选的以色列民族则只是一个牧羊的民族,他们除了对于“数字”和与数字相联系的“神的样式”,和与那种与“神的样式”相似的“拼音符号”和拼音符号相联系的拼音文字,有特别的强处之外,其它方面比形象思维的人群都要软弱的多。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方向,特别是对于早期的两类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产生过的辉煌成果,只有在“创世纪”中才作了最详细的记述。整个“创世记”的前六章都是在写人类社会的共同的,而又分成了两类发展方向的历史。“创世记”写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写那个人类被创造的那段最重要的历史,那个真正是人类智慧来源和发展方向的“原初”的历史:以后所有的人间的知识都必然要和那个“起初”的“理念”链接在一起。作为该隐后裔的东方人的六十四个二进制数字,以及以此作为“神的形象”的基础,创造出“象形文字”,和以色列民族在牧羊中获得的关于数字的更进一步的知识,都记载在“创世纪”的前五章中:“创世记”写的什么?“创世记”就是神所教导与人的“智慧的起初”: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告诉我们:起初,“神创造天地”。除了这五个字以外,多一个字也没有了。不像古希腊神话;也不像中国人的盘古开天辟地;更不像日本的什么女神,头发上疏下来几千几百滴水滴,就给日本人造了他们生活的那么多岛屿。神知道“神创造天地”,对人是讲不明白的,多说一个字也是没有意义的。说得越多,用的都是没有明确性的“人间语言”,反而越说越糊涂。但是人又总是嫌“神的话语”混沌空虚,所以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们的想法。这也是必须的,发展人间思维所必须的。就像每一个人从婴儿时期学说话的过程一样,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来自他的母亲,但他又要去说一些谁也听不明白的,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得着点什么的“话”,那就是“牙牙学语”的过程。母亲的话语总是他的“话语”的“根”。只是,父母亲的“经历”也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曾是什么也不懂的婴儿,变得和父母亲一样有知识了,甚至更有知识了。因为时代在进步,而个人在老去!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近似于神的形象的“形象思维”,还要有相似于神的样式的“形式思维”,因为形式思维的基础是数字,数字的可无限的分割性,比“瞎子摸象”得到的“形象”的数目要多得太多了。 在上一篇“人学与神学”中,我转发并讨论了王德奎教授转发给我的网文,在那篇网文中特别地讨论了中华古文明中的“藏象论”,把中华古文明中的“藏象论”与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方程和数学作了比较:特别地把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方程形式叫作“方程藏象论”。现在看来那样的比较,只要正确的理解,确是很有意义的:实际上这就是“创世记”神所反复讨论的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两类不同人类发展方向的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分析数学中函数和方程的“藏数”,和实践中获得的感性知识的形象的“藏象”,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所藏的,一个是群体性的人,在实践中获得的人人可以直觉感受的“感性知识”的“象”,而另一个是在方程式中藏着古希腊人的“理性思维”所得到的“理性知识”的“数”。 其实这两个“藏”,所藏的都不是神所给予人类的“真理”,而只是人所得到的暂时的局部的“知识”。那些“藏象”和“藏数”所藏着的都不是完整的知识。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真正的“公理”,那就是来自“神的话语”的真理。 那个“阴阳五行”的“藏象”和“数字和方程”的“藏数”,离开了“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或者还可以说离开了中华古文明的“易经”中的“神的话语”,总是很难真正说的明白的。在那里都没有完整的“真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数”比“象”要丰富些,要易于发展,但“象”比“数”要确实些,不宜走向歧途。两者要相辅相成;不要相克相斗;要“双赢”,不要两败俱伤。人类再也经不起来一次用“物质的力量来打倒物质的力量了”的阶级或国家间的暴力斗争了。 但是东西方的“神的话语”: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文字的“话语”之间,也是有明确的差别的:一是,形式思维所藏的理性的“象”是数字,数字可以分割,分割后就越来越多,就可以向前发展;而直觉得到的“形象”凝结在阴阳五行那样的有限的“观念”中以后,就容易“僵化”。即使是在今天的医学上,一般有知识、有条件的人,总是愿意得到一份用数字形式的越来越细的身体检查的“化验单”,总觉得它比用“阴阳五行”表示的中医的诊断,要更使人放心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西方的形式思维会提供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多的信息。但是确实还有相反的问题,离开了神的话语的“起初”,不论你用什么葫芦,藏的是什么“象”,都可能是“假”的。所以这样的两种思维方式,这样两种思维方式下获得的结果,还是要在和“神的话语”相链接的过程中才能够使人间的智慧不断的真正的发展。而“神的话语”的“链接”,本质上还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自身之间的“链接”。神的精神就是神的形象和样式的合一,神的大智和大能的合一。 为什么我们现在总是强调与“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相“链接”呢?因为“创世纪”是神所遴选的民族,用形式思维和拼音文字所记下的神所留于人间的“话语”。“创世记”前六章的话语,你一句一句的去读,实在是比我们今天的所有聪敏人都不知要聪敏多少倍了。不论“神”是什么?是来自地球外部的某种“智慧”?还是人类几百万年的长期实践中,千万次灭绝人寰的灾祸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的“智慧”,这对我来说没有大的差别,因为我的头脑是分辨不了的。 “神”就是教我们学智慧的真正的“父母”。 祂不是某一个人的“母亲”,不是某些国家的“国父或国母”,也不是人类“信史”以来的几千年的人类共同智慧的“古贤和先哲”,同样更不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现代科学和哲学所代表的“现代精英们”,而是几百万年的古往今来的全体人类的母亲(或许从西方人的观念是父亲)。我们的智慧,反正我这一辈子已经没有留下太多的时间了,再也不会生出什么“极终的理论和思想”了,但是我还要继续追求对于“神的话语”的见证。我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学我们人类共同母亲的话语,在和大家讨论和分享中,来领会神的精神,来荣耀神。我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追求信仰的路,就是自然哲学的发展道路;迷失在“唯物主义”的歧途上,只能走向愚昧和邪恶。这就是今日世界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我在除了“科学网”的网页和个别网友之间的电子邮件联系外,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偏僻宁静的费城郊外,与外面的世界没有多余的“物质”联系。但是我的心,不孤独,我的心里有神,我的生活中有教会。我的这些话,有点对王德奎老师说的,我们的某些观念可能还有差别,但我一直把他当作朋友。但是我没有任何要他去信某个宗教或教派的意思,而是诚信地向他推荐一本书。也是向所有的朋友推荐这一本书。真的,《圣经》是一本教人认识大自然,教人如何做人的最好的一本书。 *王江火向世界正式宣布:统一信息论彻底推翻了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 http://shshda1.blogchina.com/2101524.html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离奇死亡与腐败折现教育的缺失:家庭&学校&单位&社会
热度 2 吴信 2014-3-1 16:58
近几天,各种各样的死亡与腐败闪现在网络。深圳女白领地铁口猝死,躺地50分钟无人救。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以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到了也就扶不起来了”的经典台词引发社会共鸣。 上面这个事例仅仅是一点,看看以下这些最近发生的事件不更是让人难以理解:19岁漂亮大一女生坠亡全身淤青,曾称宿舍关系难处,失独家庭悲痛欲绝;南邮一博士生疑因生活压力太大跳桥自杀;更不要提马加爵事件、川大学生曾世杰故意杀人、复旦投毒案等等;更有甚者,留美博士除夕前杀害父母,因归国后无优越感,其父经抢救无效死亡,母抢救及时,致轻伤,王某自杀未遂。 那些扶不起的倒地讹诈之现象是造成现在这“不敢扶”现像的黑手,以至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没有人帮助,致使人情冷漠,世态炎凉。而自杀或者杀人的现象则是内心的缺失,教育给予了他们什么?家庭给予了他们什么?单位给予了他们什么?社会又给予了他们什么? 更应该深刻反思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教育的缺失会导致这些自杀现象的频现;道德丧失逼走好人,好人没好报,唯利是图,人情自私冷漠;平等公平竞争被遗忘会赶走一些有能力者,努力没有好结果,献媚者得道;如果信仰缺失将是更大的麻烦。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275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热度 3 吴信 2014-2-12 16:45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014年02月12日 09:58 来源: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2日 01 版)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20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信仰的人真可怕!
热度 51 freefloating 2014-2-9 11:31
我们总说人有点信仰总比没信仰好,中国人的问题就是没信仰,您看看这些有信仰的!这还不如没有! 如果人没有良知,就想着拿其他生灵的尸体上点供,讨好老天佛祖上帝,获取自己的利益,您说你的神能保佑你们吗?…… 太丑陋了! 闽南数千香客准备几十只猪羊和贡品齐拜天公 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2/09/020194670.shtml 你要没信仰,吃点肉囤点奇也就罢了,世俗生存各有其道,你非要整出自己有信仰,有信仰却比没信仰的还贪婪狠毒,那就别怪人家骂你更狠些! 还有老蒋,上次我发给你这个图片,让你反省一下你们佛教都是怎么宣传的,怎么能用象牙来做菩萨罗汉呢?这样的神像能保佑你们吗? 结果他也不吱声了。怎么管光宣传自己的好,自己圈子里出了问题就不揭露一下呢? 同理可以推广科学网,科学界也一样,骂别人都行,人家骂你就不行了,都是些很喜欢批评,但却从不接受批评,也不自我批评的人,比小文院士修养差多了。
个人分类: 绝地挑战|11997 次阅读|125 个评论
[转载][剧情][终极信仰][1080p.mkv][英语][美国][2013]
lcj2212916 2014-2-6 21:21
◎译  名 终极信仰 ◎片  名 King's Faith ◎出品年代 2013 年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 ◎上映日期 2013年4月26日 美国 ◎影片级别 Singapore G13 | USA G-13 ◎IMDB链接 http://www.pipipan.com/u/2200472 ◎IMDB评分 6.8/10 (208 votes) ◎导  演 Nicholas DiBella ◎主  演 Lynn Whitfield ... Vanessa       Crawford Wilson ... Brendan       James McDaniel ... Mike       Kayla Compton ... Natalie       Brandon Correa ... Eli       Nicholas Americus Marino ... Zack       Michael Leadbetter ... Sheedy       Edsel Q. Patterson ... Rish       Mike Brownyard ... Lex       Christopher Jon Martin ... Russell       Andrew Bartucca ... Arresting Officer       Anthony Bartucca ... K9 Officer       Fiona Criddle ... Hannah       Stephen Dodd ... Pastor Harper ◎内容简介 When eighteen-year-old Brendan King attempts to leave his turbulent gang life behind him, his past continues to threaten his new-found faith, family,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6321682
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1)读圣经,学科学:信仰与哲学 (7)社会民主主义的左右两翼
wenmiaosong 2014-1-29 21:22
(21)读圣经,学科学:信仰与哲学 (7)社会民主主义的左右两翼 在讨论今天世界上国家之间存在所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支持把世界分成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观念,而是把它看作社会民主主义的左右两翼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来区分的两个世界,都是摆脱了“神的话语”指引的,在人间智慧的“意识形态”引导下的社会,都不是神所指引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要真正认识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先看一看中文《圣经》启导本上的 人类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 的论述。实际上直到今天,人类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其“根”都来自圣经的创世记上的“神的话语”。人类社会不可能沿着一个直线轨迹前进,这个道理已经为现代社会的绝大部分人所认识。但是在人间的“精英群体”中,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在古老的东西方的“神的话语”中,存在着指引人类社会走向真正的社会民主主义道路的启示。 在《创世纪》的第四章中,写人类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时,特别有意思的还是那两位“ 拉麦” 。该隐后裔的“拉麦”,他有两个妻子: 拉麦娶了两个妻,一个名叫亚大,一个名叫洗拉。亚大生雅八,雅八就是住帐棚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雅八的兄弟名叫犹八,他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洗拉又生了土八该隐,他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 土八该隐的妹子是拿玛。创4:19-22 。圣经上写到这里,还没有提到过塞特。塞特是在该隐离开亚当和夏娃的居住地以后一百三十年才出生的,那已是第五章了。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 相似 ,就给他起名叫塞特。亚当生塞特之后,又在世八百年,并且生儿养女。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创5:1-2。 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岁”这个“时间单位”,在此前还只提到过第一日、第二日……到第六日。那些只是表示顺序的数,单位是“日”,从白昼到黑夜一个变化称“日”。而第四章中有了“量数”,一百三十,是一个很大的十进制量数,比前面用过序数大得多了。再以后有了“年”的时间观念,“年”的时间观念来自该隐的后裔。那些岁和年的观念和创世记第一到第六日的序数一样,只是抽象的观念。因为那种观念,还没有界定它的东西。创世记的起初,是天地万物的“起初”,也是人类的“起初”,创世记的前面几日,连太阳、月亮还没有造出来,这个第几日的时间顺序,很快就中断了。到后面再重新出现时就以各个国家的帝王来定年代了,只有在那时候,“时间”的概念才有了“人间智慧”和“神的话语”的“链接”。 与“人间智慧”相链接以前的神的话语是混沌的,没有链接到神的话语的“人间话语”是“空虚”的。实际上科学和信仰的关系也是那样,没有与神的话语相链接的“科学”是虚拟的,而没有为人间智慧提供链接的“神的话语”也是混沌的。我们有信仰,就是信那些东、西方的“神的话语”是能够为“人间的智慧”提供链接的。 相信“创世纪”中的那个起初。那些创世记里的时间观念作为历史的时间观念是混沌的,是无法用来与后来人间的历史上的时间观念直接联系在一起,并进行人间历史上的时间进程的推演的。但是,创世记中的那些序数,作为时间的顺序的抽象概念,又是人间智慧的“起初”,那些“日”和“年”作为两类相关联的时间的“单位”也是人间智慧的“起初”,不仅是时间观念的起初,同时它又是人类的数字观念的“起初”。 神的话语在认识宇宙上,给人们提供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初理念”,这是整个自然科学理论的“起初”。 不能和那个“起初”相链接的自然科学理论都是空虚的,或者用今天的更通用的语言是“虚拟”的。 现在全世界的自然科学界都在激烈地争论和动荡中。那个争论和动荡的起点是罗素对于哲学的界定:“ 但它(哲学)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 人类的理性 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 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 他明确地提出了“人类的理性”,并用“人类的理性”否定了“神的话语”的启示的权威。我们可以在哲学的领域内接纳“虚拟的科学”,因为它对于打破已经僵化的旧思维的框架起过作用,因而对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有过牵引作用。它为人类思维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向前的牵引力,但是那个能够牵引人类思维能力向前发展的“科学”,并不能完全地承担起人类思维发展的全部,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另一端在那里?就在“神的话语”的“起点”上,就在我们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上。 “人类的理性”实际上是任何人都得不到的。任何个人或人群都只能得到“虚拟”的科学。那个虚拟的科学还必须“反思”。回过头去从“神的话语”中获得对于那个时代的启示。黑格尔在这点上是对的,他把哲学界定为思维的“反思”。我国的现代哲学家范文澜想把西方哲学和“中华古文明”结合起来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提出了哲学是“思想的思想的思想”,并没有提供任何确定性的内容,反而把哲学搞得更加的神秘和混乱了。现在世界上把“哲学”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类。 但是“唯物主义”实际上有两类不同的“唯物主义”,但这两类不是马克思所说的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那是一种说不清楚的人为的分类。真正的分类是:东方的“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实质是相似于神的形象的人群中的“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形式思维能力受到禁锢的“唯物主义”;而西方的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它的实质是,形式思维不受约束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东方人的唯物主义,是土八该隐后裔的唯物主义,他们开始时有相似于神的形象的思维能力,但没有把握数字能力的、不懂得形式思维的,而又背离了神的唯物主义。就像我们一生所受到的唯物主义教育那样,有一大堆的孤立的形象化的名词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就是缺乏那些名词间的逻辑推理的理论体系。最后他的形象就会慢慢的演变,演变到文化大革命中“四个伟大”、“三个无限”的假神形象的“唯物主义”。罗素的唯物主义是西方人的唯物主义,开始是雅八后裔的唯物主义,是有相似于神的样式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但随后背离了神的形象,成了犹八后裔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唯物主义”。 以前西方神学家把蛇和撒旦看成是魔鬼,把人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看成是“人类犯罪”,把人间智慧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也确实是有理由的。因为“人的智慧”总是残缺不全的,当人们有了一些残缺不全的智慧的时候,总是要把它夸大到不切实际的程度,以至于否定自己的智慧来自“神的智慧”,把自己或把某些对自己有用的“人间智慧”打扮成被人崇拜的偶像。 到今天为止,现在的西方神学家的工作主要是从社会科学出发的,他们想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相链接,或者说他们也是想用现代科学中的“人间语言”来“解读”或“窥见”旧约中的“神的话语”对我们时代的启示。但是今天西方自然科学所流行的是现代科学主流派的“人间语言”,已经背离了“神的话语”的信仰。所以西方神学家只能坚守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神的信仰”的启示,也就是说他们只能窥见在社会科学上的“神的话语”的启示。他们在对于“创世记”的解读上,只能限于对“神的大能”的崇拜,而无法获得“神的大智”的启示。他们把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现代哲学中的逻辑悖论的“语言”,当作解读“神的话语”的一种工具,用相对论中的话语,什么在“张力”呀,“多维”呀,在那些以逻辑悖论为基础的“科学”话言,来把握信仰和当今的社会和人间的关系。我在教会中听过几次现代神学家的关于信仰的讲道,一些有信仰的基督徒,不认为他们是有信仰的人,或者说他们的信仰不是高于“人间理性”的信仰。所以西方的信仰正在节节败退,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在人间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人类对于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只能从祂的“大能”中来获得“信仰”,但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中的“大智”又是无法从崇拜式的信仰中获得的。 在东方民族的“神的话语”中,有“效法自然”和“格物致知”,并把“格物致知”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些形象思维的语言,只是孤立的“词语”,东方的“神的话语”与圣经中的“创世记”相比,没有“神的样式”。 什么是“神的样式”?神的样式就是按着神所给出的时间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说有就有,说立就立”。那些“有”和“立”内容和神的话语中的“顺序”结合起来,就是人间理性或逻辑的起初(或根)。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一些真正的精英们,都在反对今天已经僵化了的五千年封建的“人间理性”,追求逻辑和理性思维。但是他们也陷入现代哲学的“唯物主义”的话语之中,或者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语言去追求逻辑、理性或信仰。 不读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就得不到人间智慧的起初,最后还是追寻不到的真正的逻辑、理性和信仰。 因为没有了神的话语中的起初,就没有真正的属于神的逻辑和理性,只有逻辑悖论基础上的不完全的逻辑和理性。没有圣经中“神的话语”的指引,人们无法得到“人类的理性”,也无法从东方人的“神的话语”——那些像“相反相成,相生相克”、“效法自然”、“格物致知”,“天下为公”,“民为贵”等等——那些话语中没有了“神的样式”,就不易与实际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有确定性的对照结果。要用东方人的那些孤立的“神的话语”中,来对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事件中找出理性的推理规则来,实在也是不可能的。 人观察大自然总能得到一些共同的观念,有了共同的观念,就有了可以推理或链接的依据。但是那些“链接”或“依据”,都是“有限论域”的,不是永恒的。但是人间黑白有谁能说清呢?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千千万万的人组成无数利益相依的人群,人群组成了国家,世界上有好几百个国家,所以与大自然现象相比,人间的事似乎更没有公理可循。所以我们中华古人的“神的话语”中有一个“效法自然”和“格物致知”那样的“公理”,但是在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依然处于空虚(或虚拟)状态的时候,那样的“公理”无法与形式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从那些听起来好听的“观念”中,发展出来的只能是特定时期的“公理”,而无法得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公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真理”会很快蜕变为越来越荒谬的“观念”。也就是说,东方人,看起来是有神,但是那个神总会慢慢变成“假神”。 我们相信,人类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就是神的安排。或者就是神所要告诉人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的道路。神在创世记中不仅安排了该隐和亚伯(以及塞特)两个 人类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 的民族。特别有意思的是在他们的后裔中,在相同的时代,又安排了两个“拉麦”。通过两个拉麦,告诉人们这两类人之间的“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特点。东方“拉麦”是有相似于“神的形象”的人的后裔,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民族;但是他却生了三个儿子,不仅是三个儿子,而是三类人的祖先:一个类住帐篷牧养牲畜之人,也就是类似于塞特(代替亚伯)的人,就是具有相似于“神的样式”的人——牧羊人;只是牧养的不只是羊了,所以改称“牧养牲畜”,还住进了帐棚。更有意思的是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同胞兄弟——弹琴吹箫的人的祖先,犹八。另一类是依然类似于该隐的,具有相似于“神的形象”的人,只是已经会用铜铁工具来耕作了,他的名字也特别,叫土八该隐,还有一个妹子是拿玛。显然,只有这个土八该隐的后裔,才是该隐的真正的继承者,神的形象的民族的继承者。 那个有了同胞兄弟,雅八和犹八的后裔,从神的形象的人,又“变易”为神的样式的人,还多了一个弹琴吹箫的弟兄。他实在有点像印度的古文明:那里有两类人:一类是具有神的样式的人,很聪明,是他们最先发明了0-9的十个阿拉伯数字,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文字语言”中唯一的为全人类所接受的共同的“文字符号”,这个“文字符号”既出现在全人类的文字语言中,也出现在抽象化的“形式(或数学)语言”中,到现代已经成为了更抽象的,即虚拟的“程序(或数字)语言”的主体。但是他们和塞特的后裔不同的是,没有了神的直接的看顾,他们的形式思维的能力失去了“神的话语”的约束,不断的发展,最后终于到达了自己否定自己的终点:一切都成了“无常”,成了完全的“虚无”。那样的思维方式成了那群人的主流的“意识形态”后,那个社会只能走向消亡了。那个曾经在东方世界昌盛一时的佛教文明首先在自己的土地上消亡了。但是却又传到了土八该隐后裔的国家,中华的古老文化虽然从主流意识形态来说是以孔子的“儒教”为主的,但是一般的公众中还是离不了“佛教”;这个我们在以后讨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个犹八(就是弹琴吹箫的人的祖先)。如果把这些“名字”,和以色列民族后裔的名字中含有“雅”和“犹”的人联系起来看,总是让人感到带有一种“混沌中的深意”:名字中有“雅”的有以色列的先人,闪的弟兄雅弗;以色列的真正的先祖,后来改名为以色列的雅各;雅各的儿子中前面几个屠杀了示剑城的男丁、掳掠了所有女人和儿童,犯了大罪;继承以色列的子嗣叫犹大,但真正继承雅各的精神的是约瑟,约瑟的好兄弟叫雅悯。还有“新约”时代的耶稣的弟兄,新约中雅各书的作者也叫雅各。最后从以色列传承其家族的是犹大,大卫是犹大的子嗣,而大卫的后裔中又出了一个叫雅各的,雅各生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当然最有名的还有一个就是耶稣的门徒犹大。旧约时代和新约开始的时代的人,没有我们今天那么多的“语言”,所以神总是把一些寓意蕴含在一些那个时代的人也能够理解的,“人名”和“先后的时间顺序”和“善”与“恶”的关系上了。“爱与公义”是永恒的,而具体体现“爱与公义”的“戒律”都会随着时间的顺序而变化。在圣经中只有耶和华和耶稣的名字是有“耶”的;代表神的样式的人在每个历史转折点的先祖的名字中,都有含“雅”的。代表神的形象的祖先的名就是“该隐”,因为“圣经”实际上是神的样式的民族的历史——所以圣经也是由相似于神的样式的人所写的,人被创造过程的历史和全人类的历史,主要也写在“旧约”的创世记里了,因为他们的“拼音文字”文字和话语相通,最接近于“神的话语”。那些比以色列人更古老民族所留下的“神的话语”是相似于神的形象的人群所写下的“神的话语”,里面也有“神的话语”中的“形象”,那些“形象”也是重要的,但形象是孤立的,它更不易为人间所解读清楚。 神保守两类人,一类以“民族”的形式来保守,一类以“国家”的形式来保守。也就留下两类内涵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神的话语”。 一些现代的新教教会中有很高的现代科学修养的长老,总是在说,圣经中有四种话语:“神的话语”,“亚当的话语”、“夏娃的话语”,和“蛇的话语”。现在看来《圣经》中的关键人物的名字也有四类:一类和“神”相联系的含“耶”只有两个,和亚当和夏娃相联系的都有一个“雅”字或“该隐”;还有一个就是与“蛇的语言”相联系的人的名字,就是含有“犹”的。实际上亚当和夏娃应当是链接成一体的: 亚当听夏娃的话,夏娃仰慕亚当、以亚当为头。 他们就是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是“相反相成”的。他们的真正的“子嗣”都是以雅和该隐为名的。 在《圣经》中,只在前四章中有该隐。第四章以后就没有了,不是被大洪水所灭了,而是“隐”起来了。 为什么该隐会“隐”起来呢?因为《圣经》是神的样式的民族所写的,他们只是相似于“神的样式”。不把该隐的隐起来,那个时代的先民就会搞糊涂了,连神的隐喻式的话语也留不下来了。所以神要安排两类发展方向的民族,始终看顾着两类不同的发展方向的人,并不断地把他们带领到一起,在相生相克的碰撞中,融合在一起。但是两类不同发展方向的人群,也只能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留下他们的“神的话语”了。 犹八那类人在“创世纪”的前三章中还没有,那是因为那时人的生产能力还太低了,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忙碌。所以亚当和夏娃的时代,是没有不从事为了维持生存而参加生产劳动的人的。只有到了人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能出现那种专门“弹琴吹箫”的人。但是那样的不断推出“新的思维方式”的人,也是耶和华神安排的不可缺少的人群。在创世记前三章中,还没有哪类人,只能用用蛇来隐喻那类人以后的出现和存在了。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有那样的一个民族,就是来自古印度的后裔,他们离开了他的大哥雅八,独立活动的时候,先叫罗姆人,为了追求他们的自由自在、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又辗转到中东一带,成了岗茨人;最后又到了欧州,成了吉普赛人。那类人当然是非常聪明的,也是其他两类思维方式的人所喜欢的。他们也是神所安排的。在欧洲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为了打破西方世界的“黑暗的中世纪”,最有冲击力的实际上是“文艺复兴”,在文艺复兴中,最有冲击力的就是那类人的放荡不羁的、争取个人自由的性格。文艺复兴中给普通百姓留下最大影响的,不是达·芬奇的蒙娜利莎,而是卡门、叶塞尼娜那样的与吉普赛人有关的活生生的故事。文艺联系着最广大的公众,但是它的逻辑和理性都是混乱的,都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他们都很聪敏,如果没有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那种聪明就会转向愚昧,所以是“小聪敏”,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中的“智瘦”。但是最有长远影响的还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联系着的是信仰。 但是信仰和文艺,这两类思维和语言都是没有“人间的理性”和“逻辑”的。他们的理性和逻辑都是混沌的,信仰中的“神的话语”,混沌中蕴含着与无限相联系的高于人间的理性。而文艺则只有人为的逻辑,或虚拟的逻辑下的人间的“文字语言”,他们很聪敏,会讲话,很受形式思维的人所喜欢,但如果没有信仰的约束,没有“神的话语”的约束,最后他们会把形式思维的人,拉向越来越远离“神的话语”的路。 形象思维的人心里也喜欢他们,但是为了保持他们的形象,就要严格的约束他们禁锢他们的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实际上也禁锢了整个人群的形式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是那个民族思维和文明的僵化——用对个人的崇拜来代替对神的崇拜,用“假神”来代替真神。 这里神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发展的两类不同方向,实际上是由三类不同的人所造成的:每一个人的“灵”中,都有三类不同的思维能力:像该隐那样的形象思维能力,象塞特那样的形式思维能力,还有像犹八、像蛇那样的思维能力——不受约束的自由的思维能力。把蛇那样思维能力,或弹琴吹箫的人的思维能力,安排为形式思维能力的人的同胞兄弟,也只是一种隐喻。实际上每一个人都会产生那样的三种思维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那一种思维能力发展了,另外的思维能力自然地会受到遏制。 神的样式和神的形象和在人间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之间是有差别的,只能相似而无法相同。“神的话语”到了人间就成了“人的思想”,整个人群的主导思想,就是人间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掌权者们的思想,它组成了人间的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 为什么社会民主主义会有左右两翼呢?这也是神所安排的。因为人群中是产生不了神的精神的,而只能产生相似于神的形象和样式的两种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或者我们中国人所更习惯的说法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实践和感性思维的能力来获得“感性知识”。“理性思维”就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 由古希腊学者 泰勒斯 创建的 米利都学派所开创的”, 它实际上来自创世纪的“神的话语”。由于创世纪中的“神的话语”在被人们正确理解之前,总是混沌的;只有在“人间的语言”和祂链接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才能够看到祂对于人间的真理的启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只是编了一个容易被当时的公众所接受的神话故事:说人是由神和兽结合的产物,人的本性“一半是兽性,一半是神质”。这就成了为当时的希腊大众所接受的“理性思维”的来源——当然人都希望自己有神质,而不愿有兽性。而神质和兽性就是对于创世记神造人时,先在第六日和兽一起造人时所说的,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 后来在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和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又生了塞特以后,在第五章才又说,当神造人的日子, 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当人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的时候,无法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解释神的话语中的矛盾,就按照那个意思编写了“自己的神话”。古希腊民族是与神的样式相似的民族,他们自然地把自己的思维能力与他们的神的“神质”联系在一起。 其实当时的古希腊人也明白他们的形式思维的能力同样是不完全的。以后就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性思维”分离开来,不再在讨论思维方式时用“理性思维”这个词,而用“逻辑”这个词来和具有形象思维的人讨论。这样他们的逻辑思维就在和辩证思维学派的辩论中获得了公众的认可,获得了胜利。在古希腊,人们就把与逻辑学派的对立方称为“诡辩学派”。而中华古文明中,同样的一场辩论中,辩证学派取得了胜利,因为我们是与神的形象相似的人群;那种辩证思维的精锐写进了我们古老的神的话语——《易经》之中。但是流传在人间的《易经》中,“原易”成了:“人类社会要效法自然,一切都是相反相成、相生相克地不断的变化之中”,那样一些简单的语言。 而把二进制数字的符号成了解释“宇宙万物”相生相克地发展的语言,演绎得越来越浩繁而荒唐。特别是把否定逻辑成为直到今天的中国人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人,不再“否定逻辑”,也常讲要“理性思维”,但是依然不懂得“理性思维”来自“神的话语”,也不懂得他们所说的“理性思维”与“神的话语”中的神的形式并不相同,而只是“相似”而已。 那个创造“逻辑学”的亚里斯多德,自己也知道用逻辑思维是得不到对于“自然科学”的自洽的逻辑关系的。 他的逻辑学只是一个讨论“抽象思维”的体系。那个“抽象思维”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只知道,那里一个逻辑的起点,是“人人都可以感受的直觉”。但是人间有没有“人人都可以感受的直觉”?实在是一个问题。“自然科学”是要发展的,所以前提和结果不能“自洽”,前提是已有的知识(或公理)而结果应该是新知识。是从MN的体系。这是我从周吉善那里学到的。但是以后的现代主流派的科学家把“逻辑”当作了科学思维的方法,把它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当成了真神。把“逻辑”提升到了一条通向真理的路,在这个路的起点上,圣经中的“神的话语”给抛弃了。于是“理性”也以新的面貌出现了。那就是罗素的“人类的理性”。他的 “(哲学)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 启示 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 那些现代科学主流派,就这样在不断的偷换概念的过程中完成了摆脱“神的话语”的约束,自己成为“神”的过程。实际上“人类的理性”在人间是没有的,因为我们代表不了人类,在我们的前面有我们说不清楚有多么久远的先人,在我们的后面还有对我们来说是无限的未来的后人。 这就到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时代了,社会民主主义为什么还要有两翼,就是因为到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时代,人类依然有两类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方的“意识形态”下的自由竞争的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和东方的“意识形态”下的阶级斗争的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背离神的话语指引的“人间道路”下的两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暴力和邪恶。只有在神的话语的约束下,才能够找到社会民主主义两翼的共同点:他们都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家族统治,都把国家看成是暂时的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向着全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目标。只有从这点出发,才能够回到“神的话语”下的向着全人类的共同的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建立耶和华神指引的“地球村”的道路。 神所指引的道路就是从全人类的社会,通过民族和国家形式的人间两类不同发展方式的社会,在走向全人类共同的社会的人类发展的道路。这在“新约”中通过耶稣基督和他的追随者的话语,把耶和华神的话语解读得更加清楚了。 最近收到我的一个网友给我的信,信中把我的工作称为“人学圣经学”。也许是很合适的。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圣经和历史与哲学,而且那个哲学还只是社会哲学。所以主要讨论的还是社会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叫“人学圣经学”也许是合适的,科学也是一种“人学”,尤其是社会科学。既然是“人学圣经学”,当然是很难和“人学”——人间的理性和逻辑,建立起可信的关系来。那个可不可信,还要凭着对信仰的信心。下面还要讨论的应该是的“圣经‘人学’”了,那个“人学”就是“自然科学”。那就是用圣经来讨论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那些现代的“自然科学”也是“人学”,也只是人通过自己的大脑得到的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人学”可以分为两类:“我的人学”和“人人的人学”。我们先要走出“我思故我在”那样的“我的人学”,走向“人人的人学”,只有那时我们才能从我的“灵”中感受到神的存在!到那时也许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神的理性”高于“人间理性”的具体含义了。当然我的任何讨论都仅仅是我自己的“读圣经,学‘人学’”的见证。人人都可以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为圣经作见证。只有人人的见证中,历史的见证中,我们才能够不断地从无限的神的智慧中,得到祂对于人间的、时代的真理的启示。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39.科学与宗教
邵艳军 2014-1-6 22:35
39.科学与宗教 我实际不知道怎样阐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的文字和思想已经给出了不同人的阐述。对“关系”一词,它的界定应该是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我现在信仰着科学,没有宗教。只是,不妨碍我来探索和触摸宗教,从而给我的科学一点东西。 在很早以前,在保定第一次进得教堂,就突然有一种灵魂的安静和喜欢;在西安的杨凌,实际自己走近过那个小的乡间教堂,在外边细细打量;在上海的徐家汇,我曾多次在教堂内外流连。 直至在“当科学救不了你时,你去相信宗教”这句话终于说服我真的要和神学人员接触时,在交谈中,才发现那不是我思想认识上的宗教,他们的精神谈不上高尚和纯净,他们对宗教的感觉更是一种在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能拿工资的职业并有着不同的类似官级一样的东西,他们有着限制和被保护 ------ 我断是不会用“不自由”这个词的,因为谈不上 ------ 他们和市井中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我感受不到一种宗教的感召和力量。 我自是不会再寻一道紧箍咒来约束自己的灵魂,并奉献自己的时间和心情的。所以,走开了,但相当失望。 在罗斯托克有一条路叫“爱因斯坦路”,我曾热烈寻找过,现在更是多走在这条路上,因为那条窄小的不起眼的路就在大学图书馆和 MENSA 的旁边。罗斯托克大学也是德国唯一授予爱因斯坦这个伟大的科学家荣誉医学博士的院校。我总在想象在那个德国和犹太人发生着剧烈关系的时代,罗斯托克大学坚持着一种什么,爱因斯坦则在接受着一种什么。应该是很厚重的东西,超过了对一个人科学的肯定和认知,超过了一个人对科学的热爱、被认可和享受。是爱因斯坦的德国根和德国情结吗?但是是爱因斯坦自己主动放弃掉他的德国国籍的,并对当时法西斯下的德国公开反对和表示不喜欢。这点有他的话可以为证的:“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着人们有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可能有的任何信念。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那些对国际谅解事业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在那里正受到迫害,其中就有一些是一流的艺术家。” 所以那应该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 直到今天看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没有信仰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信仰是瞎子”(原文: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但我更喜欢自己的直接对英文的感受并接受另一个人对原文翻译成的是“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时,我在“科学与宗教”上好像被爱因斯坦指点了一些迷津并在罗斯托克大学和爱因斯坦的关系上找到了一点启示。宗教,一个强大的东西,在科学的发展上某些时候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超出了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进化论时那场神学和科学的大辩论大 PK 所给人的对宗教与科学关系上负的认识,而爱因斯坦 著名的 “ 上帝不掷骰子 ” 的否定式呐喊则用他对上帝的纯真感受,直觉地讲出他虽作为量子力学的催生者之一,但不满意量子力学的后续发展,而后来发展出的“决定论的量子诠释才是 “ 量子论诠释 ” 的本真和根源”也证实了爱因斯坦直觉的正确。我用百度来搜“ 爱因斯坦”,在他的科学发展上他坚持着上帝的聪明和他要破解上帝创世秘密的好奇,这点被他的那个科学与宗教的瘸子和瞎子说诠释得很厉害。而他的非战争、要和平、要民主和人类平等相处等的宗教色彩和信仰也给了他一个单纯科学家之外的政治主张和人类精神,被世人在他的“相对论”“光电效应”“质能关系公式”等伟大科学思想之外来称颂。而他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罗斯托克大学管理层的信仰的合一与交融是不是那个罗斯托克荣誉博士的接受和坚持以及那条很普通但走在上边的感觉很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路的由来。而我又会在这所有着几百年历史并在爱因斯坦问题上曾准确预知到历史发展的大学得到我怎样的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认识,来打破我的某些思想的藩篱给我的科学认识带来新的思想和认知。有一种期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安夜去教堂
andydong 2013-12-26 20:41
番邦过洋节,总要留下点痕迹,平安夜里,夜雨淅沥,和朋友去了当地最大的已有 900 年历史的基督教教堂,路上朋友还开着“黑鬼”的玩笑,进了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发现已有上千人静穆而坐,不自觉都跟着静穆起来。 半夜前夕,祈祷的弥撒活动正式开始。每人发的小册子里写了具体的程序:时而主教致辞,时而全场朗诵,时而唱诗班和声,时而全体起立合唱。一直要持续到过了零点,又有仪仗队绕场,全部着各色长袍,其中举旗、撒香、抱剑、持灯。因为不懂,所以并不知全部涵义;无意冒犯,只是感受一种宗教的感染力。 宗教是很神奇的东西,如果你坚信某种存在和信念,是执着也是执拗。朋友说我是无神论者,不相信任何东西。那么,这种不相信本身也是一种信仰。人活着总要有种信仰。如果一种宗教可以存在几千年,总有存在的道理,你可以选择信服和敬畏,当然也可以选择远离和鄙夷。比如基督教。 仪式上时而高亢、时而悠扬的赞美歌声在空旷的教堂里更显的余音绕梁,如果不是亲历,很难感受到这种虔诚和认真。凡是推崇人性真善美的宗教,不以侵害别人生命或自残为目的,就不算是一种歪理邪教。基督教强调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挟制,也许外人总感觉有一种悲情的色彩在弥漫。每个教徒信众对周边的人都和蔼可亲,仪式上有个环节就是对身旁的陌生人表达感恩。让人很难想象历史上曾有那么多因为宗教而让历史蒙羞的事情,比如残忍的烧死哥白尼或是圣女贞德,比如因为是犹太人出卖耶稣而试图消灭一个民族,更别说因为信教不同而爆发的各种战争。 仪式结束了,我又冒着小雨穿过狭窄的石板巷回去,又经过同样有近 900 年历史的 Adam Eve Pub ,我们真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吗?科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少,太多未知也许只有宗教可以解答。而且,当人类一思考,上帝已经发笑了。 Alleluia !
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理解哪个层次的“抽象概念”,你就是个什么层次的人--谈抽像
ning198729 2013-12-14 06:53
最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抽象概念“问题的文章,由于很多原因一直没有动笔,今晚受到“决战最高指示”的激发,我决定顺便也把这个写了。 抽象,顾名思义与“具体”相对应,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但又确实存在于意识当中的“东西”。其实,没有多么高端,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这些“抽象概念”, 最常见的:“你”“我”“他”(她,它) 高端一点:“知识”“大学” 再大一些:“社会”“国家” 再高端些:“信仰”“精神力量”“命运” 哈哈,好像进入“哲学”和“神学”的研究范畴当中了。其实,一个人是个什么档次,看看他能理解哪一个层次的“抽象概念”便可知晓 在著名电影《黑客帝国2》中,一个拥有法国男人魅力的古老计算机代码“美若宾及”(音译)曾对故事的主人公“尼欧”说道:“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来吗”,尼欧回答:“找到key maker(另一端代码)”美若宾及笑了:“不不,你来是因为有人让你来,而你并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来,而我知道,知道和不知道正是强者和弱者最大的不同,也是你我最大的不同”。 看到了吗,亲爱的朋友们,美若宾及这么强调“知道”,正如里面“先知”所言,其实你已经做了选择,只是你需要“知道”为何要这么选择,这才是关键,其实这也是看懂那部电影的关键。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你能理解哪个层次的“抽象概念”,你就是个什么层次的人”。 精神贵族和精神附庸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理解的层次差距甚远,试想:一个整天想着怎么占点小便宜,多挣点钱的人怎么可能理解甘愿为信仰牺牲人的崇高,这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 一个大学教授和外边一个摆地摊的在人性上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摆地摊的道德水准可能更高,但不可否认,教授成为精神贵族的几率更大一些。。为什么,主观服从客观,教授更容易靠近和接受知识,思想也更容易发生“跃迁”,哈,这又是一个抽象概念。。 汉语习惯将抽象概念打上引号,凡是看到引号,就要认真体会作者的本意,确保你脑中和作者脑中“发生的是同样的化学反应”,你在可以当之无愧的说:哈,我读懂了。。 在黑岛工作室著名游戏《异域镇魂曲》当中,所谓的万众一体,其实每个个体都是一只低能的“炉鼠”,但千千万万的炉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高度的智慧体,在游戏的设定中这个“万众一体”是无敌的!!凯文凯里在《失控》一书中提到:这种由下而上的影响,将是自发地,革命性的。。 其实,“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千千万党员思想集中的一股力量。试想:倘若每个党员都有“红色信仰”的话,各个党支部的面貌定会焕然一新,作为整体的党组织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对于“红色理想”以及所谓的“共产主义情怀”,并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更不奢望其“信仰”,正如影片中所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它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伟大的,追求人民幸福,然而我们党中的一些已经失去了那样的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实现这种伟大理想的能耐,我深表遗憾。但我作为其中一员,仍然会坚定地向着我入党宣誓中那样中那样一直走下去。。 ------有些事情不是等着让你选择,而是你已经做出了选择,问题在于你要理解为何这么选择,知道“为什么”,才是智慧之源,也是你我之间最大的区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前进,达瓦里希
ning198729 2013-12-14 06:12
明天就要和研究组里的人去传说中的新天鹅堡游玩了,本想早点睡,结果看了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视频《前进,达瓦里希》,我一下子不平静了。。。哎哎,写点什么吧 这部动画片我本想拿来作为睡前娱乐的,结果看完后,我一下子热血了。。。。 我内心的红色灵魂又开始翻腾了,不错,这部电影不是谁都能看懂的,这部影片表达对红色理想的向往。没有过这种向往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在影片中: 母亲在忙于挑选新的“美国货”,根本没有去戈尔巴乔夫的关于苏联解体的新闻。女孩明白了:这就是背叛!!   ——精英背叛了人民,国家解体了。女孩看到了国家的过去,哭了。读出了给后人的指示:“前进,同志”。 正如观察者网的余亮先生所言:“人必须要有精神,要有对英雄气概的体验。这是再多的腹诽,再多的“新启蒙”也阻挡不了的。” 这部影片好像在俄罗斯被禁映了,可能涉及苏联时期的敏感政治题材吧,我很赞成余先生的: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新的崇高感正在新青年当中升起。影片中的人民战争不过是崇高的终极隐喻 。 提到隐喻,最著名的莫过于“洞穴”“围城”“圣杯”等等,属于极为高级,人类特有的思想活动,具思想性,抽象性,哲学性于一身。《前进,达瓦里希》这部影片中充满了“红色”的隐喻。比如“鸭子”“积木”等等。。 咱们回到正题,作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坚定认为,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党员朋友们,人生都应该有两个远大宏伟的目标:一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自己不断地奋斗,使得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并超越自我 其二就是有一个远大的精神理想,其实一个高尚的人一生也就做两件事:设定目标,付诸行动,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更是每一个党员都应有的思想觉悟, 我来德国快3个月了,我发现了:除了文化传统,我们和欧洲人在人性上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精神”,正如前几日一位留学生在车上跟我所说:在这里(指留在德国),好是好,就是感觉没有什么奔头。。。所以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何他们要信仰上帝,人的最崇高思想总是会要找个地方去释放啊。。。。 与其“忏悔自己,以求来世升入天堂”,不如把握当下,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崇高精神。 对于那些党内背叛我们的人,我表示:非常的遗憾,看来通往光明的道路必定充满了曲折,这就像是想要“了解”生态现象背后的机理必然要冲破重重阻碍。这简直就是一种“分形”模式的体现。。 正如余先生所言:“决战的最高指示”,和无数曾经激励过一代人的启示言语,将始终是一个幽灵。当你认为已经忘却他的时候,他就微笑。当你凌辱作践它的时候,你就会收到那一声爆炸的久远回响。  他们都背叛了我们,前进,达瓦里希!你要牢记决战的最高指示! PS :附上我重温入党诗词和一次活动中的照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性恋有"罪"还是无"罪"?
热度 1 duke01361 2013-12-13 09:13
同性恋有罪还是无罪? 什么是“罪”? Crime 又被称为“Offence 冒犯。或者两者合称“Criminal offence。指对某些个体或社会公众具有“害”的行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法律”负责对这些“有害行为” 进行禁止或惩戒。 比如强奸、盗窃、杀人越货等等,这些明显地对“人”或社会有害,因此法律明文规定这些行为人是罪犯。需要加以制裁或惩戒! “同性恋” 有“罪”么? 基于同性间的爱所产生的“同性恋”“冒犯”或“危害”什么人的利益?或危害到什么样的社会群体的利益?可能不同的人对这一结果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比如“同性恋”伤害到某些基督教信众的信念”,这当然是一种“冒犯”,但这种“冒犯”是现金“信仰自由”所导致的。 假如“信仰自由”本身是“违法”的,大家都必须信仰“基督教”,遵守基督教的教义,那么“同性恋”者肯定是有罪的! 假如“信仰自由”是被提倡的,那么同性恋者的同性婚姻行为就并不必然要“冒犯”基督教义,因此,同性恋行为就不应该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所以同性恋究竟有没有“罪”,如果是全民公决的话,那么很难预测究竟算不算是”罪”。 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最近推翻了首都特区同性婚姻无罪化的立法。这件事情或许要全民公决才合适。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5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说别人没有信仰或许是因为自身没有信仰
jiasf 2013-12-12 00:44
时下的社会,确乎有些让人无所适从。我们所做的,似乎往往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我们遭遇的,似乎有太多说不清的无奈。 我们得到的,似乎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 太多人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四处碰壁,太多人为了有一个窝而倍感压力, 太多人为了小孩的升学而焦虑不已。即使有了不错的工作,安乐窝也有了,小孩也有了出息,仍然逃不脱食品不安全、用水不安全、空气不安全的忧虑和郁闷。 我们有太多埋怨的理由。诚然,我们可以埋怨官员腐败、政府失责,可以埋怨社会道德失范、公众信仰缺失。但反过来想想,埋怨就那么占据道德制高点而心安理得么? 在埋怨官员腐败的同时,你是否也是官员腐败的“参与者”呢?是否也曾经或试图利用认识某个官员的优势而利用他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好处呢? 是否还是使出甜言蜜语、糖衣炮弹等各种手段使原本廉洁的官员朋友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泥坑的害人者呢? 在埋怨环境污染的同时,你是否也是乱扔垃圾者、污水违规排放者、 空气污染者呢? 在埋怨社会缺乏信仰的时候,你自身是否也是一个信仰缺失者呢? 我总相信,一个官员普遍腐败的社会, 责任不完全在官员自身,而是这个社会存在问题。官员也是来自这个社会,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是这个社会培育、熏陶出来的,也生活在社会网络中。有什么样的社会,才有什么样的官员。而社会是大家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共同体的一员,都应该为其中发生的事情承当一份责任。 仅仅抱怨是无用的。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发挥一份作用,承担一份责任。 起码不应该成为所有那些不好事情的共犯!不要在抱怨腐败的同时,自己谋求关系搞腐败;不要在抱怨环境不好的同时,自己也在污染环境;不要在抱怨别人没有道德的同时,对自身的道德水准要求太低。总之,自己不要干坏事! 也不要做负面的垃圾情绪的传播者!少些祥林嫂, 少些愤青“,更不要做”末日论“的俘虏。如果你不能创造正能量,那就至少 多传播正能量吧! 对于真正的强者、智者,不管世事如何,应该有自己 坚定的信仰。要透彻理解宇宙的奥妙、自然的神奇,懂得按自然规律行事才是最终的大道。要知道自己内心的追求,勇往直前,不急不躁,挫而弥坚,矢志不移。不论何种境遇,都能让自己内心安宁,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体会到善良的美好。
个人分类: 杂感|2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心雕凤(之三)——百凤朝阳
热度 1 sunyu367 2013-12-10 13:44
文心雕凤(之三)——百凤朝阳 在写下《 文心雕凤(之一)------凤凰展翅 》的那天下午,我去花卉市场逛了逛,碰巧那里在举办主题为“凤阳凤画”的画展,很巧的巧合。 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古城凤阳有画凤的传统,如今的凤画,已将凤凰的形象与多种绘画题材和风格融汇起来,更加丰富多彩。这是来自民俗的文化光彩,也是关于崇拜与信仰的朴素诠释,而崇拜与信仰是一种将梦想集结的力量。百凤朝阳,复兴之梦。 百鸟朝凤 百凤朝阳 鸣祥啼瑞 环宇华光 春泥秋零 秀林丰养 锦羽含英 焕然庙堂 领毓生机 康庄明亮 起兴时代 梦影飞扬 对一个拥有鲜活而成熟的信仰的社会而言,制度的缺陷是可以靠信仰来弥补的,敬畏与崇拜,在纸面上的规则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明显地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哪怕那只是信仰的朴素显现,也会给人以安全感。 在人类的想象中,百鸟有它们崇拜的存在,是凤凰;凤凰也有它们崇拜的存在,是太阳。中国和外国对凤凰的崇拜也大致相似,中国更倾向于祥瑞的象征,而西方更倾向于火焰中的重生,这一点与龙的形象不同(中国龙是神圣的,而西方龙往往是凶恶的)。所以,按东方民族的思维来推想,凤凰形象的崇拜更容易以融合的形式被世界接受;而有趣的是,在象征意义上不同的龙,更普遍地引起西方的关注,这或许说明,西方民族对相异的观念更感兴趣——倘若,连对古老的图腾崇拜都有如此态度,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更加坚定地坚守本民族独特的信仰呢?即使是相近的形象崇拜,是否也应该发展独到的那一部分呢? 科学研究,可以有崇拜,也存在敬畏,这是其与生俱来的“神性”所造就的。而共同的崇拜,会使崇拜对象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所谓的“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的相对存在,想必也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我们所在的学科如果处于“弱势”,我们的放弃将会使这个学科越来越弱,我们的坚持才可能使其越来越强,我们将做怎样的选择,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又将促使我们做怎样的选择,真的可以弄清楚吗?崇拜的对象似可以改变的,而那意味着彻底的改变,我们能接受吗?我们彼此还有安全感吗?我不清楚。为什么坚持,为什么放弃,又能想清楚吗?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坚持才会使起兴或复兴成为可能,放弃一定需要有更重要的理由。 百凤朝阳——崇拜之崇拜,是一种关乎正能量信仰,是用梦想雕琢的信仰,就让我以梦想的名义拜一拜吧!
4381 次阅读|2 个评论
(15)读圣经,学科学 信仰与哲学 (一)前言 什么是哲学?
wenmiaosong 2013-12-7 18:21
(15)读圣经,学科学 信仰与哲学 (一)前言 什么是哲学? 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哲学”。让我们看一看 维基百科关于罗素的条目中有罗素关于哲学的一段话: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 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 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我同意他的那段话: 它(哲学)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 所以,他认为哲学是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一片广阔的、空无一人的区域,只有他一个人,在那个空无一人的广阔领域里呐喊,呼号。为什么那个领域会空无一人呢?就因为他的思维中还缺少一点东西:他的思维也是“人间的语言”,而且是那种近代和现代的“人间语言”,已经超越了“文字语言”。因而也超越了“神的话语”。这种超越了人间的“文字语言”的近代和现代“语言”是什么语言呢?就是自牛顿理论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分析语言”,以及20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语言”或“程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发展,用到了超越文字的“符号”。旧约和新约实际上也只是“人间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神的话语”。但是它是用“文字语言”来表达的。 所以,在信仰与历史的总结中我们明确地提出了:《圣经》是用“人间语言”来书写的“神的话语”。由于“神的话语”是人间一切智慧的“根”,而“人间语言”永远是有歧义的。所以《圣经》同样不等同“神的话语”:既不是《圣经》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神的话语”,也不是《圣经》以外就没有了“神的话语”。但是圣经上记载了“人类历史的开端”。 这个圣经上的历史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开端”,或“根”;那就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祂只在“创世记”中。祂是具有神的样式的民族,用他们的形式思维的文字语言——“拼音文字”,所记录下来的。“拼音文字”的特点就是文字和语音的基本上的一致性。所以它的记录是在人间保持着的最接近“神的话语”的人间的一本“最早的书”。所以在那本书里有 “人类智慧的开端” 。 我们的历史观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但是我也不是笼统地反对马克思主义,而是说他也只是“人间智慧”。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也是“人间智慧”。和现代西方的精英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优胜劣汰的进化主义一样,也是“人间智慧”。“人间智慧”不仅是神所允许的,还是神所赐予人间的;但是对于把“人间智慧”转变成“偶像崇拜”的“假神”,是神所不喜悦的。但是神也不用暴力去惩罚那个“假神”和信仰“假神”的民众。因为实际上那个被崇拜的“假神”和崇拜“假神”的民众,靠暴力惩罚是没有用处的。不仅没有用处,其效果必然相反。神必须以两种不同的形式保守着两类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民族和国家。 在讲到“民族历史”和“国家历史”的时候,在“创世记”中先写了“巴别塔的倒塌”。在建造巴别塔之前,人间有共同的语言——神的话语。 建造巴别塔以后,人间没有了共同的无歧义的话语。所以《圣经》的以后部分,也成了“人间语言”所书写的“神的话语”了。古希伯莱文中所记载的,应该是非常接近于“神的话语”的。可惜的是,神从以色列人要求“膏王”开始,就不直接和以色列人来往了,而是通过祂的“代表”,“先知”来和以色列人“立约”了。最后神完全离开了以色列人,旧约的那些部分就是用“人间的语言”来书写的了。但是到今天我们还是搞不清楚:《圣经》中那些是用古希伯莱文写的,人世间最早的“书”;那些是后来写的不是人世间的最早的“书”。 但是整个《圣经》,都是有信仰的人所写的。在他们写的,而且被选入《圣经》中的那些篇章,都是被长期以来的很多有信仰的人一起反复讨论后,选入《圣经》的篇章中的。 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的差别在哪里?就在“公义”和“大爱”:“公义”就是一切都要以荣耀神、不荣耀自己为目的,就是要远离金钱和权势;“大爱”就是反对暴力思维。 在《圣经》的人间的语言被搞乱以前,神从来没有用暴力来惩罚过任何一个“个人”。至于“大洪水”那也不是神对于任何个人的“惩罚”。而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整体的“惩罚”,实际上也不是什么“惩罚”,而是大自然本身的发展过程。而耶和华神在和诺亚的后代的“永约”中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以后再也不那样做了。但是这也不是说,一个人可以不再受任何“约束”了。耶稣基督明白地说了:任何人犯了罪,就必定要受到惩罚,受到人间律法的惩罚。神又为什么不直接惩罚犯了错的人呢?因为在神的眼中,“人人都有罪”:耶稣基督看得最清楚:人间的智慧——承载人间智慧的“语言”或“逻辑”,本身总是不完善的。而没有人间智慧,人只能崇拜神,而无法获得“神的话语”中的智慧;只有崇拜的“信仰”,哪怕他崇拜的是“真神”,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他分辨不了“神的话语”和“蛇的话语”;最后,当多数人信仰“蛇的话语”的时候,崇拜“假神”的时候,人间也就分辨不清那种“真神的崇拜和假神的崇拜”的差别了。 所以,耶稣基督宁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血来告诉人为了 发展人间智慧,就要反对暴力思维。祂特别地要求祂的信徒:“要爱你们的敌人”。 这个你们的敌人就是整体性的人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的人群,不同的人群有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耶稣基督懂得神爱所有民族的人:以形式思维为主的有“神的样式”的民族,或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有神的形象”的民族的所有的人。 形象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根基,形式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枝叶,只有两者链接在一起,根深、才能枝繁、叶茂。人类只能在两类思维的合一中才能发展,只能在两类不同思维方式为主的民族的融合中,才能不断获得和发展“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智慧。 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从神的话语的“根”上萌发出的“人间智慧”的枝叶。 但是“神的话语”、“神的形象”、“神的样式”,还有把“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神的智慧”,都是“人间的语言”所说不清楚的。也就是说人世间是没有“神”的,也没有一个能够说出“神的话语”的神的“代表”的。 圣经中把那些在人间被一些人所崇拜的人,称为“假神”。 在圣经中神遴选了一个家族为“神所遴选”的家族,遴选那个家族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为人类保留住“神的话语”;那个“家族”究竟是怎样选出来的,他们怎样来保持“神的话语”,也不是“人间的语言”所能够完全能够说得清楚的。但是 这种遴选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不断把傍支分离出去,搞得和其他宗族相比,以色列人口稀少,非常软弱 。 圣经中说得清楚的也就是,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 便说:耶和华神使我们得了一个男子,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创4:1-2, 接着就是该隐拿地里的出产献给神,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神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为什么先生了该隐,后生了亚伯,而先是说亚伯是牧羊的,而后说该隐是种地的?该隐那地里的出产,为什么没有说清楚是什么?而亚伯的说了那么清楚?神为什么看中了亚伯的供物看不中该隐的?那些在圣经上也是没有说清楚的,因为“神的话语”的直接的听众,是那个时代的先民,所以神也只能说那些他们能够听得明白的语言,或者可以说,即使神把一切都说了,那些先民们的智慧所理解不了的内容,说了,也是保留不下来的。以后该隐杀了亚伯,神把该隐赶出了他所生长的地方。我想我们今天的人,应该可以试着去理解一些:人类是从洪荒走来的时候,实际上赖以维持生存的只有采集植物和捕猎动物两件事。这两件事中,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先是采集植物,因为采集渐渐发展为农耕,出现了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以后才有以养殖为主的牧羊民族。但是在人类思维的发展上,是牧羊的民族首先发展了与数字联系在一起的“形式思维”,而农耕民族发展的是实践为基础的“形象思维”。 只有神明白,没有形式思维,形象思维是发展不起来的。 人就会永远像动物一样,只要能够采集到能够足够吃的食物,就可以一代一代地繁殖后代了。而养羊的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的历史时期,首先产生了“数字”的观念,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们每天关心的就是羊只的数量。 人类的思维就从数羊只的数开始了! 中国的老子也说“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创世记中所说的的实在差不多。但是创世记中说的,内涵实在要丰富得多,明确得多了。神要遴选养羊的民族,就是为了保持人类的“形式思维”能力。但是并不是不要形象思维,因为形象思维是神在造人时就有的,神是和落地上的动物同一天造人的,一造出人,就有了“神的形象”。而神的样式是夏娃在受到蛇的话语的影响下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才获得的。我在整个创世记的学习中,特别注意“人皆有罪”这个问题。因为这既是这个信仰的基础,但是其实“创世记”原文中好像并没有直接看到“人皆有罪”的话,那个人人有罪的话,只在第一章第三节的题目中出现的,而圣经本来是没有题目的。这个题目在英文和中文的表达中,差别也很大:英文是“Fall on man”,中文是”人类犯罪”。这就很容易在人间对于信仰的理解上产生“混沌”。但是在创世记中,神并没有对于任何“个体”,不论人还是蛇,作任何实质性的惩罚。而只是对祂所造的人,做了重新的真正属于人的生活的安排。实际上也是完成了使人获得了“神的样式”的安排。神知道人要得到神的样式是极其困难的: 要一个人比别人“聪敏”,而又不用那个聪敏去为自己谋取利益,是极其困难的。 要人真正具有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子合一的智慧是极其困难的。这也是我自己一生的总结,在人间生活的一生中,我怎么也无法理解神的话语的真缔,只有在退休以后,而且在决心摆脱人间的利害关系以后,才感悟到“创世记”中神的话语的真缔,而且决心把这种感悟以自己的见证表达出来。 神一直在说以色列人的软弱,要专门把他们遴选出来。先安排了一个亚伯,让他被该隐杀死了,并依此来惩罚该隐。 该隐对耶和华神说: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不见你面,我必流离飘荡在这地,凡遇见我的必杀我。创4:13-14, 那时候除了神所造的,亚当、夏娃,和他们所生的该隐和被该隐所杀的亚伯,人世间还有谁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创世纪”里也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说不清楚,也许不仅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先民还无法理解那些问题,还有个原因就是那本圣经中的“创世记”也毕竟是以后的以色列民族的先人所写的,而不是该隐的后裔所写的。 圣经中又有了说得很清楚的内容。 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创4:15, 以后该隐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该隐与妻子同房生了以诺,接着写了该隐家族的很多“历史”: 以诺生以拿,以拿生米户雅利,米户雅利生玛土撒利,玛土撒利生拉麦。创4:18, 这里又“混沌空虚”了,没有“时间”的概念,实际上也没有真正说清楚到底中间还有没有漏掉了多少代人。历史总是有“混沌空虚”的一面,谁能把所有的人和所有人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写清楚呢? 但接着就又写得详细了, 拉麦娶了两个妻,一个名叫亚大,一个名叫洗拉。亚大生雅八,雅八就是住帐篷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雅八的兄弟名叫犹八,他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希拉又生了土八该隐,他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 。拉麦对他两个妻子说:亚大,洗拉,听我的声音,拉麦的妻子细听我的话语,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 ,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七十七倍。创4:19-24, 这段话中,最明确、最肯定的就是, 神对全人类的看顾和保守。 那个时候,神的样式的家族还没有出现,神的形象的民族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了。神的话语中的“三位一体”的形象和样式已经在人世间出现了:该隐的后代有三种人的祖先:一是盖房牧羊、二是弹琴吹箫,三是制造铜铁工具。盖房、牧羊和弹琴、吹箫两类人的祖先是属于同一个妻子所生的,制造工具的那类人是另一个妻子所生的。该隐的后代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也有形式思维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不是和弹琴吹箫的在一起,就是和制造工具在一起。 一直到这时,圣经中还只是说,那个时候的人只具有神的形象。虽然在“蛇的思维”唆使下,亚当和夏娃都已经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但是圣经上并没有写人有没有“神的样式”,该隐一族是“神的形象”为主的家族。但是在那个家族中也已经出现了以“神的样式”为主的、盖房牧羊的人,以“神的形象”为主的制造工具的人,和没有神的形象和样式的弹琴吹箫的人,那样三类人群。这也说明神明白,在神的形象为主的人群中,也会产生有神的样式的人;在神的样式为主的人群中,也会产生神的形象。但是从一个民族的整体来说,总是以一类思维方式克制着另一类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两者是相生相克的。拉麦的第一的妻子生的是住帐篷牧羊牲畜之人和弹琴吹箫之人,而第二个妻子所生的是用铜铁制造工具的人。而弹琴吹箫的人是和养羊的人一个母亲所生的。形象思维为主的民族一般说来不易容纳弹琴吹箫的人,当然他们也需要那样的人,但对那样的人的约束要比形象思维的民族对于弹琴吹箫的人的约束要严厉得多。 这就是人类各民族大分离中的第一次分离;以神的形象为主的人东方人,先被分离出去了。就是人类东西方文明和思维方式的分离。该隐的后裔向着东方越走越远了。神也看顾着他们,但不必像对于具有神的样式的人那样遴选出来,并时时守护着。但是那两类民族,实际上各自有不断地产生着三类人:形象思维、形式思维和弹琴吹箫的人。 在讲完了东方世界的发展历史后,圣经中才说到神所遴选的民族。 亚当又与妻子同房,他就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说;神另给我立了一个儿子代替亚伯,因为该隐杀了他,创4:25, 以后在下一章中才有详细地写了这个神所遴选的家族: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神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 相似, 就给他起名叫塞特,亚当生塞特之后,又在世八百年,并且生儿。生女。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创5:1-5, 这里第一次提出了神所遴选的民族的问题,神要遴选一个形象和样式都和神一样的民族,福赐给他们,称他们为人。但是接着又说:塞特也只是形象样式和自己 相似 。这里又和第一章神造人是一样,上面一句是 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后面一句以亚当的口气说的,就成了 形象样式和自己 相似 。 这就是神的话语的特点,或者说是以色列人所记载下来的“神的话语”的最根本的特点。 现在我们可以再回过来讨论什么是哲学。我可以有条件地同意罗素关于哲学的前面一句话:“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 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 但是又完全不能同意他的后面两句话:“ 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说哲学和神学一样,包含着对于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神学确实也要思考至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 但是第二句话就完全错了:把哲学和科学都看成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神学是诉之于权威的。这是20世纪的现代哲学的错误的根源:它认为只有哲学和科学学是诉之于“理性”的,而所有的神学和信仰都是诉之于“权威”的。 所以他提出了: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而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这就是现代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所造成今天社会种种问题的根源。他们认为所有的信仰都是没有理性的,而只有科学和哲学是诉之于理性的。这就是我们和现代“唯物主义”之间争论的根本点:科学和哲学来自何方?人间的理性是什么?它来自何方?罗素的后面一句话就把前面一句话完全地否定了,也把哲学自身存在的基础给否定了。因为一个诉之于“理性”的“确实的知识”的科学,怎么为需要诉之于确实知识之外的教条的思考呢? 我们的观点和所有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区别就是:科学和哲学来自哪里?从现代某些人的大脑能不能产生“确切的知识”?离开了人类知识的“根”,人类的大脑到底产生过那些确实的知识? 尽然很多的神学也都沾染了对于权威的崇拜,不去除神学中的“权威崇拜”,神学同样无法指引人类社会的正确发展。但是所有“神的话语”中确实存在人类至今,或者也可以说永远无法达到的智慧。我们学习“神的话语”就是追求人间智慧的来源,我们追求信仰就是深信神的话语中有“人间智慧”中所无法达到的“理性”。 所有“人间的语言”都不是“无歧义的语言”。“人间的理性”才都是建立在“权威”之上的“理性”,真正的理性需要信仰。因为人都有局限性,人间的智慧无法摆脱人间思维的局限性,无法摆脱“人”用“智慧”来获取“话语权”,把他们的“话语”打扮成“无歧义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谋取个人的,或某个群体的利益。 这就是我们对圣经上“人皆有罪”的“解读”。这个“罪”是思维方法的根本的性质:形象思维离开了形式思维,本身就必然要僵化,无法随着时代发展;形式思维离开了形象思维就会和“蛇的思维(语言)”结合在一起,摆脱“神的话语”的约束。“形象思维”本身就有对于“蛇的话语”的约束。 所以,要说清楚什么是哲学,先要从哲学的起源说起。西方文明以形式思维为主,他们把“理性”和“形式思维”当作了一切“确切知识”的来源。而根本不懂得,也不讨论:这什么是“理性”?什么是形式思维?但是正是在这一基本点上,只有在圣经上才说得那样清楚,虽然祂用的不是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词,而是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但是两者的联系和差别也是我们今天的人间智慧所能够讲清楚的。 “理性思维”是从古希腊文明开始的,而古希腊人正是圣经中所说的第二次民族大分离中,雅弗的后裔,他们和以色列人的先祖闪是最亲近的,分离以后,成了在地中海岛屿与沿海落地繁衍的以“形式思维”为主的民族。他们在以色列民族写出了一些早期的“旧约”篇章以后,在耶稣基督以前,就发展了“理性思维”,在公元近千年前, 米利都学派就开创了“理性思维”。 那个哲学思维是属于“人间智慧”的,它的出现远在“创世记”之后。古希腊文明中的哲学,正是那个时代的人,在神的话语的指引下,所发展出来的。从当时人的思维能力来看,它好像是比创世记上的神的语言容易被接受些。尽管如此,我们能够看得出来,那种思维方法是属于“神的样式”的,这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希腊神话“俄尔甫斯”中有,“ 人类的双重内在,一半来自泰坦的俗性,一半来自他们嚼食狄俄倪索斯所获的神质”。 古希腊文明继承的就是米利都学派的“理性思维”,就是人的“神质”的一半,那就是“神的样式”。当然从我们今天的思维能力可以看出:和圣经上的“神的话语”相比,希腊神话中所产生的“理性思维”才是真正的“混沌”。 我们说今天的教育界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哲学。从上面讨论也可以看到没有哲学,实际上是从失去信仰开始的。在上个千年之交的时候,古罗马的天主教会,发展成了“神学崇拜”的宗教,发生了“宗教战争”、“宗教审判”,成了遏制人类思维发展的阻力。接着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人间思维”新发展的标志。但是“启蒙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耶稣基督“信仰”的本身,而不是来自“形象思维”的“实践”。“启蒙运动”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结合的产物。是人间思维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它的核心是“形式思维”下的“社会契约”。从此西方文明真正的走在了东方文明的前面,“社会民主”成了必然要代替以“膏王”形式的“帝王国家”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形式。“帝王国家”的形式一直是耶和华神和耶稣基督所不喜悦的,但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在人间智慧还没有足够发展的时代所不可缺少的历史过程。但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完全证明了,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形象思维”并不是产生“社会民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脱离了“形式思维”的“形象思维”只会产生“假神”的约束,带来的是另一类的“偶像崇拜”。“形式思维”的发展是社会民主的基础之一。 但是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西方世界的启蒙运动带来的只是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不是真正的人类信仰的真理。神的智慧的真理是“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真理。西方没有了“神的形象”的“意识形态”,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是在“文艺复兴”的协助下建立起来的。就像夏娃是在蛇的话语的引诱下吃下智慧树上的果子一样。 文艺复兴,从思维上来说是属于“蛇的语言”的。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到20世纪中期,罗素的时代就发展到了,没有信仰约束的自由竞争和进化主义。混淆了动物的进化发展的道路和人类思维发展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差别。到20世纪中叶,西方意识形态中的哲学方向完全走入了歧途,这次受害最大的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已经走向了歧途。只要看一看欧文.拉茨格的《广义进化研究丛书》和霍金的《第一推动》丛书,那些被当今的西方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奉为权威哲学对于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用处吗?但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那么的曲折,我们不能也无法去恨那些人,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那样,他们也在为认识大自然和合理的社会体制寻找出路。他们的先辈曾经因为形式思维,给人间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历史已经走过了那一段,他们的形式思维今天已经和“蛇的语言”,那些文艺精英们的“星光”和“正能量”的指引下,和神的话语中的人类智慧的根,已经完全隔离了。形式思维已经和蛇的语言结合在一起了。 “蛇的话语”,或“蛇的思维”只能产生“人间游戏”的规则,不能产生认识大自然的合理的思维方式。“人间游戏”,本来也是神所允许的,因为它既是人们的需要,在神的“公义”和“大爱”的指引下,可以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形式思维能力,但是一离开“神的话语”的约束,成了社会的主宰,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大赌场”,为各种人间的罪恶和愚昧打开方便之门。 这里根本的问题就是对“理性”和“形式思维”的认识:它是高于“神的话语”的人间“一切确实知识”的源泉,还仅仅是根植于“神的智慧”之下的“人间思维”。让我们跟踪人类思维和人类实践发展的步伐,来一步一步地讨论这个问题吧!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14)读圣经,学科学 信仰与历史 (十)总结 ——走神的话语所
wenmiaosong 2013-11-26 20:34
(14)读圣经,学科学 信仰与历史 (九)总结 ——走神的话语所指引的历史道路 “历史就是一切”,这个“一切”就是“路”。在这个地球上,“起初”,在神创造天地以前的起初,没有路。也就没有“历史”。神创造了动物就有动物的路,动物走过的实际上还不能叫路。因为它们没有留下“历史”。“路是人走出来的”,人走过的地方才能出现“路”。这个历史应该怎样写,也就是人间的路应该怎样走。《圣经》中说,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柏杨先生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帝耶和华寂寞的在水面上行走,考虑如何创造一个世界” 。这个翻译很好,“灵”就是“考虑”,就是“思维能力”,就是“精神”,当然那是“神的精神”。也就是神要给予人类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或者说就是要给世人指明一条什么样的“路”。 这条路的起点在哪里?在水面上!这就是“人间智慧”的起点。 当然人不能在水面上走,只能在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走。但是地球表面的陆地的形状太复杂了, “地是空虚混沌” 。神给人指明了从空虚混沌到“确据”和“实底”的路。 “人间思维”可以向着各个方向探索和前进,但是一旦和那个“原初公理”相断裂了,再走下去就是“邪路”了。这些我们将在圣经与哲学中再详细讨论。 记得2003年国内召开了一个相对论的香山会议,会上华裔美国科学家张操教授提出了把平直坐标系重新返回相对论的理论体系。这就指出了整个现代物理学体系错误的“根本”。 只有平直的笛卡儿坐标系中,才“链接”着物理实在与“数字体系”之间的“确据”。 这个“确据”就是宇宙常数。在现代物理学中,的逻辑依据没有了。所有的数学运算也就失去了物理实在的根据。“科学”失去了合理的哲学方向的指引。凡是与没有平直坐标系的相“链接”的“理论物理学”不再是“真实的科学”了。但是“科学”的主体——“应用科学”还在发展。“应用科学”是不是“真科学”呢?也不是。因为它取决于人们的“直觉的判断”。人们的直觉是什么呢?人们的直觉取决于人的观察能力,虽然人们的观察能力也是多方面的,有“视觉”、有“听觉”,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有的人还相信“第六感”,那就是种种“特异功能”。神造人的时候,也给人以各种生理本能的“直觉”,但是那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那就是个神要赐予人间的“神的样式”的思维能力。人有直觉,那些直觉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只有直觉,就和动物一样了。人的直觉功能和动物相比,有些发展了,有些退化了。大部分退化了:人的嗅觉比狗差得很多,人的听觉比蝙蝠和海豚差得很多。人的直觉中最重要的是“视觉”。随着科学的发展,听觉对于人们认识宇宙的影响越来越少了。所以人间常说:“耳闻是虚,眼见是实”。那么视觉呢?实际上视觉有两个方面:一是感受空间的“形象”,另一个是对于“颜色”的感觉。实际上人对于颜色的感觉能力是极差的,或者是没有准确的感觉的。神要挪亚的后代只相信耶和华神,不要相信形形色色的“假神”,与人立约, 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绝灭,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创9:11-13, 彩虹就是神与人所立的第一个约,或者说是“永约”的记号。 在很长很长的年代里,人们并不理解神和人立约的意义,实际上人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神所立约的全部内涵。不明白立这个“永约”,神到底要人作什么?总是认为“立约”仅仅是要人相信“神的大能”。其实不是,在神和人所立的“永约”上,“大能”的内容太简单了,就是祂不再用洪水来绝灭所有的有“血肉”的动物了。但是神不用洪水来绝灭有血肉的动物了,地上有血肉的动物有被绝灭的没有?有。不仅有,而且还很多。他们是怎样被绝灭的呢?他们不是被神所绝灭的。而是被自己所绝灭的,被自己的“本能”,被自己的直觉能力所绝灭的。其实所有的动物被绝灭都是因为某种直觉的生理能力发展的过分了,就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被绝灭的。 神给人以“神的样式”,这是只有人才有的能力。人间的一些宗族(家族或民族)也有被绝灭了的。那些宗族,有的仅仅只发展直觉能力,只有神的形象;或也有“人间思维”的能力,有了神的样式,而没有把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能力;这才是被绝灭的真正原因。 神的永约就是要告诉人,如果不信神,不把人间智慧和人间的直觉(绝大多数人的直觉)相合一,你们也会被绝灭。因为你们的智慧实际上是极为有限的,你们永远认识不了真实的大自然。 虹就是一个立约的永远的记号:人永远造不出一条大自然的虹。 在你们的各种屏幕上画出来的、造出来的虹,永远不是太阳光在雨和云上所产生的“虹”。你们所造的各种“屏幕”上的彩虹,永远只是“假虹”。直到今天,一些研究理论科学的人,也还不懂得这一点 。认识彩虹的能力就是识别颜色的能力,从大自然的实在来说,神所立约的“彩虹”的“七色光”上,每一种颜色都与一个特定的频率相联系。人类的直觉功能永远无法获得那样的能力。人用“七色光”来代表频率上连续变化的无限的颜色变化的“实在”。而人类所描出的“彩虹”上,只有三种“频率”的光,而所谓三种频率的光,也不是真的三种“单频”的颜色,总是一定“频率范围”的光的颜色。人永远没有那样的对于“单频”的识别能力,人间图像上的色彩都是“伪色彩”。所以人要用“科学”来扩展人的“直觉”能力。 但是“科学”的能力,那种用来“提高”人的“直觉”能力的“科学”的能力,也有两重性:大部分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半真半假”的。能给那些“科学”以“一定范围”内的真实性的人,就十分了不起了,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或政治家了!但是那个“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和大自然的、人类社会的“真实”来比都是“无限小”的:一个人的“知识”和一个历史时期的所有人——当今的人类的“知识”相比总是无限小的,而当今的人类的“知识”和古今的所有的真正的人类的知识相比又是“无限小”的,整个在地球上存在过(这当然只能是从神的、大自然的眼光来看)的人类的知识和宇宙来比还是“无限小”的。 人类就是在那样的三重“无限小”的条件下,来发展“人间智慧”的。 对于那些追求三重无限小下的“科学知识(或真理)”的人,也就是追求科学、哲学和信仰的人,都是我所无比尊敬的人。但是那样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和政治家,总是会被人间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的。总会把他们的极其狭窄范围内的真实性,通过崇拜,变成永恒的“真理”,把那些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变成“假神”。通过那种偶像崇拜把“人间智慧”永远禁锢在那些“偶像”的“三重无限小”的范围之内,扼杀了人们对于“神的话语”中所蕴含的真理的追求。 所以我们追求信仰的第一条就是要反对“偶像崇拜”,不论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是政治家,神学家只要一被崇拜,成了偶像,就会害人。 所以,有了“科学家”还不够,在这个世界上,还要有“哲学家”。哲学家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就是古印度的佛陀、就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是中世纪的黑格尔,也是现代哲学家罗素。他们的工作就是“反思”。把“科学家”——不论社会科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拿来进行“反思”,实际上他们“反思”的往往不是“科学家”本人的话,而是他的“传人”们的话,所谓“传人”就是把“科学家”的“有限论域”上的正确的“话”,向着无限扩大的方向发展的“一群人”。所以哲学家们“反思”的结果就是:“一切皆为虚无”、“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是“人的知识越多也就越无知”;就是“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和再否定的过程”;就是“人类的所谓的科学真知都是建立在‘逻辑悖论’的基础之上的”。 “科学家”和“哲学家”到底谁对谁错呢?一般人是分不清楚的:因为谁也分不清楚把“确据”和“实底”链接在一起的“有限论域”的。因为那个“有限论域”就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的“直觉能力”。我们个人的小小大脑,怎么能够感受得到一个时代的所有人的感受能力呢?“人人都可以感觉到”的直觉能力实际上是没有的。人的直觉感受能力永远都是有差别的。圣经上神与诺亚后裔立的“永约”就是告诉人们: 人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受“彩虹”的能力。 以前,有一些人被称为“色盲”,看不出某些不同颜色的小圆圈所组成的“数字”。在那个年代“色盲”是一种“病”,有色盲的人不准从事很多的行业,不准考“理工科”;甚至不准“开车”。 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人人都是“色盲”。 这个结论是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时讨论一个关于一个“颜色标准”的重大项目中学到的,这个项目是由国内当时的光学权威和心理学权威共同负责的。和他们的讨论中,我才搞明白,原来中国人和美国人,当然是指绝大多数的正常人,对于某些比较接近的颜色的识别能力是不同的:有些大多数中国人不能识别的两种颜色,大多数美国人能够识别,而有些颜色美国人识别不了,中国人能够识别。他们研究的项目就是要用现代光学仪器来帮助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来识别那些颜色之间的极其微小的差别。这对于当今的国际贸易来说是很要紧的一件事,但并不能帮助人来真正解决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的识别能力问题。 所以,我明白了不同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某些颜色的识别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挑选那些差别细微的颜色来做成检验“色盲”的“图谱”,人人都会成为“色盲”。其实把不同颜色的小图块用不同形状的小图块来代替,那个识别色盲的“图谱”就可以变成“立体画”。但是对于“立体画”的识别能力就不再是“先天性”的了,而是可以训练出来的。那个立体画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因为直到那个时候,中国人还不具有“那样的思维能力”。我们的思维还被一个“假神”所控制着。这个“假神”是谁?是孔子?是马克思?是毛泽东?是共产党的党中央?都是,又都不是。因为西方世界其实也有那样的“假神”,而且西方世界的那个“假神”,比我们中国的那个“假神”要厉害得多,聪明得多。那个“假神”就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意识形态”,指出“意识形态”不是“信仰”,不是我们要追求的使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合一的“神的话语”。《圣经》中有用“人间语言”说得最清楚、最明白的“神的话语”,但是那个圣经中的话语依然只是“人间语言”:既不是《圣经》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神的话语”,也不是只有《圣经》中才有神的话语——其它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信仰中就没有神的话语。我们追求信仰就是追求把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合一的神的话语,离开了圣经“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我们大概是无法找到那个使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合一的“话语”的。但是仅仅有“创世记”,我们仅仅无限地信仰和崇拜耶和华神,也是找不到真正使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合一的“能力”或“智慧”的。这种能力和智慧,也就是“道路”或“历史”。而要找到那种“智慧”和“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合适的“语言”。科学家创造不了那种语言,哲学家们指出了科学家们的实践中所得到的“语言”都是建立在“逻辑悖论”的沙滩上的。经不起人类实践进一步发展的检验,经受不住大自然长时期的风吹雨打的检验。神为什么不让人建造巴别塔,就是因为,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创11:4, 那些人想传扬自己的名,免得分散在全地上。神爱人,知道那样的巴别塔迟早要倒塌的,他们不分散到全地上,全都被灭了,就再没有人去传扬人间的“福音”了。所有人间建造的一切,总有一天会倒塌的,让人们懂得这一点,就是神对人们的“大爱”。 所以,我们追求的信仰的第二条就是要懂得神的“大爱”。“神爱世人”,不只是爱他所遴选过的人,也爱没有被祂所遴选的人。 神看顾塞特一族的后裔,也看顾该隐一族的后裔;爱雅各一族的后裔,也爱以扫、以实玛利的后裔。只有在神大爱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才能够获得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真理。只有“神的话语”才是明灯,才能照亮和指引人类历史从神创造人、神和全人类在一起的历史,走过民族和国家分离的、神和人分离的民族间的历史、国家间的历史,重新走向着全人类共同的历史发展的道路。是神引导着以具有“神的样式”的以色列人,走向具有神的形象的埃及人的埃及地,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两类不同思维方式的民族在民族融合中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发展和开创人类智慧的新的历史道路。 我们说,“创世记”是全人类的共同的历史。并不是说“旧约”的其它部分,还有“新约”,对于追求信仰就不重要了。我们只是说 在认识大自然这个问题上,或在认识人间的思维能力,认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关系上,“创世记”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它才是人间智慧的真正的“根”。 旧约的其余部分是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在那里也有耶和华神与以色列人之间立的约,但那不是耶和华神和人类立下的“永约”。应该说,耶和华神与人所立的“永约”,和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意义是不一样。 “永约”是属于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和全人类的历史道路的永恒的真理。 而和以色列民族的立约,是属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上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对于某些特殊人群间的“立约”,有些是纯属于以色列人的,为了遴选以色列人的特殊历史需要而立的约。如关于“割礼”,雅各的儿子利用神圣的“割礼”,把为了想和以色列人结亲的一个城里的所有男丁都杀死了,并掳掠了全城所有的妇女和财物。在创世记中,神对以色列人的,还是对于全人类的不同的做法和态度是清楚的:耶和华神看顾着所有的人,在人间还没有文字语言的能力来完善地保存“神的话语”的时候,神就要给予以色列人以更大的保守和看顾。神所保守的是“神的样式”和通过获得了“神的样式”的语言能力的人,所具有的文字能力,和用它书写出来的“神的话语”。但是以色列人和所有人一样,他们的“神的样式”的智慧发展起来了以后,也会离开“神的形象”的智慧。他们本身也不会成为神。所以神实际上同样地看顾和保守着有“神的形象”的民族:神看顾着塞特的后裔,也一样看顾和保守着该隐的后裔;看顾着闪的后裔,也一样看顾着雅弗的后裔、含的后裔;看顾着以撒的后裔,也看顾着以实玛利的后裔。只是对于另外那些人的后裔是如何看顾和保守的,没有在圣经上写出来而已。 圣经的旧约部分,实际上从雅各改名为以色列以后,神和他们所立的约,就和与挪亚的后代所列的“永约”不一样了:以色列人利用“割礼”的“约”,作出了屠杀示剑城的所有男丁,掳掠了所有的妇女和财物的罪行。以色列人和所有的人一样,也会因为他们自己的欲望而违背与神所立的“约”,也会用人间的智慧来做犯罪的事。但是他们是在神的遴选和看顾下的,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反映神对于全人类的保守和看顾下的社会发展的“公义”,那些“旧约”中所写的,比较真实的保留了先民从他们生活的漫长的历史中所积累起来的在“神的话语”指引下的“全人类的历史”。“新约”也是由坚持对“神的话语”信仰的人所写的,所以也蕴含着神的话语中的真理,或者说,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时代尽最大的努力把“人间思维”的发展与圣经中的“神的话语”链接在一起的信仰者。他们在各自的时代 窥见了神对于他们时代的真理的启示 。 所以整个《圣经》,旧约和新约都是认识不同历史时代,神对于人类所昭示的关于社会发展的真理的启示。但是总的来说那还只是神对于具有神的样式的民族(或国家)所昭示的关于社会发展的真理,而对于另外一部分具有神的形象的民族,神应该还有对于他们的社会发展的真理的启示。这就是我们在追求信仰中所同样应该去寻找的。 神在创造人的过程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在人间是得不到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语言的。 人总是只能用“人间语言”来思考、来书写人间的历史。创世记中神所给出的“起初”的理念、神创造人和神与全人类在一起的历史,本来是用“神的话语”在全人类中传播着,在具有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民族中同样传播着的。只有以色列人用神的样式的文字语言,书写出来了。神的样式的文字语言,就是“拼音文字”,最早就是古希伯莱文,以后又翻译成古希腊文。其实该隐的后裔也用他们的“神的形象”的文字,“象形文字”在记录着,这就是圣经中所记录着关于该隐后裔的那段记录。实际上他的内容比塞特后裔的文字要丰富得多。在创世记中两种文字的记载主要的差别就是在神的形象的民族的历史记载中只有“时间的顺序”,没有“量化的时间”,而在具有神的样式的民族中历史的记载有了量化的时间。 这个“量化的时间”是神要告诉人类的又一个“原初的理念”。 在《圣经》中时间的顺序是最重要的一个理念, 神的话语总是随着时间的顺序而改变着 。这就是神告诉人,人间的思维要不断地发展,但是那种发展要照着神的话语的顺序去发展,一旦时间的顺序乱了,内容也就乱了。要使历史记载的“时间的顺序”不乱,就必须要有“量化的时间”。有了“量化的数字的顺序”来排列,顺序就不会乱了。只有神的形象、还没有神的样式的人群,就是“量化时间”理念的获得比较晚一些的人群。农耕的该隐,在对于“量化数字”的理念的把握上比牧羊的亚伯要晚一些,也是很自然的事。库帕的《物理学原理》的书中,特别强调了数字的把握,对于人类思维发展的意义。在那里谈到,直到19-20世纪,居住在原始森林的一些部落的人,还依然只知道从1到3的数字,超过3的数字一概用“多多”来表示。从圣经的“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是牧羊为主要生产手段的民族,首先获得了关于“量化数字”的最早的明确的理念。但是这个数字的原初理念,也纯粹是对于从他们的“羊群”的数“数”过程中得来的直觉观念,当把它用到记“岁(或年)”的时候,也只是一种纯粹“抽象化”的观念,而没有与物理实在“链接”在一起的明确性。《圣经》中最早“量化的数字”观念是“第一日”,“第二日”的纯抽象的“时间”的顺序观念。这种时间顺序观念中,还没有真正的“量化”的“实在”的明确性。因为连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没有创造出来的时候,昼夜替换的“时间”的“量”是无法定义的。 所以神告诉我们的关于“时间”的原初理念有两类:一类是序数,时间的顺序;一类是“量数”,在创世记中是以“岁”表示的。但这个“岁”也是“混沌空虚”的。但是就是这个混沌空虚的关于序数和量数的“理念”就是人间智慧的“开端”。是“神的样式”的“原初理念”。 实际上神给予人以“灵”就是给予了人间以“神的样式”。圣经上,一回儿说神要按着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造人,一回儿又说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一回儿说某个家族是具有神的样式的人,一会儿又说那个家族的人是有相似于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人。这些只是为了告诉人: 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是两种不同的“思维能力”:“神的形象”是神造人时直接给予人的,是人人都具有的能力。而“神的样式”,实际上也是神给予人的,但是那种能力又不是神直接给予人的:它要人自己去获得。 而且是夏娃在蛇的诱惑下,违背了神对亚当讲的最早的或“原初的话语”,才得到的。人得到了“神的样式”,既也是神所安排的,只有有了那种具有“神的样式”的思维能力,人类的思维才能发展,人才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神的形象,亲近神,荣耀神,完成神交给人类管理好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力。但是“神的样式”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要人自己学习才能够得到的,而且任何一个个人实际上又是得不到“神的样式”的,他所能够得到的只是相似于“神的样式”的“形式思维”的能力。得到了相似的“神的样式”,成了聪敏人,同时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人总是会利用他的聪明,来做出满足自己欲望的总总事情出来,最后让自己成为被人崇拜的“假神”,阻隔了“人间思维”和“神的形象”合一的道路。这样它也就成了人间所有罪恶的根源。 所以我们的信仰,总是相信“人皆有罪”的 。人都要时时地祈祷和忏悔,要对着神的精神和话语来“自省”。不是对着“假神”来反省,在我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中,也教我要时时反省:有一类反省是好的,就是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脱离普通劳动者,有没有把自己的“形式思维”的智慧用来作为谋取特权的手段。但是有一类反省,就是“思想改造”,要改造得和党保持严格的一致,做党的驯服的工具,那样的反省是不好的。它之所以不好,并不是某个人不好,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不好,而是因为它离开了“真神”。离开真神的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宣扬“偶像崇拜”和“阶级斗争”,“偶像崇拜”和“阶级斗争”是一条滕上所结的瓜。“真神”和“偶像”之间的差别就是“真神”只留下祂的永恒真理的话语,这个永恒真理是蕴涵在“神的话语”中的。这种蕴涵是带有“混沌空虚”的,需要人类在发展“人间智慧”的过程中,去反复的解读祂。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够解读出其中的真理: 因为没有信仰的人,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解读“神的话语”,或者以某个人为“核心”去解读“神的话语”。 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一个人的“知识”是以“一个人”的认识的起点为中心的“圆”,这个“认知的圆”不仅大小总是有限的,圆越大边界上的无知圈也就越大,更重要的是它的认知的圆心位置是不定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前进,或者说随着人类实践和思维的发展、随着“人间智慧”的发展而前进。一般的芸芸众生,并不是不想以自己的认知的“起点”,作为公众认知的“起点”;但是实际上都自知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最多只能做一个他们影响所及的极狭窄的范围的“核心”,它们也还要去崇拜更大范围的“核心”。所以人总是要崇拜“神”,寻找“信仰”也是普通人都有的本性,或者说寻找“信仰”就是神放在每一个普通人心中的“灵”。寻找信仰就是寻找“真神”,就是寻找人间智慧的“根”。在他们寻不到真神信仰的时候,他们就会信仰“假神”。其实“假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不可缺少的,但是所谓的“假神”,其实也是追求真理道路上,在某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得着了“神的话语”中某些局部真理的人,他们的被崇拜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的,某个特定时代的合理性的。但是“假神”是很快就会死去的,有的在其本身还没有死亡的时候,他的思维的合理性已经没有了,时代改变的太快了。有的他本人死了,就由他的继承人或“传人”来一代一代的继承,来作为“假神”在人间的“代表”。那样的“传人”总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因为时代在前进,而那些“传人”,所继承的只能是“话语权”,和通过话语权所拥有的个人的欲望:权势、金钱和性。 “真神”所留下的只有永恒“真理的话语”,祂在人间没有“传人”或“特定的代表”。而这个“真理的话语”所蕴涵着的永恒的真理,是要通过“人间思维”的解读去获得的。那个“永恒真理”是“空虚混沌”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人类实践和思维的积累中所获得的“人间思维”能力去解读出来。 圣经中的民族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是什么?就是有信仰的人所解读出来的真理。“旧约”从“出埃及记”开始,实际上就已经是以色列人的民族的历史。“新约”是西方世界的国家的历史。是有信仰的人所写的历史。但是这样的历史也只有不离开“创世记”的人类历史的“根”去解读,才能够得到神所指引的真理的道路。 所以整个《圣经》中的永恒的真理,是要人去不断的“解读”出来的。祂需要人人都能感受的语言去“解读”;所以,“信仰”需要追求,这个“追求”首先就是“语言”的追求。 人间没有无歧义的语言。 所以人类社会要向着神所指引的路,向前发展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只有圣经所指引的路,才是通向全人类的历史发展的路。旧约中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就是有信仰的人所写的民族的历史。这个民族的国家虽然被灭亡了,国家没有了,民族再一次被外族所统治和奴役,但是信仰依然保持着,保持在摩西、大卫和所罗门的“律法,"、"诗篇",和"箴言"中。神的看顾使以色列民族成了一个特殊的民族,国家没有了,那个民族还保留着,他们保留着旧约的智慧:旧约的智慧主要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认识宇宙的智慧,关于人间思维的智慧和人间从家庭到家族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智慧。关于认识宇宙的智慧,也就是两类思维方式以及这两类思维方式的相反、相成,在否定和再否定中推动社会前进的“大智慧”,是指引人类社会前进的永恒的真理。那个“大智慧”是神指引着,以神的样式为主的以色列人,走向以神的形象为主的埃及人的埃及地,在两类思维方式的碰撞和融合中实现的。它所结出的果实就是“旧约”。以色列人永远的保守着的实际上并不是所谓“血统”或“基因”的“民族”。他们的祖先以色列早就认识到了這一点:没有民族的融合,他们这个柔弱的家族必遭绝灭。他们守护着的是认识宇宙、认识人类社会的永恒的真理。 “旧约”中,特别是创世记中,明显地蕴涵着神看顾和保守全人类的“公义”和“大爱”。在以色列国家再次被异族统治和奴役的过程中,是耶稣基督解读出旧约的那个真理。他开创了人类信仰发展的新时代,“新约”时代:耶和华神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神。“新约”的大智慧就是教导人间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和如何“做人”的道理。“旧约”中讲的最多的是人的“灵”——人的认识宇宙的思维能力,和对待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群之间的关系的道理。耶和华神不对个体的人讲话、或实施惩罚,只对遴选的家族的首领讲话,和对人类全体订立“永约”。祂同等地看顾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两类人群,祂实际上总是面对全人类的。而“新约”向着普通的“个体人”传播“神的福音”,传播“个人、社会、和全人类”三位一体的福音,传播着如何对待“人生”的大智慧。“新约”带给人类的是如何建立“个人和社会”、“国家和全人类”之间的关系的福音,是“新约”时代所窥见的耶和华神对于“新约”时代的永恒的真理的启示。是“新约”打开了人间通向全人类历史的“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 但是“新约”的真理,还只是西方世界所窥见的耶和华神所启示的永恒的真理,是神的样式的民族所窥见的耶和华神所启示的真理。神已经一次一次地把具有神的样式的民族和神的形象地民族引领到一起,在碰撞和融合中,来发展全人类的共同的“人间智慧”。这最近一次的碰撞实际上是从20世纪开始的:在“新约”中还没有从“创世记”中窥见耶和华神所展示的我们时代的永恒真理的启示,特别是关于认识宇宙的启示。新约时代的人间智慧,还无法清楚窥见人类认识大自然旳"辨证思维"的内含。在西方形式主义的“人间智慧”发展了以后,就渐渐地失去了“神的智慧”的约束,失去了“信仰”的约束,成了“蛇的语言”泛滥的社会!所以人间的社会民主主义,依然保持着左右两翼的对立。在宗教改革以后,“三位一体”的信仰的发展,还是软弱无力的。林语堂先生的《信仰之旅》最清楚地讨论了这一问题:他指出了东西方的思想方法的主要差别就是:东西方宗教(我们把它称为“意识形态”)的差别是:东方世界的否定逻辑依赖直觉和西方世界的数学心和人的全意识之间的斗争。神是看重神的形象的,看重“人间智慧”的;而祂又把“神的样式”的获得过程看作“人类犯罪”的过程。但是神又喜悦“人间智慧”,遴选“神的样式”的民族来作特殊的看顾。但是仅仅有形式思维的国家,也是解读不出神的话语中的完整的“真理”的。 看一看今天的世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就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聪明人,不是在撕声力竭地鼓吹着进行一场从怀孕时刻为起点的大竞争吗?而这样的“自由竞争”实际上又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引进的一个基本的、首要的观念。对于长期禁闭于“假神”的约束中的中国人,改革开放中,最大的一件事无疑就是引进“自由竞争”的观念来驱除“偶像崇拜”的约束。这三十多年,给中国带来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无疑也是那个“自由竞争”。 但这个观念正是当今西方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也是人间一切罪恶的根源。 今年是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害50周年,在万维网上有一篇网文,这里摘录它的一段: 但是,今天看来,美国人已不能藉着记念肯尼迪遇刺50年来再次振兴美国精神,激发人们的希望。美国人更应该追溯深远一点,从美国立国初期的总统和先祖们的基督精神和信仰根基去寻求美国的复兴和希望。今天肯尼迪还是这么受欢迎,一方面体现了美国梦想和精神,另一方面却反映了美国因去基督教化所导致的道德沦落和社会经济危机中人们渴望的更新改变和复兴。美国应该回归真神! 这段话说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什么是主导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那就是“回归真神”。这就使我想起我们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国家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我们逐步地走上左翼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直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徘徊在“形象崇拜”和“形式崇拜”的“人间智慧”的道路上,没有找到“回归真神”的信仰道路。我们和50年前的美国有相似的地方,都在做一个“国家梦”。其实“国家梦”也是神所指引的路的一部份,一个国家先要自强起来,才能为实现“世界梦”的神的道路贡献出力量。看来实现“回归真神”的道路,也是一条曲折的路。不论对于美国和中国都是一样。神就把民族和国家分成两类:神的形象的和神的样式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总是要分成两步来走:先是各自的发展,不论以形象思维遏制形式思维的国家,还是以形式思维遏制形象思维的国家,最后能够建立的都不是神所要求的“天堂”,都只能是一座“巴别塔”。最后都会坍塌,神的道路就是两者融合的道路。 人类社会一次一次地在两类思维方式的民族和国家的碰撞中融合和前进。但是每一次碰撞对于人类也都是一场灾难。但是在灾难中真正倒下的总是那些远离真神智慧的那些“假神”。不论是形象崇拜的“形象”,还是形式崇拜的“形式”都会在碰撞中坍塌。而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总会在融合中前进。今天,已经到了建立全人类社会的“历史观”的时候了。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人间两类思维方式的民族和国家碰撞的结果,都是双方的大厦的坍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最终结果是用象形文字的古埃及的消亡,和随后以色列国家的灭亡和以色列民族向着世界各地的逃亡,兴起的是以“天主教”信仰为基础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天主教和古罗马文明中,进一步融入了形式思维的古希腊哲学,以色列人的耶和华神的信仰也发展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第二次信仰碰撞是十字军的东征,造成的结果也是古罗马帝国和古回教帝国的消亡,兴起的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三次两类思维方式的大碰撞从西方扩展到了全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出现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左右两翼。 那些哲学和信仰的问题,我们不再在这里讨论了。 最后我们只想说明一点,就是社会民主主义左右翼的形成也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必然的,也是神的自然的安排: 在人间是无法获得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完全合一的“神的精神”的。不仅人类无法获得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神的精神”,每个国家也还无法建立“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意识形态”,每个国家的内部的人群,甚至每个家庭,每个人自己也都无法达到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完全合一的。我们只能在信仰的追求中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两类思维方式碰撞的结果,是旧的两类思维方式的大厦的坍塌,而新产生的思维发展中依然会有两类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别和矛盾。 今日世界和历史上以前的世界的差别只是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后坍塌的是法西斯主义和殖民主义,兴起的是左右翼的社会民主主义。但是今天社会民主主义两翼的矛盾和以前的两类思维方式的矛盾之间已经有了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以前三次的信仰的大碰撞中,总是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存亡的问题,现在应该说不再是国家存亡的问题了:不论耶稣基督的信仰,还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信仰,都是建立在全人类共同家园的信仰基础上。既然今天大家都相信今日的人间最大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那个国家的孤立的问题,而是人类共同的问题,为什么社会民主主义还会有两翼的差别呢?因为我们依然还是人,我们的思维和智慧还是受到自己的小小的大脑所局限,无法完全地认识宇宙,认识大自然,也无法完全地理解“神的话语”,所以当今最重要的是就是寻找人类共同的信仰,不论西方的以形式思维为中心的“自由世界”,还是东方以形象思维为中心的“共产世界”;不论“自由竞争的进化主义”还是“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都只是一种“人间智慧”,离开了“神的智慧”都只会给人间带来愚昧和罪恶。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已经不再存在宣扬“国家主义”的“国家梦”的空间,而只有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地球梦”的基础上,才能够取得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信仰的核心:这就是主耶稣教导我们的 :“要爱你们的敌人”! 为什么要爱我们的敌人呢?因为我们的“敌人”就是思维方法和我们不同的人群,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呢?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学习那个曾经是我们的敌人的思维方法。他们的思维方法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但是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意识形态”,也和我们的思维方法和意识形态一样,也是“人间智慧”,他们也是人。懂得了这一点,才能够懂得主耶稣的“大爱”。今天的世界,一个全人类的地球家园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是这个“雏形”中,所用的语言依然是“人间的语言”,“人间的语言”依然是有歧义的语言。这种歧义的语言,只能用“神的话语”才能使人间的两种不同的人间语言体系,一步一步地接近。 离开了“神的话语”,任凭有歧义的人间语言之间直接地对立和冲突,就会走向“暴力思维”和暴力行为,这就是“人间语言”的“辩证思维”。 最后只能通向共同的毁灭。学习“神的话语”,跟从神的话语的指引,双方都去理解对方的语言,这就是“双赢”的辩证思维,神的话语中的“辩证思维”。 那么什么是我们改革开放的路呢?我们的改革开放的路,也就是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在神的话语的指引下,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走到一起,在碰撞和融合中开创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真正的全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实际上改革开放是相互的,中国走进西方,学习西方的形式思维;西方也走进中国,学习中华文明中的形象思维和实践精神。这就是双赢的道路。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实际上已经走过了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偶像崇拜的路;正在走着用中华古老的文明来反思“西方道路”的阶段,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样的路是走不出前进的方向的;所以我们还要走过中华文明三千年的路,这两条路上的问题有共同性: 就是我们是一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国家和人民。形象思维是不能丢的,那个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形象思维,就是圣经创世记中的神的形象,它是形式思维的起点和归宿。 西方今天的困难也就是脱离了形象思维的“公理”,成为自由竞争的进化主义泛滥的地方。自由竞争的进化主义是动物世界所走过的路,没有历史的路。也就是“蛇的语言”下走出来的道路。在中华古文明中,是完全没有“蛇的语言”的位置的,这也不好。蛇也有说话的权利,对蛇的语言遏制的过于严厉,形式思维的语言也发展不起来了,就成了被“假神”所禁锢的僵化的思维。但是“蛇的语言”不能泛滥,形式思维,和蛇的语言总是伴随在一起的;当它离开了神的思维的约束的时候,就会走向动物所走的路。“回归真神”就是双赢的基础,就是走向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的历史道路的指路明灯。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没有信仰,科学不是宗教
热度 8 book 2013-11-16 18:42
冬天的下午天黑的越来越早。窗外偶尔传来的呼呼风声,屋子里电器的嗡嗡声,再加上楼下那家人跟刚开始呀呀学语的小孩子的嬉闹声,觉得挺有意思的场景。看东西看得眼睛直发花,不知道是放松还是劳累,但不管如何,从日历上,这是周六的下午。 在这样的场景里,按说挺适合窝在什么地方读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 陈安老师的长篇小说《重大计划》 ,只可惜如一些老师说的,他第一章写了三次却还在那宾馆里。希望他的小说哪天能最终出版从而能给人一个在这样的天气里窝在哪儿捧着读的机会。 不过,我还是能够读到了点有意思的东西。在萧瑟的冬天谈科学和宗教好像是有点应景。那是Jerry Coyne于11月14日发表在Slate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No Faith in Science ”。Jerry Coyne是芝加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一书的作者。 起因是这样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Daniel Sarewitz前段时间在 Nature 发表了一篇文章,谈论他对于希格斯玻色子发现的后续效应的思考,以及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他在文章里说:“对那些不太懂数学的人来说,相信希格斯粒子就是一场信仰行动,而非理性(an act of faith, not of rationality)”,并且他文章的题目是“ 有时候科学要为宗教让路 ”。然而,Coyne不干了,出来说Sarewitz把相信希格斯粒子比作“信仰”是错的,况且意思还跟宗教里的信仰同义。 Coyne认为,科学是基于证据的,而宗教信仰却并非基于证据的,比如希格斯粒子是被证实了的(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者,一个是可以证明的,另一个则是无法证明的信仰。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他论述“科学没有信仰”。有人说做科学要有信仰,起码要信仰“冥冥中”的自然法则(unexplained set of physical laws),以及理性(reason)的价值。但这两点在Coyne看来都是错的。一方面,那些自然法则是被观察到的,并且其行为是可以预见的;另一方面理性是表现为批判、逻辑、从经验中学习的一种习惯,是做科学时的工具,而非一种先验性的假设或信仰。还是来看看他的原文吧: So scientists don’t have a quasi-religious faith in authorities, books, or propositions without empirical support. Do we have faith in anything ? Two objects of scientific faith are said to be physical laws and reason. Doing science, it is said, requires unevidenced faith in the “orderliness of nature” and an “unexplained set of physical laws,” as well as in the value of reason in determining truth. Both claims are wrong. The orderliness of nature—the set of so-called natural laws—is not an assumption but an observation . It is logically possible that the speed of light could vary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while we’d have to adjust our theories to account for that, or dispense with certain theories altogether, it wouldn’t be a disaster. Other natural laws, such as the relative masses of neutrons and protons, probably can’t be violated in our universe. We wouldn’t be here to observe them if they were—our bodies depend on regularities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We take nature as we find it, and sometimes it behaves predictably. What about faith in reason? Wrong again. Reason—the habit of being critical, logical, and of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is not an a priori assumption but a tool that’s been shown to work. It’s what produced antibiotics, computers, and our ability to sequence DNA. We don’t have faith in reason; we use reason because, unlike revelation, it produces results and understanding. Even discussing why we should use reason employs reason! Finally, isn’t science at least based on the faith that it’s good to know the truth? Hardly. The notion that knowledge is better than ignorance is not a quasi-religious faith, but a preference : We prefer to know what’s right because what’s wrong usually doesn't work. We don’t describe plumbing or auto mechanics as resting on the faith that it’s better to have your pipes and cars in working order, yet people in these professions also depend on finding truth. 才发现原来我之前也有多篇博文提到了科学和宗教的关系: 进化论不可以证伪(不是科学)吗? 进化论与智能设计之争 漫画之 进化论 神创论 达尔文对上帝的态度 我是猴子吗? 开放问题:盘古 女娲 上帝 科学
个人分类: 读-思-拾|4359 次阅读|8 个评论
(12)读圣经,学科学: 信仰与历史 (八)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中编
wenmiaosong 2013-11-2 19:53
(12)读圣经,学科学: 信仰与历史 (八)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中编写全人类的共同的历史 我们的信仰是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有的人不相信“神的话语”对于当今时代的人类社会还有“约束”和“指引”的作用。他们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的智慧,古人懂得牛顿理论和相对论吗?古人懂得遗传基因吗?古人有计算机程序语言和信息系统吗?是的。那些现代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那些科学实践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认识“大自然”,认识“人类社会”和认识“人生”,带来多少确实的东西。 正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所说的:每一个人的知识像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知识的圆圈,如果把圆周看成边界,边界之内是已知的“知识”,那么边界以外就是未知世界。 你的知识越多,你看到的边界外的未知世界也就越大。人总是生活在更大的未知的迷茫之中。当然我们今天的迷茫有一些已经不同于过去的迷茫,但是更多的地方,我们还是处于同样的迷茫之中。 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的知识范围的扩大,人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了,个人的智慧联系着家庭;家庭又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那个与家庭相联系的社会关系圆圈里;而那个与家庭联系在一起的圆,又处于国家的大圆圈之内。而今天国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圆圈了,它也处于全世界的大大小小国家的影响下的全世界的圆圈之中。这是一个方面,这是人类社会的认知圆圈。人类社会的认知圆圈实际上又处在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的那个更大的“圆圈”之中。 在那个认识大自然的“圆圈”,就是自然哲学的“圆圈”。当然那样复杂关系的“圆圈”,已经不是“人间思维”中的几何图形的“圆圈”所能描述的了。“人间思维”本身永远无法完善、准确地描述“大自然”;“人间的语言”,“人间的理性”永远是“残缺不全”和“充满歧义”的。 但是人间的语言、人间的理性思维,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没有了它,人类的"形象思维"就会是更"空虚混沌”。所以,我们依然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相对于这个自然哲学的圆圈,前面的那些圆圈可以称为人文哲学的圆圈。 自然哲学的圆圈才是一个最重要的人类认知的圆圈,因为只有它的圆心,才是全人类认知的共同的中心。 中国古老文明中,有一句名言叫“效法自然”。它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苏格拉底的“认知圆”,实际上主要是讲自然哲学的“认知”过程。他不懂“社会哲学”,他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统治者”也就不认可他,就把他给杀了。以后他的学生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就既讲自然哲学又讲社会哲学。他们的命运看起来好多了,但是以后以“天主教”的名义来统治人间社会的年代,他们成了被崇拜的偶像,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把他们的理论,作为火烧布鲁诺,审判伽利略的“根据”。 中华古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对于“认知过程”的这样两种说法,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那个极其相似的地方都来自“神的话语”,而这个“神的话语”的“根”来自“创世纪”。但是以后的发展,向着两个方向:中华文明向着“人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中国古老哲学中的两句话,后一句是孔子儒家哲学的意思,是从个人的自身修养开始,先要格物致知,然后才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最后才能平定天下。当然是越后面越重要,为了最后的崇高目标,前面的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小节”了。孔子自己就说过,那些种地、做工的道理他不懂也没有兴趣懂。前一句话是老子道家哲学。中华古文明中,一开始是两者并重的。以后,孔子的说法越来越被国家的掌权者所喜欢了。他的传人和后裔越来越吃香了,那些人就当了“熟读圣贤书,卖与帝王家”的“官”,也就成了“犬儒”;当然也有像孟子那样的,始终以“民为贵”,也有像王阳明那样,始终坚持“格物致知”,在实践中“为民请命”的“儒家”。而老子的后代就越来越被社会统治者所冷落。因为“效法自然”和“格物致知”这样的话,过于混沌,虽有不少古人不时的在探索着那样的道理,但是那个“物”的道理不是个人的脑袋“格”得出来的。所以他们的传人们,就去装神弄鬼,炼仙丹、卖假药了。直到今天也还是一样:孔子的第多少代传人,不懂格物致知、也不修身养性,就以孔子的后裔的身份,直接来谈论治国、平天下了;而老子的后代传人中的不少人还在那里卖假药,谈“阴阳五行”和“精、气、神”的“长生术”。科学网上有一篇网文,谈我国“创新乏力的文化根源”写得很好: 中国文化,只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注重对真理的追求。——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对于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能力,所有人都认为不应该,觉得如此优秀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怎么会缺乏创造力呢?但事实就是这样。我最近阅读《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时,看到作者的总结,心头豁然开朗,我认为这就是创造乏力的文化根源。 经世致用,这是儒家文化对于知识和学习的根本观念,这个观念直到如今都在主宰知识分子的知识观。用学习获得的知识来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没什么错,但不应该是全部。知识的另一个作用是探索真理,无论自然的还是社会的。经世致用加上探索真理才是获得知识的全部目的。 只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注重对真理的追求,这恰恰是中国在现代科学发展中错失先机的根源。中国的古代科学,主要是为皇帝服务,包括天文、冶金、水利、炼丹等等,而皇帝对科学基本没有好奇心。宋明理学产生之后,社会思想逐步封闭,人们更多关注于自身周边的人事,所以没有和欧洲同步产生现代科学。 中国哲学的本质是个人审美和处理社会关系。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一旦社会稳定、风调雨顺,人们就将目光投向诸如诗词歌赋的享乐,为了享乐就需要获得财富和地位,这样个人必需学会处理人事问题,所以知识就不会被用在对真理的探索上面。 当下社会,人们学习各种知识,仍旧是为了升学、赚钱、享乐,几乎没有人去探索真理,所以知识还是处于“被运用以牟利”的状态,其原因固然有竞争压力,但根本上讲,还是我们的文化特点在起决定作用。 只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注重对真理的追求,反映在科技立项上,就是科研经费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原创的东西很难获得资助、跟踪性研究泛滥。这些表现其实有同一个本质。很多国家级的大项目,其实都是已有知识的拼凑,拼凑的目的是运用这些知识来做一些“大”事情,而这些“大”事情往往并不需要这样的项目。往小里说,一个基金也是如此,申请书对研究方案的苛刻要求其实仅仅鼓励了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基金的核心目的“探索”。最近围绕基金的话题很多,有位博主列出评审人的14条意见,都是围绕研究方案,显得很琐碎。要知道,一个申请的创意才最重要,评审者要判断的是这个创意值不值得研究,至于如何研究,那是申请人的事情,评审人认为实现不了的事,也许对申请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只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注重对真理的追求,反映在研究生学习上,就是只会做实验,不会思考,进而分辨不了什么是重要的研究,什么只是技巧。 这篇文章谈到的, “经世致用,这是儒家文化对于知识和学习的根本观念,这个观念直到如今都在主宰知识分子的知识观”。“只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注重对真理的追求” ,这确实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 所以没有和欧洲同步产生现代科学”, 也是一个确实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仅仅归结于“ 皇帝对科学基本没有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 但根本上讲,还是我们的文化特点在起决定作用”。 这里对于那个起决定作用的文化特点讨论的还是一些表面上的问题,而没有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找到中华文明的这个顽疾的根源。因而也看不到如何改变这一状态的出路。 其实古希腊文明后来也发展不下去了,他们过分强调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理性思维”; 把他们的“理性神化”了 。就像杨振宁先生告诉我们的“逻辑”是科学思维的方法,也就是古希腊文上的“神”。但古希腊的“神”不是《创世记》中告诉人类的“神的话语”的耶和华神。古希腊哲学本身内容实在太丰富了,我们只能最扼要的谈一下。它实际上是直接来自“旧约”中的“神的话语”: 公元 前4世紀 下半葉, 馬其頓 的 亞歷山大大帝 統一了整個 希臘 ,並且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 希臘文明 傳播至東方。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 前2世纪 ,稱 希臘化文明 (Hellenistic civilization)。希臘語漸漸成為“世界語言”。《 聖經 》的“ 七十士譯本 ”即是在公元前三世紀被譯為希臘文。 “旧约”的“神的话语”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神造人”的根本之处,是给了人以所有动物所没有的“灵”。有这个“灵”,人才可以有“神的样式”和“神的形象”。神要给予人类心灵的,是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合一“神的心灵”。 上面印文中所说的将 “希腊文明传播至东方” ,不是中国和印度那样的东方,而正是以色列人与夏甲和以实玛利的后代所居住的地方。从旧约创世纪中的记载,挪亚的庶子含和雅弗在因建造巴别塔而变乱了口音以后,出现了人类的第二次民族大分离,其中就会有古希腊人的先祖。古希腊文化传回以色列民族和中东的阿拉伯民族的所在地,发展了“新约”的耶稣基督的宗教和穆斯林的宗教。“旧约”和“新约”的《圣经》是实际上是以古希腊文,最后完成并传播到整个西方世界的。古希腊文明中开始也是包含着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这样两部分,但是总是解决不了两者合一的问题:本来古希腊哲学中也是两个方面同时存在并发展着的: 米利都学派 是 前苏格拉底哲学 的一个学派,被誉为是 西方哲学 的开创者,由古希腊学者 泰勒斯 创建。 米利都学派开创了理性思维, 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 希腊神话 来解释世界,米利都学派的学者大多出身于 古希腊 伊奥尼亚 地区的海港城市 米利都 ,著名的哲学家有 泰勒斯 、泰勒斯的学生 阿那克西曼德 、 阿那克西美尼 等。 米利都学派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万物的本源。 泰勒斯的观点是万物本源于水,而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限者( 希腊语 :ἀπείρων)。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是的本源是气体,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在旧约中,那个向东方去的民族,走得很远,他们是该隐的后裔,他们也受到神的同等的教诲和看顾,但那些都是有“神的形象”的民族。神在以色列(迦内)地,看顾神的样式的家族的时候,也用另一种方式看顾着“神的形象”的民族。 我们前面讲全人类共同的历史的时候,讲了在神遴选以色列民族的过程中,从旧约的创世记中有三次民族大分离:第一次是该隐的后裔,他们是被称为有“神的形象”的民族,看来他们都走得很远,主要产生了古印度文明和中华古文明。这里所说的古希腊文明是第二次挪亚的庶子“含”和“雅弗”的后裔中的雅弗的后裔, 这些人的后裔,将各国的地土,海岛,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创:10,8, 那时的海岛,就指地中海上的“岛屿”,古希腊人应该是他们的后裔。“含”的后裔在创世记中已经写明,他们就在迦内地到埃及一带,埃及人、赫人和亚述人都是他们的后裔;因为挪亚惩罚过他们,让他们作以色列先祖的奴仆。在学圣经的时候,我们必须看清楚,圣经中所写的“奴仆”的意思和中国“犬儒”文化中的“奴仆”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同样有独立的人格,主人和仆人在耶和华神面前是受到平等的看顾的。在古老中文的“训诂学”中,奴仆是没有这一层意思的,奴仆必须忠于他们的“主人”。所以在大陆的文化中,那个“奴仆”被改称为“勤务员”或改革开放后的“公务员”。所以美国总统可以把自己称为人民的“公仆”,而“公仆”的名字在中国总是流行不起来。以色列的先祖中的有些人看不起埃及人、赫人、亚述人,而又与他们接触得很紧密,在那个时代西方的民族间的融合、矛盾和冲突主要就在那些地方和那些民族之间展开着。实际上埃及和亚述后来都比以色列人口多得多,强大的多。在讨论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是神带领以色列人到埃及地,进行了有神的样式的以色列人和有神的形象的埃及人之间的,人类的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以色列人在那次民族大融合中得到了民族的大发展,从百余人的家族,在短短四百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了有60万男丁、两百多万人口的强大的民族;而埃及人也从以色列人中学到了神的样式的智慧,渡过了七年大灾带来的巨大困难。圣经中所说的那段时间为“四代人”的时间,一般圣经学家所估计的四百多年的民族融合的时间,我觉得那是不准确的。因为以色列的以嗣子出生时其父的岁数来“记年”的记载,在那里中断了。以后开始了以各个王朝或帝王本人的“历史纪年”,这两者总是连接不确实的。 历史中总是有混沌,而混沌中又蕴含着“确实的真理”:如历史“纪年”总是混沌的,神的“大能”也总是混沌的;但是“大能”中所蕴含的“大智”的真理是确实的,“纪年”中所蕴含的对于“时间”的“原初理念”的真理是永恒的。 以色列人在和古埃及文明的民族融合中,诞生了以色列民族;并给人类留下了最古老的“神的话语”的最可靠的人类历史的源头——“旧约”。 “旧约”是用古希伯莱文所写的人类最早的一本书。它的“创世记”又是“旧约”最早完成的。这是人类发展的第一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里程碑”。 那么古希腊文明和中华古文明的发展都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一些重大的“历史阶段”。古希腊人在神的样式和神的形象中,最后选择了以“神的样式”作为根本,并把它称为“理性思维”,以后又改称为“形式思维”。并把理性思维的规则——“逻辑”给神化了。而中华古文明中最后选择了“神的形象”,把形式思维的智慧严格地置于“神的形象”的约束之下。但是这个“神的形象”不是来自对于认识“大自然”的“神的大能和大智合一”的真理,而是成了孔孟之道中的“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神的话语”中的真理。这个“神的话语”就是神对于东方文明的一种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安排和看顾。祂的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的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历史”。在中国的国家历史的发展中,最清楚地显现了“神的大能”的安排,就体现在林语堂先生的一幅典型的中华文明的对联中:“人思穷而天心见,径路绝而风云通”。中华文明中缺乏神的样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形象思维总要找一个“形象”作为依据,又找不到“真神的形象”,就只能以“皇天后土”的帝王作为神在人间的被崇拜的“形象”了。所有只具有“神的形象”的民族,最后都必然要有“崇拜偶像”。而“人间假神”的崇拜最后总是会走到“穷途末路”的一天。因为在广大民众的心底并不真正认同任何“人间的假神”。 我们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最后确实到了“人思穷”和“径路绝”的境地;而“改革开放”的“天心”一见,我们的“风云”又通了!可见“神的话语”中的那种共同的“信仰”,也深深扎根的我国民众的“心灵”中。中国没有民族的历史,或者说民族的历史是混沌空虚的,而我们国家的五千年的历史中,同样蕴含着通向“大同世界”的神的大能和大智合一的智慧;当然那个智慧也还要我们“人间的智慧”的发展去窥视和领悟。为什么“新约”也会有“神的话语”呢?因为它是由坚持对耶和华神的信仰的人来续写的。 古希腊文明向东方,原来信仰耶和华神的地方传播,使得以色列民族与阿拉伯和其他回教民族,都得到了新的“人间智慧”的能力。出现了人类历史的第二次文明融合,由此产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二个最重大的事件:那就是“新约”的出现,“新约”和“旧约”链接在一起的《圣经》的出现。和以色列民族写出“旧约”一样, 《圣经》是人类历史的第二个最重大的事件,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的第二个里程碑。 但是古希腊文明却在文明融合中结束了。 那是因为古希腊人把逻辑神化了, 而削弱了形象思维的发展。属于形象思维的泰勒斯的学生 阿那克西曼德 、 阿那克西美尼 和后来的德谟克利特等哲学家们,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万物的本源上;由于在那个时代,人类思维的能力还无法真正达到“认识物质本源”那样的范围,那些理论都是混沌而空虚的。在形象思维的发展上,他们的“传人”进一步把它变成了一种“虚无混乱”的“诡辩学派”。 在哲学思维上我们必须把“空虚混沌”和“虚无混乱”相区别:“神的话语”中有“空虚混沌”,信仰“神的话语”的人间的“神学家”和“科学家”的话语中也都有“空虚混沌”;而人间的“偶像崇拜”中,,被称为多少代“传人”的人或现代没有信仰的“精英们”的话语中,有的不是“空虚混沌”,而只是“虚无混乱”。 空虚混沌中蕴含着“真理”。而“虚无混乱”中只存在“愚昧和邪恶”。 古希腊的形象思维者走向了虚无混乱,所以理性思维渐渐地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柏拉图有句名言: “如果思维出现困惑,就去学数学吧!如果认为观察能够解除困惑,你就去做小鸟吧”。 直到今天这句话在我们自然哲学家或自然科学的理论科学家中,依然还不乏信仰者。其实离开了实践的观察,数学并不能使人解除困惑。脱离了“神的形象”的理性思维的民族,在政治上试验了贵族的民主制,他们的理性思维並不能推动人类认识大自然的实践的发展,他们的人间智慧的思维能力最后都用来发展与认识大自然关係不大的文化艺术了,他们的艺术得到了辉煌的发展。但是最后还是被回教帝国所消灭了,他们的文明被埋葬在地下和海底了。但是又没有完全的被埋葬掉,他的“哲学”通过回教帝国保留下来的典籍,到文艺复兴的启蒙时代又发扬起来了。他们的稀世珍宝的艺术品以后都被打捞和发掘出来,成为文艺复兴的推动力量,今天也大都放在法兰西和大英博物馆了。 而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依然被坚持“神的话语”信仰的以色列人所继承了,耶稣基督的“新约”继续带领着人类的思维,向着神所指引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方向发展着。以后以色列国家没有了,古罗马王国进一步把耶稣基督的信仰发展成了“天主教”,走向了除了伊斯兰教和中华古文明以外的几乎整个世界。但是“天主教教会”的发展,又是《圣经》信仰走向“宗教”名义下的“偶像崇拜”的开始。“旧约和新约”的《圣经》依然是指引着人类走过“国家历史”的道路,成为通向“全人类历史”的指路明灯。而那种“形式化”的天主教的宗教体系,只能走向逐渐衰落的道路。 人间的文明历史,被分隔成两大类不同的人间群体的“文明历史”——由“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家族、民族或国家所组成的“两大文明”。以色列的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古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等等都分属于这样的两类文明。这就是神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安排。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在這两类不同思维方式的群体的碰撞和融合中前进的。这种融合就是在“神的话语”的指引下,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合一的过程。从圣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人间总是要超过千年的时间,才发生這样的一次大变化。第一次是在纪元一千多年前,在以色列民族和埃及民族的融合和碰撞中,诞生了旧约。当然在这以前还有神造人和神人同在的全人类的历史,但那要长远的多了,我们至今无法知道它的具体的存在时间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把祂称为“神”。所以圣经的“起初”,是混沌空虚。人类的历史从无限的混沌中走来,它的第一个历史的大事件就是旧约的诞生,人类的第一本用文字记载的给人类以方向的“圣经”。第二次就是在纪元前后,在希腊的“神的样式”的文明和伊斯兰的“神的形象”文明的碰撞下,但是还是从以色列民族中,诞生了新约。“新约”和“旧约”结合的《圣经》,实际上是西方文明的“民族国家”的历史的开端,是旧约和新约的圣经,指引了人类走过“民族国家”的历史的发展道路。新约的主要內容是用古希腊文明的形式思维的人间智慧去窥见和解读旧约的神的大智和大能的“真理”。它对“旧约”的发展主要就是:从“旧约”的耶和华神的“人的平等”,发展到耶稣基督的“民族的平等”;从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公义”扩展为不同人群之间的“大爱和民主”——“要爱你们的敌人”。耶稣基督并没有为以色列民族的主流所接受,以色列民族依然守护着“旧约”圣经,这应该也是耶和华神的安排。 旧约中清楚地描述了“神的样式”和“神的形象”两类民族的分离,神对这两类民族的看顾,和指引他们在融合和碰撞过程中,发展形象和样式合一的“神的智慧”。“神的话语”是“永恒的真理”,就是因为祂讲的是“大能和大智”合一的智慧,那些“大智”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的,因而在每一个时间内又是完全明确的“真理”。在“人间智慧”还搞不清楚神的真理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时候,“神的大能”看起来是混沌的,是超乎“人间理性之外”的, 而当人们窥见了“神的话语”对于他所在时代的“真理的启示”的时候,就明白了所有人间的“理性”不是真“理性”,只有神的话语中,才蕴含着“神的真理性”。 “新约”不仅是耶稣基督窥见的新约时代的“真理性”,也是为我们后人观察我们时代的“神的话语”的“真理性”提供了完美的榜样。 耶稣基督的大爱最基本的就是“民族平等”和“反对暴力”,反对人群间的暴力。耶稣基督和他的信徒们背负“十字架”,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赞成在国家间、民族间和一个国家的不同人群间宣扬暴力思维,更坚决反对在人群间使用暴力。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群间,“大爱”比“暴力”更有力量;暴力只能取胜于一时,只能使一种思维方式更严酷地压制另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大爱”才能实现在神的话语指引下,去发展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神的智慧”。但是天主教会在纪元一千年前后却走向了耶稣基督精神的反面,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民族间的大碰撞——历时三百多年的“宗教战争”和接着对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人间智慧”严厉的镇压:“火烧布鲁诺,审判伽利略”。这次两种思维方式的民族间的历史大碰撞,引发了人类历史的第三次大发展,从形式上它是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标帜的,而更重要的是西方“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天主教会的某些领袖,以神的名义来宣扬对于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群进行残酷的战争,这是以“神的名义”犯下的罪,它对于人类思维的发展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这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自然科学,只有在“创世记”的“神的话语”的指引下,才有正确的方向;而社会民主的思维基础其实也早就蕴含在“旧约”的“神的话语”中——耶和华神本身并不支持为以色列人“膏王”的,在以色列人的要求下,他一边勉强同意为以色列人“膏王”,一边开始疏远了和以色列民族的关系,只以“先知”和他们联系,自己再不直接出面和他们联系了。当以色列王国强大起来以后,也是以同样的方式用暴力对待其他民族的时候,祂就离开了以色列的民族国家。 “新约”中耶稣基督更以 “基督归基督,凯瑟归凯瑟”,“要爱你们的敌人”, 那样明确的语言,反对对于“思维方式”的独裁和不同思维方式人群间的暴力;并以他的宝血对“人类犯罪”进行了“救赎”,允许人们在“神的公义”的约束下,发展人间智慧,在阳光下游戏等等系统的、明确的话语来阐明了在“民族国家”的时代,走向社会民主的道路。 新约中耶稣基督的话语,是国家从家族的或民族的暴力统治,走向社会民主的明灯。 从十六世纪开始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实践也可以清楚看到,没有《圣经》的“神的话语”的正确指引,要实现真正实现社会民主是极端困难的。 看起来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好像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的“两大古文明”——由“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民族所组成的东西方的“两大文明”,超越的人类历史的“神话时代”,进入了人类“理性思维”的时代。在西方最权威的现代哲学家罗素说: “ 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在东方也是一样,中国文化的主流并不把中华古文明和“神学或神话”联系在一起,中华古文明看起来像是有一个“人文主义”的起点。但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实实在在的人文主义的起点在哪儿呢? 在“皇天后土的封建礼教”的起点下,在人间的偶像的崇拜下,我们永远找不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二百多年里,我们的民族的先驱已经否定了那个中华封建古文明“起点”了。 在袁世凯以后,任何人想恢复封建皇朝式的统治是不可能了。但是我们古老文明的人文主义的起点,比封建主义的起点还要顽强得多。這是由两方面影响所造成的:一是我们古老文明中对于耶和华神的教导已经变得很混沌模糊了,由于我们民族的先人一直运用形象思维、形象语言和形象文字,那种文字的数量有限,並不能用来精确描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的现象,文字和民间话语的差别很大;在人间话语中传流的神话故事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异,那些神的话语的“内涵”无法以准确的形式流传。那些以象形文字保留下来的“神的话语”的“经典”的文字的表述比古希伯莱文的“旧约”确实要“空虚混沌”得多,我们有文字记载的《易经》已经变成“虚无混乱”了,在那里已经找不到“神的话语”的真理的内涵了。但是那些可以以形象语言保留下来的最基本的“神的话语”的“内涵”,实际上依然深深地刻在生活在中华大地的民众之中。在我们民族中几乎保留着“旧约”中对于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所有真理的“内涵”,但是对于认识大自然的“创世记”的话语,却搞成了不同于西方“逻辑思维”的另一种“空虚混沌”。没有了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着的具有神的形象和具有神的样式的两大民族的关系的那个内容,而用一个更加空虚混沌的“文字话语”来表达了,那就是“辩证思维”。其实这不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在所有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民族中都发展这种“辩证思维”,应该说,辩证思维也是神赐予具有神的形象民族的一个真理。这些我们将在以后讨论。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的科学是不完全的,哲学是直觉的判断和对行为的关切, 宗教是否定逻辑,依赖直觉;而西方人的科学是理性及数学,哲学是数学继续增长的侵犯,并与伦理分家,宗教是数学心与人的全意识之间的斗争 ” 。我就以下面的语言来表达我对林先生的这段话的理解,并以此作为寻找人类共同历史的小结: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见证“神的话语”,还是考验“人间智慧”?我想既是见证“神的话语”,也是考验“人间智慧”;但是最终是见证“神的话语”。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活动的记录。这个纪录当然应该从人类的被创造开始。在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中说“有一些历史学家非常瞧不起神话在历史中的实质地位,但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没有神话的部分,这个民族不过是一群木偶而已”。他只写了中国人、日本人和以色列人的历史的神话部分。当然,我们不是说其他国家的历史中没有神话部分,就是木偶了。 其实,人类历史最根本的就是人类的共同的历史,人类共同的历史提供了人类历史的“神话部分”。到今天,每一个国家其实也还是都有每个国家历史的“神话部分”,那个神话部分的现在可以不叫“神话”,而是叫做“意识形态”。 每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中,总是离不开“历史的神话的部分”。如果那个“意识形态”完全脱离了人类历史的神话部分,那个国家总会发展到危险的道路上去。我们的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最基本的教训就是,在某个历史的“瞬间”,我们“意识形态”失去了历史的“神话的部分”,终止在某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和主义之上。虽然只是一瞬间,但也够可怕的了。当然神的大能保佑我们回来了! 所以在讨论今天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时,我总想着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人思穷而天心见,径路绝而风云通”,当人间的智慧完全背着神的大能的时候,神总会神奇地给我们打开一条通路,这个神倒底是外在的智慧,还是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发展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在我看来並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這种情况下,不可能靠一个人的或一群人的智慧。人间的智慧,只能作用于一时,开辟不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人间的智慧,最后也总是要和人类的历史的神话部分链接在一起,社会才能稳固地前进,人间才能开辟人类历史的新时代。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人类的“信仰”,或者说人类所共有的“普世价值”的基础。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圣经,学科学(11) 信仰与历史 (七)民族、国家与人类的历
wenmiaosong 2013-10-20 08:22
读圣经,学科学(11) 信仰与历史 (七)民族、国家与人类的历史 我们正在讨论的总题目是“信仰与历史”。而“信仰与历史”又是“读圣经,学科学”的总体内容中的第一部分。在前面几节一直在讨论《圣经》,实际上只是讨论旧约中的“创世纪”。我们是把“创世记”作为人类历史来读的。在“创世纪”读完以后,应该继续来读“旧约”的其它部分。但是我实在没有时间来像读“创世记”那样来读完整本“圣经”了,因为我的专业是“自然科学”,读圣经是因为今天的现代科学的路遇到了麻烦,才去读《圣经》。现在该来讨论一下历史了,我们讨论的历史也是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这个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就是“理性”的历史,而不是作为文学和政治的历史。它並不比信仰或圣经容易说明白。让我们来看一看维基百科上是怎样讨论历史学的。维基百科上关于“历史学”的第一句话:“ 歷史學 ,簡稱 史學 ,是以 歷史 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这是最典型的逻辑学上的“同义反复”,下面详细一些的: 歷史學,簡稱史學,是研究 歷史 如何被 編寫 ,不側重於歷史 事件 本身,而注重怎樣重新解釋個別 歷史學家 的 歷史觀 。 從事歷史學研究的人通稱為歷史學家。由於歷史學家們向來講究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實證精神,對於無法運用史料加以證明的事多避而不談,尤其恥於談理論。因此歷史學僅管有悠久的發展過程,但在近代的表現,相較於新興的 社會科學 ,則顯得理論基礎相當脆弱。全世界的歷史學家至今對於「何謂歷史」與「何謂歷史學」等直接關係到其生存命脈的議題,都沒有相同的共識,所以歷史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內容與研究主題,一直沒有辦法與其他學科被明確地界定,有時候一個歷史學家可能同時為 經濟學家 、 社會學家 、 考古學家 、 人類學家 、 政治學家 、 心理學家 ,甚至 生物演化學家 。 历史是什么?“ 全世界的历史学家至今对于“何谓历史”与“何谓历史学”等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命脉的议题,都没有相同的共识,所以历史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研究主题,一直没有办法与其他学科被明确地界定”, 这是维基百科上对于历史学的阐述。“ 有時候一個歷史學家可能同時為 經濟學家 、 社會學家 、 考古學家 、 人類學家 、 政治學家 、 心理學家 ,甚至 生物演化學家 ”。 历史可以和“一切”相交,就和“文化”一样:现代历史学家,也就是现代文化人,不论衣食住行的那一行,现代历史学家和现代文化人一样,只要加上一个“史”,一个“文化”,就可以开创一门“新学科”,那个开创新学科的人,就是新科学的开创者,这就是我国当今像北大、清华,那样的“名校”,实际上也是世界名校的科学创新的一个方向。所以,一些有信仰的历史学家,就提出了“历史观”。那么历史观是什么呢?历史观应该就是 “研究是什么主导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不能与那样一个“历史观”相交的“ XX 史”实在不能放在历史学的范围内。当今的世界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种完全相反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我们先看什么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 Zur Kritik der Hegelschen Philosophie )是 德国 哲学家 费尔巴哈 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他代表了当时的 唯物主义 观点,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对 黑格尔 的 唯心主义 进行的分析批判。他认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脑的属性,是附属于肉体的,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精神和思维看作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的东西,“没有感觉,没有人的,在人之外的思维”即绝对精神,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这是十分荒谬的。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 哲学 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 语言 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等于处女借圣灵而生救世主”。 卡尔·马克思 认为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时,没有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 辩证法 的重要性和其合理成分,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 形而上学 的。马克思写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1条(几百字),来分析评价他认为费尔巴哈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从这段讨论可以看到,唯物主义是从批判唯心主义而来的。实际上人类历史上,在费尔巴赫和马克思以前,既没有“唯物主义”,也没有“唯心主义”。当然,对于宗教和神的信仰的争论是一直存在的,对于人类的思维的讨论也是一直都存在的。费尔巴赫的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对于《圣经》中一些“神迹”的批判,本身在不论东方或西方的哲学史中都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并不能解决“是什么主导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大量的神学、神话和宗教中都确实存在着现代科学发展的“理性思维”所无法解释的内容,指出这一点,丝毫也没有解决“是什么主导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个问题。“ 他认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脑的属性,是附属于肉体的,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精神和思维看作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的东西”, 那样肤浅的观念对于解决是什么主导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毫无帮助的。 是的,一个人没有了大脑和肉体,对于这个人来说,他不会再产生精神和思想了。但是他所产生过的“精神和思想”也就会跟着消失吗? 它也回答不了像人脑和动物的脑到底有什么差别?动物的大脑有思维和精神的属性吗?人们还会问人的精神是怎样附属于肉体的? “人类的思维和精神是来自大脑和肉体”,能够从那样的“唯物主义”的肤浅的观念中回答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那些根本问题吗?显然,它一点也不能回答与人类思维与精神有关的所有问题。因为人类思维中的一切问题,都是以人存在“思维和精神”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一基础,就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了。但费尔巴赫的话中,有一句是很有意思的, “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 “ 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用这句话来批判唯心论是对的,而且是非常的恰当。 马克思把费尔巴赫的“唯物主义”称为“机械的唯物主义”并指出了它的缺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章):“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章):“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这两段话对于费尔巴赫的批判是完全正确的。 “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这段话中,前一句是对费尔巴赫的“唯物主义”的批判,那是完全正确的:基督教的本质和“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这里只是把“真正人”该成“自然人”。但是这里并没有说清楚“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的意义。 那种“革命的”和“实践批判的”活动,是任何话语所说不清楚的,这样的实践活动,只能从实践的结果来回答,而不能从“理性”的思考中获得历史观的任何内容,而是要看那种“革命实践”活动的具体的内容和结果。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这句在近代史上的影响很大,它是社会民主主义左翼的“哲学基础”;我既不笼统的支持它,也不笼统的反对它。 因为人间本来就没有“绝对真理”的存在。所以人间的“历史”永远会有“两部”,不是“一部”。在近代史中,一部是“唯物主义”者的历史,另一部是“唯心主义”者的历史。 但这句话又不能直接地去理解,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唯物主义者”自己是说不清什么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能够正确地批判“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也是一样,他也会批判“唯物主义”,但也说不清楚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错误就是费尔巴赫所说的, “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 而唯心论并不知道“唯物主义”错在哪里?他们的批判并没有批倒“唯物主义”,反而自己成了“唯物主义”。罗素就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唯物主义”。“唯物主义”错在哪里? 只有“创世记”说得清楚:“地是空虚混沌”。“物质”是什么? 对于人类来说“物质”主要就是“地球上的一切”, 要寻找对于那个“空虚混沌”的“物质”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起点。就像任何一个自然人,一定有一个起点,那就是他的母亲诞生他的时刻。我们把那个属于今天的人类的“知识”叫做“理性的知识”,理性知识也应该有一个起点。那个“知识的起点”在哪里呢?创世记告诉我们:“祂的灵在水面上运行”。这就是“创世纪”的“起初”。这些我们还要在“自然哲学”中去深入探讨,沿着神在“创世记”中所指引的路去重新探索。不信“神”的无神论的现代自然科学家把“爱因斯坦的话”当成了“神的话语”,已经引导理论物理学走入“空虚混沌”之中, 真正的“自然哲学”必须在“神的话语”的指引下,在“空虚混沌”之“上”来运行,才能够和“起初”的那个空虚混沌的“唯象理论”链接起来。永无休止的“链接”,才有永无休止的探索前进。这就是圣经给我们指引的道路。 是《圣经》的“创世记”中的语言给我们的指引。也就是 新约中所指出的“旧约”是人间智慧的开端和道路的意思。 我们只能在“空虚混沌”的上面,观察由空虚混沌中所展现的“现象”,我们既不能钻进空虚混沌的物质中去“观察”,也不能离开地球去无垠的宇宙“观察”。人类知识的根在于“感性的知识”,但是那个“感性的知识”不属于任何一个“自然人”,它在任何一个我们今天的人类所说的出来的那个“自然人”之前。所以今天的哲学家把它称为“原初理念”或“逻辑的原初”。那个“原初理念”是不会自己前进的,也不可能通过“自然人”的直觉观察来获得的,直觉观察只能得到感性知识。“感性知识”只有在“理性思维”的帮助下,在能够变换成“理性知识”。但是那个“理性知识”同样不是“神的话语”中的“真理”。“理性知识”还要通过“感性思维”的检验,才能成为“相对真理”。所谓“感性思维”的检验就是“人人感受的直觉的检验”。这个“检验”是人人可以感受的,所以一定是长期的,反复的,也就是“历史的检验”。所以直接把理性神化,就是“唯心主义”的根源。那个,唯物主义者认为自己能够说清楚“物质”,他们尽管不能深入到地球的内部,物质的内部,也不能完全离开地球去观察,但是他们认为只要有了他们的“理论”和“语言”,就能够观察到物质的内部,观察到和地球没有实在联系的无垠的宇宙。这样人间就有了四种语言:感性思维的语言,理性思维的语言,两者合一的语言,以某个或某些聪明人所“约定”的“逻辑推理的前提和规则”运行的“游戏语言”。圣经中用一个“蛇和女人”的神话,说出了这四种语言:“神的形象”的语言,“神的样式”的语言,神的“形象和样式合一”的神的语言,和没有“理性”的蛇的语言。现代科学家的语言是一种什么语言呢? 为什么把 “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于唯心论错误的本质呢?或者说那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的错误为什么就是“直接地把理性神化”呢?因为他们不相信物质就是“空虚混沌”。现代物理学家总是说,牛顿理论只是一种“唯象理论”,而他们的理论是“精确理论”,牛顿的宏观理论只是现代物理学理论的一种近似。这就错了,牛顿理论是一种空虚混沌的理论,但是它正是所有现代物理理论的“根”。现代物理只是一种探索,那种探索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极有意义的。但它的意义不是能够直接把牛顿的宏观理论变为他们的精确理论的一种近似形式,而是只有在“理性”(或逻辑推理)上,和宏观理论链接在一起时,才能够把宏观理论的“混沌空虚”,发展成微观或宇观理论的“空虚混沌”。可惜到现在还没有链接起来。人间没有完全精确的理论,只有混沌空虚的“唯象理论”。所有的现代物理学、现代数学和现代哲学,也都不能产生精确的科学理论。“空虚”就是现代图像中的“马赛克”,只有那些和宏观的“唯象理论”链接在一起的时候,现代科学理论的图像才能够保持“真实性”。那些马赛克会小一些,图像的混沌会变的清晰一些。而所有逻辑上链接不上的“探索”,那个图像再好看,也是假的。为什么现代物理理论要和牛顿宏观理论相链接呢? 因为牛顿理论链接着圣经上的“神的话语”。那些現代科学家的理论不能和牛顿理论相链接,也就不能和创世记中神的话语相链接,而又说成是比牛顿理论更精确的理论,这就是将理性直接神化。 “创世记”中的前三章写的是所有“科学(和哲学)”的历史的开端:既有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也有社会科学(和哲学)的智慧的开端。只有“创世纪”中才有自然哲学的智慧的开端,任何其它的人间的历史,包括所有民族的“历史和宗教”和国家的“历史和意识形态”中,都没有旧约中的那个自然哲学的智慧的开端。“创世记”第四章是全人类的历史,第五章是全人类历史向着民族历史的过渡。从三十三章开始了以色列民族形成过程的历史。整个旧约从“出埃及记”开始,就是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了。那些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也有“历史的神话部分”,出埃及记就使以色列民族历史的“神话部分”。在那里也没有了自然哲学的开端,没有了全人类的共同的历史,实际上没有了直接的“神的话语”。其实以色列国家的历史是短暂的,而民族的历史一直被保留下来了。在以色列国家被消灭以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继续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了。聪敏、顽强的以色列民族,经受了无比的苦难,以最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为全人类守护着他们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先民的历史和自然哲学的历史。这个历史中有人间智慧的开端和道路。特别是其它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中都不存在的“自然哲学”的开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智慧的开端和发展道路的方向。实际上在耶和华神离开了以色列人以后,以色列人坚持保持的已经不完全是神所遴选的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了。 神在以色列人已经获得了在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时期的神的“形象和样式合一的语言”和那种语言所描述的人如何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的“智慧的开端”以后,在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机,带领以色列人离开了他们祖先居住之地,到埃及那个当时已经发展得最辉煌而又危机四伏的,“神的形象”民族的居住地,用以色列人的神所给予的“智慧”,帮助埃及人渡过了最困难的灾荒期。同时也使那个神的样式的民族,更好地学习了神的形象。从只有上百人的极其聪明,但又极其弱小的家族,在和当地人的融合中,发展到了由60万男丁的战士和两百多万人民的相当强大的民族。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神又给了以色列人以建立“国家”的最根本的智慧——关于律法、关于大爱和诚心的社会哲学的智慧和发展道路,帮他们建立了国家的过程中,以色列人把“神的话语”用他们的已经比较完善的“文字语言”记录下来了。他们用神所给予的人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敌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后,以色列国家的统治者也和其它民族一样,离“神的形象”越来越远了。不愿受神的形象和样式合一的智慧约束了。当他们要进一步建立统治更多异族的强大国家的时候,神就离开了他们。但是广大的以色列公众,依然守卫着“神的话语”;在以色列国被消灭以后,以色列民族坚韧不拔地守卫的是耶和华“神的话语”,那个“遴选民族”的纯洁性的守卫,实际上在神把他们带到埃及的时候,也就留于形式了。今天不论以色列国和美国的以色列会堂中,已经是各种肤色的人都可以看到了,大量以色列人都和所有民族通婚,在美国以色列人,已经不再以一个独立的民族出现了。民族的观念在象美国那样新兴的现代国家,正在失去它的存在的意义。他们所有人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遵守一个国家人民所制定的法律,但是在信仰和思维上拥有自由。当今的世界又进入了从现代国家,向着全地球国家的方向前进的时候了,我们中国人有了比纯粹的爱国主义更为广阔的道德、伦理和信仰需要学习和追求。 现在回过来讨论“神”的历史观。这里只能简单的罗列几条,不再引圣经的原话了,因为“创世记”上的话已经引用的很多了。而圣经的其它部分我还没有学好。所以已经引用过的就都不再直接引用了,以便不写得太长。 首先主导人类历史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这确实是一个根本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各个时代,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很多聪敏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是精神,还是物质?是实践还是思维?是帝王将相,还是奴隶们?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古印度的佛学家,伊斯兰的神学家,中华古文明中先贤和哲人,到笛卡儿、黑格尔、康德、直到马克思和毛泽东都在思索和回答那个问题,他们都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答案,他们的思想都是人类思维发展历史中的不同时代的“人间智慧”的代表。那些“人间智慧”都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一个时间看起来很对、对好,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不对了,不好了。因为照着那个观念去发展人类的社会历史,一个时期可能是好的,但后来又发现应该还有更好的;或者那种理论或观念做起来总是只对某部分人好,而对另一部分人並不好。而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是会变的,一个好皇帝,一个好政党,随着时间的推移,代表那个皇帝的家族的继承人,和政党的继承人都是要变的。没有一个“人间的理论”能够经得起时间推演的考验的。 神的话语是怎么样的呢?祂的话就是随着时间而改变和发展的:你看,神是在第六天造成了全地上的活物以后,才来造人的,而且是和陆地上的动物在同一天造的。创世记中神从不说怎样造,但是对于时间的顺序,和在第一天,第二天,一天、一天地各按其类,才是祂真正要告诉人类的。在造完地上的动物后,神先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但是下一句讲他造的结果时,却是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第七天又说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叫亚当。那么前面一天只造了一个男人,女人是后来造的,是用男人的勒骨造的。在“神造人”,神没有告诉人他怎样造人,反而把形象,样式和灵,翻来覆去的讨论,而且总是按着确定的时序,与“数字”链接在一起的“时序”,在每一个“时序”是每一件事都是讲得“明明白白”的,而不同时序里,又是“明明白白”地不一样的。这才是神要告诉我们的如何认识宇宙、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的根本方法。 “神造人时”是这样,叫人的“灵”如何去认识神所创造的天地万物时也是这样。所以下面的那个 关于智慧树上的果子的“神的话语和做法”,就成了圣经中神给予人类的最重要的信息。 在创世记中“神的话语”都是没有对象的,因为祂的对象还没有造出来,所讲得都是他的大能的计划,祂所讲的那些随着“时序”变化的大能的话语中那些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大智”,神的智慧是大能和大智合一的永恒的真理。但是在创世记中,那个大能和大智看起来又好像并没有直接联系的。在人类如何获得“人间智慧”的过程中,神有了说话的对象,有了神与亚当、夏娃和蛇之间的对话,就有了四种语言。神对亚当说:园中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而夏娃对蛇说:惟有园当中那颗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最后,夏娃和亚当都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以后,神也只是对女人说,你作的什么事呢?但并没有让他们死,而是给他们的生活作了新的安排。神的语言中最重要的是“时间”。时间的观念有两种:一个是时间的顺序,一个是量化的时间。时间改变了,他的形象和样式也都随着改变了。和四种语言:神的语言、亚当的语言、夏娃的语言和蛇的语言。前三种语言有对话,而神只对蛇说,没有蛇的回答。蛇只能接受神的话语的指令,不能与神交流。 第四章中亚当和夏娃生了该隐和亚伯两人,亚伯牧羊,该隐种田。该隐因神喜悦他弟弟,牧羊人亚伯,就把亚伯杀了。神惩罚该隐,把他赶了出去,该隐的后裔,就向着东方越走越远,但是神同样看顾着他和他的后人,一直一直的看顾着他的后人,记录着他的很多很多代的后裔。这就是全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实在太遥远啦,但是在圣经中那个占了远远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到第一批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分离的历史,也就是那么短短的四章。 后来亚当和夏娃又生了塞特,那就是以色列的先人了,但还不是以色列的祖先。塞特出生时,专门写了是亚当一百三十岁时生的塞特。在这时,在说塞特的后裔的时候,创世记中又说,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把赛特的后裔(长子)一代一代都记着,都记下了其父生长子的岁数,这样人类的历史的年代就按着岁(年)记录下来了,直到挪亚。挪亚的子孙都住在一起,讲一样的语言。以后那些人在建造巴别塔时,神把语言搞乱了,挪亚的三个儿子就分离了。又一次写下了三个儿子的后裔,只有长子闪的后裔,有长子出生时,其父的岁数。两个非长子也记下了一代一代的后裔,但没有生长子时,其父的年龄。他们的后裔往西去了,也是越走越远,最近的大概是古希腊人了。这些人是不是西方人的先祖?闪的后裔,一直到他拉。都只记了长子出生时,其父的岁数。到他拉先生了长子拿鹤,又生了亚伯兰,这又到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新时代了,开始从家族社会到氏族和部落社会的发展过程了。 圣经中就是那样,在社会没有大的变化的时期,就写一下一代一代长子出生时,其父的岁数,非长子记了一次,以后不再记了。到了社会转型时,就详细的作了记载,记下来的都是 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神的形象和样式。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人类的两类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或感性思维、直觉思维)和形式思维(或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知道人间为什么把神的样式改称为“形式”了,当然这里也有中文的翻译的问题。与神的形象和样式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人间语言。人间语言也是从“一样”到“搞乱”,再由“搞乱”到“沟通”(翻译),最后寻找“共同(无歧义)语言”,这也是 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两者说的是一回事。 只是说话的角度不一样:一个是用“神的话语”说的,一个是用人的“文字语言”说的。人总是只能站在人群的中间,用人间语言说话,说出来的总是有歧义的,“无歧义语言”只是追求的目标。只有神能够在人群之上,在时间和空间之上。人写的历史只能是“人间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只有神才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之上,写出全人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 神写的是永恒的真理:这个永恒的真理,是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变和发展的,但是每个不同时序所讲的“不同的话语”,都凝结成真理,圣经就是那样一连串的独立的真理所组成了“神的话语”。“神的话语”是永恒的真理。那个“真理”就是神的“大能”。神的大能看起来也是“空虚和混沌”;但是把时序和孤立的大能链接成一个“信仰”,那个“信仰”中就包含了“神造人”的历史、“神人同在”的全人类的历史。以后就只有人所写的历史了:那就是从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 那个“人”所写的“历史”中,也可以分成两类:有信仰的人所写的历史,和没有信仰的人所写的历史。有信仰的人写的历史内容主要内容,就是人类追求“信仰”的历史,也就是“科学”的发展历史。 没有信仰的人所写的历史,主要写人间的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斗争和竞争,是写和动物相似的生存竞争和比动物更高明的把“人间智慧”用于人间的斗争和竞争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历史,和今天社会的明星们的历史。那些就是大洪水前神看到的上古英武有名的英雄人物的历史,神看到那些就心中忧伤。但是有信仰的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写不出一部同样的历史。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现代的历史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部历史,人还写不出“一部历史”来。 人类社会到了亚伯兰的时代,开始了把一些家族联系在一起的氏族社会的时代。神的遴选使得那个特有的家族,把他们对于傍支亲族间的婚姻看得很重,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留住那个“时间的循序”,保留住了用年岁表示的“时间顺序”下的“神的话语”,也就能够保留住人类的最早的先民的“神话的历史”。在保留人类的“原初历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留住时间的“正确顺序”。为了保留住这个时间的正确顺序,神一开始就告诉人关于“数字”的理念,先是第一日、第二日,并那样的数字和“日”链接在一起。以后我们改称为“一天”。神告诉我们的是“一天”与“一天”必须分清楚,那就是用“昼”和“夜”来分隔的,不可混乱。 圣经旧约中,一开始就是从“起初”到第一天,第二天,这个把一、二那样的数字和天“链接”在一起,也就是神最早告诉人明白如何把“数字”和“时间”的链接在一起的逻辑关系,或在人的“灵”上加入的第一个“神的智慧”。所谓“量化的时间”,是从“顺序”而来的,数字来自“顺序”,但是一天、一天的用数字表示的“顺序”,在没有语言记录的先民的时代,是记不清楚的。所以更重要的是“年岁”的理念,“年岁”的理念。为什么要遴选一个牧羊的民族呢?年岁的概念对先民来说也是容易明白的,不论种田的人,还是牧羊的人,季节的变换、庄稼的收成这是和昼夜的轮替,一样“直觉”的,是连动物的生理功能中也都确实地存在的。但是数字的观念就不容易获得了,这是要有特殊的智慧的,那就是神给人的“灵”中才能够存在的。为什么要一个牧羊的民族来记住、记清楚“数量”和“时序”的关系?那就是因为牧羊民族最容易得到数量的观念,他们每一天总是要数一数自己的羊的数目。这大概就是神的遴选的根据。有了日,有了年,还要一个民族牢牢地记清楚,所以就有了长子出生时,其父岁数的记载。只有一个人数不太多,关系很亲密的家族,才能在先民的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做到“记住今夕是何年”这一点。所谓长子继承制和旁支婚姻和远系结婚的区别等等实际上本身并没有意义,神早就说了,所有的人都是来自同一祖先,而且在神的历史记录中只有平常时期才用长子继承制,每到特殊时期,都不是长子继承。 到亚伯兰的时代,社会发生了大的变动,人口已经很多了,气候又发生了变化,家族间为了生存而寻找合适的生存的土地,成了一件大事。家族、氏族和部落间的为争夺土地的斗争越演越烈。那个神所遴选的民族发生了一个生存上的困难,他们的长期以牧羊为主的生活,和注重傍支婚姻,家族人口稀少,很难再适应那个时代了。而耕种民族大量的民族同化和人间等级的差别越演越烈而形成了各种“假神”,依靠那种“人间智慧”维持着庞大人群的国家开始形成,所谓“假神”就是以特有家族的祖先崇拜为基础所形成的用以维持人间等级差别的暴力思维的“意识形态”。那个时候,神就选择了有智慧的人,而不是长子来做族长,亚伯兰和雅各都是次子,但是神选择了他,并要他到埃及去,那里有足够放羊的草地。雅各的智慧更大,他和神摔跤,神为他祝福时还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后来真正开创以色列历史的约瑟,更是一个小儿子。圣经中以色列民族的真正历史,应该说是并不是长子开创的,而是庶子们所开创的。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神对于“人间智慧”的要求和态度也是在改变的,对于国家的态度以及神与人的关系也都是在改变的。但是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又蕴含着不变的真理:在遴选以色列民族,发展神的样式的时候,他会要求以色列人坚持信仰,但是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也照顾着另一类神的形象的民族。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有强调要有智慧和能力的人来领导和发展以色列民族,要和神的形象的民族相融和,在民族的融合中发展神的形象和样式合一的智慧。在那些以假神和暴力思维强大起来的时候,他一面在那个民族的底层公众中,发展着神的样式,维护者真正的神的形象,一面帮助以色列人战胜假神,建立民族国家。他一直反对有假神形象的王权国家,但是在一定时候,为了在人间保持和扩大“神的话语”的真理,他也答应了为以色列国膏王。但是在同意膏王的同时,他自己不直接给以色列膏王,而以先知和以色列人联系了,自己不再直接和以色列人来往,他和以色列的关系就越来越远了,直到最后,离以色列人而去。 “新约”是新时代的神的真理的发展和扩大,“新约”把“旧约”时代的蕴含着的耶和华神对全人类的保持和看顾,成了耶稣基督对全人类的直接的保持和看顾,把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人都同样的成为神所看顾的人。把耶和华对国家历史的真理的启示,直接地以“基督归基督,凯瑟归凯瑟”,一句话清楚地彰显出来。新约是人类社会走向民主时代的神的呼唤,当然这个民主是不断追求对“神的话语”信仰的真理约束下的民主。不是按着“蛇的话语”的民主。耶稣基督说,“要爱你们的敌人”,这就是通向神所应许的,建立万国之国的全人类国家的目标的道路。在全人类的历史从新开始编写以前,人类还是要有两部并不相同的国家的历史。而那两部历史的融合过程必定是发展信仰的过程,是发扬大爱的过程。不是暴力的过程,也不是象“蛇的语言”那样自由和竞争的过程。人类一定会在“神的话语”的信仰的追求过程中走向美好的未来。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工作者心中的红色精神
ning198729 2013-10-16 04:10
导读: 本文从个人作为国家高水平项目公派出国的日常经历谈起,由浅入深的谈了个人对红色歌曲歌词的一些理解,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和情怀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个人信仰进行了浅显的讨论,希望与各位朋友们共勉 来德国有一段时间了,不知怎么的,每天早上和睡前都要听一下刀郎的《红色经典》,张楚的《社会主义好》和唐朝乐队的《国际歌》,感觉浑身都来劲,从翻唱的激昂的歌声中,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潜伏着,我仿佛感觉到了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这是一种红色的精神,一种从建党之初,甚至是创作《国际歌》的时候甚至巴黎公社运动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精神。 先说唐朝乐队的《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就全靠我们自己”,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真理,有些发展快的学科,“下午的理论”就可能推翻“上午的理论”,而人类并没有停止脚步,一个真正地科学家一定是可知论者,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一定有一种信仰即:世界的所有科学问题,一定都能得到解答,尽管这个解答不一定是最终的。 “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建设好”这是一首流行在文革时期的歌曲,对于我国目前而言,这句话仍然是绝对的真理,当前的形势下,搞好科研的大前提是社会的稳定,在这句歌中,我仿佛能够体会作词和唱的人民对未来国家的光明前途的期待,其实,这也是我们科研人员对祖国未来科研事业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期待。。 “革命代代如潮涌,党的光辉照我心”我深信,我们国家人才济济,浮躁中必有冷静深邃之人,经过岁月的积累,必然会有许多思想成熟,科研过硬的人才出现,这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党内的一些党员不严格要求自己,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他们愧对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我本人是光荣的党员,我时刻牢记入党时在中科院发下的誓言,在任何环境和情况下(是任何),我都会按着我当初的誓言不断前进。。。否则誓言就不称之为誓言 PS:我在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经济、信仰和企业家们(三)
Furaibo 2013-10-15 12:37
编者按: 面对震荡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业如何克服困难,迈步前行?职场人士如何面对压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近日,新商道记者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在震荡中前行——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经济学家赵晓博士、前百事可乐中国区总裁时大鲲先生、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先生等人发表了演讲,其中有对中国经济形势客观中肯的分析和解读,有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提升的现身说法,有关于企业家丰盛生命的真诚建言,还有嘉宾与现场听众们的精彩互动及会后新商道记者采访的参会来宾由衷感言。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第三部分:基督徒企业家王若雄谈仆人式领导。 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经济、信仰和企业家们(三) 文 / 新商道编辑部 2013 年9月29日,由三桥(青岛)工商团契主办、青岛仆人领导力机构承办的“在震荡中前行——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顺利举行,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晓博士、前百事中国区总裁时大鲲先生和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先生担纲主讲,青岛工商界人士近500人参加了论坛。 基督徒企业家王若雄谈仆人式领导 基督徒企业家、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先生进一步从企业家领导力角度出发,提出在企业中推动“仆人式领导”的观点。 王若雄先生首先说,今天论坛的主办方是三桥(青岛)工商团契,大家可能没有留意承办方是青岛仆人领导力机构。我们传统的理解,领导就是要强权的,要说一不二的,本人过去就是那样的人。这里说仆人领导力,仆人怎么可以做领导呢?不管讲得多精彩,今天只要你记住“仆人领导”或者“仆人领导力”几个字,对你今后在企业里的领导会大有帮助。 他指出,传统中对领导的理解,是强权、颐指气使、说一不二,等等,但“仆人领导”却与传统中人们对于领导的理解迥然不同。“仆人领导”是从《圣经》价值观引申而来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生命影响生命、品格建造品格。《圣经》中最完美的“仆人领导”形象,就是为门徒洗脚的耶稣。在现今这个时代,企业家不可以再用强权和控制人的办法领导和带领企业,企业家唯有成为企业员工的服事者、服务者、或者说“仆人”的时候,才能跟员工真正建立起美好的关系,有效地带领企业发展。 王若雄所带领的天泰集团推动“仆人领导力”已有四年的时间,他总结经验发现有如下五个特征: 第一,建立信任 团队中建立坚实的信任关系,信任是仆人式领导力的基石。这个信任是建立在爱的基石上。有句话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力。其实这句话的根基在于彼此相爱,相互真诚地流露爱。今天这个社会我们不太讲爱,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这份爱。爱之基础上的信任在领导团队中非常重要,是仆人领导力的基石。 第二,敢于面对冲突 中国古人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什么叫和而不同?当我们的愿景相同,背景相同,价值观相同的时候,我们的意见、认识可以有不同。我们应该把出现的问题摆在桌面上。人们常常不喜欢冲突,尽可能地避免冲突。为什么害怕?因为在冲突当中,大家都受到伤害。为什么会受伤害?没有信任。所以,仆人领导力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敢于面对冲突。 第三,工作起来全力以赴 有了信任,敢于面对冲突,勇于解决冲突,大家干起活来自然就会全力以赴。 第四,敢于问责 仆人领导力不是说都是做老好人,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都变成了老好人,老糊涂。不是的。真正的仆人领导是敢于问责。对于问责,相信大家是认同的,因为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个企业负责,对我们的价值观负责,更是对上帝负责。 第五、讲求绩效 这也是最后特别重要的一点,仆人式领导或者基督化企业,不是不讲究业绩的。一个推行“仆人领导力”的企业应该是最优秀的企业。 “在这样一个震动的时代里,我们应当怎样前行?也许只有‘回到信仰原点’,信靠创造掌管宇宙的亘古不变的上帝,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才有希望,才有盼望。这也是我们动荡中的人们唯一可以抓住的。我自己就是“要坚守信仰”的。所以,也会在企业当中尽力按上帝的原则实行,推动仆人领导力。”王若雄先生说。
个人分类: 书斋小记|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是一种信仰
热度 1 gl6866 2013-10-13 21:27
临近南京大学,有一家既无闪耀的吊灯也无奢华的外部装饰的雅致书店。大凡光顾过该店的读者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进店就会闻到一股纯粹的书香味,可以像在家里一样肆无忌惮地翻阅每一本书,静静待上一下午。这就是江苏南京一停车场旧址的书店。这就是被冠以〝中国大陆最美书店〞之名的“先锋书店”。 书店老板钱晓华,50多岁,还是位基督徒。他初中未毕业,经自学考上南京大学中文作家班,他于1999年买下南京五台山体育场的地下停车场创办先锋书店。创办书店后,至今仍保持阅读习惯,坚持早上看两小时小说,下午专攻文史哲,晚上看一部外国电影,听一张西方音乐碟片,为的是向读者推荐优质的书籍。 走进书店大门,首先看到的不是畅销书架,而是著名的罗丹(Auguste Rodin)雕塑〝沉思者〞的复制品,收银台则是以成百上千本书堆砌而成。在书店的主厅里,有两张长长的书桌还有超过300个座椅,以方便读者在这里停留和阅读。他的书店之所以很美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即努力使之成为一间有人性的书店。钱晓华将他的书店看作一个公共图书馆。果真,后来它成了南大的第二图书馆,这是城市中一个人们可以有梦想的地方。钱先生说,在先锋书店,阅读是我们的信仰,这里是爱读书的人的天堂。 一位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说:“我经常来这里,因为他们藏书丰富,而且他们不歧视只想读书的人。〞她说,在校时她每周要来这里两次。书店的主厅还是举办对话和音乐会的场地,这里还有一个咖啡馆,并永久展示精美的图书设计,还为南京人制作的创意手工提供销售场地。钱晓华将他最喜欢的艺术品悬挂在书店的天花板上,书店的柱子上还雕刻着著名的诗词。 随着电子图书逐渐挤压了传统书籍的市场之际,许多书店都面临着财政困难。钱晓华说,书店代表着城市的幸福感。当一个城市失去书店,实际上它正失去灵魂中的东西。先锋书店还在南京开有两家分店,但这个特别的地下车库书店成为了南京一个著名的景点。 不久前,CNN到访了“先锋书店”,并撰文称“〝中国大陆最美的书店在停车场里〞(China`s most beautiful bookshop ... in a car park)。不少海外网友也在网页下留言,有人表示:〝这是极富创意的做法,我要为了这家书店去中国大陆!〞同时,许多南京网友也倍感自豪。先锋书店官方微博也转发了该消息,并致所有读者:〝有来读书的你,才有先锋书店。〞 如果我机会去南京一定要访一访先锋书店。你呢? 先锋书店门脸 先锋书店大厅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32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经济、信仰和企业家们(二)
Furaibo 2013-10-13 17:07
编者按: 面对震荡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业如何克服困难,迈步前行?职场人士如何面对压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近日,新商道记者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在震荡中前行——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经济学家赵晓博士、前百事中国区总裁时大鲲先生、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先生等人发表了演讲,其中有对中国经济形势客观中肯的分析和解读,有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提升的现身说法,有关于企业家丰盛生命的真诚建言,还有嘉宾与现场听众们的精彩互动及会后新商道记者采访的参会来宾由衷感言。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第二部分:中国企业家须回到信仰的原点。 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经济、信仰和企业家们(二) 文 / 新商道编辑部 2013 年 9 月 29 日,由三桥(青岛)工商团契主办、青岛仆人领导力机构承办的“在震荡中前行——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顺利举行,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晓博士、前百事中国区总裁时大鲲先生和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先生担纲主讲,青岛工商界人士近 500 人参加了论坛。 中国企业家须回到信仰原点 相对于赵晓博士的宏观经济角度,基督徒企业家、前百事中国区总裁时大鲲先生则将关注点放在了经济背后的“人”——企业家身上。时先生举例说, 1960 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占全世界第 78 名,到 2010 年却是全世界第 127 名——虽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不断上升,甚至升到 2010 年全世界第二,但人均财富却没有真正享受到。虽然中国的出口大量增加,但人们的生活却没有太多改善。论及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时先生提出几个观点: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而且不再回来;商业市场开放已经成型,而且竞争剧烈;倚靠关系获利已经不再,而且成为负担;可持续的企业实力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的企业实力呢?中国要登上世界舞台,其实力和影响力究竟何在?简而言之,时先生将企业实力归纳为“做事”和“做人”两方面,他指出,论到绩效和表现,中国企业家常常从“做事”的层面去讨论——虽然我们必须讲求做事的方式和策略,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注重市场分析和策略性的思考与计划;然而,我们怎样高效、可持续地管理企业的团队和知识,怎样把企业的文化形成起来,甚至可以到一个地步,有一天老板若不在,企业照常可以高效运营,因为企业的文化已经超越了老板个人——这是企业家更应当注重的。也就是说,今天中国或者说全世界,出问题的都是“做人”的方面,而不是“做事”方面。 “世界越来越强势了,中国越来越‘崛起’了,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你是越来越强势,还是越来越衰弱了?”在世界舞台上,是要当主角呢,还是当小丑?这是每一位企业家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是人才剧烈发展的时代,被激励的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员工在企业里做到 80 分就已经算很好的,但一个被激励的员工可以做到 120 分,差距不容小觑。所以,企业家如何激励员工,如何使优秀的员工不再跟着金钱、福利走,不再跟着国企、外企或世界 500 强走,而是跟着他的领导走,这是领导者面临的课题之一。优秀的领导不是靠技巧带领员工而是靠内心,优秀领导者必须品格与能力并重。 领导是什么?“许多人讲领导要穿西装打领带,非常时髦,要人家喜欢。其实,这不是什么好领导。领导要让人家看的是外面还是里面?我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做领导的能力到底是什么?一个人所做的不会超过他所知道的,一个人所知道的不会超过他所信的,一个人所信的不能超过他所是的。所以我们要问我们是什么,而不是我们做什么。”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快引起的震荡和不稳定,使得职场人对丰盛生命有着极大的渴望。数据显示, 2012 年中国上班族的压力已超过德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一,而压力不只来自于工作,还来自于社会、家庭、朋友。面对空前的压力,员工们希望在工作、生活和家庭中找到永恒的价值,渴望有知心的父母、朋友、上司、与老师,同时,员工们也羡慕有能力的老板,羡慕永恒不变价值。 那么,有能力的领导者要具备什么品质呢?时先生提出了 5 个 F 的次序: Faith (信心、信念、信仰)——包括存在意识、价值观念、人生企划等; Family (家庭、家族、亲属)——包括夫妻子女、父母亲戚、伦理观念等; Firm (公司、伙伴、事业)——包括工作价值、同盟同事、金钱观念等; Fun (娱乐、趣味、休闲)——包括生活平衡、心灵陶冶、培养关系等; Future (未来、前途、愿景)——包括建立计划、掌握方向、认识环境等。这个 5F 次序主张信仰第一,其次家庭,再次公司,再次休闲,最后才是愿景。但在中国很多的公司却是把这个次序反过来的,造成工作、家庭一系列的危机。因此时先生指出,领导者要扭转秩序,回到信仰原点,将正确而稳固的信仰价值观的建立放在第一位。 除此以外,高效的领导者不只要有能力和品格,还需要有魅力( charismatic )。时先生讲,在字典里面, charismatic 的意思是“个人具有像魔力一样的领导力”或者“圣灵赐下来的智慧与力量”。 魅力源自于圣灵。《圣经》中的约瑟和但以理,就是心中有神的灵的大能的领导者,“灵”就是 charismatic (魅力)。“灵”本来是上帝赐给我们、住在我们里面的,但我们失去了。因此,时先生呼吁在震荡中前行的企业家首先“要回到信仰原点,由信仰到家庭,再到工作、再到娱乐,最后才有未来”。 时先生最后说:“谈到如何在震荡中前行,我希望企业家认识到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即:我怎么样回到信仰——这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
个人分类: 书斋小记|22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好山好水好寂寞----------我的出国感受
热度 21 ning198729 2013-10-13 04:40
爸爸经常跟我说,你要是说国外不好,你得先出去看看,才有“资格”说话。好吧,现在我有资格了,我真心表示:还是中国好,我一旦完成学业,赶紧回国,回到祖国的怀抱。。。(感觉有点肉麻。。但是是真心话。。。忍忍吧)履行我对党的承诺 理由如下: 想必大家也知道了,我去的是德国,老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先说优点 优点: 环境没的说,干净(但也绝对不是一尘不染,胡扯!!车站也有不少垃圾烟头),垃圾分类(金属,塑料,纸张等分开),天空是蓝的,晚上可见星星,人民素质颇高,陌生人经常打招呼和帮忙,大多数人都懂英文,社会制度和司法体制完善,自来水能喝,重视绿色出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连公交车都是准点才到,其他时刻一律不来。。。。城市面貌就像是放大了的青岛八大关。 缺点:生活不方便,周日很多机构,商场都不上班,连共交时间段都缩短,饮食单一,香肠,面包是主食,蔬菜水果种类远远不及国内,圣女果,茄子河其他水果蔬菜味道总是怪怪的,小国家物产就是少啊!物价颇高,除了香蕉,牛奶等,电子产品一点不便宜,也没有山寨货和盗版软件。。尽管这是违反知识产权的,但是,亲爱的朋友们,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不都是在相互支持,四大发明他们也没给我国钱啊。。这个概念都值得探讨。。。各种规则都要注意,是在甚为麻烦。。。。有的时候在北京呆惯了,看到人这么少也是一种恐慌,就和瘟疫大流行一样---人都死光了。。。。 尽管北京经常雾霾,尽管跟国外相比,我国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人多车多,尽管有地沟油。。。。但是对我来说,我真的很喜欢并适应我国的生活,毕竟国情不同,我们的国情不可能也不允许4路车每小时就准时在15分钟和45分钟时来两次。。。。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人少有人少的好处,很多韩国人都认为:人应该吃自己出生地的出产的食物最健康,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这个道理吧,反正我是吃不惯外国的东西。。。。。有一些所谓人的劣根性是全人类的问题,有的中国人没素质,外国人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都差不多。。。 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我绝不会在网上发几张风光图片然后进行一番炫耀:“看,我出国了”,可耻啊。我只想说,等我回国后我会更加珍惜国内这来之不易的宽松环境,学成归国后,继续搞好科研,照顾好父母,培养好孩子,有了家就有了责任,争取为国家多做贡献,将来有一天我当了导师,我定会严格要求学生和自己。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曾经说过:“一个正直的人,就应该生在自己的祖国,奋斗在自己的祖国,埋葬在自己的祖国”。我没人家那么高尚,至少做到干好本职工作,对得起入党那天宣读的誓言,,,也就这样了。。。。大概这也就是我的不同之处了吧 PS:入党那天的宣誓情景,感谢侯老师对我的赏识,使我对党员群体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我的一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082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商道·新视野】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经济、信仰和企业家们
热度 1 Furaibo 2013-10-8 17:42
编者按: 面对震荡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业如何克服困难,迈步前行?职场人士如何面对压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近日,新商道记者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 “ 在震荡中前行 ——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 ,经济学家赵晓博士、前百事中国区总裁时大鲲先生、天泰集团董事局 主席 王若雄先生等人发表了演讲,其中有对中国经济形势客观中肯的分析和解读,有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提升的现身说法,有关于企业家丰盛生命的真诚建言,还有嘉宾与现场听众们的精彩互动及会后新商道记者采访的参会来宾由衷感言。新商道将在近期为读者们呈现此次论坛的精彩信息系列摘要,期待您的关注。 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经济、信仰和企业家们(一) 文 / 新商道编辑部 2013 年 9 月 29 日,由三桥(青岛)工商团契主办、青岛仆人领导力机构承办的“在震荡中前行——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顺利举行,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晓博士、 前百事中国区总裁时大鲲先生和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先生担纲主讲,青岛工商界人士近 500 人 参加了论坛。 震荡中的中国经济 赵晓博士赴美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已近一年,此次论坛上,他从美国角度看中国经济轮廓,从国内、国际经济局势入手,对国内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态势及出路发表了深刻独到的见解。 一、国内经济震荡难息 首先,在国内经济局势上,赵博士提出 “ 国内经济震荡难息,由于资金运用效率下降,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已在技术上破产 ” 的论点。他指出,虽然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 “ 平稳 ” 的,但更加深入地分析数据后会发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平稳,而是震荡不平的。如,宏观经济指数不断下走,工业增长陷入疲态,重工业利润出现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陷入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连续数月低于 7% ,失业压力增大,外贸走弱,消费需求萎靡不振,基础建设及制造业投资下降,等等,经济增长或已下滑至下限附近。 而另一方面,银监会官员披露,在过去的几年里,信贷占中国经济的比重不断攀升,至 2011 年已经高达 123.4% ,也就是说要实现 1 元钱的经济增长,就需要投入 1.23 元的贷款,另外再加上 1 元钱左右的政府债务增量,总共需要 2.23 元才能带来 1 元钱的 CDP 增长,这种增长是没有价值的。货币不断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却不断下滑,这表明投入更多钱却不能带来相同的经济增长。同时,中国总体债务总量过去四年从 9 万亿美元上升至 23 万亿美元,分摊到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身上,压力不堪重负。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整体经济的资金运用效率不断下降,使得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 —— 以贷款拉动投资,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 难以为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陷入危机,中国经济回落势所难免。赵博士指出,当前的中国经济环境,基本又回落到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状态,局势不容乐观。 二、国际经济局势对中国不利 其次,从国际经济层面来看,赵博士指出,进入 2013 年,美国经济渐趋好转。在 2008 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 2009 年全球经济危机、 2010 年欧洲债务危机之中,欧美经济一派萧条;相比之下,中国用反危机的措施——先是 4 万亿,最后是 18 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维持了几年的繁荣,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而目前的局势却仿佛一夜之间倒过来了:欧债危机持续缓和,欧洲、美国、日本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震荡向上,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不断攀升、消费者信心不断增长,美国国内私人投资不断增长,就业率升高,美国居民储蓄率不断上升,美国领先经济指标攀升,房地产市场强劲复苏,等等,这些指数都表明,美国当前的经济反弹十分强劲,美国经济已进入回升阶段,并且有望进一步加速。 与此同时,美国的货币政策却在收紧,而这会带来美元实际利率的上升,进而带来美元回流。美元回流又可能会引发 “ 全球金融周期 ” ,这将会给一些国家会带来震荡,甚至意味着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赵博士以历史上每一次美元回流,都会引起其他地区的金融危机为例,进一步分析道:面对目前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国际局势,美元的升值与回流,势必会使震荡不安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三、改革与希望 赵晓博士形象地以比萨斜塔比喻中国经济:它是斜的一座塔,根基不太牢固,而且有明显的震荡;它的根基只能支撑 5 层楼,如果非要在上面建 50 层,是很危险的。“中国经济已进入到震荡与风险的环境里。经济在下行,社会在震荡,政府面临着许多风险。” 那么,怎样克服困难,在震荡难息的经济环境中前行呢?赵博士说: “ 改革是前行的唯一出路。 ” 首要的是经济改革,比如降低企业成本。赵博士指出,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背负着十分高昂的政务成本、土地成本、金融成本和物流成本。而企业是如何存活过来的呢?是靠三个低成本:低廉的工资成本、人权成本和生态成本。随着社会发展,这三个低成本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劳工工资快速上涨,人权和生态也较比以前大为改善。因为,只有想办法降低前四个高成本,才能使企业继续在中国存活。 利率市场化,推出自贸区等,这些金融改革措施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面临的艰难处境。但长远来看,这些改革是不彻底的,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只是权宜之计,很难往前走。 改革需要民间的力量,需要公民自下而上的觉醒,需要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赵博士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当人均 GDP 低于 6000 美元时,嘴巴是用来吃饭的;当人均 GDP 高于 6000 美元时,嘴巴是用来讲话的。 中国的人均GDP很快达到 6000 美元,中国已经到了 社会变革、政治变革的关键时期, 赵博士 呼吁,企业家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要克服恐惧,敢于说话,促进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 最坏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越黑暗的时候越需要光明。 ” 改革的希望在民间,而民间的希望在于中国人有信仰。赵博士以史为鉴:当年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阶段,同样面临着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社会阶层的尖锐对立以及转型期的震荡。英国当时产生了一位叫做威伯福斯的基督徒和一位叫约翰 · 卫斯理的牧师。当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工人阶级起来暴力革命的时候,约翰 · 卫斯理带领当时英国很多的工人阶级信主,威伯福斯在政界同其他基督徒领袖一起推动废奴改革,使得尖锐的阶级对立得以大大缓和。最后的结果是英国的和平转型。 所以,赵晓博士总结说,希望在于民间素质的提升:权利意识的提升,信仰的觉醒和回归,以及对 “ 西方 ” 认识的不断深刻。中国人一直学习的西方,其实有三种:以苏联马列主义为代表的第一个西方,以欧洲大陆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第二个西方,以及以英美的神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代表的第三个西方。我们曾经学习过第一个和第二个西方,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第三个西方,尝试一下有教堂和十字架的市场经济。 注: 请关注新商道公众微信,继续阅读即将刊登的《在震荡中前行的中国经济、信仰和企业家们(二)》。 文章来源: 《新商道 • 微杂志》, 详 见 www.xinshangdao.org 。 * * * * * * * * * * * * 亲爱的朋友,新商道致力于服侍商界、职场朋友们的生命成长与心灵健康,欢迎您关注新商道微信公众账号并转告给更多读者。若您想要阅读往期微杂志文章,请进行以下操作: 回复 5 ,接收【商道·新视野】栏目相关文章 5 篇 回复 6 ,接收【职场·领导力】栏目相关文章 5 篇 回复 7 ,接收【恩典·人生路】栏目相关文章 5 篇 回复 8 ,接收【职场·光和盐】栏目相关文章 5 篇 回复 9 ,接收【真爱·在我家】栏目相关文章 5 篇
个人分类: 杂谈|2350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圣经,学科学(10)信仰与历史 (六)以色列的民族的发展历史
热度 1 wenmiaosong 2013-10-7 17:20
读圣经,学科学(10) 信仰与历史 (六)以色列的民族的发展历史 在上篇以色列民族的形成中,神只和亚伯兰和雅各两个人说了话,让他们改名。神与亚伯兰说, 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之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之父。创17:4-5。 对雅各的祝福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在雅各和那人摔跤以后, 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说,你名什么?他说:我名叫雅各。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 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雅各问他说:请将你的名告诉我, 那人说:何必问我的名,于是在那里给雅各祝福。 创-32:21-28。 从某种意义上,神和这两个人说的话和祝福,是“神造人”时代的“神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在新的历史时代的继续。神始终是只与这“两个人”和夹在他们之间的以撒打交道,但同样是以不同的方式看顾和保守着两类人群。亚伯兰是神的形象的代表,他和亚当一样,心地善良、忠厚老实。从他与神在毁灭所多玛的争论和对于萨莱与夏甲和以实玛利关系的处理的态度中,可以看到他善良和忠诚。在所多玛的毁灭中,神是喜欢他的争论的,是以宽容之心,一一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事实又说明神的决定是对的,所多玛城里,除了亚伯兰的侄子一家不足五人外,已经找不到一个“义人”了。神对于夏甲和以实玛利的处理是神遴选“神的样式”的一族人时,所不得不做的。神实际上是以不同的方式来看顾不同的人群而已。那个时代的人,又怎能理解得了呢?所以神对亚伯兰说,我已立你作多国之父。 而雅各有点像夏娃,他的智慧也是神所喜悦的,神是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才为他祝福的 。 以后雅各的儿子西缅和利末用神圣的割礼来行欺骗,把哈抹家族的整个城的男丁都杀死了。 掳掠那城,夺了他们的羊群,牛群,和驴,并城里田间的所有的。又把他们一切货财,孩子,妇女,并各房中所有,都掳掠了。创34:27-29。 雅各也很害怕。 雅各对西缅和利末说:你们连累我,使我在这地的居民中,就是在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中,有了臭名, 我的人丁既然稀少,他们必聚集来击杀我,我和全家的人都必绝灭。 创34:30。 在最危险的时候,又是神指示他们到伯特利去。到那时雅各才真心地求告神,丢弃了所有外邦的神。神帮助雅各的家族摆脱了危机。雅各生了十二个儿子,以后就是以色列的十二支派。长子流便,还有西缅,利末,都行有大的罪。四子犹大,神就特别祝福犹大家族,以后神赐福于犹大家族,成为神所遴选民族的代表。从那里出了一些以色列国的有名的君王,最后耶稣也出在那个家属族中。 创世记中的对于历史时代的划分,是写得很清楚的。在要写每一个被遴选的家族的下面的历史的时候,总要把分离出去另一族的家族后裔先作一个清楚的交待:写塞特的后裔前,先要交待他的哥哥该隐的后裔;写闪的后裔时,也先交待了含和雅弗的后代。现在遴选到了雅各以后这一代,同样先写雅各的哥哥的后代,就要先交待哥哥以扫的家族。第三十六章就写以扫一族人的后裔。他们称为以东人。 可以看到与以东人相比,以色列人实实在在是人丁太稀少了,更不用说和该隐、含和雅弗的家族相比了。 第三十六章中详细列出了所有的以扫后裔的族长的名字。其中很多人在以色列人有君王以前,已经作王了:从32节到43节都是那些王的名字。他们依然是神所看顾的人,但是他们和前面两批分离出去的民族:该隐的后人,含和雅弗的后人一样,在他们的宗族的谱中,只有人名没有那人所享的寿命(岁数)。这是说明,那些分离出去的家族,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明确的“量化时间”的记载。从此以后,那些远支的人群:含和雅弗的后代的消息没有了,该隐一族的信息更是没有了。 但是从后来人间的历史来看,那些人类最辉煌的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古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古文明,会不会和该隐后裔有什么关系?对于中华古文明我们比较清楚些,和以色列的历史相比,我们的早期历史中,没有时间的记载。但是在以后实践的发展中,中华文明有了比西方文明更早一些的关于量化的时间,“年和天”的概念。有了历史的更加精确的“起点”。但是没有像《圣经》那样的一本文字上已经有了比较可靠的明确性的,关于上古先民的“历史神话书”。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字的数目比形式化的拼音文字要少得多,要记载远古相传的“神的话语”,它的明确性确实要差得多了。现在看来这两种思维形式、两种文字,都是人间所需要的。我们的形象思维,从实践中获得的大自然现象的“记录”,也是实实在在的“神的智慧”的一部分。在中华文明中,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从纪元前900年开始,就有了关于大自然现象的以每一天为准的文字的历史记载。在那个历史中不仅有“年”还有“月”和“日”,这些也是神的看顾的结果。 实际上在神遴选一个民族的那段历史时期,在人类历史上发展得快的,不是以色列民族和西方世界,而是有“神的形象”的民族。中华文明可以说是神的形象的民族的代表了, 我们用的是象形文字。文字和语言之间有一道鸿沟,一个民族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懂文字的“劳心者”和只懂语言的“劳力者”。当然神并不喜悦那种国家的形象,但是也看顾着那些国家的民众,保守着那个民族的“形象思维”中与“神的样式”合一的内涵。 古埃及的文明应该说是人类最古老、最辉煌的了,他们也用象形文字,也是“神的形象”的民族的代表,他们所建造的金字塔的光辉形象,至今还存在于世,而他们以象形文字表示的文明,已经毁灭在历史的洪荒中了。 西方文明尽管在以色列的历史——“旧约”上从塞特出生的时候起,形式上已经有了量化的“时间”。再以前的时间就说不清了。我们这里说圣经上的时间也是说不清楚的,是指那个“时间”和我们今天直觉的时间之间是没有明确关系的,是混沌的。说亚当活了930岁,一百三十岁时生的塞特。但是亚当出生的年代,是不知道的。神开始创造的第一日的时刻,是没有“量化时间”的。后来,神以昼和夜的替换称为“一日”,这就是神给我们的“量化时间”的开始,但是那个量化的“日”也是混沌的。因为那时太阳和月亮还没有创造出来,太阳、月亮、星星是在第四日才造的。所以创世记上的年和日的明确关系是没有的,虽然如此,神所给出的“量化时间”——以岁(或年)为准的时间。依然是所有人间时间的“原初的理念”。 人可以把那个“原初理念”加以发展,所谓发展就是更加“明确化”,可以在“年”的概念下,增加新的“概念”,如“月、日、小时、分、秒……”,但是时间的“根”就在神所告诉我们的“岁(年)”上。人间智慧不能背离神的“原初理念”。但是神的原初理念,在人类发展的实践和思维发展了以后,即发展了一定的“人间智慧”以后,就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混沌”之处。如何弥合这个混沌的地方?是否定神的话语中的“原初理念”?还是不承认“人间智慧”的发展?都不是。否定神的原初理念,就是否定“神的话语”,最后否定人类历史中的“神话”,就像柏杨先生所说的,那样的历史只是一群提线的木偶戏,被某一个人间的“假神”所提着线的一群木偶所演出的戏;它就叫做唯物主义。完全不承认“人间智慧”的发展,就会成为单纯对于“神的大能”的神学崇拜,那就是“唯心主义”。 什么是“神的话语”对每个时代的“永恒的真理的启示”,就是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合一。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合一,就是要“形式思维”去寻找形象思维的“根”,去与形象思维的“链接”。 在“创世记”中,神反复强调的形式思维的这个“根”,就是“时间”的原初理念;不论什么样的“人间思维”,背离了这个时间的“原初理念”,谁就不再是“科学”,不再符合“神的话语”,而只符合“蛇的话语”。 在《圣经》中,塞特之后,每一个嗣子出生时,都有他父的岁数。这样一代一代的记录,就有了历史的“量化”的年代。但是,从今天“人类思维”的发展来看,这个年代的记载,依然有不少的混沌。它和以后亚伯兰的年代差别太大了:从塞特到挪亚,他们大都是一百多岁才生的长子,而到挪亚以后就不一样了: 挪亚五百岁生了闪,含,雅弗。创5:32。 诺亚以后一代一代的生儿子的时间提前了: 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儿养女。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创11:11-12。 亚法撒已经和今天人间生孩子的年龄差不多了。所以当神许诺给亚伯拉罕和萨拉生一个嗣子的时候, 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嬉笑,心里说: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吗?萨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吗? 他怀疑了神,当神问他是否怀疑神时,他也只能撒谎了。 在美国,特别在教会生活中,我既听比较年长的牧师太太讲,神最看重普通人对神的、像婴儿一样的纯朴的真情;又聆听现代的新教神学家的对于信仰的“理性”的探讨。每一次的那样的听经和讨论,都给我的信仰带来力量和智慧。使我产生了如何把两者融合起来的想法。神既要人不去信“假神”,又以最大的希望带给人以“智慧”,这两者是完全统一的:对神的婴儿般的赤诚的信仰和对于现实社会的真正的“理性”的分析和讨论,两者是完全统一的。“神的话语”中有“混沌”:神在创造宇宙和人之前,就告诉我们: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这是神所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是所有“圣经中神的话语”的开端。 我们信仰神就是要信仰圣经中“神的话语”,跟随着神的指引去探索那个混沌的大自然和人间的社会,就是要敢于从一切人间的“偶像崇拜”中摆脱出来,去跟随“神的话语”中的“永恒的真理”。但是那个永恒的真理,又都蕴含在神的创造之初的混沌中,这就要用来自“神的样式”的人间智慧去寻找,从混沌中寻找出神的话语中的对于当代真理的启示。 神的形象在本质上就是对于人人都可以直觉感受到的“实物”所展示的“现象”的“知识”。而“神的样式”在本质上就是对于那种“直觉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那种表达能力也就是人间的语言和文字的能力。而“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又是与神赐予人的“数字”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相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能力就是神不赐予任何动物,只赐予人的“灵”。这就是神造人时给人以“灵”的本质。人与动物的最基本的差别就是动物没有数字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神的智慧”或“神的话语”是那种和对于大自然“现象”的感受完全合一的“大能和大智”。那种“神的智慧”是人所无法达到的, 所以神又要告诉人,那种神的形象和样式合一的“智慧”,人是得不到的。 因为人的大脑是有限的,直觉感受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而大自然是无限的。神所赐予人的那个用“灵”来感应的能力,或许就是对于数字的感应能力。 人可以通过对于“数字的感应”能力来间接地感受大自然所展示的“现象”。小到人的直觉能力所无法感受的“小”——微观世界;大到人类直觉所根本达不到的“大”——“宇观世界”。但是那种感应总是不可靠的,一离开与直觉感受相比较的“合理性”,那种“人间智慧”总是会走向错误的方向的。 “人间智慧”是什么?那些说英语的神父和牧师们都告诉我们,它就是“SIN”。因为我不懂外文,至今还没有从《圣经》中读到“SIN”这个词和神对于这个“词”的解释。中文的《创世记》中,根本没有区别人间欺骗、淫乱、杀人而“犯罪”和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而“犯罪”,这个两个“罪”在文字上是没有差别的。在中文圣经中是在一节前加了一个“题目”,那节的题目是“人类犯罪”。英文圣经那节的题目是“Fall of man”。听说圣经原文中是没有题目的。 人间思维的发展是神所喜悦的,神只是给出了人间智慧的开端和道路的原初的方向。历史发展的路还要人们自己去走,人也只能在探索中前进。 现代政治家、现代科学家和现代神学家,不论他们对于“神的话语”的真理,理解得怎么样,他们的智慧是否能够与神的形象相链接;只要他们不去崇拜“假神”,不想把自己当作“假神”,不为了个人的“金钱和权势”的欲望,带领人们去崇拜“假神的偶像”,他们都是我所尊敬和学习的老师和朋友。 现在回到讨论以色列民族的历史。 雅各对西缅和利末说:你们连累我,使我在这地的居民中,就是在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中,有了臭名, 我的人丁既然稀少,他们必聚集来击杀我,我和全家的人都必绝灭。 由于神在遴选过程中,把傍支不断地分离出去,他们只和近亲傍支的女子通婚。 亚伯拉罕对管理他全业最老的仆人说:请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我要叫你指着耶和华天地的主起誓,不要为我儿子娶这迦南地中的女子为妻。你要往我本地本族去,为我的儿子以撒娶一个妻子。创24:2-4。 以撒的妻子利百加就是从亚伯拉罕的父家娶回来的。亚伯拉罕本人也为了嫡子,把他的长子以实玛利和他母亲夏甲从家中赶出去。这一后果,直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还在承受着。 圣经里把从挪亚长子闪到亚伯拉罕那个漫长的年代,用第十一章的后半部分,流水帐那样的写过去了。那个流水账就是要写出被遴选家族和其他家族的差别,表示这个差别的就是“量化的时间”。但在那个流水帐中的量化的“时间”依然充满了混沌:头生子的年龄一下从一百多岁,到了比较接近现代的三十岁左右,那里祖孙还有重名的。那些记载都是混沌的。但是每到历史发展的关键年代,《圣经》就写得非常详细了。从亚伯兰到以撒到雅各的时代,这就是人类历史的朦胧的群婚时代,向着由近亲旁支氏族间通婚、组成氏族联盟的部落时代,再向着由多个部落组成民族国家的时代发展的历史;和被遴选出去的“神的形象”的民族相比,被神遴选的以色列民族确实是人丁稀少,是一个智慧而软弱的民族。 由于神的计划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必须保留一个有“神的样式”的家族。当然他也保守和看顾那些大量的具有“神的形象”的民族,对于那些民族不存在任何遴选的问题,因为人人都可以直觉地感受神的形象,感受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所以那些民族都不再严格地保守“神的样式”了。他们都用人间智慧所造出来的形象代替了真神,把“神造人”和“神与人在一起”的蒙昧时代,神所教导人类的那些原初真理的“神的话语”给渐渐模糊和歪曲了。也许并不是他们有心要歪曲“神的话语”,由于那些民族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录他们感受的思维能力,即文字能力,只有“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文字的数目总是有限的, 是无法准确记录神在鸿蒙初开的混沌时代,对先民所说的那些“神的话语”的。 雅各成为以色列民族的真正的祖先,就是因为他有智慧,他把“人间智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在青年时代,用诡计夺取了他哥哥以扫的福分。其实,他得到他父亲以撒的祝福,也不仅依靠他的诡计,而是由氏族社会的习惯所造成的。由于他的哥哥以扫,娶了远系的赫人的女子为妻,引起了高贵出身的婆婆利百加的极大不满, 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末为妻。他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创26:34-35。利百加对以撒说:我因这赫人的女子都厌烦了,倘若雅各也娶赫人的女子为妻,像这些一样,我活着还有什么益处呢? 所以氏族社会的家族观念才是立雅各为家族继承人的更主要的原因。对于雅各来说也是一样, 以撒叫了雅各来,给他祝福,并嘱咐他说: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你起身往巴旦亚兰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在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女为妻。创28:1-2。 当然在神直接照顾下的那一个家族的人,有比当时一般家族更高一些的智慧,在前面说过,在四王和五王的混战中,亚伯兰率领家族的几百人就把敌人打得大败;以撒也是一样, 以撒在那地耕种,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 他们在那里打井,那井就出水。雅各的智慧更高了,就像神所说, 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 但是神的遴选和傍支家族通婚,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从神来说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兄弟姊妹,神分成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造人,其实只是给予人的两种不同的思维能力,要人时时警惕不要自大,不要把“神的样式”的“人间智慧”看成是个人自己努力得来的超过常人的能力;其实一脱离人群,脱离大自然,你的个人智慧是毫无用处的。它只是人间的游戏,你把人间规则下的游戏,玩得再好,也只是游戏。像现代风行世界的智力运动那样,说到底,除了训练某些个人的在特殊约定的规则范围内的某种思维能力以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没有实在的用处的。如果用那种能力用来获取个人的“金钱和权势”,只会对社会带来罪恶。 雅各是第一个认识到了:以神的样式被造的人,不和以神的形象被造的人“合一”, 以色列民族的结果就是: 我和全家的人都必绝灭。 雅各在12个儿子中,最喜欢的是小儿子约瑟。他是有高贵出身的母亲所生的小儿子,符合神的样式被创造的条件;但他和他的那些出神高贵的哥哥并不一样,它与那些婢女所生的弟弟十分友善。 约瑟十七岁与他哥哥们一同牧羊,是个童子,与他父亲的妾,辟拉悉帕的儿子们常在一处,约瑟将他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创37:2。 这个约瑟就是后来被卖到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后来他用他的智慧得到了埃及法老的重用,成了埃及的宰相。由雅各开始的以色列家族,是由约瑟才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並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民族国家。 是雅各的智慧窥见了神的遴选的真正含义:神把人分成神的样式被造和神的形象被造的人的真实的含义。是他把以色列人从“我和全家的人都必绝灭”的境地中走向辉煌的民族历史,当然那个辉煌中还是充满艰难和曲折的。这个艰难和曲折的路只有在神的引领下,把神的样式的个人智慧,融入到神的形象的人类的整体实践中,才能顺利的走通;只要一陷入谋求个人的私欲之中,为此而制造和崇拜“假神”,就一定毁灭。多少人间辉煌的王朝都毁灭在历史的洪荒中了! 新约和旧约是有机的链接在一起的,或者说新约和旧约的链接是我们今天的追求科学与信仰之间链接的榜样。在新约的雅各书中,有关于人间智慧和神的形象被造的人的一段经文: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诅咒那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颂赞和诅咒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雅3:9-11。 这句话来自新约,又放在新约的最后部分,人们还说不清楚那个雅各是谁,他当然不是以色列的祖先雅各;从圣经学家的考证,那个雅各书应该是出现于新约的最早期,那是耶稣的弟弟和犹太人讨论耶稣基督的教导的。现在看来这些话很像是旧约中神的大能和大智的话语之间的关系的最好的解读。是新约时代所最早窥见的“神的话语”中的最重要的真理。下面的一段话就是直接关于智慧的: 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妒忌和分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在何处有妒忌分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文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雅3;17-18。 这一段话真像雅各一生所领悟出来的“神的话语”中的真理:什么是人间的智慧?人间的智慧有两类:来自上头的,和不是来自上头,来自人的欲望的。 创世记也就在以色列的觉醒下结束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以嗣子出生时,其父的年龄的记载为标志的那个“时间”的记载了。时间的流逝在那个时期又混沌了,在以色列人中,虽然以犹大家族为大。但是一个依附于外族统治的人,哪里还讲究什么嗣子和族长的严格传承呢?当然那个时代埃及的国王也已经有了他们以国王的纪年为依据的历史的记载,但是那个古埃及王国也毁灭于历史的洪荒中了。神告诉我们的就是 时间是能够改变一切,所以人间的一切知识都离不开“时间”,而人类又无法把握住绝对的“时间”。 以色列人在埃及四百三十年,从由雅各帶去的一族七、八十人,到出埃及时,男丁六十多万,加上妇女、儿童和老人已经有二百多万了。那些都写在出埃及记中了。一般我们在读圣经时,都仅仅把那四百年看成一个以色列人受难和耶和华神拯救以色列人的历史。我想这实际上就是神安排下的,以神的样式被造的民族和神的形象被造的民族的第一次融合,也是为耶稣基督降世把神的救赎和看顾推向全人类所作的最根本的准备。在出埃及以后,遴选实际上已经完成了。那是在神的样式的民族和神的形象的民族结合下完成的,人类历史发展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了。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7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女儿的文章——《那边的风景》
葛肖虹 2013-10-5 17:38
女儿为筹办 奥斯威辛集中营史料在北京的展出,今年去波兰 奥斯威辛集中营做了实地考察,对于教育如何育人?获得了一些人生的感悟: 只有人具有人性的情况下,学习的能力才有价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989d710101ajuj.html
1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圣经,学科学(9) 信仰与历史 (五)以色列民族的形成
wenmiaosong 2013-9-26 18:55
读圣经,学科学(9) 信仰与历史 (五)以色列民族的形成 这里讨论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实际上也只是为了讨论人类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如果“创世记”是“神造人”和“神看守着全人类”的人类历史的婴儿期,那么民族历史就是人类历史的少年儿童时期。人类历史的少年儿童的时期,也就只有看以色列民族的“旧约”中的记载了。看起来这像是神的安排:祂遴选了、精心守护了那个具有神的样式的家族,让他从顽劣可爱的儿童,成长为英俊健壮的少年,就再也看顾不住了。为什么神要看顾那样的一个家族,看着他发展成为一个民族,建立了民族国家,就无法再看顾了?如果你再问为什么神要看顾具有神的样式的民族,或者神为什么要把人类分成具有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那样两部分人群?我就只能回答:那是圣经上写着的,确确实实地写着的。而且这也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所可以看到的,也是确确实实的可以看到的。这就是我的“信仰”。“信仰”是一种智慧,是神所给予人间的“智慧”:这种智慧既是对于对于大自然的,也是对于人文社会的;既面对整个人类历史,也面对当今现实;既给予每一个个体的自然人,更给予全人类。 人类文明确实地分成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地区。这两类文明的最大差别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这一点我首先看到的是由林语堂先生在“我的生命之旅”中所提出来的。他说: 就全体而论,中国人与西方思想之间最特别的的差异可用下表来表示: 中国人 西方人 科学 不完全的 理性及数学 哲学 在理论上的直觉 数学继续增长的侵 判断及对行为的 犯,并与伦理分家 严重关切 宗教 否定逻辑依靠直 数学心与人全意识 觉 之间的斗争 林先生是第一个把“信仰”和东西方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人。他把“思想”分成三个层次:科学、哲学和宗教。实际上科学、哲学和宗教本身也是没有明确性的观念,它们都是和思想方法有密切关系的。但是林先生的书总体上就是讨论“信仰”的,所以他所讨论的“东西方思想”的差别,看起来像是“信仰”的差别。但是实际上又不是“信仰”的差别。所以他用了“思想”这个含糊的词。东西方思想是什么?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东方的统治者和底层老百姓的思想能一样吗?西方的亿万富翁和失业者会有一样的思想么?所以林先生所列的“思想”的差别,用现代哲学的语言就是“思维方法”的差别。或用当今世界最时尚的名词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别,“意识形态”就是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社会的主流的“思维方式”。但是它也不是“信仰”,而属于“人间智慧”的范畴。 所以,在讨论“信仰”的时候,一定要把“信仰”和“意识形态”区别开来:思想、科学、哲学和宗教都属于“人间的智慧”,都不是“信仰”。它们的含义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特定的国家又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特定的“思想”,或者用现代的流行的语言称为“意识形态”。 在圣经的“创世记”中,最明白地指出了,神给予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按圣经上的语言来说就是神是按照“神的形象”或“按照“神的样式”来造的人。 这两类思维方式既不能截然分开,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但在这两类思维方式的关系上,西方“思想”似乎还没有中华古文明中的“思想”说得清楚,那就是我们中华古文明的“圣经”——“易经”的话语中,有说得比“创世纪”更清楚的一句话:神的“创造”是“辩证”的, 即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 但是中华古文明的“思想”和西方文明的“思想”都不是“神的话语”中的“思想”。 《圣经》的“创世记”中,没有天地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话。但是用 万物都是“相生相克”那句话,确实可以让我们窥见圣经中“神的话语”对我们时代的启示:“神的话语”中确实有“相生相克”的观念,但是那样的观念并不是直接对于“万物”的,而是用来描述“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的。这就是“神的话语”所蕴涵着的真理对于我们今天时代的启示。 在圣经中,神是怎样“造人”的:最先是,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6。 接着在造亚当时,就变成了: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7, 但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只是造了一个亚当。后来,在第二章给亚当吹入了“灵”,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 这样,神在这里告诉我们,祂造人与造其它动物之间的差别主要就是给了人以“灵”。这时,夏娃还没有造,但是“灵”已经给了男人和女人,接着才造了夏娃。在第三章“人类犯罪”,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神对人的生活作了重新安排:人有了“羞耻”心—— 他 (亚当) 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创3:10, 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心—— (神)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处,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创3:15-16。 接着的整个第四章主要是写该隐和该隐一族的。虽然该隐因为杀了他的兄弟亚伯,神惩罚了他,但是那种惩罚,只是 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创4:12。 但是,神一直看顾着该隐和该隐的一族。只是那时人还只有“神的形象”——他们有形象思维的能力,没有“神的样式”——没有形式思维的能力。神照顾他们到什么时候呢?在“创世纪”中也写了,一直到他们中有了 住帐棚牧养牲畜之人、一切弹琴吹箫之人和打造各样铜铁利器(之人)的祖师。 所以创世记所写的历史,实实在在是一段很长很长的历史。整个东方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古文明,都和旧约中的那段记载有密切的联系。中华土地上的先民,直到殷商和西周,还是以青铜器为主,到春秋战国期间才开始使用了廉价的铁器。所以那些遥远的人群,同样得到神的眷顾和保守。只是神以不同的方式眷顾和保守着那些有“神的形象”的人群。 在这段话以后,在第五章中,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创5:1。 圣经中的这种写法实在是在告诉我们:这以后的历史就是“西方人的思想”的历史了——用形式思维和形式思维的“拼音语言和文字”所写的历史了。对于神所遴选的家族历史,旧约上都用了量化的时间(岁)来记载族人的家谱,而只有形象思维的家族记载家谱只用有顺序的“时间”,而没有“量化的时间”。但是“创世记”中,并没有丝毫否定“该隐一族”的存在,只是他们离得越来越远了,以后神所遴选的以色列人的民族历史中,再也没有了那一支由塞特的大哥的后裔组成的、比他们更加古老的人群的信息了。 旧约中还记载了另外两次民族的大分离,一次是因建造巴别塔造成的民族分离,就是氏族的分离,分离出去的是挪亚的两个庶子含和雅弗的后代,对于他们的记载也只有时间的顺序,没有量化的时间。只保留下长子闪的后代,用的是量化的时间(岁)。在旧约中得着量化时间(岁)的家族,以后就是具有神的样式的民族。 “旧约”中,还有一次民族大分离,就是到亚伯兰的时代,他的长庶子以实玛利和他的嗣子以撒的分离。旧约中的这一次民族分离,是写得非常曲折而复杂的。 在神遴选以色列民族的过程中,亚伯兰是一个在以色列民族形成中有极重要地位的人物,他标志着神对以色列民族的遴选的开始。在亚伯兰以前,那时的所有的人对神都是完全驯服的。 从神造人开始,人类社会历史的主角就是神,人只是被创造者。夏娃是第一个在智慧树的果子面前,在“神的话语”和“蛇的话语”之间进行了选择,而且是选择了“蛇的话语”。其实这也是“神的大智”所早已预料到的。只是他必须用那样的“故事”来让人们记住:离开了“神的话语”的“个人的智慧”最后必定是要出错的,它是人间一切罪恶的根源。 但是没有“人间智慧”也就无法真实无误的保持“神的话语”。遴选以色列民族作为神的选民就是为了能够比较真实、完整地保留“神的话语”,以色列民族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神遴选以色列民族作为祂的选民,并不是给以色列人以任何特殊的权利和智慧,而是给了那个有神的样式的家族,先有了形式思维能力的家族,来为整个人类用形式思维的语言,保留住“神的话语”中的真理的内涵。 但是从亚当到塞特;从塞特到挪亚,从挪亚的长子闪到拿鹤;那个有神的样式的家族,虽然在心里或背地里也有那些违背“神的意志”的想法和行为,但是在神面前都是驯服的。亚伯兰是拿鹤的长子,所以耶和华神要为他祝福: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方去。创12:1。 亚伯兰听从了神的话,去了迦南地。但是后来, 那地遭遇灾荒,因饥荒甚大,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在那里暂居。创12:10。 亚伯兰是神与人立的第二个“约”,而且第一个立约的不是对一个人,而是神直接的面对着挪亚的儿子们和他们族里的所有人立的约。所以亚伯兰也可以说是神与之立约的第一个“个人”。而且不是直接面对面的,在立约的时候, 日头正落的时候,亚伯兰沉沉的睡了,忽然有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创15:12。 这实际上表示了神与人之间关系的第一次改变,以后神实际上不再直接以自己的面目显示在人间了。在神与以色列民族的关系中,没有人直接的与神接触过。祂只是以其“形象”出现的:看得清的时候,祂从没有承认过自己是耶和华神;以耶和华神名义出现的时候,人们只能看到他威严的形象,并不能直接的看清祂的面貌。这也是间接地告诉所有的人, 耶和华神是所有人的神,祂所看顾和保守的是所有的人。祂对以色列人和其它民族的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照顾和保守的方式有所不同摆了。 亚伯兰的时代是从家族向着民族发展、民族正在形成的时代。民族总是由具有“神的样式”的人和“神的形象”的人,混杂在一起的更加庞大的人群所组成的。那个时代是人间充满杀戮和罪恶的时代。在亚伯兰听从神的指引,从本地向迦南地的路上,到处都在进行着部落间的战争。那里描述了四王与五王的战争。亚伯兰也无法避免那场争战, 亚伯兰听见他侄儿被掳去,就率领他家里生养的精练壮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便在夜间,自己同仆人分队杀败敌人,又追到大马色左边的何把。将被掳掠的一切财物夺回来,连他侄儿罗得和他的财物,以及妇女和人民,也都夺回来。创14:14-16。 从圣经中的这段话,可见这还是极原始的部落的战争,规模是很小的。尽管那里也已经有了“仆人”的名字出现,但那个“仆人”和“人民”差不多是一个意思。还不是国家形成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中,人间所出现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以后的那个“仆人”的意思。这就是民族历史和国家历史之间的主要的差别。圣经中把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成民族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两部分。而不是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以后的社会分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等,那样人为的分类是无法在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中找到实在的依据的。也会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失去合理描述的依据,失去社会前进的方向。民族内部的主仆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但是在民族间的战争又是很残酷的战争。 这就是我们从旧约中学习以色列民族历史的内容和意义。除了从旧约中学习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以外,从任何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我们都无法学到那样的民族历史的真实知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具有人所具有的“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是相生相克的:有了形象思维的人,也可以产生形式思维的能力;有了形式思维的人,也可以产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这是相生的一面。但也有相克的一面,那就是这两类思维以什么为主和如何合一的问题:在一个人群中,一旦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控制了形式思维,形式思维的发展就处于形象思维的束缚之下。那种形象思维的民族,就必然会设法去信一个“假神”,因为只有“假神”,才会迎合“人间的智慧”,把聪敏人的“人间智慧”也当作神的真理来崇拜。所以他们必然要去改变“神造人”和神人共在的那个漫长的时代所积累起来的、耶和华神所告诉予人类的“真理的话语”。一旦神所告诉予人的“原初真理”被“假神”所篡改了,再要获得就不容易了。所以神要遴选一个能够保持“神的样式”的民族,作为他的选民,来发展他们的“形式思维”的能力,和“形式语言和文字”的能力,以便把“神造人”和“神人共在”的那个先民时代的“真理的语言”用“形式语言”在人间保留下来。 现代的聪敏人往往不相信,古人的思维中还有比我们更加丰富的“真理”?他们忘了归根结底,他的一切都是前人给的:他的大脑是来自他的父母的,他的父母的大脑也是来自他们的父母的;他的智慧也是来自他们的师辈的,他们老师的智慧也是来自他们的师辈的。而且人间所流传的历史,实际上是倒着来计算的。我们说今天是2013年,那是从耶稣诞生那年算起的,所有的时间也就是两千多年,而人类出现的时间比这长了何止几百、几千倍。有的科学家认为几百万年前就有了原初的人类,但是几乎所有人类学家都相信人类的历史不止几十万年,也就是说公元前的历史,我们必须倒着计算的历史的时间,比正着计算的时间,长何止几佰倍。那是从耶稣诞生算起的。要是从我们自己的诞生算起,往前算一般总超不过百年,而往后算就不只几千几万倍了。所以把现代人的想法作为信仰总是会到来麻烦的,这一点任何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能够明白的,把毛泽东思想或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除了出于个人的利益,即使在人间的理性上,也是讲不通的。 神把人类分成两类思维方式的人群,就是因为人类必须从“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两个方面来保持人类知识的“原初的开端”和“发展的道路”。要保持形式思维下的“原初真理”是极其困难的。因为“神的智慧”就是要人们记住:“人间智慧”只是短暂的,而“神的智慧”要宏大得无法比拟,所以人间智慧总是要出错的,是所有罪恶的根源。而那些自认为聪敏的人,是永远不愿意真正承认这一点的。所以为了保持那个“神的真理的话语”,神又必须要遴选的一个家族,既要去发展那个短暂的、必然会出错的“人间智慧”,而又要他们把人间的智慧处于神的智慧的约束之下,要他们要把信仰耶和华神,把完整准确记住“神的话语”放在一切的首位。这就是以色列民族承担的历史责任。他们也确实把神造人和神与人同在的人类那段最珍贵的历史最真实的记载下来了,记载在“神的大智和大能合一的,“创世记”的故事中。 由于环境的困苦,加上他的妻子撒莱不生育,这一切使得亚伯兰成了第一个对神有过怀疑、撒过谎和争论过的以色列人。在神要毁灭所多玛城时,亚伯拉罕一连提出了六次争论,两次说“求主不要动怒”,和“我虽然是灰土,还敢对主说话”那样激烈的争论。在对待他的妾夏甲和他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上,他和神的意见也不一致。但是最后他还是信服了耶和华神。神也并没有因此而疏离亚伯兰,还是信任和遴选了他和他的家族。 亚柏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及其繁多。亚伯兰俯伏在地,神又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之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之父。创17:1-4。 亚伯拉罕还不是以色列民族的实际上的祖先。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应该说是从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开始的。这个雅各有一个与神摔跤的故事。雅各是亚伯拉罕的孙子,他是一个充满“人间智慧”的人,像秦二世、隋炀帝和唐太宗一样,他们都是次子,他们的父亲都是想把权位传给他们的哥哥的,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权位的继承权。雅各的父亲以撒对他的长子以扫无可奈何地说: 你兄弟已经用诡计来将你的福分夺去了。创-27:35。 但是他并没有像中国的那几位篡权者那样,首先就是把他们的哥哥杀掉。这也并不是以色列人就比中国人善良,只是时代不一样。在那时的以色列实际上并没有成为一个国家,争的只是以色列的族长而言。兄弟分开成为不同的氏族,还是可以并存在一起的。实际上他哥哥的力量比他还大。当他不得不去见他哥哥的时候,他还向哥哥送礼,称自己是他哥哥的仆人,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场灾难。就在去给他哥哥送礼的过程中,神去找他摔跤了: 于是礼物先送过去了,那夜雅各在队中住宿。他夜里起来,带着两个妻子,两个使女,并十一个儿子都过了雅博渡口。先打发他们过河,又打发所有的都过去。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个人来和他摔交,直到黎明。那人见自己胜不过他,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大腿窝,正在摔交的时候就扭了。那人说:天亮黎明了,容我去吧,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说,你名什么?他说:我名叫雅各。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 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雅各问他说:请将你的名告诉我,那人说:何必问我的名,于是在那里给雅各祝福。创-32:21-28。 但是从那以后,实际上他还并没有叫以色列。在三十五章,他回到了他们的祖先的发祥地,完全脱离了危险,真正成了以色利民族的首领以后,才正式改名叫以色列了。 圣经是由神的“大能”和“大智”的两部分的“神的话语”所构成的,“大能”的语言反映了神所指引我们去认识大自然的现象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智慧”的开端,它是用神说有就有、说立就立的大能的话语所表示的。而神的大智则蕴含在一个接着一个“神话故事”中。有一些神话故事的内涵比较单一,像大洪水的故事,巴别塔的故事。那些故事内容比较单一,讲的只是一个大自然曾经展现过的现象或人类社会曾经发生过的事;神用祂的话语把那件确实发生过的、当时的先民也能够感受的事,去和另一个祂要告诉先民的更加抽象的“道理”联系在一起,使它蕴涵了“神的智慧”——使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合一的“大智”的内涵。大洪水“联系”着:那些“上古那些英武有名的人”,实际上正是神要用大洪水来消除的制造人间罪孽的人;建造巴别塔“联系”着氏族或民族的分离。那样的联系在今天的人看起来也许不大好理解,但是当时的先民是能够理解的;所以它能够以神话的形式保留下来。现在一些时尚的年轻人,对于那样的联系也许会觉得无法理解;而我们这一代人却很能理解:例如像“炊烟”和“家的亲情”,“小河边洗衣服”和“人间的友谊和恋情”;在我们青少年时代那种景和情是联系得最紧密而自然的,现代的青年是难以理解了。还有月亮和爱情,现在年轻人的实际生活中似乎也很少有联系了,但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很多人也还能够理解。 但是有一些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不论其内容或“样式”都很复杂,那些故事中的大智的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夏娃和蛇”的故事就是一个那样的故事。雅各与神摔跤的故事,他的意义和内涵完全可以和夏娃和蛇的故事相比,那实在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神的许多做法,用我们今天的人间的“理性”和“道德标准”是不易理解的。会觉得以色列的神也是很怪的:要选一个民族来赐福于他们,为什么还要先和他的民族的族长摔跤?为什么要把夏甲和以实玛利从家里赶出去?而同时神实际上还是同样的看顾和保守着夏甲和以实玛利那一族人,对于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利用他们的智慧为自己的利益所作的各种坏事也总是有所惩处的。但是如果你真正能够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作深刻的理解,你就会深深敬服于圣经中的“神的智慧”:圣经中“创世记”中通过“夏娃和蛇”的神话故事,写出了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思维的“永恒真理”之所在;而神遴选以色列民族的故事则是整个人文科学或历史学中的“永恒真理”之所在。与此相比所有的人间的“理性”都是不完全的、暂时的“真理”。神把不信“假神”,作为祂与人间“立约”的第一条,或者说根本的一条。祂的所有“公义”或“戒律”的根本就在于这一条:所有“人间的智慧”都是暂时有用的,会变成罪和恶的。只有人人可以感受的“公义”,才是人间“理性”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第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对于个人的偶像崇拜在人间立足。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都是人和神摔跤的历史:整个人类的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都是人间的聪明人探索和曲解大自然的历史,所有科学家的功绩主要就在找出前人对于大自然的曲解,然后才能探索到人人可以感受的真理;而社会发展的历史都是那些英雄们创造的民族和国家,从辉煌走向毁灭的历史。不把那些英雄们的后代所占据的王朝和国家的历史统统都毁灭掉,人类就不能回到全人类的共同的历史。 虽然从亚当和夏娃开始,这部《圣经》的历史就是一部神和人的关系史。在以色列(雅各)以前,这个历史重点是全人类的历史。 在那里人与神关系的重点是在思维方法和自然哲学方面。在二十世纪以前,人类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理解《圣经》的“创世纪”中“神的话语”所蕴含的“大智”的能力,人们把“创世记”看作纯的“神的大能”的显示。信神的人,总是会把神创造天地万物的“大能”,作为圣经智慧的一切,而迷茫于神的大智,因而把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引向神学崇拜;而那些信仰不坚定的人,就会用发展了的人间智慧,去怀疑创世记中的“神的话语”,而走向否定神的话语,走向唯物主义。 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最先总是比较容易窥视到圣经的神的话语中的“做人”的智慧,那就是既要谨守神所给的、爱人律己的戒律,又要扩展认识大自然的智慧。这些人间智慧先是使他们能够窥见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个人与众人之间关系中神所给出的真理的启示;最难明白的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总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个人和众人的关系上,会产生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一群人和另一群人之间的关系上,不但会有自己的看法,还会有“自己的智慧”。所以在“神造人”和看顾着全人类的时代,他们会把创世记看成是神的大能的显示,那是不可抗拒的,因而他们也完全地接受神对于人间关系的教诲,他们是没有能力和神摔跤的,直到以色列(雅各)出现以前,人对神是驯服的。而到了民族形成的时代,人间智慧的发展了,人首先是怀疑神加在人身上的对于人间关系的约束。 在没有神直接照顾的民族,人间的智慧就会一步一步地篡改“神的话语”。篡改了神的话语后,他们一样可以发展人间的智慧,他们还可以向有神的样式的民族学习形式思维,从而把神的样式和假神的形象和在一起,假神的形象就是他们的“上古英武有名的、成了他们的祖先的人的形象,他们自己也就成了“神的形象”或“神的形象的代表”,而把真神的形象——旧约上的“神的话语”篡改了。以色列民族的是真神,是要留下了“神的话语”的真神。神可以让人对祂怀疑、与祂争论,还要人和祂摔跤。但是他绝不能让人去信“假神”。因为怀疑、和争论正是“人的智慧”在“神的话语”约束下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过程,而一信“假神”就会永远离开神的看顾和约束,再也不可能保留住神要给予人间的真理了。神要寻找的正是一个那样的民族,只有那样的民族,才有可能把“神的话语”完整正确的保留下去。 以色列人也是“人”,他们也具有人的“本性”。但是他们是最早发展了形式思维的人群,他们的“人间智慧”是很高的,也有很强的对于耶和华神的信仰的信心。他们确实地把人类先民与神在一起的全人类最早的“历史书”——“创世记”,完整地保留在古希伯莱文的“文字语言”中了,今天那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圣经》。 以后以色列人,雅各的后裔,也不断的作出犯罪的事,但是始终没有在他们民族形成一个假神。中文本的圣经导引本中,有一段话: 从34章16节所记,可以看出迦南人彼此结亲的提议是想和以色列民结为一个民族,同享神给雅各的祝福。 这是以色列人以后经常遇到的威胁,不是被异族同化,便是被消灭。 这段话写出了整个旧约和以色列民族遭遇的历史本质。在圣经中《创世记》是我最爱读旳,因为那段经文中,并没有天堂和地狱,没有先知、天使和魔鬼。也没有耶和华神对任何一个“个人”的惩罚,他在大洪水中和所多玛城的毁灭中所实施的“毁灭”,实际上只是一种警戒:人类的行为走向了罪恶的不归路的时候,必然会受到“惩罚”,那是自然的报应。神对夏娃和亚当违背神的话,吃智慧之果的处置,也只是把他们从伊甸园搬了出来,那一节的英文为“Fall of man”。我不懂英语,中年时在美国工作和学习了两年,只学会了一点专业英语和生活常用英语,退休以后来美国居住,人老了英语没有长进,反而忘光了。在我的心里,只知道“fall”这个词表示美丽的秋天或瀑布,作为动词也只是掉了下来。从来也没有想到那个词的意思就是“犯罪”,但是后来看到了中文圣经中翻译成“人类犯罪”,这个罪原来就是“Fall”。总觉得有点奇怪,后来对圣经中的“创世记”读得多了。觉得这句话翻译的真好,主词上意义的混沌,转移到修饰语上了。总之,这一句话既有犯罪的意思,又没有你、我或任何个人犯罪的意思。 圣经中的大量的这样的“话语”,就是“神的大智”的体现。创世记中神的大能,并没有用来惩罚过任何一个“个人”,神对人的爱是无限的。对夏娃和亚当,先说的是吃智慧树上果子的日子,必定要死;而吃了后并没有死,只是“Fall on man”而已。我想既要造人,总是要掉下来成为人的。一直在伊甸园中住着不死也不生的裸体的两个人,不是“神造人”的计划。 神在第六天,照着神的形象造人以后,亚当和夏娃生了该隐和亚伯。该隐杀了他弟弟亚伯,神依旧保持了他,只是把他逐出亚当和夏娃住的地方。这样,亚当到挪亚的“全人类”,分成了两个族系:该隐一族和塞特一族。该隐一族,神也照顾着他们;他们是照着形象造的?得着了神的样式没有?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度过大洪水的?后来又生塞特时,是专门加了一句的:他是形象式样和亚当相似。但是塞特到挪亚一族是照着神的样式造的,他们有神的形象没有? 正因为圣经中有那么多问题存在着,所以人总是要发展“人间的智慧”,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那些为什么?“人间智慧”是人类用来窥见“神的话语”中的永恒真理时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代替不了“神的话语”中的永恒的真理。这就是我们要信神,信着圣经中的“神的话语”,也要发展人间的智慧,也要追求着人间的“科学的理性”。我们是要用人间智慧的“理性”去窥视“神的话语”中的“永恒的真理”。永无止境地追求着“神的话语”中神的大能和大智合一的智慧。这才是神给予全人类的“神的智慧”。这是我们以后讨论国家的历史,所有的人类回到人类的统一的地球人的历史的基础。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伟大的科学家可以有信仰
热度 3 Bobby 2013-9-14 16:06
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美国女性史学家乔伊斯·阿普尔比( Joyce Appleby )、林 恩· 亨特( Lynn Hunt )和玛格丽 特· 雅各布( Margaret Jacob )著,刘北成和薛绚译的《历史的真相》( Telling the trath about history ),在论述科学史时提到,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虽然作为理性主义者形象出现在人们心目中,但据社会学史研究,牛顿其实是位虔诚的新教徒。牛顿所知的一切绝对的、永恒的科学真理,都是出于他信仰上帝、恐惧无神论这一前提。只要上帝在其位,牛顿便知道宇宙会有秩序,社会也可能有秩序。因此,在更高的精神领域也可能有绝对的“真理”,世人只能偶尔得以窥见。如果牛顿生活中没有宗教成分,他便不可能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宗教信念促使他形成万有引力的概念:宇宙是由在真空中运行的星球组成的,起作用的引力是上帝的安排。数学定律的物理学真理终于被牛顿认识,乃是因为他的宗教信念产形而上学思想所致。大批牛顿文稿经考察后显示,牛顿将他私下进行的炼金实验看得和物理研究同样严肃,原因也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他有泛神论或自然神论的意思。 爱因斯坦说:“你所读到的关于我信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无限的敬仰。” “我们不理解的事物存在的知识,以及我们对那些我们的意识可以接受的最深奥的推理和最美丽事物的感觉构成了我们对宗教的虔诚。在这个意义上,但仅仅在此意义上,我深信宗教。”“我相信斯宾诺莎的神,一个通过存在事物的和谐有序体现自己的神,而不是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行为的神。”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250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圣经,学科学(8) 信仰与历史 (四)以色列民族与神的遴选
热度 1 wenmiaosong 2013-9-7 22:48
读圣经,学科学(8) 信仰与历史 (四)以色列民族与神的遴选 研究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是历史学家,特别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和神学家的事,我完全没有资格来讨论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我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圣经上的关于以色列历史的浩繁的篇卷,我只是跟着教会的查经小组在与大家的分享中学到以色列历史中的一些片段而已。我想写的只是读圣经来学科学。 历史是社会科学的骨架,没有历史,社会科学就会失去整体性。而没有历史的神话部分,历史本身也就失去了整体性。 所以我们只是从全人类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民族史,而真正能够与全人类的历史相联接的民族史,实际上也只有以色列的民族史。 整个“旧约”就是以色列人的历史。这个历史与其他民族的历史之间的主要差别就是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些不同:其他民族的历史中也都有“神”,但是神和普通人之间实际上是没有直接联系的,神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普通人和“神”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他们只能和神在人间的代表—— 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相联系。在中国那个神在人间的代表被称为“天子”。但那个代表神的“天子”和神之间也一样没有实在的关系,但是他既在那个位置上了,也就要假装着和神有某种特殊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的某一阶段,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需要“神”和人之间通过特定的“代理人”来联系的那种关系。 一旦那种关系也无法维持了;首先是那个代表“神”的人,连装着与神有联系的样子也装不好了,那个关系就要破裂了。于是很多人都想当“神”的代表了,天下就大乱了!大乱以后,原有的代表着特有的“神”的民族,绝大多数实际上就消亡了。虽然有时候还有人保有着那个“名”,但那个民族的文明实际上已经埋葬在历史的洪荒中了。 以色列人和神的关系与那些民族不同,神所遴选的是一个民族,而不是那些 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神和以色列民族之间的那种特殊的联系,实际上就是旧约的历史时代所展示的“神的话语”中的“真理”。 但是“旧约”的“真理性”又超越那个时代。这种超越,重要的不是“神的话语”所直接展示的“形象”;而是“神的话语”中的“样式”。神的话语中的“形象”就是“神的大能”,他“说有就有,说立就立”;这是人人都看得懂的,“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的语言。但是正像我们在这个系列文章的前言中所提出的,用读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的态度,用科学研究中的理性分析的方法去仔细研读《圣经》。用今天人间智慧的“理性”去“推理”和“分析”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旧约”中清楚地分成了两类“话语”:一类是神没有对象的,或对所有的人所说的话:实际上主要就是“创世纪”第一章中的无对象的“神说”。因为那个时候对象还没有创造出来,他只能无对象的说,实际上是对将要创造出来的所有一切所说的,那些话语就是“大能”的话语。 那些话语是没有理性分析上的“矛盾”的。或者我们可以说祂的那些“大能的话语”,用今天“人间智慧”的历代的最高峰: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等等,作为逻辑依据去分析,是找不出逻辑上或推理上的“悖论”的。反而是那些人类思维的历代高峰中,总是可以找出一系列的“逻辑悖论”来。所以那些“神的话语”的“真理性”,对我们今天的所有人来说是“永恒”的。对于这个“真理”我们无法讨论它的正确与错误。因为它所说的那些顺着时序、各按其类的与人类相关联的那个大自然的创造(或发展)过程,我们今天的人远远没有判断其对错的能力。到今天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人是如何产生的或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说出一种具体的、背离《圣经》的答案来,肯定可以找出明显的逻辑悖论。因为除了《圣经》,那些答案都不可能来自人人可以感受的观察,而只能来自某些人的大脑。某些聪明人大脑里的那些想法,对于否定某些“假神”的创造理论是有意义的,包括否定“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的那些“经院哲学”是有意义的,在这点上我们必须肯定。否则就会把人类的思维返回“十字军东征”和中世纪“天主教会”审判伽利略、火烧布鲁诺”的年代;或回到中国三千年“封建礼教”统治的年代。 欧几里德、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没有用他们的头脑中所产生的“思维”去否定“圣经”中的“真神的话语”;相反,他们都坚定地维护着对于“神的真理”的信仰。他们的同时代或以后年代的科学家、哲学家们,在他们基础上的探索,总的来说,只要对于人类实践和思维发展有利的,都是人间的宝贵财富。包括大多数相互矛盾的,或者有明显错误的“科学理论”,也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不可缺少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嚒,谁能够没有母呢? 现在有些人,总要把一个现代人和一百多年前,四五百年前的人相比,比谁知道得多。除了为了打破特定时期的僵化所造成的束缚,在一般意义上,那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女儿只是以为自己比他的母亲和祖母懂得的事多,实在不是一个有出息的人。当然总是认为老祖母懂得的那些事,我们是不能超过的,凡是与老祖母们不同的观念就是“伪科学”,必须反对和去除;说那样话的人,一般说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无知,而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在“金钱和权势”上的需要。和他们讲道理,除了靠“神的话语”中远离金钱和权势的信仰的教育,靠争论是不会起作用的。但是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的人,也都应该知道,他的所有的知识,首先来自他的母亲,没有母亲和身边的亲人从婴儿时期开始所教他的知识,他的其他的知识也都学不到的。人类也是一样,今天的看似丰富、博大的知识,也都链接着人类的原初先民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这就是信仰,信仰总是链接着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和智慧的开端。我们今天的智慧总是通过明确的路和那个智慧的开端链接在一起,那条明确的路就是理性的道路。“理性”是有起点和终点的,虽然他的起点和终点总会有些模糊或混沌, 人类求知的本质,就是寻求那个起点和终点的合理性或可靠性。 对于起点的合理性的追求,就是“信仰的追求”;对于终点的追求就是对于这条路的“理性的追求”。这个“理性”就是推理性。神告诉我们的就是人要有两类思维方式:形象和样式。形象就是原初知识的起点,就是神的大能的那些“神说”的话语,“样式”就是那个原初知识扩展的道路。 圣经中“神的样式”,这就是上一篇中,神对亚当所说的话, 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夏娃对蛇所说的话, 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蛇对女人说, 你们不一定死。 但是更不能忘了的,就是随后神对亚当和夏娃所说的那些话,这里不再重复;那就是对亚当和夏娃生活的重新安排:他们必须接受的约束和承担的责任。实际上,在代表神的大能的话语中,也已经包含了神的“大智”:那就是神的创造是照着顺序,各按其类的。顺序就是“时间”,分类就是“空间”。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就是“圣经”上所给的原初的“理念”:宇宙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但不是毫无规律的变化,是顺着时间,按着“空间”而改变着的。“形象”就是神所创造的一切。“样式”就是神创造的过程:神的创造,创造物的善和恶,都是在变的;顺着时间、按着空间而改变的。只有神是形象样式合一的,人永远无法达到形象样式的合一。 为什么神只能创造有神形象的人,而不能创造形象样式都与神一样的人呢?这就是圣经中的神的话语的真理性的基础:人和神是不一样的,人世间是没有“神”的,或者说就是“人皆有罪”的意思:这个罪不是任何人间意义上的“罪”,人间的罪是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的,神也不会来赦免你的。那个“罪”在人间是无法判断和惩罚的,所以英文中它是“SIN”,不是“Crime”;用中文是“人类犯罪”,不是你我所犯的罪,所以“人皆有罪”。 我们在上面说,人类求知的本质,就是寻求那个起点和终点的合理性或可靠性。 神告诉我们的恰是那个起点和终点都是合理的“知识”,人是得不到的。 所以人只能从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探索到的未知的知识以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能否与当时的人人感受的直观的感性认识相一致,相一致了就是有用的,不一致的就没有用处。“有用的”实际上也只是当时大多数人所感受下的“有用”,不是永远有用,因为人的“感受”能力反过来会随着推理能力而改变。所以还要做一件事,就是沿着知识得到的来路,返回去寻找所走过的道路是否能够和原初的公理“链接”起来。这里所谓的道路就是“理性”或推理,但是神又告诉人,人间的“推理”方法都是有缺陷的,向前探到的路,今天人人觉得有用,并不是永远能够被多数人直觉的感受认为是“有用”的。你还要用“那个新的推理规则”返回去,看你能不能追寻到原初的道路。只有一直追寻到原初的“真理”,看它能否与旧约中创世记中的“起初”, 地是空虚混沌,神的灵在水面上运行, 不相矛盾。 这条路是无限复杂的,要一环一环地往前探索,反复的来回探索。这些仅从“历史”是说不清楚的,因为历史只是指人文的,或社会的知识;在那里人人感受的公理,随着时代的变化是很快的,不大有稳定性的。所以还要从自然科学上去更详细的讨论。中国古人强调的“取法自然”,就是一条“真理”,我在教会的“查经小组”中,从圣经中还没有学到的这样的一条“真理”。但是圣经中所蕴含的真理是永恒的真理,那个永恒真理的“永恒”的意思也就是指,所有人间智慧所发展的“真理”,一定能够“链接”到圣经中的“原初公理”,这种“链接”的意思,笼统地说就是不能和它相矛盾,不能和它断裂。但是那个“链接”的规则或“理性”也是在发展的。所以信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也是随着人间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这种发展,也是人类所有一切中最稳定的,信仰可以扩展,可以越来越清晰,但他的基本点不能否定。 在某些特定的时代,看起来“理性”和信仰会发生冲突,信仰好像成了理性发展的障碍。像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今天,就属于这样的特殊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以“程序语言”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出现,给我们“人间社会”带来了新的智慧和能力:“虚拟的程序语言”下的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代替某些以前被认为是属于“思维范畴”的脑力劳动。这样一来就有人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思维发展的道路,凡是经不起他们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的检验的一切旧观念,都是可以完全抛弃的教条。今天的人除了数字和程序外,已经不应该再受到任何人为的约束了。在自然哲学上,他们实际上不再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们不再相信,理论科学的真理性与人人可以观察到的直觉之间是不能存在“逻辑悖论”的。他们更不相信,人类思维所产生的“理性的推理”所得到的结果,都是“有限论域”的知识,只要一离开人人能够直觉的感性知识,都是不可靠的,不能产生科学知识,只能产生逻辑悖论。 他们不相信或不承认,计算机的“虚拟程序语言”到今天,整体上还只是一种逻辑悖论的推理体系。 在认识大自然上,“程序语言”比“分析语言”离“公理”更加遥远。分析语言下得到的科学理论,在一定范围内是人人能够直觉地感受到的“真理”,是“相对真理”,是可以作为与“原初公理”相链接的道路的。而程序语言没有分析语言的支撑,其本身连相对真理也得不到的;所能够得到的,仅仅只是少数人约定下的“游戏”。 如果不对此加以真正的来自实践的约束,它的危害会比它的“贡献”更大,带来的灾难甚于带来的好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特别呼唤“信仰”的历史原因。我们呼唤的信仰,应该不再仅仅是对于《圣经》中“神的大能”崇拜的信仰,不是旧约中的对于耶和华神的“大能”的完全驯服的崇拜:也不是只讲人的智慧就是“罪”,和通过每天的忏悔和赎罪,就可以进“天堂”的天主教的信仰;我所信仰的是新教的“传播三位一体的福音”的信仰。 这个信仰的核心就是,相信旧约的“神的话语”中,包含着超越我们今天的所有“人间智慧”的“大智和大能”。也就是说,在那样的信仰中,对于圣经中“神的大智”的领悟,越来越成为信仰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是我想说的,我们的信仰也应该“理性化”。只有这样,我们的信仰才能够与科学之间得到合理的“链接”,科学和信仰才能在共同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什么是信仰的“理性化”,信仰的理性化不是用任何的现代的理性推理的知识和能力,去否定或代替圣经中的“神的话语”,而是用我们现代社会最先进的理性思维的能力,来窥见圣经中“神对于历代启示的真理”。这就是说,“信仰的理性化”不是用人间思维的理性推理能力来否定来自远古的所有的神话和信仰,而是用《圣经》中的“大智的理性”来分析“人间思维”的理性,找出人间思维的理性推理中的“悖论性”。这还不够, 重要的是从圣经中“神的大智”的话语中寻找出,必须“人间智慧”加上的合理的“约束”来。只有从那样的“约束”中,才能够找到人间的“理性推理能力”和信仰的“链接”。并在那种链接中解读出不同时代的圣经中“神的话语”中所蕴涵的时代的真理。 这个时代真理才是人间的真正的“相对真理”——有了确定的“有限论域”的真正的“相对真理”。 列宁曾经说过:“真理向前多走了半步,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不错,也常常被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的理论所引用。但是不论马克思、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家,都没有说清楚真理向前多走了半步,这个不能多走得半步的“界线”,到底在哪里?他们的后人,不仅多走了半步,也不是多走多少步,而是一直没有约束地向前奔跑了。限定那个不能多走得半步的“约束”应该从哪里来呢?应该从“信仰”中来,从“圣经”的神的话语的“大智大能”中去寻找。这就是“信仰的理性化”的根本内容。信仰的“理性化”就是把信仰办成全民教育的大学校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全民教育,才能既是思维自由的,又是追求信仰的大学校。单纯出于对神的形象的崇拜或对于现代精英们的人为约定的思维逻辑的“理性崇拜”下,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信仰”或人类的“普世价值”。 只要我们理性地分析今天的所有人间的语言,不论经典逻辑推理的语言、现代数学演绎推理的分析语言,还是以统计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程序语言,都是有歧义的语言;它们都只能在极其狭窄的人为假设的范围内,获得逻辑演绎的完备性。这些在人为假设的逻辑演绎的完备性,和在那样条件下的逻辑演绎所得出的结果,统统都属于“游戏”。 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明中,对于那些从事游戏作为职业的人,是极其鄙视的;那样的“意识形态”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也有加剧偶像崇拜的僵化思维的不好的一面。在“圣经”中,祂的“大能大智的话语”就是形象样式的合一。圣经的理性高于“人间思维”的理性,人间思维无法达到形象和样式的一致。在“神造人”的讨论中,在认识大自然的智慧中,“圣经”是以“大智大能”的合一的神的语言,蛇的语言,和亚当和夏娃的语言,这四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来表达“神的智慧”和人的智慧之间的关系的。这种神的智慧和人间智慧和蛇的智慧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语言可以完全说得清楚的,更不是通过某种人间斗争的方式,由优胜劣汰可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正好相反,在人间斗争中,那些一时优而胜之的人群和民族,最后都会被淘汰得更加彻底。 神通过对以色列“民族的遴选”的整个过程,来展示他的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大能大智”的真理。在这一过程中神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表达的比“神造人”时期的“神的话语”要复杂的多,内容也丰富得多,也深遽的多。但是其根本的内涵又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在“神造人”的时代,神要告诉人的就是:人类要真正认识宇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认识大自然所展示的现象中,从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最密切相关的大自然所展示的“现象”中去获得实在的知识。我们可以永无止境地去扩大我们所认识的大自然现象的范围,但是那个认识的范围永远无法达到物质的“本质”。这就是说,我们人类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没有任何个人或人的集团可以划定人类思维或知识的范围和禁区。但是我们认识的无限性在大自然的面前依然是“有限”的,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永无止境的思维来说依然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无限”。圣经的“神的话语”中的“大智和大能”,就是那个比我们的当代人更高一层的“智慧”,所告诉我们的“真理”。 神在和挪亚后代“立约”时,是直接的面对面地与人在一起立约的,他的内容和“大洪水”的故事一样,都是神的大能大智的语言,既是对全人类的,又是对以色列人的祖先的。它是造人时代和遴选时代的分界点:在此以前是直接地与人在一起的,对人的话都是直接的“大能大智的真理”。那时候的人实际上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份是以神的样式来造的以色列人的祖先,他们对神是完全驯服的。但是实际上还有以神的形象来造的人,该隐的后代并不在场。但这些只是神的安排而已,神是保全所有的人的,只是用不同于对以色列祖先的方式,来保持那些具有神的形象的民族。这一点在整个圣经中看得非常清楚:神所遴选的民族,始终处于四周都是外邦人的包围之下。而且最后也不是神帮助他的选民征服了不信耶和华的外邦人,而是神离开了以色列人,外邦人征服了以色列人。 以色列的民族国家,被外邦人所征服了,作为以色列国家的历史曾中断了很长的时期。但是以色列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并没有中断,他们一直守护着旧约的真理。而以色列四周的强大的外邦,相互之间不断的征战,最后那些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都中断在历史的洪荒中了。这就是神的大智大能的公义的安排。 在“神的遴选”中所涉及的不仅是抽象的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的关系。亚当和夏娃毕竟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与其说是真实的人,更像是抽象的人类的祖先。所以对于“神造人”时期,圣经中所展示的“神对历代真理的启示”,大都带有“抽象性”。从思维来说那是属于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特点就是允许“连续性”,特别是允许“数字的连续性”。这种思维就是“分析思维”的特性。而到了神遴选以色列民族的时候,他的对象不再是抽象的“人”,而是“民族”,其实民族同样具有“抽象性”,但是那时另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在那个层次上,个人是具体的,抽象的民族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个人所组成的,所以在那个抽象的层面上,还要面对不连续的人的整体精神对于思维的影响。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人的整体性和数学心之间的区别和斗争,是东西方思维差别的根本。 东西方的思维方法,就是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它们都不是“神的话语”中的信仰的“真理”,不是圣经的旧约中的“智慧的开端”,更不是属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今天的信息社会下的人间智慧,那种抽象的“分析语言”和个体的“统计语言”,分层次地出现在整体的计算机程序语言中。那种的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所反映出来多层次的、更加复杂的矛盾与统一,分歧与和谐的“人间智慧”的“理性”,都给我们信仰的追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我们学习神的遴选,就是要从今天世界的人间智慧的现实,去窥见“神的话语”中对于今天社会现实启示的真理。因为在以后的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基本上都是神与具体的以色列人的说话,神不再以自己的真面目,直接与那些以色列人在一起。那些话语绝大部分都是“大智”的话语,不再是“大能”中隐含着“大智”的形象语言,而是“大智”中隐含着“大能”的形式语言,或理性的语言。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以色列人对神的信仰和怀疑,听从和争论,崇拜和摔跤的历史。是神对以色列人从拯救到离开的历史。也是以色列人为全人类留下了最可靠的“神的话语”的全人类的先民的历史。那些话语本身就不仅是展示让人崇拜的大能的语言,而是真正的理性的语言。愿更多的普通人,都从更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能够从《圣经》的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窥见神的真理对于我们今天时代的启示。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9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好文共享: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热度 18 张海霞 2013-9-2 23:11
今天先生转发来一篇博文,还专门发短信说:好好看看,你并不孤单。仔细读完,内心感慨万千,是呀,跋涉在这艰辛地坚守信仰的路上,我并不孤单,下午徐晓博主给我的留言也是这句话,其实各行各业各地都有这样有共识的朋友,与大家共享卢新宁女士的这篇好文,与各位朋友共勉: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卢新宁女士于 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的演讲。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就像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是我难以再回去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做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沓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如同从一张白纸起步书写,前程无远弗届(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小编注 ),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学弟学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时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 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我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上,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少不了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诗词,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20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那一代人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的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建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8673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
热度 8 Bobby 2013-9-1 17:37
我看葛剑雄的解释比较靠谱。 “中国早期的鬼神信仰、多神信仰没有能发展成宗教,本土产生的道教先天不足,外来的佛教越来越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君主制度过于强大。皇帝作为“天子”体现了天命和天意,天则通过太阳黑子、日蚀、彗星、地震等各种天象和灾异显示自己的意图和警告。皇权与佛、道、儒、鬼神早已合为一体,即使偶有冲突,如官府对某些民间崇拜的禁止、对某些宗教活动的取缔,也没有影响这种广泛的结合。改朝换代或皇权的盛衰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反而会产生新的方式,或者使之更加广泛。” 见:葛剑雄《中国人的信仰》,见《人文千秋》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6405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国人的信仰
热度 1 magictttt 2013-8-25 21:27
都说中国人没信仰,其实不是的,中国人是有信仰的,普遍都有信仰。信仰之所以为信仰,是因为它不断的被证实,而且,可以在低落和迷茫的时候给人无尽的力量。讲个今天发生的故事哈。 老姐:已经坐上飞机 1 小时了,但还不知道几时才能起飞, 555555. 阿四:每次不爽的时候,都会在心理默默的感谢党,然后,就没有那么不爽了。 老姐:我心里默默的感谢党,果然到了,哈哈 若人说中国人没信仰, 我只说,感谢党!
24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圣经,学科学(7)信仰与历史 (三)圣经、历史与以色列人的
wenmiaosong 2013-8-24 19:02
读圣经,学科学(7)信仰与历史 (三)圣经、历史与以色列人的祖先 《圣经》就是人类的历史。历史就是“书”,记录着人类活动的“书”。但是这“书”中有什么呢?书中有“形象”和“样式”,或者说书中有“神”。神是什么?今天的人是看不到神了,其实以色列人也没有人能够看到“神”,以色列的祖先也没有看到过“神”。只有在创世记中被神所创造的人,神与人同在的人类共同的历史中,挪亚和他的儿子见到过“神”。以后连亚伯拉罕也没有看到过神。但是人与一般的动物之间有一个根本的差别,就是神在他工作的六天中造了亚当以外,还在第七日给了人以“灵”。有信仰的人,能够感受到“神”,因为有信仰的人,他的“灵”能够同时感受到神的形象和样式,所以他的“灵”是形象和样式都和神相似的。其实,每个人都有“灵”,每个人都能够从他自己的“心灵”中,感受到神的形象和样式。但是对于信仰不坚定的人,他的“灵”中就不可能同时显现出神的形象和样式;因为神的形象和样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常常会处于对立的状态。 在创世记的前三章中,就是讲神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的。第一章有两部分:起初和六天。起初,讲的不是神的创造,是起初就存在的,神的灵只是在水面上运行。祂没有说话,祂在思考。第一天开始,就是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在圣经中,有很多“神说”,神没有对象的自己说,那是说给后人听的,也就是说给包括我们的,以后的历代的人听的。这就是神的“大能”, 说有就有,说立就立。 那是没有直接对象的,说的也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存在着的“形象(或现象)”,那种存在是没有理由或原因的;或者说,那种原因,人是不知道的;说了也是一样不知道的。在圣经中把亚当的“创造”,也作为一种“形象”,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1:26。 所以亚当先是一个属于“神的形象”的人。那种神的形象是动物也有的,他们具有的是对于“大自然的直觉感受和反应”的能力。亚当在被创造的“起初”,还只有神的形象,并没有神的“样式”。当然,人的“起初”不是神的“起初”。已是神的第六天了。 第七天也是神给人安排的,那是赐予人有休息的权利的意思。对神自己是没有意义的,祂总是在做着“功”。这样一些神的“安排”,今天,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明白了。那就是在现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国家,那些道理已经不再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而已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信仰是自由的,“意识形态”是属于人间的。在先进国家的意识形态中,都已经得着了神的创世记中的那样一些智慧:那就是人都是平等地被创造出来的,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人都有休息的权利。或者我就直接地说,西方实现了社会民主的国家的意识形态中,都已经有了那样的“神的形象”。 但是神还有一种话语是有对象的,那些话语人既听得懂,但是又不大听得明白那些话的确实的内涵。所以还要有另一种语言,那就是“蛇的语言”。蛇的语言总是和神的语言不完全一致,听起来是似而非的。如神对亚当说: “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吃的日子,必定死” ,而蛇说: “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知神知道的善恶”。 在这里就有了四种语言,神的语言,亚当的语言,夏娃的语言和蛇的语言。语言就是思维的外表,思维就是语言的内涵。“神”是以他的形象和样式存在于信神的人中间,信神的人相信自己都在努力的成为形象样式与神相似的人。 什么是神的“形象和样式”。神造亚当时,亚当只有神的形象,没有神的样式。从圣经的“语言”,用现在人间的形式思维的规则来分析推理,好像能够得到:“神的样式”是通过蛇给夏娃,再由夏娃给亚当的。因为在那以后,在第五章的开始,在写出亚当的后代时,才说:神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人的。但是那里还发生了一件极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神对于夏娃和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以后,所做的安排。这在我们前面关于神的创造的那篇文章中已经谈得很多了。这里不再引用圣经的原文了。从神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到下面三点:首先,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神的话语”中的“大智”:“大智”就是神对于明确的对象所说的话。那样的话,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说有就有,说立就立那样的“大能”的语言了。不同的情况下,就有不同的话语,而且在以后神造就以色列民族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利人与神的讨论、争论和摔跤。一成不变、僵化的语言是造就不了“神的样式”的。神不仅用祂的 说有就有,说立就立 的“大能”的语言,造就了人与神相似的形象;还要用他的“大智”的语言,造就人与神相似的样式。 神的大智的语言与大能的语言不同,那些语言都是对具体的确定的对象说的,而且都是在不同时间,在不同情况下,就不同的问题所说的。所以那些语言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因为时间、地点、对象和情况都变了,再说一成不变的话,就是僵化,神的语言是不僵化的。我们看到在发生了夏娃和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以后,神讲的话和以前就不同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神马上对此作出了的新安排。这也是“神的样式”的重要的另一面。这个安排就是:神除了上面给了人平等、生存和休息的权利以外,还给了人一个“义务”或“约束”。这种义务或约束,就是人必须“劳动”和接受“管辖或听从”。只有有了这一条以后,只有把前面的三种权利和神所给的最后一种“约束或义务”统一起来,才是神所真正给予“人的权利”。 所谓的“天赋人权”也是与“天予约束”相共存的。 “蛇的语言”就是不讲条件的语言:神的语言告诉人的都是在“有限范围”下的“真理”,或“权利”。这就是“神的话语”。蛇的话语,就是不讲“论域”的,或随意扩展或改变适用“论域”的语言。 至于亚当和夏娃的语言,不是说他们两人就是说不同的语言,而是说,人总是在“神的话语”和“蛇的话语”之间挣扎。例如在对于婚姻和家庭关系问题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都常常会把“神的话语”作僵化的理解:在千年以前,有人就用封建的意识来曲解的神的话语:神说,女人是男人的肋骨造的,还对夏娃说: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比管辖你。好像是神为封建社会中的不合理的意识形态的存在提供了依据。 19世纪初,新大陆开发以后,西方人类学家有机会大量的接触到原始部落的人,知道了人类原来确实还有一个,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存在。这导致了恩格斯的家庭来自私有制,可以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失的观念;虽然,马克思从心里并不认可,所以他又提出了爱情本质上是“自私的”观念。到了美国,反复思考了圣经上“神的话语”,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来自“圣经”的大爱和智慧,是人间的任何思维所无法比拟的。人,不论男人和女人都知道是自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加一句妈妈的身上有爸爸的肋骨,那实在也是最“公平”的了。妻子要接受男人的管辖,实际上是应该和神对亚当说的, 你既听从妻子的话,……你必终身劳苦, 一起来看。从亚当的那个时代来看“神的话语”,男人听从妻子已经是一个事实。所以告诉夏娃也要听从丈夫的管辖,实在是对于家庭的最好的安排。那么男人用什么造的呢?男人是纯粹用尘土造的,而肋骨也就是用尘土造的,但总比尘土内容丰富些吧。女人可能比男人更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更能接受神的样式些。此外,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再说,在那个人类鸿蒙开初的年代,有一个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让人懂得有“父”就是最重要的事,这就是神对于人类家庭的最好的安排。在这以后,神对男人和女人,都作了明确的责任的安排,在那个年代,女人的生孩子确实是一件关于人类存在下去的最大的问题,所以不同时代,男女之间有一些当时的分工。但是总的来说,男女的责任又都是一样的,共同的: 要劳动,要吃苦,要为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 上面平等权、生存权和休息权,只有加上这一条约束或义务,才是神对人类,对家庭的最好的安排。退休以后,我也常看些文艺性的电视节目,我看现代文艺的那种对于抽象的“个性自由,金钱和竞争”前提下的“爱”的追求,有时候也会受到一些感染;但是一听到“你种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的“天仙配”中的歌声。我才感受到了那才是人间的真正的大爱。 “形象样式”到底是什么?也就是在问“人类历史”的这本大书到底是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看来,就是用带颜色的“文字”描在纸上的装订成册的,现代人叫做“书”的东西。但是从人类所走过的路来看,并不是这样;中国人的“历史书”也许更长的时间也不是这样的,而是刻在乌龟壳上的,刻在竹板上的“符号”,后人把它称为“象形文字”。还有就是用绳子打着各种“结”串起来摆放在一个很神圣的房子或柜子里的。而从今天的现代人来看,应该是记录在磁带、光盘或者就直接记录在集成电路的贮存器上的。所以“样式”是在变化着的,从绳上的“结”到书上的“字”到集成存贮器上的磁、光或电的“态”,实在变化的太快了。那么什么是“形象”呢?“形象”自然是记录着的“内容”——大自然所显现的现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记录着的“内容”自然也在改变的。那个更重要呢?看起来,“样式”很重要啦:只有先进的“样子”或“方式”,才能够记录着更多、更明确的“内容”或从现代派的语言来说,就是“信息”。以前我的学生告诉我:一个大英图书馆的所有图书的信息,可以装进到一张光盘中去;现在更有人说,一个小小的U盘可以抵得上一个房子的光盘。那些“结绳记事”的“神话”中还能够有什么有用的“信息”呢? 但是再一想也有问题了?现代那么多的信息,在网上看到作为Google的信息库的一大片的大楼,那里可以藏有多少信息啊!还不把人类所有的需要的、有用的信息,都装进去了吗?那么,为什么人世间还有没完没了的争论呢?不论是关于国际政治的:这个原来无人居住的小岛是你的,还是我的?本来是公共的整个海洋和太空应该属于那个国家的?怎样来分配?那样的问题还总是解决不了的。每个国家的人与人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更多了:有些政治家总是在问:老百姓吃的、穿的,比几十年、十几年前都好多了,人的平均寿命也增加了不少,为什么越是增加得快,有些人心里越是不满,社会越是充满了火药味?但是更多的人却在问:为什么一个XX公司的CEO一年的收入,超过了很多穷国家的一年生产的财富?同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公司工作的人员,一个人一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另一些人一辈子所能过挣到的钱?为什么我们的钱越来越多了,我们的能力看起来越来越大了,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却越来越小了,我们的信息越来越多了,我们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却越来越混沌了。所以“信息”多了,“知识”多了,问题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这是到处都一样的,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在中国人发明造纸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回答了那些问题。他给他的学生画了一个小圆,又画的一个大圆。对他的学生说,如果圆内是你获得的“知识”,那么圆外面就是你所不知的;现在你的知识少,像一个小圆,你感觉到不知道的事也少;以后你的知识多了,成了一个大圆;你所不知道的事情也就更多了。苏格拉底不是神,他的话和神的话相比就差得远多了!一个人的知识的圆,只能说明一个人的问题,人类的知识是千千万万个人、一代一代的千秋万代的人,所积累起来的,那个“知识的圆”是属于个人的,怎么能从越来越多的一个又一个知识的圆中,得出人类共同的真实的知识呢?那才是神所考虑的问题,历史和人类所追求的问题。 这就是神的一句话:智慧树上的果子,人不可吃啊!吃了人类就犯罪啦!人就坠落啦!那也是确确实实的,一个人只要一满足于自己的那个“圆”,让别人都来听命于自己,想一定要把所有其他的圆都塞进自己的那个圆里,让所有别人都遵循自己的“样式”。千秋万代受到人们的崇拜,千秋万代永不变色。最后,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要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人类都要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但是人类的祖先还是吃了那个智慧树上的果子,当然不是蛇让人吃的,是神安排着让我们的祖先自己选择的,我们的老祖母选择了“吃”。 我们的祖先宁愿担起沉重的责任,也要给人间后代带来人间的智慧。所以这就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人类的共同的历史。 为什么圣经上的那些故事,就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的,因为在全世界的所有书中,没有一本书像旧约那样如此清楚地,写出了如此丰富的全人类的起初的历史。 旧约中,人类的创造、全人类的历史,和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是清清楚楚地分开的。前三章是造人的过程,第四章到十章是全人类的历史,十一章是从全人类的历史向着以色列民族历史的过渡。在全人类的历史中,以色列民族只是众多的族群中的一支。神保守着所有的人群,但他要寻找一支能够样式像自己的族群,作为自己的“选民”。 亚当和夏娃生了该隐和亚伯,后来该隐杀了亚伯,神把该隐赶出了亚当和夏娃的家庭。但神还是保守了该隐,而且在第四章中,先没有再提到亚当和夏娃的事,而是说,该隐与妻子同房,生了以诺,以后又记下了从以诺到拉麦共六代,拉麦儿女的那一代出了很多人才,有养牲畜、弹琴吹箫和制造铜铁利器的人的祖先,这大概就表示着人类发展的一个新的时期,神一直保守着该隐的这一支后代, 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七十七倍,创4:24。 也就是说,神是保守着全人类的。后来在最后两节,才又回过来写 亚当又与妻子同房,他就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塞特,意思是说:神另给我立了一个儿子代替亚伯,因为该隐杀了他。塞特也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时候人才求告耶和华的名。创4:25-26。 第五章以后,圣经中才没有了没有了该隐那一支族群的信息。回过来写以色列祖先的历史。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创5:1。 从这里开始,所有的时间都是精确地记载在上面的,有亚当多少岁生的长子,长子多少岁又生了下一代的长子,长子继承的家族,一代一代的时间都记得非常清楚。一直到挪亚。这一支以色列人的祖先是记载的非常清楚的,但是只有作为嗣子的长子的出生地年代。作为以色列先祖的历史,先要有准确的年代,没有年代,总是一片混沌的。但是这个年代只有一个人类所无法确定的起点:神造人的时间。以后在“样式上”都清楚了:亚当活到九百三十岁,八百岁时生塞特,塞特什么时候生他的长子,长子又什么时候生他下一代的长子,如果完全相信这些记载,一直到今天的以年来计算的时间也就都清楚了。我们也可以算出神造亚当的时间了。所以那种时间的计算方式只是以色列古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是神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所以整部旧约,有一个明确的界线,第四章。第四章以前是全人类的历史,第五章以后是以色列祖先的历史。第四章是混沌的一章:把两部历史清清楚楚地分开了。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人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象样式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亚当生塞特之后,又在世八百年,并且生儿养女。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活了以后八百年间又生儿养女。 整个圣经以四五两章,把以色列民族的神话部分,和全人类历史的神话部分,分割开来了。前三章是全人类的神话,第四章是对全人类的神话所作的总结。 旧约前四章,和后面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的时间概念是不同的。那里没有年(或岁)的观念。只有第一天、第二天的说法,那是一个完全抽象的观念——循序的概念。真正的时间是从第五章的“岁”开始的。以后发展成“年”,只有年和日一起,才能界定一天精度范围内的“年”,或一年精度范围内的“天”。有了那个观念,在人类思维和实践的发展下,可以不断界定出越来越精确的时间的定标:“秒”。这个秒的时间,就是今天的自然科学内基本物理量纲之一,即常用的“实时”。它是天文时间和人文时间的基础,而真正认识大自然,只有“实时”还不够。这些我们将在认识大自然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中再去讨论。所以在前四章的创世和全人类的历史中,只有顺序的概念,还没有时间的概念。所以那前四章中所包含的时间,和第五章开始的以色列先人的历史中的时间概念是完全不同的,第五章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岁(或年)”的观念。顺着这一时间概念,我们应该可以计算到今天的人文的时间,虽然也可能会有一些误差,那些误差就只是人们记载前人传留下来的话语的某些可能的失误,不是观念上的问题。前四章的时间是由于不同观念所造成的,神的智慧首先就是要我们去理解那些人类认识大自然和认识人类社会的观念是在不断的发展的。 在第四章以前,又分成两部分,第一章和后面三章。第一章的时间观念又分成两部分:起初和六天:起初对于我们人来说,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概念,我们永远不会明了那个起初的“时间”。它是“无限”和“混沌”。后面有了“循序”,但是那个“量化”是虚拟的,连“光”还没有造出来,地球还混沌状态的时候,哪能有“一日”,“两日”的量化概念。那个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是“无限”的概念,但是那个“无限”和前一个“无限”,又是不同层次上的无限观念。第一个是永恒的无限,第二个是人类认识大自然过程中的“无限”。第七天以后,人有了“灵”,有了亚当的“灵”可以产生“时间”的观念,但是亚当刚被造好,他的“灵”还在朦胧中,所以那个时间还是“无限”,但是那是又一个层次上的“无限”,人文层次上的“无限”。这些都是圣经中的“神的话语”给我们提供的认识大自然、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智慧”,这个“无限”的智慧,要我们用不断发展的“人的智慧”(也就是用理性)去“窥见”、去“追求”,这个追求也是无限的。但是随着我们在圣经中,神的“大智”的话语的引导下去追求,就会从神的话语中来“得着”,来“窥见”。那个“得着”和“窥见”的,就是人间的“真理”,一定时代下的“人间的真理”:不是个人的智慧下得到的“道理”,那些个人智慧的道理,就是“SIN”。它既有用,又总是错的,总要被扬弃的。这和“人总是要死的”是一个道理。以前我们的古人,不完全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有了权,有了钱,天天想着如何“长生不老”,结果是生得无聊,死得更快。今天人类思维进步了,很少有人追求长生不老了。但是还在追求“精神不死”,“世世代代永不变色”。其实是一样的。 在创世纪的第一天之后,才有了建立更加完善的“时间”观念的可能,那个时间是更加精确的“时间”,和“光”联系在一起的认识“大自然”的“时间”。 在21世纪之前,人们还不了解“光”,不了解“光”中所蕴含的“时间”的内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人类思维的路引错了:他的相对论只能“引导”人去制造“核弹”,在引导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时候,方向错了。 相对论的“四维时空”下的思维发展,不管是杨振宁的“规范场论”,还是在此基础上的霍金的“宇宙学”和“现代天文学”,还是以后一大批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场论下对于“基本粒子”和“量子关联”的探索,都迷失了方向。“时间”的观念错了,“空间”的观念也就乱了,整个现代物理学也就迷失了方向。我并不是说,那些在当时把人间思维引向错误方向的人不好,那时时代的过失,不是他们的过失。他们都是我们人间的英雄和俊杰,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人类思维前进的基础。他们就像人类的老祖母夏娃去吃智慧树上的果子那样,给我们带来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可能性。但是我们更要神的指引,不要再在错的路上走下去。这就是我们要以基督的名来请求人与“神”和解的原因。今天,没有神的大能大智的话语,没有“圣经”上的“神的话语”,特别是对于神的“大智”的话语的追求和理解,继续为了诺贝尔奖,为了“院士”、“博士导师”、“教授”等等的头衔,或者为了早已远远超过了人的一生消费的“数字财富”的追求,而坚持与神摔跤和对抗,神会原谅你,不计较你,但是你自己会最终原谅不了你自己。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萨之行所感 —关于宗教信仰
Bridget2010 2013-8-18 11:57
西藏,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因为它的高海拔,它原生态的山青水秀,也因为它有藏传佛教的悠久历史。去之前,我特意了解了一些有关西藏的历史,至少知道了达赖和班禅的区别,也许更多的了解是来自于电视剧《西藏秘密》吧,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并没有过于神往,因为它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有点遥远而不可及的地方而已,然后觉得这辈子有机会就应该去看一看,其实更多的是有些担心高原反应的问题。如今半月旅行归来,内心的感触会很多,但至少知道这次西藏之行很是值得,途中的美景也早已映入我的心中,纯净的让人难以置信的蓝天白云,海拔最高、在雪山陪伴下已沉静了数千年的纳木措湖,时隐时现、还在捉弄着想一睹其真容的人们的南迦巴瓦峰,云天相接而神秘莫测的鲁朗林海,滔滔不绝地流淌着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而悠然行走在拉萨街头的那些左手拿着佛珠、右手转着转经筒的藏族居民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去拉萨之前,为了适应高海拔,我们一行四个人先在青海西宁呆了两三天,这期间去了青海湖,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西部地区湖面的蓝和云层的低。另外,我们还去了藏传佛教的塔尔寺,由于事先不了解,而且去的途中看到了很多回族居民开的小店铺,我还以为要去参观的是一座清真寺,后来在寺中看到不少悠然走着的喇嘛,我才知道是藏传佛教的一座寺庙,当时感觉自己相当无知,不过对于藏传佛教确实是一点都不了解。在寺中参观时,我才了解到喇嘛们平时不仅学习佛学知识,还要学习天文历算、藏医学等,而且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位考核,学位高的僧人会深受僧俗的尊敬,在寺庙中也享有较高的地位。不过,我并没有办法理解究竟何为藏传佛教以及他们所学的佛学知识,因为这些离我的生活实在是太遥远了,而我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它们,但是我开始好奇为何藏传佛教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到藏族居民的生活,而且是一千多年的历史,也许我更应该思考的是人为什么会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吧?对于一个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任何宗教教育的人来说,我确实是有点茫然了,甚至是麻木了,站在别人眼里的宗教圣地,我有点不知所措,也许我就不应该闯入,又或者是啥都别想然后逛完回家。 到达拉萨后,我们在出租车上就第一次看到了神圣的布达拉宫,后来感觉拉萨城可能不大,因为在城内逛时我们大都靠步行,去布达拉宫广场、大昭寺、小昭寺,去玛吉阿米餐厅吃藏餐,去酸奶坊吃酸奶等等。去大昭寺时,这次我事先有所了解,知道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 1350 年,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是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 12 岁等身佛像,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据说拉萨的“圣地”之誉也因为有这尊佛像,而且大昭寺也成为藏传佛教徒心中的最高殿堂。后来,在寺中参观时,我听说在藏传佛教徒心中大昭寺内的一切都是神圣而有灵性的,而且如若一生中能在大昭寺内看到这尊释迦牟尼像,那么他们的一辈子就都圆满了,还听说有很多佛教徒在朝拜途中不幸死亡后便由其他最终到达的同伴把他们的牙齿带到大昭寺来,然后把这些牙齿塞到大昭寺内的柱子里,也就满足了他们朝圣的心愿了。参观大昭寺时,我也会跟随人群虔诚地顺时针绕着转经道走,也会双手合十在佛像面前参拜,但是我心中却一片空白,脸上也面无表情,因为我很羡慕那些佛教徒,他们心中有信仰,有精神寄托,可以那么虔诚地叩拜,而我深感自己的孤立,但同时我也很矛盾,我无法理解他们为何可以如此虔诚,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无所畏惧,而我也不解他们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总之,站在那里的我,仍然是一脸的茫然和纠结,甚至是麻木。 后来,去林芝地区时,我们途经巴松措国家森林公园,进去逛的主要是巴松措湖里的一座湖心岛,其实通过索桥走到这个岛上后我们也就花了不到 20 分钟就逛完了主要景点,当时大家都有点不甘心的感觉,但是其实在参观过程中我突然心生恐惧了,特别是当听到有导游讲到某处就是以前的水葬台,如何把死者身体切成一块块地扔到湖里喂鱼,以及藏族丧葬的等级之分,我突然觉得有点恐怖,至少不是在大昭寺时让我感受到的那种平和与宁静,而且又看到了镶有佛像的佛塔,当时我初认为是内地的墓塚,总之突然敏感地感受到了“死亡”,然后有些恐惧,特别不想呆在那个地方,然后得知是佛塔,就觉得应该虔诚地拜一拜,至少能让自己心中安宁下来,不再那样恐惧。后来,我开始思考,似乎有点理解人们虔诚叩拜的原因了,而且之前也听说他们叩拜是为了累世积福,也许人们信仰宗教更多的是因为自身能够随时感受到那种对不幸、苦难和死亡的恐惧吧。因此,信仰无论存在与否,其实它可能都已深埋在人的心底,因为美好的幸福总都是令人神往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总都是令人企求和珍惜的。 拉萨之行已经结束,我也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里,有些事总归是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去面对的,不过如果没有烦恼与压力,生活又哪会有味道呢?因此,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品味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吧!
2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师叫你呢!
热度 11 张海霞 2013-8-16 18:02
大师叫你呢! 今天看到孟津老师的博文《来生做个狗尾巴草》,很认同他关于宗教信仰的精辟论点,其实,这些年国内的宗教乱象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到处可以看到封建迷信的沉渣泛起,就拿我要写的这个题目来说吧:大师叫你呢!我想很多人都在不同的景点听到过、体验过,这也是我的亲身经历。 故事要从 2001 年讲起,那一年我们在成都开一个国内的学术研讨会,大家都去了,会议开得异常热闹,同时来的还有我认识的一位业内高人(身高 2 米,经历也传奇),他那时候刚刚开始创业,不知道听了哪位前辈的教诲:见佛必拜!一开始就动员我们跟他去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佛,当然必拜不可,年少好玩的我当然就轻易被说服了,当然还有另外两位 好朋友 也加盟进来,这位老兄租车,我们一行四人就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溜号了!到了乐山大佛景区,当然是高档旅游,直接请了一位导游全程讲解,这位导游也是见多识广、毫不含糊,一路走来把个乐山大佛的来历、奇幻传说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给我们几个讲得神魂颠倒,几个人临江而立、微风拂面,看脚下滚滚江水、眺远方风景如画,身边游人尚不如织,游览得颇为遐意!看完江边美景、抱过临时佛脚,接下来然后就是进庙拜佛的环节了,必须得拜呀,这是全世界最高的佛、最高的庙、保留千年的历史遗迹,岂有不拜之礼?!美丽的导游又调高了几度音调:这里拜佛有规矩的、烧香有讲究的,如此如此 …… 几人听罢,如开天眼,那就按照规矩来吧:要烧就烧高香!于是几人愉快地掏腰包拿出 280 元跟着导游去请了高香,那真是高香呀,大拇指粗细、比我人都高!在导游培训下,我们几个举着高香,绕坛几周,好不容易把香点好,又双手虔诚合十把高香插入香炉中,然后默默念叨祝福家人平安!终于在最高的佛门烧上了最高的香,祈求了全家人平安吉祥,好了吧?!不行,还不够,导游此时又发话了:“各位朋友,你们既然千里来了朝拜 大佛 ,一定要给孩子带个吉祥物回去:男戴观音女戴佛!这里的吉祥物就最灵的,你看我脖子里这个 …… ”没问题,我们四人中三个都是刚有小孩(一位年龄大的孩子已经上大学),初为人父母的心情是无比的激动(同时也脑子发昏),只要对孩子好那什么都行!于是,三人又被领进了纪念品商店,这种玉的是最好的!买!不行,不能说买,要说请!好,那就请!我精心地给女儿“请”一款润润的翠玉弥勒佛,大约 200 多元,服务员细心地装在红色的首饰袋子里交给我,又仔细叮嘱:“拿好呀,一定要保管好,别给其他人看和碰,回家给孩子洗完澡直接带上就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好叻,得令!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宝贝装到包的夹层里,带回了成都,然后又转移到行李箱的最内侧夹层里,锁好! 没两天,会议结束,正是暑假,先生过来和我汇合准备在成都附近旅游一下,于是又报了一个乐山 - 峨眉两日游!先到乐山大佛,导游换了,词没换:烧高香吧,我说前两天刚烧过;那你们就给孩子请个吉祥物吧,我说刚请过了(因为要保密都没给我先生看,只告诉他有神秘礼物)。导游说:那你带来了吗?我说:没有啊,我放在成都的行李里了!她说:那怎么行呢?你在这里请了吉祥物,是一定要拿去峨眉山开光的!不开光的吉祥物等于是废物!天呐,你说什么?吉祥物必须开光才有用?!是呀,当然是啦,不开光就没有佛性!我急了,这怎么行?我立马冲进我“请佛”的那个纪念品店,找到那个服务员:“我前天在你这里给我女儿请的佛,你当时没说要去开光啊,现在导游说了,不拿去峨眉山开光不好使,我把它放在成都了,你说怎么办?!”那服务员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好几遍,终于想起来了,笑着对我说:“姑娘,我想起来了,你是在我这里买过一个弥勒佛,哎,你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呢?你要是导游吧,导游从来不买我们的东西,你说你要不是导游吧,这地儿一辈子来一次就够了,谁会三天来两次呢?我在这里卖东西好几年了,还没见过回头客呢!”看着我愤怒的脸,她又加了一句:“你也知道,就这么回事,回家给孩子带上就行了!” 我彻底被她的话激怒了:“你们怎么可以这样,以后我再也不要进庙了!你们这群骗子!” 从此以后将近八年的时间,我没有再进过庙,没有再去拜过任何所谓的佛,我真的是烦透了!一想起来他们那副骗子的嘴脸就恶心!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 2009 年,我们去台湾参加海峡两岸交流会,从台南到台北,中间路过台中,接待我们的台湾成功大学的教授很热心,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说你们正好路过台中就去看看我们这里很有特色的中台禅寺吧!我本人是很不感兴趣,可是看着大家都有兴趣也就只要跟着去了,车到台中又转了几个弯,教授说到了,我诧异地问:这哪里有庙呀?明明是个现代化的大楼!教授说:这就是中台禅寺,它本身就是一座有几十层楼高的现代化设施!妈呀,这也是庙?!我内心不禁更是对庙多了几分的不屑。走到楼的正面,很辉煌、高大的广场和门廊、巨高的门柱和对联,很是壮观!两边是接待的走廊,我说去买票吧,教授笑了:台湾的庙都是免费的,我们今天还预约了师姐来进行解说。什么?免费?那这庙靠什么活着?这些话在嘴边,还好我没有脱口而出,因为很快接待我们的师姐来了,轻声细语的讲解很快就回答了我所有的疑问:这座庙是大和尚惟觉一点一滴化缘来的、是靠信众的布施活着的!当然这还不是最吃惊的,最让我惊讶的是进了寺内,这竟然是一座按照科学规律设计的宗教场所,它用四大金刚做了四根支柱来支撑整个大楼,它每一步台阶和每一个陈设都跟佛法有关,当然也很科学里利用了这些空间(包括巨型玻璃幕墙的防震设计、景观灯的节能和美观、 39 层的静思堂的声学设计等),而负责设计这些的都是这个禅寺的僧人或者居士,他们中很多是台湾名牌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渐渐地,我被这个没有飞檐挑角、到处看不到一根香、没有三扣九拜的佛的看似异样的大理石庙宇迷住了, 这哪里是庙宇,这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宗教与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完美教科书! 这个惟觉大和尚的故事也深深地把我们感染了,原来他来自解放前的四川某庙宇,那时候他只有十几岁,到台湾以后一直在一个很偏远的小庙里做扫地僧,但是礼佛善思,把佛法与时俱进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帮助开化那些苦闷的人,信众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中台禅寺! 坐在 39 层的静思堂里,我的心沉静了,我感觉到自己的心中的声音在向上飞升,我知道那是科学设计的作用,可是我还是被彻底地感动了,原来可以这样!原来真的感化世事俗人的佛法是这样的!它不在于庙宇的形式、礼佛的仪式,也与地点、时间和政治体制无关,它只于人的心中!就像这个惟觉大和尚,他来自战乱中的故土、来自佛法源远流长的四川、来自那个有着世界最大佛的地方,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带来,在一个台湾这片台风肆虐、地震频发的土地上靠着他的信仰和意志以及与时俱进的对佛法的理解,从 0 开始了自己的佛路历程,几十年后,他有了这个中台禅寺,这个世人向往的佛教圣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的信条是:“对上以敬,对下以善,对事以真,对人以诚!”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都能够享受到真诚和善良,这就是佛的力量!这也是佛在现实中的意义! 从中台禅寺出来,我想得很多很多,特别是我们大陆的这些庙宇古刹,它该有的价值和意义,它本身就有的神圣使命,于是,那年的十一,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西安,因为我们都知道西安有玄奘的遗迹:大雁塔、小雁塔,我们也知道西安有一个全世界都向往的庙宇:法门寺!这是一个目前还珍藏有佛祖指骨舍利子真迹的千年名刹!我们一定要去瞻仰一下!驱车上百公里,终于到了扶风县的法门寺景区,远远把车停下,走进去,因为希望体会和感受这千年古刹的虔诚和灵气!可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模仿地乌七八糟的仿古建筑,不看也罢,再往前走,通往古刹的路是一个自由市场,两侧密密麻麻布满了卖纪念品的摊贩,也好,陕西的民俗手工艺品到处可见, 红红的大辣椒 串子 透着热情和吉祥, 还有久闻大名的扶风大锅盔,那真是有一尺厚啊!到处是夹着陕西普通话的叫卖声,热闹!我们穿行在这小街上,在各色游客中挤来挤去向着心中的圣地艰难跋涉! 可是,这时候一个声音出现了,一个中年妇女到了我旁边:“大姐,你看,那边大师叫你呢!”我不理,径直往前走,没过 10 米,又一个上来了:“大姐,气色不错呀,那边大师叫你呢!”摆脱,再走 ,第三个又来了:“唉,大姐,大师叫你呢!”我终于忍无可忍,冲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路边坐着的那个 哆哆嗦嗦的 带着账房先生眼睛的老头喊道:“够了,你去把大师给我叫来,我不但知道我的命运,我还知道他为什么坐在这里算命!我还不收费!”那个中年妇女估计是被我吓坏了,一脸惊诧地看着我,嘴大张着,快步走开了!这时候,先生和女儿过来拉着我的手:“干嘛生那么大气?不就是大师叫你吗!”说着,他们两个大笑起来:“大师叫你呢!”于是 “大师叫你呢!” 就成了我们一直沿用到现在的调侃词! 这一趟法门寺之行,算是全毁了,我们原本美好的心情全无,看着那佛祖的舍利子和已经存在了千年的古刹,我内心的悲凉有谁能懂?!在这一片我挚爱的土地上,拥有着千年的古刹、保留着世上已经难寻的佛祖舍利子、还能够触摸到伟大僧人玄奘的足迹,可是这些珍贵的遗迹、这神圣的宗教信仰却被这样无情而粗俗地践踏和毁灭着!为了蝇头小利唧唧歪歪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的人们到处都是,甚至很多还都打着形形色色冠冕堂皇狐假虎威欺世盗名的招牌! 这是多么地让人深恶痛绝! 而那个远在台湾的中台禅寺却像是一面镜子立在人的心中,清清楚楚地隔海照出了我们这飞檐挑角、香火缭绕中的庸俗和狰狞! 这是多么地可悲和可恨! 那本该是心灵静修的场所却充斥着金钱和权势的肮脏交易、当本该是以坦诚善良来化解世人的困惑的佛门到处是欺骗和阴谋的时候,你拿什么让我们相信你?!我的大师! 请回答我,大师!我叫你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5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决不妥协
热度 15 zywsict 2013-8-15 08:33
张平的小说《凶犯》讲述一个瘸腿的复转军人狗子与一个恶势力集团斗争的故事,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斗争,但是狗子决不妥协,坚持正义,坚持信仰,最后拖着残缺的身体与恶势力集团同归于尽。该小说同时揭露了淳朴单纯的农民的冰冷、残酷、懦弱和丑陋。 狗子是越战中的特种兵、神枪手,曾经一个人干掉一个班的敌人,在战斗中丢掉了一条腿。退伍后他来到一个靠偷盗国家木材致富的村子里当护林员。刚到村里他就受到热情的款待,几乎每家每户都送礼给他,他深知无功不受禄,就将所收到的礼物一一退回。这时以“四兄弟”为首的盗木团伙将他请到饭桌上进行摊牌。令四兄弟和村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没了一条腿的复转军人,这个拖家带口的战斗英雄,这个身据肥缺的护林员,居然拒绝了他们所有的提议,而他的理由居然是人要光明正大的活着。此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破灭。四兄弟霸占了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狗子只能喝汽水度日,到后来甚至连汽水也买不到。狗子因不想连累妻儿,只好将他们赶下山去。留在山上的狗子千方百计的寻找水源,当他发现时,第二天总是被及时的破坏。四兄弟为了迫使他就范,随后又将山上的电停了。面对这种困境,狗子找了所有能够找的领导,甚至将情况反映到省里和中央里,可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狗子终于想通了,原来他们都是沆瀣一气,是一个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面对越来越糟的境况,狗子没有妥协,依然坚持信仰,坚持正义。终于矛盾激化了,四兄弟设计将狗子围殴,狗子身负重伤,他拖着一条断腿,一只断臂以及满身的伤口,爬回护林员的小屋,拿了那把自卫用的老枪,又爬回到四兄弟的家里,一枪一个,结果了他们的性命,而他也不治而亡。 那些看上去淳朴善良的农民,并且有着木讷腼腆的神情,敦厚羞涩的笑容,和顺恭敬的姿态,实则是偷伐林木不劳而获的懒汉,他们幸灾乐祸知情不报隔岸观火,眼睁睁的看着狗子被众人围殴。他们是助纣为虐殴的帮凶,是装聋作哑甘作伪证的骗子,是冰冷、残酷、丑陋的懦夫。 读完该书发现书中所写的情况依然存在,官商利益集团抱团取暖,窃取社会财富,欺压底层人民。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像狗子一样的英雄,需要改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因为今天别人的不幸,也许某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面对恶势力集团时,我们如果不能积极抗争,可以选择消极抗争,不能消极抗争,可以选择勇敢表达,不能勇敢表达,可以含蓄表达,不能含蓄表达,可以选择沉默,总之我们不能像那些村民一样助纣为虐,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996 次阅读|37 个评论
读圣经,学科学(6)信仰与历史 (二)与神在一起的人类历史
wenmiaosong 2013-8-11 01:20
读圣经,学科学(6)信仰与历史 (二)与神在一起的人类历史 《圣经》的旧约中,每隔一些章节,都要列出一个家族的世系,这就是人类历史的开端。第一个世系是从亚当到挪亚。这是一个全人类都在一起的、并与神生活在一起的人类历史。这个历史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就是神要给人类一个与他的形象与样式一样的“灵”,而人总是要背离神的形象而犯罪。 有一日,那人(亚当)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了孕,生了该隐,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这就是说,人类最原始的生活就是从游牧和耕种开始的。但是人的“灵”却是罪恶的,哥哥该隐因为耶和华神看中了弟弟的供物,就把弟弟给杀了。 该隐受了诅咒,但神还是保护他不受伤害,人类需要后代呀!该隐畄下很多子孫,有牧羊人的祖師,弹琴吹萧人的祖师,还有制造铜铁利器人的祖师。神也保护他们的生存和繁衍后代。但他们不是神所选择的以色列人的祖先,他们可以看作第一批从神看顾的选民中分离出去的民族。 使我感兴趣的就是那些不被神遴选的民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同样的贡献,他们也同样受到耶和华神的看顾。 在受了诅咒后, 该隐对耶和华说,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见不到你面,我必流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耶和华神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耶和华就给该隐立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 我想,神还是看顾所有的人的,对以色列人的特殊的看顾只是以色列人写的历史中所难以避免,也无可指摘的一个缺陷而言。 神要选择一个照着他的“形象和样式”的人。后来, 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 形象样式 和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亚当生塞特之后,又在世八百年,并且生儿育女。 该隐被逐出了神最早为人所选择的居住的地方,在圣经中还记下了很多该隐的后代子孙,他的子孙,以后越走越远,《圣经》第五章中写亚当的后代的时候,没有了该隐的那一支了。我想这是神所选定的,神一定要遴选“形象样式”和自己一样的人作为他的选民。当然你认为这也只是以色列人自己写自己的历史时的一种愿望,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有一点,以色列人总是“信”着神的“形象样式”,信着神对于人类思维中的两类思维能力,以及那两类思维的差别和关系的教导。这一点使他们的历史中,保留了独一无二的全人类共同的历史: 神以两类不同的方式赐予人类两类不同的能力,以及这两类不同的能力,在他们看来就是代表了神和人的关系,这就是神和人所立的“约”的根本内容,人永远不能忘记这一点。 第五章,是神人一起的人类历史的开端,列出了从亚当到挪亚的那个谱系。在这个谱系中只有塞特那一支派的了;该隐的后裔,和亚当在生塞特以后八百年间所生的众多的儿女,都不再进入这一谱系。在列出从亚当、塞特到挪亚的谱系之前,有一句总的提纲性的话: 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这句话里是没有了“形象”, 是不是可以说是在暗示,以色列人和继承以色列的耶和华神信仰的人,是偏重于形式思维的人。 在以后旧约的历史中也就成了塞特后代的历史;没有了该隐的后代,和塞特以后的八百年间,亚当所生的其它子女们的后代的历史了。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并不是说耶和华神不照顾那些人,或他们是比以色列人低一等的人民。而只是圣经中,以色列人的旧约中不再写他们傍系的先人的历史了。那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实际上他们的历史已经写得比任何其他民族的历史的源头更加久长了;同样还应该说他们的历史中,把历史的保留得也最真实和完整了,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把信仰看的比民族的其它一切活动更重要。有这一点也足够了。 塞特后代的世系。传了近十代,就生了挪亚。以前的圣经学家,把这些作为人类起源的依据,从这里可以算出从亚当到挪亚,已经过去了多少年。但是这毕竟是以色列人所写的自己民族的历史,就从这里所写的,但从这个历史也可以可以看到,已经很久长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活了百岁到近千岁,到挪亚的时代,至少也有好几千年了,人应该也有几百、几千万的人了。但是以我们今天的科学知识,人类的实际历史比这还要长得很多很多,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那个时候,神只能告诉人,什么是一天,而一年的比较准确时间是在纪元前后才搞得比较清楚的。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中定在公元前900年,那可比西方要早不少。西方在纪元前几百年也有了太阳年的历法,比中国要晚很多,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古埃及所测定的,据说还同时测量了地球赤道的周长。也是用一根竹竿的影子的太极图的方法,据说是从中国学去的;他们的地心说和平面几何的形式思维的能力,使得他们的哲学知识(那时候还没有出现科学)比我们先进了。我们的形式思维能力不是没有,而是必须束缚在代表皇权崇拜的形象思维之下。但是我们东方人的实践能力,依然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在以后的一千多年中,走在西方世界的前面。以色列的先人,对于神的信仰,使得他们能把这样的浩瀚的远古的历史,写得如此清楚,实在是要令人肃然起敬了。我们拿我们中华的历史与它相比,实在是差得多了。但是我们的历史也有我们历史的特点:我们的五代、三皇、五帝的神话历史,比以色列人的历史要混沌得多了!特别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更是出现的年代也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了。但是我们也千万不要小看我们自己的历史,这是除了圣经以外的,最久远,最清晰的历史。作为东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应该在相互比较中,取长补短,来更好地认识人类共同的历史。 我们的历史起自五代(或五氏),一个一个没有多少确实的具体内容,故事比旧约有更多神话的性质,但有一点却非常令人深思:我们的历史有点近似于亚当长子该隐一族的历史。在那个历史中,没有那么多形式思维的内容,但是特别的注重人类的实践:该隐的后人是牧羊人、弹琴吹箫人、铜铁制造人的祖先,我们的五代——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女娲氏和伏羲氏,是发明用火、盖房、耕种和造字人的祖先,我不知道女娲氏是干什么的祖先,不能说是天文学家的祖先吧!但是我们的祖先中有一个女人,那是当然应该的,她可以是制衣和饮食的祖先。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历史中也保留着某式《圣经》上所缺少的内容。在人类历史中的,神与人类同在的历史中,即“神的话语”中,应该拥有我们人类今天所依然不可缺少的东西。《圣经》是把“神的话语”写得最清楚的,和完整的一本书;但是,也不能没有其他民族的神话的历史部分。我们不要拿东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来博弈,来斗争;而是用来相互取长补短,发展人类的共同的信仰和历史。“神的话语”中,有一种及其重要的“内容”,并没有被纯正的“西方文明”所理解,而和东方人的辩证思维却有及其深刻的联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东方人的辩证思维,绝对不是“一分为二”和“相互斗争”。把辩证思维表达成不断的把人群“一分为二”和人间群体间不断的“相互斗争”,既不是“神的话语”中的意思,也不是孔子的思辨哲学“中庸之道”的原意;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原意,更不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的孙中山先生和他在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内的追随者们的流血牺牲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我相信,辩证思维也深深地蕴含在“圣经”中的“神的话语”中。 在《圣经》的“新约”中有:“ 旧约”是人间智慧的开端,“新约”是人间智慧的道路。 新约对于旧约的发展,就是在人间智慧发展到了的“新约”时代下,所解读的神的智慧的道路。正如中文《圣经启导本》中所说: 旧约为新约之钥,能开启新约真理之宝庫;正如新约为旧约之钥,可窥見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 为什么旧约能开启新约真理,就是因为旧约中蕴含着随着“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和发展着的公理,所以,是人间永恒和普遍的真理。那么为什么这个旧约的永恒、普遍的真理,还要用“新约为旧约之钥”来窥见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呢?因为旧约的那个真理太宏大了,祂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人间要了解这个公理,必须依靠人的有限的思维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同时代的人,被不同时代的语言能力所蒙蔽住了。只能窥见到与那个时代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相适应的那部分神所启示的奥秘。旧约是旧约时期人所认识到神的启示的奥秘,“新约”是新约时代人间所窥见的神的启示的奥秘。“创世纪中”蕴藏着的是对于全人类的“神的启示的奥秘”。 我们在上篇网文中,讨论了 关于创世记中的神的大能和大智之间的关系。“人间思维”越发展,可以窥见的“神的话语”中的“大智”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这个“人间智慧”是从小小的个人的大脑中所产生的,是不可靠的;一离开了神的“大能”就一定会出错。 在上一篇文章中讨论的就是:创世纪中的“神造人”与“进化论”中寻找“人是从哪里来的”之间的比较。从这个比较中,就可以看到19世纪初期达尔文的进化论,与20世纪的西方哲学所发现的,各种猴子变成人,劳动创造了人,等等的现代哲学之间,是有明显的差别的。达尔文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所窥见的,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神造人”的“循序的、各按其类的奥秘”;而当“人间思维”摆脱了神的大能的束缚,把“神学”作为僵化的教条而抛弃,用自己的比神更聪敏、更有能力的“科学头脑”去“创造”的时候,就出来了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人间博弈的现代哲学。在后面深入讨论物理学、数学和现代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时候,我们更会看到:人类社会要发展,人间智慧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窥见神对我们当今时代所启示的奥秘。但是人们千万不可背离了“神的大能”、不可抛弃了《圣经》中和所有古老民族的“神话和传说”中所蕴含的“神的话语”(或全人类历史积累)的“信仰”,和那些信仰中的“人间智慧的开端和已经走过的路”。“人间智慧”一旦离弃了信仰,都只能把人类思维的能力引向错误的道路,和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方向引向灾难。这些我们还要在讨论人间的“哲学”和“科学”中,特别是讨论,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哲学中,再进行具体的讨论。 我们继续讨论创世记中的全人类的历史。第六章1到4节: 当人在世上多起来,又生儿女的时候,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这一段话与中国的,和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神话都差不多。但是那些国家的历史大都就成了那些英武有名的伟人的历史了。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心中的历史还是那些伟人的历史——希望自己就是开创历史的伟人,或伟人的崇拜者——跟从着那些伟人去创造历史和青史留名的人。但是在圣经中,接着在第5节: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优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 以后就是大概人人皆知的大洪水的故事了。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圣经》中所记载的人类的历史和没有了耶和华神的民族的历史之间的基本差别。尽管大洪水的故事也仅仅是以色列人的历史。大洪水看来是有的,因为中国的历史中也有大洪水。但是其他国家的“神话”中,历史就成了伟人和英雄们的历史了。成了柏杨先生所说的,由英雄和伟人提着线的一群崇拜者跟着上演的木偶戏了。而在以色列民族那里,大洪水成了神对于人类的再一次的“改造”。那就是在神的选民中必须进一步牢固对于“神的话语”的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神的话语”中的 “对历代的启示” 不受污染的保留下去。当然,由挪亚方舟所保留下来的人,只是属于以色列人的祖先的那一部份人,已经不是全人类了;该隐的后代和塞特以后八百年中所生的众多子女的后代,应该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度过大洪水的灾难的。 但是挪亚所保留着的对于耶和华神的“信”却是属于全人类的。 到第八章的最后,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 诅咒地 ,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活物了。 在第九章就是耶和华神和人们的第一次立约: 神晓谕挪亚和他的儿子说: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儿子说:我与你们的后裔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绝灭,也不再有 洪水毁灭地了 。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 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以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大洪水标志着“神造人”工作告一段落了。神造人,其实就是神要告诉人,人类历史发展的道路。只有诚信神所宣示的“公义”,人类社会才能够免于毁灭,才能够有美好的前途。这是以后摩西和以色列人立约前,神和代表全人类的挪亚和他的儿子们立的约。也是为神与人立更大的“约”的准备。在这个“约”中,有一句话: 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着 自己的形象 的。 这里又是照着自己的“形象”了,在第五章写从亚当到挪亚的谱系时,说的是“照着神的样式”造人的。 显然形象和样式,在神眼中是两件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相互有不可分割联系的,但是又是不同的,人类所必须具备的品德和能力。搞清楚那些事联系着神的形象,那些联系着神的样式,这就要去领悟神的“大智”。 这就是人类思维发展中所必须特别关注的,要从信仰中,从圣经的“神的话语”中去领悟的事。 为什么神和人立约要用虹作记号?这在人类认识大自然中,也是极其有深意的事:以后我们会看到,对于虹的“实在”,那是直到现在人类的思维能力所达不到的地方,也许是人的形式思维能力所永远无法完全达到的地方,这要在物理学中去讨论。因为人的直觉观察的能力,只限于三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的“实物”,以及那些实物在牛顿的“实时”内的运动;而无法直接感受到要用“频率”来表证的场的运动。彩虹所给出的颜色是直接对应于频率的,而人眼没有对于频率的直接的分辨能力。人所感受到的光的颜色都是很多频率的光所混合的颜色。这就是直觉与形式思维的关系:没有形式思维能力,人间的直觉是极为有限的;但是,最终不能链接到直觉感受的“形式推理”,也都得不到真实的知识。 在《圣经》创世记的“神造人”中,我们特别地提出了神所指出的“形象”和“样式”这两个字,它反反复复地在圣经的不同的章节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我们认为这就是“神的大智”。 只有《圣经》中才有那样的“大智”。 在“大洪水”中,神的“大能”表现了大自然的必然的规律,那里同时也蕴含着人所难以理解的“大智”,那就是关于 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以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在第三章中,夏娃和亚当吃了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以后,对夏娃和亚当所说的话, 就是神与人立约的开端。通过神与神所直接创造的亚当和夏娃立的约,要告诉他们的子孙后代,关于“人类思维的奥秘”,或者说就是关于“人的本身的奥秘”。 那就是反反复复的“形象”和“样式”的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神秘的语言的根本含义。它包含了整个“人类思维的奥秘”,神只能用那样看起来相互矛盾的、隐喻的语言,因为每个人的小小的大脑根本装不下它。随着人类思维和实践和思维的发展和积累,才能够一点一点地理解它。通过 “大洪水”,神说, 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以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这是告诉人类关于大自然的奥秘。 神在创世记中告诉人类关于大自然的奥秘的地方还很多,如前面的用 肋骨 造女人,用 彩虹 来于地立约,还有后面的用 巴别塔的建造 来形成民族的分离 。 看起来像是两件没有逻辑联系的事。但是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慢慢的就会一点一点地窥见其中的奥秘。彩虹隐喻着场、波和信息的奥秘,因为那是我的专业,我深深感受到神所启示的这个奥秘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巴别塔给予人间的启示,我想今天的腰缠亿万贯的房产商,无立锥之地的农民工和为此而焦头烂额的政府的经济发展的策划者,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肋骨也有启示吗?我听一个从事基因和药物研究的教会的长老说,那里有着对于生物学上的深刻的启示。 在第十章有一个人物的世系表,那是挪亚的三个儿子的世系表。在那里,是挪亚的三个儿子的世系同时列出来的。标志着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交界:三个儿子中,只有闪的后裔在第十一章中又列了一个更长的谱系,直到亚伯兰。应该说亚伯兰还不是以色列民族的直接的先祖。但是以色列民族的先祖以色列,是亚伯兰的后裔。 这里,我想说的是:旧约中,对于以色列民族的世系的安排,实在和中国的历史中的世系的安排是完全一致的;每个时代的世系,嫡系和榜系的分离等等的安排也完全一样,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嫡长子为嗣子,特殊情况下才不立嫡长子:如该隐是长子,他杀了弟弟,所以他被开除出亚当家族的世系,另成一个傍系。虽然我们没有耶和华神,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神。我们的神又时也叫上帝,有时叫“天帝”。不同的是我们的“皇”都是神的儿子——“天子”,“天子”在地下的人世间就直接代表了上帝,神把一切都交给“天子”了。而以色列的历史中神总是不放心他所膏的王。是啊,他连他所造的人,都非常的不满意,不放心;还怎么能够放心他所膏的王呢?这就是《圣经》这部历史和中华古代神话历史之间的一个最大的差别:圣经的历史中蕴含着从“王权社会”向着“民权社会”发展的内涵。而中华的神话历史中,那个内涵被三千多年的历代掌权者污染得很不容易看清楚了。所以说,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应该从《圣经》中去寻找;马克思所发现的社会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如《圣经》启导本所说的, 可窥見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 但是如不和“神的话语”链接起来,“人间思维”的形式推理,会背离神越来越远。我们中国近二百年所走的路,就是追求信仰的道路,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把人间思维的发展和“神的启示”相“链接”的过程。这样过程是曲折的,出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总的说来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得都平稳些:我们没有像印度和中东伊斯兰国家那样,陷入殖民地的陷阱,保持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没有像德国、日本那样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没有侵占过外国的一寸土地;我们的经济没有崩溃过,人口没有减少过,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宏观上没有倒退过。那是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五千年历史的借鉴。我们借鉴历史,是为了更平稳地走好前进的路,而不是走回头路。我们讨论任何历史的教训,都是为了前进,没有任何理由把前进着的路折断!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发展教育。这个教育必须是远离暴力思维和偶像崇拜的教育,也要远离西方意识形体中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精英主义的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是这个历史应该是全人类的历史,信仰是一个最基本的大学校,那个信仰应该是全人类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是链接着整个人类历史智慧的“普世价值”。我总觉得圣经是一本不可缺少的追求理想的教科书。 这就到了全人类历史向着民族历史过渡的时期了。人类历史真正的有意义的部分就是社会形态发生变动的时期,其他的时间只是像打麻将那样的转着圈的游戏而已。旧约中的社会形态变化的过程写得非常丰富而淸淅,我不知道是真有一个神和他们在一起,还是这个神就是漫长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本身。神的智慧和历史的智慧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但是对于已经不再陷入僵化的神学崇拜教条的新教信仰来说,这两者的差别或许并不是相互不能容纳的。只要不抛弃圣经,不放弃科学,那些问题可以慢慢探索。 在圣经第十一章 , 巴别塔口音变乱 ,就是描述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那个变乱过程,当然在圣经上是以“神的大能”表现出来的,而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说,又是人类所已经走过的历史的道路。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语言,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这一章在写了巴别塔口音变乱以后,就写了闪的一族的谱系, 创世记从亚当到挪亚到闪到亚伯兰,是旧约中以色列人宗族的主线。口音变乱以前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了,口音变乱以后,大部分人作为外族人,分散到全地上去了。巴别塔的口音变乱,单纯从历史的角度看,只是一个人口增加,民族分离的一个历史事实,口音变乱则是这一历史变化的必然结果。但是从对“神的大能”的信仰来看,巴别塔的口音变乱又蕴含了“神的大智”。人类在实践能力超越了对于大自然的认识能力的时候,一般都会去做建造巴别㙮那样的蠢事。我们今天的时代正是那样的时代,到处都有人在建造巴別塔,只有找到神对于我们时代的启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才能正常的向前发展。 在笫十二章神召示了亚伯兰。亚伯兰的妻子撒莱不给他生儿女,撒莱有一个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于是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将使女埃及人夏甲给了丈夫为妾,…… 以后, 撒莱苦待他,他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 耶和华的使者对他说: 你回到你主母那里,服在他手下。又说: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甚至不可胜数……夏甲就称那对他说话的耶和华为看顾人的神,…… 夏甲给亚伯兰生以实玛利。耶和华神来与亚伯兰立约,让他改名为亚伯拉罕,应允他后裔极其繁多,作多国的父。因为那时撒莱还没有儿子, 亚伯拉罕对神说: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神说:不然,你妻子撒莱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之约,作为他后裔永远的约。至于以实玛利,我也应允你,我必赐福给他,使他极其繁多,他必生十二个族长,我也使他成为大国。 这就是以以色列人眼光所写下的历史。在圣经的历史描述中,同样包含着除了一般国家所共有的历史的属性外,还有比所有其它国家的历史蕴含着丰富得多的大能和大智的真理。这一段中既有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人类需要形成部落的历史必然的内容,它是以耶和华神对于人间的王权和立嫡制的王权传位的规则的许诺反映出来的。看来这是那个历史时期人类能够繁荣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在形式上是以神的“大能”的形式出现的,神说立,就立。但是就在神的“大能”中又包含了“大智”:神所应允的大能,不是绝对的,永远的。他也应允照顾以色列人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对于他所立以色列的君王,大多数他总是不满意的,他们也都有SIN,不遵他的“公义和大爱”,最后他就离以色列而去。同时他也看顾其它民族,神也赐福给以实玛利,使他极其繁多。这是圣经中所描述的一次最大的民族分离。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众多,他们也信奉耶和华为最高的神,当然他们不会同意旧约中所描述的他们的先袓是亚伯兰的妾,他们都应该服在他手下的教义。 现在人类的历史已经一页一页地翻过很多页了,我们已经窥见了很多不同历史时代的神的启示了,那些神对历代的启示都是一环一环相链接着的,让我们一起跟着神的话语向前进吧。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人的信仰迷失(2nd turn))
热度 6 hanshiqing 2013-8-7 11:06
最近科学网上关于信仰、体制、文化的讨论比较热起来。 韩健 的 我当院士的前提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714467.html 其实讲述的就是我以前写的中国社会的第四大问题里面的观点。我最近不愿意写新的博文,因为我写也只是老太婆的缠脚布---越长越啰嗦了。我的观点都在我二年前的博文里从根到尖的细述过了。其实,信仰、体制、文化也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重新贴一次吧: 我一直在问一个问题:做好科学研究就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吗?作为科学家要不要搁置一下科学研究来进行社会学写作?最近,我越来越怀疑了。因为,我深切地感到:中国的问题是很大的问题,不是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科学技术落后只是表象而已,其根本是核心的空缺、 腐烂和紊乱! 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写出了那么多嬉笑怒骂的文章。其感情的表达如此强烈,但他到底有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找到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呢? 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科研队伍。 从高科技,到政治,管理,道德观念,再到这个民族和个人的信仰,这个国家与世界的差距和不同到底在哪里? 中国人很勤劳,生活的很辛苦,很累,是确实的。但是,是否真的是最聪明智慧的民族? 如此勤劳和生活艰辛的民族,为什么没有能够成就一个强大的国家,幸福的人民? 中国近代在被列强欺负感觉痛苦的同时,也受益于西方列强先进的理念,才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幸福,这是一个哲学论题。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人究竟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中国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我想:如果我不再为自我的利益,所谓个人的成功而奋斗,那么,该如何运用自己的理念、见识和能力,为社会和国家担负起重任,为建设一个美好的中国社会而努力呢? 大家来做最重要的事情吧! 2001年6月4日,在美国北卡大学留学的日子,我在日记里曾经写下了这段话: 我的梦想: • 中国强国的唯一途经是发展高科技, • 发展高科技必须先造就多样性, • 造就多样性必须要实现个性解放, • 个性解放只能以民主自由为前提, • 民主自由则以信任为基础, • 信任则以爱心为基石, • 爱心源于对世界的信心,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上帝的信任。 这是我当时真切的体悟。当然,每一句话都是可以作为一篇文章的标题加以论证的!然而,随后我忙于科研和工作,而无法分配时间来写作------时间都给了科研和科技论文的撰写! 因此,今天我的写作将围绕其中展开:高科技,理念,道德观念,管理,体制,信仰,幸福感。 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就不会有强大的中国人;没有强大的信仰,就不会有强大的世界观和文化;没有强大的理念,就不会有强大的体制;没有强大的管理,就不会有强大的国家! 最基本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我们却忽略了。 为什么一定要建立一个美好的信仰呢?因为,只有基于美好的信仰,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我们每个人才能拥有最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的生活。 管理,是高于科技的东西,正是它,造就了高科技! 然而,中国的管理还相当的落后。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观念(价值观),源于信仰。 因此,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的信仰缺失!
4986 次阅读|6 个评论
读圣经,学科学(5) 信仰与历史 一、神创论和进化论
wenmiaosong 2013-8-6 18:55
信仰与历史 一、神创论和进化论 很多唯物主义者都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从“人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开始。因为连“人”从哪儿来的?都不知道,历史从哪儿开始呢?所以神创论还是进化论的讨论,就成为一个讨论人间各种问题的最大的前提。自从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更有赫胥黎等人发展成了: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进一步又有人问:猴子是怎么变成人的?于是又有聪明人想到:猴子是通过劳动变成人的。于是又有人问:猴子是怎样从劳动变成人的?聰明人就想到:猴子在劳动中,相互竞争,那些聪明的优秀的猴子,就渐渐地发展变化成了人。这样,一个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哲学便诞生了:这就是“广义进化主义的哲学”。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就成了今天社会中的“唯物主义”的基础。“唯物主义”认为只要讨论清楚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宗教或神学这个“精神鸦片”对于人间的侵蚀了。 当然那些聰明人,除了“生存竞争、优胜劣汰”以外,还提出了概率论的观念,但是那个概率的观点,又真有用处吗?说实在的对于“概率”的观念,和它所联系着的“统计数学”,或“离散数学”,以及在此基础上迅猛发展的“信息理论”和整个“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体系”,我是非常感兴趣的,但自知已无力再去深入研究了。我曾和我国的“传统雷达”和“成像雷达”两代雷达研制的带头人,也常被称为我国信息论的首席专家,中科院电子所的陈宗骘教授,有过长期的接触和讨论。香农的那个“信息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用来促进人们在获得和利用“信息”方面进行研究的一种开创性的观念;但并不是严格的数学或逻辑上的理论体系。它并不可能给进化主义的唯物论增加什么哲学或逻辑上的实质的内容。 唯物主义者反对“神创论”也不能说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因为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见到“神”,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证明他见到了“神迹”。尤其是在我国,那些像“法轮功”那样的,以神奇的“气功”、“风水”等迷信骗人的事,可以说比比皆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实在也依然还是我国大众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这和追求真正的信仰正好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失去了信仰,科学本身就失出去了正确的方向,那样的“科学”也会成为迷信和邪恶的推动者。在圣经中偶尔也出现有几处有描写“神迹”的内容,尽管“神迹”在圣经中出现的,比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古代传说和神话中都少得多。但是它也能说明《圣经》也不是“神”亲自所写成的。一个时代的人,去写另一个已经逝去了年代所发生过的事情,写不清楚了,难免出现“神话”或“奇迹”。而一个人写当今时代的“神迹”,则基本上都是骗子。所以《圣经》也是人所写的,而且确确实实地是不同时代的人所写的,所以也是人可以讨论、反对或修正的。只不过《圣经》是人类所能够见到的,从最早的年代就开始写的一本书。而那个最早年代所写的部分,还一直完整地保存到了现在。那就是《圣经》的“旧约”中的创世纪。而后来加入的,由历代的人所写的那些内容,都是抱着把那个对于人类最早留下来的“历史”的最严格的保存为根本目标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抱着对“神的话语”的虔诚的“信”去写的。而不是像今天的不少的写作者,除了“信仰”以外,总也有人是为了“权势和金钱”去写的,是为了“知识产权”,为了“点击率”和由此而引成的“话语权”而写的。而那些为了“点击率”和“话语权”,也就是为了在“优胜劣败”的博弈竞技中“获胜”而写的。而那种博弈竞技已经成为现代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 所以,神创论和进化论到底谁对谁错,或者说那种理论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历史,就成了一个人间争论的中心。为了更好的讨论这一问题,我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读《圣经》本身。 在这里请允许我把刚刚收到的我的老朋友于涤尘发给我的一篇网文,作为参考 ,并附在后面。他在数学上是我的老师。这次他提出了有一些更有意义的问题。在他的文章中说: 《 圣经》上说,上帝按自己的样子造出人类 。 此说对否?对!这个上帝就是宇宙自身的神圣构造法则 。 更具体的讨论了: 何谓科学?此事“一分为三”。即,“哲学、自然、数学的和谐”。偏离此原理者皆难称科学。而且,哲学的居中调度使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不发生失衡、不偏离正确方向。 统一事物“一分为三”; 还介绍了, 人体乃“小宇宙” 的学说。 我相信,这些讨论对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很有意义的。我写那些网文也同样是参加人类追求信仰的讨论。而且他所提出的看法比今天的科学主流派的观念,实实在在的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我还是想提出一点:就是他所写的, 《 圣经》上说,上帝按自己的样子造出人类。此说对否?对!这个上帝就是宇宙自身的神圣构造法则 。 这句话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它只说了《圣经》上说的一个方面,而没有说出《圣经》上“神的话语”的两个方面。 他说出的一个方面就是神的“大能”的方面: “上帝就是宇宙自身的神圣构造法则” 。这句话很对,这就是我们要抱着“信仰”去读《圣经》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们不信《圣经》中的“神的话语”,就不可能而把“神的话语”,当作神圣的法则。为什么那句话也不对呢?因为《圣经》上并没有 “ 上帝按自己的样子造出人类”的那句话。 同样,“ 人体乃‘小宇宙’” 这句话,我也不能完全同意。因为《圣经》上也没有那句话。但是,我认为于老师的话,还有燕莎的话中都有“信仰”。中文的《圣经》启导本的前言中有: 旧约为新约之钥,能开启新约真理之宝庫;正如新约为旧约之钥,可窥見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 但是,看来仅有旧约和新约,对于我们追寻全人类的当代的“信仰”来说,也还是不够的。所有才有“三位一体”的传播“福音”的新教。新教除了旧约和新约外,同样也再没有新的信仰的经典了。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再有一个实在的人,能够再成为人间崇拜的对象了。“三位一体”的新教的信仰已经与历代的各个国家的“宗教”有了实质上的变化,祂已经成了属于全人类的追求“信仰”的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中,历代和当代有“信仰”的人所说的话,都可以成为“旧约”之钥,对于我们去理解《圣经》的“神的话语”在“历代启示的奥秘”,都可能是有帮助的。但连“新约”也只是 可窥見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 的钥匙。神的“大能”太宏大了。对于我们极为有限的人生来说,只有“神的话语”才是永恒和无限。每一个有那样信仰的人所说的话,都可以成为神的大能的“见证”。但是我们总是只能窥见神的“大能”的一个极为有限的一角。为了尽可能的接近“神”,看来光学习神的“大能”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习神的“大智”。光凭着“信仰”,我们也许窥见了神的“大能”的一角,而也可能把那一角当成了“整个的真理”,这样也会把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变成了僵化的“神学崇拜”的教条。 所以我首先要把《圣经》的“创世纪”中关于“神”创造“人”的话,按着顺序一句、一句的写下来: 在“创世记”第一章第26节: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在27节: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在第二章, 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功,安息了。……在耶和华神创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这以后,又写了造女人,这在“人类犯罪”的第三章。这就是神造人中的另外一件事:人和神的关系问题。关于“造人”,在第三章19节中,又有一句: 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第五章是写从亚当到挪亚的人类历史,那是真正的神和人在一起的那段历史,在那章的开始,又写道: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神怎样造人,真是复杂得很!前一句和后面一句都不完全一样,还来回反复。但从那些话,我们可以看到:神对于“怎样造人”,对于怎样从我们现在的“人间智慧”中所想象的出来的那些: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材料,怎样造出来的?等等问题,并不感兴趣;这里,神实际上只有一句话: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因为在“神造人”的这件事上,“人的智慧”所提出的总总问题,实际上人自己是回答不了的,因而讨论那个问题实际上是沒有意义的。而圣经中,神翻来复去所写的,都是神希望人能够成为具有什么样的“灵”——“精神”;或者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维的能力”和应该具有的什么样的“伦理和道德”的人。 “上帝按自己的样子造出人类” 对不对? 对!这个上帝就是宇宙自身的神圣构造法则 。 这说明他们对神都是有“信仰”的,他们都信“神的大能”,神的大能就是: 说有就有,说立就立。 一个人要不信,他就会不知不觉地把那些反映神的大能的“话语”,统统都删掉或改写了。那样一来,“神的话语”就变成了那个国家或民族的统治者意志的“意识形态”了。代表统治者意志的“意识形态”中,也有真理,因为他们也想和他们的人民讲道理,使人民相信他们,听他们的话。但是对于他们听不懂,或听懂了认为对他们没有好处的话,总要改成对他们有用或有利的话。这就是为什么神要反反复复地讲他造人中的那个“照着”和“按着”,“形象”和“样式”的问题。 在前面我引用的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中,专门引用了他的一句话: 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神话部分,这个民族不过一群木偶而已。 真正的历史学,应该有人类的历史、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历史、现代国家的历史和再回到全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深深蕴藏在《圣经》中的“神旳话语”中的对于“历代真理的启示”。圣经中的“神的话语”实际上首先就是神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引:人类社会从创世记开始,经过了旧约和新约时代,向着三位一体的福音傳遍全人类的时代前进。這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的方向是神在创世记造人时就安排好的,是神的大智和大能合一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必然的道路。神在创世记中造人的时候,真正关心的是如何造好人类的“灵”:人的肉体的创造,只用了一句话:来自尘土,回到尘土。正像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但是他依旧活着,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他的名字,比尸体腐烂得更快”。而人类的“灵”,才是最根本的。但是在整个创世记中,我一直没有看到关于“灵魂上天堂”,“还是下地狱”那样的讨论,更没关于天堂和地狱的具体的描述。但是神反反复复地写下了关于“灵”的“创造”:只有“灵”——人类的思维、话语和精神——才是使人区别于所有动物的根本所在,只有“灵”才是和神同在的,人类的精神总是会在“神的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一代地累积在一起,不断地发扬广大。但是神特别地反复地写了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在不同的章节中的不同地方,反复用“照着”和“按着”不同的方式来塑造人的“灵”。而真正写出神的“大智”的还是第三章。 据说《圣经》的原文中,不分章节,以后分了章节,都以第一句话作为一章的名。以后翻译成了不同的人间语言,不仅翻译成不同的语言,而且不同时期的《圣经》本来就是使用不同的文字来写的。这一《圣经》成为两千多种不同文字的过程,就是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认识神、皈依神的过程。就是《圣经》中的“神的话语”的大能和大智合一的真理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播、交流和取得共识的过程。我总觉得“创世纪”的第三章是蕴涵神的大智最深遽的一章。我读的遍数越多,就越感受到:它是人世间的一切古贤和先哲,近代和现代的所有哲学家、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以及政治家们的智慧的源泉:链接着那个大能大智的智慧,那些“人间智慧”也就成了神的“大能大智”的见证,就能永远流传,和那个智慧相分离和断裂了,那些理论和思想,最终都会被扬弃。 在第三章前,先有了安排:第二章8节: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第9节 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在16-17节中, 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以后在21节和24节中,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得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两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 整个第三章,就是神对于那个“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的安排。这一章的题目都很难写,因为“人间的语言”差别太大了。英文为“Fall of the men”, “men”也有用单数“man”,在中文本中是“人类犯罪”。这一章我相信是大多数人都听到过的故事,有的称“女人和蛇”的故事,或者说天主教和基督教“人皆有罪”的教义,就来自那个故事。在中国的古老文明中总是一直有“人心本善”和“人心本恶”的争论。其实那些人间流传着的类似的故事,都是已经变成了“人间语言”下的故事,“人间语言”的“歧义性”,使“心本善”和“心本恶”成了永无结果的争论。所以我们还是要读创世记的原话。那些有关蛇的事我们就不写了,应该说这也许只是由于神的大能,包含着不尽的时间,和无限空间下的智慧;讲给旧约时代的古人听时,不能不用的故事形式,才不得不加入的,也可能是把“神的话语”用那个时代的文字语言来表达时,为了更有利于整个故事内涵的保存而加入的。吃不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和蛇不一定有什么关系吧。下面把“神的话语”中与神的分辨善恶的“样式”直接有关的写一些在下面: 前面已经有了的话,为了便于比较再写上,那就是在人吃分别善恶的果子以前,神对亚当说的,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而在夏娃和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后,神并没有让他们去死,也只是对夏娃说: 你作的是什么事呢?……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但是最重要的却是,在第五章中,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第四章以后,真正开始了神和人同在的历史中,神所作的功,我们在下一节讨论。但这句话是神对前面三节中“神造人”的进一步的总结性的说明。说明了神那样安排的真正的原因就是:只有得到了分辨善恶的能力,神造人的“灵”的工作,才算告了一个段落, “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 了。 既然是要照着神的样式造,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写了那么多呢?就是因为连神也拿不准,要不要“照着神的样式”来造人,他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人自己:不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人和动物之间就还没有根本的差别,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人就有了所有人间罪恶的根源。为什么有了照着“神的样式”的智慧,就有了罪恶的根源呢?这里有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是分成一个一个的个体的,而神面对的是整个的人类,他只能设计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塑造属于整个人类的“灵”。但是神又无法创造出整个“人类”来,人类在时间上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存在,它必须由一个一个的小小的、无数的个人,还要一代一代的人所组成。在一个一个人的小小的大脑中,怎么能裝得下神的样式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內,人们总是无法明白“照着形象”和“按着样式”有什么差別。只有在人间智慧发展起来以后,人类才慢慢地认识了一些关于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概念。這些我们将在自然科学,特别数学中再详细讨论。但是神早已 哲学人的智言慧语 附件: 鄙薄哲学对科学的指导意义,也是《钱学森之问》的一个重要答案。倡导“哲学、自然、数学的和谐”才能走上钱老期盼的创新之路。 2013 年 5 月在北大治贝子苑举办的于燕莎《双原理》研讨会上,我听到北大哲学家王守常教授的 “一分为三” 的哲理;又看到陕西师大历史学院于赓哲教授的微搏所介绍的汉《韩诗外传》的一段‘人天对应’的哲思。这两个哲学人的智慧,使我感触颇深。故而撰此短文,以期与科学界同仁思之虑之。 1, 统一事物“一分为三” (1) 何谓科学?此事“一分为三”。即,“哲学、自然、数学的和谐”。偏离此原理者皆难称科学。而且,哲学的居中调度使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不发生失衡、不偏离正确方向。 (2) 社会安定问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是财富生产和财富分配。而财富分配的合理性严重地影及社会稳定。此事“一分为三”,即“富人阶层、穷人阶层、中产阶层”的架构体系。 “一分为三”原理告诉我们,扩大中产阶层才是个稳定的体系; (3) 正、负电子的 ’ 中间物 ’ 是什么?明物质、暗物质 ( 暂且不管它是否存在 ) 的 ’ 中间物 ’ 是什么?“一分为三”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找不到其 ’ 中间物 ’ 的话 , 暗物质的假说就不成立 . “一分为三”原理告知 , 对统一物必需“中庸”地研究 . 当年有“抓两头带中间”之说 . 实则就是“一分为三” . “中间”事物支撑统一体的稳定、变化 . 2 ,人体乃“小宇宙” 汉《韩诗外传》:“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露,发归于革,呼吸之气归复于人。”古代思想中人体乃小宇宙,与天地万物各有对应(摘自于赓哲教授的微搏)。 古人能有如此的(人体与宇宙)对应思想,实属不易。 人体与天地万物对应的思想成立吗?有无探讨的必要?这是个暂时难以证明但却需要探讨的大课题。 《韩诗外传》关于“人体乃小宇宙”的对应是个重大的哲学思辩 . 它对宗教、进化论、科学都将产生影响 . 圣经 上说 , 上帝按自己的样子造出人类 . 此说对否?对!这个上帝就是宇宙自身的神圣构造法则 . 宇宙有大脑 ( 就是宇宙的神圣原则 ) 、经络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 仿此 , 造出人类和万种生物 . 人体与宇宙对应思想是我们先人的假说。但是,这个假说的可信度极强。不信的话,我们可做一历史的观察:现阶段宇宙不是在膨胀吗?按先人的假设,到一定时期宇宙必将收缩。宇宙的膨胀与收缩是宇宙的正常呼吸运动。 尽管这是个 N 代人的试验,但至少可使我们怀疑或不接受霍金的大爆炸‘理论’。
个人分类: 读圣经,学科学|1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外中国人很多都成为教徒
热度 13 AlecXu 2013-8-3 04:22
很多人以为中国人多数是无神论者,在我看来只是因为对宗教了解甚少,没有仔细思考,或者展开深入的辩论过。这样的靠限制信息造就的“无神论”,十分廉价,如果突然放开限制,反而很容易被转化为有神论者。例证就是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很多都被转变成为教徒(当然我接触到的教徒,多数都蛮善良,也好相处)。 中国人最爱去阿玛里卡合众国(英文简称 USA ,以下用阿国代替),而阿国则是出了名的宗教国家,政客为了煽动老百姓的情绪,忽悠大家支持自己,都要说上帝保佑阿国。公开撇开和宗教的关系,参选总统或者政治领袖是个会扼杀自己政治生命的行为,原因是阿国 在2012年7 月调查中显示刚刚有半数的 54% 可以想象自己国家的总统是无神论者(在 1958年相应的数字则是惊人的18%,所以阿国人民的进步是明显的),没有多少人会愿意无端端少掉一半的选民。 阿国的政治家们本人有信仰宗教与否其实根本不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 我脑海里很 容 易出现一个对利益有着很强现实感的统治集团煽动宗教信众的热情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阶层服务。 我没办法确认这个图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不过这个可能性显然是不好去忽略的。话说远了...我只是想说,在这样一个宗教国家里,普通人要保持自己的思想的独立性,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的情况下。很多中国人就是这样开始参加宗教集会的。参加得多了,很容易就被同化了,这一点不奇怪。 对阿国百姓调查链接可见: 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news/religion/story/2012-07-26/athiest-poll-president/56516466/1 即时是到了瑞典这样没多少人信宗教的国家,中国人也很难不接触到传教士。事实上,中国人是瑞典传教的重点人群,甚至是唯一针对的对象(大概是因为中国人在他们眼里是传教的处女地,是块好大的蛋糕)。很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生活过的中国人,可能都会在街头遇到一些人,一看到你是东亚人模样,就问你是不是中国人,如果回答是,立马就掏出中文的宗教宣传册。你想要个其他语言的宣传册,他们还很可能没有呢。如果是学生,还会“幸运”的遇到上门服务。他们知道学生聚集的居住区,会挨家挨户地找门牌上拼写是中文拼音字样的。如果你不反感,他们会很礼貌的给你郑重其事地约谈话的时间,一起读圣经,讨论哲学问题。我宅男一个,当年还单身着,和宗教人士讨论圣经和哲学问题就成为我打发无聊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我接触的是一个老头,他很努力地想把我转化为有神论者,而我很努力地想把他转换成无神论者。努力了一年,最后的结果令人失望,我没把他说服,当然成果也有,就是让我认识到上帝如果存在的话,是个多么可恶而又让人恶心的暴君——当然信仰宗教者是不愿意这样看的,即使他们承认所谓被上帝制造出来,被上帝赋予灵魂的人类,互相征战,厮杀,都是上帝布局的。我是没有办法相信这样摆布着玩偶,自娱自乐的上帝,有什么善的。上帝不善,却要人向善,这实在太可笑了。只是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清楚的逻辑,信徒们,看不穿呢? 当然,我和一些信徒科学家也讨论过宗教的问题。我得到的选择信仰宗教的回答,是说有个信仰挺好的,因为觉得宗教包含道德观,教人向善。但是不信仰宗教,也一样可以向善。况且,没有宗教信仰,本身就是一个信仰,我不是要反对人要有信仰。打个岔话,孔孟儒学的道德观,其实就挺好,教人要“仁”,全方位地,不断地追求个人修养的提升。我,作为女性主义者,相信社会中两性平等的重要性,认同人格不分地位高低的平等价值观,也尊重同性恋的性取向选择,反对虐待动物,认同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我真没感到再引入一个把人类当玩偶,自娱自乐的上帝有任何进步意义。 在科学和宗教的问题上,我也不能接受某些人说两者不矛盾的说法。宗教和科学有一个最最根本的区别。宗教,是不允许人质疑上帝的,他是唯一的,也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则完全不同。科学是靠着质疑(当然它必须遵循严格的逻辑)的精神,靠严格的实验去做验证或者否证一步步进步的。科学离不开质疑,宗教不允许质疑,否则它就失效了。两者之间深刻的矛盾,还不清楚吗?怎么可能做到完全相安无事?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5947 次阅读|34 个评论
红岩
热度 2 zywsict 2013-7-30 14:12
在看《平凡世界》时发现了《红岩》这本小说。上高中的孙少平非常喜欢看书,在上课的时候,埋头看小说,被老师抓了个现行,老师看了看书名,没有没收该书,说看这本书可以,但不要在上课的时候看。近来网上有网友这样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当年在渣滓洞监狱,那么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最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而在文革时期,因受迫害,不到几天就自杀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读完该书给我的感觉是特别震撼,书中主人公江姐、许云峰在监狱受尽酷刑,肉体的摧残,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没有泯灭他们的精神、更没有违背他们的信仰。虽然最后他们英勇就义,但给我留下了不屈不饶、坚贞勇毅、为信仰献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以及“信仰的力量”,而这正是现代社会最最缺失的。 该书有些语句颇让人震惊。第一,特务劝降刘思杨: “ 信仰?主义?都是空话!共产党讲阶级,你算什么阶级?你大哥弃官为商,在重庆、上海开川药行,偌大的财产,算不算资产阶级?你的出身、思想和作风,难道不是共产党 ‘ 三查三整 ’ 的对象?共产党的文件我研究得多,难道共产党得势,刘家的万贯家财能保得住?你这个出身不纯的党员,还不被共产党一脚踢开?古往今来各种主义多得很,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劝你好好研究一下三民主义 ……” 。第二,“ 知识分子就是受不了委屈 ”。第三,“ 中国的问题在于人太多,几亿人,吃饭是个很大的问题 ” 。 第四, “ 宁可丢掉香港,也不放弃西藏 ” 。 第一,第二句话在文化大革命中应验了。第三句话,还有人大代表再说。第四句也应验了香港已经回归,西藏虽然早已回归,但还存在达赖喇叭闹藏独问题。 看完该书还有一个疑问,在监狱管理这么严厉的情况下,而且每次放风的时间都不一样,并且犯人几乎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如何建立起党组织,而又如何选出领导核心,又如何能够采取统一的行动?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12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
sstone2009 2013-7-22 00:13
今天早晨醒来,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发了一篇短文叫《不要去惊动别人的幸福》,文中举了三个生活中的故事,三个幸福、知足的家庭,分别被人惊动,他们的幸福也随着被惊动。文中最后是一段结语,有几句这样说: “ 在你眼中是一种苦难,在别人的心里也许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关的,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却将馨香,在彼此心田里缠绵、涟漪,化作了生命中的一种永恒和地久天长。” 能坚守自己的幸福,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这样的人才能保持气节高洁、才能灵魂纯净;这样的人才能不让自己的幸福被惊动、被搅乱。幸福,需要内心有信仰、有坚守。 如果你的幸福与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你不要去否定他人,不要去轻视他人,这样你才能保持自己的品质不受打折。如果你惊动了别人的幸福,你或者可能带给别人痛苦,或者不会给人惊扰,但你一定在自己的灵魂里安装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会不断的扩大,有一天会遮盖你的双眼、迷惑你的意识,让你生活在没有幸福的世界里。 这不是我的危言耸听,而是可以用科学方法证明。
个人分类: 随笔|5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3-7-18 03:23
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 蒋继平 2013 年 7 月 17 日 上个星期天, 我敞开我的家门, 欢迎来自居地附近的一些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朋友。 他们中有的来自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 有的来自墨西哥, 更多的是美国人。 当然, 美国人也是欧洲的移民, 他们来自于英国和法国等。他们中有的人开车到我家需要花两个多小时, 大多数在一个小时左右。 我们在一起唱诗歌, 读圣经,交流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敞开心肺, 畅所欲言, 各叙己见。我们大家都非常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光。 在这种时刻, 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国籍和种族等特征。 我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 好像是一家人似 的。 两个多小时的心灵洗礼后, 他们就在我家一起吃中饭。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和饮料。 当然, 那些来客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食品。饭后,其中有五位女子和我太太一起在厨房收拾剩下的饭菜, 洗刷锅盆碗筷。小孩子们则在游泳池边上和客厅中玩。 其他人仍然继续交流各种信息。 在这个时候, 我有很多感想。 首先想到的是我家的一个小小的厨房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在我的厨房中忙着的有来自世界上好几个国家的人。 这些不同国家的女子争着在厨房中干活。 而且她们是很开心的, 是很快乐的, 是真心诚意的, 真的好像是在自己的家中一样。 然后我想到的是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肤色不同, 语言不同( 他们中的一些讲西班牙语),种族不同, 但是我们具有共同的心灵语言, 我们可以在同一个信仰下畅通无阻地交流。 在这种交流时, 我们的心灵交融在一起, “ Mingletogether through the Spirit” 。 我继而想着, 世界上所有的人本来就应该是一家人。 从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看, 我们人都是上帝创造的, 因而, 都是属于上帝的子孙后代。 上帝的子孙后代是不是一家人? 要是你不是宗教信徒, 你不相信人是上帝创造的, 那么, 你应该是一个无神论者。 无神论者应该彻底地相信科学, 对不对? 根据科学的说法, 尤其是进化论的说法, 人类是从同一个祖先进化而来的。 既然从同一个祖先进化而来,那么, 人类是不是同一个祖先的子孙后代?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后代是不是一家人? 基于这样的分析和思考, 我确信整个人类都是一家人。 这是因为我们不管从创造论还是进化论来判断, 人类的祖先只有一个,现在所有的地球人都是一家人。 因为我是一位科学家, 同时也是一个宗教信徒, 所以, 我在两个方面都能感到人们之间是具有亲情的, 是属于一家人。 因而, 我对待身边的人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对于现代社会为什么要分成不同的集团,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帮派, 我一直想不通。 对于人类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要互相残杀, 我更是想不通。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431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老板的密谋你不懂,说说马云为什么要信气功大师?
热度 2 mathmhb 2013-7-13 17:33
​我的阅读提示: 1、罗素: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2、方舟子:中国这些不入流的魔术师…能把一些名人骗得团团转。 3、马云:过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我们是后者。 4、为什么一个世纪前有关于德先生、赛先生的争论?科学?信仰? 5、这样的事件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是否无关痛痒? 6、多个角度看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或许会发现人无完人的真实。 同时参考:   1、微访谈:方舟子揭所谓“气功大师”的老底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e8qb.html 3、 http://news.qq.com/a/20130712/007931.htm http://news.pedaily.cn/newseed/201307/20130712351476.shtml 老板的密谋你不懂,说说马云为什么要信气功大师? 2013-7-12 10:58:00  腾讯·大家    阅读:2723     涉及行业: B2C 涉及人物: 马云 , 王石 , 张朝阳 喜欢 +2 打印 收藏 评论 0 7    投资界新芽 7月12日编者按: 本文作者为资深媒体人,原《新闻周报》主编熊包包夫,首发于 腾讯 ·大家。   以下为全文:    马云 和赵薇为什么要信气功大师? 马云 之前对李一这个 简历 造假的道士也非常喜欢。看看自己的公司老板,一个一个拜佛、信风水的,只怕是很多很多了。真的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吗”?   一个商人能够如此成功,智力和情商都不会太差。马云自己发布微博说,“过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我们是后者:永保好奇”。   这个说辞很清楚:我不会沉溺信仰,但是你们一定缺失信仰。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一个商人大老板,能在某个科学角度证明,在一个完全没用的大师身上能收获什么?   老板在寻找朋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各种社会关系。老板想要交朋友很难,一般人在职场,我们不会跟同事做太深的朋友,因为可能会有翻脸或者竞争的一天。但是,离职之后,前同事是可以交往的,同行同业里,也能交几个朋友互相照应一下。此外,校友、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也都会是不错的朋友候选人。   但是老板在这些方面就比较辛苦,他的同事都是他的下属,他如何对你们这些家伙倾吐心事?他的同学或者校友,有混得更好的,忙得要死,打电话都是秘书接;有混得太差的,你跟他吃个饭,他都可能谄媚得满地乱滚(常见于非优等生),或者酸不拉几愤世嫉俗(常见于优等生,停留在中小学老师或者基层公务员),看着就够烦。   你说老板的导师和同门?恭喜你,你是个体面行业的从业者,大多数的老板都没上过大学,更别提研究生了。他们的同门,要到社会大学上去找。   老板需要朋友圈,他的朋友圈除了 腾讯 根据他的手机通讯录帮他生成的那个之外,还要不断地去开拓。这个圈必须做到,把红眼病、财迷疯、穷光蛋淘汰掉,介绍可信赖的、有一定实力和人脉的,可以 一起玩 、偶尔合作的人留下来。这跟退休老太太会加入广场舞,然后托谈得来的阿姨们给自己家女儿介绍对象,是一个道理。   高尔夫球场上很难做到,这运动更多的还是巩固已有的关系,没有自己去打球遍地跟人搭讪的。   但是大师的麾下,可以做到。   大师有自己的弟子群,大师的吃穿住用,就代表着弟子的供养能力。所以你不用担心你的师兄或者道友是个为吃低保还要改年龄,遛博美拉了屎不拾掇的穷人,圈内都是高端客户。送钱给师父,那就是会费。   老板在寻找同类   灵修或者禅,或者气功,都证明这个追求者是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完善,更健康,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选择这类师父的人,看着好像“世俗的压力”“惟此幽谷可以静心”,其实一个真心出世的都没有,只是希望休息休息罢了。这样的人是可以合作的,同样是找高端的朋友和伙伴,你去《谁想嫁给亿万富翁》栏目组,很可能认识的就是一群不着调的骗子,除了一起喝花酒实在没什么可合作的。   也有的老板会用登山、航海一类的方式,比如 王石 和 张朝阳 这样的人,这种高门槛运动确实能够筛掉低端的朋友,找到上进的人们。但是这种对体力要求过高的运动有些风险,还真的有不少穷人,当兵的出身,钱不多,却能够玩得很好,你在他们面前没有太多存在感,关键是这种极限运动,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你到7200米大本营的时候吐着下去了,大家也就知道你能胜任了。   相反,大师那里,你基本上只能找到身体比你还差的人。   在大师的班里寻找合作伙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家彼此都认识了,熟悉了,又有大师背后的神祗或者地狱为吓,背叛彼此的代价会比较高。   老板在寻找共同话题   你觉得老板很土,他们谈论蜜蜡手串,谈论开光,谈论大师的法力,你哈哈大笑,是啊,这些资本家没有受过太多的文学教育,他们对《追忆似水年华》恐怕没有什么发表意见的能力,你让他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一定会想,了不起的盖茨比比乔布斯还厉害吗?就算有一二老板可能谈论文学和哲学,想要跟别人谈论时句句接得住,未免也太难了。   但是特异功能和心灵修炼之类的就很简单了,尤其是有些宗教,不分贤愚不等,又有几百种法门,念的,唱的,棍子砸头的,养师父的,拍脑袋的,呱呱呱各种神秘,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聊起来都能聊半天,聊聊你师父的宗派,我师父的宗派,就是一个愉快的晚餐。真好啊,大师们的名字都好长,什么克里希那穆提之类的,不用多提几次就吃完了。   至于下次晚餐,一来大家可能彼此都忘了,可以再聊一次,二来如果都互相记得,可以你去见我师父,我去见你师父,业务交流一下。   屌丝男人谈游戏、足球,屌丝女人谈星座、减肥,辛苦的父母谈论学区和孩子。你们觉得这几样东西和老板们的相比更高端么?   老板在塑造自己的形象   老板们选择的信仰门槛多低啊,会用打火机点燃香火,再有两个没有受过伤的膝盖就可以了。所以在给了很多钱之后,老板觉得自己也应该挽救你们这帮废物点心,别整天庸庸碌碌,摇手机找艳遇地狱就近了。   于是他开始在公司里搞信仰文化,告诉你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别着急,他也不是让你真的去给他师父送钱,他只是希望你能够表现出和他一致就是了。   他想当你们所有人的大师兄,如果你都不愿意配合这段戏,他就会觉得你对他不是真爱。   不过同事们也看着呢,要是你演得太火,大家会觉得你这人太谄媚了。   所以,请(注意,不能说买)一串珠子,戴在手上,偶尔开会的时候摩挲一下,老板问起来的时候,提一个人名,微笑着,就过去了。至于别人问你念什么,你就告诉他,某几个字的真言,是一切基础,念多点就足够了。   说了这么多,你们应该也能理解老板为什么交那么多钱给大师了。   大师是不是有法力,是不是科学,有人关心吗?关键在于相貌要好,像南怀瑾那样,白头发又多又亮,或者徐少华老师那样,耳朵大脸盘圆,其次是大师要会微笑,温和,轻描淡写地把大家聚拢在一起,没有攻击性。你还嚷什么“骗这么多钱”?这样的人多少见啊。   老板不是傻子,老板聪明得紧,公司里有些人也不是傻子,花很钱在信仰上,可能他(她)就能遇到一个老板师兄,获得更好的机会,买假手串的你也不傻,不违背你的原则。甚至就连被外道大师骗了双修的女人也不傻,找个谈恋爱的人多难啊。最傻的,是要去买真货,买到了假的蜜蜡手串或者珠子的人。   呐,现在明白了吧,你的老板爱出多少钱给大师,那是他自己的事,你少管。不过等到有一天,你发现大师坐在董事会里,甚至被老板任命为名誉董事长或者副董事长,没别的,赶紧改改 简历 ,投给别的公司吧。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伊堡初感
热度 8 JRoy 2013-7-9 06:55
下午4点到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下面简称伊堡吧) 一点不添油加醋直接说说初到的感觉,你也许会感觉和别人说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ataturk机场大厅有些通道很宽,跟北京首都机场差不多 伦敦所有的街道和底下通道都很窄,这一点差别非常直接非常强烈 的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细节更能说明问题,大厅角落,柱子棱角什么的,很容易发现他们跟伦敦还有距离 我当时甚至想到一个词:暴发户。我觉得新兴世界的建设都有暴发户的感觉 之前查了查了伊堡的交通,因为整个城市就是建在很多的小山之间,所以地理高度崎岖不平,建筑也比较杂乱,交通有名的堵城,也不像北京伦敦那么好建造。出了机场因为时间早,就选择做metro先进市里再说。 上了metro之后,和邻座的哥们搭讪,问问路。主要是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呀,什么地方都没摸清,好在他知道我的酒店。另外,也好在我一口印巴黑英语有发挥余地了,和中东和南欧的人沟通最拿手。 土耳其人的热情可真是感受了:这哥们给我指明了路之后,竟然说自己多坐了两站。我一阵感激哈,然后人家表现的非常小case的感觉,于是赶快交换电话乃至电子邮箱,期间又坐了一站。交换电话之后他说,只要我不在飞机上,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对伊堡熟得很 ----- 瞧这话说的,义气吧,也很幽默~ 后来,我在bus看地图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凑过来问。而他不懂英语,但是我看地图刚看看到我的酒店的地名,他就给我指了两辆车。整个交流过程,我讲英语他讲土耳其语言。竟然一个隔都没打,包括我按着想象拼念他们的地名。 这两个人再一次让我深深感觉到 亚非拉才是一家呀! 哈哈哈~~ 坐上车的时候,然后看着一路的街景和人的表现。我一下感觉对这个城市很熟悉很熟悉,就跟到了中国的某一个乡村一样。只不过咱们老的建筑没有保存下来。而它的建设多少有点我上面提的后现代暴发户的感觉(大体上还行,细节上生硬),说街道脏乱差应该不算过,现代和古老交杂。 这和开始想象的(和网上游记的)一个朝拜之地应该很干净整洁归一大不同。街道上晃荡的年轻人很有小混混的影子,小吃店杂货店布满了街边 ---这些都和伦敦大不一样。伦敦最不同的就是,90%的街道两边没有乱七八糟的商店(都很静),只有一些商业区才是,而且就算是商业区也很少是饭馆和杂货店这类东西,倒多是纪念品专卖店,咖啡店一类的了。感觉英国人不吃东西似的,除了喝咖啡。 (社会)道德和规则制度往往在天平的两端,往往是矛盾的一对。 东方人讲道德(包括道义),往往就不那么遵守规则和制度。比如,问路和指路,在伦敦不可能有人带你跑两站的,能给你多说几句就不错了,剩下的你找警察去吧。冷血的人有冷血的好处,他们按规则按制度办事,而且尤其尊重和遵守这两条。 当然也有完美平衡的,有一点我发现 伊堡人做的很不错,那就是他们的车站都特别的小,进展和出站的地方一般也就只有半米高的栅栏,长度也就四五米(如下图,你能看出来站里站外了吗?到处都是人走来走去,刷卡基本自愿的样子)。所以可以很轻松绕过去而不刷卡进站,事实上这些metro或者tram轨道上也有人行道,并不像咱们那样设置天桥而是直接穿过。这一点上可见他们逃票的不多,这一点上我又觉得伦敦都很难做得到(伦敦先前有很多那种前后门都能随便进,刷卡随便的公交bus,现在全变成双层必须前门进了)。 一路上就看到不下于十个大的清真寺,也许是白天的缘故没有那么‘金碧辉煌’。但是我突然感觉并没什么想看的好像都见过似的,因为直到今天我对信仰和教堂的理解都还很肤浅模糊。三个最要好的同事都是穆斯林,先前常跟他们去学校附近的mosq,常喜欢也进去看他们跪拜自己坐大厅的边上,有时候翻翻他们的古兰经。最大的感触,就是特别友好和热情,大家真的是一帮兄弟的感觉,我每每进去,其他人都要“萨拉马理工”的招呼(大体这个发音,意思上帝保佑你)先前对这些东西思考很多,也慢慢了解为啥中东穆斯林兄弟会很强大了。但是我对信仰和教堂文化一直很模糊。跟没有概念差不多,但是自己却又有想过,也跟他们朝拜人的询问过,一直没有结果。感觉已经不是我的世界的东西了,很难有交点~~~ 所以,我现在感觉看了伊堡一眼,好像我已经了解他了。就跟见了一个她一面之后,就觉得已经完全了解了,虽然可能连人家的名字还不知道呐。但是心里好像说句:来杯喝的,不说话可以吗?不愿不想再去多了解,我知道的已经够了。看看那密密麻麻的对岸,秘密全在里面。 总感觉这个地方就跟我对信仰的理解一样:离得那么近(每天看同事去朝拜)却又那么远(却有没什么概念)。但是我愿意说,我懂他了已经或者说我知道的已经让我感觉我懂他了,就跟有时候的爱情一样你永远觉得自己没懂。 好像明天开始进入穆斯林的斋月了(伦敦的同事又要开始精神与体力考验了)。。。。啊啊啊,不知道白天大街上还有没有买饭的呀~~~~哈,当然伊堡不全是穆斯林。但是必然会影响白天的生意,加强夜晚的活动。不过相信教堂的朝拜会更有规模 ~ 也许信仰和爱情一样,你永远不懂,除非你去尝试 ~ 一说信仰,就想起cy老师了~ 一谈爱情,就想起yc老师了~ 一说屌丝,我觉得可以照照镜子了:刚出炉的(下半身,咔嚓!哈) 这家hotel还可以,洗澡水有重重的海水味道~一定是海水净化过来的~ 特别隆重的推荐分享一首歌曲~ 上周六刚听到就觉得很不错,我估计应该能火的~~好的音乐需要一点思想,不能只顾得琅琅上口和所谓高雅路线。这首一下子把北京人的无奈和迷失唱出来,还有份淡雅的北京爷们味道,自信而又迷失。不是北京城长大的,估计很难写出和唱出这歌。 耿琦《孤城》
个人分类: 海外|3602 次阅读|9 个评论
论宗教信仰和社会道德
热度 1 liruijiao 2013-6-21 16:51
在實驗室聊宗教信仰問題,加我仨中國人,一希臘人,一伊朗,一墨西哥,一敘利亞,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好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個我不認可。我闡述了以下觀點, 宗教中雖然有很多信條反科學和言論自由的信條,但是也有很多對人生有意義的引導; 雖然我不信上帝的存在,但我認可你們教義中的很多思想; 史前神話是闡述解釋人與自然關係的,而宗教是指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管是哪個宗教,基督,天主,伊斯蘭教,佛教,還有中國的儒教道教,都有一個共性,仁愛信義,這是人與人建立關係的基礎。 其實中國受過良好教育和家庭環境的人是有一種無形的信仰的,因為儒家思想中的那些東西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思考,仁愛禮義廉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這是從小耳聞目染的,宗教教義其實通過文化積澱已經成為道德的基礎。對於這些觀點,大家都表示強烈認可,希臘哥強調了一下,宗教教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人怎麼去對待他人,怎麼去愛一個人,你付出愛,才會有愛的回報,社會也因此和諧繁榮。不過有個同事發出了一種感慨,很多中國人是去寺廟求財求平安的,還有拜祭財神什麼的,我不認為這是宗教和信仰,關二哥算宗教的麽?
个人分类: 时评|3273 次阅读|1 个评论
米拉围脖:问题、科学和信仰
热度 1 liwei999 2013-6-2 00:00
达尔文的东西,镜某不以为是科学,是思想吧。牛顿、伽利略的实际问题就是信仰的问题。信仰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实际的问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31/2013 07:13:51 又及,今天的科学、学术,是说职业化后的,牛顿 时代,是职业化之前的事情。那个时代里是解决“信仰”问题。牛顿的一生,除了与人家争斗,就是为了解决自己所信的问题。 笛卡尔的警句是 我思故我存 。对牛顿而言, 我信故上帝存 好像还不够结实,还要通过一些事情去 证实主的伟大 。所以连个老婆也没有混上。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40 次阅读|1 个评论
杂文 和网友讨论信仰,宗教和逻辑
wenmiaosong 2013-5-28 23:32
杂文 和网友讨论信仰,宗教和逻辑 网友董利源 几天以前在他自己的网页上,发了一篇对我网文的评议。看来我的网页还处于半封闭状态,在我的网页上暂时还不能进入和讨 论。所以我把那些讨论作为杂文放在下面,欢迎大家进一步讨论。他的评论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反映了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看法,也是我十几年前到美国定居时的坚定想法: 您说科学都是基于“人为的假定”,难道基督教不是人编的? 宋文淼 2013-5-13 20:39 看了你在我的网页上的评论:您说科学都是基于“人为的假定”,难道基督教不是人编的?把我带入了你的网页,我一下看了很多,看到了一个在现在教育制度下挣扎着的真诚的心。既很感动,又很无奈。 我想先说明一句,我文中所说的现代人所研究的“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实际上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或利用“人的智慧”的。基督教不是“现代人所研究的科学”。你的网文也不属于现代人所研究的“科学。但是你所学的现代天文学属于现代人所研究的“科学”。现在很大的一部分国家所支持的科学研究教育中,基本上都是现代人所研究的“科学”。 我是一个1956年入清华大学,又在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院,79年第一批派送到美国的访问学者。回国后一直在科学院搞研究工作。从助研,副研,研究员,一直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批的博士导师。又在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担任了近十年的兼职科学管理工作。深感你所提出的问题。“科学”也是一把双刃刀,当它失去了好的信仰的支撑的时候,就成了比当年火烧布鲁诺的“宗教裁判所”更有力量的反理性的势力。“科学”被割裂了:主流的基础理论科学成了支持“金钱崇拜”的“精英主义哲学”的精神支持。而应用的技术科学依然在重重压抑下,艰难的前进着。 我坚信美国的登月是假的,这是这个“科学”上已经埋下的炸弹,我并不希望它会产生震荡人心理的“爆炸”。中国有一批人跟着它,像“嫦娥之父”那样的科学家。但是中国科学依靠的主要力量还是应用技术,中国的勤劳的人口资源,勤劳而智慧的“打工仔”和多数但不主流,处境并不乐观的工程技术科学家。 最近回国看到一批介绍一位老科学家的文章,他是林伯渠的儿子,介绍了他的三件大工程:万吨水压机,捆绑式火箭和正负电子对撞机。前两项是真正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工程,特别是第二项,真正作出了反映伟大中国人智慧的伟大的工程,但那里实际上用不到现代物理学理论。那些工作中依靠的是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和能够脚踏实地的和普通劳动者站在一起的优秀的科学技术工程组织工作者的能力和精神。第三项也做得很不容易,花费了国家的巨大人力和资源,它得到了什么呢?当然这也是当时的中国所不可避免的事。中国从那个时代的那样的实际情况,只能一步一步的改变,我们不能走回头路了,就不能不跟一段西方的路。但是我们最后总是要走自己的路,但是中国梦倒底是什么呢?现代的中国同床异梦已经成为社会的时尚了。 所以我更希望这个中国梦就是追求中国人的共同的信仰和理想:中国梦的主流应该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大同世界的人类的共同信仰。 博主回复(2013-5-26 20:21) : 理论是否正确是要看它是否符合实际,而不是看它能否促进社会进步。诚然当今中国道德伦理缺失,但也不是推行各种宗教的理由。信仰的东西很难讨论,一是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另外从逻辑上各个宗教也都是自恰的,很难用一种理论去说服另一种理论。 宋文淼 2013-5-28 17:58 欢迎你到我的网上来讨论。我说的是要有信仰。信仰不是宗教。信仰应该是学习和讨论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大学校。是一个以学习和讨论以圣经为教材的,但更重要的是以社会实际和社会进步为主要课题的大学校。我的信仰中圣经是一本主教材,因为离开了圣经中的神的话语,我们还找不到任何比他更好的教材。 我们的信仰是以圣经为主教材的大学校。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旧宗教。宗教需要的是崇拜,崇拜仪式,需要一个带领崇拜的人。或者说得更明白些:宗教会有宗教的教义,有一层一层的带领人,把教徒带到实际上还是人所设定的思维规则和内容中去。以圣经为教义的宗教有无数,大的就有天主教,以色列的只信旧约的原教旨的宗教,还有东正教。基督教实际上也有不少教派。但是新教和那些教派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新教认为在人间没有人能够完全读懂神的话语,所以新教是一个传播天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福音的大学校。实际上三位一体是什么样的概念,只在讨论之中,没有人可以作为代表。也没有哪个人的书可以作为代表。每一个教会中,教会的全体大会和执事会选定谁是牧师,谁就是牧师。没有一位牧师能够流下一本代表圣灵的新的经典。圣父留下的教材就是旧约,但是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见到他,代表他。圣子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因为他是整个新约时代的旧约信仰的代表。为什么他可以作为代表呢?因为他为圣经的信仰,流尽了他的宝贵的鲜血。他自己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写下的任何文字,他的话语也都是他的圣徒所记下来的。那些新约中记下来的内容,是新约时代的,信着神的话语的人,对于旧约所作出的“解读”而记下来的内容。 所以西方的新教信仰与我们中国儒家的信仰,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没有他在人间的代理人或代表。我这里说的“儒家”是真正的思想界的儒家如继承儒家的朱程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而不是指以读遍圣贤书,卖于帝王家的犬儒。孔子有点像耶酥基督。我们也不大清楚他真的讲了些什么,因为都是他的学生代他所记录下来的,或他选编前人的。不同的是:一、耶酥所继承的是用文字记载得清清楚楚的旧约,二、新约上代他写书的“使徒”都是有名有性的历史上真实的人和所写的内容也都是清清楚楚的。而论语中,再也分不清是谁代表他写了些什么。代表被模糊化了。 你有一句话:另外从逻辑上各个宗教也都是自洽的。这句话是造成当今人间混乱的根源,更是中国充满混乱,暴力思维的根源。我们要追求信仰的根本原因:离开了“信仰”所有的人间的一切都是没有逻辑自洽性的。这就是旧约信仰的核心:人皆有(SIN)。但是那种没有自洽性的逻辑的追求,又是人间思维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这又是耶酥基督的新约的核心:忏悔和祈祷下的救赎,还有要爱你的敌人的大爱。 很愿意和你作为网友,只是我的精力已经不够了,没有一般年轻人之间交友的精力了。请你也请所有网友原谅。
1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教授这个群体值得信赖吗?
热度 62 wangdh 2013-5-18 14:52
当今教授这个群体值得信赖吗? (王德华) 教授这个群体,我曾思考过多次。由于自己也属于这个群体,就多了一份理解,也少了一些理解。理解也许很深刻,也许很片面,也许是下意识在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在诡辩。当然,你还可以把教授群体再细分为很多不同的群体。 教授这个群体,是社会各层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除了社会地位和责任不同,本质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这个群体的各色表演,也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和体现。社会不应对其有更高的期待。 读到介绍《科学》社论和《旧金山宣言》的文章(见下面链接),“宣言认为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的评审。 … Science 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 ”(注:原文中没有“知名科学家”这个字眼,特别说明。) 链接: 《科学》社论和《旧金山宣言》: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 当读到“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的文字时,忍不住连连摇头,心里压不住的呼唤“使不得,使不得啊”。我的评论是:“当今的中国,同行评议也不适合,官员(行政)评议更不适合,数数评价还有点(貌似)‘公平’,但却有违科学的本质和精神。人的素养,管理者的素质,科学家群体的素质,才是关键。我们今天这样的环境,科学家群体自己没有责任吗?媚官、媚外,欺上瞒下,假大空,一个撑死胆大的时代。” 在中国的今天,你指望什么,就会失望什么。期待什么,就会绝望什么。默默地生活着,傻傻地谈论着,也许是快乐的。如果擦亮眼镜,想看个仔细,如果醒来想思考个究竟,那就糟糕了。你不信?我说的太绝对了?如果你网上一搜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你一定买不到任何东西了,你自然不希望饿死。如果你还想发问,那在饭局上你拿起的筷子,会找不到目标。失去诚信的时代,利益至上的时代,不正常为正常的时代,是非颠倒的时代,信仰缺失的时代,你还指望“知名科学家认真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这实在是强为所难了,要求太高了太高了啊。 前几年,看到很多呼吁“教授治校”、“研究员治所”的呼吁,自己也曾振奋过。很快,自己的观念就被打破。在当今中国,“教授治校”的时代还没有到。时机不成熟,硬要实现“教授治校”,也许会更糟。 教授们都说当今的大学生质量在下滑,研究生导师们在说研究生的质量在下滑,博导们在说博士生们的质量在下滑。可是质量不高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是教授、博导们亲自教育、指导、训练出来的啊。 大家都在抱怨国内的学术期刊质量不高,垃圾成堆,可是编委、审稿专家都是各个领域有名的教授、博导啊。 大家也在抱怨不少海外引进的人才存在各种问题,可是各单位的人才招聘委员会,都是本专业很有名的科学家组成的啊。 大家抱怨很多的教授不够格,很多的博导不够格,评审委员会也是科学家们组成的啊。 经过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了今天辉煌的大好形势。在一个享受着还谩骂着的时代,你还指望“同行评议”?指望“教授治校”?指望“公平和公正”?唯一可能实现的就是“中国梦”。梦,多么美好的事情。所有的向往、追求、希望,都可以化作那斑斓多彩的梦。啊,梦里水乡。有老师说,留一半糊涂、留一半清醒,难得糊涂。 解铃还得系铃人。我们自己亲手创造的环境,我们自己享受。我们自己酿造的苦酒,只能含泪咽下。要改变这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 ****** 金拓 2013-5-19 22:00 Science 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 ******** 王老师:因为您引用的那段话,我读了一遍Bruce Alberts的那篇称之为社论的文章,没找到这句话。结尾时Alberts主编建议的是评委应完全放弃数期刊的影响因子,而要认真仔细地读被评人选出的少数代表作中的每一篇文章,包括代表性数据或软件。 博主回复(2013-5-19 23:52) : 金老师好,我是直接引用黄晓磊博士的博文中的文字,没有读原文。 刚看过原文,主要意思是“停止使用IF评价科学家。认真对待代表作。”实际就是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在当今中国一样出问题,但这是必由之路。 金拓 2013-5-20 03:07 王老师: 这我可要批评一句了。这么重要的一个观点(Science社论认为,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者的科研贡献,需要知名科学家作为评价者,认真的评阅某个研究者的代表作),怎能不读原文就引用?有还是没有那句话大不一样;同行评议和请几个知名科学家评价大不一样。这就是我为什么把这句话单独拎出来确认的原因。 同行评议靠得是制度设计,请几个知名科学家靠得是对少数人得的特殊信任。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我国的同行评议与美国的同行评议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我国的评议人轻率为之不付出代价,而美国的评议人轻率为之则损伤自己的学术声誉。即使请美籍华人学者评议中国项目,也不能保证人们基本上达到评审美国项目的那种谨慎;国外期刊审稿人对于中国的不知名作者的稿件的轻率和傲慢频出的事实旁证了这一效应。这就是为什么,施一公(而非Alberts)曾经建议的请少数知名学者代为评议的人治措施的不妥;这也是我在数篇博文中一再批评的:我国的同行评议没有迫使评议人认真负责、如履薄冰般的机制。为此,我曾在博文中多次建议:设立对于评审意见的回应制度,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海量信息处理技术,让评审意见接受一次被评人的回应。 不错,回应会增加评审的成本。但是,在评审上无论怎样下功夫,其成本都远远小于评审目前因水平低下造成的资金浪费。 博主回复(2013-5-20 08:37) : 接受金老师批评。 认真反省..... 同意和支持您的观点。这也是我想表达的, 谢了。 潇洒走一回 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 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 生死白头 几人能看透 红尘啊滚滚 痴痴啊情深 聚散终有时 留一半清醒 留一半醉 至少梦里有你追随 我拿青春赌明天 你用真情换此生 岁月不知人间 多少的忧伤 何不潇洒走一回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0640 次阅读|61 个评论
历毕生精力之探索
benlion 2013-5-15 23:57
探索与思考起因是 1972 年,一是中西医学精美图书带来的震动,二是批孔(古代师者)带来的震惊,这导致了一生探索 2 个问题:科学与信仰。 人类文明演化,经历科技与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北美和澳洲,进入环太平洋文明时代。 一、 医学、伦理学( 1972 年) 二、 科学与哲学 – 系统医学( 1992 年) 三、宗教与 艺术 – 现代绘画( 2003 年) 四、 数学与工程 – 生物芯片( 2013 年) 历史研究: 文明起源 - 轴心时代{ 、 }-{ 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 - 美国{ - 环太平洋}。 - 感慨人生 – 可谓艰辛!( 2 ) -
个人分类: 2013|1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访英见闻之(四)-建立华人教会对于华人的意义
opensesame 2013-5-12 04:18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政治,还是科研,都需要立足长远的规划,或者称之为战略。 这篇博客不是我的原作,实际上跟英国也没关系,只是我在这里闲的时间多一点,东看西看记录下来的一点内容。实际上,来英国3个多月了,我的访问见闻在第三篇之后很久没有更新,不是不想写,总有很多话可以写,但是没有到非写不可的时候总是很懒散。上次想写的时候是半个月前,修改程序很有心得,本想写下来,但是有所顾虑!有点扯远了。但是看到这篇博客,的确心有戚戚焉。转到这里,希望更多人看到,尤其是我们华人,无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是时候想一想,做一些规划的时候了。 我没有具体考证一些引用的来源,只是观点我或多或少的支持。 原作者:唵啊吽,来自http://blog。wen学city。com/myblog/7358/200604/322.html(汉字改为拼音) 原题:同样是一文不名,华人移民与犹太人移民有天壤之别 原作于2006-04-01 18:19:25 鲍威尔、赖斯成为政府要员了,黑人融入主流社会了,其中教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863年林肯的解放宣言给了黑人平等权利 ,但黑人由于先天的财力和政治力量的弱势而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一百年后由黑人教会牧师路德金 领导的民权运动 ,才使得黑人的平等权利形成为政治力量。没有教会,黑人无法融入主流,因为教会不但统一民意,而且还为政治活动积累财力。 教会慈善捐款是免税的,而且免的都是最高税率哪部分。但这一部分捐款是使用于教会教友内部的。由于华人没有教会,华人佛堂往往也没有利用这个慈善捐款的免税利益,结果是华人社区建设落后,因为华人收入都交税了。而其它族裔社区繁荣昌盛,因为他们有教会将大量收入保留在社区之内。 比如,华人收入交税后,还得自己交钱让子女上托儿所、课后班。但教会周末开的星期日学校,手工班,托儿服务,用教会的钱请教师保姆,变相都是政府补贴(免税慈善捐款)的社区服务。 我最近去一个教堂,每周听礼拜约150教徒,每周周捐款1万余,每年60多万,教徒全家午饭免费,咖啡免费,子女这个班,那个班,看管小孩的j教友时薪又高又免税。 为什么华人社区脏乱差?依靠政府是无法建立好社区的,只有依靠教会,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截留收入,在通过慈善事业,将社区建设好。 一个教堂每年60万捐款,以50%税率计算,相当于政府每年资助可这些教徒30万。 我曾经认识一位犹太人,从前苏联到欧洲,再到非洲,最后到美国读大学,一切费用都是教会出资。条件是找到工作后,按圣经所言,将10%收入捐给教会。注意,他在读研究生。毕业以后的哪10%不捐献的话,也有大半要交税。 为什么犹太人移民都到社会上层,而中国移民都去餐馆打工,实际上犹太人初来乍到也是一贫如洗,但有教会财力支持,得以无生活后顾之忧。 现在华人认识到参与政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没有教会运作,华人社区始终缺乏影响力,因为华人社区缺少教会慈善事业将华人财富服务华人。 在看看美国能融入主流社会的族裔,无不有强力教会在其社区活动,而且是其自身族裔自己的教会。 西人礼拜,并非都是虔诚教徒,很多只是作为社交场所。华人社交场所,多是同乡会,公馆,公所等。华人多信佛教,而佛教不像基督教那样有组织。 公馆公所应该帮助佛堂组织起来,将更多的社交活动与佛堂一起合办,这样才可以有更多财力建设好华人社区。 佛教应该在政府注册为佛教教会(正式的宗教非营利组织),对所有上香佛教徒的供奉记账并开出收据以作为报税免税凭证,并将募集的善款解决华人弱势群体的困难,这是善行。 能够跻身主流社会的族裔,一定是政治捐款和慈善捐款最高的族裔。得以兴旺发达的族裔社区,一定是互助团结,以信仰道德引导社交活动的社区。 上帝只帮助帮助自己的人。华人自己不互助,就无法得到上帝的护佑。 http://www.whitehouse.gov/history/presidents/al16.html http://nobelprize.org/peace/laureates/1964/king-bio.html http://www.infoplease.com/spot/civilrightstimeline1.html 后记:国内的宗教,原汁原味的是道教,如今相对没落;佛教相对兴盛;天主教也有一定人气,但是不知道和罗马的天主教有多少联系;儒教,有人说不算,有人说亦可算。总之,中国人不缺信仰,中国社会不缺宗教。在我所工作的杭州,佛教寺院有非常兴旺的香火。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可以拿出对教育的支持来,除了佛学院之外,能从更基础的年龄或者教育层次来给国家做贡献。而政策上,免费是一项考量。
个人分类: 旅途见闻|3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善若水、牛顿定律、中国大妈,胡思乱想
liu005777 2013-5-11 16:28
——刘全稳 512 按理该写点与地震相关的话题,但老实说那场地震把我给振糊涂了,连续的振动使我知道了震源可以是一条线,几次的现场考察又产生出更多的不明白,我至今尚不能写关于地震的文章,包括博文。今天的这一主题是我从杭州归来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反映。理论部分已写成专文,不久会面世。 这貌似不相关的东西,其实具有必然联系。 写博文《 从姚晨大嘴到制度的笼子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0142-660952.html )的目的之一是告诉人们一个现象,任何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都可以建立有逻辑的联系。 上善若水是东方贤哲老子告诉帝王的治国理念,说话做事应像水一样善良。 牛顿定律是西方巨人牛顿揭示的自然定律,包括惯性定律、牛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中国大妈是令西方金融大鳄头疼的一群散兵游勇,其行动告诉世人,现在只有黄金才是可信的,才是最值得投入的。 在博文《论上善若水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0142-645197.html )中,我详细论述的目的之一表明:这是老子关于人类社会高度抽象与精确抽象的结果,所以能长时间永流传。 牛顿定律显然是牛顿关于自然规律高度抽象精确抽象的结果,所以一定能够得以流传。 中国大妈的行动是现今世界关于家庭经济高度抽象精确抽象认识的结晶,应该也可以在金融领域永流传。 老子相信有道,牛顿信奉上帝,中国大妈相信黄金。道、上帝、黄金都成了精确抽象的依据。 老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牛顿是三百多年前的人物,中国大妈是一群现代人物,三个层次三个领域不同信仰的目标究竟谁的值得推崇?有无共同点? 由此我产生了几个问题: 1. 中国大妈为什么不信上帝不信道只信黄金? 中国大妈是一群看惯了婴儿抱错、奶粉有毒、人贩子、假羊肉、真N奶、假学历、真影帝、假户口、真房姐、苏丹红、地沟油、泡沫、贬值、危机、佘祥林等现象的人物。明白了数千年历史证明的一点——只有黄金才是真的不易贬损而值得信赖。 在中国大妈的眼里,上帝不需要黄金,上帝无需知道黄金是不是真的,上帝没有管理好假货横行的世界,所以,上帝不值得信赖;在道的层面上,她们总是被欺骗,股票被套牢、承诺不兑现、好处官先得、总是被代表,是受害者,无道可言。 所以,中国大妈只信黄金。即使黄金到手,有时也要咬一咬。 2. 假如老子再世,还会说上善若水吗? 当黄浦江变成猪江,母亲河变成臭水沟,售卖矿泉水不如自来水,地下水泛毒。老子知道了一定不再用水说事的。 老子会用“气”?大气有酸雨、有灰霾,有伦敦大气毒死人现象。老子是不会用气的。 用“上帝”?连中国大妈都不信,中国人绝大多数都不信。老子生于中国,不能用上帝,否则说给谁听? 用“道”?“道”之于人,各说各话,各行其道,盗亦有道。不能用道。 用“日”?只能用日——上善若日。阳光工程,就是一例。 3. 上帝有无子孙?老子的子孙是谁? 上帝如果有后,则上帝就有公母之分,那么母上帝会负责什么?上帝是否需要换班?多长时间换班?上帝会否变老?上帝存在死亡吗?上帝传位是传男还是传女? 如果上帝像和尚那样由皈依或站队产生,那上帝中就存在社群中的左中右现象,就存在舞弊和蓄谋。 上帝会像罗马的教皇产生那样由后人推举产生吗?如果那样,上帝就会有东西方之分,也会产生阿拉伯世界的上帝? 所以上帝应该无后。 老子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上帝存在,否则,他会说“道可道,神生道,或天生道”。再则,如果世间有上帝,在老子眼里,上帝与帝王孰大? 老子的“道”是“不明白”“不可求”,还是“规律”“本质”,或“挂在嘴边的东西”——说说而已? 由于老子从来就不相信上帝存在,所有老子就不用思考上帝有无子孙这样的问题,因而,老子就没有考虑后人传世、家谱流芳这样的人间世井问题,因此我们无从查阅老子的后人是谁。 老子的后人是谁?有谁知道?全国行李的人中有没有谁是老子的后人?其它姓氏的人中有吗? 所以老子本无后。 牛顿终生未娶,老子无后,上帝也无后,道也只是说说而已。所以,一切都不必当真! 4. 上帝打不打盹?牛顿会不会犯错? 为了证明自己信奉上帝,牛顿在《原理》再版时补写了“总释”,这是一份表明自己信奉上帝、赞美上帝无处不在的檄文。 牛顿不知道阿拉伯人的想法。牛顿说上帝只有一个,永远如此,处处如此,上帝创造了一切。而同样是英国人的霍金说宇宙是爆炸产生的,不需要上帝来点燃引信。那上帝在干什么?我们的宇宙产生之前之时之后它在什么地方? 宇是空间,宙为时间,宇宙本为时空。假如上帝一定存在,上帝比我们的宇宙老还是年轻?它站在什么地方? 牛顿说了:上帝绝对超脱于一切躯体和躯体的形状。但牛顿又说了:上帝浑身是眼、耳、脑、臂,浑身有能力感觉、理解和行动。显然,牛顿关于上帝的认识是矛盾的。 可以推理,上帝是不需要时间与空间的。 如果上帝没有思想,它怎么可以占据人类绝大多数的灵魂? 如果上帝有思想,它会不会产生累的感觉?上帝会打盹吗?牛顿是在上帝打盹时代为思考问题的吗? 牛顿虽然在主观上信奉上帝,但客观上却又表现得很矛盾。 牛顿天生是怀疑一切的,不仅写出了《原理》而且写就了《光学》,其中光学提出的光具有粒子结构就是质疑光的波动性结果。而在后期的《光学》声明中又对前期的《原理》中有关引力认识提出了怀疑。 5. 可以质疑一切 正是因为水具有利他的本质,老子才抽象出了“上善若水”;正是因为水总是往下流动、苹果总是往下掉落,牛顿才发现了引力的真实存在;正是因为黄金具有的真实性,吸引了中国大妈的眼球与思维。 如果一个世界连自己每天吃喝离不开的水、大气的质量都敢于破坏,这个世界就变得不可信赖。老子也会质疑“上善若水”是否合适。 现代水已经不是彼时的水了,苹果也有了其它的含意。上善能若水吗?万有引力真的万有吗? 正是因为假货充斥了中国大妈的时空,中国大妈们用不顾一切疯狂购买黄金及其产品的方式,表明她们除了黄金外,不相信其它。这是中国大妈们质疑货币的稳定性及其它一切的一种牛顿式的反映。 如果一个世界忽然间昨天的文字在今天都暗指其它的意思,这个世界就变得使人总是需要停顿一下,辨识一下。中国大妈买金子时也会用牙齿咬一咬再说。 道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可以被描成图像述成文字吗? 上帝是什么?是站着思考还是躺着思考?它是神级还是魔鬼级?与中国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的道是一个东东? 上帝可以被质疑,道亦可以被质疑,黄金也可以被质疑,——牛顿当然也可以被质疑!
个人分类: 感想|3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心深处的“信仰”
feike0220 2013-4-27 22:40
正值仲春 迎来了 繁忙的五月 收获的五月 洒下静默的汗水 撑起一叶扁舟 装载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小快乐 眯着眼 嘴角上翘 学会偷着乐 在生命里的每一天 充满希望 的活着 压力 动力 毅力 我相信 明天会变得更好 憧憬着未来 积累一点一滴 从小事做起 总有一天成功会到来 我相信 我深信 美好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 伸开双手热情拥抱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你信仰了上帝,你就获得了灵性。
热度 9 mountainwind1 2013-4-22 09:10
科学家中基督徒的比例远远高于人类中基督徒的比例,这一事实在神学家眼中可以认为如此:人是按照上帝的样子制造出来的,他具有理性,能接受和理解上帝的智慧,从而替上帝管理大自然,当然科学家是荣耀上帝的一群人,自然更多基督徒。 但如果从心理学来看,科学家只有融入自然和法则中,用心灵去靠近万物的终极,才容易抛开纷繁的现象和思路,直接找到正道。走别人走过的道路很简单,但观看别人怎么找的路,然后综合起来自己去走那就需要灵性了。 我自己的经验是:灵感来的时候,上帝都在我心中;上帝不在我心中的时候,我的头脑就不好使,直接的感觉是在常年思考积累后,与人交谈或对辨时,人突然处于“边界模糊”的状态,这时候有光闪亮在心中,于是瞬间悟通。当然也可以强迫自己进入这种“接收状态”,此时一个灵魂的我在肉体的我上方,两个人同时思考,感觉或接收信息,不过这种状况非常伤身体,不是逼急了千万别用。 我徒弟李文行(也是本科生,今年要毕业了,不知道能不能留得下他)头脑不差于我,经常被我拉来做刺激灵感讨论的对象,但原创基本不从他那里出,而丰富细节部分很多出自他,他不是基督徒。 上帝经常会从旁边暗示人们,不一定会在大自然中显示他的神迹,当你自觉做到把上帝的事迹借用的时候,你就走进科学家行列了,当你把上帝的事迹组装,成为大自然中不存在的,那你也是荣耀上帝,因为并非上帝不这么做,上帝用这来挑选他的爱子。 上帝爱世人,科学家最应该信仰上帝。
5730 次阅读|18 个评论
神秘的笛手
benlion 2013-4-19 09:16
艺术的律动是一种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而导致意志、情绪和行为的动力,科学认识自然与心灵的客观知识来自于技术的实验和观测方法。 技术发明不在于多复杂,而在于如何关键和核心,蒙古帝国得利于马镫技术的发明,荷兰海上大国得益于一刀切的剖鱼技术。文艺复兴的东西方贸易,不仅是东方技术,而且也是文化的向西传播,近现代科学-工程体系,建立于仪器和技术的发明,比如,伽利略、牛顿、胡克和莱布尼兹等发明的仪器和数学方法。钟摆的振动和玻璃的制作,振动的声学与光学实验 – 对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奠基起到关键作用。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启发于流体力学方程,声学的节律理论和光学成像实验,多普勒效应和光线红移,伦琴射线和镭的辐射,光电效应和爱迪生效应等重大发现,技术实践和实验观测是关键。 (民主是体制,由议政立法、司法监督和政府文官构成。科学是方法,由逻辑推理、实验技术和数学定量构成。) 科学与艺术的创造发明之源泉是聆听宇宙的“笛音”,那种美妙的旋律和开启技术发明和工程设计的艺术想象力之门 - 这是伦理的信仰精神。 -(2013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2013|660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民网“信心信念信仰”网上调查露馅了!...
热度 3 lipingren 2013-4-18 19:56
人民网“信心信念信仰”网上调查露馅了!... 调查网窗口被迫提前关闭!... http://www.rmlt.com.cn/vote/show110.html ; http://tieba.baidu.com/p/2270742544
2459 次阅读|3 个评论
纪念欧拉诞辰
benlion 2013-4-15 12:37
- https://zh.wikipedia.org/zh-cn/ 萊昂哈德 · 歐拉 (花的季节) 1972 年 -2012 年一直探索的问题: 1 )科学与产业、 2 )信仰与体制 - 理论思考的探讨已得出结论,接下来是现实的实践探索。 即,信仰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文化,科学决定产业。 总之:不是文化和历史妨碍创新,而是体制决定创新文化的未来。 比如, 1 )教育体制 – 教育的信仰精神与人才的体制设计; 2 )科研体制 – 基金会设置、指南设计与申请管理机制; 3 )期刊媒体 – 市场产业化、国际化接轨; 4 )产业体制 – 技术孵化、创新资助、政策扶持与投融资; 5 )技术决策 – 实验室技术、仪器和工业制造技术、设备等创新机制。 等,等。 -(The End)-
个人分类: 体制|2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持为自己的信仰而活---纪念撒切尔夫人
热度 1 wido 2013-4-12 19:47
这是我在腾讯大家中看到的一篇文章,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纪念撒切尔夫人所有文章中写的最好的,但它的结尾却的写的很好,“ 历史记住政治家的,绝非在其任上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业,而是他最终为人类世界留下了什么伟大的制度和思想”,这些政治家所坚持的制度和思想,是政治家一生的信仰,每个人应该坚持为自己的信仰而活。 以下是童大焕的原文,叫《幸福在每个人的手中》。 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时间4月8日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去世引发了人们深刻的记忆与怀念。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将撒切尔夫人称作“自由的捍卫者”和“全球女性的典范”。许小年认为:“上一世纪80年代是改革的时代,领导全球改革浪潮的是撒切尔夫人、里根、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他们与庸碌官僚和势利政客的区别是信仰,相信自己为国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无论后人怎样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他们将作为政治家而载入史册。” 政治家和政客的基本区别,是前者着眼于人类整体和长远的福利,而后者更着眼于自己任内的短期声名与政绩。而民粹总是短视和急功近利。政客的急功近利与民粹的急功近利常常互相激荡,开出人类文明的罪恶之花。 撒切尔夫人主要成就:坚信公民福祉与自由。财政自律化:裁减政府预算和税率,任期内公司和个人所得税率持续下降;政府精简化:认为有必要将商业精神引入政府; 国企私有化:民众应该成为股东;工会民主化:削减社会福利,鼓励自由市场;法律不能豁免工会强迫工人入会;安定北爱尔兰:任何以恐怖主义摧毁民主的企图都将失败。有“铁娘子”之称的她于1979年执政,启动了大规模私有化与放松管制等市场化改革,从而使英国从二战后的欧洲病夫变为仅次于德国的欧洲最有活力的主要国家。 林楚方写道:“在撒切尔上台之初,一部分英国人认为,国企问题在于不够商业化,改革方向应该是更加公司化,用这些年比较时髦的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撒切尔和她的团队觉得这很扯淡:‘一个国有企业模仿私营企业,就好像在一头骡子身上涂上条纹,把它变成一匹斑马’。” FT如是评价撒切尔的政绩:“她不仅让本国的社会秩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也在苏联帝国瓦解后大大重塑了国际政治。她改造了僵化的英国经济,制服了工会,努力“推回政府的边界”,将国企私有化。在国际上赢得了马岛战争,使‘撒切尔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而得到尊重。” 撒切尔夫人和他同时代异国并肩作战的里根有一些重要名言。撒切尔夫人说:“你不可能通过削弱强者来增强弱者。”“没有强者,我们何以赈济弱者?你阻挡成功者的同时是在惩罚求助者。”“我唯一能够为你们做的,就是能够让你们更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里根说:“相信老百姓比政府更知道该如何使用他们的钱,因此政府应该把钱还给老百姓。” 但别说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做法和观念也未必能够赢得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心。撒切尔夫人在议会里和那些目光短浅的左派辩论,她的政策受到民众的不理解。事实上,那些在本质上通过自由保障维护人们权利和社会福利的人总是受到攻击谩骂。他们被认为是权贵集团和资本的代言人。目光短浅是大多数人的特征,迎合民粹则是政客和左派的普遍心理。这一切都是因为急功近利。世界上理性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到了今天,明知道大政府主义是人们通往奴役之路的不归路,但试图通过实施大政府主义以给社会“普降甘霖”的主张和政策,总是格外地“赢得民心”。尽管最终结果总是毫无例外地大众受骗上当,民众和社会福利双双减损,但这丝毫不影响这种民粹主义和大政府主义拥有广泛市场,因为它有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器——迁怒。民众总是天真地相信那些目光短浅无知无畏甚至心怀叵测卑鄙无耻的承诺,即使最后这些所有的承诺都落空,他们也会轻轻松松地归结于“无耻的利益集团太强大”,而不是他们所主张的大政府的权力太强大! 在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和理性者总是少数,那些坚持没有自由就没有幸福与福利的人们,往往像一个个黄昏下的剪影,显得孤独与落寞。 但一个人最大的力量,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自己,来自自己强大的内心!一个信奉自由的人,他的内心一定足够强大。因为他有足够的远见和信念,才不会在人云亦云、在迎合民众中迷失自己和方向。 毫无疑问,撒切尔夫人的思想资源主要来自哈耶克。有人说,哈耶克的名声传播得最广的国家,是英国。这主要是由于撒切尔公然称哈耶克为她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哲学导师。撒切尔在回忆录中评论说,她年轻时候读过、后来又“经常重温”的“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最强有力的批判”,是《通往奴役之路》。1989年哈耶克90岁华诞之际,撒切尔夫人写信给哈耶克说:“到本周,我荣任首相一职已达十年。很多人非常宽宏地评价我们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如果没有那些价值和信念将我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并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方向,则我们不可能取得一样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启迪,是极端重要的;您对我们居功至伟。”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强烈的反乌托邦。哈耶克写道:“罗素说得好,想按照一个单一的计划来组织社会生活的那种愿望本身基本上来自一种对权力的要求。”“为了能够用来为一个单一的计划服务的权力的集中,不仅是权力的转移,并且也使权力得到扩张;把从前许多人独立行使的权力集中在某个单个集团的手里,会使权力膨胀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影响力极为深广,几乎使它变成了另外一样东西。” 历史记住政治家的,绝非在其任上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业”,而是他最终为人类世界留下了什么伟大的制度和思想。谨此,纪念撒切尔夫人。
个人分类: 与社会有关|23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边芹:我们怎么会落到了这个地步(4)——被静悄悄抽空的信仰
贾克功 2013-4-9 09:59
我们怎么会落到了这个地步(4)——被静悄悄抽空的信仰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705832.html 来源 : 河里的石头 1 于 2013-04-0508:06:44 我两年前一口气看了六十多部前苏建朝以后的电影,看到六十年代,已经明白三十年以后的结局了,不管出不出戈尔巴乔夫。戈不过是因为头脑简单,致使崩溃愈加突兀和惨不忍睹。表面看是一个政权的垮台,实为俄罗斯民族的又一场大劫难,将其近代以来一系列不幸推到高潮。打倒斯大林后,隐匿在苏境内的送钥匙人就开始行动了,他们与中国送钥匙的人有一本质不同,后者是被动的,而他们是主动的。所以我看到苏联六十年代后期的电影,便知八九 - 九零这个历史转折点中苏命运截然不同的真正由来了。一个审美权早已被劫,一个审美权部分被劫;一个内部早有里应外合的送钥匙人,一个没有直接内应,送钥匙人只是卖了自己都不知道。 我在此不是说审美本身,而是颠覆技巧。精神解构最便捷的途径是解构信仰,而致使信仰崩塌是道义权被劫,可直接拿走你的道义权,你是不服的,从审美权入手,就轻柔得多,尤其骨头被打软之后。审美权这把钥匙被骗走,你会一步步自己交出道义权。 你这才恍然大悟,为何早在六十年代苏联电影就被选入西方电影节,那些被挑中的电影走的路子与中国八十年代进入西方“国际”电影节的电影有谋而合,看得出挑的人是谋算好的,惯用的偷钥匙步骤每个环节都被隔了一代的操作者按步就班地遵守着,先挑什么人,后挑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关键是看中什么样的细节。恐怕只有艺术本身不在谋略之内,这不是说被挑中的电影没有艺术性,而是挑的理由与艺术无关。如果我们能深明这一点,则门尽可开着,也不会丢审美权。“集团”的方向是始终如一的,是它要打劫的对手隔一两代人就看不清甚至丢掉自己的方向。 当时有几人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艺术品味甚至艺术观的问题,而是核心问题,只要审美权的口子一开,道义权也会失手,最后必致信仰的崩塌。无论信什么若没有审美权作基石,无异难以为继的乌托邦。中世纪以后欧洲天主教不可一世的权势逐渐式微,就是从艺人工匠一步步脱离圣像主题开始的,审美权已经在另一个集团手里了。所以欲建信仰先得掂量你能把控多少构筑这一信仰的审美权,须从这一点着手确立你要建构什么信仰,否则必是沙上城堡。换句话说,审美权 - 道义权 - 信仰 - 制度,审美权是建楼的根基。二十世纪全球一系列革命,从阿拉伯世界的世俗化革命到中俄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嫁接了信仰而无审美权做基石。我从苏联六十年代以后的电影陆续看出,一个失去了信仰的制度,无需外强直接攻打,它自己就会倒掉,像早已安排好的定向爆破一样。而那么容易就崩溃的制度,是信仰已空,信仰这座漂亮大厦的一砖一瓦不是别的,就是审美权和紧随其后的道义权。 世界统治集团文明战争的战舰钉钉铆铆都关系到审美权,无论打到哪里,先偷审美权的钥匙,这个权一篡夺,上层建筑尤其文、艺、娱必匍伏在得权者脚下。这是“集团”几百年打下来最称手、最隐匿的武器,解构他人的战船一钉一铆地拆卸,对手到船沉了都不知漏洞出在哪儿。没明白这一点的对手无一例外都成了其手下败将。仔细想想就明白,没有一个制度的政治信条不是一大堆漂亮话,那么凭什么一堆漂亮话被另一堆漂亮话打败呢?表面有经济成功、物质富裕的理由,但那不是胜败的转折点,前苏六、七十年代中产阶级的整体生活水平与西方同等阶层并无太大落差,落差只发生在八十年代,西方进入了消费社会,那大大丰富的物质也不是西方人自己生产的,而是先四小龙、后一大龙骈手胝足送去的。所以穷与富、工业化先进与落后并非一个文明失魂的决定因素,真正的转折点是审美权进而道义权的失手。这才是信仰崩塌的突破口。 但征服者从来不把算计对手的刹手锏告诉被打败的人。在这条众人想都没法想像的征服的第二战线上,说到底就是“一小把人”与“另一小把人”之间的战斗,就看谁能让大众信服。在经济、制度统治之上还有精神统治,这才是最高统治,是看起来最不用统治的统治。玩得转的“民主”社会,都有高度严密的精神统治稳定根基,“独立”知识分子乃精神统治的掌门人,他们的角色与古代传教士没有本质差别,左手送出的东西正是右手牢牢抓住的东西。 为什么比中国严密百倍的精神统治却让百姓浑然不觉?靠的是教士们一砖一瓦用审美权搭建的信仰,只有信仰可以让人自生敬重与畏惧,实行自觉的自治。这种由传教士(知识分子)牢牢掌握审美权的信仰,扎实、隐蔽,是看得见的战争或看不见的战争均难以移变的。我强调丢失审美权与道义权必致文明失魂最终死亡,说的就是这第二战线上的战略战术,读的人如果分不清这是明暗两条战线,就觉得你是不是夸大了危险性,过于悲观了,甚至偏激了,这个国家靠得就是人民之类,因为他们把国家在另一条战线上的进步,与我说的在第二条战线上的大败,混在一起解读了。在隐形的第二战线上,我以为民众是靠不住的,她会被精神解构,事实上她已经被解构得差不多了。 我每次返国都一次比一次深地看到在中国境内精神解构中国人民也已天罗地网地架设好,可谓无孔不入,那天网恢恢对看见的眼睛真是触目惊心!令我恨起自己的眼睛,因为我走到哪里都像目睹一场对手无寸铁的人的屠杀,想挺身相救,被救者都不知你要干什么!而直接操刀的都是傻乎乎的上层建筑。在这第二条战线上力量的对比比鸦片战争时还要悬殊,不仅攻击方蓄谋已久而被攻方毫无意识,而且技术操作上也不成对手。例子不胜枚举,尤以传媒、影像领域一个攻一个被攻得快乐让人惊颤。 比如我们完全不解画面本身的心理操纵力量,尤其动态画面可以超脱主题和话语,抬自己整对手全可暗中进行。这就使得剪辑师的责任比总编还重大,在西方这个位置控制在人数极少的接近权力核心的人手里,而且必须极具天赋,绝对不是个技工的角色。未懂这一点,看起来掌控在自己手里的电视既不会为自己服务还为他人作嫁衣裳(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而画面对他们早已不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是武器,已经研究了上百年,娴熟操纵了几十年,其炉火纯青已到进入你的灵魂你都不察的程度,对中国更是从没放下武器。我们不懂操纵倒也罢了,还自掘坟墓,在公共场合大量安装视频,为原本应为静态的画面提供让人难以想像的操纵力量,好比只有长矛的人为正在攻打自己且武装了火炮的人预备好了坐骑。巴黎的机场、地铁、巴士、街头所有的广告都是静态的,他们没有技术和条件安装视频吗?显然不是,而是意识到广告钱要赚,但要尽可能削弱画面的操纵力量。我在国内一省会城市的机场看到巨大的视频俯视整个大厅连篇累牍播放外国商品的广告,没人意识到这些广告可不是外国一个普通商人推销产品,普通商人是没有这个财力的,而是“集团”旗下的跨国公司用来精神控制的秘器,这类广告早就超越单纯推荐商品的功能,而重点在精神操纵,那视频画面的冲击力是静态广告画的成百上千倍,出卖这个公共空间的人与谁做交易、为什么这么做交易?不懂潜意识控制的“主们”,不知不觉地让“集团”在自己家里铺好了潜意识操控的所有渠道(扑天盖地的视频、广告、信息网和一大群并不知自己在干什么的“猎犬”),不知他们在干什么,却以为自己“开放”、“接轨”。由此形成的愚蠢的汪洋大海,足以让任何清醒的声音形同沧海一粟。但我已厌倦与看不见的人争论悲观与乐观了,在我看根本不是诠释现实的问题,而是现实本身,已经残酷得滴血了。 但即使被杀得血肉模糊,也要奋起自救。在武器和能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寻求制胜的捷径。我们在文明战争这条隐线上一败再败,就是因为征服者用尖船利炮不但曾夺走我们的主权,还悄悄地斩断了我们的信仰,看起来却像是我们自己动手。我们之所以看不见这场血腥的斩首,正是因为屠戮是从审美权温柔地下手的。追到这一层你才赫然明白十九世纪的“国际传媒”(已是指哪打哪的军团!)为什么异口同声地盯着男人的辫子、女人的小脚不放,那只是无比宽广的华夏文明审美的一个枝节,却被放大到全部,成为这个古老文明野蛮、落后的证据。我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没人站起来反问:印度锡克族的男人不能剪发至死不得拿掉又臭又长的头巾(看看印总理辛格),传统犹太教的男人世代一身黑衣还拖条小辫、女人不得露发(只能戴头巾或假发),欧洲妇女为了身材窈窕一直到十九世纪末还在使用摧残身体的紧身胸衣,怎么没受西方知识分子同等(上升到文明优劣)的厌恶和指责?为什么西藏的天葬在目光如此“文明”“进步”的西方人眼里倒充满了神秘和美感?我在此无意为辫子和小脚辩护,何况那审美有一半是游牧民族的入侵强加的,我只是为征服者寻找突破口之精准、被袭之人完全不知如何被袭而脊背发凉,凡“集团”要精神摧毁的对手(往往乃其真正对手)都是在审美权上被掀翻的。从这两个审美禁锢的缺口,“集团”氅下的“国际传媒”携手作战,三下五除二就把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文明送上了绞架。如今回看那场惊心动魄的策划和颠覆,你还认为是文明自然的演变或资本天然的力量吗?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opinion.m4.cn/2013-04/1204872.shtml
个人分类: 博文转载|1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有点喜欢天平mm了!
热度 16 xcfcn 2013-3-24 11:44
刘艳红老师在她很有滋味的周评里说: 春艳的盘丝生活有滋有味,对物理情有独钟,对教育亦有不凡的见地,只是,当她与别人沟通时,总不能理解她要表达什么。非常奇怪。为此我都有些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或许我是真的不懂啊! 我也一直想试图理解天平同学,今天似有所获,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其实也就是一句话: 对别人讲科学,对自己讲信仰。或者说,用自己的信仰要求别人,用科学的手段攻击别人。 王春艳同学是一个“被自己信仰所迫”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愿为真理轻荣辱”的人。科学和信仰都在她那里有着强烈的色彩,都是她想兼得的鱼和熊掌。 所以,她要成为“天平”,一边是信仰,一边是科学。她不是要称量他们,而是不要让他们失衡,但她这个支点却也常常用力过猛,费力不讨好,或者说“举轻若重”! 只有她盘丝生活的时候,科学放下,信仰放下,情感上来,美感上来,这个时候的春艳mm才是可爱的。 不过,在科学和信仰征途修炼的mm,我作为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莽夫,还是挺崇拜的。就是想说:走火入魔或许是达成至境的必由之路?!但也希望这个时间是否可以短点?! 下面我就用科学的法子对天平施展一下: 王春艳2013-3-2313:37 溜了一眼……我很讨厌这个帖子!你也是个心理阴暗的人。88了,以后不再阅读评论你的任何文章,我依然断定从你这里不会得到什么精神营养。 今生无缘! 1、为什么溜了一眼就匆忙做结论呢?为什么讨厌这个帖子呢?难道就是因为没有信仰您的偶像之故吗? 2、“你 也 是个心理阴暗的人。”难道我们是同道?太荣幸了! 3、“88了,以后不再阅读评论你的任何文章。”您不看就是了,干嘛要说出来呢?您真的是说给我听的吗?还是您自己呢? 4、“我 依然 断定从你这里不会得到什么精神营养。”您以前说过类似的话?我怎么不知道啊?!哎,对不起了,让您吃了那么多垃圾食品! 5、“今生无缘”。还是有缘的,我们是同行呢。
个人分类: 杂论|2934 次阅读|30 个评论
印光法師批評程朱理學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3-3-22 09:29
世亂極矣 , 不堪言說。推究其由 , 其近因由百十年來 , 一切讀書居官之人 , 只知習舉業 , 求功名 , 不知提倡因果報應 , 及家庭教育。若論遠因 , 實由程 , 朱破斥因果報應 , 及生死輪回之所致也。以素未受家庭之善教 , 並不知人之所以為人 , 又習聞一死即滅 , 了無前生後世。一遇歐風所吹 , 覺此廢孝廢倫不恥 , 為自在無礙 , 遂一致進行。其根本誤人 , 不能不歸罪於理學諸子也。光之此語 , 乃的確之極 , 平允之至 , 非妄說也。為今之計 , 當認真提倡因果報應 , 生死輪回 , 及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 , 尤須注重因果報應。此二法互相維持 , 方能令後之子弟 , 不致悉數入彼獸域。否則 , 縱有教育 , 亦難制彼不隨邪轉也。(續編 · 複宋六湛 , 褚蓮淨 , 張子淨三居士書) 蔣科學按:理學家們對於國人信仰之破壞,影響深遠。今天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印象,大多來自理學流行之後的中國近古。而六朝隋唐的中國風貌,則大不相同。不同時代的儒家差別也非常之大,不做仔細區分,籠統談論,會鑄成大錯。 延伸閱讀: 不彻于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 印光大師反對理學家唱道德高調 • 谁是弘一大师最佩服的人?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792 次阅读|5 个评论
现代西方社会的三大宗教信仰
热度 4 老李 2013-3-21 23:59
夜里看闲书,看到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的一个说法,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三大宗教信仰,分别是科学主义、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选择人生》)这些东西我们都遭遇了,你感觉如何呢?笔者这些年一直在传播一个理念:人文社科的成果与自然科学的成果一样,也是客观的,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它之所以具有如此特性,与它反映的实在的真理有关。对于任何一门人文学科而言,其理论触角必须与人性发生契合之处,否则是断然不会出现好成果的。那些与人性有关的东东都是普遍的,不存在特色之说。正如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这些概念不是某个国家所独有的,我们中国人也配享有这些概念。如果有人千方百计告诉你,这些东东都是坏的,或者由于特色我们不配拥有这些概念,又或者把这些简单的美好推向无穷远,总之,就是变着法子阻碍你接近这个目标。那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谬的事情了。 2013-3-21凌晨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刚刚看到编辑功能大为改观,涂鸦两笔,借此练练手。文中图片来自网脉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6034 次阅读|3 个评论
遗体展示-信仰的惯性
pliu1056 2013-3-10 14:15
从名人的遗体保留展示,可以找出一个简单动机:推崇信仰。
2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中国的信仰:快活有三,无后为大
热度 6 周可真 2013-3-9 00:26
“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经典的“教训”。 但是,观当今中国之现状,国人普遍地把这个“古训”抛之脑后了。有道是“穷山恶水好快活”!当今国人就普遍沉寝于以“穷山恶水”换来的“快活”之中。 穷山恶水好快活! 为什么快活? 因为当今国人普遍是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道,而行“快活有三,无后为大”之德,虽然口头上不是这样,但实际是大行其德。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396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确实到了需要建立信仰的时候了
热度 7 张能立 2013-3-4 00:31
什么是信仰?辞海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正如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即使辞海给出了信仰的定义,也不能做到人人认可。笔者认为,信仰与“绝对”有关联。凡是对于宇宙或者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有“绝对”的看法,那么,这种“绝对”的认知,就可以视为一种信仰。   对于“世上有绝对的事情吗?”这个问题,西洋人会回答:“当然有,上帝是绝对的!”;阿拉伯人会回答:“当然有,穆罕默德是绝对的!”;印度人会回答:“当然有,释迦摩尼是绝对的!”;科学家会回答:“当然有,宇宙存在秩序(客观规律)是绝对的!”;中国人会回答:“当然没有,万事都不能绝对,都有例外!”。对于“绝对”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人确实没有信仰。对于这个的回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发展水平及人生处事态度。给予否定回答的民族,处事态度圆滑,无原则性,处事的最高准则是利益观准则;给予肯定回答的民族,处事态度有原则性,处事的最高准则是价值观准则。   正如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之路命运多舛一样,中国人的信仰也一直摇摆不定。在鸦片战争之前,国人是仰孔孟之道,并没有像西洋人对待上帝的态度那样,建立起对孔子的信仰。鸦片战争之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段时间,中国人的信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继续仰孔孟之道的,也有信上帝的,还有信释迦摩尼和穆罕默德的。随着一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的信仰开始大一统定位于“马恩列斯毛”。不过,这种追求个人的现实主义的信仰不具有超越性,一旦这些领袖纷纷过世,因“人走茶凉效应”,特别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挫折,“西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中国人一夜之间发现原来的信仰是这么不堪一击。于是,从狂热地追求信仰,到不择手段追求物质利益及享受。不过,这种GDP至上主义发展道路,不仅仅带来了道德的极大滑坡,而且还带来了人人受害的毒空气--雾霾。针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不少人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信仰。主张信仰解决问题的人的理由是: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和野蛮的,因此,中国还是需要信仰。正是现实生活中的乱象,导致信仰开始回暖。从改革开放之初,除了钱之外什么都不信,到现在又重新开始有很多人信孔孟之道,证据就是各种读经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还有很多人信上帝,证据就是教堂和家庭教会开始遍布全国。至于释迦摩尼和穆罕默德,原本就有很多中国人信,现在也处于复兴阶段。   说实话,笔者对待信仰的认识也在改变:最初反感人谈信仰,到现在认真思考该如何信仰。笔者现在也认为国人确实需要建立“绝对”观念,也就是说需要信仰。不过,既然我们中国人确实需要信仰,为什么不找一个好的信呢?   供中国人选择的信仰有:孔子、耶稣、穆罕默德、释迦摩尼、科学等等。最佳选择是科学,其次是耶稣、释迦摩尼、孔子、穆罕默德。当然,这是笔者给出的答案,没有强加给他人的意思。再说,笔者也没有强制别人的权力,只说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佳的信仰是科学呢?原因之一是在科学、耶稣、释迦摩尼、孔子、穆罕默德这些信仰中,只有相信科学,人类才是自己的主人,才是将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原因之二是只有相信科学,中国人才能在信仰方面与洋人较一长短。历史上,中国人正是仰孔子,才不追求探索“绝对”这个问题,从而导致中国没有诞生出科学。因没有能力用现代数学和科学制造现代化武器,鸦片战争才完败于西洋人。换句话说,西洋人因为信仰上帝,才不断追问“绝对”的含义,这样才诞生了科学。科学的诞生,使得西洋人的先进分子,将本来是上帝的领地-“绝对”,用科学来替代了。如果中国人重新选择孔子作为“绝对”来信仰,那么,最终将重蹈鸦片战争覆辙。原因是因为没有现代数学和科学底蕴,中国人的船坚炮利不可能超过洋人水平,一旦与洋人开战,仍然是完败。如果中国人选择科学作为“绝对”来信仰,那么,就可以在精神方面藐视洋人。因为,科学每进一步,耶稣、释迦摩尼、穆罕默德都要退一步。如果,中国人真的选择了科学为信仰,那么,中国的现代数学及科学水平可以出现质的飞跃,中国人的船坚炮利终将超越洋人水平。   综上所述,如果说解决中国各种现实问题的灵丹妙药是信仰的话,笔者给出的答案是:信仰科学!
个人分类: 时评|415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enlion 2013-3-3 13:34
- 见 – 世界哲学大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622773.html ) 回想我的老师,一位是美国遗传学家,院士,给予我成绩 95 分,尽管我是用手写的 2 页纸答卷 – 一个思考题的实验设计方案。分子遗传学,典型的课堂讲解是: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一次点突变研究一个基因;但是,我采取了连续突变的实验方法,以及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方法。 一位英国院士,但不是我的老师,我引用他的语录 – 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偶合,将可能带来第 3 次工业革命。 另一位美国院士,也不是我的老师,但我依然必须指出: 1996 年我的国际通信是 “ 系统生物工程 ” ,后来引用 NIH 文献库中有 1993 年用了 “ 系统生物学 ” 和用于神经疾病研究;但是, 2001 年国际上实际上是 21 世纪第一篇以 “ 系统生物学 ” 为题的论文,已经提到 1968 年系统论与生物学会议论文集中的 “ 系统生物学 ” 词汇。 而, 1992 年其观点是测定 individual 基因和序列, 2000 年之后论述的所有分子与关系,这都不是系统生物学的概念,系统有层次或模块(module);因此,自 2000 年以来,涉及到国际上大量系统生物学家的反对,到了 2003 年已经形成共识 - 理论和实验、计算方法的生物系统研究,其本人也转换到这个概念。 其交叉学科概念一直到 2010 年,也是指的生物仪器技术与制造中的学科交叉,而不是我所倡导的生物系统研究的学科交叉 - 系统、计算机、纳米、工程、医学、生物科学等 - 来自这些不同学科领域的国际科学家研究生物系统和人工生物系统的交叉与综合才是学科概念。
个人分类: 2013|19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中国没有信仰>的辩析
热度 3 nipy 2013-3-2 11:59
关于<中国没有信仰>的辩析
关于<中国没有信仰>的辩析 周可帧老师 2.26 转载罗修云的文章: 希拉里:中国不可能崛起 ,并引 用希拉里的话: “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 沒 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中国人唯一崇拜的是权力和金 錢 ,全民上下自私自利, 沒 有爱心也没有同情心,权贵与富豪都在抛弃中国,这个国家不可能崛起。” 看了希拉里这段话,心里很不平静,不能不说几句进行辫析。 毛泽东时代我们有崇高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以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我们取得了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巨大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又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尤其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政府清 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社会公平、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黄赌毒绝迹等等。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这些辉煌成就,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经过艰苦奋斗而取得的,与旧中国相比,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相比,中国实际上已经崛起,希拉里断言:“中国没有信仰”“中国不可能崛起!”,不应该看不到这一历史事实。罗修云用一句“极左年代”来全盘否定毛泽东时代的崇高信仰也是极不符合事实的! 在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走一些弯路,但决不能因此来否定毛泽东时代的主流和大方向,否则只能被希拉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政客借题发挥,嘲讽我们!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出现了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由于在经济体制上推行私有化,必然导致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私自利、追求金钱等的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一方面由于对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本人的错误评价甚至诬蔑与攻击,加上以后推出的一系列邓三科等道不清、说不明的理论体系,使人们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产生混乱,自然也就产生了信仰危机。希拉里讲话中所指出的“崇拜权力与金钱,自私自利”等问题,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确实存在,罗文中列举的当今中国社会中官场贪污腐败、市场造假欺诈、严重贫富差距矛盾、裸官外逃、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也确为全国人民所深恶痛绝。从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重大变化,这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但对于希拉里指责“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信仰的可怕的国家”的指责,还应该指出两点:第一、这些问题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反映,是从你们资本主义国家搬来的,你们反过来来讥讽我们,岂不可笑;第二、我们虽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向私有化迈出了一大步,但在政治体制上仍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毛泽东时代建立和培育的马列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道德风尚,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在底层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潜在影响。希拉里说:“权贵与富豪都在抛弃中国”,恰恰说明中国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还没有完全资本主义复辟,权贵与富豪肯定是喜欢资本主义而不喜欢社会主义的,他们更不喜欢共产党领导,所以他们纷纷以各种方式抛弃中国跑到你们美国资本主义国家去。 我们有些朋友,对毛泽东时代说得一无是处,对改革开放时代也只看严重问题一大堆,岂不只能跑到美国或请希拉里来改造中国了? 美国究竟有什么信仰? 美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他们的基本信仰就是资本主义,信奉资本是发展社会生产的决定因素,保护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这种私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导致无限追求利润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无论他们如何吹嘘他们社会的自由、民主、平等,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的资本家、富豪与被剥削的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之间是不可能有真正平等的,有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自由就没有工人不被剥削的自由。 当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为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时候,国内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掠夺,进一步发展为对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及发展中国家公开地侵略与掠夺,美国为了自己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对朝鲜、越南、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家赤裸裸的军事干预,杀害了多少无辜平民,破坏和掠夺了多少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还假惺惺地打着反恐和维护和平的旗号,其实都是他们对资本主义、霸权主义的信仰所决定的。在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之间更那有什么自由、民主、平等可言? 有人说美国人 80% 以上信仰基督教,所以美国有信仰就是美国有宗教信仰。我们并不排除个人的宗教信仰对个人的思想、行为有重要影响,但从国家和政党的层面上看,可能还是政党、国家对经济体制与社会制度的选择与追求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信仰,否则很难解释信仰基督教的美国何以能如此猖狂的军事干预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东国家?在美国霸权主义强行干与各国内部事务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不少美国特工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工作的。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信仰本质上是服从于政治信仰的!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人类社会两种基本政治信仰的竞争 纵观近百年的世界社会发展历史,除了少数封建专制王朝以外,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社会制度的发展历程,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发展代表着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信仰与追求,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奉行资本主义的信仰,竭力保护私有制和剥削的合法性;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奉行社会主义的信仰,追求消灭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不合理制度,实现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定能战胜资本主义和代替资本主义,因为社会主义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决定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而不是其他?只有真正解放基本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社会持久稳定的发展。 但从近百年世界社会发展历史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既斗争又联合的复杂情况。上世纪苏联与中国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是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手段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教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与巨大成就来看,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化资本主义制度有无比优越性。但由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社会制度缺乏经验,加上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干预、经济封锁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已经掌握政权的共产党和干部,如果放松自己思想改造,很容易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而背叛对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信仰,甚至把社会主义国家重新拉回资本主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亡党亡国和资本主义复辟正是如此。 实际上,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体制剥削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市场经济盲目自由竞争产生经济危机固疾,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动荡不稳。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始终不断地涌现出许多社会主义的力量试图冲破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例如欧洲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试图通过政府提高富人税率和提高穹人福利的方法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又如委内瑞拉、尼泊尔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自由竞选来掌握政权;还有在以色列、韩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一些地区性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社等,虽然这些在不打破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根本制度前提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能否成功很令人置疑,但至少反映了世界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政治信仰和制度的复杂斗争情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走向何方? 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不同于苏联等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吸取世界共产主义远动的经验与教训,毛泽东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且必须继续进行思想意识领域中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不断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直至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并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这些的光辉思想与理论是对马列主义真正的重大创新,虽然在当时未能得到党内一些同志理解,甚至在他去世后受到错误的批判,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国人民中仍然有着无可取代的深刻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进行了一些私有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但仍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没有像苏联等国家那样完全资本主义复辟。中国现在几乎是唯一一个仍然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抗衡或竞争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当今中国社会的情况非常复杂,人们议论它是一个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走向何方?是否可假设有三种可能: 第一、重新客观、历史和公正地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时代,这是我们能否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方向和路线上的问题,逐步回到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来。这是广大党员和劳动人民所希望的。 第二、继续扩大私有化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力把私有资本扩展到能源、金融、交通、电信等国家命脉部门,正式提倡资本下乡,建立家庭私人农场更全面推动农村的私有化改革,进而推动取消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最终把中国重新带入资本主义,这是党内外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和资产阶级政客所期望的; 第三、尽力维持现在既要深化私有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道路方向,通过类似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方式作一些修修补补的改善民生、提高福利等措施,这样做能否走得通,能否解决当前严重的贪污腐败、社会道德、信仰危机等严重问题和矛盾,令人担忧! 两会在即,希望少讲一些空话、套话、大话,能够对当今社会中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矛盾、社会道德沦丧等严重问题,找出真正原因,提出切实解决措施,真正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继续私有化只让少数人更富的“特色社会主义”。
个人分类: 传承毛泽东思想|221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杜君立:道德、信仰与社会
热度 1 胡业生 2013-2-27 11:09
杜君立:道德、信仰与社会 进入专题 : 道德 信仰 ● 杜君立 ( 进入专栏 )      两会期间,中电公司董事长李小琳正式提案,要求给每个中国老百姓建立一份道德档案,以此来管理中国,让每个人都要知道羞耻。这个“创意”引发了无数联想:谁来建立道德档案,谁来执行道德记录,谁来进行道德审判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对于这样一个展现权力想象力的提案,甚至有人想到到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能够对每个人的道德进行管理的似乎只能是上帝的权力,那么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中国,谁有这种权力?   “唱红”的热潮刚刚尘埃落定,道德又一次成为公共话题。从三鹿事件到和谐号事件,从郑民生到小悦悦,从李刚门到韩寒门,道德永远是中国人最常见的“借口”。事实上,一切都与道德无关,甚至也与法律无关。在失控的权力之下,国家这个利维坦正成为社会的主宰,金钱则成为全民宗教,而“赚钱的方式无一例外地使人堕落”(梭罗)。国家在去政治化和去法治化的同时,社会正日益走向去公民化和去道德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信仰缺失与实用主义泛滥双重作用的必然结果。   《圣经》说,智慧的产生超出了上帝对人的期望,他害怕智慧之花会结出愚蠢之果。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类,人类如今已经拥有了和上帝一样的能力——造(克隆)人。自从两千万年前与类人猿分裂以来,今天的人类正走向第二个道德分岔点。无数现代思想家警告人们,在工业化的失乐园,人类正从神圣时代跌入世俗时代,每个人都无处可逃地沦为一个失去信仰的孤独者。没有任何终极关怀可以将碎片化的生活拼接起来,这是人类文明世界“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物质的丰裕使道德、政治、文化、信仰的贫困与危机更加触目惊心。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当保持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均衡发展。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物质财富的基础和原动力的话,那么信仰和道德就是精神财富的原动力,“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由传统乡村构成的农业社会已经解体,人类从乡土的熟人社会走向城市化的陌生人社会,亟需重建一种文明的社会共识。传统时代的宗教与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共识,面临着两种结局:要么得到继承发展,要么被抛弃废弃。与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不同,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模式的原动力来自于攀比和竞争,或者说得残酷一点,就是激活并放大人性中的贪婪与嫉妒,摧毁人类的智慧、平静和幸福。   在国家与社会发生残酷分裂的同时,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强烈落差成为当今世界区分先进与落后,甚至文明与野蛮的一种新尺度。无论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也罢,还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归根到底,人类社会最大的割裂还是在精神层面。如果说经济裂痕尚可弥合的话,那么精神层面的断裂则是无法挽回的。如果说经济的落后尚可迎头赶上,那么精神的堕落则万劫不复。现代社会最大的变化就将传统的“道德人”改造为“经济人”,人们在付出精神代价后实现了物质富裕,却陷入另一种精神贫困。精神的富足比物质的丰裕要艰难得多。在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判断一个社会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不再是看船坚炮利高楼大厦,而是看社会的友善诚信正义公正。   半个世纪之前,美国政治学家爱德华?班菲尔德在《落后社会的道德根据》一书中,提出一种“去道德化”的社会形态。现代社会使人走向原子化和碎片化,因而形成“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这是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惑。“去道德化”并非“不道德”。如果说“不道德”指的是有悖于通常道德标准的行为,那么“去道德化”则是一个中立的状态,一切都与道德无关。每个人信奉家庭主义,只顾及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完全置社会其它成员的利益于不顾的社会信条。在这种“去道德化”之下,社会被完全消解,因而社会“消失”了。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思想界提出“保卫社会”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去道德化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极端化。在社会层面,去道德化导致了去社会化,没有社会,只剩下一个个彼此孤立的人或者冷漠的“群众”。在国家层面,去道德化导致去政治化,抽象的政治理念或意识形态与平日的日常生活失去任何联系。所谓政治只是作为一种宫廷权术存在,胜者王侯败则寇,结果会证明手段的正确,这完全是马基雅维利式的。去道德化社会中的人们只相信眼前利益,而不相信未来;只看重个人利益,而漠视公共利益;只相信金钱,而漠视道德和尊严。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没有“社会”一词,比较接近的是“天下”。社会的失败即“亡天下”,顾炎武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改姓易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之相食,谓之亡天下。”2000多年前,《吕氏春秋》中说:“天下乃人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这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是一回事,即社会与国家无关,社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国家诞生的过程其实是对社会驯服的过程,或者说,社会诞生的过程也是对国家驯服的过程。当国家成为“利维坦”时,社会就沦陷了,国家意志必然取代社会道德,这就是权力的胜利,或者说,这是暴力的胜利。从根本上来说,社会是道德的,而国家则是暴力的,这二者是完全对立的。国家的胜利必然是暴力的滥觞和道德的溃败,典型如“文化大革命”。在一种国家主义狂热之下,社会彻底礼崩乐坏,那些以“道德”的名义对人本身的攻击,使古今中外所有的精神暴力都相形见绌。   道德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共识,营造了一个信任的人群合作机制,特别是陌生人的城市社会,信任是道德的基本表现,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础。西方有一个典故,对在桌球游戏中欺诈者的惩罚是让他在凹凸不平的球桌上,打椭圆形的球;对诚实者的奖励是在很平滑的桌上打很圆的球。权力社会常常是一个反法治社会,不正义的实用主义成为一种常态。在法治丧失的同时,道德被祭上神坛。道德成为粉饰乱伦和不正义的廉价脂粉,正被四处擦抹。黄仁宇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特色就是以道德代替法律,将法律道德化,将道德法律化。实际上没有法治就必然没有道德,没法法治的道德只是一种伪善。伪善的本质是恶,就如同权力的本质是暴力。去道德化与去法治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社会的伪善化与国家的暴力化相辅相成。随着国家暴力化的发展,去道德化的社会最终必然走向崩溃,“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李世民)。   萧伯纳认为,宗教是世界上惟一真正的动力。宗教的意义在于承认人性的不完美。孟子曾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对于信仰传统缺失的中国来说,以实用逐利为核心的功利社会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人是魔鬼与天使的组合,具有兽性和神性;人的本性是兽性的,神性的一面只有宗教才可以赋予他。从性恶论的观点来说,所有的道德都来自于宗教。索尔仁尼琴将当今世界道德勇气缺乏的原因归咎于宗教感的丧失。科学起源于宗教,但科学并不能代替宗教。宗教的真谛并不是对神的崇拜,而是宣传一种人类本是一家的共同信仰,并教育人在克制中达到和平与安宁,符合爱的精神。所以历史学家威尔斯说,宗教是“历史的大纲”。事实上,信仰的缺失与偶像的神话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为吊诡的现象,这里也是个人崇拜的狂热沃土。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然后孔子就被尊为神,有时候也被斥为鬼。亚瑟?史密斯在《中国人德行》一书中入木三分地写道:“本性上对最深奥的宗教真理的绝对淡漠是中国人最悲哀的特征,比如接受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接受一个没有心灵的灵魂,接受一个没有原因的和谐,接受一个没有上帝的宇宙。”   按照金岳霖的说法,如果秦始皇是英雄,那么陶渊明就是圣人。纵观人类历史,可谓英雄无数,而圣人则寥寥无几。英雄大多是暴力的产物,圣人则是心灵的结果。正如信仰是人性的提升,道德是道理的提升,道德的根本是善,这与宗教是一脉相承的。从某种意义上,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是宗教,而所有的宗教都倡导关爱与善良、公正与平等。无论佛教的“慈悲为怀”与“众生平等”,还是基督教“上帝爱你”与“兄弟姐妹”。德国思想家鲁道夫?沙泽曼说:“我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历史,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榜样。太多的人向威胁和利诱屈服了,太少的人有坚贞不屈的勇气。只有信仰才能给人这样的勇气。”   10多年前,有一个年轻的德国人来到中国广西一个偏僻的山区,从此他就生活在这里,他给穷人的孩子们上课,和他们一起生活,甚至这期间屡屡被地方当局处罚和遣送,但他已经和这里的山水这里的孩子连为一体。在这个离最近的网吧要爬十几里山路的地方,他找到了真正自我;在孩子澄澈的眼眸中,他实现了一个人最大的价值。他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卢克安。卢克安说:“很多人过得很可怜,天天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然后他们就用钱买的东西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忘掉不能做理想的事。我的情况不一样,我直接去做我愿意做的事,所以我也不需要拿物质的享受来安慰自己。”
145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左春和:信仰自由才能重构社会
胡业生 2013-2-27 11:01
左春和:信仰自由才能重构社会 进入专题 : 信仰自由 ● 左春和      当下的中国可谓众声喧哗,乱象纷呈。最高政治权力还要高举旗帜,坚持理论,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坚决不走邪路,拒绝普世价值。中下层权力体系已呈结构性固化,深层腐败,公权膨胀,肆意横行,任你反腐风吹浪打,咬定权力不放松。专政机关公然参与商业攫取,共同谋取暴利,为此不惜草菅人命,助纣为虐。普通公务人员视升迁与利益占有为人生之目标,一方面对于上位权力恨之入骨,欲早日攻卒之为快,一方面又拼命争取代之,时刻梦想风水轮流转,有朝一日官运到我家;教育界依然一统教育霸权,人为制造教育等级,分划受教育不同等权利,制造寻租空间。高等教育视权势为上,泯灭人性,竟有十几所名校拜酷吏王立军为师。中等教育,三六九等,操纵天价择校,唯升学是图,残害一代英才。幼儿、小学教育渗进商业理念和官场规则,高度产业化,唯利是图,使腐败之毒深入肌肤;医疗卫生机构官民林立,各自营利,只为利润试比高。所有公私医院不以救死扶伤为根本,而以金钱赢利为目的。医疗黑幕、医药黑幕、天价处方、责任医疗事故频频曝出,世人无不惊恐,只能练气功自救,或借拍打关节穴位防身。及之寿终在即,依然不敢告别尘寰,不是留恋罪恶世界,而是死有障碍。一则丧葬业为国有寡头垄断,进行最后最狠最毒之切糕,一则墓地如房地产业泡沫之膨胀,下层民众死无葬身之地,只能青烟直上重霄九;文化学术界山头旌旗飘飘,大师凛凛,都想占山为王,一统天下。名利之心,空前绝后,千古奇观。官派文人占尽国家资源,享有学术权力,打压民间思潮,称霸文化阵地,坐收官权之利。司马、孔庆、于丹之流鼓荡如簧之舌,颠倒黑白,愚弄读者,混淆是非。成批伪文人、伪学者钻占天时、地利,只为名利双收,不问苍生疾苦。塑化剂、三聚氢氨无害论,上访者皆精神病论均出自官方学者之口,如此学术成果,独步天下,世人惊骇,叹为观止;商业界及其民间社会自然不甘示弱,欲与官、学试比邪。你有巧取豪夺,我有商品注水。你有贪腐敲诈,我有三聚氢氨。你有手术刀,我有苏丹红。你有激情杀人论,我有福尔马林。你有假唱,我有人工鸡蛋。你有大檐帽,我有假酒烧你的胃。你有红袖标,我有假烟熏你的肺。   ……   这是反映王朝末年常见的影视剧景象,也是从小被教育的国民党时期的状况,或者说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然而这一切并未在历史和今天的他处,这一切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不是我们天天奚落的朝鲜,也不是我们小看的非洲,这一切就在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我们都是历史的罪人,因为我们还未能改变这一切,还正在把它传承给未来的人们,还要让下一代人继承前辈的罪恶。   中国历史以来虽然经历了诸多灾难,虽然王朝频频更迭易手,皇权专制也曾践踏人民,但整个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出现高度分裂,也从未出现今天这样的精神危机和信仰真空。过去的历史中,虽然上层有权力斗争,但在社会阶层始终守护着基本的道德底线,传统家族体系和乡绅发挥着自我净化作用。那个时候的司法还以追求公正为目的,医生还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学校还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商人还以诚信为荣,人民还以欺诈为耻。那个时候,武人还以奉献生命为荣耀,文人还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但是,今天的中国不仅已经失去了各种职业伦理底线、公正正义、道德良知,甚至连生命都已给利益让路。最具风景的是,人们一边痛恨官员的腐败,每有高官落马,哄客一片欢呼,权势风流之事,尽成茶余饭后谈资。同时,又拼命追捧官员,贿结权贵。即使底层民众也最乐谈论官员的升降排序,普通的同学聚会也以官阶大小定分次序,其中的飞黄腾达手握重权者会受到热捧、追逐。人们一方面自由和权利受到严重侵害,一方面又对身边的受害者保持冷漠。偶有挥刀奋起者,众人不是充当看客,过过消遣之瘾,就是鼓动他人革命,而自己则明哲保身,护好羽毛。在正常言论被堵塞的公共空间,微博成为人们表达意见、发泄愤怒的平台,但是随着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这一民间社会的草根平台迅速演变成名人表演的名利场,连虚拟的名誉资源也开始造假。只要看看那些对娱乐化、暴力化、情绪化内容的热转,就可看出人性的脆弱,其中已经映出这个时代的人间百态。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是我们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但在我们脚下,还在我们的手中。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造成中国社会如此残酷的深度分裂显然是各阶层之间失去了基本信任的结果,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分裂已造成了一触即发的对立。这种现状,每一个尚存良知的人都会深为忧虑,也会为中国的危机化解寻求可行通道。针对这种情况不能寄希望于暴力革命,今天的一切恰恰是暴力革命造成的恶果,今天社会的分裂是在为昨天的革命承担代价。革命总是以消灭现存的专制为号召,然后形成新的更加残暴的专制。暴力革命会走入异化,最后吃掉自己的儿女;也不能寄希望于恢复左的道路,那种左派旗帜下掩藏着更多的邪恶,虽然他们总是以平等的诱惑来激起民众的幻想。这种蔑视自由,只倡导平等的路径是一种专制的复辟。正如托克维尔所说的,现代性中蕴含的平等价值和自由价值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平等不但与自由缺乏亲和力,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与专制具有一种相互增强的功能。因此,把化解精神危机,弥合社会分裂的希望寄托在国家操纵下的平等的想法,实际上是在继续喂养权力,不但不能拯救危机,还会加速社会的崩溃。目前唯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义狂潮和腐败堕落不是市场经济本身所致,而恰是市场经济未能在正常的法制框架下进行的结果。威权政治下的权力自利化必然造成利益垄断的贫富两极,其不可阻止的权力腐败也必然带动整个社会的深层腐败。今天的社会性腐败并不仅仅是源于人性之恶,而是权力腐败、权力垄断造成的带动效应,所以,任何寄希望于权力调整社会公平的想法都是十分幼稚的。并且,权力的腐败并不是社会危机的唯一根源,根源在于权力对精神信仰的垄断,以此造成了整个社会信仰的缺失。一个失去基本信仰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分裂的社会,也是一个法律所无法效用的社会。没有信仰的社会,法律同样不被信仰。没有法律信仰的社会,必然没有道德的生存基础。   由于暴力革命的需要,彻底捣毁了传统信仰。不仅儒家道义不能约束革命政权的为所欲为,即使是鬼神也被赶出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唯物意识形态成为人间个人权力专断的精神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形态,个人权力的专制是极其困难的,起码个人的权力还会被更高的信仰所震慑。正是更高维度的信仰对世俗权力的约束作用,世俗的独裁权力首先要打碎这种超验的信仰。我不信鬼神,整个社会也不允许信。全体国民必须统一在一种唯物信仰之下,并以专断的权力造成信仰的高度统一。为了实行政权专制,就必然实行信仰的统一。为了信仰的统一,就必须捣毁传统的文化底座和精神链条,一切必须统一在革命思维中的唯物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信仰之中。任何极权主义的产生都不会以信仰的多元化为基础,因为信仰自由本身就限制了极权主义的产生。信仰自由意味着精神独裁的破产,也意味着权力专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也就是如果一个社会有较多的信仰自由,专制政府就会被迫放弃一些领域的权力垄断,不得不把一些领域交给社会。当历史进入后威权时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与唯物论只剩下形式主义与教条主义的渣滓,并且不过是用以巩固权力,维护暴虐并侵害人类的良知”。(吉拉斯)中国社会信仰沦丧主要有两个时期,也就是前30年,唯物意识形态信仰的专制捣毁了传统信仰,传统的社会结构不复存在。后30年,新的信仰由于自身不能提供真理也已倒塌,只剩下残留的形式特征。市场化的条件下,虽然已经放松了信仰的高度专制,但权力自利和官僚集团的膨胀已经把正统信仰的合法化彻底埋葬。在一个没有了信仰的社会,官僚集团只能赤裸裸地攫取利益,压制社会阶层,打压异义人士成为其维护权力的主要手段。没有信仰的时代,正义已不再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制度的设立目的就要维护政治权力的长久和稳定,维稳已经成为后威权国家的主要行政方式。   一个健全的社会除了合理的政治架构、完善的法律体系之外,必须有自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社会,社会的灵魂会彻底抽空。没有自由信仰的社会,社会结构也就没有抵抗暴政的能力,社会在暴政面前一触即溃。专制统一之下的信仰也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制,这种强制在短期内似乎有效,但很快会由于思想的禁锢与政治暴力结合引起反抗。信仰是自由的产物,它与暴力和强制势不两立。强制统一的信仰还意味着对人类自由与尊严的侵犯和践踏,信仰来自天赋权利。信仰是人的基本要求,信仰的自由是无可阻止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为了捍卫信仰可以牺牲生命。人没有信仰也能活着,但抽空了精神和思想内核的生命已经与行尸走肉无异,只会沦落到动物的生理层面。因此,许多人宁愿选择结束生命,也不愿放弃信仰。如果没有信仰自由,人的思想会遭到扼杀,人的精神会受到专制意识形态的钳制。信仰自由不仅是天赋权利,还会使人的思想独立和多元,只有信仰自由才能使人的意义完整。独立的思想来自自由的信仰,独立的思想本身就是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制衡,也是对政治权力的监督。显然一些统治者认识到信仰对于社会构建的作用,但同样也认识到信仰自由会击穿专制思想的软肋,因此会千方百计禁止信仰自由。但是,现代政治文明会首先要求信仰自由,以此涵养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信仰本身在超验维度,并不冲突现行法律,信仰只充当精神的律法。因此,一个人无论有什么样的信仰,都应该受到世俗法律的保护。正如卡斯特利奥所说的,寻求真理并说出自己的信仰是真理,永远无罪。如果轻易把人们的一种信仰定性为邪教,就意味着要对人们的精神空间进行恐惧行动,或者对思想实行专政。但是,用专制的方式取缔多元信仰不仅是无效的,还会引起社会的更大分裂。没有信仰自由的宽容空间,社会的内在肌理就无法成长,社会也就无法承担政治危机的减震作用。信仰是人们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并不是在现实法律中的世俗对抗,信仰来自人的理性认知和精神取向。追求信仰自由是人的天性,只有信仰自由才会给短暂的人生提供意义和温暖。对于每个人自由选择的具体信仰来说,信仰等同于生命,容不得任何侵犯和扼杀。自由信仰的人生同样意味着自己甘愿对真理、道德的服从,也意味着履行信仰中的人生义务和责任。   30多年来,由于中央权力放松了对社会的统一管制,社会已有复苏之象,新阶层的成长正在告别原子化的个人时代。对于社会重构已经形成朝野共识,没有丰厚的社会阶层,就不可能有理想的公民社会,也不会构建现代政治文明。如何在社会的重构过程中克服精神的深度危机,不仅事关人们的伦理道德恢复,还关系到共同体的整体统一。在目前整个社会加重分裂的时刻,化解政权危机的方法既不是统一思想,更不是高压维稳,而是善意寻求社会重构的基本路径。第一要实行信仰自由。这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核心,也是所有自由的基础。信仰自由正如罗尔斯说的那样,只能为了自由本身的缘故而被限制,否则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阻止。信仰自由会为伦理的恢复,道德的重建提供精神沃土,这种终极意义的追求会有效克服人的原罪,有利于制度的理性改良。信仰自由不仅有施塔尔说的内涵丰富的自由,还是黑格尔所说的具体的自由。信仰自由并不只是抽象的权利。第二要重构政治伦理。在信仰自由的基础上,必须重构政治伦理,才能有效于社会核心价值的确立。现代政治伦理必须把保证私权、限制公民作为伦理底线,必须视生命与自由为首要价值,就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在现代民主社会,正如亚士斯多德所说,民主制的精神是自由,因此,基本的政治伦理不能逼使他人自由,更不能逼使他人确立信仰。这就要求政治权力必须从人的精神思想领域撤走。第三要培育公民社会,重塑核心价值。公民意味着享有自由和权利,也意味着对于政治制度的参与,其核心价值应是生命和自由,民主与法制仅是其手段。在信仰自由的社会空间,公民社会才能进一步健康发育,公民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思想的自由生态。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意味着对于公权力的制约,同时也意味着每个人参与公共空间理性建设的善意。这种核心价值从乌托邦的虚幻中挣脱出来之后,必将温暖人心,照亮人性,使人在终极信仰的映照下克服人性的弱点,从而承担社会的公共责任。这种核心价值的重塑主要依靠公民的信仰自由进行选择,政治权力只能顺应民意,不得干预,才能重新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因此,必须把信仰自由的权利交给每一个公民。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1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仰的味道
livingfossil 2013-1-31 05:59
信仰的味道 伍正华 《 人民日报 》( 2012 年 11 月 27 日 04 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11/27/nw.D110000renmrb_20121127_3-04.htm?div=-1 1920 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 “ 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 ” 儿子应声答道: “ 够甜,够甜的了! ” 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信仰是朴素的。宋庆龄在写给美国同学的信中说: “ 孙中山好几次告诉我说 …… 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就为这个理想,他献出了他四十年的生命。 ”   信仰是无私的。 1930 年 8 月 27 日,临刑前的几分钟,共产党员裘古怀有感于 “ 每一个同志在就义时都没有任何一点惧怕,他们差不多都是像完成工作一样跨出牢笼的 ” ,匆匆写下《给中国共产党和同志们的遗书》,饱含深情地用 “ 满意 ” 和 “ 遗憾 ” 四个字诠释自己对信仰的理解: “ 我满意为真理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的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   历史证明,谁守住了这份朴素和无私,谁就能获得人民最可靠、最永久的支持。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那是因为 “ 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 ” 。    91 年过去了,嘉兴南湖的红船依旧,而党的实力、中国的面貌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时,我们的党员不过几十人,如今则是拥有八千万党员的大党;那时,我们党哪有什么家当,连开会的路费都是想方设法筹来的。如今,单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 我们错了! ” 美国《时代》周刊这句迟来的道歉,也许可以看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业绩的生动旁注。 1995 年香港回归前夕,其姊妹杂志《财富》曾作出《香港之死》的错误预判。然而,谁也不得不承认,香港不仅 “ 舞照跳,马照跑 ” ,而且 “ 比殖民地时更繁荣 ” 。   从《财富》杂志的悲观断言,回溯到毛泽东当年带领党中央进京时的 “ 赶考 ” 之说,几十年来,我们党可谓大考不断,小考不停!面对一场场严峻的考试,中国共产党不仅没有被考倒,反而无数次考出了让世界惊叹和震撼的好成绩,让 “ 中国崩溃论 ” 一次次崩溃。世界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一个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共产党。   若论今昔生活对比,相信许多党员同志都会由衷地说: “ 够甜,够甜的了! ” 然而,越是在日子够甜的时候,每一名共产党员越要自觉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越要深味服务人民的精神之甘,复兴民族的信仰之甜。   恽代英在文中写道: “ 我们吃尽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到福中福。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 ”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这种信仰的味道,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 (责任编辑:王喆、段欣毅 )
个人分类: Behind palaeobotany|1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衣蒲团”事件读后感
热度 5 tang64 2013-1-20 18:32
最后的信仰“内裤”(没敢说“遮羞布”),刺啦一声,被彻底撕开了一个大裂口。 工科人,不懂什么哲学、信仰等方面的大道理、硬道理。谨从工程材料断裂失效过程看,得出如下初步研究结论:已过裂纹萌生期,现处裂纹亚稳扩展阶段,即将进入失稳扩展。 老板,县长,,,,,,,也就罢了。 大内“翰林大学士”,不但精通信仰理论, 还熟知“Love: Karl and Jenny ”故事,深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真乃当今体制内理论联系实际之楷模。 但目不识丁的农民伯伯都懂“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怎么您就忘了哪?对朴素真理的理解,又似乎还欠点火候。 意识形态领域的“翰林大学士”如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观尽毁 ,大厦将会因为你的践行,更危矣! 吃点、喝点、贪点、嫖点、赌点,即使死几个“假主人,真奴才”,在我朝早就习以为常,这次让“罗思鼎”们颜面扫地,娄子捅大了。 今后,如何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自己都困惑、迷茫。 莫非只让学生们懂得“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尤其不能吃身边有智慧的“草”? 孔老夫子或国外哲人,快指点一二吧! 当然,自己也就是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狗奴才”,瞎咧咧几句罢了。 郎遥远先生语: “忏悔吧!”当年卢梭这句呼唤,也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精英、乃至所有中国人自我审视的一句呐喊。一个民族,只有内省才能伟大;一个人,只有内省才能卓越。对比西方,中国人向来缺乏忏悔的文化传统。 中国社会,尤其是精英云集的知识界,为什么变得如此乌烟瘴气?为什么潜规则横行?为什么名士风范难觅?在当今这样一个人心浮躁、浊流暗涌、沉渣起伏、上下“征利”的威权“皆商”时代,还有多少知识分子,真正守住了精神家园? 没有思想自由,哪里文化自强?没有名士风范,哪来高山仰止? 注:自己很同情本省的那位“巾帼举子”,你有谋、有略、有胆,扒开了卫道士们的“内裤”, 当代武媚娘!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的杀伤力,个人以为远胜当年的“两弹一星”。 物质的贫乏,并不可怕;精神信仰的沦丧,则无药可救! 附转郎遥远先生的文章,留存: 谁还能像常艳一样真实忏悔!(三评“衣常孽缘”之一)   中央编译局女博士常艳出名了。因为绯闻,因为扳倒了副部级的上司衣俊卿局长,因为一部长篇纪实博客《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常艳和她口中“衣老师”的一段孽缘,成了网络哄客窥私的新话题,成了各路媒体反腐的新教材,成了当下人们打趣、调侃、戏说、批判的新桥段。   最初看到新闻,没太在意。一个女博士和导师的绯闻,在中国举不胜举,知识界风流不足,下流有余。官员的风流事,如江河奔流,滔滔不绝,好像不养个二奶、三奶,就不算是官场翘楚。   在微博看网友议论,常艳那篇纪实博客,文采很好,本应是一个畅销书作家,去研究马列,下场如此不堪,可惜了。还有网友评论说,她的人格,是马克思主义与台湾情爱作家琼瑶的奇特混合。   这些评论,陡然激起我阅读常艳那篇长文的浓厚兴趣。下载后,洋洋十二万字,认真读完,给我心灵强烈的震撼。   震撼之一,揭开了中央编译局堂皇而神秘的面纱,看到锦绣华服里藏着的那么多虱子。在常艳笔下,整个编译局,除了俞可平副局长,“我不认识他,且发自内心尊重他,一切优秀的人与事,都值得我尊重”,其他人包括一些知名学者,几乎都在权力、名利和私欲中匍匐,人格扭曲。借用钱江晚报的评论,“满嘴马列满腹盗娼”。所谓的殿堂,其实是虚假的伪装。其真身是权力的交换,看上去满腹的经纶,听起来满嘴的马列,剖肚之后,尽是男盗女娼。   震撼之二,曝光了御用学者的学术使命和生活方式。常艳的“小说”,比当下许多中国作家的小说,都精彩多了。她以女人特有的细腻、白描般写实的笔触,生动讲述了那些马哲宣传界大佬们天天在忙些什么。开会,考察,演讲,编译,一个个光鲜闪耀,忙得骨头缝里冒油,想方设法给政策路线讲话,搞课题,找经费,争名位。当然,也不忘忙里偷闲,用权力和影响力玩女人。他们的学术任务,就是把领导讲话吹捧成伟大文献,把经典文献解读成领导的成功实践。   震撼之三,常艳批判体制的水平,足以让公知们汗颜。她在文中《总结篇》,非常理性地写道:“衣老师是个优秀得让人炫目的男人,同时也是个虚伪的人,谦谦君子的外表之下是颗冰冷的心,多年的政治生涯决定的。他抗拒过这份感情,我也抗拒过。起初,我认为自己不配与他在一起,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我们不是没有感情,但彼此都恨着对方。命运、制度毁了这一切。”   常艳还一针见血剖析了中国官员与情人的那点事:为什么中国的官员十个出事九个有情妇、二奶、小三,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情妇反水,而落马?一般只有一个女人的官员,出事的可能性小。那些色胆包天、贪得无厌的官员,又没有能力摆平女人的,才会招致毁灭。最可怕的是,将一堆女人弄到一块儿。女人天性敏感,不出事都难。要么这个男人给予女人的足以让她满足(包括情感的、物质的),要么这个女人愿意纯纯地爱着他。像我这样的很多,被以某种条件作为筹码“潜规则”。一旦上了这条船,便容不得你轻易下去。周遭的一切、自己的不甘,都慢慢让事情越走越远。   常艳更力透纸背地写道:可恶的世界!不止在这里,在很多地方都是如此,钱权交易、权色交易。一方面做着权力的忠实奴仆,执行主子的意旨;另一方面,又偷偷煽风点火,看个热闹或为自己捞点什么。   震撼之四,常艳纪实全文,对别人不留面,对自己不留情。如实娓娓道来,毫无掩饰,就像卢梭一样。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当时我是色欲横流的,就写我的色欲横流;当时我是刁钻闹腾的,就写我的刁钻闹腾。   常艳以惊人的勇气和坦率,对中央编译局相关人物和事件逐一点名陈述,对她和“衣老师”孽缘如纪录片一样平铺直叙。已婚的她详细叙述“衣常孽缘”,包括为进入编译局工作能够拿到北京户口,曾多次向衣行贿数万元,甚至以身相许,两人先后在多间酒店开房十七次,并获得衣俊卿一百万元人民币掩口费等。她毫不避讳,赤露露把自己的经历和灵魂,献给每一个读者。   常艳写道:“哪里都有潜规则,而我则亲身尝试一把。我已经、并且还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这是一个悲剧,我是个牺牲品,衣老师也是。我只不过是告诉大家,“皇帝的新衣”在哪里,以不要脸、不要命的勇气,揭开了中国学术圈潜规则之冰山一角。”她接着哀叹:“恰逢北大邹恒甫爆料一事刚出,他期待半年到一年内,在改善中国高校、学术界的师生关系方面,会有个大的转变。我也期待!我本身就是个牺牲品,为自己的悲哀感到沮丧。”   常艳非常清楚写纪实长文的后果,是“亲手毁掉了自己,以一种短、平、快的方式毁了,而我已无心力被慢慢折磨。”她要给自己在中央编译局沉浮的卑鄙龌龊,一个自我毁灭的教训。   看完常艳的纪实长文,掩卷沉思。对衣俊卿恨不起来,网友认为衣俊卿在中国当前的体制中绝对算是个相对的好人,吃过苦、下过乡、当过木匠,在体制内熬多少年,才出人头地。他好像没有贪污多少钱,支付常艳索要的一百万,是瞒着老婆,向两个朋友拆借应急的。   对常艳也恨不起来,不苟同网友骂她是个“病态坏女人”。在我看来,常艳有美好生活的梦想,有人性的优点和劣根,有女人的一切欲望。让我最感怀的,是她的内心深处,有善恶分明的判断、对自己的真实忏悔和良知,这是常艳人格的闪光点。   从人性角度去思考,常艳纪实长文,无疑是一部中国版的卢梭《忏悔录》。卢梭开篇写道:“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无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请您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一个“好”字,是如此震憾人的心灵,又是如此悲哀。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如今,常艳博士“不要脸、不要命”的忏悔勇气,一点也不比卢梭逊色。当今中国,有谁还能像常艳一样真实忏悔?那些只懂得口诛笔伐的文人,有谁会撕开自己的心口,看看自己有没有卑鄙龌龊,欲望横流?   一个不懂哲学的人难以成为一名作家,而一个真正的作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哲人。也许,常艳博士的最佳人生定位,是一个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马列主义学者。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人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人满怀悲悯,那么,我们读常艳一丝不挂的灵魂,仅仅是读到体制,读到腐败,读到堕落,读到自私,还能不能读到更多的人性,更多的自己呢?   卢梭在《忏悔录》写道: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常艳的自我忏悔,也同样“世界上绝无仅有”,可谓是所有中国精英的道德镜子。   “忏悔吧!”当年卢梭这句呼唤,也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精英、乃至所有中国人自我审视的一句呐喊。一个民族,只有内省才能伟大;一个人,只有内省才能卓越。对比西方,中国人向来缺乏忏悔的文化传统。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们的国家经历过太多浩劫,我们的民族也有许多劣行,但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学中,却看不到一部足以警醒世人的忏悔录呢?思之再三,是中国文化素有“扬善”、“隐恶”的历史习惯,缺少一种“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不敢直面自己的灵魂,不敢把自己的内心展示给世人,尤其是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给国人心灵裹上了一件假大空的外衣。这也是当代中国没能出思想文化大师的致命因素。   当代中国知识精英,敢于批判社会阴暗面,敢于痛骂政府和官员,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真实的灵魂,不敢说真话,害怕将自己卑劣的另一面,暴露在世人人前。说一套,做一套,成为当下中国从庙堂到江湖都蔓延的道德病灶。缺失内省精神和忏悔意识,也是导致当下中国乱象丛生、恶行不断的文化病根。而虚假和浮躁,急功近利,则让国人对中国文学和学术研究,愈来愈不看好。很多作家和学者,既没有勇气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又没有耐性去进行纯粹的思想原创,在“商品经济”大潮面前迷失了思索方向,在“官本位”幽灵前失去了独立人格。这种骨子里的侏儒基因,决定了他们成不了文坛巨人、文化大师。   反思和忏悔,是美丽的痛苦,是人性的复苏。中国的进步,离不开政治文明和国民道德。在此意义上,我要大逆不道,给常艳博士“不要脸、不要命”的自我忏悔,行一个注目礼。
25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的信仰其实很宗教?
热度 2 duke01361 2013-1-8 22:37
我的信仰其实很宗教? 过圣诞的时候,有同学约我出去吃饭,我告诉她我一般在平安夜不去饭馆,也不去什么娱乐场所,我觉得这一天不是去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人家误以为我是基督徒,我感到很诧异,我其实并没有对任何人讲过我有可能信仰那么一种宗教,真的,这在我们这个环境里显得很做作! 我其实并不清楚我自己会信仰什么?说实话,我没有任何一种强烈的信仰,不管是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但我似乎又在真的信仰着什么!因为我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一种宗教信仰而获得力量,但在很多的时候,我却因为内在的信仰而毅然前行! 但是,我真的并不清楚我是否信仰任何一种宗教,但我似乎觉得我还是有坚定的信仰。 我信仰善良的人性和坚定的公平和公正! 如果说这也算是信仰的话,那么它不应该属于任何宗教,但似乎又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我并不迷信 但我也并不睿智 我在循着我的信仰漫步人生 不管外面的三九严寒,是否会使滴水成冰,也不管那灯红酒绿,天上人间的肖浪歌声,我在灯火阑珊的远处,等你。 我的信仰的款款来临 我要和你缠绵 一起温馨在这2013年极寒的三九第一天的夜里! 让星空见证,那光闪闪的梦想 让寂静唱起天籁之音带给你平安的夜晚。
个人分类: Life a Bit|1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世界上没有信仰的人都集中在中国了?
热度 13 tarimriver 2012-12-26 12:02
有研究表明世界上70亿人口中有22亿人是基督教徒,教徒遍布世界各地;信仰伊斯兰教的16亿,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和东南亚国家;10亿人口信仰印度教,估计主要是印度人了;信仰佛教的有5亿,应该主要在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当然还有犹太教等小教的,数量较少。不信仰宗教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这里主要是中国人啦,因为中国人不迷信,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夺得了江山,然后,又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年头,在中国你要信仰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自己都认为成弱势群体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也有,但那叫理想,不是宗教。很多官员台上讲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台下却搞腐败主义,让那些信仰坚定的人都不自信了。话又说回来,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还是有不少中国信徒,但也只占中国十几亿人口的一个零头。
3278 次阅读|18 个评论
信仰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热度 2 sheep021 2012-12-19 15:39
信仰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小时候,认为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是诸葛亮。但长大后,总觉得他明知不可而为之,连年征战,让无数生灵涂炭,以至于无兵可征。所以觉得诸葛应该是最愚蠢的人。现在才知道,诸葛亮所谓的“明知不可而为之”,其实只是个信仰! 如今的中医,极度衰落,无数中医学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改弦易辙,另谋职业,或从西医,或卖药,或其他,不一而足。 但是,也有无数的社会人士,或饱受疾病折磨,或饱受中西庸医之苦,或不忍看到百姓受苦,毅然抱起中医书,借助互联网,如饥似渴地学起中以来。明知自己一辈子也不会成为中医,但还是义无返顾地为之奋斗,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人说,恰恰是中医院校培养了中医的掘墓人。目前看来,此言差矣!,因为中医本来就没有墓!她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无论中西,凡事人有的地方,必有中医!因为她很丰满,也很很美丽!因为她是万人迷。 还有啊,蒋科学老师,明知大家禁不住馋肉,还是苦口婆心地碎碎念,也完全是信仰! 原图见: http://photo.weibo.com/2281442031/talbum/detail/photo_id/3523641000002152?from=profileprofilephoto=wvr=5 #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4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个人文主义信仰的病例:关于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危舟)
nanfeia 2012-12-16 18:25
[转载]一个人文主义信仰的病例:关于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危舟)
一个人文主义信仰的病例:关于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危舟 (OC爱看网首发) 电影中有太多的细节可以讨论,我不想过度沉溺其中,去追索各种隐喻和象征。穷究细节,有乐趣且能满足好奇心,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却未必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电影的精神实质。所以,我要先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 1884年,英国的“木犀草”号游船在南大西洋沉没,四名船员,其中包括一名17岁的男孩,逃上了救生艇。由于食物与淡水短缺,海上漂流者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经过20天的漂流,他们仍未看到获救的希望。于是,在另一名船员的协助下,船长杀死了可怜的男孩。靠着食用男孩的尸体,三名船员最终获救生还。遭杀害的男孩,与电影中的孟加拉虎有着相同的名字:理查德•帕克。 之所以提起这段历史,是因为我相信电影中提到的第二个故事。也就是说,PI和水手、厨子、母亲在大海上漂流,并发生了残杀事件。事实上,他们的这种处境,就是政治哲学中常作的自然状态假设。如果对照第一个故事,老虎则是人心的幽暗或者恐惧,也可以二者兼而有之。因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对暴死的恐惧正是来自于对他人内在幽暗的预期。所以,PI的漂流,既非奥德赛之旅,亦非天路历程,而是霍布斯笔下“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在霍布斯看来,自我保存是人最根本的权利。在李安这里,对死亡的恐惧,同样成为人类激情中最根本也最强大的力量。人类的行为,乃是受其驱策。霍布斯可以推论,人类为避免暴死,便组建了政府。可是,漂流者们面对着极度的资源匮乏,要自我保存,杀死同伴,啖肉饮血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否则,所有人便会一同饿毙在茫茫大海之上。 若没有在永恒中的盼望,自然状态下,自保的激情就是最大的善。它本身超越伦理,并且成为展开道德讨论的起点。如果活着是人的终极欲求,就意味着生存成为人的上帝,求生意志势必高过“不可谋杀”的诫命。或者说,此时首要的诫命,已被置换成“你要确保生存”。在求生意志胜过道德诫命的前提下,漂流中展现出的智慧、勇气等等品质,也都不过是求生意志的产物。 李安意识到人性的幽暗,以及极端处境下的伦理困境。他不会直接为杀人自保辩护,但他显然是站在高举求生意志的立场上。也正是这种立场,导致他无法具备超越的眼光,所有的思考只能以人为基点。因此,炫丽的影像,只是为他最终对信仰作人文式的理解作铺垫。 影片的结尾,PI问作家相信哪一个故事,作家说相信第一个,PI便说他是跟随上帝的人。于是,信仰成了第一个故事,不再与真理有关,不再与超越的创造主的拯救事实有关,而是人为了处理恶的现实,逃避伦理困境的精神现象。在李安看来,真相是不存在的,关键只在你的选择。由此,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电影杂糅多种宗教元素。因为重要的不再是真理,而是个人的选择。影片中PI的父亲说,什么都信就是什么都不信。最终,PI确实不再如少年时代那样什么都信,因为他只相信自己。说白了,李安就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认为信仰只不过是发生在人心灵层面的事。说难听点,就是马克思讲的精神鸦片。说好听点,就是心灵家园。故而,信仰根本不需要上帝神圣的介入,纯粹是如何理解人性的幽暗,并学会与之共存的问题。 无论李安自己是否意识到,当我们抵达他观念的最深处,将会发现,在那里信仰本身也只不过是生存意志的体现。可以说,这是一种缺少超越维度,深具内在维度的人文主义信仰。然而,没有超越维度,人就不是在和上帝摔跤,而是在和自我摔跤。所谓的救赎,也只是自救。这是彻底内转的视角必会引发的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李安对信仰的理解,与基督教形成最强烈的反差。 这种人文主义的信仰是毫无盼望的,因为它既未直面问题,也未解决问题,而是遮蔽问题。既然存在的秩序中,人的生存被赋予中心地位,那么人性的幽暗就不再是一个亟需处理的问题。有时候,甚至这种幽暗本身都是有价值的,因它可以成为激发生存意志的动力。人文主义的信仰,既无勇气直面人类因自身罪恶导致的生存苦境,又消解了罪的严重性。如此轻描淡写地处理罪恶,实在是对十字架上基督真实受苦的藐视。就像李安的名字,他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事实上,有太多的华人导演,要么满怀哀怨地展示罪恶,铺陈苦难,要么毫无节制地提供廉价和虚假的安慰,却无法给苦境中的人带来真实的盼望。因为哪里轻忽地处理罪,哪里就没有救赎。 或许,从艺术的角度来看,《PI》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是,正因为仅有艺术表现力上的优秀,它无法跻身伟大作品之列。我无意苛责李安,只想将他视为典型的现代性精神的样本。应当说,李安的这部电影,完全切合现代人对信仰的理解。信仰成为精神治疗,它以内在的方式来对付罪,却从未与十字架有关。 有人说,无论如何,电影还是提到了上帝。然而,倘若有人将巴力和亚斯他录改名为耶和华,是不是人就可以去拜它们了?不,这是在亵渎上帝的名。所以,电影中的上帝,根本就不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也不是约伯的上帝。至于相信第一个故事的人,也绝非跟随上帝的人,而是跟随自我的人。我想说,如果有人相信第二个故事,却仍然相信上帝,他们才是真正跟随上帝的人。 文章转自 OC爱看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让学生拥有充实而正确的信仰,还是教育要向政治屈服?
jlugang 2012-12-4 08:55
《中国科学报》 (2012-12-03 第 1 版 要闻 )“让学生拥有充实而正确的信仰”主要内容如下: “十八大报告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在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表示,作为思想的策源地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望者和担当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应该是我们培养一代新人的基本要求。”郑南宁说,“我们现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实际上决定了 20 年后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现在培养了什么样的人,就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了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中,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郑南宁表示,近年来,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直在反思和追问学生的人格养成、价值观、独立思考、创业精神等教育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的大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据介绍,目前国内大学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最基础的体现依然是在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基本课程中。 “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套针对当代年轻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指导思想。”郑南宁说,思想政治工作要解惑,而不是空洞地讲我要培养怎样的接班人。“必须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实而正确的信仰。” 郑南宁认为,我们并不缺乏对学生的信仰教育,比如从小学到大学,思想教育始终在帮助学生树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教育固然没有问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也确实应贯穿教育始终,但对于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学生而言,共产主义说教式的教育太过抽象。 “新时期的大学生需要在追求共产主义的大背景下,找到既适合于自己,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追求,并为之努力。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这样的理想信仰,并帮助他们树立为之奋斗的决心。”郑南宁表示。 与此同时,他认为,大学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并在学生的教育中加以体现。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抽象的,更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从现实中国内外的背景出发,给学生明确而又贴近生活的内容。很明显,这样的目标依靠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是不可能实现的。” 郑南宁表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相关教师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真正“零距离接触”,在点滴中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需要教师转变对原有思想教育的理解,同时适当调整自身定位。与取得的效果相比,这样的转变是值得的。 “我们曾经在大学生中作过一次调查,当问及你的理想是什么、今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专业选择和今后的发展道路时,很多学生都答不出来。”郑南宁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今天,学生们的选择太多,诱惑也太多。同时,这也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仍面临很重的任务,尤其是在十八大为中国发展树立新航向的今天,高校的这一工作将更加任重而道远。 《中国科学报》 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当前教育制度弊大于利,当前教育观念鼠目寸光。在市场及经济下首先屈服的是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在理念之都变迁的前提下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大学精髓。但是在思教育改革的同时,大学思想的核心不容丢失。教育要走在前沿,不光是学术的前沿还有思想的前沿。自德先生和赛先生起始,大学关于思想的教育就被上升为了大学教育的灵魂,被代代传颂。没一个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教育也不能永远的在某一种大的体制下被束缚,被固化,被绑住手脚。民主科学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灵魂。当灵魂缺失的时候教育只能成为附庸,成为奴役,成为死尸,成为死水。教育先进人才空谈,获得先进奖励妄想。 现在的教育中学生缺乏的就是教育的灵魂,不是体制的信仰。我们爱国家,我们爱人民,我们爱民族,但是更应该爱有教育灵魂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制度。 大学者非政治之学,非行政之学,非为官之学,非附庸世俗之学。在为科学之学,在为经济发展之学,在为民族强盛之学。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于学生的作用需要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体现,教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照本宣科无异,教师的身教言传用在学生的政治信仰树立,是教育的资源浪费。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不在于教育要屈服于制度之下,谁控制谁,谁为谁服务,在于有灵魂的教育在社会制度中发挥更佳的社会,经济,制度等等效果。这是教育的实至名归。 中国式的教育带有中国的是的文化传统,但是不否这些传统中有一些弊端,注重后天塑造,不注重因材施教,不注重天分的培养,很多方面违背自然,这是中外教育的区别,也是难以有惊世骇俗的成果的主要原因。教育屈服于政治之后的信仰式教育只会是教育成为手段,成为附庸,教育一板一眼亦步亦趋安于现状只会使教育丧失自我,缺乏创新。教育只有灵魂在,目标在,才可以有所发展。 与其说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思想教育,来教育学生。不如说让制度还给教育灵魂。让你更有灵魂的教育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腾飞于科学创新,经济发展之学,民族强盛的广大空间之下。 民族复兴,应该教育先行。 任何政治都是一时的,只有有灵魂的教育才会源远流长。
个人分类: 社会现象|1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超个人心理学
Helmholtz 2012-11-1 19:42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lolgy)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本世纪60年代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AH马斯洛、S格罗夫和A萨蒂奇等人认为人本主义模式已不能涵盖超越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提出建立超个人心理学的设想。1969年春季,第一期《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出版;1971年,成立了超个人心理学会。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学派,超个人心理学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古代智慧和近代科学,东方神秘主义和西文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1902年,科学心理学创始人之一W詹姆斯在《教经验种种》一书中曾提到超个人现象。C荣格是第一个论及“超个人无意识”的人,他把这一术1917年在《无意识的结构》一文中提到的“集体无意识”交替使用。荣格关于原型、同步发生和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对后来的超个人心理学家有着重大影响,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超个人”这一术语按字面理解,意指跨越或超出个人的心灵,跨越或超出时空的限度,致使意识在自我界限之外扩展或延伸。这种和超出的具体表现与人类的潜能有关。在超个人心理学家看来,关于人类的潜能,作为第一种思潮的实证主义或行为主义解决不了,作为第二种思潮的经典精神分析解决不了,作为第三种思潮的人本主义也解决不了,唯有作为第四种思潮的超个人心理学才能解决。 一、理论假设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从本质上说都是“模式”。由于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趔,或者说充其量只是一种现实的指示器,因此,超个人心理学并不迷信各种心理学模式,只承认它们包含了部分正确的数据和理论。然而,当这些模式互为补充而非彼此对立时,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正部分便可结合起来,更好地解释人类的心理现象。有鉴于此,超个人心理学主张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广泛结合,研究与研究之间的广泛结合。例如,行为主义与动力学说的结合,存在主义与社会心理的结合,西言的苦督教与东方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的结合,以及致幻剂与瑜伽和坐禅的结合。唯有把所有这些模式结合起来,才能综合解释意识状态的改变、超常健康、超感知觉等一系列超个人现象。所以,超个人心理学希冀对范围广泛的各种问题进行经验主义研究,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应用和理论化。在1969年出版的《超个人心理学》杂志第一期发刊词中,明确规定了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价值,团结意识,神秘主义,日常生活的神圣性,宇宙意识,宇宙活动,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精神通道,坐禅的理论与实践同情,超个人合作等。 超个人心理学的许多理论是从质疑正统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开始的。例如,人类知识的获得是否只能局限于觉醒状态时的理发思考和感觉经验?超个人心理学认为有多种方法可以获得和证明知识,并指出有些意识状态对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改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迷睡、出神、畏惧、催眠以及药物影响下的意识状态等,与通常觉醒时的意识状态相比有其特殊规律。在第一批出版的超个人心理学著作中,C塔特的《超人人心理学》是一部代表作。他在这部著作中指出:“如果我们打算拥有完整的人类经验和行为的心理学的话,那就需要对西文科学的假设和普遍信念重新加以考虑。于是可以列出一长串问题:唯有实实在在的仪器可以测量到的心理事件才是真正的事件;改变了的意识状态是病理状态;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推理是最高级的技能;快乐主义的欲望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动力,等等。假如这些假设不引起怀疑的话,那么科学家们便忽视了许多现象,包括超出科学可知范围的超感知觉、祈祷的信念部法、体外经验、死后生存,等等。”塔特坚持认为研究这些现象是重要的。有些心理学家如弗兰克和汉普登、特纳认为,塔特提出的这些现象是难以描述和研究的,因为它们关系到大脑右侧非言语部分进行的过程,而大脑左侧的理发和言语优势在西文科学世界观中一直占支配地位。也就产说,人们总以为大多数科学最终是以言语和数字交流的,因此人们注重的是大脑左半球导致的科学,而忽视了大脑右半球导致的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超个人心理学也解释了与因果关系的普遍规律不同的现象,并使用了诸如“形成的因果关系”和“同步性”这样的概念。尽管有许多科学家为荣格的同步性概念所激发,但直到最近科学才考虑这样一种非常规现象,即窨外而后事件是时间因果系列。在控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看来具有本身的某些同步性,特别表现在以贝尔定理为基础的“遥远相关”所显示的潜在联系。贝尔定理提出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宇宙中的万物,包括人类在内,可能以看不见的方式联系着,而不是互不关联或分离的超个人心理学认为,当今对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物理学等重新加以系统阐述是对所谓的“客观现实”的直接挑战。 二、超个人模式 超个人心理假设是,一切心理学从本质上说都是模式。超个人心理学作为一门心理学分支,无疑也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称作“超个人模式”。该模式主要回答人本主义模式无法涵盖的一些超常现象,诸如超常健康、坐禅、瑜伽,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说,它的产生是由心理学和文化中的一些发现促成的。这些发现包括服用致幻剂后意识状态的改变:致使个体产生异常的经验和意识状态,似乎自己已经超越于日常生活的时空和正统心理学认为的现象范围。与此同时,由于东方文化和科学传入西方,人们逐渐发现,东方的佛教、道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心理学思想如同西文心理学思想一样复杂,也都关心人的健康和人的潜能。随着生物反馈、意识状态改变、坐禅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发表,人们的视野逐渐引向超个人观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超个人心理学应运而生。 超个人心理学所认为的与众不同的超个人观点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意识。传统的观点把意识状态限定在觉醒的范围内,而把做梦、陶醉、神志错迷等情境下出现的意识看作是改变的意识状态,将其排队在“正常”范围之外。由此推论,精神病便是对现实的歪曲的知觉,而且患者本身并未认识到这种歪曲。在超个人心理学看来,应该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意识状态。范围广泛的意识状态是存在的,其中有些是潜在的,功能上独特的,而且在层次上属于较高级的状态。这里所谓的“较高级”状态具胡两个含义:一是这种状态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甚至希冀获得也难以如愿;二是这种状态饮食佯低级状态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并加上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超个人心理学家声称,来自各种文化和学科间的研究文献已经证实这些较高级状态的存在。至于对精神病的看法,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精神病现象从表面来看好像是对现实的歪曲的知觉,实际上病因是患者过于依附单一的意识状态,而任何一种单一的意识状态都是有局限性的。 2、动机。许多心理学家正在努力探究人类的基本动机窨是什么的问题,是里比多、追求优越、自尊,还是自我实现?超个人心理学倾向于人本主义者马斯洛的观点,把动机看作是有层次的组织。在马斯洛看来,动机是按它们的潜力和功能而排列的层次结构。作为生存基础的动机、饥饿、口渴、排泄是最基本的动机需要。当这些动机需要得到满足后,接下来的就是安全、归属和自尊的动机需要。随着这些动机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了趋向自我实现的动机,这是实现个人最真实的自我和可以成为自我的需要。然而,超个人心理学不同于人本主义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在自我实现这一层次上打住,而是认为在自我实现之外还存在着只有在超常健康的人身上可以看到的动机,那就是超个人动机。这种动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超脱,也即超越自我,超越经验。能达到这一动机水平的人很少,典型的有圣人、大师,或佛教、道教、禅宗、印度教中的佼佼者。在超个人心理学看来,“这些人已经最终超越了自我特征和一切常人动机,并为无私的服务所推动,从而对他人的需要可以作出毫不费力的、同情的和无私的反应”。由此可见,随着层次的升高,动机从明显的生理性质转向心理性质,从强烈转向细微,从缺乏转向充足,从自我中心转向无私,从回避转向趋近,从外部强化转向内部强化,从场依存性转向场独立性,从知发转向培植,从冲支转向平静,而且就总体发生率而言从常见转向少见。 3、同一性。传统的心理学观点认为,正常的、自然的和晰同一性是自我的。但是,超个人心理学则认为自我意识可能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更具可能性。这是超个人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在同一性质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超个人心理学指出,我们的自我意识可以扩展到既包括心理方面又包括我们通常认为的“非我”世界。例如,由我们压抑入无意识的或不能意识到的阴影所投身的人格特征、情绪、动机、思想等,都可以被认识,并人微言轻自我的组成部分而重新拥有。由于所谓的“我”和“非我”之间的界限可能消除,个体便可对体外的世界和“非我”认同一致,超越分离和孤立以认识存在的统一。超个人心理学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东方的坐禅和瑜伽,信为坐禅和瑜伽的目的在于精炼意识,以此引发对自我意识的细致考察。在这种细致的考察之下,以前认为固定不变的自我,现在看来是意识连续不断变化着的意识流、形象流和情绪流。当个体借助坐禅或瑜伽达到顿悟的最高水平,也即达到最高的超脱境界时,自我意识开始瓦解,个体出现对世界和非我的广泛认同,这时我和非我、自我和他人的二分法也随之解体,自我中心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与一切人和一切事物的认同。所以,超个人心理学认为“研究自我正是为了忘却自我并和宇宙万物合而为一”。 4、防御。超个人心理学认为防御的性质是对自我意象的保护,也即通过歪曲和减弱意识来保护我们自以为是自己的身份。可是,在超常健康的人身上之间的壁垒,他们的自我意识在细致的考察之下已去保护虚幻的自我意识,因而也就没有必要理使用这样的结论:防御的根本性质是用歪曲的意识来保护意识的歪曲,用虚幻来防御虚幻。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局限性 超个人心理学尽管有着超乎常规的观点,但它也有其局限性: 1、缺乏足以支持该观点的数据。超个人心理学谋略组成一个庞大的概念网络,其中包括西方心理学、东方心理学、东西方哲学、意识状态、坐禅、瑜伽、生物反馈、健康理论,甚至近代物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诸多概念,声势较为浩大。但问题是,能支持它的经验主义数据却很少。目前,在坐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娄据,在意识改变状态方面也有一些数据,但在超常健康等许多方面却缺乏数据。因此,难以令人信服地接受它的观点。 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超个人心理学的愿意是想把东方智慧与西文科学结合起来,但问题是:(1)东方智慧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有些尚未得到实证的认可,超个人心理学家在把这些智慧用于实践时,特别是用于心理治疗的实践时,很难保证其操作经得起科学的检验。(2)操作人员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即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解释某些现象,但掌握诸如坐禅或瑜伽的技术不同于掌握一门心理测量技术。正因如此,目前许多超个人心理学家和治疗师还只能仪在理论解释的水平上。(3)超个人心理学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它要求超个人心理学家附带当估价自己的经验基础和接受能力,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结果,偏重理论的人难以掌握众多的操作技术,而偏重操作的人却不知道该操作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缺乏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理论构架。超个人心理学作为一个跨文化的和跨学科的心理学分支,其理论也就应该体现其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特色。这里光对传统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提出质疑是远远不够 的,要有自己的理论构架或体系。而这一点恰恰是超个人心理学目前所缺乏的。有些问题传统心理学是涉及过后,例如有没有一种生与死的宇宙意义?对不寻常的经验作何解释?在所有有感觉的生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等等。有些问题对传统心理学来说也是新的,例如东西方的信仰系统及其关于经验和行为的假设,不同文化中的治疗效应,意识状态变化的类型,神秘经验的转化现象,等等。所有这些新旧问题,超个人心理学已经提了出来,担尚未作出令人满意的理论解释。究其根源,是缺乏自己的理论构架或体系。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2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仰疗法是什么?
热度 2 zhanghuatian 2012-10-27 21:36
查阅了一些资料,所谓信仰疗法就是通过患者的宗教信仰来治疗生理和心理疾病。医学认识到许多由病人的思想状态引发或因此恶化的生理疾病。这些疾病常常能通过心理治疗得到治愈或减轻症状——是通过改变病人的看法而不是开药治疗。对宗教或宗教遗址的治愈力量持坚信的态度常常让病人的思想发生变化。信仰疗法被认为是心理疗法的一种。 对于信仰疗法我个人是不信的,虽然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都有相关的研究,但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因为本人没有经历过。 有人说中医是信仰疗法,我实在没看出来中医这样充满辩证的学说哪里像宗教,不过中医确实有心理疗法,比如气功。难道有些人习惯把他们不明白的东西称为宗教?这个习惯可不好,要是这些人再弄出个轮子怎么办?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啊!!!! 不得不说中医黑的一些伎俩真的很低级,稍微百度一下就看得明明白白了。
260 次阅读|3 个评论
瞎扯下信仰、价值观以及国学宗教等
热度 4 outcrop 2012-10-23 22:52
信仰、价值观以及国学宗教等,可能是一个话题——那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关注以及投入这类活动的人很多。 排除各种政治、商业以及靠这类文化吃饭的人,他们可能屁股指挥脑袋。 对大众来说,可能需要的是一个健康可靠的文化、信仰体系;而无论国学、西学还是宗教信仰,都只是表象;其本质都是某种文化核心。 一个健康的价值观体系,可能是我们很缺的,但也很难靠复古或者全盘借用来建立。 笼统的讨论建立价值观体系,很难;但具体起来,却有很多切入点。 比如蒋叔的动物保护,可能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并且可能延伸,衍生成为健康的价值观。 又比如《江南style》之类的,也可能作为切入点,衍生出另外我不喜欢的价值观。 这些不同的切入点,或者说角度,也许都算是修行的不的同路吧。 当然,这些也只是我的角度来理解的。 这个世界上的人,在精神上是不是需要某种准则、规范来依靠、生存,可能也是一个正态分布。 大部分人是需要的各种精神上的依托,可能因为爱,可能是恨,可能迷茫,可能是软弱,也可能是其他; 少部分人在制定,少部分人在打破,也有少部分人毫不在意这些。 我觉得大众还是需要一个体系,或者说方向;混乱虽然有优点,但代价也很大,我们正在亲历。 理性的法律总会有约束不到的地方,可能就需要相对感性的东西来约束,比如宗教——当然不是说宗教感性。 比如有人不懂或者不怕法律,却害怕轮回报应,敬畏关二哥。 现阶段不可能大部分人都达到老子那种通透的水平。 看完王水老师《 『国学』是值得大力“弘扬”的先进文化吗? 》一文瞎想的,意识流。 顺便推荐下这篇文章,启发性好。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37 次阅读|12 个评论
预感与神迹
热度 23 cosismine 2012-10-14 18:38
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相信人有灵魂。没有宗教信仰是因为我成长的环境没有那种让我信服的宗教团体,中国也没有那种严格按照宗教教义来执行的人员。但我却相信人有灵魂,冥冥之中,命运会在未知之中,给我安排一条特殊的路,这条路带领我走向我自己的目的地。因为唯物主义教育,有关神灵之类,在少年的我看来不过是瞎扯淡的东西,只是人到中年,走过很多路,经过很多事,再细细品味人生,我却不能不相信,人生的路,路上遇到的人和事都已经安排好的,我也只是带着灵魂去验证这些人和事,因而不断地丰富我的灵魂和精神,不断地积攒力量,去攻克一个有一个的难关,而灵魂在此过程中,因为丰富而得到升华。 而灵魂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生命死亡后才找寻寄托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灵魂和我们的肉体合二为一,而又灵性十足。她有时候会跑出来,到你的肉身遥不可及的时间或者地方,看看,然后以某种方式给你一些警醒,只是你能不能悟到,真的要看看您的造化。这也许就是宗教里面所说的验证神迹。病中去参见过一次团契活动,获赠了两本书,一本是《游子吟》,至今放在我床头,睡觉前要看一看的。记载了很多这方面的事例,也许科学可以给这些事情以另外一种解释,但我宁愿相信我的直觉,虽然这些直觉在出现时,并没有给我们以更加明确的指示,只是当最后验证的时刻,回溯回去,你才能发现事情原来如此! 相比于 我得乳腺癌多久了:解析我的病理诊断 比于种种明确的迹象,我从科学根据到身体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我相信可信度很高,看过的朋友多少都会有启发。这篇博文则纯粹是从一种感觉出发而进行的推测,涉及灵魂的感觉,至于信或者不信,在你,不信的人,可以就此绕道走开。 2011 年 2 月 6 日,正月初四,星期日夜,我给一个朋友写了一封题为 Foreboding 的信,信中说,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感觉新年将给我带来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所有我所拥有的东西都将离我而去,甚至你 ...... 万分恐惧,不知道该如何走向未来。 那时候,我正在组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为之前我整个的人生已经被逼入困境,虽然我的人生格言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在迷惘中坚持,在坚持中寻找生机,但那时已经确实已经难以承受,面对极端扭曲的权势,如果不愿意降低人格去曲意逢迎,只有选择坚定了信念,排除万难,走出困境。 那时候,虽然周围似乎暗无天日,但还是有很多希望在前面招呼着我。很多国际上的朋友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持,应邀相继加入我的团队,国内学界的朋友也给我的申请书提出中肯的意见,申请书的中的逻辑力量越来越强,把申请书提交的时候,我就预感到我会申请成功。但从那时候一直到确诊乳腺癌,灵魂深处,一直惴惴不安,老担心生命中重要的人会出什么问题,担心鲁索老师会不再支持我,而让我读不出博士来,科学理想无法实现;担心我儿子会有大灾大难,甚至会离我而去,一有风吹草动,精神上就万分紧张,有一种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到最后,精神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甚至寻思着去看看精神科的医生,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了抑郁症。 三毛似乎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在荷西去世前,她一直感到是她自己要走的,也朝着这方面做着准备,只是没有想到小她六岁,生命力十分强盛的荷西会先离他而去,就此把她的精神支柱抽走,终于她自己也步荷西的后尘,绝尘而去。 及至 2012 年 6 月 6 日后,一年零四个月后,医生告知我是乳腺癌,尘埃落定,原来是我得了致命疾病。于我的家庭,于我的朋友,于我自己而言,是多么庆幸的一件事情。问题若真的落到我还不更事的儿子身体,落到我生性怯懦的丈夫身上,或者落到任何一个我挚爱的亲朋好友身上,我浑身是劲,又如何能帮助他们?如果注定要出大事,这是危害最轻的了。我知道多年磨砺,我已经皮糙肉厚,能经得起这场考验,而经过这场考验,我还能支撑起我的家庭,继续往前走,相反,如果是他们面临这种考验,他们恐怕承受不住,我的家庭,可能也就是三毛家庭的翻版了。这样想着,心理上,精神上,我一下子安宁了起来。 现在想来,在 2012 年之前,我似乎压根就没有意识到我自己出了问题。给朋友写那封信的时候,离我得知癌症之前最后一次体检过去三个月了。前文已经说过,那次体检的时候,我已经摸到现在生癌块的地方,已经有了粒状的东西,可能那时候已经形成原位癌了,而我有那种一切都将离我而去的感觉时,原位癌已经开始了他的浸润之旅,开始侵害我身体的其他器官了。 关注我博客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那段时间,我一直担心儿子会出事,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也采取过种种迷信的措施。人们总说,梦到的事情,如果说出来,这个梦也就破了,噩运也就随之化解。我也就在博客上把种种荒诞的梦都写出来,那段时间老做有关房子漏水的梦,而这些总能和儿子联系起来,我至今记得那些梦,比方梦到我们已经买到的房子,要还给人家,我们只能买到另外一个更加破旧的房子,而房子正在漏水,恰好漏在睡着的儿子旁边,或者梦到儿子和我上楼的地方,有狗咬儿子,而房顶也被我给揭下来了,我甚而至于梦到过,我把儿子煮了 ...... 而那年,儿子也经常出事情,年轻轻的,老感冒,胳膊腿还骨裂啊什么的,弄得我是真担心他那个器官给我折了,没有办法补救了,到圣诞那天,他还把我刚做好的饭全打翻了,我很怕这是老天给的暗示,说他今年有危险,我就一直想着怎么防止悲剧发生。 而在我等待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期间,鲁索老师曾经到中国来过几次。凭借他对中国同行的影响力,他如果在会议和讲座中宣传我的工作,肯定会对别人的评审起到正面地作用,但他一次都没有提过我的工作,他说我的工作太特别,和别的工作勾连不上,而且还没有发表,他没法讲 ...... 这在我,总觉得他不希望我获得基金支持。而那时候,种种矛盾已经让我把基金作为最后的赌注了,他的这种态度,也在印证着他正在弃我而去,我所有的东西都会离我而去的感觉,让我在那个时候,更加惶惑,精神上一直处于不安状态。 但我一直没有想到问题会出在我身上。很长时间,我连感冒都不得,即使有时候感觉很累,似乎做做按摩,好好睡一觉,就恢复了。一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实际上,我的灵魂在那时候就已经意识到问题了,也在以这种直感或者潜意识的方式提醒我,但这种直感一直不很明确,以至于让我误解担心周围的人,只是一年过后的里另外一个新年,我的灵魂是真急了,试图以梦的方式惊醒我,我也一直试图解开那个梦,试图明白那个梦对人生的意蕴,可惜直到我摸到那个肿块,直到我后来回味起来,才明白这种灵魂的这种惊醒。 至于梦,科学的解释是人体休息后,一部分脑细胞还在活动,因而会形成一个景象。但为什么这部分脑细胞还会活动,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景象而不是其他的景象?这些问题却一直没有揭示。我记得我看过一篇短文章,说一对恋人,因为一场战争,这个男孩背井离乡,去参加战斗。战争结束后,那个男孩没有回来,说是牺牲了,但那个女孩一直梦到那个小伙子在一个洞里求救。她给别人说,别人只以为她是想念恋人才胡思乱想的,但这个梦一直困扰着她,她就顺着梦里的启示,到一个她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竟然找到那个洞,而且也竟然挖出了他奄奄一息的男朋友! 有一年除夕我梦到一株梨树,正一圈一圈地怒放这她美丽的花朵。最后,最顶部的枝梢,有两朵梨花竞相绽放,互相比着美丽,然后结成果实,两个梨昂首傲结在树梢。当时,我要硕士毕业,也在申请比利时的一个政府项目,这个梦让我感觉我和比利时会有某种缘分,而过了一年,我就得到比利时政府的资助,去比利时学习,并注册读博士。从那以后,我一直很迷信除夕之夜的梦,觉得那个晚上的梦会对将来的一年做个预示,在将近一年的惶惶不安中,我自然更加留意这个晚上的梦。而那个晚上,我梦到了我逝去的母亲。母亲刚去世时,我不常梦到她,第一次有记忆的梦,是我读硕士期间,看过一个日本的动画片后的一个晚上,梦到一团东西站在我的床前,那团东西上部是一个小的块,下部是一个大的块,连在一起的,感觉上部小的东西是头,上面有个洞,说是眼睛。而下面的东西是身体。这团东西浑身都可以动作,比方一团装在塑料袋里的水,在一个地方捅一下,另外一个地方就可以冒出来。但这个东西却不是水,白白的一团,看起来很可怕,但她给我说她是我母亲的魂魄,我于是往床里面躺了躺,让她睡到了我旁边。 后来,便时不时梦到她,梦里的她也都是她生前的摸样。印象最深刻的梦是我从比利时回国前一天晚上,她到我梦里,告诉我她一直帮我照顾着我的儿子,现在她把我儿子交给我了,她自己要到她的墓地去了,让我赶快回家照顾孩子。我回到家后,知道我出国期间一直好端端的儿子,恰好那个时候病了,呕吐发烧。 2012 年除夕,我做了两个梦。第一梦是梦到我母亲,她捡拾了一天的塑料瓶子,买了钱。在新华医院往我家拐的那个路口,把钱给了我,说她要回新华医院住院去了,我和她就在路口拥别,回到家,看到父亲和舅舅正等着我,我们就着火炉烤红薯吃。顺便说一下,每次梦到她,她都和其他的亲人离得远远的,所以,在梦中,她没有回来和我父亲舅舅见面。 中间好像醒来过,接着就梦到我的血液脏了,要赶快洗一洗。 现在想来,我觉得这个梦是我逝去已经十年的母亲以这种方式提醒我该到医院检查身体了,癌细胞都流窜到血液里了,赶紧去看看吧。可惜我一直不解,还以为母亲去世十周年,我该写一些纪念性的文字了,或者该给母亲烧烧纸了。 从六月开始,我开始化疗,真的开始清洗血液中的脏东西,癌细胞。而且,一直做那种所需要的东西和别的东西混起来,然后竭力把他们分开的梦,这在我 化疗期间奇怪的梦 里已经有所描述,第五次化疗期间还梦见胡萝卜菜被扫入灰尘,想要弄干净,正如王芳老师所评论的一样,可能是潜意识里努力地想把病从身体里赶出去吧。我自己感觉是这期间我从血液到肉体里驱赶那些脏东西,而混进来的东西,毒性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容易就弄出来。。。从感觉而言,我自己感到,我是要恢复健康了。 这些东西说出来,总觉得有些玄虚,我也只是忠实地记录我所感知的一切。我只是保证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信或者不信,在各位看客,我只是很庆幸我还是相对较早地发现了这个疾病,如果没有发现,我可能会在 11 月份的时候体检,而那时候,癌细胞会不会转移到淋巴上?会不会比现在更危险,我是否还如现在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我都未为可知了。只是我拿到核磁共振结果的时候,我的主诊医生出国了,我去门诊问医生,我能否等他回来再做手术。那个门诊医生问我是乳腺还是甲状腺,是甲状腺就还可以等等。我说是乳腺,他说那还是赶快做吧。梁进老师也警告我说,乳房里面全是导管,扩散起来很快的 ...... 感谢命运,感谢它给我省下来的这五个月。在某种程度上,这五个月,可能就挽救了我的生命。但如果,我过年的时候就去医院查一查身体,或者我去年有那种一切都将离我而去的感觉得时候就去做个全面检查,结果又会如何?我一定不需要做这么多的化疗吧。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5585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关于美国宗教信仰和中国共产主义的辩论
热度 4 zjzsdy 2012-10-5 11:58
这是驻美华人与美国天主教徒的辩论记录,看了以后,发人深省。现转于此,与大家分享,共同讨论。 关于美国宗教信仰和中国共产主义的辩论 来源: 史佩佩的日志 一篇彻底改变美国亚洲文化学院 UACA 同事对毛泽东看法的文章,这篇文章让我对美国的宗教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也就是美国文化的根源,也明白了为什么美国多次在人权问题上为难中国。而中国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国内则似乎逐渐成了一种形式。 2006 年我换了一个工作团队。跟几个美国亚洲文化学院 UACA 的同事 “ 旷日持久 ” 的争论了近两个月,关于毛泽东。 其中一位最 “ 顽固 ” 的, 渐渐的,他有些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认为。导致他最后转变的是毛主席的一篇文章 ------ 《纪念白求恩》。把我们几次争论整理了一下,贴在下面。 同事:毛的共产主义是灾难。共产主义失败了。没有人再相信它。 我:我不这样认为。 同事:它不能继续了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中国正在经历问题。 我:中国的问题不是共产主义的问题。 同事:但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 我:我认为我们还不是,我们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他们有共产主义信仰。 同事:这是我对毛和共产主义不能接受的。 我:不能接受共产党员们有共产主义信仰? 同事:不能接受他们强迫所有中国人都相信共产主义。 我:我不认为存在强迫。 同事:但毛要建立共产主义国家。 我:这点我不反对。 同事:这就是强迫。他剥夺了上帝赋予人们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我:这种权利曾经在中国存在过吗 ? 同事错愕。 我: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是吗?上帝赋予人的权利,在中国,对中国人来说,共产党之前也从来没有拥有过。 用上帝赋予的权力去质疑中国是不公平的。 同事:没有感受过上帝的慈爱,这是中国人的不幸,我为中国人感到难过。 我:我只是在说一个事实。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上帝。 同事:这不是上帝的问题。 我:那么是谁的问题? 同事:上帝始终存在,不能因为没有发现就质疑上帝。 我:我不是在质疑上帝。但事实是中国人没有被上帝指引过,被不相信上帝的共产党指引了,被毛指引了,突然发现了完全不同于上帝说的世界,假如上帝是慈爱的,慷慨的,能不能接受中国人的发现 ? 同事怒:你在怀疑上帝。 我:不,我期待上帝能够接受中国。 同事:中国先要信上帝。 我: 难道上帝是有选择的去保佑那些他认为好的孩子? 同事怒:这简直是疯狂!对不起,我不想再进行这个话题。 同事:你和我认识的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同。 我:因为我不反对共产主义和毛。 同事:我想是这样。 我:我有什么理由反对呢?毛和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进步。 同事:毛让自己成为最大的独裁者,不是吗?没有人可以反对他。 我:为什么要反对他?我并不认为毛是独裁者。 同事:没有 “ 为什么 ” ,他必须可以被反对。他拥有最大的权力,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如果疯狂,世界就是灾难! 中国发生的一切证明他就是疯狂的。(同事声调越提越高) 我:别激动。。。。我并不反对你说的一切。反对,容易做到。但反对能不能起到作用才是重要的,不是吗? 布什总统要打仗,选民们谁能阻拦?伊拉克战争的结果,现在不是每个人都在承担着吗? 同事:布什是我们选出来的总统,我们必须相信他支持他。 我:如果这是理由,毛不是被纸的选票选出来的,而是中国人用生命的选票选出来的。 同事愣住,片刻:但这也不是他可以拥有最大权利的理由。 我:什么才可以是理由?我不否认毛拥有最大的权力。 美国权力最大的是谁? 是总统吗? 不是,对吗? 比较,应该是相同职位的比较才合理,不是吗? 同事:我不能同意你说的。 我:总统的决定,和总裁的决定,哪个对你影响大? 是总裁,不是吗?在中国,我是说毛的时代,总裁和你都是为国家服务。 同事:这简直不可思议。我,根本反对中国那样的方式。 我: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那样的方式? 同事:毛拥有最大的权力而不被监督是不能接受的。 我:假如中国人不反对呢? 同事:什么? 我:你可以反对上帝吗? 同事:上帝啊,你在说什么? 我:我在说毛为什么得到中国人信任。 同事:你在告诉我毛在中国是上帝?这完全是疯狂。 我:对于中国受压迫的人来说,是这样。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时候,上帝的声音也在中国传播,但中国人选择了毛。我相信上帝是慷慨的。 同事:中国人把毛当作上帝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我:对于中国人来说毛可能比上帝更具体。 同事怒:这是罪恶。 我:你不能要求不知道上帝的也按照上帝旨意去做。 同事:没有找到上帝的指引,这是中国人灾难。 我:我们的灾难 100 多年前就开始了,上帝来到中国的时候。 同事:什么?! 我: 100 多年前,上帝的确曾经派使者到过中国,传播文明和上帝的声音,但是非常不幸,中国人还没有感受到上帝之前,首先面对了武器和抢夺。当然你们仍然把这一切归罪于中国人。中国人的苦难过去 100 多年就没停止过,直到毛的出现。中国人选择了毛,用追随和牺牲。 同事:但这不是上帝的选择。 我:中国人需要上帝的时候,上帝在哪儿? 同事愤怒 + 震惊:上帝啊!我不敢相信你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事:我可以理解毛在中国人心里有不可取代的位置。但是,他应该把自己置于监督之下。 我:我不反对。让我问一个问题,总统,大法官,和美国所有的政治家们,可不可以是没有信仰的人? 同事:不可以。 我:只要总统坚信上帝,你就不会认为他会作出违背上帝旨意,或者道德愿望的事情? 同事:基本来说,是这样。 我:那么,宗教信仰是高于一切的,不是吗? 同事: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美国所有政治的一切,包括对总统的监督,都是处在宗教信仰之下,没有什么可以超越上帝的,不是吗? 同事:是的。 我:国家所遵从的宗教信仰是不能和选民的宗教信仰冲突的,对吗? 同事:这是必须的。 我:毛政权成立时,中国基本是个没有统一信仰的国家。 同事惊讶:什么? 我:让中国人拥有信仰,这是毛进行的艰苦的努力,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到今天,他仍然接受着指责。毛政权刚成立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脑子里,既没有上帝,也没有准确理解的共产主义。 同事:我的上帝! 我:你也震惊,不是吗?那就是中国的现实。请坦率告诉我,你,我想是整个西方看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是灾难,有了信仰不信上帝也是灾难,对吗? 同事沉默不语。 我:我不认为毛是拒绝监督的。 但比监督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人必须是有信仰的,不是吗? 同事点头:是的。 我:我也希望毛建立政权的时候建立了美国这样的三权分立,但是,毛面对着几乎是废墟的国家,大部分人不仅不知道信仰,而且还是文盲。唯一能领导中国人做事情的只有毛领导的共产党,你觉着那种情况,三权分立怎么建立? 同事:难以想象(那种情况)。 我:是的。不知道上帝就不知道上帝赋予的权力。 批评毛让中国人民信仰共产主义这不公平,毛带给中国巨大进步之一,就是他告诉中国人信仰是多么的重要?毛很伟大,当大部分中国人都象上帝一样敬仰他时,他并没有把众人的敬仰变成宗教,而是鼓励大家把共产主义作为信仰,用科学的方法去看世界。 同事惊讶。 我:当然毛并不排斥,他建立了三种互相监督,在共产主义信仰之下,以适合中国的方式。 同事:我很感兴趣。 我:他让每个城市的单位,农村的村庄都有两套一样组成的领导团队。比如一个工厂,有厂长就要有书记,农村有村长,就要有村支书,两个并行的领导不能是同一个人,这是两种相互之间的监督。还有第三种权力是监督这两个的,就是人民可以监督领导的权力。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共产主义信仰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同事:但是毛的权力?谁来监督他? 我:问得好。你觉着一个国家,可以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经常更替吗? 同事:不!那是灾难。 我:毛一直面对这个问题。他要坚持社会主义,我也认为社会主义适合中国,在这一点上,毛是独裁的,但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同事:我不认为我会认同,但你说的也许有道理。 同事:我不反对毛也许做了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事情。但是如果仅仅从得到的好处去判断,这同样是疯狂的。 我:我可以赞同。制度的公平和合理更重要。我认为如果这样说,你应该更认同毛的做法。他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 同事:这是我要说的另外一个问题,毛剥夺中国人的自由。 我:自由是相对于制度下的,不是吗? 同事:不,自由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没有任何制度或个人可以限制人的自由。 我:是这样吗?如果是 40 年前,我们今天这样谈论,联邦调查局 FBI 要来找我们麻烦了 ---- 办公室里不能摆放或谈论任何关于共产主义的东西。这条法律好象现在还没被废除? 同事错愕。 我:我们可以选择下午一点上班吗?我们可以不跟老板请假离开吗?我们可不可以抛弃团队精神?我们在办公室没有自由,不是吗? 当然多长时间去喝一杯咖啡,或者多少分钟休息一下,我们只有这样的自由,制度下的自由,不是吗? 同事:我不反对。但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毛的时代,中国人连这种自由都被剥夺了。必须穿一样的衣服,唱一样的歌曲,只能听毛的话,绝对的服从。我的朋友经历过毛的时代。 我:我没有这种幸运,没有经历毛的时代,的确很疯狂。我也反对这样。我不反对统一的规则秩序和纪律,我支持规则秩序和纪律之下的自由,但我反对绝对的自由。我认为毛的时代,做到了统一的规则秩序和纪律,但是忽略了这之下的放松。毛说过,既要统一意志,又要个人心情舒畅,显然没有这样做好。我反对没有做好,但我不反对毛。 同事:毛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我:是的。毛也曾经说过,小孩就要玩,释放天性,不要被束缚。 同事:不!很难相信这是毛说的。 我:毛有巨大的同情和宽容,他不愿意被压迫,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不公平的压迫,包括父母压制孩子。 同事:我很难相信毛是这样的。那么他为什么强迫全国都一样? 我:我不认为那是毛做的。要了解这些,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告诉我,如果工作中感觉被压制,会是总裁吗?不是,对吗?很多时候是直接上级。看,美国和中国并没有不同。任何政策和工作,最高的领导和属下人员之间,总是有其他的人存在,共产党叫做干部。 同事:你是说,是执行毛的政策的人,造成了那一切? 我:我认为是的。 同事:但是毛有责任。 我:当然。但我不首先指责毛。我认为中国需要改造文化,尤其官场文化。毛做了努力,他对干部很严厉,他迫使共产党员只能在共产主义信仰下无私的工作。但这也导致毛之后,首先反对毛的,不是普通人民,而是毛的干部。 同事:令人吃惊。 同事:你怎么看毛时代的贫困? 我:毛时代有什么理由富有吗? 同事笑:我怎么没想到? 我:如果毛时代是让中国由富变穷,这是毛的问题。但中国本来什么都没有,甚至是负数,是毛把中国变成的正数,我对毛没有任何怨言。 同事:毛为什么限制农民离开土地? 我:我理解是为了保障。中国工业不发达,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中国农民最多,很少受到教育,毛一直在努力改变他们,投入很多。我相信你听到过毛时代正面的? 同事:当然,教育和医疗都是免费的。 但是毛建立了一党执政。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我:我也不能接受。但我到了美国后,我理解了。 同事惊讶:抱歉,你在说什么? 我:告诉我,民主党和共和党有什么不同吗? 同事:似乎没有。 我:民主党员和共和党员宗教信仰有什么不同? 同事:确切说,也没有。 我:民主党和共和党员中有共产主义者吗? 同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这就是我的理解。执政的,无论几个政党,他们必须是宗教信仰没有冲突。 同事:是的。 我:或者美国政治制度本身,就限制了其他宗教信仰的人从政,对吗? 同事:不,我们是宗教信仰自由的。 我:你为什么不能接受共产主义? 同事:因为共产主义是疯狂的。 我:不管它是什么,你的确是不能接受。大部分美国人也不能接受。 同事:是事实。 我:中国的一党执政有什么难理解的呢?当然是统一信仰的人组成的团队才可以管理好国家。 同事:但美国人拥有的民主权利,中国人没有。 我:我同意。可以选择总统,可以批评总统。但可以批评总裁吗?对美国人来说,选民主还是共和有什么区别呢?毛时期的中国人可以给单位领导提意见而不用担心失去工作。我们可以给总裁提意见吗?美国政府工作人员不是有条法律,不能反对攻击上级吗?民主权利呢? 同事:但毛限制了人民选择的权利,让中国只能成为共产主义国家。 我:确切说,是社会主义。那是中国人民通过牺牲的选择。 同事:我可以理解是人民选择了毛,但不能因为人民选择了一次,毛就剥夺了他们第二次的选择。 我:毛并没有剥夺。 那么你能告诉我印第安人在哪里? 如果国家的制度可以多次选择,原来在美国的印第安人呢?他们选择的权利呢 ? 美国为什么只能成为今天这样子?为什么不能选择回到印地安土著? 同事:我们是被上帝保佑的土地,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是制度最好的国家。 我:但原来这片土地上的人呢?因为不是上帝挑选的孩子,他们现在只能生活在保护区,不是吗?可以给他们第二次选择吗?当然这不是好的比喻,我只是想说,一个国家制度的选择,往往很长时间内,只能选择一次。毛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人的选择。 同事:简直是疯狂的比喻。 同事:不管怎么说,选举是民主的,相对于毛的共产主义。 我:我认为监督最重要。选票不是监督。 同事楞。 我:你投票选出的议员,你知道谁在他的工资支票上签字吗?你不知道。 同事: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因为你相信你们的制度是完美的。你可以投票选出总统,选出议员,你为你拥有的权力高兴,我也会的。但是,你有投票的权利,却没有参与总统或者议员决策的权利,汽油涨价了,你可以自由去抗议,如果被抗议者只在乎他自己的利益,会因为你的抗议改变吗?不会。我们每天生活在无数的规则中,我们只有服从才能生活工作少些麻烦,所有这些规则,哪些是选民可以参与制定的?毛的主张之一 , 就是让人民有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利,尽管他没有制定选举制度。 同事沉默,想了一会儿:毛的时代,中国人是自由的吗? 我: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不是。不仅没有自由,也没有民主。 同事:你是说,还有另外的标准? 我:是的。确切说不是标准,是感觉。 自由是感觉,幸福也是感觉,不是吗? 同事:我想我不得不同意。 我:团队让我们必须服从统一规则和行动,但我们仍然觉着很自由,是吗? 同事:是的。 我:因为团队精神让我们更有效的工作,反过来保障了我们。美国人服从规则很难吗? 同事:根据情况。 我 : 规则和纪律,在毛之前中国人对这些是陌生的。毛的共产主义运动让中国人知道了有组织和纪律要服从。 同事:你曾经告诉我,中国人以前就喜欢集体的诉求? 我:是的。因为个体总是脆弱的。从前的联盟会因为某个共同认知临时团结在一起,而不是被上帝或者某种精神信仰感召,直到毛的共产主义出现。 毛告诉中国人,首先是信仰,然后才是自由。 同事:共产主义下的自由? 我:是的。 同事:难以置信。 我:哪里的自由不是相对的呢?自由是永远的、毫无条件的第一位吗?你可以接受藐视上帝的自由吗? 同事:不。 我:你认为纽约街头的乞讨者,他们是需要自由呢?还是更需要一块三明治? 同事:当然是三明治。 我:对流浪汉演说自由,很可笑,是吗?他们已经自由的无家可归了。 同事:当然。 我:所以你认为自由很重要的时候,别人可能并不认为这样。 同事:请解释。 我:毛政权之前,在中国农村,绝大多数人自由的象野草一样生存,自生自灭。国家什么都不能提供给他们,什么都没有。 同事:上帝! 我:共产党政权的建立,很快让这个国家有了秩序,让每个人都知道还有国家和政府可以依靠,给他们提供帮助和保障。当然,也让中国人知道了服从政策和纪律。你觉着这个阶段,是自由重要 ? 还是服从管理重要? 同事:我有些理解了。 我:毛试图建立一个制度,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让每个人都不为明天担心。 同事: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共产主义吗? 平衡,自由。 我:我理解。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美国那些大财阀们愿意跟你平分财富吗? 同事:当然他们不会愿意。 我:那么你愿意跟美国的穷人分享财富吗?当然也不会,但你期待更富,这算不算要求向上的平等呢?我是说,很少有向下要求的平等。平衡自由是相对的。想象毛刚建国时,他面对少部分人很富,大多数很穷。 同事:他需要重新分配? 我:这正是毛做的。共产党的确拿走了少部分人的财产,但没有私吞,而是为了全体人民,可以理解吗? 同事:但我疑问的是那以后。人应该是自由的,发展也应该是自由的。 我:中国刚刚从完全自由过来,如果仅仅是从富人那里拿走财富简单分一下,一切还和从前一样,和强盗分赃有什么不同吗?毛的重新分配不是让每个人平均分享富人的财富,而是为了建立一种秩序和保障。如果不这样去理解毛和共产党,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确实有人认为毛和共产党是强盗。 同事沉默。 我:很少一点钱,要做很多的事情,人的自由就会置于集中管理之下。每个进步都会付出代价。我认为这是毛时代有些人感觉没有自由的原因,这样的感觉很自私,不是吗?秩序建立就是限制自由。 同事思考。 我:当然,对被拿走财富的富人来说,也许是不公平的。但旧的中国,大多数人一无所有,连国家的制度和保障都看不到,这是更大的不公平,那些富人们难道不是问题的一部分吗?我相信,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今天的美国,美国人也会起来革命的。 同事犹豫着:。。。是的。 你告诉我一些我从来没听到过的。 同事:你怎么看毛毁灭了中国文化。 我:我不这样认为。毛其实是创造了新的文化,当然也确实是消灭了一些旧的文化。比如,共产党中国之前,中国农村有的地方如果一个寡妇恋爱了,她就可以被同族的人商量一下,绑上石头,沉到水塘里淹死。 同事惊呼:上帝啊,这不是真的。 我:但这在那时候是可以被接受的。没有法律可以惩罚寡妇的族人。 中国共产党之前,中国的妇女是没有地位的。 同事:什么?! 我:如果我出生在那时候,我不会有机会读书,我不能自由恋爱,我可能 17 岁就要嫁给我不认识的男人,嫁人前我要听父亲的,嫁人后要听丈夫的,总之,我要听男人的。我完全不知道我是谁。 同事的眼睛越睁越大:上帝啊,你说得这是真的? 我:文化,在共产党中国之前,对大多数人来说太奢侈了。旧的中国,大部分中国的农民没有土地,没有饭吃,他们是文盲。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权利,他们习惯了在最底层生活,见到当官的就害怕,觉着自己象蝼蚁一样低贱,他们遭遇苦难就只认为上辈子做了错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还有权利改变什么。他们不知道上帝,他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更令人悲伤的是他们接受这样的命运。 同事:上帝啊! 我:是的。那个时候,父母可以卖掉儿女。 同事眼睛瞪成了铃铛:你说什么 ? 我:我在告诉你一段历史,毛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唤醒了穷人的意识,他们从毛那里知道了自己也有改变命运的权力,就是斗争。毛就是有这样大批的人追随牺牲才取得了政权。毛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毛给整个国家找回了尊严。 同事:你告诉了我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中国。 我:中国穷人多,很多。毛解放了他们。毛确实强调文化的舞台让给普通的劳动者,就是那些被解放的穷人们,社会地位总是和文化地位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吗? 同事点头:是的。 我:这也许导致看不上劳动者文化的人,或者只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对毛不满。 同事:我认为我可以接受毛做的。 我:了解毛,必须要了解毛之前的中国。毛之前中国人没有多少科学知识,很多求神问卦的迷信,被毛取消了。 同事:你认为这是强迫吗? 我:也许是。但是中国需要进步,不是吗? 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进步是巨大的,他让中国人改变了。旧的中国,大多数人麻木的生存,不知道法律,规则,纪律这样现代文明的东西,毛把这些带给了中国人。 同事:但是毛让中国人都信共产主义。 我:没有人为中国人解释过自然的世界,或者 “ 我是谁 ” 。中国人只有用迷信,神话传说,生死轮回来解释世界。毛把中国社会带到一个新的境界,给中国人解释世界,鼓励去科学的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同事沉思。 我:当然我也希望当初给中国人指引的是上帝而不是毛。但是上帝把这个机会推倒了毛面前。 其实,如果忘掉了是否信上帝,毛对世界的解释和上帝没有不同。 同事:毛是怎么解释的? 我:比如对你来说,上帝是什么?是谁?在哪儿? 同事:上帝可能不是一个人,或许他只是超力量,他创造这个世界,以某种力量控制这个世界,让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生存。 我:毛是这样解释的,他没有说那种超力量是上帝,他说那是未知的,但相信存在着规律,可以去探索。无论是信仰上帝,还是毛说的,我们都同意探索未知,或者上帝的力量,不是吗?因为上帝有时候会让我们遭受苦难,如果对未知的规律,或者上帝的力量了解的越多,我们越能尊重上帝,减少伤害,也更能体现上帝的怜悯,不是吗? 同事:听起来这很有道理。所以说,毛并不反对上帝。 我:请忘掉毛是不是反对上帝,毛是尊重上帝创造的这一切的,当然他是换了一个角度。 同事:我有些理解了。毛也解释世界。 我:是的。上帝让我们信他,告诉我们 “ 我是谁 ” ,世界为什么这样的时候,也在规定着我们在他的指引下思考,不是吗? 同事:当然。 我:上帝给我们带来智慧,让我们有 “ 知道 ” 的权利,不是吗? 同事:是的。 我:毛把共产主义信仰带给中国,但是并没有把这个信仰作为上帝,而是毛非常注意启发人们的智慧,让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自然的和社会的。你如果看毛的文章,他很多在谈论这些。 同事:但毛认为只有创立了共产主义的马克思是科学的? 我:不,任何针对自然世界的科学研究,毛都认可。针对社会科学的,毛的确认为马克思更科学。 同事:这是问题。 我:是的,这是问题。也是西方和中国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我认为。 同事:我似乎看到了问题。但你描述的毛,也让我看到了不同以前的地方。 同事:我仍然觉着不可思议,你在美国接受了教育,但不反对中国一党执政。 我:我觉着我要感谢美国。 同事:什么? 我:让我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毛。 同事:不可思议。 我:西方很多人一直认为共产党什么都不信,一群逃出笼子的恶魔。 同事有些尴尬:也许。 我:但毛是有着纯粹和坚定信仰的人。 你也许想不到,毛对共产党的要求,他带给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和上帝对我们的期待差不多。 同事吃惊。 我:说到信仰,毛做了一件了不起的贡献。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群象清教徒一样的人,中国共产党员。 同事:我没理解错吗?共产党是宗教组织? 我:他们不是,但是毛对共产党的要求和约束,我认为近似于宗教。 同事:你这么说,我觉着我比较容易理解。 我:共产党不是宗教。它的目的不是去宣传它的教义。 同事:它的目的是什么? 我:为人民服务。中国很贫穷,要建设社会主义,毛认为只有像清教徒一样有坚定信仰无私的共产党领导人民去努力,才可能完成。 同事惊诧:什么?! 这太荒谬。每个人都有个人需求。 我:你觉着上帝的使者可以把个人需求置于上帝之上吗? 同事:当然不能。 我:这是毛要求党员做到的。不能把共产党员想象成普通人。他们必须忘掉一切为了个人的东西。上帝是怎么要求他的教徒的?不能有欲望,不能在乎衣食,不能抱怨,不能有违背上帝旨意的自由,不能贪图享受,如果受到惩罚,也必须漠视肉体的痛苦。这也正是毛对党员要求的。 同事:上帝啊,如果党员能这样做到,我想我也会向他们致敬。 我:毛时代的党员就是这么去做的。 同事:但我不相信人可以完全做到无私,只有上帝的使者们。 我:毛时代的共产党员们,甚至一些普通人,如果不看他们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很象上帝的使者。 同事:我很难把这些和毛联系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我:上帝的使者可以通过传播上帝的爱得到满足。毛对幸福的解释,也是这样,超越了物质,纯粹精神的满足。 同事:我不能相信这是毛。 我:我为什么是在美国重新认识了毛?来美国前,我认为美国是个自由世界。但我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美国是个宗教信仰至上的国家。美国人民坚信这片土地是被上帝挑选的,美国人民是首先被上帝挑选的宠儿。为此美国人民自傲骄傲,热爱这个国家。尤其是我看到那些徒步行走的传教者们,穿着朴素简单,吃最简单的食物,他们眼睛里是真诚朴素坚定的,他们让我想起了中国老电影里的共产党员。中国原来也有这样的一群人,忘我,无私,为了信仰可以承受一切苦难,可以献出生命。不同的是,美国的传教者们是在上帝的指引下,而中国的共产党员们是在共产主义信仰下,更具体地说,在毛的指引下。 同事:我想我有点被感动,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这不是我原来印象中的毛。 我:毛的确令人不可思议。上帝可以让我们去感觉幸福,但不能带来幸福。我们可以感谢上帝带给我们的世界,但上帝不能帮我们改变世界, 一切要靠我们自己。 知道吗?毛也告诉中国人类似的话。 同事:难以置信。 我:你能告诉我,在你心中,上帝,父母,谁是你绝对服从的? 同事:你知道我是虔诚、保守的天主教徒。 我:中国的传统文化血缘最重要。上帝是怎么说的?即使我们都进了天堂,不管是父母还是兄弟,谁和谁都不认识了,都是上帝的孩子,都在上帝那里喜乐着,不是吗?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的概念,我们相信轮回,这辈子和上辈子都有关系。 你知道吗?是毛,让中国人知道了,还有可以超越自己身边一切去相信的东西,信仰。 同事:不可思议! 我:上帝说人不能懒惰,要勤劳。毛告诉中国人劳动光荣。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到达过这样一个阶段,每个人即有信仰,也自觉服从共同遵守的规则,中国人也从来没被指引 “ 我们的主,天上的父让我有拥有这样的权利 ” ,但是毛让中国人意识到自己斗争的权利。毛从来不强迫人接受他,他总是在讲道理。如果我告诉你,毛讲得很多道理其实是在强调一个人应该怎么去做才有意义,才幸福高尚,如果每个人都按照毛说的去做,其实和上帝要求我们做的没有太大差别,你相信吗? 同事:我在挣扎,我不能接受毛在中国人心里可能是上帝的角色。。。但也许这更接近事实。 我:毛不是上帝。我只是说,在中国人找不到上帝指引的时候,毛传递了几乎相同的精神。 毛非常懂得信仰的作用,让人不被眼前利益困扰。我想要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我不反对毛建立的一党执政, 如果这个党是坚定信仰下一群一点私心都没有的人,会产生反对吗? 同事:我不知道。我想可能性会降低很多。但怎么保证会有这样一群人? 我:毛要求党员们必须是坚定的信仰者,有清教徒一样的朴素和献身精神。 同事:我尊敬朴素和献身的人。 我:假如信仰没有了,或者追求个人利益了,一切都会改变。如果上帝的传道者们,有一天抱怨上帝没有给他们足够的个人自由,没有让他们有丰盛的食物,没有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让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你怎么认为呢? 同事:灾难。这些人有罪恶! 我:监督,可以是不在宗教信仰下的吗? 同事:我认为不可能。谢谢。你让我重新思考毛。 同事:告诉我,你怎么看毛迫害了很多他的同志?那些残酷的东西让我觉着窒息。 我:你是说文化革命? 同事:是的,文化革命,毛的运动。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你怎么看中世纪宗教清洗中那些教徒?宗教的历史上,死了很多人。 同事愣了一下:那是一个阶段。 我:如果同情毛运动中那些被迫害的人,你从宗教角度去看,可能感觉完全不同。对毛的文化革命,我曾经和你一样,很厌恶。让我转变的是到美国以后,确切说,是接触了基督教以后。 同事:非常有趣。请继续。 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早期基督教的惩罚,如果背叛了上帝,或者他的信仰,不能逃避惩罚和罪恶,甚至肉体的消灭。宗教的惩罚,比毛的运动要血腥残酷的多。 同事:那是早期。 我:是的。 当你把共产党员想象成某种信仰的教徒的时候,他们就有为了信仰必须承担一切苦难的使命,苦难是他们的选择。他们不能象普通人那样向往精神自由和肉体享受,他们必须为他们的信仰和理想作出无条件的牺牲。想想那些为了宗教献身的人们,你会同情还是尊敬? 同事:我想是尊敬。 我:那些因为苦难而抱怨、怨恨上帝的呢? 同事:懦夫。 我:当我读了基督教的惩罚,再看毛,我没有不理解了,甚至觉着毛要温和的太多,你看过毛的书吗?他从来不提倡肉体消灭,而是精神改造,毛很符合现代基督的精神。 同事:你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我把文化革命,看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阶段,那些信仰者为了真理的斗争。 同事:我不确定我能赞同,但你告诉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 同事:你让我对毛的宗教很感兴趣。 我:毛没有宗教。他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同事:抱歉。我正是这个意思。你让我看到我从来没听说过的,毛的一面。 我:是。我也看过一些关于毛的书,政治的,权力的,心理的,他们把毛写成暴君,权力贪恋者,心理变态。 同事:是的,所以你说的毛让我感到惊讶。 我:毛是个很哲学的人。你读过毛的书吗? 同事:没有。 我:知道白求恩吗? 同事:不知道。 我:加拿大人。毛写过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你不妨看看。我会 email 给你。 第二天一早,同事一到办公室就找到我。 同事:我只想说非常感谢你。 我惊讶:怎么回事? 同事:我昨天晚上看了你传给我的那篇文章,毛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我没有想到,毛会写出这样的文章。 接着同事拿出打印的纸,大声朗读了起来: “Comrade Bethune's spirit, his utter devotion to others without any thought of self, was shown in his great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his work and his great warm-heartedness towards all comrades and the people 。 . Every Communist must learn from him. There are not a few people who are irresponsible in their work, preferring the light and shirking the heavy, passing the burdensome tasks on to others and choosing the easy ones for themselves. At every turn they think of themselves before others. When they make some small contribution, they swell with pride and brag about it for fear that others will not know. They feel no warmth towards comrades and the people but are cold, indifferent and apathetic.” 同事继续: “Now we are all commemorating him, which shows how profoundly his spirit inspires everyone. We must all learn the spirit of absolute selflessness from him. With this spirit everyone can be very useful to the people. A man's ability may be great or small, but if he has this spirit, he is already noble-minded and pure, a man of moral integrity and above vulgar interests, a man who is of value to the people. ” 读完后 , 同事对我说: “ 我很震惊。如果你不告诉我这是毛写的,如果我把里面所有共产主义或意识形态字眼去掉,如果有人在我面前朗读,我会以为我在聆听上帝宣讲。 毛说的这些,和我曾经在教堂听到过的几乎完全一样。 ” 同事伸出手来, “ 我真得非常感谢你。你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毛,我想我开始尊敬他了。我更感谢的,我突然心变得很开阔了,我觉着整个世界的门在朝我打开,共产主义和毛已经不再是我心里的障碍,我更了解了中国,我非常高兴,我可以拥抱这些,我想就可以拥抱一切。 ” 同事笑了,笑得非常灿烂。从我认识他以来,每次总是看到他绅士的、彬彬有礼的微笑,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笑的这么彻底,像绽裂开的花。 * 2009 年暑假当我回到我的母校浙江大学,我依然看到毛泽东主席伟岸身躯的雕塑和我们求是精神倡导者老校长竺可桢先生的雕像同时静静的竖立在美丽宁静的校园里,我懂得了什么是我们的国家精神,我更懂得了我为什么如此的热爱我的母校。
4331 次阅读|5 个评论
宗教与科学,争论与否?
热度 2 benlion 2012-10-4 11:24
近日,突见聚起宗教与科学之争论,而且,涉及到达尔文与牛顿等,我不参与争论,原因如下: 1)宗教里的概念,也是因个人理解和时代变化而异,停留于以往的正反2派都从自我推演出的“God”实质上只是个“超人”概念,并不符合以色列人的观点; 2)进化论和宗教理论的学派有许多并随时代发展,生物学也早已从孟德尔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发展到系统遗传学,这里对进化论和生命起源的理解已经不同于达尔文时代; 3)中国近现代化至今未能走向科技强国的最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信仰问题,“德先生”与“赛先生”,前者根源于宗教的伦理,或者根源于人格的精神,两者都离不开信仰,信仰与科学的对持其实可能也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机制,如同,英国建立剑桥与牛津的竞赛规则,清华与北大最初也是这个原则建立。 中国近代文明史也是一部儒家与基督教之间的文化关系史;但是,从太平天国开始或更早到孙中山、毛泽东的哲学和思想,再到现在,我所看到的事实是一种两者走向逐渐的融合过程,以及预见的未来将是人类轴心时代4大文化模式在全球社会的一种新的整合。 (个人网络日记,将设为隐藏)
个人分类: 2012|1057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与信仰
热度 4 xbyang 2012-9-25 10:13
科学与信仰
著名科学家赫尔巴特有一句明言:“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都一饮而尽的气概,这便是信仰;等到口渴时,至多只能喝两杯,这就是科学。”这句话很形象地指出了信仰的理性特征和科学的感性特征。 信仰和科学,都是生活的基础。离开了其中一个,生活都会失去乐趣而变得混乱起来。科学因其理性特征,在生活之中是可以触摸、感知和量化的,因而科学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离开了科学,我们就会回到茹毛饮血的艰难时代,整个社会将处于史前的黑暗之中。科学的影响是群体式的,非常广泛的,波及到整个人类。而信仰则不同,信仰因其感性特征而使得它有时会与唯心联系在一起,披上一种神秘主义的外衣。 一说到信仰,有时会把它和宗教与个人崇拜联系起来。在 80 年代初期,信仰被人们怀疑起来,甚至喊出了“我不相信”这样的口号。回过头来,骄傲的现代人某一天会发现失去信仰的时代是非常可怕的。信仰是一种支柱,是一种人生追求完善的终极目标。没有信仰的生活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人的天性和惰性决定了人必需有某种信仰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空间,若是不主动地去追求崇高的信仰,一些邪教就会乘虚而入。 理性和感性,信仰和科学,成了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其矛盾性,历史上科学和信仰的交战在不断地进行着。曾经,被人们当作信仰的宗教是科学的最大压制者,中世纪欧洲宗教还有一个专门对付科学的机构 ── 异端裁判所,就是用来对付那些研究和传播科学的人,因为科学的出现必然破坏和摧毁他们的信仰体系。 同样,我们有时过分强调科学时,又会对信仰产生一种排斥。其实,无论打击也好,排斥也好,科学还是科学,信仰还是信仰,它们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谁也不能勉强谁。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科学是人的物质基础。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所以我们既要发展科学,也要完善信仰。
5699 次阅读|4 个评论
没有信仰,就没有美德
xupeiyang 2012-9-24 07:57
【山羊宝宝被困池塘 热心小猪将其营救上岸】近日,国外一家网站公布了一段拍摄下小动物“见义勇为”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一只山羊宝宝被困池塘。一只小猪挺身而出,将它救上了岸。 http://url.cn/8xsXB0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1. 信仰是科学的根,科学是信仰的果
wenmiaosong 2012-9-24 00:01
2. 信仰是科学的根,科学是信仰的果 YINGQUAN : 你好!我们以前好像没有直接通过email。但这没有关系,科学是大家的事,讨论的人越多越好,希望以后能成为朋友。我给你回复,是因为你的一句话: “我冒昧补充一点, 这是要以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离开了生命,一切无从谈起 ”。 我一直想和人讨论一下生命科学。在退休以前,我也曾参加过电子科大刘盛纲校长带头的一个973项目的申请,是关于细胞膜的研究和应用的,以后和生物物理所的朋友还在973项目有关的综合介绍“科学创新”的书中合写过一篇与生物信息科学有关的文章。在基金委工作中接触过不少电子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项目,在那里我结识了很多那个领域的老师和朋友,与现在的白春礼院长也有过接触,和东南大学的韦钰校长也有很多交往。我想趁此说两方面的意见。一方面是对于生命科学本身的,另一方面是谈谈科学界的争论问题: 生命科学也成了当今科学界争论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我国的两个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和何祚庥。他们两人我虽然没有直接的交往过,但是我的不少很熟的朋友都是他们的学生,大家对他们的为人和学问都是很尊敬的。在生命科学上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千万不能和什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科学和伪科学的斗争那样的观念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是人,人总是要有错的,大家都在讨论中,特别是在学习不同观点,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中,来获得共同的进步和增进在科学道路上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生物学或者与生命科学,从来都是人类思维的争论最剧烈的领域。在上个世纪末,生物信息科学曾经红了一段时间。那是从LB膜的研究开始的,大家都知道作为生命基础的细胞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膜两部分组成的。细胞核是被包在一个称为细胞膜的薄膜内的,那个细胞膜是有磷脂所组成的极其薄的膜,中间镶嵌着各种不同的极其复杂的蛋白质分子,不仅是细胞核的保护层,还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分子,进行着细胞内外的营养和信息的交换。在20世纪晚期,西方有两个科学家发现磷脂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它的一端是“亲水”的,另一端是“疏水”的,他们用一些精巧的技术把磷脂在水面上形成一个规则的类似细胞膜的“平面”的薄膜。大概是以两个科学家名字有关的两个字母来命名为“LB膜”,成为生物学的一个热点,先在生物学内有了LB膜的专题的国际会议,随后有了学会;以后发展成生物信息科学的学会,年年召开会议。我们国家在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和一些重点大学都建立了专门的生物信息实验室。那时我在基金委工作,由于我只是一个最基层的外聘的工作人员,所以在与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间都能更方便的进行比较随便的讨论。我至今还记得韦钰校长详细地向我介绍西方从LB膜到生物信息科学发展的历程和它发展的前景:自古以来,人类生产“机械和机器”的方式总是以“切割”的方式入手,先把原材料切割成需要的形状的零件,然后再装配成机械和机器。而生物的生长却能够直接吸收大自然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把切割成零件和组装成整体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生物信息科学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自组装 技术发展的前景,那种前景确实很令人向往。搞了几年以后,真空物理实验室的庞世谨主任和我讨论生物信息学科的前景,他们的实验室有国外进口的隧道扫描显微镜,国内所有实验室所制造出来的LB膜都在他的实验室里测量。那时西方的科学杂志上已经刊登了非常漂亮的LB膜的照片,可是他却对我说,LB膜实际上比任何一块用到要扔掉以前的破抹布(这是指那个时代的抹布,今天破成那样的抹布早就没有了)还要破烂的多,那个封面上的漂亮的照片是LB膜还没有很干时,所拍下来的几平方微米大小的一块照片。整体上说它比任何一块破到不能再破的抹布还要烂。他还向我介绍了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原理:从基本原理来说和“瞎子摸象”是没有差别的:在平面上的位移是由压电陶瓷来控制的;测量单元面积的大小是由带电的尖端所决定的,现在正在把碳60晶粒镶到钨丝的尖端上去,来达到几十钠米的分辨率;至于“隧道扫描”那只是说测量的底平面与测量的针尖之间的电流,电流表示针尖与待测面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与量子理论的粒子穿透高墙的隧道效应没有什么关系。 和那些科学家的几个小时的讨论,常常比在课堂上化半年到几年上几门课,得到的教益更大。 一方面看到了在技术工作中有时侯基本的道理并没有某些科学家所讲的那样的深奥和玄妙,但是做起来又是极其艰难繁复的: 像隧道扫描显微镜,即使在测量的分辨率的三个要素:针尖大小、位移精度和电流精度都获得了较好解决的情况下,对于周围地质环境和电力供应都有很高的要求,每一项要求都与整个国家、整个人类的实践和思维的发展的水平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那些科学家在理论前沿的探索中,他们的敢于创新的思维对于人类实践的启示所起到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没有他们的工作,人类的实践也不可能发展。虽然有时侯两者常常会有相互的冲突和制约,人类思维和实践总是要相互制约着共同发展,任何一条腿离开了另一条腿都无法前进。 无法前进也没有什么,一条腿总是常常要等着另一条腿的,想单独的跳到一个新世界去实在是太困难了。不论应用科学家因为没有人类思维的合理指导而在实践中的止步不前,还是理论科学家在理论探索中由于没有实践的基础而走上逻辑矛盾的错误道路,那些都是科学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好的体制,来促进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合作和交流,来防止单一的狭窄的领域内的科学学科的故步自封或向着逻辑矛盾的“占数术”的方向发展。 以后和刘盛纲校长一起申请的细胞膜的研究和应用的项目中,学到了更多的东西。细胞膜与细胞核实际上是组成生命的稳定的生长和发展所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细胞核离不开细胞膜的保护,而细胞膜又离不开水的保护。细胞膜和人工的LB膜的差别实际上主要是形状的差别:细胞膜总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极薄的“球壳”,在球壳的两面形成了一个电场极强的“正负电荷的偶极层”,而人工的LB膜是一个有限的“平面”。这和人类认识宇宙的思维发展过程一样:先有盖天说,人是生活在一个“有限的”被天所覆盖的“平面”上;以后才知道人类是生活在“球面”上。(当然今天我们知道并不是一个“完全规则的球面”上,从拓扑学上说,是拓扑的“球面”而不是拓扑的“环面”上,当然更不是二维的平面上)。所以细胞膜是可以真实存在的,它不仅可以在近似的“球壳”的“电偶级层”的保护下稳定的存在,还可以变形、长大和分裂,而LB膜到现在还无法稳定存在。 这样一个球面和平面的差别实际上把“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间形成了一个人类至今还无法把握的“思维能力”上的壁垒。 在我们申请973项目时,我们强调的是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基础规律的学科,在其他学科中我们还没有发现违背物理学基础规律的现象”。 这句话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就像数学家所强调的,数学研究的是一种“无歧义的语言”,所以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违背“数学语言”的演绎推理的规律一样。但是这并不完全符合大自然的实在: 实际上并没有一个能够描述整个宇宙规律的“物理学”,我们有的只是“有限论域”下的物理学;我们也永远得不到一个对于大自然和人间普遍适用的“无歧义的语言体系”,我们所能够得到的永远只是“有限论域”下的无歧义的语言体系。人类的实践和思维的体系永远都是“有限论域”的,而且它不是在一个平面的层次上的,是分层的,它的层次看起来也是“无限”的。 从今天的人类实践和思维的发展水平来看,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阻隔,就是物理学信息的载体是“光”,或者说是“场与波”,而生物体的信息载体却是生物分子。 从人类留下的最早的那本被称为“旧约”的书中,光是“神”在第一天所创造的。我退休前的专业来说,研究的只是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光”。如果说“神”创造“光”用了一天时间,现在我们对于光的认识,连其中的第一秒钟时间内所创造的,也还是没有能够从逻辑上或者说从“理性”上真正的把握住。 “光”的本质就是“实物和场”的并存,它总是在实物与场相互作用中产生和消亡。我们把“实物”看作“有质、有形”的,也就是在空间观念上是“有限”的,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上进行描述的;场是无质、无形的,也就是在空间的分布上是“无限”的,我们无法在空间上描述“场”。这种实物和场的“分离”,也并不表示大自然的真实情况,而只是认识大自然的一种方法而已,也就是说,人永远不可能完全地了解大自然,描述出大自然的真实存在,而只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大自然。光的本质是“实物和场”的“并存”,这种并存实际上只能是“无限”下的共存。但是“人”并不具有直接“感受”和“描述”无限的能力。不论是实践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只能在“有限”中进行感受和描述,在有限中向着无限一步一步地接近。 牛顿理论可以描述“实体物质的运动”。 它的最根本的“假设”,或者说它的“有限论域”就是关于实物的那种“假定”:“实体物质”是可以表示为“有限的空间”内“存在”的,而且 把可以把这种存在的形式用“准静态”条件来描述。即我们一定可以取一个足够小的时间间隔,在那个时间间隔内,我们所描述的实体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变的。在牛顿时代,人们已经有了那种感受“有限的空间存在”的能力,也就是有了描述那种感受到的有限空间中的感性材料的思维能力,它就是欧氏几何。 但是那“场”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牛顿的“力”的形式是不清楚的,因为人们无法直接感受“无限”。牛顿理论的核心不是他对于刚体、质量和引力的“假定”,那些假定只是对于他对于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加以一定的限制而已,人类无法对于无限的大自然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描述,只能对于一个限定的范围内,即对于“有限论域”进行观察和描述。 牛顿理论的“核心”,它能够成为人类认识“无限大自然”的逻辑长链中的一个可靠的“环节”,就在于他的理论结果与人类观察太阳系的星体运动结果的“准确的符合”。 当然这个准确的符合并不是完全精确的符合,而只是在当时的人类实践水平下的准确的符合,也就是在那个时代,牛顿理论与当时的人类最关心的“自然运动”——对于行星的运动规律作出了合理的描述,得到了那个时代的“公理”。牛顿理论成为那个时代的公理,根本的条件是两个:第一是他的理论和他那个时代的“已知公理”:欧氏几何和关于均匀流逝的时间的“已知公理”是严格的链接在一起的。第二就是与那个时代的人人都能感受的太阳系星体运动观察的“感性材料”是“完全一致”的。当然这个完全一致也只是那个时代的人类实践和思维的条件下的一致性。 讨论到现在的牛顿理论的公理性,实际上还只是从物理上讨论的,就是讨论了作为感性材料的牛顿理论的“有限论域”和有限论域下与数学理论的计算结果的合理关系,它的数学部分,数学演绎上的逻辑关系,数学演绎推理的“相容性”实际上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问题,因为牛顿理论的数学和现代数学的体系实际上是矛盾的,是没有相容性的。这点在前面的现代数学的逻辑问题中已经讨论不少了,以后将进一步专门讨论。 当然牛顿理论不是宇宙的规律,离开了那两个条件,即牛顿理论所观察的范围和精度的“有限论域”,那些现象牛顿理论就不一定能够描述了。所以牛顿理论是有限论域下的“公理”。牛顿理论中力的“假定”的合理性,仅仅只限于太阳系星体运动在牛顿时代的观察精度的条件下才存在,一离开那个条件,就不能再指望牛顿理论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 但是牛顿理论是一个时代的把人类实践和思维合理地链接在一起的,把数学和物理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的“自然哲学体系”,那个时代的“自然哲学体系”,是包含了与那个时代以前的人类实践和思维中的所有的“公理”的,所以我们说牛顿时代就是涵盖了牛顿以前的那个时代。 牛顿理论给了人类认识大自然的一个新的“公理体系”,就是说那个公理中涵盖了所有以前的“已知公理”。 涵盖的意思仅仅是指不矛盾,它和以前的所有公理体系都是不矛盾的,或者说是“链接”在一起的。 所以它那里也有以后发展的新理论所不可违背的“公理性”的内涵,当然也有很多必然会改变的东西,那些必然会改变的东西就是它的“有限轮域”:即与实践中的感性思维(或形象思维)相联系的“有限论域”和与数学理论(或形式思维)相联系的“逻辑前提”,那些都是要随着人类实践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关于“有限论域”的观念是现代数学家所提出来的,但是现代数学家们仅仅是把“有限论域性”,看作以前的理论的“不完备性”,他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完备性”的现代数学的演绎推理体系。正是这个“完备性”的目标,使他们走上了“形式主义”的或“形而上学”的道路。 杨本洛的“有限论域”下的“逻辑梳理”的哲学思维的方法,提出了我们时代所应该追求的更加合理的思维方法: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是继续对于“行和知”的关系的抽象的探讨或“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不可调和的斗争;而是如何把握,不断发展的人类实践和思维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和“理性知识”之间的合理关系,亦即不断发展着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辩证的思维方法就是如何把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形式思维)合理地结合起来的辩证思维方法,它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前进的思维道路。 为什么现在要重新提出关于辩证思维的观念呢?它的确实内容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对于我们当今的时代,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讨论: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点就是数字化所带来的全新的“虚拟逻辑”体系对于人类实践和思维的统治。 我们必须对于那个“虚拟逻辑体系”对今天的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这种虚拟逻辑体系,既给我们带来了对于人类正常的认知道路的巨大的冲击,现在任何一个平庸的人都有了制造宇宙模型和社会与经济运行规则的能力,不抵制那种人间博弈能力的泛滥,人类会再一次陷入愚昧和邪恶的陷阱;但是那个虚拟逻辑体系中只要加入来自感性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合理的物理实在的前提,就会给人类带来发展思维和实践的巨大的能力。 而要搞清楚这个信息社会的“虚拟逻辑体系”的实质,必须从改造今天的主流科学体系入手,把人类实践和思维从把现代哲学、现代数学和现代物理学为代表的现代基础科学主流派的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发展为以“有限论域”下的“逻辑梳理”为标志的辩证思维的道路上来。而这个时代所赋予的责任是任何一个个人或某一个学科团体所无法承担的。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人类思维总是以两类思维的交替地发展的:在西方从“旧约”到“新约”的发展就是从形象思维主导下的人类思维方式向着形象思维约束下的形式思维的发展过程。形象思维对于形式思维的约束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过于严酷的约束会阻碍人类思维的发展,由此而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佛教就是一种对形式思维约束得有些过分严酷的信仰。没有形式思维的那种人间竞争的思维能力,使得那个地区的国家和民族没有力量去抵御外来文明的侵入,造成佛教文明在印度本地的泯灭。 古老中国的信仰在形象思维中加入了辩证思维的内容,形成了以人文文明为主导的国家形式。统治这个国家的民族在不断的改变,而主导的社会文明的意识形态一直继承下来了。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古文明中实际上是最年轻的,但是在连续的文明传承上又成了最古老的文明。这是和中华文明中一直坚持着的辩证思维的观念有一定关系的。 西方的宗教改革和新教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形式主义思维统治的建立,但是在那里信仰并没有被消灭。这就是两种思维方式形式主义思维方式和形象主义思维方式发展中的一个差别:那些形式主义思维占了统治地位的国家,在实质上也会走到形式崇拜的道路,同样也是对于大自然的公理的背弃。一千多年前的西方的宗教崇拜所造成的三百年的宗教战争和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的黑暗统治,已经为此付出了深重的代价。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依然保持着形式主义思维的统治地位,但是那里保持着形式上的思维自由,没有一种强制人们必须信奉和崇拜的“偶像”,一定意义上说他们崇拜的还是“金钱”,但是“金钱”并不是完全僵化地与某一部分人联系在一起,人们对于金钱的拥有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的。这点上与形象崇拜占统治的国家是不一样的。但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公义”同样并没有在那里建立起来,但是人们可以自由的反对那些形式主义的思想意识的统治。 十八世纪,以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哲学的兴起,就是对于西欧的代表资产阶级形式主义思维统治的最有力的抗争。在那里辩证逻辑的出现和发展一直引导着社会民主主义左翼向着泛进化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统治进行着有力的抗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 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曲折的,它的最大的力量不是来自人间,而是来自大自然。人间的抗争往往会因为人的本性的局限性,而转向人间的暴力斗争。在暴力斗争中,取胜就成了唯一的目标,公理的追求就会让位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追求。康德和黑格尔的追求“公理”的德国还是被纳淬的法西斯德国所代替了。 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右翼和左翼的联盟打败了世界的法西斯主义,为新的时代开辟了道路。 随后在两个阵营之间又引起了矛盾和冲突:西方的资本主义阵营在政治体制上继承了人类的原初信仰中的“公义”,逐步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政治平等的权利,但是在经济管理上保留了以“资本为本”的金钱之上的资本主义。而社会民主主义左翼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本来辩证法是人类思维的辩证法,是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之间的对立而又“不二”的思维方法。 在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中,举起了反对宗教信仰的旗子,也就没有了合理的辩证思维对象,把思维方法的争论和追求,转移到了人与人或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利益对立和斗争。 但这并不是某个人的错误,马克思、毛泽东都高举过民主的大旗,只要在社会经济上急于去建立人人平等的管理形式,就无法解决政治和经济的矛盾,最后都会走向以个人崇拜为基础的集权社会。而集权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必然产生人群间的暴力思维和暴力斗争。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打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而是集权统治的形态所造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特别是国内的斗争造成了那个体制的崩塌。是那个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自己打败了自己!或者说是大自然打败了唯物主义演化出来的对于工人阶级的领袖或政党的崇拜。这是人力不可阻挡的社会发展规律。 我们中国古老文化中,有一句常说的话:“人算不如天算”,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接近、去了解什么是“天算”。到了美国,生活在以教会为中心的环境下,有的教友出去宣教,大家都帮助“装备”他,用什么来装备呢?就用“信心”。这个信心就是对于“天算”的信心,把“一切都交给神”。宣教的信徒,依靠的就是对神的信心,他们相信和神一起就无往而不胜。我们在“自然哲学”的研究中,所依靠的也是只有大自然本身!罗素所说的“比宗教裁判所更有力量的现代物理学家,现在还有现代哲学家和现代数学家,谁能够撼动他们?只有大自然能撼动他们,他们自己能够撼动他们!现代数学是用“集合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集合论是由康托尔在19世纪所创立的,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也是这个现代数学奠基人康托尔否定了现代数学基础的“集合论”和“连续统”的概念;爱因斯坦用相对论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了基础,又是爱因斯坦自己否定了那个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他们对于电代基础科学体系提出了最有力的批判;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呢?是神所创造的大自然,还是创造大自然的“神”,把他们的观念推翻了,自他们自己在大自然显示的越来越丰富的感性材料面前,是他们自己推翻了自己的“假定”! 是不是现代数学、现代物理的一个世纪的发展,众多的科学家的努力,就都错了呢?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意义了呢?当然不是!科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人只能假定,而那些“假定”就是被用来推翻的,要不怎么叫假定呢?只有假定了,又推翻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就前进了!没有“假定”和推翻“假定”的科学家的努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最近杨本洛给我来了一个email, 说我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但是又是一定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说的很对,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他解决不了,别人也解决不了,“神”会不知不觉地把它解决了!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我们只是和大家一起去接受,去宣扬那个“天算”,接受那个“神的选择”。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最重要的标记就是计算机,就是计算机语言,和用计算机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怎样得到的呢?我实在说不清楚,他们是一些被人称为现代物理学家的科学家首先想出来的,但是却是由那些学习现代数学,而又背叛了那个用逻辑悖论编织起来的现代数学体系的人,他们都求学于现代数学的名校和名师,但都没有毕业,是他们为人间的信息社会奠定了新思维的基础。其实在物理学上也是一样,就像前面说的隧道扫描显微镜,那里不用量子理论;就像电子光学,那里不用光的量子理论,现代物理学家把激光称为“量子电子学”,也不用量子力学的理论。超导也是现代物理学家所首先提出来的,但是提出超导的量子统计理论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库珀在他写的《物理世界》中没有一个字写到量子统计的“超导理论”。我们的研究所搞电子材料,所以搞与超导有联系的第三代磁性材料,当然国内也是由物理学家最早把国外的研究情况带到国内的,但是他们是让我们所的应用科学家真正制造出来的,制造的人不懂量子理论,搞成了也还是对于理论一懂也不懂。后来虽然搞了一个公司,但总没有大起色。但是改革开放后,一些民间企业很快高性能、大批量的新型磁性材料的产品出来了。我不是否定那些理论科学家的作用,而是高度评价那些理论工作在启发人类创新中的作用。但是实践并不受到那些僵化理论的束缚,或者说并没有真正用上那些充满逻辑悖论的理论。 计算机科学就是那样,计算语言是现代数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在计算机的语言中只有相互分离着的数字运算和逻辑约束,根本地放弃了那个把数字和逻辑结合在一起的“集合论”的现代数学体系:在计算机的语言中没有“证明”,只有“计算”;没有“等于”只有计算结果的“存放”;没有可以把有理数之间的空隙“填满”的概念,没有连续统的“实数空间”,只有离散的而又稠密的“实数”,那个实数实际上是现代数学中的有理数。也没有自变量与函数“一一对应”的“映射”概念,只有“正向和逆向”既分离又结合着的统一的计算概念。也就是说,在那里没有了“形式主义”思维的容身的地方,只有把形式思维和形象思维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的辩证思维。人类只能在“有限论域”中通过不断的“逻辑梳理”才能建立起“有限论域”下的,也即属于当代的“公理体系”。也就是说我们的哲学是“时代哲学”,是链接着远古的“原初公理”和最新的应用物理和工程技术的“自然科学”的,把“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不断地链接在一起的“哲学”。 开头讲了生命科学,但是最后又回到了“哲学”,回到了有一些“物理学家”所深痛恶绝的“哲学”。有一个搞相对论的,并把相对论称为他的“生命线”的教授,为了捍卫他的“生命线”,提出了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进化》不是爱因斯坦自己的观点,是别人以他的名义写的。对于那样的教授,当然是怎么讨论也没有意义的,说服不了他的。所以我常常想我靠什么来反对那些得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现代科学主流派的错误观念呢?只能靠大自然本身,我的声音,只有和很多很多人的声音与大自然的声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意义。那时候并不要求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但是大自然的声音——神的声音必将重新回到人间! 这也是我要讨论生命科学的原因,其实我并不懂任何具体的生命科学,但是我相信的是大自然是一个整体,数理科学是旧约中神在第一天所创造的,以后五天又创造了整个大自然,而作为生命科学基础的“水”是第二天的主要创造物,而真正的“人的生命”又是最后一天,星期六所创造的。以后就是安息日了,神也要休息了。以后人间的一切还要靠“人”了。神把管理地球和地球上万物的责任交给“人”了,当然不是某一个人, 对于神来说,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他所面对的永远是整个人类,同样永远是每一个普通的人。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人,爱因斯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百万富翁、帝王将相和种田的,打工的,都一样;他爱每一个人,又并没有给任何人以特别的眷顾:每一个人都会感受他的同样的爱,都有同样的感受他所展示的“公理”的能力。人间的博奕改变不了这一切。 所以我总是认为“人间的哲学”和“自然哲学”是相通的,从数理科学开始到“生命的科学”,最后到“人的科学”都有共同的大自然的“公理”,都需要两类思维方法,既要有感性的思维能力,又要有理性的思维能力,都要把感性的思维和理性的思维结合在一起。都要在感性思维的约束下发展理性思维。当然那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大自然的思维方法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 当我退休以后,从具体的电磁场理论进入到抽象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时候,和我的一个数学家的朋友,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胥鸣韦研究员讨论过现代数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现代数学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如何认识“无限”的问题,现代数学家在认识无限小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无限大的问题上,还是一片茫然。这句话一直是我研究所有问题的认识基础。在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这个问题,数学是以最抽象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它的成果无疑对于所有的学科都有启示。 但是大自然是多层次的,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的“无限”和“有限”的关系问题。所以各个学科也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学科的划分一定不能僵化,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和制约关系的,那种联系和制约也都是相互的。 学科的划分一僵化,思维方法也会僵化。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在一定时期对于人类思维发展是起到巨大作用的。但是任何时候,它都绝不是与大自然平行的科学,更不是超越自然科学的。一旦有了脱离自然科学的数学方向,那个数学的发展就会迷失合理的方向。其实迷失方向的科学家,一样是科学家,谁没有迷失过方向!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在合理和不合理的方向之间游弋着,大部分时间是向着不合理方向的。偶尔有些时候找到了合理方向,就把“公理”留下来了;大部分时间向着背离大自然的方向,他就会比较轻易地得到人间的财富和荣誉。当然对于那些并不自觉的获得那样财富和荣誉的科学家,依然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如果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主动的向着背离大自然的方向行进,他们在得到人间的财富和权力的同时,也会得到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并不是值得普通人学习的榜样。 自然科学的发展中,一门学科的发展总是蕴涵着它的消亡。人文或社会科学也是一样。20世纪晚期,社会民主主义右翼的社会主义阵营消失了,那时天算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特别不是金融资本主义的胜利。因为它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财富的集中,由此所引起的国家间和国内不同阶层间的矛盾还是无法解决,而且愈发加剧了。他们所奉行的形式主义的思维方法并没有改变,那种思维方法必然影响人类思维和实践的正常发展。在原来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走上民主化道路以后,整个世界的主要问题成了西方的形式主义思维,它所衍生的泛进化主义的哲学和数学、物理学之间相互矛盾的“自然哲学”体系和不断加剧贫富差别的金融资本主义体制的问题。现在泛进化主义已经成立人类社会向着逻辑和公理方向前进的主要障碍。 中国的问题联系着世界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 信仰和科学是人类共同的问题:信仰是科学的根,科学是信仰的果!没有信仰的科学是结不出造福人类的果实的,反而会滋生愚昧和邪恶的果来;不会结出科学之果的信仰也不是一个好的真正的信仰。神的大爱已经越来越近地走到世人的面前,以前人间总是会依靠暴力来解决不同人群的利益分配问题,那个时代,财富就是实物,土地就是最大的财富,它可以方便地用暴力的手段来重新划分。现在到了虚拟财富的时代,没有人能够号召起人们再去为了重新分配虚拟财富而作流血的暴力斗争,今天的虚拟财富的那个逻辑体系,看起来问题实在很多,但是我们只能够用理性和逻辑去改进它,不能打破它来重新分配。 俄罗斯上了某些美国精英的当,重新把虚拟的财富按人头分配了,结果是整个国家失去了大部分财富,虽有极少数寡头得到了小部分财富,但是那小部分财产比起原来的实在缩小得太多了,大家都穷了!均富的问题不是解决了,而是更严重了。所以不同国家之间,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人群之间,都要相互的理解,都要“双赢”。要双赢就是要消除长期以来的暴力思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这个“双赢”和互爱不是某个人想出来的,而是“天算”的结果,那是神的大爱在人间越来越清晰的体现出来了,让我们为信仰和科学而奋斗吧!
个人分类: 信仰与科学|1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体系本身不也是信仰吗?
热度 1 tianchuanhao 2012-9-21 11:25
扯淡扯淡。科学是知识体系,宗教也是知识体系,科学不同于宗教,因为科学是可“证伪”的?那么证伪本身是不是一个信仰?科学是符合逻辑的?那么逻辑是不是信仰的范畴?因为接受了这个标准,然后看待世界就不同了。为什么这个标准(或者公理)是可接受的?不是信仰又是什么? 逻辑逻辑,内部自洽。这个逻辑本来不也是一个体系或者认识世界的规则?知识都在逻辑之内吗?可以被证明吗?换句话说,“证明”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种信仰?不证自明的不属于科学体系,但不属于知识吗?或者,就错了吗? 信仰这个东西挺好,接受了,后面的日子就好过了。或者,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可以少一些理性的狂妄。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犹太谚语
2670 次阅读|6 个评论
保钓热忱需要信仰与法治去摊薄
xiaojiyun 2012-9-16 02:20
保钓热忱需要信仰与法治去摊薄 群体的观点往往是正确的 我们很容易就观察到,当现实问题变得庞杂浩瀚之时,群体之于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愈加彰显出智慧来。多数人的智慧超过少数人,原因在于,在群体中,与事实真相偏离的个人观点上的误差基本相互得以抵消。应该注意的是,在得出这种实证结论时,我们不能摒弃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即于群体中的个人形成其观点时应当而且只能是意思自治的。换言之,个人形成结论的意志是独立的,而不能是交互感染甚至捆绑的结果。 可以说,“群体思维”民主化在如是的情势下的气质便是,大众的意见往往是正确的。例如,我们经常从以前一档名曰《开心辞典》的游戏节目中看到,当受题者遭遇困境时,他选择“向观众求助”比之于“向熟人求助”,则更为明智,就是说,其答题的正确率会更高些。我们也注意到,此时,观众按下表决器的意志是自由的、无涉的。 群体非理性的诱因 19 世纪苏格兰人查尔斯·麦凯在其作品《大众错觉与群体狂热》认为:“已经阐述过,人们以群方式思考。你会看到,人们会集体变得疯狂,却只能缓慢地、一个接一个地逐渐恢复正常。”与之相近的,勒庞在其经典著作《乌合之众 —— 大众心理研究》声称:“在群体中,累加起来的是愚昧而非天生智慧。”经过历史的涤荡,这似乎成为教条了。 诚然,群体并非总是明智的,甚至还有施用私刑的众多的暴民。特别是,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朝同一错误的方向思考时,“群体思维”便会背离其民主化的气质,而堕成“问题思维”了。反过来看,一个群体要想明智,无疑在于它自身的自治化、分散化与知识的多元化。 我们深入下去。为什么群体会失去自身理性的民主化气质呢?主要的原因来源于权威的要挟、公众的预期与知识的单一性。 首先,权威的要挟是就实质社会意义上而言的。翻开历史,千百次权力的折冲樽俎无不渗透着权威的统治。一旦权威的要挟与对权威的服膺相契合,应然服从与实然服从达成妥协,这种体系便密不透风,坚若磐石了,实质的群体统治着形式的个体,群体被诱导成暴民的可能性大大加强。甚至,集体发疯的概率也会存在。 其次,公众的预期是在交互式的“公心”中得以体现。例如,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 2003 年 2 月 1 日失事时,股票市场的反映出错,尽管推进器没出问题,但是人们大量抛售推进器制造商的股票。“群体思维”得以内部整合,很容易蜕变成“负和预期”,结局的“非善效应”自然而然从一开始便产生了。公众预期没有多元因子,最后的景况要么是极至的和谐美好,要么是极至的暴力狂野。而后者通常在人性的趋利除害的作用下,概算几近是百分之百。 最后,知识的单一性同上面所说公众的预期结合起来,会经常被祛除其实质性。换句话说,知识以一种商品模式出售时,群体思维也会生产出单一模式的产品来。这样,国民教育与创新就不可能多元与睿智化。哈耶克认为计划制度下的国民无疑是愚鲁的,是无法与民主政体相匹配的。民主化气质是与国民知识的多元化相统一的,我们的考试制度也是如此。毕竟,阻止一种倾向代替另一种倾向的趋势,其本身需要更合理的机制去建构阻止的标准,来回穿梭的标准只能是阻止方式之一。所以,一个当局要想获得政局的和谐,它不得不注意培养的是,让群体自身处于独立性状的同时,赋予群体充分而透明的信息与思考。 保钓热情的双面刀刃 纵读历史,类“文革现象”不啻当然重复的人性演绎。在大众的意见被左右之时,暴民应景而出,民主的机制被颠倒过来,成为少数者凭于制人治世的器物了。这种反现象需要许多的因子作为铺垫,但应该看到,人性的不古是其滋生主要原因。或许,使我们民族葆有妥协精神的最大桎梏在于,一种自我修正、自我制衡、自我反思的力量和法治的软弱,或曰缺失。 那么,当下的“暴徒化”抗日或保钓呢?要发扬,同时也要克制保钓热忱,如同防右更要防“左”一般,建立大国的精神信仰,合理合法地挥洒爱国热情,是当局危机公关与国民在类似国际情势下得践行的了。
2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仰
热度 3 magictttt 2012-8-31 01:38
不知道算不算信仰,也不知道为何突然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开始相信人有来生,相信有着宿命,相信善良者会有幸福,无论今生还是来生。 虽然以前也相信,但以前没有那种相信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不清楚,是一种力量的感觉。 想到他,好像心里就有了力量,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今天是中元节,又叫鬼节,也是佛欢喜节,喜欢这个节日。
3319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liuyongjing 2012-8-29 10:08
卢新宁: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 — 在 2012年 7月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典礼 上的 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 历史 。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 文化 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 教育 ,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谢谢大家! ( 卢新宁, 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 2012年07月05日10:02 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 道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06474.html
1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评 :易中天“中华无信仰”
热度 1 seawan 2012-8-28 21:30
http://my1510.cn/article.php?id=83350 附注: 本文是以基督教立场为基本出发点的。 文摘: 【 缺乏宗教信仰的中国文化表现出的这种强烈的实用性会不会是一个问题呢?易中天坦然笑道:“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真不知饱读史书的易中天何以能轻松地如此说。他应该知道,在中国血雨腥风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十几次死亡人口过半的杀戮,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被作为一项不可逾越的“世界纪录”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1985年版。请问易中天,还能有比这更悲惨更重大的事儿吗?你怎么敢拍着胸脯说“也没出事儿啊”?! 易中天说“以伦理代宗教”保守了中国文明和中国社会的基本稳定,眼下中国社会所出现的问题,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这话易中天只说对了一小部分。实质的情况是,恰恰由于“伦理代宗教”的权宜之计不可长期维持,当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时候,本来就软弱无力的代理职能就“代”不下去了,于是“伦理”崩溃,“宗教”瓦解。易中天所举《孔乙己》酒里掺水的例子,正好可以证明,由于没有宗教信仰,造假欺骗行为在中国一直非常普遍,并非伦理道德所能约束的。 至于酒里掺水而非放毒,原因也并不是易中天所解释的“道德底线”在起作用,而是传统社会的不流动性制约人们的行为,“兔子不食窝边草”的理由不是窝边草不好吃,乃因那是他的存身之地。一旦当环境发生改变,社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无宗教信仰的危机就暴露无遗了。当今世界上唯有不信神的中国发生了最广泛、最持久、最具想象力、最丰富多彩的假冒伪劣事件,甚而至于连医药和食品也找不出多少可以让人放心的了。 】 【 也正由于实用主义的表浅,导致了中国思想无法抵达西方思想的深刻。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眼中,孔子的思想简直是零地位,他1816年 海德堡大学发表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孔子的教训是最受中国人尊重的权威。……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 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 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 那倒是更好的事。”黑格尔的评价未免太让孔子难堪,让儒家思想失色,但黑格尔的话却是很有道理的。】 【 没有宗教信仰背景,中国思想将无法解释“仁义”“道德”“正义”等观念的来源与归属,不能说明价值何以发生?何以成立?孔子一生亟力宣扬“仁”,却从来不能对为什么“仁”是合理的给予解释。在孔子那里,只能将“仁”放在不证自明的位置上,要求他人以“不争论”的方式,直接接受。 孔 子的后世传人孟子更是如此,一言不合,就打棍子,杨朱墨子一概被他斥为“禽兽也”!在他看来“杨氏为我是无君,墨氏兼爱是无父,无父无君是禽兽”。而他自 己的观点,全是无须论证就自动正确的。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他将“恻隐、羞恶、辞 让、是非”定为“四端”,归入“与生俱来”之列,毋庸讨论。这样,儒家的所有观念都如数学中的公理一样,为超验前设,不允许置辩。在中国几千年大一统专制时代,这种霸道的思想观念一直凭借政治力量推行,一旦这一体制有所松动,这些缺乏根基的思想就必然动摇。从历史上看,儒家这些本质上十分无力的道德说教,除了在意识形态的压力下形成一种普遍伪善,完全不可能具有拯救人灵魂的作用。 唯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能够给人提供有关自由、不朽、彼岸、价值……的解释,能够给人的存在以说明,能够给人的生命以意义。 】
个人分类: 历史与文化|1982 次阅读|3 个评论
圣母升天赞礼
yanghualei 2012-8-15 13:08
不同身份,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人聚合在一快,为了一个信仰。 听着那教歌,有一点厚厚的哀伤。 特别大家一起唱的时候,低低的,长长的声音,很有感觉。 坐在教堂里,比起外面的世界,静了很多。 记得,大家相互祈祷的时候,身子不断的转动,面带着微微笑,很天真。 记得,跪在长椅上,闭上眼睛,合起双手,真诚的祈祷,那种虔诚,傻傻的。 望着那圆拱的天花板,看着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们,荒芜花白的石壁。 珍惜今天的生活,感谢这个世界赐予我们的一切。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仰传承与扩张机制
胡业生 2012-8-7 15:27
----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社会学系 章晶晶 51092907020 建国之后,传承千年的民间信仰因其杂糅巫术而带有迷信偏见,向来不为学界广泛重视。 但乡间民间信仰的兴起也不能不使研究农村的学者重新审视这一现象的历史脉络和原因。在这 方面,历史人类学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在习俗的修饰下,其间大量民间信仰的内容被挖掘并保 存下来,使得鲜活的田野个案和丰富多样的地域民间文化传统得以留存纸面而为我们所知。对 于民间信仰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其传统习俗表征的描写,更不应该拘泥于泛泛而谈的 经济决定论而一言蔽之,而是以“加强个案研究,期待理论突破”为宗旨,作为社会学学科视 角,要从民间信仰现象来阐述其后的自主运行的社会机制,分析其传播和传承即本文所指两种 再生产的途径和方式,论述民间信仰广泛存在的特点之社会原因,这便是写作此文的目的。 一、关键概念与文献综述 民间信仰这个词汇,最早 是 来自于1897 年日本教授姊崎正治发表的 《中奥的民间信仰》 一文,而我国学者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清末以来一直以“迷信”的有色眼镜进行批判,民间信 仰的概念更无法考证。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大百科事典》,定义民间信仰为:“民间信仰是指没 有教义、教团组织的,属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庶民信仰;它也被称为民俗宗教、民间宗教、民 众宗教或传承信仰研究积累的总结。”此处对民间信仰的定义,总的而言是突出没有教义、组 织,看成是地方民俗的宗教现象,这种观念是受到了基督教组织相关理论的界定的深刻影响, 也是最为一般的民间信仰定义法。本文中的民间信仰则参考民俗学的定义,“民间存在的对某 种精神体、某种宗教的信奉和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 民间普遍的习俗以致一般迷信。”(《民间信仰大辞典》,刘亚湖)民间信仰的特征被描述为自发 性、功利性、神秘性、民族、区域性和散漫性。这一定义,重点在于说明几对关系,其一在于 民间信仰的“民间性”,民间区别于官方、精英,是自上而下自发的宗教活动; 其二,是原始 宗教和人为宗教之辩,因其自发性和独特的传承路径使其保有远古时期原始宗教的特点,但又 因外部精英宗教的传播,民间信仰又带有人为宗教的诸般特点,并往往以某种宗教为依归;其 三,巫术与宗教在民间信仰中难以区分,民间信仰一般带有迷信的表征,这也是建国后民间信 仰被冠以“迷信”之名的原因;其四,相对应的,民间信仰也具有习俗仪式的形态,在民间信 仰的复兴期便再次披上了习俗的外衣,固然提升了其合法性,但是习俗冠名夸大了传统行为, 2 使得在已经大举扬弃传统的今天民间信仰的流行变得匪夷所思。 两个生产的理论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 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 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 1 他们从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来解释资本主义的根基——生产复制 的过程。布迪厄则围绕资本主义社会的复制,焦点在通过学校、教育等文化场域的结构,运用 “象征暴力”达到阶级复制的目的。借鉴前人的论述,本文中提出的民间信仰的两个再生产, 指的分别是民间信仰现象的传播和传承,通过传播和传承,一方面使得民间信仰现象得以独立 地持续;另一方面信奉民间信仰、共同举行仪式引发了共同记忆和话题,使得某几类群体的聚 集,至于这种群体既不是阶级、也不是一般的共同体,在精英宗教场所内是互不认识的独立个 体组成的松散群体,在自发场所内则是有着乡土纽带的亲朋好友,这种群体只能暂且统称为“信 众”,但不是指“信徒”。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引起过众多学者的关 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解放后,由于受到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在破除迷信的口号 下,民间信仰更是被打入冷宫,特别是当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大 陆绝迹后,就再也无人问津,研究则更无从谈起。” “中国民间信仰与中国民间社会同时发 生,可是,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系统研究,其历史则不足百年,它基本上是在20 世纪西方宗教、 民俗学理论传入中国之后开始的。” 3 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是从1926 年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 出版了《灶神考》、《福建三神考》、《迷信与传说》等专著。其后,《发须爪》、《中国古代巫术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更是我国民间信仰研究的高点。之后的几十年,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 相对冷落。现今的既有研究多集中在历史学、民俗学领域,在宗教社会学领域中,研究相对较 少。 改革开放以来,对民间信仰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将宗教研究“化整为零”,强调个案和实 证研究,很具有历史人类学学科特征。《2009 年中国宗教报告》中称:所谓“民间信仰”庙宇 和民俗活动在中国各地方兴未艾,提醒我们除了关注“五大宗教”及其团体(即按西方宗教定 义划定的宗教及其团体)外,还应当关注传统的儒教及其“碎片”在当代的发展,关注民间信 仰的发展趋势。将民间信仰形容为碎片,一则说明其是精英宗教文化的残存,二则指出民间信 仰的特征就是碎片化的。 1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前言 2 胡业生,“宗教与民间信仰”,华人科学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067 3 刘黎明,《加强个案研究,期待理论突破》 3 现近除去民俗学实证研究,尤其在法轮功事件之后,一般的民间信仰的理论大多侧重于社 会控制方面,潜意识中将民间信仰看作不稳定因素。如蒋坚永认为:“民间信仰涉及宗教工作 的新领域,信仰庞杂,信徒众多,据专家学者估计其人数将超过五大宗教的信徒人数。各地宗 教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开展试点,逐步将民间信仰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此外,郑振满,陈春声编著《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出版的《“民间” 何在,谁之“信仰”》等也是民间信仰方面研究的重要论文集 本研究的关注点并不在于具体某种民间信仰的缘起的假设(诸如始祖崇拜、万物有灵等), 也不注重民间信仰的微观心理因素(如心理依赖等,但不排除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探索),更多 的是考察这些民间信仰何以留存至今,并且在实践中衍生出一套独立的体系,使其实现两类再 生产,得以不断延续和扩张。因此,在本文之初,笔者就做如下假设:(1)我们面临的大多数 民间信仰,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即使是看上去突然产生的,也 是建立在长期的精英宗教或者其他民间信仰之上,因而研究民间信仰是历时性的,从而笔者认 为单纯研究民间信仰的表征和内容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意义不大。(2)民间信仰,自然包含巫术 部分及与在公共领域中主流意识形态分歧之处。本研究并不带有“坚持科学”或者“尊重信仰” 的价值的前提定位,只是作为观察者描述、分析作为文化的民间信仰的一个事实。(3)关于文 化的再生产,由于西方的宗教环境与中国的民间信仰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化再生产的含义的运 用上相对狭隘,主要用于解释某些民间信仰组织的产生,与文化背景代际继承的一些部分,而 并不是理论系统的全貌。 二、研究田野选择和特征 本研究的田野选择在浙江绍兴周边乡镇,但与一般的田野研究不同,并不是将田野中民间 信仰的发生环境、仪式内容或者是猎奇新闻描述详尽即可,而是讲求尽量探索民间信仰相对独 立的社会体制的构成,结合质性研究的方法增强研究的效度。此外,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交 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因此此处质性研究不同于“探索落后地区”的早期民族志方式,而是 应与周边地区的情况紧密相依,也不以田野为严格限定。 绍兴地区拥有的较长的历史,文化模式相对比较稳定,由“禹舜文化”,“古越文化”构成, 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能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筑城 于公元前490 年,是春秋时期140 多座诸侯城中6 个幸存者之一。这一地区地理特点为丘陵地 貌,北部为山阴走廊,组团式格局,文化的留存度较高。据市人口年报统计,2008 年末全市 户籍人口437.06 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139.97 万人,占总人口的32.0%,比上年提高0.8 个 4 百分点;年末全市暂住人口(暂住一个月以上)134.17 万人,比上年增长33.9%。人口自然增 长率为-0.12%。整个绍兴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 10 年,乡村则更为严重。。绍兴 城蕴含乡土社会本质,由于地理因素,本区域乡土社会特征明显,不少城市中的街道保留旧时 村名、居民小区不少以村命名,“城中村”比比皆是,城区事实上成为“村中城”。在绍兴城区 周边乡镇,民间信仰盛行:本地区民间信仰十分兴盛,家庭祭祀(各路神仙、菩萨和祖宗)常 见,集会场所(烧香点)众多。民间信仰多与本土宗教混杂,人们普遍称呼其为“迷信”。 绍 兴宗教兴盛,尤其是佛教,寺院工程众多。 三、民间信仰传统和参与人群 绍兴民间信仰的传统向是悠久,以民间传说、戏剧、风俗的方式流传最广。“江南之俗?? 信鬼神,好淫祀。”古越族人的多神宗教崇拜,自两汉南北朝就有,而且当时信神敬鬼祭祖风 气最为盛行、红火,以后大量的神祇被接二连三地创造出来,尽情地享用着当地群众给予它的 香火供奉。明清时期普及到无村不设庙,无村不设祠的程度。 1 绍兴的菩萨 2 来源很多,有来自 道教(土地菩萨、玉皇大帝祭祀)、佛教(观世音菩萨)和清官贤人(包爷爷菩萨、关帝菩萨) 或者山川事物(太阳菩萨、月亮菩萨)和各种传说。时至今日,绍兴地区的请佛拜神仪式依然 兴盛,宗教场所200 多处 3 ,其中著名寺庙达20 余座,嘉祥寺、云门寺、平阳寺等更是历史悠 久,其中炉峰禅寺是目前规模最大、香客最多的佛教活动场地,每年正月或农历二月十九、六 月十九、九月十九,炉峰禅寺一天香客达5 万人以上。这一类大体情况则说明,从人的行为和 物质条件看地区民间信仰比较兴盛。在诸多信众中,大体分为三类人群,在这三类人群中能够 表现出绍兴民间信仰的实用性、广泛性和强效性特点。绍兴民间信仰以佛教为主,由于其松散 的“随缘”的活动组织方式,无法准确分清某个信众信仰宗教或者是民间信仰,更无法以是否 虔诚为评判标准,因此也有“无神论者”在寺庙中磕头朝拜,信众也不需要落发长期食素。只 有寺院中的僧尼被视作佛教正规信徒(登记在册),但可以还俗;家中吃长素的老人被视作虔 诚自家修行的信徒(无法统计),但也亦可中止吃素而还俗。 “绍兴的相信迷信(佛)的人,一般分为三类,万分之一的是的确相信,相信地入骨;大 1 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绍兴农村的多神宗教崇拜习俗》,中国柯桥网,2009 年4 月 2 绍兴地区一般将所有的神统称为菩萨,最著名的是观音菩萨、土地菩萨、关帝菩萨、灶司菩萨等,不像一般宗教中那样神、 仙、菩萨分明。 3 根据cnki 数据统计,绍兴在2003 年全市现有开放宗教活动场所228 处(其中天主教5 处,基督教163 处,佛教58 处),宗 教信徒近6 万人(其中天主教600 人,基督教5.5 万余人,佛教300 余人);此外,尚有部分伊斯兰教教徒,人数因流动性大 不固定,多时1000 余人,少时100 余人,主要集中在绍兴县中国轻纺城。虽然可查考的基督教活动场所、信徒众多,由于监 管需求故统计较多,但在信众数量和社会影响上,佛教还是绍兴地区的主流。 5 多数人是和菩萨作交易,保佑个财源广进、身体健康之类的,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什么也不懂, 别人拜他也拜。” 1 这样看来,一般信佛的分作三类人,其一是虔诚信徒,这一类信奉者多吃长 素,诚意礼佛,老年女性寡居者、重病转安者也占多数。这些最广泛的传说一般是某某见到菩 萨显灵,身患重病在医院拒绝治疗后得遇菩萨治好之类,此类信徒最为相信,能说出宗教的部 分教义,一般一生不会还俗,如果是企业家则乐善好施,往往动辄大手笔投入兴建庙宇。其二 是多数的交易实用信众 2 ,以中年、老年人居多,这类信众往往采用祈福的形式祈祷健康、财 富,也即是“有所求”,但并非临时抱佛脚,闲时倒也烧香,他们往往弄不清楚宗教教义,抱 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同时将佛事看作精神寄托,最常见的是“捐款记名, 佛座刻字”以交易为主的民间信仰传统,从而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信访部门),财神(福 利保障部门),灶神(监察部门)被重视的原因也在于他们的职司。其三是从众烧香者,这一 部分有外地游客,最重要的还是青少年,在家庭祭祀活动、庙宇烧香拜佛中,青少年都是主要 参与群体之一,这一群体从父母、亲戚烧香拜佛,如果在问卷调查中则都是无神论者,他们对 巫术、宗教也不甚了解,没有主动力行的愿望但也不像在学校里教育的那样抵触“迷信”,在 家长带领下在孩童时期就耳濡目染。陈苏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宗教活动的人员构成的特 点,做出了“四多、三定”的评述,即老年人口多,女性人口多,患病者多,文盲半文盲多; 宗教组织活动定点、定片,定负责人。从这一种分层方式可以发现,由于乡村宗教组织的虔诚 者多数为老年女性,带头、领事者多为她们,而出资者多是中年人,否则光是依靠老年人根本 承担不起斥资巨大的宗教活动和庙宇建设。农村宗教活动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组织参与的,所 以显示出定点、定片、定负责人的特征。胡潇也在《世纪之交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分析了农 村宗教信仰的文化特征的形成和意义,指出:政教分离的传统使得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 是通过人们的自觉和自发信仰,通过宗教的伦理原则及其民俗传统去实现。这种情况最终造成 了宗教生活、宗教观念的不规范性,使得宗教信徒常常以精神慰藉的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宗教, 表现出宗教信仰文化的特殊色调。他探讨了交易信众的形成原因,强调了中国式宗教——民间 信仰的特殊色调。从三类信众群体中,大致得出这样一种民间信仰社会化的途径,从众的青少 年——交易信众的中年——虔诚信仰的老年,这一简单途径基本与生命周期一致,并且后一阶 段的信仰人群积极带动前一阶段的信众有效地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此类途径是民间信仰传承也 即时第二类再生产的基本方式,前辈与后辈之间口濡目染的结果。 1 取自于对某信众的访谈,金某,曾出资重建平阳寺庙。 2 交易类信众是指以交易作为形式,旨在以虔诚态度、香烛、纸钱交换福祉,符合中国的国民特点,但与功利性区分的是, 交易类信众将好运视作菩萨给与,将坏运气归咎于自己不够虔诚,一如既往参与民间信仰活动,并不符合功利性特质。 6 四、民间信仰的组织和发起 民间信仰的组织分为三类,以仪式举行的地点和主办者为区分标准,主要是家庭祭祀活动、 社区组织活动和庙宇道场,庙宇道场还可以细分为家庭要求举办的道场和庙宇组织的活动。 家庭祭祀活动虽占地规模最小、支出最少,单项活动参与人数最少,但也是最为普遍的民 间信仰活动,同样也是所有民间信仰活动的根基。也正是家庭活动的盛行,一个地区才会普遍 开展其他形式的民间信仰集会,民间信仰才具有其“民间性”特征。家庭祭祀活动中的多数被 称为民间风俗,尤其对婚丧嫁娶仪式研究者众多,事实上,婚丧嫁娶是一种家庭祭祀活动与社 区组织活动之间的仪式,是社区中的人都可以参与的,而且费用颇多,偏重于后者。最一般的 家庭祭祀活动是“节日请菩萨活动”。最盛大的家庭祭祀活动,当属鲁迅笔下的过年“祝福”, 全称为“请祝福菩萨”,现在的绍兴与鲁迅笔下的《祝福》大体不差,只是镇上的高层住宅没 有乡村的大院那么敞亮,多在厨房、客厅里点起蜡烛,摆上供品;时间也没规定要五更天,一 般上午请也未必不可;但拜的确只规定男人,虽然前期的准备女人必要参加,却在此外的诸多 “请菩萨”的仪式中不能染指。在过年时,绍兴人要请灶神(含二十三升天和年三十返回)、 财神菩萨、五牲菩萨、青龙菩萨、车头菩萨等,年三十要祭祀祖宗。家庭祭祀中家庭的结构(实 际居住情况)多为核心家庭,发起者为家庭男主人或女主人,实际支出约在200~500 元之间, 参与者为家庭成员约2~5 人,有场地条件的家庭还要“化纸”。家庭用的“迷信”用品(元宝、 宝钞等),一般在乡村的佛事用品店通过熟人订购。家庭祭祀活动是民间信仰所有类型祭祀活 动的基本单位和出发点。 社区组织的活动的种类繁多,与家庭祭祀活动颇有关联,有的社区组织活动是大家庭家庭 祭祀衍生品。在社区中,有组织、有规模,一般以传统宗教节日为发起点,每年“请菩萨”搞 活动,但由于财力、物力等缘故每年所请的菩萨并不一致,所以时间、地点也不甚统一,具有 很大的“变通”。第一类形式为请神仪式,“为庆祝神灵节日的庙会,接神仪式更是盛大隆重。 在这种场合里,娱神的色彩特别地浓重,人神的关系特别地融洽。因此,其仪式也显得格外地 风光壮观。届时,长长的仪仗队伍,数不清的彩旗上下翻飞,看不尽的舞队前后奔跳,震耳欲 聋的锣鼓之音此起彼伏,眼花缭乱的台阁人物你来我去。”这段描写有些文学夸张,人员没有 那么多,但是在乡镇中确有此等请神仪式,一般会在乡间公共空地或者废弃的旧宅院临时搭棚 举办。请来神像后便由乡间的老年信徒(一般是吃长素颇有佛事威望的老年妇女)身披自制袈 裟长衫举行诵经、念佛祈福等仪式,周边乡亲也会闻信陆续过来参拜。资金则由乡绅(一般为 乡镇企业主)和乡间募集钱款解决,乡镇精英出力组织搭建场地、共给餐饮等。第二类是驱鬼 7 “逐祟”仪式(即社戏),原来是“禳灾逐疫,祓除不祥,以驱逐鬼魅。当地农村凡是遇上灾 害、疫疬、邪祟、妖孽之类的祸事,村民通常是筹款集资请大戏班前来演戏,希望通过演剧袪 除邪祟,保佑太平,为了消弥灾祸目的而演出的平安戏,为的是加强对于魑魅魍魉的进行一种 提前的防范和杀伤作用。旧时,绍兴水乡社戏演出前后的‘开台’或‘扫台’,实际上就是这 种驱鬼逐祟仪式的具体表现。”现在的“逐祟”则多是因为信众还愿,“唱戏给菩萨听”因而多 在菩萨生日举办。期间费用视发起者支付,若是村落发起也亦由乡镇中的精英组织募款而得, 费用支出不等,视唱戏队伍人数、场地规模大小而定约在几千到数万左右。这一类唱戏的形式, 原本在城乡都很常见,近年来逐渐减少只能在一些乡镇中看到,在某些城中小区内也有人请专 业的唱戏团来唱,结果便是引来与小区其他居民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再乡间原本是不可思议的。 原本社区组织的祭祀活动扎根与人与人之间互相熟悉的乡土社会,再通过差序原理逐次展开, 因而乡人视其为正经事情,而搬迁至现代居民小区以后,还举行家庭祭祀并扩展为社区祭祀活 动,则会遭遇素不相识的社区其他居民的反对。 庙宇道场是民间信仰与精英宗教的契合点,庙宇有政府宗教局审批的正规宗教活动场所, 也有民间村民自发集聚而成的烧香点。前一类庙宇不多赘述,后一类庙宇则多是由社区组织祭 祀活动常规化、制度化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有些最终也会得到政府认可,但目前多数并未审批, 较为秘密。一般人们进入风光秀丽的庙宇道场,如前文所说,大部分是交易类信众和从众者, 烧高香、烧蜡烛,他们在法定假日与农历菩萨生日重合时最容易涌进庙宇,“拜菩萨”俨然成 为一类习俗。由于交通便利,绍兴周边的著名寺庙亦不分城乡信众,都喜好首选名寺,办菩萨 生日等支出较大的活动则自行在社区组织。普通信众进庙烧香,费用也在数百元,属于低廉支 出。此外,寺庙中还有各种正规法会由信众出资举办,水陆法会 1 属于大法会,需要10~20 万 不等,视寺庙、方丈的名气而定,其他的诸多诵经(经书可以选择)、超度等小法会也需要3~8 万元不等的价格。“以庙宇为中心的仪式场合更有利于明了在平常的生活场景下不易显露的社 会分化与权力支配关系。” 2 吴真的断言则表明,在庙宇举行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信 众之间的经济实力,但笔者认为,交易信众与虔诚信众身份,以及这两种群体的惯习很大方面 也是其信仰消费的根基。 在传统断裂的当代社会,职业分工和居住状况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厚,连接社会 的纽带日益减少。涂尔干曾诉诸于道德作为纽带,在民间信仰而言则是宗教道德。从研究地域 1 水陆法会等佛教法事仪式,由佛家首创,道家推波助澜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祭祀活动。目的是为了给没有后代或冤屈而死 的孤魂野鬼施食施衣,使它们在冥间安分守己地生活,不致于给人带来危害。 2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民俗研究,2008 年第4 期 8 看来,宗教道德固然存在,但十分脆弱,民间信仰的最大作用在于成为“共同记忆与判人标准”。 一些企业家表示,他们不大愿意既不熟悉又没有宗教信仰的老板做生意,因为现在骗子太多, 做生意的资金又紧张,不诚信的生意伙伴要不得。在访问中,“若是盈利相当情况下,您更愿 意和有宗教信仰者做生意还是无神论者做生意”,多数人选择了“与有信仰者做生意”,因为可 能比较诚信。虽然他们的回答毫无根据,不少号陈信奉民间信仰者拖欠、捐款者大有人在,但 这种回答无疑说明了民间信仰在经济领域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民间信仰不但成为了人们参 加活动的集体记忆,如“你家过年请菩萨了没有”,“某某菩萨怎么请”,“明天一起去某某庙” 等成为日常交往中的共同话题。如果一个信佛者与基督徒在一起,自然也不会有多少好感,很 容易冷场。许多人做事前要面朝菩萨占卜(硬币阴爻阳爻、求签、算命等),至于子女婚事生 肖、命相不合,尤其是信仰不合是必然遭遇父母反对的。 此类传播方式,是民间信仰第一类再生产途径,即是传播和扩张的方式,使得朋辈之间有 共同话题、共同记忆,而懂得民间信仰、参与相关活动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所拥有的文化资 本,也是区分有无信仰乃至人的德性的“象征符号”。 五、民间信仰的经济学:生产——消费链的形成 乡村民间信仰的组织和活动的生产——消费形式是长期社会生产的结果,也是现行民间信 仰得以延续的内在经济诱因。在研究民间信仰时,经济活动不能忽视,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要 是募捐和交易买卖,主要有寺庙经济、民间念佛、唱佛队、乡村宗教用品店等是主要的生产单 位,交易类信众群则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最常见、简单的交易关系则是寺庙门票、香烛买卖与祈福活动,著名寺庙的门票随着信众 数量和节日点水涨船高。庙中的香烛也分三六九等,名目繁多价格不一,而乐捐台前虽然称随 缘乐捐,但也将捐款者名姓一一录下,更有的张贴在榜上。每个大殿菩萨座下必有一个捐款孔, 不时有拜佛者塞入钱款。在寺庙大殿功德榜、半山凉亭、有些寺庙则在佛座莲花上都刻有募捐 者的名姓,并按照钱款多少排列(乐捐台上的按照捐款次序),遇到水陆法会等佛事则一般游 客免入,专门为请事者全家做,大有服务行业的行业本质。因此,寺庙经济通常经营第三产业, 如零售业,主要贩卖香烛等宗教用品,如旅游业主要贩卖门票、相关饮食、纪念品,如服务业, 专门做法事、解签、祈福等。而收入主要靠一般游客的交易、捐助和当地社会精英的资金支持, 可以说依靠的是基本上是民间财富。寺庙经济拥有稳定的客源和巨大的利润率,乐捐属于赠予, 也不抽税,从而盈余利润便用来改善僧众福利、扩建寺庙,而扩建寺庙中的“认捐”则进一步 9 丰富了寺庙的收入。僧众的增多和寺庙的扩大形成以寺庙为基础的信仰的物质扩张,进一步推 动了民间信仰的扩张。而在寺院经济为当地旅游业创造效益之后,地方政府往往对此种扩张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地方政府反而积极鼓励,使得信仰扩张愈演愈烈。 但范围最广的并非寺庙经济,寺庙毕竟是民间信仰中最“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民间念 佛、唱佛队基本上在每个镇都有数队,由中老年男子组成,会民间乐器,随带扩音喇叭。“各 村中一般有一支 30 人左右的念佛人,应主人邀请去家中念佛,每天除素斋招待外,尚有资金 不等的红包或好看钿,这些人,既把念佛当作是谋生手段,也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和精神追求。” 在家庭祭祀逐祟时,通常是 6、7 个人唱个通宵,唱词为这家人向菩萨邀功请赏,诉说这家人 如何如何虔诚,一律是样板台词。“村中有专业的念佛者,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从事经佛、银 锭买卖,她们中有不少人受主人邀请去念佛。时间不等,其中主人做寿要念佛五天,每天吃素, 晚上还要赶到庙里宿山,后半夜焚烧好经佛,送佛上西天后才回去。”这些念佛者平常主要买 卖宗教用品,有银锭、宝塔、元宝、宝钞等,价格也不一,多为中老年妇女,在50~70 之间。 而在社区信仰活动组织时,“村中中老年妇女居多,时聚时散,有的以牵头组织者名义,承揽 村中庙会佛事,负责集资,招募人员,拓展业务,担当中间或经纪人的角色。”这群人往往是 乡间有头脸人物的母亲或者媳妇,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具有号召力。通过调查访问, 多数乡间从事宗教用品和服务产业的人缺乏一些基本保障,他们之中有很多一批是文盲、半文 盲,念经的方式也是向他人模糊听来的,但好在买佛的人也并不怎么在意他们是否真会念经, 生意还是不错。“基本能养活自己,为子女省点心” 1 ,没有社会保障、子女工作也只能勉强应 付他们自己,老人在家也无事可做,又不会文化,于是便如宋清华所说:“由于我国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民在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缺少依托,面对各种意外变故,他 们往往寄希望于天或冥冥中的神灵。”依靠神灵捧起了饭碗。在民间信仰的经济链中,家庭祭 祀的需求和社区活动的需求为主要需要,这一经济方式实际上进行了二次分配,为较为困苦的 乡村老年人提供了谋生的途径,解决了单纯依赖政府社会保障缺失的难题,是整个社会通过民 间信仰完成的自我救助。这一行业带有的救助性质,买佛者只相信吃长素的老年妇女的佛经, 使得老来无依靠者乐意从事这个行业,成为了经济层面的延续基础。 庙宇经济和民间念佛、唱佛队伍的经济链的形成,也造就了一对由于无成本的信仰贩卖而 存在巨大利润的生产——消费关系,也为民间信仰本身的再生产提供了既有模式。 1 访谈内容取自镇上的一家宗教用品店,两位来自嵊州的老年妇女从事这个行当已达7、8 年之久。 10 六、民间信仰两类再生产机制 民间信仰的两类再生产即是民间信仰的传承与民间信仰的传播,两者共同基于宗教产业的 物质形态,采用“耳濡目染”、“传说”以及一系列信仰仪式和活动的方式,吸纳不同层次的民 众广泛参与,使得民间信仰本身再制,并且通过第一类再生产得以长期保存,通过第二类再生 产能够迅速扩张。探讨整个再生产机制,以下三个要素必须提到,即宗教产业链、参与信仰人 群,祭祀活动的不同层次。通过这三个要素,笔者经纬纵横地描述了以宗教产业链为根基,以 民间募捐、寺院经济、民间念佛、唱佛队伍、佛事戏班等为物质条件;以虔诚信徒、交易类信 众、从众者为参与民间信仰的人群划分;以家庭祭祀、社区组织佛事活动,庙宇道场活动为三 个层次描述可见的宗教活动。在权力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逐层嵌套的场域 1 环境下,在 权力场域中,在此人们被分为信仰自由的公民和宗教人事;在民间信仰文化场域中人们分为僧 尼(神职人员)和信众;在经济场域中,人们被分为生产信仰者和消费信仰者,而事实上经济 场具有宰制作用。所以民间信仰再生产的本质是人的再生产,确切说是人的祭祀、信仰惯习再 生产,其中包含神职人员和信众两者。 首先,经济场推动了文化场的生产,宗教、民间信仰产业制造了普遍信仰需求。民间信仰 产业包括第五章中描述的寺院经济和民间念佛、唱佛经济。寺院经济体系为了扩张自己,需要 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便不断制造提供信众消费的机会,变通出多种多样的捐赠和消费项目, 引导“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信众在寺院中积极消费,也通过向鼓励企业主认捐寺院佛 像、楼宇等物件设备引入资金,各种“灵验传说”也大行其道,寺庙利用收益资金改善其周边 生态环境,更益于旅游休闲,因而生产刺激了本地信众消费,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民间信仰 传统和寺庙经济的刺激下,家庭祭祀亦较兴盛,家中喜好烧寺庙的“回头香”,供奉佩戴“开 光”饰品,摆放“辟邪”物件,更有条件的家中也有佛龛,日日供奉。家庭祭祀需要的宗教用 品,庙宇中卖得贵且购买路程远、不方便,于是就求诸于当地的宗教用品店。念佛店利润大, 成本为锡箔纸和竹签,但要求念佛老太必须吃长素,够虔诚,这样才会有客人光顾。通过亲戚 朋友介绍卖佛,收入稳定且风险小,只在菩萨生日之前段时间比较忙碌。宗教用品店大大便利 了家庭祭祀和乡村社区信仰活动的便利,为假日休闲在家的人们创造了新的仪式活动。这样, 宗教、民间信仰产业为传播信仰、维持信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持。 其次,虔诚信徒、交易类信众、从众者构成了民间信仰惯习的继承梯队。“民间宗教一类 1 场域理论是布迪厄探讨行动主体与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论,因此本文运用场域概念即用来分析民间信众如何在既有的场域结 构下形成惯习,即生存心态,从而采取行动。 11 ‘传统’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植根于百姓一代又一代的日常生活经历中的‘言传身教’”。 1 “迷 信”都是以家庭为面貌出现,而不是个体。祖母、外祖母往往是家中吃长素的虔诚信佛者,父 母辈则表现为积极参加佛事但不痴迷笃信,子女辈则跟从父母拜菩萨其他一概不管。这是一个 理想模型,现实情况往往是家庭中但有一人参与民间信仰,家庭通常会跟随参与活动,有时祖 辈会成为从众者,或也有父母辈本身不信而不参与的。但事实是,民间信仰的确存在着“从众 者——交易类信众——虔诚信徒”这样的一个信众梯队,这个梯队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地 缘关系其次,呈现差序格局的特点。民间信仰的传播途径也类似于差序格局的描述:以虔诚信 仰者为中心,一圈一圈传播开去,亲戚、邻居和好朋友成为了交易类信众或从众者,因为虔诚 信徒经常不会以宗教信仰的教义去感召别人,而是用亲疏关系支配和反复道以好处去收买、控 制人,因此才会产生因收买产生的交易类信众,因支配产生的从众者。这样的传播途径是独立 于寺庙传教的,或者比寺庙传教更为有力。政府规定宗教人员只能在宗教活动场所传教,但虔 诚信徒并非宗教神职人员,她们在家中乡里传教,也无从控制,所以单纯社会控制只能控制宗 教场所活动的神职人员,无法影响到这样自成一体的继承系统。正所谓:“民间信仰的传承, 来自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非制度化’的家庭与社区内部的‘耳濡目染’,它并不依赖于‘制 度化 ’培养读书人的教育机制,也很难为少数人垄断。”这样一来,民间信仰的传承由于其独 立性而基本实现。 最后,家庭祭祀、社区组织活动、庙宇道场完成了民间信仰的实现和扩张。民间信仰的形 态有许多,物质形态如崇拜的偶像、庙宇建筑、各类民间佛事用品等,精神上的如宗教教义、 超然德性等,最重要的还是各类仪式活动,因为仪式活动才是长期固定民间信仰的精神形态, 并需要运用其物质形态开展的关键。各个层次的祭祀、信仰活动最终贯通了民间信仰的物质和 精神形态,成为民间信仰传承、传播的途径和复兴的标志。“民间的信仰和仪式常常相当稳定 地保持着在其演变过程中所积淀的社会文化的内容,更深刻地反映乡村社会的内在秩序”。在 民间信仰组织的过程中,乡村精英、社区长者和各方资源被整合在一起,形成乡村的集体记忆, 成为各个家庭联系、交流的纽带,避免诸多冲突,重建乡村秩序。这便是中国乡村虽然结构打 乱,但尚能维持的重要原因。 民间信仰形成并扩散的结果是复杂的,不能单以积极和消极的进行区分,既不可统统归咎 “迷信”,也不能一概称其“文化遗产”,民间信仰即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传统惯习,不是其它。 1 郑振满,陈春声编著.《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年8 月 12 它的影响力自然促成了自身的传播和传承的两个生产:从社会秩序层面来看,民间信仰是重新 建立的社会纽带。民间信仰的盛行一则推动了地域社会伦理秩序的牢固、宗教道德扩散为一般 道德,道德的力量也充分显示出来,整个地域社会组织比较严密,但同时,宗教的“旧道德” 与现代道德、法律多有抵触,以至于“迷信”事件也频频发生,造成“口称无神而专理佛事” 的独特社会现象。从经济角度看,民间信仰是经济学之外的道德担保。绍兴乃至江南地区“好 鬼神”的特征与经济发展迅速不无关系,广泛的佛教传统劝人向善,有“关心职工、乐善好施” 美誉的企业家多为有宗教信仰者,是否虔诚信教也成为民众、同行评判企业主的道德评价之一, 民间信仰俨然成为一种文化资本,信仰与诚信、仁义挂钩,形成虔诚信仰才能保佑致富——致 富了必要虔诚信仰才能保佑保持富贵的循环。从宗教本身看,民间信仰又是社会秩序和人们需 求的集中反映。在场域中迫于惯习是从众者的原因,祈求增加财富是交易类信众参与民间信仰 的主要原因,保持身体健康是虔诚信徒参与宗教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民间信仰活动增进了人 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另一方面民间信仰的内容又使人们的愿望有所寄托,因此,民间信仰反 映了民众所需,从观世音(救苦救难)、财神(财货富贵)到药王(身体健康)的逐渐转移正 反映了民众需求的多样性,折射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宗教仪式效益看,宗教仪式有助于寺庙 经济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而富民之后必定富庙,民间信仰最高端的寺庙财富、家庭财富成为民 间信仰传播的物质来源,民间信仰中简单的仪式规程又方便了本身的大量传播,中国民间信仰 “贵在心、不在仪式”,虽然流程大体不差但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祭祀菩萨的具体内容。民间 信仰的传播和传承的真正完成在于更多信众惯习的形成,使更多年轻人惯习的形成,在科学的 单纯“诋毁”下,民间信仰的场域得以扩张。第一步,便是不要把民间信仰看作是愚昧、落后 的封建毒瘤。韦伯还曾经将西方笃信的新教(比天主教松散,但比中国宗教严密),视作资本 主义精神的催化剂哩! 参考文献 贺雪峰,全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 .中国社会科学,2002 年第3 期 徐珊娜.《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一个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 .东南学术,2009 年第5 期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 .民俗研究,2008 年第4 期 罗竹风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年版 13 袁松.《民间信仰的情感之维与村庄公共生活的整合——以桂北村落为考察对象》 .湖北 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4 期 金泽,邱永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200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肖良.《农村宗教研究评述》 .宿州学院学报,2007 年第22 卷第5 期 宋跃华,高菊.《阐释我国农村宗教热的几个维度》 .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论坛 李向平.《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10 月 (法)涂尔干著,渠东,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德)马克斯.韦伯著,龙婧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群言出版社,2007 年 郑振满,陈春声编著.《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年8 月 (法)布迪厄、帕斯隆著,刑克超译.《再生产》 .商务印书馆,2002 年12 月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民间”何在,谁之“信仰”》 。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3 月 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绍兴农村的多神宗教崇拜习俗》.中国柯桥网,2009 年4 月 王斯福.《帝國的隱喻》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疑之于信仰
热度 10 Wuyishan 2012-7-30 06:49
怀疑之于信仰 武夷山 萌萌主编的《 1999 独白(二)》(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 )收入了博凡写的《百年明日》,其中写道: 信仰是一种深重、持续的怀疑,是对已认定的东西颠覆,使自己的心灵在那终极的神秘面前持续地止息,并在这止息中从事新的表达 ---- 默祷。 博主:您可以不同意博凡对“信仰”的认识,但无法否认怀疑之于信仰的重要性。有不少人觉得,怀疑与信仰是不相容的,是信仰的反面。比如,某些信仰科学的人,容不得半丝半点对科学的怀疑。但是,正如“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样,从未掺杂有怀疑的信仰也不可能是真正坚定的信仰。 相关阅读 武夷山,学人妙语杂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05006.html 。 武夷山, 遗忘是人先行入死的象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53045.html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478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各色主义(〇)》------歌之柔情主义
热度 8 freefloating 2012-7-14 08:16
《各色主义(〇)》------歌之柔情主义
柔情主义 ● 罗曼史 作词:王念慈 作曲:齐秦 演唱:齐秦 she loves me she loves me not she loves me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我的 romance baby 我偷偷的爱上了冬天的暖阳 我悄悄的坠入了大海的情网 我不知不觉无可救药的为爱感伤 浓浓的柔情是止不住的泪 隐隐的刺痛是我滴血的心 浓浓的柔情是止不住的泪 隐隐的刺痛是我滴血的心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我的 romance baby 我偷偷的爱上了冬天的暖阳 我悄悄的坠入了大海的情网 我不知不觉无可救药的为爱感伤 而我却只能默默回避你冷冷的眼光 而我却只能轻轻的 轻轻的告诉你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我的 romance 我坠入深深的哀伤 (she loves me) 柔情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说着千篇一律的地久天长 浓浓的柔情是止不住的泪 隐隐的刺痛是我滴血的心 浓浓的柔情是止不住的泪 隐隐的刺痛是我滴血的心 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视频,直接附件歌曲: 柔情主义.mp3
4373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看大学之道:我为何如此喜欢伯克利
upcdxp 2012-7-11 11:20
看大学之道:我为何如此喜欢伯克利 —— 从清华到港大,一路漂泊,终于在这里找到归宿 作者: 香港大学 官晴 一个人静静坐在图书馆,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禁不住感伤。过去四个月的经历,虽如流星般倏忽即逝,却在我的记忆中挥洒下一片夺目闪耀的永恒。一直很关心教育问题,也很想通过在大陆、香港、美国这三地不同教育体制中的个人经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伴着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深深眷恋,终于在离别前,动情地写出这篇酝酿已久却迟迟没有阿下笔的文章。 每次在越洋电话里跟家人朋友讲起在这里的生活时我都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甚至蹦蹦跳跳,他们看到我如此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架势,常会纳闷地问,你们同学难道也都像你一样这么喜欢么?我说我不知道,也许不是吧。确实,身边很多同来伯克利交换的朋友也会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你会这么喜欢这里。有时自己也觉得奇怪,这个地方究竟神奇在哪让我如此着魔?是接触了原来只能捧着课本赞叹仰慕的学界泰斗?还是参加了乐手和设施都堪称顶级的学生乐团,在音乐盛宴中流连往返?还是在频繁的定期旅行中尽情享受自然与生活的愉悦?还是在 international house 结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是幸运地与明确了今后理想和奋斗方向的 Strait Talk 这个组织邂逅? … 太多太多的亮点,所以每当别人问起 “What do you like about Berkeley” 时,我都会非常肯定地回答 “everything” 对方听到这个回答总会露出很惊讶甚至难以置信的表情,然后我又会强调一遍 “yes, everything!” 是啊,也许这个答案听起来很夸张,但确确实实是我的心声,也是我不可救药地爱上这个地方的真情流露。 学术,音乐,生活,旅行 … 每一点,一切一切,都远远超越了原来的状态走向颠峰,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多彩与享受。然而,这些亮点的叠加,虽然已经过于耀眼,依然不能诠释伯克利的真正魅力。我为什么如此喜欢这里,最重要的在于我爱它的校风,它的文化、传统、精神,并且与之深深地融为一体。学术水准上,与伯克利旗鼓相当的牛校也不少。相似的风景,在其它地方也可以找到。 Strait Talk, 也可以去别的地方参加 … 然而校园精神,这独一无二的伯克利真正引以为豪的特质,却是任何其它学校都无法模仿搬迁复制的。在这里,我领会到一所大学的文化、校风可以多么神奇得改变一个人。有时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想法可以天天变,每天都有那么多新奇的不可思议的灵感的迸发,仿佛一场心灵的荡涤,也许真是这小小的校园,到处充满着先贤的仙气灵气吧。后来知道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只能置身于校园中才能感受到的气息,就是它独特的校风。所以真正的牛校,远远不仅仅牛在学术水准上,更别提什么排名和硬性设施,而是牛在这种好似仙气的校园风骨上 —— 这才是大学之道的精华。 转变与豁然开朗 前年,因为到香港后不习惯,处在留恋清华委培时光的精神阴影中无法解脱,我常被别人说适应能力太差;但今年初,刚来伯克利就如此之快地进入状态,确实是之前没有想到的。看来不是自己本身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毕竟适应不适应也要分地而论。如果我的价值观和那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不一致,说到底也是无法适应的。高三一心想考港大时,看到的只是它光鲜的外表,听到的是令人迷惑的宣传和整个社会的追捧,然而到了之后才发现与原先所想相差甚远。在表达不满之前,我想有必要先澄清一下对港大的看法。尽管提起香港时,我经常会带着一种不屑甚至鄙夷的口气,尽管我确实不庆幸去了港大,但我也绝不后悔这个选择。我真心感谢港大给我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没有它我不会有去清华委培和去伯克利、台大交换的机会,这是任何一所别的学校都不能给我的资源。没有它的转专业政策,我就不会做出从经管转到社科,经过一年的泛读之后选择政治和哲学专业这个让我永远都不会后悔的明智决定。港大带我脱离了国内那种论文可以随便借鉴抄袭、没有讨论课、没有学术自由的填鸭式大学教育。没有港大,我不会感受到西方教育体制在文科教学上无可否认的先进性,不会接受超强度的读写训练,不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因而也不会在伯克利适应得这么快 … 等等等等。我更看到香港先进的社会规范、完善的法治,高素质的人员,和那些一步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 打好自己这一份工 ” 的港人。香港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社会,因为它的价值取向太单一。浮华下的单纯,功利下的简单。拎着 LV 包包和 coach 手袋的摩登女郎,其实都很友善和乐于助人。在街上东张西望找不到方向时,有人会主动过来问 “ 你需要帮助吗 ” 。我喜欢香港的井井有条,而相比之下,国内的环境不仅浮躁,而且混乱。 然而不太喜欢港大,是因为那里没有我想要的校园文化,而与它的教育体制无关。港大的体制、管理、硬件,这些能用指标衡量的东西,确实堪称亚洲甚至世界一流。我的不适应是因为自己的志向和香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左。一个对外宣传时选取的优秀毕业生典型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去什么什么银行工作的前辈,这确实是香港这个社会的真实反映,但我看到后心里非常不舒服。我完全不接受这个学校和这个社会对成功典范的定义,认可这种定义的人可以在香港如鱼得水,我却在压迫中日渐愤世嫉俗起来。在香港,虽然一直有种桀骜不驯冲破藩篱的愿望,但在繁忙功利的社会环境下,自己就像笼中之鸟,因为无法冲破牢笼而苦苦挣扎。我本身就是个内心不相信任何权威,不喜欢束缚,梦想一个人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自在行走闯荡的人,但在香港,我看到的是一片太不真实的人工世界,身处蜗居,穿梭于拥挤的人流和狭窄的街道,抬起头看到的是那似乎要冲过来把我压倒的高楼大厦,和那片被建筑群轮廓切割出的小得可怜的蓝天。我不情愿地被迫跟随那个城市过快的律动和令人窒息的人潮,无暇停下脚步思考。虽然我可以独善其身,甚至有时因逆主流而动、显得和别人不一样而感到自豪,但这其实只是自我抬高以换取安慰的做法罢了。在主流外游离的边缘人群,终究心里是不好受的;而且当别人在往前走的时候,你怎么能不走呢。 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伯克利的原因,我终于能从港大的非主流在这里翻身主流,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虽然这么讲,但在伯克利是没有主流这么一说的,它令人惊叹的多元与包容让每一种声音都有表达的空间,任何人都不会被视为异类,所有人都是校园里的主流。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typical Berkeley student”. 在伯克利我找到了许许多多和我一样为信仰而活着的人们(如果在港大这种人会被视为疯狂的异类吧),与他们的对话能激起我内心深处最强的共鸣与震撼。望着那些会说话的智慧的双眼,我们在阳光下席地而坐,就学术、时事、人生、理想侃侃而谈 … 寻找梦想的期望到了伯克利之后得到淋漓尽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实现,一拍即合。一颗桀骜不驯挑战世俗的心在加州广阔的天地中尽情飞翔。 校园里无处不在的自由气息,激励着我去获得这些我所追求的所有东西:热情、勇气、智慧、心灵、梦想、信仰,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伯克利是像天堂一般的地方。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真实的 “ 存在 ” 的意义。每每从宿舍窗外望向 Bay area 的美景,迎着清风微笑着眺望远方那横跨两片陆地的金门大桥,每每踏着清幽的钟声和暖暖的阳光在校园里漫步,上课时望向窗外那湛蓝天空下的斑驳树影与红花时,我就知道,在这里,没有什么不可以。 天天面对那片汪洋,并不觉得孤寂;很奇怪,在香港看海,却有种旷世的孤独感。但我确实感到天地间人的渺小,也更激发了内心无限的膨胀:一个人的空间可以无限小,但它的内心、信仰和生命的意义可以无限大;正因为太渺小太短暂,所以凡事更要看开些,更要去勇敢自由地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寻求真理,而不沦为任何一种思想道德意识、一种文化、一种特定生活方式控制下的玩偶、一种为别人而活而创造利润的工具。诚然,人没有最终的自由,说到底都是奴隶,但自己选择去成为什么信仰的奴隶,这才是最终的自由。伯克利先为我打开一片广阔的视野,呈现了多彩的信仰,并在最后帮助我找到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大学精神 - 伯克利不仅仅是美国大学文化的典范,更是所有大学的典范。 一所真正的大学(不论它处于何地)应该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有自由的学术氛围与生活气息,有着勇于颠覆权威打破传统的不服于世和求变求新精神 … 所有这些都在伯克利得到了最集中最完美的呈现。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它就以言论自由运动和反越战运动而闻名,自此塑造了对抗权威的自由反叛形象。伯克利的校园给人一种心间微笑常驻的满足感。像圣母一样,有着作为顶级学府的神圣高贵,又不失慈祥安逸的自然亲切。它的海,有种自然恬淡的美,加州的阳光耀眼而又不失爱抚;而有的地方,漂亮的海滩像是富人专属区,好像被金钱修饰过,阳光夺目,却感觉缺少博爱,有种隔阂 … 来了这里,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无处不在的阳光,也可以有这么大的区别。 至于我对伯克利的形容,仍然想借用自己在刚来时写下的相册导言。很奇怪,这三句话只是当时在校园中简单转了一圈之后写下的感悟,而四个月之后再看,仍然得其要旨,也许这也是我们因情趣相投而一拍即合的最好证明吧: “ 简单宽敞的街道,和暖的阳光,一切不加修饰,美得自然。 表面的安逸下,蓄积着百余年时代洪流与思潮交汇中荡涤出的历史厚重。 深思,需要百家争鸣的激烈,兼收并蓄的平和,还有一颗自由宁静的内心 —— 就像这里。 ” 所以伯克利的精神是什么?我可以如前一样清楚地说出一堆,后文也会继续讲述。那么清华的特色呢?严谨、求实,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还有那一份充满纯净气息的令人迷醉的校园。对我个人而言,还有在清华乐队里的那一帮朋友圈,那种其他地方再也找不到的带有浓浓清华情结的纯真美好的友情 … 那么港大的精神呢?这是我大学三年迄今为止呆得最长的地方,想了半天,虽然这让我觉得很尴尬,但真的说不出来。是港大经常标榜的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么?肯定不是,暂且不提香港人和大陆生之间存在的种种不和,香港这个社会本身的国际化也只是表面上的国际化,而没有思想意识上的国际化的和包容性。那么是浮躁中的单纯?混乱世俗中的宁静?还是只是灯红酒绿社会的缩影?都有点,但都不是。我真的不知道。还是港大的校训 “ 明德格物 ” ?太搞笑了,压根不是。不管这是学校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问题(是因为港大太复杂,自己能力不够没有去捕捉到它的精髓呢,还是它根本就没有文化呢),一所让人说不出特质的大学,一所让我无法称之为 “ 家 ” 的母校,怎么都是有问题的。 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给人多少知识和技能,不是它的头衔和你最终拿到的那干巴巴的一纸文凭,而是它的精神文化 ——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渗透,这种最无法形容却又带给人最大冲击的无形财富,看不见摸不着,遍及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充盈于每一丝空气里 —— 它无处不在,却又最难找到。你不仅要置身其中,更要去感受体会,去全身心投入,才能领悟。在伯克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的道理 —— 不为知识,不为文凭,就为了这份文化的熏陶渐染,这份大学所独有的、社会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财富。 情趣相投的归宿 之所以爱伯克利爱得如此痴狂、执迷、深沉,因为我的性格、理想、追求,和这所学校的气质和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最深层次的融入与契合,一旦确定,就再难分开。 This is my place, my home. 北京是我的家,这是我不能选择的从出生就有的;香港是我第二长呆的地方,但它只是一个暂时的奋斗之地栖身之所,我并不把它当 “ 家 ” ,顶多叫个居住地。而在这里,短短四个月,我就清楚地知道 this is where I belong. 与北京那个与生俱来的家不同,这第二个家,终于在苦苦寻找之后与我见面,来得不易,也要倍加珍惜。谢谢你,给了我这二十年以来最真实最快乐的日子。 大学四年,就算只有这一个学期,也已足够;一辈子若只有二十年,有这四个月,同样,也已足够。 来之前,我根本没想到这里的每一天都会那么精彩,没想到自己最后竟会被转变为一个典型的伯克利人。毕竟,当时连它久负盛名的自由叛逆传统都不了解,当初申请的目的只是因为它是大牛校,想过来拿推荐信好好学习考 GRE 而已。而现在,虽然 GRE 的书连看都没看,看来又要原封不动背回家了,但特别庆幸自己没按部就班地按这个太过功利性的计划走,庆幸没整天把自己闷在图书馆里,和那些充分多彩的体验相比,这个考试显得太过于微不足道。伯克利又再次肯定了我 “ 活在每一个当下 ” 的人生态度,不为了追求而追求,不为了未来而功利 。这个态度,如果想远点,是因为人的生命太脆弱、随时可能被天灾人祸夺去。那么过好每一个今天,就算生命在不可知的某一刻戛然而止,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有了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基本就不再看原来那些捧在手心的学校排名、学术水平、硬件设施等等这些能明确写在纸面上的学校信息了;因为更看重氛围和校风,反而更多会去 google 上找相关学校的视频和图片来自己感觉。特别很多时候,这些牛校的学术水平大致相当,排名不排名的就更无所谓了。港大亚洲第一,又怎样;斯坦福很牛,又怎样,去走了一圈就知道以后绝对不会申请过来。说来也怪,一进 S 校园就有种强烈的胸闷甚至想哭的感觉,可能它确实跟伯克利的文化太不一样(看来两所学校成为对头也是有道理的)。 S 校园好像是专门给富家子弟建的,一点也不亲近,让人想敬而远之。在 S 逗留时,一种可怕的孤独和恐惧感一直萦绕心头,随之而来的是喷涌而出的强烈思 “ 乡 ” 情绪,那时我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多么不折不扣的伯克利人。 S 最著名的街道非常体面、漂亮、优雅、整洁、安静,但我不喜欢这种循规蹈矩和上流社会的感觉,当时特别想念那条很嬉皮的被称为 Berkeley 最疯狂大街的 telegraph ,那里充斥着奇装异服的人和流浪汉,那里有着张狂不羁、我行我素的自由与活力。我想念 telegraph 的吵吵嚷嚷,而非 S 高贵矜持的寂静。第二天回到伯克利,当极度的亲切和舒畅感扑面而来时,感觉自己真的就像游子归家一样。 信仰与创业,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 记得刚来伯克利不久时和一个美国同学聊天,我问他,你觉得你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很坚定地说: “ 是我的信仰 ” 。当时一下觉得很震撼,愣了半天没说话。而现在,很奇特,在四个月的洗礼之后,如果别人问我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也可以不假思索非常坚定地给出一样的回答。甚至,我真的觉得,没有目标和理想的人生,即使活着,也像是死人一样。与其让我在信仰真空的状态下苟且偷生还不如一死。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每一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正活着。 上文说了那么多梦想之类的东西,听起来确实很忽悠,毕竟有很多人会质疑,这些东西能就饭吃么?我也经常被问:你这一个又学政治又学哲学的,以后干嘛,怎么找工作?我就觉得我为什么非要找工作,我可以自己创业么。我本来就不喜欢给别人打工做事情(志同道合的除外),为什么非要求着别人去雇我,不管那个别人是多牛 X 的大公司大银行。为别人卖力为别人去创造利润,可能到最后还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到底是干嘛的,难道只为了从人家那拿点钱养活自己和一家老小(当然这也是直接或间接创造社会利润的过程)么?那么不去公司和企业,政府机关那些条条框框、领导概念、官场做派也能把我憋死闷死,我不喜欢给人做事更不喜欢被人管。设想一下,如果一辈子找不到目标,等结了婚生了孩子之后,还用一样的方式去按部就班地教育培养孩子,上大学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对象一辈子过好,这种生活确实很惬意很稳定,但除了这种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为活而活的目的,这种只满足了动物性的生存目的,作为一个 “ 人 ” ,人生难道就没有更高的目标去为弱势群体,去为整个社会、国家、世界去创造价值的意义了么?我一直相信,接受精英教育的人有义务去回馈社会。这是义务,而不是慈善。社会用那么多资源去培育精英,国家培养出这些人才不容易,他们如果都只为个人前途去奋斗了,那谁来履行作为精英的义务,甚至这些精英过几年如果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少爷小姐,那就更可悲了。所以自从踏入名校的那一刻起,身上摆脱不掉的就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我确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我也立志成为一个实干家而非在象牙塔里研究学问的人,我想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去创造一些东西,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同时我也要对自己的家庭经济负责。所以也想在闯荡一两年之后,到美国读一个实用一些的研究生,从本科的通才教育过渡到研究生的专才教育。但我读研的目的并不是要那一纸文凭,而是想在这种大学的氛围里再熏陶一两年,想学真本事,掌握更高端的技能和知识去更好地闯世界。特别是在伯克利见识到了那些研究生的厉害程度,就更加坚定了出国读研这种想法。只有本科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是说学什么专业出来就一定要做什么,一两年高强度的专业训练给予你的能力足以让你胜任任何相关领域的工作。这种能力,而非生硬死板地印在文凭上的那几个字,才是最终打开工作领域的法宝。 放开手勇敢地去追逐梦想,去做只有这个年纪、只有热血青年才会做的事情,拒绝混日子的生活,让这份血性与理想绽放、燃烧得彻底,才不枉这人生最灿烂的年华。让智慧、能力、才华彻底展现,年轻人就要像年轻人,活得淋漓尽致一点,热烈一点。经历了专业选择上的千回百转,来到伯克利,看着事业开始起步,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最开始决定从经管转到社科时的想法:走自己的路,有一颗坚定强大的内心,一直顺着自己最感兴趣同时也是擅长的事情走,不随波逐流,一辈子就这么走下去,肯定没有错。到那时,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我拥有的是一份值得奉献值得追随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香港人口中的 “ 一份工 ” 。 所以,如果别人再问我类似梦想怎么就饭吃的问题,我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 梦想让现实起飞 。 仍然觉得,只要有条件,就要出去读大学 有时亲戚朋友和学弟学妹会向我咨询应该选择去哪上大学的问题。我呢,一直是出国读书(包括香港)的坚决倡导者。看到太多同窗对国内教育体制的抱怨,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时间就那么荒废过去了:一个极端是无所事事地混日子,另一个极端则是像在清华那样你死我活的竞争环境下苦苦挣扎。总的来说,我感觉国内的大学不教学生真本事真知识,很多时候学会的都是混社会的一种技能。用 “ 混 ” 这个词不太好听,讲培养社交能力更合适吧。但不管培养什么能力,国内大学的症结在于它没有精神、没有理想,学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的情况太普遍了。而立志,这对于大学生是最重要的。一所真正的大学,起码能让它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在国内,社会价值集体迷失,大学培养模式产业化功利化。尽管政府近来经常放出要教改要自由学术的风声,但没有政改的配合和根本保障,教改倡议也只是哄老百姓玩的光打雷不下雨的持续扯淡。国内的大学没有一所可以称得上世界一流,这不是学校的原因,而是体制的原因。 就个人经历而言,简单来说,在清华,我知道什么是朋友;到港大,我懂得怎么做学术。在伯克利,我同样拥有这些,但更为重要的是,我终于看到了什么是自我与世界,有了目标和志向,形成了自己在离开清华时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暗暗定下的最重要目标:在本科毕业前找到一套基本定型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方向地走毕业之后的路。来伯克利之前我仍然在迷茫中探寻,而现在,很幸运的是这个任务在大三结束时提前一年完成了。 要上大学就要上真正的大学。真正的大学能帮你找到自我,能激励你不断去探寻反思自身而非随波逐流;它是在毕业时能让你明确今后奋斗方向的指路灯,是梦想起飞地而非职业培训所。遗憾的是国内的大学基于体制和社会氛围的原因都没有这样的特质,香港的体制一流,但我个人并不喜欢那里的社会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国上大学是最好的选择。爱国和出国本身就是两码事,自己在走的也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所以这绝不是什么崇洋媚外,而是对自己负责。那些对国家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的人,通常是首先找到自我的人。毕竟,如果连自己的路都没找到,怎么去给他人和社会引路呢。我相信,只有先为个人信念和自由去奋斗,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拥有独立精神的人,自如挥洒抱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国家、人类的发展。 当然我的答案并不绝对,如果别人只想在离家近的地方拿个文凭踏踏实实过日子,那当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毕竟个人的选择没有好坏只有不同,但不管怎么说,最好选择去那种自己能找到归属感的、和主流氛围相容的地方。 只是个人经历,个人观点 这篇文章带有不可避免的主观和偏见,因为它讲述的只是一段个人经历。而且对于清华和港大,因为没有充分融入,也只是以一个看客的身份去发表观点。特别是作为一个清华经管教育体制下落荒而逃的失败者,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才转了专业学了社科,也许发言权就更弱了吧。对于香港,我更是从始自终只把它当做一个跳板, year 1 天天留恋清华生活,那时好好学习的目标是申请出国交换; year 2 努力的目标是为了出国读研,但来了伯克利发现申研也就那么回事,自己先闯荡一两年再读,所以又申请去台大交换,反正在香港呆的时间越少越好; year 3 和以后呢,办好该办好的,然后做好准备离开香港。作为一个港大生,着眼点却一直在香港之外的地方,要不就回头看清华,要不就眺望美利坚,从来就没想过要低下头认认真真看看脚下的土地。大学四年,只有一半在母校度过,是该庆幸呢还是惭愧呢,有时想想明年一月底从台湾风风火火赶回来,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几年的朋友还没来得及好好相处好好坐下来说个话,大家就又匆匆打点行装各奔东西,也好不凄凉。但不管怎样,我不能去迎合我不喜欢的体制和环境,我不需要在畸形的竞争中,在一套我不认可的价值观中摸爬滚打自我糟践以求胜出。况且我曾经努力过,而最后落到一个局外人和看客的结果,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吧。失败者又怎样,我只需要离开,去到自己认可同时又认可自己的地方做一个强者就好了。幸运地,伯克利给了我这样的认可和充分发挥的环境。同样幸运的,短短四个月,就能得其精华。 但大学三年这么走来,回望每一步,都不曾后悔,毕竟不顺也是在为之后的改变做铺垫。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体验,从未停止过追寻的步伐,生活在五彩中穿梭,还算是一段精彩旅程吧。 我是伯克利人 回顾这一段与伯克利的故事,真的很有意思。从最开始申请时那种高不可攀的向往与仰慕,到后来竟然不可思议地梦想成真。当时在港大为激励自己而设为桌面背景的那幅远眺金门大桥的壮美图片,后来竟成了宿舍窗外天天相伴的熟悉风景。从对这里文化的一无所知,到开始接触并为之震撼(当时还对那种自由持怀疑态度),进而到现在的完全接受、融入、内化,让伯克利式的自由精神成为自身最珍视的财富。 校园里立着一面主题为 “Thanks to Berkeley” 的学生 “ 笑脸墙 ” 。它以人像拼贴的方式来显示这里文化的亲切随和以及多元包容。作为校园里一道独特抢眼的风景,它早已远远超越其宣传目的而成为伯克利精神最真实生动的表现。每次看到港大宣传品上写有的 “diversity” 之类的字眼,我都会一笑而过;而站在这面墙前,细细品着照片上那一句句话语,强烈的共鸣令我心潮澎湃、感动不已。每一句话,都从不同角度,简单而深刻地诠释了这里的精神。以下的摘录,不仅表达了我和这些伯克利学子的共同心声,更饱含着自己对这里发自心底的永远的爱与感激,和离别前的极度不舍与深情眷恋。 Be led by your dreams, not pushed by your problems. Berkeley is like a maze, but you always find your way. Learned how to be a big fish in a big pond. Berkeley- you have challenged me like no other. Bring it on! Everyday… is EXTRORDINARY! I’m redefining myself,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I found I’m not too small for anything. I am now more than ever. Berkeley taught me to listen better and scream louder. Play the game, be the one to change the rules! Cal has affirmed my passion to give back to the community. Berkeley is not just a university, it’s a home. When I came I didn’t know what Cal was, now I don’t know what Cal isn’t. Cal made my life WHOLE. ------------------ 文中已强调,这篇文章讲述的只是个人经历、个人观点,并带有不可避免的偏见和主观。尊重别人的选择,同时执着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 这是我向来崇尚的原则。但如果自己的故事真的能给别人在选择时提供多一层维度的思考,本人也十分荣幸。 不偏执不夸张,只是比较坚持己见。充满热情的表达与冷静理智的思考,都是本我最珍视的特质,却也难免在冲撞中有所偏颇。毕竟感性与理性这对矛盾的调和,是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的平衡。 注:非常喜欢文中“ 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给人多少知识和技能,不是它的头衔和你最终拿到的那干巴巴的一纸文凭,而是它的精神文化 ——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渗透,这种最无法形容却又带给人最大冲击的无形财富,看不见摸不着,遍及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充盈于每一丝空气里 —— 它无处不在,却又最难找到 ”这句话。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即使它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宏伟的办公楼,没有漂亮的校园,但是它给了我最珍贵的东西-大学精神。一所大学有了自己的精神才有了自己的灵魂,才会有自己独特地凝聚力,这才是我们热爱的。当国内现在的大学臣服于金钱、权利,而丧失了自己的本性,让我们很难说爱你啊,我的母校!!! 本文不是针对清华、港大和伯克利大学,只是很喜欢作者的经历与精神,与大家分享!
2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仰:科学不能承受之重
热度 3 老李 2012-7-10 10:24
[转载]信仰:科学不能承受之重
科学哲学学者李侠谈信仰:科学不能承受之重 【博主按】刚刚从网上看到这篇访谈,突然想到前些日子,在电话里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洪蔚老师的采访,聊得很愉快,洪蔚老师的文字功夫很漂亮,出手也很快,的确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科学与信仰是大话题,如何避免两种情况的出现就是我们当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不能搞成学术论文模样,毕竟报纸是要通过大众媒体的形式把一种理念以公众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次,不能变得太流俗,那样的话这个主题就给浪费了,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毕竟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自己需要逐渐加深认识与理解的过程。一个时代的问题,需要多方力量去共同拯救,每个人只要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就可以了。与洪蔚老师的合作很愉快,是为记! ■本报记者 洪蔚 19世纪中后期,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的开篇写道:科学与艺术,是苦难人生的两盏明灯。他把科学与艺术,提到了等同于信仰的高度。 今天,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正实现着人们上天入地梦想的时代,“信仰缺失”的悲叹声也正此起彼伏地响起。 “能把科学当成信仰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科学哲学学者李侠。 《中国科学报》:以往人们一说信仰就想起宗教,现在一些人认为,信仰是一种判断,因此有人说:“我信仰科学。”您认为科学是否能被当做一种信仰? 李侠: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人们为什么需要信仰?信仰是什么? 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信仰是与人类终极关怀有关的东西。人类的终极关怀是全方位的,于是,问题出现了:科学是否能满足这种全方位的、对人的关怀呢? 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类灵魂的解释,人类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欲望、勇气、理性。科学可以满足理性的需求,却不能节制欲望,也不能提升人的勇气。人是一种对未来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的动物,关怀可以消解这种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需要信仰的原因。 而科学自身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按柏拉图的说法,人的欲望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来调节,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加勇气。 《中国科学报》: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曾说,科学与艺术是苦难人生的两盏明灯。从这点看,在人类思想史上,很多哲人曾对科学寄予厚望,提到了信仰的高度,尼采就是其中一位。 李侠:从这句话里,我感触较深的是另一个方面。尼采的时代,正是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按马克思的话说: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甚至比以往时代财富的总和还要多。 其实,从启蒙运动起,伴随着现代科技不可阻挡的脚步,人类开始从内心里接受并相信进步的理念,这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希望。在那个高度推崇科学的时代,我认为,尼采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提到了科学,而是他依然没有忘记艺术,并把艺术和科学并列起来——艺术恰恰是可以满足人类关怀的东西。 人这种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之一,就是他具有两种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科学增加了人的能力——谋取物质生活的能力。400多年来,现代科学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人类饥饿和死亡,如今在发达社会饿死人的现象基本杜绝。今天出现信仰危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没有得到满足。从科学的特性看,它的对象是物,从来就不是人。与人类心灵有关的问题上,科学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片面推崇科学,只会导致一个更加物质化的社会。如今,我们的社会不提关怀,只提效率,效率是科学范畴的事,同时也是一种对人很冷漠的东西,对效率的追求实际上掩盖了意识形态的落后。片面推崇科学,是危险的,甚至会给理性本身带来危机,造成工具理性的泛滥。 因此,对“决策科学化”这种说法,我也常有所怀疑,因为决策是涉及人的,这种说法,并没有给人的关怀留下空间。以目的的美好,掩盖手段的残忍,也是科学的特性之一。 《中国科学报》: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笃信宗教,在极度贫困中,创下了极高的幸福值。代表幸福的信仰与代表进步的科学是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人类为了信仰是否要牺牲进步? 李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的确在很多宗教国家,人们在极度贫困中自我幸福感并不低。这中间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不是唯一的信仰。因此,近代欧洲科学兴起的四百年,也是宗教不断被科学挑战的四百年,科学的祛魅作用,加上时代发展方式的变化,最终宗教无可挽回地衰落了,但这不能否定人类对于信仰的需要。因此,仍然恪守保守宗教,是造成他们落后的原因之一。 第二,关于幸福感,有一个公式:“能力-欲望=幸福感”。科学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能力,而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极大地削减欲望,是这些国家感到幸福的原因。 《中国科学报》:这实际上涉及到宗教、科学、信仰三者间的关系。 李侠:这三者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人类生活的三个领域:公共领域、社会领域、私人领域。这三个领域各自有着不同的需求。从以往的历史看,宗教曾给人类带来灾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它过度侵占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完全主宰了公共、社会、私人三个领域。在遇到科学的挑战后,它逐渐退回到本应归属的私人领域。 而科学则应该属于社会领域范畴,如果在击败宗教后,反过来占据宗教曾占据的全部三个空间,科学也会像宗教一样,给人类带来灾难。 《中国科学报》:宗教是一种退化的信仰,科学无法独自承载终极关怀的重负,您认为在当前信仰危机的呼声中,我们是否有能力寻求新的信仰? 李侠:我认为短时间内难度很大。我们与自己的传统文化割裂得太久,曾经取代传统文化的共同信仰,由于没有体现出对于现实的人的真切关怀,也随之没落下来。那些曾经维系我们精神的共同规范,在错位与扭曲中,今天都已经开始崩溃。曾经,人们还信仰过权威。权威在先民时代,代表着可以预知未来、与神灵沟通的“先知”,这种信仰,也曾经安抚过人们对未来的恐惧之心。 在权威的力量已经被消解的当下,消失的不仅仅是权威的专断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拯救性。我们身处于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人类第一次如此近地与“三不”社会相遇:不可靠、不确定、不安全。拯救的力量来自哪里呢? 危机真切存在,在建立起新的信仰前,我们能不能寻求一种替代品呢?我近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认为真理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品,但还不够,我们需要的是真、善、美有机组合的三元结构。 对真、善、美,我是这样理解的:真,是人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与人类自由相关,标度着人的存在状态;善,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对至善的追求是幸福的源泉;美,是对自我内心的关怀,它能带来一种心灵的愉悦。 如今的社会正进入个人化、私人化的社会,信仰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无论一个人持有何种信仰,如果能以真、善、美的标准,经营好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那么目前所谓“信仰危机”的核心——关怀危机,是可以平安渡过并得到改善的。这个三元结构也是对科学“非人性化”部分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刚才说了尼采的伟大之处,是他没有抛开艺术,而人性化的艺术,使他的命题有着自我纠错的能力,到今天看依然合理,我说的三元结构,实际上也是把他的命题,变成了三盏明灯:科学、艺术、至善。 其实,在要不要建立起新的信仰这一问题上,我自身也有些矛盾,从人类历史,特别是从科学与宗教的对阵中,不难看出,当新的信仰诞生、被接纳、被推崇后,必然会有扩张的危险。因此,我也担心,一旦新的信仰打跑了科学(像科学打跑宗教那样),并扩张起来,人类又会面临什么呢?信仰应该是自生自发的产物,而非人为设计所强加。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思想史就是一直在寻求信仰、建立信仰,在信仰的平衡与失衡中,探索着前行的。 《中国科学报》 (2012-07-09 B1 思想周刊)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41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科学哲学学者李侠谈信仰:科学不能承受之重
wliming 2012-7-9 11:53
【博主评:我基本同意这位哲学家的认识。我个人感到,科学至高无上,宗教是对人类心灵的慰藉,艺术是人类的精神食量。】 19世纪中后期,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的开篇写道:科学与艺术,是苦难人生的两盏明灯。他把科学与艺术,提到了等同于信仰的高度。 今天,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正实现着人们上天入地梦想的时代,“信仰缺失”的悲叹声也正此起彼伏地响起。 “能把科学当成信仰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科学哲学学者李侠。 《中国科学报》:以往人们一说信仰就想起宗教,现在一些人认为,信仰是一种判断,因此有人说:“我信仰科学。”您认为科学是否能被当做一种信仰? 李侠: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人们为什么需要信仰?信仰是什么? 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信仰是与人类终极关怀有关的东西。人类的终极关怀是全方位的,于是,问题出现了:科学是否能满足这种全方位的、对人的关怀呢? 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类灵魂的解释,人类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欲望、勇气、理性。科学可以满足理性的需求,却不能节制欲望,也不能提升人的勇气。人是一种对未来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的动物,关怀可以消解这种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需要信仰的原因。 而科学自身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按柏拉图的说法,人的欲望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来调节,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加勇气。 《中国科学报》: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曾说,科学与艺术是苦难人生的两盏明灯。从这点看,在人类思想史上,很多哲人曾对科学寄予厚望,提到了信仰的高度,尼采就是其中一位。 李侠:从这句话里,我感触较深的是另一个方面。尼采的时代,正是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按马克思的话说: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甚至比以往时代财富的总和还要多。 其实,从启蒙运动起,伴随着现代科技不可阻挡的脚步,人类开始从内心里接受并相信进步的理念,这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希望。在那个高度推崇科学的时代,我认为,尼采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提到了科学,而是他依然没有忘记艺术,并把艺术和科学并列起来——艺术恰恰是可以满足人类关怀的东西。 人这种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之一,就是他具有两种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科学增加了人的能力——谋取物质生活的能力。400多年来,现代科学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人类饥饿和死亡,如今在发达社会饿死人的现象基本杜绝。今天出现信仰危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没有得到满足。从科学的特性看,它的对象是物,从来就不是人。与人类心灵有关的问题上,科学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片面推崇科学,只会导致一个更加物质化的社会。如今,我们的社会不提关怀,只提效率,效率是科学范畴的事,同时也是一种对人很冷漠的东西,对效率的追求实际上掩盖了意识形态的落后。片面推崇科学,是危险的,甚至会给理性本身带来危机,造成工具理性的泛滥。 因此,对“决策科学化”这种说法,我也常有所怀疑,因为决策是涉及人的,这种说法,并没有给人的关怀留下空间。以目的的美好,掩盖手段的残忍,也是科学的特性之一。 《中国科学报》: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笃信宗教,在极度贫困中,创下了极高的幸福值。代表幸福的信仰与代表进步的科学是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人类为了信仰是否要牺牲进步? 李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的确在很多宗教国家,人们在极度贫困中自我幸福感并不低。这中间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不是唯一的信仰。因此,近代欧洲科学兴起的四百年,也是宗教不断被科学挑战的四百年,科学的祛魅作用,加上时代发展方式的变化,最终宗教无可挽回地衰落了,但这不能否定人类对于信仰的需要。因此,仍然恪守保守宗教,是造成他们落后的原因之一。 第二,关于幸福感,有一个公式:“能力-欲望=幸福感”。科学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能力,而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极大地削减欲望,是这些国家感到幸福的原因。 《中国科学报》:这实际上涉及到宗教、科学、信仰三者间的关系。 李侠:这三者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人类生活的三个领域:公共领域、社会领域、私人领域。这三个领域各自有着不同的需求。从以往的历史看,宗教曾给人类带来灾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它过度侵占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完全主宰了公共、社会、私人三个领域。在遇到科学的挑战后,它逐渐退回到本应归属的私人领域。 而科学则应该属于社会领域范畴,如果在击败宗教后,反过来占据宗教曾占据的全部三个空间,科学也会像宗教一样,给人类带来灾难。 《中国科学报》:宗教是一种退化的信仰,科学无法独自承载终极关怀的重负,您认为在当前信仰危机的呼声中,我们是否有能力寻求新的信仰? 李侠:我认为短时间内难度很大。我们与自己的传统文化割裂得太久,曾经取代传统文化的共同信仰,由于没有体现出对于现实的人的真切关怀,也随之没落下来。那些曾经维系我们精神的共同规范,在错位与扭曲中,今天都已经开始崩溃。曾经,人们还信仰过权威。权威在先民时代,代表着可以预知未来、与神灵沟通的“先知”,这种信仰,也曾经安抚过人们对未来的恐惧之心。 在权威的力量已经被消解的当下,消失的不仅仅是权威的专断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拯救性。我们身处于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人类第一次如此近地与“三不”社会相遇:不可靠、不确定、不安全。拯救的力量来自哪里呢? 危机真切存在,在建立起新的信仰前,我们能不能寻求一种替代品呢?我近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认为真理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品,但还不够,我们需要的是真、善、美有机组合的三元结构。 对真、善、美,我是这样理解的:真,是人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与人类自由相关,标度着人的存在状态;善,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对至善的追求是幸福的源泉;美,是对自我内心的关怀,它能带来一种心灵的愉悦。 如今的社会正进入个人化、私人化的社会,信仰的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无论一个人持有何种信仰,如果能以真、善、美的标准,经营好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那么目前所谓“信仰危机”的核心——关怀危机,是可以平安渡过并得到改善的。这个三元结构也是对科学“非人性化”部分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刚才说了尼采的伟大之处,是他没有抛开艺术,而人性化的艺术,使他的命题有着自我纠错的能力,到今天看依然合理,我说的三元结构,实际上也是把他的命题,变成了三盏明灯:科学、艺术、至善。 其实,在要不要建立起新的信仰这一问题上,我自身也有些矛盾,从人类历史,特别是从科学与宗教的对阵中,不难看出,当新的信仰诞生、被接纳、被推崇后,必然会有扩张的危险。因此,我也担心,一旦新的信仰打跑了科学(像科学打跑宗教那样),并扩张起来,人类又会面临什么呢?信仰应该是自生自发的产物,而非人为设计所强加。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思想史就是一直在寻求信仰、建立信仰,在信仰的平衡与失衡中,探索着前行的。 《中国科学报》 (2012-07-09 B1 思想周刊)
个人分类: 人生|1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打击“信仰疗法”受益者的信仰是什么意思呢?
热度 2 zhanghuatian 2012-6-28 16:29
很多科研人士认为气功的疗法等是“信仰疗法” 并认可信仰疗法有一定的疗效。 作为外行人的我表示可以接受这种观点。 正是因为这样,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个别“科学家”总是喜欢以科学之名来否定“信仰疗法”的理论?那些信仰疗法的受益者通过“信仰”少吃点“科学的药物”有什么不好吗? 实在不理解这些“科学家”的行为有什么意义?难道是怕信仰疗法让你赚不着卖药的钱?这好像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科研人士不见得都有高尚的人格,尤其是一些打着理性旗号的人更应该警惕。
698 次阅读|2 个评论
80后一代,我们的使命是找回信仰
热度 5 Jacking 2012-6-23 13:17
在电影《一次别离》中有个场景非常深刻。男主角在一次争吵中不小心把在他家做家政的中年妇女推倒,结果这名妇女流产了。中年妇女的丈夫非常生气,要把男主角告上法庭,如果成功,这将是一件过失杀人案件。而男主角并不承认是他的行为导致她的流产,而认为是中年妇女自己摔倒导致流产的。经过一番争执之后,双方达成协议,由男主角支付中年妇女家庭一笔赔偿费,中年妇女的丈夫不起诉男主角。最深刻的一幕由此到来,男主角把钱送到中年妇女家里,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中年妇女对着可兰经发誓,说是男主角的行为导致了她的流产。但中年妇女不敢这么做,因为在被男主角推倒的前一天她自己被车撞了一下,她现在也不敢确定是不是他的行为造成她的流产。万一不是,那她就欺骗了可兰经,这是会受到惩罚的,她万分惧怕这种神灵的惩罚,所以她无论如何也不肯对着可兰经发誓。要知道,这时候他的丈夫已经失业已久,欠债很多,家庭濒临破产,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存下去的希望。结果,信仰压倒了一切,中年妇女和她的丈夫没有拿下这笔钱。   看完这个电影,“信仰”两字长时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它是如此的陌生,如此的神秘,如此的神奇,还有如此的遥远,仿佛在我二十几年的生命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成长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没有经历过贫穷,没有经历过战火,没有经历过动乱。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富国家,穷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对我们来说就是政府和百姓,老板和员工,别人和自己。人生对我们来就是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家庭。从小到大,我们都围绕着数字打转:考试多少分,班里多少名,工资多少钱,房子多少平。在数字这把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变得简单而无知,不知道何为激情,不知道何为梦想,不知道何为修身齐家,也不知道何为信仰。于是乎,我们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麻木当深沉,把怯懦当稳健,把油滑当智慧。于是乎,勇敢变成莽撞,执着变成偏激,求真变成无知,激情变成幼稚。   当我们开始独立去认识这个社会时,才发现婴儿喝牛奶是会长肾结石的,儿童玩具是用垃圾做的,医用胶囊是用皮鞋熬的;才发现拆迁是需要暴力的,农民工的工资是可以拖欠的,爹是可以用来拼的;才发现官员不收钱是不合群的,医生不拿回扣是违背潜规则的,演员不晒几张艳照是没前途的……一个缺少信仰的国度,一切皆有可能。   有几个人一起赶路,突然有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走得太快,把灵魂扔在后面了,我们得等到它。是啊,我们的前辈们带我们走得太快,不小心把我们的信仰给扔下了。这不是我们的错,但需要我们去承担,去改变,去弥补,去挽回。80后一代,我们的使命是找回信仰。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189 次阅读|10 个评论
黑老大多拜佛,但不是为了信仰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2-6-8 12:44
黑老大多拜佛,但不是为了信仰
黑老大多拜佛,但不是为了信仰 黑颜色的老大,喜欢拜佛。 但是,黑老大拜佛绝对不是为了信仰。 披着假信仰的外衣, 是可怕的人。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216 次阅读|2 个评论
胡适致毕业生: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热度 2 shaofeng222220 2012-5-22 17:04
胡适 1932年7月3日 《独立评论》第7号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 (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 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 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费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 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法朗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 (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有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邹少锋2012.5.22.转载 另附毛子水教授于胡适墓志铭上的一句话:形骸终要化灭,陵 谷也会变易,但在墓中这位哲人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380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点疑惑
热度 4 陈龙珠 2012-5-21 17:37
17:30,收工前,灌点水: 教学质量评估折腾,有人呼吁取消教学质量评估; 重点学科评选乱象,有人呼吁取消重点学科评选; 大学办得如同政府,有人呼吁高等学府去行政化; 院士大师评选不端,有人呼吁取消院士大师评选; 科技奖励评选腐败,有人呼吁取消科技奖励评选; ... ... 金钱分配不公或获取不法 有人呼吁取消人民币吗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1729 次阅读|6 个评论
信仰
zjmjz 2012-5-6 18:29
夏天悄然而至 迎来了 繁忙的六月 收获的六月 洒下汗水 撑起一扁舟 装载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小快乐 眯着眼 嘴角上翘 偷着乐 在生命里的每一个日子里 充满希望 过着 压力 动力 毅力 我相信 明天会变得更好 憧憬 未来 积累 一点一滴 从小做起 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相信 我深信 未来向我们走来 伸开双手 深情拥抱 我的信仰 就是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素食不是信仰的问题,而是伦理学论证的问题!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5-2 00:39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504:素食不是信仰的问题,而是伦理学论证的问题! 许多人对于宣传素食很不耐烦,他会说吃什么怎么吃是个人的自由,与伦理道德无关,别人管不着。你素食是你个人的信仰,不要喋喋不休劝别人相信你这一套。这种看法貌似很符合自由主义立场,容易被人接受,其实是很out的说法。 实际上,吃什么怎么吃,与动物关系甚大。而动物伦理学的新发展,对于将动物排除在伦理道德关怀之外的传统做法提出了挑战。 详细的论证涉及诸多因素,简单地说,大致思路是这样的:如果人们接受“人类可以素食而保持健康”这一事实,接受“非人类动物可以感知痛苦”这一事实,接受“非人类动物也有自己的利益”这一观点,接受在伦理学上“不同物种成员的利益必须同等考虑”的原则,那么就必须接受“非人类动物”也是我们伦理学关怀对象这一结论,我们就有必要尽量避免给非人类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屠杀,素食问题就是动物伦理学的结论。 功利主义和权利论的具体论证有所不同,在具体观点上也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思路有其一致性。在各种特定因缘之下,素食伦理对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类动物提出什么样的具体要求,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这是个学理问题,是个基于事实的论证问题,而非信仰问题。 你可以反对素食主义,但是前提是必须要反驳素食主义的伦理学论证。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5169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头发的思考
热度 2 huo311 2012-4-22 21:02
从我上研究生开始,由于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头发掉的相当厉害。说真的,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外表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是的,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我的内心又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当我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我有些心慌。我发现,果真如书上所言,我心外无物,心中亦无物。说的幽默一点,是内外皆空,几近于道。说的现实一点,我什么都没有,我甚至还不如随风飘摇的蒲公英,至少它还有心,还有未来的希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直以来,我是相当自负的,我相信我是不同的,也注定要做些不同的事情。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外部条件,但是我有出众的耐心,坚定地信念,优雅的慈悲,这些虽然看起来毫无价值,但是我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是无价的。我有时甚至会暗自庆幸,庆幸冥冥中命运对我的恩惠,,他没给我美丽的外表,但是给了我美丽的智慧,他没给我显赫的身世,但给了我美好的童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可以通过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是自由的,因为我的思想可以没有羁绊。我确实不应该要求什么,因为这些东西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得到,或者无法领悟的。 但是,如果我错了呢?我根本就没有智慧,我的骄傲不过是自卑的外部表现。我永远也不会自信,不会有勇气,因为我突破不了我曾经经历的阴影。我喋喋不休的说着的只能是我对这个世界一切不公平的抱怨,我除了满肚子的酸水还有什么呢? 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我什么都不是,我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自信,因为真正的自信来源于内心坚定地信念,我有什么信念呢?我不过什么都没有罢了。 想到这里,我笑了。这两天困扰我的问题终于被我破解了。我明白了,我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我敢于面对一切,包括我自己的懦弱,那这样的我真的懦弱吗?真正的强大,从来都不需要外部的证明,因为外部的东西总会朽坏,但是强大的心灵,会让你战胜自己。这就行了,过分的奢求必然带来失望,幸福的奥义在于努力得到。 一家之言,到此为止。 祝你们幸福,反正我已经够幸福了。
2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最小努力原理与宗教信仰
热度 10 Wuyishan 2012-4-19 06:59
最小努力原理与宗教信仰 武夷山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人类学系的 Pascal Boyer ( Religion Explained (宗教之解释)一书的作者)在 2008 年 10 月 23 日出版的《自然》周刊上发表短文, Religion : Bound to believe? (非信不可的宗教?),文章说: 有朝一日,也许我们能找到有力的证据表明:宗教(不是指现代形态的、社会政治设制意义上的宗教)思维的能力对古人的适应性作出了贡献。我们现有的证据只能支持一个平和的结论:宗教思维似乎是我们的标准认识能力的一个突现特征。 某些形态的宗教思维对于我们的认知系统来说似乎是最小阻力路径,反之,不信仰宗教则一般来说是对我们的天然认知倾向( disposition )进行对抗的结果,是需要付出有意识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不信仰宗教”绝不是最容易传播的意识形态。 博主:这就是说,宗教信仰是符合最小努力原理的“自然”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宗教对我来说很新鲜,故做个笔记。 相关阅读: 武夷山, 知识组织中的最小努力原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384548 。 Pascal Boyer 的原文如下( http://www.godlessgeeks.com/LINKS/Bound.htm ): Religion: Bound to Believe? by Pascal Boyer Atheism will always be a harder sell than religion, Pascal Boyer explains, because a slew of cognitive traits predispose us to faith. Is religion a product of our evolution? The very question makes many people, religious or otherwise, cringe, although for different reasons. Some people of faith fear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underlying belief could undermine it. Others worry that what is shown to be part of our evolutionary heritage will be interpreted as good, true, necessary or inevitable. Still others, many scientists included, simply dismiss the whole issue, seeing religion as childish, dangerous nonsense. Such responses make it difficult to establish why and how religious thought is so pervasive in human societies — an understanding that is especially relevant in the current climate of religious fundamentalism. In asking whether religion is one of the many consequences of having the type of brains we come equipped with, we can shed light on what kinds of religion 'come naturally' to human minds. We can probe the shared assumptions that religions are built on, however disparate, and examin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ethnic conflict. Lastly, we can hazard a guess at what the realistic prospects are for atheism.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evolutionary and cognitive study of religion has begun to mature. It does not try to identify the gene or genes for religious thinking. Nor does it simply dream up evolutionary scenarios that might have led to religion as we know it. It does much better than that. It puts forward new hypotheses and testable predictions. It asks what in the human make-up renders religion possible and successful. Religious thought and behaviour can b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natural human capacities, such as music, political systems, family relations or ethnic coalitions.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 promise to change our view of religion. Based on assumption One important finding is that people are only aware of some of their religious ideas. True, they can describe their beliefs, such as that there is an omnipotent God who created the world, or that spirits are hiding in the forest. But cognitive psychology shows that explicitly accessible beliefs of this sort are always accompanied by a host of tacit assumptions that are generally not available to conscious inspection. For instance,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most people entertain highly anthropomorphic expectations about gods, whatever their explicit beliefs. When they are told a story in which a god attends to several problems at once, they find the concept quite plausible, as gods are generally described as having unlimited cognitive powers. Recalling the story a moment later, most people say that the god attended to one situation before turning his attention to the next. People also implicitly expect their gods' minds to work much like human minds, displaying the same processes of perception, memory, reasoning and motivation. Such expectations are not conscious, and are often at odds with their explicit belief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unlike conscious beliefs, which differ widely from one tradition to another, tacit assumptions are extremely similar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religions. These similarities may stem from the peculiarities of human memory.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people best remember stories that include a combination of counterintuitive physical feats (in which characters go through walls or move instantaneously) and plausibly human psychological features (perceptions, thoughts, intentions). Perhaps the cultural success of gods and spirits stems from this memory bias. Humans also tend to entertain social relations with these and other non-physical agents, even from a very young age. Unlike other social animals, humans are very good at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relations with agents beyond their physical presence; social hierarchies and coalitions, for instance, include temporarily absent members. This goes even further. From childhood, humans form enduring, stable and important 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 fictional characters, imaginary friends, deceased relatives, unseen heroes and fantasized mates. Indeed, the extraordinary social skills of humans, compared with other primates, may be honed by constant practice with imagined or absent partners. It is a small step from having this capacity to bond with non-physical agents to conceptualizing spirits, dead ancestors and gods, who are neither visible nor tangible, yet are socially involved. This may explain why, in most cultures, at least some of the superhuman agents that people believe in have moral concerns. Those agents are often described as having complete access only to morally relevant actions. Experiments show that it is much more natural to think "the gods know that I stole this money" than "the gods know that I had porridge for breakfast". In addition, the neurophysiology of compulsive behaviour in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 is beginning to shed light on religious rituals. These behaviours include stereotyped, highly repetitive actions that participants feel they must do, even though most have no clear, observable results, such as striking the chest three times while repeating a set formula. Ritualized behaviour is also seen in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and in the routines of young children. In these contexts, ritual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oughts about pollution and purification, danger and protection, the required use of particular colours or numbers or the need to construct a safe and ordered environment. We now know that human brains have a set of security and precaution networks dedicated to preventing potential hazards such as predation or contamination. These networks trigger specific behaviours such as washing and checking one's environment. When the systems go into overdrive they produce obsessive-compulsive pathology. Religious statements about purity, pollution, the hidden danger of lurking devils, may also activate these networks and make ritual precautions (cleansing, checking, delimiting a sacred space) intuitively appealing. Finally, studies of social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demonstrate a specifically human coalitional capacity, which has an impact on religion. Humans are unique among animals in maintaining large, stable coalitions of unrelated individuals, strongly bonded by mutual trust. Humans evolved the cognitive tools to achieve this. They know how to gauge others' reliability. They can recall episodes of interaction and infer what people's characters are like. They can emit and detect costly, hard-to-fake signals of commitment. This coalitional psychology is involved in the dynamics of public religious commitment. When people proclaim their adherence to a particular faith, they subscribe to claims for which there is no evidence, and that would be taken as obviously wrong or ridiculous in other religious groups. This signals a willingness to embrace the group's particular norm for no other reason than that it is, precisely, the group's norm. Cognitive cache So is religion an adaptation or a by-product of our evolution? Perhaps one day we will find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a capacity for religious thoughts, rather than 'religion' in the modern form of socio-political institutions, contributed to fitness in ancestral times. For the time being, the data support a more modest conclusion: religious thoughts seem to be an emergent property of our standard cognitive capacities. Religious concepts and activities hijack our cognitive resources, as do music, visual art, cuisine, politics, economic institutions and fashion. This hijacking occurs simply because religion provides some form of what psychologists would call super stimuli. Just as visual art is more symmetrical and its colours more saturated than what is generally found in nature, religious agents are highly simplified versions of absent human agents, and religious rituals are highly stylized versions of precautionary procedures. Hijacking also occurs because religions facilitate the expression of certain behaviours. This is the case for commitment to a group, which is made all the more credible when it is phrased as the acceptance of bizarre or non- obvious beliefs. We should not try to pinpoint the unique origin of religious belief, because there is no unique domain for religion in human minds. Different cognitive systems handle representations of supernatural agents, of ritualized behaviours, of group commitment and so on, just as colour and shape are handled by different parts of the visual system. In other words, what makes a god-concept convincing is not what makes a ritual intuitively compelling or what makes a moral norm self-evident. Most modern, organized religions present themselves as a package that integrates all these disparate elements (ritual, morality, metaphysics, social identity) into one consistent doctrine and practice. But this is pure advertising. These domains remain separated in human cognition.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mind has no single belief network, but myriad distinct networks that contribute to making religious claims quite natural to many people. The findings emerging from this cognitive-evolutionary approach challenge two central tenets of most established religions. First, the notion that their particular creed differs from all other (supposedly misguided) faiths; second, that it is only because of extraordinary events or the actual presence of supernatural agents that religious ideas have taken shape. On the contrary, we now know that all versions of religion are based on very similar tacit assumptions, and that all it takes to imagine supernatural agents are normal human minds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n the most natural way. Knowing, even accepting these conclusions is unlikely to undermine religious commitment. Some form of religious thinking seems to be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for our cognitive systems. By contrast, disbelief is generally the result of deliberate, effortful work against our natural cognitive dispositions — hardly the easiest ideology to propagate. FURTHER READING: Religion Explained: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Religious Thought , by Boyer, P. (Basic Books, 2001) Behav. Brain Sci. 29, 1–56, by Boyer, P. Lienard, P. (2006) Consilienc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by Wilson, E. O. (Little Brown Co., 1998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6163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家的信仰比例与其学科的“科学性”程度成正比
热度 14 lvnaiji 2012-4-13 16:52
吕乃基 偶尔看到这样一份材料。 1969 年,卡内基委员会对 60,028 名美国学者作问卷调查,发现科学家的信仰比例与其学科的科学化程度成正比。越是科学性强的学科,其科学家的信教比例也越高;反之则低。 60% 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自称“宗教人”,排行第一;其次是物理科学家和生命科学家, 55% 。倒数前 3 位则是人类学家( 29% )、心理学家( 33% )和社会学家( 49% )。研究者的结论是“最不宗教的人在最少科学性的学科中”,这些人之所以倾向于非宗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学科不太够格成为发达的科学! 科学与宗教在西方是一体两翼。科学着眼于物,宗教着眼于人,着眼于所有的生命,乃至万物。这种一体两翼的关系既是西方文化的一体两翼,也是西方人之为人的一体两翼。广义地说,科学与宗教都是人类知识的特定类型,所谓一体两翼以及其间的各种知识就构成了知识的完整谱系。特定知识,如物理、天文学、伦理学等,可以位于知识谱系偏于一端的特定位置;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体现知识谱系的全部,而不是某个极端。 于是,科学家,尤其是最具“科学性”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类似的,斯诺在论述“两种文化”时特别指出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因为在知识谱系中偏于一隅,特别需要宗教等处于另一隅知识的平衡,以保持内心的均衡与安适。至于人类学家等,本来其知识并不处于任一个极端,因而其内心对宗教等知识的渴求就不如数学家等如此强烈。 西方医学和科学是由传教士传入中国,传教是首要的,传科学,只是“买一送一”。然而到了中国后,中国只接受了科学这一侧,而且只是其中的结论,或者说“用”的部分。特别在 49 年后尤为如此。所以中国的西医见物不见人,如今的医患矛盾或许也与此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确保处于知识谱系的中间地带,而传统文化的“入世”和学以致用,干脆疏离知识谱系。 是否可以认为,国人不在知识谱系的任何一个极端,甚至根本不在知识谱系之上。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8668 次阅读|35 个评论
[转载]刘晓江:统一思想 坚定信仰
whyhoo 2012-4-12 21:41
统一思想是统一行动的前提。坚持用被实践证明正确的党的理论武装思想,形成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使命任务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特别是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进一步统一思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   坚持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伟大贡献。重视并善于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是党在长期建党实践中形成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主席都十分重视统一党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思想统一,强调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邓小平同志强调,“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统一。有了思想的统一,才有行动的统一”。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念上的坚定,是全党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和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要凝聚力量、统一行动,一要靠严密的组织,二要靠统一的思想”;要“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统一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每当处于重要的关头、关键的时刻,每当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都根据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把统一思想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大力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保证党和人民各项事业胜利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事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在这样一个大国里,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进一步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这样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创造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   统一思想,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信念,切实把意志和行动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统一思想必须建立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与各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掌握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切实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就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的领悟和理解,切实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特点规律,牢牢把握当代中国进步的正确政治方向、科学发展道路和基本社会制度,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上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点。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党的章程,深刻理解党的政治主张、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充分认清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所处国际地位以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切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   统一思想的目的是要坚定政治信仰,保持党员队伍思想上的纯洁性,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中站稳正确立场。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错综复杂。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思潮多元多样活跃,思想理论领域杂音噪音有所增多。这些都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形成了影响和冲击,党的思想统一与纯洁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国际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对我西化分化的渗透力度,极力推销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面对改革开放遇到的收入差距、就业压力、社会管理等深层矛盾和困难,有的对如何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走下去产生了迷惘,而一味地从西方的发展理论和道路中寻找答案;有的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存在本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无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在探索改革道路上踌躇不前,提出要倒退到改革开放前所走的老道路上去。这些错误思想和倾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完全脱离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直接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对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影响和干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更加自觉地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坚决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想观点的影响,坚决反对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政治倾向和言行,坚决批驳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错误政治言论和各种有害信息,坚决防止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坚决禁止乱议论、乱打听、乱传播小道消息,以及不负责任地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坚决不听、不信、不传各种政治谣言特别是网上政治谣言,确保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明辨是非、划清界限,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赖,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四   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统一思想、坚定信仰更为重要。我军的性质宗旨所提出的政治要求,就是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这就要求军队统一思想,一定要统一到党的政治思想要求上来,不断强化官兵旗帜意识、军魂意识、政治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在深化学习教育中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充分理解把握上的。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官兵,认真学习贯彻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在内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深入持久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统一官兵思想、凝聚军心士气的重要作用,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加强对舆论特别是网上舆论的引导,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影响,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要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尤其要开展好“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和“赞颂科学发展成就、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学习教育活动。   要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中统一思想。只有打破习惯思维和陈旧观念的束缚,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思想统一。要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军队改革,努力使思想观念适应国内外快速发展变化的新趋势,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创新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要在躬身实践中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认识成果。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自觉用于指导军事实践、推动各项工作,更加扎实地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作者为海军政治委员)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4/t20120412_150672.htm
个人分类: 政治|1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主义与科学
sunon77 2012-4-12 14:35
科学主义与科学
我同意科学主义 的盛行是科学的悲哀。 对于芸芸众生而言, 科学几乎就是取代了宗教的新的信仰。 对于有慧根的人, 自然能看到其中的问题。 科学 能解决一切的想法的确是错误的, 但是科学的确对社会和文化思想有所裨益。重贴我以前的旧文: 一位科学家的生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68do=blogid=48084 Richard Klausner 的 Science in a Dangerous World Richard Klausner 是前任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主席。他做的不是一场学术讲座,而是将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经济动荡、政治纷争的危险世界,科学将对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他讲到,既然人类会因为利益的不同,而彼此的纷争将永在。而科学和技术的最大贡献,将是因为其中立性,将逐渐填平这些由于不同利益而造成的沟壑,使人类在“异中求同”,因而有一个更加公正和机会均等的社会。比如印刷术的发明,将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机会从贵族和僧侣中普及到社会大众中任何一个像捧起书本的人。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将充裕的物质生活从少数人普及到大多数。医学的发展,让治疗疾病的方法,使得社会大众都获得好处。而 InterNet 的发展,将出版权从专业媒体普及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应该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获取知识和技能,接受教育,享受包括医疗等种种社会福利。 同时,科学的好处不仅在于技术化以后,给社会所带的好处,其思想方法也使得我们的社会向良性发展。比如,科学中不崇尚权威,权力不来源于你的职位,而来源于占得住脚的证据。 最后,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科学不仅仅是关心发现自然奥妙的“自了汉”,科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社会。 90 年代初,巴以 Oslo 谈判破裂,两方终止任何接触,“以血换血”的杀戮一时弥漫。如何让已经杀红眼的对手坐下来谈判,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 Richard 负使命于危局,作为总统特使出访中东。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提议建立一个泛中东癌症研究中心。以促进癌症研究交流的名义,邀请以色列、巴列斯坦、埃及、约旦等国的卫生部长和相关的癌症研究科学家们开一个圆桌会议。担心会冷场的他,一开场不是谈组织使命,而是谈他的家庭,有几个孩子,做什么样的研究。于是,大家就纷纷谈起各自的家庭和科研。然后大家才发现,一位卫生部长的妻子正在与乳腺癌抗争,另一位大使的儿子正由于白血病而夭亡。在人类第一杀手“癌症”的面前,人们发现除去宗教、政治的分歧,大家还有这么多相同的经历和遭遇。于是,出乎意料的是,中东癌症研究中心成为唯一一个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地区成立的多国合作组织。而由于科学家们需要在各个国家往来合作,推动了外交上的往来,货币汇兑,推动了彼此金融领域的接触。真是想不到,一个分裂和厮杀的地区和人们,会由于科学,而重新走到一起。 或许,这就是在这个经济的阴云逐渐笼罩全球的时候,科学,还能给与我们信心。
个人分类: 写在科学边上|3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得像老太太的萧敬腾-《信仰》欣赏有感
tianlongipc 2012-4-9 23:35
萧敬腾的歌听得不多 但我承认,他的歌很好听。 尤其喜欢那首《信仰》。 李偲菘的曲,节奏明快,有力度,歌词填的也好,积极乐观向上,充满了进取的力量。 无意间从酷我中看到了萧敬腾这首歌曲的MV,看后感觉怪怪的,萧敬腾长得和个老太太似的,下巴特别明显,不好看,但是挺有味道,尤其是他那别别扭扭随音乐前后俯仰的动作,好像在做护颈保健操,也怪怪的,但是却似乎也蛮有味道,忍不住多看了2遍。 看来,凡事都是如此,只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科研更应该如此。 如果只是要赚人眼球,一定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 虽然,这只是科研之路浅显的不甚正确的看法,但抛弃人云亦云的痼疾,正是成就不同寻常路的开始。
个人分类: 心态最要命|3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鉴鉴人(三)》----我要反三俗
热度 4 freefloating 2012-4-9 07:22
前度日子思虑过度,经常有 CPU 要烧掉的感觉,今天复活节过完了,我也终于可以回归到自我,我终于知道了,信仰的力量不在于肉体的荣耀,而在于精神上的救赎。 感谢我的家人,包容我异于常人的疯狂,陪伴我,宽慰我,用爱和幽默来化解我解不开的逻辑。 感谢那些关心和爱护我的亲人和朋友们,让我体会到爱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恐惧抑郁,那不是小爱,是超越一切的大爱。是你们的爱让我看到了光明,感到了希望,有了光,就没有黑暗。大爱你们! 感谢那些被我逼迫攻击嘲弄的人们的气度,我不是不知道我不够 Grace ,真的不是我不想,是我不能。 再加上我也不算下三滥,我走的剑宗独孤九剑,专挑气宗名博下手,因为我知道他们有“气” 也有“度”,在此一并向各位朋友忏悔道歉,请求包含原谅, 我 其实不过就是希望抨击丑恶,藿香正气,我真的没啥别的想法,单挑总比群殴善良些。 ===O(∩_∩)O 哈哈 ~=== 大家听个段子,一笑解前仇吧。哈哈,本来就没仇。 PS :更要感谢郭德纲,每当我的 CPU 陷入死循环的时候,是他那超级 ridiculous 的相声,解救了我,用他的二律悖反拯救我的二律悖反。 郭德纲最新的段子《我要反三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5v-rKJFyDE ,建议大家多听听,哈哈,能懂的都会笑的。 郭德纲是真正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孜孜不倦的,不辞辛苦地把传统相声发扬光大,并在反三俗的战场上充分体现了 “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 的慈悲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体会,发扬光大。 郭德纲的相声每次说都是不一样,常换常新,真心希望他的系列相声的名字借鉴科研工作者的保存文件夹的方式,形式不限,总之目的就是方便大家免费下载,枪版真的效果太差! ————————————————————————————————————— 推荐歌曲(一):《真心英雄》 ----------- 成龙 周华健 ------------- 在我心中,你是一颗大葱,让我切吧切吧剁吧剁吧扔进马桶。 你要复仇,千百年以后,那是我已经变成一堆骨头。 (这个我儿子说最后一句不符合十三折,我说呸!就说不押韵就得了,整这么多术语谁听得懂。想了半天没弄出个押韵的来,科学网众位才子才女出手相救啊!) 推荐歌曲(二):《我要飞得更高》 --------------- 汪峰 ------------- 我要飞得更高,摔死更好,如果你飞得不高,就摔不死了。 (这个只改了高潮部分,呵呵,可惜太短了) 我儿子的同学们改的,我儿子说他没这个天赋,他和我一样,只有欣赏鉴别能力,总嫌人家不够好,其实自己啥都没有,只有空空心,不知道用什么填满。 --------------------------------------------------------------------------------------------------------------- 什么叫反三俗的,就是 undelete ,反删除,不要打算删除谁,删除别人的最三俗。
个人分类: 自鉴鉴人|355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先“亡天下”后“亡国”:“政教合一”的集权制国家的政治规律
热度 6 周可真 2012-4-8 12:56
信仰是一个自由的精神领域,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中国人原本是有自己的信仰的,这种信仰起初是作为父系社会原始宗教的残余而进入文明社会的,在整个封建制邦国时代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但是从战国商鞅变法开始,郡县制逐渐形成并由秦国日益扩张到其它诸侯国,最终建立起郡县制帝国(秦朝),这种国家形式自秦朝一直延续至清朝,这两千余年间,国家政权统制一切,人的精神领域也被纳入其统治范围,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使得国民的信仰越来越被政治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受国家强制力量控制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而不再是国民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郡县制帝国造就了一个缺乏个人意志自由从而没有真诚信仰的民族。 秦汉以来所形成的所谓传统道德,实际上是属于黑格尔所讲的“国家道德”,举凡忠、孝、信、义等等一切道德都是国家提倡的,实质上是国家对国民提出的政治要求,因此,国民在实践这些道德时,这种实践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在履行其自觉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而是在完成要求他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缺乏统治者所期望的政治觉悟的话,他们的道德实践就必然是违背其个人意愿的不自由行为,即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而是虚假的道德行为。 当然,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只是想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根本不在乎国民的道德行为是否真实或是否虚伪,只要国民普遍有这种道德行为的事实,其政治目的就达到了。也因为如此,统治者向来只是满足于国民有表面的道德行为,而完全不在意他们的这种道德行为是否出于真诚的信仰。久而久之,这个国家的国民自然就无所谓“正信”的信仰了。 不过,郡县制帝国时代,也存在着国家统治力量所难以完全控制的地方,特别是存在着国家教化力量所不能及的地区,这些区域的国民就成了所谓“化外之人”。然而,正是这些“化外之人”,倒可能保留着某些世代相传的朴素而真诚的信仰,因而也可能有真正是出于其个人自由意志的道德行为。 要之,在郡县制帝国时代,中国的所谓“文明人”(“化内之人”),实际上都不过是一些缺乏真诚信仰而在道德上表现虚伪的人;而所谓“野蛮人”(“化外之人”),倒可能是具有真诚信仰而在道德上表现朴实的人。 在“政教合一”的国度,凡其教化所及者,被化成的天下都是信仰不真、道德虚假的天下。而一个信仰不真、道德虚假的天下,只要其统治者自身不再坚持某种意识形态,而是徘徊于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抑或统治者阵营中的成员(官员)都普遍不再按统治者自身所提倡的道德实行其事,就必然会面临如顾炎武所讲的“亡天下”之局面,而只要“亡天下”,接踵而至的就是“亡国”。这是具有“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发展规律。
个人分类: 政治学|4196 次阅读|12 个评论
文化、社会与经济探讨
benlion 2012-3-23 01:50
科学与文化教育 - 涉及李约瑟问题,梅森《自然科学史》和有关科学哲学著作,即近现代实验科学是建立在哲学理论思维和工匠实践技术两个传统基础上。 信仰与社会管理 - 涉及儒家与西方宗教的现代化问题,有关儒家在西方的传播和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信仰的伦理化和议院、文官体制结合。 整体人类与东、西方文明 -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涉及人类属于同一个生物物种及其文明有一个共同起源,分歧发展而后又走向整合的全球化。未来将是进一步研究自然、社会,也包括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传统,汇聚成一个整体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经济与工程技术 - 探索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建立如何的产业化和经济形态。从瓦特、诺贝尔、西蒙子、爱迪生、贝尔到乔布斯、盖兹等欧美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机制将是我们急需要探讨研究与建立和实践的重大问题。
2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你信仰的人被拉下神坛,你又怎么样面对自己和那个神
热度 2 wj3235 2012-3-18 22:15
在很长一段时期,毛泽东都是一个神。他是中国政治和精神上的领袖。但是因为毛主席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让中国曾经一度处在崩溃的边缘,这个神就被人们拉下神坛成为活生生的人。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当今有很大的一批人,他们是经历过文革的,在文革时期他们是把主席当做自己的精神领袖,每天学习毛主席的语录,实践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理论。 后来邓小平上台以后,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否定,其实也是对毛主席部分人生的否定。这样事情就变得有点蹊跷了。否定文革,实际上是对那些曾经参加文革的人的否定,是对他们曾经信仰的否定。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曾经信仰和实践原来是有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在心里上肯定会出现几种微妙的变化。 (1)逃避问题。认为自己的信仰是没有问题的,毛主席发动文革也是没有问题的。这种心里的心里基础是:文革发生的初衷是好的,是一种好心办了坏事,其实这也是在积累失败经验教训。 (2)彻底的否定。彻底否定文革或者主席的人,一般情况都不会是过来人。可能这些人中,接触西方的思想较多。还有一种就是在文革活现实生活中被破坏的人。 (3)和邓小平一样的评论方式,也是教材常用的方式。我觉得这种方式应该还是比较客观的。 其实我很想写点那些经历过的人的这种请感,但是我写不出来。 我在写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些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人。因为他们曾经是被军国主义思想宣传,蛊惑才参加抗日战争。但是二战失败以后,军事法庭判定日本是法西斯国家等等。当这些宣判的时候,我真不知道怎么样去形容那些曾经受错误宣传而参加战争的人。但是他们的心里应该和现在许多经历过文革人的心里是很相似的。做这种比喻希望不要引起大家的误解。因为我们的国民都是善良的,日本的国民我就不知道了。做这种比喻只是说清:当一部分人的信仰,被别人否定时,这部分人内心的微妙变化。
1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注社会1--我所知的社会危机
cyl 2012-3-8 16:56
几日前回老家,父亲因病住院,切身感受到农村医保的好处,它确实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尽管从医保的药房里拿药报销后比药房里还贵,但对住院治疗这一块,这个政策大大减少了农村老人子女的负担.个人认为,这届的政府还是有所作为的,目前的社会问题很多,不能一步到位,而且很多社会问题,无论是谁主政,那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腐败。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的人少一些,但是感受到的危机却让人很担心。 例如信仰危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从小学、初中到大学、研究生一直都没有放松过,但是却没有让接受教育的人真正的接受这种信仰,只不过是本看作考试路上的不得不为之事。自20年大学里,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人入党的目的其实很“单纯”,为了能够日后得到相别于非党员的好处,其实这一点很危险,对于我们的执政党,这些人成为后备干部,未来执政的后备力量,但为了利益进入干部系统,如果全国处处如此,那我们的未来,领导干部的队伍里,谈何廉洁?谈何公正? 对于平民阶层,也深受信仰问题困扰,近年来,信仰的真空也让不少不成熟的思想乘虚而入,例如“FaLun功”,居然让大众信的死心塌地,如痴如醉。真是悲哉! 先写到这儿,来日再续。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1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挑战各种不信
热度 15 freefloating 2012-3-6 05:15
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是源于信与不信,没有信仰,没有信任,不尊重信仰,不尊重不信。不管是教育,还是社会,家庭,爱情,还是宗教。。。。。。 美国不相信中东能搞定,中东不相信美国是出于维护人权。 教皇不相信上帝的爱包容一切,不相信科学指向真理。 所有战争都是因为不信爱可以化解一切,要用暴力去解决。 反对女权主义的人不相信女性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反对同性恋的,不相信天堂的门是对同性恋的人也是敞开的。 种族歧视的人不相信林书豪也可以打好NBA。 。。。。。。。。。。。 女人不相信男人有好东西。 男人不相信女人的爱也可以无物可依,无所伤害,暧昧永远。 不懂的人不相信懂的人是真懂了,懂的人不相信自己坚持说认真说最后都会懂。 。。。。。。。。。。。 政府不相信给人民权利还能和谐,人民不相信政府不是每句话都是假的。 方舟子不相信青春偶像和青年导师这个可以有,而偶像们不相信有点错误承认了,大家更爱你。 关心食品安全的不相信有些厂家不很黑,厂家不相信老百姓其实都不傻,你只要坚持你的真,他们就真敢信。 。。。。。。。。。。。 孩子不相信父母无条件的爱他,父母不相信不逼迫孩子也能导向成功。 家长不相信没有压力只有动力也可以成功,其实坚定的信可以掩盖一切压力。 老师不相信能教会学生,因为他自己都不自信,又怎么能给学生信。 学生不相信他其实也能学懂物理。不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不相信先贤哲人所有大智慧的人的话都不是瞎放的。 不相信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其实很快乐很快乐,真正恐怖的是你什么都不想做。 你不相信了,你就真的得不到。 。。。。。。。。。。。 不相信有好人的,身边就没有好人。 不相信有神的,他的世上就真没神。 不要以为“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只是为了骗钱发明出来的。 。。。。。。。。。。。 相信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相信“真善美就是真理”是最难的。 而且假装相信是没用的,因为你首先就假了。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以波函数形式弥散在整个空间,如果你用科学探测他,你得到的就是真理,如果你用艺术探测他,你得到的就是美,你用宗教探测他,你得到的就是爱。 你用不相信去探测他,你得到的就是不值得相信。 你不探测,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科学是真,所以会憎恨假,就会忘记了爱和宽容。 宗教是爱,所以会憎恨不爱,结果伪善横行,忘记了真爱本身。 至善至真都是美,美无处不在,但不敢追求美的人总说美人是祸水。 求真者必须求绝对的真,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真。 信爱者必须信包容一切的爱,包容罪的爱,包容假的爱,包容恶的爱,包容一切活着的不信和死后信的爱。 美无处不在,弥散在空中,美的可以美,丑的可以美,恶的可以美,你用信美的心去感受,一切都是美。 真和善的矛盾要在美中得到融合。 一切的矛盾源于没有找到核心,找不到核心的原因是因为核心只有一个,靠数目寸光是不能实现的。 没有真理,只有信,你无法逼近真理,你只能相信真理。 不要害怕你的信,只要你被你的信所驱使,你就相信它,信得越实,你越自由。 不要害怕你的信错了方向,你的信必然指向天堂。 不要害怕你的信失去时效,时间存在吗?空间存在吗?只有信是永恒。 不要害怕我的信不能包容你的信,我不怕我不急,因为我相信: 当那个invisible ball终于超越空间时间的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一定会信。 你就是除我之外的你,我就是你。 你信了,人间就是天堂,你不信,天堂就是地狱。 可惜不信是常态,信是追求和理想。 我们只能逐步逼近信,却永远不能达到完全的信。 你要尊重你心中的不信,你要宽容别人的不信。 你要努力去化解和理解所有的不信,而不是打倒不信的人或者事。 你作为探测器灵敏度越高,你就越难得到重复性,你的置信区间就越小,你就越难相信。 但你一旦相信了,你就越接近平衡,你的自由空间就越大,你就会发现成功喜悦就在你身边。 科学和社会无数历史都在证明着,突破不信的过程越艰难,你的成就就越大。 ************************************************************ 不信也是一种信,不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就是相信这个世界越来越糟。 不信光,就是信黑暗。 信光者得光,信黑暗者得黑暗。 信钱者得钱,只是发现钱不是万能的。 信黄金屋颜如玉者得黄金屋颜如玉,只是发现这也不是他想要的。 信得多,得的多,信得早,得的早。 没有黑暗,没有光就是黑暗; 没有魔鬼,不信就是魔鬼; 相信自己是神的,就一定是神。 信是那么难那么难! 而且,这个世界,总是不懂的人批评懂的人,不信的人打压信的人。 每个人只能自己想办法说服自己相信。 你只能用不信来挑战你的不信。 你不信,神也没有办法。
个人分类: 绝地挑战|3755 次阅读|50 个评论
我可不可以相信一切可以更好
热度 6 freefloating 2012-3-6 04:30
前标题:《我可不可以相信一切可以更好-----信仰力量和信仰迷失》 这段时间在加拿大做访学期间,发生了一些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作为一个女人、妻子、母亲、科研工作者和刚刚信上帝的人,忽然感到自己一会儿非常奇妙,一会儿非常恐怖,冥冥中感到了一股神奇的力量,脑子里最近不断的思考着各种矛盾,社会,科学,教育,宗教等等,时刻感受着人生巨大的成功和失败,痛苦和绝望的感觉。 我无法自拔。 所以我想躲起来,过自己平凡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没有力量驾驭这一切,总担心会遭到周围人的反对和误解,我就想回到从前,但是我发现我不能。所以忽然间任何关于疯子,天才,风水,中医,鬼怪,神奇等等等等的事情我忽然都能相信了,因为我能感受到。 这些相信在我大脑中产生剧烈的振荡。 我强力平衡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但无法实现。我苦苦追寻另外一个能相信我没有疯掉的身边的人,一个真正我确信的,相信我的,懂我的人,能坐下来听我说的人始终没有完全找到,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找到,那些说懂我的人我都觉得是哄我的。 这种逼迫让我终于同时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和信仰迷失的原因。 这种信仰的力量就是,如果你作为球体上的一点,向往着光明的球心,你的任何一个近期目标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的球心在哪个方向。你小范围内四面八方的每一步细小的探视,总会让你各种方向上出错,搞的你自己和周围的人非常痛苦。 如果你没有强大的驾驭精神的力量,你就必然会被人心的各种欲望支配,早晚偏离了轨道,再也回不来了。 但是人总是信心不足,就像我自己一样,虽然我觉得我的《挑战各种不信》里面没有任何特别不妥之处,但是我被自己幻想的各种恐惧控制,总担心自己的平静生活要被打破,想要把自己的各种想法藏起来。 幻想自己能真正积攒了足够多的证据,足够多的幸福生活, 再相信,或者再选择相信。就像那个球体上可怜的点,基于自我的可怜四外探视,必然迷失了方向。 所以经过这好多天的反反复复,我忽然发现,在信仰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谦虚,因为你一谦虚,就会受到攻击,而你一旦出发,是没有办法再回到初始状态的。 所以我觉得把我最近的感受 BLOG 出来,不管我会不会想疯了,或者大家是不是以为我疯了。我要强迫用这种说出来的方式强迫自己的停下来。 因为我知道我是好的,我不丢人,谁怕谁啊,不就是个找了个信仰吗? 这是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这个社会的信与不信去平衡吧。我反正自己平衡不了,当我刚刚平衡了自己的最低要求时,总会有更多的需求出现,需要我找到更多的事情的答案。 我只能相信一点:如果你四处受敌的话,只能说明一点,你就是在point上。你越想躲避,就会越被攻击,你越想谦卑,就越找不到方向。 所以信仰就不能谦卑,谦卑就不能信仰,因为你一旦逃避,必然塌陷,假装信或者不信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这样一点都不好玩。 感谢上帝这个神奇的力量,让我忽然发现了信仰的力量和信仰迷失的原因。 %---------- 二律悖反的语言 是不可逃避的吗?……
个人分类: 生命驱动|4112 次阅读|13 个评论
亲选择不能为道德的建立提供依据
热度 1 gemucai 2012-3-4 16:20
以自身基因传播为目的的活动,不能作为道德存在的依据。而恰恰相反,道德正是抑制了这种亲选择行为。亲选择与刺猬论并不冲突,只是刺猬论只针对个体,其实也可以是自己基因所覆盖的那一部分人。 倘若亲选择能作为道德评判标准,那么人类将与动物的行为一致。这样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赡养老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追求民主,更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人想当太监并且还收干儿子的行为。历史上出现很多为了信仰而牺牲的人,而耶稣和释迦牟尼本身却没有基因流传下来,他们作为信仰的开创者,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亲选择导致的后果是族人之间的等级差别,但是在处理朋友、同学等问题上没任何建树。假如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你们之间或许会有帮助,但是你们的目的不一定就是爬到高位然后找更多的女人完成繁殖吧?人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说有人就喜欢单身,有人就喜欢做慈善,这样子非但自己的基因没保存,还助长了别人的基因。这些道德问题都不是亲选择一句话能说明白的。 最后插一句,人类就喜欢那种一句话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但造物主有可能给我们写了几千行代码,我们通常只看到了一个循环语句或选择语句便说人生就是循环或选择,显然是不普适的。这样做还会导致反科学思潮的误导,以及存在主义和诡辩主义的盛行。
153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信仰走向文明
热度 5 outcrop 2012-3-2 00:26
从信仰走向文明 ——《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读书笔记开篇 这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准确的说是一个缺乏健康信仰的时代;我们都很迷茫,在寻求精神上的依托与出路,在尝试重建信仰,或者放弃自我,随波逐流。 但庆幸的是,科学网还是能经常看到一些信仰的火花,比如蒋叔的素食与动物保护,鬼王的唯信息论,Yatou老师对道的偏爱,杨玲对完美制度的钟情等,我认为他们都是值得我钦佩的独立思考者;还有信仰“傻”的人,比如傻帮帮众,我认为他们是值得我敬佩的真理追求者;接下来还有信仰科学的科学主义者,我认为他们是值得我尊重的探索者;然后还有跟随各类信仰的大众,我认为他们是值得我交流的朋友;最后还有选择不信或者不问不闻的朋友,我认为我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同的信仰,在我看来,如同是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求解方法的研究。 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走向文明;这个坐标系,就是不同信仰的规则;这个求解方法,就是不同信仰下如何走向文明。 很高兴收到蒋叔的书《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打开看的第一感觉,是感觉到和蒋叔的差距——和在博客上的交流完全不同,也许是面对纸质的书,我总怀有某种敬畏会细读;对于博文,则习惯浮光掠影——暗自庆幸的是,还能感觉到差距。我告诉蒋叔,这书值得工科的人手一本,蒋叔说送我书也不该这么捧他;但我当时没告诉他,其实我说的是真心话。 粗看《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感觉蒋叔也许希望在科学的审慎与人文的热情之间走出一条平衡之路;如罗素提到:“审慎对热情的冲突是一场贯穿着全部历史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我们不应该完全偏袒任何一方。”。我作为一个工科人,理解审慎容易,但包容热情,则可能有困难——相信这也是很多工科人的特点,或者说缺点。所以说蒋叔的这本书,值得工科人静心的感受一番。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鬼王、蒋叔、Yatou老师以及杨玲之间的各种理论;也许他们的目的并没有分歧,争论的只是在什么坐标系下建立什么模型解决问题最优这个方法上的问题~~哈哈~~因此建议几位有空整理下思路,形成一个体系,这样其他人也好把自己代入其中,便于感受。到底哪种体系最优?也许不是靠争论能确定的,最好还是把自己的理念代入尘世,尝试、试验一番;如今的互联网是个优势。 接下来我会努力慢慢读掉这本书,依照《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这本书里的坐标系,记录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与思考——这篇是开篇。 最后,不得不说,《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这个名字太阳春白雪,和蒋叔的定位不搭配。普及读物太含蓄~还不如叫《60天告别理科泼猴》之类的大白话名字。不过这书页留空足,做笔记好! 延伸阅读: 蒋叔的博客 《 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在线购买(当当)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3283 次阅读|18 个评论
惠特尼.休斯敦走了
jiasf 2012-2-25 17:37
记得姚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上场前信基督教的球员会祈祷“上帝给我力量”,而中国文化中缺少这样的精神力量!他很希望有这样的力量! 不论是智者,还是普通老百姓,大都认为今天的中国社会缺乏信仰。所有曾有的形形色色的精神支柱都被破了,想要建立新的信仰却很不容易,不论是政治的主义还是科学的理论。 实际上不论是在中国本土,还是从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后走出去的人,似乎都缺乏足够强大的能够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几位出国的好朋友,最终皈依了基督教,他们说心灵终于获得了安宁,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我相信他们所说、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我真诚地祝福他们! 但问题是,对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信教就真的能解决灵魂安宁的问题吗? 惠特尼.休斯敦是我很喜欢的歌唱家,尤其是她与玛丽亚.凯瑞合唱的"When youBelieve",存在电脑里经常听。那天听说她被人发现死在旅馆的浴缸里,非常震惊而悲凉。后来知道她家庭不和、沾上毒品、身体和精神都垮了。一个歌艺那么完美、鼓励大家相信奇迹的人,生活却是如此不幸! 在惠特尼之前,还有杰克逊等杰出的人。 信仰的问题,不唯在信上帝的人比例很低的中国存在,在信上帝比例很高的西方同样存在。这是伴随人类始终的永恒的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仰与信念
shermanwang 2012-2-24 11:01
信仰与信念两个不同范畴的哲学概念。然而,信仰和信念是人生中的大事,它决定和影响人的整个行为。哲学家相信,人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有正确的行为,不正确的认知,只能导致盲目行为和错误的行为,这就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人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我控制,信念是人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坚守的行为原则。共同的信仰就是有共同的行为规范,比喻基督教信仰,就是相信看不见的上帝存在,自己的行为必须服从上帝的旨意。共产主义是信念,不是信仰。如果哪个人信仰共产主义,那他就应该将他所有的财物放在大街上,让他人拿走共享。信仰和信念是人以及人类支撑生命存在的重要精神支柱。没有信仰和信念的人,是难以克服人生命过程中的重重艰难险阻。家境贫寒之子,由于有改变命运的信念,可以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信仰和信念都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可是在人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概念。为人善良朴实是一部分人的信仰,而自私贪婪却是另一些人的信念。我追求真理是信念,我相信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真理存在就是信仰。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真理,就是人周围复杂事物中,有最简单,最基本,最开始的条件和原则等概念,通过认知这些基本的概念,可以逻辑诠释周围事物的现象,推理知晓未知的的事物。人的信仰和信念也不是不变的,是随着认知和时代的不同,不断变化的。那么,什么是人类今后的共同信仰呢?
9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了一个美好的社会
hanshiqing 2012-2-16 12:16
在我心里,是有一个美好的社会模式的。 在那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够美好地生活。而不是只一部分人拥有特权。 每个人都拥有尊严、健康、智慧、学问、爱情、科学、事业、财富、工作、兴趣! 曾经多少人,为了建设心中美好的社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曾经多少人,以为只有某某主义,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可是某某主义了,人们发现问题还是很多,社会仍不美好。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社会却缺少了人性化,也充斥了虚假。 我们是否能尽力,做出点贡献,为建设一个美好的人性化社会。 为了一个美好的真实社会,我能做点什么? 有一种东西,叫生命信仰。 美好的社会,必须从生命信仰出发,(而不是从文化出发)才不会偏离了方向。
个人分类: 心灵的归途|2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人类的共用信仰
热度 1 shermanwang 2012-2-15 20:54
我生活的时代决定了我的学术道路的崎岖和艰难,像我这样的连土鳖也不是的大学教师,今后在学术道路上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我的道路的艰难不是我在学术上没有努力,而是我求学时进入不该进入的学校和科研机构,没有预见到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大学这一样的中国学术界,有着那样多的学术骗子,更不谈中国的整个学术界了。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数千年来中国就没有了哲学家,没有热爱知识和追求真理的人,更多的历史时期全中国连一个敢讲真话的人也没有。由于没有哲学家,整个中国的学术界只是围绕着政治服务,所有的学说都是服务帝王的统治目的,皇帝要维护他的统治,无数的学者就制造理论,宣传皇帝是神。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说到底是认知上的哲学差别,也就是说西方人在认识人自身和人周围的事物上,认识的方法和认识的角度与中华文明为主的东方世界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西方文明产生了无数的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哲学家不断用他们的的学识和智慧,照亮和引导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在追求认知的正确和完善。西方人有宗教信仰或学术信仰,共同的信仰才会有共同的价值观,而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导致有较一致的行为的道德规范,所以西方能够实行以民众选主为形式的民主政治。而数千年来,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虽然有孔孟之道,忠孝礼廉,但是,这些学说沦落成了政治统治的工具,政治家想怎样诠释,马屁学者也就制造理论来为之服务。由于没有民主政治,没有人生而平等,自由,博爱,公平等人权的基本概念,无数的优秀青年也就不能成长为对整个社会进步和发展有贡献的杰出人才,这就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十九到二十世纪,东西方文明的冲突,用战争的形式教育了中国人,落后是要挨打的,但是却并没有使中国人明白我们为什么落后?,我们在哪里落后了?这种落后说到底是哲学研究的落后,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人和人周围的事物的哲学认识没有西方学者走得远、看得深。过去我们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得一败涂地,就是我们的哲学认知上的不足和缺陷造成的。 孙中山先生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根本差别以及中国社会极贫极弱的根源,提出三民主义救中国。然而要实现民权主义,要在一个有着数千年的皇权统治,数亿人没有社会信仰的国度里,建立以民众选主为基础的民主政治谈何容易,甚至是不可能。没有共同信仰的人类,一定会发生战争冲突。没有共同信仰的国家,也很难长治久安。全世界的人不可能都信奉耶和华,也不可能都信奉莫罕默德和释迦摩尼。要实现全人类的共用信仰,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与健康的哲学:一个地球,一个生命。
23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创新源于信仰
热度 4 hanshiqing 2012-2-14 1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清华大学校长,日前再次当选北京市科协主席的顾秉林说:创新须先营造文化土壤.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思想创新、意识创新最为重要,而创新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顾秉林认为,创新需要首先营造创新文化土壤,这样创意才会不断涌现。 我感到,这仍然是套话,官场套话。他的背诵无非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官场权威。 创新的土壤不能只摸到文化为止,要认识到创新的土壤是信仰,信仰才是创新最深最肥沃的土壤!最坚硬最厚重的基石! 这个话题不如去看我以前的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1362 我认为,现在中国什么人都在谈创新,什么人都在谈文化,但谈来谈去就那么点东西,那点东西都是表面的。 作为清华大学校长,要谈点自己的、独特的、深刻点的个人感悟和认识才好! 为什么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清华大学校长,就创新这个话题谈论还没有我(一个普通大学的小教授)谈的深刻呢?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其根源就是中国官员一直以来习惯于背诵套话大话空话的官文化习惯!怕说错话,因而不说真话,怕做错事,因而不做实事;不犯错误,就能保住官位!保住权力! 创新需要真正静下心来理性思考,面对问题苦苦钻研,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包括那些披着院士黄袍的学术界权贵们。 讲套话习惯使得在中国做个领导人很轻松(当然他们搞潜规则和关系学又使他们活得很累!),如果要求每个领导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才可看见其真才实学和真正水平! 能做到这样的话,如果官员们就大话题大问题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该去研究一点小问题小细节去!去做点具体的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事务执行或者具体学术领域内的科学问题研究! 中国唯有倡导这样真实的文化和理念,才不至于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可以去除假、大、空,才可以倡导和建立严谨务实的工作理念,才从根本上步入现代国家和公民的社会! 这才应该是我们的信仰!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358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高校干部要有“信仰、信任、信心”---长江大学党委书记提出
热度 1 tangminqian 2012-2-9 21:04
毛宁波 的博客MaoNingbo 's Blog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9326do=blogid=535574 据 长江大学新闻网 报道,长江大学抓紧开学前的有利时间(2月7日-2月10日),在长江大学武汉校区(距主校区荆州约200公里)召开全体中层干部2012年工作会议。党委书记在总结长江大学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长江大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干部要有“信仰、信任、信心”!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部队伍建设和高校管理的新举措!供大家学习参考!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万事皆从脚下起 张忠家 (二〇一二年二月七日) 同志们: 昨天刚过完元宵节,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拜年,祝大家健康幸福、龙年吉祥!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万事皆从脚下起”。 2012 年是我国的政治生活年。中国共产党将要召开“十八大”,中共湖北省委将要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就我校而言,我们在上半年也要召开首次党代会。今年也是我校“十二五”规划实质性推进年,是学校新一届中层领导班子工作的启动年。在这个总的形势下,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卓越的工作实绩来迎接我们的政治生活年和我校新一轮的发展。这次学校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着眼学校长远发展,认真研讨学校 2012 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推动学校新一轮又好又快的发展。面对这些新的形势,结合我们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信仰、信心、信任是为干之理念。 从前两年尤其是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在接受了省委巡视组的巡视和审计厅也就是省委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我感到教职工对学校工作处于迷茫、涣散甚至是不满的状态,对长江大学的深度认同不足,各层次人员心理极不平衡。据我了解,在校内和校外都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对学校产生很大质疑,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未来的发展。 我们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现在高等学校竞争十分激烈,学校发展很困难,教职工的压力很大,学校的工作举措又跟不上。再加上学校领导与中层干部以及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不够,而且这些交流都只限于各自的小圈子里,所以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和主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才提出“信仰、信任、信心问题”。我们要重建全校教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的信仰、信任、信心。这既是我们当干部的理念,也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关于信仰。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心理现象,是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并把它看做具有终极价值,以此作为精神寄托、强烈的感情和坚定的追求。信仰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是追求的精神力量,统摄着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在人类精神活动、社会活动和人的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信仰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黑格尔说,“就像一座神庙,其它各个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灵”。没有至圣的神灵,就没有敬畏之心,也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也就没有道德的约束,人也就剩下一具空壳。所以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甚至是一个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从目前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讲,总体而言是好的。结合实际,我把信仰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信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毋庸讳言,我们需要进一步坚定这一层面的信仰。第二个层面的信仰,是对长江大学以及“长大长新”校训的信仰,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学术组织而言也是一种信仰。 是否把长江大学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很多人游离在长江大学之外,用一种异样的感觉而没有以真正的主人翁的姿态来看待学校。 所以,我校师生一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们要重塑对长江大学的认同,要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始终保持校兴我兴,校荣我荣的赤诚之心。 长江大学不仅是荆州的、湖北的、中国的、世界的,更是我们长大人的。长大的发展与每个长大人紧密相连,休戚相关。我们长大人必须自觉维护学校大局,爱惜长大的声誉,珍视长大的形象。热爱长大,心存敬畏,心存感恩,心存振兴。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共同构建我们长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关于信任。信任就是相信而敢于托付,是指我们社会成员对于彼此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表明我们主体对他人和社会团体的可靠、忠实、诚意和正直,是具有坚定的信念,相信他人或积极的行为与承诺,是主体预期客体满足自己需要,并将自己需要托付给客体而形成的价值关系。信任产生于人们相互交往的伦理实践,其基础是共同的事业利益和责任,以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相互支持。人们目前谈论比较多的是“信任缺失”、“信任危机”,这种社会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国家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就我们学校而言,也面临着这一问题。我校是一所合并高校,经过 9 年的磨合,我们长江大学逐步在打破原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圈子,树立共同的信念,但是打破得还不够,相互之间的信任、理解、支持还不到位。 校领导对中层干部的信任,中层干部对校领导和师生的信任,——这样一些信任关系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我们上下级之间,因为相互信任不够,导致上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不够,遇到问题总是往最不好的方面去想,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消极对抗。大家想一想,一所信任缺失的校园,一定不是我们师生理想的生活环境。 只有良好的信任环境,我们生活其中才能身心愉悦,事业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只有增加相互的信任感,才能放开手脚更好地去开展工作。所以我们全校师生尤其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致力于创建充满信任的和谐校园。这应从我们校领导做起,对于在座的每一位,我们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权力,让大家大胆地去干。当然我们要建立信任,也要求每一个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让别人信任你。这是主体和客体双方的关系。 关于信心。信心是人对世界既不可证实也不可证虚的一种表现,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或完成某一事业的心理状态。信心是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各项工作都处于爬坡阶段,面临的问题很多,工作难度很大,同时我们又看到外界的快速发展,感到自己的发展不快、成就不大,心里很着急。在与别人比较过程中,我们信心不足。 比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会担心指标定得过高,完成不了。但经过去年一年的实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我们信心不足。如何构建我们的信心?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二要正确对待周围环境的期望和评价,不要轻易为周围的舆论所左右,且能从这些期望和舆论中汲取力量;三要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这也是影响我们信心的重要条件。过去的成功经验越多,信心就越足。长江大学过去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合并总体来说是成功的,申博、教评等重大事件都获得了成功。我们要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有活力、有创造力,有干劲,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长江大学就一定会有希望。所以信心不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且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都至关重要。 第二,自主、自为、自律是为政之作风。 从我们学校走过的历程尤其是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从校级层面到我们的中层干部层面,甚至教师层面,总体感觉有些问题:一是我们的执行力不强,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工作有惰性。这种现象各个层面都有;二是工作中有怕困难、怕求人、怕得罪人的情况;三是缺乏实干精神,责任意识不强。干部的工作作风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我们校领导自身都存在。针对这三个问题,我就思考要如何加强干部的自主、自为和自律。 首先讲自主。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人在正确认识和意志选择的基础上,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处理和支配事物的能力,是根据自己的意志、信念独立进行活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在这里我把自主理解为积极主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在的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不允许我们学校和干部等、靠、要,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应对,这样才有创造力,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所以我们要有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才有创造力,学校才会有活力。 其次是关于自为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哲学概念,我不去深究概念,而是引申为勤政、亲力亲为、实干、克难奋进的一种精神和一种作风。干部的内涵,一是要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二是要带头干、自己干。为政之要,贵在力行。不论当多大的干部,在哪儿当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只有干,才能有所作为。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少数同志只说不干,乐于指挥,如果这样学校就成了一个行政的体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干部要亲力亲为,推进工作速度。应该把服务和落实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方式。 最后是关于自律。自律就是要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讲规矩、守纪律、廉洁从政。作为干部,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内在的自我要求,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我们干部就是要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形成一个团队、一个集体。 第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是为政之追求。 合校后,我们一直在研究、思考, 长江大学的理念是什么,校训是什么?这就是“长大长新”。 长江大学就是要成为师生满意,世人仰慕的大学,要有这样一种追求。大学就是精神高地,不能没有精神、没有学术、没有作为。学校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要进入全国高校 150 强,稳居省属高校前三强。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追求和理念。但是,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并不乐观,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目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不管是经济形势还是政治形势,国际上对中国形成了一种的挤压、批判。 当然,也有期盼。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国家的很多政策在“十八大”召开后可能会做一些调整。 在国内,我们确实面临着社会管理的严峻性、复杂性,社会矛盾增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些诉求的解决有待时日,不是一下就可以解决好的。 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都对高校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和影响。再加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了大学的四个职能,增加了文化的传承创新功能。去年年底,教育部公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都有一些新的要求。这些政策落实到高等学校,确实带来了几个大的转变。一个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由外延到内涵的发展, 大家这两年已经感受到这一点,提质量、提水平提得更多。质量和水平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是在我们国家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是有很多硬性指标要求的。二是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提出特色,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是一定要转变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的转变在这五年中一定要有所体现。这些都要求我们学校的管理方式发生一些变化。这些都是一些新的形势。我们要了解这些新的变化,调整我们的思路。 我们新的领导班子如果没有新的思路,就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所以我们的思路必须要变、必须要新,要围绕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结合我校“十二五”规划要求来变。我们的工作措施也必须变,因为现在国家的管理方式,很多竞争性形势比较多,在这种形式下办学,我们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 目前,我校应立足校内,盯住校外,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亮点。 立足校内,就是我们首先要把我们校内的日常工作做好,基础工作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做好;盯住校外,就是我们今后的考核方式和目标方向要求要发生变化,我们的考核要和同类学校进行横向比较,在大的竞争环境下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激起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有所创新;抓住重点,就是我们“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了目标,并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大家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些重点来突破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上水平、国家重点学科,学校服务地方等工作上都需要突破;各单位、院(系)在工作中不仅仅只做日常工作,更要出亮点出彩。 大家对关于“指标”等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指标就是质量,是质量的体现。它既是工作导向也是工作质量。当然基础工作也是保证。不要一提到“指标”就表示反感。 那么我们 2012 年要做哪些大的工作呢?经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初步确定十个方面的大事: 一是武汉基地的启用和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这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大事。武汉校区启用以后,怎样把学校的资源盘活,让我们相关的学院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现在有了一定的条件,发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二是省部共建长江大学,促进相关学科发展。我们前年就希望农业部和湖北省共建长江大学,今年这个愿望就能够实现,共建对我校农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作用,就看怎么抓住这一契机。还有中央今年出台的 1 号文件很多内容对于农科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三是关于附属医院的改革。怎样把医学教育办好是校长一直考虑的问题。应抓住机会和荆州市里一起对附属医院进行改革,为医学教育提供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大家要清楚,教育也好,医学也好,都是国家的事,不管放在哪,只要有利于发展就行。因此,这件事我们要大胆地进行改革。 四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一定要出成果,要通过教学成果来推动教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要开好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推动教学工作全面提高。 五是科技成果要争取获得国家级奖励。我们的科研水平处于积累阶段,整体科研水平需要提升。 六是做好学科评估与研究生招生工作。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心要对全国的学科进行评估。湖北省要求全省各高校的学科都要纳入到教育部评估中心进行评估。各单位要组织好这些学科的评估材料,力争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这与我们下一轮争取省里的重点学科建设直接挂钩。我们看到省里的投入越来越大,这是以竞争性的方式来争取支持的。另外, 希望研究生学院加大力度,力争招生规模超过 800 人,最好达到 1000 人。 各个院系要共同配合。我们研究生招生的上线并不是特别好,因此需要我们做好调剂工作,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 七是以实施岗位聘任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改革和高层次的人才引进工作。 八是召开好学校首次党代会。 九是武德路校区住房开发的正式启动。 十是加大学校财务增收和债务化解工作。 这十项工作是全校上下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讨论的重点工作。 总体来讲,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要把岗位作为历练人生的基石,干事创业的舞台,追求卓越的阶梯。不因岗位平凡而自甘平庸,也不因工作平淡而不思进取。在奋斗中释放激情,在奉献中成就价值。所以,希望我们提振精神,真正地构建我们长江大学共同的精神家园,构建长江大学新的发展平台,塑造长江大学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们要不怕苦、不畏难、不服输,真干不空论,快干不争论,实干不议论,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敢于担当。 让我们在新的一年,在新的地方,新的班子以新的精神状态开启新的征程,共同努力实现学校新一轮的发展。 该报告链接: http://2012hy.yangtzeu.edu.cn/html/dhbg/2012/2/122821137J5FIG457JAF8HJ33A4HJ.html 详细内容请参阅:2012年工作会议专题报道网 http://2012hy.yangtzeu.edu.cn/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3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共产主义的信念比任何宗教都强大
热度 63 cutefay 2012-2-7 16:49
最近俺在网上看《新亮剑》,里面有很多战士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可以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虽然《亮剑》只是小说,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我想在当时,应该真的有大批这样可以为了共产主义而把个人利益和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否则,中国的革命事业也很难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以少胜多。 这样为了信仰而献身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和宗教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我又想了想,其实共产主义的信念比宗教强大多了。原因是: 无论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人为了宗教所希望做的事情而献身或者丧失利益,在死后是可以得到回报的。佛教相信轮回,如果这辈子做了好事而损失了利益或者牺牲了,那么死后会得到回报的,下辈子投胎会过得更好;基督教则认为做好事,死后能够上天堂;伊斯兰教倡导“信后世”,也是用死后能够获得的利益来“诱惑”人们做一些教义所倡导的事情。就连十多年前在中国盛行的“XX功”,也是用死后的利益来怂恿人们做一些事情,所以那些教徒们为了拥护“XX功”而义无反顾地自焚。 总之,无论是好的教派还是邪教组织,这些教派为了能够让人们为了信仰而献身,都是有利益诱惑的。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无神论,认为人死了之后就over了,就啥都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共产主义而献身,那么对于个体来说,就真的是在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全大义了。共产主义的信念能够让人做到这一点,真是很难得。 不过,没有利益“诱惑”的事情往往不会长久,“利益”永远是驱动人做什么事情的最好的方式。或许,这就是现代的人往往不能像以前那个年代的人们那样能够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那样牺牲的原因吧!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宗教用“死后的利益”来“诱惑”人们,虽然说不见得多么高尚,但却是长久之计,并也总比用“死前的利益”来“诱惑”好。 BTW:此博文不回复评论,因为发现好多评论者没看懂博文的意思……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774 次阅读|72 个评论
一个环太平洋的梦想
热度 1 benlion 2012-1-23 10:29
我的心思根本在坚持一个中国强大的信仰,更多是将思考放在对社会有益对中国有利的事情上去。生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何不自尊呢?有信仰的人是能够自尊自爱,包括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国家,人家的家再好也是人家的家,既然回国是为了一个梦追求创业的价值,就应该努力将公司办成跨国公司在海外拓展,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尽心尽力努力就没有罔辜人生。 一个好朋友十年不见,他当时选择不出国,现在公司做得很大,分公司已经开拓到海外,这才是应该羡慕的人,也使我后悔回国太晚。有信仰和民族精神的人是应该有独立人格精神和理想的人,这样的人情趣才不会在低俗的嘈杂和个人私利上浪费光阴,拥有躯体没有灵魂的人生又有何意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名为民所求,必须将精力集中到为民众、为社会、为世界做有益的事情上。 以色列的耶路萨冷是世界宗教的中心,中国的曲阜也应该在环太平洋成为世界的圣地。 不是因为信仰追求一个理想的话,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创新型、和谐型社会之梦的话,我 肯定 还在海外,如果后悔回国,那开始就不应该回国啊!在国内创业时期,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的知识经济与实业经济时势,同时 潜下心来考证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学术历史和探索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历程,应该还是度过了一个尽管艰辛却比较踏实的时光。 - 新春给创业者的寄语 -
2612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benlion 2012-1-21 22:41
(总结) 人类理性的曙光 - 雅思贝尔斯提出轴心文化时代,即,希腊自然哲学、犹太律法精神、印度心灵哲学、中国仁道思想 - 这是构成人类完整人格和文化的四大要素,也是我 90 年代哲学思想的起点。 模仿、灌输型教育模式导致的是缺乏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在传统文化上缺乏客观研究精神,在国际社会上缺乏人格独立精神,在信仰上照搬教条,在科学上崇拜权威。 分析哲学、 逻辑实证 是科学方法的思想基础,人格精神的独立与组织协调的合作是民主社会的信仰和诚信根基。从精细分析到系统综合,理论思辩到实践验证,构成科学思维、社会行为模式的现代文化。 人类社会是相互学习,这是历史的事实,最明白不过的是中国采纳和发展了来自南亚的佛教,欧洲接受和建立了源于中东的基督教。东方与西方文明的融合,或综合创新,无疑形成的是全球化文明。 注: 80 年代上大学,李约瑟来厦门大学做学术报告,那时开始思考科学与伦理这两个问题,经历科学哲学、生物科学、人文哲学和生物工业的国内外探索时期。
20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郭一平先生经典文章:三大问题,可能让中国走上不归路!
guyz101 2012-1-20 22:57
郭一平先生经典文章:三大问题,可能让中国走上不归路! 网上写些文章,让大家看看,也算是满足一下发表欲。但不能写太长,也不能说假话。否则没有意思。真话说出来危险,可以不全说。但假话屁话全部不能说。这就是我郭一平的原则和底线。但是,如果我掏心窝子说话,也说的不全是事实。但那可能是我的认识水平问题。这就得乞求大家的谅解了。 当今中国三个大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人命关天的—— 一是信仰问题。 人民大众和治国者,必须找到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老百姓相信,官场也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国家就能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国家是任何强大的外敌不能战胜的。 问题就在这,改开30年,把一个民族的信仰搞丢了。一个国家,从统治者到普通大众找不到一个可以认同的价值观。这是最可怕的。 毛泽东活着,毛泽东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太阳,毛泽东死了,钱成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太阳。这是戴旭说的。 以钱为主导的价值观,必然出问题。都为了钱,官场就会腐败,买官卖官。都为了钱,教育也会腐败,高学费,低质量,一个大学就会变成文凭批发部。都为了钱,医院就不再施行人道主义,就会见死不救。都为了钱,企业就会生产假劣产品,残害大众。……这就是30年来存在的最大问题。 当今所有的乱象,皆出于信仰的丢失。 金钱主导的价值观,几乎成了全民族共识。原因也在于“四高问题”(高物价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 你有辆宝马,我骑个自行车,我不嫌丢人。你穿世界名牌,我穿30块钱的衣服也不自轻。但是,你让我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吃不起青菜,那不行了!因为后者是我作为一个动物的低级要求。 人一旦满足了低级需求,才有可能去追求高级需要——服务社会,追求远大理想。一个国家的90%的人群,都在为低级需求而终生奋斗,变成了纯动物式的生活,那么就不去追求高级的。主要应该是这样的。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我们今天的既得利益者,这个统治集团,连几千年的治国理念也不要了。让广大中国人民为低级需求而毕生奋斗,这样,国人的精神境界如何提高,社会道德何以净化?民族创造力何以谈起? 今天的中下层人民,之所以看钱重,是因为他们的确离开钱不能活。也是这个体制把他们逼成这样了,逼着他们把钱当作价值观的全部。 所有的理论,你只能发展毛泽东思想,而不是重新建立一套新东西。你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毛的理论,但根子不能动。 为什么?毛思,是立国之本。离开了毛思,国家没根子,人心不就乱了吗? 再说,你即使可以另搞一套理论,但你这个理论会不会得到90%的中国人民认可?中国人民都不认可,光你主流媒体干叫有啥用?大家的心还是散的。对不对?奇怪的是,另搞一套还不算,有些人还骂毛,骂毛思,否定自己的历史,这些东西,就是让中国人民信仰危机的根子。网上写篇文章,一有负面的马上删了。可那袁腾飞公然骂毛泽东,一个大中国却没有管。这不奇怪吗? 二,经济增长方式问题 《泰坦尼克号》这部美国的一部大片,拿走了中国当年3.2亿票房。可知道,中国当年的总票房才14.4亿。一部电影,就拿走了中国五分之一的票房。可怕不?中国共500多家出版社,他的年收入还不及德国贝塔斯曼出版集团一家出版社的总收入。你能说文化行业不挣钱吗? 还有,耐克,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三星……这些世界级的品牌,人家在本国搞产品研发,用这个品牌到全世界去挣钱。 十几年来,我们干了什么?扒房子卖地!房价高入云天,让本国的中下层人民一辈子甚至几代人为开发商打工。许多做实业的也不干了,加入了炒房大军。全民炒房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制造业危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多,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大学生失业,民族没有创新力。文化落后,知识分子不算人。搞得不少知识分子也要钱不要良心,为开发商叫嚣。这几年房价高涨,与那些不要良心的大学教授到处忽悠大众不能说没有关系吧? 30年来,我们的主流媒体海吹:“改开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高居世界榜首”云云,可30年来,中国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为啥?人家老外不承认!因为你中国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郭一平当县长,把一个地方的好地卖光了,郭二平当县长只能卖农村土地,郭三平,郭四平……他妈的,要这样干,要不30年,土地没有可卖的了,土地一卖就是70年产权,那子孙后代吃什么?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2000多次战争,大部分都是因为没吃的了逼老百姓造反。 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危害之大,用屁股就能想明白。人家发展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创造品牌,挣全界的钱。我们就这样,用高房价、高医疗费、高学费掠夺本国的中下层人民。这种发展方式,就是断子绝孙式的发展方式。 三是官场腐败问题 腐败和反腐败,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砸碎生产腐败官员的流水生产线,让雷锋去做官,让强奸犯做不了官。你现在把中国的官杀完也不行,因为上来的还是贪官。 砸碎贪官生产线,关键在于还权于民,让人民选举、监督官员。让官员的命运掌握在广大人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权贵手中,以人际关系和金钱美女构筑官僚机构。 民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民主是万万不能的。作为动物的人,都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作为社会的人,都离不开民主。民主,不分民族和国别。那些高叫“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无非是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没有选票,所有的承诺都靠不住——正如没有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你不能不怀疑任何一个官员都是贪官一样。 孙锡良认为,比腐败更严重的是,官场集体脱离人民,腐败是官场集体脱离人民的结果。这个是对的。 所有的腐败,皆因脱离了人民,害怕人民,“维稳”人民。只有还政于民,才能遏止大面积腐败。说其它的,都是忽悠。说反腐败,都是假把式,解决不了根子问题。这些年越反越腐,根子就在于离开了人民。 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不好,国家就会出大问题,人民就会永远走上了不归路。 题外话—— 我一直在思考,我郭一平没有太高的学历,工作忙,也不大思考国家大事。而那些国家的为政者,身边一大帮子人出点子,为什么还会犯这些低级的错误呢? 贾谊《论积贮书》我上高中就读过,把基本的治国理念都说清了。可现在这些为政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为什么连低级的常识就不会了,就只用那些高房价、高医疗费、高学费、高物价折腾中国人民,折腾得大家没心情搞文化、搞研发,这样下去,这个国家还要不要?
8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仰科学,创新人生!
xw2008 2012-1-11 14:28
信仰科学,创新人生!
(第一篇正式博文终于在 20120503 修改定稿,时间跨度较长) 今天 2012 年 01 月 11 日,我很荣幸能在科学网开博! 目标成为 科 研 搏 士 ,将致力于首创和核心技术产业化。 ( 目标有点大哈,不急,星星之火也能燎原嘛 ) 分享一下我经验总结: 第一、坚定信念 , 百折不挠。 确定目标和最后期限。只要方法合理,方向正确,就大胆的尝试。有了困难,伤心懊恼,也于事无补,失败了,就分析原因。只有不断尝试去做,才能成就事业。不做一切免谈。 【参考资料】马伟明:“说那么多没用,关键要干!把自己该干的事干好,再说”! 第二、事业专一,不求全。 有舍才有得,一招鲜吃遍天,培养核心竞争力。丁肇中教授说过: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之内,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他将很难有大的作为。例如:“憨郭靖专注于降龙十八掌,孙正义专注于研究互联网,袁隆平专注于杂交水稻,巴菲特专注于投资股票,俺将专注于晶体材料。 (当然,这里的排名不分古今中外虚实高低)。 【参考资料】查询金庸小说和英特耐特。 第三、按规律办事,改进思维方式。 不仅要注意操作层面,更要注意改进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可以决定成败。 【参考资料】《亮剑》第一集,李云龙面对敌人如何突围。 第四、平台选择和科研团队。 找对人才能做对事。有人说过:将最好的几个朋友做平均值就是自己的成就。 【参考资料】马太效应。 对于以上做事的前提,就是做人和体魄!不论于己于家于国,正道是通途,健康才是福。 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批评指正!闻过则喜。 金刚石 (该图摘自互联网,作者未名)
个人分类: 科研经验|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千人”“百人”们身上
热度 3 jimmy198360 2012-1-10 11:49
从饶毅老师众多博文以及新闻报道,还有一两次的观看视频讲座,了解到抛开科学理性的形象,饶老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有责任心、有热情的性情中人。他最新的博文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回国五年记》 ,更是一览无余的坦露了他"为何全力全心回国"的心声,一片赤子之心。但是也应该看到他回国更多的是出于热情和责任心, 更多的是基于自身认知和知识的一种倾向性情感 , 比如说他对西方宗教文化的不认同以及对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科学文化的认同(科学文化认同是我揣测的,不言而喻吧) ,行文中很明显可以看出饶老师对于中西文化(尤其是先贤们的思想)各自内容和差异的思考像很多处于中国发展十字路口(夹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的国内众多知识分子和思考者一样还很不成熟 。 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基 人生存并向前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根基是他存活的基础,这个心理根基就是我们信什么、根据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然后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科学的理性文化又加速了我们改进发展的历程。 对于社会来说,这个心理根基就是文化,因为整个社会发展微观上是人人协同向前发展,让他们协同起来良好运作的就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理念,这些理念的载体就是宗教或者或者是我们祖先的儒释道,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的形式的宗教等等。宗教和这些其实在深层次上要传达的理念和文化都是相通和相同的。由于历史的渊源和长久的发展,西方选择了基督教,我们的选择还在进行中,我们不能为了褒扬基督教而通过伊斯兰教的不好的表型面来贬损伊斯兰教或者排斥它,就像我们不能用饶老师这篇博文中表面传达出来的为了褒扬我们先贤的文化而斥责基督教和其他文化的弊端来遮盖他们的长处(当然我认为饶老师本人没有这样的意思)。我们不能为了推代表我们的龙的传人的"孔孟诸子文化"来贬其他的,反而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姿态来寻找普世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否则我们掀起的又是另外一波潮流和盲目的崇拜和极权之风,我们的奴役、拜官、拜金、拜权威的跪着的灵魂依然无法站起来。 普世价值观是目前中国最好的信仰---我们要自己、也和世界形成共识 中国几千年来的主流文化观念是建立在无神论基础上的,没有具体的神,但是人活着要有所敬畏,所以到处膜拜,拜孔孟、关羽、拜刘备、拜仁义礼智信、拜各种佛、拜道拜官、拜金、拜财神...,可见人离不开让自己欲望臣服的或者让自己欲望得到疏导的膜拜对象, 在国内推行任何大一统的信仰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是一种损伤(推此势必压彼,饶老师对于基督教文化在美国的阐述的很清楚,推基督教势必压抑它)。 那么我们应该在国内推广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呢?笔者认为普世的价值观念最合适。普世价值通常用 “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等指代。 我们通过推广普世价值观念的时候,用孔孟和诸子百家和世界上所有的先贤思想家智者的思想来支持和佐证普世价值观念更为合适,而且这在中国有着广泛而久远的文化基础,几千年来层出不穷的哲学家和智者说明我们的国人有着强烈的哲学思辨文化基础,而普世的价值观念就蕴含在这些哲学的人文的思辨文化里面。 普世价值观定义如下: “ 普世价值观是一种世界观。在 哲学 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 人类 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这种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思考。普世价值观认为,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类的根本属性,尊重人性的自然规律,然后采用理性思考的方式,建立起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相处的办法。普世价值不分地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理念。简言之,普世价值就是人类创造的、千百年来经过沉淀扬弃而升华的、全世界普遍适用的、造福于人类社会的、最好的价值。 普世价值大体指人权天赋,生来自由,民主权力一类的东西。 它们的本质、意义和重要性应该是超越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斗争的,应该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的非人为定义的真理 。 ” ( http://baike.baidu.com/view/930008.htm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9%AE%E4%B8%96%E5%83%B9%E5%80%BC ) 如果能让普世价值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的文化还能不强大,我们祖先文化中优良卓越的方面还会得不到发扬?而恰恰可悲的是,普世价值观在国内无法得到通畅的发扬。 如果每个普通百姓每个为民服务的官员心中都秉持这普世观念,我们的发展还能没有希望。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官员制定政策的时候,思考下每一条款每一环节公平吗,民主吗,让我们的人民和官员自身更自由吗,尊重到每一个人了吗(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有这样的理念就让我们少犯很多错误,让很多人少受很多不必要的苦),当然这些东西的保障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机制和体制,单纯靠每个人观念和信仰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个人的人和官员本身都有差异,认识水平也都多元有差异,制度和规则本身一来是规范人另外更重要的也是教育和引导人。 未来在于你我他 但是可悲的是, 不平等的观念和行为一直还根深在高层官员以及大多数民众的骨子里。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威权和集权模式使我们的经济和各种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大干快上飞速发展,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真正的经济大发展朱镕基上台后的事)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跌跌撞撞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发展,可惜太快,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没跟上。 比如迫于经济转型和发展压力,最近几年和新近不断上马的各种人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我们每步都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平等、开放了,我看没有,还差得远呢?比如新近的院士落选事件和烟草院士事件,我们的中科院尊重科学界民众和舆论,普通大众民众和舆论的需求了吗,整个社会闹得沸沸扬扬,我们的中科院却还若无其事高枕无忧,偶尔出来几个插科打诨的还是打太极的。 最后我们要反问,这些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权政策招募组建起来的人才团队们获得优势的资源后,能给我们带来平等、自由、多元、竞争的健康的学术界吗? 我看不能,未来还依然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改变还是要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你的行为决定了你的团队好不好,你的理念和行为决定了你对自己的学生、同事和周边人的影响。你的努力依然绝对你自身未来的发展,我们的发展也决定于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包括你、我、他还有接受重条件诱惑还有历史使命召唤回来的海归们,需要所有人各自协作平等共同的努力。饶毅们回来安定下来,依然要兢兢业业的身体力行的工作。 “领导们”重视海归,"宠幸"腻了还会宠幸什么呢?土鳖和海归们机会上的平等未来可期吗? 希望在你,在我,在他,在你我他我们所有人这里.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形成共同认可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建立不断完善的可以健康发展的学术体制和制度。温总理说要有信心,我也认为信心很重要,对,我对未来也很有信心. 更多相关不相关文章: 打开中国困局的钥匙 2--- 走出学术界与教育改革的泥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376do=blogid=508048 ; 打开中国困局的钥匙 1--- 迷茫的中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376do=blogid=508042 当代的科学世界是平的,我们缺少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376do=blogid=524150 让“公平”飞一会!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376do=blogid=517645 博士生的“吃饭研究”---兼与饶、施、王、邓等教授商榷学术改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376do=blogid=511825 国内人才低层次、后娘养?特权横行无正义的国家和学界有希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376do=blogid=516289 中国人把院士制度弄成了造"神"的制度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376do=blogid=516727
1973 次阅读|5 个评论
你的内心就是你的自己唯一的神----禅宗智慧而艰辛的信仰
热度 3 yhu 2011-12-30 08:05
禅是一种智慧的信仰,信仰禅也需要的智慧。既然众生皆有佛性,我想大家自然可以感受与运用禅的智慧。 禅是一种艰辛的信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世界里是没有神与佛的,佛只是人的一种境界。或许禅宗修炼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我们心平气和的多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了解我们自己,或许这种了解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但我们也无需贪心去了解全部,受用,快乐,平静,欢愉即可。就如同我们无法回答我们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但我们也能做很多让大家和自己愉快的事情而舍不得这种存在。信仰禅,实际上是信仰我们自己的内心,聆听自己内心最真诚的声音。在我们面临选择的艰辛时,内心最诚实的声音会引导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我们面临舆论的压力,社会的潮流,文化宗教的冲击,大多数朋友价值观一体化的时候。我们都要知道知己是谁,自己在那,不要盲目跟随,混淆心灵的视听,要知道那里是自己的禅。 禅之所以艰辛,是因为在我们人最需要安慰,最需要寄托,最需要希望,最需要力量,最需要运气,最需要有个神来保佑庇护我们的时候,禅宗告诉你,天上地下是没有这样的神,你的内心就是你的自己唯一的神。不可能因为你信仰的足够虔诚,神就会帮你,坏人就会死光,光明大道出现在眼前。一切的一切,是要我们心灵坚定而会变通,坚强又能委婉,执着而不固执,能以退为进又能步步为营,知道什么是韬光养晦什么是寸步不让。禅宗是要把人的心灵训练成百炼钢又要成绕指柔。 禅的艰辛,是因为她诚实,是因为我们的心灵诚实。在你急切奢侈而贪心地想知道命运,想知道来世,想知道凶吉;想知道我们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想求一点圣水或者香油来免除灾害疾病的时候,禅宗会告诉你,这些都是扯淡。禅无法违背自己内心诚实的声音为了安慰众生,或者怀有私心为了所谓的弘扬佛法,去杜撰一个开天辟地的的故事来满足人类事实上本就不够完美,往往无法自洽的灵魂。我们每个人或许本身就是一座孤岛,但诚实的心灵总盛开着鲜花! 纽约天冷暖气坏了,打字不利索,错别字见谅。未完待续。。。。。。
5882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努力把自己的每一篇博文写成精品!
热度 7 hanshiqing 2011-12-27 11:44
我最近想: 博客写多了对谁不是好事! 写少量博客是对的! -----写出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学术的重要感悟! 传播自己的重要思想,并与同行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 适当的看看他人的博客也是好的,能够学到东西! 但是, 我不想成为一个写作博客的专家,就象我国有专业作家,我觉得不对劲。 -----那样的话,就成了玩博客和网络了!就成了半瓶子水晃荡声音大了! 我们的人生,更主要的是要去实践,去行动, 实践多了,行动多了,我才会有重要的感悟来与大家分享! 而不是在此买弄,或者流于轻浮! 如果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思想,那我写作也只是增加点网络口水而已! 我认真地写每一篇博文,不求数量,努力地把自己的每一篇博文写成精品! 就象前面关于信仰和创新的几篇博文是我耗费十一年的时间思考感悟写成的!它们必然是精品!虽然它们并没有能上科学网的精选博文! 当然,科学网是有一批写作博客的专家的!他们几乎天天有博文上科学网的精品博文!可能是人生经历太丰富,感悟足够他们不断地写吧。 但我不羡慕! 我走我的路!
个人分类: 个人修炼|321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独立是个信仰 -- Independent Is Faith
fameszhang 2011-12-24 06:36
作者: RidgeWalker 发表于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独立也是信仰 1 经常当一个人需要放松的时候,头脑就会冒出来个想法。有一天在镇里走路,路过教堂,布告板上写着:膜拜时间,上午10:00。咣当一声,膜拜这个词就地粘上了我,陪我走了一路。天哪,试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锻炼身体走了四个小时,而这个疑问也就一直跟随着我。 从来不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信仰,只是没法令人信服而已。也许个人形象令人起疑,就像我对膜拜这个词严重过敏一样。从政治狂热的年代走来,有些反应已属本能,不经过头脑。那是一场浩劫呀,却有个好听的名字,文化革命。一场噩梦延续了整整十年哪,有人一辈子两辈子都忘不了那些场景,人们疯狂了,把别人的头颅砸碎了,那都是些实实在在的头颅啊。这些暴力为同一种信仰而爆发,一个个的都在捍卫自己的政治信仰。可笑,可悲而凄惨哪,斗争的各方都忠于同一个毛主席。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要表忠心。问题不在忠与不忠,而忠于的程度差异就能造成生命的悲剧。太不可思议,太离奇古怪了。 打破了头颅也打碎了所有的信仰。很明显嘛,任何信仰都不能高于生命。生命珍贵,必须珍惜。人应该追求自己的独立思想,远离愚蠢和狂热。这就是求生的本能。保存珍惜生命的原始能量,不可盲信。 后来,在书本上了解到西方大规模的战争都是宗教狂热分子发动的,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战争是反人类的罪行,有些伤疤至今依然能感觉绞痛,有些屈死的鬼魂还在坟墓里痛哭。所以,一个人必须学会坚强,不论谁来拉你加入他们组织,都要保持独立。 2 学生年代,国家摆脱了文化革命的噩梦。一夜之间宣传机器不停地鼓噪科学这个词,听上去仿佛一剂科学的魔方就可以治愈所有的社会沉疴。信仰披着不同的外衣沉渣泛起。试问科学能安抚人的灵魂吗?打砸抢结束了,但是疼痛依还在,愈合需要时间呐。 这个国家等不及了,让一帮十几岁的孩子去学科学。作为捷径,十一二岁的少年被选进了天才班。每天都在绝地反扑;日子被挂上了超速挡;狂热还在延续。无法否认刚刚恢复的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同时上了大学也让我对科学失望。对许多人来说科学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今,如果有人拉起科学那五颜六色的大旗,包自己,吓别人,只能令人感到恶心。人要诚实噢,科学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真理本身。一个科学家可以努力发现真理,但决不能以真理的代言人自居。 要说就把话说清楚,不管我们的时代里科学技术如何成功,人的头脑,思维,想法,感觉,感受,欲望,梦想,幻觉不论如何解说永远都不会科学。把人类的头脑换算成一串串数字,符号,然后放入一个怪异的方程式,只有脱离常人思维的书呆子可以分解的方程式,那是犯罪。今天,我们还能说我们是人,我们还有权利说我们不是小数点,不是数字,不是符号,不是科学为所欲为的任何缩写? 科学是人类活动,从而不能喧宾夺主的。大部分科学命题从假设开始。任何假设都是先入为主从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去证实其真伪。科学对人类生活贡献不小,因为科学始终不渝地在寻找证据,从而有别于于与编撰故事的信仰。真正的科学家是谦逊的,因为真理令人谦逊。 3 八十年代就来到美国,那时大部分中国籍的留学生来自台湾,香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从大陆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在一起久了,有人就评论说我表现得比较无我。也许人家言之有理,经年的革命和口号已经令我不自觉地失去了自我。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诗人王小滨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个年代压抑人性,直至最后完全失去自我。到了最后连我们自己都自豪地宣布甘当大机器的螺丝钉。我们不再是人了,所以那个自我也就没有必要了嘛。 独立自主是美德。坚持不结盟表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勇敢。看不起那些把自己内心的惧怕,不安甚至无能交给一个比如上帝那样比较托大的概念,从此不再努力,满足于现状。人还是要有一些自尊的。一个人必须站着生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一员。不幸啊,太多的人甘当乘客,还不断地哭喊这个世界给他的不够。置世界于身外了,嘿,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请不要把自己当成邀来之客。同时我也看不惯那些把自己的惧怕和不安传给孩子的父母。外面的世界不可怕,那只是你的狭隘与偏见,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吧。 独立不是自恋。自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对立需要努力,坚持不懈。一个人必须学习,足够坚强,走下去。独立是个信仰。 2011年10月5日 ——————————————————(英文原文)————————————————————— Independent Is Faith 1. This happens quite a bit, I think. Often, when one wants relaxation, certain thought pops up unannounced. The other day, I was taking a walk through town. A church’s announcement board said: Worship Hours: 10:00AM. Bang, just like that, the word "Worship" stuck with me for the rest of the way. Wow, what do they do there? It was a thought that refused to depart as I continued to walk for a total of four hours, my form of good exercise. Through the years, I've had a hard time convincing others that I am not against personal faith of any shape and form. Maybe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my persona, for I have a strong allergy towards the word worship. This reaction may have stemmed from the fact I grew up in a political frenzy, a horrid event with a pretty nam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nightmare lasted ten years. It will take a lifetime or two to forget how folks had gone crazy and smashed each others' skulls open, literally. All of them claimed that their violence erupted from strong faith, defending the integrity of political loyalty. It was almost comic but ultimate tragic that the hostile sides were loyal to one Chairman Mao. It was a forced exhibit,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society. The difference of the same faith could result in life and death struggle. That was absurd and unbelievable. Smashing human skulls apiece also smashes my faith in any belief. The logic is so painfully obvious: no faith should reign supreme to human existence. Life is more precious and should be cherished. I must seek my own independent mind, for stupidity and frenzy should be avoided by all means. It had become a survival instinct. I shall not invest one ounce of energy into any blind belief. Later, I learned that quite a few wars of epic scale were instigated by religious fanatics. That was no surprise to me at all. World Wars were criminal and anti-humanity. And the scars remain painful till this day. Some ghosts are still crying in their graves. One must remain adamant and cherish one’s independence amidst all kinds of calls for affiliation. 2. When I was still a youngster in school, the country finally shook off the nightmar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lmost overnight the propaganda machine started to spew out the word science at an alarming rate, as if all the social ills could and would be cured by a magic portion of science. Faith of a different kind was rearing its ugly head. Could science comfort human soul? The smashing may have ended but suffering hadn’t. Healing needed time. The country decided to move on. For one thing, they rushed many of us teens into science. They even rounded a few 11 year olds and 12 year olds into genius camps in the hope of a quick fix. Desperation was our life; life was put on overdrive; and the crazy feeling was prolonged. I admit the newly restored national examination changed my life. But it was in college I become disillusioned with science. Many folks were in science just to make living. Today it repulses me when someone wraps him or herself in the over-sized and multi-colored flag of science. Let's be honest. Science is just a paradigm, not absolute truth. As a scientist you may work to find truth but you don't represent truth. Let's make this clear once for all. No matter how successfu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in our time, our minds, our ideas, our thoughts, our feelings, emotions, desires, impulses, dreams, fantasies, are not entirely scientific, no matter which way you cut it. It is a crime, really, to reduce human minds into numbers, a series of cute symbols in a complicated equation which only the nerdiest nerds can figure out. Can we say this, or do we still have the right to say, that we are humans, not dots, numbers, symbols or whatever you scientific attitude likes to render us? Science is human activity,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Most scientific research starts with an assumption. An assumption is always subjective and needs a lot of funds and resources to prove it, right or wrong. Science contributes a great deal to life, because it makes a practice to seek evidence as opposed to make up stories. True scientists always feel humbled because truth humbles. 3. I came to America in the 1980s. Most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here were either from Taiwan, Hong Kong or Indonesia and Malaysia, only a few of us came from the Mainland. After spending some time together, I was accused of being selfless. Maybe they were right. I didn’t notice that I had lost myself in endless revolution and slogan shooting. That was the moment when I suddenly understood when a poet named Yang Xiaobin wrote, "China, I lost my key." The society forced us to first reduce then lose ourselves completely. Eventually we were proud to be screws and bolts of a large machine. We were no longer human thus self wasn’t necessary. Independence or self-reliance is a virtue. Non-affiliation has its wisdom and courage. I dislike those who pass their fear and insecurity or even inability to something bigger, see God, and become self-content with no effort in life. We are talking about self-respect here. One must lead one's own life and become a contributing member of the society.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too many bus riders who constantly whine that they didn't get enough from the world outside. What world outside? You are in it; so, don't count yourself as an invited guest. I also look down on those who pass their fear and insecurity to their children. The world isn’t as frightful as your little minds perceive. Let the child find out by herself, will you? Independence has nothing to do narcissism which is a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dependence requires work, dedication. One must learn and study to have the strength to endure on. Independence is faith. October 5, 2011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79140do=blogid=127117
个人分类: 教育|1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督宗教信仰能我们带来什么?
热度 1 StephenCatholic 2011-12-16 01:37
在我们的福传慕道中,一些慕道者,甚至一些老教友都会常常向神父提出这样的问题:信仰能给我带来什么? 一位婆婆常常劝她没有信仰的儿媳的信教,劝的次数多了,儿媳开口问: “娘!如果你让我念经,念出两斗米来,我就信! ”不知有多少人曾提出类似的问题: 只要信教我的病就能好了吗?如果你们的神让我把这次生意搞定我一定信,我就想要一个儿子你们的神能不能帮忙…… 在此情境下人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实用和迷信 !如果抱这这样的态度去追求信仰,人们只能看到由 愚昧带来传说 , 由传说带来恐惧 , 由恐惧带来虔诚 , 由虔诚带来狂热 , 在狂热中导致的是毁灭 。这里不是有意否认圣迹和它的力量,而是想强调圣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 最为重要的是他让人们从伦理—心理—精神的皈依;到情感—理智—意志的皈依;再到信德—望德—爱德的皈依,在最后达到真正的信仰的皈依。 如果人们拥有这样的皈依心态,人们就会觉悟, 也许信仰确实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权利、地位、子孙、荣誉 ,但 信仰确实满足了人与生俱有的本性 ,通过对创造主的认识和崇敬,不仅能给人带来来世的幸福,而且也解决了人的精神需求,使 人的精神得到安宁,使人的生活充满意义和希望。 光明和救援 信仰就像黑暗中的蜡烛,虽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但却给人们心灵的眼睛带来光明。让人们在人生旅途的夜色中看清脚下的路,看清眼前的陷阱,看清身边的障碍物。认清什么是人们真正的需求,什么是虚而又虚的诱惑,什么是生命的果实。让人们在失望中看到光明,在绝望中得到救援,在畏惧中感受到上主给人们生命的力量。 希望和信心 美国德裔神学家普勒·泰利奇(Paul Tillich)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时间和地点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人内心的孤寂却越来越强烈。” 孤寂会导致灰心丧气,对未来失去希望,失去奋斗的动力。而信仰全能、全知的上主就可以使人摆脱孤寂的困扰,使人认识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尝试到由祈祷带来的希望和信心。 坚强和力量 有人说:“今世忍耐一时,后世幸福无限。”信仰能使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够坚忍不拔,无论处于任何环境都能以积极上进的思想对待生活,这一点得到了心理学家的证实。麦卡利姆·拉兹认为,任何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在克服这些困难时,只有信仰能赋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上主乐于赐福给人,但人往往因己的罪而失去神的恩典,但若人们愿意信赖天主,他的幸福必然降临。 公正和无私 人的内心渴望无私需求公正,但真正的公正无私只有在创造万物的上主那里才能实现。人们依靠榜样的力量,法律制度的力量,科学机制的力量都很难实现公正无私。因为这些力量都是由人的因素构成的,只要人为的因素起了变化,这些力量就很难靠得住。而信仰能使人对上主产生敬畏,不敢作恶,不敢欺压他人,因为他知道行不义之事终将遭到上主的审判。从这个角度来看,信仰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源泉。 彼岸和永生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不过是长河中的一叶小舟,从人伴随着第一次哭声,离开温暖的母腹的此岸,到含泪归西的彼岸。人对自己的生命态度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不相信彼岸的永生,为此,人只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没有目标的划行。二是相信在彼岸有等待我们进入永生的上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认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结的人,精神不免是空虚的,生活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名垂青史,光耀祖宗,封妻荫子,而这些又能在世上停留多长时间呢?只有彼岸才是永生,而获得永生幸福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信仰宇宙的创造者,必须信仰彼岸的存在,并为此而努力。从此来看,信仰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填补精神的空虚了,而是人奋发的目标了,是生活的道路,是体现人生的价值。 由此可见,没有信仰,意味着什么也没有,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将消失,为永恒的生命来说将一无所用。 ———— 来源于网络,作者不详,致谢!
个人分类: Catholic|26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宗教信仰的不同才是造成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巨大差别的深刻根源!
热度 3 hanshiqing 2011-12-13 11:39
宗教信仰的不同才是造成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巨大差别的深刻根源! 韩世清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强国的唯一途经是发展高科技, 发展高科技必须培养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先造就多样性, 造就多样性必须要实现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只能以民主自由为前提, 民主自由则以信任为基础, 信任则以爱心为基石, 爱心源于对世界的信心,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上帝的信仰 。 信仰有多坚定,大爱才会有多深广! 基于上述的感悟和思考,我提出: 宗教信仰的不同才是造成东西方差别的深刻根源,而不是一般人以为的社会形态(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或者政治信仰(党员或者群众)造成的! 在东方佛教里,以人面对世界的内心变成熟为线索,以人的深刻思想挖掘为主体,教导人们处世为人的方法,所以,东方人要圆滑世故的多!他们的思想自成一体,对人本性的认识让东方人把更多的作为人的聪明才智用在了人际关系上。 在西方基督教义中,人类是单纯的弱小的绵羊,只有跟随充满爱心的智慧万能的上帝引领,一心向善,简单美好,个体的生命和灵魂才能得救,并且获得永生。所以,西方人单纯,他们的思想归顺了上帝,他们把更多的作为人的聪明才智用在了把弄和运用上帝所创造的自然界上。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奉人定胜天的民族没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反而是信仰上帝的国度不断创新,引领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源于宗教信仰的不同! 不同的根,必然长出不同的树,开出不同的花,散发出不同的香味! 院士选举算个球,表象而已,中国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关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7384 一) 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是人的信仰迷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1362 二) 感悟信仰!---信念, 就是方向、就是力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2435 三) 确立真正的信仰!--- 做一个本真的人!完整的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2559 四) 中国社会的第二大问题是管理落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1364 五) 守秩序和一个民族的大智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1373 六)轰轰烈烈之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3260
个人分类: 心灵的归途|4004 次阅读|5 个评论
院士选举算个球,表象而已,中国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关心?
热度 13 hanshiqing 2011-12-11 17:02
这几天,如此多的中国精英分子聚集在院士选举的结果中争论不休,无视祖国的根本问题,这让我觉得未免有点难过! 院士选举结果,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待遇不公正的问题,但是,国家深层次根本的问题不解决,全国多少百姓不仅仅是受不公正待遇,而是受苦受难、伤身丢命的境遇!难道我们该只关心自己头上的桂冠吗?! 中国社会,呼唤真正的英雄,呼唤的是马丁·路德·金式的英雄! 为什么说院士选举算个球呢,表象之下,问一问,有几个老院士有信仰呢?真正的生命信仰!更何况亿万百姓! 如果信仰问题解决了,院士选举还是个问题吗? 如果信仰问题解决了,中国社会将会是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难道我们应该头痛医头,舍本求末吗? 一) 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是人的信仰迷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1362 二) 感悟信仰!---信念, 就是方向、就是力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2435 三) 确立真正的信仰!--- 做一个本真的人!完整的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2559 四) 中国社会的第二大问题是管理落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1364 五) 守秩序和一个民族的大智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1373 六)轰轰烈烈之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3260 七) 宗教信仰的不同才是造成东西方差别的深刻根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202do=blogid=517994 一) 我一直在问一个问题:做好科学研究就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吗?要不要搁置科学研究来进行社会学写作?最近,我越来越怀疑了。因为,我深切地感到:中国的问题是很大的问题,不是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科学技术落后只是表象而已,其根本是核心的空缺、 腐烂和紊乱! 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写出了那么多嬉笑怒骂的文章。其感情的表达如此强烈,但他到底有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找到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呢? 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科研队伍。 从高科技,到政治,管理,道德观念,再到这个民族和个人的信仰,这个国家与世界的差距和不同到底在哪里? 中国人很勤劳,生活的很辛苦,很累,是确实的。但是,是否真的是最聪明智慧的民族? 如此勤劳和生活艰辛的民族,为什么没有能够成就一个强大的国家,幸福的人民?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人究竟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中国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我想:如果我不再为自我的利益,所谓个人的成功而奋斗,那么,该如何运用自己的理念、见识和能力,为社会和国家担负起重任,为建设一个美好的中国社会而努力呢? 让我做最重要的事情吧! 2001年6月4日,在美国北卡大学留学的日子,我在日记里曾经写下了这段话: 我的梦想: • 中国强国的唯一途经是发展高科技, • 发展高科技必须先造就多样性, • 造就多样性必须要实现个性解放, • 个性解放只能以民主自由为前提, • 民主自由则以信任为基础, • 信任则以爱心为基石, • 爱心源于对上帝的信心。 这是我当时真切的体悟。当然,每一句话都是可以作为一篇文章的标题加以论证的!然而,随后我忙于科研和工作,而无法分配时间来写作------时间都给了科研和科技论文的撰写! 因此,今天我的写作将围绕其中展开:高科技,理念,道德观念,管理,体制,信仰,幸福感。 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就不会有强大的中国人;没有强大的信仰,就不会有强大的世界观;没有强大的理念,就不会有强大的体制;没有强大的管理,就不会有强大的国家! 最基本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我们却忽略了。 为什么一定要建立一个美好的信仰呢?因为,只有基于美好的信仰,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我们每个人才能拥有最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的生活。 管理,是高于科技的东西,正是它,造就了高科技! 然而,中国的管理还相当的落后。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观念(价值观),源于信仰。 因此,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的信仰缺失! 二) 西方人信上帝,从属于上帝,他们按上帝的意愿生活着,做上帝要他们做的事情。中国人完全从属于社会、家庭和个人,他们或把社会利益、或把自己、或把现世的、或把小集团和集体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把自己设计成上帝,即使人力不能及的大问题也要自己扛。 因为信仰,美国给我的感觉是太阳下的世界,而中国给我的感觉是月亮下的国度。这句话需要细细地体味。 美国是一个美好事物得到充分保护的国家,美好的事物,如花草、美丽女子,都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自由,美好地生活着;而在中国,即使上海闹市区淮海中路上铜铸的一个打电话的少女,也被人偷走并且碾碎了去卖钱。有信仰的人舍命也要保护心中的美好,而没有信仰的人什么都有可能做得出来啊! 因为信仰,东西方人在感情上的表现也不一样。西方人勇敢,他们总是坚决而果断地让自己面对真实的情感需求和流露。而中国人面对真实的情感流露感到害怕,他们要求你回避,隐藏。所以,西方人得真,得爱。中国人得文饰,得变异,得情。 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岂不就可以没有爱,人岂不就可以为所欲为。林语堂说过:基督的世界是充满爱的世界。 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为了爱,我信上帝。 就科学而言,也离不开信仰。中国人提出“人定胜天”,以为人很了不起,可以创造一切。其实,人只是发现了上帝创造的东西,一切的一切或是暗自存在的,或是第一动力绎生出来的。在英语里,创造(Create)这个词,只用于耶和华创造世界,而人类的科学研究发现,用的是Find 和Discover(发现)。 我发现微积分的发现与上帝信仰也是有关的,无穷大∞代表了万能的上帝,因此,微积分的发现在西方,而不在东方。以中国人的哲学和智慧,不足以理解牛顿,因此,错误地批判牛顿的晚年。我想:这是小学生在批判博士生。 东方一部分人信奉的佛和西方人信仰的上帝有何区别呢? 耶苏是精瘦而烁炼的,他似乎是一种信,一种精神,一种意志化身,他是一个苦行僧式的神。 佛与观音是胖而富贵的,他们是一种富态,一身祥气,一种平和,一种容纳,一种福的化身,一种宽心无忧,是一个富态的肉身的神。 人对物质的疯狂占有欲和膜拜,正是缺乏信仰所导致的。和80年代比,现在中国要物质丰富得多,然而,杀人,抢劫,欺骗和自杀这类案子却充斥了当今社会!幸福了吗?很多人不幸福!因为人与人之间物质占有的相对量的比较成了人们幸福感衡量的天平,怎么能不出问题呢?!因此,那些认为中国的问题是贫穷造成的想法其实是找错了根源。贫穷,并不代表价值观低下,不代表不次序,不代表不美好,不代表没有幸福感。更何况,中国社会的物质已经并不贫穷了!大大丰富物质的中国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而信仰, 他在哪里了?被丢落在哪里了?请问问自己本真的心吧! 我于2000年4月15日在美国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 TX 留学时候记下的对西方宗教信仰的几点 感悟: 耶稣(Jesus)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力量,一种来自于宇宙之外的神奇力量!---这就是信仰! 这种信仰上帝的狂热和执着似乎不是一种迷信,更像是一种彻悟! 信仰,都是不能被证实的东西,但你也无法证其伪,因为你被感动了,你愿意信了,才叫信仰! 信,具有无限的能量! 信仰什么,是你的自由,但信仰不能被亵渎! 信仰, 建于本真的心之上 ! 资本主义的物质世界和美好景象,是他们作为主流的信念的引申结果。而不是为了物质而物质! 三) 人对于物质的占有和利用本身没有错,应该是进步的表现。但人如果被物质左右了或者被物质支配了那就可悲了!有信仰的人应该能够摆脱物质对于人的支配,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力量!所以,无论贫富,顺逆,都能够感到幸福和快乐,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这两天的几条新闻,让我看了不寒而颤: 一、男童喝豆浆溅到路人身上被砸死 7月9日下午,洛南县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年仅七岁半的男童被一男一女用衣服包住头部,然后用石头猛砸致死,起因竟然只是因为男童把豆浆豆浆溅到了他们身上。 二、农民被征地人员强行按倒碾死 继浙江钱云会案后,昨天,江西赣县一位农民阻止强行征地被活活碾死,现场照片,十分血腥。死者谢绍春的儿子称,谢绍春被不明身份的人强行按倒在地上,挖掘机则从他身上碾过。 三、湖南男子举报非法占地被绑架沉海 湖南永州市周炳文因举报社区主任熊运军非法占地开发房地产被其绑架致福建石狮,挂上石头沉入大海。 这也再次告诉我,目前的中国决不是贫穷的问题,(其中两个案子是目前社会最得利益最富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所为!对金钱的追逐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在物质金钱上,我认为中国财富真的已经很丰富了!能够最后拯救中国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信仰!真正的信仰!( 建于本真的心之上,因为你被感动了,你愿意信了,才叫信仰!) 美国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基督教教义《圣经》之上的,一般的西方小孩子从小就在教堂和家庭接受了洗礼。我呆过的一个四万人口的美国小镇里就有二三十所教堂,而中国与之媲美的恐怕是舞厅,KTV,洗足房。一个屏弃了传统信念的国度的民众信奉的是 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以及现世的 感官的及时行乐!至于心灵归所,灵魂永生的问题没有人考虑了! 共产主义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只能算是一种理想、理念或追求。我的理由如下: 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对人的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生命要向哪里去!死亡代表了什么! 而如果我们相信人的生命包括灵魂就只有现世的短短几十年,那么,人是应该及时行乐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信誓旦旦地入了党,最终还是沦落为腐败分子的缘故。 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物质分配方式的理念和追求,人人共同分享现世的物质享乐。 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需分配,都是物质的分配和现世的享乐。其高度和深度绝对没有到生命信仰的层次! 而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暴力倡导,是对人类社会能够通过改良和沟通变得美好的悲观和不相信,也是对人性的残忍。 平时很讨厌谈什么党员或者党组织的先进性,很虚伪。整天自夸自己是伟大的党,有意思吗?以及“只有XX党才能培育形成如此伟大的精神”。我觉得即使一个党派,也应该如同一个人一样,谦虚自省,努力进取,向每一个人学习,超越自我,努力做事情。而不是整天吹自己伟大。 其实,优秀的是普通百姓。 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只要你凭人性做事,你都有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党员,只代表你是一种派别而已。 夸自己先进,包括自夸自己的组织,贬低普通大众,是一种狂妄! 我不禁想问:是谁给了你们优越感,超越于普通民众之上? 四) 一百年前,从美国哲学博士毕业回国的胡适就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可是,在那个年代,能真正理解他的人是不多的。 遗憾的是,百年后的中国仍然盛行高谈主义的政府管理作风:今天的电视上大小官员在各种会议,视察各种场所仍然背诵着千篇一律八股文的台词:。。。主义。。。优越性。。。唉,就算再好的话,三遍之后也成狗屎了,更何况空洞的话被亿人背诵万遍了。 真让我着急啊,快快去研究问题吧! 新闻记者们啊,请少报道一些形式的东西吧:比如,某某领导人一行视察。。。在视察时某领导指出。。。坚持。。。主义,强调。。。制度的优越性,肯定。。。巨大成果。。。一个常规的考察调研,也要兴师动众,前呼后拥,大肆报道! 我一直认为应该取消这种工作方式,这种前呼后拥的走过场真的能发现问题吗?我是怀疑的!因此,这种管理是做表面文章!突显个人权势! 要多报道些实质性的内容,并且应该淡化领导个人的形象塑造和权势显示,要做些具体的管理事务报道:比如,省政府针对。。。问题,出台细致的。。。管理法规;以及半年来。。。法规的执行情况的真实详细的审查报告,以及百姓的反馈等。 什么时候我们的官员能够悄悄地走出去开展调研,安静地回到办公室研讨问题,开展工作? 中国的新闻记者的水平需要大大地提高,他们需要更加的专一化和务实精神! 中国政府管理太注重轰轰烈烈的场面塑造,领导人个人权力突显,和政治套话的不可或缺。 中国新闻界对政府管理的报道太注重形式的活动,而形式之中又最重视领导人的形象突显和个人作用强化。 在这种文化和理念的作用下,很多人在管理的位置上不是去建立制度,执行制度,完善制度,而是破坏制度。他们通常通过突显个人的权威来控制组织,使组织的日常工作完全依赖他,一旦离开了他,组织就陷入瘫痪。 而如果有不识时务的官员来花大力气建立、遵守制度,就一定会有人来修理或者废了他。 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国式的管理! 在这种管理下,所以会有某领导在视察某个按计划进行的工程时会指出:要加快进度,大干快上,争取提前半年完工,向国庆献礼。。。于是乎,又一个豆腐渣工程产生了!悲哀的是这竟然会成为某领导雷厉风行,个人魅力和业绩的象征了! 其实,现代管理的精要在于除去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当领导人所做形式不是做事的需要,而是为了制造形式时,管理已经偏离了正轨! 五) 我曾经虔诚地相信“中华民族是最勤劳智慧的民族”这句话。但现在我没法相信了。要说勤劳我赞成,但要说智慧,我是不同意的。 记得 10 年前,我在美国留学。经常深夜一点独自驾车从实验室回住所,美国小镇的夜晚异常的静谧,十字路口的红灯前 我一个人在等红绿灯,没有车,但是我会一直在等绿灯。我常常问自己,数里外也没有一辆车我为什么不走?我心里的回答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一个人闯红灯,美国人都是这样等的。 在那样的深夜,我彻悟了: 秩序!秩序的重要性!秩序是不可破坏的!秩序是一切智慧的基础! 回国后,开车觉得累多了,时时刻刻神经紧绷。绿灯过十字路,也要提心吊胆总有人车横穿过来,红灯却计算着左右来车的时间侥幸穿过去,或者绕一下过去。绿灯也未必能过,因为常常有交警人为把红绿灯作废,口哨起作用,红绿灯成了摆设。 人人都想节省时间,快,可效果是大家都无奈的慢了! 不守秩序,这是怎样的智慧啊! 在中国生活的很累,其根源还是没有次序!比如,开发商做精装修房,会以劣质糊弄你,这种不守秩序的做法使人们不再信任开发商,结果就是家家买毛坯房,自装修,人人累于非专业的精通,连买个钉子都要去熟悉市场质量品种和价格!其结果是人人活得很累,还不能够把事情做到专业的水平!因此,整个民族的生活质量下降,活得却比任何一个民族还累! 不守秩序同样表现在科学研究上。本来应该让经过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科研业绩出色的人申请到教授的位置,这样的人可以一边做研究一边申请国家科研经费。现在的中国到好,一些人搞关系可以博士博士后不出色(或者来个在职博士)也能混到教授位置,再通过搞关系可以捞到国家大笔科研经费,然后希望那些更优秀的科研人才来为他打工!只有中国是这样的,能让不优秀的人才当上老板,让优秀的人才为不优秀的人打工!我只能说中国科研事业花在沟通和组织上的成本太昂贵了!并且为成全二流人才牺牲了一流人才!因此,中国科研缺乏真正的创新,这也是不守秩序的结果! 一个守秩序的民族,大家都活的轻松,活得有质量;一个不守秩序的民族,人人活得很累,人人怨声载道! 因为不守秩序,所以中国人目前是肯定入不了最聪明智慧的民族的! 六) 中国人特别喜欢轰轰烈烈,可能正是缺乏信仰的缘故,觉得如果不轰轰烈烈,似乎就意义不够!然而,轰轰烈烈通常是滋生虚与假的土壤。 反观发达进步的欧美国家,一切都是在静静地进行,默默的展开,静得真实无比,默得人心可见! 建党90周年活动,声势浩大的“唱红歌”运动,让全国红军服脱租。电视上,各级高官在大谈特谈先进性和伟大性,可是,谁来买单呢?! 高层干部整天说着套话,走过场(会场及各种场面)。但他们不能静下心来研究问题、制定细致的规则,检查规则的执行情况。很多大干部整天追求轰动效应,走过场,作着秀。以为这样就是得民心了。殊不知,在他们冠冕堂皇的高谈阔论或兴师动众或场面风光的同时,与轰轰烈烈对应的却是全国有多少百姓在默默地受苦,在忍受折磨! 当谎言成为习惯的时候,真实已经淡漠在其后面了! 所以,看似轰轰烈烈的东西,通常其实腐败无比!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感觉不到那些大官的存在,我们能够宁静地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幸福了! 七) 中国强国的唯一途经是发展高科技, 发展高科技必须培养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先造就多样性, 造就多样性必须要实现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只能以民主自由为前提, 民主自由则以信任为基础, 信任则以爱心为基石, 爱心源于对上帝的信仰。 基于上述的思考,我提出: 宗教信仰的不同才是造成东西方差别的深刻根源,而不是一般人以为的社会形态(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造成的! 在东方佛教里,以人面对世界的内心强大为线索,以人的深刻思想挖掘为主体,教人处世为人的方法,所以,东方人要圆滑世故的多!对人本性的认识让东方人把更多的人的聪明才智用在了人际关系上。 在西方基督教义中,人类是单纯的弱小的绵羊,只有跟随充满爱心的智慧万能的上帝引领,一心向善,个体的生命和灵魂才能得救,并且获得永生。所以,西方人单纯,他们把更多的人的聪明才智用在了把弄和运用上帝所创造的自然界上。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4285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王中林:将科学作为信仰
xc11111111 2011-12-10 14:09
来源: 科学时报 作者: 郭勉愈 本报见习记者 郭勉愈 日前,美国材料研究学会宣布了2011年度材料研究学会奖获奖名单。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与另一位华裔科学家杨培东获得殊荣。 个子高大、笑容爽朗的王中林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主要成果纳米发电机,并谈及他科研生涯中的一些感悟。 纳米发电机:从科研到产业化 记者在王中林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个白色的塑料盒子,里面是一块大约两三平方厘米大小的扁平器件,外层是一种透明的材料,里面密集地镶嵌着一些金属细丝。 王中林略带得意地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发明的纳米发电机。 纳米发电机是王中林最具影响力的发明。该成果被英国《物理世界》评为2008年最佳进展之一。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把纳米发电机评为与手机同等重要的发明,认为它将是影响未来十到三十年的十大重要技术之一。 王中林对纳米发电机的研究始于2005年,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纳米器件的电源问题。王中林设想,如果能发明一种微型的装置,将生物体内的生物能量转化为电能,输送给纳米器件,同步实现器件和电源的微型化,将圆满解决纳米器件的供电问题。 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王中林和他的团队开始致力于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能源转化和利用研究。2006年初,王中林首次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设计的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的纳米发电机。该发电机能收集周围环境中微小震动的机械能并将其转变为电能,为其他纳米器件,如传感器、探测器等提供能量。 此后,王中林及其团队相继研发出高频驱动直流纳米发电机、纤维纳米发电机和低频驱动柔性交流纳米发电机。 2008年,王中林小组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和工艺组装,成功地大幅提升了纳米发电机的功率,使之输出电压高达3伏,相当于两颗AA电池的能量,首次成功驱动了常规电子器件,如发光二极管等,实现了纳米发电机从基础方法研究到实际应用的突破性进展。 这种微型的纳米发电机几乎可以植入任何载体,如衣服、鞋子,甚至人类的肌肉。如果把这种“纳米发电机”像集成电路那样聚集起来,它产生的能量足够支持一台音乐随身听,甚至手机。 2009年1月,王中林及其团队又开发出由高分子薄膜封装的交流纳米发电机,首次实现基于纳米线的自驱动纳米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又经过两年的发展,今天的纳米发电机已能够产生50伏的电压,技术完全成熟,正在寻找合适的契机与合作伙伴使之市场化、产业化,有希望在2~3年内面市。 6年来,王中林潜心于纳米发电机的研究,从基础科学到工程设计,再到技术应用,打造了一个科学家的品牌产品。采访中,王中林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拿起纳米发电机,迎着光仔细端详。他说:“纳米发电领域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我相信,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纳米发电机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热爱科学:持续一生的热情 十多年来,王中林致力于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迄今已发表论文650多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达到44000余次,成为世界上纳米研究领域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0位作者之一。2004年美国《科学》杂志曾把他作为在美国任教的外国人中比较成功的典型进行报道。 总结自己的科研历程,他有三点重要的感悟:科研工作必须是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贵在坚持和专一。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才能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王中林强调,首先,科研工作者对自己的研究一定要有兴趣,有兴趣才会有真正的动力。 其次,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王中林说,人们通常只看到科研成果发表时的辉煌,却不知这辉煌背后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没有毅力的人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作科学研究不能急于求成,要踏实勤奋且不为外物所动。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这是成功的保证。 第三,要有创新精神。王中林说,做科研不能吃老本,要把眼光放在未来的工作上,要时刻保持超前意识,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要提前想到,不能总在后面跟风。这是对科学工作者最大的挑战。 对王中林来说,科学已经不仅仅是他研究的对象或从事的专业,科学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他说:“我热爱科学,这不是三分钟的热情,而是持续一生的热情。科学已经成为我的信仰。” 作为一名海外的华人科学家,王中林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 科技 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 《科学时报》 (2011-10-17 A1 要闻)
1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信仰
热度 3 mangix2010 2011-12-5 15:30
一. 缘由 刚刚直博第一年,上学期需要上几门课程,其中有门课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按以往的经验,这种课是可去可不去的,因为本科就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马哲类的课没啥用,还不如空出时间来多读几篇文献,多遍几行代码来的实际些,但是这次好像有些不一样,我竟然一节课不落的听完了整个学期的课程,最后课程几节课要求我们博士班的几个同学关于几个问题做专题讲座,我不幸被选中了,和牛老师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做这个专题,我们两个负责给牛老师整理材料、制作PPT、共同讨论讲解内容,然后由牛老师讲解,在整理材料过程中,自己有了一些思考,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算是一个总结吧。 二、背景分析 当拿到这个专题名字时,自己头脑中还是比较迷茫的,作为一个工科学生,人文的素养本来就很匮乏,而且又是这样一个涉及到人终极关怀的字眼-信仰。不过随着对相关文献、博客、新闻的阅读和在思考,对于信仰问题,我有了些初步的认识。 2009年搜狐网曾经开展过大学生信仰调查,讨论了基督教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讨论了多元化时代下的大学生信仰缺失(区隔)问题;讨论了大学生是否拥有信仰,拥有怎么样的信仰问题。2010年底凤凰网的一个年度特别策划就是《寻找中国人的信仰》,这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对信仰问题的大讨论,同时评选出了最给力的信仰评选结果,由此看见,大家开始关注到人的信仰问题,关注到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这还是挺让人欣慰的。 三、信仰的定义 什么是信仰那?这还是不好定义的,借助书籍和名人的言论,让我们来看看信仰到底是何物。 从信仰的中文词义来说,信,即信奉相信;仰,即仰慕、敬仰。 《大英百科全书》中是这样说的 “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是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辞海》的解释 “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一直为行动的准则。”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 百度名片对信仰的定义是: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 价值观 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也有相关的歌曲、书籍、影视作品。 信仰就是一种意识规范,它具有无穷的力量(从共产党人的事迹可以看出), 塞缪尔 · 斯迈尔斯 在 《信仰的力量》一书中写道 “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梁启超也提到过“ 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一个人有了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明白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 一个社会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四、工科大学生信仰缺失 工科教学内容多为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严重匮乏,致使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导致工科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失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愿意,也有现实的问题。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认为这种科学与人文的分离现象是一种倒退。钱学森也曾明确指出:“科学家的只是结构中应包括艺术。科学里面有美学,搞科学同样需要灵感,而我的灵感很多是从艺术中悟来的。” 缺乏人文精神或这也是我国现代缺乏大思想家,缺乏大科学家的一个原因吧!这对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师和老师都提出了考验,我们那些地方做的不对,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的未来。。。
个人分类: 思想杂谈|2816 次阅读|6 个评论
致所有喜欢研究这件事儿的人
热度 1 rosyray 2011-12-2 09:27
最近被评职、考核、申请项目、写文章等诸多事情烦扰, 焦虑不安,不能平心静气的工作、生活, 虽然我的信仰告诉我这一切是错的, 因为我在追求自己的荣耀, 只要我为了自己的荣耀去拼搏, 一定会永远焦虑不安, 要么害怕得不到, 要么害怕被超越。 人只要为自己活着, 就不会找到平静安宁, 因为欲望不会被填满, 而是被养大。 在焦虑中寻求解脱, 回头看看, 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喜欢这份工作, 去探索、发现、假设、求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困扰, 思路不时被堵塞, 但这种痛苦是美好的。 抛开一切的名和利, 我喜欢思考探索带来的快乐, 这是我得到的礼物, 只是现事困扰, 让我对此漠然, 就像健康, 只要不出问题, 就不会被我们注意。 我们总是希望幸福快乐, 然而所以不幸福快乐, 不是没有得到, 而且因为拥有, 所以不在意。 虽然...还好... 致所有喜欢研究这件事儿的人。
3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使自己生活得更幸福美好(10)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1-11-29 08:43
如何使自己生活得更幸福美好 ( 10 ) (十)拥有信仰 蒋继平 2011 年 11 月 28 日 我这里说的信仰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政治信仰,另一个是宗教信仰。共产主义属于政治信仰,基督教,彿教和伊斯兰教属于宗教信仰。 政治信仰是人为的,宗教信仰是本能的。 我们为什么要有信仰呢? 拥有信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一者,环境使然。 在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度里,共产党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这是一个社会大环境,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就必须适应这个环境,所以,必须相信共产主义,必须成为共产主义的一个信徒,从而成为一个共产党员。 实话实说,在共产党统治的国家,要不是一个共产党员,那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二者,本能使然。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特性就是有思想意识。 人类善于思考,人们的行为受到精神意识的控制。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生物从无意识进化到有意识,因而,人类有了精神,据此推论,人类继续进化的产物就是神。 所以,神是比人类高级的宇宙存在。 神可以通过精神意识来控制人们的行为。 再从创造论的角度看,人本来就是神造的。 这样一来,不管是从进化论还是创造论来看,神是一定存在的,而且一定是比人类高级的存在。 神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或者控制人类的行为,而人类没有能力来证明神的存在,更没有能力指使神为我们办事。 人类中的一些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就敬畏神,以求得到神的保护和恩赐。 有的人把信神说成是迷信,他们的理由是无法证明神的存在。 据此论调,那么共产主义也是迷信,因为共产主义也是一个不可证实的东西。 事实上,世界上信神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神的存在的, 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来也不相信神,是在生活的实践中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感悟到神的存在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三国中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上仓谷的战役中,都能亲身体会到神灵的存在。 司马懿在临死的关头,受到了神灵的保护,苍天把他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从此以后,他坚信神灵的存在。 诸葛亮更是一个对神灵坚信不疑的人,他不但通过神灵为东吴借来了东风,更在许多场合可以通过天象来预测事情的成败。 我本人生来也是一个无神论者,加上在共产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早年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 可是,在我后来的人生经历中遇到的一些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的事,使我确信神灵的存在。 有关这些经历,我已经在其他博克中有所说明。 那么,有了信仰到底对人生有什么好处呢?我现在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喝酒,同样的葡萄酒,我在家中喝与在教堂中喝的感觉很不一样。在家中喝,喝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感到一股热流在身上流动,身体有一种兴奋和麻醉的感觉,但是,那仅仅是生理上,也就是肉体上的反应。 在教堂喝,一小杯葡萄酒刚进口, 就会使人有一种神圣感,使人变得更加清醒和庄重,从而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正义纯洁之气。 各位读者,不信吗?那就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 简单地来说,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宗教,基督教,彿教和伊斯兰教都倡导多行善,勿作恶,团结友爱,洁身自好。因而, 这些宗教信仰对人生是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 是一种内在的约束力。 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提倡公正和平等,是外在的,表面上的东西。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它本身就是不公正和不平等的,有高山,有大海,高山和大海平等吗? 要是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高山都填入大海,哪会是什么后果? 地球上有植物和动物,植物生来就是动物的食物,植物能和动物争取平等吗? 懂得了这些道理,知道了不平等才是世界的主旋律,确信头顶三尺有神明,神明自有公决,不要老是抱怨世道的不公正,要相信上帝是绝对公正的。 我们需要做的是,多行善,勿作恶。只有 这样,我们就可活得心安理得,幸福美满。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240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确立真正的信仰!--- 做一个本真的人!完整的人!
热度 3 hanshiqing 2011-11-28 16:33
人对于物质的占有和利用本身没有错,应该是进步的表现。但人如果被物质左右了或者被物质支配了那就可悲了!有信仰的人应该能够摆脱物质对于人的支配,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力量!所以,无论贫富,顺逆,都能够感到幸福和快乐,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这两天的几条新闻,让我看了不寒而颤: 一、男童喝豆浆溅到路人身上被砸死 7月9日下午,洛南县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年仅七岁半的男童被一男一女用衣服包住头部,然后用石头猛砸致死,起因竟然只是因为男童把豆浆豆浆溅到了他们身上。 二、农民被征地人员强行按倒碾死 继浙江钱云会案后,昨天,江西赣县一位农民阻止强行征地被活活碾死,现场照片,十分血腥。死者谢绍春的儿子称,谢绍春被不明身份的人强行按倒在地上,挖掘机则从他身上碾过。 三、湖南男子举报非法占地被绑架沉海 湖南永州市周炳文因举报社区主任熊运军非法占地开发房地产被其绑架致福建石狮,挂上石头沉入大海。 这也再次告诉我,目前的中国决不是贫穷的问题,(其中两个案子是目前社会最得利益最富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所为!对金钱的追逐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在物质金钱上,我认为中国财富真的已经很丰富了!能够最后拯救中国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信仰!真正的信仰!( 建于本真的心之上,因为你被感动了,你愿意信了,才叫信仰!) 美国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基督教教义《圣经》之上的,一般的西方小孩子从小就在教堂和家庭接受了洗礼。我呆过的一个四万人口的美国小镇里就有二三十所教堂,而中国与之媲美的恐怕是舞厅,KTV,洗足房。一个屏弃了传统信念的国度的民众信奉的是 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以及现世的 感官的及时行乐!至于心灵归所,灵魂永生的问题没有人考虑了! 共产主义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只能算是一种理想、理念或追求。我的理由如下: 信仰应该是对人的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生命要向哪里去!死亡代表了什么! 而如果我们相信人的生命包括灵魂就只有现世的短短几十年,那么,人是应该及时行乐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信誓旦旦地入了党,最终还是沦落为腐败分子的缘故。 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物质分配方式的理念和追求,人人共同分享现世的物质享乐。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需分配,都是物质的分配和现世的享乐。 而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暴力倡导,是对人类社会能够通过改良和沟通变得美好的悲观和不相信,也是对人性的残忍。 平时很讨厌谈什么党员或者党组织的先进性,很虚伪。整天自夸自己是伟大的党,有意思吗?以及“只有XX党才能培育形成如此伟大的精神”。我觉得即使一个党派,也应该如同一个人一样,谦虚自省,努力进取,向每一个人学习,超越自我,努力做事情。而不是整天吹自己伟大。 其实,优秀的是普通百姓。 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只要你凭人性做事,你都有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党员,只代表你是一种派别而已。 夸自己先进,包括自夸自己的组织,贬低普通大众,是一种狂妄! 我不禁想问:是谁给了你们优越感,超越于普通民众之上?
个人分类: 心灵的归途|2615 次阅读|9 个评论
感悟信仰!---信念, 就是力量!
热度 7 hanshiqing 2011-11-28 10:22
感悟信仰!---信念, 就是力量! 韩世清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西方人信上帝,从属于上帝,他们按上帝的意愿生活着,做上帝要他们做的事情。中国人完全从属于社会、家庭和个人,他们或把社会利益、或把自己、或把现世的、或把小集团和集体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把自己设计成上帝,即使人力不能及的大问题也要自己扛。 因为信仰,美国给我的感觉是太阳下的世界,而中国给我的感觉是月亮下的国度。这句话需要细细地体味。 美国是一个美好事物得到充分保护的国家,美好的事物,如花草、美丽女子,都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自由,美好地生活着;而在中国,即使上海闹市区淮海中路上铜铸的一个打电话的少女,也被人偷走并且碾碎了去卖钱。有信仰的人舍命也要保护心中的美好,而没有信仰的人什么都有可能做得出来啊! 因为信仰,东西方人在感情上的表现也不一样。西方人勇敢,他们总是坚决而果断地让自己面对真实的情感需求和流露。而中国人面对真实的情感流露感到害怕,他们要求你回避,隐藏。所以,西方人得真,得爱。中国人得文饰,得变异,得情。 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岂不就可以没有爱,人岂不就可以为所欲为。林语堂说过:基督的世界是充满爱的世界。 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为了爱,我信上帝。 就科学而言,也离不开信仰。中国人提出“人定胜天”,以为人很了不起,可以创造一切。其实,人只是发现了上帝创造的东西,一切的一切或是暗自存在的,或是第一动力绎生出来的。在英语里,创造(Create)这个词,只用于耶和华创造世界,而人类的科学研究发现,用的是Find 和Discover(发现)。 我发现微积分的发现与上帝信仰也是有关的,无穷大∞代表了万能的上帝,因此,微积分的发现在西方,而不在东方。以中国人的哲学和智慧,不足以理解牛顿,因此,错误地批判牛顿的晚年。我想:这是小学生在批判博士生。 东方一部分人信奉的佛和西方人信仰的上帝有何区别呢? 耶苏是精瘦而烁炼的,他似乎是一种信,一种精神,一种意志化身,他是一个苦行僧式的神。 佛与观音是胖而富贵的,他们是一种富态,一身祥气,一种平和,一种容纳,一种福的化身,一种宽心无忧,是一个富态的肉身的神。 人对物质的疯狂占有欲和膜拜,正是缺乏信仰所导致的。和80年代比,现在中国要物质丰富得多,然而,杀人,抢劫,欺骗和自杀这类案子却充斥了当今社会!幸福了吗?很多人不幸福!因为人与人之间物质占有的相对量的比较成了人们幸福感衡量的天平,怎么能不出问题呢?!因此,那些认为中国的问题是贫穷造成的想法其实是找错了根源。贫穷,并不代表价值观低下,不代表不次序,不代表不美好,不代表没有幸福感。更何况,中国社会的物质已经并不贫穷了!大大丰富物质的中国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而信仰, 他在哪里了?被丢落在哪里了?请问问自己本真的心吧! 我于2000年4月15日在美国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 TX 留学时候记下的对西方宗教信仰的几点感悟: 耶稣(Jesus)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力量,一种来自于宇宙之外的神奇力量!---这就是信仰! 这种信仰上帝的狂热和执着似乎不是一种迷信,更像是一种彻悟! 信仰,都是不能被证实的东西,但你也无法证其伪,因为你被感动了,你愿意信了,才叫信仰! 信,具有无限的能量! 信仰什么,是你的自由,但信仰不能被亵渎! 信仰, 建于本真的心之上 ! 资本主义的物质世界,是他们作为主流的信念的引申结果。而不是为了物质而物质!
个人分类: 心灵的归途|4984 次阅读|12 个评论
信仰与科学
热度 2 Helmholtz 2011-11-21 09:34
信仰与科学 何 宏 (原文成稿于1998年12月18号。在人体内部显然存在明显的身心相互作用,但在人与周边环境之间呢?真的存在一个古人认为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吗?亦或这只是虚幻的心理幻像? 常人也好,宗教信仰者也罢,其实人人活在自己的信仰之中,有人能拿出说服他人的心物一元的“客观”铁证吗?) 自在《中国气功科学》杂志 98 年第 9 期发表了我的文章“中国人体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后,收到许多来信。很多人赞赏进行存在性检验,认为早该作这件事情。否则支持与反对的双方总有各自偏见,尤其争论双方都有专家、教授,谁是谁非,令人糊涂。当然也有人提出疑问,焦点是怎样才算“严密的、科学界能认可的科学实验鉴定”。 1978 年上海原子能所顾涵森在《自然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认为气功“外气”是受调制的红外辐射; 79 年 3 月 11 日《四川日报》报道了大足县五年级的学生唐雨能够“耳朵认字”;接着自 79 年下半年起,《自然杂志》连续发表记者及科技人员采写的文章或报告,进一步认定人体特异现象是真实存在。由此算来国内对超常现象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年了。因为认识上存在的极大反差, 80 年代初双方便形成第一次激烈论战。因为看法不同、是非难断,为保持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中央有关方面下发文件:不宣传、不争论、不批判,允许少数人员继续研究。 然而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不可能真正做到不宣传。近二十年来,上千万人陆续加入到气功爱好者的队伍中,功态之下又各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而相当多的气功师则受文化水平限制或出于利益驱动,有意无意地将这些体验进一步神秘化,借宣传气功而神化自己。尤其是近十年国内出现了一些宗教色彩愈来愈浓厚的组织,人数甚至可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借特异功能甚至借宗教宣传气功的倾向非常明显,封建迷信现象在全国范围明显抬头。这种情况下,想要不争论、不批判也同样困难。比如于光远及何祚庥便始终指责有关特异功能及气功“外气”的研究是“伪科学”, 88 年及 95 年再度掀起社会批判的高潮,这后一次的影响至今未有消除。 特异现象究竟如支持者所说是“客观真实的”,亦或如反对者所说“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局外者迷,当局者也迷。这种文字争论原本便不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很强的诡辩色彩。支持者坚决相信自己的亲身实践,眼见为实,事实胜于雄辩;而反对者则认为特异现象若是存在就给科学甚至唯物主义带来了危机,这不符合人类的经验常识。支持者的错误在于过分自信,看不出来是假的,未必就能判定为真的,个人经验与千百万人的经验相对立,虽可能自己有天才发现,但更可能是个人失误,被他人或自己的偏见所蒙敝;反对者的错误在于倒因为果,理论出自于实践,不应当削足适履,凭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否定实践的检验,真理完全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谁能可信地说正常之外绝不可能有异常的存在。争论双方竞相批判指责对方,甚至措词都一样,却都缺少自我反省,一厢情愿地相信唯有自己是在捍卫科学。这样的同志随时都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加盟对方,具体实例很多。许多支持者表示,自己长期接受唯物主义教育,原本不相信这类事件,亲眼看见某某表演之后,才完全改变态度;另一些人包括司马南,也同样是看表演,仅因为多次发现所谓功能人使用手法,或者认识到魔术也能达到近似效果,态度马上颠倒过来。双方立场不同,认识论上的错误却完全一致,都违反了勇于追求真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过分偏执于自己的信仰,其实却难逃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嫌疑。 信仰的前题是“信”,无需充分的客观证据。在民主法治社会,法律保证个人有信仰的自由,允许信徒们崇拜自己的“神”,可以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但因为过分“信”,人们却经常放弃了质疑、放弃了挑战性的思考。比如世界上宗派林立,信仰者都相信自己的教义与法典是真理,并誓死捍卫其纯洁性、神圣性;然而恰恰是他们的同时存在却说明他们各自都是自我封闭的体系,互不妥协、互不沟通、互不说服,在这种狭碍的情感笼罩之下,理性还剩多少,可靠性又有多高呢? 相反,现代科学虽然仅仅几百年的历史,但科学的精髓是探索真理,是质疑、是证据,只要有充分证据就敢挑战一切权威。科学处理的对象和结果是客观的,任何假说都要接受实践检验,或者肯定或者否定,没有任何含糊之处。只要有可靠的反证,科学就勇于否定自身,从而逐步趋向真理,这是一种理性同时又非常冷峻无情的人类活动。但正是这种客观无情及对全人类的普适有效,才确保了科学是人类文化中最可靠的知识部分。 作为个人行为,信仰即合理又合法,他人不得干涉,相信的人自有相信的理由,不信的人也有不信的道理。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有自己的信仰乃至宗教信仰,尤其是许多著名西方科学家便是相信上帝的基督徒。他们的学术成果若能经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就是科学的,但并不因此证明他们的信仰,哪怕他们可能宣称自己的成就是在“上帝的启示”下取得的,因为毕竟除开自身的经验体会以及难辩真伪的经典故事,上帝之说仍缺乏公认的事实证据。事实上任何宗派都主诉自己代表真理,而且已经接受了历史的、或成千上万人的检验,是真正的科学。表面上相比于个人的实践和认识,这种集成百上千万人的宗派可能会在某些认识上更充分、更可靠、更值得信赖,然而必须清醒的是,相比于科学,这类主诉仍旧只是少数人的认识,只是一些似是而非或者模棱两可的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可靠性不高的推论,还远远未能达成人类的可靠共识,不是放之四海的真理。 遗憾的是在国内的气功运动中,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气功、特异功能研究距离科学标准的差距,大多数证据都是主诉,大多数所谓科研成果(尤其是外气及特异功能的科研)得不到或只得到极少数人的重复,甚至不能形成气功界内的共识。这就是距离主流科学的差距。一些同志对于批评意见的非常敏感,非常情绪化,或者置之不理或者针锋相对,甚至对明显的失误,也固执坚持,老虎屁股摸不得,沦落到与反对者一样,都是为信仰而战。毕竟个人的认知有限且极可能失误,即便作为团体其观点也未必正确,例如那些拥有数以千万计信徒的宗教派别,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多点虚心、多点宽容,如果强调自己的所做所为是科学的,自己的结果又真实可靠,作为科学工作者就应当拿出证据,主动接受公众检验。否则究竟是沽名钓誉的弥天大谎呢,或者是简单的失误或巧合造成的自欺欺人呢?科学问题上人格担保毫无力量,单个人或单个实验室的不能重复的结果无法被视为科学结果。 所以在气功及特异功能科研工作中,应当团结不同观点的科学工作者,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协商合作”的宗旨,就简单的项目内容进行符合科学规范的重复性检验,然后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据,得出可靠的、权威的从而是科学的结果。“严密的、科学界能认可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强调其科学可靠性,为保证可靠性则需要操作程序规范化,最好是请不同观点的人共同参预有双盲控制的实验,以排除来自实验人员、受试对象以及仪器设备等方面人为因素,而且作为科学实验结果应能在多个不同实验室进行重复检验。达不到这一点,期盼科学界的认同是不现实的。 主观地相信唯有自己或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才是正确的,甚至唯我独尊,迥避检验,这都是信仰而非科学的特征。假使认定自己的实验是真实的、因而也是科学的,就应当坦然地拿出证据,接受检验,接受挑剔。否则便是自己主动予以对手以口实,因为这些人坚信所有这些实验都经受不起检验,是非真实的,所以是“伪科学”,虽然也不过是这些人的信仰而已。 关键还是可以公认的可靠证据。难道气功真的只能作为个人修行的操作而无法上升为科学吗?
个人分类: 特异功能与气功研究|3236 次阅读|6 个评论
宝贝,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daladala 2011-11-14 07:28
宝贝,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宝贝,一旦我这样叫你,那说明我已经爱上你了。我能这样说出来,而你没有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话,那说明你也开始爱上我了 ^_^ 现在,我想跟未来的你商量一下啊 ~~~ 就是我想,下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决定,需要你的支持和建议。 我想未来的这十年,起码走遍世界上的 5 个国家,不是去旅游,是去生活。而你,得跟着我走。我们需要在旅途中生儿育女,新加坡就不说了,我现在就在呢。我们可能还会去北美,可能还会去德国、法国或者荷兰 ~~ 我们不是去旅游的。所以我要具有养活一家人的能力。我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积蓄,但是我都博士毕业了,这个世界的很多角落我还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吧 ~~~ 对此我还是有些信心的 ^_^ 你放心,我会保护你和我们的孩子,我会为此一直坚持锻炼身体,练习一些自卫的技术。我们不会去阿富汗或利比亚,因为那里还有战争,我会尽量考虑比较安全的地方,好让你来安心养育我们的后代。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经历一些不同的世界,不用喝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不用呼吸污染的空气。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多精彩。 现在,我已经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只要我继续保持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而你,需要的则是一颗坚强的心、对这个世界好奇和观察力。我想跟你生好几个孩子,希望我们的后代变成个国际大家庭。这也是我毕生的一大心愿。 这个世界有很多隔阂,不是因为山高水长,而是因为不同的信仰。 很多年以后,等到我五十岁左右的时候,我会计划在靠海的某个小城市买上房子,跟你过最安稳的日子,那样好不好?你写你的世界见闻,我做我的实验,我们一起听着孩子的吵闹,给他们准备晚饭,看他们入睡,而我们,则平安地生活和老去。
个人分类: 科研之外|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入”和“信”的映像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1-10-28 21:41
“入”和“信”的映像 一天老 A 看见老 B 入教堂, 第二天老 A 问老 B : “老 B 你信教?” 一天老 A 看见老 C 入佛堂, 第二天老 A 问老 C : “老 C 你信佛?” 一天老 A 看见老 D 入道观, 第二天老 A 问老 D : “老 D 你信道?” 一天老 B 、老 C 和老 D 看见老 A 入厕所, 第二天老 B 、老 C 和老 D 问老 A : “老 A 你信……?”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2925 次阅读|4 个评论
预设的力量
热度 2 yanghualei 2011-10-28 09:21
有时候不是现象和事实决定你能观察到什么,而是你带着什么的心情或什么样的预设决定你能观察到什么,这是观念的结果,这是预设的力量,更确切的说,是信仰掌舵了你的人生。 科学的发现在某种程度类似作者看文本,文本是开放的,只有添加上读者的,文本的创造才算完成。文本的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文本本身,还取决于读者带着什么的心情去读及想从文本中获取什么。 我们的行为惊蛰了自然,惊蛰了我们以外的所有行为,观察的结果深深的打上了人的烙印,我们生活在一个我们自己创造的概念和组织中。某一天偶遇一奇怪的现象,另一天却发现是我们自己留下的。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2724 次阅读|5 个评论
[文摘]关于基督徒的祈祷
热度 2 StephenCatholic 2011-10-26 17:09
祈祷是最为基本的宗教行为。祈祷意味着人接受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承认自己是一个被创造的、依赖天主的、以天主为目的存在。祈祷建立于这样的信仰之上:即天主是临在于世界之中的,祂关注着祂所造物的需求并为他们的利益而行动着。天主的 人格性 临在召唤着人们做出回应。这种回应是多种多样的: 从热烈的祈求到绝望的抗议,从近乎不敬的论争到对天佑的平静依赖,从崇敬、赞颂和感恩到谦卑的忏悔。 不过,在形式的多样性之外,祈祷的特征总是对天主仁慈的依赖和在万能的上主面前的敬畏感。 对于基督徒来说,祈祷表示出他们对于一位爱人的、仁慈的、友善的天父的信仰。耶稣的祈祷的明确特点就是对于天父的绝对依赖。他同天主的交流恰如孩童与父亲的交谈。教会就继承了这种对天父的仁慈与权能的确信。新约的祈祷的特征在于和基督的密切关联,而接近耶稣也使得人们得到祈祷的途经。 …… 祈祷的动机可以是崇敬、赞美和感恩,也可以是祈求、代祷和赎罪。崇敬、赞美和感恩的祈祷主要侧重于天主的荣耀。它是人对天主的爱心和虔心的表达。而另一方面,祈求、代祷和赎罪的祈祷更直接地集中于人的需要,尽管它也同样把光荣归于上主。其中,对天主的爱、祈求的希望是首要的。 恳求式的祈祷最为适合于人的尘世的存在。 它将人的注意集中在对神的完全依赖上,意识到这一点就构成了宗教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 就祈祷是一种同天主的亲密关系而言,做祈祷的人将他的全部生活都投入其中。 一个人的所有忧虑、满足、恐惧与欢乐都应该成为同天主交谈的内容。 这赋予信徒一种能力, 使他们能够同 事件本身保持某种距离 ,并以更大的 客观性和平静心情 来 审视 这些。 在祈祷中将问题带到天主面前“意味着我们在处于困难关头的时刻,并非是单枪匹马,而是同祂有紧密的关连,并且我们知道,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未来寄托于祂”。 有时人们提出反对意见并认为,在祈祷中人们不是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而是在天主那里寻求庇护。在关键时刻这一点尤为明显。因此,祈祷成了个人行动和努力的替代品。当然,这种反驳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祈祷的形式,比如它不适用于崇敬和赞颂的祈祷,只是针对某些恳求式的祈祷。的确,以在祈祷中寻求庇护来代替个人的实际努力(比如代替对某次考试做出充分的准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无论我们怎样反对那「 以天主和祈祷来弥补人性知识和行为的缺陷 」 的做法——这种反对是正确的——但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些缺陷的存在。”这些缺陷与局限源自人在本质上的有限性。在这种情况中,信仰和祈祷最有意义地表达了人对天主的需要。 人的贫乏唤起人对祈祷的抉择, 但在这个抉择中“具有一种内在的解放和镇静自若之感。在《圣经》里,祈祷的这些结果被称为欢乐与祥和”。 …… 对天主的虔心以及对自已精神益处的关注,自然会激励每一个基督徒和敬畏神的信徒去经常地、定期地祷告。 基督教的道德精神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晨祷、晚祷和餐前祷告的习俗。尽管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这些祈祷同基督教虔敬传统的联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他们认为不忽视遗漏它们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即或有偶尔的疏忽不是罪,但完全忽视它们或长时期地弃而不顾,势必会有损于人的内在生活,因此我们也不能赞同这些。 家庭应当养成并保持共同的祈祷习惯。在早晨和晚上同孩子们一起祈祷的习惯,以及在就餐时共同祈祷的习惯,都值得大加褒扬。在一个不再共同祷告的家庭里,基督的精神就会渐渐衰竭,并变得越来越世俗化。 —————————————————————— 基督宗教伦理学 白舍客 著 静也 常宏等 译 雷立柏 校 卓新平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个人分类: Catholic|2616 次阅读|5 个评论
谁来拯救信仰缺失
热度 1 anjian2011 2011-10-21 21:37
今天看到一条消息,说中国正进入“全民焦虑”。焦虑产生自多个方面,考试、评职、买房……焦虑表现为多种形式,学生的考前综合征,上班族的职业枯竭。焦虑固然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节奏和日益繁重的生活压力有关,但根本上还是信仰的缺失。人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信仰缺失后带来的精神空虚,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可借物质来补偿,但这种补偿是有限度的。超过某个限度后,物质的丰富还会增加精神的空虚,使人在更深层次上迷失自我——骄奢淫逸。而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目前远未达到物质富裕的程度。于是,一方面承受着物质上的实实在在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极度空虚。在这样的情况下,畸形心理、异化人格大量出现。 信仰不仅是危难时刻的心理安慰,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食粮,还是治疗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它使焦虑的心情趋于缓和,躁动与不安的心理渐渐平复。顺境中懂得感恩,逆境时萌生希望。人以类聚,有共同信仰就有共同话题。无论身处何方,总有那么一群人可以信赖,总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歇歇腿脚。大家共有一个家,一个无边界的家,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她的温暖。一个信仰就是一种坚持,一种执著。有了信仰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在低谷时,再坚持一下或许可转败为胜;而放弃则不只是前功尽弃,还会由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怨天尤人,下一次的成功更加困难。信仰的力量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生命的活力与朝气。 茫茫人海之中,如果信仰缺失,如同迷航的孤舟,晴空下漫无目的,风浪中随波逐流,黑夜里惊恐失措,漫漫旅途中无明确的方向。人生苦短,时时面对诱惑,如果没有正确的信仰作为引导,邪教就可能乘虚而入,威逼利诱无不尽其极,而对正急于寻找精神寄托的人来说无疑是瞌睡时的枕头,由此而一步步陷入深渊。如果在忙碌的前半生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信仰,白发苍苍时回首往事,曾经为之奋斗,为之欢欣,为之泪流的家庭、事业,有多少是如愿的,当初的付出是不是值得,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生命可以重来,还会选择同样的道路吗?空巢老人内心的孤寂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很多老人选择了皈依。不是对生命中种种不如意的无奈之举,而是洞察世事之后的慎重选择。 在物质不断丰富,贫富差距日渐拉大的今天,由信仰缺失带来的“全民焦虑”已是不可避免,青少年自杀、闪婚与闪离、犯罪率上升,诸如此类。谁来保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使精神不空虚,谁能让心灵的家园不荒芜。
2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撑腰体”想到的
热度 1 pinepine 2011-10-20 22:20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 ; 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 ”这是一则 9 月 21 日出现在网络上的帖子,但时隔近一个月后,近几日突然走红并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例如: 川大校长谢和平说,你是川大人,看到老人摔倒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法学院给你提供法律援助 ; 要是败诉了,经济学院给你提供经济援助 ……” 你是吉大人,老人摔倒了你就扶,他要讹你就让南岭把他车弄坏,朝阳把他弄到深山老林里采矿去,南湖把他家通讯中断,和平让他家全得上人畜共患病,新民把他解剖了,南区法律的帮你打官司,新闻的帮你造舆论,要是这都输了,学校帮你赔,反正欠那么多了不差这点~逼急了出动教务处灭了丫的。 武理校长张清杰说:你是理工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文法学院负责给你法律援助和舆论宣传,要是败诉,化工学院负责治病的药材,土建学院负责安排治疗地点。要是他还不满意,材料学院研制隐形材料,汽车学院制造汽车,信息学院焊接电路,自动化学院研发自动控制系统,咱再撞他一次!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 “ 你是工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工大替你出气!你的学长有的是造坦克的,轰隆隆把他全家变成元素周期表,而且你方学长保证网上谁都不知啊、你李学长保证全国人民向你学习。 ” 华电有关部门: “ 你是华电人,有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敢讹你,华电法政系给你们辩护,要是败诉了全国法院不定期拉闸限电,并且超过 500 瓦的用电设备都是违章电器! ” 你是长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政法学院给你提供法律援助; 文学院给你撰写申诉材料;外语院负责联系外媒;物理、机械学院给你做受力分析、现场重现;校团委给你提供舆论支持;经管院给你资金援助;电信学院替你黑原告律师的电脑;学生会负责组织观摩气氛组。最后,谁敢动你,体院替你出头,完事了城建和农学院负责挖坑,化工和生科院替他善后!实在不行还有油工、地物、地化、地科的老大们,什么都能帮你压下来。 …… 据说,该“撑腰体”的来历是这样的——这里引用一位名为“北大杨勇”的微博——“今天下午参加北大各院系及行业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吴志攀 (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本报注 ) 副校长讲了一个想法: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议,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 20 万,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 看法: 诚然,北大的做法是值得鼓励的。其一,减轻学生心理的顾虑,勇敢的去做力所能及的善事;其二,利于学生形成认同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其三,其所采取的“撑腰”措施即以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弘扬社会正气,体现了文明社会的要求(用官方的话就是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近代以来,每当中国社会出现沉沦时,第一个站起来说话的总是学生,有名的有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等,不知名还有很多。学生往往是社会责任感最强的,学生往往又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所以,学生往往有着巨大的改变社会风气的潜力。可是如今,引领潮流的却往往不是学生。看看我们的周围,网游,关系,考试,工作,…,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曾几何时,学生们渐渐习惯了逆来顺受,没有了自由思考的习惯。曾几何时,学校的公共人文课成了大家休憩消遣的场所;曾几何时,大学周围成了旅店生意最红火的地方(这是一种多么不负责任的表现啊,我们大学就有一对情侣同居,后来女方因为怀孕遭受不了压力而上吊自杀!);曾几何时,某校为了迎接校庆,把所有的凳子搬到了操场上,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不!”;…;曾几何时,跟风气息日益浓厚,北大副校长的一个建议却引起了这么多的跟风,而且跟得越来越离谱,直至偏离原本(这个就不说了,自己看看上面例子就明白了,有几个是正经的)。当然,有时候玩笑一下,诙谐一下,也未尝不可。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整个社会玩笑到以造错别字为乐,以相互攀比谁更离谱为乐,那么很难想象,还有什么离奇的事情人做不出来!因为这种氛围总是纵容人的欲望无限膨胀,一次次的超越道德底线,超越原本的那点清澈的心灵底线,一步步接近狂妄和自大。个人真正的思索空间在哪里,信仰在何方! 很向往蓝精灵的生活:在古老的森林王国里,住着一群快乐的蓝精灵,他们团结,他们友爱,他们单纯,他们常常用快乐的歌声把生活填满… 幸福原来这么简单!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复杂起来?浮躁,快速,追赶,国富民强, GDP ,封建,官场,阶级,儒家,…,这些能解释吗?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即使这么复杂着,独立思考和信仰精神是不能丢失的!
个人分类: 社会 观点|3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科学、理性和理想浇铸源于生活忠于生命的信仰
热度 2 pww1380 2011-10-19 23:42
用科学、理性和理想浇铸源于生活忠于生命的信仰 —— 清歌一曲和兄长 杨文祥 错位的信仰, 构筑了现代神坛与庙堂。 名为理想的空想, 造就了那不堪回首的举国疯狂。 五千年的文明, 竟演绎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历史荒唐。 生存还是毁灭? 这一现实的拷问, 犹如无声的惊雷, 终于唤醒了, 大梦难醒的民族 生存理性的回归。 伴随 理性的回归, 必然是 错位信仰的崩溃, 必然是 一寸空想一寸灰! 理想的幻灭, 信仰的丧失, 丧失信仰的困惑, 困惑之后的彷徨, 于是, 又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看吧, 学坛 官场 文苑 商场, 假货大行其道, 丑态不再乖张, 恶行甚嚣尘上, 尽现一片末世的疯狂。 疯狂 疯狂, 那是生活的疾呼: 错位的信仰, 实为空想的理想, 已经沦为 包装一切假丑恶的行装, 尽管依然楚楚动人, 尽管依旧冠冕堂皇。 行装 行装, 那是历史的呼唤, 呼唤科学的理性, 呼唤理性构筑的理想, 呼唤用科学、理性和理想 来浇铸一个 源自于生活忠实于生命的信仰。 附学祥兄原诗: 行装 告别信仰 埋葬理想 整装待发 奔赴商场 传销培训 颠倒伦常 坑蒙拐骗 光大发扬 影视招财 慈善销赃 假货真做 丧尽天良 大头娃娃 何人喂养 地沟污油 餐桌琼浆 行行出轨 导游成王 陷阱消费 逼良为娼 利欲熏心 教育转行 绑架独子 翻新花样 反复碾压 刺死撞伤 交通事故 变为刑场 钱能通神 逼人疯狂 何药可救 可问商汤 行装行装 言行伪装 其外金玉 其内糟糠 参见: 艺林撷英:山湖秋咏和兄长 ( 正文与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97269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3203 次阅读|4 个评论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二)
热度 1 fqng1008 2011-10-15 09:34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二)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3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
热度 2 fqng1008 2011-10-13 11:08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9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排名是一种信仰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10-13 01:05
显而易见的思考: A大学比B大学综合排名靠前,不代表你要报考的那个专业也是A比B好。 你要报考的那个专业A比B好,不代表你以后要从事的具体方向也是A比B好。 你所喜欢的具体方向A比B好,不代表对你最重要的某个排名指标也是A比B好。 所有的指标都是A比B好,不代表你在A学校能得到的也比在B学校多。在B学校做鸡头可能比在A学校做凤尾机会更多。 更深一步的思考: 辛普森悖论说:在分组比较中都占优势的一方,在总评中反而有可能是失势的一方。所以不仅综合排名要具体分析,每个具体的指标也得具体分析。 比什么指标?就拿科研经费一个指标来看,B大学计算机专业科研经费2000万元,A大学计算机专业科研经费4000万元,B大学肯定不如A大学么?不是,我们得看人均,B大学计算机专业只有10个人,人均200万;A大学计算机专业有100个人,人均40万。谁厉害? 比人均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为简化讨论,假定A和B两个大学都是两个专业。B大学计算机专业人均科研经费200万元,机械专业人均科研经费10万元,A大学计算机专业人均科研经费40万元,机械专业人均科研经费5万元。每个指标都是B大学比A大学好,但计算整个学校的人均科研经费时,A大学是36.41万元,远高于B大学的人均科研经费27.27万元! 可能吗?具体算算看,B大学计算机专业2000万/10人=200万/人, 机械专业1000万/100人=10万元/人;A大学计算机专业4000万/100人=40万/人,机械专业50万/10人=5万/人。经验算,前面的数据没错,每个专业的人均科研经费指标都是B大学比A大学好。按照这个数据算人均科研经费的综合排名,B大学总经费2000+1000=3000万,总人数110人,人均经费3000万/110=27.27万。 A大学总经费4000万+5万=4005万,总人数也是110人,人均经费4005万/110=36.41万。明明B大学每个专业都比A大学厉害呀,怎么到了排行榜中,A大学综合指标比B大学高这么多? 这个咱就不讨论了,统计学家辛普森同志1951年就已经从其他现象中提炼出数学公式并分析过了。其实画个坐标图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这个数据了。 一个具体的指标如此,许许多多的指标合在一起,同样有这个问题。统计学上通常加上权重来修正这些数据,问题是不同的机构进行排名时选取的指标不同、权重的分配也不同,所以得到的排名也大相径庭。所以,即使每个排名机构都把所有的原始数据和计算公式都完全公开,也只是减少了黑箱操作的可能性,对数据的解读以及指标和权重的设置还是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题外话:GDP也是一样,某一天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说明什么问题?过于乐观是不对的,因为按照人均,我们还是很穷;按照GDP的构成,我们更成问题。但无动于衷也是不对的,即使我们人均不如美国,但由于我们的人口基数大,总量所造成的影响力还是不可小觑。如果N年以后中国可以成为全球综合实力第一的大国的话,肯定在人均达到美国的人均之前就已经是全球第一了。 导致排名是一种信仰的思考: 大学排名只能姑且看之当作一种参照。问题是大部分的老百姓只看得懂最终的结果,其中的过程大家既看不懂也没有兴趣。这种氛围下,高校还能保持自己的姿态吗? 这种情况下,至少招生会受到影响。本来不错的B大学,由于某种统计的计算方法下排名比A大学低,于是大家都相信A大学更好,好学生都流向A大学,B大学就会逐步下落。真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这倒是有点皮格马力翁效应的影子。这种情况下,排名就成了一种信仰,因为很多宗教信仰也是这样,信则有,不信则无。尤其是内心力量不够强大的人,有了真正的信仰以后自然就会内心强大了,而这种内心强大又反过来让信仰者确信自己所信仰的确实是真理。 这种情况下,假定某个机构胡乱来个大学排名,只要它让大多数的老百姓或投资人相信了,各个大学就只得被它指挥着走了,甚至有些学校要去搞公关、要偏离自己的价值观为了指标而奋斗。人力、财力资源相信谁谁就是上帝,宗教信仰其实也是这样,不管它本身是否是真理,信的人多了,就有了黑洞一样的吸引力,会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赢者通吃也是这个道理,不管它一开始是怎么赢的。 学校的排名是这样,对人的排名也是这样,高考的分数其实只具有参考价值,科研人员的各种考核指标也是如此,但掌握资源的人相信某种计算方法时,不管它是否合理,它就成了指挥棒。不相信它的人将因失去资源被淘汰出局,从而印证某种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从这个角度看,圣经说那些没有看见就信的人有福了,倒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个人分类: 思考|315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爱因斯坦:我的信仰
liuboshanxi 2011-10-10 13:48
[转载]爱因斯坦:我的信仰
一、我的世界观序言:    ① 叔本华这句话的德文原文是:“EinMenschkannzwartun,waserwill,abernichiwollen,waserwill.”—编译者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承认他在战前很长一段时期受了反苏宣传的影响,以后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些改变。参见他1942年10 月25日在美国“犹太人支援俄国战争公会”一次宴会上的演讲和1950年3月16日给美国反共“理论家”胡克的一封信。——编译者 ③ 指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建立,1933年被希特勒推翻的“魏玛(Weimar)共和国”。本文最初发表时用的不是“德国的政治制度”,而是“我们的政治制度”。——编译者 ④ 爱因斯坦由于目睹了德国军国主义的泛滥和法西斯瘟疫的蔓延,对群众和群众运动产生了非常错误的看法,这种错误看法也常在别的文章中流露出来。——编译者 ⑤ 1933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改变了这种绝对的反战态度,积极号召反法西斯力量武装起来,以打击法西斯的武装侵略。参见1933年7月20日给A.纳翁的信。——编译者 附英文: “TheWorldAsISeeIt”   "How strange is the lot of us mortals! Each of us is here for a brief sojourn; for what purpose he knows not, though he sometimes thinks he senses it. But without deeper reflection one knows from daily life that one exists for other people -- first of all for those upon whose smiles and well-being our own happiness is wholly dependent, and then for the many, unknown to us, to whose destinies we are bound by the ties of sympathy. A hundred times every day I remind myself that my inner and outer life are based on the labors of other men, living and dead, and that I must exert myself in order to give in the same measure as I have received and am still receiving...   "I have never looked upon ease and happiness as ends in themselves -- this critical basis I call the ideal of a pigsty. The ideals that have lighted my way, and time after time have given me new courage to face life cheerfully, have been Kindness, Beauty, and Truth. Without the sense of kinship with men of like mind, without the occupation with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eternally unattainable in the field of art and scientific endeavors, life would have seemed empty to me. The trite objects of human efforts -- possessions, outward success, luxury -- have always seemed to me contemptible.   "My passionate sense of social justic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always contrasted oddly with my pronounced lack of need for direct contact with other human beings and human communities. I am truly a 'lone traveler' and have never belonged to my country, my home, my friends, or even my immediate family, with my whole heart; in the face of all these ties, I have never lost a sense of distance and a need for solitude..."   "My political ideal is democracy. Let every man be respected as an individual and no man idolized. It is an irony of fate that I myself have been the recipient of excessive admiration and reverence from my fellow-beings, through no fault, and no merit, of my own. The cause of this may well be the desire, unattainable for many, to understand the few ideas to which I have with my feeble powers attained through ceaseless struggle. I am quite aware that for any organization to reach its goals, one man must do the thinking and directing and generally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But the led must not be coerced, they must be able to choose their leader. In my opinion, an autocratic system of coercion soon degenerates; force attracts men of low morality... The really valuable thing in the pageant of human life seems to me not the political state, but the creative, sentient individual, the personality; it alone creates the noble and the sublime, while the herd as such remains dull in thought and dull in feeling.   "This topic brings me to that worst outcrop of herd life, the military system, which I abhor... This plague-spot of civilization ought to be abolished with all possible speed. Heroism on command, senseless violence, and all the loathsome nonsense that goes by the name of patriotism -- how passionately I hate them!   "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ence we can have is the mysterious. It is the fundamental emotion that stands at the cradle of true art and true science. Whoever does not know it and can no longer wonder, no longer marvel, is as good as dead, and his eyes are dimmed. It was the experience of mystery -- even if mixed with fear -- that engendered religion. A knowledge of the existence of something we cannot penetrate, our perceptions of the profoundest reason and the most radiant beauty, which only in their most primitive forms are accessible to our minds: it is this knowledge and this emotion that constitute true religiosity. In this sense, and only this sense, I am a deeply religious man... I am satisfied with the mystery of life's eternity and with a knowledge, a sense, of the marvelous structure of existence -- as well as the humble attempt to understand even a tiny portion of the Reason that manifests itself in nature."
个人分类: 爱因斯坦|3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跟持基督教“正信”的周海华朋友的机锋交流
热度 7 Helmholtz 2011-10-7 09:18
跟持基督教“正信”的周海华朋友的机锋交流 何 宏 科学网是由具有五十年媒体经验的科学时报社主办的中文科学类网站。虽然仅仅成立才四年,于2007年1月18日才正式对外运行,设有新闻、论坛、博客、分类信息、资料贴吧等栏目。科学网提出 “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的口号,目前已经吸引了包括院士、教授、特殊教育者、博士、硕士研究生等等科教界的人士的经常访问以及开博设坛。 该网络知行合一,致力于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有意吸纳海内外的华人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以网络社区为平台,进行思想和学术交流,相互启发互动。这里没有吸引眼球的色情也没有乱哄哄的商业,虽然总体而言点击量不高,但仍汇聚了众多的华人精英在此逗留,张贴文章,发表博客,评论时事。 所谓“精英”、其实亦非“精英”,一方面藏龙卧虎,另一方面也同样可以说鱼龙混杂,什么人物都有。但总体而言,凡胸中无物,没有见识的人,这里不敢随便说话;凡没有时间、穷于应付的人,也不会到此留言;而没有思想与文采者,自然也吸引不到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人能走到一起,自是他们各自的因缘和相近的情趣。 前不久已有专家倡导成立基于网络平台的 “大中华网上科学教育研究院”, 高举 “科学” 与 “民主” 的两面旗帜,促进中国的科教兴国和政治制度的建设。兹希望, “有此善念,已是善因,能有善行,必得善果。” 感谢科学网至今向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后辈学人所提供的一个相互尊重与平等交流的信息交互平台。我本人在此注册网耕一年来,尤其是近来以“科学”与“伪科学”之辩、以佛学和玄学为题,以文会友,也得遇不少知心朋友。 本人乃是从事实验物理学出身的正宗科学界人士,非佛非道,但只略识佛、道的智慧:佛说世间有八万四千法门,而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其极致、在其终点,其实了无分别。但有分别,即非“佛法”;但有分别,也非天下一切“圣教”;但有分别,也非真实的“科学”,至少不是量子力学基础上以及背后的广义的“大科学”。 这门广义的“大科学”必将重新正视“心”与“物”之间的关系,重新在“心物一元”的基础上塑造起来;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是“心不异物,物不异心”。可以预言这门建立在现行唯物主义“科学”基础之上的基于心物一元法则的“新科学”将自然地融会了物理学与心理学、融会了科学与宗教,当然也能简明清晰地解释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等“玄学”之谜。 现有另一机缘,因为一篇博文 “优秀的‘谎言’”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0096do=blogid=481769 ,因而得遇年不到三十的同样是信基督教,但智慧与逻辑力要强得多的周海华朋友。 所谓一见倾心。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文字交互。现将留言于周海华博客文章下面的交流文字汇于下面,以请诸位善知识和会心的方家斧正。 (因为博客网的留言是前面的在下面,后面的在上面,故请以“回文”法,逆向而行,自下而上看这自5至14的十个留言及回复。个人认为,确实很有意思。对基督教的思考和信念能上升到他的这个境界,着实不容易。 我在本博客上的文字与留言,一如我的传统,尽是“褐红”之色;而朋友的回复或摘引文字皆示以“深蓝”之色。 附注: 我跟小周又继续在他的博文上交互了一些回合,下面这里把 至10月8日和10日的 两次系列对话也补充进来。 这些对话同样 都需要按时间顺序,自下而上地看。本文到此结束,自此再不添补。 ) —————————————————————————————————— Helmholtz 2011-10-10 12:44 被表扬的时候故作谦虚,还没有挨批评,就已经撩蹶子了。我知道你有点神秘体验,可在我们身上,这东西是恒久不变而且不断增长的。就这点,你就应该知道差距啊。我只是劝你不要向外求人,而要返身求己,而己。 我真的建议你从京东商城买本《有无之境》,6.6折,看看好几百年前的宋儒、明儒都有什么样的静坐体验,而想想为什么他们竟然还不究竟,眼睁睁地看着宋与明的灭亡。 博主回复(2011-10-10 13:10) : 要知道,我对道老庄的看法,不是心血来潮。 博主回复(2011-10-10 13:08) : 该谦虚的,我自会谦虚。批评来得有理,我也会俯首帖耳。若是大智慧,我自会恒久追随。对学问,我只观精神,对知识,我一窍不通。王朝的灭亡与更替,儒家无能为力,太平盛世玄谈或荼毒生灵时世外桃源的玄家人士,你们到哪去了?为什么你们不能力挽狂澜于即倒,救黎明于水火?需要拯救苍生的时候,你们玄到哪个旮旯去了? Helmholtz 2011-10-10 12:22 一切都是虚论,你学会点静坐的功夫吧!儒释道三教都只是一样,基督必也是一样悟道。功夫未到,少谈救人,先说救己。 博主回复(2011-10-10 12:43) : 我认为人无完人,讨论也在进步,从来没有刻意传播自己的学说,也从不伪饰自己的学识,如果一个人可以靠谎言生活,我早已经偃旗息鼓,不会与人明辨。 博主回复(2011-10-10 12:40) : 如果不是因为静坐,我绝不会能够与你大战三百回合;不是因为静坐,我就难免误入歧途,受人迷惑。 博主回复(2011-10-10 12:37) : 我并没有谈救他人,是你天天让人悟道,是你要救人。我只是不喜欢撒谎,听不进模棱两可之词,不喜欢不了了之。喜欢寻根问底,喜欢问人与被他人问。我不会用“道可道,非常道”去打发人,也不会用“好钻牛角尖”来讽刺人,更不会“你完了,连自己都没做好,就去当老师”。其实,我只是一名学生,有人说自己是老师,然后学生问了一些赤裸的问题。然后这位老师告诉学生说“你连这个问题都不懂,还有脸来问我,回家去闭门思过”。 Helmholtz 2011-10-10 10:28 当你的脑细胞都死尽了,全都空了,你才能跟神沟通。 而敢不敢以大丈夫的、朝闻道、夕死可也的大无畏精神追下去,就是脱胎换骨的关键。一切有为的思想,皆是虚枉的凡心。 博主回复(2011-10-10 10:55) : 不过对佛家而言,佛祖同样看重人的慧根,连脑细胞都死了,恐怕大师也不想教这样的弟子。 我们理解的“脑细胞都死了”,只是一种谦卑,神当然希望人不要自以为是,而是明白祂的心意,祂从不表扬那些没有智慧的人。 博主回复(2011-10-10 10:46) : 这里的第一句是我很同意的话(算是第二次同意了),看出点真智慧来了。 不过到了第二句,又来那一套了,左边给自己一拳,反手给自己一掌。看看我的《道老庄误国误民何时休》,我是怎么扒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0096do=blogid=432843 Helmholtz 2011-10-10 10:05 学生从来都不是被教会的,所谓被教会的都是不如师的弟子。 高师都是当头棒喝,让学生去悟的。悟到之后,才能超越师傅,当佛作祖。 博主回复(2011-10-10 10:17) : 你哪是当头棒喝,而是杀死人的脑细胞,不让人家有疑惑,去思考,只是喜欢打太极,弄得学生傻愣愣的,让学生丈二摸不着后脑勺,原来是你把人家的猴脑(后脑)给吃了,还让没脑的人家去“悟”。 Helmholtz 2011-10-10 09:27 嘿嘿,但凡有泪,还是没悟。 寄情指望他人,便是缺少对世事、人心的了解。 博主回复(2011-10-10 10:10) : 你没有粮食吃,自然寄希望于农民伯伯多种粮产稻;你没有衣服穿,自然寄希望于村姑多养蚕;你天天吃地沟油,自然希望执法部门严惩不殆。你文章写好了,自然寄希望于审稿人能够慧眼识珠。现在你精神不自由了,当然寄希望于别人能够解救你。难道你能越狱不成。所以你就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坐井观天洋洋得意。“此时,忽然从井底的某个阴暗角落抖出一声叹息,摹地,一缕妖气袭来,旋成一股削骨的寒风”,你会不会闻风而动,立即逃之夭夭,或是让妖精将你拿了去,或是你亲手将妖精点化,做你的知己?还是与妖共处一室,既然不寄希望妖变成人,那么你只能把自己变成妖,与妖共舞。 博主回复(2011-10-10 09:51) : 你书没教好,学生说你几句你就说学生呆板、糊涂、没有指望了。 Helmholtz 2011-10-8 08:53 呵呵,你说的很搞笑啊。你以凡人之心来解“上帝”,而且让上帝还有分别心: 上帝既然爱人,却希望人类愚昧地生活在伊甸园;他明知后果,却容留蛇去引诱亚当、夏娃吃苹果;然后又去怪罪人而不去责罚蛇;再后来如你所说,甚至连对于要挑战神的撒旦,他也只是将他们赶出天国,而对于不听话的人,他即不足够的警告、也不去教育,即直接地以大洪水来搞灭族的大屠杀。 象这样无同情心、不分是非的神不是邪神还能是什么?至少对于我来说这就是邪!我与之誓不两立,若得遇其,必将杀之!或者只能是你和你的导师们自古以来就解释错了。 两种可能性只能二选其一,试问你好好想一想,只能选哪个? 博主回复(2011-10-8 09:17) : 用我的凡人之心如此判定,就算神不通过洪水来灭族,人也会互相残杀,灭族。 博主回复(2011-10-8 09:11) : 祂希望将来人都可以入天国,终有喜乐,没有痛苦。 博主回复(2011-10-8 09:10) : 神在意人的心,既然把人当做自己的儿女、朋友,又怎么会事事为难。正因为祂的万能,祂给了人自由的权利,可人偏偏辜负了神的信任,背叛了祂,无视祂的爱。神的万能还在于,无论人怎样,都不会让神损失什么,赞美与否,祂一直都在。祂只是爱世人,希望人能够回心转意。 博主回复(2011-10-8 09:06) : 谁说神不警告世人,是因世人离弃了神,人失却了谦卑心,忘了神的训示,经书一直都在,诫命一直在闪光,但世人的心却瞎了,被邪灵所诱,罪孽深重。但神知道,诺亚算得上是一个义人,所以留下万物繁殖兴盛的希望。大洪水过后,神说:“以后我再也不会用洪水来毁灭世界了”。如果仅仅论及事实本身,我们当然会认为神很无情,但神既然是公义的,只要人犯了罪,必须伏罪,将来也必被审判,进入天国或下地狱。但神的爱在于,最后祂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抵世人的罪,如此,人类才可以无需背负深重罪孽而不可自拔,只要悔改,就可以上天国。这也是神的爱。 Helmholtz 2011-10-8 08:31 你的勇猛的逻辑已经在这里穷途末路了:你虽然引用经典,却没有和躲避了需要回答要害问题,即上帝自身的问题、还有“好天使”与“坏天使”的问题。 你自己摸着自己的心想一想,你若是我,会对你的这番心服口服吗?呵呵。 博主回复(2011-10-8 08:53) : 所以这些堕落的天使在世上拉帮结派,树立偶像,让众人崇拜,迷惑人的信仰。但神仍然是慈爱的,对不同信仰的人,祂仍然念念不忘,希望他们能够醒悟、悔改。但神对自己拣选(拣选的意思:即是承担传道重任之人,也即拯救者)的子民——犹太人,却是那般“无情”,你看,犹太子民受尽了折磨,埃及为奴,没有自己的家园,漂泊流浪。对自己的亲生子耶稣也是如此,耶稣在临死前高呼:“神,你为什么离弃我!”很多知名的传道人,像耶稣的12个门徒,殉道者就有11个。这恰恰就体现神对世人的爱,祂为了拯救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信、儿女。而这种爱不是人能够看得清的。 博主回复(2011-10-8 08:45) : 因为神永远高高在上,祂俯视众生,察看一切,但人作为井底之蛙,又怎么能看得清世界,怎么能明白全能父的心意呢? 博主回复(2011-10-8 08:43) : 谁说天使的境界很低,既然是天使,怎么会低呢?你知道天使为什么会堕落,因为这些天使的野心很大,祂们要挑战神的位,甚至想取而代之,但父是慈爱的,只是将祂们赶出天国,就像当初将亚当夏娃驱除出伊甸园一样。 Helmholtz 2011-10-8 08:08 呵呵,没有通啊。每每看到你对我的每条回复即以重磅回击,就知道你自己的心中有惑。因为, 1,你以什么得知,你上身的灵是“真灵”,而不是“邪灵”? 2, 当一切众生的命运已经是在神的手上的时候,这个神可以予杀予夺的时候,是否是神已经是邪神? 3, 撒旦是堕落的天使之说不能成立:天使的境界很低,为什么神要容留他们祸害人间? 一切问题追踪到头,你就会发现原本还是玄学问题,而不是神学问题。但提问者必须大无畏,而不能中途止步。止步即是凡夫! 博主回复(2011-10-8 08:37) : 那天晚上,我梦见撒旦上身(一条绿色的蛇),我就闪躲,后来幡然醒悟,说“神救救我”。还有9月27日凌晨四五点左右,神向我梦启:“你要好好努力,好好学习,你的祈祷都已经准了”,震耳发聩,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内心被神灵充满,觉得神就在自己身边。其实神的灵已经在心里了。经书上说“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越没有自信,你的力量就会越弱”。所以,越是信靠神,越能行得神迹。正如《埃及王子》里的主题曲《when you believe》所唱“there can be miracle, when you believe”,也即“相信,就会有奇迹”。 博主回复(2011-10-8 08:31) : 我们都是凡夫,不光你有多么高深的境界,我们只是一坨泥巴。只是认识越深,靠神越近。神也很乐意人这么做。 博主回复(2011-10-8 08:30) : 我曾经的提问,神为什么要造人,为什么要毁灭人,是不是神多管闲事,抑或祂太过孤独。 博主回复(2011-10-8 08:28) : 我喜欢回答他人的问题,因为回答也就是一个发现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我在自言自语,因为我早已经把你的问题看做是我自己提出的了,而且我还会加上更多的提问,所以才一口气回答那么多条。我这般个性,他人往往难以明白,多数时候我被自己问倒。 博主回复(2011-10-8 08:24) : 公义的律法从来不会偏袒任何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上帝为何要向摩西颁布十戒,也在于此。神也同样看重律法的。 博主回复(2011-10-8 08:22) : 邪灵都是存在的,基督就是将人从撒旦的控制下解救出来。人为什么犯罪,因为受了撒旦的诱惑。正与邪的较量是人世永恒存在的主题,只有神的国,新天新地,才是圣洁而富足的天国。 神救人源于爱,神的万能不是因为随心所欲,神的本质是:公义的、慈爱的、万能的父。而我们都是祂的儿女,你见过父亲随便对自己的孩子生生生杀予夺吗?恰恰相反,神很看重罪人悔改,浪子回头金不换,罪孽越重,所救越值,每个人在信靠基督以前,都会有着你这般疑惑,我也有过,只不过用人的思想揣度神,是永远也不会懂祂的心意的。 恰恰是因为神爱众人,给了人充分的自主权,神作为人类的父,祂怎么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罪孽深重,受尽苦楚,所以派耶稣来拯救世人。 Helmholtz 2011-10-8 07:28 呵呵,好文章。不错不错,有境界。 那我就提几个最原始的问题了:你是谁?你的灵是谁?千百亿人之中,上你身的灵与我身上的性有何分别?你有何功德,可以自视成为现世基督? 博主回复(2011-10-8 07:37) : 我就用肤浅的一点圣经知识来回答吧: 我是神创造的,用泥土捏的,生命来自尘土,复归于尘土。我的灵是神给的,就是神吹泥巴的那一口气。世界有神灵和邪灵,其本质都是天使。我们都是天使。但有区别,区别是,如果你是魔,那么你就是堕落的天使,要知道撒旦也是天使,堕落的邪灵。可不可以成为现世基督,不是我自视的,更不能自视的,这完全是因为神的拣选。神说,凡事都有定时。神的拣选是不需问理由的,就好像你知道为什么上帝拣选以色列犹太人为自己的子民?! Helmholtz 2011-10-7 07:36 小伙子,请允许我把我们二个的语言交流搬到我的博客上去,如何? 我上次写了一个“对沉沦在感情漩涡里的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女博士、女教授的救赎”,她求我“度”她。结果不知一文之下是否她期待已久的灵终于上身了,于是哭着喊着求我把文章撤了。 所以跟不究竟的人沟通比较费劲。而你真的真的很不错,看着你,就象看着我的当年。但我怀疑基督教、至少你身边的教徒信众们是否容得下你。真正的境界是进得去,出得来,随心自在。 识得道,便有理,有理便能服人,有理便能做事。并不是要抛弃众人躲起来。那些人心中有执,还未究竟,只是修身自救,尚没有菩萨、没有基督的救世救人的慈悲情怀。 博主回复(2011-10-7 07:56) : 如果把痛苦失意也能看做是丰盛的人生,我相信世界会少很多的眼泪。神说“就算你赢得了全世界,却因此而失去健康乃至性命,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博主回复(2011-10-7 07:49) : 我是一个蒙神祝福关照很久的人,虽然自己一直都不了解。我信靠祂不是因为失意,而是至始至终缘乎我心中的激情与爱,是耶稣的爱、神的拣选、慈与大能吸引了我。祂已经授我梦启,教我履行祂赐给我的使命,做一个蒙神喜悦的人。 博主回复(2011-10-7 07:40) : 好的 Helmholtz 2011-10-6 22:33 呵呵,前面说我是夸奖你不对,但后面你刻意显摆似乎更不对啊。我写一条,你就要回个四五条,要从气势上压倒我啊。嘿嘿,我是无相神功,不在乎的。但你是已经有些不冷静了。功夫的境界,永远是平心静气,是清凉界。 博主回复(2011-10-6 22:58) : 如果你不喜欢四五条,我就回个六七条,怎样,如此,你还有意见吗? 博主回复(2011-10-6 22:51) : 看来你还是看重形式重于内容一些。 博主回复(2011-10-6 22:51) : 如果我想从气势上压倒你,那我就在说谎,在欺骗我自己。若与你不投机,何须千言万语,只不过“嗯”、“是”、“你说得对”,顶多加句“前辈您是高人”,就便客气地将你打发了。 博主回复(2011-10-6 22:47) : 你知道自己心里的执着与欲念吗?为什么思维总是定势,修炼的路还很长,我是如此,难道你也不是如此吗? 博主回复(2011-10-6 22:44) : 你见过发怒的人嘴里会说出这么多平和的言语吗?你见过躁狂的人能够揭下众人虚伪的面具吗?不要把说理当成强词夺理,把真诚当成狼心狗肺,把苦口婆心当作谩骂。要知道没有人想说服你什么,说服你我又能得到什么呢?骂你何须费这番工夫,讲这番道理。如果要骂人,我早已经休得搭理了,因为我知道侮辱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理睬。看来你还需进步啊。 Helmholtz 2011-10-6 21:50 佛说自己何尝说法!一切有相,皆是虚枉!这才是最彻底的根本。没有佛,也没有基督。 博主回复(2011-10-6 21:58) : 佛有那么多的偶像,有句话“拜佛即是拜己”;而神只是个灵,只需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祂。 Helmholtz 2011-10-6 21:20 所以我的眼光并没有错看你。你又在说什么呢?见佛杀佛、见魔杀魔,一路子杀下去好了。我很支持,我只是告诉你,这不是文字内容,而是修行的证悟,就象你们可能会觉得有个神居于你们的自体里一样。你们解释这是灵,我们解释这是心,这是性。 博主回复(2011-10-6 21:54) : 既然谈佛,就只谈佛好了,你看得见你的心吗?你的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既然是你的,怎么又不是我的呢?既然是我的心,我怎么又不知道呢?所以只有成佛以后才知道,悟道以后的人才知道,在佛的眼里,众生皆为佛,你的就是我的,你说什么,想什么我都知道,因为这都是佛发出的,佛就像心里的一面镜子,你想着什么,就看见什么。 博主回复(2011-10-6 21:49) : 只要心中有佛,心已成佛,何须制定一些俗套的清规戒律?那只不过用来约束普通的常人罢了,就像灵,从来没有限定用何种形式显现,即已成性,何须被红尘细碎所扰。就好像我行走的是一条神的路,哪管路上的邪鬼蛇妖,它们或是被神灵感动,或是逃之夭夭,还用得着我去杀佛杀魔吗? 博主回复(2011-10-6 21:40) : 我并没有躁狂什么,所有一切不过我的心性而已,我不喜欢违心而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佛也觉得神是个灵,这很对,和圣经并没什么矛盾之处,神只是不喜欢人乱拜偶像。如果和尚一心向佛,终日只是盯着面前的这座大佛以示虔诚,那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了。在佛的眼里,万物皆有佛性,心中有佛,何愁何处有佛?对着佛像,其实就是对着自己的佛心。不然怎么会有面壁修行呢?只要一心向佛,何愁没有佛地,哪怕烈火焚身,同样可以火中修行呢。 Helmholtz 2011-10-6 17:58 错了一字,是“少年学儒”来着。少年需要读书,需要有志向,需要有救世济人之心。之后才能悟到万事皆有定数,个人只能修行修心,证得本我。然后人才有基督和佛菩萨的境界。人为什么会犯错,这在明心见性的人那里是非常清楚的,业力所为,毫无例外,是以基督才会被众生钉死在十字架上,虽然他本人是大无畏。 博主回复(2011-10-6 22:12) : 如果佛从一开始就这么想的话,他一定不是一个佛。佛从一开始就要救众人,何须一个呀呀细语的小毛孩来救,因为凭人力所救,所陷越深。但佛有善心,希望人一心向善,不忌讳人犯多大的罪。只要罪人悔改,便可以成佛。 既然谈到基督,那就说明几点,人为什么会犯罪,出自一个圣经故事,亚当夏娃吃智慧树上善恶果的果子,就已经犯了罪。只有义人不会犯罪,可在神的眼里,世界没有义人。人的罪是从娘的胎里带出来的,是人就肯定犯罪,心里的欲念,同样是罪。耶稣受难,不是大无畏,他也是血肉之躯,也会知冷知痛,也会伤心流泪,他受死,不是因为大无畏,而是爱胜过心里的恐惧。 Helmholtz 2011-10-6 17:52 少年学佛,中年学道,老来学佛,这是中国的文化。一切发心都是以功利心始,包括成佛做祖,尔后识得宇宙或者自心的真面目。 你的话比我的还多,比我想的还多,所以不是我,而是你本人需要多一点的静思。八万四千法门,都通于一处,何曾有异?谁让你出家堕入空门? 我自己也出过国、当过兵、做过官,现在也有太太和孩子,上面也有父母周边是兄弟姐妹。所谓禅,一样是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心境不同,看问题更加深入而已。赞扬你并不是想捧杀你,人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自己的悟道也是在28-29,只是现在终于老熟一些罢了。 博主回复(2011-10-6 22:27) : 将《老子》的道,正确理解为无不为,就更容易读懂我的《功利心 进取心 好奇心》了。 博主回复(2011-10-6 22:25) : 至于“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来学佛”,在我的《功利心 进取心 好奇心》里面早已经提到了,你就过过耳目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0096do=blogid=427806 博主回复(2011-10-6 22:21) :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成熟,人一出生,就开始堕落,有句话返老还童,人到世上走了一遭,干了一辈子糟事,到老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原本还是个灵,一出生就成了个罪人了。三十年弹指一挥,人所知的不过沧海一粟。站在宇宙的角度,三十年,宇宙在三十岁的时候,它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吗?人自以为三十而立,但在神的眼里,这算得了什么呢。 博主回复(2011-10-6 21:30) : 如果众人皆有佛性,出不出家又有什么差别,和尚每天参禅念佛就能成佛吗?正所谓能够成佛还需悟性和机缘,有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本意是人应当放下自己心中的欲念,挣脱肉体的轻狂精进,以无色无相来化解肉体的重托,让灵魂回归本来的虚空。 博主回复(2011-10-6 21:12) : 悟道的人,似乎喜欢以一概万,“…皆…”,“…均…”,“…不过…”,“……而已”。这就是不够谦卑的表现,人悟道似乎已经看破红尘,其实人在红尘仍然陷得很深,还自以为是,真的无以为救了。真正的得道高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得有多么高深,只不过少了一些世俗的执着,看到了真实的镜像而已,他们的境界里,对立与矛盾的绝然界限都已经打破,仿佛打通任督二脉后的融会贯通感。学会用心感应万物的灵性,一切形式在心镜面前化作无有,映照万物的本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抑或“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人与物相互映照,浑然一体,无我空我忘我而我无处不在,万物皆能开释得道。这也算得上是悟道的一部分了吧。 Helmholtz 2011-10-6 16:05 凡刻意为之者、谋利者,皆不得正果。我说过,一定要有修行和定性,否则落入文字相。正如过去禅师所批评的:空谈也好、空打坐也好,都是磨砖成镜,焉得正果?所以,王阳明才会悟了道而入世。建议你看看陈来的《有无之境》,虽然我自己并不看。 另外,再次说一句,我非常欣赏你的逻辑力!!饶毅是“坏小子”,你是“好小子”。 博主回复(2011-10-6 17:20) : 悟道也是一个涅槃的过程,想当初释迦摩尼苦思冥想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方然悟道,死而后生,这好比种子一经种下,种子必须死去,方能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果实亦是如此,经过春夏秋冬的熬炼,方成正果。尘缘未了,时机未到,遁入空门也是一句空谈。 博主回复(2011-10-6 17:15) : 多少悟道的人,为何很少能够年少得道,因为道成肉身,没有亲身经历过的道,又怎能轻易摆脱道对肉身束缚,从而达到以无隙入有间,游刃有余,无中生有的至高境界呢? 博主回复(2011-10-6 17:09) : 做人做事能够找到一条恰如其分的准则,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这着实需要很高明的境界。中庸之道也只是定义了一道公式而已,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定性和定律,要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按孔子的修行,他非要活到730岁不可。所以,事事合乎天道,非人力所能为,圣经说,是人都有罪,人都会犯错。 博主回复(2011-10-6 17:03) : 没有目的的学问,是假说。功利的学问,是世俗。天下为公,就算得上是正义的学问了。修行和定性是为了摒除人思想和行为固有的局限,摒弃浮躁达到空明之境,返照万物本性以合乎自然之道,无违而无不为。 博主回复(2011-10-6 16:57) : 无心之心,“一切都是虚空,虚空的虚空,乃是虚空”,圣经上也有同样的话。做好事不留名,左手赠送不让右手看见,左脸挨打把右脸送过去给别人打,这也是圣经上的话。神的话已经囊括寰宇,其他的话自然也容易理解。 博主回复(2011-10-6 16:53) : 赞美的话固然动听,建议你接下来不要说得过多。因为讨厌一个人,是从赞美开始的。往往听了赞扬的话,会觉得脊梁骨都发麻,这是真的。要获得他人的心,坦荡的批评加几句贴心的鼓励,就已经足够了。是我曾工作两年的深刻体会。另外,请尽量少牵扯名人,因为我只是我自己。 Helmholtz 2011-10-6 11:4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凡夫以功利为目的,当然最后自然为功利所缠缚。是所谓有求必报,应其行,得其果,是谓天“道”。 博主回复(2011-10-6 11:59) : 说白了,不过是《周易》的只言片语,《周易》乃是政治人伦总纲,乃是变学,转换之学,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之学问。 博主回复(2011-10-6 11:56) : “玄”字之解:“危如累卵”最妙!就好像项上一颗人头,下体浑身发抖快要散架,形散心亦魂飞魄散,还在那里装腔作势,这是哪门子学问? 博主回复(2011-10-6 11:52) : 玄谈之于政治,犹如飞鸟之于弓矢。自己往枪口上撞,坏的是自己的名声。如此说来,玄学只是一门钻营的学问了? 博主回复(2011-10-6 11:49) : 自己玄了很久,没有玄清,然后急不可耐地开始玄谈,这样的玄学是不是也会误人误国。至于玄谈,谁为始祖? 博主回复(2011-10-6 11:47) : 玄谈的人,如果没有功利心,是谁把他引入玄途? 博主回复(2011-10-6 11:47) : 没有功利也是一种目的,如何解释 Helmholtz 2011-10-6 11:40 那些人的“玄”是不明心性的纸面文章。而某人的“玄”,相当于王阳明的学问。你看看我的文章和趣味即知。 博主回复(2011-10-6 11:43) : 王阳明还是很有名的,据说是余秋雨的同乡 博主回复(2011-10-6 11:42) : 先推荐一下,提高效率 博主回复(2011-10-6 11:42) : 哦,看看 Helmholtz 2011-10-6 10:08 有眼力,有逻辑力,很不错,有跟我学玄学的基础。 博主回复(2011-10-6 10:22) : 评价固然很动听,有句话“玄谈误国”,倘若您老有些包容和大气,经得住我几番讨檄,我倒想见识一下,看看怎么个玄法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2797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湖北老乡杨恒均听藏族青年说:汉人对信仰比藏人更执着
热度 3 Helmholtz 2011-9-17 22:25
一藏族青年说:汉人对信仰比藏人更执着 杨恒均 http://yanghengjun.blogchina.com/1183820.html (明明是偏执,即佛学中的“我执”,障住了众人的眼睛,而这些人却还都在笑话别人。其实人人都活在某种信仰之中,只是有人活得明白,有人活得很不明白。在我的坛子里最多发言的李铭老弟最近认为我故弄玄虚,已经恨到咬牙切齿,恨不得拿起棒子打我的地步了。有谁能帮我说说,如果我相信玄学和特异功能,而他又是信仰什么的? 希望我的老乡杨恒均的这篇文章可能让他清醒一些。 -----科学禅 博主 科学禅博主回复(2011-9-17 09:02):我讲得太明白不过了,无一句假话:特异功能是真的,但无人能拿兰迪100万美元。天道如此,天机如此,天心如此。我(揭破骗局)只是不给骗子站台而已。 李铭:别人的特异功能都是假的,只有你的是真的,不奇怪吗? 俗话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却不能。 这能叫“真”? 你这“真”只可以跟老和尚谈。 ) ———————————————————————————————————————————— “走遍中国”的西藏之旅即将结束,原本以为体壮如(西藏牦)牛的我,征服一个雪域高原不在话下,没想到,让人呼吸困难的高原反应差一点把我给征服了,当然,让我喘不过气的(breathtaking) 还有那里美如仙境的白皑皑的雪山和碧绿的高山镜湖,以及和谐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善良、淳朴、充满信仰的藏民…… 刚从美国与希腊回来,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西藏,如果调整不好心态,那种反差会不会比高原反应还让人不知所措?令人惊讶的是,拥有西方文明最古老历史的希腊,以及西方国家成员中历史最短的美国,他们刻意追求的理念,竟然能够在中国的西藏寻得蛛丝马迹。我说的是人类的信仰,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有信仰的民族给世界留下了最伟大的建筑物 到世界各国观光,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神殿、教堂、清真寺、佛庙等等信仰场所,世界各地能最宏大的建筑,百分之七十以上是供人们朝圣、祭拜的场所,尤其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这类建筑物更多。原因倒也简单,只有这种地方,才值得人们花费时间与金钱精雕细琢。欧洲很多教堂都是穷尽几代人的智慧与财力打造的,有些建筑物从奠基到完工竟然跨越几百年。不管你信仰什么,这种承载你信仰的建筑物一旦落成,不但是人类建筑史,也会是人类宗教与文化史上的经典。信仰有了承载场所而得也传播,建筑物因为信仰而几近永存。 在希腊与罗马这种古文明的土地上,供人们信仰的场所比比皆是,相比而言,中华文明拥有更多的是华丽的皇宫、供皇帝避暑的“圣地”、名人故居与大运河、长城之类的。好在历史是公平的,凡是建立起富丽堂皇宫殿的王朝,几乎一个都不存在了;反而是各种朝圣与表达信仰的建筑物,依然烟火撩人、人声鼎沸。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足迹几乎遍布了世界各地神殿、寺庙的我,总会觉得有些郁闷,有点无聊,有些自卑,很多时候,在那些巍峨的殿堂庙宇外,举步不前。 这次行走到中国的青海、西藏,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那里有值得世人骄傲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还有道观与清真寺),虽然绝大多数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少数还是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加上改革开放后也恢复了一些。这些宫殿与寺庙成为前往青海、西藏旅游的必到之地。 现在总结一下,这次行走雪域高原,固然有见所未见的雪域美景、美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原生态,还有中国其它省市并不多见的群集寺庙,可最吸引我眼球,给我带来心灵震撼的,还是与这些景色和谐相处的善良、朴实的藏民,尤其是他们对这块土地的神圣感情,以及对信仰的执着,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可我也能够感觉到,这是我与同行的汉人朋友,以及我这次接触的绝大部分已经移居西藏生活的汉人同胞们不太一样的感受。 藏族同胞对信仰的执着震撼了我 …… 在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寺庙,我把目光从观音菩萨、释迦牟尼、达赖、班禅的佛身上移开,刻意观察随导游到处游走的汉人旅行团。我发现这些汉人中绝大多数对藏人的信仰不以为然。就在我们参观西宁塔尔寺时,一位汉人游客被寺僧当场揪出来,移送到派出所,要求惩处,原来这位汉人在藏人朝拜的塔尔寺里大声侮辱、嘲笑供奉在上的菩萨们,说现在的佛教徒都是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也许这个汉人游客只是无意间冒犯了他人的宗教信仰,也许他所在地区的和尚们确实如此,但藏传佛教徒中鲜少(甚至没有听说过)出现这种违背信仰的事,而且,我最近还了解到一个情况,全民信仰佛教的藏民们,无论是生活在西藏、青海,还是生活在海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几乎没有发生过贪污腐败现象的。极少数个别出事的,据说也是那些被彻底汉化了的藏人,包括一些领导人。 无论是在塔尔寺,还是大昭寺,汉人对藏人信仰的的态度与评价,都被藏传佛教中一个磕长头的仪式引领到高潮。磕长头是一种全身伏地的朝拜方式。导游说,虔诚的藏民,磕长头的总数可以达到10万个,如果每天不停地做,需要半年时间。很多住在拉萨以外的藏民,以一个家庭或一个村庄为单位,倾家荡产,供奉几位代表去朝拜,被选上的教徒,就是以这种三步一个全身伏地的磕头,从家乡一路磕到拉萨(大昭寺),有时历时几年甚至十年,其中一些就在严酷的高原气候中,在漫漫长路中,在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时离开人世…… 从西藏乘车到林芝地区,需要整整一天时间,路况不好,颠簸得很厉害,但全车的乘客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两边的景象实在太美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地球还没有被人类开发与破坏的时代,大家甚至舍不得合上眼睛休息一会,担心错过了绿树雪峰、如洁白的哈达缠绕在巍峨山峰上的白云和蓝天,大家还不时停车下来照相……可说实话,最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人间美境,反而是路上不时出现的磕长头的藏民同胞。 我虽然无法理解这种磕长头行为的具体宗教涵义,但他们那种虔诚,那种对信仰的执着,深深的震撼了我,有好几次,我想下车同他们一起磕一次长头,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想体会他们的感受,想表达我对他们信仰的仰慕,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也许,只有这样的民族,才配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有那么一瞬间,我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我默念道, 要像藏民一样热爱这片土地,要像热爱这片土地一样热爱藏民…… 我们对“信仰”的执着远远超过藏族同胞! 与我的想法迥异,通过在几个寺庙里的观察,我发现前来观光的汉人同胞,几乎都对藏人对信仰的执着不能完全理解,有些甚至当场嘲讽、口出秽语。有几位上海过来的游客,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藏民太愚昧。另外一群从广东过来的游客围着一位西藏青年导游,问他有没有信仰,是否磕长头,当这位青年说他有信仰,也会磕长头,但不会达到十万个的时候,那群广东游客又进一步问道,那些(指那些正在磕长头)藏民为什么要磕那么多长头?有什么用处?花这么多时间磕长头,难道不影响工作、生活?影响家庭?谁来赚钱养活他?这样做,是不是太傻、太愚昧了? 这后面几个问题显然让那位藏族导游很不自在,反复说,那是信仰,那是信仰,你们应该懂的,那是信仰……可那几位汉人显然没有搞懂,还在追问,而且,口气中越来越多的不以为然与嘲讽。这时,那位藏族青年有些不耐烦了,反问道:你们怎么会不理解?难道你们汉人就没有信仰?其实,你们每一位汉人也都有信仰,而且比藏人更执着…… 藏族青年说这几句话时,脸上鲜有地出现了一种这些天我从没在藏人脸上看到的一种表情——嘲讽。我想,这也许是他在汉人学校里学到的一种态度与表情,或者他接触了太多嘲讽他信仰的汉人而被感染了。就我的观察,原本的藏人实在太淳朴太老实,或者“天真与愚昧”得连玩世不恭与嘲讽这些现代人用来躲避俗世的态度都不会。 不过,青年藏人脸上的嘲讽一闪而过,也许是回归了本性,也许是不愿意与顾客争吵。而那些顾客显然误会了这位导游的意思,其中一位说,是啊,我们汉人中有信仰基督教、佛教与伊斯兰教的,还有信奉真善美的,但没看到这么执着的…… 这段争论由于下一个需要介绍的景点的到来而结束,但我却知道,那位看上去只有20岁左右的藏族青年导游的话没有被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找了一个机会与他聊天,我说,你刚才说,汉人都有信仰,并不是说的宗教信仰,对不对? 他一开始有些犹豫,随后(在我说了一番让他立即信任我的话后)才告诉我,我的理解是对的,他说,每个人都有追求,都有信仰,这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只是当有些信仰成为一个人的一部分时,那个人自己可能并不觉得而已,就像院子里那些磕长头的藏人,在你们汉人看来,他们是那么的固执,很傻很天真,甚至很愚昧,但在我们这些拥有同一种信仰的人看来,那不过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他们是有福的。这就是信仰。 我打断他说,你刚才既然不是在说汉人的宗教信仰,那么,你认为汉人还有什么“信仰”是他们自己不觉得,但在你们看来,却是那么执着,甚至比你们藏人更加执着? 他笑了笑,简单的回答了四个字:权力,金钱。 * * * * 是啊,各位,这种“信仰”你我并不陌生吧? 那么多“德高望重”发誓终身为人民服务的人紧紧抓住权力,到死都不愿意放手。为了一人一己之权力,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一将功成万骨枯,害死了多少无辜的老百姓?请问,藏民们“愚昧的”宗教信仰比这种对权力的信仰更加难以理解吗? 在我们这个神奇的时代与神奇的国度里,权力已经渗透到你我生活与工作的各个角落,你要就是信仰权力,终身为奴,要就是被它无情地摧毁,失去包括言论在内的诸多自由。刚刚传出一个地方一个县长级别的官员,收集部下大小官员奉献给自己的女人们的阴毛,多达三百份。据说,有些部下就是为了分享一点点权力的甜头而把自己的老婆都贡献出来,供掌权者淫乐,请问,这种对权力的信仰,当今世界上又有哪一个邪教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还有对金钱的信仰,也几乎成为我们全民的宗教!有哪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会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蝇头小利而在给孩子们喝的牛奶里下毒?把孩子们的学校建成豆腐渣工程?又有几个“愚昧的宗教”会让那些官员,因贪污腐败而前赴后继,死而不已?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民确实有人因为高原恶劣的天气而死于磕长头前往拉萨的途中,在现代人看来,这确实有些过分,甚至近似“愚昧”,但想一想我们那些贪污民脂民膏而被枪毙的官员们(例如最近的苏州与杭州的副市长,以及还有更多没有被枪毙,依然在统治我们的公仆),他们又是被什么信仰驱使着不但“牺牲”自己的小命,也因为他们的贪得无厌而害死了不知道多少看不起病的平民百姓? 金钱,只有金钱,才是我们那些既没有宗教信仰,又丧失了道德底线的汉民族唯一的信仰——比一切宗教信仰更加“宗教”的信仰。汉人游客也许不理解“愚昧”的藏人为啥要倾其家产,前后花费半年甚至几年时间磕长头,但你们就真的理解那些毕其一生,到死的时候还在算计银行里有多少钱、房子有几栋的左邻右舍?还有你自己,你的信仰又是是什么? 信仰,这次西藏之旅,带给我的最大冲击与震撼! 杨恒均 2011-8-21 摘选自“走遍中国”之“西藏日记”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244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在中国,宗教都成骗钱的工具了
热度 3 pinjianlu 2011-9-17 17:47
前几天在大街上遇见几个尼姑,逢人便硬塞一个劣质的佛像,做工很粗糙,你最好别拿直接走人,如果你拿到手了就再也别想还回去,一定要给了钱才会让你走。 宗教都成了骗钱的工具了,再也不是所谓的“修行”,这个国度还有真正的信仰吗?!你千万别告诉我说:马列主义。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310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寻 找 中国人 的 信仰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13 19:17
http://blog.ifeng.com/sp/thefaith/ 我们需要信仰,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而不是为了这个国家。当初我们在吸收西方先进经验的时候,就曾经铸下大错,把我们向西方学习“长技”与制度的目的定为“救国”,而忽视了人,人救不过来,国家就算救活了,又靠什么支撑?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走了一百年,几乎还在原地踏步。同西方的“长技”与制度相比,信仰这东西是更加私人化的,与我们每一个个体密不可分。
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推荐一个演讲视频--苦难辉煌
coolxh 2011-8-29 04:45
金一南少将讲的--苦难辉煌, 对了解中共早期的历史有帮助 权当博文“ 乱弹-是我不明白,还是这社会真的变化太快 ”的续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Y9Lu-e-LTU
3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人的信仰
热度 1 fqng1008 2011-8-25 09:59
常常听人说,当代中国人缺乏信仰,我一直信然。昨天看 杨恒均 的博文“一藏族青年说,汉人对信仰比藏人更执着”,我先是诧异,接着也是认同。虽然金钱和权力算不得信仰,但是我们对它的膜拜简直超过了信仰,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特色? 故事是这样的。 杨恒均 正在实施他的“走遍中国”计划,西藏之旅让他强烈震撼到的不是那美如仙境的皑皑雪山、碧绿的高山镜湖,而是和谐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善良、淳朴、充满信仰的藏民。一位年轻的导游介绍了三步一个全身伏地的磕头的虔诚藏民的礼仪,磕长头的总数往往可以达到 10 万个(如果每天不停地做,需要半年时间)。很多住在拉萨以外的藏民,以一个家庭或一个村庄为单位,倾家荡产,供奉几位代表去朝拜,被选上的教徒,从家乡一路磕到拉萨的大昭寺,有时候历时几年甚至上十年,因此其中一些就在严酷的高原气候中,在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在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时离开人世。 这时候,我们这些来自上海、广东的前来观光的汉人同胞完全不能理解,有些甚至当场嘲讽、口出秽语。有的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藏民太愚昧;有的问导游是否磕长头?那些磕长头的藏民为什么要磕那么多?有什么用处?花这么多时间磕长头,难道不影响工作、生活和家庭?谁来赚钱养活他?这样做,是不是太傻、太愚昧了?后来, 那位藏族青年实在不耐烦而反问道:你们怎么会不理解?难道你们汉人就没有信仰?其实,你们每一位汉人也都有信仰,而且比藏人更执着。 杨恒均 在事后问导游,获得的 回答竟然是:汉人比藏人更加执着的信仰是权力和金钱。 难道权力和金钱也能成为信仰?现实中的一切就是如此:那些德高望重的现代公仆,那些争权夺利的权贵学者,那些顶礼膜拜的芸芸众生,我们虽然没有经过形式上的“洗礼”,却一个个被现实耳濡目染变成了忠实信徒。一个年轻的藏族导游,他的那种“旁观者清”的跨文化视觉竟然如此深刻无比,难道我们真的就不能理解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人生观、另外的核心价值体系? 附 杨恒均 : 一藏族青年说,汉人对信仰比藏人更执着 “走遍中国”的西藏之旅即将结束,原本以为体壮如(西藏牦)牛的我,征服一个雪域高原不在话下,没想到,让人呼吸困难的高原反应差一点把我给征服了,当然,让我喘不过气的 还有那里美如仙境的白皑皑的雪山和碧绿的高山镜湖,以及和谐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善良、淳朴、充满信仰的藏民…… 刚从美国与希腊回来,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西藏,如果调整不好心态,那种反差会不会比高原反应还让人不知所措?令人惊讶的是,拥有西方文明最古老历史的希腊,以及西方国家成员中历史最短的美国,他们刻意追求的理念,竟然能够在中国的西藏寻得蛛丝马迹。我说的是人类的信仰,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有信仰的民族给世界留下了最伟大的建筑物 到世界各国观光,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神殿、教堂、清真寺、佛庙等等信仰场所,世界各地能最宏大的建筑,百分之七十以上是供人们朝圣、祭拜的场所,尤其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这类建筑物更多。原因倒也简单,只有这种地方,才值得人们花费时间与金钱精雕细琢。欧洲很多教堂都是穷尽几代人的智慧与财力打造的,有些建筑物从奠基到完工竟然跨越几百年。不管你信仰什么,这种承载你信仰的建筑物一旦落成,不但是人类建筑史,也会是人类宗教与文化史上的经典。信仰有了承载场所而得也传播,建筑物因为信仰而几近永存。 在希腊与罗马这种古文明的土地上,供人们信仰的场所比比皆是,相比而言,中华文明拥有更多的是华丽的皇宫、供皇帝避暑的“圣地”、名人故居与大运河、长城之类的。好在历史是公平的,凡是建立起富丽堂皇宫殿的王朝,几乎一个都不存在了;反而是各种朝圣与表达信仰的建筑物,依然烟火撩人、人声鼎沸。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足迹几乎遍布了世界各地神殿、寺庙的我,总会觉得有些郁闷,有点无聊,有些自卑,很多时候,在那些巍峨的殿堂庙宇外,举步不前。 这次行走到中国的青海、西藏,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那里有值得世人骄傲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还有道观与清真寺),虽然绝大多数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少数还是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加上改革开放后也恢复了一些。这些宫殿与寺庙成为前往青海、西藏旅游的必到之地。 现在总结一下,这次行走雪域高原,固然有见所未见的雪域美景、美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原生态,还有中国其它省市并不多见的群集寺庙,可最吸引我眼球,给我带来心灵震撼的,还是与这些景色和谐相处的善良、朴实的藏民,尤其是他们对这块土地的神圣感情,以及对信仰的执着,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可我也能够感觉到,这是我与同行的汉人朋友,以及我这次接触的绝大部分已经移居西藏生活的汉人同胞们不太一样的感受。 藏族同胞对信仰的执着震撼了我 …… 在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寺庙,我把目光从观音菩萨、释迦牟尼、达赖、班禅的佛身上移开,刻意观察随导游到处游走的汉人旅行团。我发现这些汉人中绝大多数对藏人的信仰不以为然。就在我们参观西宁塔尔寺时,一位汉人游客被寺僧当场揪出来,移送到派出所,要求惩处,原来这位汉人在藏人朝拜的塔尔寺里大声侮辱、嘲笑供奉在上的菩萨们,说现在的佛教徒都是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也许这个汉人游客只是无意间冒犯了他人的宗教信仰,也许他所在地区的和尚们确实如此,但藏传佛教徒中鲜少(甚至没有听说过)出现这种违背信仰的事,而且,我最近还了解到一个情况,全民信仰佛教的藏民们,无论是生活在西藏、青海,还是生活在海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几乎没有发生过贪污腐败现象的。极少数个别出事的,据说也是那些被彻底汉化了的藏人,包括一些领导人。 无论是在塔尔寺,还是大昭寺,汉人对藏人信仰的的态度与评价,都被藏传佛教中一个磕长头的仪式引领到高潮。磕长头是一种全身伏地的朝拜方式。导游说,虔诚的藏民,磕长头的总数可以达到 10 万个,如果每天不停地做,需要半年时间。很多住在拉萨以外的藏民,以一个家庭或一个村庄为单位,倾家荡产,供奉几位代表去朝拜,被选上的教徒,就是以这种三步一个全身伏地的磕头,从家乡一路磕到拉萨(大昭寺),有时历时几年甚至十年,其中一些就在严酷的高原气候中,在漫漫长路中,在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高海拔的唐古拉山时离开人世…… 从西藏乘车到林芝地区,需要整整一天时间,路况不好,颠簸得很厉害,但全车的乘客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两边的景象实在太美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地球还没有被人类开发与破坏的时代,大家甚至舍不得合上眼睛休息一会,担心错过了绿树雪峰、如洁白的哈达缠绕在巍峨山峰上的白云和蓝天,大家还不时停车下来照相……可说实话,最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人间美境,反而是路上不时出现的磕长头的藏民同胞。 我虽然无法理解这种磕长头行为的具体宗教涵义,但他们那种虔诚,那种对信仰的执着,深深的震撼了我,有好几次,我想下车同他们一起磕一次长头,不是因为宗教信仰,而是想体会他们的感受,想表达我对他们信仰的仰慕,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也许,只有这样的民族,才配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有那么一瞬间,我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我默念道, 要像藏民一样热爱这片土地,要像热爱这片土地一样热爱藏民…… 我们对“信仰”的执着远远超过藏族同胞! 与我的想法迥异,通过在几个寺庙里的观察,我发现前来观光的汉人同胞,几乎都对藏人对信仰的执着不能完全理解,有些甚至当场嘲讽、口出秽语。有几位上海过来的游客,说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藏民太愚昧。另外一群从广东过来的游客围着一位西藏青年导游,问他有没有信仰,是否磕长头,当这位青年说他有信仰,也会磕长头,但不会达到十万个的时候,那群广东游客又进一步问道,那些(指那些正在磕长头)藏民为什么要磕那么多长头?有什么用处?花这么多时间磕长头,难道不影响工作、生活?影响家庭?谁来赚钱养活他?这样做,是不是太傻、太愚昧了? 这后面几个问题显然让那位藏族导游很不自在,反复说,那是信仰,那是信仰,你们应该懂的,那是信仰……可那几位汉人显然没有搞懂,还在追问,而且,口气中越来越多的不以为然与嘲讽。这时,那位藏族青年有些不耐烦了,反问道:你们怎么会不理解?难道你们汉人就没有信仰?其实,你们每一位汉人也都有信仰,而且比藏人更执着…… 藏族青年说这几句话时,脸上鲜有地出现了一种这些天我从没在藏人脸上看到的一种表情——嘲讽。我想,这也许是他在汉人学校里学到的一种态度与表情,或者他接触了太多嘲讽他信仰的汉人而被感染了。就我的观察,原本的藏人实在太淳朴太老实,或者“天真与愚昧”得连玩世不恭与嘲讽这些现代人用来躲避俗世的态度都不会。 不过,青年藏人脸上的嘲讽一闪而过,也许是回归了本性,也许是不愿意与顾客争吵。而那些顾客显然误会了这位导游的意思,其中一位说,是啊,我们汉人中有信仰基督教、佛教与伊斯兰教的,还有信奉真善美的,但没看到这么执着的…… 这段争论由于下一个需要介绍的景点的到来而结束,但我却知道,那位看上去只有 20 岁左右的藏族青年导游的话没有被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找了一个机会与他聊天,我说,你刚才说,汉人都有信仰,并不是说的宗教信仰,对不对? 他一开始有些犹豫,随后(在我说了一番让他立即信任我的话后)才告诉我,我的理解是对的,他说,每个人都有追求,都有信仰,这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只是当有些信仰成为一个人的一部分时,那个人自己可能并不觉得而已,就像院子里那些磕长头的藏人,在你们汉人看来,他们是那么的固执,很傻很天真,甚至很愚昧,但在我们这些拥有同一种信仰的人看来,那不过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他们是有福的。这就是信仰。 我打断他说,你刚才既然不是在说汉人的宗教信仰,那么,你认为汉人还有什么“信仰”是他们自己不觉得,但在你们看来,却是那么执着,甚至比你们藏人更加执着? 他笑了笑,简单的回答了四个字:权力,金钱。 * * * * 是啊,各位,这种“信仰”你我并不陌生吧? 那么多“德高望重”发誓终身为人民服务的人紧紧抓住权力,到死都不愿意放手。为了一人一己之权力,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一将功成万骨枯,害死了多少无辜的老百姓?请问,藏民们“愚昧的”宗教信仰比这种对权力的信仰更加难以理解吗 ? 在我们这个神奇的时代与神奇的国度里,权力已经渗透到你我生活与工作的各个角落,你要就是信仰权力,终身为奴,要就是被它无情地摧毁,失去包括言论在内的诸多自由。刚刚传出一个地方一个县长级别的官员,收集部下大小官员奉献给自己的女人们的阴毛,多达三百份。据说,有些部下就是为了分享一点点权力的甜头而把自己的老婆都贡献出来,供掌权者淫乐,请问,这种对权力的信仰,当今世界上又有哪一个邪教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还有对金钱的信仰,也几乎成为我们全民的宗教!有哪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会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蝇头小利而在给孩子们喝的牛奶里下毒?把孩子们的学校建成豆腐渣工程?又有几个“愚昧的宗教”会让那些官员,因贪污腐败而前赴后继,死而不已?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民确实有人因为高原恶劣的天气而死于磕长头前往拉萨的途中,在现代人看来,这确实有些过分,甚至近似“愚昧”,但想一想我们那些贪污民脂民膏而被枪毙的官员们(例如最近的苏州与杭州的副市长,以及还有更多没有被枪毙,依然在统治我们的公仆),他们又是被什么信仰驱使着不但“牺牲”自己的小命,也因为他们的贪得无厌而害死了不知道多少看不起病的平民百姓? 金钱,只有金钱,才是我们那些既没有宗教信仰,又丧失了道德底线的汉民族唯一的信仰——比一切宗教信仰更加“宗教”的信仰。汉人游客也许不理解“愚昧”的藏人为啥要倾其家产,前后花费半年甚至几年时间磕长头,但你们就真的理解那些毕其一生,到死的时候还在算计银行里有多少钱、房子有几栋的左邻右舍?还有你自己,你的信仰又是是什么? 信仰,这次西藏之旅,带给我的最大冲击与震撼! 杨恒均 2011 - 8 - 21 摘选自“走遍中国”之“西藏日记” 参考阅读: 《我的信仰是民主 》 、 《一位民主小贩眼中的世界》 公路旁边秀色可餐,但吸引并震撼我的却是不时出现在马路上边走边磕长头的藏民 我在大昭寺脱离团友,在外面长久观察磕长头的藏民以及围观他们的汉人游客 在布达拉宫前流连忘返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25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语录》之十一: “信仰科学”与“信教”是一样的
liwei999 2011-8-24 17:05
引用 “验药”也很中听。有个问题是什么是药? 从法理上看,中药几乎都不是“药”。对于不是“药”的东西,去“验药”,是嫌政府没有事情做么? 法制的根本,就是凡是政府的行为,都要有法可依。政府要管理药,那么药也就同样是需要法的解释。大约法理上只能规定处方药、非处方药、毒品和有害物质,而对其它的“补药”,根本就没有验药的可能性。 有皇帝的时代,有“御用”一说。对今天的药,各国也是采用“御用”的方法。即非“御用”(被承认的药,主要是处方药)药,不能使用“疗效”,“主治”,“治疗”等等的“御用”字眼。 妇科可以有“著名”的。产科就没有什么了。到时候就生,不生就“取”。 可以预见两个发财的产业:一个是产院,一个是情人旅店。产院办成星级饭店,让有钱的人来驻店生孩子就是了。常规10天1万块,危急时转院,费用另算。情人旅店可以开到大学附近。 人的正常的行动法则不外乎是在“臆想”和经验之间的往复。不在这两者之间,就只能在“臆想”和“臆想”,经验和经验之间这样一个层次中的循环了。而这就只能是猴子的世界了。 认为号脉就是数脉搏的,无疑是以为喝酒就是嗜入酒精,酒就是酒精而没有各种酒的品牌。会喝的人,能够分别出酒的品种产地、甚至于年度。这就是“品”了。号脉也是一样,能号出妇女怀孕来,不是传说,也不是迷信,而是事实。 经络的所指,人人理解不同。镜某不赞同血管说。镜某的理解是“星座”说--有规律性的一面,即星座随时间的周期变化;也有任意的一面,即星座划分的恣意性。 证明理论的荒谬并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所以在科学里请实验来当裁判。 言“科学”是五四以来的“时髦”,这个发音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回响。“科学”一词儿给用臭了,只有换一个称呼才能解决问题。 从法学的观点看,只有54年的宪法不丢人。其余的都有问题。54年的时候,民国的法学精英们还在,所以做出的宪法象样子(但与实际不符)。那以后,文科基本上是“残废”。 执政党也是属于“信仰科学”的,因为信仰“科学社会主义”。因为是正确的,所以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云云,属于背着坐标走,永不谬误的句子。 “信仰科学”与“信教”的结构是一样的,人脑的精神状态是一致的。这个见解属于学术界的常识,但是“信仰科学”与“信教”双方都对此很不满意。尤其是“信仰科学”的一派,因为自以为是高于“信教”的一派,所以对此见解的反应也就更强烈些。 如果仅仅把科学当成有用的东西来看、当成科技来看,那就失去了科学原本的意义。天文学、粒子物理学等等,基本上(根本)没有“用”的意义。科学的意义在于“得有”。 发音“deiyou”。至于用不用、有用没用,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科普”与“教普”,都是一个模式的东西。不信科学傻--这是信科学一方的说辞,不信教傻--这是信教一方的说辞。对这“一”类人,是无法调和。 科学无法成就健康。科学的作用在于诊断。即便是如此,及时诊断的要求往往也是办不到,最终只能是死了之后的病理解剖。到了治疗,科学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也就是对于感染症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而对于非感染性的疾病,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当然,有人不愿意听这样的描述。所有可以用到的招数都用上了,怎么能说是“束手无策”呢?殊不知,“所有可以用到的招数都用上了”本身,恰恰是“束手无策”的具现。 要健康的欲望,在中国就是“补”了,在西洋不过是换了说法,叫“supplement”而已。信药膳和信维他命,好像没有什么不同的。 把商品换成货币是第一重要的。这一点,连黑猩猩都可以理解。 从身心 健康 的角度看,科学带来的产业进步,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的更大的精神压力。这个压力另一个方面是来自人脑自身的结构(包括脑生理)。赌博上瘾,不安的感觉、要健康的欲望等等就是这类脑生理的具现。 和谐社会里,最大的“敌人”应该是这些心因性的疾病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什么是信仰?
热度 1 benlion 2011-8-16 11:41
信仰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或者如同机器人制造中的基本指令: 第一原则是诚信 - 执行指令必须是真实的指令; 第二原则是价值 - 宇宙中第一重要是人的生命; 第三原则是案例 - 人类历史的经典案例为依据。 譬如,刘备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曹操有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各自的信仰,如果一个人脱离了自己的原则,就成为失去在社会中的信誉,就不会再有人相信你的言论会有如同你所说的那样的行为,就可能失去在一个社会中的地位。 如果,一个社会人人迷失了信仰,或者说没有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就会成为一个人人感到不安或岌岌可危的环境中烦躁不安。信仰不是自己标榜的什么,也不是人为贴上的什么标签,而是一个人的言论与行为的在实际中体现出来的基本准则。
个人分类: 2011|2996 次阅读|2 个评论
选择人类的诞生和进化的理由,大约是属于“信仰”了
热度 1 liwei999 2011-8-8 13:14
这是东方的文化传统的“效益” (47949)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16, 2007 12:17AM 对于模糊的东西也可以理解、容忍。 一神教里就不是这样了。必须有个“造物主”来创造世界。 “进化”说一到细节就卡壳了,其故事的“完整性”还不如描述宇宙的进化。因此,选择宇宙进化的理由可以是因为“科学”,而选择人类的诞生和进化的理由,大约是属于“信仰”了。不这样选择的理由则是因为另一种信仰。 如果讲镜某“感觉细腻”的话,无非是可以感觉出内心世界中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真是无知无畏啊。不知道是客观的理解。 (48335)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16, 2007 11:05PM 替代这个客观理解的是各种“学说”。其中也包括了“神造”说。学术的职业习惯是不做“特例”。因此,认为“神造”也是个“学说”也不必小惊大怪。 什么叫“站得住脚”的?宇宙的”进化“是个模范事例了。虽然也有很多“杂音”,但是比生命的进化要有鼻子有眼得多。 说得不好听些:知道了北清的学生后,“贬”一下其他院校的,虽然不够“正确”,却也有几分理由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神造说好理解,但站不住脚。进化说不好理解,也 (48313)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16, 2007 10:17PM 同样站不住脚。面对这个现实,一个个人所能作的,只有“选择”。 有“倾向性”的选择习惯(这个是可观测的量)被称为“信仰”。 这是个“科学”的手续。当然,还有别样的“科学”的手续,依靠人们的“申报”,依靠“大叔”的法则。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和信仰与DNA双螺旋结构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1-7-23 07:36
p { margin-bottom: 0.08in; } 科学和信仰与 DNA 双螺旋结构 蒋继平 2011 年 7 月 22 日 人类社会一直面临着科学与信仰的矛盾和争论, 这种争论随着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变得更加尖锐。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人们的信仰分成信神的人和不信神的人, 即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 一些现代的唯科学主义者属于无神论者, 他们往往把有神论者说成是相信迷信的人, 也就是说, 科学主义者们把宗教信仰看成是迷信,他们只相信可以被科学证明的东西, 而把目前科学还无法证明的东西统统当成迷信。 因而,很明显, 这些人本身已经把科学当成了他们的唯一信仰。 纵观人类发展史, 宗教信仰的建立在前,科学的发展在后, 科学的建立和进展一直受到宗教信仰的启示和影响。 人类先有天地神灵的概念, 然后才产生数理生化的科学。 当今世界,一部分人相信神,一部分人完全不相信神, 只相信科学,还有一部分人是既相信神又相信科学。我本人就是属于第三种人, 即既相信神也尊重科学。 我本人认为科学和宗教信仰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对应的。 假如我们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的话, 那么,科学和信仰在这个社会生命体中的功能就相当于 DNA 双螺旋结构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一样。 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 除了极少数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外,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内都有一套控制生物特性和生长节律的密码,这就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双螺旋结构。 这个 DNA 双螺旋结果由两条脂链和四个碱基构成,这四个碱基是 ATGC. 这四个碱基相互对应,它们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生物体内的不同基因,这些不同的基因又生产出不同的有机物, 这些不同的有机物构成了不同的生物组织, 因而, 就产生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物种。 科学与宗教信仰也可看作是社会这个生命体的两条主链, 它们也有四个因子相互连接:科学的四个因子是数理生化, 宗教信仰的四个因子是天地神灵。这四个因子相互对应,互相制衡, 它们的不同排列组合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宗教信仰是主链 , 科学是付链。 这是因为一切科学的设想, 方法和采用的手段都来自于灵感。灵感属于信仰。 更为重要的是, 宗教信仰中的天和地,是自然,是科学研究的必备要素和对象。 至于宗教信仰中的神, 那是比人类更高一级的宇宙存在, 是人类永远也不能用物理认知的方式来表达的。 这正如人和牛马的关系一样, 人是比牛马更高一级的宇宙存在, 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牛马没有能力用物理认知的方式向它们的同伴们证明人的存在, 它们只有感知的能力, 它们可以感知到人的存在。 同样的道理, 人类也可感到神的存在, 但是不能用物理方法来证明神的存在。 宗教信仰需要科学来证实, 需要科学来进一步丰富它的内容, 反过来科学需要信仰的启示, 引导和约束。 科学离不开信仰, 离开了信仰, 科学将会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失去控制, 那样的话, 科学不但不会给社会带来利益,反而会成为祸害。人类用科学的方法生产了原子弹,要是人类没有意识信仰的约束,那后果是什么? 所以,在社会这个生命体中,信仰和科学缺一不可, 它们相互对应,互相制衡,信仰提供着总的架构,起着平衡的作用,科学是动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而这一切都在神的控制中, 只是有些人可以感知到神的存在,而另一些人感知不到神的存在。 那是不难理解的,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牛马就感觉不到人的存在。 备注:未经许可, 不得分享和转载。
个人分类: 个人学术观点|43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出身豪门,身价数十亿,本是娶女星玩模特的年纪,他却.....
热度 7 wangxh 2011-7-16 22:02
出身豪门,身价数十亿,本是娶女星玩模特的年纪 , 【点击视频连接】但他却为了自己的信仰,把数十亿换成了AK47和RPG,钻进了山洞对抗M帝国主义,十年来让FBI和CIA颜面扫地,其一生注定是一个传奇 ! 什么是恐怖?什么人被定义为恐怖分子? 近年来最令人震惊的、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911事件”也才仅仅死去2998人,而M国以反恐的名义已经造成数百万平民的死亡、数百万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个人分类: 社会|3840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信仰
热度 4 angelfish512 2011-6-29 16:08
关于信仰,我从没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信仰何在?信仰的价值?信仰的力量?信仰在我看来应该是内心坚定相信的一种信念,是人的精神寄托,也是行为的源动力。信仰可能是虚无缥缈的,它可以是对某个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人物的膜拜,也可以是对某种未达到的境界的期许。但它往往却又被大多数人认定为真实的、甚至可实现的。在虚幻与真实之间,信仰达到了一种极微妙的平衡点。这就使其能成为我们心灵支柱的磐石。 那么,什么样的理念能被归为信仰呢?我觉得必须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是人类精神萃取提炼后的所得,或者是一种美好的憬愿。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灵魂的产物,也是超脱于俗尘凡世间的产物。它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人活于世,可以说是为了巴掌大的那个碗里每日能有充足的米饭填肚,为了几件既能保暖也穿着体面的衣服遮体,但除了这些,我们还拥有什么呢?我们还剩下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有钱有权也活得不开心?为什么我们拼命追逐繁华之后,甚至会有失落感?或许精神的丰富远比物质的丰富重要。在你心中称量精神食粮同物质食粮的那台天平是否倾斜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信仰似乎已如一张废旧的过期报纸被丢弃在角落。我们整天谈论的都是房价,加薪,升职;我们关注的都是明星,八卦,新闻;我们攀比的都是衣物,房子,车子。是信仰放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放弃了信仰?是社会舆论导向了我们,还是我们导向了社会舆论?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我们很多人已经缺失了信仰。扪心自问,我也非常困惑,自己的信仰到底是什么?自己的精神食粮是否已经空仓? 信仰实际上也是一种人与人精神连接的纽带,我们因为有共同的信仰而彼此惺惺相惜,因为共同的信仰而朝同个方向努力,信仰能将人与人凝固成一个紧密的集体。施善举,行仁义,只有发自心灵的、彼此共促的行为才长久。 关于信仰,我还没有想透彻,不过,我想是时候给自己的精神粮仓补给了。
个人分类: 心灵驿站|6730 次阅读|4 个评论
玖兒美美,叔與您聊聊“痛苦”1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6-13 17:01
在上篇博文 玖兒美美,叔讓您久等了。 我說過: “素食和動物保護問題”、“關於痛苦和解脫的問題”與“ 關於執著的問題” 是完全不同的問題,沒有必要把這三個問題糾結在一起。 因為,許多素食者和動物保護主義者並不是佛教徒,許多人什麽宗教都不信,只是處於對生命的單純關愛。 佛教的動機也差不多,只不過出於對三世因果和六道輪回的觀念的信仰,對動物的關愛,範圍更廣、救助的努力目標更高而已。 關於動物保護都和素食的問題,我曾多次談過,上次您的質疑,叔也在 玖兒美美,別猶豫了,快吃素吧。 這篇博文中給予了全面的答覆,又還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可以再來問叔。 下面與您聊聊痛苦,您說: 佛教教义里有四大真谛: 1. Dukkha: 痛苦是存在的。(比如说失去,疾病,失败,甚至包括快乐的无常,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2..Samudaya: 有一个痛苦的原因。(我们渴望拥有并控制一些事物:比如说渴望感官快乐,渴望名利,渴望避免不好的感觉,如恐惧,愤怒和嫉妒。) 3. Nirodha: 有一个痛苦的终止。(涅槃会终止痛苦,给我们带来完全的自由,解放。它驱散了所有的欲望和贪念。) 4. Magga: 为了终止痛苦,我们必须遵守八正道,也就是佛教教义。 从这四大真谛来看,玖儿并不理解蒋老师为什么要信奉佛教。 关于痛苦存在, a. 好吧。玖儿不知道蒋老师究竟受了哪个 mm 的伤害,竟如此痛苦。可玖儿活得很开心,也没有什么痛苦(痛苦是个多么严重的词儿)。 so, 没有痛苦的人是不是都不用信佛教了,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吃肉了? 玖儿在这边也被人极力怂恿信奉基督教,说玖儿有罪, MD ,我遵纪守法,我有啥罪?上辈子犯罪的玖儿,我跟这货不认识。 老蔣答曰: 要想正確理解佛教的四諦,必須首先要明白,佛教的目標是徹底解脫一切痛苦煩惱,而不是權益性的解決。 眾生生存的本質就是痛苦,雖然有時我們比較麻木,有時自欺,但是生存總是與痛苦緊密相關的。佛陀之出家修行,就是要幫助一切眾生徹底擺脫痛苦。 苦有時分為八類,即所謂八苦(以下拷自百度百科): 一、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刺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   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   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   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未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   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六、怨憎会苦   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   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   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的確感受不到痛苦的人是很難下決心學佛的。但是, 玖兒美美,你仔細體會一下,您敢說您任何時候都毫無痛苦? 但是,感受不到痛苦的人,也不能放心大膽地吃肉,如果你能感受到動物遭受的磨難和痛苦,你還會忍心吃動物嗎? (未完待续)
1809 次阅读|22 个评论
怒海逃生记 --- 论生命和信仰的异化【心理脆弱者慎入】
热度 4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1-6-10 22:55
怒海逃生记 --- 论生命和信仰的异化【心理脆弱者慎入】
怒海逃生记 --- 论生命和信仰的异化 (心理脆弱者慎入) 梅杜莎之筏【REF-1】 。。。 【 A 、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 故事发生在 1884 年,在南大西洋,远离陆地的大海深处,一艘英国的轮船 MIGNONETTE 在暴风雨中沉没【 REF-2 】。。。。。。为了避免太过于残酷的写实描写,二傻特将故事改编为第一人称叙事诗如下: 您还记得那次出海吗? 我们四个人去探险, 其中一个还是翩翩少年。。。 途中,遭遇飓风! 我们龟缩在小小逃生艇上, 茫茫苦海!烈日炎炎! 无水、无粮。。。 第二天, 大家口渴难耐。。。 我们三个老水手都强忍着, 但是, 那个少年忍不住, 也不听劝告, 偷偷喝了很多海水。。。 第三天, 因为喝了海水, 少年开始癫狂,离死不远。。。 其实,我们大家都离死不远了。。。 船长说:要不,我们抽签吧! 由于老蒋反对,抽签活动未成。 第四天, 天空依然很蓝, 雨水依旧不见踪影, 大家都已经奄奄一息。。。 傍晚时分, 船长对老蒋说:您回头看看,天边那美丽的夕阳? 就在老蒋回头的一刹那, 船长的匕首已经扎到濒死少年的心脏。。。 老蒋。。。后来。。。 也参与到聚餐之中, 大家都默默不语。。。 眼睛中的泪花, 不知是激动还是忏悔。。。 。。。。。。。。。。。。。。。。。。。。。 第 24 天, 终于看到远处的商船! 这时候, 船长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 那时,我们三个正在吃早餐。。。 ” 千万记住: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无论您对生命、道德、人性、天堂、地狱、正义、伦理的看法如何, 但请心理坚强的人们再仔细想想: 这三个人做错什么了吗? 您能帮助他们做出其它更好的选择吗? 。。。 。。 。 【 B 、老蒋改编的故事】 。 二傻之所以将故事中的那个善人的名字改为“老蒋”,正是因为知道老蒋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果然,老蒋将故事改编了: 您还记得那次出海吗? 我们四个人去探险, 其中一个还是翩翩少年。。。 途中,遭遇飓风! 我们龟缩在小小逃生艇上, 茫茫苦海! 烈日炎炎 ! 无水、无粮。。。 第二天, 大家口渴难耐。。。 我们三个老水手都强忍着, 但是, 那个少年忍不住, 也不听劝告, 偷偷喝了很多海水。。。 第三天, 因为喝了海水, 少年开始癫狂,离死不远。。。 其实,我们大家都离死不远了。。。 船长说:要不,我们抽签吧! 但老蒋坚决反对, 老蒋说了: 我嫌你們的肉太臭, 懶得吃你們, 你們來吃我的肉吧, 比你們的臭肉乾淨多了。 你們幾個還假裝客氣。。。 老蔣不耐煩, 就拿把刀, 想割斷自己的動脈, 趁機又把船长罵了一通: 我死之後, 你小子一定要替我把地藏經念一千遍 ! 船长回答: 死一个老蒋无所谓, 可是您死了能救那个少年吗? 如果不能救, 那我们就要死两个! 于是 此案被集体否决! 就算老蒋想当地藏菩萨。。。 也没门! 第四天, 天空依然很蓝, 雨水依旧不见踪影 。。。。。。。。。。。。 第 24 天, 终于看到远处的商船! 这时候, 船长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 那时,我们三个正在吃早餐。。。 ” --- 船长到底是救了老蒋?还是害得老蒋未来转世要下地狱了? --- 老蒋是该感谢船长呢?还是该诅咒船长? --- 如果老蒋算好人,那么,每次都是好人先死,剩下的岂不是坏人越来越多? --- 老蒋这样的好人,将世界变成坏人的地盘,他真能算是个好人吗? 。。。。。。 当然,我们还完全可以构思更多更加复杂的情景出来。比如 : 【 情景变异 1 】 如果老蒋心念决绝,绝食(人肉)而自亡, 这算是对生命的敬畏?还是对生命的漠视?别人的生命可贵,自己的生命就不可贵?还是“生命诚可贵、信念价更高”?比生命更可贵的信念,是否具有某种极端宗教的特征呢? 【 情景变异 2 】 如果老蒋能够阻止船长杀害濒死少年,最后也成功了(比如说把船长绑起来了)!结果, 24 天后,大家全部死翘翘了。。。 这三条人命应该算在老蒋的账上吗?老蒋为了自己的信念,死了也算死得其所了。。。但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他让其他没有相同信念的人也死了!这算道德或信念绑架吗?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对异教徒的谋杀? 【 情景变异 3 】 如果开动想象力,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出一个相当复杂的情景: 船上的四个人,都是大好人!一个笃信菩萨的老蒋 A 、另一个是笃信上帝的老蒋 B ,还有一个是善良的少妇和一个嗷嗷待哺乳的婴儿 。。。 老蒋们又该如何作呢? 。。。 。。 。 【参考文献】 【 REF-1 】美杜莎之筏的故事(以下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 贵族 前往圣·路易斯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 西非 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    船长肖 马雷 原是一个贵族,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上船后,他玩忽职守,把随行的小船撇得远远的,主舰单放前进。主舰在驶近 毛里塔尼亚 浅滩时,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沙碛。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只好弃船。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 几天过去了,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开始绝望,他们说胡话,肆意做一些 歇斯底里 的事。面包师深信没有获救的可能,投入大海中自杀了,还有一些人撬开酒桶,灌醉自己,企图忘却死亡的痛苦。不久,这种绝望的情绪越来越疯狂,一些人砍断缆绳,妄图让所有人一块完蛋。另一些人去拦阻,于是爆发一场激烈的搏斗。有个叫 多米尼克 的机械工参加暴乱被扔进海里后,哀嚎着求救。工程师可怜他,跳下水抓住他的头发,将他拖回木筏上。但不几天,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又加入第二次暴动中。经过三次暴乱和平息后,木筏上尸体横布。又过了几天,食物和水的短缺变成了更大的威胁,两个黑人士兵饥渴到极点,于是违反规定,将最后一桶酒剜个洞用吸管偷喝,暴露后,被人无情地扔进大海里。有些人把刺刀弯成大鱼钩,希望可以钓鲨鱼。但鲨鱼咬住后一扯,鱼钩又变成笔直的刺刀了。经过这番折腾,木筏漫上许多海水,一些受伤的人的伤口被咸水浸泡,惨叫不绝。最后,木筏上仅剩下27个人了,其中15个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其余12人,受伤太重,神志不清,不大可能熬下去了。而且食品不足以维持所有的人,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啃噬刚死去同伴的手肘了,于是那 15个人经过辩论,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把那些在三次反暴乱斗争中和他们并肩作战、甚至救护过自己的 伤病员 ,统统抛进大海! 150多人,最后只有10人幸存下来,无论如何,这也是一场特大的惨剧。但是 路易十八 政府怕此事 张扬 出去受到舆论谴责,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悄悄通过军事法庭判处船长降职和服刑三年就了事。两位木筏上的幸存者不服,向政府上书,却遭到打击,被解除公职。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将这次船难经过如实写成报道,印成小册子公开发售。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国内外,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籍里柯也格外愤慨。    在人民有冤无法诉说的情况下,26岁的籍里柯,走访了生还的船员,聆听了他们讲述真实的遭遇, 并到医院亲自看望了受伤的船员和已经死去的船员家属。他把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他要以此为题,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为了这幅画,籍里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黄疸病人做模特儿,在上面摆出各种惨状。为了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海浪和天空,他也亲自去海边进行研究。籍里柯用了18个月的时间终于创作出了震动法国、波及 欧洲 的《梅杜萨之筏》这幅“写实”的巨画。    那10多位船员最终虽然获救了,但他们的心灵永远没有得到安宁,经过多少年的精神折磨,先后在莫大的自责中死去。有一位在临终前,复述了苏格拉底那句意味无穷的话。当时 苏格拉底 被控以“蛊惑人心、颠倒是非”罪。面对501雅典公民代表组成的庞大陪审团,苏格拉底做了长篇的自我辩护,但终未被世人接受,被判处死刑。他是这么说的: “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吧。” 。 【REF-2】 历史上真实的 Mignonette 轮船的故事: 以下内容选自《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 》(有视频超链接),这是哈佛大学唯一的公开课,由当代知名哲学家【 迈克 - 桑德尔 】主讲。该系列讲座的同名书籍( 2009 年初版)也已经在台湾被翻译成汉语出版( 2011 年中译本)。 1884 年夏,四名英国海员被困在南大西洋的一只小救生艇上,远离陆地一千多英里。他们的船 ——“ 米尼奈特 ” 号( Mignonette )在一场暴风雨中沉 没了,他们几个人逃到救生艇上,只带有两罐腌制的芜菁甘蓝,也没有淡水。托马斯 • 达德利( Thomas Dudley )是船长,埃德温 • 斯蒂芬斯( Edwin Stephens )是大副,埃德蒙 • 布鲁克斯( Edmund Brooks )是船员 —— 据报纸报道, “ 这些人全都具有高尚的品德 ” 。 这组船员中的第四个成员是船舱男仆理查德 • 帕克( Richard Parker ),年仅 17 岁。他是个孤儿,这是他的第一次海上长途航行。他没有听取朋友们的建议,而是 “ 怀揣年轻人的梦想 ” ,认为这次旅途会使他成为一个男人。可悲的是,结果并没有这样。 四名被困的船员在救生艇上凝望着地平线,希望能有一艘船经过并解救他们。在最初的三天里,他们按定量分食了部分甘蓝。第四天,他们抓住一只海龟,并以这只海龟和剩下来的甘蓝维持了一些日子。然后,连续八天,他们什么都没吃。 当时,男仆帕克蜷缩在救生艇的小角落里。他不顾别人的劝告喝了海水,并因此生了病,看起来快要死了。在他们经受严峻考验的第 19 天,船长达德利建议用抓阄来决定让谁死,这样其他人也许能够活下去。但是布鲁克斯拒绝了,因此他们没有抓阄。 接下来的这一天,仍然不见别的船只。达德利让布鲁克斯把目光移开,并向斯蒂芬斯示意,他们不得不杀掉帕克。达德利作了个祷告,告诉男孩他的大限到了, 然后用一把袖珍小刀刺进他的喉部静脉杀死了他。布鲁克斯摆脱了那来自良心的遣责,分享了这可怕的施舍。三人以男仆的尸体和血为食,又支撑了四天。 救援终于来了!达德利用犹豫而委婉的口吻在日记里描述了他们的获救过程: “ 第 24 天,正当我们吃早饭的时候 ” ,一艘船只终于出现了,这三个人被救了上来。 在回到英格兰之后,他们被捕并接受了审判。布鲁克斯成为污点证人,达德利和斯蒂芬斯则被送上了法庭。他们毫不隐瞒地承认,他们杀害并吃掉了帕克,他们 声称自己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必要。 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如何裁决呢?为了使事情简化,我们不考虑法律问题而只作如下假设:假如人们让你来决定,杀死船舱男仆在道德上是否可允许? 对此最强有力的辩护是:考虑到当时那种可怕的情境,他们有必要杀死一个人以挽救其他三个人的生命。如果不杀死一个人并吃掉他的话,四个人可能都已经死 了。帕克又弱又病,是当时符合逻辑的候选人,因为他反正很快就会死掉。此外,他跟达德利和斯蒂芬斯不一样,他没有家属,他的死不会剥夺任何人的依靠,也不会留下悲痛的遗孀和子女。 这种论证至少会受到两种反驳: 第一,人们会质疑,杀死男仆所获得的利益,从总体上来说,是否真的大于它所带来的损失。即使我们考虑到所挽救的生命的数量、幸存者及其家人的幸福,允许这种杀害可能会对社会整体产生不良的后果 —— 例如,这会削弱反对谋杀的这一规范,或增加人们将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趋势, 抑或会使船长们更难招募船舱男仆。 第二,即使将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在内,杀死男仆确实利大于弊,难道我们就不会痛苦地感觉到,杀害并吃掉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男仆是不对的吗?而这之所以不 对的原因要超越于社会的得失算计?难道以这种方式利用一个人 —— 利用他的脆弱,未经本人同意就剥夺了他的生命 —— 是对的吗,即使这样做使他人受益? 对于任何一个对达德利和斯蒂芬斯的行为感到震惊的人而言,第一种反驳似乎只是一种温和的抱怨。它接受了功利主义的这一假设 —— 道德就在于权衡得失,道德仅仅期望一种更完备的、对社会结果的估算。 如果杀害这个船舱男仆值得引起人们道德上的愤怒,那么第二种反驳则更接近要点。它反驳这样一种观念:正当的行为仅仅是对结果 —— 代价和受益 —— 的一种算计。它暗示道德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 某种与人类恰当地对待他人的方式相关的东西。 这两种思考救生艇案例的方式可以阐明两种不同的正义进路。 第一种进路认为,一种行为之道德与否仅仅取决于它所带来的后果。正当的行为;就是人们经过综合考虑后所作出的、任何能够产生事物最佳状态的行为。 而第二种进路则认为,从道德上来说,结果并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全部。某些义务和权利应当受到我们的尊 重,而这样做的原因并不依赖于社会性的后果。 为了解决救生艇一案,以及许多我们通常遇到的、不像这么极端的困境,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更重大的道德和政治哲学问题: (1)道德就是计算生命、权衡得失呢?还 是某些道德责任和人权是根本性的,以至于它们超越于这样的算计? (2)如果某些权利在这方面是根本性的 —— 假如它们是自然的、神圣的、不可剥夺的和无条件的 —— 我们该如何甄别它们呢?又是什么使得它们具有这样的根本性呢? 。。。 。。 。
个人分类: 科学与宗教|8002 次阅读|72 个评论
合作模式与机制探究(三)信仰中的合作
ant121 2011-6-10 07:27
在合作的五种规则中,我跟据现有的了解一一对应。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信仰中的合作,应归于这五种规则的哪种,或者是哪些方式的组个,这五种可不可以称之为元规则呢?
个人分类: 合作&共享|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党史》学习体会:共产党人的信仰
热度 4 xupeiyang 2011-6-5 12:52
科学网大学党校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的。 信仰是灯,指引方向 信仰是火,点燃希望 信仰如山,坚定不移 还没有展开写呢
个人分类: 网络大学|207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民科并不可怕 也无大害
热度 13 chrujun 2011-6-2 07:17
我不同意大宝关于民科毒害青少年,会占领科学网博客,需要对其限制的说法。在大宝举的例子里,有位中学老师认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错误的,要求中学生去看他的“正确理论”。就是中学生从此不相信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他们会对社会有害吗? 完全不会! 即使他们相信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社会有推进作用吗? 完全没有! 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是把一些科学理论作为教条相信了,这些理论并不是通过我们的理性推理来信仰的。连爱因斯坦也说,全世界就几个人懂相对论。 绝大多数芸芸众生,只是因为有人宣称相对论是正确的而相信相对论是正确的。他们搞懂相对论了吗?没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人的直觉里,地心说是正确的。那我们为什么相信日心说? 我敢肯定科学网博客上99%以上的博主是因为教科书里说日心说是正确的而相信日心说。 有谁能够通过自己的观测证明日心说是正确的? 事实上,要证明日心说是正确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精密天文观测和复杂计算,才能够建立日心说模型。 绝大多数人仅仅是因为相信教科书而相信日心说,并不是经过他们的理性推理而相信日心说。 因此,所谓科学理论,绝大多数对人们来说仅仅是信仰而已。 与宗教不同,相信和不相信某些科学理论,其实并没有危害。 反之,所谓的民科,不相信已经证实的科学理论,并企图推翻绝大多数人信仰的教条,这是非常可贵的。 至少,这些人在认真思考。 盲目相信一个理论很容易,证实一个理论很难,推翻一个理论更难。 当我们选择相信教科书上的教条的时候,民科们却选择了推翻教科书的教条,并乐此不疲。这是非常难得,非常值得景仰的。 坦白地说,我无法证明日心说,也无法证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希望相信日心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博主,有本事自己证明出来,而不是拿别人的结果当圣旨压人。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921 次阅读|27 个评论
科学是一种信仰——入网札记
热度 4 wusanling 2011-5-27 21:29
因查阅专业方面资料,而无意走进科学网的博客,结识科学网。渐渐发现这里是科研工作者的心灵家园。在这里,既有着大师谦逊的酌字真言,解疑答惑,又有着同龄人学习成长的感悟启示,总会读着读着不禁茅塞顿开。 有感大师之号召,初入茅庐,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恪尽勤勉,静心为学,有所为。数日前,读学者之传记,感怀众之个人魅力的同时,更深深令我为之动容的是对科学的那份坚定执着,孜孜以求。从人文角度看,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双螺旋的美,在于它的简约灵动,在于它充分展露了自然的聪慧,展示了生命的变幻莫测与生生不息。从哲学角度讲,科学也是一种信仰。这种虔诚的信仰能让忘乎己,忘乎危难,忘乎一切。阿基米德在敌军兵临城下,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仍在思考着它的未解之题。每每于此,常叹己之不足, 吾也尝终日而思矣,不如入网之须臾 之所学也。遂入网,裨补阙漏以促之。
个人分类: 心情日志|3426 次阅读|3 个评论
牛顿愚昧无知吗?
热度 13 jiangjiping 2011-5-27 07:53
p { margin-bottom: 0.08in; } 牛顿愚昧无知吗? 蒋继平 2011 年 5 月 26 日 我在科学网正式开博之前, 经常在论坛板块的个人学术园地发表一些个人的学术观点, 有时会提及有关上帝的话题。 可是,非常不幸的是,只要我一提到上帝的话题, 就会有人说我愚昧无知,不可救药。 虽然我心里也很清楚, 科学网是讨论科学的地方, 用来讨论宗教和政治似乎有些不当。 不过,在我看来,我们生活的社会本来就是宗教和政治的双重架构。 任何社会活动都是受到宗教和政治影响的。 虽然科学是用来研究和发现自然现象的,但是, 科学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 进一步来说,神和上帝也是自然的组成, 科学理所当然应该对此进行研究。所以,在我的思想中,对神和上帝的讨论是合乎科学的,是理所当然的。因而,当我看到这些评论时,对我的震撼是很大的。 现在我的问题是,相信神和上帝的人都是愚昧无知的吗? 哪么牛顿也是愚昧无知的?牛顿先生为科学作出的贡献是举世皆知的,他在晚年时期把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神和上帝的研究上。 有的人会说, 那是牛顿所处的时代, 他是受到那个时代的宗教的影响才这样做的。 这种说法一点儿说服力也没有,事实上牛顿研究神和上帝是自愿的。 不说牛顿,现任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NIH )的 Francis Collins 先生也是一位坚定的有神论者。 Dr. Collins 是人类基因测序的发起和领导人之一, 对人类基因库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再说,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相信神, 难道他们都是愚昧无知的? 我思前想后, 觉得之所以在科学网上会出现这样的评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科书中, 政治的成分太多了,即使谈论有限的科学知识,也是带有严重的政治色彩, 以至于教科书的内容非常偏激。 其结果, 教育出来的学生当然是非常偏激的。 我不想与这些学者在科学网进行无聊的辩论, 其主要原因是, 我认为这些学者也是受害者。 这些学者往往用带有政治偏见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一切。 在他们的心目中, 他们是世界上最懂得科学的人, 那些信神的人都是愚昧无知的。 至于为什么许多获得诺奖的科学家也是坚定的有神论者,而中国 13 亿人到现在还没有一位在科技领域的诺奖得主,他们有自己的解释。 写到这里,我知道我又踩红线了。不过,憋在心里的话, 不说出来, 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也是对上帝的不敬, 所以,即使踩红线, 也得如此做。 最后,我要说的是, 中国真正缺乏的不是诺奖得主, 而是对上帝的信仰。 有了上帝的保侑,一切就顺利了!
个人分类: 个人学术观点|4707 次阅读|29 个评论
我信仰自由主义
热度 1 fqng1008 2011-5-22 18:42
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我在经历了许多年的集体性的“被信仰”以后,又经历了若干年的集体性的“信仰缺失”。记得几年前儿子在英国懵懵懂懂地迷恋于“基督”(最初为了教堂里的免费晚餐),我们曾经大光其火,因为那与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不相吻合。虽然最终走出“基督”与我们的阻扰关系不大,但也是一次“信仰缺失”者对“盲从信仰”者的全面讨伐。 这两年迷恋于网络,边看边学边写,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某种 观念或者说是信仰。直到这次回武汉办事之时,当捧着 顾肃的《自由主义基本理念》进行系统了解的时候, 我忽然坚定地发现,原来我有了信仰即“自由主义”。原来信仰是学习和思考的结晶,是个人在文化的星空里寻觅和按图索骥,是“被信仰”破灭之后对人生和世界求索的坚定,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对于“形而上”的独立思考,是不同于“被信仰”和“信仰缺失”的渺茫和混乱的精神理念。 翻开顾肃的《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我发现自由主义既不是毛泽东反对的那种自私自利的小资产阶级观念,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对于社会秩序的天然反感(可能存在误解,因为自己不是政治学者)。虽然自由主义内部派别林立,但“个人自由”贯穿于制度设计和生活方式选择之中,为其逻辑出发点。它是在“自由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道德多元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等与自由”、“权利(个人权利是对政治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与正义”、“法治与民主”的充满张力的动态平衡。 从当代许多政治哲学家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自由主义现代追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总结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1)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当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2)最大限度的自由平度:国家应该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3)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4)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之间保持中立,反对至善主义;(5)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和公平机会;(6)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认为,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基于其他价值,即使是平等及正义也不例外;(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邪热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承认社会必然发生变迁的事实;(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它是把所有的组织、团体、社群甚至国家都归结为个人,因为任何组织的利益都必然地反映在个人,比如纳粹党反映的是希特勒的个人信仰,其他人可能都是希特勒观念的“被绑架者”。实际上,那些打着“人民”、“民族”、“国家”(实际上相对于被人利用的抽象名词)招牌的集权主义者,往往带有更大个人野心,是不折不扣地奴役大多数人的利己主义。我想,真正的自由主义并不排斥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价值,它只是强调个人自由是社会政策和立法的基础,是判断社会政策的最终立足点。 当然,对社会政治的热衷并不能取代我在政治学上的无知和浅薄,但是探索和钻研会缩小它的差距,我的人生经历也会对我所有帮助。 最后,我非常赞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的见解,他也许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者。 对于人生,他说:“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对于政治, 他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当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对于战争, 他说:“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预这种可憎的勾当。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蓄意进行败坏,那末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1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开心是真实的,虽然他只是想象(汤治国)
热度 3 iwesun 2011-5-18 17:39
开心是真实的,虽然他只是想象( 汤治国 ) 原唱: 汤治国 引:最近,他总是到我的地盘写诗,俺是文盲,又不懂艺术,岂不是浪费? 还是大家来欣赏。 -------------------------------------------------------- 这不就是孤独的解药吗? 所谓孤独,不过是把起点当了终点 说了等于啥都没说 于是,选择了什么都不说。 信仰了好与坏,便注定了孤独。    投降嘛,你说的他听不懂,说了等于白说。 你越说他越是不懂,你不说了,他也许就懂了。 他懂不懂,真的不是你的事情。 理论上讲,所有的人,都是鬼。 人是死的,鬼是活的。 人家愿意当死人,你就让他去当吧。 死人不重要,活鬼也不重要。 开心最重要。 死人喜欢清静,啥都听不进去,你说话,他只会觉得吵。 对着死人说话,你也成死人了。 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这话没有错。 时间,还是用来寻开心的,边浪费边开心。 不开心了,就孤独了。 对着死人说话,是可以没有的。 对着死人说话,唯一的方式,是不说话。 不说话,就是说话。 投降这个概念,说着说着就忘记了。 忘记了,也就孤独了。    成仙不行,做鬼才行。 散仙只是逗你玩,可以逗你开心,但他本身无所谓开心不开心。 没人陪他玩,他可以一个人玩。 他并不需要同路人,他无所谓。 上帝,并不需要第二个上帝在一起。 鬼也是逗你玩,但是他对开心有所谓。 你无所谓吗?摸摸自己的心,看看是不是真的无所谓。 于是,逗你玩的同时,想象出自己也开心。 开心都是想象出来的。 这一点上,鬼并没有仙来的纯粹。 没有办法纯粹。 肉身在这里,吃饭睡觉恋爱看烟花。 哪一样不需要? 不需要吗?可以直接去死了,又舍不得。 舍不得死,就成不了仙。    仙落在肉身里,只有做鬼的结局。 一切,都是想象。 人,是想象出来的。 欲望,也是想象出来的。 仙,是真实的 只知道他真实,存不存在我不知道。 做个纯粹的鬼,便会有开心。 需要承认自己是想象出来的 纯粹想象出来的。 然后便能想象出开心。 纯粹的开心。 孤独是最真实的存在,没得辩驳。 上帝摆在那里,他最孤独。 上帝对付孤独的方式,是无所谓。 肉身办不到。 心还在跳,就办不到。    求仙之路,注定孤独。 只在于所谓还是无所谓。 看看那些孤独的人,哪一个不是摆出无所谓的样子。 我想说,那都是装出来的。 一装,就没有了纯粹, 一装,就没有了开心。 孤独的人,拿无所谓来安慰自己 心在哪里,知道自己有所谓。 于是,又来孤独来催眠自己。 成仙了吗? 只有自己知道。 敌得过原子弹,敌不过自己的心。 无所谓真实不真实。 承认自己的不真实,便是真实。 开心,是真实的。 虽然,他只是想象。
255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景仰的人的世界观(序)
ant121 2011-5-18 14:11
我把自己景仰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收集起来,慢慢发布,以激励自己和校正自己。 他们的名单: 爱因斯坦 罗素 胡适
个人分类: 生之杂谈|2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健康信仰,一切努力都枉然
热度 4 outcrop 2011-5-17 22:44
贪官、刁民、顽师、劣徒、黑心商人、无良医生等等;他们是伴生的,都是缺乏健康信仰的人,扮演了不同社会角色而已。 谁也别谴责谁。 没有一个健康的精神信仰体系,谈什么去行政化,谈什么几流大学,谈什么走向世界,谈什么文明,那都是空中楼阁。 =================== 延伸阅读=================== 如何改变病态的文化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2914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中国高校的问题——精神的缺失
热度 2 slei 2011-5-12 17:32
中国高校的问题大概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人精神或信仰的培育。 如果当年黄埔军校只传授学生军事知识,而不培育学生的革命精神,结果会怎么样? 黄埔的学生是抱着拯救天下苍生和国家危亡的崇高理想与使命来学习,在这崇高的使命前,自己的生命就微不足道了,所以能够前赴后继的奔赴沙场,抛头颅、洒热 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诗篇。可见精神(信仰,价值观)的力量。而现如今大学生(当然包括我)学习大概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虽然老师也告诉我们要努力 学习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但这似乎从来不是我们学习的动力,也未见谁把国家发展作为自己学习的使命。 还有一个问题,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知识和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未能超越西方,我总觉得我们没有学到西方的精髓,驱动他们文艺复兴、技术进步的本质动力。其实我们对这本质动力也不是一无所知,大概就是他们的思想了!!! 现在我们谈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但近百年了我们仍然没有使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生根? 何故? 追溯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发展道路,多少次思想的碰撞,多少次的抗争与革命,才有今天的民主与科学。 而中国呢? 五千年的文明,也只发展出孔老思想,从此后辈子孙就再也没有跳出这一思想框架,再也没有发展出比孔老更“高级”的思想了,现如今,我们的文史哲学人们还抱 着孔老的大腿不放。一部描写世俗生活的《红楼梦》就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了,并养活了数不清的红学者,我是看不出它含有什么进步思想,有多高的思想价值 (恕我才疏学浅)。 国人一直期望着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跪拜祖先的话,就别指望了。 当然我也没有什么高级的思想
2423 次阅读|1 个评论
想起了“不符国情论”
fqng1008 2011-5-4 10:02
又到“五四”了,我突然想起了“不符国情论”。 历史总是要进步的,它不以某些权势害怕进步而设置的种种障碍,以及缺乏循序渐进的盲动导致的暂时后退就停止下来。“不符国情论”往往是害怕进步的人士忽悠大众的一种理由,而排斥人类文明的互相影响和借鉴。想想看:辛亥之前,剪辫子、放裹脚一定不符合国情,但是人们“崇洋媚外”了更方便一些;放弃“传世万万年”的世袭王朝,一定不符合大清的国情,但是革去了“上朝下跪”的习惯,人们更轻松一些。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取消了终生制,一定不符合“大救星”的国情,但是人们却更自在一些,经济更活跃一些。今天,人们要求“民主”与法制,可能不符合某些人的国情,但是一旦搞起来了,可能普通人就有了“当家做主”而不被“代表”的感觉......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先唱“东方红”、再唱“国际歌”的时候,大家似乎都没有想到两首歌之间的理论和信仰矛盾。我们的宣传家往往在忽悠别人的时候,也照样忽悠了自己,他们实际上没有信仰,如果说有信仰那就是“唯上是从”! 附龙应台:台湾人不想统一和社会制度无关 台湾人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民主体制里,而民主体制落实在茶米油盐的生活中,意思就是:他的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他的证件。他进出政府大楼,犹如进出一个购物商场。他去办一个手续,申请一个文件,盖几个章,一路上通行无阻。拿了号码就等,不会有人插队。轮到他时,公务员不会给他脸色看或刁难他。办好了事情,他还可以在政府大楼里逛一下书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点心由智障的青年端来,政府规定每一个机关要聘足某一个比例的身心残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时,可能刚好看见市长走过,他可以奔过去,当场要一个签名。 如果他在市政府办事等得太久,或者公务员态度不好,四年后,他可能会把选票投给另一个市长候选人。 他要出国游玩或进修,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不需要经过政府或机关单位的层层批准。他要出版一本书,没有人要做事先的审查,写作完成后直接进印刷厂,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他要找某些信息,网络和书店,图书馆和各级档案室,随他去找。图书馆里的书籍和资料,不需要经过任何特殊关系,都可以借用。政府的每一个单位的年度预算,公开在网上,让他查询。预算中,大至百亿元的工程,小至计算机的台数,都一览无余。如果他坚持,他可以找到民意代表,请民意代表调查某一个机关某一笔钱每一毛钱的流动去向。如果发现钱的使用和预算所列不符合,官员会被处分。 他习惯看到官员在离职后三个月内搬离官邸或宿舍,撤去所有的秘书和汽车,取消所有的福利和特支。他习惯看到官员为政策错误而被弹劾或鞠躬下台。他习惯读到报纸言论版对政府的抨击、对领导人的诘问,对违法事件的揭露和追踪。他习惯表达对政治人物的取笑和鄙视。 如果他是个大学教师,他习惯于校长和系主任都是教授们选举产生,而不是和“上级长官”有什么特别关系;有特别关系的反而可能落选。他习惯于开会,所有的决策都透过教授会议讨论和辩论而做出。有时候,他甚至厌烦这民主的实践,因为参与公共事务占据太多的时间。 他不怕警察,因为有法律保障了他的权利。他敢买房子,因为私有财产受宪法规范。他需要病床,可以不经过贿赂。他发言批评,可以不担心被报复。他的儿女参加考试,落榜了他不怨天尤人,因为他不必怀疑考试的舞弊或不公。捐血或捐钱,他可以捐或不捐,没有人给他配额规定。 他按时缴税,税金被拿去救济贫童或孤苦老人,他不反对。他习惯生活在一个财富分配相对平均的社会里;走在街上看不见赤贫的乞丐,也很少看见顶级奢华的轿车。他习惯有很多很多的民间慈善组织,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大批义工出动,大批物资聚集,在政府到来之前,已经在苦痛的现场工作。 当然,我绝对可以同时举出一箩筐的例子来证明台湾人“进化”的不完全:他的政客如何操弄民粹,他的政治领袖如何欺骗选民,他的政府官员如何颟顸傲慢,他的民意代表如何粗劣不堪,他的贫富差距如何正在加大中……台湾人本来就还在现代化的半路上,走得跌跌撞撞。 海峡两岸,哪里是统一和独立的对决?哪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冲?哪里是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矛盾?对大部分的台湾人而言,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极其具体,实实在在,一点不抽象。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考试作弊经历
热度 6 xuyingxiao 2011-4-16 10:43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考试不能抄别人的,所以我一直极力遵守着考试不抄别人、也不让别人抄自己。但其实我的学生时代还是有几次作弊的,有时候会想:连我这种人都作弊过,一生中从来没有作弊过的学生能有几个呢? 最没有负疚感的作弊: 小学,本来是保持作弊零记录的,但在最后的小学毕业考中晚节不保。毕业考和升学考不同,升学考比较正规,决定着是失学还是后面可以继续读初中、以及能否读乡里的中心中学。而毕业考大家都知道肯定都能考过的,因为不可能读了五年小学却拿不到小学毕业证书。既然毕业考是形式一下,就因陋就简,没有大教室,就让大家把课桌搬到操场上露天考试。场地太大,监考老师太少,同学们考试就不安分起来,开始相互跑动,相互串门,老师也管不住。面对诱惑,我顶住了,坚持独自考试。 考了一半,天上突然下起雨来,大家都很兴奋地再把自己的桌子往教室搬。这么多班级、每个班这么多学生,一窝蜂地冒雨搬桌子往教室里挤谈何容易,场面乱作一团。我们很兴奋,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玩的考试。教室里太乱了,大家搬着桌子挤得动弹不得,在长久的等待中,我终于没能坚持原则,和边上的同学对了一下试卷的答案。 这次作弊,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任何环境所逼的问题,心里也没有任何负疚感。 最名副其实的作弊: 初中,一次历史小测验,很多填空题都答不出,心里慌了,算一算要不及格了,那时很难想象自己考不及格的场景,于是在临交卷时瞟了一下同桌,填了几个历史年代上去。至今仍对当时的心理活动、场景细节、坐在哪个位置历历在目。 这次作弊,是无法作任何辩解的作弊,是“吾日三醒吾身”时常要分析的。 不作弊的最高境界: 高中,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没有一次作弊过,连这个念头都没动过。倒不是我学习成绩怎么好,那时其实一直在一二十名徘徊,觉得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成问题。没有作弊也不想作弊是因为有一个最高目标:考大学。所以即使考试时把答案放在我眼前我也不会看的,因为那时感觉高考是最公正的考试,平时的考试只是一个自我检查的手段,作弊对达成高考目标没有任何用处。不过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我的成绩一直到高三上学期还在十几名的位置,还好上帝保佑,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期中考到第11名,期末预考考到班里第五名,高考考到班里第三名。终于进了日后还算是985的大学。 本科,我没有考试作弊,因为我将考试当作证明自己的一个机会。既然要证明自己,抄袭的话考得再好也不会提升自己的价值感,所以考试作弊同样完全失去了意义。 看来,预防作弊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作弊失去任何意义。 作弊的最高境界: 不作弊并不妨碍我研究作弊。读大学时虽然还想不到日后高考竟然也有林林种种的高科技作弊手段,甚至形成作弊产业,那时也没有网络爆出各种千奇百怪的作弊方式,不过我还是想到过一些有创意的作弊方式。尽管没有必要去实施,但还是给自己带来一些成就感。 最让我觉得有成就感的一个方式是利用计算器的存储功能。学工科考试时要做大量计算,因此规定要大家自己带计算器。我就在想,计算器里其实有存储功能的,那些要我们背的各种常量如果存储在计算器里的话可谓神不知鬼不觉。更进一步,如果把这些常量作些运算,比如开两遍根号再存起来,这样即使监考老师看到计算器里存了个数字,也不知道它是和考试有关的。然后自己计算时做两次平方就还原了。再进一步,把一些简短的文字用汉语拼音写出来,再把拼音转成数字,再作几次运算保存在计算器里……不知不觉应用了密码学的原理了。 如今我研究电影里的植入式广告,惊觉我本科灵感突现想到的作弊方式竟然和植入式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处。植入式广告的最高境界是将广告和电影溶为一体,哪怕告诉你这一段有广告,你都很难发觉里面植入了什么广告。作弊的最高境界是把作弊和考试溶为一体,不用偷偷地看小纸条,不用带着隐形的无线耳塞——这些一旦抓住就再也抵赖不掉。按照最高境界的做法,考试时按照要求用计算器解题时,就是作弊的过程,一点都不用偷偷摸摸。监考老师哪怕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哪怕他告诉你在作弊,他也无法知道你哪步按键动作是作弊。哪怕监考老师知道了这种作弊手段,翻出了里面存储的常量,也可以轻松地说这是以前计算的中间结果而推脱掉,不会有人想到这个看似随机的数字经过只有你心里知道的几个运算步骤后会和哪个常量有关。这里面其实也有不少密码学的原理在里面。 写这些有没有诲淫诲盗之嫌?其实我的观点是很多东西就不该去背,而是应该在用的过程中自然记住。所以在我对所上的课有绝对的自主权后,全部开卷考试,这样就自然让很多为了记忆而作弊变得没有意义了。 不拒绝别人作弊: 本科之初,我一如从前,考试时谁要想看我的试卷,马上将试卷遮住不给看。但之后我逐步放弃了这一原则,最直接的原因是评三好学生。我们班的学生成绩都不错,成绩超过三好学生要求的人数比分到的名额多,于是每次都是全民公投决定谁是三好生。我一方面比较内向,一方面又拉不下面子去拉选票,所以尽管成绩不错,也乐于助人、参加集体活动,觉得自己道德够完美了,但每次都票数不够。那时三好生是我内心中证明自己、取得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最重要标杆,几次落选后,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原则,谁想考试时转头看我试卷就看吧,我只坚持自己不抄别人、也不主动参与别人的作弊就行了。用Google的话来说,就是“不作恶”。 思考题: 如果我是教文科的老师,可以出如下两难的思考题给学生讨论: 1. 就事(作弊)论事: XYX的博文说自己考试作弊过,考试作弊有追究的时效吗? 从法理上看是不是以后需要诚信的事情都不能让XYX插手了? 但如果大家都作弊过,已经找不到几个没作弊的人了,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如果XYX可以逍遥法外的话,如何警示后来人? 法理的权威如何维护? 另一方面,如果XYX从此就诚信破产再不能原谅的话,那么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够存活?那些需要诚信的事情找谁来做?或许只能找那些善于伪装自己但其实更没有诚信的人来做。如果需要一个赦免机制的话,对哪些事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赦免? 谁来制定这个规则? 如果这个规则不和国外接轨,那将是国际笑话,让人看到天朝的诚信已经差到了什么样触目惊心的程度。如果和国外接轨,最终可能又是把天朝的人悉数打尽,没人可以做事情了。 XYX作弊过,以后XYX如果揭露谁谁谁作弊了,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公信力了?如果某某某作弊被XYX抓了,某某某是不是只要说XYX也作过弊,就可以免除责任了?如果某某某作弊被XYX抓了,私下拿XYX也作弊过找XYX私了。XYX将陷入一个讽刺性的境地:如果坚持原则做好人的话,XYX就会变成坏人,身败名裂。如果接受小恩小惠做坏人的话,就会继续成为好人,保持好人形象,你好我好大家好。XYX该何去何从? XYX最后允许别人作弊,是情商提高了、更像正常人了、值得鼓励,还是为了私利放弃原则同流合污、需要批判? 以上问题请跳开考试作弊,从更高的角度结合当前多个社会热点来讨论。 2. 就事(博文对他人的影响)论事: XYX的小学毕业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是一个教学事故。是否应该追究当时的老师的责任? 这些老师可都是认真尽职的老师,只是限于当时办学条件再碰上突然降雨导致了混乱。就像去年东莞东站列车员春运时做好事帮乘客爬窗,结果该反省为什么春运年年紧张的有关部门没事,反而是东莞东站站长书记被免职,免职的理由也是十分充足、无法辩驳的。XYX的博文如果导致好人遭殃的话,XYX是不是又犯错误了? 从更高的角度看,正直的人揭露有问题的事,经常会牵涉到本质上不错的好人。最终结果往往导致好人被处理,真正该对问题负责的人却总可以无恙。这样,正直的人还应该揭露问题吗? 就像XYX连揭露自己考试作弊,都会牵连到n年前的老师,XYX该何去何从? ——XYX对此的做法是只写对好人无害的博文,否则坚决不写。比如XYX的小学老师们早就退休了,不会有问题了。 进一步的思考题:XYX不勇于揭露社会问题,是不是不诚实、懦弱? 从道德的角度看,连高知人群都对身边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批评不批评透,社会的改良还有救吗? 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好人遭殃了,对深层次的问题却仍旧没有真正的推动作用,只是满足了自己的道德观,这样是不是很自私? 补充许仙同志的博文作为进一步阅读材料: 前天学生面试,有一个老师迟到了,本来这也是一件小事情,迟到5分钟。谁也不想迟到的,既然迟到了,领导说几句话,过去就好了,下次不要再迟到。可是这位先生确是在有面试的间隙不断地在问到底是几点钟开始?怎么还开会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说,下午面试结束在填表的时候还说这件事情。我彻底晕倒。 工作、生活不能太随性,但是也不必要太苛求,偶然犯点小错误也是生活增加点调味料。于是,我实在耐不住我那臭嘴,我说了他几句,想想后悔,不应该这样说同事啊。结束后,我说,这点小事,你还纠结啊,过去就过去了。他说,终归不太好,人家会想的。我说,你又没有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到这里,我就应该闭嘴。可是我的闸门没有关住,又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起来:你这个人太追求完美,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这样子生活的太累了。这时候我还是没有关闸门,继续:你看,你小时候肯定特别漂亮,很乖的,学习成绩又好,肯定特别讨大人老师的喜欢,然后又考上一个很好的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这一路走来肯定特顺利。可是你这样太累。我真是38,13啊,跟人家又不熟,呱唧呱唧说这么多。 不过,从他身上我也想到自己该怎么教育兜兜,不能管孩子管太多,允许他调皮,允许他耍耍他的小狡猾,不要去点透他,允许他经常犯点错误。不要等到长大了连犯错误都不会,犯点小错误纠结老半天,岂不是很累? 我给许仙同志的博文留言说: 还说别人呢,你自己不也在纠结么,后悔应该早点闭嘴。 许仙回复我说:我写过就算结束了,垃圾算是倒给你了。 许仙看了我这篇博文,该取笑我了:你看,你当初还说我呢,你可是比我纠结多了。 我看了倒是有点恍然大悟。每个人都应该有犯错误的权利,如果我初中时不把考试不及格看得那么严重,也就不会犯错误了。这倒有些辩证法的味道,小错误不断,才会大错误不犯。更重要的是,人可以活得更轻松些。“吾日三醒吾身”,只适合少数圣人和少数不反省自己的凡人。对于大部分活得不轻松的好人,还是应该更人性化一点。按照上帝的观点看,人生来就有罪,即使信了上帝,也会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就像做父母的允许小孩犯错误一样,上帝理解人们的软弱,先认错、再得赦免就行了,这样人反而能活得更轻松。信上帝的人常说人不是靠自律、不是靠不犯错、不是靠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来得救,而是靠信而得救。不管从科学上看是如何的不科学,这种教义倒是符合心理学上的某些道理的,能给人更好的生活。这点上倒是和前面的思考题那样有很多两难的问题。 博文写完,垃圾倒完。虽然我的垃圾多了些,倒完以后还是一样干净的。
个人分类: 思考|7494 次阅读|13 个评论
当信仰崩塌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
sivaxin 2011-3-19 14:54
《观音山》是部充满隐喻意象的故事,
个人分类: 碟海沉浮|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仰扭曲才是科研问题的根源
热度 11 outcrop 2011-2-24 11:28
信仰,是主观因素;制度,是客观环境。很巧,目前我们两者都不好;其他领域似乎也是如此,问题很严重。 信仰与制度似乎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制度终究是人来制定的;一群健康信仰的人,想不建立一个好的制度,不容易。什么是健康信仰?什么是好的制度?这个我说不来,也不好说。 纵然有好的制度,但在没有健康信仰的人的手里,是很难玩的好;终究也会毁了健康的制度。 目前来看,大陆地区道德观以及信仰的健康重建,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 至于生存问题,完全是伪问题,生理满足绰绰有余;极少见到吃不饱、穿不暖、流离失所的文化人。 剩下的所谓生存问题,又都是什么问题呢?对于学者,剩下的难道都是房子、车子、票子、女人、地位、斗争这些问题? 我想不是。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656 次阅读|24 个评论
绝对正确
热度 3 tian2009 2011-2-24 11:20
【再晒一篇老文章。文章一直没有机会正式发表,后来收录到朱正琳先生主编的《成长文摘》里,后收入我的个人文集《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越科学话语的迷雾》中】 绝 对 正 确 田松 孩子们常被家长和老师教育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饭前洗手是对的,睡前不刷牙是错的;对人有礼貌是对的,偷人家的东西是错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对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的…… 老师和家长以同样的口吻宣布这些生活规则、道德律令和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孩子们接受了它们,认为它们是当然正确的。当他们长大,再以同样的方式传给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少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些规则、律令和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是什么保证它们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最初是令人恼火的。人们希望存在绝对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绝对正确的客观知识,并愿意把已经得到的准则和知识视为绝对正确,使得自己可以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精神空间中生活。而这个问题则对正确的绝对性表示了怀疑,它可能引起两种反应:其一,绝大多数人感到荒谬、可笑,认为提此问题的人是忧天的杞人,精神不正常,有毛病;其二,极少数同样思考着但又要捍卫其绝对的人感到了危机,其实问题往往是他们提出来的,思考和捍卫的结果使 神 更加丰富了。只有比人更有力量的 神 才能保证其正确的绝对性。但是神如何能保证这种绝对?答:神本身是绝对的,神授的东西当然是绝对的,问题在此陷入逻辑循环,解答完毕。这个问题的再次提出,则是对神的亵渎,它在撼动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而当人们感到这种撼动时,渎神便不再是疯子般不自量力的可笑行为,开始有了实际的破坏力,应予以严惩。所以布鲁诺被处以火刑。 当然,现代学者把道德律令视为社会的约定,其神性已不复存在。但被视为客观知识或真理的科学,是否仍然有其绝对正确的神性呢?在相当多数人看来,科学的使命就是获得确定的准确的也就是绝对正确的知识,科学发展的过程乃是逼近绝对真理排除绝对谬误的过程,因而科学之正确的绝对性随着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尤其是在人们依照牛顿力学找到了海王星,依照麦克斯韦方程组发现了电磁波之后,科学已经成了绝对正确的代名词。 科学是神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但这个避难所也不再安全了,它的危险来自于科学自身。 当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正确的时候,当我们用正确这个词来描述一项事物的时候,我们心中必然预先存在了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相比较,得出正确与否的结论。那么,是什么保证这个标准是正确的?这个问题一直追问下去,终将发现,一切知识的基本框架,在逻辑上都属于假设。科学也不例外。一切判断都有判断的标准,这个判断的标准也可以成为判断的对象。无标准的绝对判断是不存在的。比如地心说和日心说。 最早提出日心说的不是哥白尼。古希腊的阿利斯塔克(前 315? — ?230 )就认为“恒星与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沿一个圆周的周边绕太阳运动,太阳则在轨道的中心”。但是有几个问题他无法解释,首先是和人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常识相矛盾;其次如果地球运动,应该看到恒星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当时的天文观测精度还不能发现这个变化;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反证是:如果地球运动,物体从高塔上自由下落,就应该落在偏西的位置,而按照当时的观测精度,物体总是准确地落在塔的正下方,所以地球没有动。托勒密( 90 — ?168 )的理论之所以长期被接受,一是它能很好地解释当时所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并能对行星的位置做出足够准确的预测;二是它与当时的以亚里斯多德为主导的科学背景相协调。也就是说,用当时的标准衡量,地心说是对的,日心说是错的。哥白尼( 1473 — 1543 )如果仍然提出一个阿利斯塔克式的日心说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哥白尼给出的是一个定量化的日心说体系,它能够解释托勒密理论所能解释的一切现象,并且提供了一个精度与托勒密理论相近的星表,这就使得哥白尼的理论不是纸上谈兵。同时,哥白尼体系更具简洁性、协调性和内在一致性,它对很多天文现象做出了更简单更自然的解释。比如托勒密必须为每一个行星引进一种特设的本轮才能解释行星的驻留和逆行,而哥白尼则以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相对运动简单地解释同一现象。但是,托勒密提出的高塔落体责难哥白尼仍不能给出很好的反驳,这要等伽利略( 1564 — 1642 )研究出惯性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之后才能以日心说予以解释,事实上,由于地球自转,落体并非偏西,而是偏东。伽利略动摇了亚里斯多德物理学的基础,使科学背景发生了转变,这才使日心说获得了生存的土壤,被广泛接受。而这时的日心说已经是开普勒的日心说了。开普勒( 1571 — 1630 )对他的老师第谷留下的测量精密的天文数据作了大量的分析、拟合、试错,终于发现,用椭圆轨道代替圆轨道,把太阳安置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可以得到一个更为简洁的天体几何学。开普勒只用了 7 个椭圆就解释了哥白尼用 48 个圆、托勒密用 80 多个圆解释的全部现象,并且达到了更高的精度,而这 7 个椭圆又可以浓缩成三个定律。四分之三世纪后,牛顿( 1642 — 1727 )把伽利略的地面物体运动力学和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统一起来,一共只用了四个定律:所谓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加上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的发展可以解释为不断地克服谬误的过程,但也可以解释为不断生长的过程,而那所谓的谬误,则是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养料。 蝴蝶是美丽的,但它是由菜青虫长成的。 不能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评价蝴蝶和菜青虫,作为蝴蝶,更不应该说菜青虫是错的。 那么,以现代科学的标准衡量,是否地心说是错的,日心说是对的?否!现代科学给出的宇宙图景是这样的:卫星绕行星运转,行星带着它们的卫星绕太阳运转,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运转,银河系这个整体也在运动。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运动中心,运动本身也是相对的。以爱因斯坦之后的现代天文学衡量,历史上的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不完备的,当然在太阳系范围内,牛顿力学除不能解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基本实用。如果一定要问:究竟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即使牛顿物理学,也只能回答:这取决于你以谁为参照系。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系,假定地球静止,那就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只要在日心说的基础上做一个坐标变换,就完全可以把地球放在宇宙的中心,并得到与日心说同样的结论。尽管这个运动图景要复杂一些。运动是相对的,这个问题并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 但人们经常以绝对的口吻讲述它们。 信徒往往必比先知更为狂热,这句话对科学的信仰者仍然成立。 科学上每一个有创见的大师都深深的知道他的创见所根植的土壤,如牛顿所说,他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不是言不由衷的谦虚,而是他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不完备所在。牛顿的理论给出了天体如何运行,但是没有给出天体为何如此运行,牛顿并不满足把“第一因”简单地交给上帝,他还想知道上帝为何让天体如此运行。他晚年以相当多的精力钻研神学,也留下了大量关于炼金术占星术的手稿,这与他的科学研究并不截然对立。用偏离了科学的殿堂,陷入了神学的泥潭这样的充满褒贬色彩的话语来评价牛顿,恐怕是牛顿本人不能同意的。我相信,在牛顿自己看来,他的科学和神学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科学是从寻找绝对开始的,但科学的发展却使绝对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牛顿物理学排除了绝对的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哥本哈根学派的物理学家只承认物理学是人类描述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不承认物理学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规律。本世纪的物理学大师很少有人相信自己掌握的是绝对真理。对科学的任一个命题不断进行“为什么”的追问,总会归结到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独立于人的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是否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又能为人的理性所能把握的规律?这个从前的物理学家赖以工作的前提,现在的科学信仰者不假思索地认为当然是“是”的问题被科学自身提了出来,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此问题的回答谨慎地倾向于“否”,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的爱因斯坦虽然坚定地回答“是”,然而也清醒地知道,这是他的信念,而信念是无法被证明的。在谈到自然的实在性问题时,爱因斯坦对唯心论者、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不能证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确是我的宗教。” 科学在最根本的地方又和宗教联系起来,它们都需要信仰。但宗教的信仰有狂热的不讲理的时候,你渎神,我便烧了你。科学的理性则告诉科学家,既然同样是信仰,既然同样不能证明,那便不能说我的信仰比你的信仰高级。在逻辑上,回答“是”与回答“否”并无优劣之别。 因此科学的信仰是宽容的,在坚持自己信仰的同时,也尊重别人所坚持的信仰。 爱因斯坦和玻尔论争了几十年,一直是以理性的智慧在交锋,用物理学家惠勒的话说:“近几百年来很难再找到其它的先例能和这场争论相比拟,它发生在如此伟大的两个人之间,经历了如此长久的时间,涉及如此深奥的问题,而却又是在如此真挚的友谊关系之中。” 这两位大师都不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知识。但是却可以看到,双方的拥护者尤其是物理界之外的拥护者常常用绝对的口吻来复述他们。 想起很久以前在公共汽车上,一位母亲认真地告诉怀里的孩子: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太阳绕着地球转。与我同行的一位小女孩扑哧一笑,说:现在还有人宣传地心说。我想在她的潜意识中,她相信自己掌握了比哪位母亲更高级的绝对正确的知识,因而便有了嘲笑的资格。但在我现在则认为,与其让孩子背诵自己所不能理解的“正确的”日心说,不如给他一个使他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归纳出来的地心说。 那些没有对自己的评判标准作过再评判的信仰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知识,这时他们会产生一种傲慢,一种王小波所说的“我会钉扣子”之类的傲慢,他们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因而他们经常使用“愚昧”、“错误”、“荒谬”这一类字词去描述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他们嘲笑别人的显而易见的信仰,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在信仰着。 以这种傲慢传授科学的教师,他们可能传授了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却损害了科学的精神——那种宽容的怀疑的理性的精神。 当我们承认宗教信仰的自由,当我们承认班禅的转世灵童,应该知道,这不仅是统战的手段,而是我们对别一种信仰的真诚的尊重。同时也要知道, 我们尊重别一种信仰,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那一种信仰及知识。 当我们用正确这个词来评判事物的时候,不要忘了反问自己:我们据以评判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一种追问,会使我们对我们很少注意的视为理所当然的语境进行反思。经常作这样的追问,就会减少一些傲慢。当然,我这篇文章也不是绝对正确的知识。也许我自以为幸运的是,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我会自问: 凭什么说科学具有宽容的怀疑的理性的精神? 1997 年 3 月 16 日 1997 年 6 月 24 日 1997 年 7 月 23 日 1999 年 4 月 18 日 北京 稻香园 (发表于《成长文摘》, 2001 年第四辑,山东画报出版社。收入本人个人文集《堂吉诃德的长矛——穿越科学话语的迷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许良英等编译 .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4. 270. J. A. 惠勒 . 物理学和质朴性——惠勒演讲集 . 合肥 : 安徽科技出版社 , 1982. 2.
个人分类: 科学文化|3638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热度 1 tian2009 2011-2-22 22:03
(这是一篇老文章,不久前王菲就佛像不燃问题发言,引起诸多议论。我赞成王菲的态度。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我还有一篇文章 《科学与宗教的平行分析》 ,文章论证,科学主义者声称科学拥有的好的品性,诸如理性、实证之类,宗教里也有;科学主义者宣称宗教所拥有的坏的品性,诸如非理性、信仰之类,科学里一样也不少。 本文发表于《科学时报》 2003 年 8 月 8 日, B2 版;《文汇读书周报》 2003 年 8 月 1 日。两者在文字上略有差异,此为《科学时报》版本。) 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田松 在我们年轻时所受的教育中,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科学昌盛,迷信就会不攻自破。如太阳高升,霜露自然无形。科学之神所到之处,迷信之鬼便该悄悄溜走,但我们偏偏看到算命先生用上了计算机,名之曰科学算命。与几十年前相比,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绝对值不知要提高多少,但今天的年轻一代所迷信的数字、血型和星座,正是当时的年轻人所不耻于言的。如此,则科学和迷信是否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可怀疑。 怎么样才叫迷信,需要定义一下。 有人把宗教等同于迷信,不但宗教家不能同意,科学家也不能同意。爱因斯坦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尽管很多迷信都与宗教有关,但是宗教并不必然等同于迷信,相反,很多宗教是反对迷信的,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比如基督教就曾经烧死过许多女巫。同一件事情,有的人认为是迷信的,但是信的人却不认为自己在迷信着。 也许我们应该把迷信的态度和迷信的对象区分开。所谓迷信的常常表现为对不能把握的力量和不能理解的事物的狂热崇拜,因而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常常成为迷信的对象,比如特异功能和外星人之类。但也有些对象被一部分人所迷信,被另一部分人视为平常。一个现代城市人谁也不会感到奇怪的可口可乐瓶,在美国电影《上帝发疯了》之中,被一个飞行员扔到了非洲丛林,就弄得丛林中的土著困惑异常,先认为是上帝送来的,后又认为是魔鬼派来的。这个可乐瓶便成为当地土著迷信的对象。有时,迷信也可以解释为文化冲突。一个有经验的农民,能够预知第二年的收成,在他自己看来,自然而然;在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的人看来,则可能认为是迷信,因为这个农民进行判断的理由和依据不是来自科学,而恰恰来自科学之外。当然,最常见的迷信对象是宗教中的神灵,相当多数的教徒对所信仰的宗教所持的态度正是迷信。比如庙里求神拜佛的芸芸众生,我可以说他们迷信,但是我却不敢说东坡居士玄奘大师等人对佛教的态度也是迷信。 所以对于很多事情,比如鬼神、星座,对于很多行为,比如烧香、念佛,是否是迷信,不可一概而论。迷信与否,很像米卢的口号,态度决定一切。比如某些人对文体明星的追逐,可以解释为迷恋、爱慕、敬仰,也可以解释为迷信。 但是,让很多人不愿接受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 虽然从理想上,我们会说,科学不承认权威,只承认事实。但实际上,科学本身已经成了最大的权威。一个科技副县长在向农民推广化肥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学。”尽管他可能不懂化肥的化学细节,他也会底气十足。就如红卫兵在抄家之前高声念诵:“毛主席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虽然毛主席究竟怎么想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但是他们却自以为掌握了天机,真理在手,便有了为所欲为的胆量。就如当年没有人敢于反对毛主席一样,现在,也没有多少人敢于反对科学。科学殿堂这个常用词表明,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恰恰是神! 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 很多人,尤其是科学信徒希望消灭迷信,以为消灭了迷信,科学就会兴旺,就像有些人以为消灭了细菌,人类就不会得病一样。又如很多人简单地把疾病归之于细菌,也有很多人认为,迷信是由于无知,所以普及科学可以消灭迷信。然而,有知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迷信呢?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无论如何有知,相对于复杂的宇宙和人类社会,都是沧海一粟。既然无法全知全能,就永远有未知的神秘的东西。也许有人相信科学必将能够解决一切谜团,但现实的科学毕竟还不能解释一切。 迷信既然是一种态度,就该从心理上找原因。 人是脆弱的,需要一种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可以依靠,使人在面对选择与等待时减少惶恐。比如一位某国家一流大学的副教授,就算是他是尖端科学专业的吧,在面临一个严峻的两难选择的时候——或者体面地主动接受一个外地高校的教授职位,或者破釜沉舟,去申请那个一旦拿不到就要下岗,连副教授也做不成的本校教授,如果有人告诉他一个什么大师可以预测,他有多大几率能彻底摆脱这种诱惑?当人们对未来无从把握时,难免会借助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人们需要大师的时候,大师就会出现。这时,不迷信的反而是看破红尘的老僧。 迷信的人很少认为自己在迷信着,而认为自己在相信。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区别,科学家的信仰与迷信者的信念在心理上有什么区别。爱因斯坦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一个农家老妇相信电闪雷鸣出自雷公电母,同样是信念,我们能否从心理状态上区分,这个是迷信,那个是科学?同样,凭什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必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这种对科学的信念与一位农妇坚决地相信菩萨的保佑,哪个是迷信,哪个是科学? 当现代化的伐木工人进入长江中上游时,当地人可能会说出若干不能砍树的道理,比如触怒山神树精,给人带来灾祸之类的,从科学的角度看,当然是迷信。只有被现代科学武装起来的头脑和技术,才能够并且敢于剃光一个个山头。这难免使人产生困惑,为什么那些落后、迷信的风俗保住了环境,而帮助人类征服自然的科学却反过来使人陷入了困境,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科学过于迷信了呢? 1997 年 11 月 5 日 2003 年 6 月 11 日 北京 稻香园 2003 年 7 月 27 日 长春 绿园
个人分类: 科学文化|52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活十讲》(新信仰)边读边写
jddyxcn63 2011-2-18 15:21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蒋勋的《生活十讲》,准备没有太多逻辑性地把一边读,一边写的总结在这里。】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 信仰就是一种意识。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 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 蒋勋所说的“信仰”是什么? 任何你在生命里的某一个阶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 美学可以是一种信仰,政治可以是一种信仰,道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 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 信仰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力量。 不要说到信仰就一定和政治挂上钩,人,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信仰。 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生活当务之急。 当单一的价值观和单一的信仰体系变得越来越多元,哪些信仰才是人生本质的需要,或符合人本质的,现代中国人急需寻找。 没有信仰的人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 信仰本身绝对是人类最伟大的一个动机。 信仰,就是给心一个归属感。中国有的电影表现的“寻找党组织”的情节,就是找到这种归属感。 在现实生活中越不留余地的人,在脆弱时越可能乱抓。 留余地,留后路,留空间,需自信。 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有多贪心、有多赖皮、有多恐惧。你知道以后,再回到现世里,在做人处事上都会有一些不同,平常的咄咄逼人可能会收敛一点点,平常的予取予求可能会稍微少一点点,其实只是平衡而已。 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一种坚强。 基督教的“告解”其实就是在倾述、自省中,得到心情的释放,获得心灵的净化。 社会多元化,人的个性化,所以要包容差异性,宽容对立性。 老子崇拜“婴儿”的柔弱、自然、至纯。柔弱也是至刚,如水,上善若水。 公民哲学就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公民,要遵守的一个思想体系。 在人世间所经历的受伤、挫折、坎坷,都是一个领悟的重要契机。 不仅仅是“吃一堑长一智”,人其实都是在磨练、磨砺中增长才能、智慧,丰富内心、人生的。 当“向钱看”才是这个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 那种毒奶粉、童丐、二奶小山、“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就累见不鲜。 曾经,只强调政治信仰,是不健康的社会,只注重财富信仰,社会也不可能健康。 社会及人,信仰应该多元化,就有政治信仰,也有财富信仰, 还要有文化信仰、美学信仰,甚至权利信仰, 这样才是健康的,平衡的。 信仰是用来敬畏的,而不是功利的,它是你内心里的东西, 它决定你的价值观,决定的你的行为方向,决定你的为人处事, 乃至对待生活、事业、感情的态度。 没有信仰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 它会在你遭受挫折、陷入重压、磨难、前途看不到希望、生活窘迫等任何一个时候来折磨你的内心, 侵蚀你的意志、耐心和韧性,让你崩溃,让你绝望。 而有一个发自内心的信仰,他会让你无所畏惧,无所羁绊,达观地看待一切, 让你能超脱于人事与物,让你在孤独、彷徨的时候 为你点燃一盏明灯,打开一扇灵魂的窗口。 一个年轻人可以为了一个理想去选择轰轰烈烈地死, 而一个成年人可以为一个理想去选择卑微琐碎地活。 当年轻人还没有一个完整、健康的信仰时,那么赶快去建构它。
个人分类: 阅读札记|3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永恒的主题
热度 2 naper 2011-2-17 22:32
公元79年8月 23日,庞贝城,一往如旧,有人欢笑、有人痛哭、有人在享受天伦之乐、 花前月下,有人在饱尝无家可归、失恋之苦……就像我们周围的世界一样。 公元79年8月 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18小时后,庞贝城消失,庞贝人的欢乐、痛哭 也一起消失。 …… 再次进入历史的长河: 当时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蒙古 帝国在哪里? 秦始皇的阿房宫在哪里?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在哪里? 古希腊的神殿在哪里?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在哪里? 岳飞“精忠报国”的宋在哪里? 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清在哪里? 过去几千年人类亿亿个生命的痕迹在哪里? 消失了,全部消失了…… 历史留下了什么? 历史留下了欧几几何,留下日心说,留下了万有引力、留下了电磁感应、留下了元素周 期表、留下了相对论、留下了生命双螺旋…… 人类之所以能从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发达高度,科学是不容置 疑的主导力量,而且还将作为不可动摇的主导力量继续促进人类的发展。 投身科学,促进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主要的任务,永恒的主题!对于个人来 说,是展现生命价值最好的途径,最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是什么? 我们的周围什么? …… 也许有一天,整个地球会变成庞贝城,但愿在此之前,人类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甚至能阻止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或者逃出庞贝城。
个人分类: 我的奋斗|37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可否让信仰飞一会儿—— 一尊佛像引起的骂战。
热度 3 sheep021 2011-2-9 10:59
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为何不能让信仰飞一会儿? 非要赶尽杀绝,人人科学? 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基本问题,不是指鹿为马就是语焉不详(见: 什么是‘波’? 什么是‘粒子’? 一文中的评论),就是一代牛科——爱因斯坦,最终也选择了信仰佛教. 科学不能一统天下,特别是在精神领域。我国奉行的信仰自由本质上讲就是:让信仰飞一会儿。 若说打假,外国人也信上帝,这假怎么不能打到洋人头上? 相关: 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晚年研究重点的相似之处 超越牛顿:天上的星星为什么掉不下来? 颠倒的世界(经典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0 次阅读|3 个评论
闲话“信仰”
热度 13 boxcar 2011-2-9 10:55
过年这几天忙着看一本 30 多年前的长篇小说, 没怎么写博文。昨天,突然注意到又有俩名人——“科普作家”方舟子和“著名歌星”王菲挟众多粉丝在微博上掐了起来,科学网上也有多篇博文讨论相关话题。关于木质佛像能不能着火、会不会被烧毁这样的话题,我觉得“消防专家”麻庭光老师来分析更专业,我不越俎代庖,虽然刚才也在李小文老师的博文【 1 】下面整了一段评论,点到为止罢。关于此话题,刘进平兄刚才的一篇博文【 2 】道出了问题的关键——信仰者的逻辑,我在下面给了个简短的拆字评论:信 = 人言;仰 = 人卯。现在,决定借题发挥,专门来说说“信仰”。 “信仰”这个话题,其实是很严肃也很沉重的,在大年初七用“闲话”的语调来说,其实不大合适,不过没办法,就这会儿有闲功夫和精神头儿来说这事。行文之中如有不周到、不恭敬之处,请各位有着崇高信仰的网友多原谅。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 价值观 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 3 】 既然要“闲话”一下, 我对信仰的解读,还是想从自己擅长的拆字着手。 “信仰”可以拆成“信”和“仰”两个字。“信”字表现出心中笃信不疑的信服态度,“仰”字表现出崇拜敬畏的谦恭姿态,很准确很形象。如果继续拆下去,“信”就成了“人言”,所以看来被“信”的东西还是由人说出来的话。当然还要看是由什么人说出来的,例如: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说出来的不一定好使,没几个人相信,换一个名气大的“大腕儿”、特别是那些已经被尊为圣贤的人来说,那效果就大大地不同。如果把“言”字再拆开,我们看到了“点”、“三”和“口”,看来让人相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再三地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三人成虎”的典故和“谎话重复一万遍也会成为真理”的传说了。传得面儿广、说得人多,也就用以被相信,所以什么曝光率呀、粉丝数呀现在都很重要。 再说“仰”,仰可以拆成“人”和“卯”二字。可巧了,今年还是农历的卯兔年!人和卯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想到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很浪漫),也可以想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很老土)。其实守株待兔居然也可以算是个小小的“信仰”——相信运气和机遇。“卯”的比较实际的一个解释是“ 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 ”【 4 】 ,这种卯很结实很稳固,而有了“信仰”的人,大概也算是和某种主张“卯”上了,是轻易不会改变的。而不同信仰的人凑到一起,争论一个话题,如果坚持要论出个是非高下来,也是很难对得上“卯”,从网络上的一些分析来看,这次的方王之争大概就是这么起来的。 信仰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有了信仰心里才有底儿,所以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可能会秉持完全不同的信仰,而这些信仰之间又难免存在冲突和矛盾,结果造成了很多人际之间由于信仰不同所产生的斗争。要让所有的人都有完全相同的信仰是几乎不可能的,在历史上应该有过无数次这样的尝试,好像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而且采用越激进的方式推广某种信仰,过后产生的反弹和破坏可能反而更大。或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尊重他人的信仰,求同存异,保持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是避免不同信仰者之间激烈冲突的一个办法。 ~~~~~~~~~~~~~~~~~~~~~~~~~~~~~~~~~~~~~~ 参考: 【 1 】李小文: 科学 vs 宗教与方舟子 vs 王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do=blogid=411260 【 2 】刘进平: 信仰者的 “ 逻辑 ” 是另一套东西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731do=blogid=411280cid=702554 【 3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74.htm 【 4 】 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8DZdicAF.htm
个人分类: 社会|3195 次阅读|31 个评论
科学学031-回顾二十世纪的美国:主流信仰是宗教还是科学?
热度 3 afengxu 2011-2-6 21:48
  在科学蓬勃发展的二十世纪之初,美国的田纳西州却通过了《反进化法》,禁止教师在公立学校向学生讲授生物进化论。 1925 年, 一个年青 教师 史库柏斯勇敢挑战这个荒谬的法令, 在中学课堂上公开讲授生物进化论,结果遭到当地法院传讯并被判罚款(该案曾被戏称为“猴子诉讼”,后被州法院撤销)。   40 年后,女教师苏姗下决心废止这个法令,诉讼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最后,苏姗胜利了:这个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反进化法》被宣布作废。   然而,在这个反科学的法令被废止 40 年后的 2005 年月, 尽管遭到大多数科学团体、科学家和科学教师的强烈抗议,美国某个州的教育委员会又借修订公立学校的科学教学大纲的机会,将鼓吹神创论的“智能设计论”纳入中学课堂。而 非常令人吃惊的是:为“智能设计论”提供“证明”的竟然是几位赫赫有名的生物学家! 事发 一个月后,联邦地方法庭接收了 11 名 学生家长和民权联盟的联名控告,以“宪法规定禁止在公立学校传教”为由, 判决该委员会:必须停止把 “ 智能设计论 ” 放进公立学校的科学课中。   这个历史事实说明:美国公众中始终存在着宗教信仰与科学信仰之间的激烈冲突。但也同样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也是非常鲜明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国会要“促进科学和工艺的进步”(第八款),同时“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第一条修正案)。正因为如此,才有美国今天的科学繁荣。   面对宗教信仰与科学信仰之间的激烈冲突,美国学界早在 1985 年就做出了反应: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牵头发起 了著名的 “ 普及科学—— 2061 计划 ” ( 参见: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2061 计划网站: http : //www.project2061.org/ ): 在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现在地球人视野时,美国公民应当远比现在更深刻地理解和从容面对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 美国的举动引起了各国强烈反响,不仅发达国家积极应对,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震动。因为,恰好此时的联合国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人们立刻感悟到:抓科学教育正是抓住了知识经济的根本,谁在科学教育上领先世界,谁就能操纵时代巨轮的舵盘。中国政府当然也洞察了这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及时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参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网站: http : //www.kxsz.org.cn/ )。   美国 2061 计划 项目首任主席 J. 卢瑟福在这个宏大项目开篇之作《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美国 科学促进协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年 4 月 )的〈前言〉中写到:“本书关于什么构成了科学、数学和技术素养的观点是现今科学界所能达到的最接近的正确表述”。笔者看到:这种“正确表述”中包括多处关于“科学信仰”的阐述。比如,该书〈导言〉明确指出:“《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基于以下信念( based on the belief ): 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是有较强事业心和有自知之明的独立的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在其第一章〈科学的性质〉之第一节“科学世界观”的第一段中这样写到:“科学家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信念和态度( share certain basic beliefs and attitudes )。……科学假定( Science presumes )宇宙间的众多事物都以恒定的规律发生和发展,通过认真的、系统的研究都是可以认知的。科学家们相信( Scientists believe ),运用智慧和借助扩展感官功能的仪器可以发现宇宙间各种特性的规律。……科学还假设( Science also assumes ),宇宙正如其名,是一个巨大的单一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任何地方,基本规律都一样适用”。而后,还大量地论证了逻辑与想象、解释与预见的关系。当然,书中也谈到应当竭力避免科学研究中的信仰导致学术上仰仗权威,因为“没有一个科学家可以代表绝对真理”(同上,第 XX II 、 4 ~ 8 页;下一段 引文见第 156 、 157 、 XIX 页 )。   在其第十二章〈思维习惯〉之第一节“价值观和态度”中,还特别强调指出: “ 科学教育应该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贡献:有助于人们学到科学、数学家和工程师所具有的价值观的知识;强化总的社会价值观( reinforcement of general societal values ),向人们灌输一种有关科学、数学和技术的社会价值的通晓和平衡的信念( the inculcation in people of informed , balanced beliefs )。……逐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对人们的信念和情感的影响,应该成为大众科学教育的一部分( beliefs and feelings should be part of everyone's science education )”。   20 世纪的历史事实证明:美国之所以在科学技术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与这种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社会意识有很大关系。而为了使青年一代“独立思考和面对人生……全心全意地参与建设和保卫一个开发的、公正地和生机勃勃的社会”,美国才实施了声势浩大的“普及科学:美国 2061 计划”。
个人分类: 科学观博文|4057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我们应该信仰什么?
热度 2 tingyy 2011-1-30 10:50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思想体系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很多人都喜欢把今天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归结为“信仰的缺失”。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也不缺少信仰,因为孔老夫子重视教育的风气的滋润,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文化、喜欢思考的民族,中国人的信仰常常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态。其实宗教信仰是一种非理智的信仰,“ 宗教的信仰需要虔诚甚于真理,并且借着顺从而甦生并虔诚起来。因此之故,只有顺从人才能是信神的。说理由说得最好的人不一定是最信神的人,最信神的人倒是行仁义最有成绩的人。 ”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而中国人对于宗教信仰总是喜欢把它理智化,喜欢把宗教与主流意识融合起来理解。有知识的人喜欢研究教义,如对佛经的解释,对上帝的神迹的论证等。文化程度不高的广大民众喜欢把宗教信仰实用化,为己所用。为了消灾祈福把观音菩萨美化,为了伸张正义把关羽也当神来敬,甚至连孔子也可以被请进庙里当祭拜的对象。等等等等的实用化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中国人的神。中国人信神主要不是想把自己限制到宗教的教义的要求下,而是希望神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反而是在文化不是很发达的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宗教信仰情况还比较符合真正宗教的定义。所以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状况始终是一个让外国人搞不懂的问题。其实这个状况主要是很多中国人太理智地对待宗教信仰而产生的种种情况。 但是历来中国社会总是会有一个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整个社会稳定运行的信仰框架,主流意识形态为绝大多数民众提出了可以普遍接受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从孔子学说发展起来的儒学,也就是后来与宗教意识结合起来的儒教。“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规范,“天、地、君、亲、师”的礼拜就是这个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几十年西方世界以工业化的优势打开了封闭自大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中国积弱积贫的思想根源。所以开始了寻找能够使得中国重新站起来的新的思想体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它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来指导革命斗争。的确在那个革命斗争时代,除了少数的投机分子外,共产党人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甚至是可以为之牺牲生命的信仰。广大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运动,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是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们相信跟着共产党走、听毛泽东的话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这就是广大民众朴素而坚定的信仰。正是在这个信仰的支持下,这才有了被剿几十年而不灭,到打败国民党的几百万正规军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取得了经济建设上的成功。 1949 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被规定为中国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其它信仰一样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和改造。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这个经过改造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对中国社会的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发动这场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进一步强化这个主流意识形态。在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文化大革命演变成为一场社会的大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于是,共产党人和广大中国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信仰。中国人一直都有以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来决定信仰的习惯, 当前的所谓“一切向钱看”的信仰缺失情况,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官方提出的“致富”方针的结果。因为在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并没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制约来要求“致富”必须在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实际上当时对于很多问题还缺乏法律规定和制约,而旧的道德约束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彻底清除了。所以才造成很多人“管它白猫、黑猫”的不顾任何约束来捞钱的情况。在真正能够指导社会稳定运行的 主流意识形态还没有建立起来,真正让社会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信仰的思想体系得到社会承认之前,中国人就只有把 实用化的,为己所用的东西先供起来再说。在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经济辉煌之后,为了满足社会精神需要,中国需要回答 “ 我们应该信仰什么? ” 的问题。 中国现在有很多人在考虑 “ 我们应该信仰什么? ” 的问题。有些人说:世界上那么多人信上帝、信耶稣基督,连世界第一强国的幸福的美国都有那么多人信它,中国人也信它好了。网上有人说中国现在信上帝的,包括有注册的“地上”的和未注册的“地下”的教民有3亿多人。有基督教的热心人士认为,中国目前信仰的真空正是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发展基督教事业的大好时机。也有一些佛教人士说,你们看各个寺庙里的香火都空前的旺盛,佛教又会在中国兴旺起来了。他们都忘记了历史上中国人是怎样对待各种宗教的,不管是长着大胡子的外国上帝,或者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他们父子在中国也不知道会被改造成什么样子的。加上现在中国由孔子开创的平民教育事业已经发展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全国的文盲人数不到10%。有文化的中国人更加喜欢理智地信仰,所以宗教信仰能不能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意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虽然一些文化程度很高的外国人也可以有十分虔诚的宗教信仰,但是他们是有很深厚的宗教文化的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是有很深厚的多元宗教和非宗教文化的民族,在今天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宗教正在逐渐世俗化和 衰落的时代,再让中国人重新把宗教这种非理智的信仰作为 主流思想意识肯定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有些人暂时选择了某种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他们最终也会采取理智地态度对待它。也有一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认为,既然中国目前教育普及程度那么高,我们还是恢复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思想意识好了,或者拿现代新儒学作为主流思想意识好了。虽然儒家文化经过几千年不间断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思想财富,里面有很多好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在封建社会的文化土壤里生长的产物,要把它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中国人的主流思想意识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经过改造的现代新儒学。也有一些“民主、自由人士 ” 主张全面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普世价值观”,“全盘西化”的全面接受西方思想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意识。其实,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的思想体系也是各式各样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各种思想都在积极地交流,各种新思想正在不断地产生和发展。包括一直被当作中国 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其实也是西方思想的一种。 哪些西方思想体系能够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意识,能够 为绝大多数民众提出了可以普遍接受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能够保证中国社会的稳定、良好运行。凡是真正能独立思考问题的人,可能都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也就是说没有哪个现成的思想体系可以直接满足中国人的信仰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满足中国人的信仰需要的思想体呢?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就在努力地实现这个愿望。虽然对当前中国的形势,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形势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认为当前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形势是五四以来最好的,五四以来对各种陈旧的思想体系的批判和冲击,到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后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因为运动带来的后果使得人民对作为 中国 官方在运动中极力高举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不那么信仰了,也包括 中国 官方也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这样,中国思想信仰体系似乎出现了非常混乱的局面。其实,一张白纸正好画最新最好的图画。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中国对世界上各种思想展开了深入广泛的学习。加上现代科技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为这个学习和思想交流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哪些不辞劳苦地翻译、出版引进各国学术著作的有识之士,同时也应该感谢那些默默无闻地把这些著作制作成电子书籍在因特网上传播的有识之士。他们的工作使得我们能够非常容易地学习世界上各种思想。以前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现在应该还加上一个“秀才不出门,能看天下书”了。中国现在已经有大批的有识之士在努力进行这个思想体系的建立工作,其中包括老知识分子,也包括那些被称为“ 80 后”、“ 90 后”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些人也是“中国的脊梁”,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在广泛吸取世界各国各种思想的精华,继承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营养后,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让中国人信仰的思想体系一定能够建立起来。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让中国人信仰的思想体系建立起来之日,也就是中华民族真正重新站立于世界之林的时间。
个人分类: 社会学学习心得|130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追寻真相,重塑信仰
张显峰 2011-1-11 11:17
新年的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许下良好的愿望。我们习惯这样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准备迎接新的开始。语气轻松得就像每天起床,打个哈欠,伸个懒腰。   但作别总是困难的。尽管我们可以盘点出诸如战胜泥石流灾害这样伟大的胜利,但仍有许多无所谓战胜也无所谓战败的庸常事件,跌进历史的缝隙,卡在我们的喉咙。它们更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更接近这个社会的常态。   我们捕捉着每一个细节,却看不到它们背后的真相。   还记得10个月前,被曝光的山西疫苗事件吧。一时的舆论洪峰终究东流去,至今执着的家长们还在等待,虽心有不甘,但在政府层面几乎所有的大门都已对他们关上。孩子致病致残本身是否与疫苗质量有关,这是一个需要真知更需真相化解的谜团。可真相在哪里?   还记得去年此时就已喧嚣亮相的曹操墓吧。一年来,卷进了无数学者、地方官员和文物界人士,纷纷扰扰的观点,莫衷一是的结论,让人想入非非的证据与事实,还有地方政府急不可耐的门票定价,让反曹派和挺曹派变得一样可疑。没人再追问,安阳当局就是胜利。可曹操墓是真是假,真相又在哪里?   还记得几个月前一则量身定做的招聘启事吧。财政局招人,仅一位升迁的前任县领导的女儿够条件,免试录用。被媒体曝光后,当地一面解释绝无内定,一面取消招聘计划,财政局长也主动请辞。这是诸多此类事件中,看起来处理最为给力的一件,但人们仍然疑惑:如果真无内定,招聘何必取消,局长也何必请辞?如果相反,那事实呢,真相呢?   还记得宁夏吴忠的跨省抓捕案吧。一个举报的大学毕业生,被被举报者父母管辖下的地方公安抓捕。舆论强压之下,当地说是错案,放人,公安局长免职,但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市常委批示的抓捕是不是公权私用?所有追问就此打住。真相又在哪里呢?   还有那些永远打不开的局、打不完的假、开不完的门。比如,汪晖造假迷局,唐骏学历门、李刚门,如此种种,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带来漫天疑云,留下的还是雾里看花,真相依旧寻不见。   是什么让探求和接近真相的过程总是戛然而止?是公众的健忘,媒体的浮躁,还是公权的骄横?其实,公众无所谓忘与不忘,举报者被抓和发帖者被抓对他们来说,看到的都是同一个身影:无边的公权力;媒体无所谓浮躁与不浮躁,今日的新闻明日的历史,他们总要追逐每天的新鲜事,况且他们有时也必须忘记旧闻。于是,你知道是谁把真相扔进了时间的黑洞。   对当事者而言,时间是最好的镇定剂。他们相信,只要压住或捂住这一刻的舆论喧嚣与负面事实,时间会为真相蒙上遮光的尘埃。于是一层压着一层,疫苗事件没有真相,受害的家长和患儿就会层出不穷;跨省抓捕案没有真相,揭露真相的记者和作家便会被通缉或抓走这是这个社会不堪承受的不安。   或许我们每个人也有责任。我们坐在GDP的高速列车上,追着CPI和高房价一路狂奔,来不及等待和挖掘真相,就被下一个喧嚣的事件所吸引。我们总是缺乏追寻的恒心和坚守的耐心。   新的一年我们能不能别这么着急赶路,慢下来,等一等甩在后面的灵魂和真相。因为,失去一个真相,对我们来说,可能就丢了一份信心;对政府来说,便丢了一份公信;对整个社会来说,则丢掉了一种信仰。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5094 次阅读|8 个评论
温故知新:献给2011年元旦——希望——生命的精魂,人类的信仰
pww1380 2010-12-31 07:27
三年前的元月,我写了一篇题为《 希望 生命之魂 》的博文。今天把这篇文章稍作文字上的调整后,作为《温故知新》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同时也作为献给 2011 年元旦的礼物与朋友们分享。 我相信,混沌既是上一个清明的终结,也必然是下一个清明的起始。 当落日的辉煌转换为夜的深沉之时,难道不是一个更为清新的黎明曦光正准备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为我们展示一道新一天的霞光?当传统文明的价值体系解构与崩溃之时,难道不正预示着一个新的文明体系信息文明正在萌生并孕育着新一轮的辉煌? 荏苒时光的流易,春去冬来的轮回,依循着自然的法则,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只要生命还在呼唤着阳光,阳光还在创造着生命,这个世界便始终存在着希望。 无需悲泣,无需哀伤,也无需彷徨。 只要有希望在,人类就会把这一希望变为自己的梦想。只要有希望在,人类不但会用自己的理性将这一梦想转变为今天的理想和明天的现实,还能够为后天准备好新一轮的希望。 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只要不拒绝生命,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梦想,更不会拒绝希望。 希望,永远是人类最高的信仰。 写于 2007-01-05 15:16 星期五 晴, 改于 2010-12-31 07:21 星期五 参考文献: 1. pww1380. 希望 生命之魂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8093061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503 次阅读|5 个评论
留美札记-美国的宗教信仰、礼拜与冲突
lxchencn 2010-12-28 09:28
第二十九篇 教堂与宗教信仰 美国的教堂是很多的,从中心市区到偏僻小镇,尖尖的房顶远远望见就辨别出来那里是教堂,有些非常宏伟巨大,有些小巧朴实,去看过霍普金斯大学 homewood 校区旁边的教堂,里面非常华丽整洁宽大,有如高级的剧院,是周六,当时正在进行讲经活动,是免费的,人不多,但很庄严隆重,有些中国来的学生或家属常常去听讲经来学习英语,随后也去了旁边的另外一座教堂,教堂里举办英语培训班,初学的是免费的,难一点的班学费也很低,正好离家不远,文燕就报名参加初级的英语学习,教堂帮忙找了一个还会一点点中文的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免费来教她英语,老师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学习时间较短,因为夫人去学习打工和搬家,就告诉教堂学习停止了,但教堂的这些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夫人也去过大学门口华人办的天使之家教会学习英语,来参加的华人就很多了,有纯粹的英语学习班,也有中文英文的讲经班,全部免费的,讲的老师有华裔的,也有美国人,还有曾经来过中国教书的美国人。我所看到的多是基督教堂,去旅游的时候还看了位于盐湖城的摩门大教堂,非常的雄伟巨大,在里面还听了一段中英文双语的基督教义。教堂的主要活动是宗教活动讲经,也看到在里面举行婚礼,星期天上午很多人都去教堂参加礼拜活动,因此,这个时候高速公路上车是最稀少的,也是我最喜欢开车出去办事的时候,车少,开车安全自在顺畅。美国的教堂都在居民区,而中国的宗教庙宇都在山林之中,两国的区别很大。 从遍布美国的基督教堂看,信奉基督教的人是很多的,也还有一些其它教派,甚至是邪教组织,在美国号称宗教自由,一些中国人到美国后有不少皈依基督教的,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传教活动让我吃惊不小,在公共汽车和地铁都碰到过主动来传教的人,一次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坐在旁边的一位约 70 岁左右的老太太走过来坐在我旁边,问我是哪国的人,说什么语言,她递给我一本传教的小册子,里面有圣经的故事,令我吃惊的是中英文对照的,她指指英文的内容,又指指中文的对应内容,我装着不解不懂的样子总是摇摇头,看起来她认为没有办法完成她的传教任务,才无可奈何的走了,也许她认为我无法教化,深感遗憾。有一次在电梯外的厅里吃饭时碰到一位旁边系里的一位华裔钱姓教授,他从我的名字说起,临溪者在水之旁,有流水依靠庇护,就像有大树依靠庇荫一样,名字起的好,再说人也要有精神依靠和归宿,他自己在信神信基督耶稣后发现信神是个好东西,信了神后,工作研究就顺利了,他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神愿意为别人自己去死,难道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人吗?他叫我和家人周末去他家听讲经,不信也可以,听听也是可以的,他多次邀请,但我终未所动,没有去听,他所信奉神无所不在的帮助他人,可是当时我委托别人向他请求帮助能否接受我夫人去他实验室做志愿者当技术员时,他却是拒绝帮助的,多虚伪的教徒呀,当然,我不信神,并不是他不愿意帮助的原因,信仰自由何必强迫呢?况且我是共产党员,爱国者,有自己坚定的信仰,自己的信仰是决不会动摇的,基督教徒岂能理解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图再次思考“何为信仰?”
spring87 2010-12-14 09:55
在管理学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次极有意思的拍卖会,其拍卖品与常见拍卖会截然不同,均为人生最重要或者最想追求之物:亲情、友情、爱情、美貌、知识、财富、理想事业、名垂青史等等,这些拍卖品的价格少则 500 ,多则 4500 ,而每个小组均有一笔有限的资金即 9000 来拍买这些拍卖品。在众多拍卖品中,我们小组竟用高价拍下了其他小组均不愿企及的信仰。课后,心中似有百惑不解,为什么当时我那么坚决地支持要拍得信仰?即使这一坚持将导致最后剩下的钱财不足以买到任何其他东西,包括美貌、理想的事业以及名垂青史等等。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大多数人都没有信仰,包括自己。然而,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还是一种虚无的错觉呢?那么,何为信仰?为什么我们感到如此缺乏而极力想去拥有? 信仰是众多难以统一定义的名词之一。有人说: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教程。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有人说:信仰是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信仰是文化中那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纲,是根本。也有人说:人,一定要找出活着的意义来。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它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东西。美国前总统布什则认为信仰是为让人活出一种更高的标准。综合各种定义,概而言之:信仰就是行动的指导。 我们关注行动,信仰就成为一种必须。正是信仰给予我们某种未知生活和努力的东西。我们觉得没有信仰就无法行动。我们认为生命必须依照信仰的模式来度过,当我们的行动没有一种让自己心安的固定模式时,我们就开始产生恐惧,而极力想去拥有一种信仰,并以其为行为准则。我们觉得这样才有意义,才有一种存在的感觉。当行动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时,我们才感觉对自己的掌控,以避免由于自我失控而造成精神上的疲惫与对未知事物和思想的畏惧。 我们通过信仰,将人生的无序变为有序。犹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一种序与律。蒋勋老师在《生活十讲》提出: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社会当务之急。这其实是在告诫我们,现代社会存在太多的无序状态,需要人们通过找回信仰,让自己和社会回归到一种平衡的有序状态。而且信仰本身是一个过程,它并不在于终结上。你不是真要崇拜一个人或盼望一样东西,而是保持心里面的崇拜感。对信仰的持续追求,实则为一种对有序与平衡的欲求。 然而,信仰真的好吗?克里希那穆提曾在《爱与思生命的注释》中谈论信仰时指出:欲望制造了困惑,信仰是欲望的延伸。信仰只能增加冲突、困惑和对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你的信仰,你相信,别人不信,反之亦然,两者都是自己信仰的囚犯,两者都根据自己的限制来经历。当道不同时,不相为谋就成为必然,因而冲突、困惑和对抗随之而生。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多的、永不停息的战争。对前面所说的,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这种意义即为不枉在世上存在过。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却强调:对存在的领悟不要求信仰,而是直接的观察和没有欲望干扰的直觉。 综上可见,信仰,是为何物?有与无?好与坏?没有定论。但是,我能明确的一件事情是,生活本来丰富多彩,有信仰是一种形态,没有信仰也是一种形态,关键在于自己想让自己的生命处于哪种形态。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4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一缕阳光开始
qjscolin 2010-12-9 01:03
一缕阳光,总是带给我一种享受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追寻美好的希望与奢求幸福的渴望。我知道,这样的感觉不仅仅是我独自拥有,对于其他人甚至世界上只要有着生命意识的生物体都会有,并以之为一种梦。然而,这样的感觉也仅仅只能成为一种梦,或许可以成为梦想。想并不罪孽,如同生命久了便要枯萎得以入土为安,这样的法则的普世性就如同一天之内甚至一秒之内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上演着富有戏剧冲突,结局总是如出一辙的悲喜剧。然而世界是现实中的世界,而非梦想中的世界,真实或许在两者之间有时看来是那样的虚伪而令人费解,甚至感到迷惑,而这样的感受或许就如同庄生晓梦迷蝴蝶般亲吻着每一个爱慕者以及思想家的追问吧。 因此,我无须对于真实抱有无限的期待,这就如同信仰:我所认为存在的神或是仙,信其有则有,信其无则无。这样去思想或许在所有唯物主义者眼中我是一个极端亵渎世界本质存在的人,然而世界本质真如我们的哲学大师,甚至是信奉客观事实的科学家们所判断以及呈现给我们的吗?答案或许是也或许不是,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之视为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则是根本性的:认识世界本质的原动力与方式。正因为如此,我对于世界产生了无限的爱,那是一种熊熊燃烧的爱,简直就可以烧毁这个世界的任何一处真实存在。而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思维是正确的,相反,我是那样希望世界能够得到永恒,即使永恒也只是时间与空间编织而成的复杂却毫无意义的逻辑概念。同时我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做着简单的运动,再而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着不断的否定以及肯定,重复着前进与停止,然而这样的运动并非简单如此,更非线性般的发展,而是有着比之更令人兴奋的存在形式:螺旋上升。其轨迹在形与非形中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与自然。由此,世界才在这样的平衡中得以和谐。 当诸如此类的思维混淆了我所理解的存在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时,我常常以一种暴君般的态度来予以裁决,总是判本质死刑,而对于表象则呈现出海一般的包容与放纵。这样做的结局可想而知:思而复思,结而无果。所以我将我的话题重新回到落笔的始点:一缕阳光,并不带有一丝情感,或冷或热,甚至无所温度,与我交汇,然后消失,接着我与下一缕阳光继续同样的邂逅。
个人分类: 憨酣堂随笔|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期信仰、宗教与价值观的讨论小结
outcrop 2010-12-2 16:37
1.與侯成亞老師探討民間信仰問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9600 2. 有科学信仰的国度就是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847 3.信仰丢弃不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691 4. 现代科学与基督教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819 5.科学主义与宗教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155 6.还是参看下爱因斯坦、克林顿等顶尖名家的宗教信仰观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072 7.有信仰的科学家(原创加转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0989 8.政党能否禁止党员的宗教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0826 9.共產黨員不能有宗教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0601 10.信仰的力量?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0443 11.石獅城隍信仰的探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0225 12.回思中山先生的理想与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480 13.幸福与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6766 14.朱自清:教育的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8752 15.信仰上帝的人大多数很善良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8985 16.韩启德:科研改革绝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9748 17.关于家庭、教育和宗教的一点点看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9633 18.回答: 不讲世界末日,永生,轮回,天堂地狱的东东能叫宗教?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9016 19.宗教与生态文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786 20.笛卡尔的宗教观与为人之道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495 21. 慕容雪村:牛逼是一种宗教情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529 22.启示录,这回不是宗教,是科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520 23.学术交流网发布2002-2004年美国宗教目录索引(编号3300-338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540 24.宗教是个大的村民小组,教堂就是集市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440 25.宗教不得不接纳科学,而科学从来都不必理会宗教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445 26. 爱因斯坦眼中的科学与宗教(转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174 27. 古巴共產黨向宗教徒開放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0955 28.标新立异?自我排斥?--再谈关于价值观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871 29.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论家道国(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8787 关键字:信仰+宗教+价值观,标题字符串匹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憲法中沒有,黨章里也沒有。
jiangjinsong 2010-11-22 23:08
摘自: 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李向平 某年,我在社会调查的时候,就碰到一些做基督徒的、做佛教徒的党员干部。我问他们,你觉得这些信仰之间没有矛盾吗?很多人说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不能信宗教。实际上,宪法里面对此没有写过,我们的党章里面也没有这个规定。他们会说:没有啊,我在党里面,在国家政府机关里面为大家服务,勤勤恳恳,毫无问题,但是我的信仰是我自己的生和死的问题,我用我的信仰来关怀我生和死的问题,我个人的心灵、精神上的困惑,只好用个人的信仰来解决。我觉得他们讲的很好啊。 在温州一个著名品牌的皮鞋专卖店里,年轻的营业员、售货员都清一色的,佩戴了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徽。这使我大吃一惊。温州号称小巴黎,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很受关注的一个城市。我当时想,温州宗教很发达,现在的社会情形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宗教就发达;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宗教也发达。原来我们的传统理解是,经济发展,宗教慢慢就消亡了,但我们现在河南的基督教发展很厉害,佛教也很活跃;江南沿海地区,宗教、基督教、佛教都很活跃。 我一看他们的专卖店有那么多人带团徽,我就想,其中肯定有宗教徒。果然,我随便一问,他们有的是基督徒,有的是佛教徒。我说,你们共青团员按规定是不能信宗教的。他说:没有关系,我们没有矛盾,这是我个人的事情,我做行业是帮大家服务的,没问题,你看我们在商店里为大家服务,为顾客服务都做的很好。他把这个矛盾给解决了,在他个人的层面解决了。但是,在制度社会的层面,一个政治组织,一个国家的层面,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这还有待于讨论。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2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城隍庙里拜清官,看似“奇崛”实平常
jiangjinsong 2010-11-13 09:57
城隍庙里拜清官,看似奇崛实平常 http://www.hebnews.cn 2010-11-06 08:57 凤凰论坛 http://wyreport.hebnews.cn/2010-11/06/content_1197984.htm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var flvfile=document.getElementById('flvdiv').innerHTML; if (flvfile){ document.write('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 document.write(' '); document.wri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