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笔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笔记
liy974 2010-7-24 11:20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是那么回事。 上完课回来后半个来月,每天看论文看书看各种,没有把笔拿起来用过几回,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在退化了。 继续笔记~~ To be a philosopher is not merely to have subtle thoughts, nor even to found a school, but so to love wisdom as to live according to its dictates a life of simplicity, independence, magnanimity, and trust. It is to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life, not only theoretically, but practically. -- Henry Thoreau 成为一个哲人,不是为了具有某种精妙的思想,也不是为了成立一个学派,而是要像热爱智慧那样热爱一种简朴的,独立的,高尚的和充满信任的生活,他不仅要在理论上,还要在实际中解决生活的问题。 亨利大卫梭罗
个人分类: 碎碎念|2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
yufree 2010-7-21 19:47
今天去书店才知道这本书并不便宜,北大出版的第七版修订版两册原价要近100元,有个没前言没序言封面破损的盗版合订本还要30元,如果读或收藏的话建议网购一套正版,约70元的样子。不过如果跟我一样是个穷学生的话就点 这里 ,这样主要费的就是电费了。今天的笔记要做到第二编完事。 在第四章作者提到的主题是欧亚大陆古典文明在初级阶段的一致性。这一观点的尺度就比较大了,但不容置疑是其根源为技术进步。有人曾比喻当今世界的发展犹如一列快速运行的列车,但目的地在那里去无人知晓当人们在某一方面的进步导致有了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与方法时,传统就显得不堪一击但在击碎传统后又会发现自己也不适应了。困惑正是引导人们发现新知的本源,特别是在技术进步领先了文化进步时。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一时期看到古典文明中不同世界观人生观的交锋,甚至后续两千多年的多次文化进步都要从这里来寻找依托或根据。那个时代的先贤(这个词应该没用错)所形成的区域文化特质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子孙后代。然而,另一项更重要的就是商业交流,因为只有通过商业交流所带来的认知困惑才可能是推动文化发展,而没事到处游历的人虽然在个案上更重要但发现新知最多说明一个人了不起而传承这种知识则需要更务实的态度。作者在这里分商业纽带与文化纽带进行论述,相比之下,作者并未向我刚才那样说谁更重要或谁产生了谁,而是尽可能地罗列了事实并很谨慎的表示两者都对一致性产生影响但之间关系并不特指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实例:很多像我这样的读者急于从文章中发现一种简单的表述方式,这样不会在看完后一团浆糊,而作者则是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来论述问题,其给出的结论的前提条件很多而且如果仔细读会发现其文章的前后照应非常全。这个实例说明读者与作者态度上的不同可能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说简单点就是观其大略跟断章取义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曲解作者本意上是非常有效的。当然我尽量去理解作者本意但笔记中出现的应该是经过我加工后的文字。本章最后提到了宗教问题,这在天朝属于敏感问题,但依我看在本科中有必要开一门神学的公共课(先别喷,我是无神论者)。我们学的哲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说明自己的正确性上不遗余力而在对比其他哲学流派时一笔带过,这是一种NC行为,其最NC的地方在于只讲了其他流派的缺点而完全不讲或曲解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其实有兴趣可以在天朝做个小小调查,当你让受调查者耐心的完整看下哪怕一套神学著作后那个人不皈依的可能性会小的可怜,而对于科研领域的人也完全适用,只要然他看看科学基督教的教义及相关作品马上就会呈世界观颠覆状(当然这是夸张,但我对当前的教育手段有验证的信心)。简单说,我们的大学给我们的主流化思想教育其实毫无意义,在面对一些理性外衣下的东西时接受这种教育的人都要从其中学甚至小学课本中找答案而马上就发现自己上当了。那么为什么要开神学?要对比才有思辨,要容许有不同声音才会有新声音,强迫一个人接受某种世界观是不道德的,把东西都铺开了让学生选而不是替学生选,至于结果那个谁也管不着。当然这里也要交代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就一定要对有神论有着足够的认识并在认识过程后仍然能够给自己而不是别人一个认同无神论的答案。世界观人生观这玩意走到一定程度是根本妨碍不了科研与政治的而更多考验一个人的心智,就像两千多年前先贤们所面对的迷惑一样。当然那时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与佛教在作者看来仍然具有社会担当的作用,这里也对那些能够深入理解其教义并甘于为了人类进步走下去的有神论者表示敬意,殊途同归。 接下来的几章分别论述了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这里要是写原因很容易就让人扣上地缘政治学的帽子,为什么不太敢说呢?因为这一学说曾为二战服务过,虽然有点成王败寇的意思,但出于对战争中罹难的人及来之不易的和平的尊敬就不说了。生存下去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基本基础,而怎么生存不同民族有不同答案,希腊人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前给出的答案缔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有时候看着那些思想结晶时真搞不清人类的认知水平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希腊、罗马,终于在西罗马帝国被入侵灭亡后进入了中世纪,这中间的历史过程其实看几部电影就明白了,但要是详细说原因恐怕还是直接读更好一些,总之希腊罗马文明为后续的西方文明打下了一个剽悍的基础。至于印度文明,除了知道阿拉伯数字是他那里搞出来的以及一些纪录片外之前并不了解,这里不好说,但印度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存在肯定不能仅仅用所谓的等级种姓制一个原因来解释,相信精通梵文的季老能体会到这一时期的印度文化的精髓,作者虽然罗列了不少但感觉也不是特别了解。至于中国文明我也不说了,这里截至到了汉代,作者关于中国的一些描述让我很不适应,另外不知是不是为了凑全球史观其中一些表述跟我看到的资料差异较大。下一部分作者提到了文明的衰落,作者认为在出现城市文明后事实上只有三大发明是有重要意义的铁器、字母、铸币。这里就老老实实接受四大发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YY行为吧,本应对外宣传的倒成了对内宣传,这种自娱自乐的精神颇有某Q当年的风范。事实上在受到外来侵略这件事上,只有欧洲地区是最本质被入侵了:先是欧洲当地土著后是匈奴,但也正是这种遭遇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接受推陈出新。印度跟中国都有着强大的吸收同化外来入侵者的能力,这种强大的能力不仅保存了文明也阻碍了一些火种的出现。当然作者这一章的分析也很有看头,有些有意思的人物与观点在电影与新闻报道里也经常表现出来。但我在想如果当年没有今文经的传承与古文经的发现,中国会不会也会出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或许这些都是细节问题的同时历史是不接受假设的。 最后,作者总结了这一时期,有一点很有意思:俗文化与雅文化,这种在亚欧大陆同时出现的文化现象,而这也是区别于新石器时代的一大特征。现在国内也有研究这个的,郭德纲|周立波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务实的人那么每一编的最后一段都是必读的,因为这里体现了作者的以历史角度对现实的观察。至于最后的问题:文明究竟是诅咒还是福音?我想这取决于我们共同的选择,谁都要承担责任但又不是哪个人能担当得起的。 下次将聚焦于欧洲中世纪。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2)
yufree 2010-7-14 22:09
第二编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 前言里反复提到的全球史观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人史学外行,不过这种超大尺度的研究角度在新兴边缘学科中是比较常见的。当然,越大了就越不好说特性了。从石器时代到古典文明史书上往往通过典型事件来进行区分,但总体说还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新工具的广泛使用(这里作者用发明个人认为有待商榷,有需求有动力但没有需求也总归有人去干些莫名奇妙的事)与社会制度的变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里有人惊呼:这不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吗?差不多意思但两者关系在作者看来是互相作用,共同促进。这里作者提到一个现象:也许部落生活是清闲快乐的,但国家的组织形式所产生底层农民劳苦工作带来的高生产率淘汰了前者。有点物竞天择的意思,但历史发展却并没有完全淘汰掉部落生活,而是在不同环境中以适者而不是强者生存的方式保存了下来。可以说,对环境与自身认识的不断进步将帮助人类找到新的方法,而那些动不动用别的环境中不完全规律来教育子女的方式则应该是人类文化中糟粕。 社会关系的不平等与性别关系的不平等在作者看来是各种古代文明的共性,这种通过讨论共性来研究基本规律的方法对于研究者的本身要求很高,因为证伪的方法很简单反例,写教材的人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当读者发现反例时会自然的推翻教材的权威性,而多数的中学课本都是这样编的。教材是激发读者思考以获取新知的重要工具而不是是非词典,试想一个将竖式解乘法作为金科玉律的学生面对铺地锦算法时会何等的吃惊,而其本质却是一致的,没有批判与反思的教育怎能面向未来?扯远了。分别来看,社会不平等是以纳贡关系为基础的,而性别不平等则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说:我熟悉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法哪去了?抱歉,中学教材上的分法基本是个废柴分法,属于拿来主义的畸形产物。讲完共性后作者介绍了几种文明类型,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埃及的帝国文明、克里特岛的海洋文明、印度河文明、中国的商朝等等,夏朝哪去了?这个不怪作者,夏朝不被国际公认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可信的史学证据。1996年开始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搞到最后都快成国际大笑话了,夏代可靠存在的证据还是模棱两可。其实,纠结于是否存在已然没了现实意义,大陆教材上照样有夏而港台却没有。事实有时就是不给面子,但给自己造面子的行为是得不到任何尊重的。总之,不同的文明由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产生了一些特点而寻找背后形成的原因要比执着于谁是强者,谁出现的早等面子问题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独讨论了游牧民族并将其作为这一时期文明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更本质的就是内因了)。游牧民族的入侵可以看作是所谓野蛮人对所谓文明人的胜利,但是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却出现了反例,这与文明的同化作用有着密切关系。这其实在我们这里更明显,文化上的优势同化了入侵者并使之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进步过,但后面会看到作者其实对希腊文明的完全崩溃所孕育的新文化更有兴趣。当然写东西就脱不了一些环境影响,谁都有这种局限性,而过分的强调却并不能说明谁对谁错,最多算是不同观点的交流。想从别人的言论中找到结论的是一种可怕的懒惰,而动不动就好为人师的态度也是对别人独立思考能力的蔑视(我很清楚自己就有这毛病)。 今天就到这里,这种边读边写的方式确实比较累,不过感觉挺不错的。最后用清华大学的完整校训来结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1)
yufree 2010-7-10 22:22
现在我承认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对于历史的忽视将会对其学习方法产生不良影响。高中的文理分科并不需要对此负责,因为现行的高中的历史课本不论对文科还是理科生都没有表现出史学尊重事实的基本原则。学习高数的时候贾老师反复对课本中定理没有标明作者而感到气愤,当时我的感觉是只要能用就可以,纠结于这些细节没有现实意义。但现在可能不会再这么说了,尊重历史是人类文明中的精华之一,沿着某学科历史发展的脉络会发现很多学科之外的东西,把这些联系到一起才能最终帮助我们回答一些更本质的东西。另外,我看书很少做笔记,找得到的只有早些年对《论衡》做过的简单记录,这个习惯很不好。笔记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其对于丰富我这种记忆力只能留给最简单的表达方式的脑袋瓜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全球通史》的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选这本书来做笔记目前还没有特别的原因(毕竟还没开始看),或许读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因为不感兴趣而放弃掉,但这不重要,我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与作者观点进行对比来达到一种反省的目的,而获得这种反省是我对历史类图书的唯一要求。 看书先看前言是很重要的,要不然思维是不能进行很好的收敛的,这样就极容易产生感觉很热闹,但什么也没留下的读后感。这本书有多个版本,因为作者已然去世,第七版已然成为绝版,而这里看得也正是这一版本。前言中作者坚持了一个观点: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有一种观点的大致意思就是写史的人事实上写的是他自己时代的史学观点,没错,简单的罗列是赶不上一个历史年表来的清楚直接的,而罗列之外的东西显然是受作者本身世界观、人生观的限制的,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人本身就是受时代限制的。本书的作者显然深知这一问题,所以其并没有打算去通过对前人的批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是很务实的提出要用新的史学来帮助解决新的问题。那么最新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就是面对出现的种种社会环境等问题,人类需要从聪明的灵长类转化为明智的人类。其实,这一问题也不断被不同的人以各种方式提出:人的伦理能否战胜自身的堕落?人类的短暂寿命能否承受信息化的文明数据?我们的各种探索是以理想为出发点但能否到达幸福的终点毫无疑问,就每个人而言,这些问题并不会带来除了烦恼以外的东西,但思考的步伐不能停止。这并非出自什么法律义务而是出自责任、尊重、理想等一系列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却又不断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的东西,它并不虚无而是像斯芬克斯之谜一样会以各种伪装出现,你可以忽视但去要承受相应的后果。当然,我见到过的学历史的大都很乐观,作者也是这样。相信未来,这种生生不息的态度恰是人性中最闪光的一点(没有之一)。 OK,let'sgo. 第一编史前人类 且不论复杂的第四纪各种变化,地球终究是因为出现了人类而变得与众不同了,人类是否是进化的终点是值得思考的但却带有不小的空想色彩。人类的起源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来自非洲还是多点起源?这个问题有着各种答案,有个有意思的基因调查曾指出现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基因竟可以集中到一个来源而很多史前人的基因却莫名奇妙的消失掉了,这好像很有利于Adam与Eve的故事,但其也存在样本选取上的问题及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然而,有一点是确定的,史前人经历了从基因变化向文化进化的过渡,作者提到了一个社会矛盾: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长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这与前言中的内在思想不谋而合,当然反复提及必有其现实意义的。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了解到史前人的生活可能并不如现在一样方便,但就其生活的年代而言,其生活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文明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说到这里,我想起很多人提到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面认为原始人类似共产主义,很幸福;另一种观点则指出其存在的杀婴及崇拜传统的习俗衍射出其并不幸福。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幸福观去套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一直以来都是硬道理。当然上述状况是发生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总会有一些人不安于现状的,这很重要也很残忍。农业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了新石器时代,从结果上看我们似乎更先进了。我给先进加引号是因为这种带有对比色彩的词我一贯不喜使用,总有一种盲目的自大在里面生根发芽。农业,给了我们更大的自主的同时也加速了旧石器时代生活方式的分解,其摸索出的生产方式对于我们能够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审视规律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里作者提到了3000年前秘鲁山区的raisefieldagriculture,其培养出的作物要比我们引以为豪的现代农业生产出的作物要大得多,看到这我们并不能得出古人比我们更强大的结论,但至少提醒了我们:智慧创造可能性,可能性拯救未来。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建立了村庄之后,定居也会成为一种孕育美丽文化的新土地,这是文化多样性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史前一万年的带有平等特色的颠沛流离逐渐被稳定的家庭定居生活所取代,这会产生什么?作者在最后一章作出了描述。人性是一个说不明白的东西,性善or性恶?作者给出的描述是两种都存在的史实,所以人性是需要加一个环境限定的,加什么呢?我们的伦理能给出答案吗?只要抱定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信念与不断积累的文化传承,我相信人类会以实际行动给出一个负责任的答案的。 下一编将锁定公元500年之前的欧亚古典文明,改日继续。通过今天的阅读,我认为本书作者不啻为一个大家,因为他看的很透而这种阅读是很快乐的。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练功笔记6.24
longfo 2010-6-27 09:02
2010.6.24 学习内容: 一、纠正了正圈中的问题。主要还是手型不够标准。老师说是因为手的粘连。 二、腿部画圈脚容易动。 三、主要学习反圈。在有正圈的一点基础后,反圈学的相对轻松。 四、手要沉。松就是沉。把身体力量推出去。 五、正圈出手,反圈出肘,这很重要。 六、争取在画圈时画成一个圆。 七、后面老师讲了很多技击的要领。让我体会正反圈的各种变化和后续招式。 八、对方一个力打过来,我们就是要用一个圆把它化掉。 学习体会: 一、正反圈还有很多问题,要一点点纠正。 二、练熟练了可以双手配合起来,还有腿。 三、老师说基本的已经讲了,后面靠自己练习。加紧练习,熟能生巧。 注:正圈看手,反圈看肘讲的是一个技击方法,手走正圈打人,肘走反圈打人,而不是出手出肘。
个人分类: 武术|2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练功笔记6.23
longfo 2010-6-27 09:00
2010.6.23 学习内容: 一、今天主要学习正圈的纠正和各种动作的配合问题。 二、正圈最大的问题还是手型。手心张开小指内拢,像握着一个东西,又像一把蒲扇。手背打人。 三、腿部画圈。膝盖绕着脚心旋转,脚不能动。手脚配合,手怎么动,脚就怎么动。 四、两手配合。有一只手始终在下面保护,两个手的姿势可以将上半身保护住。两手配合讲究一个协调性。 五、两手配合其中含有很多技击的要素,有功有守。需要自己慢慢体会。 六、老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自行车的小轮前轮后轮。腿部就是大轮,负责推动,手就像前轮,腰部就像小轮,负责转动。所以力量都要从腿部发出,在腰部转换。 学习体会: 一、配合起来还是很有难度。 二、画圈还不够标准。 三、没有做到很放松。 注:关于自行车的轮子问题的比喻,还有一条特别重要,就是外力,别人打我们的力量,腰部的力量很多来源于外力,就是人蹬车的力量,外力也就是动力,腿脚算是后轮,手臂算是前轮,脚下生根,就是指的后轮。还有一些不到之处,无伤大碍,就不予纠正了。
个人分类: 武术|2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极拳第二课笔记
longfo 2010-6-21 14:38
6.21 学习内容: 1、 主要纠正画圈动作。 2、 第一个动作出手时手型非常重要。像一把蒲扇张开,手指指向眉心。出手时以手带肘,前臂放松,肘部下沉,肘部把手压出去。 3、 第二个动作肘部还是要保持下沉,不能出去。斜到肩部外侧,把别人的力量挡道外面。 4、 第三个动作手有一个旋转,手掌向外侧。像拿着一把大刀指向外面。肘部收紧,不然会被拿住。 5、 第四个动作主要问题在于手型不变。结束手指还是指向外面。 6、 在所有的动作中,手型都不能变,手腕、手臂始终成一条直线,就像一个棍子在舞。 7、 左手做的比较难,动作也不行,还要再练。 8、 看老师打了十三式。 体会: 1、 在画圈中手型非常重要,做的不好。 2、 没有在画圈中体会到放松的感觉。还停留在想动作标准阶段。 3、 十三式开了一遍基本没记住。感觉里面有挺多画圈的动作,而且有些动作看着挺别扭的,不舒展。感觉每个招式中都有进攻防守,确实蛮厉害。
个人分类: 武术|2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太极第一课学生笔记
longfo 2010-6-21 14:36
学习内容: 1、 练拳是以自己的影像为参考。太极讲究中庸,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出手打眉心,是自己的眉心。 2、 双手是门,打人靠腿。所以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出手就要把自己防守好,使对方没有进攻空间。 3、 柔韧性与力量成反比。要在柔韧性与力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4、 画圈是用来放松的。在画圈中寻找松的感觉。 5、 基本姿势。双脚齐平,稍微有点内八,膝盖向脚弯曲,腰部前突,收下巴,脊柱自然弯曲。 6、 画圈的要点是出手不出肘,收肘不收手。可以体会把对方挡在外面。 7、 肌肉旋转的力量很重要。 8、 手上的力量带到丹田,然后从丹田转移出去。 体会: 1、 最大的体会是太极对我来说不再神秘。认识到太极就是一项体育运动,一种锻炼方式,一种武术技巧。 2、 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技击还是有很多技巧。平时感觉自己力量也不差,打仗也不吃亏,但是和练过的人一比,真是差太远。 3、 回来自己练习,在画圈中确实体会到放松的效果,感觉气很顺。希望能够体会到太极放松的要点。 4、 画圈中手型还是不大对,老师讲解与技击结合,结果让我脑子比较糊涂。明天再找老师纠正。
个人分类: 武术|2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5.17 笔记
liangqunlu 2010-5-17 22:28
今天开始准备论文了。小boss找了两张照片,组化的切的不够好,于是用不了,还有一张重要的是打分的那张图,她在找。 下午去鼠房换茶。和小boss商量着,看啥时候能开始免疫。她今天杂事太多,没有准备好,于是说好明天。不过,也不一定,今天在鼠房看到了小虫子,很小的白色的。晚上洗澡到现在,意外背上长了一个包,身上一直觉得有虫子咬,唉,明天的实验再看看能不能做了。 小boss说,回来后可以先把论文的前面背景先写,实验结果部分暂时放着。觉得那个还不是很急,晚上稍微在查苦丁茶的这个实验,ppt的框架写好了,还需要加工。 想这周五汇报这个工作。整理起来才发现了问题。我没有很多的理论依据。老鼠的选择,免疫次数、时间的确定,觉得这些都不是需要很苛刻的条件,选什么都无所谓。但是,这个理由,我都无法说服自己。不知道要怎么说服别人。还有,还是不知道怎么讲能把这个课题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go on ING~
个人分类: 笔记|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
ecoway 2010-4-25 20:52
第一篇 Ready Go!!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TeX Live 2009笔记(1)——入门介绍
jerry916 2010-4-24 11:08
TeX Live 2009 是对中文支持有较大改进的一个版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一如 2007, 2008 版本,TeX Live 2009 有中文版本的安装使用指南 ,强烈建议在提问前把相关章节好好看看,这份指南主要叙述的是和中文无关的一些通用的问题。 然后 TeX Live 2009 的中文支持主要分为两部分,基于 XeTeX 的,和基于传统 CJK 宏包的。(我这里只讨论 LaTeX 的,如果你希望尝试 ConTeXt 和 luatex,可以参考 Li Yanrui 的 blog ,他有很详细的介绍。) 基于 XeTeX 的方案 ----------------- 这是我们推荐的方案,又可分为高层与低层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需求的用户。 首先,安装所需的宏包: sudo tlmgr install xecjk ctex 高层的方案是使用 ctex 宏包自带的文档类,例如原来用 article 文档类的就改用 ctexart 文档类,原来用 book 文档类的就改用 ctexbook 文档类,这样绝大部分你会遇到的中文问题,比如字体设置、hyperref 的调用、章节标题的设置等等,都自动为你解决了。详情可以看 ctex 宏包的文档 。下面是一个小例子: \documentclass{ctexart} \begin{document} 你好,TeX Live 2009! \end{document} 默认情况 (winfonts) 下,你需要宋体 (SimSun)、仿宋 (simfang)、黑体 (simhei)、楷体 (simkai)、隶书 (LiSu)、幼圆 (YouYuan) 这六套 Windows 字体,如果你的字体不全,可以编辑 ctex-xecjk-winfonts.def 文件 (用 kpsewhich 来找) 来修改设置,也可以选择 Adobe Reader 等软件所带的 Adobe Song Std, Adobe Heiti Std, Adobe Kaiti Std, Adobe Fangsong Std 四款字体,这时需要给 ctexart 加上 选项。又或者,你可以不用这些预置的字体,使用 选项,然后参考 ctex-xecjk-winfonts.def 文件,自己定义对应各个 CJK 字体族的字体。 低层的方案则是用原来你自己的宏包,结合 xeCJK 宏包来配置字体,下面是一个小例子: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xeCJK} \setCJKmainfont{SimSun} \begin{document} 你好,TeX Live 2009! \end{document} 当然,你得有 SimSun 这个字体。 不管选用高层的还是低层的,都可以直接用 xelatex 命令直接编译你的文档。 传统 CJK 方案 ------------- 传统 CJK 方案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以前的文档存在的。也分为两种,高层方案也是使用 ctex 宏包,低层方案和原来的文档一样,直接用 CJK 宏包。 使用 ctex 宏包的例子和前面用 ctexart 的那个完全一样: \documentclass{ctexart} \begin{document} 你好,TeX Live 2009! \end{document}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还得安装 zhmetrics 宏包。另外,如果文档保存的编码是 GBK,必须添加 选项,否则用 UTF-8 编码的也建议用 选项。 可以看出,用高层方案最大的好处是文档代码可以最大限度地不修改就能换用不同的 TeX 引擎。 低层方案与原来的做法的区别是,需要载入 zhwinfonts,使用 zhwinfonts 定义的字体,而不是原来自己去生成字体的映射文件,这样要简便很多: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CJK} \input zhwinfonts \begin{document} \begin{CJK}{GBK}{zhsong} 你好,TeX Live 2009! \end{CJK} \end{document} 注意,这里用了 zhsong 这个字体族而不是 song,为了避免和 CJK 宏包原来定义的冲突,我们定义的所有字体族都带 zh 前缀。 对于上述这两种情况,你都可以使用 latex 编译,用 dvipdfmx 生成 pdf。 除 了上述的 zhmetrics, ctex, xeCJK 宏包以外,我们还在 CTAN/TeX Live 中提交了 zhspacing, CJKpunct, zh-luatex 等宏包,ctex-faq, lshort 中文翻译等文档,以上工作都需要感谢参与维护 ctex-kit 的全体开发者,为 ctex-doc 贡献内容的全体作者,也欢迎你参加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帮助进一步改进 TeX 的中文支持。 http://www.tug.org/texlive http://www.tug.org/texlive/doc/texlive-zh-cn/texlive-zh-cn.pdf http://liyanrui.is-programmer.com/ http://tug.ctan.org/tex-archive/language/chinese/ctex/doc/ctex.pdf http://code.google.com/p/ctex-kit http://code.google.com/p/ctex-doc TEX 的扩展版本 原始的Knuth TEX 本身的开发已经冻结了,仅仅修改除去发现的极其少量的错误。它在TEX Live 中仍然作为tex 程序出现,在可见的未来也仍然如此。TEX Live 包括了一些建立在TEX 基础上的扩展程序: 1、e-TEX 为TEX 增加了一套新的原语(primitive)。(包括宏展开,字符扫描,mark 的分类,额外的调试功能,等等) 以及用于双向排版的TEX--XET 扩展模式。在默认模式下, e-TEX 是与原始的TEX 100% 兼容的。参见texmf-dist/doc/etex/base/etex_man.pdf。 2、pdfTEX 在e-TEX 扩展的基础上构建,在DVI 输出之外增加对PDF 输出的支持,以及许多其他的扩展。这是针对etex, latex 或pdflatex 这些格式使用的缺省程序。可以在texmf/doc/pdftex/manual/samplepdf/samplepdf.tex 找到展示部分功能的例子。 3、LuaTEX 是pdfTEX 指定的后继者,而且对pdfTEX 保持大部分(但不是完全地) 向下兼容。它也希望包含Aleph (见后) 的功能,尽管在技术上未必与它兼容。它内置的Lua 语言解释器(http://www.lua.org) 为许多棘手的TEX 问题提供了优雅的解决方案。当以texlua 命令执行时,它就像一个标准的Lua 解释器一样工作,所以,LuaTEX 在TEX Live 中也被作为Lua 程序的解释器。见http://www.luatex.org 和texmf-dist/doc/luatex/luatexref-t.pdf。 4、XeTEX 通过第三方库,增加对Unicode 输入文本和OpenType 字体的支持,能够直接使用系统字体。参见http://tug.org/xetex。 5、 (Omega) 基于Unicode (16 位字符集),因而同时支持处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它同时还支持所谓的 Translation Processes (OTP), 用于对任意输入进行复杂的变换操作。Omega 现在已经不作为单独的程序出现在TEX Live 中了;改为只支持Aleph 6、Aleph 将 与e-TEX 扩展合并到一起得到的。在texmf-dist/doc/aleph/base 可以找到一些简短的文档。 TEX Live 中其他的一些常用程序: 1、bibtex 参考文献支持。 2、makeindex, xindy 索引支持。 3、dvips 将DVI 转换为PostScript。 4、xdvi X Window System 下的DVI 阅读器。 5、dvilj HP LaserJet 系列打印机的DVI 驱动。 6、dviconcat, dviselect 从DVI 文件中复制和粘贴页面。 7、dvipdfmx 将DVI 转换为PDF,是(前面提到过的) pdfTEX 的一套替换方案。参见ps4pdf 和pdftricks软件包以了解其他的方案。 8、psselect, psnup, . . . PostScript 实用程序。 9、texexec, texmfstart ConTEXt 和PDF 处理工具。 10、tex4ht TEX 到HTML (还有XML 等其他格式) 的转换器。
个人分类: Paper|8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榆林小记
sstone2009 2010-4-22 23:47
4月21日中午到达榆林。火车在站外不远处停了一个多小时,才缓缓开进站。原来,车站在修建,只有一个站台。从简陋的站台往外走,天飘着雨,一阵急一阵松的。车站广场停了不少的出租车,但好像都是去比较远的地方,司机们不停地询问乘客去哪里,乱糟糟的样子。我们随人流继续往外走,一直走到车站前的大路边。只有两路公交车停在旁边,都不去我们要去的地方。好不容易拦到一辆空的出租车,她说两个人15元。然后,开到转弯处,说还要拉2人。果然拉到两个人,一人要10元。在其他两个乘客下车后,车又前行了大约三四十米,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去办事的途中,看到一个学校的名字叫榆林苏州中学。这让我很是奇怪,只是一种巧合,还是这是与苏州中学的合作的缘故? 看了两所医院,一所是榆林市中医院.北方医院,另一所是第二医院。前一所规模小些,大约有三四百张床位,但也是三级甲等医院;后一所规模比较大,病房条件、医院环境显然要好得多,但比起沿海城市的医院来,还是有些差距。 夜幕降临已有时辰了,街灯霓虹已经把城市点燃。我们走到老街上,青石似的地砖,两边是仿古的建筑,街中心立着几处鼓楼牌楼式的建筑,一个叫万佛楼、一个叫文昌阁,往北还有一处,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飞檐,街的南头是一段城墙和一堵城门,上面隐约可见南门两字。 大家都说榆林很富,把西安的房价炒得很高。有人还说,榆林人在西安买房不是一套一套买,而是一幢一幢买。出租车司机纠正说,不是榆林人,是神木、定边人。 榆林的城市建设、道路次序,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地级市,仿佛只是刚刚开始起步的一个城市。在我们所住宾馆前的路正好是最繁华的一条路,人行道上小贩一早就有,一直摆到晚上,有吃的、有小商品、有廉价服装。行人络绎不绝。 次日中午1点20分,我们乘坐的去银川的巴士终于开动了,不久我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只感觉到车停停开开,还有人上车来。到达银川,已经7点了。
个人分类: 随笔|2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终报告笔记-1
heimei4476 2009-12-28 00:46
无论做什么都得考虑投入产出比,如果投入太多,产出太少,是很浪费的。 现在做的东西将来是有机会产业化的,是有意义的。以前看一个产品,只是想当然觉得它就是有,没有想过其实背后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现在多遇到点困难,多学点东西是好的,不仅要会用仪器,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也要会用基本的方法做。 做的东西要有创新点 搞研究的状态,博士生的状态? 没有好的结果也可以写到论文里,作为后面能产生好的结果的想法进行铺垫。 实验室工作跟主流工作结合起来,否则不容易出成果,也很难拿到经费支持。 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做。有些东西研究它的论文已经发表了一两百篇了,有很多个团队在做,这样做下去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做,是很糟糕一件事情。 心太大,好高骛远不好。年轻时候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候,但不足在不经过刻苦学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主攻方向的判断力失误。 记得以前在做毕业论文的导师讲过有两点很重要: 一、 跟人相处,打交道的技能,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任何人都能够在这方面得到进步。这不仅利于实验室内部间交流信息,而且对于赢得课题经费,得到发展的机会来说也很重要。 二、 有眼光把握方向,现在政府最关注的、科学界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果不能把握住关键,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文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献检索之会议检索笔记
putin24 2009-11-18 18:54
文献的类型分为:期刊、学位论文、会议、专利; ISI Proceedings包含着工科和社科会议论文; 1.外文会议(全文) ACM(美国计算机协会)、AIAA(美国航工工业)、AIP(物理)、ASCE(土木)、 IEL、 ImechE(机械) 、OSA(光学理论)、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2.外文会议(摘要) CPCI-S, CPCI-SSH是web of science两个会议录引文检索的字库; BIOSIS(BP)生物、 InSPEC科技、 EI工程、 SciFinder Scholar(CA)化工化学; OCLC First Search的子库:用户数限制,具有欧洲学位论文等; Papers First proceedings 3.中文会议(全文) 万方会议数据库-西文会议(在中国召开的英文文献) CNKI 读秀会议论文(文献传递功能),比较有特色; 4.其它注意事项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www.meeting.edu.cn 国外学术 www.techexpo.com/events/ www.conferencealerts.com/index.htm 搜索引擎使用范式: and 主题 and 时间
个人分类: 学术笔记|3297 次阅读|3 个评论
錢鐘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楊絳]
jiangjinsong 2009-10-10 22:06
錢鐘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 《錢鐘書手稿集》序 ● 楊絳 許多人說,錢鐘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 神 。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 Bodleian 他譯為飽蠹樓)讀書時養成的。因為飽蠹樓的圖書向例不外借。到那裏去讀書,只准攜帶筆記本和鉛 筆,書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跡,只能邊讀邊記。鐘書的 飽蠹樓書記 第一冊上寫著如下幾句: 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與絳約間日赴大學圖書館讀書,各攜 筆劄,露鈔雪纂、聊補三篋之無,鐵畫銀鉤,虛說千毫之禿,是為引。 第二冊有題辭如下: 心如椰子納群書,金匱青箱總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並無 魚。(默存題,季康以狼雞雜毫筆書於燈下) 這都是用毛筆寫的,顯然不是在飽蠹樓邊讀邊記,而是經過反芻,然後寫成的筆記。 做筆記很費時間。鐘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鐘書讀書做筆記成了習慣。但養成這習慣,也因為我們多年來沒個安頓的居處,沒地方藏書。他愛買書,新書的來源也很多,不過多數的書是從各圖書館借的。他讀完並做完筆記,就把借來的書還掉,自己的書往往隨手送人了。鐘書深諳 書非借不能讀也 的道理,有書就趕緊讀,讀完總做筆記。無數的書在我家流進流出,存 留的只是筆記,所以我家沒有大量藏書。 鐘書的筆記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裏出出進進,幾經折磨,有部分筆記本已字跡模糊,紙 張破損。鐘書每天總愛翻閱一兩冊中文或外文筆記,常把精彩的片段讀給我聽。我曾想為他補裰破舊筆記,他卻阻止了我。他說: 有些都沒用了。 哪些沒用了 呢?對誰都沒用了嗎?我當時沒問,以後也沒想到問。 鐘書去世後,我找出大量筆記,經反復整理,分出三類。 第一類是外文筆記(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極小部分是鐘書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 本以及原文的頁數。他讀書也不忽略學術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重要論文,他讀後都做筆記,並記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鐘書自從 用了 。但是對於學習外國文學的人,對於研究錢鐘書著作的人,能是沒用嗎? 第二是中文筆記。他開始把中文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識份子第一次受 思想改造 時,他風聞學生可檢查 老先生 的日記。日記屬私人私 事,不宜和學術性的筆記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記部分剪掉毀了。這部分筆記支離破碎,而且都散亂了,整理很費功夫。他這些筆記,都附帶自己的議論,亦常 常前後參考、互相引證。以後的筆記他都親自記下書目,也偶有少許批語。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的數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類是 日劄 鐘書的讀書心得。日劄想是 思想改造 運動之後開始的。最初的本子上還有塗抹和剪殘處。以後他就為日劄題上各種名稱,如 容安館日劄 、 容安室日 劄 、 容安齋日劄 ;署名也多種多樣,如 容安館主 、 容安齋居士 、 槐聚居士 等等;還鄭重其事,蓋上各式圖章。我先還分門別類,後來才明白,這 些 館 、 齋 、 室 等,只是一九五三年 院系調整 後,我家居住的中關園小平房(引用陶淵明《歸去來辭》 審容膝之易安 )。以後屢次遷居,在鐘書 都是 容膝易安 的住所,所以日劄的名稱一直沒改。 日劄共二十三冊、二千多頁,分八百零二則。每一則只有數目,沒有篇目。日劄基本上是用中文寫的,雜有大量外文,有時連著幾則都是外文。不論古今中外,從博 雅精深的歷代經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說院本,以至村謠俚語,他都互相參考引證,融會貫通,而心有所得,但這點 心得 還待寫成文章,才能成為他的著作。《管 錐編》裏,在在都是日劄裏的心得,經發揮充實而寫成的文章。例如:《管錐編 楚辭洪興祖補注》十八則,共九十五頁,而日劄裏讀《楚辭》的筆記一則,只疏疏 朗朗記了十六頁;《管錐編 周易正義》二十七則,共一百零九頁,而日劄裏讀《周易》的筆記,只有一則,不足十二頁;《管錐編 毛詩正義》六十則,共一百九 十四頁,而日劄裏讀《毛詩》的筆記二則,不足十七頁。 鐘書在《管錐編》的序文中說: 遂料簡其較易理董者,錐指管窺,先成一輯 、 初計此輯尚有《全唐文》等書五種,而多病意懶,不能急就。 讀《全唐 文》等書的心得,日劄裏都有。他曾對我說: 我至少還想寫一篇《韓愈》、一篇《杜甫》。 這兩篇,想是 不易理董者 ,再加 多病意懶 ,都沒有寫出來。 日劄裏的心得,沒有寫成文章的還不少呢。 這大量的中、外文筆記和讀書心得,鐘書都 沒用了 。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我應當盡我所能,為有志讀書求知者,把鐘書留下的筆記和日劄妥為保存。 感謝商務印書館願將錢鐘書的全部手稿掃描印行,保留著手稿原貌,公之於眾。我相信公之於眾是最妥善的保存。但願我這辦法, 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 楊絳敬序二 ○○ 一年五月四日(此文為《錢鐘書手稿集》序,主標題為編者所加。《錢鐘書手稿集》,商務印書館出版) 免責聲明:轉帖內容不代表本人觀點。 本人觀點微不足道。 看帖有風險,讀者須謹慎。 ================= 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致志反科學!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186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食笔记 (You should know the SOLAR Eclipse)
baoyu 2009-7-21 20:02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2009年7月22日(明天)日食过程演示图 2008年8月1日日食过程演示图,与第一张比照 日全食过程 日食笔记 ( You should know the SOLAR Eclipse ) by Baoyu 对于日全食,从食既到生光只有三、四分钟,有时不到一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7 月 22 日(明天),本世纪最长、中国人受影响最多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将在长江流域 11 个省市自治地显现,此次日全食覆盖人口将超 3 亿,日食带达上万公里(始于南亚 经东亚——中国、东太平洋、到南太平洋结束)。 下次日全食出现在我国的时间是 2034 年,在新疆和西藏一带,但是时间比较短;再下一次则是 2035 年北京日全食。 主要城市 日全食 预报(北京时间 2009 年 7 月 22 日) 地名 初亏 全食始 食甚 全食终 复圆 上海 8:23:25 9:36:44 9:39:16 9:41:49 11:01:36 重庆 8:07:54 9:12:59 9:15:08 9:17:17 10:30:34 苏州 8:22:21 9:35:13 9:37:41 9:40:10 10:59:41 杭州 8:21:26 9:34:11 9:36:55 9:39:40 10:59:21 合肥 8:18:39 9:30:48 9:31:48 9:32:49 10:52:07 武汉 8:14:53 9:23:56 9:26:39 9:29:24 10:46:15 成都 8:07:05 9:11:06 9:12:47 9:14:29 10:26:22 主要城市 日偏食 预报(北京时间 2009 年 7 月 22 日) 地名 食分 初亏 食甚 复圆 北京 0.72 8:25 9:31 10:44 长春 0.58 8:40 9:45 10:53 哈尔滨 0.52 8:45 9:47 10:51 南京 0.99 8:20 9:34 10:54 郑州 0.90 8:16 9:26 10:43 昆明 0.88 8:03 9:08 10:22 西安 0.90 8:12 9:20 10:34 乌鲁木齐 0.49 8:21 9:10 10:03 台北 0.84 8:23 9:40 11:04 香港 0.75 8:14 9:25 10:45 澳门 0.74 8:13 9:24 10:43 如何观测日食? 1 必须配戴专业滤光镜,不可以用肉眼直视太阳。 2 通常可用一块涂了黑的玻璃放在眼睛前面看(或者把玻璃放在烟火上面熏黑)。墨层的厚度要均匀,能使眼睛透过它而看到太阳成为古铜色,看上去既不刺眼,又能看清楚。 3 把加了墨汁的水倒人盆中,观看映在水中的太阳。 4 也有的拿完全曝光的相片底片,几个叠在一起观看。 5 用望远镜观看的人,必须在镜片前加上滤光片,原理也同样是为了减弱太阳光, 使它不致烧伤眼睛。但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把眼睛凑近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否则就会把你的眼晴烧伤。在不观测时,不要将望远镜或相机指向太阳,并须盖上镜头盖,以免镜头过分吸热,导致爆裂。 倍利珠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 “ 钻石 ” ;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 “ 指环 ” ,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倍利珠(倍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重力异常低谷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将产生感应引力的理论概念,得到日食期间的重力异常低谷现象的支持。该重力低谷与月球插入或离开日 - 地形成的锥形区有关,对应量与月球使日 - 地系统运动状态的变化量有关。 7 分 31 秒 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 7 分 31 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 12 分 24 秒。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为了延迟观测日全食的时间,他乘坐超音速飞机追赶月亮的影子,使观测时间延长到了 74 分钟。 最古老的日食记录 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观测日冕的唯一机会 全食是在地面上观测日冕的唯一机会,所有的日全食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当日全食的时候,月亮把太阳正好给遮住了。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很光亮的,但是太阳旁边实际上有一层日冕的结构。日冕是很暗的,它的光亮度只有日面的百万分之一到二,所以日常看不到。当日全食正好把这个光遮住,旁边很漂亮的日冕就会看到。 食 食 " 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 食分 以太阳的直径作为 1 ,如果食分为 0.5 ,这就表示太阳的直径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为 1 ,那就是太阳的整个圆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显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于 1.0 的,日全食的食分是 1.0 。 全食带 平均每 200 ~ 300 年,某一地区或城市才有机会被全食带扫过。全食带是一条宽度不过二三百千米,长约数千到 10000 千米的狭窄路径 ( 有时全食带的宽度甚至只有几千米 ) ,只有在全食带扫过的地区才能看见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发生。全食带的两旁是较广阔的半影扫过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内可见偏食。月球在地面上形成的本影区,在地面的西边缘开始形成,自西向东扫过的地带称为全食带,在东边缘结束。 环食多于全食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 (373293 公里 ) 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384400 公里 ) ,就整个地球而方,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日食共有三种 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小问题:月食有几种? 日食频率 据统计,在公元前 1207 年到公元 2161 年的 3368 年中,全球共计会发生日食 8000 次,平均每百年约有日食 237.5 次,其中偏食 83.8 次,环食 77.3 次,全食 65.9 次,全环食 10.5 次。相比之下,月食出现的频数要比日食来得少,在上面提到的 3368 年中,共计发生了 5200 次月食,每百年平均仅有 154.4 次。 日食共有三种 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小问题:月食有几种? 五种食象 一次日全食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时期。其中,初亏是月球靠近太阳之时,月球的视圆面第一次和太阳视圆面相外切的时刻,代表日食开始;食甚,月球中心和太阳中心距离最近的时刻,此时,看到太阳被遮掩的部分最大。日全食时,食甚即为太阳被完全遮住之时;复圆,月球的视圆面第二次和太阳视圆面相外切的时刻,即该地方见食结束。 因此日全食有五种食象: 1 .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 “ 接触 ” 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 “ 外切 ” ,是日食的开始; 2 .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 “ 内切 ” 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 3 .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 4 .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 “ 内切 ” 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5 .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 “ 接触 ” 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 “ 脱离 ” 太阳,日食结束。 三种食象 偏食只有初亏、食甚与复圆 3 种食象。 日食必发生在朔日 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影响日食和月食出现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 5°09′ 的夹角,并且随时发生变化。只有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 参考文献: 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http://www.bssti.net/kpzc/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78 今年的全日食是什么时候? http://wenwen.soso.com/z/q144553297.htm?rq=144079442ri=5uid=0ch=w.xg.lldjj 什么叫日食? http://wenwen.soso.com/z/q144079442.htm 发生日月食的复杂条件 http://www.kexuemag.com/artdetail.asp?name=1310 感应引力的天文观测证据 http://forrootbasic.51.net/wytk/jbxhzy/gyyltwzhch/gyyldtwgcshj.htm 日食地图 http://ditu.google.cn/maps/mpl?moduleurl=http://chinamaps.googlecode.com/svn/trunk/apps/eclipse/mapplet.xml
个人分类: 科学自然|7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要开博了
haiyanphys 2009-4-26 12:56
想要开博了。本来没有很主动的愿望,但是前两天收到科学网的邀请。当然我知道他们给很多人都发了这样的 mail ,我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敢自作多情。作为一个有(专)业、有家的女性,我对于其他事情通常都不太勤快,需要被推动一下才会去做。不过,本人一向喜欢阅读,涉猎的范围也相当不窄 甚至有些不务正业了。看得多了,不免也有一些感想。感想多了,对于自己开博也就敢想了。 回想几年前就曾收到这样的邀请,当时想都没想就让它 pass 了。可见自己这几年觉悟还是有所提高的。首先,不能光分享别人的思想,也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抛砖引玉吧,虽然是砖,也可以贡献出来让大家去批评、去讨论啊。先不去想后面的情况会怎样,做(写)起来再说。我相信,只要是从内心发出的、真诚的东西,就一定有其价值。所以决定,我将只写自己的心里话。而且,有话才写,绝不凑字数。因为,只有感动了自己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其次,也是前一项的直接推论,就算没人看,我也能把它作为自己的网络笔记啊,等老了以后可以回头来看看,免得患了老年痴呆之后什么也记不得,找也无从找起了。如果一不小心还能找到一些同好或者由此联系上一些久违的老朋友,那我不就赚了吗?!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状态的相对成熟、稳定,也想扩大一下生活的半径,捡拾起一些年轻时的爱好或者梦想。遥想当年,中学时期的我文笔可是不错的哟! 所以,既然有这样一个友好的平台,那么 why not ? 这样,我的博客就诞生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提高修养 与时俱进
ycy 2009-4-24 22:11
在与时俱进中提高修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笔记 1939 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进行了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演,并于1948年公开发表了这一著作。70年过去了,重温这本书,对于回答新形势下加强共产党员修养仍然十分必要具有重要意义。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篇从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要对自己进行改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在革命实践中改造自己、进行自我修养是共产党员进步的必要条件两个方面解释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特别的,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提到共产党员需要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才能避免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 这样的表述在今天看来尤为重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新胜利。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绝大部分共产党员都能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然而,一小部分共产党员在新形势下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改造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不能埋头苦干、不能默默奉献,而是或精神空虚、或贪污腐化,完全失去了共产党员的党性,直至滑向犯罪深渊,严重败坏了党员形象,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和党的血肉联系,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会动摇党执政的基石。 客观上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存在有待进一完善的环节,这确实给一部分共产党员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巨大变革也给共产党员了解、适应客观世界,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造和学习带来了较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员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更显得非常必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样,共产党员自身的修养也应该适应现实社会与共产主义事业的新变化。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这一阶段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共产党员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和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中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主动对加强自身学习和改造,始终保持党性。 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个人分类: 社会问题|2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努力吧,老天不会亏待你”
cutefay 2009-1-14 17:46
今天导师给我们开了个会,跟我们交流他的思想。在以前的博文中我提到我导师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人,他最近半年很喜欢跟我们交流他的思想,他还经常让我们写交流心得体会,虽然我们有时候不想写心得体会,但是真正好好静下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比起用这段时间在实验室里瞎忙活,要受用的多。 今天导师教导我们说,他中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每天都会给他们讲一句话:同学们,努力吧,老天不会亏待你。他经过这么多年的体会,觉得这句话虽然很朴实,但是非常受用。导师跟我们提起这个,是希望我们自己能够抓紧时间做科研,因为科研毕竟是自己的事情,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无论将来是想搞科研还是不想搞科研,首先都要面临毕业,要毕业,就要好好做好科研工作,勤奋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 其实导师说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从小到大一直被教导要勤奋刻苦。勤奋也是一种好习惯,勤奋刻苦是任何人想做就能做到的,而往往只有少数人做到了,并且往往是这少数人最后成为社会的精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当外界的压力不强的时候,自己的约束力也比较差,就会懒散。所以,上属对下属往往是通过催促和督促来让下属干更多的活儿,在企业是这样,搞科研也是这样的。催促和督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限定工作时间,另外一种是限定工作量。我周围的很多导师往往喜欢用第一种方式来督促学生,例如上班打卡,限定工作时间,对时间管理得很严格。其实,这种方式是很不科学的,很多学生看似是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里,很勤奋,但是可能是在实验室里磨洋工不务正业,结果过了好几个月,也出不来很多成果。前几天跟其他一个实验室两个小师弟聊天,他们说,他们导师终于觉悟了,终于发现对时间的约束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于是改为以工作量来作为考核指标了,不再对学生的时间限定很死。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时间可以安排地更自由一些,例如白天的时候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出去办,为了完成规定的工作量,晚上和周末再好好加班。 不过,关键还是看自己的约束力,别人的催促毕竟是外因。我做科研的一个体会是,往往自己主动去做一件事情的效率比起被动做事情效率要高很多,所以还是要养成主动做事的习惯,不要总等着导师催促。 导师今天还给我们讲到了一个现象的内涵和外延。导师所说的一个现象的内涵指的是这个现象的机理;外延是指和这个现象相关的其他现象。导师说,做科研,对外延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们实验室有的同学做一种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那么他应该想想这个课题的外延,就是做这种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这套理论和方法是否可以运用在其他类似生物质资源上,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举一反三,那么这个人不仅仅是这个小小的课题的专家,他拥有的是一个平台,有了平台,就可以做很多其他类似的科研工作。导师是希望我们平时多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要多读一些看似无关却相关的文献,才能够开拓自己的科研思路。 还有,以前他经常教导我们看问题要善于联想,例如看到一张白纸,我们做生物质资源的人应该看到的不仅仅是白纸,而是要看到纤维素;再例如,看到一个矿泉水瓶子,要联想到是否能够用秸秆等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来生产这种矿泉水瓶子的材料。 最后他又谈到这种思考也是要勤奋刻苦才行,只有在科研上勤奋刻苦,才能够经常去这样思考。导师说得很对,我虽然平时很爱思考,但是我心思不在科研的时候,就很少有科研思路;而当我把心思用在科研的时候,思路会清晰多了。 今天中午我们实验室好多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谈论起饭桌上的饭菜,就联想到我们课题组做的东西,并且还在分析一些饮食现象的机理。有位同学开玩笑地说:导师如果听到我们的谈论会高兴死的,他就希望我们能够经常这样。 以前的几篇和导师教导相关博文 我的导师一个思维活跃的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609 科学研究,往往不会太完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6051 要想获得先要付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596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6168 次阅读|8 个评论
wkzhang 2008-7-23 10:37
今天要开始在科学网写博客了,开宗明义,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在科学网写博客呢? 一直以来我还是蛮喜欢作读书笔记和读paper笔记的呢,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写在书上,写在paper上或者写在笔记本上。后来师姐说也可以整理在ppt里面,也很是实行了几年,我始终认为这些记录对我自己理解和记住那读过的重要的东西很有帮助。并且我自己很有点敝帚自珍的味道,博士毕业的时候把几乎所有自己买的书和仔细读过的paper都运回了老家,期望哪天天想翻的时候还可以看看自己之前怎么想的。 最近几天实验室激光器坏了,只好读读paper,读paper的时候意识到这两年虽然也读了不少paper,但是读的比较散,不象作博士的时候还是更系统一些,发现不知道该在哪里做笔记了。联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些科学方面的blog经常把一些paper里新奇的东西写在网上。想想也是个好主意,呵呵。就打算在科学网弄个二亩三分地,自己慢慢耕作起来吧。 所以本博客的内容将主要是一些我近期读过的paper的简单的笔记,也许会包括一点我的评论。如果碰巧那篇文章您感兴趣也读了,能给我更好的意见评论,我就感激不尽了。 是为序! 张文凯 07/22/200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