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台湾地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6年USNEWS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材料科学学科上榜情况
idmresearch 2015-12-5 14:34
2016 年USNEWS大学分学科排名中,中国(含港澳台)大学在材料科学学科领域上榜学校达50所,占全球所有上榜学校的五分之一,是中国大学上榜最多的学科领域。其中,大陆地区有40所高校上榜,香港、台湾地区各5所。 上榜高校中,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表现最为突出,均进入了全球前10,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9位。这一领域中,进入全球TOP100的学校有31所,进入TOP50的学校也有16所之多。材料科学学科中国上榜高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6 年USNEW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材料科学学科上榜名单 国内排名 学校 学科排名 分数 地区 1 复旦大学 3 95.1 大陆 2 清华大学 9 90.3 大陆 3 北京大学 13 88.1 大陆 4 上海交通大学 16 86.1 大陆 5 浙江大学 18 84.7 大陆 6 国立台湾大学 22 81.8 台湾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7 80 大陆 8 国立清华大学 28 79.3 台湾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31 77.9 大陆 10 吉林大学 37 76.2 大陆 11 香港科技大学 40 75.7 香港 12 南京大学 42 74.2 大陆 13 香港城市大学 44 73.5 香港 14 北京科技大学 48 72.5 大陆 15 华中科技大学 49 72 大陆 16 中山大学 50 71.8 大陆 17 武汉大学 51 71.5 大陆 18 中南大学 53 71.3 大陆 19 西安交通大学 56 70.6 大陆 20 大连理工大学 67 69.1 大陆 21 四川大学 69 68.6 大陆 22 苏州大学 70 68.4 大陆 23 国立交通大学 72 68.1 台湾 24 香港理工大学 75 67.6 香港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8 66.9 大陆 26 香港大学 85 66.4 香港 27 北京理工大学 89 65.9 大陆 28 南开大学 89 65.9 大陆 29 北京化工大学 92 65.5 大陆 30 厦门大学 92 65.5 大陆 31 东南大学 97 65 大陆 32 天津大学 101 64.2 大陆 33 武汉理工大学 102 64 大陆 34 香港中文大学 105 63.5 香港 35 东华大学 114 62.5 大陆 36 西北工业大学 114 62.5 大陆 37 上海大学 117 62.3 大陆 38 东北大学 128 61.3 大陆 39 山东大学 137 60.6 大陆 40 华南理工大学 143 59.9 大陆 41 华东理工大学 143 59.9 大陆 42 国立成功大学 143 59.9 台湾 43 同济大学 148 59.1 大陆 44 重庆大学 163 56.4 大陆 45 兰州大学 171 55.5 大陆 4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9 52.1 大陆 47 湖南大学 219 51.1 大陆 48 北京理工大学 226 50.6 大陆 49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236 49.6 台湾 50 华东师范大学 250 48.2 大陆 (作者:张婉怡,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本文相关数据由人工查询整理所得,如有错漏,敬请指正。WeChat ID: idmresearch)
个人分类: 大学排名|4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质检总局提醒慎食台湾地区产相关食品
gdn 2014-9-6 23:17
国家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慎食台湾地区产相关食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近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发布了“强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收购了大量劣质油用于生产“全统香猪油”,销售给多家下游用户用以生产食品,并公布235个下游用户名单,且已确认77个用户使用了上述问题猪油。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与台湾地区有关方面联系,请其进一步提供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受影响的企业和品牌、对大陆出口情况等。   经检验检疫机构初步核查,大陆没有“全统香猪油”进口。国家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暂停受理上述235个用户产品的报检,全面排查以往进口记录,如有进口,立即下架召回。   国家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慎食通过各渠道购买的上述235个可能使用了问题猪油的用户生产食品。 文章关键词: 地沟油 食品
1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发现全球首例H6N1禽流感病毒患者:2013年流感流行变强
杨学祥 2013-6-24 11:25
台湾发现全球首例H6N1禽流感病毒患者 作者:陈海波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3-6-24 9:40:54选择字号:小 中 大 近日媒体报道,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H6N1禽流感病毒患者。针对此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日前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21日下午,他们接到台湾地区卫生部门通报,确定一名已痊愈出院的年轻女性患者为H6N1病毒感染者,这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这种病毒,患者的34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检出H6N1禽流感病毒。卫计委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大陆还没有发现这种病例,H6N1在家禽中存在广泛,致病性和传播力都比较低,大家不必恐慌;但由于这次是首次在人类身上发现,还没有找到致病源头,卫计委将密切关注。 据介绍,H6N1为普遍存在家禽间的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此前全球未曾发现人类感染病例。台湾疾病管制局近日表示,5月20日接获某医院通知,一位轻微肺炎病患的呼吸道检体,分离出无法次分型的A型流感病毒,进一步检验并进行基因定序是H6N1流感病毒,该患者从未离台,也无相关禽鸟接触史。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6/279259.shtm 2012-2013年流感大流行变强的可能性 2010-5-1 07:41|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流感爆发,周期 点评: 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一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处于太阳黑子极值年;当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严重低温冻害。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2012年厄尔尼诺已经发生,流感增强值得关注。 ​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 杨学祥 )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2? 2019?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2.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3.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7. 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113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832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近十年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学科中国学者SCI发文居前50位期刊
marvin 2012-10-29 10:18
2002-2012 年 SCI 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论文 1,118,850 篇(截至到 2012 年 10 月 27 日 按出版年统计),其中 气象学与大气科学 (Meteorology Atmospheric Sciences) 学科论文 7814 篇,包括学术论文 7655 篇、会议论文 330 篇、综述 73 篇、社论 43 篇、更正 35 篇、通讯 7 篇、会议摘要 1 篇等。 7814 篇文章共发表在 126 种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学科期刊上,其中 Elsevier 出版的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大气环境》 刊登了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 973 篇,中国学者在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学科 126 种期刊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见表一。 表一 2002-2012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2011 年影响因子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大气环境》 3.465 973 12.452 % 2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大气科学进展》 中国 0.987 972 12.439 % 3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 3.021 785 10.046 % 4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空间研究进展》 1.178 434 5.554 % 5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气象学报》中国 0.534 326 4.172 % 6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大气化学与物理学》 5.520 297 3.801 % 7 Journal of Climate 《气候杂志》 4.097 277 3.545 % 8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水、空气与土壤污染》 1.625 246 3.148 % 9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热带气象学报》中国 0.313 212 2.713 % 10 Atmospheric Research 《大气研究》 1.911 199 2.547 % 表二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 50 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973 12.452 % 2.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972 12.439 % 3.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785 10.046 % 4.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434 5.554 % 5.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326 4.172 % 6.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97 3.801 % 7. Journal of Climate 277 3.545 % 8.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46 3.148 % 9.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12 2.713 % 10. Atmospheric Research 199 2.547 % 11. Disaster Advances 189 2.419 % 12. Annales Geophysicae 163 2.086 % 13.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154 1.971 % 14.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36 1.740 %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135 1.728 % 16. Natural Hazards 129 1.651 % 17. Climate Dynamics 118 1.510 % 18. Journal of the Air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09 1.395 % 19.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 Terrestrial Physics 106 1.357 % 20. Climatic Change 97 1.241 % 21.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97 1.241 % 22. Monthly Weather Review 94 1.203 % 23.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89 1.139 % 24.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85 1.088 % 25.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83 1.062 % 26. Radio Science 82 1.049 % 27.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71 0.909 % 28.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68 0.870 % 29.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63 0.806 % 30. Climate Research 61 0.781 % 31.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60 0.768 % 32.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52 0.665 % 33. Tellus Series B 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eorology 49 0.627 % 34.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 47 0.601 % 35.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47 0.601 % 36.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46 0.589 % 37. 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 44 0.563 % 38.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44 0.563 % 39.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43 0.550 % 4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42 0.537 % 41. Climate of the Past 38 0.486 % 42.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33 0.422 % 43. Nonlinear Processes in Geophysics 28 0.358 % 44.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6 0.333 % 4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6 0.333 % 46.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26 0.333 % 47. Ocean Modelling 25 0.320 % 48. Tellus Series A Dynamic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23 0.294 % 49.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2 0.282 % 50.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22 0.282 %
2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前5位最顶尖科学家全部是中国人
zhao1198 2012-10-25 01:16
  森路透集团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5位在美国,1位在台湾)。而在美国的5位世界最顶尖材料学家,全部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而在台湾清华的那位,却是高中毕业就负笈美国,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即回到台湾工作。   进入TOP100的15位华人,按本科院校划分,中科大有7位,大陆其他大学有3位,台湾地区大学有2位,美国大学有3位(分别为台湾留学生、自台湾移民后裔、自香港移民后裔)。   杨培东(Peidong YANG),排名第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殷亚东(Yadong YIN),排名第2,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   黄暄益(Michael H. HUANG),排名第3,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第4,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   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第5,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吴屹影(Yiying WU),排名第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2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   邹祖炜(Tsu-Wei CHOU),排名34,特拉华大学首席工程师;   万梅香(Meixiang WAN),排名4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任志锋(Zhifeng REN),排名49,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   鲍哲南(Zhenan BAO),排名62,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蒋业明(Yet-Ming CHIANG),排名6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马晓龙(Peter X. MA),排名76,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梁锦荣(Kam W. LEONG),排名80,美国杜克大学教授;   孟祥敏(Xiang Min MENG),排名99,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电镜实验室研究员
个人分类: Econ.经济学家|3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的发展: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比较研究
rbwxy197301 2012-10-11 12:47
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的发展: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比较研究 梁立明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新乡 453007 摘要: 选择期刊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3-2012年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ISSI大会)论文集论文为样本,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从4个方面展开:论文计量分析、引文计量分析、合作研究以及研究内容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国际上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论文产出大户,但是中国大陆地区论文年篇均引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AR指数低于台湾地区;两地区学者已经产出合著论文,但合作局限于少数学者和少数机构之间;两地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共性又各有特色,中国大陆地区学者更重视科学计量,台湾地区学者更重视技术测度。最后提出促进两地区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发展需要深入讨论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大陆地区 台湾地区 科学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 Development of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in Mainland China and in Taiwan Liang Liming Institut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Scientometrics, 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3-2012), and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ISSI),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in Mainland China with that in Taiwan. The comparison includes four sections: publication analysis, citation analysis, collaboration study and contents explo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observed period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ductive in international paper publication;the average citation per publication per year for Mainland China, however, is somewhat lower than the world average and the AR index is lower than Taiwan’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has produced some co-authored papers, though the collaboration only exists within a few scholars and organizations; both sides share some common study topics, and both have their own dominant topics: Mainland China’s scholars - measuring science, Taiwan’s - measuring technology. Some problems regarding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in Mainland China and in Taiwan are suggested for further discussion. Keywords: Mainland China Taiwan scientometrics informetrics 收稿日期 2012-03-20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分类号:G3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同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的关系暨语言选择的历时性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项目编号:70973118)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来源:《图书情报工作》2012,(18):5-12 原文下载: http://159.226.100.150:8085/lis/CN/volumn/volumn_154.shtml 附梁立明老师个人简介: 梁立明,女,1949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Informetrics等3种国际期刊编委;连续6届担任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ISSI)的科学委员会委员,其中,第11届和第12届担任中国—东亚区主席,第13届担任大会科学委员会Theory专题主席。主持完成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为管理科学项目),评估结果4项“特优”,1项“优秀”。出版专著3部,在国际SSCI和SCI源期刊发表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论文30篇,国内期刊论文100余篇。(信息来源:上面发表的论文)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2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洋学学科中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机构:2001-2011
gy671124 2012-10-7 18:44
本文转载自万跃华老师的博客,非常感谢万老师!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081-619033.html 海洋学学科中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机构:2001-2011 2001-2011 年 SCI 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海洋学 (Oceanography) 学科论文 3097 篇(截至到 2012 年 10 月 3 日 按出版年统计),包括学术论文 3000 篇、会议论文 124 篇、综述 43 篇、社论 41 篇、更正 11 篇、传记 1 篇、会议摘要 1 篇等。 近十年中国学者发表的 3097 篇海洋学 (Oceanography) 学科 SCI 论文,共有 1250 个合作机构,其中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机构见表一。 表一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海洋学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研究机构 排名 机构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 Sci ) 928 29.964 % 2 中国海洋大学( Ocean Univ China or Ocean Univ Qingdao ) 648 20.923 % 3 国家海洋局( State Ocean Adm or SOA ) 427 13.787 % 4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 ) 240 7.749 % 5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 167 5.392 % 6 华东师范大学( E China Normal Univ ) 155 5.005 % 7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 Technol ) 121 3.907 % 8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 ) 73 2.357 % 9 中国水产研究院( Chinese Acad Fishery Sci ) 72 2.325 % 10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 ) 62 2.002 % 表二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海洋学学科论文年发文量 出版年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2011 561 18.114 % 2010 535 17.275 % 2009 410 13.239 % 2008 372 12.012 % 2007 269 8.686 % 2006 251 8.105 % 2004 221 7.136 % 2005 202 6.522 % 2003 165 5.328 % 2002 61 1.970 % 2001 50 1.614 % 相关阅读: 近十年海洋学学科中国学者SCI发文居前50位期刊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081-619033.html
个人分类: 期刊|1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新时代的小农经济》导言
热度 1 Wuyishan 2012-5-16 11:03
《中国新时代的小农经济》导言 黄宗智 (开放时代 2012年03期)   1980年以来,中国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已经达到1980年的将近六倍(以可比价格计算)。这个“隐性农业革命”和过去历史上的主要农业革命(例如18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和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所谓“绿色革命”)不同,它不是表现为几种主要作物单位面积平均产量的显著增长,而是表现为农产品结构的转型,主要是由低值农产品转向更多高值农产品(菜、果、畜、禽、鱼、蛋、奶)。简单概括,是中国传统的粮食对肉食对菜的比例从8:1:1转向4:3:3。正因为这个农业革命和人们的习惯认识不同,它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称作“隐性(的)农业革命”。但是,虽然“隐性”,其增长幅度其实远远超过此前的农业革命——在18世纪英国的农业革命中,农业产出100年才增加了一倍,亦即0.7%的年增长率;在60、70年代的绿色革命中,一般只达到2%~3%的年增长幅度。其实,相似的食品消费转型早已出现于日本,而后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今天,也可见于和中国资源禀赋差不多的印度。(详见黄宗智、彭玉生,2007;黄宗智,2010:第6章;《中国统计年鉴 2010》:表13-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011》:表6-22)   9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力的增加率,由于8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下降,已经明显减缓。加上农民大规模的非农就业,世纪之交以来农业从业人员已经开始逐步递减。结合上述的农业结构转型,组成(我们称作)“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随之而来的主要是两种新型农场的兴起。一是高值农产品的“新农业”农场。与粮食相比,它们既是劳动密集化的(例如,一亩新型温室蔬菜需要一个全劳动力,而一亩旧型的露地蔬菜则只需要1 / 4个劳动力),也是资本密集化的(即单位面积上有更多的资本投入,例如温室或塑胶拱棚,更多的肥料与农药,或“秸秆养殖”所用的生物剂等),所以可以称作“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的“新农业”。一是适度规模的“旧农业”(主要指粮食、油料作物、棉花)农场。由于农村从业人员的大规模非农就业,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土地流转,部分农场由此达到自家劳动力充分就业的规模,一反过去因土地稀缺而处于“劳动力过剩”或“就业不足”的状态。(黄宗智、彭玉生,2007)   在上述的大背景下,本专题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隐性农业革命的生产主体到底将是资本主义型的雇工大农场,还是小家庭农场?为此,黄宗智、高原、彭玉生的《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对现有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论证雇佣年工经营的企业公司大农场和雇佣年工经营的较大家庭农场今天只占全部农业劳动投入的3%(两者分别占2.2%和0.8%,另外短期雇工占0.4%);小家庭农场则占到将近97%。   基本原因是小农家庭农场的强韧竞争力。作为一个依赖家庭劳动力而不是雇工的生产单位,它能够同时进行(依靠主要劳动力所从事的)主业和(依靠家庭辅助劳动力所从事的)副业。无论是过去的农业+副业组合,还是今天的非农业+农业组合,都展示出规模化雇工农场所不具备的竞争力,能够同时依赖两种生产 / 就业来自我维持,借助廉价家庭辅助劳动力来支撑其生产。比如,家庭的主劳动力在外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同时由妇女和老人从事低报酬的种植业。如此的农业能够为(销售小农户产品的)商业资本支撑起比(使用雇佣劳动直接经营农业的)产业资本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不然的话,在市场竞争下,资本掌控者不会选择商业资本+小农户的经营方式,而是直接经营雇工大农场。   此外,家庭农场组织特别适合“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的新农业生产。比如,拱棚蔬菜需要的是繁杂、众多以及不固定的劳动投入;家庭劳动组织能够不计工时、借用辅助劳动力来高“效率”地支撑如此的生产,其逻辑类似于“夫妻老婆店”。“种养结合”(例如,种植5亩玉米,饲养25头猪)生产同理,并且借助于两种相互辅助生产的“范围经济效益”,而不是大农场的“规模经济效益”。从商业资本的角度来考虑,以“订单”、“合同”或中介等方式来收购小农户的产品,可以免去规模化农业生产所特有的监督困难,即怎样在(远大于工业生产的)广阔空间中监督分散生产。同时,商业资本也可以把农业生产所难避免的风险的相当部分从公司转移到小农户身上。再则是弱势的小农户比较容易操纵。当然,我们如果从土地制度视角来考虑,中国独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固然是小农户生产今天仍然占绝大比例的重要原因;但是,从经济效率角度来考虑,上述原因也足以解释小农农场的绝对优势。(黄宗智,2010:第1章、第6章;亦见本专题中黄宗智的文章《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   本专题讨论纳入了三位杰出青年学者陈柏峰、林辉煌和杨华最新的、来自不同地区(赣南、湖北、安徽)的实地调查研究。陈柏峰研究的赣南车头镇车头村,正好是资本和劳动双密集新农业的例证,主要是当地的品牌脐橙。其经济逻辑类似于本专题中黄宗智等《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一文所引用、高原所调查的山东省耿店村(聊城市)的高值拱棚和温室蔬菜生产。林辉煌研究的湖北曙光村(江汉平原)则是比较典型的“旧农业”,主要是棉花种植(也有养殖),其中关键是新兴的种地二十来亩或更多的、适度规模的“中农”农场。杨华研究的安徽新林村(芜湖市)也主要是旧农业(双季稻),其种植15~40亩的新兴中农阶层同样凭借适度规模(以及国家税费减免和补贴)而达到“小康”收入水平。   三位青年学者所报道的最新农村社会和政治现象,都主要围绕上述新型的“中农”或“中间”阶层的兴起。陈柏峰论证,农村新型“中间阶层”类似而又不同于城市的“中产阶级”。其不同在于显著的城乡差别,组成中国当前的“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其类似之处则在于两者分别代表当前城镇社会和乡村社会的“中间” / 中坚力量。车头镇的新兴脐橙种植中间阶层是隐性农业革命的经济主体,也是改革和市场化的既得利利益。林辉煌通过细致而深入的调查,证明“中农”阶层的形成,与村民外出打工所导致的有限的、主要是亲邻朋友间的土地流转紧密相关。和陈柏峰同样,林论证,“中农”和与其联结的“半工半耕 / 农”阶层,是稳定、建设农村经济和社区的“中间” / 中坚力量。杨华论证,此阶层,由于其与农村的紧密经济关系,是最关心村务的阶层,也是最支持改革土地制度和政策的群体。他们和“半工半耕”的中间和中下阶层关系比较紧密(后者部分家庭成员留在村里,与前者社会关系比较密切,也需要依赖前者的帮助),一起组成占村庄社区大多数的部分,是社区治理和建设的主要依据。   本专题讨论的第二个大问题是,这些新时代的家庭小农场面对的主要经济问题是什么样的?要怎样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收入,缩小今天极其悬殊的城乡差距?   黄宗智的《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一文论证,在日益全面和深入的市场化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小农户所最关心的农业问题不是来自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生产领域的“生产关系”(即租佃和雇佣关系),也不是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交易成本”问题。小农户所面对的(可以称作)“流通关系”(包括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既不是马克思所看到的,在前资本主义经济下,小商品生产者要么自己销售,要么通过小商人来销售;也不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下,大生产者通过大商业资本来销售的关系;同时,也不是新制度经济学契约和交易成本理论所突出的,产业公司与商业公司间平等的契约和交易关系。今天中国小农户所面对的是两大理论传统所没有想象到的、悖论的、人均才两三亩地的小农户和大商业资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他们大多受到商业资本的摆布,在流通过程中丧失相当部分自己所可能得到的利益。   文章突出强调的是,今天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一个可能是沿着世纪之交以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道路,走向逐渐全盘资本主义化的农业,但其结果将会是像印度的农业那样,越来越高比例的农业从业人员变成无地雇工。在印度,2000年已有高达45%的农业从业人员是无地雇工(1961年才25%),占据印度庞大、高比例(42%)的贫穷阶层的大多数。(黄宗智,2010:第1章)另一个可能则是探寻某种新型的、以小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路径,沿着已经呈现的“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农业发展方向走下去。   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保护面对大商业资本的小农户的利益。一个可行途径是,由农民组织代表其自身利益的合作社,配合政府引导和建设基础设施,借此来提供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纵向一体化”(即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服务。那样的话,可以为小农户保留其产品利润的更大部分,借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并逐步缩小今天的城乡差距。如此的方向和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两大理论传统所预期的资本主义雇工农场不相符,而更接近“小农经济”理论家恰亚诺夫的设想。   本专题讨论的最后一篇论文来自武广汉,又一位杰出的农村研究青年学者。他敏锐地突出小农户和中间商之间的利益争夺问题,并创新性地对此做出量化估计,比较农户和中间商剔除生产成本之后的“纯利润”。这是个没有受到官方统计机构重视的问题,武广汉的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初步尝试。他论证,从1999年到2010年,中间商所获取的农产品增加值,与农民所获相比,已从两者总和的44%上升到57%,而农民所占部分则已从56%降低到43%。如果剔除农民“家庭用工折价”来计算,农民所获的部分,1999年只有29%,2010年更降到20%。文章所指向的是,近年来的“中间商+农民”模式乃是一条农民“半无产化”和“无产化”的道路。   当然,作为初步的尝试,并鉴于现有统计资料的匮乏,武广汉的计量显然仍有不足之处。比如,怎样区别小贩子—小中间商和大商业资本所获取的利润?怎样区别政府积极平抑价格波动的旧农业,和价格波动比较激烈的高值新农业?怎样计算、比较大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专题讨论的最后一篇是陈锡文先生对以上文章的点评和思考。陈文含蓄但具有挑战性地突出上面没有认真考虑到的世界上两大农业类型,即“新大陆国家”(南北美洲、大洋洲)——多是家庭大农场、散居,没有村庄社区;以及“传统国家农业”(欧亚)——多是小农农场、聚居的村庄社区。陈文从这个极其宽阔的视野来论证,家庭农业其实在两种区域都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并且,由于农业的“产业特征”,几乎必然如此。陈文更特地指出,二战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长期立法防止非农民购买农地,借以保持农民家庭在农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是可供中国大陆地区借鉴的经验。   上述的各个论点中,有些方面也许需要另外进一步讨论。譬如,在新大陆的美国,伴随工业化而兴起了企业化雇工大农业对家庭农场的强势挑战和强劲发展。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02年,全国最大的2%的农场生产了50%的农业总产值,最大的9%的农场,生产了73%的农业总产值(USDA,2005:图3、图5)。虽然如此,美国农业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的虚构,一直都被顽强地保留在国家意识形态中(例见Vogeler,1982,《家庭农场的虚构——大农业企业对美国农业的控制》的分析)。再则是黄宗智等在《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中所论证的,中国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特别强韧结合和持续,与英格兰和西欧古典经验十分不同,也和日韩台的所谓“东亚模式”有一定差别,并且跟与中国资源禀赋相等的印度经验也很不一样。在那些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雇工农业都占到远高于在当今中国的比例。因此,也突出了中国今后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亦见黄宗智,2011;更详细的讨论见黄宗智,未刊稿)   作为一个整体,本专题讨论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探寻一条在资本主义企业化雇工大农场模式之外的农业发展道路。今天在中国已经凸显的“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道路,如果能够加上由政府和农民合作社协同建立纵向一体化服务,并同时为小农户建立与商业资本的“平等交易”环境来确保农民利益,应该是一条比较公平、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黄宗智,未刊稿,《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还是个人?》。 黄宗智,2011,《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载《开放时代》第5期,第82~105页。 黄宗智,2010,《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北京:法律出版社。 黄宗智、彭玉生,2007,《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载《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第74~88页。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USDA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5, “U.S. Farms: Numbers, Size, and Ownership,”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http://www.ers.usda.gov/publications/EIB12/EIB12c.pdf. Vogeler, Ingolf, 1982, The Myth of the Family Farm: Agribusiness Dominance of U.S. Agriculture, Bou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黄宗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 三农中国 http://www.snzg.cn
个人分类: 鼓与呼|236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草药致癌?
热度 6 xupeiyang 2012-4-17 08:35
中草药有毒可以理解,致癌?这个问题以前没有注意,我要检索国内外文献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证实一种常用中草药中的有毒成分与普遍采用中医药治病的台湾地区一半以上的尿道癌病例有关。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9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马兜铃酸(AA)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中的物质,是大量用于辅助减肥、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肠胃疾病的中医药植物处方中的一种常见成分。古老的药草马兜铃数千年来享誉世界被广泛用于从痛风到分娩等多种疾病,然而现在科学家们了解到了它具有导致肾病和尿道癌的严重风险。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4/2012410144119714.htm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3271 次阅读|15 个评论
警惕:科研中的利益冲突
热度 14 zhaodl 2012-3-3 16:18
警惕:科研中的利益冲突
警惕:科研中的利益冲突/赵大良   前些天与一位专家闲谈,聊到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和台湾地区最早引进镭射近视矫正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宣布今后不再做此手术。他说他在此方面有些思考,理论上就存在缺陷,自然存在风险。我马上约请他写篇文章,可他说他不敢写。我说为什么?我们只谈理论不谈技术。他的一句话让我收回了约稿请求:“那样要断了多少人的财路呀。大家不是不知道,而只是在确切的危害没有出现以前,没有人愿意重视。”   后来的一天,我与北京的朋友交流版权研究方面的信息,他说他最近关心的是医学论文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医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在西方国家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规范,而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可是,随着我们的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结果将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到那时,医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将会越来越突出。一些商业机构会想方设法阻止不利于自己市场的研究成果发布,而高强度地支持与自己市场地位有利的研究成果公布和发表。尽管现在的研究已经受到利益方的左右,但研究成果的作用有限,所以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科学研究规范,在我们国家还很不完善。即使是不完整地引进一些西方的规范,在执行过程中也是不严格,公布发表以后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和追究。   前几天,我又接到一位在海外读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的信件,邀请我参与他的研究项目,接受他的采访。当按着我的约定,收到采访提纲以后,他特别提醒我要签署一个“协议书”,并叮咛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这让我又一次感觉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公正。想想我们的大多数研究,包括我自己在内,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规范“约束”。   为此,我在省科协会议上特意提出了一个建议:科协应该牵头制定中国的科学研究规范!   科学研究规范,特别是利益回避规范这个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在此,我想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网上炒作的沸沸扬扬的活熊取胆汁之争、牛奶国家标准的宽容、电动汽车的标准和模式之争、秸秆气化等等,一些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似乎并不是完全遵循着科学和技术本身的规律在发展,总是有一些利益相关方的身影。    利益冲突,并不可怕,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博弈。但可怕的是没有“游戏规则”! 制定相关的科学研究利益冲突规范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时代的紧迫感。今天发发感慨,希望能够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尽一份心力。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988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啥会是社会分化甚至对立的根源?
热度 2 陈龙珠 2012-1-15 09:32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尘埃落定,马英九赢得续任。 据媒体介绍 ,败北的蔡英文认为,民进党目前必须好好反省两岸政策,两岸问题会持续成为台湾社会分化对立的来源。 拿蔡英文的话举一反三,什么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会持续成为中国大陆社会腐败、分化甚至走向对立的根源呢? 日前几位相识的教授小聚,其中包括冠名教授(杰青、长江)、处级官位和一般教授。闲聊中得知,彼此之间的薪酬,在中国眼前的高校里已有1-2倍之差,更不要说千人和院士了。高校已是这样,社会又会是咋样的了呢?再次感叹伟光正新时代的名利双收之风尚。 中国当代社会收入差别之大不一定是问题,但形成这种差别的制度和获取这种差距的过程若存在严重问题,那就一定会演变成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的。 临近过年,该好好休息些日子了 : 西湖十景音乐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23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究竟鹿死谁手?
热度 8 qsqhopeiggcas 2012-1-14 17:14
俺一向不太关心政治,不过从保持海峡两岸和平稳定、经济繁荣角度看,俺支持蓝营小马哥胜出。 “ 暴力小英 ” 蔡英文靠 “ 台独 ” 巩固地位(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236.htm ),如果疯婆子上台,说明有些台湾民众失去了理智,将给海峡两岸的稳定和繁荣带来麻烦。 宋楚瑜垂垂老矣,没有活力,就不要凑热闹了。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24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发文分析:中国2011年约占77%
热度 1 zhpd55 2011-12-20 09:43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发文分析:中国2011年约占77%
2011年即将结束,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一直是我国大陆地区SCI论文的贡献大户,其中有超过50%的论文来自CHINA,2007年贡献超过2600篇,一夜之间成为我国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这种现象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暂且不论。就2011年发表论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发文2346篇,来自中国的论文有1797篇,其中大陆地区1745篇,台湾地区45篇,香港地区7篇;中国作者论文数量占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发文总数的76.6%!有人说OA也能赚钱,以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为例,究竟赚了谁的钱,这不就很明确吗?老外这种期刊似乎专为中国大陆的作者而办。2011年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发文总数在 Scopus 统计的18854种期刊中排名第14,但是H指标仅有24,2年篇均引用0.23次,SJR为0.041.其他信息可以浏览 Scopus 。2003-2011年来自CHINA的论文变化见下图。
个人分类: 新观察|49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台上半年结婚、出生率双升 同比增10%
xuxiaxx 2011-10-26 09:00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地区2011年上半年出生率止跌回升。台内政部门统计,2011年1至6月出生婴儿数为9.1万余人,较2010年同期增加将近9000人,增加率超过10%;而上半年结婚率也比2010年同期增加约12%。   据统计,2010年台湾人口自然增加率下降至千分之零点九,创历史新低,不但比2009年少一点二个千分点,还不及13年前的十分之一。内政部门分析指出,2010年逢虎年,导致出生婴儿数减少,仅有16.6万余人,比2009年减少2.4万余人,于十年前相比,更少了将近一半。   不过,2011年辛亥百年果然“百年好合”,不仅刺激结婚率,出生率也上升。台“户政司长”谢爱龄指出,2009年是“孤鸾年”,结婚对数少,而夫妻头胎多在隔年出生,所以连带冲击2010年出生率,创历史新低。   她说,2010年起景气回升,结婚率开始增加,2011年又逢辛亥百年,结婚率更高;加上2012年是龙年,因此可以乐观预估,下半年至2012年的出生率将大幅增加。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外媒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炉 台湾高校排名大幅滑落
xuxiaxx 2011-10-10 08:47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6日公布2011到2012年世界大学排行榜调查,2010年台湾地区有四所大学挤进前两百大,2011年只有台湾大学进两百大,但排名则从2010年的115名滑落到154名。有入榜的台湾学校都一致认为,排名仅供参考。此外,2010年台湾“清华”、台湾交通大学及台湾中山大学也挤近前两百名,今年都大幅滑落。   报道说,部分大学认为是2011年排名衡量指标改变,才会导致排名大幅滑落,长期研究大学排名的台湾大学图书资讯系教授黄慕萱表示,“论文被引用率”的衡量指标只比2010年稍微调降2.5%,2011年学校排名下滑的原因,不全然是论文被引用率,但确切排名大幅下滑原因仍无法得知。   台大主秘张培仁表示,2011年排名评鉴标准改变才会让各大学排名滑落,排名结果也只供参考。台湾“清华大学”副校长叶铭泉也强调,排名计算方式和2010年不同,学校2011年成果不会比2010年差。2010年排名181的台湾交通大学,2011年跌到226到250名之间,交通大学主秘裘性天质疑,排名数据每年都变来变去,参考意义有多少?他强调学校持续在进步,量化数据仅供参考 来源: http://www.chinanews.com/tw/2011/10-08/3371369.shtml
1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國南加大中國學生會推多重服務迎新
fanxh 2011-8-12 10:45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国来美留学生数量有望再次创下纪录,作为招收国际学生最多的南加大,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也再次突破纪录,开学在即,这些即将踏入校门的新留学生则面临住宿、出行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对此南加大中国学生会则为这些新生准备了多方面的服务,以让他们顺利入学。   南加大学生会副主席范兆虎说,尽管他们今年缺少经费和志愿者,但还是尽量给新生们安排接机服务、临时住房和银行、手机开户服务。范兆虎说,他们和学校附近的几个提供学生住宿的公寓还有协议,为这些中国留学提供租房折扣,有的有10%的折扣,有的每个月提供10到50块钱的优惠,有的则提供200到300元的优惠。对于刚到洛杉矶没有驾照的新生,他们建议这些新生在学校北面租房,这样可以通过搭乘校车和走路到学校上学。   这次面对学生数量激增、经费不足和人手紧缺的情况,该学生会的成员还是积极义务为这些新生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学生会这次还特别获得了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一些华人旅行社和律师事务所的帮助。   据悉,学生会副主席范兆虎本来在暑假期间拿到了在花旗银行实习的机会,但是为了能帮助这些来自中国的新生,他放弃了实习机会,全职为新生提供服务。南加大中国学生会的接机活动也受到校长办公室的关注,学校将对接机服务进行全程录像,并在该校的全球办公室播放,作为学校的宣传片。范兆虎说,“通过这些服务,我们希望人们看到的是我们的年轻朝气以及互助的精神。”
个人分类: 海外学子|1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地区五都选举尘埃落定说明了啥?
热度 1 黄安年 2010-11-28 09:37
台湾地区五都选举尘埃落定说明了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28 日发布 昨天晚上七时许 , 影响台湾地区政治格局、 2010 年地方大选和两岸的关系五都选举结果已经尘埃落定说,笔者从下午 4 : 00-11 : 00 一直紧盯凤凰是电视台的滚动直播,各种评论众说纷纭,值得思考。这次媒体报道凤凰网全程滚动 , 而新华网低调再低调,恐怕不仅避免干涉 之嫌,也有防选举制发酵之考量。 这次选举结果,依笔者的初步观察有如下思考 : 第一 , 两党制直接选举在台湾地区已经稳定常态化,国民党一党天下已经一去不复返。独立候选人和第三党没有出头之日。国民党保三都但总得票率落后民进党。民进党虽败犹荣,走出低谷,仍能拼博。 第二 , 今后无论两岸关系如何走向,我们面对的既有老大身负沉重包袱,而谋求革新的国民党 , 也有力求走出陈水扁贪腐败阴影重整旗鼓,台独宗旨明显的民进党。台湾的两党的政策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中关系、台湾经济形势和中间选民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 政策比政党更重要。 第三,还有 16 个多月的 2010 年台湾地方大选,鹿死谁手尚难逆料。国民党将围绕马(英九)朱(力伦)配进行调整。出乎意料之外和苏家全紧咬拉不开差距仅仅多三万张选票说明,胡志强因连任时间太长且身体欠佳,今后已无后劲。国民党南二都惨败说明 , 如果不能打开南台局面将丧失 2010 年大选。民进党苏贞昌恐难再度振兴;苏家全战绩令人刮目相看,党内地位上升;陈菊渔翁得利高票当选增加了在民进党内的话语权;小龙女蔡英文面临重聚民进党内各派系的巨大压力,新生代期望改革呼声更强,美丽岛事件中的风云人物主宰民进党的时代需要翻页。陈水扁儿子陈致中在高雄深绿选区高票当选高雄市议员说明陈水扁派系势力不容忽视,把牢底坐穿的陈水扁仍有把水搅混的巨大能量。 第四,选举前夜连胜文的头部遭子弹枪击受重伤再演当年三一九枪击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北二都选情,而且连胜文如果病愈后继续参政将是国民党的一颗新的政治明星。相比之下,民进党更新换代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 民进党已经再无类似美丽岛事件中的风云人物,也许以夺权为己任的他们想再造一批这样的人物,打起造反有理、造反受压的大旗。 *************************8 台湾五都选举:国民党保住三都 总得票率落后民进党 2010 年 11 月 27 日 23:26 中新社      11 月 27 日晚 7 时半左右,国民党台北市长郝龙斌来到竞选总部宣布高票当选台北市长。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摄      国民党籍台中市长候选人胡志强 ( 左 )27 日在台中市竞选总部自行宣布当选台中市长,在群众鼓舞下亲吻、拥抱妻子邵晓铃 ( 左 2) ,感谢她的支持与陪伴。中央社图   中新社台北 11 月 27 日电 ( 记者 黄少华 关向东 ) 台湾五大城市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 27 日举行市长、议员、里长的五都三合一选举。市长选举部分,中国国民党取得 3 席,民进党获得 2 席。   据台湾选务机构统计,在台北市,国民党郝龙斌以 797865 票胜民进党苏贞昌 628129 票,获得连任。   在新北市,国民党朱立伦以 1115536 票胜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 1004900 票而胜出。   国民党的胡志强以 730284 票对民进党的苏嘉全的 698358 票,赢得台中市长选举。   在台南市,民进党赖清德以 619897 票胜国民党郭添财的 406196 票。   民进党陈菊以 821089 票对无党籍杨秋兴 414950 票和国民党黄昭顺 319171 票,而赢得高雄市长选举。   政党总得票率方面,国民党 336 万 9052 票占 44.54% ,民进党 377 万 2373 票占 49.87% ;前者在北二市优势明显,后者则在南二市领先。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 422692 票,占 5.59% 。   在五市 314 席议员部分,中国国民党取得 130 席,民进党 130 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 45 席,亲民党 4 席,新党 3 席,台湾团结联盟 2 席。   在全部应选 3757 名里长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当选 2342 名,中国国民党 1194 名,民进党 220 名,中华统一促进党 1 名。 ( 完 )   选情速递:   专题:台湾五都选举 实时开票 图文直播 视频直播 最新信息 视频集   台北市:郝龙斌自行宣布当选 蔡英文:对台湾的民主及未来有信心   新北市:朱立伦得票领先确定当选 大台中:胡志强宣布当选   大台南:赖清德自行宣布当选 高雄市:陈菊自行宣布当选   独家点评:   谢明晖:马英九拿到 2012 门票   石齐平:国民党但求无过 民进党摆脱扁阴影   洪秀柱:国民党应总结五都选举票数落后教训   杜平:台湾选举渐渐远离敏感议题走向理性   选情点评之台北:   苏贞昌输得难看 选 2012 声音落在蔡英文头上   选情点评之新北:   石齐平:五都影响深远 朱立伦或成明日之星   雷倩:蔡英文操盘五都成功 坐稳主席位子   选情点评之台中:   杨文嘉:国民党应检讨台中票源流失问题   杜平:国民党不可小视苏嘉全政治潜力   张友骅:蔡英文极可能和苏嘉全搭档参选 2012   选情点评之高雄:   杨文嘉:杨秋兴并未带走一张泛绿选票   洪秀柱:陈菊得票率之高让国民党意外   张友骅:蓝营若不培育新星将完全丢失高雄   延伸阅读:   专题:连战之子连胜文选举前夜遭枪击 最新信息 中枪现场视频 http://news.ifeng.com/taiwan/special/2010wuduxuanju/content-2/detail_2010_11/27/3252403_0.shtml *************************** 蔡英文定调虽败犹荣 避提辞主席问题 2010 年 11 月 28 日 06:52 中新网    11 月 27 日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对媒体表示,台湾五都市长选举民进党获得南部 2 席,虽然总得票数较前增长,但该党将再接受社会检验。作者:黄少华   中新网 11 月 28 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五都市长选举结果蓝三绿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昨晚定调虽败犹荣,会继续带领民进党往前走,却未提辞去党主席问题。   五都市长结果揭晓后,蔡英文昨晚十时回到党中央发表简短声明。蔡英文照本宣科,念完声明不到三分钟就闪人,记者会则交由民进党秘书长吴乃仁代打。   蔡英文说,选举成绩不如预期,民进党虚心接受,民进党五都候选人可以说是虽败犹荣。   吴乃仁选前曾表示, ( 五都 ) 拿下三席才算赢,即使得票率提高、但仅保两席,社会仍认为民进党输,选输党主席要下台,这是传统。   面对记者追问,民进党胜选标准是否改变?吴乃仁说,三席是我自己的标准,所以我会离开。   民进党中央昨天统一口径,避谈败选字眼,以不如预期、虽败犹荣回应质问。   不过,挺扁大将黄庆林昨晚开出第一枪说,民进党五都选举最大败笔,就是党主席分身乏术,蔡英文一定要下台负责!   他也呼吁,蔡英文应该赶快交棒,下一任党魁必须像前主席林义雄一样牺牲奉献,要选 2012 年,就不要当下一任党主席。 http://news.ifeng.com/taiwan/special/2010wuduxuanju/content-2/detail_2010_11/28/3253933_0.shtml 台湾五市选举结果揭晓 2010 年 11 月 27 日 21:44:5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台北11月27日电(记者张勇 任沁沁)台湾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五市市长选举27日进行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参选人郝龙斌、朱立伦、胡志强分别当选台北市市长、新北市市长、台中市市长,民进党籍参选人赖清德、陈菊分别当选台南市市长、高雄市市长。   上述五市的市议员和里长也在当日投票产生。 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0-11/27/c_12824027.htm
2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SCI收录中国台湾地区作者论文统计分析
wanyuehua 2010-2-21 11:16
万跃华 2010年2月21日 2009 年SCI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台湾地区作者的论文25414篇,其中英文25397篇,中文7篇,法文、西班牙文各2篇,日文、乌克兰文各1篇。 25414 篇文章包括学术论文21329篇(83.9262 %),会议论文1434篇(5.6426 %),会议摘要1240篇(4.8792 %),通讯436篇(1.7156 %),评论413篇(1.6251 %),社论279篇(1.4076 %),更正93篇(0.3659 %),新闻18篇,传记4篇,软件评论各2篇等。 25414 篇文章的合作国家与地区达到111个,其中美国2806篇(11.0412 %)、日本720篇(2.8331 %)、德国379篇(1.4913 %)、英国374篇(1.4716 %)、加拿大365篇(1.4362 %)、韩国338篇(1.3300 %)。法国280篇(1.1018 %),印度280篇(1.1018 %)、澳大利亚275篇(1.0821 %)。 25414 篇文章学科分布达到209个,其中论文数量最多的10个学科分别为:电子工程3181篇(12.5167 %)、应用物理1977篇(7.7792 %)、材料科学(多学科)1975篇(7.7713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1110篇(4.3677 %)、光学1030篇(4.0529 %)、物理化学978篇(3.8483 %)、运筹学与管理科学964篇(3.7932 %)、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813篇(3.1990 %)、物理(凝聚态物质)787篇(3.096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73篇(3.0416 %)。 25414 篇文章发表在 3617 种 SCI 收录期刊上,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 10 种期刊见表 1 。 表一 2009 年台湾地区 SCI 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625 2.4593 % 2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应用物理学快报》 249 0.9798 % 3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危险物资杂志》 190 0.7476 % 4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 182 0.7161 % 5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合金与化合物杂志》 172 0.6768 % 6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应用物理学杂志》 172 0.6768 % 7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日本应用物理学杂志》 169 0.6650 % 8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微波和光学技术快报》 166 0.6532 % 9 THIN SOLID FILMS 《固体薄膜》 161 0.6335 % 10 OPTICS EXPRESS 《光学快报》 150 0.5902 % 25414 篇文章共有 6137 个合作机构, 2009 年台湾地区发表论文最多的 10 所研究单位见表二。 表二 2009 年台湾地区发表论文最多的 10 所研究单位 排名 单位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NATL TAIWAN UNIV 国立台湾大学 4143 16.3020 % 2 NATL CHENG KUNG UNIV 国立成功大学 2748 10.8129 % 3 ACAD SINICA 台湾中央研究院 1761 6.9293 % 4 NATL CHIAO TUNG UNIV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 1707 6.7168 % 5 NATL TSING HUA UNIV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 1526 6.0046 % 6 CHANG GUNG UNIV 长庚大学 1432 5.6347 % 7 NATL YANG MING UNIV 国立阳明大学 1245 4.8989 % 8 NATL CHUNG HSING UNIV 国立中兴大学 1236 4.8635 % 9 NATL TAIWAN UNIV HOSP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 1108 4.3598 % 10 NATL CENT UNIV 国立中央大学 1075 4.2300 % 2009 年内地学者(PEOPLES R CHINA)与台湾地区学者合作SCI论文1020篇(4.0135 %)。 内地学者(PEOPLES R CHINA)与台湾地区学者合作最多的单位为: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140篇(13.7255 %),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 HONG KONG)55篇(5.3922 %),北京大学(PEKING UNIV)50篇(4.9020 %),香港大学(UNIV HONG KONG)46篇(4.5098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42篇(4.1176 %)、中国科技大学(UNIV SCI TECHNOL CHINA)41篇(4.0196 %)。 台湾地区学者与内地学者(PEOPLES R CHINA)合作最多的单位为:国立台湾大学(NATL TAIWAN UNIV)169篇(16.5686 %)、台湾中央研究院(ACAD SINICA)128篇(12.5490 %)、(NATL CHENG KUNG UNIV)109篇(10.6863 %)、国立孙中山大学(NATL SUN YAT SEN UNIV)77篇(7.5490 %)、国立中央大学(NATL CENT UNIV)63篇(6.1765 %)、(NATL TSING HUA UNIV)60篇(5.8824 %)。 内地学者(PEOPLES R CHINA)与台湾地区学者合作SCI论文1020篇共被引用918次(其中2009年662次,2010年253次,平均引用次数/年为4595.00次),平均引用0.90次,H指数为10(有10篇文章每篇文章最少被引用10次)。 其中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为香港中文大学 (Chinese Univ Hong Kong)的Mok, TS (通讯作者)发表在2009年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ume: 361 Issue:10 Pages:947-957,被引用39次(其中2009年13次、2008年29次)。 内地学者与台湾地区学者合作1020篇SCI论文共发表在586种期刊上,其中 发表论文最多的 10 种期刊见表三。 表三2009 年内地学者与台湾地区学者合作SCI 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PHYSICAL REVIEW D 《物理学评论, D 辑》 20 1.9646 % 2 TAIWA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台湾数学杂志》 18 1.7682 % 3 ASTROPHYSICAL JOURNAL 《天体物理学杂志》 13 1.2770 % 4 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HODS APPLICATIONS 《非线性分析》 13 1.2770 % 5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应用物理学杂志》 12 1.1788 % 6 PHYSICS LETTERS B 《物理学快报, B 辑》 11 1.0806 % 7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应用物理学快报》 10 0.9823 % 8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 9 0.8841 % 9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化学物理学杂志》 8 0.7859 % 10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计算与应用数学杂志》 8 0.7859 % 内地学者与台湾地区学者合作发表论文的 期刊均为著名国际期刊,均是以英文为主,学科主要在材料科学、数学、电子工程、化学、物理、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肿瘤学等。 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表的 SCI 论文均是以英文为主,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均为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最多的学科均是工程和应用科学, 2009 年国内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STRUCTURE REPORT ONLINE 《结晶学报, E 辑:结构报告网络版》, 2009 年台湾地区在该期刊中只发表 28 篇论文。 台湾地区国际合作论文均是发表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其中 2009 年台湾地区和美国合作论文 2807 篇共被引用 2825 次(其中 2009 年 2121 次, 2010 年 695 次,平均引用次数 / 年为 1412.50 次), 平均引用 1.01 次 , H 指数为 16 ( 有 16 篇文章每篇文章最少被引用 16 次 )。 2009 年 台湾地区和日本合作论文 720 篇共被引用 895 次(其中 2009 年 639 次, 2010 年 251 次,平均引用次数 / 年为 447.50 次), 平均引用 1.24 次 , H 指数为 10 ( 有 10 篇文章每篇文章最少被引用 10 次 )。 2009 年 台湾地区和德国合作论文 379 篇共被引用 865 次(其中 2009 年 609 次, 2010 年 252 次,平均引用次数 / 年为 432.50 次), 平均引用 2.28 次 , H 指数为 13 ( 有 13 篇文章每篇文章最少被引用 13 次 )。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630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