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氧化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元结构平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仿真计算
nanomicrolett 2019-4-19 09:25
【引言】 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近年来发展迅猛,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突破 22% 。但是其在高湿度和持续光照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仍需提高。 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具有稳定能带结构和化学稳定性,有望替代传统有机电荷传输材料,制备更加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本文亮点 1 仿真研究了具有Cu:NiO x / MAPb X / ZnO/ Al结构的p-i-n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 以MAPbI 2 Br为光活性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并表现出高的热稳定性。 3 模拟结果为优化设计钙钛矿活性层的缺陷密度和厚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内容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 教授团队在MAPbX (MA=CH 3 NH 3 ,X= I 3 , Br 3 , or I 2 Br)体系的钙钛矿电池中引入稳定、低成本的Cu:NiO x 空穴传输材料、ZnO电子传输材料以及Al电极,采用当前太阳能电池领域适用的wxAMPS模拟程序,建立了具有Glass/ FTO/ Cu:NiO x / MAPbX/ZnO/Al三元结构的器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发现活性材料的带隙和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温度显著影响器件性能,同时,光伏参数对光吸收层厚度和缺陷密度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在一定的模拟条件下,MAPbBr 3 、 MAPbI 2 Br 和MAPbI 3 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分别为 20.58% 、 19.08% 和 16.14% 。该工作为设计和制备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卤化物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图文导读 1 实验设计 图1a为具有glass/ FTO/ Cu:NiO x / MAPbX/ ZnO/ Al(MA= CH 3 NH 3 ,X = I 3 , Br 3 , or I 2 Br)结构的器件模型,图1b为相应的能带图。图1c为钙钛矿太阳电池中载流子的产生、分离和抽取过程。器件A(MAPbI 3 )、B(MAPbI 2 Br)和C(MAPbBr 3 )的模拟J-V特性曲线如图1d所示。 2 缺陷密度影响 图2aMAPbX (MA = CH3NH3, X = I3, I2Br, or Br3)薄膜载流子产生和复合速率的模拟计算值,样品结构为:Cu:NiOx (HTM) / MAPbX/ZnO (ETM). b–d不同光吸收层缺陷浓度的器件模拟J-V特性曲线。固定Cu:NiOx(HTM)和ZnO(ETM)的实验参数,Br掺杂使得钙钛矿薄膜的电荷复合速率降低,载流子收集效率提高。图2b-d模拟的J-V曲线表明钙钛矿膜中的缺陷态会使Voc显著降低,而其对Jsc的影响不明显。 3 活性层厚度、环境温度和能级的影响 图3a钙钛矿材料厚度与器件计算效率曲线。b环境温度与器件计算效率曲线。图3c、d钙钛矿材料带隙宽度与器件计算光伏参数曲线。如图3a所示,器件A、 B、C的最佳活性层厚度分别为0.4 μm、0.7 μm、0.4μm。如图3b所示,三种类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与环境温度成负相关。如图3c所示,器件性能与钙钛矿材料带隙成正相关。 作者简介 研究领域: ①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②锂/钠离子电池及新型储能技术;③ 传感器及微能源自供电技术。 主页: http://kzsxy.ncepu.edu.cn/szdw/jsdw/js/338.htm 相关阅读 1 综述:低维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及其先进光电应用 2 高效稳定的PEDOT:PSS基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3 平面异质结钙钛矿电池—一种新的伏安曲线拟合方法 4 NML综述 | 石墨烯可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下一代材料吗? 5 NML研究论文 | 基于CsPbBr3/C的高效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关于我们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与评论文章及快讯,在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可免费获取全文,欢迎关注和投稿。 E-mail: editorial_office@nmletters.org Tel: 86-21-34207624
4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山大学汤子康教授研究团队在氧化锌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zhciompsysu 2016-4-6 18:54
中山大学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汤子康教授研究团队最近在氧化锌 p 型掺杂和紫外发光 LED 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上。 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照明在未来将完全取代日光灯照明,而氧化锌作为典型的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光电材料,除了拥有与 GaN 相近的禁带宽度,还具备一系列独特的优势。 ZnO 的激子束缚能高达 60 meV 远高于 GaN(25 meV) ,此外在紫外波段 ZnO 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和光学增益,所以 ZnO 被认为是制备低阈值紫外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秀候选材料。 尽管 2006 年日本的 Kawasaki 和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申德振研究员课题组先后在铝镁酸钪和蓝宝石衬底上实现了氮掺杂的 p 型 ZnO 和电注入发光。但是高效的、可重复的 p 型 ZnO 掺杂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富挑战的研究课题, 也 是 ZnO 基光电器件走向实用化最大的瓶颈问题。 ZnO 的 p 型掺杂最大的障碍是来自于 V 族元素在 ZnO 中的低溶解度,其本质是由于 Zn-N 键或 Zn-P 键在高温下不易稳定的存在。为了提高受主浓度,一般都需要降低生长温度,但较低的生长温度又将导致 ZnO 中补偿施主的产生。所以在常规的掺杂工艺中,提高受主浓度和降低施主浓度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汤子康教授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采用活性的同族元素 Be 原子固 N 的方案来解决低受主掺杂浓度的问题。鉴于 Be-N 键能比 Zn-N 键能高出一个量级,因此在高温生长时极少量的 Be 就可以引起 N 较高的掺入浓度,同时保证高温下 ZnO 具有高的晶体质量,并抑制伴生的补偿型施主产生。此外,强的 Be-N 键也有利于发光器件在高温下更稳定的工作。基于 Be-N 掺杂思路,汤子康教授团队开展了长达三年的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高质量 ZnO 缓冲层生长、高效 N 原子离化、 Be 原子活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利用同族元素 Be 固 N 的方法成功实现了 ZnO 的 p 型掺杂,并制备出 ZnO 基 p-i-n 结 LED ,器件 在室温和 400K 下都表现出高效的紫外电注入发光。 尤为重要的是基于 Be-N 掺杂制备的 p 型 ZnO 样品和 LED 器件在 6 个月后仍能够稳定保持并获得出色的紫外电注入发光 。该研究工作是近五年来氧化锌 p 型掺杂和光电器件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并为 ZnO 光电器件的实用化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 该研究工作全部由汤子康教授团队独立完成,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600163/epdf
5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300人真是食物中毒吗?–职业危害的识别
热度 6 lanxum 2014-7-13 08:16
近300人真是食物中毒吗? – 职业危害的识别 140712 李健 今年年初,国内某电子公司近300人突发头晕恶心、心慌伴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分别到四家医院集体就医。一名就诊员工介绍,中午吃的东西并无异样,到了晚上突然感觉头晕,忽冷忽热,以为感冒了。第二天到单位与同事提及此事,才发现有类似症状的人非常多,另有不少员工已经请假就医,也都以为是平常的感冒引起。此事引起公司的关注,很快焦点集中在公司统一提供的工作餐上——一家送餐公司的盒饭,会不会是食物中毒? 事发后,当地区政府协调区内各医疗机构诊疗力量,全力救治。并联合食药监、安监、卫生、质检、环保、公安等部门对该事件联合开展调查。 送餐公司属当地规模较大、资质齐备的供餐企业,每天向周边30个公司送餐2600份,“我们的饭菜是一个大锅烧出来的,其他单位也在送,只有这家出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们也在等调查结果。”送餐公司说。 在调查、检验送餐公司的同时,调查组对事发的这家电子公司进行了深入了解,该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组装电子回路基板,生产过程有使用物料焊锡(锡棒),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金属氧化物烟。最终经调查分析,确认此次数百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金属烟热”这一职业病因素引发。 金属烟热(Metal Fume Fever),我国法定职业病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有锌、铜、镉、锡、铅等金属熔融作业的行业里,如作业环境通风不良、个体防护不当,作业者由于吸入新生的金属氧化物烟而导致体温骤升,血液白细胞增多的“金属烟热”病。其症状是头晕、疲倦、乏力、胸闷、气急、肌肉关节痛,并伴有发烧,较重者伴有畏寒、寒颤等现象(与普通感冒症状相象)。一般不需特殊药物治疗。经适当休息可痊愈。分类于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48-2002)中,特别提示“金属烟热应与感冒、急性气管炎等疾病相鉴别”。 能产生金属烟热的行业,笔者经历的一个案例是,镀锌板生产企业(如图来源网络仅做说明图示),锌锭经高温熔融状态后,会产生锌蒸气,在空气中形成氧化锌,而氧化锌正是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种,它导致的职业病就是“金属烟热”。遗憾的是,该企业从未对氧化锌这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岗位操作人员也不了解其危害,当然更没有采取呼吸防护。估计得了金属烟热病,象上面疑似“食物中毒”导致头晕发烧的案例一样,也会误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呢。 所以,识别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减少甚至消除危害,同时公示告知岗位操作人员,做好个体防护,非常重要,为的是安全、健康的工作。 相关: 140427 “职场健康”不仅是不出事故
个人分类: HSE管理|5384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JACS发表P型N掺氮ZnO最新进展
hxgwzu 2012-4-26 09:42
氧化锌(ZnO)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光电材料。然而,制备稳定的p-型ZnO一直是个技术难题,制约了相关器件的研发。正因如此,氮掺杂的ZnO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下面转载的在JACS上发表的这篇论文展示了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 J Am Chem Soc. 2012 Jan 11;134(1):464-70. Epub 2011 Dec 8. P-type nitrogen-doped ZnO nanoparticles stable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Chavillon B , Cario L , Renaud A , Tessier F , Cheviré F , Boujtita M , Pellegrin Y , Blart E , Smeigh A , Hammarstrm L , Odobel F , Jobic S . Source Institut des Matériaux Jean Rouxel (IMN), Université de Nantes, CNRS, UMR6502, 2 rue de la Houssinière, 44322 Nantes cedex 3, France. Abstract Zinc oxide is considered as a very promising material for optoelectronics. However, to date, the difficulty in producing stable p-type ZnO is a bottleneck, which hinders the advent of ZnO-based devices. In that context, nitrogen-doped zinc oxide receives much attention. However, numerous reviews report the controversial character of p-type conductivity in N-doped ZnO, and recent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explain that N-doping alone cannot lead to p-typeness in Zn-rich ZnO. We report here that the ammonolysis at low temperature of ZnO(2) yields pure wurtzite-type N-doped ZnO nanoparticles with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amount of Zn vacancies (up to 20%). Electrochemical and transient spectroscopy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se Zn-poor nanoparticles exhibit a p-type conductivity that is stable over more than 2 year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2011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MID:22092170
个人分类: 分享|3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防晒霜常见成分ZnO可能会导致癌症
热度 1 zhpd55 2011-12-2 15:27
[转载]防晒霜常见成分ZnO可能会导致癌症
新华社新加坡2011年11月30日电,据新加坡媒体11月30日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防晒霜等化妆品中常见的成分ZnO以纳米微粒状态使用时,可能致癌。 ZnO属于物理性防晒成分,可阻隔紫外线,常用于防晒霜等化妆品。化妆品厂商为改善ZnO本身的白色粘厚质地,多在产品中添加微粒较小的ZnO成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皮肤细胞吸收纳米级ZnO微粒后,人体会产生一种名为P53的蛋白质以防止损伤的细胞复制,从而避免致癌。但一些人体内无法产生这种蛋白质,就可能导致癌症发生。这种研究结果提醒人们在使用纳米材料时,其安全性评估不可忽视。
个人分类: 新观察|2831 次阅读|1 个评论
纳米材料的几大热点
热度 2 redrum 2011-10-15 17:16
看文献越久,感觉越强烈,有那么几种材料,文章真是层出不穷。 1. 石墨烯材料 太热,简介就免了 2. 纳米金材料 包括纳米晶、纳米簇、纳米线、各种异质结构,主要应用就是LSPR SERS,癌症的光热疗法 3. 纳米铁氧化物 Fe2O3、Fe3O4,各种形貌,做核啊、壳啊,应用就是磁性分离的催化剂、MRI、锂电电极等等 4. 纳米氧化锌 各种颗粒啊、膜啊……应用除了王中林开创的压电材料,其他的gas sensor啊 电极啊 催化剂啊一堆一堆的 5. 量子点 现在已经从合成到应用了,医学荧光探针、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and so on. 看得我心里痒痒的,不知该不该去跟风一把啊?
个人分类: 文献笔记|3219 次阅读|5 个评论
断键与非键8:氧化锌禁带宽度程控退火调节原理及技术
热度 3 ecqsun 2011-9-12 14:27
断键与非键8:氧化锌禁带宽度程控退火调节原理及技术
1 建立退火温度-颗粒尺寸-禁带宽度的对应关系; 2 退火提供的热能满足低配位原子的结合并使之成核长大; 3 核-壳结构中的壳起主导作用:壳内能量密度和单原子结合能与核内或块体内有所不同,调制哈密顿量,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4禁带宽度由表壳内原子占原子总数的比例及其导致的局域键收缩和量子钉扎所决定; 5 此结论可拓展到其他材料的晶界行为和烧结机理研究。 http://www.ntu.edu.sg/home/ecqsun/RTF/JPCC-ZnO-Eg-Ta.pdf
个人分类: 控键工程|5062 次阅读|8 个评论
准固态氧化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终于和能源搭上边了
热度 2 cspring 2011-5-11 06:02
去年下半年的一点成果,本来可以深入继续搞下去的,可惜这边不做DSSC... 以前实验室的兄弟们告诉我,在改进若干条件后现在差不多做到6%了,在基于氧化锌 阳极材料的准固态DSSC里面,这个效率已经是世界前列了...可惜跟我没啥关系了,其实 做电池还是蛮好玩的... 期刊不算太好,被EES婉拒,诱惑说PCCP可以无审接受,实在是被投稿过程搞得太累,遂 从了。编辑有做奸商的潜力。所以有了“Received 6th April 2011, Accepted 7th April 2011”。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瞬投瞬收。。。 不知道的还觉得很nx,其实。。。哎。。。人生啊,人生。。。 对于这个工作我对其中的想法还是蛮满意的,目前DSSC很多用氧化钛和氧化锌的纳米材料 作为阳极,通常有纳米颗粒,纳米线,以及各种多级结构。提高效率主要是从提高比表面积, 载流子传输速率,加强光散射三个方面入手。明显的纳米颗粒虽然比表面积大,但是不利于 载流子的传输;纳米线虽然提供了良好的导电通道,但是表面积又不太够;这里,我们一步 合成的多级结构(直接化学沉淀,无需劳什士高压釜,表面活性剂,常温常压家里面都可以 做)比表面积大,载流子传输系数是纳米颗粒的10倍,同时又可以作为良好的光散射中心, 无疑是一种优秀的DSSC光阳极材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follow一下哈,如果想合作做做可以 和俺以前的boss联系。另外求引用,呵呵。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1/cp/c1cp21068h ZnO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for efficient quasi-soli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Chun Cheng, Yantao Shi, Chao Zhu, Wei Li, Lin Wang, Kwok Kwong Fung and Ning Wang Phys. Chem. Chem. Phys. , 2011, Advance Article DOI: 10.1039/C1CP21068H, Communication Abstract We report a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mass production of ZnO microflowers (MFs) containing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The ZnO MFs are constructed by interlaced single crystalline and porous nanosheets which are ideal photoanode material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Cs) because the MFs can largely improve the energy harvesting performan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DSCs. Compared with other forms of nano-sized structures, the no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show obvious advantages in DSC application because of their large surface area for dye-loading, good light scattering efficiency and excellent electrical transport property. The quasi-solid state DSCs fabricated with the MF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exhibited an efficiency of 4.12%,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ZnO nanoparticle-based DSCs, indicating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efficient quasi-solid DSCs.
638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年我的一篇文章--氧化锌缺陷发光机制与调控
热度 1 nanohappy 2010-2-22 19:12
缺陷对氧化锌的光学、光电子学性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数十年来,ZnO可见发光的缺陷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缺乏统一的理论解释。 近年来,我们发展了具有局域瞬态极端条件的液相激光烧方法,并进行纳米颗粒的独特微结构相关的物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具有稳定较强蓝色发光的氧化锌纳米颗粒,进行了对缺陷发光机制的探索。一方面,研究了蓝色发光对激发波长依赖性。发现:1,蓝色发光存在几个固定的择优发射能量点;2,蓝色发光到绿色发光的转变,不是连续移动而是此消彼长的过程;3,蓝色发光的激发谱可以延伸到可见光波段,相应激发能量明显小于带隙宽度,并存在一系列子峰。另一方面,对相关缺陷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和正电子湮灭的研究。观察到间隙锌、空位氧、间隙锌复合缺陷、间隙氢在一定条件下的共存;随着蓝色发光到绿色发光的转换,间隙锌和空位氧在EPR谱中存在强烈相关的变化。此外,通过更细致的微结构控制,可见发光获得了一定称度上的调控。 该工作将有助于氧化锌可见发光的最终确立,推动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同时也指出,相对于通常所注意的形貌、尺寸等,纳米材料的微结构控制对其性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Adv. Funct. Mater. 2010, 20.561-572.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网络链接如下: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23237358/abstract Blue Luminescence of ZnO Nanoparticles Based on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Defect Origins and Emission Controls By Haibo Zeng,* Guotao Duan, Yue Li, Shikuan Yang, Xiaoxia Xu, and Weiping Cai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efects are introduced into nanoscale ZnO through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and resultant blue emission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focusing on defect origins and broad controls. Some ZnO nanoparticles exhibit very strong blue emissions, the intensity of which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annealing. These visible emissions exhibit strong and interesting excitation dependences: 1) the optimal excitation energy for blue emissions is near the bandgap energy, but the effective excitation can obviously be lower, even 420nm (2.95 eVEg¼3.26 eV); in contrast, green emissions can be excited only by energies larger than the bandgap energy; and, 2) there are several fixed emitting wavelengths at 415, 440, 455 and 488nm in the blue wave band, which exhibit considerable stability in different excitation and annealing conditions. Mechanisms for blue emissions from ZnO are proposed with interstitial-zinc-related defect levels as initial states. EPR spectra reveal the predominance of interstitial zinc in asprepared samples, and the evolutions of coexisting interstitial zinc and oxygen vacancies with annealing. Furthermore, good controllability of visible emissions is achieved, including the co-emission of blue and green emissions and peak adjustment from blue to yellow. 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发光与激发光谱 建议的缺陷发光机制、可见发光调控 发表后记: 对这项工作与这篇文章颇有些感慨。 从工作的开始到发表历时是我至今最长的。这是在我博士工作基础上的继续,留所2年主要精力就花这上面了。当然,还有部分数据没发表。这是个科学问题探索型的基础研究,历程如下。随着对领域认识的不断加深,逐渐对领域内有哪些主要问题、研究状况有了自己的认识。慢慢的,有了解决其中一个(其实就目前潮流而言,是既不新也不热了)的冲动。随后就是独立设计方案,实施试验,进行分析。期间,少不了再学习、再调整、再实施。再后来,数据逐渐积累多了,就自然进入到思考与分析方面,体会数据,体会内涵,体会关联方面,真是所谓殚精竭虑!最后是,逐渐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观点,就有加入了求证-再试验-分析的循环中。 相反,最后发表到好像没什么故事。本准备好被AFM拒稿后转投物理类IF稍低的杂志的,没想到很快收到的意见都较好,直接接受了。接受后,好像也没什么太高兴的。 自己评价:这是我至今比较好的工作,历史可能会证明观点是错误的,不过我也没什么遗憾的! 这个过程增加了我对科研,对科研中的自己的认识: 1, 认真做点科研,真是不容易!(反之,我的有些文章并没有这么辛苦) 2, 如果能认真做点科研,也不错啊。 3, 要边做边学边提高。 刚才看到关于这篇文章的报道出现在科学网论文栏的头条,有点吃惊。感谢编辑或者朋友的推荐。为了方便感兴趣的朋友的获取,特将文章的PDF文件附上。 文章的PDF文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040 次阅读|2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