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书法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珍品收藏
热度 2 xupeiyang 2012-6-1 07:48
珍品收藏
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 周汝昌:一介书生总性呆 也缘奇事见微怀(图) ( 9 /10) 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special/zhouruchangshishi/shengping/detail_2012_05/31/14958726_8.shtml 2012年5月24日上午8点45分,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杨华生在上海曙光医院去世,享年94岁。 《大陆孝子搂着老父亲睡觉》的照片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35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关于“方韩之争”的逻辑与常识
rbhuang5907 2012-3-3 18:40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关于“方韩之争”的逻辑与常识   作者:倍魄   好的文章应当有一个轻松的开头,而不是羞怯地玩着衣角跟读者说,“这个 太长了可能不太合适”。知道太长,为什么不写短点?成心还是撒娇?   话说有一位书法爱好者阿三,为人热情真诚,对书法那是相当热爱,逢人就 要给人露一手,还总让人发表意见。可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来,他练书法就好比 冯巩练举重,不是那块料。阿三有天听说他姐夫的同学的小姨子是书法家启功的 邻居,就送礼了20盒脑白金,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墨宝拿到启老面前要个评价。启 老宅心仁厚但又从不说假话,只好说了句:“这一手字,写得真黑!”   看到北大博士破破的桥的《忽悠的原理和技巧》这篇大作,我也是心头一惊: “如此雄文,写得真长!”   看官莫笑我不够严肃,东拉西扯。我讲逻辑,不想浪费一句话。阅读至此, 我猜测你们可能已经有如下判断:   1、倍魄暗示了:这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它有一个好的开头;   2、倍魄在讽刺破破的桥;   3、文章第一段就开始挖苦了;   4、倍魄认为《忽悠的原理和技巧》这篇文章写得不好;   5、倍魄认为破破的桥不是谈逻辑的料;   6、倍魄讽刺北大博士,如果他有高学历,他就是鄙视,如果他没有高学历, 他就是嫉妒。   ……………………   我要说,上面的判断都是合理的,但又都是可以辩驳的。要清晰的说明其中 的缘由,就要讲一些逻辑常识。由此,“方韩之争”不仅激活了民间理性和知识 分子的责任心,也推动了逻辑学的普及,善哉!善哉!   一、逻辑是什么   严密的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数学的辉煌来自于几 何学,而逻辑的发达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演绎推理严密性的登峰造极是相辅 相成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仿照了《几何原本》的结构,可以说, 逻辑学和几何学是西方科学的初乳。欧几里得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而苏格拉底就是一个街头哲学家和辩论高手,他声称“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 无所知”。苏格拉底专找一些“智者”对辩,用连环的追问逼到最后对方承认自 己的无知。苏格拉底的雄辩术让他成了雅典年轻人的偶像,今天韩粉方粉的狂热 都比不过2500年前的苏粉。粉了苏格拉底就不粉众神了,因此,苏格拉底被雅典 法庭以精神污染之罪判处死刑。尽管有人劫狱,但苏格拉底拒绝出逃,他说既然 我是雅典的公民就要服从雅典法律,然后就饮下毒堇汁慷慨赴死。苏格拉底的徒 孙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学问之集大成者,影响力忒大(若按阵势,不论学问,当今 中国只有于丹和易中天教授堪与比肩),他的形式逻辑体系延宕千年,只是到了 近代,随着非欧几何的发现、数学基础和形式系统的研究深入,现代逻辑学才取 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我是国内逻辑学界的世外高手, 正在写一部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旷世杰作,预计年底完成,有远见的出版商请 私信我。   从现代逻辑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搞得有点杂乱(当然,乱也 不是破破的)。亚里士多德最大的逻辑贡献是三段论理论:由大前提(比如,北 大博士都懂逻辑)和小前提(破破的桥是北大博士),可以推出结论(破破的桥 懂逻辑)。三段论有64个式,每个式有四格,故标准式的三段论共有256个可能 形式。但其中只有15个形式是有效的。所谓形式逻辑就是这15个形式可以套用, 遵守这些“格式”的三段论推理都是有效推理。   二、逻辑错误和判断错误   这里强调一个常识: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而不是研究“真理” 的。现在你可能认为破破的桥不懂逻辑,但你无法否认如下三段论推理是有效的:   所有的北大博士都懂逻辑,   破破的桥是北大博士,   所以,破破的桥懂逻辑。   上面这个三段论推理的有效性是无可辩驳的。但有效的推理,并不能保证结 论是真理,因为结论是真理,除了要求推理有效,还要求大小前提为真。当大小 前提都为真,并且三段论的格也有效,结论才为真。假设有些北大博士只是冒充 懂逻辑,或者破破的桥并非北大博士,那么,我们就不能保证结论为真。   所以,错误结论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推理无效(逻辑错误),二是前提 虚假(判断错误)。如果你握有事实,但你不能展现强有力的有效推理,你就不 能说服别人,这就是逻辑的重要。   举一个非有效的三段论例子:   所有的北大博士都懂逻辑,   破破的桥不是北大博士,   所以,破破的桥不懂逻辑。   虽然,上面三段论的结论可能是真的,但它的三段论形式是非有效的,也就 是说其推理过程是无效的。如果我们把大前提改成“只有北大的博士才懂逻辑”, 小前提和结论不变,那么,变化后的三段论就是有效的了。   现在简单看看破破的桥懂不懂逻辑学。什么“材料、逻辑和话语权”,话语 权讲的是传播效力,跟逻辑学有什么关系?你怎么不把“大嗓门”和“粉丝多” 也扯到逻辑学里面?还什么“标准A、B、C和材料”,大前提、小前提、三段论、 周延这些概念我上中学就学了(不知道现在中学语文还讲不讲这些),你发明这 些土语,是因为你自己无知,还是担心读者不懂。假如是后者,拜托也不要把逻 辑概念搞混乱好不好?不同三段论的大前提(你所谓的标准A和B)怎么“同时考 虑”?我对你的表述能力深感遗憾,对你搞乱概念的本事自叹不如。   三、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的判断:倍魄有没有断言自己写了一篇好文章呢?逻辑上 说,没有!倍魄说“好的文章应当有一个轻松的开头”,并没有说,轻松开头的 文章就是好文章。“轻松开头”只是“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另外,倍魄讲了个笑话,可以看出倍魄是想按他的好文章标准去写作。但可能读 者既不认为有了笑话就是个轻松的开头,也不认为好的文章就必须有个轻松的开 头。所以,倍魄没有证明自己写了篇好文章。   这就又涉及了两个重要概念: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方韩之争中,事实判断 和价值判断纠缠混杂在一起。通常,价值判断的矛盾无法解决也不必解决,因为 它们是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价值、审美和道德标准给出的主观判断。你认为好的 东西,我可能就觉得非常糟。比如,韩寒杂文的风格,在韩粉看来就是“深刻”、 “机智”,在不喜欢的人看来则是“浅薄”、“耍小聪明”。除非双方认可同一 个价值标准,否则价值判断的分歧不可争论,徒有对骂。   事实判断的争论就靠谱得多。比如说“韩寒是中国作家里小说发行量最大 的”,这个判断就比较容易客观地验证。所以,事实争论总比价值争论更可靠, 更有意义,更具可操作性。   方韩之争,方舟子方面不断对作品文本、访谈视频和文字、相关事件的时空 顺序等方面提出事实判断,然后,用逻辑推理得出质疑。而韩寒方面,挺韩的朋 友多是从平时与韩寒的接触印象,从“相信人品”和“传播价值很高效”的价值 判断上,来保卫韩寒。正是韩方过多回避事实争论,而诉诸价值信仰,才使得公 众判断向方舟子方面不断靠近。   四、逻辑谬误种种   人大出版社的《逻辑学导论》( 柯匹、科恩)中,详细列举了三大类共 17种非形式的逻辑谬误,它们是:   1、相干谬误:诉诸无知论证;诉诸不当权威;人身攻击论证;诉诸情感; 诉诸同情;诉诸武力;不相干结论。   2、预设谬误:复杂问语;虚假原因;丐题;偶然;逆偶然。   3、含混谬误:歧义;双关;重读;合成;分解。   我在《关于“方韩之争”的实话与常识》一文中,已经特别提到了“人身攻 击论证”,中国文人特别喜欢使用人身攻击论证,也特别爱用指责对方人身攻击 的方法来自辩。必须说,这很大程度是由于中国的逻辑学知识不够普及造成的。 判断是否“人身攻击论证”关键是要看论点和论据是否相干。   例如,麦田论证“人造韩寒”,由于使用了错误的赛程表,造成了“事实判 断错误”,至少使一部分逻辑论证失效。而在韩寒方面,指责方舟子打假是出于 个人恩怨,方舟子是阴暗小人,麦田早期曾在论坛上攻击女网友等等,即使我们 把这些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真假争论搁置不论,单从论证逻辑上,这也是“人 身攻击”的无效论证。因为这些判断,与韩寒是不是《三重门》的真正作者以及 新概念作文大赛有没有内幕操纵,是完全不相干的。   “诉诸情感”也是一种典型的相干谬误,李海鹏的《支持一个非我族类》就 属此类。声称起诉麦田,韩仁均叔叔在微博上发出对方舟子孩子的恐吓暗示,都 是“诉诸武力”谬误的绝好例证。这些都不能让“人造韩寒”的质疑从逻辑上消 除。   恕我不把17种非形式谬误一一举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些逻辑教材来学习。 不管方韩之争结局如何,这个事件至少可以洗理一下中国人的理性和逻辑思考力。   五、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   之所以不在“三段论”和“逻辑谬误”上过度笔墨,一是不想吊书袋,不想 以文章长度混充有学问,二是更重要的内容在文章的后半部分。   方韩之争到目前为止,在很多人看来已经真相大白,但在韩寒的支持者那里, 则他们从来不认为方舟子一方拿到了“铁证”。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人指出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概念区别。   我首先指出方舟子方面找到更有力的事实判断的四点客观困难:   1、假如韩寒在新概念大赛和作品真正作者上有造假,这些造假者与韩寒也 是利益共同体,他们不可能出来当人证,除非有更大的利益。韩寒悬赏后来又否 认,很可能就是因为韩寒方面意识到“重赏之下有勇夫”。举例:假如有人肯为 20万元酬劳给韩寒代笔,或者出版社肯给韩寒100万元,而让一本小说署名韩寒, 对没有名气的作者、出版社和忙于赛车的韩寒来说,这都是“双赢”的交易。但 如果真的悬赏了2000万,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2、方舟子方面没有权力机构的调查能力。假设权力机关介入调查,所有的 问题都容易水落石出。说到这里,不妨以足坛扫黑为例。中国足球的假赌黑几乎 与职业化的历史一样长。中国球迷早就认定有假球、赌球和内幕交易,但他们从 来没有“铁证”,他们凭的是常识。到了今年年初,由于公安机关介入,公众不 仅看到了铁证,而且,超乎他们的预期,连足协副主席和金哨裁判陆俊都成为了 阶下囚。陆俊是中国裁判的旗帜人物,执法过世界杯,经常在电视上为球迷解读 世界杯的场上执法。如果只凭接触和印象,球迷和央视的相关人员,你们怀疑过 金哨陆俊其实是黑哨吗?所以,那些与韩寒有过接触的朋友们,请不要凭你们的 印象就为韩寒背书,印象有时是会骗人的。   3、方舟子方面没有记者采访权。南方周末记者在写出知音体特稿《差生韩 寒》后,在与网友的交流中竟然问“那些人就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去调查?” 亲娘唉,明明是自己违背了记者职责,避重就轻,给韩寒背书,放置公众对新概 念大赛和三重门作者的疑问在一边,还问没有采访权的公众,为什么不去调查……   4、媒体的沉默和倾向。传言中,主流媒体在韩方事件上已经被沉默(没有 铁证),而且,由于之前的利益和荣誉相关,媒体在主动搜寻信息和选择传播方 韩两方面的声音时,并没有做到公平公正。我看到的情况是,更多倒向韩寒方面 (没有铁证)。   现在言归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可以说,只有演绎推理才是绝对严格的,现 代数学能够达到绝对严格,就是倚仗演绎逻辑,以符号化、形式系统化的方式谋 求数学基础的坚实。但是在康托尔的集合论中,发现了一系列悖论,其中最有名 最致命的是罗素悖论。由此产生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哥德 尔发现了不完全性定理,断言即使是在算术这样的简单系统中,也存在真而不可 判定的命题。韩粉可以展开联想:那么,是不是“韩寒代笔”也是真而不可判定 的命题呢?数理逻辑有趣而深刻的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这目前 正是我的研究领域,我的新书也是这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真正严格的数学和物理理论系统,都是演绎理论,或者,有数学模 型,否则,就不能称为严格的理论。这是西方科学的基本标准。但是,演绎逻辑 的确定性要求标准太高了,别说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在很多应用学科和医学当 中,也往往达不到演绎确定性的要求。比如吸烟与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就不可 能是一种确定性的,而只能是或然性的。   没有演绎逻辑,人类的思维就不能达到绝对严格。没有归纳逻辑,人类就不 可能拥有常识,不可能进行日常推理,不可能建立实验科学,不可能建立西医和 中医。   在方韩之争中,人们应用演绎推理来保证逻辑的严格,也应用归纳逻辑来作 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每一个孤立的归纳推理都不可能是“铁证”,只有 演绎推理才是绝对严格的。但一系列归纳推理构成的逻辑链条,就可以无限逼近 于事实真相。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对半的偶然性,当5个1/2串连在一起时, 就只有3.125%的例外了。这就是每一个有常识的人,在看了方舟子方面提供的质 疑证据之后,看到韩寒方面前后矛盾和出尔反尔之后,倾向于方舟子的逻辑原因。   归纳逻辑不必找“铁证”,不可能找到“铁证”,也从来不需要“铁证”。 举例,假如在10次公共事件中,发现有9次易中天教授都出来发表了评论,并且, 每次都没有什么独到见解,一般的常识推理就可以得出结论:“易教授是个喜欢 抛头露面的人,但学问一般”。请注意,首先,这只是个举例,不是事实陈述。 其次,这也不是逻辑谬误中的“人身攻击论证”。因为这个论证本身就是对易教 授的个性和学问给出判断,而不是意在论证他挺韩的言论无效。因此,不构成 “人身攻击论证”。   六、模型、解释力和简单原则   科学研究是典型的对未明真相的探索活动。从科学史中可以找到很多实例来 理解和说明方韩之争中的现象和行为。现实总是无限复杂的,如果对真实世界的 信息总和进行处理运算,全世界的电脑联网起来也不够用。所以,在科学研究中, 总要建立模型,将我们认为不相干的信息去除掉,这样得到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比如,牛顿理论在解释引力现象时,把太阳和地球看成是没有体积只有质量的质 点,就能运算和解释地球的绕日运行。“质点”的模型简单而好使,牛顿的万有 引力理论也导致了海王星的发现。   每一种模型的解释力不同,人们总是寻找既简单又解释力强的科学理论。如 果不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通过“以太”和“洛伦兹变换”等假设和修补, 我们也能达到狭义相对论的解释力。但科学思维原则,还追求一种“简单美”。 狭义相对论被接受,也在于它不需要修修补补,而只需要“光速不变原理”和 “相对性原理”两条原理,就可以得到漂亮的数学方程和强悍的解释力。相仿的 例子还有哥白尼的日心说和托勒密的地心说。接受宇宙的地心说是最自然的事情, 圣经有这样的谕示,人类又是生活在地球上,明明看见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在围绕 地球转动。但随着天文观测的精确化人们发现要解释星体的运行轨道,原来的圆 周模型不能解释,所以,就在原来的轨道“均轮”上,添加了星体运动的“本 轮”,后来,不断修补,最后严重到加了80多个小本轮,还是不能解释观测到的 数据。而被宣布为异端邪说的哥白尼模型,既有简单之美,又有强大的解释也, 对于观测数据,不必那么对模型修修补补。所以,天文学中日心说最终取代了地 心说。   我们也可以从模型的角度来考察方韩之争。面对那么多数据,如果用韩方的 模型来解释,韩寒的行为有时是耍酷,有时是对方有敌意、有时解释是韩寒强记 博闻,有时是谁都可能忘记自己写的东西,有时举例中外有作家不愿意谈论文学 和作品,韩寒是其中之一……总之,他们要为自己的韩寒模型修修补补,以图保 持不败。而方舟子方面的模型就简简单单,解释力超强:韩寒得到新概念作文大 赛一等奖之后退学,其父韩仁均将自己的著作进行修改,以韩寒的名义出版《三 重门》,靠“少年天才”“退学生”“反应试教育”等标签及新闻价值,《三重 门》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但体育特长的韩寒真心喜欢的是赛车,并不热衷文学, 也不怎么喜欢看书,但《三重门》又实实在在地给韩家带来了财富。包装一个 “文学韩寒”并不断以其名义出版作品,就成了经济必然。韩寒在公开场合避免 谈文学谈创作,是因为这些作品确实有人代笔。后来,互联网媒体崛起,博客火 爆,韩寒开博与新媒体形成利益互动,强大的宣传把韩寒推向了意见领袖的高度。 韩寒转向文学批评,后转向社会批判,再到“韩三篇”的转身,与其说符合一个 年轻人的思想变化的客观轨迹,不如说是跟踪了社会热点的变化,符合眼球经济 和利益安全的经济法则。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文学韩寒”逻辑漏洞被麦 田发现,并勇敢地喊出来。(麦田绝对不是第一个发现破绽的人,但他是第一个 大声喊出“他没穿衣服”的人)。赛车手韩寒、上海居民韩寒、时尚韩寒、不爱 读书韩寒、不文学韩寒、不外语韩寒,这些概念看来,远比“文学天才”“意见 领袖”这些桂冠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七、非理性:直觉和信仰   当然,除了理性,除了逻辑,人们在认识现实世界时,也常使用直觉。有阅 历的人可以不用对话,只凭第一次接触的言行举止观察就对事物作出直觉判断。 在有些情况下,直觉的准确甚至超过逻辑。爱因斯坦也相信直觉在科学探索中的 重要。   此外,情感和信仰也是影响和左右人的判断的。俗话说,爱是盲目的。一个 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往往不需要理由。粉丝从本质上说,是非理性的,情感和 信仰大于思维逻辑。与粉丝讲理,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因为他们只想听到自己一 方的意见和声音。   正确的做法,是让直觉给予你引导。直觉导向人类的创造性发现,但直觉不 能提供思想的严密性。严密性是建立在仔细观察,搜集信息,谨慎判断,逻辑论 证的基础之上的。请注意,日常生活运用的推理大多是归纳推理,或者说是对或 然性的推断。那就是我们的逻辑常识。   一个使用直觉和常识、研究演绎逻辑的有身份证的居民   2012/2/27 (XYS20120229)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28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内蒙古书法家王小雷作品
cuncaoxin 2012-1-4 21:27
内蒙古书法家王小雷作品
王小雷 1954 年出生,祖籍山西忻县。生在呼市,长在包头,乌海成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包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抱云堂 画廊艺术总监 。 1980 年—— 1987 年在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化馆工作。曾导演了《救救她》、《三换新郎》等多幕话剧; 1987 年策划了《开发建设中的乌海》大型展览,任总设计。 1985 年春节,在广西艺术学院进修期间,获《广西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 1986 年,在央视和中国书协联办的《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中,获(成年组)纪念奖。 1988 年,应邀返回乌海市,接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乌海分校书法班主任,主持 88 届书法教学工作,直到毕业。这一届学员中,现有内蒙书协副主席两名,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一名。 1989 年,书作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并成为中国书协会员。 1989 年,参与《北疆印社》的筹建工作并任副秘书长。 1991 年开始,参与《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的编撰工作,任该卷副主编。并撰写了《绪论》、《黄河书法艺术》两部分的文稿。 2002 年开始,由互联网介入网络书法,至 2006 年,升任中国开通最早、流量最大的《中国书法网》( www.freehead.com )总版主。 2006 年 5 月,在《中国书法网》开通《敕勒风》民间社团专栏。 2007 年包头市第四届文代会上,当选为包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08 年初,在《中国书法网·网络撷英》开通《王小雷》个人专栏。 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大赛并获奖,多幅作品在刊物上发表。
个人分类: 书画艺术|5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欣赏当代书画后的瞎想
热度 4 fdc1947 2011-12-16 08:51
时至年底,闲来翻看明年的挂历。挂历上的图画是当代名人字画,学理科出身的我对于字画本是外行,不过既然认识几个字,有的时候也附庸风雅,看看书画家们的作品,好像能够陶冶一下情操。对于绘画,我只能看看画家们是否画得“栩栩如生”,或者有没有所谓的“神韵”。对于书法作品,可怜得很,读书识字六十年了,书法家们所写的字还有不少认不得,真是学无止境。 据说,书法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不过,年轻时我的英文老师周大心先生总是让我们学生练习 penmanship ,周先生自己的汉字和英文都写得非常漂亮。我看美国人的可口可乐招牌就写得很好看,不知道算不算艺术。不管怎么说,中国字写得好,还是很好看的,书法应当说是一门艺术。 中国的字,正草隶篆各体,历史上都是人们用来书写的。这正(楷)草隶篆,在历史上的次序,是篆隶草楷。秦代的正书即法定标准文字亦即书同文的文是篆字,但是,篆字不好写,写不快,文书们为了写得快,就把篆简化成了隶。如果不怎么正式,只是为了打个草稿,就不妨把隶书写得潦草写,于是产生了草书。但是,草书毕竟不好认,甚至容易认错,于是出现了楷书。楷书取消了隶书的波磔,避免了草书的草率,横平竖直,成了写字的楷模,楷就是楷模。从东汉到现在,差不多两千年了。 文字是人们信息交流的载体。规范、好认、好写、容易刻字、印刷,这是楷书的好处。于是大家从小学字,都从楷书开始。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们的字成了范本。所谓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由于人们要交流信息,特别是要做官、要考试,这字不能写得不好,字写得不好就几乎等同于文化水平不高。于是书法就吃香了,字写得好的就吃香了。不过,最早似乎并没有专门靠书法吃饭的。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米芾、苏东坡们都是做官的,做官才是他们的正业。到后来,商品经济发达,宋明以后,似乎靠书法作品吃饭的专业户多了起来,但是书、画同源,书家往往就是画家。在我的印象里,书法家这个称号还是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书家们自己册封的。 看书家作品,首先要认字,如果连字都不认识,那么评论书家作品的优劣就无从说起。但是,中国的读书人一般都是识字的,而且从小多多少少用毛笔写过几个字。所以,似乎什么人都可以对书家作品说三道四。这对于以此为饭碗的书法家们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出路不用人去特地出主意,世界上的事情凡是发生的一定是有它的理由的,而且就像化学反应的过程优先通过能量最低的途径。结果就是书法家们写出来的字总有一些不让你认识。你连字都不认识,就不必瞎三话四啦。这样,在书法展览或“当代名人书画”中,“书法作品”不是甲骨文,就是大狂草,即使是少数几幅楷书或行书作品之中,也往往夹杂个把让人不容易见到的字 的写法 。 小时候,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要求是写字工整。但是,我们总是写着写着就潦草起来。因为,工整费劲,潦草省事,大概这也是 “最小作用量原理 ”的结果。我不知道书法家们是否也遵循和我小时候做作业、写字时同样的原理。反正现在看到的书法作品中,工工整整地写许多正楷字的越来越少。当然,另外的可能解释是正楷字是小孩子练字的把戏,或者正楷字束缚太多,不能表现书法家们胸中澎湃的波澜。 中国人讲书画一体,如果说当代的书法作品偶尔还有几幅正楷字的话,那要找当代的工笔画恐怕更加困难。我们一般见到的几乎都是写意,而且往往是大写意,最好的情况是在大写意的角落上添上一两只勉强算是工笔的蜻蜓、蚂蚱罢了。我想,其中的道理似乎与书法家们写字差不多吧。 我们小时候如果写字过于潦草,要被家长或老师说成像“鬼画符”。鬼画符是吴方言,鬼都不存在,怎么画符?不过,我倒见过负责与鬼作斗争的道士们画的符,确实很难看出那符上所画的文字是什么。不但符不容易看,道士做法事时嘴里念念有词之词也不容易听懂。小时候邻居家一位长者仙逝了,又请和尚又请道士,道士先生们又是舞剑,又是飞钹,还有几件乐器伴奏,使我们小朋友们大开眼界。道士们所念之词由于距离我们较远,听不清楚。三哥是个胆大、调皮的角色,偷偷地跟在主持的道士身后。一会儿,向小朋友们报告道:这道士正在念邻居家老老少少十几个人的名字。写到此处,我又想起了一首吴方言儿歌:“道士先生,叮铃当啷,台子一碰,铜钿进账。”(叮铃当啷者,道士摇动铃铛一类的法器也;台子,桌子也;碰台子,拍桌子也;道士有法器曰戒音,即官老爷之惊堂木,配合另一种法器令牌使用,法师拍桌子,辅以喝白,以对神灵召遣禁戒。铜钿,钱也。)哈,跑题了!由书法家画家跑到了道士先生那里,不恭!要么对书法家画家不恭,要么对道士先生不恭。总之,不恭之至。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949 次阅读|10 个评论
书法家游作忠 画册专辑
yzz1231818 2011-12-13 18:49
书法家游作忠  画册专辑
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书法家游作忠作品欣赏
热度 1 yzz1231818 2011-10-8 22:44
中国书法家游作忠作品欣赏
31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诗人书法家游作忠[报告文学] 作者:吴文 陈亨
yzz1231818 2011-10-8 17:55
引子   “作事唯求心可以,忠情且看我如何”,这是闽清县塔庄乡白石山瑞香寺的一幅对联,一看便知,这是一幅嵌入“作忠”名字 的藏头联。白石者,冰清玉洁;瑞香者,钟灵毓秀。这幅对联似乎是以事说人,或是以人评事,实则两者相通,因为只有对事 业怀着一腔热诚,才有可能比别人收获得更多,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真草隶篆书精彩,笔墨纸砚写人生!让我们穿过被年轮 阻隔的时空,去追寻书法家游作忠先生成长、奋斗历程的一步步脚印。 1. 顽童阿忠自命郭酢   游作忠从小崇拜的老祖宗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朱熹的老师,史有“程门立雪”之典故)。佩服的现代文学家的郭沫若。他曾“自命不凡”地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郭酢”,以示对这两位艺术家的艺术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阿忠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下五都梅寮街。他是长子,从小父亲对他管教极严,可是当母亲有第二个弟弟后,因一人忙不过来,只好把阿忠交给做饼的祖母带。不曾生育过的祖母刘香莲把母爱给了螟蛉子(养子)的同时,也给了年幼的孙儿。祖母乐观、幽默、勤劳、热情的性格,从小就深深地影响了阿忠。她也经常带孙儿去饼作坊,接触许多劳苦大众,使阿忠从小就乐于与人交往。 祖母喜欢看闽剧,常常怀里揣一块甜饼,带阿忠去看福州方言演出的古老剧种,闽剧故事侠义千秋、肝胆照人、忠奸分明、助人为乐等正直的禀性给了阿忠以艺术启蒙和人格熏陶,这为阿忠日后豪爽潇洒、善良正直的性格形成奠定了厚实的人文根基。   后来祖母去世了。时至今日,游作忠常深情地说:“我常做梦,梦见的总是我的祖母。”每年中秋,闽清人有祭扫祖坟的习俗。一束鲜花一柱香,阿忠常跪在祖母坟前热泪长流。可以说,没有老祖母的益智启蒙就没有阿忠今天的艺术根基。     祖母为阿忠讲述的“程门立雪”故事,使阿忠从小养成尊师好学的习惯。他立志要成为多才多艺郭沫若式的人物。上初中一年级时,他就改名为上文中提及的郭酢。  在福州市文化宫旁边住有阿忠姑公———黄省吾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家中挂满名人书画。阿忠去玩时就会问这是什么,那是谁画的、谁写的。老先生讲起书画来眉飞色舞,也使阿忠受到极大的艺术熏陶。     阿忠还有个叔叔叫游贤荣,初中毕业就写一手好钢笔字,并善隶书,他常教阿忠练习钢笔字与毛笔字,算是阿忠的书法启蒙老师。     叔叔家里有许多藏书,这对当时就渴望求知的阿忠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他借来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如《中国文学史》《水浒》《唐诗三百首》《隋唐演义》《千家诗》、《三国》等书。阅读名著的熏陶,让阿忠深受影响,特别是李白饮酒作诗、高度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在阿忠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过分沉缅于文学就会荒废其他学科。尽管阿忠在当时学校初中组钢笔字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但其他学科竟在期末考试中有三项不及格。阿忠只好留级再读一年。有趣的是阿忠后来却成为这个小学附设初中班的“五好学生”。这应该感谢那位摸透了阿忠性格的语文教师黄煌声。     黄教师知道,阿忠刻苦奋进、自尊心强,对阿忠应从正面教育入手。黄老师在同学面前处处夸阿忠的好,让他不甘人后。     阿忠后来回忆起这位恩师时说:“他有意把我评上‘五好’学生,这使我不得不处处留心自己成为别人榜样。他向全班同学宣布我是小小书法家,这使我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拼命练字。他又说我功课门门有进步,这使我不得不认真刻苦,拼命用功读书,最后真的如我所愿……”游作忠承认,激将法对他特别有效。     鉴于当时“文革”的特定背景,当时的学校沿用部队体例,把学校分解成“连、排、班”,在初中时,游作忠当了“民兵排长”(相当于班长)。但这桂冠并未使他的猴性有所转变,他顽童的性格依然暴露无遗。     当时,学校有让学生轮流值日喊口号的惯例。一天,全校学生集中操场作值日训话。烈日当空,四十余岁的轮流值班的女教师林冬桂因找不到人轮值喊口令,只好亲自召集,并恼火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是谁轮到值日?为什么不来喊口令?……不说,好!就让大家站着,站在这里等好了!”   场上鸦雀无声,没人回应,知了在树杈上不停地叫唤,气氛沉闷压抑。大家低着头,双脚在地上来回挪动,心里焦躁不安。     巴不得回到教室的阿忠灵机一动,一拍胸膛说:“我来轮值!”林冬桂老师正想说一声好,不料阿忠却高声喊道 “全体立——正!解散!”操场上的同学们不禁愕然,接着便纷纷作鸟兽散。一时全场哗然,笑声四起。“你你你••••••”林老师气得一时脸红脖子粗,但看到同学们一边欢呼雀跃,一边纷纷地从操场上逃离,也只好无奈地一笑,放他一码。   其实,类似这等叛逆行为,阿忠的捣蛋也止一次。有一次课间操,他本应喊“伸展运动”,却偏要喊体操最后一节“跳跃运动”,使老师们啼笑皆非,学生们更是捧腹大笑。 他从小养成的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也渗透在他后来的书法艺术创作中。  高中时的阿忠,又具备了求新求异的形象思维。比如解答物理、数学题,他不满足于用一种方法解答,自己必须反复论证,用多种方法解答,才肯罢休。阿忠说“艺术是相通的,这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对我后来字体变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变异,去追求字体的艺术美。”       借鉴从模仿开始,超越了模仿就是创新。艺术就贵在创新,只有超越常规,才能找到不同的艺术角度,走一条独创之路。即使是他后来读电大,也都这般深入求索。电大的“哲学”只一种课本,他读完后,感到“意犹未尽”,又弄来了九种不同版本的“哲学”书细读。他所具备的这种好奇探索的求新意识已深深地浸润到他的书法艺术中去。 电大考试中,他的哲学功课获93分,是当时全省考分最高者。电大学习以21科平均分83分的成绩毕业。     阿忠在中学阶段自名“郭酢蒙”(闽清县方言谓“发酵壮大的郭酢”之意)决非无缘无故。 2、初露峥嵘的游作忠 高中毕业后,阿忠到本县坂东粮站当炊事员两年。由于他为人灵活,善于交际,能言 善辩,他买的菜、鱼、肉都比别人便宜,又炒得一手好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不安于长期做伙夫,工作之余仍苦心练习书法,研究用笔手势,讲究字体结构。那时,时兴写大幅标语等,凡需动笔处,必请他来舞文弄墨。 恰巧,那个粮站的站长也喜欢书法与诗歌,这使阿忠兴趣大增。 1977年1月,阿忠赶上不用考试推荐上大中专的末班车,进入福建省商业学校就读,攻读统计学,由于当时就小有名气,再加上他从小就有组织才能与活动能力,被老师指名任命为班级小组长兼团宣传委员。 虽然学业繁忙,但阿忠并未放弃对诗词的爱好与对颜真卿字帖的临摹。在省城又得天时地利之便,他寻找各种机遇接触许多书法家,曾带着自己的书法到省城登门拜访老前辈沈觐寿、陈曦、陈奋武等著名书法家,受到他们的指点与鼓励。陈曦老人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书艺之道,非读破万卷。名师指示,不能窥其深奥。”对老名家的点拨,阿忠心领神会,铭记于心。可以说,观摩老前辈的书画与聆听教诲,使阿忠受益匪浅,让他后来的 书法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凭着阿忠的活力与洒脱,不少女生对阿忠钦佩不已,甜滋滋的女声常嗲声嗲气唤:“阿忠!给我写一幅字挂在床头呀!”阿忠就为她们写了诸如“难入梦”、“长厮守”、“口难开”之类的大字,使得女生们乱了方寸,挂也不是,不挂也不是,她们说阿忠的作品简直是“鸡肋”。      学校安排学生实习,阿忠被分配到罗源、荔城商业供销部门实习,俊秀飘逸白面书生的阿忠始终是商业界未婚女子青睐的人物。人们都说他“好一个风流才子!” 毕业后的阿忠,因成绩优异本可以留在省城福州工作,但他还是感觉故土难离,忘不了梅溪水的哺育之恩,尤其是忘不了父老兄弟的深情厚谊,阿忠决意回到故乡闽清工作。他被分配到县食品公司当统计员,有时也下乡收购猪存栏,也学宰猪卖肉。按当时行业前景看,食品公司也是一处“肥缺”(好单位),吃肉喝酒应该不成问题。      但阿忠并不沉湎于喝酒食肉。业余时间是他新的奋斗起点,工作之余,他仍在顽强自学。1982年,他成为中央电视大学中文系第一届学生。这期间,他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并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而微妙的人际,而被提升为福建省食品公司闽清县公司副经理。 他在电大学习期间攻读了许多文艺方面的书籍,并重新研究和临摹名碑。为了让自己的书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再一次扎扎实实地学好基本功,他曾自费到北京“荣宝斋”观赏学习现代名家真迹,后来又去泰山观摩秦汉时期的古石刻。 之后,他读《艺术概论》时,似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对书中的“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这一论断,有了许多新的领悟。于是他就更加注重对艺术风格的历练,翻阅历代书法论著,研究书法艺术规律。为撰写毕业论文《论书法用笔与艺术美》而遍读有关书艺论著,感触颇深,一气呵成,优秀的毕业论文得到专家的首肯。      此时,阿忠感到胸中的艺术激情在澎湃,而艺术创作又不能仅限于书法作品,于是他开始写作,有许多散文、评论、诗论以及研究书法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参加各类文学赛事,并屡屡获奖。阿忠还积极参与、并组织闽清诗词联谊活动,曾先任政协梅声诗社理事,后为副社长。 1980年,游作忠拜当地老诗人刘保恒为师,学习古典格律诗词。福州地区自近代翻译家国学大师林纡首倡“诗钟”结社起,文人雅士喜作“诗钟”。清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云:“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诗钟云。”(又称折枝诗,因取七律诗中对联精粹如折花枝,故称折枝诗)。其创作特点是,限时、嵌字、讲究声律平仄、工整对仗等。清末民国读书人白头老学究乐此不疲,二十岁刚出头的阿忠经常穿梭于这些老人之间,以其敏捷的诗思,引人关注。偶作“诗钟”也常常得奖。现附录三例: 夜深鸟啼惊妾梦, 岁阑江寂动乡思。(“江鸟”三唱) 高岸晓霞千里草, 远帆斜日一江风。 (“高远”一唱) 一层不上无新景, 三弄才弹有美音。(“美新”六唱) 1982年,福清融光诗社举办“争取一唱”的全省折枝诗竞赛,阿忠所作“赏不私亲民取信,罚无阿贵党争光”备受原南社(柳亚子创办南社)泉州籍著名诗人潘希逸赞赏,被评为特等诗,并为阿忠写冠名对联云: 作事当为天下法, 忠心长得世人称。 福建省著名古典诗人、教授吴端升(融光诗社社长)在春节向阿忠拜年时书赠: 长天旭日海无边, 惠我春风又一年。 怎奈老残难建树, 徒吟小草颂时贤。 阿忠被誉为诗坛“时贤”,他受宠若惊,连忙回诗赠答: 二五年华若逝波, 又逢春节感蹉跎。 平生笨拙无他技, 敢学冯谖弹铗歌。 当年游作忠不过二十五岁,却乐于与大多数是由年长者组成的古典诗词爱好者赋诗谈词,后学者与老诗友成忘年交,成为福州诗坛佳话。    已巳中秋节,由台湾“八闽诗社”与“中国八闽诗协”主办的“海峡两岸赛诗会”在福州西湖举行。西湖“宛在堂”内华灯红烛,字画珠玑,来了许多著名诗家,如沈觐寿(林则徐曾外孙,沈葆祯曾孙)、林咏荣(国际桂冠诗人)、陈子波、林一青等96位两岸诗人济济一堂,高朋满座。诗会主持者郑重宣布:“各位诗家,两岸同胞,请以敦字韵作七律一首,以“翰墨长留两岸情”为题,即席赋吟,优者获奖……”游作忠满怀激情,诗兴大发,第一个即席赋诗: 今日来之意倍敦, 珠玑满壁感春温。 鸿篇允为斯文占, 牛耳能操风雅存。 雅谊犹融园月色, 诗潮直溯大江源。 同根同祖同心愿, 华夏中兴万马奔。 吟罢,全场掌声雷动。评委词宗当即评其诗为获奖佳作,并给阿忠授奖,引来了众人钦佩的目光,阿忠成了诗会的焦点。德高望重的老诗书家沈觐寿也对阿忠的诗作深有感触,与阿忠合影留念。 次日,《福州晚报》刊发了阿忠的这首诗。 初露峥嵘的阿忠,后来成为福建省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全国中华诗词学会第一批会员(隶属中国作家协会,会长周谷城),任政协梅声诗社副社长。 3 ."宰猪的阿忠”竞选文化局长 文艺界有许多怪才奇人,他们的脱颖而出,往往都带有些许传奇性与喜剧色彩。    当时的阿忠虽不是什么大名人,但他的一次参与文化局长的竞选活动,却使得梅溪山 城沸沸扬扬,闹闹嚷嚷。    1988年冬日早返春,这也象征着国家政治气候的暖春到来。本县有史以来第一次民主选举局级领导干部的序幕开始拉开。这次竞选,宣布有三个职务要进行民主选举———粮食局副局长、侨联主席和文化局局长。   生性好强的阿忠也跃跃欲试。大家都认为游作忠是食品公司的宰猪汉子,要竞选,最有利的当是粮食局副局长这位置,却不料阿忠宣布要竞选文化局局长,这使一些人颇感惊讶。诗社的朋友与其他熟人,为之拍手叫好。    但是,首次竞选谈何容易,与阿忠一起筛选到最后的其他四名候选人也并非等闲之辈。其中有镇副书记、有原文化局副局长、有宣传部一位老干事、有文化馆一位干部。要说领导经验,全在阿忠之上;要说文化工作管理,似乎也比阿忠更沾得上边。 不过,人们也议论,凭阿忠的诗书才华,早就在闽清文坛鹊声四起了,阿忠似乎应该更有感召力。论热心文化公益事业,谁也没有阿忠的知名度与号召力。    也许是舆论四起,也许是性情开朗,在正式竞选之前,那位干事另谋他职去了,另一位也因与某公司琐事牵连而作了临选前的回避。真正与游作忠一比高低的只剩下二位文化界人士了。  选举在县委四楼会议室举行,有五十多位干部参加投票。省城来了市委组织部、文化局的代表。县里则有人大代表,县委组织部的同志。 按照竞选规则,参赛者必须当场撰写“怎么当好文化局长”的参政论文,必须当场答辩评委提出的问题,必须经与会者最后投票通过,必须把现场录相上送县委常务审查决定,必须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任命。这恐怕比当年宫廷殿试面君更有难度,宰猪的阿忠,是否有把握呢?    这些天,阿忠的独生女游咏梅(他把住处小楼取名为“咏梅阁)也在关心他的竞选。竞选的前一天晚上,阿忠还在自顾自地在写字饮酒,女儿也来气了,便天真地问:“爸爸!你不怕么?明天考不上局长怎么办?” “选不上,老爸照样喝酒写字卖猪肉嘛!”一转沉闷为捧腹。 写作是阿忠的强项,第二天,阿忠现场作文,刷刷而下述职论文,一口气挥就了十二张稿纸3600字,洋洋洒洒。两个对手一个写八页,另一个写了三页。交卷时,在座的评委相互交换颜色,暗暗称赞阿忠的才思敏捷。    接着,省城里来的监考官开始答辩考题。从来就能言善辩的阿忠,怎怕几个考官的出题?他不但说起闽清文化现状如数家珍,同时也熟知县乡一级文化工作的职责与作为。述职报告时,他底气很足,声如洪钟,言如滔流,自如幽默善辩使人折服。举座惊叹。 评委给予阿忠论文最充实、答辩最优秀的评价。尤其是他对“如何团结与你意见不相吻合的副手”时,他说:“一不排斥打击,二要求同存异,三要和睦相处,四要发挥其特长”,他高度概括的语言,引发了人们的赞赏,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评委们至此又喜又忧。喜的中央政策英明,终于使梅溪冒出一个宋代理学名人游酢之后游作忠,他的才华横溢确可胜任文化管理之职,忧的是与以往的程序难以适应,竞选委员会原先是设想让一位党内人士任正局级干部,其预想未能实现。全体投票结果,游作忠得最多票数。又一时掌声雷动。    这样,竞选委员会只好把选举结果报请县委有关领导。领导们看了录相,不得不相信 选举是民主的,一切程序均无懈可击。忽然有个领导向女县委书记建议:“不如先作这样调整,游作忠毕竟是一个副经理,没有全局领导经验,先任一段副职较妥。他本人已连升两级了,也是过得去嘛!”      妙哉!些举甚善,把决定权交给人大,这也是一次民主鉴定。但是,人大常委会有几位常委,曾因亲自参加组织民主公开竞选工作,对这一次决定提出异议。县委女书记,这位公正廉明的领导无奈之际,只好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又看一次录相。最终大家仍然作如是决定:阿忠只有任副局长之职,没人愿意破这个“从上而下”的惯例。    消息传出去,政府机关大楼议论纷纷。 这次喜剧式的任命,拖到次年8月5日才行文通知,最后敲定。这时,闽清县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召开,文联正式成立。需安排一个人,正式加入正科级文联机构(这在当时福州八县尚属首例)。不在党员之列的阿忠到文联任文联常务副主席。 4.字如其人话“游书”    《马来西亚日报》曾介绍游作忠书法:“取诸家之长为己用,结体能于拙中见巧,运笔常在跌宕外显飘逸,潇洒脱俗,自成一格。”其实,阿忠在学书法时,也走了许多弯路,洒下几多辛勤汗水。   虽然从小受到亲友书画、钢笔字的启蒙熏陶,但处于那个史无前例视文如仇的时代,阿忠的字虽写得有点入门,可只适合快刷大标语的需要。后来从“四旧”的书籍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颜真卿字帖,从此才踏上一条传统艺术文化征程。     在阿忠书斋“咏梅阁”书房内,悬挂一幅沈觐寿(被启功称为天下无匹的褚体)的书法手迹对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把此励志名言奉为圭臬、并赠与后学的书法家,多半有自己的切身感受。阿忠体会到沈老的苦心与期望,他以此为座右铭。   1982年春节,闽清县举办迎春书法展览,阿忠第一次参展,其作品是书写一位唐代诗人的诗。他自以为有钢笔隶书的功底,且有学过郑板桥的怪体变异为书法之功力,会轻易地获得成功,殊不知郑板桥的书法也是脱胎于前人笔法,应有临摹历代书法家的基础打底才能运用自如。因此,阿忠的字并未获取一致好评。     他没有失落,不肯服输的他翻看一些书法研究的论著,终于大彻大悟,学书必须从基础学起。从唐楷入手,他从学颜真卿“勤礼碑”开始,学习一段后,又觉得自己运笔尚感笨拙。      1983年下半年,他又开始临摹褚遂良的《阴符经》的轻快飘逸字体。在工作之余,拼命练字,写过的纸张不计其数。两年之后,他又转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的隶书和汉礼器碑,还临习晚清名盛一时的杨貌翁的隶书。    量变引起质变,经过刻苦的磨练,阿忠终于学有所成,日进有功,他的的书法艺术水平提高很快,但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他仍感自己还是不行,永不知足。尤其是参加竞选文化局长改任文联常务副主席之后,发现文艺界书法家云集,自己更应青出于蓝,一步一个脚印。    闽清文联成立后,县书法协会每年都聘请国内有影响的著名书法家前来授课,陈奋武、石开、吴乃光、朱以撒、蒋平畴、赵玉林、林健、黄学文、余险峰等名家均来过闽清讲课。每年桃花盛开,省美术家协会常光临梅溪赏花游学。著名书画家常与阿忠聊天,从中点拨阿忠的书法艺术。 与兄弟文联的书法界交流、互访,也使阿忠找出自己的差距,他学人之长,自感增益不少。他一方面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王国里涵泳万象,兼收并蓄;一方面又在继承与嬗变中不断更新自我,丰富自我。顺昌文联来的一位副主席向阿忠建议:必须把书法作品推到报刊上去,接受社会的公认与考验,这才是促进书艺进步的一种捷径。 受到同仁的鼓舞与点拨,阿忠于1989年9月在《福建日报》刊发专栏题字,以后几乎每周一次就在省级以上的各种报刊发表题字和书作。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这期间,陆陆续续有杂志社、报社那种特别的信封将报样或样刊寄给他,熟人也从各种报纸上看到了他的书法作品,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像“文物”一样被人被人挖掘出来,一下子成了“大名人”。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他从报刊上剪下“帖报”作品共八大本。在全国青年书家中,他的字见诸报刊的数量无人可及。   这里,把发表阿忠书作的主要报刊,罗列如下:   海外:《国际时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诗华日报》、《诗华周刊》、《新华晚报》、《沙劳越晚报》、《马来西亚日报》、《大公报》。   国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教育导报》、《法制日报》、《国际经贸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文艺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书法导报》、《人民公安报》、《中国旅游报》、《经济晚报》、《中国经营报》、《金融时报》、《中国人口报》、《人民铁道报》、《中国农机报》、《芳草地》、《现代工人报》、《港台信息报》、《羊城晚报》、《文化之窗》、《青年博览》、《海峡姐妹》、《福建日报》和《福建侨报》。 由于报刊的影响力,阿忠有了更高的知名度,为各行业报及市级报刊题字的,则更多了。 渐渐地,阿忠的书作有了自己的风格。有记者来采访,专门介绍他的文章见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闽海》、《青年博览》、《文化之窗》、《榕树》与海外《国际时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马来西亚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国外电视台,中国“海峡之声”等电台也对他作了专门报道。 凭着自身的实力与名望,他成为省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凭着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他仍刻苦自学,不忘汲取诸家之长,潇洒流畅、跌宕自如地变化字体,开拓创新。1993年1月他又开始学习隋龙藏寺和张猛龙字帖。学无止境,永不知足,他到处拜师求艺,聆听教诲,感受书法艺术魄力。    1990年春节前夕,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老师与吴乃光、黄学文一行来到闽清,准备下乡镇为农民朋友写春联,阿忠随行。 陈师以勤奋、认真、幽默、闻名于文艺界,他常谦逊称阿忠为“作阿逊求学讨教。在乡下陈奋武对阿忠的字赞赏有加,有时也略为指点,阿忠深受启发,了然于胸。     有关这次活动的安排,阿忠在网络上发的《我的老师陈奋武》一文中有所交代,他说“我把这好机会安排给云龙乡后垅村,因为那里曾留下我的足迹,我于1987年下乡当工作队时,在那里待了一年时光。那里的田野山花,曾倾注过我的深情。这次我故意派人捎话去,说有书法家来村里写春联,许多村民知道消息后奔走相告,翘首以待书法家的到来。当时的场面热闹非凡,陈老师也感慨不已,说想不到小小的山区乡村,竟有那么多人爱好书法……”    福建省文联每年都召开书法研讨班,常邀书协主席陈奋武参加,阿忠紧随其后,陈奋武是阿忠最崇拜的老师。阿忠为陈老师边铺纸递笔,边观摩其运笔变化字体之手势。陈奋武边写边说:“写字也是和做学问一样须下苦功夫,要多学前人字帖,多打基本功夫······”。 阿忠在书法上的日趋成熟,离不开名家的指点。厦门文联主席,省书协副主席谢澄光也是阿忠的前辈书友,阿忠也认定谢老是他的楷书老师。书法水平的不断长进,阿忠名声大噪。便有编著家来征集他的传略,游作忠的名字见诸于下列辞书:   《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书画篆刻家传集》、《中国书法家辞典》。 在一些名刊上,开始出现了有关青书家游作忠的专题介绍:《光明日报》美编张炳升说:“游作忠书法集南国书法奇拙新颖怪诞于一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文汇报》,全国著名书法家启功题专栏书法“旅行家”,游作忠题“都市经济”,各领风骚,各占一版,刊发时间均长达一个多月。   阿忠的声望日隆,于是,从本地少年书法爱好者到外地他乡书法爱好者向他索求墨宝者也与日俱增众。开头是有求必应,倒贴纸墨与时间也在所不辞,以后来求字的人更多了,他渐感力不从心。 阿忠还有个怪癖,常饮酒半醉才能挥毫自如。如广西《南国书画报》五字报名乃系他趁酒兴一挥而就的。“工人文化宫”、“邮电局”等一米见方的金字招牌也是阿忠醉后之作。    阿忠毕竟乃一介书生,文联副主席有名无钱,何处去沽酒买纸墨呢?但求字者有时直上咏梅阁,有的少年朝拜者也缠得楼阁女主人心烦意乱。《羊城晚报》等各家报刊又转来外地求字者函件,这都使阿忠不得不作出一种限制。于是,阿忠在住处门上帖有一小笺,登门者赫然可见“索字须知”: 前来命书索字者皆高贤好友我之弟兄。欢迎,感谢!     本人字写得并不太好,底气有点不足,故写字前常需饮酒壮胆。近来索字之人数遽增,“既贴工夫又贴钱”(林散之语),实难以应付。   现只好作如下不成文之规定,索字雅士随酒三瓶(本地啤酒、外地白酒、海外名酒均可)、宣纸(安徽宣)一张,来信索字折价汇款。酒、纸到时即写,不敢赖帐。                             恕我再谢!                                                       游作忠 启                             辛末冬月 他这份的份声明招贴,使人忍俊不禁,更激发了求字者的种种幻想与好奇心。 1990年3月,闽清文联秘书长黄斐伟去马来西亚诗巫举办书画展,特意为阿忠携去30幅字同时在海外展出。 著名老作家冰心关怀故乡青年书法家成长,鼓励其将展览作品汇集成册,并亲手为之题签:“梅城游作忠书法展览作品集”。 冰心这位世纪老人的题字,使游作忠身价倍添。真是无意插柳柳成荫,黄斐伟为阿忠日后再度赴马展出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书画家联谊,文友相互提携,同行不是冤家,被传为佳话。值得一提的,这次展出,阿忠的一幅字至今仍挂在大马诗巫市福州公会大堂上,被公会永久收藏。    这幅独具游书特色的对联是:“封都梅邑许文定,开港诗巫黄乃裳。”既赞颂当年状元许文定在闽清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讴歌了第一位来马来西亚开拓事业的闽清籍华侨领袖黄乃裳的功绩。许公与黄公的事迹在海外广为传颂,阿忠用笔墨为他们道出了心声。   1991年5月,为水口电站设计施工的华田公司日方代表佐腾先生也托人来向游作忠求字,阿忠欣然运笔,挥笔写就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他知道日本人对前卫派的书法很感兴趣,便采用淡、浓相间的墨变化书写,使佐腾大为赞赏,惜墨如金,当作家宝珍贵收藏。为此,佐腾先生通过翻译向阿忠致以谢意,这事在水口电厂曾被传为佳话。    从此,有留学生去世界各地者均来索字。许多华侨回国寻根问祖,建宗祠、修祖墓、立碑、题匾均指名要用游作忠的字来刻石,并要求在碑文末刻上“游作忠题”等字样。对此,作忠虽感不雅、为难、有愧,但也尽量满足老华侨的心愿。 纵观阿忠书法历程,大抵可分三个阶段: .1989年至1999年为报刊发表、展览期。 .2000年至2006年出版作品集期。 .2007年至2009年电脑版主期。    自唐楷《勤礼碑》入手,又从陈奋武、吴乃光、黄学文、谢澄光等先生习书,从而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后得沈鹏、沈觐寿等等书画大师亲授,耳提面命,诱掖有加,始得书法有南北之别、碑帖之争,开始对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求。 阿忠一方面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王国里涵泳万象,兼收并蓄;一方面又在继承与嬗变中不断扬弃自我,丰富自我。他在学书中领悟到,仅学碑版易拘谨板滞,少活泼之气;仅学法帖易甜媚流俗,缺古拙雄浑之气。“碑可强其骨,帖可养其气”,惟相互融通方是旨归。于是他在秦汉、魏晋中寻觅,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发掘结合的契点,着意于作品中感情的宣泄和个性的表露,力求表现参差起伏、大小错落、节奏明快的艺术形态。     书法学习,临写古代名帖是书法成家的不法二门。游作忠的临帖过程为:八十年代学颏真卿、褚遂良,金农、杨岘隶书。九十年主攻张猛龙魏碑,其中穿插魏郑文公、近代闽清刘蔼生碑体,兼习张迁、礼器汉隶。新世纪始,也就是阿忠出版作品集 后,阿忠由学习魏碑汉隶十几年,转学帖。这是阿忠书法风格突变的阶段点。 2000年至2005年,学王铎楷行草书。5年学王铎后,阿忠上溯王铎之根,王铎走的是传统二王之路,王铎多取法宋四家米芾,2006年阿忠转学米芾。两年后,又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的米芾,是学二王的,2008年下半年阿忠,改学书圣王羲之,书风大变,从此又跃上新台阶。  网络中的书法家论坛,面对全中国乃至世界书法同仁,点击量大,专业水平高。大家大腕,敢评敢说。所以,这才是竞争、提高的大好环境。阿忠书法实力与国学深,在驰骋在网络世界书法论法里,厚积薄发,令人好评。 请看             ——评游作忠书法作品中的“大气”               作者:晋唐风韵     近日在中国书法家网里,时常观赏到游作忠先生的书法作品,感慨系之,试写一篇闲文,权作对游先生的书法和书法本身作一番探讨。    游作忠,从福建武夷山系戴云山脉走出的山区书法家。观赏他的作品,正如品味伴随他成长的“八闽岳祖”白岩山,突兀挺拔,横空出世,如临云海之巅。 从游先生的书法作品中能感受到一些特殊之气,这种气在不同的作品中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石碑字“广范祖宗德钦祀典,平生孝悌笃守儒风”。使人感受到的是庄严凝重之气,逐字读过,通篇一览,仿佛有一位苍发鹤须的历史老人,持杖驻足,向人讲述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做人、立身、持家之秘典;另一幅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使人感觉到的是雄伟磅礴之气。 一纸驰骋百万雄兵,摧枯拉朽、横扫残云……那奔腾不息、跌荡跳跃之力简直要破纸而出。真像唐代大诗人骆宾王描写的那样“暗呜则山岳崩摧,叱咤则风云变色”;“飘香”二字,则如一缕清风,涤荡人心,充盈天地之间; 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透露出来的独特气质,尽管各不相同,但若仔细品读,就会感受到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雄伟、博大、深邃、凝重、狂放、野逸和美感。恕我斗胆简约地将其称为书法作品中“大气”。     古往今来,所有的大家手笔都十分重视书法作品的“气”,认为这是书法的精髓、格调,俗说的档次、品味。笔者认为,书法中的“气”,对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古人所说“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指的是以态势催生气势,但这还没有涉及到书法之气的本质,南朝齐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神采,便是书法中的“气”了,但还是比较浅显。    王羲之在《自论书》中有这么一段。天台紫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刀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这段论述,似乎又太高妙了点,还是不好理解。    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学的角度上来理解书法的气。现代文学家姚鼐有段话可资借鉴。他说:“其得于阳与刚之气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深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看了这段话,我们便可大概意会到,书法中的气,是深蕴于大自然深处的“造化之气”了。它千姿百态,它气象万千!    游先生喜欢书写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他认为,雄伟、博大、深邃、凝重、狂放、野逸和美感书法作品,才能具备情感的震撼力、视觉的冲击力、和心灵的感染力。自古以来,作为最有标致性的民族精神的载体——书法,都是以气生形,以其特有的大气昭示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品格”。“技进乎道”,对于如何创作出大气的书法作品,游作忠先生有其独到之处。    ——开门见山,起笔雄奇。我们来欣赏一下“海为龙世界,山是牛故乡”这幅,“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起笔即雄遒、沉重,使人一下子就感受了紧张、突兀的雄强之气。海、山两字的起笔给整幅作品定下了基调,做到了大气包举,镇压全篇。     ——行笔痛快,节奏紧凑。像 “天道酬勤” 这幅,真乃“泼墨如浓云,急雨如飞簇,激电光入牖,奔雷势掀屋。”快的节奏有助于增强书法作品的气势,使人有一种挟雷携电的发展感觉。如果这幅作品节奏缓慢,慢慢腾腾,虚与委蛇,即使起笔的气势好,也会产生沮丧感,潜意识中会有勤不如懒的想法。     ——高屋建瓴,大处落笔。正如“宁远”,“秦王扫**,虎视何雄哉。”立足全局,着眼宏观,大处落笔,一气呵成。不像一些平庸的书家,起点低,视野窄,唯唯诺诺,小家子气。尤其是小字落款的衬托,以小显大,微处显宏,造成一种“衔远山,吞长江”的气象。    ——如锥如锋,用笔精绝。观其字数较多的书法作品,便感觉了冰冻三尺的雄厚书法功底,全篇之中,绝无雷同之字。一般的书家,能用提按、快慢来表现书法作品就相当见功夫了,而从游先生的书法线条中,明显地感到笔法极为丰富,有提、按、顿、挫、绞、转、裹、搓、拧、抵、边提边挫、边裹边顿……洋洋大观,笔法大全。这与他推崇高古的魏晋书风有关。    他最爱讲的就是这么一个书法故事:“……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驽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     据闻游作忠年轻时不会悬肘,曾以绳吊梁上悬书大字。为练就顿挫绞转自如之笔法,他摹张猛龙碑一十五载,每日立身悬肘,日以继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十五载的苦练,使他练出了“善书不择”的绝活,不择笔,不择纸,不择墨,不择地。正所谓:游君三寸毫,挥霍鬼神惊,浩气中心发,雄风两腋生。     ——把握节点,跌宕起伏。游作忠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有一种“透纸”的感觉,就是古人讲的入木三分。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把椰子壳做的二胡,每次创作之前,他总是先喝上一口清茶,饮一口浓郁的福建土酿,然后拉起了他心爱的二胡。如果写雄强的作品,他常常拉的是《穿林海》,如果写的是灵秀的作品,他便奏《梁祝》。他是个造诣不浅的音理家,他说,搞书法,在章法上一定要注意节点,绝不能墨不逮纸,或是平拖直过,如长枪大刀或死蛇挂树。绝不能像京剧的“西皮流水”,没有高腔,缺乏高低起伏,难以产生激昂遒劲的气势。要精心安排,巧妙构思,做到平中有奇,奇中有变,大起大落。忽如飞瀑演涧,忽如火山喷发。让人在落差变化中感受气势。      ——运笔从容,收放自如。“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纵观游作忠书法,没有一笔是拖泥带水的。当断立断,该收则收,像古人形容的那样:“如截奔马”。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联,是在揉搓极皱的纸上写的,最能考验书法家的运笔收放能力,写快了,黑不逮纸,写慢了,浸肥如猪,而他这幅轻重快慢拿捏得恰到好处,真令人叹为观止。    总之,游作忠之所以能创作出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是和他的思想、胸怀、情操、见识、学问的修养分不开的,如孟夫子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大山之子游作忠具备大山一般的胸怀,大胸怀者方能成为大手笔。古人云:“器大者其声必宏,志高者其意必远。”此之谓也。 风云际会会有时,九万里风鹏正举.2007年9月,由于偶然的一次机会,阿忠学会了电脑。现代化的网络世界为游作忠书法提供了大展才华的空间。   游作忠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网总版主等十几个中国书法主流媒体大网的版主。 一篇散文 ,在绿橄榄论坛、51博客发贴后,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转贴,点击量飙升数百万之巨。     扎实的国学功底,得天独厚的条件,使阿忠在序绂文集、撰写碑文方面,游刃有余。   http://bbs.china-shufa.com/viewthread.php?tid=41202extra=page%3D1 ,一经上贴,便被 置顶,评为美文,点击与回帖量达数十万之巨。阿忠应邀为各地撰写了不少碑文。     我题亭台楼阁、庙堂山寨的匾额楹联和石碑 http://bbs.china-shufa.com/viewthread.php?tid=41267extra=page=1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律,学习主要通过临帖。学习.不仅要多读书、勤思考,要多临帖,勤创作,更重要是强调一种师承关系,所谓"字有渊源",取法要高。古云,取法于乎上,得乎于中。取法于中,得乎于下。阿忠学碑二十年,新千年始,才系统学帖。学王铎,学米芾,最后学王羲之。王羲之是书圣,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犹如中国书坛的"孔子"。取法乎上,阿忠书艺突进!书法产生质的飞跃! 然而,通过临帖学习得来的只是书法的"技"而己,只在 的层面往往只体现匠气,书法家需要更多的是 ,是道与技的完美结合。书法家之所以成家,必须要有书法家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书法家形成的艺术风格,都和书法家自身的学养与才气相关的。书法艺术是以文化为基础滋养的,学养与才气高低直接决定艺术水平的高低。 游作忠书法作品 http://www.zgshsjw.cn/bbs/thread-9276-1-1.html 游作忠四体皆工且样样各有风韵。其楷书既有欧字之方劲,又有褚字之活泼,间或参以南北朝碑版之方峻奇肆,点画精到,转承跌宕,真气弥漫,颇具魏晋人通脱散郁之气韵。其隶书自汉《礼器》、《张迁》碑出,结体端庄,用笔含蓄,平正中见险绝,高古中寓浑穆,静逸中显峻厉。俗云:“楷以养性,行草舒性”,大凡在书法艺术上有所造诣者无不在行草上有所造诣,游作忠的行草注重体势精微,追求朴涩、直率意境,将“庄”与“雅”、“秀”与“拙”等矛盾统一起来,处处标新立异,结字因字形而随势生发,着意在气息、韵致上古调新纳,绰约其神,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书法之功能与价值在于表现美、塑造美,以美的内蕴示启人。这就需要书法家深切地感悟社会、人生与自然等等,都可触动书家的灵感,激活创作的感情,从而按照美的规律去裁剪组合、提练取舍,进行“发酵”,予以充分地表现揭示,使人在品赏中得到美的陶冶、升华。笔者认为,游作忠是深谙此道的。因此,他总有书不完的东西,总有新的思考,总有大胆的追求。中国古代历来有“诗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说法 ,游作忠有着与生俱来的诗人的情思,他所作格律诗词,既传统又新潮,形式严谨,内容活泼。游作忠书法,在法度与抒怀之间,体现诗人激情,有一种流畅环转、一泻千里、直白本色的格调,形成了一种朴茂儒雅、独特大气的书法艺术风格。 古人云:字如其人。斯言诚矣! 5. 三下南洋,海外争光 机缘与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两大要素。机缘是成功的机遇,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没有厚实的功底,不是发现不了机遇,就是机遇出现了也无法抓住它。 可贵的是,在求索的道路上,阿忠不但肯下苦功夫,而且不断寻找机遇。他每到一处,便三句不离本行,到处打听哪位名家的书艺最好,并携带纸笔求师拜艺交友,决不放过机会。在海外,阿忠也如此,抓住良机,为国人争光。   翻开游作忠海外书展的轨迹,便可看出他的来势之猛,进展之速: 1990年5月16日至22日,第一届国际福州十邑同乡书画印展览(新加坡吉真那路百乐大酒店)。 1991年3月16日至18日,新福州垦场九十周年书画展览(马来西亚诗巫福州公会)。 1992年8月22日至8月24日,中国梅城游作忠书法作品展览会(马来西亚斯里阿曼体育馆)。 1992年9月4日至9月8日,第二届世界福州是邑书画展览(马来西亚诗巫中华总商会)。 1995年3月2日至3月4日中国游作忠书法展 。 1995年3月8日至3月10日中国游作忠书法展 。 1995年3月14日至3月15日中国游作忠书法展 。 1995年3月21日至3月27日中国游作忠诗书作品展 。 1995年4月8日至4月9日中国名书画家游作忠献艺展 。 1997年7月12日至7月16日中国书画家游作忠作品展 。 1997年7月19至7月20日游作忠作人名对联挥笔表演展 。 讲起在海外的书展,阿忠总是眉飞色舞。尤其令他难忘的是,1992年8月18日,在叔叔游贤祥的引荐下,阿忠得到去马来西亚举办作品展览的机会,使他可以在海外华人世界中一展风采。    当飞机在广州——吉隆坡高空飞行时,阿忠满怀激情,他感觉自己是家乡文化事业的传播者、组织者,一股自豪感从心头油然而升。他携去的书法作品,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他倍感这些书法作品的分量与其所承载的意义。他的许多书作早就已多次在 马来西亚展出过,当地华侨已很熟悉很认可他的作品了,阿忠这回更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一路上他在思考:这回能带给他们全新的感受吗!    阿忠加入的龙嘉宾旅游团在吉隆坡独立广场玩了几圈,异国情调使他心旷神怡。艺术家就是要深入生活,异域风光和建筑设计,不也与书艺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吗?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诗是无声的画 画是有声的诗,诗画同源,处处留心皆学问,从异域的各种旖旎的风光中,阿忠感受到他接受到另一种书法艺术的启迪。    再跨越马六甲海峡另一端,飞机又载着他飞到东马来西亚的沙劳越州首府古晋机场,走下机梯的阿忠看到,从一百二十里外的成邦江省特地驱车到机场迎接他的游氏族人,一行20余人已手持花束在等侯他的到来。阿忠为他们带来了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他感到温暖而自豪! 成邦江福州公会设宴为家乡来的青年书法家洗尘,酒席一共5桌,主人中有公会主席谢启诗、公会秘书黄乐山、名誉主席许兴蒲、青年团团长吴标生、名誉主席许吴斯光、署理主席黄光明和当地妇女主任等。 许多陌生的眼光和善意的笑容,让阿忠更感到自己必须自然大方与洒脱,因为他的肩上承载的是家乡人民的厚望。因此,他必须落落大方,表现出应有的风度与风采。在酒席上,他举杯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同时宣布即席为公会题联一幅。他当场献艺,主人倍感振奋。在众人热烈掌声中,他凭着敏捷的才思,以在场嘉宾的姓名为冠顶作诗赋词,而且诗作主题均紧扣爱国爱乡之情怀,其亦诗亦书之雅兴,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嘉宾。 有位小姐邀请游作忠演唱卡拉OK。想不到内地发行的磁带也流行到马来西亚了。阿忠立即响应,唱起了他平常最喜爱的《血染的风采》和《洪湖水浪打浪》,全场嘉宾不约而同地为他拍起节奏为其助兴,把这次酒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热闹中,阿忠感受到亲情的浓烈,人们举杯相劝,觥筹交错,大有“起坐而喧哗者,从宾欢也”的阵势。 公会主席谢启诗在当地也算是个头面人物了,他也被这如此生动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他侧耳对身旁的吴标生低语道:“这人有料啊!这人有料(能耐)!” 其实,宴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商定阿忠的个人诗书作品展的时间与地点。最后敲定于8月23日至24日两天时间内的早上九时至下午四时,在高规格的成邦江体育馆内举行,并嘱咐阿忠还要即席表演以人名冠顶撰联的拿手好戏,阿忠拍拍胸脯应允作答,除了吟诗作赋,还乐意为名流商家书写招牌大字。 话毕,掌声四起。 展出的两天中,人头涌动,参观者多达千人,这其中包括许多中学生。 成邦江圣禄中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要目睹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书法家的现场表演,为求得一张墨迹,他们愿意等上一、二个小时。阿忠为这些学生写了一张又一张,真是不计其数,书写的大多是“学海无边苦作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之类的箴言。该校张汉辉老师带着学生们听阿忠讲解书法,观赏着这个自称为“龙的传人”的即兴表演,钦佩不已,送阿忠一盒被当地人认为是极其贵重刻字的银盘,全体师生要求与阿忠合影留念 不久,这张合照刊登在《国际时报》上。 成邦江基督堂牧师听说来了中国书法家,托人捎话来,诚恳地把阿忠请到基督教堂来,并热情周到地宴请了他,认其为“弟兄”,阿忠也不枉他的一片盛情,应邀为教堂写了基督箴言。阿忠离开时,他还搭乘两辆小车送了一段路程。这让阿忠感受到一种亲切友好情缘。    有位50多岁的老年女侨胞,对阿忠为她书写“祖国,您好!”这四个大字时大为感动,竟流泪满面双腿跪下以示对祖国派来使者的感激之情,慌得阿忠措手不及,连忙放下笔双手将她扶起,阿忠也被这深情的一幕而感动,更感到出使异域的责任与使命的重大。    阿忠忙不迭地写字赋诗,身旁是许多观众在观赏,还不时发出阵阵掌声。有人说,一个人在忙活,当旁边有人在欣赏你做事时,那是一种充满成就感的满足。阿忠体会到了,此时的他,似乎已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他的风采与才情,博得了当地报刊和华人舆论的支持,由于他的影响力,他的书作被破例邀请加入第二届世界福州十邑书画展览会。 1992年9月4日第二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在马来西亚召开,下午二时许,“福州十邑书画、工艺品、小型机械及商品展览会”在马来西亚诗巫市中华总商会举行。大马国家联邦科学、工艺与环境部长刘贤镇为展览会剪彩。 游作忠是福建省闽清县文联常务副主席。他在展览会开幕式上荣登主席台,当场挥毫”“血浓于水”四个大字,使来自世界各地的福州籍的华人乡亲欢欣鼓掌,掌声雷动。游作忠感慨万端,以“庆祝第二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在马来西亚召开”为题,填词一首,调寄《望海潮》: 名邦形胜, 悲喜交加。 且看中兴, 追思往事、竟咨嗟。 有他乡浩月, 故里梅花。 驱雾吐辉, 融霜簇艳, 丽人绰约披纱。 吟赏日西斜。 望长天雁字, 情思无涯。 自古后来居上, 雅调入筝琶。 第二天,事前以《英华泽以诗书气,精彩流为翰墨香——访中国青年书法家游作忠》为题刊发专访稿的《国际时报》再发《中国诗书名家游作忠作品展览成功举行》的报道。 各报也纷纷刊登青年书法家游作忠个人传略、书艺介绍、作品评论以及与当地名人题诗合影的多幅照片、书作。其中《马来西亚日报》标题为《中国诗书名家游作忠假斯省作诗书作品展》,同时刊发的游作忠照片及书作“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尤为引人注目。本报另刊发游在其三十幅书作前为参观者点评与讲解的相片 。 《马来西亚日报》还刊登游作忠为联邦科学工艺与环境部长刘贤镇的即兴之作和拿督(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会长)张晓卿三人在场的大幅彩色照片,以及游作忠与该报总编辑黄光生、编辑杨贻芳、诗巫福州电机工程师翁星国同乡及其兄翁星民等人座谈的照片。 当地的《诗华周刊》不但发消息登游作忠个人照片,还发他的书作“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有评论说“游作忠先生现场泼墨千遍,极受本地文化界人士推崇欢迎。写得多么脱俗飘逸!”同时还发表其它书作。 此外,《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会讯》刊发“闽清特辑”,介绍两个人物:一为“壮志满怀翰墨香———游作忠”;一为“侨乡姑娘走向世界——世界乒乓杯冠军陈子荷”,附录作者许加余、林伟文章之后的,还有游作忠书李白的《将进酒》墨迹图片。 诗巫中华总商会内有陈锡铭现场篆刻表演,福州画家梁桂元、郑大干的画展,游作忠的即席吟诗与当场书写的绝活,使得本届的展出别开生面更为生动多彩。 诗巫又名新福州,当地华侨都是讲闽清话,有位华裔后生听到游作忠讲乡音,惊奇地问:“你咱们也会讲我们的话?”阿忠不禁掩口失笑:“我们本是同祖同根一家人啊!我就是从福州来的呀,你们都还在讲福州话,我怎么能不讲呢?”一阵欢笑过后,大家的话题转到了当年黄乃裳筚路蓝缕、开辟新福州的艰辛创业上,感受前辈人生之辉煌,更应珍惜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而有所作为。 古诗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情重怀土,人之常情也,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华人日报、晚报与各类刊物均连续刊登报道了阿忠此行的活动,并刊发了他的几首诗作。 原诗巫闽清同乡会主席诗人黄念松与阿忠是忘年交的“老诗友”。 早些年马来西亚诗潮吟社与闽清梅声诗社就结为姊妹诗社。诗社设宴款待阿忠,由游允泰、陈立惠等奔波筹划,全力支持帮助阿忠的作品在“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的展出。 世界福州十邑书画工艺品展览会,吸引了许多当地华人纷纷前来观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次海外华侨大聚会。 有人把游作忠请上主席台。来自各国的记者争先拍照,镁光灯打在他的身上,照出了阿忠脸上的喜悦与自豪。展览会主持人是同乡总会会长拿督张晓卿,走上前来紧握阿忠的手说:“我也是闽清人!”张晓卿是马来西亚的议院议员,当地华侨领袖,亿万富翁,阿忠热情地对他说:“前些年,你有回闽清,我早就耳闻你的大名,如雷贯耳呀!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从家乡来,就是想让中国诗词这颗明珠在全世界大放异彩。请让我为你写幅冠名联吧” 阿忠大笔一挥写下: 晓天拥旭日 卿相护乾坤。 张晓卿拍手叫好:“谢谢你,谢谢你!”随即将阿忠介绍给主持剪彩的马来西亚联邦科学、工艺与环境部长刘贤镇。阿忠诗兴大作,转身又为马来西亚国家刘贤镇部长写联如下: 贤士名四海 镇成擎九洲。 主席台上下的众人热烈鼓起掌来,部长与拿督喜笑颜开高举对联与阿忠合影。 此时展厅的中心人物无疑是阿忠了。观众涌到台前,纷纷向阿忠求字。他只得使出浑身解数用行、隶、草及自己创变的字体为观众写了近500幅的墨迹。这些墨宝将被海外人士与当地华人所珍藏,它可以跨越时空,刻穿无情的岁月,超拔烦嚣,创造永恒。 阿忠成为新闻人物,尤其是在各报刊发他的消息,作品、照片之后。他也成了学生“追星族”心目中的“书星”了。 一直到9月8日展览结束之后,从诗巫中华总商会回到成邦江的途中,还有人用的土追赶阿忠所乘坐的车辆,他只得停下来,找到路旁的一家商店,在这里铺纸挥笔,又为诗巫青年团写了3幅字。那几个青年人千恩万谢不停地说:“不容易啊!机会难得,要到中国找你谈何容易?今天追上你,也算是有福啊!”    9月14日,游作忠离开砂劳越,基督教堂弟兄们前来送行,送阿忠到机场,尤其令他感动的是,何牧师等人陪了阿忠一天,等飞机起飞了才离开了。 到了吉隆坡,从新加坡来接阿忠的也是闽清籍华人,她多年前来新加坡定居,以前在闽清时也是县书法协会会员。她还带来两位随行人员,说他们已在机场上等候多时,他们的热情,也让阿忠感慨不已。    他们为阿忠饯行,选中的是高档次的大酒店。选择这样高规格的酒家,对阿忠来说,可能有点受之有愧,而对于这些普通的闽清籍老乡,算是最大限度地极尽地主之谊。从中也可看出阿忠当文联副主席时的为人交友之情。    他们在夜半两点才喝完送别酒,之后又去肯德鸡烧鸡店品尝。出来后,见华灯椰树下有个人头马大的漂亮女人在和阿忠招手、送飞吻。微有醉意的阿忠认定是熟人在叫他,便要走过去,黄丽文小姐一把拉住他,轻声说:“别过去,那是人妖!”阿忠吓了一大跳,酒醉一时清醒了许多。9月15日,阿忠飞回广州回国,真是难忘的马来西亚之旅! 阿忠在马来西亚的名声很快地传到台湾。 一周后,台湾《民生报》的一位曹记者受友人之托到福州时,也要求阿忠为她留下墨迹。 他是与一位办企业的经理拜会福州市副市长龚雄和市委宣传部长林爱枝时提出这个要求的。福州市文联副主席黄安榕打电话把阿忠约到闽江饭店写李白的《将进酒》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及欧阳修的诗相赠,满足了台胞的要求,宾主双方皆大欢喜。    1993年6月间,马来西亚国家榕联青年代表团有一行45人访问福建,随后也到达闽清。县政府为代表团举行欢迎会,游作忠又当场作书法表演,写三尺见方、大于四尺的宣纸上的“龙”字赠予陈志成团长一行。边有小字云: “四海之内皆兄弟,五百年前是一家。”   陈志成请求个人求字,阿忠写道: 志当存千里, 成事要三思 。(后附小字云:前为诸葛之志,后指孔子之诚) 这对联后来刊发于《马来西亚日报》。陈志成拿去吉隆坡华人裱褙铺裱制时,那内行的师傅把梅城看错为槟城,疑惑说:“不可能,槟城无人能写此等好字,这字不是台湾的名人写的就是中国大陆上的名家之作……”    又过两个月,陈志成有事又来到中国福州,这次他直接挂电话找阿忠。在温泉大厦下榻处与阿忠促膝心谈,切磋书艺。志成团长称阿忠为“阿忠哥”,足见其感情弥深,亲如手足。阿忠又赠五幅书法作品给他。  1993年10月,陈志成高兴地代表榕联青年团捐献给福建省“希望工程”30万元人民币。阿忠在此起了无声的间接作用。 再后,台湾曹记者又通过福州文联向阿忠索字十幅。后来的后来,索字求诗者不断。 1992年9月,阿忠首次在第二届世界十邑同乡大会主办的书画展览会后,1995年5月,马来西亚国家榕联青年代表团长陈志成,邀请阿忠到西马曼绒作诗书展览,而后其作品在东马的大城市,古晋、斯里阿曼、泗里奎、诗巫、民都鲁作巡回展览。    每到一处展览,福建同乡会都举行剪彩仪式,邀请政府首长、华侨领袖前来助兴,联合剪彩,然后是游作忠现场吟诗挥亳表演!广受当地各界好评!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为歌颂这一盛事,阿忠应邀在马来西亚邦咯岛展出作品,此次活动为“中国传统诗书展览”由福建省公会(同乡会组织)主办。 邦咯岛是个美丽的海岛,亚热带椰树随处可见,沙滩、木屋、渔船,与中国海南岛极其相似。邦咯岛位于霹雳州西海岸,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美丽的岛屿之一。邦咯岛优越的海湾为来往马六甲海峡的商旅提供庇护之所。放眼望去,是白色的砂砾、蓝色的海水、碧绿的小岛,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天堂一般。马来西亚榕联青副团长林吾地、《南洋商报》记者郭金灯,也是阿忠的老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在海滩漫步,畅叙友情。 这次展览活动,邦咯岛福建公会做了周密精心地策划安排。福建公会青年团长梁良朋是个当时极负盛名的摄影家,爽朗大方,与阿忠一见如故,两人一拍即合,他很谦逊地拜阿忠为师。展览剪彩前夜,特地到阿忠住宿处看望助威,他戏谑地对阿忠说,担心他明天现场表演怯场,准备向阿忠透露提供明天参加剪彩人员的具体人员与名单。阿忠听了心头一热,对老朋友的细心周到表示感激,但他只是笑笑,摇摇手说“我经历过无数风雨,一路打拼过来,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了,不会怯场,你放心好了。”阿忠反过来安慰。这就是名家,半点机巧也不会。 第二天剪彩在福建公会会馆举行,与会华侨五百多人。上午十点左右,阿忠现场表演,当场以剪彩贵宾的名字撰藏头对联。整个会场掌声不断,青年团长梁良朋连叫喊:“电脑!电脑!”(示意其神速),阿忠自嘲说“猪头脑,猪头脑!”(戏谑之语,取其谐音) 这次展览是邦咯岛有史以来、首次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华文化艺术活动,阿忠传统书画在展览会上大放异彩。邦咯福建公会会长白佑福在剪彩仪式致词中表示,书展可培养人对艺术文化的欣赏与爱好,提升人的品位,丰富人的内涵,游目骋怀,诗作可品可诵,足以极视听之娱,让人陶情悦性,受益无穷。 阿忠应邀也发表了演说。他说“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创作是一种充满了个性色彩的创造性劳动,也是书法家理想追求、气质情感、学识修养的载体。中国水墨书法艺术,乃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精粹及瑰宝,可激发人们思古之幽情,引发人们的丰富遐想。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必将在世界大放异彩,虽然大陆与海外远隔千山万水,但看到华侨们对我们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彼此感到心心相印。是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让我们紧紧相连。”阿忠的精彩发言,是对书法艺术的精彩点评,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剪彩仪式上,游作忠特以“福建”冠顶,现场即席撰写一副对联,赠给邦咯福建公会作永久纪念。其联为: 福由苦中来,全凭双手绘描美景; 建从根基起,团结一心构筑家园。 这次邦咯岛展览前后为时共一周,在这里,阿忠深切地感受到华侨们爱国爱乡之情怀,人们都把阿忠当为亲人与朋友。阿忠把这次展览的前五天收入,全部捐助给了邦咯岛福建公会华文学校,作为助学希望工程的基金。华侨们对他这一义举,表示由衷的赞叹! 马来西亚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星州日报》、《南洋商报》,对阿忠的展览助学义举及其诗书艺术,作了大量全面而系统报道。此后,邦咯岛福建公会举行了华文助学奖励金颁奖典礼,并印刷了特刊,以示纪念,铭记深情。 阿忠为国争光,奉献精神可嘉! 6.文联工作如鱼得水,成绩斐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1988年宰猪师傅阿忠竞选文化局长到1999年,屈指一算,阿忠由食品部门调入文联已十周年了。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这便是人生的收获季节或曰黄金时代。 阿忠常对人说,他是幸运的、幸福的。本来喜欢文艺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现在自已的爱好专长却变成了自已的职业!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常常歪打正着,并且打出了名气,打出了精彩。阿忠说:一个人,有一点兴趣,不难;有一份工作,也不难,把兴趣与工作合二为一,那就是一种境界了!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在从事着一份平凡的工作,并把这份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因而拥有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他因此而感激生活。 阿忠几十年如一日地苦练书法,是因为有一种动力在推他前行,这动力就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只有在强烈的兴趣引导下,达尔文才会将一只甲虫放进嘴里,爱迪生才会钻进鸡窝孵小鸡。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可能深爱她。并力求把她做好。阿忠就是这样一个把对书法的兴趣化作一份挚爱与追求的人,所以,阿忠到文联工作,可以说是歪打正着,更可以算是如鱼得水,他因此乐此不疲,锲而不舍! 阿忠生活在一个商业味道浓郁的小城市,相比之下,人文气息就显得格外单薄。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现代人本来就生活得相当焦虑和浮躁,有几个人会静下心来研墨习字?但阿忠做到人弃我取,乐此不疲! 阿忠久久不肯出书,是为了坚持精品意识,绝不为赶时髦而随意结集出版。他的心态很无奈,出书容易出精品难,要引起读者关注似乎更难。因为现在处于多媒体多元化时代,电脑中有各种各样的字体应有尽有,似乎不太爱请名人题字了,书法家似乎也难以引起如八十年代那样的广泛注意,轰动效应似乎已成为历史现象,即使是大名家作品,似乎也有这种灼痛感。 但平时来找阿忠题字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除了名山题刻,寺庙祠堂,亭台楼阁,牌匾题署,书撰楹联,还有许多人知道阿忠的名气,是要在自己的书房中挂一幅阿忠的墨迹,名气便是书法的人气。他们说,相对于用电脑书写的大字,他们更喜欢人的手书,他们说,用电脑敲出的汉字的确干净整齐,但它的美观与书写者的心情无关,与书写者的性格无关,似乎那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用手写出来的汉字却完全不同,它们有风采,有风韵,有风骨,它的每一道笔力都蕴含着书写者的心情。 阿忠听后,大受鼓励与启发,没想到这些求字者竟能说出对书法这么老到而精辟的评价。他觉得自己的多年来的努力,值得! 十年了,年过不惑的阿忠回想起来,感慨良多。报刊杂志发表了不计其数的作品,拜识了许多名家同仁,三度出国办展,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人生需要打理,更需要总结,阿忠也想到要好好总结一下以往的路程,于是决定编辑出版一本文集,取名《十年鸿爪》。 这本文集的自序,是阿忠人生观及灵魂的自我剖析,可谓一篇奇文!不妨附录如下: 游作忠作品集《十年鸿爪》 自序 流年似水,人生暂短.余年过不惑,比之余祖辈 ,长寿矣.然马齿徒增,一事无成,深负疚意.光阴荏苒,心中常念已故老友临终前一席话,‘我将去世,一生最大遗撼是在过这个世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愈感须把握旦夕,万勿太奢望诸耒.新近师大老教授李万钧,将其平生已发表文章要目汇集成册,名曰 ,于吾独受启示,遂效之,作 集。 “程门立雪”典故古今盛传,其主人公游酢 ,北宋监察御史,系中国大理家、大书法家,乃余之先祖也.余虽自幼喜好涂鸦,然生性不敏,且见懒惰,书海弄潮又晚,故不成玉器.余丙申阳春生,或谓‘桃花之猴’,三岁断奶后即入幼稚园,13岁小学毕业,此十年为启蒙成长期.1969年复课始,至1979年,为发育求知期.1979年至1989年在食品公司供职,此十年为结婚谋生期.1989年因参加文化局长竞选,被调入文联,或谓之''放下屠刀'',操起狼亳,此后十年乃余书法耕耘期. 即撷华于此时。 余非‘只知耕耘,不问收获’之高士,实乃爱名又爱利之狷介俗子.挥毫弄墨,虽有名而无利者不为,有利又无名者亦不为.故各类书展,无论什么世界书协,倘须交钱入选参展,余概不参加.余之偏执,与当下时风大悖乎.世之愈笑,余心愈坚.且喜余之作品发表者,其必有稿费,展览之处必有厚礼留余.友人戏谑称''写字如作'鸡',爽快 又有钱!''.然余并非嗜财之吝啬鬼,有丰厚收获时,必捐助公益,千金散尽,唯求名焉. 余生性贪酒恋色又喜嗜山水.雅兴忽来,把盏微醺,有佳人软语斟酒相晤,或俯仰山水天地间,或知音老友雅集,此际弄墨挥亳,尽泻胸襟,人生之乐事也.快哉,快哉!偶有诗书娱小我,毫无兴趣媚大人。余畏官,鄙官,此余平生之大缺陷也。 然余为人作字,多看对象,知己者,倒屣相迎,恐其不要。豪友索时,作书雄放;韵士取时,作书萧散;美人求时,作字灵秀。为伧人书俚俗之语,为妄人题捧场之词,则强颜苦笑,手遏思蒙。若索字者携佳酿,登庐求书,无论贵贱,余必眉开眼笑。好为人撰嵌字对联书之,龙飞凤舞,不胜欣然。唯名山题字,解囊倒贴,且以之为乐也! 《十年鸿爪》第一部分系余作品选登,期爱余拙作者鉴正。第二部分系余尊师乐道之翰墨情缘,弥足珍贵。第三部分系余十年间展览发表作品要目之索引。老作家吴文大兄之人物传记亦附录之,余最喜数获文坛巨星冰心大师题字墨宝。余如蝇附骥尾,不动而致千里,幸甚至哉! 关爱提携余成长,支持资助余出集之各界师友,余无任感激,际此谨统表谢忱! 人似秋鸿,来时有信,事如春梦,了却无痕。十年岁月,不长不短,雪泥鸿爪,依稀可记。不才系立雪游氏后裔,小女又取名咏梅,可谓余之上暨余之下,皆与雪有奇缘。故将此集取名 ,以为切题也。出版此集,只旨为余生留一点痕迹。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庚辰腊冬雪夜游作忠于咏梅阁 1990年时任政协梅声诗社副社长的阿忠,组织编著诗社自1982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本诗集《梅声诗集》。1992年主编《刘登孝作品集》,1995年主编《白岩山文集》。 特别在进入千禧年后,阿忠更身体力行,重视培养文艺人才,组织文联会员,深入生活,到各地采风,十几次组织大批会员采风写生,到过的外县有:闽东福鼎太姥山、闽北顺昌、武夷山;本县有的际上、金沙昌溪、白岩山、白云山等地方。 阿忠鼓励会员多出作品,帮助会员撰写书名、序跋。会员作品集有《山野山》、《梅丫集》、《聂兆洮作品集》、《聂兆庄诗文散拾》、《写作与阅读》、《中国当代诗歌精品选》、《刘积荷曲艺选》、《千古奇闻》、《梅溪诗词选》、《谢梅林作品集》等.,他还负责主编两册《梅溪文荟》、两册《闽清摄影》。 书法家的文学修养及文学创作能力,通常是艺术评论家用以评价书法家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书法也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创作离不开文学内容,当书者在书架上翻找一本合意的唐诗宋词准备再创作时,实际上已参与了对自己文学修养的检测。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师,无一不是在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同时,也留下自己的文学佳作,并且书法家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书家的才、学、识的出类拔萃。 阿忠有着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与情思,他所作的格律诗词,既传统又新潮,形式严谨,内容活泼。腹有诗书气自华。阿忠的书法,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体现诗人的敏感与浪漫、一种充满才华的大气的艺术风度。扎实的国学功底,极具悟性的聪颖,使阿忠在序跋文集、撰写碑文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阿忠曾为闽清的著名景点白岩山撰写《白岩山十大景点石碑文》,这十块碑帖已于2005年9月立于白岩山各景点处。这十处景点分别为羊栏床、八闽岳祖、悬鱼洞、白岩寺、一家仙、白玉泉、石镜、骆驼峰、龙洞、玳瑁顶。针对这十处景点的不同特色与形状,阿忠或介绍传说,或侃述历史,或品评人物,或描摹情态,或解说源流,文辞优美,笔法多变,语似天成,难人过目难忘。 有人戏称,闽清是“一清二白”———闽清的白岩山、白云山,阿忠登临这两山各有百次以上,开发凤凰山、广济岩,作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 面对各地不同的景点,阿忠或题咏、或作文、或撰联、或题跋,他运用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文学创作形式去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甚或对人生与艺术的精湛见解。让观赏者不仅沉醉于墨迹世界,也玩味于这个世界所表现的文学内容,可谓锦上添花,让观赏者以各自不同的情感之舟神游于书法和文学综合表现的艺术境界中。 他的《十年鸿爪》中有不少饱含作者真情实感、宽广胸襟之诗作,又经过他别具一格的书法将其书写出来,极具互为生发、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从这个意义上体会,书法作为一门抒情达意的表现型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发挥。这种能力的获得,不仅仅来自于他长期的临摹经验和摸索积累,同时更有赖于他平时的思考感悟与归纳提升,这是决定其作品能够超越一般的书写活动并进入艺术创作层面的关键之所在。 名山故里,文采风流。在八闽大地,远至异国南洋,都留下了他的许多题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阿忠在福州马江国道边的石壁上题写的“千禧”二大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迎接二十一世纪新千年的第一道曙光的到来,省政府决定台湾海峡西岸的马江出海处的石壁镌刻“千禧”摩崖。有一位省领导平日里也听到了闽清游作忠的书法魄力,并知道游作忠的书法在台湾有影响力,所以选中了阿忠书写。这两个字高12米、宽8米,观者无不为之叹为观止。 2006年闽清世纪广场拟建文化墙。县长多次与阿忠交换意见。阿忠做了细致的专题报告,向县领导汇报,最后他的方案被拍板采纳———把闽清籍的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许将、陈贤良、白玉蟾的手迹,镌刻于文化墙上。其实多年前,阿忠就同有关部门组织筹建白云山碑林,把闽清的历史文化名人手迹刻在其上了,以增添闽清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2006年,阿忠又推出新著《梅花初度》,他精选自己多年来部分诗文书法作品结集出版,这本新著分四大部分:1“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篇,精选摩崖石刻56幅。2“雕栏玉砌应犹在”篇,精选木制金字楹联10幅。3“点点花开淡墨痕”篇,精选书法作品30幅。4 “平生心事付瑶琴”篇,精选诗文作品30篇。本书中,有书法,有诗作,有文章,可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从艺术构思来看,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意识能动的产物。无论是一般思维,还是突发灵感思维,都必须建立在丰厚的学养积累、情感积累和创作经验的积淀之上。国画艺术大师李苦禅先生曾对一位后学晚辈说过“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文学,文学之上有音乐。什么是书画家的学问?这便是。”可见这是一种功力,并非一蹴而就可成,需要有志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毅与努力! 到文联十七年后,原为宰猪匠的阿忠才众望所归,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担任了正局级单位的领导——县文联正主席,也是闽清解放60年来第一次破的例。阿忠自从1990年当选闽清县政协委员至今近20年,历任七至十一届政协委员、十一届政协常委,系县政协连任五届委员、政协元老,也是闽清县第十一届政协常委中唯一一位文化界的代表。 在2009年福州市作家第二届代表大会上,阿忠又有幸当选为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 由于阿忠文联工作的出色贡献,他曾两度(1996年——1997年)被福建省人事厅、省文联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并给予他终生享受地、市级劳模待遇的殊荣。 2010年5月30日,省文联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亲自为游作忠授肩红带,颁发荣誉证书. 结语 “英华泽以诗书气,精彩流为翰墨香”,这副对联是古人为赞颂阿忠先祖---宋大理学家、诗人书法家游酢而作的。 阿忠祖父母的卧室,至今还立着祖传的衣物书橱,书橱门两边,镌刻着这副对联。阿忠在这书橱边出生、成长。这副儒雅遒劲的对联书法,也自幼刻在了阿忠的心中! 岁月淘尽的是一切喧嚣,清风吹荡的是历史烟雾。“程门立雪”典故的主人公---游酢,到阿忠这辈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1992年阿忠出国办展后,国内外报刊都曾用这副对联或其中一句作标题,宣传介绍阿忠出国办展的事迹。也许谁都不曾预料到,这副古老的对联,于今竟成了人们评介阿忠的赞语!也确确实实是对阿忠艺术人生的高度概括。
3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陶博吾:学习书法两阶段
libseeker 2011-8-5 18:08
摘编自:陶博吾.我的学书过程和体会.文笔,2011.3:9-10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要继承发扬,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方能达到。 学习书法,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写好字,练好基本功,这时多临颜、柳诸贴。颜鲁公书,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他的人格高超,书体庄严。他的书像泰山耸立,令人肃然起敬,是学习基本功的最好典范。其他如夏承、史晨诸碑,同样是好的范本。临写时要使钩、点、撇、捺,笔笔都像,要牢记书谱上所说的“拟之者贵似”这句名言。 基本功练好了,字写得整齐工稳,进而学习历代著名碑帖,吸取各家的精神,研究书法理论,融会贯通,自然显出自己的风格,这才称得书法艺术。然而自古以来,没有仅以书法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上取得了成就,还要有书外之声誉,才能为世所敬重。 无论做任何工作,研究任何学术,都要有高贵的人格。人品高则书名更高,这事千古不易的道理。宋代四大家“苏、黄、米、蔡”的“蔡”,本来指的是蔡京。蔡京的书法造诣确实很高。因为他是奸臣,所以后人把他抹掉,而易之蔡襄。政治上人格低贱,尚且如此,如果做人处世,卑鄙龌龊,以致欺世盗名,那就更不为人所齿了。 再则是文学修养。书法要有书卷气、山林气、金石气,非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不可。有了文学修养,胸怀就会空阔,气度就会豪迈;写出的书法,就会笔墨超脱,气韵生动,才引人入胜,令人崇敬;切忌市俗气侵入笔端,有了市俗气,那就无法医治了。 此外,还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书谱所说的“险绝”,绝不是奇形怪状,不过是纵横豪放而已,不要沾染“标新立异”习气(写奇奇怪怪的字、双管齐下写、口咬着笔杆写、脚趾夹着笔杆写等)。其二,学书不能只学一家,书写内容,要以自己的作品为主。 作者简介 : 陶博吾(1900--1996)原名陶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江西彭泽人。中国诗、书、画艺术大家,尤其他的书法,被列入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 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1926年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诸先生学习书画。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术专科学校,从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诸闻韵、贺天健等先生学习书画,从曹拙巢先生学习诗文。生性谈泊名利,不求闻达。艺术上极为推崇吴昌硕,一生受其影响至深。(参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638095.htm )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3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式瑆书法作品 (2)
热度 1 jiangxun 2011-4-21 06:56
作者:蒋迅 在我发表了“ 蒋式瑆书法作品 ”一文后,收到了蒋家后人提供的两幅蒋式瑆书法作品。 这两幅书法作品在互联网上似乎还没有出现过,所以特别珍贵。衷心感谢蒋家后人! 另外,我还收到了蒋家后人提供的一个也可以叫作书法作品的影印件。它其实是蒋式瑆写的一个军机处档摺件。这个摺件现在保存在位於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这个摺件有两重意义。第一,它写明了蒋式瑆是“掌广东道监察御史”,这在大陆互联网上现有文字里都没有提到。第二,这是蒋式瑆揭露晚清官场腐败的另一次事件。内容描述是:奏为兵部尚书裕德性情怪诞任意妄为据实纠参由。光绪29年05月11日。有些人在蒋式瑆弹劾皇亲奕匡失败后说他如何如何的狡猾,玩的是诡计。而上面的这个摺件却说明蒋式瑆一贯刚正无私,视腐如仇。大胆揭发官场恶行是他一贯的作风。
个人分类: 蔣英杰|513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天然书法家:云南火焰兰
热度 2 liaojp 2011-4-6 11:37
天然书法家:云南火焰兰
陈新兰 远观,一团绚丽的火焰在苍翠欲滴的植株上方燃烧着,却没有袅袅轻烟。往前一看,一朵朵炫目的红色花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花梗上,令人惊奇的是,每朵花仿佛是天然书法家,正用自己优美的身姿描绘出美女簪花的汉字“火”。于是,植物学家给它一个形象的名字——火焰兰,该属植物有 15 种,我国原产 2 种:云南火焰兰( Renanthera imschootiana Rolfe )和火焰兰( R. coccinea Lour. )。 云南火焰兰为兰科附生植物,具攀援、长达 1 米 以上的茎。叶二列,先端略为不等的 2 圆裂。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自叶腋抽出,长可达 1 米 ,疏生多花;萼片橙黄色或红色,通常中萼片和侧萼片基部色泽较淡,花瓣淡黄色或白黄色而在上部有红色斑,唇瓣红色并具白斑。 云南火焰兰的花色艳丽,观赏价值极高,且与本属的其它种类亲和力较强,通常被选作杂交育种的亲本,因而遭受人类的过度采挖,现已处于濒危状态,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观赏地点:奇异植物室) 云南火焰兰 花 云南火焰兰 花序
46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蒋式瑆书法作品
热度 2 jiangxun 2011-3-24 07:47
作者:蒋迅 据 网上文献 记载,蒋式瑆(1866──1932年) 字性甫,直隶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晚清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实业家。光绪十八年 (1892年) 中进士,同年入翰林院,后官居京都南城御史。 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发生了一个震惊朝野的 事件 :巡城御史蒋式瑆弹劾乾隆帝第十七子永麟的孙子庆亲王奕匡。奕匡时任领班军机大臣,兼管财政处、练兵处,集军、政、外交大权于一身。他儿子载振乃是商部大臣,相当于现在的商务部长。 蒋式瑆在这样的情况下想弹劾一个皇亲,其结果可想而知。奕匡早就在清廷正式调查之前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倒弄得蒋式瑆一身的不是。蒋式瑆于是辞官经商,从此走上实业兴国的道路。我猜想慈禧太后可能也是心知肚明,知道蒋式瑆被冤枉了,所以没有把他置于死地。 蒋家父子三代进士出身 , 蒋式瑆之父蒋庆第 (1823-1906) ,咸丰壬子年进士,先在山东章丘任知县,后回京任内阁中书,有《友竹草堂集》、《记事碑》等著作。蒋式瑆任职的“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也有人说相当于“中央党校 + 中科院、社科院”。蒋式瑆在翰林院原任编修,考选得御史。在弹劾事件后被免去御史,“回原衙门行走”。仍然留在了翰林院任编修。 蒋式瑆是见诸国家画典的书法家,但流传至今的笔墨甚少。下面是我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几幅作品。均为立轴行楷,两幅对联,两幅诗词。网上还有1892年他参加科举考试的档案“ 蒋式瑆会试朱卷 ”,不知道有没有蒋家后代愿意把它买下。
个人分类: 蔣英杰|7430 次阅读|3 个评论
植物汉字“龙”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9 21:56
 3月8日,在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风景区大片金色的油菜花丛中,一个由种植的胡豆形成的巨大繁体“龙”字清晰可见。近年来,在国家5A级风景区安顺龙宫,当地农民在景区内用油菜和胡豆套种了一个植物汉字“龙”,其造型拓自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草书,该字总占地面积约8万余平方米。卢维 摄 http://news.sohu.com/20110309/n279739861.shtml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1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名人效应
热度 1 duke01361 2011-2-22 19:29
名人效应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书法家,其书法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一日有叶公好龙之徒向其求字,万般不得推托,只好请该人在堂屋等候,自己则到书房密献墨宝。书房里,只见书法家拿出一只鲜活的“屎壳郎”扔在在装满墨汁的砚台中,随后让浑身沾满墨汁的屎壳郎在白色的宣纸上爬来爬去,不大一会儿,一幅狂草就写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过:要出名就及早啊!可能是她悟出了我们要说的“名人效应”,并发此感慨! 人怕出名,猪怕壮?过如是乎?窃以为非也!君不见社会上各色“名人”拥俎者若婺? 那个样子,就连“名人”的虚功恐也会被跟风吃了!嘿嘿... 各位!还是张小姐那句话:要出名就及早啊!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35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见到的书法家
李丕鹏 2010-10-21 21:52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95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四)
黄安年 2010-2-24 11:33
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 ( 四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4 日发布 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国徽设计师、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 1917-5 2010-02 )因病于 2 月 21 日逝世,享年 94 岁。这里发布许令仪转来的张仃山水画书法选共 90 幅 , 另有学术简介。分 ( 一 )30 幅 , ( 二 )26 幅 , ( 三 )26 幅 , ( 四 )14 幅 , 其中图 1 照片笔者自网上下载的 , 另从网上下载了两篇报道。 ******************************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三)
黄安年 2010-2-24 11:22
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 ( 三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4 日发布 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国徽设计师、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 1917-5 2010-02 )因病于 2 月 21 日逝世,享年 94 岁。这里发布许令仪转来的张仃山水画书法选共 90 幅 , 另有学术简介。分 ( 一 )30 幅 , ( 二 )26 幅 , ( 三 )26 幅 , ( 四 )14 幅 , 其中图 1 照片笔者自网上下载的 , 另从网上下载了两篇报道。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3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二)
黄安年 2010-2-24 11:11
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 ( 二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4 日发布 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国徽设计师、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 1917-5 2010-02 )因病于 2 月 21 日逝世,享年 94 岁。这里发布许令仪转来的张仃山水画书法选共 90 幅 , 另有学术简介。分 ( 一 )30 幅 , ( 二 )26 幅 , ( 三 )26 幅 , ( 四 )14 幅 , 其中图 1 照片笔者自网上下载的 , 另从网上下载了两篇报道。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3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一)
黄安年 2010-2-24 09:04
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山水画书法选 ( 一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4 日发布 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国徽设计师、著名美术家、书法家张仃( 1917-5 2010-02 )因病于 2 月 21 日逝世,享年 94 岁。这里发布许令仪转来的张仃山水画书法选共 90 幅 , 另有学术简介。分 ( 一 )30 幅 , ( 二 )26 幅 , ( 三 )26 幅 , ( 四 )14 幅 , 其中图 1 照片笔者自网上下载的 , 另从网上下载了两篇报道。 ************************************ 美术家张仃逝世 获誉 20 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 年 02 月 23 日 11:41 每日新报 21 日,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国徽设计师张仃因肾功能衰竭医治无效病逝,享年 94 岁。据张仃夫人、诗人灰娃透露,张仃曾留下遗言去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式,骨灰入土为安。张仃的学生、清华大学教授邹文介绍,清华大学将于 3 月上旬举行张仃先生追思会,缅怀这位 20 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   张仃曾担任动画片《哪吒闹海》的美术设计,其壁画代表作有首都机场巨幅壁画《哪吒闹海》、北京长城饭店壁画《长城万里图》、北京地铁西直门站壁画《大江东去图》《燕山长城图》等;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物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   据了解,今年 1 月 25 日,清华大学成立了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全面研究、总结张仃的艺术作品和美术教育成果,并计划在清华博物馆建成后永久展览张仃的作品。张仃在近 80 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跨越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中国画、书法、艺术批评、美术教育等诸多门类,被称为 20 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 20 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整理 新报记者 曹文雨 http://ent.sina.com.cn/s/m/2010-02-23/11412880075.shtml ******************* 张汀 东方书画网 05-05-17 http://www.dfshw.com 1673 张汀 , 辽宁黑山人。 1932 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 1933 年开始漫画创作。 1938 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当代著名中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1946 年后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和朱丹等发起东北解放区的年画运动,作品《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为苏联东方博物馆收藏。 1949 年初,负责开国大典和政协会议的美术设计工作,领导设计制作了国徽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此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 1954 年和李可染、罗铭开始中国水墨画写生,并举办联展。 1956 年赴法国考察。 1957 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 1958 年组建壁画工作室。 1959 年赴意大利主持中国近百年国画展。 1980 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现离休。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黄宾虹研究会会长,《 1949 1989 中国美术年鉴》顾问。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咤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咤闹海》。焦墨国画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    1979 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 1980 年在香港举办画展。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画集》、《张仃漫画》等。 http://www.dfshw.com/news_232.html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5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