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药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药学

相关日志

关于基金申请书中“科学问题”的思考
热度 2 wfangimm 2019-5-24 21:34
由于国家自然基金评审指南中对科学问题的强调,以及今年化学部增加了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让我又重新开始审视“科学问题”这个我在数年前的博文中曾提及、但在申请书中较少见到令人满意的描述的所谓“科学问题”。 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把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混同。药学研究课题中最常见的就是药物研发,而且不问理由只求效果好坏的某种分子或产品的研发项目,鲜能提出科学问题(如果能提出恰当的科学问题倒会让我意外)。 可是自然基金不同于某些实用性极强的项目所追求的目标。那种项目只要做出活性好/毒性低的分子就行,而自然基金所注重的基础研究项目最好要说出个道理,让自己的项目成果不仅仅为自己的项目服务,而能推动一类分子、一类靶点乃至某一学科的发展。这个要求不过分吧?我觉得如果过去大家水准还达不到或者认识不足,现在应该开始培养这个意识,向这个方向努力了吧? 针对药物研究而言,科学问题从大到小或者从上到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1. 药物科学或者某个学科(如药化、药理)的一般规律,或者某个重大疾病的治疗方式,可以作为科学问题提出。不过这种层次的问题,需要重大/重点项目乃至多个项目的积累才能回答(可能也只是一部分)。 我的疑问是:如果把这种大的科学问题提出来,但在一个较小的项目(如面上项目)中只尝试回答其中很小一部分是否可以呢? 2. 某个靶点或某种比较小的单基因或少基因疾病(之所以把重大复杂疾病放在上一层次,是因为规模大和时间长的原因),这类科学问题适宜用类似美国NIH的R01项目进行研究。其中的科学问题主要是:这个靶点或者这种疾病有什么未解决的难题?对于新靶点和新发现的疾病,可以说问题到处都是,一抓一把;对于“老”靶点和“老”疾病,在充分认识已有什么结果,并在项目中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应当成为科学问题的重要来源。 顺带说一句,本人认为这种稳定支持某一长期方向性研究的基金类型,是美国生物医学及相关领域鼓励很多科研“个体户”不断在各自领域深入探索,从而保持原创成果不断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的国自然面上项目无论支持力度(特别是连续性方面)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尽管本人尽一切机会鼓吹支持连续性研究,但人微言轻不知能有多大用处。希望学界同仁特别是大佬们能认同并推动这个趋势的发展。 3. 申请书比较常见的科学问题,例如某类分子的结构变化究竟倒是什么活性变化/对某靶点的作用变化或者说构效关系等等,是否算真正的科学问题?这一点让我很疑惑。不可否认,回答这类问题对于作用于某个具体靶点或者具有某种活性的一类分子的研究(通常就是一个面上项目的选题)肯定是有意义的,但这算是科学问题,抑或仅仅满足于某个项目研究的技术性问题? 虽然我在评审中有时会与申请人探讨或者是质疑这些是否为科学问题(我并不认为评审人一定比申请人高明,大家一起探讨应当有利于科研的发展),但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在这个问题上究竟怎么界定“科学问题”。还有一个让我困惑的地方就是,如果构效关系研究都算作科学问题,那么所有的药研项目岂不是都有类似的科学问题,只需要把限定词改头换面一番,称为xxx的构效关系研究,这样提出科学问题不是有点奇怪吗? 最后,如前所述,也就是那种不问理由只求效果好坏的某种分子或产品的研发,离提出科学问题就更远了,那类项目不宜申请国自然,还是去申请其他强调应用的渠道的资助,或者寻求企业合作开发,不知各位学界同仁以为如何? 当然,各个学科的科学问题也许有各自学科的特点,那么这就要科学网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伙”们七嘴八舌一番了 。 欢迎批评指正,百家争鸣。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315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本实验室招聘高级助手1人
wfangimm 2019-5-9 16:37
本组拟招聘药物化学 / 化学生物学专业背景的高级助手 1 人,具体要求见下文广告。 希望申请人已有北京户口,有工作经验 (原则上不招聘应届生或博后) 。如果没有北京市户口,可通过博后岗位过渡。 Research scientist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 research scientist position i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Fang lab ( www.imm.ac.cn/groups/fangws/ ),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IMM, CAMS). We focus on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of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and tak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discovery of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for cancer and metabolic diseases. We also strive to translate the knowledge gained in the basic research into the discovery of new drug target and relevant bioactive molecules. Recent research projects are focused on selective antitumor agent discovery and tumor-targeting delivery, including targeting of microtubule (MT),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MAP) and MT-MAP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as well as the synthesis of macrocycles-based natural products and designed compounds. Major Responsibilities: - Contribute to ligand-based and structure-based design, and hit to lead and lead optimization. - Synthesize, purify and characterize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 Develop new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novel small molecules. - Understand biological results, summarize SAR and propose additional modifications. - Contribute to scientific paper and patent preparation, and get involved in research grant competition. - Assist PI to supervise, coach and motivate junior scientis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Requirements: - Ph.D. in synthetic medicinal chemistry, chemical biology, or relevant fields, with 3+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 Passion for drug discovery and genuine curiosity for novel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drug discovery approach and generate better clinical candidates. - Solid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s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 - Proficient in SAR elucidation in drug discovery including hit to lead and lead optimization. - Knowledgeable in cutting edge medicinal chemistry platforms. - Demonstrated understanding of ADMET parameters and pharmacokinetic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solve problems in drug discovery. - Excellent verb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Preferred expertise: - Hands on experience in molecular modelling, preferably using Discovery Studio softwares. - Proficient in manipulating analytical and 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e.g., HPLC and/or LC-MS). - Demonstrated ability in delivering compounds to preclinical or clinical development is a plus. Application: Interested applicants should send an application package in one pdf including: cover letter to demonstrate your fit for this position, curriculum vitae, research summary with an emphasis on your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2-3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pdf), and 3 references' contact information, to Dr. Weishuo Fang (wfang .AT. imm.ac.cn, please change .AT. to @ when sending your email). About IMM, CAMS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ith the mission to development new pharmaceutical agents against various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go to the website: www.imm.ac.cn/cn/index.asp (Chinese); www.imm.ac.cn/en/index.asp (English).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7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生药学
zhengyongjun 2019-5-6 22:14
个人分类: 文献集萃|2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学研究选题的回顾及展望
热度 10 wfangimm 2017-1-14 13:37
弹指间本人做 PI 已经十多年了,一直在努力探索怎样做有价值的研究。坦率地说过去十多年不是很成功,所以总结的教训多于经验,但我想探索即使失败也非一无是处。有些失误和错误当时不自觉,过些年认识水平提高了,回头去看才认识到。在这里探讨一下,对自己算是总结和鞭策,对别人也许能有个借鉴吧。 刚独立成组时,开始的选题是研究生阶段课题的延续。这大概也是很多人的做法。毕竟跨入一个新领域既有思维上的惯性和难度,也有现实条件的阻碍。选择原有领域继续做,因为对该领域比较熟悉,有哪些问题看得比较清楚,有相应基础开展工作和申请经费相对顺利。当然这样做的缺点,一是前人做得多了,剩下可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就少了。除非有新思路新方法,在旧有领域很难做出突破性的成果。二是对个人职业发展而言,虽然开始阶段相对顺利,但后来还是会遇到瓶颈或者说进入新领域和转型的需要。痛苦仍会经历,只是来得迟些而已。 我第一个阶段的选题实际上是做 me-too 药(产出的也是 1.1 类新药),具体说是紫杉烷类抗癌药。针对现有药物的不足,主要考虑如何克服其肿瘤耐药问题,也适当关注水溶性、口服给药的可能性乃至肿瘤靶向性等。当然在做 me-too 药是我也尝试在更基础的研究层面上做些工作,也在合作者的帮助下取得些许发现(比如对微管的高亲和力拮抗 P- 糖蛋白介导的肿瘤耐药),但 当初的 选题还是或多或少地限制了探索的空间。 这个阶段给让我深切体会到药物分子多种性质平衡的重要性。我很早在讲课时就对学生说过:新药就好比体育赛场上的十项全能选手,虽然每个单项比不上专练这个项目的选手,但在综合实力却强于任何单项选手。这些年做紫杉烷类抗癌药的经历,让我超越了纸面上的认识并深切体会到:不应追求分子单一性质的高超,任何一个重要性质的缺陷都能导致药物开发“翻船”。 第二个阶段的选题是对已知靶点寻找新化学结构类型( new chemotype )的有效化合物 / 药物。这个阶段的课题研究在时间上与第一阶段有交叉。虽然现在认识到选择什么靶点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但遗憾的是在 5-10 年前开始这个阶段的选题时,还是因循了追逐热门靶标的思路 — 先是在文献中看到有希望也比较热门的靶标,再找到能进行活性评价的生物学合作者,就甩开膀子干起来了。 这一阶段先后选择了两个靶点: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 beta- 分泌酶( BACE ),以及针对代谢性疾病的法尼酯 X 受体( FXR )。这个阶段带给我的认识是:在早期发现阶段,研究难度和不确定性要高于 me-too 药的研究,也动用了更多的研究手段,包括计算机分子模拟、核磁和 X- 衍射结构分析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手段在做 me-too 药时就不能用,只不过做 me-too 药时有前人的基础可循,而做新结构类型时要自己走出一条路来,这样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就更加重要了。 第三阶段的选题,源于对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对药物研究认识的深化。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十多年间开始,药物靶点就开始呈现显著增加之势,在后基因组时代靶点数量增长的斜率似乎更为陡峭。因此人们开始重视思考什么样的靶点值得做,不再热衷于找个热门靶点一拥而上。这样我也在审视何种靶点更值得投入时间精力,或者自己能否从基础研究发现值得探索的靶点。 经过不断思考, 最近几年 我把目光投向微管( MT )与微管相关蛋白( MAP )的相互作用(这里的来龙去脉将来有机会再分享)。感谢过去二三十年里前人的努力,使蛋白 - 蛋白相互作用( PPI )不再被认为是 undruggable target ,让现在成为研究 PPI 为靶的好时代。不过我关注的 MT 的 C- 末端与 MAP 的互作,由于 C- 末端的固有无序性( intrinsic disorder )使研究具有很大难度,而微管蛋白的结构后修饰以及多种亚型则更增添了复杂性。 虽然针对 BACE 和 FXR 靶点的新结构类型药物发现有其不易之处,但我们毕竟已经走出一条路,今后用来培训研究生仍是不错的课题。相比之下,第三阶段的选题更具有挑战性,但成功的回报也会更高。 在这里顺便打个小广告:欢迎有志于探索未知领域并愿意为之付出、具有良好学识和技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交叉学科的人员)加入我的实验室,一起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个人分类: 药学研究|7626 次阅读|17 个评论
从源头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ontores001 2016-1-4 10:31
真实、规范、完整的临床试验,是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源头保障。如果临床试验数据存在问题,不仅给老百姓用药安全带来隐患,也严重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7月22日以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11月起组织力量分两批对真实性存在疑点的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项目进行核查,发现有22家企业申报的24个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目前工作进展如何?核查政策有哪些?如何处理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行为人?对此,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就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接受记者采访。 部分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 记者:为什么开展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 吴浈: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是判定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对其数据进行核查是药品审批上市前的法定程序。针对部分药品注册申请中的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甚至弄虚作假问题,7月22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全面启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目的是以此为切入点,规范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乃至整个药品研发工作和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上市产品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用药需求。这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重点任务。 30年前,美国一些制药企业为抢先申报仿制药申请也曾出现过大量数据造假行为。美国药监部门制订了严厉打击数据造假的政策,对仿制药行业进行了彻底整顿。 记者: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吴浈:此次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涉及7月22日前总局收到的1622个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其中新药948个,仿制药503个,进口药171个。在企业自查阶段,申请人要求撤回的注册申请317个。11月起,总局组织力量分两批对真实性存在疑点的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项目进行核查,分别于11月11日、12月7日发布公告,对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问题的22家企业24个注册申请,作出不予批准的处理。截止12月14日,申请人主动撤回药品注册申请合计727个。 记者: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吴浈:从已结束的两批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情况看,影响技术审评的问题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真实性问题,一类是规范性、完整性问题。真实性方面,主要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瞒报数据、原始数据无法溯源、试验用药品不真实等。例如,生物样本分析测试使用的仪器出厂合格报告时间晚于试验测定完成时间;试验结果时间早于进样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的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为同一制剂;瞒报严重不良事件、违背试验方案的合并用药;关键仪器设备变卖、备份光盘丢失,全部数据无法溯源等。这类行为,多数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性,严重危及申报上市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完整性和规范性方面问题,主要是部分临床数据缺失,不足以做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判断;违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相关规定的行为,包括试验用药品管理混乱、违背试验方案操作、生物样本分析不科学、方法学评价与样品检测交叉等,这些行为也影响审评机构做出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判断。 临床试验数据造假从重处罚 记者: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吴浈:初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申请人没有按照GCP相关规定履行对临床试验行为的监督责任。有的对临床试验过程不参与、不监督,有的授意或者默许临床试验造假。申请人委托的临床试验合同组织(CRO)对试验行为没有履行相应的监督责任,有的CRO甚至成为规避监管、弄虚作假的“教唆者”。二是临床试验研究者违反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没有将试验中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历和病例表中,不真实填写有关数据,甚至篡改数据。三是临床试验机构对临床研究项目管理不力,对研究结果不审查、不把关。四是有的药品监管部门对临床试验现场检查流于形式。 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现代制药业起步较晚,历史上药品严重短缺。改革开放以来,医药产业有了巨大发展,基本解决了药品可及性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采取集中药品上市审批权限、提高国家药品审批标准、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等措施,努力提高药品质量,但部分药品质量与原研产品质量疗效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药品研发基础薄弱,临床试验管理监督薄弱,药品审评力量薄弱。这些问题既有药品行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也与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尊重不够、对药品临床试验者的劳动尊重不够、药品营销领域“劣币”驱逐“良币”、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社会环境有关系。 记者:如何处理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行为人? 吴浈:对被查出临床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的,要立案调查,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清各方责任。原则上,药品上市申请人是药物临床试验的发起者和受益者,需对注册申报的数据承担全部法律主体责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项目研究者和CRO是受申请人委托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的具体承担者,对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等问题承担直接责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临床试验行为的管理者,属于间接责任。具体处罚措施在总局第117号公告和第230号公告中都已经明确。 这里要说明的是,数据不真实属于临床试验中很严重的问题,但在实际处理中不会一律认定为故意造假。对于已查明多个品种存在真实性问题的申请人和临床试验机构,对其申报或承担的其他申报项目,原则上不予审评审批;如果申请人或临床试验机构自查后认为能够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的申报项目,申请人和临床试验机构可以自己“举手”申请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当然,如果检查中发现仍存在真实性问题的,要从重处罚。 记者:自查核查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吴浈:概括地说,一是自查纠错从宽,被查处理从严。在自查阶段,申请人发现数据资料存在问题主动撤回的不公布名单、不追究责任;在总局核查前撤回的,公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名单,但不追究责任;对主动撤回的注册申请,原批件继续有效,申请人可以完善后重报。被核查出存在问题影响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判断的,不予批准,公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名单,涉嫌违法的还要依法追究责任。二是严惩故意造假,允许规范补正。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区分数据不真实和不规范、不完整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数据不真实问题,属于主观故意的,必须严肃查处,追究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及其他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人员、CRO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外公布;对真实性存疑而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或合同研究组织有证据证明其数据真实,经查证属实的,不视为故意造假。对不规范行为不能作出合理解释及数据不完整,不能作出安全性、有效性判断的,其注册申请不予批准;对不规范行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对不完整的数据能够进行补正,并证明其有效性安全性的,申请人可以补正后由审评中心按程序审评。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不得混同不规范、不完整问题,大事化小、重事轻处;对不规范、不完整问题,要防止错判为数据造假。三是不追求撤回数量,只看数据是否真实完整规范。对各地区、各申报企业、各医疗机构撤回多少,没有数量要求。是否撤回由申请人、医疗机构在自查基础上自行决定,任何单位不得强制要求申请者撤回。医疗机构要求申请者撤回的,需说明原因,并向当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其存在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的具体问题。个别医疗机构以停止采购企业药品强制要求企业撤回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加强对临床数据的核查要成为常态 记者:对《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发布后提出的药品上市申请是否进行自查核查? 吴浈:加强对临床数据的核查要成为常态。总局已于12月17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通知》,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组织对第117号公告中未列入核查名单的药品上市申请,特别是7月22日后申报注册的药物临床试验进行数据核查,并于2016年1月底前报告核查结果。对第117号公告后的申报上市注册申请中仍发现数据造假的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及其他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人员、合同研究组织责任人要从重处理。 凡是待审评上市的药品必须逐一开展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总局药审中心与核查中心要及时沟通进入审评程序的品种信息和核查结果,及时做出药品审评结论;鼓励临床试验工作较好的申请人主动提出数据核查,总局及时进行临床试验数据核查。 记者:对下一步加强临床试验管理有何考虑? 吴浈: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提示我们,必须加强企业、医疗机构、CRO研发能力建设及药监部门监管能力建设。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以临床试验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核查发现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临床试验培训工作,提高临床试验管理和研发水平。按照我国GCP相关规定,以加强机构办公室建设和落实主要研究者(PI)责任入手,从源头上确保药品研发数据科学、真实、可靠。 现代医学、现代药学是我们从西方国家学来的,应当在研发生产审评使用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这样我们的药品制剂才能走向国际市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制药大国。临床研究是一个医学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的能力,不是可有可无。药物临床研究是医学科学家的科研行为,具有较高风险,且会占用医疗资源,需要有合理的报酬。既要使医学科研人员有合理的收入,参试患者有合理的补偿,又要考虑医疗机构机会成本的补偿,这样才能把临床研究作为科学技术产业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临床资源不足的矛盾。 我们希望药品生产企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CRO能够自觉纠正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的问题。希望通过对极少数临床数据造假责任人的处罚,警示和教育大多数,重建药品研发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制药行业健康发展,确保公众用药有效安全。
1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皇家药学学会官方期刊FACT征稿启事
WileyChina 2015-12-17 09:37
FACT: Focus on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期刊介绍 FACT: Focus on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Edited By: Edzard Ernst, Peninsula Medical School, UK OnlineISSN: 2042-7166 期刊简介: Focus on Alternative andComplementary Therapies ( FACT ) 是一份季刊,致力于以分析和公正的方法呈现补充和替代医疗( CAM )中的证据。其包含的话题有: 草药医学、针刺疗法、顺势疗法、操控治疗、营养治疗法、身心疗法、催眠疗法 、其他的 CAM 疗法。 FACT 欢迎您的来稿 FACT 出版以良好证据为基础的原创性研究、回顾性文章和观点式论文。 FACT 旨在以分析和公正的方式展示补充和替代医学领域的各种证据。所有的总结性文章和评论性文章需要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报道临床试验、系统分析或者元分析,编译、解释和传播最新的证据以反对或支持补充医学。 选择在 FACT 出版的 6 个理由: 全球性的读者群:全球约 3000 个医疗和科学机构可以阅读到 FACT 无手续费: FACT 不收取出版费 快速简单:在线的提交和评审系统 越来越多大的读者群: FACT 的下载量在 2014 年提升了超过 50% 快速的周转时间:从提交论文到第一次出版决定只需 14 天 可选择开放获取:作者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将文章开放获取 现在就来提交您的论文吧! FACT 作者指南 (点击查看) FACT 20周年纪念特刊 为庆祝出版 20 年推出 20周年纪念虚拟特刊 ,快来 免费阅读 吧!这本特刊由编委会 精选了过去 20 年间 FACT 出版的最佳文章 ,这些文章都非常有趣,且包含了发人深思的内容。 In praise of the data-free discussion. Towards a new paradigm 无数据讨论的一致好评。迈向一个新的范例 Edzard Ernst RCTs for CAM CAM的随机对照实验 Edzard Ernst A true history of acupuncture 针灸的真正历史 David Ramey and Paul D Buell Should medical students be taught about CAM? CAM应当被教给医学生吗? Marja J Verhoef and David Colquhoun Homoeopathy:relic of the past or medicine of the future? (Marking Samuel Hahnemann's 250th anniversary) 顺势疗法:是过去的遗物还是未来的解药?(写在Samuel Hahnemann诞辰250周年) David Colquhoun and Martien Brands Systematic reviews of RCTs in homeopathy A focused appraisal 顺势疗法随机对照实验的评论:焦点评估 Robert T Mathie Patients'use of CAM: results from the Health Survey for England 2005 CAM疗法的病人使用情况:2005年英国健康调查结果 Katherine J Hunt and Edzard Ernst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fter spinal mani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Korean literature 脊柱推拿后的严重不良事件:朝鲜文献的系统综述 Byung-Cheul Shin, Myeong Soo Lee, Tae-Yong Park and Edzard Ernst Integrated medicine: smuggling alternative practices into rational medicine? 中西医结合:是 将替代做法走私进理性用药吗? Edzard Ernst Chiropractic for the prevention and/or treatment of sports inju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捏脊用于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 Edzard Ernst and Paul Posadzki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 impact of yoga and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functioning of middle school children 一项随机对照实验比较,瑜伽和体育教育对初中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Sara C Haden, Leslie Daly and Marshall Hagin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BJP(英国药理学会官方期刊)分主题内容精选
WileyChina 2015-10-21 16:44
BJP(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是英国药理学会( The British Pharmacological Society )的官方期刊, 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期刊,涵盖实验药理学的所有方面。其范围包括:抗感染药物、生物药剂学、癌症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药物发现 、药物安全性毒理学、内分泌代谢药理学、胃肠药理学、生殖泌尿肾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炎症 、分子细胞机制 、神经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 、呼吸系统药理学、方法技术 、药理学的社会影响。此处, 精选BJP近些年发表的专刊与虚拟特 刊 与广大读者分享。 Editor-in-Chief: Professor J.C. (Ian) McGrath Impact Factor: 4.842 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Ranking: 2014: 24/255 (Pharmacology Pharmacy) Online ISSN: 1476-5381 Associated Title(s):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 Pharmacology Research Perspectives Issue Name Chinese Issue Name 客座编 辑 Year 5th BPS Focused Meeting on Cell Signalling BPS细胞信号学第5次会议 Gary B Willars, Andrew B Tobin and RA John Challiss 2015 Epigenetics and Therapy. 表现遗传学与治理 Barbara Stefanska and David J. MacEwan 2015 Conditioning the Heart - Pathways to Translation. Nina C. Weber 2015 Annexins VII Programme. 膜联蛋白 VII计划 R J Flower and M Perretti 2015 Pharmacology of the Gasotransmitters 气体分子信号药理学 A Papapetropoulos, R Foresti and P Ferdinandy 2015 Opioids: New Pathways to Functional Selectivity 阿片类药物:功能选择性新途径 M J Christie, M Connor and J R Traynor 2015 Cytoskeleton, Extracellular Matrix, Cell Migration, Wound Healing and Related Topics 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细胞迁移、伤口愈合及相关主题 S Detchokul and A G Frauman 2014 Animal Models in Psychiatry Research 精神病学研究动物模型 Andrew J Lawrence and John F Cryan 2014 Nanomedicine 纳米医学 Andrew Owen 2014 The pharmacology of TRP channels TRP通道药理学 Peter Holzer Angelo A. Izzo 2014 Mitochondrial Pharmacology: Energy, Injury Beyond 线粒体药理作用 Philip M Beart and Sean M Davidson 2014 Cannabinoids 2013 大麻 2013 Eric J Downer and David P Finn 2014 Molecular Pharmacology of GPCRs 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子药理学 Roger J Summers 2014 Midkine Takashi Muramatsu and Kenji Kadomatsu 2014 Biological Sex and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心血管药理学 Barbara J McDermott and Gillian A Gray 2014 Orexin Receptors 食欲素受体 Christopher J Langmead 2014 Neuropeptides 神经肽 Julie Keeble 2013 Histamine Pharmacology 组胺药理学 Paul L Chazot 2013 Emerging Therapeutic Aspects in Oncology 新兴肿瘤治疗 David J MacEwan 2013 Cannabinoids 2012, Part Two 大麻 2012(2) Stephen PH Alexander 2013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A Look to the Future 再生医学和药理学:展望未来 TR Choudhury and A Mathur 2013 Endothelin 内皮素 Anthony P Davenport and Matthias Barton 2013 Cannabinoids 2012 大麻 2012(1) Stephen PH Alexander 2012 Novel cAMP Signalling Paradigms 新的 CAMP信号范式 Martina Schmidt 2012 Secretin Family (Class B)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 from Molecular to Clinical Perspectives 泌家庭( B类)G蛋白偶联受体-从分子到临床 David R Poyner and Debbie L Hay 2012 Cannabinoid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Part II 生物与医药中的大麻 2 Itai Bab and Steve Alexander 2012 Molecular Pharmacology of GPCRs GPCRs分子药理学 Roger J Summers 2012 Fat and Vascular Responsiveness 脂肪和血管反应性 Paul M Vanhoutte 2012 Transporters Steve Alexander 2011 Translational Neuropharmacology - Using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s to Guide 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神经药物解读:使用适当动物模型引导临床医药开发 A Richard Green 2011 Vascular Endothelium in Health and Disease 血管内皮细胞 Christopher Garland and Arthur Weston 2011 Imaging - the Interface with Pharmacology 成像:与药理学对接 Andrew Lawrence and Andreas Heinz 2011 Cannabinoid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Part I 生物与医药中的大麻 1 Itai Bab and Steve Alexander 2011 Respiratory Pharmacology 呼吸药理学 Richard Bond and Domenico Spina 2011 Analytical Receptor Pharmacology in Drug Discovery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JW Black 纪念 JW Black专刊:药物开发中的受体药理学分析 Steven Charlton and Richard Bond 2010 A Special Issue Celebrating the Life and Work of James Whyte Black James Whyte Black纪念刊 Steve Alexander, Ken Mackie and Ruth Ross 2010 Cannabinoids 大麻 RJ Summers 2010 Molecular Pharmacology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子药理学 2010 Imaging in Pharmacology 药理学成像 AP Davenport and C Daly 2010 QT Safety J-P Valentin 2010 Mediators and Receptors in 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Alastair Stewart 2009 Advances in Nutritional Pharmacology 营养药理学发展前景 Cherry Wainwright 2009 Nutrition Issue GPCR 营养学 GPCR G Milligan and JC McGrath 2009 Endothelium in Pharmacology 内皮药理学 JC McGrath 2009 Histamine Pharmacology 组胺药理学 Paul Chazot 2009 Vector Design and Drug Delivery: On the Road to 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矢量设计与药物传递 Ken Takeda 2009 Safety Pharmacology 用药安全 Michael Pugsley 2008 Drugs in Sport 体育中的药品学 Ian McGrath and Prof David Cowan 2008 Neuropharmacology of Addiction 成瘾的神经药 Andrew Lawrence 2008 CB2 Receptors CB2受体 Ruth Ross 2008 Cannabinoid Pharmacology 大麻素 Steve Alexander 2007 The following BJP virtual issues are available: Best Practice in Statistical Reporting (updated September 2015) Animal Models in Pharmacology Research (updated January 2015) Cannabinoids (updated January 2015)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updated January 2015) Neuroscience (updated January 2015) IUPHAR Reviews (April 2015) Cancer (updated August 2013) Endothelium and fat: influences on vascular function (updated January 2013) Drugs in Sport (updated September 2012) Imaging in Pharmacology (August 2011)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2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BJP:药理学简明指南 | BJCP:儿科处方【特刊推荐】
WileyChina 2015-4-8 10:00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期刊简介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影响因子: 4.99 2013 年 JCR 排名: 21/256(Pharmacology Pharmacy) 期刊介绍: 《英国药理学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BJP )是一份国际一流的涉及多个领域的期刊,涵盖实验药理学的所有方面。其范围包括:抗感染药物、生物药剂学、癌症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药物发现 、药物安全性毒理学、内分泌代谢药理学、胃肠药理学、生殖泌尿肾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炎症、分子细胞机制、神经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 、呼吸系统药理学、方法 / 技术、药理学的社会影响。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最新特刊 : Pharmacologyof the ‘gasotransmitters’ NO, CO and H2S: translational opportunities GuestEditors: A Papapetropoulos, R Forestiand P Ferdinandy Opioids:New Pathways to Functional Selectivity MJ Christie, M Connor and J R Traynor Cytoskeleton,Extracellular Matrix, Cell Migration, Wound Healing and Related Topics GuestEditors: S Detchokul and A G Frauman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永久免费特刊 : The Concise Guide to PHARMACOLOGY 2013/14(点此获取)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期刊简介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影响因子: 3.688 2013 年 JCR 排名: 50/256(Pharmacology Pharmacy) 期刊介绍: 代表英国药理学学会出版,《英国临床药物学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含有关于人类中药物作用所有方面的论文和报告:特邀综述论文、原创论文、简讯和通信。本期刊拥有广泛的读者,在医学专业、临床研究和药学行业之间的架起了一座桥梁。以文摘形式刊载英国药理学学会临床分会的会议记录,并免费提供含有关于治疗新方法、新药物和新途径的信息的增刊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特刊限时60天免费获取: Paediatric Prescribing (点此获取)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2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会讯:第12届中国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大会将在延安大学举办
xuxiangtian 2015-1-7 10:06
2014 年 6 月 14 日 -18 日,由国际毒素学会( InternationalSociety on Toxinlogy, IST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亚洲太平洋地区植物、动物与微生物毒素学术大会( 10thIST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Animal, Plant Microbial Toxins )在湖南长沙枫林宾馆举行。此次大会为国际毒素领域的重大学术会议之一,是间隔 20 年后再次在中国举办的学术盛会,充分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居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在大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天然毒素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上,白占涛博士(委员之一)提交的承办申请,经全体委员一致同意,最终胜出。第 12 届中国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全国大会将由延安大学、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确定的会议举办时间为 2015 年 10 月 9-12 日。 http://www.yau.edu.cn/info/1122/17297.htm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3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家好
热度 1 huangdaowei321 2014-11-15 15:22
大家好,希望与大家分享并讨论有关药学方面的最新前沿动态、有关创新药物研究的观点、仿制药研究的策略等等。。。。
2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2期(文件下载)
zhpd55 2014-6-27 09:16
文件下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二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年第 34 卷第 2 期(总第 106 期) J. BAOJI UNIV. ARTS SCI. ( Nat. Sci. Ed. ) Vol. 34, No. 2, 2014 ( Sum No. 106 ) 耦合梯度 ROF 模型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 刘孝艳 , 冯象初 (1) Adative image denoising via coupled ROF model of gradient LIU Xiao -yan, FENG Xiang-chu(1) 未知控制方向的复杂动态网络的自适应同步方案 郝修清 , 刘晓莉 (6)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for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linear coupling and unknown control direction HAO Xiu -qing, LIU Xiao-li(6) 无穷区间脉冲发展方程初值问题的上、下解方法 刘燚 (10) The supersolution and subsolution method of the initial value problems for impulsive evolution equations on infinite interval LIU Yi(10) 新的求解大规模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随机算法 董银丽 , 李鹏程 (15) New random algorithm for large -scale linear least squares problems DONG Yin -li, LI Peng-cheng(15) 初等数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祁兰 (20) The application of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in cryptography QI Lan(20) ARIMA 模型对沪深 300 股价指数的实证分析 熊涛 , 申世昌 (22) Positive analysis on ARIMA model for the CSI 300 index price XIONG Tao , SHEN Shi -chang(22) 醛氧化酶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刁星星 , 陈笑艳 (26) The role of aldehyde oxidase in drug metabolism DIAO Xing -xing, CHEN Xiao-yan(26) 海拉尔樟子松年轮生长与北大西洋涛动 / 北极涛动的联系 包光 ( 39)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e -ring growth of Hailar Pine and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Arctic Oscillation BAO Guang(39) 渭河宝鸡段生态需水量的估算 张盼峰,甘卓亭,周旗,等 (46) The primary estima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of the Weihe River in Baoji area ZHANG Pan -feng, GAN Zhuo-ting, ZHOU Qi, et al(46) 宝鸡市农村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风险评价 王伟平,海燕,李文喜,等 (49)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risk grade assessment of the farmland pollution by heavy metals in Baoji WANG Wei -ping , HAI Yan , LI Wen -xi , et al(49) 宝鸡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黄战胜,刘小娟,王向锋 (54)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atmospheric dustfall in Baoji HUANG Zhan -sheng , LIU Xiao -juan , WANG Xiang -feng(54) 基于 PHP 的国防生培养质量跟踪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冯怀义,滕飞 (58)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PHP FENG Huai -yi, TENG Fei(58) 一种改进快速 Hough 变换的车道线检测算法 亢伉 (62) Lan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odified fast Hough transformation KANG Kang(62) 基于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的图像分割的研究和应用 李雪莲 (66)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mage segmentation based on clustering analysis LI Xue -lian(66)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频谱分析系统的设计 侯永春,高红卫 (70) Design of simple spectral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 microcontroller HOU Yong -chun, GAO Hong-wei(70) 可拓学原理及其应用 —— 一门新的交叉学科 —— 可拓学 郭振华,郭应焕 (74) Extenic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a new interdiscipline—extenics GUO Zhen -hua, GUO Ying-huan(74) 民间体育游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 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 马云慧,潘利利 (79) Th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sports games to the public PE class—Taki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s an example MA Yun -hui , PAN Li -li(79) 花样跳绳运动研究 王海英 (82) The study on fancy rope skipping WANG Hai -ying(82) 以职业信息为导向的健美操专修学生能力的培养 齐娇娇 (86)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aerobics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QI Jiao -jiao(86) 浅析非智力因素对高职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杨志强 (90)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non -intellectual factors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YANG Zhi -qiang(90) 文件下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二期
个人分类: 新观察|2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Origin在药学中的应用》作序
donghy 2014-1-9 19:44
序 当你拿到这本教材的时候,说明你一定知道 Origin 这款软件了,或许你早就知道这款软件是多么的神奇和有用了。 1998 年,一个偶然机会,在清华大学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一个归国博士问我,你们学生发 SCI 论文用什么软件处理数据和作图?有没有用过 Origin ?引起了我的注意,很快找到了 Origin4.0 ,开始试用,不是很熟悉。到 2002 年有了 Origin7.0 ,校内的博士硕士们有了需求,为研究生开设选修课顺理成章了。 2004 年开始在本科生中也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同学们反映很好。这以后,每年都有很多同学们选修这门课程,一起边学边用边创造出一个个成果, Origin 在药学中的应用逐渐开始普及了。 为什么要选择学习应用 Origin 这款软件呢?因为 1992 年以来,世界 500 强企业中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这款软件;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使用这款软件;超过 85% 的现有客户是非常乐意推荐这款软件的,其中包括我。当然这不仅因为 Origin 操作灵活易于使用,还表现在使用范围和功能深度的不断拓展,博士和硕士们越来越离不开这款软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越来越期望并依赖这款软件。国际国内许多一流期刊上每每都会有这款软件的应用创造的成果,并且还在与日俱增。 目前, Origin 软件的最新版本已经是 9.0 版了,仍然只有英文、德文和日文版本。因此计算中心的年轻老师动手编写了这本讲义,搜集整理了近年来药学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例,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不仅注重了基本操作的介绍,还侧重强调了实践,给出了实践基本要求和相关资源。希望通过本讲义使读者尽快地掌握 Origin 的主要功能,更好地解决药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等活动中的数据分析与绘图。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 Origin 在药学中的应用的舞台吧。演出不能没有道具和台词,这本讲义就算是一个尝试吧。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有最好的表现——读好这本书,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做好实验,获得 Origin 应用的最多收获——写好实验报告,演出计算机应用最好的成果——获得优异成绩。 2014 年 1 月 9 日(三九第一天) 董鸿晔写于沈阳药科大学计算中心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3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学与药理学中国作者论文精选
WileyChina 2013-11-27 14:18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是 英国药理学会 官方期刊,影响因子为 5.067 ,在261本ISI药学与药理学(Pharmacology Pharmacy)期刊中排名第21位。 以下五篇文章由该刊编辑从最近发表的文章中选出,均为中国作者论文,进行相关研究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 ----------------- 1. Chronic Inhibition of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SpecificPhosphodiesterase 5 Suppress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 Heart Failure ( 对环磷酸鸟苷特异性磷酸二酯酶 5 的慢性抑制可减轻心力衰竭内质网应激) 原文地址(免费阅读):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ph.12346/abstract 背景与目的 环磷酸鸟苷特异性磷酸二酯酶( PDE5 )抑制 剂已被证实可对衰竭心脏产生显著的疗效。 然而, PDE5 抑制治疗心 脏 衰竭的作用机制目前 还 不清楚。 这项 研究的目的是 调查 PDE5 抑制是否通过心力衰竭的关键环节即压抑内质网( ER ) 应激 而起作用。 实验 方法 我们使用异丙 肾 上腺素皮下注射和横向主 动 脉 缩 窄( TAC )分别诱导 Sprague-Dawley 大鼠和 小鼠 心衰。通过有创 压力 容量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使用 Western blot 分析 ER 应激 标 志物。另外使用流式 细 胞 仪 分析测定细胞凋亡。 主要结果 PDE5 的抑制可显著减弱由异丙肾上腺素和 TAC 诱导的心肌肥厚及功能障碍,并减少 ER 应激和细胞凋亡。此外, PDE5 抑制可在很大程度上预防 Iso 或毒胡 萝 卜素( TG )处理后细胞的 ER 应激,并减少细胞凋亡。 在体内和体外,对 PKG 的抑制都可显著降低西地那非的保 护 作用。为进一步了解 PDE5 抑制 ER 应激作用的机制,我 们 证实了 PDE5 抑制剂可通 过 磷蛋白磷酸化( serine16 )增加肌浆网 Ca 2+ - ATP 酶( SERCA )的活性,这可能会有助于 PDE5 抑制引起的 ER 应激减弱。 结论 与启示 这些结果表明, PDE5 抑制可在体内和体外减 轻 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脏功能。由 PDE5 抑制所引起的 ER 应激减弱可能是其具有治疗心脏衰竭疗效的机制。 ----------------------------------------------------------------------------------------------------------------------------------- ----------------- 2. Quercetin and allopurinol reduce liver 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 toalleviate inflammation and lipid accumulation in diabetic rats ( 槲皮素和别嘌呤醇通过减少肝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而 减轻糖尿病大鼠的炎症和脂质积累 ) 原文地址(免费阅读):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ph.12226/abstract 背景和目的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TXNIP ),是细胞氧化应激的一个调控子,既往的研究显示它可活化 NOD 样受体 3 ( NLRP3 )炎症体、炎症和脂质代谢,这表明它在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 TXNIP 是否涉及 1 型糖尿病相关的 NAFLD ,以及抗氧化剂、槲皮素和别嘌呤醇是否可通过对 TXNIP 的作用而缓解 NAFLD 。 实验方法 我们通过皮下单次注射链脲霉素( 55 mg / kg )诱导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糖尿病。并通过口服途径给予糖尿病大鼠 7 周的槲皮素和别嘌呤醇。我们对大鼠的肝功能 、氧化应激、炎症和脂质水平进行了检测。大鼠 BRL-3A 细胞 和人类 HepG2 细胞分别在有或无抗氧化剂、 TXNIP siRNA 转染或 caspase-1 的抑制剂( AC-YVAD-CMK) 的情况下, 暴露于高浓度的葡萄糖( 30 mM )。 主要结果 槲皮素和别嘌呤醇可显着抑制 TXNIP 的 过度表达, NLRP3 炎性体的激活, PPAR α 的下调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1C ( SREBP-1C )、 SREBP-2 、脂肪酸合成酶以及肝 X 受体 α 的上调,并可引起糖尿病大鼠肝脏中 ROS 和 IL-1 β 的升高。体外肝细胞实验也证实了这些结果,并进一步显示, TXNIP 的 下调可抑制 NLRP3 炎性体的激活、炎症和 PPAR α 及 SREBPs 的变化。 结论与启示 槲皮素和别嘌呤醇可通过抑制肝 TXNIP 而减少高血糖条件下的肝脏炎症和脂质积累。槲皮素和别嘌呤醇对肝脏 TXNIP 的作用对于预防 1 型糖尿病相关的 NAFLD 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 ----------------- 3. Antithrombotic effect of Z4A5 on coronarythrombosis in a canine model of acute unstable angina ( Z4A5 对 犬急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中冠状动脉栓塞的抗血栓作用 ) 原文地址(免费阅读):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ph.12026/abstract 背景和目的 糖蛋白 IIb / IIIa 受体是除激动剂以外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因此可作为阻断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的靶标。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犬急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评价了一种新的糖蛋白 IIb/ IIIa 受体抑制剂 Z4A5 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 实验方法 Z4A5 首剂以静推的方式给药,随后进行 60min 的连续静脉滴注,剂量分别为 30 μg·kg−1 + 1 μg·kg−1·min−1 , 30 μg·kg−1 + 5 μg·kg−1·min−1 或者 300 μg·kg−1 + 5 μg·kg−1·min−1 。我们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模型中受伤、狭窄的左回旋冠状动脉对 Z4A5 的抗血栓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用血管压迫和收缩诱导血小板依赖周期性血流减少( CFRs )来模拟临床急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别对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参数进行了检测。 主要结果 输注 Z4A5 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少 CFR 的频率,但 CFR 的频率在低剂量输注终止后恢复到基线水平。在可以抑制大部分血小板聚集的平均剂量水平, Z4A5 轻微增加了舌出血时间,但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参数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在 Z4A5 输液过程中观察到对 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延长的抑制效应在输注终止后恢复到基线水平。 结论与启示 Z4A5 是一种具有快速起效和快速失效药理特征的,可有效抑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抗血栓形成剂,可以用来作为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的一种替代治疗药物。 ----------------------------------------------------------------------------------------------------------------------------------- ----------------- 4. Metabolism and bioactivation of famitinib, a novel inhibitor of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 cancer patients ( 一种新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famitinib 在癌症患者中的代谢和生物活化) 原文地址(免费阅读):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ph.12047/abstract 背景和目的 Famitini 一种是研发中的,可能用于治疗癌症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描述 famitinib 的代谢和生物活化途径。 实验方法 我们用超高性能液体色谱四极时间飞行质谱鉴定了人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并使用合成标准予以确认。我们使用微粒体,重组代谢酶和肝细胞对生物转化和生物活化机制进行了研究。 主要结果 Famitinib 在重复口服给药后被广泛代谢。循环中主要的物质仍为无变化的 famitinib ,其次是 N – 去乙基化 faminitib ( M3 ) ,其稳态暴露为母体药物 7.2 %至 7.5 % 。在排泄物中的代谢产物,主要是氧化脱氨( M1 ) , N- 去乙基化( M3 ) ,氧化脱氟( M7 ) , 二氢亚吲 哚 羟化( M9 -1 和 M9 - 5 )和二级共轭化的产物。 CYP3A4 / 5 是形成 M3 的主要因素, CYP3A4 / 5 和乙醛脱氢酶是形成 M1 的主要因子,而 CYP1A1 / 2 是形成 M7 , M9 - 1 和 M9 – 5 的主要因子。血浆,尿液和粪便中观察到的微量的半胱氨酸共轭物意味着活性中间体( S )的形成 。体外微粒体的研究证明, famitinib 可以通过 CYP1A1 / 2 催化的 二氢亚吲 哚基团 环氧化,和自发性脱氟重排成醌亚类分子而被生物活化。我们在原代人肝细胞中观察到 famitinib 生物活化和肝毒性之间的相关性。 结论与启示 Famitinib 在癌症患者身上吸收良好并被广泛代谢。多种酶,主要是 CYP3A4 / 5 和 CYP1A1 / 2 ,参与了 famitinib 的代谢和清除。 famitinib 在生物活化过程中形成的醌亚胺可能与肝毒性相关。和 CYP1A1 / 2 诱导剂或抑制剂共同给药可能会增强或抑制其肝毒性。 ----------------------------------------------------------------------------------------------------------------------------------- ----------------- 5. BD750, a benzothiazole derivative, inhibits T cell proliferation byaffecting the JAK3/STAT5 signalling pathway ( BD750 ,一种苯并噻唑衍生物,通过影响 JAK3/STAT5 信号通路抑制 T 细胞增殖) 原文地址(免费阅读):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76-5381.2012.02172.x/abstract 背景和目的 我们对一系列的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免疫抑制活性进行了筛选;我们发现在这些化合物中 BD750 是最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当前研究的目的是确定 BD750 对 T 细胞增殖免疫抑制活性和其潜在的作用方式。 实验方法 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在体外测定了 T 细胞增殖, CD25 和 CD69 的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 我们用 CCK-8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我们用 ELISA 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我们通过 Western blot 分析评估激活的信号调节分子。 我们在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小鼠模型中对 BD750 在体内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主要结果 BD750 在体外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由 anti-CD3/anti-CD28 单克隆抗体,或同种抗原引起的小鼠和人 T 细胞的增殖。在本实验条件下, BD750 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此外, BD750 没有抑制 CD25 和 CD69 的表达,或 IL-2 和 IL-4 的分泌,但在活化的 T 细胞中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使其停留在 G0/G1 期。在 IL-2 激活的 CTLL-2 细胞和原活化的 T 细胞中, BD750 抑制细胞增殖和 STAT5 磷酸化,但不抑制 Akt 的或 p70S6K 的磷酸化。 BD750 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了 T 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 结论与启示 这些数据表明, BD750 抑制 IL-2 诱导的 JAK3/STAT5 依赖的 T 细胞增殖。 BD750 有可能被用来设计和开发新的用于防止移植物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个人分类: Health Science|3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学计算导论》前言(节选)
donghy 2013-10-11 09:10
30 年前,我读过《实用药学计算》一书,当时编者的话说:“药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数学密切相关。从药物的处方调配、制剂生产、成品的分析检验,以及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等量变规律,到药物有效期的测定和给药方案的制订,等等,均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有其内在的数学规律可循。现代,正是由于数学在药学领域的不断深入,使药学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临床药学的数据处理要求也日益精确,以保证临床用药的高效、安全、低毒。因此,数学已成为临床药学技术中的重要工具。而广大医药工作者,往往对经常遇到的临床药学运算(诸如临床用药、配方、制剂、检验分析等)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在药学应用中的计算感到困难。为此,我们药学和数学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编写了这本《实用药学计算》。”编者卓有远见地明确指出“药学计算为一门较新的系统性的应用科学”。 确是如此,从那之后计算技术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不是停留在药学和数学的研究之间,而是迅速地创立了计算学科。30年后,我们总结药学计算更多地关注了如何将理论上升到计算思维的层面上,任务十分艰巨。恰逢2012年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启动,我等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汇聚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家学者,初步构思编写了崭新的《药学计算导论》教材,以期满足我国药学类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便让药学计算思维逐步深入药学专门人才的心田,让药学类各专业大学生正确树立起科学计算的世界观,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论。 作为药学类大学生的第三门计算科学教材,我们把目标锁定在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上,因此侧重在理论分析和介绍上,实验部分学生直接实践即可。理论部分共 11 章,内容包括计算基础、算法原理、模拟原理、网络与通信、存储与挖掘、算法能力、并行与随机、人工智能、计算技术的滥用、计算的革命以及计算的未来。实验部分集合了一大批近年来药学计算典型案例,涉及软件 10 余种,掀开了药学计算神秘面纱的一角,熟练掌握,举一反三,即可推而广之。我们期待大学生能够不断理解计算机解决各类药学问题的基本思路,理解在探究药学计算奥秘时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支持,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期待学生能够自觉地将自身的创新潜能与计算机提供的支持有效地结合,使得计算思维能力成为自身素质的一个部分,具有除了读、写、算以外的重要的计算能力。 …… 本书是我们参与中南大学、中国铁道出版社等共同承担的2012年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首批成果之一,沈阳药科大学各部门都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在此还要特别感谢项目总负责人中南大学杨长兴教授的支持,感谢课题组兄弟院校朋友们的关注。另外,编写本书时参考了大量网络文献(特别是周以真对计算思维的阐述),在此一并感谢。 今年,沈阳药科大学计算中心正式走进第30个年头,有机会和一大批年轻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这一拙著,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权当我们为计算中心成立30周年的献礼和纪念。最近10年,正好我们学科也培养了30个硕士研究生和3个博士研究生,本书的实践许多就是他们工作的结晶,药学计算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贡献,做出我们更大的努力,把药学计算学科发展得更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董鸿晔 2013 年 3 月 4 日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2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论现代医学、现代药学、现代营养学的误区和改良之法(CZ)
热度 3 zcgweb 2013-10-3 08:43
浅论现代医学、现代药学、现代营养学的误区和改良之法(CZ) 还是微信写起来比较快(这个帖子是早晨六点躺在床上写的哈),所以可以随时记录和发表我长期思考尤其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至于这些结果和思考是否正确,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我目前还都难以判断,因为这些才是真实的我,即便是使用23世纪的眼光来审视现在的我,我仍然是我,我现在的思考仍然是现在的思考。这些结果可能对科学(发展)有利、对天下百姓有利,但有可能会影响部分人以往所受到的教育的不和谐而PK我(CZ),没关系,我都可以充分理解,毕竟大家都只是广袤宇宙中须弥芥子(可以百度哈)中的一个个过程而已。诚然,我不知道我的过去,也难以预知偶滴未来,唯一所能把握的是我的现在。至于自我本我超我,本文暂不讨论,主要打算给列位看客晒一晒我对于现代医学药学营养学的分析与思考。至于结果如何,相信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是鼓励也罢,善意提醒也罢,恶意评价也罢,永远在学术上谦卑于哲学的俺都会照单全收,毕竟大家都是为我好,为了我们整个人类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哈。 上面是开场白,先向各位鞠躬了,然后随着锣儿鼓儿响一响,接下来准备开戏了。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包括生物学、医学、药学、营养学等在内,所有科学都是哲学的一个子集(CZ)。哲学犹如国家宪法,医学等犹如普通法规。如果不符合哲学逻辑的话,各个子学科包括医学就会走弯路。后续将逐渐说明这些问题,以免大家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走弯路,因为我们的现代医学、现代药学、现在营养学在部分方面已经距离哲学的岸边太远了!甚至已经找不到医学的使命就在于治病救人这一根基了,同时牺牲了大量老鼠犬类灵长类,却距离解决人类疾病的问题却渐行渐远,而目前还仍在变本加厉地牺牲着大批实验动物。 现代医学发展的确很快,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贡献,包括明显可见的寿命的提高,疾病的减少等,感谢医学前辈们和同辈们的呕心沥血和巨大努力!客气的话就说到这里,我们接下来看看目前医学的问题。医学首先应该是一个整体,东方医学的观点我特别赞同,应该避免哪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西方医学呢,主要就是循证方案,对症下药,哪儿有了问题就解决哪儿,这既与传统文化和发展历史有关,又与双方学科的训练模式和思维方式有关。中医针灸问题到目前仍然难以被西洋医学所理解和接受,而西洋医学在亚健康和慢病方面的无力也被东方医学所质疑。当年我做博士后期间,由于工作投入精力巨大,连续两年时间每晚两三点睡觉,八点上班,竟然导致不到30岁的我竟然半侧面瘫,所幸在301医院针灸两周而痊愈,灰常灰常感谢老祖先中医的重要性和杰作!然而,令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针灸是什么道理原理,经络何在?我从复旦一直想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还没想明白,但是还得继续想下去哈。好了,不饶那么大的弯子了,说说医学的问题吧。根据我们今年的226位便秘减肥志愿者的体验情况来看,我对于全身医学已经深信不疑了,即(1)人体内如果有一个地方有病,那么其他地方也必然有所表现,即人体一盘棋,人体健康一盘棋,人体疾病也是一盘棋,我们不宜将人体疾病和症状孤立地看待。即便是感冒咳嗽发烧骨折肥胖便秘等等,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高血压为例,我在上一篇博客中提到一个观点(CZ)【血液脏导致高血压】,也只是一家之言。换言之,从哲学角度,我们得去问一下,高血压高血压,血压好端端地为什么要升高呢?(CZ)元芳问:大人,您怎么看?狄大人必然回答:这里边定有天大的阴谋!对了,还是狄仁杰狄大人厉害哈——血压高是因为人体急于把血液中的好东西送到所需要的靶组织靶器官,更重要的是要把血液中的脏东西包括高血糖高血脂赶紧地赶紧地送到肝脏被合成肝糖原储存等,尤其是把高尿酸等送到肾脏和体表皮肤等着排毒啊!造物主实在太伟大了,设计了这样一套十分精密的调控体系。好了,我们来看西洋医学的观点,得了高血压肿么办呢?降压药,降压药,还是降压药——貌似很有道理哈,高压降低到正常,高血糖使用胰岛素降糖使用二甲双胍增加啥啥啥的敏感性等等把血糖调整为正常,,,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实就是一个逻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哈。然而,到今天,中国已经有了高血压患者2.66亿(CZ),您降压降得过来吗?还有,普通老百姓能够吃得起高端的降压药吗?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医患关系改善貌似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说,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医学救治方案是否有问题,的确需要冷静地分析和思考了!再不思考出回春妙招,恐怕我们这些搞医的就该被唾沫淹掉了!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谴责——我们的患者和我们同在一个世纪,同享一篇蓝天,医学生的誓言没有错,千年万年后仍然没有错,医学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可是,面对着冷冰冰的高发病率的数据,偶是于心难安的。既然每年学医学生物的大学生考分都那么高,包括哈佛耶鲁津桥牛津北清协和等国内外著名医学以及相关学府,既然国内外有如此众多名医名家,可是在疾病面前尤其是三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面前,想想吧,没十秒钟中国人就有一位死于心脏病!这里边必然有问题,这些不断重演的死者的经历必然在告知我们,这个医学现代医学中(CZ),似乎是哪儿错了! 可是,问题究竟出错在哪儿了呢?我们找一下医学的老祖先,哦,对了,还是哲学问题,因为哲学强调的是全身一盘棋,全身疾病一盘棋。一步棋走错,并非一步棋的问题,而是科学思路尤其是医学研究思路的问题。话说人体自受孕开始到青年时期(例如16-18岁)之前,很少见到有肿瘤心血管系统三高等问题的情况,说明人体设计和进化已经非常完善了。当然,先天性遗传病例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白血病等除外。显然,后来的疾病主要就是后天生活所导致的问题,大体上包括膳食不合理,缺乏运动锻炼,抽烟喝酒等,不断地在摧毁人体这一历史上最为伟大的DNA操作系统。因此,从哲学和数学角度来说,成年之后的所有获得性疾病,几乎都可以被认为是不良生活习惯的一个求和(西格玛Σ)在人体DNA操作系统(DOS)上面的映射而已(CZ)!您的身体状况记录了您所有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工作历程,并且随着时间轴在不断延续。好了,我们现在来看人体得病的原理,其实就是通过食物水分空气的病从口入病从鼻入的问题,加上工作繁忙应酬众多导致肠胃功能障碍排泄不畅,把肝脏肾脏等肩负解毒重任的器官拖垮了,皮肤灰暗,黑指甲,面色无光,纯属是调戏挑战甚至挑衅这个伟大无比的DNA操作系统!那么,肿么办呢?调整生活习惯啊,尤其是关注病从口入和毒从肠出的问题哈,狄大人这样回答。此方面在健康养生领域有大量介绍,有缘人可从百度明察秋毫,当然也可从我们即将发布的【云医院】中一窥明细。然而,现代医学是怎么考虑的呢?首先查血查尿化验这个化验那个,什么CT啊核磁啊正电子发射啊,然后针对肿瘤就开始打算放化疗群起而攻之啊,然后就是什么两年生存期五年生存率等指标有没有改善什么的,然而,最终在肿瘤面前,人还是会挂的。挂了的患者依然在挂了,殊不知还有更多的人也已经在排队之中了。老天爷本来不是这样设计的啊!!!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句话,我们现代医学人士应该到了需要静下心来冷冷静静地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呢?蔡大姐反复这样追问(CZ)。 俗话说的好,思路决定出路,出路不通,必然说明思路有问题。好了,既然从哲学角度思考了,我也就试图从哲学角度给一个解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目前医学对人体的救援,尤其是针对肿瘤患者心血管病患者以及各种轻度中度重度炎症患者的治疗,务必考虑肠道健康的恢复,分别包括:尽快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修复胃肠道粘膜避免毒物入血,将由食物摄入后经过消耗产生的毒性物质和炎性因子尽快从肠道排出体外。可以辅以其他治疗技术包括放化疗,但是务必注意——需要千方百计保护好患者的肠道健康,否则这个患者还是会挂掉的!显然,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是目前现代医学的首选,然而,接下来我就要说,这些药物的问题啦(CZ)。 列位看客,在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的时候,恳请各位平心静气,喝杯茶喝杯咖啡,不要太热太急,慢点喝,味道好哈,,,窃以为,现代药学的主要贡献是治病救人,对啊,没错啊,发炎了吃点消炎药,发烧了吃点退烧药,多么好的逻辑啊。是的,但凡幼儿园的孩子们都能够明白的道理绝对不是老天爷创造人类的本意,因为那样的话人类的智力进化到灵长类尤其是黑猩猩也就差不多了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宇宙的精英,绝对是不可以用脚投票、用脚思考问题的。接下来我要谈哲学思考的结果——啥,又是哲学?对啊,哲理在里边啊。我的说法是:人体内没有一个基因和蛋白质是为了疾病而设计的,所有基因和蛋白质全都是为了人体健康运行的集成在DNA操作系统中的(CZ)!因此,绝大部分以基因和蛋白质以及microRNA为靶标开发药物的思路,最终都躲不过给机体带来或多或少毒副作用的死结!您想想,这些以体内基因和蛋白质为靶点的药物,一旦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或者喷雾吸收之后,怎么可能就只会到药物学家指定的靶器官呢?药物一旦进入了人体,就和幼稚园的小朋友们一样就会到处撒丫子乱跑,没有毒副作用才怪呢?!如果毒副作用太大,然后用药的人就会说,哦,您的体质不好,可能是营养不够,给您补补吧——可是这下更糟糕,接下来可以看看现代营养学的问题了。哦,No,药物的问题还没有说完呢,稍等等先。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确耗时甚久,耗金无数,目前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十亿美元十年时间一个新药,这还是业界比较好运气的情况(CZ)。我们再看看新药研发路线吧,先是查找biomarker即生物标志物,然后找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然后开始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等过程中分别进行药学药效药理毒理毒代药代等过程研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然后是01234期临床,3期通过后就可以获得新药证书,然后不幸的是还有若干药物在上市后被撤回。这是标准的西医西药(化学药和生物药)研究模式,我们国家呢,现在有点钱了,也在亦步亦趋地follow着这个被新药研发人员不断痛苦貌似又无其他良策的苦苦路线。然而,结合我前面所说,靶向人体内基因和蛋白质的药物研发,躲不过是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邓丽君的哮喘,SARS患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后的股骨头坏死问题,减肥药物的心血管毒副作用等等,不胜枚举(CZ),再加上现在中国的巨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这些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的西药等现代药学,实际能够解决了多少问题啊?我不是故意向谁发难,只是在反思,我们现代医学和现代药学的运行是否还在正确的哲学轨道上?换言之,我们距离解决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炎肺炎肾炎等还有多远?(所幸的是,肠炎胃炎等我们已有食品饮料类解法了)。先前大家以为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新药研发速率会显著提升,结果呢,不升反降,公众被闪了个腰,虽然药物学家说药物研发是如何如何之难,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还是那句话——最复杂的问题必然有最简单的解法,因为这样才能够符合哲学逻辑和美学观点。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吧?对啊,一个质能公式(E=mc^2)就搞定了哈(CZ)。物理学是哲学的分支,没错,医学药学营养学都是。那么,肿么解决现代药学这个绕不开的药物毒副作用这个死结呢?又不能把药物一点点都不用的话,我的答案是:尽全力调动机体的自身调理和修复能力!以强大的自身健康能力对抗外界环境的压力,直至自愈!诡异吗?No, No, No, 一点都不诡异,接下来我们就说说现代营养学的误区了。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根深蒂固的认识就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是的,这一点也大体上没错。可是,我为什么没有说是全部呢?因为,因为对于胖人来说,您还敢让他继续吃吗?就好比手机充电一样,充电满了就可以不充了,再充的话就充爆啦!然而,问题的问题在于胖人他饿呀,见了红烧肉馋啊,不让他吃的话他绝对连死的心都有哈!瞧瞧,成啥样了,老郭说道(CZ)。是啊,尤其是当妈妈的,最担心孩子饿,总怕吃不饱,什么麦当劳肯德基等等,这倒好,一下子喂到了100-200公斤体重,这下那个后悔,能够把肠子悔青了!胖人的问题十分复杂,去给人家看大门,小偷从眼前大模大样走过,可是胖子没力气追得上啊!您说什么?不让胖人吃饭,哦,难,太难了,他实在是太太太饿滴慌,额滴神啊!然而,我在以前的一篇微信中说过,老天爷不仅给人体留了一个救生门(口鼻分别用于摄食吸气),还留了一个逃生窗,这个逃生窗在哪里呢?哦,元芳大人,您问得好!这个逃生窗就是胃肠道。刚才不是说一顿不吃饿滴慌吗?咱老张有办法,说白了,饥饿的时候喝喝饮料就会不饿了——不要说我给那谁谁谁打广告,我谈的是医学理论问题,而且已经体会并时间几百次了,屡试不爽,并且已有几百人受益而告别了肥胖的困扰。原理?哦,原理很简单,提前在餐前半小时甚至饥饿的时候包括夜间加班时喝一包饮料,不出几分钟就可以给胃里边得到已经吃了饭的信号啦,甚至会打饱嗝,呵呵,当然可以少吃饭了(CZ)。少吃饭对于胖人来讲是好事啊,又不饿,一个月轻轻松松减肥10-20斤没有问题的,不信的话找俺老张来算账!同时郑重声明一下,俺关心的是新的医学理论的提出、应用和实践,并非江湖游医,并非不学无术,并非江湖郎中。信者恒信,疑者恒疑。依从性良好,则从思路上启发之,从疾病中超度之,世间万事万物万人万象,信由缘起,疑因缘消,他人如需我助则助之,亦我之幸哉,如若不被人理解甚至恶意评价,亦我之幸哉(CZ),说明此世间仍有待超度之人。 自凌晨六点至现在,啰啰嗦嗦花了两个半小时,思考了几年时间,终于是不吐不快,进行了一趟心灵旅程(CZ),写下了上述文字,以飨读者,我且继续去哲学指导下的神经认知、转化医学、生物电磁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领域中继续潜泳啦。 PS:本文谈的是哲学框架下的科学思路问题,还没有谈科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且待下回分解,节目会更精彩!
3847 次阅读|33 个评论
教师节的礼物,中秋节收到了
donghy 2013-9-21 15:14
出版社编辑来短信了,教师节前夕,拙作出版了。 书号有了,快送到印刷厂印刷吧。 教师节当天,新书印刷出炉了。 赶紧装订吧,然后就是新书入库。 样书开始踏上快递渠道,中秋节就到了。 课题组的又一份共同结果,大家共勉吧!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3年4-6月药理学、毒理学以及药学热点论文TOP25
zhpd55 2013-8-26 17:40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pril to June 2013 RSS Blog This! Print Show condensed 1.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of RES-avoiding liposomes: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chemistry of liposome interactions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32, Issue 1-2, June 1998, Pages 119-138 Papisov, M.I. Cited by Scopus (57) 2. Efficient chemoselective deprotection of silyl ethers using catalytic 1-chloroethyl chloroformate in methanol • Article Tetrahedron, Volume 61, Issue 52, December 2005, Pages 12227-12237 Yeom, C.E.; Kim, Y.J.; Lee, S.Y.; Shin, Y.J.; Kim, B.M. Cited by Scopus (19) 3. Caffeinated energy drinks-A growing problem • Review article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Volume 99, Issue 1-3, January 2009, Pages 1-10 Reissig, C.J.; Strain, E.C.; Griffiths, R.R. Cited by Scopus (158) 4. Biological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 A review • Review articl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Volume 46, Issue 2, February 2008, Pages 446-475 Bakkali, F.; Averbeck, S.; Averbeck, D.; Idaomar, M. Cited by Scopus (796) 5.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the 2011 new drugs • Review article 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 Volume 21, Issue 11, June 2013, Pages 2795-2825 Ding, H.X.; Liu, K.K.C.; Sakya, S.M.; Flick, A.C.; O\'Donnell, C.J. 6. Medical marijuana laws in 50 states: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legalization of medical marijuana and marijuana use, abuse and dependence • Article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Volume 120, Issue 1-3, January 2012, Pages 22-27 Cerda, M.; Wall, M.; Keyes, K.M.; Galea, S.; Hasin, D. Cited by Scopus (4) 7. Attentional bias in addictive behaviors: A review of its developmen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 Review article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Volume 97, Issue 1-2, September 2008, Pages 1-20 Field, M.; Cox, W.M. Cited by Scopus (184) 8. siRNA vs. shRNA: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61, Issue 9, July 2009, Pages 746-759 Rao, D.D.; Vorhies, J.S.; Senzer, N.; Nemunaitis, J. 9. Nanoparticles: a boon to drug delivery, therapeutics, diagnostics and imaging • Review article 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ume 8, Issue 2, February 2012, Pages 147-166 Parveen, S.; Misra, R.; Sahoo, S.K. Cited by Scopus (73) 10. Hydroge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54, Issue 1, January 2002, Pages 3-12 Hoffman, A.S. Cited by Scopus (1308) 11. PLGA-based nanoparticles: An overview of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Volume 161, Issue 2, July 2012, Pages 505-522 Danhier, F.; Ansorena, E.; Silva, J.M.; Coco, R.; Le Breton, A.; Preat, V. Cited by Scopus (39) 12.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for drug delivery: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65, Issue 1, January 2013, Pages 104-120 Zhang, Y.; Chan, H.F.; Leong, K.W. Cited by Scopus (3) 13.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olecular networks: A novel paradigm of drug discovery • Review article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 Volume 138, Issue 3, June 2013, Pages 333-408 Csermely, P.; Korcsmaros, T.; Kiss, H.J.M.; London, G.; Nussinov, R. Cited by Scopus (16) 14. Central sensit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 • Review article PAINr, Volume 152, Issue 3, March 2011, Pages S2-S15 Woolf, C.J. 15. Modern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drugs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64, Issue 7, May 2012, Pages 640-665 Chen, Y.; Liu, L. Cited by Scopus (24) 16. Chitosan-based hydrogels for controlled, localized drug delivery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62, Issue 1, January 2010, Pages 83-99 Bhattarai, N.; Gunn, J.; Zhang, M. Cited by Scopus (190) 17.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as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and gene transfection carriers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60, Issue 11, August 2008, Pages 1278-1288 Slowing, I.I.; Vivero-Escoto, J.L.; Wu, C.W.; Lin, V.S.Y. Cited by Scopus (494) 18.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PIONs): Development,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hemotherapy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63, Issue 1-2, January 2011, Pages 24-46 Mahmoudi, M.; Sant, S.; Wang, B.; Laurent, S.; Sen, T. Cited by Scopus (129) 19.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foods derived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 Articl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Volume 42, Issue 7, July 2004, Pages 1047-1088 Konig, A.; Cockburn, A.; Crevel, R.W.R.; Debruyne, E.; Grafstroem, R.; Hammerling, U.; Kimber, I.; Knudsen, I.; Kuiper, H.A.; Peijnenburg, A.A.C.M.; Penninks, A.H.; Poulsen, M.; Schauzu, M.; Wal, J.M. Cited by Scopus (137) 20.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as drug delivery devices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Volume 70, Issue 1-2, January 2001, Pages 1-20 Soppimath, K.S.; Aminabhavi, T.M.; Kulkarni, A.R.; Rudzinski, W.E. Cited by Scopus (1036) 21. Amide bond formation and peptide coupling • Review article Tetrahedron, Volume 61, Issue 46, November 2005, Pages 10827-10852 Montalbetti, C.A.G.N.; Falque, V. Cited by Scopus (332) 22. Gold nanoparticles in delivery applications • Review article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Volume 60, Issue 11, August 2008, Pages 1307-1315 Ghosh, P.; Han, G.; De, M.; Kim, C.K.; Rotello, V.M. Cited by Scopus (449) 23. Immune system targeting by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vaccines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Volume 168, Issue 2, June 2013, Pages 179-199 Silva, J.M.; Videira, M.; Gaspar, R.; Preat, V.; Florindo, H.F. 24. Oral 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 Review article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Volume 170, Issue 1, August 2013, Pages 15-40 Thanki, K.; Gangwal, R.P.; Sangamwar, A.T.; Jain, S. 25.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4-, 5-, 6- or 7-azaindoles • Review article Tetrahedron, Volume 69, Issue 24, June 2013, Pages 4767-4834 Merour, J.Y.; Routier, S.; Suzenet, F.; Joseph, B.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2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索建兰教授简介
热度 1 zhpd55 2013-8-18 08:03
索建兰 , 女, 1965 年生,教授, 1986 年 7 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2 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中医美容。 2005 年调入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任教。 主讲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物化学、中医美容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研究。主持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 1 项,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 1 项,宝鸡文理学院重点课程 1 项。编著出版《实用中医心血管病诊疗学》一书,在《陕西中医》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1 项。 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放假前还来编辑部要学报,当时没有找见,现在终于在档案袋找见了一本。
个人分类: 新观察|2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药学研究的一点随想
热度 45 weijia2009 2013-7-25 08:39
关于药学研究的一点随想 贾伟 最近比较忙,来科学网溜达的时间也少了,刚看了科学网庄世宇博主的博文《 夜半无眠填新词 》,不禁哑然失笑,赶紧坐下来码几段话应和一下世宇和 YC这两个“负能量”。庄同学闲情逸致,把YC的“暧昧”进一步定义成“不确定”的含义,并解释说:万物皆是不确定的,人生也是不确定的。有些时候,很多东西(包括观点和看法)未必是非黑即白。 我想补充一点的是,人生虽无常,我们多走多看多思考有助于把这个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我在一篇博文《 残阳如血 》中说过这样的话:生活中之所以很难读懂一些东西,并不是你在桥上还是在楼上的位置不同,而往往取决于你的状态 - 是在关里面看还是在关外面看,是过来的心态还是没过来的思维。 YC在她的博文里自称土鳖,没见过世面,其实她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访学过一年,除了上海饭团,她还是啃过洋面包的。基于这一年的经历,她在科学网高产地发了几十篇关于北卡的博文,登了上百张照片,俨然是一个“北卡通”或者说“北卡控”了。我读过一些这样的文章,觉得文笔清新优美、感情丰富细腻,但坦率地说没太多“干货”,也就是说她的触觉所触及的是诸多(跟国内比)异乡风情– 如田园风光、美丽校园、静谧小湖、农贸市场等,这些“信息”在一个久居北美洲的人眼里不觉得这一定就是“北卡”,而不是南卡、佛吉尼亚或乔治亚州。原因很简单,YC只待了短短的一年,基本属于走马观花。她的相机没拍到北卡巍峨的山岭、广袤的平原和优美的海岸线组成的千姿百态的生态,她恐怕还没来得及领略北卡的富饶和贫穷之处,没见识过颇具规模的家具业、北卡的葡萄酒业、三角区的生物技术,没有品味出北卡州特有的保守文化甚至是北卡人有趣的南方口音…… 但是,在 YC眼里,北卡就是她所见到的样子。而由此类推,我们每个人大致也是如此,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和理解,去打量和揣摩外面的世界,去发表观点,去评价自己不甚了解的不同领域的人和事。 一个多月前我在北京和天津地区出差,见到了十多年没见的一个老朋友,他现在是一个“国家队”的药物研究院的院长。闲聊中,我问最近几年中国本土的制药企业表现如何,朋友给我报了些数据,其中一串数据我印象深刻: 2012年我国单品种药物市场销售排行榜上,一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表现优异,其中最高的单品种年销售额近50亿元人民币,接近国际上的号称“重磅炸弹”(年销量10亿美元以上)药品的水平,销售超10亿元人民币的单品种中药注射剂有10个左右。 因为是老朋友了,我们之间直言不讳: 这种数据就看你怎么看了,估计领导和外 行 看了会很高兴,都是民族药、民族企业,令人振奋,大可以说成是向世界制药业“亮剑”的局面啊!换个角度来看,一批里面含有众多植物化学成分、缺乏系统的药理毒理研究的中成药,以静脉注射直接入血的制剂方式在市场上大规模使用,在我们的眼里,这肯定不是一件令人自豪,相反应该是让人心生寒意的现象。另外,中国的疾病谱和其他国家相差无几,但销售前几位的药物适应症清一色的是心脑血管,和国际上相差很大,又说明了什么呢?说白了,这类药物属于老百姓说的“大路货”品种,并非完全针对病人和市场需求研发出来的高技术产品,其销售也就不完全靠疗效了,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市场运作手段。而众多的常见病如糖尿病、精神疾病、癌症、甚至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很多病种,还是牢牢地被进口药品或在中国的外国药企生产的产品扼住我们的咽喉! 我们还聊了很多国家新药研究领域里的问题和原因,其中说到了这么一个观点 – 中国严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药学研究人才。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两个底层的支撑学科是化学和生物学,而我国传统的药学教育体系发展至今,始终没有摆脱化学强而生物学弱的结构性缺陷,以至于今天我们的很多研究人员不具备开展系统和体内药物研究的技术功底,大多只能以“过硬的”化学功底做仿制。这个现象我在国内工作时看到了,当时并没意识到问题有多大,但五年前重新归海,对美国高校药学院的课程以及自己学生在美国攻读药学博士期间受到的培训跟国内的做了比较后,我才意识到这个结构性问题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的深远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创新药物的开发来自于坚实的基础研究。除了药物化学工作以外,一个高技术的新药产生于从药物靶点、作用机制、代谢和毒性机制、药物的体内输送等等高水平的系统性研究,而这些都依赖具有优良的生物学功底的研究人员。印象中,中国本土不乏优秀的化学家,但这么多年来似乎就没有培养出国际水平的药物科学家。 朋友忧心忡忡地跟我说,中国制药工业界缺乏领袖型企业。我请他定义下什么叫“领袖型”,因为这个词语比较媒体化了。他说,领袖型就是自己能够自力更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药产品,并能够带动整个行业走技术创新型的道路,而不是一味通过市场运作手段(如兼并收购、轰广告、做商业等)来扩大规模。 除了人才瓶颈以外,中国药物研究领域缺乏创新、缺乏技术竞争力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谁也不愿意化时间、化力气做药物的基础性研究,谁都想 1-2年搞个“短平快”项目,3-4年推出个新产品。新药的研发是个很苦很累而且很慢的过程,它对我们的基础研究实力、研究策略和手段、资金链是一个考验,但我认为更大意义上看,是一种科研文化上的考验。 “短平快”不是某一个人头脑中的思想,而是全社会的。我们这个时代缺乏一种坚韧、务实、长期追求卓越的科研文化!在神州大地你到处可以见到华丽的厂房、漂亮的设施、还有醒目的“创新”标语,甚至你的身边还有很多科研愤青们对基础研究的质疑、青椒们甚至是教授们把基础研究当作简单的发文章的误解。我想,这就是我们看不到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和希望的原因吧!
16439 次阅读|111 个评论
从工农兵学员到院士 ---- 侯凡凡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1-21 16:09
有好几位我的同龄人,他们从工农兵学员到院士、到高级领导、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 我特别敬佩他们,为这样的同龄人感到骄傲。 陈赛娟(陈竺夫人) 院士 上海人,我的大学校友 1976年大学普通班 工农兵学员 孙英(女) 十六大党代表 上海人,我的大学同大班同学 1978年大学普通班 工农兵学员 李宣海 十七大党代表 上海人,我的大学同小班同学 1978年大学普通班 工农兵学员 陈竺 上海人 院士江西一个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没有上过工农兵大学直接考取上海第二医学院的研究生 沈岩 院士1951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 北京市 职工(业余)大学,1989年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硕士学位。 中央领导习近平 王歧山也是工农兵学员出身 侯凡凡教授也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十八大代表侯凡凡:医生是辛苦奉献的精英职业 开会的这几天,十八大代表侯凡凡白天要认真地听会、讨论,晚上还常常要学习会议精神、准备发言。但她却笑着说,"在北京开会的日子是最规律的" 。她说,在南方医院每天工作要超过14个小时:白天看诊、晚上手术、深夜研究,开会的这段时间,晚上还能抽空去健身房跑跑步、健健身。 侯凡凡今年62岁,身材苗条、腰板笔直,盘发一丝不苟,手指修长,指甲剪得短短的,黑色的西装里,衬了一条橘红花纹的丝巾;胸襟上配着一朵水晶花蕾胸针,金色的叶子和丝巾属于同一个色系;耳朵上戴着一对她最喜欢的白珍珠耳环;穿着高跟鞋的她自然地摆出丁字脚,既舒服、又挺拔。不用说话,大家大多都猜她是医生或者老师。其实都对:她既是教授,又是肾内科主任,但她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中国科学院院士。 可侯凡凡一点也不让人"高山仰止"。她走出会议中心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见到记者没法进入驻地,侯凡凡便指着只有五六平方米的传达室说:"这里暖和,你们委屈一下,在这里采访吧!"看到传达室里只有一条长凳,侯凡凡坚持不肯坐下,"你们都站着,我坐着不礼貌。"就这样,她踩着高跟鞋笔直地站了近一个小时,和记者畅谈医改。 侯凡凡很感性。"我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上名校,我也不是名校毕业生,我让他自由发展。"说到病人挂不上她的号,她说"我心里很抱歉";说到医生职业,她说:"有的80后、90后选择职业希望活少、钱多、地位高,那就请他不要选择医生这一行,医生是要为病人服务的,是辛苦奉献型的精英职业。" 侯凡凡很严谨。"院士不是神,也只是某一方面获得过成就,说我是院士就能指点医改是个笑话。我能做的,就是作为一名一线医务人员、一位医院管理人员,从实践中提出一些建议,并严格遵守医改政策。"谈到科研,侯凡凡说:"写论文不是非要去杀白老鼠(做科研实验)才有成果。聪明的医生要学会在临床中做研究,不断地在医疗实践中找出规律,才提高得快。比如一种疾病有两种治疗方法,我总共治了400个病人,一种用这个方法治,一种用那个方法治,过三年做一次对照,看哪种治疗方法死亡率低、成功率高,总结出来,论文写了,医术也更高了。" 十多岁当上养猪女兵、20岁成为工农兵大学生、40岁读博、45岁留学哈佛、59岁成为院士……岁月在侯凡凡身上,是一个个闪光的记号。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1750 次阅读|4 个评论
迅猛发展的CRO药学开发外包业务
热度 2 Helmholtz 2012-11-18 22:12
迅猛发展的CRO药学开发外包业务
11月12-14号,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HMGU科技主任Wess教授与该中心的创新业务主管Rohmer博士在联合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何宏博士的陪同下,接连走访了三家重要的公立研究所:中国医科院药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以及北京的CRO企业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研究中心和上海的桑迪亚、药明康德等四家企业。 整体的印象是科研所的工作扎扎实实,但实质性的联合研发项目仍然较少;相比之下,CRO的药物外包业务却在近十年在中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2000年成立,但是国内最大的CRO公司药明康德已经拥有7000多个员工分布在上海、苏州等两个基地,另外还在武汉、西安等地设有研究中心。作为上市公司,据称其规模已经是后面的第二至第十家企业的总和。而且已经与世界上排名前20的药企全部建立有合作关系,药明康德对某些合作伙伴的投入甚至已经超过该公司在本土的研究人员数量,他们当然也对一些属于虚拟企业的小伙伴提供相关增值服务。 Wess教授因为在领导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之前,过去曾经有23年在国际药物研究机构的从业经历,对于借助中国CRO企业的力量,把一些先导性的成果先做一定的孵育,在增值后再与投资机构合作,表示了极大兴趣。鉴于Wess教授明年还将出任亥姆霍兹联合会健康领域的副主席,他的这次的访问对于今后扩大亥姆霍兹联合会在中国的实质性合作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504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南药学】创刊10周年发表论文100篇感想-孙国祥
gxswmwys 2012-11-3 04:30
10 月 30 日,裴月湖教授和孙国祥教授应邀参加了湖南省药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 2012 年学术年会及【中南药学】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会议,中南药学杂志创刊于 2003 年,目前已成为全国性药学杂志之一。在 2009 年, 2010 年影响因子分别为 0.747 和 0.513 ,复合影响因子为 0.678 ,在 44 种入选的药学类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 5 和 9 ,杂志影响力提高迅速。李换德主编在湖南省药学代表大会上总结【中南药学】十年发展历程,特别表扬了孙国祥教授在【中南药学】杂志发表论文 100 篇,为杂志发展和提高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 2007 年孙国祥教授应邀在中南药学杂志主办中药指纹图谱专题至今,在药学届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国内外期刊中引用率高,该栏目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面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指导性的栏目。孙国祥教授在编委会上讲述了与【中南药学】共同成长,篇篇亲自撰写稿件,亲自校稿,从精品出发,认真把关每篇论文。同时感谢【中南药学】杂志对课题组的大力支持,并将继续办好专题。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南药学】中药指纹图谱专题的可读性和具有的指导意义。 就目前来讲,发表在中南药学的论文用国内评价体系可以说是不入流的论文等级,晋升职称是不算数的,也不能为单位评报项目提供多大帮助。为什么还持之以恒地坚持呢!可能还是信念吧!发表这些论文几乎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权且当作自己一种信念!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值得吗?有时侯人还是需要一些勇敢的傻气的!
个人分类: 中药指纹图谱评价|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下各位:国内药学杂志允许不允许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作者?
热度 2 mountainwind1 2012-9-7 19:44
俺个大三学生科研训练时搞了个工艺研究实验,是用球磨法提取茶叶中的茶色素,找到了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的关键因素——多糖类和蛋白质的吸附,也解决了。因为球磨法提取中都存在极其严重的吸附问题,有没有解决该问题对提取率的影响至少是一倍以上的影响,也适合于其他非酶类物质的提取。他查了下好像没这样论文,而且可以衍生出一系列质量一般的研究出来,于是俺们想了解一下能投国内核心期刊不? 我是设计方向,技术路线和分析结果,审稿;学生是做实验,查资料和写初稿。俺大老板出基金,定稿,这实验归类于大老板的基金项目——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研究,俺想让学生和俺并列第一作者,或者俺和大老板并列通讯作者,不知按照惯例和国内情况可行不? 俺几乎不搞药学,主要是环境材料和工艺为主,这论文纯粹是训练一下大三学生的科研,对俺意义不大,但丢了又有些可惜?
6892 次阅读|4 个评论
药学相关会议网址汇总
windlight 2012-5-2 10:12
赵凤光 2012.5.2 朋友问如何找境内业内的相关会议,简单汇总到此处。 每个药学子行业都有些学术高端会议,需要跟业内多交流,可以知道那些会议更有价值 一、会议网站类: 科学网会议频道 http://meeting.sciencenet.cn/ 丁香园会议频道 http://meeting.dxy.cn/ 二、会议主办方类 国药励展 http://www.reed-sinopharm.com/ 里面有很多子品牌,可以详细参考下。 中国药学会 http://www.cpa.org.cn/Index.html # 2012.5.3 http://www.bioevent.cn/meetinglist.asp?type=2classid=41 http://www.giichinese.com.cn/conference/pharmaceutical_event.shtml http://www.ringierevents.com/conlist.aspx?classid=6
个人分类: make or buy|3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循证药学对临床药师的指导意义
haozhi5266 2011-12-14 11:07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它促使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转变,堪称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被视为21世纪世界各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控制医疗卫生费用攀升的重要途径。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 pharmacy,EBP)也应运而生,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即循证医学与循证药学。二者共同的核心思想:循证,是指遵循科学的证据。是贯穿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的方法学。旨在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的客观证据,对患者个体作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制订、实施有科学依据的诊断治疗方案。循证药学是20世纪90年代医药学信息领域的重大进展,是临床药学实践的决策方法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关于临床医师应用循证医学原理进行临床实践的文献报道,相较之下,临床药师应用循证药学模式的研究报道十分缺乏。        1 增强临床药师的证据意识      证据,乃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理论内涵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大多以临床医师的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疾病的临床指标,如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牛化指标(血糖、血脂等)、室性早搏或持续性事性心动过速等变化来推论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临床药师也是以散在的药物临床研究资料、药物动力学研究资料为依据,凭经验并借助TDM结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这种传统的药物治疗对预后、诊断结果、治疗有效性的评价是建立在非系统观察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即对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在对专家和经验的依赖基础上。1993年,McMaster大学科研组开始撰写一系列有关循证医学原理的文献,并提出循证医学就是利用医学文献解决患者的疾病问题,由大量文献中测定、总结出的信息解决所遇到的临床个体问题。循证医学与循证药学是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新范例,它并不强调根据直觉所得的非系统的临床经验,而是强调犒床证据,要求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用新的技巧广泛搜集有效的文献,运用正确的评价指南,筛选最有效的应用文献(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药学实践中,临床药师面临新药和老药新适应证的不断提出,面对蜂拥而来的大量资讯,如何正确地搜集和利用有效的文献,判断研究报告中可能的偏倚,如何去伪存真,掌握和使用正确的文献评价方法成为关键。循证药学就是临床药师搜集、评价科研证据(文献),评估其在制订治疗方案巾的作用,并以此做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         2 增强临床药师的效价意识      20世纪80年代以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即根据某一药物对某些临床指标的作用(通常不包括预后指标),如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或某些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来推断其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如治疗高血压的短效钙拈抗剂硝苯地平,临床观察能有效降低血压,又无明显的。肾毒性,大多数患者也能耐受,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但自1995年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学者从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硝苯地平虽能有效降压,但也可能促使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心肌梗死危险性和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且剂最越大,这种危险性越大。至于药物的经济学与有效性评价就少有人顾及了。循证理论的问世,为临床药师进行药品效价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循证模式在对药物进行科学评价时,多采用以预后指标为终点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且尽可能对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系统评价,增强用药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2.2经济学与有效性评价   药物经济学不仅关注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成本,其核心思想是为患者提供成本-效果好的治疗药物。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一效果分析法、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和成本一效用分析法。药物经济学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药物经济学在药晶费用控制中的独特作用,众多学者在卫生政策制定者已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部分研究人员也已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之一,尤重医疗成本问题。循证医药学理论不仅重视药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权衡,也重视药品经济学与有效性的权衡。临床药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任何一个机体来说,除非病情需要.并非多多益善,也非越贵越好,无论病人经济状况如何,也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病人,都不能利用技术的优势和职业崇拜强加于人,从而获得非法利益,违背自己的经济责任和职业道德。一般说来,按照临床药师的职责范围,病人要求临床药师的责任,仅仅在于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实践中由于病情的变化及复杂程度、个体差异等因素,并非所有结果都在预料之中,由此产生的如住院日延长、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状等都可能导致超出正常经济责任的范围,需要临床药师结合每一病例的具体情况,从健康需要和科学经济的角度为病人着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预后和最短的治疗周期,以科学的预见性向病人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和结果。防止理想化、盲目性和片面性。与经济医学相比,这是一种高科技、高效益和高风险的职业业务活动。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方针的具体表现。         3 增强合理用药意识      毋庸置疑,临床药师这一职业伊始就被赋予了合理用药职能.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合理用药矛盾日益突出,临床药师应运而生。循证理论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临床药师合理用药职责,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也给临床药师的工作提更高的要求。现今,临床药师的工作必须从简单的、机械的调剂供应模式升华为富知识型、高技术型的设计服务模式,在循证医药学理沦的指导下为医师和病患提供高质苣的合理用药咨询服务,涵盖开展TDM、ADR,参加会诊,解决疑难病例的有关用药问题,开展药师查房,综合考虑患者体质、病情、效价比、牛活习惯、饮食习惯甚至时辰药物学等复杂冈素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等知识密集型工作。随着临床药师临床知识的积累、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适时转变角色,成为医患之间和谐交流沟通的承载者,合理用药的执行监督者,成为医药规范的高信誉执行者。         4 增强临床药师的法规意识并帮助临床药师准确定位      根据循证医学、循证药学相关理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1月21日发布了规范性文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医政司于2007年12月26日发布了《临床药师工作职责》。这是我国首次确认并调整I临床药师执业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它初步建立了临床药师执业的法律关系,构建了此前我国医疗机构还没有真正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并把它作为法律关系确定下来。其中规定执业药师的职责是:(1)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I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2)参与查房和会诊,参与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3)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4)指导护士做好药晶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5)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L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6)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7)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目前我圜赋予临床药师的职责是建议性的、指导性的、协助性的,没有直接的权利和义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实际的法律关系主体,即临床药师小是直接的权利和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通俗讲就是临床用药合理与否与临床药师还没有建立直接的真正的关系,用药不合理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直接被告和责任承担者还不会是临床药师。临床药师须牢固树立法规意识,即要履行职责又要保护自我就不能僭越法规规定。   目前在二甲以上全民所有制医院从业的药师仅有15%左右具备本科学历(含大学普通班)。其余均为大中专毕业生,而且这15%中大多数是还都从事着药品的经营、制剂和管理工作,真正搞临床药学中的TDM、ADR和高质量咨询服务查房的均属凤毛麟角,一些高学历药学人才宁可去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也不愿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其原因是由于临床药师和临床药学在医院的地位没有确定,职称认定、编制比例都无明确考核要求。这些现象的成冈足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化标准没有确定。力量薄弱,地位不稳。因此,对角色准确定位有助于临床药师更富于积极性、更高效率地工作。在我闺现行的医药卫生行业相关规定范畴内,循汪理论为临床药师提供了角色定位指导,概括而言,临床药师应从树立形象、明晰责权、临床实践、积累经验、辅佐临床、指导用药等几个层次上逐步给予自身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谐地融人到临床服务团队中,与医、药、护等相关人员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不断提升诊疗质量,最终生动诠释“一切为了病人”这一医院最高目标的深刻内涵。      临床药师工作是未来医院药学实践的蕈要内容和方向,面向21世纪,适应医院药学的发展承担起面对患者的治疗服务及药学服务,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药学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循证理论的指导下逐步确立临床药师在医院药物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与不可替代的地位,推动我国的药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10月想读完的书单和网文
windlight 2011-10-5 04:46
赵凤光 把书单列在这,希望能尽快阅读完。 朱镕基讲话实录 华为研发 药学概论 药学导论 Drug Discovery from Bedside to Wall Street 丁香园药学区精华 待补充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1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DIS期刊(药学)& Primal Pictures(人体解剖3D模型数据)培训
xupeiyang 2011-9-23 13:39
培训内容: ü ADIS 回溯期刊专辑 Adis 药物、临床药物调查和临床药理学期刊是在各自的领域中被引用较多的刊物。 Adis 期刊提供临床药理学、药物开发、药物警戒、卫生经济学和个性化医疗方面全面和客观的循证信息。 ü Primal Pictures 包含了 6500 个解剖构造、以活人体 \ 尸体的 MRI 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的人体解剖 3D 模型数据库 ,适于解剖学教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时间: 2011 年 9 月 29 日(周三)下午 2 : 00-3:30 地点 :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七楼电子教室 主讲人: 姜雅琴 欧维德公司培训经理 主办: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部 OVID 公司 参与培训有奖问答,有机会获得丰厚礼品: 一等奖 Ipad 一个 (一名) 二等奖 月光宝盒 一个 (二名) 三等奖 高级电脑包 一个 (三名) 欢迎中国医学科学院科研人员与学生参加!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部 2011-9-21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2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理学-医学还是药学?
热度 6 lxchencn 2011-8-5 17:03
药理学已经变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学科的学科,很长时间来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药理学是医学,在医学的骨干课程里面药理学成为跨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没有医学生否认过药理学的重要,课时数很多,实验课很多,药理学的教研室和老师都很受重视,药理学的学科也往往是医学院的强势学科,一些药理学的大家如上海的杨藻宸、湖南医大的陈修、中山医大的孙家钧等等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家,药理学研究也是硕果累累。 曾几何时,药理学突然归入了药学学科,随着全国药学专业的发展和药学院的建立,药理学都划归到了药学院,甚至很多药学院的建立就是在药理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是药理学在药学学科的地位与在医学学科的地位很难相提并论,在药学的发展推动方面药理学很难起到龙头作用,从教学课程来看,药学专业药理学的课时数很少,很难发挥出原来药理学老师的潜力,由于药学专业学生医学知识的局限,对药理学课程的兴趣明显不足,但在药学学科的药理学老师却承担大量的医学专业的课时,给医学学生上课时明显感觉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专注,从学生毕业后的学科影响看医学的学生明显感觉药理学的重要和实用,药学学生觉得药理学是不可或缺的感觉是很少的,显然,药理学放在基础医学还是药学学科目录之下影响深远,缺少药理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也很难称学科完整,药理学学科发展也该反思了。
642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专利情报分析和药学数据库培训 ---- 汤姆森科技集团
xupeiyang 2011-4-20 14:30
数据库培训通知 图书馆2011年新增开通了Thomson Reuters公司 3 个数据库。为帮助所馆研究人员更好地利用数据库,解决使用中遇到的疑问,图书馆邀请Thomson Reuters公司开展数据库培训。期待您的参加! 1. Thomson Innovation——知识产权分析的专业工具 时间: 4月26日下午2点 地点:图书馆七层电子教室 Thomson Innovation是汤姆森科技集团推出的的知识产权研究和分析工具,其专利引证树、专利地图和文本聚类等可视化功能帮助研究人员从纷繁的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科技情报,如技术总体分布、竞争态势、技术发展趋势等。其内容以全球权威的Derwent world patent index世界专利引文索引为主,增加了翻译成英文的亚洲专利数据。 2. Thomson Pharma、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药学专业数据库 时间: 4月27日上午9点半 地点:图书馆七层电子教室 Thomson Pharma是一个综合的医药信息平台,提供两万多种上市和在研药物、一万九千多家公司的相关信息,涵盖药物发现和开发流程全过程,最新药物、化合物、基因序列和靶标、临床试验、专利、期刊、会议、学术文章等。 Thomson Reuters Integrity是用于新药研发的专业数据库。它提供了查找具有已获论证生物活性的复方药和近 100,000多个专利系列记录的途径,并通过建立标引系统和基于工作流的工具帮助药物研究人员快速进行药物发现和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部 2011 年 4 月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4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瘦肉精”的前世今生
songshuhui 2011-4-11 16:55
窗敲雨 发表于 2011-04-02 05:21 近日,“瘦肉精”这个词汇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这种屡禁不止的添加剂,引起了大家对肉类食品安全的广泛担忧。“瘦肉精”究竟是何方神圣,又究竟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危害呢? “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可以增加牲畜瘦肉量的物质,它们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来提高瘦肉率。国内使用的“瘦肉精”大多是盐酸克仑特罗。这种物质原本是 一种平喘药,它可以激动β2型的肾上腺素受体,从而舒张支气管,因此被作为治疗哮喘的应急药物。这种物质毒性不算太强,常规剂量下至少没什么生命危险,同 时疗效也很好,只需要几十微克就能缓解症状。不过,它也有很多副作用,包括肌肉震颤、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头痛、心悸等等,长时间使用时副作用更为明 显。不止如此,由于它会增加心脏负担,对于本身心脏基础状况不好的人而言,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这些副作用并不是克仑特罗的专利,其他同类的药物, 比如沙丁胺醇,在口服使用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问题。 由于这类药物口服的副作用较多,现在它们已经逐渐被安全系数高得多的吸入制剂取代,作为口服药的克仑特罗也逐渐淡出了哮喘治疗的舞台。但在另一方 面,人们又发现它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猪的瘦肉率。饲喂了克仑特罗的猪更“健美”,成长得也快,这对商家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因此它被广泛地作为饲料添 加剂使用。 克仑特罗使得猪肉生产获得了速度与质量的双丰收,但安全性问题也随之而来。肉猪服用克仑特罗的时间比治疗哮喘发作的用药时间长得多,剂量也更大,而 它在动物体内的清除又比较慢(体内的克仑特罗清除一半需要三十多个小时),这就造成屠宰时仍有相当大量的克仑特罗残留在猪的体内。克仑特罗比较稳定,即使 经过烹调,仍有很大一部分残留,因此吃了这样的肉就可能引发上述的一系列药物副作用,甚至造成过量中毒。如此的中毒事件已经多次发生,例如2006年发生 在上海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影响了上海市九个区,共造成三百余人克仑特罗中毒。因此,包括美国、欧盟国家、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已对饲料添加克仑特罗 亮了红灯。 除克仑特罗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物质可以作“瘦肉精”使用,例如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可以合法添加的莱克多巴胺。莱克多巴胺和克仑特罗的作用原理类似,但 不容易在动物体内蓄积,毒性也更小。目前科学研究认为,只要最终肉类制品中的莱克多巴胺含量低于一定标准,就可以放心使用。不过,仍有很多国家(包括中国 和欧盟国家)对这种较安全的“瘦肉精”也加以禁止。 其实,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增加瘦肉率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前提是一定要确保安全。政府与监管部门应对此持谨慎态度,对已经证明有害的物质加强检验与管理,对安全性尚不明确的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以避免可能的伤害。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则可以通过随时关注质检信息、从正规渠道购买肉类制品来避免“瘦肉精”猪肉。如果怀疑自己吃了“瘦肉精”猪肉,也不用太过担心。这类物质造成的不适症状一般比较轻,只要到及时到医院就诊,经过治疗之后就可以缓解。 您也可能喜欢: 瘦肉精真的那么可怕吗? 云无心微博访谈瘦肉精 为什么美国人不怕瘦肉精 当科普的科幻尝起来是文学的 电视科普----想说爱你不容易 无觅
个人分类: 健康|1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药学专业大学生的择业逃离-看用药安全危机
热度 2 lxchencn 2011-3-29 16:20
不久前送学生去药企见习,学生从药企的多个部门学了不少东西,有了直观认识,我想他们对药的生产了解更多了,应该更加向往,将来从事药品生产的热情会更高吧,生产好药,解除病人病痛,多神圣的职业,仔细问问他们将来的从业意向,反而多有为难情绪,问原因,公司鲜有研究开发,也不重视药学专业人员,真正的药学专业人员待遇也很低,他们选择了择业逃离,问药企,也说以前分配去的药学大学生也已经走了。 留不下药学专业人员的药企能够发展到多远呢?会有严格的药品生产模式吗?对药品的安全应用会有多大的贡献呢?也该是到了留住药学专业人才的时候了,人才危机离安全用药危机还会遥远吗?
3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目前国内药学人才求职指南
热度 3 远行的骆驼 2011-3-14 07:33
转载自丁香园 http://job.dxy.cn/bbs/topic/19582454 该转载不表示博主承认原作者观点!请自行分析! 毕业好多年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因为忙所以忙,不忙的时候还要打麻将。当年苦于没有人给点经验 以致误入药学歧途,侯门一入深似海,走也走不掉,索性守着个鸡肋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看到DDMM如此迷茫,一如当年小我,长篇大论之热情又点燃了。哈哈哈。 最初建议,能改行还是尽量改,03级药学班当年有两位猛人毅然改行做了会计,一个去了中移动,一个去了四大。收入可是远在班级平均数之上了,足见药学之悲催。 本文谨为各种理由不愿意改行不能改行或者懒得改行的童鞋们准备。欢迎各位职场老鸟前来补充。 本文分以下四个方面详解药学专业找工作策略,并详细论述了医药行业各个工种的任职要求及前景、钱景、薪情。供大家找工作时参考。 一、医药行业前景与其他行业之比较 二、医药行业工种各论 三、医药人常用的网站与出版物 四、过来人的一些建议 ====================== 一、医药行业前景及与其他行业的比较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又常言道覆巢之下无完卵,所以上贼船之前了解一下大环境还是非常有必要。 医药行业属于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附加值产业。一直为各科技强国竞争的核心热点之一。我国医药产业目前处于水平低、多乱小散、参差不齐的程度,既没有联想华为之类的大品牌,也缺乏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超级企业,更没有石化电力移动这样的暴利垄断国企,所以毕业生薪情一直不高,初毕业的时候和其他行业的同学比会有种挫败感,然后,然后的,你就习惯了。 我国医药行业还有个特点是爱折腾,一个新药监局长上台了,大搞大跃进和群众运动,搞死一批药厂,然后又审批了两批药厂(行话叫“洗牌”)然后局长双规下台;后来又有人上台了,又搞群众运动。。周而复始。胡总书记两会发言说“不折腾”看来也是无奈之举,产业需要安定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天~朝医药产业折腾来折腾去,没创新能力的折腾死了,有创新能力的折腾得没力气了,刚发展起来一点的被折腾得半死不活,加上买办精英们“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大好市场拱手让给外企蚕食。2011新版GMP出台,又是一轮折腾,天~朝医药行业似乎还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但总而言之大方向还是好的,医药产业实力也是在不断增强的,国家也源源不断的往医药行业投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药创新上站稳了脚跟,进两步退一步,总归还是有所进步。我不太认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的说法,确实人活着都会生病,但人活着也都要吃饭穿衣服,也没听说卖大米的是朝阳行业,缝衣服的是朝阳行业呀?况且医药行业的产值比粮食和服装可差得远了。 医药行业总体薪酬在社会上属于中等,薪水水平比热门的IT、金融、电子、房产、汽车行业差很多,和快消、化工行业差不多,比快消、机械、印染、造纸、生物这些行业好一些。总体来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然做了老板的不在此列。 医药行业受经济环境波动较小,属刚性需求产业。但并不意味着医药产业是高枕无忧一票难求,一方面药厂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竞争异常惨烈;另一方面医药产业受政策面影响极大,近几年国家一直对医药行业采取打压姿态,没有拳头品种的药企日子确实是非常难过,所以里面的人日子就更难过。 医药行业按产品特性分为器械和药品两大类。按价值产生模式分为处方产品和OTC。我国医药产值80%产出于医院,这个比例在香港和美国为70% 。现在大把砖家鼓吹决胜第三终端(农村医疗),有的药企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屁颠屁颠的往农村扔钱,结果几年下来发现农村药店是个无底洞,只进不出,闹的人财两散,足见农村市场的不成熟和狭小。 一个药品是怎样上市的?从源头说起,首先要先找到一个化合物,或者先从植物里提取一个什么东西,然后经过化学修饰、药效筛选、制剂研究、质量研究种种工作把它鼓捣出来。接下来做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把这些结果整理好报送给药监局,药监局批了于是投产。之后由销售代表把它打进医院,再通过医生之手开给病人,病人掏钱买单。产业价值就彻底完成。 于是在这么众多的环节中就产生了众多的工作岗位。 ===================== 二、医药行业工种各论 企业工作大体分为研发系、生产系、营销系三大类。无论哪个工种都有可能走向CEO的极致,无论哪个工种都会做老板。大家努力吧。 1) 研发系 十年技术成高工,想走这条路的筒子,学历和专业比较重要。干上十年八年,薪水绝对相当可观。据2010届研究生毕业薪水分析,研发路线入职月薪普遍在5-10K之间,做个三年五载混到学科主任,年薪可达20-30万。目前听闻最高薪酬的民企研发总监,年薪200万RMB。搞研发的人在单位地位很高,老板也要敬三分。 在公司做研发跟大学做研究是典型的形似神不似,公司的RD部门与大学里做的研究基本是两回事。前者讲究重现性、规范性,为市场服务,讲究团队合作;后者讲究突破性、创新性,为论文服务,讲究个人英雄。所以当前是工业界与学术界互相鄙视,公司的人认为大学搞研究的人是瞎胡搞,吹牛皮,脱离实际。 大学的人认为公司搞研究的人没有技术含量,课题简单,下九流。文人相轻大抵如此。 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与日俱增,外资药企也纷纷在国内设立了RD部门,机会颇多,值得考虑。 植化------ 提取分离东西的,据说分离100个叫入门,分离1000个才叫小有成就。化药停滞不前,中成药萎缩的今天,天然药物算是一大增长点。据丁香园统计,植化类起薪5K-8K不等。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合成----- 就是搞合成的。比较深奥(本人药理的哈),传闻比较毒,不过薪情相当好,找工作也最抢手,搞合成的人还没毕业就被抢购一空了。找工作是神马? 起薪6K-1万不等。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制剂----- 研究制剂的,早几年相当吃香,近几年行业打压力度加大,行情虽有所下降,但依然是非常给力的专业。考研难度排名NO1 。工作十分好找,只有公司求你去的份,甩不甩他,看缘分。起薪6K-1万。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质量研究-----研究质量标准的。研究好了就可以写进药典了,那是相当有成就感。入职5K-7K学历要求:硕士、博士。 药理----- 负责化合物药效筛选,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药效和一般药理、毒性试验等,主要跟小动物们打交道。工作环境比较脏 (真的很脏)。技术含量其实有限,上面的东西都有各自的技术难题要攻关,药理只是起到客观评价作用,流程和项目SFDA早已规定好。加上国内造假成风,药理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药理门槛低、工作内容偏基础,不少生物、临床的本科生硕博阶段也读药理,造成学生数量极为庞大,就业艰辛。各大公司的药效实验一般是承包给大学去做。故而工作岗位也很少。学历要求为博士。起薪5K-1万左右。药理硕博阶段的基础课题对实际应用并无太大关联,故而药理博士找工作一样非常困难, 尤其本科读生物、临床出身的人员不熟悉药学门类知识,毕业想在公司做药理更是难上加难。 建议读研想报考药理的同学慎重。 医学部门----即组织和开展临床试验,现在有统统外包给临床试验公司的趋势。由CRA(临床监察员)入职,发展路线通常为监察员-项目经理-医学经理-医学总监 。入职3K左右,五年成长一般可以到12万年薪,丁香园有开到50万聘医学总监的。需要经常出差,比较辛苦。高级职位通常由临床出身的人士担任比较合适。欲加入CRA行业,可以先学习临床试验申报资料,再学习ICH和SOP ,这样求职时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合适学历:医学、药学本科、硕士。 注册报批-----把各种药学、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资料整理并报到药监局的岗位。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个很复杂的岗位。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药学、医学、法律法规各门知识,还要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和交际能力,一个新药申报需要提供约30本研究资料,任何一份资料有问题都要迅速找出并协调解决。 要精通各门类知识并游刃有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注册人员又分为国内注册、国际注册、器械注册各种细分岗位,随便一个领域做细作透,足以安身立命了。入职薪水一般在3-5K,5年发展期后薪水可达10-20万,已有药企年薪60万招聘注册事务经理的了。任职学历:本科、硕士、博士。 2) 生产系 生产是附加值比较低的环节,因为大部分工作都是规定好的条条框框,进去照做就是了。薪水通常不高。但是混成高级职位还是比较可观。医药英才网招聘生产总监,价码高的已有30万年薪。 工艺员------负责调整生产工艺,保证生产效率最优。是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岗位。忙的时候很忙,闲的时候很闲,起薪3-6K,适合学历:药学本科、硕士。 车间主任----安排车间生产,管人管事管东西。薪水各不相同,3-6K左右。适合学历:本科 质检员----- 化验产品的。工作内容比较单调,按照药典操作即可,薪水比较可怜,大部分不到2K。适合学历:大专、本科。 3) 营销系 研发生产了东西,终究还是要卖出去才能大家有饭吃的。营销系通常分为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前者负责市场规划、市场活动、学术会议及市场调研等,后者负责跑医院把药卖掉。据不可靠数据,上市公司的市场总监和销售总监年薪在100-200万RMB左右。工种包括产品专员、产品经理、市场专员、医药代表、医药招商。 产品经理------ 宝洁自1928年引入产品经理这一职位后,产品经理制度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广泛的成功。产品经理头顶“经理”头衔,但不是管人的,而是产品的大管家,产品经理从研发到生产到市场规划到销售实施都要介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分工。总体而言,产品经理属于公司的核心岗位之一,可以从研发、生产、销售等任何岗位转化而来。是研发和市场衔接的桥梁人物,因此要既懂技术,又懂营销,既能整天堆在文献里读书,又能到处应酬组织活动。工作包括传达研发目标、设计产品宣传资料、策划市场活动。起薪8K-1万。5年发展期后可达15-30万年薪。传闻前一段时间南京正大天晴开出25万价码招肿瘤药方面的产品经理,全上海找了三个月就没找到想跳槽的。适合学历:本科、硕士、博士。 产品专员------主攻产品的知识、应用的职位。工作主要为培训、科会、编纂产品资料和学术资料收集整理。位于企业和医院接触的前线阵地。起薪5K-1万。适合学历:硕士。 市场专员-----主攻市场活动、战略策划和学术会议。开展营销工作的指挥部和发动机。市场部门工作并非丰富多彩,反而是个很沉闷的岗位。每天都要面对大量海量的数据并从中分析趋势,做久了人会有点宅。起薪3-5K。适合学历:本科、硕士或MBA。 医药代表-----大家都不陌生的岗位,收入预期最高,压力也最大。竞争异常激烈,淘汰十分残酷。外企医药代表入职第一年通常就能达到10-15万年薪,国内企业通常也能拿到5万一年。 医药销售虽然黄金期已过,但总体来说,在社会上薪水处于中游位置。跟前一段牛市里的基金经理和售楼先生固然是没法比,但是比起快消和机械等传统行业,薪水还是不错的。 医药代表会不会消亡?当然不会。任何企业都需要销售人员把东西卖出去。香港、美国卖药一样是这么卖,只不过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地给回扣罢了,只不过他们的医疗费用由政府和保险公司买单罢了。销售模式是完全一样的。适合学历:本科。 医药招商-----日益边缘化的职业。实质是医药行业的渠道销售人员,负责把手头的品种卖给临床公司,再由临床医药代表去把品种卖进医院。工作重点在于不断的寻人来做自己的品种,接触面比医药代表广得多,相对来讲,压力也小于药代。薪水差距很大,出入职薪水可能2K不到,从业5-10年者很多也能拿到20万年薪。但个人认为招商黄金期已过,随着医药产业进一步整合,招商人员的生存空间可能进一步压缩。适合学历:大专、本科。 4) 其他相关工作 首先不得不说,虽然这些工作并非医药行业主流,但都是比主流好得多的工作。它们是:高校、药监局、药检所、医药公司、医院药剂科。进这些单位多少要点关系,裸着进去真是很好运气。给党打工比给公司打工强多了,进了药监局哪怕捞个处长当当,也比外面做老总的强,更不用跟打工的比了。哪位筒子将来混成局长,可不要忘了辛苦写文章的师兄啊! 这几年国进民退,官僚资本和权力寻租空前膨胀,药监局和医药公司赚的是盆满钵满,有机会去的话真是千万不要放过。 医院药房究竟好不好?这要分医院,三甲医院还是可以的。这几年临床药师在大医院逐渐兴起,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发展不可限量。 ==================== 三、医药人常用的网站和出版物 医药是政策面如此大的行业,不关心时势怎么行呢。 看法规政策,去SFDA网站 看不良反应,去FDA网站 看学术动态,去丁香园 看医药时势,找医药经济报 想做CRA的,可以看看ICH,看SOP,看实验设计,看注册文件 想做注册的,可以找注册文件和SFDA论坛 做市场的多看看广告,做销售的多想想方法 多跟同行、同学交流,不管是研发、市场还是生产,互相交流才能共同进步 ================== 四、一些建议 我也不算什么过来人,不过有些事情跟DDMM们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如果不打算改行的话,有条件建议还是应该读个硕士,药学的硕士读出来工资其实还比不上计算机和金融的本科生。但这行业就是这么高投入低产出,命苦不能赖社会。毕竟医药行业绝大部分比较好的岗位都是由博士、硕士才能占到。走研发线的话博士当然会更好,在市场、学术、医学和注册路线上,硕士总是比本科机会要大。甚至于销售,同等业绩下,也是高学历受提拔的机会大。绝大部分人都是小人物,不能够改变社会的话,就只好适应社会。 药学是一门综合学科,SFDA规定的新药注册资料有40本,每一本都足以开一门课程,有心的同学可以把法规文件先学习一下,然后找一份完整的申报资料读一读,再回归书本上去,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求职时必定游刃有余。 药学最终的目的是治病,但我们现行的教学体系,治疗应用方面的课程却几乎没有。造成了产业脱节,视野也不够开阔。药物应用学个生理学药理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在读的同学们有空翻翻病理、病生、诊断、内外妇儿,多接触临床知识,将来不管做什么都有极大的好处。(我现在就在恶补神经科学和妇产) 学习之余,多培养兴趣爱好。梁启超的儿子学建筑,但是梁启超每天都让儿子看美术和音乐方面的书籍,缺少人文素养的理科人是不健全的,生活中也很难有广阔的思维。但凡卓越之人,除了坚持不懈的积累外,必有广博的知识面,融会贯通方能成一代大师。 最后祝大家都能前程似锦,成为栋梁之才,有钱有房有车子!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213 次阅读|2 个评论
《药学导论(第3版)》终稿即将出版
热度 1 donghy 2011-3-5 19:35
它的前身要追朔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改革,高等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本科学生开设早期导入药学教育的课程,使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能够受到药学的启蒙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正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内容。这一改革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学学生要到大学三年级以后才开始接触到药学概念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药学素养、职业意识和使命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教材的前两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出版的,适应了药学类各专业学生早期学习药学知识了解药学的发展的需要,明确了药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在认真收集各学校近年来使用本教材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本教材的修订再版。本着荟萃东西、贯通古今、跨越学科、展望未来的编写方针,保持原体例不变,内容做了适当的删减,章节顺次作了调整,重点重写了药学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也是我们实验室近年工作的结晶),充分地反映出现代药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整体上更加精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教材共分 12 章,第一章绪论界定药学的内涵,概括全书以下十一章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论述药学的发展,并展望其未来;第二至八章为 6 个药学的二级学科;第九章是与西药对应的中药学;第十章药物统计学与药学信息学和第十一章药事管理都是对药学进步有重要意义的交叉学科,把它们纳入到药学导论中,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第十二章是高等药学教育与药学学习。本书主要作为药学类专业本科生教材,兼顾医药工作者和高中生在高考时选择专业的需要,引导他们获得正确的、全面的药学概念,解决其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3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抗生素滥用,我敢说,不知不觉你们都在犯错
热度 2 zhengqinzhu 2011-3-4 13:45
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才知道即使像我这样所学乃药学专业,知道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知道怎样算是抗生素滥用,可一旦碰到女儿发烧生病、碰到父母突起急症,还是会心急如焚,让疾病扰乱了宁静。 再加上如今的医生让我这样那样的不放心,于是乎,不管三七二十一, 抗生素,上! 下面是我做的问卷,你不妨也做一做,看看在科学圈子里混的你,到底知不知道怎样为抗生素滥用,看看自己是否在合理用药。 当然,我还要来了正确答案,如果你想要正确答案,就先把你的答案发给我 zhengqinzhu618@hotmail.com ;(为便于区分,发回的文件请命名为:“合理用药问卷—您姓名首字母大写”,如张长林,就写ZCL) 然后,我会给你正确答案,一定可以帮助你有个正确的认识。 我很想知道究竟对于这个问题,都会有怎样五花八门的“科学认识”。 合理用药调查问卷 您的基本情况: 性别: 男□; 女□; 年龄: 20-30 岁□; 30-40 岁□; 40-50 岁□; 50-60 岁□; 60 岁以上□ 学历: 高中及以下□;大学□;研究生及以上□ 职业: 单项选择(在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后面的 □ 内打√) 1 .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治疗或预防 细菌性感染 的药物。下列哪类 不属于 抗菌药? A .阿莫西林□ B. 消炎痛□ C. 头孢菌素类药□ D. 环丙沙星(喹诺酮类药)□ 2 .下面有关抗微生物药物、抗菌药、抗病毒药的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和真菌)所致的感染□ B. 抗菌药,不仅包括抗生素,还包括化学合成类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抗真菌药、抗结核药及甲硝唑、替硝唑等其他合成类抗菌药□ C .抗微生物药是一个大类,它包括临床广泛应用于抗感染的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呋喃类、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等□ D .抗菌药对病毒感染也有效□ 3. 早晨出现鼻塞、打喷嚏、头痛等症状,可能是感冒了。您认为以下哪项是 不正确 的? A. 多休息,多喝开水,多吃水果□ B. 有明显症状并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应该使用解热镇痛等抗感冒药□ C. 立即服用头孢类广谱抗菌药,防止感冒进一步加重□ D. 老年人、平时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应该尽快看医生□ 4 .拉肚子了,您认为以下哪项应对是 不正确 的? A .可以吃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而无需禁食□ B . 立即服用些氟哌酸(诺氟沙星)就可以放心了□ C .喝含有盐分和糖的液体是有益的□ D .使用止泻药物需要得到医生的指导□ 5 .发热之后,您认为以下哪种处理是 正确 的? A. 赶快去医院静脉点滴抗菌药,以促进快速退热和消炎□ B. 立即服用退热药,控制体温,以防烧坏肺脏□ C. 先用家里储备的抗菌药,然后看医生,这样比较保险□ D. 先观察,多喝水,或进行物理降温,不必急着用药□ 6 .有时,即使没有找到究竟是哪种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证据,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经验性地给患者开抗菌药物使用。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 .早产婴幼儿、糖尿病人和高龄者一旦感冒了,可以适当和预防性地服用些抗菌药□ B .恶性肿瘤患者一旦感冒发热,或者腹泻等,也可以预防性地服用抗菌药□ C .感染性疾病患者或者接受创面比较大、时间比较长的手术者,应该使用抗菌药□ D .只要诊断为炎症性的疾病,就可以首先使用抗菌药物□ 7 .以下关于抗菌药滥用的主要危害的说法中,哪一项是 错误 的? A .容易诱发细菌耐药,一旦细菌耐药,就会增加以后的处理难度□ B .增加不必要的药物毒性,甚至严重的脏器损害□ C .增加人体对抗菌药物过敏的机会□ D .降低人体免疫力□ 8 .您认为以下哪一种说法是 正确 的? A .手术后发热,无论热度高低,一定是有感染,应该用抗菌药压下去□。 B .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即使是皮肤过敏试验阴性,也应当慎重□ C .抗菌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因此肝病患者禁止使用抗菌药物□ D .静脉用药容易引起过敏的抗菌药物,改为口服或皮肤涂擦,就可以避免过敏□ 9 .看病时您会主动要求医生给开些抗菌药吗?多数情况下您的做法是: 会□ 不会□ 10 ,您会自已购买些抗菌药放在家里以备用吗? 会□ 不会□ 11 .您患了感染性疾病会自己服用抗菌药吗?多数情况下您的做法是: 会□ 不会□ 12 .“抗菌药不宜长时间用,见到有效果就可以停药了”,这话对吗? 对□ 不对□ 13 .“点滴抗菌药效果最好,肌肉注射次之,口服最差”,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同意□ 反对□ 14 .“抗菌药已经用两天了,还没有见效,应该换药”,这话对吗? 对□ 不对□ 15 .您会自行调整所服抗菌药物的剂量吗? 会□ 不会□ 16 .眼睛红了,不舒服,您会自己买些抗菌眼药水或眼膏点眼吗?会□ 不会□ 17 .患了感冒等疾病,您会首选“打点滴”治疗吗? 会□ 不会□ 18 .过期的药物您还会服用吗? 会□ 不会□ 19 .抗菌药的“服药时间”是由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与食物的关系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您服用药物,关注过最佳服用时间吗? 关注过□ 没有关注□ 20 .您知道老年人或有肝肾疾病者服药应适当减小剂量吗? 知道□ 不知道□ 21 .您是否知道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可以导致耳聋和严重肾脏损害,即使是小剂量也不适合孩子用? 知道□ 不知道□ 22 .您知道使用抗菌药物应当戒酒吗? 知道□ 不知道□ 23 .如果漏服了药物,你在下一次服药时会加量补服吗? 会□ 不会□ 24 .听了别人说该药的效果很好,您会去试用吗? 会□ 不会□ 25 .“价格越高的抗菌药档次越高,抗菌效果也越好。”这种说法对吗? 对□ 不对□ 填写好后请回复至 :zhengqinzhu618@hotmail.com 然后,我会给你正确答案的。 (呵呵,我还放了一个附件,和这个是一模一样的) 合理用药问卷.doc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54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个小小的收获
donghy 2010-8-24 09:52
今天刚一上班,就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邮包,是北京8月11日邮出来的。 打开吧,里面还有一个包装,是印刷厂8月6日包装送出的。 再打开,一册册新书墨香扑鼻。 仔细看看,新书终于正式出版了。 它是我们许多人20余年共同努力的结晶,这里要感谢所有对本书的新老贡献者。 过去的经验总结完了,新的挑战还在前面,吾辈仍当努力。看看市场: Google-----------------------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供药学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董鸿晔: 医药 ... 2010年8月17日 ...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供药学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在博库书城网上书店销售, ... www.bookuu.com/kgsm/ts/2010/08/17/1818273.shtml - 网页快照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 药学- 北京图书大厦网络书店 2010年8月18日 ... 从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实际出发,认真综合计算机较新的技术,构成了本书的主线。 ... www.bjbb.com/bookdetail.aspx?pid=3523603 - 网页快照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教材为供高等学校 药学 类专业使用的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一本结合 药学 专业的实际情况重点讲授 计算机 的具体 应用 ,和培养学生使用 药学应用 软件和开发 ... www.pmph.com/article/180/30948.aspx - 网页快照 百度---------------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作者: 董鸿晔 . 主编 条形码: 9787117131933 ; 978-7-117-13193-3 I S B N : 9787117131933 出版时间: 开本: 16开 页数: ... www.bookschina.com/4826316.htm 2010-8-20 - 百度快照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供药学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其他)|... (,),专业,中的,供,全国,其他,应用,教材,机在,用,类,药学,计算,高等学校,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供药学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其他),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 www.wangchao.net.cn/shop/product_1626062.html 2010-8-19 - 百度快照 源地址: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85413021owner=267523886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3236 次阅读|1 个评论
药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xupeiyang 2010-5-5 12:38
研究热点已经选出,我将做每个研究热点的分析评价,请大家耐心等待啊。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1,004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8 112 2006 95 2009 87 2007 81 2005 73 2004 63 2003 61 2002 61 1994 41 1996 40 2001 39 2000 39 2010 37 1995 33 1998 28 1999 23 1997 22 1993 18 1992 13 1991 7 1 2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351 United Kingdom 87 Germany 78 China 67 Switzerland 30 France 29 Italy 28 India 27 Japan 26 Canada 23 Spain 19 Australia 19 South Korea 18 Cuba 17 Netherlands 16 Austria 15 Russia 12 Brazil 11 Poland 10 Greece 8 1 2 3 1 2 3 ... 17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Cambridge 31 Beijing 29 San Diego 23 Basel 16 Seoul 15 Cambridge, USA 15 Santa Clara 15 San Francisco 15 Baltimore 14 Philadelphia 13 Shanghai 12 Rochester, MN, USA 12 Tokyo 12 Ann Arbor 11 New York 10 Moscow 10 Bothell 10 Amsterdam 10 Macclesfield 9 Kalamazoo 9 1 2 3 ... 17 1 2 3 ... 17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J Comput Aid Mol Des 141 J Med Chem 43 J Mol Graph Model 22 Bioorg Med Chem Lett 22 Curr Top Med Chem 21 J Chem Inf Comp Sci 21 Drug Discov Today 19 Curr Pharm Des 17 Curr Opin Drug Discov Devel 17 J Chem Inf Model 14 Curr Med Chem 14 Methods Mol Biol 13 J Mol Model 12 Curr Pharm Design 11 Proteins 10 Idrugs 10 Sar Qsar Environ Res 10 Bioorgan Med Chem 10 Pharm Res 9 Comb Chem High T Scr 8 1 2 3 ... 17 1 2 3 ... 213 Top Terms Publications Drug Design 756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573 Models, Molecular 424 Humans 404 Ligands 286 Proteins 271 Animals 252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249 Binding Sites 245 Molecular Structure 236 binding 220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155 Algorithms 151 Protein Conformation 147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142 Protein Binding 113 Enzymes 107 Peptides 92 Enzyme Inhibitors 91 Thermodynamics 90 1 2 3 ... 213 1 2 3 ... 168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Bajorath J 18 Dean P 13 Pang Y 12 Langer T 11 Chou K 10 Shen B 9 Godden J 8 Torrens F 7 Feng J 7 Stahura F 7 Xu L 7 MacKerell A 6 Marrero Ponce Y 6 Chau P 6 Park H 5 Welsh W 5 Garcia-Domenech R 5 Lengauer T 5 Du Q 5 Poro?kov V 5 1 2 3 ... 168 新药研发Drug Discovery 药物输送Drug Delivery 药物转运体Drug Transporter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药物代谢酶Drug Metabolizing Enzymes 潜在药物靶点Potential drug targets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交叉耐药Cross-resistance 剂量-反应曲线Dose-response curve 给药途径Route of Administration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 药物载体Drug carrier 药物评价Drug Evaluation 药物筛选Drug Screening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身价13亿美金的人
KONGX 2010-5-5 06:20
为了写论文不得不看看古老的文章,看着看着就觉得这个世界上牛人太多,贴个传奇人物: David V.Goeddel 第一:发表的文章; 25 篇 Nature , 16 篇 Science , 12 篇 Cell 第二: Genetech 聘任的首位科学家,成功开发基因工程胰岛素,干扰素,生长因子等等 第三: 1991 年创立 Tularik 公司,任 CEO , 2004 年 13 亿美金卖给安进公司
个人分类: 科学家和医学家|7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内医学、药学高产作者(2006年数据)
xupeiyang 2009-10-11 08:58
http://www.cqvip.com/asp/zzpm.asp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1 基础医学 金岩 386 26 47 1.81 2 基础医学 裴国献 322 33 54 1.64 3 基础医学 刘又宁 307 9 43 4.78 4 基础医学 钟世镇 287 43 127 2.95 5 基础医学 杜军保 281 15 42 2.8 6 基础医学 府伟灵 247 24 66 2.75 7 基础医学 蔡文琴 240 31 46 1.48 8 基础医学 付小兵 231 29 63 2.17 9 基础医学 杨志明 211 31 71 2.29 10 基础医学 曾耀英 203 24 47 1.96 11 基础医学 曹谊林 198 28 65 2.32 12 基础医学 杨柳 193 20 41 2.05 13 基础医学 郭峰 190 20 40 2 14 基础医学 胡昌勤 180 13 66 5.08 15 基础医学 刘伟 154 23 45 1.96 16 基础医学 徐达传 144 20 59 2.95 17 基础医学 糜祖煌 137 28 77 2.75 18 基础医学 吕晓菊 128 16 43 2.69 19 基础医学 崔磊 127 20 44 2.2 20 基础医学 倪语星 108 16 44 2.75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21 基础医学 俞云松 103 26 105 4.04 22 基础医学 王辉 96 17 120 7.06 23 基础医学 王辉 96 3 68 22.67 24 基础医学 许文波 95 18 58 3.22 25 基础医学 张婴元 92 18 98 5.44 26 基础医学 陈民钧 84 18 125 6.94 27 基础医学 李家泰 84 8 49 6.13 28 基础医学 李家泰 84 2 60 30 29 基础医学 陈民钧 84 1 53 53 30 基础医学 原林 81 22 45 2.05 31 基础医学 金少鸿 80 15 69 4.6 32 基础医学 马越 77 21 91 4.33 33 基础医学 汪复 74 18 133 7.39 34 基础医学 蒋明森 74 21 47 2.24 35 基础医学 殷国荣 70 12 37 3.08 36 基础医学 包怀恩 69 12 39 3.25 37 基础医学 徐英春 65 13 41 3.15 38 基础医学 黄支密 52 17 67 3.94 39 基础医学 李景云 50 18 80 4.44 40 基础医学 朱德妹 50 16 111 6.94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1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杨晓光 301 21 88 4.19 2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胡善联 258 34 73 2.15 3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梁万年 252 49 119 2.43 4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卢祖洵 222 30 68 2.27 5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郝模 203 35 51 1.46 6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徐勇勇 193 34 69 2.03 7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傅华 170 23 52 2.26 8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季成叶 154 23 80 3.48 9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方积乾 133 16 52 3.25 1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张鹭鹭 124 24 51 2.13 11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万崇华 121 14 44 3.14 12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李光伟 112 3 46 15.33 13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马冠生 110 32 102 3.19 14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董军 109 25 46 1.84 15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翟凤英 90 26 99 3.81 16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罗家洪 89 22 97 4.41 17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朱士俊 87 27 105 3.89 18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许苹 78 18 46 2.56 19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李晓梅 70 18 75 4.17 2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吴安华 67 14 93 6.64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1 临床医学 李兆申 767 176 332 1.89 2 临床医学 胡大一 715 166 397 2.39 3 临床医学 贾连顺 614 194 390 2.01 4 临床医学 黎介寿 568 168 518 3.08 5 临床医学 章翔 564 97 166 1.71 6 临床医学 吴孟超 426 118 206 1.75 7 临床医学 叶章群 361 72 202 2.81 8 临床医学 许国铭 359 94 213 2.27 9 临床医学 曾炳芳 351 81 210 2.59 10 临床医学 顾玉东 346 95 171 1.8 11 临床医学 董家鸿 339 89 167 1.88 12 临床医学 陈孝平 338 81 154 1.9 13 临床医学 韩德民 330 83 183 2.2 14 临床医学 陈香美 325 67 161 2.4 15 临床医学 刘志红 318 110 308 2.8 16 临床医学 郎景和 308 101 507 5.02 17 临床医学 彭淑牖 291 90 166 1.84 18 临床医学 杜军保 281 85 208 2.45 19 临床医学 王辰 269 69 200 2.9 20 临床医学 王宝恩 262 60 196 3.27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21 临床医学 李宁 261 77 225 2.92 22 临床医学 黄志强 258 70 209 2.99 23 临床医学 庄辉 242 68 163 2.4 24 临床医学 肖湘生 221 69 156 2.26 25 临床医学 周康荣 213 58 158 2.72 26 临床医学 黎磊石 210 76 201 2.64 27 临床医学 潘长玉 206 61 199 3.26 28 临床医学 吴新民 199 58 173 2.98 29 临床医学 金大地 196 46 154 3.35 30 临床医学 张圣道 167 60 159 2.65 31 临床医学 盛志勇 155 62 161 2.6 32 临床医学 贾伟平 149 51 179 3.51 33 临床医学 党耕町 149 54 154 2.85 34 临床医学 丛玉隆 142 53 162 3.06 35 临床医学 夏恩兰 140 54 177 3.28 36 临床医学 黄醒华 137 45 183 4.07 37 临床医学 李逊 134 37 201 5.43 38 临床医学 管忠震 114 39 161 4.13 39 临床医学 李光伟 112 15 195 13 40 临床医学 冷金花 108 41 188 4.59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41 临床医学 季大玺 105 57 169 2.96 42 临床医学 陈育智 64 28 175 6.25 43 临床医学 李军 51 115 169 1.47 44 临床医学 李莉 35 112 161 1.44 45 临床医学 周北凡 34 22 180 8.18 46 临床医学 戴闺柱 28 14 231 16.5 47 临床医学 方圻 24 2 219 109.5 48 临床医学 王钟林 18 2 218 109 49 临床医学 李强 17 114 172 1.51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1 药学 胡晋红 317 54 81 1.5 2 药学 刘又宁 307 24 60 2.5 3 药学 王睿 248 68 125 1.84 4 药学 张强 236 27 42 1.56 5 药学 张石革 226 25 32 1.28 6 药学 吴新民 199 12 70 5.83 7 药学 胡昌勤 180 37 62 1.68 8 药学 平其能 169 43 66 1.53 9 药学 张志荣 145 27 49 1.81 10 药学 蒋学华 141 31 41 1.32 11 药学 岳云 140 6 64 10.67 12 药学 黄宇光 130 8 41 5.13 13 药学 王广基 123 23 47 2.04 14 药学 王育琴 121 21 43 2.05 15 药学 潘卫三 113 24 31 1.29 16 药学 叶铁虎 111 5 74 14.8 17 药学 钟明康 108 23 33 1.43 18 药学 唐英春 107 18 43 2.39 19 药学 钟大放 102 21 59 2.81 20 药学 曾仁杰 102 21 36 1.71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21 药学 乔海灵 97 19 31 1.63 22 药学 王辉 96 11 36 3.27 23 药学 张婴元 92 17 37 2.18 24 药学 李家泰 84 8 48 6 25 药学 陈民钧 84 16 75 4.69 26 药学 方翼 80 24 42 1.75 27 药学 马越 77 13 37 2.85 28 药学 杨继章 75 15 36 2.4 29 药学 汪复 74 15 49 3.27 30 药学 裴斐 73 21 44 2.1 31 药学 陆彬 69 20 39 1.95 32 药学 潘启超 68 5 34 6.8 33 药学 杨树民 67 16 37 2.31 34 药学 许幸 41 4 75 18.75 35 药学 朱曼 37 13 33 2.54 36 药学 邹豪 33 1 83 83 37 药学 李乐华 33 4 42 10.5 38 药学 齐慧敏 12 2 36 18 39 药学 余江 12 2 33 16.5 40 药学 邵元福 11 1 83 83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课程表
donghy 2009-9-7 17:38
沈阳药科大学二 〇〇九 级硕士 / 博士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 课程名称 上 课 时 间 上 课 地 点 任 课 教 师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1班 2-5周周三下午5-8节 2-3、6周周五下午5-8节 新 十 董鸿晔 7周周一下午5-6节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2班 2-5周周一下午5-8节 2-3、6周四上午1-4节 新 十 董鸿晔 7周周一下午7-8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药学大辞典》即将出版
xupeiyang 2009-8-21 10:20
《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收载药学学科词汇量最大的工具书,收集词条 22700 多个,这些词条是在 70 多万个药学词汇中精选出来的。本书即将由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本书特色: (1 )覆盖面广,所收录词条注重收载药学各分支学科和专业,包括药物化学、生物药物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效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学、毒理学、新药研究、药物管理学、药物统计学、生药学和中药材、制药设备以及药学其他学科常见的基础词、常用词、重要词和新词。 ( 2 )药学学科名词规范化,药品名称标准化,词义注释准确度高,概括性强,本书词汇是基于科技部重点科技基础性项目中国药学术语词库与主题词表的基础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组织项目课题组历经八年时间完成的。 ( 3 )本书索引编排合理,方便检索,实用性、知识性强。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出版的 The Merck Index 、 American Drug Index 、 USP dictionary of USAN and international drug names 、 《药学名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药大辞典》、《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中医方剂大词典》、《实用药学词典》等文献资料,由国内各个具体学科专业领域里,长期从事药学工作的专家通力合作编写而成。
个人分类: 知识组织|3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学
xupeiyang 2009-8-10 10:17
药学 药学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菌城旧事 (三)
eloa 2009-7-6 20:47
八爪鱼 发表于 2009-07-03 22:51 和链霉菌有关的体力活 真菌和感染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兴趣,但是细菌和细菌之间的争斗,直到十九世纪,才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路易斯巴斯德和罗伯特科赫均注意到某些梭菌能抑制炭疽杆菌的生长。不过这样的发现,除了在故纸堆中让人偶尔心念一动,对抗菌药物的开发没能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青霉素和磺胺的前后出现,掀起了寻找抗菌药物的热潮,为科学家们指出了成功的方向,也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在上个世纪中叶的短短几十年里,无数的科学家们投身于细菌学的研究中去。在他们中间,拉特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塞尔曼阿布拉翰瓦克斯曼(Selman Abraham Waksman,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所领导的实验室,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在他工作的四十年中,先后发现并合成了超过二十种抗生素(甚至抗生素这个概念都是他创造的)。瓦克斯曼的成就不仅有数量,而且还有高度。1943年10月19日,他的研究生艾伯特沙茨(Albert Schatz)成功的从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中,提炼出了链霉素。 链霉素是灰链霉菌自然合成分泌的化合物。继青霉素之后,它是人类找到的第二种由微生物合成分泌的抗菌药物。它的出现,帮助人类控制住了结核病和鼠疫,不过却将抗生素的研究,引入了一个不便直言的状态。 电镜下的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稍有弯曲,繁殖的时候,它会呈现出分支状故而得名。看着其貌不扬,老实憨厚,一旦进入人体,从骨骼到毛囊,从肌肉到大脑,结核菌几乎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部位。和普通细菌的肽聚糖细胞壁相比,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非常特殊,其中脂类物质含量特别的丰富。这层厚重的脂质城墙虽然在机械强度方面稍有逊色,且不利于它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以至于生长缓慢,且营养要求颇高但是对某些能杀死普通细菌的理化因素却有着很强的抵抗力:离体结核分枝杆菌,在痰迹中能存活6-8个月,在空气中可保持将近两周的传染性,甚至在6%的硫酸或者是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呆个半小时还有活性;人体内,几乎所有抗击细菌的防卫系统,都对它束手无策。结核几乎贯穿人类的文明史,直至科技昌明的今天,每年仍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结核杆菌的感染。以至于在人类文化中,结核一度散发着某种很变态的死亡的美感。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让绝大多数尝试攻城的家伙望而却步。但是,链霉素没有选择青霉素那样直接攻击厚重城墙的策略,它找到了另外一种巧妙的方式。 核糖体就会一边盯着订单(mRNA,也叫信使RNA,一种传递和表达核质信息的核酸),一边操作车床(tRNA,也叫转运RNA,一种转运合成原料的核酸),兢兢业业地开始合成蛋白质。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细菌体内的工业中心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成千上万的核糖体,为满足细菌的生理要求,日以继夜地工作着。 链霉素瞄准的就是这些在铜墙铁壁内毫无防备的核糖体。一旦进入结核杆菌的胞质,链霉素分子就能和核糖体的小亚基紧紧纠缠在一起,不仅阻止核糖体接近加工车床(tRNA),还能将已经上机的核糖体从车床边驱赶开,除此之外,它还影响核糖体正确识别订单(mRNA)的内容,造成加工出来的都是没用的废品,有时候链霉素还能阻挠核糖体释放已经合成好的蛋白质链等等等等。反正细菌的核糖体只要被链霉素缠上,就什么都干不了,统统瘫痪。人与细菌的核糖体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链霉素能保证糟蹋细菌的时候,对人的核糖体秋毫无犯。 链霉素们并不惊天动地直接攻击结核菌的脂质城墙,它们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偷偷摸进细菌的内部进行攻击核糖体的恐怖活动。核糖体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细菌失去了工业中心的支持,就像一个爆发了全面罢工的国家,迅速崩溃,唯有死路一条。 更深入的研究发现,链霉素还能影响细胞膜上的蛋白合成。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场所(参见菌城旧事(上)),具有各种功能的蛋白质维持着细胞膜的稳定,一旦缺少这些蛋白质,细胞膜的稳定就遭到破坏。这样,不仅会涌入更多的链霉素,细菌细胞内的重要功能营养物质也会向外泄露,最终加速细菌的死亡。 链霉素帮助人类第一次控制了结核病这个凶险的杀手,之后人们发现,它还能治疗鼠疫。链霉素虽然抗菌范围狭窄,但是征服的都是让人谈虎色变的大家伙。化学家们很快确定了链霉素的结构:一个N-甲基葡萄糖胺通过链霉糖和一个链霉胍相结合的大分子。人们按图索骥,接着开发了一大批和链霉素药理相同的抗菌药物,它们都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因此统称为胺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从1888年开始,美国密苏里大学校园内,开辟出了一片长36米,宽16米的试验田桑博试验田(sanborn field)。农业学者们在这块试验田上研究土地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发生的长期变化规律。这项研究号称是历史最悠久的几项科学研究之一。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从桑博试验田得出的观察结果,指导着美国不断修正自己的土地保护政策,为合理使用土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杰明达格尔(Benjamin Duggar)博士,就曾在这个试验田研究植物生理学。早年丰富的科研经历,让他在植物生理,细菌以及真菌生理学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在进入美国氰胺公司(Cyanamid Company)之后,他受到寻找抗菌药物热潮影响,也投入到新药物开发研究中去。 青霉素以及链霉素的问世,解决了大量的感染问题。但是当时仍然还有很多感染疾病让人们束手无策。在青霉素的启发下,达格尔博士把目光投向了他曾研究过的土壤菌群。他坚信,既然青霉素能有效控制感染,一定还有别的什么,具有同样的神效。 1945年,从一份来自桑博试验田的土壤样本中,他从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分离出一种金黄色的物质,经过测试,他发现这种物质能对抗包括梭菌,葡萄球菌以及链球菌在内的多种致病菌。在此之前,他已经完成了多达3500次的样本筛选试验。 天道酬勤。 也许只是因为这种物质金黄色的色泽,也许是暗喻他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达格尔博士将分离出的这种抗菌药物,命名为金霉素(aureomycin)。当金霉素投入到临床使用时,其广泛的抗菌谱、低毒性高效能,证明这种药物的确像金子一样珍贵。药学研究者循着达格尔博士的研究思路,从链霉菌属开发出一群同类药物。经过化学分析,发现这一类药物都有一个类似的四环状结构,于是就用其中一种药物四环素作为它们族群的名字。 四环素分子模型 四环素和链霉素作用机理非常相似,尽管四环素进入细菌的方式较为曲折,可是一旦进入细胞,都是直奔细菌核糖体的小亚基而去,彻底破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除此之外,四环素也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稳定性,让细菌死于细胞重要物质的泄露。 链霉菌 如果链霉素的问世证明了塞尔曼阿布拉翰瓦克斯曼以及他的研究生在药物研究这方面具有的天分,达格尔博士的成功,则是对坚毅这种品质价值的最生动演绎。在他们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知名不知名的研究者意识到链霉菌很可能是一个抗菌药物的聚宝盆,纷纷挤进这个已经有点拥挤的领域,希望能从链霉菌属中找到新的抗菌药物。 1949年的一天,一个菲律宾科学家将一些泥土样本送给他的老板,艾理利利(Eli Lilly)。利利的研究小组很快从这个泥土样本中的红色链霉菌中提炼出了一种红色的物质。大家都挺高兴,因为这个红色物质被证实也能抗菌。 既然是红色,那就叫红霉素吧。 大家本来以为,红霉素估计也是打细菌核糖体小亚基的主意。不过让大家有点意外的是,红霉素和链霉素以及四环素的机理似乎有着很大的差别! 药学专家们研究红霉素药理特性的时候,细菌们很紧张,它们声称,如果又来一个欺负核糖体小亚基的家伙,它们就要不干了!它们就要发飙了! 很快,研究结果出来了,药理学专家们宣布:细菌们,请你们放心!我们代表党、代表政府,以我们的党性发誓,红霉素的确不是针对小亚基的!细菌们喘了一口气,捂着核糖体的小手也放松了,叽叽喳喳议论纷纷:就是啊,总盯着一个目标往死里整,就是农民工也经不住了啊红霉素针对的是核糖体的大亚基! 红霉素能很顺利的穿过细胞膜,可逆性的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大亚基上,要么阻止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活动,要么干脆破坏核糖体的整体结构。反正还是通过破坏细菌核糖体实现杀灭细菌的目的。 和链霉素以及四环素一样,发现了红霉素后,(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帮)人们又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红霉素类药物,比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这些药物的分子结构都包含两个糖分子和一个大环结构,这类药物就统称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链霉素、四环素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与到链霉菌的研究中,希望从它身上挤出新的抗菌药物,好像在人类的牛棚里,只有一头奶牛似的。在征服细菌的道路上,虽然越来越拥挤,不过人们手拉着手,踩着链霉菌,蹦蹦跳跳,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欢喜,因为红霉素的问世,证明探索抗菌药物的工作已经变成了一个体力活这其实是很多号称科学工作者的人喜欢干并且擅长干的工作。 也许链霉菌将当时的探索者们带入了一个欲语还休的境地,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在征服细菌之城的战斗中变得越来越老练,越来越成熟。如果说磺胺、青霉素只是人类无意间捡拾到的宝物,链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则完全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成果从链霉菌的故事里,虽然也看到了非凡的创造力,但更泛滥的是一棍子捅到底的决心: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努力地从链霉菌身上弄出新的药物。 喹诺酮,结束和开始 我们终于可以不谈链霉菌了。说说疟疾,休息休息。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人后导致的疾病。人类对此病的记载,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人类感染疟疾,可能有一个更久远的开始。欧洲人用麻疹、天花和流感从美洲换来了金鸡纳霜之后,疟疾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有所收敛,不过尽管如此,人类仍然饱受其苦。对金鸡纳霜的研究跌跌撞撞持续了将近两百年,仍然没人弄清这种药物的原理。1820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约瑟夫佩尔蒂埃(Pierre Joseph Pelletier)和约瑟夫布莱梅卡旺图(Joseph Bienaim Caventou)合作,终于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又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人们才弄清楚了奎宁的化学结构和特性,然后,几个美国人找到了人工合成奎宁的方法。 奎宁 这一系列学术上的成就,并没有给抗疟斗争的面貌带去多么大的改观。当时工业生产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奎宁的生产只好基于金鸡纳树的种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无法进口海外物资,只好自己研制奎宁的替代物。终于,在1934年,德国拜耳制药公司找到了疗效更好的氯喹一种代替奎宁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随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了自己合成氯喹的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无效的副产品。Blah-blah-blah-氧代喹啉羧酸 (7-chloro-1,4-dihydro-1-1ethyl-4oxoquinoline-3-carboxylicacid)就是其中之一。 控制疟疾的药物,通常靠的是影响疟疾原虫遗传物质的复制以及营养物质的摄入。但是氧代喹啉羧酸在这方面的作用并不是特别的突出。对于这个普通的副产品,大家都没有太多的注意。氧代喹啉羧酸几乎就要这样沉没在无数实验记录文件中了。就像曾经当做染料广泛使用的磺胺一样,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沉睡的药物有着一种奇妙的性能,不久,将从它衍生出一大类前途无量的抗菌药物,将抗生素研究从链霉菌的死胡同引入一个崭新的方向。 细菌的胞质是一个拥挤狭窄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飘浮着记录了细菌所有历史,所有功能的物质,核质。核质就是一团染色质,其核心物质就是反复回旋盘绕着的双股环状DNA分子. DNA的化学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其形态却相对简单:两条磷酸戊糖骨架中间,碱基用特殊的方式书写着遗传信息,就像一本书,一旦要读取这些遗传信息,打开戊糖骨架,一字一句的读取就可以了。细菌的DNA,储存着它们几十亿年的历史,记录着所有的生理功能。一个微米级的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DNA含有的碱基对数,可超过6,300,000个,一旦完全展开,长度可超过两毫米。所以它必须经过致密的盘绕,小小的细胞才能容纳得下。DNA的两条磷酸戊糖骨架等距缠绕形成了一个双螺旋结构,其外形就像图中缠绕着的耳机线的局部。 请注意两根耳机线缠绕的方向。 当这两根耳机线继续缠绕,这对耳机线的缠绕密度就会加大。 如果读者手边也有这么一根耳机线,大可尝试一下。在这种状态下,耳机线要么趋向回复到之前的状态,要么这对耳机线会整体发生新的缠绕。请注意新的缠绕和原来的缠绕在方向上相反。 一旦发生第二次缠绕,原来不稳定的耳机线就能重新形成一个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第一次缠绕加剧时产生的某种紧张,会在第二次缠绕中得以释放。两次缠绕方向相反,释放了紧张,却让DNA缠绕得更紧密了。 细菌的DNA,就是以这种方式一级级地螺旋缠绕,形成DNA超螺旋结构(supercoil),将一两毫米长的DNA,缩小到微米范围。和耳机线一样,超螺旋的方向,和DNA磷酸戊糖骨架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这种情况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叫做负超螺旋。 这种压缩DNA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细菌胞质的狭小空间。但是如果要从DNA中提取遗传信息比如在分裂前复制DNA则必须将戊糖骨架打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读取DNA携带的遗传信息。 可是又不可能将DNA全部展开来DNA太长了所以细菌干脆需要哪一段DNA的信息,就打开那一段。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不过细菌的DNA是一个闭合的环状,就像图中我们看到的,当一部分DNA的戊糖骨架被打开,剩下部分的DNA的紧张度就会更甚。于是,为了释放这种松解DNA时所伴随的紧张,余下的DNA超螺旋结构必须更进一步反拧,否则读取DNA的过程就无法继续,甚至都不能开始。 现实生活中的耳机线没有什么约束,形成螺旋时候可以四处翻滚,松解的时候也可以甩来甩去,但是这些对于细菌的DNA来说都是不可能的。这些过程都要在一系列特殊功能的蛋白质拓扑异构酶的控制下安静有序地进行。细菌的拓扑异构酶可分为两类四种,第一类的两种拓扑异构酶帮助实现DNA的松解;而DNA超螺旋结构的形成甚至加剧,则由第二类中的DNA回旋酶负责。 DNA回旋酶帮助绿链穿过红链 上图就是DNA回旋酶工作流程图。这样,DNA不发生大幅翻转,也能形成更紧密的负超螺旋结构。 一旦这个流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从DNA读取遗传信息的过程就会中断。这样,细菌不仅不能复制DNA以完成分裂生殖,甚至不能读取DNA信息以指导菌城日常事务。细菌失去了领导中枢,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躺在文件堆里面的氧代喹啉羧酸,正是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能破坏DNA回旋酶功能的物质之一。它一旦进入细菌胞质,就能找到正在工作的DNA回旋酶,当回旋酶刚刚切开DNA的时候,它就冲过去卡在DNA的断端之间,形成DNA-回旋酶-氧代喹啉羧酸复合物。三者就这样不尴不尬的卡在一起,面面相觑,目瞪口呆。当然,读取DNA信息的日常事务,也就此中断,细菌只好等待死亡。 当时的人们自然不知道这个秘密。在人工合成氯喹的工作接近尾声时,科学家们针对那些无用副产品进行普查筛选,却意外的发现这个分子能控制家禽的球虫病。那是一个抗菌药物发明竞赛的年代,这个蛛丝马迹很快引起了乔治莱彻(Geodge lescher)的兴趣,不久,他就合成了氧代喹啉羧酸的类似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莱彻发现萘啶酸不仅对家禽球虫病有效,还能控制一些其他抗菌药效果不是很明显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62年,医生们用这种药物尝试治疗尿路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多数来自链霉菌的药物都不具有萘啶酸表现出来的药效,药理学家和细菌生物学家因此对萘啶酸充满了好奇。随后的研究揭开了萘啶酸以及它的同类药物喹诺酮(Quinolone)破坏DNA回旋酶的秘密,为人们呈现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抗菌机理。之前一窝蜂扎在链霉菌身上的药理学家们找到了新目标,很快一系列喹诺酮类药物得以面世。 从1962年到今天,科学家们一直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着改良,现在已经有多达五代喹诺酮药物投入了抗菌第一线,凭借它们特殊的抗菌机理,喹诺酮类药物以强效,广谱在抗菌药中独领风骚。基于DNA的复杂生理特性和现代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少药理学家相信,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能力以及安全性能,还有巨大的开发空间。 喹诺酮的出现,标志着制药科技告别了过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方面,随着细菌生理学的发展和现代计算机辅助制药技术的出现,科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在无数种化学物质中盲目地试探,根据细菌的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新药的探索已经开始了。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家们意识到,这个原本属于细菌的世界里,几乎每一个物种,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对抗细菌的方法。细菌将这个世界打扮得多姿多彩,但是无数个克制细菌的秘密,也都隐藏其间。于是,学者们放下了手里的力气活,暂时放过链霉菌这个可怜的家伙,将视线投入到了更广阔的自然界。 在人类和细菌的角力中,一个真正的新时代终于到来,这一次我们能走多远,谁也无法预料。 从细菌的阴影里走出来,看似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其实为了实现这次飞跃,人类默默准备了几千年。在上个世纪中叶,当人类被自己点燃的战火炙烤时,与细菌斗争的努力突然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一切看起来真像是巧合。不过看看我们自己的历史,这一切似乎又是必然。在奋力攻克细菌之城的战斗中,人类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斗争模式。这个拥挤的星球让进化树上相隔最遥远的两支以各自最拿手的方式紧紧缠斗在了一起。我相信人类还会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手段,不过这场斗争永不会终结,因为残酷是世界的原色。 参考 Basic Clinical Pharmacology 9th EdIntroductory clinical pharmacology 7th Ed The Desk Encyclopedia of Microbiology edited by Moselio Schaechter Dictionar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nd Ed By J. Stensen 药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世杰 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周正任 主编 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各网站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著作权属于这些图片的作者们,非常感谢 感谢所有对此文提供帮助的朋友,尤其感谢皮蛋、猛犸、seren、崔略商、robot ,苏椰。 松鼠们都是好同志!
个人分类: 生物|2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业前景好的药学专业和学校排名(转载)
热度 8 zjnjnu 2008-7-27 08:53
1007 药学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整体水平 分项指标 学术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声誉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 97.7 1 100.00 2 96.37 2 96.56 2 98.59 中国药科大学 2 93.8 3 82.73 3 93.09 1 100.00 3 96.77 北京大学 3 92.6 2 83.43 1 100.00 3 83.01 1 100.00 沈阳药科大学 4 85.8 5 77.81 5 89.73 4 77.84 4 94.94 浙江大学 5 81.2 4 80.72 4 91.74 11 61.62 6 88.20 中南大学 6 78.5 12 70.83 7 84.20 5 73.39 9 82.34 复旦大学 7 78.3 10 72.13 8 77.95 6 68.67 5 93.02 中国海洋大学 8 72.8 8 75.06 9 77.35 12 61.28 12 76.96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9 72.7 14 67.56 6 84.74 18 60.26 13 73.96 四川大学 10 72.3 17 63.79 12 67.76 7 68.41 7 88.10 吉林大学 11 70.5 7 77.35 14 66.48 10 62.06 11 78.88 山东大学 12 69.6 13 68.30 15 66.02 13 61.09 8 83.33 汕头大学 13 68.9 9 74.61 11 70.65 8 66.08 16 65.20 烟台大学 14 67.4 6 77.50 10 70.90 21 60.00 17 62.7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5 66.5 16 64.65 18 62.41 17 60.36 10 79.02 苏州大学 15 66.5 11 70.93 17 63.42 16 60.38 14 72.93 河北医科大学 17 63.8 15 65.01 13 67.29 9 62.45 21 60.00 青岛大学 18 63.5 18 63.43 16 63.45 14 60.62 15 66.46 内蒙古医学院 19 60.8 21 60.00 21 60.00 15 60.52 18 62.58 徐州医学院 19 60.8 19 63.10 20 60.02 19 60.10 19 60.56 军医进修学院 21 60.4 20 60.87 19 60.44 20 60.07 20 60.33 1008 中药学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整体水平 分项指标 学术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声誉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中国中医研究院 1 91.3 1 100.00 2 93.22 5 72.27 1 100.00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90.9 4 79.30 5 86.71 1 100.00 3 96.60 南京中医药大学 3 86.0 7 72.33 6 82.91 2 94.12 5 9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4 82.8 2 93.96 9 73.73 6 71.57 2 97.39 浙江大学 5 81.9 3 84.52 1 100.00 9 60.00 8 75.42 广州中医药大学 6 80.3 9 68.52 7 79.15 3 81.25 6 89.54 中国药科大学 7 79.1 6 74.78 10 67.36 4 80.63 3 96.60 西北大学 8 76.0 5 78.06 3 90.82 8 65.96 10 63.40 长春中医学院 9 74.4 8 70.18 4 86.81 7 66.55 9 67.5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0 73.7 10 63.15 8 77.53 9 60.00 7 88.76 河北医科大学 11 60.0 11 60.00 11 60.00 9 60.00 11 60.00
个人分类: 专业资料|23014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