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角动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量子力学中不能引入力学角动量,为什么?
热度 9 qhliu 2018-7-19 19:55
有同事提起一个名词 , 所谓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角动量 。百度一下,真有文章讨论这个量子力学量。有位道行不浅的哥们,和我讨论量子力学时默认了力学角动量。 …… 。 敲敲黑板:量子力学中不能引入力学角动量。 一,教科书不是圣经 是用来批判的 读书是一个功夫活。 以物理为例,把几本教科书背诵熟练了,就可以上手解决一些新问题?非也!而是把书读化了,看到物理学的神采,沿着这个神采走,出了本质性的新结果,才叫读懂了物理!平庸的应用,对于物理学家来说也是错误。不对, not even wrong 。换言之,在物理学中,连犯错误,都要具备资格。酷霸狂拽叼帅! 这是大学生使用教科书的一个入门级原则。 二,教科书上的量子化 逻辑失效的一个明证 在坐标表象中,写出坐标算符、动量算符,代入任何经典力学中以坐标和动量为函数的力学量算符,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量子力学算符。最简单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哈密顿算符 H ,一个是正则角动量算符 L , 实验已经证明哈密顿算符的正确性!那么,这个力学角动量 J 也应该是有意义的,也必须能被实验证实!这是多么顺理成章啊! O, No! No! No ! 三,量子力学角动量比经典角动量要深刻好几丈呢 量子力学中的角动量唯一的定义是,满足 SO(3) 代数,也就是角动量代数, 四,磁单极的角动量 杨振宁先生在平凡之处显极高明 当电荷处在磁单极 g 的场中,场具有角动量,必须把这个场角动量和电荷的角动量加到一起,才能构成合格的“磁单极场的力学角动量” ( 参见杨振宁先生的论文 )。 这个角动量在经典力学中就有!但是,如果要在量子力学中也讨论这个物理量,杨先生先做了一个小运算,然后才给予确认真乃角动量也!原文如下: (C. N. Yang,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94, 86(1977).) 五,存在磁场时的正则角动量的大作为 在处理 Landau 能级, Zeeman 效应时,常常会遇到正则角动量!存在磁场时,正则角动量根本不能观测,引进这个东西干什么 ? 此为角动量的唯一原因是它满足SO(3)代数。它的 用处太大了:用来标示量子态!量子态不是可以用所谓的好量子数来表示吗?是! 但是,用坏坏的量子数标示更为出彩! 正则角动量的量子数,就是这种坏得精灵古怪的量子数!好喜欢啊! 六,结语 波函数,完全不是我们这个空间中的东西! 存在磁场时,正则角动量也不是物理的东西! 物理能从这些非物理的东西中出来! 物理也!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20927 次阅读|28 个评论
(1,c)的重要性——与拓扑相变结合
jiazhang55 2016-10-9 11:48
最经看了看拓扑相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在导出复杂波函数方面,这个模型与实验结合的很好。 而波函数本身就是一个单位圆(归一化特征),那么如果我们通过拓扑相变求出多量子复杂的波函数,然后利用(1,c)带入波函数,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复杂解,如果是以角动量与质量所组成的波函数(这里质量为c),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一些自旋量子数不一样的粒子,或者根据磁场的量子化可以求出磁单极子的波函数,在通过拓扑相变带入(1,c),找到磁单极子在哪里。 当然同样的方法同样可以找上帝粒子和反物质
个人分类: 交流感受|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报道]盘星系角动量方向与大尺度环境有何关系?
smilemooncat 2015-12-30 15:55
以下文章已于2015 年3 月26 日现身于上海天文台网站,原标题为: 我台科研人员在盘星系角动量方向同大尺度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根据等级结构形成理论,原初密度场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演化,促使暗物质聚集成团,小的结构首先形成,然后通过吸积和并合形成更大的暗晕结构。在暗晕提供的引力势阱下,重子物质坍缩其中,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星系。在宇宙结构形成过程之中,星系、暗晕和周围环境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星系的各种性质和其所在的局部环境,所在暗晕环境,以及更大尺度的潮汐场分布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 研究星系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定义星系周围的环境。”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张友财博士说,“ 在目前研究中,宇宙大尺度环境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星系团(clusters ), 纤维状结构(filaments ),墙状结构(sheets )和空洞结构(voids )。” 据张友财博士介绍,通过高精度的数值模拟,已经发现对于低质量的暗晕,其角动量的方向趋向于平行其所在filament 方向,而对于高质量的暗晕,其角动量的方向趋向垂直于其所在filament 的指向(Zhang et al. 2009, ApJ, 706, 747 )。对于墙状结构之中的暗晕,其角动量方向趋向于平行其所在墙状结构平面,这一趋势并不依赖于暗晕的质量。 在实际观测中,由于受到各种观测效应的影响以及在观测中精确定义大尺度环境的困难性,星系的角动量方向同大尺度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很大争议。如Trujillo et al. (2006) , Lee Erdogdu (2007) 和Paz et al. (2008) 等人发现星系的角动量同其所在的潮汐场存在一定的关系,但Cervantes-Sodi et al. (2010) 和Slosar White(2009) 等人发现星系的角动量和周围环境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其角动量方向是随机分布的。 总之,在观测中,星系的角动量方向同其所在的大尺度环境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结果是相互矛盾的,这是一个还没有定论的问题。“ 在我们2013 年的工作中,检测了星系的主轴方向同其所在大尺度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红星系的主轴方向同其所在的filament 指向,具有很强的平行关系;而蓝星系的主轴方向和其所在的filament 方向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系,呈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研究该问题,近日,基于宇宙大尺度巡天样本SDSS DR7 和GZ2 星系轮廓样本,上海天文台的张友财等人研究了盘星系的角动量(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参量)方向同其所在的大尺度环境之间的关系。该工作发现盘星系的角动量方向趋向于平行(垂直)其所在潮汐场中轴(短轴)的指向。由于观测效应的影响,总体信号强度相对较弱,但对于星系团(clusters )中的星系,这一观测信号非常强。并且通过和高精度数值模拟的比较,他们证实盘星系的角动量分布情况和数值模拟中暗晕内部物质的角动量分布情况一致。目前这一结果已经发表在2015 年的国际核心期刊《天体物理杂志》(Zhang et al 2015, ApJ,798 ,17 )。 “ 我们的结果表明,各个星系的主轴方向存在平行的趋势,这一平行趋势的空间尺度甚至可以延伸到网状结构(sheets )和纤维状结构(filaments )等宇宙大尺度网络结构之中。除此之外,星系的角动量方向(特别是星系团中的星系)倾向于平行于其所在潮汐场中轴的指向。星系形状的相互平行趋势对基于源星系指向相关性的弱引力透镜测量有重要的影响。” 张友财博士总结道,“ 简而言之,我们的结果对于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对宇宙大尺度环境的依赖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尺度巡天观测样本中星系在四种不同环境(星系团、纤维状结构、墙状结构和空洞结构分别对应于图中的红色、橙色、绿色和蓝色区域)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星系所在 filament 的指向(青色箭头)。更多细节请参考文章【 Zhang et al 2013, ApJ, 779, 160; Zhang et al2015, ApJ, 798, 17 】。 论文链接: http://iopscience.iop.org/0004-637X/798/1/17 科学联系人:张友财,上海天文台 新闻联系人:左文文,上海天文台,wenwenzuo@shao.ac.cn
个人分类: 科技报道|2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束光干涉区域形成的坡印廷能流涡旋背后隐藏着什么的?
热度 1 yohanz 2015-12-8 21:31
本文摘自“奇点光学”QQ群于2015年12月8日夜的讨论内容。感谢群里同志们热情的讨论。
个人分类: 涡旋光|3839 次阅读|3 个评论
量子力学的波函数与材料的拉伸曲线
stj 2015-5-9 22:00
给搞结构材料的学生讲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直接照教材讲,实在是天书一般。看到学生拿了一本《材料的力学性能》教材,封面上是一幅拉伸曲线图(应力-应变曲线)。问他们,你们做过材料的拉伸试验吗?做过。知道怎么分析拉伸曲线吗?知道,从曲线 顶点处找到材料的拉伸强度,曲线的拐点处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曲线的直线段部分的斜率找出材料的刚度,曲线下的面积找到材料的韧性,等等。 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就是微观粒子的”拉伸曲线“,因为有多个变量,它可以看做”拉伸曲面“,这个曲面沿着每个变量方向的斜率(偏导),都包含微观粒子的物理性能。比如,沿着时间坐标方向的斜率(波函数对时间的偏导),包含微观粒子的能量信息,沿着空间坐标方向的斜率(对空间位矢的偏导)包含微观粒子的动量信息,沿着空间角度方向的斜率包含微观粒子的角动量信息(有心势场的情况),沿着空间坐标方向的凹凸度(波函数对空间位矢的二阶偏导)包含微观粒子的动能信息。 为什么呢?这就是波函数的特点。把数学的波函数(简谐波或复合波的)拿过来,看看它的一次偏导和二次偏导,就知道为什么了。注意还要用上德布罗意关系。 至于沿能量方向的二次偏导,波函数曲面下的面积,......
2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电动力学之9] 光的轨道与自旋角动量
Photon11 2013-9-13 11:36
1. 经典电磁场的角动量为 常见的分解方法是 分别对应于轨道和自旋角动量。由于这个分解形式依赖于矢量势,与规范选择有关。为解决此难题,很多人采用了transverse gauge。另外,据I. Bialynicki-Birula的说法,还有一个问题是好多人为了完全把轨道和自旋自由度分离,但是由于光子是无质量粒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光子的螺旋度只能有正负1,平行或反平行于动量,也就是说动量和螺旋度是直接关联的,因此无法把自旋和轨道自由度分离。 Note: 由于 ,代入到表达式中需要得到 = 如果场衰减的足够快或者积分区域足够大,则最后一项为0。 2. Darwin的结果 1929年,C. Darwin利用场的傅立叶展开形式得到如下的分解: 其中E(k)是场的傅立叶分量。 Bialynichi-Birula wrote: It is in essence the separation into the part perpendicular to the photon momentum and the part parallel to the photon momentum. J. Opt. 13 (2011) 064014. 利用如下关系 他们发现 另一方面 总之,从傅立叶展开的角度看或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结果是同样的:自旋角动量就是左旋和右旋光子数之差带来的。 必须要注意的是,虽然 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和总角动量可以写成局域量的积分,但是轨道和自旋角动量分别是不能写成局域量在坐标空间的积分的!本质上,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是nonlocal objects。 即使利用横规范把轨道角动量写成一个形式上的局域积分的形式,也不能说明:因为规范不变的矢势是磁场的非局域函数。
个人分类: 经典电动力学|0 个评论
[经典电动力学之2]电磁场的自旋、螺旋度和角动量
Photon11 2013-7-10 16:58
最近几年由于光子学向亚波长尺度的微纳结构与光场相互作用的推进,对具有内部结构的光场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最近也在做一点有关的工作,在这里对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梳理,作为备忘。 1. 螺旋度:helicity是粒子物理中的概念,指的是自旋角动量在动量方向上的投影 定义为 。由于光子是无质量粒子,其自旋角动量总是平行或反平行于传播方向,因此光子的helicity只能取 ,两个本征态分别对应于左旋和右旋光子。 2. Chirality density: 4. Helicity 表示 K. Y. Bliokh和F. Nori的PRA 83, 021803R(2011)中采用手征表示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关联。 首先做E/B的傅立叶展开,考虑傅立叶分量 则有 因此有 对上面的做空间积分得到 采用量子力学算符形式 有 其中的 是自旋角动量算符,说明手征动量与光的自旋角动量是直接关联的。
个人分类: 经典电动力学|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网友yudeyang氢原子基态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和光谱精细结构问题
热度 6 jmluo0922 2013-1-7 12:48
网友yudeyang在我的留言板中问及了氢原子基态角动量以及电子自旋问题,在我的前期博文和SFN讨论中实际上是给出了部分答案,但没有给出氢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完整解释。此次与yudeyang讨论给出完整个人对波函数、量子数以及原子光谱等的理解,供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yudeyang 2013-1-6 01:03 罗老师:请问怎么理解氢原子基态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等于0?也就是说只有径向运动而没有角向运动? 博主回复(2013-1-6 09:09) : SFN的讨论也涉及了这个问题,下面是我的回答: Quantum number l,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state, is an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mathematical solution of Schrodinger equation of the hydrogen atom. As resonance equation, l is the parameter to describe the sub-vibration overlapped on main orbits, l=0 means there is no sub-vibration 也就是l不是真实的角动量,是对数学解的一个解释。 yudeyang 2013-1-7 02:50 罗老师: 谢谢您的耐心解答!根据您的解释,是不是可以认为氢原子基态电子的轨道角动量是某个不为零的矢量?考虑到只有一个电子和一个原子核,又是有心力,那在孤立的氢原子任何时候这个轨道角动量都是个常矢量。而轨道量子数是零,并不说明真实的轨道角动量也是零。我们这里假定“原子核”和“电子”都没有自旋(比如:一个氦原子核和一个反氦原子核组成的短暂的系统)。如果可以这么理解的话,那么“不考虑自旋”的氢原子基态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的真实值(矢量的模长)应该是多大呢?我们可以先考虑是个“理想”的氢原子,不考虑两者的自旋。可以从您的论文中得出必然的推论吗? 博主回复(2013-1-7 10:30) : 孤立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角动量是常矢量,这点你理解得很正确。用薛定谔方程求解得到的波函数,其中的n,l,m,s等只是数学上的结果,通过相关的算符运算,能量、角动量等物理量可以与这些量子数产生联系。如果你看过我的论文,这些数学上的表述都是以氢原子基态作为基准的,也就是n,l,m,,s用于描述高阶共振轨道形状与基态轨道的差异。 质心坐标系是描述氢子两体问题的正确坐标系,电子和质子面对面地绕质心沿轨道运动一周,在质心坐标系中观察,也自转了一周,因此我的模型也是考虑了自转的,并且是内禀的,会有电磁效应,磁矩。原子光谱是在外界作用下产生的,也就是外场激发并参与了原子共振。外场与自旋磁矩可以是顺和反,产生作用,在共振时(光谱)就会分裂成两条,这就是氢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解释。
个人分类: 杂谈|11204 次阅读|41 个评论
自旋多重度
热度 1 dwd0826 2012-12-6 21:13
量子化学中用到的自旋多重度是用来区分一组简并的波函数,这些波函数之间只存在自旋角动量的不同。 自旋多重度定义为2S+1,其中S是自旋角动量,它与体系内的单电子数(N)相关。S=N/2,所以说到底最简单的判断方法:自旋多重度等于单电子数+1。 怎们判断体系单电子数需要计算者对自己研究的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这是开展科研的前提,不是偷懒的理由。 但有一点可以提醒Gaussian初学者,计算体系总电子数时需要加上体系的电荷,这样才不会算错单电子数。 如果实在无法判断到底有几个单电子,那么根据体系的总电子数,算各种可能情况,找那个能量最低的。 体系总电子数为偶数:自旋多重度可能是1,3,5,7.... 体系总电子数为奇数:自旋多重度可能是2,4,6,8.... =============== 现在介绍自旋多重度=2S+1的由来,没兴趣的略过,有兴趣可以参考。 大学的化学书中提到了决定原子中每个电子唯一性的n, l, m, 和m(s)四个量子数,其中这个m(s)就是自旋量子数,理论研究表明它只有两个值,即:+1/2和-1/2,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量化计算都是基于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的方法,所以此套参数可以扩展到分子体系,只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 如果一个原子轨道或者分子轨道的两个自旋轨道是充满的,因为其他三个量子数都一样,那么两个自旋量子数可以相互抵消,也就是这个轨道对体系的自旋角动量不产生贡献。 如果体系中所有的占据轨道的两个自旋轨道都是充满的,那么整个体系是没有自旋角动量,也就是只有一种自旋状态(没有自旋)。如果体系内有一个占据轨道之占据了一个自旋轨道,而另一个自旋轨道是空的,那么体系的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自旋的全部充满的轨道构成,另一部分就是这个单电子产生的+1/2或者-1/2的自旋,所以此时体系的自旋多重度是2,如果体系有两个以上的单电子,根据电子排布规则,这些成单的电子优先占据与其他单电子占据的自旋方向一致的自旋轨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电子之间的自旋是不能抵消的,而只能累加。这样就导致体系分成了单电子数+1个部分,即全充满的所有轨道是一个部分,而单占据的每个自旋轨道又是一个独自的部分,体系的自旋多重度就是单电子数+1。 由于每个单电子产生|1/2|的自旋,那么根据自旋多重度=单电子数+1,自旋多重度也就等于总自旋2*|N*1/2|+1,而绝对值符号中的部分正是体系总自旋角动量的表达式,即S,这也就是自旋多重度=2S+1的由来。
331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角动量守恒定律、顿悟、圣经、服老、认命
liu005777 2012-11-15 18:27
—— 刘全稳 在一次前往峨眉山开会的旅途中,因一句“宇宙中天体运动遵循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怎么产生的?这一科学定律科学本身无法解释。所以,我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最终必然走向神学”,同行的美眉萧非常高兴地表示要送我一本《圣经》,没想到后来她真的送了一本给我,而且是一本从纸张、封面、印刷、装订等各方面都属于“精品”的那种,并建议我直接从“新约”开始阅读。而且跟我说了“人是有顿悟的”“圣经就是顿悟的产物”。 在新疆工作的时候我就买过《圣经》《古兰经》《易经》《道德经》等几种经书,但一直没有卒读任何一本,因为我的所有业余时间都被用来对知识的恶补了。那时的我因为对地质学中大量存在的“也许”“大概”“可能”“推测发生构造运动的时间误差高达几百万年左右”等模糊词语感到困惑而激发出地质学应该是可以用数学精细描述的科学而我应该有所作为的想法所左右,拼命地自学高等数学、物理、数理方程等课程。 限于专业与职业以及岁月的不饶人,《圣经》之于我,远没有以往《自然辩证法》等书籍之于我的那份吸引力,那时,一本从未接触过的大 16 开本 100 多页的《计算方法》,为了能考上博士,我可以一周之内反复 3 遍从读不懂到把所有疑问和书中的错误全找出来。而现在,真的是老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严重下降、理解力费劲、持续力有限、视力难聚焦。 所以,我时常感概,人生的“三能”与“三美”与时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人们应该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尽早执行该做的事。 所谓的“三能”是:机能、性能、功能;所谓的“三美”是:美景、美色、美味。 当人的四肢关节机能下降后,你就无法跟上别人的步伐,山也不能爬,水也不能涉,美景只能与你无缘了。 当人的主要零件性能丧失或者下降,比方说视力模糊,即使是惊艳的美色掠过、或者你的梦中情人来临,你恐怕只有叹惜的命了。 当人的各种健康指标超标,哪怕是从未享用过的山珍海味摆上来,你也只能敬而远之了。 人过三十五,身体抵抗力开始下降;人过四十,记忆力开始下降;人过四十五,注意力开始下降;人过五十,想像力开始下降。 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啊,请记住我划的时限,当你想要的东西不能按时来临,你要及早放弃;当你不想要的东西纷纷来临,你要善于接受与承认现实。 基因科学的发展带给人的认识之一是:人是有命的,很多都是命中注定的。你现时现阶段没有“院士”的命,请认命吧!你命中没有“千人”的命,当“千人”降落到你头上时,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也许你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看眼前王公将相,人来人往,上上下下,尔虞我诈,呈俄顷之欢,铸顿足大错,兴片刻手痒,成千古罪人,图一时嘴快,惹祸及子孙。 嗟乎,人不服老不行。 呜呼,人不认命不行。
个人分类: 杂谈|2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录陀螺旋转
热度 1 baixx87 2011-11-18 21:12
刚刚在办公室的地上转了一下陀螺玩儿,算是休息一下吧。现在记录一下自己在转动陀螺的时候发现的一些小现象,希望自己以后再处理旋转问题的时候能注意到这些个特征。 我转动的陀螺实际上是一个塑料水杯的滤茶罩:上面是圆的,下面类似于一个小钉子,比较尖。 当我 顺时针 转动陀螺的时候,在他停下来的时候要 逆时针 摩擦地面转动一下,反之亦然。 1. 开始的时候,我顺时针转动陀螺,陀螺下端接触地面,开始顺时针的转动。 2. 由于摩擦力的原因,旋转的速度越来越慢,其重心的与接地点的偏差开始越来越明显,旋转越来越不稳定,然后陀螺的一侧开始接触地面。 3. 陀螺的一侧接触地面后,陀螺与地面的摩擦力就会上升数十倍,其函数曲线就睡有一个阶跃。同时陀螺还有一部分顺指针的角动量,即角动量垂直向下。陀螺侧边相对于地面有一个顺时针的相对速度。 4. 然后,然后,…………然后就木有了,我不会用数学或者物理语言进行描述了,汗颜,回去哭一会儿! !----------------------- Citation ----------------------------- ! Citation form Baidu: !1.旋转具有稳定性。陀螺上的每一个点,都在一个跟旋转轴垂直的平面里沿着一个圆周转。按照惯性定律,每一个点随 ! 时都竭力想使自己沿着圆周的一条切线离开圆周。可是所有的切线都同圆周本身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每一个点 ! 在运动的时候,都竭力想使自己始终留在跟旋转轴垂直的那个平面上。由此可见,在陀螺上所有跟旋转轴垂直的那 ! 些平面,也竭力在维持自己在空间的位置。这就是说,跟所有这些平面垂直的那旋转轴本身,也竭力在维持自己的 !方向。 !2.从力学角度,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应该受到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而维持陀螺旋转的是重力和摩擦力。在 ! 这里不能简单的把三个力归结到一点上,作一个矢量平衡,实际上重力是均匀的作用在陀螺整体,在旋转过程中, ! 陀螺各点在重力作用下维持平衡。陀螺质量越大,旋转后越容易平衡;质量越均匀,旋转越稳定;重心越低,旋转 ! 也越稳定。 !摩擦力是使陀螺维持旋转的作用力,支持面相对粗糙,提供的摩擦力越大,陀螺越容易维持旋转,反之支持面越光 ! 滑,旋转稳定性越差。这里要注意一点,陀螺平稳旋转时,其旋转轴并不是垂直于支持面的,而是在不停的抖动, !以获取摩擦力,维持旋转平衡。陀螺旋转速度快,其抖动幅度相对较小,随着转速减慢,陀螺为维持平衡而加大抖 ! 动幅度,以获取更大的摩擦力。 !3.陀螺旋转中的力平衡,不是简单的矢量平衡,我想应该是力矩平衡,难点在于很难计算陀螺旋转轴与支持面垂线的夹 ! 角。 !----------------------end Citation
个人分类: 小感想|41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论力学中的内容
xiyangxixiah 2011-9-21 16:29
周衍柏的理论力学包含五章内容:第一章实际上就是力学基础的一个简单的重复。不同参照系下的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形式,牛顿定理的微分形式,质点力学的基本定理包括冲量定理,动量守恒定理,动能定理,冲量矩定理,角动量守恒定理,机械能守恒定理,保守力的判据,向心力包括向心引力(万有引力)与斥力(a散射),比耐公式。向心力的基本特点:角动量守恒,保守力,机械能守恒。向心力的轨道方程包括根据离心率的大小分为,e1,椭圆。e=1抛物线,e1双曲线。向心力下的机械能表达式,宇宙速度等。 第二章实际就是质点组运动的基本定理,与单个质点类似,只是多了一个求和符号而已。 第三章也就是刚体运动,引进了角量。也就是角速度,角位移,角加速度。刚体运动微分方程,刚体平衡方程。平行平面运动与转动,引进了转动惯量,欧拉角。 第四章也就是转动参照系,其实就是非惯性动力学,由转动引起的矢量变化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相对变化率,一部分是牵连变化率。速度由两部分一部分是相对速度,一部分是牵连速度。加速度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相对加速度,一部分是牵连加速度,一部分是科里奥利加速度。所以非惯性系下的平面转动参照系的动力学方程为,ma=F惯1+F惯离心力+科里奥利。 第五章分析力学主要是把物体的研究条件转化成约束平衡或者理想约束时的虚功原理。一般形式和保守力的拉格朗日方程,正则方程。
3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Sqrt(Lx^2+Ly^2+Lz^2)是可以定义的可观测量(认错)
热度 1 wliming 2011-6-12 19:18
此博文错了,因为SQRT(X) 无法级数展开!在此向读者诚恳道歉。 刘全慧出了个考题,为什么量子力学定义L^2 而不定义 Sqrt(Lx^2+Ly^2+Lz^2)。这个问题在科学网摆了很长时间,让好多个英雄多次跃跃欲试,最近宝哥哥又重提这个话题,还是没有很完整地解答。老刘这人就这点不好,只出考题不给答案。 宝哥哥说这个根号不是个可观测量。这话我不赞同。一个根号不可能改变L^2的可观测性。事实上,算符的函数在量子力学里面定义为泰勒级数展开。所以,把这个根号算符展开成级数,你马上就可以看出, 所有的L^2的本征态都是这个根号算符的本征态。它的本征值也就是 L(L+1)的无穷级数。而这个无穷级数求和正好就是 L(L+1)开根号 。所以,这个根号算符的本征态和本征值都是可以定义的可以观测的。 有错吗? 至于量子力学不用它,我想不过是因为它太复杂:无穷级数。
个人分类: 物理学|2116 次阅读|24 个评论
地球自转与地球重力场
ppthelion 2011-6-6 21:24
个人分类: Study_little_thing|0 个评论
银河系角动量估算
shujie100 2011-3-30 12:07
银河系角动量估算
 银河系角动量估算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由2,000多亿颗恒星、数千个星团和星云组成的盘状恒星系统,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相当于946080000亿公里),中心的厚度约为6,000多光年。银河在银河平面绕银河中心迅速转动,其系统的转动是里面快,外面慢的差动旋转(Differential rotation)。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3万光年,太阳的公转速度是每秒钟二百五十公里(2.5×10∧5米/秒),这虽然很快,但绕银河中央一周仍须二亿五千万年。其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可以看出,银河系是有巨大角动量的。现在对银河系的角动量加以估算。假设太阳是在银河系中绕银河中心作园周运动,由于太阳在银河系中处于约半径三分之一处,而银河系中恒星又是中心多而外面稀,并假设银河系是全体作统一园周动运的,且太阳的角动量为各恒星在银河系中角动量的平均值。这种假设作为银河系角动量估计至少在数量级上是差不多的,但应当说是一种偏小值。   角动量L与角速度ω、质量m、运动半径R的关系为:        L=Iω    I=mR∧2       ω=v/R   其中I为质量分布,v为线速度。这样  L=mωR∧2=mvR   太阳距银河系中心为3.3光年即R≈3×10∧19米,太阳的质量为1.989×10∧30 千克,太阳公转的线速度为每秒钟二百五十公里(2.5×10∧5米/秒)故:   L≈3×1016×2.5×10∧5×1.989×10∧30≈1.5×10∧52千克米∧2/秒。 而银河系约有2×10∧11个恒星,故银河系总的角动量约为3×10∧63千克米∧2/秒。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啊。这其中还没包括银河系中星云转动的角动量值,及每个恒星都有自转,其又有角动量,而每个恒又可能有自己的星系(如太阳系),这又有转动的角动量。总之银河系的角动量是非常巨大的,即其比前面的估计值还要大很多。这么大的角动量是如何来的呢?这是从一点爆炸所不可能产生的。因为爆炸只能是从中心向外的直线辐射,不会有旋转的。   作为宇宙,又有多少个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且星系又都是螺旋式结构的,这样宇宙总计所具有的角动量更是惊人的大。这更是点爆炸所难以形成的。
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