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态修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土综合整治遭遇生态修复技术​困局
热度 1 蒋高明 2014-1-24 18:09
【高明观察】国土综合整治的生态技术困局在哪里?在于可持续性。中央投入了大量经费,但有些经费没有花在点子上,部门分割造成了经费使用仅管自身利益,而广大的农牧民没有积极参与进来。国家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创新生态修复思路,划定一定的生态修复大型实验区,集中科技力量,有效利用资金,并引入好的企业,政府、科学家、企业、农牧民都有参与进来,各司其职,最终使生态修复和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关于具体技术,我们在草原摸索了十年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具体实施起来,如果找对了人,可以少走弯路。 国土综合整治遭遇生态修复技术困局 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4-01-20          打印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推进生态国土建设将作为国土资源部2014年重点工作的10个方面之一。国土资源部将抓紧研究制定国土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国土综合整治。 虽然土地问题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国土综合整治是一个颇为陌生的术语。201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在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土地生态承载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生态修复制度,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实际上,如果使用生态修复一词,就更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国土综合整治。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其空间载体就是国土。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中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向全会所作的说明,也是迄今为止对过去多年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进行的最深刻的总结。 实际上,早在1998的长江流域大洪水开始就令国人意识到上游的森林工业对中下游的生态危害,本世纪初的几场沙尘暴更是让中央政府开始在北方草原地区以赎买方式对传统畜牧业进行禁止和限制。其实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类似的生态工程名单就一直出现,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如同九龙治水式的分散,原本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由不同部门切块进行治理。比如,国土资源部仅仅负责国土的荒漠化治理,而国土的防治沙漠化由林业部门负责,草原地区则由农业部门负责。 近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花费巨资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杨树不断枯死现象不断被媒体报道,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规律问题逐渐被社会公众意识到。而这种关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争论在过去十多年中也一直存在,甚至沙暴还是沙尘暴,一些沙漠化地区是荒漠还是沙地,造成沙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的客观趋势还是人类经济活动破坏植被都存在从理论到政策层面的争论。 在内蒙古地区,关于禁止游牧和放牧、让牧民进行定居和从事圈养的生产方式是对草原生态系统更严重的破坏的观点俨然已经成为国际蒙古学界的研究结论。草原上的草不是没有牛羊吃就可以得到保护,根据传统经验,在不同时节,马牛羊哪个先吃哪个后吃哪片草都是有讲究的。由于禁牧,一些牛羊都不敢吃的外来草种开始加速繁衍,这反令生态开始退化。胡阿旭,一位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蒙古族小伙这样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讲述道。 这几年草原地区降水比较好,已经沙化的地区也能够恢复。胡阿旭以自己的观察认为问题并非无解。一些草原地区虽然地表已经沙化了,但表层20厘米以下的草根并没有死,生态系统还是可以恢复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蒋高明博士也对记者表示道 。 但一些农业部门的专家却不这么认为,理由是小范围的科学实验结论未必适用于大规模的生态系统。对此,蒋高明博士也承认 现阶段最需要以扩大实验规模来确定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 。 其实,对于草原地区的牧业来说,光指望草原上自然生产的牧草是不够的,阿拉善地区的牧民每年都要到宁夏地区收购农区种植的牧草。无意之中,这位蒙古族小伙点出了更复杂的生态系统问题。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8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2013年12月29日 北京)
huangjinlou 2013-12-26 21:23
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 2013-12-25 09:53:43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 !-- 2013-12-25 09:53:43 -- 字号:【字号 大 中 小 】 点击: 141 打印 转发 【 导读 】为了加强生态修复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将在2013年12月29日于北京联合发起举办“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 关于举办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学术交流会的通知 2013年12月29日 北京 为了加强生态修复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拟于2013年12月2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论坛面向全国生态修复领域相关学科的在读研究生,旨在发掘和培养潜力人才,让更多的年轻学者投入到生态修复事业中,不断为生态修复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本届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校研究生组织筹备,欢迎生态、环保、农林业、规划、水利、国土等专业科研院所、高校、单位的师生、工作研究人员参与分享和交流,欢迎广大青年学者积极参会。 一、 论坛要素 论坛时间: 2013年12月29日 论坛地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楼601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论坛规模:100人以内 报名方式:发送报名回执至service@er-china.com (或 致电联系人) 截止日期:2013年12月28日 二、 论坛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生态修复网 三、 学术委员会(姓氏笔画序) 白中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院长 刘金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陈保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周连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所长 赵廷宁 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教授/所长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教授/所长 郧文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 研究员/主任委员 姜 林 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副院长 雷 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四、 论坛议程 12月29日 全天 08:00—08:30 参会代表报到 08:30—09:00 论坛开幕 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组委会成立 09:00—12:00 第一阶段论坛报告与点评 13:30—17:30 第二阶段论坛报告与点评 17:30—18:30 论坛总结 五、 报告征集 论坛面向全国生态修复领域相关学科的在读研究生征集工程绿化、土地利用、土地复垦、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土地治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报告采用导师推荐、学术委员会甄选的方式确认,入选报告将于12月29日在论坛上进行演讲,演讲时间为15分钟。入选演讲的报告将由学术委员会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并颁发证书和奖励。同时,论坛将推荐优秀报告在《生态学报》、《环境科学》、《中国土地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27日 ,请报告人发送报告题目、摘要及PPT至service@er-china.com,并注明“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征集报告” 六、 联系方式 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张 艳 159010124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潘 建 1850023995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余 洋 6233904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赵安娜 18610746768 中国生态修复网 张培才 18811215315 E-mail: service@er-china.com 附件:2013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论坛参会回执(点击下载)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 生态修复 专业委员会 2013年12月
3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态修复,绿色补齐发展“短板”
huangjinlou 2013-12-25 10:01
生态修复,绿色补齐发展“短板” 中国林业 张 琦 核心阅读:当改革已步入深水区,绝不能牺牲生态换取 GDP 已成为共识,什么又成为制约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瓶颈? PM2.5 爆表、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面对已然存在的生态“创伤”又该如何弥补?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要想盛满水必须保证每片木板整齐无缺。同理,若不能补上生态修复这一课,社会经济发展只能是跛足前行。 绿色,化解短板效益的完美起跳。 2003年1月,我国北部大部分地区连续雾霾天气;12月,上海、南京、合肥等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又中“霾”伏。 今年四五月,太湖无锡、常州水域蓝藻 “ 苏醒 ” ,水华现象严重; 10 月,有媒体报道,江西鄱阳湖面积成为 10 年同期最 “ 瘦 ” ,鄱阳湖湿地植被生存区锐减,湖区野生动植物生存令人担忧。 同样,矿石开采、农药污染等因素造成的植被破坏、土壤污染等现象也充斥着人们的感官 ……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近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 年)》出台,目标到 2020 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 虽然,不要 “ 染色 ” 的 GDP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面对已然存在的生态 “ 欠账 ” ,只有直面应对才是关键。 “ 生态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潜力,对于已然存在的生态问题,只有通过生态修复才能发挥最大能效。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锦楼介绍说。 生态修复,为时不晚的 “ 救赎 ” 美国电影《后天》中描绘出一日之内气温骤降,人类面对共同的生态灾难的场景仍让人历历在目。 或许,夸张的电影蒙太奇艺术手法让人毛骨悚然,但这绝非危言耸听。 2013 年 12 月,上海遭遇持续雾霾天气, PM2.5 数值曾一时达到每立方米 500 微克,成为 “ 雾都 ” ;面对雾霾,南京各中小学甚至一度停课。 “ 由于生态破坏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捅下了生态 ‘ 窟窿 ’ 除了要敢于承担,更要科学应对。 ” 在黄锦楼看来,生态修复绝不是简单的亡羊补牢,而是面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辅之以人力的科学干预,并使受损的生态逐渐恢复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生态修复却没有朝发夕至的捷径可走;生态修复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需要将生态系统看成一个完整的复合体。 今年夏季,广东、福建、云南、海南等省份的数条河流遭受水浮莲侵袭。据介绍,水浮莲繁殖速度惊人,若发生大面积蔓延后,人工打捞成本过高,喷洒除草剂则会造成水质污染。专家称,造成水浮莲大量出现的原因在于湖泊中氮磷物质含量较高,就是人们常说的水质富营养化。 其实,我国很多湖泊都存在富营养化的问题,虽然问题反映在水质上,病根却在湖泊周围原有的湿地遭到破坏。 “ 作为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成为不少文人墨客笔下吟咏的对象。但是如今的巢湖却屡屡被蓝藻所困扰,这正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富含氮和磷的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形成的农业面源所造成的污染。 ” 黄锦楼举例说,他曾参与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的总体规划,项目的核心手段之一就是再造恢复环巢湖地区沿岸的湿地,并以此提高巢湖的自净能力。 正是由于大量的围湖造田,使得巢湖四周的湿地、动植物纷纷消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 当务之急就是恢复巢湖草型湖泊的生态特性。 ” 他介绍,在制定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的规划时,就制定了清理湖底部分淤泥,在距离巢湖 1 公里范围内恢复建立湿地;并在湖口恢复建造一个河口湿地,这些湿地就犹如一个个水质净化器,能最大限度的过滤、净化进入湖泊的水源。 此外,黄锦楼建议保留古代用于灌溉农田而挖造的陂塘,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水库。陂塘不但可以存储雨水,还能大量减少硬化路面,生长更多的植被,减少地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进入湖中,从而对缓解湖泊富营养化有很大 “ 疗效 ” 。 然而,综合多种因素治理生态问题虽然能切中病源,但却非一日之功。 “ 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 3 年~ 5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初见成效,但并不能因此而畏惧。生态修复需要立即行动,现在开始为时不晚。 ” 城市生态规划 沟通幸福 “ 彼岸 ” 《 2013 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指出,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为 35.1% ,在未来 20 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 但,仅从城镇化三个汉字的偏旁部首来看,城镇化围绕的似乎是 “ 土地、资金、居民 ” 开展。因此,在大刀阔斧地建设同时,还应考虑城市的生态规划,即在有效利用城市建设资金安置居民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 黄锦楼认为,城镇化不应该是一窝蜂似的将乡村规划成城市,而在城市发展时更应该做好生态发展规划。因为相比起农村,城市人多地狭,一旦出现生态问题,修复起难度更大、需要考虑的综合影响更多。 忧虑不仅仅是这些。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乡村都出现了 “ 一村一品 ” 的现象 —— 乡村成了各种工业制品的加工厂,更有人将这种现象作为本村镇的 “ 名片 ” 对外宣传。黄锦楼坦陈,乡村贵在 “ 乡土气息 ”—— 庄稼、果树、村屯绿化的植被 …… 这些都构成了乡村的生态系统平衡。如果建筑用地一味蚕食农田、绿化用地,对于整个区域来说都是不利的,相当于逐步削减生态的净化能力。当污染排放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乡村就会被污染包围。 在此种形式下,在一个城市或乡村的建设发展中准确地生态定位就如同箭在弦上一般。 “ 我曾经为一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做过生态修复规划,当了解到这个城市的空间布局时,我给出的修复方案是在污水处理厂后修建一个人工湿地,发挥湿地的生物治理作用。 ” 据黄锦楼介绍,由于城市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经过一个加速阶段,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尽量将城市发展空间设计呈放射形带状,在交通道路两侧要预留出足够宽的绿化带,楼宇实行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在城市绿化美化时更要注重树种的选择,以便树木吸收粉尘和汽车尾气中的硫元素,达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大化。 同时,他还建议城市人口与产业带要紧凑型布局,这不但能便于垃圾回收,减少管理成本,还能最低限度的减少人为对于自然的破坏。 值得欣慰的是,已有多个城市注重并践行生态规划对污染的治理。 北京市推动的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就是按照 “ 两环、三带、九楔、多廊 ” 的规划将 100 万亩的森林景观与城市结合,通过建立树种丰富、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用行动改变的还有福建长汀。通过汀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新农村绿色家园、树种结构调整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不但遏制了水土流失,使得千沟万壑的 “ 南方黄土高原 ” 重现生机,更使长汀经验更成为生态修复的范本。 显然,通过人力的科学规划并施以干预,在生态修复的道路上人们的脚步走得更加轻快,生态修复也成为医治 “ 城市病 ” 的良方之一。 跨越木桶原理 生态发挥倍增效益 有人评价三北造林工程,是中国人民再造了一道绿色长城 —— 人类历史最大人工生态林带 —— 中国三北造林工程。其实,三北防护林给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人们带来的不仅有止住脚步的风沙,更有良好生态为人们带来的经济收益。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由于干旱少雨加之过度放牧, “ 一夜风吹过,沙子埋了门 ” 这在原来并不稀奇。然而,在实行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后,当地农牧民虽然拆掉了牲畜的圈舍,却靠种植肉苁蓉、沙棘果等沙产业发了家。 不再向自然过分 “ 伸手 ” ,却过上了更好的日子,黄锦楼认为,这种现象从生态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弥补了发展的短边。 “ 很多地方靠山吃山,以为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最大本钱。殊不知,此时的本钱可能就是生态脆弱的软肋,碰不得。 ” 尤其在进行工矿业开采时,盲目向自然伸手的心态更是要不得。 “ 我国西北地区虽然多为生态脆弱区,却富含煤、铁等矿产资源。面对巨大的矿产资源人们往往按捺不住地一味开采,造成的生态问题却远比开采出的资源更多。 ” 据了解,矿区需要的生态修复主要为 3 个层面,即对于地质结构的物理性破坏,会导致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酸性的化学性质破坏和地表植被退化的生物性破坏。 3 种性质的破坏更会陷入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为避免各种生态问题的叠加,黄锦楼建议进行生态本底调查,以规避生态风险。 本底调查即在一项工程实施前,对工程将开展区域内的土壤、水体、大气等基本因子进行调查,获得基础资料。这不但能便于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能明确生态敏感区域,在建设施工中明确规避,更能在发生生态破坏时及时修复、比对结果。 当然,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矿区复绿也非登天难事,可通过不同方案分门别类解决:通过工程的方式重构地形地貌,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选取本地植物来解决土壤酸化问题,并逐渐恢复稳定的植被群落。 但是,与其经过漫长的努力才能恢复生态的平衡,不如预先调查躲避潜在雷区,告别过度依赖资源式的发展。最终达到优先生态发展,由良好的生态自觉的惠及民生。 别样的绿色 “ 朝阳 ” 政策层面重视,实际需求巨大也造成了生态修复产业的迅速壮大。 曾有券商围绕生态商机进行调查,涉及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修复、矿山复绿及城镇苗木绿化等范围,并声称,目前一些地区仅土地污染修复费用所需资金就高达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考虑到政府和全社会在对抗生态恶化上的力量与资金投入持续加码,生态修复行业即将进入第一轮脉冲式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在千亿元以上,预计到 2020 年市场容量将达上万亿元。 还有媒体报道显示,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 年)》出台后,诸如林业概念股等涉及生态领域的相关概念股又被纷纷投以青睐的目光。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伊春市于 2013 年完成了国内首笔森林碳汇交易 —— 碳排放量多的地区出钱向低碳林区购买碳汇指标,并以此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种途径,通过市场机制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如此,就等于通过市场机制将企业生产减排和森林生态保护融合起来,使得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实现良性循环,解决发展与减排之间的矛盾。 面对巨大的市场 “ 蛋糕 ” ,谋取产业发展以补足缺口则是这份 “ 绿色事业 ” 应有的摆子布阵。 然而,由于我国生态修复行业起步相对较晚,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虽已有企业涉足生态修复领域,但或只涉及园林绿化,或专注于矿区修复,少见全方位复合型修复机构。 “GDP 增长速度被理性衡量,人们前所未有地将目光聚焦于生态安全,这些都使得生态修复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的顶层设计,而真正的落地生根。 ” 黄锦楼认为,生态修复产业的发展不光能化解生态困境,甚至有助于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 最简单的比喻就是,依靠 ‘ 黑色资源 ’ 发家致富的人少了,发展 ‘ 绿色行业 ’ 的人多了。 ” 2010 年,黄锦楼创建了中国生态修复网。他希望未来能成立一支生态修复的专项基金,致力于发展生态修复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帮扶中小型生态修复企业的技术研发。而今,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出台,他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有能力、致力于这份富含希望的朝阳产业。 “ 充分认识到生态修复的重大意义,利用湿地、森林植被重建自然生态群落,并能带动、形成新型产业。虽然,生态修复仍在路上,但却已经及时出发。 ” 黄锦楼如是说。 ( 本文部分照片由许超提供 )
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色列死海旅游业与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热度 10 xjtuhyg 2013-11-8 11:54
以色列死海旅游业与“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   当国内一些科研工作者探讨“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时,总有一些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专家、气象专家立即站出来加以抨击,其主要观点是“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将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不是福而是祸!其实,科学研究出现不同观点的争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百家争鸣有助于明辨是非,推动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倡导的任何科学批评,要凭科学、要实事求是,而不应靠直觉、想当然。由于一些人认为“死海”就是“死亡之海”,“死”是非常不吉利的词汇,“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就是给新疆人造“死海”,必将带来大灾大难大祸,带来自然生态乃至社会的“死亡”。那么作为严肃的科研工作者,是不是应该了解自然状态下的“死海”究竟是什么情况呢?“死海”究竟是祸还是福呢? 所有去以色列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死海 ( The Dead Sea )。你想象的死海是什么样子呢?与死亡有点相象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死海之美超出你的想象,而且这里更是一个豪华酒店遍布,充满探险、健身、 SPA 等奢华享受的生机勃勃的度假圣地。 死海,即基督教《圣经》中的亚拉巴海,就是盐海。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 422 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湖长 67 公里,宽 18 公里,面积大约 810 平方公里。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最深处 380 米,最深处湖床海拔 -800 米, 湖水盐度达 300 克 / 升,为一般海水的 8.6 倍。也是地球上盐分居第二位的水体,只有吉布提的阿萨勒湖( LakeAssal )的盐度超过死海,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 死海位于沙漠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利桑半岛年降雨量为65毫米。冬季气候温暖,夏季炎热。湖水年蒸发量平均为1400毫米,因此湖面往往形成浓雾。湖面水位有季节性变化,在30至60厘米之间。湖水上层水温19 ℃ -37 ℃ ,盐度低于300‰,富含硫酸盐与碳酸氢盐。底层水温22 ℃ ,盐度332‰,富含硫化物、镁、钾、氯、溴;其底部饱含钠与氯化物。南岸塞杜姆有化工厂及盐场。 岸边植物主要是适应盐碱地的盐生植物。 死海有很大的盐储藏量。盐主要蕴藏在西南岸上的塞多姆山中。自古代起,这里的盐已有少量开采。1929年在约旦河口的卡利亚(Kaliya)开办了一所钾碱厂。以后在塞多姆建立了辅助设施。在1948~1949年的以阿战争中,卡利亚的工厂被摧毁。死海工厂有限公司1955年在塞多姆兴建一所工厂,生产钾碱、镁和氯化钙。另一家工厂生产溴和其他化学产品。 这里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钾盐产地之一。   死海之所以名为死海,是因为海水被蒸发的量多于注入其中的淡水,使得海水中的含盐量过高,盐的比重4倍于大洋中的海水,造成了数倍于海洋的浮力,所以人跳进死海里不会下沉,反而可体验在其它海洋里无法感受到的漂游之感。   死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 。据说湖底有约 13 米厚的盐层。据估计,死海的总含盐量约有 130 亿吨。湖东的利桑半岛将湖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盆,北面占四分之三。南浅,平均深度不到 3 米;北深,最深处 300 多米。 死海丰富矿物质的海水和提炼出来的黑泥,据说对皮肤病具有神奇疗效,所以沿着死海边就有医疗皮肤病的温泉和住宿设施,同时也有沐浴设备和毛巾出租,供游人在死海上享受漂浮之乐 。   死海的局部水温可达五六十度,最高达87摄氏度 (以色列科学家已用来研究温差发电) 。死海矿物质富含的钠、钾、钙、溴、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肥胖症等具有显著的疗效。据说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Cleopatra)就曾用死海水疗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在他的著作中述及过死海水的功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研究数据显示,人在死海中漂浮一小时,可以达到八小时睡眠的功效。 因此,有人说这简直是幸福海、颐和海、常春海或者福寿海。   死海是以色列人的最爱,每逢余暇,便到死海边烧烤,到水中漂游。这里也是旅游者的首选,参观耶路撒冷,到死海体验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漂游,是以色列旅游的两大选项。在死海沿岸修起不少高级宾馆,接待八方游客。接待游客的基布兹修饰得像花园一样。各种亚热带植物争奇斗艳,棕榈树亭亭玉立,扶桑花含笑迎客,三角梅如霞似火。   据亲历者阿兹猫介绍:冬日里,以色列进入了湿润多雨的季节。如果你想象约旦死海那样随便可以在岸边找到黑泥的话,你会发现以色列这边的死海似乎很难发现黑泥的踪影,相反岸边的商店里摆满了各种死海泥产品,花上 10 个谢克尔买上一袋黑泥,浑身上下也只能涂上薄薄的一层,实在有点不过瘾,还是以色列人会做生意啊!死海西岸的以色列与东岸的约旦,景色虽相同,不过很明显,比起对岸的约旦,以色列的死海旅游产业兴旺发达许多,度假酒店林立,无论是数量还是档次,都要比东岸高出一截。同样是沙石海滩,只是下到以色列的死海里,觉得比约旦死海海底要扎脚,原来这边的死海盐沉积物非常多,不仅水底,不少露出海面,像白色的珊瑚给绿色的海水镶了一圈白边。   (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gype.html )   死海泥其实是在死海底沉积多年的海泥,自然富含海水的各种成份,比海水所含矿物质更多,有美容健身的各种功效。这种泥,并不是从海底即可捞得。死海底沉积着盐的结晶体,必须透过这个坚实的盐层才可采到。在有人经营的浴场里,为游客备有海泥。大家听说它可美容健身,都从头到脚抹泥,你给我抹,我给你抹,一个个看上去真像兵马俑一般。   每年都有很多的游客慕名而至,在死海岸旁住上数星期,让死海天然的矿物舒解身心的疲劳。其中更有不少人身患皮肤病,在死海泡上两至三星期的海浴,皮肤病不治而愈。一些西欧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中,对于患病的公民,还提供每年来死海治疗一次的待遇,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的死海边酒店中经常会看到坐着轮椅的客人,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承担。   死海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矿物宝库,积聚了数千年来的丰富矿物,在1984年以前,死海资源是禁止开采的,死海工程有限公司DSW(如今是以色列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通过其下属的 死海实验室生产了一系列化妆品 ,并以AHAVA这一品牌在市场上销售,AHAVA是以色列唯一能够开采及提炼死海矿物的一家公司,它在希伯莱语中是“爱”的意思,也翻译成“爱神”。而第二个著名品牌就是“NaturalSeaBueaty”(海蕴)系列产品,“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又一个国际化的特色品牌,产自“欧莱雅”集团以色列公司,所有原料也均萃取自富含于死海中的矿物质和海泥。除了这两大品牌,市场上还有六七种牌子的死海化妆品,从洗发到沐浴,一应俱全,价格也是丰俭由人,简而言之,总有一款适合你。    众所周知,以色列由于受国土面积的限制(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仅是新疆罗布泊镇的1/2),从资源上看势必也是一个小国。 但是,以色列依托死海却把旅游业做成了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死海”浮力极强,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浮在水面上看书阅报而不会下沉。由此“死海”以及毗邻的盐场“太阳能蒸发池(又称钠盐池)”,成为以色列和约旦两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无价国宝”。沿“死海”周边各种海滩、浴场星罗棋布,建有众多的酒店、招待所、旅社、餐厅和购物中心,还有诸如提供各种挑战性项目(吉普车和自行车线路、骆驼线路和贝多因人(Bedouin)待客、绕绳下降、文化艺术活动)的旅行社。   以色列的旅游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到 1993 年底,全国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已达 7 万人。 以色列的各类酒店近 500 家,总房间数 4 万多间,其中 4 星级以上酒店近 60% 。 近年来,乡村的 BB ( Bed and Breakfast )住宿设施发展很快。各类旅游公司及旅游车队达 1000 多家。旅游公司分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和经营入境旅游业务两类。以色列国家级的旅游 管理机构有旅游部、国家政府旅游公司、旅游业发展公司等。   以色列国际旅游业方兴未艾,其优秀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早已享誉世界。 1995 年,以色列共接待海外旅游者 950 万人天,相当于广西接待海外旅游者总人天( 82.64 万)的 11.5 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33 亿美元,相当于广西( 1.54 亿)的 21.4 倍。据新疆旅游业有关资料, “ 十一五 ” 前4年,新疆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 151.89 万人次,创汇 5.7 亿美元,即新疆累计4年的旅游外汇创收,才略高于以色列一年旅游外汇创收的六分之一。无疑有水则灵,营造沙漠人造海可促使形成中国新兴的沙漠旅游业。   那么死海真的就没有生物存在了吗? 80 年代初,人们又发现死海正在不断变红,经研究,发现水中正迅速繁衍着一种红色的小生 命“盐菌”。 其数量十分惊人,大约每立方厘米海水中含有 2000 亿个盐菌。另外, 人们还发现死海中还有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 。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就在这种世界上最咸的水中,仍有几种细菌和一种海藻生存。 有一种叫做“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 具备防止盐侵害的独特蛋白质。高浓度盐分,可对多数蛋白质产生脱水效应。 而“盒状嗜盐细菌”具有的一种蛋白质,在高浓度盐分的情况下,不会脱水。据说这种特殊蛋白在显微镜下呈咖啡杯状,其“柄”上所含带负电的氨基酸结构单元,对一端带正电而另一端带负电的水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能够从盐分很高的死海海水中夺走水分子,使蛋白质依然逗留在溶液里。揭开死海有生物存在之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参加这项研究的几位科学家认为,在未来可针对类似氨基酸的程序,有朝一日移植入不耐盐的蛋白质后,就可使不耐盐的其他蛋白质,在缺乏淡水的条件下,在海水中也能继续存在,因此这种工艺可望有广阔的前景。这种生物工程的应用前景,伟大得令人的想象力震颤。这种生物工程改造的革命性在于,它与淡化海水呈现相反的方向,就是使生物适应高盐环境,人类不再淡化海水,而是要到海水中生活,甚至到缺乏淡水的其他星球上拓荒! 死海会死吗?沙赫拉扎德和同事们发明了一个有关死海表面面积和水容量的模型,发现死海在过去 30 年里失去了 140 亿立方米的水。死海面积已从 1947 年(即在以色列建国前)的 1031 平方公里下降到了 683 平方公里,这就是说,在 50 年期间,死海面积减少了近 30% ,因此,预计死海最终将在 100 年内逐渐干涸。死海渐渐缩小的原因是:从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截流或分流哺育死海的约旦河及其他几条河流的河水,致使流入死海的河流水量剧减。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死海年降雨量只有 50 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 140 毫米。同时,死海缓慢死亡的原因还归咎于沿岸国对死海东西岸诸如钾、锰、氯化钠等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死海的衰退步伐正在加快。 死海作为以色列的 “ 无价国宝” ,为了拯救死海,2011年9月17日,以拍摄裸照闻名的犹太裔美籍摄影师杜尼克召集了1000名男女全身赤裸聚集在死海,首次在中东地区拍下裸体大合影,以唤起大家对死海海平面日益下降的关注。杜尼克称,此举并非挑战中东地区敏感的宗教问题或种族冲突问题,只是想警告大家死海正濒临枯竭。作品的主题是呼吁环保,而不是关于战争。这次壮举是为打响死海的名号,让这个世界最低的咸水湖(低于海平面400米)代表以色列,在11月的 “ 全球七大奇观” 网络投票中冲高人气,挤上金榜。 由于死海位于有争议的约旦-巴勒斯坦边界,因而一直未能大规模用来通航,全面开发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针对死海将要灭亡问题,据悉以色列政府和约旦政府已经决定,两国将共同投入 8 亿美元来拯救面积愈来愈小的死海。 根据协议,以色列和约旦将共同兴建一条长约 320 公里的引水管,将红海亚喀巴湾的海水引向北面的死海,以阻止死海水位持续下降,并缓慢将水位恢复到符合生态的标准。 若能顺利完工,将可拯救死海以及围绕死海生存的野生动植物、观光业等。而最大的附加值也许是提供和解的机遇:以色列和约旦两国希望水管工程能为未来更宏大的水道开凿计划与海水淡化工厂铺路,海水淡化工厂一旦启用便可为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提供淡水。由于 拯救死海的计划同时被以、约两国重视,因此人们都在期待中东早日实现和平。死海不死已经成为了世人共同的一个愿望。 附录 1 : 以色列为什么要引红海水救死海 http://env.people.com.cn/GB/8220/58290/58293/4513455.html (人民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7062356 (人民网) 死海对以色列是祸还是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06/21/539725_15315533.shtml 关于实施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建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738002 附录 2 :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的目的是:(1)以海水作为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干涸的盐湖,大面积地镇压沙尘源,遏制沙尘暴;(2)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将海水蒸发为水汽,增加露水与降雨(转化为淡水),湿润北方气候;(3)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嗜盐作物);(4)营造多梯级的人造海,逐级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5)依托人造海获取淡水(如冬季采冰),发展采矿产业、热电产业、海水淡化产业(利用发电厂余热)、煤化产业、风电产业,为加快新疆城市化进程、安排就业人口提供强大的动力;(6)盐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能够结晶,调水沿途不会出现所谓的污染问题,即便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湖里,这数十亿吨盐类资源,不过是增加了罗布泊的盐矿储量而已,可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盐化产业。   (2)问:沙漠人造海会不会污染沙漠?会不会“引发生态灾难”?“几十亿吨盐怎么处理”?   答:沙漠表层的堆积物,仅是在地表上露头的、千百年来地质作用形成的颗粒状的碎屑(厚度较薄),其下有巨厚(厚达数千米)的岩层,岩层有褶皱(背斜和向斜)构造,发育有许多层隔水板。故沙漠中的构造盆地不仅多,而且规模可能还很大,这需要做地质工作。青海湖以及罗布泊(其下已打出淡水井)可作为典型的参照系(案例)。   利用沙漠中的盐碱湖(构造盆地)建立人造海,充分利用沙漠里丰富的太阳能,通过海水的蒸发作用,靠湿气和形成雨水来改善沙漠(小环境)的生态环境。盐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能够结晶,即便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湖(人造海)里,形成矿产(如增加罗布泊的盐矿储量,可留给子孙后代去开采)。当然,还可以就近发展盐化产业,开采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调水沿途(管道或渠道)不会出现所谓的污染问题。   依托沙漠人造海晒盐与发展盐化产业,既可对冲调水的成本,也可节约沿海地区盐场晒盐所用的土地,使之转产,譬如发展旅游业、种植业与养殖业等。
10637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2013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北京2013.10.22-23)议程草案
热度 1 huangjinlou 2013-9-27 12:38
2013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议程草案 2013-09-26 17:56:40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 字号:【字号 大 中 小 】 点击: 29 打印 转发 【 导读 】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将于2013年10月22-23日在北京联合主办主题为“大型污染场地环境整治的问题、实践与对策”的 “2013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 2013 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中国•北京) 2013 International Forum on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大型污染场地环境整治的问题、实践与对策 ——The Problems, Practices and Strategies of Mega-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2013年10月22日-23日 22-23 Oct., 2013 议程草案 Draft Programme (论坛议程安排持续更新中,最终请以现场为准)( The forum Programme is still upgrading ) 第1日(星期一)2013年10月21日 The first day (Monday) 21 Oct., 2013 参会代表报到 Registration 09:00-22:00 参会代表现场报到Representative Register 14:00-18:00 会场布置Decorate 第2日(星期二)2013年10月22日上午 The second day (Tuesday) 22 Oct., 2013上午 一、论坛开幕式 Opening ceremony 主持人: 李发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Compere:Fasheng Li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Professor 第一项:论坛开幕式 致辞 Welcome Addresses 第二项:大会合影 茶歇(Coffee Break) 第2日(星期二)2013年10月22日上午 The second day (Tuesday) 22 Oct.,2013 二、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of 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主持人:姜 林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Compere:Lin Jiang 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fessor ●拟定题目:中国污染场地管理现状与政策分析 环境保护部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我国大型污染场地的治理任务与若干问题探讨 Megasites remediation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李发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Fasheng Li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ofessor ●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特点及不确定性分析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Risk Management for Mega-contaminated Sites 姜 林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Lin Jiang 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fessor ●英国污染土地产业的立法框架与土壤修复指导值建设 Legislative Framework and SGV Development of UK Contaminated Land Industry Nicola Harries Project Director at Contaminated Land: Applications in RealEnvironments (CL:AIRE),UK Professor ●讨论(Panel Discussion) ●自助午餐(Lunch Buffe) 第2日(星期二)2013年10月22日下午 The second day (Tuesday) 22 Oct.,2013 三、国内外大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实践与案例分析(一) Practices and Cases Analysis of Mega-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I) 主持人: 罗启仕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Compere:Qishi Luo 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enior Engineer ●伦敦奥运公园整体修复策略 Global Remediation Strategy for London Olympic Park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Mengfang Chen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Professor ●台湾土壤及 地下水污染 场址管理经验分享 Management of soil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sites in Taiwan 何建仁 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土壤及 地下水污染 整治基金管理会正工程司兼技术审理组 组 长 Jianren He Division of Technology Evaluation,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Fund Management Board, Executive Yuan, Taiwan Chief ●意大利大型污染场地的推理修复方法与实践 Towards a rationale approach for remediation of large contaminated sites Giovanni Ferro Ingegneriae Servizi Ambientali Ferro (I.S.A.F.), Italy Professor ●美国大型污染场地管理与再开发-分区规划理念 US Mega-site Remediation – Phased and AOC Approach 龚宇阳 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 高级工程师 Yuyang Gong ESD China Limited Senior Engineer ●纳米铁技术在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实践 Nanoiron Applications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Daniel W. Elliott Geosyntec, USA Professor ●讨论(Panel Discussion) ●茶歇(Coffee Break) 第2日(星期二)2013年10月22日下午 The second day (Tuesday) 22 Oct.,2013 四、国内外大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实践与案例分析(二) The Practices and Cases Analysis of Mega-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II) 主持人(拟定): 胡华龙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研究员 Compere(interim):Hualong Hu Management of Solid Wast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拟定题目:北京焦化厂场地修复方案浅析 北京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土壤修复: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Soil Remediation on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Site—Research and Practice 付融冰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Rongbing Fu 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enior Engineer ●美国军队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成功案例分享 Successful in-situ Remediation at an Army Superfund Site in USA 宋 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Xin Song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Professor ●10年修复路——人口密集区复杂污染场地修复实践与反思 10-years Remediation road: Practice and rethinking of Complex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in Density population area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Jinlou Huang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AS Aassociate-Professor ●生态景观元素在大型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the Remediation of Large Scale Contaminated Sites 范天立 东方园林国际生态研究设计总院 副院长 Tianli Fan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Orient LandscapeVice- president ●讨论(Panel Discussion) ●自助晚餐(dinner Buffet) 第3日(星期三)2013年10月23日上午 The third day (Wednesday) 23 Oct.,2013 五、大型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 与监管(一) Investig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of Mega-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I) 主持人: 雷 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Compere:Mei Le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上海市大型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从质量达标向风险管控的转变 Management of Mega-Contaminated Sites in Shanghai: Forward to Risk from Quality 罗启仕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Qishi Luo 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enior Engineer ●某大型钢铁搬迁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es Applied at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 Former Iron and Steel Plant Site 夏天翔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Tianxiang Xia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istant-Professor ●大型污染场地修复管理中检测计划要点及其问题探讨 Key Points and Problems Discussions for Large Contaminated Sites Testing Protocol 杨 进 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Jin Yang Ser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EP) Manager ●特定检测参数与技术在场地治理修复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specific analytical parameters and techniques i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蔡 军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经 理 June Cai Sgs-cstc standards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SGS) Manager ●讨论(Panel Discussion) ●茶歇(Refreshment) 第3日(星期三)2013年10月23日上午 The third day (Wednesday) 23 Oct.,2013 六、大型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监管(二) Investig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of Mega-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II) 主持人: 邓小文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Compere:Xiaowen Deng 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日本大型污染场地环境修复与管理的经验:以东京焦化厂为例 细见正明 东京农工大学,日本 教 授 Masaaki HOSOMI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Japan Professor ●场地修复项目的规划与实践 Planning and Practice of Site Remediation Project 马 烈 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总 裁 Lie Ma Shanghai Greenmen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esident ●典型化工遗留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 Typical chemical contaminated sites investig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remedial plan ●丁国玉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清城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博 士 Guoyu Ding CSSIPTsingchengEnvironmentDevelopmentCo.LTD Doctor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for Subsurface Remediation: Experiences of Dekonta Robert RASCHMAN 捷克 DEKONTA公司 总经理 Robert RASCHMAN DEKONTA, Czech Managing Director ●讨论(Panel Discussion) ●自助午餐(Lunch Buffet) 第3日(星期三)2013年10月23日下午 The third day (Wednesday) 23 Oct.,2013 七、专题讨论会:大型污染场地问题与对策 Panel Discussion: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Mega-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全体参会代表(All Representatives) 主持人: 姜 林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Comperes: Lin Jiang 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fessor 龚宇阳 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 高级工程师 Yuyang Gong ESD China Limited 嘉 宾(拟定):Guests(interim): 胡华龙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研究员 Hualong Hu Management of Solid Wast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fessor 唐丹平 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 Danping Tang Beijing Solid Waste and Chemical Management Center senior engineer 廖世国 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 Shiguo Liao Chongqi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 senior engineer 何建仁 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会正工程司兼技术审理组组长 Jianren He Chief, Division of Technology Evaluation,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Fund Management Board, Executive Yuan, Taiwan Giovanni Ferro Ingegneriae Servizi Ambientali Ferro (I.S.A.F.), Italy Professor 细见正明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教授 Masaaki HOSOMI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Japan Professor 李发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Fasheng Li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Professor 罗启仕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Qishi Luo 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senior engineer Professor 邵春岩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Chunyan Shao Shenya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ofessor 林玉锁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Yusuo Lin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Professor 骆永明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 Yongming Luo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essor 特邀企业代表 Enterprise Representative 第3日(星期三)2013年10月23日下午 The third day (Wednesday) 23 Oct.,2013 八、论坛闭幕式 Closing Ceremony 主持人: 李发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Compere: Fasheng Li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ofessor 第一项:大会总结发言Concluding Speech 第二项:致闭幕辞Closing Speech 自助晚餐(dinner Buffet) 相关热词搜索: 污染场地 生态修复 环境整治 问题对策
279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8.28-31中国鄂尔多斯)日程
huangjinlou 2013-8-23 13:45
201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正式通知与日程安排 2013-08-21 15:02:52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 字号:【字号 大 中 小 】 点击: 188 打印 转发 【 导读 】为了进一步讨论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交流以煤创金后的发展方向,继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后,应政府部门、专家以及企业的建议和要求,中国生态修复网联合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促进美丽矿区建设”为主题,在鄂尔多斯市举办“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 2013 年08月29日-31日 正式通知 鄂尔多斯市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重要代表之一,属西部脆弱生态地区,涉及矿、沙、草三种地理环境。但在当下煤炭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被调控、实体经济疲软、社会很多负面口碑的大背景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首要重点工作,鄂尔多斯市如何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走出一条资源型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为了进一步讨论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交流以煤创金后的发展方向,继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后,应政府部门、专家以及企业的建议和要求,中国生态修复网联合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促进美丽矿区建设”为主题,在鄂尔多斯市举办“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旨在交流脆弱生态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先进技术和产品,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探讨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与交流。 一. 论坛主题及主题报告 论坛主题: 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促进美丽矿区建设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一: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主题报告二:矿区生态环境演变机理及调控 主题报告三:脆弱生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主题报告四: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革新(一)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革新(二) 主题报告五:矿区污染环境整治与修复 二. 论坛要素 报到时间:2013年8月28日 论坛时间:2013年8月29日-30日 现场考察:2013年8月31日 论坛地点:中国·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 乌兰国际大酒店) 论坛网址:www.er-china.com 三.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之源专项基金管委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生态修复网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煤炭协会 协办单位: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鄂尔多斯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开维集团 康莱德国际环保植被(北京)有限公司 四. 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席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王如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 席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教授/所长 委 员(排名不分先后) 李树志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测量所研究员/所长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教务部部长 白中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潘家华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高吉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周连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徐友宁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所长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污染场地修复中心研究员/主任 陈保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张文波 生态人类联合会名誉会长/研究员 五. 议程安排 第1日(星期三)2013年08月28日 参会代表报到、企业布展 14:00-24:00 参会代表现场报到 14:00-18:00 会场布置、企业布展 18:00-20:00 自助晚餐 第2日(星期四)2013年08月29日(08:30—10:00) 论坛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 授 胡振琪 第一项:论坛开幕式 内 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领导致欢迎辞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曹郅琛 中国煤炭学会领导致辞 中国煤炭学会 理事长 濮洪九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领导致辞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 副司长 刘仁芙 主办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领导致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副校长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姜耀东 主办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领导致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办方中国煤炭学会领导致辞 中国煤炭学会 秘书长 刘 峰 第二项:大会合影 全体与会代表合影 茶歇 第2日(星期四)2013年08月29日(10:00—12:00) 大会报告 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陈同斌 10:00 神东矿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 院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10:30 区域生态恢复的目标及策略 高吉喜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所长 11:00 历史遗留废弃地复垦的比较研究 罗 明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总工 11:30 国内外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若干新进展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所长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12:00 自助午餐 第2日(星期四)2013年08月29日(13:30—15:00) 主题报告一: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主持人: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所 长 高吉喜 13:30 英国土地复垦个案对中国土地复垦制度建设的启示 刘燕萍 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产权处 处长 13:50 晋陕蒙接壤区煤矿生态恢复可持续性的对策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国土资源研究所 教授 14:10 政策引导制度保障是实现美丽矿区及美丽矿业城市的关键 王海军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 高工 14:30 淮北市矿山生态修复实践 刘 庆 安徽淮北市国土资源局 局长 14:50 茶歇 第2日(星期四)2013年08月29日(15:00—17:40) 主题报告二:矿区生态环境演变机理及调控 主持人: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国土资源研究所 教 授 卞正富 15:00 北京市废弃矿山微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 赵廷宁 北京林业大学 教授 15:20 神华煤矿环境遥感调查监测评价技术体系 孟淑英 神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 副主任 15:40 基于LUCC的露天矿区景观格局研究 张树礼 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16:00 AMD地下水污染过程、风险评估及修复技术探讨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污染场地修复中心 研究员 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污染场地修复中心 研究员 陈梦舫 16:20 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彭 建 北京大学 副教授 16:40 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演变与生态重建 刘昌华 河南理工大学 教授 17:00 两淮矿区土地复垦技术与复垦土壤安全性评价研究 徐良骥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副教授 17:20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压煤村庄研究进展 程琳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副教授 17:40 答谢晚宴 第3日(星期五)2013年08月30日(08:00—12:30) 主题报告三:脆弱生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主持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院 长 白中科 08:00 生态脆弱矿区植被重建与生态安全 白中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08:20 微生物复垦技术及其在煤矿区生态应用 毕银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08:40 神东矿区生态修复 王 义 神华集团神东公司 处长 09:00 待定 刘山林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处长 主持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 授 毕银丽 09:20 矿山迹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 赵 平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 09:40 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煤沉陷对旱作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贺 晓 内蒙古农业大学 教授 10:00 干旱脆弱生态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模式研究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10:20 脆弱环境矿区植被多尺度演替规律监测 雷少刚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所 副教授 10:40 茶歇 主题报告四: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革新(一) 主持人: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胡振琪 10:50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邹长 新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科研所 教授 11:10 高潜水位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研究及实践--以淮南大通煤矿为例 程功林 淮南矿业集团 副总经理 11:30 近郊采煤沉陷积水湿地城市景观构建技术 李树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山测量研究所 研究员 11:50 初探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工作 张代海 淮南采煤塌陷地治理办公室 副主任 12:10 KLD环保草毯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王亚刚 康莱德国际环保植被(北京)有限公司 总监 12:30 自助午餐 第3日(星期五)2013年08月30日(13:30—18:00) 主题报告四: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革新(二) 主持人: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院长 束文圣 13:30 矿山废弃地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 张成梁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 13:50 淮南煤矿充填复垦区土壤改良 孙庆业 安徽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14:10 保障成功土地复垦的废石堆场设计 潘 华 澳思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高工 14:30 边坡工程植被恢复技术与实践 辜再元 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 副所长 14:50 不同复垦方式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章如芹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研究生 15:10 茶歇 主题报告五:矿区污染环境整治与修复 主持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山测量研究所 研究员 李树志 15:20 云南个旧锡矿区大屯盆地不同耕地及土壤类型的生态风险评价 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15:40 铜尾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修复研究 周连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程设计研究所 所长 16:00 极端酸性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束文圣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16:20 丛枝菌根真菌在重金属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陈保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主持人: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程设计研究所 所 长 周连碧 16:40 矿区复垦土壤-作物重金属光谱测评与植物废料碳化修复探索 董霁红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教授 17:00 废弃锰尾矿库植物适生性研究及生态恢复的环境效益 薛生国 中南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17:20 柴河铅锌矿尾矿库重金属含量及变化规律 魏忠义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教授 17:40 矿区复垦土壤-小麦重金属含量监测研究 许吉仁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研究生 第3日(星期五)2013年08月30日(18:00—18:30) 论坛闭幕式 主持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 授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胡振琪 第一项: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行业共识 第二项:致闭幕辞 18:30 自助晚餐 第4日(星期六)2013年08月31日(07:30—17:00) 现场考察 集合地点: 乌兰国际大酒店一层大厅 考察路线: 乌兰国际大酒店-乌兰满来梁矿区-神华神东矿区-江苏工业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康巴什新区-乌兰国际大酒店(暂定) 说明:论坛最终日程安排以现场为准。 六. 支持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山测量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国土资源部潼关金矿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七. 论坛注册 参会代表注册费: 1600元/人, 学生代表注册费 :800元/人, 现场考察费: 400元/人。 说明: 注册费用(含会议场地、会务、资料、餐费、茶歇等),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学生代表须出示学生证件。 报名方式: 1)网站方式:请登录http://www.er-china.com在线报名; 2)邮箱方式:发送参会回执至指定邮箱service@er-china.com 网上报名截止日期: 2013年8月27日 现场报名日期: 2013年8月28日-29日 八.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 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生态修复网 联系人 : 赵艳玲 肖武 联系人: 赵安娜 阴志远 电 话: 010-62339023 电 话: 010-62670766/13522642612 传 真: 010-62339045 传 真: 010-62672355 E-mail : fuken2012@126.com E-mail : service@er-china.com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之源专项基金管委会 2013年8月
8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2013.8.29-31)第二轮通知
huangjinlou 2013-8-2 11:12
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2013.8.29-31)第二轮通知 2013 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将于2013年8月29-31在鄂尔多斯市举行,主要聚焦于干旱脆弱生态地区,涉及矿、沙、草三种地理环境的矿区生态修复、并关注当下煤炭经济不景气、房地产市场调控、实体经济疲软、社会负面口碑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并有企业成果技术产品交流展示及项目洽谈、青年创新报告会及评选活动,欢迎关注与参与。 http://www.er-chin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5id=69097
2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中国鄂尔多斯2013.8.29-31)
huangjinlou 2013-5-8 16:12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 2013-05-07 13:45:56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 !-- 2013-05-07 13:45:56 -- 【 导读 】为推动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之源专项基金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将于8月29日-31日在鄂尔多斯召开。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 中国·鄂尔多斯 2013年8月29-31日 第一轮通知 一、论坛背景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量持续增长,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过度采矿等人为活动不仅使大量土地遭到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制约着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一些资源型城市曾经因为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煤矿开采导致环境破坏和土地资源损耗,已经成为制约资源型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经成为国家各地及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矿山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自2009 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各相关部门规范有序地开展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矿区环境治理得到明显改善,党和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矿区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必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让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促进美丽矿区建设,助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管理层、科学界、产业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 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之源专项基金管委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中国生态修复网共同承办的“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论坛”将于8月29日-31日在鄂尔多斯召开,此举正顺应了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 二、论坛主题及议题 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促进美丽矿区建设 中心议题: 议题一: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议题二: 矿山采空塌陷监测诊断及其风险预警、矿区生态环境演变机理及调控 议题三:脆弱生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议题四: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革新 议题五:矿区污染环境整治与矿区人居环境影响及改造 议题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产品及产业化 三、论坛活动 (一)高端对话 对话主题: 问策 美丽矿业城市建设的战略与途径 对话议题: 1、美丽矿区与美丽矿业城市现状及相互关系 2、矿业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 3、美丽矿业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修复 4、美丽矿业城市综合协调发展 5、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制衡机制 (二)成果交流 1、科技工作者学术墙报交流 2、技术、产品、设备、仪器展示 3、企业形象推广、工程案例展览 (三)项目合作洽谈及签约活动 ·生态修复项目招商洽谈 ·意向签约活动 四、论坛要素 报到时间:2013年8月28日 论坛时间:2013年8年29日-31日 论坛地点:中国·鄂尔多斯 论坛网址:www.er-china.com 论坛规模:400-500人 五、论坛组织 指导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生态学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之源专项基金管委会 承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 中国生态修复网 支持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鄂尔多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潼关金矿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山测量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六、论坛学术委员会(拟排名不分先后) 名誉主席: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 授 王如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主席: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 教 授 委员: 李树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山测量研究所 研究员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教 授 白中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 授 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高吉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周连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研究员 徐友宁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员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陈保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张文波 生态人类联合会 名誉会长/研究员 七、论坛报告邀约及优秀论文、学术交流墙报征集活动 本次论坛诚邀各科研院所相关人士做精彩报告和分享交流,同期,还将开展优秀论文及学术交流墙报征集活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次论坛提交的报告、学术交流墙报及论文皆需经学术委员会甄选。优秀报告将被邀约在论坛现场演讲;优秀学术交流墙报将在论坛现场展示;优秀论文将推荐至《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和《中国土地科学》,经《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和《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审核后通知正式录用并在正刊发表。 说明: 请于2013年7月1日之前将论坛报告摘要以申请表( 附件1 )、论文摘要以申请表( 附件2 )、学术交流墙报以申请表( 附件3 )的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 service@er-china.com 或 fuken2012@126.com 八、论坛注册 参会代表注册费: 1600元/人, 学生代表注册费 :800元/人, 现场考察费: 400元/人。请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指定邮箱 service@er-china.com 说明: 注册费用(含会议场地、会务、资料、餐费、茶歇等),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学生代表须出示学生证件。 报名截止日期: 2013年8月15日 九、简要日程 第1日(星期三) 2013年8月28日 全天 参会代表现场报到、会场布展 第2日(星期四) 2013年8月29日 上午08:30-10:00:开幕式及大会合影 上午10:20-12:00:大会报告 下午14:00-18:00:分组报告 第3日(星期五) 2013年8月30日 上午08:30-12:00:分组报告 下午14:00-15:00: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下午15:00-17:00:高端对话 下午14:00-18:00:生态修复项目招商洽谈 下午17:00-18:00:闭幕式与项目合作意向签约 答谢晚宴 第4日(星期六) 2013年8月31日 实地考察 十、相关事宜 (一)关于协办或战略合作伙伴、成果展示等具体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二)有关论坛的其他内容及日程安排,请登录网址www.er-china.com关注组委会发布的及时信息。 (三)以“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促进美丽矿区建设”为主题的《生态修复》杂志第五期正在征稿中,欢迎各届人士踊跃投稿,稿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相关内容;杂志设有行业专题(本期以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为主)、人物专访、专业聚焦、企业之窗、政策观察、微观点、行业要闻等栏目。征稿详情可以咨询中国生态修复网。投稿截止日期为2013年7月1日。 (四)中国生态修复网新浪、腾讯官方微博、中国生态修复网微信平台将持续报道,欢迎大家登陆微博互动。 十一、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生态修复网 联系人: 赵艳玲 肖武 联系人: 朱利英 阴志远 电 话: 010-62339023 电 话: 010-62670766 / 62670672 传 真: 010-62339045 传 真: 010-62672355 E-mail: fuken2012@126.com E-mail: service@er-china.com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 生态修复 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之源专项基金管委会 2013年5月 .v9page {height:30px;margin:auto 0;text-align:left;clear:both;padding:10px 0;}.v9page span {adisplay:inline-block;padding:0 7px;height:22px;line-height:22px;border:1px solid #CCCCCC;background:#E6E6E6;font-weight:bold;color:#666;font-weight:bold;}.v9page a {adisplay:inline-block;padding:0 7px;height:22px;line-height:22px;border:1px solid #CCCCCC;background:#FFF;font-weight:bold;color:#666;}.v9page a:hover {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CCCCCC;background:#E6E6E6;color:#666;font-weight:bold;} 相关热词搜索: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展会论坛
2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
huangjinlou 2012-12-3 01:58
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 2012-11-29 10:43:37 中国生态修复网 字号:【字号 大 中 小 】点击: 606 打印 转发 【 导读 】作为我国十八大之后首场有关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行业盛会,今日在北京拉开序幕“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暨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 吸引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矿业企业、修复企业、投融资机构、媒体等各个圈层的250多位嘉宾代表参加。 成立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作为我国十八大之后首场有关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行业盛会,今日在北京拉开序幕“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暨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 吸引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矿业企业、修复企业、投融资机构、媒体等各个圈层的250多位嘉宾代表参加。 本次论坛以“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为主题。论坛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孵化中心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生态修复网、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论坛开幕式现场 作为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论坛同期举办了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年11月26日第6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中国民政部正式批准注册成立的,是我国首个专注于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技术经验交流的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姜耀东担任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胡振琪、顾大钊、程功林、李树志、卞正富、白中科为副主任委员,胡振琪兼任秘书长同时还宣布了邓智毅、刘山林、刘文轩、陈殿勇、贺振伟、侯世宁、黄锦楼等五十几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名单。 中国煤炭学会秘书长刘峰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姜智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濮洪九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将为各有关单位开展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与经验交流平台。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IALR)、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ASMR)、加拿大土地复垦协会(CLR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环境保护学术委员会、环境保护专委会、矿山测量专委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对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发来了贺电。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胡振琪主持了论坛的开幕式。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在研讨会及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煤矿开采是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矿业大学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欢迎各界同仁指导交流,并支持专委会的各项工作,推进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事业的发展。 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书记欧阳志云 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书记欧阳志云在致辞中提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开展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相关科研工作,对于遏制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维护矿区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仁芙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仁芙对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寄予厚望。他指出,自1989年 《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来,中国土地复垦的任务艰巨,情况复杂,需要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法规研究。成立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十分必要,对推动煤矿土地复垦起到巨大作用,国土资源部将继续支持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相关科研工作和成果的推广。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功能处房志处长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功能处房志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煤炭矿山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立足我国煤炭大国国情,旨在大力推动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明武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明武在发言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本次会议的举办当中,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设计、施工、苗木、养护运营、生态于一体,全国、全产业链发展的城市景观生态系统运营商。目前东方园林已成功进行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海南万宁高尔夫球场等项目,通过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为城市发展争取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本次论坛聚焦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订、完善、实施,矿区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受损土地问题的监测、风险评价与预警防控,以及理论研究、规划设计与修复技术的三者如何结合、修复后的土地如何再开发利用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解决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问题出谋划策,以期共同推进我国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事业的发展。 (中国生态修复网 木易) 中国生态修复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将于2012年11月29日至30日期间对会议进行网络直播,敬请关注会议网站直播专题: http://www.er-china.com/home/mt/index.aspx 。
16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大学里几万人的粪便哪去了?
热度 2 luluxia8023shou 2012-11-28 21:20
刚刚提到绿色肥料 问到每年城市里成千上万吨的落叶哪去了 我就想现在不是说农业污染严重 化肥农药啊遍及全国各地了 那为什么不倡导使用绿粪呢 公共聚集场所里我们的排泄物那么多 学校又有那么多搞生态修复的名教授 为什么没人管这个 是不是没“钱”途? 我家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附近的 有时我就想 目前淡水越来越稀缺 石油重要还是水重要 我们这里如果把水卖到石油的价钱 我们早发财了 北京天津不是有钱吗 狠着劲儿买吧 最后我们剩的干净水太少的时候 再贵我们也不卖了 可惜设想是不可能的
个人分类: 世风|4389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2012年11月29-30)第一轮通知
huangjinlou 2012-10-18 17:59
【 导读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孵化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生态修复网共同承办的“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暨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将于11月29日-30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生态修复网 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活动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暨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 2012年11月29日-30日 第一轮通知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张。采矿等人为活动使大量土地遭到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国保有耕地18亿亩的红线,威胁粮食安全、环境安全以及能源安全。我国1989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开始得到重视和走上法制化轨道。随着过去20多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采掘业和城市化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同时我国的土地生态环境也遭受巨大的创伤,如何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保障土地资源和环境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开采已造成沉陷地80万hm2,按万吨煤沉陷0.2-0.33 hm2和年产25亿吨煤炭计,每年新增沉陷地5-8万hm2,土地复垦的任务十分艰巨。此外,我国煤矿分布广泛,目前耕地资源与保有煤炭资源的复合度为10.8%,煤矿区保护耕地的压力十分大,因此,煤矿区的土地复垦一直是我国土地复垦的重点和难点。《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的颁布将土地复垦与开采许可证和建设用地使用结合起来,要求在用地和开采前就制定土地复垦方案,使土地复垦工作更加全面和重要。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土地复垦还缺乏适用的法律和技术标准,土地复垦的政策、理论和技术问题很多,亟待研究和开发。另外,矿山的开采与生产过程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历史“欠账”积深,给矿区及周边生态系统、土壤环境、水环境等造成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当今制约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目前进行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多注重修复数量,缺乏对修复质量的重视;修复示范及探索性工作较多,单项技术较多,从系统尺度修复较少。总体来看,矿区生态修复还存在很多问题。 为推动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年11月26日第6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中国民政部正式批准注册的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将于11月29日隆重成立。同时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孵化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生态修复网共同承办的主题为“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暨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也将于11月29日-30日在北京同期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术团体负责人、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及相关领域的领衔专家、各级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知名企业精英和主流新闻媒体的代表出席,针对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等广泛的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一.论坛主题与中心议题 论坛主题: 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中心议题: 议题一: 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议题二: 矿区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受损土地等问题的监测、风险评价与预警防控技术 议题三: 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理论研究、规划设计与修复技术 议题四: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应用工程与再开发投融资机制 二.论坛要素 论坛时间: 2012年11年29日-30日 论坛地点: 中国?北京会议中心 论坛规模: 150-200人 三.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席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主 席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 授 委 员 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党 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 授 高吉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仇荣亮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 授 白中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 授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教 授 周连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研究员 李树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山测量研究所 研究员 李晋川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徐友宁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员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龚宇阳 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 总经理 Jeff Skousen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wvu) 教 授 四.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生态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孵化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生态修复网 支持单位: 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 美国国家土地复垦研究中心 英国土地复垦学会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土地复垦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 安徽省淮北市国土资源局 安徽省淮南市国土资源局 山西省临汾市国土资源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神华集团 山西潞安集团 河北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 生态人类联合会 河北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公司 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 媒体支持: 新华社(新华网) 中国矿业报 中国煤炭报 中国国土资源报 科技日报 中国日报 中国环境报 中国证券报 中国科学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新闻网 人民网 中国煤炭新闻网 中国煤炭工业网 五.论坛注册 请填写参会回执(附件1)发送至指定邮箱service@er-china.com 参会代表注册费:1500元/人,学生代表注册费:800元/人,现场考察费用:200元/人。 说明: 1.注册费用(含会议场地、会务、资料、餐费、茶歇等),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学生代表须出示学生证件; 2.现场考察自由报名参加,考察对象为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具体考察路线待定。 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11月25日 六.简要日程 11月28日(星期三) 代表报到与注册 11月29日(星期四)上午8:30-10:30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大会开幕式 11月29日(星期四)上午10:30-12:00 大会报告 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 主题报告一: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主题报告二:矿区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受损土地等问题的监测、风险评价与预警防控技术 11月30日(星期五)上午 主题报告三: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理论研究、规划设计与修复技术 11月30日(星期五)下午 主题报告四: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应用工程与再开发投融资机制 大会闭幕式 12月1日(星期六) 门头沟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现场考察 七.相关事宜 1.关于协办或战略合作伙伴具体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2.有关论坛的其他内容及日程安排,请登录网址中国生态修复网www.er-china.com关注组委会发布的及时信息; 3.以“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为主题的《生态修复》杂志第三期正在征稿中,欢迎各届人士踊跃投稿,稿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等广泛议题。投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11月10日; 4.中国生态修复网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将持续报道,欢迎大家登陆微博互动。 八.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生态修复网 联系人:赵艳玲 肖武 联系人:王瑞鸿 安娜 电 话:010-62339023 电 话:010-6267076/82873217 传 真:010-62339045 传 真:010-62672355 电子邮箱:fuken2012@126.com 电子邮箱: service@er-china.com 附件: 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2012国际生态修复论坛论坛参会回执.doc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2012年10月
2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4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第2届污染场地修复国际研讨会召开
huangjinlou 2012-9-25 18:56
第四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暨第二届污染场地修复国际研讨会在烟台召开 http://www.er-china.com/home/xftr/index.aspx 2012-9-20 9:59:56 中国生态修复网 【 导读 】第四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暨第二届污染场地修复国际研讨会将于9月24—26日在烟台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聚集烟台共商土壤污染这一影响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国际性问题,交流修复污染土壤的最新技术。 第四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暨第二届污染场地修复国际研讨会将于9月24—26日在烟台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聚集烟台共商土壤污染这一影响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国际性问题,交流修复污染土壤的最新技术。会议将为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决策者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最新的环境分析监测方法、土壤、沉积物及场地污染与修复理论、技术和管理的机会,也为促进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 近2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村集约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在不断扩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构成威胁。土壤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而且还导致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的下降。严重的土壤污染将直接危及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 目前,土壤及沉积物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生态与环境问题之一,土壤及沉积物污染防治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业界的关注,污染土壤和沉积物的风险评估与修复已在世界各地展开。同样地,工业企业搬迁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再利用技术也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和研究开发。 在随后的三天会议里,与会的各国代表将分别就土壤、场地及沉积物污染风险评估,污染土壤、场地及沉积物修复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新问题等议题,通过大会和分组报告等形式进行交流并展开研讨。 中国生态修复网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直播报道。 http://www.er-china.com/home/xftr/index.aspx
1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废弃矿山修复旧账谁来还?土地开发价值不高,资金难以筹集
huangjinlou 2012-9-12 09:21
土地开发价值不高,资金难以筹集 废弃矿山修复旧账谁来还? 发表时间: 2012-09-12    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7版 #TRS_AUTOADD_1347374899013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7374899013 P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7374899013 TD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7374899013 DIV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7374899013 LI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中国环境报记者 王琳琳   矿山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环境、生态和景观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和问题。许多废弃的矿山暴露在城市中成为一个个“伤疤”。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矿区生态修复亟待开展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   6月中旬,广东一个矿山修复项目的签约仪式吸引了媒体和土壤修复领域专家的关注。韶关市环保局、科学技术局联合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签约成立了“广东省大宝山及周边地区土壤环境污染修复联合平台”。   “这一项目的亮点是要对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大宝山矿区实行生态修复。将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通过覆盖土壤、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还要恢复矿区周边的植被和湿地系统,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实现整个区域的生态恢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表示。   对于矿区来说,开采会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等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表植被退化、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源地污染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矿损毁土地累计4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每年330公里~470公里的速度递增。因采空或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塌陷、滑坡、地裂缝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千余处。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加剧了人地矛盾。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修复方式,不能凭空而定。矿山修复的模式、方法及手段,因修复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及服务功能有所不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肖武表示。   比如,在山区林场或者荒山进行的采矿活动,由于人类活动较少,往往更注重生态修复;在东部平原地区进行的开采,由于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迫切需求,修复的方向以复垦出来土地为主。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黄锦楼说:“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还远未展开,矿山修复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进行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多注重修复数量,缺乏对修复质量的重视;修复示范及探索性工作做得比较多,单项技术应用较多,从系统尺度修复较少。   “提倡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恢复的状况,改变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快立法速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肖武说。   矿区需要多渠道筹集修复资金   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   据了解,矿山修复的资金目前主要来源包括矿山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家投资修复资金。其中国家投资修复资金来源包括各类保证金、绿色矿山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等。   “矿区的土地开发价值不高,所以商业模式跟城市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污染场地不一样。矿区修复资金需要更多渠道来筹集。”黄锦楼表示。   “矿区修复应基本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与农村耕地污染、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不同的是,矿区污染场地由于有矿区业主,往往能找到相关责任方出资进行治理。黄锦楼说:“开采企业必须承担所开采区域的一部分修复费用。但是若涉及粮食安全及饮用水安全的区域,政府部门要配套相关资金,制定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以调动企业进行矿区修复的积极性。如允许企业申请相关低息贷款,引入有开发价值的新产业等。”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处于很长一段的计划经济时期,在那段时期开发的矿产,现在已经无法找到相关责任方。更重要的是,原来的矿区从利润到矿产都交给了国家,责任方到底是谁难以厘清。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说:“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新破坏的生态环境必须由矿山企业进行100%修复,已破坏的‘旧账’由国家通过适当方式予以解决。”   王学龙表示,每年中央都会安排一部分资金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推荐哪些企业来接受这笔资金。接受资金的企业进行部分资金的配套,以矿山地质工业项目、农田复垦等形式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由国土资源部委托相关部门监督实施,并进行验收。   在德国,联邦政府针对新老矿区分别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联邦矿山法》规定,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老矿区,联邦政府专门成立矿山复垦公司从事矿区的生态补偿与恢复,所需资金由政府全额拨款,并按联邦政府占75%、州政府占25%的比例分担。对于新开发矿区,矿区业主必须对矿区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补偿与复垦提出具体措施,这也是矿区开展项目审批的先决条件。具体措施包括预留企业年利润3%的生态补偿与复垦专项资金,对因开矿占用的森林、草地实行等面积异地恢复等。   绿色开采体现以防为主理念   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绿色开采体现从源头制止破坏的理念,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 生态保护,必须从源头抓起。边破坏边治理,甚至破坏后再治理的方式,并不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矿产是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能不开采。那么,如何减少矿产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矿产生态修复难度几何?   黄锦楼强调:“修复最好以防为主。因为一般的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系统有个阈值原理,当外界对系统的干扰超过了阈值后,就很难恢复。”   从源头制止破坏,就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理念,即绿色开采。   所谓绿色开采,就是综合考虑资源效率与环境影响的现代开采模式,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形成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努力去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开采技术。   这是由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高鸣在2003年提出的,其目标是使矿山开采过程中资源开发效率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但是,对于绿色开采的推广,业界人士也充满担忧。肖武表示,实行绿色开采后增加了开采成本,对正常生产也可能会造成影响。目前实行绿色开采的矿山主要以试点为主。黄锦楼说:“绿色开采的确以防为主,虽然绿色开采本身会增加开采成本,很减少了企业后期地面治理的资金投入。”   据相关人士透露,以煤矿为例,煤矿区企业一旦实行绿色开采,必须增加设备,加大投入,每吨煤矿的开采成本将增加100元~200元。但也有人对此表示乐观:“增加的100元~200元,只是个别煤矿或者地区开采增加的成本。在不同矿区,增加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当然,绿色开采后,比如使用了充填开采后,地面的沉陷情况会大大减少,用于地面治理的资金投入也会极大的减少。” 转载声明: 作者: 王琳琳
2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土地沉疴谁来救治?----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
huangjinlou 2012-7-13 22:56
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系列报道之一—城市土壤篇 土地沉疴谁来救治? 发表时间: 2012-07-09    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8版 #TRS_AUTOADD_1341797602506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1797602506 P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1797602506 TD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1797602506 DIV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341797602506 LI {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编者按   大地涵养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主要集中在农村农田污染和城市工业用地污染两大块。这些受污染的土地,犹如隐形杀手,已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焦虑点。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很多工矿企业搬迁改建后,遗留下大量的受污染土地,城市土壤成为工业污染的重灾区。那么,城市土壤应树立什么样的修复理念?土壤修复信息该不该公开?谁来为土壤修复埋单?本期现刊发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系列报道之城市土壤篇。   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污染场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占据商业价值较高的黄金地段。因此,城市中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至关重要。   资料图片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王琳琳   家住北京市南三环附近的张玮琪,几年来,一直坚持买水喝。   2004年4月28日,位于北京市南三环的宋家庄地铁建设工地,3名工人在地下作业时发生中毒,被送至医院。出事地点原是一家农药厂,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家厂被红狮涂料厂合并。   目前,这块土壤的生态修复已经完成,况且饮用水水源也并非地处污染场地附近。尽管如此,张玮琪说,想起曾经发生过的中毒事件,自己买水喝心理会更加安慰。   张玮琪的行为实际上凸显了目前土壤修复领域存在的几大问题。被修复的污染场地,应该修复到什么样的程度?由于信息不公开,公众如何理解土壤修复的某些争议?国内存在的数量众多的污染场地,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复?   应树立什么样的修复理念?   污染土壤综合防治,不仅是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工程,更是一项生态修复工程   “要正确认识污染土壤或污染场地。它不是简单的污染问题,而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综合结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表示。   一般情况下,土壤修复包括污染场地修复、矿山土地修复和耕地修复3类。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一旦土壤中的污染物超出了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造成其缓冲能力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就必须考虑恢复其自净能力,减少外界输入土壤的污染物,增强生物多样性,从而恢复完善、健康的生态系统。   实际上,不仅我国郊区、农田、矿区的污染土地可以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城市“退二进三”的进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场地,也可以实现生态修复。   城市环境中,地表硬化,人为改造痕迹严重。但在硬化地表下的土壤依然是大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可以实现地下水循环、有机物的降解等功能。“但是对于在土地修复市场上最为热门的污染场地修复,我国目前的做法多是将原地块的污染土壤通过挖走、焚烧、填埋等物理化学以及原位异位生物手段对污染物进行去除,这只是简单的污染治理。”黄锦楼说。   他还表示,“污染土壤综合防治,不仅是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工程,更是一项生态修复工程,除了要对污染地块的污染物进行调查、风险评估,更需要从系统尺度上对污染来源去向、污染机理、生态系统受损情况等进行辨识与评价,提出一个基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集污染源防治、污染去除与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技术手段、政策管理及投融资措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只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简单把毒瘤挖走,没有得到根治。”   土壤修复信息该不该公开?   树立对土壤修复的正确认识,对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进行信息公开   “要树立对土壤修复的正确认识。土壤修复是降低土壤中所含有的污染物对人体或生态环境的风险,而非将其完全去除,”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宋云表示。   一般情况下,污染场地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危害,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即具备“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缺乏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计算出的健康风险小于百万分之一,都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一位当时参与红狮涂料厂风险评价的业内人士介绍,这一地块的风险评估采用的是当时国际的最严标准。由于当时中国并未颁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风险评估的实施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采用的是按住宅用途确定地块修复标准,即按照居民在此地块居住70年、每天暴露时间24小时等因子进行风险评估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开挖的过程中,其所在的单位对开挖现场实行整体监控和全程监管,规范开挖面积,在上下风向及场地内安装空气检测设备,定期监测空气中特征污染物,以免场地开挖过程中造成周围出现大面积灰尘和挥发性有害物质。在整体的监控和开挖过程中,空气中DDT和六六六含量没有超过美国EPA标准。   “但是,关于这些修复信息,企业往往讳莫如深,并不对外公布,导致公众对污染场地的信息、修复过程只能猜测,从而产生不理解,”谈及污染场地的信息公开程度,宋云如是说。   从事土壤修复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污染场地的取样、实验室分析都有科学详细的技术规范和修复技术方案,这种技术规范和修复方案一定是科学的、有代表性的。   如何减少公众对土壤修复的误解呢?宋云向记者展示了一本数千页的报告,是美国一个污染场地修复的环境保护规划,包括这地块的风险评价结果、修复目标、修复进度和环境监控信息等公众感兴趣的信息,在这份规划中都能找到。   “全国范围内对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是建立在场地污染普查的基础上,但是对于有针对性的场地,场地调查和取样会很细。”有关业内人士表示。   宋云表示,各地环保局通过长期的环境监管工作,能大概掌握潜在污染场地的情况,但这个只是局限在北京、重庆等一线城市。   2006~2010年,环境保护部联合其他部委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时至今日,其具体调查结果仍未公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其原因主要集中于调查结果并非由一个部委所能掌控和决策的事,一旦公布可能引起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在美国,污染场地的大致数量和修复治理清单都进行了公布。据数据统计,美国大大小小的污染地块有29万~40万处。而治理清单是通过实行《超级基金法》和《国家优先控制名录》,对污染场地进行风险等级评估以及等级划分,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相当风险的污染场地,确定优先解决顺序。宋云透露,美国列入“超级基金清单”的污染场地有1664块。   宋云建议,由于污染场地的识别和修复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中国应尽快根据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程度,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优先污染场地控制清单,并对污染场地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   “此外,还应尽快建立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有极大威慑作用的法规,防止现有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继续受到污染,被污染的场地能够逐步被识别和修复。在目前没有明确法规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进行信息公开。”宋云说。   谁来为土壤修复埋单?   秉承“谁受益,谁治理”、“谁开发,谁付费”原则,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促进市场产业化发展   目前,对于污染场地,发达国家秉承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通过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法律法规的建设,实现对污染场地的修复。而在我国,摆在土壤修复中最大的困境是,责任难以界定,这更进一步模糊了谁来埋单土壤修复市场的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但由于城市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场地,是上世纪国家“退二进三”的进程中将企业搬出城区产生的大量污染场地,多为改革开放前就有的国营或国有企业,已经破产或资不抵债,不少企业几经转手,实现责任界定和追责历史污染者,一时难以做到。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目前在土壤修复领域没有形成基本的操作方式。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城市中污染场地的修复原则,基本秉承“谁受益,谁治理”、“谁开发,谁付费”原则。   以北京为例,2006年,红狮涂料厂限价房项目进行招投标。开发商以6亿元的标的获得此地块,其中包括对红狮涂料厂污染场地进行场地修复的资金。   “但资金来源没有标准模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有的污染场地被收归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也可以对污染场地先期进行修复,待治理完成后,再将此地块进行招标拍卖。以北京为例,北京部分污染场地就是被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收购,通过先行治理再进行拍卖。   黄锦楼对我国已经进行的污染场地修复的资金来源做了大致分类。他表示,从中国现实操作来看,污染场地修复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4类:地块的原业主方、地块的获得方、地块的修复方BT模式垫付、相关贷款与基金。   “我国的污染场地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占据商业价值较高的黄金地段。尽管中国并没有对污染土地的开发做出详细规定,但中心地块含有的巨大增值价值,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积极引导,城市的污染场地修复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来解决资金问题,并不缺乏相关资金,”宋云说。   “土壤修复行业必须吸收社会资本进入,促进市场产业化发展。政府可以给开发商提供土地和相关政策,以企业的力量实现项目包装、污染治理,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促进解决当地经济和就业,实现复合生态修复。”   但吸收资本进入并非易事,需要行业管理规范有序,要求极高。中国环境修复网执行总编高胜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污染修复行业混入了许多不具备资质的普通土方施工公司。国内污染修复产业几十家大小公司中,真正有能力做好土壤修复项目的不超过5家。   “中国亟须建立污染土壤修复行业协会,规范和完善行业管理、政策与投融资环境,”黄锦楼强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真正的社会资本进入,从而在根源上解决大量污染土壤的资金难题。”   资料链接   英国:   英国污染场地修复资金实行等级责任制。英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土壤污染清理整治费用主要由“适宜人”承担。责任主体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向土地排放污染物的个人或公司,或是在知情情况下容许污染行为发生的人;第二层级主要是当前土地所有者或业主。原则上,第一层级承担土壤污染治理责任。通过查访后,无从找出原始污染者的话,由第二层级承担。日本:   日本《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中规定了污染防治费用负担原则与财政措施,主要体现在“原因者负担”、“受益者分担”两个原则。   荷兰:   荷兰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先就土壤保护立法的国家之一。《荷兰土壤质量法令》中设立了土壤修复目标值和干预值。目标值表示低于或处于这个水平的土壤具备人类、植物和动物生命所需的全部功能特征,土壤质量是可持续的。干预值表示超过这个水平的土壤,其具备的人类、植物和动物生命所需的功能特征已经被严重破坏或受到严重威胁,必须接受强制干预。   加拿大:   加拿大共有3万多处污染场地。加拿大联邦污染场地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优先解决最高风险的污染场地。根据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形成的风险大小,采取基于风险的管理模式,首先降低人体健康风险,其次降低生态风险以及地下水污染风险,以降低成本,清理尽可能多的污染场地,并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欧盟:   2006年9月,欧盟通过一份关于土壤保护的专题战略草案,其中包含《土壤框架指令》草案。草案中要求,欧盟各成员国防止土壤污染,制定污染场地清单,并修复已确定的污染场地。此外,草案还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以交流用于修复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场地的最佳技术。
2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书快讯】《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
sciencepressnj 2011-12-31 11:31
【新书快讯】《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2009BADCGB00) 资助下完成的。本书基于长期研究和示范工作,重点反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红壤退化阻控和生态修复方面的进展,论述了红壤侵蚀、酸化、养分贫瘠化和生态功能退化的阻控和修复原则、方法和关键技术体系;以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和油料作物为核心,提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阐述了红壤退化修复对促进区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为红壤退化和生态修复概述、红壤水土流失阻控技术、红壤酸化调控与修复技术、红壤肥力重建及生态功能定向培育技术、赣东北低丘岗地区红壤退化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湘中南低山丘陵区红壤退化的生态修复模式、闽西中高丘陵区红壤侵蚀快速治理与生态修复模式、粤东南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模式、桂西岩溶丘陵区石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模式。 【读者对象】 本书对从事农业、生态、土壤、地理等相关学科研究、教育和学习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负责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孙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资源与环境、土壤生态地理学。主要成果如下:( 1 )所获奖励: “ 中国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 ” ,分别获得 2004 年度江西省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 5 )和 2005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 6 )。 “ 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 ” , 2005 年江苏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 16 )。( 2 )文章:合作发表论文 8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11 篇, EI 收录论文 2 篇。( 3 )著作:主编专著 2 部,参与编写专著 3 部。
个人分类: 新书快讯——资源环境类|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国际论坛(中国·重庆)2011年10月25日-27日
huangjinlou 2011-9-12 13:46
2011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国际论坛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会议 (中国·重庆) 2011年10月25日-27日 (第一轮通知) 为响应我国“十二五”土壤环境保护规划的战略需求,同时提升我国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界的影响,推动我国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国家可持续环境修复的工程应用能力,促进污染场地治理领域在国际的合作与交流,由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办,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重庆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生态修复网共同承办的“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国际论坛会议”将于2011年10月25日-27日,在重庆隆重举办,届时将邀请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部分省市环保厅(局)代表和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企业分享最新的工程技术、设备及工程应用案例。 本届论坛旨在讨论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与修复的产业化发展,以及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治理修复装备的研发、制造及应用,融资机制与工程实施的研讨等新问题。热烈欢迎国内外从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研究和管理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本届论坛。 一、论坛安排 本届论坛设有高层报告、分会(专题)报告、企业展示和现场考察四种形式。 二、论坛议题 论坛主题: 健康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议题: 1)污染场地法律法规、标准与环境监管研究 2)污染场地调查与监测的关键技术手段与方法 3)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与实践 4)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典型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案例研究 5)污染场地修复的产业化发展探析 三、论坛要素 论坛名称:2011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国际论坛 论坛时间:2011年10月25日-27日 论坛地点:中国·重庆 论坛规模:250-300人 论坛语言:中文、英文 四、论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重庆环境科学学会 承办单位 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中国生态修复网 重庆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研究院南京土壤所 五、论坛注册 请登录论坛网址: http://vip.er-china.com/index.html 网上注册系统进行网上报名。 代表注册费包括资料费和注册费,其他费用自理。 代表类型 注册费用 参会代表 1600元 学生 800元 (注:以上费用只为注册费用不包括论文发表费用。) 注册费请汇至: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上清寺支行 汇款账号:21709024927796 收款单位:重庆环境科学学会 (请注明:2011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国际论坛,汇款人:姓名) 联系电话:023-89181951 财务负责人:戚 红 六、参会须知 1.请与会代表携带本人身份证和论坛确认回执单,学生代表需另外携带学生证。已交费代表请带好汇款凭证,以备核对。 2.注册代表权益: 参会代表和学生代表,可以参加本届论坛组织的所有活动。 七、论文征集 本届论坛现已开始征集论文。请登录论坛网址: http://vip.er-china.com/index.html “我要投稿”在线投稿。欢迎国内外污染土地修复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读研究生踊跃投稿。 八、现场考察 考察重庆市污染场地修复示范单位 九、会议地点 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 十、联系方式 论坛网址: http://vip.er-china.com/index.html 论坛筹委会学术组 联系人:李东伟 电 话:+86-15213004603 E-mail:RCST2011@126.com 论坛筹委会会务组 联系人:黄锦楼 电 话:010-82873217 E-mail:erchina@er-china.com
2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网对笔者团队实验发表评论呼吁医治耕地“化肥依赖症”
热度 2 蒋高明 2011-8-29 23:48
靠什么来医治越来越严重的“化肥依赖症” 郭文婧 2011年08月16日11:33 来源: 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http://wz.people.com.cn/GB/15428959.html    记者在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吉林等地调查发现,化肥的施用对近年来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指出,化肥过量施用将带来土壤品质性质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致使黑土地越种越“瘦”,危及粮食安全,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参考报》8月15日)   有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总量的9%,但所耗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和20%。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水平高2.5至5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这些年,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收的喜讯让人高兴,但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化肥依赖症”,也越来越让人焦虑。   农民种地,是不是非得用化肥不可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用自己的试验,证明了不用化肥农药,不用农膜,不用添加剂,不用除草剂,不用转基因这种现代农业技术,而用牛粪代替化肥,用物理杀虫法代替杀虫剂,实现了生态修复,实现了高产,比如夏小麦,亩产达480.5公斤,而周边农民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种田,夏小麦的亩产只有三百多公斤。但问题是,蒋高明修复生态用了三年的时间,前两年的收成并不好,甚至是羞于启齿。    “依赖症”是一种慢性毒药,是饮鸩止渴,但一旦上瘾,要戒瘾,就得花费很大的代价,如当年的鸦片一样。 更重要的是,要靠生态修复来摆脱“化肥依赖症”,还面临着三个现实的难题,一是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有蒋高明的技术、耐心和决心,在相当程度上,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站都是在“不务正业”,与农民的需求没有真正对接;二是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并没有真正体现出“精耕细作”农业的价值,在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涨的现实下,生态修复不如“化肥依赖”对增收见效快。三是生态农业必须坚持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要让农民普遍接收这样的生态方式,短期内还有一定的难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无疑也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即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化肥依赖症”本质上是一种不道德的农业,但要他们在很现实的社会境遇里,保持慎独,无疑是一种痴人说梦。简单地说,用三年时间来修复生态,农民这三年的种地收入如何弥补呢?从国家层面看,生态修复带来的粮食增收阵痛如何化解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固然,宣传推广很重要,对耕地质量保护进行立法也很重要,但市场经济下,要真正将生态农业推广开来,还必须坚持市场经济的逻辑。市场经济的逻辑,就是要保证农民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纯收入比目前“化肥依赖症”下的农业生产收入高。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生态农业补贴,至少要保证农民在生态修复期的收入水平不下降;二是要用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来引导农民尝到了甜头,提高其积极性;三是要加强监管,增强有机农产品的公信力,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不仅是为了农业本身,也是为了我们整个生态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化肥越用越多,黑土越种越瘦,这种恶性循环不能再继续了。但如何中止这种恶性循环,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农民的自觉上,需要政府给力的综合措施。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金川公司老尾矿库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热度 1 hmzecology 2011-8-21 09:13
金川公司老尾矿库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金川集团公司的老尾矿库生态修复工程开始于2007年,历时两年多的,使多年来头痛的尾矿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为金川集团公司老尾矿库披上了新装。 据了解,金川集团公司老尾矿库1964年投入运行,到1991年6月停用,共储尾矿3877万吨。为改善库区环境,金川集团公司邀请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荣研究员、何明珠副研究员等进行了研究论证以及植物修复预试验工作。老尾矿库生态复原工程于2007年实施以来,金川集团公司尾矿库上栽植了侧柏、刺柏、沙枣、柠条、柽柳、沙拐枣等抗旱、耐盐碱、耐重金属的植物2000余亩。为了在库区建立更为稳定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和土壤的质量,该公司还将继续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展研究。 金川公司老尾矿库生态治理之前景观 老尾矿库入口处(生态修复后)
63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生态修复网 www.er-china.com 即将上线, 请多关注
huangjinlou 2010-12-4 22:59
中国生态修复网 www.er-china.com 即将上线, 请多关注! 由 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孵化中心 主办 中国生态修复网 www.er-china.com 即将上线, 请多关注! 中国生态修复网: 生态修复 修复生态 中国生态修复产业化门户网! 为政府、企业、专家等构建一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旨在通过产业化方式,依托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引入各种资金,进行受损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工作(包括自然生态修复,经济生态修整,人文生态修复的复合生态修复工作),并带动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同时增加就业,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化,推动中国生态修复的实践工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强震后生态评价 促进灾区生态修复
suqing1961 2008-7-28 08:58
作者:陈广仁,苏 青,吴晓丽,朱 宇,代 丽 本文将在《科技导报》2008年第15期发表 0 引言   2008年7月9日,《科技导报》首期学术沙龙汶川震区生态影响评价及灾后生态重建与修复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国际著名生态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教授、《科技导报》编委李百炼主持,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弗罗里达国际大学,中国的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3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位多位科研人员出席沙龙讨论,另有近20位在读研究生列席。与会代表就灾区生态系统监测与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震后恢复重建中的重大生态学问题及近期与中长期的研究重点,生态学家在重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家园中应发挥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本文结合本次沙龙讨论的内容,就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的特点、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生态评价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灾后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灾区生态修复的具体举措等进行综合评述,力图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1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里氏8级地震 。截止2008年7月14日12时,汶川地震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7 628次 。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湖北、河南、湖南等省(直辖市)69 197人遇难,18 341人失踪 ,四川、甘肃、陕西3省受灾严重地区的民房、学校、医院等建筑及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工矿企业、农林作物等蒙受巨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于2008年7月13日发布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报告,确定汶川地震极重灾区10个县(市),重灾区41个县(市、区),一般灾区186个县(市、区) 。这表明此次地震灾害十分惨烈,其救灾、重建工作的困难度和复杂度非常大。   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王益谦教授在汶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报告中指出,汶川地震灾区位于中国东南与西北季风交汇区,垂直地带变化明显,气候类型多样,为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创造了良好条件,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等生态功能的地位十分突出。王教授认为,该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及中国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其生态功能及地位非常重要,并在以下2个方面得以体现。   1)汶川地震重灾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从物种多样性来看,该区是动植物的避难所和南北生物的过渡区,保存了大量的古老种和特有种, 是整个东洋界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区域。从生态系统多样性来说,灾区复杂多样的气候、地形、地貌及高差,形成了陆生生态系统、盆周山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从景观多样性来说,该区植被类型繁多,景观资源丰富多样,具有以地带性森林景观、森林季相景观、湿地景观、特有物种森林景观、稀濒兽类种群景观、稀濒鸟类种群景观为主体的珍稀特有物种生境景观、原始森林与湖泊或雪山冰川等复合景观等,分布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3个中国自然遗产保护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2)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服务功能十分重要。该区域是岷江、嘉陵江、沱江、白龙江、涪江、青衣江等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源补给区、水土保持区及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结点,其水电资源梯级电站的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大小直接影响到水电产业经济的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植被的防护功能是促进水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鲍曙明博士在汶川地震的人口与经济影响评估的报告中指出,受灾情况及灾后评估需要确切、可靠、详实的统计数据,但汶川地震灾区的地形地貌、天气情况很复杂,遥感影像数据很难确切估计地面的受损状况,航拍效果也不理想,只能对局部地区进行粗略评估。汶川地震发生后,鲍曙明博士研究小组根据所开发的中国人口与经济数据系统,运用GIS技术,根据地震中心距离的空间分析、行政单元的空间统计分析、震感地带圈的空间分析,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民族分布、教育状况、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状况做出了初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影响范围大,地震灾区人口密集度高,医疗力量薄弱,经济规模较小,生产恢复能力较差。他们的评估结果对及时、确切认识并评估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提供了帮助。 2 汶川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研究员在汶川地震的生态效应评估的报告中指出,汶川地震灾区属于中国中西部横断山区的峡谷地带,悬崖峭壁林立,地质结构复杂,景观环境特异,水土流失、植被退化问题严重,人类活动干扰大,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是一类典型的生态过渡带,其地质灾害具有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持续长等显著特点,并可诱发或直接导致各类环境问题。汶川地震造成了地形地貌变化、生态系统损失、耕地水土流失、动物栖息地破坏等严重后果,导致山川移位、山体裸露、河道堵塞、物种损失、植被破坏、生境隔离、环境恶化等,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胡振琪教授在关于汶川灾区生态重建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中指出,汶川地震的主震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属于龙门山断裂带,其地质构造活动较为活跃,地形高差较大,松散的固体物质较多,是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多发区。此次地震导致地形变化、山体不稳、土壤流失、植被破坏、水资源系统紊乱、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农业基础设施破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而且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更大、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这已成为灾后重建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汶川地震断裂带是四川的富矿区,聚集着数百家矿产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汶川地震致使大批工矿企业遭受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极大隐患。   王益谦教授指出,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① 地质灾害破坏。截至2008年6月底,已排查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9 346处,隐患点威胁人数共计621 789人;② 生态系统受损。森林、草地、农田、河流等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主要生态环境功能、水土保持功能受到巨大破坏;动物栖息地破碎隔离、珍稀动植物死伤严重、原生植被遭到损毁,野生动植物生境受到严重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下降;③ 工业生产重创。地震重灾区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化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其中国控、省控重点化工企业就有45家。汶川地震使化工企业受到重创,直接威胁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环境安全;④ 水资源服务功能受损。西南地区水能蕴藏丰富,水电开发曾使生态环境、经济移民、河流形态等付出巨大代价。地震使这些电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加剧了当地生态修复及经济复苏的难度。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靳强副教授指出,地震的强破坏性颠覆了整个地区的建筑,灾区城镇污水、垃圾填埋场、废物处理场等严重受损,给当地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众多化工厂、采矿厂、危险品仓库等厂矿企业生产资料泄露,形成了巨大污染源,连日暴雨冲刷加速了渗流,加剧了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此外,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非常难治理,其污染具有潜在性、复杂性、持久性、长期性。 3 生态评价的地位及任务   《科技导报》副主编苏青研究员指出,生态系统是地球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岩石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等5个圈层构成。而灾后综合评估主要涉及地震灾害影响、地质地貌变化、次生灾害威胁、资源环境变化、人员财产损失、经济发展影响、灾后重建条件等。生态评价是灾区受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灾后重建的主要依据,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了解灾区地质、生态状况,掌握灾后生态的变化趋势,才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并完善重建规划,促进重建工作顺利、科学地进行。苏青强调,汶川地震灾区分布着30余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它们具有国家乃至世界性、历史性的重要价值,对其地质状况、生态系统、资源存量、环境容量等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及修复尤为重要;因此,生态评价必须早期介入,全面深入地展开。   王益谦指出,汶川地震使灾区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一定影响:① 灾区农田大多处于河谷区域或山体中下部的坡地,强烈地震及其诱发的滑坡、山崩、泥石流等灾害,造成耕地大量损失,表层土壤质量降低,并加剧了土壤侵蚀的潜在风险;② 地震造成工矿企业污染物外泄、垃圾处理系统瘫痪等,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③ 大量岩石、土壤、泥沙、植物残体、部分腐烂动物尸体、生活垃圾和污水进入水体,威胁灾区生态安全;④ 灾后防疫过程中曾大量使用消毒剂、灭菌剂、杀虫剂,这些化学试剂通过雨水淋洗进入土壤,对灾区水环境、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王益谦教授认为,在一段时期内,基于上述原因,灾区生态环境将存在恶化的趋势。   王如松认为,地震灾害实质上是一场生态灾难,强烈地震使人类常规系统不能适应栖息和劳作环境的偶然、急剧变动。汶川地震还引发了许多比原生灾害更严重的次生灾害,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重大地震灾害的生态影响的内涵包括人类生态、污染生态、疫病生态、城乡生态、农民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系统生态等。灾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征和格局,地质状况及次生灾害发生情况,对森林、草地、河流、湿地的影响,耕地损失及水土流失问题,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的损害等。灾后重建首先即涉及区域生态的评价及修复等问题,因此,应重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受损情况等的评估,并加强对生态评价、修复、重建及保护的工程技术、保障措施、实施途径等的研究。   胡振琪指出,汶川地震使灾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山地植被、森林损毁使生态屏障受损,山崩、塌方、泥石流、堰塞湖等直接威胁灾区的群众生活、生产安全,并将直接影响灾后重建工作的进程及质量。因此,生态环境的评价及修复是灾区生产自救、家园重建的可靠先导、基本保障和物质基础。他认为,灾区生态重建需重视的主要问题有:① 重视生态调查及评价。应加强生态环境的特点及损害、地质环境的状况及变化、土地资源的存量及损失、森林植被的状况及损失、矿区环境的状况及损害等的调查与评估,强化信息交流与共享,摸清灾区生态状况,掌握不同类型生态损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划分自然恢复区、人工恢复区,确定优先治理的区域及问题;② 加强地质灾害的及时监控。摸清灾区生态环境状况、建立危险边坡滑动远程监控系统是生态重建的基础。应重视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滑坡摄动力远程监测系统等技术,强化地质灾害的监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及损失;③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处置。耕地、林地生态系统及矿区环境的修复是灾区生态重建的重要任务。应加强塌陷地及地质裂缝的治理,重视已废弃矿山、化工厂、尾矿库、矸石山、露天矿场等的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强化污染场地的污染控制与修复。   靳强指出,水质污染修复是生态快速、科学重建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灾区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灾后重建中,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评价、污染修复一定要先于建筑物的重建。应调查地震灾区厂矿企业所泄漏污染物的种类、特点、数量,针对其所处地质、土壤、水源的性质及特点,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污染治理及修复。同时还应加强灾区地质灾害隐患、动植物栖息环境、流域环境状况、乡镇重建地的环境特点及资源容量等的调查、评估,切实落实灾区生态修复及重建措施。 4 灾后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原则及建议   苏青指出,汶川地震灾区地理条件非常恶劣,地质灾害的风险较大,重建中可利用的环境资源非常有限。而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生态修复与重建,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工程等技术,人为地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和过程,调整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潜力尽可能地修复至原有水平。因此,生态修复与重建是灾区重建的最佳途径。应加强生态评价工作,深入了解地质、工程条件,更好结合地理、环境状况来保护原生态、修复受损生态、重塑或重造人工生态,根据短期要求与长远目标区别对待、逐步实施的措施来指导规划及建设工作,从生态学角度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建议和技术支持。   王益谦认为,汶川地震加剧了灾区人地矛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龙门山断裂带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远高于东部。因此,灾后重建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灾区东部水资源条件较好, 应尊重自然规律并加以人工恢复措施,促进生态环境较快地向好的方向发展;灾区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较弱,生态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退化,应采取移民等措施减轻对资源及环境的压力,并加强生态的人工修复;② 灾区受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岷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更为缓慢。应加强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效遏止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在一些关键区域有必要通过人工干预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快速恢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态安全和生命健康;③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和敏感、生态地位重要、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和自然条件恶劣等不宜人居的地段,要根据土地供给条件、水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创业致富潜力、产业支撑条件、城镇发展及移民安置条件、宗教及文化特色等实际情况,通过劳务输出、投亲靠友、社区迁移、就地或就近安置等措施,进行适度的生态移民。   胡振琪指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实现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土地资源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汶川地震灾区本身处于山区丘陵地带,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资源异常宝贵。灾区重建中应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 摸清家底,规划先行。应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灾后重建搭建一个基础平台。除在有条件的地方编制各行政区内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外,可在急需土地治理的区域紧急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确定开发整理复垦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优先整治的区域,对重点治理区域(项目)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并尽快实施,以治理、复垦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所急需的土地资源;② 进行高效、高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技术的示范工程建设和推广应用。通过采用土壤重构、地貌重塑、地力恢复和设施配套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技术,实现稳定的地貌,获得较高生产力的土地,开发利用尽可能多的土地资源,并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为生产自救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③ 探讨、试验、示范地震灾后适宜于大田作物与蔬菜生产的土地复垦技术。诊断地震灾后耕地损毁的特征及其对大田作物、蔬菜生产的影响,探讨土壤重构与地貌重塑技术和高效施工工艺,开发适宜大田作物、蔬菜生产的土地复垦配套农业基础设施技术,促进农田、林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服务功能的发挥。   靳强指出,水质的优劣与生态系统的好坏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和互为前提的关系。水质优良是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一,生态系统良好是实现长期、稳定优良水质的重要保障。但两者的地位并不完全对等,水质污染后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可较快地得到修复,而生态系统破坏后却需很长时期才能修复。目前汶川地震灾区地表水经检测似乎没有问题,但从专业角度看,地下水监测才是目前灾区水质污染监控的重点。为此,靳强认为:① 应加强土壤、地下水尤其是生活用水水源的水质检测,并需增加检测项目和检测频度;② 应采取易工程化的固定化技术,及早确定污染源并尽可能将污染限制于原发地,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③ 应采取有效的原位化学和生物氧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从土壤中去除目标污染物;④ 应对已造成污染的地下水,直接进行原位甚至异位处理;对仍未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源,启动适宜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苏青指出:① 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中应强化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加强河流河道、地下水水质、空气质量、次生环境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能力;② 卫生防疫、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应统一指挥、统筹规划、主次分明、科学治理,对环境危害大、影响范围广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优先治理;③ 灾区重建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加强地震自然灾害的风险区划研究,对地震断裂带的建筑物作出建设规划,或禁止、或限制、或提出强制抗震要求;④ 应维护生态安全,使生态环境指标成为灾区生产力布局的基础条件,将环境评价作为灾区规划、重建的基本依据;⑤ 应重视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环境风险,避免产业整体布局不当所可能造成的污染危害;⑥ 重视灾区生态的自身修复功能,避免二次破坏及急功近利行为。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华教授等在关于四川灾后重建城镇绿地规划和实施的意见的报告中指出,地震灾区出现了土层颠覆、混乱等现象,应科学处理震后废墟垃圾:① 对建筑废弃物要本着回收、利用的原则进行清理,为森林植被、绿化植物提供有一定营养和足够深度的土壤,保证植物正常生长;② 对无法及时清理的废弃物,应通过规划进行填埋,并做好填埋记录。填埋深度应在土层50 cm以下,在填埋土层上可种植根际较浅的灌木等植被;③ 适当使用适合植物生长的客土进行土壤置换,根据不同地段土壤的厚度、结构、质地、养分、pH等性状来确定适地、适树,并设计不同的品种栽植,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园林绿化。   鲍曙明建议:① 加强自然灾害的预测评估分析,建立基于现代科技的灾害信息评估分析体系与共享平台,促进合作研究,完善大众参与机制,提高防灾减灾、预测预报的决策水平,尽可能减低灾害损失;② 加强灾后的动态跟踪,强化灾后损失精确评估分析,鼓励大众参与灾后重建规划,提高灾后重建的科学水平;③ 加强灾区生态和环境的自然恢复,避免灾区重建造成二次破坏或实施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琨指出,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的经济功能。生态修复并不是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而是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生态修复应以整个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它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整体上的恢复与改善,要求人类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相应进行变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环境人口容量、更好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王如松指出,大地震考验了人与自然自生、共生、竞生、再生的能力,并提供了积累调查、试验、监测数据的宝贵机会和经验,为地震预测、灾害救援、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机遇和资料。重建规划应从民居、乡村、城镇、流域、区域等不同尺度考虑,结合自然规律、生态原理、生产生活实践经验,通过重建实现宜居、宜业、宜行,并使重建后的设施经得住各种自然灾害和风险。这就给政府部门及生态学家、建筑学家、工程学家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生态修复不仅包括自然生态修复,还包括城镇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修复。生态重建并不是要恢复到生态原状,而是一个促进生态适应、进化的过程。生态评价及修复重建须贯穿在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防灾减灾是科研人员、规划者、决策者、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因素,须加强中央和地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部门和系统、当前和长远等利益及关系的协调,通过政府、企业、民众、研究机构、媒体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百炼指出,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给震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其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掺杂有人为因素。中国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过去的发展中过于看重经济,有急功近利的一面,因此,重建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因一些近期的利益和单纯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灾后重建的紧迫问题和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资源的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灾区重建工作现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短时间、小范围内确定的重建规划,能否真正把生态环境、群众利益、当地现实和周边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科学、长远,这在目前恐怕还是一个疑问。灾后恢复重建应考虑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及生态环境,地域互助重建中应防止生搬硬套发展模式、盲目开发、重复建设、高污染企业转移等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他强调,制订重建方案时,应重视深入论证、科学规划、公众参与,在抓好近期重建的同时,要强化中长期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真正重视生态评价及修复工作,加强科学性、专业性引导,通过整体性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进行规划,按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科学地进行重建。 5 灾后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内涵及方法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科技导报》主编冯长根教授指出,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生态问题,大地震也把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科技力量凝聚在一起了,昭示各领域科学家共同关注防灾减灾问题。生态评估和灾后重建问题是社会公众、政府、科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其着眼点、立场、目标可能有差异,对待理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可能有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都希望能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纠正过去发展及建设中在生态规划上的考虑不周之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强调,科技界应集思广益,为灾区生态修复、乡镇重建作出较为清晰的目标判断,促进灾区重建工作科学、顺利、健康发展。   王益谦指出,灾后重建是整体性、全方位的,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产业、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根据能源、资源等基础条件,依据原有基础、产业集群等发展条件,沿着道路、河流布局是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但重建中应结合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程度、范围、潜在风险对工农业的布局进行重新评价及适当调整。灾后重建并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将震垮的建筑原地、原样修建起来,而应在更高的层面、用更新的理念重新对灾区进行规划建设。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应重视以下方面的问题:① 调整工业布局。汶川地震重灾区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化工行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重建规划应重视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的环境风险问题,充分考虑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污染物对大江大河、饮用水源地、集中居民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避免整体工业布局不当可能造成的污染事故风险;② 重视生态修复。有必要研究出台符合灾区实际,特别是符合受灾较重的区县实际情况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应侧重研究在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生态补偿问题,为全面建立受灾区县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方法和经验;③ 实施生态移民。鉴于灾区恶劣的生存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频繁的自然灾害、有限的环境容量、地震灾后家园毁坏,实施生态移民势在必行;应调节优化生态环境容量与人口经济布局的关系,对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生态环境问题、民族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织的地区,可通过实施生态移民,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及重建。   鲍曙明指出,人口迁移应与自然资源、社区资源、政府资源相结合及优化,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移民不能只考虑经济发展,还应考虑生态环境、资源存量、人口容量、生产条件、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问题。应根据地质地貌条件、生态环境特点、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的地点、范围及产业发展导向。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国际部副部长赵晓云指出,移民要考虑民族风俗、文化传统、生活观念、适应能力、年龄差异、教育条件、生态环境等问题,应使家庭经济、产业发展、社区文化、城镇重建有机结合。   苏青指出,应科学、理性地对待震后灾区的重建问题,应对灾区生态及生产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及时的评价,征集、整合社会公众关于重建的意见及建议,充分发挥灾区民众参与重建的力量和作用。灾后重建规划应注意当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移民问题应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以及当地民众的意愿和选择,避免采取简单划一的行政措施。对灾区群众的救助需要快速应急,而恢复重建则需要慎重远虑,生态保护地的恢复重建更应科学评估、审慎规划,可采取先专业再综合的评估办法,通过信息公开、程序公正、有效沟通、协调合作,加强地震、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协调联合,促进地方、部门、系统、研究机构间信息、资源及利益的共享,防止地方主义、部门主义,避免重建工作中的重复建设和投入的一窝蜂。   靳强指出,地震灾区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可利用以下方法修复:① 污染初期、污染源附近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可利用抽取-处理法集中处理;② 对固定污染物,可通过化学或生物渗透性反应墙处理;③ 对包气带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可利用空气注入-土壤气相抽提处理;④ 对浅层土壤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可采取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应重视研究水质修复与生态恢复的相互响应关系、土壤-水体系中污染物的迁移动力学规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控制和修复系统的优化等问题。   王文华等指出,绿地能美化城镇,还能带来生机和希望,易受灾地区绿地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可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灾后重建地区的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大片公共绿地要起到避震防灾作用,最大程度发挥绿地的社会服务和生态功能。绿地宏观规划中,绿地分布与人口分布应接近甚至重合,一定规模的住宅区要留出救命用地,在一定服务半径内应规划建造大型公共绿地或成片绿地,并将绿地连接形成廊道,通过采用乔灌草混交的种植方式,增大单位面积上的植物绿量,提升绿地的生态功能。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指出,森林在维持生态平衡、加强水土保持、提供动物栖息地、减缓灾害损失、促进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汶川地震灾区绝大部分是山区,林业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地震给森林及林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应重视森林灾害损失调查、评价,以生态建设为主来加强森林修复及林业灾后重建。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龚建华等在汶川地震抗灾应急现场信息实时获取与协同会商室研究的报告中指出,基于Java(J2SE和J2ME)、Apache Tomcat和Java 3D 、VRML软件,可设计公众参与式灾后重建协同平台,利用移动式协同虚拟会商室,通过多感知群体交互、数据组织与传输、协同过程共享、场景一致性维护、移动设备连接维持等,可促进灾害监测、评估及应急处置。该系统可帮助多方专家了解灾情及灾区需要并协同会商,从而给政府决策者提供直观的技术支持。   王如松指出,生态重建涉及到天人关系的反思,而目前在管理体制、技术、行为、认知这4方面都暴露出一定问题。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是复杂系统问题,在科学技术层面,须加强学科交叉、技术互补、系统运筹,在大尺度范围内对厂矿企业、水利设施、城乡选址、民居建造等规划进行生态、环境的战略评价,各地域、系统、部门、群体都应统筹考虑、科学决策,在重建中实现巧夺天工的效果。对生态问题的认知应防止宿命论的悲观主义、人类中心论的技术乐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通过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努力发挥自然界的修复及服务功能。   陈琨指出,对地震灾区生态评估应有积极方面、大范围的考虑。灾区重建与修复是在新的生态状况下取得新的平衡的问题,其着眼点不应只局限于汶川地震灾区,还应考虑全球变化及历史影响。生态问题的内涵很丰富、范围很大,包含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不能将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等同起来,环境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保护环境并不等于保护生态。政府部门应公布汶川地震灾区调查报告及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并为直接参加规划的专家与社会公众、专家组成员与非专家组成员、主流专家与非主流专家之间提供对话机会,促进科学界及公众参与重建规划的讨论及完善。生态学界应重视生态评价及修复问题,促进科技界、社会公众、决策机构真正、科学地认识生态问题,使生态调查研究的成果切实发挥作用。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 程学系 教授张慕圣指出,汶川地震造成众多建筑物倒塌,导致人员伤亡惨重,并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隐患,表明此次灾害是典型的土木工程灾害。灾后重建工作中,应加强水电工程、工矿企业、城乡建筑等的安全评估和生态评价,认真探究工程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影响,借鉴防灾减灾的历史经验及国际做法,通过工程学、生态学相结合,制定并优化民居、城镇、厂矿、交通等的建设规划和生态保护方案,促进建筑物重建正确、科学地选址、设计、施工、加固、维护,真正保障灾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生态化。 6 加强生态调查研究,发挥生态学功能   苏青指出,作为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高发国家,中国应有针对性地着力研究应对自然灾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重视灾害研究、监测、预警、处置等方面的科技储备,以便在灾害降临时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应重视生态调查、评价、修复问题的研究,加强生态系统的演替理论、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与响应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土壤、水体、大气和植被恢复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生态系统的组装与集成技术等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灾后生态重建顺利开展。   王如松指出,灾后规划及重建中,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城镇选址、产业重构都应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基础,须对生态环境进行详实、科学的调查,没有基础数据积累,就不可能提出符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   鲍曙明指出,应加强灾后损失的精确评估分析,掌握准确、实际的数据。目前,有关部门对震后灾区的很多基础情况尚未掌握,且缺乏基础扎实的评估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仓促开展灾后规划及重建,将可能存在很大问题。他呼吁,应建立基于现代科技的灾害信息的评估分析体系与共享平台,提高政府决策水平,促进灾害合作研究;应加强灾情、灾害的跟踪,推动分布式的信息共享和研究网络的建设。   赵晓云认为,在指导思想上,应扩大生态重建问题的视阈,结合国家的发展热点进行生态经济问题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学科建设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发挥生态学科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在研究方向上,应重视生态修复、生物修复的机理研究,促进生态修复、生物修复技术的高效发展及应用。   王如松指出,适应环境、开拓环境和生态环境整合是生态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汶川地震灾害给人类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人类在掌握这些生态科学方法上尚存在许多欠缺。人类生态包括灾害生态、疫病生态、自然生态、城镇生态等方面,这都是生态学要重点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其中,灾害生态主要指在极限条件下,个体和群体应急、避险、逃生、救助的生态问题;疫病生态主要指疾病、疫病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生态主要指水、土、气、矿等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影响;城镇生态包括建筑生态、交通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移民生态等问题。生态系统调查及评价的基础资料需要长期的积累,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生态环境的基础数据严重不足,许多流域尚没有详细生态系统调查数据,现有的生态环境数据尚不足以作为规划依据,而中国目前也缺少专门负责生态系统问题研究的部门。鉴于中国频发自然灾害的国情,国家在大部委功能调整方面应有所作为,应加大生态系统的调查投入,逐步建立、完善生态调查、评价的数据基础,切实提高生态评价的科学水平,真正发挥生态评价及修复在灾后重建中的基础作用。   冯长根对本期沙龙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通过学术沙龙的讨论、质疑、反驳,可培育争鸣、创新的学术风气;中国学界不太重视或不太习惯于学术讨论及争鸣,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科学家、技术专家、工程师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顺利发展。为此,他强调,中国科协长期致力于倡导学术争鸣的风气,《科技导报》也在努力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学术争鸣,激发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在大灾大难面前,科技界动员的规模相当大,都想利用专业知识为防灾减灾做出贡献,这种环境对产生新的概念、新的判断、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提供了需求和可能。他希望通过学术沙龙一类的争鸣,切实促进原创性、高层次科学思想的产生,促进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战略提升,促进中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7 结论   1)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功能及地位非常重要,强烈地震使震区的地形地貌、耕地水土、物种植被、工矿企业、农林作物等蒙受巨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2)生态综合评价及修复是灾区重建的前导与基础,生态评价可为生产自救、家园重建提供理论指导,生态修复及重建可为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有利于避免重建工作的盲目性、风险性。   3)生态评价包括地质状况、生态特点、资源存量、环境状况、城乡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生态修复及重建应结合地理、环境状况,利用自然及人工力量,保护原生态、修复受损生态、重塑人工生态。   4)灾后重建是生态、经济、社会、产业、基础设施等整体性、全方位的工程,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地方经济文化特色,通过科学引导、民主决策、统筹兼顾、逐步推进,在重建规划和重建实施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科学界应积极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有针对性地研究应对自然灾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并利用成熟技术促进灾区重建,真正发挥科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顒. 以地震科技工作者的眼光审视汶川大地震 . 科技导报,2008, 26(10): 3. Chen Y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0): 3. 陈运泰. 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长度 . 科技导报,2008, 26(10): 26~27. Chen Yun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0): 26~27. 陈广仁. 地震科学研究任重道远 . 科技导报,2008,26(10): 96~97. Chen Guangr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26(10): 96~97. 截至14日12时 汶川地震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7628次 . 新华网,2008-07-15. 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7人遇难 18341人失踪 . 中国新闻网,2008-07-11. 苏青,陈广仁. 汶川地震,不屈中国 . 科技导报,2008, 26(10): 8. Su Qing, Chen Guangr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0): 8. 乔建平,崔鹏,韦方强. 震后滑坡泥石流险情急待评估 . 科技导报,2008, 26(10): 10. Qiao Jianping, Cui Peng, Wei Fangq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0): 10. 姜建军,贾家麟. 严防地震次生灾害 . 科技导报,2008, 26(10): 10. Jiang Jianjun, Jia Jial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0): 10. 唐守正,盛炜彤,高建国,等. 加强地震灾后林业及生态恢复重建工作 . 科技导报,2008, 26(12): 10. Tang Shouzheng, Sheng Weitong, Gao Jiang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2): 10. 四川汶川等10个县市定为地震极重灾区 . 新京报,2008-07-13.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633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