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等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pony911 2009-3-19 13:17
邓和平 2009年03月17日12:48来源: 《学习时报》 制度出生产力,制度也出教育力和学术力。制度出生产力,这已经为我国三十年 改革开放 的伟大成就充分证实。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时滞,制度出教育力和学术力的振奋局面则没有在高等学校同步实现。可见,大学制度的创造性建构是我国教育创新和大学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它涉及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方式、效能及高等学校的活动目标、活动原则、活动程序和活动效能。   鉴此,就我国高校体制来看问题主要是:   第一,我国大学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个内外三权不分的高度集权体制,即:外部举办权、管理权和 监督 权三权合一;内部决策权、行政权和学术权的职责不分。由此造成大学千校一面,缺少特色和个性,不能真正体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意志。大学变成事实上的政府附属行政官僚机构,而不是按照教育和学术机构的逻辑发展。   第二,大学管理集权化、机构衙门化和职员官僚化,以及由三化必然带来的机构臃肿(叠床架屋)、队伍庞大、行政权力簪越学术权力及办学效率效益低下的现象。已经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如今我国高校拥有全世界所有大学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队伍。   第三,官本位的人事任用制度导向及其带来的官本位意识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而蔓延于高校。   一方面,大学之间竞相攀比行政级别,管理岗位与行政等级挂钩。在这种岗位设置激励机制下,某些学校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在任上较多地为实现自己的仕途发展积极谋划,而非为教育理想和学校发展尽心尽力,如此环境氛围难以产生教育家或职业型校长。   另一方面,教师待遇与官员等级衔接,兼职学者的身份异化和官僚意识增强。虽然大学也有教师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但其活动更多地是学校政务活动的延续或贯彻行政指令。由于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向行政权力倾斜,导致学者竞相进身入仕。大学学者教而优则仕,学者愿意放弃学术研究,走行政仕途发展之路,对学术队伍建设和学术事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中组部和人事部于2000年发文明确提出要逐步淡化、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但高等学校至今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体制改革尽管有了不小进步,但总体上涉及的多是一些外围问题,比如:一是围绕以减轻政府投资压力的经济创收机制改革,像教育收费、后勤社会化、大学城建设之类的;二是面向普通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像教师聘任制度、工资分配与业绩考核制度等等,这些改革固然也很重要,但带有根本性的管理体制,尤其是高校的领导体制改革并未涉及。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大学制度建设之所以特别困难,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观念的惯性思维路径。   中国大学和世界各国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竞争。在2006年国际《财富》论坛上,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发言指出,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他的观点充分表明了制度建设之于大学可持续发展及其培养创新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高校体制改革及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目标的实现,国家提供新鲜的制度资源或宽松的制度创新环境相当重要,没有这一环节,高校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相对于过去强调大学发展的资金、人员、设备等要素改善而言,改变传统制度低效率运作对大学发展的制动状况,无疑是促进大学发展和学术创新的关键点。   世界大学发达史表明,大学发展既取决于政府和社会为大学提供怎样的资源和制度环境,又取决于大学自身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我创造制度资源的条件和能力,两者的失衡必然影响到大学发展。因此,改变执政方式,理顺教育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围绕大学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当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个人分类: 文摘|34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芝加哥大学的理念
hhanb 2009-3-18 08:03
芝加哥大学的理念 《芝加哥大学的理念》一书汇集了芝加哥大学自 1891 年建校伊始至 1975 年前后 8 位校长的演讲稿。全书共分 6 章编排,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第一章:古老信念的捍卫者大学理念;第二章:一千多名王牌教师教师的作用至高无上;第三章:天之骄子。 芝加哥大学的理念贯通于学校的历史,可以说是连续的和不断完善的。基本理念从一开始就明确地摆在那儿,被列入大学章程之中,这样也就确保了它的连贯性和持久性。总的来讲,芝加哥大学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学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知识和追求真理。 其次,科研是教育发展的源泉。 再次,创造性的科学素养教育才是大学教育的真谛。 最后,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是办学原则。 学问两字可以分开来讲,一是学,二是问,学与问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学问就是为了探寻未知而求学,就是为了追求真理而问。 芝加哥大学第三任校长伯顿认为,大学代表着学问,这是大学最基本的特征。因此,他语重心长地寄予语青年学生:在这个代表学问,代表和谐人生,代表对个体的尊重,代表团队精神的培育,代表品质和宗教的大学里我希望你们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会令你的人生更华美,更成熟,更深刻。 第四任校长梅森认为,芝加哥大学的职责就是追求真理,并为探求真理而培养人才。于是芝加哥大学的校歌就有这样的歌词:她无比热爱她的孩子,她不仅热爱真理更尊重真理。这就是学问的灵魂,就是芝加哥大学的灵魂。 把追求知识和追求真理作为基本理念,就是科研立校、就是把科研当成是教育发展的源泉。因为一流的大学教育既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承更是对未知的探索,科研就是一流大学的生命线。这是第二任校长贾德森的观点。 以科研为教育发展的源泉,就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因为科学素养包含了探索未知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与要素。第六任校长金伯顿就非常重视科学素养教育,他认为,所谓科学的好奇心,就是科学热情,它本身就是目的。此外,他还主张,科学从本质上是批判性的,是在不断地质疑中探求真理的。 伯顿也认为,追求学问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第四任校长梅森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受好奇心驱使的教授,他对研究乔臾的一篇文本非常好奇,于是就写信给校长请求支持,结果校长非常开明。梅森校长认为,这样做既符合芝加哥大学的理念,也是促成新的知识产生的有效途径,没有不支持的道理啊。梅森校长并没有借故一篇文本有什么好好奇的,而对这位教授的好奇心浇一头凉水。 最后一点要说的就是芝加哥大学办学的最高原则,也是上述目标得以实现的制度和文化保障,就是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芝加哥大学在建校初期就站在了大学教育的制高点。首任校长哈珀坚持一所大学,要证明它的价值,必须做思想的倡导者,这就要给予全体师生以充分的自由,从而焕发巨大的创造性。第二任校长贾德森进一步指出,大学要包容各种思想,网罗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他总结出的芝加哥大学的特征就是自由精神。 因此,这才有了第五任校长哈钦斯在《教育的探索精神》一文中所炫耀的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的独立宣言: 芝加哥大学的探索是自由的。因为这所大学有自主性。从一开始它就不受州政府或者市政府的支配。从一开始它对学校的成员就没有宗教信仰的限制这所大学的章程赋予了大学独立性。学校的董事、教员以及管理层的态度都是不受任何约束的。哈珀(首任校长)先生从一开始就不允许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怀疑:只要他还是这所大学的校长,他就不允许干涉思想、言论或者教学的自由 目前的教育规划又一次证明了学校崇尚独立自主。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学术领域里探索。没有人要强加给他们任何东西。学生从一入学就结束了被动学习而开始主动获取知识。他的教育依靠他自己。他不必接受他的教授的观点或者遵从任何社会的、宗教的或者政治的信条。这所大学相信独立自主对于个体自身是重要的,也相信它对别人也同样重要。 芝加哥大学在建校伊始就摆出了极为鲜明的独立自主架势,以至于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一种谁也无权干涉的姿态。或许正因为有了这一点,她的桀骜不训,她的与众不同,她鲜明的特色,都来源于她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正是需要我们大力学习的地方.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耐人寻味
热度 1 陈龙珠 2009-3-7 11:54
近日在网上读到一则小故事 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 ( http://www.cnblogs.com/wanghao72214/archive/2009/02/14/1390716.html ):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好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 这则小故事咋一看,既有解决实际问题可不必杀鸡用牛刀之哲理,但似乎也含现在读很多的书没用之暗示。对于后者这类思想,似在当今社会颇为流行,尤其对农家子弟,不少已以现在花钱、借钱读书而在毕业时又难以找到好工作和挣到大钱为由,放弃了追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记得20年前深圳建机场时,对飞行跑道下的软土如何处理以控制其长期沉降,有提出排水堆载预压方案的,也有挖土换填的。针对这个机场场地下卧基岩埋深较小的情况,挖土换填在技术上相对更有把握(那里的土软得我站着摇晃几下双腿就逐渐深陷其中的),造价上也能承受,因而它是合理和可行的。但是挖土换填方法在深厚软土地区,如温州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就行不通了。这时,以往未深入研究过饱和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并具有类似实际工程经验的单位和人员,要想投标获胜且成功地做好工程,估计就很难了。 对上述小故事,有人提出若生产线缺陷不是导致空皂盒而是装入盒中肥皂的重量不足的话,小工提出的台风扇吹风的方法估计就难以凑效,博士后提出的检测系统更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从与境内外熟人间的闲谈中可以感到存在一种值得关注的差别:在境外的,面对金融危机下不满意的薪水和职位,选择自己觉得以后需要的领域,回到学校去读书充电;但在境内的,听到更多的是现在读书有啥用,到社会上想办法挣钱才是正道。 欧美这轮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于低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企业。在尽量抵御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短期过大冲击的同时,我国下决心改造产业结构以提高今后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性,应该倍加重视并要有紧迫感。从这一点来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长期发展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犹如当年苏联解体、美国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为我国带来上一轮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12853 次阅读|9 个评论
看来我的观点和刘道玉不谋而合
chenxu 2009-3-4 20:26
昨日,在处女贴上,喊了应该将中国的博士导师砍掉一半,今天在网上看到武大老校长刘道玉直陈高等教育十症,转发一下,从老教授到博士生都已经看到中国教育的弊端,怎么那些当权者就无视之呢? 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中国高等教育出了问题。什么问题?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先生说:大学的问题七天七夜也谈不完。依我看,中国大学的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 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都看到了,就是教育领导当局看不到。这验证了一句古谚: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愿为教育领导当局解谜,希望他们听进些逆耳忠言,并付诸整改行动。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合并,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操大办的序幕。近20年内,高教领域里发生了太多事件,例如大学合并,教育产业化,建设一流大学,本科高速扩招,研究生数量急剧膨胀,专升本,学院改名,学术造假,教学假评估,建大学城运动,大学圈地远动和建设豪华校园等。 值得肯定的是,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取得了进步,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办学条件也有改善。到2007年,大学生在校生已达2700万,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部分省市已步入普及化的阶段。 但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越演越烈,大学中的铺张浪费严重,债务累累,官本位越来越严重 历史经验表明,凡是一次高速大发展或大破坏之后,一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这符合事物螺旋式发展的规律。可是,近20年的高等教育一直以火箭的速度上升,从没有进行过调整或整顿,根本谈不上巩固和提高。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提出整顿高等教育的十意见书,真诚希望国家高层做出决定,对高等教育进行一次彻底整顿。 一、废除自学考试制度 极而言之,自学考试已成为通向大专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学方式自古就有,但是把它正式作为获取大学文凭的制度,是从1978年后才开始的。它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那时大学生毛入学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1.4%,不少省市还低于1%。扩大招生,又受到校舍等教学资源的掣肘。于是,自学考试被当作统一高考之外,另一条获得大专文凭的渠道 自学考试于1981年开始试点,1983年全面推广,直至发展到被称为中国的第一考。三十年来,累计4800万人参考,850万人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凭。无可否认,在当时大学入学率很低的情况下,自学考试满足了很多人求学的愿望,其中不乏有真正的成才者,它的历史功绩应当肯定。 但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非昔比,全国平均大学入学率已超过23%,不少省市已达到高教普及阶段,广东省2009年将达到78%。有鉴于此,我认为高等自学考试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似应取消这种制度,具体原因有三:一是自2006年开始,自学考试连年减少,逐渐出现了萎缩现象。二是自学考试仍然沿袭了普通学历教育,助长了唯学历论,除具有学历统计的意义外,并不能达到真正提高人们技术和能力的目的。而且,许多人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完全不搭界,什么容易就拿什么文凭,造成了某些文凭泛滥。三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舞弊现象严重,文凭水分很大。有人甚至极而言之,自学考试是通向大专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总之,取消自学考试制度,是整肃高等教育学风的需要,是严格大学文凭标准、净化人才市场的需要。 二、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 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官员和老板考博拿学位,一路绿灯 本来,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实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这是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则,直到1980年代末,我国也依然恪守着这个宗旨。 到了1990年代初,研究生急剧膨胀,官员和老板也涌进了校园争戴博士帽。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官员和老板考博是一路绿灯。为数不少的老板和官员,既不上课又不做实验或查阅文献,怎么能够达到博士水准的要求?有不少老板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可见我国博士学位的含水量多么大!在职博士生已经异化和玷污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他们用不菲的学费买博士帽,而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是典型的权钱交易。 鉴于我国在职研究生太滥,必须大力进行整顿。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除了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以外,一律不准再从社会上招收在职研究生。 必须按照大学的功能定位,重新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点的资格。属于纯粹教学型的普通大学,不允许招收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型的大学,只能招收硕士研究生;只有少部分研究型的大学,才能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而且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只能招收1至2名研究生。 博士学位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许多大学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把它当作一种荣誉和身份,当作升官或求职的砝码。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变味,以至出现了烹饪博士。目前,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拥有世界最好和最多研究型大学的美国,只有253所。 三、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等,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不少大学的博士学位授予点,是用搞运动的方法,靠公关和打攻坚战,用高薪挖院士而获得的。有的甚至请省市的领导出面公关。一旦获得了博士点零的突破,就大肆宣传,开庆祝大会,奖励有关人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由于采取了这些不正当手段,某些新建的城市大学也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点几乎覆盖了大学的所有专业。因此,必须对我国大学学位授予点进行整顿,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所和工业部门的应用研究所,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并且要保持长期的稳定,不允许普通大学乱串位,也绝不允许任何大学再搞所谓博士点零的突破攻坚战。 四、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独立学院名不副实,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 1995年民办四川电影艺术进修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四川师范大学电影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到2008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6所,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 一般来说,办二级学院的大多都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甚至有的重点大学办了两所二级学院。其实,无论是叫二级学院或是独立学院,都名不副实,说它是二级学院,又不隶属于大学,说它是独立的吧,又受制于母体大学。说白了,它们的产生是利益均沾的结果,是不伦不类的怪胎,而绝非像教育部负责人所说的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大学的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重点大学决不能做这种降格以求的事,必须尽快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五、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 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 成人教育发源于英国,它是适应英国的产业革命需要而诞生的,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英国被誉为继续教育之乡,对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曾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成人教育始于20世纪初,以成人简易识字为对象。近一个世纪,虽然形式不断变化,基本上还是体现了成人的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各大学相继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但并没以成人为教育对象。实际上是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然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体现的是文凭至上。因此,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既干扰了重点大学的职能,又没有履行成人教育真正的职责,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必须进行整顿或调整。具体做法是,把现在大学中的成人教育学院与大学脱钩,通过调整和合并,按地区或省市建立若干所独立的成人职业学院或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这类学院不能担负普通大学学历教育,只能进行职业或职业更新再培训的教育。这绝非普通大学的教师所能胜任,设置职业性的专业,要由具有真正职业专长的内行担任教师,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的特点。 六、停止大学办分校 办分校,往往是商业炒作,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 1960年代,在备战的形势下,不少大学都办了分校,实践证明都是不成功的。虽然国外某些大学也有分校,但它们都完全独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各分校。 自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些大学又办起了跨地区的分校,有的甚至从东北办到了东南沿海。更有甚者,连北京的某名牌大学的附属中学,也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多所分校。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商业炒作行为,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例如,珠海市与某大学签订了一个协议,提供五千多亩土地无偿地给该校使用,大学就可以利用这些土地招生赚钱。这种做法就是变相的教育产业化,一定要制止。 七、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 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 重点大学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试办一个科技开发园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多,多则必滥。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如果不是做秀,就是有意浮夸,浪费国家资源是犯罪行为。 有的大学到处建立研究院,在全国建七八个。顾名思义,研究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要有研究实验室,配备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承担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现在某些大学在各地建立的研究院是什么货色?据我所知,是依托各地的校友会挂个研究院的牌子,基本上是培训和卖文凭赚钱,或者就是学校的接待站。这种做法,不仅玷污了研究院的名声,而且助长某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八、实行教授定编制 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 目前,大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近亲繁殖。不少大学存在三代或四代同堂的情况,严重妨碍了教师之间民主、平等讨论和争鸣学术问题的风气,窒息了创造精神;二是教授职称评定严重失范,致使不少教授名实不符。在1950年代,大学中的教授多是博学多识的学者,无论是人文或是自然科学的教授,掌握多门外语,通晓诗词歌赋,有的甚至具有琴棋书画的专长。他们备受人们的尊重,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可是,现在大多数教授,学历不全,知识面狭窄,治学不严,人文素质低下,丧失了对学生的魅力。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为数不少的人,只求表面上的学历、学位、衔头,不下真功夫做学问,落得了名高实秕糠的结果。二是大学之间相互攀比,看谁的教授多、博导多,只追求数量,导致不少人滥竽充数。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这方面,那些拥有教授和博导资格评审权的重点大学,更显得浮躁和浮夸,没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有鉴于此,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实行首席教授制或定编制,不允许无限量地晋升教授。近传闻,教育部准备取消教授职称,实行教师13等级制。这并不能解决滥竽充数的问题,只不过是以级别代替职称而已。同时,教授职称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取消教授职称不利于国际交流。在1950年代,大学里的一级或二级教授是稀有元素,可是现在某些大学的正副书记和正副校长一二十号人都是一级或二级教授了,有的甚至是一天书也没教过的职业政工干部,官本位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九、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剽窃抄袭见光死 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 近年来,几乎每个重点大学都发生过教授剽窃、抄袭事件,其中有校长、院士、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等。多数大学做出了严肃的处理,但也有的大学不了了之,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态度。有个别的大学,明明存在教授剽窃问题,不仅不处理,反而借助媒体吹嘘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虽然公开学术造假是个别的,但学风浮躁和浮夸却很普遍,至于假项目、假论证、造假论文、答辩走过场更常见了。我国的学术论文连年攀升,据说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了,但有多少原创性的成果?为什么我国至今没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所有一级学科的世界大奖也仍然还是零呢?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出版社和学报,任何人都可以出书,有多少有价值?有人批评说,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因此,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这有利树立严谨的学风,以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 十、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 大少爷作风流行,谁都配车,装修一味向公司老板看齐,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我国大学2500亿的债务是怎样造成的?不客气地说,就是由贪大求全、追赶时髦和大建楼堂馆所造成,铺张浪费也是重要原因,只是大学当局不愿承认。一些大学,建五星宾馆、豪华校门、观光电梯等,被媒体逐一曝光。原有的楼房可以使用,也要建新的,一些系科本可以共用一栋楼房,非要单独建大楼,地下停车场、娱乐设施还一应俱全。不仅副部级的书记、校长配专车,而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也配了专车,甚至连已退休的副部级的书记、校长仍然配专车,一些部处长明不配暗配,公车私用是普遍的现象。现在,不仅校级干部有豪华的办公室,而且处长、科长的办公室也装修得富丽堂皇,一味向公司的老板看齐。虽然办公条件大上档次,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为了遏制大学的铺张浪费现象,应当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大学的拨款、经费开支、建设项目、享受的待遇等进行严格监督,对违章者应追究其责任。 整顿高等教育绝非以上十个方面,但这些是最主要的,抓住了这些方面,就可以提纲挈领地带动各方面的整顿。要巩固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准,必须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排除万难,把整顿工作进行到底!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0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刘道玉
luoyunbiao 2009-2-27 16:18
转载自【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24467/0 中国高等教育出了问题。什么问题?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先生说:大学的问题七天七夜也谈不完。依我看,中国大学的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 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都看到了,就是教育领导当局看不到。这验证了一句古谚: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愿为教育领导当局解谜,希望他们听进些逆耳忠言,并付诸整改行动。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合并,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操大办的序幕。近20年内,高教领域里发生了太多事件,例如大学合并,教育产业化,建设一流大学,本科高速扩招,研究生数量急剧膨胀,专升本,学院改名,学术造假,教学假评估,建大学城运动,大学圈地远动和建设豪华校园等。 值得肯定的是,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取得了进步,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办学条件也有改善。到2007年,大学生在校生已达2700万,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部分省市已步入普及化的阶段。 但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越演越烈,大学中的铺张浪费严重,债务累累,官本位越来越严重 历史经验表明,凡是一次高速大发展或大破坏之后,一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这符合事物螺旋式发展的规律。可是,近20年的高等教育一直以火箭的 速度上升,从没有进行过调整或整顿,根本谈不上巩固和提高。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提出整顿高等教育的十意见书,真诚希望国家高层做出决定,对高等教育 进行一次彻底整顿。 废除自学考试制度 极而言之,自学考试已成为通向大专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学方式自古就有,但是把它正式作为获取大学文凭的制度,是从1978年后才开始的。它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那时大学生毛入学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 1.4%,不少省市还低于1%。扩大招生,又受到校舍等教学资源的掣肘。于是,自学考试被当作统一高考之外,另一条获得大专文凭的渠道 自学考试于1981年开始试点,1983年全面推广,直至发展到被称为中国的第一考。三十年来,累计4800万人参考,850万人获得大专以上 的文凭。无可否认,在当时大学入学率很低的情况下,自学考试满足了很多人求学的愿望,其中不乏有真正的成才者,它的历史功绩应当肯定。 但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非昔比,全国平均大学入学率已超过23%,不少省市已达到高教普及阶段,广东省2009年将达到78%。有鉴于 此,我认为高等自学考试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似应取消这种制度,具体原因有三:一是自2006年开始,自学考试连年减少,逐渐出现了萎缩现象。二是自学考 试仍然沿袭了普通学历教育,助长了唯学历论,除具有学历统计的意义外,并不能达到真正提高人们技术和能力的目的。而且,许多人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完全不搭 界,什么容易就拿什么文凭,造成了某些文凭泛滥。三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舞弊现象严重,文凭水分很大。有人甚至极而言之,自学考试是通向大专学历文凭 的走私通道。总之,取消自学考试制度,是整肃高等教育学风的需要,是严格大学文凭标准、净化人才市场的需要。 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 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官员和老板考博拿学位,一路绿灯 本来,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实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这是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则,直到1980年代末,我国也依然恪守着这个宗旨。 到了1990年代初,研究生急剧膨胀,官员和老板也涌进了校园争戴博士帽。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官 员和老板考博是一路绿灯。为数不少的老板和官员,既不上课又不做实验或查阅文献,怎么能够达到博士水准的要求?有不少老板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可见我国 博士学位的含水量多么大!在职博士生已经异化和玷污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他们用不菲的学费买博士帽,而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是典型的权钱交易。 鉴于我国在职研究生太滥,必须大力进行整顿。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 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除了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以外,一律不准再从社会上招收 在职研究生。 必须按照大学的功能定位,重新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点的资格。属于纯粹教学型的普通大学,不允许招收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型的大学,只能招收硕士研究生;只有少部分研究型的大学,才能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而且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只能招收1至2名研究生。 博士学位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许多大学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把它当作一种荣誉和身份,当作升官或求职的 砝码。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变味,以至出现了烹饪博士。目前,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拥有世界最好和最多研究型大学的美国,只有253所。 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等,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不少大学的博士学位授予点,是用搞运动的方法,靠公关和打攻坚战,用高薪挖院士而获得的。有的甚至请省市的领导出面公关。一旦获得了博士点零的突 破,就大肆宣传,开庆祝大会,奖励有关人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由于采取了这些不正当手段,某些新建的城市大学也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点几乎覆盖 了大学的所有专业。因此,必须对我国大学学位授予点进行整顿,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所和工业部门的应用研究所,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 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并且要保持长期的稳定,不允许普通大学乱串位,也绝不允许任何大学再搞所谓博士点零 的突破攻坚战。 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独立学院名不副实,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 1995年民办四川电影艺术进修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四川师范大学电影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到2008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6所,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 一般来说,办二级学院的大多都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甚至有的重点大学办了两所二级学院。其实,无论是叫二级学院或是独立学院,都名不副实, 说它是二级学院,又不隶属于大学,说它是独立的吧,又受制于母体大学。说白了,它们的产生是利益均沾的结果,是不伦不类的怪胎,而绝非像教育部负责人所说 的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大学的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重点大学决不能做这 种降格以求的事,必须尽快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 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 成人教育发源于英国,它是适应英国的产业革命需要而诞生的,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英国被誉为继续教育之乡,对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曾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成人教育始于20世纪初,以成人简易识字为对象。近一个世纪,虽然形式不断变化,基本上还是体现了成人的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 各大学相继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但并没以成人为教育对象。实际上是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然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体现的是文凭 至上。因此,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既干扰了重点大学的职能,又没有履行成人教育真正的职责,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必须进行整顿或调整。具体做法是,把现在大学中的成人教育学院与大学脱钩,通过调整和合并,按地区或省市建立若干所独 立的成人职业学院或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这类学院不能担负普通大学学历教育,只能进行职业或职业更新再培训的教育。这绝非普通大学的教师所能胜任,设置职业 性的专业,要由具有真正职业专长的内行担任教师,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的特点。 停止大学办分校 办分校,往往是商业炒作,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 1960年代,在备战的形势下,不少大学都办了分校,实践证明都是不成功的。虽然国外某些大学也有分校,但它们都完全独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各分校。 自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些大学又办起了跨地区的分校,有的甚至从东北办到了东南沿海。更有甚者,连北京的某名牌大学的附属中学,也 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多所分校。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商业炒作行为,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例如,珠海市与某大学签 订了一个协议,提供五千多亩土地无偿地给该校使用,大学就可以利用这些土地招生赚钱。这种做法就是变相的教育产业化,一定要制止。 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 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 重点大学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试办一个科技开发园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多,多则必滥。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如果不是做秀,就是有意浮夸,浪费国家资源是犯罪行为。 有的大学到处建立研究院,在全国建七八个。顾名思义,研究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要有研究实验室,配备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承担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 务。现在某些大学在各地建立的研究院是什么货色?据我所知,是依托各地的校友会挂个研究院的牌子,基本上是培训和卖文凭赚钱,或者就是学校的接待站。这种 做法,不仅玷污了研究院的名声,而且助长某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实行教授定编制 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 目前,大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近亲繁殖。不少大学存在三代或四代同堂的情况,严重妨碍了教师之间民主、平等讨论和争鸣学术问题的风气, 窒息了创造精神;二是教授职称评定严重失范,致使不少教授名实不符。在1950年代,大学中的教授多是博学多识的学者,无论是人文或是自然科学的教授,掌 握多门外语,通晓诗词歌赋,有的甚至具有琴棋书画的专长。他们备受人们的尊重,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可是,现在大多数教授,学历不全,知识面狭窄,治学不 严,人文素质低下,丧失了对学生的魅力。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为数不少的人,只求表面上的学历、学位、衔头,不下真功夫做学问,落得了名高实秕糠的结果。二是大学之间相互攀 比,看谁的教授多、博导多,只追求数量,导致不少人滥竽充数。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 这方面,那些拥有教授和博导资格评审权的重点大学,更显得浮躁和浮夸,没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有鉴于此,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实行首席教授制或定编制,不允许无限量地晋升教授。近传闻,教育部准备取消教授职称,实行教师13等级制。这并 不能解决滥竽充数的问题,只不过是以级别代替职称而已。同时,教授职称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取消教授职称不利于国际交流。在1950年代,大学里的一级或 二级教授是稀有元素,可是现在某些大学的正副书记和正副校长一二十号人都是一级或二级教授了,有的甚至是一天书也没教过的职业政工干部,官本位竟然到 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剽窃抄袭见光死 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 近年来,几乎每个重点大学都发生过教授剽窃、抄袭事件,其中有校长、院士、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等。多数大学做出了严肃的处理,但也有的大 学不了了之,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态度。有个别的大学,明明存在教授剽窃问题,不仅不处理,反而借助媒体吹嘘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虽然公开学术造假是个别的,但学风浮躁和浮夸却很普遍,至于假项目、假论证、造假论文、答辩走过场更常见了。我国的学术论文连年攀升, 据说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了,但有多少原创性的成果?为什么我国至今没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所有一级学科的世界大奖也仍然还是零呢?现在几乎每 个大学都有出版社和学报,任何人都可以出书,有多少有价值?有人批评说,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因此,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 大学出版社和学报,这有利树立严谨的学风,以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 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 大少爷作风流行,谁都配车,装修一味向公司老板看齐,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我国大学2500亿的债务是怎样造成的?不客气地说,就是由贪大求全、追赶时髦和大建楼堂馆所造成,铺张浪费也是重要原因,只是大学当局不愿承认。 一些大学,建五星宾馆、豪华校门、观光电梯等,被媒体逐一曝光。原有的楼房可以使用,也要建新的,一些系科本可以共用一栋楼房,非要单独建大楼,地下停车 场、娱乐设施还一应俱全。不仅副部级的书记、校长配专车,而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也配了专车,甚至连已退休的副部级的书记、校长仍然配专车,一些部 处长明不配暗配,公车私用是普遍的现象。现在,不仅校级干部有豪华的办公室,而且处长、科长的办公室也装修得富丽堂皇,一味向公司的老板看齐。虽然办公条 件大上档次,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为了遏制大学的铺张浪费现象,应当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大学的拨款、经费开支、建设项目、享受的待遇等进行严格监督,对违章者应追究其责任。 整顿高等教育绝非以上十个方面,但这些是最主要的,抓住了这些方面,就可以提纲挈领地带动各方面的整顿。要巩固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准,必须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排除万难,把整顿工作进行到底!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板班进名校作何感想
hhanb 2009-2-25 16:51
老板班进名校作何感想 据科学网消息, 北大否认奢侈品班敛财说,专家质问牛津哈佛办不办这种班。不管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开办的时尚与奢侈品管理培训课程是否与天价学费结缘,不争的事实是一批明星大腕还是得意地成了一名北大学员。科学网最新消息说,日前清华与北大分别因高价总裁培训班而惹上了官司。不管两校有关方面再怎么瞥清,老板班无法与两所名校完全脱离干系,更何况其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诱惑。 笔者早就听朋友说,花数万元读过类似的名校培训班,只是这种名校争相开办老板班呈日趋扩大的趋势。我们以为即便是像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向勇副院长所说的那样,北大真的赚不了多少钱。这倒是其次,问题是当下愈演愈烈的名校老板班、大腕班,不论是走在名校园,还是浏览各大网站,或者是阅读报刊,名校办班的广告随处都可以进入你我的眼帘。对此老百姓作何感想? 感想一,名校名利场效应正在急剧放大。 科学网说:歌手金海心 10 月刚上了奢侈品班的三天课,她觉得收获颇丰:女人不要爱奢侈,但应该对奢侈品有所了解,为什么名牌那么贵,道理何在,了解它的来源历史还是很有收益的。这样和圈内朋友聊起天来,也有东西说了。而她的奢侈品班同学李宗瀚就说得很坦率了,他说,那毕竟是北大办的班,可以拿到北大的毕业证,想想都值。 这是一种典型的明星大腕与名校实现双赢真实心态的写照。 本来就有让人追捧的演艺才华,加上学问的装点更有了炫耀的资本。无论是对奢侈品说出个道道来,还是拿一张北大的证书都物有所值。 还有就是某些官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取得名校求学的机会,摇身一变就有了某某名校的身份,而且学位还不低,官学联姻成了一景。难怪如今的官员中真假博士一大堆。更为荒唐的是,有的领导忙的分身乏术,只好派自己的外脑秘书代劳,于是听说有内部纪律规定,要加强领导听课考勤。求学到了这个份上,早已变味了,可仍有名校乐此不疲,就有点让人怀疑是否是在向权势献媚。 当然,金钱也可以轻松换取学问,学术与金钱在不知不觉中捆绑在一起。学问染上了金钱铜臭,其味还能清纯芳香吗? 感想二,大学扩招师资紧缺,何来人手紧锣密鼓地办班。打开新浪网主页,页面上醒目地排列着:北大企业家财务总监班,北大经理人班 / 国学班,北大营销总监班,北大金融投资高端课程,北大人力资源总监班,北大私募班,北大总裁研修金牌班等。如此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要不要耗费北大极为宝贵的师资资源,要不要挤占正常教学所需而且已经非常紧缺的各种硬件资源。如果要的话,会不会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感想三,牛津哈佛办不办这样的班。笔者手头没有相关的调查资料,可以证明牛津哈佛就一定没有办这样的班。但据有关报道看,国外的名校绝对是以本科教学为根基的,他们的许多课程都是面向社会开放,甚至连叫花子都可以进去听课。其实北大也曾这么做过,后来又给取消了。 感想四,如此这般会不会影响名校的名声。对此著名社会学学者顾骏分析说北大名次的下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是学术成果变少了,还是开的这类培训班还不够多。 当然,我也无法得出结论说,北大排名的下降,一定与办老板班有关。但几位北大中 文系 教授的说法却不能不让人信服。 11 月 5 日 《中华读书报》分别刊登了北大中文系几位知名教授的博雅清谈,笔者读后发现一个惊人一致的地方就是他们都对校园老板班、名利场现象感到忧心。 针对北大校园里满眼是各种老板班招生的横幅和招贴, 乐黛云 教授指出:北大到底是办什么,你到底是以什么为核心,你对学生能花多少心力呢?你的重心放在什么地方呢? 谢冕 教授也注意到了校园老板班现象甚嚣尘上的样子:一天一个标语,什么董事长、高端什么的,多得很。 温儒敏 教授则对市场现象在校园的曼延感到焦虑,一个学校里如果市场化了,教员的贫富差距太大,老师难免都去想办法创收,势必败坏校风,影响学问,也影响学生的成长。 说到这里,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几位北大中 文系 教授,之所以热衷于博雅清谈,既是对这种校园功利风气的不满,也是对其做出的无声抗争。也因此, 陈平原 教授才发出这样的感言:不想再对目前中国大学的状态指手画脚,只希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让同事有兴趣、有心情坐下来,不计功利地畅谈学问、探索真理既超越柴米油盐、也超越论文和课题、那是我们举办博雅清谈的最大愿望。 看来,校园名利场化势必败坏校风和学风,因为他首先扰乱了宁静的学术氛围,进而影响到广大师生教学研究的心境,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办学水平的下降。即将退休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的办学章法之一是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没有做什么。把该做的做好,把份内的事做好,科大这些年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可分明就有那么一些名校偏偏是大张旗鼓地做不该做的,校园都快成名利场了,相反最该做的事却没有做好。老百姓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14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等教育反思
fzx 2009-2-23 09:10
曾几何时,大学,大学生,能考上大学那是多么的神圣和向往,特别在象我们这样的贫苦甲天下的定西的孩子,是典型的放养娶媳妇生孩子放养的生活模式,到目前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模式,是二牛抬犁的耕作模式,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播种方式,那里的农民辛苦,那里的孩子辛苦,那里的教育更辛苦,我的二哥没有园大学梦,至今在小学教书,是代课教师,每月60元人民币,已经干了20多年了,他的时代,他的大好青春就这样奉献了,可他还在默默的奉献着,等着国家的政策。二哥求学的年代是黑色七月的年代,高考预选,没有预选上的自然淘汰了,国家实行精英教育。1996年,国家本科生扩招,96万,我上学了,读了大学。很荣幸从山沟了出来了,我想着为父母的辛苦,在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学习,大学的日子很是枯燥,繁重的学习任务一点不比高中轻松。大学就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毕业了,2000年,研究生又是扩招,2003年硕士毕业了,觉得很是辛苦。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选择了工作,来到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个人分类: 随笔|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主招生的意义不可抵估
hhanb 2009-2-20 07:46
自主招生的意义不可抵估 日前 2009 年自主招生正在各地展开,从上海传来的消息看自主招生释放出的利好不断,无论是高校、中学,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对自主招生寄予厚望,媒体也对自主招生所引发的社会效应给予肯定和积极评价。尽管自主招生还有待完善,甚至还有不少非议,但总的来看,自主招生的意义不可低估。 笔者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都在关注高考改革的一举一动,也切身感受到这些年来高考改革的起起伏伏。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少为高考伤过脑筋,也想了许多办法,出台了许多扶持素质教育的政策举措,可是收效都不好。比如曾被人们普遍看好的春季招生制度,还有这些年各地陆续推出的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始终没能撼动应试教育这个不倒翁。倒是自主招生制度的推出,正在扭转这种被动的高考改革局面,自主招生已经在局部对应试教育构成了挑战。比如上海的自主招生正在展现勃勃生机,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上彻底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用《文汇报》编者的话说就是:高校自主招生获得的社会关注程度绝不亚于高考,同时它对高中教学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首先,自主招生是一定意义上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体现,而统考统招则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独立办学的权利。众所周知生源是一所大学的生命线,也是大学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没有好的生源想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要招到好的生源,自主招生就是必由之路。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秦绍德 ,已经连续四年抓自主招生工作,他认为大学的目标是希望有自主选拔人才、自主培养人才的自主权,而自主招生正是这样的尝试,今后类似的权利下放还应该再多点,高等教育才可能上质量上水平。 其次,自主招生有利于在中学推行素质教育,从而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独霸天下的格局。 以上海为例,自主招生已经在一些重点中学掀起涟漪。过去那些受学校推崇的 考王们未必能在自主招生面前一帆风顺;相反,那些兴趣广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则成为各名校争抢的香饽饽这样一来就用现实的力量,把基础教育导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海交大附中的蒋老师就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基础性的命题原则,对中学实施通识教育,鼓励优秀学生多阅读感悟、多注意平时的积累、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具有积极导向作用。复旦附中的黄老师也指出,高校自主招生所体现出来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导向对当前应试教育是一种冲击,可以引导学生更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管是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还是社会现实问题,或者是个人人文素质考察,其基本功都离不开阅读。比如今年复旦和上海交大的面试题目就有 这次金融危机的起因是什么?你对奥巴马当选有何看法?你认为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可以说,自主招生把阅读的重要性突显了出来。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不关心时事政治,只是一味地死学习,是绝对无法通过自主招生面试关的。这就难怪许多人很难适应全新的自主招生考试模式,其实并非面试题目真的有多么难、偏、怪,只是自己少见多怪,是长期标准化应试教育毒害的结果。 另外自主招生考试还有许多方面是测试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情感体验的,如果没有认真的社会实践经历,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回答类似的问题也不太容易。 事实上在上海,参与自主招生比较集中的几所重点中学,无论校长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切身体会到自主招生带来的变化,原先应试教育铁板一块的局面正在松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老师的教法也较前要灵活的多,创新意识更强,尤其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学校图书馆在沉寂了很长时间以后,重新热闹了起来,教辅资料不再吃香,经典名著和时政报刊成了同学们课余饭后竟相阅读的对象。 再次,自主招生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从几所大学的调查数据看,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就读的大学生的表现普遍得到学校的认可。这批生源给所在学校带来素质教育的清风,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对在校大学生最好的示范。我们真心希望大学教育不再是高四的延伸,希望彻底改变被动学习、被动教育的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工具教育为育人教育,变学历和文凭教育为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实行统考统招制度,它的好处是公平高效。但他的缺陷往往是应试高手容易得手,反而把一些真正对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有兴趣,且具有研究潜力的生源拒之门外。笔者以为,自主招生的办法可以引入研究生招生,采取申请 + 大学学业成绩 + 面试的办法,由导师和招生学校自主录取。 说到底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个性成长的教育,统考统招有其公平高效的一面,但也有违背教育规律的一面。自主招生短短几年的实践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值得关注。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观察]同一校园同一理想
blueyye 2009-1-15 16:44
高校曾有同一校园同一理想之传统:师生同在一个校园,教学交流方便,好的学风就这样传带出来。如今多校区大学不仅造成师生分离把时间和精力消耗于路途交通,而且浪费社会经济资源,更不能带出好的学风。 高校曾有同一校园同一理想之美妙:漫步于自由舒适的林间小道,可以有天上人间无穷理想。如今大家匆匆奔忙,大学校园里也车流穿梭,哪里还有闲心思考? 在国内高校时兴合并和扩建新校园浪潮中,惟有中国科技大学坚守着同一校园同一理想,假如地理区位好些,或许中国科技大学将理想成真。 希望能回归同一校园同一理想
个人分类: 教育观察|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给中国教育建言的话题(黄安年的博文、学术交流网目录)
黄安年 2009-1-8 19:32
也谈给中国教育建言的话题 ( 黄安年的博文、学术交流网目录 ) 黄安年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8 日 给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建言的话题在笔者的学术交流网和博客中 , 已经说了不少 , 这些都是在 2009 年 1 月 8 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前说的 , 现在不妨把和公告所开的 36 个问题建言献策相关的话题列出一个目录。没有列入目录的是对于美国教育的考察文章、有关基础教育的文章、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1)关于教育评估研究(与 23 、促进教育公平有关) 笔者在《重视教育和学术评估机制的改革 ( 黄安年的博文目录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078 )已经列出,这里不再赘述。 (2)关于素质教育研究(与5、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 8 、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制度有关) * 《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应试》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7 月 24 日) * 《也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1 月 25 日) * 《素质和应试不宜对立》,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11 月 04 日) * 《再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4 日) (3)关于教育规模研究( 34 、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有关) * 《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1 月 18 日) * 《莫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规模混为一谈》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16 日) * 《关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思考》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25 日) * 《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统计数据》,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1 日) * 《重视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背后的人均教育资源》,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17 日) * 《全国高校 29% 的应届毕业生失业和待业意味着什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1 日) * 《关注高等教育大跃进和大学债务危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 日) * 《我国教育财政性开支从未超过 GDP4% 意味着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7 日) * 《产品销售危机和大学生就业危机》,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7 日) (4)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与 17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 ) * 《导师对学生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因材施教,但不能两面三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8 日) * 《关于改进培养模式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3 日) * 《高校海选《百家讲坛》主讲人不可取》,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0 日) * 《慎提大学精英教育》,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10 日) * 《机制不是万能的 ,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24 日) * 《就教师是否可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答可真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1 日) * 《怎样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01 日) * 《关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 日) * 《倡导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精神》,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2 日) * 《再议人类灵魂工程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2 日) * 《弘扬优良传统 有经验教师上教学第一线》,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7 日) * 《关注普通退休教师学术生命的延续》,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9 日) (5)关于师范教育研究 ( 与 26 、教育体制改革有关 ) * 《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的发展》,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4 月 28 日) * 《取消师范生说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5 月 4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2 日) * 《从师范生收费看教育这个重灾区》 , 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3 月 6 日) * 《要求免费师范生至少到西部工作 3 年还是鼓励到后进和困难地区工作?》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3 月 3 日 * 《北师大校训和毕业生的鞋山》,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3 日) (6)关于经费分配管理研究(与 34 、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有关) * 《读中国高校开始天翻地覆涨工资的报道有感》( 1999 年 11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6 月 23 日) * 《高校教师工资的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也谈 20 年来高校教师工资的增长》,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9 月 14 日) * 《建议以工资总量控制来领导职务超编现象》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1 月 25 日 ) * 《有感于中国教育经费为全球的 1% 从农村中小学 60% 课桌凳残缺谈起》,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2 月 28 日) * 《也谈高薪挖人现象》,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0 日) * 《教授未富已退,走穴无门,怎么养活自己?兼谈北大副教授工资 4786 元不能活下去的讨论》,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30 日) (7)关于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 ( 与 18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关 ) * 《坚决遏制文凭掺假现象的建议》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3 月 8 日) * 《如何严防抄袭剽窃 ?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面临严峻考验》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5 月 31 日) * 《读博应当鼓励,学位热应当降温 ---- 读《评当前的博士生泛滥现象》有感》,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6 月 23 日) * 《博士后是我国的最高学历吗?》,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11 月 19 日) * 《认真做好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课程的作业》,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2 月 23 日) * 《导师学术休假和研究生培养放羊》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3 月 8 日 ) * 《建议高校校园网专栏发表研究生毕业论文》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4 月 30 日) * 《写好研究生学位课程班研究性作业》,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8 月 26 日) * 《也谈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管理》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2 月 13 日) *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和论文答辩严格把关的思考》,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18 日) * 《为严肃查处张爱民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叫好》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 月 17 日) * 《学术会议的高层次和世界历史博士生导师论坛》,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3 月 15 日) *《严格把好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和论文答辩关》,《社会科学论坛》, 2005 年第 3 期,第 44-46 页。 * 《切断研究生培养中的钱学交易》《科学时报》 2007 年 4 月 6 日第 4 版 * 《研究生导师农忙季节答辩小议》,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 《文凭、学位、能力及其他》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21 日) * 《如何严防抄袭剽窃 ?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面临严峻考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22 日) * 《学位答辩农忙季节的烦恼兼谈学位答辩时间的行政规定》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3 日) * 《切实把好文科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关? -- 思考和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4 日) * 《坚决遏制在职官员文凭掺假现象的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4 日) * 《从文科硕士生入学科目统考看硕士生本科化倾向》,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4 日) * 《混学历成风一文混淆了学历区别》,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4 日)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一这么多论文怎么看得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5 日) * 《美国问题研究需要重视全球性学术动态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二》,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7 日) * 《中青年美国史专家是中国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主力军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三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8 日)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四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 日) * 《美国史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网络资源的利用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五》,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2 日) * 《也谈学位论文的独创性、版权声明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六》,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5 日) * 《也谈美国史学位论文的引文规范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七》,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1 日) * 《对于申请万心蕙奖学金情况的思考 ---- 评审美国历史博硕士学位论文杂感之八》,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6 日) *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研究生质量下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6 日) *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研究生质量下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6 日) * 《切实改进研究生培养与学历管理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0 日) (8)关于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研究 ( 与 18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关 ) * 《博导考博可嘉》, 2001 年 4 月 16 日《北京日报》第 15 版《理论周刊》《学界现象》中 * 从杨义个案看博导考博中的三人谈的一篇 * 《考博应当鼓励,博导热需要降温 ? 》,《社会科学论坛》 2001 年第 7 期,第 59-63 页 * 《博导考博越出常规的疑问?》,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2 月 26 日) * 《关于博士生导师头衔的申明》( 1999 年 3 月 4 日),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2 月 2 日) * 《博导为什么一定是教授?》,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9 月 13 日) * 《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小议北大:副教授也能带博士》,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17 日) * 《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从教授要有博士学位到副教授可当博导》,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19 日) * 《教授考博和博导机制再谈围绕教授和博导的折腾》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21 日) * 《程序公正和跨学科导师聘任中的猫腻》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0 月 25 日) * 《评高校教授聘任中的唯学历倾向兼谈博导称谓的误导性》 , 《人文论坛》第三辑( Vol.2,2006 ) ,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第 134-145 页 * 《再谈博士后是我国的最高学历吗?》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8 日 * 《何为获博士后?》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9 日 * 《再谈博导不是高教授一等的特殊职称》,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1 日) * 《 67 岁李肇星还招收首个博士生意味着什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7 日) * 《百家讲坛请的大部分人都是博导吗?》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19 日) (9)关于高考机制改革研究(与 20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关) * 《不该荒唐的时候发生的荒唐事》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10 日) * 《切莫迷信计算机的统计数据从安徽省高考漏统分的渎职行为谈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8 日) * 《如此没有预警的应急评教育部对安徽统分事件的鉴定意见》,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9 日) * 《质疑高考录取 120% 提档线》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3 日) * 《农民工子女填报高考志愿实在难》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2 日) * 《混学历成风一文混淆了学历区别》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4 日) * 《小留学生现象折射我国中学应对高考升学制度的弊端》,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12 日) ( 10 )关于教师职称评定和资深教授研究 ( 与 32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关 ) * 《申报教授必须要在《历史研究》发表文章吗?兼谈北京师范大学职称评审规定的非科学性》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7 月 13 日) * 《评北师大学术职称评定中的唯文凭化倾向 1955 年以来出生的教授必须有博士学位吗?》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7 月 5 日) * 《是科学设岗还是因人设岗?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术职务聘任中的不正常现象》 , 《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7 月 15 日) * 《文凭、学位、能力及其他》,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8 月 11 日 ) * 《招聘特聘岗位教授条件有感》( 1999 年 12 月 9 日),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7 月 2 日) * 《教授原则上应具有本学科最高学位 ---- 有感于北大公开招聘百名教授广告》,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4 月 24 日) * 《评高校教授聘任中的唯学历倾向》,《人民政协报》, 2006 年 6 月 19 日 C2 版 * 《也谈高薪挖人现象》,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7 月 19 日) * 《莫把兼职教授混同全职教授》,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7 月 31 日) * 《有感于在美国招聘特聘岗位教授》 ,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8 月 11 日) * 《申报教授职称项目费钱学交易》,学术交流网( 2007 年 2 月 19 日) * 《从谢泳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教授谈起》,《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 年 7 月(上期),第 54-55 页 * 《公认的资深教授缘何被北师大资深教授的评定拒之门外?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3 日) * 《何谓资深教授?再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7 日) * 《资深教授是评出来的吗?三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8 日) * 《资浅教授评资深教授的闹剧四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9 日) * 《谁为资深教授买单?五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30 日) * 《有计划按比例和在职教授分级》,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27 日) ( 11 )关于教育管理研究 ( 与 30 、教育对外开放有关 ) * 《实事求是看海归》 , 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8 月 10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2 日) *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补充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5 日) * 《中央领导人任职七上八下的一刀切启示》,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24 日) * 《读大学学科排行受质疑一文有话要说》,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3 日) * 《再谈大学排行榜对英国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眼中的大学排行榜的感受》,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1 日) * 《教育部不仅管得太宽 而且出尔反尔从高校学生校外租房的禁令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8 日) ( 12 )关于继续教育研究(与 21 、发展继续教育有关) * 《充分发挥继续教育转危为机的作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2 日) ( 13 )关于网络教育 * 《教育规划调研需增加网络教育和民办教育两个领域》,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8 日) 附公告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 2009 年 01 月 08 日 07:28: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果您关心中国教育的未来,从今天开始,请给中国教育建言。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自即日起至 2 月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说,希望社会各界围绕下列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1 、改革开放 30 年教育的成就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 2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对我们的启示;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4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 5 、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 6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7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8 、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制度; 9 、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10 、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1 、学前教育发展; 12 、特殊教育发展; 13 、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14 、职业教育发展; 15 、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 16 、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 17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8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9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20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1 、发展继续教育; 22 、继续教育的制度政策保障; 23 、促进教育公平; 24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25 、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26 、教育体制改革; 27 、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8 、民办教育发展; 29 、教育法制建设; 30 、教育对外开放; 31 、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32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33 、教育家办学与教师教育创新; 34 、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35 、教育信息化建设; 36 、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电子邮件发至 dtl @ moe . edu . cn ;来函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转《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邮编: 102617 ,请在信封上注明纲要征求意见字样。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1/08/content_10621074.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讲坛岂能成为刑场
JYH64J98Y99H 2008-12-27 20:56
(转帖) 中国政法大学弑师者付成励:我为何要杀程春明 老师应当为人师表,老师有这种不轨的行为,而学校又不处理,只能杀一儆百来解决问题。付成励在接受司法机关讯问时说。 与媒体从外围铺天盖地的报道形成巨大反差,谈论起杀人一事,看守所里的付成励显得很平稳、很冷静,完全没有杀完人后的那种恐惧不安或躁动内疚。 10 月 28 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付成励用一把菜刀,血腥地结束了该校教授程春明的生命。 尽管案发已有一个多月,但网络上的热炒和种种猜测仍不绝于耳。仅搜索百度贴吧,截止 12 月 10 日,程春明吧贴子数已达 4670 篇,付成励吧贴子数为 1055 篇,而以事件另一女主角名字命名的贴吧里也有 253 篇贴。广大网友搜索出大量的信息,以期从中寻找出关于该案真相的点点蛛丝马迹。 日前,随着付成励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批准逮捕,该案案情逐次浮出水面。 认罪但不后悔 关于当晚案发的现场情况,并非如坊间消息说的那样,砍了两刀和事前报警。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 10 月 28 号黄昏,付成励将事先准备好的两把刀放进口袋,一把菜刀、一把水果刀。 6 点 30 分,付成励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 201 教室后门进入,此时,程春明正在讲台前为上课做准备。 付成励径直走到程春明跟前,拿出菜刀,对准程春明的脖子挥下。 砍了一刀后,付成励就掏出手机报了警,然后静静地呆在教室里,等待着警察的到来。 这一刀砍中了程春明颈部大动脉,当晚 7 点,程春明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案发后,付成励在看守所里比较配合办案机关的工作。 付成励交代,杀程春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要报复,二是要杀一儆百。 报复的动机并非程春明抢了付成励的女朋友,而是程春明在自己和女朋友之间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分手这个事情也和程春明有很大的关系。付成励认为。 程春明和这个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是已婚男人;付成励说,程春明是老师,他不配称为老师,根本不为人师表。 对于杀一儆百,付成励进一步解释,以前有学生向学校告发过类似的事情,但学校不管,没有用。 我认罪,但我一点都不后悔。付成励并不忌讳谈自己对程春明的憎恨。但据记者调查,自始至终,付成励和程春明并无交往和过节,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 程春明作为一个被仇恨的对象长埋在付成励的心中,这和女友告诉付成励的那件事有关。 北戴河之旅 相关卷宗显示,付成励的女朋友姓陈,法大研究生院三年级的研究生。 尽管大自己三岁,但在付成励的眼中,她性格属于那种文静型的,我属于好动型的,我觉得我和她的性格互补,挺合适的。 付成励与陈某的认识要追溯到 2007 年 4 月,在认识陈之前,付成励没有谈过恋爱,陈是付成励的初恋。 交往了几个月后, 2007 年 8 月,付成励与陈某正式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之后俩人去北戴河游玩。 对于付成励而言,北戴河之旅并不愉快。 和你说个事。在北戴河的某天早上,陈告诉付成励,她曾经和别人发生过关系。 付成励追问是谁? 程春明。 付成励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说出名字后,任凭付成励再问什么,陈某什么都不说,付成励为此很痛苦。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陈和付成励说了这个事情后,一点没有影响到自己在付成励心目中的形象,相反,付成励觉得自己责任更大了。 自从她和我说了程春明的事后,我就觉得我的责任更大了,我觉得我要好好爱这个女孩子,我不能丢下她,我一定娶她。在付成励的潜意识里,陈亦是受害者。 两次大吵 付成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把感情和幸福都押在了这个女孩子身上。 尽管同属法大,但付成励在昌平校区,陈在海淀学院路校区。据付成励回忆,以前是两三周去看一次这个女孩,自从知道程春明这件事后,他每周都从昌平校区坐车去海淀学院路校区看陈。 她 ( 指陈 ) 人很好,对我也很好,和她在一起很有亲人的感觉。付成励说,她可能受了程春明的伤害,知道这个事情后,我想全身心地对她好。 付成励曾经带陈去了一次天津见自己的父母。付成励说,去天津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父母表明自己以后要娶这个女孩子。 付成励回忆,交往过程当中,双方一般不涉及程春明这个敏感的话题,即便两人之间有小吵,也不会涉及。 2008 年初,付成励和陈某大吵了一架。 对于这次吵架,付成励说,这是陈第一次提出和他分手,但没有说任何理由或借口,这让他潜意识里觉得这可能和之前陈告诉他的那件事情有关 。 如果要分手,生活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也不想活了,但我自杀前先要把程春明先杀了。付成励说,第一次要分手的时候,自己就萌发了要报复程春明的念头。 2008 年 7 月,付成励和陈某再次发生大吵,二人正式分手。 分手时,付成励气愤难当:你是想把我逼死啊,但是我告诉你,我就是死,我也要先把程春明杀了。闻听此言,陈某阻止了付成励的过激行为。 付成励依然记得,分手时,陈某告诉他,在和付成励交往前,自己和程春明曾经保持了一年的关系,而离开程的原因是自己不再爱程春明了。 付成励认为,分手这个事和程春明有很大的关系,程春明在自己和女朋友之间留下了太多的阴影,我憎恨程春明。 而据记者了解,司法机关调查陈某的笔录显示,陈认为分手的原因是双方性格不和。 分手后,付成励先后在超市买了两把刀,一把水果刀,一把菜刀。 一直都想杀了他 ( 程春明 ) ,买刀的时候就下了决心,只是时间没有定。 付成励说,之所以选择在 10 月 28 日动手,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一天有程春明的课。 付成励的困扰 如果女友不提出分手,付成励还会报复程春明吗? 我一样会报复他 ( 程春明 ) ,但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我开始想杀了他 ( 程春明 ) 的家人,这样会让他更痛苦。付成励随即话锋一转,后来我觉得这样做太不道德了,毕竟,他 ( 程春明 ) 的家人是无辜的。所以,我选择最终还是杀了他 ( 程春明 ) 。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案发前后,有两点痛苦一直困扰着付成励。至今,看守所的付成励只知道女友和程春明之前保持了一年的关系,不知道女友先前所说那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具体的细节,付成励只能靠自己去猜。 另外,在付成励看来,对于师生之间这种不道德的关系,无论是法律还是学校制度,都没有办法进行制裁。 陈某为何主动告诉付成励事情后,又不说清楚具体情况?付成励认为,在我的心目当中,她 ( 陈 ) 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她之所以告诉我,是她觉得没有必要瞒我。所以,当我知道事情后,我觉得我更不能丢下她。 据记者调查,在感情上,付成励是一个很传统的男生,在和女孩陈某认识前后,付成励自始至终没有和其发生男女关系,包括二人的北戴河之旅。这种事情应当在结婚后才能有。付成励说。 我不会主动去追求别人,爱情是随缘的,不可以强求。付成励说,没有必要刻意去做一些事情吸引对方,感情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成了男女朋友。 2007 年 7 月 2 日,这一天是付成励的生日。陈某拿上一包从老家带来的杨梅,坐车从海淀学院路校区到昌平校区,为他过生日。尽管生日礼物只是一包小小的杨梅,但在付成励看来,这是让他最感动的一件事。 能让我感动的事情很少。付成励说,只有国家层面发生的一些大事,才能让自己感动。比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付成励曾献过好几次血,他觉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两个家庭的灭顶之灾 1986 年 7 月 2 日出生的付成励,祖籍黑龙江黑河市, 1997 年, 11 岁的他随父母迁移到了天津市东丽区。 初中和高中,付成励均就读于天津的当地学校,此前有媒体报道付成励属于高考移民一说并不准确。高中阶段的付成励成绩很好,高考后,付成励以绝对的高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身在法大,付成励的专业并非法律,而是国际政治,这与他本人的兴趣有关。日常生活中,我最爱看中央一台、中央四台以及央视国际频道的新闻节目。付成励说,自己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很感兴趣,但对国家的法律不抱有很大的信心。 随和、热情、风趣。付成励用这三个词来评价自己的性格。 在法大,付成励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的非常融洽,而且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正是在一次校外活动中,付成励认识了后来的女友。 尽管案发后,校方对付成励的评价是性格内向,平时表现一般,学习一般,未发现有什么心理疾患或行为异常。但在法大不少同学印象中,付成励有着不错的口碑爽利、干脆、仗义。 但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是,付成励的极端行为最终给两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 据了解,付成励的是家中的独子,父母系普通工人,二老本打算等付成励毕业后好好享享轻福,但如今等待付成励的将是法律的严审。 而对于逝者程春明的家人来说,程春明就是家中的天。案发时,程春明的夫人已怀有 5 个月的生孕,得知丈夫出了意外后,程夫人曾几度昏厥。 12 月 5 日,付成励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正式批准逮捕。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17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等教育也应强调素质教育吗?
刘全生 2008-12-27 20:11
今天各大网站都登出广东教育厅官员痛责高教错误观念的报道,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认为高校以科研为中心是错误的,而应该以育人为中心!。他指出我国当今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四种错误观念。而科网博客头条讨论问题也与此相关,恰好给李厅长做了注解,真希望能引发各方人士大讨论,群策群力扭转这股不正之风。 顺接李厅长强调的辅导员教育作用,我也聊几句。 我大学四年基本上没感觉到辅导员的存在,因为他们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班干部传达,在就是逢年过节搞活动的时候露个面走个过场。大学四年让我依然耿耿于怀的另一件事就是,四年上了40多门与专业有关的课,可仅仅十分之一多点的课,我见过教授或者副教授,更多的专业课成了刚毕业的硕士讲师的练习课了,而当时我所在的名校的这个系是不缺教授名家的,现在知道他们当时也是无奈的脱离课堂的。 由于是师范专业,当时倒是学了教法课,当时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还记得大意: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中,真正讲究教法的只有初高中阶段,高三之后的教法就基本上没什么技术含量了,而小学生的课堂,维持纪律要占去太多时间而且小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有限,所以教法也难于施展。但是随后几年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在高唱的素质教育的指引下,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教法已经有了创新和进步,一通软(软件和教师)硬(设备)兼施之后,现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看起来很是那么回事了!然而,随便走访几个学生家长,你就能知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和减负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教材课本上的知识缩减了,而考试却不按照新教材来,这样家长必须再付一笔费用给孩子来点非义务教育,什么这个特长那个特长的补习班绝对让你的钱有去处。最最无言的是,很多补习班的老师就是孩子学校课堂的那个老师!!!曾记否,我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过教师这个职业呢?我不苛责教师,因为这是社会的问题。 对于大学之后的高等教育,几乎没听说提过什么素质教育,不知道是因为高等教育给人的感觉就是素质教育而不需赘述呢,还是说素质教育在娃娃阶段已经做好了,高等教育就是灌输知识就行了?诚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基本都属于成人了,有自我塑造的意识和一定的定力了,然而任何相邻阶段都不是像上台阶梯子那样不需怎样过渡的。那些刚从中学的压迫式学习方式解放出来的大学新生,怎么可能各个在背井离乡的一个自由象牙塔内继续那种学习呢?环境的突然转变,一些不适应带来的困惑和迷茫,靠他们自己怎么可能都能解决?仅靠几个辅导员就能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吗?上课的教师教授的职责难道就仅仅是贩卖那些书本知识吗? 这样的高校教育对学生来说也就是,从中学的反复分阶段学并考那7、8门课,转换到每学期都要学并考不同的更多科目而已,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较少考试机器的出现呢?从经济或者市场的角度来看,学生家长付出高额的学费就换来那些自学都能掌握很多的书本知识,是不是很亏啊?本来学生是来学渔的,结果高校只是给他们卖鱼,而很多鱼出了校门根本找不到买家了,你说学生亏不亏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众人皆知,那么学校为何能做着这样的霸道买卖呢?我认为这是高校依仗其特有权力 携文凭以令众生 的结果,而随着 鱼贩子而不是渔夫文凭 的增多,社会也就不再怎么认可文凭了,无人打渔何来鱼卖呢? 同样的问题在更高等的研究生教育中更为严重。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就是授人以渔:教授学生将来从事研究的各方面能力,而看看现状,高校和研究所仗着其拥有发放文凭的权力,在本科生的鱼贩子文凭日渐贬值时,待价而沽其渔夫文凭,自费读个研究生一年要上万的学费,谁从市场规律核算一下,这个价格与其价值相符吗?或者说这笔投资有可能得以收回吗? 更多的研究生几年下来除了文凭一张,走向社会就不知如何迈步前行了。 去学校教书?研究生天天做实验看文献,没有什么教法技能,勉强上岗也只好现学现卖,拿下一辈学生当实验品了; 去研究单位?几年来都被按在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基本没做过什么有创新设计的实验,也没见过导师的课题申请书,鸭子上架注定站不稳; 进公司或当公务员?那也要挣扎斗争一番的啊,装了这么多年的鱼就要一次性折价出售了,而且以后不能再用了; 走向社会搞创业?学费消耗了创业本金,一路走来的教育压根不齿这个理念,更别说传授你什么创业技能了,不过穷则思变,还是有敢于走出这一步的勇士,现在硕士卖猪肉是新闻,过些年可能高等教育中这都是必修课了,呵呵 在最后,希望这种局面能得到尽快改善,那时候将是何等繁荣,你我可能压根就想象不出来,就像山顶洞的祖先们从来想不到他的儿孙能上太空呢! 期望一个渔夫世界与保护生物学无关,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4005 次阅读|4 个评论
揪住一点,无限上纲之风不可长
黄安年 2008-12-24 16:02
揪住一点 , 无限上纲之风不可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4 日发布 最近两天看到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 , 感到实在有点揪住一点 , 无限上纲 , 不计其余 , 无限旷大的味道。窦文涛、梁文道、朱大可三人 , 拿国内某学校一个班组织某个学生跟踪另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到了一定时期后向班上同学报告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谁都清楚这种游戏活动的目的 , 并非培养特工心态,更非所有高校都群起仿效。可是他们居然请来教育专家引伸开来批评全国高校在教育学生偷窥个人隐私,从小缺德、做特务等等不一而足。笔者以为这种娱乐化节目用这种方法来丑化高等教育和道德教育 , 很不合适。其实 跟踪 个人隐私并且在媒体曝光的现象并不少见 , 例如那些狗仔队的不道德行为 , 倒是屡见不鲜的 , 我很少见到梁主持 无限旷大过那些狗仔队是那国国家那所学校培养出来的。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6333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四种善
wanghongcai 2008-12-20 07:53
近日来,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报道很多,大家都了解到目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面对就业压力人们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有不少人有抱怨情绪,认为现在的就业压力是扩招惹得祸。对于此,不少人表示认同。我本人也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认为扩招就一定是错的。 我本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赞成者,也可以叫鼓吹者,但是反对没有条件的大众化,当然也对“大扩招”持有自己的看法。不过我总体上是理解的,因为当时的大扩招确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年的经济形势似乎与今日的经济形势有许多雷同之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客观地理解当年的扩招举措也是必要的。 我为什么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呢?我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四种基本的好处,我不知道大家能否认同,但是我提出来与大家商议: 1,高等教育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符号,是一种身份证明,享有这种身份能够得到一种价值承认的尊严感。那么得到这种承认的越多,说明社会越进步。美国社会之所以被人们称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社会是比较民主的,特别是教育机会是开放的,包括高等教育机会,所以在美国很容易找到一种比较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机会。社区学院可谓美国的创造,它最具有包容性,入学几乎是没有门槛的,而且学习形式和内容都是可以选择的,特别是它不是终极性的,即你如果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你可以转入其他四年制学院和大学进行学习。这一点确实是非常开放、非常公道。大家都知道,美国社区学院学费是低廉的,学费基本上不构成入学的障碍。这意味着社区学院的入学机会是公平的。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远没有达到那种程度,扩招只是一个开始,决不是一个终结。如果这个时候就认为扩招已经过分了,那实际上是剥夺了其他人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不管现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如何而搞盲目的扩招,我认为扩招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须有合理的规划,不能头脑一热没有任何准备就扩招。这也是我赞同许多人认为就业难与扩招有关系的原因。尽管如此,我认为扩招的大方向是对的。 2,高等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善,凡是能够从中获益者都有接受它的资格。高等教育本身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享受这种文明成果的当然是属于全人类,而不是专属于某些群体。因此只要他是理智发育健全的,能够接受并从中获益者都应该充分享有这种成果。接受高等教育确实对于人的心智进一步开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因为大学有多学科知识的交汇,有自由文化的熏陶,这一点对于人的心智开发极其重要。如果你没有知识,你就不可能有见识;如果你不能自由思考,那么你就很难体验尊严感。不能思考的人是不能担负真正责任的。这一点正是大学教育纠正应试教育弊端最应该承担的责任。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而且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开始向应试教育演化,这是非常危险的。 3,高等教育能够创造一个新的人生境遇。可以说,接受高等教育与否其生活境遇就会截然不同。只要我们对比一下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人境遇和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或出外打工的人的境遇,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明白,大学对人的改变作用真大。前一段电视上演“知识改变命运”的短片让人产生许多联想,是的,就一步之遥,命运差距就如此之大。现在许多大学生和家长在问“上大学值不值”,我觉得这是一个真问题,值得思考。我自己认为,值与不值,与大学生自己努力有关,与自己对人生目标设计有关,而不单纯是一个大学文凭就能够解决全部问题的。你在大学是否认真学习了,是否真正思考了,是否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或者说你在大学究竟学会了什么,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如果不问这些问题,单纯你说:因为我上大学,你就得给我工作,我相信这个逻辑是有点不通的。社会是欢迎有真才实学的人的,这种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愁工作的,如果你要是不学无术,肯定社会是不欢迎的。当然,我不否认这不是大学生单方面的责任,也有大学的责任,包括政府也有责任。但我认为,大学生的责任是第一位的,因为你都成人了,理智应该健全了,为什么还不学着思考问题和承担责任呢?如果把这个责任全部推给别人也是说不过去的。 我说这话不是认为大学不应该改革,相反,我认为要改的地方真的还很多,特别是我们的专业设置很不合理,许多专业内容非常陈旧,许多课程也缺乏新意,此外还有落后的管理方式等。但是我们不改革,让人家为一次选择或非常偶然的选择负全责肯定也是讲不过去的。要知道他们对专业的选择是有很大的盲目性的,并未真正意识到专业的意义,也没有培养其专业的兴趣来,因此就应当给他们一个充分思考的机会,而不能把专业限制得非常死,使他们必须硬着头皮读一个没有兴趣的专业。如此的话,一旦出现就业困难,大学及其主管部门当然都难辞其咎。 4,高等教育的最大益处在于它使一个人开始认识自我,开始学会控制自我,从而逐渐成为一个理性的人。这一点与学校教育关系是密切的,也与大学是群体相处环境有关系。大学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开始交友,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开始学会试着承担责任,使他们试着预见自己的行为的后果等等,这使他们的行为越来越趋向于理性,而减少了冲动和盲目。这一作用恰与把他们变成一个无业青年或变成游手好闲的人形成了对比。可以说上了大学,解决多少家长的后顾之忧,不然他或她就成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线。尽管现在越来越趋向于独生子女,但是我相信仍然是很少家长甘心让自己孩子呆在家里让他们无所事事的。当大学生开始认识自我的时候,就逐渐地对自己的行为形成了一定预期,也就逐渐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因为他们终能够发现自己身上还潜藏着某些闪光处,因此也总能够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上大学就意味着机会,是实现流动的机会。不上大学,没有这个台阶,恐怕就没有这个机会。 从这几点看,就可以发现大众化对社会、对个体、对家庭和对人自身都是极大的益处的。 但大众化有没有代价呢?这个肯定是有。问题是这个代价值不值。 1,大众化稀释了高等教育的精英符号。这个是必然的,过去把上大学称为天之骄子,今天没有人这么说了,这就是变化。这是否是好事呢?我想对于绝大多数如今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当然是好事,但对于传统上属于精英分子的人来说不见得就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上大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你还必须得继续努力证明你是精英才行。这样的话,上大学与精英之间虽然有联系,但不再是必然的联系了。我认为这个过程总体上是好事,因为增加了竞争力,要求高等教育质量往深度发展,而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提供符号阶段。 2,就业难是否代表对大学教育投资不值呢?上大学当然是智力投资了,没有人不希望回报的。会不会出现上完大学就一定失业的情况呢?我看是有可能,因为我真的发现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不再学习了,虽然他们也能够混得文凭,但距离他们的智力开发还差得很多,如果他也是就业状况很好,我觉得也是不公平的。如果上完大学就一定有现成的工作,这在那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何况我们国家。但是否你就一定找不到工作?我相信工作还是有的,有的工作你是否愿意干,更多的时候是你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如果你压根就没有培养起自己的兴趣来,到毕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那怎么办呢?因为大学教育就要求你学会承担责任,学会认识自己,不然就是教育的失败,当然同样是你的失败。这个能够代表高等教育投资不值吗?而且这个值与不值还不仅仅是能否获得工作的问题,还有你的社会身份变化的问题,这个也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但大学教育肯定也是一个筛选过程,不会保证百分之百都是优质产品,因为其中最大的变量是学生个人。所以说让谁负全责都是不合适。但是这个筛选下来的剩余就是一个重要的成本或代价。对这个你不承认是不行的。 3,大学也必然面临各种各样的焦虑,要做很大程度的调整。这也是大众化的成本。不仅如此,包括高等教育政策也要进行调整,这也是就业压力激发的政策反思,从而使高等教育制度设计更具有理性。这个进步当然也是代价了。 可以说,就业难问题唤起了整个社会理性,就此而言,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当然你可能说我是事后诸葛亮,认为我说这些是没有意义的,目前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我不否认这点,说这些就等于承认现实。但不承认现实又能够怎么样?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去?我想你不能,我也不能。一个智慧的铭言告诉我们“当你不能改变的时候学会接受”。所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就是面对现实,然后思考积极对策。我想,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当我们对“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感到自豪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为这个自豪需要付出的代价,完全没有代价是不可能的。
个人分类: 热点讨论|30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商“学何以成“丧”学?
JYH64J98Y99H 2008-11-17 13:36
商学何以成丧学? 四位花季少女因为火灾而相继惨死,令人痛心不已!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但有关部门却没有把它变成真正的行动。大学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不该使用的电器,固然有一定责任,但这不是根本责任。根本责任是学校缺乏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的周到而方便的服务,缺乏应激状态的安全保障机制!一个学生出问题,我们可以怀疑她傻,但连续四人被逼无奈,恐怕换成其他人,也无更好的逃生办法。学校责任不言而喻。据报道,学校怕家长闹事,把四家家长分开住,期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领导无法进行正常的商学教育,反倒需要下功夫处理四位不幸学生的丧学问题,让人感叹不已!牢记教训,举一反三,悼念逝者,安抚生者。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重要地位!其他什么所谓的副部级、局级、处级学校地位都是扯蛋! 学生的生命比学校的脸面重要! ( 附转贴) 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楼发生火灾后,学校门口拉起了警戒线 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楼6层的大部分楼道被大火熏黑 发生火灾的宿舍。 上海商学院失火,4名女生跳楼身亡。   □晨报记者 倪 冬 沪高校火灾4女生身亡   昨晚7点多,遇难学生的家属收看电视新闻时,首次听到两名虎口脱险的女生介绍事发时的情况。   据逃生的两名女生回忆,当天早晨6点多,她们发现其中一个 堆放杂物的下铺冒起了火苗 。因为火苗不是很大,她们本以为用脸盆接水,就可以迅速扑灭。没想到,当她们接完水返回宿舍时,却发现门早已打不开。因为宿舍有用热得快烧热水的习惯,她们怀疑是 热得快引燃了堆放杂物的下铺。   逃生女生:   以为用脸盆接水可迅速灭火   逃生的两名女生分别是沈鸿雁和张艺。据两人回忆,当天早晨6点多,她们发现其中一个堆放杂物的下铺冒起了火苗。因为当时火苗不是很大,她们本以为用脸盆接水,就可以迅速扑灭火苗。当她们两人端着脸盆,跑到同一楼层中间位置的盥洗室接完水准备返回宿舍时,却发现宿舍房门已经关闭,无法打开。   没多久,她们就听到房间内传来一阵阵尖叫声和求救声。因为2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住着6个人,被子、蚊帐、衣物等易燃物迅速燃烧、火势蔓延,不过几分钟就冒出大量浓烟。据这两名女生回忆,因为宿舍有用热得快烧热水的习惯,她们怀疑是热得快引燃了堆放杂物的下铺。   消防部门的防火专家分析说,起火的602宿舍本来是一个密闭空间,氧气浓度一般。然而,当这两名女生打开房门准备接水灭火时,突然涌入的空气很可能起到了助燃的作用,进而迅速燃起了大火。   学校消防:   伸缩铁门阻隔宿舍楼逃生通道   起火的上海商学院宿舍大楼1层为食堂,2层至3层是男生宿舍,4层至6层是女生宿舍,7层为简易工房。   在该宿舍楼内,女生宿舍和男生宿舍有不同出入口,由两名宿舍管理员分别管理。在3层通往4层的楼梯口,有一扇伸缩铁门阻隔。此外,即便通过这道铁门,6层通往逃生通道的木门依然大门紧锁。   消防部门的防火专家表示,出于治安方面的考虑,学校安装了这扇伸缩铁门,但却阻止了逃生通道的畅通。除此之外,该宿舍楼顶搭建的简易工房,也可能影响到学生向楼顶疏散。      张燕萍:刚实习了4天   遇难学生张燕萍是上海崇明人,今年21岁,是家中的独生女。张燕萍的父母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当燕萍的父母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后,精神几近崩溃。15日下午,张燕萍的母亲坐在桌子旁,两眼呆滞;她的父亲将手中的纸撕成一片片,一言不发。   张燕萍今年大三,明天夏天毕业。她刚刚找到一家单位实习了4天。 张父说,女儿很能干,一直期望着找到工作后孝敬父母。   王佳燕:特别孝敬父母   王佳燕是上海闵行人,今年20岁。 小姑娘看起来很乖巧,十分懂事。 据同学介绍,因为王佳燕母亲的身体不是很好,她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赶回家中看望父母。   陈睿:争取明年升本   陈睿是四川宜宾人,年仅19岁。出事前一天,她还发短信告诉我,马上要实习了。陈睿的母亲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女儿竟然以这种方式离开了自己。在她的印象中,女儿十分自立,即便是考上大学那一年,从四川来上海,她也坚持不要家人陪送。   陈睿母亲表示,在学校读书期间,女儿一直很用功,希望能在明年毕业时考取其他学校的本科。她说自己考上本科后,要带我和她爸爸来上海,好好玩一次。   刘雯雯:开朗、爱说、爱笑   刘雯雯是江苏徐州人,今年21岁,曾担任流通经济学院的学生干部,她曾这样形容自己:第一眼看到我或是听到我名字的人很有可能会将我与文静一词相联系,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朋友或许会告诉你这样很不对。开朗、活泼、爱说、爱笑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火灾发生后,她的一名好友甚至没敢去现场看,因为 打击实在太大了。一想到她,就会想起她的笑。这名好友说,刘雯雯的母亲得知消息后,不得不靠打点滴度日,而她的父亲一看到女儿的好友和同学,便泪流满面。(来源:新闻晨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画皮》台词引爆大学造句热
JYH64J98Y99H 2008-11-4 13:10
“穷人看电视,富人看电影”。今年,我过了把“富人”瘾。在很像样的影城里看了不少电影。像什么《落叶归根》、《丑女大翻身》、《狮口惊魂》、《日本沉没》、《色,戒》、《功夫熊猫》、《画皮》等等。 特别是根据蒲松龄小说改编的电影《画皮》票房看好。许多台词很美很精彩。 其中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 我从来没有怀疑她是妖,我肯定她就是妖! 一时间,引发大学生们的造句热。在食堂里,在马路上,你一言,我一语,他们造出了这样的句子。 我从来没有怀疑他会泄露考题,我肯定他一定会泄露考题! 我从来没有怀疑他是监守自盗者,我肯定他就是监守自盗者! 我从来没有怀疑她是卑鄙庸俗、见了便宜就走不动路的小人,我肯定她就是卑鄙庸俗、见了便宜就走不动路的小人! 我从来没有怀疑她是占不到便宜就发作的癔病患者,我肯定她就是占不到便宜就发作的癔病患者! 我从来没有怀疑他是学术腐败分子,我肯定他就是学术腐败分子! 我从来没有怀疑他是“真证”的假博士,我肯定他就是“真证”的假博士! 我从来没有怀疑他会适时地标榜自己是同志,我肯定他一定会适时地标榜自己是同志。 我从来没有怀疑他是条披着羊皮的狼,我肯定他就是条披着羊皮的狼! 我从来没有怀疑他不是个东西,我肯定他就不是个东西! 恐怕他们都是厚积薄发吧。 我老老实实地把听到的写上。 著作权属于他们,不属于我。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2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全面的--我国全国重点大学史(1950-2006)(转载)
热度 1 rayliu 2008-10-27 16:36
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阶段(1950-1958):   【各个大区重点建一所大学】      1950年:决定建设两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1年:华东大区复旦大学   1952年:华中大区武汉大学   1952年:东北大区吉林大学   1952年:华北大区南开大学   1953年:西北大区兰州大学   1953年:华南分区中山大学   1953年:西南大区四川大学   1951年:决定建设中央直属的高级军校南京军事学院   1952年:决定组建自己军队的技术学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西安地区西北大学   云南地区云南大学   山东地区山东大学   闽南地区厦门大学   南京地区南京大学   北京地区北京大学   【1954-10-5】《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指定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 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 大学   国家统一计划,条条块块管理1958年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时期:   【1959-5-17】 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 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试招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 学   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 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   【1959-8-28】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第2次复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大+哈工程)、第 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地区北京大学   【1954-10-5】《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指定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 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 大学   国家统一计划,条条块块管理1958年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时期:   【1959-5-17】 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 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试招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 学   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 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   【1959-8-28】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第2次复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大+哈工程)、第 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0-10-22】中 发(1960) 868号 酉字《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决定 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原有的(校名前加☆的) 和新增加的共64所:   【综合大学13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山东 海洋学院、兰州大学   【工科院校32所】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重 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 、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化 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 东纺织工学院、同济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师范院校2所】 ☆华东师范大学1☆北京师范大学   【农林院校3所】 ☆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机化学院、北京林学院、   【医学院校5所】 ☆中国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中医学 院、中山医学院   【外语政法4校】 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 院   【音乐体育2校】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   【军事院校3所】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第 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   【1962-12-11】 国务院通知厦门大学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由于学校接到通知很 晚,到了年底部分师生已经离校,没有宣布,习惯上仍称1963年全国重点。   【1963-09-12】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来。   【1964-10-24】 书记处觉得应该再增加一所农业院校,教育部接到口头通知南京农 学院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2 建国以来国家批准指定的重点高等院校   南京农学院(1960年归教育部,1980年归农业部 )   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统一领导,分散管理时期:   【1978-2-17】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恢 复文革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1977年5月2日提出要办重 点大学,集中优秀人才办。到1981年全国共有重点大学98所。   下列既是常说的1978年88所全国重点大学。其中:   【综合类17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湘潭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南政法学院   【理工类53所】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长沙工学院   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   北京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北京化工学院   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石油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徐州矿业学院、中南矿冶学院   南京航空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华东工程学院、武汉建材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 学院、   武汉测绘学院、长春地质学院、阜新矿业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北电力学院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农学类九校】   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镇江农业机械化学院   南京农学院、华中农学院、华南农学院、西南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   【医学类六所】 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北京中 医学院、南京药学院   【外国语二所】   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   【艺术类一所】   中央音乐学院   〖注一〗:文革前68所重点高等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 北京体育学院、北京外贸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八 所高校没列入1978-2-17恢复和办好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名单内。   〖注二〗:1978年到1981年陆续追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有10所:   湖南大学(1978年8月,根据国务院国发27号文件决定湖南大学改由第一机械工 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一机部为主,并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成都工学院(全国科学大会后,中国科学院从地方要去四所学校之一,1978年1 0月划归中国科学院,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成为重点大学,1980年10月改属原国家教委 )   北京语言学院(1979年2月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增列原因是对外汉语教学招生的 需要)   北京体育学院(1979年9月18日批转教育部党 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 分散管理的决定的报告》,该院又列为全国重点学校)   江西农学院(1980年11月江西农学院更名江西农业大学,它是江西第一所全国重 点大学。1970年7月江西共 产主义劳动大学和江西农学院合并)   山西农学院(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 西农学院更名山西农业大学,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雁北、运城农学院也并入)   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7月7日,国务院恢复1971年4月撤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 务院在国发 129号文件中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   中央民族学院(1979年8月召开全国第五次少数民族学院院长会议,该校被列入全 国重点高等学校)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73年北京复校)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78年后复校)   〖注三〗:长沙工学院(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 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 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 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国防科委代管)   〖注四〗:其他部属重点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校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 改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这是协和医学院第三次复校)   北京政法学院(1979年重建)   东北师范大学(1950年4月归教育部,1958年10月吉林省接管。1978年2月省部双 重领导,1980年8月归教育部。)   石家庄铁道学院(1978年 1月13日更名为铁道兵工程学院,1984年改现名)   北京广播学院(1978年被列为部属重点大学)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负责筹建,1958年成立)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1978年黑龙江工学院被中国科学院要去,改用此名)   【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10所及15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全国10所重点建设大学和15所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84-9-25国务院批准14所大学为重点建设院校,国防科 大是其中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于1985年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建设工程)   【八五 国家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 七#8226;五、八#8226;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 建设的15所重点院校)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   1996年8月,首批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的27所(注:非预审)。   一、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 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二、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 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 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 用。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科 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大学。   〖注〗:继1996年8月,首批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设的27所大学之后,1997年北 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陆续加入九五首批211工程建设 的50所院校,截至2003年,入选211工程大学总共达到95所。   【 十五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0年重点建设的22所大学:   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科技大学、4南京大学、5复旦大学、6上海交通大 学、7西安交通大学、8浙江大学、9哈尔滨工业大学、10、北京理工大学11、吉林大学12 、武汉大学13、天津大学14、南开大学、15东南大学、16、华中科技大学17、西北工业大 学1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厦门大学、20大连理工大学、21东北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22所大学之一)   211工程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95所211工程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
个人分类: 读数|930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答上海交大学生问(摘录)
陈龙珠 2008-8-29 21:03
摘自: http://www.sjtu.edu.cn/zxl2008/ 学生提问 :30年前您毕业于曼荷莲女子学院,请问在学院期间的生活对您之后的事业有什么影响?您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建议,怎样从大学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赵小兰 :大学生活是十分特殊而且重要的,这是你人生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学习和认识自己。你们拥有这样美丽的校园和许多优秀的教师为你们服务,抓紧时间,这段日子一旦过去,你将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学生提问 :我是一位将要进入交大读书的学生,您对我们新生的四年生活有什么建议? 赵小兰 :我想给你两个建议,第一点就是听从学校里的导师和教授们他们绝对是关心你的成长的;第二点就是遵守他们对你的指引和教导。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290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的“一流大学”
伍加 2008-7-20 02:33
08中国行之五 : 北京的一流大学 伍加, 2008-6- 12
个人分类: 08中国行|64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使命
majorite 2008-6-11 01:07
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使命 嵇少丞 当年 牛顿讲微积分,有位小商人发问道:这学问有什么用?,牛顿仿效古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欧几里德先前的做法,气愤地扔给他一英镑,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还想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又过了很多年,爱因斯坦讲相对论,有位贵妇人问:这有什么用?,爱因斯坦引用Benjamin Franklin的话反问道: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时至今日,那位鄙薄小商人和无知贵妇人关于科学的提问有时也会挂到各级政府有关官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口头。他们只关注科学的物质功能,完全不顾科学的内在精神价值。他们只欣赏科学之树上有实用价值的果实,为果树浇水施肥也只是为了日后采摘果实,而要将科学森林中暂时不结果或不以结果为目的的树木统统砍倒,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人类再也不认为科学更崇高的使命正是在于对真理的追求。 科学家常常发牢骚:我们这个时代是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时代,绝不是真正科学家的时代。人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能满足食欲和肉欲就够了,他们用不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家。现代生活追求利润和效率,真理、心灵、思想,再没人要了。 太急功近利,势必鼠目寸光。整天直愣愣地想什么树上结什么果实,什么果实好吃,这是任何猿猴都能有的想法,只有大智的人类才会想到宇宙的起源,地球的演化,物质的组成,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类能变得更聪明吗?这类问题。所以,科学更深层的本质表现为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通常意义上那种有益于人生活得更好些,而是使人类对真理的沉思更完美,这正是人类比动物更高尚的一面。 加拿大有位世界著名的教授,在学科的年会上遇到几位已成名的他过去的研究生,晚上一起下馆子吃饭。大家围着桌子坐好,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见服务员送菜单来,有位高足打趣地说:看,饭馆都不愿为我们服务了,因为我们是搞纯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一帮无用的人。。他那低沉的声音像一片阴云掠过了餐桌。谁也没再说话,谁都在想自己作为科学家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难道这社会真的用不着我们了?老教授看着大家一板一眼地说:科学家是唯一能够愉快地、自觉自愿地干自己本行的人。现在就是把你们的工资消减百分之五十,你们还会选择干科研这一行,而这正是我们同时代人所缺少的。他们只是硬着头皮为了挣钱苦应付而已。假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职工,都像科学家追求真理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尽善尽美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以此为最大的快乐,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大有希望了。我们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享受了乐趣,又表现了自我。 我的一位同事说:我 死时要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科学家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极乐还嫌不够,还要在那里和上帝讨论科学。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沉浸在一种与宇宙、与真理同在的激情之中。思维活动给科学家带来乐趣,而这在鄙薄的小商人和无知的贵妇眼中则毫无乐趣,就如同一个太监面对三千后宫佳丽。 笔者曾是位德国 亚历山大 洪堡学者,在波茨坦爱因斯坦塔边的地球科学研究所学术度假一年。德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奠基人 -- 威廉冯洪堡 洪堡有句名言: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而不是职业或技术培训中心,更不是卖文凭的机构。。目前,有些国家的大学教育的现状和洪堡的思想正相反,把大学改革成一种新兴的商业和生意,学生成为顾客,教授变成摆地摊儿的,教育的源头活水学正在逐渐枯竭,科学终极价值的东西,这这里也正演变成找份工作的敲门砖。如此戕害教育和科学,其实不就是戕害一个伟大的民族走向世界文明前列的未来吗?
个人分类: 论大学|10227 次阅读|2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