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非耗散热力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诺奖--化学渗透耦合理论
jitaowang 2010-4-1 15:20
本博文和前文 诺奖 ATP 的生物合成 实际上是相同的题目但是内容上更是着重于现代热力学理论方面。一般来说,物理口的老师不太熟悉化学反应,有的更害怕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其实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只要把生物化学或 化学 的反应看成一个从初态 A ( 二磷酸腺苷 ADP+ 无 机磷酸 Pi )到终态 B ( 三磷酸腺苷 ATP )的过程就行。为什么叫 耦合 ,就是同时还有一个从另一初态 C (高浓度的质子)到另一终态 D (高浓度的质子)的 渗透 过程,而且前者是需要能量(或称自由能)的非自发过程,后者是可以提供能量的自发过程,仅此而已。前者不能单独自发进行,通过和后者的 耦合 (或称克劳修斯的补偿)于是就可以进行了。早在 1865 年克劳修斯就说: 按我已经给出的第二基本原理形式 , 可以断言所有发生在自然界的转变可以沿着它们自己确定的方向 , 我设定为正 , 没有补偿地自己进行 ; 但是反过来说 , 它们要按负方向进行就只可能在同时发生的正转变的补偿下进行 . 请注意:克劳修斯的的正方向的转变 没有补偿地自己进行 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 自发反应 ;而克劳修斯的负方向的转变 就只可能在同时发生的正转变的补偿下进行 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 非自发反应 只可能在同时发生的自发反应的耦合下进行。 当然 克劳修斯在当时并没有把补偿的数学表达式写出来。 第一个提出热力学耦合或补偿数学表达式的人不是物理学家而是一位生物化学家 勃欧克 (Dean Burk ). 在 1931 年他是直接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热力学耦合的数学表达式 ,即现在的等温等压形式 。 请注意这时已经包含了等式和不等式两部分。 后来又逐步完善成普适的热力学耦合数学表达式 。注意: 热力学耦合数学表达式就是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同样包含了等式和不等式两部分。 一定要注意:任何用微观机理来否定热力学的宏观普适严谨结论的尝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据我所知这在历史上没有成功先例的。 为了方便和帮助人们的理解,生物化学家很早就用两个相互交叉的箭头来表示生物化学中的大量热力学耦合现象。两个箭头的交叉点就是表示有能量的传递。例如,对化学渗透耦合理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图 1 ( a ) ,对更多的耦合反应就可以表示为图 1 ( b )。这两种表示方法都表示两个不可逆过程之间的热力学耦合。 图 1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热力学耦合的唯一限制就是等温等压下由初态 A 到终态过程中得到的吉布斯自由能不可能大于从另一初态 C 到另一终态 D 过程所提供的吉布斯自由能。于是就得到整个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等于零和小于零两部分,即 成立 。或者用熵产生来说,任何体系中负的过程熵产生不可能大于正的过程熵产生。于是就得到体系的熵产生等于零和大于零两部分,即 成立 。 最后还可以强调一下,热力学耦合的数学表达式中等式和不等式都没有也不可能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这样的数学表达式同时就可以被称为是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5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奖—ATP的生物合成
jitaowang 2010-3-6 09:18
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 简称 ATP) 在生命现象相当于是生命体中的 汽油 , 没有汽油汽车就无法驱动 . ATP 在人体中是从二磷酸腺苷 (adenosine diphosphate, 简称 ADP) 和无机磷酸 (H 3 PO 4 , 用 Pi 表示 ) 来合成的 . 从 ADP 合成 ATP 的反应不是一个自发过程 . 这一合成反应只能在同时有其他能量供应的情况下发生 . 那么刘翔在百米跨栏中不断用掉了身体里的 ATP ,又怎么能随时随刻重新合成 ATP 的呢 ? 对这个问题早在 1961 年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 (Peter D. Mitchell) 就首先提出的化学渗透耦合学说 (chemio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 但是当时很难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同 . 17 年后终于得到普遍的认同 , 并于 1978 年米切尔荣获诺贝尔奖 . 相应地化学渗透耦合学说 就被称为化学渗透耦合理论 (chemiosmotic coupling theory) 或化学渗透耦合理论 . ATP 的生物合成是在非平衡的生命体中 随时随刻都在进行的 , 根本不可能在平衡态情况下进行 , 因此在经典热力学中是无法处理的 . 图 1 质子浓度梯度推动 ATP 合成 , F 1 /F 0 是 ATP 合成酶 概括地说 , 每一个生物细胞都有大量线粒体 , 线粒体内部还有内膜分隔 . 食物新陈代谢后 , 内膜的外侧的酸度 就增高( H + 离子浓度增高) (pH 值就 7, 中性时 pH 值 = 7), 当 H + 离子(又称质子)穿过内膜上的 ATP 合成酶,就推动了 ATP 的合成。 就这么简单。因为高浓度的 H + 离子和低浓度的 H + 离子相比, 蕴藏的化学势高。当 H + 离子穿过内膜时就释放出能量推动了 ADP+Pi 转变成 ATP 的非自发反应。 这也就是用热力学耦合(即克劳修斯的补偿)的观点来总结概括化学渗透学说 , 从低能量 ADP 转化成 ATP 的过程是一个非自发(负耗散)过程 , d i S 1 0; 而 H + 穿过内膜上的 F 1 /F 0 -ATP 合成酶返回基质时 , 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自发(正耗散)扩散过程 , d i S 2 0; 这样只要整个体系符合正熵产生原理的 , ATP 生物合成就可以顺利完成 . 因此 , ATP 生物合成的化学渗透机理不仅仅完全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 也是热力学耦合现象的有力定性证明 . 米切尔的这项荣获诺贝尔奖的工作对现代热力学发展的意义是远远超过昂萨格和普利高京奖项对现代热力学发展的意义。因为其中不可逆过程之间的相互 耦合(或称补偿) 关系是非常直接的,也是定量的,即 d i S = d i S 1 + d i S 2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需要近似的昂萨格倒易关系,也不需要普利高京的动力学模型了。当然米切尔是一位生物化学家在当时并没有把他的工作和热力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因此米切尔的化学渗透理论除了成为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心内容的一部分以外 , 很少有物理和化学学科的热力学教科书对此作出明确的介绍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12100 次阅读|2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