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管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改变科研单位体制的几点建议(转贴)
mqjiang 2008-11-24 22:09
转自: http://www.xysforum.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keyantizhi.txt 作者:科研蚂蚁   我是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有心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并且 要求不高,仅仅是想好好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科研工作。但是参加工作以来 看见的科技界的种种丑恶现象令自己深觉恶心,郁闷,窒息,以至失望至极。   一是在项目申报上,无职无权的科技人员即使有好的创意、想法,而且具有 极大的兴趣与工作热情为这好的科研创意、想法去工作,关系不好不行。我说的 不仅仅是项目在外申报的问题,在内,连本单位都出不去,一方面单位行政人员 当道,只要申报人不是他们圈子的人,连报出都不让报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有 一个规定,科研单位要报出的项目,需要经过科研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审查并出 具推荐意见,这种管理制度给有权的人以可乘之机),任意扼杀科技人员的积极 性,对科技人员而言,我想在很多领域,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只能坚持真理, 但是由于现行体制影响,却只能屈服于行政人员;另一方面,申报项目的信息首 先被做官的知道(这当然有单位科技管理部门接收到信息后,首先报于当官的有 关),当官的认为是好的、有油水的项目信息先拦截下来,然后自己召集人写申 报材料,黑箱操作,不让广大科技人员知道,形成官员优势,限制一般科技人员 项目申报信息知情权,有时管理科技项目的上级部门行政人员与科研单位领导形 成利益共同体,将申报信息首先打电话通知科研单位做官的,不透明,不公开, 不竞争优胜。长此以往,科研不成为科研,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导致的最后的结 果是,科研单位里面一部分优秀但是不谙人事的科研人员失望乃至绝望,沉沦下 去,因无法生存,无钱做事,转行其他;一部分科技人员为了生存就削尖脑袋向 上爬,当官,拉关系,行贿,搞公关是他的主要任务,科研工作成为他的幌子, 业务荒废,天天吹牛,最后还堂而皇之成为专家,打压有真才实学、但不谙人事 的科技人员,误国误民;还有一部分根本不怎么做过科研工作的行政人员,只是 天天讨好领导,活象哈巴狗,但是领导喜欢,在领导的关怀下,最后也成项目组 长,成为官,他的最大的本事就是做领导可心之事,哪里有什么科研水平,由他 去领导科研,可以想见结果会如何。在一个科研单位,只要是当官的,项目多多, 具有大量经费支配权,他不懂没有关系,但是他是领导,是项目老板,手下科技 人员有自己的思想、创意者,很多时候不能正常表达,以他的思想为准,以无知 来指导有知,这是对科研经费多么大的浪费以及是多么的危险!由于当官有这么 多的优势,科研单位里形成了当官是人们的价值追求,至于科研业绩怎么样不用 考虑,这是存在的科研单位里面可怕的、扭曲的价值观念。   二是项目实施上,一旦项目申请下来,项目经费就成为组长的自己私有财产, 干科研心疼钱,干其他事随意浪费,连自己家里面给小孩买的学习用具,都在项 目上报销,采取各种方法套取项目经费、国家财产,做几个项目,就发财致富了, 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买车买房。一线科技人员为做好科技工作,在组长那里申 请经费,有时候非常难,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把国家的钱当作的自己的钱,满 足自己的私欲毫不吝惜,为国家做事没门!然后将几个类似的课题混在一处,多 头交帐,吹的是一根骨头哄几条狗。   三是项目验收上,反正验收也不严格,平时又不验收、审查,到后来才审查 验收,给评审费,好好的招待验收人员,所谓的专家,好的专家在利益诱惑的前 提下,发言不真,埋没良心,差的专家(当官混上的)一派胡言,乱七八糟。然 后就是国内先进,水平多高,多高,其实啥都不是,无法无天,呜呼哀哉!   以上只是我了解的科研现状的一些,这些事情几年来时时发生在我的身边, 还有其他黑现象,不在此处列举。因为说着恶心。   因此,现在科技人员生存之道似乎是:   巴结当官的做官拉关系(行贿)拿项目满足自己的私欲, 科研工作做了多少,不关心,只想如何能应付了事,关心自己最大化发了多少财 就行了。真正做学问的人需要专注,是没有多少时间去谙人事,拉关系的,那就 靠边站。   因为只有做官,才能接触上面更大的官,才能有拉关系的可能。群魔乱舞。   资金大量的浪费,优秀人才的压制,科研成果的匮乏,这就是中国的科研现 状。   中国的科研究竟怎么了,我想这就是做科研吗?可笑也可悲,我想这样下去, 科研将不是科研,国将不国,人类胜于其他动物,跑得快,飞得高,在于智力, 在于技术,国家立身之本,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时 时伴随在人类的身边。中国一定要科学技术立国,中华民族难道要永远沦为其他 民族打工吗?!国家社会稳定、发展与繁荣难道永远依靠大的投资与低廉劳动力 吗?!什么是对与错?!难道错误的东西一直可以合理存在,对的东西就不能得 到伸张吗?!无论什么,正确的东西迅速实施,国家与社会才有希望。学术造假 固然可恶,那是皮毛,中国科研真正的病因在此处,而且非常严重。   作为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员,我想说的是,我热爱科研工作,我不需求什么名, 我不需求什么利,只要让我能够安静的,排除一切捆扰、阻拦,做自己喜欢做的 事情,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些才智就成。   给真正想做科研的科技人员一个机会吧,还科研一片净土!   搞行政的,你搞你的行政去,好好做你的官,不要以无知以及手中的权利损 坏科学研究本身所需要的真实、客观、明朗与公正!   我只想坚持真理!!!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就科研单位体制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科研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真正成为服务性质的人员,因为干管理是 没有多少时间去考虑科研的;根据其服务质量给予奖励,提高待遇,由科技人员 提名评价他们。   2. 有才华的科技工作者采取方法提高他们待遇,消除科研单位做官优势的 体制,不要让他们做官、搞行政,也让他们不愿意去做官(我并不是否认做官, 只是分工不同,同时做科研与行政,是做不好科研的),做行政由于很多时间要 处理其他事务,让他们专心做科研就可以了,研而优则仕在科研上是走不通的;   3. 科研单位科研事务管理建议这个模式:由全单位科技人员无记名投票选 举出学术管理委员会,由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单位的科研事务,学术管理委员会 成员都具有平等决定权,决定科研事务(包括项目申报等),每项事务调查论证 后,均采用无记名投票决定,以6:4比例决定是否实施某项科研事务。学术管理 委员会成员资格在考虑专业比例基础上,主要以发表文章质量、数量,做的科研 效益决定(按照职称比例高职、中职、初职各占一定比例,建议4:3:3),规 定5年换届一次,学术管理委员会组成也要体现竞争优胜制。要形成科研面前人 人平等的制度。学术管理委员会设置秘书2名,由秘书作为上面科技管理单位与 本科研单位的联系人,联系人不参与做科研,身份是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阻断既 得利益者与上面的联系。   4. 单位的主要领导(如所长)属于行政管理,不参与管理科研,这是很重 要的,边行政管理,边管理与做科研是绝对管理不好也做不好科研的,只会危害 科研。要防止只要当官,就有很多项目,自己又没有多少时间做科研,避免无知 指挥有知,清除人治科研环境,而且不给哈巴狗类型的人肆意践踏真实科学的机 会。   5. 建立自由人申报制度,很多项目不需要经过学术管理委员会,不经过单 位,自己有想法就报,自由人申报项目管理设置秘书,秘书不参与科研,由秘书 做联系人。   6. 因此,科研单位管理是由单位主要领导管行政人员与事务,学术管理委 员会管理科研。科技人员评价行政人员服务水平,行政人员待遇提高决定于其服 务水平。科技人员评价以其科研工作以及效益,发表文章质量、数量来定量评价。 ============================= 以学生身份在科研领域也有几个年头了,这篇文章作者提到的一些科研现状或多或少在各个科研单位实际上都存在着,程度不同而已。 有的时候听人说,要做学问,先学做人。 做什么人?好人,正直的人?还是让领导认可的人?能拿到项目的人? 教授治校还是官员(党委 )治校也争论了这么多年了,目前来看还是官员通过教授的形式在治着学校,治着学术。教授们也希望通过成为官员来治校治学术。 记得看《大秦帝国》,里面法家有三派:势派(依靠国君推行法度)、术派(整肃官吏推行法度)、法派(制定典法推行法度,唯法是从,不避君王权贵)。卫鞅以法派治弱秦20年,保秦国至少6代君王不衰而一统天下。依此而见,治学术也得靠法派,任何人治都是有弊端的。 文章作者的观点似乎有点偏激,自身也有点失望的情绪,但是他提到的问题,值得从教授做到官员的,现在还是教授的,现在还是科研蚂蚁的,以及象我这样即将成为科研蚂蚁的人深思。 科研单位在中国也绝对不是一方净土。 我们的路还很长.............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5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遂自荐与博士当官
考槃在涧 2008-11-17 17:53
昨天去了趟中关村图书大厦,今天中午趁休息的时间跑了趟甜水园,刚才又在网上买了不少,加起来一口气买了几十本书。有李淼老师的《超弦史话》,以前一直没买到;鸿飞兄推荐了多次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和《狂热分子》,这些书还都没有到手。 已经到手的是一堆数学、物理书,几本光恒老师推荐的高阳的历史小说,还有这本《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买回来已经读了一半,一开始就有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毛遂其实还有自惭》,和我前面写过的几篇文章有类似的观点,现在全文转载过来,在新浪网上有这本书的全部文章。 -------------------------------------------------------------------------------------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转自新浪,作者刘诚龙) 毛遂在平原君那里当了三年食客,才不露,能不显,不惊不乍,不咸不淡,平原君没有正眼瞧过他,国有疑难怎么也想不到问他。秦国围住了邯郸,平原君想从千儿八百食客里挑选二十个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到楚国去游说求救,合纵于楚,选了十九人,想凑个整数,硬是想不起来凑谁,此时毛遂便自告奋勇,自个儿推荐自个儿,平原君还是有点不相信他,问他在这里几年了,毛遂说已有三年,平原君说:你在我的布袋里三年,是锥子应当早就刺破布袋显露出来了,可是你一直没露出来啊。毛遂说:我今天就是要请求你把我放进你的布袋。平原君见他如是说,就把他凑了个整数,同意带他出使楚国。结果,毛遂不辱使命,在平原君结结巴巴、不得要领向楚君陈述得夹缠不清之际,毛遂抱剑上前,巧舌如簧,舌灿莲花,以雄辩的口才说服楚王联赵结盟,共同抗秦。 毛遂这番举动,是人人皆知的事,但关于毛遂人们可能也仅仅只知这件事。毛遂这样露了一把,我曾经想当然地认为他此后一顺百顺,人生就此撰写满辉煌篇章。其实不是,毛遂后来死了,在他自荐之事没满一年,就死了,死因还真跟他自荐有关。原来,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敌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率印官,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当年自荐,意气风发;此时自辞,何其乃尔?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很是不解: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怎么也不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 一个靠嘴巴子干活的人,哪里是人家拿枪杆子的对手?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抗敌,落得个一败涂地。被赵国精心树立起来的人才榜样,是这么个样子?有何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除了以死谢罪,别无他途。于是毛遂避开众人,到一个山林子里,拔剑自刎,鲜血淋漓地倒在毛遂自荐的神话里。 毛遂的悲剧是不是再次验证了枪打出头鸟?不,根本不是。毛遂不是死在毛遂自荐上,而是死在自己的一时之能上。在常人的眼中,只要有一能便想当然地一通百通,一专百专,一俊百俊,一能百能,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赵王认为毛遂三寸舌头转得那么出神入化,肯定是三尺剑也会舞得风生水起的,为了体现赵国对人才多么重视,便霸蛮地把毛遂滥用上了。 我读了小半辈子书,对大名人毛遂的事迹到前几天读了鄢烈山先生的《毛遂之死》才知道,真算孤陋了,可是这怪不得我,要怪也只能怪老祖宗的教育思维方式,我们拿历史人物来教育人,要么是一俊遮百丑,要么是一丑遮百俊,很少以一切人,人的一切来教的。可笑的是我们一些博士也跟鄙人一样寡闻。博士从政近年来几成风潮,却没几人能展其长的,原因何在?博士们只知有毛遂自荐,不知有毛遂自惭,到现在博士考公务员依然热火朝天,只有自荐,没有自惭,读毛遂只读一半,显然还是不够的。 新浪关于此书的链接: http://book.sina.com.cn/nzt/yc/lswtywtls/index.shtml ------------------------------------------------------------------------------------ 关于这本《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网上毁誉参半,有人说这本书讲的全是大家熟知的东西,看来现在大家的历史知识都是空前的丰富啊。公平的说,此书有的文章不错,有的文章不咋地,一天看完,长点知识可也。 回过头再说这篇文章,我们今天毛遂自荐的人不少,乱用毛遂的人更多。大家一方面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建立起专业壁垒,另一方又努力的去突破别人的专业壁垒。没学过管理的人往往以为管理很简单,可能大家对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枪杆子出政权的水平上:只要有权力,就能搞好管理。 其实做管理这件事,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说做官,搞政治很难的话,管理只有比这两件事更难的。为什么我们老骂政府的管理能力低下?不是政府不想搞好管理,不是政府手里没有权力,只是管理这件事情,真是一件很技术很专业的事;绝不是拿个Phd或者政治智慧很高就一定能做好的。它不但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学习,还需要天赋。 我本人鄙视官,但并不鄙视管理。有可能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其实二者的差别就跟潘金莲和林徽因的差别那样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浅谈林业生物灾害行业内部管理
zhguoqin 2008-11-9 17:25
浅谈林业生物灾害行业内部管理 张国庆 林业生物灾害的预防与救治,事关森林安全,是森林三防(防虫、防火、防乱砍滥伐)之一,而且牵涉面、防治任务、防治难度远远大于其它两防。 目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能力还很弱,至于在行政管理、灾害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详见《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9376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与管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738 )和《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11 )。在此,笔者仅就内部行业管理,提出一点自己浅陋的看法。 1. 加强行业监督 目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最缺少的,就是行业内部监督。 在生物灾害监测上, 没有人去调查核实基层上报上来的数据,数据真实性值得怀疑。 首先, 在基层,许多县级森防站(林检局)只有一两人,甚至于还有一些县是兼职的,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进行外业调查,只好凭自己主观臆测,上报数据。 其次, 目前的考评方法,迫使基层不得不进行数据造假。气象上那么多的先进的监测手段、监测预报技术和完善的监测网络,其预报准确率还远远低于 90% ,而我们的林业生物灾害监测网络、监测手段和技术远远落后于气象,却要求预报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这逼着基层不得不造假。 再次, 现在的防治补助费按发生面积划拨,又逼着基层造假。 第四, 监测经费严重不足,连进入林间调查的交通费用都无法解决,监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在检疫执法上, 没有任何人对其进行监督,检疫执法在不少地方还是空白。林业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十分完善,现在却没有多少人去认真执行,导致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不胜防。对人为造成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扩散蔓延的,没有人去追究。 在防治上, 也没有人认真执行防治规划设计、防治效果验收。甚至于不少地方,为了追求表面防治效果,还在使用高毒农药,或者在无公害农药中掺入高毒农药。 在森防经费上, 由于没有人监督,基层森防经费很少用到森防事业上,几乎全部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甚至于上面配发的通用仪器设备,也被地方领导据为己有。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 ( 1 )制定综合检查、考评方案,定期对下级森防站(林检局)进行综合检查,公开考评。检查的方法可以借鉴造林验收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专业人员,异地开展检查。这样,既开展了检查工作,又起到了异地交流学习的作用。然后,再由上一级机构对检查结果进行抽查核实,抽查核实结果既作为被检查单位考评结果的校正依据,也作为检查者所在单位考评结果的校正依据。这样,就保证了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检查考评结束后,公开检查考评结果,并作为经费划拨依据。 ( 2 )综合检查、考评内容包括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内容方方面面,一般情况下,不进行专项检查,以减少办公费指出,同时也给下级留下更多的自主创新空间。但是,在问题突出的地方,可以采取暗访、抽查等方式,进行突击检查。 ( 3 )坚决杜绝检查走形式,摆成绩的现象出现。因为,检查、考评的目的就是找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成了摆成绩的形式主义检查,那还不如不要检查、考评。 ( 4 )对于灾害监测,检查 主要 依据应该放在数据真实性上;对于检疫,检查 主要 依据应该放在漏检率上;对于灾害救治,检查 主要 依据应该放在防治效果(包括即时效果、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上;对于经费管理,检查 主要 依据应该放在经费设备挪用率上。 ( 5 )为了防止通用设备挪用,配发通用设备时,将通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望远镜等,台式电脑换成笔记本)放入专用工具箱(如监测工具箱、检疫工具箱等),以专用工具箱形式下发。各种设备的下发,不得邮寄、托运,一律由接收单位派专人领取,以免中途挪用。 ( 6 )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工作重心转到监测预报和检疫执法上,项目建设重点放在基层监测、检疫网络建设上,确保基层有足够的监测、检疫经费和设备。 2. 加强林业内部合作 在监测上, 充分利用现有护林员队伍,建立村级林业生物灾害监测网络。因为,我国有不少省、县,从公益林、退耕还林中抽出了一定比例的护林员专项经费,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护林员队伍。在林业生物灾害监测上,可以充分利用这支力量,加强技术培训,加强业务管理,让他们承担起村级林业生物灾害监测任务,同时在灾时承担救灾任务。 在检疫上, 利用现有木竹检查站,建立非专职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在条件成熟时,将其中部分条件较好的或关键地理位置的木竹检查站升格为专职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有必要时,还可以与农业部门合作,建立动植物联合检疫检查站。 在灾害救治上, 除了推进防治社会化外,还应该利用县、市级森林防火专业队,建立林业生物灾害救治专业队。条件成熟时,这支专业队不但可以扑救林业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还可以参与林政管理,甚至还可以参与乡村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 加强资金管理 笔者认为,在管理上,加强资金管理,是我们森防行业的头等大事。在资金管理上,重点又是以下几项事: ( 1 )制定森防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对挪用的(包括挪用仪器设备的),按照情况轻重,停拨 2 至 5 年森防经费,直至追缴回来。 ( 2 )将森防经费划拨,与综合检查考评结果直接挂钩。 ( 3 )制定检疫费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检疫费全额上缴省级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机构,大部分省内统筹协调使用,小部分根据综合考评结果返还。检疫费这一块,应该是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事业经费主渠道,如何收好、用好、管好这一块,是森防经费管理重点。 ( 4 )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将森林保护(三防)纳入项目规划,森林保护经费必须列入项目预算,同时在项目建设经费拨付时,将森林保护经费缴入国家森林保护专用账户,在国家林业局监管下使用 (将这一规定,加入森林法或实施条例中) 。在森林保护经费中明确三防经费的比例,对于其中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费用,按一定的比例,由国家统筹使用,用于森防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宣传工作。 ( 5 )森防项目建设,小额地方配套资金可以从检疫费中由省级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机构直接垫支,以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 6 )对于发生林业生物灾害,其救灾费用,从政府救灾资金中列支,不要动用森防事业经费。这样,可以保证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活动正常开展,也保证了森防事业健康发展,还加强了地方政府责任,从而充分体现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也突出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预防为主的方针。 ( 7 )没有独立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机构,财务独立,建立森防经费专户。 4. 留住人才 仅仅从林业行业内部来看,不论是营林、林政,还是森林公安,只要涉及外业的,都有专门的文件规定,发放工作补助(包括下乡补助、交通费补助、误餐补助、劳保补助等),而森防上,外业工作远比他们辛苦(翻山越岭不说,有时为了观察有害生物生活情况,冒着高温酷暑和蚊虫叮咬,一守候就是几小时;),外业时间远比他们长,但是什么补助也没有,就连国家制定的有毒有害保健津贴,还把森防人遗漏了。一句话, 如果把林业人比作生态战线上一头默默耕耘的老牛话, 那么森防人就是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牛差, 因此,森防很难留住人,干几年,就人往高出走了。 要留住森防人才,主要是国家要有留住人才的政策,并采取积极主动的留住人才促进行动。笔者认为,留住森防人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关键就是仿照其他行业、部门的做法,制定指令性文件,落实森防人的应得待遇。 ( 2 )重点是促进站改局和参功管理进程。 ( 3 )再次是对于在森防岗位连续工作满一定年限,在职称、工资级别、退休待遇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予以奖励。
个人分类: 生物灾害学|2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狗患乎……
刘玉平 2008-11-7 12:02
狗患乎 浩浩考察队,威威执法手。 新政挥国库,管理费照收。 十二正副局,奈何一只狗。 此风不肃正 ,荒唐时时有。 * * * * ** 新华网郑州11月6日专电(记者秦亚洲)为了给城市的养狗者立下规矩,郑州市推出声势浩大的养狗新政。政府财政耗资不菲,一些百姓利益受到损失。然而,这项轰轰烈烈的新政实施整整一年之际,许多缴纳了富有争议的养犬管理费的守法者,以及经常被各种不法狗惊扰的老人孩子都不免疑惑,负责此项工作的郑州市市政管理执法局共12个正副局长,为何管不好一只狗? 新华网 . 郑州养狗新政虎头蛇尾 12个局长管不好一只 狗 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08-11/07/content_10320274.htm 2007年6月22日,郑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后,当地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管理部门负责人做客当地网站与网友交流;组建打狗队伍,购买先进打狗器械;成立养犬办公室,开通养犬网站。之前,为了酝酿养狗新政,郑州市城市管理部门组团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苏州、西安、嘉兴等地,对城市养犬的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整个过程那真是相当热闹、轰轰烈烈,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条例规定,养犬应当缴纳管理服务费,管理服务费为每只犬第一年600元,以后每年200元;违反相应条款者最高可能受到两万元罚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规定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按照狗的寿命 10 年计算,养一条狗需要缴纳 2400 元,相当于办理数十个到上百个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按有关规定, 申领、换领每证 20 元,对丢失补领或损坏换领每证 40 元 )!一时间,郑州市的大街小巷陡增了许多流浪狗 但是,新条例实施一年来,效果并不显著。郑州市市政管理执法局的统计显示,郑州市仅有约1 . 8万户为自己的狗注册登记、并缴纳管理服务费。根据郑州市养犬办公室统计,郑州市区共有狗约5万只,即至今仍有60%的犬只处于非法状态。但一些机构估计市区各类犬只接近10万只。按照养犬条例规定,广场公园、游园商场等公共场所是明令禁止各类犬只出入的。但如今的郑州,这些场所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狗奔来串去,而这些地方几乎见不到执法人员的踪影。 这似乎与新条例的初衷南辕北辙,也让众多市民对管理执法部门感到失望,宛然一场虎头蛇尾的闹剧 早在 1 0年前,郑州市立法机关通过了《郑州市限制养犬条例》( 1997 版),其中规定:养犬注册登记费用每只狗3000元,年审500元。按照上面的方法计算,养一条狗需要缴纳 7500 元!据介绍,旧条例的实施效果不佳,注册登记的犬只不过千余。办理了养犬登记注册的市民,不少人对此十分不满。 历史惊人相似,10年后,几乎雷同的闹剧又故地重演 郑州市市政管理执法局,是2008年6月28日由郑州市市政管理局和郑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合并组建的。合并后的郑州市市政管理执法局共有1名局长,11名副局长,加上党委委员、调研员等,处级领导近30名! 12个局长、 30 名处座为何管不好一只狗? 无论是新旧版本《郑州市限制养犬条例》的出台,说明城市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对城市养犬加以约束和规范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立法的方式,将管理者相应的权力合法化。兴师动众的养狗新政自酝酿、实施以来,大规模的前期组团考察、引进电子标签注册系统、建立网站和软件管理系统、大张旗鼓地宣传、购买先进打狗设备不但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同时向养犬者收取费用,而实施效果却十分有限,这不但反映出城市管理部门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有借机揽权、铺张浪费和敛财的嫌疑。 类似的情况,不仅仅是养狗,也不仅仅发生在郑州 政府管理部门不应该打着法规的旗号,把管理作为收钱办证的借口,管而不理;而应该理顺管理环节,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明晰政府的责任,才能避免运动式执法,才能达到持久良好的效果,才能取信于民。 铁甲威龙般的执法队伍 即将被正法的宠物犬那可怜的眼神 它们的命运将在笼里终结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302 次阅读|7 个评论
情绪管理与控制
lixie6110532 2008-10-31 13:59
我时常跟家人闹矛盾,事后又十分后悔。朋友批评我说:你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最近专心学习了一些关于情商的知识,体会颇深,感慨良多。 ☆☆☆☆☆☆☆☆☆☆☆☆☆☆☆☆☆☆☆☆☆☆☆☆☆☆ 人有七种感情,即喜、怒、忧、思、惊、恐、悲,七种感情的状态就是情绪。情商则是一个人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家庭和睦离不开情绪管理和控制。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要有稳定的情绪状态。精神紧张、压抑、暴躁、焦虑、偏执、疲惫、孤独、恐惧等情绪表现会对家人的情绪产生扩散和压迫,从而影响家庭和睦。稳定的情绪表达能力,包括用面部表情、手势和音调来传递非言语情感的情绪影响力,特别是在困难和和纠纷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胆识与和蔼宽容的气度,会让家人体会和领略到你健康良好的人格修养,感受到你强烈的人格魅力,在他们中建立信任,相互理解,从而吸引家人真诚地投入,共同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共同实现幸福的家庭目标。 管理好自身的情绪,还要注意保持积极的正向的情绪状态。对家人来说,一个家长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情绪交流来唤起或激励家人的兴致的能力和洞悉家人情绪需求的能力,包括情绪表现力、情绪敏感性、情绪控制技能等。一个成功的家长不仅是伦理意义上的领导者,而且是家人的精神领袖,是家庭文化的建立者和引导者,这种精神符号的影响力是无形的,但也是巨大的。一个始终充满热情、自信乐观的家长,其言行或情绪状态对家人来说是一种无声的示范。家长具有的高昂情绪、坚韧意志将对家人的积极性和处事态度起着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 情绪管理与控制意识。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充分认识到情绪管理与控制对自身、对家人、对家庭和睦的价值和影响,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以宽容、冷静、感恩的心态对待义务、责任和亲情,不断修养身心,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同时,通过寻找和掌握一些心理调试方法:音乐、运动、聊天、旅行、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等,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有意识地陶冶情绪,以生活兴趣摆脱困难和纠纷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这样,不仅自身能够体会人生的快乐,同时也是家庭健康和睦的福音。 情绪有两种: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人的一生中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消极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情绪,它是我们对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不能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不能让那些消极的心境左右我们的生活。 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首先自己要加强情绪管理意识,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否平稳,如果一旦失控的话需要了解失控的原因,从潜意识中挖掘根源。最有效果办法的是静坐反省,在静坐反省过程中,可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潜意识的活动,以及影响自己情绪的诸多因素。调整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保证睡眠、亲近自然、运动健身、合理饮食、积极乐观等。 保证睡眠。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可能情绪不佳,我们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则有所下降。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间都能使你烦心,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一个成年人每晚睡觉时间应保证 8 小时左右,睡眠充足则心情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就乐观。 亲近自然。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心情愉快开朗。每当心情沮丧、抑郁时,去公园散心,在与花草林木的接触中,不快之感也就烟消云散了。假如你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即使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 运动健身。驱除不良心境极其有效的自助手段是运动健身。哪伯只是散步十分钟,对于克服坏心境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健身运动能使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功效与提神醒脑的药物类似,但比药物更胜一筹的是,健身运动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过,要做到效果明显,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 跑步、体操、骑车、游泳和其它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之后再洗个热水澡则效果更佳。 合理饮食。大脑活动的所有能量都来自我们所吃的食物,因此情绪波动也常常与我们吃的东西有关。对于每天早晨只喝一杯咖啡的人来说,心绪不佳是一点也不奇怪的。要确保心情愉快,应养成一些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就餐 ( 早餐尤其不能省 ) ,限制咖啡因和糖的摄入 ( 它们都可能使你过于激动 ) ,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水 ( 脱水易使人疲劳 ) 。据最新研究表明,各种水果、稻米、杂粮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脑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而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然产生的镇静剂。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觉舒畅。 积极乐观。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等同于现实本身,其实,我们周边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生命短暂,我们何苦要自寻烦恼呢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邦还是张良,这是个问题:答鸿飞
考槃在涧 2008-10-24 11:25
鸿飞兄噎我:杨玲兄,我觉得你是在绕圈子。君子当仁不让。如果哪个企业不听你的建议,要么你是错的,如果你是正确的,你去帮助或者成为这个企业的对手,用你的办法把它在竞争中灭了不就完了?要不然你还一辈子当相公不成?(见拙文《 商业、足球、科学和信仰 》) 我说:做刘邦还是做张良,这还真是个问题。刘邦大概跟今天的董事长差不多,他自己去带兵,被项羽打得一蹋糊涂,老婆孩子老子被项羽一窝端了,要不是项羽有虞姬管着,他这顶绿帽是戴定了。 刘邦的实际商业操作能力不怎么样,他比较会管人用人。张良韩信萧何,一个管战略,一个管市场营销,一个管后勤,产业链齐了,再加上有随何、郦食其这样的公关人才,大事可成。 刘邦的公司后来成了世界第一强,他自己得意地说,张良的鬼点子跟黄老邪一样多;萧何管理财务、人事、行政,现金流从来没有断过;韩信带着几十万销售,把市场都做到了珠峰顶;而项羽有个范增这样的无趣男而不得其用,当然就要被我收购了 我自己还真想过做刘邦,曾经策划过创业。不过,我的本行市场研究国外已经发展了 100 年,国内也有小 20 年的历史了,市场格局已经比较稳定,不是很适合创业者。我还真不是吹牛,如果我搞个市场研究公司,一年六七十万的纯利也并不是问题,远高出我现在的薪水。但问题是,这个行业要做成大公司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考虑到我更愿意多学点多写点东西而不是多赚钱,我宁愿找个轻松点的工作。 我以前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帮助科学家创业。尽管我相信科学家如果愿意赚钱的话,学习 1-2 年也是可以自己运作企业的,只是大多数优秀科学家可能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我曾经的想法是,科学家出技术,我出管理、战略和营销,然后找人投资,如果能成功的话,我想做成一个科学家孵化器,就是科学家研究的成果,我搞个公司帮助他应用,等他的业务上了正轨,让他自己去管理或者找职业经理人管理,然后我再去帮助别的科学家。鸿飞兄如果有啥好项目别忘了拉兄弟一把,我可以写商业计划书,找人投资去。 不过,所有这些比较起来,我还是更愿意做一个学者或者思想者,要在商业上有啥发展也是姜子牙:我不下钩,愿者上钓也。 话说回来,我必须正视鸿飞兄的话。鸿飞兄说如果哪个企业不听你的建议,要么你是错的,这话完全没错。我没有狂妄到我认为自己绝对正确,有时候我也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或者说,如果我做到 CEO ,是不是也会是这样子。 拿我现在在雅虎来说。我两年前因为项目开始和雅虎接触,八个月做 3-4 个项目之后,有一定了解。腾讯也是我的客户,去腾讯也不是不可以,要说营销水平,腾讯看起来要好一些,他们研究的内容已经很有针对性了。打算换工作的时候,至少有三个机会我可以选择,其它的两个工作的月薪至少都比在雅虎高出三千。在明知道雅虎的管理和营销都有问题,并且钱还不多的情况下,我还选择了雅虎,有点傻。我的出发点是这几个: 1、 我要找个远低于我能力的职位,好有时间读文章,写博客,我称之为隐居; 2、 我想看看,我老在报告中指出客户的错误,在陈述中客户也很少 Challenge 我,是我的观点不值得 Challenge 呢,还是别的原因?是我错了呢,还是客户另有苦衷? 3、 都说马云很神奇,我想看看马云神奇在什么地方; 4、 5 年来做了大小七八十个项目,客户都付了款,但是对客户到底有多少帮助,我心里没底,干脆到客户家里去看看,看看到底是我们的观点和建议有问题呢,还是别的原因? 我已在雅虎呆了一年有余,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从我给雅虎提交的第一份报告起,总体上我们的观点和建议就已经切中了雅虎的深层次问题。具体的问题和证据没有篇幅在这里讨论,原因非常复杂,但说到底和鸿飞兄所谈的如何取消谁谁的资格完全是一回事。 从物理化学领域来说,鸿飞兄可能可以击败任何对手,让一些不合格者失业,但鸿飞兄恐怕不能在所有科学领域让不合格的人失业。对于我来说,在市场研究行业我可以让一些人失业,但我不能驱赶所有中国不合格的企业家。我们能寄望的不外是制度和更多优秀的人出现,我们能做的不外就是写写博客帮大家理理思路,而我们写博客除了自娱自乐之外多多少少有好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想法在里面。每个聪明一点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正确,鸿飞兄如此,我也不例外。所以谁真的正确一般也只能靠结果来证明,于是我写东西更多是希望引起其它人思考。 回过头来再说中国的企业家。中国并不缺创业的企业家,事实上,如果不是国家税收过分高,对待中小企业过分严苛的话,中国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会更多。我并不是指责中国企业家在所有方面都不合格,我只是发现,中国创业者有些共同的短板,这些短板会妨碍创业者从一个精明的商人蜕变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中国的创业者的短板在哪里呢? 一个公司从什么也没有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一般会经历草创、成长、生存、发展、转型、辉煌这几个阶段。我们的企业家和民众的错误在于,他们把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可以生存当成了辉煌。 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它同辉煌的距离至少有十万光年。因为生存和辉煌根本是两码事。 很多时候,一个企业只要能够收获投资人的信心,就可以生存。然而,如果企业还处在生存阶段就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并仍然用创业的思路和方式来运作公司的话,他是在透支投资人对自己的信心。 草创和成长阶段,使用亮剑的操作模式不按常理出牌是可行的,但到了生存阶段,必须按照商业规律老老实实地做。逻辑非常简单,在草创和成长阶段,企业规模小,没有固定的业务模式,转身非常容易,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这个时候就靠快速反应、灵活变化和奇招邪招发现新市场,在成熟大公司的包夹中杀开一条血路。等到公司能够盈利了,上市了,基本上等于如果不折腾,生存就没有问题了,这个时候的运作思路就应该截然不同。一个已经开始盈利的公司,必然已经有比较稳定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群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想清楚就贸然出手,等于自杀。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自杀。当企业家上市圈钱以后,整个创业团队都会飘飘然起来,他们会变得听不去专业人士的意见,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我创业成功了,而你没有。所以我说他们把生存当成了辉煌,他们不知道企业发展的周期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充满了艰难和阵痛。一个毛头小伙子对专业人士说,我长大了,再不用听别人的建议了,他一定会栽跟头。 笼而统之地说,创业更象是在做政治,而守成更象是在做科学。中国不但缺乏职业经理人,更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尊重;这种不尊重就和政治家对科学家的不尊重完全一样。所以我认为中国并非没有优秀科学家,只不过缺乏对优秀科学家的尊重罢了。 而我之所以要对企业家提建议,是因为企业家创业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是整个社会积累的财富。就像科学界反感陈进一样,拿着大家创造的财富开玩笑是犯罪;而如果明知道陈进有问题不揭发的科学家也犯了包庇罪。 同时,作为企业的职员来说,他的职业生涯也是十分宝贵而有限的。如果因为企业家明显的失误而让他们三四年的努力和青春付诸东流,只是拿了一些工资,这对他们不公平。哪里都可以赚钱,为什么不找一个能够一步一步朝前走的地方呢? 中国的企业家的短板是观念和人格(不要误解为品格意义上的人格,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特质)上的,这种短板同中国政治界和科学界的短板没有任何区别。由于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类似问题,所以用竞争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不是不可以,但是代价有点大。我必须要坦白地承认,我对目前主流的企业家 --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四十岁以上 -- 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因为我的年龄,也因为我的背景。如果我现在是个教授,还影响不了企业家的话,那我只能承认我自己水平不行了。当然,一个真正的牛人的影响力是超越他的职位、背景和 Title 的,但我现在远没到这个水平,我的规划是给自己五到十年的时间。抗战用了八年,白乐天诗云辨材须待七年期,七年后如果我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我请鸿飞兄吃饭喝茶。 所以鸿飞兄问我,你去帮助或者成为这个企业的对手,用你的办法把它在竞争中灭了不就完了?要不然你还一辈子当相公不成?我无言以对。如果非要回答,我只好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张良,但还没有遇到刘邦。如果非要我做刘邦,等我攒够十万生活费再说。 其实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够一直过着半年前在雅虎的那种隐居的思想者生活,做一辈子相公也很好。只是我逐渐被认可,隐居的生活已经结束了。 :《史记 高祖本纪》,原文是: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个人分类: 哲思|5200 次阅读|15 个评论
改变习惯时应该避免的13件事
entropy 2008-10-6 15:01
改变习惯时应该避免的13件事 从 褪墨 作者: scullymeng 习惯就是习惯,任何人都无法把它一下扔到窗外,只有耐心才能把它一步一步从楼上哄诱下来。 马克吐温 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对于如何改变 习惯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戒烟、长跑、使用 GTD 、素食到 早起 等等很多。我还可以举更多的例子,但相信你已经看出了它们的数量之多,我不仅明白了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应当做什么,也通过我经历的种种失败明白了,哪些东西是 要避免 的。 而且请相信,我也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 我发现 失败 对于提高自己,尤其是改变不良习惯,有着与成功同等重要的意义。改掉坏习惯不是一件轻松事,相信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曾做过这样的努力,而最终却失败了;或者尝试过做些积极的改变,结果却不尽人意。 成功的关键显然是,纵使失败,也不要放弃,而是要重振决心,分析错在何处以及原因何在,然后设定新的 计划 ,下一次克服这些障碍。 我的经历正如上述一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取得成功。我发现试图改掉坏习惯时,有一些误区是要注意避免的,下面是我想分享的一些体会。 驱动力使你起步,习惯让你持续前行。 Jim Ryun 不要一次尝试改变两个或两个以上习惯 我们总想这样做。我想要早起,然后去跑步,吃更 健康 的食物,让自己更有 组织性 ,每天坚持写作我们想同时将它们全部实现!然而,无论你我对这些 目标 有 多强烈的热情,就算一次只选择了其中的两个习惯,也预示着失败。我这样试过,而且很多次。设定多个目标固然也有达到成功的可能,但是对于那些改变习惯非常 困难的人(我认为,我们几乎都属于这类人)来说,则不太适用。我的观点是,如果你一次只集中精力在一个习惯上,如此坚持一个月,那么成功的几率将是同时培 养多个习惯的三到四倍。把你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习惯上,一旦上了自动驾驶档,再考虑下一个习惯。一次只要解决一个。 忽视制定具体的计划,也不写下来 你一早起来,跳下床大喊:我今天要做出一个改变!这样做起来,当然是容易极了,我们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注:如果你不是一个人住,你的室友 或家人估计不大高兴你这样大喊大叫。)但是,无论是大声还是小声的说,我们要在大脑里告诉自己的是,光说要改变,这是不够的。你应该把 目标 写下来,写下开始的日期、结束的日期(30天是比较合适的时间长度)。准确的写下你打算做的事情,写下你将如何兑现自己,如何奖励自己,困难有哪些,你的动机是什么,最主要的是:把这些写在纸上,遵照计划去做(不要把你的计划放进抽屉里堆起来!) 缺乏全心投入 我自己有时也是这样。我会说:我今天要戒烟。然后,我会扔掉香烟包(这里应该用过去时态,因为我现在已经不再吸烟了,但是我还是懒得去改了)。 这样,我会坚持到实在受不了(通常是半天!),然后对自己屈服,再去买一包烟。接着便是小小的愧疚感,随后而来的是缺乏诚意地再次下决心戒烟。这通常不会 起什么作用。你必须非常郑重的下定决心,也就是说,要告诉全世界,你的决心。你要认真把决定写在博客上,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告诉你在杂货店遇 到、打着招呼的高中同学,告诉那些你甚至不记得名字的伙计们。告诉越多的人越好。把你的整个计划向众人公开。做一个提醒标志,贴在你的书桌和冰箱上。 对你的孩子许下严肃的承诺(我就是这样戒掉的吸烟)。 缺乏支持 有时你会迟疑,这是很常见的。需要鼓励的时候,你会去找谁呢?对这个问题,你若没有合适的答案,那就需要好好想想了。如果你有配偶,那么这个人便是 很好的选择,但最好的是有不止一个人来支持你。也许是你的母亲、你的姐妹、你的好友,或者你的老板。也许是一个或几个网友。同样提倡的是,加入一个能给你 支持的组织,或者一个网上论坛,在那里找到一群跟你有同样需要的朋友,告诉他们你的决心,让他们在你遇到困难、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以帮助。你要对此立下承 诺。把这些都要写在你的书面的 计划 里。 缺乏对动力的深刻思考 经历过一些以后,我将人们称为戒律的东西,叫做动力。为什么你有足够的自觉性去做某件事情?因为你有着与之相应的足够的动力。当你失去了动 力,也就失去了对纪律的自觉性。所以,在开始改变习惯之前,要认真的思考你的动力所在。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当你忘记了原因,究竟什么将最终促使你继续坚持 下去?不可否认,公开的承诺是强大的动力之源,但是你也应当给自己一些真正属于内在的动因。这些内容也应当写在你的计划里 缺少对困难的认识 要改变任何一个 习惯 , 都意味着一条充满阻碍的道路。不幸的是,我们经常在遇到了其中的一些以后,便轻易的放弃了。或者,我们会重新尝试,但总是再三的遇到同样的阻碍,结果则与 过去无异。若想跳出这一循环,你需要认真的思考,预先估计出你将遇到的阻碍。如果你在之前失败了,这次则要想清楚是什么阻碍了你。如果你过去从未考虑过改 变目前这一习惯将遇到什么困难,那就去做一些调查,读读别人在这上面的成功或失败的例子,找出你可能遇到的阻碍。然后,为自己制定计划,写下自己将如何应 对这些阻碍。例如,我曾经在外出就餐时,总是无法控制适度的食量。我在外吃饭时得做点什么呢?我要采取什么方法?在真正出门之前,我要求自己想好这些问题 的答案,因为,当突然面对这种情况而心中没有任何预想的计划,再想控制就已经太迟了。 缺乏对进展的记录 尽管你可以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不写日志,对其进展进行记录,但有这样的一份日志,的确可以增加你成功的几率所以,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不尽可能多 的使用你能用到的手段,很多事情做起来,又会凭空增加更多的困难。日志记录能够有效的助你成功,是由于它提醒你要有恒心。它让你时刻清楚,自己正实实在在 的做着什么。它可以给你动力,因为你也希望在上面留下好的记录。它也能使你在你立下承诺的人们面前,显得具有责任感。 缺乏责任感 提起责任,那应当在你无比重要的公开承诺里,占据后半部分。在博客上写下郑重其事的声明,但不去遵照执行,显示出这种方法的不足。与之不同的是,比如我不仅早早的将成文的计划对大家发布出来,还制作了一个小的 训练博客 (我称为Tralog)。它能够帮助我增进责任意识。我每天在上面报告我的进展,无论是退步了还是有所进步。即使没有自己的博客,你也应当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系统,来监督自己的可靠性。也许是将记录贴在工作的地方,或者将进展告之友人,或不妨每日亲自向他们汇报。 不清楚诱因 这是改变习惯的关键。每个习惯至少有一个诱因存在即一个习惯养成的前一刻发生过什么事情。一些习惯有不止一个诱因例如,在我吸烟那时候,我的诱因包括了提神、饮食、性欲、有 压力 的 事务、在外饮酒等多种多样。每次这些事件一发生,无一例外的,我都会吸烟不那样,也会产生吸烟的冲动。与诱因的关系越稳定,习惯就越顽固。所以,试图 改掉一个习惯时,你必须先弄清楚你全部的诱因是什么(用几天的时间,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对应每一个诱因,去找一个好的习惯来代替坏习惯。比如,当我感 到压力时,我用跑步代替了吸烟。对于好习惯,比如锻炼,你也要找个常见的事情当作触发事件(若不是每天都遇到的,至少也要符合你需要的频率)。对于锻炼, 你可以每天在早上喝完 咖啡 后 进行(如果你已经有每天在同一时间喝咖啡的习惯),或者若是你每天在同样的时间下班,也可选择在下班以后。把你的这些触发事件写在计划里,然后非常严格的 监控它们一旦触发事件发生,立即按照为自己设定好的习惯去做,每次都要如此。对于触发事件,你若不自始至终的这样执行,培养习惯也将相应的愈加困难。 缺乏相关知识 对于每个习惯,我发现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即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关于它的知识,无论是关于习惯培养之前还是之中的知识。我会调查和研究,以寻找成功的方法、潜在的阻碍、好的工具,使自己走向成功。我会在改掉习惯的过程中,仍然持续阅读相关的知识,如一些 博客 、杂志、书籍、网上论坛和成功者的故事,以此为自己增加动力。 过早的分散注意力 通常,我们开始着手改掉习惯后的一到两周内,就会将注意力转移至别处。然而,此时新的习惯并非已经牢固的形成了。而我们常常这样,花去大量的精力形 成了一个新的习惯,却在它还没有稳固于自动驾驶档以前,就不再管它了。我的建议是,持续关注于当前着力改变的习惯,至少要在30天以上,尽可能的使其稳固 下来。 缺乏恒心 我已经对此提到过几次了,但因之重要,仍要单独列出来。如果你把一个习惯跟某个诱因关联起来,你就需要在每次诱因发生之时,严格的去实行该习惯。如 果有时这么做,有时却没有,你将无法顺利的培养习惯。尽你所能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因为若你错过了一次,你就会被其诱惑而第二次、第三次错过。这样培养习惯 的希望就变成了竹篮打水。 失败即放弃 但是,如果你真的错过了一次,或者两次,甚至三次,也不应该放弃,而是要找出你错过的原因,制定计划,在下一次击败困难。此后,要持之以恒的按计划 去做,直到新习惯稳固养成。若是放弃,即意味着你被失败击败了。但假使你重振旗鼓,从失败中学习,那么失败则变成了一件最终促使你成功的好事。正如我之前 说的,我将失败看做通往成功的阶石。 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所谓卓越,并非指行为,而是习惯。 亚里士多德 原文: 13 Things to Avoid When Changing Habits - Zenhaibts 译者: 灵渐川 (GTD小组核心成员) 褪墨|时间管理 - 弥缝 褪墨是一个关注时间管理、个人提升和演讲技巧的博客。想提高自己?为什么不来 褪墨 看看呢~
2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的10个小故事(三)
windest 2008-10-3 20:35
7、有两个人在森林里散步,突然遇到了一只大老虎。 A 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 B 急了,大骂道: 干嘛呢,你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A 说: 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在中国入关后,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一直认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行业会面临许多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8、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家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于是,秀才第二天赶紧找了个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叹气道: 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都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着背,这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看见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 不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今天你就要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 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这次你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店老板说的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去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9、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 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 骆驼妈妈: 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沙暴中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 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简直丑死了! 骆驼妈妈: 这个叫驼峰,它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能让我们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小骆驼又问: 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 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这样便于我们长途跋涉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 哇,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在动物园里,而不去沙漠远足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 一本成功的教材 一个无限的舞台 = 成功。每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 10、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 ――― 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再后来,大家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有个人出个主意: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将粥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最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产生了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的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者值得深思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的10个小故事(二)
windest 2008-10-3 20:32
4、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光闪闪的,把皇帝高兴坏了。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给中国皇帝出了一道难题,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珠宝匠来检查,称重量,看做工 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向他的国王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吧?最后,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只见他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抽出其中的一根,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金人的另一只耳朵出来;插入第二个金人的稻草则从它嘴巴直接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则掉进了金人的肚子里。老臣说: 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 A 对 B 说: 我要离开这个公司,因为我恨这个公司! B 建议道: 我举双手赞成!你一定要给公司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 问为什么, B 说: 如果你现在走了,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现在还在公司这个机会,拼命地去为自己拉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再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然后你 A 觉得 B 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 A 有了许多忠实的客户。再见面时, B 问 A : 现在是时候了,要赶快 行动 喔! A 淡然笑道: 老总已经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为总经理助理,现在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 B 的初衷。一个人工作,永远都只是为他自己书写人生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6、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可以实现的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进了监狱;法国人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只见他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他大喊道: 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记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孩子,那个美丽女子手里也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 这三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 200 %,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创造自己更美好的将来。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的10个小故事(一)
windest 2008-10-3 20:31
1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里干活。突然间,下起大雨来,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 为什么爸爸把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 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到一边将雨披撑开,挡在了风雨中飘摇的一朵娇弱的小花上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一定多么有力,或者多么有钱,最重要的在于他对别人多有帮助!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2 、一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牌上写着: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标牌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可爱,到底该买哪只呢?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这时,他突然发现一旁还有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 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呢? 店主说: 不。 这人就觉得奇怪了: 那为什么这只鹦鹉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 因为另外两只鹦鹉都叫这只鹦鹉老板。 、陈阿土是台湾农民,从没出过远门。终于,他得到一次参加旅游团出国旅游的机会。国外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尤其是他参加是一个豪华团,一人住一个标准间,这更令他感到新奇不已。这天早晨,服务生敲门送早餐时对他大声说道: GOOD MORNING , SIR !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 您贵姓? 想到这儿,陈阿土大声喊道: 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 GOOD MORNING , SIR ! 。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 我叫陈阿土! 几天下来,他非常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吧他记不住,真烦!终于,他忍不住了,跑去问导游 GOOD MORNING , SIR ! 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他答案, 天啊!真是丢死脸了! 回到房间后,陈阿土反复练习 GOOD MORNING , SIR ! 这句话,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第二天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 GOOD MORNING , SIR !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 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生活的最强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自己能力不一定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过于追求完美,事必躬亲,觉得什么人都不如自己的,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却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3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577 次阅读|1 个评论
足球-企业-科学家,我们欠缺人才吗
考槃在涧 2008-8-29 17:38
奥运开幕时,英超和德甲也已经开幕,西甲和意甲也即将开始。今年皇家马德里有点郁闷,想挖 C. 罗纳尔多挖不来,和曼联的关系搞得一蹋糊涂;而同自己的球员罗比尼奥关系搞僵,后者哭着喊着要去切尔西。而最让人郁闷的是,足球世界可称第一品牌的皇家马德里,居然连个普通的瓦伦西亚、比利亚雷亚尔的球员都搞不定,人家面对皇马抛来的橄榄枝说:不。 皇马历来奉行巨星政策,一个后果就是自己的球员得不到机会,只能高价从别的俱乐部买来巨星。而巨星的年龄大都在 25-28 岁之间,来到皇马辉煌 2-3 年后,竞技状态下滑,俱乐部成绩就要受影响,如果要把球星转卖,这个时候已经球星已经日薄西山,卖不起价钱了。所以皇马经常是几千万欧元买来巨星,几百万欧元甚至免费把球星卖出,而且球星的工资往往都极高,架子极大,即使状态不好,也很难放在板凳上,反而影响球队的成绩,还不如派有冲劲的年轻球员上场。当然巨星客观上也能够提升球场的上座率和球赛转播的广告费,并且很多时候也能提高球队成绩,象齐达内、费戈、罗纳尔多一起为皇马带来了不少荣誉;然而当球星过多,球队里没有人干糙活的时候,球队反而成绩不好。当初皇马有劳尔、贝克汉姆、齐达内、费戈、罗纳尔多、卡洛斯、古蒂等世界级球员,人才济济,成绩反而不好,就是一例。前皇马主席弗洛伦蒂洛奉行所谓的齐达内 + 帕文政策,也就是国际巨星 + 皇马自己培养的优秀青年球员,这个理念本身没有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帕文们(本土年轻球员)很少会得到上场的机会,因为主教练在排兵布阵的时候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媒体的、球迷的、俱乐部的、广告赞助商的甚至球员本人的,因此一般都会顶不住压力优先上大牌。 其实早在几年前,皇马就吃了个大亏。皇马自己培养的埃托奥在皇马得不到使用,愤而转投巴塞罗那,结果埃托奥在巴塞罗那成为最佳射手,帮助巴塞罗那勇夺联赛冠军和冠军杯。皇马后悔不已,这个时候的埃托奥已经价值至少 3000 万欧元了,白白放跑一个宝贝。 同样的事情也经常在企业里发生。可能有很多年长一点的人很奇怪现在的职业人为什么换工作这么频繁。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既跟职业人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甚至可以说浮躁有关,很大程度上也跟企业的人才观管理观有关。 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比如一个员工在公司呆了两年,年底要涨工资了,企业经常只涨几百元钱。而一过年如果有猎头来找这个员工,许以比现在的收入多两三千元的工资的话,很多员工就会另攀高枝。并不是说在乎多两三千元的工资,很多时候是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在企业辛苦两年,结果只增加 500 元的工资,让员工觉得十分寒心。而被挖角后的公司,由于缺人,只好再去找猎头,用高薪到别的公司去挖人,恶性循环就是这么造成的:因为舍不得给自己的员工机会而导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假若公司对这种已经工作一定年头的员工在薪水、职位、精神上的鼓励更及时更大胆一些,优秀人才也不会流失,也不用花钱找猎头再花更大的代价去请水平相差不大的人了。同时,由于在公司工作的老员工对公司的业务、文化各方面都比较熟悉,而新人来无论能力多么强总要有几个月的熟悉和学习时间,这样带来的隐性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还经常发生的一个事情是,员工在公司经常得不到认可和升迁,反而是其它公司抛来了橄榄枝,员工跳槽的话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位,而员工跳槽后企业又不得已又要请猎头去招新人。假说公司给员工更多的机会表现和证明自己,让员工看到希望,这种现象虽然不会杜绝但无疑会大大减小。 从员工角度讲,其实大部分还是愿意安安心心的呆在一个公司一步一步往上升,但是当你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也就只有选择离开了。 而学术界何尝不是如此,经常是一边感叹没有杰出人才,一边是一些人才得不到机会,不得其用。如同皇马一样,我们是否过分的只把眼光聚焦在齐达内这样的巨星身上,而忽视了埃托奥这样的本土优秀球员呢?当然,引进优秀的外国科学家可以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但是在我们国家整体科研学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要大量引进优秀学者既不经济又不现实。而反而是国内一些有潜质的,未成名的新秀,稍微给他们一些关注和资源,其中的很多人就能脱颖而出。很多人即使现在没有在国际上学习过或露过面,只要给他们一些机会去学习和见识,相信有很多人也可以迅速成长起来。 这里有一个给多少机会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只要有一次机会就能够把握住;而优秀的人才能够把握住 2-3 次机会;给 3 次机会都没有把握住的,那就不要再给机会了。而现在的问题恐怕是,很多人才连一次机会都没有得到,根本就无法证明自己。我们不能指望经常有陈景润、袁隆平那种不怎么靠外界的条件,自己就能横空出世的英雄出现,这种天才放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整个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需要每个领域都涌现一大批人才,决不是靠一两个诺贝尔奖就能解决的,那最多是打一针兴奋剂而已。而提高整个学界的水平的方法一是引进优秀的科学家帮助本土科学家提高;另一个方法,也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扶持本土的有潜质的科学家,尽管这其中可能有的人最终不能成材,但是只要有 40% 的人成材了,我认为我们的投资就是值得的。而如果我们长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他们,限制他们,在伤透了心的情况下他们只有自谋出路,一旦出国就不回来了;即使回国,也差不多是在功成名就后,国内也要花很大代价才能请回来,这样做几乎是得不偿失的。 回过头来谈足球,皇家马德里是会员制俱乐部,俱乐部的主席靠会员选举产生,主席的压力很大而且有很多短视行为,因为万一俱乐部成绩不理想,会员就要联合起来换届选举,因此,主席很难把眼光放得长远。而作为学术界来讲,其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学术界的领导多半是委任的,基本上没有来自学者方面的压力,绝大部分都能在任期捞够足够的资本平级调动或者升迁。我们说不可能丝毫不考虑现实压力,这也是不客观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在没有那么大压力的情况下,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无疑是必要的。 并且,做学术应该是所有职业中最追求卓越的。尽管我并不反对在压力下随波逐流,但是一个卓越的人无疑是那种能够顶得住巨大压力,坚决地按照自己的意图推行并最终取得好结果的人。那种顺应时势明哲保身在任期内做得不愠不火的管理者,虽然不用谴责但也不值得赞赏。 说了这么多,总结的是,尽管客观上中国现阶段有不少不合格的科研人员、博士生和硕士,但肯定还是有数量不小的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人才不得其用。当年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说明对人才的使用,在不背离制度的基础上还是要不拘一格。当年刘邦对韩信的使用、刘彻对卫青、霍去病的使用可说都是不拘一格,沈从文要是按照严格的标准的话,恐怕也要潦倒一生。要不然人们也不会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 我们在感叹没有杰出人才的时候,是否同时也在大量的浪费人才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用人才!
个人分类: 入世|4785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有为创业,无为治国—关于加班
考槃在涧 2008-8-4 11:04
楔子 有朋友在我文章《 仇恨容易宽恕难 》留言,大部分时间都在潜水,杨兄的文章有深度,有思想家的气魄。最近有些感言,杨兄说是自己也是当管理的,现在大部分中国知名的企业不公开的要求自己员工一周之内几乎加班晚上八点,而且过分点的要求加班到十点。这对一个搞电脑的打工仔来说,我一直觉得是精神的透支,总觉得这样的管理者是否需要补补人体健康学的知识啊!先听听杨兄的意见!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我呆过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世界连锁百货企业、本土市场研究公司、全球性市场研究公司、世界性互联网公司,服务过的客户有快消、汽车、电信、电脑制造、本土的或合资的互联网公司、石油巨头、建筑巨头、房地产巨头,基本上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公司都接触过。 这位朋友说的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纯本土企业之中。当然不要以为外国资本家就很慈善,但他们做的比较隐蔽和能够让人接受。有时候有的工作必须要加班,但一般这类工作外资的工资都要高一些,比如同是外资,我目前这份工作的工资就要比前一份低不少,当然也要轻松不少。 加班的 N 种理由 老板要求员工加班,不外乎有两种目的,一是老板的理念就是加了班的员工就是好员工;一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压力而不得不加班。大部分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假若公司平均每天每人加班 3 小时,等于节省了 30% 以上的人力成本,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实知识密集型企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工具主要是人)来说,实在是很大的一笔成本,老板的别墅和奔驰都在里面。 对于第一种情况,老板的观念无非是认为,是他的智慧、资本和以前的劳动积累给了员工一份工作,员工应该感谢自己,所以他们应该用劳动和忠诚来回报自己;也有老板认为,员工在年轻的时候多努力,多奋斗,其实是在为他们自己打工,老板都喜欢员工有主人翁责任感;还有老板强调服从,他们认为这也是服从的一个方面。我曾经有个老板说,他宁愿要笨一些的,不愿要不听话的;宁愿要勤奋而低效的,不愿意要高效而懒惰的。我这里不是道德审判厅,因此我不评价这些观念,但是我们都无法改变这种观念,这是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观念,在那个年龄的人中具有普遍性。我不知道我做了老板会如何,反正我管理过的人看起来过得还都算舒服,当然,也许只是他们不愿意说他们很难受而已。 对于第二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企业的生产效率低造成的。而企业生产效率低大部分又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我经常听到不少老板感叹中国目前缺少执行力,他们的意思是中国不缺高境界的人,但是缺乏执行力强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抱怨他们缺乏强有力的手下。 加班的经济学根源 他们不知道,一个没有被很好执行的决策不是一个好决策。 老板总喜欢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这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但是聪明人未必会做聪明事,尤其是他和市场隔了十万八千里的时候。 中国目前的老板大多数是才创业十数年的,超过三十年的极少极少。创业阶段,都是老板带着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打天下,老板直接面对客户和市场,直接和兄弟们一起上阵拼杀,老板对行业、市场和客户都是非常了解的。于是老板成功了。等到公司上市了,老板成了董事长,他和客户之间隔着总经理、总监、经理、主管和专员,这已经是最简明的五级了,绝大部分公司至少十级。老板和市场、客户远了。 在创业阶段,老板因其独到的眼光和魄力把公司带了出来,他在企业内建立起无以伦比的威信,这种威信不只是资本和地位带来的,还是资历带来的。于是,在创业成功后,大家愿意相信他的判断,而老板本人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决策就这么做出来了。 然而当老板成为董事长这个角色后,他的身份更多应该是挖掘资源,并不是整合资源和使用资源。当董事长做出业务决策时,他在整合资源;当他做出业务战术时,他在使用资源。他这是在帮他的总经理和总监们做事情。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老板会很忙很累抱怨没有好下属了!老板当然可以定下公司的战略方向和业务方向,这是基于挖掘资源的判断,但他不该做前两项工作。因为他已经不了解市场和客户了。 曾经了解过客户不等于永远了解客户 中国处于迅速发展之中,这也等于是说,中国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市场在变化,客户也在变化。假若你的产品的客户是 25-30 岁的年轻白领, 5 年前的客户和现在的客户已经变化了,他们不是一代人了,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当你成为董事长后,你是通过你的总经理或总监向你汇报市场和客户的状况。你以为这样你可以了解真实的市场和客户,你错了。 我给很多高层陈述过报告,他们对细节和研究背景都那么的不耐烦,他们只想听结论。他们只想听客户要什么不要什么,怎么样能够吸引客户的眼球。他们只想听你每一页 PPT 的标题,连图都懒得看。我当然知道他们的工作都很紧张繁忙,但紧张和繁忙的根源在于什么?在于不了解市场和客户。当你不了解市场和客户的时候,你不会做出正确的决策,你只有指挥你的手下不断去尝试,尝试你心中以为的市场和客户,于是,你的大部分决策都是错误的或者有偏差的,于是,你必须不断地工作,工作,于是,了解市场和客户被你认为是不重要的,你认为你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几年,你十分了解客户,其实你了解的只是过去的和你自己心目中的客户,他们想要什么你并不知道。 市场和客户在细节之中,不在标题之中。对市场的认识,重要的不是研究人员呈上来的结果,是数据和细节。你每天要听到无数汇报,你的下属,你公司的研究员,你的第三方,非常非常多,每个人都在向你陈述他们的观点。但你听到的汇报,那是他们眼中的市场和客户,不是你眼中的市场和客户。每个人向你陈述报告,都有他们的目的。你的下属希望报告能够证明他的工作思路,你的研究员希望证明他的研究能力,你的第三方希望取悦你好拿到新的订单。你看到的是加工后的信息,不是真的市场和客户。而你自己呢?你有一个既定的认识。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几个比你更成功的人,你当然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你总是对那些符合你观点的结论更感兴趣,而对于不符合你的观点的结论或者漠视,或者大加挞伐。 决策和市场脱节的例子 2004 年我服务东风悦达起亚。当时他们要推出一款价位在 25-30 万左右的车,这就是不太成功的远舰。他们为给这款车起名伤透了脑筋,通过广告公司,他们起了四个名:朗天、悠扬、远舰和天行健。每个名字都有古籍为典,比如最后一个大家知道来自于易经。 当时东风悦达起亚的总经理是李春荣,海归职业经理人,千里马就是他一手运作起来的。他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水平的人。但他们不清楚四个名字中哪个更好,于是邀请我们找车主和潜在车主参加座谈会对四个车名进行测试。 前三个名字测试按部就班,波澜不惊,测试最后一个时,出了点乱子。我问,大家如何理解天行健,大家回答说,那就是天天走路天天健康呗。我有点晕菜,还是想按照既定思路主持下去, 3 分钟以后单面镜后面传来一张纸条,让立即停止对天行健的测试。 测试结束后我们照例讨论,李春荣说,我们高估了中国车主的素质,尤其是高估了中高档车车主的素质。没有人知道这四个名字背后的尚书、大学和周易,更闹出了天行健的笑话。 这个例子说明了办公室和市场的距离。最后大家选择了远舰为车名,但我要说,已经晚了。四个名字是按照大家以前对车主和潜在车主的理解研发的,脱离了市场和客户。甚至,他们之前的营销和公关思路也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去做的。箭已在弦上,要做大调整已经来不及了。其实车主有没有素质和商业无关,重要的是你必须理解他们现在是什么状况和想法。最后远舰这辆车也没有获得成功。 让公司成为公司,让老板去享福吧 有的老板说,大家都是这么操作的,为什么我取得了成功呢?还不是我更聪明一些。是的,你确实要更聪明一些,不过你只是比一些做得更烂的人聪明一些而已。你,你们可以做得更聪明。你们浪费了员工的劳动,使得公司的效率低下,于是只有要求员工加班了。 所以,中国不缺有思想的老板,也不缺有执行力的职业经理人,缺的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正确关系。我看到大部分公司老板在做总经理的事情,总经理在做总监的事情,总监在做经理的事情,经理在做主管的事情,主管在做员工的事情,而员工呢?他只好去写博客聊 MSN 了。 我们的管理者总喜欢在管理里打上自己的烙印,如果你真的很了解市场和客户,这么做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往往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这样那样的会议上,而很少去倾听来自客户的声音。开会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手下理解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是要检查下属的执行情况。可是,你的决策本来就是有问题的,你做这些事情的意义何在?当你的决策有问题的时候,你怀疑下属执行不当,你不断的开会开会,你陷入了泥沼之中。 老板存在的意义是让员工记住公司,忘掉老板。老板应改记住,无论他在公司中的地位多么重要,他只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是公司,老板是老板。公司是一群人,老板是一个人。当你总喜欢把你的意志放在公司里的时候,你的公司一定会低效,因为你不会懂得一切事情,你更不会坐在会议室里就能跟上变化的市场。 创业有为,治国无为 国家的管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们总喜欢让人民记住我们的功绩,记住我们的存在,这样的管理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你希望规范市场,最后你打扰了市场。当人民记住了你的存在时,他感觉到的只是不舒服。你让你的人民不舒服了,你失败了。人不会记住他鞋子存在,除非鞋磨脚。是的,让穿鞋子的人时刻感觉到的鞋子不是一双好鞋子,要么它被磨大,要么它被丢弃掉。你要做的是让人民忘记你的存在,无论你对国家有多么重要。 创业时应有为,守业时应无为;打江山有为,治国无为。这是一个企业和国家能够高效的根本之道。否则,在企业就是折腾员工;在国家就是折腾百姓和你的资源。 只是,冠盖满京华,我向谁去讲我的道呢?
个人分类: 入世|5178 次阅读|16 个评论
静夜狂思(11)-杂感
考槃在涧 2008-7-22 17:53
是你们把小罗捧上天抬上神坛,又是你们把神坛撤掉让他摔得很惨。他只不过是个球技好有天赋的球员而已。难道大师不是如此?你们把他抬上神坛,之后呢? 我们需要一个领军人物,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其实每个人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得滋润就已经不错了,更多的时候我们喊着宏伟的目标做着蝇营狗苟的事情。我不会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领军人物,当然也就更不会相信谁可以带我逃出苦海。而作为一个学者需要别人来给自己的学术方向引路,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事情;作为一个国家居然要去给一个学者的学术方向引路,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我们给学者戴上了紧箍咒。孙悟空犯浑唐僧就念经,这是对孙悟空能力的限制和防范。幸好唐僧没有二十四小时念经,否则孙悟空肯定会跟观音姐姐说,你让如来把我重新压在五行山下吧。给容易耍泼的猴子戴上紧箍咒不是问题,假若唐僧傻到在孙悟空和牛魔王打架的时候也念经,那就是自寻死路了。难道没有这么傻的人吗?我们的管理人员给学者戴了不只一个紧箍咒,还经常在学者做研究的时候念经。 如果管理人员对猴子管得过多过死,最后只能发现猴子都去了花果山,自己手里剩下一堆猪八戒。 另外一个问题:谁来给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念紧箍咒? 如果我们还要靠职位和称号来发现精英的话,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精英。一个缺乏对真变态般追求的民族恐怕也不会产出精英。于是学者拼了命的要当官,因为他要让自己获得这样的职位和称号;于是当了官拼了命要做学者,因为他要让自己的职位和称号名正言顺。 我听得太多的是企业高管一方面抱怨下属无能,一方面抱怨聪明人不好管理。我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计算机程序听话、不会出错,最好管理,可惜计算机程序永远不会创新。我们家猫智力肯定比不上人,它们也会创新。它们会经常发明一些怪异的行动和卧姿来搏你一笑,但我观察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它们吃饱了妙鲜包之后。饿着肚子它们只会冲你瞄瞄叫,创个鬼新啊。 我还经常去揉它们的肚子,拍它们的下巴,想让它们搞点怪出来创新。只是这个时候它们都无一例外的给我一爪子。强迫创新而又不让猫吃饱多半都会是这个下场。 不要再去抱怨无人可用聪明人难管理了,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 刘邦和李世民是两个很有意思的皇帝。刘邦文武都不行,李世民文武都行。可是他们的管理做得都很好。我们总认为领导就要聪明一点,领导是指路人,领导自己最后也相信了。可惜古今中外历史上一言堂而又没有指错路的领导还真没几个。 亲贤臣,远小人,可能所有领导都知道也都想做到,真正做到了的可没几个。容不下魏征,就别想做到亲贤臣;容得下和珅,就别想做到远小人。乾隆不得已要亲和珅?其实老百姓造反,也都是不得已的。不得已是个很好的借口,起码可以骗自己。很多时候也骗了世人,只是骗不了历史。我一般不会同情别人的不得已,就像我的不得已很少博得别人的同情一样。 我发现在集权制的组织里,最后大家都会变得唯唯诺诺而没有思想。不是没有执行力,是不需要有执行力,因为每个人只要讨好了他的上司就足够了;不是没有聪明人,是聪明人变傻或者被挤走了,因为领导容不下下属比自己聪明;不是没有思想,是思想被阉割和自我阉割了,因为思想会危及到领导的位置。是下属主动揣摩领导的心思呢还是领导需要下属揣摩自己的心思?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集权组织必然如此。 在集权组织里,猪八戒总可以通过听话和打小报告打败孙悟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是给唐僧和猪八戒也戴上紧箍咒,唐僧负责收拾孙悟空,孙悟空负责收拾猪八戒,猪八戒负责收拾唐僧。 分权不等于把权力交给每个人。实际上,分权的精髓是说话的能管也只能管说话,做事的能管只能管做事。如果独立出来一个人又管说话又管做事,最后的结果是,说话的没法说话,因为有人管着他;做事的也没法做事,也因为有人管着他。管人的那个人呢?当然也没法说话做事,因为他只是管说话的人和做事的人,他自己却是不说话也不做事的。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被人管,这也是集权组织的必然。 民主也不等于全民选举,民主起码应该是:没有内定,更没有指定。其实民主本来就是个骗人的东西,但是被骗和被抢,定罪还是不一样的。我宁愿被骗,谁让你自己太猪头呢?我不愿意被抢,因为这跟你猪头不猪头都毫无关联了。 每一个偶然都只是偶然,所有的偶然必定存在必然。我不相信所有的领导都是凭运气上去的,吏治难治是集权的必然。下属爱猜谜,成为老板的传声筒也是集权的必然。既然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没有权力,那么权力在谁手里呢?如果真的每个人都没有权力,为什么我们又要对权力恋栈不去呢? 我有一双鞋穿了 6 年,一直舍不得丢,要说这双鞋质量很好,连鞋带都没有坏。如今很旧了,老婆想扔掉,我不让。今天中午外出吃饭,不小心踩了一脚口香糖,粘粘糊糊的很难受,一边大骂某人不讲公德心,一边就起了扔掉鞋的心。原来促使我们下决心的经常只是一块嚼过的口香糖。 你无法阻止别人往地上扔口香糖,你能够做这几件事:保养好你的鞋,不至于因为踩了口香糖就要扔掉;走路留神脚下,这次踩了口香糖,下次没准就是狗屎;好好清理一下鞋,再洗干净手。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选择了扔掉鞋,尽管只不过是鞋底粘了一块口香糖。 鞋没有办法掌握自己,但作为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永远也不要因为一块口香糖就被别人扔掉,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被抛弃的直接原因都只是一块嚼烂了的口香糖。
个人分类: 哲思|32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问题
nipy 2008-7-15 21:55
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问题 八评 Andrew S.Tanenbaum 的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系统,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的应用日益广泛、规模日益扩展、结构日益复杂。计算机网络这样的大系统,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管理系统的支撑和配合,就很难使它维持正常的运行,因而也就很难保证它的功能和性能的实现。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网络系统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显然,这些网络管理任务,都涉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可靠性、可控性、可用性及可维性等重要系统性能。所以,网络管理问题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一个重要的全局性问题,任何一个网络系统的设计、规划和工程实施,都必须对网络管理问题作一体化的全盘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管理方法和系统方案,不仅影响网络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而且也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虽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服务功能与网络管理功能有所区别,有所分工,但又是紧密联系的,在网络系统内部结构中,实现这两部分功能的软件、硬件实体也是紧密结合甚至融合在一起的。所以,网络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ndrew S.Tanenbaum 的 计算机网络 第三版中曾把网络安全和 SNMP 网络管理的内容放在应用层中讨论,第四版中我们注意到作者把网络安全问题移出作为单独的一章,并充实了不少新内容,而有关网络管理的内容则被删除了。这说明作者已经认识到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问题,是一个大系统问题而不是应用层的一个层次内的问题。这不仅因为网络管理对象和管理信息的采集涉及网络分层体系中的各个层次,而且整个网络管理系统的实施,也不仅是网络通信的问题。例如,集中式或分布式管理体制的选择; Manager 与 Agent 的分工协同、管理信息库的组织、网络地址分配、网络系统结点的接入与撤除、网络系统性能的实时监测、网络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容错设计、系统访问控制等等,都是涉及计算机网络大系统的问题,对系统功能、性能、结构有深刻影响。我们不太清楚著者为什么在第四版中仅把网络安全单独列为一章,而没有再讨论网络系统管理其他方面的问题,是否认为这些内容太多,可以放到其他专门的课程和专著去讨论?这种考虑有一定道理,现在确实已有不少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和网络系统安全方面的专著或资料,可以很深入的讨论这方面问题。但从网络系统高度考虑,我们仍然认为,在 计算机网络 基本教程中,宁愿适当减少网络通信协议的一些过细、过具体的内容,而对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网络系统管理等系统问题仍应作基本的讨论和分析,以利于学生和读者获得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专著和有关具体产品资料。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倪鹏云
个人分类: 网络系统分析|5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浓缩版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张星元
考槃在涧 2008-7-14 10:09
拙文《 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与吏治难治 》得到了不少朋友的认可与点评,其中也有很多朋友反映文章太长,这是我的问题,向大家致歉。 张星元老师把拙文浓缩成12句话,我认为至少能表达我原文80%的含义,只是没有包括领导的炼成法。尽管文字都是我原来的文字,但我认为张老师的总结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劳动,所以我愿意就这12段文字和张老师分享著作权,谢谢张老师! --------------------------------------------------------------------------------------------- 1.尽管偷懒的人客观存在且为数不少,更多的人还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如果我们不能做出一个让下属好执行的决策,那就让下属自己决策。更多的时候,一个不能被很好执行的决策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决策。 2.一个人决策100件事当然要比100个专业人决策各自领域的事情要容易犯错得多。 3.管理者尤其是一个新任的管理者经常会要向下属或者上级证明自己是个聪明的管理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管理不是要证明谁比谁聪明,成功的管理者应该让下属忘掉你的存在,让他们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觉得受到了打扰。 4.其实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在基本的做事准则下,有不同的观点和做事方式对团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5.与其事急从权不如一开始就给下属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一开始就能对一些基本的事情自主决策,既让自己轻松快活又提高了下属的积极性。 6.合格的领导善于整合资源,也许这其中不乏他自己的观点,但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的组织。 7.基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业务,高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管理。而我们大多数时候是笼而统之的学而优则仕,仍然是封建的管理观。 8.当你管理一大群聪明人的时候,很容易就要去和聪明人比聪明而失去自我。 9.然而始终社会中除了吏还需要民,如果把吏和民的关系对立起来,如果把吏和民的利益认为的(人为地)割裂开,并用国家机器保护吏的利益,那么吏治难治就顺利成章了。 10.官僚滋生在于创业团队因为成功树立起绝对权威,从而很容易形成一级压一级的错误领导观,而这种错误领导观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因为领导已经不能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了--他只能得到他想要的信息。 11.把百姓排开在外的吏治系统实乃吏治难治的根源。 12.历史也从来没有先例在利益共生圈形成后,仅靠简单的改良就扭转了乾坤的。认为百姓相信高层就能改变吏治的想法更是Na?ve,如果民众在其中起不了任何作用,根本不可能有改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33 次阅读|4 个评论
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与吏治难治
考槃在涧 2008-7-9 11:34
领导不等于官员 我并不会站在道德层面带着放大镜去看官员,实际上我这里说的领导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官员,还包括企业里中层以上管理者们。 尽管我没有做过官,但我亲友有不少中小级别官员,他们的水平我十分清楚,而尽管我没和高级官员喝过酒,其肚子里的墨水我也略知一二,也有不少官员胸中有丘壑,为人处事滴水不漏,让人佩服。企业的情况我就更清楚了,经历过不少上级和老板,而我自己也做过基层管理者。所以起码我自己认为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 我也不会去分析领导的政治素养,中国的领导都是政治精英。如果我们认为管理和领导就是搞政治的话,十有八九的领导都可以做我的老师;如果我们认为管理和领导是一个领导者合格与否的基本条件的话,情况差不多可以反过来。 领导是怎样炼成的 我说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十有八九的领导十有八九要找我算帐。我们不妨看看领导是怎么炼成的,这个问题就不言而喻了。 在阉割和自我阉割中前进 一个领导怎样才能在披荆斩棘中前进?位子是有限的,绝大部分屁股都想上去坐一坐。坐这个位置不仅仅意味着收入、地位、权力和尊重,还意味着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下级那里得到体现。位子的有限和屁股的无限,使得在上一个屁股的眼睛里,下面全是晃来晃去的屁股。 要想在屁股群中脱颖而出,和上级屁股取得完全一致是最为重要的。这样的一致必须是言行一致。那些和领导不一致的异端学说增加了领导的管理难度;而鉴于位子的形状已经固定,长得和领导的屁股不一样的屁股自然也和位子的形状不一致,也就无法放到那个位子上去了。 我们在看着上面的位子时,往往认为,我要想实现我的思想必须要先到那个位子,因此一时的思想阉割是必要的,这叫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的如意算盘是我有了那个位子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了。于是,我们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不敢和领导 fight ,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领导往往以说服我们为乐,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被位子说服。 可是屈服于位子久了,就成了习惯,当屁股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思想不由自主的就和这个位子保持了一致。思想被阉割久了,再想勃起可就有心无力了。这种行为内化造就了思想疲软;于是位子决定了思想和对待思想的态度。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把位子称为:官僚。 我们在阉割和自我阉割中前进,手术刀把我们的智慧和对待客观规律的态度切除了,我们获得了位子,只是靠位子去强奸思想和客观规律,所以不合格。 业绩冠军不等于管理天才 相对来说,企业管理者的选拔要远比行政管理者选拔要更符合客观规律一些,然而阉割和自我阉割同样存在。企业把业绩很好但不符合价值观的员工称为野狗,意即虽然很有战斗力,但是却是野路子,这种员工尽管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也是不受领导欢迎的,是清除对象之一。 明星员工是那些业绩明显又符合价值观的员工,他们经常能得到升迁,这无可厚非。然而业务和管理通常并不等同,因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和帮助大家把事情做好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不好的管理者尽管可以自己把事情做好,但他在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方面往往越帮越忙。没有人不想帮下属把事情做好,只是一个过分聪明而又没有思想的领导往往在管理中掺杂了过多个人的东西,而忽视了尊重下属的思想。 好比一个打铁熟练的人,他看见下属挑水十分吃力,以他打铁的经验,告诉下属应该怎么用力,怎么挑水,并告诉下属必须照作。心肠是好心肠,但违背管理规律的好心肠通常都是越帮越忙。 只是我们的领导绝大部分时候是在用自己打铁的经验教下属挑水而沾沾自喜。我们往往认为做上了管理的位置意味着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本身就决定我们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 我们往往在抱怨员工有太多的思想而不去执行,而忘记了反省自己强加给员工的任务是否便于执行,能够执行?我们喜欢员工没有思想执行自己的想法,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抱怨员工太笨不知道变通,可是除了你自己之外,又有谁能够那么领会你的精神而又知变通呢? 员工既不是机器,工作也不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就可以解决的。难道领导的责任不就是让员工发挥出积极性和思想,完成任务的么? 合格的领导让员工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完成任务,不合格的领导让员工唯自己马首是瞻,只是有几个领导又不是这么做的呢? 领导这么做跟领导的炼成方式完全有关,因为他在不是领导的时候,别人也是这么对他的。而同时,领导也有领导 只有当他按照这套领导炼成的道路走下去时,他才可能百炼成钢成为领导,而同时我们知道,阉割和自我阉割又发生了 我们对待领导的态度和选拔领导的方法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十有八九不合格,这与他们聪明与否和敬业与否全无关系,也绝不是培训几次管理课、看几本管理书、开几次整风会就能解决的。 那些美丽的误会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领域里的打铁匠,但终归我们要选择这样那样的打铁匠来做领导。所以选打铁匠做领导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于当打铁匠成为领导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领导比下属聪明 一般我们愿意认为领导比下属聪明,领导自己当然也喜欢这么认为,这当然也只是大家的一厢情愿。客观来说,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自有其过人之处。然而具体到每位下属的工作则不竟然了。问题是在我们成为领导后我们往往在管理中加入了太多的个人判断。使用铁匠的标准去看待木工活,你肯定找不出合格的木工来,于是,我们开始变得比下属聪明,下属也开始变傻了!因为我们可以堂而皇之的指责下属:你的木工活不合格! 屁股决定脑袋,站得高看得远 位置越高,搜集到的信息要多些,充分些;然而我们要认为屁股能决定脑袋那更是一厢情愿了。 铁匠坐在山顶时看到的云蒸霞蔚,山脚的木匠感受到的是阴雨霏霏,其实谁的信息都不充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信息。 尽管铁匠站在木匠的肩膀上,可以多看 100 米,但是对于扛着铁匠走路的木匠来说,还是留神脚下更有意义。假若铁匠根据 50 米外的地形地势指挥木匠抬脚拐弯,多半两人都要摔跤。 所以站得高也许看得远,但指指方向就行了;至于高脚走还是矮脚走,让木匠自己决定吧,只怕扔硬币也要比瞎指挥来得靠谱些。 人脑是可以被清洗的 当铁匠成为领导之后,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木匠洗脑。很多时候铁匠成功了;更多的时候木匠被铁匠的打铁式思维搞得晕头转向,最终连木工活都做不好。 每一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都不一样,思维和做事方式很难真正的统一,洗脑的结果差不都使得下属阳奉阴违,做足表面文章。被洗过脑又上去了的领导第一件事当然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洗脑,于是创造力被洗掉了,大家都在用铁匠的思维干木工活。 马云说,当你有 1 个聪明人时,很幸福;当你有 100 个聪明人时,就会非常烦恼。我很惊讶像马云这样的人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尽管他是我老板的老板的老板。 认为笨蛋没有聪明人好管理的人实在是不懂管理的真谛。我倒是管理过不少人,聪明的也不少,实际情况是二者的管理方式应该是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管理笨蛋的方式管理聪明人当然大家都会觉得很烦恼。不合格的管理者总是试图教聪明人做事,而总是无视聪明人的意见自己拍脑袋决定一切,而又不向聪明人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去决定。最后的结果是聪明人觉得领导瞎指挥,领导觉得聪明人光想不做。 我们经常责怪下属为什么还在那里讨论而不去执行,我们言之凿凿的说不需要思想,执行就行了,全然不去想如果我们的决定那么好执行的话下属早就去执行了。尽管偷懒的人客观存在且为数不少,更多的人还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如果我们不能做出一个让下属好执行的决策,那就让下属自己决策。下属还在思想说明下属不是笨蛋,下属不是笨蛋又还没开始执行说明决策本能可能存在问题。每当我的属下工作遇到瓶颈时我首先会想是不是我的方向有问题,或者描述工作不到位,甚至布置的任务超过了下属的能力;只是大部分领导在下属执行不力的时候首先责怪下属的执行力,究其根本还是领导至上的思想在作怪。 做出一个好决策不见得要三个臭皮匠开会,但诸葛亮决策前最好听听臭皮匠的想法,否则拍脑袋的结果就不知道是下属执行力不行还是自己的决策错了。更多的时候,一个不能被很好执行的决策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决策。 结语:态度决定一切 十有八九领导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待领导的态度。当我们把领导捧到天上的时候,领导不太可能合格。在神坛上的泥菩萨受人们顶礼膜拜久了,真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菩萨,结果庙破漏雨,这才明白自己不过是泥菩萨过江。 让领导合格的唯一方法是让领导走下神坛。你可以看到很多领导在还不是领导的时候业绩突出,可做了领导之后昏招百出,我猜就是在庙里被香客的香熏晕掉了。 管理那些事 领导是职位不是地位 一般我们愿意把管理者看成是能力超出专业人员的人,这差不多是封建时代的领导观。从人的能力素质角度来看,无论哪种理论,都只把领导才能看成是一种才能倾向,它并没有凌驾在人的其它才能之上。 我们习惯于给领导赋予地位和智慧,因为这对领导有利:他们可以很轻易的向下属灌输自己的观点,并强奸下属的思想。对于分工没有那么精细的封建社会,这是可行的,因为下属的知识多半也在领导的知识结构之中;但对于现代社会还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而领导想对自己的每一个下属都指手画脚的话,铁定要闹笑话。 在现代经济社会,领导或者说管理者远不是神,只是现代化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无异于其他职业的螺丝钉。我们经常因为一个人的职位而晕轮,认为领导的意见更有公信力,但现实正是对领导的决定盲从使得社会平均效率下降,因为一个人决策 100 件事当然要比 100 个专业人决策各自领域的事情要容易犯错得多。这就是我们政府经常干一些让大家笑掉大牙的事的根本原因。而尽管一个管理者过去有这样那样的成功履历,我们仍然要对他对未来的每一个决策持怀疑态度,他的决策比普通人可能更有公信力,但也仅限于此。 而如果你把领导仅仅看成一种职位,你会发现十有八九的领导会变得聪明些。 管理不是要证明谁比谁聪明 管理者尤其是一个新任的管理者经常会要向下属或者上级证明自己是个聪明的管理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多数时候,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如萧规曹随。新官上任三把火通常通向两个极端:搞得特别好和搞得一地鸡毛。 新官上任一般是升迁或者调动,升迁我们不说了,你没有熟悉这个角色就贸然出击,只不过烧点匹夫之勇;而调动的新官则往往在自作聪明和同前任划清界限中烧掉了自己的胡子眉毛。 每个团队都有一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导向,新官三把火容易引火烧身,不知不觉触动了很多无伤大雅的潜规则和伤害了下属的积极性。 管理不是要证明谁比谁聪明,成功的管理者应该让下属忘掉你的存在,让他们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觉得受到了打扰。 管理一定要统一目标,未必要统一思想 如果统一思想指统一目标,我十分赞同。大多数时候,我们要求同事不但要和自己达成一致的目标,还要求大家在观点和做事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其实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在基本的做事准则下,有不同的观点和做事方式对团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好比马、蛇、老鹰一起拉车,只要大家用力的方向一致,管它们是用跑、用飞,还是用爬?非要让马和老鹰用蛇的方式用力,团队的效率会变得极其低下。 决定一切不等于决策一切 单纯从风险角度来说,管理者自己决定一切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下属都是有好处的,因为下属不用担心决策不符合老板的心意而受责罚,领导自己也不用担心下属决策错误而坏事。 一般来讲我并不反对领导决定一切,但我反对领导决策一切。一个人始终无法替十个人思考,而如果领导在和下属商量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决定的话,下属就会形成依赖思想:反正我有想法也不会得到尊重,你说什么我照做就好了。这样聪明人最终会被变成笨蛋,而领导最终也会被大量需要决策的事务搞得头晕脑胀,最终昏招迭出。 其实就算是决定一切的领导,也不是那么聪明的领导。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先斩后奏的情况,与其事急从权不如一开始就给下属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一开始就能对一些基本的事情自主决策,既让自己轻松快活又提高了下属的积极性。 整合比决策重要 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决策的事情交给领导,也往往认为决策就是领导工作的全部,然而对于领导来说,他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整合资源。他的下属是个体,下属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就是一个好员工。而领导必须从全局去规划大家的工作,让所有人的工作最后能 1+1 〉 2 。 这个整合过程比决策更为重要,因为在一个变化的市场和世界中,决策本身往往没有严格的对错,就看谁能把自己的资源发挥到极致,谁能做正确的事情少犯错误。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问题,一个领导如果有 10 个手下,他是让这 10 个人把他自己的想法执行下去,每个人只能发挥出 60% 更有效益呢;还是,淡化自己的想法,让每个人发挥出他们自己的 100% ,甚至 120% 更有效益? 如果领导者是个天才,或许答案是前者。然而我们凭什么认为领导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天才的决策呢?我们又能不能承担因为领导决策失误带来的全社会的低效呢?更多的时候,当领导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时,他让组织实现他个人想法的效率,要比组织中每个人各得其所低得多。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天才,尤其是我们当上领导的时候。只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错了。我们自己既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天才,我们的领导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 所以合格的领导善于整合资源,也许这其中不乏他自己的观点,但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的组织。 外行可以管理内行 职业经理人的存在说明,一个人即使对某个行业不是那么熟悉,他同样可以管理好这个行业的企业,因为他掌握了管理的精髓。 管理不但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气质,一种天赋。刘邦武不如樊哙,文不如萧何,谋划不如张良,却能够打败霸王项羽,可以说是外行管理内行的成功案例。一个业务外向是可以管理好业务内行,只要他给业务内行足够的尊重。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领导既精通业务又精通管理,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精通一个方面的领导可用。一般人们愿意让精通业务的人做领导,如果说这样的领导在管理方面合格这个做法是可行的;只是大多数时候一个业务精英并不懂管理甚至并不适合做管理。事实上,基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业务,高层管理者更应该精通管理。而我们大多数时候是笼而统之的学而优则仕,仍然是封建的管理观。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领导们外行领导内行,其实质是这些领导多半于业务和管理都狗屁不通,充其量只是个政治精英而已。 正确的领导从哪里来 我只有六个字:自信、信任、放权。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让下属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信任是相信下属可以摆平他份内的事情;放权是把专业的决策权交给下属,自己偷懒做个不管部部长吧!做好这六字真言,管理没有做不好的。 当然,自信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最困难。当你管理一大群聪明人的时候,很容易就要去和聪明人比聪明而失去自我。这种领导往往因得不到聪明人的尊重而陷入恶性循环。自信不但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修炼来的一种境界和霸气,这种霸气让人信任却并不让人讨厌,只有这样的领导才可能做正确的管理和决策。 不自信的领导总是希望去指导下属做事,总是希望做点新的事情出来证明自己正确;绝大多数时候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做法是典型的用一个错误(错误的决策)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不自信)的做法,只会错上加错。 吏治何以难治 说到这里不妨说两句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吏治难治历来是中国老大难问题。我昨天看了两级新版的电视剧《红日》,里面借用国民党将领之口说出了导演想说的话:国民党不是败在 G-C-D 手上,而是败在自己人的腐败和勾心斗角上。并不久远的历史表明哪个时代都是吏治难治,其实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秦朝。 秦用重刑,看起来吏治要比现在好一些,但问题是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居然很少有官员为秦朝卖命。这一点当然不难想通,当百姓丢一头牛,政府也要打县长屁股时,谁当政肯定关县长屁事:因为不会有更糟糕的雇主了。所以官员们犯不着为这么严厉的雇主卖命。 所以秦朝速死,跟这一点不无关系。有了秦朝的教训,后代都不敢对官员太严苛,宋朝对武官防着掖着,文官(吏)过得却十分快活。 这种吏治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宽严皆误,究其根本还是治国观和领导观的问题。我怀疑中国历朝代的管理思路都是儒家参杂着法家。对吏用儒,而对民用法。尽管管理者也在喋喋不休的向民灌输儒,民也真的相信了,但实质是:管理者从来不啻于对民用法,而绝少用礼。 我一开始很惊奇在科学网经常有什么当今圣上英明这样的言论,他说明我们的知识分子还没有把领导放下神坛。我更惊奇的是像黄老邪这样的高人居然也把希望寄托在几个人身上,这更说明大家的观念还是很有问题。这也是对吏妥协的结果:当吏们日子过得很舒坦的时候,他们当然要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谁给我便宜,向谁卖乖,这是人之常情。假若谁每个月给我 1 万元不做事,我每天写千字文章歌颂他。然而始终社会中除了吏还需要民,如果把吏和民的关系对立起来,如果把吏和民的利益认为的割裂开,并用国家机器保护吏的利益,那么吏治难治就顺利成章了。 一般来说,开国的领导人们都能做得很好,他们往往在逆境中充分展现个人智慧而带领大家走向光明。其深刻原因在于创业阶段是没有定法的,只要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就是好方法,而创业阶段往往大家怀着同一个理想,不计个人利益和帮派利益而精诚团结。其实中国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不少,也是这个道理。吏们心里也多半想着创业成功后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封妻荫子,也能克己复礼。 然而在创业成功后,往往因为创业领导团队不能走下神坛而导致官僚滋生和决策失误。官僚滋生在于创业团队因为成功树立起绝对权威,从而很容易形成一级压一级的错误领导观,而这种错误领导观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因为领导已经不能得到充分和正确的信息了 -- 他只能得到他想要的信息。进一步讲,官僚滋生和决策失误必然带来腐败和效率低下。 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情况当然要复杂一些,但其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我国幅员辽阔,还存在一个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问题。政治方面我不想谈太多,简单说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高层的利益是立足于中层之上,中层的利益又立足于基层之上,然而基层又对中层有利益归属,同理,中层也对高层有利益归属。这样一个互相嵌套的利益共生圈把国家的根本:民众排除在外,由于高层和民众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高层自身必须要在中层和基层那里寻找自己的立足点。我们都很清楚,谁做高层根本不是民众能够决定得了的事情,甚至根本不是民众能够参与决定的事情。高层和民众之间的关系由民众对高层的信仰维系,这就是为什么高层做出亲民举动能够赢得民心,但他却不能在根本上改变吏治的原因。民众说:你走了,我们就要吃亏,不正是这个问题的深刻反映?吏不是民选的,吏是由吏的领导指定的,所以吏没有必要讨好民,他只要讨好领导就足够了;小领导是由大领导指定的,大领导在选拔时可能会参考小领导同事、下属的意见,所以对于小领导来说,他只要搞好与下属、同事和上级的关系就足够了。而大领导必须得到小领导的支持,所以他不可能对待小领导太过恶劣,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官吏都是政治精英,而十有八九在管理上不合格,甚至是人品上不合格。 所以这种把百姓排开在外的吏治系统实乃吏治难治的根源,我可以断言这种方式最终都会发展到贪官污吏一手遮天,因为无数次历史已经证明了。靠几个人改变乾坤的观点是可笑的,因为几十个人不可能对抗几百万人,更何况这几十个人和几百万人的利益是休戚相关的,而历史也从来没有先例在利益共生圈形成后,仅靠简单的改良就扭转了乾坤的。认为百姓相信高层就能改变吏治的想法更是 Nave ,如果民众在其中起不了任何作用,根本不可能有改变。历代皇帝哪个不想国富民安?哪个不想惩治贪官污吏,然而最终十有八九都坏在贪官污吏手里。 当然我一介草民说这些话很多人要不以为然,不过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我们不妨等上十年,如果不按我的思路做而情况又能够大幅度改观,你就当一个痴人说了几句梦话;而如果那个时候情况没有改观,甚至,更加的糟糕,也许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我的这些梦话。
个人分类: 入世|7018 次阅读|36 个评论
做个时间管理的高手
entropy 2008-6-29 10:42
http://blog.csdn.net/r1sunzh/archive/2007/12/24/1964870.aspx 我的《时间管理》培训通常是用李宗盛的《忙与盲》这首歌来欢迎每一位入场的学员的: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张床,在什么时间地点和哪个对象,我已经遗忘,我已经遗忘生活是肥皂香水,眼影唇膏。   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事要备忘。许多的门与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如此的慌张。   我来来往往,我匆匆忙忙,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   忙忙忙,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   盲盲盲,盲盲盲,盲得已经没有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   忙忙忙,盲盲盲,忙得分不清欢喜和忧伤,忙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   培训一开始,我会问大家:   你忙吗?   要是忙的话,能有多忙?   忙得有目的吗?还是瞎忙?   是忙得心力交瘁,还是忙而快乐着?   当然,我还一定会问:各位参加时间管理培训的期望是什么?   众说纷纭之后,我会请学员回答以下10个问题:   你是否曾:   1、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今天还有一项工作没有完成?   2、给对方打电话,放下电话后突然意识到该说的事没说?   3、看到记在某张纸上的电话却不知是谁的,然后恶作剧地把电话打过去,听到对方自报姓名后马上把电话放下?   4、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5、给对方递名片时,突然意识到仅剩的两张名片上还记着别人的联系信息?   6、记不清把信息记录在哪里了?   7、别人说你的桌子太乱?   8、想做一件事,比如健身或谈恋爱、与家人多在一起等,却总没开始或找不到时间做?   9、别人答应你一件事,过了期限后你才想起来?   10、忘记某个约会后,谎称自己生了病或亲属有病?   看你有多少个问题回答为是:   1、0个:没必要参加培训。   2、1-3个:你的时间管理很棒,但还有提高的余地。   3、4-7个:日子过得还不错,但你满足吗?   4、8-10个:祝贺你!你参加培训是来对了。   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学员应能够:   -说明时间管理的实质意义   -明确高效能人士的成功习惯   -制定人生7个方面的目标   -掌握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   内容概要:   单元一:时间管理的意义本末兼顾   单元二:时间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   单元三:时间管理的方法集中统筹   时间管理的意义:本末兼顾   时间管理的实质   很多人都认为,时间管理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工作得更有效率。这确实是掌握时间管理技能的一大好处。然而,时间管理的本质并不如此。时间管理的根本是人生的自我管理。它应该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的必备素质。   那么,什么又是真正的成功呢?成功包含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效能是指一个人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即是否确立了适合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行动: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并行之有效。因此,时间管理不仅涉及效率,更要关注效能,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效能为本,效率是末。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内心深处探寻这样一个难解之谜: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人生价值何在?   既然效能为本,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你确立了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吗?很多学员正是带着如何确定人生目标这样的疑问来参加培训的。我们常常感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并不多。我们都知道人活着应该有目标,这说起来确实容易;但到底怎样确立目标,什么样的目标才是正确的,这的确是个难题。   你的天赋才能与世界需求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你的使命所在。亚里士多德其实很早就为我们指点了迷津。而遗憾的是,现实中人们所追求的,往往不是内心呼唤的自我,而是攀比与虚荣。这样得来的结果,只能是暂时的满足,更多的却是失落。你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才能了吗?你知道这些才能如何满足世界的需求吗?你若想成功,就从回答这一问题开始吧,否则你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当你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就开始有了目标人生效能的起点。人生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万花筒。要实现目标,需要关照人生的各个方面,这就是你的人生之轮。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研究并采访过大量的成功人士之后得出:真正成功的人注重人生各个方面的修炼。   练习:   -请为自己目前人生的7个方面从最满意到最不满意排序。   -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寻求大的发展?   -你为这几方面树立了目标吗?   你对人生7个方面的关照程度,将决定你人生效能的高低。   高效能(成功)人士的8个习惯   1、积极主动   2、以终为始   3、要事第一   4、双赢思维   5、知彼解己   6、统合综效   7、不断更新   8、找到心声   这8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博士在他两部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和《第8个习惯》中总结并倡导的。习惯1、2、3帮助你实现个人成功。习惯4、5、6和8帮助你实现人际关系和团队的成功。习惯7帮助你保持恒久的成功。这两本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咀嚼、消化,从而化为行动。要想突破时间管理能力的瓶颈,这两本书是必读的。   8个习惯都与时间管理密切相关:   -习惯1和8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时间观念。   -习惯2要求行动前要有目标,保证做正确的事。   -习惯3要求实现目标要有计划,保证正确地做事。   -习惯4、5、6说明与他人合作会更有效率。   -习惯7说明仅事业成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时间管理要关照人生的各个方面。   8个习惯的养成,将会大大提升人生效能。效能提升之后,效率自然就成了你的关注点。   个人效率的11个方面   个人效率自我检测。请为自己的各项打分。如倾向左边的描述,分数应为1-5;如倾向右边的描述,分数应为6-10.   11项当中你分数偏低的项目,就是你时间管理效率方面需要提高的重点。   工作效率与个人效率。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除了睡觉,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从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其人生效能的高低。工作效率则往往代表了个人的生活效率。   影响一个人工作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自身因素:如缺乏计划,时间观念不强,追求完美,不愿委托或授权等。   二、组织因素:如绩效管理等制度不健全,沟通不畅,文山会海等。   三、环境因素:如突发事件多,应酬多,同事时间观念不强等。   四、技术因素:如缺乏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等。   问题:影响你工作效率的因素是哪些?   你能改变组织和环境吗?   你一定能改变的是:你的自身因素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工具。时间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你的也正是自身和技术两方面的因素。学习时间管理的意义。一、明确成功(效能)的真正含义。二、采取正确、有效率的方法和工具去实现成功。   时间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   时间管理的一个经典游戏   桌上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类似水盆的容器和六七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其中一个容器中盛有一大半的细沙,另一个容器是空的。现在让你把所有石头和所有细沙都放到那个空的容器中,但条件是细沙和石头都不能冒过容器的上端平面,你会怎么做?   有的人会先把细沙全倒入空容器中,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将所有石头都塞进细沙,从而达到规定的条件。   可如果你先把所有的石头都放进空容器中,然后再倒入细沙,你会发现在摇一摇、抹一抹之后,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游戏中,容器象征着什么?细沙象征着什么?石头象征着什么?这个游戏又说明了什么?   容器象征着我们每个人有限的时间,不管是一天也好,或是一生也罢。细沙象征着那些每天纠缠着我们的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紧急的琐事。石头象征着关乎人生效能的大事。这个游戏说明,倘若我们总先忙琐事,那么很难成就大事。而如果我们能做到要事第一,那么处理起琐事来也会游刃有余。   事务四分类   事务依重要性与紧急性可分为四类:   我们每个人对这四类事务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但不管怎样,我们在现实中却常常落入这样的俗套:首先处理那些紧急的事务,即首先关注细沙;等有了时间才想到那些石头,即重要的事务。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就是要事,而紧急之事往往对别人而非对自己重要。紧急且重要的事务:一定要减少当我们过多地或被迫处理紧急之事时,那些重要而非紧急的事务迟早会变得紧迫,使我们陷入救火队员的模式之中,似乎永无宁日,也体会不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显而易见,要想减少这类事务的比例,平时你必须首先关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可以委托授权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忙而无功,原因往往在于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这类事务上面。   主管临时派的某些活就可能属于这一类事务,对于主管来说重要,对于你只是紧急。这里帮助你实现人际关系和团队成功的高效能人士习惯4、5、6和8就会发挥作用了。倘若你的人际关系很差,或委托授权的能力欠缺,那你只能独自忍受这类事务。如果人缘好,就可以找人帮你来处理这类事务。   当然,委托或授权不是倒垃圾,不能让对方感到你是把自己不爱干的事推给他。高明的委托或授权,是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而又让被委托或被授权方感到你对他的重视和承担该项工作的价值,因为紧急之事往往对别人而非对自己重要。   如果你需要提高委托和授权的能力,建议你参加这方面的培训。   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务:尽力去放弃   这类事务往往与你难于戒掉的习惯相关,譬如有求必应、沉迷于网游、泡吧等等。我们常说积习难改,改变习惯真得就那么难吗?   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坚持21天,你就很可能改变或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当然,这21天,你需要经历如下过程。   1-15天:感到别扭   15-18天:可以自觉地去做了   18-20天:感觉做起来舒服   21天:变得自动了!   曾经有一位女学员听到这21天的说法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同我们分享她的经历。她说自己是个特别好吃的人,所以过去总觉得用一双筷子吃不过瘾。她有一天立下志愿,吃东西时能做到双筷齐下,所以她开始练习用左手吃饭。开始两周真的很别扭,但过了两周后就开始有些习惯了,到了第三周,即差不多21天时,真的变得熟练自如了!现在只要一个人吃饭,她就能左右开弓!   习惯不一定难改,难的是坚持!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需要我们最为重视!   这类事务就是你人生中的大石头!人生之轮中的7个方面都属于这类事务。你每天的生活,都应围绕它们来展开。这样一来,你生活和工作行事的优先顺序是不是就出来了呢?   时间管理的方法:集中统筹   目前常用的时间管理手段   -以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开发的效率手册为代表的纸质工具   -以Outlook和Lotus Notes为代表的电子工具   尽管电子工具是办公现代化的体现,但它时常并不像纸质工具那么方便。这里介绍的纸质工具(即下面要讲的效能效率年册),将以上两类代表性工具的精华浓缩其中。熟练运用这套工具,会大大彰显你的职业化水准。   以终为始,我们来这样做计划:   Goal by Year,每年设定目标   Review by Month (atleastQuarter),每月(至少每季度)反思回顾   Plan by Week,每周制定计划   Live by Day!过好每一天!   首先从目标开始。每年都要把你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放在首位(GoalbyYear)。放下眼前的事,屏息静气凝神你的激情所在,这是世界最需要你为之奋斗的。柯维在其《第8个习惯》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使命或生活中的角色通常是发现出来的,而不是发明出来的。譬如我自己,生活的经历让我发现影响他人是我的一大天赋才能,因此,培训便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项使命。当然,我还有许多其他与影响他人的才能相关的梦想,这都是我的激情所在,那么我的人生目标便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我2006年与此相关的最重要目标包括:让柯达公司各部门从我的咨询和培训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收益;通过为公司内部杂志《SMILE》每期撰稿把积极的影响带给更多的员工;让家庭实现崭新的过渡(儿子离开幼儿园要上小学,新居交房还需要装修)。   最重要的目标是你无论如何都要去拚力实现的。同时,你也不要忽视人生的其他方面。这就是说,一旦确定好最重要的目标,还需对人生的其他方面作出计划和安排。譬如,我2006年的最重要目标主要与事业和家庭有关,我就会考虑在精神追求、身体健康、知识教育、经济条件和社交生活方面需要做些什么。   确立了目标,就要用行动将目标落实到每周的生活和工作中(Plan by Week)。行动切忌闷头前行,不驻足反思。每个月,至少每个季度都应该对行动进行总结。这样,你才能真正领略到时下流行的一个说法:活在当下(Live by Day)的真谛!   每年年终,你是否能像孙悦唱得那样这一年总得说来高兴的事挺多。身体不错,工作不错,心情也不错?回首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的心情还真不错!最重要的目标完成得不错,人生的其他方面也不错。每周都有计划,每个月都有反思,每天过得也都挺充实快乐。新的一年,我的使命还在延续,我的激情仍在燃烧,人生之轮依旧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盘。我相信,到了2007年底,我还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家人不错,朋友不错,自己也不错!   与时间管理工具相关的最重要的5个概念   以下5个概念可以涵盖人生中所有要做的事。效能效率年册帮助你管理这5个概念,也就是你要做的所有的事,从而将你的计划真正落实。这5个概念是:约见、活动、未来活动、对别人的承诺、别人给你的承诺。   约见:日期已经确定,有明确的开始时间,一般也有结束时间,如会议、约见、培训、接机等。   活动:日期也已经确定,但没有规定开始时间,优先度可由自己确定,如写报告、电话通知、发邮件等。   未来活动:未确定名确日期的一般为一周以后的约见或活动,如你今年年假何时休,怎么休还有待安排,这就算未来的活动。   对别人的承诺:不一定有开始时间,但成果交付有时间期限。如项目经理承担的工作。   别人的承诺:别人向你交付的成果有时间期限。   有人可能会问,人的死亡属于什么?正常来说,死亡应该是未来的活动。但如果一个人想自杀,并且确定好了日期和时间,就成了约见。上学也属于约见。开学有日期,放假也有日期;上学有时间,放学也有时间;入学有期限,毕业也有期限。   做梦是未来的活动;你想今晚做梦,那是活动;你想一睡着就做梦,那是约见。   人生中几乎所有的事都可以被这5个概念所涵盖。   时间管理体系的两个层面   -时间安排:每项工作活动发生的时间和所需要的时间。   -信息管理:与每项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从何处查找或归档于何处。   时间管理体系是帮助你规划、记忆活动和时间安排及有关信息的一套固定系统,应包括:   时间安排工具:日历,每日时间表,每日活动表,甘特图(项目管理工具)等。   信息管理工具:电脑硬盘档案,软盘、光盘档案,纸文件档案,电话、会见记录单等。   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每年制定目标。   工具:人生之轮   二、每周制定计划。   工具:周计划   三、未来活动安排。   工具:日历(大概估计日期,填写在估计日期的月份)   四、约见、会议安排。   工具:日历   五、每天的安排。   工具:每日安排表(见附录一)。这一工具的特点:a)可以用A4纸自己拷贝;b)自己填写日期,灵活、经济;c)管理时间的维度全面周到,且一目了然。   -在每日下班前计划第二天的工作   -首先将日历中的约见、会议填入时间表(参考附录2)   -将活动按优先性分成A、B、C、D类   A类:紧急且重要   B类:重要但不紧急   C类:紧急但不重要   D类:不重要也不紧急   -估计每类活动应花的时间(参考附录3):   工作不是干了算,而是应该算了干!   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果:谈事可以将时间卡得死一点,当涉及情感,人员发展等问题时,留的时间余地就要大一些。   -将活动穿插到约会的间隙内(附录2)   -第二天上班后根据临时变动可对活动优先性做适当调整   -每天的工作安排应该:首先处理A、B类,然后是C类,努力完成D类,避免拖延   六、别人的承诺。   工具:每日安排表中别人的承诺部分。   譬如,当有人向你承诺某日作为上交任务的期限时,你就可以直接填写一张该日期的每日安排表,并将责任人和要交付的任务记录在应交付的工作一栏中。到了该日期,这一记录就会给你提醒,从而省去你用脑子记忆的负担。   七、对别人的承诺。   工具:可能运用到以上所有工具。   因为你给别人的承诺,如项目管理,可能会包括约见,活动,未来活动和别人的承诺。   八、每个月,至少每季度要做反思回顾。   工具:成绩总结表。   九、集中统筹,将以上所有工具集中在一册中,形成自己的人生。   运用时间管理工具的好处   -工具帮你记忆,从而减轻心理、思想和头脑负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帮你轻松有序地完成任务,实现人生的各项目标。   怎样应对打扰   打扰的来源有5P:   一、People人:同事、上级。永远不要把客户当成是打扰,而是机会!   二、Phone电话。   三、Paper公文:信件、与自己无关的E-mail、文件、没用的名片等。   四、Personal自我打扰:开小差、与别人聊天、打私人电话等。   五、Peripheralvision视力所及的环境干扰:太漂亮或太乱的办公室、办公桌周围堆放的杂物等。   应对打扰的方式:   一、拒绝:不要有求必应,而要学会善意地拒绝。   二、推迟:帮助对方认清主次,适当推迟。   三、减少:为对方限时。   四、阻止:规定不受打扰的时间和情况。   要想避免打扰且不得罪人,就必须实践高效能人士的习惯4、5、6.   怎样应对人的打扰:   一、谁经常打扰?同他们沟通,说明自己的工作方式;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二、经常因为何事打扰?如果无书面说明,制作出来,简明易懂;再因此受到打扰,先让对方自己阅读说明,不明白再来找你。   怎样应对电话打扰:   一、尽量设置留言电话。   二、不要一有电话就接,每天要有至少1小时的时间连续专注于重要但非紧急的工作。   三、可以留出一段时间回复电话。   怎样应对公文打扰:   一、公文的分类。活动性公文:需要你采取应对行动的公文。信息性公文:已处理完需要存档的公文。   问题:办公桌上的客户名片是什么公文?   答案:你如果需要这张名片马上与该客户联系,则此时该名片为活动性公文。联系过后,该名片就成了信息性公文。   二、电子邮件应按事务4分类的优先顺序处理。   三、办公桌上只留活动性公文,给信息性公文存档。   四、存档的原则。一般需要存档的文件是公司所有文件的10%;根据公司要求该存档的存档;无章可循的分批归档: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决定是否需存档;能用电子版存档,就不要用纸文档;需要经常用的文件,最好有纸文档;对存档的文件可注明销毁日期。   怎样应对自我打扰:   一、增强时间观念,应用时间管理方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二、当然,适当的自我打扰也是休息的一种方式,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打扰了别人。   怎样应对周围环境的打扰:   一、改善时间管理的第一项切实工作是整理你的办公桌。这像你的办公桌吗?   *活动性公文是否放在来件篮和发件篮中?   *电脑屏幕周围还贴有用于提醒的黄签纸(即时贴)吗?   *信息性公文是否还在桌面上?   *哪些信息性文件需存档?哪些需扔掉?   *哪些需保留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存档?有地方保留这些文件吗?   *名片是否分类易找?   *办公室、桌面是否成了周围环境干扰?   二、职业化的办公桌干净整洁,一般具备以下核心物品就够了:电话、电脑、常用文具、活动性文件(来件篮、发件篮)、效能效率年册。问题:   1)回顾你的人生之轮需要发展的方面。你如何针对这些方面采取行动?   2)回顾个人效率的11个方面中你的薄弱环节,现在准备如何提高?   3)你在时间管理上还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值得今后借鉴?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35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好班导师 来自学生的评价
chrujun 2008-6-28 22:56
注:2007年春,领导让我填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教学类)推荐书 。填好后没有我上交,因为我感到我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其中有两则学生对我本人工作的评价。一是做班导师,二是指导大学创新创业项目。 信息物理工程 0501 班评价 班导师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培养。新学期我们很荣幸的是, 陈儒军 老师继续担任信物 0501 班的班导师。 在过去的三个学期里,信物 0501 班全体同学在 陈 老师的教育指导下,团结一致,奋发拼搏,这学期取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并且还在上学年里,我们信物 0501 班荣幸地被评为校优秀班级。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 陈 老师的工作不无关系: ( 1 ) 言传身教,以诚取诚。作为班导 师的陈 老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以身作则,在学校里做出了不少贡献,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2 )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 3 ) 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同学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被置于班级的阴暗角落。而班导师去尊重、热爱和理解这些学生。无论孩子多差,他认为后进生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他不断教育帮助这些后进生提高成绩,让他们克服自身缺点,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自信。 ( 4 ) 加强班级建设,营造科学文明的班级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和谐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 ( 5 ) 安全教育重于泰山,时刻不容松懈。充分利用两会(班会、班务会)阵地,加强对学生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住宿安全、上下楼梯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防火防盗意识教育,加强突发事故处理方法的教育和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的教育,坚决贯彻执行学校的安全首视责任制。 班长:张华为 日 期:2007-3-8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8517 次阅读|1 个评论
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做人的工作
suqing1961 2007-10-17 09:28
旧作:发表于 1996 年第 5 期《中国兵工》 每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最终都需要通过部门全体人员团结协作、辛勤工作才能得以完成或实现。因此,如何根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特点,对本部门的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最优的组合与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地围绕着既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开展工作,乃是管理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可见,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做人的工作,优秀的管理者必定是做人思想工作的高手。 校长办公室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在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参谋咨询的作用,工作任务繁重,纪律要求严格,但待遇却不高。在缺乏有力的经济调控等手段的情况下,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作实践中,我着重在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使用人,培养人 6 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了解人 1994 年 11 月,我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调查了解每位同志的基本情况,以此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基础。我专门设计了一个人员情况调查表,希望达到下述 3 个目的。一是掌握每位下属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以便我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爱好,科学、合理地安排其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布置工作任务,同时便于我掌握每个人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尽力逐步予以解决。二是了解下属对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据此我对自己提出了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身先士卒,体恤下属;公正处事,开明大度;兼听百言,果断明智的工作要求。三是掌握每位下属的工作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希望,以便大家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实现每位员工合理的要求及愿望。 当然,仅靠一张调查表是不能真正了解每一位下属的,况且每个人的情况总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平时注意观察、分析,与下属交朋友、多谈心,熟悉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及时掌握个人的情况变化,同时也注意纠正自己的成见和偏见,以便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认识每一位同志。 尊重人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反映在工作关系上,在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一个部门的领导,最恶劣莫过于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声色俱厉。对领导者而言,尊重人还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领导者应尊重每位下属的人格,不能因为自己的职务高而摆架子,颐指气使。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副职,给副职应有的职责和权力;尊重下属,虚心接受下属的合理建议和批评意见,拥有一定的气度和雅量,容忍他人的缺点;创造同事之间彼此关心、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 (2) 领导者应尊重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力求决策民主化。领导者独断专行,等于剥夺其他同志参与决策的权利,实际上也是对同事的不尊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力求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创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和参与积极性,使得决策尽可能科学、公正、合理。 (3) 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自尊、自爱、自律,以人格的力量赢得下属的尊重。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付出应该比下属多,获得应该比下属少,自尊、自爱、自律,以期获得下属的敬重,树立领导的权威。 关心人 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定对下属充满了爱心和同情心。关心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爱护下属,关心下属的成长和进步,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二是关心下属,经常了解、过问下属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尽力地帮助解决。 我们校办年轻人多,且大多是本科学历,都有进修学习获得更高一级学位的愿望和要求,如何处理好学习培训和业务工作的关系,是领导者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我既鼓励年轻人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地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进修,又对学习、进修者每周学习时间的分配、岗位津贴和各种补贴的扣发等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使这项工作变得井然有序。 当然,关心人并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事情和责任,更多的关心是靠组织和集体来体现的,关键是领导者要有万家忧乐在心头的心怀,带头去营造这样一种互帮、互助、互爱的氛围。 信任人 信任人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领导者应该相信下属的品行和能力,放手让其大胆开展工作,而不应事必恭亲,事必包办;二是应该赋予下属开展工作一定的职责和权力,而不应处处掣肘;三是应该鼓励下属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并允许其工作出现合理的失误。当然,这种信任必须建立在对下属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即所谓的知人善用。当然,信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领导者应该对下属提出具体、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通过考核其工作完成的情况来要求和约束下属。可以说,一个单位只有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下属才敢当面对管理者讲真话、讲实话,领导者才能真正了解单位和每个人的真实情况。 考勤制度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基于相互信任的认识,我们校办建立了荣誉考勤制度,让每个人自己给自己记考勤,以自己的名誉和信誉来保证考勤的真实。坚持近两年来,效果很好。充分信任下属,既是对下属的鞭策和鼓励,更应使下属感受到更大的责任,使其珍惜这份信任,更好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使用人 在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基础上,领导者就能很好地使用人,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我认为,使用人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对领导者而言,使用人是领导者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必须管理手段;对被领导者而言,被人使用尤其是重用,又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能使用、驾驭才能低于自己的下属,还应善于驾驭、使用才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许多方面超出自己的下属,绝不能搞武大郎开店。当然,使用下属时,还应注意帮助下属、扶植下属,使其在被使用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才干。 培养人 优秀的领导其实就是在干两件事情:做事情、培养人。所谓做事情,就是组织、调动本部门的各种资源,认真履行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圆满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所谓培养人,就是通过做事情不断提升本部门每位员工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实现部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领导者对下属不能只使用,不培养。领导者对下属既使用又培养,是对下属最好的爱护和关心。下属在辛勤工作的同时,可以看到前途并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18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