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超越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超越

相关日志

感言
jiulianjushi 2012-1-21 11:31
前瞻不前(八十年代清华学子中这样的观点很普遍),守旧不守(对传统圣贤教诲不客气地说满拧!简直到了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地步),约瑟未越(并未超越一个科学史学者的视角局限),学森未血(未一针见血。师道不承,孝德不传,无德无道,无福无慧,何来大师?),以凡测圣,圣亦凡夫,依文解义,三世圣冤! 西方产学者,东方出圣人,学者执其理,各各聚徒众,针锋相对盛,谁也不服谁;圣人究其竟,循循劝迷蒙,和谐沟通畅,谁都恭敬谁;科学力无穷,却是双刃剑,若是无智慧,犹如匹夫勇,不是落深渊,就是堕火海。认识自然律,应当顺其然,若要改造它,必定自取亡。
个人分类: 文化|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效果还是看过程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2-1-7 22:36
  我们有时候会见到这样的情形:某某被超拔为某干部,比如,科长直接提为副司长,之类。   官僚的升职有一定的规则,但是,超越规则的事情却常见。西方更是如此,连总统都完全可能由连部长都没有担任过的人当。   不过,目前我国多数的岗位还是需要一个进阶过程,我们看大学校长的招聘,就有一定要曾经担任过大学的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的前提。   其实,这个前提有时候不见得正确,例子见前面说的总统。   那么,一个规范的过程还需要不?有时候,超拔一位官员,可能对机构有一个比较大的好处,比如,你提拔的那位是比这个机构最高位置的那位还要更高位置的某某的公子或者公主,肯定可以为这个机构带来极大的好处,现实的利益。使得这样的提拔充满了利益上的“很好”、“不错”。   我们中国究竟缺什么?有时候大家会有点二乎,不过,对于规则的遵守这个东西俺看来是中国一向很缺的,到处都充满了例外,甚至让人觉得不例外一下子显得自己特没本事似的。   其实,对于一个官僚体制来说,过程要符合规则,而且效果也要是好的,只讲一头很容易带来问题,如果带来了好处还好说,大家都觉得如此做也还挺值当的嘛,而如果带来的是坏处呢?是不是有要抱怨没按照规则走?如此,我们只要好处,不管是怎么来的,而拒绝坏处,即使是完全规则路径走过来的?  
个人分类: 事论|289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尹生:超越“盆地”意识才能赢得世界
whyhoo 2012-1-5 13:23
摘要:中国企业家容易形成一种按资源和本地视野而非能力和全球视野构建愿景和战略的习惯,在中国企业拓展开外业务过程中,如何超越"盆地"意识,值得考量。 尹生专栏:(特约作家/尹生)最近四川首富刘永好宣布,新希望海外投资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该公司由新加坡淡马锡、美国ADM公司、日本三井物产投资,由新希望的团队来管理,主要进行国际并购,此前他还在新加坡成立了新希望海外投资的总部基地。 我的看法是,这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超越存在已久的"盆地"意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老家位于成都新津的刘永好和他的兄弟刘永行,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最早一批企业家的代表:他们成功地利用了四川当地提供的资源与人口红利,在饲料这一与民以食为天有关的领域率先致富。 随后,他们经历了大多数同时代企业家都经历的。为了应对饲料业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越来越低的利润,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多元化;他们选择的多元化领域包括金融、化工、电解铝、房地产、火力发电等,而这些在商业模式上都和饲料没有什么区别--依赖于某一方面的特殊资源;他们都天真地热衷于用某种形象在这些产业间建立一种紧密的相关性,以期借此发展某种核心竞争力。 比如,记得刘永好就曾将自己的事业形容为一架飞机:总部是飞机的头,饲料是机身,金融和房地产是两翼,高科技是尾翼。刘永行则似乎曾认为可以通过火力发电来链接电解铝和赖氨酸,从而获得成本上的优势。 但实际上更多时候他们可能是在安慰自己,因为你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市场化气氛渐浓的环境中,资源是天底下最低的竞争门槛之一,因为只要你愿意,总有一个价格让你获得它们;同时任何资源又都是有限的。 于是,他们将眼光投向海外,就像很多中国企业家那样,企图在海外复制同样的成功,但却不怎么成功。因为无论他们做什么,在本质上都是围绕本地那些已经积累起来的、熟悉的资源实行不断的多元膨胀(这是盆地思维的典型模式),而一旦走出国门时,却突然发现一切不灵了--因为不得不重新开始积累各种资源,而在这方面他们可能根本无法从本地的企业进行有效竞争。 现在,刘永好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似乎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如果他是打算围绕农业来展开并购的话--专业化思维(一种以能力和全球视野而非资源和本地视野来构建愿景和战略的模式)将占上风。 尽管这些年他和他的新希望集团在饲料本业之外又涉足金融、化工、零售、地产等领域,但真正形成自己优势的,可能还是饲料业(或者说农业)。无论是出于做大农业主业,还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在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并购,创造价值的可能性总之会大些。 除此之外,围绕农业进行收购还可以带来如下好处: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会更可能出现在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地方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吃饭,这将为农业提供机会,而通过国际合作来进行运作,既可以获得资金支持,又能充分不同背景公司在当地的政治和经济资源;通过收购而非直接进入,可以降低操作的风险,而农业要求非常本地化的资源,而且一般农业领域的本地公司都呈现分散趋势,这又可以以更低报价收购。 更进一步,如果刘永好的"明智"行动被证明是成功的,将给更多中国企业家点燃突破延续已久的"盆地"意识的勇气,在"盆地"意识的作用下,企业家容易形成一种按资源和本地视野而非能力和全球视野构建愿景和战略的习惯。 你不妨将整个中国的过去几十年看成一个巨大的充满各种红利的盆地,而且这里的人似乎都以生活在这样的盆地中为人生理想。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将四川盆地这样的地方誉为"天府之国"的先例。 成都频道专栏作家尹生简介:中国资深传媒人,福布斯中文版高级编辑。(编辑:高伟松) 原文见 http://zaobao.chengdu.cn/content-2-26-5326-1.html
个人分类: 经济|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罗天昊:中国改革的九大方向
whyhoo 2012-1-5 13:0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中国每十年几乎都是一个新的政治周期的开始,2012年亦足以值得期待。权力的更替,带来无限变化。   改革开放凡三十年,已如舟至中流,抬头仰望,洋洋江海,但是,却也暗流汹涌,安抵彼岸,还是中流翻船,关系中国未来国运。   改革开放已经造就中国的沧桑巨变,而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就,为改革三十年注脚。但是,最近几年,亦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中国的改革,远未达致天下大治之境,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未来时代的新发展,均使深化改革,成为未来潮流。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繁杂,同时,未来时代的无数可能,亦使选择艰难,人民之子毛泽东的遗体还躺在天安门广场,而他所终身致力于打倒和清扫的对象之一的孔子,雕像亦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这个世界一片混乱。各种假改革打着中国特色的旗号,纷纷粉墨登场,欺骗民众。未来时代的变革,更需廓清迷雾,找到康庄大道。关于中国未来时代改革的战略方向问题,亦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未来十年乃至数十年内,中国的改革,将面临九大方向性变化。   (一 )从经济、政治改革,到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变革   事实上,经过三十年历程,我们也应该突破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而将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进一步延伸到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全面、广泛的改革。   而目前,对于社会领域的更广泛的变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些我们所熟知的称谓,已经悄悄发生变化。很多地方,公共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地方官员的口中,“老百姓”,“群众”等提法逐步变少,而市民,公民,纳税人的提法变多,而在这些称谓变化的背后,是公民意识的觉醒。   近年来NGO的崛起,对于中国社会运行规则,运行模式,运行主体已经逐步产生改变。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中,NGO得到检验,亦得以壮大,   很多人都研究了美国大选最后胜利的原因,长江商学院一个教授,还专门写了篇文章,讨论奥巴马的制胜秘诀和社会背景。认为奥巴马的胜利,说明‘草根时代’和‘草根政治“的崛起。特别是在奥巴马与希拉里的当内竞争中,奥巴马依靠很多网民,以及年轻人的支持,才击败了在精英阶层拥有众多支持者的希拉里,不仅社会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转移到了草根阶层,而且,以往那种靠大聚会,电视单向传播的政治动员模式,也变化为立体的,依靠网络互动传播的模式。   而这种变化,在中国也出现了,新兴技术的兴起,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的交往模式,都已经颠覆了我们传统社会的运动模式,而这些变化,都将对未来时代影响深远。这些变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变革,但是,这些社会性的变革,社会生活模式的变化,最终包含伟大的时代力量。   这种力量,在中国已经开始显现,从最开始的孙志刚事件,到后来的非典,到后来的邓玉娇事件,新兴的社会运动力量,冲破了以往的社会控制,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民众的自我动员,民众的联络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同时,中国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亦引起了社会结构及社会行为模式的变化。的改变及其引起了未来的社会变化。   计划生育的推行数十年后,目前主流的社会青年,均为80年代出生,而时代的特点,赋予了他们独特的经历。构成了现代家庭的倒立结构。从祖父,外祖父,到父母,到孩子,越到下一代,越重要,而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个父母,好几个孩子,权力的重心,在父母,而新的家庭结构中,权力的中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传统社会的威权体制存在的家庭基础不存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格局,已经荡然无存。   同时,这一代的人,从懂事开始,接触的就是很现代化,全球化的东西,偶像是科比(美国),是欧文,小贝,吃的是肯得基,穿的是耐克,用的是苹果,英文歌,法语歌,日文歌,在青年中并不陌生。   而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引起的成长环境的改变,将对未来时代的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新一代的孩子长大,比上一代青年更独立,更敢于挑战威权,也更具有现代意识。   作为中国社会基石的农民阶层,未来亦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的农民,此农民已经非彼农民。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广袤土地上,新一代的农民深刻体验到现代城市生活,这些年轻就出去闯荡的新一代农民,在视野,思维,生活方式上,与其父辈都产生了巨大的区别,他们虽然身份上是农民,但是,已经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洗礼,他们不再是愚昧,胆小,容易被欺骗的群体,他们与城市里的年轻人基本无差异。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新农民阶层的存在, “城市边缘人“的兴起,不仅将改变城市治理模式,未来他们回乡后,传统的乡村权力模式,亦将受到严重挑战。   超级女声横空出世,折射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事务参与的热情与渴望。特别是海选,直接投票的方式,互动参与,PK等游戏规则与运做模式,是无意中对于中国公民现代社会运作模式的一次启蒙。   虽然我们在政治上,尚没有步入现代化,但是,在文化领域,已经开始了萌芽,大众的参与热情,在政治领域无法实现,但是,经由一个娱乐性的节目,撕开了一道口子,给予了民众在公众活动中参与式介入的机会。因此才获得压倒性的关注。这个就是超级女声,快乐女声能够横扫一切传统娱乐大赛,成为中国最热娱乐盛典的深刻时代背景。   在文化领域,新的变革亦开始酝酿。特别是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方面,存在很大争议,而且,这种争议,对于中国现实影响很大。很多人曾认为,新加坡的兴起,足可证明儒家文化的生命力,而事实相反,以捍卫“亚洲价值观”而风光的李光耀在12世纪到来时候,突然改变观点,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恰恰不是因为儒家文化,而是现代文化。台湾,韩国等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的兴起,某种意义上,亦是经过现代化的洗礼。   所谓的“中国特色”,其骨子里跟100年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一路货色。无非是抗拒世界潮流,延缓社会变革,保持既得利益的借口。   而目前百家讲论所流行的,无论是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汉朝故事,于丹的论语,乃至新一代袁腾飞的两宋故事,都是向后看,甚至津津乐道于帝王权谋,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更缺少开眼看世界的视野与胸怀,亦缺乏拥抱现代文明的动力。   这些社会,文化领域的变革,争议,某种意义上说,是与政治变革息息相关的,但是,其影响更为深远,甚至可以说,政治领域的变革,往往需要在社会、文化领域扫平道路。   当初的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讨论,就起到了思想冲锋作用;而后来潘晓所引导出来的“人生之路”的全国性大争议,则是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重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呼应改革深入的时世。   如果中国改革能够在新一轮改革中,掀起社会和文化改革的浪潮,引领社会文化变革之先声,必如当年的掀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青年人生观讨论的热潮。   (二 )汇聚时代锋芒   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改革本身充满了各种矛盾,各种利益交锋,各种思维碰撞,这些,都需要我们正视,需要我们拿出勇气与激情,去冲锋,去摇旗呐喊。   而我们的改革,也将逐步从“摸者石头过河”,从“搁置”争议,到直面争议,从追求“和谐”,到有秩序的争论乃至斗争。   未来的改革,需要汇聚时代锋芒。个人认为,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洞察人心所向   我们关注的,必然是民众迫切希望改变的,我们拥护的,必然亦是民众所想要的   如,大众对于医改,教改的关注,中国高房价的根源研究等。   其二是顺应未来趋势   改革是一种“向前看”的事业,我们所提倡的,必须是一种符合未来趋势的,而非充满世故与市侩气息的权宜之计,甚至是表面看是改革,其实是倒退的一些行为和思想。   如,在思想文化领域,   “中国式管理”的那一套,实际就是要中国在治理模式上,退回到人治时代。这种思潮,就不是顺应未来趋势的,是我们需要批判的。   我们尤其需要注意一些假改革,甚至是打着改革的旗帜,实行倒退,对于这种假改革,需要有清醒的判断力。   如,在政治领域   所谓的“强人”式改革,根本是以向威权体制的倒退,把希望都寄托在所谓的“强人”与“清官”的身上,都喜欢采取运动式的政治手法,来强行推动社会事务,而不是靠制度。甚至是在此过程中,破坏了本还不完善的制度。   而这种寄托着“强人政治”,“清官政治”的所谓政治改革,和现代社会的政治改革,是格格不入的,甚至是倒退到封建时代。造成民众的幻想与麻痹,把自己的幸福与前途,交到所谓‘救星“手中,而不知道去争取,造成民权的萎缩。而”强人“代民作主。可谓挂羊头卖狗肉。   而越南的国会代表直选,中国内地一些地方的乡镇直选,甚至贵州拿出四个县区正职竞选,才是顺应现代政治改革的尝试。   在经济改革领域目前的所谓国有企业改革,根本没有解决产权问题,而所谓的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不仅没有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反由于对于民营企业的压制,导致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生机窒息。   国进民退不可只可权宜于一时,不可持续于永久。   其三是站立矛盾交汇处   寻找矛盾最尖锐,最激烈的领域,因为矛盾交汇之处,才可以有最强音,亦如两江交汇的地方,总是激起滔天巨浪。矛盾双方的交锋,才可以看清楚各种力量,更客观,更公正。亦可以通过两种乃至多种道路的比较,看清楚未来。   如,市场与政府的争端,左派与右派的争端等。是要民族主义,还是要普世主义等,这些问题,未来必然在全社会造成普遍的争议,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其四是把握时代脉搏   中国改革,必须对于当下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有敏锐的嗅觉。当下即是未来的历史。通过解读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预见未来趋势。   从血铅事件,批判中国发展模式的弊端,告别GDP盲目崇拜的时代。   在金融危机中,关于中国能否成为世界中心的争论   (三 )从行政性、事务性的改良到根本性的政治变革   民主制度已经成为全球主流来,共产党也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未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逐步深入。   但是,目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很少,甚至出现了以为行政权力运作的具体操作过程的改善,来替代改革,甚至冒充改革。   目前,我们所热衷的一些改革,都只是行政性,事务性的,而缺少实质性的政治变革。   如,强县扩权,以县级领导高配来调动积极性等,都是只行政性的改良而已。   而深圳的行政三分制,才真正带有政治变革的意义,所以,从提出来当现在,经历了多次反复,难以成就。   如,设置预防贪污局,不仅无法事实上起到预防贪污腐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作用,而此机构与以前的反贪局很多只能重叠,导致冗员过多,机构膨胀。这个是不彻底的,基本效果不会很大的改良。   而越南的总书记的差额竞选,则可以通过选择,权力的更换,来起到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作用,这个是才是彻底解决权力来源,权力监督的改革。   出现这种状况,不仅有既得利益阶层对实质性改革的阻挠和地址,从操作者方面来说,也是为了规避政治风险,所以,政治体制变革,才会步伐小,启动慢。但是,时世所趋,民心所向,都将迫使中国未来启动政治变革。近年来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亦给予了政治体制变革以强烈的预警。   (四)全球视野下的改革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被证明错误,任何国家,永远都有变革的需要。纵使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亦需要变革。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尚且存在人权问题,日本一直到今年,才逐步摆脱世袭政治与老人政治,即是明证。   不丹告别君主制;说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特权阶层有可能自动退出舞台,但是需要其巨大的良知,以及其特殊的经历和背景,如这个新国王,就曾经长期在西方求学。   有一本名为《第二世界》的书,重点介绍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历程,以及重新崛起的秘诀,同为新兴国家,甚至是同为以前的“社会主义兄弟”,很多东欧国家,都在国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实现了全民医保。这些,都可为中国借鉴。   而泰国长期的动荡,红衫军与黄衫军的对立,也足以使中国警醒。泰国何以形成两大对立的阶层,中国未来的贫富分化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是否也会很危险?   事实上,在台湾,不完善的社会发展,以及导致了类似的对立的阶层,对立的政党。所谓的“蓝绿之争”,某种意义上说,亦是社会精英与底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争端。   中国未来是否可以避免这种阶层对立的模式?   印度的民主选举成功举行,国大党重回颠峰。这说明在人口大国,一样可以实行有效的民主。印度与中国人口接近,他们能够实现民主制度,中国没有理由实现不了,完全有这个能力。同时,穷国一样可以实现民主。印度比中国还穷,但是他们选举有秩序,没有动乱,证明穷国也可以成功推行民主,民主并不导致动乱。   民主并不一定就对以前的唯一大党造成威胁,相反,可以是其再造和改革的契机。印度国大党,台湾国民党,都曾是一党独大,但是,都经过民主制度,完成新生。   最值得关注的是越南,作为中国的“学生”,越南的制度变革,走得更远,不仅国会代表直接竞选,甚至总书记等职位的也实现差额竞争,,是否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实行比较彻底的民主?所谓的“中国特色”是否能够尽快融合世界潮流?向世界普遍法则,而不再成为拒绝改革的借口?   而越南的成功,与南北战争之后,快速实现改革有很大关系。中国几乎是在结束内斗近30年才改革,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早已凋零。而越南在完成内战之后,十年即启动改革,南方很多懂经济的人,血脉得以保存。如越南的改革总设计师,有“越南的邓小平”之称的阮文灵,80年代初级虽曾被压制打击,但是,过了四年,就有机会复出,不至于被压到风华落尽。不似中国,对于异己的整肃持续30年。   而对于失败改革的借鉴,亦非常重要,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权力结构,曾经造成了拉美普遍的强权政治,甚至是军人当政。这些都足以为中国之鉴。   在未来,中国的改革,重点可借鉴四个领域   一,目前发达国家的成熟过程,一些具体事务的借鉴。他们是我们的追赶乃至超越的目标,值得重点研究。   二,后发国家崛起过程中的改革经历,这个最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的改革,他们的社会实验,是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最需要的。如越南,立啕宛,此外,还有韩国和台湾,马来西亚等,当初如何从威权体制,进化到民主社会?   三,国外改革失败,或者是发展挫折的借鉴,如拉美化,非洲社会改革为什么失败?   四,过去时代的借鉴,如国民党为什么在大陆失败。   (五)从现实超拔到未来   邓小平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所谓设计,不仅是设计现在,更重要的是设计未来。对于未来的梦想,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一些富有天才的思想家,政治家对于未来的预测与设想,则往往引领我们朝着“理想国”迈进。   托夫勒在几十年前,在其《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提出一种观点,核心权力,暴力,转移到财富,从财富转移到知识。社会的运行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在某一次国际会议上,作为权力精英的李光耀,对于坐在身边,35岁即成为世界首富的盖茨,非常羡慕,他说了一句,年轻和知识,真的已经取代了暴力和权力,获得了新的威望。而如今,托夫勒的预言基本实现。   而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也不过是学者孟德斯鸠几百年前的一个设想。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预见到文明的冲突,才是未来世界的最大冲突来源,而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则印证了其当年的预想。   而无论是过去时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毛泽东“躁动的婴儿”,当日之中国,寄托了很多先贤的梦想,亦部分实现了他们当日的设想。   未来之中国,亦值得当世之人憧憬和设想。   洞察未来,顺应未来,引领未来,是中国未来三十年乃至更常时间新改革的应有之义。   (六)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变革————地方势力,民间力量及部门改革的困局与变局。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既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运动,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运动,当年发源于小岗村的农村改革微澜,最后却在全国形成最终大潮。   而我所知,如今被各大高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即是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于80年代首先在武大推行,后来被教育部肯定,推行到全国。   由地方而至全国,由部门而至全局,是自下而上改革的通用模式。   如,在一些地方试行的人大代表直选,乡镇长直选,他们具体是如何变革的?碰到那些问题,如何运作成功,未来挑战在哪里?能否从点到面推广?   如,在省管县到底如何施行?   深圳的行政三分制,如何设计,如何逐步推行?   今年以来,北部湾,海西经济区,成都及重庆经济圈的增长,都超过了以前的龙头珠三角和长三角,他们的变化在哪里?   2009年,很多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传统的中西部城市和省,非公经济都超过了50%,如,四川为52%,河南为59%,东北的哈尔滨也超过了50%,他们发生了那些变化?   再如,目前关于珠海横琴岛的开发与重建,未来哪些地方还有类似的机会?城市和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如何?   这些问题,都需要来自上层和民间、地方的双重力量的推动。   (七)从问题到主义   改革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事务,   更需要研究一些社会思想,   未来的中国改革,将过度上主义之争的深层次领域。   如,土地问题,医保问题,教育问题,是为典型的“问题”   如,中国是否接受普世潮流,民主是否中国必然之路,是典型的“主义”   如,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为兼备问题与主义   中国目前所欲的社会问题,未来时代的解决,都将导向中国未来时代的发展道路。   (八 ) 改革的价值导向   未来时代的改革,不仅要触机肌肤,也要触机骨肉,更要触机灵魂。   未来时代,我们需要坚持一些的价值观。   坚持市场化,警惕权力过度干预,   坚持普世价值,反对本位主义,狭碍的民族主义   坚持现代化,反对威权思想   坚持改革,反对倒退   坚持全球化,反对孤立主义。   坚持什么样的价值,不仅是国内形势所趋,亦是顺应世界潮流。孙中山曾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特别要强调的是,坚持普世价值,是近年来全社会的共识,同时,普遍价值的推行,才可以打破既得利益者以中国特色作为借口延迟改革乃至剿灭改革的意图。   (九 )改革的大众立场   自上而下的改革,必然带有精英色彩,乃至视改革为恩赐,目前的很多假改革,伪改革情况的出现,原因之一,乃在于立场所致。未来时代的变革,必以大众参与,大众推动,代表大众利益为特点。   毛泽东在作出《中国社会各阶层调查》之后,就已经注定了,他将是中国未来的王者,因为找找到了中国社会最强大力量的群落在哪里。而国民党,始终无法完成对于社会底层民众,对于农民阶层的利益共享,无法对其动员,注定了失败。中国未来时代的改革,亦需要找到最支持改革的群落,寻找力量的源泉,找到我们的同盟。   相信大众的伟力,汇聚大众的伟力。、是任何变革乃至革命的源泉。中国未来改革成功的希望,必在于发起大众,顺应大众,服务大众。(选自罗天昊凤凰博客) 原文见 http://zaobao.chengdu.cn/content-2-33-6951-1.html
个人分类: 政治|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才子眼中的毛泽东(外一篇)
热度 3 hcrm 2011-12-26 20:47
作者按: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在他死后我曾写过两篇文章以示纪念,现一起发在这儿以飨各位博友。 才子眼中的毛泽东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各地举行了不少纪念活动,很多人也写了各式各样的纪念文章--“毛泽东”又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一般而言,人死之后,自然有人会说些话。这些话对于死者来说,大抵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我向来不喜欢在别人后面议论什么,有话则当面说。毛泽东同志故去二十七年了,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喜有忧,总体上是在不断进步。恩格斯说,马克思死后给世界留下了一块“空白”。然而,这“空白”是极其有限的--它仅限于思想上,因为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邓小平同志传承了毛泽东思想,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宁愿毛泽东同志“复活”转来,可这不符合唯物主义。其实,谁都知道,毛泽东只是一个人,尽管头上的光环很耀眼。而神往往是人为造出来的,远古的时候人们是渴望获得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现在我们不用了,因为这种力量就蕴含在创造中。   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曾经诞生过许多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有影响的人物,他们被称为“伟人”或者“巨人”,毛泽东同志便是其中之一。古今帝王将相,生前好大喜功,身后大兴土木,劳动的永远是普通百姓。“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当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向全世界播放的也是这首歌曲。在那个年代,人们有这样的认识很正常,因为毛泽东同志大抵是令人敬仰的。然而,新中国的创立,并非他一人的功劳,那是千百万人牺牲的结果。人们不应该忘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回应群众的是“人民万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毛泽东同志认为,自己一生当中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二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前者已经被大家所公认,后者存在的争议颇大。不可否认,“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很值得史学家们认真研究,也值得我们后人倍加思索。“发动群众起来造反”,“踢开党委闹革命”,造谁的反?闹什么革命?毛泽东同志或许有些想法,但是否符合国情民意,大抵是需要商榷和检验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跳出中国看中国,中国自成“一流”。走上独立、民主道路的中国,因为有了毛泽东同志,使世界加深了认识。据说,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游击队、反政府组织,将《毛泽东选集》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在战斗,与一切旧思想、旧恶势力乃至霸权主义作着生死搏击。他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个战士。然而,斗争的方式千千万万,阶级斗争只是无产者求取解放、获得政权的一种手段。在某些西方人眼里,共产党人很“残酷”,其领导者大都是“独裁主义者”。我倒以为,这种“残酷”与“独裁”,在他们的历史上也不乏鲜见。   道路是曲折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国际歌》唱得好,“世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毛泽东同志也不是什么“大救星”,他只是这支“解放大军”中的“领头雁”。他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是时代和历史所赋予的,不全是个人魅力之所在。假如他逝世五十年以后,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也会安息的。   2003年12月25日 历史可以这样写吗 --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7周年 关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评价,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问题的决议》)有过定论,套用小平同志的说法是“七分功三分过”,而且这“过”不只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当时的中央领导集体应该都有份,也包括小平同志说的自己。   对于历史的荣耀,相信很多人都会去争取;而对于历史的责任,也应该有人去担当才是。把一个从1949年到1976年这28年的历史,让毛泽东同志一个人去承担,显然有失公允。既不能将所有的功都记在他身上,反之过也亦然。还是小平同志讲得透彻:因为毛泽东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对他的评价,“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对毛泽东的评价“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和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   小平同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社会上有一股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思潮。这也是中共中央作出《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历史背景。如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核心问题当然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为什么要这样定论呢?小平同志1980年10月25日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对于错误,包括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毛泽东同志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领袖人物的评价,都是一个政治问题,涉及诸如国家尊严和民族情感等各个方面,不完全是历史学的学术问题。《炎黄春秋》杂志2010年第四期中《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草案)〉大讨论记略》一文,披露包括李维汉、夏衍、王光美、李锐等人发言例举毛泽东同志的“斑斑劣迹”,其实质无疑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这几乎是对《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否定。   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你中共中央前面下了定论,我现在以所谓“披露史实”的名义表示质疑,这难道是学术的自由问题吗?试问,美国允许有人公开撰文诋毁华盛顿不?法国允许历史学家以研究之名诋毁拿破仑不?还有印度的甘地……等等。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对孙中山先生都能客观公允地评价,为什么对毛泽东同志要横加歪曲和丑化呢?!   道理也很简单,这是少数人心怀叵测,在着力强化其政治倾向。这个倾向当然是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正义的人们自然不会去捍卫错误,但更不会去助纣为虐。   谨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      2010年12月26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044 次阅读|8 个评论
iPad被Kindle Fire超越[转载]
热度 3 halcon 2011-11-14 06:08
最近玩ipad发现的确很好玩。不过两天下来还是希望能多读些东西,除了读一读arxiv上的论文,想看书就不太方便了。相对于ipad的很炫,我还是更喜欢kindle可以一只手就握在手里的感觉。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1/1113/A20111113937266.shtml 【文章摘要】亚马逊Kindle Fire和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Barnes Noble的Nook Tablet两大平板电脑之战中,Kindle Fire略胜一筹。亚马逊的Kindle Fire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开始销售,而Barnes Noble的Nook Tablet将于两天后的11月17日开始销售。   国外媒体报道,亚马逊Kindle Fire和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Barnes Noble的Nook Tablet两大平板电脑之战中,Kindle Fire略胜一筹。网站pcmag.com周五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读者中有约39.5%表示,他们已经预订或即将购买亚马逊的199美元的Kindle Fire。   在接受该网站调查的8808名读者中,约有29%表示选择Nook Tablet,但有39.5%的读者表示选择亚马逊的Kindle Fire。在这次调查中,大多数购买者认为,如果需要不停地读取内容或者不需要连接网络时就选择Nook Tablet,如果喜欢亚马逊的服务和希望享受亚马逊Silk浏览器、亚马逊金牌服务(Amazon Prime)以及更多服务内容,那么Kindle Fire将是好的选择。接受调查的一位读者写道,“ Kindle Fire合适的用户,是那些不经常外出或经常在Wi-Fi覆盖区域的群体。Nook Tablet适用的人群是外出者以及经常移动的人 。” 亚马逊Kindle Fire平板电脑   在这次接受调查的读者中,约12.5%或者说有1,106位读者表示他们更喜欢苹果的iPad,尽管苹果iPad价格更高;约有4%读者表示更愿意选择79美元的Kindle和99美元的Nook;另有11%的读者表示愿意选择诸如华硕Transformer Prime等这样的平板电脑;还有8位读者表示喜欢惠普的HP TouchPad。   亚马逊周五宣布,Kindle Fire将向读者提供超过400家全彩页报纸内容,在明年3月1日之前订阅的用户将能够获得康泰纳仕集团(Conde Nast)旗下17种杂志三个月免费阅读,这些杂志包括美国著名文化生活类时尚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男性时尚杂志《GQ》、《连线》(Wired)和时尚杂志《Glamour》。   亚马逊的Kindle Fire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开始销售,而Barnes Noble的Nook Tablet将于两天后的11月17日开始销售。
2370 次阅读|6 个评论
超越
prjqtj 2011-11-13 12:35
人体是个炼丹炉,地球是个大结构,对结构的研究应该超越对结构物的研究。
1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模仿是为了超越
pinger328 2011-11-11 09:26
重复别人的实验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不是为了模仿,只是为了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找一个非常类似的东西,也采用相同的手段进行一番研究,得出类似的结论就是模仿。不管文章发表在什么地方,只是为科研数据库增加了一份数据,对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贡献是没有的。除非看到了不符合常理的东西。 科学技术是一个超级细分化和爆炸态的学问,在研究生阶段发现一两个小的新现象不是什么难事儿,做出一两个小发明是很容易的,只是需要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不要沉醉于模仿,更不要热衷于对热点的跟踪与模仿。 那种国际杂志上什么热闹做什么的,其实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模仿,很多大牛都是靠这样的模仿发表了大量所谓高水平的文章而成为大牛。这样的成功还是不要的好,一生都花在为了成为大牛而去做模仿的事情会很累,很痛苦,甚至英年早逝,就怕追不上。 总说中国大学不如国外大学,本科教育虽然有差别,却不是很大,应该说中国的年轻人还是很优秀的,不仅智商很高,基础也很好,但是,科研环境不好,导致他们研究生教育阶段受到的教育不好。这也是年轻人出了国就成才,而在国内念研究生就很难成才的原因之一,当然,国内培养的也有很多人才,只是在现行的国家制定的完整的崇洋媚外标准下,他们都也在追逐中浪费了自己的才能,只有那几个坚守的最终成为人才。 放弃模仿,就是主动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生活在先贤的影子里。 放弃模仿,实现在学习中思考,达到有所发现、创新和创造是研究生的自我修炼,也是导师们应该导的地方。尽快的摆脱幼稚的心理,达到理性和知性是每个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当然,如果您的导师就是一个在更高水平上模仿的高手,那您基本上也只能是中国的研究生了,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0 个评论
没有东方文明的复兴,人类将灭亡自己,从世界人口超过70亿想到的
热度 3 daodezhenjing 2011-11-1 09:04
西方的文明是征服式的文明,而东方的文明是自律式的文明。征服式的文明使西方的势力迅速扩张,而自律式的文明使中国走向衰败,于是不少人会想,自律式的文明不要也罢。 让我们先来看看自律式文明的本质。人是一个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一个整体,它的本性就是不断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问题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你顺应外在世界的变化,就能够不断产生并发展,你违背外在世界的变化,就会走向衰退和灭亡。中国人正是认识到这样的道理,才创造了东方人特有的文明方式,那就是自律。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它的典型写照。 需要指出的是,自律并不是不让人扩张,扩张是人的本性,是任何哲学都改变不了的。它的真实意义是让人们与不断发展的外在世界相和谐。也就是说,你可以随着外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但你最好不要超越这种变化,如果你超越了这种变化,就会受到你所依赖的这个大环境的惩罚。举一个例子就知道了,比如一个企业,它的外在世界就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企业的本性就是利益的最大化,它要生存就必须不断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如果你超越了这种需求,你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同样,我们每一个人也是,我们都生存在一个有限的环境里,这个环境里有一个主导力量,在中国其实就是一把手,你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懂得顺应一把手的意思,但是,如果你的扩张威胁到了一把手的地位,你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此时,你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把手顶“上”去,自己取而代之它的位置。 显然,东方式的自律文明并不是中国落后的原因,而是国家的制度造成的,它只让那些会溜须拍马的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不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扩张,于是国家才落后挨打。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应该懂得自律,那就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变化,不要自以为实力强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世界潮流是不可违背的,你违背了它就会受到世界的惩罚。当然,你也不要愚蠢得只会自律,不会扩张,该扩张时就扩张,只要不超过自己的能力就好。 现在的人类世界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对这个整体而言,地球就是我们所依赖生存的母体,人类的发展如果超越了这个母体发展的极限,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不是预见,而是早已经历的事实了。可我们人类自律了吗?我们看到的只是西方式的文明--扩张,扩张的结果就是自然资源耗尽,自然无情地惩罚人类,最终导致人类灭亡。不要以为科学能够帮助我们逃脱这种惩罚,科学不是万能的,就象它不可能让人长生不老一样,它不可能让人跑到另一个星球上生存,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能源,如果人类破坏了自然,那就是给人类挖下了坟墓。因此,人类应该好好学一学东方文明了。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它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如果人口超过了极限,就会弱肉强食,甚至人吃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学东方文明,懂点自律呢?西方人很稿笑,中国人计划生育,本来是东方文明的最杰出表现,却被污为不尊重人权,难道真的到国家大乱,人们都吃不上饭才叫人权吗?小不忍则乱大谋,远利和近利是矛盾的,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牺牲近利是必然的,或许这有些不近人情,但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必须的。现在人类人口已经超过70亿了,按照这个速度,停不了十年,将会突破亿,地球能养活多少人啊?它总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懂得自律,自然将会无情地惩罚人类。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还是讲一点东方文明吧!
个人分类: 杂文|11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推力火箭发展已被日本大幅超越
dongzg101 2011-11-1 04:25
http://war.news.163.com/11/1029/18/7HI8TGRJ00014J0G.html
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球即将迎来第70亿位新人
lysyxcs 2011-10-27 11:28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6日发布报告称,预计2011年10月31日,即下周一,全球人口将达到70亿。届时全球人口将再创一个整数纪录。报告说,目前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印度紧随其后。目前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人口数量差异只有1.1亿人。但是,基于目前中印两国的生育制度和生育速度,2025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届时印度的人口将为14.6亿,而中国为13.9亿。 报告称,亚洲人口依然占据了全球60%,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即使是菲律宾这样土地面积狭小的岛国,也有9500万人,名列全球人口国第12位。
1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光速粒子”掀起现代物理学风暴
热度 1 kejidaobao 2011-10-26 09:09
文/杨书卷 从9月22日开始,深受震动的科学界用“疯狂”二字形容并不为过——现代物理中最著名的科学公式,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也许是错了。 掀动这场物理学风暴的,是被称为“幽灵粒子”、不足电子质量百万分之一的中微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这所拥有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宣称,在一项名为中微子震荡(OPERA)的实验中,他们已经记录下来,中微子的速度越过299792458米/秒的光速界线,达到299799953米/秒——即每秒钟多“跑”出7495米。虽然仅仅是0.0025%的区别,但“超光速”的结论确是放置于前。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被誉为“现代物理学所有理论的基石”。该理论认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百年来,光速不变理论从本质上奠定了我们对于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被各项实验反复验证,还解释了从黑洞到大爆炸等种种现象,到目前为止并无问题,使“先有因后有果”成为物理世界的绝对基础。 但是,“超光速粒子”却会将这一切搞得“一片混乱”。如果超光速真的存在,穿越时空、模糊过去与未来、严重扰乱因果关系基本规律的现象都可能出现,现代物理学将被彻底颠覆,整个物理学的理论结构有可能推倒重建! 由于实验结果的意义太过震惊,瑞士伯尔尼大学物理学家、项目发言人Antonio Ereditato博士的发言异常谨慎:“我们在三年的时间中总共有1.6万次中微子发射,而每一次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事实:这些中微子,就是要比光速快。我们在好几个月中反复研究核对,想找到一个错误,但都没有找到。”因为担心“系统误差”造成速度测量的不准确,科学家一直没有公布这一惊人发现,直到现在此次实验公开,Ereditato也不认为自己是在挑战相对论,而是“对数据找不到任何解释,那只好逼自己说出来”,也就是说,Ereditato只是迫切希望对这个“疯狂”的数据结果来一次全世界科学家范围的“同行评议”。 “名闻天下”的OPERA实验中,中微子束源来自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接收方则是意大利国立核物理研究所(Gran Sasso,),之间相距730公里。粒子束以近光速运行,在两地之间的地下管道中穿梭,并通过其最后运行的时间和距离来判断中微子的速度。结果发现,中微子比光速快60纳秒(1纳秒=10-9秒)到达,实验误差为10纳秒。 OPERA的实验原理非常简单:测量距离和时间,算出速度,但难点在于“精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中微子研究专家曹俊对媒体解释,将中微子产生点到探测点的距离误差测量到20厘米以内和两台GPS仪器的时间同步准确到1纳秒,OPERA中微子实验采用的距离和时间测量技术,原则上都可以做到,虽然不排除某个环节出错,但原理和技术不用质疑。一般来说,粒子物理中的新现象达到4倍标准偏差即可确认,而这个结果达到了6倍。Gran Sass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粒子物理实验室,其OPERA中微子实验非常著名,由200多名出色的科学家完成,结果肯定也是经过反复推敲验证的。同时,曹俊还澄清了另一个问题,OPERA测量的并不是每一个中微子的飞行时间,而是全部中微子的时间分布。 但尽管如此,“他们出错的概率,肯定要大于相对论。”曹俊如此认为,这也是大多数科学家的看法,认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可能出现了系统或计算错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认为“目前对中微子发表评论是言之过早,还须进行更多实验及澄清工作。”而“我敢打赌,超光速是不可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eorge Smoot)”、“如果这是正确的,我们就要将所有已知的事物重新思考了。我认为这个实验结果几乎可以确认是错误的(牛津大学能源研究部主任Chris Smith)”、“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物理实验,其结果均挑战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最终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等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不过,也有更加激进的科学家,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首席理论学家Stephen Parker就猜想,可能宇宙中还存在其他未知的维度,中微子就是抄了其他维度的“近路”而“跑”得比光还快。 无论如何猜测,现在全世界最需要进行的,就是“一次重复的实验”。其实,“超光速粒子”的数据出现并非首次,2007年,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取得类似实验结果,但对实验的精确性存疑,未引起太大的反响。据悉,美国的费米研究室和日本的T2K研究组都已经受邀验证这一实验。受此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数据的激励,费米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从费尔米实验室向明尼苏达北部的索丹煤矿发射一道中微子粒子束,以获取更多关于中微子活性的信息。接受上次实验的精度“教训”,研究人员将改进实验方法,计划使用更为精密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发光二极管和原子钟,追踪中微子的运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一份声明中也表示,这个结果的潜在影响巨大,急需其他实验的独立测量进行重复实验,接受更广泛、更严谨的考验。目前,研究中心已将此实验论文上传到公开网站上,并对全球物理学界进行在线说明。现在,超光速粒子已成为全球“明星”,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即时“跟踪”其最新消息的进展。 究竟这是一次系统误差,还是一次改变世界的重大发现,我们还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更多的实验室证实。而超光速,这个原来我们认为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主题,从未像现在一样离我们如此之近,而这一次,我们是抓住它了么?■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33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骑行的问答与思考
huangyanxin356 2011-10-23 09:32
赢紫 当行程快结束时,是不是说不出是收获还是失落? 理工蓬 谈不上失落,旅途的终点不是拉萨,而在更远方。 神行麒麟 楼主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的景致,我非常佩服楼主的意志,虽然风景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都是骑行,那你骑行的初衷和收获到底是什么?是征服,是超越,是证明,是炫耀,是与众不同,还是心情和感觉在路上,真正的感受如何? 理工蓬 首先,骑车旅行的这种方式,是靠人的体力达到目的地的最快方法!我也曾想过徒步,由于没有时间和金钱,徒步方式暂时搁置。 其次,骑行旅行这种方法,其中的体验是你开车、飞机、火车所无法体会的,整个身心、肌肤都处于大自然怀抱当中,路上发生的一切都与你有关,下雨、刮风、日晒、高反、饥饿乃至狗咬都是你的经历,路上和群众的接触,人文知识以及地域差异造成的误解等等,回想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坐车当中昏睡更有意思,这就是旅途当中最大的收获。 我前面说过,大自然面前没有胜利者,只有低头走过,只能是超越自我罢了,只能证明那个时期我体力还凑合,更谈不上炫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喜欢人烟稀少的路,路上没有打扰你的人、没有干扰行走的车辆、路上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工作压力、纯粹的放松。旅行久了你就发现,人是多么的可怜,一生都是悲衰的,古人那种想象鸟一样飞翔、像马一样奔跑、像蝴蝶一样追花的境界,简直就是梦想,只有在这样的旅途当中你才是你自己! 神行麒麟 原来我也听说过骑行旅游,但还是要感谢你的帖子,让我们近距离的了解的骑行心得,如同野人般的生活却找会了迷失在都市中的自我,也可能是真正的骑行者在实际的路程中才能真正的理解和体会,你是利用假期去的吧?下一步计划去哪里?我想知道骑行过程中是不是时间、装备、体力最重要,我们都能参加么? 理工蓬 我是平时积攒时间和金钱,利用暑假和请几天假出去的,下一步准备去川藏北线或者青藏线。装备因人而异,不要迷恋户外装备,有的是中看不中用,实用才是王道。骑行旅行是任何人都能参加的,体力因人而异,平时可以多锻炼,关键是毅力和信心. 请参阅 隆重推荐本地驴友理工蓬的新藏线骑行日志(不断更新中): 一个人一生一次的骑行(G219)见闻
个人分类: 体育类|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质决定意识”这个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该改改了!
热度 2 daodezhenjing 2011-10-18 08:30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机械唯物主义全胜的时代,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在 “ 物质决定意识 ” 这个观念上,它把物质和意识定性地区分开了,意识成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神秘东西。恩格斯说过,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切现象存在的原因。意识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一定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否则它怎么可能有反作用呢?可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运动呢? 现代科学对意识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条件反射,可条件反射并不是意识,意识是一种有着统一目标的整体性活动,而条件反射仅仅是局部的一种快速反应。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来自全身的信息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汇总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很显然,大脑中还有一个信息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步调一致的整体活动,而这个有统一目标的整体活动就是意识的外在表现。 不少人可能会想,意识产生于大脑之中,一定是大脑主宰着意识的产生。可这仅仅是相当然,没有一点证据。任何竞争都有一定的规则,顺应这个规则就能够被优选出来,违背这个规则就被抑制下去。信息之间的竞争也是同样,它并不是仅仅看信息表面上的强弱,而是要看环境的意志,得到了大环境力量的支持,不管它多么弱小,它都会迅速由弱变强成为统治者,而那些表面看起来挺强,却不知道顺应环境的信息,只能在竞争中迅速由强变弱,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在人体之中,真正能够体现整体力量的是什么呢?显然它就是血液,血液对人体各部分组织的供应是不对称的,谁顺应了整体的意志,就会得到血液的优先支持,谁违背了整体的意志,血液的供应就会受到抑制。信息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只有得到血液的优先支持,这个信息才有可能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主导人的意识,如果得不到血液的优先支持,无论它信号多强,都不可能竞争出来。因此,意识其实是整体意志的一种体现。 从生化角度来说,血液供应的是氧,而信息和一包一包的自由氢有关,大脑中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氢氧化合水的反应,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主导意识,取决于两者能够正好等比化合。因此,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决定了意识的产生。可在人体之中,什么影响着血液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呢?显然,五脏六腑的变化都能,如肺,它直接关系着氧的代谢,脾胃影响着血的质量,肝影响着血的供应,肾影响着血液的动力,而心的影响更直接,它的变化影响着血液的速度。显然,在人体之中,五脏六腑就是人体的董事会,心就是董事长,它们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大脑不过是按照董事长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管理者。 中医文化经常用心主神志来解释意识的产生,虽然它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解释是不完备的。神在中国文化中并不仅仅是指变化莫测的整体意志,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变化莫测的大自然,如“阴阳不测谓之神”。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在自我,一部分是外在世界,两者首先是对立的,没有对立就没有自我,更没有意识,意识是在组成人体的各个部件共同地反抗外在世界变化的中表现出来的。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意识就是人在与处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寻求统一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意识同样是自然意志的一种体现。 物质决定意识,这个观点的机械性就体现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对物质的认识,这个物质本质上体现了是在变化中存在的大自然,自然是变化的,而不是死的,可人们对物质的理解经常和不变联系在一起,造成了我们对自然的误解。其二,就是对意识的认识,意识是一种物质现象,它不仅体现了整体的意志,而且体现了大自然的意志,物质决定意识这个问题其实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变体,是整体的大自然决定局部的人,而我们却把意识看成是和物质完全不同的一种现象,可如果意识不是物质现象,它怎么可能有反作用呢?显然,人们的误区就在于意识是千变万化的,而把物质看成是死寂不变的,从而放大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其实自然也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意识的千变万化来源于自然的千变万化,外在世界的变化是意识产生的条件,而内在自我是意识产生的根本。
个人分类: 医学|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日禅:人生就是一个人的较量
热度 1 gangli1978 2011-10-16 14:24
无论我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有才能,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请不要总去和他人一比高低。大海纵然辽阔,海的尽头还有一片更宽广的天际,所以如果要较量,就和自己的内心较量,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我们自己,自己才是那座难于逾越的最高山峰。克服种种缺点,超越自身的缺陷,才是真正的勇者。
1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