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成人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九五” 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扫盲后继教育研究》在京开题
tangshanlhf 2016-7-18 07:22
“九五” 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扫盲后继教育研究》在京开题 由中央教科所成人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有关省市申报的《扫盲后继续教育研究》课题, 经专家论证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被列入“九五” 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日前, 该课题组在京举行了开题会。开展扫盲后继续教育研究, 有助于巩固扫盲成果; 有助于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脱盲人员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有助于扫盲教育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总之, 这一研究对推进我国的扫盲工作, 实现党和国家既定目标“ 2000年全国基本扫除青壮所文盲” ,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复盲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扫盲后继续教育的界定与标准; 扫盲后继续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扫盲后继续教育的保障与监控; 脱盲人员学习兴趣(需求) 激励; 扫盲后继续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扫盲后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大纲编写建议; 1949年以来我国扫盲后继续教育的经验与教训。
个人分类: 课题|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成人教育刍议
j6789 2014-6-9 14:47
中国成人教育刍议 周 健 中国的成人教育(包括函授、电视大学、夜校等)在开创之初的一段时间,为已经在岗的部分低学历人员的继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的一些大学设立函授部,负责学校的成人教育管理。到 1987 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从而使中国的成人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如今,各大学都由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成人教育工作。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举办学校的数量来看,成人教育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 2012 年,中国成人本科毕业人数 801015 人,招生人数 984817 人,在校人数 2475495 人;成人专科毕业人数 1153342 人,招生人数 1454734 人,在校人数 3355628 人 ( 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部网站 ) 。 从自己接触的医学类成人教育来看,现在的招生录取标准应该说真正实行了“宽进”的理念,这从成人教育本专科的招生人数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目前采取的大致有夜校教育模式、网络授课模式与集中面授模式相结合的模式,前者一般多见于大学本部,后者基本上是高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普遍采用的方法。对于众多的高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而言,这种网络授课与集中面授的比例可能是有差异的。与此同时,成人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工学矛盾”。因此,即使在面授期间,真正能够来参加学习的学生是极少数。另外,有的高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根本就没有实际开展集中面授。到了课程考试的时候,一般就是发一张卷子(一般学校都是说按照闭卷模式出题和考试)给学生,几乎是全开卷的方式完成考试。然后,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学习,医学类的还要完成形式上的毕业实习,此后就可以领到毕业证书了。自己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和考试管理方式,也同样体现了一个原则:“宽出”。这样的情形,如果说有些大学在“卖文凭”,这也许有点刺耳 ( 还听朋友介绍说有的高校甚至连考试都可以由学校代劳,学生只管交钱领毕业证书 ) 。但是,如果依据自己从事八年的成人教育管理的实际经验来看,可以说真正有实际培养教育效果的学生数量只能占到总人数的 10% 以内。 成人教育的成本有多大?仍然依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 2012 年的相关数据来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目前,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学费标准是:本科生 3900 元 / 年(广东省标准,下同),专科生 3600 元 / 年。那么 2012 年的本科生学费就有: 984817X3900=3840786300 元,专科生学费就有: 1454734X3600=5237042400 元,本专科合计 9077828700 元。另外,各个高等院校为成人教育投入的人力及其相关软硬件建设,还需要一笔不菲的支出。按照上文所述的 10% 的估计数量来计算有效的成人教育成本投入也许难免以偏概全,我们可以按照 50% 的估计数量来计算,无效的成人教育成本投入也达到了 45 亿元之多。 未来成人教育之路在何方?很显然,就现在的招生人数而言,说明成人教育的市场需求还是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将成人教育办得更有实际效果,这是一些个值得分析和研究的问题。今仅就个人思考所及,提出几点讨论意见。第一,明确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确定“宽进严出”的原则。第二,取消目前各个大学举办的成人教育(这个需要一个准备过程)。第三,新建立与目前高考举办方式相同的省级成人教育的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成人教育。第四,省级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在省内指定一个最高水平(系或专业)的院校负责成人教育。其余相同系或专业的院校不再举办成人教育。第五,成人教育完全使用网络视频教学,统一编制的视频教学资料应该完全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这些网络教学视频提供给注册学生免费下载或在线播放。第六,建议使用全国统一的、质量上乘的统编本科教材,没有必要去搞一些什么函授教材、规划教材、专科教材之类的。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来规定。第七,课程结业考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确保考试无舞弊现象。第八,采用学分制,不对学习年限做要求,只要在任何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考试合格,就可以获得毕业证书。第八,降低学生学习费用。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如果按照 30 门课程估算,每门课程的注册和考试费用不超过 100 元为宜。 二 0 一四年六月九日 作者联络 Email:zhou6789@21cn.com
个人分类: 教育新潮|2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数据(续)
热度 1 lgmxxl 2013-9-18 09:44
——以《 201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为据 中国高等教育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大部分组成。成人高等教育虽然形势严峻,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人高等教育承载着为广大成人、在职人员等提供学历补偿、职业培训和国民教育等重要职能。根据近几年特别是《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态势。 近五年有关成人学历教育的数据 序号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 总规模数 2907 万人 2979 万人 3105 万人 3167 万人 3325 万人 2 普通高校规模数 1964 万人 2094 万人 2192 万人 2309 万人 2391 万人 3 普通占比 67.6% 70.3% 70.6% 72.9% 60.5% 4 成人高校数 400 所 384 所 365 所 353 所 348 所 5 高职高专数 1184 所 1215 所 1246 所 1280 所 1297 所 6 高专学生数 735.6 万人 744.1 万人 760.4 万人 7 民办高校数 640 所 658 所 676 所 698 所 707 ( 303 ) 8 民办高校专科学生数 178.0 万人 193.66 万 195.70 万 193.25 万 191.948 万 9 民办中等学校数 3234 所 3198 所 3123 所 2856 所 2649 所 10 民办中等学生数 291.81 万 318.1 万人 306.99 万 269.25 万 240.88 万 11 中等职业数 * 14847 所 14401 所 13872 所 13093 所 12663 所 12 中职学生数 2087.09 万 2195.16 万 2238.50 万 2205.33 万 2113.69 万 13 中职学生占高中学生数之比 45.60% 47.30% 47.78% 48.89% 46.00% 14 成人学历招生数 202.56 万人 201.48 万人 208.43 万人 218.51 万人 243.96 万人 占普教招生数比例 33.3% 31.5% 31.5% 27.1% 33.8% 15 比上年增加数、增 % 11.45 万; 6.00% -1.08 万人; -5.33% 6.95 万人; 3.45% 10.08 万人 4.84% 25.39 万人 11.62% 16 成人学历毕业数 169.09 万人 194.39 万人 197.29 万人 190.66 万人 195.44 万万人 17 自考学历报考数 988.82 万人次 1042 万人次 965 万人次 922.67 万人 853.90 万人次 18 比上年增加数、增 % 32.55 万; 3.40% 53.18 万; 5.38% -77 万人; -7.39% -57.67 万人 -5.98% -68.77 -7.45% 19 自考获得学历数 55.19 万人 62.5 万人 62 万人 74.28 万人 73.12 万人 20 高等继续教育学生数 271.85 万人次 289.46 万人次 332.89 万人次 405.14 万人 394.84 万人次 21 毛入学率 23.3% 24.2% 26.5% 26.9% 30% 从此表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 1 、成人学历教育招生数逐年增加,但成人学历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贡献率逐年降低。 2008 年至2012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的数值分别是: 202.56万人、201.48万人、208.43万人、218.51万人、243.96万人; 2008至2012年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数基本上也是逐年提高: 169.09万人、194.39万人、197.29万人、190.66万人、195.44万人。2008年到2012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占高等教育总规模数的百分比依次为:32.4%、29.7%、29.4%、27.1%、33.8%。从这些比例上看,成人学历教育比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仍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成人学历教育仍然要有适当的发展。 2 、成人学历教育潜在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的重要来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巨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也不算小,两项之和(上表序10加序12)2008至2012分别为2378.90万人、2513.26万人、2545.49万人、2205.33万人、2354.57万人。这些学生提升学历的路径有限,均有可能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的专科学生。全国高职高专类毕业生、获得成人专科学历的毕业生均可能成为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本科类潜在生源。每年250万左右的高考落榜生也可能成为成人学历教育的潜在生源。企业中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路径更为狭窄,基本的路径就是参加成人高等教育。 3 、社会自考正在走下坡路,自考助学方兴未艾,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具有生命力。 2012 年社会类自学考试获得学历的人数是73.12万人,比2011年减少1.16万人;学历报考数也由2011年的922.67万人次,减少为853.90万人次,减少了68.77万人次。说明社会类自考面临着挑战,正在走下坡路。但这不包括面向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自考助学考试形式。自考助学是面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校开展的一种专升本的教育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省时、省力、省钱。省时,即它采取的是学历套读形式,在完成专科教育的同时,完成本科教育;省力,即它采取助学形式,学生真正参加的全国性考试只有2-4门,较之社会类自考,它无疑是十分省力的;省钱,即它虽然年学费在2500元左右,但较之其它 “专升本”类教育形式,它仍是最省钱的教育形式。因之,它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它的生源主要是每年300万左右的高职高专学生。只是希望这种教育形式能够注重教育质量,一路走好。当然,这方面的数据尚未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所体现。 4 、非学历教育性质的继续教育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人学历教育在高等教育总规模中占比越来越小,说明今后成人教育前途将越来越艰难。但以非学历、提升专业技能为主要特点的高等继续教育规模却是越来越大。2008年至2012年,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规模分别是271.85万人次、289.46万人次、332.89万人次、405.14万人次、394.84万人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国2009年有16600万人次的从业者参加了继续教育。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9000万人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变为35000万人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到2020年也将达到50%。所有这些均说明,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仍有很大空间,继续教育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5 、职业教育被人接受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从2012年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等职业教育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冷期。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减少了779所,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减少了430所即是证明。特别是延续四年的中职学生占高中学生数之比递增态势,在2012年发生变化。这一比例由2011年的48.89%减为46%。中职业教育占高中学生数半壁江山的梦想要破来。 以上事实说明,2012年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细微变化。其生源结构、教育形式、发展路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成占份额减少的同时,非学历教育将成为其主要的发展模式。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仍面临着挑战。 来自近四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41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普通人都当人,就不怕人才流失
热度 28 AlecXu 2013-9-15 13:25
科学网最近出了个采访稿,讨论中国人才流失的情况—— 多国疾呼挽留人才:人才到底“流”去哪了 。文章里有好些个不错的认识,其中有一个是发问谁是人才,而在国内时未被认定,也未经国内科研机构培养的,后来达到某种认定资质的,是否算得上是流失的人才? 在这些个问题上,我只有老生常谈的观点,但是即便陈词滥调,只要这样的观点没被重视过,就值得反复说——把普通人都当人,就不怕人才流失。 我不知道国内要怎么样具体的定义人才,也不在乎自己算不算得上,我只是相信一个普通智力的人,如果给予充分学习的机会,就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技能。我喜欢拿瑞典来举例子,因为实在是个极好的阳性对照。在瑞典,年轻时不好好学习的人,如果年龄大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想要上学了,也总是有机会。各种成人教育对所有人的大门都是敞开的,而且也同样完全免费,一旦成为全日制成人教育的大龄学生,也同样享有学生身份的社会福利——凭借学生身份证明,各种公共交通,购买电脑以及配套软件,购买书籍,全都可以打折,而且有时折扣还不少。给与这种福利,是因为全日制学习就意味着不可能去从事正常的工作保持稳定的收入,给与学生一些社会福利,减少生活开支的压力,下决心回炉学习,生活痛苦指数也可以相对降低一些。另外,对于有瑞典身份的人,只要去学习,还可以从政府领取到学习补助。 瑞典的成人教育学什么,提供哪些课程?一般来说,成人教育和正常的学校课程内容是一致的,包括各种自然学科,数学和社会学科,也提供语言课程(标准配置是所有学校都可以提供瑞典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课程,未来还要包括进汉语,但是目前严重缺乏符合资质的汉语老师),已经是相当丰富了。在达标的标准上,所有的学校都有统一的官方标准作为参照,当然在课程,日常测验安排上,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灵活度。成人教育如果修够必要的课程,同样可以申请上大学。 职业教育也是成人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选择,一个社会并不需要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学者。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上通常和职业直接对应,绝大多数也是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 此外,瑞典所有的图书馆都是免费给公众开放的,包括所有大学的图书馆。只要人们想学习,学习资料都触手可及。 各个社会,技能高的和技能低的,都会存在一定的收入梯度,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使得民众更容易有机会提升个人能力,一定会有人愿意学习来提升自己,即使目前不是人才,也会利用可得到的资源把自己培养成人才。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9123 次阅读|56 个评论
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数据解读(续)
热度 1 lgmxxl 2012-9-4 14:55
——以《 201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为据 中国高等教育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大部分组成。成人高等教育虽然形势严峻,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人高等教育承载着为广大成人、在职人员等提供学历补偿、职业培训和国民教育等重要职能。根据近五年特别是《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态势。 近五年有关成人学历教育的数据 序号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 总规模数 2700 万人 2907 万人 2979 万人 3105 万人 3167 万人 2 普通高校规模数 1635 万人 1964 万人 2094 万人 2192 万人 2309 万人 3 普通占比 60.5% 67.6% 70.3% 70.6% 72.9% 4 成人高校数 416 所 400 所 384 所 365 所 353 所 5 高职高专数 1168 所 1184 所 1215 所 1246 所 1280 所 6 高专学生数 735.6 万人 744.1 万人 7 民办高校数 297 所 +318 640 所 658 所 676 所 698 所 8 民办高校专科学生数 162.88 万人 178.0 万人 193.66 万人 195.70 万人 193.25 万人 9 民办中等学校数 2958 所 3234 所 3198 所 3123 所 2856 所 10 民办中等学生数 257.54 万人 291.81 万人 318.1 万人 306.99 万人 269.25 万人 11 中等职业数 * 14832 所 14847 所 14401 所 13872 所 13093 所 12 中职学生数 1987.01 万人 2087.09 万人 2195.16 万人 2238.50 万人 2205.33 万人 13 中职学生占高中学生数之比 43.89% 45.60% 47.30% 47.78% 48.89% 14 成人学历招生数 191.11 万人 202.56 万人 201.48 万人 208.43 万人 218.51 万人 占普教招生数比例 33.8% 33.3% 31.5% 31.5% 27.1% 15 比上年增加数、增 % 11.45 万人; 6.00% -1.08 万人; -5.33% 6.95 万人; 3.45% 10.08 万人 16 成人学历毕业数 176.44 万人 169.09 万人 194.39 万人 197.29 万人 190.66 万人 17 自考学历报考数 956.27 万人次 988.82 万人次 1042 万人次 965 万人次 922.67 万人 18 比上年增加数、增 % 32.55 万人; 3.40% 53.18 万人; 5.38% -77 万人; -7.39% -57.67 万人 -5.98% 19 自考获得学历数 54.23 万人 55.19 万人 62.5 万人 62 万人 74.28 万人 20 高等继续教育学生数 252.89 万人次 271.85 万人次 289.46 万人次 332.89 万人次 405.14 万人 21 毛入学率 23% 23.3% 24.2% 26.5% 26.9% 从此表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信息: 1 、成人学历教育招生数逐年增加,但成人学历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贡献率逐年降低。 2007年至2011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的数值分别是:191.11万人、202.56万人、201.48万人、208.43万人、218.51万人; 2007至2011年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数基本上也是逐年提高:176.44万人、169.09万人、194.39万人、197.29万人、190.66万人。2007年到2011年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占高等教育总规模数的百分比依次为:39.5%、32.4%、29.7%、29.4%、27.1%。从这些比例上看,成人学历教育比例人数虽然在递减,但终归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仍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成人学历教育仍然要有适当的发展。 2 、成人学历教育潜在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等职业学校、企业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的重要来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巨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也不算小,两项之和(上表序10加序12)2007至2011分别为2244.55万人、2378.90万人、2513.26万人、2545.49万人、2205.33万人。这些学生提升学历的路径有限,均有可能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的专科学生。全国高职高专类毕业生、获得成人专科学历的毕业生均可能成为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本科类潜在生源。每年250万左右的高考落榜生也可能成为成人学历教育的潜在生源。企业中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路径更为狭窄,基本的路径就是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等职业教育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冷期。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减少了779所,在校生减少了340.16万人即是证明。这也说明今后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结构仍将继续变化。 3 、自考助学方兴未艾,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具有生命力。 2011年社会类自学考试获得学历的人数是74.28万人,但这不包括面向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自考助学考试形式。自考助学是面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校开展的一种专升本的教育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省时、省力、省钱。省时,即它采取的是学历套读形式,在完成专科教育的同时,完成本科教育;省力,即它采取助学形式,学生真正参加的全国性考试只有2-4门,较之社会类自考,它无疑是十分省力的;省钱,即它虽然年学费在2500元左右,但较之其它 “专升本”类教育形式,它仍是最省钱的教育形式。因之,它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它的生源主要是每年300万左右的高职高专学生。只是希望这种教育形式能够注重教育质量,一路走好。当然,这方面的数据尚未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所体现。 4 、非学历教育性质的继续教育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人学历教育在高等教育总规模中占比越来越小,说明今后成人教育前途将越来越艰难。但以非学历、提升专业技能为主要特点的高等继续教育规模却是越来越大。2007年至2011年,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规模分别是252.89万人次、271.85万人次、289.46万人次、332.89万人次、405.14万人次。递增速度明显。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国2009年有16600万人次的从业者参加了继续教育。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9000万人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变为35000万人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到2020年也将达到50%。所有这些均说明,继续教育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以上事实说明,2011年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生源结构、教育形式、发展路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成占份额减少的同时,非学历教育将成为其主要的发展模式。 来自近四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612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召开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
tangminqian 2012-3-13 14:22
教育部:2012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 腾讯教育网站 http://edu.qq.com/zt2012/2012zcj/index.htm 会议信息: ·时间:  2012年3月16日 ·地点:  教育部机关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办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网络直播:  腾讯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教育部2012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图文直播: 主题:教育部2012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 时间:2012年3月16日 14:00 地点:教育部机关北楼二层报告厅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葛道凯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行大会交流。首先有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印杰发言。 印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印杰 :各位领导,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推进上海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刚才鲁部长的讲话非常重要,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方向,我们听后感觉非常振奋,同时也感到任务重、要求高,压力与动力并存,我们会后将认真贯彻落实部长的讲话和会议精神,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2011年,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主动加快适应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夯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内涵质量。主要通过实现“三个引领”,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一、目标引领,全面提升上海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五年行动计划。2011年又颁布了《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师资”和“信息化”两个具体实施方面的五年行动计划,为“十二五”开局奠定扎实基础。在加强政策设计的同时,紧紧抓住部市合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不断创新机制、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着力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既注重职业教育内部的贯通衔接,开展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学位层次的有效衔接,更加注重与劳动就业、企业行业的横向融通,不断加强与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融通”,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依托职教集团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二是“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创新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项目。以试点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优化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探索建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承担“创新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项目的上海工艺美院通过与全球广告业界顶级公司WPP集团合作成立“WPP学院”,与亚洲一流数码企业水晶石科技数字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水晶石数字艺术学院”,为高职教育引入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学标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形成。 前段时间,鲁部长到上海调研,希望上海要加强职业教育有关专业的国际化建设,要求今年要确定50个专业,开展与国际标准的有效对接,引进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标准、制度和相关资源。目前我们我们正在按照鲁部长的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相信在鲁部长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开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国际合作的新局面,全面提升上海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二、资源引领,积聚优势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一是加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工作。2010年至今,已有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等两批共12所中职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今年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市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推动中职校向特色和品牌发展,鼓励和引导学校与国外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标准等优秀成果。 二是推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上海市投入经费5000万元,用于推进已完成验收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向专业特色鲜明、校企深度融合,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职院校发展。通过“后示范建设”,推进特色专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学生多元交流与发展,提升上海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开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上海市级特色高职院校建设。根据教育部安排,2011年启动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经费投入约3750万元,通过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十二五”期间,上海还将围绕本市支柱产业,紧跟区域产业调整,重点建设若干所市级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龙头,市级特色高职院校为支撑,推进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改革发展的立体格局。 三、服务引领,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适应上海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主动优化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调整后的专业点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1.4%、19.9%、78.7%,与上海未来产业布局结构更加吻合。2011年立项156个重点建设专业和178门精品课程,完成75所学校教学质量网上评估。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与人保部门联合开展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 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开展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工程(085工程),逐步优化上海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按照“扶强、扶特、扶需”的原则,在制定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市教委组织全市38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64个专业编制重点专业五年建设路线图,共提出3617个具体建设项目,设立了4498个监测点,为推进上海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提供了蓝图和依据。一年来累计投入1.15亿元专项资金。 为将专业和内涵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积极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迄今已持续开展了5届20多年。今年举行的第六届评优活动继续以“让教法贴近学生”为主题,参赛面达到全市中职专任教师的85%。还将连续五年开展“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比武活动”。2011年第一届比武活动共有33所高职院校的33名校院长(或教务处长)、33个重点专业负责人、99名骨干教师参加。通过教学校长“说重点专业的顶层设计”、专业主任“说专业建设五年规划”、专业教师“说专业的核心课程设计”,体现了专业建设的整体设计要求、校企合作发展的优势,以及引领与示范作用,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 主持人: 下面我们进行大会交流的第二个发言,有请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建同志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 加快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沈建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沈建: 进入“十二五”,江苏职业教育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统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构建技能型人才成才立交桥 1.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2008年以来,我省对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建立起综合考试、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制度。一是突出专业技能考试,彰显职教升学制度的特色。二是突出全面评价,增强职教升学制度的导向性。三是扩大公办院校招生和本科招生比例,提高职教升学制度的吸引力。四是突出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形成职教升学制度的良性循环机制。五是突出教育公平,增强职教升学制度的包容性。在此基础上,2011年我们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启动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制度,为中职毕业生直接入学、高职院校录取适合学生开通了新的渠道。 2、完善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招生考试制度。我省每年安排1.2万名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招收高职毕业生,打通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通道。去年以来我们正积极筹备改革“专升本”招生考试制度。一是将学生考试时间统一移至高职三年级下学期,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完整性。二是加大对技能优秀学生的奖励与照顾,对技能优异的学生实行加分政策,对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实行免试入学。三是推动公办本科院校参与招收高职毕业生,逐步增加专业技能考试。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拓宽“专升本”的渠道,为高职学生继续学习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行中高等职业教育深度衔接 1.稳步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10年,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职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五年制高职办学定位、发展原则、办学主体、布局安排、内涵建设、规范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一是明确办学定位。二是规范专业设置。三是统筹设计课程体系。四是加强办学质量评估。 2.深化对口单招高职班级课程改革。一是落实单招班级“三单独”。即单独编班、单独教学、单独评价,建立以完善专业教学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加强单招班级的课程改革。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搭建对口单独招生班级课程体系,避免课程的重复与遗漏。三是加强单招班级的课改指导。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组织对招生院校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视导、检查、指导和研讨。 3.深化中高职课程的沟通与衔接。2010年我省成立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和23个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通过指导委员会和教科研中心组研究推进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探讨课程的衔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专业为纽带,由高职院校或行业企业牵头,成立了19个中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加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形成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加速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国家、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我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确立了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以实验区为先导,推进职业教育新一轮创新发展。 1. 试点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一体办学。实行中职、高职分段合作培养、贯通一体办学,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高等院校学习2年或3年。中职、高职联合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专业学历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一体化,系统培养具有专科层次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2.试点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贯通一体办学。实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招生、合作培养,实行7年分段一贯办学。学生完成中职3年学习后,由高等学校选拔进入本科专业继续学习4年。高等学校与中职学校联合确定招生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课程教学的贯通衔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达到助理工程师或预备技师的要求。 3.试点高职与应用本科分段培养。实行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实行5年一贯办学。学生完成高职学习3年后,由本科院校选拔进入本科专业继续学习2年。试点院校共同制定5年一贯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 4. 试点高职与应用本科联合培养。实行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由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程体系,培养4年制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 5.健全中高职协调发展支撑制度。完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制度,实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全省集中备案,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以及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全省建立60个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开发中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一体的课程体系。2012年,研究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制定全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同志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助推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发展 鲍学军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从2010年开始,我们对“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会同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等单位共同制订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七项工程”,从专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等七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落实。今年年初,我省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意见》、《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指导意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3个政策性文件,着重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方面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一、落实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建立绩效挂钩的奖补机制 为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发挥省财政的引导作用,我省实施了省财政补助与市县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补助办法。从2011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县给予奖励性补助。我们以市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状况、年度进步率和财政教育投入等为主要依据,从事业发展成效、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实训条件建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深化校企合作、成人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等8个方面、21个具体项目,对市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进行绩效考核,突出发展性评价和精细化管理。同时,我们将全省各市县分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两类,每类地区再设A、B、C、D四个等级分别进行考核和排序,并对排名靠前的地区给予不同金额的奖补,最高给予一个地区每年750万元的奖补资金。 二、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实施重点建设项目补助机制 为进一步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市一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设置了具体的建设项目和补助资金。项目补助不搞平均主义,而是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多个环节,以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以落实“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七项工程”为目标,推进中职学校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特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引导各地各校在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加强改革创新,提升内涵水平。 三、完善投入政策,探索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 我省制定了《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意见还提出“实行差异化的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各市、县可以根据专业差异、规模差异、质量差异等制定本区域的生均经费标准。同时还要求各地逐步将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 为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我省对各地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各地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12年实施。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在全省建立起中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长效发展机制。二是对生均经费未达标的中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扣减次年该校的招生计划。三是积极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个人等投资职业教育,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我省还严格落实关于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特别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统筹做出规定: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 四、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民办职业教育政策激励机制 民办中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浙江这个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活跃的省份,民办中职教育发展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我省现有民办中职学校109所,这些学校在促进我省中职教育发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中职教育,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我省实施了民办职业教育激励引导机制:一是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对企业、个人、社会团体投资举办中职教育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民办中职教育机构进行奖励政策。二是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三是在学生的财政资助方面,民办职业学校学生享受与公办职业学校同等待遇。 五、加强资金管理,实行投入效益绩效评价机制 为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我省制定了中职教育经费投入成本与效益评价制度,每年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而且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专项拨款以及有关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主要依据。此外,对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加大对中职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力度,确保经费投向合理,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经费投入的制度化建设,特别是长效机制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省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五个机制”,全面实施职业教育“七大工程”,扎扎实实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 主持人 :谢谢!接下来发言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宇同志。他发言的题目是:创新机制 完善制度 大力推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黄宇 广西教育厅副厅长 黄宇 :广西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广西意义重大。2007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为期三年的职业教育攻坚。2009年3月,教育部与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广西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抓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 一是出台编制标准。2009年,自治区编制委员会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对学校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结构、编制使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将工作人员分为专任教师、教辅人员等四类,对各类人员构成比例做出明确规定;实行实名制、非实名制以及分段累计的办法确定编制标准,满足了职业学校灵活办学、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到校任教的需求。 二是规范职称评审。出台有关政策规范统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对属于同一层次类别教育的师资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职教教师职称评审有了统一、专门的评定标准,此项政策惠及在职教师2.05万人。 三是改革岗位设置。在中职学校设置辅导员岗位(专技岗),重点解决招就人员岗位需求。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原为工人身份的实训人员,取得技术职称可转为技术岗位,2007年以来,已解决了1141个实训教师岗位。 四是完善培训机制。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培训暂行规定》等一整套教师培训管理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中职教师培训机制。 第二,抓体系建设,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基地建设。通过项目招标引入竞争机制,培育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目前,我区依托条件较好的高校建立了4个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并依托高校、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了19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二是创新培养培训模式。职教攻坚以来,我们探索实施具有我区特色的培养模式,创新四年制师资班、“3+2”、“3+1”和“4+1”等模式,并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免费中职师范生,每年共培养“双师型”教师600多名。同时,组织实施了中职师资素质提升计划,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对中职专任教师进行了一轮全员培训。 三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组织开展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立项研究,并对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组织开发了两套教材,包括5本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和3本中职师资教育类教材,目前教材已应用于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当中。 第三,抓经费投入,大力开展教师培训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国家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2008—2010年共派出756名中职骨干教师到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其中派往国外培训25人。同时,利用中央资金面向社会聘请173名“能工巧匠”到中职学校兼职任教。 二是加大自治区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省级项目的主渠道作用。我区实施骨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职教“名师培养”工程、桂台联合培训职教师资项目、远程培训项目、国外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等,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职教攻坚期间,共培训中职各学科骨干教师达1.15万人次,其中仅2010年就培训4405人。 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国际合作。2008—2010年,我区与新加坡合作开展中职师资培训项目,在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的资助下,共计派出333名中职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培训,这是目前我区派人出国学习最多的项目。 尽管我们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兄弟省区市相比,我们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此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改革。改革教师资格考试办法,逐步建成专门的中职教师资格认定体系,使教师资格考试、认定更加符合职教特点。 二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快推进核定教师编制工作;继续推行订单式培养专业教师,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提高培养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推进基地与职业学校深入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开展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搭建起多方合作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立交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要结合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城市中职、高职、企业“双师型”教师到县职教中心(学校)带团队,全面提升中职师资培养培训质量。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教部的副部长沈青发言。她发言的题目是:加强行业指导 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沈青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教部副部长 沈青: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的宗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供销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还有助于塑造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崭新形象。 一、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供销合作社发展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设立职业院校,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基本建成了一个由中央、省、市、县四级供销合作社举办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系统共有职业院校96所,教职员工1.4万人,在校学生31.6万人,固定资产81.7亿元。各院校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依托行业办学,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克难创新,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了推动供销合作社事业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2011年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主要工作 2011年,供销合作总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了对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推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突出行业办学特色,加快科学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成功召开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2011年4月,我们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会议全面总结了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经验和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系统职业教育工作的方向、思路和举措。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到会并讲话,对供销合作社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教育部在第一时间将会议情况以《教育要情》报告国务院,刘延东同志非常重视,亲自批示,对会议予以充分肯定。 2、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2011年6月,供销合作总社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全面指导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方拟启动一系列合作共建项目,如共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院校、服务于行业和“三农”的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等。这些新举措将加大对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提升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增强系统职业院校为行业和“三农”服务的能力。 3、充分发挥供销行指委和供销职教学会的作用 2011年度,供销行指委积极开展工作,指导系统各职业院校提升行业视野,紧贴行业人才需求,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了供销合作社指导行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现有理事单位119家,理事163人。成立十余年来,学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了供销合作社各职业院校工作交流、增进合作、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2011年度,供销职教学会开展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讨与交流活动,极大提升了为系统职业教育工作服务的能力。 三、供销合作社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体会 供销合作总社作为供销合作社行业的主管部门,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1、领导关心和重视,是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供销合作总社党组、理事会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工作。上一任主任李成玉同志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供销合作社的重要工作之一,多次到职业院校调研。现任主任杨传堂同志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在总社干部大会和五届四次理事会上,他明确强调充分发挥系统职业院校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杨传堂同志多次对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教育部领导也十分关心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鲁昕副部长,多次对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进行重要指导,给予我们极大鼓励和鞭策。今年2月14日,鲁昕副部长亲自带队到供销总社,与杨传堂同志、赵显人同志及总社有关部局领导,专门就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深入会谈。 2、“立足行业,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基 供销合作社行业产业链长、社有企业多、吸纳人才能力强,特别是近年来,供销合作社事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结构和层次表现出新的预期,对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这为职业教育扎根行业提供了丰厚土壤。供销合作社将系统职业教育定位为“立足行业,服务三农”,指导各职业院校明确发展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力度,加快供销合作社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中高职协调发展、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具有供销合作社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3、全行业齐抓共建,是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保证 近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将职业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止2011年底,先后有8个省级社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0个省级社出台或与教育厅联合出台促进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8个省级社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在全行业的齐抓共建下,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时期。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企业代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王论诚同志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打造港航人才培养高地。 王论诚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 王论诚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青岛港是具有120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世界第七大港。我们始终以“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为使命,坚持办国企,既要出效益、更要出人才,千方百计做大做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把“爱党、报国、求实、向上”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建校36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走出了一条兴教强企的成功之路。 一、深度融合,发挥校企合一的体制优势 我们以发展职业教育为己任,坚信:名牌大学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一样能办到,而且要办得更好。坚持文化融合、管理融合、工学融合、资源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我们把职业教育纳入集团整体规划,全面负责、全程参与。近30年来,不搞房地产、不建办公楼,再苦再难也要省下钱办教育。2006年,在码头急需扩建的困难时期,一次性投入5亿元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校区,又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建成国际一流的水上专业培训基地,无偿调拨价值3000多万元的大型港口机械用于实践教学。集团牵头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与国内外80多家港航企业结成事业共同体,集团所属30个单位全部与职院签订合作协议,为职院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保障。 我们把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有真才实学、能干事创业”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首要任务。校企人员“双向挂职”“定期交流”。每年都组织校领导和系主任到港口兼任经理和科队长,学习企业文化,熟悉生产流程;择优选派公司经理和科队长兼任校领导和系主任,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坚持让“技术大拿进院校”,“金牌工人”许振超等230多名技术骨干进校园当教师;让“教师进码头”,专业课教师每3年脱产半年,轮流到一线锻炼,进行技改攻关、解决生产难题,学以致用。 二、学生为本,培育德才兼备的港航人才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对他们的学业负责,更对他们的人生负责,对他们为祖国工作几十年负责,坚持育人先育魂,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们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用党的“一元化”思想把好“总开关”。我们自己动手编制德育教材,理直气壮的讲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引领学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人人争做新时期雷锋式的好学生,人人弘扬“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精神,人人立志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熏陶学生,每学期都组织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科技人才走进学校,教做人、教做事。 我们认为学生就要学生存、学发展,不遗余力抓好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世界第七大港的信息、技术和品牌优势,积极构建港航特色培训体系。把港口所有生产岗位变成学生实践课堂,高级技师、技师对学生实行“一对一”导师带徒;建设门机、港机维修等一大批校内外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把职业资格标准、职工培训教材直接纳入教学内容,与岗位接轨,学生毕业就能就业。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在校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近3年来夺得全国比赛项目特等奖5项、一等奖6项和200多项省级以上奖项。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提前一年就和300余家港航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就业率高达98%。 三、人才强港,注入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几十年来,我们下功夫最大的是教育、收获最大的也是教育。做强职业教育,教师有盼头、学生有奔头、港口有干头,既履行了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也获得了港口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港口与职院实现共赢。 我们把港湾职院打造成港口的人才储备库。建立了校企“直通车”,采取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港口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每年选拔近千名优秀毕业生到港口工作,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在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世界矿石卸船效率创造者孙波,全国优秀青年技师邵泽山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我们把港湾职院打造成职工再教育基地。依托职院成立了“集团员工教育培训中心”,为员工终身学习创造最佳条件。近3年每年投入上亿元,对140多个专业、2万多名员工进行脱产培训。我们还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办学,分批组织集团16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每期3个月的高级研讨培训,把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请进来”,足不出户学到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知识。目前,港口“精一专二会三”的复合型人才达到上千人,8000多技术工人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80%以上,远远超过西方发达港口30-40%的平均水平。 我们深刻体会到,校企深度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港湾职院启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大好机遇,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人才,为人才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 :非常感谢!接下来有请中职学校代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马雄同志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提升科学管理能力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马雄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 马雄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1万人。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享誉省内外。现将学校近年来提升科学管理能力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突出职教特色,推进一体化管理 一是推进学校企业一体化。按“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理念,自办或引进8家企业进校园,校内企业年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采取前校后厂、前厂后校、股份合作、订单培养、分段培养、半工半读等办学形式,与124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完善“工学交替、工学并进、工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理实一体。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和校企双元评价机制,实现顶岗实习的实时、动态化管理。2011年,学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获得包括团体一等奖在内的30多个奖项。 三是推进教师师傅一体化。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组织专业教师完成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学校已有8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成为生产企业的“师傅”。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讲座、兼职授课、训练学生。鼓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研发企业实际项目,2011年,研发项目达22项。 四是推进学生员工一体化。在企业设置实训基地,按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模式,由企业师傅带学生开展实训。贯穿“车间是教室,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学徒,作品是产品”的理念,积极创设真实、仿真环境,采用实岗模拟教学方式,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借助校园创业基地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使学生具备“上岗快、能力强、素质好、用得上”的专业素质。 二、推进规范建设,实施科学管理 一是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学生行为习惯训练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加强诚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坚持“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坚持干部、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联系机制。 二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教学、专业实践、学术科研能力为重点,制定激励措施,搭建发展平台。鼓励教师提升学历,近三年已有87名教师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课题,营造充满朝气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校园,2011年,学校承担了全国性课题4个,省部级课题5个,为行业、企业开发项目4个,开展各项技术服务22项。 三是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完善学校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师生员工、家长及社会对学校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制定308项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推进学校规范、民主、法治化管理。 四是创新“9+3”管理模式。学校是四川省接收藏区学生最多的学校,已接收藏区“9+3”免费教育学生近500人。在工作中,创新“意识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感化到位、教学到位、关爱到位、引导到位”管理模式,藏区免费中职教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学校隆重举行了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学校入选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永远跟党走’职业学校育人事迹报告会”,参加演讲的教师和藏族学生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三、创新校企合作,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做大做强职教集团。牵头组建汽车、现代物流、财经商贸、建筑技术四个专业职教集团,按照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思路,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中发挥龙头、辐射和示范作用。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和学校进入职教集团,50多所农村学校、近2万名农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在学校建立博士后基地。2011年,建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一汽大众、东方电气、电子科大、华东师大等开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引进博士后,与我校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开展项目研究,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三是国际知名企业进驻校园。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世界通用人才。实施奥地利-成都国际焊接中心项目、德国威斯巴登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英国汽车工业协会国际资质认证项目和美国马立可公司“现代学徒制”合作项目等10个国际合作项目,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在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赢得了各级领导、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更加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争当职业教育改革试验田,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作出新贡献。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高职学校代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勇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立足高等性和职业性 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作贡献。 戴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戴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印发后,我们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努力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是紧贴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发挥人才培养与服务优势,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2009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物联网发展基地。我校结合首批国家示范院校的办学优势和无锡物联网高地的先发优势,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这一奋斗目标。该项工作得到了无锡市、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通过“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项目的实施,我校牵头制定高职物联网相关专业和课程标准,建设物联网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探索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为物联网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努力把学院建成国家级物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成为面向无锡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和服务基地。使该项目成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改革项目和标志性成果。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学校已派出三批教师赴美国考察;物联网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了市政府“《以长三角物联网终端应用推动前沿技术的开发》”课题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基地” 已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省教育厅在我校建立了“江苏省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我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成为无锡市重点建设专业;启动并部分完成了智能安防、绿色照明、太阳能监控、风能监控等子项目;受无锡市和教育局委托,牵头筹建无锡市物联网职业教育集团,由无锡中电科、美新、中科怡海及几十家企业、院校组成的理事会已开展活动;传感器技术、智能楼宇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一批新专业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二是服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拓宽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渠道,实现区域性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我校秉承专业建设相匹配、与中职校所设专业相近等原则,选择部分紧扣江苏和无锡产业战略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的专业为载体,利用自主招生试点校优势,增设了面向无锡市中职(含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计划;利用江苏省汽车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的有利条件,开设对口招生项目;抓住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机遇,与无锡交通学校等职校进行“3+2”中高职直通车协作试点。为适应地方产业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向集约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对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校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选择数控技术应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二个重点专业,在江苏大学合作指导下,试点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促进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在学校教育教学上,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是课程体系构建。我们运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与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合作,本着反映职教特色的课程开发三要素进行课程体系的研制,一是根据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要求开发主干课程;二是根据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开发灰箱性质的学科支持课程;三是根据上级规定和学校特色开发素质教育课程。开发出的课程已部分应用于各校的教学之中。 以上项目的实施,用我们教育局领导的话来说,这是抓住了招生改革工作的牛鼻子,是一项平衡普职比的重要改革;让学生愿意上职校,上职校同样有上升空间;让社会认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的中高端系列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是充分利用国际职教组织CCID资源,建设具有世界水准的高职院校。2004年以来,我校成为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职教组织“社区学院国际发展协会(简称CCID)”的唯一成员单位。借鉴发达国家职教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国际职教组织的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和师资等优质职教资源,广交CCID成员单位朋友是学校办出特色,追求世界水准的重要方面。通过CCID平台,学校与美国北卡州彼特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机械技术专业副学士学位高职人才。美方教师加入学校的机械专业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探索适用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等,并开展中美师生互访活动。通过CCID的协作,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由我校承担的部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海外师资培训项目得到CCID的支持,在课程开发技术和先进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培训内容达成协议并进行实践。通过成员学校介绍,与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作,IBM、GE、西门子等许多大公司纷纷来校洽谈合作并捐赠2000万元以上产品,设置了10余项奖学金。2011年,学校参加了中国芬兰“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并获第一名,今年4月将赴芬兰参加第二次大赛。2011年学校在CCID第35次年会上展示了由我校主持的教育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成果,与各成员学校分享目前全球职业教育中第一个由12门课程组成的系列专业教学资源开发经验,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资源标准建设方面引起了震动!目前,与CCID院校开展互动,进行海外学生交流项目和招收留学生项目等也正进行之中。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立足无锡、服务区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无锡地方经济转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探索经验,为提升高职教育水平、办人民满意的一流高职教育而努力奋斗! 主持人 :大家知道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也离不开科研的支持。为此,去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门展开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接下来我们进行大会交流的最后一个发言是我们科研代表,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同志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切实加强科研工作 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王继平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王继平 :职业教育科研担负着探寻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任,在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切实加强科研工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战线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 我国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初步形成。改革开放30多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科研逐步得到加强。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李鹏总理和李铁映国务委员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关怀下,1990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层面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同时在上海和辽宁成立了两个地方职业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成立,带动了我国职教科研体系的不断发展,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了以科研为支撑的健康发展道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网络,建立了一支以专业研究人员为骨干、各方面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科研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专门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550多家,专职从事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约2200多人, 大量其他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教师加入到职教科研的行列。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在鲁昕副部长的领导下,职教科研工作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是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2011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会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新时期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此次会议是全国职业教育科研领域第一次大会师,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二是建立了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由教育部职教所发起,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的成立,加强了全国各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的联系、信息交流和行动协调,形成了资源共享、协同攻关的新机制。三是形成了跨部门、多领域参与职业教育科研的新格局。职业教育一些重大政策、制度的研究,广泛吸纳各有关部门、行业、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与。 二、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任何时期更需要科研先行。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发展进入了关键期。职业教育在基本完成优化教育结构任务之后,进入了以质量为重点科学发展新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职业教育“一形成两满足”的战略目标和改革发展的四大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怎么建设?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需要怎么满足?以及如何落实政府责任、如何提高质量、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如何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世界上职业教育办得好的国家无不重视职业教育科研。科研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把握和探寻。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职业教育及其规律认识掌握的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进程。世界上职业教育成功的国家或地区都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有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有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科研制度和机制。德国有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澳大利亚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美国有国家生涯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日本有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韩国有国家能力开发院、瑞士有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等等,并有一支规模不小的研究队伍和数额可观的经费投入。 我国科研工作不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相对于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实践,职业教育科研还是一个薄弱的领域,还存在“一盘沙”、“两张皮”、“独角戏”现象。科研力量相对不足,而且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省属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平均在岗人数只有10人左右,有些省市在岗人数不足5人。科研工作和职教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科研的战略性、前瞻性不足,针对性、现实性也不足。科研资源未能有效整合,普遍存在就教育论教育问题,教育和人社系统之间、政府和社团之间、科研院所和学校之间缺少协同作战。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应尽快成立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把科研工作切实领导起来。应抓紧组织制订职业教育“十二五”科研规划和重大科研选题指南,把科研工作统筹规划起来。应充分发挥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作用,定期召开会议,把科研队伍组织起来。 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攻关。职业教育科研应适应新的形势,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集中力量对职业教育若干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如现代职教体系、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国际化、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等。 创新职业教育科研方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职业教育具有跨界特征,不是单纯的教育学科,不能就教育论教育,而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问题,综合运用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角、知识和方法来开展研究。应加强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尊重和总结一线工作者首创经验,跟踪和指导职业教育改革试验、试点。应重视比较研究,立足国情,博采众长,及时捕捉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新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提升职业教育科研基础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抓紧建立课题管理制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制度、科研投入保障制度等,推进科研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育人、用人体制机制,营造科研工作的良好环境,打造一支功底深厚、作风优良的职业教育科研人才队伍。 主持人 :同志们,今天鲁部长发表了适应需求,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讲话。九位代表分别从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行业指导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发挥高职引领作用,以及加强职业教育科研等方面做了发言。九位代表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典型案例。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学习好,领会好传达好本次会议的精神。二是要将本次会议的精神分解细化到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之中,抓好落实。三要按照服务全局,回应社会,推进改革,体现创新的思路,注重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实效,加强成果的宣传。 再次感谢各级政府,各部门,行业、企业、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会议介绍 : 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7_zcwj/201203/132010.html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2012年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 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总结2011年工作,交流深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措施和各地职成教改革发展经验,着重研究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部署和动员战线落实2012年度职成教工作,我部定于2012年3月16日上午召开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为重点,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加强建设、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会议内容   1.教育部领导讲话。   2.典型发言。    三、会议时间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上午9:00    四、会场安排   1.主会场设在教育部机关北楼二层报告厅。出席人员:教育部领导;在京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教育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负责人;校长代表。   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负责人、部分民主党派有关负责人、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人,以及部分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   2.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设分会场。出席人员: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职业教育(含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及处长;在本地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校长、企业代表(比照主会场确定,由各地通知)。    五、其他事项   1.定于3月15日(星期四)10:00-11:00进行网络视频调试。请各分会场提前做好系统的联调测试工作,届时派专人负责。如遇技术问题,请及时与主会场联系,联系电话010-66097587。   2.请于3月13日(星期二)12:00前将会议回执(见附件)报至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届时请与会人员提前15分钟进入会场。   联系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白维 刘宝民   联系电话:010-66096234 010-66020434(传真)   附件: 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回执.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二年三月九日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tangminqian 2012-3-8 13:07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公告 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307192952350cata_id=N003 关于印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函 教职成司函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经部领导批准同意,现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附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2 年工作要点 2012 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服务全局、回应社会、推进改革、体现创新,按照《教育部 2012 年工作要点》的统一部署,着力提高质量,完善基本制度,强化队伍建设,推进关键改革,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 筹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围绕 “ 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 ” 战略的实施,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总体原则,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印发《职业教育专题规划( 2012-2020 年)》。 2. 统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编制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促进各自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 “ 知识 + 技能 ” 的考核办法,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3. 保证职业教育规模。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基本要求,拓宽招生渠道和面向,努力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 800 万人的任务。优化招生专业结构,促进各专业招生数量与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相适应。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扩大高职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的规模。分区域、分产业推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4.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推动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为 “ 三农 ” 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试点。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按照中央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总体要求,实施好职业教育富民工程,推动对连片特困地区学生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的进程。 5. 完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引导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东部与中西部省、市、县之间职业教育协作机制,推动东西部职业学校开展招生合作、教学合作、就业合作。支持东北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合作。建立开放合作平台和定期交流制度。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总结推广四川 9+3 免费职业教育经验。支持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 二、 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 6. 加强职业教育法规建设。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研究制定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印发《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制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和改革方案。 7. 加快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适应产业调整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订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制定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促进职业教育关键要素标准化。配合有关部门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职务(职称)制度改革。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8.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 , 进一步扩展免学费政策覆盖面。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职业学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经费支持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资助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扩大资助覆盖面。推动各地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三、 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 9. 加强行业指导。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优化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分类指导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在预测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召开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2 年工作会议。 10. 完善产教协作机制。深入推进产教对话,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深化产教对话内容、丰富对话内涵。推动和支持若干行业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行业职业教育专项政策,推进国家重点产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召开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现场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区域优势,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召开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 11. 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对 56 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职业教育体系、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出经验、见成效。 四、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2. 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办好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13.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鼓励探索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形式。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统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颁布一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研究制订工作。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并印发“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意见和“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规划。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召开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现场经验交流会。 14. 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初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系统,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职业教育督导工作。 五、 推进继续教育整体改革发展 15. 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印发《继续教育专题规划( 2012-2020 年)》、《关于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推动继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加快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继续做好职工教育统计工作。研制发布社会成人培训机构国家标准。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出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宏观指导性文件。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推进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和资源开放,为社会成员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16. 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社区教育的意见、社区全民学习中心规程、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试点,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带动作用,扩大实验区覆盖范围。加强老年教育。继续开展社区教育督查工作。 17. 健全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组建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标准,逐步建立政府、行业、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质量保障监管体系。推进激励性制度建设。完善继续教育教师培训、考核、管理机制。启动继续教育法制建设调研工作。 六、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18.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 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 企业实践、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资助和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基地建设等项目。做好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遴选确定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模式。实施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 19. 增强职业院校科学管理能力。筹备召开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推动职业学校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落实。修订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切实维护职业学校安全与稳定,建设安全校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推动并指导各地和学校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20. 抓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强化内涵为导向,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和规范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并进行阶段总结和成果展示。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国家示范 ( 骨干 )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等项目。研究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项目。指导推动各地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21.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完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22. 推动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继续组织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面向社会成员率先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研究制订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规范和认证标准。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建设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加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终身学习、考试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建设。推进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 七、 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 23. 提升科研能力。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加强职业教育科研规划工作,制订“十二五”科研规划,设立重大科研课题,提高科研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作用,组织协同攻关,努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召开 2012 年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支持有关部门和省份联合开展“院士职校行”活动,研究探索院士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适应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围绕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把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内在规律,以理论研究支持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24. 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地区)、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对话。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意见。做好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相关筹备工作。在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制度研究、学生培养、学校合作、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中德职教合作联盟合作项目。落实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会议达成的共识。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引进国(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 八、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25.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部党组对直属机关和教育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组织本司局并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协助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工作,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职业学校党组织立足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先争优,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6.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调查研究,建立健全联系地方、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调研、深入实践学习,改进文风、会风。健全学习和信息交流制度,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形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关于报送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总结的通知
tangminqian 2011-12-23 09:54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公告 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21095412967cata_id=N003 关于报送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总结的通知 教职成司函 2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 为总结 201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成果,请各地围绕下述主题,将有关情况予以汇总。 一、国务院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办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推进情况。 二、分工承担《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 三、 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情况(填写附表1)。 四、按照《关于调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审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141号)报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及对开展新一轮评估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 六、 2011年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填附表2)。 七、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的通知》(教高 5号)要求,报送2008年以来实施新方案,完成评估的院校名单及高职评估工作总结;报送2011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八、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12号)要求,报送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九、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指导、建设和管理情况。 十、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指导、建设和管理情况。 十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十二、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十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兼职教师聘用、教师培训等省级专项安排与实施情况。 十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教师资格等制度建设情况。 请各地于 2011年12月25日前将汇总后的上述情况报送我司,同时将电子版发至 zcs@moe.edu.cn 。第七、 八两项工作电子稿请发至gjsgz@moe.edu.cn 。 2011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报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者简介--刘学浩【见《成人教育》(2006.12 总第239期)封2页】
ljkf 2011-10-27 14:39
学者简介 -- 刘学浩 汉英对照,征求意见 ]:   (2007-03-0115:50) 本文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成人教育》( 2006.12 总第 239 期)封 2 页,并配发彩色照片;系该期学者论坛《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建设》一文的作者] [Sees:ThenationalChinesecoreperiodical"Adulteducation"(2006.12total239thissue)seals2pages,andallocatesthecolorphoto;Isthisissueofscholarforum"InnovationAdulthighereducationEducationalmodelPromotionStudyLeadsTypeStudySocietyToconstruct"anarticleauthor 刘学浩男 ,1934 年 11 月生,山东蓬莱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1955 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本科毕业后兼职成人教育与职工教育; 1963 年肄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业大医疗系。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教育科研工作,多年任苏联教育及比较人才学研究室主 任。 :LiuXuehaomale,1,934yearsinNovemberlives,ShandongPenglaiperson.Chinamanagementscienceresearchinstitutelifelongresearcher.Afterin1955theHarbinnormaluniversityRussianundergraduatecoursegraduatedholdsconcurrentjobstheadulteducationandthestaffeducates;In1963studiedinschooltotheHarbinmedicalcollegespare-imeuniversitymedicalservicedepartment.Isengagedintheteachingandtheeducationscientificresearchworkforalongtimeintheuniversities,manyyearsareappointedSovietUniontoeducateandcomparisonstudyofmakingthebestuseofpeoplewithspecialabilitylaboratorydirector. 给俄语专业教学法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外教学论比较研究》。曾兼任省人才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学导式教学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学习学会(筹)副主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俄语教授、教育学教授等职。首倡开发人才智能的学导式教学法( 1982 ),获黑龙江省第一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等。 Thegraduatestudentopens"ChineseandforeignTeachingforRussianspecializedteachingmethodmasterTodiscussComparisonResearch".Onceheldaconcurrentposttheprovincetalentedpersontolearntheroutinedirector,thenationstudyleadstypeteachingresearchcooperationgroupgroupleader,theChinesestudyacademicsociety(plans)assistantdirector,Chineseeducationalistdutyandsoonassociationdirector,Russianprofessor,pedagogyprofessor.Originatesdevelopsthetalentedpersonintelligencestudytoleadthetypeteachingmethod(1,982),attainsHeilongjiangProvincefirstsessionof,thethirdsessionofsocialsciencesoutstandingachievementprize.Entersedits"ChinesePresentageSocialsciencesExpertsBigDictionary","WorldOutstandingExpertPersonFamefortalentStandard"thenetworkversion,"RepublicExpertAchievementReadsextensively"andsoon. 多年从事成人教育研究,参与的国家级项目主要有: 1 、中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研究(负责子课题 中国与苏联职教师资的比较 ) , 发表论文《苏联职业教育的师资及其培训》、《苏联改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近年来苏联继续教育采取的措施》。 Manyyearsareengagedintheadulteducationresearch,theparticipationnationallevelprojectmainlyhave:1st,theChinavocationaleducationteachersraisetheresearch(toberesponsibleforchildtopic),publishesthepaper"SovietUnionVocationaleducationTeachersAnditsTraining","SovietUnionReforms"MeasureWhichGeneraleducationAndVocationaleducation",RecentyearsSovietUnionContinuingeducationAdopted".2 、《教育大辞典 -- 成人教育卷》撰写多项词条。 2nd,"EducatesBigDictionary--AdulteducationVolume"tocomposemanyentries.3 、学导式教学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适用性研究( 1985 )。 3rd,studyleadsthetypeteachingintheChinacontinuingengineeringeducationserviceableresearch(1,985). 4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表论文《改革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途径--是恰当地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4th,the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research,publishesthepaper"ReformHighereducationSystemEssentialWay--IsAppropriatelyAdjustsHighereducationStructure".5 、苏联教育与中国培养人才开发智能的学导式教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及语言教学(俄语及其他外语)教学法与智能开发的比较研究( 1986 至 1990 年,同时主持省教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发表论文《高师实行学导式教学 , 强化教学管理初探》(《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0 年第四期)。 5th,SovietUnioneducatedandChinafostersthetalenttodeveloptheintelligencestudytoleadthetypeteachingtheorythecomparisonresearchandthelanguageteaching(Russianandotherforeignlanguages)theteachingmethodandtheintelligentdevelopmentcomparisonresearch(1,986to1990,simultaneouslymanagedprovinceEducationCommitteetoeducatescientificresearchkeyproject),publishedthepaper"HighImplementationStudyToleadTypeTeaching,StrengthenedTeachingatthebeginningofManagementSearches"("Higher-levelnormaleducationTostudy"in1990fourthissue).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苏联教育研究》(一)、(二)两期( 1984 ) ; 《苏联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 ; 《青少年智力开发》(专著),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6 );《人才智能开发》 A.B.C. 三册,( 1988 );《人才学与经济工作》,能源出版社( 1986 ) ; 《高等教育结构与管理》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6 )。 Thepublicationmainworkincludes:"SovietUnionEducatesResearch"(1),(2)twoissues(1,984);"SovietUnionEducatesReformRecentdevelopment",educationscientificpublishinghouse(1,984);"YoungpeopleIntelligencedevelopment"(monograph),Heilongjiangyouthpublishinghouse(1,986);"TalentedpersonIntelligenceDevelopment"A.B.C.Threevolume,(1,988);"StudyofmakingthebestuseofpeoplewithspecialabilityAndEconomicalWork",energypublishinghouse(1,986);"HighereducationStructureAndManagement",Heilongjiangeducationpublishinghouse(1,986). 发表有关成人教育的主要学术论文:《浅谈学导式教学法》(《成人教育》 1983 年第一期、《新华文摘》 1983 年第六期、《解放军报》 1983 年 11 月 20 日);《学导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重大突破》(《职业教育研究》 1984 年第二期;《中国教育报》 1984 年 10 月 16 日;《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5 年第一期); Publishestheconcernedadulteducationmaindissertation:"ShallowlyDiscussingStudyLedTypeTeachingmethod"("Adulteducation"in1983thefirstissue,"theNewChinaDigest"in1983thesixthissue,"LiberationArmyDaily"on1983November20);"StudyLedTypeTeachingmethodIstoTraditionalTeachingIdeaSignificantBreakthrough"("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in1984thesecondissue;"ChineseEducationNewspaper"onOctober16,1984;"HeilongjiangHighereducationResearch"in1985firstissue); 《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学导式教学》( 1984 年 5 月,上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学导式教学》( 1984 年 9 月,全国职业技术培训学会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庆学术大会论文);《自学成才的主观因素》( 1984 年 11 月,黑龙江省自学成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等学校中的学导式教学》(北京, 1984 年 12 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 "InAdulthighereducationStudyLedTypeTeaching"(inMay,1984,Shanghai,nationadulthighereducationtheoryseminarpaper);"InVocational-technicaleducationStudyLedTypeTeaching"(inSeptember,1984,nationalprofessionaltechnologytrainingacademicsocietyandTianjinprofessionaltechnologynormalschoolcourtyardcelebratesacademiccongresspaper);"Isaself-madepersonSubjectiveFactor"(inNovember,1984,HeilongjiangProvincewasaself-madepersonacademicseminarcollection);"InCollegeStudyLeadsTypeTeaching"(Beijing,inDecember,1984national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researchboardhadbeenestablishedcongresspaper); 《近 10 年来苏联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 1985 年第一期);《论职业技术教育与新技术革命和人才开发》(《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座谈会专辑》 1985 年 6 月);《一种新的教学法 -- 学导式教学法》(合著,《高等教育研究》 1986 年第一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与职业》 1986 年第三期);《近年来苏联继续教育采取的措施》(《外国教育动态》 1986 年第四期);《学导式教学对继续工程教育的实用性》(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学术研究阶段报告, 1986 年 11 月);《职业中学应当兴业办学》(《职业教育研究》 1985 年第一期);《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综述》(《成人教育》 1989 年第三期); "Nearfor10YearSovietUnionAdulthighereducation"("AdulthighereducationResearch"in1985firstissue);"DiscussedVocational-technicaleducationAndNewTechnologicalrevolutionAndDevelopmentoftalent"("VocationaleducationFundamentalresearchSymposiumSpecialedition"inJune,1985);"OneNewTeachingmethod--StudyLeadsTypeTeachingmethod"(togather,"HighereducationResearch"in1986firstissue);"PositivelyCarriedoutVocationaleducationTeachingFundamentalresearch"("EducationAndOccupation"in1986thirdissue);"RecentyearsSovietUnionContinuingeducationAdoptedMeasure"("ForeignEducationTendency"in1986fourthissue);"StudyLeadsTypeTeaching(ChinacontinuingengineeringeducationassociationscholarlyresearchstagetoreporttoContinuingengineeringeducationUsability",inNovember,1986);"ProfessionalMiddleschoolHadTopromoteeducationTorunaschool"("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in1985firstissue);"StudyLedTypeTeachingTheoryTodeliberateSummary"("Adulteducation"in1989thirdissue); 《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中国当代思想宝库》第六卷,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用学导式和谐开发经济人才》(《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年第八期);《学导式企业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十七期);《老有所乐,发挥专长,提倡推广学导式人才开发与管理》(《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 2005 年,北京)。 "Persists 与时俱进 ,ComprehensivelyAdvancesUniversitiesPartyToconstructWork"("ChinesePresentageThoughtTreasurehouse"sixthvolume,Chineseworkerpublishinghouse,inSeptember,2004);"WithStudyLeadsTypeHarmoniousDevelopmentEconomicalTalentedperson"("BorderareaEconomyAndCulture",in2005eighthissue);"StudyLeadsTypeEnterpriseTalentedperson'sDevelopmentAndManagement"("Chinese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in200517thissue);"AlwaysHasHappy,Givesfullplaytoone'sforte,AdvocatedPromotionStudyLeadsTypeDevelopmentoftalentAndManagement"("FirstsessionChinaOldageTalentedpersonForumCollection",in2005,Beijing). 另在互联网上发表《学导式概论》( 2000 )、《用学导式建设学习型和谐家庭=学导式家庭》、《浅谈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学导式开发经济人才的创新性》、《学导式双语教学促进智能开发与人才培养》、《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学导式社会-突出自学与智能开发》、《启发式应向学导式发展》等论文(见《学导式国际文库》 ljkf.blog.edu.cn )。 PublishesinadditionontheInternet"StudyLeadsTypeIntroduction"(2,000),"withStudyLeadsTypeConstructionStudyHarmoniousFamily=StudyToleadTypeFamily","ShallowlyDiscussingStudyLeadsTypeStudyOrganization","StudyLeadsTypeDevelopmentEconomicalTalentedperson'sInnovation","StudyLeadsTypeBilingualeducationPromotionIntelligenceDevelopmentAndTalentedpersonRaise","StudyLeadsTypeStudySociety=StudyToleadTypeSociety-ProminentlyTostudyindependentlywithIntelligentDevelopment","HeuristicShouldStudyLeadsTypeDevelopment"andsoonthepaper(sees"StudyLeadsTypeInternationalLibrary"ljkf.blog.edu.cn).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人才|2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
tangminqian 2011-3-18 16:44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0318134522206cata_id=N002page=1 教职成司函〔2011〕30号 关于印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经部领导批准同意,现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附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附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 2011 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按照《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的统一部署,着力抓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相关项目,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五年规划的实施,把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战略部署细化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坚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政策、强化管理、巩固规模,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1. 推动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要求,根据部党组的部署,推动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党组织立足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先争优;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 2. 推进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印发《职业教育专题规划(2010-2020年)》和《继续教育专题规划(2010-2020年)》。筹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规划、部署和推动“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印发《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五年规划,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度任务的落实,加强指导检查。 二、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 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中职、高职与职业培训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促进各自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互沟通。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各阶段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改革与创新。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4.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职业教育体系、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出经验、见成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推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对地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 三、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 5. 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相关工作。印发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推动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和措施。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实习责任保险工作。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机制。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会议。 6. 推进职业教育机制创新。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为目标,加强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的意见。办好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的系列对话活动。研究制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机制。加强科研工作,召开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组织行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 四、 深化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7. 巩固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切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20万人的任务,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广泛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区域间协调发展计划,拓展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合作办学内涵。强化招生管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具有学历教育资质的职业学校名单,加强对非全日制职业学历教育的管理。扎实做好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工作。 8. 健全和落实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继续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指导各地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国家规定的资助标准不降低、资助范围不缩小。落实好《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严禁虚报学生人数骗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资金发放的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虚报学生人数、骗取资金等违规行为。 五、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9.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德育工作者国家级培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办好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10. 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与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工作,遴选一批国家级示范专业点。开展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开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启动创新示范教材评选工作。探索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规范。推广示范性高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 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11. 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筹备召开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密切与农业、林业、水利、粮食等涉农部门合作,加强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城乡、区域合作,探索建立农业类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援农业职业教育、城市职业学校支援农村职业学校的机制。启动实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 12. 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的作用,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的工作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教育扶贫、农民工培训、妇女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13. 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支持民族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西藏和新疆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西部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指导办好西藏、新疆内地中职班。 七、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4. 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切实做好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第一批项目学校建设和第二批项目学校的评审复核工作。大力推进中职基础能力建设(二期)项目落实,支持一批优质特色学校。推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改革办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做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工作,提升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项目。改进和加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各地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职业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 15.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水平。推动各地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的工作机制。加快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建设。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系统,修订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提升教育教学和学生资助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继续开展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继续办好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八、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6. 加强教师队伍规划和制度建设。完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和《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调研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及认定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及评聘办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颁布“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17. 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和校长能力提升计划。推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一期)成果,出版一批教师培训教材。启动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二期)。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继续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和高等职业学校领导培训班。指导举办全国职业学校校长论坛。 18. 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颁布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工作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建立基地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继续确定一批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完善校企合作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模式和工作机制。 九、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19. 稳步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建立继续教育统筹管理体制机制,筹备召开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启动并推进“探索开放大学建设”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研究推进开放大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启动“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与转换 ” 研究及试点工作。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研究制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性文件。 20. 推进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共享。继续推进实施“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计划、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1. 稳步发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加强网络教育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统考、年检评估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的质量监管机制。研究制定普通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审批和管理办法。加强网络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积极推进试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向农村、社区、行业企业和部队延伸。 22.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落实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各项要求,重点推进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开展评估检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示范项目和课程推广力度。积极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起草并印发《社区全民学习中心规程》、《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研究制定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继续推动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 23. 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工作协作会作用,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和职工教育优秀教材评比推荐活动,开发职工终身学习课程。继续做好职工教育统计工作。推动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作用,研究制订《成人职业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规划纲要》,遴选并出版一批示范性的课程资源,探索建立资源体系框架。 十、营造职成教事业发展环境 24. 宣传展示改革发展成就。办好“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职成教改革发展成功案例的总结和推广,加大毕业生成才就业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组织出版系列读本。支持社会团体开展职成教领域的评优表彰和成果推介活动。协助办好亚欧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和第三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推进国际职业教育政策对话。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25.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联系地方的工作机制,注重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健全学习和信息交流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司内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弘扬勤政、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帮助相结合,努力建设和谐司局。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2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成人教育的跑偏与失误的苦果
wangxh 2010-12-7 23:1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成人教育这里指大中专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和技工学校,发展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健康发展、积极向上阶段,基本上是78年~88年,10年左右的时间。那时候我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同志们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热情很高啊!主要原因是被束缚多年的思想终于冲破牢笼,犹豫奔腾的江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此阶段成人教育的效果如何,看看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各行各业起中坚力量的人员即可明了。大学生数量虽然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中等专科学校和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技校)也都出现非常繁荣的景象,现在仍然起骨干作用的各种技师和技术工人,应该主要是那个时期培养的。 第二,虽然受到各种冲击,基本保持稳定发展时期,即89年~98年,也是10年左右。经济的突飞猛进虽然给其它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由于中国人历来对知识的崇拜,正规大学教育受到的冲击还没有显露出来。但是中等专科学校和技校却受到很大冲击。许许多多的中等专科学校/技校/职工大学与某些经济财团相结合制造了大量的民办大学,起初还显现过一定的好势头,也挺受老百姓欢迎,因为这毕竟弥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不足。可是把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职业培训学校的格局却彻底搞垮了! 第三,当然是指最近10多年。正是由于国家高等教育办学能力的不足,给民办大学创造了机会。其实正是像新时期经济成分多样性一样,民办大学正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一方面利用了社会资金发展教育,一方面满足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这时,某些官员得了红眼病,看见人家民办大学挣钱了,自己的正规大学还落在后边,的确心有不甘啊。在某些易中天教授所称的领导英明、智慧指挥下,开始了摧残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扩招教育产业化。当然这个时期国外大学在中国的扩大招生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经济发展之后,许多家庭手里有钱了,如果孩子不能考入中国正规大学,则宁可花大价钱到国外去读书(说实在的,早期海龟还包括这部分,由于国内考不上正经大学,到国外去,哼,摇身一变,成了学贯中西的高级人才喽!) 中国人历来这样,能够上得去,但却下不来。学院变成大学、大专变成学院/大学、技校/职业学校变成学院可以,能变回来吗?如果能够变回来,简直就像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一样!这样演变的结果,有目共睹,未来10多年可能会惨不忍睹!每年六七百万的大学生毕业生还是大学生吗?数学、英语只要考得满分的三分之一就能读研究生了,想象一下考不上研究生的大学生吧。难怪学生自己说,这个大学白读了,什么也没有学到;即使学好了,也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抢民工的工作这就是我们高等教育大跃进的结果劳民伤财、有伤国体啊! 在企业并轨、下岗减员时期流行一句粗话,话虽粗俗,但内涵深刻:工人下岗,农民上岗,流氓站岗。企业并轨、减员,工人不下岗谁下岗;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几乎消失殆尽,哪有技术工人;城市大规模建设,需要庞大的技术工人,城里人的矫情与优越感,哪肯就地屈材,脏活累活自然由农民工代之即使这样,农民工兄弟也感到比热天一身臭汗、雨天一身烂泥好得多。许多自命不凡的城里年青人,考不上大学,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只好游手好闲,东游西荡,打架斗殴,逐渐成为站岗的保安保安、保安,越宝越不安。如果有人不知道保安的真正含义,那就好好看看旧上海滩的故事吧。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当时的决策者清清楚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不要认为连续30年GDP两位数中国就是超级富裕国家了,不要认为有人开奔驰就好像我们已经超英赶美了,不要认为有人1餐花掉30多万就说明我们富得流油了......虽然我们中国人已经进入太空,虽然我们整体来说不再是一穷二白,但是我们许多地方的经济仍然停留在古代、政治停留在封建时代!这就说明我们现阶段最缺乏的仍然是大量的技术工人,尽快提高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我们培养的大批软件大学生从事的工作无非是软件产业工人,培养的大批工科大学生无非是工程技术工人(这个学期在清华认识的一位北科的硕士生已经签约做焊接工,我的一位硕士生也是签约了很可能充任焊接工的工作),培养的大批教育、医学、计算机、事物技术、财务人员、法律等专业的大学生根本找不到对口工作,大多充斥到商业领域、服务行业,有的甚至从事地下肮脏的职业。 中国不是不需要诺贝尔,但是更需要爱迪生;中国不是不需要钱学森,但是更需要袁隆平;中国不是不需要科学家,但是更需要工程师;中国不是不需要工程技术管理者,但是更需要技术过硬的工人! 一个人,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国家呢?教育不同于医疗改革,也不同于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需要三四代人的努力,教育才能看到成果,已经被毁掉了的教育根基何时能够复原呢?而且教育的失败带来的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领域的问题,同时带来了信仰、诚信、民族层面的问题,从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难道要再次品尝国人才会知耻而后勇吗?
个人分类: 教之道|3819 次阅读|2 个评论
青年人的成长,教育一定是有责任的
wangdh 2010-3-6 14:58
青年人的成长,教育一定是有责任的 先声明一下 :在博文: 大学生掏粪工与教育的责任 中,第一句话是又睡不着了,引起误解,博友还以为俺忧国忧民到难以入睡的程度。 俺那天晚上睡不着,不是由于几个大学生当掏粪工的新闻,而是由于个人的生理节律原因,很多年了,一旦熬过了晚上 12 点,就不容易入眠了。年轻时,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现在感到有问题了,即使睡不着,也干不成什么事情了,很难再进入阅读文献和修改论文的状态了,似乎阅读学术材料的门关闭了,打开另一扇门还是可以撑一阵子的,如上网逛逛。所以看到了那则不知背景的新闻,就乱写了几句随感(没有深究,这也是个人博客的好处吧。)。 有博友留言说青年人自己的个人选择与(大学)教育没有什么关系。我不赞成这个观点。一个人的成长和追求,以及他(她)后来的作为,一定与教育有密切关系。当然,可能是家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可能是自我教育(试着把教育的范畴扩大一下)。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应该重视的。关于大学生当掏粪工这件事情,我当然知道这是个别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那想象空间可就大了。我自然也知道个别(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更不会去拿个别现象否定整体,这点起码知识俺还是有的。 但是一些联想也是不自觉的(不是有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 。 也许是网络的作用,当今关于大学生和大学的事件频频在媒体上出现,各种以前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都有点习以为常了,如: 大学生自杀、旷课、挂科、师生冲突,甚至也有博士生以跳楼威胁争取答辩的机会 .. 师生可以在课堂上有肢体冲突,学生抡起砍刀将老师撂倒在讲台 .. 大学生争当村官的报道; 研究生争当猪倌的报道; 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争考公务员的报道; 教授们争当处长的报道; 大学校长学术不端的报道; 也有:建议总理创建一流大学的报道。 还有:博士数量世界第一的报道;引进人才只招海归博士的报道 .. 温总理昨天说了:要 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大概教育部的官员们意识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一些特点,今年特意 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 给祖国母亲拜大年 活动,主要内容是 : 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对此不评论!) 。用心何其良苦。至少意识到当今的年轻人需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了。 随着我一代, Me-Generation ) 逐渐长大成人,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似乎多了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也多了起来。尊老爱幼、尊师爱教、团结友爱 这些优良传统,是继续发扬广大还是张扬个性,尊重个性所替代?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下,在充满各种诱惑的大染缸里,教育者没有责任给依然充满稚气、心理尚未成熟的那些大学生们说点过时的话吗?每个大学都那么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这些内容不包括吗?一个社会该提倡什么?该弘扬什么?该树立什么?该理解什么?该尊重什么?难道鼓励大学生们树立理想和目标,怀着梦想和追求,树立自尊和自爱,过时了吗?教育者们忍心眼看着 拜金主义、物质第一和现实主义 在自己的培养的大学生中流行吗? 的确有许多许多的不理解,很多很多的困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一些,也明白自己的认识很肤浅,所以也就是写写自己的感想罢了。 (王德华 2010.3.6) 温家宝: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168.shtm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要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4010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