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社区服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雾霾的综合治理:降低出行里程和增强城市风
杨学祥 2014-10-13 05:51
中国雾霾的综合治理:降低出行里程和增强城市风 杨学祥,杨冬红 大气污染是雾霾发生的元凶,这是人们的共识,这里就不多讨论了。现在的问题是,气象条件的变化是否存在人为的因素。 1 北半球最近 30 年风速减慢是主因 一项研究表明,北半球最近 30 年风速减慢,这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分析了欧洲、亚洲、北美的 800 多个气象观测点的数据后得出的结论。该小组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 NatureGeosciences )杂志上报告说,法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分析了欧洲、亚洲、北美的 822 个气象观测点的风速记录,结果显示,从 1979 年到 2008 年,大部分地方的风速都有所下降,风速下降幅度介于 5% 到 15% 之间。研究人员认为,风速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影响了气流的传统活动模式,导致风速下降。一些地方的森林植被恢复和增长使得地球表面更为“粗糙”,也会起到降低风速的效果。这一变化对风力发电行业的影响目前还难以评估。因为气象观测点大多测量 10 米 左右高度的风速,而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叶片多在距地面 50 米 到 100 米 的高度,对这个高度的风速,目前还缺乏全球性的数据。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010181593384412807.shtm 澳大利亚科工组织( CSIRO )土地与水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 Tim McVicar 博士研究小组新近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 (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澳大利亚风速气候学和 1975-2006 的风速变化趋势”的文章。作者基于澳大利亚 1976 至 2006 的近地表风速观测资料,建立了 0.01 度分辨率的澳大利亚日风速数据库。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近 30 年来澳大利亚平均风速以每年 0.009 米 每秒的速度递减,该递减的现象遍布 88% 的国土范围。不只是大洋洲,已有的文献表明,包括亚洲、欧洲和北美州在内的中纬度的世界,好像真的都正在变得风平浪静了。研究者认为气候变化研究更应注重风速变化。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0811131050494854073.html 2 风速减慢是否与人为因素有关? 我们在 2010 年 10 月 23 日 指出,北半球最近 30 年风速减慢的研究提出如下两个重要课题:其一,风速减慢是否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二,利用风能是否存在负面效应。 事实上,大陆集中在北半球,比森林高得多的城市高层建筑密布在沿海地区,阻挡陆海之间的季风循环,是北半球最近 30 年风速减慢的人为原因。密布在大陆内部的高架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如蜘蛛网,也是减慢内陆风速的重要原因。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发电,更是风速减慢的重要人为因素,这表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风能利用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由温差产生的大气环流是信风和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均衡赤道和两级、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营造全球正常均衡的气候变化。人为降低风速,阻碍大气环流的正常运作,可造成热带地区更热、寒带地区更冷的极端气候频发,是严重气象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与城市减慢风速、云层阻挡在城市上空有关。由于城市减慢风速和改变风的方向,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将导致周围农村大气环流的改变和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和解决。 风速减慢对风能利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从 1979 年到 2008 年,大部分地方的风速都有所下降,风速下降幅度介于 5% 到 15% 之间。这可能意味着风力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同比下降 5% 到 15% 之间。就像地下水资源逐渐枯竭一样,伴随全球风能利用率的增大,风能也是有限的资源。 其次,过度的城市高层建筑开发和过度利用风能将导致大气环流功能的减弱甚至降低到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水平,城市扩张和开发风能也应该受到合理的限制。 第三,人类应该汲取浪费清洁的空气、无污染的淡水、净化环境的森林的无数教训,慎重对待风能的开发,重视能源利用的负面效应。 重要的启示是,破坏和阻挡大气环流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同样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城市高层建筑的无序扩张和风能利用也在其中。我们不能等到大气环流恶化了、风能利用受限制了、城市灾害频发了,再做事后的调整和修补。“发然而后禁,则悍格而不胜”,“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研究必须要有预见性。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376098.html 2013 年中国雾霾多发创纪录证实了我们在 2010 年的预言: 风速减慢对风能利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度的城市高层建筑开发和过度利用风能将导致大气环流功能的减弱甚至降低到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水平,城市扩张和开发风能也应该受到合理的限制。人类应该汲取浪费清洁的空气、无污染的淡水、净化环境的森林的无数教训,慎重对待风能的开发,重视能源利用的负面效应。破坏和阻挡大气环流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同样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城市高层建筑的无序扩张和风能利用也在其中。我们不能等到大气环流恶化了、风能利用受限制了、城市灾害频发了,再做事后的调整和修补。 意想不到的雾霾灾害真的来了! 2013 年 11 月,第十五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中国新能源发展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风力发电产业经过 10 年发展,到去年发电量已经超过发展了 40 年的核发电产业。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则在讲话中透露,在 2011 年的福岛核事故以后,更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新能源。中国近年来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 2004 年,中国的风能发电仅占中国的 15.6% ,但是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 27% ,“去年风力发电在全国 4.85 万亿千瓦时发电量中占 2% ,而我国核电发电量为 980 亿千瓦时,这意味着风能发电已经超过了核电的发电量。 中国国际能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国迪表示,目前中国的能源 70% 是煤炭为主的能源,相信再过 10 年,中国煤炭为主的能源会下降到 50% 。“目前中国的雾霾 25% 来自于汽车尾气,假如说中国的汽油都用清洁汽油的话,我相信这个雾霾就没有了。” http://www.chinaepe.com/news/news_detail.asp?xwid=hy11197 可惜的是,事与愿违,风电发展了,风力减弱了,静稳天气条件使雾霾也扑面而来,难以遏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3147.html 3 关注灾害治理的恶性循环 中国目前还处于靠自然风吹走雾霾的初期阶段,减慢自然风速就自然变为人为静稳天气的制造者,是雾霾清除不力的根源,是制造雾霾灾害的元凶之一。风速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影响了气流的传统活动模式,导致风速下降。一些地方的森林植被恢复和增长使得地球表面更为“粗糙”,也会起到降低风速的效果。因此,三北防护林防止风沙的功劳,也变为使中国风速减慢的罪证。 三北防护林是防治沙尘暴的成果,也可能是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峰的生成原因。 近几年,北京的风沙少了,雾霾却多了 。 历史经验表明,在防灾减灾问题上,人类往往是治理了一个灾害,引发了多个灾害,处于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的结果是疾病遍布全身。要研究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防灾方案要关注次生效应。 4 雾霾的综合治理 我认为中国华北地区的雾霾和风能过度开发利用有一定关系,这是根据风速减慢的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这是最新的观点,我还没发现别人有类似的论述。我认为,开辟城市风道来对付雾霾是可行的。对于北京的雾霾,一两项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由于城市规模太大,需要综合治理。 减少出行里程是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最有效的措施。伴随私家汽车的增多,城市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与日俱增。一个五口之家,父母要上班,孩子要上托儿所或上学,老人或保姆要上市场,必不可少的行程天天如此。如果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每个社区配备必须的设施最好的托儿所、医疗所、菜市场、中小学校,就可以减少家庭私车一半以上的行程,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降低能源消耗。 增强城市风是减少城市雾霾的关键因素。目前的道路通行是双向的,不利于定向风的行程。应该将所有道路改为单向环形右拐行驶,即可形成定向的旋转风,在全城形成涡旋气流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新加坡狗比人多”
热度 4 xcfcn 2012-3-27 12:17
我是天天看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人, 可是我根本不理解 孙旭事件 。 曹聪老师在新加坡呆过, 但看他两次对事件的介绍, 我还是云里雾里。 我根本不理解这句话又多侮辱。 新加坡人的反应会这么大,如此敏感脆弱。 很难理解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和中东国家, 也会这么的群情激奋。 总之,反应太超过了! 一个国家不能骂吗?况且是一个大学生在一个网络的留言。 说实话,我对新加坡充满恐惧感,以后还是绕道而行吧。 否则一不小心就被鞭刑了或被罚做社区服务了! PS:进一步看了点材料,似乎有点理解了,主要是孙同学撞到枪口上了。 进一步阅读: 中国留学生骂新加坡续:向大使馆求 助 中国留学生骂新加坡续:学校声明不满其言 论
个人分类: 杂论|464 次阅读|4 个评论
支招:让中国人紧绷的心松缓下来
liweiyin2009 2010-3-6 19:01
支招:让中国人紧绷的心松缓下来 中国人活得不轻松,到处可见由于着急而引发的矛盾:小学开学,名誉京城的航天桥附近的花一小的路口被接孩子的家长和他们驾驶的小车堵满,直行的车辆,包括公共汽车都走不动了,于是发生了争吵,堵塞更严重:有那么多跨区送学的家长吗?绿灯已经转换成了红灯,一位老太太还在一颠一颠地过马路,她紧张,停一下,又颠跑起来,停下,再颠跑,对面已经发动起来的汽车司机望着她匆匆地的钻进胡同,都不得不苦笑了:老太太急什么呢?进解放军总医院急诊室送病人的家属因为医生忙着接诊一位急诊军人,开始破口大骂:老百姓不是人啊!接诊大厅里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稍等片刻,至于骂架吗?晚上7点在公交车上听着两个年轻人一面谈着工作,一面埋怨着:城市化已经把人弄的很紧张,还要拆房,山东老家土改分的五间房都要拆迁。这仅仅是我十天来从海淀奔赴东四十条陆军总医院照顾在急诊留观室中101岁老母路上预见的情况,我自己76岁了,一天在路上奔走,在医院呆一整天,累的腿都迈不上公交车,心里一个劲地也埋怨:为什么社区医院不能到家里服务一下呢? 为什么公交车的踏板不能放低一些呢? 如此种种,就全国来说,每天所发生的矛盾何止十件、百件,就光房屋拆建的矛盾,各种财务分配的矛盾,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和民工荒的矛盾,总之,似乎日子愈来愈好过的中国人,内心却放松不下来,紧张,很容易发生过激行为。我听一些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国外一些城镇很安静,老百姓不一定很富裕,但是显得很悠闲。我想,也许我们这是发展中的状况吧?政府的服务不到位,许多决策往往习惯于简单化的行政决策,过去医改和教改的失误,老百姓别说不习惯于分配中的差额,差额还真是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再加上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独生子女给社会带来的特殊问题等等,使得人民的内心都在承受着压力,不平衡就容易发火,就容易发生冲突。 这次人大开会,实际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要尽快改变发展的方向,要充分考虑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真正过上舒心的日子。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政府报告中似乎都谈到了,但是,民生涉及的是方方面面,我还是想提些拙见: 1. 政府已经想尽办法扩大医疗统筹范畴,降低药费,现在又在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及减缓三级医院的求医压力问题,这些都是抓到了点子上,但是,如果不解决医疗资源均衡的为题,不恢复医生护士的天使形象,或者因为以往的医患关系带来的医生治病心里的紧张,上面的问题还是会遗留不少问题。譬如,外地县城的医疗水平就不如大城市,于是大城市就必须接诊大量外地病人,他(她)们往往涌进一些知名大医院,还心急火燎,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知识,十分容易发生医患冲突。譬如,在陆军总医院一位从外地来的肺心病女患者,花了100元支付了固定输液针头,却因为上厕所和手出汗,使针头滑脱,再输液时,就坚持要用原来脱落的针头,说是已经花了100元,如果不是我们从旁协助值班小护士解释,说明插入血管的针头,脱落后受到污染,不能再用了,命要紧,输液似乎就要进行不下去。医院怕出现医患关系,见病人固执就停下治疗,其实矛盾会更突出。河北固安尽管离北京市很近,但是就不能,譬如说,到旁边的廊坊市某个医院就诊吗?让全国的医疗资源相对均衡起来,每个省都多配备几个设备齐全,具有医术高超医生的好医院,不就可以减轻大城市的医院压力了吗?一说起资源均衡,仿佛就首先想到硬件,医术高明的医生呢?会操作现代医疗设备的医士和技术员呢? 有些地方的设备又没有能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于是,定向大学招生、毕业生实习和职业培训又和教改挂上了钩。就说大城市的社区医院,也不见得吃得饱,就是资源问题,为什么不能由大医院连锁一些社区医院,特别是卫生站,,建立真正的家庭病床,流动医疗检查设备车,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譬如说90岁或95岁以上的老人,不就大大方便了他(她)们的就诊了吗?这样,社区和医院都需要有一部分对口的医护人员,专职的保健医生和对家属进行必要的保健知识普及,这不也是工作岗位吗?所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何至于我们求助于社区医院,为老母亲治疗褥疮时,听到让人十分尴尬的回答:我们没有外科。发烧感冒发烧了,回答:不能上门输液。如果设想,在老母亲93岁时因滑倒造成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像现在给出肾功能良好的结论而不是那时因肾功能不全,北京的一个知名大医院拒绝给她实施手术的话,何至于后来双腿完全残废呢?所以, 医改的问题除了目前政府已经想到的,还应该在资源软、硬件均衡上,在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服务上,在医生对神圣职业的道德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进。 2. 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方面,大学占人口的比例也是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素质越高,但是,在中国出现严重拜金倾向的今天,往往教育程度越高,犯罪的手段越高级。 今天的中国,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抓好义务教育。 在15岁之前,切实打好做人的品德基础,过于功利,只为大学和以后的求职考试打基础是义务教育的失误。为考大学和考高职的知识准备可以放到高中阶段。这样,我们的普通职业教育也有了职业道德的培训基础。儿童和少年时期,不要使他们因为感到厌学而沉迷于网络。想想过去的孩子们,下课以后有多少时间集体一起玩球、跳皮筋、扔拐、玩捉迷藏等等。而今天孩子哪有一起玩耍的时间和机会,只有独自上网玩游戏,还能不受网络诱惑?孩子从一开始就被各种知识的学习和规矩给固定住了,哪来以后的创造思维? 义务教育一定要以人的天性发展为本 !这才给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孩子的正常的玩耍、淘气和好奇是自由创造思维的基础。 至于学前班,我始终不认为是今天教育的关键,学前的核心是让孩子们习惯于集体,绝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提前准备,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对当今民工的培训是对过去教育却失的补救,是对他们进入大城市和适应企业工作,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的准备,政府应该鼓励深圳张全收这样的先行者,多一些张全收,就会多一些求职的秩序和有准备的工人,实际上这也就是用工企业支付了工人的提前培训费。 教育资源的合理安排,使孩子们不必离家太远就能上学,不需要家长接送,城市里就不会出现放学时的金人拥挤场面;使受教育者不会加入未来的失业大军,我们学子的家长就会安心,行行都有前途,就不会刺激家长们为孩子们追求功利而剥夺孩子们的玩耍时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就会减少,他(她)们的成长会更有保障。 3. 中国的建筑规划师们应该学会在认可原来历史客观无序发展的状态下做出新的规划,而不是大拆大建,在白纸上画图。能不拆的不要拆。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见到的17世纪的房子,窄小的门洞还是窄小的门洞,家具就靠原来在顶层窗户梁上方的一个葫芦,从各层窗户里拉进去,十分有特色。整个巴黎市区,从埃菲尔铁塔望下去,除了教堂的尖顶外都没有高层,高层和现代化的建筑集中在原来垃圾堆集地的拉迪方斯,巴黎拉丁区大学城街道的路面还是几世纪前的石子路,地下昏暗的酒吧还在原来的地下,旅游者既愿意去看看崭新的拉迪方斯,也愿意去昏暗的酒吧感受过去的时光。河内的老街是背包族必去的旅游区,小小的店铺一个接着一个,店主各自出售各自具有特色的物品,吸引着游客。我们的城市建设就是拆了建,建了没几年又拆,中国始终是个大工地,到处都盖成一样的楼房,老古的东西和发展过程的东西都给 整齐划一了, 难道这是实际旅游者愿意看到的?难道这就是世界城市?梁思成要是活着,也不知道会不会为此发疯。其次,非必要拆,特别是改善居住环境,改造危房,只能是让住户自己决定,如果还要住回来,就应该给他们考虑临时周转房,他(她)们应该有发言权,开发商或政府没有强制权。 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生活的安心,不要老感到是在被调度中,那么地没有安全感。这样,就会减少许多矛盾。 总之,今天的政府是个服务型的政府,而不是老百姓生活的摆布和指挥者。细致地想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政府必然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的心松弛下来,就会安心地过日子,医生不用怕患者,病人也会理解医生,求职者只要努力总会找到工作,老人总有人照顾,是人总会有房子住,如此种种,放慢该放慢的节奏,过马路就不必着急,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也不会轻易着急上火,这才是生活。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