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位论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brbaba 2009-12-15 12:48
编 号 论文题目 作 者 指导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 2009001 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 余 欣 荣新江 北京大学 2009002 正负电子湮灭中 J/ 的产生以及底夸克偶素衰变到粲夸克对的研究 张玉洁 赵光达 北京大学 2009003 单壁碳纳米管的 AFM 操纵、形变及相关拉曼光谱研究 段小洁 刘忠范 北京大学 2009004 在投射电子显微镜中对碳纳米管进行操控和电性测量 王鸣生 彭练矛 北京大学 2009005 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 郭丛斌 闵维方 北京大学 2009006 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 尹继武 宋新宁 中国人民大学 2009007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信号研究 朱相雷 庄鹏飞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08 铁磁智能材料力磁耦合行为研究 裴永茂 方岱宁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09 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沈 洋 南策文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10 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分析 刘晓华 江 亿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11 微分散体系尺度调控与传质性能研究 徐建鸿 骆广生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9012 CASP8 基因启动子区六核苷酸插入 / 缺失多态与多种肿瘤易感性相关 孙 瞳 林东昕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 2009013 宽温域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研究 马天宇 徐惠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014 钛酸铅基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负热膨胀性 陈 骏 邢献然 北京科技大学 2009015 普通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基因克隆及其分子进化 谭禄宾 孙传清 中国农业大学 2009016 脱落酸结合蛋白 ABAR 受体功能的鉴定 王小芳 张大鹏 中国农业大学 2009017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 郄海霞 王英杰 北京师范大学 2009018 不同情绪义的词的 阈下启动 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罗 倩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 2009019 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张 威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09020 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于文轩 王灿发 中国政法大学 2009021 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 --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 谢永康 王南湜 南开大学 2009022 哈密顿系统与微分几何中的闭轨道 王 嵬 龙以明 南开大学 2009023 原子光谱联用新技术及其在形态分析和金属组学中的应用 李 妍 严秀平 南开大学 2009024 冰片对血脑屏障 P- 糖蛋白功能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 开窍中药作用模式初探 范 祥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09025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房地产增长周期波动 -- 特征、成因和结构变化的计量分析 梁云芳 高铁梅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26 缠结网络的合成、结构和拓扑类型研究 王新龙 王恩波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27 基于 AFM 的纳米加工机理及相关工艺技术研究 闫永达 董 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28 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 姜广顺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 2009029 piggyBac 转座系统 -- 哺乳动物遗传分析的新工具 丁 昇 许 田 复旦大学 2009030 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位点的系统研究 师咏勇 贺 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1 数据挖掘的建模及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研究 沈红斌 杨 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2 白血病相关蛋白 AML1-ETO 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卢 莹 陈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3 折射率变化型多层光存储的矢量衍射理论 郭汉明 庄松林 上海理工大学 2009034 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及动态特性分析 孙宝忠 顾伯洪 东华大学 2009035 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的经济绩效研究 付文林 沈坤荣 南京大学 2009036 喷动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特性及放大规律研究 钟文琪 章名耀 东南大学 2009037 基片集成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 罗国清 洪 伟 东南大学 2009038 一维纳米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 王立峰 胡海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039 温度 - 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机制与强度特征 左建平 谢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40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表面电位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李忠辉 王恩元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41 DNA 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 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胡志斌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 2009042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 黄厚明 阮荣春 南京艺术学院 2009043 黄酒品质和酒龄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于海燕 应义斌 浙江大学 2009044 提高罗伦隐球酵母拮抗效力的途径及其机理的研究 余 挺 郑晓冬 浙江大学 2009045 动力学性质的相对化与局部化 张国华 叶向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46 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 薛向辉 窦贤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4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许年行 吴世农 厦门大学 2009048 卵巢特异性转录因子 NOBOX 、 NANOS3 、 LHX8 在卵巢早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秦莹莹 陈子江 山东大学 2009049 海面风矢量、温度和盐度的被动微波遥感及风对温盐遥感的影响研究 殷晓斌 刘玉光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50 遥感影像处理中的人工免疫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 钟燕飞 张良培 武汉大学 2009051 计算电磁学的无单元方法研究 张 勇 邵可然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2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 xa13 的分离与鉴定 储昭晖 王石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53 DNA 在土壤活性颗粒表面结合机制及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蔡 鹏 黄巧云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54 熔锥型光纤器件的流变成形机理、规律与技术研究 帅词俊 钟 掘 中南大学 2009055 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 杨子晖 陈浪南 中山大学 2009056 若干金属及氧化物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 周 军 许宁生 中山大学 2009057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生物催化不对称反应及其特性的研究 娄文勇 宗敏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09058 复式河槽水流阻力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 杨克君 曹叔尤 四川大学 2009059 人子宫内膜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癌相关蛋白 Cyclophilin A 的表达与功能验证 李征宇 赵 霞 四川大学 2009060 口腔黏膜癌变相关分子蛋白组学分析及 RACK1 蛋白表达验证和功能研究 王 智 陈谦明 四川大学 2009061 球孢白僵菌降解寄主体壁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的分子改良 范艳华 裴 炎 西南大学 2009062 基于微纳加工电化学超微电极制备与表征新方法研究 朱明智 蒋庄德 西安交通大学 2009063 流动传热问题先进算法及其在强化空气对流传热应用中的研究 屈治国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 2009064 SiC 晶须增韧硅化物及 SiC/ 玻璃高温防氧化涂层的研究 付前刚 李贺军 西北工业大学 2009065 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杜 兰 保 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66 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黄矮根腐病 (Embellisia astragali sp. nov. Li Nan) 的研究 李彦忠 南志标 兰州大学 2009067 文类研究 陈 军 姚文放 扬州大学 2009068 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研究 高 鹏 张劲军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69 载能粒子沉积硬质润滑薄膜 于 翔 王成彪 中国地质大学 2009070 心肺复苏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算法研究 李永勤 邓亲恺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71 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和闭环性能分析 刘淑君 张纪峰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09072 非晶金属塑料 张 博 汪卫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9073 量子信息启发的量子热力学和量子相变问题 全海涛 孙昌璞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9074 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及其观测效应 范一中 韦大明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09075 酞菁单晶微纳材料与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 汤庆鑫 胡文平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009076 2,3- 联烯酸 ( 酰胺 ) 与联烯及炔烃的偶联环化反应研究 顾振华 麻生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09077 分子分散型三基色和白光高分子发光材料体系 刘 俊 王利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9078 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上 NOx 储存、分解与还原的研究 於俊杰 郝郑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79 ENSO 集合预报研究 郑 飞 朱 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9080 北极 Gakkel 超慢速扩张脊大洋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刘传周 郭敬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9081 多年冻土区气冷路基长期热稳定性研究 张明义 赖远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9082 从生长锥到胞体的长距离钙离子信号介导 Slit - 2 引起的神经细胞迁移的翻转 管沉冰 袁小兵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9083 控制水稻粒宽 / 粒重主效 QTL 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 宋献军 林鸿宣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9084 -Arrestin1 的核内功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转录及其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 施裕丰 裴 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9085 计算生物学方法发展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张 健 蒋华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09086 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 王嘉平 沈向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9087 高性能 MEMS 射频无源器件与三维硅微机械加工技术 顾 磊 李昕欣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09088 量子相干控制原子、分子超快多光子非线性效应研究 杨玮枫 徐至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09089 明诗文学生态研究 郭万金 胡 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090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 严志斌 刘一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091 超宽带 SAR 浅埋目标成像与检测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金 添 周智敏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92 合成射流/合成双射流机理及其在射流矢量控制和微泵中的应用研究 罗振兵 夏智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93 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 dMSC )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韩岩梅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 2009094 ZNRD1 在胃癌发生和胃癌多药耐药中的功能研究 洪 流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 2009095 装备采办风险辨识与评估研究 吕 彬 陈庆华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2009096 电力电子系统传导干扰建模和预测方法研究 孟 进 马伟明 海军工程大学 2009097 基于混沌理论的线谱控制技术研究 楼京俊 朱石坚 海军工程大学 2009098 CUEDC2 通过抑制 IKK 复合体磷酸化下调 NF-kB 通路 李慧艳 张学敏 军事医学科学院 来自: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冲突
hndxyjj 2009-11-4 10:56
最近听一位研究生讲到学校要求所有研究生的论文在答辩后都要求上传到CNKI,但上传研究生论文后,课题组将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整理发表,杂志编辑将投稿论文视为重复发表而退稿!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难道论文发表之后,研究生论文就不能再上传到CNKI吗?谁先谁后,如何解决?请大家讨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
wangdeyong 2009-9-1 20:33
关于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 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邹广天教授讲座摘录 同济大学举行的 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建筑规划),会议以和谐人居环境的畅想与创造为主题,同时还设了五个分会场进行细分主题讨论,内容分别为和谐城市与人居环境、区域政策与城乡管理、文化遗产与建筑保护、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建筑规划与防灾。 这次会议面向全国各高校建筑、规划领域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还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建筑师与规划师与会作报告和指导,一起探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会议为参与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平台,同时创造了良好的与其他学者交流的机会。 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建筑规划)专家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邹广天教授讲座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与博士生培养;地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B 楼钟庭,时间: 2008.10.14 上午 1. 创新的定义与性质 (1) 创新学对创新的定义: 首次进行的有价值的活动及其成果。 (2) 创新的主要性质: ① 首创性--只承认第一; ② 价值性--必须推动某一方面的进步。 (3) 创新的其它性质:时效性;过程性;地域性;系统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风险性。 2. 创新的类型 (1) 主要类型: ① 渐进式创新与飞跃式创新; ② 单一式创新与综合式创新。 (2) 其它类型: ① 原始创新(源头创新)与模变创新(在模仿中求变化形成创新); ② 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中外、师生、机构、个人 ...... ) ...... 3. 创新意识和思维 -- 灵魂 (哈工大杜善义院士) (1) 总结前人的工作: ① 继承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② 发扬 -- 提出和凝炼问题 -- 解决 -- 创新。 (2) 前人未发现或未解决 -- 原创 (3) 前人 解决 -- 错误(日心说和地心说) (4) 前人未彻底解决 -- 完善(超声速问题、稳定问题) (5) 前人解决 -- 新理论和新方法(大量) 4. 创新点? 我国高校普遍要求每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都要有创新,有的学校要求要有 3~5 个创新点。那么,什么是创新点?创新点出在哪些方面? 5 .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的 15 种类型 美国的菲利普斯教授把博士生论文的 独创性贡献 -- 创新,归纳为十五种类型。 ( 1 )第一次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主要部分记录下来,这可以称为 发现 。 ( 2 )继续前人做出的独创性工作(在前人的基础上的独创性前进) ( 3 )进行导师设计的独创性工作(导师提出了可能做出 独创性 成果的方向) ( 4 )在并非独创性的科研工作中,提出一个独创性的方法、视角或结果 ( 5 )含有其他研究生提出的独创性的观点、方法和解释(几乎是同时提出) ( 6 )在证明他人的观点中表现出独创性(方法、途径等) ( 7 )在进行前人尚未作过的实证性研究工作(对前人提出的假设的实证性研究,或新的实证性方法) ( 8 )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首次相关性研究,同样是独创性成果) ( 9 )使用已有的材料作出新的解释(对前人发现的现象、试验结果做出新的解释) ( 10 )在本国首次作出他人曾在其他国家得出的实验结果(被封锁的实验方法、科研成果) ( 11 )将某一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 ( 12 )为一个老的研究问题提供新证据 ( 13 )应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创新) ( 14 )注视本学科中他人尚未涉及的新的研究领域 ( 15 )以一种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方式提供知识 这十五种类型的创新方式可以指导或启发我们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思考学位论文的创新问题,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不断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新。 6. 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八个要素(彭永臻) ( 1 ) 进入学术前沿 :暑期学校、访学、精品课程、信息平台 ( 2 ) 掌握研究方法 :分析建模、实验、计算 ( 3 ) 形成创新意识 :原始创新、步进创新、借鉴创新 ( 4 ) 形成激励环境 :创新团队、创新网站、开放实验室、创新基地 ( 5 ) 处于高激发态 :激烈讨论 ( 6 ) 进入专注思维 :静思、开窍、天马行空、豁然开朗 ( 7 ) 演绎推广交流 :逻辑推理、跨学科交流,成果伸张 ( 8 ) 总结凝聚升华 :清晰表达、知识产权
个人分类: 博击长空|662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亚微米Al2O3P/Al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研究
hgdfs 2009-8-31 15:55
1. 课题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50601008 ) 亚微米 Al 2 O 3p /Al 复合材料基体无析出组织控制及 ?与尺寸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惯性仪表结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强烈依赖于材料的尺寸稳定,即材料应满足相稳定、应力稳定、组织稳定、化学稳定和晶粒细化等的要求。前期的研究表明, 0.15 m m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细小且呈近球形的增强体的加入使复合材料满足应力稳定、化学稳定和晶粒细化的特征 ,基体中呈现近无位错、近无析出的特点, 且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在陀螺仪表等精密构件上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 。 然而目前亚微米复合材料的成分及其 与 组织和尺寸稳定性的机理研究尚未充分展开,为此,本文通过对调整 调整 复合材料基体合金的化学成分,探讨显微组织的形成及其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以其揭示该材料的微变形机制,为亚微米复合材料在惯性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引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被誉为 21 世纪的新材料 ,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而倍受青睐。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其不但具有金属塑韧性好的特点 , 而且同时具有陶瓷颗粒硬度高、刚度大的优点 , 从而显示出单一的金属基体或陶瓷颗粒所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 在众多金属基复合材料中 , 与一般铝合金相比,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发展较快 , 成为当前该类材料发展和研究工作的主流 , 这是因为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高比弹性模量、高比强度、耐疲劳、耐磨损、低的热膨胀系数、优良的尺寸稳定性、低的缺口敏感性等显著优点 , 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因而倍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3.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复合材料的性能除了取决于基体和增强体外,正确地选择制备工艺,对于发挥增强体的作用,获得理想的微观组织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以下四种 : 原位自生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以及挤压铸造法。 3.2.1 原位自生法 原位反应合成法 (In-Situ method) 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元素间或化合物间的化学反应,在金属基体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高硬度高弹性模量的陶瓷材料增强相,从而达到增强金属基体的目的。 原位反应合成法由于陶瓷增强相引入的特殊性,颗粒细小且表面无污染,与基体存在着较好的润湿性。但是,原位增强相的生成机制、尺寸控制、增强相的分布控制以及副产物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常用的 TiB2P/Al 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主要有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烧结、混合盐反应法、接触反应法和机械合金化法。 3.2.2 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 (Powder Metallurgy) 制备方法是传统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它将增强相颗粒与铝 ( 铝合金 ) 等金属粉末按设计要求的比例在适当的条件下均匀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坯料;然后装入模具中压制成形,同时对复合材料坯料进行除气,去除吸附气体、水合氧化物等易挥发的物质。最后将压制坯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采用真空热压和热等静压方法制成复合材料锭块 。该技术的优点是:增强体的体积分数容易调节,增强颗粒与基体合金粉末种类可选范围宽,可以制成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但是,此技术必须准确控制温度以防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且制备工序繁多,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3.2.3 喷射沉积法 喷射沉积法 (Spray Deposition) 是 80 年代中期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用来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由于其增强颗粒与基体界面结合较强而成为目前制备复合材料的热点。该工艺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喷射沉积工艺快速凝固的特点使自生的增强颗粒分布更加均匀,基体组织细小,且使晶界处网状相减少或消失,从而使材料性能提高。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3.2.4 压力浸渗法 压力浸渗法是将增强体颗粒预制件放入浇铸模内,预热到一定温度,加入熔化的铝合金液,在压力作用下先渗入模壁间隙中,继而渗入预制件中,最后去压,冷却。影响压铸复合材料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压铸模具和预制块的预热温度、预制块中颗粒的体积分数、颗粒的尺寸、颗粒的表面性状、挤压速度及浸渗压力等。压力浸渗法主要的工艺过程包括两个方面:预制块的制备和复合材料的压铸,其制备方法如图 1-1 所示 。 图1-1压力浸渗制备方法图 这种工艺成本较低、设备投资少,制成的复合材料致密度、强度都最高,另外,这种工艺对增强体和基体合金几乎没有选择,因此便于进行材料设计,例如对于细小的颗粒以及各种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以及高熔点金属粉未均能够复合,对于基体的选择也是地分灵活。但不能将复杂形状的零件一次成型,还需二次热挤压成形,在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采用该工艺制备颗粒和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3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基体合金有: Al-Mg-Si 、 Al-Cu-Mg 等系列的合金,其成分如表 1-1 所示。增强颗粒加入到这些合金后,由于增强体和基体合金的相互作用,导致基体合金的微观组织发生巨大变化,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复杂的组织结构。 表1-1 铝合金基体的化学成分 (wt%) Alloy Si Mg Cu Mn Fe Cr Al 2024 0.5 1.2~1.8 3.8~4.9 0.3~0.9 0.5 0.1 Bal 6061 0.4~0.8 0.8~1.2 0.15~0.4 0.15 0.7 0.04~0.35 Bal 7075 0.4 2.1~2.9 1.2~2.0 0.3 1.2~2.0 0.18~0.28 Bal 7091 0.12 2.0~3.0 1.1~1.8 0.15 0.15 Bal Al 2 O 3 颗粒与基体 Al 合金的浸润性极差,但铝是一种极为活泼的化学元素,可以还原大部分的氧化物和碳化物,能与绝大部分的增强体发生界面反应,但 Al 2 O 3p /A1 复合材料中界面反应产物多为脆性相,过多的界面反应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因此应精确控制复合材料中界面 反引发 的程度。 目前,通常采用的措施是根据界面反应热力学,选择合适的基体成分,避免有害的界面反应发生,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与温度,并尽量减少基体与增强体的接触时间。 李斗星 等研究发现,经 T6 ( 5300C /1h+ 水淬 +1750C/1h )处理后, Mg 元素在表面活性的驱动下向 Al 2 O 3p /6061Al 的界面发生偏聚 , 使基体中 Mg 贫化。 Al 2 O 3 /6061Al 中高分辨电镜界面观察表明,亚微米 Al 2 O 3 /6061Al 复合材料在铸态和 T6 处理后, Al 2 O 3 /Al 的界面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别,界面比较干净,难以观察到界面反应产物,但当 Mg 含量增加 5% 后,铸态 Al 2 O 3 /Al 界面上出现了反应产物,经 T6 处理后,界面反应产物明显增多,界面上有细小的 MgAl 2 O 4 不连续的分布,而且在某些区域相对密集。 白朴存 等利用高分辨电镜对铸态 30%Al 2 O 3 / 2024Al 复合材料观察表明:复合材料界面光滑 , 结合紧密 , 界面没有任何反应物。在 Al 2 O 3 颗粒靠近界面的区域中 , 未观察到位错等缺陷。 Al 2 O 3p /2024Al 复合材料在陶瓷颗粒含量较低时增强效果较好 , 但随着增强体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强度下降。在 Al 2 O 3p /2024Al 的界面处形成了脆性的玻璃相 MgO-SiO 2 -Al 2 O 3 。分析认为 2024 铝合金中存在的少量 Si( 约 0.1 ~ 0.3wt%) , 在制备过程中与 Mg 作用和氧化铝发生化学作用产生了一薄层玻璃相 。因此 , 在氧化铝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合金设计中 , 应严格控制硅等元素的含量。 利用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对直径为 0.15 m 的球形 Al 2 O 3 颗粒增强相及其增强 1070Al 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观察表明 : 0.15 m 的 Al 2 O 3p / 1070Al 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 , 没有发现任何界面反应物;由于颗粒的台阶式结构导致铝基体与 Al 2 O 3 颗粒存在一定的位相关系。 3.4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受制备工艺、基体合金种类、颗粒尺寸和体积份数及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增强体颗粒的加入及体积份数增大,弹性模量大致呈线性关系提高。而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受到基体合金的制约。基体的屈服强度与热处理状态是复合材料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特别是高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易在应力 - 应变曲线的上升阶段发生断裂,如果基体没有足够的塑性,将导致材料在达到正常抗拉强度前发生断裂。 而 A1 2 O 3 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既不同于弥散强化复合材料,也不同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 Al2O 3p /Al ,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变形,颗粒阻止基体位错运动的能力越大,它的增强效果就越大。因而, A1 2 O 3 颗粒含量愈高,硬度、强度就越高 。 A1 2 O 3 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 , 由于颗粒和基体都承受载荷 , 并且载荷主要是由基体承担 , 因此 , 拉伸断裂裂纹起源可能有三种情况 颗粒断裂颗粒与基体脱开基体内部萌生裂纹 。拉伸断口表明 , 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裂纹大都在基体中萌生 , 也有一部分在颗粒与基体交界面中产生 , 在基体中进一步扩展 , 导致最后断裂。 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 , 目前还缺乏成熟的计算方法 。因为它的强度除与基体、增强体有关外 , 制作工艺、各相的受力状态、颗粒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界面结合情况等对它也有很大影响。使用混合定则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间差距较大 , 关于弹性模量的计算, PILLAI 研究指出,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符合等强度模型: 式中 Ec, Em, Ep 分别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的弹性模量; Vm , Vp 为基体和颗粒的体积分数。对 A1 2 O 3 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 Em=69.8GPa, Ep=409Gpa 。 颗粒对基体的增强作用 , 不同研究者所得结果差异甚大 以 。为此 , 颗粒强化材料的物理本质还须进一步探讨 , 需要提出新的强度模型来评定 , 同时 , 对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 , 尚需深入研究。 3.5 Al 2 O 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显微组织的变化是导致材料尺寸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为材料中的任何显微组织的改变都伴随着比容的变化,从而引起外部尺寸的变化。由于不稳定的组织即使在室温下也会向更稳定的组织转变,因此当材料中含有不稳定的组织时,虽然室温下转变进行得非常缓慢,但经过长时间后仍然能积累到足够的转变量,足以使零件产生超出允许范围的尺寸变化。 材料中显微结构变化,包括再结晶、晶粒长大、第二相析出、同素异形相转变、空位浓度变化、原子重新排列和有序化、第二相粒子的沉淀和重溶等都会诱发尺寸变化或产生内应力。另外,时效型合金的固溶及时效处理均能使溶质原子的溶解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它一方面使基体的晶格常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外部尺寸的变化;另一方面,时效时溶质原子一般以金属间化合物形式析出,与母相存在一定的比容差别,这也必然引起尺寸的变化。 通常,材料尺寸稳定性可用微屈服抗力来表征 ,在微变形的条件下,材料变形抗力主要来自于晶格的弹性应变能,即弹性模量以及位错运动阻力,因此微屈服抗力与弹性模量和位错的稳定程度成正比,与位错密度和晶粒大小成反比 , A1 2 O 3 p/Al 的弹性模量较高。基体中几乎无位错,微变形需要开动新的位错源,这需要相对应基体合中的位错源开动几倍的外力。加之基体中只有密集细小的亚晶区,这些组织结构特征均对提高材料的微屈服抗力有利,所以,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尺寸稳定性潜力 。 王秀芳,武高辉等 对颗粒增强 2024A 1 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研究发现,复合材料基体中的析出相尺寸细小、分布密集,对位错运动的阻力较大,因此使材料具有更大的微塑性变形抗力。尺寸细小、弥散分布的亚微米颗粒能有效阻碍位错的运动,对材料微屈服强度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李义春等 研究了冷热循环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所用的材料是体积分数均为 35% 的球状 Al 2 O 3 平均粒度为 0.3 um 的颗粒为增强体、 6061 铝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对于 A1 2 O 3 p/6061Al 复合材料,随着冷热循环次数增加,基体中的宏观残余应力及热错配应力均不断下降。从而,获得更高的尺寸稳定性。且亚微米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性能主要来源于颗粒弥散、界面良好、基体中几乎无位错、几乎无析出相、亚晶粒细小等原因。 4. 本文研究内容 4.1 亚微米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及界面反应物 (1) 利用配有 EDS 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进行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分析;复合材料近界面微区的成分分析,界面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2) 改变基体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主要以 T6 工艺和退火工艺为主)因素,研究界面反应物形成的临界条件; 4.2 亚微米复合材料微变形性能测试 (1) 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微屈服性能的影响; (2) 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动态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4.3 亚微米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设计的相关性研究 (1) 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微屈服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组织稳定、相稳定的化学条件; (2) 创造复合材料基体整体性的无析出组织结构,研究该结构 的 对微变形行为的影响; (3) 亚微米复合材料基体合金高尺寸稳定性设计准则。 5. 实验方案及进度安排 5.1 本文的实验方案 (1) 合金成分的调整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以 2024Al 合金、 6061Al 合金主要成分为参考,微量调整 Al -Cu-Mg 系、 Al -Mg-Si 系铝合金的合金元素,采用压力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 30% ,粒径为 0.15m 的 Al 2 O 3p /Al 复合材料。 (2) 对复合材料进行 T6 热处理; 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 DSC 分析。找出合金成分与析出以及界面结构和界面反应物之间的热力学规律。 (3) 复合材料界面组织和结构分析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利用配有能谱的高分辨电镜 (HREM) 进行界面结构和近界面微区的成分分析。 (4) 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测试 利用热膨胀测试仪,采用冷热循环实时检测法对不同合金含量的复合材料进行尺寸稳定性的实时评价,分析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动态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5)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 利用万能电子拉伸机通过循环累积加载法测试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对拉伸断口进行扫描电镜 (SEM) 观察。分析合金成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2 研究进度安排 2009.08-2009.10: 复合材料试样制备、热处理、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 2009.11-2010.03: SEM 组织观察、 TEM 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尺寸稳定性测试 2010.04-2010.05: 整理数据、补充试验 2010.06-2010.07: 撰写论文 6. 预期达到目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文预计在亚微米级Al 2 O 3p /Al复合材料基本满足应力稳定、化学稳定和晶粒细化的基础上, 通过 对不同基体合金元素、不同热处理状态的 Al 2 O 3 p/Al 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探讨基体合金无析出的临界条件,从而实现基体无析出组织的精确控制 , 并在此基础上 揭示基体合金成分对显微组织演化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亚微米复合材料成分设计、组织组成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为复合材料 的尺寸稳定性 提供可实用性的基体合金设计准则。 目前还没有困难。 7. 现具备实验条件 7.1 试验材料 Al 2 O 3 粉末、 6061 铝合金、 2024 铝合金 7.2 试验仪器设备 (1) 显微组织观察 蔡司(ZEISS)光学显微镜;S-570扫描电镜 (2) 热膨胀系数和尺寸稳定性测试 DIL 402 型热膨胀测试仪; (3) 界面性质研究 Philips CM12 透视电子显微镜; (4) 力学性能测试 山东莱州HBV-30A型布维硬度计Instron 5569常温拉伸机 参考文 献: 1  唐 武,高义民,鲍崇高,等. Al 2 O 3 颗粒增强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 ,34 (5) :1062108. 2 白朴存,代雄杰,赵春旺 Al 2 O 3 / Al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特征.复合材料学报,2008,25 (1):88 ~ 93 3 佟金等硬质陶瓷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机械性能与磨损特性.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8):56 ~ 61 4 Pillai U T S.et ai.Studies on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Cast and the Forged Al-Graphite Particulate Composites.J Composites Materials.Feb 1989,23:108 ~ 132 5 Janowski G M,et al.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Struc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Phase-Sintered Aluminum-Ceramic Composites.Mater Sci Eng.1990,A129:65 ~ 76 6 Surappa M K,et al.Wear and Abrasion of Cast Al- Aluminum Particulate Composites.Near.1982,77:295 ~ 302 7 Sato A, et al.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Metall Trans.sep,1976,B:443 ~ 451 8 森本启之等.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工业材料(日).1990,38(5):59 ~ 62 9 周曼娜 , 魏建锋 , 权高峰 , 宋余九 .Al 2 O 3 颗粒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 复合材料学报 , 1993 年第 3 期 9 月 第 14 卷 10 吴人洁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 金属学报 . 1997,33(1): 78~83 11 Nicoara, R. L. Cucuruz, L. Cartis. Particle Reinforced Composites. Metall. 2000,54(1~2): 1~2 12 淑英 , 张二林 . 喷射共沉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 宇航材料工艺 . 1996,4:1~7 13 李义春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塑性变形行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1996:5~110 14 权高峰 , 柴东朗 , 宋余九 , 涂铭旌 . 增强体种类及含量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力 学性能的影响 . 复合材料学报 , 1999 年 5 月第 16 卷第 2 期 15 李斗星,周朝霞 , 樊中云 . 通过基体合金化制备界面相容的 Al2O3/Al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金属学报 , 第 38 卷第 6 期 2002 年 6 月 P602-608 16 姜龙涛 , 武高辉 , 孙东立 , 张强 , 河野纪雄 . 亚微米 Al 2 O 3 颗粒的微观结构及 Al 2 O 3P / 1070Al 复合材料的界面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第 12 卷第 2 期 P342-346 17 刘宗荣 . SiCw/Al 复合材料界面区结构及形变断裂过程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1994:71~89 18 王秀芳,武高辉 , 孙东立 , 秦长久 , 田云龙 . 颗粒增强 2024A 1 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研究 . 材料科学与工艺 , 第 11 卷第 1 期 19 李义春 , 樊建中 , 张奎 . 冷热循环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影响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1998 第 8 卷第 3 期 P399-403 20 马森林 , 杨峰 . 高尺寸稳定性铝基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 . 中国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1998 年第 6 卷第 3 期 P64-70 21 蔡安源 , 杜树方译 . 精密机械制造中金属与合金的尺寸稳定性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 , P21 22 武高辉 , 马森林 , 赵永春 , 杨德庄 . 亚微米颗粒增强 6061 铝基复合材料的微塑变特性 . 材料研究学报 , 第 12 卷第 3 期 1998 年 6 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热度 1 lanjs 2009-7-23 19:34
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蓝劲松 每年都要参加硕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但见一些学生不得要领,这里略呈管见,仅供参考。说起来,开题报告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1 、 做什么( What ) ? 就是做什么题目, 这是最 重要 的 。因此凡是题目中涉及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核心概念,必须专门界定清楚。 2 、 为什么( Why ) ? 就是文献综述, 这是最 主要 的 ,目的是为你的选题提供证明。大致围绕论文题目由大到小,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点综述已有的研究,说明前人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的研究有何不同?视角、方法、观点有何创新之处?常见的错误是简单罗列别人的研究结论,缺乏分析和总结,没有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做中国研究,国外文献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外文文献的开题报告从印象上就可能遭到评委拒绝。 3 、 怎么做( How )? 就是研究方案设计。 这是可以显示 独特 性的 。 包括理论框架(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时间安排等。为了显示你的深思熟虑,“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考虑各写一章。为了凸显对方法的重视,在最终的硕博士论文中,写一章“研究方法”越来越被认为必不可少——尤其是博士论文。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构思一个“伟大”的写作提纲是极为重要的,但对开题报告而言,这一点应该倒过来放在后面,更主要的是做好前面的工作。 【记得自己做博士论文时曾请教一位前辈。他几乎目无表情一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 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你呢,如果要做学位论文的话,不妨同样追问自己】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9124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议废除我国学位论文答辩制度
whitesun 2009-6-22 15:59
又是一年一度本科、硕士、博士答辩即将完全结束的日子,有多少所谓的人才完成多年来的学业,并即将走向社会,似乎很多人会轻松一段时间。然而按照中国学位委员会对学位的要求,扪心自问,有多少人可以完全达到? 说到此处,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十来年的扩招,会招入很多不适合上硕士、博士的同学,那么这些人也都会陆续的毕业,但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如何保证? 就我看来,从数量上来看不会超过10%的同学的论文有创新,不用说大的创新,不是倒退就够好了。而在毕业答辩时,每个同学都会挖空心思,想出几个几乎荒谬的创新点,以便达到培养硕士、博士的必备要求条件。其实,本来有意义的创新是不会那么多的,在某些研究方向,多年也不会1-2个有价值的创新,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生数量,平摊到每个研究方向,那也很多,不用说全世界,就中国的研究生数量,按每个硕士创新1个,博士3个来算,那科技发展的简直是一塌糊涂了,至少是线性上升,然而科技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多数是一阶段一阶段的发展。 由此看来,与其让研究生们花很大心思,想出些所谓的创新点,如果不行,导师还得为他很着急的想办法,最后到了答辩会上,大家还得虚伪的不敢清晰的指出问题提所在。这样的答辩,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然而,在党中央的号召下,要求创建节约型社会,自然是不必要的浪费应该取缔,因此,建议废除我国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废除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第一,减少了学术造假的环节,不必花大量心思去弄些那些所谓的创新点; 第二,可以节约答辩过程中各种开支,净化学术圈,减少答辩委员会的灰色收入费,减少请客吃饭的费用; 第三,减轻学生压力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学生在压力较小时间较多的情况下丰富论文本质内容,而非形式。 那么如果真的废除,那么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呢,其实很简单,全国成立唯一的学位论文审查机构和监督机构,所有的学位论文在提交后的1-2年内,该机构邀请与论文本方向权威一线科研人员3-5名进行审查,最后给出论文质量的意见。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5235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士学位论文与相应公开发表论文之间的关系
热度 2 jjzhu 2009-6-15 08:13
在上一篇博文( 2009 年 5 月 18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706 的评论中,有学者提出如下问题: 1 )学位论文中未公开发表的内容,在答辩通过后能否再投稿期刊公开发表? 2 )学位论文与相应公开发表论文之间是否存在重复发表或抄袭与剽窃的关系? 查阅了相关文献,结合本人课题组的处理方式,对上述两个问题做如下说明,欢迎学术期刊圈的老师及对此有兴趣的同仁批评、指正。 目前国内外不同单位在对学位论文的发表权限规定各不相同。 首先不同国家不同,陈传夫,吴钢,唐琼在欧美高校学位论文开发利用版权政策调研及启示( http://www.adge.edu.cn/NewsContent.aspx?newsId=339 )一文中列举了以下实例:英国版权法规定学位论文属于未发表作品;而美国则突破了学位论文是未发表作品的观念,鼓励、要求学位论文公开,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规定,博士论文是报道研究成果的出版作品,当论文提交到大学图书馆装订和归架以供公共利用时,就构成了论文的出版,再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规定,学位论文如果不是限制在学生所在机构或限定范围的用户群体获取,就认为是版权法意义上的出版物,如学位论文如果能被校园外的服务器链接获取,即可认为已经出版;在德国,如果学位论文被通过,则要求将其以其他形式公开发表,此后大学才授予学位申请人学位(注:论文公开发表的形式多样,包括在出版社出版,拍成缩微胶卷存储于图书馆,向作者所在大学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传递几十份论文印刷册子,以电子形式向大学电子图书馆传递学位论文等)。在日本,学位论文的内容是可以再次公开发表的,并不构成 重复发表、抄袭或剽窃;另外,日本有些大学的内部学报,虽然是公开发表的,但由于受发行数量的限制(少于一定数量),也可以再次投稿正式期刊发表而不构成重复发表。 在我国,好像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大学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可能有自己的要求(欢迎各大学、科学院各所有相应规定的同仁提供相应资料)。我个人的理解(课题组的处理方式),学位论文与相应公开发表的论文之间不存在抄袭与剽窃,也不构成重复发表,其原因主要有: 1 )学位论文是非正式印刷出版的,一没有书号、二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号,且印刷数量极少(按我国的出版管理条件,不是公开发表的均可以再次公开发表,不准确?); 2 )自己的实验(仅就我自己的专业,试验生态)内容,无论是先有学位论文还是先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是可以互用的,但发表相应的论文在格式上应与学位论文有严格的区别,因为学位论文较期刊发表的论文复杂的多,因此,拟公开发表的论文在语言、结构、完整性等等诸多方面,都应该重新组织; 3 )国际通用学术创新表现形式大多是以公开发表论文为准。因此,我认为,没有发表的学位论文内容,可以转换形式再次公开发表。不知上述理解是否正确,欢迎知情者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940 次阅读|6 个评论
提议在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网上)后面附上答辩委员会名单
zuoqiting 2009-5-28 12:11
在我们国家,很多单位研究生答辩基本是走过场(需要申明的是我的研究生答辩不是这样,我当评委也不是这样),我把通常的现象描述一下:请来自己的熟人当评委,互相说好话,评委提前不看毕业论文,随便问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研究生随便答一下,最后把答辩意见按照一个比较通用的格式套用一下。答辩就通过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一些所谓比较大牌的专家,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看论文,在答辩会场随便说。 现在研究生论文挂到网上,对研究生约束非常大。我觉得,在网上把毕业答辩的专家名单附在研究生论文后面,可能会对某些专家是一个约束。 可以讨论!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10501 次阅读|13 个评论
研究生论文中的致谢篇是否可以休矣!?!
ztrilibin 2009-5-22 23:48
又逢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高峰期,课题组有四个学生要毕业,其中两个是我的学生,毕业前提交的论文在送审前,导师一定要先行把关的,由于平时和学生交流比较多,论文看起来相对省力些,重点看看,第一章研究进展和课题提出,第二章实验材料与方法,中间章节都是成形的文章内容,而后重点审一下结论与创新点,最后把握一下中英文摘要,虽然省力,也要和学生反复沟通3到5遍,由于今年特殊情况(近期到疫区国家开会等原因),和学生的交流不是很通畅,修改满意程度不如往届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总算是在夜深人静是将论文整体搞的差不多了,总算给学生有个交待,兴奋之余,想起欣赏一下论文作者在完成论文后写的致谢,也算是一种休息(平时在我的脑海里,致谢部分的写作不应该再对学生进行八股化了吧!),看了之后,失望后,还是失望! 建议研究生论文取消该章节书写的硬性规定,愿意写的同学可以自选!不成熟的想法,呵呵! 索性数了学生在这方面写的字数,几乎相等,不等的原因,细细观察可能是由于有的写感谢了女友或爱人,其它无他。更有甚者在感谢师兄弟时感谢了自己,呵呵,我无言 致谢部分(个人认为)是最能体现个性的章节,最不宜八股的章节,真实反映一个人在求学中的不易,自己的刻苦铭心,亲人的关心支持,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甚至爱人的亲密关怀等等,是真实的感受,真诚的表达。 看了学生的论文后,到答辩时,我都不好意思去,致谢中写道: 两位导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使作者受益匪浅,他们认真、负责、严谨的作风是作者学习的榜样。,写者无意(因为都是拷贝),看者用心。甚是惭愧,无言以对。而致谢的在论文中的格式化的规定,深化了学生抄袭的恶习,作为老师,责任重大呀!致谢中甚至感谢了自己,还好,别人爱人的名字还知道删除,不然我会在答辩会上直接面对学术风气不端的拷问!饭碗呀! 致谢章能不写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75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结果都是A级
jyx123321 2009-5-18 10:43
我们课题组今年上半年答辩的两位博士生的盲审成绩都是A级,很是高兴! 这两位同学都在我们课题组硕博连读,工作都很踏实、严谨、勤奋,取得这样的全优盲审评价是对她们工作的很好认可!真的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啊! 衷心祝愿她们毕业答辩顺利!
个人分类: 未分类|92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贴:国内外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下载网站
丁dot 2009-4-30 10:14
转贴一朋友空间的,觉得不错,发来大家共享,希望有所帮助。 国外博士论文下载的网站 http://search.ohiolink.edu/etd/index.cgi 美国电子图书馆 http://digital.library.okstate.edu/search.htm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 Washington University http://library.wustl.edu/subjects/life/books.html Yale University medicine dissertition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engg.ksu.edu/HSRC/JHSR/ University of Waterloo Electronic Thesis Database http://etheses.uwaterloo.ca/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http://www.lib.usf.edu/cgi-bin/ETD-db/ETD-search/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http://wwwlib.umi.com/cr/utexas/main University Utrecht(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laurel.library.uu.nl/cgi-bin/mus212/dialogserver?DB=da_en Universitatsbibliothek Munchen ( Germany ) http://edoc.ub.uni-muenchen.de/perl/advsearch University of Campinas Faculty of Education http://www.wpi.edu/Pubs/ETD/ 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 http://adt.caul.edu.au/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http://etd.uno.edu/ 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upetd.up.ac.za/ University of Florida http://web.uflib.ufl.edu/etd.html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Mayaguez Campus http://grad.uprm.edu/tesisdigitales.htm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http://www.lib.utk.edu:90/cgi-perl/dbBroker.cgi?help=148 Uppsala Universitiet http://publications.uu.se/theses/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http://etd.vc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www.wpi.edu/ETD-db/ETD-search/search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ttp://etd-gw.wrlc.org/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s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rchives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Electronic Theses Dissertations http://www.library.njit.edu/etd/index.cfm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Rowland Medical Library http://library.umsmed.edu/free-e_res.htm#Journal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Ohio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ohiolink.edu/etd/search.cgi Linkoping University Electronic Press http://www.ep.liu.se/diss/ The Institute for Systems Research http://techreports.isr.umd.edu/ARCHIVE/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browse/ university of the free state http://lourie.uovs.ac.za/ETD-db/ETD-search/search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 http://scholar.lib.vt.edu/theses/etd-search.html Universitatsbibliothek Munchen ( Germany ) http://edoc.ub.uni-muenchen.de/perl/advsearch University of Campinas Faculty of Education http://wwwlib.umi.com/cr/uchsc/main University of Florida http://web.uflib.ufl.edu/etd.html University of Georgia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ummer 1999 to present) http://dbs.galib.uga.edu/cgi-bin ... on=search_cc=1 http://www.emuch.net/ DGlJSRjyws 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 http://adt.caul.edu.au/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http://etd.uno.edu/ 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upetd.up.ac.za/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Mayaguez Campus http://grad.uprm.edu/tesisdigitales.htm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http://www.lib.utk.edu:90/cgi-perl/dbBroker.cgi?help=148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http://www.lib.usf.edu/cgi-bin/ETD-db/ETD-search/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http://wwwlib.umi.com/cr/utexas/main University Utrecht(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laurel.library.uu.nl/cgi-bin/mus212/dialogserver?DB=da_en UW Electronic Thesis Database http://etheses.uwaterloo.ca/ http://www.emuch.net/ 5KAPdLSZvy Uppsala Universitiet http://publications.uu.se/theses/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http://etd.vc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www.wpi.edu/ETD-db/ETD-search/search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ttp://etd-gw.wrlc.org/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s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rchives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Electronic Theses Dissertations http://www.library.njit.edu/etd/index.cfm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Theses http://library.nps.navy.mil/home/theses.ht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ttp://140.122.127.250/cgi-bin/gs/egsweb.cgi?o=dentnucdr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Rowland Medical Library http://library.umsmed.edu/free-e_res.htm#Journals http://www.lib.nc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http://etda.libraries.psu.edu/ETD-db/ETD-search/search 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 http://library.wustl.edu/subjects/life/books.html http://ymtdl.med.yale.edu/ETD-db/ETD-search/search 香港大学 http://sunzi.lib.hku.hk/hkuto/main.jsp http://www.engg.ksu.edu/HSRC/JHSR/ http://www.merck.com/mrkshared/mmanual/section13/sec13.jsp 澳大利亚博硕论文(很多可看全文) http://adt.caul.edu.au/
个人分类: 唾面|5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新疆高校引进检测系统严防毕业论文网上剽窃
lz1783 2009-4-22 21:27
目前学术作假与论文抄袭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学术界的公信力,其问题的实质是社会诚信的底线在哪儿。新疆大学启动检测不端学术行为的措施,首先于治学态度上,重申了治学常识:诚实;其次则要求导师本身要有足够的阅读量与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检测能否杜绝造假,能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检测是否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对此您如何看?   乌鲁木齐在线讯(实习记者王明) 4月7日,记者从新疆大学研究生院(筹)了解到,今年毕业的硕士、博士在论文答辩前需将论文的电子文档提交学院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通过后才能继续答辩。   新疆大学研究生院(筹)副院长丁建丽告诉记者,此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只针对2009年毕业的硕士、博士,检测实行学院、学校分级测试,毕业生论文需通过学院的初步测试,测试通过再进行学校的测试。    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文献,可供高校检测学位论文和已发表的论文,并支持各高校自建比对库。通过比对,结果会被标红,能够快速发现文字重复的部分,文字复制比在10%以上(含)的结果将被视为有问题文章。   目前的检测范围涵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标准数据库。   据悉,教育部3月19日首次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明确高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应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   通知指出,高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我们已经完成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培训工作。新疆农业大学学位办的刘老师说,预计月底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   新疆财经大学学位、招生和就业办公室的黄磊也表示这项工作即将启动。   自治区教育厅学位办主任周拥军告诉记者,此次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由各高校自主决定。    记者感言:学术素养体现国民素养   高校一向被比拟做象牙塔,因为他纯洁、有高度,象征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高校在现实世界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生产力、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承担这样神圣社会职责的机构如果出现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将是致命的、也是深远的。这一领域所暴露出的素养问题也是具有代表性的。    从高校治学的态度是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国民的素质的。在德国,本科生入学的第一天,就会被教授告知,一个班的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毕业证的,因为从本科生起学术论文答辩就只有一次机会,通不过就意味着再没有机会拿到毕业证。这样严格的教育想不培养出具有认真、严肃、谨慎素养的国民都很难。 转自:新浪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人已发表论文能否大块地用于学位论文?
周春雷 2009-4-8 00:04
换句话说,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否可以提前发表,然后大块大块地使用?姑且考虑文章为个人独著,不涉及合作者的情况。这种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若不合,又该如何平衡研究成果发表与学位论文写作问题?敬请路过的老师和网友指教! ps:问题抛出后不久即得到多位老师的指教,有的回复甚至比我的博文还长,老师们提供的信息和视角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甚是感激! 对这个问题的意义,我有了新的看法:大块甚至整篇使用个人已发表文章在以前是可以的,但现在反剽窃软件已经上线了,还这样搞是否有问题?如果不这样搞,自己读书期间的小论文不能参与最终大论文的组建,学生要花多大的精力来应付考核呀?如果不能这样做,估计有些东西需要考虑推迟发表了。 提出问题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大家的讨论可不受原问题限制。关于成果发表与考核的关系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的,什么样的考核措施有助于产出?
个人分类: 感想|7071 次阅读|12 个评论
2008-06-02 | 学位论文和找工作谁之重
zhijieleng 2009-2-9 14:08
每年这段时间都是一届本科毕业生交上学位论文、要毕业离校的时候,硕士毕业生也是一样。可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让我越来越憋闷:学生里面很难找到追求卓越的人,往往明着告诉老师,我能过就行,要那么高成绩没用,如果老师格守论文之规矩,想循循善诱,学生先烦了,你想帮他(她)改论文都不一定给你机会,答辩时评委老师最好少提问题,,这样做的学生理由自觉充分:我将来不搞研究学这个干吗?我说:不搞学问,在企业里还可以写报告、企划书等等,行文能力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很重要。学生这时往往自嘲一笑:到时候再说。但是,转过身,还没离开学校就一个愤青模样:大学4年花了很多钱,什么都没学到。 上述这些短视、矛盾的行为在学校里比比皆是,不管学习本质、无视能力培养的长期后效,直奔主题:上大学、读硕士就是为了找好工作。那你凭什么找好工作?正常课程可以逃,而考公务员,考律师证,考物流、报关证等等不能少,什么对找工作有力我就考什么,无论花钱多少?。我说,那何必花银子上学呢,学生很明确:多个敲门砖。 对此,作为有一个21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很痛心,甚至一个专业毕业竟然找不到一个想拿优秀论文的学生,而老师也不愿意带优秀论文,因为在学院里没有任何激励机制。长此以往,会怎样,我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很痛心,我希望学生能善加利用学校的学习时光,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无论个人能力还是为人修养都需要有很好的进步。 我更想说,学生的情商太重要了,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和人云亦云的学生比比皆是,如何能健康稳妥地进入社会,我好担心。 社会上的浮躁和就业的选择偏激大举进入大学这块净土,学问的圣洁被污染。 所以,我今天心情不是很好,只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调节。 今年我无法带出一个优秀论文的学生,我很无奈,学生不愿意,老师就无力而为,毕竟不能作假。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35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学生问题
热度 1 王铮 2009-1-15 10:34
现在我们来讨论学生的论文写作。 6 把握各部分重点 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包括引论、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主体分析、应用和结论。 关于引论的写作,我对同学说大约包括三个部分: 1 天高任鸟飞, 2 痛说革命家史, 3 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天高任鸟飞说的是引论开始,立足要高,要与某些重要的问题挂上钩,从而突出研究的意义。当然,飞得有多高,首先决定于导师给的选题,但是作者在写作中可以调整方向与重点,挖掘问题,与重要问题联系。 痛说革命家史就是说对研究的问题发展历史与取得的成就一一叙述。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家史,与自己研究没有关系的东西不要扯进来,要是家的历史才说进来,而且尽可能说全家的历史。其次是痛说,痛,就是要说到所研究的关键,说到那些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把所有问题说解决了,你的论文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把前人说得一无是处,也没有家的感觉了。 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就是点题,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灯火阑珊处,不是灯火辉煌处,提出的题目大家都认识到而且容易解决,这样你要创新就难了。灯火阑珊处,也不是灯火暗淡处,问题提不清楚,问题过于艰涩都不适合作为你研究的主题。 论文写作的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是你基于创新的基础,你的写作原则是严谨。如果不严谨,似懂非懂,就可能引导你错误的研究。学位论文这一部分要写得详尽,要对你引用的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来龙去脉说清楚。所以这种写作要不厌其烦,当然 paper ,就要恰到好处了。通常,这部分就要有你的创新,你把不同学者发展的观点,形成新的理论 / 模型 / 实验原理和关键技术基础,没有这个创新你论文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重复别人了。说到严谨,它的一个基础就是引用理论可靠,采用的结论可行,特别不要篡改别人的结论或者假设。我审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就是把别人假设省略,据说一个美国招聘来的百万年薪的院长就推崇。我说,他不懂非线性分析,他的推崇是不可信的。可见有时候百万年薪是出错了。百万年薪,差不多可以给 100 个研究生每个月增加 800 元津贴,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更好发挥了。牢骚话了。 论文的总体分析,目标是得到核心理论或者核心产品(如软件、硬件),技术要求是严密。分析的逻辑要严密,步骤要严格。我认为,胡适先生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主要体现在这以部分。其中小心,包括严格地定义自己的概念。概念很重要,自己概念不清楚,论述没法严密。我审过一篇论文,作者用熵理论讨论社会发展问题,没有定义什么是社会系统熵,就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推断社会越来越混乱。实际上什么叫混乱也没有定义清楚,社会专业化分工多是不是混乱,作者说不清。我当然不同意这样的论文。还有的论文,循环论证。我审过另外一篇文章,就是循环论证的,还有把线性规划的约束又作为目标函数的。对这些文章,自然得罪了人。结果越来越没有人请我审论文,挣不到钱了,妻子骂了。反正我这个人,天生惧内,遗传基因决定的,无所谓了。 论文的应用部分可以说是论文的延拓。作为学位论文,你得到主要结论后,这个结论不仅要说明过去,证实现在,还要能够预见将来。对于纯理论论文来说,应用部分需要得到推论,对于应用理论或者是核心产品开发的论文来说,需要得到实际应用。对于我们政策科学,政策要基于自己的核心理论或核心产品得到。这个应用说明过去,证实现在,预见将来是关键性的步骤。我在作博士论文就体验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当时我的模拟发现天外天构造(就是现在中日争执的区域)的盆地发育史恢复起来异常,我觉得前面的模型有问题,辨别指标也有问题,结果回去检查,做了新的改进。最后我的结论是天外天构造应该以天然气埋藏为主。不知道现在实际勘探结论如何。由此可见,应用的存在,不仅强化了你的主体创新,而且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改进主体创新。 论文最后部分是结论与讨论。结论应该是与前面的研究结果一一对应,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无中生有。我经历过《第四纪研究》的一个编辑,她编辑我们的论文,把我们叫去让我在文章中一一找出结论点对应的段落。她发现我们有张图, 12 个试验点图上只能数出 11 个,专门问我,结果发现有一个点正好落在回归的曲线上,这样才过了关。这个编辑对我启发很大。 7 新诗作罢常自吟 新诗作罢常自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的话,我的导师严钦尚就是这样要求我的。论文完成后,要反复检查自己的论文,是否每一章仅有思想,而且创新的思想是否表达清楚。这就要有诗圣杜甫的精神了。你说你是李白,斗酒诗百篇,写诗行,作论文不行。我认为,论文完成了,如果每一章创新思想表达不清楚,不能同意答辩,不能功亏一篑。 修改论文是必要的,这个时侯要想着杜甫尚且如此,我更要修改。其实修改过程很可能使你发现新问题,得到新的创新。我和我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 8 第一要有自信力,第二要有恒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是今年《人民日报》社论的一句话,说得太好了。克服经济危机要有信心,作论文同样要有信心,要有创新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意义还在于,自己相信自己,在论文写作中要处心积虑突破导师定的框架,当然要围绕既定方向突破,想法更多创新,因为导师与你定框架时,大家都没有深入研究,许多问题还不清楚,与你要有权变精神。我们搞政策模拟,经常涉及某些社会经济数据。我对学生说,要记住一句话:数据总归能找到。有点唯心主义,但是的确有效。要相信自己能创新,还要自立,女同学不要等男朋友,男同学不要等女朋友。我的学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我决不安排他们作同一个东西,就是怕他们爱情代替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方面,我的学生吴让我感到很满意,因为她自信,修改了我提出的某些框架,一个人吭哧吭哧地干,自力更生地很好地完成了论文。 当然,作论文,仅有自信还不够,居里夫人说:第一要有自信力,第二要有恒心。自信当先锋,恒心作后盾,你就会写出好的论文。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67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学生混合问题
王铮 2009-1-13 09:12
4 形成技术路线 明确创新点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形成论文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还不是学生问题,而是师生问题。我的做法是,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技术路线,基本上是我提出来让他们按图索骥,博士研究生的技术路线,是共同探讨的,这样才能形成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的专业方向是政策模拟、地理计算和区域科学。研究生当然延着这些个方向展开论文。这三个方向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技术东西建模,这里的建模不仅包括数学模型,也包括概念模型和算法模型。我们的做法是讨论提出一套基本上完整的模型体系,作为论文完成的技术路线。这种模型体系多数是继承的,正如牛顿说的要看得远,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据说这话是讽刺胡克的,不够君子,不过道理是对的)。如果只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了,因此需要对模型改进。改进的主要基点是发现原来模型的不足,这方面导师要发挥主要责任,因为导师更有知识和经验,容易发现问题。至于怎样技术实现,学生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关于多国参与气候保护,我提出对 HORDHUS 的 RICE 引入技术进步项并且参考别的学者的工作提出了模型,但是多个国家放在一起,怎样实现他们的博弈过程,我的学生张就提出用基因算法来完成寻优,发展了一种算法模型,我是在他提出基因算法后,才认真看来基因算法的书,看,是为了确认算法模型的可行性。显然技术路线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无论博士论文还是学士论文,我认为技术路线完成过程,是最主要的创新过程,是学生得到锻炼的主要过程。 科学在进步,科学进步的一个特点是科学在丰富,当导师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学生在形成技术路线是许多情况下需要主动性。吴同学的博士论文是开发一个针对地学的 agent 模拟平台。前面说过,我提出具有分层结构,在模型的技术实现上,我的思想是一个混杂系统的思想,技术上让 agent 属于不同的层次,但是可以穿透,并且可以有组长,这是一个概念模型,算法模型怎样实现,就是吴的工作了,从这点看学生更辛苦,更需要创新思维。吴发展了 agent 空间行走的规则模型,提出了 agent 的繁衍模型,如何生产组长,更主要的作为软件平台,她提出具体使用的软件语言,在软件语言方面,她比我懂,如果让我制定这方面的技术路线,肯定砸了。在这方面,我的唯一作用是刁难她,对软件系统提出一些功能需求,让她回答所选用的软件如何实现这些功能,而这个过程中,她论文开发的软件平台的非功能需求也由于功能需求分析不断提出刁难,她自己解决了。在论文技术路线方面,修改导师的方案应该得到支持。硕士生Y的研究是编制一个多区域的投入产出表,其中区域的物资消耗,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我提出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估计,她与师兄X商量后,提出新的方法,与我讨论。这种主动性的形成,我认为是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部分,研究生一定要把握好。 在形成技术路线方面,最忌讳的是为创新而创新。有些学生喜欢用新方法,也有些老师倡导方法创新。我不反对用新方法,特别是自己发明了一种方法。但是套用其他学科流行的方法某一方法,一定要慎重,因为未必适合正在面对的问题,而且关键是要检验它是否能够引导出新的发现。 5 确定论文结构与修改论文 论文结构的确定与论文修改,主要是学生的工作,但是导师是不可减少的。论文结构,一般是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 / 推导 / 模拟 / 考察、分析和结论。但是细节上不一样。现在流行的模式,某些导师总要求自己学生先写出所谓论文提纲,把章节结构定下来。我认为这种方法最要不得,因为你东西没有作出来,怎么知道章节内容呢?先定章节,就会导致填空,导致抄袭,是万万使不得的。一个研究生应该在由引论、理论或者模型、试验 / 推导 / 模拟 / 考察、分析和结论形成的框架下,根据自己的作出的内容来确定章节结构。通常我会发动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生论文初稿的论文结构,因为你的论文是要给别人看得,如果你的师兄弟都看不懂你的东西,说明论文结构不清楚。 论文的章节,我最反对写一结本文的创新,创新应该让读者或者评审人感受出来,而不是自己吹出来。为了让人感受出来或者让别人更好理解你的论文,我感到论文有一个序很重要,这个序需要让人看到你研究问题的难点和重要性,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时候,学生的序写不好,作为序,老师大致可以代笔。 论文的修改是导师的责任,我的博士导师严钦尚,曾经对一个师兄的论文做过 7 次修改,那个师兄成为了著名学者。我已经退化了。我的研究生论文,过去经常是 5 次,现在基本上是 3 次,因为大家论文规范化了,也因为管理部门已经习惯性提前答辩时间的死线,有人称现在学位论文被管理部门 强奸为习惯性流产,话丑理正呀! 修改,我认为在清楚学生主要创新没有问题的基础上,修改第一是找茬子,第二是卡结构,第三是拔高。我的修改三遍主要作这些工作,当然不是一一对应,不过有所侧重。找茬子是发现论文的某些细节错误,有时候推导还会有问题,有时候考虑的假设有问题,这就要大修修改了。经常发生的是论文写了些大话,还有没有论证的判断。这些茬子需要找出来,改掉。卡结构是为了使论文的重点突出,特别是让创新章节得到鹤立鸡群。通常结构和缺陷问题,学生自己就要卡紧,可以自己卡紧的,因此是师生共同问题。拔高往往学生不能完成。拔高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把他发现的结论与更常见的、更经典的问题或者认识联系起来,学生一般没有这个判断力,需要导师来提升。其次是把研究的问题按逻辑联系与经典问题联系起来,让它成为科学发展长河的一个浪花,而不是马上要沉积的泥沙。 当然,硕士论文的学术语言还需要修改、把关。所以我对硕士论文,可能修改的次数多博士论文一次。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9238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王铮 2009-1-12 09:07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最近,我的三个博士生 X , Y , Z 要最后确定他们的选题,就他们选题,我们内部开展了讨论,有些感受,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1 博士论文题目切忌最热点问题 我选择学生博士论文题目,不喜欢选择最热点问题,因为一个问题热起来,往往已经有许多人做过工作,不那么前缘了,同时,别人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是热点,一定有许多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难度也很大了。尤其中国,科学有八年之痒,中国的热点,往往是落后的。 学生选题不结合流行热点,有时结合不上课题。我的做法是我宁愿让硕士生去作课题问题,而让博士生跳出潮流来。这样,同学们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所以长期以来我的课题组或多或少形成硕士生挣钱养着博士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有些为难。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比较热点问题才能申请到课题。 2 阅读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及其内容框架 避开最热点确定题目,就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从文献中感受你目前的课题可能的突破点,在不考虑课题的情况下,你可以更大自由地从文献发现问题。这些科学问题,不急于提出题目,而且在于提出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科学思想及其内容很可能在文献交叉与问题交叉中形成,例如我让学生作区域知识管理的题目,就是我长期关注的区域管理与后来兴起的知识管理形成的思想,当时结合了北京市课题。其中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后来读文献明确的。我的体验,导师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很重要,第一是确定文献方向,第二是先行提出一个科学思想的框架,然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新文献,学生则需要读一些导师早期宣读的文献和完成的工作,对导师提出的科学思想有了总体把握,然后再去改进。 这个阶段需要防止的是学生受到有些华丽的思想引导而完全选择一个缺少思想基础的题目。 Y 的选题,就受到华丽思想的影响。前些年什么负熵流这些年双螺旋结构往往就是华丽思想,华丽思想的特点是它是比拟到本学科的,而不是从本学科逻辑发展的结果。华丽思想,可以借鉴,但是不能成为主流。我们作理科研究的,最忌讳的就是什么后现代思想这类。这些年中国的博士论文,受华丽思想左右的渐渐少了,我想这主要是受 SCI 的影响,许多导师学会看科学问题。前些年华丽思想的论文满天飞,我审论文,给予抵制,以至于得罪了许多人。 3 发现科学问题的创新方向 在阅读大量文献并且形成具有具体内容的思想后,需要就这个科学思想发现关键科学,提出创新方向。我认为导师的作用这个时候最关键。在读了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后,学生因为没有经验,往往出现贪多现象,我最近选题的学生 X , Z 都表现出贪多,我对他们都作了修整。这方面有个个经验,我有一个博士生,人很聪明,或者说最像我。他的题目很具有创新性,我提出的科学思想框架,他全面展开了,我与他都要些一蹴而就的思想,结果贪多嚼不烂,除了一个问题作的不错,其他的都没有解决。他博士论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本来他可以做得更好,有些遗憾。责任主要还在我没有把握好,我当时也缺乏经验。 在对学生提出的内容框架修整或者瘦身后,导师的责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创新点,因为学生没有的导师的科学经验丰富。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研究复杂地理 - 经济系统的 agent 模拟体系,这是比较热点的问题,如何深入。她也像上次的学生聪明,我在对文献分析和实际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分层结构的思想和结合 GIS 的模拟,吸取上次教训,让她进一步从文献中寻找有没有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提出可以收入的内容。结果她发现结合 GIS 的工作已经有人做过,并且发现了已有结合 GIS 模拟的不足,我们就把研究重点放在分层结构上,而且按她的想法深入了结合 GIS 的创新点问题。关于创新方向,如果导师不做这个工作,就是失职。这是导师最需要导的了。 一篇论文创新点不可能要求很多。我常告诉学生,牛顿一辈子也就发现了四个定律一个学说,而且关的微粒学说被否定了半个,我们不可能一篇文章有太多的创新。这方面的教训我就不说了。经常有一些论文评审标准,要求论文有四个以上创新点,这就是不作学问的官僚想出来的,不过这些年这种标准少了。 完成了这些工作,我认为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博士生为主的工作了。留作下一次讨论。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7563 次阅读|7 个评论
如何准备博士论文答辩?
热度 10 jianxu 2008-10-11 12:01
(仅供本组学生参考,未见得有普适意义。) 博士论文最终定稿、印刷、外送专家评审之后,学生可以有一个短暂的歇息,喘上一口气。评审(决定是否可以进行答辩)意见的返回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任务便是全力以赴地准备论文的答辩,这也是获得学位的最后冲刺。 第一项工作便是准备演讲报告的 PPT 。 一般说来,答辩报告的演讲时间不要超过 40 分钟,尽可能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介绍清楚自己的工作。实际上,即便是国际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 plenary talk )也就是 30-40 分钟。因此, 40 分钟时间应该说是足够用的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对自己工作的介绍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不必要的时间冗长,只能使听报告的人感到乏味厌倦,导致负面效果。 按照一般的经验和语速,演讲一张 PPT 播映片的时间大约为 1 分钟。因此, 40 分钟的报告,所准备的 PPT 片子大致上应该控制在 50 张以内。要尽可能做到对每一张片子的合理、有效利用。每张片子上的图表、文字不要太多,文字的字号不要太小,应该使听众易于看清。 接下来便是对演讲时间与 PPT 片子的分配。工作背景与 Motivation 的介绍可控制在 8-10 分钟,也就是演讲 8-10 张片子。实验过程不必介绍。论文工作部分一般有 3-4 章,根据内容的多少,每一部分(章)的介绍也控制在 8-10 分钟,即 8-10 张片子。重点或者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可略多出 2-3 张片子。这样加合起来,在时间上也就差不多了。 报告的 PPT 准备好之后,至少需要比较正式地演练、试讲 2 次。检验一下时间是否合适,自己的熟练程度。在听取他人的意见之后,对 PPT 片子作进一步的反复修改与调整,直至令人满意为止。演练与试讲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正式答辩的前一周之内。相当于热身。 另一项准备工作是回答答辩时教授们有可能提出的问题。 要将自己的论文进一步熟悉,回顾一下实验过程、重要的参考文献和基本概念。参加答辩的教授们不可能对你的研究领域都非常熟悉,很可能会针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或者实验上的细节(如测量精度、数据误差等)提问,有些学生恰恰在这个环节上暴露出问题,显示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当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临阵磨枪、亡羊补牢有时也会有些效果。 答辩演讲时的注意事项: 演讲要流利,语速适中,不要过快,使听众 follow 起来很累。声音要响亮,显得自信,不要过于紧张。要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衣着最好要正式些,男士最好穿上西装,以表示对这一事件的重视和对参加答辩教授们的尊重。这也是通常的国际惯例。 回答提问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听清楚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要在人家的提问还没结束时,就没有耐心地抢话、抢答,很不礼貌。花上片刻时间想一想应该怎样回答?尽可能做到简洁地回答到问题的实质上,而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对于个别问题,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不够全面,也不必求全,不要因此而乱了阵脚。事实上,出现 1-2 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比较忌讳的是,明明回答不上来,却在那里扯东扯西,穷于应付,反而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提问人反感,导向进一步提出更加尖锐的问题,使你尴尬难堪。对个别感到十分尖锐,甚至是颠覆性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你自己前面的演讲没有到位所致,对此亦应该冷静,进一步详细地陈述清楚,加以补充。 心理上的准备: 不要误以为论文答辩只是走走过场,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精心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要自食“大意失荆州”的恶果或者是让参加答辩的教授们感到很为难,勉强通过,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今后的声誉。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充分,有把握和信心通过这一关。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历经数年寒窗苦,答辩时刻理应最后一搏,力求有一完美结局,在人生中写上精彩的一笔。
个人分类: 为师之道|371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一篇"卫星激光测距"的优秀论文
jlpemail 2008-10-10 08:51
2007年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 赵永丽 房庆海 卫星激光测距自动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 切入卫星激光测距这个主题的角度可以有多种。这篇属于自动化的,还有光学角度的, 也有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角度的。当然,更多的是天文学角度的。
个人分类: 时空与重力场|4484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导师、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
zuoqiting 2008-7-29 10:51
左其亭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引子 近几年参加一些研究生答辩,也听到其他专业、其他学校(包括科学院)关于答辩的一些事情,发现很多学校(研究所)、很多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答辩太简单,甚至是走过场,比如,一个硕士研究生答辩只给 20 分钟、一个博士研究生答辩只给 30 分钟(包括研究生介绍内容、回答问题和写评语)、一个上午或下午可以答辩 6 ~ 8 个博士、 8 ~ 12 个硕士。我本人对这种现象持反对态度,今撰文呼吁研究生、导师、学校三方都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 为什么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要回答为什么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就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 1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在学位论文答辩后的评语上经常会写到,该论文选题正确,思路清晰,研究内容丰富,结果可靠,在 方面有创新,达到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该生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正确。这就要求在答辩中,通过一定内容介绍、问题回答,能够体现出研究生的这些能力,最后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评语。可以看出,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论文组织、演讲口才、回答问题等各方面接受检阅的重要阶段,也是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 2 )学位论文答辩,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一个很庄严的时刻。为了这一刻,你至少奋斗了 3 年或更长。为了这一刻,你自己付出了努力,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好友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学位论文的致谢中经常会饱含着很多感激,在论文答辩后往往会忍不住掉下热泪。这就说明你和周围人为之做出了努力。这一时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会再重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这一难忘时刻。 ( 3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宣布自己 3 ~ 5 年的科研成果,介绍自己研究内容和学术贡献,也是研究生科研汇报、学术讨论和答辩的一次实弹演习。学校、答辩委员会、导师都应该重视并保证一定的答辩时间和答辩准备。 目前我国学位论文答辩存在的问题 ( 1 )因为研究生太多,老师们感到答辩很累,压缩答辩时间。听说某专业一个上午或下午可以答辩 6 ~ 8 个博士、 8 ~ 12 个硕士。 ( 2 )有些答辩委员提前不看报告,答辩中不问问题或乱问问题,都是对答辩的不负责任。 ( 3 )走过场现象严重。每场答辩几乎都是皆大欢喜,几乎没有答辩通不过的。 我的观点和做法 ( 1 )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保证答辩时间,建议硕士论文答辩 50 ~ 80 分钟,博士答辩 90 ~ 120 分钟。 ( 2 )作为导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我的每个研究生论文我至少要修改 3 遍,第一遍重点修改结构和内容;第二遍重点修改语句和结论;第三遍作最后的全面仔细修改,包括标点符号和图表等。只要导师重视了,学生们也就重视了。 ( 3 )答辩前要进行预答辩,练习答辩演讲口才,指出汇报存在的问题。答辩前两天再进行多次试讲。 ( 4 )邀请爱问问题、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认真负责的老师做答辩委员,并在答辩前恳求各位评委要指出论文和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每次答辩都会给研究生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 5 )通过答辩,常成为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会。研究生们会把新成果展示出来,评委们会进行点评和建议,共同探讨某些难点问题。有的时候看到做的很好的研究生,在答辩中非常精彩的表现,作为导师自己非常高兴和自豪。 ( 6 )我本人所在的学科组坚持的非常好,老师们都有共同的想法和思路。在研究生日益扩招的情况下,我们仍能坚持原则,重视答辩。今年我们分两组答辩,必须保证答辩时间。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我们学科的学风建设。 2008年6月25日 于郑州 引自: http://zuoqiting.blog.163.com/blog/static/409366262008525111531510/edit/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8400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