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为啥对这个世界上瘾
paintinghrh 2020-2-14 12:06
我为啥对这个世界上瘾? 二零二零年二月六日,勐仑镇的凌晨还刮着飕飕的冷风,微弱的路灯把勐仑掩盖在一片朦胧之中。四个人,三位女生,一个大哥,乘一辆皮卡车,瞬间消失在忽明忽暗的城市拐角中。 一会儿,我们来到勐仑镇高速路三叉路口,被勐仑镇防疫劝返卡点的执勤警察挡了下来,我急忙用智能话筒对执勤的医生和警察说明来意,然后把皮卡车按照警察的要求靠边停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之后开始打开事先准备好的食物,美食散发着阵阵香味,执勤人员围拢过来,他们一看这四位带着热气腾腾的吃的喝的,非常开心,可还是按照惯例给我们四个人测量了体温,之后,我们把散发着香气的早餐,有牛肉米干,煮熟的土鸡蛋一一送到执勤医生和警察的手中,看着他们疲惫的眼神和快乐的吃相,我们相视一笑,内心也是暖暖的。 待他们每人手上都有一碗热乎乎的爱心早点之后,我们的车继续出发,下一站是在景洪至勐仑高速路加油站旁边的抗疫情临时检查站,到达那里以后,东方已经露出了半个太阳,金色的晨光与二月的寒风交织在一起,使检查站多了一份怪怪的感觉,这里工作人员,都是一个个年轻的医生和警察,经过一个晚上的通宵夜战,浑身都是非常疲劳,又冷又饿,我们的爱心早点无疑于雪中送炭,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诧异与惊喜,有人送免费的早点,还是非常好吃的牛肉和牛骨头熬的汤,那香味对于一个非常饿的人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我用话筒向正在执勤的医生和警察喊话,请他们忙中抽空过来吃早点,很快,三三两两的人都过来了,他们一边和我们说一些感谢的话,说一些非常感谢的话,一边接受我们的泡了牛肉汤的米干,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神色。其中一个警察说,我现在好比一个没有电的手机,电又充满了。 等大家都吃好以后,我们收拾好餐具,在他们感谢的话语中,又开始下一站的路程。 等我们到达勐仑镇城子村路口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八点半了,村子路口聚集了很多人,他们都是村里的民兵,在城子村路口堵卡,劝返外来的车辆和人员,为村里出入的人测量体温。经过一个晚上的折腾,已经非常饿了,看到我们的爱心车,都迎接出来,给我们热烈的掌声。然后,我们把一碗碗牛肉米干和鸡蛋分别送到他们手上。 国家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领导全国人们,都在积极地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工作,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做点事情,没有更多的考虑其他方面的事情。 很可贵的是,一起参加活动的三个小姐姐都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党员,就是镇上的普通百姓,从她们的言行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的伟大,当国家发生大事的时候,女人总有自己的办法为国家出力,巾帼不让须眉,从古到今都有很多故事,今天这句话具有了现实版本。 结语: 我为啥对这个世界上瘾? 因为总有些所谓的小人物,在社会上的每一天,做一些让他们心安理得的事情。
个人分类: 瑞华文学|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购给人一种期待,会上瘾
热度 2 ncepuztf 2018-2-2 19:41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流手段越来越便捷。 好友越来越多,能说知心话的却越来越少。 注意力的分散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 在忙碌的工作之后,个体的孤独感越来越强。 夜深人静时,流逝的光阴和疏远的人际不免让人焦躁和失落,甚至怀疑人生。 网购能给人一种收获的期待,给人明天更好的希望 , 抑或成为一些人坚持活下去的理由。 网购,真的会上瘾! 清点下你买回来用不到的东西有多少, 然后看看还有多少在前来的路上, 你就知道自己是否已沉迷其中!
个人分类: 说说|1744 次阅读|4 个评论
互动,才是讲座的最高境界——兼谈网瘾
热度 8 sheep021 2012-9-6 12:44
吕乃基 老师的《 讲座的最高境界 》一文,写得很深刻,也很精辟。但核心内容“隐而未发”,缺少点睛之笔——这也许是吕老师故意买了一个关子。俺不辞菲薄,帮吕老师画的这条巨龙再加一下“睛”。 说到 讲座的最高境界 ,不能不提佛教的 “ 拈花一笑 ” 这个典故,这应该是最高境界的一次讲座: 说是有一天,佛祖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 “ 释迦拈花 ” 。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 “ 破颜微笑 ” 。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 “ 噗嗤 ” 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 “ 迦叶微笑 ” 。 这师徒两人神神怪怪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 “ 拈花微笑 ” ,或 “ 拈花一笑 ” 。 就在众弟子担心迦叶因“扰乱”课堂秩序而受到责备时,释迦牟尼讲话了: “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 意思是说:徒儿们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但我不能跟你们讲,只单独跟迦叶讲。 不知道在座的佛门弟子是否能想通:师父为何只跟迦叶一个人讲,而不能公开讲?俺个人的理解是,佛祖不想对牛弹琴,浪费口舌 ,只想跟能听懂的人讲,而迦叶就是能听懂的人,为啥? 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能跟佛祖互动! 所以, 互动,才是讲座的最高境界 ! 钱学森在书中提到,工作中,他经常会组织内部学术讲座,对讲座者的要求只有两点: 1、 不能放录音,必须亲自讲。 2、 不能念稿子,必须脱稿讲。即使是新手,哪怕他先写稿子再背下来也行,就是不能现场念稿子。 钱老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是, 为了让讲座者与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放录音和念稿子则是一成不变,没有互动,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这种互动,不一定反映在听众提问上,其实,现场的气氛,听众的掌声、呼声、肢体语言、甚至眼神都能与讲座者形成互动。同样,讲座者的动作、表情等也能与听众之间形成互动。 回到“拈花一笑”的典故上,佛祖拈花的动作、迦叶的微笑就是一种互动,这种互动产生的心灵沟通效果是任何语言、文字所不能达到的,也是不可思议的。 上网容易成瘾,而且网瘾难除 ,很多学生因此而辍学,关于网瘾的悲剧很多。个中原因,上网基本上一种互动,而且是非面对面的,可以尽情“表白”的互动。 其实, 写博文也是一种互动,而写日记则是一个人的心灵独白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写日记,但却愿意写博客,并且写博客还能上瘾,至于这个隐能不能戒掉,也很难说,据科学网著名博主曾庆平统计,科学网上,成功戒掉“博客瘾”的只有王宝山一人。 曾庆平是科学网上的“精选大王”,但是他也“受宠若惊”自倒苦水:“精选更容易让人上瘾”,自己为了戒网瘾,有时候故意写一写不痛不痒的文章,安慰一下自己,希望能慢慢戒除“写博客的瘾”。为什么“精选更容易让人上瘾”,可能是精选之后,点击量更大,互动更强烈!所以,最好的结果可能是: 爱某个博主,就多精选他的博文, 恨某个博主,就多精选他的博文! 写博客,网上互动都上瘾,开讲座,面对面互动,会不是上瘾呢? 吕乃基 老师,或者哪位经常开讲座的老师可否讲一讲呢? 比如,曾老师,您说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一周休博 自己先休矣
热度 3 hailang0 2012-9-1 11:06
科博上有牛人发誓休博一阵, 我立马加以呼应: 决定一周也不来发表! 不料三天不到, 就打破了底线。 看来在这里的综合症状, 得的不轻! 虽然在下的博文 经常是写给自己看——
个人分类: 追 忆|150 次阅读|4 个评论
牺牲宝贵科研时间换来点击量
热度 8 yzhang111 2011-8-25 23:15
纪念三万次点击量 科学网各位大虾一定要笑喷了,三万有啥值得夸的?不少大虾们一天就挣到了,而我两个多月才累积了这么点儿。先别笑,看看本博主这三万的点击量是怎么辛苦挣来的: 1. 认真研究科学时事,寻找吸引眼球的 热点敏感问题 ,并向标题党取经:这个对新手来讲可是要花不少时间的。反正每天不在科学网呆超过一个小时的话,不容易做到。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2. 勤奋写作,讨好看客:本人打字速度极慢,搞半天也整不出多少字来,往往一篇博文花两个小时是正常的。对感兴趣的看客还要做到有评论必复,而且还要积极评论其他博友的文章,增加自己的好感度。哪天一不留神,选个大家都不感冒或让大家烦的话题,好感度上马上有反映。 3. 处心积虑装扮炫耀贴:本人自我定性为性情中人,失败了要说出来,有成绩也想分享。这种炫耀贴大家一般不太感冒,所以必须得花不少心思装扮一下才能达到目的。 4. 荒废科研时间,牺牲睡眠质量:这做博主比搞科研的难度绝对不差,上科学网几乎成了我的第二职业。遇到一些令人兴奋的事或废寝忘食写博文绝对会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 结论:写博文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如果这两个多月专心搞科研的话,有可能会出一篇研究论文也说不定。 建议:像饶海同学所说:“别上瘾”。其实我甚至都劝过一个年轻人别上瘾,咋到了自己执行起来就这么难泥?
346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如何克服科學技術的戒斷反應?
jiangjinsong 2010-11-21 18:49
许多高手都發現 現代科學技術就像是毒品 雖然一開始讓你很爽 但是從此你就走上了賊船 很難一下子就戒斷 你想要依靠意志來 有發明和推廣之前的解決方案 早已讓科學技術的偉大威力給滅絕了 現在只能依賴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了 至於這些新發展會不會產生更嚴重的災難 就只有天知道了 比如說現在推廣轉基因的專家們 以農藥的危害來為轉基因的風險辯護 但是 農藥當年的推廣不也是經過科學家們的同行評價嗎? 既然當年的科學家同行評議不能保證農藥的可靠、安全 又怎麼知道今天轉基因科學家們的同行評議 不會重複農藥的故事? 將來會不會又有人以轉基因的危害 來為一種更加可怕的技術來辯護呢?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466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