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基金申请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那年写基金申请书的点滴趣事
热度 1 After50 2019-8-5 16:35
那年写基金申请书的点滴趣事 如今,国家自科基金申请在中国高校已经家喻户晓了,但三十多前的情况,却少有人知。如果回忆一下当年国家自科基金刚开始申请的情况,现在很多青椒们都难以想象出那时的场景,其中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实,那就是手写基金申请书,因为那时我国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和印刷技术还达到普通人都能应用的程度,基金申请书都是靠手写的,一个单位的所有申请项目的基本信息才由计算机汇总录入软盘。 申请书是手写的,自然也不可能和不需要查重,不认识的人也看不到彼此之间的申请书样子和内容,也不容易传播和相互学习借鉴。那时复印机极少,大家能保留的申请书底稿基本都是草稿版。 由于基金申请书是手写的,如果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并能绘制出几个工整漂亮的插图来,那申请书就会令人刮目相看,申请书的中标率就可提高很多。 因为漂亮的钢笔字让评审专家觉得你很认真做这件事,接着会联想到你做科研的态度一定很严谨和细致,而科学发现很多都是靠细致观察而得的,进而可评估你未来完成项目可能性和预期成果。哈哈,书法真也可以令人浮想联翩。 还记得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当年俺的老师有一次要我学习草拟一份基金申请书,自己恰好听说兄弟系有一位黄先生每申请必中,俺就虚心去请教那位先生。见面时,他先从办公室屉子抽出了一份申请书草稿,这一下子就把我镇住了,他那手钢笔字简直就像铅印的仿宋体,排版行距和字体大小也恰到好处,让人有欣赏硬笔书法之感。 我不禁先从询问黄先生怎么能写出这么漂亮整齐的申请书开始。黄先生告诉我,他写的字需要用粗细适中的钢笔头,书写前需要用小方格作文信纸垫在申请书稿纸的下面,然后放在玻璃板上,下面再用电灯照射,使方格子投射到书写的白纸上,这样对着方格填字,一笔一划撰写,自然就很整齐了。至于作图,那年理工科学生都知道的,这需要用到一套绘图笔。黄先生说,图的线条大小他都要参照正式出版图书样子来描绘。而且,抄写正式稿不允许有书写错误,需要选择每天精神头最好的时候。按这种要求,不说钢笔书法功夫和制图功底,上万字的图文并茂申请书写抄完,可要花上好几天的功夫。 说到这,我已经领略了申请书撰写的第一条要领,那就是认真。黄先生的认真劲我已经不用再多说了。 至于硬笔书法,可不是一两天就能速成的,黄先生说他是文革时期几年闲着时练成的。这一点可把我难住了,因为俺的钢笔字实在是不敢恭维,再怎么认真也做不到使书法好起来。 可以想象,如果手写字体大小不一,形状难辨,东倒西歪,行距不一也不平整;如果绘制的图同样歪歪扭扭,模糊不清,丑陋难看,这不仅评审人看不下去,而且一页纸也写不了多少内容,特别是工科申请书,很多原理技术实验工艺复杂,没有图表达真还不容易说清。 有句老话叫做见字如见人,仅申请书的手写字与图的美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申请人认真做事的差异。 哈哈,那天与黄先生见面除了变成谈书法之外,自然还请教了点内涵的东西。他告诉我,如果申请书的标题和关键句等能用上机理、行为、演化、动力学、模型等词,并往这些方面去思考问题和撰写研究内容,就显得更加接近基础研究一些,工科领域过去都很少做这个层次的。尽管这些词汇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甚至觉得很老套路,但在那时还是很新鲜的。那年工程学部的基金申请书如果能够写上机理、行为、演化、动力学、模型什么的,那就是很新鲜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啦。 那次拜访黄先生,使自己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但由于当时申请基金是可有可无的事,大家的科研领域不是做基础研究的,也不会刻意去申请基金。自己当时感觉自己是做工艺技术的,觉得没有必要去申请基金,也导致了自己待到了全国高校申请基金进入高潮阶段,才跟着进去写申请书,可那个阶段基金申请可不太容易申请到了,硬笔书法再也不起啥作用了。 不过,那年有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其申请书一定令人刮目相看的这段历史,还是值得一提的。 昨晚所乘飞机晚点,此文系在机场候机时无聊之作,下午略加修改而成,发给正在期盼今年基金中标的申请者们一笑了之。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101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写好青年基金申请书:给一位青年教师的邮件(二)
ygan507 2016-3-2 16:58
**老师, 技术性问题就两个: 1. 题目中的“×××控制”,的确能够实现吗?这里指的是降低A*密度还是B*系数,B*系数指什么?如果是C*失配,可能降低吗?如果笼统写低A*,可能包括低B*。 2. 如果说重点是×××控制,一定注意重点突出,以前进行×××控制的研究进展如何?有何问题?是制备、控制、表征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和开展研究工作,在三个研究内容的标题上可没有看见任何×××控制的字样,仅说了×结合法。难道×结合就等同于×××控制? 上面两个问题的意思是:不用让评审人去猜你的真实想法,不用让他们起疑心,直接说出来,当然要有根据、有可行性分析。所以,可行性分析还要具体化,针对每项研究内容提出可行性论证。 写作问题有几点建议: 1. 注意形容词的准确性。如“较少”,是没有还是有几篇?如果没有就说没有,如果有几篇就得看一看这几篇文章。 2. 可以不用多学科交叉这一说法。你指用到了材料/化学/表面科学等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手段。但青年基金还谈不上多学科交叉,一般是面上或重点项目中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 3. 使用“首次提出”需小心。可以换说法来表达新颖性,如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4. 把申请书写好后,以正式表格形式打印处理修改,才能发现错误和口语化问题,如“× 效率已可达到很高值 ”,可以改成“×效率已达×%,或实现了很高的×效率。我建议你把电子版发给×一份,让他帮着挑错。 5. 把申请的专利写到研究基础中?图五中是否考虑加上×图片,显示×的变化。 6. 注意格式和排版,尽量美观、悦目。 7. 经费问题,问问×老师,她有个青年基金刚结题。同时,仔细阅读今年的基金指南。 上面几个问题的意思是:别让评审人挑出你不认真、不踏实的毛病,提升印象分。 甘阳
16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标书撰写之“两文意识”
热度 2 After50 2015-11-13 06:03
标书撰写之“两文意识” 许多专家对标书(特别是自科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已经有过许多很好的指导性文章,本文从另一个视角来谈这个问题。其实,一份标书并不是写得好就都能中的!国内外均如此。 标书能否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还与评审专家的专业对口度、鉴赏力、知识面、胸襟度、正义感、责任心等有关系。 作为一名除了标书之外无其它能力影响或左右评审专家的项目申请人,如果能够从写标书中得到满足和实现其价值,则标书即使没有被评上也不枉自己的一番苦心。那什么样的标书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如果能够把标书写成两篇论文发表的,则在某种意义上能获得这种效果。 第一篇文章是综述性文章。 写标书都需要对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做深入调查分析,并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论述其科学意义和附上主要参考文献,这本身就是对所研究领域的综述。 综述到位不到位,可以用能否写成综述论文发表来评判。 有些申请人对所在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没有多少阅读,就用三言两语将其概括,这种研究程度很难展示出其有能力承担该领域研究项目所具备的基本学识,也不可能达到综述文章的发表水平。有些人觉得自己的项目是全新的,没有做文献综述的可能。其实这种情况也需要做文献综述,只是综述的内容不是与课题完全相关的内容,而是用来支撑和证明自己所申请项目的创新性。 能否写好一篇综述文章也是个人科学研究功力的一种体现。 第二篇文章是可研性文章。 如果项目申请到了,可以不发表可研文章。但如果未果,那就尽量争取把标书的实质内容以可研形式的文章发表。可研性文章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 能够把这些内容写透、写实、写新,是很不容易的事,是申请人对该申请项目胸有成竹的体现。 当然也需要有很多科学假设在其中。有些申请人觉得把这些内容公开出去是做无偿贡献,其实这总比埋没了的好。而且在互联网时代, 当一项真正有价值的成果诞生时,人们总会追索其起源的。 你的研究思想或科学假设发表了,别人受到启发做出了成果,你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因为有互联网可查。很遗憾是目前许多刊物不发表可研类文章,编辑们和审稿人总认为你的研究还没有进入实质阶段,如何证明你的研究思想? 如果刊物从读者的兴趣考虑,刊物发表可研类文章对读者可能更有参考价值和兴趣。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假设以及后来的伟大发现就说明发表可研类文献的重大意义。当然毫无学术价值和胡乱猜想的除外。因此,希望学报能够转变观念,在 刊物设立可研性文章栏目是很有意义的,特在此大力呼吁 。至于有些人宁可玉碎不愿瓦全,标书申请不到项目宁可它埋葬掉,这也是一种处理方式,这不便强求。但实际上,标书投出去了未中,是否真的就“埋葬掉”也未曾可知。 写份标书如果不能中标拿到研究经费开展工作虽然遗憾,但能够发表两篇文章也是其劳所值。 如果这两篇文章对后人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或后人参考了做不成什么像样的成果,那说明你的标书可研设想无用,别人也帮助你不浪费宝贵的时间;如果这两篇文章使后人有所启发和做出重要的成果,那至少也有你的一份功劳,互联网会记住的,你也可以为此感到自豪。 反过来,如果以写上述两篇文章来发表为目的和标准来撰写自己的项目标书,通常写出来的标书质量一定是比较高的,其中标率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不烦以发表综述和可研论文为出发点,来撰写自己的项目标书。 这就是标书中与不中的辩证分析,也不失为不让标书埋没的一种好办法。我自己也曾是项目申请的多次失败者,但有了这样的思维,也不怕失败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阿 Q 精神?我推荐以撰写两篇文章的意识来撰写项目标书。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449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是“研究目标”?——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个建议
热度 25 qyu111 2014-3-10 13:08
这两天估计大家都在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撰写每年一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委)的研究基金申请书。基金委每年的基金申请书有个撰写提纲,提纲里第二条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让人混淆和犯错误: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多数人对于提纲(2 )里的标点符号不注意,也不理解,错以为“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科学问题”是三个平行的题目,因此把它们分别列成小标题分开写。 细心的人就会注意到“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中间是个顿号,后面是用逗号分开,实际的意思是“研究内容和目标”。目标是针对每一项具体的研究内容而言,研究内容和目标应该放在一起写:每一个研究内容要有一个明确和具体的研究目标。 如果把“研究目标”理解为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来单独写,那就要问: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什么?整个课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提纲后面的一句话:解决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这样“研究目标”就和后面的“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重复了,就没有意义。这也是让人写完了“研究目标”后,往往不知道“关键科学问题”还要再写什么,从而把“关键科学问题”写成了研究中要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结果给评委的印象是搞不清课题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因此,这里的研究目标不是指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而是指每一个研究内容的具体目标。 为了避免概念混淆,建议基金委把提纲(2 )改一改,把“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改成 “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 ”。“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对应于美国研究基金申请书中的“Specific Aims ”。 从研究思维和逻辑上讲,也应该是问题在前,研究在后。科学问题清楚了、明确了,研究内容和目标就清楚了。这样也避免了很多人把“关键科学问题”当作了“关键技术问题”来讨论,而忘了申请书的核心和关键: 科学问题是什么?
个人分类: 科学|49423 次阅读|31 个评论
基金申请新议-26:字斟句酌 行文流畅
热度 16 sqdai 2014-2-24 08:12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已到冲刺阶段,离开交卷的期限不远了。近来,我按例收到各路朋友发来的标书,让我出谋划策。说实在的,这个 “ 谋士 ” 并不好当,一来学识有限,二来对各专业的研究动态和申请行情不甚了了,所以只能尽力而为,提出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建议或意见。今天,想集中聊聊如何改进申请书的表述,这一话题已多次涉及,这里稍加归纳。 如前所述,申请一个项目,事先要 “ 做足功课 ” ,而到目前阶段,是展示功课是否已做到家的时候,科学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述就成了关键。 关于申请书表述中的问题,在链接中的文 中已经谈到,主要问题是: 篇幅庞大,漫无边际;叙述平庸,缺乏亮点;语言贫乏,言不及义。 这里不再赘述,只说说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 胸有成竹,搭好框架。 我在链接的文 中提到,与境外的 proposal 相比,目前的 NSFC 申请书的主要缺点是表格设计不够科学,过于繁琐。这也难怪,每年基金委要收到十几万份申请书,如果让申请者在表述时各行其是,处理起来麻烦多多,因此只能按 “ 命题作文 ” 方式,让申请者走进同一个 “ 套路 ” ,现在的问题是套路盘根错节,枝蔓过多。特别是在研究方案的陈述上,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关键问题、特色与创新之处、可行性分析、工作条件、工作基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琐碎的分列,容易让标书表述多次重复、冗长拖沓。 要在申请书表格设计方面马上有实质性的改进似乎不可能,只能设法适应,所以,应胸有成竹,事先设计好铺陈的框架。笔者琢磨出来的办法是: 让各个栏目 “ 各司其职 ” 。例如, “ 研究内容 ” 只说要“做什么”,基本上不说“怎么做”; “ 研究目标 ” 只说做了之后的总体效果,百字足矣; “ 研究方法 ” ,按部就班地叙述“怎么做”; “ 技术路线 ” 勾画研究方案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有一张明晰的流程框图足以勾画一切;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仅需提纲挈领地点明方案中的重点、难点;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则可根据思路、方法、结果方面的可能的创新加以概述; “ 可行性分析 ” 从技术、条件、经验等层面概述方案的有效性;工作条件应概述所在单位可给予的保障; “ 工作基础 ” 中应叙述与项目相关的已做的工作及其成效。当然,每个申请者可按各自的情况做出铺陈安排,尽力做到:同样的话不说第二遍。 2) 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对于申请中的亮点应进行充分提炼,尤其对项目的创新点要反复思量和凝练,使其成为项目的主心骨。 3) 言简意赅,行文流畅。 在充分把握申请书的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尽可能用鲜明生动简短凝练的语言讲述申请书的要点。其中应注意避免如下短处: —— 欧式表述方法 。不少申请者没有充分掌握用母语(汉语)写作的要领,在阐述科技内容时经常采用被动式、偏正结构等欧式表述方法(其实,汉语中常用主动式、动宾结构等)。太多的半通不通的陈述令人难以卒读。 —— 大而无当的提法 。有些朋友喜欢采用 “ 填补空白 ” 、 “ 力创国际先进水平 ” 的虚空提法,除了引起评审人的反感之外,别无它用,正确的做法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点明想要做的人无我有的、有创新性的工作。 —— 艰涩术语的堆砌 。有些申请书中喜欢堆砌艰涩难懂的术语和不常用的缩略语,影响了行文的流畅度。 —— 过长的自然段 。太长的自然段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应适当控制自然段的长度。 总而言之,申请书要写得好,必须下足功夫精雕细刻,使得经过深思熟虑的研究方案跃然纸上,向申请成功迈出坚实的一步。 以上想法仅供参考,愿与朋友们进一步切磋。 写于 2014 年 2 月 24 日晨 【链接】相关博文 1 、基金申请十日谈( 2011 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10433.html 2 、基金申请新议 -20 :取长补短 删繁就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60478.html 3 、基金申请新议 -21 :抓住关键 秀出亮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66121.html 基金申请新议 -21 :抓住关键 秀出亮色 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已到 “ 冲刺 ” 阶段,在 10 ~ 20 日之内,各单位就要向基金委陆续 “ 交卷 ” ,不少朋友正在对申请书做最后润饰。在此预祝各位马到成功! 近两个月来,审读了各方朋友的几十份基金申请书,觉得与往年相比,申请书的质量普遍提高了,很少见到不懂规矩瞎写一气的本子,但还存在一些有共同性的问题,与正忙碌着的申请者说一说。归纳下来,主要问题有: —— 篇幅庞大,漫无边际 。我以前说过,基金委对申请书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不希望收到过长和过短的申请书。我在各种场合说过,申请书正文合适的篇幅大致是:青年基金项目: 20 ~ 22 页;面上项目: 20 ~ 25 页;重点项目 22 ~ 30 页( “ 杰青 ” 、 “ 优青 ” 申请书与此相仿),以上均以基金委的标准表格计数。我现在看到的申请书动辄超过 30 页,最高纪录是一份面上项目申请书的长度超过了 50 页。 应该说,与境外的 proposal 相比,我们的 NSFC 申请书算是写得长的,我统计过,所看到的香港 GRF 申请书的平均篇幅为 15 页。实际上,有了 15 ~ 20 页,足以把 “ 为何立项?何以进行?有何创新?为何可行? ” 这四大问题说清楚了。说多了,罗嗦重复、枝蔓纠结,反而眉目不清、线索不明,引起评审者反感。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是: 1. 被认定:没有理清头绪和方向; 2. 被认定:没有抓住要害和症结; 3. 被认定:没有必要立项(因为已有足够多的工作)。 而这些效果正是申请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 叙述平庸,缺乏亮点 。申请书的亮点在于:重大的必要性;非凡的创新性;确切的可行性。好多申请书写得平庸平淡,至少没有把申请者的 “ 内秀 ” 亮出来。我看到一位非常优秀的申请者,年纪轻轻,几乎已囊括了他这个年龄段应有的 “ 光环 ” ,但是申请书写得平铺直叙,亮点不亮,该突出之处轻描淡写,该省略之处大费笔墨,要是我平时对他不了解,真看不出 “ 山山水水 ” 来。 因此,这里再次希望朋友们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提炼,充分地秀出自己的 “ 亮色 ” 。尤其是写清:突出的创新点、骄人的已有业绩,再辅以非立项不可的充足理由,这样一来,成功的把握就会大大增加。 —— 语言贫乏,言不及义 。近来接触的申请者大多是 “ 八〇后 ” 、 “ 七〇后 ” ,我觉得他们的语文程度真不敢恭维,写得令人读来赏心悦目的本子凤毛麟角。读到的经常是半通不通的 “ 欧式 ” 语句,用词贫乏单调,自然段拉得老长,叫人不忍卒读。作文程度这样差,谁该打屁股?至少不该是他们的语文老师。 建议朋友们在正式 “ 交卷 ” 之前,请周边语文程度好的朋友改一遍你的 “ 作文 ” 。我最近碰到一位出生于香港的留美归来的申请者,他的申请书读来叫人眼睛一亮:语文程度太好了。询问下来,他的本子经他母亲逐句润饰,而他母亲是很棒的国文老师,这就难怪了。所以,家有写作里手的,不妨请他们 “ 出山 ” 。 时至今日,大动干戈地修改申请书已经来不及了,可以做一些删削、凝练、润饰的事情,使得本子 “ 蓬筚生辉 ” ,倒还比较现实。 写于 2013 年 3 月 1 日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1483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基金申请终于完成
热度 3 zhanghaifeng 2013-3-10 18:05
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准备了两三个月的基金申请总算告一段落。现在的感觉就是终于解脱了,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要不然每天不能静心工作,总感觉申请书中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希望有个好结果,也希望大家有个好结果!
3494 次阅读|6 个评论
高版本office基金标书打印中去除“解除保护”按钮的方法
热度 12 lionbin 2013-3-7 17:28
高版本office基金标书打印中去除“解除保护”按钮的方法
我的基金标书前天就交了,当天就有一位好心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看到我的标书封面“解除保护”的按钮没有去掉,而大多数人是没有的,提醒我重新打印。我说谢谢,但我不准备重新打印了,因为之前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但后来看网上说是office的版本问题,2010有问题,我的是2013了,问题是更大的。不过我喜欢用新版本的软件,也不想为了这个基金申请书重新安装office。这只是打印的问题,文档本身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知道,打印出来的纸质版本只是用于存档和形式审查的,不会影响评审,其实不用太关注。同事认为,比较难看,而且里面的有些表格也是灰色的底,看得不爽。那好吧,就找找有没有简单的办法解决呢? 经过尝试,办法有是有的,就是选择2010和2013的"快速打印"模式。那么。快速打印模式在什么地方呢?见下面的图,在下三角的“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勾选“快速打印”。 这样就增加了如下的一个小按钮。 点击这个按钮,跳出打印确认窗口,如果不是选用“快速打印”,就不会有这个窗口跳出。 按确认,就可以打印出没有“解除保护”的按钮的申请书了。以下就是打印的效果。 该文的原创核心思想来自小木虫网友的讨论,本人在2013上做了测试,推测在2010中也没有问题。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12888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严肃严谨 公正评审——致新一代基金项目评议人
热度 37 sqdai 2011-4-29 16:42
随着五一节临近,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函评进入紧张阶段。目前,绝大部分待评项目的申请书已分发到评议人手中,据可靠信息,今年申请者比去年至少增加了一成;据我估计,各类项目的评议人可能逾万。 随着时间推移,评议人队伍已完成了新旧更替,“三〇后”、“四〇后”已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六〇后”、“七〇后”已成了评议人的主力军。看看我身边的学术骨干,手里都有十项八项乃至更多的申请书要评议,常有人问我在评审时应如何把握分寸。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是基金项目的评议人,还担任过第九、十届评审委员,最多时一年评议过四十多份申请书。随着年齿渐长,基金委比较照顾我,评议的份数逐渐减少。这些年来,多少积累了一点经验,这里,给新一代评议人提一些建议: 1. 不负所托,公正评审 。基金委托付你评议各类项目,是对你的学术能力的一种承认,更是对你的学术评判力的一种信任,你应该不辜负这种信任,要出于公心,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 2. 学好文件,明确要求 。在开始评议之前,应该进入基金委的门户网站,认真学习相应的文件(特别是当年的申请指南),了解基金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读透各类项目的“评议要点”。我比照了今年与去年的评议要点,发现二者相差甚微,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国的基金评议已走向成熟; 3.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这是对基金评议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要求。应全力做到,只认学术,不认私情。评议中,你会面对一批同行,有的熟悉,有的生疏;有的平时有好感,有的印象不佳;有的有交情,有的有龃龉;在评议时,要把这一切抛之脑后,就看所提出的申请的质量。平时,我们不是对学术领域的不公正现象深恶痛绝吗?现在“生杀予夺”的大权到了你的手里,你就必须堂堂正正地行使评议权,公平公正地做好每一项评审,即使是娘老子的申请书,质量不高也让它得“ C ”,总而言之,在基金评议中不能带任何感情色彩; 4. 严肃严谨,深思熟虑 。应该认识到,不管申请人是谁,写出一份申请书不易,必须审慎处之,决不能轻易地全盘否定,应先挖掘其中的长处;也应避免一团和气,轻易地全面肯定,要认真捕捉其中的不足之处。根据优秀申请书的基本要求:创新性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恰当;总体研究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辅以其它要求,逐条予以考量,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5. 安排有序,综合平衡 。我以前说过,对于手头的申请书不能全部打“ A ”,也不能全部打“ C ”,应根据申请书的优劣,在自己的小范围里搞一个“小平衡”。这就要求,事先把到手的申请书浏览一遍,对各份申请书的情况有个大致印象,然后再逐一细读;对内容相近的申请书不妨做一个横向比较;碰到难以下确定结论的,就像审稿一样,还得去查一些相关的文献或综述。我一般把容易下判断的申请书先做评判,对把握不准的留到最后来评。下任何结论,都要有依据。我曾见过不少评议意见,有的只有寥寥数语,就乱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老是这么评议的人,会很快在基金委和同行中得到坏名声; 6. 匡扶弱小,雪中送炭 。对于基金申请者应一视同仁,不必仰视来自名单位者,更不可小觑来自小单位的无名小卒。评议申请书时不问出身,“出身好”的申请未必质量高,“出身差”的未必水平低。出身不同的,写出水平同样较高的申请书,应把赞美声送给“出身差”的申请者,应尽力予以扶持,他们更需要雪中送炭; 7. 写完评语,反复推敲 。按我的水平和经验,平均地说来,一个工作日可以评议 2 ~ 3 份申请书,生手花的时间可能更多一些,千万不要为此吝惜时间。写成评议意见书之后,不要急着上传,最好搁置一两天后再行检查一遍:每句话是否确实有据,是否尽到了评议责任。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我的经验告诉我,评议基金申请书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对每个评议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过程,决不可等闲视之。 但愿所有评议人都合格称职,胜任愉快! 写于 2011 年 4 月 29 日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15099 次阅读|72 个评论
国家基金申请书撰写的共性问题
热度 4 yuncai 2010-3-7 00:17
最近看了我校某个学院10份国家基金申请书,因为学科不同,我纯粹是个外行。但我发现仅有两份写得比较好,其他的申请书获资助的可能性不大,毛病显然,其中有不少共性问题。 国家基金重点在探索与创新,求新!但许多申请书试图通过“目前研究很少”,“无人问津”来说明创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几种可能:一是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如量子计算机现在就已经的很少;二是意义不大;三是已经解决;四是根本行不通,如水变油。 创新点主要是指独特的研究特色(如独特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或有何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创新点一般不大,如将创新点写成“应用实验与理论计算分析相结合,探索...规律”,或“通过...问题的研究,建立...的关系”,很难让评审人认可。 摘要通常包含五方面内容,通常是:“1)...在...方面非常重要。2)将用...研究方法,3)重点研究...内容、4)实现...目标,5)会有...科学意义" 。但一些申请书的摘要几乎全是研究方法和内容,很难让大同行看到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性,而评审人全是小同行的概率较小。 立项依据通常包括:1)从重要性引出科学问题;2)由研究动态说明别人的研究瓶颈,存在的问题及你的创新思路;3)如果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后的重要意义(价值)三个方面。 但一些申请书用过多篇幅介绍内行均知的背景,降低了评审人的评审效率;但在研究动态介绍上却过于简单,没有讲清楚别人的研究现状与遇到的共性问题,又要浪费评审人很多时间来判断你的创新性是否可靠。 研究内容写的过多过大是常犯的错误。对国家以及多数评审人来讲,不指望用30-40万就能解决好多问题,只要把一个小的问题解决清楚就可以了。一些申请书的题目像一本专著的名称,研究内容面面俱到,这时就要警惕了。除了 求新 ,国家基金撰写的另一个核心是 求有限目标 。如果“新”有了,但因研究内容过多没批下来,就亏大了。 一些申请书简历写得过于简单,只写了何时取得学位与工作/职称变化。实际上简历的内容可包括:取得学位简历、研究工作(方向与成果)简介、人才培养与学术兼职、重要学术论文与成果。特别是对于青年基金,主要看申请人的科研潜力与项目的创新思路。而科研潜力则主要通过简历与工作基础来体现。如果主持人成果较弱,只有3、4篇文章时,不妨写写这些文章的意义及别人给出的评价。评审人也害怕人们说“现在的评审只看发表文章多少,就是1906年的爱因斯坦也未必能拿到中国的面上基金”这一说法。所以,你可以用别人的评价、引用、甚至审稿意见来证明你拿可怜的两三篇文章的重要性,侧面说明你的研究潜力。
个人分类: 基金|24710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