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善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阅读笔记] 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热度 2 zlyang 2017-10-3 19:57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 求是理论网资料理论著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 http://www.qstheory.cn/zl/llzz/mzdxjd2j/200906/t20090630_4053.htm 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1)人民网,2006-10-14,鲁迅为何离开仙台?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4918476.html   1906年3月, 鲁迅申请从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退学,得到批准,再赴东京,从事文艺运动。鲁迅为何做出弃医从文的选择,离开仙台?鲁迅不止一次做过解释,譬如《呐喊·自序》里就说,在课间放映日俄战争时中国人被砍头示众的幻灯片之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2)王东京,2006,中国官场三大定律——对现行干部体制的经济学解释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764/67930/67931/4594349.html 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时下做官,要看民意。可“民意”是一个复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态各异。那些敢做事的好官,只要做事,保不准就会得罪什么人。尽管这些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利益所系,必是如此。俗话说,众口难调,五个指头伸出来,也不一般齐。同一件事情,由于人们利益不同,有人说好,就有人说坏。若是搞起民主测评来,做事的,就往往比不过那些不做事的。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又是另一种民主失灵。所以人们选官,既要民主,但又不能迷信民主;要看选票,但又不能只比选票。正确的办法应是,坚持多数人选人与“多数通过”规则,并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我们的社会,毕竟好人是多数,坏人是少数。 如有 70% 选民通过,就已是一个好官;相反,如果有了 100% 的选票,也许此人是一个“好人”,但作为一个官,就要大打折扣了。 (3)论语注释: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http://www.lxttv.com/jiangtan/baike/4191.html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 ①,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②,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注释】 ① 好 (hào号):喜爱,称道,赞扬。 ② 恶 (Wù务):憎恨,讨厌。 【译文】 子贡问:“全乡都喜欢的人,如何呢?”孔子说:“未必可以。”〔子贡又问:〕“全乡都憎恶的人,如何呢?”孔子说:“未必可以。 不如是全乡中的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讨厌他。 ” 【评语】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4)人民网,2011年07月25日,俾斯麦语录:好马将带着马鞍死去 http://culture.people.com.cn/h/2011/0725/c226948-3279663921.html “我最遭人恨” 在俾斯麦掀起的针对天主教会的所谓“文化斗争” ( 1871―1878) 中,反对他的声浪曾经一浪高过一浪。一次他在普鲁士省议会中曾经激动地高喊:“我可以颇为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整个德意志帝国里最遭人恨的人。”( “Ichkannwohl―mitStolz―vonsichbehaupten,dieambestengehasstePersnlichkeitimDeutschenReichzusein.” )摆出一副“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架势——一意孤行,即使遭群起而攻之也在所不惜的态度跃然纸上! 1881年还是 在议会中,当有议员呼吁要俾斯麦下台时,俾斯麦对应道:“好马将带着马鞍死去。” (“EinbravesPferdstirbtindenSielen。”)表示他要忠于职守,坚持到底。 文克玲,2014-07-29,叶企孙:尊师重教和科研教学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8156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6760.html “ 50 年代初期,清华大学请来苏联专家帮助我国进行教育改革时,曾有人问讲物理的巴巴诺夫专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意见,该如何处理?”他认为,不必理睬学生的意见,学生不懂教学,岂可受他们的意见左右。当时全国各地 20 多所大学派来的教师大都知道这个专 家意见,是赞同的 。 李云帆,2016-5-24,一 个神奇的老师,一门神奇的课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60014-979366.html (虽然美国大学每门课都有学生反馈,但往往都是直接反馈给授 课老师,而不是系里的chair;也不会用来评估其讲学水平。因为美国大学往往认为:只要是给高分,学生给老师评估一般都会很高,所以学生评估没有价值。) 《王永晖,2016-05-25,案例:研究生应该把心思放在研究上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979698.html (虽然美国大学每门课 都有学生反馈,但往往都是直接反馈给授课老师,而不是系里的chair;也不会用来评估其讲学水平。因为美国大学往往认为:只要是给高分,学生给老师评估一般都会很高,所以学生评估没有价值。) 2015-09-22,时代周报,张益唐:一文成名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0922/063223312129.shtml 《陈舒扬,TIMEWEEKLY,2015-09-22,张益唐:一文成名》   在美国最有名的评师网上,张益唐得分很高,学生们在评价中提到最多的 几点,一是他很“ funny ”(搞笑),一是他的口音,以及他的课很“ easy ” (好过)。   不过他也说,“很遗憾在那里找不到好的学生”。 相关链接: 2017-3-28, 科学化民主化不一定导致好的决策——马克思主义视角习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42097.html 2016-05-04, 西方民主:真的很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74855.html 2015-11-07, 对西方民主的意外发现(第二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33963.html 2014-09-24, “西方民主”的局限性与“组合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30457.html 2016-08-22,2016 里约奥运会奖牌榜:开心之后的恐惧和凄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97900.html 2017-06-19, 吸毒人员心理脱毒更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698.html 2016-06-22, 随想:和氏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8611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359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60)
罗非 2017-7-29 11:45
  善恶之战   多神论除了促成一神教,也促成了一些二元论的宗教。二元论宗教信奉着善与恶这两种对立力量的存在。二元论与一神论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相信“恶”也是独立存在,既不是由代表“善”的神所创造,也不归神所掌管。二元论认为,整个宇宙就是这两股力量的战场,世间种种就是两方斗争的体现。   二元论之所以成为一种深具魅力的世界观,原因就在于人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恶的难题”(Problem of Evil),苦苦无法解决。“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邪恶?为什么有苦难?为什么会有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如果神真的是如此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事事完美,又怎么会允许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苦难?这让一神论者伤透了脑筋。一种很流行的解释认为,神借着这种方式让人类拥有了自由意志。因为如果没有邪恶,人类就无法在善恶之间做选择,也就没有了自由意志。然而,这种解释非但不直观,还立即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有自由意志,也就代表可以选择邪恶。而且,根据标准的一神论说法,还真有许多人选择了邪恶的道路,于是神不得不施加惩罚。然而,如果神真的能事先知道某个人会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走上邪恶的道路,而且又会因此受到惩罚,永远在地狱受苦,那么神一开始为什么要创造这个人?神学家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已经写了无数著作,有些人觉得已经找到了答案,也有些人觉得差得还远。但无法否认的是,一神论面对“恶的难题”可以说是吃尽苦头。   对于二元论者来说,之所以好人也可能发生不幸,正是因为掌理世界的不是某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事事完美的神。世界上仍然有个不受控制的恶,而所有的坏事正是源自它。   二元论观点还是有些缺漏。虽然它简洁明快地解决了恶的难题,却又碰上了“法则的难题”(Problem of Order)。如果世上就是有善恶两股力量在拉扯,它们拉扯的基础是什么法则?举例来说,如果说两国交战,基础就在于它们存在于同一个时空,而且受同样的物理学法则规范。像是巴基斯坦发射地对地导弹能打到位于印度的目标,是因为物理学法则对双方都同样适用。但如果我们说的是善与恶的互斗,现在又有什么法则来规范?这些法则又是谁订出来的呢?   相对而言,虽然一神论难以处理恶的难题,但要处理法则的难题却是轻而易举:这个法则就是唯一的神所订出来的。其实,有一种解释能够同时处理这两大难题,而且完全合乎逻辑:世上确实有某个全能的神创造了全宇宙,而且他就是个恶神。只是古往今来,总没有哪个宗教说自己信了这一套。   * * *   二元论宗教兴盛了千余年。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到和公元前1000年之间,中亚有一位名叫琐罗亚斯德(又名查拉图斯特拉)的先知,相当活跃。他的信念代代相传,最后形成了二元论宗教的代表:祆教(Zoroastrianism,又称拜火教)。祆教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和恶神安格拉·曼纽(Angra Mainyu)之间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人类必须站在善神这方给予协助。祆教在波斯第一帝国期间(Achaemenid Persian Empire,前550~前350)已经举足轻重,到了波斯第二帝国期间(Sassanid Persian Empire,224~651)更成为国教,几乎影响了所有后来在中东及中亚的宗教,并催生了许多其他二元论的宗教,例如诺斯替教和摩尼教。   在公元3世纪和4世纪,摩尼教教义涵盖了从中国到北非,还一度形势大好,似乎将取代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的地位。然而,摩尼教在古罗马输给了基督徒,祆教波斯第二帝国败给了一神论的穆斯林,于是二元论的波澜也逐渐退去。到现在,只剩下印度和中东还有少数人信奉着二元论的宗教。   然而,就算一神论势力看涨,二元论却未真正消失。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一神论宗教吸收了大量的二元论信仰和习俗,许多我们以为是一神论的基本概念,都是出自二元论的本质和精神。例如有无数的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都相信有某个强大的邪恶力量(例如基督教的魔鬼或撒旦),他自行其事、与善神作对,兴风作浪不受神的控制。   如果根据纯粹的一神论,怎么可能会相信这种二元的概念?(顺道一提,《圣经·旧约》里压根就找不到这些情节。)这在逻辑上根本不通。真要合理的话,一来是相信确实有一个全能的神,二来就是要相信有两种对立的力量,而两者都并非全能。然而,尽管如此不合理,人类还是很能接受这种矛盾的概念。因此,我们看到有几百万虔诚的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居然能够相信既有全能的神,又有独立行事的魔鬼,倒也不用太过惊讶。更有甚者,无数的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居然还能想象善神需要人类的协助,好与魔鬼对抗,由此再推导引发了圣战和十字军东征。   另一个关键的二元论概念(特别在诺斯替教和摩尼教),就是认为身体和灵魂、物质和精神是有清楚区隔的。诺斯替教和摩尼教认为,善神创造了精神和灵魂,而恶神创造了物质和身体。根据这种观点,人就成了善的灵魂和恶的身体之间的战场。从一神论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何必要把身体和灵魂或物质与精神做这种区分?又为什么要说身体和物质是恶的呢?毕竟对一神论来说,善神创造一切,而一切都是好的。然而,正因为这种二元论的论点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恶的难题,所以一神论还是忍不住接受了这个概念。于是这种对立的概念最后也成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思想的基石。此外,如果相信有天堂(善神的国度)和地狱(恶神的国度),这也是一种二元论的概念。《圣经·旧约》里从来没有提过这种概念,也从来没提到人的灵魂会在身体死去后继续存在。   从历史上来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承继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结果就是,基督徒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像这样同时有着不同甚至矛盾的思想,而又结合各种不同来源的仪式和做法,宗教学上有一个特别的名称:综摄(syncretism)。很有可能,综摄才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宗教。
个人分类: 科普|1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热度 2 flysky97 2015-8-15 18:42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样一句话,很像是佛家的因果轮回,却是启示我们去追寻很多事情的原因,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爱恨…… 8 月12日23时30分—— 天津港爆炸 8 月15日——今天是日本投降的纪念日…… 9 月3日——中国要举办盛大的阅兵式…… 前几天有同学抱怨:我们的实验要停止了,好长时间买不到实验要用的基本的材料,盐酸、氨水至于咖啡因的标准品更别想了……“由于世锦赛和阅兵活动即将举行,北京全市部署了特殊时期的安保措施,2015年8月17日至9月6日,本市剧毒化学品和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 要求暂停生产经营活动 ,并对化学品实行封库储存……” 每一场大的天灾人祸之后,都会显露出不同的人性,有些善有些恶,患难见真情,可患难时才看见很多人性扭曲(恶)的一面…… 有空口说死亡人数的,有造谣的,有趁机挑拨离间的,有卖弄学识的,甚至有借机行骗求捐助的…… 有人感动,是对那些付出的真爱…… 有人愤怒,是对那些逃避、造假掩饰…… 有人厌恶,是对那些虚情假意…… 有人反思,是对那些本可避免和预防的…… 曾经在19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上看到这样的题目: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虽然那场辩论的场景早已模糊,甚至结果都已经忘记,但是这个题目却一直印在自己的脑海!那些在这场灾难中却表现得冷漠甚至幸灾乐祸的人们,他们内心的“恶”,又是从何而来呢? 如果爆炸发生在别国,某些人的幸灾乐祸便可以被容忍,甚至被视为爱国;而发生在天津则被视为大逆不道,没有人性……是否该反思, 人性的善恶是因为什么样的标准而被评判的? 种下善的种子,或许要经历很久之后才会真正结出善的果实,甚至,因为环境的影响,果实会变成恶果…… 但是,我们会因此而停止播种善良吗? 我想,“ 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真善美的东西最终才能这个世界更好,而假恶丑的即使短时间看起来很美,却最终还会生成恶果…… 看到这样的新闻 95后女网友借 天津爆炸诈骗 近10万…… 那些小的假恶丑,最初我们或许会认为影响不大,但是那些种子慢慢地滋生,成长,繁衍……最后毁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信仰…… 今天,很多人在继续不忘国耻,有些人在继续积累仇恨…… 有多少人在真正自强自立? 原本还想要多评论些什么,偶然看到了网络一批网络大V们的“理性”与“反思”,便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写这篇文字,本以为是出自善意,但我自以为的善,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都说,“ 谣言止于智者 ”,我们都能像智者一样思考吗?我们听到看到的得到的,都是真相吗? 这一切,正在慢慢成为历史,希望这样的案例,可以作为历史学家、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样本, 以寻求如何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 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我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为他们祈祷…… 另外,不知道这表相之后又会埋藏着什么样的真相,爆炸的到底是什么?是属于人为破坏,还是一时疏忽?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给未来何种启示?
个人分类: 人文|12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不以成败论英雄
热度 31 武际可 2015-7-15 07:52
不以成败论英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社会上人们熙来攘往,无不忙碌于得到更大的权、更多的钱、更高的名望。 如果这三样中至少有一样达到目的,便可以目为“成功”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失败者。几千年来的史书,在评论历史人物时,大半就是持的这种观点, “成王败寇”。 时下流传的说法:“不想当部长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想当将军的军人不是好军人”,“不想当院士的教授不是好教授”,“毕业四年后手里没有百万元,就别来见我这个老师”,整个社会都以空前的强度驱使年轻人向“成功”奋进。 偶然读书,读到明代正德年间一位进士,曾做过地方官的钱琦说:“论人物当论是非,不当论成败。若以成败论,则世之诡道成功者,岂皆足称者邪 ? 是,则困辱终身不足耻;非,则功名振世不足道。彼以成败评豪杰者,市儿之见也。” 短短几句话,称得上是一副清凉剂。他告诉人们,谈论成功首先要谈论取得成功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要论是非。宁愿“困辱终身”也要行得“是”。那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是应当鄙视的。 唐代李世民,是杀兄弑弟夺得皇位的。为了永久坐稳皇位,把十个侄儿尽数杀死,可谓斩草除根。这本来是灭绝人性的勾当,却受到许多历史书上盛赞。不仅如此,李世民为了粉饰罪行,还开启皇帝检视起居注的先例,并且唆使亲近的知识分子,按照自己的意思编造起居注。所以唐朝留下来美化李世民的档案和史料,你敢相信吗? 宋朝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中记录了李世民临死前同儿子李治的一段对话。上谓太子曰: “ 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读了这段话,令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幸亏李世勣接到李世民下的贬官的命令后,连家都没有回就去赴任了,要是回一趟家或稍微犹豫一下,脑袋就要搬家了!这就是历代史书上颂扬的这位“从谏如流”的皇帝对待有才干的臣子的办法。 从夺位到传位,李世民的确是一位凭借“诡道”而“成功者”。但世人历代称道为“一代明君”,这不就是钱琦说的一种“市儿之见”吗。可见“市儿之见”,也会成为一种压倒多数人的见解。 李世民的是非已经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事了。陈陈相因对古人的歌颂似乎已成定论,离现在太远。说一点当代的“成功者”,也许能够唤醒我们的是非观。 曾经炙手可热的陈伯达, 1946 年写了一本《中国的四大家族》, 指控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 / 陈立夫四大家族,说他们以权谋私,官商兼顾,其产业遍及房地产、金融业、工业、农业、商业和新闻出版等各领域。书中引用大量考证和注释,表明言之凿凿,好像的确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各界的注意。陈伯达作为近代著名的史学家的学术地位也由此奠定。所以 1949 年陈伯达出任中科院首任副院长(院长郭沫若), 1955 年中科院首选学部委员,陈伯达又是当然的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人选。 岂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情况大量公诸于世。人们才知道,陈伯达这本书的失实错谬,不下百处。他将所有与蒋宋孔陈的姓氏名讳有点关系的公私工商产业都归到这四人的名下。尤其是对陈果夫、陈立夫,简直达到栽赃诬陷的地步。在国民党里,二陈的清廉是有名的。 20 世纪 50 年代初,陈果夫在香港看病没钱乘车,是蒋介石拨款救急。陈立夫在台湾受排挤赴美,自办养鸡场赖以谋生, 1000 美元的启动资金,还是跟孔家借的。 陈伯达后来倒了,是因为他跟错了人,现在终于能够谈论他的是非了。不过他的学术上的“成功”的是非并没有被人“清算”过,他的史学家的学术地位也似乎并未撼动。 以上举的两例说明,为了成功,手段可以不那么高尚。甚至手段是灭绝人性的和卑鄙的。 随着反腐的深入开展,人们看到了一批军级以上的将军是靠行贿“成功的”,一些院士教授是靠抄袭、伪造学历、拼凑虚假的学术著作和走门子“成功的”,一些亿万富翁是靠特权攫取国家财富“成功的”。一句话,所谓腐败分子,就是凭借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成功”的一群人。反腐败,就是要认真地查一查,那些人的“成功”的手段,体面不体面,手段高尚不高尚。就是说,只看成败论英雄的时代过去了。要论一论“成功”者手段的是非了。 有一种说法,“只要目的高尚,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善,可以恶。”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一篇短篇小说中说“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也是这个意思。 这种看法恰好可以为我们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来辩护。为了后来当皇帝实施各种“德政”,李世民杀兄弑弟是必要的;为了打倒蒋介石,陈伯达不顾事实拼凑“学术著作”也是必要的。孙子云:“兵,诡道也。”这,的确又是一番道理。 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文明,连作战的敌对双方,也要遵守国际公约,不准使用细菌战、毒气战,不准虐待俘虏等等,看来连敌对之间“兵,诡道也”也不能不择手段了,何况对于同胞兄弟,对于相同的种族之间,就更应当有是非。那种不惜一切手段,只要成功,恐怕未必行得通了。 为了维护人类文明,为了深入进行反腐败,看来对任何事情还是要问一问是非。问一问手段的是非。不能只看目的和结果不看手段。不能一味地“成王败寇”。 所以,应当不以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启之,目的与手段:文革思维今与昔,《炎黄春秋》 2015 年,第 3 期
个人分类: 科学杂谈|17397 次阅读|31 个评论
从一项心理实验结果看人性的恶与善
热度 1 zhifeichen 2014-12-5 07:57
如果你是一个经济状况平平的在校大学生,看到一则心理学系的广告,说有一个参与实验的机会,可以获得报酬,你会不会动心?假如换了年轻时的我,我会发生兴趣,至少要看看这个实验内容是什么。然后,你了解到实验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要测试你在电击下的疼痛阈值。 研究人员会在你的左手腕绑上电极,之后进行电击实验,电流从小到感觉不出来的程度逐渐上升到你表示难以忍受。根据这个测得的阈值,他们确定一个电击水平对你引起温和疼痛而并非难以忍受,作为下一步实验中每次电击的强度。接下来,你会跟另一个大学生组成一对被试者,但是,你们彼此不知道对方是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见不到对方。你们两人当中会被完全随机地安排成一个决策者和一个接受者,分在两个房间里,仅通过电脑知道对方在参与实验。也许你刚好幸运,被赋予了决策者的角色,需要决定两人被电击的次数。这种电击体验可以让你得到金钱报酬,被电击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报酬就越多。比如,电脑让你选择:“电击 你自己 7次获得10英镑,还是10次电击得15英镑?”但是,只有大约一半的情况是让你选择电击自己,还有另一半的情况是让你选择如何电击接受者,好比说:“电击 对方 7次获得10英镑,还是10次电击得15英镑?”注意,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是获得报酬的那个人,而你也知道电击对方的强度会引起温和疼痛而并非难以忍受。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所有的选择必须在6秒钟内完成,否则电脑会自动选择当前默认值。 好了,假设到此打住,言归正传。上述实验构想不是纸上谈兵,而确实发生在了英国牛津大学校园里,心理学家MollyCrockett领衔的研究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实验,符合条件的实验被试者共有80对(即80名决策者和80名接受者)。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本人认为这个实验设计非常有创造性,但是,对于该论文讨论中的一些观点并不赞同。因此,我只转述这个实验的主要结果(科普级),另作自己的分析。 实验数据中最令研究者惊讶的是:对于同样的选择条件,决策者倾向于电击对方少于电击自己。 换句话说:决策者宁肯少一点报酬,也不想把陌生的对方电击到自己所承受的程度,尽管这一报酬完全合法,尽管你并没有让对方不能忍受。 实验的另一组数据表明:当决策者面对增加的电击数时,会放慢作决定的速度;并且,在这种电击数增加的选择中,考虑对方的时间更长。 我首先认为,这是一个测试“人性恶”的实验。在决策者的选项中,只有靠伤害自己和他人来获利的机会,倘若你不选择,电脑会在 6 秒钟后替你选择。这样一来,你没有选择不伤害对方的机会。 其次,电击自己与电击对方是道德性质不同的两种设定。电击自己获得报酬,属于合理补偿的范畴;但是,电击他人使自己获得报酬,则属于损人利己的行为!我没有见到论文中对此有清醒的道德认识,这是我不赞成其讨论内容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让我们分析一下决策者的考虑。这是一个典型的权衡过程,决策者要在准确性最大化和负性情绪最小化两个标准之间作出取舍。当选择如何电击自己时,按照准确性最大化的标准,每受一次电击所得的报酬越多越好;而按负性情绪最小化的标准,自己所受的电击次数越少越好。在选择如何电击对方时,准确性最大化成为报酬越多越好(反正电击多少次都感觉不到);可是,负性情绪最小化变成了内疚情绪最小化,于是电击对方次数越少越好。可见,电击自己还是电击对方,决策者的考虑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最重要的信息是:当普通人(不是伟大人物)不得不损人利己时,非但不“穷凶极恶”,而且怀有相当程度的恻隐之心。 你可以说这是常识,但是,在过去这么多年的心理学研究中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正因为如此,在这个科学网上,就有学者怀疑“恶是否是人的一种本能?” 尽管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还需要更多更全面的研究,但是,在一个测量“人性恶”的实验里,让我们看见了“人性善”的一面,意味着它普遍存在于人类意识之中,这给了包括本人在内的乐观主义者一个科学的理由。 参考阅读: Molly J. Crockett, Zeb Kurth-Nelson,Jenifer Z. Siegel, Peter Dayan, and Raymond J. Dolan , Harm to others outweighsharm to self in moral decision making PNAS 2014 111 (48) 17320-17325;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November 17, 2014, doi:10.1073/pnas.1408988111 陈志飞,《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第六章:动机定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12 月。
个人分类: 心理学观点|554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对人性的最新理解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4-11-4 03:54
我对人性的最新理解 蒋继平 2014 年 11 月 3 日 最近以来我抽空给自己补课。 主要是看一些电视剧。 在看这些电视剧的时候, 我发现我的知识实在太少了, 连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八仙是谁都说不出来。同时, 这也引起我对青少年时期苦难生活的回忆。 我最近在看的是 。 这是一部神话作品, 主题是神话加上情爱。 剧中主要描述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滨。 说起神话, 科学网有一些人肯定会认为我在宣扬 。 这些“科学家们”的头脑中凡是对神灵的说辞都认为是迷信。 可是, 他们不会用科学的头脑认真地问问他们自己, 他们的祖先为什么要编造这些迷信来毒害他们的子孙后代, 逻辑在哪里? 目的是什么? 言归正传, 虽然 是一个神话故事, 但是, 它给我们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通过领悟剧中的主要情节, 我对人性有了最新的感悟。 说世界可分为三界:即 天界, 地界 和人界。 在天界生存和任职的一般属于神仙, 在地界生存和活动的一般属于妖魔, 人界是属于天界和地界的中间部分。 用当代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 就是地球上的生物由地界向人界进化, 然后进入天界。 而这些进化需要漫长岁月的演练, 少则几百年, 多则几千年, 几万年。 这些经过百,千,万年修炼的各种精灵们可能成为从地界达到人界的代表, 从而在外形上有了人形。但是, 它们本质上仍然是野兽虫鸟。 它们被人类称为妖精。 因为妖精是从动物化身而来的, 它们身上具有明显的野性。 当它们的野性发作时, 它们又回到了地界的境界。 因而, 妖精们大多数仍然具有野性, 没有人的理智, 它们中的有些专门做些危害人类的事。 这些妖精就是妖魔, 或者说魔鬼。 但是, 妖精中也有善良的。 这些善良的妖精会得到人类的保护, 也会得到天界的怜悯和宽恕,从而真正地成为人类中的一员, 而大多数妖魔会被人类和天界打回原形, 永远生活在地界 。 人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界域 。 人类中那些经过精心修炼的得道高人可能升入天界成为神仙。但是, 他们必须具有诚实善良的本性和经过千百次的磨练却难才能如愿。 从这些方面来综合推敲, 我认为我们人性中生来就是一个混合体。 这个混合体是妖魔和神仙的结合体。也就是说, 我们的人性既具有魔性, 也具有神性。 妖魔代表邪恶, 神仙代表善良, 不论他们的本领如何。 所以, 人生来就具有两面性, 既有邪恶的一面, 也有善良的一面。 因而, 一个人的言行主要取决于他的善恶的比例。 他的善行越多, 恶行必然会少。 很明显, 一个人的善性 越强, 越接近神仙的天界, 一个人的恶性越大, 越接近妖魔的地界。 天界代表光明, 地界代表黑暗。 一个人是走向光明还是迈向黑暗, 取决于他的善恶比例。 一个人的善恶比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人生的一个特定时空中, 他 / 她可能以善为主, 就是善占主导地位; 而在另一个时间, 恶性压倒善性, 从而作出有失理智的事情。 纵观历史, 古今中外, 有的人善始恶终, 有的人弃恶从善, 改邪归正。 这种变化很常见。 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人们生存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光明, 恶劣的环境可能诱发人们野性的复活。 因而, 要是我们希望走向光明, 就要选择一个有利的环境,利用有利的环境来激发我们内心中善的因子, 从而使我们能够做一个善良可爱的人。 当然, 要是您自己能够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这个有利的环境不但对您本人, 而且对您身边的人和整个社会都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这个影响是光明的, 是引人向善的。 那么, 您一定是一个有功德的人。 这样的人, 即使不能升天当神仙, 也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的, 也会受到天界的关照和保护的。 啊! 人性, 千差万别, 复杂多变, 善恶交替,善结善果, 恶有恶报, 苍天有眼, 好自为之。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195 次阅读|3 个评论
晨读点评:高铁安全、世界善恶
陈龙珠 2014-6-6 09:12
高铁 轨道若不是置于路堤而是高架结构,由柱-桩将荷载传递到数十米的地下,则不能只看地表,而应看高架桥墩顶部的高程是否下降,才能合理地评估高铁是否有隐患。尽管如此可能虚惊一场,民众的这种警觉,对预防安全隐患,还是值得称道的 ◆ ◆ @新浪财经 【曝京沪高铁上海段地面开裂10cm 回应称不影响运营】“京沪高铁路基开裂,裂缝宽约数十厘米”,有网友爆料,位于天山西路申虹路附近的京沪高铁路基出现多条裂缝,且地面一侧已经下沉,由此担心会影响到从其上方通行而过的列车安全。上海铁路局回应称,开裂部分非路基,不影响运营。 http://t.cn/RvMppsw (42) | 转发(121) | 评论(103) 6月5日 16:36 来自 微博 weibo.com |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今天 07:52 来自 微博 weibo.com | 举报 【 世界 多极化,是人类和平之路】七国集团首脑撇下普京开“小会”;普京-整个世界都记得,美国国务卿(当年)出示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在安理会摇动一些装有洗衣粉的试管;奥朗德-我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数百万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献出生命,我们才能获得解放。 http://t.cn/RvxKMUP |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今天 07:44 来自 分享按钮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择其恶小而为之
热度 1 satangell 2013-12-25 15:15
题记:“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若有能作如是说者,是我弟子。若不能者,当知即是外道弟子。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是名菩萨。”——《大般涅槃经·卷七》 上一次的鸡肉包子吃过后,庙里便再没开过荤,每每想起肉包子的味道,小和尚的口水便奔涌而出。入冬了,南国的冬天没有雪,山林中有厚厚的落叶,五彩斑斓且软绵,躺在上面晒冬阳是极惬意的事情。偶尔,小和尚在后山晒太阳时,会遇见攒足了秋膘的灰兔和山鸡,傻傻的也不怕人;遇上傻过头的,甚至还会跳到小和尚的头边,对上小和尚饥渴的双眼,好奇的观察小和尚嘴角边的口涎,浑不畏死…… 天天看着这些肥嘟嘟的肉食在眼前晃却又不能动手,对小和尚总是一种难言的刺激。久了,连去后山晒太阳的心思都淡了下来,既然没了去处,就经常被老和尚抓来出工,院子里的地一天扫了三遍仍觉不足。这天,小和尚又在扫地,正好老和尚在院子里和几个居士喝茶,大谈素食的好处。小和尚本就被那些肥兔子、胖山鸡们弄得心烦意乱,听到后来实在忍不住,便张口问道:“师父,你说这花花草草,是不是生命?” 老和尚闭着眼,呷了一口茶汤后才徐徐抬眼道:“花开花落,枯荣生灭,有生有死,当然是生命了。”小和尚等的就是这句,紧跟着问道:“师父,既然都是生命,那吃素和吃荤都是杀生,又有什么区别?” “原来在这里等着我!”老和尚在心里恨了一声,面上却露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嘴里说道:“这两个是不同的,植物是生命不假,但是却没有神识。”小和尚听了,不忿起来,回道:“师父,你怎么知道植物就没有神识?茎断叶落的时候,难道他们没有流出痛苦的汁液吗?烈火焚林的时候,难道他们没有疼得卷曲起来吗?而且,我们吃了素,就有别的动物吃不到素,万一把他们给饿死了,不也是我们种下的恶因吗?” 小和尚一连串诘问,竟把老和尚给问住了,半晌方道:“徒儿啊,我让你多读些经,你就是不听。这个神识,是佛祖说的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你看哪一样是植物占了的?” 小和尚一听,更来劲了:“师父说的我当然读过,佛祖说‘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可我就是不忿。他怎么就知道植物是‘无命无我’了,再说了,他不是还说了‘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么,这样说来,植物也可以说是化生啊。” 听到这里,老和尚面子上再挂不住,也不顾居士在场,张口便叱道:“你这个小秃驴,我就知道你给上次那个鸡肉包子糊住了心眼。别以为我没看到,每次从后山回来,衣服都给口水弄湿完了,你怕是想吃肉想疯了吧。再敢犟嘴,大棒伺候,我倒要看你悟还是不悟!” 本来正看热闹看得高兴,见老和尚发火,几个居士只好围上来假模假样的劝劝,无非是孩子小不懂事之类的说辞。见有人撑腰,小和尚胆子又肥了起来,回道:“师父,我也不是说吃素不好。只是看不惯明明都是杀生,却摆出副积德行善的样子。要我说,吃素和吃荤都是杀生,但要是不吃,把自个给饿死了也还是杀生,而且是大罪业。既入人道,便是罪业。说到吃素,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说众生平等,但自己劳作,种因收果,吃素便算是小恶了。所以啊,吃素也不是什么善事,只不过是择其恶小而为之罢了。” 话说到这里,老和尚和众居士们不由都愣住,泥塑木雕一般看着小和尚竟说不出话来…… 小和尚突然开心起来,丢下扫帚便往后山奔去…… 毕竟,那边的阳光闻起来都会觉得更香一些……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2613 次阅读|2 个评论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善与恶——一个80、90后看不懂的故事
热度 4 qyu111 2013-3-27 17:37
我和我的80、90后的学生一起去看了电影《悲惨世界》。看完出来问他们好看吗?“还行”。看懂了吗?“没看懂”。我很喜欢和我的学生们在一起,因为他们坦白。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雨果在这个世界里看到了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他想对世界说什么? 我是40年前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本世界名著,那时的生存环境让我理解饥寒交迫的悲惨。后来到了美国看了歌剧 Les miserables,才从这个法文名字中明白雨果讲的悲惨世界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一个特殊人群的世界:一群社会底层人物的世界。他们的世界为什么悲惨?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类活得miserable。他们除了象动物一样的要去为食物挣扎,还要受到同类中的另一种人:统治者的欺凌和压迫。生理的摧残加精神的摧残,让他们活得比动物更悲惨。今天的80后、90后已经不知道什么叫饥饿,因此他们体会不到饥饿的悲惨。但当你问他们幸福吗,他们会说:我们也miserable,因为他们被房子和工作的竞争压迫的很悲惨。他们的精神压抑让他们也生活的miserable。人类可以从生理饥饿中解放出来,但他们如何从精神饥饿中解放出来?人类如何做到精神平等?只要社会有不平等的存在,就会有人生活在miserable的悲惨世界里。 在《悲惨世界》里我们看到冉阿让和沙威(贾维尔)的较量,善与恶的较量,人的动物性与文明性的较量,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较量,宗教与法律的较量。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善和恶的根本是对生命的态度。 对任何一个生命的尊重、敬畏、关爱和保护就是善。 对自身以外的生命的无视、歧视和践踏就是恶。 因此,理解、宽容、仁义、友爱、诚实、忠诚、无私、谦虚、尊重、关怀、奉献……、都是善; 自私、狭隘、嫉妒、野蛮、狂妄、欺诈、歧视、无礼……、都是恶。 什么是人的动物性?什么是人的文明性? 人的动物性就是恶,就是只对自身生存的追求和对自身利益保护的自私和自利。 人的文明性就是善,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和保护,进而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关爱和保护。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扬善惩恶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人性中有善也有恶。善需要鼓励和褒扬,恶需要被抑制和惩罚。宗教就是用一种老百姓能理解和懂得的、形象化的、善的化身和代表,是对善的褒扬和鼓励,是善的感化和感召。宗教让人自觉地行善。宗教也是对恶的惩罚,是让人能自觉地对自身的恶进行限制和抑制。 自觉,是宗教的灵魂和力量。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一种强制的、抑制和惩罚恶的工具。 然而当法律变了味,成了保护一部分人利益的工具,超出了压制恶的限度,法律就变成了恶。 相对于宗教,法律显得无情无义,霸道却是无力。 冉阿让的灵魂里有恶也有善。他的偷盗让他受到法律和宗教的制裁,法律让他坐牢,宗教让他的灵魂不安。然而善的感召让他事业成功,让他从小偷变成市长,让他成为保护穷人的天使。 沙威的灵魂里也有善也有恶。他的无私执法让我们敬重他的正气与正义。他的无情无义又让他受到灵魂的煎熬。沙威代表了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最终受到了源于宗教的良心的惩罚。 冉阿让让我们看到了代表着善的宗教的感化力量;沙威让我们看到了宗教对恶的惩罚。 法律也有善和恶。法律保护了少数人的利益就是恶,保护所有人和生命的利益就是善。穷人需要保护的是生存,富人需要保护的是财产。对于没有财产的穷人而言,保护富人财产的法律就是对他们生存的威胁和限制,就是他们的敌人,他们就要起来为了他们的生存而反抗统治和法律。只保护富人财产的法律虽然是文明世界的产物,然而它的本质是动物的本性,而不是人的文明性。 雨果让我们看到了善与恶:看到了人的善与恶、看到了法律的善与恶、看到了社会的善与恶,看到了世界的善与恶。 雨果想说什么?宗教是人类的希望? 然而如果宗教变了味,成了保护一部分人利益的工具,超出了压制恶的限度,宗教也会变成恶。 善,是对所有人的尊重、关爱和保护。 大善,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关爱和保护。 善待生命。阿门。
个人分类: 文化生物学|5718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老人善恶
热度 1 lixudong45 2012-11-23 20:34
关于老人: 每次我看到那些生活质量很高的老人,脑海里总浮出,他年轻时是多么的辛苦与操劳,或者他的祖上曾经是多么地艰辛,无奈和痛楚,一定遭受过物质或者精神的折磨的情景。每次我看到生活质量低下的老人,我总是想到,他与前者相比,确实凄惨,也许他年轻的时候因为无知而荒度,也许因为运气不佳而破落,我从没有去考虑他是否真的幸福,是否真的需要这个社会的帮助,一看到那些沉积着泥土的皱纹,我就自然而然地感觉这个社会为其做的还是不够的,特别是那些年轻已经有为和年老物质很是丰腴的人群,确实应该承担更多的人类责任,需要点心思去关注那些生活落魄的老人,因为,活着的时候,你无论多么光洁名耀,你终将要老去,埋入泥土,同样是生命,请对类似的生命,除种群和个体竞争外,再多一点点人性的同情。 每次看到受到大家爱戴的慈祥老人时,我总是悄悄地在心中替他幸福地乐啊乐啊,为什么呢?我那时总是暗暗地想到,他童年或者少年的时候,因为人类天性使然,正在做一些调皮捣蛋(若是大人做了就是不道德或者不合法的受多数人会指责的傻事)回忆版电影似的情景,这一对比,我就偷偷地在他面前自然地笑了,人嘛,哪能生来就是圣人,好人,完美的人,他已有一个安详的灵魂。而当我看到那些备受指责的老人时,我的心情就复杂了很多,哀其不幸啊,感慨其当年为何不早点清醒,或者在活着的时候,赶紧醒过来,做一些亲朋好友多能认可的事情,殊不知浪子回头金不换,更何况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凄苦老人,再加上人性同情弱者的心理,也不至不能心静地安享晚年啊。板桥老先生是说过“糊涂是老难得了”,但不能老糊涂啊。 关于善恶: 善恶是相对的。这里的相对,既是意思的相反,也指其各自的定义是相对的。以善为例,道德的事就是善事,这是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可是,什么是道德的事呢?时代、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却导致不同的定义。所以善,不具备绝对的定义。凡物各事,总有一群既得利益者。当这群既得利益者广大,而定义某种事件的善的程度远大于恶时,那事就是那时那地的善事。方今世界村庄化,我认为最大环境的群众接受者的事件就是善事,符合人类的最优生存之道的事就是善事,比如和平,当然自己不是搞这个方面的,只是没有思想桎梏,完全出于自己本性地胡乱定义,可以接受各家批评。但是自己却努力执着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除恶扬善,是个备受欢迎的词。拥有这个能力的人,无论存在多少误解,多少痛楚,终究往往得到多数人的尊重。至善若水,自然地往低处流,这里的低当然指代弱势群体。所以,出于同是生命的原因,请对他们尽量多点宽恕和关爱吧。对于善人的人生,还是请多给予推手,不从功利地肯定和鼓励来说,就是为了让这还是匮乏爱的世界多些人去传递温暖。可是,“好人一生平安”却是大家的互相的祝愿词。因为,大家多想做个真好人,但都深知好人真是多难做。对恶人的铲除,是大快人心的事。除的恶人愈多,那人就愈近至善,愈是被人敬重,当然,某段日子里,某些道路上也越是艰难。这些是我们多为熟知的人情。可是,阻碍善事的人是恶人,近至恶,多被人忽略,甚至自己也因无知去盲从做过如此之人。因为,很多时候,那些善事降到自己身上的几率小于影响到自己的恶事。这也是人们被鼠灾蝗祸突袭时顿感惊讶的原因之一。
个人分类: 个人吐槽|33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的善pk真的恶
热度 1 lvnaiji 2012-7-26 14:56
吕乃基 北大校长刚以跪拜引起喧哗阵阵,浙大校长又以开会电脑玩牌扬名立万。博主不想继续对北大校长的跪拜追根问底,虽然照片也好,各种“解释性发言”也好,还是疑团重重,但毕竟堂堂正正一个“孝”字,善莫大焉。依然不依不饶,就显得不够厚道。博主也不想为浙大校长辩护,譬如说那些在会场上看似埋头记录奋笔疾书者就值得赞扬? 博主想起这样的话题:面对假的善和真的恶,众人会作何选择?注意:此处仅仅是非逻辑的“想起”,丝毫不表示两位校长对号入座。 当然,假的善和真的恶二者都为人所不齿。不过,要是仅就危险性而言,博主倒是认为,真的恶至少没有化多少心机来遮掩自己的恶,因其真,他人可以有所防范,譬如左冷禅,反而危险性较小。再说,恶,人所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至于假的善,因其巧妙的伪装,譬如岳不群,危险性更大,乃至危及自己的亲人。再说,对于门面上风光的善,他人即使觉得其中有诈,也难以启齿,不便深究。所以假的善,不仅是伪装,而且是挡箭牌。博主在第一段里已经对此有所交代。 顺便说,为了避免继续抬杠,此处之“善”与“恶”都在同样的数量级“ pk ”,如举重比赛所设定的级别,以免拿出希特勒之恶与某某之伪善来比。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524 次阅读|2 个评论
怒海逃生记 --- 论生命和信仰的异化【心理脆弱者慎入】
热度 4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1-6-10 22:55
怒海逃生记 --- 论生命和信仰的异化【心理脆弱者慎入】
怒海逃生记 --- 论生命和信仰的异化 (心理脆弱者慎入) 梅杜莎之筏【REF-1】 。。。 【 A 、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 故事发生在 1884 年,在南大西洋,远离陆地的大海深处,一艘英国的轮船 MIGNONETTE 在暴风雨中沉没【 REF-2 】。。。。。。为了避免太过于残酷的写实描写,二傻特将故事改编为第一人称叙事诗如下: 您还记得那次出海吗? 我们四个人去探险, 其中一个还是翩翩少年。。。 途中,遭遇飓风! 我们龟缩在小小逃生艇上, 茫茫苦海!烈日炎炎! 无水、无粮。。。 第二天, 大家口渴难耐。。。 我们三个老水手都强忍着, 但是, 那个少年忍不住, 也不听劝告, 偷偷喝了很多海水。。。 第三天, 因为喝了海水, 少年开始癫狂,离死不远。。。 其实,我们大家都离死不远了。。。 船长说:要不,我们抽签吧! 由于老蒋反对,抽签活动未成。 第四天, 天空依然很蓝, 雨水依旧不见踪影, 大家都已经奄奄一息。。。 傍晚时分, 船长对老蒋说:您回头看看,天边那美丽的夕阳? 就在老蒋回头的一刹那, 船长的匕首已经扎到濒死少年的心脏。。。 老蒋。。。后来。。。 也参与到聚餐之中, 大家都默默不语。。。 眼睛中的泪花, 不知是激动还是忏悔。。。 。。。。。。。。。。。。。。。。。。。。。 第 24 天, 终于看到远处的商船! 这时候, 船长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 那时,我们三个正在吃早餐。。。 ” 千万记住: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无论您对生命、道德、人性、天堂、地狱、正义、伦理的看法如何, 但请心理坚强的人们再仔细想想: 这三个人做错什么了吗? 您能帮助他们做出其它更好的选择吗? 。。。 。。 。 【 B 、老蒋改编的故事】 。 二傻之所以将故事中的那个善人的名字改为“老蒋”,正是因为知道老蒋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果然,老蒋将故事改编了: 您还记得那次出海吗? 我们四个人去探险, 其中一个还是翩翩少年。。。 途中,遭遇飓风! 我们龟缩在小小逃生艇上, 茫茫苦海! 烈日炎炎 ! 无水、无粮。。。 第二天, 大家口渴难耐。。。 我们三个老水手都强忍着, 但是, 那个少年忍不住, 也不听劝告, 偷偷喝了很多海水。。。 第三天, 因为喝了海水, 少年开始癫狂,离死不远。。。 其实,我们大家都离死不远了。。。 船长说:要不,我们抽签吧! 但老蒋坚决反对, 老蒋说了: 我嫌你們的肉太臭, 懶得吃你們, 你們來吃我的肉吧, 比你們的臭肉乾淨多了。 你們幾個還假裝客氣。。。 老蔣不耐煩, 就拿把刀, 想割斷自己的動脈, 趁機又把船长罵了一通: 我死之後, 你小子一定要替我把地藏經念一千遍 ! 船长回答: 死一个老蒋无所谓, 可是您死了能救那个少年吗? 如果不能救, 那我们就要死两个! 于是 此案被集体否决! 就算老蒋想当地藏菩萨。。。 也没门! 第四天, 天空依然很蓝, 雨水依旧不见踪影 。。。。。。。。。。。。 第 24 天, 终于看到远处的商船! 这时候, 船长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 那时,我们三个正在吃早餐。。。 ” --- 船长到底是救了老蒋?还是害得老蒋未来转世要下地狱了? --- 老蒋是该感谢船长呢?还是该诅咒船长? --- 如果老蒋算好人,那么,每次都是好人先死,剩下的岂不是坏人越来越多? --- 老蒋这样的好人,将世界变成坏人的地盘,他真能算是个好人吗? 。。。。。。 当然,我们还完全可以构思更多更加复杂的情景出来。比如 : 【 情景变异 1 】 如果老蒋心念决绝,绝食(人肉)而自亡, 这算是对生命的敬畏?还是对生命的漠视?别人的生命可贵,自己的生命就不可贵?还是“生命诚可贵、信念价更高”?比生命更可贵的信念,是否具有某种极端宗教的特征呢? 【 情景变异 2 】 如果老蒋能够阻止船长杀害濒死少年,最后也成功了(比如说把船长绑起来了)!结果, 24 天后,大家全部死翘翘了。。。 这三条人命应该算在老蒋的账上吗?老蒋为了自己的信念,死了也算死得其所了。。。但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他让其他没有相同信念的人也死了!这算道德或信念绑架吗?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对异教徒的谋杀? 【 情景变异 3 】 如果开动想象力,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出一个相当复杂的情景: 船上的四个人,都是大好人!一个笃信菩萨的老蒋 A 、另一个是笃信上帝的老蒋 B ,还有一个是善良的少妇和一个嗷嗷待哺乳的婴儿 。。。 老蒋们又该如何作呢? 。。。 。。 。 【参考文献】 【 REF-1 】美杜莎之筏的故事(以下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 贵族 前往圣·路易斯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 西非 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    船长肖 马雷 原是一个贵族,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上船后,他玩忽职守,把随行的小船撇得远远的,主舰单放前进。主舰在驶近 毛里塔尼亚 浅滩时,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沙碛。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只好弃船。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 几天过去了,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开始绝望,他们说胡话,肆意做一些 歇斯底里 的事。面包师深信没有获救的可能,投入大海中自杀了,还有一些人撬开酒桶,灌醉自己,企图忘却死亡的痛苦。不久,这种绝望的情绪越来越疯狂,一些人砍断缆绳,妄图让所有人一块完蛋。另一些人去拦阻,于是爆发一场激烈的搏斗。有个叫 多米尼克 的机械工参加暴乱被扔进海里后,哀嚎着求救。工程师可怜他,跳下水抓住他的头发,将他拖回木筏上。但不几天,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又加入第二次暴动中。经过三次暴乱和平息后,木筏上尸体横布。又过了几天,食物和水的短缺变成了更大的威胁,两个黑人士兵饥渴到极点,于是违反规定,将最后一桶酒剜个洞用吸管偷喝,暴露后,被人无情地扔进大海里。有些人把刺刀弯成大鱼钩,希望可以钓鲨鱼。但鲨鱼咬住后一扯,鱼钩又变成笔直的刺刀了。经过这番折腾,木筏漫上许多海水,一些受伤的人的伤口被咸水浸泡,惨叫不绝。最后,木筏上仅剩下27个人了,其中15个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其余12人,受伤太重,神志不清,不大可能熬下去了。而且食品不足以维持所有的人,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啃噬刚死去同伴的手肘了,于是那 15个人经过辩论,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把那些在三次反暴乱斗争中和他们并肩作战、甚至救护过自己的 伤病员 ,统统抛进大海! 150多人,最后只有10人幸存下来,无论如何,这也是一场特大的惨剧。但是 路易十八 政府怕此事 张扬 出去受到舆论谴责,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悄悄通过军事法庭判处船长降职和服刑三年就了事。两位木筏上的幸存者不服,向政府上书,却遭到打击,被解除公职。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将这次船难经过如实写成报道,印成小册子公开发售。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国内外,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籍里柯也格外愤慨。    在人民有冤无法诉说的情况下,26岁的籍里柯,走访了生还的船员,聆听了他们讲述真实的遭遇, 并到医院亲自看望了受伤的船员和已经死去的船员家属。他把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他要以此为题,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为了这幅画,籍里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黄疸病人做模特儿,在上面摆出各种惨状。为了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海浪和天空,他也亲自去海边进行研究。籍里柯用了18个月的时间终于创作出了震动法国、波及 欧洲 的《梅杜萨之筏》这幅“写实”的巨画。    那10多位船员最终虽然获救了,但他们的心灵永远没有得到安宁,经过多少年的精神折磨,先后在莫大的自责中死去。有一位在临终前,复述了苏格拉底那句意味无穷的话。当时 苏格拉底 被控以“蛊惑人心、颠倒是非”罪。面对501雅典公民代表组成的庞大陪审团,苏格拉底做了长篇的自我辩护,但终未被世人接受,被判处死刑。他是这么说的: “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吧。” 。 【REF-2】 历史上真实的 Mignonette 轮船的故事: 以下内容选自《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 》(有视频超链接),这是哈佛大学唯一的公开课,由当代知名哲学家【 迈克 - 桑德尔 】主讲。该系列讲座的同名书籍( 2009 年初版)也已经在台湾被翻译成汉语出版( 2011 年中译本)。 1884 年夏,四名英国海员被困在南大西洋的一只小救生艇上,远离陆地一千多英里。他们的船 ——“ 米尼奈特 ” 号( Mignonette )在一场暴风雨中沉 没了,他们几个人逃到救生艇上,只带有两罐腌制的芜菁甘蓝,也没有淡水。托马斯 • 达德利( Thomas Dudley )是船长,埃德温 • 斯蒂芬斯( Edwin Stephens )是大副,埃德蒙 • 布鲁克斯( Edmund Brooks )是船员 —— 据报纸报道, “ 这些人全都具有高尚的品德 ” 。 这组船员中的第四个成员是船舱男仆理查德 • 帕克( Richard Parker ),年仅 17 岁。他是个孤儿,这是他的第一次海上长途航行。他没有听取朋友们的建议,而是 “ 怀揣年轻人的梦想 ” ,认为这次旅途会使他成为一个男人。可悲的是,结果并没有这样。 四名被困的船员在救生艇上凝望着地平线,希望能有一艘船经过并解救他们。在最初的三天里,他们按定量分食了部分甘蓝。第四天,他们抓住一只海龟,并以这只海龟和剩下来的甘蓝维持了一些日子。然后,连续八天,他们什么都没吃。 当时,男仆帕克蜷缩在救生艇的小角落里。他不顾别人的劝告喝了海水,并因此生了病,看起来快要死了。在他们经受严峻考验的第 19 天,船长达德利建议用抓阄来决定让谁死,这样其他人也许能够活下去。但是布鲁克斯拒绝了,因此他们没有抓阄。 接下来的这一天,仍然不见别的船只。达德利让布鲁克斯把目光移开,并向斯蒂芬斯示意,他们不得不杀掉帕克。达德利作了个祷告,告诉男孩他的大限到了, 然后用一把袖珍小刀刺进他的喉部静脉杀死了他。布鲁克斯摆脱了那来自良心的遣责,分享了这可怕的施舍。三人以男仆的尸体和血为食,又支撑了四天。 救援终于来了!达德利用犹豫而委婉的口吻在日记里描述了他们的获救过程: “ 第 24 天,正当我们吃早饭的时候 ” ,一艘船只终于出现了,这三个人被救了上来。 在回到英格兰之后,他们被捕并接受了审判。布鲁克斯成为污点证人,达德利和斯蒂芬斯则被送上了法庭。他们毫不隐瞒地承认,他们杀害并吃掉了帕克,他们 声称自己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必要。 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如何裁决呢?为了使事情简化,我们不考虑法律问题而只作如下假设:假如人们让你来决定,杀死船舱男仆在道德上是否可允许? 对此最强有力的辩护是:考虑到当时那种可怕的情境,他们有必要杀死一个人以挽救其他三个人的生命。如果不杀死一个人并吃掉他的话,四个人可能都已经死 了。帕克又弱又病,是当时符合逻辑的候选人,因为他反正很快就会死掉。此外,他跟达德利和斯蒂芬斯不一样,他没有家属,他的死不会剥夺任何人的依靠,也不会留下悲痛的遗孀和子女。 这种论证至少会受到两种反驳: 第一,人们会质疑,杀死男仆所获得的利益,从总体上来说,是否真的大于它所带来的损失。即使我们考虑到所挽救的生命的数量、幸存者及其家人的幸福,允许这种杀害可能会对社会整体产生不良的后果 —— 例如,这会削弱反对谋杀的这一规范,或增加人们将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趋势, 抑或会使船长们更难招募船舱男仆。 第二,即使将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在内,杀死男仆确实利大于弊,难道我们就不会痛苦地感觉到,杀害并吃掉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男仆是不对的吗?而这之所以不 对的原因要超越于社会的得失算计?难道以这种方式利用一个人 —— 利用他的脆弱,未经本人同意就剥夺了他的生命 —— 是对的吗,即使这样做使他人受益? 对于任何一个对达德利和斯蒂芬斯的行为感到震惊的人而言,第一种反驳似乎只是一种温和的抱怨。它接受了功利主义的这一假设 —— 道德就在于权衡得失,道德仅仅期望一种更完备的、对社会结果的估算。 如果杀害这个船舱男仆值得引起人们道德上的愤怒,那么第二种反驳则更接近要点。它反驳这样一种观念:正当的行为仅仅是对结果 —— 代价和受益 —— 的一种算计。它暗示道德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 某种与人类恰当地对待他人的方式相关的东西。 这两种思考救生艇案例的方式可以阐明两种不同的正义进路。 第一种进路认为,一种行为之道德与否仅仅取决于它所带来的后果。正当的行为;就是人们经过综合考虑后所作出的、任何能够产生事物最佳状态的行为。 而第二种进路则认为,从道德上来说,结果并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全部。某些义务和权利应当受到我们的尊 重,而这样做的原因并不依赖于社会性的后果。 为了解决救生艇一案,以及许多我们通常遇到的、不像这么极端的困境,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更重大的道德和政治哲学问题: (1)道德就是计算生命、权衡得失呢?还 是某些道德责任和人权是根本性的,以至于它们超越于这样的算计? (2)如果某些权利在这方面是根本性的 —— 假如它们是自然的、神圣的、不可剥夺的和无条件的 —— 我们该如何甄别它们呢?又是什么使得它们具有这样的根本性呢? 。。。 。。 。
个人分类: 科学与宗教|8002 次阅读|72 个评论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热度 3 satangell 2011-3-6 11:21
旅人这几天常往村头跑,说是来了个大师宣讲佛经要义,弘法度人。无妄一个人又要和面,又要蒸红薯山药,如果不是买了个电动打蛋器,光这和面就能把无妄给累死。这天见旅人收拾收拾又要外出,无妄索性歇了素菜馆一起去听这弘法为何如此吸引人。 来到村头,大师已经里三层外三层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前排的坐着,后面的站着,再往外围就只能踮起脚来探头探脑。人虽然多,可一来大家都在听并不说话,二来大师带了个扩音喇叭,倒也听得清楚。 大师说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诸善男女若要往登极乐,便要诸恶莫作、多行善事,种善因以求来生善报。” 说到此处,无妄在外围发来一声喊:“菩萨缘何畏因?” 观者回头见是无妄,便让开了条道,无妄与大师照面相逢。大师结跏趺而坐,看定无妄,答道:“菩萨明因知果,断恶因方能断恶果;众生只知畏恶果,却不知断恶因。这是菩萨与众生的不同。” 无妄走到大师面前,蹲下与大师面对面,笑道:“既是如此,菩萨所为仍是不生恶果,畏因仍是畏果。何来众生不如菩萨?” 大师一时讷言,无妄又接道:“我闻听你这净土一宗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讲的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教的是积德行善,口宣佛号。可这教出来的终究不是本心,来得容易去的也快。依我看来,人心自在自足,又何必去修这往生。大师要教人向化,倒不如教人见性之法。这净与不净,全在一念之间。我与大师此刻立处即是净土,亦非净土。大师如何观?” 大师答道:“若是依施主这般说法,世间岂不是无善恶可言?” 无妄笑道:“善恶本就非绝对,你说杀人是恶,可杀一人救一虎却又成了大善;你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恶,可杀万人换百代安宁亦是大善。可见这善恶都是人间的善恶,经不住推敲。大师不妨问问这天地,可曾有善恶?善恶不过是人心所定,这世间若是无人,又有什么善恶之分。” 大师愣了半晌,口宣佛号道:“阿弥陀佛,可这世间终究是有人,有人便有善恶。施主不执善恶是施主的福分,可这众生却难免不执。老衲做些劝人向善之事,也就是遂了老衲的意,证了今时的净土了。” 无妄拍拍手站起来,笑道:“这是大师的净土,却非众生的净土。众生虽执善恶,却不依善恶行事,就算大师能度得百人千人万人,却又能占众生几何?” 转身走出几步后,无妄又停下脚,回头对大师说道:“何况,大师说来说去的众生只是万民罢了,可这花鸟鱼虫、草木山林,它们难道就不是众生了吗?”说罢,无妄再不停留,掉头而去。旅人看看目瞪口呆的众人,再看看目瞪口呆的大师,哈哈一笑,也随无妄往素菜馆走去。 第二天素菜馆开张,听食客们说大师已走,行前在村头的计划生育宣传栏上留了行字:“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据说,计生办的妇女主任为了这行字很是郁闷,骂大师为何不写到村委换届的公告栏上,偏偏写到她那里,让人好一通清理。 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一些解释: ================================ 问: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请示菩萨之因指何因而言?(茆茂盛) 答:因者事之动机与开始,果者事之终结与受报。现所处之苦厄,果报也,凡夫痴迷,身受方觉,所谓畏果也,虽畏无补。先所造之罪恶,因由也,菩萨有智,见始知终,所谓畏因也,畏可止造。(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做了菩萨还要有畏呢?(慧妙) 答:菩萨等级甚多,不到无为无缘境界,还有造作。自必仍加体察,此体察即是畏,如俗谨慎之意,此其一。菩萨泛指觉者,见果知因,见因知果,了福祸之果皆从因来,故于造因慎重,是名曰畏。非同凡夫受果后而始畏,造因时而希徼幸得免焉,此其二。(出处同上) 问:曾闻大法师讲众生不离因果,但听学问家说因果二字太幼稚,虚妄无有,然则佛戒因果有何用处?又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其两者所言须信何者为确?(王阿金) 答:因者事之由起,果者事之结局,此万古不易之理。以物体三态而论,水遇冷而结冰,冷因冰果也,水遇热而蒸气,热因气果也。儒家经典:‘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前者科学之定理,后者圣人之法言,何一而非因果。今有人讥讲因果,谓‘太幼稚,虚妄无有’便知此人之学问如何?然世出世间之圣贤,所著之经典,其精粹早已昭昭在人耳目,彼学问家,有何新奇独创之学,压倒一切圣典,尚未之见?自宜暂从圣贤经典,似不致歧途也。(出处同上) 印光相关内容节录: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宾士。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 (《(正)与卫锦洲书》)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55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善·恶
sheep021 2010-12-8 21:25
善是不确定的,下一个定义很难。 恶却是确定的:吃饱了肚子骂娘,天天以揭母亲的伤疤混饭吃的行为是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其实没那么多大是大非的事情
cutefay 2010-9-1 23:49
我不喜欢看国产动画片,这是因为国产动画片中的人物总是好坏分明,好人就好得像个圣人,坏人就做尽坏事,没一点好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不符合人性的。虽然人有善恶之分,但是好人也有内心邪恶的一面,坏人也有心善的一面。并且很多事情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立场不同罢了,尤其是战争的事情,很多战争其实就是统治者的利益之争,究竟谁好谁坏,很多时候是区分不清楚的,只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罢了。 我觉得人世间很多人和事情的是非善恶的界限其实是很模糊的,并且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换的。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标准是不同的,在以前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今天来看可能没什么,而以前不违法的事情,现在有可能违法。善恶是非的标准是人制定的,是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调整的。 因为做科研需要严谨,所以在对待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结果方面,需要做很清楚的判断,实验数据是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非常清晰,不能模棱两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研究结果很少出现同时兼有对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因此,有些做科研的人容易把这样一种是非分明的思维模式带到现实生活中,对待其他的人和事情,当看到某个人的某个缺点的时候,可能会一竿子打死这个人,当看到某件事情有某个负面作用的时候,可能也会深恶痛疾这件事情。或者,在与别人辩论的时候,会牢牢抓住对方的某个语句上的漏洞进行攻击。我觉得一个人太较真的话会不容易与人相处。我偶尔也会与别人较真,所以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所以,我觉得很多非学术的争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争论各说各有理,双方都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双方看到的是一件事情的不同的方面与层次。并且有些看似是学术的争论也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有些我们现在还无法证实或者证伪的现象,争来争去没有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到人类有条件去证明或者证伪的时候,真相自然大白了。 很多持有两种截然相反观点的人往往水火不相容,这之间真的有那么多深仇大恨吗?金庸小说中的《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小说中都描述了正教和邪教之争。是正教的人就要仇视邪教的人,然而,邪教中也有做善事的人,正教中也有岳不群之类的坏人。 我在某些事情上会同时接纳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因为我认为双方观点各有道理。所以我有时候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同观点的双方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或者为什么一定要鄙视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 所以,人应该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不要一锤子给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定性,因为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情背后可能还会有很多你所不了解的东西,这样才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我自己有时候也不够宽容,不宽容的时候其实自己内心也不好受,所以心应该再放宽一些。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706 次阅读|8 个评论
不能否定就不能肯定
creator 2010-6-3 20:03
黑白,阴阳,正反,善恶这种哲学在中外都有悠久历史。 当我们谈科学技术时会把它当做双刃剑,当我们谈人性时会及善恶。我们在肯定一件事时,往往也就否定了一件事,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从这个层面讲,否定和肯定是一体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被否定,那么就被神化宗教化,只能肯定膜拜,会生祸端。 如果一种理论不能被否定,那么它就会被异化,贻害生灵。对于一个政体也是如此。 不能否定就不能肯定。事物要不断否定才能向前发展。
个人分类: |1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恶人自有恶人磨
zhangxp 2009-6-11 23:52
人和人在某方面观念相同,绝不代表在某方面利益也相同,还要看这个观念本身有没有错误。比如同是xx主义国家,之间也会因利益而发生战争,并不比不同主义的国家之间情况好。 如果认为谁是恶人,那么他必然在某方面的观念是有错误的*,(所谓错误,就是自相矛盾,注意:自相矛盾是唯一可能的错误!这个要专门写一篇),他此时根据他的道理站在立场的这一面骂另一面,彼时就根据同一个道理反过来做,他前后不一贯,出尔反尔,但是他的智慧不足以同时直观到这两面,所以这种自相矛盾,他自己不知道(如果能知道就改了),他行恶,是因为他观念有错误,但他不知道。 当他遇到和他有同样观念的人,彼人此时站在和他相对立的立场,那么他们就会以同一个观念为武器来互相磨难,这种情况是必然发生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什么排列组合是不可能的呢?能够互相磨难的人,他们只可能是使用同一个有错误的观念(或道理),不然,还没缘分碰到一块去。不相忘乎江湖,就相濡以沫,或互相磨难。 恶人自有恶人磨,大致道理就是这样讲的。 所以,对待恶人,以牙还牙是不对的,那只能证明你是和他同样的恶人,你既认为他是恶人而你自己也要去做这样的恶人,就自相矛盾了,就错误了。要注意认识这种错误。 以怨报怨?以德报怨?以直报怨?或者沉默?直言可也,如果无效,那就沉默,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为什么说直觉是重要的?不能成为直觉的道理是靠不住的,因为可以此一时彼一时而不自知,关于某个道理,只有当这个道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能在直觉中同时呈现,才能真正知道有没有自相矛盾。 如果不能在内部把错误磨掉,那就要靠外部力量来磨了,这是不经济的。不管内磨还是外磨,磨是必须的,除非谁又圆又滑,实在是和什么都磨不起来,那就不用磨了。 *:如果认为谁是恶人,那么他必然在某方面的观念是有错误的,这个的论证见《真和善是一致的吗?》一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44 次阅读|7 个评论
静夜狂思-(18)-人性
考槃在涧 2008-7-29 13:07
此文为昨夜读了亚辉兄《 听耶老师谈谈真实的人性 》后有感而作。 人所面对的终极敌人只有一个,就是人自己;人所能敬仰的终极神明只有一个,就是人自己。 纵观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我从来没有发现过魔鬼,除了在人身上和心里;我也从来没有发现过神明,除了在人身上和心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那么,什么是念? 善恶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古之善今为恶,今之善将为恶。善恶本身不是人性,对善恶的理解和包容才是人性。 小时候说好人坏人,非常明确。长大了对好人坏人非常糊涂。是非善恶不是宇宙亘古不变的规则,只是每个人心中的价值观。 性乃常道,无善无恶,顺应者善,违背者恶。 人的本性不是想什么就做什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人们往往把自己当下的想法和人性混为一谈,其实当下的想法往往参杂了过多的,社会中那些违背人性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之所以会出现,也恰恰是因为人性的存在。 ----------------------------------------------------------- 偏见是否人性的一种?新生婴儿并不带偏见,任何人都可以抱她。当孩子只喜欢父母抱的时候,偏见产生了。偏见于人是有用的。人所处的环境处于变化和动荡之中,他不能完全信任环境中的一切,他只能对环境有选择的信任。只要有选择,就会存在偏见。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偏见,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偏见。 人之恶就在于,不把自己的偏见当作偏见;人之善就在于,不把别人的偏见当作偏见。 偏见和固执己见的区别在于,它不但固执己见,还认为他人的固执己见是错了,还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固执己见去思考。 ----------------------------------------------------------- 每个人都曾经是完美的人,然而生活不是把他们打磨圆润了,而是把他们雕琢成了社会需要的齿轮。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过是,他们以社会可以接纳的方式保有完美的自己。所谓人的修炼,不过是把那些本来属于自己本性的完美找出来,顺应它。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当你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人的不完美不是天生的不完美,是当把人放到社会中后,人就开始变得不完美。人既容易屈从于社会的标准,又容易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不满足。自卑、嫉妒皆因此而起。 承认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和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同样重要。 心理学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当你悦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时,你就是完美的。 ----------------------------------------------------------- 痛苦不是人的本性,尽管痛是人的本性。痛是一切智慧生命学习环境的方式,而痛苦是人类社会赋予人的自戕。痛是宇宙常态,而痛苦不是。人曾经以为失去才会痛苦,最后发现得到也会痛苦。人以为爱让人痛苦,最后发现不爱也让人痛苦。人认识不到痛是常态,所以会痛苦。 所谓超越痛苦,不过是把价值观从自己生命中赶出来。宇宙没有价值观,所以宇宙没有痛苦。地球没有价值观,所以地球没有痛苦。宇宙有痛,宇宙的痛是一次次的爆发、吸引和收敛;地球有痛,地球的痛是一次次的爆发、震动和狂笑;人类也有痛,人类的痛是一次次的冲突、争斗和残忍。 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是可以避免的。你无法做到你的身体在有生之年不受任何伤害,你一定会痛。你能够做到的是不为这些痛而苦。 价值观不是人性。价值观是中心主义的一种体现。世界本来是没有中心的,人所处的环境让人产生了中心。人对环境逐渐形成的主宰力让人相信了中心。 如果人不是孤独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宇宙不是孤独的。孤独是人性的一部分。因为意识是封闭的,你无法直接告诉人家你在想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生下来注定是孤独的,你要用语言来和别人交流,但语言不是你的想法,语言只是表达出了你的想法。 ----------------------------------------------------------- 人心最大的黑暗是无法面对自己心灵中的黑暗。黑暗是宇宙的常态,也是人心的常态。人往往祈求处处光明,人不知道,处处光明的宇宙,是最黑暗最没有生机的宇宙。在那样的一个宇宙里,时间凝固了,连光都停止了它的脚步。只有当人坦然接受了自己的黑暗,他才可能真正看到自己的光明。原谅自己,才能原谅别人。 在所有美德中,宽恕是最伟大的一种之一。事实上,宽恕也许不是人性,他是人性对仇恨的应对方式。 宽恕要比痛恨艰难得多。 ----------------------------------------------------------- 如果我们认同众生平等,我们就必须要认同,我们的生命和一颗草籽没有区别。如果我们能认同这一点,我们就能真正的认同,那些聪明的,有能力的,权威的,和那些畸形的,愚笨的人们有着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利。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对的,自己要聪明一些,自己比别人更勤奋;我们每个人在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已经预设了前提:人和人之间不是平等的。 人的原罪在于,他的生存是以其他生命的死亡为代价的。这使得人类的任何发展都是掠夺性的。我们经常反问自己我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为国家做了什么,这仍是狭隘之爱。人类应该反问自己,人类的存在对于地球,对于宇宙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为自然,能为其它生命,能为那些我们曾经和正在予取予夺的生命做些什么?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 人性和社会性是交织在一起的。人性要求人为自己和亲人的生存而努力,社会要求每一个个体为社会的生存而努力。这也让人痛苦。那些为自己和亲人的生存而努力的,便会被看作自私。但也许我们可以把自利和自私分开。自利并不伤害社会中其他个体的利益,而自私则相反。我们经常把社会、国家、政党、利益集团搞混淆,因为没有人会告诉别人所谓国家利益只是他的利益,而也没有人会为了别人的利益付出自己的生命。君要臣死是反人性的,他要求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付出生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君权成为神授。君就是神,是神之子,是神的代言人。 要注意到,不是人性是社会性的一部分,是社会性是人性的一部分。社会性不是独立于人性之外的,它是人性的一部分。社会之所以是这样的,是人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人性和社会性的交织,甚至,社会大于人,其实,社会性只不过是人性的体现而已。 社会性不是善,它只是社会中人倡导的价值取向;动物性也不是恶,它只是社会中人对自己不接纳的恐惧。 ----------------------------------------------------------- 我反问我自己,什么是人性?我不知道。人性包含什么?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更不知道。我知道的一点是,对人的认识我从来没有这么清楚和深刻过。我更清楚的一点是,这没有止境。 人们往往以终极的有序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人们创造了概念、逻辑和理论体系;我突然发现:对有序的理解最终取决于对无序的理解。对有序的把握最终取决于对无序的把握。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序的,人对人性的认识则是有序的。
个人分类: 哲思|44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